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237424A - 轉移膜、轉移膜的製造方法以及裝飾有轉移膜之塑膠製品的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轉移膜、轉移膜的製造方法以及裝飾有轉移膜之塑膠製品的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237424A
TW202237424A TW111107360A TW111107360A TW202237424A TW 202237424 A TW202237424 A TW 202237424A TW 111107360 A TW111107360 A TW 111107360A TW 111107360 A TW111107360 A TW 111107360A TW 202237424 A TW202237424 A TW 202237424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transfer
transfer film
film
carri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073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安德烈亞斯 克拉策
Original Assignee
德商利昂哈德 庫爾茲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德商利昂哈德 庫爾茲公司 filed Critical 德商利昂哈德 庫爾茲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2374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37424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4DECORATIVE ARTS
    • B44CPRODUCING DECORATIVE EFFECTS; MOSAICS; TARSIA WORK; PAPERHANGING
    • B44C1/00Processe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producing decorative surface effects
    • B44C1/16Processe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producing decorative surface effects for applying transfer pictures or the like
    • B44C1/165Processe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producing decorative surface effects for applying transfer pictures or the like for decalcomanias; sheet material therefor
    • B44C1/17Dry transfer
    • B44C1/1712Decalcomanias applied under heat and pressure, e.g. provided with a heat activable adhesiv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4DECORATIVE ARTS
    • B44FSPECIAL DESIGNS OR PICTURES
    • B44F1/00Designs or picture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or unusual light effects
    • B44F1/02Designs or picture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or unusual light effects produced by reflected light, e.g. matt surfaces, lustrous surfaces

Abstract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轉移膜(10),具有包含主結構漆(18)的載體膜(12)以及設置於該載體膜(12)上且可以被剝離該載體膜(12)的轉移層(14),該轉移層包含表塗層(16),其中該主結構漆(18)設置於該載體膜(12)朝向該轉移層(14)的一側並且具有主結構,其中在該載體膜(12)朝向該轉移層(14)的一側形成有主結構,其中該表塗層(16)包含結構化部分,該結構化部分具有與該主結構互補之結構。

Description

轉移膜、轉移膜的製造方法以及裝飾有轉移膜之塑膠製品的製造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轉移膜、一種製造轉移膜的方法及一種用轉移膜裝飾的塑膠製品之製造方法,特別是嵌件成型法、IMD法(IMD=In-Mold-Decoration,模內裝飾)、熱壓印法、層壓法及/或IML法(IML=In-Mold Labeling,模內貼標)。
塑膠件使用塑膠膜進行表面裝飾。以此方式經裝飾的塑膠件例如在汽車工程中被用於汽車內部零件如門條、儀錶板及中央控制台面板中的條狀物,在消費電子領域被用於電視機上的裝飾條,或在電子及電信領域被用於可攜式設備如行動電話或膝上型電腦的外殼。例如藉由嵌件成型技術對塑膠件所做的表面裝飾,乃是一種結合了熱壓印、真空成型及射出成型的組合方法,即首先藉由熱壓印將轉移膜貼在塑膠基材上,此塑膠基材在轉移膜的載體膜被移除後進行三維或2.5維變形,特別是深拉,然後用塑膠注模料(plastic injection molding compound)對塑膠基材進行回注(back injection)。在例如使用IMD技術或IML技術對塑膠件進行表面裝飾時,將塑膠膜插入射出成型模具,而後用塑膠注模料進行回注。
然而,目前尚不為人所知的是:在對塑膠製品進行表面裝飾時,可針對性地引入精細或高解析度的表面結構,例如幾何表面結構、有機表面結構或技術表面結構。一方面,擠出型表面結構不具備所需細節水平。另一方面,具有所需表面結構的習知塑膠膜之應用範圍有限,不適合於需對膜進行變形、深拉及/或回注等處理的方法。若對上述塑膠膜實施此種帶有相應之熱負荷及/或機械負荷的方法,則會導致表面結構失去所需要的細節水平。
因此,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經改良的轉移膜,該轉移膜具有廣泛的應用範圍,特別是亦可以應用於嵌件成型法、IMD法、熱壓印法、層壓法及/或IML法等領域,而該轉移膜在外觀及/或觸感方面的特性並不會在加工過程中變差。
該目的係藉由一種轉移膜而達成,特別是如請求項1~24中任一項之轉移膜,具有包含主結構漆的載體膜以及設置於載體膜上且可以被剝離載體膜的轉移層,轉移層包含表塗層,其中主結構漆設置於載體膜朝向轉移層的一側並且具有主結構,其中表塗層包含結構化部分,該結構化部分具有與主結構互補之結構。
該目的另藉由一種製造轉移膜的方法而達成,特別是如請求項25~34中任一項之方法,該轉移膜特別是被應用於嵌件成型法、IMD法、熱壓印法、層壓法及/或IML法,其中該轉移膜具有包含主結構漆的載體膜以及設置於載體膜上且可以被剝離載體膜的轉移層,轉移層包含表塗層,其中在主結構漆中設置或產生主結構,特別是主浮雕結構,並且將表塗層施覆至主結構上,其中在表塗層中形成與載體膜的主結構互補之結構。
根據本發明的轉移膜,特別是如請求項1~24中任一項之轉移膜或根據如請求項25~34中任一項之方法製成的轉移膜,可以應用於嵌件成型法、IMD法、熱壓印法、層壓法及/或IML法。換言之,根據本發明的轉移膜,特別是如請求項1~24中任一項之轉移膜或根據如請求項25~34中任一項之方法製成的轉移膜,可以用作用於嵌件成型的轉移膜,用作IMD膜,用作熱壓印膜,用作層壓膜及/或用作IML膜。
該目的另藉由一種較佳如請求項36~43中任一項的、用於製造用轉移膜的轉移層裝飾之塑膠製品或膜製品的方法而達成,特別是嵌件成型法、IMD法、熱壓印法、層壓法及/或IML法,該方法包含下列較佳以下述順序被實施之步驟中的一或數個: 提供轉移膜,特別是如請求項1~34中任一項之轉移膜,特別是包含載體膜及轉移層,載體膜包含主結構漆,轉移層設置於載體膜上,可以被剝離載體膜,並且包含表塗層,其中主結構漆設置於載體膜朝向轉移層的一側並且具有主結構,其中表塗層包含結構化部分,該結構化部分具有與主結構互補之結構; 將載體膜連同主結構一起剝離轉移膜的轉移層; 可選地將轉移膜設置於射出成型模具中; 可選地用塑膠注模料對轉移膜進行回注; 得到經裝飾的塑膠製品或得到膜製品。
另可以提供一種膜製品,該膜製品包含根據本發明的轉移膜,較佳如請求項1~24中任一項之轉移膜,其中轉移膜的轉移層設置於基材上。
此外亦可以提供一種塑膠製品,該塑膠製品包含根據本發明的轉移膜,較佳如請求項1~24中任一項之轉移膜。
藉助於本發明能獲得具有表面結構的轉移膜或者使轉移膜的轉移層具有表面結構,其中可以自由選擇膜的裝飾,即該結構可針對性地形成於局部並具有非隨機特性,而且例如不限於粒子的結構,即隨機的結構及/或佈局。具有較佳為不同的光學特性或光學效果如反射、顏色、吸收、折射率及/或光澤的區域,是可能的。可以根據實際用途調整各項特性。因此,例如幾何結構、有機結構、全息結構及/或技術結構皆是可能的。
除上述特性外,所形成的結構另可以具有功能特性,例如對指紋不敏感、防污及/或疏液功能,例如蓮花效應。光學特性及功能特性可以二選一地實現,或者亦可以相互結合地實現。
此外,該膜可以良好地應用於有熱能輸入及/或機械負荷的施覆技術,特別是可以應用於嵌件成型法、IMD法、熱壓印法、層壓法及/或IML法。其中,所形成的結構例如在變形及/或回注過程中僅受到熱負荷及/或機械負荷的輕微影響,例如發生變形。這使得該等結構即使在加工後亦能產生預期的光學效果及/或觸感效果。
在本案中,該有利的光學效果及/或觸感效果特別是藉由利用主結構對表塗層的表面進行選定的結構化而實現。藉由針對性地選擇結構化,可以對表面的觸感特性、指紋不敏性、防污功能及/或疏液功能及/或疏油功能及/或表面的光學特性進行控制。
本發明另使表塗層有可能具有結構化部分,而無需包含粒子。此點特別是藉由將主結構形成在表塗層中而實現。這尤其意味著,主結構呈外凸狀,並在表塗層中留下相應的凹陷。總的來說,根據本發明的膜可以提供特殊的光學特性及/或功能特性,特別是觸感特性。具體而言,由於所使用的材料配製出了特別耐用的表塗層,所以不需要再在表塗層上施覆保護漆層。具體來說,表塗層特別耐受化學負荷及/或機械負荷。換言之,即使長時間曝露於化學負荷及/或機械負荷,表塗層亦僅呈現出最低程度之光學變化及/或觸感變化,如光澤、顏色、結構及/或表塗層脫離轉移層,等等。
本發明其他的有利技術方案記載於附屬項中。
載體膜較佳具有載體層,其中載體層設置於載體膜遠離轉移層的一側。
載體層較佳由ABS、ABS/PC、PET、PC、PMMA、PE及/或PP形成。載體層的層厚有利地選自5~100 µm,特別是20~80 µm的範圍。
主結構漆具有複製的主結構。其中,複製的主結構漆較佳具有凸起的及/或凹陷的結構或表面。主結構較佳具有浮雕結構,較佳為主浮雕結構。
複製的主結構漆較佳整面或部分地設置於由載體層拓張而成的平面上。主結構漆較佳被單層施覆。
若僅部分地施覆主結構漆,則在載體層上未設置主結構漆的區域中,較佳至少局部地設有另一漆,特別是具有不凸起的及/或不凹陷的表面的漆,較佳具有光滑的及/或非結構化的表面。
主結構漆較佳具有可以用UV輻射固化的組分及/或熱塑性漆。
UV固化主結構漆例如可以由以下組分構成,單獨地或組合地選自:單體的或寡聚的聚酯丙烯酸酯、聚醚丙烯酸酯、聚氨酯丙烯酸酯、環氧丙烯酸酯、胺改質聚酯丙烯酸酯、胺改質聚醚丙烯酸酯、胺改質聚氨酯丙烯酸酯。
熱塑性漆可以被理解為一種漆系統,該漆系統較佳包含較佳溶解在溶劑中的熱塑性聚合物,該等熱塑性聚合物藉由去除溶劑而形成聚合物膜,但聚合物的莫耳質量較佳不因化學反應而改變,此改變較佳指變大。
適合作為主結構漆的熱塑性漆例如可以為具有以下組成的漆: 組分:                            重量占比: 甲乙酮                            200~600,較佳300~500; 乙酸乙酯                         100~400,較佳200~300; 乙酸丁酯                         50~300,較佳100~200;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50~250,較佳100~200; (軟化點約為170℃) 硝酸纖維素                     50~250,較佳100~200。
複製的主結構漆較佳具有處於0.1~100 µm,特別是0.5~50 µm,較佳1.0~30 µm範圍之層厚。
若主結構漆具有0.2~30 µm,較佳3~20 µm範圍的結構深度,則是有利的。
透過上述結構深度,可以使主結構漆達到特別好的觸感效果及/或特別好的光學可變效果,即與觀看角度相關的視覺印象。
