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222188A - 香味吸嚐器 - Google Patents

香味吸嚐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222188A
TW202222188A TW110123594A TW110123594A TW202222188A TW 202222188 A TW202222188 A TW 202222188A TW 110123594 A TW110123594 A TW 110123594A TW 110123594 A TW110123594 A TW 110123594A TW 202222188 A TW202222188 A TW 20222218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low path
air flow
consumable material
area
contac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235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隅井干城
井上康信
山田学
中合弘樹
森田啓介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日本煙草產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日本煙草產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日本煙草產業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2221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22188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4TOBACCO; CIGARS; CIGARETT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SMOKERS' REQUISITES
    • A24FSMOKERS' REQUISITES; MATCH BOX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 A24F40/00Electrically operated smoking devices; Component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thereof; Maintenance or testing thereof; Charging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24F40/40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connection of cartridges and battery parts
    • A24F40/48Fluid transfer means, e.g. pumps
    • A24F40/485Valves; Apertur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4TOBACCO; CIGARS; CIGARETT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SMOKERS' REQUISITES
    • A24FSMOKERS' REQUISITES; MATCH BOX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 A24F40/00Electrically operated smoking devices; Component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thereof; Maintenance or testing thereof; Charging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24F40/20Devices using solid inhalable precursors

Landscapes

  •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AREA)
  • Packaging Of Annular Or Rod-Shaped Articles, Wearing Apparel, Cassett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香味吸嚐器,係具有:收容部,係收容消耗材;及凸部,係配置於前述收容部內的接觸面,可與前述消耗材接觸,且在前述接觸面附近區隔出連通至前述消耗材之內部的第一空氣流路;前述第一空氣流路係通過前述接觸面之中心部的至少一部分。

Description

香味吸嚐器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香味吸嚐器。
