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145941A - 調味料取出器具 - Google Patents

調味料取出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145941A
TW202145941A TW110120050A TW110120050A TW202145941A TW 202145941 A TW202145941 A TW 202145941A TW 110120050 A TW110120050 A TW 110120050A TW 110120050 A TW110120050 A TW 110120050A TW 202145941 A TW202145941 A TW 20214594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iner
seasoning
movable member
supply port
support memb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200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田中邦彥
尾越健二
奧野雅之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藏壽司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藏壽司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藏壽司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459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45941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GHOUSEHOLD OR TABLE EQUIPMENT
    • A47G19/00Table service
    • A47G19/12Vessels or pots for table use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GHOUSEHOLD OR TABLE EQUIPMENT
    • A47G23/00Other table equipment

Landscapes

  • Table Devices Or Equipment (AREA)
  • Table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課題]以往將調味料加入於料理時,各使用者需要以徒手直接接觸調味料的容器。[解決手段]藉由下述簡樸構成之調味料取出器具1,可不直接接觸調味料的容器下將調味料從容器取出至食器上:所述調味料取出器具1具備:支撐構件31,其支撐調味料的容器81的一部分;以及可動構件51,其具有抵接食器3之抵接部53,且相對於支撐構件31能滑動或能旋轉,且所述調味料取出器具1構成為:伴隨藉由食器3抵接於抵接部53而可動構件51會相對於支撐構件31滑動或旋轉,利用容器內外的壓力差,而將容器內的調味料從與容器81連繫之提供口91取出至食器3上。

Description

調味料取出器具
本發明關於一種可將容器內的調味料取出至食器上之調味料取出器具。
作為可將容器內的調味料取出至食器上之調味料取出器具,例如有醬油滴下裝置,其構成為藉由近接感測器而感測握壽司位於醬油滴下機構的下方空間,閥操作用電磁圈會使活塞桿閥上升,並使滴下開口部開啟,藉此將所需的醬油滴於握壽司(例如參考專利文獻1)。 [習知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實用新型登錄第3200711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的課題] 近年來,對於病毒及細菌等微生物所造成的傳染病,正尋求各種預防方法。為了防止接觸傳染為傳染路徑之一的傳染病,重要的是防止多人所使用的物品的表面被汙染。
以往,進行飲食的人(使用者)將調味料加於料理時,通常各使用者需要以徒手直接接觸調味料的容器。但是,以上述防止接觸傳染之觀點而言,存在以下問題:大量使用者可接觸調味料的容器之狀態下提供調味料而較為不佳。即使在特定少數使用者利用調味料的情形也會有此問題,但特別在許多使用者所利用之食堂及不特定使用者所利用之餐飲店等內提供調味料的情形,此問題更為顯著。
例如上述專利文獻1所記載之醬油滴下裝置,其目的在於可不使握壽司翻轉下將最適量的醬油滴下至壽司料上表面,結果使用者可在不接觸裝置下利用醬油。但專利文獻1所記載之醬油滴下裝置需要感測握壽司之近接感測器、以及必須有用於滴下醬油之電磁致動器,而有構成複雜之問題。
[解決課題的技術手段] 本第一發明的調味料取出器具具備:支撐構件,其支撐調味料的容器的一部分;以及可動構件,其具有抵接食器之抵接部,且相對於支撐構件能滑動或能旋轉,調味料取出器具構成為:伴隨藉由食器抵接於抵接部而可動構件會相對於支撐構件滑動或旋轉,利用容器內外的壓力差,而將容器內的調味料從與容器連繫之提供口取出至食器上。
藉由此構成,可藉由簡樸的構造而不直接接觸調味料的容器下將調味料從容器取出至食器上。
並且,本第二發明的調味料取出器具相對於第一發明,係構成為伴隨可動構件相對於支撐構件滑動或旋轉而產生容器內外的壓力差;以及構成為在可動構件位於會產生容器內外的壓力差之位置的狀態下,提供口位於與抵接部抵接之食器上。
藉由此構成,可確實地將調味料從容器取出至食器上。
並且,本第三發明之調味料取出器具相對於第一發明,更具備:蓋構件,其圍繞提供口的周圍。
藉由此構成,可防止食器或使用者的手等接觸提供口。
並且,本第四發明之調味料取出器具相對於第三發明,抵接部位於比提供口更下方,可動構件構成為抵接部能在面前側向深處之前後方向上位移,蓋構件構成為至少使抵接部的面前側有開口,並且覆蓋抵接部的左右兩側邊。
藉由此構成,可防止使用者以手操作抵接部。
並且,本第五發明之調味料取出器具相對於第四發明,其更具備:導引部,其配置於比提供口更下方,且能與食器的一部分抵接,並以食器與抵接部抵接的方式沿著前後方向導引食器。
