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222180A - 香味吸嚐器及香味吸嚐器的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香味吸嚐器及香味吸嚐器的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222180A
TW202222180A TW110122596A TW110122596A TW202222180A TW 202222180 A TW202222180 A TW 202222180A TW 110122596 A TW110122596 A TW 110122596A TW 110122596 A TW110122596 A TW 110122596A TW 202222180 A TW202222180 A TW 20222218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ed
abutting
inhaler
chamber
fragran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225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佐藤則喜
桝田雄気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日本煙草產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日本煙草產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日本煙草產業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2221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22180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4TOBACCO; CIGARS; CIGARETT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SMOKERS' REQUISITES
    • A24FSMOKERS' REQUISITES; MATCH BOX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 A24F40/00Electrically operated smoking devices; Component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thereof; Maintenance or testing thereof; Charging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24F40/40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connection of cartridges and battery par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4TOBACCO; CIGARS; CIGARETT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SMOKERS' REQUISITES
    • A24FSMOKERS' REQUISITES; MATCH BOX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 A24F40/00Electrically operated smoking devices; Component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thereof; Maintenance or testing thereof; Charging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24F40/40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connection of cartridges and battery parts
    • A24F40/46Shape or structure of electric heating mea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4TOBACCO; CIGARS; CIGARETT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SMOKERS' REQUISITES
    • A24FSMOKERS' REQUISITES; MATCH BOX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 A24F40/00Electrically operated smoking devices; Component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thereof; Maintenance or testing thereof; Charging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24F40/20Devices using solid inhalable precursors

Landscapes

  • Containers And Packaging Bodies Having A Special Means To Remove Contents (AREA)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香味吸嚐器及香味吸嚐器的製造方法,可抑制在收容部所產生之霧氣漏出到香味吸嚐器的殼體內部。香味吸嚐器係具備:筒狀的收容部,係藉由開口緣部而於一端形成開口,並經由開口而收容香味產生物品的至少一部分;抵接部,係以遍及開口的全周的方式與開口緣部抵接;及封閉部,係在離開收容部的位置封閉收容部與抵接部之間。

