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242123A - 腺病毒基因療法載體 - Google Patents

腺病毒基因療法載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242123A
TW202242123A TW110148212A TW110148212A TW202242123A TW 202242123 A TW202242123 A TW 202242123A TW 110148212 A TW110148212 A TW 110148212A TW 110148212 A TW110148212 A TW 110148212A TW 202242123 A TW202242123 A TW 202242123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iber
sequence
gene
vector
cell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482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S 羅伊
阿什溫 瑞迪 貝許亞姆
Original Assignee
美商恩索瑪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美商恩索瑪公司 filed Critical 美商恩索瑪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2421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42123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48/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genetic material which is inserted into cells of the living body to treat genetic diseases; Gene therapy
    • A61K48/0008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genetic material which is inserted into cells of the living body to treat genetic diseases; Gene therapy characterised by an aspect of the 'non-active' part of the composition delivered, e.g. wherein such 'non-active' part is not delivered simultaneously with the 'active' part of the composition
    • A61K48/0016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genetic material which is inserted into cells of the living body to treat genetic diseases; Gene therapy characterised by an aspect of the 'non-active' part of the composition delivered, e.g. wherein such 'non-active' part is not delivered simultaneously with the 'active' part of the composition wherein the nucleic acid is delivered as a 'naked' nucleic acid, i.e. not combined with an entity such as a cationic lipi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15/00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DNA or RNA concerning genetic engineering, vectors, e.g. plasmids, or their isolation, preparation or purification; Use of hosts therefor
    • C12N15/09Recombinant DNA-technology
    • C12N15/63Introduction of foreign genetic material using vectors; Vectors; Use of hosts therefor; Regulation of expression
    • C12N15/79Vectors or expre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ukaryotic hosts
    • C12N15/85Vectors or expre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ukaryotic hosts for animal cells
    • C12N15/86Viral vecto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1/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organic active ingredients
    • A61K31/70Carbohydrates; Sugars; Derivatives thereof
    • A61K31/7088Compounds having three or more nucleosides or nucleotid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1/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organic active ingredients
    • A61K31/70Carbohydrates; Sugars; Derivatives thereof
    • A61K31/7088Compounds having three or more nucleosides or nucleotides
    • A61K31/7105Natural ribonucleic acids, i.e. containing only riboses attached to adenine, guanine, cytosine or uracil and having 3'-5' phosphodiester link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8/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peptides
    • A61K38/16Peptides having more than 20 amino acids; Gastrins; Somatostatins; Melanotropins; Derivatives thereof
    • A61K38/17Peptides having more than 20 amino acids; Gastrins; Somatostatins; Melanotropins; Derivatives thereof from animals; from humans
    • A61K38/177Receptors; Cell surface antigens; Cell surface determinants
    • A61K38/1774Immunoglobulin superfamily (e.g. CD2, CD4, CD8, ICAM molecules, B7 molecules, Fc-receptors, MHC-molecu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8/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peptides
    • A61K38/16Peptides having more than 20 amino acids; Gastrins; Somatostatins; Melanotropins; Derivatives thereof
    • A61K38/43Enzymes; Proenzymes; Derivatives thereof
    • A61K38/46Hydrolases (3)
    • A61K38/465Hydrolases (3) acting on ester bonds (3.1), e.g. lipases, ribonucleas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14/00Peptides having more than 20 amino acids; Gastrins; Somatostatins; Melanotropins; Derivatives thereof
    • C07K14/005Peptides having more than 20 amino acids; Gastrins; Somatostatins; Melanotropins; Derivatives thereof from virus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48/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genetic material which is inserted into cells of the living body to treat genetic diseases; Gene therapy
    • A61K48/0008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genetic material which is inserted into cells of the living body to treat genetic diseases; Gene therapy characterised by an aspect of the 'non-active' part of the composition delivered, e.g. wherein such 'non-active' part is not delivered simultaneously with the 'active' part of the composition
    • A61K48/0025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genetic material which is inserted into cells of the living body to treat genetic diseases; Gene therapy characterised by an aspect of the 'non-active' part of the composition delivered, e.g. wherein such 'non-active' part is not delivered simultaneously with the 'active' part of the composition wherein the non-active part clearly interacts with the delivered nucleic acid
    • A61K48/0041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genetic material which is inserted into cells of the living body to treat genetic diseases; Gene therapy characterised by an aspect of the 'non-active' part of the composition delivered, e.g. wherein such 'non-active' part is not delivered simultaneously with the 'active' part of the composition wherein the non-active part clearly interacts with the delivered nucleic acid the non-active part being polymeric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2710/00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dsDNA viruses
    • C12N2710/00011Details
    • C12N2710/10011Adenoviridae
    • C12N2710/10022New viral proteins or individual genes, new structural or functional aspects of known viral proteins or gen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2710/00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dsDNA viruses
    • C12N2710/00011Details
    • C12N2710/10011Adenoviridae
    • C12N2710/10041Use of virus, viral particle or viral elements as a vector
    • C12N2710/10043Use of virus, viral particle or viral elements as a vector viral genome or elements thereof as genetic vecto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2710/00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dsDNA viruses
    • C12N2710/00011Details
    • C12N2710/10011Adenoviridae
    • C12N2710/10071Demonstrated in vivo effec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2710/00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dsDNA viruses
    • C12N2710/00011Details
    • C12N2710/10011Adenoviridae
    • C12N2710/10311Mastadenovirus, e.g. human or simian adenoviruses
    • C12N2710/10322New viral proteins or individual genes, new structural or functional aspects of known viral proteins or gen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2710/00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dsDNA viruses
    • C12N2710/00011Details
    • C12N2710/10011Adenoviridae
    • C12N2710/10311Mastadenovirus, e.g. human or simian adenoviruses
    • C12N2710/10332Use of virus as therapeutic agent, other than vaccine, e.g. as cytolytic age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2710/00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dsDNA viruses
    • C12N2710/00011Details
    • C12N2710/10011Adenoviridae
    • C12N2710/10311Mastadenovirus, e.g. human or simian adenoviruses
    • C12N2710/10341Use of virus, viral particle or viral elements as a vector
    • C12N2710/10343Use of virus, viral particle or viral elements as a vector viral genome or elements thereof as genetic vector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Zo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Virolog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Plant Pathology (AREA)
  • Proteomics, Peptides & Aminoacids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Cell Biology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Micro-Organisms (AREA)
  • Medicines That Contain Protein Lipid Enzymes And Other Medicines (AREA)
  • Peptides Or Proteins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揭示案包括腺病毒載體,其特徵在於有效轉導HSC,例如用於活體內基因療法。本揭示案尤其包括Ad3、Ad7、Ad11、Ad14、Ad16、Ad21、Ad34、Ad37及Ad50載體及基因體。本揭示案之Ad3、Ad7、Ad11、Ad14、Ad16、Ad21、Ad34、Ad37及Ad50載體及基因體可包括治療性有效負荷。

Description

腺病毒基因療法載體
許多醫學疾患係由遺傳突變引起,且/或能至少部分地藉由基因療法治療。一些疾患尤其能藉由修飾造血幹細胞(HSC)來治療。因此,需要用於HSC基因療法之組合物及方法。
基因療法可治療許多具有遺傳組分之疾患,包括(但不限於)血紅素病變、免疫缺失及癌症。在各種基因療法中,造血幹細胞(HSC)係重要靶標。然而,目前用於修飾HSC之方法及組合物有限。舉例而言,一些用於基因療法之載體(諸如慢病毒)具有相對有限之有效負荷容量。其他載體(諸如腺病毒血清型5)之特徵在於有效負荷容量可觀,但十分普遍,以至於相當一部分人類具有針對載體蛋白之抗體,該等抗體中有一些可為中和性的。此外,不同病毒載體之特徵在於對各種細胞類型(諸如HSC)之轉導效率不同。本揭示案鑑別出特徵在於對HSC具有高有效負荷容量及高轉導效率之腺病毒血清型。
本揭示案尤其包括Ad3、7、11、14、16、21、34、37或50載體及Ad3、7、11、14、16、21、34、37或50基因體(例如「重組」或「工程化」腺病毒載體及腺病毒基因體)。本揭示案之Ad3、7、11、14、16、21、34、37或50載體及基因體可包括各種有效負荷。在各個實施例中,有效負荷可包括編碼CRISPR系統、鹼基編輯系統、引導編輯(prime editing)系統或其他表現產物之核酸序列中之一或多者。本揭示案尤其包括組合腺病毒載體及腺病毒基因體,其包括編碼複數種表現產物之核酸序列,該複數種表現產物一起有助於疾病或疾患之治療。本揭示案尤其包括Ad3、7、11、14、16、21、34、37或50腺病毒載體及Ad3、7、11、14、16、21、34、37或50腺病毒基因體,其用於將核酸有效負荷整合至靶細胞基因體中。本揭示案尤其包括Ad3、7、11、14、16、21、34、37或50供體載體;Ad3、7、11、14、16、21、34、37或50腺病毒供體基因體;輔助依賴性Ad3、7、11、14、16、21、34、37或50腺病毒供體載體;輔助依賴性Ad3、7、11、14、16、21、34、37或50腺病毒供體基因體;支持載體;支持基因體;Ad3、7、11、14、16、21、34、37或50輔助載體;及Ad3、7、11、14、16、21、34、37或50輔助基因體。為避免疑義,或者可將諸如「Ad3、7、11、14、16、21、34、37或50」之血清型清單書寫為「Ad3、Ad7、Ad11、Ad14、Ad16、Ad21、Ad34、Ad37或Ad50」。
在至少一個態樣中,本揭示案提供在哺乳動物個體中進行活體內基因療法之方法,該方法包括向該個體投與腺病毒載體,其中該腺病毒載體包括:(a)衣殼,其包括具有Ad3、Ad7、Ad11、Ad14、Ad16、Ad21、Ad34、Ad37或Ad50血清型(例如與血清型之參考多肽具有至少80%序列一致性)之一或多種病毒多肽,其中該一或多種病毒多肽包括以下中之一或多者:(i)纖維突起;(ii)纖維軸;(iii)纖維尾;(iv)五鄰體;及(v)六鄰體;及(b)包括異源性核酸有效負荷之雙股DNA基因體。在各個實施例中,基因體進一步包括:(a) 3' ITR及5' ITR,其中該3' ITR及該5' ITR各自具有病毒多肽血清型(例如與同病毒多肽之血清型相同的血清型之參考序列具有至少80%序列一致性) (b)包裝序列,其中該包裝序列具有病毒多肽血清型。在各個實施例中,該方法包括在投與腺病毒載體之前動員個體之造血幹細胞。在各個實施例中,異源性核酸有效負荷包括可選標記物,視情況其中該可選標記物為MGMTP140K。在各個實施例中,該方法包括向個體投與選擇劑,視情況其中該選擇劑包括O6BG及/或BCNU。在各個實施例中,該方法包括向個體投與一或多種免疫抑制劑,視情況其中在投與腺病毒載體之前投與該一或多種免疫抑制劑。
在至少一個態樣中,本揭示案提供腺病毒供體載體,該載體包括(a)衣殼,其包括具有Ad3、Ad7、Ad11、Ad14、Ad16、Ad21、Ad34、Ad37或Ad50血清型之一或多種病毒多肽,其中該一或多種病毒多肽包括以下中之一或多者:(i)纖維突起;(ii)纖維軸;(iii)纖維尾;(iv)五鄰體;及(v)六鄰體;及(b)包括異源性核酸有效負荷之雙股DNA基因體。在各個實施例中,基因體進一步包括:(a) 3' ITR及5' ITR,其中該3' ITR及該5' ITR各自具有病毒多肽血清型;及(b)包裝序列,其中該包裝序列具有病毒多肽血清型。在各個實施例中,異源性核酸有效負荷包括可選標記物,視情況其中該可選標記物為MGMTP140K。
在本揭示案所提供態樣之各個實施例中,該一或多種病毒多肽包括:(a)纖維突起及纖維軸;(b)纖維突起及纖維尾;(c)纖維突起及五鄰體;(d)纖維突起及六鄰體;(e)纖維突起、六鄰體及五鄰體;(f)纖維軸及纖維尾;(g)纖維軸及五鄰體;(h)纖維軸及六鄰體;(i)纖維軸、六鄰體及五鄰體;(j)纖維尾及五鄰體;(k)纖維尾及六鄰體;(l)纖維尾、六鄰體及五鄰體;(m)纖維突起、纖維軸及纖維尾;(n)纖維突起、纖維軸及五鄰體;(o)纖維突起、纖維軸及六鄰體;(p)纖維突起、纖維軸、六鄰體及五鄰體;(q)纖維突起、纖維軸、纖維尾及五鄰體;(r)纖維突起、纖維軸、纖維尾、五鄰體及六鄰體;或(s)五鄰體及六鄰體。
在本揭示案所提供態樣之各個實施例中,纖維突起具有與選自SEQ ID NO: 14、30、46、62、78、94、110、126及142之序列具有至少80%一致性之序列。在本揭示案所提供態樣之各個實施例中,纖維軸具有與選自SEQ ID NO: 13、29、45、61、77、93、109、125及141之序列具有至少80%一致性之序列。在本揭示案所提供態樣之各個實施例中,纖維尾具有與選自SEQ ID NO: 157、158、159、160、161、162、163、164及165之序列具有至少80%一致性之序列。在本揭示案所提供態樣之各個實施例中,五鄰體具有與選自SEQ ID NO: 15、31、47、63、79、95、111、127及143之序列具有至少80%一致性之序列。在本揭示案所提供態樣之各個實施例中,六鄰體具有與選自SEQ ID NO: 16、32、48、64、80、96、112、128及144之序列具有至少80%一致性之序列。在本揭示案所提供態樣之各個實施例中,腺病毒載體包括具有病毒肽血清型之纖維。在本揭示案所提供態樣之各個實施例中,纖維具有與選自SEQ ID NO: 12、28、44、60、76、92、108、124及140之序列具有至少80%一致性之序列。
在本揭示案所提供態樣之各個實施例中,腺病毒載體為嵌合載體,其特徵在於衣殼包括不具有病毒肽血清型之纖維突起、纖維軸、纖維尾、六鄰體或五鄰體中之至少一者。
在本揭示案所提供態樣之各個實施例中,腺病毒載體為輔助依賴性載體。
在至少一個態樣中,本揭示案提供腺病毒供體載體基因體,該基因體包括:(a) 3' ITR及5' ITR,其中該3' ITR及該5' ITR各自具有選自Ad3、Ad7、Ad11、Ad14、Ad16、Ad21、Ad34、Ad37或Ad50血清型之相同血清型;(b)包裝序列,其中該包裝序列具有ITR血清型;及(c)異源性核酸有效負荷。在某些實施例中,異源性核酸有效負荷包括可選標記物,視情況其中該可選標記物為MGMTP140K。
在本揭示案所提供態樣之各個實施例中,異源性核酸有效負荷編碼蛋白質。在本揭示案所提供態樣之各個實施例中,異源性核酸有效負荷編碼小RNA,視情況其中該小RNA為shRNA。在本揭示案所提供態樣之各個實施例中,異源性核酸有效負荷編碼基因編輯酶或系統,其中該基因編輯選自CRISPR編輯、鹼基編輯、引導編輯或鋅指核酸酶編輯。
在本揭示案所提供態樣之各個實施例中,異源性核酸有效負荷編碼用於治療選自以下之疾患之劑:血紅素病變、血小板病症、范康尼氏貧血(Fanconi anemia)、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鐮狀細胞性貧血、地中海型貧血、中間型地中海型貧血、馮威里氏病(von Willebrand Disease)、A型血友病、B型血友病、因子V缺乏症、因子VII缺乏症、因子X缺乏症、因子XI缺乏症、因子XII缺乏症、因子XIII缺乏症、伯-蘇二氏症候群(Bernard-Soulier Syndrome)、灰色血小板症候群、黏多糖病、囊性纖維化、泰-薩二氏病(Tay-Sachs disease)及苯丙酮尿症。在本揭示案所提供態樣之各個實施例中,異源性核酸有效負荷編碼用於治療選自以下之疾患之劑:格雷氏病(Grave's Disease)、類風濕性關節炎、惡性貧血、多發性硬化症(MS)、發炎性腸病、全身性紅斑狼瘡(SLE)、腺苷去胺酶缺乏症(ADA-SCID)或嚴重合併性免疫缺失病(SCID)、偉-爾二氏症候群(Wiskott-Aldrich syndrome, WAS)、慢性肉芽腫病(CGD)、腺苷去胺酶2缺乏症、范康尼氏貧血(FA)、巴登氏病(Battens disease)、腎上腺腦白質營養不良症(ALD)或異染性白質營養不良症(MLD)、肌肉營養不良症、肺泡蛋白沈積症(PAP)、丙酮酸激酶缺乏症、施-戴-布三氏貧血(Schwachman-Diamond-Blackfan anemia)、先天性角化不良症、囊性纖維化、帕金森氏病(Parkinson's disease)、阿茲海默氏病(Alzheimer's disease)及肌肉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盧賈里格氏病(Lou Gehrig's disease))。
在本揭示案所提供態樣之各個實施例中,病毒多肽之血清型為Ad34。在本揭示案所提供態樣之各個實施例中,病毒多肽之血清型為Ad3。在本揭示案所提供態樣之各個實施例中,病毒多肽之血清型為Ad7。在本揭示案所提供態樣之各個實施例中,病毒多肽之血清型為Ad11。在本揭示案所提供態樣之各個實施例中,病毒多肽之血清型為Ad14。在本揭示案所提供態樣之各個實施例中,病毒多肽之血清型為Ad16。在本揭示案所提供態樣之各個實施例中,病毒多肽之血清型為Ad21。在本揭示案所提供態樣之各個實施例中,病毒多肽之血清型為Ad37。在本揭示案所提供態樣之各個實施例中,病毒多肽之血清型為Ad50
在各個實施例中,本揭示案提供包括本揭示案之腺病毒載體之醫藥組合物,其中該醫藥組合物經調配用於注射至有需要之個體。
在各個實施例中,本揭示案提供方法、載體、基因體或醫藥組合物,其中腺病毒載體感染及/或轉導CD34+細胞、CD34+高細胞、CD34+/CD90+細胞及/或CD34+高/CD90+細胞,視情況其中該等細胞為造血細胞。 定義
(a an) 、該 (the) 如本文所用,「一(a、an)」及「該(the)」係指該冠詞之一個或一個以上(亦即至少一個)文法受詞。舉例而言,「元件」揭示恰好一個元件之實施例及包括一個以上元件之實施例。
如本文所用,術語「約」在用於提及值時,係指在上下文中與所提及之值類似之值。一般而言,熟悉上下文之熟習此項技術者將瞭解該上下文中「約」所涵蓋之相關差異程度。舉例而言,在一些實施例中,術語「約」可涵蓋在所提及值之25%、20%、19%、18%、17%、16%、15%、14%、13%、12%、11%、10%、9%、8%、7%、6%、5%、4%、3%、2%、1%或更小範圍內之值範圍。
投與 如本文所用,術語「投與」通常係指將組合物投與給個體或系統,以達成對作為該組合物或該組合物中所包括之劑之遞送。
過繼性細胞療法 如本文所用,「過繼性細胞療法」或「ACT」涉及將具有治療活性之細胞轉移至個體中,例如需要治療疾患、病症或疾病之個體。在一些實施例中,ACT包括在離體及/或活體外工程化及/或擴增細胞後將細胞轉移至個體中。
親和力 如本文所用,「親和力」係指特定結合劑(例如病毒載體)及/或其結合部分與結合靶標(例如細胞)之間的非共價相互作用之總和強度。除非另有指示,否則如本文所用,「結合親和力」係指結合劑與其結合靶標(例如病毒載體與該病毒載體之靶細胞)之間的1:1相互作用。熟習此項技術者瞭解,親和力之變化可由與參考之比較來描述(例如相對於參考增加或減少),或可用數字來描述。親和力可以此項技術中已知之多種方式來量測及/或表述,包括(但不限於)平衡解離常數(K D)及/或平衡締合常數(K A)。K D為k 解離/k 締合之商,而K A為k 締合/k 解離之商,其中k 締合係指例如病毒載體與靶細胞之締合速率常數,且k 解離係指例如病毒載體與靶細胞之解離。k 締合及k 解離可藉由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之技術來測定。
:如本文所用,術語「劑」可指任何化學實體,包括(但不限於)以下中之任一或多者:原子、分子、化合物、胺基酸、多肽、核苷酸、核酸、蛋白質、蛋白質複合物、液體、溶液、糖、多糖、脂質或其組合或複合物。
同種異體 如本文所用,術語「同種異體」係指源自一種個體之任何材料,其接著引入至另一個體中,例如同種異體HSC移植。
介於 如本文所用,術語「介於」係指落在所指示之上邊界與下邊界或第一邊界與第二邊界之間的內容,包括該等邊界。類似地,術語「自」當在值範圍之上下文中使用時,指示該範圍包括落在所指示之上邊界與下邊界或第一邊界與第二邊界之間的內容,包括該等邊界。
結合 如本文所用,術語「結合」係指兩種或更多種劑之間的非共價締合。「直接」結合涉及劑之間的物理接觸;間接結合涉及藉助與一或多種中間劑之物理接觸而發生之物理相互作用。兩種或更多種劑之間的結合可在多種背景中之任一者中發生及/或評價,包括孤立地或在更複雜系統之背景中研究相互作用劑之情形(例如,當與載劑共價或以其他方式締合時及/或在生物系統或細胞中時)。
癌症: 如本文所用,術語「癌症」係指細胞展現出相對異常、不受控及/或自主之生長,使得其展示出異常升高之增殖速率及/或特徵在於對細胞增殖之控制顯著喪失之異常生長表型之疾患、病症或疾病。在一些實施例中,癌症可包括一或多種腫瘤。在一些實施例中,癌症可為或包括癌前(例如良性)、惡性、轉移前、轉移及/或非轉移之細胞。在一些實施例中,癌症可為或包括實體腫瘤。在一些實施例中,癌症可為或包括血液腫瘤。
嵌合抗原受體 如本文所用,「嵌合抗原受體」或「CAR」係指包括以下之工程化蛋白質:(i)細胞外結構域,其包括結合靶抗原之部分;(ii)跨膜結構域;及(iii)細胞內信號傳導結構域,其在細胞外結合部分與靶抗原結合刺激CAR時發送活化信號。CAR亦稱為嵌合T細胞受體或嵌合免疫受體。
組合療法 如本文所用,術語「組合療法」係指向個體投與兩種或更多種劑或方案,使得該兩種或更多種劑或方案一起治療該個體之疾患、病症或疾病。在一些實施例中,該兩種或更多種治療劑或方案可同時、依序或以重疊投藥方案來投與。熟習此項技術者應瞭解,組合療法包括但不要求兩種劑或方案在單一組合物中一起投與,亦不要求同時投與。
控制表現或活性 如本文所用,若第二元件之表現或活性全部或部分地依賴於第一元件在至少一組條件下之狀態(例如存在、不存在、構形、化學修飾、相互作用或其他活性),則第一元件(例如蛋白質(諸如轉錄因子)或核酸序列(諸如啟動子))「控制」或「驅動」第二元件(例如蛋白質或編碼諸如蛋白質等劑之核酸)之表現或活性。控制表現或活性可為實質上控制活性,例如在至少一組條件下,第一元件狀態之改變可導致第二元件之表現或活性與參考對照相比改變至少10% (例如至少20%、30%、40%、50%、60%、70%、80%、90%、100%、2倍、3倍、4倍、5倍、10倍、20倍、30倍、40倍、50倍、100倍)。
對應於 如本文所用,術語「對應於」可用於經由與適當參考化合物或組合物進行比較來指定結構元件在化合物或組合物中之位置/一致性。舉例而言,在一些實施例中,聚合物中之單體殘基(例如多肽中之胺基酸殘基或多核苷酸中之核酸殘基)可鑑別為「對應於」適當參考聚合物中之殘基。舉例而言,熟習此項技術者瞭解,所提供之多肽或多核苷酸序列中之殘基通常根據相關參考序列之方案來指定(例如編號或標記) (即使例如此指定並不反映所提供序列之字面編號)。作為闡釋,若參考序列在位置100-110處包括特定胺基酸基序,且第二相關序列在位置110-120處包括相同基序,則可稱該第二相關序列之基序位置「對應於」該參考序列之位置100-110。熟習此項技術者瞭解,相應位置可例如藉由序列之比對容易地鑑別,且此比對通常藉由多種已知工具、策略及/或演算法中之任一者來實現,包括(但不限於)諸如以下等軟體程式:BLAST、CS-BLAST、CUDASW++、DIAMOND、FASTA、GGSEARCH/GLSEARCH、Genoogle、HMMER、HHpred/HHsearch、IDF、Infernal、KLAST、USEARCH、parasail、PSI-BLAST、PSI-Search、ScalaBLAST、Sequilab、SAM、SSEARCH、SWAPHI、SWAPHI-LS、SWIMM或SWIPE。
投藥 方案: 如本文所用,術語「投藥方案」可指投與給個體之一組一或多個相同或不同之單位劑量,通常包括複數個單位劑量投與,其中每一單位劑量之投與與其他單位劑量之投與隔開一段時間。在各個實施例中,投藥方案之一或多個或所有單位劑量可相同或可有所變化(例如,隨時間增加、隨時間減少或根據個體及/或根據開業醫師之決定予以調整)。在各個實施例中,每一劑量之間的一或多個或所有時間段可相同或可有所變化(例如隨時間增加、隨時間減少或根據個體及/或根據開業醫師之決定予以調整)。在一些實施例中,給定治療劑具有推薦投藥方案,其可涉及一或多個劑量。通常,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市售藥物之至少一種推薦投藥方案。在一些實施例中,當在相關群體中投與時,投藥方案與期望或有益結果相關聯(亦即為治療性投藥方案)。
下游 上游: 如本文所用,術語「下游」意指第一DNA區相對於第二DNA區更靠近包括該第一DNA區及該第二DNA區之核酸之C末端。如本文所用,術語「上游」意指第一DNA區相對於第二DNA區更靠近包括該第一DNA區及該第二DNA區之核酸之N末端。
有效量: 「有效量」係在個體中產生期望生理變化所需之調配物之量。通常投與有效量以用於研究目的。
工程化 如本文所用,術語「工程化」係指已經手工操縱之態樣。舉例而言,當兩個或更多個在自然界中未以該順序連接在一起之序列經手工操縱在工程化多核苷酸中彼此直接連接時,該多核苷酸視為「工程化」的。熟習此項技術者應瞭解,「工程化」核酸或胺基酸序列可為重組核酸或胺基酸序列,且可稱為「遺傳工程化」的。在一些實施例中,工程化多核苷酸包括在自然界中發現與第一序列可操作地連接,但在自然界中未發現與第二序列可操作地連接之編碼序列及/或調控序列,該序列在工程化多核苷酸中藉由手工與該第二序列可操作地連接。在一些實施例中,若細胞或生物體經操縱,使得其遺傳資訊改變(例如已引入先前不存在之新的遺傳物質,例如藉由轉型、接合(mating)、體細胞雜交、轉染、轉導或其他機制,或改變或去除先前存在之遺傳物質,例如藉由取代、缺失或接合),則視該細胞或生物體為「工程化」或「遺傳工程化」的。正如通常實踐及熟習此項技術者所理解,工程化多核苷酸或細胞之子代或拷貝無論完好與否,通常仍稱為「工程化」的,即時直接操縱係對先前實體之操縱。
賦形劑: 如本文所用,「賦形劑」係指可包括在醫藥組合物中之非治療劑,例如以提供或有助於期望稠度或穩定效應。在一些實施例中,適宜醫藥賦形劑可包括(例如)澱粉、葡萄糖、乳糖、蔗糖、明膠、麥芽、米、麵粉、白堊、矽膠、硬脂酸鈉、單硬脂酸甘油酯、滑石、氯化鈉、脫脂乳粉、甘油、丙烯、乙二醇、水、乙醇或諸如此類。
