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214499A - 提帶 - Google Patents

提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214499A
TW202214499A TW109135434A TW109135434A TW202214499A TW 202214499 A TW202214499 A TW 202214499A TW 109135434 A TW109135434 A TW 109135434A TW 109135434 A TW109135434 A TW 109135434A TW 202214499 A TW202214499 A TW 202214499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ing
loop
accommodating space
strap
connecting pie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354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32696B (zh
Inventor
江玉婷
陳裕翔
Original Assignee
江玉婷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江玉婷 filed Critical 江玉婷
Priority to TW10913543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32696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326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32696B/zh
Publication of TW2022144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14499A/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AREA)
  • Packag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提帶,係用以提持飲品容器,主要包括一第一環圈、一第二環圈以及一提持件,該第一環圈及該第二環圈分別框圍出一供該飲品容器插置固定或取出之第一容置空間與第二容置空間,且該第一環圈及該第二環圈操作性地呈上下或左右相鄰,更具有一可撓性連接帶連接於該第一環圈與該第二環圈之間,該提持件兩端可拆卸地選擇設於該第一環圈或第二環圈的兩側,藉由操作該第一環圈及該第二環圈呈上下或左右相鄰,而達到可變換提持杯數之目的。

Description

提帶
本發明係與提帶有關,尤指一種可視需求變換容置飲料數量之提帶結構者。
隨著工商業的快速發展,現今的飲食文化也越來越豐富多變。其中,茶飲消費部分又佔了消費市場的大宗,因此茶飲店家隨處可見且人手一杯。而因應政府訂定的環保限塑政策以及響應環保,茶飲店家不再提供免費的塑膠袋,藉以降低塑膠袋的使用,並減少塑膠垃圾的汙染問題,因此,相關業者研發及推出可重複利用的環保飲料提袋。
目前市面上的飲料提袋大致可分為提袋式及杯套式兩種;然而,上述的兩種飲料提袋皆僅能容納單一個飲料容器,當消費者購買超過一杯以上之飲料,就必需攜帶一個以上的飲料提袋,或者是準備一個較大的提袋,令其可以同時容納數杯飲料,故,現有的飲料提袋在使用上仍有未臻完善之處。
有鑒於現有技術的缺點及不足,本發明提供一種提帶,其經由簡易的變換排列位置及固定,而達到可依所需提持的飲料杯數,對應變換使用狀態之目的。
為達上述之目的,本發明係提供一種提帶,用以提持飲品容器,其主要包括:
一第一環圈,其框圍出一第一容置空間。
