TW202242490A - 反射型空中影像成像裝置及反射型空中影像成像方法 - Google Patents
反射型空中影像成像裝置及反射型空中影像成像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202242490A TW202242490A TW111112906A TW111112906A TW202242490A TW 202242490 A TW202242490 A TW 202242490A TW 111112906 A TW111112906 A TW 111112906A TW 111112906 A TW111112906 A TW 111112906A TW 202242490 A TW202242490 A TW 202242490A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light
- light control
- reflective
- aerial image
- control unit
- Prior art dat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 G02B30/5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the image being built up from image elements distributed over a 3D volume, e.g. voxels
- G02B30/56—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the image being built up from image elements distributed over a 3D volume, e.g. voxels by projecting aerial or floating image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 G02B30/6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involving reflecting prisms and mirrors onl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30—Image reproducers
- H04N13/302—Image reproducers for viewing without the aid of special glasses, i.e. using autostereoscopic display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反射型空中影像成像裝置具有:第1反射鏡38,是在光學成像機構12的第1光控制部17側,與第1光控制部17隔著間隔地對向配置;及第2反射鏡39,是在光學成像機構12的第2光控制部19側,與第2光控制部19隔著間隔地對向配置,並且,使從顯示機構11所發出且照射至第1反射鏡38的光在第1反射鏡38反射並入射至第1光控制部17,在入射至第1光控制部17的光之中,使在第1光反射面反射1次並入射至第2光控制部19,且在第2光反射面反射1次並從第2光控制部19出射的光在第2反射鏡39反射,而將顯示於顯示機構11之圖像作為空中影像13來成像。
Description
本發明是有關於使用了將顯示於顯示機構之圖像作為空中影像來成像的光學成像機構的反射型空中影像成像裝置及反射型空中影像成像方法。
作為利用從物體表面發出之光(散射光)來在空中形成該物體的空中影像(立體影像)的裝置,有例如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光學成像裝置(光學成像機構)。
此光學成像裝置是一種具有第1、第2光控制面板,且使第1、第2光控制面板之其中一面側相向密合成在平面視角下第1、第2光控制面板的各個光反射面彼此正交的裝置,前述第1、第2光控制面板是在2片透明平板的內部,橫跨此透明平板之厚度方向而垂直地將多數並且帶狀的由金屬反射面(鏡面)所形成之光反射面以固定的間距排列而形成。依據此光學成像裝置,除了使具有三維形狀之物體的立體影像在空中成像以外,可以使顯示器等顯示機構發出之光在空中成像,而使顯示於顯示機構之圖像在空中浮現。並且,作為利用了此光學成像裝置的機構,亦提出有一種例如專利文獻2的空中觸控面板。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國際公開第2009/131128號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特開2014-67071號公報
