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236790A - 電力電子模組 - Google Patents

電力電子模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236790A
TW202236790A TW110141915A TW110141915A TW202236790A TW 202236790 A TW202236790 A TW 202236790A TW 110141915 A TW110141915 A TW 110141915A TW 110141915 A TW110141915 A TW 110141915A TW 202236790 A TW202236790 A TW 20223679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nic module
power electronic
polymer
module according
fiber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419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蘇瑞煦 蘇拉孟尼安
普布德哈 邦賽爾
梁榮哲
崔修姬
安爾諾 沃夫
Original Assignee
美商堤康那責任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美商堤康那責任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美商堤康那責任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2367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36790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9/00Screening of apparatus or components against electric or magnetic fields
    • H05K9/0073Shielding materials
    • H05K9/0081Electromagnetic shielding materials, e.g. EMI, RFI shielding
    • H05K9/0083Electromagnetic shielding materials, e.g. EMI, RFI shielding comprising electro-conductive non-fibrous particles embedded in an electrically insulating supporting structure, e.g. powder, flakes, whisk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32Means for protecting converters other than automatic disconnec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44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mpensating for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in converters or invert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7/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 H02M7/003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physical layout, assembly, wiring or busbar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9/00Screening of apparatus or components against electric or magnetic fields
    • H05K9/0073Shielding materials
    • H05K9/0081Electromagnetic shielding materials, e.g. EMI, RFI shielding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9/00Screening of apparatus or components against electric or magnetic fields
    • H05K9/0073Shielding materials
    • H05K9/0081Electromagnetic shielding materials, e.g. EMI, RFI shielding
    • H05K9/009Electromagnetic shielding materials, e.g. EMI, RFI shielding comprising electro-conductive fibres, e.g. metal fibres, carbon fibres, metallised textile fibres, electro-conductive mesh, woven, non-woven mat, fleece, cross-link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Shielding Devices Or Components To Electric Or Magnetic Fields (AREA)
  • Structures Or Materials For Encapsulating Or Coat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Solid State Devices (AREA)
  • Manufacture Of Macromolecular Shaped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種包含外殼之電力電子模組,該外殼容納至少一個電力轉換器。該外殼含有聚合物組合物,該聚合物組合物包括分佈於聚合物基質內之電磁干擾填料。該聚合物基質含有熱塑性聚合物,該熱塑性聚合物具有如根據ISO 75-2:2013在1.8 Mpa之負載下所測定約40℃或更高之負載下變形溫度。此外,如根據ASTM D4935-18在30 MHz之頻率及3毫米之厚度下所測定,該組合物展現約25分貝或更大之電磁干擾屏蔽有效性。

Description

電力電子模組
提供一種包含一外殼之電力電子模組,該外殼容納至少一個電力轉換器。
電力電子模組常常包括電力轉換器,諸如反相器、整流器、電壓轉換器等,以及其組合(例如,串聯反相器/整流器單元),從而轉換及/或調節來自一或多個電源之電力,以便向一或多個負載供應電力。舉例而言,反相器將直流電(DC)轉換成交流電(AC)以用於向AC負載供應電力。舉例而言,在電動車中,通常可自電池組或併有電池組之電力供應系統或其他直接或旋轉能量轉換器獲得直流電源。反相器用以將此電力轉換成交流電波形以驅動一或多個電動馬達,該一或多個電動馬達用於驅動電力傳輸元件以推進車輛。同樣地,整流器將AC轉換成DC,而另一方面,電壓轉換器步升或步降DC及/或AC電壓。當用於電動車時,電力電子模組常常遇到的問題之一為其對大量電磁干擾敏感及/或可產生大量電磁干擾(「EMI」),尤其在150 KHz至30 MHz之超低頻帶中。就此而言,已開發諸如IEC CISPR 36: 2020之各種商業標準以測試電動車EMI。為了有助於滿足此等標準,常常將電力轉換器置放於鋁外殼內,鋁外殼不僅保護電力轉換器免受外部環境影響,且亦充當EMI屏蔽體。令人遺憾的是,此類組件會給模組增加大量成本及重量,當用於電動車中時,此為尤其不利的,因為汽車工業正持續需要較小及較輕之組件。
因此,目前需要一種不需要額外EMI屏蔽體的電力電子模組。
根據本發明之一個實施例,揭示一種包含一外殼之電力電子模組,該外殼容納至少一個電力轉換器(例如,反相器、整流器、電壓轉換器等)。該外殼含有聚合物組合物,該聚合物組合物包括分佈於聚合物基質內之電磁干擾填料。該聚合物基質含有如根據ISO 75-2:2013在1.8 MPa負載下所測定具有約40℃或更高之負載下變形溫度的熱塑性聚合物。此外,如根據ASTM D4935-18在30 MHz之頻率及3毫米之厚度下所測定,該組合物展現約25分貝或更大之電磁干擾屏蔽有效性。
下文中更詳細地闡述本發明之其他特徵及態樣。
對相關申請案之交叉參考
本申請案主張申請日為2020年11月10日之美國臨時專利申請案第63/111,823號及申請日為2021年8月20日之美國臨時專利申請案第63/235,264號的申請權益,該等申請案以全文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
一般熟習技術者應理解本討論僅為例示性實施例之描述,且不意欲限制本發明之較廣態樣。
一般言之,本發明係有關一種在外殼內容納電力轉換器(例如,反相器、整流器、電壓轉換器等,以及其組合)之電力電子模組。該外殼含有聚合物組合物,該聚合物組合物包括分佈於聚合物基質內之EMI屏蔽填料。該聚合物基質包括高效能熱塑性聚合物,該熱塑性聚合物具有相對高度耐熱性,諸如藉由約40℃或更高,在一些實施例中約50℃或更高,在一些實施例中約60℃或更高,在一些實施例中約80℃至約250℃,且在一些實施例中約100℃至約200℃之負載下變形溫度(「DTUL」)反映,如根據ISO 75-2:2013在1.8 MPa負載下所測定。
經由謹慎選擇聚合物組合物之組分的特定性質及濃度,本發明人已發現所得組合物可對EMI展現高度屏蔽有效性。更特定言之,如根據ASTM D4935-18在諸如30 MHz的低頻下所測定,EMI屏蔽有效性(「SE」)可為約25分貝(dB)或更高,在一些實施例中為約30 dB或更高,且在一些實施例中為約35 dB至約100 dB。值得注意的是,已發現EMI屏蔽有效性可在約100 kHZ至約1.5 GHz,在一些實施例中約100 KHz至約100 MHz,在一些實施例中約30 MHz至約100 MHz之低頻範圍內保持穩定。在一些情況下,良好屏蔽有效性可在諸如約150 kHz至約30 MHz之超低頻率範圍內達成。當然,EMI屏蔽有效性亦可在較高頻率範圍內保持穩定,諸如約1.5 GHz或更高,在一些實施例中約1.5 GHz至約18 GHz,在一些實施例中約1.5 GHz至約10 GHz,且在一些實施例中約2 GHz至約9 GHz。對於多種不同部件厚度,諸如約0.5至約10毫米,在一些實施例中約0.8至約5毫米,且在一些實施例中約1至約4毫米(例如,1、1.5、1.6或3毫米),EMI屏蔽有效性亦可在所需範圍內。在此等低頻範圍及/或厚度範圍內,例如,平均EMI屏蔽有效性可為約25 dB或更高,在一些實施例中為約30 dB或更高,且在一些實施例中為約35 dB至約100 dB。同樣地,最小EMI屏蔽有效性可為約25 dB或更高,在一些實施例中為約30 dB或更高,且在一些實施例中為約35 dB至約100 dB。