主結構漆較佳具有至少為50%,較佳至少為100%的延展度。特別是當主結構漆在製造過程及/或施覆過程中需要變形時,主結構漆的充分延展度是有利的。
藉此實現可變形的主結構漆。主結構漆的此種延展度能使其具有特別好的可變形能力,因此,包含主結構漆的載體膜及轉移膜特別適合用於IMD法、熱壓印法及/或IML法。
作為替代方案,例如在嵌件成型法中,可以在轉移膜變形之前移除帶有主結構漆的載體膜。若如此,則對於此應用來說,主結構漆的延展度僅起到次要作用。
在包含載體膜的轉移膜之變形過程中,例如在IMD法中,轉移膜的載體膜將吸收大部分拉力。主結構漆的延展特性特別是確保主結構漆在回注轉移膜時不被損壞,特別是裂紋或微裂紋形式的損壞。延展度的值係在拉伸試驗中用烏爾姆(Ulm)Zwick GmbH & Co. KG公司的Zwick Z005測試儀測定。
在此拉伸試驗中,在試樣截面方面對標準化試樣進行測量。然後將試樣夾在一台拉伸試驗機(烏爾姆(Ulm)Zwick GmbH & Co. KG公司的Zwick Z005測試儀)中,並以恆定的進給速度拉伸至試樣斷裂。拉伸試驗機在考慮測得試樣截面及測量行程的情況下測量所需要的力,從而在應力─應變圖中記錄試樣的應力與應變關係。在此過程中記錄所需要的力及應變的變化情況。重要的單項特性值為抗拉強度及斷裂伸長率。
抗拉強度係為受檢試樣斷裂及/或撕裂瞬間所施加之拉應力經拉伸試驗所測定的值。伸長率以百分比表示,相當於試樣相對於初始長度的長度。斷裂伸長率係為受檢試樣在斷裂瞬間的伸長率經拉伸試驗所測定的值。換言之,試樣的延展度對應於試樣發生永久性損壞之前的伸長率。
表塗層較佳以如下方式設置於轉移膜中:表塗層在轉移層朝向載體膜的一側形成轉移層的最上層。換言之,表塗層在經裝飾的塑膠品上較佳形成最外層。表塗層上較佳不設置其他的保護漆層。
表塗層較佳具有處於0.1~60 µm,較佳0.5~40 µm,較佳1.0~30 µm範圍之層厚。
表塗層較佳被設計成透明的及/或特別是在380~780 nm的波長範圍內具有至少為25%,較佳至少為35%,更佳至少為85%之透射率。
進一步可以行的是:表塗層著色,特別是,表塗層用染料及/或色素著色,及/或表塗層的著色度小於15%,較佳小於10%,更佳小於5%。同樣可以行的是:表塗層無色,及/或表塗層的著色度為0%。因此,表塗層可以是及/或可以形成清漆層,特別是未著色的清漆層。
表塗層可以具有處於1~98,較佳10~90範圍之光澤度。
藉此可以有利地在極寬的範圍內設置光澤度。特別是,藉此亦可以基於相應設計的結構而實現非常黯淡的表面,這是其他漆,特別是習知的結構化保護漆所不能做到的。
用格雷茨里德(Geretsried)Byk-Gardener GmbH公司的「micro-gloss」測量儀在60°的測量角度下測量光澤度。在光澤度測量過程中,將精確定義的定向光束特別是以60°角例如對準漆面及/或轉移膜及/或表塗層,而相對設置的反射儀則測量60°角(光澤度角)的反射光量。藉由標準將光澤度有利地校準為100 GU(光澤度單位)(=100%)。如此一來,可以實現的最高光澤度較佳為100 GU。光澤度有利地以百分比(%)表示。因此,若在此情況下光澤度的單位為百分比(%),便很合理。因此,測量到的光澤度較佳為0~100%範圍內的值。據此,光澤度單位具體為百分比值,光澤度單位具體表示的是百分比值。
在轉移膜的使用過程中,例如在變形過程中,特別是在深拉時,有利地不會出現發亮現象或者僅微弱發亮。換言之,變形轉移膜的光澤度為未變形轉移膜的光澤度的90~110%,較佳95~105%,特別是在轉移膜的表塗層及/或轉移層發生較高程度之拉伸的表面區域內,特別是當表塗層的拉伸度處於約50~200%,特別是50~200%範圍時。
較佳地,表塗層具有至少為50%,較佳至少為150%,尤佳至少為200%的延展度。
藉此實現可變形的表塗層。表塗層的此種延展度能使得包含了表塗層的轉移膜例如特別適合用於嵌件成型法、IMD法、熱壓印法及/或IML法。
表塗層的延展特性特別是確保轉移膜拉伸時不會產生裂紋及/或微裂紋。伸長率的值係在拉伸試驗中用烏爾姆(Ulm)Zwick GmbH & Co. KG公司的Zwick Z005測試儀測定。關於如何進行拉伸試驗,請參考有關主結構漆的說明。
若表塗層具有高達250℃,較佳高達200℃的耐溫性,則是有利的。
藉此可以確保表塗層能承受特別是在嵌件成型法、IMD法及/或IML法中例如由高溫射出成型材料所帶來的熱負荷,或者由熱壓印法中的高溫壓印工具所帶來的熱負荷,並且確保表塗層的結構化部分及/或表面特別是僅發生輕微變化,最好無變化。
表塗層有利地由長鏈聚合物形成。該等聚合物可以被設計成交聯的。交聯及/或固化較佳基於熱能及/或UV輻射之施加。
表塗層較佳由聚合物形成,單獨地或組合地選自:聚丙烯酸甲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偏二氟乙烯、聚丙烯酸甲酯與聚偏二氟乙烯的共聚物、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與聚偏二氟乙烯的共聚物。
聚偏二氟乙烯(PVDF)具體為一種氟塑膠,較佳由氟化氫及三氯乙烷製成,其中聚偏二氟乙烯具有特別好的熱強度與機械強度,同時具有高彈性。此外,聚偏二氟乙烯有利地為化學惰性,具有防潮防濕效果,因而具有特別高的耐化學性。
此外,表塗層可以由水性聚合物分散體形成,較佳由水性聚氨酯分散體形成,其所基於的組分單獨地或組合地或作為混合分散體地選自:聚醚、聚酯、聚碳酸酯、天然蓖麻油多元醇、天然亞麻籽油多元醇、丙烯酸分散體、苯乙烯/丙烯酸分散體、乙酸乙烯酯分散體。
該等水性聚合物分散體可以被配製成單組分(1K)黏結劑體系,其中進行熱乾燥以產生乾燥層,但不發生分子基團的化學交聯。
該等水性聚合物分散體可以被配製成單組分(1K)黏結劑體系,其中藉由UV輻射引發聚合物的反應性分子基團相互交聯,使分子基團發生化學交聯。
作為替代方案,該等水性聚合物分散體可以被配製成雙組分體系(2K),其中除了作為一種組分的一種或數種聚合物外,另存在用於使聚合物的反應性基團發生交聯的第二組分,其中第二組分特別是單獨地或組合地選自聚異氰酸酯、異氰酸酯、碳二亞胺、氮丙啶。在雙組分體系的情況下,聚合物可以額外地藉助於UV輻射進行進一步的化學交聯。
此外,表塗層可以由聚合物形成,單獨地或組合地選自:多元醇、聚氨酯(PU)、聚氨酯(PU)與多元醇的共聚物、聚氨酯(PU)與聚丙烯酸酯的共聚物。聚氨酯(PU)較佳透過共黏劑(Cobinder),例如透過多元醇及/或透過三聚氰胺樹脂,或者藉由異氰酸酯黏合劑被配製成表塗層。
表塗層及/或表塗層的個別組分能夠以熱乾燥方式及/或藉由化學交聯,特別是藉由聚異氰酸酯交聯及/或藉由氮丙啶交聯及/或藉由碳二亞胺交聯,及/或透過UV固化或UV交聯而固化。
聚異氰酸酯較佳包含包括至少兩個異氰酸酯基團之組分,特別是,其中異氰酸酯基團為至少一個選自二異氰酸酯單體、二異氰酸酯寡聚物、二異氰酸酯時段預聚物、二異氰酸酯時段聚合物、聚異氰酸酯單體、聚異氰酸酯寡聚物、聚異氰酸酯時段預聚物及/或聚異氰酸酯時段聚合物及/或其混合物之基團。
此處另可行的是:包含二異氰酸酯的組分包含至少一種組分,單獨地或組合地選自:聚氨酯寡聚物或聚脲寡聚物、聚氨酯預聚物、聚脲預聚物、聚氨酯聚合物、聚脲聚合物。
術語「聚異氰酸酯」較佳被用來表示具有兩個以上異氰酸酯基團的組分,包含三異氰酸酯及更高官能化的異氰酸酯。
更佳地,包含至少兩個異氰酸酯基團的組分包含至少一個基團,單獨地或組合地選自: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HDI)、異佛爾酮二異氰酸酯(IPDI)、亞甲基二苯基二異氰酸酯(MDI)、甲苯二異氰酸酯(TDI)、亞苯基二異氰酸酯、萘二異氰酸酯(NDI)、二苯碸二異氰酸酯、乙烯二異氰酸酯、丙烯二異氰酸酯、此等二異氰酸酯的二聚物、此等二異氰酸酯的三聚物、三苯甲烷三異氰酸酯、聚苯甲烷聚異氰酸酯(聚合MDI)。
較佳地,特別是用於聚異氰酸酯交聯的具有羥基的組分,特別是羥基官能丙烯酸組分,單獨地或組合地選自:羥基單丙烯酸酯、羥基二丙烯酸酯、羥基聚丙烯酸酯、羥基官能脂族聚醚氨酯單丙烯酸酯、羥基官能脂族聚酯氨酯單丙烯酸酯、羥基官能芳族聚醚氨酯單丙烯酸酯、羥基官能芳族聚酯氨酯單丙烯酸酯、羥基官能聚酯單丙烯酸酯、羥基官能聚醚單丙烯酸酯、羥基官能環氧單丙烯酸酯、羥基官能丙烯酸化丙烯酸單丙烯酸酯、羥基官能脂族聚醚氨酯二丙烯酸酯、羥基官能脂族聚酯氨酯二丙烯酸酯、羥基官能芳族聚醚氨酯二丙烯酸酯、羥基官能芳族聚酯氨酯二丙烯酸酯、羥基官能聚酯二丙烯酸酯、羥基官能聚醚二丙烯酸酯、羥基官能環氧二丙烯酸酯、丙烯醯化丙烯酸二丙烯酸酯、羥基官能脂族聚醚氨酯聚丙烯酸酯、羥基官能脂族聚酯氨酯聚丙烯酸酯、羥基官能芳族聚醚氨酯聚丙烯酸酯、羥基官能芳族聚酯氨酯聚丙烯酸酯、羥基官能聚酯聚丙烯酸酯、羥基官能聚醚聚丙烯酸酯、羥基官能環氧聚丙烯酸酯、羥基官能丙烯酸化丙烯酸聚丙烯酸酯。
三聚氰胺樹脂較佳包含透過三聚氰胺與醛類,特別是與甲醛、乙醛、異丁醛及乙二醛反應得到的樹脂。
進一步可以行的是:此類樹脂被部分或完全改質,例如藉由用一元或多元醇對所獲得的羥甲基進行醚化。換言之,可以透過三聚氰胺與醛類反應得到且視情況可以部分或完全改質的樹脂特別合適作為三聚氰胺樹脂。
合適的醛類尤其是甲醛、乙醛、異丁醛及乙二醛。
三聚氰胺─甲醛樹脂較佳為三聚氰胺與醛類,例如與上述醛類,特別是與甲醛反應的反應產物。視情況藉由用一元或多元醇進行醚化來對所獲得的羥甲基進行改質。
同樣有利的是:表塗層由UV固化單體及/或寡聚物構成,單獨地或組合地選自聚氨酯、聚丙烯酸酯、聚氨酯丙烯酸脂、聚丙烯酸甲酯、聚酯樹脂、聚碳酸酯、酚醛樹脂、環氧樹脂、聚脲及/或三聚氰胺樹脂之群組,特別是更佳地選自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酯、聚碳酸酯(PC)、聚偏二氟乙烯(PVDF)之群組。
上述聚合物,特別是聚偏二氟乙烯,使得表塗層特別耐受化學負荷及/或機械負荷。其優點特別在於,轉移層不需要其他的保護漆層,特別是須被額外施覆於表塗層上的保護漆層,因此,表塗層較佳形成經裝飾的塑膠製品的外露可見面。換言之,表塗層較佳具有耐化學性高的表面,較佳為基本化學惰性的表面。
承上,表塗層較佳被設計成特別耐溶劑,如異丙醇及甲乙酮(MEK),耐侵蝕性物質,如防曬霜、護手霜、燃料、驅蟲劑(二乙基甲苯醯胺(DEET),如Autan®)、發動機油、制動液、冷卻劑、拋光劑、瀝青及焦油去除劑、鳥糞、樹膠及/或硝基稀釋劑,耐候,如陽光、雨水及/或露水,耐食物,如咖啡,耐清潔劑及/或耐機械負荷以及耐高熱負荷。
表塗層特別是亦被設計成高度耐受驅蟲劑(例如根據測試標準Ford FLTM BI 113-08)。其中,將用於測試耐受性的驅蟲劑塗在包含有表塗層的測試板上。測試板可以包含其他漆層,其中表塗層形成外露可見面。在23℃及74℃下將測試板置入乾燥櫃中。測試板在此過程中為平躺放置。24小時後將測試板從乾燥櫃中取出並進行評估。測試板的表面不能有任何缺陷。此外,在測試板的層結構內部,各層不得有附著力損失或脫層現象。
此外,表塗層特別是亦被設計成高度耐受防曬霜組分(例如根據Ford FLTM BI 113-08)。將防曬霜塗在紗布繃帶上,並與紗布繃帶一起施覆至包含有表塗層的測試板上。測試板可以包含其他漆層,其中表塗層形成可見面並與紗布繃帶接觸。在23℃及74℃下將測試板置入乾燥櫃中。測試板為平躺放置。24小時後將測試板從乾燥櫃中取出並進行評估。測試板的表面不能有任何缺陷。此外,測試板的各漆層不得有附著力損失或脫層現象。
表塗層特別是被設計成高度耐受護手霜組分,此係例如根據Volkswagen測試標準PV 3964 Type B的方法而測定。將護手霜塗在紗布繃帶上,並與紗布繃帶一起施覆至測試板上。此測試板可以包含其他漆層,其中表塗層形成可見面,並與紗布繃帶接觸。在80℃下將測試板置入乾燥櫃中。測試板為平躺放置。24小時後將測試板從乾燥櫃中取出並進行評估。表塗層不得有任何顏色及觸感上的變化。根據DIN EN 20105-A02(“ 紡織品 色牢度測試 ─A02 部分:用於評估顏色變化的灰度( ISO 105-A02:1993 );德國版 EN 20105-A02:1994”,發佈日期:1994-10)的方法所測定之灰度牢度等級,必須能以≧4的值來評估。
為了達到上述耐受性,若表塗層在固態下例如以聚偏二氟乙烯(PVDF)及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為主要組分,且其固態下的重量占比為至少50%的PVDF及至少10%的PMMA,則是有利的。以重量占比計,表塗層在固態下較佳具有至少60%的PVDF及至少20%的PMMA。以重量占比計,表塗層在固態下尤佳具有約70%的PVDF及約30%的PMMA,較佳70%的PVDF及30%的PMMA。
此外,轉移膜在各層之間具有良好的附著強度。此附著強度係根據DIN EN ISO 2409:2013-06(“ 塗層材料 橫切試驗( ISO 2409:2013 ), EN ISO 2409:2013 德國版”,發佈日期:2013-06)所規定的測試方法B之橫切試驗及/或根據ASTM D3359-09(“ 藉由膠帶測試測量附著力的標準測試方法”,發佈日期:2009年)而測定。在表塗層形成外露可見面的情況下,根據DIN EN ISO 2409:2013-06的測試方法進行目測評估,轉移膜至少具有1或0的橫切特性值(GT),及/或根據ASTM D3359-09具有為4B或5B的值。
根據DIN EN ISO 2409:2013-06或ASTM D3359-09,橫切值的分類標準歸納在下表中:
描述 表面 ISO特性值 ASTM特性值
切割邊緣完全光滑,無塗料段剝落。 GT 0 5B
在網格線的交匯處有小片塗料剝落;剝落面積約占5%的分段。
Figure 02_image001
GT 1 4B
塗料沿著切割邊緣及/或在網格線的交匯處剝落;剝落面積約占15%的分段。
Figure 02_image003