發明欲解決之課題
然而,此光學成像裝置中,由於對象物之空中影像是夾著光學成像裝置而與對象物對稱地形成,因此在例如作成於呈水平配置之光學成像裝置之下側設置顯示機構,並將顯示於顯示機構之圖像的空中影像形成於光學成像裝置之上側的構造的情況下,從顯示機構至光學成像裝置的垂直距離與從光學成像裝置至空中影像的垂直距離變得相等,且從顯示機構至空中影像的垂直距離成為從顯示機構至光學成像裝置的垂直距離的2倍,而有高度方向上需要較大之佔用空間的課題。又,在作成於呈鉛直配置之光學成像裝置之後側設置顯示機構,並將顯示於顯示機構之圖像的空中影像形成於光學成像裝置之前側的構造的情況下,從顯示機構至光學成像裝置的水平距離與從光學成像裝置至空中影像的水平距離變得相等,且從顯示機構至空中影像的水平距離成為從顯示機構至光學成像裝置的水平距離的2倍,而有深度方向上需要較大之佔用空間的課題。
本發明是有鑒於所述的情況而作成的發明,其目的在於提供反射型空中影像成像裝置及反射型空中影像成像方法,一面縮短從顯示機構及空中影像至光學成像機構之各自的直線距離來謀求裝置的小型化及薄型化,一面維持從顯示機構經過光學成像機構且至空中影像的光路的長度,而不用縮窄視角,並可以形成清晰且識辨性優異的空中影像。
用以解決課題之手段
按照前述目的之第1發明之反射型空中影像成像裝置是一種使用光學成像機構的反射型空中影像成像裝置,前述光學成像機構是第1光控制部與第2光控制部在透明平板之厚度方向上重疊並配置成在平面視角下第1光反射面與第2光反射面正交的機構,前述第1光控制部具有複數個第1光反射面,前述複數個第1光反射面是在前述透明平板之其中一面上垂直且在該透明平板的內部隔著間隔地平行配置,前述第2光控制部具有複數個第2光反射面,前述複數個第2光反射面是在前述透明平板之其中另一面上垂直且在該透明平板的內部隔著間隔地平行配置,前述反射型空中影像成像裝置具有:
第1反射鏡,是在前述光學成像機構的前述第1光控制部側,與該第1光控制部隔著間隔地對向配置;及
第2反射鏡,是在前述光學成像機構的前述第2光控制部側,與該第2光控制部隔著間隔地對向配置,
並且,使從顯示機構所發出且照射至前述第1反射鏡的光在該第1反射鏡反射並入射至前述第1光控制部,在入射至該第1光控制部的光之中,使在前述第1光反射面反射1次並入射至前述第2光控制部,且在前述第2光反射面反射1次並從前述第2光控制部出射的光在前述第2反射鏡反射,而將顯示於前述顯示機構之圖像作為空中影像來成像。
在第1發明之反射型空中影像成像裝置中,也可以具備第3反射鏡,前述第3反射鏡配置在不與前述光學成像機構重疊的位置,且在前述第1反射鏡與前述第2反射鏡之間,前述第3反射鏡在正反面具有與前述第1反射鏡對向的第1反射面及與前述第2反射鏡對向的第2反射面,且使從前述顯示機構所發出之光在前述第1反射面反射之後再照射至前述第1反射鏡,使從前述第2光控制部出射並在前述第2反射鏡反射的光在前述第2反射面反射之後再成像。
在第1發明之反射型空中影像成像裝置中,亦可以設置有用以檢測觸碰前述空中影像之指示機構的位置的檢測機構。
按照前述目的之第2發明之反射型空中影像成像方法是一種使用光學成像機構的反射型空中影像成像方法,前述光學成像機構是第1光控制部與第2光控制部在透明平板之厚度方向上重疊並配置成在平面視角下第1光反射面與第2光反射面正交的機構,前述第1光控制部具有複數個第1光反射面,前述複數個第1光反射面是在前述透明平板之其中一面上垂直且在該透明平板的內部隔著間隔地平行配置,前述第2光控制部具有複數個第2光反射面,前述複數個第2光反射面是在前述透明平板之其中另一面上垂直且在該透明平板的內部隔著間隔地平行配置,
前述反射型空中影像成像方法是在前述光學成像機構的前述第1光控制部側,與該第1光控制部隔著間隔地對向配置第1反射鏡,在前述光學成像機構的前述第2光控制部側,與該第2光控制部隔著間隔地對向配置第2反射鏡,並且,使從顯示機構所發出且照射至前述第1反射鏡的光在該第1反射鏡反射並入射至前述第1光控制部,在入射至該第1光控制部的光之中,使在前述第1光反射面反射1次並入射至前述第2光控制部,且在前述第2光反射面反射1次並從前述第2光控制部出射的光在前述第2反射鏡反射,而將顯示於前述顯示機構之圖像作為空中影像來成像。
在第2發明之反射型空中影像成像方法中,也可以在不與前述光學成像機構重疊的位置,且在前述第1反射鏡與前述第2反射鏡之間配置第3反射鏡,前述第3反射鏡在正反面具有與前述第1反射鏡對向的第1反射面及與前述第2反射鏡對向的第2反射面,且使從前述顯示機構所發出之光在前述第1反射面反射之後再照射至前述第1反射鏡,使從前述第2光控制部出射並在前述第2反射鏡反射的光在前述第2反射面反射之後再成像。