Description

香味吸嚐器及香味吸嚐器的製造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香味吸嚐器及香味吸嚐器的製造方法。
以往,已知有一種香味吸嚐器,該香味吸嚐器係以不進行材料的燃燒的方式而用以吸嚐香味等。作為此種香味吸嚐器,例如會具有:收容香味產生物品的收容部、及對被收容於收容部的香味產生物品加熱的加熱部;並使用O型環來確保氣密者(例如專利文獻1)。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國際公開第2020/035454號
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香味吸嚐器,係於收容部的附近配置有O型環。因此,會有因受長期間曝露於源自加熱部的熱或在收容部所產生之霧氣 (aerosol,也稱為「氣溶膠」),而使O型環劣化之疑慮。結果,會有在收容部所產生之霧氣漏出到香味吸嚐器之殼體內部之疑慮。
本發明係用以解決如上述的課題之至少一部分而完成者,目的在於獲得一種香味吸嚐器及香味吸嚐器的製造方法,該香味吸嚐器及香味吸嚐器的製造方法係可抑制在收容部所產生之霧氣漏出到香味吸嚐器的殼體內部。
依據本發明之第一型態,提供香味吸嚐器。此香味吸嚐器係具備:筒狀的收容部,係藉由開口緣部而於一端形成開口,並經由開口而收容香味產生物品的至少一部分;筒狀的抵接部,係以遍及開口的全周的方式與開口緣部抵接;及封閉部,係在離開收容部的位置封閉收容部與抵接部之間。
依據本發明之第一型態,由於封閉部係在離開收容部的位置封閉收容部與抵接部之間,藉此來自收容部的熱不易傳達至封閉部分,而可抑制封閉部分的劣化,因此可抑制在收容部發生的霧氣漏出至香味吸嚐器的殼體內部。
本發明之第二型態,係於第一型態中,封閉部係具有:環狀的第一構件,係以遍及收容部之外周面的方式設置,且支撐收容部;第二構件,係以彈性構件所構成,且以遍及抵接部之全周的方式與抵接部接觸,並且以遍及第一構件之全周的方式與第一構件卡合;於第一構件與第二構件的接觸部位係形成密封部;密封部係形成於比第一構件之外緣在收容部的半徑方向中更靠收容部的軸側。
依據本發明之第二型態,由於在第一構件與第二構件的接觸部位係形成密封部,且密封部係形成於比第一構件之外緣在收容部的半徑方向中更靠收容部的軸側,所以相較於密封部形成於第一構件的外緣的情形,可將香味吸 嚐器小型化。此外,第二構件係以彈性構件所構成,因此可提升密封部的密封性。
本發明之第三型態,係於第二型態中,密閉部係具有密封面,該密封面係沿著收容部之軸方向延伸。
依據本發明之第三型態,由於第一構件與第二構件係以面接觸而形成密封面,藉此可擴大第一構件與第二構件接觸的面積,所以可更抑制在收容部發生的霧氣漏出至香味吸嚐器的殼體內部。
本發明之第四型態,係於第三型態中,第一構件與第二構件係以沿著收容部的軸方向排列的方式配置。第一構件係具有凸部,該凸部係沿著收容部的軸方向而朝向第二構件突出;第二構件係具有凹部,該凹部係與凸部相對向而設置;密封面係形成於:凸部之收容部的軸方向內側之面與凹部之收容部的軸方向外側之面的接觸部位。
依據本發明之第四型態,由於在凸部與凹部的接觸部位,使凸部之面與凹部之面接觸而形成密封面,所以可提升密封面的密封性,並可更抑制在收容部發生的霧氣漏出至香味吸嚐器的殼體內部。此外,由於以凸部與凹部形成密封面,因此可延長霧氣的漏出路徑長度,故可更加抑制在收容部發生的霧氣漏出至香味吸嚐器的殼體內部。
本發明之第五型態,係於第三型態中,第一構件及第二構件係以沿著收容部之軸方向排列的方式配置;第一構件係具有第一突出部,該第一突出部係沿著收容部的軸方向而朝向第二構件突出;第二構件係具有第二突出部,該第二突出部係沿著收容部的軸方向而朝向第一構件突出;密封面係形成於第一突出部之收容部之軸方向內側之面與第二突出部之收容部之軸方向外側之面的接觸部位。
依據本發明之第五型態,由於在第一突出部與第二突出部的接觸部位,使第一突出部之面與第二突出部之面接觸而形成密封面,所以可使密封面的密封性提升,並可更抑制在收容部發生的霧氣漏出至香味吸嚐器的殼體內部。
本發明之第六型態,係於第一型態至第五型態中任一型態中,第一構件與第二構件係可在密封面相互滑動。
依據本發明之第六型態,由於即使在收容部被施加軸方向的施力的情形下,也使第一構件與第二構件在密封面相互滑動,而不會對支撐收容部的第一構件產生應力,因此可抑制在第一構件與第二構件之間產生密封破壞。
本發明之第七型態,係於第二型態至第六型態中任一型態中,第二構件係具有被推壓部,該被推壓部係被抵接部推壓。
依據本發明之第七型態,由於被推壓部係被抵接部推壓,而在抵接部與第二構件之間形成密封,因此可抑制在收容部發生的霧氣漏出至香味吸嚐器的殼體內部。
本發明之第八型態,係於第七型態中,第二構件係藉由被推壓部被抵接部推壓而被朝第一構件彈推。
依據本發明之第八型態,由於被推壓部會被抵接部推壓,藉此第二構件被朝第一構件彈推,因此可提升密封面的密封性。
本發明之第九型態,係於第二型態至第八型態中任一型態中,第二構件係具有定位部,該定位部係卡合於香味吸嚐器的殼體及被固定於香味吸嚐器之殼體的固定部的至少一方。
依據本發明之第九型態,由於藉由定位部而使第二構件保持於香味吸嚐器的殼體或被固定於香味吸嚐器之殼體的固定部,因此可抑制於殼體內 的收容部的位置偏移。
本發明之第十型態,係於第二型態至第九型態中任一型態中,第二構件係具有保持部,該保持部係保持用以檢測抵接部之狀態的狀態檢測部。
依據本發明之第十型態,由於能夠使用狀態檢測部而檢測抵接部的狀態,因此能夠藉由例如使用測溫電阻器(thermister),根據抵接部的溫度變化而檢測抽吸(puff)動作。
依據本發明之第十一型態,提供香味吸嚐器。此香味吸嚐器係具備:筒狀的收容部,係藉由開口緣部而於一端形成開口,並經由開口而收容香味產生物品的至少一部分;筒狀的抵接部,係以遍及開口的全周的方式與開口緣部抵接;及封閉部,係在離開收容部的位置封閉收容部與抵接部之間;封閉部係具有被推壓部,該被推壓部為環狀且以彈性構件所構成,且自封閉部突出,並被抵接部推壓;於被推壓之前的狀態中,被推壓部的突出長度係比與突出方向正交的被推壓部的厚度還長。
依據本發明之第十一型態,由於封閉部係在離開收容部的位置封閉收容部與抵接部之間,藉此來自收容部的熱不易傳達至封閉部分,而可抑制封閉部分的劣化,因此可抑制在收容部發生的霧氣漏出至香味吸嚐器的殼體內部。此外,於被推壓之前的狀態中,被推壓部的突出長度係比被推壓部的厚度還長,因此可一邊降低插入抵接部之際的阻力一邊在抵接部與被推壓部之間形成密封。