藉由此構成,可容易地使食器抵接於抵接部並取出調味料。
並且,本第六發明之調味料取出器具相對於第三發明,係在蓋構件之中的至少一部分設置有窗部,窗部係配置透明的構件或孔所構成,調味料取出器具構成為能從蓋構件的外側透過窗部視覺確認蓋構件的內側的構件。
藉由此構成,可一邊從蓋構件的外部確認取出調味料的情形,一邊進行操作。
並且,本第七發明之調味料取出器具相對於第一發明,容器係藉由容器內被加壓而使容納於容器內之液體調味料從設置於容器之提供口排出,在可動構件中裝設有按壓部,按壓部構成為伴隨可動構件相對於支撐構件滑動或旋轉而位移,而接觸容器的一部分並推壓一部分,藉此加壓容器內。
藉由此構成,可不直接接觸調味料的容器下將調味料由容器取出至食器上。
並且,本第八發明之調味料取出器具相對於第七發明,容器構成為以提供口相較於容器的其他部位位於最下方的方式裝設於調味料取出器具。
藉由此構成,即使調味料剩餘量變少也可取出調味料。
並且,本第九發明之調味料取出器具相對於第七發明,更具備:第二可動構件,其在第二旋轉軸被樞軸支撐於支撐構件的一部分;以及連結構件,其旋轉自如地與可動構件及第二可動構件的每一個連接,可動構件係在第一旋轉軸被支撐構件樞軸支撐,可動構件的按壓部位於比第一旋轉軸更離開抵接部之位置,第二可動構件具有以與按壓部對向之方式設置之第二按壓部,容器配置於按壓部與第二按壓部之間,調味料取出器具構成為:伴隨藉由食器抵接於抵接部而可動構件會相對於支撐構件旋轉,容器被按壓部及第二按壓部夾持,藉此容器內被加壓。
藉由此構成,可有效地加壓容器內並將調味料從容器取出至食器上。
並且,本第十發明之調味料取出器具相對於第一發明,容器具有內管,內管配置成一端浸在容器中的調味料,且另一端裝設於容器的上部,所述容器更具備外管,外管係使調味料從配置於容器的上部之內管的端部通往位於下方之提供口,調味料取出器具構成為伴隨可動構件相對於支撐構件旋轉,使容器內的調味料通過內管被吸起,並通過外管而從提供口送出。
藉由此構成,無關於容器的姿態及調味料的剩餘量而可取出調味料。
並且,本第十一發明之調味料取出器具相對於第十發明,容器具有泵機構,泵機構係伴隨可動構件的滑動或旋轉而通過內管吸起調味料,調味料取出器具構成為伴隨可動構件的滑動或旋轉,藉由使用泵機構所吸起之調味料在容器內部被加壓,而使調味料通過外管並從提供口取出至食器上。
藉由此構成,可確實地取出調味料。
[發明功效] 根據本發明之調味料取出器具,可不直接接觸調味料的容器下將調味料由容器取出至食器上。
以下,參考圖式而說明調味料取出器具的實施方式。此外,由於實施方式中附以相同符號的構成要件係進行同樣的動作,故有時會省略重複的說明。
此外,在以下說明中,圖式中所示的方向(上下、左右、面前、深處)為各圖彼此所共通。上及下為與水平面垂直之方向。面前方向為調味料取出器具的正面所朝向之方向,也稱為前方。深處方向為與面前方向相反的方向,也稱為後方。右為面對調味料取出器具的正面之右手側的方向。左為右的相反側的方向。此外,左右方向也可稱為寬度方向。以下,雖如此地表示各方向以說明各部的形狀及位置關係,但這些僅為便於說明而定義者。前後左右的各方向的標明並非限定本發明之調味料取出器具在使用時的方向或姿態等。
(實施方式1)
圖1為本發明實施方式1的調味料取出器具1之立體圖。
在本實施方式中,調味料取出器具1構成為藉由使食器3抵接於可動構件51而使可動構件51相對於支撐調味料的容器81之支撐構件31旋轉,藉此可將調味料從提供口91取出至食器3上。提供口91與可動構件51的位置關係成為在可動構件51位於會產生容器內外的壓力差之位置的狀態下,提供口91位於與抵接部53抵接之食器3上。
調味料取出器具1較佳為具有圍繞提供口91周圍之蓋構件11。較佳為,蓋構件11覆蓋抵接部53的左右兩側邊。並且,較佳為具有導引食器3之導引部15以及窗部12。此外,容器81係藉由將容器內加壓而使液體調味料從設置於容器81之提供口91排出,可動構件51具有按壓容器81之一部分並將容器81加壓之按壓部57。容器81係以提供口91位於最下方的方式而被保持。
圖2為分別表示該調味料取出器具1及調味料的容器81之立體圖。
在本實施方式中,在調味料取出器具1裝設有已裝入調味料之容器81而使用。在本實施方式中,調味料取出器具1作為對象之調味料具體而言為醬油。並且,在本實施方式中,從調味料取出器具1取出醬油之目標食器3為如圖示的盤子。盤子例如具有盤板3b及其下的高台3c。調味料取出器具1例如用於餐飲店(亦即迴轉壽司店等),所述餐飲店係在握壽司等食品5放置於食器3的盤板3b上的狀態下,提供給客人之使用者。調味料取出器具1例如可在載置於客人用於進行飲食的桌台上或其附近的狀態下使用,或是在固定於桌台等的器具的狀態下使用。
首先,說明容器81的構成。
如圖2所示,容器81具備杯82及蓋83。容器81通常能以杯82的底部82b朝下的姿態配置於桌台上等。杯82中裝入有調味料。蓋83係能裝卸地裝設於杯82。容器81係能在由杯82與蓋83所圍繞之內部空間容納調味料。
蓋83設置有加壓部85及提供口91。提供口91係以往徑方向外側突出的方式設置於蓋83的上部(圖2中面前側的部位),亦即設置於容器81的上部。在本實施方式中,提供口91為細管。藉由提供口91而連通容器81的外部與容器81的內部。
加壓部85設置於蓋83的上表面(圖2中面前側之面),並形成為設成能往下方押入之按鈕狀。加壓部85例如具有構成容器81的內部空間的一部分之可撓性樹脂製的膜(未圖示)。加壓部85在不從外部施加力下會自然地往下方押入時,樹脂製的膜會變形,容器81的內部空間的體積會減少。
容器81之外部與內部的壓力大致相同的情形,即使在以底部82b朝下之姿態使容器81傾斜而成為調味料覆蓋提供口91之內側的端部的狀態下,藉由調味料的表面張力即潤濕性,不會從提供口91流出至容器81的外側。若在如此狀態下押入加壓部85,則容器81的內部的壓力變高。若在容器81的內部與外部之間產生壓力差,則一部分的調味料會通過提供口91而流出至容器81的外側,藉此解除壓力差。亦即,容器81構成為利用藉由押入加壓部85所產生之容器內外的壓力差,而可將調味料從與容器81連繫之提供口91取出。更具體而言,可謂容器81係藉由容器內被加壓而使容納於容器內之液體調味料從設置於容器81之提供口91排出。
圖3為該調味料取出器具1之側視圖。
圖3中,為了便於說明,係以左右方向上大致中央的剖面表示蓋構件11及支撐構件31。
在本實施方式中,調味料取出器具1具備蓋構件11、支撐構件31及可動構件51。
