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203613A - 無線資料通訊方法、電腦周邊裝置及接收器裝置 - Google Patents
無線資料通訊方法、電腦周邊裝置及接收器裝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202203613A TW202203613A TW110121297A TW110121297A TW202203613A TW 202203613 A TW202203613 A TW 202203613A TW 110121297 A TW110121297 A TW 110121297A TW 110121297 A TW110121297 A TW 110121297A TW 202203613 A TW202203613 A TW 202203613A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frequency
- aforementioned
- channel
- hopping sequence
- frequency hopping
- Prior art date
Links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8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3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0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0737 periodic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101100288236 Arabidopsis thaliana KRP4 gene Protein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101100433979 Bos taurus TNK2 gene Protein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101100385394 Zea mays ACK2 gene Protein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3
- 102100036409 Activated CDC42 kinase 1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8
- 101000928956 Homo sapiens Activated CDC42 kinase 1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8
- 101000685663 Homo sapiens Sodium/nucleoside cotransporter 1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8
- 102100023116 Sodium/nucleoside cotransporter 1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101000821827 Homo sapiens Sodium/nucleoside cotransporter 2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4
- 102100021541 Sodium/nucleoside cotransporter 2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052 compar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228 spectru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790 confirm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70 limi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829 redu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929 regen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069 regene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08694 Humulus lupulu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92 add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010 comprom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41 reversi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69—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 H04B1/713—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using frequency hopping
- H04B1/715—Interference-related aspect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2—Input arrangements using manually operated switches, e.g. using keyboards or dials
- G06F3/02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discrete items of information into a coded form, e.g. arrangements for interpreting keyboard generated codes as alphanumeric codes, operand codes or instruction code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6F3/0354—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detection of 2D relative movements between the device, or an operating part thereof, and a plane or surface, e.g. 2D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pucks
- G06F3/03543—Mice or puck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6F3/038—Control and interface arrangements therefor, e.g. drivers or device-embedded control circuitr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69—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 H04B1/713—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using frequency hopping
- H04B1/7143—Arrangements for generation of hop patter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38—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38
- G06F2203/0384—Wireless input, i.e. hardware and software details of wireless interface arrangements for pointing devic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69—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 H04B1/713—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using frequency hopping
- H04B1/7156—Arrangements for sequence synchronis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69—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 H04B1/713—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using frequency hopping
- H04B1/715—Interference-related aspects
- H04B2001/7154—Interference-related aspects with means for preventing interferenc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group of H04B3/00 - H04B13/00
