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137615A - 能量元件用導電性碳材料分散劑、能量元件用導電性碳材料分散液、能量元件電極形成用組成物及其製造方法、能量元件電極、以及能量元件 - Google Patents

能量元件用導電性碳材料分散劑、能量元件用導電性碳材料分散液、能量元件電極形成用組成物及其製造方法、能量元件電極、以及能量元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137615A
TW202137615A TW110107147A TW110107147A TW202137615A TW 202137615 A TW202137615 A TW 202137615A TW 110107147 A TW110107147 A TW 110107147A TW 110107147 A TW110107147 A TW 110107147A TW 202137615 A TW202137615 A TW 202137615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arbon material
conductive carbon
energy element
electrode
energ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071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葛岡廣喜
西村拓也
澤木琢
鈴木健司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昭和電工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昭和電工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昭和電工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376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37615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13Electrodes for 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e.g. for lithium-accumulators;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4/133Electrodes based on carbonaceous material, e.g. graphite-intercalation compounds or CFx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13Electrodes for 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e.g. for lithium-accumulators;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4/139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62Selection of inactive substances as ingredients for active masses, e.g. binders, fill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Abstract

能量元件用導電性碳材料分散劑含有特定樹脂,該特定樹脂包含源自含腈基的單體的結構單元。

Description

能量元件用導電性碳材料分散劑、能量元件用導電性碳材料分散液、能量元件電極形成用組成物及其製造方法、能量元件電極、以及能量元件
本案是有關一種能量元件用導電性碳材料分散劑、能量元件用導電性碳材料分散液、能量元件電極形成用組成物及其製造方法、能量元件電極、以及能量元件。
作為筆記型電腦、行動電話、PDA(個人數位助理)等可攜式資訊終端的電源,已廣泛使用具有高能量密度的非水電解液系的能量元件、亦即鋰離子二次電池。
鋰離子二次電池中,作為負極的活性物質,主要是使用一種碳材料,其具有多層結構,該多層結構能夠進行鋰離子的對層間的嵌入(形成鋰離子層間化合物)及釋放。此外,正極的活性物質主要是使用含鋰的金屬複合氧化物。鋰離子二次電池的電極是以下述方式製作:將此等活性物質、黏合劑樹脂、碳黑等碳材料、溶劑(N-甲基-2-吡咯啶酮、水等)等揉合來調製漿液,然後,使用轉印輥等來將此漿液塗佈於集電體亦即金屬箔的單面或雙面,並藉由乾燥來將溶劑去除,而形成合劑層後,使用輥壓機等來進行壓縮成形。
碳材料是為了下述目的而添加:對電極內賦予電子傳導性。近年來,在鋰離子二次電池的高容量化的趨勢中,正在進行無助於高容量化的碳材料的添加量的減少。正在朝向碳材料的添加量的減少而進行碳材料的小粒徑化。