在本實施方式中,蓋構件11構成為覆蓋支撐構件31及其所支撐之容器81。蓋構件11例如使用樹脂板而形成,但不限於此。藉由設置蓋構件11,可防止使用者直接接觸支撐構件31及容器81。
在本實施方式中,蓋構件11係以圍繞提供口91的周圍的方式配置。亦即,在提供口91的前方、後方及左右兩側邊存在有蓋構件11。藉此,變得使用者及使用者所持有之食器等不易直接接觸提供口91,而可使提供口91維持清潔的狀態。
在蓋構件11設置有導引部15及開口部18。
開口部18係在蓋構件11下部設置於正面。亦即,在蓋構件11設置有從下部往面前側開口之開口部18。蓋構件11的左右兩側面係由構成蓋構件11之側板13所覆蓋。本實施方式中,蓋構件11係設置有開口部18,藉此在設置於可動構件51下部之抵接部53的面前側開口。又,蓋構件11係覆蓋抵接部53的左右兩側邊。藉此,使用者不易以手直接接觸抵接部53,可使抵接部53維持為清潔狀態。
導引部15設置於開口部18下方。導引部15配置於比提供口91更下方。導引部15具有稍微比高台3c的寬度尺寸更大的寬度,並具有可將高台3c向後方導引之形狀。亦即,導引部15能與食器3的一部分抵接,並沿著前後方向導引食器3。導引部15能以如後述般使食器3從前方抵接於抵接部53的方式導引食器3。
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在蓋構件11的正面的整面設置有窗部12。窗部12係藉由配置透明的構件所構成。窗部12例如可為透明的壓克力板等的樹脂板、也可為玻璃板等。窗部12設置成能從蓋構件11的外部視覺確認蓋構件11之內部的構件,例如支撐構件31及可動構件51之中被蓋構件11覆蓋之部分。藉此,使用者可一邊確認調味料取出器具1之內部的狀態,一邊使用調味料取出器具1。此外,窗部12也可為設置在蓋構件11的一部分之孔,並通過孔而能從外部視覺確認內部的構件。窗部12的位置不限於蓋構件11的正面的整面,可為正面的一部分,也可為其他面的全部或一部分。亦即,在蓋構件的至少一部分設置窗部12即可。並且,蓋構件11的整體也可使用透明的樹脂板或玻璃板而構成,此時,蓋構件11中覆蓋內部構件之部位可解釋作為窗部12而發揮功能。
支撐構件31裝設於蓋構件11之內側的上部。支撐構件31構成為具有能從上方容納調味料的容器81之在上方開口之箱形狀,並支撐調味料的容器81的一部分。支撐構件31例如使金屬製的板變形而構成,但不限於此。例如也可為樹脂製。
在本實施方式中,容器81係以提供口91朝下的方式橫放而容納於支撐構件31的內部。
在本實施方式中,支撐構件31具備孔部32、支撐板33、座34及卡止器38。
孔部32設置於支撐構件31的底面。容器81的提供口91能嵌入至孔部32。藉此使從提供口91排出之調味料往下方滴下。
支撐板33係構成為能與調味料的容器81之底部82b接觸。支撐板33配置於支撐構件31的裡側,使容器81的底部82b與支撐板33抵接,藉此限制容器81往深處的位移。
座34配置於支撐構件31的底面之深處的部位。容器81接近底部82b的部位載置於座34。藉此,容器81係以提供口91相較於容器81之其他部位位於最下方的方式而裝設於調味料取出器具1。亦即,容器81係以提供口91位於最下方的方式傾斜配置。因此,即使容納於容器81內之調味料量變少,也可維持調味料停留於提供口91的內側的狀態,而藉由調味料取出器具1取出大致全部的調味料。
卡止器38設置於支撐構件31左右兩側部。如後述,卡止器38限制可動構件51往下方的位移。
此外,支撐構件31可構成為蓋構件11的一部分,也可構成為蓋構件11的一部分作為支撐構件31的一部分而發揮功能。並且,蓋構件11的一部分與支撐構件31的一部分可一體成型,也可以一個零件所構成。例如,可構成為蓋構件11之內表面的一部分作為能接觸容器81的底部82b之支撐板而發揮功能。此時,能藉由容器81的底部82b與蓋構件11的內表面抵接,而限制容器81往深處的位移,且蓋構件11解釋作為支撐構件31而發揮功能。
可動構件51為能相對於支撐構件31旋轉之構件。可動構件51也可說是能相對於蓋構件11旋轉之構件。在本實施方式中,可動構件51係相對於支撐構件31樞軸支撐於旋轉軸55。換言之,可動構件51係以能繞旋轉軸55旋轉之方式支撐於支撐構件31。旋轉軸55為與左右方向平行的軸。可動構件51也可樞軸支撐於蓋構件11。
如圖1所示,可動構件51主要為將棒狀金屬折彎並接合而成型之構件。在本實施方式中,可動構件51除了旋轉軸55以外,還具備抵接部53及按壓部57。
旋轉軸55係與左右方向平行地位於支撐構件31的上部之中、容器81的上部附近。可動構件51係從旋轉軸55之左右兩端部的每一個往下方延伸。抵接部53為可動構件51之下端部附近的部位。抵接部53是由使用者將食器3抵接之部位。抵接部53也可裝設有抵接食器3的墊。
按壓部57設置於旋轉軸55的左右大致中央部。按壓部57配置於與容器81的加壓部85對應之位置。按壓部57係與加壓部85對向。按壓部57伴隨可動構件51相對於支撐構件31旋轉而旋轉並位移。按壓部57位移並接觸至容器81的一部分且推壓一部分,藉此使容器81內被加壓。在本實施方式中,係構成為從未由使用者施加力於可動構件51的狀態(以下,稱為自然狀態)下,伴隨抵接部53朝深處位移,而容器81內被加壓。
此外,本實施方式中,可動構件51具有從旋轉軸55之左右兩端部的每一個往深處延伸以外並向下彎曲之形狀。在未由使用者施加力的狀態下,可動構件51藉由重力而成為抵接於從支撐構件31往左右突出之卡止器38的狀態。亦即,藉由卡止器38限制可動構件51往下方的位移。換言之,藉由卡止器38限制抵接部53往面前的位移。此外,可動構件51也可構成為能在未由使用者施加力的狀態下藉由重力位移至最下方(直到取得平衡之位置)。此時,也可不設置卡止器38。
圖4為說明該調味料取出器具1的動作之側視圖。
有關圖4所示的可動構件51,實線表示藉由食器3而旋轉的狀態,二點虛線表示自然狀態。
在本實施方式中,調味料取出器具1可如以下般地使用。亦即,若食器3從開口部18向深處押入,則食器3的盤板3b的外周緣會抵接於抵接部53。藉由進一步將食器3往深處押入,可動構件51係以抵接部53往深處位移的方式而相對於支撐構件31旋轉。如此一來,伴隨於此按壓部57會繞旋轉軸55旋轉,按壓部57會抵接於加壓部85。由於容器81係以不會往深處位移的方式被支撐構件31支撐,故藉由進一步旋轉按壓部57,而使加壓部85在容器81中往下方(在調味料取出器具1中的深處)押入。藉此,由於在容器81的內外產生壓力差,故調味料從提供口91送至外側。亦即,在本實施方式中,係可藉由可動構件51、伴隨可動構件51旋轉而位移之按壓部57及加壓部85,而構成使容器內外的壓力差產生之壓力差產生手段。此外,在可動構件51中,可謂抵接部53為施力點,旋轉軸55為支點,按壓部57為作用點。由於抵接部53與旋轉軸55的距離及旋轉軸55與按壓部57的距離不同,故可用較輕的力量容易地使壓力差產生。此外,此槓桿比只要以可容易地取出調味料的方式適當設定即可。