除展現良好EMI屏蔽有效性以外,組合物亦可展現如根據ASTM D257-14所測定之相對較低體積電阻率,諸如約25,000 ohm-cm或更低,在一些實施例中約20,000 ohm-cm或更低,在一些實施例中約10,000 ohm-cm或更低,在一些實施例中約5,000 ohm-cm或更低,在一些實施例中約1,000 ohm-cm或更低,在一些實施例中約50至約800 ohm-cm。聚合物組合物亦可為導熱性的且因此展現約1 W/m-K或更大、在一些實施例中約3 W/m-K或更大、在一些實施例中約5 W/m-K或更大、在一些實施例中約7至約50 W/m-K且在一些實施例中約10至約35 W/m-K之平面內熱導率,如根據ASTM E 1461-13所測定。組合物亦可展現約0.3 W/m-K或更大,在一些實施例中約0.5 W/m-K或更大,在一些實施例中約0.40 W/m-K或更大,在一些實施例中約1至約15 W/m-K,且在一些實施例中約1至約10 W/m-K的通面熱導率,如根據ASTM E 1461-13所測定。
習知地,咸信展現良好EMI屏蔽有效性以及低體積電阻率及/或熱導率之聚合物組合物亦將不具有足夠的機械特性。然而,已發現該聚合物組合物仍能夠維持極佳機械特性。舉例而言,聚合物組合物可展現根據ISO測試第179-1:2010號(技術上等效於ASTM D256-10e1)在各種溫度下,諸如在約-50℃至約85℃之溫度範圍內(例如,23℃)量測到之約20 kJ/m 2或更高,在一些實施例中約30至約80 kJ/m 2且在一些實施例中約40至約60 kJ/m 2的夏比無缺口衝擊強度。拉伸及撓曲機械特性亦可為良好的。舉例而言,聚合物組合物可展現約50 MPa或更大,在一些實施例中約80至約500 MPa,且在一些實施例中約85至約250 MPa之拉伸強度;約0.1%或更大,在一些實施例中約0.2%至約5%,且在一些實施例中約0.3%至約2.5%之拉伸斷裂應變;及/或約3,500 MPa至約30,000 MPa,在一些實施例中約6,000 MPa至約28,000 MPa,且在一些實施例中約8,000 MPa至約25,000 MPa之拉伸模數。拉伸特性可根據ISO測試第527-1:2019號(技術上等效於ASTM D638-14)在各種溫度下,諸如在約-50℃至約85℃之溫度範圍內(例如,23℃)測定。該聚合物組合物亦可展現約100至約500 MPa,在一些實施例中約130至約400 MPa且在一些實施例中約140至約250 MPa之撓曲強度;約0.5%或更高,在一些實施例中約0.6%至約5%,且在一些實施例中約0.7%至約2.5%之撓曲斷裂應變;及/或約4,500 MPa至約60,000 MPa,在一些實施例中約5,000 MPa至約55,000 MPa且在一些實施例中約5,500 MPa至約50,000 MPa之撓曲模數。撓曲特性可根據ISO測試第178:2019號(技術上等效於ASTM D790-17)在各種溫度下,諸如在約-50℃至約85℃之溫度範圍內(例如,23℃)測定。
現將更詳細描述本發明之各種實施例。 I. 聚合物基質A. 熱塑性聚合物
聚合物基質通常佔組合物之約30 wt.%至約99 wt.%,在一些實施例中約35 wt.%至約90 wt.%,且在一些實施例中約40 wt.%至約80 wt.%。聚合物基質一般採用一或多種高效能熱塑性聚合物,其具有高度耐熱性,諸如上文所述。除展現高度耐熱性之外,聚合物亦通常具有高玻璃轉移溫度,諸如約10℃或更高,在一些實施例中約20℃或更高,在一些實施例中約30℃或更高,在一些實施例中約40℃或更高,在一些實施例中約50℃或更高,且在一些實施例中,約60℃至約320℃。當採用半結晶或結晶聚合物時,高效能聚合物亦可具有較高熔融溫度,諸如約140℃或更高,在一些實施例中約150℃至約400℃,且在一些實施例中約200℃至約380℃。可如此項技術中所熟知,使用差示掃描熱量測定(「DSC」)來測定玻璃轉移及熔融溫度,諸如藉由ISO 11357-2:2020(玻璃轉移)及11357-3:2018(熔融)來測定。
出於此目的之適合的高效能熱塑性聚合物可包括例如聚烯烴(例如乙烯聚合物、丙烯聚合物等)、聚醯胺(例如,脂族、半芳族或芳族聚醯胺)、聚酯、聚芳硫醚、液晶聚合物(例如,全芳族聚酯、聚酯醯胺等)、聚碳酸酯、聚醚(例如聚甲醛)等,以及其摻合物。聚合物系統之準確選擇將視多種因素而定,諸如組合物內所包括之其他填料之性質、形成及/或處理組合物之方式及吾人所需應用之特定需求。
舉例而言,芳族聚合物尤其適用於聚合物基質。芳族聚合物在本質上可以為實質上非晶形、半結晶形或結晶形。舉例而言,適合的半結晶形芳族聚合物之一個實例為芳族聚酯,其可為至少一種二醇(例如脂族及/或環脂族)與至少一種芳族二羧酸(諸如具有4至20個碳原子,且在一些實施例中,8至14個碳原子之彼等芳族二羧酸)之縮合產物。適合的二醇可包括(舉例而言)新戊二醇、環己烷二甲醇、2,2-二甲基-1,3-丙二醇及式HO(CH 2) nOH之脂族二醇,其中n為2至10之整數。適合的芳族二羧酸可包括(舉例而言)間苯二甲酸、對苯二甲酸、1,2-二(對-羧苯基)乙烷、4,4'-二羧基二苯醚等以及其組合。稠環亦可以諸如1,4-萘二甲酸或1,5-萘二甲酸或2,6-萘二甲酸之形式存在。此類芳族聚酯之特定實例可包括(例如)聚(對苯二甲酸伸乙酯) (PET)、聚(對苯二甲酸1,4-伸丁酯) (PBT)、聚(對苯二甲酸1,3-伸丙酯) (PPT)、聚(2,6-萘二甲酸1,4-伸丁酯) (PBN)、聚(2,6-萘二甲酸伸乙酯) (PEN)、聚(對苯二甲酸1,4-伸環己基二亞甲基酯) (PCT)及前述之混合物。
亦可採用芳族聚酯(例如聚對苯二甲酸伸乙酯)之衍生物及/或共聚物。舉例而言,在一個實施例中,修飾酸及/或二醇可用於形成此等聚合物之衍生物。如本文中所使用,術語「修飾酸」及「修飾二醇」意謂限定分別可形成聚酯之酸及二醇重複單元的一部分及可以修飾聚酯以減小其結晶度或使得聚酯為非晶形之化合物。修飾酸組分之實例可包括(但不限於)間苯二甲酸、鄰苯二甲酸、1,3-環己烷二甲酸、1,4-環己烷二甲酸、2,6-萘二甲酸、丁二酸、戊二酸、己二酸、癸二酸、辛二酸、1,12-十二烷二酸等。實際上,通常較佳使用其官能性酸衍生物,諸如二羧酸之二甲基、二乙基或二丙基酯。在實際中,亦可採用此等酸之酐或酸鹵化物。修飾二醇組分之實例可包括(但不限於)新戊二醇、1,4-環己烷二甲醇、1,2-丙二醇、1,3-丙二醇、2-甲基-1,3-丙二醇、1,4-丁二醇、1,6-己二醇、1,2-環己二醇、1,4-環己二醇、1,2-環己烷二甲醇、1,3-環己烷二甲醇、2,2,4,4-四甲基1,3-環丁烷二醇、Z,8-雙(羥甲基三環-[5.2.1.0]-癸烷,其中Z表示3、4或5;1,4-雙(2-羥基乙氧基)苯、4,4'-雙(2-羥基乙氧基)二苯基醚[雙羥乙基雙酚A]、4,4'-雙(2-羥基乙氧基)二苯硫醚[雙-羥乙基雙酚S]及在鏈含有一或多個氧原子之二醇,例如二乙二醇、三乙二醇、二丙二醇、三丙二醇等。一般而言,此等二醇含有2至18個碳原子,且在一些實施例中2至8個碳原子。環脂族二醇可以其順式或反式組態或兩種形式之混合物形式採用。
諸如上文所描述之芳族聚酯通常具有約40℃至約80℃,在一些實施例中約45℃至約75℃,且在一些實施例中,約50℃至約70℃之DTUL值,如根據ISO 75-2:2013在1.8 MPa負載下所測定。芳族聚酯同樣通常具有約30℃至約120℃,在一些實施例中約40℃至約110℃,且在一些實施例中,約50℃至約100℃之玻璃轉移溫度,諸如藉由ISO 11357-2:2020所測定,以及約170℃至約300℃,在一些實施例中約190℃至約280℃,且在一些實施例中,約210℃至約260℃之熔融溫度,諸如根據ISO 11357-2:2018所測定。芳族聚酯亦可具有約0.1 dl/g至約6 dl/g,在一些實施例中約0.2至約5 dl/g,且在一些實施例中約0.3至約1 dl/g之固有黏度,諸如根據ISO 1628-5:1998所測定。
聚芳硫醚亦為適合的半結晶形芳族聚合物。聚芳硫醚可為均聚物或共聚物。舉例而言,二鹵代芳族化合物之選擇性組合可得到含有不少於兩種不同單元之聚芳硫醚共聚物。舉例而言,當對二氯苯與間二氯苯或4,4'-二氯二苯基碸組合使用時,可形成含有具有下式結構之片段:
Figure 02_image001
及具有下式結構之片段:
Figure 02_image003
或具有下式結構之片段的聚芳硫醚共聚物:
Figure 02_image005
聚芳硫醚可為線性、半線性、分支鏈或交聯的。線性聚芳硫醚通常含有80 mol%或更多之重複單元-(Ar-S)-。此等線性聚合物亦可包括少量分支鏈單元或交聯單元,但分支鏈單元或交聯單元之量通常小於聚芳硫醚之總單體單元之約1 mol%。線性聚芳硫醚聚合物可為含有上文所提及之重複單元的無規共聚物或嵌段共聚物。半線性聚芳硫醚同樣可具有引入至聚合物中之具有三個或更多個反應性官能基之少量一或多種單體的交聯結構或分支鏈結構。舉例而言,用於形成半線性聚芳硫醚之單體組分可包括一定量之每分子具有兩個或更多個鹵素取代基的聚鹵代芳族化合物,其可用於製備分支鏈聚合物。此類單體可由式R'X n表示,其中:每一X選自氯、溴及碘;n為3至6之整數;且R'為可具有至多約4個甲基取代基之n價的多價芳族基,R'中之碳原子總數在6至約16之範圍內。形成半線性聚芳硫醚中可採用的每分子超過兩個鹵素經取代之一些聚鹵代芳族化合物之實例包括:1,2,3-三氯苯、1,2,4-三氯苯、1,3-二氯-5-溴苯、1,2,4-三碘苯、1,2,3,5-四溴苯、六氯苯、1,3,5-三氯-2,4,6-三甲苯、2,2',4,4'-四氯聯苯、2,2',5,5'-四-碘聯苯、2,2',6,6'-四溴-3,3',5,5'-四甲基聯苯、1,2,3,4-四氯萘、1,2,4-三溴-6-甲基萘等及其混合物。
諸如上文所描述之聚芳硫醚通常具有約70℃至約220℃,在一些實施例中約90℃至約200℃,且在一些實施例中,約120℃至約180℃之DTUL值,如根據ISO 75-2:2013在1.8 MPa負載下所測定。聚芳硫醚同樣通常具有約50℃至約120℃,在一些實施例中約60℃至約115℃,且在一些實施例中,約70℃至約110℃之玻璃轉移溫度,諸如藉由ISO 11357-2:2020所測定,以及約220℃至約340℃,在一些實施例中約240℃至約320℃,且在一些實施例中,約260℃至約300℃之熔融溫度,諸如根據ISO 11357-3:2018所測定。
如上文所指示,亦可採用缺乏明顯熔點溫度之實質上非晶形聚合物。舉例而言,適合的非晶形聚合物可包括芳族聚碳酸酯,其通常含有式-R 1-O-C(O)-O-之重複結構碳酸酯單元。聚碳酸酯為芳族的,因為R 1基團總數之至少一部分(例如60%或更多)含有芳族部分,且其餘部分為脂族、脂環族或芳族的。在一個實施例中,舉例而言,R 1可為C 6-30芳族基,亦即含有至少一個芳族部分。通常,R 1衍生自通式HO-R 1-OH之二羥基芳族化合物,諸如具有下文所提及之特定式之彼等二羥基芳族化合物: HO-A 1-Y 1-A 2-OH 其中, A 1及A 2獨立地為單環二價芳族基團;且 Y 1為單鍵或具有一或多個分離A 1與A 2之原子的橋聯基團。在一個特定實施例中,二羥基芳族化合物可衍生自以下式(I):