日本特開2015-59466號公報中提出一種揉合製程,其會效率良好且安定地使包含碳材料的正極合劑均勻分散。 此外,國際公開第2012/014616號中提出一種碳漿液,其含有聚乙烯吡咯啶酮系高分子及非離子系界面活性劑來作為分散劑。像聚乙烯吡咯啶酮系高分子及非離子系界面活性劑這樣的分散劑會有效地使碳材料分散。
[發明所欲解決的問題] 為了減少碳材料的添加量,而較有效地是使用平均粒徑較小的碳材料。然而,日本特開2012-59466號公報中所記載的揉合製程有時效果對於平均粒徑較小的碳材料會較低。 此外,國際公開第2012/014616號中所記載的分散劑雖會有效地使碳材料分散,但在電池內容易產生氧化分解等副反應,而有會造成電池容量降低、產生氣體等另外的所欲解決的問題的疑慮。 因此,先前一直尋求一種分散劑,其會有效地使平均粒徑較小的碳材料分散。 本案是鑒於上述習知原因而研創,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能量元件用導電性碳材料分散劑,其分散性優異。並且,本案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能量元件用導電性碳材料分散液、能量元件電極形成用組成物及其製造方法、能量元件電極、以及能量元件,該等是使用此分散劑。 [解決問題的技術手段]
達成前述所欲解決的問題的具體手段是如下所述。 <1>一種能量元件用導電性碳材料分散劑,其含有特定樹脂,該特定樹脂包含源自含腈基的單體的結構單元。 <2>如<1>所述的能量元件用導電性碳材料分散劑,其中,前述樹脂進一步包含源自下述式(I)表示的單體的結構單元:
Figure 02_image001
式(I)中,R1 表示氫原子或甲基,R2 表示氫原子或1價烴基,n表示1~50的整數。 <3>如<1>或<2>所述的能量元件用導電性碳材料分散劑,其中,前述源自含腈基的單體的結構單元是包含在前述樹脂的主鏈中。 <4>如<1>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能量元件用導電性碳材料分散劑,其中,前述源自含腈基的單體的結構單元在前述樹脂中所佔的質量基準的比例為超過80質量%且100質量%以下。 <5>一種能量元件用導電性碳材料分散液,其含有:導電性碳材料、<1>至<4>中任一項所述的能量元件用導電性碳材料分散劑、及溶劑。 <6>如<5>所述的能量元件用導電性碳材料分散液,其中,前述導電性碳材料的平均初級粒徑為50 nm以下。 <7>如<5>或<6>所述的能量元件用導電性碳材料分散液,其中,前述導電性碳材料包含碳黑。 <8>如<5>至<7>中任一項所述的能量元件用導電性碳材料分散液,其中,前述導電性碳材料的平均粒徑為0.3 μm~3 μm。 <9>如<5>所述的能量元件用導電性碳材料分散液,其中,前述導電性碳材料包含碳纖維。 <10>如<5>至<9>中任一項所述的能量元件用導電性碳材料分散液,其中,前述溶劑包含N-甲基-2-吡咯啶酮及γ-丁內酯之中的至少一種。 <11>一種能量元件電極形成用組成物,其含有:黏合劑樹脂、活性物質、導電性碳材料、分散劑、及溶劑,該分散劑是用以使前述導電性碳材料分散,且前述分散劑包含<1>至<4>中任一項所述的能量元件用導電性碳材料分散劑。 <12>一種能量元件電極形成用組成物的製造方法,其具有:將活性物質與<5>至<10>中任一項所述的能量元件用導電性碳材料分散液混合來調製活性物質分散液的步驟;以及在前述活性物質分散液中添加黏合劑樹脂的步驟。 <13>如<12>所述的能量元件電極形成用組成物的製造方法,其具有:在前述活性物質分散液中添加導電性碳材料的步驟。 <14>一種能量元件電極,其具有: 集電體;及 電極合劑層,其是設置於前述集電體的至少其中一表面上,且是使用能量元件電極形成用組成物來形成,該能量元件電極形成用組成物是藉由<12>或<13>所述的能量元件電極形成用組成物的製造方法來製得。 <15>一種能量元件,其具備<14>所述的能量元件電極。 [功效]
根據本案,能夠提供一種能量元件用導電性碳材料分散劑,其分散性優異。並且,根據本案,能夠提供一種能量元件用導電性碳材料分散液、能量元件電極形成用組成物及其製造方法、能量元件電極、以及能量元件,該等是使用此分散劑。
以下詳細說明本案的實施形態。惟,本案並不受下述實施形態所限定。下述實施形態中,其構成要素(亦包含要素步驟等)除了有特別指明的情形以外,其餘皆非必要。數值及其範圍亦相同,並非用以限制本案。
本案中,「步驟」的用語中,除了從其它步驟獨立出的步驟以外,即使無法與其它步驟明確區分,只要能夠達成該步驟的目的,則仍包含該步驟。 本案中,在使用「~」來表示的數值範圍中,包含「~」前後所記載的數值來分別作為最小值及最大值。 在本案中分階段記載的數值範圍中,一階段的數值範圍中所記載的上限值或下限值可置換為其它分階段記載的數值範圍的上限值或下限值。此外,在本案中所記載的數值範圍中,該數值範圍的上限值或下限值可置換為實施例中揭示的值。 本案中,各成分中可包含複數種相當於各成分的物質。當組成物中有複數種相當於各成分的物質存在時,各成分的含有率或含量只要未特別說明,即是意指組成物中存在的該複數種物質的合計含有率或含量。 本案中,相當於各成分的粒子中可包含複數種粒子。當組成物中有複數種相當於各成分的粒子存在時,各成分的粒徑只要未特別說明,即是意指關於組成物中存在的該複數種粒子的混合物的值。 