GT 2 3B
塗料沿切割邊緣部分或完全成寬條狀剝落,及/或塗料完全或部分地從個別分段剝落;剝落面積約占35%的分段。
Figure 02_image005
GT 3 2B
塗料沿切割邊緣成寬條狀剝落及/或完全或部分地從個別分段剝落;剝落面積約占65%的分段。
Figure 02_image007
GT 4 1B
剝落面積占65%以上的分段。 GT 5 0B
轉移膜各層的良好附著強度特別是透過相接觸的各層之間良好的化學協調作用而實現。此點例如可以藉由中介層,較佳藉由助黏層來加以促進。
下面介紹一種測試塑膠件及印刷膜的耐磨性及/或摩擦牢度之方法。此方法與Volkswagen公司的測試標準PV 3906相對應。對試樣上因摩擦而產生的可以辨識磨損變化進行目測評估(摩擦掉色測定器或符合DIN EN ISO 105-X12標準的同等設備(“ 紡織品 色牢度測試 ─X12 部分:耐摩擦色牢度( ISO 105-X12:2016 );德語版 EN ISO 105-X12:2016”,發佈日期:2016-11))。根據DIN EN ISO 105-X12按如下方式製備或製造試樣。在測試之前,將試樣在VW 50554-23/50-2所規定的標準氣候(空氣溫度為(23±2)℃、相對空氣濕度為(50±6)%、空氣壓力為86~106 kPa且極限偏差為2的標準氣候)中至少存放48小時。根據ISO 105-X12的規定,用棉麻紗製成的摩擦布(又稱摩擦牢度測試用布或Crocking Cloth)來評估著色的摩擦牢度。其中,白色摩擦布在受控條件下以直線運動的方式摩擦印刷試樣。對乾摩擦布及濕摩擦布的摩擦試驗應儘可能在有空調的房間進行。所有試樣皆應事先仔細刷洗及/或作吸塵處理。「濕」係指在水中存放1分鐘,而後在10 N的負載下在濾紙與兩塊玻璃板之間冷浸1分鐘,從而吸收了大約100%之水分的摩擦布。進行評估之前,在VW 50554-2所規定的室溫下(空氣溫度為18~28℃的氣候,不考慮相對空氣濕度及空氣壓力)對潮濕試樣及濕摩擦布進行乾燥。
根據以下分級制度或評估制度對表面的耐磨性進行目測評估: 1級=無可見變化,例如無摩擦痕跡; 2級=輕微變化,例如依稀可見的摩擦痕跡; 3級=明顯變化,例如顏色改變,表面損壞; 4級=強烈變化,例如基礎材料變得可見。
為了評估摩擦布,利用根據ISO 105-A03:2019-10的灰度(“ 紡織品 色牢度測試 ─A03 部分:用於評估染色的灰度”,發佈日期:2019-10)來評估染色。在用於評估染色的灰度上有九個具有不同對比度的無光澤、灰色及白色的色板對。灰度係被用來比較未經處理的未著色摩擦布在牢度測試前後的情況。對染色(即摩擦布在測試過程中由於試樣所釋放的染料被吸收而產生的顏色變化)進行目測評估。人們藉助於灰度將其分為1~5級(有四個半級)。1級表示嚴重染色,5級表示無可見染色。
可以進行以下磨損測試,其中每次磨損測試皆是在一份單獨的試樣上進行。除了根據上述分級制度評估耐磨性外,另評估灰度牢度等級(根據DIN EN 20105-A03)。按要求通過所有磨損測試。
已進行的測試 要求
2000個乾式雙衝程(高負荷區域內的部件) 部件:等級≦2 (根據PV 3906,第5.5點,評價或目測評估)   摩擦布:灰度牢度等級≧4 (DIN EN 20105-A03)
使用清潔汽油的10個衝程(沸騰範圍為80~100℃) 部件:1級 (根據PV 3906,第5.5點,評價或目測評估)   摩擦布:灰度牢度等級≧4 (DIN EN 20105-A03)
複製在主結構漆中的浮雕結構及/或表塗層的互補浮雕結構較佳為非隨機浮雕結構。
非隨機浮雕結構較佳係指專門形成、而不是由於材料表面的隨機表面粗糙度而出現的浮雕結構。因此,非隨機浮雕結構特別是可以透過以下事實來識別:可選擇性地重複,並且可以一模一樣地存在於數種最終產品中。舉例而言,若欲例如在無端載體膜中以工業規模產生具有所需輪廓形狀的浮雕結構,則一般使用經相應結構化的具有有限長度之印模或圓筒。由於在無端載體膜上連續使用結構化工具,所形成的浮雕結構在載體膜上每隔一定距離地重複出現,因而為可識別的非隨機浮雕結構,即使乍看之下局部出現了隨機浮雕結構。
非隨機浮雕結構另可以透過以下事實來識別:例如,某些不常見或極為罕見的輪廓形狀聚集性地、週期性或準週期性地出現。隨機浮雕結構(例如表面粗糙度及/或埋設粒子)具有相當不明確的圓形輪廓形狀,而非隨機浮雕結構則呈現出例如精確的、按幾何原理形成的輪廓形狀,如矩形輪廓、正弦形輪廓、鋸齒形輪廓、半球形輪廓或閃耀結構。此外,非隨機浮雕結構亦可以包含設計或由設計組成,特別是技術設計,如碳纖維、波紋、多邊形等,及/或有機設計,如木紋。另外,非隨機浮雕結構例如呈現出二元輪廓或具有階梯狀交錯輪廓深度的輪廓,特別是具有恆定的輪廓深度,特別是如DE 10054503 B4中所描述的二元輪廓。階梯狀輪廓的一個特例例如是局部輪廓深度僅能呈現離散水平的矩形輪廓。其中,兩個相鄰凹陷之間的距離較佳處於0.25~100 µm,較佳0.5~50 µm範圍內。相對於平均水平,輪廓深度較佳小於15 µm,較佳小於10 µm,尤佳小於7 µm,且特別是較佳地為DE 102012105571 A1中的值。例如在EP 0992020 B1中揭露了具有局部變化的結構深度之微觀精細非隨機浮雕結構。
非隨機浮雕結構亦可以為DE 102018123482 A1中所描述的消色差定向繞射微結構。其優點特別在於,入射輻射可針對性地成像、繞射及/或散射到一個或數個空間角度。
前幾段提到的專利申請之內容被視為已被納入本案。
有利的是,主浮雕結構被設計成使得互補浮雕結構包含微結構,特別是尺寸低於肉眼解析極限的微結構。
肉眼的解析極限較佳相當於至少為300 µm的結構尺寸。
此外,主浮雕結構可以被設計成使得互補浮雕結構包含巨觀結構,特別是尺寸高於肉眼解析極限的巨觀結構。
此外,互補浮雕結構可以形成為尺寸低於肉眼解析極限的微結構,另外另可以形成為可以被肉眼看到的巨觀結構。其中,巨觀結構可以出現在微結構旁邊及/或與微結構疊加。
其中,微結構可以有利地具有模擬巨觀結構之存在的光學效果。
互補浮雕結構可以形成為啞光結構、繞射結構及/或折射結構及/或巨觀結構。此外,上述幾種結構可以並排設置及/或彼此疊加。
啞光結構為一種具有隨機性的繞射結構,使得入射光以隨機方式散射。啞光結構在微觀尺度上具有精細的浮雕結構元素,該等浮雕結構元素決定了散射能力,且可以用統計參數描述。此等參數例如為浮雕結構元素在由轉移膜拓張而成之平面的x方向及/或y方向上的平均間距、平均粗糙度Ra及相關長度l c
較佳啞光結構具有處於300~5,000 nm範圍之平均間距,以及處於20~2000 nm,較佳50~500 nm範圍之平均粗糙度Ra。相關長度l c較佳處於200~50,000 nm範圍內,特別是處於500~10,000 nm範圍內。
繞射結構乃是以光的繞射為基礎而形成光學效應之結構,例如繞射光柵或全息圖。可以是經典的2D/3D全息圖或3D全息圖,其基於表面結構而允許呈現三維資訊。從局部看,全息生成的全息圖如Fourier全息圖之輪廓可以被認為是近似週期性的,其中典型線數處於300~2,000條線/mm範圍,典型結構深度處於50~800 nm範圍。然而,亦可以使用線數為10~300條線/mm、結構深度為0.5~10 µm的非常粗的光柵結構來實現消色差效應。
電腦生成的全息圖,例如所謂的Kinoform,可以給人以隨機表面浮雕之印象,並具有不對稱的繞射效果。典型結構深度為入射光波長的一半或數倍,並取決於Kinoform是要在透射或反射中展現其效果。關於電腦生成的全息圖的其他的參數可以在WO 2019048499 A1中找到,其內容被視為已被納入本案。
折射結構乃是基於光的折射及/或光的反射而形成光學效應之結構,例如微透鏡或微鏡。此類微透鏡或微鏡尤其不是單獨使用,而是較佳並排設置於規則的或偽隨機的網格或像素陣列中。例如,EP 2686172 B1中描述了微鏡,其內容被納入本案。
基於上述結構的光學可變效果例如可以藉由改變一個或數個結構參數來實現,例如改變光柵週期、平均間距、微鏡傾斜角度、結構深度及/或方位角。
透過主結構漆及表塗層的上述特性以及形成在此等漆中的表面結構,可以將明確的且可以重複的影像、紋飾及/或結構轉移到待裝飾的塑膠製品上。這與所謂的軟觸感漆相比特別具有優勢,因為軟觸感漆僅具有部分或整面的、不明確且不可重複的表面粗糙度。換言之,主結構特別是包含不為此目的而添加的粒子,例如礦物粒子及/或聚合物粒子及/或聚矽氧粒子。
由於有大量的表面結構可以供選擇,根據本發明的轉移膜已具有很大的設計多樣性。此外,該轉移膜,特別是轉移層,可以具有至少一個裝飾層,特別是至少一個色層,及/或至少一個金屬化層及/或至少一個黏著層或底塗層及/或至少一個複製層。上述各層可以單獨地,或者亦可以相互任意組合地設置於轉移層中。其中,該等層可以整面施覆,亦可以僅部分(即局部)施覆。如此將有利地進一步提昇轉移膜的設計多樣性。
至少一個裝飾層的層厚較佳處於0.1~30 µm,特別是0.5~15 µm範圍。
至少一個裝飾層可以具有至少一個部分或整面的色層,以產生圖案及/或紋飾。特別是在被部分施覆的情況下,至少一個色層亦可以與表塗層的結構套準,特別是在表塗層的反射、吸收及/或折射率方面。
套準或配準,或者說套準精度或配準精度,係指兩個或數個元素及/或層相對於彼此的位置精度。其中,套準精度應在規定公差以內變化,且應儘可能地低。同時,數個元素及/或層相對於彼此的套準精度係為提高製程可靠性的一個重要特徵。其中,特別是藉由基於感測器的、較佳為可光學偵測的配準標記或套準標記,可以實現精確定位。其中,此等配準標記或套準標記既可以為特殊的、單獨的元素或區域或層,亦可以本身為待定位之元素或區域或層的一部分。
至少一個裝飾層可以另具有至少一個複製層,其中形成具有繞射作用及/或折射作用的微結構或巨觀結構。至少一個複製層較佳配設反射層,該反射層可以由金屬化層及/或具有高折射率的HRI層(HRI=High Refractive Index,高折射率)構成。其中,至少一個反射層可以是不透明、半透明或透明的。
在至少一個複製層中可以形成以下一種或多種結構:繞射結構、零階繞射結構、閃耀光柵、巨觀結構,特別是透鏡結構或微稜鏡結構、鏡面、啞光結構,特別是各向異性或各向同性的啞光結構。
至少一個複製結構中的結構可以呈現圖案及/或紋飾,該圖案及/或紋飾特別是被設置成亦與裝飾層的色層套準及/或與主結構漆的結構套準。
至少一個裝飾層可以另具有至少一個金屬化層。至少一個金屬化層較佳以蒸鍍方式製成。特別合適的金屬為鉻(Cr)、銦(In)、錫(Sn)、銅(Cu)及/或鋁(Al)。藉由使用金屬層,將獲得例如具有金屬外觀的微壓印膜。
至少一個蒸鍍金屬化層可以整面施覆並且可以選擇保持在整個表面,或者可以藉由習知的去金屬法如蝕刻、剝離或光微影來進行結構化,從而僅部分地存在。然而,至少一個金屬化層亦可以由黏合劑中的金屬顏料所形成的印刷層構成。印刷的金屬顏料可以整面或部分施覆,並且可以在不同的表面區域具有不同的著色。至少一個金屬化層可以呈現圖案及/或紋飾,該圖案及/或紋飾特別是被設置成亦與至少一個裝飾層的至少一個色層及/或與至少一個複製層的結構套準。
至少一個裝飾層可以另具有至少一個黏著層或底塗層。至少一個黏著層或底塗層朝向待裝飾的塑膠體、基材或塑膠注模料。換言之,從載體膜看,該黏著層或底塗層為轉移層的最下層。
至少一個黏著層或底塗層特別是確保轉移膜的轉移層與塑膠注模料、基材或塑膠體之間存在良好的附著效果。
至少一個黏著層或底塗層較佳具有處於0.1~10 µm,特別是0.1~3 µm範圍之層厚,並且亦可以具有數個子層。
可行的是,在表塗層與主結構漆之間設置剝離層。此剝離層可以支持轉移層被確定無疑地剝離載體膜,其中分離面位於表塗層與主結構漆之間。
作為替代方案或補充方案,主結構漆及/或表塗層可以具有防止表塗層與主結構之間附著過強的添加劑,例如聚矽氧及/或脂族碳氫化合物。換言之,該等添加劑減小了將主結構漆剝離表塗層所需之分離力。
為了使表塗層能夠被乾淨地剝離主結構,表塗層與主結構之間的分離力或剝離力較佳處於3~40 N/m,較佳10~30 N/m範圍。分離力的測定方式如下。
為了測定分離力,將寬度為35 mm、長度為150 mm的轉移層在180℃下以13 m/min的速度壓印於ABS板上。較佳在Zwick/Roell Z 1.0拉伸試驗機上於室溫(約20℃)下測量剝離力。為此,特別是以90°的角度及150 mm的測量距離從ABS板上撕下轉移層,據此測定剝離力。
如此一來,一方面可以在使用過程中,例如在嵌件成型法、IMD法、熱壓印法、層壓法及/或IML法中,方便而可靠地剝離轉移層。另一方面亦能防止例如在膜的生產、儲存或運輸過程中發生意外脫落。
剝離層較佳具有處於0.001~2 µm,特別是0.05~1 µm範圍之層厚。藉此可以確保剝離層的功能,而不會使複製主結構的成像清晰度受到表塗層的實質性負面影響,例如損失細節及/或結構深度。
剝離層可以具有蠟及/或由蠟構成。此種蠟例如可以為巴西棕櫚蠟、褐煤酸酯、聚乙烯蠟、聚醯胺蠟或PTFE蠟,或其混合物。特別是,表面活性物質如聚矽氧或由三聚氰胺─甲醛樹脂交聯漆構成的薄層亦適合作為剝離層。
在表塗層遠離載體膜的一側有利地設有中介層,特別是助黏層。該中介層特別是用於使表塗層與轉移層的其他層之間產生極佳之黏附效果。
此外,可能有利的是:載體膜具有中介層,特別是助黏層。該中介層特別是設置於主結構漆與載體層之間。
較佳施覆單獨地或組合地選自以下之組分以作為載體膜的中介層及/或轉移膜的中介層:可交聯的丙烯酸酯,特別是聚丙烯酸酯、聚酯樹脂、醇酸樹脂及其改質物、胺基樹脂、醯胺基樹脂、酚醛樹脂。因此,載體膜的中介層及/或轉移膜的中介層具有上述組分及/或由上述組分構成。先前技術中所有的習知交聯劑皆可以用於上述組分的交聯。合適的交聯劑例如包含異氰酸酯、三聚氰胺、醇類及/或氮丙啶,或其混合物。