- H04B2201/69—Orthogonal 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in general
- H04B2201/713—Frequency hopping
- H04B2201/71315—Wide band interferenc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group of H04B3/00 - H04B13/00
- H04B2201/69—Orthogonal 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in general
- H04B2201/713—Frequency hopping
- H04B2201/71323—Adaptive system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group of H04B3/00 - H04B13/00
- H04B2201/69—Orthogonal 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in general
- H04B2201/713—Frequency hopping
- H04B2201/71376—Threshold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15—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adaptation strateg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5—Transmission of mode-switching indic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74—Buffer managemen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 Radar Systems Or Details Thereof (AREA)
Abstract
無線資料通訊方法用於電腦周邊裝置與接收器裝置之間的通訊,前述資料方法包括:使用無線通訊協定將資料流自電腦周邊裝置傳輸至接收器裝置,無線通訊協定可以在第一頻帶及第二頻帶下操作。每一頻帶可以劃分為複數個次頻帶,次頻帶可以進一步劃分為頻道。在第一時槽期間,操作頻道可為根據第一跳頻序列自第一頻帶的一個次頻帶的頻道中選擇的第一操作頻道。在第二時槽期間,可根據第二跳頻序列自第二頻帶的複數個次頻帶中的一個次頻帶的頻道中選擇操作頻道。任何跳頻序列的相鄰頻道可以具有不同的次頻帶。亦展望了一種實現前述方法的裝置。
Description
本揭示內容的一個態樣係關於一種電腦周邊裝置。本揭示內容的另一態樣係關於一種接收器裝置。本揭示內容的另一態樣係關於一種無線資料通訊方法。
例如,當干擾訊號太強時,經由固定頻率通道的資料通訊可能會受到干擾,導致無法在接收器處正確恢復訊號。為避免第一頻道中的干擾,可採用跳頻,其中當第一頻道不好時使用相鄰頻道。然而,當干擾源亦在前述相鄰頻道中傳輸時,可能無法避免干擾。因此,需要一種改進的通訊方法來避免干擾。
本揭示內容的一個態樣係關於一種電腦周邊裝置,前述電腦周邊裝置包括電腦周邊功能電路,前述電腦周邊功能電路用以向電腦提供一或多個預定義周邊功能。前述電腦周邊裝置可進一步包括人性化介面,前述人性化介面用於接收來自使用者的資料及/或向使用者呈現資料。前述電腦周邊裝置可進一步包括編碼器,前述編碼器用以使用前述資料對資料流進行編碼。前述電腦周邊裝置可進一步包括通訊電路,前述通訊電路經組態以實現與接收器裝置的無線資料通訊以耦合至前述電腦。前述通訊電路可進一步經組態以根據無線通訊協定傳輸前述資料流。前述通訊協定可以不重疊的第一頻帶及第二頻帶操作,一個頻帶位於比另一頻帶更低的頻率範圍。前述第一頻帶及第二頻帶中的每一者可劃分為複數個次頻帶。前述複數個次頻帶中的每一次頻帶可進一步劃分為複數個頻道。根據前述無線通訊協定傳輸前述資料流可包括:在第一時槽及第二時槽期間經由操作頻道傳輸前述資料流的資料。前述第一時槽及前述第二時槽可以週期序列交替。前述第一時槽及前述第二時槽可具有固定的持續時間。在前述第一時槽期間,前述操作頻道可為根據第一跳頻序列自前述第一頻帶的前述複數個次頻帶中的一個次頻帶的前述複數個頻道中的一個頻道選擇的第一操作頻道。由於變得滿足第一錯誤條件,前述第一操作頻道可經選擇作為前述第一跳頻序列的下一第一操作頻道。在前述第二時槽期間,前述操作頻道可為根據第二跳頻序列自前述第二頻帶的前述複數個次頻帶中的一個次頻帶的前述複數個頻道中的一個頻道選擇的第二操作頻道。由於變得滿足第二錯誤條件,前述第二操作頻道可經選擇作為下一第二操作頻道。前述第一跳頻序列的任意兩個相鄰頻道或前述第二跳頻序列的任意兩個相鄰頻道可具有不同的次頻帶。
本揭示內容的另一態樣係關於一種接收器裝置,前述接收器裝置可耦合至電腦,且包括通訊電路,前述通訊電路經組態以實現與如前述請求項中任一項所記載之電腦周邊裝置的無線資料通訊。
本揭示內容的另一態樣係關於一種無線資料通訊方法,用於電腦周邊裝置與接收器裝置之間的通訊。前述無線資料通訊方法可包括:根據無線通訊協定將資料流自電腦周邊裝置傳輸至接收器裝置。前述通訊協定可以不重疊的第一頻帶及第二頻帶操作,一個頻帶位於比另一頻帶更低的頻率範圍。前述第一頻帶及第二頻帶中的每一者可劃分為複數個次頻帶。前述複數個次頻帶中的每一次頻帶可進一步劃分為複數個頻道。根據前述無線通訊協定傳輸前述資料流可包括:在第一時槽及第二時槽期間經由操作頻道傳輸前述資料流的資料。前述第一時槽及前述第二時槽可以週期序列交替。前述第一時槽及前述第二時槽可具有固定的持續時間。在前述第一時槽期間,前述操作頻道可為根據第一跳頻序列自前述第一頻帶的前述複數個次頻帶中的一個次頻帶的前述複數個頻道中的一個頻道選擇的第一操作頻道。由於變得滿足第一錯誤條件,前述第一操作頻道可經選擇作為前述第一跳頻序列的下一第一操作頻道。在前述第二時槽期間,前述操作頻道可為根據第二跳頻序列自前述第二頻帶的前述複數個次頻帶中的一個次頻帶的前述複數個頻道中的一個頻道選擇的第二操作頻道。由於變得滿足第二錯誤條件,前述第二操作頻道可經選擇作為下一第二操作頻道。前述第一跳頻序列的任意兩個相鄰頻道或前述第二跳頻序列的任意兩個相鄰頻道可具有不同的次頻帶。
在一些實施例中,前述電腦周邊裝置可以為人性化介面裝置(human interface device;HID),例如電腦滑鼠或鍵盤。
下面的詳細描述參考了隨附圖式,前述隨附圖式藉由說明的方式示出了可以在其中實踐本揭示內容的具體細節及實施例。前述實施例經足夠詳細地描述以使本領域技術人員能夠實踐本揭示內容。在不脫離本揭示內容的範圍的情況下,可以利用其他實施例及結構,且可以進行邏輯改變。各種實施例不一定為相互排斥的,因為一些實施例可以與一或多個其他實施例組合以形成新的實施例。
在電腦周邊裝置或接收器裝置的上下文中描述的實施例類似地適用於其他電腦周邊裝置或接收器裝置。類似地,在無線資料通訊方法的上下文中描述的實施例類似地適用於電腦周邊裝置或接收器裝置,反之亦然。
在實施例的上下文中描述的特徵可相應地適用於其他實施例中的相同或相似的特徵。在實施例的上下文中描述的特徵可相應地適用於其他實施例,即使在前述其他實施例中沒有明確描述。此外,如針對實施例的上下文中的特徵所描述的添加及/或組合及/或替代可相應地適用於其他實施例中的相同或相似特徵。
在各種實施例的上下文中,關於特徵或元件使用的冠詞「一(a)」、「一(an)」及「前述」包括對一或多個特徵或元件的引用。
在各種實施例的上下文中,且如本文所使用,術語「及/或」包括一或多個相關聯的所列項目的任何及所有組合。
在各種實施例的上下文中,且如本文所使用,頻率、頻道、頻帶及頻率次頻帶可以為射頻(radio frequency;RF)。例如,第一頻帶及第一頻帶中的每一者都可以為例如在頻率範圍內的RF頻帶。例如,第一頻帶及第二頻帶可以在2.4 GHz頻譜中,前述頻譜可以為例如自2402 Mhz至2480 Mhz。例如,第一頻帶可以為2402 Mhz至2441 Mhz,且第二頻帶可以為2442 Mhz至2480 Mhz(反之亦然)。然而,本揭示內容不限於此。
在各種實施例的上下文中,且如本文所用,諸如「第一」及「第二」之類的術語用於區分本揭示內容的元件且不一定指示「第一」出現在「第二」之前。例如,第一發射器、第一接收器、第一頻道選擇器中的術語「第一」表示前述元件包括在電腦周邊裝置中,相反,接收器裝置包括第二發射器、第二接收器及第二頻道選擇器。對第一發射器、第一接收器及第一頻道選擇器的說明可以分別適用於第二發射器、第二接收器及第二頻道選擇器。此外,在第一操作頻道及與第一時槽相關聯的複數個第一頻道中的術語「第一」將前述頻道與第二操作頻道及與第二時槽相關聯的複數個第二頻道區分開來。
對電腦周邊裝置的說明可以適用於接收器裝置,反之亦然,因此對「數位裝置」(不包括「第一」或「第二」)的引用可以適用於一個或每一電腦周邊裝置及接收裝置。
應理解,發射器裝置可互換地稱為發射器或發送器,且接收器裝置可稱為接收器。類似地,傳輸及發送在本文中可以互換使用。
在實施例中,「電路」(或複數個電路)可理解為任何種類的邏輯實現實體,前述邏輯實現實體可以為專用電路或執行儲存在記憶體、韌體或任何組合中的軟體的處理器。因此,在實施例中,「電路」可以為硬線邏輯電路或可程式邏輯電路,諸如可程式處理器,例如微處理器(例如複雜指令集電腦(Complex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CISC)處理器或精簡指令集電腦(Redu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RISC)處理器)。「電路」亦可為執行軟體的處理器,例如任何類型的電腦程序,例如使用虛擬機器碼的電腦程序,例如Java。根據替代實施例,將在下面更詳細地描述的相應功能的任何其他類型的實現亦可理解為「電路」。
在實施例中,用以自使用者接收資料及/或向使用者呈現資料的人性化介面可包括電子元件(硬體),諸如轉換器,例如機械鑰匙、光學感測器等。
本文中的術語「耦合」(或「連接」)可理解為電耦合或機械耦合,例如附接或固定,或僅接觸而沒有任何固定,且應理解,可以提供直接耦合或間接耦合(換言之:不直接接觸的耦合)。