依據本發明之第十二型態,提供香味吸嚐器的製造方法。此香味吸嚐器的製造方法中,該香味吸嚐器係具備:筒狀的收容部,係藉由開口緣部而於一端形成開口,並經由開口而收容香味產生物品的至少一部分;筒狀的抵接 部,係與開口緣部抵接;及封閉部,係在離開收容部的位置封閉收容部與抵接部之間;封閉部係具有被推壓部,該被推壓部為環狀且以彈性構件所構成,且被抵接部推壓;該香味吸嚐器的製造方法係包含:將收容部配置於封閉部內;將封閉部配置於香味吸嚐器的殼體內;將抵接部插入封閉部內,以與開口緣部抵接;及將抵接部插入封閉部內,而將被推壓部往抵接部的插入方推壓,並且藉由將被推壓部朝向收容部的半徑方向外側彈推,藉此形成密封部。
依據本發明之第十二型態,封閉部係在離開收容部的位置封閉收容部與抵接部之間,藉此來自收容部的熱不易傳達至封閉部分而可抑制封閉部分的劣化,因此可獲得能夠抑制在收容部發生的霧氣漏出至香味吸嚐器之殼體內部的香味吸嚐器。
10:內殼
20:電源部
21:電源
22:固定部
22a:定位爪
30:霧化部
32:隔熱部
34:插入導引構件
36:底構件
37:第一保持部
38:第二保持部
40:加熱部
42:加熱元件
44:電性絕緣構件
48:電極
50:腔室
52:開口
52a:凸緣部
54:非保持部
56a:孔
58:第一導引部
58a:錐面
60:側壁部
62:接觸部
62a,66a:內表面
62b,66b:外表面
66:分離部
67:空隙
72:蓋件
72a:第一側面
72b:肋
74:加熱器襯墊
74a:突起部
74d:第二側面
74e:第三側面
80:墊圈
81:顎部
82:凸部
85:密封面
90:圓環構件
91:凹部
92:被推壓部
93:定位部
94:保持部
100:香味吸嚐器
101:外殼
102:滑蓋
103:切換部
110:香味產生物品
111:可吸煙物
112:第一捲紙
113:第二捲紙
114:筒狀構件
115:過濾部
116:中空過濾部
117:疏唇劑
192:被推壓部
圖1A係本實施型態之香味吸嚐器的概略前視圖。
圖1B係本實施型態之香味吸嚐器的概略俯視圖。
圖1C係本實施型態之香味吸嚐器的概略底視圖。
圖2係香味產生物品的概略底視圖。
圖3係於圖1B所示的箭頭3-3方向觀看時的香味吸嚐器的剖視圖。
圖4A係腔室的立體圖。
圖4B係於圖4A所示的箭頭4B-4B方向觀看時之腔室的剖視圖。
圖5A係於圖4B所示的箭頭5A-5A方向觀看時之腔室的剖視圖。
圖5B係於圖4B所示的箭頭5B-5B方向觀看時之腔室的剖視圖。
圖6係腔室及加熱部的剖視圖。
圖7為於腔室內之所希望的位置配置有香味產生物品之狀態下的圖5B所示的剖視圖。
圖8係第一保持部的放大剖視圖。
圖9係第二保持部的放大剖視圖。
圖10係墊圈(gasket)及圓環構件的立體圖。
圖11係圓環構件及固定部的立體圖。
圖12係顯示插入導引構件插入在內殼時之圓環構件之狀態的剖視圖。
圖13係顯示第二保持部之另一型態的放大剖視圖。
以下參照圖式來說明本發明的實施型態。在以下要說明的圖式中,對於相同或對應的構成元件則賦予相同的符號並省略重複的說明。
圖1A係本實施型態之香味吸嚐器100的概略前視圖。圖1B係本實施型態之香味吸嚐器100的概略俯視圖。圖1C係本實施型態之香味吸嚐器100的概略底視圖。在本說明書說明的圖式中,為了方便說明而會有附加X-Y-Z直角座標系統的情形。於此座標系統中,Z軸係朝向鉛直上方,X-Y平面係配置為沿著水平方向切斷香味吸嚐器100,Y軸係配置為從香味吸嚐器100的前面往內面延伸。Z軸也可稱為收容於將於後述之霧化部30之腔室50之香味產生物品的插入方向、或腔室50的軸方向。此外,X軸係與Y軸及Z軸正交的方向。
本實施型態的香味吸嚐器100,係構成為:例如對具有包含霧氣源之香味源的棒條型的香味產生物品加熱,藉此生成含有香味的霧氣。
如圖1A至圖1C所示,香味吸嚐器100係具有外殼101(相當於殼體的一例)、滑蓋102及切換部103。外殼101係構成香味吸嚐器100之最外的殼件,且具有可由使用者的手收納的大小。使用者使用香味吸嚐器100時,可利用手來保持香味吸嚐器100而吸嚐霧氣。外殼101係可藉由組裝複數個構件而構成。外殼101例如為樹脂製,特別是可由:聚碳酸酯(PC)、ABS(Acrylonitrile-Butadiene-Styrene;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樹脂、PEEK(聚醚醚酮)或含有複數種類的聚合物之聚合物合金(polymer alloy)等、或鋁等金屬來形成。
外殼101具有用以接受香味產生物品之未圖示的開口,滑蓋102係以封閉此開口的方式可滑動地安裝於外殼101。具體而言,滑蓋102係構成為:可沿著外殼101的外表面而移動於將外殼101之上述開口閉鎖的閉位置(圖1A及圖1B所示位置)、與開啟上述開口的開位置之間。例如,使用者藉由以手動操作滑蓋102而能夠使滑蓋102移動於閉位置與開位置。藉此,滑蓋102可允許或限制香味產生物品對於、香味吸嚐器100之內部的進出。
切換部103係用以切換香味吸嚐器100之運作的開啟(ON)與關閉(OFF)而使用。例如,在使用者將香味產生物品插入於香味吸嚐器100的狀態,藉由操作切換部103,藉此可使電力從未圖示的電源供給至未圖示的加熱部,而使香味產生物品以不燃燒的方式進行加熱。此外,切換部103可為設於外殼101之外部的開關,也可為位於外殼101之內部的開關。開關位於外殼101的內部時,藉由按下外殼101之表面的切換部103,藉此間接地按下開關。本實施型態係說明切換部103的開關位於外殼101之內部的例子。
香味吸嚐器100可更具有未圖示的端子。端子可為將香味吸嚐器100與例如外部電源連接的介面。香味吸嚐器100所具備的電源為充電式電池時, 將外部電源連接於端子,藉此使外部電源的電流流通至電源而能夠將電源充電。另外,香味吸嚐器100也可建構成:將資料傳送電纜連接於端子,藉此可將與香味吸嚐器100之運作關聯的資料傳送給外部裝置。
接著,針對在本實施型態之香味吸嚐器100使用的香味產生物品進行說明。圖2係香味產生物品110的概略底視圖。於本實施型態中,可藉由香味吸嚐器100與香味產生物品110來構成吸煙系統。圖2所示的例子中,香味產生物品110係具有:可吸煙物111、筒狀構件114、中空過濾部116及過濾部115。