發明效果
依據第1發明之反射型空中影像成像裝置及第2發明之反射型空中影像成像方法,使從顯示機構所發出之光在第1反射鏡反射並入射至光學成像機構(第1光控制部),使在第1光反射面及第2光反射面連續各反射1次並從光學成像機構(第2光控制部)出射的光在第2反射鏡反射,藉此即可以分別折彎(折疊)從顯示機構至光學成像機構的光路及從光學成像機構至空中影像的光路,且分別縮短從顯示機構至光學成像機構的直線距離及從光學成像機構至空中影像的直線距離,而謀求裝置的小型化及薄型化。
在第1發明之反射型空中影像成像裝置及第2發明之反射型空中影像成像方法中,是使用在正反面具有與第1反射鏡對向的第1反射面及與第2反射鏡對向的第2反射面的第3反射鏡,使從顯示機構所發出之光在第1反射面反射之後再照射至第1反射鏡,使從光學成像機構(第2光控制部)出射並在第2反射鏡反射的光在第2反射面反射之後再成像,在此情況下,不用將裝置大型化便可以更加增長從顯示機構至光學成像機構的光路及從光學成像機構至空中影像的光路,而不用縮窄視角,並可以形成清晰且識辨性優異的空中影像。
在第1發明之反射型空中影像成像裝置中,設置了用以檢測觸碰空中影像之指示機構的位置的檢測機構的情況下,可以將空中影像作為非接觸型之觸控面板而發揮功能。
用以實施發明之形態
接著,針對本發明的實施例之反射型空中影像成像裝置及反射型空中影像成像方法,一邊參照圖式,一邊進行說明。
如圖1所示之本發明的第1實施例之反射型空中影像成像裝置10及反射型空中影像成像方法,是使用光學成像機構12將顯示於顯示機構11之圖像作為空中影像13來成像的裝置及方法。作為顯示機構,可舉例如,手機(特別是智慧型手機)或平板電腦等的顯示器或者電腦等其他機器的螢幕等,但並非限定於這些,只要是具有利用發光來顯示各種圖像(也包含文字等)的顯示畫面(平面畫面)的機構即可。另外,顯示機構可以預先組入反射型空中影像成像裝置,亦可以將顯示有成為空中影像基礎之圖像的顯示機構適當地設置在預定的位置來使用。
反射型空中影像成像裝置10及反射型空中影像成像方法中使用的光學成像機構12,如圖2所示,是第1光控制部17與第2光控制部19在透明平板15之厚度方向上重疊並配置成在平面視角下第1光反射面16與第2光反射面18正交的機構,前述第1光控制部17具有複數個第1光反射面16,前述複數個第1光反射面16是在透明平板15之其中一面上垂直且在透明平板15的內部隔著間隔地平行配置,前述第2光控制部19具有複數個第2光反射面18,前述複數個第2光反射面18是在透明平板15之其中另一面上垂直且在透明平板15的內部隔著間隔地平行配置。另外,在本實施例中,重疊(接合)第1透明板材21與第2透明板材22,來製作光學成像機構12,前述第1透明板材21形成有成為第1光控制部17的複數個第1光反射面16,前述第2透明板材22形成有成為第2光控制部19的複數個第2光反射面18。
在此,第1光控制部17是在第1透明板材21之其中另一側上各自以預定間距配置有截面三角形的複數個溝25、及截面三角形的複數個凸條26的光控制部,前述截面三角形的複數個溝25具有傾斜面23與垂直面24,前述截面三角形的複數個凸條26形成在相鄰之溝25之間,且僅在各個溝25的垂直面24上形成第1光反射面16。
又,第2光控制部19是在第2透明板材22之其中一側上各自以預定間距配置有截面三角形的複數個溝32、及截面三角形的複數個凸條33的光控制部,前述截面三角形的複數個溝32具有傾斜面30與垂直面31,前述截面三角形的複數個凸條33形成在相鄰之溝32之間,且僅在各個溝32的垂直面31上形成第2光反射面18。
並且,在相向配置的溝25、32中填充有透明樹脂36。
另外,第1、第2透明板材21、22的折射率η1、η2相同,而填充於其間之透明樹脂36的折射率η3較佳的是在第1、第2透明板材21、22的折射率η1、η2的0.8~1.2倍(更佳的是0.9~1.1倍,再更佳的是0.95~1.05倍)的範圍內。又,作為成為第1、第2透明板材21、22之原料的透明樹脂,可以使用環烯烴聚合物、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系樹脂)、非晶質氟樹脂、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光學用聚碳酸酯、茀系聚酯、聚醚碸等熱塑性樹脂,不過特別適合使用熔點、透明度高的透明樹脂。
