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236742A - 端子連接裝置 - Google Patents
端子連接裝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202236742A TW202236742A TW111104895A TW111104895A TW202236742A TW 202236742 A TW202236742 A TW 202236742A TW 111104895 A TW111104895 A TW 111104895A TW 111104895 A TW111104895 A TW 111104895A TW 202236742 A TW202236742 A TW 202236742A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opening
- display
- auxiliary
- movable
- leaf spring
- Prior art dat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Means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upling
- H01R13/641—Means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upling by indicating incorrect coupling; by indicating correct or full engagement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28—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 H01R4/48—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spring, clip, or other resilient member
Landscapes
- Connections Arranged To Contact A Plurality Of Conductors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可更準確地把握電線的連接狀況的端子連接裝置。端子連接裝置包括:罩殼,具有收容部及連接面,該連接面設有分別連接於收容部的第一開口部、第二開口部及第三開口部;以及電極構件、第一板彈簧構件、第二板彈簧構件及顯示構件,配置於收容部。顯示構件具有:本體部,連接於第一板彈簧構件的第一可動部,自第一可動部向第三開口部延伸;以及顯示部,配置於本體部的、與連接有第一可動部的一端為相反側的一端。顯示部具有顯示面,並且與第一板彈簧構件的第一可動部的移動連動地,於顯示面較第三開口部更遠離第一開口部而不自第三開口部露出的第一顯示位置、與顯示面自第三開口部露出的第二顯示位置之間移動,於第一可動部位於連接位置的情形時位於第一顯示位置,於第一可動部位於第一解除位置的情形時位於第二顯示位置。
Description
本揭示是有關於一種端子連接裝置。
專利文獻1中,揭示有一種連接有電線的彈簧(spring)式端子。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EP 27680791 B1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專利文獻1的彈簧式端子於把握電線的連接狀況的方面,有改善的餘地。
本揭示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更準確地把握電線的連接狀況的端子連接裝置。
[解決課題之手段]
本揭示的一例的端子連接裝置包括:
絕緣性的罩殼,具有設於內部的收容部、以及連接面,所述連接面設有分別連接於所述收容部的第一開口部、第二開口部及第三開口部;以及
電極構件、第一板彈簧構件、第二板彈簧構件及顯示構件,配置於所述收容部,
所述第一開口部、所述第二開口部及所述第三開口部依序沿著第一方向排列配置,所述第一開口部以可插拔電線的導體部的方式構成,所述第二開口部以可插拔工具的方式構成,所述第三開口部以所述顯示構件的一部分可露出的方式構成,
所述收容部具有:
第一配置部,連接於所述第一開口部,自所述第一開口部沿著與所述連接面交叉的第二方向延伸,並且供配置所述導體部;
第二配置部,連接於所述第二開口部,供配置所述工具;以及
第三配置部,連接於所述第三開口部,供配置所述顯示構件,
所述電極構件配置於所述第一配置部,以所述導體部可自所述第一方向接觸的方式構成,
所述第一板彈簧構件具有:
第一安裝部,以所述第一配置部及所述第二配置部位於所述第一方向的與所述電極構件之間的方式安裝於所述罩殼;
第一可動部,橫跨所述第一配置部及所述第二配置部而配置於所述第一方向的所述第一安裝部及所述電極構件之間,以可相對於所述第一安裝部在連接位置與第一解除位置之間移動的方式構成,所述連接位置為可與所述電極構件一起夾持所述導體部的位置,所述第一解除位置為於所述第一方向較所述連接位置更遠離所述電極構件的位置,且可解除所述導體部的夾持,
所述第二板彈簧構件具有:
第二安裝部,於在所述第二方向較所述第一安裝部更遠離所述連接面的位置安裝於所述罩殼;以及
第二可動部,配置於在所述第二方向較所述第二安裝部更接近所述連接面,並且具有接觸部及保持部,以可相對於所述第二安裝部在保持位置與第二解除位置之間移動的方式構成,所述接觸部配置於所述第一配置部的與所述第一開口部相向的位置,且以所述導體部可自所述第二方向接觸的方式構成,所述保持部以可於所述第一解除位置保持所述第一可動部的方式構成,所述保持位置為所述保持部於所述第一解除位置保持所述第一可動部的位置,所述第二解除位置為較所述保持位置更遠離所述連接面的位置,且可解除所述第一可動部的保持,
所述顯示構件具有:
本體部,連接於所述第一板彈簧構件的所述第一可動部,自所述第一可動部向所述第三開口部延伸;以及
顯示部,於所述本體部延伸的方向,配置於所述本體部的、與連接有所述第一可動部的一端為相反側的一端,
所述罩殼具有:
支撐部,以可繞沿第三方向延伸的旋轉軸旋轉的方式,支撐所述本體部延伸的方向的、所述本體部的中間,所述第三方向與所述第一方向及所述第二方向交叉,