在此,在本實施方式中,係構成為在可動構件51位於會產生容器內外的壓力差之位置的狀態下,提供口91位於與抵接部53抵接之食器3上。藉此,伴隨食器3抵接於抵接部53而可動構件51相對於支撐構件31旋轉,利用容器內外的壓力差,而將容器81內的調味料從提供口91取出至食器3上。藉由可動構件51與提供口91具有如此的位置關係,被取出之調味料可確實地被食器3接受。可動構件51與提供口91的位置關係只要因應用於取出調味料之食器3的大小及形狀、以及假定載置於食器3之食品5的形狀及大小等而適當設定即可。例如在旋轉壽司店中,在直接將醬油滴下至載置有壽司的食器3之用途,較佳為可動構件51位於會產生容器內外的壓力差之位置(例如按壓部57抵接於加壓部85的表面之位置)的狀態下,使提供口91位於與抵接部53抵接之食器3的中央部附近之上。能將醬油滴下至食品5的壽司料部分。此外,並不限定於此。
如以上說明,在本實施方式中,藉由使用簡樸構造的調味料取出器具1,可不直接接觸調味料的容器81下將調味料從容器81取出至食器3上。由於可使食器3與可動構件51的抵接部53接觸而將調味料取出至食器3上,故操作容易,並且,使用者不需以徒手接觸抵接部53,可衛生地使用調味料取出器具1。由於使用者可持握食器3並進行操作,故與使用者可各自直接使用容器81時同樣地,取出喜好量的調味料。
由於調味料取出器具1不需電力即可使用,故可容易地進行清洗、清掃等維修。並且,不容易產生故障等。
(實施方式2)
圖5為本發明實施方式2的調味料取出器具201之側視圖。
在實施方式2中,調味料取出器具201係可藉由使食器3抵接於可動構件251,並藉由使可動構件251相對於支撐調味料的容器281之支撐構件231旋轉,而將調味料從提供口291取出至食器3上。在本實施方式中,係構成為伴隨可動構件251之旋轉而吸起容器內的調味料,並通過裝設於容器281的上部之管,將調味料從位於下方之提供口291取出至食器3上。並且,伴隨可動構件251的旋轉,而使用泵機構286對吸起的調味料進行加壓,藉此取出調味料。以下說明如此般構成之調味料取出器具201。
在實施方式2中,調味料取出器具1作為對象之調味料與實施方式1同樣地具體為醬油。並且,在本實施方式中,從調味料取出器具1取出醬油之目標食器3也為與實施方式1相同的盤子。
如圖5所示,在本實施方式中,容器281具備杯282、蓋283、內管284、加壓部285及泵機構286。容器281本身具有例如與習知的所謂扳機型噴霧瓶相同之構造。亦即,內管284係以一端亦即下端部浸在杯282中的調味料,而另一端亦即上端部284b裝設於容器281的上部的方式配置。泵機構286設置於內管284的一部分,伴隨加壓部285的位移而通過內管284吸起調味料。亦即,如後述,伴隨可動構件251的旋轉而加壓部285位移,藉此調味料通過內管284而被吸取。
加壓部285設置於蓋283的一部分。加壓部285例如具有活塞、以及與泵機構286連接之壓缸,將使用泵機構286吸起之調味料於容器281內部加壓。由加壓部285加壓時,由於藉由閥封住從泵機構286的內部朝向杯282之路徑,故被加壓之調味料可取出至蓋283的外部。此外,加壓部285及泵機構286的構造不限於此,可適當採用噴霧瓶等所使用之習知的構造。
調味料取出器具201具備蓋構件211、可動構件251、外管257及提供口291。
蓋構件211係與上述實施方式1之蓋構件11同樣地,覆蓋調味料取出器具201的各部。在本實施方式中,蓋構件211構成為圍繞提供口291周圍。並且,蓋構件211構成為藉由設置於正面下部之開口部18而至少在抵接部253面前側開口,並且覆蓋抵接部253的左右兩側邊。
在本實施方式中,蓋構件211作為支撐構件231而發揮功能。亦即,在蓋構件211之內部的深處中,形成有容器281所套入之凹部。容器281藉由套入此凹部中,而被保持在蓋構件211的內部之位置受限制之狀態。亦即,蓋構件211可說是形成有容器281套入之凹部且支撐容器281的一部分之支撐構件231。
可動構件251具有旋轉軸255及抵接部253。可動構件251例如為棒狀的樑,但不限於此。可動構件251係在上端部中與旋轉軸255連接,且在下端部中設置有抵接部253。在本實施方式中,旋轉軸255係與左右方向平行地設置於容器281之蓋283的上部。亦即,可動構件251被樞軸支撐為能相對於蓋283旋轉。藉此,可謂可動構件251能相對於保持容器281之支撐構件231(蓋構件211)旋轉。可動構件251係以抵接部253能在前後方向位移的方式被樞軸支撐。此外,可動構件251也可相對於蓋構件211被直接樞軸支撐。
可動構件251係以能接觸加壓部285的活塞的方式配置。在本實施方式中,係構成為可動構件251伴隨以抵接部253從自然狀態往深處位移的方式而相對於容器281旋轉,可動構件251會押入加壓部285的活塞,藉此由泵機構286所吸取之調味料被加壓。加壓部285的活塞係例如藉由設置於內部之彈簧(未圖示)等而被押回,伴隨於此,藉由泵機構286而調味料通過內管284被吸取。此時,抵接部253位移至面前,並成為自然狀態。
外管257係以調味料從配置於容器281的上部之內管284的上端部284b通往位於下方之提供口291的方式配置。亦即,調味料取出器具201構成為經由外管257而調味料從提供口291取出至食器3上。
圖6為說明該調味料取出器具201的動作之側視圖。
有關於圖6所示的可動構件251,實線表示藉由食器3旋轉的狀態,二點虛線表示自然狀態。
如圖6所示,在實施方式2中,調味料取出器具201可用以下方式使用。亦即,若食器3從開口部18向深處押入,則食器3的盤板3b的外周緣會抵接於抵接部253。藉由進一步將食器3往深處押入,可動構件251係以抵接部253往深處位移之方式而相對於容器281旋轉。如此一來,伴隨於此,由於會在容器81的內側之泵機構286與外部產生壓力差,故調味料從內管284的上端部284b經由外管257而從提供口91取出至外側。亦即,在本實施方式中,係可藉由可動構件251、伴隨可動構件251旋轉而動作之加壓部285及泵機構286等,而構成使容器內外的壓力差產生之壓力差產生手段。
