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222183A - 香味吸嚐器 - Google Patents

香味吸嚐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222183A
TW202222183A TW110122593A TW110122593A TW202222183A TW 202222183 A TW202222183 A TW 202222183A TW 110122593 A TW110122593 A TW 110122593A TW 110122593 A TW110122593 A TW 110122593A TW 202222183 A TW202222183 A TW 202222183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ragrance
generating article
chamber
flavor
cylindrica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225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841851B (zh
Inventor
隅井干城
井上康信
山田学
森田啓介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日本煙草產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日本煙草產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日本煙草產業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2221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221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418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41851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4TOBACCO; CIGARS; CIGARETT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SMOKERS' REQUISITES
    • A24FSMOKERS' REQUISITES; MATCH BOX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 A24F40/00Electrically operated smoking devices; Component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thereof; Maintenance or testing thereof; Charging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24F40/40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connection of cartridges and battery par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4TOBACCO; CIGARS; CIGARETT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SMOKERS' REQUISITES
    • A24FSMOKERS' REQUISITES; MATCH BOX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 A24F40/00Electrically operated smoking devices; Component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thereof; Maintenance or testing thereof; Charging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24F40/40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connection of cartridges and battery parts
    • A24F40/46Shape or structure of electric heating mea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4TOBACCO; CIGARS; CIGARETT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SMOKERS' REQUISITES
    • A24FSMOKERS' REQUISITES; MATCH BOX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 A24F40/00Electrically operated smoking devices; Component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thereof; Maintenance or testing thereof; Charging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24F40/20Devices using solid inhalable precurso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4TOBACCO; CIGARS; CIGARETT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SMOKERS' REQUISITES