可吸煙物111係藉由第一捲紙112捲裝。筒狀構件114、中空過濾部116及過濾部115係藉由與第一捲紙112不同的第二捲紙113捲裝。第二捲紙113也捲裝用以捲裝可吸煙物111之第一捲紙112的一部分。藉此,使筒狀構件114、中空過濾部116及過濾部115與可吸煙物111連結。惟也可省略第二捲紙113而使用第一捲紙112而使筒狀構件114、中空過濾部116及過濾部115與可吸煙物111連結。於第二捲紙113之過濾部115側之端部附近的外表面係塗佈用以讓使用者的唇容易從第二捲紙113分離的疏唇劑117。香味產生物品110之塗佈有疏唇劑117的部分係作為香味產生物品110的吸口而發揮功能。
可吸煙物111可包含例如菸草等香味源與霧氣源。此外,捲包可吸煙物111的第一捲紙112可為具有通氣性的薄片構件。筒狀構件114可為紙管或中空濾器。圖示的例子係香味產生物品110係具備:可吸煙物111、筒狀構件114、中空過濾部116及過濾部115,惟香味產生物品110的構成不限於此。例如也可為省略中空過濾部116而使筒狀構件114與過濾部115相互鄰接配置。
接著,針對香味吸嚐器100的內部構造進行說明。圖3係於圖1B所示的箭頭3-3方向觀看時的香味吸嚐器100的剖視圖。如圖3所示,香味吸嚐器100 的外殼101的內側係設置有內殼10(相當於殼體的一部分)。內殼10為例如樹脂製,特別是可由:聚碳酸酯(PC)、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樹脂、PEEK(聚醚醚酮)或含有複數種類的聚合物之聚合物合金等、或鋁等金屬來形成。另外,從耐熱性及強度的觀點,內殼10較佳為PEEK。內殼10內部空間係設置有電源部20與霧化部30。此外,會有將外殼101與內殼10統稱為殼體的情形。
電源部20係具有電源21。電源21例如可為充電式電池或非充電式的電池。電源21係與霧化部30電性連接。藉此,電源21係可對霧化部30供給電力,以適切地對香味產生物品110加熱。
如圖示所示,霧化部30係具有:沿香味產生物品110之插入方向(Z軸方向)延伸的腔室50(相當於收容部的一例);包覆腔室50之一部分的加熱部40;隔熱部32;及大致筒狀的插入導引構件34(相當於抵接部的一例)。腔室50係構成為:收容香味產生物品110。加熱部40係構成為:與接觸腔室50的外周面接觸,且對被收容於腔室50之香味產生物品110加熱。如圖示所示,腔室50的底部亦可設置有底構件36。底構件36可作為將插入於腔室50之香味產生物品110定位的停止器(stopper)而可發揮功能。底構件36係於香味產生物品110所抵接的面具有凹凸,且可劃定:可對香味產生物品110所抵接的面供給空氣的空間。底構件36例如為樹脂製,特別是可由:聚碳酸酯(PC)、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樹脂、PEEK(聚醚醚酮)或含有複數種類的聚合物之聚合物合金等、或鋁等金屬來形成。另外,為了抑制熱傳導至隔熱部32等,底構件36係以熱傳導率較小的素材來形成為較佳。
隔熱部32整體為大致筒狀,且以包覆腔室50的方式配置。隔熱部32例如亦可包含氣凝膠(aerogel)薄片。插入導引構件34係例如藉由樹脂材料來 形成,且設於位於閉位置的滑蓋102與腔室50之間。插入導引構件34在滑蓋102位於開位置時,與香味吸嚐器100的外部連通,且將香味產生物品110插入於插入導引構件34,藉此導引香味產生物品110之對腔室50的插入。於圖3中,以兩點鏈線表示滑蓋102以包含插入導引構件34之整體的方式呈關閉的狀態。
香味吸嚐器100更具有:第一保持部37、及第二保持部38,該第一保持部37、及第二保持部38係用以支撐腔室50及隔熱部32的兩端者。第一保持部37係配置成:支撐腔室50及隔熱部32之Z軸負方向側之端部。第二保持部38係配置成:支撐腔室50及隔熱部32之滑蓋102側(Z軸正方向側)之端部。對於第一保持部37及第二保持部38的詳細內容將於後述。
接著,針對腔室50的構造進行說明。圖4A係腔室50的立體圖。圖4B係於圖4A所示的箭頭4B-4B方向觀看時之腔室50的剖視圖。圖5A係於圖4B所示的箭頭5A-5A方向觀看時之腔室50的剖視圖。圖5B係於圖4B所示的箭頭5B-5B方向觀看時之腔室50的剖視圖。圖6係腔室50及加熱部40的剖視圖。
如圖4A及圖4B所示,腔室50可具有:筒狀形狀,該筒狀形狀係包含供香味產生物品110插入的開口52、及收容香味產生物品110之筒狀的側壁部60。於劃定形成在腔室50之一端的開口52的端面係形成有凸緣部52a(相當於開口緣部的一例)。腔室50係具有耐熱性,且以熱膨脹率較小的素材來形成為較佳,例如,可由不鏽鋼等來形成。另外,腔室50除了以金屬以外,也可由PEEK等樹脂或玻璃、陶瓷等來形成。藉此,就可由腔室50有效地對香味產生物品110加熱。另外,腔室50不限定於筒狀形狀,也可具有杯子形狀。
如圖4B及圖5B所示,側壁部60係包含:接觸部62與分離部66。當香味產生物品110配置於腔室50內的所希望的位置時,接觸部62會接觸或推壓香 味產生物品110的一部分,而分離部66會與香味產生物品110分離。另外,於本說明書中,所謂的「腔室50內的所希望的位置」乃指香味產生物品110會適切地被加熱的位置、或使用者吸煙時的香味產生物品110的位置。接觸部62係具有內表面62a及外表面62b。分離部66係具有內表面66a及外表面66b。如圖6所示,加熱部40係配置於接觸部62的外表面62b。加熱部40係無間隙地配置於接觸部62的外表面62b為較佳。另外,加熱部40也可包含接著層。此情形下,包含接著層的加熱部40係無間隙地配置於接觸部62的外表面62b為較佳。
如圖4A及圖5B所示,接觸部62的外表面62b為平面。使接觸部62的外表面62b為平面,藉此如圖6所示當帶狀的電極48連接於配置在接觸部62之外表面62b的加熱部40時,可抑制帶狀的電極48彎曲。如圖4B及圖5B所示,接觸部62的內表面62a為平面。此外,如圖4B及圖5B所示,接觸部62的厚度均勻。
如圖4A、圖4B及圖5B所示,腔室50係於腔室50的周圍方向具有兩個接觸部62,兩個接觸部62係以相互平行的方式相對向。兩個接觸部62之內表面62a之間的至少一部分的距離係比配置於插入腔室50之香味產生物品110之接觸部62之間的部位的寬度還小為較佳。
如圖5B所示,分離部66的內表面66a於與腔室50之長邊方向(Z軸方向)正交的面係可整體性地具有圓弧狀的剖面。此外,分離部66係配置成:與接觸部62於周圍方向鄰接。
如圖4B所示,腔室50係可於其底部56具有孔56a,以使圖3所示的底構件36貫穿而配置於腔室50內部。底構件36係可藉由接著劑等而固定於腔室50之底部56的內部。另外,介設在底構件36與底部56之間的接著劑係可由環氧樹脂等樹脂材料來構成。此外,除此之外,也可使用膠合劑(cement)或溶接等無機 的接著劑。設於底部56的底構件36係支撐已插入腔室50的香味產生物品110的一部分,以露出香味產生物品110之端面的至少一部分。此外,底部56係可支撐香味產生物品110的一部分,以使露出的香味產生物品110的端面與將於後述的空隙67(參照圖7)連通。