第1光反射面16及第2光反射面18是形成於溝25、32之垂直面24、31的金屬膜37的表面,且成為鏡面(金屬反射面)。可以適當地採用:直接對溝25、32的垂直面24、31進行濺鍍、金屬蒸鍍、金屬微小粒子之吹附、離子束之照射、與金屬糊劑之塗布等來形成金屬膜37,並將其表面作為第1光反射面16及第2光反射面18來利用,但並非限定於這些。
又,作為在溝25、32中填充透明樹脂36來將第1、第2光控制部17、19一體化的方法,可以是在第1光控制部17之其中另一側與第2光控制部19之其中一側相向配置的狀態下,也就是說,形成有各個溝25、32之側的面為對向的狀態下,在其間夾入熔點較第1、第2透明板材21、22低之片狀的透明樹脂,且於真空狀態下加熱並按壓,僅使透明樹脂熔解而固化的方法,亦可以是在各個溝25、32中分別填充由透明樹脂所形成之透明接著劑,且使第1、第2光控制部17、19的溝25、32相向並緊貼,再使透明接著劑硬化的方法。或者,也可以在各個溝25、32中分別填充透明樹脂並使其硬化後,以透明接著劑等接合成為平板狀之第1透明板材21與第2透明板材22。作為透明接著劑,可以使用藉由照射紫外線等來硬化的光硬化型,此外也可以使用熱硬化型或二液混合型的接著劑。特別是,為了使折射率η3接近折射率η1、η2,是適當地使用由調整了折射率的折射率調整樹脂所形成之光學用接著劑等。
接下來,說明光學成像機構12的動作。
在光學成像機構12中,從未圖示之顯示機構所發出且入射至光學成像機構12的第1光控制部17的光之中,例如,如圖2(A)、(B)所示,從P11、P21的位置入射至第1光控制部17,在第1光反射面16上的P12、P22的位置分別反射1次並進入第2光控制部19,且在第2光反射面18的P13、P23的位置分別反射1次並在P14、P24的位置從第2光控制部19出射的光L1、L2,藉由該光L1、L2即可以將顯示於顯示機構之圖像作為空中影像來成像。在此,雖然光L1、L2是在圖2(B)之Q1、Q2從第1透明板材21入射至透明樹脂36,並在圖2(A)之S1、S2從透明樹脂36入射至第2透明板材22,但由於第1、第2透明板材21、22的折射率η1、η2相同,且與透明樹脂36的折射率η3相近(大致同等),因此不會發生全反射或分光等現象。另外,雖然在P11、P21、P14、P24的位置也會產生折射,但P11與P14的折射及P21與P24的折射是各自相抵的。
另外,在本實施例中,雖然在圖2(A)、(B)中,是金屬膜37之左側的面成為第1光反射面16及第2光反射面18,但金屬膜是正反面(圖2(A)、(B)的左右)任一側的面皆可以作為第1光反射面及第2光反射面而發揮功能,因應於第1光控制部及第2光控制部的配置(正反面的翻轉)或光的進入方向,金屬膜的正反面其中任一面是選擇性地作為第1光反射面及第2光反射面而發揮功能。
又,在本實施例中,雖然是針對重疊(接合)有第1透明板材21與第2透明板材22的光學成像機構12進行了說明,而前述第1透明板材21形成有成為第1光控制部17的複數個第1光反射面16,前述第2透明板材22形成有成為第2光控制部19的複數個第2光反射面18。但光學成像機構亦可以是一體地在1片透明平板之其中一面側及其中另一面側上分別形成了第1光控制部及第2光控制部的機構。也就是說,光學成像機構也可以如以下地製作:在1片透明平板之其中一面側及其中另一面側上分別形成與前述同樣的複數個溝與複數個凸條,並在其中一面側的各溝的垂直面及其中另一面側的各溝的垂直面上分別形成第1光反射面及第2光反射面,且在其中一面側及其中另一面側的各個溝中填充透明樹脂。又,若是取代在各溝的垂直面上藉由金屬膜形成鏡面(金屬反射面)並填充透明樹脂,而改以在各溝內密封空氣等氣體、或將各溝內作成真空,來利用光的全反射的情況下,可直接使各溝的垂直面作為光反射面而發揮功能。此外,除了這些光學成像機構以外,也可以適當地使用例如,一種如專利文獻1(圖4~圖6)所記載的光學成像機構、或一種如國際公開第2019/003730號所記載的光學成像機構等以往周知的其他光學成像機構,前述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光學成像機構是由交互地積層有透明之長方體與金屬膜(光反射面)的平板狀之第1、第2光控制部(光控制面板)所形成的機構,前述國際公開第2019/003730號所記載的光學成像機構具有複數個光反射面配置成放射狀的第1光控制部與複數個光反射面配置成同心圓狀的第2光控制部。
接下來,在反射型空中影像成像裝置10及反射型空中影像成像方法中,如圖1所示,在光學成像機構12的第1光控制部17側,與第1光控制部17隔著間隔地對向配置有第1反射鏡38,在光學成像機構12的第2光控制部19側,與第2光控制部19隔著間隔地對向配置有第2反射鏡39。並且,使從顯示機構11所發出且照射至第1反射鏡38的光在第1反射鏡38反射並入射至第1光控制部17,在入射至第1光控制部17的光之中,使在第1光反射面16反射1次並入射至第2光控制部19,且在第2光反射面18反射1次並從第2光控制部19出射的光在第2反射鏡39反射,而將顯示於顯示機構11之圖像作為空中影像13來成像。