表現 如本文所用,「表現」個別地及/或累積地指一或多種生物學過程,該(等)過程導致自核酸序列產生編碼劑,諸如蛋白質。表現具體而言包括轉錄及轉譯中之任一者或兩者。
側接 :如本文所用,存在於與第二元件及第三元件之鄰接序列中之第一元件(例如核酸序列或胺基酸序列)若定位在該第二元件與該第三元件之間的鄰接序列中,則其與該第二元件及該第三元件「側接」。因此,在此佈置中,第二元件及第三元件可稱為「側接」第一元件。側接元件可緊鄰被側接元件,或藉由一或多個相關單元與被側接元件隔開。在鄰接序列為核酸或胺基酸序列且相關單元分別為鹼基或胺基酸殘基之各個實例中,鄰接序列中位於被側接元件與獨立地第一及/或第二側接元件之間的單元數目可為例如50個單元或更少,例如不超過50、45、40、35、30、25、20、15、10、5、4、3、2、1或0個單元。
片段: 如本文所用,「片段」係指包括參考劑(有時稱為「母體」劑)之離散部分及/或由其組成之結構。在一些實施例中,片段缺少在參考劑中發現之一或多個部分。在一些實施例中,片段包括在參考劑中發現之一或多個部分或由其組成。在一些實施例中,參考劑為聚合物,諸如多核苷酸或多肽。在一些實施例中,聚合物之片段包括至少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5、30、35、40、45、50、55、60、65、70、75、80、85、90、95、100、110、120、130、140、150、160、170、180、190、200、210、220、230、240、250、275、300、325、350、375、400、425、450、475、500或更多個參考聚合物之單體單元(例如殘基),或由其組成。在一些實施例中,聚合物之片段包括至少5%、10%、15%、20%、25%、30%、25%、40%、45%、50%、55%、60%、65%、70%、75%、80%、85%、90%、95%、96%、97%、98%、99%或更多的在參考聚合物中發現之單體單元(例如殘基),或由其組成。參考聚合物之片段不一定與參考聚合物之相應部分一致。舉例而言,參考聚合物之片段可為具有與參考聚合物具有至少5%、10%、15%、20%、25%、30%、25%、40%、45%、50%、55%、60%、65%、70%、75%、80%、85%、90%、95%、96%、97%、98%、99%或更高一致性之殘基序列之聚合物。片段可由或可不由參考劑之物理片段化生成。在一些情況中,片段由參考劑之物理片段化生成。在一些情況中,片段不由參考劑之物理片段化生成,而是可(例如)藉由從頭合成或其他方式來產生。
基因、轉殖基因 如本文所用,術語「基因」係指作為編碼序列(亦即,編碼表現產物諸如RNA產物及/或多肽產物之DNA序列)或包括編碼序列之DNA序列,其視情況與控制該編碼序列之表現之一些或全部調控序列一起。在一些實施例中,基因包括非編碼序列,諸如(但不限於)內含子。在一些實施例中,基因可包括編碼(例如外顯子)及非編碼(例如內含子)序列二者。在一些實施例中,基因包括作為啟動子之調控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基因包括以下中一者或兩者:(i)在參考背景(諸如源基因體)中,在編碼序列上游延伸預定數目之核苷酸之DNA核苷酸,及(ii)在參考背景(諸如源基因體)中,在編碼序列下游延伸預定數目之核苷酸之DNA核苷酸。在各個實施例中,核苷酸之預定數目可為500 bp、1 kb、2 kb、3 kb、4 kb、5 kb、10 kb、20 kb、30 kb、40 kb、50 kb、75 kb或100 kb。如本文所用,「轉殖基因」係指對於其中存在該基因或該基因可藉由工程化置入其中之參考背景而言不為內源性或非天然之基因。
基因產物 表現產物如本文所用,術語「基因產物」或「表現產物」通常係指自基因轉錄之RNA (加工前及/或加工後)或由自基因轉錄之RNA編碼之多肽(修飾前及/或修飾後)。
宿主細胞、靶細胞 如本文所用,「宿主細胞」係指已引入諸如轉殖基因等外源性DNA (重組或其他方式)之細胞。熟習此項技術者瞭解,「宿主細胞」可為最初引入外源性DNA之細胞及/或其子代或拷貝(無論完好與否)。在一些實施例中,宿主細胞包括一或多種病毒基因或轉殖基因。在一些實施例中,預期或潛在之宿主細胞可稱為靶細胞。
在各個實施例中,藉由各種表面標記物之存在、不存在或表現水準來鑑別宿主細胞或靶細胞。
細胞或細胞群體對特定標記物呈「陽性」或表現特定標記物之陳述係指在細胞上或細胞中可偵測到特定標記物之存在。在提及表面標記物時,該術語可指如藉由流式細胞術所偵測存在表面表現,例如藉由用特異性結合至該標記物之抗體染色並偵測該抗體,其中該染色能藉由流式細胞術偵測到,其水準實質上高於用同型匹配之對照在其他相同條件下進行相同程序時所偵測到之染色,及/或其水準實質上類似於已知對該標記物呈陽性之細胞之染色,及/或其水準實質上高於已知對該標記物呈陰性之細胞之染色。
細胞或細胞群體對特定標記物呈「陰性」或缺少標記物表現之陳述係指在細胞上或細胞中不存在實質上可偵測到之特定標記物之存在。在提及表面標記物時,該術語可指如藉由流式細胞術所偵測不存在表面表現,例如藉由用特異性結合至該標記物之抗體染色並偵測該抗體,其中藉由流式細胞術偵測到之染色水準實質上不高於用同型匹配之對照在其他相同條件下進行相同程序時所偵測到之染色,及/或其水準實質上低於已知對該標記物呈陽性之細胞之染色,及/或其水準與已知對該標記物呈陰性之細胞之染色相比實質上類似。
一致性 :如本文所用,術語「一致性」係指聚合分子之間,例如核酸分子(例如DNA分子及/或RNA分子)之間及/或多肽分子之間的總體相關性。計算兩個所提供序列之間的一致性百分比之方法為此項技術中所已知。術語「序列一致性%」係指如藉由比較序列所確定之兩個或更多個序列之間的關係。在此項技術中,「一致性」亦意指蛋白質與核酸序列之間的序列相關性程度,該程度如藉由此等序列串之間的匹配所確定。「一致性」(常稱為「相似性」)可藉由已知方法容易地計算,包括以下文獻中所闡述之彼等方法:Computational Molecular Biology (Lesk, A. M.編輯)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NY (1988);Biocomputing: Informatics and Genome Projects (Smith, D. W.編輯) Academic Press, NY (1994);Computer Analysis of Sequence Data,第I部分(Griffin, A. M.及Griffin, H. G.編輯) Humana Press, NJ (1994);Sequence Analysis in Molecular Biology (Von Heijne, G.編輯) Academic Press (1987);及Sequence Analysis Primer (Gribskov, M.及Devereux, J.編輯)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NY (1992)。設計測定一致性之較佳方法,以給出測試序列之間的最佳匹配。將測定一致性及相似性之方法編入可公開獲得之電腦程式中。舉例而言,出於最佳比較目的,可藉由比對兩個核酸或多肽序列(或一個或兩個序列之互補序列)來計算兩個序列之一致性百分比(例如,可將空位引入第一及第二序列中之一者或兩者中以達成最佳比對,且出於比較目的可忽視非一致序列)。接著比較相應位置處之核苷酸或胺基酸。當第一序列中之位置由與第二序列中相應位置處之相同殘基(例如核苷酸或胺基酸)佔據時,則分子在該位置處為一致的。兩個序列之間的一致性百分比隨該等序列共享之一致位置數而變化,視情況慮及為達成兩個序列之最佳比對而需要引入之空位數及每一空位之長度。兩個序列之間的序列比較及一致性百分比測定可使用電腦演算法來完成,諸如BLAST (基本局部比對搜索工具)。序列比對及一致性百分比計算可使用LASERGENE生物資訊學計算套件(DNASTAR, Inc., Madison, Wisconsin)之Megalign程式來實施。序列之多重比對亦可使用Clustal比對方法(Higgins及Sharp CABIOS, 5, 151-153 (1989))利用內定參數(空位罰分=10,空位長度罰分=10)來實施。相關程式亦包括GCG程式套件(Wisconsin Package 9.0版,Genetics Computer Group (GCG), Madison, Wisconsin);BLASTP、BLASTN、BLASTX (Altschul等人,J. Mol. Biol. 215:403-410 (1990));DNASTAR (DNASTAR, Inc., Madison, Wisconsin);及併有Smith-Waterman演算法之FASTA程式(Pearson, Comput. Methods Genome Res., [Proc. Int. Symp.] (1994),會議日期1992, 111-20.編輯:Suhai, Sandor.出版商:Plenum, New York, N.Y.)。在本揭示案之上下文中,應理解,倘若使用序列分析軟體用於分析,則分析結果係基於所參考程式之「內定值」。「內定值」將意指在首次初始化時隨軟體最初加載之值或參數之任何集。
改良」、「 增加」、「 抑制」或「 降低」: 如本文所用,術語「改良」、「增加」、「抑制」及「降低」及其文法等效形式指示與參考之定性或定量差異。
經分離: 如本文所用,「經分離」係指物質及/或實體已(1)與在最初產生(無論係在自然界中及/或實驗環境中)時與其締合之至少一些組分分開,及/或(2)手工設計、產生、製備及/或製造。經分離物質及/或實體可與10%、20%、30%、40%、50%、60%、70%、80%、90%、91%、92%、93%、94%、95%、96%、97%、98%、99%或99%以上之最初與其締合之其他組分分開。在一些實施例中,經分離劑為80%、85%、90%、91%、92%、93%、94%、95%、96%、97%、98%、99%或99%以上純。如本文所用,若物質實質上不含其他組分,則其為「 」的。在一些實施例中,如熟習此項技術者應理解,物質在與某些其他組分(諸如一或多種載劑或賦形劑(例如緩衝劑、溶劑、水等))組合後仍可視為「 經分離」或甚至「 」的;在此等實施例中,在不包括此等載劑或賦形劑之情形下計算物質之分離百分比或純度。僅舉一個實例,在一些實施例中,當發生以下情形時,自然界中存在之生物聚合物(諸如多肽或多核苷酸)視為「 經分離」的:a)由於其起源或衍生源與在自然界中其天然態下伴隨其之一些或全部組分不締合;b)其實質上不含來自在自然界中產生其之物種的相同物種之其他多肽或核酸;c)由不為在自然界中產生其之物種的細胞或其他表現系統表現,或以其他方式與不為在自然界中產生其之物種的細胞或其他表現系統之組分締合。因此,舉例而言,在一些實施例中,化學合成的或在不同於自然界中產生其之細胞系統中合成之多肽視為「 經分離」多肽。或者或另外,在一些實施例中,已經受一或多種純化技術之多肽可視為「 經分離」多肽,只要其已與如下其他組分分開:a)在自然界中與該多肽締合者;及/或b)在該多肽最初產生時與其締合者。
可操作地連接 如本文所用,「可操作地連接(operably linked或operatively linked)」係指至少第一元件及第二元件之締合,使得組成元件處於允許其以預期方式起作用之關係中。舉例而言,若調控序列與編碼序列締合之方式允許由調控序列控制編碼序列之表現,則核酸調控序列「 可操作地連接」至核酸編碼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 可操作地連接」之調控序列直接或間接地與編碼序列共價締合(例如在單一核酸中)。在一些實施例中,調控序列控制反式編碼序列之表現,且可操作連接不要求將調控序列納入與編碼序列相同之核酸中。
醫藥學上可接受 如本文所用,術語「醫藥學上可接受」在應用於用於調配如本文所揭示之組合物之一或多種或全部組分時意指每一組分必須與組合物之其他成分相容,且對其接受者無害。
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載劑 如本文所用,術語「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載劑」係指醫藥學上可接受之材料、組合物或媒劑,諸如液體或固體填充劑、稀釋劑、賦形劑或溶劑囊封材料,其有助於劑(例如醫藥劑)之調配、改進劑之生物利用度或有助於劑自個體之一個器官或部分轉運至另一器官或部分。可用作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載劑之材料的一些實例包括:糖,諸如乳糖、葡萄糖及蔗糖;澱粉,諸如玉米澱粉及馬鈴薯澱粉;纖維素及其衍生物,諸如羧甲基纖維素鈉、乙基纖維素及乙酸纖維素;粉末狀黃蓍膠;麥芽;明膠;滑石;賦形劑,諸如可可脂及栓劑蠟;油,諸如花生油、棉籽油、紅花油、芝麻油、橄欖油、玉米油及大豆油;二醇,諸如丙二醇;多元醇,諸如甘油、山梨醇、甘露醇及聚乙二醇;酯,諸如油酸乙酯及月桂酸乙酯;瓊脂;緩衝劑,諸如氫氧化鎂及氫氧化鋁;海藻酸;無熱原水;等滲鹽水;林格氏溶液(Ringer’s solution);乙醇;pH緩衝溶液;聚酯、聚碳酸酯及/或聚酸酐;及醫藥調配物中所採用之其他無毒相容性物質。
醫藥組合物 如本文所用,術語「醫藥組合物」係指活性劑與一或多種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載劑一起調配於其中之組合物。
啟動子 如本文所用,「啟動子」或「啟動子序列」可為直接或間接地(例如經由啟動子結合之蛋白質或物質)參與編碼序列轉錄之起始及/或持續力之DNA調控區。啟動子在結合一或多個轉錄因子及/或含有該啟動子之調控部分後可在適宜條件下起始編碼序列之轉錄。參與編碼序列轉錄起始之啟動子可「可操作地連接」至編碼序列。在某些情況中,啟動子可為或包括自轉錄起始位點(在其3’末端)延伸至上游(5’方向)位置之DNA調控區,使得如此指定之序列包括起始轉錄事件所需之最少數量之鹼基或元件中之一者或兩者。啟動子可為、包括或與表現控制序列(諸如增強子及阻抑序列)可操作地締合或可操作地連接。在一些實施例中,啟動子可為誘導型的。在一些實施例中,啟動子可為組成型啟動子。在一些實施例中,條件性(例如誘導型)啟動子可為單向或雙向的。啟動子可為或包括與已知存在於特定物種基因體中之序列一致之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啟動子可為或包括雜合啟動子,其中含有轉錄調控區之序列可自一種來源獲得且含有轉錄起始區之序列可自第二來源獲得。用於將控制元件連接至轉殖基因內之編碼序列之系統為此項技術中所熟知(一般分子生物學及重組DNA技術闡述於Sambrook、Fritsch及Maniatis, Molecular Cloning: A Laboratory Manual,第二版,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 Press, Cold Spring Harbor, NY, 1989中)。
參考: 如本文所用,「參考」係指相對於其進行比較之標準或對照。舉例而言,在一些實施例中,劑、樣品、序列、個體(subject)、動物或個體(individual)或其群體或代表其之量測值或特性與參考劑、樣品、序列、個體(subject)、動物或個體(individual)或其群體或代表其之量測值或特性進行比較。在一些實施例中,參考為量測值。在一些實施例中,參考為已確立之標準或預期值。在一些實施例中,參考為歷史參考。參考可為定量或定性的。通常,如熟習此項技術者應理解,參考及與之進行比較之值代表在相當之條件下量測。熟習此項技術者應瞭解何時存在足夠之相似性以證明依賴及/或比較之合理性。在一些實施例中,在熟習此項技術者將認為相當之條件下,適當參考可為劑、樣品、序列、個體(subject)、動物或個體(individual)或其群體,例如出於評價一或多個特定變數(例如劑或條件存在或不存在)或代表其之量測值或特性之目的。不希望受任何特定實施例束縛,在各個實施例中,參考序列可為與本文所提供之序列登錄號相關之序列,其中某些與序列登錄號相關之序列提供於圖40中。
調控序列 如本文在核酸編碼序列表現之上下文中所用,調控序列為控制編碼序列表現之核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調控序列可控制或影響基因表現之一或多種態樣(例如細胞類型特異性表現、誘導型表現等)。
個體: 如本文所用,術語「個體」係指生物體,通常為哺乳動物(例如人類、大鼠或小鼠)。在一些實施例中,個體患有疾病、病症或疾患。在一些實施例中,個體易患疾病、病症或疾患。在一些實施例中,個體展示疾病、病症或疾患之一或多種症狀或特性。在一些實施例中,個體未患疾病、病症或疾患。在一些實施例中,個體不展示疾病、病症或疾患之任何症狀或特性。在一些實施例中,個體具有一或多個以疾病、病症或疾患之易感性或風險為特徵之特徵。在一些實施例中,個體為已測試疾病、病症或疾患之個體,及/或已投與療法之個體。在一些情況中,人類個體可互換地稱為「患者」或「個體」。
治療劑 如本文所用,術語「治療劑」係指在投與給個體時引發期望藥理學效應之任何劑。在一些實施例中,若劑在適當群體中展示出統計學上顯著之效應,則視其為治療劑。在一些實施例中,適當群體可為模式生物體之群體或人類群體。在一些實施例中,可藉由各種準則來定義適當群體,諸如某一年齡組、性別、遺傳背景、先前存在之臨床狀態等。在一些實施例中,治療劑為可用於治療疾病、病症或疾患之物質。在一些實施例中,治療劑為已經政府機構批准或需要經政府機構批准,之後方可上市投與給人類之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治療劑為需要醫學處方以投與給人類之劑。
治療有效量: 如本文所用,「治療有效量」係指產生期望投與效應之量。在一些實施例中,該術語係指當根據治療性投藥方案投與給患有或易患疾病、病症及/或疾患之群體時,足以治療該疾病、病症及/或疾患之量。在一些實施例中,治療有效量係降低疾病、病症及/或疾患之一或多種症狀之發病率及/或嚴重程度及/或延遲其發作之量。熟習此項技術者應瞭解,術語「 治療有效量」實際上並不需要在特定個體中達成成功治療。相反,治療有效量可為在投與給需要此治療之患者時,在大量個體中提供特定期望藥理學反應之量。在一些實施例中,對治療有效量之提及可為對如在一或多種特定組織(例如受疾病、病症或疾患影響之組織)或體液(例如血液、唾液、血清、汗液、眼淚、尿液等)中所量測之量之提及。熟習此項技術者應瞭解,在一些實施例中,治療有效量之特定劑或療法可以單次劑量調配及/或投與。在一些實施例中,治療有效劑可以複數個劑量調配及/或投與,例如作為投藥方案之一部分。
治療 :如本文所用,術語「治療(treatment)」(以及「治療(treat或treating)」)係指投與部分或完全緩和、改善、減輕、抑制特定疾病、病症或疾患之一或多種症狀、特徵及/或病因、延遲其發作、降低其嚴重程度及/或降低其發病率之療法,或投與以達成任一此結果之目的。在一些實施例中,此治療可針對不展現相關疾病、病症或疾患之征象的個體及/或僅展現疾病、病症或疾患之早期征象的個體。或者或另外,此治療可針對展現相關疾病、病症及/或疾患之一或多種已確立征象之個體。在一些實施例中,治療可針對已診斷為患有相關疾病、病症及/或疾患之個體。在一些實施例中,治療可針對已知具有一或多個在統計學上與發生相關疾病、病症或疾患之風險增加相關聯之敏感因子之個體。「預防性治療」包括向不展示欲治療疾患之征象或症狀或僅展示欲治療疾患之早期征象或症狀之個體投與之治療,使得投與治療以達成減少、預防或降低發生該疾患之風險之目的。因此,預防性治療(prophylactic treatment)作為針對疾患之預防性治療(preventative treatment)起作用。「治療性治療」包括向展示疾患之症状或征象之个体投与之治疗,且投與給該個體以達成降低該疾患之嚴重程度或進展之目的。
單位劑量 :如本文所用,術語「單位劑量」係指作為單次劑量及/或以醫藥組合物之物理離散單元投與之量。在許多實施例中,單位劑量含有預定量之活性劑,例如預定之病毒效價(給定體積中病毒、病毒粒子或病毒顆粒之數目)。在一些實施例中,單位劑量含有整個單次劑量之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投與一個以上單位劑量以達成總單次劑量。在一些實施例中,需要或預期需要投與多個單位劑量,以達成預期效應。單位劑量可為(例如)一定體積之含有預定量之一或多種治療性部分之液體(例如可接受之載劑)、預定量之一或多種呈固體形式之治療性部分、含有預定量之一或多種治療性部分之持續釋放調配物或藥物遞送裝置等。應瞭解,單位劑量可以調配物呈現,該調配物除治療性部分以外亦包括多種組分中之任一者。舉例而言,可包括可接受之載劑(例如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載劑)、稀釋劑、穩定劑、緩衝劑、防腐劑等。熟習此項技術者應瞭解,在許多實施例中,特定治療劑之總適當日劑量可包括單位劑量之一部分或複數個單位劑量,且可(例如)由開業醫師在合理醫學判斷範圍內決定。在一些實施例中,用於任一特定個體或生物體之具體有效劑量水準可取決於多種因素,包括所治療之病症及病症之嚴重程度;所採用具體活性化合物之活性;所採用之具體組合物;個體之年齡、體重、一般健康狀況、性別及飲食;所採用具體活性化合物之投與時間及排泄速率;治療持續時間;與所採用之具體化合物組合使用或碰巧一起使用之藥物及/或額外療法;及醫學領域中所熟知之類似因素。
本揭示案提供包括有利於靶向HSC之基因療法之腺病毒載體之方法及組合物。本揭示案之方法及組合物至少部分地基於如下觀察結果:血清型3、7、11、14、16、21、34、37及50之腺病毒載體至少與一或多種參考腺病毒載體(例如Ad5載體或Ad5/35載體)相比展示某些對於靶向HSC之基因療法有利之性質。腺病毒(adenovirus)(或互換地「腺病毒(adenoviral)」)載體包括以一或多種腺病毒蛋白質序列為特徵之病毒顆粒,且視情況包括腺病毒基因體。腺病毒基因體包括核酸序列,該等核酸序列包括足以達成以下之腺病毒序列:(a)支持將核酸序列包裝(包括條件性包裝)至腺病毒載體中,及(b)表現編碼序列。腺病毒基因體可為線性雙股DNA序列及/或分子。如熟習此項技術者應瞭解,線性基因體(諸如腺病毒基因體)可存在於環狀質體中,例如用於病毒生產目的。天然腺病毒基因體之長度在26 kb至45 kb範圍內,此取決於血清型。
本揭示案包括含有工程化腺病毒載體及腺病毒基因體之方法及組合物。腺病毒載體包括工程化腺病毒載體,該等工程化腺病毒載體包括工程化腺病毒蛋白質或工程化腺病毒基因體。例如與參考序列相比,工程化腺病毒基因體可經工程化以添加或移除腺病毒基因體序列。
在腺病毒中,存在57種已知之人類血清型。特別是腺病毒血清型5 (Ad5),其在歷史上廣泛用於基因療法研究及腺病毒載體構築。已使用包括Ad5衣殼蛋白之HDAd5/35載體進行某些研究,唯纖維為嵌合的,此乃因其包括Ad5纖維尾、Ad35纖維軸及Ad35纖維突起(例如,參見Shayakhmetov等人,2000 J. Virol74(6):2567-2583),視情況其中該Ad35纖維突起經突變以增加對CD46之親和力(例如, Ad5/35++)。在特定實施例中,Ad5/35++載體係具有突變型Ad35++纖維突起之嵌合Ad5/35載體(例如,參見Wang等人,2008 J. Virol.82(21):10567-79,其全文且尤其關於纖維突起突變係以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在各個實施例中,Ad35++突變型纖維突起為經突變以增加對CD46之親和力(例如25倍)之Ad35纖維突起,例如,使得該Ad35++突變型纖維突起增加細胞轉導效率,例如在較低感染複數(MOI)下(Li及Lieber,FEBS Letters, 593(24): 3623-3648, 2019)。在某些實施例中,腺病毒載體係嵌合「F35」載體,其中所有蛋白質均為Ad5蛋白,唯纖維為嵌合的,此乃因其包括Ad5纖維尾、Ad35纖維軸及Ad35纖維突起(例如,如Shayakhmetov 2000 J Virol.74(6): 2567-2583中所闡述),其中該Ad35纖維突起為包括突變D207G及T245A之突變型Ad35纖維突起,該等突變使得對CD46之親和力增加(例如,參見Wang 2008 J Virol.82(21):10567-79),且視情況其中編碼Ad5/35載體之基因體包括E1缺失。然而,大多數人類具有針對Ad5衣殼蛋白之中和性血清抗體,該等抗體可阻斷包括Ad5衣殼之腺病毒載體(諸如HDAd5/35載體)之活體內轉導。雖然針對Ad5衣殼蛋白之中和性血清抗體之存在並不消除包括Ad5衣殼之腺病毒載體之治療價值,但不包括Ad5衣殼之腺病毒載體將提供額外益處。此益處之至少一個原因在於,Ad5載體可在具有針對Ad5衣殼蛋白之血清抗體之個體中引起臨床上顯著之免疫反應(例如,參見Somanathan等人,2020 Mol. Ther.28(3): 784-793),其中不含Ad5衣殼蛋白之血清型可能不太可能引起此一免疫反應。至少第二個原因在於,針對Ad5衣殼蛋白之中和性血清抗體可藉由使載體顆粒不活化而降低Ad5基因療法載體之治療效能,其中不含Ad5衣殼蛋白之血清型可能不太可能不活化。
本揭示案包括展示感染靶HSC之腺病毒血清型,包括在各個實施例中與參考腺病毒血清型(例如Ad5及/或Ad5/35)相比HSC感染增加之腺病毒血清型,且因此可用於生產用於轉導HSC之腺病毒載體。本揭示案之方法及組合物包括血清型3、7、11、14、16、21、34、37及50之腺病毒載體。 I. 基因療法載體 1(A). 腺病毒載體
本揭示案包括可用於基因療法中之腺病毒載體及腺病毒基因體。腺病毒係大的二十面體形狀之無包膜病毒。天然腺病毒衣殼包括三種類型之蛋白質:纖維、五鄰體及六鄰體。六鄰體佔病毒衣殼之大部分,形成20個三角形面。五鄰體基座位於衣殼之12個頂點中之每一者處,且纖維(亦稱為多節纖維)自每一五鄰體基座伸出。五鄰體及纖維且特定而言纖維突起在受體結合及內化中尤為重要,此乃因其有助於衣殼與宿主細胞之附著。
腺病毒基因體包括在兩端側接有血清型特異性反向末端重複序列(ITR)之腺病毒DNA,該等重複序列理解為有助於病毒基因體複製及包裝或為病毒基因體複製及包裝所必需之順式元件。端視於血清型而定,ITR之長度可大約為100-200個鹼基對(例如約160個鹼基對),在最靠近腺病毒基因體末端之核苷酸位置(例如約50個鹼基對)處具有最高之保守性。腺病毒基因體亦包括包裝序列(例如條件性或非條件性包裝序列),其可有助於將病毒基因體包裝至病毒載體中。包裝序列位於基因體之左側部分中。
天然腺病毒基因體編碼若干種蛋白質,包括早期轉錄單元E1、E2、E3及E4以及編碼腺病毒載體之結構蛋白質組分之晚期轉錄單元。早期(E)及晚期(L)轉錄由病毒基因體複製之開始劃分。E1區(E1A及E1B)編碼負責調控病毒基因體轉錄之蛋白質。E2區(E2A及E2B)之表現引起用於病毒基因體複製之蛋白質之合成。該等蛋白質參與DNA複製、晚期基因表現及宿主細胞關閉。晚期基因之產物、包括大多數病毒衣殼蛋白,僅在由主要晚期啟動子(MLP)產生的單一初級轉錄物之顯著加工後表現。MLP在感染後期期間尤其有效。使用此啟動子轉錄之mRNA可包括有助於轉譯之5'-三聯前導序列(TPL)。 1(B). Ad3 7 11 14 16 21 34 37 50 基因療法載體
本揭示案包括Ad3、7、11、14、16、21、34、37或50基因體。在各個實施例中,Ad3、7、11、14、16、21、34、37或50基因體為單股或雙股DNA序列,該DNA序列包括Ad3、7、11、14、16、21、34、37或50載體之ITR (例如根據SEQ ID NO: 1、17、33、49、65、81、97、113或129之5' ITR及根據SEQ ID NO: 2、18、34、50、66、82、98、114或130之3' ITR),或個別地及/或一起與其具有至少75%序列一致性(例如至少75%、80%、85%、90%、95%、96%、97%、98%、99%或100%一致性)之ITR。在各個實施例中,Ad3、7、11、14、16、21、34、37或50基因體為單股或雙股DNA序列,該DNA序列包括Ad3、7、11、14、16、21、34、37或50載體之包裝序列(例如根據SEQ ID NO: 3、19、35、51、67、83、99、115或131之包裝序列),或與其具有至少75%序列一致性(例如至少75%、80%、85%、90%、95%、96%、97%、98%、99%或100%一致性)之包裝序列。在各個實施例中,Ad3、7、11、14、16、21、34、37或50基因體為單股或雙股DNA序列,該DNA序列包括與參考Ad3、7、11、14、16、21、34、37或50基因體(例如SEQ ID NO: 145、146、147、148、149、150、151、152或153)之全部、一部分、或鄰接相應部分或非鄰接相應部分具有至少75%序列一致性(例如至少75%、80%、85%、90%、95%、96%、97%、98%、99%或100%一致性)之序列。
在各個實施例中,Ad3、7、11、14、16、21、34、37或50基因體為任一核苷酸序列,該核苷酸序列至少包括Ad3、7、11、14、16、21、34、37或50載體之ITR(例如根據SEQ ID NO: 1、17、33、49、65、81、97、113或129之5' ITR及根據SEQ ID NO: 2、18、34、50、66、82、98、114或130之3' ITR),或個別地及/或一起與其具有至少75%序列一致性(例如至少75%、80%、85%、90%、95%、96%、97%、98%、99%或100%一致性)之ITR。在各個實施例中,Ad3、7、11、14、16、21、34、37或50基因體係與參考序列相比,一或多個核苷酸、編碼序列及/或基因完全或部分缺失之Ad3、7、11、14、16、21、34、37或50基因體。舉例而言,在一些實施例中,Ad3、7、11、14、16、21、34、37或50基因體可為不包括E1、E2、E3及E4中之一或多者之基因體。在某些實施例中,Ad3、7、11、14、16、21、34、37或50基因體係不包括Ad3、7、11、14、16、21、34、37或50基因體之任一編碼序列之基因體(例如,包括與Ad3、7、11、14、16、21、34、37或50基因體ITR具有至少75%序列一致性之ITR,但不包括參考Ad3、7、11、14、16、21、34、37或50基因體中所存在之任一編碼序列之「空殼(gutless)」載體)。
在各個實施例中,Ad3、7、11、14、16、21、34、37或50基因體包括、不包括以下序列之全部或一部分,或包括其缺失:根據SEQ ID NO: 4、20、36、52、68、84、100、116或132之E1序列或與其具有至少75%序列一致性(例如至少75%、80%、85%、90%、95%、96%、97%、98%、99%或100%一致性)之序列。
在各個實施例中,Ad3、7、11、14、16、21、34、37或50基因體包括、不包括以下序列之全部或一部分,或包括其缺失:根據SEQ ID NO: 5、21、37、53、69、85、101、117或133之E2序列或與其具有至少75%序列一致性(例如至少75%、80%、85%、90%、95%、96%、97%、98%、99%或100%一致性)之序列。
在各個實施例中,Ad3、7、11、14、16、21、34、37或50基因體包括、不包括以下序列之全部或一部分,或包括其缺失:根據SEQ ID NO: 4、6、22、38、54、70、86、102、118或134之E3序列或與其具有至少75%序列一致性(例如至少75%、80%、85%、90%、95%、96%、97%、98%、99%或100%一致性)之序列。
在各個實施例中,Ad3、7、11、14、16、21、34、37或50基因體包括或不包括編碼纖維之序列,其中該序列與SEQ ID NO: 7、23、39、55、71、87、103、119或135具有至少75%序列一致性(例如至少75%、80%、85%、90%、95%、96%、97%、98%、99%或100%一致性)。
在各個實施例中,Ad3、7、11、14、16、21、34、37或50基因體包括或不包括編碼纖維軸之序列,其中該序列與SEQ ID NO: 8、24、40、56、72、88、104、120或136具有至少75%序列一致性(例如至少75%、80%、85%、90%、95%、96%、97%、98%、99%或100%一致性)。
在各個實施例中,Ad3、7、11、14、16、21、34、37或50基因體包括或不包括編碼纖維突起之序列,其中該序列與SEQ ID NO: 9、25、41、57、73、89、105、121或137具有至少75%序列一致性(例如至少75%、80%、85%、90%、95%、96%、97%、98%、99%或100%一致性)。
在各個實施例中,Ad3、7、11、14、16、21、34、37或50基因體包括或不包括編碼纖維尾之序列,其中該序列與SEQ ID NO: 7、23、39、55、71、87、103、119或135之纖維尾(例如,與纖維序列中包括位於編碼纖維軸之序列5'之所有核苷酸之部分及/或包括編碼位於纖維軸N末端之纖維部分的所有核苷酸之部分)具有至少75%序列一致性(例如至少75%、80%、85%、90%、95%、96%、97%、98%、99%或100%一致性)。
在各個實施例中,Ad3、7、11、14、16、21、34、37或50基因體包括或不包括編碼五鄰體之序列,其中該序列與SEQ ID NO: 10、26、42、58、74、90、106、122或138具有至少75%序列一致性(例如至少75%、80%、85%、90%、95%、96%、97%、98%、99%或100%一致性)。
在各個實施例中,Ad3、7、11、14、16、21、34、37或50基因體包括或不包括編碼六鄰體之序列,其中該序列與SEQ ID NO: 11、27、43、59、75、91、107、123或139具有至少75%序列一致性(例如至少75%、80%、85%、90%、95%、96%、97%、98%、99%或100%一致性)。
本揭示案包括Ad3、7、11、14、16、21、34、37或50載體,其包括與Ad3、7、11、14、16、21、34、37或50纖維(例如根據SEQ ID NO: 12、28、44、60、76、92、108、124或140之纖維)具有至少75%序列一致性(例如至少75%、80%、85%、90%、95%、96%、97%、98%、99%或100%一致性)之纖維。
本揭示案包括Ad3、7、11、14、16、21、34、37或50載體,其包括與Ad3、7、11、14、16、21、34、37或50纖維尾(例如根據SEQ ID NO: 12、28、44、60、76、92、108、124或140之纖維之纖維尾,例如纖維尾為纖維中包括位於纖維軸N末端之所有胺基酸之部分之情形)具有至少75%序列一致性(例如至少75%、80%、85%、90%、95%、96%、97%、98%、99%或100%一致性)之纖維尾。
本揭示案包括Ad3、7、11、14、16、21、34、37或50載體,其包括與Ad3、7、11、14、16、21、34、37或50纖維軸(例如根據SEQ ID NO: 13、29、45、61、77、93、109、125或141之纖維軸)具有至少75%序列一致性(例如至少75%、80%、85%、90%、95%、96%、97%、98%、99%或100%一致性)之纖維軸。
本揭示案包括Ad3、7、11、14、16、21、34、37或50載體,其包括與Ad3、7、11、14、16、21、34、37或50纖維突起(例如根據SEQ ID NO: 14、30、46、62、78、94、110、126或142之纖維突起)具有至少75%序列一致性(例如至少75%、80%、85%、90%、95%、96%、97%、98%、99%或100%一致性)之纖維突起。
本揭示案包括Ad3、7、11、14、16、21、34、37或50載體,其包括與Ad3、7、11、14、16、21、34、37或50五鄰體(例如根據SEQ ID NO: 15、31、47、63、79、95、111、127或143之五鄰體)具有至少75%序列一致性(例如至少75%、80%、85%、90%、95%、96%、97%、98%、99%或100%一致性)之五鄰體。
本揭示案包括Ad3、7、11、14、16、21、34、37或50載體,其包括與Ad3、7、11、14、16、21、34、37或50六鄰體(例如根據SEQ ID NO: 16、32、48、64、80、96、112、128或144之六鄰體)具有至少75%序列一致性(例如至少75%、80%、85%、90%、95%、96%、97%、98%、99%或100%一致性)之六鄰體。
在各個實施例中,Ad3、7、11、14、16、21、34、37或50載體為任一腺病毒載體,該腺病毒載體至少包括與Ad3、7、11、14、16、21、34、37或50纖維(例如根據SEQ ID NO: 12、28、44、60、76、92、108、124或140之纖維)具有至少75%序列一致性(例如至少75%、80%、85%、90%、95%、96%、97%、98%、99%或100%一致性)之纖維。
在各個實施例中,Ad3、7、11、14、16、21、34、37或50載體為任一腺病毒載體,該腺病毒載體至少包括與Ad3、7、11、14、16、21、34、37或50纖維尾(例如根據SEQ ID NO: 12、28、44、60、76、92、108、124或140之纖維之纖維尾,例如纖維尾為纖維中包括位於纖維軸N末端之所有胺基酸之部分之情形)具有至少75%序列一致性(例如至少75%、80%、85%、90%、95%、96%、97%、98%、99%或100%一致性)之纖維尾。
在各個實施例中,Ad3、7、11、14、16、21、34、37或50載體為任一腺病毒載體,該腺病毒載體至少包括與Ad3、7、11、14、16、21、34、37或50纖維軸(例如根據SEQ ID NO: 13、29、45、61、77、93、109、125或141之纖維軸)具有至少75%序列一致性(例如至少75%、80%、85%、90%、95%、96%、97%、98%、99%或100%一致性)之纖維軸。
在各個實施例中,Ad3、7、11、14、16、21、34、37或50載體為任一腺病毒載體,該腺病毒載體至少包括與Ad3、7、11、14、16、21、34、37或50纖維突起(例如根據SEQ ID NO: 14、30、46、62、78、94、110、126或142之纖維突起)具有至少75%序列一致性(例如至少75%、80%、85%、90%、95%、96%、97%、98%、99%或100%一致性)之纖維突起。
在各個實施例中,Ad3、7、11、14、16、21、34、37或50載體為任一腺病毒載體,該腺病毒載體至少包括與Ad3、7、11、14、16、21、34、37或50五鄰體(例如根據SEQ ID NO: 15、31、47、63、79、95、111、127或143之五鄰體)具有至少75%序列一致性(例如至少75%、80%、85%、90%、95%、96%、97%、98%、99%或100%一致性)之五鄰體。
