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239381A - 手術器械 - Google Patents

手術器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239381A
TW202239381A TW110112531A TW110112531A TW202239381A TW 202239381 A TW202239381 A TW 202239381A TW 110112531 A TW110112531 A TW 110112531A TW 110112531 A TW110112531 A TW 110112531A TW 202239381 A TW202239381 A TW 20223938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opening
surgical instrument
closing
holding member
hook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125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78570B (zh
Inventor
王禎麒
Original Assignee
佛教慈濟醫療財團法人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佛教慈濟醫療財團法人 filed Critical 佛教慈濟醫療財團法人
Priority to TW11011253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78570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785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78570B/zh
Publication of TW2022393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39381A/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揭露係提供一種手術器械,包括:第一握持件、套管件、連動件、第二握持件、鉤狀件及開闔件。第二握持件樞接於第一握持件內,並於第二握持件相對於第一握持件移動時,使連動件於套管件內移動,以帶動開闔件相對於鉤狀件進行移動。本揭露之手術器械藉由開闔件之移動,可將誤入鉤狀件內之周圍軟組織、血管或神經推出鉤狀件外,並且避免鉤狀件於手術過程中傷害周圍軟組織、血管或神經而增加手術的風險。

Description

手術器械
本揭露係有關一種手術器械,尤指一種用於微創肌腱修復手術之手術器械。
隨著科技之進步,微創手術已是目前臨床醫學之潮流,其可有效降低對病人的傷害,具備傷口小、恢復期短、痊癒快、肌肉或神經破壞少、麻醉風險低、手術時間短、感染率低等優勢。
為發揮上述諸多優勢,醫師對於使用在微創手術之手術器械的要求亦越來越高,進而發展出各式各樣的手術器械,例如台灣新型專利第M471856號所揭露之縫線夾持裝置、美國第20180116652號專利申請案所揭露之縫合及夾持器械、中國第106456155號專利申請案所揭露之縫線穿引器等,可供醫師容易夾持縫線而進行穿刺及縫合作業。
然而,上述先前技術之手術器械在運用於超音波導引之微創手術時,例如阿基里斯腱之微創肌腱修復手術,於勾取縫線後防止縫線脫落之可動式機構仍有可能在操作時傷害到周圍軟組織、血管或神經,例如於台灣新型專利第M471856號所揭露之縫線夾持裝置中,當第一夾持部與第二夾持部呈現封閉狀態時,可能夾傷在操作時誤入縫線夾持部的周圍軟組織、血管或神經;又 例如美國第20180116652號專利申請案所揭露之縫合及夾持器械,用於夾取縫線之二線臂則可能在夾取縫線時,一併夾取到周圍之軟組織、血管或神經;再例如中國第106456155號專利申請案所揭露之縫線穿引器,當縫線圈套器在縮回時,其鉤端亦有可能鉤到周圍之軟組織、血管或神經。
是以,如何提供一種可解決上述問題之手術器械,為目前亟待解決之課題之一。
為解決前述問題,本揭露提供一種手術器械,包括:第一握持件;套管件,其一端耦接該第一握持件;連動件,設於該套管件內且具有第一端及第二端,其中,該第一端位於該第一握持件內;第二握持件,其與該第一握持件樞接並耦接該連動件之該第一端,以於該第二握持件相對於該第一握持件移動時,令該連動件於該套管件內移動;鉤狀件,包括延伸部及彎折部,該延伸部之一端耦接於該套管件之另一端,該彎折部自該延伸部之另一端延伸並彎折,其中,該延伸部耦接該套管件之該一端與該彎折部之自由端之間定義有開口;以及開闔件,其一端樞接於該延伸部以及連接該連動件之該第二端,以於該連動件移動時,該開闔件之另一端在該延伸部與該開口之間移動。
如前述手術器械之至少一實施態樣中,當該第二握持件朝遠離該第一握持件之方向移動時,該開闔件向該延伸部移動。
如前述手術器械之至少一實施態樣中,該延伸部更包括凹陷於該延伸部內之容置空間,用以容置該開闔件。