Figure 02_image007
其中, R a及R b各自獨立地為鹵素或C 1-12烷基,諸如安置於各伸芳基上之羥基間位的C 1-3烷基(例如甲基); p及q各自獨立地為0至4(例如1);且 X a表示連接兩個經羥基取代之芳族基團的橋聯基團,其中各C 6伸芳基之橋聯基團及羥基取代基彼此鄰位、間位或對位(具體而言,對位)安置於C 6伸芳基上。
在一個實施例中,X a可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C 3-18亞環烷基、式-C(R c)(R d)-之C 1-25亞烷基,其中R c及R d各自獨立地為氫、C 1-12烷基、C 1-12環烷基、C 7-12芳基烷基、C 7-12雜烷基或環狀C 7-12雜芳基烷基或式-C(=R e)-之基團,其中R e為二價C 1-12烴基。此類型之例示性基團包括亞甲基、環己基亞甲基、亞乙基、亞新戊基及亞異丙基,以及2-[2.2.1]-雙環亞庚基、亞環己基、亞環戊基、亞環十二烷基及亞金剛烷基。其中X a為經取代之亞環烷基的特定實例為下式(II)之亞環己基橋聯之、經烷基取代之雙酚:
Figure 02_image009
其中, R a '及R b '各自獨立地為C 1-12烷基(例如C 1-4烷基,諸如甲基),且可視情況安置於亞環己基橋聯基團之間位; R g為C 1-12烷基(例如C 1-4烷基)或鹵素; r及s各自獨立地為1至4(例如1);且 t為0至10,諸如0至5。
亞環己基橋聯之雙酚可以為兩莫耳鄰甲酚與一莫耳環己酮之反應產物。在另一實施例中,亞環己基橋聯之雙酚可以為兩莫耳甲酚與一莫耳氫化異佛爾酮(例如,1,1,3-三甲基-3-環己烷-5-酮)之反應產物。此類含環己烷雙酚(例如兩莫耳苯酚與一莫耳氫化異佛爾酮之反應產物)適用於製造具有高玻璃轉移溫度及高熱量變形溫度之聚碳酸酯聚合物。
在另一實施例中,X a可為C 1-18伸烷基、C 3-18伸環烷基、稠合C 6-18伸環烷基或式-B 1-W-B 2-之基團,其中B 1及B 2獨立地為C 1-6伸烷基且W為C 3-12亞環烷基或C 6-16伸芳基。
X a亦可為下式(III)之經取代之C 3-18亞環烷基:
Figure 02_image011
其中, R r、R p、R q及R t各自獨立地為氫、鹵素、氧或C 1-12有機基團; I為直接鍵、碳或二價氧、硫或-N(Z)-,其中Z為氫、鹵素、羥基、C 1-12烷基、C 1-12烷氧基或C 1-12醯基; h為0至2; j為1或2; i為0或1;且 k為0至3,其限制條件為R r、R p、R q及R t中之至少兩者一起為稠合環脂族、芳族或雜芳環。
其他適用的芳族二羥基芳族化合物包括具有下式(IV)之彼等化合物:
Figure 02_image013
其中, R h獨立地為鹵素原子(例如溴)、C 1-10烴基(例如C 1-10烷基)、經鹵素取代之C 1-10烷基、C 6-10芳基或經鹵素取代之C 6-10芳基; n為0至4。
式(I)之雙酚化合物之具體實例包括例如1,1-雙(4-羥苯基)甲烷、1,1-雙(4-羥苯基)乙烷、2,2-雙(4-羥苯基)丙烷(下文稱為「雙酚A」或「BPA」)、2,2-雙(4-羥苯基)丁烷、2,2-雙(4-羥苯基)辛烷、1,1-雙(4-羥苯基)丙烷、1,1-雙(4-羥苯基)正丁烷、2,2-雙(4-羥基-1-甲苯基)丙烷、1,1-雙(4-羥基-三級丁基苯基)丙烷、3,3-雙(4-羥苯基)鄰苯二甲醯亞胺、2-苯基-3,3-雙(4-羥苯基)鄰苯二甲醯亞胺(PPPBP)及1,1-雙(4-羥基-3-甲苯基)環己烷(DMBPC)。在一個特定實施例中,聚碳酸酯可為衍生自雙酚A之線性均聚物,其中A 1及A 2中之每一者為對-伸苯基且Y 1為式(I)中之亞異丙基。
適合芳族二羥基化合物之其他實例可包括(但不限於)4,4'-二羥基聯苯、1,6-二羥基萘、2,6-二羥基萘、雙(4-羥苯基)甲烷、雙(4-羥苯基)二苯基甲烷、雙(4-羥苯基)-1-萘基甲烷、1,2-雙(4-羥苯基)乙烷、1,1-雙(4-羥苯基)-1-苯基乙烷、2-(4-羥苯基)-2-(3-羥苯基)丙烷、雙(4-羥苯基)苯基甲烷、2,2-雙(4-羥基-3-溴苯基)丙烷、1,1-雙(羥苯基)環戊烷、1,1-雙(4-羥苯基)環己烷、1,1-雙(4-羥苯基)異丁烯、1,1-雙(4-羥苯基)環十二烷、反式-2,3-雙(4-羥苯基)-2-丁烯、2,2-雙(4-羥苯基)金剛烷、α,α'-雙(4-羥苯基)甲苯、雙(4-羥苯基)乙腈、2,2-雙(3-甲基-4-羥苯基)丙烷、2,2-雙(3-乙基-4-羥苯基)丙烷、2,2-雙(3-正丙基-4-羥苯基)丙烷、2,2-雙(3-異丙基-4-羥苯基)丙烷、2,2-雙(3-二級丁基-4-羥苯基)丙烷、2,2-雙(3-三級丁基-4-羥苯基)丙烷、2,2-雙(3-環己基-4-羥苯基)丙烷、2,2-雙(3-烯丙基-4-羥苯基)丙烷、2,2-雙(3-甲氧基-4-羥苯基)丙烷、2,2-雙(4-羥苯基)六氟丙烷、1,1-二氯-2,2-雙(4-羥苯基)乙烯、1,1-二溴-2,2-雙(4-羥苯基)乙烯、1,1-二氯-2,2-雙(5-苯氧基-4-羥苯基)乙烯、4,4'-二羥基二苯基酮、3,3-雙(4-羥苯基)-2-丁酮、1,6-雙(4-羥苯基)-1,6-己二酮、乙二醇雙(4-羥苯基)醚、雙(4-羥苯基)醚、雙(4-羥苯基)硫醚、雙(4-羥苯基)亞碸、雙(4-羥苯基)碸、9,9-雙(4-羥苯基)氟、2,7-二羥基芘、6,6'-二羥基-3,3,3',3'-四甲基螺(雙)茚烷(「螺聯茚烷雙酚」)、3,3-雙(4-羥苯基)鄰苯二甲醯亞胺、2,6-二羥基二苯并-對戴奧辛、2,6-二羥基噻嗯、2,7-二羥基啡㗁噻(2,7-dihydroxyphenoxathin)、2,7-二羥基-9,10-二甲基啡𠯤、3,6-二羥基二苯并呋喃、3,6-二羥基二苯并噻吩及2,7-二羥基咔唑、間苯二酚、經取代間苯二酚化合物(諸如5-甲基間苯二酚、5-乙基間苯二酚、5-丙基間苯二酚、5-丁基間苯二酚、5-三級丁基間苯二酚、5-苯基間苯二酚、5-異丙苯基間苯二酚、2,4,5,6-四氟間苯二酚、2,4,5,6-四溴間苯二酚,或其類似物);兒茶酚;氫醌;經取代氫醌(諸如2-甲基氫醌、2-乙基氫醌、2-丙基氫醌、2-丁基氫醌、2-三級丁基氫醌、2-苯基氫醌、2-異丙苯基氫醌、2,3,5,6-四甲基氫醌、2,3,5,6-四-三級丁基氫醌、2,3,5,6-四氟氫醌、2,3,5,6-四溴氫醌等),以及其組合。
諸如上文所描述之芳族聚碳酸酯通常具有約80℃至約300℃,在一些實施例中約100℃至約250℃,且在一些實施例中,約140℃至約220℃之DTUL值,如根據ISO 75-2:2013在1.8 MPa負載下所測定。玻璃轉移溫度亦可為約50℃至約250℃,在一些實施例中約90℃至約220℃,且在一些實施例中,約100℃至約200℃,諸如藉由ISO 11357-2:2020所測定。此等聚碳酸酯亦可具有約0.1 dl/g至約6 dl/g,在一些實施例中約0.2至約5 dl/g,且在一些實施例中約0.3至約1 dl/g之固有黏度,諸如根據ISO 1628-4:1998所測定。
除了上文提及之聚合物以外,亦可在聚合物組合物中採用高度結晶芳族聚合物。此類聚合物之尤其適合之實例為液晶聚合物,其具有使其能夠有效地填滿模具之小空隙的高度結晶度。液晶聚合物通常歸類為「熱致」,因為其具有棒狀結構且可在其熔融狀態(例如熱致向列狀態)下表現結晶行為。此類聚合物通常具有約120℃至約340℃,在一些實施例中約140℃至約320℃,且在一些實施例中,約150℃至約300℃之DTUL值,如根據ISO 75-2:2013在1.8 MPa負載下所測定。聚合物具有相對高熔融溫度,諸如約250℃至約400℃,在一些實施例中約280℃至約390℃,且在一些實施例中,約300℃至約380℃。此類聚合物可由如此項技術中已知之一或多種類型之重複單元形成。
液晶聚合物可(例如)含有一或多個芳族酯重複單元,含量通常為聚合物之約60 mol.%至約99.9 mol.%,在一些實施例中約70 mol.%至約99.5 mol.%,且在一些實施例中約80 mol.%至約99mol.%。芳族酯重複單元一般可由下式(V)表示:
Figure 02_image015
其中, 環B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6員芳基(例如1,4-伸苯基或1,3-伸苯基)、稠合至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5或6員芳基的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6員芳基(例如2,6-萘)或連結至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5或6員芳基的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6員芳基(例如4,4-伸聯苯);且 Y 1及Y 2獨立地為O、C(O)、NH、C(O)HN或NHC(O)。
通常,Y 1及Y 2中之至少一者為C(O)。此類芳族酯重複單元之實例可包括(例如)芳族二羧酸重複單元(式I中之Y 1及Y 2為C(O))、芳族羥基羧酸重複單元(式V中之Y 1為O且Y 2為C(O))以及其各種組合。
舉例而言,可採用衍生自芳族二羧酸之芳族二羧酸重複單元,諸如對苯二甲酸、間苯二甲酸、2,6-萘二甲酸、二苯醚-4,4'-二甲酸、1,6-萘二甲酸、2,7-萘二甲酸、4,4'-二羧基聯苯、雙(4-羧苯基)醚、雙(4-羧苯基)丁烷、雙(4-羧苯基)乙烷、雙(3-羧苯基)醚、雙(3-羧苯基)乙烷等,以及其烷基、烷氧基、芳基及鹵素取代基以及其組合。特定言之,適合芳族二羧酸可包括例如對苯二甲酸(「TA」)、間苯二甲酸(「IA」)及2,6-萘二甲酸(「NDA」)。當採用時,衍生自芳族二羧酸(例如IA、TA及/或NDA)之重複單元通常佔聚合物之約5 mol.%至約60 mol.%,在一些實施例中約10 mol.%至約55 mol.%,且在一些實施例中約15 mol.%至約50%
亦可採用衍生自芳族羥基羧酸之芳族羥基羧酸重複單元,諸如4-羥基苯甲酸;4-羥基-4'-聯苯甲酸;2-羥基-6-萘甲酸;2-羥基-5-萘甲酸;3-羥基-2-萘甲酸;2-羥基-3-萘甲酸;4'-羥苯基-4-苯甲酸;3'-羥苯基-4-苯甲酸;4'-羥苯基-3-苯甲酸等,以及其烷基、烷氧基、芳基及鹵素取代基及其組合。特定言之,適合之芳族羥基羧酸為4-羥基苯甲酸(「HBA」)及6-羥基-2-萘甲酸(「HNA」)。當使用時,衍生自羥基羧酸(例如HBA及/或HNA)之重複單元通常佔聚合物之約10 mol.%至約85 mol.%,在一些實施例中約20 mol.%至約80 mol.%,且在一些實施例中約25 mol.%至約75%
