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146258A - 全向輪及應用其的可移動裝置 - Google Patents

全向輪及應用其的可移動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146258A
TW202146258A TW109119041A TW109119041A TW202146258A TW 202146258 A TW202146258 A TW 202146258A TW 109119041 A TW109119041 A TW 109119041A TW 109119041 A TW109119041 A TW 109119041A TW 202146258 A TW202146258 A TW 20214625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wheel
hub
wheels
omnidirectional
omnidirectional whee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190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格正
Original Assignee
新加坡商鴻運科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新加坡商鴻運科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新加坡商鴻運科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91190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202146258A/zh
Publication of TW2021462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46258A/zh

Links

Images

Abstract

一種全向輪,包括:輪轂,所述輪轂開設有一貫穿所述輪轂的軸孔;複數輪子,每個輪子可轉動地設置於所述輪轂上,所述複數輪子圍繞所述軸孔間隔設置;以及複數橡皮套,每個橡皮套套設在一個輪子上,且所述橡皮套上設置有用以增大摩擦力的立體花紋;其中,所述橡皮套套設在所述輪子上用以避免所述輪轂直接與地面接觸。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應用所述全向輪的可移動裝置。所述全向輪在不平整的道路上滾動自如。

Description

全向輪及應用其的可移動裝置
本發明涉及一種全向輪及應用該全向輪的可移動裝置。
如圖1所示,習知的一種全向輪200,其包括輪轂A及可轉動地設置於輪轂A上的輪子B。該全向輪在地面上滑動時,輪轂A與地面的間隙H很小,如果地面不平整,因爲輪子B的輪面離地面距離比所述輪轂低離地面的距離大,只要輪子稍微傾斜便會發生輪轂的底部與地面摩擦造成全向輪200卡住無法移動,如圖2所示。
鑒於此,有必要提供一種有效解决上述問題的全向輪,所述全向輪在不平整的道路上滑動時輪轂不會與地面接觸。
一種全向輪,包括:輪轂,所述輪轂開設有一貫穿所述輪轂的軸孔;複數輪子,每個輪子可轉動的設置於所述輪轂上,所述複數輪子圍繞所述軸孔間隔設置;以及複數橡皮套,每個橡皮套套設在每一個輪子上,且所述橡皮套上設置有用以增大摩擦力的立體花紋;其中,所述橡皮套套設在所述輪子上用以避免所述輪轂直接與地面接觸。
本發明還提供一種應用所述全向輪的可移動裝置,其包括本體與可轉動地安裝在所述本體上的所述全向輪。
相對於習知技術,所述全向輪的設置有立體花紋的橡皮套套設在所述輪子上,一方面由此有效地增大所述輪子的重心與地面的距離,進而間接增大了所述輪轂與地面的距離,避免所述全向輪在滾動時,所述輪轂直接與地面接觸;另一方面增强了所述輪子對地面的摩擦力,使得所述全向輪可在地面自如滾動。