如前述手術器械之至少一實施態樣中,當該第二握持件向該第一握持件之方向移動時,該開闔件向該開口處移動。
如前述手術器械之至少一實施態樣中,該開闔件向該開口處移動直到該開闔件之一端抵接於該彎折部之該自由端。
如前述手術器械之至少一實施態樣中,該開闔件包括開闔部及樞接部,該樞接部樞接於該鉤狀件,該開闔部係自該樞接部沿其切線方向延伸且具有得以抵接於該彎折部之該自由端之長度。
如前述手術器械之至少一實施態樣中,該連動件係樞接在偏離該樞接部樞接於該鉤狀件之處的位置上,以於該連動件移動時,令該開闔部相對於該鉤狀件之轉動角度在0度至40度之範圍內。
如前述手術器械之至少一實施態樣中,該連動件與該樞接部之間更包括連接件,該連接件之二端分別樞接於該連動件及偏離該樞接部樞接於該鉤狀件之處的位置上,以使該連動件維持在平行於該套管件之軸向方向上。
如前述手術器械之至少一實施態樣中,該第一握持件包括具有第一齒部之第一扣部,該第二握持件包括具有第二齒部之第二扣部,且其中,當該第二握持件向該第一握持件之方向移動時,該第二扣部之該第二齒部能相對扣合於該第一扣部之該第一齒部上。
如前述手術器械之至少一實施態樣中,該鉤狀件與該套管件之間的夾角為135度至225度之範圍內。
如前述手術器械之至少一實施態樣中,該套管件與該第一握持件之間的夾角為135度至225度之範圍內。
如前述手術器械之至少一實施態樣中,該第一握持件及該第二握持件之材質為醫療用塑膠,該套管件之材質為醫療用塑膠或醫療用不鏽鋼,該鉤狀件及該開闔件之材質為醫療用不鏽鋼,以及該連動件之材質為醫療用不鏽鋼。
如前述手術器械之至少一實施態樣中,該連動件為長桿、線材或彈簧。
藉由本揭露之手術器械,當第一握持件與第二握持件相對移動時,開闔件可在延伸部與開口之間移動,進而可在鉤狀件勾取縫線後利用開闔件封閉開口,除了可使縫線不會脫落之外,更可在開闔件封閉開口時,一併將誤入開口內之周圍軟組織、血管或神經推出開口外。因此,本揭露之手術器械並不會有先前技術中手術器械傷害周圍軟組織、血管或神經之問題,且更具有術後復原時間短、感染率低、傷口小、手術時間短、醫師學習時間短等功效。
1:手術器械
11:第一握持件
12:第二握持件
13:套管件
14:連動件
141:第一端
142:第二端
15:鉤狀件
151:延伸部
152:彎折部
1522:自由端
153:容置空間
154:開口
16:開闔件
161:開闔部
162:樞接部
17:連接件
18:第一扣部
181:第一齒部
19:第二扣部
191:第二齒部
θ:角度
θ 1、θ 2:夾角
圖1A為本揭露之手術器械於第一操作狀態時之整體示意圖。
圖1B為圖1A之剖面示意圖。
圖2A為本揭露之手術器械於第二操作狀態時之整體示意圖。
圖2B為圖2A之剖面示意圖。
圖3為本揭露之手術器械之第一握持件與第二握持件之另一實施例示意圖。
圖4A及圖4B為本揭露之手術器械中鉤狀部之其他實施例之示意圖。
圖5A及圖5B為本揭露之手術器械中套管件之其他實施例之示意圖。
圖6為本揭露之手術器械中開闔件之作動示意圖。
圖7為本揭露之手術器械之另一實施例之整體示意圖。
以下藉由特定之具體實施例加以說明本揭露之實施方式,而熟悉此技術之人士可由本說明書所揭示之內容輕易地瞭解本揭露之其他優點和功效,亦可藉由其他不同的具體實施例加以施行或應用。
本揭露之手術器械可運用在微創手術中,特別是肌腱(tendon)修復手術,例如阿基里斯腱(Achilles tendon)、肩旋轉肌(rotator cuff)、股四頭肌(quadriceps)等,但並不以此為限。此外,本揭露之手術器械可搭配例如超音波、內視鏡等影像設備,但亦不以此為限,以協助醫師精準定位傷處。
請同時參閱圖1A及圖1B,其呈現本揭露之手術器械1於第一操作狀態時之整體示意圖及剖面示意圖。本揭露之手術器械1包括第一握持件11、第二握持件12、套管件13、連動件14、鉤狀件15及開闔件16。套管件13之一端耦接第一握持件11。連動件14設於套管件13內且具有第一端141及第二端142,其中第一端141位於第一握持件11內。
於本揭露的至少一實施例中,套管件13可為中空的管狀體,而連動件14可為容設在套管件13的管狀體內之長桿。於一些實施例中,連動件14可為可撓性或剛性線材,亦可為可撓性或剛性彈簧,但本揭露並不以此為限。
於本揭露的至少一實施例中,第二握持件12樞接於第一握持件11內,並耦接連動件14之第一端141,以於第二握持件12相對於第一握持件11移動時,使連動件14可藉由第二握持件12之帶動而於套管件113內往復移動。
如圖1B所示,鉤狀件15包括延伸部151、彎折部152及容置空間153,並以延伸部151之一端耦接於套管件13遠離第一握持件11之一端。彎折部 152則自延伸部151之另一端向自由端1522延伸,並朝連動件14長度方向上所延伸之軸線向內彎折(例如彎折部152之自由端1522可朝第一握持件11之方向而向內彎折延伸),使手術器械1遠離第一握持件11和第二握持件12之端部整體呈現鈍狀,以避免手術過程中於組織間推進手術器械1時所可能造成的穿刺傷害。
於本揭露的至少一實施例中,延伸部151耦接套管件13之一端與彎折部152之自由端1522之間定義有一開口154,如圖2A及圖2B所示。