    • A24FSMOKERS' REQUISITES; MATCH BOX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 A24F40/00Electrically operated smoking devices; Component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thereof; Maintenance or testing thereof; Charging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24F40/40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connection of cartridges and battery parts
    • A24F40/48Fluid transfer means, e.g. pump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4TOBACCO; CIGARS; CIGARETT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SMOKERS' REQUISITES
    • A24FSMOKERS' REQUISITES; MATCH BOX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 A24F40/00Electrically operated smoking devices; Component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thereof; Maintenance or testing thereof; Charging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24F40/40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connection of cartridges and battery parts
    • A24F40/48Fluid transfer means, e.g. pumps
    • A24F40/485Valves; Apertur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4TOBACCO; CIGARS; CIGARETT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SMOKERS' REQUISITES
    • A24FSMOKERS' REQUISITES; MATCH BOX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 A24F40/00Electrically operated smoking devices; Component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thereof; Maintenance or testing thereof; Charging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24F40/70Manufacture

Landscapes

  • Packages (AREA)
  •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AREA)
  •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AREA)
  • Details Of 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AREA)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獲致一種具備加工性高之收容部的香味吸嚐器。香味吸嚐器係具備收容香味產生物品之至少一部分的收容部;收容部係具有:筒狀部,係圍繞香味產生物品之周圍;以及抵接部,係由與筒狀部不同之構件所形成,並且與收容於收容部之香味產生物品抵接。

Description

香味吸嚐器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香味吸嚐器。
以往,已知有一種在不會進行材料之燃燒之情形下吸嚐香味等之香味吸嚐器。就該種香味吸嚐器而言,有一種例如具有筒狀部及基底部,且筒狀部及基底部為由同一構件而一體成形者,該筒狀部係具備用以收容香味產生物品之收容部,且該收容部係圍繞香味產生物品之周圍,該基底部係從收容部之底部突出,且與香味產生物品之端部相抵接(參照例如專利文獻1)。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國際公開第2020/074612號
在專利文獻1所記載之香味吸嚐器中,筒狀部及基底部係由同一構件一體成形而形成收容部。因此,會有難以進行基底部之微細加工的問題。
本發明係為了要解決上述課題之至少一部分而研創者,其目的係在於獲致一種香味吸嚐器,該香味吸嚐器具備加工性高且廉價,並具有期望之微細形狀之收容部。
依據本發明之第1型態,提供一種香味吸嚐器。該香味吸嚐器係具備:在一端形成有開口,且經由開口而收容香味產生物品之至少一部分的收容部;收容部係具有:筒狀部,係圍繞香味產生物品之周圍;以及抵接部,係在筒狀部內配置於收容部之另一端,且由與筒狀部不同之構件所形成,並且與收容於收容部之香味產生物品相抵接。