在此,夾著第1反射鏡38的反射面(鏡面)40在與顯示機構11對稱的位置以假想線描繪之顯示機構11的虛像11a,是相當於在不使用第1反射鏡38,而直接使從顯示機構11所發出之光照射至光學成像機構12(第1光控制部17)的情況下之習知的顯示機構11的位置,夾著第2反射鏡39的反射面(鏡面)41在與空中影像13對稱的位置以假想線描繪之空中影像13的虛像13a,是相當於在不使從光學成像機構12(第2光控制部19)出射的光在第2反射鏡39反射,而直接在空中成像的情況下之空中影像13的位置。
從而,在此反射型空中影像成像裝置10及反射型空中影像成像方法中,使用第1反射鏡38及第2反射鏡39,可以分別折彎(折疊)從顯示機構11至光學成像機構12的光路及從光學成像機構12至空中影像13的光路,且分別縮短從顯示機構11至光學成像機構12的直線距離及從光學成像機構12至空中影像13的直線距離,而可以將高度方向的尺寸削減(小型化)至一半左右。又,在由筐體42所包圍的空間內形成空中影像13,藉此可以提升亮度,且較不易從旁人方向來識辨空中影像13,也可以保護隱私。
此外,在反射型空中影像成像裝置10中,設置有用以檢測觸碰空中影像13之指示機構(例如,手指或觸控筆等)的位置的檢測機構43的情況下,可以利用檢測機構43檢測指示機構所指示出之空中影像13上的位置,並在未圖示的電腦等中實行對應於指示出之位置的處理(命令),而可以將空中影像13作為空中觸控面板(非接觸輸入畫面)而發揮功能。在本實施例中,作為檢測機構43,雖然是將zForce(註冊商標)AIR觸控感測器或AIRBAR(註冊商標)等形成為扁條狀(短籤狀)的光學近接感測器,沿著空中影像13之外周的一邊(在此是下邊)來配置,但檢測機構並非限定於這些,而可以適當地選擇,檢測機構的配置是因應於各種檢測機構的構造(形狀)及檢測方法而有所不同。例如,作為檢測機構,也可以使用形成為沿著空中影像之外周的框形,且在空中影像的周圍配置複數個發光元件與光接收元件的框形感測器(光學近接感測器的一種),也可以使用紅外線動作感測器等。
在本實施例中,雖然將光學成像機構12之下表面側作為第1光控制部17,將上表面側作為第2光控制部19,且與其對應地,在光學成像機構12之下側配置第1反射鏡38,在上側配置第2反射鏡39,但亦可以如圖3所示之變形例的反射型空中影像成像裝置45,將光學成像機構12、第1反射鏡38及第2反射鏡39上下翻轉而配置。又,在本實施例中,雖然全部平行地配置了光學成像機構12的入光面46(透明平板15之其中一面)與出光面47(透明平板15之其中另一面)、第1反射鏡38的反射面40及第2反射鏡39的反射面41(參照圖1),但可以如反射型空中影像成像裝置45,適當地選擇光學成像機構12的入光面46與第1反射鏡38的反射面40所形成的角度及光學成像機構12的出光面47與第2反射鏡39的反射面41所形成的角度。此外,也可以適當地選擇顯示機構11的顯示面48與第1反射鏡38的反射面40所形成的角度。並且,適當地選擇顯示機構11、光學成像機構12、第1反射鏡38及第2反射鏡39的設置角度,藉此即可以選擇(設定)空中影像13成為水平面的角度。又,反射型空中影像成像裝置10及反射型空中影像成像裝置45可以相對於水平面傾斜成所期望的角度來使用,特別是在旋轉90度的情況下,可以將裝置的深度尺寸作成最小,而謀求薄型化。
接下來,參照圖4,針對本發明的第2實施例之反射型空中影像成像裝置50及反射型空中影像成像方法進行說明。另外,針對與第1實施例同樣的構成,是附加相同的符號而省略說明。
如圖4所示之第2實施例之反射型空中影像成像裝置50及反射型空中影像成像方法與第1實施例之反射型空中影像成像裝置10及反射型空中影像成像方法不同的點在於以下的點:在不與光學成像機構12重疊的位置,且在第1反射鏡38與第2反射鏡39之間配置第3反射鏡53,前述第3反射鏡53在正反面具有與第1反射鏡38對向的第1反射面51及與第2反射鏡39對向的第2反射面52,且使從顯示機構11所發出之光在第1反射面51反射之後再照射至第1反射鏡38,使從第2光控制部19出射並在第2反射鏡39反射的光在第2反射面52反射之後再成像。
如此,使用在正反面具有與第1反射鏡38對向的第1反射面51及與第2反射鏡39對向的第2反射面52的第3反射鏡53,使從顯示機構11所發出之光在第1反射面51反射之後再照射至第1反射鏡38,使從光學成像機構12(第2光控制部19)出射並在第2反射鏡39反射的光在第2反射面52反射之後再成像,藉此,不用將反射型空中影像成像裝置50大型化便可以將從顯示機構11至光學成像機構12的光路及從光學成像機構12至空中影像13的光路增長成較反射型空中影像成像裝置10更長,而不用縮窄視角,並可以形成清晰且識辨性優異的空中影像13。