特別是可以透過UV輻射及/或藉由施加熱能及/或透過化學反應來觸發交聯。較佳藉由熱能及/或化學反應實施第一交聯步驟。在可選的、時間上亦可以延遲進行的其他的製程步驟中,可以藉由UV輻射進行進一步的額外交聯。特別是,在轉移膜變形之前藉由熱能及/或透過化學反應進行交聯,在轉移膜變形之後利用UV輻射進行可選的額外交聯,較佳作為最後的製程步驟之一。
理想情況下,轉移膜的中介層具有處於0.1~10 µm,較佳0.3~5 µm,較佳0.5~4 µm範圍之層厚。
載體膜的中介層較佳具有處於0.1~5 µm,較佳0.3~3 µm,尤佳0.5~2 µm範圍之層厚。
轉移層中設置於表塗層遠離載體膜的一側之各層,特別是至少一個裝飾層、中介層、至少一個複製層、至少一個黏著層或底塗層、至少一個金屬化層及/或至少一個色層,必須各自具有表塗層的至少80%之延展度。換言之,各層的延展度至少為40%,較佳至少為120%,較佳至少為160%。
若主浮雕結構係藉由將主結構漆施覆至特別是由ABS、ABS/PC、PET、PC、PMMA、PE及/或PP構成的載體層上而形成,則是有利的。較佳在附加的製程步驟中將主結構漆施覆至載體層上。較佳用印刷方法施覆主結構漆。
有利的是,在將主結構漆施覆至載體層上之前,特別是以印刷方式施覆中介層,較佳為助黏層。此中介層具有處於0.1~5 µm,較佳0.3~3 µm,尤佳0.5~2 µm範圍之層厚。
若以處於0.1~100 µm,特別是0.5~50 µm,較佳1.0~30 µm範圍之層厚施覆主結構漆,則是有利的。
較佳可以將可用UV輻射固化的漆用作主結構漆。UV固化主結構漆可以由以下組分構成,單獨地或組合地選自:單體的或寡聚的聚酯丙烯酸酯、聚醚丙烯酸酯、聚氨酯丙烯酸酯、環氧丙烯酸酯、胺改質聚酯丙烯酸酯、胺改質聚醚丙烯酸酯、胺改質聚氨酯丙烯酸酯。
UV固化主結構漆可以被調節為特別具有流動性,從而能填滿印刷輥最狹窄的空穴。
較佳地,UV固化主結構漆在施覆時的動態黏度處於10~500 mPas,較佳50~200 mPas範圍,該動態黏度較佳用旋轉黏度計在室溫下測得。
UV固化主結構漆可以透過惰性固化而固化。惰性固化較佳係指波長在300~600 nm範圍內的UV輻射較佳在塗漆過程中通過載體膜及/或在塗漆之後立即通過載體膜。在此過程中較佳使用汞燈及/或鐵摻雜汞燈。UV固化主結構漆的後固化係藉由用波長在300~600 nm範圍的汞燈照射主結構漆而實現。
作為替代方案,亦可以將熱塑性漆用作主結構漆,該熱塑性漆較佳在壓力及溫度的影響下被複製。具體而言,該壓力處於10~110 bar,較佳15~60 bar範圍,及/或該溫度處於100~210℃,較佳120~190℃範圍。
主結構漆可整面或部分地,特別是部分與裝飾物套準地被施覆至載體層上。因此,亦可以設想的是:主結構漆在第一步驟中被整面施覆至載體層上,並且在另一步驟中藉由清洗方法或其他習知的結構形成技術被局部去除。在載體層上僅局部施覆主結構漆的情況下,有利的是:在載體層上未設置主結構漆的區域中,至少局部地施覆另一漆,特別是具有非凸起表面的漆,較佳具有光滑的及/或非結構化的表面。
為了改良載體層與主結構漆之間的附著效果,可以對載體層進行預處理。藉此確保主結構漆可以與載體層一起從已轉移的轉移層上被完全移除,特別是在被使用於嵌件成型法、IMD法、熱壓印法及/或IML法之後。此點特別是可以藉由對載體層進行預處理而實現。諸如電暈處理、電漿處理及/或火焰處理等方法皆適合於此目的。作為替代方案及/或補充方案,在設置於主結構漆之前,可以在載體層上施覆中介層。
如主結構漆的上述例子所述,在根據本發明的方法中,可以在很寬的範圍內對主浮雕結構的特性施加影響。在此適用適合量產的製程步驟。
表塗層作為漆,特別是作為熱塑性漆或作為UV固化漆或作為兼具熱塑性組分及UV固化組分的混合漆被施覆。
較佳用印刷輥或縫式噴嘴施覆表塗層,並且在施覆之後,較佳尚在製造轉移膜的過程中,特別是藉由施加熱能及/或透過UV輻射來使表塗層交聯及/或固化。
表塗層的黏度可以根據欲實現的結構加以調整,並且可以在從流動性極佳到糊狀的很大範圍內進行調節。換言之,在施覆過程中,表塗層的黏度可以是及/或可選自範圍為15~600 mPas,較佳為25~250 mPas的動態黏度。
其優點在於,表塗層例如亦流入低於肉眼解析極限的極小空穴中,並且能塑造該等空穴。這與結構化擠出材料相比特別有利,因為製程條件使得此類材料在黏度選擇上受到限制。
亦可以噴塗、塗刷或澆注方式將漆施覆至包含有複製主結構漆的載體膜上。
其中,複製主結構漆起模具作用,以將浮雕結構成型到表塗層中。施覆表塗層時,可以利用壓力及/或溫度來改良成型品質。
作為替代方案或補充方案,亦可以提供黏度極低的漆,該漆特別適合於填充主結構漆上最細小的空穴。一般來說,可以藉由施加熱能來固化所施覆的漆,例如透過熱輻射或藉由與加熱體如旋轉輥子進行接觸。
可以設置乾燥滾筒,以形成背面特別光滑的表塗層。當使用UV固化漆時,可以藉由透明滾筒或者從載體膜的正面特別方便地將表塗層固化。
轉移層的其他層,特別是至少一個中介層、至少一個裝飾層,較佳為至少一個色層、至少一個複製層及/或至少一個黏著層或底塗層,有利地以印刷方式被施覆至表塗層上。印刷方法可以採用凹版印刷、網板印刷、柔版印刷或噴墨印刷。可以使用金屬化系統,亦可以使用色素系統。特別是以蒸鍍及/或印刷方式施覆至少一個金屬化層。較佳能夠以印刷方式在載體膜上施覆中介層,較佳為助黏層。
根據本發明的方法特別適合於連續製程,較佳適合於將轉移膜的各層逐層施覆至載體膜上並進行結構化的卷對卷製程。
此種轉移膜較佳被用來裝飾塑膠製品,例如在嵌件成型法、IMD法、熱壓印法、層壓法及/或IML法中。另外,此種轉移膜亦可以在未經回注的情況下用於顯示器,例如作為膜製品,以抑制反射及/或提高透射率。
事實證明,將轉移膜作為裝飾膜使用效果特別好。此外,事實證明,根據本發明的轉移膜在嵌件成型法中的使用效果特別好。此外,該轉移膜亦可以很好地用於IMD法、熱壓印法、層壓法及/或IML法。根據本發明的轉移膜亦可以被出色地用來製造用轉移層裝飾的塑膠製品或膜製品,該塑膠製品或膜製品在轉移層區域具有具備特殊的光學特性及/或觸感特性之結構化區域。換言之,該轉移膜可以用作嵌件成型膜、IMD膜、熱壓印膜、層壓膜及/或IML膜。
具有結構化表面的轉移膜可以被施覆至厚度處於50~500 µm,較佳100~350 µm範圍的基材上,較佳得到膜製品。特別是這樣來施覆轉移層,使得轉移層以其遠離表塗層的一面與基材接觸。
該基材可以為單層或多層,且例如可以選自PC、ABS/PC、PP、TPU及/或PMMA,或其混合物及/或共擠出物。基材可以具有自支撐層,其中特別是在自支撐層上設有或設置其他層,單獨地或組合地選自助黏層、剝離層、金屬層、色層、功能層、複製層、裝飾層及保護層。剝離層較佳設置於自支撐層朝向基材保護層的一側,並且可以在自支撐層被剝離時留在自支撐層上或留在基材的保護層上。此外,較佳可以在基材上於遠離轉移層的一側施覆附加的黏著層或底塗層。
若基材,較佳為基材的至少一個層,更佳為基材的保護層,被設計成透明的,特別是在380~780 nm的波長範圍內較佳具有至少為25%的透射率,較佳具有至少為35%的透射率,更佳具有至少為85%的透射率,則可能是有利的。
保護層較佳具有處於0.1~60 µm,較佳0.5~40 µm,較佳1.0~30 µm範圍之層厚,並且較佳具有高達250℃,較佳高達200℃的耐溫性。
基材的保護層較佳由聚合物形成,單獨地或組合地選自:聚丙烯酸甲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偏二氟乙烯、聚丙烯酸甲酯與聚偏二氟乙烯的共聚物、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與聚偏二氟乙烯的共聚物。
此外,基材的保護層可以由水性聚合物分散體形成,較佳由水性聚氨酯分散體形成,其所基於的組分單獨地或組合地或作為混合分散體地選自:聚醚、聚酯、聚碳酸酯、天然蓖麻油多元醇、天然亞麻籽油多元醇、丙烯酸分散體、苯乙烯/丙烯酸分散體、乙酸乙烯酯分散體。此等水性聚合物分散體可以被配製成單組分(1K)黏結劑體系,其中進行熱乾燥以產生乾燥層,但不發生分子基團的化學交聯。
此等水性聚合物分散體可以被配製成單組分(1K)黏結劑體系,其中藉由UV輻射引發聚合物的反應性分子基團相互交聯,使分子基團發生化學交聯。
作為替代方案,此等水性聚合物分散體可以被配製成雙組分體系(2K),其中除了作為一種組分的一種或數種聚合物外,另存在用於使聚合物的反應性基團發生交聯的第二組分,其中第二組分特別是單獨地或組合地選自異氰酸酯、碳二亞胺、氮丙啶。在雙組分體系的情況下,聚合物可以額外地藉助於UV輻射進行進一步的化學交聯。
此外,基材的保護層可以由聚合物形成,單獨地或組合地選自:多元醇、聚氨酯(PU)、聚氨酯(PU)與多元醇的共聚物、聚氨酯(PU)與聚丙烯酸酯的共聚物。聚氨酯(PU)較佳透過共黏劑,例如透過多元醇及/或透過三聚氰胺樹脂,或者藉由異氰酸酯黏合劑被配製成表塗層。
基材的保護層及/或基材的保護層之個別組分能夠以熱乾燥方式及/或藉由化學交聯,特別是藉由聚異氰酸酯交聯及/或藉由氮丙啶交聯及/或藉由碳二亞胺交聯,及/或透過UV固化或UV交聯而固化。
在轉移膜被施覆至基材上之後,可以在下一個加工步驟之前將轉移膜暫時儲存及/或捲起來。
轉移膜特別是可以在回注之前在射出成型模具中被加熱,及/或轉移膜特別是可以藉由真空被固定在射出成型模具中。此能改良並簡化對轉移膜的操作及/或避免廢品產生。
此外,轉移膜可以在方法實施過程中變形,特別是深拉。該變形特別是可以在射出成型模具中及/或在單獨的裝置中進行。
較佳可以在回注之前(例如嵌件成型法)及/或在回注之後(例如IMD法)將帶有主結構漆的載體膜剝離下來。此外,亦可以在回注之前(例如嵌件成型法)及/或在回注之後(例如IMD法)對轉移膜進行衝壓。
在嵌件成型法中,轉移膜特別是在施覆至基材上並從轉移膜的已施覆轉移層上剝除載體膜之後,可以進行三維或2.5維變形,例如藉由真空及/或深拉工具進行深拉。接著,可以對以此方式得到的嵌件或標籤的外邊緣進行修剪或衝壓,隨後將嵌件或標籤設置於射出成型模具中。而後用塑膠注模料對嵌件或標籤進行回注,以得到經裝飾的塑膠製品。其中,帶有轉移膜的轉移層之基材特別是被定向成使得基材遠離轉移膜的轉移層的一側朝射出成型模具的穴腔定向。
特別是在IMD法中,可以將轉移膜設置於射出成型模具中,而後用塑膠注模料進行回注以得到經裝飾的塑膠製品。其中,轉移膜特別是被定向成使得轉移層遠離表塗層的一側朝射出成型模具的穴腔定向。
在方法實施過程中,特別是在變形及/或回注過程中,形成於表塗層中的結構絕大部分被保留下來。換言之,結構形狀及/或結構截面及/或結構深度基本保留下來,較佳地,結構深度減小最多30%,較佳減小最多20%。結構深度的減小特別是僅發生於局部,特別是發生在轉移膜的表塗層及/或轉移層發生較高程度之拉伸的表面區域內,特別是當表塗層的拉伸度介於約50~200%之間,較佳介於50~200%之間時。
此外,較佳在從轉移層上移除該膜帶有主結構的載體層之後,可以為此時已形成轉移層的可見面之表塗層配設金屬化層。特別合適的金屬為鉻(Cr)、銦(In)、錫(Sn)、銅(Cu)及/或鋁(Al)。較佳為表塗層配設層厚處於5~200 nm,特別是10~100 nm範圍之金屬化層。能夠以蒸鍍方式施覆金屬化層。此外,可以均質地或以梯度方式施覆金屬化層。換言之,在表塗層所形成之平面的俯視圖中,金屬化層的層厚可以在x方向及/或y方向上保持不變及/或減小或增加。特別是,在此得到包含了具有金屬外觀之結構化表塗層的轉移層。
此外,在從轉移層上移除該膜帶有主結構的載體層之後,亦可以在形成可見面的層上施覆裝飾層,特別是部分或整面的色層,及/或中介層,特別是助黏層。特別是在施覆金屬化層之後施覆裝飾層及/或中介層。藉此可以獲得額外的光學深度效果。此效果特別是在轉移層可見面的金屬化層與裝飾層相結合後更為明顯。
舉例而言,用於製造用轉移膜的轉移層裝飾之塑膠製品的方法,特別是嵌件成型法,可以包含下列較佳以下述順序被實施之步驟中的一或數個: 提供轉移膜,包含載體膜及轉移層,載體膜包含主結構漆,轉移層設置於載體膜上,可以被剝離載體膜,並且包含表塗層,其中主結構漆設置於載體膜朝向轉移層的一側並且具有主結構,其中表塗層包含結構化部分,該結構化部分具有與主結構互補之結構; 特別是以熱壓印的方式將轉移膜施覆至基材上; 將載體膜連同主結構一起剝離轉移膜的轉移層; 可選地將包含了基材的轉移膜暫時儲存及/或捲起來; 特別是藉由深拉使轉移膜變形,特別是使轉移膜的轉移層及基材變形; 對轉移膜的轉移層,特別是對轉移層及基材進行衝壓或雷射切割; 用塑膠注模料對轉移膜,特別是對轉移膜的設置於基材上的轉移層進行回注; 得到經裝飾的塑膠製品。
另一種用於製造用轉移膜的轉移層裝飾之塑膠製品的示例性方法,特別是IMD法,可以包含下列較佳以下述順序被實施之步驟中的一或數個: 提供轉移膜,包含載體膜及轉移層,載體膜包含主結構漆,轉移層設置於載體膜上,可以被剝離載體膜,並且包含表塗層,其中主結構漆設置於載體膜朝向轉移層的一側並且具有主結構,其中表塗層包含結構化部分,該結構化部分具有與主結構互補之結構; 將轉移膜設置於射出成型模具中; 可選地加熱轉移膜,特別是在射出成型模具中; 可選地將轉移膜固定在射出成型模具中,特別是藉由真空; 用塑膠注模料對轉移膜進行回注; 將載體膜連同主結構一起剝離轉移膜的轉移層; 得到經裝飾的塑膠製品。
以此方式經裝飾的塑膠製品較佳用作汽車、船舶、飛機或電信設備或家用電器的裝飾部件。
當然,上述特徵亦可以等效應用於方法,或者上述方法特徵亦可以等效應用於產品。
第1圖示出轉移膜10的示意性剖面圖。轉移膜10,特別是嵌件成型膜、IMD膜、熱壓印膜、層壓膜及/或作為IML膜,具有載體膜12以及設置於載體膜12上且可以被剝離載體膜12的轉移層14。轉移層14包含表塗層16。在載體膜12朝向轉移層14的一側形成有主結構,其中表塗層16包含結構化部分,該結構化部分具有與主結構互補之結構。
有利地,第1圖中的主結構漆18具有該主結構。
此外,第1圖所示的載體膜12較佳具有載體層20以及在載體層20上朝轉移層14方向設置的主結構漆18。載體層20較佳由ABS、ABS/PC、PET、PC、PMMA、PE及/或PP形成,其層厚有利地處於5~100 µm,特別是20~80 µm範圍內。