依據本發明之第1型態,由於收容部係由筒狀部、及由與筒狀部不同之構件形成之抵接部所構成,因此可使已預先施行微細加工之抵接部與筒狀部組合而形成收容部。因此,可獲致一種香味吸嚐器,其具備加工性高且廉價,並具有期望之微細形狀之收容部。
本發明之第2型態係在第1型態中,抵接部係由樹脂所構成。
依據本發明之第2型態,由於抵接部係由樹脂所構成,因此可實現高加工性。
本發明之3型態係在第2型態中,在抵接部形成有與收容於收容部之香味產生物品相連通的第1空氣流路。
依據本發明之第3型態,由於抵接部係由樹脂所構成,因此可精密地設計空氣流路。
本發明之第4型態係在第3型態中,筒狀部係具有:接觸部,當香味產生物品收容於收容部時,該接觸部係與香味產生物品接觸;以及分離部,係在周方向與接觸部相鄰接,且從香味產生物品分離;當香味產生物品收容於收容部時,在分離部與香味產生物品之間形成有與第1空氣流路相連通之第2空氣流路。
依據本發明之第4型態,由於導入至收容部之空氣會通過第2空氣流路及第1空氣流路而供給至香味產生物品,且到達使用者之口內,因此無須另外在香味吸嚐器設置用以導入供給至香味產生物品之空氣的流路。因此,可使香味吸嚐器之構造簡單化,並且可使香味吸嚐器小型化。
本發明之第5型態係在第1型態至第4型態之任一型態中,筒狀部係由金屬所構成。
依據本發明之第5型態,由於筒狀部係由金屬所構成,因此可將熱有效地從筒狀部傳導導至香味產生物品。
本發明之第6型態係在第1型態至第5型態之任一型態中,筒狀部係具有非圓筒形狀。
依據本發明之第6型態,由於收容部係由筒狀部、及由與筒狀部不同之構件形成的抵接部所構成,因此,即使在筒狀部為例如橢圓形狀或角筒形狀等異形時,不論筒狀部之形狀為何,都可對抵接部施行微細加工,可使收容部之加工性提升。
本發明之第7型態係在第1型態至第6型態之任一型態中,更具備封閉筒狀部與抵接部之間的封閉部。
依據本發明之第7型態,由於筒狀部與抵接部之間係藉由封閉部所封閉,因此筒狀部與抵接部係彼此穩固地固定,而可提升牢固性。
本發明之第8型態係在第1型態至第7型態之任一型態中,更具備加熱部,該加熱部係構成為:配置在筒狀部之外周,以加熱收容於收容部之香味產生物品;且抵接部與加熱部係未在收容部之軸方向疊合。
依據本發明之第8型態,由於抵接部與加熱部並未在收容部之軸方向疊合,因此,來自加熱部之熱難以傳導至抵接部,而可抑制因熱所造成之抵接部的劣化。
本發明之第9型態係在第1型態至第8型態之任一型態中,抵接部係在筒狀部中與形成在收容部之另一端側的底部卡合。
依據本發明之第9型態,由於抵接部係與筒狀部之底部卡合,因此可將抵接部支持並定位於筒狀部內。
本發明之第10型態係在第1型態至第9型態之任一型態中,更具備:經由筒狀部而與抵接部卡合之支持部。
依據本發明之第10型態,支持部係與抵接部卡合,因此可利用抵接部與支持部來支持筒狀部。
本發明之第11型態係在第10型態中,更具備:旋轉防止機構,係防止支持部相對於筒狀部之以收容部之軸方向為旋轉軸的相對旋轉。
依據本發明之第11型態,由於設置旋轉防止機構,因此可防止支持部相對於筒狀部之相對旋轉。
本發明之第12型態係在第10型態或第11型態中,在與支持部卡合之狀態下,抵接部係在與收容於收容部之香味產生物品相抵接的抵接面之相反側形成空氣層。
依據本發明之第12型態,由於在抵接部中之與香味產生物品相抵接之抵接面的相反側形成空氣層,因此,可抑制因來自抵接部之傳熱所造成之熱損失。
本發明之第13型態係在第10型態至第12型態之任一型態中,在筒狀部中形成於收容部之另一端側的底部係利用抵接部及支持部來夾持且支持。
依據本發明之第13型態,由於利用抵接部與支持部來夾持且支持筒狀部之底部,因此筒狀部係穩固地被固定,而可提升牢固性。
本發明之第14型態係在第1型態至第13型態之任一型態中,更具備:導引部,係與筒狀部之開口相抵接,且導引香味產生物品插入至筒狀部。
依據本發明之第14型態,由於在筒狀部之開口設置導引部,因此可容易地將香味產生物品插入至筒狀部。
本發明之15型態係在第14型態中,更具備:以覆蓋筒狀部與導引部之抵接部位之周圍的方式配置之蓋部。
依據本發明之第15型態,由於在筒狀部與導引部之抵接部位設置蓋部,因此,可抑制在收容部所產生之霧氣(aerosol,又稱氣溶膠)從筒狀部與導引部之抵接部位漏出至香味吸嚐器之殼體內部。
10:內殼
20:電源部
21:電源
22:固定部
30:霧化部
32:隔熱部
32a:支持材
32b:隔熱層
34:插入導引構件
36:底構件
36a:軸部
36b:平坦面
36c:抵接面
36d:空氣層
37:第1保持部
38:第2保持部
40:加熱器
42:加熱部
44:電氣絕緣構件
48:電極
50:腔室
52:開口
52a:凸緣部
54:非保持部
56:底部
56a:孔
58:第1導引部
58a:傾斜面
60:側壁部
62:接觸部
62a:內表面
62b:外表面
66:分離部
66a:內表面
66b:外表面
67:空隙
72:支持部
72a:平坦面
74:加熱器襯墊
80:墊片
85:環部
85a:開口
90:圓環構件
100:香味吸嚐器
101:外殼
102:滑蓋
103:開關部
110:香味產生物品
111:可吸煙物
112:第一捲紙
113:第二捲紙
114:筒狀構件
115:過濾部
116:中空過濾部
117:嘴唇防沾劑
137:第1保持部
150:第2空氣流路
160:第1空氣流路
170:第3空氣流路
172:環部
172a:孔
174:加熱器襯墊
L1,L2:距離
圖1A係本實施型態之香味吸嚐器之概略前視圖。
圖1B係本實施型態之香味吸嚐器之概略俯視圖。
圖1C係本實施型態之香味吸嚐器之概略底面圖。
圖2係香味產生物品之概略側剖視圖。
圖3係圖1B所示之箭頭3-3之香味吸嚐器的剖視圖。
圖4A係腔室之立體圖。
圖4B係圖4A所示之箭頭4B-4B之腔室的剖視圖。
圖5A係圖4B所示之箭頭5A-5A之腔室的剖視圖。
圖5B係圖4B所示之箭頭5B-5B之腔室的剖視圖。
圖6係腔室及加熱部之立體圖。
圖7係在腔室內之所希望的位置配置有香味產生物品之狀態的圖5B所示之剖視圖。
圖8係顯示本實施型態之香味吸嚐器之空氣流路的立體圖。
圖9係第1保持部之放大剖視圖。
圖10係第2保持部之放大剖視圖。
圖11係顯示第1保持部之另一型態的放大剖視圖。
以下,針對本發明之實施型態,參照圖式進行說明。在以下說明之圖式中,針對相同或相當之構成元件,賦予相同之符號並省略重複之說明。