將煙桿(stick)等消耗材插入香味吸嚐器時,會因煙桿之前端的煙絲散出等而阻塞空氣流路,而成為使用者之吸嚐感覺的障礙。因此,希望能在香味吸嚐器之收容部的底部確保空氣流路。引用文獻1中,係在香味吸嚐器之收容部的底部設有為了保持煙桿的前端而朝向該煙桿的中心部突出的突出部煙桿。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國際公開第2020/074612號
本發明係提供一種香味吸嚐器,可抑制空氣流路阻塞,且可確保在收容部內與消耗材連通之空氣流路。
本發明的第一態樣為一種香味吸嚐器,其具有:收容部,係收容消耗材;及凸部,係配置於前述收容部內的接觸面,可與前述消耗材接觸,且在前述接觸面附近區隔出連通至前述消耗材之內部的第一空氣流路;前述第一空氣流路係通過前述接觸面之中心部的至少一部分。
上述第一態樣中,在收容部內之接觸面中心的附近,藉由可與消耗材接觸的凸部而形成連通至消耗材之內部的第一空氣流路。因此,依據第一態樣,可藉由凸部來保持消耗材,並且可確保在收容部內與消耗材連通的空氣流路。
本發明的第二態樣係於上述第一態樣的香味吸嚐器中,前述第一空氣流路係具有:第一區域,係連通至前述消耗材;及第二區域,係在前述第一空氣流路中位於前述第一區域的上游側,且該第二區域的至少一部分係藉由前述凸部與前述第一區域區隔出,在投影於前述接觸面上的俯視觀察時,正交於前述第一空氣流路之行進方向之該第二區域之寬度方向的長度係大於前述第一區域之寬度方向的長度。
依據上述第二態樣,在收容部內的接觸面附近形成具有朝向下游的前端收斂的形狀之第一空氣流路,該第一空氣流路係藉由與消耗材接觸的接觸部,經過第二區域與第一區域而連通至消耗材之內部。上游側之寬幅的第二區域係適於收容從消耗材散出的煙絲,並且藉由前端收斂形狀的第一空氣流路,可獲得適於使用者之吸嚐感覺的空氣阻力。因此,依據第一態樣,可確保空氣流路且實現理想的空氣阻力。
本發明的第三態樣係於上述第二態樣的香味吸嚐器中,前述第一空氣流路的前述第二區域係形成於前述接觸面之相向的二個端部上。
上述第三態樣中,第一空氣流路的第二區域係形成於接觸面之相向的二個端部上,空氣從此二個端部通過接觸面的中心部而流向下游的第一區域。此構成中,相對於連通至前述消耗材之內部之下游的第一區域,在相向的方向存在二個上游的第二區域。因此,依據上述第三態樣,空氣從二個相向的方向流入消耗材,藉此可無偏倚地對消耗材供給空氣。
本發明的第四態樣係於上述第二態樣或第三態樣的香味吸嚐器中,前述第一空氣流路的前述第一區域係構成為夾於相向的二個凸部之間。
上述第四態樣中,在接觸面上設有相向的二個凸部,在二個凸部之間形成有連通至消耗材的第一區域。因此,依據上述第四態樣,可藉由二個凸部穩定地保持消耗材。
本發明的第五態樣係於上述第二態樣至第四態樣之任一態樣的香味吸嚐器中,前述接觸面中,形成前述第二區域的區域係相對於形成前述第一區域的區域呈傾斜。
上述第五態樣中,第一空氣流路之前述第二區域的下表面係呈傾斜。藉由此傾斜,可獲得更大的第二區域的空間。因此,依據上述第五態樣,在具有較大體積之上游的第二區域中,可適當地收容從消耗材散出的煙絲。
本發明的第六態樣係於上述第一態樣的香味吸嚐器中,前述凸部係具有通過前述接觸面之前述中心部的交界部,前述凸部的前述交界部係將前述接觸面附近的空間分割為前述凸部與前述第一空氣流路。
上述第六態樣中,接觸面附近的空間係藉由設於接觸面之中心附近之凸部的交界而二分為凸部與第一空氣流路。因此,依據上述第六態樣,可獲得可收容從消耗材散出的煙絲之較大的區域,可抑制空氣流路阻塞且可確保充分的空氣流路。
本發明的第七態樣係於上述第一態樣至第六態樣之任一態樣的香味吸嚐器中,前述接觸面係具有短邊方向及長邊方向,前述第一空氣流路係沿著前述長邊方向而延伸。
上述第七態樣中,沿著接觸面的長邊方向形成通過接觸面之中心部的第一空氣流路。此構成中,可在外緣受限之接觸面正上方的空間形成長的空氣流路。因此,依據上述第七態樣,藉由通過長的第一空氣流路的空氣,可抑制因消耗材散出的煙絲堆積造成之空氣流路阻塞。
本發明的第八態樣係於上述第一態樣至第七態樣之任一態樣的香味吸嚐器中,前述接觸面係設於前述收容部的底部。
依據上述第八態樣,在收容部之底部的中心附近,藉由可與消耗材接觸的凸部而形成連通至消耗材之內部的第一空氣流路。並且,插入於收容部之消耗材的長邊方向係垂直於凸部。因此,依據第八態樣,由於空氣從形成於收容部之底部附近的第一空氣流路供給至消耗材的長邊方向端部,故可沿著長邊方向從消耗材內部整體取出香味而獲得良好的香味。
本發明的第九態樣係於上述第八態樣的香味吸嚐器中,在收容於前述收容部內之前述消耗材與前述收容部之內側面之間,形成有位於前述第一空氣流路的上游側且與前述第一空氣流路連通的第二空氣流路。
依據上述第九態樣,在收容部內,於消耗材與收容部之內側面之間形成與下游的第一空氣流路連通之上游的第二空氣流路。因此,依據第九態樣,由於可在收容部的側壁設置上游的空氣流路(所謂的對流式(counter flow)構造),故不必在消耗材的底面更下方設置用以引進空氣之另外的流路(所謂的底流式(bottom flow)構造),而可謀求裝置整體的小型化。
本發明的第十態樣係於上述第九態樣的香味吸嚐器中,前述收容部的內側面係包含:按壓所收容之前述消耗材之一部分的按壓部、及非按壓部;前述第二空氣流路係形成於收容於前述收容部內之前述消耗材與前述非按壓部之間。
依據上述第十態樣,在收容部內,於消耗材與非按壓部之間形成與下游的第一空氣流路連通的第二空氣流路。因此,依據第十態樣,藉由簡單的構成即可於收容部的側壁形成上游的空氣流路。
本發明的第十一態樣係於上述第九態樣或第十態樣的香味吸嚐器中,前述第一空氣流路與前述第二空氣流路係在前述第二區域彼此連通。
依據上述第十一態樣,在收容部內形成有經過第二空氣流路、第二區域、第一區域而連通至消耗材之內部的空氣流路。因此,依據 第十一態樣,僅在收容部內插入消耗材即可確保從消耗材的內側面經過底面而連通至消耗材的空氣流路。