爲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發明的上述目的、特徵和優點,下面結合圖示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詳細描述。需要說明的是,在下面的描述中闡述了很多具體細節以便於充分理解本發明,所描述的實施例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均屬於本發明保護的範圍。
除非另有定義,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術和科學術語與屬本發明的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通常理解的含義相同。本文中在本發明的說明書中所使用的術語只是爲了描述具體的實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於限制本發明。
參照圖3、圖4及圖5,本發明實施例的全向輪100包括輪轂10、複數輪子20及複數橡皮套30。所述輪轂10上有一貫穿輪轂10的軸孔40;每個所述輪子20可轉動的設置於所述輪轂10上且所述複數輪子20圍繞所述軸孔40等間隔設置。每一個所述橡皮套30套設在一個輪子20上,且所述橡皮套30上設置有增大摩擦力作用的立體花紋50。所述橡皮套30套設在所述輪子20上用以避免當所述全向輪100在地面滾動時所述輪轂10直接與地面接觸。
在本發明實施例中,所述設置有立體花紋50的橡皮套30套設在所述輪子20上,一方面由此有效地增大所述輪子20的重心與地面的距離,進而增大了所述輪轂10與地面的距離,避免所述全向輪100在地面(尤其是不平整的地面)滾動時所述輪轂10直接與地面接觸;另一方面增强了所述輪子20對地面的摩擦力,使得所述全向輪100可在地面自如滾動。
進一步參照圖3,所述複數輪子20圍繞所述軸孔40形成兩圈,每一圈輪子20包括有複數輪子20,每一個圈中的複數輪子20爲圍繞所述軸孔40等間隔設置。在本發明實施例中,所述兩圈輪子20爲沿所述輪轂10的週緣非正對設置。圖3給出的實施例中每一圈輪子20中輪子20的個數爲四個,但不僅限於四個輪子20。
進一步參照圖5,所述輪轂10包括圍繞所述軸孔40的向外凸伸且間隔設置的複數輪轂突出部11。所述複數輪轂突出部11圍繞所述軸孔40形成爲兩圈,同一圈相鄰兩個輪轂突出部11之間可轉動地設置有一個輪子20。所述橡皮套30的厚度設置用以避免所述輪轂突出部11直接與地面接觸。
在本發明實施例中,所述兩圈輪轂突出部11爲沿所述輪轂10的週緣相互錯開設置,每一個輪轂突出部11正對與其不同圈的兩個輪轂突出部11之間的一個所述輪子20。在本實發明實施例中,所述兩圈輪子20爲沿所述輪轂10的週緣非正對設置,且所述每一圈輪子20與不同圈輪轂突出部正對設置。
參照圖6,所述輪轂10包括沿所述軸孔40的延伸方向依次連接的第一側部12、中間部13及第二側部14。所述第一側部12、所述中間部13及所述第二側部14中均開設有通孔15。所述第一側部12、所述中間部13及所述第二側部14的通孔15相互連接形成所述軸孔40。所述第一側部12與所述中間部13配合形成一圈輪轂突出部11用以裝設一圈所述輪子20,所述第二側部14與所述中間部13配合形成另一圈輪轂突出部11用以裝設另一圈所述輪子20。
進一步參照圖3與圖4,每一個輪子20包括主體部201以及凸設在所述主體部201相對兩端的轉軸202。輪轂10的同一圈輪轂突出部11中每一個輪轂突出部11朝向與其相鄰的輪轂突出部11的表面開設有裝配孔16用以可轉動裝配所述轉軸202。如此,每一個輪子20可轉動地設置於同一圈相鄰兩個輪轂突出部11之間。
在本發明實施例中,所述主體部201從其中間分別指向兩個轉軸202的方向的橫截面直徑逐漸减小;所述橡皮套30的形狀與所述主體部201的外部輪廓相配合以包覆所述主體部201。
如圖6所示,所述第一側部12包括圍繞所述第一側部12的通孔15向外凸伸且間隔設置的複數輪轂齒17。第二側部14包括圍繞所述第二側部14的通孔15向外凸伸且間隔設置的複數輪轂齒17。所述中間部13包括圍繞所述中間部13的通孔15向外凸伸且間隔設置的複數輪轂齒17;且所述中間部13的複數輪轂齒17圍繞所述中間部的通孔15形成爲獨立的兩圈,每一圈輪轂齒包括有複數輪轂齒17,所述兩圈輪轂齒17爲沿所述輪轂10的週緣相互錯開設置。