複製的主結構漆18整面地且單層地設置於由載體層20拓張而成的平面上。
第1圖中的主結構漆18較佳包含可以用UV輻射固化的組分及/或熱塑性漆。
UV固化主結構漆18可以由以下組分構成,單獨地或組合地選自:單體的或寡聚的聚酯丙烯酸酯、聚醚丙烯酸酯、聚氨酯丙烯酸酯、環氧丙烯酸酯、胺改質聚酯丙烯酸酯、胺改質聚醚丙烯酸酯、胺改質聚氨酯丙烯酸酯。
在第1圖中,適合作為主結構漆18的熱塑性漆例如可以為具有以下組成的漆: 組分:                            重量占比: 甲乙酮                           200~600,較佳300~500; 乙酸乙酯                         100~400,較佳200~300; 乙酸丁酯                         50~300,較佳100~200;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50~250,較佳100~200; (軟化點約為170℃) 硝酸纖維素               50~250,較佳100~200。
複製的主結構漆較佳具有處於0.1~100 µm,特別是0.5~50 µm,較佳1.0~30 µm範圍之層厚。
第1圖中的主結構漆18有利地具有0.2~30 µm,較佳3~20 µm範圍的結構深度。
之所以有利的原因在於,透過上述結構深度,可以使主結構漆18達到特別好的觸感效果及/或良好的光學可變效果。
第1圖中的主結構漆18較佳具有至少為50%,較佳至少為100%的延展度。特別是當主結構漆在製造過程及/或施覆過程中需要變形時,主結構漆的充分延展度是有利的。特別是在嵌件成型法中,帶有主結構漆的載體膜在轉移膜變形之前被移除,因而對於此應用來說,主結構漆的延展度僅起到次要作用。
第1圖中的表塗層16較佳以如下方式設置於轉移膜10上:表塗層在轉移層14朝向載體膜12的一側形成轉移層14的最上層。換言之,表塗層16可以在經裝飾的塑膠製品上形成最外層,特別是不需要在表塗層16上再設置保護漆層。
第1圖中的表塗層16較佳具有處於0.1~60 µm,較佳0.5~40 µm,較佳1.0~30 µm範圍之層厚。
此外,表塗層16較佳被設計成透明的及/或特別是在380~780 nm的波長範圍內具有至少為25%,較佳至少為35%,更佳至少為85%之透射率。
進一步可行的是:在第1圖中,表塗層16著色,特別是,表塗層16用染料色素著色,及/或表塗層16的著色度小於15%,較佳小於10%,更佳小於5%。同樣可行的是:表塗層16無色,及/或表塗層16的著色度為0%。因此,表塗層16可以是及/或可以形成清漆層,特別是未著色的清漆層。
第1圖中的表塗層16可以被設計成具有處於1~98,較佳10~90範圍之光澤度。
在轉移膜10的使用過程中,例如在變形過程中,特別是在深拉時,有利地不會出現發亮現象。換言之,變形轉移膜10的光澤度為未變形轉移膜10的光澤度的90~110%,較佳95~105%,特別是在轉移膜的表塗層及/或轉移層發生較高程度之拉伸的表面區域內,特別是當表塗層的拉伸度介於約50~200%之間,較佳介於50~200%之間時。
較佳地,表塗層16具有至少為50%,較佳至少為150%,尤佳至少為200%的延展度。
若表塗層16具有高達250℃,較佳高達200℃的耐溫性,則是有利的。
此外,若第1圖中的表塗層16由長鏈聚合物形成,則是有利的。該等聚合物可以被設計成交聯的。交聯及/或固化較佳基於熱能及/或UV輻射之施加。
表塗層16較佳由聚合物形成,單獨地或組合地選自:聚丙烯酸甲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偏二氟乙烯、聚丙烯酸甲酯與聚偏二氟乙烯的共聚物、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與聚偏二氟乙烯的共聚物。
此外,表塗層16可以由水性聚合物分散體形成,較佳由水性聚氨酯分散體形成,其所基於的組分單獨地或組合地或作為混合分散體地選自:聚醚、聚酯、聚碳酸酯、天然蓖麻油多元醇、天然亞麻籽油多元醇、丙烯酸分散體、苯乙烯/丙烯酸分散體、乙酸乙烯酯分散體。
此外,表塗層16可以由聚合物形成,單獨地或組合地選自:多元醇、聚氨酯(PU)、聚氨酯(PU)與多元醇的共聚物及/或聚氨酯(PU)與聚丙烯酸酯的共聚物。聚氨酯(PU)較佳透過共黏劑,例如透過多元醇及/或透過三聚氰胺樹脂,或者藉由異氰酸酯黏合劑被配製成表塗層16。
表塗層16及/或表塗層16的個別組分能夠以熱乾燥方式及/或藉由化學交聯,特別是藉由聚異氰酸酯交聯及/或藉由氮丙啶交聯,及/或透過UV固化或UV交聯而固化。
聚異氰酸酯較佳包含包括至少兩個異氰酸酯基團之組分,特別是,其中異氰酸酯基團為至少一個選自二異氰酸酯單體、二異氰酸酯寡聚物、二異氰酸酯時段預聚物、二異氰酸酯時段聚合物、聚異氰酸酯單體、聚異氰酸酯寡聚物、聚異氰酸酯時段預聚物及/或聚異氰酸酯時段聚合物及/或其混合物之基團。
此處另可行的是:包含二異氰酸酯的組分包含至少一種組分,單獨地或組合地選自:聚氨酯寡聚物或聚脲寡聚物、聚氨酯預聚物、聚脲預聚物、聚氨酯聚合物、聚脲聚合物。
更佳地,包含至少兩個異氰酸酯基團的組分包含至少一個基團,單獨地或組合地選自: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HDI)、異佛爾酮二異氰酸酯(IPDI)、亞甲基二苯基二異氰酸酯(MDI)、甲苯二異氰酸酯(TDI)、亞苯基二異氰酸酯、萘二異氰酸酯(NDI)、二苯碸二異氰酸酯、乙烯二異氰酸酯、丙烯二異氰酸酯、此等二異氰酸酯的二聚物、此等二異氰酸酯的三聚物、三苯甲烷三異氰酸酯、聚苯甲烷聚異氰酸酯(聚合MDI)。
較佳地,特別是用於聚異氰酸酯交聯的具有羥基的組分,特別是羥基官能丙烯酸組分,單獨地或組合地選自:羥基單丙烯酸酯、羥基二丙烯酸酯、羥基聚丙烯酸酯、羥基官能脂族聚醚氨酯單丙烯酸酯、羥基官能脂族聚酯氨酯單丙烯酸酯、羥基官能芳族聚醚氨酯單丙烯酸酯、羥基官能芳族聚酯氨酯單丙烯酸酯、羥基官能聚酯單丙烯酸酯、羥基官能聚醚單丙烯酸酯、羥基官能環氧單丙烯酸酯、羥基官能丙烯酸化丙烯酸單丙烯酸酯、羥基官能脂族聚醚氨酯二丙烯酸酯、羥基官能脂族聚酯氨酯二丙烯酸酯、羥基官能芳族聚醚氨酯二丙烯酸酯、羥基官能芳族聚酯氨酯二丙烯酸酯、羥基官能聚酯二丙烯酸酯、羥基官能聚醚二丙烯酸酯、羥基官能環氧二丙烯酸酯、丙烯醯化丙烯酸二丙烯酸酯、羥基官能脂族聚醚氨酯聚丙烯酸酯、羥基官能脂族聚酯氨酯聚丙烯酸酯、羥基官能芳族聚醚氨酯聚丙烯酸酯、羥基官能芳族聚酯氨酯聚丙烯酸酯、羥基官能聚酯聚丙烯酸酯、羥基官能聚醚聚丙烯酸酯、羥基官能環氧聚丙烯酸酯、羥基官能丙烯酸化丙烯酸聚丙烯酸酯。
三聚氰胺樹脂較佳包含透過三聚氰胺與醛類,特別是與甲醛、乙醛、異丁醛及乙二醛反應得到的樹脂。
進一步可行的是:此類樹脂被部分或完全改質,例如藉由用一元或多元醇對所獲得的羥甲基進行醚化。換言之,可以透過三聚氰胺與醛類反應得到且視情況可以部分或完全改質的樹脂特別合適作為三聚氰胺樹脂。
合適的醛類尤其是甲醛、乙醛、異丁醛及乙二醛。
三聚氰胺─甲醛樹脂較佳為三聚氰胺與醛類,例如與上述醛類,特別是與甲醛反應的反應產物。視情況藉由用一元或多元醇進行醚化來對所獲得的羥甲基進行改質。
同樣有利的是:表塗層16由UV固化單體及/或寡聚物構成,單獨地或組合地選自聚氨酯、聚丙烯酸酯、聚丙烯酸甲酯、聚酯樹脂、聚碳酸酯、酚醛樹脂、環氧樹脂、聚脲及/或三聚氰胺樹脂之群組,特別是更佳地選自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酯、聚碳酸酯(PC)、聚偏二氟乙烯(PVDF)之群組。
上述聚合物,特別是聚偏二氟乙烯,使得第1圖中的表塗層16特別耐受化學負荷及/或機械負荷。其優點特別在於,轉移層14不需要其他的保護漆層,特別是須被額外施覆於表塗層16上的保護漆層,因此,表塗層16較佳形成經裝飾的塑膠製品50的外露可見面。換言之,表塗層16較佳具有耐化學性高的表面,較佳地基本上為化學惰性表面。
承上,表塗層16較佳被設計成特別耐溶劑,如異丙醇及甲乙酮(MEK),耐侵蝕性物質,如防曬霜、護手霜、燃料、驅蟲劑(二乙基甲苯醯胺(DEET),如Autan®)、發動機油、制動液、冷卻劑、拋光劑、瀝青及焦油去除劑、鳥糞、樹膠及/或硝基稀釋劑,耐候,如陽光、雨水及/或露水,耐食物,如咖啡,耐清潔劑及/或耐機械負荷以及耐高熱負荷。
此外,轉移層14在表塗層16形成可見面的情況下,在橫切試驗中表現出良好的附著力。
第2圖示出另一轉移膜10的示意性剖面圖。第2圖中的轉移膜10係基於第1圖中的轉移膜10之構造。據此,轉移膜10同樣具有載體膜12以及設置於載體膜12上且可以被剝離載體膜12的轉移層14。轉移層14包含表塗層16。在載體膜12朝向轉移層14的一側形成有主結構,其中表塗層16包含結構化部分,該結構化部分具有與主結構互補之結構。
然而,第2圖中的轉移膜10另具有其他層。據此,轉移膜10,特別是轉移層14,可以具有至少一個裝飾層28,特別是至少一個色層,及/或至少一個金屬化層30及/或至少一個黏著層或底塗層32及/或至少一個複製層。至少一個裝飾層28,特別是至少一個色層及/或至少一個黏著層或底塗層32及/或至少一個複製層,較佳被印刷在上面。
此外,轉移層14可以具有中介層24,特別是助黏層。至少一個裝飾層28設置於表塗層16遠離主結構漆18的一側。
轉移層的中介層24較佳設置於轉移層14中的至少一個裝飾層28與表塗層16之間。
載體膜12可以另具有中介層26,特別是助黏層,該中介層設置於主結構漆18與載體層20之間。
轉移層的中介層24或載體膜的中介層26特別是用於使表塗層16與轉移層14的其他層之間,或者使載體層20與主結構漆26之間產生極佳之黏附效果。
在第2圖中,較佳施覆單獨地或組合地選自以下之組分以作為轉移層的中介層24及/或載體膜的中介層26:可交聯的丙烯酸酯,特別是聚丙烯酸酯、聚酯樹脂、醇酸樹脂及其改質物、胺基樹脂、醯胺基樹脂、酚醛樹脂。因此,轉移層的中介層24及/或載體膜的中介層26具有上述組分及/或由上述組分構成。先前技術中所有的習知交聯劑皆可以用於上述組分的交聯。合適的交聯劑例如包含異氰酸酯、三聚氰胺、醇類及/或氮丙啶,或其混合物。
特別是可以透過UV輻射及/或藉由施加熱能及/或透過化學反應來觸發轉移層的中介層24及/或載體膜的中介層26之交聯。較佳藉由熱能及/或化學反應實施第一交聯步驟。在可選的、時間上亦可以延遲進行的進一步製程步驟中,可以藉由UV輻射進行進一步的額外交聯。特別是,在轉移膜變形之前藉由施加熱能及/或透過化學反應進行交聯,在轉移膜10變形之後利用UV輻射進行可選的額外交聯,較佳作為最後的製程步驟之一。
理想情況下,第2圖中轉移層的中介層24具有處於0.1~10 µm,較佳0.3~5 µm,較佳0.5~4 µm範圍之層厚。載體膜的中介層26較佳具有處於0.1~5 µm,較佳0.3~3 µm,尤佳0.5~2 µm範圍之層厚。
至少一個裝飾層28的層厚較佳介於0.1~30 µm之間,特別是介於0.5~15 µm之間。
第2圖中的至少一個裝飾層28可以具有至少一個部分或整面的色層,以產生圖案及/或紋飾。特別是在被部分施覆的情況下,至少一個色層亦可以與表塗層16的結構套準,特別是在表塗層16的反射、吸收及/或折射率方面。
至少一個裝飾層28可以另具有至少一個複製層,其中形成具有繞射作用及/或折射作用的微結構或巨觀結構。至少一個複製層較佳配設反射層,該反射層可以由金屬化層及/或具有高折射率的HRI層(HRI=High Refractive Index,高折射率)構成。其中,至少一個反射層可以是不透明、半透明或透明的。
在至少一個複製層中可以形成以下一種或多種結構:繞射結構、零階繞射結構、閃耀光柵、巨觀結構,特別是透鏡結構或微稜鏡結構、鏡面、啞光結構,特別是各向異性或各向同性的啞光結構。
至少一個複製結構中的結構可以呈現圖案及/或紋飾,該圖案及/或紋飾特別是被設置成亦與裝飾層28的色層套準及/或與主結構漆18的結構套準。
至少一個裝飾層28可以另具有至少一個金屬化層30。至少一個金屬化層30較佳以蒸鍍方式製成。特別合適的金屬為鉻(Cr)、銦(In)、錫(Sn)、銅(Cu)及/或鋁(Al)。藉由使用金屬層,將獲得例如具有金屬外觀的微壓印膜。
至少一個蒸鍍金屬化層30可以整面施覆並且可以選擇保持在整個表面,或者可以藉由習知的去金屬技術如蝕刻、剝離或光微影來進行結構化,從而僅部分地存在。然而,至少一個金屬化層30亦可以由黏合劑中的金屬顏料所形成的印刷層構成。印刷的金屬顏料可以整面或部分施覆,並且可以在不同的表面區域具有不同的著色。至少一個金屬化層30可以呈現圖案及/或紋飾,該圖案及/或紋飾特別是被設置成亦與至少一個裝飾層28的至少一個色層及/或與至少一個複製層的結構套準。
至少一個裝飾層28可以另具有至少一個黏著層或底塗層32。至少一個黏著層或底塗層32朝向待裝飾的塑膠體或塑膠注模料51。換言之,從載體膜12看,該黏著層或底塗層為轉移層14的最下層。
至少一個黏著層或底塗層32較佳具有處於0.1~10 µm,特別是0.1~3 µm範圍之層厚,並且亦可以具有數個子層。
轉移層14中設置於表塗層16遠離載體膜12的一側之各層,特別是至少一個裝飾層28、至少一個複製層、中介層24、至少一個黏著層或底塗層32、至少一個金屬化層30及/或至少一個色層,必須各自具有表塗層16的至少80%之延展度。換言之,各層的延展度至少為40%,較佳至少為120%,較佳至少為160%。
在第2圖所示的實施方案中,在表塗層16與主結構漆18之間設有剝離層22。此剝離層22可以支持轉移層14被確定無疑地剝離載體膜,其中分離面位於表塗層16與主結構漆18之間。
為了確保表塗層16被乾淨地剝離主結構,表塗層16與主結構之間的分離力較佳處於3~40 N/m,較佳10~30 N/m範圍內。