將參考隨附圖式來說明各種實施例及發明,然而,本揭示內容不限於此。圖1及圖2示出了電腦周邊裝置100。在圖1中,示出了一種系統1,其中電腦周邊裝置100及接收器裝置200經組態以經由操作頻道14彼此通訊。電腦周邊裝置100可以為周邊裝置,例如人性化介面裝置(HID),諸如電腦滑鼠102或鍵盤。接收器裝置200可以為由電腦10包括及/或可耦合至電腦10的通訊單元,例如USB伺服器鑰201。
根據各種實施例,電腦周邊裝置100可包括:電腦周邊功能電路101,前述電腦周邊功能電路101用以向電腦10提供一或多個預定義周邊功能。電腦周邊裝置可包括人性化介面,前述人性化介面用以接收來自使用者的資料20及/或向使用者呈現資料。電腦周邊介面可進一步包括編碼器110,前述編碼器110用以使用資料對資料流進行編碼。電腦周邊介面可為通訊電路,前述通訊電路經組態以實現與接收器裝置200的無線資料通訊以耦合至電腦10。
在各種實施例的上下文中,且如本文所使用,例如,當指示資料流的資料時,「資料」可以包括資料包的含義。
例如,電腦周邊裝置可以包括第一發射器Tx1,前述第一發射器Tx1經組態以經由操作頻道14發送第一資料UL1;及第一接收器Rx1,前述第一接收器Rx1經組態以接收第二資料DL1,前述第二資料DL1可經由操作頻道14接收。根據各種實施例,電腦周邊裝置可包括第一頻道選擇器140,前述第一頻道選擇器140經組態以根據無線通訊協定選擇操作頻道14作為第一操作頻道1CHn,且選擇操作頻道14作為第二操作頻道2CHn。
第一時槽TS1及第二時槽TS2可以以週期序列重複,例如第一時槽TS1、第二時槽TS2、第一時槽TS1、第二時槽TS2……。複數個第一頻道1CH可包括在第一頻帶B1內。複數個第二頻道2CH可包括在第二頻帶B2內。根據各種實施例,第一頻帶B1及第二頻帶B2的頻率不重疊。根據各種實施例,第一頻帶B1及第二頻帶B2不重疊。第一頻帶B1亦可稱為低頻帶,而處於高於第一頻帶B1的頻率範圍內的第二頻帶B2亦可稱為高頻帶。或者,第一頻帶B1亦可稱為高頻帶,而處於低於第一頻帶B1的頻率範圍內的第二頻帶B2亦可稱為低頻帶。
根據各種實施例,頻道選擇器經組態以在發射及/或接收資料之前選擇操作頻道,例如可以在發射及/或接收資料之前的時槽期間選擇操作頻道用於時槽,或者可以在發送及/或接收資料以準備下一次發送及/或接收操作之後選擇,例如,為下一時槽做準備。
根據各種實施例,第一頻道選擇器140基於第一頻道跳頻序列S1(亦簡稱為第一跳頻序列)選擇第一操作頻道1CHn,且進行相應配置。第一頻道選擇器140基於第二頻道跳頻序列S2(亦簡稱為第二跳頻序列)選擇第二操作頻道2CHn,且進行相應配置。第一頻道選擇器140可包括記憶體130。電腦周邊裝置100,例如第一頻道選擇器140,可經組態以將第一跳頻序列S1及/或第二跳頻序列S2儲存在記憶體130中。
根據一些實施例,電腦周邊裝置100經組態以產生第一跳頻序列S1及/或第二跳頻序列S2。根據一些實施例,電腦周邊裝置100經組態以更新第一跳頻序列S1及/或第二跳頻序列S2。替代或另外地,電腦周邊裝置100經組態以例如經由第一接收器Rx1來接收第一跳頻序列S1及/或第二跳頻序列S2,用於使跳頻序列與接收器裝置200同步。因此,在一些實施例中,電腦周邊裝置100可以包括跳頻序列產生器,而在其他實施例中,電腦周邊裝置100可以不必包括跳頻序列產生器,因為第一跳頻序列S1及/或第二跳頻序列S2可以自接收器裝置200接收,因此可以簡化電腦周邊裝置100。
圖2中的系統1示出了電腦周邊裝置100及接收器裝置200。根據各種實施例,電腦周邊裝置100及接收器裝置200經組態以根據通訊協定彼此通訊。例如,第一發射器Tx1經組態以經由操作頻道14將第一資料UL1作為資料流發送至接收器裝置200的第二接收器Rx2。第二發射器Tx2經組態以經由操作頻道14將第二資料DL1發送至電腦周邊裝置100的第一接收器Rx1。根據一些實施例,第二資料DL1可為資料流。根據各種實施例,接收器裝置200,例如第二頻道選擇器240可經組態以將第一跳頻序列S1及/或第二跳頻序列S2儲存於記憶體230中。
根據各種實施例,對於包括電腦周邊裝置100及接收器裝置200的系統1,電腦周邊裝置100及接收器裝置200中的至少一者包括跳頻序列產生器,例如接收器裝置200可包括跳頻序列產生器250且可經組態以例如經由第二發射器Tx2將第一跳頻序列S1及/或第二跳頻序列S2發送至電腦周邊裝置100。在實施例中,其他數位裝置可以不含跳頻序列產生器,或者可包括失能的跳頻序列產生器,從而允許電腦周邊裝置100及接收器裝置200使用相同的電路,其中跳頻序列產生器可以根據較佳用途賦能或失能。此舉可以簡化生產,因為可以使用相應的旗標簡單地設置賦能或失能。
根據一些實施例,電腦周邊裝置100可包括編碼器110,前述編碼器110用以提供或產生資料。當數位裝置之一經組態作為HID(例如,如圖2中所示的電腦周邊裝置100)時,數位裝置可包括另外的數位電路來執行HID功能。例如,編碼器110可為滑鼠電路,前述滑鼠電路經組態以產生關於滑鼠移動、按鈕點擊及捲輪中的一或多者的資料。
根據一些實施例,接收器裝置200經組態以耦合至電腦,例如電腦匯流排,諸如USB匯流排。根據一些實施例,接收器裝置200可以包括資料介面210,例如USB介面。例如,接收器裝置可為USB伺服器鑰。
根據一些實施例,電腦周邊裝置100可以包括資料緩衝器120,前述資料緩衝器120經組態以儲存待發送的第一資料UL1及/或儲存接收的第二資料DL1。根據一些實施例,接收器裝置200可以包括資料緩衝器220,前述資料緩衝器220經組態以儲存接收的第一資料UL1及/或儲存待發送的第二資料DL1。
根據各種實施例,電腦周邊裝置100及接收器裝置200各自可進一步包括通常用於資料通訊的其他電路,為了簡單起見,不再詳細解釋,例如,各自可以獨立地包括以下部件中的一或多者:內部時鐘、時鐘同步電路、時鐘恢復電路、微控制器、加密電路、解密電路、記憶體、微控制器、放大器、天線、上述任何一種的組合。
在下文中,為了說明的目的,將使用圖3來解釋如何決定及執行頻道跳頻。與其他圖一樣,本揭示內容不限於此。為了便於理解,參考了電腦周邊裝置100,然而接收器裝置200可以相同方式組態。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對於系統1而言,電腦周邊裝置100及接收裝置200中的每一者具有同步的跳頻序列及同步的操作頻道,從而不會丟失通訊。
根據各種實施例,展望了一種無線資料通訊方法300,例如如圖3所示。無線資料通訊方法300可以包括:根據無線通訊協定將資料流(步驟350)自電腦周邊裝置100傳輸至接收器裝置200。通訊協定以第一頻帶B1及第二頻帶B2操作,前述第一頻帶B1及前述第二頻帶B2可以不重疊,一個頻帶位於比另一頻帶更低的頻率範圍中。第一頻帶B1及第二頻帶B2中的每一者可以劃分為複數個次頻帶。複數個次頻帶中的每一次頻帶可進一步劃分為複數個頻道。
無線資料通訊方法300可以包括:提供待傳輸的資料流的資料,例如第一資料。無線資料通訊方法300可以包括:確定第一時槽TS1或第二時槽TS2當前是否可用。例如,藉由比較數位裝置的內部時鐘的時間,例如奇數毫秒可以分配給第一時槽TS1且偶數毫秒可以分配給第二時槽TS2。替代或另外地,例如經由圖3中稱為時槽中斷的計時器中斷以規則之間隔執行的時間檢查,且僅檢查最後一個時槽或最後x個時槽(x為等於或大於2的整數)是否為第一時槽TS1,在此情況下,當前時槽將為第二時槽TS2或最後一個時槽或最後x個時槽為第二時槽TS2,在此情況下,當前時槽將為第一時槽TS1,然而其他實現方式亦為可能的。當前時槽的確定可以在確定方塊中進行,例如如圖3中經由「時槽?」所示。無線資料通訊方法300可包括:在以週期序列重複(例如交替)的第一時槽TS1及第二時槽TS2期間,由電腦周邊裝置100經由操作頻道向接收器裝置200提供資料流(步驟350)的傳輸資料。
根據無線通訊協定傳輸資料流可以包括:在第一時槽TS1及第二時槽TS2期間經由操作頻道傳輸資料流的資料。第一時槽TS1及第二時槽TS2可以具有固定的持續時間且可以週期序列交替。
在第一時槽TS1期間,操作頻道可為根據第一跳頻序列自第一頻帶B1的複數個次頻帶1SB中的一個次頻帶的複數個頻道中的一個頻道中選擇的第一操作頻道1CHn。在第二時槽TS2期間,操作頻道可為根據第二跳頻序列S2自第二頻帶B2的複數個次頻帶2SB中的一個次頻帶的複數個頻道中的一個頻道中選擇的第二操作頻道2CHn。
根據各種實施例,方法可以包括:獲得操作頻道作為第一操作頻道1CHn的步驟330。根據各種實施例,方法可以包括:獲得操作頻道作為第二操作頻道2CHn的步驟340。
由於滿足第一錯誤條件,第一操作頻道1CHn可經選擇作為第一跳頻序列S1的下一第一操作頻道1CHnp1。第一操作頻道1CHn可以在不滿足第一錯誤條件時,保留為當前的第一操作頻道,意味著第一操作頻道不發生跳頻,保留第一跳頻序列S1的同一頻道用於第一時槽TS1。根據各種實施例,無線資料通訊方法可以包括:基於第一跳頻序列S1將第一操作頻道1CHn改變至第一時槽TS1的下一第一操作頻道1CHnp1的步驟334,前述第一跳頻序列S1包括第一時槽TS1的複數個第一頻道1CH。
根據各種實施例,第一頻道選擇器140可經組態以執行第一頻道跳頻,其中當第一時槽TS1滿足第一錯誤條件時,基於第一跳頻序列S1選擇下一第一操作頻道1CHnp1。第一頻道選擇器140可經組態以當確定成功確認接收到第一時槽TS1的第一資料UL1時,例如接收到確認ACK1時,保持第一操作頻道1CHn不變。
由於滿足第二錯誤條件,第二操作頻道2CHn可經選擇作為下一第二操作頻道2CHnp1。在不滿足第二錯誤條件時,第二操作頻道2CHn可以保留為當前的第二操作頻道,意味著第二操作頻道不發生跳頻,且第二跳頻序列S2的同一頻道保留用於第二時槽TS2。根據各種實施例,無線資料通訊方法可以包括:基於第二跳頻序列S2將第二操作頻道2CHn改變至第二時槽TS2的下一第二操作頻道2CHnp1的步驟,前述第二跳頻序列S2包括第二時槽TS2的複數個第二頻道2CH。
根據各種實施例,第二頻道選擇器240可經組態以執行第二頻道跳頻,其中當第二時槽TS2滿足第二錯誤條件時,基於第二跳頻序列S2選擇下一第二操作頻道2CHnp1。第二頻道選擇器240可經組態以當確定成功確認接收到第一資料UL1時,例如接收到確認ACK1時,保持第二操作頻道2CHn不變。
根據各種實施例,第一及第二跳頻序列可經組態及/或產生,使得第一跳頻序列S1的任意兩個相鄰頻道或第二跳頻序列S2的任意兩個相鄰頻道具有不同的次頻帶。
如前所述,第一頻帶B1及第二頻帶B2的頻率不重疊。由於第一時槽TS1與第一頻帶B1相關聯,且第二時槽TS2與第二頻帶B2相關聯,因此第一時槽亦可以稱為低頻時槽,且第二時槽亦可以稱為高頻時槽,反之亦然,取決於哪個頻帶具有更高的頻率。