關於所述顯示部,
於所述第一可動部位於所述連接位置的情形時,所述顯示部位於在所述第一方向較所述第三開口部更遠離所述第一開口部而不從所述第三開口部露出的第一顯示位置,於所述第一可動部位於所述第一解除位置的情形時,所述顯示部位於自所述第三開口部露出的第二顯示位置。
[發明的效果]
根據所述端子連接裝置,可實現一種能更準確地把握電線的連接狀況的端子連接裝置。
以下,依據附圖對本揭示的一例加以說明。再者,以下的說明中,視需要使用表示特定的方向或位置的用語(例如包含「上」、「下」、「右」、「左」的用語),但該些用語的使用是為了使參照圖式的本揭示的理解容易,且本揭示的技術範圍不受該些用語的含意限定。而且,以下的說明本質上僅為例示,並非意指限制本揭示、其適用物或其用途。進而,圖式為示意性,各尺寸的比率等與現實未必一致。
本揭示的一實施形態的端子連接裝置1如圖1及圖2所示,包括:絕緣性的罩殼10;以及配置於罩殼10的內部的導電性的電極構件20、第一板彈簧構件30、第二板彈簧構件40及顯示構件50。
罩殼10如圖1所示,為中空的大致矩形的板狀,具有:收容部11,設於內部;以及連接面12,設有第一開口部101、第二開口部102及第三開口部103。第一開口部101、第二開口部102及第三開口部103依序沿著第一方向(例如X方向)排列配置。本實施形態中,於罩殼10的與連接面12交叉的其中一個面,亦設有連接於收容部11的第四開口部104。
收容部11連接於第一開口部101、第二開口部102及第三開口部103,收容電極構件20、第一板彈簧構件30、第二板彈簧構件40及顯示構件50。
如圖2所示,收容部11具有:第一配置部111,供配置電線的導體部60(參照圖3及圖4);第二配置部112,供配置工具70(參照圖3);以及第三配置部113,供配置顯示構件50。
第一配置部111連接於第一開口部101,自第一開口部101沿著與連接面12交叉的第二方向(例如Y方向)延伸。第二配置部112連接於第二開口部102,沿著第一配置部111延伸。第三配置部113連接於第三開口部103,沿相對於第一配置部111及第二配置部112交叉的方向、且隨著於第二方向Y遠離連接面12而於第一方向X接近第一配置部111的方向延伸。
如圖2所示,罩殼10具有:第一被安裝部13,安裝有第一板彈簧構件30;第二被安裝部14,安裝有第二板彈簧構件40;以及支撐部15,可旋轉地支撐顯示構件50。
第一被安裝部13於第一方向X較第二配置部112更遠離第一配置部111而配置。第一被安裝部13具有:第一構件131及第二構件132,自與第三方向(例如Z方向)交叉的其中一個面沿第三方向Z突出,所述第三方向與第一方向X及第二方向Y交叉。
第一構件131於第一方向X較第二配置部112更遠離第一配置部111而配置,沿著第二方向Y延伸。
第二構件132配置於在第一方向X較第一構件131更接近第一配置部111。第二構件132具有:第一面133,與第一構件131相向;第二面134,於第一方向X與第一面133為相反側;以及第三面135,連接於第一面133及第二面134。
第一面133沿著第二方向Y延伸。於第一構件131及第一面133之間形成有間隙136,配置有第一板彈簧構件30的後述的第一直線部301。第二面134沿相對於第一面133交叉的方向、且隨著於第二方向Y遠離連接面12而於第一方向X接近第一配置部111的方向延伸。第二面134限制沿第一方向X且向遠離第一配置部111的方向的、第一板彈簧構件30的後述的第一可動部32的移動。第三面135由沿第二方向Y且向接近連接面12的方向突出的彎曲面構成。於第一構件131及第三面135之間形成有間隙137,配置有第一板彈簧構件30的後述的彎曲部302。
第二被安裝部14於第一方向X較第二配置部112更遠離第一配置部111,並且於第二方向Y較第一被安裝部13更遠離連接面12而配置。第二被安裝部14具有:L字構件141及圓柱構件142,自與第三方向Z交叉的其中一個面沿第三方向Z突出。
L字構件141具有:橫構件143,沿著構成收容部11的罩殼10的內面沿第一方向X延伸;以及縱構件144,自橫構件143的遠離第一配置部111的一端沿著第二方向Y向接近連接面12的方向延伸。圓柱構件142配置於在第二方向Y較橫構件143更接近連接面12,且於第一方向X較縱構件144更接近第一配置部111。於圓柱構件142及橫構件143之間形成有間隙145,配置有第二板彈簧構件40的後述的第三直線部401。於圓柱構件142及縱構件144之間形成有間隙146,配置有第二板彈簧構件40的後述的彎曲部402。
支撐部15由第一被安裝部13的第二構件132的第三面135、及與第三面135相向的角部151構成。角部151配置於在第二方向Y較第三面135更接近連接面12,構成沿著第二方向Y延伸的壁部152及沿著第一方向X延伸的壁部153的連接部分。於第三面135及角部151之間形成有間隙154,配置有顯示構件50的後述的本體部51。間隙154構成第三配置部113的一部分。第三面135及角部151各自以可繞沿第三方向Z延伸的旋轉軸CL旋轉的方式,支撐本體部51延伸的方向的、本體部51的中間。
電極構件20如圖2所示,配置於第一配置部111,以電線的導體部60可自第一方向X接觸的方式構成。本實施形態中,電極構件20具有沿著第二方向Y延伸的板狀,與構成收容部11的罩殼的、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內面接觸而配置。電線的導體部60與電極構件20的、於第一方向X與第一板彈簧構件30的第一可動部32相向的面接觸。
第一板彈簧構件30由大致直線板狀的第一直線部301、彎曲板狀的彎曲部302及大致直線板狀的第二直線部303構成,總體具有大致V字形狀。第一板彈簧構件30具有第一安裝部31及第一可動部32。
第一安裝部31以第一配置部111及第二配置部112位於第一方向X的與電極構件20之間的方式安裝於罩殼10。本實施形態中,第一安裝部31由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板狀的第一直線部301、及與第一直線部301的於第二方向Y接近連接面12的一端連接的彎曲部302的一部分構成。