本發明的第十二態樣係於如上述第十一態樣的香味吸嚐器中,前述接觸面的外緣係構成為由相向的二個圓弧、及連結相向的二個前述圓弧之端部的二個直線所規定的形狀;前述第一空氣流路的前述第二區域係由前述圓弧及前述凸部之外緣所規定之沿著垂直於前述直線之方向延伸的線段所區隔。
上述第十二態樣中,形成於收容部之內側面之上游的第二空氣流路係連通至形成於接觸面之圓弧狀端部附近的第二區域,此第二區域係通過接觸面的中心部經由下游的第一區域而連通至消耗材。因此,依據上述第十二態樣,僅在收容部內插入消耗材即可確保適於香味吸嚐器之自然的流路。
本發明的第十三態樣係於上述第一態樣至第十二態樣之任一態樣的香味吸嚐器中,前述凸部係具有至少一部分接觸於前述消耗材的頂面,且滿足下述數式(1),
a1>0.5×a2 (1)
上述數式(1)中,以投影於前述接觸面上的俯視觀察時,a1係前述頂面與前述消耗材接觸之部分的面積,a2係收容於前述收容部之狀態之前述消耗材之接觸於前述頂面之端面的面積。
依據上述第十三態樣,以投影於接觸面上的俯視觀察時,凸部之頂面與消耗材接觸之部分的面積係比消耗材之端面之面積的一半更 大。因此,依據第十三態樣,可充分確保凸部與消耗材的接觸面積,且凸部可穩定地保持消耗材的前端。
本發明的第十四態樣係於上述第一態樣至第十三態樣之任一態樣的香味吸嚐器中,前述凸部係具有至少一部分接觸於前述消耗材的頂面,且滿足下述數式(2),
0.8×a2>a1 (2)
上述數式(2)中,於投影於前述接觸面上的俯視觀察時,a1係前述頂面與前述消耗材接觸之部分的面積,a2係收容於前述收容部之狀態之前述消耗材之接觸於前述頂面之端面的面積。
依據上述第十四態樣,以投影於接觸面上的俯視觀察時,凸部之頂面之與消耗材接觸之部分的面積係比消耗材之端面之面積的0.8倍更小。因此,依據第十四態樣,可充分地確保與消耗材連通之第一空氣流路的第一區域。
10:內殼體
20:電源部
21:電源
30:霧化部
32:隔熱部
34:插入引導構件
36:底部構件
36a:軸部
36b,36c:平板部
36d:傾斜部
40:加熱部
42:加熱元件
44:電性絕緣構件
48:電極
50:腔室
52:開口
52a:凸緣部
54:非保持部
56:底部
56a:孔
58:第一引導部
58a:錐形面
60:側壁部
62:接觸部
62a:內表面
62b:外表面
66:分離部
66a:內表面
66b:外表面
67:空隙
68:收容空間
81:平面部
81a:直線狀部
81b:圓弧狀部
83:突條部
83a:端面
83b:側面
83c:上表面
85:溝部
91:第一區域
92:第二區域
100:香味吸嚐器
101:外殼體
102:滑動蓋
103:開關部
110:消耗材
111:吸煙可能物
112:第一捲紙
113:第二捲紙
114:筒狀構件
115:過濾器部
116:中空過濾器部
117:唇疏離劑
125:缺口
127:缺口
A1:第一空氣流路
A2:第二空氣流路
A3:第三空氣流路
圖1A係本發明之香味吸嚐器的概略前視圖。
圖1B係本發明之香味吸嚐器的概略俯視圖。
圖1C係本發明之香味吸嚐器的概略仰視圖。
圖2係消耗材的概略側剖面圖。
圖3係沿圖1B所示之箭號3-3觀看時之香味吸嚐器的剖面圖。
圖4A係腔室的立體圖。
圖4B係沿圖4A所示之箭號4B-4B觀看時之腔室的剖面圖。
圖5A係沿圖4B所示之箭號5A-5A觀看時之腔室的剖面圖。
圖5B係沿圖4B所示之箭號5B-5B觀看時之腔室的剖面圖。
圖6係腔室及加熱部的立體圖。
圖7係消耗材配置於腔室內之所期望之位置之狀態之圖5B所示的剖面圖。
圖8係底部構件的俯視圖。
圖9係底部構件的立體圖。
圖10係顯示腔室內之空氣流路的概略立體圖。
圖11係顯示底部構件之第一變形例的俯視圖。
圖12係顯示底部構件之第二變形例的俯視圖。
圖13係顯示底部構件之第三變形例的俯視圖。
圖14係顯示底部構件之第四變形例之沿圖9所示之箭號14-14觀看時之剖面圖。
以下參照圖式來說明本發明的實施型態。以下說明的圖式中,對於相同或均等的構成要素係附上相同的符號且省略重複的說明。
圖1A係本發明之香味吸嚐器100的概略前視圖。圖1B係本發明之香味吸嚐器100的概略俯視圖。圖1C係本發明之香味吸嚐器100的概略仰視圖。本說明書中說明的圖中,係有附上X-Y-Z直角座標系以便於說明的情形。此座標系中,Z軸係朝向鉛直上方,X-Y平面係配置成水 平方向地切斷香味吸嚐器100,Y軸係配置成從香味吸嚐器100的正面往背面延伸。Z軸亦可稱為要收容於後述之霧化部30之腔室50中之消耗材的插入方向或是筒狀之隔熱部的軸方向。此外,X軸亦可稱為正交於軸方向的第一方向。Y軸亦可稱為正交於軸方向及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再者,X軸方向亦可稱為正交於消耗材之插入方向之平面中之香味吸嚐器100的長邊方向,Y軸方向亦可稱為正交於消耗材之插入方向之平面中之香味吸嚐器100的短邊方向。
本實施型態之香味吸嚐器100係構成為將例如具有含霧氣源之香味源的桿型的消耗材加熱而藉此產生含有香味的霧氣。
如圖1A至圖1C所示,香味吸嚐器100係具有外殼體101、滑動蓋102、及開關部103。外殼體101係構成香味吸嚐器100之最外部的殼體,具有可收斂於使用者之手中的大小。使用者使用香味吸嚐器100時,能夠以手保持香味吸嚐器100來吸嚐霧氣。外殼體101亦可藉由組裝複數個構件來構成。外殼體101係例如可由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ABS(Acrylonitrile-Butadiene-Styrene,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樹脂、含有PEEK(polyether ether ketone,聚醚醚酮)或含有複數種聚合物的聚合物合金(polymer alloy)等、或鋁等金屬而形成。