在此,在本實施方式中,提供口291也構成為在可動構件251位於會產生容器內外的壓力差的位置之狀態下,會位於與抵接部253抵接之食器3上。藉此,伴隨食器3抵接於抵接部253而可動構件251相對於蓋構件211旋轉,利用容器內外的壓力差,將容器281內的調味料從提供口291滴下至食器3上。藉由可動構件251與提供口291具有如此的位置關係,被取出之調味料可確實地被食器3接受。
如以上說明,根據本實施方式,與上述實施方式1同樣地,可藉由使用簡樸構造的調味料取出器具201,而不直接接觸調味料的容器281下將調味料從容器281取出至食器3上。使用者可容易地進行操作,並且,由於使用者不需以徒手接觸抵接部253,故可衛生地使用調味料取出器具201。並且,也可容易地進行調味料取出器具201的清洗及清掃等。
在實施方式2中,由於調味料可通過內管而在容器281的內部被吸取,故無關於容器281的姿態及調味料的剩餘量而可將調味料取出。
(實施方式3)
圖7為本發明實施方式3的調味料取出器具301之立體圖。
在圖7中,為了說明,而藉由互相不同之實線以外的線種表示蓋構件311、支撐構件331及容器381的每一個。
在實施方式3中,調味料取出器具301係藉由使食器3抵接於可動構件351,而使可動構件351相對於支撐調味料的容器381之支撐構件331旋轉,藉此可將調味料從提供口391取出至食器3上。容器381係藉由將容器內加壓而使液體調味料從設置於容器381之提供口391排出,並以提供口391位於最下方之方式被保持。在本實施方式中,係構成為除了可動構件351以外,亦設置有第二可動構件361及連結構件371,且藉由兩個按壓部357、367夾持調味料的容器381,藉此取出調味料。以下說明如此般構成之調味料取出器具301。
圖8為該調味料取出器具301之前視圖。圖9為該調味料取出器具301之後視圖。圖10為該調味料取出器具301之側視圖。
在各圖中,係以雙點虛線表示容器381。此外,在實施方式3中,調味料取出器具1作為對象之調味料亦與實施方式1同樣地,具體而言為醬油。並且,在本實施方式中,從調味料取出器具1取出醬油之目標食器3也為與實施方式1相同的盤子。
在本實施方式中,容器381為所謂合成樹脂製的多層瓶。亦即,多層瓶係在相對於外壓能恢復原形之外殼的內側具有內側容器,所述內側容器封入有調味料,且藉由外壓的減容而變形。伴隨內側容器的減容,可在外殼與內側容器之間導入空氣。亦即,係構成為若構成外殼之筒體部382往內側押入,則外殼與內側容器之間的空間的壓力會提高,而產生容器381的內外的壓力差,藉此內側容器減容且調味料從提供口391排出。提供口391例如設置於瓶的頂部。此外,筒體部382的外周面為圓筒面狀,但不限於此。例如,容器381的筒體部382整體可具有角柱形狀,也可具有一處以上較窄的形狀,整體也可具有圓錐或角錐形狀。
如圖所示,調味料取出器具301具備蓋構件311、支撐構件331、可動構件351、第二可動構件361及連結構件371。
蓋構件311係與上述實施方式1之蓋構件11同樣地覆蓋調味料取出器具301的各部。在本實施方式中,蓋構件311構成為圍住提供口391的周圍。並且,蓋構件311構成為藉由設置於正面下部之開口部18而至少使抵接部53的面前側開口,並且覆蓋抵接部353的左右兩側邊。
支撐構件331支撐調味料的容器381,並且樞軸支撐可動構件351及第二可動構件361。支撐構件331係在從底部往上方立設之左右一對的框架間,具有使第一支撐板333及第二支撐板334形成為一體之構成。
第一支撐板333及第二支撐板334分別為大致水平的板狀,且以俯視為重疊的方式配置。在第一支撐板333設置有直徑稍大於容器381之筒體部382的外徑之孔部,在第二支撐板334設置有直徑小於筒體部382的外徑之孔部。容器381係以提供口391通過第一支撐板333及第二支撐板334的兩個孔部的方式,由上而下設成提供口391成為最下方之方向,而裝設於支撐構件331。容器381在從容器381的筒體部382往提供口391逐漸變細之部位與第二支撐板334之孔部的邊緣部碰觸,且容器381被第二支撐板334支撐,並限制容器381之下方向的位置。並且,容器381係藉由嵌入第一支撐板333的孔部及第二支撐板334的孔部,限制前後方向及左右方向的容器381的位置。
在本實施方式中,可動構件351、第二可動構件361及連結構件371分別為大致左右對稱地一對一對設置之樑狀的構件。如後述,可動構件351的第一旋轉軸352、第二可動構件361的第二旋轉軸362、以及連結構件371的兩個連接軸373、374(第一連接軸373、第二連接軸374)分別與左右方向平行。
在本實施方式中,可動構件351係在深處部附近的第一旋轉軸352被樞軸支撐於支撐構件331的框架。在可動構件351的下端部附近設置有食器3所抵接之抵接部353。並且,在可動構件351的上端部附近設置有按壓部357。按壓部357位於比容器381的筒體部382更深處。
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二可動構件361係在位於比容器381更面前之第二旋轉軸362被樞軸支撐於支撐構件331的一部分。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二可動構件361係在其上端部附近部位被第二旋轉軸362樞軸支撐。在第二可動構件361設置有第二按壓部367。第二按壓部367位於比容器381的筒體部382更面前。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二按壓部367係以夾持筒體部382並與按壓部357對向之方式設置。在此,有關於第二按壓部367與按壓部357對向,除了從正面觀看兩者以重疊的方式對向的情形以外,也包括互相的位置上下偏離,例如從正面觀看時兩者不重疊的情形。
連結構件371係旋轉自如地連接於可動構件351及第二可動構件361的每一個。可動構件351與連結構件371係在位於第一旋轉軸352及抵接部353之間的第一連接軸373連接。並且,第二可動構件361及連結構件371係在位於比第二按壓部367更遠離第二旋轉軸362之位置的第二連接軸374連接。藉由如此地設置連結構件371,可動構件351與第二可動構件361能互相連動,並相對於支撐構件331旋轉。
圖11為說明該調味料取出器具301的動作之側視圖。