一第二環圈,其框圍出一第二容置空間,更具有一可撓性連接帶連接於該第一環圈與該第二環圈之間,且該第二環圈可操作性地與該第一環圈呈上、下相鄰或左、右相鄰。以及
一提持件,為一帶體,其橋跨於該第一環圈與該第二環圈兩側。
當該第一環圈與該第二環圈呈上、下相鄰狀態下,該飲品容器可同時置入固定於該第一容置空間及該第二容置空間,而該提持件可拆卸地選擇組設於該第一環圈或該第二環圈兩側或該提持件兩端分別組設於該第一環圈與該第二環圈;當該第一環圈與該第二環圈呈左、右相鄰狀態下,該第一容置空間及該第二容置空間可供二飲品容器分別置入固定,而該提持件可拆卸地組設於該第一環圈與該第二環圈形成相對的外側,藉以操作該第一環圈及該第二環圈相鄰的位置,而達到變換使用之目的。
以下係藉由特定的具體實施例說明本發明之實施方式,熟悉此技術之人士可由本說明書所揭示之內容輕易地瞭解本發明之其他優點及功效。
請參閱圖1與圖2所示,係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提帶(10),係用以提持飲品容器(C),該飲品容器(C)泛指呈下窄上寬的杯體或瓶體,或者是杯口、瓶口周圍向外設有凸緣之容器者。該提帶(10)主要包括一第一環圈(1)、一第二環圈(2)以及一提持件(3)。
其中第一環圈(1)及該第二環圈(2)具有預設寬度及厚度,且係由柔軟可彎撓或具有彈性之材質所製,例如:布料、皮革或是塑膠等,而布料除一般所指之織物外,包含織帶、鬆緊帶等皆屬布料之範圍。再者,該第一環圈(1)與該第二環圈(2)可呈疊合狀態或是撐開狀態,本發明之結構及圖式皆以撐開狀態做說明,當其呈疊合狀態時,可縮減體積以便於收藏。
配合圖1及圖2所示,其顯示為本發明提持單一飲品容器(C)之實施狀態。該第一環圈(1)框圍出一上、下端呈開放狀之第一容置空間(11),該第一容置空間(11)的內徑介於該飲品容器(C)之最大外徑(C1)與最小外徑(C2)之間,且該第一環圈(1)兩相對側分別設有一第一連結件(12)。
該第二環圈(2)框圍出一上、下端呈開放狀之第二容置空間(21),該第二容置空間(21)的內徑介於該飲品容器(C)之最大外徑(C1)與最小外徑(C2)之間,且該第二環圈(2)兩相對側分別設有一第二連結件(22);在本實施例中,各該第一連結件(12)與各該第二連結件(22)係分別設於該第一環圈(1)及該第二環圈(2)的外側,但非以此為限,其亦可設於該第一環圈(1)及該第二環圈(2)的內側;此外,該第二環圈(2)可操作性地與該第一環圈(1)呈上、下相鄰或左、右相鄰。
再者,本發明更具有一可撓性連接帶(23)連接於該第一環圈(1)與該第二環圈(2)之間,該第一環圈(1)與該第二環圈(2)為上、下相鄰的狀態,該連接帶(23)係設於位在同一側的該第一連結件(12)與該第二連結件(22)之間,本發明不限制該連接帶(23)之材質,其可與該第一環圈(1)、該第二環圈(2)材質相異或相同,且可由該第一環圈(1)與該第二環圈(2)一體成型或是固定於該第一環圈(1)及該第二環圈(2)的內側、外側或是包覆內側與外側,圖1顯示為該連接帶(23)包覆並固定於該第一環圈(1)及該第二環圈(2)的內側與外側之實施例。
該提持件(3)為一帶體,其係橋跨於該第一環圈(1)與該第二環圈(2)兩側,且該提持件(3)兩端分別可拆卸地選擇組設於該第一環圈(1)或該第二環圈(2)兩側,組設方式可為綁結(未圖式)或是公母相配合之結構,以下以公母相配合之結構做說明。該提持件(3)的兩端分別設有一第三連結件(31),各該第三連結件(31)分別可拆卸地選擇組設於各該第一連結件(12)或各該第二連結件(22),或者是一端組設於該第一連結件(12),另一端組設於該第二連結件(22)。
而為使本發明在提持單杯飲品時,意即該第一環圈(1)與該第二環圈(2)呈上、下相鄰的狀態,可以維持該第一環圈(1)與該第二環圈(2)之間結構穩定,該提持件(3)其中一端更設有一第四連結件(32),該第四連結件(32)係與該第三連結件(31)形成間隔排列,該提持件(3)此端的該第三連結件(31)及該第四連結件(32)係分別結合於該連接帶(23)相對側的該第一連結件(12)及該第二連結件(22),藉此,可以讓該第一環圈(1)及該第二環圈(2)兩側透過該連接帶(23)及該第三連結件(31)、該第四連結件(32)而維持相同的間距,進而增加提持時的結構穩定度。