在本發明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側部12的複數輪轂齒17與所述中間部13的其中一圈輪轂齒17一一相對連接形成複數輪轂突出部11,所述第二側部14的複數輪轂齒17與所述中間部13的另一圈輪轂齒17一一相對連接形成複數所述輪轂突出部11。
參照圖7,由於本發明實施例中,在所述可滾動的輪子20上套設所述帶有立體花紋50的橡皮套30後有效地加大了所述輪子20的直徑,當所述全向輪100在地面滑動時,本發明實施例的全向輪100與習知技術相比,所述輪轂突出部11的底部E(如圖7中靠近地面輪轂突出部11的底部E)離地面的間隙H變大,所述全向輪100的靠近地面輪子20的輪面D(如圖7中靠近地面的輪子20的路面D)到地面的距離低於與所述輪子20不同圈的正相對所述輪轂突出部11的底部E到地面的距離,如圖8所示。
參照9(圖9的曲綫代表不平整的道路),當所述全向輪100輪子在不平整的路面滑動時,所述全向輪100的輪子20靠近地面接觸面F(如圖9中靠近地面的輪子20的與地面接觸面F)到地面的距離始終低於與所述輪子20不同圈的正相對所述輪轂突出部11的底部L(如圖9中靠近地面輪轂突出部11的底部L)到地面的距離,從而使得輪子20比輪轂突出部11的底部L先接觸地面,以致所述輪轂10不會直接與地面磨擦,從而所述全向輪100在不平整的路面滑動時不會卡到地面。幷且,所述輪子20套設了帶有立體花紋50的橡皮套30,增强了所述輪子20對地面的摩擦力,使得所述全向輪100可在地面自如滾動。
如圖10所述,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一種應用所述全向輪100的可移動裝置300,其包括本體301與可轉動地安裝在所述本體301上的所述全向輪100。
所述可移動裝置300可爲機器人、手推車、轉移輸送機、貨運車及行李箱等,本實施例中,可移動裝置300爲用於家庭娛樂、餐飲服務、醫療服務和救灾排險等方面的機器人。
對於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顯然本發明不限於上述示範性實施例的細節,而且在不背離本發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徵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體形式實現本發明。最後應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儘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發明技術案的範圍。
100、200:全向輪 10、A:輪轂 20、B:輪子 201:主體部 202:轉軸 30:橡皮套 40:軸孔 50:立體花紋 11:輪轂突出部 12:第一側部 13:中間部 14:第二側部 15:通孔 16:裝配孔 17:輪轂齒 300:可移動裝置 301:本體
圖1習知技術的一種全向輪的剖面示意圖.
圖2為圖1的全向輪在不平整道路上的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的全向輪的立體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實施例的全向輪的輪子與橡皮套的立體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實施例的全向輪的輪轂的立體示意圖。
圖6為本發明實施例的輪轂分解示意圖。
圖7為本發明實施例的全向輪輪轂與地面間隙的示意圖。
圖8為本發明實施例全向輪的平面示意圖。
圖9為本發明實施例全向輪在不平整道路上的示意圖。
圖10為包括本發明實施例全向輪的可移動裝置的示意圖。
100:全向輪
10:輪轂
20:輪子
30:橡皮套
40:軸孔
11:輪轂突出部