第一可動部32橫跨第一配置部111及第二配置部112而配置於第一方向X的第一安裝部31及電極構件20之間。第一可動部32以可相對於第一安裝部31在連接位置P1(參照圖4)、與於第一方向X較連接位置P1更遠離電極構件20的第一解除位置P2(參照圖3)之間移動的方式構成。本實施形態中,第一可動部32由沿著第二構件132的第二面134延伸的板狀的第二直線部303、及與第二直線部303的於第二方向Y接近連接面12的一端連接的彎曲部302的一部分構成。於第一可動部32位於連接位置P1的情形時,如圖4所示,第二直線部303的於第二方向遠離連接面12的一端(以下稱為第二直線部303的頂端)與配置於第一配置部111的電線的導體部60接觸,與電極構件20一起於第一方向X夾持電線的導體部60。於第一可動部32位於第一解除位置P2的情形時,如圖2及圖3所示,第二直線部303的頂端因第一板彈簧構件30的彈力而向遠離第二面134的方向受到施壓,於該狀態下配置於第二板彈簧構件40的後述的保持部405及第二構件132的第二面134之間。
第一板彈簧構件30具有自第二直線部303的第三方向Z的一端沿第三方向Z突出的突出部34。突出部34收容於設於顯示構件50的本體部51的一端的、後述的貫通孔511。
第二板彈簧構件40由大致直線板狀的第三直線部401、彎曲板狀的彎曲部402及大致直線板狀的第四直線部403構成,總體呈大致V字形狀。第二板彈簧構件40具有第二安裝部41及第二可動部42。
第二安裝部41於較第一板彈簧構件30的第一安裝部31在第二方向Y更遠離連接面12的位置安裝於罩殼10。本實施形態中,第二安裝部41由第三直線部401及彎曲部402構成。
第二可動部42配置於在第二方向Y較第二安裝部41更接近連接面12。如圖3及圖4所示,第二可動部42以可相對於第二安裝部41在保持位置P3及第二解除位置P4之間移動的方式構成。本實施形態中,第二可動部42由第四直線部403、以及設於第四直線部403的接觸部404及保持部405構成。
接觸部404配置於第一配置部111的與第一開口部101相向的位置,以電線的導體部60可自第二方向Y接觸的方式構成(參照圖4)。本實施形態中,接觸部404配置於第四直線部403的、第一方向X的第一配置部111側的一端。接觸部404具有下述大致L字的板狀,即:從第四直線部403沿第二方向Y且向遠離連接面12的方向延伸,並沿第一方向X且向接近第一配置部111的方向折曲。
保持部405以可於第一解除位置P2保持第一板彈簧構件30的第一可動部32的方式構成。本實施形態中,保持部405於第四直線部403的、第一方向X的第一配置部111側的一端,配置於較接觸部404更接近第一配置部111。保持部405具有自第四直線部403沿第二方向Y且向接近連接面12的方向彎曲的板狀。
如圖3所示,於第一板彈簧構件30位於第一解除位置P2的情形時,第四直線部403的、第一方向X的第一配置部111側的一端(以下稱為第四直線部403的頂端)於第二方向Y鄰接於第二構件132,保持部405配置於在第一方向X較第二直線部303的頂端更接近第一配置部111的保持位置P3。即,於第二可動部42位於保持位置P3的情形時,可藉由保持部405於第一解除位置P2保持第一可動部32。
如圖4所示,若接觸部404由自第一開口部101插入的電線的導體部60沿第二方向Y向遠離連接面12的方向按壓,則第四直線部403的頂端與保持部405一起沿第二方向Y向遠離連接面12的方向移動,第二直線部303的頂端因第一板彈簧構件30的彈性回復力而向電線的導體部60移動。即,於第二可動部42位於較保持位置P3更遠離連接面12的第二解除位置P4的情形時,可解除保持部405對第一可動部32的保持。
於第二可動部42位於第二解除位置P4時藉由保持部405於第一解除位置P2再次保持第一可動部32的情形時,使用一字螺絲刀(minus driver)等工具70。即,自第二開口部102插入工具70,利用工具70使第一可動部32移動,直至第二直線部303的頂端接觸第二構件132的第二面134為止。若於該狀態下將電線的導體部60自罩殼10抽出,則第二可動部42移動至保持位置P3,第一可動部32保持於第一解除位置P2。
顯示構件50如圖5所示,具有本體部51及顯示部52。
本體部51例如為細長的棒狀,於其長度方向的一端設有貫通孔511。於貫通孔511,收容有第一板彈簧構件30的突出部34。即,本體部51連接於第一板彈簧構件30的第一可動部32,自第一可動部32向第三開口部103延伸。本體部51於其長度方向的中間由支撐部15支撐的狀態下,其長度方向的一端伴隨第一可動部32的移動而移動。即,本體部51伴隨第一可動部32的移動而繞旋轉軸CL旋轉。
顯示部52於本體部51延伸的方向,配置於本體部51的、與連接有第一可動部32的一端為相反側的一端(換言之,顯示部52的長度方向的另一端)。顯示部52具有於第二方向Y與第三開口部103相向的顯示面521。於該顯示面521,實施有著色或花紋的轉印等加工。
顯示部52與第一板彈簧構件30的第一可動部32的移動連動地,於第一顯示位置P5(參照圖4)及第二顯示位置P6(參照圖3)之間移動。第一顯示位置P5為顯示面521於第一方向X較第三開口部103更遠離第一開口部101而不自第三開口部103露出的位置,第二顯示位置P6為顯示面521自第三開口部103露出的位置。於顯示面521不自第三開口部103露出的情形時,顯示第一可動部32位於連接位置P1(參照圖4),於顯示面521自第三開口部103露出的情形時,顯示第一可動部32位於第一解除位置P2(參照圖3)。即,於第一可動部32位於連接位置P1的情形時,顯示部52位於顯示面521在第一方向X較第三開口部103更遠離第一開口部101而不自第三開口部103露出的第一顯示位置P5。於第一可動部32位於第一解除位置P2的情形時,顯示部52位於顯示面521自第三開口部103露出的第二顯示位置P6。
端子連接裝置1可發揮如下效果。
根據端子連接裝置1,顯示部52於第一可動部32位於連接位置P1的情形時,位於顯示面521在第一方向X較第三開口部103更遠離第一開口部101而不自第三開口部103露出的第一顯示位置P5,於第一可動部32位於第一解除位置P2的情形時,位於顯示面521自第三開口部103露出的第二顯示位置P6。根據此種結構,可實現能更準確地把握電線的連接狀況的端子連接裝置1。
端子連接裝置1可如下般構成。
如圖6及圖7所示,亦可以除了顯示面521以外,亦具有顯示面522的方式構成顯示部52。顯示面521為第一顯示面的一例,顯示面522為第二顯示面的一例。顯示面522配置於在第一方向X較顯示面521更接近第一開口部101,於顯示部52位於第一顯示位置P5的情形時,自第三開口部103露出。根據此種結構,亦可實現更準確地把握電線的連接狀況的端子連接裝置1。
於第一顯示面521及第二顯示面522,作為一例,實施有互不相同的著色或花紋的轉印等加工。藉此,可更明確是第一顯示面521自第三開口部103露出,還是第二顯示面522自第三開口部103露出。