根據各種實施例,當前述確定未能確認接收到第一操作頻道1CHn的第一資料UL1時,滿足第一錯誤條件,且用於前述頻道的確定失敗的計數超過第一預定臨限。
根據各種實施例,當前述確定未能確認接收到第二操作頻道2CHn的第一資料UL1時,滿足第二錯誤條件,且用於前述頻道的確定失敗的計數超過第二預定臨限。
根據各種實施例,電腦周邊裝置100可進一步包括比較器,前述比較器經組態以執行確定第二資料DL1是否可包括接收器裝置200接收第一資料UL1的確認ACK1、ACK2,用於各自的時槽。
根據各種實施例,無線資料通訊方法可以包括:發送資料流的資料的步驟350,例如在電腦周邊裝置100的情況下發送第一資料或在接收器裝置200的情況下發送第二資料。無線資料通訊方法可以包括:等待第二資料DL1為接收器裝置200接收到第一資料UL1的確認ACK1,未接收到確認為失敗傳輸。無線資料通訊方法可進一步包括:確定(步驟332)失敗傳輸的計數CNT1已超過操作頻道的臨限EMAX1。例如,臨限可以為1,且當CNT1為2時,則表示確定已超過臨限EMAX1。在其他實例中,臨限可以為零,因此可以超過1的錯誤計數。圖3示出了確定(步驟332)的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且本揭示內容不限於此。在圖3中,在示為接收確認的步驟中等待確認。在接收到確認的情況下(例如,如在步驟360中確定),資料傳輸成功,且例如,若任意下一資料可用,則可以繼續下一資料。在未收到確認的情況下,例如在下一中斷時,將重新發送資料,且儲存失傳輸及/或為當前頻道增加失敗傳輸的計數器。
根據各種實施例,無線資料通訊方法可以包括:發送同步包。同步包可以為預定的同步資料格式,且可以在沒有其他資料(例如沒有HID資料)要發送時發送。同步包可以自電腦周邊裝置100發送至接收器裝置200。替代或另外地,同步包亦可以自接收器裝置200發送至電腦周邊裝置100。根據各種實施例,同步包可以包括在資料流中。
根據各種實施例,接收器裝置200及/或電腦周邊裝置100可經組態以在連接逾時間隔內沒有接收到資料時檢測通訊丟失。當超過連接逾時間隔時,電腦周邊裝置100及接收器裝置200轉換至重新連接模式以再次建立連接。
根據各種實施例,資料流的資料可以具有或經格式化為特定資料格式。資料格式可以包括指示使用中的特定頻道的確定失敗次數的參數。根據各種實施例,前述參數可以包括在資料包的標頭欄中。
在圖4中更詳細地示出了獲得的步驟330、340(即選擇步驟)下一操作頻道作為操作頻道的步驟的非限制性實例。對於第一時槽TS1及第二時槽TS2,藉由使用相應的跳頻序列,前述方法可為相同或相似的。比較(步驟332)當前頻道(例如1CH1)的失敗傳輸計數CNT1是否大於臨限EMAX1。根據各種實施例,臨限EMAX1為自等於或大於0的整數中選擇的預定值,例如等於或大於1,且在系統1的電腦周邊裝置100與接收器裝置200之間同步(即相同),以允許在兩個裝置上同時進行頻道跳頻,從而保持通訊。在比較(步驟332)為否定的情況下(例如,CNT1>EMAX1為假),不滿足錯誤條件,且沒有頻道跳變且頻道保持與上次用於相應時槽的頻道相同,例如頻道。在比較(步驟332)為肯定的情況下(例如CNT1>EMAX1為真),滿足錯誤條件,且提供頻道跳變,例如如圖4所示,在當前時槽中將當前操作頻道改變(步驟334)為下一操作頻道,且前述下一操作頻道保持時槽的操作頻率,直到發生另一跳頻。根據各種實施例,若當前時槽為第一時槽,則第一操作頻道1CHn可以基於第一跳頻序列S1改變為用於第一時槽TS1的下一第一操作頻道1CHnp1,前述第一跳頻序列S1包括用於第一時槽TS1的複數個第一頻道1CH。反之,若當前時槽為第二時槽TS2,則第二操作頻道2CHn可基於第二跳頻序列S2改變為用於第二時槽TS2的下一第二操作頻道2CHnp1,前述第二跳頻序列S2包括用於第二時槽TS2的複數個第二頻道2CH。
在當前時槽中將當前操作頻道改變(步驟334)至下一操作頻道之後,例如藉由自跳頻序列中選擇下一操作頻道,可以設置數位裝置的無線電相應地與下一操作頻道一起工作,前述下一操作頻道變成操作頻道。回到圖3,資料流的資料可以在步驟350中發送,且可以在選擇的下一操作頻道上接收或至少等待確認。
根據各種實施例,第一接收器Rx1或第二接收器Rx2監聽資料且不接收到任何東西,進行頻道跳頻,然後相應的接收器監聽x個第一時槽TS1(或第二時槽TS2),另一頻道跳頻在未接收到資料的情況下執行。循環重複直至接收到連接逾時間隔,在此期間相應的接收器接收任何資料。當超過連接逾時間隔時,電腦周邊裝置100及接收器裝置200轉換至重新連接模式以再次建立連接。
儘管數個實施例示出了失敗傳輸的計數CNT1是否大於臨限EMAX1的比較,但是用於確定是否滿足錯誤條件之一的其他實現方式亦為可能的。例如,比較可以為失敗傳輸的計數CNT1是否大於或等於臨限EMAX1,在此情況下,可以自等於或大於1的整數中選擇臨限。
圖5中示出例示性頻譜400,其中為了說明的目的,橫軸指示頻率f向右增加。第一頻帶B1及第二頻帶B2不重疊,且示出為彼此間隔開。或者,第一頻帶B1及第二頻帶B2可以彼此相鄰。第一頻帶B1及第二頻帶B2中的每一者可以劃分為複數個次頻帶。因此,複數個第一頻道1CH包括在第一頻帶B1內,且複數個第二頻道2CH包括在第二頻帶B2內。每一頻帶可以細分為頻道,例如第一頻帶B1可以細分為複數個第一頻道1CH,其中複數個第一頻道1CH中的頻道表示為1CHn,且頻道可以由索引n標識,前述索引n為零或更大值的整數,例如1CH00、1CH01、1CH02、……。例如,可以將第二頻帶B2細分為複數個第二頻道2CH,其中前述複數個第二頻道2CH中的一個頻道表示為2CHn,且頻道可以由索引n標識,前述索引n為零或更大值的整數,例如2CH00、2CH01、2CH02、……。
根據各種實施例,頻帶內的頻道可以等距間隔,例如以每5百萬赫或2百萬赫間隔,從而可以容易地索引頻道。例如,複數個第一頻道1CH可經索引(n)為00、01、…15,且複數個第二頻道2CH可經索引(n)為00、01、…15,如圖5所示,然而本揭示內容不限於此,例如可以存在多於16個頻道或少於16個頻道。
根據各種實施例,第一頻帶B1可以包括第一次頻帶1SB。第一次頻帶1SB的每一次頻帶(1SB0、1SB1、……)可以包括複數個第一頻道1CH中的兩個或更多個頻道。在一些實施例中,複數個第一頻道1CH可以包括多個頻道,前述頻道為次頻帶1SB數量的倍數。例如,可以自次頻帶1SB的2倍至8倍,例如2倍至4倍中選擇前述倍數。在圖5所示的實例中,複數個第一頻道1CH均勻地細分為次頻帶1SB,且第一頻帶B1包括4個第一次頻帶1SB0、1SB1、1SB2及1SB3,每一次頻帶包括4個頻道。例如,次頻帶1SB0包括頻道1CH00、1CH01、1CH02及1CH03。
根據各種實施例,第二頻帶B2可以包括第二次頻帶2SB。第二次頻帶2SB的每一次頻帶(2SB0、2SB1、……)可以包括複數個第二頻道2CH中的兩個或更多個頻道。在一些實施例中,複數個第二頻道2CH可以包括多個頻道,前述頻道為次頻帶2SB數量的倍數。例如,可以自次頻帶2SB的2倍至8倍,例如2倍至4倍中選擇前述倍數。在圖5所示的實例中,複數個第二頻道2CH均勻地細分為次頻帶2SB,且第二頻帶B2包括4個第二次頻帶2SB0、2SB1、2SB2及2SB3,每一次頻帶包括4個頻道。例如,次頻帶2SB0包括頻道2CH00、2CH01、2CH02及2CH03。
圖6示出了根據比較例的用於第一頻帶B1及第二頻帶B2之一的跳頻序列。在圖6中,僅示出了對應於第一時槽TS1或第二時槽TS2之一的時間的跳頻。如圖所示,跳頻序列為S[0:15]=00,01,04,03,02,05,12,06,...。第一資料UL1經由操作頻道14發送,前述操作頻道14為具有索引00的頻道。操作頻道14保持索引為00的頻道,直至頻道跳頻發生。如前所述,為了便於說明,僅示出了一個時槽。
一旦確定(步驟332),例如,每次確定失敗傳輸的計數已超過操作頻道的臨限,執行改變(步驟334)以將操作頻道改變至下一操作頻道,根據例示性序列S[0:15],前述下一操作頻道為頻道01。跳頻序列不需要在頻道的順序增加或減少的頻率中,例如在例示性跳頻序列S[0:15]中自頻道12跳頻導致頻道06。以上實例示出了根據一些實施例的在複數個第一頻道1CH或複數個第二頻道2CH之一內的跳頻。在其他實施例中,跳頻可以進一步考慮次頻帶。可以例如根據頻率掃描獨立產生兩個時槽的跳頻序列,其中頻道例如自最高至最低訊號對雜訊比或接收訊號強度指示器(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RSSI)進行排序。
根據一些實施例,當跳頻序列耗盡時,即複數個頻道中的每一者經選擇且最終導致失敗傳輸,跳頻序列可以從頭重新開始,例如,其中重置每一頻道的所有錯誤計數,意味著設置為預定的初始狀態,例如,設置為零。或者,可以執行跳頻序列的重新產生。在圖6的此比較例中,不採用次頻帶跳頻。當干擾源具有與不止一個相鄰通道重疊的大頻帶時,時槽內的通訊可能會嚴重中斷,直至跳頻到達可用通道。
下面將解釋不同次頻帶之間的頻道跳頻。
根據各種實施例,第一頻帶B1可以包括第一次頻帶,且其中第一次頻帶中的每一次頻帶可以包括複數個第一頻道1CH中的兩個或更多個頻道。根據各種實施例,第二頻帶B2可以包括第二次頻帶,且其中第二次頻帶中的每一次頻帶可以包括複數個第二頻道2CH中的兩個或更多個頻道。
根據各種實施例,可以自與第一操作頻道1CHn的次頻帶不同的所選次頻帶中選擇下一第一操作頻道1CHnp1。根據各種實施例,可以自與第二操作頻道2CHn的次頻帶不同的次頻帶中選擇下一第二操作頻道2CHnp1。
可以選擇跳頻序列中的頻道,使得在重複任何次頻帶之前,尋址所有次頻帶,每一次頻帶使用單一頻道。在實例中,每一次頻帶的兩個或更多個頻道中只有一個頻道可以在跳頻序列中可用,直至使用了所有次頻帶,且在再次使用任何次頻帶之前。根據不同的實施例,跳頻序列(例如,第一跳頻序列S1或第二跳頻序列S2)的任何相鄰頻道具有不同的次頻帶,使得每一頻道跳頻亦為次頻帶跳頻。在一個實例中,跳頻序列(例如,S1或S2)可以為來自次頻帶1(例如1SB0)的頻道、來自次頻帶2(例如1SB1)的頻道、來自次頻帶3(例如1SB2)的頻率、來自次頻帶4的頻道(例如1SB3)及重複次頻帶但具有不同的頻道。應理解,第一時槽及第二時槽的跳頻序列為獨立的。儘管以4個次頻帶為例進行描述,但本揭示內容不限於此。跳頻序列可以如此儲存在記憶體中。在另一實例中,包括複數個頻道中的每一者的頻道列表可以例如排序及依次儲存在記憶體中,且跳頻算法自另一次頻帶中選擇下一頻道,從而動態地產生頻率跳變序列。在實例中,次頻帶資訊亦可以儲存在記憶體中或者可以被計算。
