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228563A - 軟墊 - Google Patents

軟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228563A
TW202228563A TW110135890A TW110135890A TW202228563A TW 202228563 A TW202228563 A TW 202228563A TW 110135890 A TW110135890 A TW 110135890A TW 110135890 A TW110135890 A TW 110135890A TW 202228563 A TW202228563 A TW 202228563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ag body
cushion
backrest
seat surface
edg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358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鍾貴
岸田貴斗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Mtg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Mtg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Mtg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2285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28563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CCHAIRS; SOFAS; BEDS
    • A47C27/00Spring, stuffed or fluid mattresses or cush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airs, beds or sofas
    • A47C27/08Fluid mattresses or cushions
    • A47C27/081Fluid mattresses or cushions of pneumatic type
    • A47C27/082Fluid mattresses or cushions of pneumatic type with non-manual inflation, e.g. with electric pump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CCHAIRS; SOFAS; BEDS
    • A47C7/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hairs or stools
    • A47C7/02Seat parts
    • A47C7/24Upholstered seats

Landscapes

  • Mattresses And Other Support Structures For Chairs And Beds (AREA)

Abstract

[課題]本發明提供一種軟墊,其係可容易地壓縮,且可容易地設置於椅子等。 [解決手段]本發明之軟墊10,其具有座面部11及靠背部12,其特徵係,具備藉由注入流體而可膨脹的複數個袋體20;前述袋體20之膨脹狀態中,在前述座面部11與前述靠背部12的境界部13會形成折彎的形狀。