以上,雖然說明了本發明的實施例,但本發明並非限定於任何上述實施例所記載的構成,而是也包含在申請專利範圍所記載的事項的範圍內可想到的其他實施例或變形例。
例如,在第2實施例中,雖然在從顯示機構所發出之光至在空中成像之間,分別在第1反射鏡的反射面、第2反射鏡的反射面、及第3反射鏡的第1反射面與第2反射面各反射1次,但亦可以作成在各反射面中的任1面以上反射複數次,以更加增長光路。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在本發明之反射型空中影像成像裝置及反射型空中影像成像方法中,可以謀求裝置的小型化及薄型化,並可以形成清晰且識辨性優異的空中影像。本發明之反射型空中影像成像裝置是可以應用在利用空中影像的機器,例如,醫療機器、家用電器產品、汽車、飛航機、船舶、遊戲與遊戲機器、廣告塔、非接觸型的觸控面板等,並可以謀求機器整體的精簡小型化。
10,45,50:反射型空中影像成像裝置
11:顯示機構
11a,13a:虛像
12:光學成像機構
13:空中影像
15:透明平板
16:第1光反射面
17:第1光控制部
18:第2光反射面
19:第2光控制部
21:第1透明板材
22:第2透明板材
23,30:傾斜面
24,31:垂直面
25,32:溝
26,33:凸條
36:透明樹脂
37:金屬膜
38:第1反射鏡
39:第2反射鏡
40,41:反射面(鏡面)
42:筐體
43:檢測機構
46:入光面
47:出光面
48:顯示面
51:第1反射面
52:第2反射面
53:第3反射鏡
L1,L2:光
P11,P21,Q1,Q2,S1,S2:入射位置
P12,P13,P22,P23:反射位置
P14,P24:出射位置
圖1是本發明的第1實施例之反射型空中影像成像裝置的說明圖。
圖2(A)、(B)各自是相同反射型空中影像成像裝置之光學成像機構的正截面圖及側截面圖。
圖3是相同反射型空中影像成像裝置之變形例的說明圖。
圖4是本發明的第2實施例之反射型空中影像成像裝置的說明圖。
10:反射型空中影像成像裝置
11:顯示機構
11a,13a:虛像
12:光學成像機構
13:空中影像
17:第1光控制部
19:第2光控制部
38:第1反射鏡
39:第2反射鏡
40,41:反射面(鏡面)
42:筐體
43:檢測機構
46:入光面
47:出光面
48:顯示面
Claims (5)
- 一種反射型空中影像成像裝置,是使用光學成像機構的反射型空中影像成像裝置,前述光學成像機構是第1光控制部與第2光控制部在透明平板之厚度方向上重疊並配置成在平面視角下第1光反射面與第2光反射面正交的機構,前述第1光控制部具有複數個第1光反射面,前述複數個第1光反射面是在前述透明平板之其中一面上垂直且在該透明平板的內部隔著間隔地平行配置,前述第2光控制部具有複數個第2光反射面,前述複數個第2光反射面是在前述透明平板之其中另一面上垂直且在該透明平板的內部隔著間隔地平行配置,前述反射型空中影像成像裝置之特徵在於具有: 第1反射鏡,是在前述光學成像機構的前述第1光控制部側,與該第1光控制部隔著間隔地對向配置;及 第2反射鏡,是在前述光學成像機構的前述第2光控制部側,與該第2光控制部隔著間隔地對向配置, 並且,使從顯示機構所發出且照射至前述第1反射鏡的光在該第1反射鏡反射並入射至前述第1光控制部,在入射至該第1光控制部的光之中,使在前述第1光反射面反射1次並入射至前述第2光控制部,且在前述第2光反射面反射1次並從前述第2光控制部出射的光在前述第2反射鏡反射,而將顯示於前述顯示機構之圖像作為空中影像來成像。
- 如請求項1之反射型空中影像成像裝置,其具備第3反射鏡,前述第3反射鏡配置在不與前述光學成像機構重疊的位置,且在前述第1反射鏡與前述第2反射鏡之間,前述第3反射鏡在正反面具有與前述第1反射鏡對向的第1反射面及與前述第2反射鏡對向的第2反射面,且使從前述顯示機構所發出之光在前述第1反射面反射之後再照射至前述第1反射鏡,使從前述第2光控制部出射並在前述第2反射鏡反射的光在前述第2反射面反射之後再成像。
- 如請求項1或2之反射型空中影像成像裝置,其設置有用以檢測觸碰前述空中影像之指示機構的位置的檢測機構。