呈上所述,本發明不限制各該第一連結件(12)、各該第二連結件(22)、各該第三連結件(31)以及該第四連結件(32)之態樣,其可例如為:公母扣、魔鬼氈、插扣或磁吸結構等可相互配合之結構者,本實施例之圖式係以公母扣為例。
據此,該飲品容器(C)可同時插置於該第一容置空間(11)與該第二容置空間(21)內,由於該飲品容器(C)係呈下窄上寬,因此,該飲品容器(C)會如圖2所示卡設於該第一容置空間(11)上端的開放處以形成固定,另外,當該飲品容器(C)為杯口、瓶口周圍設有向外凸緣者,該飲品容器(C)則會以該凸緣卡設於該第一容置空間(11)上端的開放處以形成固定。
續請配合參閱圖3至圖5,其顯示為本發明變換另一使用狀態之示意圖。當使用者須提持二飲品容器(C)時,則如圖3所示將該連接帶(23)朝外並朝上翻摺(如圖3箭頭方向),使該連接帶(23)呈U形狀態,令該第二環圈(2)與該第一環圈(1)形成左、右相鄰的排列,同時操作鄰近該連接帶(23)的該第一連結件(12)及該第二連結件(22)相結合,並將該提持件(3)兩端的該第三連結件(31)分別結合於該第一環圈(1)外側的該第一連結件(12)以及該第二環圈(2)外側的該第二連結件(22),而二飲品容器(C)則可分別插置於該第一容置空間(11)及該第二容置空間(21)內,進而達到可變換提持雙杯飲料之目的。值得一提的是,該提持件(3)一端可藉由選擇以該第三連結件(31)或是以該第四連結件(32)結合於該第一連結件(12),而調整該提持件(3)提持時之長度。
再者,請配合參閱圖6與圖7所示,在如上述結構的基礎之下,本實施例之提帶(10’)具有二組如上所述可操作性左、右相鄰或上、下相鄰的第一環圈(1)(1’)及第二環圈(2)(2’),在本實施例中,該第一環圈(1)(1’)及第二環圈(2)(2’)皆呈左、右相鄰的使用狀態,而各該連接帶(23)(23’)係以十字交錯方式疊合,意即位於下方的該連接帶(23)往上翻摺,讓U形開口朝上,而位於上方的該連接帶(23’)往下翻摺,讓U形開口朝下,且分別將該第一連結件(12’)與該第二連結件(22’)相結合、該第一連結件(12)與該第二連結件(22)相結合,使得各該連接帶(23)(23’)相互形成反向結合,再將該提持件(3)的各該第三連結件(31)分別結合於該連接帶(23)位於下方之該第一環圈(1)與該第二環圈(2)外側的該第一連結件(12)、該第二連結件(22),即可將本發明擴增為提持二杯以上的結構,另外,可在該連接帶(23’)位於上方之該第一環圈(1’)與該第二環圈(2’)外側結合另一提持件(未圖式),以增加提持之結構穩定性。
然而,上述實施例僅例示性說明本發明之功效,而非用於限制本發明,任何熟習此項技術之人士均可在不違背本發明之精神及範疇下,對上述實施例進行修飾與改變。此外,在上述該些實施例中之元件的數量僅為例示性說明,亦非用於限制本發明。因此本發明之權利保護範圍,應如以下之申請專利範圍所列。
(10)(10’):提帶 (1)(1’):第一環圈 (11):第一容置空間 (12)(12’):第一連結件 (2)(2’):第二環圈 (21):第二容置空間 (22)(22’):第二連結件 (23)(23’):連接帶 (3):提持件 (31):第三連結件 (32):第四連結件 (C):飲品容器 (C1):最大外徑 (C2):最小外徑
圖1:係本發明之第一狀態分解示意圖。 圖2:係本發明之第一狀態立體示意圖。 圖3:係本發明之環圈單元變換操作示意圖。 圖4:係本發明之使用狀態分解示意圖。 圖5:係本發明之使用狀態示意圖。 圖6:係本發明之擴充狀態分解示意圖。 圖7:係本發明之擴充狀態示意圖。
(10):提帶
(1):第一環圈
(11):第一容置空間
(12):第一連結件
(2):第二環圈
(21):第二容置空間
(22):第二連結件
(23):連接帶
(3):提持件
(31):第三連結件
(32):第四連結件
(C):飲品容器
(C1):最大外徑
(C2):最小外徑