Description

軟墊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軟墊。
過去,已知具有座面部及靠背部之軟墊存在。例如,下述專利文獻1所記載之軟墊,其係載置於椅子或沙發而使用。該軟墊之座面部及靠背部,具備已充填軟墊材之複數個軟墊部。軟墊部,藉由布而保持為一體。不使用軟墊之情形,可捲起來壓縮。軟墊,為了保持在沿著椅子等之形狀的狀態,具備前部垂下部及後部垂下部。前部垂下部,係於椅子等之座面之前側垂下,將座面部保持在沿著座面的狀態。後部垂下部,係於椅子等之靠背之後側垂下,將靠背部保持在沿著靠背的前面的狀態。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實用新型註冊第3194682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技術問題]
然而,將如上述的構成的軟墊設置於椅子等時,需要以下步驟:使前部垂下部於椅子等之座面之前側垂下,將座面部載置於椅子等之座面,將靠背部沿著椅子等之靠背之前面,使後部垂下部於靠背之後側垂下。據此,雖然可容易地壓縮,但有設置到椅子等上並不容易的問題。
本發明係基於如上述之情事所完成者,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軟墊,其係可容易地壓縮,且可容易地設置於椅子等。 [技術手段]
本發明之軟墊,其具有座面部及靠背部,其特徵係,具備藉由注入流體而可膨脹的複數個袋體;前述袋體之膨脹狀態中,在前述座面部與前述靠背部的境界部會形成折彎的形狀。 [發明之效果]
根據本發明,藉由從袋體放出流體,可容易地壓縮軟墊。藉由向袋體注入流體,軟墊在座面部與靠背部的境界部會形成折彎的形狀。在座面部與靠背部的境界部形成折彎的形狀的軟墊,只要放置於椅子等上即可設置。因此,可容易地壓縮,且可容易地設置於椅子等。
以下表示本發明之較佳的型態。
本發明之軟墊,亦可為:前述複數個袋體,係具備位於前述境界部之左右兩端部之一對之第一袋體;前述第一袋體,係具有前述座面部側的邊緣及前述靠背部側的邊緣;前述座面部側的邊緣及前述靠背部側的邊緣,係從前述境界部之左右方向兩端側朝向中央側接近的方向上延伸。根據此種構成,藉由向一對之第一袋體注入流體,座面部及靠背部會在境界部自動地折彎。因此,可容易地將軟墊變為座椅子狀。
此外,本發明之軟墊,亦可為:具備正面部材及反面部材;前述正面部材之彈性力,係大於前述反面部材之彈性力。根據此種構成,藉由向袋體注入流體,正面部材及反面部材會彈性伸展。軟墊,藉由正面部材之彈性力,使正面部材向內側折彎,使反面部材向外側折彎。因此,可易於將正面部材配置於接觸坐著的人之側,將反面部材配置於與接觸坐著的人之側相反的側。
此外,本發明之軟墊,亦可為:前述袋體之膨脹狀態中,前述靠背部之左右方向之端側,係立於前側。根據此種構成,靠背部之左右兩緣部可從左右兩側支撐坐著的人的背部。因此,可容易使坐著的人的姿勢穩定。
此外,本發明之軟墊,亦可為:前述袋體之膨脹狀態中,前述座面部之左右方向之端側,係立於上側。根據此種構成,座面部之左右兩緣部可從左右兩側支撐坐著的人的臀部。因此,可容易使坐著的人的姿勢穩定。
此外,本發明之軟墊,亦可為:前述複數個袋體,係具備設於前述座面部之第二袋體及第三袋體;前述第二袋體,係位於前述座面部之後緣部;前述第三袋體,係位於比前述第二袋體更前側;前述袋體之膨脹狀態中,往前述第二袋體之上側之隆起尺寸,係大於往前述第三袋體之上側之隆起尺寸。根據此種構成,座面部之第二袋體從後方下側容易支撐坐著的人的骨盤。因此,可容易地將坐著的人的骨盤保持於起立狀態。
<實施例> 以下,對具體化本發明的一實施例,參照圖1~圖6詳細地說明。本實施例之軟墊10,具備藉由空氣的進出而膨脹及收縮之複數個袋體20。藉由向袋體20注入空氣,袋體20成為膨脹狀態。