在各個實施例中,Ad3、7、11、14、16、21、34、37或50載體為任一腺病毒載體,該腺病毒載體至少包括與Ad3、7、11、14、16、21、34、37或50六鄰體(例如根據SEQ ID NO: 16、32、48、64、80、96、112、128、144之六鄰體)具有至少75%序列一致性(例如至少75%、80%、85%、90%、95%、96%、97%、98%、99%或100%一致性)之六鄰體。
因此,Ad3、7、11、14、16、21、34、37或50載體可為嵌合腺病毒載體,該嵌合腺病毒載體至少包括與Ad3、7、11、14、16、21、34、37或50纖維突起具有至少75%序列一致性(例如至少75%、80%、85%、90%、95%、96%、97%、98%、99%或100%一致性)之纖維突起及至少一種與不同腺病毒血清型具有至少75%序列一致性(例如至少75%、80%、85%、90%、95%、96%、97%、98%、99%或100%一致性)之蛋白質或其部分(諸如纖維軸、纖維尾、五鄰體或六鄰體)。
Ad3、7、11、14、16、21、34、37或50載體可為嵌合腺病毒載體,該嵌合腺病毒載體至少包括與Ad3、7、11、14、16、21、34、37或50纖維軸具有至少75%序列一致性(例如至少75%、80%、85%、90%、95%、96%、97%、98%、99%或100%一致性)之纖維軸及至少一種與不同腺病毒血清型具有至少75%序列一致性(例如至少75%、80%、85%、90%、95%、96%、97%、98%、99%或100%一致性)之蛋白質或其部分(諸如纖維突起、纖維尾、五鄰體或六鄰體)。
Ad3、7、11、14、16、21、34、37或50載體可為嵌合腺病毒載體,該嵌合腺病毒載體至少包括與Ad3、7、11、14、16、21、34、37或50纖維尾具有至少75%序列一致性(例如至少75%、80%、85%、90%、95%、96%、97%、98%、99%或100%一致性)之纖維尾及至少一種與不同腺病毒血清型具有至少75%序列一致性(例如至少75%、80%、85%、90%、95%、96%、97%、98%、99%或100%一致性)之蛋白質或其部分(諸如纖維突起、纖維軸、五鄰體或六鄰體)。
Ad3、7、11、14、16、21、34、37或50載體可為嵌合腺病毒載體,該嵌合腺病毒載體至少包括與Ad3、7、11、14、16、21、34、37或50五鄰體具有至少75%序列一致性(例如至少75%、80%、85%、90%、95%、96%、97%、98%、99%或100%一致性)之五鄰體及至少一種與不同腺病毒血清型具有至少75%序列一致性(例如至少75%、80%、85%、90%、95%、96%、97%、98%、99%或100%一致性)之蛋白質或其部分(諸如纖維突起、纖維軸、纖維尾或六鄰體)。
Ad3、7、11、14、16、21、34、37或50載體可為嵌合腺病毒載體,該嵌合腺病毒載體至少包括與Ad3、7、11、14、16、21、34、37或50六鄰體具有至少75%序列一致性(例如至少75%、80%、85%、90%、95%、96%、97%、98%、99%或100%一致性)之六鄰體及至少一種與不同腺病毒血清型具有至少75%序列一致性(例如至少75%、80%、85%、90%、95%、96%、97%、98%、99%或100%一致性)之蛋白質或其部分(諸如纖維突起、纖維軸、纖維尾或五鄰體)。
Ad3、7、11、14、16、21、34、37或50組件(例如 ITR、包裝序列、基因及蛋白質)之例示性序列提供於以下表格中。病毒多肽包括作為病毒載體組件之蛋白質及其部分或片段,包括(例如)纖維、纖維突起、纖維軸、纖維尾、五鄰體或六鄰體。
本文在圖40中提供對應於本文所揭示登錄號之各個序列,包括(例如)如表1至18中所指示之在本文中稱為SEQ ID NO: 145、146、147、148、149、150、151、152及/或153之登錄序列。熟習此項技術者應瞭解,此等序列(包括圖40中所揭示之序列)可全部引用(例如藉由登錄號)或部分引用(例如藉由提及序列及/或登錄號之核苷酸位置及/或核苷酸位置集或範圍)。 1 Ad3 基因體序列
Ad3 基因體序列參考Ad3基因體序列:GenBank登錄號NC_011203 (SEQ ID NO: 145)
組件 例示性序列 ( 參考位置 ) SEQ ID NO:
Ad3 5' (左) ITR 1 - 136 1
Ad3 3' (右) ITR 35208 - 35343 2
Ad3包裝序列 137 - 479 3
Ad3 E1 480 - 3918 4
Ad3 E2 26643 - 3947 5
Ad3 E3 27085 - 31186 6
Ad3纖維 31368 - 32327 7
Ad3纖維尾 31368 - 31493 166
Ad3纖維軸 31494 - 31763 8
Ad3纖維突起 31764 - 32324 9
Ad3五鄰體 13905 - 15539 10
Ad3六鄰體 18418 - 21252 11
2 Ad3 胺基酸序列
Ad3 胺基酸序列
組件 例示性序列 ( 參考位置 ) SEQ ID NO:
Ad3纖維 1 - 319 (GenBank登錄號YP_002213796) 12
Ad3纖維軸 43 -132 (GenBank登錄號YP_002213796) 13
Ad3纖維突起 134 - 319 (GenBank登錄號YP_002213796) 14
Ad3五鄰體 1 - 544 (GenBank登錄號YP_002213774) 15
Ad3六鄰體 1 - 944 (GenBank登錄號YP_002213779) 16
Ad3纖維尾 1 - 42 (GenBank登錄號YP_002213796) 157
3 Ad7 基因體序列
Ad7 基因體序列參考Ad7基因體序列:GenBank登錄號AC_000018 (SEQ ID NO: 146)
組件 例示性序列 ( 參考位置 ) SEQ ID NO:
Ad7 5' (左) ITR 1 - 136 17
Ad7 3' (右) ITR 35379 - 35514 18
Ad7包裝序列 137 - 479 19
Ad7 E1 480 - 3919 20
Ad7 E2 26867 - 3947 21
Ad7 E3 27308 - 31345 22
Ad7纖維 31529 - 32506 23
Ad7纖維尾 31529 -31654 167
Ad7纖維軸 31655 - 31927 24
Ad7纖維突起 31928 - 32503 25
Ad7五鄰體 14153 - 15787 26
Ad7六鄰體 18666 - 21470 27
4 Ad7 胺基酸序列
Ad7 胺基酸序列
組件 例示性序列 ( 參考位置 ) SEQ ID NO:
Ad7纖維 1 - 325 (GenBank登錄- AP_000564) 28
Ad7纖維軸 43 - 133 (GenBank登錄號AP_000564) 29
Ad7纖維突起 134 - 325 (GenBank登錄號AP_000564) 30
Ad7五鄰體 1 - 544 (GenBank登錄號AP_000543) 31
Ad7六鄰體 1 -934 (GenBank登錄號AP_000548) 32
Ad7纖維尾 1 - 42 (GenBank登錄- AP_000564) 158
5 Ad11 基因體序列
Ad11 基因體序列參考Ad11基因體序列:GenBank登錄號NC_011202 (SEQ ID NO: 147)
組件 例示性序列 ( 參考位置 ) SEQ ID NO:
Ad11 5' (左) ITR 1 - 137 33
Ad11 3' (右) ITR 34658 - 34794 34
Ad11包裝序列 138 - 479 35
Ad11 E1 480 - 3931 36
Ad11 E2 25445 - 3963 37
Ad11 E3 26866 - 30624 38
Ad11纖維 30811 - 31788 39
Ad11纖維尾 30811 - 30936 168
Ad11纖維軸 30937 - 31209 40
Ad11纖維突起 31210 - 31785 41
Ad11五鄰體 13682 - 15367 42
Ad11六鄰體 18254 - 21100 43
6 Ad11 胺基酸序列
Ad11 胺基酸序列
組件 例示性序列 ( 參考位置 ) SEQ ID NO:
Ad11纖維 1 - 325 (GenBank登錄號YP_002213828) 44
Ad11纖維軸 43 - 133 (GenBank登錄號YP_002213828) 45
Ad11纖維突起 134 - 325 (GenBank登錄號YP_002213828) 46
Ad11五鄰體 1 - 561 (GenBank登錄號YP_002213807) 47
Ad11六鄰體 1 - 948 (GenBank登錄號YP_002213812) 48
Ad11纖維尾 1 - 42 (GenBank登錄號YP_002213828) 159
7 Ad14 基因體序列
Ad14 基因體序列參考Ad14基因體序列:GenBank登錄號AY803294 (SEQ ID NO: 148)
組件 例示性序列 ( 參考位置 ) SEQ ID NO:
Ad14 5' (左) ITR 1 - 137 49
Ad14 3' (右) ITR 34628 - 34764 50
Ad14包裝序列 138 - 479 51
Ad14 E1 480 - 3947 52
Ad14 E2 23389 - 3963 53
Ad14 E3 26854 - 30601 54
Ad14纖維 30788 - 31765 55
Ad14纖維尾 30788 - 30913 169
Ad14纖維軸 30914 - 31186 56
Ad14纖維突起 31187 - 31762 57
Ad14五鄰體 13698 - 15374 58
Ad14六鄰體 18252 - 21089 59
8 Ad14 胺基酸序列
Ad14 胺基酸序列
組件 例示性序列 ( 參考位置 ) SEQ ID NO:
Ad14纖維 1 - 325 (GenBank登錄號AAW33140) 60
Ad14纖維軸 43 - 133 (GenBank登錄號AAW33140) 61
Ad14纖維突起 134 - 325 (GenBank登錄號AAW33140) 62
Ad14五鄰體 1 - 558 (GenBank登錄號AAW33119) 63
Ad14六鄰體 1 - 945 (GenBank登錄號AAW33124) 64
Ad14纖維尾 1 - 42 (GenBank登錄號AAW33140) 160
9 Ad16 基因體序列
Ad16 基因體序列參考Ad16基因體序列:GenBank登錄號AY601636 (SEQ ID NO: 149)
組件 例示性序列 ( 參考位置 ) SEQ ID NO:
Ad16 5' (左) ITR 1 - 114 65
Ad16 3' (右) ITR 35409 - 35522 66
Ad16包裝序列 115 - 479 67
Ad16 E1 480 - 3910 68
Ad16 E2 23580 - 3954 69
Ad16 E3 27107 - 31263 70
Ad16纖維 31448 - 32509 71
Ad16纖維尾 31448 - 31573 170
Ad16纖維軸 31574 - 31933 72
Ad16纖維突起 31934 - 32506 73
Ad16五鄰體 13902 - 17534 74
Ad16六鄰體 18450 - 21272 75
10 Ad16 胺基酸序列
Ad16 胺基酸序列
組件 例示性序列 ( 參考位置 ) SEQ ID NO:
Ad16纖維 1 - 353 (GenBank登錄號AAW33461) 76
Ad16纖維軸 43 - 172 (GenBank登錄號AAW33461) 77
Ad16纖維突起 173 -353 (GenBank登錄號AAW33461) 78
Ad16五鄰體 1 - 555 (GenBank登錄號AAW33439) 79
Ad16六鄰體 1 - 940 (GenBank登錄號AAW33444) 80
Ad16纖維尾 1 - 42 (GenBank登錄號AAW33461) 161
11 Ad21 基因體序列
Ad21 基因體序列參考Ad21基因體序列:GenBank登錄號AY601633 (SEQ ID NO: 150)
組件 例示性序列 ( 參考位置 ) SEQ ID NO:
Ad21 5' (左) ITR 1 - 114 81
Ad21 3' (右) ITR 35269 - 35382 82
Ad21包裝序列 115 - 479 83
Ad21 E1 480 - 3911 84
Ad21 E2 23611 - 3924 85
Ad21 E3 27441 - 31208 86
Ad21纖維 31406 - 32377 87
Ad21纖維尾 31406 - 31531 171
Ad21纖維軸 31532 - 31804 88
Ad21纖維突起 31805 - 32374 89
Ad21五鄰體 13878 - 15563 90
Ad21六鄰體 18454 - 21303 91
12 Ad21 胺基酸序列
Ad21 胺基酸序列
組件 例示性序列 ( 參考位置 ) SEQ ID NO:
Ad21纖維 1 - 323 (GenBank登錄號AAW33370) 92
Ad21纖維軸 43 - 133 (GenBank登錄號AAW33370) 93
Ad21纖維突起 134 - 323 (GenBank登錄號AAW33370) 94
Ad21五鄰體 1 - 561 (GenBank登錄號AAW33349) 95
Ad21六鄰體 1 - 949 (GenBank登錄號AAW33354) 96
Ad21纖維尾 1 - 42 (GenBank登錄號AAW33370) 162
13 Ad34 基因體序列
Ad34 基因體序列參考Ad34基因體序列:GenBank登錄號AY737797 (SEQ ID NO: 151)
組件 例示性序列 ( 參考位置 ) SEQ ID NO:
Ad34 5' (左) ITR 1 -137 97
Ad34 3' (右) ITR 34639 - 34775 98
Ad34包裝序列 138 - 479 99
Ad34 E1 480 - 3929 100
Ad34 E2 23399 - 3945 101
Ad34 E3 27185 - 30625 102
Ad34纖維 30812 - 31783 103
Ad34纖維尾 30812 - 30937 172
Ad34纖維軸 30938 - 31210 104
Ad34纖維突起 31211 - 31780 105
Ad34五鄰體 13681 - 15357 106
Ad34六鄰體 18244 - 21099 107
14 Ad34 胺基酸序列
Ad34 胺基酸序列
組件 例示性序列 ( 參考位置 ) SEQ ID NO:
Ad34纖維 1 - 323 (GenBank登錄號AAW33501) 108
Ad34纖維軸 43 - 133 (GenBank登錄號AAW33501) 109
Ad34纖維突起 134 - 323 (GenBank登錄號AAW33501) 110
Ad34五鄰體 1 - 558 (GenBank登錄號ABC49791) 111
Ad34六鄰體 1 - 951 (GenBank登錄號AAW33485) 112
Ad34纖維尾 1 - 42 (GenBank登錄號AAW33501) 163
15 Ad37 基因體序列
Ad37 基因體序列參考Ad37基因體序列:GenBank登錄號DQ900900 (SEQ ID NO: 152)
組件 例示性序列 ( 參考位置 ) SEQ ID NO:
Ad37 5’ (左) ITR 1 - 159 113
Ad37 3’ (右) ITR 35055 - 35213 114
Ad37包裝序列 160 - 479 115
Ad37 E1 480 - 3867 116
Ad37 E2 22777 - 3902 117
Ad37 E3 26198 - 30771 118
Ad37纖維 31038 - 32135 119
Ad37纖維尾 31038 - 31163 173
Ad37纖維軸 31164 - 31592 120
Ad37纖維突起 31593 - 32132 121
Ad37五鄰體 13530 - 15089 122
Ad37六鄰體 17775 - 20624 123
16 Ad37 胺基酸序列
Ad37 胺基酸序列
組件 例示性序列 ( 參考位置 ) SEQ ID NO:
Ad37纖維 1 - 361 (GenBank登錄號ABK59080) 124
Ad37纖維軸 43 - 185 (GenBank登錄號ABK59080) 125
Ad37纖維突起 186 - 361 (GenBank登錄號ABK59080) 126
Ad37五鄰體 1 - 519 (GenBank登錄號ABK59086) 127
Ad37六鄰體 1 - 949 (GenBank登錄號ABK59070) 128
Ad37纖維尾 1 - 42 (GenBank登錄號ABK59080) 164
17 Ad50 基因體序列
Ad50 基因體序列參考Ad50基因體序列:GenBank登錄號AY737798 (SEQ ID NO: 153)
組件 例示性序列 ( 參考位置 ) SEQ ID NO:
Ad50 5’ (左) ITR 1 - 114 129
Ad50 3’ (右) ITR 35272 - 35385 130
Ad50包裝序列 115 - 479 131
Ad50 E1 480 - 3910 132
Ad50 E2 23590 - 3923 133
Ad50 E3 27102 - 31222 134
Ad50纖維 31409 - 32380 135
Ad50纖維尾 31409 - 31534 174
Ad50纖維軸 31535 - 31807 136
Ad50纖維突起 31808 - 32377 137
Ad50五鄰體 13888 - 15570 138
Ad50六鄰體 18460 - 21282 139
18 Ad50 胺基酸序列
Ad50 胺基酸序列
組件 例示性序列 ( 參考位置 ) SEQ ID NO:
Ad50纖維 1 - 323 (GenBank登錄號AAW33547) 140
Ad50纖維軸 43 - 133 (GenBank登錄號AAW33547) 141
Ad50纖維突起 134 - 323 (GenBank登錄號AAW33547) 142
Ad50五鄰體 1 - 560 (GenBank登錄號AAW33525) 143
Ad50六鄰體 1 - 940 (GenBank登錄號AAW33530) 144
Ad50纖維尾 1 - 42 (GenBank登錄號AAW33547) 165
在各個實施例中,Ad3、7、11、14、16、21、34、37或50載體或基因體包括降低及/或消除病毒在接受者中複製之修飾。廣泛而言,存在三個公認之腺病毒載體及基因體「世代」,其經工程化以降低及/或消除病毒在接受者中之複製。本揭示案之腺病毒載體可包括根據該三代中之任一者之載體。
在各個實施例中,Ad3、7、11、14、16、21、34、37或50基因體與參考Ad序列(例如具有所關注血清型之腺病毒之一或多種典型、代表性、例示性或野生型序列)之不同之處至少在於調控性E1基因(E1a及E1b)自Ad基因體中去除(「第一代」載體修飾)。E1a及E1b係在腺病毒複製週期期間產生之第一轉錄調控因子。E1缺失降低或消除由E1控制之某些病毒基因之表現,且E1缺失之輔助病毒為複製缺陷型的。因此,第一代Ad載體缺乏在接受者中複製之能力。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代腺病毒載體經工程化以去除E1及E3基因。參考基因體之保留部分可在序列上與參考基因體一致,或可與參考基因體具有小於100%之一致性,例如至少99%、98%、97%、96%、95%、90%、85%、80%或75%一致性。沒有該等E1 (或E1及E3)基因,腺病毒載體不能自身複製,但可在表現E1 (例如具有相同血清型)或足以恢復某些病毒基因表現之另一蛋白質之哺乳動物細胞株中產生。出於說明,倘若E1缺陷型Ad5載體編碼Ad5 E4orf6,則輔助載體可在表現Ad5 E1之細胞株中增殖。在用於腺病毒載體生產之一種例示性細胞類型中,HEK293細胞表現Ad5 E1b55k,已知其與Ad5 E4蛋白ORF6形成複合物。
在各個實施例中,Ad3、7、11、14、16、21、34、37或50基因體與參考Ad序列之不同之處至少在於E1基因(E1a及E1b)及非結構基因E2、E3及/或E4中之一或多者缺失(「第二代」修飾)。第二代Ad之有效負荷容量大於第一代Ad,且較第一代病毒更缺乏複製能力。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代腺病毒載體除E1/E3去除以外,亦經工程化以去除非結構基因E2及E4,此使得容量增加且免疫原性降低。參考基因體之保留部分可在序列上與參考基因體一致,或可與參考基因體具有小於100%之一致性,例如至少99%、98%、97%、96%、95%、90%、85%、80%或75%一致性。
在各個實施例中,Ad3、7、11、14、16、21、34、37或50基因體與參考Ad序列之不同之處至少在於其經工程化以去除來自Ad基因體之所有病毒編碼序列,且僅保留基因體之ITR及基因體之包裝序列或其功能性片段(「第三代」修飾)。第三代腺病毒載體亦可稱為空殼高容量腺病毒載體,或輔助依賴性腺病毒載體(HdAd)。參考基因體之保留部分可在序列上與參考基因體一致,或可與參考基因體具有小於100%之一致性,例如至少99%、98%、97%、96%、95%、90%、85%、80%或75%一致性。
由於第三代Ad基因體不編碼病毒產生所必需之蛋白質,故其為輔助依賴性的:輔助依賴性基因體僅在存在於包括提供反式病毒蛋白之核酸序列之細胞中時才能被包裝至載體中。該等輔助依賴性載體之特徵亦在於容量仍大於第一及第二代載體且免疫原性降低。由於HDAd載體在用作載體時不表現病毒基因,故接受者中之細胞毒性或干擾素反應風險降低。
經工程化以缺乏所有病毒編碼序列之輔助依賴性腺病毒載體(HDAd)可有效地轉導眾多種細胞類型,並可介導長期轉殖基因表現且慢性毒性可忽略不計。藉由缺失病毒編碼序列且僅留下基因體複製(ITR)及包裝(ψ)所必需之順式作用元件,針對Ad載體之細胞免疫反應得以降低。HDAd載體具有高達容許遞送大量有效負荷之大選殖容量。該等有效負荷可包括大的治療性基因或甚至多個轉殖基因及大的調控組分,以增強、延長及調控轉殖基因表現。亦已觀察到,當基因體具有至少最小之總長度,例如最小至總長度為至少20 kb (例如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或35 kb)時,某些HDAd載體基因體可最有效地包裝,該長度可包括(例如)治療性有效負荷及/或「填充(stuffer)」序列。倘若有效負荷不利用多個使腺病毒基因體具有至少目標長度之核苷酸,則可使用填充序列以達成或超過目標長度。本揭示案包括,本文所提供載體之有益使用不需要有效包裝之最小長度,使得滿足任何目標長度均可為有利的,但對於本文所提供之組合物及方法之使用不為必需的。如同其他腺病毒載體,典型HDAd基因體通常保持為游離型,且不與宿主基因體整合。
由於HDAd載體不編碼產生病毒顆粒所需之病毒蛋白,故病毒蛋白必需反式提供,例如在存在HDAd基因體之細胞中表現及/或由該等細胞表現。在一些HDAd載體系統中,一個病毒基因體(輔助基因體)編碼複製所需之所有蛋白質(例如所有結構病毒蛋白),但在包裝序列中具有條件性缺陷,使得其在某些載體生產條件下(例如在降低條件性缺陷包裝序列之功能之劑存在下)不太可能包裝至載體中。因此,HDAd供體病毒基因體包括(例如僅包括) Ad ITR、有效負荷(例如治療性有效負荷)及功能性包裝序列(例如野生型包裝序列或其功能性片段),其容許將HDAd供體病毒基因體選擇性地包裝至由自輔助載體基因體表現之結構組件產生的HDAd病毒載體中。換言之,Ad3、7、11、14、16、21、34、37或50輔助載體可用於產生Ad3、7、11、14、16、21、34、37或50供體載體。產生HD Ad3、7、11、14、16、21、34、37或50載體可包括共轉染含有HDAd載體基因體之質體及提供結構及非結構病毒蛋白之包裝缺陷性輔助病毒。輔助病毒基因體可拯救Ad3、7、11、14、16、21、34、37或50供體載體之增殖,且Ad3、7、11、14、16、21、34、37或50供體載體可例如以大規模產生且經分離。此項技術中已知各種方案,例如Palmer等人,2009 Gene Therapy Protocols. Methods in Molecular Biology,第433卷. Humana Press;Totowa, NJ: 2009.第33-53頁。在一些實施例中,輔助基因體為E1缺陷型的。
在一些HDAd載體系統中,輔助基因體利用重組酶系統(例如Cre/loxP系統)進行條件性包裝。在某些此等HDAd載體系統中,輔助基因體可包括包裝序列或其功能性片段(例如包裝序列中足以用於將Ad基因體包裝至衣殼中、包裝所需或有效包裝所需之片段),其側接重組酶(例如loxP)位點,使得與相應重組酶(例如Cre重組酶)接觸藉由重組酶介導(例如Cre介導)之重組酶位點(例如loxP位點)之間的位點特異性重組自輔助基因體中切除包裝序列或其功能性片段。本揭示案尤其包括Ad3、7、11、14、16、21、34、37或50輔助載體及基因體,其包括兩個側接包裝序列或其功能性片段之重組位點,其中該兩個重組位點係對應於相同重組酶(亦即與相同重組酶相對應或由相同重組酶起作用)之位點。
在各個實施例中,輔助基因體可包括E1之缺失,例如輔助基因體包括除E1外之所有病毒基因之情形,此乃因E1表現產物可藉由來自生產細胞株基因體之互補表現來提供。在一些實施例中,為防止由於生產細胞中所存在的輔助基因體與HDAd供體基因體之間的同源重組生成複製勝任Ad (RCA),可將「填充」序列插入至E3區中,以使任何重組體過大而不能包裝及/或有效地包裝。
為產生HDAd載體,可將HDAd供體基因體遞送至表現切除輔助載體之條件性包裝序列之重組酶的細胞(例如表現Cre重組酶之293細胞(HEK293)),視情況其中該HDAd供體基因體以非病毒載體形式遞送至細胞,諸如細菌質體形式(例如HDAd供體基因體存在於細菌質體(pHDAd)中及/或藉由限制酶消化釋放之情形)。相同細胞可經輔助基因體轉導,該輔助基因體包括側接重組酶位點(例如loxP位點)之包裝序列或其功能性片段。因此,生產細胞可經HDAd供體基因體轉染及經攜載側接重組酶位點(例如loxP位點)之包裝序列或其功能性片段之輔助基因體轉導,其中該等細胞表現對應於該等重組酶位點之重組酶(例如Cre),使得切除包裝序列或其功能性片段導致輔助病毒基因體有包裝缺陷(例如無法包裝),但仍能提供產生包括HDAd供體基因體之HDAd供體載體所必需之所有反式作用因子。
使用FLP (例如FLPe)/frt位點特異性重組已開發出類似的HDAd生產系統,其中側接輔助基因體之包裝序列或其功能性片段之frt位點之間的FLP介導之重組降低或消除輔助基因體在表現FLP之生產細胞中之包裝。
包括含有有效負荷之供體載體基因體之HDAd載體可自生產細胞中分離。HDAd供體載體可藉由物理方式自輔助載體進一步純化。一般而言,HDAd病毒載體及HDAd病毒載體調配物中之輔助載體及/或輔助基因體可發生一些污染,且可耐受。
HDAd3、7、11、14、16、21、34、37及50供體載體、供體基因體、輔助載體及輔助基因體亦為本文所提供組合物之例示,且可用於本揭示案之各種方法中。HDAd3、7、11、14、16、21、34、37或50載體或基因體為輔助依賴性Ad3、7、11、14、16、21、34、37或50載體或基因體。Ad3、7、11、14、16、21、34、37或50輔助載體係包括輔助基因體之載體,該輔助基因體包括條件性表現(例如側接frt位點或loxP位點)之包裝序列或其片段,且編碼產生可包裝入供體基因體之Ad3、7、11、14、16、21、34、37或50病毒粒子所必需之所有反式作用因子。
本揭示案進一步包括HDAd3、7、11、14、16、21、34、37或50供體載體生產系統,其包括含有HDAd3、7、11、14、16、21、34、37或50供體基因體及Ad3、7、11、14、16、21、34、37或50輔助基因體之細胞。在某些此等細胞中,由輔助基因體編碼並表現之病毒蛋白可用於產生其中包裝有HDAd3、7、11、14、16、21、34、37或50供體基因體之HDAd3、7、11、14、16、21、34、37或50供體載體。因此,本揭示案包括產生HDAd3、7、11、14、16、21、34、37或50供體載體之方法,其係藉由培養包括HDAd3、7、11、14、16、21、34、37或50供體基因體及Ad3、7、11、14、16、21、34、37或50輔助基因體之細胞來實施。在一些實施例中,細胞編碼並表現重組酶,該重組酶對應於側接Ad3、7、11、14、16、21、34、37或50輔助載體之包裝序列之重組酶正向重複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Ad3、7、11、14、16、21、34、37或50輔助基因體之側接包裝序列已切除。
在一些實施例中,Ad3、7、11、14、16、21、34、37或50輔助基因體編碼所有Ad3、7、11、14、16、21、34、37或50編碼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Ad3、7、11、14、16、21、34、37或50輔助基因體編碼及/或表現除一或多個E1編碼序列及/或E3編碼序列及/或E4編碼序列外之所有Ad3、7、11、14、16、21、34、37或50編碼序列。在各個實施例中,不編碼及/或表現Ad3、7、11、14、16、21、34、37或50 E1基因之輔助基因體不編碼及/或表現Ad3、7、11、14、16、21、34、37或50 E4基因。在各個實施例中,如熟習此項技術者應瞭解,用於產生HDAd供體載體之組合物及方法之細胞可為表現E1表現產物之細胞。
本揭示案尤其包括含有Ad3、7、11、14、16、21、34、37或50 ITR (5' Ad3、7、11、14、16、21、34、37或50 ITR及具有相同血清型之3' ITR)之HDAd3、7、11、14、16、21、34、37或50供體載體及基因體,例如兩個Ad3、7、11、14、16、21、34、37或50 ITR側接包裝序列及有效負荷之情形。本揭示案尤其包括其中缺失E1或其片段之HDAd3、7、11、14、16、21、34、37或50供體載體及基因體。本揭示案尤其包括其中缺失E3或其片段之HDAd3、7、11、14、16、21、34、37或50載體及基因體。
在各個實施例中,自Ad3、7、11、14、16、21、34、37或50輔助基因體切除包裝序列或其功能性片段使載體之增殖降低例如至少20%、30%、40%、50%、60%、70%、80%、90%、91%、92%、93%、94%、95%、96%、97%、98%、99%、99.5%、99.9%或100% (例如使載體增殖降低如下百分比:下界為20%、30%、40%、50%、60%、70%,且上界為60%、70%、80%、90%、91%、92%、93%、94%、95%、96%、97%、98%、99%、99.5%、99.9%或100%),視情況其中增殖百分比量測為在相當條件下與完整載體(尚未切除重組酶位點側接之序列之載體)相比或與野生型Ad3、7、11、14、16、21、34、37或50載體相比,藉由切除載體(重組酶位點側接之序列已切除之載體)之增殖所產生的病毒顆粒之數目。
另一視情況選用之工程化考慮可為對輔助基因體進行工程化,該輔助基因體之大小允許藉由離心(例如藉由CsCl超速離心)使輔助載體與HDAd3、7、11、14、16、21、34、37或50供體載體分離。達成此結果之一種方式係與典型Ad3、7、11、14、16、21、34、37或50基因體相比增加輔助基因體之大小。特定而言,可藉由工程化使腺病毒基因體增加至野生型長度之至少104%。本揭示案之某些輔助載體可容納有效負荷及/或填充序列。
本揭示案包括,在各個實施例中,本揭示案之載體或基因體可包括各自選自單一特定血清型之相應序列或與單一特定血清型之相應序列具有至少75%序列一致性(例如至少75%、80%、85%、90%、95%、96%、97%、98%、99%或100%一致性)之組分選擇。為提供說明性實例,所有組分均可對應於Ad34 (例如與Ad34之序列具有至少75%序列一致性),另外指示之序列(例如有效負荷,例如異源性有效負荷)除外。 I(C). Ad3 7 11 14 16 21 34 37 50 基因療法載體有效負荷
本揭示案之Ad3、7、11、14、16、21、34、37或50供體載體及基因體可包括多種異源性核酸有效負荷,該等有效負荷可包括以下中之任一者:編碼一或多種表現產物之一或多種編碼序列、可操作地連接至編碼序列之一或多種調控序列、一或多種填充序列及諸如此類。在各個實施例中,有效負荷經工程化以達成期望結果,諸如在宿主細胞或系統中之治療效應,例如具有治療意義之蛋白質之表現或基因編輯系統(例如CRISPR/Cas系統或鹼基編輯系統)之表現,以生成具有治療意義之序列修飾。
在一些實施例中,有效負荷可包括基因。基因可不僅包括編碼序列,且亦包括調控區,諸如啟動子、增強子、終止區、基因座控制區(LCR)、終止及多聚腺苷酸化信號元件、剪接信號元件、沈默子、絕緣子及諸如此類。基因可包括內含子及自表現之mRNA轉錄物剪接得到之其他DNA序列,以及源自選擇性剪接位點之變異體。與參考序列相比,編碼序列亦可包括替代之同義密碼子使用,例如根據具體生物體或靶細胞類型之密碼子偏好,與參考相比修改之密碼子使用。
有效負荷可包括單一基因或多個基因。有效負荷可包括單一編碼序列或複數個編碼序列。有效負荷可包括單一調控序列或複數個調控序列。有效負荷可包括複數個編碼序列,其中編碼序列之個別表現產物一起起作用,例如如核酸內切酶及嚮導RNA之情形,或獨立地起作用,例如作為不直接或間接結合之兩種單獨蛋白質。如熟習此項技術者應瞭解,不由參考野生型Ad3、7、11、14、16、21、34、37或50基因體編碼之任何有效負荷或有效負荷組分(例如有效負荷編碼之表現產物或調控序列)在本文中可稱為異源性表現產物。
為避免疑義,本揭示案包括本文所提供之胺基酸及核酸序列之變異體。變異體包括與本文所闡述或揭示之蛋白質及核酸序列具有至少70%序列一致性、80%序列一致性、85%序列一致性、90%序列一致性、95%序列一致性、96%序列一致性、97%序列一致性、98%序列一致性或99%序列一致性之序列,其中變異體展現實質上類似或改良之生物功能。 I(C)(i). 有效負荷表現產物
本揭示案之腺病毒供體載體或腺病毒供體基因體之有效負荷可包括一或多個編碼多種表現產物中之任一者之編碼序列。例示性表現產物包括蛋白質,包括(但不限於)用於治療特徵在於與參考水準相比生物活性蛋白質之表現或活性低的疾病或疾患之替代療法蛋白質。例示性表現產物包括CRISPR/Cas、鹼基編輯器及引導編輯器系統。例示性表現產物包括抗體、CAR及TCR。例示性表現產物包括小RNA。在各個實施例中,不需要將供體載體有效負荷之全部或一部分整合至宿主細胞基因體中以便於將供體載體或基因體遞送至靶細胞以產生預期或目標效應,例如,在預期或目標效應包括藉由CRISPR、鹼基編輯器或引導編輯器系統編輯宿主細胞基因體之某些情況中。在各個實施例中,需要或較佳整合供體載體有效負荷之全部或一部分以便於將供體載體或基因體遞送至靶細胞以產生預期或目標效應,例如,期望在轉導靶細胞之子代細胞中表現有效負荷編碼之表現產物之情形。在各個實施例中,有效負荷可包括例如藉由重組或轉位而經工程化以供整合至宿主細胞基因體中之核酸序列(「整合元件」)。
編碼一或多種治療性蛋白質之基因序列可藉由合成或重組方法自相關胺基酸序列容易地製備。在特定實施例中,編碼該等序列中之任一者之基因序列亦可在編碼序列之5'及/或3'端具有一或多個限制酶位點,以提供容易之切除及用編碼不同序列之另一基因序列替代編碼該序列之基因序列。在特定實施例中,編碼序列之基因序列可經密碼子最佳化以在哺乳動物細胞中表現。
治療性基因及/或表現產物之特定實例包括γ-球蛋白、因子VIII、γC、JAK3、IL7RA、RAG1、RAG2、DCLRE1C、PRKDC、LIG4、NHEJ1、CD3D、CD3E、CD3Z、CD3G、PTPRC、ZAP70、LCK、AK2、ADA、PNP、WHN、CHD7、ORAI1、STIM1、CORO1A、CIITA、RFXANK、RFX5、RFXAP、RMRP、DKC1、TERT、TINF2、DCLRE1B、SLC46A1、FANC家族基因(例如FancA、FancB、FancC、FancD1 (BRCA2)、FancD2、FancE、FancF、FancG、FancI、FancJ (BRIP1)、FancL、FancM、FancN (PALB2)、FancO (RAD51C)、FancP (SLX4)、FancQ (ERCC4)、FancR (RAD51)、FancS (BRCA1)、FancT (UBE2T)、FancU (XRCC2)、FancV (MAD2L2)及FancW (RFWD3))、可溶性CD40、CTLA、Fas L、抗體(例如特異性結合CD4、CD5、CD7、CD52、IL1、IL2、IL6、TNF、P53、PTPN22或DRB1*1501/DQB1*0602之抗體)、針對自體反應性T細胞上特異性存在之TCR之抗體、IL4、IL10、IL12、IL13、IL1Ra、sIL1RI、sIL1RII、sTNFRI、sTNFRII、球蛋白家族基因、WAS、phox、肌肉萎縮蛋白、丙酮酸激酶、CLN3、ABCD1、芳基硫酸酯酶A、SFTPB、SFTPC、NLX2.1、ABCA3、GATA1、核糖體蛋白基因、TERT、TERC、DKC1、TINF2、CFTR、LRRK2、PARK2、PARK7、PINK1、SNCA、PSEN1、PSEN2、APP、SOD1、TDP43、FUS、ubiquilin 2、C9ORF72及本文所闡述之其他治療性基因及/或表現產物。
治療性基因可經選擇以提供針對與紅血球及凝血相關之疾病之治療有效反應。在特定實施例中,疾病為血紅素病變如地中海型貧血或鐮狀細胞疾病/性狀。治療性基因可為(例如)誘導或增加血紅素之產生;誘導或增加β-球蛋白、γ-球蛋白或α-球蛋白之產生;或增加體內細胞對氧氣之可得性之基因。治療性基因可為(例如) HBB或CYB5R3。例示性有效治療可(例如)增加血球計數,改良血球功能或增加患者細胞之氧合。在另一特定實施例中,疾病為血友病。治療性基因可為(例如)增加凝血(coagulation/clotting)因子VIII或凝血(coagulation/clotting)因子IX產生之基因、引起產生凝血因子VIII或凝血因子IX之正常形式之基因、降低針對凝血(coagulation/clotting)因子VIII或凝血(coagulation/clotting)因子IX之抗體產生之基因或引起適當形成血凝塊之基因。例示性治療性基因包括F8及F9。例示性有效治療可(例如)增加或誘導凝血(coagulation/clotting)因子VIII及IX之產生;改良凝血(coagulation/clotting)因子VIII及IX之功能或縮短個體之凝血時間。
在本揭示案之各個實施例中,供體載體編碼球蛋白基因,其中由該球蛋白基因編碼之球蛋白選自γ-球蛋白、β-球蛋白及/或α-球蛋白。本揭示案之球蛋白基因可包括(例如)一或多個調控序列,諸如可操作地連接至編碼球蛋白之核酸序列之啟動子。如熟習此項技術者應瞭解,γ-球蛋白、β-球蛋白及/或α-球蛋白中之每一者為胎兒及/或成人血紅素之組分,且因此可用於本文所揭示之各種載體中。