本案中,「層」或「膜」的用語中,除了在觀察有該層或膜存在的區域時形成於該區域整體的情形以外,亦包含僅形成於該區域的一部分的情形。 本案中,「積層」的用語是表示將層堆積,可為兩層以上的層結合在一起,亦可為兩層以上的層能夠分離。 本案中,「(甲基)丙烯酸」是意指丙烯酸及/或甲基丙烯酸之中的至少一種,「(甲基)丙烯酸酯」是意指丙烯酸酯及/或甲基丙烯酸酯之中的至少一種。 本案中,層或膜的平均厚度是設為下述值:測定成為對象的層或膜的5點的厚度後以其算術平均值的形式獲得的值。 層或膜的厚度能夠使用微測計等來進行測定。本案中,當能夠直接測定層或膜的厚度時,是使用微測計來進行測定。另一方面,當測定1層的厚度或複數層的總厚度時,可以使用電子顯微鏡來觀察測定對象的剖面的方式進行測定。
<能量元件用導電性碳材料分散劑> 本案的能量元件用導電性碳材料分散劑(以下有時僅稱為「分散劑」)含有特定樹脂(以下有時稱為「特定腈樹脂」),該特定樹脂包含源自含腈基的單體的結構單元。 本發明人等致力進行研究後結果發現下述事實遂完成本發明:本案的分散劑對於碳黑等碳材料具有優異的分散性。
以下詳細說明用以構成本案的分散劑的成分。
-含腈基的單體- 成為特定腈樹脂中所含的源自含腈基的單體的結構單元的來源的含腈基的單體無特別限制。可舉例如:丙烯腈、甲基丙烯腈等丙烯酸系含腈基的單體;α-氰基丙烯酸酯、偏二氰乙烯(dicyanovinylidene)等氰酸系含腈基的單體;富馬二腈等富馬酸系含腈基的單體等。 在容易進行聚合、成本效益比、更加提高導電性碳材料的分散性等的觀點上,此等中,以丙烯腈為佳。丙烯腈在含腈基的單體中所佔的比例以5質量%~100質量%為佳,以50質量%~100質量%較佳,以70質量%~100質量%更佳。此等含腈基的單體可單獨使用1種,亦可組合使用2種以上。 當將丙烯腈與甲基丙烯腈併用來作為含腈基的單體時,相對於含腈基的單體的總量,丙烯腈的含有率例如:以5質量%~95質量%為佳,以50質量%~95質量%較佳。 前述源自含腈基的單體的結構單元在特定腈樹脂中所佔的質量基準的比例可為超過80質量%且100質量%以下,亦可為90質量%~100質量%,亦可為92質量%~100質量%。
源自含腈基的單體的結構單元較佳是包含在特定腈樹脂的主鏈中。本案中,所謂特定腈樹脂的「主鏈」,當特定腈樹脂為直鏈狀時,是指在合成特定腈樹脂時單體藉由進行聚合來連結而成的部位,例如:若為使丙烯腈進行聚合而成的聚合物,則是指丙烯腈中的乙烯基藉由進行聚合來連結而成的伸烷基部位。此外,當特定腈樹脂為接枝聚合物時,所謂特定腈樹脂的「主鏈」,是指成為主幹的共聚物的部分。
-式(I)表示的單體- 特定腈樹脂可因應需要來包含源自下述通式(I)表示的單體的結構單元。
Figure 02_image001
式(I)中,R1 表示氫原子或甲基,R2 表示氫原子或1價烴基,n表示1~50的整數。
式(I)中,n為1~50的整數,特定態樣中,以2~30的整數為佳,以2~15的整數較佳,以2~10的整數更佳。此外,其它態樣中,n以1~30的整數為佳,以1~15的整數較佳,以1~10的整數更佳。 式(I)中,R2 為氫原子或1價烴基,例如:以1價烴基為佳,以碳數1~50的1價烴基較佳,以碳數1~25的1價烴基更佳,以碳數1~12的1價烴基特佳。 烴基可舉例如:烷基及苯基。R2 特別適當為碳數1~12的烷基、或苯基。烷基可為直鏈狀、支鏈狀或環狀。 R2 表示的烷基及苯基可一部分的氫原子經取代基所取代。當R2 為烷基時,取代基可舉例如: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碘原子等鹵素原子;包含氮原子的取代基;包含磷原子的取代基;芳香環等。當R2 為苯基時,取代基可舉例如: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碘原子等鹵素原子;包含氮原子的取代基;包含磷原子的取代基;芳香環;碳數3~10的環烷基等。
式(I)表示的單體可使用市售物、或使用合成物。能夠以市售物的形式取得的式(I)表示的單體具體而言可舉例如:丙烯酸2-甲氧基乙酯、乙氧基二乙二醇丙烯酸酯(共榮社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製,商品名:LIGHT ACRYLATE EC-A)、甲氧基三乙二醇丙烯酸酯(共榮社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製,商品名:LIGHT ACRYLATE MTG-A及新中村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商品名:NK ESTER AM-30G)、甲氧基聚(n=9)乙二醇丙烯酸酯(共榮社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製,商品名:LIGHT ACRYLATE 130-A及新中村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商品名:NK ESTER AM-90G)、甲氧基聚(n=13)乙二醇丙烯酸酯(新中村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商品名:NK