圖1A係本實施型態之香味吸嚐器100之概略前視圖。圖1B係本實施型態之香味吸嚐器100之概略俯視圖。圖1C係本實施型態之香味吸嚐器100之概略底面圖。在本說明書中說明之圖式中,為了說明上之方便,有標記X-Y-Z正交座標系之情形。在該座標系中,Z軸係朝向鉛直上方,X-Y平面係以將香味吸嚐器100朝水平方向切斷之方式配置,Y軸係以從香味吸嚐器100之正面朝背面延伸而出之方式配置。Z軸亦可稱為收容在後述之霧化部30之腔室50的香味產生物品之插入方向、或腔室50之軸方向。此外,X軸係與Y軸及Z軸正交之方向,X軸及Y軸亦可稱為與軸方向正交之半徑方向、或腔室50之半徑方向。
本實施型態之香味吸嚐器100係構成為:藉由對例如具有包含霧氣源之香味源的棒型之香味產生物品進行加熱,而生成包含香味之霧氣。
如圖1A至圖1C所示,香味吸嚐器100係具有:外殼101(相當於殼體之一例);滑蓋102;及開關部103。外殼101係構成香味吸嚐器100之最外部的殼,且具有可由使用者的手掌握的尺寸。當使用者使用香味吸嚐器100之際,可以手保持香味吸嚐器100而吸嚐霧氣。外殼101亦可藉由組裝複數個構件而構成。外殼101係例如樹脂製,特別是可由聚碳酸酯(PC)、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crylonitrile-Butadiene- Styrene)樹脂、PEEK(聚醚醚酮)或含有複數種類之聚合物的聚合物合金(polymer alloy)等、或鋁等金屬所形成。
外殼101係具有用以接收香味產生物品之未圖示的開口,滑蓋102係為了關閉該開口而以可滑動之方式安裝在外殼101。具體而言,滑蓋102係構成為:可沿著外殼101之外表面移動於閉鎖外殼101之上述開口的閉位置(圖1A及圖1B所示之位置)、與開放上述開口之開位置之間。例如,可由使用者以手動方式操作滑蓋102,而使滑蓋102移動於閉位置與開位置之間。藉此,可許可或制限香味產生物品進入滑蓋102、香味吸嚐器100之內部。
開關部103係為了切換香味吸嚐器100之作動的導通及關斷而使用者。例如,使用者係可藉由在將香味產生物品插入至香味吸嚐器100之狀態下操作開關部103,而將電力從未圖示之電源供給至未圖示之加熱器,而使香味產生物品以不燃燒之方式進行加熱。此外,開關部103亦可為設置在外殼101之外部的開關,亦可為位於外殼101之內部的開關。當開關位於外殼101之內部時,藉由按下外殼101之表面的開關部103,而間接地按下開關。在本實施型態中,說明開關部103之開關位於外殼101之內部的例子。
香味吸嚐器100亦可更具備未圖示之端子。端子係可為使香味吸嚐器100與例如外部電源連接之介面。當香味吸嚐器100所具備之電源為充電式電池時,藉由將外部電源連接至端子,外部電源會使電流流通至電源,而可對電源進行充電。此外,亦可藉由將資料傳輸線連接至端子,而將與香味吸嚐器100之作動相關連之資料傳輸至外部裝置。
接著,針對在本實施型態之香味吸嚐器100中使用之香味產生物品加以說明。圖2係香味產生物品110之概略側剖視圖。在本實施型態中,可藉由香味吸嚐器100及香味產生物品110來構成吸煙系統。在圖2所示之例中,香味產生物品110係具有可吸煙物111、筒狀構件114、中空過濾部116、及過濾部115。
可吸煙物111係藉由第一捲紙112而捲裝。筒狀構件114、中空過濾部116、及過濾部115係藉由與第一捲紙112不同之第二捲紙113而捲裝。第二捲紙113亦捲裝用以捲裝可吸煙物111之第一捲紙112的一部分。藉此,將筒狀構件114、中空過濾部116、及過濾部115、可吸煙物111予以連結。惟亦可省略第二捲紙113,而利用第一捲紙112將筒狀構件114、中空過濾部116、過濾部115及可吸煙物111予以連結。在第二捲紙113之過濾部115側的端部附近之外表面,塗覆有用以令使用者之嘴唇易於從第二捲紙113分離之嘴唇防沾(lip release)劑117。香味產生物品110之塗覆有嘴唇防沾劑117的部分係作為香味產生物品110之吸口而發揮功能。
可吸煙物111係可包含例如煙草等香味源、及霧氣源。再者,捲繞可吸煙物111之第一捲紙112係可為具有通氣性之薄片構件。筒狀構件114係可為紙管或中空過濾器。在圖示之例中,香味產生物品110雖具備可吸煙物111、筒狀構件114、中空過濾部116、及過濾部115,但香味產生物品110之構成並不限定於此。例如,亦可省略中空過濾部116,而使筒狀構件114及過濾部115彼此地鄰接配置。
接著,針對香味吸嚐器100之內部構造進行說明。圖3係圖1B所示之箭頭3-3之香味吸嚐器100的剖視圖。如圖3所示,在香味吸嚐器100之外殼101的內側設置有內殼10(相當於殼體之一例)。內殼10係例如樹脂製,特別是可由聚碳酸酯(PC)、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crylonitrile-Butadiene-Styrene)樹脂、PEEK(聚醚醚酮)或含有複數種類之聚合物的聚合物合金等、或鋁等金屬所形成。再者,由耐熱性或強度之觀點來看,內殼10較佳為PEEK。在內殼10之內部空間設置有電源部20、及霧化部30。
電源部20係具有電源21。電源21係可為例如充電式電池或非充電式之電池。電源21係與霧化部30電性連接。藉此,電源21係以適當地加熱香味產生物品110之方式,將電力供給至霧化部30。
如圖所示,霧化部30係具有朝香味產生物品110之插入方向(Z軸方向)延伸之金屬製的腔室50(相當於筒狀部之一例);覆蓋腔室50之一部分之加熱器40;隔熱部32;及與腔室50之開口52(參照圖4A)相抵接之大致筒狀的插入導引構件34(相當於導引部之一例)。腔室50係以圍繞香味產生物品110之周圍的方式構成。加熱器40係構成為接觸於腔室50之外周面且包含加熱部42(參照圖6),該加熱部42係用以加熱插入至腔室50之香味產生物品110。
再者,如圖所示,在腔室50之底部設置有底構件36(相當於抵接部之一例)。底構件36係在香味產生物品110之插入方向與插入至腔室50之香味產生物品110抵接,且作為定位香味產生物品110之擋止器(stopper)而發揮功能。在此,藉由腔室50及底構件36構成收容香味產 生物品110之至少一部分的收容部。底構件36係可藉由例如樹脂材料而形成。底構件36係在供香味產生物品110抵接之面具有凹凸,而可劃定:可將空氣供給至香味產生物品110所抵接之香味產生物品110的空氣導入口的(亦即與收容在收容部之香味產生物品110相連通的)第1空氣流路。底構件36係例如樹脂製,特別是可由聚碳酸酯(PC)、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crylonitrile-Butadiene-Styrene)樹脂、PEEK(聚醚醚酮)或含有複數種類之聚合物的聚合物合金等、或鋁等金屬所形成。此外,為了抑制熱傳導至隔熱部32等,底構件36較佳為由熱傳導率小之素材所形成。