已向袋體20注入空氣之狀態之軟墊10,如圖1所示,係將其設置於椅子100上使用。椅子100,係巴士或新幹線等之座席。椅子100,係具有座面101、靠背102、及左右之扶手103。又,於圖1,為了容易呈現軟墊10之形狀,僅示出單側之扶手103。
以下,各構成部材中,以圖1之X軸之正方向側為前側、圖1之X軸之負方向側為後側、圖1之Y軸之正方向側為上側、圖1之Y軸之負方向側為下側、圖1之Z軸之正方向側(面向設置於椅子100的狀態之軟墊10右側)為右側、圖1之Z軸之負方向側(面向設置於椅子100的狀態之軟墊10左側)為左側進行說明。此外,以面朝坐著的人的腰部及臀部之側為正面側、其相反側為反面側進行說明。
軟墊10,具有座面部11及靠背部12。軟墊10,袋體20之膨脹狀態中,在座面部11與靠背部12的境界部13會形成折彎的形狀。以下,將座面部11與靠背部12在境界部13中折彎的形狀稱作座椅子狀。座椅子,係指用於用來坐的道具,沒有腳部,座面(放置臀部的面)及靠背為基本構成。座面部11,載置於椅子100之座面101。靠背部12,配置於椅子100之靠背102之前側。已設置於椅子100上的狀態之軟墊10,係收置在左右之扶手103之間。座面部11之前端,比座面101之前端位於更後側。靠背部12,位於靠背102之下端部。靠背部12之上端部,位於與扶手103相同的高度。境界部13,位於座面101之後端部。
軟墊10,被未圖示的覆蓋部材覆蓋。覆蓋部材,形成收容軟墊10之袋狀。覆蓋部材,可自由裝卸於軟墊10。
各袋體20,係將後述之正面部材16及反面部材17藉由固著部18劃分而形成。各袋體20,具有通氣口15。膨脹狀態之袋體20,具有緩衝性。膨脹狀態之袋體20之厚度尺寸(正反方向的尺寸)及硬度,可藉由調整袋體20之內部壓力而調整。膨脹狀態之袋體20,支撐坐著的人的腰部及臀部的適當位置。
藉由從袋體20放出空氣,袋體20成為收縮狀態。袋體20之收縮狀態中,軟墊10為扁平狀(參照圖2)。扁平狀之軟墊10稱作軟墊片材10S。軟墊片材10S之厚度尺寸,與重疊後述之正面部材16及反面部材17之厚度尺寸相同。軟墊片材10S中,正面部材16及反面部材17之所有面,幾乎為接觸狀態。軟墊片材10S容易變形。軟墊片材10S,例如可捲起來或折起來壓縮。
座椅子狀之軟墊10,在座面部11與靠背部12之境界部13折彎。座面部11與靠背部12之正面側之角度,係180度以下(大約120度~140度)。座椅子狀之軟墊10,經由坐著的人坐下,沿著人體的曲面呈彎曲的形狀。
軟墊10,具備正面部材16及反面部材17。正面部材16,形成正面(面朝坐著的人的腰部及臀部之側的面)之全體。反面部材17,形成反面(面朝椅子100之側的面)之全體。正面部材16,形成袋體20之正面側之面。反面部材17,形成袋體20之反面側之面。空氣,注入至正面部材16與反面部材17之間。反面部材17,具備止滑。
正面部材16及反面部材17,皆為一枚的片材狀。正面部材16與反面部材17,為相同的外形。正面部材16之面積與反面部材17之面積為相等。正面部材16與反面部材17,係部分固著並一體化。固著,係藉由熔接而進行。正面部材16及反面部材17,藉由固著正面部材16及反面部材17之固著部18,分成複數個袋體20。
正面部材16之彈性力,大於反面部材17之彈性力。正面部材16及反面部材17,例如於布料積層彈性體層所形成。固著部18中,例如可熔接兩彈性體層。正面部材16之布料之材料,例如可使用聚酯、聚胺酯、尼龍等。反面部材17之布料之材料,例如可使用棉等。彈性體層,例如可使用胺基甲酸酯系熱可塑性彈性體(TPU)。
複數個袋體20,如圖1所示,具備第一袋體21、第二袋體22、第三袋體23、第四袋體24、第五袋體25、第六袋體26及第七袋體27。第一袋體21,設於境界部13。第二袋體22、第三袋體23及第四袋體24,設於座面部11。第五袋體25、第六袋體26及第七袋體27,設於靠背部12。關於袋體20,在之後詳細說明。