如圖11所示,在實施方式3中,調味料取出器具301可用以下的方式使用。亦即,若食器3從開口部18向深處押入,則食器3的盤板3b的外邊緣會抵接於抵接部353。藉由進一步將食器3向深處押入,可動構件351及第二可動構件361係以抵接部353往深處位移的方式互相連動並相對於支撐構件331旋轉。如此一來,伴隨於此,按壓部357會繞第一旋轉軸352旋轉並往面前位移,而抵接於筒體部382,第二按壓部367會繞第二旋轉軸362旋轉並往深處位移,而抵接於筒體部382。亦即,筒體部382成為在前後方向被按壓部357及第二按壓部367夾持的狀態。藉由在前後方向按壓部357與第二按壓部367的距離變靠近,由於筒體部382被擠壓並在容器381的內外產生壓力差,故調味料從提供口391送出至外側。亦即,在本實施方式中,可藉由可動構件351以及與該等連動而位移之各部(第二可動構件361、連結構件371、按壓部357及第二按壓部367等),而構成使容器內外的壓力差產生之壓力差產生手段。
在此,亦在本實施方式中,提供口391構成為在可動構件351位於會產生容器內外的壓力差之位置的狀態下,位於與抵接部353抵接之食器3上。藉此,伴隨食器3抵接於抵接部353而可動構件351相對於支撐構件331旋轉,利用容器內外的壓力差,容器381內的調味料從提供口91滴下至食器3上。
如以上說明,根據本實施方式,與上述實施方式1同樣地藉由使用簡樸構造的調味料取出器具301,而可不直接接觸調味料的容器381下將調味料從容器381取出至食器3上。使用者可容易地進行操作,並且,由於使用者不需以徒手接觸抵接部353,故可衛生地使用調味料取出器具301。並且,也可容易地進行調味料取出器具301的清洗或清掃等。
在實施方式3中,由於可藉由按壓部357推壓並加壓容器381的筒體部382,故可將藉由擠壓筒體部382而取出調味料之類型的容器381作為對象。
此外,在實施方式3中,容器381也可不支撐於第一支撐板333及第二支撐板334。例如,藉由取代連結構件371而設置在可動構件351與第二可動構件361之間,並設置有如第二支撐板334之孔部等而以限制容器381往下方的位移的方式設置可支撐容器381的構件,且容器381能與可動構件351及第二支撐板334的旋轉連動而位移。即使在此情形,只要構成為:伴隨藉由按壓部357押入筒體部382而容器內被加壓即可。再者,此時,以設置於可動構件351與第二可動構件361之間並可支撐容器381的方式所構成之構件,係能解釋為相當於支撐構件。
(其他實施方式)
在上述實施方式中,可動構件不限於能相對於支撐構件旋轉者,也可為能滑動者。
圖12為表示實施方式1的第一變形例的調味料取出器具401之側視圖。
如圖12所示,調味料取出器具401與調味料取出器具1相異之處在於:取代上述實施方式1的各構成之中的可動構件51而具有滑動式可動構件451。
亦即,在本變形例中,調味料取出器具401具有滑動機構,所述滑動機構係由設置於支撐構件431之兩處的長孔部435、436以及嵌入各長孔部435、436之嵌入部455、456所構成。滑動機構係以可動構件451能相對於支撐構件431在前後方向滑動的方式而導引可動構件451之構造。此外,有關於滑動機構,也可在可動構件451側設置構成長孔部之構件,並在支撐構件431側形成嵌入該長孔部之嵌入部。並且,滑動機構的構成不限於此。例如也可由槽及嵌入其中之嵌入部所構成。
在本變形例中,伴隨藉由食器3抵接於抵接部53而可動構件451相對於支撐構件431滑動,利用容器內外的壓力差,將容器內的調味料從與容器81連繫之提供口91取出至食器3上。因此,與上述實施方式1同樣地,能得到可不直接接觸調味料的容器81下將調味料從容器81取出至食器3上之效果。
在上述實施方式中,容器也能相對於蓋構件等位移。亦即,支撐構件只要為在容器內外產生壓力差時支撐容器的一部分之構件即可,支撐構件與容器也能相對地位移。
圖13為表示實施方式1的第二變形例的調味料取出器具501之側視圖。圖14為表示該調味料取出器具501的動作之側視圖。
如圖13所示,調味料取出器具501與調味料取出器具1主要相異之處在於:取代上述實施方式1的各構成之中的支撐構件31及可動構件51,而具有能與容器81一起滑動之可動構件551以及支撐容器81的底部82b之支撐構件531。
亦即,在本變形例中,在構成蓋構件511之側板513設置有兩個長孔部535、536。支撐構件531固定於蓋構件511之深處的構件並向面前突出。支撐構件531係以與載置於可動構件551之容器81的底部82b對向的方式而配置。
可動構件551構成為容器81會以與實施方式1相同之姿態載置。可動構件551的裡側往深處開放,容器81的底部82b往深處露出。在可動構件551的面前側之面係以與容器81之加壓部85對向之方式固定有按壓部57。在可動構件551的底面裝設有往下突出之臂部552。在臂部552的下端部裝設有抵接部553。
可動構件551具有嵌入各長孔部535、536之嵌入部555、556。長孔部535、536及嵌入部555、556構成滑動機構。滑動機構係以可動構件551能相對於蓋構件511在前後方向滑動的方式而導引可動構件551之構造。在可動構件551與蓋構件511之間設置有彈簧559,所述彈簧559係將可動構件551相對於蓋構件511往面前推壓。藉此,係構成為容器81的底部82b與支撐構件531分離之狀態成為自然狀態。此外,有關於滑動機構,也可在可動構件551側設置構成長孔部之部位,並在蓋構件511側設置嵌入該長孔部之嵌入部。並且,滑動機構的構成不限於此。例如也可由槽及嵌入其中之嵌入部所構成。
在本變形例中,藉由食器3抵接於抵接部553,可動構件551係與容器81一起相對於蓋構件511往深處滑動。伴隨於此,若容器81的底部82b與支撐構件531接觸,則容器81被支撐構件531支撐,進一步可動構件551往深處滑動,伴隨於此,藉由按壓部57押入加壓部85。藉此,利用容器內外的壓力差,將容器內的調味料從與容器81連繫之提供口91取出至食器3上。因此,與上述實施方式1同樣地,能得到可不直接接觸調味料的容器81下將調味料從容器81取出至食器3上之效果。
上述實施方式中,亦可構成為設置於可動構件之按壓部係在與支撐構件之間夾持容器的筒體部。
圖15為表示實施方式3的一變形例的調味料取出器具601之側視圖。
如圖15所示,調味料取出器具601與調味料取出器具301相異之處在於:未設置上述實施方式3的各構成之中的第二可動構件361及連結構件371,且容器381的面前側被支撐構件631支撐。此外,圖15中省略蓋構件311的圖示。