藉由以腔室50、及由與腔室50不同之構件所形成之底構件36來構成收容部,可使已預先施行微細加工之底構件36與腔室50組合而形成收容部。因此,可獲致一種香味吸嚐器100,其具備加工性高且廉價,並具有期望之微細形狀之收容部。再者,藉由以樹脂構成底構件36,可實現高加工性,因此可精密地設計第1空氣流路。
隔熱部32整體呈大致筒狀,且以覆蓋腔室50之方式配置。隔熱部32係可包含例如氣凝膠(aerogel)薄片。插入導引構件34係設置在位於閉位置之滑蓋102與腔室50之間。插入導引構件34係例如樹脂製,特別是可由聚碳酸酯(PC)、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crylonitrile-Butadiene-Styrene)樹脂、PEEK(聚醚醚酮)或含有複數種類之聚合物的聚合物合金等所形成。此外,插入導引構件34亦可由金屬或玻璃、陶瓷等所形成。再者,由耐熱性之觀點來看,插入導引構件34較佳為PEEK。插入導引構件34係當滑蓋102位於開位置時與香味吸嚐器100之外部相連通,且將香味產生物品110插入至插入導引構件34,藉此導引香 味產生物品110對於腔室50之插入。藉由設置插入導引構件34,可容易地將香味產生物品110插入至腔室50。
香味吸嚐器100係更具備用以保持腔室50及隔熱部32之兩端的第1保持部37、及第2保持部38。第1保持部37係以保持腔室50及隔熱部32之Z軸負方向側之端部的方式配置。第2保持部38係以保持腔室50及隔熱部32之滑蓋102側(Z軸正方向側)之端部的方式配置。針對第1保持部37及第2保持部38的詳細內容,於後述之。
接著,針對腔室50之構造進行說明。圖4A係腔室50之立體圖。圖4B係圖4A所示之箭頭4B-4B之腔室50的剖視圖。圖5A係圖4B所示之箭頭5A-5A之腔室50的剖視圖。圖5B係圖4B所示之箭頭5B-5B之腔室50的剖視圖。圖6係腔室50及加熱器40之立體圖。
如圖4A及圖4B所示,腔室50係可為包含供香味產生物品110插入之開口52、及收容香味產生物品110之筒狀的側壁部60之筒狀構件。在劃定腔室50之開口52的端部形成有凸緣部52a。腔室50較佳為由具有耐熱性且熱膨張率小之素材所形成,例如可由不鏽鋼等所形成。此外,腔室50係除了金屬之外亦可由PEEK等樹脂或玻璃、陶瓷等所形成。藉此,可進行從腔室50至香味產生物品110之有效的加熱。
如圖4B及圖5B所示,側壁部60係包含接觸部62、及分離部66。當香味產生物品110配置於腔室50內之所希望的位置時,接觸部62係在交叉於香味產生物品110之插入方向的面與香味產生物品110之一部分接觸或推壓,分離部66係從香味產生物品110分離。此外,在本 說明書中,所謂「腔室50內之所希望的位置」係指香味產生物品110被適當地加熱之位置、或使用者吸煙時之香味產生物品110的位置。
由於側壁部60包含接觸部62及分離部66,因此側壁部60中之與腔室50之軸方向正交的剖面形狀係具有橢圓形狀、亦即非圓筒形狀。此時,由於收容部係由腔室50、及以與腔室50不同之構件形成之底構件36所構成,因此,即使在腔室50為例如橢圓形狀或角筒形狀等異形時,不論腔室50之形狀為何,都可對底構件36施行微細加工,可使收容部之加工性提升。
接觸部62係具有內表面62a、及外表面62b。分離部66係具有內表面66a、及外表面66b。如圖6所示,加熱器40係配置在接觸部62之外表面62b。藉此,在加熱器40之加熱部42所產生之熱會傳達至與接觸部62接觸之香味產生物品110。加熱器40較佳為無間隙地配置在接觸部62之外表面62b。此外,加熱器40亦可包含接著層。此時,包含接著層之加熱器40較佳為無間隙地配置在接觸部62之外表面62b。
如圖4A及圖5B所示,接觸部62之外表面62b係平面。接觸部62之外表面62b係平面,因此,如圖6所示,當在配置於接觸部62之外表面62b的加熱器40連接帶狀的電極48時,可抑制帶狀之電極48產生撓曲。如圖4B及圖5B所示,接觸部62之內表面62a係平面。此外,如圖4B及圖5B所示,接觸部62之厚度均勻。
如圖4A、圖4B及圖5B所示,腔室50係在腔室50之周方向具有二個接觸部62,二個接觸部62係以彼此平行之方式相對向。二個 接觸部62之內表面62a間之至少一部分的距離較佳為比插入至腔室50之香味產生物品110的配置在接觸部62間之部位的寬度更小。
如圖5B所示,分離部66之內表面66a係可在與腔室50之長邊方向(Z軸方向)正交之面具有整體呈圓弧狀之剖面。再者,分離部66係以在周方向與接觸部62相鄰接之方式配置。
如圖4B所示,腔室50係可在其底部56具有孔56a,以供圖3所示之底構件36貫穿而配置在腔室50內部。底構件36係可藉由接著劑等而固定在腔室50之底部56的內部。接著劑係作為封閉腔室50與底構件36之間的封閉部而發揮功能。此外,介於底構件36與底部56之間的接著劑可由環氧樹脂等樹脂材料所構成。再者,亦可取而代之,使用膠合劑(cement)或熔接等、無機接著劑。藉此,腔室50與底構件36係可彼此地穩固地固定,而提升牢固性。
設置在底部56之底構件36係以使香味產生物品110之端面的至少一部分露出之方式,將插入至腔室50之香味產生物品110之一部分予以支持。再者,底部56係以使露出之香味產生物品110的端面與後述之空隙67(參照圖7)相連通之方式,支持香味產生物品110之一部分。
如圖4A及圖4B所示,腔室50較佳為在開口52與側壁部60之間具有筒狀之非保持部54。在香味產生物品110被定位於腔室50之所希望的位置的狀態下,可在非保持部54與香味產生物品110之間形成間隙。並且,如圖4A及圖4B所示,腔室50較佳為具有第1導引部58,該第1導引部58係具備連接非保持部54之內表面與接觸部62之內表面62a的傾斜面58a。