軟墊片材10S,如圖2所示,以左右方向之中心為基準呈對稱。軟墊片材10S,靠背部12與座面部11係配置於同一平面上。從後述之第二境界固著部38B至軟墊片材10S之後端的長度尺寸,小於從後述之第二境界固著部38B至軟墊片材10S之前端的長度尺寸。
軟墊片材10S之外緣30,係彎曲。軟墊片材10S之外緣30,具有後緣32、左右之側緣33及前緣34。
軟墊片材10S之後緣32,具有2個後緣隆起部32A、及1個後緣凹陷部32B。後緣凹陷部32B,位於後緣隆起部32A之間。軟墊片材10S之後緣32之左右兩端部係比中央部更往後側伸出。藉由設置後緣凹陷部32B,軟墊片材10S之左右兩側之部分(設有後緣隆起部32A之部分),變得容易以後緣凹陷部32B之前端(最凹陷之處)為基點彎曲。
軟墊片材10S之側緣33,個別具有3個側緣隆起部33A、及2個側緣凹陷部33B。各側緣凹陷部33B,個別位於側緣隆起部33A之間。藉由設置側緣凹陷部33B,側緣凹陷部33B之前後之部分(設有側緣隆起部33A之部分),變得容易以側緣凹陷部33B為基點折彎。3個側緣隆起部33A之中之位於前後方向中央部之側緣隆起部33A,係比前側及後側之側緣隆起部33A更往左右伸出。
軟墊片材10S之前緣34,具有2個前緣隆起部34A及1個前緣凹陷部34B。前緣凹陷部34B,位於前緣隆起部34A之間。軟墊片材10S之前緣34之左右兩端部係比中央部更往前側伸出。
軟墊片材10S之4個角部31,呈現圓弧狀。軟墊片材10S之前側之角部31之半徑,大於軟墊片材10S之後側之角部31之半徑。
固著部18,具有外緣固著部35、座面固著部36、靠背固著部37及境界固著部38。外緣固著部35,延伸至軟墊片材10S之外緣30之整個周圍。
座面固著部36,係於前後方向上延伸。座面固著部36之前端係連接於外緣固著部35。座面固著部36,係於左右方向上複數排列。在左右相鄰的座面固著部36之間,形成第三袋體23。第三袋體23,係於前後方向上為細長的形狀。第三袋體23,設有複數個。複數個第三袋體23,係於左右方向上排列。在複數個座面固著部36之中位於左端及右端之座面固著部36與外緣固著部35之間,形成第四袋體24。第四袋體24,係設於座面部11之左右兩端部。第四袋體24之左右方向之尺寸,大於第三袋體23之左右方向之尺寸。在座面固著部36之延伸方向之途中位置,形成通氣口15,該通氣口15連通彼此鄰接之第三袋體23、或是第三袋體23與第四袋體24。
靠背固著部37,具有第一靠背固著部37A及第二靠背固著部37B。第一靠背固著部37A,係於前後方向上彎曲並於左右方向上延伸。第一靠背固著部37A,在軟墊片材10S之平面視角狀態中,呈由後往前並於左右方向上展開的形狀。第一靠背固著部37A之左右方向之中央部,係接近於後緣凹陷部32B之外緣固著部35。於第一靠背固著部37A之前側形成第六袋體26。於第一靠背固著部37A之後側形成第七袋體27。第七袋體27,設於左右之第五袋體25之間。第七袋體27,分為於前後方向上伸長者、及呈三角形狀者。於第一靠背固著部37A之後端部,形成通氣口15,該通氣口15連通第六袋體26及第七袋體27。
第二靠背固著部37B,係於前後方向上延伸。第二靠背固著部37B之前端,係連接於第一靠背固著部37A。第二靠背固著部37B,於左右方向上複數排列。在複數個第二靠背固著部37B之中位於左端及右端之第二靠背固著部37B與角部31之外緣固著部35之間,形成第五袋體25。第五袋體25,設於靠背部12之左右兩端部。於第二靠背固著部37B,形成通氣口15,該通氣口15連通彼此鄰接之第七袋體27、以及第七袋體27與第五袋體25。
境界固著部38,具有第一境界固著部38A及第二境界固著部38B。第一境界固著部38A,係於境界部13之左右兩端部各設置前後一對。第一境界固著部38A,係連接於側緣凹陷部33B之外緣固著部35。於前後一對之第一境界固著部38A之內側形成第一袋體21。前側之第一境界固著部38A,構成第一袋體21之座面部11側之邊緣40。後側之第一境界固著部38A,構成第一袋體21之靠背部12側之邊緣41。