在各個實施例中,增加球蛋白之表現可指以下中之任一或多者:(i)增加具有特定序列之球蛋白在細胞或系統中之量、濃度或表現(例如編碼核酸之轉錄或轉譯);(ii)增加特定類型之球蛋白(例如熟習此項技術者將鑑別為γ-球蛋白(或替代地β-球蛋白或α-球蛋白)之所有蛋白質之總量,或如本說明書中所陳述之所有蛋白質之總量)在細胞或系統中之量、濃度或表現(例如編碼核酸之轉錄或轉譯),而不考慮蛋白質相對於彼此之序列;及/或(iii)在細胞或系統中表現異源性球蛋白,例如在基因療法之前不由宿主細胞編碼之球蛋白。
以下參考文獻闡述功能性球蛋白基因之特定例示性序列。參考文獻1至4係關於α型球蛋白序列且參考文獻4至12係關於β型球蛋白序列(包括β及γ球蛋白序列),該等序列係以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1) GenBank登錄號Z84721 (1997年3月19日);(2) GenBank登錄號NM_000517 (2000年10月31日);(3) Hardison等人,J. Mol. Biol. (1991) 222(2):233-249;(4) Titus等人,A Syllabus of Human Hemoglobin Variants (1996),The Sickle Cell Anemia Foundation, Augusta, Ga.出版(可在globin.cse.psu.edu在線獲得);(5) GenBank登錄號J00179 (1993年8月26日)或U01317.1;(6) Tagle等人,Genomics (1992) 13(3):741-760;(7) Grovsfeld等人,Cell (1987) 51(6):975-985;(8) Li等人,Blood (1999) 93(7):2208-2216;(9) Gorman等人,J. Biol. Chem. (2000) 275(46):35914-35919;(10) Slightom等人,Cell (1980) 21(3):627-638;(11) Fritsch等人,Cell (1980) 19(4): 959-972;(12) Marotta等人,J. Biol. Chem. (1977) 252(14):5040-5053。關於編碼球蛋白之基因之其他編碼及非編碼區,例如參見Marotta等人, Prog. Nucleic Acid Res. Mol. Biol.19, 165-175, 1976;Lawn等人, Cell21 (3), 647-651, 1980;及Sadelain等人, PNAS.;92:6728-6732, 1995。在一些實施例中,球蛋白基因編碼G16D γ球蛋白變異體。
血紅素亞單元β之例示性胺基酸序列提供於(例如) NCBI登錄號P68871。β-球蛋白之例示性胺基酸序列提供於(例如) NCBI登錄號NP_000509。
除治療性基因及/或基因產物以外,轉殖基因亦可編碼治療性分子,諸如檢查點抑制劑試劑、對一或多種癌症抗原具有特異性之嵌合抗原受體分子及/或對一或多種癌症抗原具有特異性之T細胞受體。
作為另一實例,治療性基因可經選擇以提供針對溶酶體儲積病症之治療有效反應。在特定實施例中,溶酶體儲積病症為I型黏多糖病(MPS);MPS II或亨特氏症候群(Hunter Syndrome);MPS III或聖菲利伯氏症候群(Sanfilippo syndrome);MPS IV或莫爾基奧氏症候群(Morquio syndrome);MPS V;MPS VI或馬-拉二氏症候群(Maroteaux-Lamy syndrome);MPS VII或斯萊氏症候群(sly syndrome);α-甘露糖儲積症;β-甘露糖儲積症;I型肝糖儲積病,亦稱為GSDI、馮吉爾克病(von Gierke disease)或泰-薩二氏病;龐貝氏病(Pompe disease);高歇氏病(Gaucher disease);或法布里氏病(Fabry disease)。治療性基因可為(例如)編碼或誘導酶產生之基因,或以其他方式引起溶酶體中黏多糖降解之基因。例示性治療性基因包括IDUA或艾杜糖醛酸酶、IDS、GNS、HGSNAT、SGSH、NAGLU、GUSB、GALNS、GLB1、ARSB及HYAL1。用於溶酶體儲積病症之例示性有效遺傳療法可(例如)編碼或誘導負責降解溶酶體中各種物質之酶的產生;降低、消除、預防或延遲各種器官之腫脹,包括頭部(巨頭畸形除外)、肝臟、脾臟、舌或聲帶之腫脹;減少腦中流體;減少心臟瓣膜異常;預防或擴張狹窄氣道且預防相關之上呼吸道疾患,如感染及睡眠呼吸中止;降低、消除、預防或延遲神經元破壞及/或相關症狀。
作為另一實例,治療性基因可經選擇以提供針對過度增殖性疾病之治療有效反應。在特定實施例中,過度增殖性疾病為癌症。治療性基因可為(例如)腫瘤抑制基因、誘導凋亡之基因、編碼酶之基因、編碼抗體之基因或編碼激素之基因。例示性治療性基因及基因產物包括(除本文中別處所列示之彼等治療性基因及基因產物以外) 101F6、123F2 (RASSF1)、53BP2、abl、ABLI、ADP、aFGF、APC、ApoAI、ApoAIV、ApoE、ATM、BAI-1、BDNF、Beta*(BLU)、bFGF、BLC1、BLC6、BRCA1、BRCA2、CBFA1、CBL、C-CAM、CNTF、COX-1、CSFIR、CTS-1、胞嘧啶去胺酶、DBCCR-1、DCC、Dp、DPC-4、E1A、E2F、EBRB2、erb、ERBA、ERBB、ETS1、ETS2、ETV6、Fab、FCC、FGF、FGR、FHIT、fms、FOX、FUS1、FYN、G-CSF、GDAIF、基因21 (NPRL2)、基因26 (CACNA2D2)、GM-CSF、GMF、gsp、HCR、HIC-1、HRAS、hst、IGF、IL-1、IL-2、IL-3、IL-5、IL-6、IL-7、IL-8、IL-9、IL-11、ING1、干擾素α、干擾素β、干擾素γ、IRF-1、JUN、KRAS、LUCA-1 (HYAL1)、LUCA-2 (HYAL2)、LYN、MADH4、MADR2、MCC、mda7、MDM2、MEN-I、MEN-II、MLL、MMAC1、MYB、MYC、MYCL1、MYCN、neu、NF-1、NF-2、NGF、NOEY1、NOEY2、NRAS、NT3、NT5、OVCA1、p16、p21、p27、p57、p73、p300、PGS、PIM1、PL6、PML、PTEN、raf、Rap1A、ras、Rb、RB1、RET、rks-3、ScFv、scFV ras、SEM A3、SRC、TALI、TCL3、TFPI、凝血酶敏感蛋白、胸苷激酶、TNF、TP53、trk、T-VEC、VEGF、VHL、WT1、WT-1、YES及zac1。例示性有效遺傳療法可抑制或消除腫瘤,使得癌細胞數目減少,腫瘤大小減少,減緩或消除腫瘤生長或緩和由腫瘤所引起之症狀。
作為另一實例,治療性基因可經選擇以提供針對傳染病之治療有效反應。在特定實施例中,傳染病為人類免疫缺失病毒(HIV)。治療性基因可為(例如)使免疫細胞對HIV感染具有抗性之基因或使免疫細胞能夠經由免疫重築有效中和病毒之基因、編碼由免疫細胞表現之蛋白質之基因多型性、未在患者中表現之有利於抵抗感染之基因、編碼傳染性因子、受體或共受體之基因;編碼受體或共受體之配位體之基因;病毒複製所必需之病毒及細胞基因,包括;編碼核酶、反義RNA、小干擾RNA (siRNA)或誘餌RNA以阻斷某些轉錄因子之作用之基因;編碼顯性負病毒蛋白、細胞內抗體、細胞內趨化介素(intrakine)及自殺基因之基因。例示性治療性基因及基因產物包括α2β1;αvβ3;αvβ5;αvβ63;BOB/GPR15;Bonzo/STRL-33/TYMSTR;CCR2;CCR3;CCR5;CCR8;CD4;CD46;CD55;CXCR4;胺基肽酶-N;HHV-7;ICAM;ICAM-1;PRR2/HveB;HveA;α-肌肉萎縮蛋白聚糖;LDLR/α2MR/LRP;PVR;PRR1/HveC;及層連結蛋白受體。舉例而言,治療HIV之治療有效量可增加個體對HIV之免疫性,改善與AIDS或HIV相關之症狀或誘導個體對HIV之先天性或適應性免疫反應。針對HIV之免疫反應可包括抗體產生,且引起對AIDS之預防及/或改善個體之AIDS或HIV感染之症狀,或降低或消除HIV感染性及/或毒力。 I(C)(i)(a). 結合結構域、抗體、 CAR TCR 有效負荷表現產物
本揭示案包括有效負荷,該等有效負荷可包括編碼多種結合結構域中之任一者之序列。編碼結合結構域之序列可編碼(例如)抗體、嵌合抗原受體、TCR或其他結合多肽。
抗體及抗體片段係結合結構域之例示。術語「抗體」可指多肽,其包括一或多個足以賦予與特定抗原之特異性結合之典型免疫球蛋白序列元件(例如重鏈可變結構域、輕鏈可變結構域及/或一或多個CDR)。因此,術語抗體包括(但不限於)人類抗體、非人類抗體、合成及/或工程化抗體、其片段及包括該等物質之劑。抗體可為天然免疫球蛋白(例如,由生物體與抗原反應生成)。合成、非天然或工程化抗體可藉由重組工程化、化學合成或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之其他人工系統或方法產生。
如此項技術中所熟知,典型人類免疫球蛋白係大約150 kD之四聚體劑,其包括兩種相同之重鏈(H)多肽(各自約50 kD)及兩種相同之輕鏈(L)多肽(各自約25 kD),該等多肽彼此締合形成通常稱為「Y形」結構之結構。通常,每一重鏈包括重鏈可變結構域(VH)及重鏈恆定結構域(CH)。重鏈恆定結構域包括三個CH結構域:CH1、CH2及CH3。稱為「轉換區」之短區連結重鏈可變區及恆定區。「鉸鏈」將CH2及CH3結構域連結至免疫球蛋白之其餘部分。每一輕鏈包括由另一「轉換區」彼此分開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及輕鏈恆定結構域(CL)。每一可變結構域含有三個稱為「互補決定區」(CDR1、CDR2及CDR3)之超變環及四個較為不變之「框架」區(FR1、FR2、FR3及FR4)。在每一VH及VL中,該三個CDR及四個FR按以下順序自胺基末端至羧基末端排列:FR1、CDR1、FR2、CDR2、FR3、CDR3及FR4。重鏈及/或輕鏈之可變區通常理解為提供可與抗原相互作用之結合部分。恆定結構域可介導抗體與各種免疫系統細胞(例如效應細胞及/或介導細胞毒性之細胞)、受體及補體系統元件之結合。重鏈與輕鏈藉由單一二硫鍵彼此連接,且另外兩個二硫鍵將重鏈鉸鏈區彼此連結,使得二聚體彼此連結且形成四聚體。當天然免疫球蛋白摺疊時,FR區形成β褶板,其為結構域提結構框架,且來自重鏈及輕鏈二者之CDR環區在三維空間中置於一起,使得其產生位於Y結構尖端之單一超變抗原結合位點。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為多株、單株、單特異性或多特異性抗體(包括雙特異性抗體)。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包括至少一種輕鏈單體或二聚體、至少一種重鏈單體或二聚體、至少一種重鏈-輕鏈二聚體或包括兩種重鏈單體及兩種輕鏈單體之四聚體。此外,術語「抗體」可包括(除非另有說明或自上下文清晰可見)任何利用抗體結構及/或功能性特徵之此項技術已知之構築體或形式,包括(但不限於)內抗體、結構域抗體、抗體模擬物、Zybodies®、Fab片段、Fab’片段、F(ab’)2片段、Fd’片段、Fd片段、經分離CDR或其集合、單鏈抗體、單鏈Fvs (scFv)、二硫鍵連接之Fvs (sdFv)、多肽-Fc融合物、 單一結構域抗體(例如鯊魚單一結構域抗體,諸如IgNAR或其片段)、駱駝狀抗體、駱駝化抗體、掩蔽抗體(例如Probodies®)、親和體(affybody)、抗個體遺傳型(抗Id)抗體(包括例如抗抗Id抗體)、小模塊化免疫醫藥(「Small Modular ImmunoPharmaceuticals, SMIPsTM」)、單鏈或串聯雙價抗體(TandAb®)、VHH、Anticalins®、Nanobodies®微小抗體、BiTE®、錨蛋白重複序列蛋白或DARPINs®、Avimers®、DART、TCR樣抗體、Adnectins®、Affilins®、Trans-bodies®、Affibodies®、TrimerX®、微蛋白質、Fynomers®、Centyrins®及KALBITOR®、CAR、工程化TCR及上述任一者之抗原結合片段。
在各個實施例中,抗體包括一或多個熟習此項技術者識別為互補決定區(CDR)或可變結構域之結構元件。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可為經共價修飾(「結合」)之抗體(例如包括多肽之抗體,該多肽包括足以賦予與特定抗原特異性結合之一或多種典型免疫球蛋白序列元件,其中該多肽與治療劑、可偵測部分、另一多肽、聚糖或聚乙二醇分子中之一或多者共價結合)。在一些實施例中,如此項技術中所已知,抗體序列元件為人類化的、靈長類化的、嵌合的等。
基於重鏈恆定結構域胺基酸序列(例如阿爾法(α)、德爾塔(δ)、埃普西隆(ε)、伽馬(γ)及繆(µ)),包括重鏈恆定結構域之抗體可為(但不限於)任何已知類別之抗體,包括(但不限於) IgA、分泌型IgA、IgG、IgE及IgM。IgG亞類亦為熟習此項技術者所熟知,且包括(但不限於)人類IgG1、IgG2、IgG3及IgG4。「同型」係指由重鏈恆定區基因編碼之Ab類別或亞類(例如IgM或IgG1)。如本文所用,基於輕鏈恆定結構域之胺基酸序列,「輕鏈」可為不同類型,例如卡帕(κ)或拉姆達(λ)。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具有小鼠、兔、靈長類動物或人類免疫球蛋白所特有之恆定區序列。天然產生之免疫球蛋白通常在CH2結構域上糖基化。如此項技術中所已知,可經由糖基化或其他修飾來調節Fc區對Fc受體之親和力及/或其他結合屬性。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可能缺少原本天然產生之共價修飾(例如連接聚糖)。在一些實施例中,根據本發明產生及/或利用之抗體包括糖基化Fc結構域,包括具有經修飾或工程化之此糖基化之Fc結構域。
術語「抗體片段」可指如本文所闡述之抗體或抗體劑之一部分,且通常係指包括抗原結合部分或其可變區之部分。抗體片段可藉由任何方式產生。舉例而言,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片段可藉由完整抗體或抗體劑之片段化酶促或化學產生。或者,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片段可重組產生(亦即藉由表現工程化核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片段可全部或部分地合成產生。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片段(尤其抗原結合抗體片段)之長度可為至少約50、60、70、80、90、100、110、120、130、140、150、160、170、180、190個胺基酸或更多,在一些實施例中為至少約200個胺基酸。
在一些情況中,結合結構域有益地源自其最終將用於之相同物種。舉例而言,對於在人類中使用,抗原結合結構域可有益地包括人類抗體、人類化抗體或其片段或工程化形式。與非人類抗體相比,來自人類起源之抗體或人類化抗體在人類中具有降低之免疫原性或無免疫原性,且無免疫原性抗原決定基之數量較少。抗體及其工程化片段通常將經選擇以在人類個體中具有降低之抗原性水準或無抗原性。
在各個實施例中,有效負荷可編碼作為檢查點抑制劑之結合劑,諸如特異性結合免疫檢查點蛋白之抗體。已知多種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可包括肽、抗體、核酸分子及小分子。免疫檢查點之實例包括PD-1、PD-L1、淋巴球活化基因-3 (LAG-3)以及含有T細胞免疫球蛋白及黏蛋白結構域之分子3 (TIM-3)。
本揭示案進一步包括結合CD4、CD5、CD7、CD52等之抗體及其他結合結構域;抗體;針對IL1、IL2、IL6之抗體;針對自體反應性T細胞上特異性存在之TCR之抗體;IL4;IL10;IL12;IL13;IL1Ra;sIL1RI;sIL1RII;針對TNF之抗體;ABCA3;ABCD1;ADA;AK2;APP;精胺酸酶;芳基硫酸酯酶A;A1AT;CD3D;CD3E;CD3G;CD3Z;CFTR;CHD7;嵌合抗原受體(CAR);CIITA;CLN3;補體因子、CORO1A;CTLA;C1抑制劑;C9ORF72;DCLRE1B;DCLRE1C;誘餌受體;DKC1;DRB1*1501/DQB1*0602;肌肉萎縮蛋白;酶;因子VIII、FANC家族基因(FancA、FancB、FancC、FancD1 (BRCA2)、FancD2、FancE、FancF、FancG、FancI、FancJ (BRIP1)、FancL、FancM、FancN (PALB2)、FancO (RAD51C)、FancP (SLX4)、FancQ (ERCC4)、FancR (RAD51)、FancS (BRCA1)、FancT (UBE2T)、FancU (XRCC2)、FancV (MAD2L2)及FancW (RFWD3));Fas L;FUS;GATA1;球蛋白家族基因(亦即γ-球蛋白);F8;麩醯胺酸酶;HBA1;HBA2;HBB;IL7RA;JAK3;LCK;LIG4;LRRK2;NHEJ1;NLX2.1;中和性抗體;ORAI1;PARK2;PARK7;phox;PINK1;PNP;PRKDC;PSEN1;PSEN2;PTPN22;PTPRC;P53;丙酮酸激酶;RAG1;RAG2;RFXANK;RFXAP;RFX5;RMRP;核糖體蛋白基因;SFTPB;SFTPC;SOD1;可溶性CD40;STIM1;sTNFRI;sTNFRII;SLC46A1;SNCA;TDP43;TERT;TERC;TINF2;ubiquilin 2;WAS;WHN;ZAP70;γC;及本文所闡述之其他治療性基因。
HSC可經工程化以編碼及/或表現嵌合抗原受體(CAR)構築體。CAR可包括若干種不同之亞組分,該等亞組分可使細胞識別並殺死靶細胞(諸如癌細胞)。亞組分至少包括細胞外組分及細胞內組分。
細胞外CAR組分可包括結合結構域,該結合結構域特異性結合優先存在於不期望細胞表面上之標記物。當結合結構域結合此等標記物時,細胞內組分引導細胞破壞所結合之癌細胞。結合結構域通常為源自單株抗體(mAb)之單鏈可變片段(scFv),但其可基於包括抗體樣抗原結合位點之其他形式。
細胞內CAR組分基於包括效應結構域而提供活化信號。第一代CAR利用CD3ζ之細胞質區作為效應結構域。第二代CAR利用CD3ζ與分化簇28 (CD28)或4-1BB (CD137)之組合,而第三代CAR在細胞內效應結構域內利用CD3ζ與CD28及401BB之組合。
CAR之細胞內或細胞質信號傳導組分負責活化表現該CAR之細胞。因此,術語「細胞內信號傳導組分」或「細胞內組分」意欲包括細胞內結構域中足以轉導活化信號之任何部分。所表現CAR之細胞內組分可包括效應結構域。效應結構域係融合蛋白或受體之細胞內部分,其在接收到適當信號時可直接或間接地促進細胞中之生物或生理反應。在某些實施例中,效應結構域係蛋白質或蛋白質複合物之一部分,其在結合時接收信號,或其直接結合至靶分子,該靶分子觸發來自效應結構域之信號。效應結構域在含有一或多個信號傳導結構域或基序(諸如基於免疫受體酪胺酸之活化基序(ITAM))時可直接促進細胞反應。在其他實施例中,效應結構域將藉由與一或多種直接促進細胞反應之其他蛋白質(諸如共刺激結構域)締合來間接地促進細胞反應。
效應結構域在與癌細胞表現之細胞標記物結合時可提供對經修飾細胞之至少一種功能之活化。經修飾細胞之活化可包括分化、增殖及/或活化或其他效應功能中之一或多者。在特定實施例中,效應結構域可包括細胞內信號傳導組分,該組分包括T細胞受體;及共刺激結構域,其可包括來自共受體或共刺激分子之細胞質序列。
效應結構域可包括一個、兩個、三個或更多個受體信號傳導結構域、細胞內信號傳導組分(例如細胞質信號傳導序列)、共刺激結構域或其組合。例示性效應結構域包括選自以下之信號傳導及刺激結構域:4-1BB (CD137)、CARD11、CD3γ、CD3δ、CD3ε、CD3ζ、CD27、CD28、CD79A、CD79B、DAP10、FcRα、FcRβ (FcεR1b)、FcRγ、Fyn、HVEM (LIGHTR)、ICOS、LAG3、LAT、Lck、LRP、NKG2D、NOTCH1、pTα、PTCH2、OX40、ROR2、Ryk、SLAMF1、Slp76、TCRα、TCRβ、TRIM、Wnt、Zap70或其任一組合。在特定實施例中,例示性效應結構域包括選自以下之信號傳導及共刺激結構域:CD86、FcγRIIa、DAP12、CD30、CD40、PD-1、淋巴球功能相關抗原-1 (LFA-1)、CD2、CD7、LIGHT、NKG2C、B7-H3、與CD83特異性結合之配位體、CDS、ICAM-1、GITR、BAFFR、SLAMF7、NKp80 (KLRF1)、CD127、CD160、CD19、CD4、CD8α、CD8β、IL2Rβ、IL2Rγ、IL7Rα、ITGA4、VLA1、CD49a、IA4、CD49D、ITGA6、VLA-6、CD49f、ITGAD、CD11d、ITGAE、CD103、ITGAL、CD11a、ITGAM、CD11b、ITGAX、CD11c、ITGB1、CD29、ITGB2、CD18、ITGB7、TNFR2、TRANCE/RANKL、DNAM1 (CD226)、SLAMF4 (CD244、2B4)、CD84、CD96 (觸覺)、CEACAM1、CRTAM、Ly9 (CD229)、PSGL1、CD100 (SEMA4D)、CD69、SLAMF6 (NTB-A、Ly108)、SLAM (CD150、IPO-3)、BLAME (SLAMF8)、SELPLG (CD162)、LTBR、GADS、PAG/Cbp、NKp44、NKp30或NKp46。
以刺激性方式起作用之細胞內信號傳導組分序列可包括iTAM。包括一級細胞質信號傳導序列之iTAM之實例包括源自以下之彼等iTAM:CD3γ、CD3δ、CD3ε、CD3ζ、CD5、CD22、CD66d、CD79a、CD79b及常見FcRγ (FCER1G)、FcγRlla、FcRβ (Fcε Rib)、DAP10及DAP12。在特定實施例中,CD3ζ之變異體保留至少一個、兩個、三個或全部ITAM區。
在特定實施例中,效應結構域包括與細胞質信號傳導蛋白締合之細胞質部分,其中該細胞質信號傳導蛋白為淋巴球受體或其信號傳導結構域、包括複數個ITAM之蛋白質、共刺激結構域或其任一組合。
細胞內信號傳導組分之其他實例包括CD3ζ鏈之細胞質序列,及/或在結合結構域接合後協同作用以起始信號轉導之共受體。
共刺激結構域係其活化可為針對細胞標記物結合之有效淋巴球反應所必需之結構域。一些分子可互換為細胞內信號傳導組分或共刺激結構域。共刺激結構域之實例包括CD27、CD28、4-1BB (CD 137)、OX40、CD30、CD40、PD-1、ICOS、淋巴球功能相關抗原-1 (LFA-1)、CD2、CD7、LIGHT、NKG2C、B7-H3及與CD83特異性結合之配位體。舉例而言,已證明CD27共刺激在活體外增強人類CART細胞之擴增、效應功能及存活,且在活體內提高人類T細胞持久性及抗癌活性(Song等人,Blood. 2012;119(3):696-706)。此等共刺激結構域分子之其他實例包括CDS、ICAM-1、GITR、BAFFR、HVEM (LIGHTR)、SLAMF7、NKp80 (KLRF1)、NKp44、NKp30、NKp46、CD160、CD19、CD4、CD8α、CD8β、IL2Rβ、IL2Rγ、IL7Rα、ITGA4、VLA1、CD49a、ITGA4、IA4、CD49D、ITGA6、VLA-6、CD49f、ITGAD、CDlld、ITGAE、CD103、ITGAL、CDlla、ITGAM、CDl lb、ITGAX、CDllc、ITGBl、CD29、ITGB2、CD18、ITGB7、TNFR2、TRANCE/RANKL、DNAM1 (CD226)、SLAMF4 (CD244、2B4)、CD84、CD96 (觸覺)、NKG2D、CEACAM1、CRTAM、Ly9 (CD229)、PSGL1、CD100 (SEMA4D)、CD69、SLAMF6 (NTB-A、Lyl08)、SLAM (SLAMF1、CD150、IPO-3)、BLAME (SLAMF8)、SELPLG (CD162)、LTBR、LAT、GADS、SLP-76、PAG/Cbp及CD19a。
在特定實施例中,細胞內信號傳導組分之胺基酸序列包括CD3ζ之變異體及4-1BB細胞內信號傳導組分之一部分。
在特定實施例中,細胞內信號傳導組分包括(i) CD3ζ之信號傳導結構域之全部或一部分,(ii) 4-1BB之信號傳導結構域之全部或一部分,或(iii) CD3ζ及4-1BB之信號傳導結構域之全部或一部分。
細胞內組分亦可包括以下中之一或多者:Wnt信號傳導路徑蛋白質(例如LRP、Ryk或ROR2)、NOTCH信號傳導路徑蛋白質(例如NOTCH1、NOTCH2、NOTCH3或NOTCH4)、Hedgehog信號傳導路徑蛋白質(例如PTCH或SMO)、受體酪胺酸激酶(RTK) (例如表皮生長因子(EGF)受體家族、纖維母細胞生長因子(FGF)受體家族、肝細胞生長因子(HGF)受體家族、胰島素受體(IR)家族、血小板源性生長因子(PDGF)受體家族、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受體家族、原肌凝蛋白受體激酶(Trk)受體家族、肝配蛋白(Eph)受體家族、AXL受體家族、白血球酪胺酸激酶(LTK)受體家族、具有免疫球蛋白樣及EGF樣結構域之酪胺酸激酶1 (TIE)受體家族、受體酪胺酸激酶樣孤兒受體(ROR)家族、盤狀結構域受體(DDR)家族、轉染重排(RET)受體家族、酪胺酸-蛋白激酶樣(PTK7)受體家族、與受體酪胺酸激酶(RYK)受體家族相關或肌肉特異性激酶(MuSK)受體家族);G蛋白偶合受體GPCR (捲曲或平滑);絲胺酸/蘇胺酸激酶受體(BMPR或TGFR);或細胞介素受體(IL1R、IL2R、IL7R或IL15R)。
CAR通常亦包括一或多個在分子內用於多種目的之連接體序列。舉例而言,跨膜結構域可用於將CAR之細胞外組分連接至細胞內組分。位於結合結構域膜近端的通常稱為間隔區之撓性連接體序列可用於在結合結構域與細胞膜之間產生額外距離。此可有益於降低基於與膜之接近度的結合之空間位阻。用於此目的之常見間隔區為IgG4連接體。端視於靶細胞標記物而定,可使用更緊密之間隔體或更長之間隔體。其他潛在CAR亞組分在本文中別處更詳細地闡述。現如下更詳細地闡述CAR之組分:(a)結合結構域;(b)細胞內信號傳導組分;(c)連接體;(d)跨膜結構域;(e)連接部胺基酸;及(f)控制特徵,包括標籤盒。
CAR分子內之跨膜結構域常用於經由細胞膜連結細胞外組分及細胞內組分。跨膜結構域可將所表現之分子錨定在經修飾之細胞膜中。
跨膜結構域可源自天然及/或合成來源。當來源為天然來源時,跨膜結構域可源自任何膜結合蛋白或跨膜蛋白。跨膜結構域可至少包括T細胞受體之α、β或ζ鏈之跨膜區、CD28、CD27、CD3 ε、CD45、CD4、CD5、CD8、CD9、CD16、CD22;CD33、CD37、CD64、CD80、CD86、CD134、CD137及CD154。在特定實施例中,跨膜結構域可至少包括(例如)以下各項之跨膜區:KIRDS2、OX40、CD2、CD27、LFA-1 (CD 11a、CD18)、ICOS (CD278)、4-1BB (CD137)、GITR、CD40、BAFFR、HVEM (LIGHTR)、SLAMF7、NKp80 (KLRF1)、NKp44、NKp30、NKp46、CD160、CD19、IL2Rβ、IL2Rγ、IL7R a、ITGA1、VLA1、CD49a、ITGA4、IA4、CD49D、ITGA6、VLA-6、CD49f、ITGAD、CDl ld、ITGAE、CD103、ITGAL、CDl la、ITGAM、CDl lb、ITGAX、CDl lc、ITGB1、CD29、ITGB2、CD18、ITGB7、TNFR2、DNAM1(CD226)、SLAMF4 (CD244、2B4)、CD84、CD96 (觸覺)、CEACAM1、CRT AM、Ly9(CD229)、PSGL1、CD100 (SEMA4D)、SLAMF6 (NTB-A、Lyl08)、SLAM (SLAMF1、CD150、IPO-3)、BLAME (SLAMF8)、SELPLG (CD162)、LTBR、PAG/Cbp、NKG2D或NKG2C。在特定實施例中,亦可採用多種人類鉸鏈,包括人類Ig (免疫球蛋白)鉸鏈(例如IgG4鉸鏈、IgD鉸鏈)、GS連接體(例如本文所闡述之GS連接體)、KIR2DS2鉸鏈或CD8a鉸鏈。
TCR係指天然T細胞受體。本揭示案之有效負荷可編碼TCR或包括TCR元件及CAR元件之CAR/TCR雜合體。舉例而言,CAR/TCR雜合體可具有天然TCR結合結構域,其效應結構域與TCR結合結構域並不天然締合。CAR/TCR雜合體可具有突變之TCR結合結構域及ITAM信號傳導結構域。CAR/TCR雜合體可具有天然TCR,其中插入非天然間隔區或跨膜結構域。 I(C)(i)(b). 基因編輯系統及組件
在各個實施例中,本揭示案之有效負荷編碼基因編輯系統之至少一個組件或所有組件。本揭示案之基因編輯系統包括CRISPR系統、鹼基編輯及引導編輯系統。廣泛而言,基因編輯系統可包括複數個組件,包括選自CRISPR相關之RNA引導核酸內切酶、鹼基編輯酶及引導編輯酶之基因編輯酶及至少一種gRNA。因此,本揭示案之基因編輯系統可包括(i)在CRISPR系統之情形下,作為CRISPR相關之RNA引導核酸內切酶之CRISPR酶及至少一種嚮導RNA (gRNA),(ii)在鹼基編輯系統之情形下,鹼基編輯酶及至少一種gRNA,或(iii)在引導編輯系統及至少一種引導編輯gRNA之情形下。編碼如本文所揭示之基因編輯系統之核苷酸序列通常過大而無法納入許多容量有限之載體系統中,但腺病毒載體之大容量允許將此等序列納入本揭示案之腺病毒載體及基因體中。具有編碼本揭示案之基因編輯系統或組件之有效負荷的腺病毒載體及基因體之額外優勢在於,腺病毒基因體不天然整合至宿主細胞基因體中,此有助於基因編輯系統及組件之瞬時表現,其可為合意的,例如避免免疫原性及/或基因毒性。
在其他實施例中,基因編輯系統可包括經工程化之鋅指核酸酶(ZFN)。舉例而言,ZFN係一種人工核酸內切酶,其由與FokI限制酶之裂解結構域融合的經設計之鋅指蛋白(ZFP)組成。ZFN可經重新設計以藉由開發具有新序列特異性之ZFP來裂解新的靶標。對於基因體工程化,靶向ZFN以裂解所選基因體序列。由ZFN誘導之裂解事件引起細胞修復過程,其繼而介導靶向基因座之有效修飾。若ZFN誘導之裂解事件經由非同源性末端接合解決,則此可產生小的缺失或插入,有效地導致基因剔除。若在研究者提供之供體存在下經由基於同源性之過程解決斷裂,則小的變化或整個轉殖基因可轉移至染色體中,通常無需選擇;此分別稱為『基因校正』及『基因添加』。
在一些實施例中,基因編輯系統(例如CRISPR系統、鹼基編輯系統或引導編輯系統)經工程化以修飾編碼γ-球蛋白之核酸序列,例如以增加γ-球蛋白之表現。血紅素之主要胎兒形式血紅素F (HbF)係藉由γ-球蛋白多肽亞單元與α-球蛋白多肽亞單元之配對而形成。人類胎兒γ-球蛋白基因(HBG1及HBG2;由演化複製產生之兩種高度同源基因)通常在出生前後沈默,而成人β-球蛋白基因表現(HBB及HBD)之表現增加。引起或允許胎兒γ-球蛋白在一生中持續表現之突變可改善β-球蛋白缺乏之表型。因此,胎兒γ-球蛋白基因之再活化可為治療上有益的,尤其是在患有β-球蛋白缺乏之個體中。引起γ-球蛋白之表現增加的多種突變為此項技術中所已知(例如,參見Wienert, Trends in Genetics34(12): 927-940, 2018,其全文且關於增加γ-球蛋白表現之突變係以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某些此等突變發現於HBG1啟動子或HBG2啟動子中。
在各個實施例中,經設計以增加γ-球蛋白之表現之基因編輯系統包括HBG1/2啟動子靶向之gRNA,其經設計以藉由修飾及/或使BCL11A阻抑蛋白結合位點不活化來增加γ-球蛋白編碼之表現。在各個實施例中,經設計以增加γ-球蛋白之表現之基因編輯系統包括bcl11a靶向之gRNA,其經設計以藉由修飾及/或使類紅血球bcl11a增強子不活化以降低類紅血球中BCL11A 阻抑蛋白之表現來增加γ-球蛋白之表現。在各個實施例中,經設計以增加γ-球蛋白之表現之基因編輯系統包括gRNA,其經靶向以在編碼BCL11A之基因中引起功能缺失突變。
I(C)(i)(b)(1). CRISPR 有效負荷表現產物
CRISPR (規律間隔重複短迴文序列簇)/Cas (CRISPR相關蛋白)核酸酶系統係基於細菌系統之用於遺傳工程化之工程化核酸酶系統。該系統部分地基於許多細菌及古細菌之適應性免疫反應。當病毒或質體侵入細菌時,細菌之「免疫」反應將侵入者之DNA區段轉化成CRISPR RNA (crRNA)。接著crRNA經由部分互補區與稱為tracrRNA之另一類型之RNA締合,以將Cas核酸酶引導至靶DNA中與crRNA同源之區,稱為「前間隔體」。Cas核酸酶裂解DNA,以在雙股斷裂處生成鈍端,該雙股斷裂位於由crRNA轉錄物內所含之20個核苷酸互補股序列指定之位點處。在一些情況中,Cas核酸酶需要crRNA及tracrRNA二者來進行位點特異性DNA識別及裂解。
嚮導RNA (gRNA)為靶向元件之一個實例。以其最簡單之形式,gRNA提供基於互補性靶向基因體內位點之序列(例如crRNA)。然而,如下文所解釋,gRNA亦可包括其他組件。舉例而言,在特定實施例中,gRNA可包括靶向序列(例如crRNA)及將靶向序列連接至切割元件之組件。此連接組件可為tracrRNA。在特定實施例中,包括crRNA及tracrRNA之gRNA可表現為單一分子,稱為單一gRNA (sgRNA)。gRNA亦可經由其他機制連接至切割元件,諸如經由奈米顆粒或經由表現或構築雙重或多目的分子。熟習此項技術者應瞭解,例如在本揭示案之腺病毒供體載體或基因體之宿主細胞中,用以生成所選核酸序列校正或修飾之gRNA或其他靶向元件可例如基於可獲得之序列資訊容易地設計與實現。
在特定實施例中,靶向元件(例如gRNA)可包括一或多種修飾(例如鹼基修飾、主鏈修飾),以向核酸提供新的或增強之特徵(例如改良之穩定性)。經修飾之主鏈可包括在主鏈中保留磷原子之彼等主鏈及在主鏈中不具有磷原子之彼等主鏈。含有磷原子之適宜經修飾之主鏈可包括(例如)硫代磷酸酯、手性硫代磷酸酯、二硫代磷酸酯、磷酸三酯、胺基烷基磷酸三酯、膦酸甲基酯及其他膦酸烷基酯(諸如膦酸3'-伸烷基酯、膦酸5'-伸烷基酯)、手性膦酸酯;亞膦酸酯;胺基磷酸酯(包括胺基磷酸3'-胺基酯及胺基磷酸胺基烷基酯)、磷醯二胺、硫羰基胺基磷酸酯、硫羰基烷基膦酸酯、硫羰基烷基磷酸三酯、硒基磷酸酯及具有正常3'-5'鍵聯之硼烷磷酸酯、2'-5'連接類似物及具有反向極性之彼等硼烷磷酸酯(其中一或多個核苷酸間鍵聯為3'至3'、5'至5'或2'至2'鍵聯)。具有反向極性之適宜靶向元件可包括位於最3'端核苷酸間鍵聯處之單一3'至3'鍵聯(亦即其中核鹼基丟失或在其位置具有羥基之單一反向核苷殘基)。亦可包括各種鹽(例如氯化鉀或氯化鈉)、混合鹽及游離酸形式。
切割元件之實例包括核酸酶。CRISPR-Cas基因座具有50多個基因家族,且不存在嚴格意義上之通用基因,此指示基因座架構之快速演化及極端多樣性。例示性Cas核酸酶包括Casl、CaslB、Cas2、Cas3、Cas4、Cas5、Cas6、Cas7、Cas8、Cas9 (亦稱為Csnl及Csxl2)、CaslO、Cpfl、C2c3、C2c2及C2clCsyl、Csy2、Csy3、Csel、Cse2、Cscl、Csc2、Csa5、Csn2、Csm2、Csm3、Csm4、Csm5、Csm6、Cmrl、Cmr3、Cmr4、Cmr5、Cmr6、Cpfl、Csbl、Csb2、Csb3、Csxl7、Csxl4、CsxlO、Csxl6、CsaX、Csx3、Csxl、Csxl5、Csfl、Csf2、Csf3及Csf4。
存在三種主要類型之Cas核酸酶(I型、II型及III型),及10種亞型,包括5種I型、3種II型及2種III型蛋白(例如,參見Hochstrasser及Doudna,Trends Biochem Sci, 2015:40(l):58-66)。II型Cas核酸酶包括Casl、Cas2、Csn2及Cas9。該等Cas核酸酶為熟習此項技術者所已知。舉例而言,釀膿鏈球菌(Streptococcus pyogenes)野生型Cas9多肽之胺基酸序列例如示於NCBI參考序列第NP 269215號中,且嗜熱鏈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野生型Cas9多肽之胺基酸序列例如示於NCBI參考序列第WP_011681470號中。
在特定實施例中,Cas9係指RNA引導之雙股DNA結合核酸酶蛋白或切口酶蛋白。野生型Cas9核酸酶具有兩個切割不同DNA股之功能性結構域,例如RuvC及HNH。當兩個功能性結構域均具有活性時,Cas9可誘導基因體DNA (靶DNA)中之雙股斷裂。在一些實施例中,Cas9酶包括Cas9蛋白之一或多個催化性結構域,該Cas9蛋白源自諸如以下等細菌:棒狀桿菌屬(Corynebacter)、薩特氏菌屬(Sutterella)、軍團菌屬(Legionella)、密螺旋體屬(Treponema)、產線菌屬(Filifactor)、真細菌屬(Eubacterium)、鏈球菌屬(Streptococcus)、乳酸桿菌屬(Lactobacillus)、黴漿菌屬(Mycoplasma)、類桿菌屬(Bacteroides)、黃沃拉菌屬(Flaviivola)、黃質細菌屬(Flavobacterium)、球毛菌屬(Sphaerochaeta)、固氮螺菌屬(Azospirillum)、葡糖酸醋酸桿菌屬(Gluconacetobacter)、奈瑟菌屬(Neisseria)、羅斯氏菌屬(Roseburia)、細小棒狀菌屬(Parvibaculum)、葡萄球菌屬(Staphylococcus)、硝酸鹽裂解菌屬(Nitratifractor)及彎曲桿菌屬(Campylobacter)。在一些實施例中,Cas9為融合蛋白,例如兩個催化性結構域源自不同的細菌物種。
在一些實施例中,crRNA及tracrRNA可組合成一個分子,稱為單一gRNA (sgRNA)。在此工程化方法中,sgRNA引導Cas靶向任何期望序列(例如,參見Jinek等人, Science337:816-821, 2012;Jinek等人, eLife2:e00471, 2013;Segal, eLife2:e00563, 2013)。因此,CRISPR/Cas系統可經工程化,以在細胞基因體中之期望靶標處產生雙股斷裂,且HDR或NHEJ利用細胞之內源性機制來修復誘導之斷裂。本文所闡述之特定實施例利用同源臂促進界定之整合位點處之HDR。