根據各種實施例,可以提供(例如產生)第一跳頻序列,使得第一跳頻序列的兩個(例如任意兩個)相鄰頻道具有不同的次頻帶,使得每一頻道跳頻亦為次頻帶跳頻。根據各種實施例,可以提供(例如產生)第二跳頻序列,使得第二跳頻序列的兩個(例如任意兩個)相鄰頻道具有不同的次頻帶,使得每一頻道跳頻亦為次頻帶跳頻。
圖7示出了根據各種實施例的利用次頻帶的頻帶內的跳頻序列。為簡單起見,僅示出了一個頻帶60以展示第一時槽TS1或第二時槽TS2中的一個時槽的頻道跳頻,而另一時槽可對其相應的頻帶進行相同實施。第一時槽及第二時槽的跳頻序列為獨立的。方塊62代表次頻帶SB0、SB1、SB2及SB3。跳頻序列使得當自次頻帶SB0開始時,下一頻道在次頻帶SB1中,然後在次頻帶SB2中,依此類推,直至選中最後一個次頻帶(在此實例中為次頻帶SB3),然後才可以再次選擇次頻帶SB0,但具有與先前用於前述次頻帶不同的頻道。經由此次頻帶跳頻,當需要跳頻時,自不同的次頻帶選擇操作頻道,例如第一操作頻道或第二操作頻道。
圖7的方塊64示出了實際選擇為操作頻道之頻道的實例。例示性跳頻序列為S[0:15]=00,04,10,12,01,...。自頻道00開始,一旦滿足錯誤條件時需要跳頻(例如,由於用於前述頻道的錯誤計數已超過臨限),則選擇作為第二次頻帶SB1的操作頻道的下一頻道為04。下一跳為次頻帶SB2的頻道10,然後為次頻帶SB3的頻道12,接著跳到次頻帶SB0的另一頻道,諸如頻道01,因為頻道00已標記為「不可用」。
根據一些實施例,當次頻道中的至少一者沒有剩餘頻道可用於跳頻,例如沒有已經滿足錯誤條件的頻道剩餘時,跳頻序列可以從頭開始,例如,其中每一頻道的所有錯誤計數重置例如為零,及/或清除所有錯誤條件。或者,可以執行跳頻序列的重新產生。替代或另外地,跳頻序列可以不斷更新,例如,可以在無線電空閒時,例如接收完成或者時槽內沒有傳輸時測試頻道。在一些實施例中,正被測試的頻道可以在相應時槽的操作頻道的不同次頻帶內,例如,若當前主動次頻帶為次頻帶SB0,則僅測試次頻帶SB0外的頻道,以使得在更新跳頻序列時對跳頻的影響最小。例如,待測試的頻道可以在與相應時槽的操作頻道的次頻帶相距最遠的次頻帶中,例如操作頻道可以在次頻帶SB0中,且待測試的頻道可以在次頻帶SB3中(假設使用了4個次頻帶)。在一些實施例中,展望測試每一次頻帶中的所有通道,並將最佳通道更新至每一次頻帶。替代或另外地,測試可僅包括最遠次頻帶中的所有頻道,且僅更新前述次頻帶的跳頻序列。根據一些實施例,可以在一個時槽中僅測試一個頻道,且可以對一個頻道進行多次測試。在一個實例中,假設總共有32個頻道,每一頻道進行4次測試,完成所有頻道的測試可能需要128 ms (32×4)。儘管舉例說明了若干實施例,但本揭示內容不限於此。
根據各種實施例,可能存在各種條件,其中可以重新啟動、重新產生或更新跳頻序列。可以相應地組態數位裝置及/或系統。例如,可以在第一跳頻序列S1及第二跳頻序列S2中的至少一者耗盡時滿足條件,例如使用最後一個位置且需要跳頻,例如S[0:15]中的壞頻道S[15]。例如,條件係可為:耗盡次頻帶,或者耗盡所有次頻帶。此處的耗盡係指已經確定次頻帶的所有頻道皆滿足錯誤條件。
儘管使用單一頻帶作為說明來解釋次頻帶跳頻的上述實例,但本領域技術人員將理解,此簡化解釋適用於第一頻帶B1及第二頻帶B2中的每一者。根據各種實施例,第一時槽TS1及第二時槽TS2交替。根據一些實施例,可以自與第一操作頻道1CHn的次頻帶不同的次頻帶中選擇下一第一操作頻道1CHnp1。根據一些實施例,可以自與第二操作頻道2CHn的次頻帶不同的次頻帶中選擇下一第二操作頻道2CHnp1。
根據各種實施例,第一時槽TS1及第二時槽TS2中的每一者可以具有例如選自10微秒至10毫秒的固定的持續時間。例如,第一時槽可以具有500微秒的持續時間,且第二時槽可以具有500微秒的持續時間。例如,每1毫秒完成一個重複週期。
根據各種實施例,可以由電腦周邊裝置100及接收器裝置200同時執行確定(步驟332)失敗傳輸計數CNT1已超過操作頻道的臨限EMAX1。電腦周邊裝置100及接收器裝置200中的每一者可以具有可同步的且因此可以具有同步的第一及第二跳頻序列。此舉允許將每一裝置的接收器調諧至另一裝置的發射器的操作頻道,因此儘管頻道跳頻,仍可確保連續通訊。
根據各種實施例,改變(步驟334)第一操作頻道1CHn及改變(步驟334)第二操作頻道2CHn可以由電腦周邊裝置100包括的第一頻道選擇器140執行,且同時由接收器裝置200包括的第二頻道選擇器240執行。
圖8示出了根據各種實施例的用於圖示使用跳頻進行資料傳輸的時間圖70。時間圖示出了用於自電腦周邊裝置100傳輸至接收器裝置200的第一資料UL1的第一時槽TS1及第二時槽TS2,上部方塊72代表時槽以及相應的第一跳頻序列S1及第二跳頻序列S2。為了說明的目的,每一時槽具有1毫秒的持續時間,且每一第一資料以具有500微秒的持續時間(長度)的資料打包的形式傳輸。
進一步在圖8中,時間軸t表示自t0至t8的時間。可用於發送的資料74,前述資料74作為第一資料UL1發送76且由接收器裝置200接收78。下面將解釋所示的事件序列。作為例示性的初始條件,第一時槽TS1及第一跳頻序列S1的操作頻道開始於S1[0],且第二時槽TS2及第二跳頻序列S2的操作頻道開始於S2[0]。在時間t0,資料1可用於發送,資料1可以為例如新提供及/或產生的HID資料。電腦周邊裝置100的第一發射器Tx1經由操作頻道將資料1作為第一資料UL1發送至接收器裝置200。由於在時間t0,第一時槽處於活動狀態,根據S1[0],基於第一跳頻序列S1選擇第一操作頻道。資料1由接收器裝置200接收,前述接收器裝置200進而根據S1[0]例如經由操作頻道將確認ACK1傳輸至電腦周邊裝置100的第一接收器Rx1。由於沒有發生失敗傳輸,故沒有滿足錯誤條件,沒有發生跳頻,且操作頻道保持不變。
在時間t1,沒有新資料可用於發送,因此沒有發生資料流的資料傳輸。在時間t2,資料2變得可用於發送。電腦周邊裝置100的第一發射器Tx1經由操作頻道將資料2作為第一資料UL1發送至接收器裝置200。由於在時間t2,第二時槽處於活動狀態,根據S2[0],基於第二跳頻序列S2選擇第一操作頻道,發送資料2。在電腦周邊裝置100的第一接收器Rx1處未接收到接收器裝置200的確認ACK1,表明未成功發送資料2且已經發生傳輸失敗,在圖8中指示為「錯誤」。根據S2[0]為頻道增加錯誤計數CNT2(例如,自0增加至1)。在亦處於同一第二時槽TS2的時間t3,再次發送資料2,再次發生錯誤,且錯誤計數CNT2再次增加(例如,自1增加至2)。
然而,在時間t4,資料3變得可用,因為資料2尚未成功發送(例如,仍然在緩衝器中),故首先發送資料2。電腦周邊裝置100的第一發射器Tx1經由操作頻道將資料2發送至接收器裝置200。由於在時間t4,第一時槽TS1處於活動狀態,根據S1[0],基於第一跳頻序列S1選擇第一操作頻道。資料2由接收器裝置200接收,前述接收器裝置200進而根據S1[0]例如經由操作頻道將確認ACK1傳輸至電腦周邊裝置100的第一接收器Rx1。由於沒有發生失敗傳輸,故沒有滿足錯誤條件,沒有發生跳頻,且操作頻道保持不變。
在時間t5,沒有新資料可用,然而資料3仍未發送,例如仍在緩衝器中。電腦周邊裝置100的第一發射器Tx1經由操作頻道將資料3發送至接收器裝置200。由於在時間t5,第一時槽TS1處於活動狀態,根據S1[0],基於第一跳頻序列S1選擇第一操作頻道,即在圖8的此實例中,第一時槽TS1的操作頻道保持不變。
在時間t6,資料4變為可用,經由與S2[0]相對應的頻道發送資料4,再次發送失敗,且再次增加與S2[0]相對應的頻道的錯誤計數CNT2(例如,自2增加至3)。
已經確定例如在時間t7,根據為2的S2[0]的操作頻道的臨限EMAX2已超過為3的CNT2,且滿足第二錯誤條件(對於通道S2[0])。因此,第二時槽TS2的頻道自S2[0]變為S2[1],前述頻道仍然與S2[1]處於相同的頻帶中,但與S2[0]處於不同的次頻帶中。在時間t7,沒有新資料可用,然而資料4仍未發送,例如仍在緩衝器中。電腦周邊裝置100的第一發射器Tx1經由操作頻道將資料4發送至接收器裝置200。由於在時間t7,第二時槽TS2處於活動狀態,根據S2[1],基於第二跳頻序列S2選擇第二操作頻道。資料4由接收器裝置200接收,前述接收器裝置200進而根據S2[1]例如經由操作頻道將確認ACK1傳輸至電腦周邊裝置100的第一接收器Rx1。由於沒有發生傳輸識別,故沒有發生跳頻,且操作頻道保持不變。
在時間t8,新資料5可用。電腦周邊裝置100的第一發射器Tx1經由操作頻道將資料5發送至接收器裝置200。由於在時間t8,第一時槽TS1處於活動狀態,根據S1[0],基於第一跳頻序列S1選擇第一操作頻道,即在圖8的此實例中,第一時槽TS1的操作頻道保持不變。
綜上所述,如圖8所示,對於第一時槽TS1,操作頻道保持不變,因為前述操作頻道具有足夠高的訊號對雜訊比,且可以成功地用於資料通訊。另一方面來說,對於第二時槽TS2,操作頻道必須自根據(例如,儲存在)S2[0]的一個操作頻道改變為根據(例如,儲存在)S2[1]的一個操作頻道,因為與S2[0]相對應的頻道確定了過多傳輸失敗。因此,儘管第二操作頻道在跳頻至可用通道之前受到損害,但仍然可以經由第一操作頻道發送資料,從而減少較長時間的資料流中斷。由於根據S2[0]及S2[1]的頻道在不同的次頻帶中,第二操作頻道可以經由跳頻快速進入可用的頻道,避開了大頻帶的干擾源。此舉示出了通訊協定的整體穩健性,前述通訊協定可用於時間延遲至關重要的資料通訊。
圖9為示出了根據各種實施例的隨時間變化的操作頻道的時間圖80,前述操作頻率由縱軸表示,前述時間由橫軸表示。次頻帶的分離由水平虛線表示,且次頻帶在圖式的右側命名,以用於說明目的。第一頻帶可以定義為自2.402 GHz至2.441 GHz,包括頻道1CH00至1CH07,中心間隔為5 MHz並以2.402、2.407、...2.437 GHz為中心,其中較低的4個頻道包括在次頻帶1SB0中且較高的4個頻道包括在次頻帶1SB1中。第二頻帶可以定義為自2.442 Ghz至2.480 GHz,包括頻道2CH00至2CH07,中心間隔為5 MHz並以2.442、2.447、……、2.477 GHz為中心,其中較低的4個頻道包括在次頻帶2SB0中且較高的4個頻道包括在次頻帶2SB1中。在圖9的實例中,為了便於參考,帶有編號的方塊代表所使用的頻道,且添加編號來代表資料流中資料的順序。本實例中使用的第一跳頻序列為S1=1CH00、1CH04、...,且第二跳頻序列為S2=2CH03、2CH06、2CH00、...。