Claims (9)

  1. 一種提帶,係用以提持飲品容器,其主要包括: 一第一環圈,其框圍出一第一容置空間; 一第二環圈,其框圍出一第二容置空間,更具有一可撓性連接帶連接於該第一環圈與該第二環圈之間,且該第二環圈可操作性地與該第一環圈呈上、下相鄰或左、右相鄰;以及 一提持件,為一帶體,其橋跨於該第一環圈與該第二環圈兩側,當該第一環圈與該第二環圈呈上、下相鄰狀態下,該飲品容器可同時置入固定於該第一容置空間及該第二容置空間,而該提持件兩端可拆卸地選擇組設於該第一環圈或該第二環圈兩側或該提持件兩端分別組設於該第一環圈與該第二環圈;當該第一環圈與該第二環圈呈左、右相鄰狀態下,該第一容置空間及該第二容置空間可供二飲品容器分別置入固定,而該提持件可拆卸地組設於該第一環圈與該第二環圈形成相對的外側。
  2. 如請求項1所述提帶,其中該第一環圈兩相對側分別設有一第一連結件,該第二環圈兩相對側分別設有一第二連結件,該提持件兩端分別設有一第三連結件,該提持件係以各該第三連結件選擇結合於各該第一連結件或各該第二連結件。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提帶,其中該提持件其中一端更設有一第四連結件,該第四連結件係與該第三連結件形成間隔排列。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提帶,其中各該第一連結件、各該第二連結件係與各該第三連結件、該第四連結件為公母相配合之結構,其選自公母扣、魔鬼氈、插扣或磁吸結構其中之一。
  5. 如請求項2所述之提帶,其中該第一環圈與該第二環圈呈左、右相鄰狀態下,相鄰的該第一連結件及該第二連結件可操作性地結合。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提帶,其中該提持件係以綁結方式組設於該第一環圈或該第二環圈兩側。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提帶,其中該第一環圈與該第二環圈呈上、下相鄰狀態下,該連接帶係設於同一側的該第一連結件與該第二連結件之間。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提帶,其中該第一環圈及該第二環圈係由柔軟可彎撓或具有彈性之材質所製。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提帶,其中各該第一連結件以及各該第二連結件係設於該第一環圈以及該第二環圈的外側或內側。
TW109135434A 2020-10-14 2020-10-14 提帶 TWI73269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135434A TWI732696B (zh) 2020-10-14 2020-10-14 提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135434A TWI732696B (zh) 2020-10-14 2020-10-14 提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32696B TWI732696B (zh) 2021-07-01
TW202214499A true TW202214499A (zh) 2022-04-16

Family

ID=779112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35434A TWI732696B (zh) 2020-10-14 2020-10-14 提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732696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238115A (ja) * 2006-03-07 2007-09-20 Toppan Printing Co Ltd ボトルホルダー
US10086736B1 (en) * 2017-03-28 2018-10-02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Cup holder assembly having stabilizers
JP6884400B2 (ja) * 2018-07-05 2021-06-09 株式会社栃木屋 物品ホルダー
TWM591344U (zh) * 2019-09-23 2020-03-01 吳聖慧 兩用式飲料提袋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32696B (zh) 2021-07-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510974B2 (en) Backpack for displaying objects stored within
US3001566A (en) Article carrying bags
JPH02109867A (ja) 物品用包装具
JP3223038U (ja) 調整可能式容器手提げベルト構造
TW202214499A (zh) 提帶
US20210169189A1 (en) Foldable bag
TWM627513U (zh) 容器提袋
JP3227256U (ja) 折りたたみかばん
CN210708592U (zh) 一种手提酒盒
TWI766278B (zh) 折疊包及折疊包的製作方法
JP3141461U (ja) 買物用バッグの袋体及び買物用バッグ
TWM591344U (zh) 兩用式飲料提袋
KR101913031B1 (ko) 쇼핑백 겸용 포장백
TWM589482U (zh) 複合式袋體結構
CN213096599U (zh) 卷绕式便携手提袋
JP7344753B2 (ja) カップホルダー
JP3224329U (ja) 買物用バッグ
CN215225237U (zh) 一种购物袋
JP3017056U (ja) ナップサック
CN211703713U (zh) 一种卡片折叠袋
JP3229073U (ja) 手提げ鞄
JP3224386U (ja) 手提げバッグ
CN210809642U (zh) 一种多功能茶具收纳盒
TWM624293U (zh) 子母式多功能收納袋
CN209950607U (z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