第一袋體21,呈現三角形狀。第一袋體21,係配置於第四袋體24與第五袋體25之間。座面部11側之邊緣40及靠背部12側之邊緣41,從境界部13之左右方向兩端側朝向中央側接近的方向上延伸。在座面部11側之邊緣40之前端與靠背部12側之邊緣41之前端之間,形成通氣口15。
第二境界固著部38B,於左右方向上以直線狀延伸。第二境界固著部38B之左右兩端之前後方向之位置,配置於前後一對的第一境界固著部38A之間。在第二境界固著部38B與座面固著部36之後端之間形成第二袋體22。第二袋體22,設於座面部11之後緣部之左右方向中央部。第二袋體22,於左右方向上長長地延伸。第二袋體22之左右之長度尺寸,大於第二袋體22之前後方向之長度尺寸。第二袋體22之左右方向中央部之前後方向尺寸,大於第二袋體22之左右方向兩端部之前後方向尺寸。
第二境界固著部38B與第一靠背固著部37A之間,形成第六袋體26。第六袋體26,設於靠背部12之左右方向中央部。第六袋體26,呈現三角形狀。
軟墊10,具備幫浦42及栓塞43。幫浦42及栓塞43,設於袋體20。幫浦42,設於左側之第一袋體21。栓塞43,設於右側之第一袋體21。幫浦42及栓塞43,固定於正面部材16。幫浦42,藉由按壓操作,將氣體送入袋體20。未設有幫浦42之袋體20,經由通氣口15而與幫浦42連通。藉由一個幫浦42,向所有的袋體20輸送空氣。栓塞43,不使空氣從袋體20排出,而關閉空氣排出孔。藉由打開栓塞43,可從袋體20排出空氣。
接著,對向袋體20注入空氣而變為座椅子狀之軟墊10之形狀進行說明。如圖1所示,靠背部12之左右方向之端側,係立於前側。第五袋體25,膨脹成比第七袋體27大。第五袋體25之正面,係比第七袋體27之正面位於更前方。左側之第五袋體25左端,係比右端位於更前側。右側之第五袋體25右端,係比左端位於更前側。第五袋體25之正面,面向斜內側(左右方向之中央側)前方。第六袋體26之正面,係比第七袋體27之正面位於更前方。第一袋體21,係立起於上側。第一袋體21之正面,面向左右方向之內側。往第二袋體22之上側之隆起尺寸,大於往第三袋體23之上側之隆起尺寸。
接著,對座椅子狀之軟墊10平面視角之形狀進行說明。如圖3所示,軟墊10之左右方向之尺寸,係由後側往前側縮小。軟墊10之左右方向之尺寸,小於軟墊片材10S之左右方向之尺寸。軟墊10之外緣30,係於複數處具有摺痕的襞狀。
接著,對座椅子狀之軟墊10正面視角之形狀進行說明。如圖4所示,軟墊10之上下方向之尺寸,小於軟墊10之左右方向之尺寸。軟墊10之左右方向之尺寸,係由上側往下側漸增。靠背部12、左右之第一袋體21及左右之第四袋體24,相對於座面部11之中央區域而往上側立起。靠背部12、左右之第一袋體21及左右之第四袋體24,呈包圍座面部11之中央區域之壁狀。軟墊10之後側之角部31,係比左右之第一袋體21更朝上側突出。由後側之角部31往後緣凹陷部32B,高度尺寸逐漸變小。
左面部11之左右方向之兩端部,係立於上側。第四袋體24,相對於第三袋體23,係立於上側。第四袋體24與第三袋體23,以座面固著部36為界而折彎。第四袋體24之正面,朝向斜內側(左右方向之中央側)。座面部11之前緣34,係使左右方向之中央部比端側位於更上方而彎曲成弓狀。
接著,對座椅子狀之軟墊10背面視角之形狀進行說明。如圖5所示,左右之第一袋體21之反面,係由下側往上側向左右方向外側傾斜。第二袋體22之下面係大致水平地延伸。
接著,對座椅子狀之軟墊10側面視角之形狀進行說明。如圖6所示,軟墊10之側緣33,係由前側之角部31往後側之角部31上升。後側之角部31,係配置於最高的位置。軟墊10之反面,在境界部13折彎。靠背部12之反面,朝向後側向上側傾斜。靠背部12之反面與座面部11之反面,呈小於180度的角度(約120度~140度)。第六袋體26之反面,係比第五袋體25之反面更朝反側突出。