Claims (10)

  1. 一種全向輪,其改良在於,包括:   輪轂,所述輪轂開設有一貫穿所述輪轂的軸孔; 複數輪子,每個輪子可轉動地設置於所述輪轂上,所述複數輪子圍繞所述軸孔間隔設置;以及 複數橡皮套,每個橡皮套套設在一個輪子上,且所述橡皮套上設置有用以增大摩擦力的立體花紋; 其中,所述橡皮套套設在所述輪子上用以避免所述輪轂直接與地面接觸。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全向輪,其中,所述複數輪子圍繞所述軸孔形成爲獨立的兩圈,每一圈輪子包括有複數輪子,每一圈輪子中的複數輪子圍繞所述軸孔等間隔設置。
  3. 如請求項2所述的全向輪,其中,所述兩圈輪子爲沿所述輪轂的週緣非正對設置。
  4. 如請求項3所述的全向輪,其中,所述每一圈輪子中輪子的數量爲相等的。
  5. 如請求項2所述的全向輪,其中,所述輪轂包括圍繞所述軸孔的向外凸伸且間隔設置的複數輪轂突出部,所述複數輪轂突出部圍繞所述軸孔形成爲兩圈,同一圈相鄰兩個輪轂突出部之間可轉動地設置有一個輪子;所述橡皮套的厚度設置用以避免所述輪轂突出部直接與地面接觸。
  6. 如請求項5所述的全向輪,其中,所述兩圈輪轂突出部爲沿所述輪轂的週緣相互錯開設置,每一個輪轂突出部正對與其不同圈的兩個輪轂突出部之間的一個所述輪子。
  7. 如請求項5的所述全向輪,其中,所述輪轂包括沿所述軸孔的延伸方向依次連接的第一側部、中間部、及第二側部,所述第一側部、所述中間部及所述第二側部中均開設有通孔,所述第一側部、所述中間部及所述第二側部的通孔相互連接形成所述軸孔;所述第一側部與所述中間部配合形成一圈輪轂突出部用以裝設一圈所述輪子,所述第二側部與所述中間部配合形成另一圈輪轂突出部用以裝設另一圈所述輪子。
  8. 如請求項5的所述全向輪,其中,每一個輪子包括主體部以及凸設在所述主體部相對兩端的轉軸,對應同一圈輪轂突出部中每一個輪轂突出部朝向與其相鄰的輪轂突出部的表面開設有裝配孔用以可轉動地裝配所述轉軸。
  9. 如請求項8的所述全向輪,其中,所述主體部從其中間分別指向兩個轉軸的方向的橫截面直徑逐漸减小;所述橡皮套的形狀與所述主體部的外部輪廓相配合以包覆所述主體部。
  10. 一種應用請求項1至9中任意一項所述的全向輪的可移動裝置,其包括本體與可轉動地安裝在所述本體上的所述全向輪。
TW109119041A 2020-06-05 2020-06-05 全向輪及應用其的可移動裝置 TW20214625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119041A TW202146258A (zh) 2020-06-05 2020-06-05 全向輪及應用其的可移動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119041A TW202146258A (zh) 2020-06-05 2020-06-05 全向輪及應用其的可移動裝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46258A true TW202146258A (zh) 2021-12-16

Family

ID=807837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19041A TW202146258A (zh) 2020-06-05 2020-06-05 全向輪及應用其的可移動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202146258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D187355S (zh) 輪箍
WO2019080443A1 (zh) 一种万向轮
US8863355B1 (en) Caster wheel with parabolic tread-hub interface
US9527344B1 (en) Terrain resilient wheel maintaining a uniform elevation
US10369839B2 (en) Omnidirectional wheels and associated wheel guards
TWI761728B (zh) 助行器及其全向輪
US3414280A (en) Roller skate having laminated wheels
TW202146258A (zh) 全向輪及應用其的可移動裝置
CN210680276U (zh) 多点减震全向轮
US1482579A (en) Ball-bearing wheel
US20210379928A1 (en) Omnidirectional wheel and movable device
US9981619B1 (en) Omnidirectional wheels and associated wheel guards
US2566111A (en) Toy wheel construction
TWI453125B (zh) 軸套及事務機
US2633387A (en) Roller skate wheel
CN201484063U (zh) 一种轮胎组件
GB2424858A (en) Wheel assembly with at least two spaced ground contacting portions
JP6208840B1 (ja) カートのローラユニット
CN110901304A (zh) 一种脚轮
JP3270410B2 (ja) 回転式キャスタ
TWM580047U (zh) Omnidirectional wheel
US1034956A (en) Four-wheel drive.
WO2018014455A1 (zh) 全向轮及具有该全向轮的机器人
TWI662205B (zh) 無段變速器之雙向迫緊機構
TWM572836U (zh) Double row omnidirectional wheel with shock absorption eff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