在圖9中,在第一時槽TS1期間的時間t0,資料經由頻道1CH00以2.402 GHz發送,前述頻道1CH00為第一頻道及操作頻道。在第二時槽TS2期間的時間t1,資料經由頻道2CH03以2.457 GHz發送,前述頻道2CH03為第二頻道及操作頻道。在時間t2回到第一時槽TS1,由頻道1CH00發送資料,隨後由頻道1CH04發送資料。
在時間t4發送資料之前,確定使用頻道1CH00的資料傳輸不成功,意味著錯誤條件,例如頻道1CH00的錯誤計數已超過臨限。因此,頻道跳頻為藉由選擇另一頻道而發生。自頻率標度可以看出,選擇作為操作頻道的下一頻道1CH04不與頻道1CH00相鄰,但自另一次頻帶中選擇的,頻道1CH00在次頻帶1SB0中,且頻道1CH04在次頻帶1SB1中。因此,在時間t4,頻道1CH04用於發送資料。
在時間t5發送資料之前,確定使用頻道2CH03的資料傳輸不成功,意味著錯誤條件,例如頻道2CH03的錯誤計數已超過臨限。因此,頻道跳頻為藉由選擇另一頻道而發生。自頻率標度可以看出,選擇作為操作頻道的下一頻道2CH06不與頻道2CH03相鄰,但自另一次頻帶中選擇的,頻道2CH03在次頻帶2SB0中,且頻道2CH06在次頻帶2SB1中。因此,在時間t5,頻道2CH6用作發送資料的操作頻道。
在時間t6,資料經由頻道1CH04發送,且在時間t7,資料經由頻道2CH06發送。在時間t8,資料再次經由頻道1CH04發送。在時間t9,藉由選擇頻道2CH0發生頻道跳頻,然後用於發送資料。自圖9可以看出,由於沒有發生進一步的頻道跳頻且資料在時間t4、t6、t8及t10經由頻道1CH04發送,因此已為第一時槽TS1找到了合適的操作頻道。
儘管在一個時槽(例如,第一時槽TS1或第二時槽TS2)開始描述實施例及實例,但數位裝置可經組態以在另一時槽(例如,第一時槽TS1或第二時槽TS2)開始通訊。例如,電腦周邊裝置及接收器裝置可具有同步時鐘及當前時鐘時間的時槽的相同邏輯。
根據各種實施例,數位裝置可以為周邊裝置,例如人性化介面裝置HID,諸如電腦滑鼠102或鍵盤。例如,無線滑鼠或無線鍵盤。
根據各種實施例,數位裝置可以為由電腦10包括及/或可耦合至電腦10的通訊單元,例如USB伺服器鑰201。
圖10示出了根據各種實施例的無線通訊系統,前述無線通訊系統包括電腦周邊裝置100(諸如滑鼠102)、通訊單元(諸如USB伺服器鑰201),前述通訊單元可例如電耦合、機械耦合且與電腦10通訊12。
根據各種實施例,電腦周邊裝置100或接收器裝置200中的一者可以包括跳頻序列產生器250,跳頻序列產生器250經組態以產生第一跳頻序列S1及第二跳頻序列S2。根據各種實施例,跳頻序列產生器250可經組態以動態更新第一跳頻序列S1及第二跳頻序列S2。根據各種實施例,跳頻序列產生器250可經組態以經由操作頻道將第一跳頻序列S1及第二跳頻序列S2發送至電腦周邊裝置100或接收器裝置200中的另一者。根據各種實施例,第一頻道選擇器140可經組態以使用由第一接收器Rx1接收的新的第一跳頻序列S1及新的第二跳頻序列S2儲存或更新第一跳頻序列S1及第二跳頻序列S2中的每一者。
圖11示出了根據用於包括頻道(方塊64)的頻帶60的各種實施例的頻率掃描序列。例如,掃描可以自第一個頻道00(諸如頻帶中具有最低頻率的頻道)開始依次進行至最後一個頻道15(諸如頻帶中具有最高頻率的頻道),或者相反。16個頻道圖示為說明,但本揭示內容不限於此。為每一頻道確定條件,例如,對於每一頻道,可以確定外來訊號(即,不由數位裝置產生且不打算提供給訊號裝置的訊號)的能量強度。掃描完成後,可以基於確定的條件產生(或更新)跳頻序列。頻道可以按條件排序,例如,根據一些實施例,跳頻序列中的第一位置可以用於最佳頻道(例如,具有最低外來訊號的頻道),隨後用於第二最佳頻道等。除了排序之外,跳頻序列考慮了次頻帶跳頻,如前所述,使得跳頻序列中的任何位置均不鄰近相同次頻帶。儘管圖11的實例示出了單一頻帶的簡單掃描頻率,但可以理解,前述頻率掃描可以不同(例如,使用混合順序或逆序的頻道)且可以將掃描應用於第一頻帶B1及第二頻帶B2中的每一者。
圖12示出了根據各種實施例的用於產生跳頻序列的方法500,前述跳頻序列可以為例如第一跳頻序列及/或第二跳頻序列。選擇頻道,例如頻帶的第一頻道,且執行掃描以確定頻道的條件,例如以確定能量強度或RSSI,前述條件儲存在記憶體中。對所有頻道重複前述程序,且一旦掃描了所有頻道,跳頻序列可以根據考慮次頻帶跳頻的最佳頻道來排序。數位裝置,例如接收器裝置然後可以將新的跳頻序列發送至另一數位裝置,例如電腦周邊裝置,使得兩個數位裝置具有同步的跳序列。根據各種實施例,跳頻序列可以作為第一資料發送。例如,可以使用特定代碼來區分不同類型的資料。
根據各種實施例,通訊單元可經組態以產生第一跳頻序列S1及第二跳頻序列S2,且將第一跳頻序列S1及第二跳頻序列S2發送至周邊裝置。電腦周邊裝置可經組態以自通訊單元接收第一跳頻序列S1及第二跳頻序列S2。
本實施例亦係關於一種用於將HID與主電腦無線連接的方法。前述方法可以包括:回應於使用者輸入產生資料包。前述方法可進一步包括:在複數個第一頻道內的第一頻道(例如低頻組)上或在複數個第一頻道內的第二頻道(例如高頻組)上,將資料包自HID的發射器發送至主電腦的接收器。低頻組或高頻組各自包括多個次頻帶,每一次頻帶進一步包括多個頻道。前述方法可進一步包括:確定在發射器中是否接收到對資料包的接收的確認,其中若確定在發射器中未接收到對資料包的接收的確認,則重發資料包。前述方法可進一步包括:確定在第一或第二頻道下的重發次數大於臨限值,基於跳頻序列,例如動態跳頻序列,將第一或第二頻道改變至另一頻道。跳頻序列可以藉由自低頻組或高頻組的每一頻帶中選擇一個頻道來構建。資料包可以在低頻組內的第一頻道及高頻組內的第二頻道上交替傳輸。低頻組或高頻組可以分別包括四個頻帶,每一頻帶可進一步包括四個頻道。
本文揭示的實施例使用干擾避免方法來減輕對無線隱藏裝置資料傳輸的射頻干擾。同時使用兩個跳頻序列。可以基於時槽交替使用跳頻序列,且前述兩個序列中的頻道不重疊。當受到具有大頻率帶寬的固定頻率干擾的干擾時,具有獨立且非重疊的頻帶可提高系統性能,因為非重疊頻帶將提供頻率分集優勢。在實例中,跳頻序列為動態更新。數位裝置,例如伺服器鑰,可以在後台掃描頻道。可以選擇新頻道,並將更新的列表發送至隱藏裝置。
根據各種實施例,可以提供一種電腦可讀媒體。電腦可讀媒體可包括指令,當由電腦執行時,前述指令使電腦執行如本文根據各種實施例所解釋的無線資料通訊方法。
在一個態樣中,展望了一種電腦周邊裝置及接收器裝置的系統,包括如本文根據各種實施例所解釋的電腦周邊裝置,且進一步包括如本文根據各種實施例所解釋的接收器裝置,其中電腦周邊裝置及接收器裝置經組態以彼此通訊。
儘管已參考具體實施例具體地示出及描述了本揭示內容,但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理解,在不脫離本發明的如由發明申請專利範圍限定的精神及範疇的情況下,可以在其中進行形式及細節上的各種改變。因此,本發明的範疇由發明申請專利範圍指示,且因此旨在涵蓋落入發明申請專利範圍的等效物的含義及範圍內的所有變化。
1:系統
10:電腦
12:通訊
14:操作頻道
20:資料
60:頻帶
62、64、72:方塊
70、80:時間圖
74:資料
76:發送
78:接收100:電腦周邊裝置
101:電腦周邊功能電路
102:滑鼠
110:編碼器
120:資料緩衝器
130、230:記憶體
140:第一頻道選擇器
200:接收器裝置
201:USB伺服器鑰
210:資料介面
220:資料緩衝器
240:第二頻道選擇器
250:跳頻序列產生器
300:無線資料通訊方法
330、332、334、340、360:步驟
350:步驟
400:頻譜
500:方法
1CH:第一頻道
1CH00、1CH01、1CH04、1CH07:頻道
1CHn:第一操作頻道
2CHn:第二操作頻道
1SB、1SB0、1SB1、1SB2、1SB3:第一次頻帶
2CH:第二頻道
2CH00、2CH01、2CH04、2CH07:頻道
2SB、2SB0、2SB1、2SB2、2SB3:第二次頻帶
B1:第一頻帶
B2:第二頻帶
f:頻率
SB0、SB1、SB2、SB3:次頻帶
DL1:第二資料
UL1:第一資料
Rx1:第一接收器
Rx2:第二接收器
Tx1:第一發射器
Tx2:第二發射器
TS1:第一時槽
TS2:第二時槽
t:時間軸
t0、t1、t2、t3、t4、t5、t6、t7、t8、t9、t10、t11:時間
當結合非限制性實例及隨附圖式考慮時,參考詳細描述將更好地理解本發明,在圖式中:
圖1示出了根據各種實施例的系統1的示意圖,包括作為周邊裝置的電腦周邊裝置100及經組態以經由操作頻道14彼此通訊的接收器裝置200,其中接收器裝置可耦合至電腦10;
圖2示出了根據各種實施例的電腦周邊裝置100及接收器裝置200的細節;
圖3示出了根據各種實施例的例示性無線資料通訊方法300;
圖4示出了根據各種實施例的關於可在步驟330及/或步驟340中實施時如何在頻帶內選擇各個操作頻道的細節;
圖5分別示出了第一頻帶B1及第二頻帶B2,以及第一頻道1CH及第二頻道2CH的示意圖,前述第一頻道1CH及第二頻道2CH可選地進一步分組為次頻帶,諸如第一次頻帶1SB及第二次頻帶2SB;
圖6示出了作為比較例的頻帶內的跳頻序列;
圖7示出了根據各種實施例的利用次頻帶的頻帶內的跳頻序列;
圖8示出了根據各種實施例的用於圖示使用跳頻進行資料傳輸的時間圖;
圖9示出了根據各種實施例的圖示操作頻率隨時間變化的時間圖;
圖10示出了根據一些實施例的滑鼠102及USB伺服器鑰201,前述USB伺服器鑰201連接至電腦10;
圖11示出了根據各種實施例的頻率掃描序列;及
圖12示出了根據各種實施例的用於產生跳頻序列的方法。
1:系統
10:電腦
12:通訊
14:操作頻道
20:資料
100:電腦周邊裝置
200:接收器裝置
Claims (26)