於本揭露的至少一實施例中,開闔件16之一端樞接於延伸部151以及連接連動件14之第二端142。請一併參閱圖2A及圖2B,其呈現本揭露之手術器械1於第二操作狀態時之整體示意圖及剖面示意圖。於圖1A及圖1B中,開闔件16之一端係抵接於彎折部152之自由端1522。當第二握持件12朝遠離第一握持件11之方向移動時,如圖2A及圖2B所示,開闔件16將向延伸部151移動。於此狀態下,若第二握持件12再向第一握持件11之方向移動時,則開闔件16將會向開口154處移動,如圖1A及圖1B所示。
於本揭露的至少一實施例中,當開闔件16向延伸部151移動時,可使開闔件16移動至延伸部151內之容置空間153中以容置開闔件16。當開闔件16向開口154處移動時,開闔件16則可移動至抵接於彎折部152之自由端1522為止,直到開口154成封閉狀態。另外,開闔件16之移動係透過連動件14之移動而達成。換言之,即係透過第二握持件12相對於第一握持件11之移動,進而使連動件14連動以帶動開闔件16在延伸部151與開口154之間移動。
於本揭露的至少一實施例中,請同時參閱圖6,開闔件16可包括開闔部161及樞接部162,樞接部162樞接於鉤狀件15,而開闔部161自樞接部162沿其切線方向延伸,且具有得以抵接彎折部152之自由端1522之長度,使得樞接 部162相對於鉤狀件15轉動時,開闔件16可在容置空間153與開口154之間移動,直到抵接彎折部152之自由端1522內側。
為達成樞接部162相對於鉤狀件15轉動之目的,連動件14可樞接在偏離樞接部162樞接於鉤狀件15之處的位置上。具體而言,樞接部162可呈現近似圓形的形狀,開闔部161可在圓形直徑之一端沿切線方向延伸,而連動件14之樞接位置則可設在圓形直徑上不同於開闔部161延伸處之另一端的位置,但本揭露並不以此為限。
於本揭露的至少一實施例中,可藉由連動件14樞接於鉤狀件15之位置而控制連動件14的移動,而開闔部161相對於鉤狀件15具有一定範圍的轉動角度,於本揭露中的轉動角度θ可在0度至40度之範圍內,例如0度至35度、0度至32度、0度至30度、0度至27度或0度至25度之範圍內,但本揭露並不以此為限。
於本揭露的一些實施例中,如圖2B及圖6所示,連動件14與樞接部162之間可另包括連接件17,連接件17之二端分別樞接於連動件14及在偏離樞接部162樞接於鉤狀件15之處的位置上。連接件17主要在於提供緩衝,使連動件14可維持在平行於套管件13之長度軸向方向上,而不會使連動件14為了樞接在樞接部162上而造成末端彎曲或變形,進而妨礙連動件14在套管件13內的移動。
於本揭露的至少一實施例中,請參閱圖3,第一握持件11包括第一扣部18,第二握持件12則包括第二扣部19,第一扣部18上設有第一齒部181,而第二扣部19上設有第二齒部191。當第二握持件12向第一握持件11之方向移動時,可藉由第二齒部191與第一齒部181扣合,而固定第二握持件12與第一握持件11之相對位置。
於本揭露的一些實施例中,如圖4A及圖4B所示,鉤狀件15與套管件13之間的夾角可不限於180度,例如夾角θ 1可為135度、140度、145度、150度、155度、160度、165度、170度或175度,或是夾角θ 2可為185度、190度、195度、200度、205度、210度、215度、220度或225度。另外,如圖5A及圖5B所示,套管件13與第一握持件11之間的夾角亦可不限於180度,例如夾角θ 1可為135度、140度、145度、150度、155度、160度、165度、170度或175度,或是夾角θ 2可為185度、190度、195度、200度、205度、210度、215度、220度或225度。須注意的是,本揭露中的角度皆不以上述為限,如鉤狀件15與套管件13之間的夾角θ 1、θ 2以及套管件13與第一握持件11之間的夾角θ 1、θ 2可視實際手術進行之部位而有不同的設計。
於本揭露的至少一實施例中,第一握持件11及第二握持件12之材質可為醫療用塑膠,套管件之材質可為醫療用塑膠或醫療用不鏽鋼,而第一握持件11或第二握持件12可為二相互結合之殼體(如可透過醫療用鋼所製成之螺絲結合在一起)並搭配有可供手指夾持之圈狀環形結構,或者如圖1A至圖2B所示,呈現僅於一端樞接之剪刀柄狀,但本揭露並不以此為限。
於本揭露的至少一實施例中,鉤狀件15及開闔件16之材質可為醫療用不鏽鋼,連動件14亦可為醫療用不鏽鋼,但本揭露並不以此為限。
請參閱圖7,其為本揭露之手術器械之另一實施例之整體示意圖,本實施例與前述實施例之不同處在於第一握持件11與第二握持件12之設計,以下僅說明不同處,相同技術內容於此不再贅述。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握持件11與第二握持件12之長度可較圖1A之第一握持件11與第二握持件12之長度為長,以符合人體工學,更便於手術操 作。另外,第一握持件11與第二握持件12中可供手指夾持之圈狀環形結構具體可為橢圓形,不同於圖1A之圈狀環形結構所呈現之圓形,但本揭露並不以此為限。