剝離層22較佳具有處於0.001~2 µm,特別是0.05~1 µm範圍之層厚。
剝離層22可以具有蠟及/或由蠟構成。此種蠟例如可以為巴西棕櫚蠟、褐煤酸酯、聚乙烯蠟、聚醯胺蠟或PTFE蠟,或其混合物。特別是,表面活性物質如聚矽氧或由三聚氰胺─甲醛樹脂交聯漆構成的薄層亦適合作為剝離層22。
此外,第2圖中的主結構層18的結構及/或互補結構可以形成為浮雕結構,較佳形成為非隨機浮雕結構。
非隨機浮雕結構較佳係指專門形成、而不是由於材料表面的隨機表面粗糙度而出現的浮雕結構。因此,非隨機浮雕結構特別是可以透過以下事實來識別:可選擇性地重複,並且可以一模一樣地存在於數種最終產品中。舉例而言,若欲例如在無端載體膜中以工業規模產生具有所需輪廓形狀的浮雕結構,則一般使用經相應結構化的具有有限長度之印模或圓筒。由於在無端載體膜上連續使用結構化工具,所形成的浮雕結構在載體膜上每隔一定距離地重複出現,因而為可以識別的非隨機浮雕結構,即使乍看之下局部出現了隨機浮雕結構。
非隨機浮雕結構另可以透過以下事實來識別:例如,某些不常見或極為罕見的輪廓形狀聚集性地、週期性或準週期性地出現。隨機浮雕結構(例如表面粗糙度及/或埋設粒子)具有相當不明確的圓形輪廓形狀,而非隨機浮雕結構則可以包含功能性表面,例如精確的、按幾何原理形成的輪廓形狀,如矩形輪廓、正弦形輪廓、鋸齒形輪廓、半球形輪廓或閃耀結構,或者由此等功能性表面組成。此外,非隨機浮雕結構亦可以包含設計或由設計組成,特別是技術設計,如碳纖維、波紋、多邊形等,及/或有機設計,如木紋。另外,非隨機浮雕結構例如呈現出二元輪廓或具有階梯狀交錯輪廓深度的輪廓,特別是具有恆定的輪廓深度,特別是如DE 10054503 B4中所描述的二元輪廓。階梯狀輪廓的一個特例例如是局部輪廓深度僅能呈現離散水平的矩形輪廓。其中,兩個相鄰凹陷之間的距離較佳處於0.25~100 µm,較佳0.5~50 µm範圍內。相對於平均水平,輪廓深度較佳小於15 µm,較佳小於10 µm,尤佳小於7 µm,且特別是較佳地為DE 102012105571 A1中的值。例如在EP 0992020 B1中揭露了具有局部變化的結構深度之微觀精細非隨機浮雕結構。非隨機浮雕結構亦可以為DE 102018123482 A1中所描述的消色差定向繞射微結構。
有利的是,主浮雕結構被設計成使得互補浮雕結構包含微結構,特別是尺寸低於肉眼解析極限的微結構。
此外,主浮雕結構可以被設計成使得互補浮雕結構包含巨觀結構,特別是尺寸高於肉眼解析極限的巨觀結構。
其中,微結構可以有利地具有模擬巨觀結構之存在的光學效果。
互補浮雕結構可以形成為啞光結構、繞射結構及/或折射結構及/或巨觀結構。此外,上述幾種結構可以並排設置及/或彼此疊加。
較佳啞光結構具有處於300~5,000 nm範圍之平均間距,以及處於20~2,000 nm,較佳50~500 nm範圍之平均粗糙度Ra。相關長度l c較佳處於200~50,000 nm範圍內,特別是處於500~10,000 nm範圍內。
較佳繞射結構具有處於300~2000條線/mm範圍之典型線數,以及處於50~800 nm範圍之典型結構深度。然而,亦可以使用線數為10~300條線/mm、結構深度為0.5~10 µm的非常粗的光柵結構來實現消色差效應。
基於上述結構的光學可變效果例如可以藉由改變一個或數個結構參數來實現。例如,改變光柵週期、平均間距、微鏡傾斜角度、結構深度及/或方位角。
透過主結構漆18及表塗層16的上述特性以及形成在此等漆中的表面結構,可以將明確的且可重複的影像、紋飾及/或結構轉移到待裝飾的塑膠製品上。這與所謂的軟觸感漆相比特別具有優勢,因為軟觸感漆僅具有部分或整面的、不明確且不可重複的表面粗糙度。
第3圖示出用轉移膜10裝飾的膜製品40之示意性剖面圖。藉由將轉移層14施覆至基材33上而得到膜製品40。轉移膜10的構造與第2圖中的轉移膜10基本一致。因此,轉移膜10具有載體膜12以及設置於載體膜12上且可以被剝離載體膜12的轉移層14。轉移層14包含表塗層16。在載體膜12朝向轉移層14的一側形成有主結構,其中表塗層16包含結構化部分,該結構化部分具有與主結構互補之結構。轉移層14亦具有中介層24,較佳為助黏層、至少一個裝飾層28及黏著層或底塗層32。載體膜12另具有主結構漆18上的剝離層22以及設置於主結構漆18與載體膜20之間的中介層26,較佳為助黏層。
基材33例如可以選自PC、ABS/PC、PP、TPU及/或PMMA,或其混合物及/或共擠物,並且可以較佳具有處於50~500 µm,較佳100~350 µm範圍之厚度。此外,載體層20已被剝離轉移層14,因此表塗層16形成外露可見面。
第3圖所示的膜製品40亦可以在進一步的加工步驟之前被暫時儲存及/或捲起來。
第4圖示出用轉移層10裝飾的塑膠製品50之示意性剖面圖。塑膠製品50較佳以嵌件成型法製成。例如,可以使用如第2圖所述的轉移膜10來製造塑膠製品50。因此,所使用的轉移膜10具有載體膜12以及設置於載體膜12上且可以被剝離載體膜12的轉移層14。轉移層14亦包含結構化表塗層16。此外,轉移層14具有中介層24,較佳為助黏層、至少一個裝飾層28及黏著層或底塗層32。
為了製造第4圖所示的塑膠製品50,將轉移膜10施覆至基材33上,例如第3圖中所述的基材33,以獲得膜體40。較佳在回注之前將帶有主結構漆18的載體膜12剝離。此外,亦可以在回注之前對轉移膜12進行衝壓及/或雷射切割。此外,轉移膜10可以在方法實施過程中變形,特別是深拉。該變形特別是可以在射出成型模具中及/或在單獨的裝置中藉由深拉工具進行。
為了製造塑膠製品50,在衝壓及/或雷射切割後將膜製品40設置於射出成型模具中,而後用塑膠注模料51進行回注,以得到經裝飾的塑膠製品50。其中,帶有轉移膜10的轉移層14之膜製品40特別是被定向成使得膜製品40遠離轉移膜10的轉移層14的一側朝向射出成型模具的穴腔。
在方法實施過程中,特別是在變形及/或回注過程中,形成於表塗層16中的結構絕大部分被保留下來。換言之,結構形狀及/或結構截面及/或結構深度基本保留下來,較佳地,結構深度減小最多30%,較佳減小最多20%。結構深度的減小特別是僅發生於局部,特別是發生在轉移膜10的表塗層16及/或轉移層14發生較高程度之拉伸的表面區域內,特別是當表塗層16的拉伸度介於約50~200%之間,特別是介於50~200%之間時。
得到塑膠製品50,其中表塗層16形成最外層,表面具有與主結構層18互補的結構。以此方式經裝飾的塑膠製品50較佳用作汽車、船舶、飛機或電信設備或家用電器的裝飾部件。
第5圖示出用轉移層10裝飾的塑膠製品50之示意性剖面圖,該塑膠製品較佳以IMD法製成。用於製造塑膠製品50的轉移膜10與第2圖中的轉移膜10基本一致,具有載體膜12以及設置於載體膜12上且可以被剝離載體膜12的轉移層14。轉移層14包含結構化表塗層16。此外,轉移層14具有中介層24,較佳為助黏層、至少一個裝飾層28及黏著層或底塗層32。
為了製造塑膠製品50,將包含載體膜12及轉移層14的轉移膜10設置於射出成型模具中。其中,轉移膜12特別是被定向成使得轉移層14遠離表塗層16的一側朝射出成型模具的穴腔方向定向。較佳地,轉移膜10在射出成型模具中被加熱並特別是藉由真空被固定,使其貼靠射出成型模具的壁。隨後用塑膠注模料51對轉移膜10進行回注。脫模後可以剝離載體膜12,以得到經裝飾的塑膠製品50。
第6、7圖示出另一轉移膜10的示意性剖面圖。其構造與第2圖中的轉移膜12之構造相似。據此,轉移膜10具有載體膜12以及設置於載體膜12上且可以被剝離載體膜12的轉移層14。轉移層14包含表塗層16。在載體膜12朝向轉移層14的一側形成有主結構,其中表塗層16包含結構化部分,該結構化部分具有與主結構互補之結構。轉移層14亦具有中介層24,較佳為助黏層、至少一個裝飾層28及黏著層或底塗層32。載體膜12具有設置於主結構漆18與載體層20之間的中介層26,較佳為助黏層。
在第6、7圖所示的示意性轉移膜10中,在主結構漆18與表塗層16之間未設置剝離層22。相反,主結構(即主結構漆18)及/或表塗層16具有防止表塗層16與主結構之間附著過強的添加劑,例如聚矽氧、脂族碳氫化合物。換言之,該等添加劑減小了將主結構漆18剝離表塗層16所需之分離力。此外,黏著層或底塗層32與設置於朝向載體層一側的金屬化層30接觸。
為了確保表塗層16被乾淨地剝離主結構,表塗層16與主結構之間的分離力較佳處於3~40 N/m,較佳10~30 N/m範圍內。
第6、7圖的轉移膜10的不同之處在於,第7圖中的主結構漆18整面地設置於載體層20上,而第6圖中的主結構漆18僅部分地設置於載體層20上。在載體層20未設置主結構漆18的區域中,較佳至少局部地施覆有另一漆19,特別是具有非凸起表面的漆19,較佳具有光滑的及/或非結構化的表面。轉移層14的表塗層16特別是僅在施覆有主結構漆18的區域中包含結構化部分。在設有其他漆19的區域中,表塗層16較佳為光滑的及/或非結構化的。
第8圖示出膜製品40的示意性剖面圖。第8圖所示的轉移層14之構造與第7圖所示的轉移層14基本一致。據此,轉移層14包含結構化表塗層16、中介層24,較佳為助黏層,以及黏著層或底塗層32。然而,在此實施例中,轉移層14不具有設置於黏著層或底塗層32與中介層24之間的裝飾層28,特別是不具有金屬化層30。由於其設計,第8圖中的轉移層14看上去是透明的,特別是在380~780 nm的波長範圍內。
第8圖所示的轉移膜14設置於基材33上,並且在所示視圖中,載體膜12已被剝離。
基材33較佳具有處於50~500 µm,較佳100~350 µm範圍之厚度。特別是這樣來施覆轉移層14,使得轉移層14以其遠離表塗層16的一面與基材33接觸。基材33例如可以選自PC、ABS/PC、PP、TPU及/或PMMA,或其混合物及/或共擠出物。第8圖中的基材33有利地被設計成透明的,特別是在380~780 nm的波長範圍內較佳具有至少為25%的透射率,較佳具有至少為35%的透射率,更佳地具有至少為85%的透射率。
第8圖所示的、設置於基材33上的轉移層14之實施例,在載體膜12被剝離的情況下已經可以代表處於最終狀態之膜製品40。此種膜製品40例如可以應用於顯示器。表塗層16的互補結構在此較佳為抗反射結構,以抑制表面的反射及/或提高表面的透射率。特別是,形成於其中的結構不設置於顯示器與操作者接觸的一側,而是設置於遠離操作者的一側。如此一來,該等結構由基材33保護而免受機械負荷之影響。
第9圖示出膜製品40的示意性剖面圖。第9圖所示的轉移層14之構造基本上與第7圖所示的轉移層14相對應。據此,轉移層14包含結構化表塗層16、中介層24,較佳為助黏層,以及黏著層或底塗層32,設置在表塗層16與中介層24之間的黏著層或底塗層32。
第9圖所示的轉移層14首先被施覆至基材33上,例如第8圖所述的基材33。然後移除轉移膜10的載體膜12,使得表塗層16的轉移層14留在透明基材33上,並且轉移層14的表塗層16之結構形成可見面。
因此,可以為表塗層16配設金屬化層30。特別合適的金屬為鉻(Cr)、銦(In)、錫(Sn)、銅(Cu)及/或鋁(Al)。較佳為表塗層16配設層厚處於5~200 nm,特別是10~100 nm範圍之金屬化層30。能夠以蒸鍍方式施覆金屬化層30。此外,可以均質地或以梯度方式施覆金屬化層30。換言之,在表塗層16所形成之平面的俯視圖中,金屬化層30的層厚可以在x方向及/或y方向上保持不變及/或減小或增加。特別是,在此得到包含了具有金屬外觀之結構化表塗層16的轉移層14。
此外,在從轉移層14上移除該膜帶有主結構的載體膜12後,亦可以在形成可見面的層上施覆其他層,例如裝飾層28,特別是部分或整面的色層,及/或中介層24,特別是助黏層。特別是在施覆金屬化層30之後施覆裝飾層28及/或中介層24。
隨後可以在裝飾層28上施覆黏著層或底塗層32a。所選擇的黏著層或底塗層32a適用於後續射出成型過程的塑膠注模料51,因此特別是與塑膠注模料51相結合。
之後,可以對所得到的特別是由基材33、轉移層14、金屬化層30、裝飾層28、中介層24及/或黏著層或底塗層32a所組成之膜製品40進行變形,特別是深拉,及/或衝壓及/或回注等處理。其中,將膜製品40設置於射出成型模具中,使基材33貼靠射出成型模具的壁。其中,將第9圖中未詳細示出的塑膠注模料51施覆在膜製品40的外裸露面上,即遠離壁的一側,特別是施覆在底塗層32a上。因此,表塗層16的結構化部分係嵌入在基材33與塑膠注模料51之間。如此一來,結構化部分由基材33保護而免受外部影響。第9圖所示之膜製品40的構造另提供了額外的光學深度效果。
接下來另可以在基材33遠離塑膠注模料51的裸露面上施覆其他層。該等層特別是可以為能改良基材33的機械穩定性及/或耐化學性之保護層。能夠以濕式上漆方式及/或藉由轉移技術及/或藉由層壓法來施覆此等保護層。
基材33可以為單層或多層,且特別是可以具有自支撐層33a,該自支撐層由單獨地或組合地選自ABS、ABS/PC、PET、PC、PMMA、PE、PP的材料構成。該基材亦可以由PET製成。
基材33可以在自支撐層33a上具有其他層,單獨地或組合地選自助黏層、金屬層、色層、功能層、複製層、裝飾層、保護層。
在第10圖所示的實施方案中,基材33具有自支撐層33a,其上施覆有保護層33b。在自支撐層33a與保護層33b之間較佳設有允許將保護層33b剝離自支撐層33a之剝離層33c。特別是在保護層33b遠離自支撐層33a的一側設有助黏層33d,以改良施覆於其上的層或層組之附著力。
現在如第10圖所示,將轉移層14施覆至保護層33b或助黏層33d上。與第9圖類似,現在另可以在轉移層14的外裸露面上施覆其他層34,特別是裝飾層28,尤其是部分或整面的色層,及/或中介層24,特別是助黏層。特別是在施覆金屬化層30之後施覆裝飾層28及/或中介層24。