在各個實施例中,Cas9核酸酶之變異體包括單一非活性催化性結構域,諸如RuvC 或HNH 酶或切口酶。Cas9切口酶僅具有一個活性功能性結構域,且在一些實施例中,僅切割靶DNA之一股,藉此產生單股斷裂或切口。在一些實施例中,具有至少一個D10A突變之突變型Cas9核酸酶為Cas9切口酶。在其他實施例中,具有至少一個H840A突變之突變型Cas9核酸酶為Cas9切口酶。存在於Cas9切口酶中之其他突變實例包括N854A及N863A。若使用至少兩種靶向相反DNA股之DNA靶向RNA,則使用Cas9切口酶引入雙股斷裂。HDR或NHEJ修復雙切口誘導之雙股斷裂。此基因編輯策略通常有利於HDR,且降低脫靶DNA位點處插入缺失突變之頻率。在一些實施例中,針對靶細胞或靶生物體對Cas9核酸酶或切口酶進行密碼子最佳化。 I(C)(i)(b)(2). 鹼基編輯器有效負荷表現產物
本揭示案尤其包括鹼基編輯劑及編碼其之核酸,例如鹼基編輯劑或編碼其之核酸存在於腺病毒載體或基因體中之情形。鹼基編輯系統可包括鹼基編輯酶及/或至少一種gRNA作為其組分。在某些特定實施例中,本揭示案之鹼基編輯劑及/或鹼基編輯系統存在於Ad3、7、11、14、16、21、34、37或50腺病毒載體中。
鹼基編輯係指藉由將基因體DNA或細胞RNA內之鹼基或鹼基對轉化成不同的鹼基或鹼基對而對核酸序列進行選擇性修飾(Rees及Liu, Nature Reviews Genetics, 19:770-788, 2018)。存在兩種一般類別之DNA鹼基編輯器:(i)胞嘧啶鹼基編輯器(CBE),其將鳥嘌呤-胞嘧啶鹼基對轉化成胸腺嘧啶-腺嘌呤鹼基對,及(ii)腺嘌呤鹼基編輯器(ABE),其將腺嘌呤-胸腺嘧啶鹼基對轉化成鳥嘌呤胞嘧啶鹼基對。在特定實施例中,來自CRISPR系統之組件與其他酶或其生物活性片段組合,以直接在核酸中、例如在DNA或RNA中安裝、引起或生成突變(諸如點突變),例如而不在突變之核酸中造成、引起或生成一或多個雙股斷裂。某些此等組件組合稱為鹼基編輯器。
DNA鹼基編輯器可包括與核鹼基去胺酶融合之催化失效核酸酶,且在一些情形中,包括DNA糖苷酶抑制劑。RNA鹼基編輯器使用鹼基修飾RNA之組件達成類似之變化。
在與DNA中之其靶基因座結合時,嚮導RNA與靶DNA股之間的鹼基配對導致單股DNA之小區段之置換。此單股DNA泡內之DNA鹼基可由去胺酶修飾。在某些實施例中,為改良真核細胞中之效率,催化失效之核酸酶亦在未編輯之DNA股中生成切口,誘導細胞使用編輯股作為模板修復未編輯之股。
對於CBE,可藉由連接胞嘧啶去胺酶與Cas切口酶(例如Cas9切口酶(nCas9))來產生基於CRISPR之編輯器。舉一個實例,與需要雙股斷裂之方法相比,nCas9可藉由切割單股在靶DNA中產生缺口,從而降低有害插入缺失形成之可能性。在與DNA結合後,CBE使靶標胞嘧啶(C)去胺基成尿嘧啶(U)鹼基。隨後,所得U-G對藉由細胞失配修復機制修復,使原始C-G對轉化成T-A,或藉由尿嘧啶糖苷酶介導之鹼基切除修復回復至原始C-G。在各個實施例中,尿嘧啶糖苷酶抑制劑(UGI)(例如有效負荷中存在之UGI)之表現減少第二種結果之發生,且增加T-A鹼基對形成之生成。
對於腺苷鹼基編輯器(ABE),可作用於DNA以進行腺嘌呤鹼基編輯之例示性腺苷去胺酶包括接受DNA作為其受質之突變型TadA腺苷去胺酶(TadA*)。大腸桿菌( E. coli)) TadA通常作為同二聚體以使轉移RNA (tRNA)中之腺苷去胺基。TadA*去胺酶催化靶標『A』轉化成『I』(肌苷),細胞聚合酶將後者視為『G』。隨後,原始基因體A-T鹼基對可轉化成G-C對。由於細胞肌苷切除修復之活性不如尿嘧啶切除,故ABE不需要任何額外之抑制劑蛋白,如CBE中之UGI。在一些實施例中,典型ABE可包括三種組件,包括野生型大腸桿菌tRNA特異性腺苷去胺酶(TadA)單體,其可在鹼基編輯期間起結構作用;TadA*突變型TadA單體,其催化去氧腺苷去胺;及Cas切口酶,諸如Cas9(D10A)。在某些實施例中,在TadA與TadA*之間存在連接體,且在某些實施例中,在TadA*與Cas切口酶之間存在連接體。在各個實施例中,一個或兩個連接體包括至少6個胺基酸,例如至少5、6、7、8、9、10、15、20、25、30、35、40、45或50個胺基酸(例如下界為5、6、7、8、9、10或15個胺基酸且上界為20、25、30、35、40、45或50個胺基酸)。在各個實施例中,一個或兩個連接體包括32個胺基酸。在一些實施例中,一個或兩個連接體具有根據(SGGS) 2-XTEN-(SGGS) 2之序列,或熟習此項技術者另外已知之序列。
鹼基編輯器可直接將一個鹼基或鹼基對轉化成另一鹼基或鹼基對,使得能夠在非分裂細胞中有效安裝點突變,而不會生成過多不期望之編輯副產物,諸如插入及缺失(插入缺失)。舉例而言,鹼基編輯器可生成少於10%、9%、8%、7%、6%、5.5%、5%、4.5%、4%、3.5%、3%、2.5%、2%、1.5%、1%、0.5%或0.1%之插入缺失。
DNA鹼基編輯器可在非分裂細胞中插入此等點突變,而不會生成雙股斷裂。由於缺少雙股斷裂,鹼基編輯器不會產生過多不期望之編輯副產物,諸如插入及缺失(插入缺失)。舉例而言,與確實依賴於雙股斷裂之技術相比,鹼基編輯器可生成少於10%、9%、8%、7%、6%、5.5%、5%、4.5%、4%、3.5%、3%、2.5%、2%、1.5%、1%、0.5%或0.1%之插入缺失。
大多數鹼基編輯系統之組件包括(1)靶向之DNA結合蛋白,(2)核鹼基去胺酶,及(3) DNA糖苷酶抑制劑。
可使CRISPR系統之任何核酸酶失效且用於鹼基編輯系統中。例示性Cas核酸酶包括Casl、CaslB、Cas2、Cas3、Cas4、Cas5、Cas6、Cas7、Cas8、Cas9 (亦稱為Csnl及Csxl2)、CaslO、Cpfl、C2c3、C2c2及C2clCsyl、Csy2、Csy3、Csel、Cse2、Cscl、Csc2、Csa5、Csn2、Csm2、Csm3、Csm4、Csm5、Csm6、Cmrl、Cmr3、Cmr4、Cmr5、Cmr6、Cpfl、Csbl、Csb2、Csb3、Csxl7、Csxl4、CsxlO、Csxl6、CsaX、Csx3、Csxl、Csxl5、Csf1、Csf2、Csf3、Csf4及其突變形式。
特定實施例利用無核酸酶活性之Cas9 (dCas9)作為催化失效之核酸酶。然而,可使CRISPR系統之任何核酸酶(其中多者闡述於上文中)失效且用於鹼基編輯系統中。在特定實施例中,選擇具有高保真度之Cas9結構域,其中與野生型Cas9結構域相比,該Cas9結構域展示出在該Cas9結構域與DNA之糖-磷酸酯主鏈之間降低之靜電相互作用。在一些實施例中,Cas9結構域(例如野生型Cas9結構域)包括一或多個降低該Cas9結構域與DNA之糖-磷酸酯主鏈之間的締合之突變。具有高保真度之Cas9結構域為熟習此項技術者所已知。舉例而言,具有高保真度之Cas9結構域已闡述於Kleinstiver等人, Nature529, 490-495, 2016;及Slaymaker等人, Science351, 84-88, 2015中。
亦可使用來自其他基因編輯系統之核酸酶。舉例而言,鹼基編輯系統可利用鋅指核酸酶(ZFN) (Urnov等人, Nat Rev Genet., 11(9):636-46, 2010)及轉錄活化子樣效應核酸酶(TALEN) (Joung等人, Nat Rev Mol Cell Biol. 14(1):49-55, 2013)。就關於DNA結合核酸酶之其他資訊,參見US2018/0312825A1。
在特定實施例中,核鹼基去胺酶包括胞苷去胺酶結構域或腺嘌呤去胺酶結構域。
特定實施例利用胞苷去胺酶結構域作為核鹼基去胺酶。特定實施例利用腺嘌呤去胺酶結構域作為核鹼基去胺酶。此外,特定實施例利用尿嘧啶糖苷酶抑制劑(UGI)作為糖苷酶抑制劑。舉例而言,在特定實施例中,dCas9或Cas9切口酶可與胞苷去胺酶結構域融合。與胞苷去胺酶結構域融合之dCas9或Cas9切口酶可與一或多個UGI結構域融合。具有一個以上UGI結構域之鹼基編輯器可生成較少之插入缺失,且更有效地使靶核酸去胺基。
在特定實施例中,去胺酶結構域(胞苷及/或腺嘌呤)與催化失效之核酸酶之N末端融合。此乃因當與其他構形相比時,與Cas9之N末端融合之胞苷去胺酶結構域可具有改良之鹼基編輯效率。在該等實施例中,糖苷酶抑制劑(例如UGI結構域)可與催化失效之核酸酶之C末端融合。當使用多種糖苷酶抑制劑時,其各自可與催化失效之核酸酶之C末端融合。
在特定實施例中,利用胞苷去胺酶結構域之CBE藉由使胞嘧啶之環外胺去胺基生成尿嘧啶將鳥嘌呤-胞嘧啶鹼基對轉化成胸腺嘧啶-腺嘌呤鹼基對。胞嘧啶去胺酶之實例包括APOBEC1、APOBEC3A、APOBEC3G、CDA1及AID。APOBEC1尤其接受單股(ss)DNA作為受質,但不能作用於雙股(ds)DNA。
大多數鹼基編輯系統亦包括DNA糖苷酶抑制劑,其用於克服原本可能修復預期鹼基編輯之天然DNA修復機制。在特定實施例中,DNA糖苷酶抑制劑包括尿嘧啶糖苷酶抑制劑,諸如Wang等人( Gene99, 31-37, 1991)中所闡述之尿嘧啶DNA糖苷酶抑制劑蛋白(UGI)。
鹼基編輯器之組件可直接(例如藉由直接共價鍵)或經由連接體融合。舉例而言,催化失效之核酸酶可經由連接體與去胺酶及/或糖苷酶抑制劑融合。多種糖苷酶抑制劑亦可經由連接體融合。如熟習此項技術者應理解,連接體可用於連接任何肽或其部分。
例示性連接體包括聚合連接體(例如聚乙烯、聚乙二醇、聚醯胺、聚酯);胺基酸連接體;碳-氮鍵醯胺連接體;環狀或無環、經取代或未經取代、具支鏈或無支鏈脂肪族或雜脂肪族連接體;單體、二聚體或聚合胺基烷酸連接體;胺基烷酸(例如甘胺酸、乙酸、丙胺酸、β-丙胺酸、3-胺基丙酸、4-胺基丁酸、5-戊酸)連接體;單體、二聚體或聚合胺基己酸(Ahx)連接體;碳環部分(例如環戊烷、環己烷)連接體;芳基或雜芳基部分連接體;及苯環連接體。
連接體亦可包括有助於將親核劑(例如硫醇、胺基)自肽連接至連接體之官能化部分。任何親電子劑可用作連接體之一部分。例示性親電子劑包括活化酯、活化醯胺、麥克受體(Michael acceptor)、烷基鹵、芳基鹵、醯鹵及異硫氰酸酯。
在特定實施例中,連接體之長度在4-100個胺基酸範圍內。在特定實施例中,連接體為4個胺基酸、9個胺基酸、14個胺基酸、16個胺基酸、32個胺基酸或100個胺基酸。
已闡述藉由將靶向之DNA結合蛋白與胞苷去胺酶及DNA糖苷酶抑制劑(例如UGI)連接而形成之諸多鹼基編輯(BE)系統。該等複合物包括(例如) BE1 ([APOBEC1-16胺基酸(aa)連接體-Sp dCas9 (D10A、H840A)] Komer等人, Nature, 533, 420-424, 2016)、BE2 ([APOBEC1-16aa連接體-Sp dCas9 (D10A、H840A)-4aa連接體-UGI] Komer等人,2016,上文文獻)、BE3 ([APOBEC1-16aa連接體-Sp nCas9 (D10A)-4aa連接體-UGI] Komer等人,上文文獻)、HF-BE3 ([APOBEC1-16aa連接體-HF nCas9 (D10A)-4aa連接體-UGI] Rees等人, Nat. Commun.8, 15790, 2017)、BE4、BE4max ([APOBEC1-32aa連接體-Sp nCas9 (D10A)-9aa連接體-UGI-9aa連接體-UGI] Koblan等人, Nat. Biotechnol10.1038/nbt.4172, 2018;Komer等人, Sci. Adv., 3, eaao4774, 2017)、BE4-GAM ([Gam-16aa連接體-APOBEC1-32aa連接體-Sp nCas9 (D10A)-9aa連接體-UGI-9aa連接體-UGI] Komer等人,2017,上文文獻)、YE1-BE3 ([APOBEC1 (W90Y、R126E)-16aa連接體-Sp nCas9 (D10A)-4aa連接體-UGI] Kim等人, Nat. Biotechnol. 35, 475-480, 2017)、EE-BE3 ([APOBEC1 (R126E、R132E)-16aa連接體-Sp nCas9 (D10A)-4aa連接體-UGI] Kim等人,2017,上文文獻)、YE2-BE3 ([APOBEC1 (W90Y、R132E)-16aa連接體-Sp nCas9 (D10A)-4aa連接體-UGI] Kim等人,2017,上文文獻)、YEE-BE3 ([APOBEC1 (W90Y、R126E、R132E)-16aa連接體-Sp nCas9 (D10A)-4aa連接體-UGI] Kim等人,2017,上文文獻)、VQR-BE3 ([APOBEC1-16aa連接體-Sp VQR nCas9 (D10A)-4aa連接體-UGI] Kim等人,2017,上文文獻)、VRER-BE3 ([APOBEC1-16aa連接體-Sp VRER nCas9 (D10A)-4aa連接體-UGI] Kim等人, Nat. Biotechnol. 35, 475-480, 2017)、Sa-BE3 ([APOBEC1-16aa連接體-Sa nCas9 (D10A)-4aa連接體-UGI] Kim等人,2017,上文文獻)、SA-BE4 ([APOBEC1-32aa連接體-Sa nCas9 (D10A)-9aa連接體-UGI-9aa連接體-UGI] Komer等人,2017,上文文獻)、SaBE4-Gam ([Gam-16aa連接體-APOBEC1-32aa連接體-Sa nCas9 (D10A)-9aa連接體-UGI-9aa連接體-UGI] Komer等人,2017,上文文獻)、SaKKH-BE3 ([APOBEC1-16aa連接體-Sa KKH nCas9 (D10A)-4aa連接體-UGI] Kim等人,2017,上文文獻)、Cas12a-BE ([APOBEC1-16aa連接體-dCas12a-14aa連接體-UGI] Li等人, Nat. Biotechnol. 36, 324-327, 2018)、靶標-AID ([Sp nCas9 (D10A)-100aa連接體-CDA1-9aa連接體-UGI] Nishida等人, Science,353, 10.1126/science.aaf8729, 2016)、靶標-AID-NG ([Sp nCas9 (D10A)-NG-100aa連接體-CDA1-9aa連接體-UGI] Nishimasu等人, Science, 361(6408): 1259-1262, 2018)、xBE3 ([APOBEC1-16aa連接體-xCas9(D10A)-4aa連接體-UGI] Hu等人, Nature, 556, 57-63, 2018)、eA3A-BE3 ([APOBEC3A (N37G)-16aa連接體-Sp nCas9(D10A)-4aa連接體-UGI] Gerkhe等人, Nat. Biotechnol., 10.1038/nbt.4199, 2018)、A3A-BE3 ([hAPOBEC3A-16aa連接體-Sp nCas9(D10A)-4aa連接體-UGI] Wang等人, Nat. Biotechnol. 10.1038/nbt.4198, 2018)及BE-PLUS ([10X GCN4-Sp nCas9(D10A) / ScFv-rAPOBEC1-UGI] Jiang等人, Cell. Res, 10.1038/s41422-018-0052-4, 2018)。關於BE複合物、包括腺嘌呤去胺酶鹼基編輯器之其他實例,參見Rees及Liu Nat. Rev Genet. 19(12): 770-788, 2018。
就關於鹼基編輯器之其他資訊,參見US2018/0312825A1、WO2018/165629A、Urnov等人, Nat Rev Genet.11(9):636-46, 2010;Joung等人, Nat Rev Mol Cell Biol. 14(1):49-55, 2013;Charpentier等人, Nature.;495(7439):50-1, 2013;Seo及Kim, Nature Medicine,24, 1493-1495, 2018;以及Rees及Liu, Nature Reviews Genetics,19, 770-78, 2018,其各自之全文且具體關於鹼基編輯器係以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可用於本揭示案之各個實施例中之某些鹼基編輯器構築體闡述於Zafra等人, Nat Biotech, 36(9):888-893, 2018;及Koblan等人, Nat Biotech36(9):843-846, 2018中,其各自之全文且具體關於鹼基編輯器構築體係以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 I(C)(i)(b)(3). 引導編輯器有效負荷表現產物
引導編輯可以精確及靶向方式引入所有可能類型之點突變、小插入及小缺失。引導編輯器為融合蛋白,其包括Cas9切口酶結構域(例如不活化之HNH核酸酶)及工程化反轉錄酶結構域。引導編輯器酶藉由經工程化之引導編輯gRNA (pegRNA)靶向編輯位點,該pegRNA不僅指定其間隔序列中之靶位點,且亦在通常位於pegRNA 3'端之延伸序列中編碼期望編輯。
已對至少三種引導編輯器系統予以表徵。PE1包括Cas9切口酶與野生型莫洛尼鼠類白血病病毒(Moloney murine leukemia virus, M-MLV)反轉錄酶(RT)之融合物。PE2類似於PE1,但包括將編輯效率提高約三倍之經工程化之五突變型M-MLV RT。PE3將PE2融合蛋白及pegRNA與靶向未編輯股以進行切口之額外sgRNA組合。PE3系統之變異體(稱為PE3b)包括僅靶向編輯序列之切口sgRNA,其藉由防止未編輯之DNA股出現切口直至另一股已轉化成編輯序列而使插入缺失產物之水準降低。 I(C)(i)(c). RNA 有效負荷表現產物
小RNA係短的非編碼RNA分子,其在調控基因表現中起作用。在特定實施例中,小RNA之長度小於200個核苷酸。在特定實施例中,小RNA之長度小於100個核苷酸。在特定實施例中,小RNA之長度小於50、45、40、35、30、25或20個核苷酸。在特定實施例中,小RNA之長度小於20個核苷酸。在各個實施例中,小RNA之長度下界為5、10、15、20、25或30個核苷酸,且上界為20、25、30、35、40、45、50、75或100個核苷酸。小RNA包括(但不限於)微小RNA (miRNA)、Piwi相互作用RNA (piRNA)、小干擾RNA (siRNA)、小核仁RNA (snoRNA)、tRNA源性小RNA (tsRNA)、小rDNA源性RNA (srRNA)及小核RNA。繼續有待發現其他類別之小RNA。
在特定實施例中,與靶mRNA同源或與干擾RNA可同其雜交者同源之干擾RNA分子可導致靶mRNA分子降解或減少靶mRNA轉譯,此過程稱為RNA干擾(RNAi) (Carthew, Curr. Opin. Cell. Biol. 13: 244-248, 2001)。RNAi在細胞中天然發生,以去除外源RNA (例如病毒RNA)。在一些情況中,天然RNAi經由自游離雙股RNA (dsRNA)裂解出之片段進行,該等片段將降解機制導向其他類似之RNA序列。或者,可製造RNAi,例如以使靶基因之表現沈默。例示性RNAi分子包括小髮夾RNA (shRNA,亦稱為短髮夾RNA)及小干擾RNA (siRNA)。
不限制本揭示案,且不受理論束縛,RNA干擾在自然界中及/或在一些實施例中通常為兩步過程。在第一步(起始步)中,輸入dsRNA可能藉由Dicer作用而消化成21-23核苷酸(nt) siRNA,Dicer為dsRNA特異性核糖核酸酶之核糖核酸酶(RNA酶) III家族之成員,其以ATP依賴性方式處理(裂解) dsRNA (直接或經由轉殖基因或病毒引入)。連續裂解事件將RNA降解成19-21個鹼基對(bp)雙鏈體(siRNA),每一雙鏈體具有2-核苷酸3'懸突。
在第二步(效應步)中,siRNA雙鏈體結合至核酸酶複合物,以形成RNA誘導之沈默複合物(RISC)。RISC之活化需要ATP依賴性之siRNA雙鏈體解旋。活性RISC接著藉由鹼基配對相互作用靶向同源轉錄物,且通常自siRNA之3'末端將mRNA裂解成12個核苷酸之片段。研究指示,每一RISC均含有單一siRNA及RNA酶。
由於RNAi之顯著功效,故提出在RNAi路徑內之擴增步驟。可藉由複製輸入dsRNA (其將生成更多之siRNA)或藉由複製所形成之siRNA進行擴增。或者或另外,擴增可藉由RISC之多次周轉事件實現。
ShRNA為具有髮夾環結構之單股多核苷酸。單股多核苷酸具有環區段,該區段將雙股區中一股之3'端與雙股區中另一股之5'端連接。雙股區係自能與靶序列(諸如編碼轉殖基因之多核苷酸)雜交之第一序列及與該第一序列互補之第二序列形成,由此該第一序列及該第二序列形成雙股區,連接序列連結該雙股區之末端以形成髮夾環結構。第一序列可與編碼轉殖基因之多核苷酸之任何部分雜交。shRNA之雙股莖結構域可包括限制性核酸內切酶位點。
shRNA之轉錄在聚合酶III (Pol III)啟動子處起始,且認為其在4-5-胸腺嘧啶轉錄終止位點之位置2處終止。在表現時,認為shRNA摺疊成具有3' UU-懸突之莖環結構;隨後,該等shRNA之末端進行加工,將shRNA轉化成21-23個核苷酸之siRNA樣分子。
shRNA之莖環結構可具有視情況選用之核苷酸懸突,諸如2-bp懸突,例如3' UU懸突。雖然可能存在變化,但莖通常在15至49 bp、15至35 bp、19至35 bp、21至31 bp或21至29 bp範圍內,且環可在4至30 bp、例如4至23 bp範圍內。在特定實施例中,shRNA序列包括45-65 bp;50-60 bp;或51、52、53、54、55、56、57、58或59 bp。在特定實施例中,shRNA序列包括52 bp或55 bp。在特定實施例中,siRNA具有15-25 bp。在特定實施例中,siRNA具有16、17、18、19、20、21、22、23或24 bp。在特定實施例中,siRNA具有19 bp。然而,熟習此項技術者應瞭解,長度小於16個核苷酸或大於24個核苷酸之siRNA亦可起介導RNAi之作用。已證明,較長之RNAi劑在某些哺乳動物細胞中引發干擾素或蛋白激酶R (PKR)反應,其可能為不期望的。較佳地,RNAi劑不引發PKR反應(亦即長度足夠短)。然而,較長之RNAi劑可為有用的,例如在PKR反應已下調或已被替代方法抑制之情形中。
在某些說明性實施例中,本揭示案包括腺病毒載體有效負荷,該有效負荷編碼靶向編碼BCL11A之基因之shRNA,其中該shRNA使BCL11A之轉譯減少。 I(C)(ii). 有效負荷調控序列 I(C)(ii)(a). 啟動子調控序列
啟動子可為非編碼基因體DNA序列,通常位於相關編碼序列之上游(5'),RNA聚合酶在起始轉錄前與之結合。此結合使RNA聚合酶對齊,使得轉錄將在特定轉錄起始位點處起始。啟動子之核苷酸序列決定與其相連之酶及其他相關蛋白因子之性質以及RNA合成之速率。RNA經加工以產生信使RNA (mRNA),其作為模板用於將RNA序列轉譯成所編碼多肽之胺基酸序列。5'非轉譯前導序列係位於編碼區上游之mRNA區,其可在mRNA之起始及轉譯中起作用。3'轉錄終止/多聚腺苷酸化信號係位於編碼區下游之非轉譯區,其在植物細胞中起作用以使RNA合成終止且向3'端添加多聚腺苷酸化核苷酸。
啟動子可包括一般啟動子、組織特異性啟動子、細胞特異性啟動子及/或對細胞質具有特異性之啟動子。啟動子可包括強啟動子、弱啟動子、組成型表現啟動子及/或誘導型(條件性)啟動子。誘導型啟動子因應於某些條件、信號或細胞事件引導或控制表現。舉例而言,啟動子可為誘導型啟動子,其需要特定配位體、小分子、轉錄因子、激素或激素蛋白以實現自啟動子之轉錄。啟動子之特定實例包括AFP (α-胎蛋白)啟動子、澱粉酶1C啟動子、水孔蛋白-5 (AP5)啟動子、αl -抗胰蛋白酶啟動子、β-act啟動子、β-球蛋白啟動子、β-Kin啟動子、B29啟動子、CCKAR啟動子、CD14啟動子、CD43啟動子、CD45啟動子、CD68啟動子、CEA啟動子、c-erbB2啟動子、COX-2啟動子、CXCR4啟動子、肌間線蛋白啟動子、E2F-1啟動子、人類延長因子lα啟動子(EFlα)、CMV (巨細胞病毒)啟動子、minCMV啟動子、SV40 (猿猴病毒40)立即早期啟動子、EGR1啟動子、eIF4A1啟動子、彈性蛋白酶-1啟動子、內皮糖蛋白啟動子、FerH啟動子、FerL啟動子、纖連蛋白啟動子、Flt-1啟動子、GAPDH啟動子、GFAP啟動子、GPIIb啟動子、GRP78啟動子、GRP94啟動子、HE4啟動子、hGR1/1啟動子、hNIS啟動子、Hsp68啟動子、Hsp68最小啟動子(proHSP68)、HSP70啟動子、HSV-1病毒TK基因啟動子、hTERT啟動子、ICAM-2啟動子、激肽釋放酶啟動子、LP啟動子、主要晚期啟動子(MLP)、Mb啟動子、Rho啟動子、MT (金屬硫蛋白)啟動子、MUC1啟動子、NphsI啟動子、OG-2啟動子、PGK (磷酸甘油酸激酶)啟動子、PGK-1啟動子、聚合酶III (Pol III)啟動子、PSA啟動子、ROSA啟動子、SP-B啟動子、存活素啟動子、SYN1啟動子、SYT8基因啟動子、TRP1啟動子、Tyr啟動子、泛素B啟動子、WASP啟動子及勞斯肉瘤病毒(Rous Sarcoma Virus, RSV)長末端重複序列(LTR)啟動子。
啟動子可作為天然啟動子或複合啟動子獲得。天然啟動子或最小啟動子係指包括來自給定基因5’區之核苷酸序列之啟動子。天然啟動子包括核心啟動子及其天然5’UTR。在特定實施例中,5’UTR包括內含子。複合啟動子係指藉由組合不同起源之啟動子元件或藉由組合遠端增強子與相同或不同起源之最小啟動子而衍生之啟動子。
在特定實施例中,啟動子包括野生型啟動子序列及相對於野生型啟動子在某些位置具有視情況選用之變化(包括插入、點突變或缺失)之序列。在特定實施例中,啟動子與天然啟動子之不同之處在於每20個核苷酸區段有1個變化、每20個核苷酸區段有2個變化、每20個核苷酸區段有3個變化、每20個核苷酸區段有4個變化或每20個核苷酸區段有5個變化。在特定實施例中,天然序列將改變1、2、3、4、5、6、7、8、9或10個鹼基。啟動子之長度可不同,包括自50個核苷酸之LTR序列至100、200、250或350個核苷酸之LTR序列,有或沒有其他病毒序列。
一些啟動子對組織或細胞有特異性,且一些啟動子對組織或細胞無特異性。哺乳動物細胞中之每一基因均具有其自身啟動子,且一些啟動子只能在某些細胞類型中活化。非特異性啟動子或遍在啟動子有助於在大範圍之細胞、組織及細胞週期中起始可操作地連接至啟動子序列之基因或核苷酸序列之轉錄。在特定實施例中,啟動子為非特異性啟動子。在特定實施例中,非特異性啟動子包括CMV啟動子、RSV啟動子、SV40啟動子、哺乳動物延長因子1α (EF1α)啟動子、β-act啟動子、EGR1啟動子、eIF4A1啟動子、FerH啟動子、FerL啟動子、GAPDH啟動子、GRP78啟動子、GRP94啟動子、HSP70啟動子、β-Kin啟動子、PGK-1啟動子、ROSA啟動子及/或泛素B啟動子。
特異性啟動子有助於可操作地連接至啟動子序列之核苷酸序列之細胞特異性表現。 I(C)(ii)(b). 微小 RNA 位點調控序列
在各個實施例中,微小RNA (或miRNA)控制系統可指其中基因之表現受微小RNA位點(例如微小RNA可與之相互作用的核酸序列)之存在調控之方法或組合物。在各個實施例中,本揭示案包括含有有效負荷之腺病毒供體載體,其中編碼表現產物之核酸序列可操作地連接至miRNA靶位點,使得表現產物之表現受相應miRNA之存在、水準、活性及/或與相應miRNA之接觸控制。為避免疑義,本揭示案考慮與miRNA位點可操作地連接之核酸序列,例如,如本文所揭示可為編碼(例如)本文所提供之一或多種表現產物中之任一者之核酸序列。 I(C)(iii). 選擇序列
在特定實施例中,載體包括含有選擇盒之選擇元件。在特定實施例中,選擇盒包括啟動子、添加或賦予對選擇劑之抗性之cDNA及能夠終止此獨立轉錄元件轉錄之聚A序列。
選擇盒可編碼一種或多種蛋白質,該(等)蛋白質(a)賦予對抗生素或其他毒素之抗性,(b)補充營養缺陷型缺陷,或(c)提供無法自複合培養基獲得之關鍵營養物,例如編碼桿菌(Bacilli)之D-丙胺酸消旋酶之基因。可使用多種選擇系統以回收經轉型之細胞株。在特定實施例中,正選擇盒包括針對新黴素(neomycin)、潮黴素(hygromycin)、胺苄青黴素(ampicillin)、嘌呤黴素(puromycin)、腐草黴素(phleomycin)、博來黴素(zeomycin)、殺稻瘟菌素(blasticidin)或紫黴素(viomycin)之抗性基因。在特定實施例中,正選擇盒包括提供胺甲喋呤(methotrexate)抗性之DHFR (二氫葉酸還原酶)基因、產生O 6BG/BCNU抗性之MGMT P140K基因、負責轉變HAT選擇培養基中存在之特定鹼基(胺喋呤(aminopterin)、次黃嘌呤、胸苷)之HPRT (次黃嘌呤磷酸核糖基轉移酶)基因及關於一些藥物之其他解毒基因。在特定實施例中,選擇劑包括新黴素、潮黴素、嘌呤黴素、腐草黴素、博來黴素、殺稻瘟菌素、紫黴素、胺苄青黴素、O 6BG/BCNU、胺甲喋呤、四環素、胺喋呤、次黃嘌呤、胸苷激酶、DHFR、Gln合成酶或ADA。
在特定實施例中,負選擇盒包括用於將培養基中存在之受質轉變成對表現基因之細胞有毒之物質的基因。該等分子包括白喉毒素(DTA)之解毒基因(Yagi等人, Anal Biochem. 214(1):77-86, 1993;Yanagawa等人, Transgenic Res.8(3):215-221, 1999)、對更昔洛韋(ganciclovir)或FIAU之存在敏感的疱疹病毒之激酶胸苷基因(HSV TK)。藉由向培養基中添加6-硫鳥嘌呤(6TG),HPRT基因亦可用作負選擇。且對於所有正選擇及負選擇而言,聚A轉錄終止序列來自不同起源,最典型者源自SV40聚A或真核基因聚A (牛生長激素、兔β-球蛋白等)。
在特定實施例中,選擇盒包括如Olszko等人( Gene Therapy22: 591-595, 2015)中所闡述之MGMT P140K。在特定元件中,選擇劑包括O 6BG/BCNU。
編碼人類烷基鳥嘌呤轉移酶(hAGT)之抗藥性基因MGMT係一種DNA修復蛋白,其賦予對烷基化劑(諸如亞硝基脲及替莫唑胺(temozolomide, TMZ))之細胞毒性效應之抗性。6-苄基鳥嘌呤(6-BG)係增強亞硝基脲毒性之AGT抑制劑,且與TMZ共投與以增強此劑之細胞毒性效應。編碼AGT變異體之若干MGMT突變形式對6-BG所致之不活化具有高度抗性,但保留其修復DNA損傷之能力(Maze等人, J. Pharmacol. Exp. Ther.290: 1467-1474, 1999)。已顯示基於MGMT P140K之抗藥性基因療法向小鼠、犬、恆河獼猴及人類細胞、特別是造血細胞賦予化學保護(Zielske等人, J. Clin. Invest.112: 1561-1570, 2003;Pollok等人, Hum. Gene Ther.14: 1703-1714, 2003;Gerull等人, Hum. Gene Ther. 18: 451-456, 2007;Neff等人, Blood105: 997-1002, 2005;Larochelle等人, J. Clin. Invest. 119: 1952-1963, 2009;Sawai等人, Mol. Ther. 3: 78-87, 2001)。
在特定實施例中,與活體內選擇盒之組合對於沒有基因校正細胞之選擇性優勢之疾病而言將為關鍵因素。舉例而言,在SCID及一些其他免疫缺失病及FA中,校正細胞具有優勢,且僅將治療性基因轉導至「少數」 HSPC中即足以獲得治療效能。對於治療修飾之細胞不展示競爭優勢之其他疾病如血紅素病變(亦即鐮狀細胞疾病及地中海型貧血)而言,經修飾細胞之活體內選擇(例如為表現活體內選擇盒,諸如MGMT P140K)將選擇少數轉導之HSPC,此容許基因校正細胞增加且以便達成治療效能。此方法亦可藉由使HSPC在活體內而非離體遺傳修飾來抵抗HIV而應用於HIV。 I(C)(iv). 填充序列
在特定實施例中,載體包括填充序列。在特定實施例中,可添加填充序列以使基因體在大小上接近野生型長度。填充係此項技術中公認之術語,其意欲定義意欲延長基因體長度之功能惰性序列。
填充序列用於達成載體之有效包裝及穩定性。在特定實施例中,填充序列用於使基因體大小介於野生型病毒大小之70%與110%之間。
填充序列可為任何DNA,較佳為哺乳動物起源之DNA。在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中,填充序列為哺乳動物起源之非編碼序列,例如內含子片段。
當用於保持載體大小為預定大小時,填充序列可為任何非編碼序列或容許基因體在分裂或非分裂細胞中保持穩定之序列。該等序列可源自其他病毒基因體(例如艾伯斯坦-巴爾病毒(Epstein bar virus))或生物體(例如酵母)。舉例而言,該等序列可為著絲粒及/或端粒之功能部分。 I(C)(v). 有效負荷整合及支持載體
基因療法通常需要將期望核酸有效負荷整合至靶細胞之基因體中。可設計及/或使用多種系統將有效負荷整合至宿主或靶細胞基因體中。各種此等系統可包括某些有效負荷序列特徵以及支持載體及支持基因體(支持基因體)中之一或多者。
一種將有效負荷整合至宿主細胞基因體中之工程化腺病毒載體之方法為產生整合型病毒雜交載體。整合病毒雜交載體將有效轉導靶細胞之載體之遺傳元件與穩定整合載體有效負荷之載體之遺傳元件組合。所關注之整合元件(例如與腺病毒載體組合使用)包括噬菌體整合酶PHiC31、反轉錄轉位子、反轉錄病毒(例如LTR介導或反轉錄病毒整合物介導)、鋅指核酸酶、DNA結合結構域-反轉錄病毒整合酶融合蛋白、AAV (例如AAV-ITR或AAV-Rep蛋白介導)及睡美人(Sleeping Beauty, SB)轉位酶之彼等整合元件。
本文所闡述之Ad3、7、11、14、16、21、34、37或50載體可視情況包括可轉位元件,包括轉位酶及轉位子。轉位酶可包括來自反轉錄轉位子或反轉錄病毒起源之整合酶,以及作為能夠轉位之功能性核酸-蛋白質複合物之組分且介導轉位之酶。轉位反應物包括轉位子及轉位酶或整合酶。在特定實施例中,可藉由使用此等可轉位元件改良整合效率、可整合之DNA序列之大小及可整合至基因體中的DNA序列之拷貝數。轉位子包括短的核酸序列,其在DNA之較大區段之上游及下游具有末端重複序列。轉位酶結合末端重複序列且催化轉位子向基因體之另一部分移動。
此項技術中已闡述多種轉位酶,其有助於將核酸插入至脊椎動物(包括人類)之基因體中。此等轉位酶之實例包括睡美人(「SB」,例如源自鮭魚基因體);piggyback (例如源自鱗翅類細胞及/或避光鼠耳蝠( Myotis lucifugus));水手(mariner) (例如源自果蠅屬(Drosophila));青蛙王子(frog prince) (例如源自斑點青蛙( Rana pipiens));Tol1;Tol2 (例如源自青鱂魚);TcBuster (例如源自赤擬穀盜擬榖盜( Tribolium castaneum));Helraiser;Himar1;Passport;Minos;Ac/Ds;PIF;Harbinger;Harbinger3-DR;HSmar1;及spinON。
PiggyBac (PB)轉位酶係一種緊湊之功能性轉位酶蛋白,其闡述於(例如) Fraser等人,Insect Mol. Biol., 1996, 5, 141-51;Mitra等人,EMBO J., 2008, 27, 1097-1109;Ding等人,Cell, 2005, 122, 473-83;以及美國專利第6,218,185號;第6,551,825號;第6,962,810號;第7,105,343號;及第7,932,088號中。過度活躍piggyBac轉位酶闡述於US 10,131,885中。
關於DNA轉位子之其他資訊可參見(例如) Muñoz-López及García Pérez, Curr Genomics, 11(2):115-128, 2010。
睡美人闡述於Ivics等人, Cell91, 501-510, 1997;Izsvak等人, J. Mol. Biol., 302(1):93-102, 2000;Geurts等人, Molecular Therapy, 8(1): 108-117, 2003;Mates等人, Nature Genetics41:753-761, 2009;以及美國專利第6,489,458號;第7,148,203號;及第7,160,682號;美國公開案第2011/117072號;第2004/077572號;及第2006/252140號中。在某些實施例中,睡美人轉位酶為過度活躍睡美人SB100x轉位酶。當存在於環狀核酸分子中時,SB轉位子最有效地轉位(Yant等人, Nature Biotechnology, 20: 999-1005, 2002)。
已開展系統誘變研究,以增加SB轉位酶之活性。舉例而言,Yant等人進行了SB轉位酶之N末端95 AA與丙胺酸之系統性交換( Mol. Cell Biol. 24: 9239-9247, 2004)。與作為參考之SB10相比,該等取代中有十者引起介於200%-400%之間的過度活躍。據報導,Baus等人( Mol. Therapy12: 1148-1156, 2005)中所闡述之SB16與SB10相比活性增加16倍。其他過度活躍SB變異體闡述於Zayed等人( Molecular Therapy9(2):292-304, 2004)及US 9,840,696中。
SB轉位酶使定位在SB ITR之間的核酸轉位子有效負荷轉位。各種SB ITR為此項技術中所已知。在一些實施例中,SB ITR為230 bp序列,包括長度為32 bp之不完全正向重複序列,其用作轉位酶之識別信號。
在各個實施例中,Ad3、7、11、14、16、21、34、37或50供體載體或基因體包括含有SB100x轉位子反向重複序列之有效負荷,該等反向重複序列側接整合元件,該整合元件包括至少一個編碼β-球蛋白表現產物或γ-球蛋白表現產物之編碼序列。
在各個實施例中,腺病毒轉位系統包括Ad3、7、11、14、16、21、34、37或50供體載體或基因體,其包括側接有轉位子反向重複序列之整合元件;且可進一步包括腺病毒支持載體或支持基因體。在各個實施例中,支持載體包括(i)腺病毒衣殼;及(ii)腺病毒支持基因體,其包括編碼轉位酶之核酸序列,該轉位酶對應於側接整合元件之反向重複序列。因此,在各個實施例中,支持載體或支持基因體之至少一種功能可為編碼、表現轉位酶及/或將轉位酶遞送至靶細胞,該轉位酶用於使存在於投與給靶細胞之供體載體中之整合元件轉位。舉例而言,在一些實施例中,Ad3、7、11、14、16、21、34、37或50供體載體或基因體包括側接整合元件之SB100x轉位子反向重複序列,該整合元件包括至少一個編碼β-球蛋白表現產物或γ-球蛋白表現產物之編碼序列,且支持載體或支持基因體包括編碼SB100x轉位酶之編碼序列。在某些實施例中,整合元件側接有重組酶正向重複序列,例如整合元件側接有轉位子反向重複序列且該等轉位子反向重複序列側接有重組酶正向重複序列之情形。在某些此等實施例中,支持載體或支持基因體之至少一種功能可為編碼、表現重組酶及/或將重組酶遞送至靶細胞,該重組酶用於使存在於投與給靶細胞之供體載體中之重組酶位點重組。在各個實施例中,支持載體或支持基因體可編碼、表現重組酶及/或將重組酶遞送至靶細胞,該重組酶用於使存在於投與給靶細胞之供體載體中之重組酶位點重組,且亦編碼、表現轉位酶及/或將轉位酶遞送至靶細胞,該轉位酶用於使存在於投與給靶細胞之供體載體中之整合元件轉位。