如圖6所示,加熱器40係具有加熱部42。加熱部42亦可為例如加熱軌(heating track)。加熱部42較佳為配置成以不與腔室50之分離部66接觸的方式加熱接觸部62。換言之,加熱部42較佳為僅配置在接觸部62之外表面。加熱部42亦可在加熱腔室50之分離部66的部分及加熱接觸部62之部分具有不同之加熱能力。具體而言,加熱部42亦可構成為將接觸部62加熱成比分離部66更高之溫度。例如,可調整接觸部62與分離部66之加熱部42的加熱軌之配置密度。再者,加熱部42亦可在腔室50之全周具有大致相同之加熱能力,且捲繞在腔室50之外周。
如圖6所示,加熱器40較佳為除了加熱部42之外亦具有覆蓋加熱部42之至少一面的電氣絕緣構件44。在本實施型態中,電氣絕緣構件44係以覆蓋加熱部42之兩面的方式配置。在此,底構件36係可配置成未在腔室50之軸方向與加熱部42疊合。藉此,來自加熱部42之熱不容易傳導至底構件36,而可抑制因熱所產生之底構件36的劣化。
圖7係在腔室50內之所希望的位置配置有香味產生物品110之狀態的圖5B所示之剖視圖。如圖7所示,當香味產生物品110配置於腔室50內之所希望的位置時,香味產生物品110係可與腔室50之接觸部62接觸而被推壓。另一方面,在香味產生物品110與分離部66之間形成有空隙67。空隙67係可與腔室50之開口52、及定位在腔室50內之香味產生物品110的端面相連通。藉此,從腔室50之開口52流入之空氣係可通過空隙67而流入至香味產生物品110之內部。換言之,在香味產生物品110與分離部66之間形成有第2空氣流路(空隙67)。
接著,針對本實施型態之香味吸嚐器100的空氣流路進行說明。圖8係顯示本實施型態之香味吸嚐器之空氣流路的立體圖。在圖8中,香味產生物品110係省略圖示。如圖8所示,形成在香味產生物品110與分離部66之間的第2空氣流路150係與形成在底構件36之第1空氣流路160相連通,第1空氣流路160係與通過香味產生物品110之內部的第3空氣流路170相連通。
如此,由於導入至收容部之空氣會通過第2空氣流路150及第1空氣流路160而供給至香味產生物品110,而可到達至使用者之口內,因此無須在香味吸嚐器100另外設置用以導入供給至香味產生物品110之空氣的流路。因此,可使香味吸嚐器100之構造簡單化,並且可使香味吸嚐器100小型化。
接著,針對保持腔室50及隔熱部32之第1保持部37及第2保持部38的構造進行說明。圖9係第1保持部37之放大剖視圖。圖10係第2保持部38之放大剖視圖。
首先,若將覆蓋腔室50之隔熱部32完全地固定於內殼10或外殼101,則在有來自外部之衝擊施加於香味吸嚐器100時,會有無法緩衝該衝擊而造成隔熱部32被破壞之疑慮。再者,當隔熱部32因腔室50(或加熱器40)之熱而膨張時,亦有固定之隔熱部32因熱膨張而屈曲之疑慮。
因此,本實施型態之第1保持部37及第2保持部38係將隔熱部32保持成可朝腔室50之軸方向或與該軸方向正交之腔室50的半徑方向(例如X軸方向或Y軸方向)移動。此外,第1保持部37及第2保 持部38可將隔熱部32保持成僅可朝腔室50之軸方向移動,亦可將隔熱部32保持成僅可朝與軸方向正交之半徑方向移動。
如圖9所示,底構件36係與腔室50之底部56卡合。藉此,可將底構件36支持並定位於腔室50內。再者,設置在腔室50之底部56之內部的底構件36係具有經由腔室50之孔56a而突出至腔室50之外部的軸部36a。並且,軸部36a係在端部具有平坦面36b(相當於旋轉防止機構之一例)。第1保持部37係具有支持部72、加熱器襯墊74(相當於第1限制部、一端側限制部之一例)、及環部85(相當於第2限制部之一例)。
支持部72係以承受底構件36之軸部36a而支持腔室50之方式構成。具體而言,腔室50之底部56係藉由底構件36及支持部72來夾持且支持。支持部72係例如樹脂製,特別是可由聚碳酸酯(PC)、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crylonitrile-Butadiene-Styrene)樹脂、PEEK(聚醚醚酮)或含有複數種類之聚合物的聚合物合金等所形成。此外,支持部72亦可由金屬或玻璃、陶瓷等所形成。再者,由耐熱性之觀點來看,支持部72較佳為PEEK。藉此,腔室50(具體而言為腔室50之底部56)係藉由底構件36及卡合於底構件36之支持部72來夾持且支持。因此,腔室50會穩固地被固定,而可提升牢固性。
並且,支持部72係以與軸部36a之平坦面36b相對向之方式具有平坦面72a(相當於旋轉防止機構之一例)。藉由軸部36a之平坦面36b與支持部72之平坦面72a的卡合,可防止支持部72相對於腔室50之相對旋轉。
再者,在與支持部72卡合之狀態下,底構件36係在與收容於收容部之香味產生物品110相抵接之抵接面36c的相反側形成空氣層36d。亦即,底構件36係未與加熱器襯墊(heater cushion)74直接接觸。因此,可抑制因來自底構件36之傳熱所造成之熱損失。
加熱器襯墊74係以收容支持部72之一端並予以支持之方式構成。加熱器襯墊74係可由例如矽酮(silicone)橡膠等彈性構件所形成。此外,當使用矽酮橡膠時,較佳之蕭氏A硬度的範圍係40至60,且可依據加熱器襯墊74之變形而適當地選擇。並且,加熱器襯墊74係以被定位並固定在固定於未圖示之內殼的固定部22之方式構成。此外,固定部22亦可為內殼其本身。
在此,加熱器襯墊74係如上所述由例如矽等彈性構件所形成,並且以經由支持部72將腔室50彈壓至插入導引構件34(亦即Z軸正方向側)之方式構成。藉此,在腔室50之凸緣部52a與插入導引構件34之間形成密封(seal),因此,可抑制藉由香味產生物品110之加熱而在腔室50產生之霧氣從腔室50與插入導引構件34之間漏出至內殼內部。
加熱器襯墊74係以與隔熱部32隔有間隙而相對向之方式配置,且在腔室50之軸方向限制隔熱部32的移動。從而,防止隔熱部32無限制地朝腔室50之軸方向移動,因而防止隔熱部32與其他構件(例如內殼10等)撞擊。並且,加熱器襯墊74係由彈性構件所形成,因此,即使在加熱器襯墊74與隔熱部32接觸時,亦可緩和施加於隔熱部32之應力,而可防止隔熱部32被破壞。