亦即,在本變形例中,調味料取出器具601的支撐構件631係藉由第一支撐板333及第二支撐板334而限制容器381的位移,並且藉由前表面側之限制構件632而限制容器381的筒體部382往面前位移。
在本變形例中,伴隨食器3抵接於抵接部353而可動構件351相對於支撐構件631旋轉,按壓部357將筒體部382往前方押入。藉此,產生容器內外的壓力差,將容器內的調味料從與容器381連繫之提供口391取出至食器3上。因此,與上述實施方式3同樣地,能得到可不直接接觸調味料的容器381下將調味料從容器381取出至食器3上之效果。
此外,在上述各實施方式中,按壓部可不一定要固定於可動構件。按壓部只要構成為因應可動構件的位移而位移即可。例如可構成為按壓部與可動構件分開,並以能滑動或旋轉的方式裝設於支撐構件或蓋構件,且按壓部藉由齒輪及凸輪、鏈環等各種機構而與可動構件連動並位移。
(其他)
調味料不限定於醬油,例如可為醋及醬汁等各種液體調味料。並且,調味料例如也可為美乃滋及山葵醬、芥末醬等膏狀的調味料、也可為鹽、砂糖、胡椒粉、芝麻、成粉末狀之辣椒等粉體物,亦即固體的調味料。並且,也可為混合幾種液體或固體而成之調味料。
調味料取出器具的用途並不限於餐飲店的店舖等。例如也可用於進行烹調之廚房等,以及用於製造食品之製造工廠等。並且,可適當選擇調味料取出器具的設置處、設置方法等。例如可將調味料取出器具的支撐構件或蓋構件固定於壁面以供使用者使用。
食器並不限於上述實施方式所示的盤子。例如也可使用比盤子更深的湯碗及杯等作為食器。並且,例如湯匙等餐具及筷子可用作為食器,食品配發用的勺子及其他服務器具等器具也可用作為食器。只要這些食器抵接於抵接部並將調味料取出至所述容器上即可。
本發明並不限定於以上實施方式,可進行各種變更,但這些亦包含在本發明的範圍內。
亦可構成為適當組合上述多個實施方式之實施方式。例如不限於上述實施方式的構成本身,可將上述實施方式的每一個構成要素適當地以其他實施方式的構成要素取代或組合。並且,可省略上述實施方式之中的一部分構成要素及功能。
[產業利用性] 如上述,本發明之調味料取出器具係具有可藉由簡樸構成而不直接接觸調味料的容器下將調味料從容器取出至食器上之效果,作為調味料取出器具等為有用。
1,201,301,401,501,601:調味料取出器具 3:食器 3b:盤板 3c:高台 5:食品 11,211,311,511:蓋構件 12:窗部 13,513:側板 15:導引部 18:開口部 31,231,331,431,531,631:支撐構件 32:孔部 33:支撐板 34:座 38:卡止器 51,251,351,451,551:可動構件 53,253,353,553:抵接部 55,255:旋轉軸 57,357:按壓部 81,281,381:容器 82,282:杯 82b:底部 83,283:蓋 85,285:加壓部 91,291,391:提供口 257:外管 284:內管 286:泵機構 333:第一支撐板 334:第二支撐板 352:第一旋轉軸 361:第二可動構件 362:第二旋轉軸 367:第二按壓部 371:連結構件 373:第一連接軸 374:第二連接軸 382:筒體部
圖1係本發明實施方式1的調味料取出器具之立體圖。 圖2係分別表示該調味料取出器具及調味料的容器之立體圖。 圖3係該調味料取出器具之側視圖。 圖4係說明該調味料取出器具的動作之側視圖。 圖5係本發明實施方式2的調味料取出器具之側視圖。 圖6係說明該調味料取出器具的動作之側視圖。 圖7係本發明實施方式3的調味料取出器具之立體圖。 圖8係該調味料取出器具之前視圖。 圖9係該調味料取出器具之後視圖。 圖10係該調味料取出器具之側視圖。 圖11係說明該調味料取出器具的動作之側視圖。 圖12係表示實施方式1的第一變形例的調味料取出器具之側視圖。 圖13係表示實施方式1的第二變形例的調味料取出器具之側視圖。 圖14係表示該調味料取出器具的動作之側視圖。 圖15係表示實施方式3的一變形例的調味料取出器具之側視圖。
1:調味料取出器具
3:食器
3b:盤板
3c:高台
5:食品
11:蓋構件
12:窗部
13:側板
15:導引部
18:開口部
31:支撐構件
33:支撐板
38:卡止器
51:可動構件
53:抵接部
55:旋轉軸
57:按壓部
81:容器
85:加壓部
91:提供口

Claims (11)

  1. 一種調味料取出器具,其具備: 支撐構件,其支撐調味料的容器的一部分;以及 可動構件,其具有抵接食器之抵接部,且相對於所述支撐構件能滑動或能旋轉, 所述調味料取出器具構成為:伴隨藉由食器抵接於所述抵接部而所述可動構件會相對於所述支撐構件滑動或旋轉,利用所述容器內外的壓力差,而將所述容器內的調味料從與所述容器連繫之提供口取出至該食器上。
  2. 如請求項1之調味料取出器具,其中,所述調味料取出器具構成為伴隨所述可動構件相對於所述支撐構件滑動或旋轉而產生所述容器內外的壓力差;以及 構成為在所述可動構件位於會產生所述容器內外的壓力差之位置的狀態下,所述提供口位於與所述抵接部抵接之食器上。
  3. 如請求項1之調味料取出器具,其中,更具備: 蓋構件,其圍繞所述提供口的周圍。
  4. 如請求項3之調味料取出器具,其中,所述抵接部位於比所述提供口更下方, 所述可動構件構成為所述抵接部能在面前側向深處之前後方向上位移, 所述蓋構件構成為至少使所述抵接部的面前側有開口,並且覆蓋所述抵接部的左右兩側邊。
  5. 如請求項4之調味料取出器具,其中,更具備: 導引部,其配置於比所述提供口更下方,且能與食器的一部分抵接,並以食器與所述抵接部抵接的方式沿著前後方向導引該食器。
  6. 如請求項3之調味料取出器具,其中,在所述蓋構件之中的至少一部分設置有窗部,所述窗部係配置透明的構件或孔所構成, 所述調味料取出器具構成為能從所述蓋構件的外側透過所述窗部視覺確認所述蓋構件的內側的構件。
  7. 如請求項1之調味料取出器具,其中,所述容器係藉由容器內被加壓而使容納於容器內之液體調味料從設置於容器之提供口排出, 在所述可動構件裝設有按壓部, 所述按壓部構成為伴隨所述可動構件相對於所述支撐構件滑動或旋轉而位移,而接觸所述容器的一部分並推壓該一部分,藉此加壓所述容器內。
  8. 如請求項7之調味料取出器具,其中,所述容器構成為以所述提供口相較於所述容器的其他部位位於最下方的方式裝設於所述調味料取出器具。