ESTER AM-130G)、甲氧基聚(n=23)乙二醇丙烯酸酯(新中村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商品名:NK ESTER AM-230G)、辛氧基聚(n=18)乙二醇丙烯酸酯(新中村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商品名:NK ESTER A-OC-18E)、苯氧基二乙二醇丙烯酸酯(共榮社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製,商品名:LIGHT ACRYLATE P-200A及新中村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商品名:NK ESTER AMP-20GY)、苯氧基聚(n=6)乙二醇丙烯酸酯(新中村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商品名:NK ESTER AMP-60G)、壬基苯酚EO(環氧乙烷)加成物(n=4)丙烯酸酯(共榮社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製,商品名:LIGHT ACRYLATE NP-4EA)、壬基苯酚EO加成物(n=8)丙烯酸酯(共榮社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製,商品名:LIGHT ACRYLATE NP-8EA)、甲氧基二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共榮社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製,商品名:LIGHT ESTER MC及新中村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商品名:NK ESTER M-20G)、甲氧基三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共榮社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製,商品名:LIGHT ESTER MTG)、甲氧基聚(n=9)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共榮社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製,商品名:LIGHT ESTER 130MA及新中村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商品名:NK ESTER M-90G)、甲氧基聚(n=23)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新中村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商品名:NK ESTER M-230G)、以及甲氧基聚(n=30)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共榮社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製,商品名:LIGHT ESTER 041MA)。 從當使其與含腈基的單體進行共聚時的反應性等的觀點來看,此等中,以甲氧基聚(n=9)乙二醇丙烯酸酯(通式(I)的R1 為氫原子且R2 為甲基且n為9的化合物)較佳。此等通式(I)表示的單體可單獨使用1種,亦可組合使用2種以上。
-式(II)表示的單體- 特定腈樹脂可因應需要來包含源自式(II)表示的單體的結構單元。本案中所使用的式(II)表示的單體無特別限制。
Figure 02_image004
式(II)中,R3 表示氫原子或甲基,R4 表示碳數4~100的烷基。
式(II)中,R4 表示碳數4~100的烷基,以碳數4~50的烷基為佳,以碳數6~30的烷基較佳,以碳數8~15的烷基更佳。 R4 表示的烷基可為直鏈狀、支鏈狀或環狀。 R4 表示的烷基可一部分的氫原子經取代基所取代。取代基可舉例如: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碘原子等鹵素原子;包含氮原子的取代基;包含磷原子的取代基;芳香環等。例如:R4 表示的烷基除了直鏈狀、支鏈狀或環狀的飽和烷基以外還可舉例如:氟烷基、氯烷基、溴烷基、碘烷基等鹵烷基等。