之後,可以對所得到的特別是由自支撐層33a、保護層33b、可選的助黏層33c、可選的剝離層33d、轉移層14、金屬化層30、裝飾層28、中介層24及/或黏著層或底塗層32所組成之膜製品40進行變形,特別是深拉,及/或衝壓及/或回注等處理。其中,將膜製品40設置於射出成型模具中,使基材33貼靠射出成型模具的壁。其中,將第10圖中未詳細示出的塑膠注模料51施覆在膜製品40的外裸露面上。得到塑膠製品50。
在深拉及/或衝壓及/或回注之後,可以將自支撐層33a剝離保護層33b。其中,可選的剝離層33d可以留在自支撐層33a上或留在保護層33b上。
保護層33b較佳具有處於0.1~60 µm,較佳0.5~40 µm,較佳1.0~30 µm範圍之層厚。
保護層33b較佳被設計成透明的及/或特別是在380~780 nm的波長範圍內具有至少為25%,較佳至少為35%,更佳至少為85%之透射率。
若保護層33b具有高達250℃,較佳高達200℃的耐溫性,則是有利的。
保護層33b較佳由聚合物形成,單獨地或組合地選自:聚丙烯酸甲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偏二氟乙烯、聚丙烯酸甲酯與聚偏二氟乙烯的共聚物、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與聚偏二氟乙烯的共聚物。
此外,保護層33b可以由水性聚合物分散體形成,較佳由水性聚氨酯分散體形成,其所基於的組分單獨地或組合地或作為混合分散體地選自:聚醚、聚酯、聚碳酸酯、天然蓖麻油多元醇、天然亞麻籽油多元醇、丙烯酸分散體、苯乙烯/丙烯酸分散體、乙酸乙烯酯分散體。此等水性聚合物分散體可以被配製成單組分(1K)黏結劑體系,其中進行熱乾燥以產生乾燥層,但不發生分子基團的化學交聯。
此等水性聚合物分散體可以被配製成單組分(1K)黏結劑體系,其中藉由UV輻射引發聚合物的反應性分子基團相互交聯,使分子基團發生化學交聯。
作為替代方案,此等水性聚合物分散體可以被配製成雙組分體系(2K),其中除了作為一種組分的一種或數種聚合物外,另存在用於使聚合物的反應性基團發生交聯的第二組分,其中第二組分特別是單獨地或組合地選自異氰酸酯、碳二亞胺、氮丙啶。在雙組分體系的情況下,聚合物可以額外地藉助於UV輻射進行進一步的化學交聯。
此外,保護層33b可以由聚合物形成,單獨地或組合地選自:多元醇、聚氨酯(PU)、聚氨酯(PU)與多元醇的共聚物、聚氨酯(PU)與聚丙烯酸酯的共聚物。聚氨酯(PU)較佳透過共黏劑,例如透過多元醇及/或透過三聚氰胺樹脂,或者藉由異氰酸酯黏合劑被配製成表塗層。
保護層33b及/或保護層33b的個別組分能夠以熱乾燥方式及/或藉由化學交聯,特別是藉由聚異氰酸酯交聯及/或藉由氮丙啶交聯及/或藉由碳二亞胺交聯,及/或透過UV固化或UV交聯而固化。
當然,以上所列的實施方案,特別是關於轉移膜10的層結構或設置方式之實施方案,可以任意方式相互結合,且不構成任何限制。
10:轉移膜 12:載體膜 14:轉移層 16:表塗層 18:主結構漆 19:漆 20:載體層 22:剝離層 24:中介層 26:中介層 28:裝飾層 30:金屬化層 32:黏著層或底塗層 32a:黏著層或底塗層 33:基材 33a:自支撐層 33b:保護層 33c:助黏層 33d:剝離層 34:其他層 40:膜製品 50:塑膠製品 51:塑膠注模料
下面將參考所附圖式,藉由數個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示例性闡述。因此,圖示實施例不應被理解為是限制性的。 [第1圖] 轉移膜的示意性剖面圖。 [第2圖] 轉移膜的示意性剖面圖。 [第3圖] 膜製品的示意性剖面圖。 [第4圖] 用轉移層裝飾的塑膠製品之示意性剖面圖。 [第5圖] 用轉移層裝飾的塑膠製品之示意性剖面圖。 [第6圖] 轉移膜的示意性剖面圖。 [第7圖] 轉移膜的示意性剖面圖。 [第8圖] 膜製品的示意性剖面圖。 [第9圖] 膜製品的示意性剖面圖。 [第10圖]    塑膠製品的示意性剖面圖。
10:轉移膜
12:載體膜
14:轉移層
16:表塗層
18:主結構漆
20:載體層

Claims (43)

  1. 一種轉移膜(10),具有包含一主結構漆(18)的一載體膜(12)及設置於該載體膜(12)上且可以自該載體膜(12)剝離的一轉移層(14),該轉移層(14)包含一表塗層(16), 其特徵在於, 該主結構漆(18)設置於該載體膜(12)朝向該轉移層(14)的一側且具有一主結構;及 該表塗層(16)包含一結構化部分,該結構化部分具有與該主結構互補之一結構。
  2. 如請求項1之轉移膜(10),其中,該主結構漆(18)及/或該表塗層(16)至少局部地具有一浮雕結構,較佳為一非隨機浮雕結構。
  3. 如請求項2之轉移膜(10),其中,該浮雕結構具有一設計及/或下列輪廓形狀中的一或數個:矩形輪廓、正弦形輪廓、鋸齒形輪廓、半球形輪廓或閃耀結構。
  4. 如請求項2或3之轉移膜(10),其中,該浮雕結構形成為或包含一啞光結構、一繞射結構、一折射結構及/或一巨觀結構。
  5. 如請求項2~4中任一項之轉移膜(10),其中,該浮雕結構包含一微結構,特別是尺寸低於人類肉眼解析極限的一微結構,該微結構的尺寸特別是低於300 µm。
  6. 如請求項2~5中任一項之轉移膜(10),其中,該浮雕結構包含一巨觀結構,特別是尺寸高於人類肉眼解析極限的一巨觀結構,該巨觀結構的尺寸特別是高於300 µm。
  7. 如請求項1~6中任一項之轉移膜(10),其中,該載體膜(12)具有一載體層(20),該載體層(20)設置於該載體膜(12)遠離該轉移層(14)的一側。
  8. 如請求項7之轉移膜(10),其中, 該載體層(20)係由ABS、ABS/PC、PET、PC、PMMA、PE及/或PP所形成;及/或 該載體層(20)的層厚選擇為介於5~100 µm之間,特別是介於20~80 µm之間。
  9. 如請求項1~8中任一項之轉移膜(10),其中,該主結構漆(18)具有一結構深度介於0.2~30 µm之間,特別是介於3~20 µm之間。
  10. 如請求項1~9中任一項之轉移膜(10),其中,該主結構漆(18)具有可以被UV輻射固化的組分及/或一熱塑性漆。
  11. 如請求項1~10中任一項之轉移膜(10),其中, 該表塗層(16)係由長鏈的聚合物所形成,較佳為由長鏈、交聯的聚合物所形成;及/或 該表塗層(16)係由聚合物形成,該聚合物單獨地或組合地選自:聚丙烯酸甲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偏二氟乙烯、聚丙烯酸甲酯與聚偏二氟乙烯的共聚物、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與聚偏二氟乙烯的共聚物。
  12. 如請求項1~11中任一項之轉移膜(10),其中,該表塗層(16)具有耐化學性高的表面,較佳為基本上為化學惰性的表面(substantially chemically inert surface)。
  13. 如請求項1~12中任一項之轉移膜(10),其中,該表塗層(16)具有一光澤度介於1~98之間,較佳介於10~90之間。
  14. 如請求項1~13中任一項之轉移膜(10),其中,該表塗層(16)為透明的及/或具有一透射度至少為25%,較佳為至少35%,更佳為至少85%,特別是針對介於380~780 nm之間的波長。
  15. 如請求項1~14中任一項之轉移膜(10),其中,該表塗層(16)具有一延展度至少為50%,較佳至少為150%,尤佳至少為200%。
  16. 如請求項1~15中任一項之轉移膜(10),其中,該表塗層(16)具有一耐溫性高達250℃。
  17. 如請求項1~16中任一項之轉移膜(10),其中, 一剝離層(22)設置於該表塗層(16)及該主結構漆(18)之間;及/或 該表塗層(16)及/或該主結構漆(18)具有添加劑,該添加劑提供用於使該主結構漆(18)剝離自該表塗層(16)所必要的分離力。
  18. 如請求項1~17中任一項之轉移膜(10),其中,該表塗層(16)及該主結構之間存在該分離力,該分離力較佳介於3~40 N/m之間,特別是介於10~30 N/m之間。
  19. 如請求項1~18中任一項之轉移膜(10),其中,該轉移層(14)具有一中介層(24),特別是一助黏層,該中介層(24)設置於該表塗層(16)遠離該載體膜(12)的一側。
  20. 如請求項1~19中任一項之轉移膜(10),其中,該中介層(26),特別是一助黏層,設置於該載體膜(12)中的該主結構漆(18)及該載體層(20)之間。
  21. 如請求項19或20之轉移膜(10),其中,該轉移層(24)的該中介層及/或該載體膜(26)的該中介層具有組分,該組分單獨地或組合地選自:可交聯的丙烯酸酯,特別是聚丙烯酸酯、聚酯樹脂、醇酸樹脂及其改質物、胺基樹脂、醯胺基樹脂、酚醛樹脂。
  22. 如請求項19~21中任一項之轉移膜(10),其中,該轉移層的該中介層(24)具有一層厚,介於0.1~10 µm之間,較佳介於0.3~5 µm之間,較佳介於0.5~4 µm之間。
  23. 如請求項1~22中任一項之轉移膜(10),其中,該轉移膜(10),特別是該轉移層(14),具有至少一個裝飾層(28),特別是至少一個色層、至少一個金屬化層(30)、至少一個複製層及/或至少一個黏著層或底塗層(32)。
  24. 如請求項1~23中任一項之轉移膜(10),其中,該轉移層(14)中設置於該表塗層(16)遠離該載體膜(12)的一側之各層,較佳為該至少一個裝飾層(28)、該中介層(24)、該至少一個黏著層或底塗層(32)、該至少一個複製層、該至少一個金屬化層(30)及/或該至少一個色層,具有該表塗層(16)的至少80%之延展度。
  25. 一種轉移膜(10)的製造方法,該轉移膜(10)特別是應用於嵌件成型法、IMD法、熱壓印法、層壓法及/或IML法之轉移膜(10),且特別是如請求項1~24中任一項之轉移膜(10),該轉移膜(10)具有包含一主結構漆(18)的一載體膜(12)及設置於該載體膜(12)上且可以自該載體膜(12)剝離的一轉移層(14),該轉移層包含一表塗層(16), 其特徵在於, 於該主結構漆(18)中設置或產生一主結構,特別是一主浮雕結構;及 將該表塗層(16)施覆至該主結構上,在該表塗層(16)中形成與該載體膜(12)的該主結構互補之一結構。
  26. 如請求項25之方法,其中, 將該主結構漆(18)施覆至一載體層(20)上,特別是由ABS、ABS/PC、PET、PC、PMMA、PE及/或PP所形成。
  27. 如請求項25或26之方法,其中,印刷該主結構漆(18)。
  28. 如請求項25~27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將該主結構漆(18)整面或部分地施覆至該載體層(20)上。
  29. 如請求項25~28之方法,其中,於該載體層(20)上未施覆有主結構漆(18)的區域中,至少局部地施覆另一漆(19)。
  30. 如請求項25~29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預處理該載體層(20),以改善該載體層(20)及該主結構漆(18)之間的附著力,較佳是藉由電暈處理、電漿處理及/或火焰處理。
  31. 如請求項25~30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在製造該轉移膜(10)的過程中,使該主結構漆(18)交聯及/或固化,特別是藉由UV輻射及/或藉由施加熱能。
  32. 如請求項25~31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 將其他的層,特別是一中介層(24)、至少一個裝飾層(28),較佳為至少一個色層、至少一個複製層及/或至少一個黏著層或底塗層(32),施覆於該表塗層(16)上,較佳係藉由印刷;及/或 於該載體層(20)上印刷一中介層(26)。
  33. 如請求項25~32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將至少一個金屬化層(30)施覆至該轉移層(14)上,特別是藉由蒸鍍及/或印刷。
  34. 如請求項25~33之方法,其中,在製造該轉移膜(10)的過程中,使該表塗層(16)交聯及/或固化,特別是藉由施加熱能及/或藉由UV輻射。
  35. 一種轉移膜(10)的用途,該轉移膜(10)係如請求項1~24中任一項之轉移膜(10)或根據如請求項25~34中任一項之方法所製成的轉移膜(10),係應用於嵌件成型法、IMD法、熱壓印法、層壓法及/或IML法的用途。
  36. 一種用於製造以一轉移膜(10)的一轉移層(14)裝飾之塑膠製品(50)或膜製品(40)的方法,特別是嵌件成型法、IMD法、熱壓印法、層壓法及/或IML法,包含下列一或數個步驟,較佳以下述順序實施: 提供一轉移膜(10),特別是如請求項1~24中任一項之轉移膜(10),特別是包含包含一主結構漆(18)的一載體膜(12)及設置於該載體膜(12)上且可以自該載體膜(12)剝離且包含一表塗層(16)的一轉移層(14),該主結構漆(18)設置於該載體膜朝向該轉移層(14)的一側且具有一主結構,該表塗層(16)包含一結構化部分,該結構化部分具有與該主結構互補之一結構, 將該載體膜(12)連同該主結構一起自該轉移膜(10)的該轉移層(14)剝離, 可選地將該轉移膜(10)設置於一射出成型模具中, 可選地以一塑膠注模料(51)對該轉移膜(10)進行回注, 得到一經裝飾的塑膠製品(50)或一膜製品(40)。
  37. 如請求項36之方法,另包含以下步驟:將該轉移膜(10)施覆至一基材(33)上,特別是藉由熱壓印,該基材(33)特別是由PC、ABS/PC、PP、TPU及/或PMMA或其混合物及/或共擠出物所形成。