  9. 如請求項7之調味料取出器具,其中,更具備: 第二可動構件,其在第二旋轉軸樞軸支撐於所述支撐構件的一部分;以及 連結構件,其旋轉自如地與所述可動構件及所述第二可動構件的每一個連接, 所述可動構件係在第一旋轉軸被所述支撐構件樞軸支撐, 所述可動構件的所述按壓部位於比所述第一旋轉軸更離開所述抵接部之位置, 所述第二可動構件具有以與所述按壓部對向之方式設置之第二按壓部, 所述容器配置於所述按壓部與所述第二按壓部之間, 所述調味料取出器具構成為:伴隨藉由所述食器抵接於所述抵接部而所述可動構件會相對於所述支撐構件旋轉,所述容器被所述按壓部及所述第二按壓部夾持,藉此所述容器內被加壓。
  10. 如請求項1之調味料取出器具,其中,所述容器具有內管,所述內管配置成一端浸在所述容器中的調味料,而另一端裝設於所述容器的上部, 所述容器更具備外管,所述外管係使調味料從配置於所述容器的上部之所述內管的端部通往位於下方之提供口, 所述調味料取出器具構成為伴隨所述可動構件相對於所述支撐構件旋轉,使容器內的調味料通過所述內管被吸起,並通過所述外管而從提供口送出。
  11. 如請求項10之調味料取出器具,其中,所述容器具有泵機構,所述泵機構係伴隨所述可動構件的滑動或旋轉而通過內管吸起調味料, 所述調味料取出器具構成為伴隨所述可動構件的滑動或旋轉,藉由使用所述泵機構所吸起之調味料在所述容器內部被加壓,而使該調味料通過所述外管並從所述提供口取出至食器上。
TW110120050A 2020-06-09 2021-06-02 調味料取出器具 TW20214594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99947A JP2021194033A (ja) 2020-06-09 2020-06-09 調味料取出器具
JP2020-099947 2020-06-0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45941A true TW202145941A (zh) 2021-12-16

Family

ID=788456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20050A TW202145941A (zh) 2020-06-09 2021-06-02 調味料取出器具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21194033A (zh)
TW (1) TW202145941A (zh)
WO (1) WO2021251198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72196U (zh) * 1987-11-05 1989-05-15
JPH01180990U (zh) * 1988-06-15 1989-12-27
JPH0956562A (ja) * 1995-08-25 1997-03-04 Toshio Harada にぎり寿司用しょうゆ差し並びに該しょうゆ差しのし ょうゆ差し部及びょうゆ入れ小皿と小皿受け台。
JP2004016786A (ja) * 2002-06-19 2004-01-22 Masaru Amahisa 押し出ししょうゆ差し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251198A1 (ja) 2021-12-16
JP2021194033A (ja) 2021-12-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638500B2 (en) Food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JP6817311B2 (ja) 騒音遮断装置を含むブレンダー
EP2645913B1 (en) Ergonomic user-interface for motorised ingredient chamber
EP2571404B2 (en) Ergonomic handle & user-interface
DE602005011670D1 (de) Getränkeautomat für Brühgetränke mit Vorrichtung zum Auswerfen des aufgebrühten Produktes
MX2007004234A (es) Conjunto de recipiente vertical que comprende una tapa despachadora y un producto para lavar vajilla contenido en el conjunto de recipiente.
US20070035943A1 (en) Shining utensil assembly for use in bar and kitchen
WO2016083484A1 (en) Ergonomic handle arrangement
CN108025844A (zh) 按钮出没式分配容器
JP2012525902A (ja) キッチン用品
US20100116779A1 (en) Container having a concave circumferential collector
TW202145941A (zh) 調味料取出器具
EP2138075A1 (en) Lip operable lid for a container
TW200526163A (en) Dispenser container
TW202216015A (zh) 調味料取出器具
USD527228S1 (en) Vertical utensil rest
USD513988S1 (en) Ornamental cover for a beverage container
JP2013119401A (ja) 電動加圧注出式液体容器
TW202211842A (zh) 調味料取出器具
US11241705B2 (en) Fluid metering and dispenser device
ATE491652T1 (de) LEBENSMITTELBEHÄLTER MIT EßBESTECK
JP2005253481A (ja) フライヤ用食用油供給装置
JP3116113U (ja) 食器吸着装置
KR20120021866A (ko) 용기와 착탈식 손잡이의 결합구조
JP4625391B2 (ja) 食事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