接著,說明軟墊10之使用例。最初,使袋體20隆起。按壓幫浦42以將空氣注入袋體20。每一次按壓幫浦42,空氣就會注入袋體20。隨著袋體20膨脹,第一袋體21、第五袋體25及第四袋體24,會朝向左右方向之中央側立起。第七袋體27及第五袋體25,以第一靠背固著部37A為基點而向前方及左右方向之中央側彎曲。藉由具有後緣凹陷部32B,靠背部12之左右兩側容易向前側彎曲。第五袋體25及第四袋體24,以第一境界固著部38A為基點而於互相接近之方向上變位。藉由具有側緣凹陷部33B,靠背部12及座面部11變得容易折彎。靠背部12及座面部11,在境界部13折彎。如此,軟墊10會自然地彎曲,形成座椅子狀。此時,正面部材16為內側,反面部材17為外側。調整袋體20內之空氣之量,以調整袋體20之硬度。硬度不足之情形,按壓幫浦42以將空氣送入袋體20。袋體20過硬之情形,打開栓塞43從袋體20排出空氣。
接著,將座椅子狀之軟墊10設置於椅子100。軟墊10對椅子100之設置,係只要將軟墊10載置於座面101上即可完成。軟墊10係以適當的姿勢保持於椅子100。
接著,坐著的人坐於軟墊10。第二袋體22,可從下方支撐坐著的人的骶骨的下側部分。藉此,坐著的人的骨盤保持於起立狀態。左右之第五袋體25,可從後方支撐坐著的人的腰部的左右兩側。藉由第一靠背固著部37A,抑制靠背部12之左右方向之急劇的空氣之移動,因此穩定地支撐坐著的人的腰部。此外,靠背部12,係藉由第一靠背固著部37A決定容易彎曲之處,因此可消去因椅子之表面形狀之差異、或設置於椅子時之軟墊10之偏位等導致之使用感之差異。左右之第四袋體24,可從下方支撐坐著的人的臀部之左右兩側。藉此,坐著的人之腰部及臀部會保持於正確的姿勢。第三袋體23,係沿著坐著的人的腳的延伸方向。此外,第三袋體23,係設置複數個。藉此,身體壓力(從座面部11傳達至臀部及大腿部之壓力)分散,因此可提升坐著的人的坐著舒適度。
結束軟墊10之使用時,打開栓塞43從袋體20排出空氣。藉此,可容易地壓扁袋體20。藉由壓扁袋體20,軟墊10成為片材狀。軟墊片材10S,係可容易地折疊或捲起以使之壓縮。壓縮後的軟墊片材10S,可容易地攜帶或收納。
接著,對如上述構成之實施例之作用及效果進行說明。本實施例之軟墊10,具有座面部11及靠背部12。軟墊10,係具備藉由注入空氣從而可膨脹的複數個袋體20。軟墊10,係袋體20之膨脹狀態中,在座面部11與靠背部12之境界部13成為折彎的形狀。
根據此構成,藉由從袋體20排出空氣,可容易地壓縮軟墊10。藉由注入流體至袋體20,軟墊10會成為座椅子狀。成為座椅子狀之軟墊10,只要將其放置於椅子100等上即可設置。因此,軟墊10,可容易地壓縮,且可容易地設置於椅子100等。
複數個袋體20,具備位於境界部13之左右兩端部之一對之第一袋體21。第一袋體21,係具有座面部11側之邊緣40及靠背部12側之邊緣41。座面部11側之邊緣40及靠背部12側之邊緣41,從境界部13之左右方向兩端側朝向中央側接近的方向上延伸。根據此構成,藉由注入空氣至一對之第一袋體21,座面部11與靠背部12會在境界部13自動地折彎。因此,可容易地將軟墊做成座椅子狀。
軟墊10,具備正面部材16及反面部材17。正面部材16之彈性力,大於反面部材17之彈性力。根據此構成,藉由注入空氣至袋體20,正面部材16及反面部材17會彈性地延伸。軟墊10,藉由正面部材16之彈性力,使正面部材16為內側、反面部材17為外側而折彎。因此,可易於將正面部材16配置於接觸坐著的人之側,將反面部材17配置於與接觸坐著的人之側相反的側。
袋體20之膨脹狀態中,靠背部12之左右方向之端側,係立於前側。根據此構成,靠背部12之左右兩緣部可從左右兩側支撐坐著的人的背部。因此,可容易使坐著的人的姿勢穩定。
袋體20之膨脹狀態中,座面部11之左右方向之端側,係立於上側。根據此構成,座面部11之左右兩緣部可從左右兩側支撐坐著的人的臀部。因此,可容易使坐著的人的姿勢穩定。
複數個袋體20,係具備設於座面部11之第二袋體22及第三袋體23。第二袋體22,係位於座面部11之後緣部。第三袋體23,係位於比第二袋體22更前側。袋體20之膨脹狀態中,往第二袋體22之上側之隆起尺寸,係大於往第三袋體23之上側之隆起尺寸。根據此構成,座面部11之第二袋體22容易地從後方下側支撐坐著的人的骨盤。因此,可容易地將坐著的人的骨盤保持於起立狀態。