  38. 如請求項36或37之方法,其中,該轉移膜(10)的該結構深度減小,特別是僅局部地減小,最多30%,較佳減小最多20%,特別是在該轉移膜(10)的該表塗層(16)及/或該轉移層(14)發生較高程度之拉伸的表面區域內,特別是當該表塗層(16)的拉伸度介於約50%~約200%之間時。
  39. 如請求項36~38之方法,另包含以下步驟:對該轉移膜(10)的該轉移層(14)進行衝壓或雷射切割。
  40. 如請求項36~39之方法,另包含以下步驟:加熱該轉移膜(10),特別是於該射出成型模具中。
  41. 如請求項36~40之方法,另包含以下步驟:將該轉移膜(10)固定在該射出成型模具中,特別是藉由真空。
  42. 如請求項37之方法,另包含以下步驟:將包含該基材(33)的該轉移膜(10)暫時儲存及/或捲起來。
  43. 如請求項36~42之方法,另包含以下步驟:使該轉移膜(10)變形,特別是使該轉移膜(10)的該轉移層(14)及該基材(33)變形,特別是藉由深拉。
TW111107360A 2021-03-12 2022-03-01 轉移膜、轉移膜的製造方法以及裝飾有轉移膜之塑膠製品的製造方法 TW20223742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21106085.0 2021-03-12
DE102021106085.0A DE102021106085A1 (de) 2021-03-12 2021-03-12 Transferfolie, ein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Transferfolie und ein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mit einer Transferfolie dekorierten Kunststoffartikels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37424A true TW202237424A (zh) 2022-10-01

Family

ID=807360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07360A TW202237424A (zh) 2021-03-12 2022-03-01 轉移膜、轉移膜的製造方法以及裝飾有轉移膜之塑膠製品的製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EP (1) EP4304873A1 (zh)
KR (1) KR20230153491A (zh)
CN (1) CN117042980A (zh)
DE (1) DE102021106085A1 (zh)
TW (1) TW202237424A (zh)
WO (1) WO2022189211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080294A (zh) * 2022-12-12 2023-05-09 库尔兹压烫科技(合肥)有限公司 转移膜、用于制造转移膜的方法和用于回收转移膜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666516A (en) * 1971-10-12 1972-05-30 Richard E Dunning Hot stamp tape
US4517235A (en) * 1982-11-16 1985-05-14 Nevamar Corporation Transfer coating of abrasion-resistant layers
JP3241142B2 (ja) * 1993-01-20 2001-12-25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凹凸模様と鏡面光沢を有する成形用化粧シート及び絵付け成形品の製造方法
AU1270397A (en) 1996-12-12 1998-07-03 Landis & Gyr Technology Innovation Ag Surface pattern
FR2762336B1 (fr) * 1997-04-21 1999-06-11 Francois Trantoul Procede de fabrication d'un film a motif non reproductible par lecture optique pour la protection de documents
DE10054503B4 (de) 2000-11-03 2005-02-03 Ovd Kinegram Ag Lichtbeugende binäre Gitterstruktur und Sicherheitselement mit einer solchen Gitterstruktur
DE10150293B4 (de) 2001-10-12 2005-05-12 Ovd Kinegram Ag Sicherheitselement
DE102005017170B4 (de) 2005-04-13 2010-07-01 Ovd Kinegram Ag Transferfolie, Verfahren zu deren Herstellung sowie Mehrschichtkörper und dessen Verwendung
DE102007061980A1 (de) 2007-12-21 2009-06-25 Giesecke & Devrient Gmbh Verfahren zum Erzeugen einer Mikrostruktur
TW201119869A (en) * 2009-12-14 2011-06-16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Film, casing with decoration pattern,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film,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casing
DE102011014114B3 (de) 2011-03-15 2012-05-10 Ovd Kinegram Ag Mehrschichtkörper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Mehrschichtkörpers
DE102012105571B4 (de) 2012-06-26 2017-03-09 Ovd Kinegram Ag Dekorelement sowie Sicherheitsdokument mit einem Dekorelement
US9675996B2 (en) * 2014-11-12 2017-06-13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Embossed heat transfer labels
CN107810433B (zh) 2015-06-30 2021-03-05 3M创新有限公司 包括微结构化各向异性漫射体的隔热玻璃窗单元和微光学层以及方法
DE102015114097A1 (de) 2015-08-25 2017-03-02 Temicon Gmbh Aufbringen einer Struktur auf ein starres Substrat
DE102017101595B3 (de) 2017-01-27 2018-05-30 Leonhard Kurz Stiftung & Co. Kg Transferfolie, deren Verwendung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Transferfolie sowie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mit einer Transferlage einer Transferfolie dekorierten Spritzgussartikels
DE102017120536B4 (de) 2017-09-06 2023-12-14 Ovd Kinegram A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Hologramms, sowie ein Sicherheitselement und ein Sicherheitsdokument
IT201800005618A1 (it) * 2018-05-23 2019-11-23 Etichetta termoadesiva con effetti grafici in rilievo e un metodo per la realizzazione della stessa
DE102018123482A1 (de) 2018-09-24 2020-03-26 Ovd Kinegram Ag Optisch variables Element, Sicherheitsdokument,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optisch variablen Elements,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Sicherheitsdokuments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080294A (zh) * 2022-12-12 2023-05-09 库尔兹压烫科技(合肥)有限公司 转移膜、用于制造转移膜的方法和用于回收转移膜的方法
CN116080294B (zh) * 2022-12-12 2024-03-26 库尔兹压烫科技(合肥)有限公司 转移膜、用于制造转移膜的方法和用于回收转移膜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42980A (zh) 2023-11-10
EP4304873A1 (de) 2024-01-17
DE102021106085A1 (de) 2022-09-15
KR20230153491A (ko) 2023-11-06
WO2022189211A1 (de) 2022-09-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75803B (zh) 轉印膜、轉印膜之應用、轉印膜製造方法以及用轉印膜之轉印層裝飾的射出成型品的製造方法
US8241732B2 (en) Transfer film
EP3865919B1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n information holder using unisometric reflection display
CN107107648B (zh) 多层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08349123B (zh) 剥离幅材和纹理化产品
CN107073760A (zh) 热固性模内修饰膜
TW202237424A (zh) 轉移膜、轉移膜的製造方法以及裝飾有轉移膜之塑膠製品的製造方法
TW201923385A (zh) 防眩硬塗層之形成方法
KR20150110612A (ko) 장식용 전사 필름
BR112018076722B1 (pt) Película de transferência, seu método de produção,e método para revestimento de um componente
KR20060121734A (ko) 하나의 기재를 사용해서 두 개의 별개의 박편 제품을제조하는 방법
JP6459163B2 (ja) Ovd転写箔
AU2013220411B2 (en) Low-gloss soft-touch thermoformable paint film laminate
JP7059575B2 (ja) 赤外線潜像デバイス
JP2022552357A (ja) 転写フィルム、部品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7283637B2 (ja) ホットスタンピング箔
JP2015127751A (ja) 溶剤発色構造体
CN106660345A (zh) 表面装饰用膜
CN100529300C (zh) 地板材料用层叠体
WO2023166006A1 (de)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artikels, ein artikel und verwendung des artikels
CN116745091A (zh) 转印膜、转印膜的用途、转印膜的制造方法、塑料制品的装饰方法以及塑料制品
US20210283824A1 (en) Thermally deformable plate
KR101279505B1 (ko) 요철 홀로그램을 이용하여 사출물에 홀로그램을 전위시키는 방법
CN110637050A (zh) 具有耐划痕涂层作为覆盖层的薄膜和包含此类薄膜的层状复合材料
CN116063936A (zh) 一种预涂复合图纹膜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