其他重複單元亦可用於聚合物中。舉例而言,在某些實施例中,可使用衍生自芳族二醇之重複單元,諸如氫醌、間苯二酚、2,6-二羥基萘、2,7-二羥基萘、1,6-二羥基萘、4,4'-二羥基聯苯(或4,4'-聯苯酚)、3,3'-二羥基聯苯、3,4'-二羥基聯苯、4,4'-二羥基聯苯醚、雙(4-羥苯基)乙烷等,以及其烷基、烷氧基、芳基及鹵素取代基及其組合。尤其適合之芳族二醇可包括例如氫醌(「HQ」)及4,4'-聯苯酚(「BP」)。當使用時,衍生自芳族二醇(例如HQ及/或BP)之重複單元通常佔聚合物之約1 mol.%至約30 mol.%,在一些實施例中約2 mol.%至約25 mol.%,且在一些實施例中約5 mol.%至約20%。亦可使用諸如衍生自芳族醯胺(例如乙醯胺苯酚(「APAP」))及/或芳胺(例如4-胺基苯酚(「AP」)、3-胺基苯酚、1,4-苯二胺、1,3-苯二胺等)之彼等的重複單元。當使用時,衍生自芳族醯胺(例如APAP)及/或芳胺(例如AP)之重複單元通常佔聚合物之約0.1 mol.%至約20 mol.%,在一些實施例中約0.5 mol.%至約15 mol.%,且在一些實施例中約1 mol.%至約10%。亦應理解各種其他單體重複單元可併入至聚合物中。舉例而言,在某些實施例中,聚合物可含有一或多個衍生自非芳族單體(諸如脂族或環脂族羥基羧酸、二羧酸、二醇、醯胺、胺等)之重複單元。當然在其他實施例中,因為聚合物缺乏衍生自非芳族(例如脂族或環脂族)單體之重複單元,因此其可為「全芳族」。
在一個特定實施例中,液晶聚合物可由衍生自4-羥基苯甲酸(「HBA」)及對苯二甲酸(「TA」)及/或間苯二甲酸(「IA」)以及各種其他視情況選用之成分的重複單元形成。衍生自4-羥基苯甲酸(「HBA」)之重複單元通常佔聚合物之約10 mol.%至約80 mol.%,在一些實施例中約30 mol.%至約75 mol.%,且在一些實施例中約45 mol.%至約70%。衍生自對苯二甲酸(「TA」)及/或間苯二甲酸(「IA」)之重複單元可能同樣佔聚合物之約5 mol.%至約40 mol.%,在一些實施例中約10 mol.%至約35 mol.%,且在一些實施例中約15 mol.%至約35%。亦可以聚合物之約1 mol.%至約30 mol.%,在一些實施例中約2 mol.%至約25 mol.%,且在一些實施例中約5 mol.%至約20%的量使用衍生自4,4'-聯苯酚(「BP」)及/或氫醌(「HQ」)之重複單元。其他可能的重複單元可包括衍生自6-羥基-2-萘甲酸(「HNA」)、2,6-萘二甲酸(「NDA」)及/或乙醯胺苯酚(「APAP」)之彼等重複單元。在某些實施例中,舉例而言,當使用時,衍生自HNA、NDA及/或APAP之重複單元可各自佔約1 mol.%至約35 mol.%,在一些實施例中約2 mol.%至約30 mol.%,且在一些實施例中約3 mol.%至約25 mol.%。
當然,除芳族聚合物以外,脂族聚合物亦可適用於在聚合物基質中用作高效能熱塑性聚合物。舉例而言,在一個實施例中,可採用聚醯胺,其通常在主鏈中具有CO-NH鍵,且藉由脂族二胺與脂族二羧酸之縮合,藉由內醯胺之開環聚合或胺基羧酸之自縮合獲得。舉例而言,聚醯胺可含有衍生自脂族二胺之脂族重複單元,其通常具有4至14個碳原子。此類二胺之實例包括直鏈脂族烷二胺,諸如1,4-丁二胺、1,6-己二胺、1,7-庚二胺、1,8-辛二胺、1,9-壬二胺、1,10-癸二胺、1,11-十一烷二胺、1,12-十二烷二胺等;分支鏈脂族烷二胺,諸如2-甲基-1,5-戊二胺、3-甲基-1,5戊二胺、2,2,4-三甲基-1,6-己二胺、2,4,4-三甲基-1,6-己二胺、2,4-二甲基-1,6-己二胺、2-甲基-1,8-辛二胺、5-甲基-1,9-壬二胺等;以及其組合。脂族二羧酸可包括例如己二酸、癸二酸等。此類脂族聚醯胺之特定實例包括例如尼龍-4(聚-α-吡咯啶酮)、尼龍-6(聚己醯胺)、尼龍-11(聚十一醯胺)、尼龍-12(聚十二醯胺)、尼龍-46(聚四亞甲基己二醯胺)、尼龍-66(聚六亞甲基己二醯胺)、尼龍-610及尼龍-612。尼龍-6及尼龍-66為尤其適合的。
應理解,亦可在聚醯胺中包括芳族單體單元,使得其視為芳族(僅含有芳族單體單元或脂族及芳族單體單元二者)。芳族二羧酸之實例可包括例如對苯二甲酸、間苯二甲酸、2,6-萘二甲酸、2,7-萘二甲酸、1,4-萘二甲酸、1,4-伸苯基二氧基-二乙酸、1,3-伸苯基二氧基-二乙酸、聯苯二甲酸、4,4'-氧基二苯甲酸、二苯基甲烷-4,4'-二甲酸、二苯基碸-4,4'-二甲酸、4,4'-聯苯二甲酸等。尤其適合之芳族聚醯胺可包括聚(伸壬基對苯二甲醯胺) (PA9T)、聚(伸壬基對苯二甲醯胺/伸壬基癸烷二醯胺) (PA9T/910)、聚(伸壬基對苯二甲醯胺/伸壬基十二烷二醯胺) (PA9T/912)、聚(伸壬基對苯二甲醯胺/11-胺基十一烷醯胺) (PA9T/11)、聚(伸壬基對苯二甲醯胺/12-胺基十二烷醯胺) (PA9T/12)、聚(伸癸基對苯二甲醯胺/11-胺基十一烷醯胺) (PA10T/11)、聚(伸癸基對苯二甲醯胺/12-胺基十二烷醯胺) (PA10T/12)、聚(伸癸基對苯二甲醯胺/伸癸基癸烷二醯胺) (PA10T/1010)、聚(伸癸基對苯二甲醯胺/伸癸基十二烷二醯胺) (PA10T/1012)、聚(伸癸基對苯二甲醯胺/伸丁基己烷二醯胺) (PA10T/46)、聚(伸癸基對苯二甲醯胺/己內醯胺) (PA10T/6)、聚(伸癸基對苯二甲醯胺/伸己基己烷二醯胺) (PA10T/66)、聚(伸十二烷基對苯二甲醯胺/伸十二烷基十二烷二醯胺) (PA12T/1212)、聚(伸十二烷基對苯二甲醯胺/己內醯胺) (PA12T/6)、聚(伸十二烷基對苯二甲醯胺/伸己基己烷二醯胺) (PA12T/66)等。
聚醯胺組合物中所用聚醯胺在本質上通常為結晶或半結晶的,且因此具有可量測的熔融溫度。熔融溫度可相對較高,使得組合物可對所得部件提供相當大程度的耐熱性。舉例而言,聚醯胺可具有約220℃或更高,在一些實施例中約240℃至約325℃,且在一些實施例中,約250℃至約335℃之熔融溫度。聚醯胺亦可具有相對較高的玻璃轉移溫度,諸如約30℃或更高,在一些實施例中約40℃或更高,且在一些實施例中約45℃至約140℃。可如此項技術中所熟知,使用差示掃描熱量測定(「DSC」)來測定玻璃轉移及熔融溫度,諸如藉由ISO第11357-2:2020號(玻璃轉移)及第11357-3:2018號(熔融)來測定。
丙烯聚合物亦可為適用於聚合物基質之脂族高效能聚合物。多種丙烯聚合物中之任一者或丙烯聚合物之組合通常可用於聚合物基質中,諸如丙烯均聚物(例如,對排、雜排、同排等)、丙烯共聚物等。在一個實施例中,舉例而言,可採用為同排或對排均聚物之丙烯聚合物。術語「對排」一般係指大部分(若並非所有)甲基沿聚合物鏈在相對側上交替的立體異構性。另一方面,術語「同排」通常係指大部分(若並非所有)甲基在沿著聚合物鏈之相同側上的立體異構性。在其他實施例中,可採用丙烯與α-烯烴單體之共聚物。適合α-烯烴單體特定實例包括乙烯、1-丁烯;3-甲基-1-丁烯;3,3-二甲基-1-丁烯;1-戊烯;具有一或多個甲基、乙基或丙基取代基之1-戊烯;具有一或多個甲基、乙基或丙基取代基之1-己烯;具有一或多個甲基、乙基或丙基取代基之1-庚烯;具有一或多個甲基、乙基或丙基取代基之1-辛烯;具有一或多個甲基、乙基或丙基取代基之1-壬烯;經乙基、甲基或二甲基取代之1-癸烯;1-十二烯;及苯乙烯。此類共聚物之丙烯含量可為約60 mol.%至約99 mol.%,在一些實施例中約80 mol.%至約98.5 mol.%,且在一些實施例中約87 mol.%至約97.5 mol.%。α-烯烴含量同樣可介於約1 mol.%至約40 mol.%範圍內,在一些實施例中介於約1.5 mol.%至約15 mol.%範圍內且在一些實施例中介於約2.5 mol.%至約13 mol.%範圍內。
適合丙烯聚合物通常為具有約80℃至約250℃,在一些實施例中約100℃至約220℃,且在一些實施例中約110℃至約200℃之DTUL值的丙烯聚合物,如根據ISO 75-2:2013在1.8 MPa負載下所測定。此類聚合物之玻璃轉移溫度可同樣為約10℃至約80℃,在一些實施例中約15℃至約70℃,且在一些實施例中約20℃至約60℃,諸如藉由ISO 11357-2:2020所測定。此外,此類聚合物之熔融溫度可為約50℃至約250℃,在一些實施例中約90℃至約220℃,且在一些實施例中約100℃至約200℃,諸如藉由ISO 11357-3:2018所測定。
甲醛聚合物亦可為適用於聚合物基質之脂族高效能聚合物。甲醛聚合物可為一或多種均聚物、共聚物或其混合物。均聚物係藉由使甲醛或甲醛等效物,諸如甲醛之環狀寡聚物聚合來製備。共聚物可含有一或多種通常用於製備聚甲醛組合物之共聚單體。常用共聚單體包括2至12個碳原子的環氧烷。若選擇共聚物,則共聚單體之數量將通常不超過20重量%,在一些實施例中不超過15重量%,且在一些實施例中約2重量%。共聚單體可以包括環氧乙烷及環氧丁烷。均聚物及共聚物較佳為:1)末端羥基藉由化學反應封端以形成酯或醚基團的彼等均聚物及共聚物;或2)未完全封端但具有一些來自共聚單體單元之游離羥基的共聚物。在任一情況下,典型端基係乙酸酯及甲氧基。 B. EMI 填料
如上文所指出,EMI填料亦分佈於聚合物基質內。EMI填料通常由可提供所要程度之電磁干擾屏蔽的導電材料形成。在某些實施例中,舉例而言,材料可含有金屬,諸如不鏽鋼、鋁、鋅、鐵、銅、銀、鎳、金、鉻等,以及其合金或混合物;碳(例如碳纖維、碳粒,諸如石墨、碳奈米管、碳黑等)等。EMI填料亦可具有多種不同形式,諸如粒子(例如,鐵粉)、薄片(例如,鋁薄片、不鏽鋼薄片等)或纖維。
舉例而言,EMI填料可包括纖維。纖維可具有相對於其質量之較高程度之拉伸強度。舉例而言,纖維之拉伸強度通常為約500 MPa至約10,000 MPa,在一些實施例中約600 MPa至約4,000 MPa,且在一些實施例中約800 MPa至約2,000 MPa,諸如根據ASTM D4018-17所測定。纖維之平均直徑可為約1微米至約200微米,在一些實施例中約1微米至約150微米,在一些實施例中約3微米至約100微米,且在一些實施例中約5微米至約50微米。纖維可為連續長絲、短纖或磨碎纖維。在某些實施例中,例如,纖維可為短纖,纖維之體積平均長度可同樣在約0.1毫米至約15毫米,在一些實施例中約0.5毫米至約12毫米,且在一些實施例中約1毫米至約10毫米範圍內。
在某些實施例中,纖維可包括金屬,諸如主要由金屬(例如不鏽鋼纖維)形成或由塗有金屬之核心材料形成。當採用金屬塗層時,核心材料可由本質上導電或絕緣之材料形成。舉例而言,核心材料可由碳、玻璃或聚合物形成。此類纖維之一個實例為塗鎳之碳纖維。EMI填料亦可包括含有碳材料之纖維。當使用時,此等碳纖維可展現高固有熱導率,諸如約200 W/m-k或更高,在一些實施例中約500 W/m-K或更高,在一些實施例中約600 W/m-K至約3,000 W/m-K,且在一些實施例中約800 W/m-K至約1,500 W/m-K,以及小於約20 μohm-m,在一些實施例中小於約10 μohm-m,在一些實施例中約0.05至約5 μohm-m,且在一些實施例中約0.1至約2 μohm-m之低固有電阻率(單絲)。碳纖維之性質可不同,諸如自纖維素、木質素、聚丙烯腈(PAN)及瀝青獲得之碳纖維。基於瀝青之碳纖維尤其適用於聚合物組合物。此類基於瀝青之纖維可例如衍生自縮合多環烴化合物(例如萘、菲等)、縮合雜環化合物(例如基於石油之瀝青、基於煤之瀝青等)等。可尤其需要採用光學各向異性瀝青(「介相瀝青」),按此瀝青可形成熱致晶體,其允許瀝青變得有組織且形成線性鏈,藉此產生在本質上由於其晶體結構而更像薄片之纖維。除了其他以外,具有此形態之纖維可具有較高程度之固有導熱性。介相瀝青通常含有大於90 wt.%介相,且在一些實施例中大致100 wt.%介相瀝青,如藉由藉由S. Chwastiak等人於Carbon 19,357-363 (1981)中揭示的術語及方法所定義及描述。可使用此項技術中已知之多種技術中之任一者形成此類基於瀝青之碳纖維。舉例而言,可藉由在高於原始瀝青材料之軟化點之溫度,諸如約250℃或更高,且在一些實施例中約250℃至約350℃下熔融紡絲高純度介相瀝青而形成基於瀝青之纖維。熔融紡絲纖維可隨後經歷多種熱處理步驟以移除雜質,諸如氧化/預碳化以起始交聯及移除雜質,碳化以移除無機元素,及/或石墨化以改良結晶區域之排列及取向。此類熱處理步驟通常在高溫(諸如約400℃至約2,500℃)下且在惰性氛圍中進行。此類技術之實例例如描述於 Nishihata 等人之美國專利第8,642,682號及 Sano 等人之第7,846,543號中。