本文所揭示之特定實施例亦使用位點特異性重組酶系統。在該等實施例中,除至少一個治療性基因以外,包括轉位酶識別之反向重複序列之轉位子亦包括至少一個重組酶識別之位點。因此,在特定實施例中,本揭示案亦提供將治療性基因整合至基因體中之方法,該等方法包括投與(a)包括該治療性基因之轉位子,其中該治療性基因側接有(i)由轉位酶識別之反向重複序列及(ii)重組酶識別之位點;及b)轉位酶及重組酶,其用於自質體、游離基因體或轉殖基因切除該治療性基因;及將該治療性基因整合至基因體中。在一些實施例中,(b)之蛋白質係作為編碼該(等)蛋白質之核酸投與。在一些實施例中,轉位子及編碼(b)之蛋白質之核酸存在於分開之載體上。在一些實施例中,轉位子及編碼(b)之蛋白質之核酸存在於相同載體上。當存在於相同載體上時,載體中編碼(b)之蛋白質的部分位於攜帶(a)之轉位子的部分之外。換言之,轉位酶及/或重組酶編碼區位於側接有反向重複序列及/或重組酶識別位點之區的外部。在上文所提及之方法中,轉位酶蛋白識別側接插入核酸(諸如欲插入至靶細胞基因體中之核酸)之反向重複序列。使用重組酶及重組酶識別位點可增加可進一步整合至基因體中之轉位子之大小。
重組酶系統之實例包括Flp/Frt系統、Cre/loxP系統、Dre/rox系統、Vika/vox系統及PhiC31系統。Flp/Frt DNA重組酶系統係自啤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分離出。Flp/Frt系統包括在其Frt識別位點催化DNA重組之重組酶Flp (翻轉酶)。Flp蛋白之變異體包括GenBank: ABD57356.1及GenBank: ANW61888.1。
Cre/loxP系統闡述於(例如) EP 02200009B1中。Cre係自噬菌體P1分離出之位點特異性DNA重組酶。Cre蛋白之識別位點為34個鹼基對之核苷酸序列,亦即loxP位點。Cre藉由結合至13個鹼基對之反向重複序列且催化間隔區內之股裂解及再連接,重組34 bp loxP DNA序列。Cre在間隔區中產生之交錯DNA切割由6個鹼基對分開,給出一個重疊區,其作為同源性感測器以確保只有具有相同重疊區之重組位點才能重組。亦可使用之lox識別位點之變異體包括:lox2272;lox511;lox66;lox71;loxM2;及lox5171。VCre/VloxP重組酶系統係自弧菌質體p0908中分離出。sCre/SloxP系統闡述於WO 2010/143606中。Dre/rox系統闡述於US 7,422,889及US 7,915,037B2中。其通常包括自腸內細菌噬菌體D6分離出之Dre重組酶以及rox識別位點。Vika/vox系統闡述於美國專利第10,253,332號中。另外,PhiC31重組酶識別AttB/AttP結合位點。
引入至細胞中之包括轉位子(包括反向重複序列及/或重組酶識別位點)之載體核酸的量,以及在各個實施例中編碼轉位酶及/或重組酶之載體核酸的量足以提供靶細胞基因體中期望之切除及轉位子核酸之插入。因此,所引入之載體核酸之量應提供足夠量之轉位酶活性及/或重組酶活性以及足夠拷貝數之期望插入至靶細胞基因體中之轉位子。特定實施例包括1:1;1:2;或1:3比率之轉位子對轉位酶/重組酶。
標的方法使得核酸穩定整合至靶細胞基因體中。穩定整合意指核酸在靶細胞基因體中保持存在超過短暫時期,且將一部分染色體遺傳物質傳遞至靶細胞之子代。
如先前所指示,特定實施例利用同源臂來促進利用同源定向修復之遺傳構築體之靶向插入。同源臂可為任何長度,在裂解位點處與基因體序列具有足夠的同源性,例如與側接裂解位點(例如在裂解位點之50個或更少之鹼基以內,例如在30個鹼基以內、15個鹼基以內、10個鹼基以內、5個鹼基以內或緊接裂解位點)之核苷酸序列具有70%、80%、85%、90%、95%或100%同源性,以支持同源臂與同其具有同源性之基因體序列之間的HDR。同源臂通常與基因體序列一致,例如,與發生雙股斷裂(DSB)之基因體區一致。然而,如所指示,不需要絕對一致性。
特定實施例可利用在同源定向修復模板與靶向基因體序列之間具有25、50、100或200個核苷酸(nt)或超過200 nt序列同源性之同源臂(或介於10與200個核苷酸之間的任一整數值,或更多)。在特定實施例中,同源臂之長度為40 - 1000 nt。在特定實施例中,同源臂為500-2500個鹼基對、700 - 2000個鹼基對或800 -1800個鹼基對。在特定實施例中,同源臂包括至少800個鹼基對或至少850個鹼基對。同源臂之長度亦可為對稱或不對稱的。
特定實施例可利用第一及/或第二同源臂,其各自包括至少25、50、10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1,600、1,800、2,000、2,500或3,000個核苷酸或更多,與靶基因體之相應片段具有序列一致性或同源性。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及/或第二同源臂各自包括與靶基因體之相應片段具有序列一致性或同源性之多個核苷酸,其下界為25、50、10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1,600或1,800個核苷酸且上界為1,000、1,200、1,400、1,600、1,800、2,000、2,500或3,000個核苷酸。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及/或第二同源臂各自包括與靶基因體之相應片段具有序列一致性或同源性之多個核苷酸,其介於40與1,000個核苷酸之間、介於500與2,500個核苷酸之間、介於700與2,000個核苷酸之間或介於800與1800個核苷酸之間,或其長度為至少800個核苷酸或至少850個核苷酸。第一及第二同源臂可具有相同、類似或不同之長度。
就關於同源臂之其他資訊,參見Richardson等人, Nat Biotechnol. 34(3):339-44, 2016。
在特定實施例中,遺傳構築體(例如使治療性產物在細胞內表現之基因)精確地插入在基因體安全港內。基因體安全港位點係基因體之基因內或基因外區域,其能夠容納新近整合之DNA之可預測表現,而不會對宿主細胞產生不良效應。一個有用之安全港必須允許足夠之轉殖基因表現,以產生期望水準之編碼蛋白。基因體安全港位點亦不得改變細胞功能。鑑別基因體安全港位點之方法闡述於Sadelain等人, Nature Reviews12:51-58, 2012;及Papapetrou等人, Nat Biotechnol. 29(1):73-8, 2011中。在特定實施例中,基因體安全港位點滿足以下準則中之一或多者(一者、兩者、三者、四者或五者):(i)與任一基因之5'端相距至少50 kb,(ii)與任一癌症相關基因相距至少300 kb,(iii)在開放/可及染色質結構內(藉由用天然或工程化核酸酶裂解DNA來量測),(iv)位於基因轉錄單元之外及(v)位於基因體之超保守區(UCR)、微小RNA或長非編碼RNA之外。
在特定實施例中,為滿足基因體安全港之準則,染色質位點必須距已知致癌基因>150 kb,距已知轉錄起始位點>30 kb;且與編碼mRNA無重疊。在特定實施例中,為滿足基因體安全港之準則,染色質位點必須距已知致癌基因>200 kb,距已知轉錄起始位點>40 kb;且與編碼mRNA無重疊。在特定實施例中,為滿足基因體安全港之準則,染色質位點必須距已知致癌基因>300 kb,距已知轉錄起始位點>50 kb;且與編碼mRNA無重疊。在特定實施例中,基因體安全港滿足前述準則(距已知轉錄起始位點>150 kb、>200 kb或>300 kb;且與編碼mRNA無重疊,距已知轉錄起始位點>40 kb或>50 kb且與編碼mRNA無重疊),且另外在相關動物模型之動物與人類基因體之間100%同源,以允許相關發現之快速臨床轉譯。
在特定實施例中,基因體安全港滿足本文所闡述之準則,且亦證明慢病毒整合之正向:反向比率為1:1,此進一步證明基因座不影響周圍之遺傳物質。
特定基因體安全港位點包括CCR5、HPRT、AAVS1、Rosa及白蛋白。關於適當基因體安全港整合位點之其他資訊及選擇,亦參見(例如)美國專利第7,951,925號及第8,110,379號;美國公開案第2008/0159996號;第2010/00218264號;第2012/0017290號;第2011/0265198號;第2013/0137104號;第2013/0122591號;第2013/0177983號及第2013/0177960號。
此項技術中已知之各種技術可用於引導整合元件在特定基因體基因座(諸如基因體安全港)處之整合。舉例而言,AAV介導之基因靶向、以及藉由使用位點特異性核酸內切酶(鋅指核酸酶、大範圍核酸酶、轉錄活化子樣效應物(TALE)核酸酶)引入DNA雙股斷裂而增強之同源重組、以及CRISPR/Cas系統均為可介導外源DNA靶向插入預定基因體基因座(諸如基因體安全港)之工具。
在某些實施例中,整合元件在特定基因體基因座(諸如基因體安全港)處之整合可包括使用CRISPR酶介導之靶基因體裂解之同源定向整合。CRISPR酶(例如Cas9)在嚮導RNA (gRNA)所指定之位點處裂解雙股DNA。當存在供體模板(諸如Ad3、7、11、14、16、21、34、37或50有效負荷整合元件,包括左右同源臂)時,雙股斷裂可藉由同源定向修復(HDR)來修復。在各個此類方法中,整合元件為「修復模板」,此乃因其包括用於插入至裂解靶基因體中之左右同源臂(例如500-3,000 bp)。與DNA模板之自發重組相比,CRISPR介導之基因插入效率可高出若干個數量級,此證明CRISPR介導之基因插入可為有效之基因體編輯工具。將核酸序列同源定向整合至指定基因體基因座中之例示性方法為此項技術中所已知,例如Richardson等人( Nat Biotechnol. 34(3):339-44, 2016)。 II. 靶細胞群體
在各個實施例中,本揭示案之供體載體及基因體可轉導造血幹細胞(HSC)。HSC可藉由結合CD46而進行活體內遺傳修飾。HSC或其子集亦可藉由以下標記物譜中之任一者來鑑別:CD34+;Lin-/CD34+/CD38-/CD45RA-/CD90+/CD49f+ (HSC1);CD34+/CD38-/CD45RA-/CD90-/CD49f+/(HSC2)。在各個實施例中,人類HSC1可藉由以下譜中之任一者來鑑別:CD34+/CD38-/CD45RA-/CD90+或CD34+/CD45RA-/CD90+,且小鼠LT-HSC可藉由Lin-/Sca1+/ckit+/CD150+/CD48-/Flt3-/CD34-來鑑別(其中Lin代表成熟細胞之任何標記物之表現缺失,包括CD3、Cd4、CD8、CD11b、CD11c、NK1.1、Gr1及TER119)。在特定實施例中,藉由CD164+譜鑑別HSC。在特定實施例中,藉由CD34+/CD164+譜鑑別HSC。就關於HSC標記物譜之其他資訊,參見WO2017/218948。
為避免疑義,在各個實施例中,本揭示案之供體載體及基因體可感染及/或轉導CD34+造血細胞。在各個實施例中,本揭示案之供體載體及基因體可感染及/或轉導CD34+/CD90+細胞。在各個實施例中,CD34+細胞及/或CD34+表型可指發現表現CD34+之細胞,例如基於細胞與經標記之抗CD34抗體之結合,例如如實例6及/或圖33中所陳述。在各個實施例中,CD90+細胞及/或CD90+表型可指發現表現CD90+之細胞,例如基於細胞與經標記之抗CD90抗體之結合,例如如實例6及/或圖33中所陳述。在各個實施例中,CD34+細胞及/或CD34+表型可指樣品或群體中由針對CD34+之標記最強勁地標記(例如由經標記之抗CD34抗體最強勁地標記)之細胞。舉例而言,在樣品或群體包括由針對CD34+之標記標記之細胞之各個實施例中,CD34+細胞及/或CD34+表型可指(i)由針對CD34之標記標記之所有細胞,或可指(ii)由針對CD34之標記最強勁地標記之99%、98%、97%、96%、95%、90%、85%、80%、75%、70%、65%、60%、55%、50%、45%、40%、35%、30%、25%、20%、15%、10%、5%、4%、3%、2%或1%之細胞,該等CD34+細胞可視情況稱為CD34+高細胞。在各個實施例中,標記及/或標記之強勁性可藉由此項技術中已知之多種方法中之任一者來測定,包括(但不限於)藉由標記之相對存在,諸如螢光標記之螢光。在各個實施例中,標記及/或標記之強勁性可藉由包括諸如螢光活化細胞分選(FACS)等方法之技術來量測。因此,在各個實施例中,CD34+/CD90+細胞可指如下細胞群體:(i)為CD34+細胞及/或經測定具有CD34+表型且(ii)為CD90+細胞及/或經測定具有CD90+表型。在各個實施例中,CD34+/CD90+細胞可指CD34+高/CD90+細胞群體,其(i)為CD34+高細胞及/或經測定具有CD34+高表型且(ii)為CD90+細胞及/或經測定具有CD90+表型。在各個此等實施例中,細胞可為造血細胞。在各個實施例中,細胞可為CD45RA-。在各個實施例中,細胞可為CD45RA+。
不希望受任何特定科學理論束縛,本揭示案包括,CD34+之表現(例如CD34之標記及/或標記強勁性)可與CD46表現及/或與對本揭示案之載體例如在造血細胞中之感染及/或轉導敏感性相關。不希望受任何特定科學理論束縛,本揭示案包括,本文所揭示之載體尤其有利於感染及/或轉導CD34+細胞、CD34+高細胞、CD34+/CD90+細胞及/或CD34+高/CD90+細胞(例如,可選擇性地感染及/或轉導CD34+細胞、CD34+高細胞、CD34+/CD90+細胞及/或CD34+高/CD90+細胞),例如細胞為造血細胞之情形。
可有益地使HSC編碼及/或表現本文所提供之各種有效負荷,包括(但不限於) TCR及CAR (例如,參見Gschweng等人, Immunol Rev.2014年1月;257(1): 237-249)。 III. 劑量、調配物及投與
載體可經調配,使得其在醫藥學上可接受以供投與給細胞或動物,例如投與給人類。可在活體外、離體或活體內投與載體。本文所闡述之腺病毒載體可經調配以供投與給個體。調配物包括編碼治療劑之腺病毒載體以及一或多種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載劑。
如本文所揭示,載體可呈此項技術中已知之任一形式。此等形式包括(例如)液體、半固體及固體劑型,諸如液體溶液(例如可注射及可輸注溶液)、分散液或懸浮液、錠劑、丸劑、粉末、脂質體及栓劑。
選擇或使用任一特定形式可部分地取決於預期投與模式及治療應用。舉例而言,含有意欲用於全身或局部遞送之組合物之組合物可呈可注射或可輸注溶液之形式。因此,載體可經調配以供藉由非經腸模式投與(例如靜脈內、皮下、腹膜內或肌內注射)。如本文所用,非經腸投與係指除腸內及外用投與以外之投與模式,通常藉由注射來進行,且包括(但不限於)靜脈內、鼻內、眼內、經肺、肌內、動脈內、鞘內、囊內、框內、心內、皮內、肺內、腹膜內、經氣管、皮下、角質層下、關節內、囊下、蛛網膜下、脊椎內、硬膜外、大腦內、顱內、頸動脈內以及腦池內注射及輸注。非經腸投與途徑可為(例如)藉由注射投與、經鼻 投與、經肺投與或經皮投與。投與可為藉由靜脈內注射、肌內注射、腹膜內注射、皮下注射之全身或局部投與。
在各個實施例中,可將本發明之載體調配為溶液、微乳液、分散液、脂質體或適於以高濃度穩定儲存之其他有序結構。無菌可注射溶液可藉由將所需量之本文所闡述組合物與上文所列舉之一種成分或成分組合一起按需要併入在適當溶劑中,之後過濾滅菌來製備。通常,藉由將本文所闡述之組合物併入至無菌媒劑中來製備分散液,該無菌媒劑含有基本分散介質及來自上文所列舉之彼等成分之其他所需成分。在用於製備無菌可注射溶液之無菌粉末之情形下,製備方法包括真空乾燥及冷凍乾燥,自其先前無菌過濾之溶液中產生本文所闡述之組合物加上任何額外期望成分(見下文)之粉末。可(例如)藉由使用諸如卵磷脂等包衣、藉由在分散液情形中維持所需粒徑及藉由使用表面活性劑來維持溶液之適當流動性。藉由在組合物中納入延遲吸收之試劑(例如單硬脂酸鹽及明膠)可使可注射組合物之吸收延長。
載體可以可注射調配物之形式非經腸投與,該可注射調配物包括於水或另一醫藥學上可接受之液體中之無菌溶液或懸浮液。舉例而言,載體可藉由適當地組合治療性分子與醫藥學上可接受之媒劑或介質(諸如無菌水及生理鹽水、植物油、乳化劑、懸浮劑、表面活性劑、穩定劑、矯味賦形劑、稀釋劑、媒劑、防腐劑、黏合劑),之後以普遍接受之醫藥實踐所需之單位劑量形式將其混合來調配。醫藥製劑中所包括之載體之量能提供在指定範圍內之適宜劑量。油狀液體之非限制性實例包括芝麻油及大豆油,且其可與苯甲酸苄酯或苄醇組合為增溶劑。可包括之其他物項為緩衝劑,諸如磷酸鹽緩衝劑或乙酸鈉緩衝劑;安撫劑,諸如鹽酸普魯卡因(procaine hydrochloride);穩定劑,諸如苄醇或苯酚;及抗氧化劑。調配注射液可包裝在適宜安瓿中。
在各個實施例中,皮下投與可藉助裝置來完成,諸如注射器、預填充式注射器、自動注射器(例如可棄式或可再用式)、筆式注射器、補丁式注射器、可穿戴式注射器、具有皮下輸注套件之可行動注射器輸注幫浦或用於皮下注射之其他裝置。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闡述之載體可藉由局部投與之方式治療性地遞送給個體。如本文所用,「局部投與」或「局部遞送」可指不依賴於經由血管系統將載體或載體轉運至其預期靶組織或部位之遞送。舉例而言,載體可藉由注射或植入組合物或劑或藉由注射或植入含有組合物或劑之裝置來遞送。在某些實施例中,在靶組織或部位附近局部投與後,組合物或劑或其一或多種組分可擴散至不為投與部位之預期靶組織或部位。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提供之組合物係以單位劑型存在,該單位劑型可適於自投與。此一單位劑型可在容器內提供,通常例如小瓶、藥筒、預填充式注射器或可棄式筆。劑量器(諸如US 6,302,855中所闡述之劑量器裝置)亦可例如與如本文所闡述之注射系統一起使用。
適於注射之載體調配物之醫藥形式可包括無菌水溶液或分散液。調配物可為無菌的且必須為流體,以容許適當流入及流出注射器。在製造及儲存條件下調配物亦可為穩定的。載劑可為溶劑或分散介質,其含有(例如)水及鹽水或緩衝水溶液。較佳地,在調配物中可使用等滲劑(例如糖或氯化鈉)。
本文所闡述載體之適宜劑量可取決於多種因素,包括(例如)欲治療個體之年齡、性別及體重、欲治療之疾患或疾病以及所用之具體載體。影響投與給個體之劑量之其他因素包括(例如)疾患或疾病之類型或嚴重程度。其他因素可包括(例如)同時或之前影響個體之其他醫學病症、個體之一般健康狀況、個體之遺傳傾向、飲食、投與時間、排泄速率、藥物組合及投與給個體之任何其他額外治療劑。可基於欲治療之疾患或疾病及基於個體之年齡及狀況來選擇載體之適宜投與方式。投與劑量及方法可端視於患者之體重、年齡、狀況及諸如此類而變化,且可視需要由熟習此項技術者適當選擇。用於任一特定個體之具體劑量及治療方案可基於開業醫師之判斷進行調整。
在各種情況下,載體可經調配以包括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載劑或賦形劑。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載劑之實例包括(但不限於)在生理學上相容之任何及所有溶劑、分散介質、包衣、抗細菌劑及抗真菌劑、等滲劑及吸收延遲劑以及諸如此類。本發明之組合物可包括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例如酸加成鹽或鹼加成鹽。
例示性通常使用之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載劑包括任何及所有吸收延遲劑、抗氧化劑、黏合劑、緩衝劑、增積劑或填充劑、螯合劑、包衣、崩解劑、分散介質、凝膠、等滲劑、潤滑劑、防腐劑、鹽、溶劑或共溶劑、穩定劑、表面活性劑及/或遞送媒劑。
在各個實施例中,包括如本文所闡述載體之組合物(例如注射用無菌調配物)可根據習用醫藥實踐使用注射用蒸餾水作為媒劑來調配。舉例而言,含有葡萄糖及其他補充劑(諸如D-山梨醇、D-甘露糖、D-甘露醇及氯化鈉)之生理鹽水或等滲溶液可用作注射用水溶液,視情況與適宜增溶劑(例如醇(諸如乙醇)及多元醇(諸如丙二醇或聚乙二醇))及非離子表面活性劑(諸如聚山梨醇酯80™、HCO-50及諸如此類)組合。
本文所揭示之調配物可經調配以藉由例如注射投與。對於注射而言,可將調配物調配為水溶液,諸如在緩衝液(包括漢克氏溶液(Hanks' solution)、林格氏溶液(Ringer's solution)或生理鹽水)中,或在培養基(諸如伊斯科夫氏改良達爾伯克培養基(Iscove’s Modified Dulbecco’s Medium, IMDM))中。水溶液可包括調配劑,諸如懸浮劑、穩定劑及/或分散劑。或者,調配物可呈凍乾及/或粉末形式,以在使用前用適宜媒劑(例如無菌無熱原水)構造。
本文所揭示之任何調配物可有利地包括任何其他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載劑,其包括不會產生超過投與益處之顯著不良、過敏或其他不適反應之彼等載劑。例示性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載劑及調配物揭示於Remington's Pharmaceutical Sciences,第18版,Mack Printing Company, 1990中。此外,可製備調配物以滿足如US FDA生物標準品辦公室及/或其他相關外國管理機構所要求之無菌性、產熱原性、一般安全性及純度標準。
與治療性基因相關之腺病毒載體之治療有效量可包括(例如) 1 × 10 7至50 × 10 8個感染單位(IU)或5 × 10 7至20 × 10 8IU範圍內之劑量。在其他實例中,劑量可包括5 × 10 7IU、6 × 10 7IU、7 × 10 7IU、8 × 10 7IU、9 × 10 7IU、1 × 10 8IU、2 × 10 8IU、3 × 10 8IU、4 × 10 8IU、5 × 10 8IU、6 × 10 8IU、7 × 10 8IU、8 × 10 8IU、9 × 10 8IU、10 × 10 8IU或更多。在特定實施例中,治療有效量之與治療性基因相關之腺病毒載體包括4 × 10 8IU。在特定實施例中,可皮下或靜脈內投與治療有效量之與治療性基因相關之腺病毒載體。在特定實施例中,可在投與一或多種動員因子後投與治療有效量之與治療性基因相關之腺病毒載體。
在本揭示案之各個實施例中,活體內基因療法包括向個體組合投與至少一種病毒基因療法載體與至少一種免疫抑制方案。在包括一種以上載體種類(諸如作為支持病毒基因療法載體之第一載體與作為支持載體之第二載體組合)之活體內基因療法中,第一載體及第二載體可以單一調配物或劑型或以兩種單獨之調配物或劑型投與。在各個實施例中,第一及第二載體可在相同時間或在不同時間投與,例如在相同的一小時期間或在非重疊之一小時期間。在各個實施例中,第一及第二載體可在相同時間或在不同時間投與,例如在同一天或在不同日期。在各個實施例中,第一及第二載體可以相同劑量或以不同劑量投與,例如按病毒顆粒總數或按每公斤個體之病毒顆粒數量測劑量之情形。在各個實施例中,第一及第二載體可以預定義之比率投與。在各個實施例中,該比率係在2:1至1:2範圍內,例如1:1。
在各個實施例中,載體係以單一總劑量單日投與給個體。在各個實施例中,載體係以兩個、三個、四個或更多個一起構成總劑量之單位劑量投與。在各個實施例中,在連續之一天、兩天、三天、四天或更多天之每一天,每天向個體投與一個單位劑量之載體。在各個實施例中,在連續之一天、兩天、三天、四天或更多天之每一天,每天向個體投與兩個單位劑量之載體。因此,在各個實施例中,日劑量可指個體在一天過程中所接受之載體劑量。在各個實施例中,術語天係指24小時時期,諸如自第一日曆日之子夜至下一日曆日之子夜的24小時時期。
在各個實施例中,載體(諸如病毒基因療法載體或支持載體)之單位劑量、日劑量或總劑量或病毒基因療法載體及支持載體之總組合劑量可為每公斤至少1E8、5E8、1E9、5E9、1E10、5E10、1E11、5E11、1E12、5E12、1E13、5E13、1E14或1E15個病毒顆粒(vp/kg)。在各個實施例中,載體(諸如病毒基因療法載體或支持載體)之單位劑量、日劑量或總劑量或病毒基因療法載體及支持載體之總組合劑量可在如下範圍內:下界選自1E8、5E8、1E9、5E9、1E10、5E10、1E11、5E11、1E12、5E12、1E13、5E13、1E14或1E15 vp/kg,且上界選自1E8、5E8、1E9、5E9、1E10、5E10、1E11、5E11、1E12、5E12、1E13、5E13、1E14或1E15 vp/kg。
在各個實施例中,病毒基因療法載體係以至少1E10、5E10、1E11、5E11、1E12、5E12、1E13、5E13、1E14或1E15 vp/kg之單位劑量、日劑量或總劑量投與且支持載體係以至少1E8、5E8、1E9、5E9、1E10、5E10、1E11及5E11 vp/kg之單位劑量、日劑量或總劑量投與,視情況其中該病毒基因療法載體之單位劑量、日劑量或總劑量係在如下範圍內:下界選自1E10、5E10、1E11、5E11、1E12及5E12 vp/kg且上界選自1E11、5E11、1E12、5E12、1E13、5E13、1E14及1E15 vp/kg,及/或其中該支持載體之單位劑量、日劑量或總劑量係在如下範圍內:下界選自1E8、5E8、1E9、5E9、1E10及5E10 vp/kg且上界 選自1E9、5E9、1E10、5E10、1E11及5E11 vp/kg。
在各個實施例中,支持載體係以至少1E10、5E10、1E11、5E11、1E12、5E12、1E13、5E13、1E14或1E15 vp/kg之單位劑量、日劑量或總劑量投與且支持病毒基因療法載體係以至少1E8、5E8、1E9、5E9、1E10、5E10、1E11及5E11 vp/kg之單位劑量、日劑量或總劑量投與,視情況其中該支持載體之單位劑量、日劑量或總劑量係在如下範圍內:下界選自1E10、5E10、1E11、5E11、1E12及5E12 vp/kg且上界選自1E11、5E11、1E12、5E12、1E13、5E13、1E14及1E15 vp/kg,及/或其中該支持病毒基因療法載體之單位劑量、日劑量或總劑量係在如下範圍內:下界選自1E8、5E8、1E9、5E9、1E10及5E10 vp/kg且上界選自1E9、5E9、1E10、5E10、1E11及5E11 vp/kg。在各個實施例中,支持病毒基因療法載體及支持載體係以預定義之比率投與。在各個實施例中,該比率係在2:1至1:2範圍內,例如1:1。 IV. 應用
本文所提供之方法及組合物至少部分地揭示用於活體內基因療法。然而,為避免疑義,本揭示案明確地包括本文所提供之組合物及方法用於離體工程化細胞及/或組織之用途,以及活體外用途,包括工程化細胞及/或組織用於研究目的。基因療法包括在將外源性DNA引入至宿主細胞(諸如靶細胞)及/或核酸(諸如靶核酸,諸如靶基因體,例如靶細胞之基因體)之方法中使用本揭示案之載體、基因體或系統。本揭示案包括與活體內、活體外及離體療法有關之組合物及方法之說明及例示,且熟習此項技術者應瞭解,本文所提供之各種方法及組合物通常適用於將核酸有效負荷引入至個體(例如宿主或靶細胞)中。由於此等組合物及方法具有一般效用,例如在基因療法中,故其可用作一般基因療法及各種特殊情況(包括本文所提供之彼等情況)下之工具。 IV(A). 活體內基因療法
已探索使用活體內基因療法之治療,其包括將病毒載體直接遞送至患者。活體內基因療法係一種有吸引力之方法,此乃因其可能不需要任何基因毒性調節(或可能需要較少之基因毒性調節),亦不需要離體細胞處理,且因此可由全世界之許多機構採用,包括發展中國家之彼等機構,此乃因該療法可經由注射投與,類似於已在全世界用於遞送疫苗之療法。在各個實施例中,利用本揭示案之腺病毒載體之活體內基因療法方法可包括一或多個步驟:(i)靶細胞動員,(ii)免疫抑制,(iii)投與本文所提供之載體、基因體、系統或調配物,及/或(iv)選擇轉導細胞及/或已整合有腺病毒載體或基因體之有效負荷之整合元件的細胞。
本文所揭示之腺病毒載體調配物可用於治療個體(人類、獸醫動物(狗、貓、爬行動物、鳥等)、家畜(馬、牛、山羊、豬、雞等),及研究動物(猴、大鼠、小鼠、魚等)。治療個體包括遞送治療有效量之本揭示案之一或多種載體、基因體或系統。治療有效量包括提供有效量、預防性治療及/或治療性治療之彼等量。
本文所闡述之載體可與動員因子協同投與。在某些實施例中,本文所闡述之腺病毒載體調配物可與HSPC動員聯合投與。在特定實施例中,腺病毒供體載體之投與係與一或多種動員因子之投與同時進行。在特定實施例中,在投與一或多種動員因子後投與腺病毒供體載體。在特定實施例中,在投與第一批一或多種動員因子後投與腺病毒供體載體,且與第二批一或多種動員因子之投與同時進行。HSPC動員劑包括(例如)顆粒球-群落刺激因子(G-CSF)、顆粒球巨噬細胞群落刺激因子(GM-CSF)、AMD3100、SCF、S-CSF、CXCR4拮抗劑、CXCR2促效劑及Gro-β (GRO-β)。在各個實施例中,CXCR4拮抗劑為AMD3100且/或CXCR2促效劑為GRO-β。
G-CSF係一種細胞介素,其在HSPC動員中之功能可包括促進顆粒球擴增以及對黏附分子之蛋白酶依賴性及非依賴性減弱及破壞SDF-1/CXCR4軸。在特定實施例中,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之任何市售G-CSF形式均可用於如本文所揭示之方法及調配物中,例如非格司亭(Filgrastim) (Neupogen®, Amgen Inc., Thousand Oaks, CA)及聚乙二醇化非格司亭(聚乙二醇非格司亭、NEULASTA®,Amgen Inc., Thousand Oaks, CA)。
GM-CSF係一種單體糖蛋白,亦稱為群落刺激因子2 (CSF2),其作為細胞介素起作用,且係由巨噬細胞、T細胞、肥胖細胞、天然殺手細胞、內皮細胞及纖維母細胞天然分泌。在特定實施例中,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之任何市售GM-CSF形式均可用於如本文所揭示之方法及調配物中,例如沙格司亭(Sargramostim) (Leukine, Bayer Healthcare Pharmaceuticals, Seattle, WA)及莫拉司亭(molgramostim) (Schering-Plough, Kenilworth, NJ)。
AMD3100 (MOZOBIL™、PLERIXAFOR™;Sanofi-Aventis, Paris, France)係雙環拉胺(bicyclam)類合成有機分子,其為趨化介素受體拮抗劑且可逆地抑制SDF-1與CXCR4之結合,從而促進HSPC動員。AMD3100經批准與G-CSF組合用於患有骨髓瘤及淋巴瘤之患者中之HSPC動員。AMD3100之結構為:
Figure 02_image001
SCF亦稱為KIT配位體、KL或鋼因子,其為結合至c-kit受體(CD117)之細胞介素。SCF可作為跨膜蛋白及可溶性蛋白兩者存在。此細胞介素在造血、精子生成及黑素生成中起重要作用。在特定實施例中,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之任何市售SCF形式均可用於如本文所揭示之方法及調配物中,例如重組人類SCF (安西司亭(Ancestim)、STEMGEN®,Amgen Inc., Thousand Oaks, CA)。
強化之骨髓抑制治療中所用之化學療法亦將HSPC動員至外周血,此係在化學療法誘導之再生不良後發生代償性嗜中性球產生之結果。在特定實施例中,可用於動員HSPC之化學治療劑包括環磷醯胺、依託泊苷(etoposide)、異環磷醯胺(ifosfamide)、順鉑(cisplatin)及阿糖胞苷(cytarabine)。
可用於細胞動員之其他劑包括:CXCL12/CXCR4調節劑(例如CXCR4拮抗劑:POL6326 (Polyphor, Allschwil, Switzerland),其為可逆地抑制CXCR4之合成環狀肽;BKT-140 (4F-苯甲醯基-TN14003;Biokine Therapeutics, Rehovit, Israel);TG-0054 (Taigen Biotechnology, Taipei, Taiwan);CXCL12中和劑NOX-A12 (NOXXON Pharma, Berlin, Germany),其結合至SDF-1,從而抑制其與CXCR4之結合);神經鞘胺醇-1-磷酸(S1P)促效劑(例如SEW2871,Juarez等人, Blood119: 707-716, 2012);血管細胞黏著分子-1 (VCAM)或極晚期抗原4 (VLA-4)抑制劑(例如那他珠單抗(Natalizumab),其為針對VLA-4之α4亞單元之重組人類化單株抗體(Zohren等人, Blood111: 3893-3895, 2008);BIO5192,其為VLA-4之小分子抑制劑(Ramirez等人, Blood114: 1340-1343, 2009));副甲狀腺激素(Brunner等人, Exp Hematol. 36: 1157-1166, 2008);蛋白酶體抑制劑(例如硼替佐米(Bortezomib),Ghobadi等人, ASH Annual Meeting Abstracts,第583頁,2012);Groβ,其為CXC趨化介素家族之成員,其藉由結合至CXCR2受體而刺激嗜中性球之趨化性及活化(例如SB-251353,King等人, Blood97: 1534-1542, 2001);低氧誘導因子(HIF)之穩定化(例如FG-4497,Forristal等人,ASH Annual Meeting Abstracts.第216頁,2012);非拉司特(Firategrast),其為α4β1及α4β7整聯蛋白抑制劑(α4β1/7) (Kim等人, Blood128: 2457-2461, 2016);維多珠單抗(Vedolizumab),其為針對α4β7整聯蛋白之人類化單株抗體(Rosario等人, Clin Drug Investig36: 913-923, 2016);及BOP (N-(苯磺醯基)-L-脯胺醯基-L-O-(1-吡咯啶基羰基)酪胺酸),其靶向整聯蛋白α9β1/α4β1 (Cao等人, Nat Commun7: 11007, 2016)。可用於HSPC動員之其他劑闡述於(例如) Richter R等人, Transfus Med Hemother44:151-164, 2017;Bendall及Bradstock, Cytokine & Growth Factor Reviews25: 355-367, 2014;WO 2003043651;WO 2005017160;WO 2011069336;US 5,637,323;US 7,288,521;US 9,782,429;US 2002/0142462;及US 2010/02268中。
在特定實施例中,G-CSF之治療有效量包括0.1 µg/kg至100 µg/kg。在特定實施例中,G-CSF之治療有效量包括0.5 µg/kg至50 µg/kg。在特定實施例中,G-CSF之治療有效量包括0.5 µg/kg、1 µg/kg、2 µg/kg、3 µg/kg、4 µg/kg、5 µg/kg、6 µg/kg、7 µg/kg、8 µg/kg、9 µg/kg、10 µg/kg、11 µg/kg、12 µg/kg、13 µg/kg、14 µg/kg、15 µg/kg、16 µg/kg、17 µg/kg、18 µg/kg、19 µg/kg、20 µg/kg或更多。在特定實施例中,G-CSF之治療有效量包括5 µg/kg。在特定實施例中,G-CSF可皮下或靜脈內投與。在特定實施例中,G-CSF可投與1天、連續2天、連續3天、連續4天、連續5天或更久。在特定實施例中,G-CSF可連續投與4天。在特定實施例中,G-CSF可連續投與5天。在特定實施例中,作為單一劑,G-CSF可在腺病毒遞送前3天、4天、5天、6天、7天或8天開始以10 µg/kg之劑量每天皮下使用。在特定實施例中,G-CSF可作為單一劑投與,之後與另一動員因子同時投與。在特定實施例中,G-CSF可作為單一劑投與,之後與AMD3100同時投與。在特定實施例中,治療方案包括5天治療,其中G-CSF可在第1天、第2天、第3天及第4天投與,且在第5天,G-CSF及AMD3100係在腺病毒投與前6至8小時投與。
投與之GM-CSF之治療有效量可包括範圍為(例如) 0.1至50 µg/kg或0.5至30 µg/kg之劑量。在特定實施例中,可投與之GM-CSF劑量包括0.5 µg/kg、1 µg/kg、2 µg/kg、3 µg/kg、4 µg/kg、5 µg/kg、6 µg/kg、7 µg/kg、8 µg/kg、9 µg/kg、10 µg/kg、11 µg/kg、12 µg/kg、13 µg/kg、14 µg/kg、15 µg/kg、16 µg/kg、17 µg/kg、18 µg/kg、19 µg/kg、20 µg/kg或更多。在特定實施例中,GM-CSF可皮下投與1天、連續2天、連續3天、連續4天、連續5天或更久。在特定實施例中,GM-CSF可皮下或靜脈內投與。在特定實施例中,GM-CSF可在腺病毒遞送前3天、4天、5天、6天、7天或8天開始以10 µg/kg之劑量每天皮下投與。在特定實施例中,GM-CSF可作為單一劑投與,之後與另一動員因子同時投與。在特定實施例中,GM-CSF可作為單一劑投與,之後與AMD3100同時投與。在特定實施例中,治療方案包括5天治療,其中GM-CSF可在第1天、第2天、第3天及第4天投與,且在第5天,GM-CSF及AMD3100係在腺病毒投與前6至8小時投與。沙格司亭之投藥方案可包括200 µg/m 2、210 µg/m 2、220 µg/m 2、230 µg/m 2、240 µg/m 2、250 µg/m 2、260 µg/m 2、270 µg/m 2、280 µg/m 2、290 µg/m 2、300 µg/m 2或更多。在特定實施例中,沙格司亭可投與1天、連續2天、連續3天、連續4天、連續5天或更久。在特定實施例中,沙格司亭可皮下或靜脈內投與。在特定實施例中,沙格司亭之投藥方案可包括靜脈內或皮下250 µg/m 2/天,且可持續至在外周血中達到目標細胞量,或可持續5天。在特定實施例中,沙格司亭可作為單一劑投與,之後與另一動員因子同時投與。在特定實施例中,沙格司亭可作為單一劑投與,之後與AMD3100同時投與。在特定實施例中,治療方案包括5天治療,其中沙格司亭可在第1天、第2天、第3天及第4天投與,且在第5天,沙格司亭及AMD3100係在腺病毒投與前6至8小時投與。
在特定實施例中,AMD3100之治療有效量包括0.1 mg/kg至100 mg/kg。在特定實施例中,AMD3100之治療有效量包括0.5 mg/kg至50 mg/kg。在特定實施例中,AMD3100之治療有效量包括0.5 mg/kg、1 mg/kg、2 mg/kg、3 mg/kg、4 mg/kg、5 mg/kg、6 mg/kg、7 mg/kg、8 mg/kg、9 mg/kg、10 mg/kg、11 mg/kg、12 mg/kg、13 mg/kg、14 mg/kg、15 mg/kg、16 mg/kg、17 mg/kg、18 mg/kg、19 mg/kg、20 mg/kg或更多。在特定實施例中,AMD3100之治療有效量包括4 mg/kg。在特定實施例中,AMD3100之治療有效量包括5 mg/kg。在特定實施例中,AMD3100之治療有效量包括10 µg/kg至500 µg/kg或50 µg/kg至400 µg/kg。在特定實施例中,AMD3100之治療有效量包括100 µg/kg、150 µg/kg、200 µg/kg、250 µg/kg、300 µg/kg、350 µg/kg或更多。在特定實施例中,AMD3100可皮下或靜脈內投與。在特定實施例中,AMD3100可在腺病毒遞送前6至11小時以160-240 µg/kg皮下投與。在特定實施例中,可在投與另一動員因子的同時投與治療有效量之AMD3100。在特定實施例中,可在投與另一動員因子後投與治療有效量之AMD3100。在特定實施例中,可在投與G-CSF後投與治療有效量之AMD3100。在特定實施例中,治療方案包括5天治療,其中G-CSF係在第1天、第2天、第3天及第4天投與,且在第5天,G-CSF及AMD3100係在腺病毒注射前6至8小時投與。