外殼體101係具有用以接受消耗材之未圖示的開口,滑動蓋102係可滑動地安裝於外殼體101以關閉此開口。具體而言,滑動蓋102係構成為可沿著外殼體101之外表面而移動於封閉外殼體101之上述開口的閉位置(圖1A及圖1B所示之位置)與開啟上述開口之開位置之間。例如,使用者手動地操作滑動蓋102,藉此即可使滑動蓋102移動於閉位置與開 位置。藉由此滑動蓋102,可容許或限制消耗材對於香味吸嚐器100之內部的進出。
開關部103係使用於切換香味吸嚐器100之作動的導通(on)與關斷(off)。例如,如後所述,使用者可在消耗材已插入香味吸嚐器100的狀態下操作開關部103,而從電源21供給電力至加熱部40,以不燃燒消耗材之方式進行加熱。在此,開關部103可為設於外殼體101之外部的開關,亦可為位於外殼體101之內部的開關。開關位於外殼體101之內部時,藉由按下外殼體101之表面的開關部103,而間接地按下開關。本說明書中,以開關部103之開關位於外殼體101之內部之例來進行說明。
香味吸嚐器100亦可更具有未圖示的端子。端子係可為將香味吸嚐器100與例如外部電源連接的介面。香味吸嚐器100所具備的電源為充電式電池時,藉由將外部電源連接於端子,即可使電流從外部電源流至電源而對電源進行充電。此外,亦可將資料傳送線連接於端子,藉此將關於香味吸嚐器100之作動的資料傳送至外部裝置。
接著說明本發明之香味吸嚐器100中所使用的消耗材。圖2係消耗材110的概略側剖面圖。本發明中,可藉由香味吸嚐器100與消耗材110構成吸煙系統。圖2所示之例中,消耗材110係具有吸煙可能物111、筒狀構件114、中空過濾器部116、及過濾器部115。吸煙可能物111係藉由第一捲紙112捲包。筒狀構件114、中空過濾器部116、及過濾器部115係藉由與第一捲紙112不同的第二捲紙113捲包。第二捲紙113係亦捲包將吸煙可能物111捲包之第一捲紙112的一部分。藉此,將筒狀構件114、中空過濾器部116、及過濾器部115與吸煙可能物111連結。惟,亦 可省略第二捲紙113,而使用第一捲紙112將筒狀構件114、中空過濾器部116、及過濾器部115與吸煙可能物111連結。在第二捲紙113之過濾器部115側之端部附近的外表面係塗布有唇疏離(lip release)劑117,該唇疏離劑117係用以讓使用者的唇不易沾黏於第二捲紙113。消耗材110之塗佈有唇疏離劑117的部分係作為消耗材110的吸口之作用。
吸煙可能物111可包含例如具有煙絲狀、粒狀等形狀之煙草等香味源以及霧氣源。此外,捲繞吸煙可能物111的第一捲紙112可為具有透氣性的薄片構件。筒狀構件114可為紙管或中空過濾器。圖2所示之例中,消耗材110係具備吸煙可能物111、筒狀構件114、中空過濾器部116、及過濾器部115,但消耗材110的構成不限於此。例如,亦可省略中空過濾器部116而將筒狀構件114與過濾器部115彼此鄰接配置。
接著說明香味吸嚐器100的內部構造。圖3係沿圖1B所示之箭號3-3觀看時之香味吸嚐器100的剖面圖。如圖3所示,香味吸嚐器100之外殼體101的內側係設有內殼體10。內殼體10係例如可由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ABS(Acrylonitrile-Butadiene-Styrene,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樹脂、含有PEEK(polyether ether ketone,聚醚醚酮)或含有複數種聚合物的聚合物合金(polymer alloy)等、或鋁等金屬而形成,但內殼體10的材料並無特別限制。在內殼體10的內部空間係設有電源部20、霧化部30。再者,在內殼體10的內部空間係設有未圖示的電路部。
電路部係例如包含微處理器等,可控制從電源部20對於霧化部30之電力的供給。藉此,電路部可控制霧化部30所進行之消耗材110的加熱。
電源部20係具有與電路部電性連接的電源21。電源21係例如可為充電式電池或非充電式電池。電源21係經由電路部而與霧化部30電性連接。藉此,電源21係可將電力供給至霧化部30而適當地加熱消耗材110。
如圖3所示,霧化部30係具有沿消耗材110之插入方向(Z軸方向)延伸的腔室50、包圍腔室50之一部分的加熱部40、隔熱部32、及大致筒狀的插入引導構件34。腔室50係構成為收容消耗材110。加熱部40係構成為接觸腔室50的外周面,將收容於腔室50的消耗材110加熱。如圖3所示,腔室50的底部可設有底部構件36。底部構件36係可作為將插入於腔室50中之消耗材110定位的擋止件之作用。底部構件36係在與消耗材110抵接的表面具有凹凸,而在消耗材110抵接的表面與底部構件36之間形成空氣流路。關於腔室50、加熱部40、底部構件36的詳細內容將於後說明。腔室50係本發明之收容部的一例。
隔熱部32係整體為大致筒狀且配置成包圍腔室50。隔熱部32例如可包含氣凝膠薄片(aerogel sheet)。插入引導構件34係例如由PEEK、PC、或ABS等樹脂材料而形成,且設在位於閉位置時的滑動蓋102與腔室50之間。插入引導構件34係在滑動蓋102位於開位置時,與香味吸嚐器100的外部連通,且於消耗材110插入插入引導構件34時,引導消耗材110插入至腔室50。