<其他實施例> 本發明並非限定於由上述記載及圖式說明之實施例,例如如下的實施例亦涵蓋本發明之技術範圍。 (1)上述實施例中,示例將軟墊10設置於椅子100上使用之情形。不限於此,軟墊,亦可放置於房間的地面或沙發等使用。 (2)上述實施例之椅子100,係巴士或新幹線等之座席。不限於此,椅子,亦可為體育館等之座席。 (3)上述實施例中,示例袋體20之具體的構成(大小、形狀、及數量等)。不限於此,袋體之構成可變更。 (4)上述實施例中幫浦42,係設於第1袋體20。不限於此,幫浦之位置可變更。 (5)上述實施例中幫浦42,係設於軟墊10之正面。不限於此,幫浦,亦可設於軟墊之反面。 (6)上述實施例中幫浦42,係設置1個。不限於此,幫浦,亦可設置2個以上。 (7)上述實施例中於袋體20,排出及注入空氣。不限於此,於袋體,亦可排出及注入氣體、液體、珠子等。 (8)上述實施例中固著,係藉由熔接進行。不限於此,固著,亦可為接著等其他手段。 (9)上述實施例中幫浦42,係手按壓幫浦。不限於此,幫浦可為利用電動風扇者,亦可為與栓塞一體成形者。此外,幫浦,亦可注入與本體部別處之空氣。 (10)上述實施例中軟墊10,藉由正面部材16及反面部材17形成正面及反面。不限於此,軟墊,例如亦可翻折一枚的布料而形成正面及反面。此外,軟墊,例如亦可藉由如氣球之無接縫者(如藉由吹氣成型等製造之氣室者),形成正面及反面。此情形,亦可藉由部分地固著正面與反面之彼此面對之面,形成複數個袋體。 (11)上述實施例中各袋體20,係將正面部材16及反面部材17藉由固著部18劃分而形成。不限於此,亦可個別地製造袋體,並將其等連結成一個軟墊。連結方法,例如亦可將袋體彼此固著、或將複數個袋體一併固定成一枚之布料。
10:軟墊 11:座面部 12:靠背部 13:境界部 15:通氣口 16:正面部材 17:反面部材 18:固著部 20:袋體 21:第一袋體 22:第二袋體 23:第三袋體 24:第四袋體 25:第五袋體 26:第六袋體 27:第七袋體 40:座面部側之邊緣 41:靠背部側之邊緣 42:幫浦 43:栓塞 100:椅子 101:座面 102:靠背 103:扶手
[圖1]係表示本實施例之軟墊設置於椅子之狀態之斜視圖。 [圖2]係表示扁平狀之軟墊之平面圖。 [圖3]係表示座椅子狀之軟墊之平面圖。 [圖4]係表示座椅子狀之軟墊之正面圖。 [圖5]係表示座椅子狀之軟墊之反面圖。 [圖6]係表示座椅子狀之軟墊之側面圖。
10:軟墊
11:座面部
12:靠背部
13:境界部
15:通氣口
16:正面部材
17:反面部材
18:固著部
20:袋體
21:第一袋體
22:第二袋體
23:第三袋體
24:第四袋體
25:第五袋體
26:第六袋體
27:第七袋體
42:幫浦
43:栓塞
100:椅子
101:座面
102:靠背
103:扶手

Claims (6)

  1. 一種軟墊,其具有座面部及靠背部,其特徵係, 具備藉由注入流體而可膨脹的複數個袋體; 該袋體之膨脹狀態中,在該座面部與該靠背部的境界部會形成折彎的形狀。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軟墊,其中,該複數個袋體,係具備位於該境界部之左右兩端部之一對之第一袋體; 該第一袋體,係具有該座面部側的邊緣及該靠背部側的邊緣; 該座面部側的邊緣及該靠背部側的邊緣,係從該境界部之左右方向兩端側朝向中央側接近的方向上延伸。
  3. 如請求項1或2所述之軟墊,其中,具備正面部材及反面部材; 該正面部材之彈性力,係大於該反面部材之彈性力。
  4. 如請求項1至3中任1項所述之軟墊,其中,該袋體之膨脹狀態中,該靠背部之左右方向之端側,係立於前側。
  5. 如請求項1至4中任1項所述之軟墊,其中,該袋體之膨脹狀態中,該座面部之左右方向之端側,係立於上側。