EMI填料通常以組合物之約1 wt.%至約70 wt.%、在一些實施例中約1.5 wt.%至約65 wt.%且在一些實施例中約4 wt.%至約60 wt.%的量存在。當然,EMI填料之精確量將一般視填料之性質(例如,導電性)以及組合物中其他組分之性質而定。舉例而言,當採用高導電性EMI填料(諸如含有金屬(例如,不鏽鋼)形成的彼等)時,可採用相對較低量之EMI填料,諸如組合物之約1 wt.%至約40 wt.%,在一些實施例中約2 wt.%至約30 wt.%,且在一些實施例中約4 wt.%至約20 wt.%。同樣地,當採用具有相對較低導電性程度之EMI填料,諸如含有碳材料(例如碳纖維或碳粒)時,可採用相對較高量之EMI填料,諸如組合物之約10 wt.%至約70 wt.%,在一些實施例中約20 wt.%至約65 wt.%,且在一些實施例中約30 wt.%至約60 wt.%。
必要時,可將如下所述之EMI填料及其他組分(例如,熱導填料、阻燃劑、穩定劑、強化纖維、顏料、潤滑劑等)熔融摻合在一起以形成聚合物基質。可將原料同時或依序供應至以分散方式摻合材料之熔融摻合裝置。可採用分批及/或連續熔融摻合技術。舉例而言,可採用混合器/捏合機、班伯里混合器(Banbury mixer)、法拉爾(Farrel)連續混合器、單螺桿擠壓機、雙螺桿擠壓機、輥磨機等來摻合材料。一個尤其適合的熔融摻合裝置為共軸旋轉雙螺桿擠壓機(例如可購自N. J.,Ramsey之Werner & Pfleiderer Corporation的ZSK-30雙螺桿擠壓機)。此類擠壓機可包括進料口及排放口且提供高強度分佈及分散混合。
然而,在某些實施例中,可使用其他技術將EMI填料與聚合物基質組合。在一個特定實施例中,舉例而言,EMI填料可呈「長纖維」之形式,其通常係指不連續且長度為約1至約25毫米,在一些實施例中約1.5至約20毫米,在一些實施例中約2至約15毫米,且在一些實施例中約3至約12毫米之纖維、長絲、紗或粗紗(例如纖維束)。纖維之標稱直徑(例如,粗紗內的纖維之直徑)可在約1微米至約40微米,在一些實施例中約2微米至約30微米,且在一些實施例中約5微米至約25微米範圍內。視需要,纖維可呈含有單一纖維類型或不同纖維類型之粗紗(例如,纖維束)形式。每一粗紗中所含有之纖維之數目可為恆定的或隨粗紗的不同而變化。通常,粗紗可含有約1,000根纖維至約50,000根個別纖維,且在一些實施例中約2,000至約40,000根纖維。
多種不同技術中之任一者通常可用於將此類長纖維併入聚合物基質中。長纖維可無規分佈於聚合物基質內,或替代地以對準方式分佈。在一個實施例中,舉例而言,連續纖維可首先浸漬於聚合物基質中以形成絲束,其後使所述絲束冷卻且接著切碎成粒料,以使所得纖維具有長纖維所需之長度。在此等實施例中,聚合物基質及連續纖維(例如粗紗)通常經由浸漬模具拉擠以達成纖維與聚合物之間的所需接觸。拉擠成型亦可幫助確保纖維在相同或實質上類似之方向上間隔開且對準,諸如平行於粒料之長軸(例如長度)之縱向方向,進一步增強機械特性。參考圖6,舉例而言,展示拉擠成型製程10之一個實施例,其中聚合物基質係自擠壓機13供應至浸漬模具11,而連續纖維12係經由拉製裝置18拉動通過模具11以產生複合結構14。典型的拉製裝置可包括例如履帶拉製器及往復式拉製器。雖然視情況選用,但複合結構14亦可拉動通過附接至擠壓機16之塗佈模具15,經由該擠壓機施加塗佈樹脂以形成經塗佈結構17。如圖6中所示,接著將經塗佈結構17拉動通過拉製總成18且供應至粒化機19,該粒化機將結構17切割成用於形成長纖維加強型組合物所需之尺寸。
在拉擠成型製程期間採用之浸漬模具之性質可選擇性地變化以幫助實現聚合物基質與長纖維之間的良好接觸。適合浸漬模具系統之實例詳細地描述於 Hawley之再頒佈專利第32,772號; Regan 等人之第9,233,486號;及 Eastep 等人之第9,278,472號中。參考圖7,舉例而言,展示此類適合浸漬模具11之一個實施例。如所示,聚合物基質127可經由擠壓機(未示出)供應至浸漬模具11。更特定言之,聚合物基質127可經由機筒凸緣128離開擠壓機且進入模具11之模具凸緣132。模具11含有與模具下半部136配合之模具上半部134。將連續纖維142(例如,粗紗)自捲筒經由進料口138供應至模具11之模具上半部134。類似地,連續纖維146亦自捲筒經由進料口140供應。藉由安裝於模具上半部134及/或模具下半部136中之加熱器133在模具半部134及136內部加熱基質127。模具通常在足以引起熱塑性聚合物熔融及浸漬之溫度下操作。通常,模具之操作溫度高於聚合物基質之熔融溫度。當以此方式加工時,連續纖維142及146包埋於基質127中。隨後將混合物拉動通過浸漬模具11以產生纖維加強型組合物152。視需要,壓力感測器137亦可感測浸漬模具11附近之壓力以允許藉由控制螺桿軸之轉速或進料器之進料速率(federate)來控制擠壓速率。
在浸漬模具內,通常期望纖維接觸一系列衝擊區。在此等區域,聚合物熔融物可橫向流過纖維以產生剪切及壓力,其顯著提高浸漬程度。當自高纖維含量之帶狀物形成複合物時,此尤其適用。通常,模具每根粗紗將含有至少2個、在一些實施例中至少3個且在一些實施例4至50個衝擊區,以產生足夠程度之剪切及壓力。儘管其特定形式可變化,但衝擊區通常具有彎曲表面,諸如彎曲波瓣、棒等。衝擊區通常亦由金屬材料製成。
圖7展示浸漬模具11之一部分之放大示意圖,該浸漬模具含有呈波瓣182形式之多個衝擊區。應理解,可使用多個進料口來實踐本發明,其可視情況與加工方向同軸。所使用之進料口之數目可隨於模具中一次性待處理中之纖維數目而變化,且進料口可安裝於模具上半部134或模具下半部136中。進料口138包含安裝於模具上半部134中的套管170。進料口138以可滑動方式安裝於套管170中。進料口138分成至少兩個片件,展示為片件172及174。進料口138具有縱向穿過之孔176。孔176可成形為遠離模具上半部134之直圓柱錐形開口。纖維142穿過孔176且進入模具上半部134與模具下半部136之間的通道180。一系列波瓣182亦形成於模具上半部134及模具下半部136中,使得通道180採用迴旋路線。波瓣182使得纖維142及146越過至少一個波瓣,使得通道180內部之聚合物基質充分接觸纖維中之每一者。以此方式,保證熔融聚合物與纖維142及146之間的徹底接觸。
為進一步促進浸漬,當纖維存在於浸漬模具內時,亦可將其保持在張力下。張力可例如為每束纖維約5至約300牛頓,在一些實施例中約50至約250牛頓,且在一些實施例中約100至約200牛頓。此外,纖維亦可以曲折路徑穿過衝擊區以增強剪切。舉例而言,在圖7中所展示之實施例中,纖維以正弦型路徑橫穿衝擊區。粗紗自一個衝擊區橫越至另一衝擊區之角度通常足夠高以增強剪切,但不會太高以造成會使纖維斷裂之過度力。因此,舉例而言,角度可在約1°至約30°範圍內,且在一些實施例中在約5°至約25°範圍內。
上文所展示及描述之浸漬模具僅為可用於本發明中之各種可能組態中之一者。在替代實施例中,例如,纖維可引入至相對於聚合物熔體流動方向成一角度定位之十字頭模具中。當纖維移動穿過十字頭模具且到達聚合物自擠壓機機筒離開之點時,迫使聚合物與纖維接觸。亦應理解,亦可使用任何其他擠壓機設計,諸如雙螺桿擠壓機。再此外,亦可視情況採用其他組件以幫助浸漬纖維。舉例而言,「氣體噴流」總成可在某些實施例中用以幫助在合併絲束的整個寬度上均勻地展開個別纖維之集束或絲束,其可各自含有多達24,000根纖維。此幫助實現帶狀物中之強度特性之均勻分佈。此總成可包括壓縮空氣或另一氣體之供應,其以大體垂直之方式衝擊穿過出口之移動纖維束。接著可將展開之纖維集束引入至模具中以用於浸漬,諸如上文所描述。
如下文所提及之其他成分,諸如熱導填料、強化纖維、穩定劑、抗氧化劑、潤滑劑等亦可與長纖維組合併入至組合物中。在圖7中所展示之實施例中,舉例而言,此類組分可預先與聚合物組合以形成聚合物基質127。或者,亦可在纖維浸漬期間將額外組分併入聚合物基質中。儘管有此等選項,用於將額外組分併入聚合物基質中之尤其有效的技術涉及使用聚合物母料,隨後將其組合以形成最終組合物以允許組分之更好的增強摻合。舉例而言,可形成高百分比之長纖維的第一母料(例如粒料、線料等)。舉例而言,長纖維可佔第一母料之約20 wt.%至約70 wt.%,且在一些實施例中約40 wt.%至約60 wt.%,且聚合物可佔第一母料之約20 wt.%至約70 wt.%,且在一些實施例中約40 wt.%至約60 wt.%。亦可採用第二母料(例如粒料、線料等),其一般不含長纖維且含有組合物中所用之實質上所有額外組分。舉例而言,長纖維可佔第二母料之不超過約10 wt.%且在一些實施例中,自0 wt.%至約5 wt.%。同樣,額外組分可佔第二母料之約10 wt.%至約40 wt.%,且在一些實施例中約20 wt.%至約30 wt.%,且聚合物可佔第二母料之約20 wt.%至約70 wt.%,且在一些實施例中約40 wt.%至約60 wt.%。
一旦形成,第一母料接著可與第二母料組合。舉例而言,母料可分別或以組合供應至擠壓機,該擠壓機包括至少一個可旋轉地安裝且接納於機筒(例如,圓柱形機筒)內的螺桿且可界定進料區及自進料區沿螺桿之長度定位於下游之熔融區。通常諸如在約200℃至約450℃,在一些實施例中約210℃至約350℃,且在一些實施例中約220℃至約350℃之溫度範圍內加熱擠壓機之部分中之一或多者,以形成組合物。可選擇螺桿之速度以達成所需要之滯留時間、剪切率、熔融加工溫度等。舉例而言,螺桿速度可在約50至約800轉數每分鐘(「rpm」)、在一些實施例中約70至約150 rpm且在一些實施例中約80至約120 rpm之範圍內。在熔融摻合期間之表觀剪切率亦可在約100秒 -1至約10,000秒 -1、在一些實施例中約500秒 -1至約5000秒 -1且在一些實施例中約800秒 -1至約1200秒 -1範圍內。表觀剪切率等於 4Q/πR 3 ,其中 Q為聚合物熔融物之體積流量(「m 3/s」)且 R為熔融聚合物流動通過之毛細管(例如擠壓機模具)的半徑(「m」)。 C. 其他組分
除了上文提及之組分以外,聚合物基質亦可含有多種其他組分。此類視情況選用之組分之實例可包括例如熱導填料、強化纖維、抗衝擊改質劑、增容劑、粒子填料(例如滑石、雲母等)、穩定劑(例如抗氧化劑、UV穩定劑等)、阻燃劑、潤滑劑、著色劑、流動改質劑、顏料及其他經添加以增強特性及可加工性之材料。