接著說明腔室50的構造。圖4A係腔室50的立體圖。圖4B係沿圖4A所示之箭號4B-4B觀看時之腔室50的剖面圖。圖5A係沿圖4B所示之箭號5A-5A觀看時之腔室50的剖面圖。圖5B係沿圖4B所示之箭 號5B-5B觀看時之腔室50的剖面圖。圖6係腔室50及加熱部40的立體圖。如圖4A及圖4B所示,腔室50可為包含供消耗材110插入的開口52、及收容消耗材110之筒狀的側壁部60的筒狀構件。腔室50係在其內部具有用以加熱消耗材110的收容空間68。區隔出腔室50之開口52的端部係形成有凸緣部52a。腔室50較佳為由具有耐熱性且熱膨脹係數較小的材料形成,例如,可由不鏽鋼等金屬、PEEK等樹脂、玻璃、或陶瓷等形成。藉此,可從腔室50對於消耗材110進行有效的加熱。
如圖4B及圖5B所示,側壁部60係包含接觸部62及分離部66。消耗材110配置於腔室50內之所期望的位置時,接觸部62係接觸或按壓消耗材110的一部分,分離部66係與消耗材110分離。在此,本說明書中,所謂「腔室50內之所期望的位置」係指可適當地加熱消耗材110的位置、使用者吸煙時之消耗材110的位置、或消耗材110接觸於後述之底部構件36的位置。接觸部62係具有內表面62a及外表面62b。分離部66係具有內表面66a及外表面66b。如圖6所示,加熱部40係配置於接觸部62的外表面62b。加熱部40較佳為無間隙地配置在接觸部62的外表面62b。接觸部62係本發明之按壓部的一例。此外,分離部66係本發明之非按壓部的一例。
如圖4A及圖5B所示,接觸部62的外表面62b係平面。由於接觸部62的外表面62b為平面,可抑制如圖6所示的帶狀的電極48連接於配置在接觸部62之外表面62b的加熱部40時,帶狀的電極48翹曲。如圖4B及圖5B所示,接觸部62的內表面62a係平面。此外,如圖4B及圖5B所示,接觸部62的厚度係均等。
如圖4A、圖4B、及圖5B所示,腔室50係在腔室50的周方向具有二個接觸部62,二個接觸部62係相向且彼此大致平行。二個接觸部62之內表面62a間之至少一部分的距離以小於插入腔室50中之消耗材110之配置於接觸部62間之部位的寬度為較佳。
如圖5B所示,分離部66的內表面66a可在正交於腔室50之長邊方向(Z軸方向)的平面上,整體具有圓弧狀的剖面。此外,分離部66係配置成沿周方向與接觸部62鄰接。
如圖4B所示,腔室50係可在其底部56具有孔56a,以供圖3所示之底部構件36貫通而配置於腔室50內部。底部構件36係可藉由接著劑等固定在腔室50之底部56的內部而構成收容消耗材110之收容部的底壁部。設於底部56的底部構件36係支撐插入腔室50之消耗材110的一部分而露出消耗材110之端面的至少一部分。此外,底部56係可支撐消耗材110的一部分而使所露出之消耗材110的端面與後述之空隙67(參照圖7)連通。底部構件36係在與消耗材110抵接的表面具有凹凸,例如,可由PEEK等樹脂材料、金屬、玻璃、或陶瓷等而形成,但不限於此。
如圖4A及圖4B所示,腔室50較佳為在開口52與側壁部60之間具有筒狀的非保持部54。在消耗材110已定位於腔室50之所期望的位置的狀態下,會在非保持部54與消耗材110之間形成間隙。此外,如圖4A及圖4B所示,腔室50較佳為具備連接非保持部54的內表面與接觸部62的內表面62a之具有錐形面58a的第一引導部58。
如圖6所示,加熱部40係具有加熱元件42。加熱元件42係例如可為加熱線。加熱元件42較佳為配置成不接觸腔室50的分離部66 而將接觸部62加熱。換言之,加熱元件42較佳為僅配置在接觸部62的外表面。如圖6所示,加熱部40除了加熱元件42以外,以具有將加熱元件42的至少一表面覆蓋的電性絕緣構件44為較佳。本發明中,電性絕緣構件44係配置成覆蓋加熱元件42的兩面。
圖7係將消耗材110配置在腔室50內之所期望之位置之狀態下之圖5B所示的剖面圖。如圖7所示,消耗材110配置在腔室50內之所期望的位置時,消耗材110可與腔室50的接觸部62接觸而受到按壓。另一方面,消耗材110與分離部66之間係形成有空隙67。空隙67係可與腔室50的開口52以及已定位於腔室50內之消耗材110之端面與底部構件36之間的空氣流路(後述的空氣流路A1)連通。藉此,從腔室50之開口52流入的空氣,可通過空隙67而流入消耗材110的內部。換言之,在消耗材110與分離部66之間形成有空氣流路(後述的空氣流路A2)。
接著詳細說明本發明之底部構件36的構造及本發明之香味吸嚐器100中的空氣流路。圖8係底部構件36的俯視圖。圖9係底部構件36的立體圖。底部構件36係具有軸部36a及平板部36b。如圖3所示,軸部36a係通過腔室50的孔56a(參照圖4B)而突出於腔室50的外部。軸部36a的一端係與平板部36b之一方之表面的大致中央部結合。俯視觀察時,平板部36b係與圖5B所示之腔室50的剖面中之腔室50之側壁部60之內表面具有大致一致的形狀。具體而言,平板部36b係於與軸部36a結合之表面的相反側具有平面部81,此平面部81係具有一對直線狀部81a以及連接於一對直線狀部81a之間的圓弧狀部81b。平面部81係本發明之接觸面的一例。
平板部36b係配置在腔室50的內部,且可藉由例如接著劑而固定於腔室50之底部56的內表面。在此,底部構件36亦可與腔室50一體形成。在底部構件36的平板部36b固定於腔室50之底部56的狀態下,平面部81係配置成朝向腔室50的開口52。底部構件36係更在平面部81上具有一對突條部83。一對突條部83係分別配置成與平面部81的直線狀部81a大致平行地延伸且彼此分離。一對突條部83係本發明之凸部的一例。
圖9所示之例中,一對突條部83係分別配置於直線狀部81a上,且其一部分亦配置於圓弧狀部81b上。一對突條部83係具有:其延伸方向的端面83a、彼此相向的側面83b、及上表面83c。此外,本發明中,一對突條部83的側面83b係平坦,而在側面83b間形成有直線狀的溝部85。此溝部85係朝向腔室50的收容空間68開口。溝部85係區隔出與配置於腔室50內之所期望之位置之消耗材110之端面連通的第一空氣流路A1。此第一空氣流路A1係沿著由腔室50與底部構件36所構成之收容部的底面延伸。第一空氣流路A1係具有由溝部85區隔出的第一區域91,以及由圓弧狀部81b、端面83a及溝部85區隔出的第二區域92。溝部85係形成為通過底部構件36之平面部81的中心部。在此,本發明中,平面部81的中心部係指平面部81之中心附近的區域。溝部85係本發明之接觸面之中心部的一例。