亦可由在厚度方向與罩殼10的連接面12相向的板狀構件來構成顯示部52,並於第二顯示面522開口而設置將板狀構件沿其厚度方向貫通的貫通孔。於該情形時,亦可更明確是第一顯示面521自第三開口部103露出,還是第二顯示面522自第三開口部103露出。貫通孔既可以於第二顯示面522的一部分開口的方式設置,亦可以於第二顯示面522總體開口的方式設置。
如圖8及圖9所示,亦可以下述方式構成端子連接裝置1,即:於第一可動部32位於連接位置P1的情形時,顯示面521位於第二顯示位置P6,於第一可動部32位於第一解除位置P2的情形時,顯示面521位於第一顯示位置P5。圖8及圖9的端子連接裝置1中,作為一例,於在第一方向X較圖1~圖5的端子連接裝置1更遠離第一開口部101的位置,配置有第三開口部103。根據此種結構,亦可實現能更準確地把握電線的連接狀況的端子連接裝置1。
如圖10及圖11所示,亦可以下述方式構成端子連接裝置1,即:罩殼10具有輔助開口部105,顯示構件50具有相對於顯示部52在旋轉軸CL延伸的Z方向鄰接地配置的輔助顯示部53。輔助開口部105相對於第三開口部103在旋轉軸CL延伸的Z方向鄰接,且於第一方向X配置於第二開口部102及第三開口部103之間。作為一例,輔助顯示部53具有第一輔助顯示面531及第二輔助顯示面532。於第一方向X的第一輔助顯示面531及第二開口部102之間,配置有第二輔助顯示面532。
如圖10所示,於第一可動部32位於連接位置P1的情形時,輔助顯示部53的第一輔助顯示面531位於在第一方向X較輔助開口部105更遠離第一開口部101而不自輔助開口部105露出的第四顯示位置P8。此時,第二輔助顯示面532自輔助開口部105露出。如圖11所示,於第一可動部32位於第一解除位置P2的情形時,第一輔助顯示面531位於自輔助開口部105露出的第三顯示位置P7。此時,第二輔助顯示面532於第一方向X較輔助開口部105更接近第二開口部102,不自輔助開口部105露出。即,於第一可動部32位於連接位置P1的情形時,顯示面521自第三開口部103露出,於第一可動部32位於第一解除位置P2的情形時,第一輔助顯示面531自輔助開口部105露出。根據此種結構,亦可實現能更準確地把握電線的連接狀況的端子連接裝置1。
圖10及圖11中,對於顯示面521、第一輔助顯示面531及第二輔助顯示面532,實施有互不相同的著色或花紋的轉印等加工。藉此,可更明確哪一個顯示面自第三開口部103及輔助開口部105露出。
亦可由在厚度方向與罩殼10的連接面12相向的板狀構件構成輔助顯示部53,並於第二輔助顯示面532開口而設置將板狀構件沿其厚度方向貫通的貫通孔。藉此,可更明確哪個顯示面自輔助開口部105露出。貫通孔既可以於第二輔助顯示面532的一部分開口的方式設置,亦可以於第二輔助顯示面532總體開口的方式設置。於圖12中,示出以在第二輔助顯示面532總體開口的方式設有貫通孔533的顯示構件50。
圖10及圖11的端子連接裝置1中,以第一可動部32位於連接位置P1的情形時第一輔助顯示面531位於第四顯示位置P8,第一可動部32位於第一解除位置P2的情形時第一輔助顯示面531位於第三顯示位置P7的方式,來構成輔助顯示部53,但不限於此。也可以下述方式構成輔助顯示部53,即:於第一可動部32位於連接位置P1的情形時,第一輔助顯示面531位於第三顯示位置P7,於第一可動部32位於第一解除位置P2的情形時,第一輔助顯示面531位於第四顯示位置P8。該情況例如可藉由下述方式實現,即:於圖10及圖11的端子連接裝置1中,將顯示部52及輔助顯示部53的位置調換,即,將輔助顯示部53配置於相對於顯示部52的Z方向的上側。
顯示部52及輔助顯示部53可一體地構成,亦可分別構成。既可以與第一板彈簧構件30的第一可動部32的移動連動而顯示部52及輔助顯示部53一體地移動的方式構成,亦可以顯示部52及輔助顯示部53分別獨立地移動的方式構成。
以上,參照圖式對本揭示的各種實施形態進行了詳細說明,最後對本揭示的各種態樣加以說明。再者,以下的說明中,作為一例,亦附註參照符號而記載。
本揭示的第一態樣的端子連接裝置1包括:
絕緣性的罩殼10,具有設於內部的收容部11、以及連接面12,所述連接面12設有分別連接於所述收容部11的第一開口部101、第二開口部102及第三開口部103;以及
電極構件20、第一板彈簧構件30、第二板彈簧構件40及顯示構件50,配置於所述收容部11,
所述第一開口部101、所述第二開口部102及所述第三開口部103依序沿著第一方向排列配置,所述第一開口部101以可插拔電線的導體部60的方式構成,所述第二開口部102以可插拔工具70的方式構成,所述第三開口部103以所述顯示構件50的一部分可露出的方式構成,
所述收容部11具有:
第一配置部111,連接於所述第一開口部101,自所述第一開口部101沿著與所述連接面12交叉的第二方向延伸,並且供配置所述導體部60;
第二配置部112,連接於所述第二開口部102,供配置所述工具70;以及
第三配置部113,連接於所述第三開口部103,供配置所述顯示構件50,
所述電極構件20配置於所述第一配置部111,以所述導體部60可自所述第一方向接觸的方式構成,
所述第一板彈簧構件30具有:
第一安裝部31,以所述第一配置部111及所述第二配置部112位於所述第一方向的與所述電極構件20之間的方式安裝於所述罩殼10;以及
第一可動部32,橫跨所述第一配置部111及所述第二配置部112而配置於所述第一方向的所述第一安裝部31及所述電極構件20之間,以可相對於所述第一安裝部31在連接位置P1與第一解除位置P2之間移動的方式構成,所述連接位置P1為可與所述電極構件20一起夾持所述導體部60的位置,所述第一解除位置P2為於所述第一方向較所述連接位置P1更遠離所述電極構件20的位置,且可解除所述導體部60的夾持,
所述第二板彈簧構件40具有:
第二安裝部41,於在所述第二方向較所述第一安裝部31更遠離所述連接面12的位置安裝於所述罩殼10;以及
第二可動部42,配置於在所述第二方向較所述第二安裝部41更接近所述連接面12,並且具有接觸部404及保持部405,以可相對於所述第二安裝部41在保持位置P3與第二解除位置P4之間移動的方式構成,所述接觸部404配置於所述第一配置部111的與所述第一開口部101相向的位置,且以所述導體部60可自所述第二方向接觸的方式構成,所述保持部405以可於所述第一解除位置P2保持所述第一可動部32的方式構成,所述保持位置P3為所述保持部405於所述第一解除位置P2保持所述第一可動部32的位置,所述第二解除位置P4為較所述保持位置P3更遠離所述連接面12的位置,且可解除所述第一可動部32的保持,