  6. 如請求項1至5中任1項所述之軟墊,其中,該複數個袋體,係具備設於該座面部之第二袋體及第三袋體; 該第二袋體,係位於該座面部之後緣部; 該第三袋體,係位於比該第二袋體更前側; 該袋體之膨脹狀態中,往該第二袋體之上側之隆起尺寸,係大於往該第三袋體之上側之隆起尺寸。
TW110135890A 2021-01-29 2021-09-27 軟墊 TW20222856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012839A JP2022116591A (ja) 2021-01-29 2021-01-29 クッション
JP2021-012839 2021-01-2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28563A true TW202228563A (zh) 2022-08-01

Family

ID=825256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35890A TW202228563A (zh) 2021-01-29 2021-09-27 軟墊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22116591A (zh)
CN (1) CN114794788A (zh)
TW (1) TW202228563A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94788A (zh) 2022-07-29
JP2022116591A (ja) 2022-08-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166684B1 (en) Inflatable furniture having independent air chambers and method
US6209962B1 (en) Free form furniture
US7845718B1 (en) Bed formed from face to face chairs
US7424760B2 (en) Body support, comfort device
JP7242072B2 (ja) 改良型着座クッション
KR20190098352A (ko) 벨로우즈 에어셀과 스폰지폼을 이용한 시트 쿠션
JP4930803B2 (ja) エアーセルクッション
JP5297330B2 (ja) シート
TW202228563A (zh) 軟墊
JP2003289999A (ja) クッション材
WO2020192176A1 (zh) 一种上曲面型气垫、鞍座、座垫、靠背及气垫的制造方法
JP2010004967A (ja) 骨盤クッション
EP1056424B1 (en) Chair incorporating air cushions
JP3244977U (ja) インフレータブルクッション
CN221090587U (zh) 用于座椅的腰托、座椅及车辆
CN218588630U (zh) 一种椅座及椅子
JP3057132U (ja) 背凭れマット
CN216455742U (zh) 辅助起身气垫
JP3021701U (ja) 補助機能を備えたクッション
CN117356870A (zh) 一种可调节软硬度的软包沙发
JP2015096346A (ja) 空気袋
JP3175107U (ja) クッション
CN113143636A (zh) 辅助起身气垫
JP2004242858A (ja) 自動車座席用クッション及び該自動車座席用クッションが内部に挿入されたクッションマット。
JPH11241A (ja) 座面付きクッショ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