如圖4A及圖4B所示,腔室50係於開口52與側壁部60之間具有筒狀的非保持部54為較佳。在香味產生物品110定位於腔室50之所希望的位置的狀態,可於非保持部54與香味產生物品110之間形成間隙。此外,如圖4A及圖4B所示,腔室50係具有第一導引部58為較佳,該第一導引部58係具備有用以連接非保持部54的內表面與接觸部62之內表面62a的錐面58a。
如圖6所示,加熱部40具有加熱元件42。加熱元件42例如亦可為加熱軌(heating track)。加熱元件42係配置成:以不接觸腔室50的分離部66的方式對接觸部62進行加熱的方式配置為較佳。換言之,加熱元件42係僅配置於接觸部62的外表面為較佳。加熱元件42也可在對腔室50的分離部66加熱的部分、與對接觸部62加熱的部分,具有不同的加熱能力。具體而言,加熱元件42也可構成為:將接觸部62加熱到比分離部66更高的溫度。例如,可調整於接觸部62與分離部66中之加熱元件42的加熱軌的配置密度。此外,加熱元件42也可於腔室50的全周圍具有大致相同的加熱能力,而捲繞於腔室50的外周。如圖6所示,加熱部40係不僅具有加熱元件42,並且具有包覆加熱元件42之至少一面的電性絕緣構件44為較佳。於本實施型態中,電性絕緣構件44係以包覆加熱元件42之兩面的方式配置。
圖7為於腔室50內之所希望的位置配置有香味產生物品110的狀態下的圖5B所示的剖視圖。如圖7所示,當香味產生物品110配置於腔室50內之所希望的位置時,香味產生物品110可與腔室50的接觸部62接觸而被推壓。另一方 面,於香味產生物品110與分離部66之間形成空隙67。空隙67係可與腔室50的開口52及被定位於腔室50內的香味產生物品110的端面連通。藉此,從腔室50的開口52流入的空氣能夠通過空隙67而流入香味產生物品110的內部。換言之,香味產生物品110與分離部66之間形成第二空氣流路(空隙67)。
接著,針對保持腔室50及隔熱部32的第一保持部37及第二保持部38(相當於封閉部的一例)的構造進行說明。圖8係第一保持部37的放大剖視圖。圖9係第二保持部38的放大剖視圖。另外,在圖9中顯示後述的圓環構件90於插入導引構件34插入於未圖示的內殼之前的狀態,亦即圓環構件90之被推壓部92尚未被推倒的狀態。
如圖8所示,第一保持部37係具有蓋件(cap)72、及加熱器襯墊(heater cushion)74。蓋件72係構成為:與腔室50相對面之第一側面72a與腔室50之底部56抵接而支撐腔室50。蓋件72例如為樹脂製,特別是可由:聚碳酸酯(PC)、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樹脂、PEEK(聚醚醚酮)或含有複數種類的聚合物之聚合物合金等來形成。另外,蓋件72也可由金屬或玻璃、陶瓷等來形成。此外,從耐熱性的觀點,蓋件72較佳為PEEK。此外,於蓋件72中與第一側面72a相反之側的面係豎立設置有朝向加熱器襯墊74而突出的肋72b。
加熱器襯墊74係構成為:收容並支撐該蓋件72之一端。加熱器襯墊74係具有第二側面74d,該第二側面74d係構成為:與形成在蓋件72之肋72b抵接。此外,加熱器襯墊74係具有第三側面74e,該第三側面74e係構成為:在與腔室50相反側的面與固定部22抵接,且設有朝向與腔室50相反方向突出之突起部74a。加熱器襯墊74例如可由矽膠等彈性構件來形成。另外,當採用矽膠時,適當的邵氏(Shore)A硬度的範圍為40至60,且可因應加熱器襯墊74的變形而適當地 選擇。此外,加熱器襯墊74係構成為:被固定部22定位而被固定,而該固定部22係被固定於未圖示之內殼。另外,固定部22也可為內殼。
如圖9所示,腔室50的凸緣部52a係構成為:遍及全周圍與插入導引構件34抵接。插入導引構件34例如為樹脂製,特別是可由:聚碳酸酯(PC)、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樹脂、PEEK(聚醚醚酮)或含有複數種類的聚合物之聚合物合金等來形成。另外,插入導引構件34也可由金屬或玻璃、陶瓷等來形成。此外,從耐熱性的觀點,插入導引構件34較佳為PEEK。第二保持部38係構成為:在離開腔室50的位置(具體而言為與包覆腔室50之加熱部40熱性地分離的位置)封閉:藉由香味產生物品110的加熱而在腔室50發生、且從腔室50與插入導引構件34之間漏出的霧氣。
具體而言,第二保持部38係具有墊圈80(相當於第一構件的一例)、及圓環構件90(相當於第二構件的一例)。藉由墊圈80與圓環構件90形成封閉部。墊圈80係構成為:遍及腔室50之外周面的全周而配置於腔室50的非保持部54的周圍,而作為支撐腔室50之環狀的構件。墊圈80例如為樹脂製,特別是可由:聚碳酸酯(PC)、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樹脂、PEEK(聚醚醚酮)或含有複數種類的聚合物之聚合物合金等來形成。另外,墊圈80也可由金屬或玻璃、陶瓷等來形成。此外,從耐熱性的觀點,墊圈80較佳為PEEK。
圓環構件90係構成為:利用後述的被推壓部92以遍及插入導引構件34之全周的方式與插入導引構件34接觸,並且以遍及墊圈80之全周的方式與墊圈80卡合並支撐此等構件。圓環構件90例如可由矽膠等彈性構件來形成。另外,當採用矽膠時,適當的邵氏(Shore)A硬度的範圍為40至60,且可因應圓環構件90的變形而適當地選擇。此外,圓環構件90係構成為:被已固定在未圖示的內 殼之固定部22定位而被固定。
在此,於墊圈80與圓環構件90的接觸部位,係形成有沿著腔室50的軸方向延伸的密封面85。密封面85係形成於比墊圈80的外緣在腔室50的半徑方向中更靠腔室50的軸側。藉此,具有墊圈80及圓環構件90的第二保持部38係可在離開腔室50的位置封閉:從腔室50與插入導引構件34之間漏出至內殼內部的霧氣。
如此一來,第二保持部38係在離開腔室50的位置封閉:從腔室50與插入導引構件34之間漏出的霧氣,藉此使來自腔室50的熱不易傳達至封閉部分,而抑制封閉部分的劣化,因此可抑制在腔室50發生的霧氣漏出至內殼內部。
此外,由於在墊圈80與圓環構件90的接觸部位,且於較墊圈80的外緣在腔室50的半徑方向中更靠腔室50的軸側形成有密封面85,因此與於墊圈80之外緣形成密封面的情形相比較,更可將香味吸嚐器100小型化。此外,圓環構件90係以彈性構件所構成,因此可使密封面85的密封性提升。