- 一種反射型空中影像成像方法,是使用光學成像機構的反射型空中影像成像方法,前述光學成像機構是第1光控制部與第2光控制部在透明平板之厚度方向上重疊並配置成在平面視角下第1光反射面與第2光反射面正交的機構,前述第1光控制部具有複數個第1光反射面,前述複數個第1光反射面是在前述透明平板之其中一面上垂直且在該透明平板的內部隔著間隔地平行配置,前述第2光控制部具有複數個第2光反射面,前述複數個第2光反射面是在前述透明平板之其中另一面上垂直且在該透明平板的內部隔著間隔地平行配置,前述反射型空中影像成像方法之特徵在於: 在前述光學成像機構的前述第1光控制部側,與該第1光控制部隔著間隔地對向配置第1反射鏡,在前述光學成像機構的前述第2光控制部側,與該第2光控制部隔著間隔地對向配置第2反射鏡,並且,使從顯示機構所發出且照射至前述第1反射鏡的光在該第1反射鏡反射並入射至前述第1光控制部,在入射至該第1光控制部的光之中,使在前述第1光反射面反射1次並入射至前述第2光控制部,且在前述第2光反射面反射1次並從前述第2光控制部出射的光在前述第2反射鏡反射,而將顯示於前述顯示機構之圖像作為空中影像來成像。
- 如請求項4之反射型空中影像成像方法,其在不與前述光學成像機構重疊的位置,且在前述第1反射鏡與前述第2反射鏡之間配置第3反射鏡,前述第3反射鏡在正反面具有與前述第1反射鏡對向的第1反射面及與前述第2反射鏡對向的第2反射面,且使從前述顯示機構所發出之光在前述第1反射面反射之後再照射至前述第1反射鏡,使從前述第2光控制部出射並在前述第2反射鏡反射的光在前述第2反射面反射之後再成像。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21071978 | 2021-04-21 | ||
JP2021-071978 | 2021-04-21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2242490A true TW202242490A (zh) | 2022-11-01 |
TWI835108B TWI835108B (zh) | 2024-03-11 |
Family
ID=837228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11112906A TWI835108B (zh) | 2021-04-21 | 2022-04-01 | 反射型空中影像成像裝置及反射型空中影像成像方法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TW (1) | TWI835108B (zh) |
WO (1) | WO2022224613A1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2144448B1 (en) * | 2007-03-30 | 2019-01-09 | National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 Floating Image Interaction Device |
JP4865088B2 (ja) | 2008-04-22 | 2012-02-01 | 株式会社アスカネット | 光学結像方法 |
JP2014067071A (ja) | 2012-09-10 | 2014-04-17 | Askanet:Kk | 空中タッチパネル |
US9097849B2 (en) * | 2013-03-07 | 2015-08-04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Display device |
JP2016142802A (ja) * | 2015-01-30 | 2016-08-08 |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 空中像表示装置 |
JP2018105966A (ja) * | 2016-12-26 | 2018-07-05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画像表示装置 |
JP2020064086A (ja) * | 2017-02-21 | 2020-04-23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空中映像出力装置 |
KR102329171B1 (ko) | 2017-06-29 | 2021-11-18 | 가부시키가이샤 아스카넷토 | 입체상 결상 장치 및 입체상 결상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
CN112352171B (zh) * | 2018-06-12 | 2023-09-01 |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 空中显示装置 |