具體而言,本發明中,接觸面的中心及中心附近係定義如下。當接觸面為圓形或大致圓形時,圓的中心為接觸面的中心。當接觸面並非圓形時,以圓形為基準來定義中心。例如,當接觸面為橢圓形時,以橢圓 的長軸與短軸的交點作為接觸面的中心。此外,當接觸面如本發明之平面部81具有長邊方向與短邊方向時,以長邊方向軸與短邊方向軸的交點作為接觸面的中心。
對於如上所述地由接觸面的外緣定義之接觸面的中心,將接觸面的中心附近定義如下。首先在接觸面的內部配置線段。亦即,從接觸面的外緣取任意的二點而採用連結此二點的線段。採用其中最長的線段作為基準長度。例如,當接觸面如本發明之平面部81具有長邊方向與短邊方向時,以由長邊方向軸與短邊方向軸所規定之對角線的長度作為基準長度。然後,將基準長度的1/6定義為半徑ε,且將接觸面之中心之周圍之以半徑ε描繪之圓的內部定義為接觸面的中心附近。
對應於接觸面的外形而如上所述地定義之接觸面的中心附近,亦有可能從接觸面突出的情形。本發明中,「第一空氣流路係通過接觸面之中心部的至少一部分」意指第一空氣流路與如上所述地定義之接觸面之中心附近交叉。
本發明的底部構件36中,亦可在溝部85內設置阻礙通過第一空氣流路A1之空氣之氣流的阻礙部。
圖10係顯示腔室50內之空氣流路的概略立體圖。圖10係顯示消耗材110配置於腔室50內之所期望的位置的狀態。如圖10所示,消耗材110係由於消耗材110的端面與底部構件36之突條部83的上表面83c接觸而定位。腔室50內,係形成有通過消耗材110之外部的第一空氣流路A1與第二空氣流路A2,以及通過消耗材110之內部的第三空氣流路A3。突條部83的上表面83c係本發明之接觸部之頂面的一例。
如針對圖7所進行之說明,消耗材110配置在腔室50內之所期望的位置時,於消耗材110與分離部66之間形成空隙67,而於消耗材110與分離部66之間形成第二空氣流路A2。第二空氣流路A2係從腔室50的開口52延伸至底部構件36的平面部81。
從腔室50的開口52通過第二空氣流路A2而到達底部構件36之平面部81附近的空氣係通過第一空氣流路A1的第二區域92而流入第一區域91。通過第一空氣流路A1之第一區域91的空氣係伴隨著使用者的抽吸動作而進入消耗材110的內部。進入消耗材110之內部的空氣可通過第三空氣流路A3,伴隨著消耗材110內所產生之含有香味的霧氣而到達使用者的口內。
本發明中,由於藉由底部構件36之突條部83的上表面83c保持消耗材110的端面而將消耗材110定位,故在消耗材110與底部構件36之平面部81之間形成有空隙。因此,即使消耗材110的端部崩潰而使吸煙可能物111從消耗材110散出,第一空氣流路A1亦收容於空隙內,故可抑制第一空氣流路A1受到阻塞而確保空氣流路。
尤其是本發明中,如圖8所示,第一空氣流路A1之上游的第二區域92的寬度係形成為比下游的第一區域91的寬度更廣。寬幅的第二區域92係可適用於收容從消耗材110散出的煙絲。另一方面,使空氣流經從第二區域92朝向第一區域91形成為前端收斂形狀的第一空氣流路A1,而可產生適於香味吸嚐器之使用者之吸嚐感覺的空氣阻力。
另外,本發明中,較佳為突條部83的上表面83c滿足以下的數式1。以下的數式1中,a1係一對突條部83之上表面83c與消耗材 110之端部接觸之部分之面積的和,a2係收容於前述收容部之狀態之消耗材110之端面的面積。
a1>0.5×a2 (數式1)
藉由滿足上述數式1,可充分地確保突條部83之上表面83c與消耗材110之端面的接觸面積,而藉由突條部83的上表面83c穩定地保持消耗材110。
再者,本發明中,較佳為突條部83的上表面83c滿足以下的數式2。
0.8×a2>a1 (數式2)
藉由滿足上述數式2,可充分地確保連通至消耗材110之第一空氣流路A1的第一區域91。
以下說明本發明之底部構件36的變形例。圖11係顯示底部構件36之第一變形例的俯視圖。圖12係顯示底部構件36之第二變形例的俯視圖。圖13係顯示底部構件36之第三變形例的俯視圖。圖14係顯示底部構件36之第四變形例之沿圖9所示之箭號14-14觀看時之剖面圖。
圖11所示之第一變形例的底部構件36,相較於圖8至圖10所示的底部構件,僅突條部83的構成不同。如圖11所示,底部構件36的平面部81係設有單一的突條部83,突條部83的側面83b係沿著將平面部81的X軸方向大致二等份的直線延伸。第一變形例的底部構件36中不存在溝部85,而是以形成缺口125來取代溝部85。結果,第一變形例之第一空氣流路A1的構成係與圖8至圖10所示的第一空氣流路A1不同。第一變形例的第一空氣流路A1係具有:第一區域91,係通過由突條部83之端 面83a與側面83b區隔出的缺口125;及第二區域92,係由圓弧狀部81b與端面83a及缺口125區隔出。另外,如圖11所示,第一變形例之第一空氣流路A1的第二區域92係與圖8至圖10所示的第二區域大致相同。第一變形例的缺口125係形成為包含底部構件36之平面部81的中心部。
圖12所示之第二變形例的底部構件36,相較於圖8至圖10所示的底部構件,亦僅突條部83的構成不同。如圖12所示,底部構件36的平面部81係設有單一的突條部83,突條部83的側面83b係沿著將平面部81的X軸方向大致二等份的直線延伸。第二變形例的底部構件36中不存在溝部85,而是以形成缺口127來取代溝部85。第二變形例之突條部83不具有延伸方向之平坦的端面83a(參照圖8及圖9)。突條部83之延伸方向端部係構成為沿著圓弧狀部81b。亦即,第二變形例之突條部83的側面83b,係將底部構件36正上方的空間分割為突條部83及缺口127。結果,第二變形例之第一空氣流路A1的構成係與圖8至圖10所示的第一空氣流路A1不同。第二變形例的第一空氣流路A1並非由上游之第二區域與下游之第一區域的組合所構成,而僅以藉由突條部83之側面83b區隔出的第一區域91構成。第二變形例之突條部83的側面83b係本發明之交界部的一例。第二變形例的缺口127係形成為包含底部構件36之平面部81的中心部。