再者,墊圈80與圓環構件90係以面接觸而形成密封面85,藉此可擴大墊圈80與圓環構件90接觸的面積,因此可更抑制在腔室50發生的霧氣漏出至內殼內部。另外,墊圈80與圓環構件90不一定必須以面接觸,於圖9所示的剖面視圖中,墊圈80與圓環構件90亦可為以點接觸。此情形下,於墊圈80與圓環構件90的接觸部位係形成有密封部。
接著,針對墊圈80及圓環構件90之較佳的形狀進行說明。圖10係墊圈80及圓環構件90的立體圖。圖11係圓環構件90及固定部22的立體圖。如圖9、圖10及圖11所示,墊圈80係具有顎部81及凸部82。此外,圓環構件90係具有凹部91、被推壓部92、定位部93及保持部94。墊圈80及圓環構件90係以沿著腔室50的 軸方向排列的方式配置。
墊圈80的顎部81係構成為:形成於墊圈80的內周面,且與腔室50的凸緣部52a卡合而支撐腔室50。墊圈80的凸部82係構成為:從墊圈80的本體部分沿著腔室50的軸方向朝向圓環構件90突出。
圓環構件90的凹部91係以與墊圈80的凸部82相對向的方式設置。在此,密封面85係形成於:凸部82之腔室50之軸方向內側之面與凹部91之腔室50之軸方向外側之面的接觸部位。藉此,在凸部82與凹部91之接觸部位,使凸部82的面與凹部91的面接觸而形成密封面85,因此可提升密封面85的密封性,並可更抑制在腔室50發生的霧氣漏出至內殼內部。此外,以凸部82與凹部91形成密封面85,藉此可延長霧氣的漏出路徑長度,因此可更加抑制在腔室50發生的霧氣漏出至內殼內部。
此時,墊圈80的凸部82與圓環構件90的凹部91係構成為:可在密封面85相互滑動為較佳。依據此構成,即使例如因插入導引構件34而對腔室50施加軸方向的施力,而使腔室50往軸方向移動的情形下,也藉由凸部82與凹部91在密封面85相互滑動,而不會對支撐腔室50的墊圈80產生應力。因此,可抑制在墊圈80與圓環構件90之間發生密封破壞。
另外,已說明了於凸部82與凹部91的接觸部位形成密封面85,然而不限定於此方式。也可為:墊圈80及圓環構件90係具有:各自沿著腔室50的軸方向而朝向圓環構件90及墊圈80突出的第一突出部及第二突出部,並於第一突出部之腔室50之軸方向內側之面與第二突出部之腔室50之軸方向外側之面的接觸部位形成有密封面。
由於在此情況下,也在第一突出部與第二突出部的接觸部位,使 第一突出部之面與第二突出部之面接觸而形成有密封面,因此可提升密封面的密封性,且可更抑制在腔室50發生的霧氣漏出至內殼內部。
圓環構件90的被推壓部92係以從圓環構件90的內周面突出的方式形成,而構成作為與插入導引構件34接觸之環狀的唇狀的構件。被推壓部92的突出長度(沿著腔室50之半徑方向的長度)係比被推壓部92的厚度(沿著腔室50之軸方向的長度)還長,且被推壓部92係具有比插入導引構件34的外徑還小的內徑。於香味吸嚐器100的製造時,當插入導引構件34被插入至內殼時,被推壓部92係被插入導引構件34推壓而被往Z軸負方向側推倒。圖12係顯示插入導引構件插入至內殼時之圓環構件之狀態的剖視圖。如圖12所示,圓環構件90的被推壓部92係往插入導引構件34的插入方向(圖中從上方往下方)被推倒。
藉此,在插入導引構件34與被推壓部92之間會形成密封,因此可更抑制在腔室50發生的霧氣漏出至內殼內部。此外,被推壓部92的突出長度係比被推壓部92的厚度還長,因此可降低插入導引構件34插入時的阻力,並且可在插入導引構件34與被推壓部92之間形成密封。再者,降低插入導引構件34插入時的阻力,藉此防止圓環構件90的外周部往滑蓋102側(Z軸正方向側)掀起,而與墊圈80卡合不完全的情形。
此時,圓環構件90較宜構成為:藉由被推壓部92被插入導引構件34的推壓,而彈推墊圈80。依據此構成,圓環構件90會彈推墊圈80,因此可提升密封面85的密封性。
綜合以上的說明,圓環構件90的凹部91係以與墊圈80的凸部82相對向的方式設置,且凸部82係插入於凹部91,使圓環構件90被保持於墊圈80。腔室50係以底部側通過墊圈80時,凸緣部52a不會通過,因此腔室50會被保持於墊 圈80。凸緣部52a與墊圈80之間係藉由黏著劑或接著劑而無間隙地密接。此外,墊圈80係嵌合於隔熱部32之一端側的內徑而保持隔熱部32。
加熱器襯墊74係保持腔室50的底部側、及隔熱部32之另一端側的內徑。加熱器襯墊74的第二側面74d係抵接著設於蓋件72的肋72b,且形成在加熱器襯墊74的第三側面74e的突起部74a係抵接於固定部22。
在由此等圓環構件90、墊圈80、腔室50、隔熱部32及加熱器襯墊74所構成的加熱單元被收容於殼體內的狀態下,當將插入導引構件34插入殼體內時,插入導引構件34會接觸於被推壓部92。由於被推壓部92的直徑係設成比插入導引構件34的直徑還小,因此在插入導引構件34插入的同時,被推壓部92也會往插入方向被推倒,且被推壓部92的一面會密接於插入導引構件34,並密封被推壓部92的一面與插入導引構件34的一面之間。之後,插入導引構件34的前端接觸於凸緣部52a,當進一步地插入直到插入導引構件34的爪與殼體卡合為止時,肋72b就會咬入加熱器襯墊74,同時加熱器襯墊74的突起部74a被壓扁而使加熱器襯墊74產生反作用力。藉由此反作用力,使插入導引構件34的前端密接於凸緣部52a,而消除凸緣部52a與插入導引構件34之間的間隙。藉由使此間隙的消除,可抑制腔室50內所存在的霧氣從此間隙漏出到殼體內。
於專利文獻1記載的香味吸嚐器中,由於O型環係為了嵌入溝槽而伸長,進而以安裝好的狀態被壓縮,因此供形成溝槽的構件會長期間被持續作用壓縮應力。一旦溝槽變形,會致使在收容部發生的霧氣就漏出到香味吸嚐器的殼體內,且會有促使電子電路部的劣化,或導致因電性連接部的接點不良所造成的裝置的故障之疑慮。為了避免此等不良情況,就必須提高供形成溝槽之構件的剛性而採用厚壁化或高剛性材料。此外,為了確保穩定的壓縮量,乃要求以較高精度來 製造供形成溝槽的構件。結果,會有導致裝置的大型化或成本提高的情況。
相對於此,本實施型態則藉由上述精簡的構成,就可消除凸緣部52a與插入導引構件34之間的間隙。
此外,由於此種機器可攜帶,所以有時候會有使用者不慎將其掉落的情況。因掉落而使機器與地面衝擊的瞬間機器會發生變形,而會有因加熱器襯墊74的作用而造成凸緣部52a與插入導引構件34之前端的密接在一瞬間就消除的情況。一旦密接被消除,就會有霧氣從凸緣部52a與插入導引構件34之間的間隙往殼體內漏出之疑慮。
因此,為了防止霧氣經由在凸緣部52a與插入導引構件34之間產生的間隙而漏出至殼體內,而且為了以簡單的構成,並且可避免裝置的大型化,本實施型態係配置有圓環構件90,該圓環構件90係藉由被推倒而可確保插入導引構件34與圓環構件90之間、及圓環構件90與墊圈80之間的密封性。