所述顯示構件50具有:
本體部51,連接於所述第一板彈簧構件30的所述第一可動部32,自所述第一可動部32向所述第三開口部103延伸;以及
顯示部52,於所述本體部51延伸的方向,配置於所述本體部51的、與連接有所述第一可動部32的一端為相反側的一端,
所述罩殼10具有:
支撐部15,以可繞沿第三方向延伸的旋轉軸旋轉的方式,支撐所述本體部51延伸的方向的、所述本體部51的中間,所述第三方向與所述第一方向及所述第二方向交叉,
所述顯示部52具有以可自所述第三開口部103露出的方式配置的顯示面521,並且與所述第一板彈簧構件30的所述第一可動部32的移動連動地,於第一顯示位置P5與第二顯示位置P6之間移動,所述第一顯示位置P5為所述顯示面521於所述第一方向較所述第三開口部103更遠離所述第一開口部101而不自所述第三開口部103露出的位置,所述第二顯示位置P6為所述顯示面521自所述第三開口部103露出的位置,於所述第一可動部32位於所述連接位置P1的情形時,所述顯示部52位於所述第一顯示位置P5,於所述第一可動部32位於所述第一解除位置P2的情形時,所述顯示部52位於所述第二顯示位置P6。
本揭示的第二態樣的端子連接裝置1中,
所述顯示部52具有:
第一顯示面521,為所述顯示面;以及
第二顯示面522,配置於在所述第一方向較所述第一顯示面521更接近所述第一開口部101,於位於所述第一顯示位置P5的情形時,自所述第三開口部103露出。
本揭示的第三態樣的端子連接裝置1中,
所述第一顯示面521及所述第二顯示面522具有互不相同的顏色。
本揭示的第四態樣的端子連接裝置1中,
所述顯示部52包含在厚度方向與所述罩殼的所述連接面相向的板狀構件,
於所述第二顯示面522設有貫通孔。
本揭示的第五態樣的端子連接裝置1中,
所述罩殼10具有:
輔助開口部105,相對於所述第三開口部103在所述旋轉軸延伸的方向鄰接,且於所述第一方向配置於所述第二開口部102及所述第三開口部103之間,
所述顯示構件50具有:
輔助顯示部53,相對於所述顯示部52在所述旋轉軸延伸的方向鄰接地配置,
所述輔助顯示部53具有以可自所述輔助開口部105露出的方式配置的輔助顯示面531,並且與所述第一板彈簧構件30的所述第一可動部32的移動連動地,於所述第一可動部32位於所述連接位置P1的情形時,位於第三顯示位置P7,且於所述第一可動部32位於所述第一解除位置P2的情形時,位於第四顯示位置P8,所述第三顯示位置P7為所述輔助顯示部53自所述輔助開口部105露出的位置,所述第四顯示位置P8為所述輔助顯示面531在所述第一方向較所述輔助開口部105更遠離所述第一開口部101而不自所述輔助開口部105露出的位置。
本揭示的第六態樣的端子連接裝置1包括:
絕緣性的罩殼10,具有設於內部的收容部11、以及連接面12,所述連接面12設有分別連接於所述收容部11的第一開口部101、第二開口部102及第三開口部103;
電極構件20、第一板彈簧構件30、第二板彈簧構件40及顯示構件50,配置於所述收容部11,
所述第一開口部101、所述第二開口部102及所述第三開口部103依序沿著第一方向排列配置,所述第一開口部101以可插拔電線的導體部60的方式構成,所述第二開口部102以可插拔工具70的方式構成,所述第三開口部103以所述顯示構件50的一部分可露出的方式構成,
所述收容部11具有:
第一配置部111,連接於所述第一開口部101,自所述第一開口部101沿著與所述連接面12交叉的第二方向延伸,並且供配置所述導體部60;
第二配置部112,連接於所述第二開口部102,供配置所述工具70;以及
第三配置部113,連接於所述第三開口部103,供配置所述顯示構件50,
所述電極構件20配置於所述第一配置部111,以所述導體部60可自所述第一方向接觸的方式構成,
所述第一板彈簧構件30具有:
第一安裝部31,以所述第一配置部111及所述第二配置部112位於所述第一方向的與所述電極構件20之間的方式安裝於所述罩殼10;以及
第一可動部32,橫跨所述第一配置部111及所述第二配置部112而配置於所述第一方向的所述第一安裝部31及所述電極構件20之間,以可相對於所述第一安裝部31在連接位置P1與第一解除位置P2之間移動的方式構成,所述連接位置P1為可與所述電極構件20一起夾持所述導體部60的位置,所述第一解除位置P2為於所述第一方向較所述連接位置P1更遠離所述電極構件20的位置,且可解除所述導體部60的夾持,
所述第二板彈簧構件40具有:
第二安裝部41,於在所述第二方向較所述第一安裝部31更遠離所述連接面12的位置安裝於所述罩殼10;以及
第二可動部42,配置於在所述第二方向較所述第二安裝部41更接近所述連接面12,並且具有接觸部404及保持部405,以可相對於所述第二安裝部41在保持位置P3與第二解除位置P4之間移動的方式構成,所述接觸部404配置於所述第一配置部111的與所述第一開口部101相向的位置,且以所述導體部60可自所述第二方向接觸的方式構成,所述保持部405以可於所述第一解除位置P2保持所述第一可動部32的方式構成,所述保持位置P3為所述保持部405於所述第一解除位置P2保持所述第一可動部32的位置,所述第二解除位置P4為較所述保持位置P3更遠離所述連接面12的位置,且可解除所述第一可動部32的保持,
所述顯示構件50具有:
本體部51,連接於所述第一板彈簧構件30的所述第一可動部32,自所述第一可動部32向所述第三開口部103延伸;以及
顯示部52,於所述本體部51延伸的方向,配置於所述本體部51的、與連接有所述第一可動部32的一端為相反側的一端,
所述罩殼10具有:
支撐部15,以可繞沿第三方向延伸的旋轉軸旋轉的方式,支撐所述本體部51延伸的方向的、所述本體部51的中間,所述第三方向與所述第一方向及所述第二方向交叉,
所述顯示部52具有以可自所述第三開口部103露出的方式配置的顯示面521,並且與所述第一板彈簧構件30的所述第一可動部32的移動連動地,於第一顯示位置P5與第二顯示位置P6之間移動,所述第一顯示位置P5為所述顯示面521在所述第一方向較所述第三開口部103更接近所述第一開口部101而不自所述第三開口部103露出的位置,所述第二顯示位置P6為所述顯示面521自所述第三開口部103露出的位置,於所述第一可動部32位於所述連接位置P1的情形時,所述顯示部52位於所述第二顯示位置P6,於所述第一可動部32位於所述第一解除位置P2的情形時,所述顯示部52位於所述第一顯示位置P5。
本揭示的第七態樣的端子連接裝置1中,
所述罩殼10具有:
輔助開口部105,相對於所述第三開口部103在所述旋轉軸延伸的方向鄰接,且以所述第三開口部103在所述第一方向位於與所述第二開口部102之間的方式配置,
所述顯示構件50具有:
輔助顯示部53,相對於所述顯示部52在所述旋轉軸延伸的方向鄰接地配置,
所述輔助顯示部53具有以可自所述輔助開口部105露出的方式配置的輔助顯示面531,並且於所述第一可動部32位於所述連接位置P1的情形時,位於第四顯示位置P8,且於所述第一可動部32位於所述第一解除位置P2的情形時,位於第三顯示位置P7,所述第四顯示位置P8為所述輔助顯示面531於所述第一方向較所述輔助開口部105更遠離所述第一開口部101而不自所述輔助開口部105露出的位置,所述第三顯示位置P7為所述輔助顯示面531自所述輔助開口部105露出的位置。
再者,藉由將所述各種實施形態或變形例中的任意的實施形態或變形例適當組合,從而可發揮各自具有的效果。而且,可進行實施形態彼此的組合、實施例彼此的組合、或實施形態與實施例的組合,並且亦可進行不同實施形態或實施例中的特徵彼此的組合。
本揭示一方面參照附圖一方面與較佳實施形態關聯而充分記載,但對於熟悉本技術的人而言,各種變形或修正顯而易見。此種變形或修正只要不偏離由隨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示的本揭示的範圍,則應理解為包含於其中。
[產業上的可利用性]
本揭示的端子連接裝置例如可適用於按鈕開關。
1:端子連接裝置
10:罩殼
11:收容部
12:連接面
13:第一被安裝部
14:第二被安裝部
15:支撐部
20:電極構件
30:第一板彈簧構件
31:第一安裝部
32:第一可動部
34:突出部
40:第二板彈簧構件
41:第二安裝部
42:第二可動部
50:顯示構件
51:本體部
52:顯示部
53:輔助顯示部
101:第一開口部
102:第二開口部
103:第三開口部
104:第四開口部
105:輔助開口部
111:第一配置部
112:第二配置部
113:第三配置部
131:第一構件
132:第二構件
133:第一面
134:第二面
135:第三面
136、137、145、146、154:間隙
141:L字構件
142:圓柱構件
143:橫構件
144:縱構件
151:角部
152、153:壁部
301:第一直線部
302:彎曲部
303:第二直線部
401:第三直線部
402:彎曲部
403:第四直線部
404:接觸部
405:保持部
511:貫通孔
521、522:顯示面
531、532:輔助顯示面
CL:旋轉軸
P1:連接位置
P2:第一解除位置
P3:保持位置
P4:第二解除位置
P5:第一顯示位置
P6:第二顯示位置
P7:第三顯示位置
P8:第四顯示位置
圖1為表示本揭示的一實施形態的端子連接裝置的立體圖。
圖2為表示圖1的端子連接裝置的平面圖。
圖3為表示第一可動部位於第一解除位置的情形的、圖1的端子連接裝置的平面圖。
圖4為表示第一可動部位於連接位置的情形的、圖1的端子連接裝置的平面圖。
圖5為表示圖1的端子連接裝置的顯示構件的立體圖。
圖6為表示圖1的端子連接裝置的第一變形例的第一平面圖。
圖7為表示圖1的端子連接裝置的第一變形例的第二平面圖。
圖8為表示圖1的端子連接裝置的第二變形例的第一平面圖。
圖9為表示圖1的端子連接裝置的第二變形例的第二平面圖。
圖10為表示圖1的端子連接裝置的第三變形例的第一平面圖。
圖11為表示圖1的端子連接裝置的第三變形例的第二平面圖。
圖12為表示圖10的端子連接裝置的顯示構件的變形例的立體圖。
1:端子連接裝置
10:罩殼
11:收容部
12:連接面
13:第一被安裝部
14:第二被安裝部
15:支撐部
20:電極構件
30:第一板彈簧構件
31:第一安裝部
32:第一可動部
34:突出部
40:第二板彈簧構件
41:第二安裝部
42:第二可動部
50:顯示構件
51:本體部
101:第一開口部
102:第二開口部
103:第三開口部
111:第一配置部
112:第二配置部
113:第三配置部
131:第一構件
132:第二構件
133:第一面
134:第二面
135:第三面
136、137、145、146、154:間隙
141:L字構件
142:圓柱構件
143:橫構件
144:縱構件
151:角部
152、153:壁部
301:第一直線部
302:彎曲部
303:第二直線部
401:第三直線部
402:彎曲部
403:第四直線部
404:接觸部
405:保持部
511:貫通孔
CL:旋轉軸
P2:第一解除位置
P4:第二解除位置
Claims (7)
- 一種端子連接裝置,包括: 絕緣性的罩殼,具有設於內部的收容部、以及連接面,所述連接面設有分別連接於所述收容部的第一開口部、第二開口部及第三開口部;以及 電極構件、第一板彈簧構件、第二板彈簧構件及顯示構件,配置於所述收容部, 所述第一開口部、所述第二開口部及所述第三開口部依序沿著第一方向排列配置,所述第一開口部以能夠插拔電線的導體部的方式構成,所述第二開口部以能夠插拔工具的方式構成,所述第三開口部以所述顯示構件的一部分能夠露出的方式構成, 所述收容部具有: 第一配置部,連接於所述第一開口部,自所述第一開口部沿著與所述連接面交叉的第二方向延伸,並且供配置所述導體部; 第二配置部,連接於所述第二開口部,供配置所述工具;以及 第三配置部,連接於所述第三開口部,供配置所述顯示構件, 所述電極構件配置於所述第一配置部,以所述導體部能夠自所述第一方向接觸的方式構成, 所述第一板彈簧構件具有: 第一安裝部,以所述第一配置部及所述第二配置部位於所述第一方向的與所述電極構件之間的方式安裝於所述罩殼;以及 第一可動部,橫跨所述第一配置部及所述第二配置部而配置於所述第一方向的所述第一安裝部及所述電極構件之間,以能夠相對於所述第一安裝部在連接位置與第一解除位置之間移動的方式構成,所述連接位置為能夠與所述電極構件一起夾持所述導體部的位置,所述第一解除位置為於所述第一方向較所述連接位置更遠離所述電極構件的位置,且能夠解除所述導體部的夾持, 所述第二板彈簧構件具有: 第二安裝部,於在所述第二方向較所述第一安裝部更遠離所述連接面的位置安裝於所述罩殼;以及 第二可動部,配置於在所述第二方向較所述第二安裝部更接近所述連接面,並且具有接觸部及保持部,以能夠相對於所述第二安裝部在保持位置與第二解除位置之間移動的方式構成,所述接觸部配置於所述第一配置部的與所述第一開口部相向的位置,且以所述導體部能夠自所述第二方向接觸的方式構成,所述保持部以能夠於所述第一解除位置保持所述第一可動部的方式構成,所述保持位置為所述保持部於所述第一解除位置保持所述第一可動部的位置,所述第二解除位置為較所述保持位置更遠離所述連接面的位置,且能夠解除所述第一可動部的保持, 