- 一種電腦周邊裝置(100),包含: 電腦周邊功能電路(101),前述電腦周邊功能電路(101)用以向電腦(10)提供一或多個預定義周邊功能; 人性化介面,前述人性化介面用以接收來自使用者的資料及/或向使用者呈現資料; 編碼器(110),前述編碼器(110)用以使用前述資料對資料流進行編碼;及 通訊電路,前述通訊電路經組態以實現與接收器裝置(200)的無線資料通訊,以耦合至前述電腦(10),前述通訊電路進一步經組態以: 根據無線通訊協定傳輸前述資料流,其中前述無線通訊協定以不重疊的第一頻帶(B1)及第二頻帶(B2)操作,其中一個頻帶位於比另一個頻帶更低的頻率範圍,其中前述第一頻帶(B1)及前述第二頻帶(B2)中的每一個劃分為複數個次頻帶,且其中前述複數個次頻帶中的每一個次頻帶進一步劃分為複數個頻道, 其中根據前述無線通訊協定傳輸前述資料流包含: 在第一時槽(TS1)及第二時槽(TS2)期間經由操作頻道(14)傳輸前述資料流的資料,其中前述第一時槽(TS1)及前述第二時槽(TS2)具有固定的持續時間且以週期序列交替; 其中在前述第一時槽(TS1)期間,前述操作頻道(14)為根據第一跳頻序列(S1)自前述第一頻帶(B1)的前述複數個次頻帶中的一個次頻帶的前述複數個頻道中的一個頻道選擇的第一操作頻道(1CHn), 其中由於變得滿足第一錯誤條件,前述第一操作頻道(1CHn)經選擇作為前述第一跳頻序列(S1)的下一第一操作頻道(1CHnp1), 其中在前述第二時槽(TS2)期間,前述操作頻道(14)為根據第二跳頻序列(S2)自前述第二頻帶(B2)的前述複數個次頻帶中的一個次頻帶的前述複數個頻道中的一個頻道選擇的第二操作頻道(2CHn), 其中由於變得滿足第二錯誤條件,前述第二操作頻道(2CHn)經選擇作為下一第二操作頻道(2CHnp1),且 其中前述第一跳頻序列(S1)的任意兩個相鄰頻道或前述第二跳頻序列(S2)的任意兩個相鄰頻道為不同的次頻帶。
-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腦周邊裝置(100),其進一步包含: 第一發射器(Tx1),前述第一發射器(Tx1)經組態以經由前述操作頻道(14)發射前述資料流的第一資料(UL1); 第一接收器(Rx1),前述第一接收器(Rx1)經組態以接收第二資料(DL1);及 第一頻道選擇器(140),前述第一頻道選擇器(140)經組態以根據前述無線通訊協定選擇前述操作頻道(14)作為前述第一操作頻道(1CHn),且選擇前述操作頻道(14)作為前述第二操作頻道(2CHn)。
- 如請求項1或2所述之電腦周邊裝置(100),其進一步包含比較器,前述比較器經組態以確定前述第二資料(DL1)是否包含前述接收器裝置(200)針對相應時槽接收前述第一資料(UL1)的確認(ACK1、ACK2)。
- 如請求項3所述之電腦周邊裝置(100),其中當前述確定未能確認接收到前述第一操作頻道(1CHn)的前述第一資料(UL1)且用於前述第一操作頻道(1CHn)之確定失敗的計數超過第一預定臨限時,前述第一錯誤條件變得滿足。
- 如請求項3或4所述之電腦周邊裝置(100),其中當前述確定未能確認接收到前述第二操作頻道(2CHn)的前述第一資料(UL1) 且用於前述第二操作頻道(2CHn)之確定失敗的計數超過第二預定臨限時,前述第二錯誤條件變得滿足。
- 如前述請求項中任一項所述之電腦周邊裝置(100),其中前述第一時槽(TS1)及前述第二時槽(TS2)中的每一者具有選自10微秒至10毫秒之相同的固定持續時間。
- 如前述請求項中任一項所述之電腦周邊裝置(100),其進一步包含跳頻序列產生器(250),前述跳頻序列產生器(250)經組態以產生前述第一跳頻序列(S1)及前述第二跳頻序列(S2)。
- 如請求項7所述之電腦周邊裝置(100),其中前述跳頻序列產生器(250)經組態以動態更新前述第一跳頻序列(S1)及前述第二跳頻序列(S2)。
- 如請求項7或8所述之電腦周邊裝置(100),其中前述跳頻序列產生器(250)經組態以經由前述操作頻道(14)將前述第一跳頻序列(S1)及前述第二跳頻序列(S2)傳輸至前述接收器裝置(200)。
- 如前述請求項中任一項所述之電腦周邊裝置(100),其中前述第一頻道選擇器(140)經組態以使用由前述第一接收器(Rx1)自前述接收器裝置(200)接收之新的第一跳頻序列(S1)及新的第二跳頻序列(S2)儲存或更新前述第一跳頻序列(S1)及前述第二跳頻序列(S2)中的每一者。
- 如請求項1至10中任一項所述之電腦周邊裝置(100),其中前述電腦周邊裝置(100)為人性化介面裝置,諸如電腦滑鼠(102)或鍵盤。
- 一種接收器裝置(200),前述接收器裝置(200)可耦合至電腦(10),且包括通訊電路,前述通訊電路經組態以實現與如請求項1至11中任一項所述之電腦周邊裝置(100)的無線資料通訊。
- 如請求項12所述之接收器裝置(200),其進一步包含確定電路,前述確定電路用以確定是否接收到第一資料(UL1)且將接收到前述第一資料(UL1)的確認(ACK1、ACK2)傳輸至前述電腦周邊裝置(100)。
- 如請求項13所述之接收器裝置(200),其中當前述確定未能確認接收到前述第一操作頻道(1CHn)的前述第一資料(UL1)且用於前述第一操作頻道(1CHn)之確定失敗的計數超過第一預定臨限時,前述第一錯誤條件變得滿足。
- 如請求項13或14所述之接收器裝置(200),其中當前述確定未能確認接收到前述第二操作頻道(2CHn)的前述第一資料(UL1)且用於前述第二操作頻道(2CHn)之確定失敗的計數超過第二預定臨限時,前述第二錯誤條件變得滿足。
- 如請求項12至15中任一項所述之接收器裝置(200),其進一步包含跳頻序列產生器(250),前述跳頻序列產生器(250)經組態以產生前述第一跳頻序列(S1)及前述第二跳頻序列(S2)。
- 如請求項16所述之接收器裝置(200),其中前述跳頻序列產生器(250)經組態以動態更新前述第一跳頻序列(S1)及前述第二跳頻序列(S2)。
- 如請求項15或16所述之接收器裝置(200),其中前述跳頻序列產生器(250)經組態以經由操作頻道將前述第一跳頻序列(S1)及前述第二跳頻序列(S2)傳輸至前述電腦周邊裝置(100)。
- 如請求項12至18中任一項所述之接收器裝置(200),其中第二頻道選擇器(240)經組態以使用由第二接收器(Rx2)自前述電腦周邊裝置(100)接收之新的第一跳頻序列(S1)及新的第二跳頻序列(S2)儲存或更新前述第一跳頻序列(S1)及前述第二跳頻序列(S2)中的每一者。
- 一種無線資料通訊方法(300),用於電腦周邊裝置(100)與接收器裝置(200)之間的通訊,前述方法包含以下步驟: 根據無線通訊協定將資料流自電腦周邊裝置(100)傳輸至接收器裝置(200), 其中前述無線通訊協定以不重疊的第一頻帶(B1)及第二頻帶(B2)操作,其中一個頻帶位於比另一個頻帶更低的頻率範圍,其中前述第一頻帶(B1)及前述第二頻帶(B2)中的每一個劃分為複數個次頻帶,且其中前述複數個次頻帶中的每一個次頻帶進一步劃分為複數個頻道, 其中根據前述無線通訊協定傳輸前述資料流包含: 在第一時槽(TS1)及第二時槽(TS2)期間經由操作頻道傳輸前述資料流的資料,其中前述第一時槽(TS1)及前述第二時槽(TS2)具有固定的持續時間且以週期序列交替, 其中在前述第一時槽(TS1)期間,前述操作頻道為根據第一跳頻序列(S1)自前述第一頻帶(B1)的前述複數個次頻帶中的一個次頻帶的前述複數個頻道中的一個頻道選擇的第一操作頻道(1CHn), 其中由於變得滿足第一錯誤條件,前述第一操作頻道(1CHn)經選擇作為前述第一跳頻序列(S1)的下一第一操作頻道(1CHnp1), 其中在前述第二時槽(TS2)期間,前述操作頻道為根據第二跳頻序列(S2)自前述第二頻帶(B2)的前述複數個次頻帶中的一個次頻帶的前述複數個頻道中的一個頻道選擇的第二操作頻道(2CHn), 其中由於變得滿足第二錯誤條件,前述第二操作頻道(2CHn)經選作為下一第二操作頻道(2CHnp1),且 其中前述第一跳頻序列(S1)的任意兩個相鄰頻道或前述第二跳頻序列(S2)的任意兩個相鄰頻道為不同的次頻帶。
- 如請求項20所述之無線資料通訊方法(300),其中前述第一時槽(TS1)及前述第二時槽(TS2)中的每一者具有選自10微秒至10毫秒的固定持續時間。
- 如請求項20或21所述之無線資料通訊方法(300),其中失敗傳輸的計數已超過用於前述操作頻道的預定臨限,從而變得滿足了前述第一錯誤條件。
- 如請求項20所述之無線資料通訊方法(300),其中前述失敗傳輸的計數由前述電腦周邊裝置(100)及前述接收器裝置(200)同時執行。
- 如請求項20至23中任一項所述之無線資料通訊方法(300),其中選擇前述第一操作頻道(1CHn)作為下一第一操作頻道(1CHnp1)或選擇前述第二操作頻道(2CHn)作為下一第二操作頻道(2CHnp1)由前述電腦周邊裝置(100)中包含的第一頻道選擇器(140)執行,同時由前述接收器裝置(200)中包含的第二頻道選擇器(240)執行。
- 如請求項20至24中任一項所述之無線資料通訊方法(300),其中前述電腦周邊裝置(100)為人性化介面裝置,諸如電腦滑鼠(102)或鍵盤。
- 如請求項20至25中任一項所述之無線資料通訊方法(300),其中前述接收器裝置(200)為USB伺服器鑰(201)。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SG2020/050364 WO2021262084A1 (en) | 2020-06-25 | 2020-06-25 | Wireless data communication method, computer peripheral device and receiver device |
WOPCT/SG2020/050364 | 2020-06-25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2203613A true TW202203613A (zh) | 2022-01-16 |
Family
ID=792816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10121297A TW202203613A (zh) | 2020-06-25 | 2021-06-11 | 無線資料通訊方法、電腦周邊裝置及接收器裝置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30353191A1 (zh) |
EP (1) | EP4172791A4 (zh) |
CN (1) | CN115885241A (zh) |
AU (1) | AU2020454830A1 (zh) |
TW (1) | TW202203613A (zh) |