藉由本揭露之手術器械,其第一握持件與第二握持件相對移動時,開闔件可在延伸部與開口之間移動,因而可在鉤狀件勾取縫線後利用開闔件封閉開口。本揭露之手術器械當搭配超音波影像設備時,由於超音波影像並無法清楚辨識組織,本揭露之手術器械除了可使縫線不會於手術施作的過程中脫落之外,更可在開闔件封閉開口時,一併將誤入開口內之周圍軟組織、血管或神經推出開口外。因此,本揭露之手術器械並不會有先前技術中手術器械傷害周圍軟組織、血管或神經之問題,且更具有術後復原時間短、感染率低、傷口小、手術時間短及醫師學習時間短等功效。本揭露之手術器械並非必定要搭配超音波影像設備,即便是搭配內視鏡等,亦可在可看到手術位置之周圍軟組織、血管或神經的情況下,協助醫師降低誤傷周圍軟組織、血管或神經之機會。
上述實施形態僅為例示性說明本揭露之技術原理、特點及其功效,並非用以限制本揭露之可實施範圍,任何熟習此技術之人士均可在不違背本揭露之範圍下,對上述實施形態進行修飾與改變。然而,任何運用本揭露所教示內容而完成之等效修飾及改變,均仍應為下述之申請專利範圍所涵蓋,而本揭露之權利保護範圍,應如下述之申請專利範圍所列。
1:手術器械
11:第一握持件
12:第二握持件
13:套管件
14:連動件
141:第一端
142:第二端
15:鉤狀件
151:延伸部
152:彎折部
1522:自由端
153:容置空間
16:開闔件
161:開闔部
162:樞接部
17:連接件

Claims (13)

  1. 一種手術器械,包括:
    第一握持件;
    套管件,其一端耦接該第一握持件;
    連動件,設於該套管件內且具有第一端及第二端,其中,該第一端位於該第一握持件內;
    第二握持件,其與該第一握持件樞接並耦接該連動件之該第一端,以於該第二握持件相對於該第一握持件移動時,令該連動件於該套管件內移動;
    鉤狀件,包括延伸部及彎折部,該延伸部之一端耦接於該套管件之另一端,該彎折部自該延伸部之另一端延伸並彎折,其中,該延伸部耦接該套管件之該一端與該彎折部之自由端之間定義有開口;以及
    開闔件,其一端樞接於該延伸部以及連接該連動件之該第二端,以於該連動件移動時,該開闔件之另一端在該延伸部與該開口之間移動。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手術器械,其中,當該第二握持件朝遠離該第一握持件之方向移動時,該開闔件向該延伸部移動。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手術器械,其中,該延伸部更包括凹陷於該延伸部內之容置空間,用以容置該開闔件。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手術器械,其中,當該第二握持件向該第一握持件之方向移動時,該開闔件向該開口處移動。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手術器械,其中,該開闔件向該開口處移動直到該開闔件之一端抵接於該彎折部之該自由端。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手術器械,其中,該開闔件包括開闔部及樞接部,該樞接部樞接於該鉤狀件,該開闔部係自該樞接部沿其切線方向延伸且具有得以抵接於該彎折部之該自由端之長度。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手術器械,其中,該連動件係樞接在偏離該樞接部樞接於該鉤狀件之處的位置上,以於該連動件移動時,令該開闔部相對於該鉤狀件之轉動角度在0度至40度之範圍內。
  8. 如請求項7所述之手術器械,其中,該連動件與該樞接部之間更包括連接件,該連接件之二端分別樞接於該連動件及偏離該樞接部樞接於該鉤狀件之處的位置上,以使該連動件維持在平行於該套管件之軸向方向上。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手術器械,其中,該第一握持件包括具有第一齒部之第一扣部,該第二握持件包括具有第二齒部之第二扣部,且其中,當該第二握持件向該第一握持件之方向移動時,該第二扣部之該第二齒部能相對扣合於該第一扣部之該第一齒部上。
  10. 如請求項1所述之手術器械,其中,該鉤狀件與該套管件之間的夾角為135度至225度之範圍內。
  11. 如請求項1所述之手術器械,其中,該套管件與該第一握持件之間的夾角為135度至225度之範圍內。
  1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手術器械,其中,該第一握持件及該第二握持件之材質為醫療用塑膠,該套管件之材質為醫療用塑膠或醫療用不鏽鋼,該鉤狀件及該開闔件之材質為醫療用不鏽鋼,該連動件之材質為醫療用不鏽鋼。
  13. 如請求項1所述之手術器械,其中,該連動件為長桿、線材或彈簧。
TW110112531A 2021-04-07 2021-04-07 手術器械 TWI77857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12531A TWI778570B (zh) 2021-04-07 2021-04-07 手術器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12531A TWI778570B (zh) 2021-04-07 2021-04-07 手術器械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78570B TWI778570B (zh) 2022-09-21