圖13所示之第三變形例的底部構件36,相較於圖8至圖10所示的底部構件,亦僅突條部83的構成不同。如圖13所示,底部構件36的平面部81亦設有一對突條部83,但突條部83不具有延伸方向之平坦的端面83a(參照圖8及圖9)。突條部83之延伸方向的端部係構成為沿著圓 弧狀部81b。此外,如圖13所示,第三變形例之一對突條部83之側面83b之間的距離係比圖8中之突條部之側面之間的距離更大。結果,第三變形例之第一空氣流路A1的構成係與圖8至圖10所示之第一空氣流路A1不同。第三變形例的第一空氣流路A1並非由上游之第二區域與下游之第一區域的組合所構成,而僅由通過以一對突條部83之側面83b及圓弧狀部81b區隔出的溝部85的第一區域91構成。第三變形例之溝部85亦與圖8所示之實施型態同樣地,形成為通過底部構件36之平面部81的中心部。
圖14所示之第四變形例的底部構件,相較於圖8至圖10所示之底部構件,突條部83的構成係相同,而僅底部構件36的上表面(Z軸正方向側的表面)不同。如上所述,本發明的底部構件36係具有軸部36a及平板部36b。圖14所示之第四變形例的底部構件36係以具備平板部36c及傾斜部36d來取代平板部36b。平板部36c與在平板部36b的上表面設有一對突條部83的部分相同。傾斜部36d係連接於平板部36c的兩端,且上表面朝Z軸負方向側傾斜。換言之,第四變形例的底部構件36係在圖8及圖9所示之底部構件36的平板部36b中,於形成第一空氣流路A1之第二區域92之區域的上表面設有如圖14所示之傾斜的構成。第四變形例的底部構件36不僅第一空氣流路A1之上游的第二區域92比下游的第一區域91更寬,且朝下方傾斜。寬幅而且朝下方傾斜的第二區域92係適用於收容從消耗材110散出的煙絲。
本發明的實施型態中,已說明了在固定於香味吸嚐器100之腔室50之底部56之底部構件36的平面部81設有突條部83,且藉由突條部83保持插入於腔室50中之桿型的消耗材110之鉛直下方端部而將消耗 材110進行定位之型態。然而,本發明的消耗材不限於桿型者,且本發明的接觸面不限於消耗材之收容部的底面。例如,亦可為將薄片型的消耗材保持於設在腔室之側面的接觸部之型態。
以上已說明了本發明的實施型態,但本發明不限於上述實施型態,而可在申請專利範圍、說明書、及圖式所記載之技術思想的範圍內進行各種變更。另外,未直接記載於說明書及圖式中的任何形狀、材質等,只要可達成本案發明之作用功效,即包含於本案發明之技術思想的範圍內。例如,本發明之香味吸嚐器100係具有將從腔室50之開口52所流入的空氣供給至消耗材110的端面之所謂的對流式(counter flow)的空氣流路,但不限於此,亦可具有從腔室50之底部56供給空氣至腔室50內之所謂的底流(bottom flow)式的空氣流路。此外,加熱元件42不限於電阻加熱型者,亦可為感應加熱型。此時,加熱元件42可藉由感應加熱將腔室50加熱。此外,當消耗材110具有承感器(susceptor)時,亦可藉由加熱元件42進行感應加熱而將消耗材110的承感器加熱。
36:底部構件
81:平面部
81b:圓弧狀部
83:突條部
83a:端面
85:溝部
91:第一區域
92:第二區域

Claims (14)

  1. 一種香味吸嚐器,係具有:
    收容部,係收容消耗材;及
    凸部,係配置於前述收容部內的接觸面,可與前述消耗材接觸,且在前述接觸面附近區隔出連通至前述消耗材之內部的第一空氣流路;
    前述第一空氣流路係通過前述接觸面之中心部的至少一部分。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香味吸嚐器,其中,前述第一空氣流路係具有:
    第一區域,係連通至前述消耗材;及
    第二區域,係在前述第一空氣流路中位於前述第一區域的上游側,且該第二區域的至少一部分係藉由前述凸部與前述第一區域區隔出,在投影於前述接觸面上的俯視觀察時,正交於前述第一空氣流路之行進方向之該第二區域之寬度方向的長度係大於前述第一區域之寬度方向的長度。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香味吸嚐器,其中,前述第一空氣流路的前述第二區域係形成於前述接觸面之相向的二個端部上。
  4. 如請求項2或3所述之香味吸嚐器,其中,前述第一空氣流路的前述第一區域係構成為夾於相向的二個凸部之間。
  5. 如請求項2或3所述之香味吸嚐器,其中,前述接觸面中,形成前述第二區域的區域係相對於形成前述第一區域的區域呈傾斜。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香味吸嚐器,其中,前述凸部係具有通過前述接觸面之前述中心部的交界部,前述凸部的前述交界部係將前述接觸面附近的空間分割為前述凸部與前述第一空氣流路。
  7. 如請求項2所述之香味吸嚐器,其中,前述接觸面係具有短邊方向及長邊方向,前述第一空氣流路係沿著前述長邊方向而延伸。
  8. 如請求項2所述之香味吸嚐器,其中,前述接觸面係設於前述收容部的底部。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香味吸嚐器,其中,在收容於前述收容部內之前述消耗材與前述收容部之內側面之間,形成有位於前述第一空氣流路的上游側且與前述第一空氣流路連通的第二空氣流路。