在一個實施例中,舉例而言,熱導填料通常可以組合物之約5 wt.%至約40 wt.%、在一些實施例中約10 wt.%至約35 wt.%且在一些實施例中約15 wt.%至約30 wt.%之量分佈於聚合物基質內。熱導填料可具有高固有熱導率,諸如約50 W/m-K或更高,在一些實施例中約100 W/m-K或更高,且在一些實施例中約150 W/m-K或更高。此類材料之實例可包括(例如)氮化硼(BN)、氮化鋁(AlN)、氮化矽鎂(MgSiN 2)、石墨(例如膨脹石墨)、碳化矽(SiC)、碳奈米管、碳黑、金屬氧化物(例如氧化鋅、氧化鎂、氧化鈹、氧化鋯、氧化釔等)、金屬粉末(例如鋁、銅、青銅、黃銅等)等以及其組合。石墨尤其適用於本發明之組合物中。實際上,在某些實施例中,石墨可佔用於聚合物組合物中之熱導填料的大部分,諸如熱導填料之約50 wt.%或更高,在一些實施例中約70 wt.%或更高,且在一些實施例中約90 wt.%至100 wt.%(例如100 wt.%)。
熱導填料可以各種形式提供,諸如顆粒材料、纖維等。舉例而言,可能採用平均尺寸(例如直徑或長度)在約1至約100微米,在一些實施例中約2至約80微米,且在一些實施例中約5至約60微米範圍內的顆粒材料,諸如根據ISO 13320:2009使用雷射繞射技術(例如,藉由Horiba LA-960粒度分佈分析儀)所測定。在某些實施例中,因為顆粒材料具有諸如約4:1或更高,在一些實施例中約8 :1或更高,及在一些實施例中約10:1至約2000 :1之相對較高的縱橫比(例如,平均長度或直徑除以平均厚度),因此其可為「薄片」形狀。平均厚度可例如為約10微米或更小,在一些實施例中約0.01微米至約8微米,且在一些實施例中約0.05微米至約5微米。在某些實施例中,熱導性顆粒材料可呈具有所需尺寸之個別薄片之形式。儘管如此,具有上文提及之所需平均尺寸的導熱材料之聚結物亦可為適合的。此等該等聚結物通常含有個別粒子,其以非特定方向或以高度有序之方式聚集在一起,例如經由諸如凡得瓦爾力(Van der Waals force)之弱化學鍵。合適六角氮化硼聚結物之實例(例如)包括以UHP-2 (Showa Denko)及PT-450 (Momentive Performance Materials)之名稱市售之彼等物。熱導性顆粒材料亦可具有高比表面積。比表面積可為例如約0.5 m 2/g或更多,在一些實施例中約1 m 2/g或更多,且在一些實施例中約2至約40 m 2/g。如此項技術中通常已知及由 Brunauer Emmet Teller(J. Amer. Chem. Soc.,第60卷,1938年2月,第309-319頁)所描述,可根據標準方法(諸如藉由使用氮氣作為吸附氣體之物理氣體吸附法(B.E.T.法))來測定比表面積。諸如根據ASTM B527-15所測定,顆粒材料亦可具有約0.2至約1.0 g/cm 3,在一些實施例中約0.3至約0.9 g/cm 3,且在一些實施例中約0.4至約0.8 g/cm 3之粉末敲緊密度。
強化纖維亦可用於幫助改良機械特性。為了有助於維持絕緣特性(其常常合乎需要地用於電子組件),強化纖維可由本質上亦通常為絕緣之材料形成,諸如玻璃、陶瓷(例如氧化鋁或二氧化矽)、芳香族聚醯胺(例如Kevlar®)、聚烯烴、聚酯等,以及其混合物。玻璃纖維為尤其適合的,諸如E-玻璃、A-玻璃、C-玻璃、D-玻璃、AR-玻璃、R-玻璃、S1-玻璃、S2-玻璃等,及其混合物。強化纖維可呈無規分佈之纖維形式,諸如當在聚合物基質形成期間此類纖維與高效能聚合物熔融摻合時。替代地,強化纖維可呈長纖維形式且以諸如上文所描述之方式浸漬有聚合物基質。無論如何,強化纖維之體積平均長度可為約1至約400微米,在一些實施例中約50至約400微米,在一些實施例中約80至約250微米,在一些實施例中約100至約200微米,且在一些實施例中約110至約180微米。纖維亦可具有約10微米至約35微米,且在一些實施例中約15微米至約30微米之平均直徑。當採用時,強化纖維通常佔組合物之約1 wt.%至約25 wt.%、在一些實施例中約2 wt.%至約20 wt.%且在一些實施例中約5 wt.%至約15 wt.%。
衝擊改質劑亦可有助於改良組合物之整體特性。在一個實施例中,舉例而言,聚丁二烯可與高效能聚合物(例如芳族聚碳酸酯)組合用作相容劑以幫助改良可撓性。當採用此類摻合物時,高效能聚合物可例如佔整個聚合物組合物之約40 wt.%至約95 wt.%、在一些實施例中約60 wt.%至約92 wt.%且在一些實施例中約70 wt.%至約90 wt.%之摻合物,以及約30 wt.%至約75 wt.%、在一些實施例中約35 wt.%至約70 wt.%及在一些實施例中約40 wt.%至約65 wt.%。同樣地,衝擊改質劑(例如聚丁二烯)可能佔摻合物之約5 wt.%至約60 wt.%、在一些實施例中約8 wt.%至約40 wt.%且在一些實施例中約10 wt.%至約30 wt.%,以及整個聚合物組合物之約1 wt.%至約25 wt.%、在一些實施例中約2 wt.%至約20 wt.%且在一些實施例中約3 wt.%至約15 wt.%。適合的聚丁二烯聚合物描述於 Brambrink 等人之美國專利公開案第2016/028061號中,且可包括例如含有丁二烯單體與苯乙烯單體(例如,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經烷基取代之苯乙烯等)及/或腈單體(例如,丙烯腈、甲基丙烯腈、經烷基取代之丙烯腈等)之組合的共聚物。舉例而言,丁二烯共聚物可為接枝有苯乙烯及/或丙烯腈之聚丁二烯橡膠,諸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 II. 電力電子模組
如上文所指出,聚合物組合物通常用於電力電子模組中,其在外殼內含有電力轉換器(例如反相器、整流器、電壓轉換器等,以及其組合)。更特定言之,外殼含有聚合物組合物。舉例而言,外殼可包括基座,該基座含有自其延伸之側壁。蓋板亦可支撐於基座的側壁上以界定內部,電子組件容納在該內部內且使電子組件免受外部環境影響。不管模組之特定組態如何,本發明之聚合物組合物可用於形成外殼及/或蓋板之全部或一部分。在一個實施例中,舉例而言,本發明之聚合物組合物可用於形成外殼之基座及側壁。在此類實施例中,蓋板可由本發明之聚合物組合物形成或由不同材料形成,諸如金屬組件(例如,鋁板)。聚合物組合物可通常用於使用多種不同成形技術形成外殼或外殼之一部分。舉例而言,適合的技術可包括注射模製、低壓注射模製、擠壓壓縮模製、氣體注射模製、發泡體注射模製、低壓氣體注射模製、低壓發泡體注射模製、氣體擠壓壓縮模製、發泡體擠壓壓縮模製、擠壓模製、發泡體擠壓模製、壓縮模製、發泡體壓縮模製、氣體壓縮模製等。舉例而言,可採用包括模具之注射模製系統,該模具內可注射組合物。噴射器內部之時間可經控制及最佳化以使得聚合物基質不預先固化。當達到循環時間且機筒充滿供排出時,活塞可用於將組合物注射至模具空腔。亦可採用壓縮模製系統。如同注射模製,將組合物成形為所需製品亦在模具內進行。可使用諸如藉由自動機器手臂拾取之任何已知技術將組合物置放於壓縮模具中。模具之溫度可維持在或高於聚合物基質之固化溫度持續所需時段以允許固化。隨後,可藉由使模製產物到達低於其熔融溫度之溫度將其固化。所得產物可經脫模。每一模製製程之循環時間可經調整以適合聚合物基質,以達成充分黏合且提高整體製程生產率。由於組合物之獨特特性,可容易自其形成相對較薄之成形外殼部分(例如,注射模製部件)。舉例而言,此等外殼部分可具有約10毫米或更小,在一些實施例中約8毫米或更小,在一些實施例中約6毫米或更小,在一些實施例中約0.4毫米至約5毫米,且在一些實施例中約0.8毫米至約4毫米(例如,0.8毫米、1.2毫米或3毫米)之厚度。
電力電子模組可用於廣泛多種應用中。舉例而言,電子模組可用於汽車(例如,電動車)中。圖2至圖3說明供用於汽車中之電力電子模組的例示性應用。在圖2之說明中,舉例而言,提供車輛驅動組54,諸如汽車或其他行動應用之驅動組。車輛驅動組54,其可包括圖2之功能電路,以及廣泛之額外支撐、控制、回饋及其他相關組件,將通常包括提供驅動車輛所需之電力的電力供應56。在典型應用中,電力供應56可包括一或多個電池組、發電機或交流發電機、燃料電池、公用電源、交流發電機、電壓調節器等。電力供應56經由直流電導體58將通常呈直流電形式之電力施加至電力電子模組10。控制電路60提供用於調節電力電子模組之操作的控制信號,諸如用於速度控制、轉矩控制、加速度、制動等等。基於此等控制信號,電力電子模組10沿著輸出導體輸出交流電波形,如通常在圖2中之附圖標號20所指示。接著將輸出電力施加至車輛傳動系統,如通常以附圖標號62指示。如熟習此項技術者將瞭解,此類傳動系統將通常包括一或多個交流電電動馬達,該一或多個交流電電動馬達係基於由電力電子模組10施加之信號的頻率及電力位準而驅動旋轉。車輛傳動系統亦可包括輸電元件、軸、齒輪系及其類似物,其最終經設計以驅動一或多個輸出軸64旋轉。提供感測器電路66以用於感測車輛、傳動系統及電力電子模組之操作特性。感測器電路66通常收集此類信號且將其施加至控制電路,諸如用於調節速度、轉矩、電力位準、溫度、冷卻劑之流動速率及其類似者。
圖3說明電力電子模組10之另一應用。在通常由附圖標號68標示之系統中,提供殼體70,其可分成隔間72。在每一隔間內,各種組件經安裝且互連以用於調節製程之操作。通常由附圖標號74標示之組件安裝於隔間內且經由交流電匯流排76接收電力。控制網路78施加控制信號以用於調節組件74及電力電子模組10之操作。諸如殼體70之殼體可包括於各種環境中,諸如用於驅動汽車、多用途車輛、運輸或其他車輛之一或多個傳動系統。
如上文所提及,可以將各種電路組態設計至電力電子模組中。電路組態將視每一個別應用之特定要求而廣泛地變化。然而,當前設想某些例示性電路組態,其都包括需要堅固且緊湊的封裝以及熱管理之電力電子裝置。圖4至圖5中說明兩個此類例示性電路。在圖4中。電路包括整流器電路80,其將來自匯流排76之交流電轉換成直流電力以用於沿對應於輸入電力線18之DC匯流排輸出。反相器電路82接收直流電力且將直流電力轉換成在所要頻率及振幅下之交流電波形。接著可經由輸出導體20將交流電力施加至負載。濾波器及儲存電路84可跨越直流匯流排耦接以平滑且調節施加至匯流排之電力。控制電路86調節整流器及反相器電路之操作。在圖5之實例中,反相器(未圖示)接收輸入交流電力且將輸出波形供應至電源開關88。該組AC開關有效地將固定頻率輸入電力18轉換成受控頻率輸出電力20以供施加至負載。然而,應牢記,圖4至圖5之特定電路僅為例示性的,且任何範圍之電力電子電路可經調適用於併入至根據本發明技術之模組中。
圖1說明用於電力電子模組10之例示性實體組態。在圖1之實施例中,電路總成92位於外殼內,該外殼含有藉由蓋板96圍封之外殼部分94。控制及驅動電路亦安置於熱支撐件上以用於藉由冷卻此類電路來調節電力電子電路的操作。在圖1之實施例中,該模組特定地經組態用作車輛應用之反相器驅動組。輸入之直流電力經由導體18接收,且經由導體20轉換成三相波形輸出。在圖1之實施例中,外殼部分94呈現經設計以允許控制信號在外殼內接收且自外殼傳輸之控制介面98。該控制介面可設置於如圖1中所示出的外殼之底側上,或外殼上之其他位置。必要時,外殼部分94及/或蓋板96之全部或一部分可由本發明之聚合物組合物形成。
在圖1中通常藉由附圖標號100標示之電力介面經提供以將電力傳輸至電路總成92及自電路總成92傳輸電力。可提供各種組態且目前設想將模組10與外部電路介接。在圖1之實施例中,舉例而言,電力介面100准許五個導體(亦即,兩個直流電導體及三個交流電導體)直接自電路總成介接,諸如在插入式佈置中。除了控制及電力介面以外,亦可提供冷卻劑介面102以用於接收及循環冷卻劑。在所繪示之實施例中,外殼部分94包括空腔104,電路總成92安置於其中。導體106將DC電力傳輸至電路總成92,而導體108傳輸來自電路總成92之AC波形以用於施加至負載。提供介面板110,導體106及108延伸穿過該介面板。視需要,感測器可併入至總成中,諸如電流感測器112,其圍繞兩個輸出電力導體108對準以提供關於由模組輸出之電流的回饋。如熟習此項技術者將瞭解,可採用其他類型及數目之感測器,且該等感測器可併入外殼內、連接器總成內或電路總成自身內。