TW202239381A true TW202239381A (zh) 2022-10-16

Family

ID=849583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12531A TWI778570B (zh) 2021-04-07 2021-04-07 手術器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778570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97927A (en) * 1995-09-22 1998-08-25 Yoon; Inbae Combined tissue clamping and suturing instrument
US8465505B2 (en) * 2011-05-06 2013-06-18 Ceterix Orthopaedics, Inc. Suture passer devices and methods
US9011454B2 (en) * 2009-11-09 2015-04-21 Ceterix Orthopaedics, Inc. Suture passer with radiused upper jaw
US11382653B2 (en) * 2010-07-01 2022-07-12 Avinger, Inc. Atherectomy catheter
JP6346659B2 (ja) * 2013-03-15 2018-06-20 アルファ サイエンティフィック コーポレイションAlpha Scientific Corporation 横係合を備える外科用縫合装置
WO2018081374A1 (en) * 2016-10-31 2018-05-03 Smith & Nephew, Inc. Suture passer and grasper instrument and metho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78570B (zh) 2022-09-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953800B (zh) 一种滑槽式多臂夹
US9186050B2 (en) Medical treatment endoscope with a positioning mechanism
JP5009251B2 (ja) 関節内視鏡器具
JP5676772B2 (ja) 取り外し可能かつ回動可能なジョーを備える医療装置
US5234443A (en) Endoscopic knot tying apparatus and methods
JP5503194B2 (ja) 内視鏡的ステッチング装置
KR101149490B1 (ko) 외과용 기구
US8968339B2 (en) Suturing device with deployable needle
EP2147638B1 (en) Endoscopically inserting surgical tool
US20110112517A1 (en) Surgical instrument
US20080228204A1 (en) Limited Access Suturing Devices, System, and Methods
JPWO2010053118A1 (ja) 縫合器及び縫合システム
US20120150155A1 (en) Instrument Control Device
CN111727017A (zh) 处置器具、内窥镜装置、内窥镜系统及处置方法
JPH07275253A (ja) 外科用器具
US10136798B2 (en) Endoscopic system
JP2020526346A (ja) 消化管処置における内視鏡の位置決めおよび固定を補助する装置
US11350814B2 (en) Endoscope gripping device
TWI778570B (zh) 手術器械
CN108348226A (zh) 医疗设备的控制组件及相关的使用方法
US11771548B2 (en) Surgical instrument
CN210631250U (zh) 一种内窥镜手术器械
US20230136733A1 (en) Physician-controlled handle for medical devices
JPH1085227A (ja) 可撓コードを持った医療器具のガイド装置
JP2504074Y2 (ja) 角度可変型内視鏡下手術用鉗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D4A Issue of patent certificate for granted invention pa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