環部85係具有供支持部72插入之開口85a,且可被夾持並固定在支持部72與加熱器襯墊74之間。環部85係例如樹脂製,特別是可由聚碳酸酯(PC)、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crylonitrile-Butadiene-Styrene)樹脂、PEEK(聚醚醚酮)或含有複數種類之聚合物的聚合物合金等所形成。此外,環部85亦可由金屬或玻璃、陶瓷等所形成。再者,由耐熱性之觀點來看,環部85較佳為PEEK。環部85係以與設置在隔熱部32之內周面的後述之支持材32a隔有間隙而相對向之方式配置,且在腔室50之半徑方向限制隔熱部32的移動。從而,防止隔熱部32無限制地朝腔室50之半徑方向移動,而防止隔熱部32與其他構件(例如內殼10等)撞擊。並且,由於可從隔熱部32之內側限制隔熱部32在腔室50之半徑方向的移動,因此可使香味吸嚐器100小型化。
隔熱部32係具有支持材32a、及設置在支持材32a之外周面上的隔熱層32b。支持材32a係例如大致筒狀,且以圍繞腔室50之方式配置。支持材32a係例如樹脂製,特別是可由聚碳酸酯(PC)、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crylonitrile-Butadiene-Styrene)樹脂、PEEK(聚醚醚酮)或含有複數種類之聚合物的聚合物合金等所形成。隔熱層32b係可為例如氣凝膠薄片。在此,支持材32a係比隔熱層32b更薄地形成,且具有1mm以下(較佳為0.5mm以下)之厚度。藉此,可使隔熱部32本身之熱容量減小,因而可抑制隔熱部32之熱損失。
如圖10所示,腔室50之凸緣部52a係以遍及全周而與插入導引構件34相抵接之方式構成。再者,第2保持部38係具有墊片80(相當於蓋部之一例)、及圓環構件90(相當於蓋部之一例)。
墊片80係以配置在腔室50之非保持部54的周圍而支持腔室50之方式構成。墊片80係例如樹脂製,特別是可由聚碳酸酯(PC)、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crylonitrile-Butadiene-Styrene)樹脂、PEEK(聚醚醚酮)或含有複數種類之聚合物的聚合物合金等所形成。此外,墊片80係由金屬或玻璃、陶瓷等所形成。再者,由耐熱性之觀點來看,墊片80較佳為PEEK。圓環構件90係構成為與插入導引構件34及墊片80卡合而支持該等構件。圓環構件90係可由例如矽酮橡膠等彈性構件所形成。此外,當使用矽酮橡膠時,較佳之蕭氏A硬度的範圍係40至60,且可依據圓環構件90之變形而適當地選擇。並且,圓環構件90係以被定位並固定在固定於未圖示之內殼的固定部22之方式構成。
墊片80及圓環構件90係以覆蓋腔室50與插入導引構件34之抵接部位的周圍之方式配置。藉此,可抑制在腔室50所產生之霧氣從腔室50與插入導引構件34之抵接部位漏出至香味吸嚐器100之內殼內部。
並且,墊片80及圓環構件90係以與隔熱部32隔有間隙而相對向之方式配置,且在腔室50之軸方向限制隔熱部32的移動。從而,防止隔熱部32無限制地朝腔室50之軸方向移動,因而防止隔熱部32與其他構件(例如內殼10等)撞擊。並且,圓環構件90係由彈性構件所形成,因此,即使在圓環構件90與隔熱部32接觸時,亦可緩和施加於隔熱部32之應力,而可防止隔熱部32被破壞。
並且,墊片80係以與隔熱部32隔有間隙而相對向之方式配置,且在腔室50之半徑方向限制隔熱部32的移動。從而,防止隔熱部32無限制地朝腔室50之半徑方向移動,因而防止隔熱部32與其他構件(例如 內殼10等)撞擊。再者,由於可從隔熱部32之內側限制隔熱部32在腔室50之半徑方向的移動,因此可使香味吸嚐器100小型化。
在此,當將加熱器襯墊74與墊片80及圓環構件90之距離(具體而言為在與隔熱部32相對向之位置上的加熱器襯墊74與墊片80及圓環構件90之距離)設為L1,且將隔熱部32之軸方向長度設為L2時,較佳為成立L1>L2之關係。藉此,可相對於加熱器襯墊74、墊片80及圓環構件90將隔熱部32配置在非接觸位置。因此,可抑制來自加熱器襯墊74、墊片80及圓環構件90的應力施加於隔熱部32。
此外,在本實施型態中,雖說明加熱器襯墊74被定位並固定於固定部22,但並不限定於此。圖11係顯示第1保持部之另一型態的放大剖視圖。如圖11所示,第1保持部137係具有環部172(相當於支持部之一例)、及加熱器襯墊174。並且,設置在腔室50之底部56的底構件36係具有經由腔室50之孔56a而突出至腔室50之外部的軸部36a。
環部172係以與腔室50之底部56相抵接而支持腔室50之方式構成。再者,環部172係在中央部分具有供底構件36之軸部36a貫穿之孔172a。環部172係例如樹脂製,特別是可由聚碳酸酯(PC)、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crylonitrile-Butadiene-Styrene)樹脂、PEEK(聚醚醚酮)或含有複數種類之聚合物的聚合物合金等之中以PEEK等樹脂所形成。
加熱器襯墊174係以收容環部172之一端並予以支持之方式構成。並且,加熱器襯墊174係在中央部分具有供底構件36之軸部36a貫穿之孔174a。加熱器襯墊174係可由例如矽等彈性構件所形成。
底構件36係以軸部36a被定位並固定在固定於未圖示之內殼的固定部22之方式構成。此外,固定部22亦可為內殼本身。
即使為該種構造之第1保持部137,亦可由加熱器襯墊174將腔室50彈壓至插入導引構件34,藉此在腔室50之凸緣部52a與插入導引構件34之間形成密封,因此,可抑制藉由香味產生物品110之加熱而在腔室50產生之霧氣從腔室50與插入導引構件34之間漏出至內殼內部。
以上,已說明本發明之實施型態,但本發明並非限定於上述實施型態者,而是可在申請專利範圍、說明書及圖式所載之技術性思想的範圍內進行各種變形。此外,即使為未直接記載在說明書及圖式之任一種形狀或材質,只要達成本發明之作用、效果,就落在本發明之技術性思想的範圍內。
例如,本實施型態之香味吸嚐器100係具有將從腔室50之開口52流入的空氣供給至香味產生物品110之端面之所謂的逆流(counterflow)式之空氣流路,但並不限定於此,亦可具有將空氣從腔室50之底部56供給至腔室50內之所謂的底流(bottom flow)式之空氣流路。再者,加熱部42係不限定於電阻加熱型,亦可為感應加熱型。此時,加熱部42係可藉由感應加熱而對腔室50進行加熱。此外,當香味產生物品110具有感受器(susceptor)時,加熱部42係可藉由感應加熱而對香味產生物品110之感受器進行加熱。