投與之SCF之治療有效量可包括範圍為(例如) 0.1至100 µg/kg/天或0.5至50 µg/kg/天之劑量。在特定實施例中,可投與之SCF劑量包括0.5 µg/kg/天、1 µg/kg/天、2 µg/kg/天、3 µg/kg/天、4 µg/kg/天、5 µg/kg/天、6 µg/kg/天、7 µg/kg/天、8 µg/kg/天、9 µg/kg/天、10 µg/kg/天、11 µg/kg/天、12 µg/kg/天、13 µg/kg/天、14 µg/kg/天、15 µg/kg/天、16 µg/kg/天、17 µg/kg/天、18 µg/kg/天、19 µg/kg/天、20 µg/kg/天、21 µg/kg/天、22 µg/kg/天、23 µg/kg/天、24 µg/kg/天、25 µg/kg/天、26 µg/kg/天、27 µg/kg/天、28 µg/kg/天、29 µg/kg/天、30 µg/kg/天或更多。在特定實施例中,SCF可投與1天、連續2天、連續3天、連續4天、連續5天或更久。在特定實施例中,SCF可皮下或靜脈內投與。在特定實施例中,SCF可以20 µg/kg/天皮下注射。在特定實施例中,SCF可作為單一劑投與,之後與另一動員因子同時投與。在特定實施例中,SCF可作為單一劑投與,之後與AMD3100同時投與。在特定實施例中,治療方案包括5天治療,其中SCF可在第1天、第2天、第3天及第4天投與,且在第5天,SCF及AMD3100係在腺病毒投與前6至8小時投與。
在特定實施例中,可投與生長因子GM-CSF及G-CSF以將骨髓微環境(bone marrow niche)中之HSPC動員至外周循環血液中,以增加血液中循環之HSPC之分率。在特定實施例中,動員可利用投與G-CSF/非格司亭(Amgen)及/或AMD3100 (Sigma)來達成。在特定實施例中,動員可利用投與GM-CSF/沙格司亭(Amgen)及/或AMD3100 (Sigma)來達成。在特定實施例中,動員可利用投與SCF/安西司亭(Amgen)及/或AMD3100 (Sigma)來達成。在特定實施例中,G-CSF/非格司亭之投與先於AMD3100之投與。在特定實施例中,G-CSF/非格司亭之投與與AMD3100之投與同時進行。在特定實施例中,G-CSF/非格司亭之投與先於AMD3100之投與,之後同時投與G-CSF/非格司亭與AMD3100。US 20140193376闡述利用CXCR4拮抗劑與S1P受體1 (S1PR1)調節劑之動員方案。US 20110044997闡述利用CXCR4拮抗劑與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受體(VEGFR)促效劑之動員方案。
腺病毒載體(例如Ad3、7、11、14、16、21、34、37或50載體)係可與HSPC動員聯合投與之載體之例示。在特定實施例中,腺病毒載體之投與係與一或多種動員因子之投與同時進行。在特定實施例中,在投與一或多種動員因子後投與腺病毒載體。在特定實施例中,在投與第一批一或多種動員因子後投與腺病毒載體,且與第二批一或多種動員因子之投與同時進行。
在特定實施例中,可投與HSC富集劑(諸如CD19免疫毒素或5-FU)以富集HSPC。CD19免疫毒素可用於耗竭所有CD19譜系細胞,該等細胞佔骨髓細胞之30%。耗竭促進自骨髓中離開。藉由迫使HSPC增殖(無論是否經由例如5-FU之CD19免疫毒素),此刺激HSPC之分化且自骨髓中離開並增加外周血細胞中之轉殖基因標記。
治療有效量之HSC動員因子及/或HSC富集劑可經由任何適當之投與途徑來投與,諸如藉由注射、輸注、灌注,且更特定而言藉由骨髓、靜脈內、皮內、動脈內、結內、淋巴管內、腹膜內注射、輸注或灌注中之一或多者來投與)。
在特定實施例中,本揭示案之方法可包括選擇經修飾以表現選擇標記物(例如MGMT之突變形式,其對6-BG所致之不活化具有抗性,但保留修復DNA損傷之能力)之細胞。舉例而言,特定實施例包括將動員(例如本文所闡述之動員方案)與本文所闡述之腺病毒載體之投與以及在包括MGMT P140K選擇標記物之腺病毒載體之情形下BCNU或苄基鳥嘌呤及替莫唑胺之投與組合之方案。在特定實施例中,活體內選擇標記物可包括如Olszko等人, Gene Therapy22: 591-595, 2015中所闡述之MGMT P140K。因此,選擇表現MGMT P140K之細胞可選擇轉導之細胞及/或有助於治療效能。
腺病毒載體可與一或多種免疫抑制劑或免疫抑制方案同時投與或在其之後投與。 IV(B). 活體外及離體基因療法
活體外基因療法包括在將外源性DNA引入至宿主細胞(諸如靶細胞)及/或核酸(諸如靶核酸,諸如靶基因體)之方法中使用本揭示案之載體、基因體或系統,其中該宿主細胞或核酸不存在於多細胞生物體中(例如在實驗室中)。在一些實施例中,靶細胞或核酸源自多細胞生物體,諸如哺乳動物(例如小鼠、大鼠、人類或非人類靈長類動物)。對源自多細胞生物體之細胞進行活體外工程化可稱為離體工程化,且可用於離體療法中。在各個實施例中,例如,如本文所揭示,利用本揭示案之方法及組合物來修飾源自第一多細胞生物體之靶細胞或核酸,且接著將工程化之靶細胞或核酸投與給第二多細胞生物體,諸如哺乳動物(例如小鼠、大鼠、人類或非人類靈長類動物),例如在過繼性細胞療法之方法中。在一些情況中,第一生物體與第二生物體為相同的單一個體生物體。使活體外工程化之材料返回該材料所源自之個體可為自體療法。在一些情況中,第一生物體與第二生物體為不同的生物體(例如相同物種之兩個生物體,例如兩隻小鼠、兩隻大鼠、兩個人或相同物種之兩隻非人類靈長類動物)。將源自第一個體之工程化材料轉移至第二不同個體可為同種異體療法。
離體細胞療法可包括自患者或正常供體分離幹細胞、祖細胞或分化細胞,離體擴增經分離之細胞(有或沒有遺傳工程化),且將細胞投與給個體以建立輸注細胞及/或其子代之暫時或穩定之移植物。此等離體方法可用於(例如)治療遺傳性、傳染性或贅瘤性疾病,以再生組織或將治療劑遞送至疾病部位。在各種離體療法中,個體不直接暴露於基因轉移載體,且可在任何遺傳工程化之前或之後選擇、擴增及/或分化轉導之靶細胞,以改良效能及安全性。
離體療法包括造血幹細胞(HSC)移植(HCT)。自體HSC基因療法代表針對血液及免疫系統之若干種單基因疾病以及儲積病症之治療選擇,且其可成為用於所選疾病病狀之一線治療選擇。
離體療法之應用包括重構功能障礙之細胞譜系。對於以細胞譜系缺陷或缺失為特徵之遺傳性疾病,譜系可由功能性祖細胞再生,該等功能性祖細胞源自正常供體或源自已經受離體基因轉移以校正缺陷之自體細胞。SCID提供一個實例,其中若干基因中之任一者之缺乏均阻斷成熟淋巴樣細胞之發育。移植未經操縱之正常供體HSC可容許在宿主中生成供體源性之各種譜系之功能性造血細胞,代表SCID以及影響血液及免疫系統之許多其他疾病之治療選擇。自體HSC基因療法可包括替換移植之造血幹細胞/祖細胞(HSPC)中缺陷基因之功能性拷貝,且與HCT類似,可提供功能性子代之穩定供應,可具有若干優點,包括降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之風險、降低移植物排斥之風險及降低對移植後免疫抑制之需要。
離體療法之應用包括增加治療性基因之劑量。在一些應用中,HSC基因療法可增強同種異體HCT之治療效能。治療性基因劑量可在移植細胞中工程化至超常水準。
離體療法之應用包括引入新的功能及靶向基因療法。離體基因療法可賦予HSC或其子代新的功能,諸如建立抗藥性以容許投與高劑量之抗腫瘤化學療法方案,或藉由表現基於RNA之劑(例如核酶、RNA誘餌、反義RNA、RNA適配體及小干擾RNA)及基於蛋白質之劑(例如顯性負突變型病毒蛋白、融合抑制劑及靶向病原體基因體之工程化核酸酶)建立對病毒(諸如HIV)或其他病原體之預先建立感染之抗性。 IV(C). 藉由基因療法可治療之疾患
至少部分地由於本揭示案之腺病毒載體(例如Ad3、7、11、14、16、21、34、37或50載體)可活體內、活體外或離體用於修飾宿主及/或靶細胞,且進一步由於腺病毒載體可包括編碼眾多種表現產物之有效負荷,故自本說明書清晰可見,本文所提供之各種技術具有廣泛之適用性且可用於治療眾多種疾患。藉由投與本揭示案之腺病毒載體、基因體或系統可治療之疾患之實例包括(但不限於)血紅素病變、免疫缺失、點突變疾患、癌症、蛋白質缺乏症、傳染病及發炎性疾患。
在某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揭示之載體、基因體、系統及調配物可用於治療個體(人類、獸醫動物(狗、貓、爬行動物、鳥等)、家畜(馬、牛、山羊、豬、雞等),及研究動物(猴、大鼠、小鼠、魚等)。治療個體包括遞送治療有效量。治療有效量包括提供有效量、預防性治療及/或治療性治療之彼等量。
在特定實施例中,本文所揭示之方法及調配物可用於治療血液病症。在特定實施例中,將調配物投與給個體以治療血友病、重度β-地中海型貧血、戴-布二氏貧血(Diamond Blackfan anemia (DBA))、陣發性夜間血紅素尿(PNH)、純紅血球再生不良(PRCA)、難治性貧血、嚴重再生不良性貧血及/或血液癌症,諸如白血病、淋巴瘤及骨髓瘤。
血紅素病變代表一種全球性健康負擔,其後果不成比例。血紅素蛋白或球蛋白基因表現之缺陷可導致稱為血紅素病變之疾病。血紅素病變係全世界最常見之遺傳病症之一。
每年,全世界有110萬新生兒面臨血紅素病變風險,在惡性瘧盛行之地理區域,每1,000個新生兒中即有多達25個受到影響,歸因於血紅素(Hb)遺傳變異賦予了對瘧疾感染之天然抵抗力。在發達地區,患者面臨長期輸血所致之鐵超載風險。在不發達地區,存活率顯著更低。舉例而言,在非洲,患有血紅素病變之患者中兒童死亡率為40%,而所有兒童之死亡率為16%。
球蛋白基因中之突變可生成異常形式之血紅素,如鐮狀細胞疾病(SCD)及血紅素C、D及E疾病,或導致α或β多肽產生減少,且由此導致細胞中球蛋白鏈失衡。該等靠後之疾患稱為α-或β-地中海型貧血,此取決於哪一球蛋白鏈受損。世界人口之5%攜帶顯著之血紅素變異體,其中b-球蛋白(HBB)基因中之鐮狀細胞突變(麩胺酸鹽至纈胺酸之轉化;歷史上E6V,同時期E7V)係迄今最為常見的(佔攜帶者之40%)。血紅素病症之高盛行率及嚴重程度帶來巨大負擔,不僅影響彼等受影響者之生活,且亦影響健康照護系統,此乃因終身患者照護係昂貴的。
存在兩種形式之血紅素:胎兒血紅素(HbF),其包括兩條阿爾法(α)及兩條伽馬(γ)鏈;及成人血紅素(HbA),其包括兩條α及兩條貝塔(β)鏈。HbF至HbA之天然轉換在出生後不久發生,且受γ球蛋白基因之轉錄抑制調控,該轉錄抑制係由包括主調控因子bcl11a在內之因子引起。關鍵地,多種臨床觀察結果證明,β-血紅素病變(諸如鐮狀細胞疾病及β-地中海型貧血)之嚴重程度因HbF之產生增加而改善。
在特定實施例中,治療有效之治療誘導或增加HbF之表現,誘導或增加血紅素之產生及/或誘導或增加β-球蛋白之產生。在特定實施例中,治療有效之治療改良血球功能,及/或增加細胞之氧合。
在各個實施例中,本揭示案包括使用本揭示案之腺病毒供體載體治療血液病症,該腺病毒供體載體包括編碼用於治療該血液病症之蛋白質或劑之編碼核酸序列。在各個實施例中,該血液病症為地中海型貧血,且該蛋白質為β-球蛋白或γ-球蛋白,或以其他方式部分或完全功能性替代β-球蛋白或γ-球蛋白之蛋白質。在各個實施例中,該血液病症為血友病,且該蛋白質為ET3或以其他方式部分或完全功能性替代因子VIII之蛋白質。在各個實施例中,該血液病症為點突變疾病(諸如鐮狀細胞性貧血),且該劑為基因編輯蛋白質。
ET3可具有或包括以下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154。在各個實施例中,因子VIII替代蛋白質可具有與如下序列具有至少70%、75%、80%、85%、90%、91%、92%、93%、94%、95%、96%、97%、98%、99%或100%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154 (MQLELSTCVFLCLLPLGFSAIRRYYLGAVELSWDYRQSELLRELHVDTRFPATAPGALPLGPSVLYKKTVFVEFTDQLFSVARPRPPWMGLLGPTIQAEVYDTVVVTLKNMASHPVSLHAVGVSFWKSSEGAEYEDHTSQREKEDDKVLPGKSQTYVWQVLKENGPTASDPPCLTYSYLSHVDLVKDLNSGLIGALLVCREGSLTRERTQNLHEFVLLFAVFDEGKSWHSARNDSWTRAMDPAPARAQPAMHTVNGYVNRSLPGLIGCHKKSVYWHVIGMGTSPEVHSIFLEGHTFLVRHHRQASLEISPLTFLTAQTFLMDLGQFLLFCHISSHHHGGMEAHVRVESCAEEPQLRRKADEEEDYDDNLYDSDMDVVRLDGDDVSPFIQIRSVAKKHPKTWVHYIAAEEEDWDYAPLVLAPDDRSYKSQYLNNGPQRIGRKYKKVRFMAYTDETFKTREAIQHESGILGPLLYGEVGDTLLIIFKNQASRPYNIYPHGITDVRPLYSRRLPKGVKHLKDFPILPGEIFKYKWTVTVEDGPTKSDPRCLTRYYSSFVNMERDLASGLIGPLLICYKESVDQRGNQIMSDKRNVILFSVFDENRSWYLTENIQRFLPNPAGVQLEDPEFQASNIMHSINGYVFDSLQLSVCLHEVAYWYILSIGAQTDFLSVFFSGYTFKHKMVYEDTLTLFPFSGETVFMSMENPGLWILGCHNSDFRNRGMTALLKVSSCDKNTGDYYEDSYEDISAYLLSKNNAIEPRSFAQNSRPPSASAPKPPVLRRHQRDISLPTFQPEEDKMDYDDIFSTETKGEDFDIYGEDENQDPRSFQKRTRHYFIAAVEQLWDYGMSESPRALRNRAQNGEVPRFKKVVFREFADGSFTQPSYRGELNKHLGLLGPYIRAEVEDNIMVTFKNQASRPYSFYSSLISYPDDQEQGAEPRHNFVQPNETRTYFWKVQHHMAPTEDEFDCKAWAYFSDVDLEKDVHSGLIGPLLICRANTLNAAHGRQVTVQEFALFFTIFDETKSWYFTENVERNCRAPCHLQMEDPTLKENYRFHAINGYVMDTLPGLVMAQNQRIRWYLLSMGSNENIHSIHFSGHVFSVRKKEEYKMAVYNLYPGVFETVEMLPSKVGIWRIECLIGEHLQAGMSTTFLVYSKKCQTPLGMASGHIRDFQITASGQYGQWAPKLARLHYSGSINAWSTKEPFSWIKVDLLAPMIIHGIKTQGARQKFSSLYISQFIIMYSLDGKKWQTYRGNSTGTLMVFFGNVDSSGIKHNIFNPPIIARYIRLHPTHYSIRSTLRMELMGCDLNSCSMPLGMESKAISDAQITASSYFTNMFATWSPSKARLHLQGRSNAWRPQVNNPKEWLQVDFQKTMKVTGVTTQGVKSLLTSMYVKEFLISSSQDGHQWTLFFQNGKVKVFQGNQDSFTPVVNSLDPPLLTRYLRIHPQSWVHQIALRMEVLGCEAQDLYV)。
β-球蛋白可具有或包括以下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155。在各個實施例中,β-球蛋白替代蛋白質可具有與如下序列具有至少70%、75%、80%、85%、90%、91%、92%、93%、94%、95%、96%、97%、98%、99%或100%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155 (MVHLTPEEKSAVTALWGKVNVDEVGGEALGRLLVVYPWTQRFFESFGDLSTPDAVMGNPKVKAHGKKVLGAFSDGLAHLDNLKGTFATLSELHCDKLHVDPENFRLLGNVLVCVLAHHFGKEFTPPVQAAYQKVVAGVANALAHKYH)。
γ-球蛋白可具有或包括以下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156。在各個實施例中,γ-球蛋白替代蛋白質可具有與如下序列具有至少70%、75%、80%、85%、90%、91%、92%、93%、94%、95%、96%、97%、98%、99%或100%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156 (MGHFTEEDKATITSLWGKVNVEDAGGETLGRLLVVYPWTQRFFDSFGNLSSASAIMGNPKVKAHGKKVLTSLGDATKHLDDLKGTFAQLSELHCDKLHVDPENFKLLGNVLVTVLAIHFGKEFTPEVQASWQKMVTAVASALSSRYH)。
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公認有80多種原發性免疫缺失疾病。該等疾病之特徵在於免疫系統之固有缺陷,其中在一些情形下,身體無法產生任何或足夠之抵抗感染之抗體。在其他情形下,對抗感染之細胞防禦不能正常工作。通常,原發性免疫缺失係遺傳病症。
繼發性或獲得性免疫缺失不為遺傳性遺傳異常之結果,而是發生在免疫系統受到免疫系統以外之因素損害之個體中。實例包括創傷、病毒、化學療法、毒素及污染。獲得性免疫缺失症候群(AIDS)係由病毒、亦即人類免疫缺失病毒(HIV)引起之繼發性免疫缺失病症之實例,其中T淋巴球之耗竭使得身體無法對抗感染。
X性聯嚴重合併性免疫缺失病(SCID-X1)係由共同γ鏈基因(γC)中之突變引起之細胞及體液免疫耗竭,其導致T淋巴球及天然殺手(NK)淋巴球之缺失及無功能B淋巴球之存在。在出生後前兩年,SCID-X1係致命的,除非重建免疫系統,例如經由骨髓移植(BMT)或基因療法。
由於大多數個體缺乏BMT或非自體基因療法之匹配供體,故通常使用成熟T細胞耗竭之單倍體相合親代骨髓;然而,併發症包括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不能產生足夠之抗體,因此需要長期免疫球蛋白替代;由於不能植入造血幹細胞及祖細胞(HSPC)所致之T細胞晚期損失;慢性疣;及淋巴球失調。
范康尼氏貧血(FA)係一種導致骨髓衰竭之遺傳性血液病症。該病症之特徵部分在於DNA修復機制之缺陷。至少20%之FA患者發展為癌症,諸如急性骨髓樣白血病,以及皮膚、肝臟、胃腸道及婦科系統之癌症。皮膚及胃腸腫瘤通常為鱗狀細胞癌。發展為癌症之患者之平均年齡為白血病15歲,肝腫瘤16歲,且其他腫瘤23歲。
治療性基因可經選擇以提供針對疾患之治療有效反應,在特定實施例中,該疾患為遺傳性的。在特定實施例中,該疾患可為格雷氏病、類風濕性關節炎、惡性貧血、多發性硬化症(MS)、發炎性腸病、全身性紅斑狼瘡(SLE)、腺苷去胺酶缺乏症 (ADA-SCID)或嚴重合併性免疫缺失病(SCID)、偉-爾二氏症候群(WAS)、慢性肉芽腫病(CGD)、范康尼氏貧血(FA)、巴登氏病、腎上腺腦白質營養不良症(ALD)或異染性白質營養不良症(MLD)、肌肉營養不良症、肺泡蛋白沈積症(PAP)、丙酮酸激酶缺乏症、施-戴-布三氏貧血、先天性角化不良症、囊性纖維化、帕金森氏病、阿茲海默氏病或肌肉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盧賈里格氏病)。在特定實施例中,端視於疾患而定,治療性基因可為編碼蛋白質之基因及/或其功能已中斷之基因。
在特定實施例中,本文所揭示之方法及調配物可用於治療癌症。在特定實施例中,將調配物投與給個體以治療急性淋巴母細胞性白血病(ALL)、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慢性淋巴球性白血病(CLL)、慢性骨髓性白血病(CML)、慢性骨髓單核球性白血病、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濾泡性淋巴瘤、霍奇金氏淋巴瘤(Hodgkin's lymphoma)、幼年型骨髓單核球性白血病、多發性骨髓瘤、骨髓發育不良及/或非霍奇金氏淋巴瘤。
可治療之其他例示性癌症包括星形細胞瘤、非典型畸胎橫紋肌樣瘤、腦及中樞神經系統(CNS)癌症、乳癌、癌肉瘤、軟骨肉瘤、脊索瘤、脈絡叢癌、脈絡叢乳頭狀瘤、軟組織之透明細胞肉瘤、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室管膜瘤、上皮樣肉瘤、性腺外生殖細胞瘤、腎外橫紋肌樣瘤、尤恩氏肉瘤(Ewing sarcoma)、胃腸基質瘤、神經膠母細胞瘤、HBV誘發之肝細胞癌、頭頸癌、腎癌、肺癌、惡性橫紋肌樣瘤、髓母細胞瘤、黑色素瘤、腦脊髓膜瘤、間皮瘤、多發性骨髓瘤、神經膠質瘤、未另外指定(NOS)之肉瘤、寡星形細胞瘤、寡樹突神經膠質瘤、骨肉瘤、卵巢癌、卵巢透明細胞腺癌、卵巢子宮內膜樣腺癌、卵巢漿液性腺癌、胰臟癌、胰臟導管腺癌、胰臟內分泌瘤、松果體母細胞瘤、前列腺癌、腎細胞癌、腎髓樣癌、橫紋肌肉瘤、肉瘤、神經鞘瘤、皮膚鱗狀細胞癌及幹細胞癌。在各個特定實施例中,癌症為卵巢癌。在各個特定實施例中,癌症為乳癌。在特定實施例中,將調配物投與給個體以預防或延遲癌症再發,或預防或延遲癌症在高風險生殖系突變攜帶者中發作。
在癌症之背景下,治療有效量可減少腫瘤細胞之數量、減少轉移之數量、減少腫瘤體積、增加預期壽命、誘導癌細胞之凋亡、誘導癌細胞死亡、在癌細胞中誘導化學敏感性或放射敏感性、抑制癌細胞附近之血管生成、抑制癌細胞增殖、抑制腫瘤生長、防止轉移、延長個體之壽命、減少癌症相關之疼痛、減少轉移之數量及/或減少癌症在治療後之復發或再發。
在特定實施例中,本文所揭示之方法及調配物可用於治療點突變疾患。在特定實施例中,將調配物投與給個體以治療鐮狀細胞疾病、囊性纖維化、泰-薩二氏病及/或苯丙酮尿症。在各個實施例中,本揭示案之轉位子有效負荷編碼CRISPR-Cas,以用於核酸損傷之校正編輯。在各個實施例中,本揭示案之轉位子有效負荷編碼鹼基編輯器,以用於核酸損傷之校正編輯。在各個實施例中,本揭示案之轉位子有效負荷編碼引導編輯器,以用於核酸損傷之校正編輯。
在特定實施例中,本文所揭示之方法及調配物可用於治療特定酶缺乏症。在特定實施例中,將調配物投與給個體以治療赫勒氏症候群(Hurler's syndrome)、選擇性IgA缺乏症、高IgM、IgG亞類缺乏症、尼曼-匹克二氏病(Niemann-Pick disease)、泰-薩二氏病、高歇氏病、法布里氏病、克拉培氏病(Krabbe disease)、葡萄糖血症、楓糖漿尿病、苯丙酮尿症、肝糖儲積病、弗里德賴希共濟失調(Friedreich ataxia)、柴爾維格氏症候群(Zellweger syndrome)、腎上腺腦白質營養不良症、補體病症及/或黏多糖病。
治療有效量可為免疫及其他血球及/或小膠質細胞提供功能,或可替代地端視於所治療之疾患,抑制淋巴球活化、誘導淋巴球凋亡、消除淋巴球之各種子集、抑制T細胞活化、消除或抑制自體反應性T細胞、抑制Th-2或Th-1淋巴球活性、拮抗IL-1或TNF、減少發炎、誘導對刺激劑之選擇性耐受、減少或消除免疫介導之疾患;及/或減少或消除免疫介導之疾患之症狀。治療有效量亦可提供功能性DNA修復機制;表面活性蛋白表現;端粒維持;溶酶體功能;脂質或其他蛋白質(諸如類澱粉蛋白)之分解;允許核糖體功能;及/或允許發育成熟血球譜系,否則將不會發育成熟血球譜系,諸如巨噬細胞、其他白血球類型。
在特定實施例中,本揭示案之方法可在有需要之個體中恢復T細胞介導之免疫反應。T細胞介導之免疫反應之恢復可包括恢復胸腺輸出及/或恢復正常T淋巴球發育。
在特定實施例中,恢復胸腺輸出可包括將外周血中表現CD45RA之CD3+ T細胞之頻率恢復至與源自對照群體之參考水準相當之水準。在特定實施例中,恢復胸腺輸出可包括將每106個成熟T細胞之T細胞受體切除環(TREC)之數量恢復至與源自對照群體之參考水準相當之水準。每106個成熟T細胞之TREC之數量可如Kennedy等人, Vet Immunol Immunopathol142: 36-48, 2011中所闡述來測定。
在特定實施例中,恢復正常T淋巴球發育包括將CD4+細胞:CD8+細胞之比率恢復至2。在特定實施例中,恢復正常T淋巴球發育包括偵測循環T淋巴球中αβ TCR之存在。循環T淋巴球中αβ TCR之存在可(例如)藉由流式細胞術使用結合TCR之α及/或β鏈之抗體來偵測。在特定實施例中,恢復正常T淋巴球發育包括偵測多樣性TCR庫之存在,該庫與源自對照群體之參考水準相當。TCR多樣性可藉由TCRVβ譜分型來評價,其分析TCRβ基因可變區之遺傳重排。穩健、正常之譜型特徵可由大小跨越17個TCRVβ區段家族之片段之高斯分佈(Gaussian distribution)表徵。在特定實施例中,恢復正常T淋巴球發育包括恢復T細胞特異性信號傳導路徑。T細胞特異性信號傳導路徑之恢復可藉由在暴露於T細胞促分裂原植物性血球凝集素(PHA)後之淋巴球增殖來評價。在特定實施例中,恢復正常T淋巴球發育包括將白血球計數、嗜中性球計數、單核球計數、淋巴球計數及/或血小板細胞計數恢復至與源自對照群體之參考水準相當之水準。
在特定實施例中,本揭示案之方法可改良有需要之個體中淋巴球重建之動力學及/或選殖多樣性。在特定實施例中,改良淋巴球重建之動力學可包括將循環T淋巴球之數量增加至在源自對照群體之參考水準範圍內。在特定實施例中,改良淋巴球重建之動力學可包括將絕對CD3+淋巴球計數增加至在源自對照群體之參考水準範圍內。範圍可為在正常(亦即非免疫受損)個體中觀察到或其所展現之給定參數之值範圍。在特定實施例中,改良淋巴球重建之動力學可包括與未投與本文所闡述療法之有需要之個體相比,減少達到正常淋巴球計數所需之時間。在特定實施例中,改良淋巴球重建之動力學可包括與未投與本文所闡述療法之有需要之個體相比,增加基因校正淋巴球之頻率。在特定實施例中,改良淋巴球重建之動力學可包括與未投與本文所闡述之基因療法的有需要之個體相比,增加個體中基因校正淋巴球之選殖庫之多樣性。增加基因校正淋巴球之選殖庫之多樣性可包括增加如藉由RIS分析所量測之獨特反轉錄病毒整合位點(RIS)純系之數目。
在特定實施例中,本揭示案之方法可恢復有需要之個體中之骨髓功能。在特定實施例中,恢復骨髓功能可包括與未投與本文所闡述療法之有需要之個體相比,用基因校正細胞改良骨髓再增殖。用基因校正細胞改良骨髓再增殖可包括增加基因校正細胞之百分比。在特定實施例中,該等細胞選自白血球及骨髓源性細胞。在特定實施例中,基因校正細胞之百分比可使用選自定量即時PCR及流式細胞術之分析來量測。
在特定實施例中,本揭示案之方法可使有需要之個體對免疫之一級及二級抗體反應正常化。使對免疫之一級及二級抗體反應正常化可包括恢復在對抗原之類別轉換及記憶反應中起作用之B細胞及/或T細胞細胞介素信號傳導程式。使對免疫之一級及二級抗體反應正常化可藉由噬菌體免疫分析來量測。在特定實施例中,B細胞及/或T細胞細胞介素信號傳導程式之恢復可在用T細胞依賴性新抗原噬菌體ΨX174免疫後進行分析。在特定實施例中,使對免疫之一級及二級抗體反應正常化可包括將有需要之個體中的IgA、IgM及/或IgG之水準提高至與源自對照群體之參考水準相當之水準。在特定實施例中,使對免疫之一級及二級抗體反應正常化可包括將有需要之個體中的IgA、IgM及/或IgG之水準提高至大於未投與本文所闡述之基因療法的有需要之個體之水準。IgA、IgM及/或IgG之水準可藉由(例如)免疫球蛋白測試來量測。在特定實施例中,免疫球蛋白測試包括結合IgG、IgA、IgM、κ輕鏈、λ輕鏈及/或重鏈之抗體。在特定實施例中,免疫球蛋白測試包括血清蛋白電泳、免疫電泳、放射免疫擴散、濁度測定法及比濁法。市售免疫球蛋白測試套組包括MININEPH™ (Binding site, Birmingham, UK),以及來自Dako (Denmark)及Dade Behring (Marburg, Germany)之免疫球蛋白測試系統。在特定實施例中,可用於量測免疫球蛋白水準之樣品包括血液樣品、血漿樣品、腦脊髓液樣品及尿液樣品。
在特定實施例中,本揭示案之方法可用於治療SCID-X1。在特定實施例中,本揭示案之方法可用於治療SCID (例如JAK 3激酶缺乏SCID、嘌呤核苷磷酸化酶(PNP)缺乏SCID、腺苷去胺酶(ADA)缺乏SCID、MHC II類缺乏或重組酶活化基因(RAG)缺乏SCID)。在特定實施例中,治療效能可經由淋巴球重建、選殖多樣性及胸腺細胞生成改良、感染減少及/或患者結果改良來觀察。治療效能亦可經由以下中之一或多者來觀察:體重增加及生長、胃腸功能改良(例如腹瀉減少)、上呼吸道症狀減少、口腔真菌感染(鵝口瘡)減少、肺炎發病率及嚴重程度降低、腦膜炎及血流感染減少以及耳部感染減少。在特定實施例中,利用本揭示案之方法治療SCIDX-1包括恢復γC依賴性信號傳導路徑之功能。γC依賴性信號傳導路徑之功能可藉由在活體外分別用IL-21及/或IL-2刺激後量測效應分子STAT3及/或STAT5之酪胺酸磷酸化來分析。STAT3及/或STAT5之酪胺酸磷酸化可藉由細胞內抗體染色來量測。
在特定實施例中,本揭示案之方法可用於治療FA。在特定實施例中,治療效能可經由淋巴球重建、選殖多樣性及胸腺細胞生成改良、感染減少及/或患者結果改良來觀察。治療效能亦可經由以下中之一或多者來觀察:體重增加及生長、胃腸功能改良(例如腹瀉減少)、上呼吸道症狀減少、口腔真菌感染(鵝口瘡)減少、肺炎發病率及嚴重程度降低、腦膜炎及血流感染減少以及耳部感染減少。在特定實施例中,利用本揭示案之方法治療FA包括增加骨髓源性細胞對絲裂黴素C (mitomycin C, MMC)之抗性。在特定實施例中,骨髓源性細胞對MMC之抗性可藉由甲基纖維素及MMC中之細胞存活分析來量測。
在特定實施例中,本揭示案之方法可用於治療低伽瑪球蛋白血症。低伽瑪球蛋白血症係由B淋巴球缺乏引起的,且特徵在於血液中之抗體水準較低。由於白血病相關之免疫功能障礙及療法相關之免疫抑制,患有慢性淋巴球性白血病(CLL)、多發性骨髓瘤(MM)、非霍奇金氏淋巴瘤(NHL)及其他相關惡性病之患者可出現低伽瑪球蛋白血症。繼發於此等血液惡性病之獲得性低伽瑪球蛋白血症患者以及接受HSPC移植後之彼等患者易受細菌感染。體液免疫之缺乏係該等患者中與感染相關之發病率及死亡率風險增加之主要原因,尤其是包封微生物所致風險增加之原因。舉例而言,肺炎鏈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流感嗜血桿菌(Haemophilus influenzae)及金黃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以及軍團菌屬及奴卡菌屬(Nocardia spp.) 係引起CLL患者肺炎之常見細菌病原體。亦已觀察到伺機性感染,諸如卡氏肺囊蟲(Pneumocystis carinii)、真菌、病毒及分枝桿菌。藉由投與免疫球蛋白,該等患者感染之數量及嚴重程度可顯著降低(Griffiths等人, Blood73: 366-368, 1989;Chapel等人, Lancet343: 1059-1063, 1994)。
在特定實施例中,將調配物投與給個體以治療急性淋巴母細胞性白血病(ALL)、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腎上腺腦白質營養不良症、原因不明之骨髓樣化生、無巨核球性/先天性血小板減少症、共濟失調毛細管擴張症、β-地中海型貧血、慢性肉芽腫病、慢性淋巴球性白血病(CLL)、慢性骨髓性白血病(CML)、慢性骨髓單核球性白血病、普通變異型免疫缺失(CVID)、補體病症、先天性無伽瑪球蛋白血症、戴-布二氏貧血(DBA)、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家族性噬紅血球性淋巴組織細胞增生症、濾泡性淋巴瘤、霍奇金氏淋巴瘤、赫勒氏症候群、高IgM、IgG亞類缺乏症、幼年型骨髓單核球性白血病、異染性白質營養不良症、黏多糖病、多發性骨髓瘤、骨髓發育不良、非霍奇金氏淋巴瘤、陣發性夜間血紅素尿(PNH)、原發性免疫缺失病、純紅血球再生不良、難治性貧血、施-戴二氏症候群(Shwachman-Diamond syndrome)、選擇性IgA缺乏症、嚴重再生不良性貧血、鐮狀細胞疾病、特異性抗體缺乏症、偉-爾二氏症候群及/或X性聯無伽瑪球蛋白血症(XLA)。
特定實施例包括治療繼發性或獲得性免疫缺失,諸如由創傷、病毒、化學療法、毒素及污染引起之免疫缺失。如先前所指示,獲得性免疫缺失症候群(AIDS)係由病毒、亦即人類免疫缺失病毒(HIV)引起之繼發性免疫缺失病症之實例,其中T淋巴球之耗竭使得身體無法對抗感染。因此,作為另一實例,可選擇基因以提供針對傳染病之治療有效反應。在特定實施例中,傳染病為人類免疫缺失病毒(HIV)。治療性基因可為(例如)使免疫細胞對HIV感染具有抗性之基因或使免疫細胞能夠經由免疫重築有效中和病毒之基因、編碼由免疫細胞表現之蛋白質之基因多型性、未在患者中表現之有利於抵抗感染之基因、編碼傳染性因子、受體或共受體之基因;編碼受體或共受體之配位體之基因;病毒複製所必需之病毒及細胞基因,包括;編碼核酶、反義RNA、小干擾RNA (siRNA)或誘餌RNA以阻斷某些轉錄因子之作用之基因;編碼顯性負病毒蛋白、細胞內抗體、細胞內趨化介素及自殺基因之基因。例示性治療性基因及基因產物包括α2β1;αvβ3;αvβ5;αvβ63;BOB/GPR15;Bonzo/STRL-33/TYMSTR;CCR2;CCR3;CCR5;CCR8;CD4;CD46;CD55;CXCR4;胺基肽酶-N;HHV-7;ICAM;ICAM-1;PRR2/HveB;HveA;α-肌肉萎縮蛋白聚糖;LDLR/α2MR/LRP;PVR;PRR1/HveC;及層連結蛋白受體。舉例而言,治療HIV之治療有效量可增加個體對HIV之免疫性,改善與AIDS或HIV相關之症狀或誘導個體對HIV之先天性或適應性免疫反應。針對HIV之免疫反應可包括抗體產生,且引起對AIDS之預防及/或改善個體之AIDS或HIV感染之症狀,或降低或消除HIV感染性及/或毒力。
患有MGMT表現腫瘤之患者將受益於投與治療性有效負荷(諸如CAR、TCR或檢查點抑制劑)組合有MGMT P140K活體內選擇盒之腺病毒載體(例如Ad3、7、11、14、16、21、34、37或50載體)。離體方法已顯示此方法之適用性。在特定實施例中,投與治療量之TMZ及苄基鳥嘌呤或BCNU以降低腫瘤負荷或體積。
在特定實施例中,治療有效量可為免疫細胞及其他血球提供功能,減少或消除免疫介導之疾患;及/或減少或消除免疫介導之疾患之症狀。
將本文所提供之例示性實施例及實例包括在內以展示本揭示案之特定實施例。熟習此項技術者鑑於本揭示案應認識到,在不背離本揭示案之精神及範圍之情形下,可對本文所揭示之具體實施例進行多種改變且仍獲得相似或類似結果。 實例
本發明實例證明,某些腺病毒血清型對CD34+細胞(諸如HSC)之感染尤其有效。由於HSC係基因療法之治療重要靶標,故鑑別有效轉導CD34+細胞之載體具有顯著之臨床重要性。就對CD34+細胞之感染而言,某些測試之腺病毒血清型較其他通常與基因療法試驗及研究相關之血清型(諸如Ad5及Ad5/35++)類似或更有效。 實例 1 :藉由抗六鄰體染色分析腺病毒載體對 CD34+ 細胞之感染
本實例利用抗六鄰體染色以量測各種腺病毒載體對CD34+細胞之感染。此實例之實驗中所用之血清型包括Ad3、Ad5、Ad7、Ad11、Ad14、Ad16、Ad21、Ad26、Ad34、Ad35、Ad37、Ad48、Ad50及Ad52,以及包括E1缺失之Ad5/35++載體(「F35」)。除非另有註明,否則載體為野生型人類腺病毒載體。
利用野生型人類腺病毒(由Ad類型號鑑別)以每細胞5,000或2,000個病毒顆粒(vp/c)感染人類CD34+細胞(參考:4Y-101C,批號:3038009,供體ID:15846)。培育後三小時,首先用磷酸鹽緩衝鹽水(PBS)洗滌細胞,快速胰蛋白酶化以去除所有細胞外病毒顆粒,且用PBS洗滌。接著將洗滌之細胞分成兩等份,分別用於在本實例中藉由抗六鄰體染色分析細胞內腺病毒顆粒,及用於在實例2中藉由qPCR分析腺病毒DNA內化。另外進行重複試驗,其中以每細胞2,000、10,000及20,000個病毒顆粒(vp/c)感染CD34+細胞。
在本實例中,首先利用固定介質(Thermofisher)將細胞在室溫下固定15分鐘。在PBS洗滌步驟後,將細胞重新懸浮於透化培養基(Thermofisher)中。將抗腺病毒六鄰體抗體(純系20/11,MAB8052,Sigma)添加至透化培養基中且在4℃下培育隔夜。第二天,將細胞用PBS洗滌兩次,且在透化培養基中用Alexa Fluor 488標記之二級抗體(目錄號A-21121,Thermofisher)染色。用兩步PBS洗滌終止染色,且在Beckman Coulter Gallios流式細胞儀上分析細胞。藉由分析同型對照獲得背景信號,該同型對照係指使用小鼠IgG1同型對照抗體(Sigma,參考:M5284-.1MG,純系:MOPC 21)染色。FITC陽性細胞之百分比展示在圖1中。對於每一病毒,每一病毒劑量顯示兩個樣品。
抗六鄰體染色之結果提供於圖1中。如圖1中所示,此實例中之參考血清型包括常使用之Ad5及Ad5/35++ (F35)血清型,例如已用於基因療法研究或腺病毒載體構築體中之血清型。出乎意料的是,就內化至CD34+細胞中而言,若干種腺病毒載體血清型始終勝過該等參考血清型。該等血清型包括Ad3、7、11、14、16、21、34、35及50。相比之下,就內化至CD34+細胞中而言,血清型Ad26、Ad37、Ad48及Ad52始終不超過參考血清型。該等資料證明,Ad3、7、11、14、16、21、34、35及50尤其且出乎意料地可用於工程化用以轉導CD34+細胞(諸如HSC)之載體。 實例 2 :藉由 qPCR 分析腺病毒顆粒至 CD34+ 細胞中之內化
本實例利用qPCR以量測各種腺病毒血清型之腺病毒顆粒至CD34+細胞中之內化。此實例之實驗中所用之血清型包括Ad3、Ad5、Ad7、Ad11、Ad14、Ad16、Ad21、Ad26、Ad34、Ad37、Ad35、Ad48、Ad50及Ad52,以及包括E1缺失之Ad5/35++載體(「F35」)。除非另有註明,否則所用之病毒為經純化之野生型人類腺病毒。如實例1中所闡述製備細胞。
在本實例中,使用Monarch®基因體DNA純化套組(NEB)分離總基因體DNA。對於qPCR分析,將樣品分成兩個實驗:第一實驗中Ad3、7、11、14、16、21、34、35及50;及第二實驗中Ad26、Ad37、Ad48、Ad52、Ad5及F35。在第一實驗中,使用靶向DNA聚合酶之引子及探針進行擴增,且使用含有Ad35基因體之經純化質體(pAd35)生成標準曲線。在第二實驗中,使用靶向六鄰體之引子及探針進行擴增,且使用含有Ad5基因體之經純化質體(pAd5)生成標準曲線。為進行正規化,應用擴增基因hB2M之引子。