另外,圖10中說明了圓環構件90的被推壓部92為唇狀的構件,惟不限定此等方式。圖13係顯示第二保持部之另一型態的放大剖視圖。如圖13所示,被推壓部192亦可構成為:從圓環構件90的內周面朝向插入導引構件34而圓弧狀地突出,且於圖9所示的剖面視圖中,作為以點與插入導引構件34接觸的環狀的構件。此外,被推壓部192係具有比插入導引構件34之外徑還小的內徑。此情形下,相較於圓環構件90之內周面整體與插入導引構件34接觸的情形,可降低插入導引構件34插入時的阻力,並且可在插入導引構件34與被推壓部192之間形成密封。
圓環構件90的定位部93係構成為:從圓環構件90的本體部分朝向外側突出,且卡合於形成在固定部22之定位爪22a。藉此,圓環構件90會被保持 於固定部22,因此圓環構件90與墊圈80協同合作而可抑制於內殼內之腔室50的位置偏移。因此,可容易地裝設插入導引構件34。
圓環構件90與保持部94係構成為:從圓環構件90的本體部分朝向外側突出,且保持用以檢測插入導引構件34之狀態的狀態檢測部。狀態檢測部例如為抽吸熱阻器(puffthermistor)。依據此構成,藉由熱阻器來測定插入導引構件34的溫度變化,可檢測使用者所為的抽吸動作。
另外,於圖8及圖9中,為了更抑制在腔室50發生的霧氣從腔室50與插入導引構件34之間漏出至內殼內部,也可藉由加熱器襯墊74而將腔室50對插入導引構件34推彈,且於腔室50之凸緣部52a與插入導引構件34之間形成密封。
以上所述的香味吸嚐器100的製造方法係具有:將腔室50配置於封閉部內;將封閉部配置於內殼內;將插入導引構件34插入封閉部內使與凸緣部52a抵接;及將插入導引構件34插入封閉部內插入,而將被推壓部92往插入導引構件34的插入方向推壓,並且將被推壓部92朝向腔室50的半徑方向外側彈推,藉此形成密封部。
以上說明了本發明的實施型態,惟本發明不限定於上述實施型態,於申請專利範圍、及說明圖與圖式所記載的技術思想的範圍內可作各種的型態變更。另外,即使是未直接記載於說明書及圖式之任何的形狀或材質,只要是在達成本案發明的作用、功效的情況下,都在本案發明的技術思想的範圍內。
例如,本實施型態的香味吸嚐器100具有由腔室50的開口52流入的空氣供給至香味產生物品110的端面之所謂的對流(逆流(counterflow))式的空氣流路,然而不限於此方式,也可具有空氣從腔室50的底部56流入腔室50內之所 謂的底流(bottom flow)式的空氣流路。此外,加熱元件42不限於電阻加熱型,也可為感應加熱型,此情形下,加熱元件42可藉由感應加熱而對腔室50加熱。此外,香味產生物品110具有感受器(susceptor)時,加熱元件42藉由感應加熱而能夠對香味產生物品110的感受器加熱。
22:固定部
22a:定位爪
34:插入導引構件
38:第二保持部
50:腔室
52a:凸緣部
54:非保持部
80:墊圈
81:顎部
82:凸部
85:密封面
90:圓環構件
91:凹部
92:被推壓部
93:定位部

Claims (12)

  1. 一種香味吸嚐器,係具備:
    筒狀的收容部,係藉由開口緣部而於一端形成開口,並經由前述開口而收容香味產生物品的至少一部分;
    筒狀的抵接部,係以遍及前述開口的全周的方式與前述開口緣部抵接;及
    封閉部,係在離開前述收容部的位置封閉前述收容部與前述抵接部之間。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香味吸嚐器,其中,
    前述封閉部係具有:
    環狀的第一構件,係以遍及前述收容部之外周面的方式設置,且支撐前述收容部;及
    第二構件,係以彈性構件所構成,且以遍及前述抵接部之全周的方式與前述抵接部接觸,並且以遍及前述第一構件之全周的方式與前述第一構件卡合;
    於前述第一構件與前述第二構件的接觸部位係形成密封部;
    前述密封部係形成於比前述第一構件之外緣在前述收容部的半徑方向中更靠前述收容部的軸側。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香味吸嚐器,其中,前述密閉部係具有密封面,該密封面係沿著前述收容部之軸方向延伸。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香味吸嚐器,其中,
    前述第一構件及前述第二構件係以沿著前述收容部的軸方向排列的方式配置;
    前述第一構件係具有凸部,該凸部係沿著前述收容部的軸方向而朝向前述第二構件突出;
    前述第二構件係具有凹部,該凹部係與前述凸部相對向而設置;
    前述密封面係形成於前述凸部之前述收容部的軸方向內側之面與前述凹部之前述收容部的軸方向外側之面的接觸部位。
  5. 如請求項3所述之香味吸嚐器,其中,
    前述第一構件及前述第二構件係以沿著前述收容部之軸方向排列的方式配置;
    前述第一構件係具有第一突出部,該第一突出部係沿著前述收容部的軸方向而朝向前述第二構件突出;
    前述第二構件係具有第二突出部,該第二突出部係沿著前述收容部的軸方向而朝向前述第一構件突出;
    前述密封面係形成於前述第一突出部之前述收容部之軸方向內側之面與前述第二突出部之前述收容部之軸方向外側之面的接觸部位。
  6. 如請求項3所述之香味吸嚐器,其中,前述第一構件與前述第二構件係可在前述密封面相互滑動。
  7. 如請求項2至6中任一項所述之香味吸嚐器,其中,前述第二構件係具有被推壓部,該被推壓部係被前述抵接部推壓。
  8. 如請求項7所述之香味吸嚐器,其中,前述第二構件係藉由前述被推壓部被前述抵接部推壓而被朝前述第一構件彈推。
  9. 如請求項2至6中任一項所述之香味吸嚐器,其中,前述第二構件係具有定位部,該定位部係卡合於前述香味吸嚐器的殼體及被固定於前述香味吸嚐器之殼體的固定部的至少一方。
  10. 如請求項2至6中任一項所述之香味吸嚐器,其中,前述第二構件係具有保持部,該保持部係保持用以檢測前述抵接部之狀態的狀態檢測部。
  11. 一種香味吸嚐器,係具備:
    筒狀的收容部,係藉由開口緣部而於一端形成開口,並經由前述開口而收容香味產生物品的至少一部分;
    筒狀的抵接部,係以遍及前述開口的全周的方式與前述開口緣部抵接;及
    封閉部,係在離開前述收容部的位置封閉前述收容部與抵接部之間;
    前述封閉部係具有被推壓部,該被推壓部為環狀且以彈性構件所構成,且自前述封閉部突出,並被前述抵接部推壓;