22:固定部
32:隔熱部
32a:支持材
32b:隔熱層
36:底構件
36a:軸部
36b:平坦面
36c:抵接面
36d:空氣層
37:第1保持部
50:腔室
56:底部
56a:孔
72:支持部
72a:平坦面
74:加熱器襯墊
85:環部
85a:開口

Claims (15)

  1. 一種香味吸嚐器,係具備:在一端形成有開口,且經由前述開口而收容香味產生物品之至少一部分的收容部;
    前述收容部係具有:
    筒狀部,係圍繞前述香味產生物品之周圍;以及
    抵接部,係在前述筒狀部內配置於前述收容部之另一端,且由與前述筒狀部不同之構件所形成,並且與收容於前述收容部之前述香味產生物品相抵接。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香味吸嚐器,其中,前述抵接部係由樹脂所構成。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香味吸嚐器,其中,在前述抵接部形成有與收容於前述收容部之前述香味產生物品相連通的第1空氣流路。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香味吸嚐器,其中,前述筒狀部係具有:接觸部,當前述香味產生物品收容於前述收容部時,該接觸部係與前述香味產生物品接觸;以及分離部,係在周方向與前述接觸部相鄰接,且從前述香味產生物品分離;
    當前述香味產生物品收容於前述收容部時,在前述分離部與前述香味產生物品之間形成有與前述第1空氣流路相連通之第2空氣流路。
  5. 如請求項1至請求項4中任一項所述之香味吸嚐器,其中,前述筒狀部係由金屬所構成。
  6. 如請求項1至請求項4中任一項所述之香味吸嚐器,其中,前述筒狀部係具有非圓筒形狀。
  7. 如請求項1至請求項4中任一項所述之香味吸嚐器,更具備封閉前述筒狀部與前述抵接部之間的封閉部。
  8. 如請求項1至請求項4中任一項所述之香味吸嚐器,更具備加熱部,該加熱部係構成為:配置在前述筒狀部之外周,以加熱收容於前述收容部之前述香味產生物品;且
    前述抵接部與前述加熱部係未在前述收容部之軸方向疊合。
  9. 如請求項1至請求項4中任一項所述之香味吸嚐器,其中,前述抵接部係在前述筒狀部中與形成在前述收容部之另一端側的底部卡合。
  10. 如請求項1至請求項4中任一項所述之香味吸嚐器,更具備:經由前述筒狀部而與前述抵接部卡合之支持部。
  11. 如請求項10所述之香味吸嚐器,其中,更具備:旋轉防止機構,係防止前述支持部相對於前述筒狀部之以前述收容部之軸方向為旋轉軸的相對旋轉。
  12. 如請求項10所述之香味吸嚐器,其中,在與前述支持部卡合之狀態下,前述抵接部係在與收容於前述收容部之前述香味產生物品相抵接的抵接面之相反側形成空氣層。
  13. 如請求項10所述之香味吸嚐器,其中,在前述筒狀部中形成於前述收容部之另一端側的底部係利用前述抵接部及前述支持部來夾持且支持。
  14. 如請求項1至請求項4中任一項所述之香味吸嚐器,更具備:導引部,係與前述筒狀部之開口相抵接,且導引前述香味產生物品插入至前述筒狀部。
  15. 如請求項14所述之香味吸嚐器,更具備:以覆蓋前述筒狀部與前述導引部之抵接部位之周圍的方式配置之蓋部。
TW110122593A 2020-12-11 2021-06-21 香味吸嚐器 TWI84185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WOPCT/JP2020/046198 2020-12-11
PCT/JP2020/046198 WO2022123760A1 (ja) 2020-12-11 2020-12-11 香味吸引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22183A true TW202222183A (zh) 2022-06-16
TWI841851B TWI841851B (zh) 2024-05-11

Family

I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260725A1 (en) 2023-10-18
KR20230111232A (ko) 2023-07-25
CN116600668A (zh) 2023-08-15
WO2022123760A1 (ja) 2022-06-16
US20230301357A1 (en) 2023-09-28
JPWO2022123760A1 (zh) 2022-06-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2123757A1 (ja) 香味吸引器
US20230301357A1 (en) Flavor inhaler
JP2024057043A (ja) 香味吸引器
TW202222178A (zh) 香味吸嚐器及壓力緩和方法
JP2023554497A (ja) エアロゾル供給デバイス
TWI841851B (zh) 香味吸嚐器
WO2022230086A1 (ja) 香味吸引器および香味吸引器の製造方法
JP7344412B2 (ja) 香味吸引器
WO2024100781A1 (ja) 香味吸引器、及び、香味吸引システム
WO2022123770A1 (ja) 香味吸引器及び香味吸引器の製造方法
WO2022224428A1 (ja) 香味吸引器
WO2022230087A1 (ja) 香味吸引器および喫煙システム
TW202222180A (zh) 香味吸嚐器及香味吸嚐器的製造方法
TW202222186A (zh) 香味吸嚐器
WO2022230127A1 (ja) 香味吸引器及び香味吸引器の製造方法
JP7298041B2 (ja) 香味吸引器
TW202222176A (zh) 香味吸嚐器及香味吸嚐器的製造方法
US20240008530A1 (en) Flavor inhaler and smoking system
WO2022123766A1 (ja) 香味吸引器及び香味吸引器の製造方法
TW202241285A (zh) 香味吸嚐器及抽煙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