此實例之qPCR分析結果提供於圖2中。廣泛而言,使用Ad7、Ad11、Ad14、Ad16、Ad21、Ad34、Ad35、Ad50及F35,每細胞之病毒拷貝數最高。亦偵測Ad3、Ad37、Ad48、Ad52及Ad5之每細胞之病毒拷貝。Ad26之每細胞之病毒拷貝數最低。 實例 3 :藉由抗六鄰體染色分析腺病毒載體對 CD34+ 細胞之感染
本實例利用抗六鄰體染色以量測各種腺病毒載體對CD34+細胞之感染。此實例之實驗中所用之血清型包括Ad3、Ad5、Ad7、Ad11、Ad14、Ad16、Ad21、Ad26、Ad34、Ad35、Ad37、Ad48、Ad50及Ad52,以及包括E1缺失之Ad5/35++載體(「F35」)。除非另有註明,否則載體為野生型人類腺病毒載體。
利用野生型人類腺病毒(由Ad類型號鑑別)以每細胞5,000或2,000個病毒顆粒(vp/c)感染來自三個供體之人類CD34+細胞。供體1細胞(Lonza,參考:4Y-101C,批號:3038009,供體ID:15846)及供體2細胞(Lonza,參考:4Y-101E,批號:3046829,供體ID:14538)來自經受G-CSF動員造血幹細胞(HSC)之供體;而供體3細胞(Hemacare,參考:M34C-MOZ-1,批號:20063998)來自經受plerixafor動員HSC之供體。培育後三小時或六小時,首先用磷酸鹽緩衝鹽水(PBS)洗滌細胞,快速胰蛋白酶化以去除所有細胞外病毒顆粒,且用PBS洗滌。接著將洗滌之細胞分成兩等份,分別用於在本實例中藉由抗六鄰體染色分析細胞內腺病毒顆粒(此實例),及藉由qPCR分析腺病毒DNA內化(實例4)。
在本實例中,首先利用固定介質(Thermofisher)將細胞在室溫下固定15分鐘。在PBS洗滌步驟後,將細胞重新懸浮於透化培養基(Thermofisher)中。將抗腺病毒六鄰體抗體(純系20/11,MAB8052,Sigma)添加至透化培養基中且在4℃下培育隔夜。第二天,將細胞用PBS洗滌兩次,且在透化培養基中用Alexa Fluor 488標記之二級抗體(目錄號A-21121,Thermofisher)染色。用兩步PBS洗滌終止染色,且在Beckman Coulter Gallios流式細胞儀上分析細胞。藉由分析陰性對照及/或同型對照獲得背景信號,該陰性對照係指用與樣品相同之抗體染色之未感染細胞,該同型對照係指使用小鼠IgG1同型對照抗體(Sigma,參考:M5284-.1MG,純系:MOPC 21)染色。FITC陽性細胞之百分比展示在圖3-圖13中。對於每一病毒,每一病毒劑量顯示兩個或三個樣品。
抗六鄰體染色之結果提供於圖3-圖13中。如圖3-圖13中所示,此實例中之參考血清型包括常使用之Ad5及Ad5/35++ (F35)血清型,例如已用於基因療法研究或腺病毒載體構築體中之血清型。出乎意料的是,就內化至CD34+細胞中而言,若干種腺病毒血清型始終勝過參考Ad5血清型,且在一些情況中,亦勝過參考F35血清型。該等血清型包括Ad3、7、11、14、16、21、34、35、37及50。就內化至來自供體2及3而非供體1之CD34+細胞中而言,血清型Ad37勝過參考血清型Ad5 。相比之下,就內化至CD34+細胞中而言,血清型Ad26、Ad48及Ad52始終不超過參考血清型。該等資料證明,Ad3、7、11、14、16、21、34、35、37及50尤其且出乎意料地可用於工程化用以轉導CD34+細胞(諸如HSC)之載體。 實例 4 :藉由 qPCR 分析腺病毒顆粒至 CD34+ 細胞中之內化
本實例利用qPCR以量測各種腺病毒血清型之腺病毒顆粒至CD34+細胞中之內化。此實例之實驗中所用之血清型包括Ad3、Ad5、Ad7、Ad11、Ad14、Ad16、Ad21、Ad26、Ad34、Ad37、Ad35、Ad48、Ad50及Ad52,以及包括E1缺失之Ad5/35++載體(「F35」)。除非另有註明,否則所用之病毒為經純化之野生型人類腺病毒。如實例3中所闡述製備細胞。
在本實例中,使用Monarch®基因體DNA純化套組(NEB)分離總基因體DNA。對於qPCR分析,將樣品分成兩個實驗:第一實驗中Ad3、7、11、14、16、21、34、35及50;及第二實驗中Ad26、Ad37、Ad48、Ad52、Ad5及F35。在第一實驗中,使用靶向DNA聚合酶之引子及探針進行擴增,且使用含有Ad35基因體之經純化質體(pAd35)生成標準曲線。在第二實驗中,使用靶向六鄰體之引子及探針進行擴增,且使用含有Ad5基因體之經純化質體(pAd5)生成標準曲線。為進行正規化,應用擴增基因hB2M之引子。在檢查時,藉由分析陰性對照及/或水(H2O)對照獲得背景信號,該陰性對照係指自未感染細胞分離之基因體DNA,該水對照係指在qPCR反應中使用水代替基因體DNA。
此實例之qPCR分析結果提供於圖14-圖24中。廣泛而言,使用Ad3、Ad7、Ad11、Ad14、Ad16、Ad21、Ad34、Ad35、Ad37、Ad50及F35,每細胞之病毒拷貝數最高。亦偵測Ad5、Ad26、Ad48及Ad52之每細胞之病毒拷貝。 實例 5 :第一代腺病毒載體之產生
本實例包括自各種腺病毒血清型產生第一代腺病毒載體。此實例之實驗中所用之血清型包括Ad11、Ad34及Ad35。第一代腺病毒基因體係自Ad基因體中去除調控性E1基因(E1a及E1b)而產生的。另外,若內源性E4orf6基因不為Ad5血清型,則使第一代Ad基因體經工程化以用Ad5 E4orf6基因替代內源性E4orf6基因。第一代Ad35基因體進一步包括突變型Ad35++纖維突起,該纖維突起在本文中別處闡述,且該第一代Ad35基因體在本發明實例中稱為第一代Ad35++基因體。本實例之第一代Ad基因體亦經工程化以包括核酸有效負荷,該有效負荷自在EF1-α啟動子控制下且與牛生長激素(BGH)多聚腺苷酸化信號可操作地連接之編碼序列表現綠色螢光蛋白(GFP)。熟習此項技術者自本發明實例及揭示內容應瞭解,其他腺病毒血清型(例如Ad3、Ad5、Ad7、Ad14、Ad16、Ad21、Ad26、Ad37、Ad48、Ad50及Ad52)亦可用於產生腺病毒載體基因體,諸如第一代腺病毒載體基因體及本文所揭示之其他形式或世代。
將編碼第一代Ad基因體之質體轉染至HEK293細胞中並擴增,以確定是否可拯救可行之Ad載體。使用標準方法純化拯救之Ad載體(例如,參見Su等人,doi:10.1101/pdb.prot095547 Cold Spring Harb Protoc2019)。
使用若干種方法表徵經純化之Ad載體。藉由分光光度法測定經純化之病毒製劑之物理效價或產率,且可表示為經純化之病毒顆粒總數(vp)或每個經轉染之HEK293細胞之病毒顆粒數(vp/細胞)。表19顯示表徵經純化之第一代Ad製劑之實驗結果。 19 :經純化之第一代 Ad 製劑之表徵
載體 產率 (vp) 產率 (vp/細胞)
第一代Ad11 1.2e12 3.1e3
第一代Ad34 2e12 4.3e3
第一代Ad35++ 8e12 3e4
另外,藉由限制酶消化自經純化之Ad製劑中分離之DNA來表徵經純化之Ad載體。使用限制酶(SmaI、SspI或BspHI)消化經分離之DNA,且將限制圖譜與藉由使用編碼第一代Ad基因體之起始質體之相同限制酶消化獲得的限制圖譜及/或基於Ad基因體序列預測之限制圖譜進行比較。凝膠上之限制圖譜分析顯示預期帶型及預期帶大小(圖25-圖28),此證明成功產生了第一代Ad11、Ad34及Ad35++載體。 實例 6 :細胞之第一代腺病毒載體感染分析
本實例利用GFP有效負荷表現之分析以量測各種第一代腺病毒載體對細胞之感染。此實例之實驗中所用之血清型包括Ad11、Ad34、Ad35及Ad35++ (如本文中別處所闡述之具有突變型Ad35纖維突起之Ad35)。如實例5中所闡述,載體為第一代腺病毒載體,且包括編碼GFP之核酸有效負荷。
利用第一代腺病毒載體(由Ad類型號鑑別)以每細胞100至5,000個之間的病毒顆粒(vp/c)感染人類細胞株(HEK293及K562)及CD34+細胞(來自如實例3中所陳述之供體1、2及3細胞)。在培育後3、24、25或48小時,首先用磷酸鹽緩衝鹽水(PBS)洗滌細胞,快速胰蛋白酶化以去除所有細胞外病毒顆粒,且用PBS洗滌。接著將洗滌之細胞分成兩等份,分別用於在本實例中藉由分析GFP有效負荷表現來分析細胞內腺病毒顆粒(此實例),及藉由qPCR分析腺病毒DNA內化(實例7)。
在本實例中,在Beckman Coulter Gallios流式細胞儀上藉由偵測GFP有效負荷表現來分析細胞。GFP有效負荷表現之分析結果在圖29-圖32中以GFP陽性細胞之百分比提供。血清型Ad11、Ad34、Ad35及Ad35++之第一代腺病毒載體顯示出內化至HEK293細胞中之顯著性能(圖29及圖30)。血清型Ad34及Ad35++之第一代腺病毒載體顯示出內化至K562細胞中之顯著性能(圖31)。血清型Ad11、Ad34及Ad35++之第一代腺病毒載體顯示出內化至CD34+細胞中之顯著性能(圖32)。該等資料證明,所測試之血清型可工程化至用於轉導人類細胞之載體中,且進一步證明,血清型Ad11、Ad34及Ad35++可工程化至用於轉導CD34+細胞(諸如HSC)之載體中。
藉由檢查來自供體1及供體3之CD34+細胞之CD34+/CD90+亞群體中的GFP有效負荷表現進一步表徵使用來自血清型Ad11、Ad34、Ad35 (第一代Ad35及第一代Ad35++)之第一代腺病毒載體對細胞之感染。CD34+/CD90+亞群體定義更原始之HSC亞群體。為區分CD34+/CD90+亞群體,在轉導後46小時,利用Fc受體封阻溶液(BioLegend, Human TruStain FcX)將細胞在4℃下重新懸浮於染色緩衝液(0.5% BSA於PBS中)中15分鐘。接下來,使細胞與結合至APC之抗CD34抗體(BD Biosciences,參考:340441,純系8G12)及結合至BV421之抗CD90抗體(BD Biosciences,參考:562556,純系5E10)一起在4℃下培育20分鐘。利用於PBS中之0.5% BSA將細胞洗滌一次,且接著藉由流式細胞術進行分析。流式細胞術資料用以鑑別CD34+細胞及CD34+/CD90+細胞。在每一細胞群體內,鑑別GFP陽性細胞以確定GFP陽性細胞之百分比及GFP陽性細胞中GFP之幾何平均螢光強度(MFI)。例示性門控示於圖33中。與CD34+群體相比,CD34+/CD90+亞群體中GFP有效負荷表現之分析結果在圖34及圖35中以GFP陽性細胞之百分比提供,且在圖36及圖37中以GFP陽性細胞中GFP之幾何MFI提供。在每細胞2,000及5,000個病毒顆粒下,與一般CD34+群體相比,血清型Ad11、Ad34、Ad35及Ad35++之第一代腺病毒載體顯示出更強之對CD34+/CD90+細胞亞群體之感染性。在每細胞5,000個病毒顆粒下,與一般CD34+群體相比,所測試之血清型亦顯示出有效負荷編碼之GFP在CD34+/CD90+細胞亞群體中之表現更高。該等資料證明,所測試之血清型可工程化至用於轉導人類CD34+細胞之載體中,且可尤其有效地轉導CD34+/CD90+原始HSC。 實例 7 :藉由 qPCR 分析細胞之第一代腺病毒載體感染
本實例利用qPCR以量測各種腺病毒血清型之腺病毒顆粒至HEK293細胞及CD34+細胞(來自供體2)中之內化。此實例之實驗中所用之血清型包括Ad11、Ad34及Ad35++。如實例5中所闡述,所用之病毒為經純化之第一代腺病毒載體且包括編碼GFP之核酸有效負荷。如實例6中所闡述製備細胞。
在本實例中,使用Monarch®基因體DNA純化套組(NEB)分離總基因體DNA。對於qPCR分析,使用靶向DNA聚合酶之引子及探針進行擴增且使用含有Ad35基因體之經純化質體(pAd35)生成標準曲線。為進行正規化,應用擴增基因hB2M之引子。
此實例之qPCR分析結果提供於圖38及圖39中。廣泛而言,偵測每細胞之病毒拷貝數且與Ad11、Ad34及Ad35++相當。 其他實施例
雖然吾人已闡述多個實施例,但顯而易見的是,吾人之揭示內容及實例亦提供利用本文所闡述之組合物及方法或由本文所闡述之組合物及方法涵蓋之其他實施例。因此,應瞭解,本揭示案之範圍將由可自本揭示案理解之內容界定,而非由已以實例方式所代表之具體實施例界定。在某些實施例中,關於本揭示案之一個態樣闡述之限制可關於本揭示案之其他態樣實踐。舉例而言,對直接或間接依賴於本文所呈現之某一獨立請求項之請求項的限制支持對在一或多個其他獨立請求項之其他附屬請求項中所呈現之彼等限制。
[圖1]係顯示用所指示之腺病毒血清型感染細胞後三小時CD34+細胞之抗六鄰體染色結果之圖表。以每細胞5,000個病毒顆粒或每細胞2,000個病毒顆粒感染細胞。對於每一所測試之血清型,該圖表包括兩個數據重複,每一重複按所示順序包括每細胞5,000個病毒顆粒及每細胞2,000個病毒顆粒之分析結果。數據代表感染效率。 [圖2]係顯示用所指示之腺病毒血清型感染之CD34+細胞中腺病毒DNA之qPCR分析結果之圖表。以每細胞5,000個病毒顆粒或每細胞2,000個病毒顆粒感染細胞。對於每一所測試之血清型,該圖表包括兩個數據重複,每一重複按所示順序包括每細胞5,000個病毒顆粒及每細胞2,000個病毒顆粒之分析結果。數據代表相對感染效率。 [圖3]係顯示用所指示之腺病毒血清型感染細胞後三小時,來自供體1之CD34+細胞之抗六鄰體染色結果之圖表。以每細胞2,000個病毒顆粒感染細胞。對於每一所測試之血清型,該圖表包括兩個數據重複。數據代表感染效率。 [圖4]係顯示用所指示之腺病毒血清型感染細胞後六小時,來自供體1之CD34+細胞之抗六鄰體染色結果之圖表。以每細胞2,000個病毒顆粒感染細胞。對於每一所測試之血清型,該圖表包括兩個數據重複。數據代表感染效率。 [圖5]係顯示用所指示之腺病毒血清型感染細胞後三小時,來自供體1之CD34+細胞之抗六鄰體染色結果之圖表。以每細胞5,000個病毒顆粒感染細胞。對於每一所測試之血清型,該圖表包括兩個數據重複。數據代表感染效率。 [圖6]係顯示用所指示之腺病毒血清型感染細胞後六小時,來自供體1之CD34+細胞之抗六鄰體染色結果之圖表。以每細胞5,000個病毒顆粒感染細胞。對於每一所測試之血清型,該圖表包括兩個數據重複。數據代表感染效率。 [圖7]係顯示用所指示之腺病毒血清型感染細胞後三小時,來自供體2之CD34+細胞之抗六鄰體染色結果之圖表。以每細胞2,000個病毒顆粒感染細胞。對於每一所測試之血清型,該圖表包括兩個數據重複。數據代表感染效率。測試血清型F35之兩個製劑重複。GLN指示,所指示之腺病毒載體包括編碼GFP發光報告子之表現盒。 [圖8]係顯示用所指示之腺病毒血清型感染細胞後六小時,來自供體2之CD34+細胞之抗六鄰體染色結果之圖表。以每細胞2,000個病毒顆粒感染細胞。對於每一所測試之血清型,該圖表包括三個數據重複。數據代表感染效率。 [圖9]係顯示用所指示之腺病毒血清型感染細胞後三小時,來自供體2之CD34+細胞之抗六鄰體染色結果之圖表。以每細胞5,000個病毒顆粒感染細胞。對於每一所測試之血清型,該圖表包括三個數據重複。數據代表感染效率。 [圖10]係顯示用所指示之腺病毒血清型感染細胞後六小時,來自供體2之CD34+細胞之抗六鄰體染色結果之圖表。以每細胞5,000個病毒顆粒感染細胞。對於每一所測試之血清型,該圖表包括三個數據重複。數據代表感染效率。 [圖11]係顯示用所指示之腺病毒血清型感染細胞後三小時,來自供體3之CD34+細胞之抗六鄰體染色結果之圖表。以每細胞2,000個病毒顆粒感染細胞。對於每一所測試之血清型,該圖表包括三個數據重複。數據代表感染效率。 [圖12]係顯示用所指示之腺病毒血清型感染細胞後六小時,來自供體3之CD34+細胞之抗六鄰體染色結果之圖表。以每細胞2,000個病毒顆粒感染細胞。對於每一所測試之血清型,該圖表包括兩個或三個數據重複。數據代表感染效率。 [圖13]係顯示用所指示之腺病毒血清型感染細胞後三小時或六小時,來自供體3之CD34+細胞抗六鄰體染色結果之圖表。以每細胞5,000個病毒顆粒感染細胞。對於每一所測試之血清型,該圖表包括兩個數據重複,每一重複按所示順序包括感染後三小時及六小時之分析結果。數據代表感染效率。 [圖14]係顯示用所指示之腺病毒血清型感染細胞後三小時,來自供體1之CD34+細胞中腺病毒DNA之qPCR分析結果之圖表。以每細胞2,000個病毒顆粒感染細胞。對於每一所測試之血清型,該圖表包括兩個數據重複。誤差槓代表技術重複。數據代表相對感染效率。 [圖15]係顯示用所指示之腺病毒血清型感染細胞後六小時,來自供體1之CD34+細胞中腺病毒DNA之qPCR分析結果之圖表。以每細胞2,000個病毒顆粒感染細胞。對於每一所測試之血清型,該圖表包括兩個數據重複。數據代表相對感染效率。 [圖16]係顯示用所指示之腺病毒血清型感染細胞後三小時,來自供體1之CD34+細胞中腺病毒DNA之qPCR分析結果之圖表。以每細胞5,000個病毒顆粒感染細胞。對於每一所測試之血清型,該圖表包括兩個數據重複。誤差槓代表技術重複。數據代表相對感染效率。 [圖17]係顯示用所指示之腺病毒血清型感染細胞後六小時,來自供體1之CD34+細胞中腺病毒DNA之qPCR分析結果之圖表。以每細胞5,000個病毒顆粒感染細胞。對於每一所測試之血清型,該圖表包括兩個數據重複。數據代表相對感染效率。 [圖18]係顯示用所指示之腺病毒血清型感染細胞後三小時,來自供體2之CD34+細胞中腺病毒DNA之qPCR分析結果之圖表。以每細胞2,000個病毒顆粒感染細胞。對於每一所測試之血清型,該圖表包括兩個數據重複。誤差槓代表技術重複。數據代表相對感染效率。 [圖19]係顯示用所指示之腺病毒血清型感染細胞後六小時,來自供體2之CD34+細胞中腺病毒DNA之qPCR分析結果之圖表。以每細胞2,000個病毒顆粒感染細胞。對於每一所測試之血清型,該圖表包括三個數據重複。誤差槓代表技術重複。數據代表相對感染效率。 [圖20]係顯示用所指示之腺病毒血清型感染細胞後三小時,來自供體2之CD34+細胞中腺病毒DNA之qPCR分析結果之圖表。以每細胞5,000個病毒顆粒感染細胞。對於每一所測試之血清型,該圖表包括三個數據重複。誤差槓代表技術重複。數據代表相對感染效率。 [圖21]係顯示用所指示之腺病毒血清型感染細胞後六小時,來自供體2之CD34+細胞中腺病毒DNA之qPCR分析結果之圖表。以每細胞5,000個病毒顆粒感染細胞。對於每一所測試之血清型,該圖表包括三個數據重複。誤差槓代表技術重複。數據代表相對感染效率。 [圖22]係顯示用所指示之腺病毒血清型感染細胞後三小時,來自供體3之CD34+細胞中腺病毒DNA之qPCR分析結果之圖表。以每細胞2,000個病毒顆粒感染細胞。對於每一所測試之血清型,該圖表包括三個數據重複。誤差槓代表技術重複。數據代表相對感染效率。 [圖23]係顯示用所指示之腺病毒血清型感染細胞後六小時,來自供體3之CD34+細胞中腺病毒DNA之qPCR分析結果之圖表。以每細胞2,000個病毒顆粒感染細胞。對於每一所測試之血清型,該圖表包括兩個或三個數據重複。誤差槓代表技術重複。數據代表相對感染效率。 [圖24]係顯示用所指示之腺病毒血清型感染細胞後三小時或六小時,來自供體2之CD34+細胞中腺病毒DNA之qPCR分析結果之圖表。以每細胞5,000個病毒顆粒感染細胞。對於每一所測試之血清型,該圖表包括兩個數據重複,每一重複按所示順序包括感染後三小時及六小時之分析結果。誤差槓代表技術重複。數據代表相對感染效率。 [圖25]係凝膠影像,其顯示對自Ad製劑獲得的血清型Ad11之第一代腺病毒基因體之消化,該Ad製劑係自經包括血清型Ad11之第一代腺病毒基因體之質體轉染之HEK293細胞產生。如該圖中所包括之表格中所指示,經純化之腺病毒基因體經BspHI (泳道3)或SmaI (泳道5)消化,同時親代質體亦經消化以用於比較(分別為泳道2及4)。亦顯示基於Ad基因體及質體之序列的預測消化片段之圖示。 [圖26]係凝膠影像,其顯示對自Ad製劑獲得的血清型Ad34之第一代腺病毒基因體之消化,該Ad製劑係自經包括血清型Ad34之第一代腺病毒基因體之質體轉染之HEK293細胞產生。如該圖中所包括之表格中所指示,經純化之腺病毒基因體經SmaI (泳道2)或SspI (泳道3)消化。亦顯示基於Ad基因體之序列的預測消化片段之圖示。 [圖27]係凝膠影像,其顯示對自Ad製劑獲得的第一代Ad35++基因體之消化,該Ad製劑係自經包括第一代Ad35++基因體之質體轉染之HEK293細胞產生。如該圖中所包括之表格中所指示,經純化之腺病毒基因體經BspHI (泳道2)消化,同時親代質體亦經消化以用於比較(泳道3)。亦顯示基於Ad基因體及質體之序列的預測消化片段之圖示。*指示帶有重複樣品之泳道。 [圖28]係凝膠影像,其顯示對自Ad製劑獲得的第一代Ad35++基因體之消化,該Ad製劑係自經包括第一代Ad35++基因體之質體轉染之HEK293細胞產生。標記為1號已觀察之凝膠電泳較長持續時間以拆分大DNA片段,而標記為2號已觀察之凝膠電泳較短持續時間以拆分較短之DNA片段。如該圖中所包括之表格中所指示,經純化之腺病毒基因體經SmaI (泳道2)消化,同時親代質體亦經消化以用於比較(泳道3)。亦顯示基於Ad基因體及質體之序列的預測消化片段之圖示。 [圖29]係顯示用所指示之腺病毒血清型之第一代腺病毒載體感染細胞後25小時HEK293細胞之GFP分析結果之圖表。以每細胞100、200、500及1,000個病毒顆粒感染細胞。數據代表感染效率。NTC指示未經處理之對照。 [圖30]係顯示用所指示之腺病毒血清型之第一代腺病毒載體感染細胞後24小時HEK293細胞之GFP分析結果之圖表。以每細胞100、200、500、1,000及2,000個病毒顆粒感染細胞。數據代表感染效率。 [圖31]係顯示用所指示之腺病毒血清型之第一代腺病毒載體感染細胞後24小時K562細胞之GFP分析結果之圖表。以每細胞100、200、500、1,000及2,000個病毒顆粒感染細胞。數據代表感染效率。 [圖32]係顯示用所指示之腺病毒血清型之第一代腺病毒載體感染細胞後48小時,來自供體2之CD34+細胞之GFP分析結果之圖表。以每細胞500、2,000及5,000個病毒顆粒感染細胞。對於每細胞使用2,000個及5,000個病毒顆粒之條件,該圖表包括兩個數據重複。數據代表感染效率。 [圖33]繪示用於使用流式細胞術分析CD34+及CD34+/CD90+群體之門控。將經純化之CD34+細胞用抗CD34及抗CD90抗體染色,且在CD34+高/CD90+細胞中量測轉導效率。方框指示用於界定細胞群體之門。自一個圖至另一圖之箭頭指示,第一圖中之門控群體展示在第二圖中。百分比指示每一所指示門所含之細胞百分比。此圖中所示之數據對應於在用血清型Ad34之第一代腺病毒載體以每細胞5,000個病毒顆粒感染細胞後46小時來自供體1之CD34+細胞。 [圖34]係顯示用所指示之腺病毒血清型之第一代腺病毒載體感染細胞後46小時,來自供體1之CD34+細胞及CD34+/CD90+細胞之GFP分析結果之圖表。顯示GFP陽性細胞之百分比。以每細胞2,000及5,000個病毒顆粒感染細胞。數據代表感染效率。*指示缺少針對所指示條件收集之數據。 [圖35]係顯示用所指示之腺病毒血清型之第一代腺病毒載體感染細胞後46小時,來自供體3之CD34+細胞及CD34+/CD90+細胞之GFP分析結果之圖表。顯示GFP陽性細胞之百分比。以每細胞500、2,000及5,000個病毒顆粒感染細胞。數據代表感染效率。 [圖36]係顯示用所指示之腺病毒血清型之第一代腺病毒載體感染細胞後46小時,來自供體1之CD34+細胞及CD34+/CD90+細胞之GFP分析結果之圖表。顯示GFP陽性細胞之GFP幾何平均螢光強度(MFI)。以每細胞2,000及5,000個病毒顆粒感染細胞。數據代表感染效率。*指示缺少針對所指示條件收集之數據。 [圖37]係顯示用所指示之腺病毒血清型之第一代腺病毒載體感染細胞後46小時,來自供體3之CD34+細胞及CD34+/CD90+細胞之GFP分析結果之圖表。顯示GFP陽性細胞之GFP幾何平均螢光強度(MFI)。以每細胞500、2,000及5,000個病毒顆粒感染細胞。數據代表感染效率。 [圖38]係顯示用所指示之腺病毒血清型感染細胞後三小時,HEK293細胞中腺病毒DNA之qPCR分析結果之圖表。以每細胞100及500個病毒顆粒感染細胞。數據代表相對感染效率。 [圖39]係顯示用所指示之腺病毒血清型感染細胞後三小時,來自供體2之CD34+細胞中腺病毒DNA之qPCR分析結果之圖表。以每細胞500、2,000及5,000個病毒顆粒感染細胞。對於每細胞使用2,000個及5,000個病毒顆粒之條件,該圖表包括兩個數據重複。數據代表相對感染效率。 [圖40]係對應於可公開獲得之序列登錄號之核酸序列表及胺基酸序列表,其中某些序列及/或序列登錄號全部及/或部分地包括及/或用於本揭示案中,及/或其中某些序列及/或序列登錄號包括在本文中作為參考。

Claims (29)

  1. 一種在哺乳動物個體中進行活體內基因療法之方法,該方法包括向該個體投與腺病毒載體,其中該腺病毒載體包含: (a) 衣殼,其包含具有Ad3、Ad7、Ad11、Ad14、Ad16、Ad21、Ad34、Ad37或Ad50血清型之一或多種病毒多肽,其中該一或多種病毒多肽包含以下中之一或多者: (i)  纖維突起; (ii) 纖維軸; (iii) 纖維尾; (iv) 五鄰體;及 (v) 六鄰體;及 (b) 雙股DNA基因體,其包含異源性核酸有效負荷。
  2.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該基因體進一步包含: (a) 3' ITR及5' ITR,其中該3' ITR及該5' ITR各自具有病毒多肽血清型;及 (b) 包裝序列,其中該包裝序列具有病毒多肽血清型。
  3. 如請求項1或2之方法,其中該方法包括在投與該腺病毒載體之前動員該個體之造血幹細胞。
  4.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異源性核酸有效負荷包含可選標記物,視情況其中該可選標記物為MGMT P140K
  5. 如請求項4之方法,其中該方法包括向該個體投與選擇劑,視情況其中該選擇劑包含O 6BG及/或BCNU。
  6.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方法包括向該個體投與一或多種免疫抑制劑,視情況其中在投與該腺病毒載體之前投與該一或多種免疫抑制劑。
  7. 一種腺病毒供體載體,其包含: (a) 衣殼,其包含具有Ad3、Ad7、Ad11、Ad14、Ad16、Ad21、Ad34、Ad37或Ad50血清型之一或多種病毒多肽,其中該一或多種病毒多肽包含以下中之一或多者: (i)  纖維突起; (ii) 纖維軸; (iii) 纖維尾; (iv) 五鄰體;及 (v) 六鄰體;及 (b) 雙股DNA基因體,其包含異源性核酸有效負荷。
  8. 如請求項7之載體,其中該基因體進一步包含: (a) 3' ITR及5' ITR,其中該3' ITR及該5' ITR各自具有病毒多肽血清型;及 (b) 包裝序列,其中該包裝序列具有病毒多肽血清型。
  9. 如請求項7或8之載體,其中該異源性核酸有效負荷包含可選標記物,視情況其中該可選標記物為MGMT P140K
  10. 如請求項1至9中任一項之方法或載體,其中該一或多種病毒多肽包含: (a) 纖維突起及纖維軸; (b) 纖維突起及纖維尾; (c) 纖維突起及五鄰體; (d) 纖維突起及六鄰體; (e) 纖維突起、六鄰體及五鄰體; (f)  纖維軸及纖維尾; (g) 纖維軸及五鄰體; (h) 纖維軸及六鄰體; (i)  纖維軸、六鄰體及五鄰體; (j)  纖維尾及五鄰體; (k) 纖維尾及六鄰體; (l)  纖維尾、六鄰體及五鄰體; (m) 纖維突起、纖維軸及纖維尾; (n) 纖維突起、纖維軸及五鄰體; (o) 纖維突起、纖維軸及六鄰體; (p) 纖維突起、纖維軸、六鄰體及五鄰體; (q) 纖維突起、纖維軸、纖維尾及五鄰體; (r)  纖維突起、纖維軸、纖維尾、五鄰體及六鄰體;或 (s) 五鄰體及六鄰體。
  11. 如請求項1至10中任一項之方法或載體,其中該纖維突起具有與選自SEQ ID NO: 14、30、46、62、78、94、110、126及142之序列具有至少80%一致性之序列。
  12. 如請求項1至11中任一項之方法或載體,其中該纖維軸具有與選自SEQ ID NO: 13、29、45、61、77、93、109、125及141之序列具有至少80%一致性之序列。
  13. 如請求項1至12中任一項之方法或載體,其中該纖維尾具有與選自SEQ ID NO: 157、158、159、160、161、162、163、164及165之序列具有至少80%一致性之序列。
  14. 如請求項1至13中任一項之方法或載體,其中該五鄰體具有與選自SEQ ID NO: 15、31、47、63、79、95、111、127及143之序列具有至少80%一致性之序列。
  15. 如請求項1至14中任一項之方法或載體,其中該六鄰體具有與選自SEQ ID NO: 16、32、48、64、80、96、112、128及144之序列具有至少80%一致性之序列。
  16. 如請求項1至15中任一項之方法或載體,其中該腺病毒載體包含具有病毒肽血清型之纖維。
  17. 如請求項1至16中任一項之方法或載體,其中該纖維具有與選自SEQ ID NO: 12、28、44、60、76、92、108、124及140之序列具有至少80%一致性之序列。
  18. 如請求項1至17中任一項之方法或載體,其中該腺病毒載體為嵌合載體,其特徵在於該衣殼包含不具有病毒肽血清型之纖維突起、纖維軸、纖維尾、六鄰體或五鄰體中之至少一者。
  19. 如請求項1至18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腺病毒載體為輔助依賴性載體。
  20. 一種腺病毒供體載體基因體,其包含: (a) 3' ITR及5' ITR,其中該3' ITR及該5' ITR各自具有選自Ad3、Ad7、Ad11、Ad14、Ad16、Ad21、Ad34、Ad37或Ad50血清型之相同血清型; (b) 包裝序列,其中該包裝序列具有ITR血清型;及 (c) 異源性核酸有效負荷。
  21. 如請求項20之腺病毒供體載體基因體,其中該異源性核酸有效負荷包含可選標記物,視情況其中該可選標記物為MGMT P140K
  22. 如請求項1至21中任一項之方法、載體或基因體,其中該異源性核酸有效負荷編碼蛋白質。
  23. 如請求項1至21中任一項之方法、載體或基因體,其中該異源性核酸有效負荷編碼嵌合抗原受體(CAR)、T細胞受體(TCR)或小RNA,視情況其中該小RNA為shRNA。
  24. 如請求項1至21中任一項之方法、載體或基因體,其中該異源性核酸有效負荷編碼基因編輯酶或系統,其中該基因編輯選自CRISPR編輯、鹼基編輯、引導編輯(prime editing)或鋅指核酸酶編輯。
  25. 如請求項1至24中任一項之方法、載體或基因體,其中該異源性核酸有效負荷編碼用於治療選自以下之疾患之劑:神經膠母細胞瘤、血紅素病變、血小板病症、范康尼氏貧血(Fanconi anemia)、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鐮狀細胞性貧血、地中海型貧血、中間型地中海型貧血、馮威里氏病(von Willebrand Disease)、A型血友病、B型血友病、因子V缺乏症、因子VII缺乏症、因子X缺乏症、因子XI缺乏症、因子XII缺乏症、因子XIII缺乏症、伯-蘇二氏症候群(Bernard-Soulier Syndrome)、灰色血小板症候群、黏多糖病、囊性纖維化、泰-薩二氏病(Tay-Sachs disease)、慢性肉芽腫病、偉-爾二氏症候群(Wiskott Aldrich syndrome)及苯丙酮尿症。
  26. 如請求項1至24中任一項之方法、載體或基因體,其中該異源性核酸有效負荷編碼用於治療選自以下之疾患之劑:格雷氏病(Grave's Disease)、類風濕性關節炎、惡性貧血、多發性硬化症(MS)、發炎性腸病、全身性紅斑狼瘡(SLE)、腺苷去胺酶缺乏症(ADA-SCID)或嚴重合併性免疫缺失病(SCID)、偉-爾二氏症候群(WAS)、慢性肉芽腫病(CGD)、范康尼氏貧血(FA)、巴登氏病(Battens disease)、腎上腺腦白質營養不良症(ALD)或異染性白質營養不良症(MLD)、肌肉營養不良症、肺泡蛋白沈積症(PAP)、丙酮酸激酶缺乏症、施-戴-布三氏貧血(Schwachman-Diamond-Blackfan anemia)、先天性角化不良症、囊性纖維化、帕金森氏病(Parkinson's disease)、阿茲海默氏病(Alzheimer's disease)及肌肉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盧賈里格氏病(Lou Gehrig's disease))。
  27. 如請求項1至26中任一項之方法、載體或基因體,其中該等病毒多肽之血清型為Ad34。
  28. 一種醫藥組合物,其包含如請求項7至27中任一項之腺病毒載體,其中該醫藥組合物經調配用於向有需要之個體注射。
  29. 如請求項1至28中任一項之方法、載體、基因體或醫藥組合物,其中該腺病毒載體感染及/或轉導CD34+細胞、CD34+高細胞、CD34+/CD90+細胞及/或CD34+高/CD90+細胞,視情況其中該等細胞為造血細胞。
TW110148212A 2020-12-22 2021-12-22 腺病毒基因療法載體 TW20224212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2063129233P 2020-12-22 2020-12-22
US63/129,233 2020-12-2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42123A true TW202242123A (zh) 2022-11-01

Family

ID=821584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48212A TW202242123A (zh) 2020-12-22 2021-12-22 腺病毒基因療法載體

Country Status (12)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108752A1 (zh)
EP (1) EP4267200A1 (zh)
JP (1) JP2024500191A (zh)
KR (1) KR20230145051A (zh)
CN (1) CN117157109A (zh)
AR (1) AR124489A1 (zh)
AU (1) AU2021410765A1 (zh)
CA (1) CA3204826A1 (zh)
IL (1) IL303899A (zh)
MX (1) MX2023007505A (zh)
TW (1) TW202242123A (zh)
WO (1) WO2022140618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253210A1 (en) * 2001-08-30 2004-12-16 Marjorie Robert-Guroff Adenovirus type7 vectors
AU2003228792A1 (en) * 2002-04-30 2003-11-17 Avior Therapeutics, Inc. Adenovirus vectors for immunotherapy
HUE035875T2 (hu) * 2013-10-25 2018-06-28 Psioxus Therapeutics Ltd Heterológ géneket tartalmazó onkolitikus adenovírusok
CA2947466A1 (en) * 2014-05-01 2015-11-05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In vivo gene engineering with adenoviral vector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MX2023007505A (es) 2023-09-08
CN117157109A (zh) 2023-12-01
IL303899A (en) 2023-08-01
AU2021410765A1 (en) 2023-07-13
WO2022140618A8 (en) 2022-08-04
WO2022140618A1 (en) 2022-06-30
KR20230145051A (ko) 2023-10-17
CA3204826A1 (en) 2022-06-30
AR124489A1 (es) 2023-04-05
EP4267200A1 (en) 2023-11-01
US20240108752A1 (en) 2024-04-04
JP2024500191A (ja) 2024-0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954890B2 (ja) ヌクレアーゼ媒介ゲノム遺伝子操作のための送達方法及び組成物
US20220257796A1 (en) Recombinant ad35 vectors and related gene therapy improvements
KR20180120752A (ko) 베타 이상헤모글로빈증의 치료를 위한 crispr/cas-관련 방법 및 조성물
US20230279441A1 (en) Genomic safe harbors for genetic therapies in human stem cells and engineered nanoparticles to provide targeted genetic therapies
US20230313224A1 (en) Integration of large adenovirus payloads
Both et al. Gene therapy: therapeutic applications and relevance to pathology
US20220380776A1 (en) Base editor-mediated cd33 reduction to selectively protect therapeutic cells
JP2024514166A (ja) アデノウイルス遺伝子療法ベクター
US20240108752A1 (en) Adenoviral gene therapy vectors
WO2022216877A1 (en) Modification of epor-encoding nucleic acids
WO2023150393A2 (en) Inhibitor-resistant mgmt modifications and modification of mgmt-encoding nucleic acids
WO2023183912A2 (en) Immunodeficient fcgr1 knockout mouse models
JP2024514649A (ja) 肝細胞の遺伝子修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