儘管決不需要,但電路總成92可包括熱支撐件12,電力電子電路14安置於該熱支撐件上。熱支撐件12可併有設計用於改良安裝於其上之各種組件的機械及電氣支撐之多種特徵。此等特徵中之某些特徵可直接併入至熱支撐件中,或可添加,如同圖1之實施例之情況。如圖1中所示,將在此實施例中由非金屬材料製成之框架114裝配至熱支撐件12,且裝配至熱支撐件之組件至少部分地由框架包圍。框架充當導體106及108之界面,且充當支撐於熱支撐件12上以容納絕緣或灌注介質之周圍電路之界面。在圖1之實施例中,端子116形成於框架114上,且可在自絕緣材料模製框架期間嵌入框架內。下文更充分地描述端子之較佳組態。分離器118部分環繞端子116以用於將耦接至端子之導體彼此隔離。
參考以下實例可更好地理解本發明。 測試方法
熱導率:根據ASTM E1461-13測定平面內及通面熱導率值。
電磁干擾 ( EMI ) 屏蔽 EMI屏蔽有效性可根據ASTM D4935-18在30 MHz至1 GHz(例如,30 MHz、50 MHz或100 MHz)範圍內之頻率範圍下測定。所測試部件之厚度可變化,諸如1毫米、1.5毫米、1.6毫米或3毫米。可使用EM-2107A標準測試固定件進行測試,該標準測試固定件為同軸傳輸線之放大部分且可購自各種製造商,諸如Electro-Metrics。所量測資料與平面波(遠場EM波)之屏蔽有效性有關,可自其中推斷出磁場及電場的近場值。
表面 / 體積電阻率:表面及體積電阻率值通常根據ASTM D257-14測定。舉例而言,將標準試樣(例如,1公尺立方體)置放於兩個電極之間。施加電壓六十(60)秒且可量測電阻。表面電阻率為電位梯度(以V/m為單位)與每單位電極長度之電流(以A/m為單位)之商,且通常表示洩漏電流沿絕緣材料之表面的電阻。因為電極之四(4)端界定正方形,所以商中之長度抵消且表面電阻率以歐姆報導,儘管看見歐姆/平方之更具描述性之單位亦為常見的。體積電阻率亦可測定為平行於材料中之電流的電位梯度與電流密度之比率。在SI單位中,體積電阻率數值上等於一公尺立方體材料之相對面之間的直流電阻(ohm-m)。
拉伸模數、拉伸應力及拉伸斷裂伸長率:可根據ISO 527-1:2019(技術上等效於ASTM D638-14)來測試拉伸特性。可對具有170/190 mm之長度、4 mm之厚度及10 mm之寬度的狗骨形測試條帶樣品進行模數及強度量測。測試溫度可為-30℃、23℃或80℃且測試速度可為1或5 mm/min。
撓曲模數、撓曲斷裂伸長率及撓曲應力:可根據ISO 178:2019(技術上等效於ASTM D790-17)來測試撓曲特性。可在64 mm支撐跨距上進行此測試。可在未切割的ISO 3167多用途桿體之中心部分上進行測試。測試溫度可為-30℃、23℃或80℃且測試速度可為2 mm/min。
夏比衝擊強度 (Charpy Impact Strength):可根據ISO 179-1: 2010(技術上等效於ASTM D256-10,方法B)來測試夏比特性。可使用1型試樣大小(80 mm之長度、10 mm之寬度及4 mm之厚度)進行此測試。可使用單齒銑床自多用途桿體之中心切割試樣。測試溫度可為-30℃、23℃或80℃。
負載下變形溫度 ( DTUL ):可根據ISO 75-2:2013 (技術上等效於ASTM D648-07)來測定負載下變形溫度。更特定而言,可對具有80 mm之長度、10 mm之厚度及4 mm之寬度的測試條帶樣品進行沿邊三點彎曲測試,其中指定負載(最大外部纖維應力)為1.8兆帕斯卡。試樣可降至聚矽氧油浴中,其中溫度每分鐘升高2℃直至其變形0.25 mm (對於ISO測試第75-2:2013號為0.32 mm)。 實例 1
樣品1為含有大致85-90 wt.%耐綸6,6、10wt.%不鏽鋼長纖維及0-5 wt.%其他添加劑之市售聚合物組合物。組合物係由第一及第二聚合物粒料之組合形成。更特定言之,第一粒料為含有50 wt%之不鏽鋼長纖維及50 wt%之樹脂組分的長纖維粒料,且使用如本文中所描述之拉擠成型製程形成。第二球粒不含鋼纖維且含有100 wt.%之剩餘樹脂組分,且藉由在擠壓機中熔融加工組分來形成。將第一及第二粒料翻滾在一起以形成乾燥摻合物,隨後將該乾燥摻合物注射模製成為成形部件以用於電力轉換器。 實例 2
樣品2為以與實例1中所述相同之方式形成之市售組合物,不同之處在於聚對苯二甲酸伸丁酯(PBT)用作熱塑性聚合物而非耐綸6,6。 實例 3
樣品3為以與實例1中所描述相同之方式形成之市售組合物,不同之處在於芳族聚碳酸酯(PC)用作熱塑性聚合物而非耐綸6,6。 實例 4
樣品4為以與實例1中所述相同之方式形成之市售組合物,不同之處在於丙烯聚合物用作熱塑性聚合物而非耐綸6,6。 實例 5
樣品5為以與實例1中所述相同之方式形成之市售組合物,不同之處在於聚苯硫醚(PPS)用作熱塑性聚合物而非耐綸6,6。 實例 6
樣品6為以與實例5中所描述相同之方式形成之市售組合物,不同之處在於聚芳硫醚以組合物之75-80 wt.%之量存在且不鏽鋼長纖維以20 wt.%之量存在。 實例 7
樣品7為含有大致35-50 wt.%聚苯硫醚(PPS)、40-55 wt.%石墨及10 wt.%玻璃纖維之市售聚合物組合物。藉由在擠壓機中熔融加工組分來形成組合物。接著將所得組合物注射模製成為成形部件以用於電力轉換器。 實例 8
樣品8為含有大致75-80 wt.%聚醯胺混合物(20 wt.%耐綸6及80 wt.%耐綸6,6)、20 wt.%碳纖維及0-5 wt.%其他添加劑之市售聚合物組合物。藉由在擠壓機中熔融加工組分來形成組合物。接著將所得組合物注射模製成為成形部件以用於電力轉換器。 實例 9
樣品9為含有大致80-85 wt.%之聚對苯二甲酸伸丁酯(PBT)、15 wt.%碳纖維及0-5 wt.%其他添加劑之市售聚合物組合物。藉由在擠壓機中熔融加工組分來形成組合物。接著將所得組合物注射模製成為成形部件以用於電力轉換器。 實例 10
樣品10為含有大致30-40 wt.%熱致液晶聚合物(LCP)及60-70 wt.%基於介相瀝青之碳纖維的市售聚合物組合物。藉由在擠壓機中熔融加工組分來形成組合物。接著將所得組合物注射模製成為成形部件以用於電力轉換器。
亦如本文所述測試樣品1至10之機械特性、熱特性及電氣特性。結果闡述於下表1至3中。 1 :機械及熱特性
樣品 拉伸強度(MPa) 拉伸模數(MPa) 拉伸伸長率     (%) 撓曲強度(MPa) 撓曲模數(MPa) 缺口夏比(kJ/m 2) DTUL (℃) @1.8 MPa 熱導率,平面內,流動方向 (W/mK)
1 79 4,140 2.6 125 3,450 4.0 80 -
2 60 3,410 2.8 100 3,320 3.0 57 -
3 68 2,760 4.0 97 2,740 9.0 133 -
4 32 1,380 7.9 46 2,070 2.1 54 -
5 49 4,720 1.1 137 4,720 - - -
6 98 10,000 1 180 10,200 4.0 - -
7 44 11,600 0.4 76 13,000 - 248 20
8 205 14,900 2.7 - - 8 240 -
9 135 12,500 3.4 - - 5 - -
10 81 21,000 0.4 160 41,000 8.5 (無缺口) 268 16.5
2 :電氣特性( 低頻率)
樣品 在30 MHz及3 mm厚度下之EMI屏蔽有效性(SE) 3 mm厚度下之平均EMI屏蔽有效性(SE),頻率範圍為30 MHz至1.5 GHz 1.6 mm厚度下之平均EMI屏蔽有效性(SE),頻率範圍為1.5 GHz至10 GHz 3 mm厚度下之平均EMI屏蔽有效性(SE),頻率範圍為1 GHz至18 GHz 體積電阻率(Ohm-cm)
1 56.4 58.8 55.9 57.3 <0.5
2 56.4 59.0 53.8 55.5 <0.5
3 55.2 58.9 60.1 55.2 <0.5
4 55.2 58.7 52.6 54.1 <0.5
5 56.4 58.5 55.5 57.8 <0.5
6 57.9 36.9 54.6 57.0 <0.5
7 35.7 36.9 47.0 55.9 0.2
8 37.4 36.9 45.5 49.6 1,000
9 29.6 29.9 42.9 37.2 20,000
3 :電氣特性( 2 16 GHz)
樣品 3 mm厚度下之EMI屏蔽有效性(SE)
2 GHz 4 GHz 6 GHz 8 GHz 10 GHz 12 GHz 14 GHz 16 GHz
1 56.69 60.77 54.68 58.93 52.91 50.52 54.24 56.60
2 55.44 63.16 55.96 56.19 51.70 54.73 57.79 54.12
3 37.70 53.37 46.57 47.61 53.28 53.48 53.14 56.18
4 52.15 59.51 52.44 51.71 53.76 50.22 53.86 59.71
5 47.57 47.91 41.75 43.09 47.78 49.29 52.64 49.49
6 53.75 59.47 56.24 61.39 54.91 52.06 57.78 54.67
7 40.53 39.88 48.97 44.03 49.64 51.76 56.14 56.00
8 33.79 32.93 29.88 34.96 39.22 41.88 49.56 50.38
9 24.31 20.84 19.71 17.07 20.71 24.66 26.80 27.43
圖8至圖9亦展示在30 MHz至1.5 GHz之頻率範圍內樣品1至4(厚度為3 mm)之屏蔽有效性(「SE」)。
本發明之此等及其他修改及變化可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及範疇的情況下由一般技術者實施。另外,應理解各種實施例之態樣均可全部或部分互換。此外,一般熟習此項技術者應瞭解先前描述僅借助於實例,且不意欲限制進一步描述於此等所附申請專利範圍中之本發明。
10:電力電子模組/拉擠成型製程 11:浸漬模具/模具 12:熱支撐件/連續纖維 13:擠壓機 14:電力電子電路/複合結構 15:塗佈模具 16:擠壓機 17:經塗佈結構 18:固定頻率輸入電力/輸入電力線/導體/拉製總成/拉製裝置 19:粒化機 20:受控頻率輸出電力/交流電波形/輸出導體 54:車輛驅動組 56:電力供應 58:直流電導體 60:控制電路 62:車輛傳動系統 64:輸出軸 66:感測器電路 68:系統 70:殼體 72:隔間 74:組件 76:匯流排/交流電匯流排 78:控制網路 80:整流器電路 82:反相器電路 84:濾波器及儲存電路 86:控制電路 88:電源開關 92:電路總成 94:外殼部分 96:蓋板 98:控制介面 100:電力介面 102:冷卻劑介面 104:空腔 106:導體 108:導體/輸出電力導體 110:介面板 112:電流感測器 114:框架 116:端子 118:分離器 127:聚合物基質/基質 128:機筒凸緣 132:模具凸緣 133:加熱器 134:模具上半部 136:模具下半部 137:壓力感測器 138:進料口 140:進料口 142:連續纖維 146:連續纖維 152:纖維加強型組合物 170:套管 172:片件 174:片件 176:孔 180:通道 182:波瓣