所述顯示構件具有: 本體部,連接於所述第一板彈簧構件的所述第一可動部,自所述第一可動部向所述第三開口部延伸;以及 顯示部,於所述本體部延伸的方向,配置於所述本體部的、與連接有所述第一可動部的一端為相反側的一端, 所述罩殼具有: 支撐部,以能夠繞沿第三方向的旋轉軸旋轉的方式,支撐所述本體部延伸的方向的、所述本體部的中間,所述第三方向與所述第一方向及所述第二方向交叉, 所述顯示部具有以能夠自所述第三開口部露出的方式配置的顯示面,並且與所述第一板彈簧構件的所述第一可動部的移動連動地,於第一顯示位置與第二顯示位置之間移動,所述第一顯示位置為所述顯示面於所述第一方向較所述第三開口部更遠離所述第一開口部而不自所述第三開口部露出的位置,所述第二顯示位置為所述顯示面自所述第三開口部露出的位置,於所述第一可動部位於所述連接位置的情形時,所述顯示部位於所述第一顯示位置,於所述第一可動部位於所述第一解除位置的情形時,所述顯示部位於所述第二顯示位置。
- 如請求項1所述的端子連接裝置,其中所述顯示部具有: 第一顯示面,為所述顯示面;以及 第二顯示面,配置於在所述第一方向較所述第一顯示面更接近所述第一開口部,於位於所述第一顯示位置的情形時,自所述第三開口部露出。
- 如請求項2所述的端子連接裝置,其中所述第一顯示面及所述第二顯示面具有互不相同的顏色。
- 如請求項2所述的端子連接裝置,其中所述顯示部包含在厚度方向與所述罩殼的所述連接面相向的板狀構件, 於所述第二顯示面設有貫通孔。
- 如請求項1至請求項4中任一項所述的端子連接裝置,其中所述罩殼具有: 輔助開口部,相對於所述第三開口部在所述旋轉軸延伸的方向鄰接,且於所述第一方向配置於所述第二開口部及所述第三開口部之間, 所述顯示構件具有: 輔助顯示部,相對於所述顯示部在所述旋轉軸延伸的方向鄰接地配置, 所述輔助顯示部具有以能夠自所述輔助開口部露出的方式配置的輔助顯示面,並且與所述第一板彈簧構件的所述第一可動部的移動連動地,於所述第一可動部位於所述連接位置的情形時,位於第三顯示位置,且於所述第一可動部位於所述第一解除位置的情形時,位於第四顯示位置,所述第三顯示位置為所述輔助顯示部自所述輔助開口部露出的位置,所述第四顯示位置為所述輔助顯示面於所述第一方向較所述輔助開口部更遠離所述第一開口部而不自所述輔助開口部露出的位置。
- 一種端子連接裝置,包括: 絕緣性的罩殼,具有設於內部的收容部、及連接面,所述連接面設有分別連接於所述收容部的第一開口部、第二開口部及第三開口部;以及 電極構件、第一板彈簧構件、第二板彈簧構件及顯示構件,配置於所述收容部, 所述第一開口部、所述第二開口部及所述第三開口部依序沿著第一方向排列配置,所述第一開口部以能夠插拔電線的導體部的方式構成,所述第二開口部以能夠插拔工具的方式構成,所述第三開口部以所述顯示構件的一部分能夠露出的方式構成, 所述收容部具有: 第一配置部,連接於所述第一開口部,自所述第一開口部沿著與所述連接面交叉的第二方向延伸,並且供配置所述導體部; 第二配置部,連接於所述第二開口部,供配置所述工具;以及 第三配置部,連接於所述第三開口部,供配置所述顯示構件, 所述電極構件配置於所述第一配置部,以所述導體部能夠自所述第一方向接觸的方式構成, 所述第一板彈簧構件具有: 第一安裝部,以所述第一配置部及所述第二配置部位於所述第一方向的與所述電極構件之間的方式安裝於所述罩殼;以及 第一可動部,橫跨所述第一配置部及所述第二配置部而配置於所述第一方向的所述第一安裝部及所述電極構件之間,以能夠相對於所述第一安裝部在連接位置與第一解除位置之間移動的方式構成,所述連接位置為能夠與所述電極構件一起夾持所述導體部的位置,所述第一解除位置為於所述第一方向較所述連接位置更遠離所述電極構件的位置,且能夠解除所述導體部的夾持, 所述第二板彈簧構件具有: 第二安裝部,於在所述第二方向較所述第一安裝部更遠離所述連接面的位置安裝於所述罩殼;以及 第二可動部,配置於在所述第二方向較所述第二安裝部更接近所述連接面,並且具有接觸部及保持部,以能夠相對於所述第二安裝部在保持位置與第二解除位置之間移動的方式構成,所述接觸部配置於所述第一配置部的與所述第一開口部相向的位置,且以所述導體部能夠自所述第二方向接觸的方式構成,所述保持部以能夠於所述第一解除位置保持所述第一可動部的方式構成,所述保持位置為所述保持部於所述第一解除位置保持所述第一可動部的位置,所述第二解除位置為較所述保持位置更遠離所述連接面的位置,且能夠解除所述第一可動部的保持, 所述顯示構件具有: 本體部,連接於所述第一板彈簧構件的所述第一可動部,自所述第一可動部向所述第三開口部延伸;以及 顯示部,於所述本體部延伸的方向,配置於所述本體部的、與連接有所述第一可動部的一端為相反側的一端, 所述罩殼具有: 支撐部,以能夠繞沿第三方向延伸的旋轉軸旋轉的方式,支撐所述本體部延伸的方向的、所述本體部的中間,所述第三方向與所述第一方向及所述第二方向交叉, 所述顯示部具有以能夠自所述第三開口部露出的方式配置的顯示面,並且與所述第一板彈簧構件的所述第一可動部的移動連動地,於第一顯示位置與第二顯示位置之間移動,所述第一顯示位置為所述顯示面於所述第一方向較所述第三開口部更接近所述第一開口部而不自所述第三開口部露出的位置,所述第二顯示位置為所述顯示面自所述第三開口部露出的位置,於所述第一可動部位於所述連接位置的情形時,所述顯示部位於所述第二顯示位置,於所述第一可動部位於所述第一解除位置的情形時,所述顯示部位於所述第一顯示位置。
- 如請求項6所述的端子連接裝置,其中所述罩殼具有: 輔助開口部,相對於所述第三開口部在所述旋轉軸延伸的方向鄰接,且以所述第三開口部位於所述第一方向的與所述第二開口部之間的方式配置, 所述顯示構件具有: 輔助顯示部,相對於所述顯示部在所述旋轉軸延伸的方向鄰接地配置, 所述輔助顯示部具有以能夠自所述輔助開口部露出的方式配置的輔助顯示面,並且於所述第一可動部位於所述連接位置的情形時,位於第四顯示位置,且於所述第一可動部位於所述第一解除位置的情形時,位於第三顯示位置,所述第四顯示位置為所述輔助顯示面於所述第一方向較所述輔助開口部更遠離所述第一開口部而不自所述輔助開口部露出的位置,所述第三顯示位置為所述輔助顯示面自所述輔助開口部露出的位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21-040387 | 2021-03-12 | ||
JP2021040387 | 2021-03-12 | ||
JP2021091756A JP7563298B2 (ja) | 2021-03-12 | 2021-05-31 | 端子接続装置 |