  10. 如請求項9所述之香味吸嚐器,其中,前述收容部的內側面係包含:按壓所收容之前述消耗材之一部分的按壓部、及非按壓部;
    前述第二空氣流路係形成於收容於前述收容部內之前述消耗材與前述非按壓部之間。
  11. 如請求項9或10所述之香味吸嚐器,其中,前述第一空氣流路與前述第二空氣流路係在前述第二區域彼此連通。
  12. 如請求項11所述之香味吸嚐器,其中,前述接觸面的外緣係構成為由相向的二個圓弧、及連結相向的二個前述圓弧之端部的二個直線所規定的形狀;
    前述第一空氣流路的前述第二區域係由前述圓弧及前述凸部之外緣所規定之沿著垂直於前述直線之方向延伸的線段所區隔。
  13. 如請求項1至3、6中任一項所述之香味吸嚐器,其中,前述凸部係具有至少一部分接觸於前述消耗材的頂面,且滿足下述數式(1),
    a1>0.5×a2 (1)
    上述數式(1)中,以投影於前述接觸面上的俯視觀察時,a1係前述頂面與前述消耗材接觸之部分的面積,a2係收容於前述收容部之狀態之前述消耗材之接觸於前述頂面之端面的面積。
  14. 如請求項1至3、6中任一項所述之香味吸嚐器,其中,前述凸部係具有至少一部分接觸於前述消耗材的頂面,且滿足下述數式(2),
    0.8×a2>a1 (2)
    上述數式(2)中,於投影於前述接觸面上的俯視觀察時,a1係前述頂面與前述消耗材接觸之部分的面積,a2係收容於前述收容部之狀態之前述消耗材之接觸於前述頂面之端面的面積。
TW110123594A 2020-12-11 2021-06-28 香味吸嚐器 TW20222218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20/046274 WO2022123769A1 (ja) 2020-12-11 2020-12-11 香味吸引器
WOPCT/JP2020/046274 2020-12-1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22188A true TW202222188A (zh) 2022-06-16

Family

ID=819743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23594A TW202222188A (zh) 2020-12-11 2021-06-28 香味吸嚐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4260727A1 (zh)
TW (1) TW202222188A (zh)
WO (1) WO2022123769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05494B (zh) * 2015-02-06 2020-09-01 菲利普莫里斯生产公司 改进的用于气溶胶生成装置的提取器
CN112839535A (zh) 2018-10-12 2021-05-25 Jt国际股份公司 气溶胶产生装置及其加热腔体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123769A1 (ja) 2022-06-16
JPWO2022123769A1 (zh) 2022-06-16
EP4260727A1 (en) 2023-10-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883238B (zh) 蒸汽供应装置
TWI709375B (zh) 氣霧劑吸嚐器用筒匣及具備該筒匣之氣霧劑吸嚐器,以及氣霧劑吸嚐器用發熱片
CN108366625B (zh) 多部件电加热气溶胶生成系统
CA3018042A1 (en) Vapour provision apparatus
RU2753554C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истемы предоставления пара
US20220125117A1 (en) Vapor provision systems
JP7463556B2 (ja) 香味吸引器
KR20210098498A (ko) 분무기 및 분무기를 포함하는 에어로졸 발생 시스템
TW202222188A (zh) 香味吸嚐器
JP7495997B2 (ja) 香味吸引器
TW202222177A (zh) 香味吸嚐器
TW202241283A (zh) 香味吸嚐器
TW202222176A (zh) 香味吸嚐器及香味吸嚐器的製造方法
KR20210124455A (ko) 증기 제공 시스템을 위한 아토마이저 인클로저
CN113423293A (zh) 吸取器用烟弹
WO2022230087A1 (ja) 香味吸引器および喫煙システム
TW202222186A (zh) 香味吸嚐器
US20220202082A1 (en) Atomizing unit and non-combustion-heating-type flavor inhaling mechanism
TW202224574A (zh) 香味吸嚐器
WO2021106922A1 (ja) 香味源容器及び非燃焼式吸引器
TWI643567B (zh) 筒匣及吸嚐器
TW202222187A (zh) 香味吸嚐器及香味吸嚐器的製造方法
TW202222183A (zh) 香味吸嚐器
TW202241286A (zh) 香味吸嚐器及香味吸嚐器的製造方法
KR20210124453A (ko) 증기 제공 시스템을 위한 히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