本發明之完整及能夠實現之揭示內容(包括對熟習此項技術者而言其最佳模式),更具體地闡述於本說明書之剩餘部分(包括參考附圖),其中:
圖1為本發明之電力電子模組的一個實施例的分解透視圖;
圖2為本發明之用於車輛驅動系統中的電力電子模組之一個實施例的特定功能電路之方塊圖;
圖3為本發明之用於車輛驅動系統中的電力電子模組之一個實施例的圖式;
圖4及圖5為本發明之電力電子模組之一個實施例的特定功能電路之方塊圖,包括反相器驅動組及轉換器驅動組;
圖6為可用於形成本發明之聚合物組合物之系統之一個實施例的示意圖
圖7為可用於圖6中所展示之系統中的浸漬模具之橫截面視圖;
圖8為展示在30 MHz至1.5 GHz之頻率範圍內,樣品1(厚度為3 mm)之屏蔽有效性(「SE」)的圖;及
圖9為展示在30 MHz至1.5 GHz之頻率範圍內樣品2至4(厚度為3 mm)之屏蔽有效性(「SE」)的圖。
10:電力電子模組
12:熱支撐件
14:電力電子電路
18:導體
20:導體
92:電路總成
94:外殼部分
96:蓋板
98:控制介面
100:電力介面
102:冷卻劑介面
104:空腔
106:導體
108:導體/輸出電力導體
110:介面板
112:電流感測器
114:框架
116:端子
118:分離器

Claims (38)

  1. 一種包含外殼之電力電子模組,該外殼容納至少一個電力轉換器,其中該外殼含有聚合物組合物,該聚合物組合物包括分佈於聚合物基質內之電磁干擾填料,其中該聚合物基質含有熱塑性聚合物,該熱塑性聚合物具有如根據ISO 75-2:2013在1.8 MPa之負載下所測定約40℃或更高之負載下變形溫度,此外其中如根據ASTM D4935-18在30 MHz之頻率及3毫米之厚度下所測定,該組合物展現約25分貝或更大之電磁干擾屏蔽有效性。
  2. 如請求項1之電力電子模組,其中該聚合物組合物在約100 kHz至約1.5 GHz之頻率範圍內且在3毫米之厚度下展現約25分貝或更大之平均電磁干擾屏蔽有效性。
  3. 如請求項1之電力電子模組,其中該聚合物組合物在約30 MHz至約100 MHz之頻率範圍內且在3毫米之厚度下展現約25分貝或更大之平均電磁干擾屏蔽有效性。
  4. 如請求項1之電力電子模組,其中該聚合物組合物在約150 kHz至約30 MHz之頻率範圍內且在3毫米之厚度下展現約25分貝或更大之平均電磁干擾屏蔽有效性。
  5. 如請求項1之電力電子模組,其中該聚合物組合物在約1.5 GHz至約10 GHz之頻率範圍內且在1.6毫米之厚度下展現約25分貝或更大之平均電磁干擾屏蔽有效性。
  6. 如請求項1之電力電子模組,其中如根據ASTM D257-14所測定,該聚合物組合物展現約25,000 oh-cm或更小之體積電阻率。
  7. 如請求項1之電力電子模組,其中如根據ASTM D257-14所測定,該聚合物組合物展現約1,000 oh-cm或更小之體積電阻率。
  8. 如請求項1之電力電子模組,其中如根據ASTM E 1461-13所測定,該聚合物組合物展現約1 W/m-K或更大之平面內熱導率。
  9. 如請求項1之電力電子模組,其中該聚合物基質占該組合物之約30 wt.%至約99 wt.%。
  10. 如請求項1之電力電子模組,其中該熱塑性聚合物具有約10℃或更高的玻璃轉移溫度。
  11. 如請求項1之電力電子模組,其中該熱塑性聚合物具有約140℃或更高之熔融溫度。
  12. 如請求項1之電力電子模組,其中該熱塑性聚合物包括芳族聚合物。
  13. 如請求項12之電力電子模組,其中該芳族聚合物為芳族聚酯。
  14. 如請求項13之電力電子模組,其中該芳族聚酯為聚(對苯二甲酸伸乙酯)、聚(對苯二甲酸1,4-伸丁酯)、聚(對苯二甲酸1,3-伸丙酯)、聚(2,6-萘二甲酸1,4-伸丁酯)、聚(2,6-萘二甲酸伸乙酯)、聚(對苯二甲酸1,4-伸環己基二亞甲基酯)或其組合。
  15. 如請求項12之電力電子模組,其中該芳族聚合物為聚芳硫醚。
  16. 如請求項12之電力電子模組,其中該芳族聚合物為芳族聚碳酸酯。
  17. 如請求項12之電力電子模組,其中該芳族聚合物為熱致液晶聚合物。
  18. 如請求項12之電力電子模組,其中該芳族聚合物為芳族聚醯胺。
  19. 如請求項1之電力電子模組,其中該熱塑性聚合物包括脂族聚合物。
  20. 如請求項19之電力電子模組,其中該脂族聚合物包括脂族聚醯胺。
  21. 如請求項19之電力電子模組,其中該脂族聚合物包括丙烯聚合物。
  22. 如請求項1之電力電子模組,其中該電磁干擾填料佔該組合物之約1 wt.%至約70 wt.%。
  23. 如請求項1之電力電子模組,其中該電磁干擾填料包括金屬。
  24. 如請求項23之電力電子模組,其中該金屬包括不鏽鋼。
  25. 如請求項23之電力電子模組,其中該電磁干擾填料佔該組合物之約4 wt.%至約20 wt.%。
  26. 如請求項1之電力電子模組,其中該電磁干擾填料包括碳材料。
  27. 如請求項26之電力電子模組,其中該碳材料包括碳纖維、碳粒或其組合。
  28. 如請求項26之電力電子模組,其中該電磁干擾填料佔該組合物之約30 wt.%至約60 wt.%。
  29. 如請求項1之電力電子模組,其中該電磁干擾填料包括粒子、薄片、纖維或其組合。
  30. 如請求項1之電力電子模組,其中該電磁干擾填料含有複數根長纖維。
  31. 如請求項30之電力電子模組,其中該等長纖維在實質上類似方向上間隔開且對準。
  32. 如請求項1之電力電子模組,其中該聚合物組合物進一步包含熱導填料。
  33. 如請求項1之電力電子模組,其中該聚合物進一步包含強化纖維。
  34. 如請求項33之電力電子模組,其中該等強化纖維包括玻璃纖維。
  35. 如請求項1之電力電子模組,其中該外殼包括基座,該基座含有自其延伸之側壁及由該側壁支撐之視情況選用之蓋板。
  36. 如請求項35之電力電子模組,其中該基座、側壁、蓋板或其組合含有該聚合物組合物。
  37. 如請求項1之電力電子模組,其中該電力轉換器包括反相器、整流器、電壓轉換器或其組合。
  38. 一種電動車,其包含如請求項1之電力電子模組。
TW110141915A 2020-11-10 2021-11-10 電力電子模組 TW20223679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2063111823P 2020-11-10 2020-11-10
US63/111,823 2020-11-10
US202163235264P 2021-08-20 2021-08-20
US63/235,264 2021-08-2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36790A true TW202236790A (zh) 2022-09-16

Family

ID=814553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41915A TW202236790A (zh) 2020-11-10 2021-11-10 電力電子模組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149723A1 (zh)
EP (1) EP4244969A1 (zh)
JP (1) JP2023551639A (zh)
TW (1) TW202236790A (zh)
WO (1) WO2022103739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TE282063T1 (de) * 2000-03-07 2004-11-15 Dsm Ip Assets Bv Wärmehärtende harzzusammensetzung einer radikalisch härtbaren harzmischung und kohlenstofffasern
US10616534B2 (en) * 2014-10-16 2020-04-07 Lat Enterprises, Inc. Personal tactical system and network
CN111357104A (zh) * 2017-11-20 2020-06-30 提克纳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在汽车中使用的电子模块
EP3570303B1 (en) * 2018-05-16 2021-03-03 Solaredge Technologies Ltd. Partially-conducting transformer bobbi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20149723A1 (en) 2022-05-12
EP4244969A1 (en) 2023-09-20
JP2023551639A (ja) 2023-12-12
WO2022103739A1 (en) 2022-05-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129312B2 (en) Electronic module for use in an automotive vehicle
US11466130B2 (en) Fiber-reinforced polymer composition for use in an electronic module
CN110959026B (zh) 用于纳米成型技术(nmt)的低介电常数(dk)和耗散系数(df)材料
JP6193340B2 (ja) 有機熱伝導性添加剤、樹脂組成物および硬化物を使用するプラスチックに熱伝導性を付与するための方法
JP6439027B1 (ja) 液晶ポリエステル樹脂組成物および成形体
KR101618239B1 (ko) 고열전도성의 열가소성 수지 조성물 및 열가소성 수지
JP6473796B1 (ja) 液晶ポリエステル樹脂組成物および成形体
JP5323054B2 (ja) 電磁干渉シールド特性を有する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
WO1999026286A1 (en) Heat pipe thermal management apparatus
JP2023514820A (ja) 電子デバイス
TW202236790A (zh) 電力電子模組
JP2006282678A (ja) フィラー高充填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
JP3881597B2 (ja) フィラー高充填樹脂組成物の製造方法
TW202236928A (zh) 電子模組
TW202402927A (zh) 具高度熱衝擊抗性的聚合物組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