JP7240242B2 (ja) * | 2019-04-26 | 2023-03-15 | Tianma Japan株式会社 | 表示装置 |
CN110596907A (zh) * | 2019-10-25 | 2019-12-20 | 像航(上海)科技有限公司 | 光学成像元件、光学成像元件制造方法 |
JP6847291B1 (ja) * | 2020-06-12 | 2021-03-24 | 株式会社アスカネット | 立体像表示装置 |
-
2022
- 2022-03-10 WO PCT/JP2022/010676 patent/WO2022224613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22-04-01 TW TW111112906A patent/TWI835108B/zh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2224613A1 (ja) | 2022-10-27 |
TWI835108B (zh) | 2024-03-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2016009271A (ja) | 映像表示システム | |
JP5646110B2 (ja) | 立体像形成システム及びその方法 | |
KR101956659B1 (ko) | 비접촉 입력 장치 및 방법 | |
EP2634630A2 (en) | Screens for use as displays of small-sized display devices with touch panel functions, and small-sized display devices with touch panel functions comprising said screens | |
JP5872206B2 (ja) | プロジェクション・システム | |
CN102693046A (zh) | 互动显示设备中的悬停检测 | |
JP7478272B2 (ja) | ディスプレイシート | |
CN110785771B (zh) | 屏下光学指纹识别系统、指纹识别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 |
Yasui et al. | Occlusion-robust sensing method by using the light-field of a 3D display system toward interaction with a 3D image | |
WO2022113745A1 (ja) | 空間浮遊映像表示装置 | |
JP2021106058A5 (zh) | ||
JP6380276B2 (ja) | 表示装置 | |
KR101698779B1 (ko) | 마이크로 미러 어레이 및 그 제조 방법, 그리고 이러한 마이크로 미러 어레이를 포함하는 플로팅 디스플레이 | |
TW202242490A (zh) | 反射型空中影像成像裝置及反射型空中影像成像方法 | |
JP7142190B1 (ja) | 反射型空中像結像装置及び反射型空中像結像方法 | |
EP3919306A1 (en) | Air imaging apparatus for vehicle and human-machine interactive in-vehicle assistance system | |
CN210983359U (zh) | 非接触式输入装置 | |
JPWO2022224613A5 (zh) | ||
JP2022097901A (ja) | 空間浮遊映像表示装置 | |
JP2022034674A (ja) | 反射型スクリーン、映像表示装置 | |
JP2017076216A (ja) | 入力装置 | |
KR101708667B1 (ko) | 마이크로 미러 어레이 및 그 제조 방법, 그리고 이러한 마이크로 미러 어레이를 포함하는 플로팅 디스플레이 | |
JP2013200495A (ja) | 配列型表示装置 | |
KR101512333B1 (ko) | 빛 굴절부재 및 그 제작방법 및 그것이 구비된 지시물체 위치인식장치 | |
JP2011203928A (ja) | 位置検出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