JP2021-091756 | 2021-05-31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2236742A true TW202236742A (zh) | 2022-09-16 |
TWI812001B TWI812001B (zh) | 2023-08-11 |
Family
ID=832267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11104895A TWI812001B (zh) | 2021-03-12 | 2022-02-10 | 端子連接裝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TW (1) | TWI812001B (zh) |
WO (1) | WO2022190934A1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831675U (ja) * | 1981-08-27 | 1983-03-01 |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 配線器具 |
JP4499485B2 (ja) * | 2004-06-09 | 2010-07-07 | 河村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 回路遮断器 |
JP4587994B2 (ja) * | 2006-08-10 | 2010-11-24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回路遮断器 |
US7510448B2 (en) * | 2006-10-06 | 2009-03-31 | Abb Patent Gmbh | Clamping connection, connecting terminal arrangement and installation switching device |
JP5043727B2 (ja) * | 2008-03-19 | 2012-10-10 | 東洋技研株式会社 | 端子台 |
JP6805953B2 (ja) * | 2017-02-28 | 2020-12-23 |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 端子台 |
KR102364116B1 (ko) * | 2018-03-14 | 2022-02-17 | 오므론 가부시키가이샤 | 단자대 |
JP6848909B2 (ja) * | 2018-03-14 | 2021-03-24 |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 端子台 |
DE202018106896U1 (de) * | 2018-12-04 | 2020-03-05 | WAGO Verwaltungsgesellschaft mit beschränkter Haftung | Federanschlussklemme |
-
2022
- 2022-02-10 TW TW111104895A patent/TWI812001B/zh active
- 2022-02-28 WO PCT/JP2022/008333 patent/WO2022190934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2190934A1 (ja) | 2022-09-15 |
TWI812001B (zh) | 2023-08-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578647B (zh) | 連接器 | |
CN110277677B (zh) | 插座 | |
TW201939819A (zh) | 端子台 | |
JP6992621B2 (ja) | 接続子およびソケット | |
JP3776331B2 (ja) | 電気部品用ソケット | |
TW202236742A (zh) | 端子連接裝置 | |
JP2002237248A (ja) | プラグイン端子装置及び分電盤 | |
JP2017183022A (ja) | 端子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配線器具 | |
JP6463314B2 (ja) | コネクタ、コネクタカバー、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 |
CA3004605C (en) | Wall plate connector system | |
JP6624241B2 (ja) | 配線用接続器具、電気機器及び回路遮断器 | |
TW201941502A (zh) | 端子台 | |
JP7563298B2 (ja) | 端子接続装置 | |
JP6654598B2 (ja) | 電気接続箱、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 |
JP4481161B2 (ja) | L型同軸ケーブル用リセプタクルコネクタ | |
TW200427140A (en) | Connector | |
US10862230B2 (en) | Trigger switch | |
TWI829071B (zh) | 螺絲保持結構、端子台以及電氣設備 | |
TWI828038B (zh) | 螺絲保持結構、端子台以及電氣設備 | |
JP5608454B2 (ja) | 基板の部品固定構造 | |
JPH09245921A (ja) | 連結コネクタ | |
JP2022028301A (ja) | 端子台 | |
JP7299621B2 (ja) | Usbコネクタ構造、これを備える充電器及び電源タップ | |
JP2017183023A (ja) | 端子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配線器具 | |
WO2023145355A1 (ja) | ソケッ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