    於被推壓之前的狀態中,前述被推壓部的突出長度係比與突出方向正交的前述被推壓部的厚度還長。
  12. 一種香味吸嚐器的製造方法,該香味吸嚐器係具備:
    筒狀的收容部,係藉由開口緣部而於一端形成開口,並經由前述開口而收容香味產生物品的至少一部分;
    筒狀的抵接部,係與前述開口緣部抵接;及
    封閉部,係在離開前述收容部的位置封閉前述收容部與前述抵接部之間;
    前述封閉部係具有被推壓部,該被推壓部為環狀且以彈性構件所構成,且被前述抵接部推壓;
    該香味吸嚐器的製造方法係包含:
    將前述收容部配置於前述封閉部內;
    將前述封閉部配置於前述香味吸嚐器的殼體內;
    以與前述開口緣部抵接的方式,將前述抵接部插入前述封閉部內;及
    將前述抵接部插入前述封閉部內,藉此將前述被推壓部往前述抵接部的插入方推壓,並且將前述被推壓部朝向前述收容部的半徑方向外側彈推,藉此形成密封部。
TW110122596A 2020-12-11 2021-06-21 香味吸嚐器及香味吸嚐器的製造方法 TW20222218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WOPCT/JP2020/046197 2020-12-11
PCT/JP2020/046197 WO2022123759A1 (ja) 2020-12-11 2020-12-11 香味吸引器および香味吸引器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22180A true TW202222180A (zh) 2022-06-16

Family

ID=819743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22596A TW202222180A (zh) 2020-12-11 2021-06-21 香味吸嚐器及香味吸嚐器的製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4260724A1 (zh)
JP (1) JPWO2022123759A1 (zh)
TW (1) TW202222180A (zh)
WO (1) WO2022123759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72543B (zh) * 2016-08-31 2021-06-01 卓尔悦欧洲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烟用的自动点烟模块及应用该模块的电子烟
US20190357590A1 (en) * 2016-11-10 2019-11-28 British American Tobacco (Investments) Limited Tobacco blend
CN106880086B (zh) * 2017-04-07 2023-07-25 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电子烟与低温烤烟的混合烟
US20210212366A1 (en) 2018-08-15 2021-07-15 Nicoventures Trading Limited Apparatus for heating an article including an aerosolisable medium, a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apparatus and an aerosolisable material article for use with the apparatus
JP7325980B2 (ja) * 2019-03-19 2023-08-15 インテレクチュアルディスカバリーシーオー.,エルティーディー 喫煙治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123759A1 (ja) 2022-06-16
EP4260724A1 (en) 2023-10-18
JPWO2022123759A1 (zh) 2022-06-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10322687A1 (en) Aerosol provision systems
EP4133959B1 (en) Heater assembly and container
WO2022123757A1 (ja) 香味吸引器
US20230301357A1 (en) Flavor inhaler
TW202222180A (zh) 香味吸嚐器及香味吸嚐器的製造方法
EP3871525A1 (en) Suction device
TW202222178A (zh) 香味吸嚐器及壓力緩和方法
JP7344412B2 (ja) 香味吸引器
WO2022123770A1 (ja) 香味吸引器及び香味吸引器の製造方法
TWI841851B (zh) 香味吸嚐器
CN116568163A (zh) 香味吸取器
EP3871533A1 (en) Heating assembly and flavor inhaler provided with same
WO2022224428A1 (ja) 香味吸引器
WO2022123766A1 (ja) 香味吸引器及び香味吸引器の製造方法
TW202222186A (zh) 香味吸嚐器
US20240164448A1 (en) Flavor inhale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flavor inhaler
WO2024100781A1 (ja) 香味吸引器、及び、香味吸引システム
EP4248779A1 (en) Vaporizer and electronic vaporization device
CN117355230A (zh) 香味吸取器以及香味吸取器的制造方法
TW202241290A (zh) 香味吸嚐器
JP2024518729A (ja) エアロゾル生成装置
JP2024518739A (ja) エアロゾル生成装置
TW202137898A (zh) 用於氣溶膠產生裝置之設備
JP2024518726A (ja) エアロゾル生成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