WO (1) | WO2021262084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378463B (zh) * | 2022-10-24 | 2023-01-31 | 北京和熵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 用于变周期跳频通信的跳频同步方法、装置和介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551546B2 (en) * | 2002-06-27 | 2009-06-23 |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 Dual-mode shared OFDM methods/transmitters, receivers and systems |
US8787301B2 (en) * | 2004-04-16 | 2014-07-22 | Dsp Group Switzerland Ag | Method and device for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using redundant transmission in separate ISM bands |
US7580444B2 (en) * | 2004-05-04 | 2009-08-25 | Her Majesty The Queen In Right Of Canada, As Represented By The Minister Of Industry, Through The Communications Research Centre Canada | Frequency hopping communication system |
KR101285014B1 (ko) * | 2006-03-14 | 2013-07-10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자원 할당 및 통신을 위한 장치 및방법과 그 시스템 |
GB2446197A (en) * | 2007-02-05 | 2008-08-06 | Nec Corp | Frequency-hopping method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8693520B2 (en) * | 2009-10-01 | 2014-04-0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Channel hopping based content protection having an out-of-band communication band |
US9374713B2 (en) * | 2009-10-29 | 2016-06-21 | Avago Technologies General Ip (Singapore) Pte. Ltd. | Method and device for intelligent frequency hopping in a shared frequency band |
WO2014163410A1 (ko) * | 2013-04-04 | 2014-10-09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 간 통신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
US9246845B2 (en) * | 2013-06-19 | 2016-01-26 | Cisco Technology, Inc. | Overlaying receive schedules for energy-constrained devices in channel-hopping networks |
EP3491761B1 (en) * | 2016-07-28 | 2020-06-03 | Razer (Asia-Pacific) Pte Ltd. | Receiver devices, transmitter devices, methods for controlling a receiver device, methods for controlling a transmitter device, and computer-readable media |
WO2018170846A1 (en) * | 2017-03-23 | 2018-09-27 | Nokia Technologies Oy | Enhanced srs frequency hopping scheme for 5g nr |
US10595300B2 (en) * | 2018-06-15 | 2020-03-17 | Landis+Gyr Innovations, Inc. | Channel hopping sequence generation with variable channel width |
EP3591851B1 (en) * | 2018-07-02 | 2024-09-04 | Semtech Corporation | Relative frequency hops in low-power, wide-area network |
-
2020
- 2020-06-25 AU AU2020454830A patent/AU2020454830A1/en active Pending
- 2020-06-25 US US17/923,026 patent/US20230353191A1/en active Pending
- 2020-06-25 CN CN202080101251.2A patent/CN115885241A/zh active Pending
- 2020-06-25 EP EP20942364.9A patent/EP4172791A4/en active Pending
- 2020-06-25 WO PCT/SG2020/050364 patent/WO2021262084A1/en unknown
-
2021
- 2021-06-11 TW TW110121297A patent/TW202203613A/zh unknow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4172791A1 (en) | 2023-05-03 |
EP4172791A4 (en) | 2023-08-16 |
CN115885241A (zh) | 2023-03-31 |
WO2021262084A1 (en) | 2021-12-30 |
AU2020454830A1 (en) | 2022-11-24 |
US20230353191A1 (en) | 2023-11-0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835697B2 (en) | Frequency agile radio system and method | |
US7477624B2 (en) | Approach for managing the use of communications channels based on performance | |
JP5732193B2 (ja) | 聴覚システム無線ネットワークのエラー訂正方式 | |
JP5052549B2 (ja) |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
JP2011517243A (ja)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チャンネル切換方法 | |
JP6128489B2 (ja) |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 |
EP2086273A2 (en) |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communication channel used | |
TW201810964A (zh) | 接收器裝置、發射器裝置、控制接收器裝置的方法、控制發射器裝置的方法及電腦可讀媒體 | |
TW202203613A (zh) | 無線資料通訊方法、電腦周邊裝置及接收器裝置 | |
KR101245679B1 (ko) | 무선 통신 네트워크에서 동기 채널 타이밍을 구현하기 위한 시스템 및 방법 | |
JP2007060625A (ja) | 電子レンジモードノイズ環境下における通信モード | |
CN116684978A (zh) | 通信节点及其操作方法、无线通信系统和存储系统 | |
JP5295052B2 (ja) | 無線端末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方法 | |
JP7333034B2 (ja) | 無線rf伝送する方法及び無線rf受信機 | |
JP2003163652A (ja) |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 |
JP7314740B2 (ja) | 送信装置、プログラム | |
JP2012191432A (ja) | 無線オーディオ伝送方法 | |
US20240163597A1 (en) | System,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and avoiding periodic unresponsiveness of a receiver | |
JP2007074060A (ja) |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 |
JP2003163651A (ja) | 周波数ホッピング方式通信装置ならびにそのデータ送信装置およびそのデータ受信装置 | |
JPH11220771A (ja) | 無線通信方法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 |
WO2018092530A1 (ja) | 通信装置、通信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
KR20070067787A (ko) | 채널 이동을 이용한 알에프 통신 방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