式(II)表示的單體可使用市售物、或使用合成物。能夠以市售物的形式取得的式(II)表示的單體具體而言可舉例如:(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異丁酯、(甲基)丙烯酸三級丁酯、(甲基)丙烯酸戊酯、(甲基)丙烯酸異戊酯、(甲基)丙烯酸己酯、(甲基)丙烯酸庚酯、(甲基)丙烯酸辛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壬酯、(甲基)丙烯酸癸酯、(甲基)丙烯酸異癸酯、(甲基)丙烯酸月桂酯、(甲基)丙烯酸十三烷酯、(甲基)丙烯酸十六烷酯、(甲基)丙烯酸硬脂酯、(甲基)丙烯酸異硬脂酯、(甲基)丙烯酸環己酯、(甲基)丙烯酸異冰片酯等包含碳數4~100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的酯類。 此外,當R4 為氟烷基時,可舉例如:丙烯酸1,1-雙(三氟甲基)-2,2,2-三氟乙酯、丙烯酸2,2,3,3,4,4,4-七氟丁酯、丙烯酸2,2,3,4,4,4-六氟丁酯、丙烯酸九氟異丁酯、丙烯酸2,2,3,3,4,4,5,5-八氟戊酯、丙烯酸2,2,3,3,4,4,5,5,5-九氟戊酯、丙烯酸2,2,3,3,4,4,5,5,6,6,6-十一氟己酯、丙烯酸2,2,3,3,4,4,5,5,6,6,7,7,8,8,8-十五氟辛酯、丙烯酸3,3,4,4,5,5,6,6,7,7,8,8,9,9,10,10,10-十七氟癸酯、丙烯酸2,2,3,3,4,4,5,5,6,6,7,7,8,8,9,9,10,10,10-十九氟癸酯等丙烯酸酯化合物;甲基丙烯酸九氟三級丁酯、甲基丙烯酸2,2,3,3,4,4,4-七氟丁酯、甲基丙烯酸2,2,3,3,4,4,5,5-八氟戊酯、甲基丙烯酸2,2,3,3,4,4,5,5,6,6,7,7-十二氟庚酯、甲基丙烯酸十七氟辛酯、甲基丙烯酸2,2,3,3,4,4,5,5,6,6,7,7,8,8,8-十五氟辛酯、甲基丙烯酸2,2,3,3,4,4,5,5,6,6,7,7,8,8,9,9-十六氟壬酯等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等。 此等通式(II)表示的單體可單獨使用1種,亦可組合使用2種以上。
-含羧基的單體- 特定腈樹脂可因應需要來包含源自含羧基的單體的結構單元。 含羧基的單體的具體例無特別限制,可舉例如: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等丙烯酸系含羧基的單體;巴豆酸等巴豆酸系含羧基的單體;馬來酸及其酐等馬來酸系含羧基的單體;伊康酸及其酐等伊康酸系含羧基的單體;檸康酸及其酐等檸康酸系含羧基的單體等。
-其它單體- 特定腈樹脂可因應需要來包含下述以外的源自其它單體的結構單元:源自通式(I)表示的單體的結構單元、源自通式(II)表示的單體的結構單元、及源自含羧基的單體的結構單元。 其它單體並無特別限定,可舉例如:(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等包含碳數1~3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酯類;氯乙烯、溴乙烯、偏二氯乙烯等鹵乙烯類;馬來醯亞胺、苯基馬來醯亞胺、(甲基)丙烯醯胺、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乙酸乙烯酯、(甲基)烯丙基磺酸鈉、(甲基)烯丙氧基苯基磺酸鈉、苯乙烯磺酸鈉、2-丙烯醯胺基-2-甲基丙磺酸及其鹽等。此等其它單體可單獨使用1種,亦可組合使用2種以上。
-源自各單體的結構單元的比例- 特定腈樹脂中所含的上述源自各單體的結構單元的比例並無特別限定。 特定腈樹脂中所含的源自含腈基的單體的結構單元在上述源自各單體的結構單元的合計中所佔的比例可為50 mol%~100 mol%,亦可為80 mol%~100 mol%,亦可為90 mol%~100 mol%,亦可為95 mol%~100 mol%。 當源自含腈基的單體的結構單元在源自各單體的結構單元的合計中所佔的比例為90 mol%~100 mol%時,式(I)表示的單體中,n可表示2~50的整數。 相對於源自含腈基的單體的結構單元1 mol,源自含羧基的單體並且包含羧基的結構單元的比例可為0.005 mol以下,亦可為0.001 mol以下。 相對於源自含腈基的單體的結構單元1 mol,源自式(I)表示的單體的結構單元的比例例如:可為0.001 mol~0.2 mol,亦可為0.003 mol~0.05 mol,亦可為0.005 mol~0.035 mol。若相對於源自含腈基的單體的結構單元1 mol,源自式(I)表示的單體的結構單元的比例為0.001 mol~0.2 mol,則有會提高包含本案的分散劑的電極合劑層的離子傳導性的傾向。
當特定腈樹脂中包含源自式(II)表示的單體的結構單元時,相對於源自含腈基的單體的結構單元1 mol,源自式(II)表示的單體的結構單元的比例例如:可為0.001 mol~0.2 mol,亦可為0.003 mol~0.05 mol,亦可為0.005 mol~0.02 mol。
當特定腈樹脂中包含源自式(I)表示的單體的結構單元及源自式(II)表示的單體的結構單元時,相對於源自含腈基的單體的結構單元1 mol,源自式(I)表示的單體的結構單元及源自式(II)表示的單體的結構單元的合計比例例如:可為0.001 mol~0.2 mol,亦可為0.003 mol~0.05 mol,亦可為0.005 mol~0.035 mol。
當特定腈樹脂中包含源自其它單體的結構單元時,相對於源自含腈基的單體的結構單元1 mol,源自其它單體的結構單元的比例例如:可為0.005 mol~0.1 mol,亦可為0.01 mol~0.06 mol,亦可為0.03 mol~0.05 mol。
-特定腈樹脂的製造方法- 特定腈樹脂的製造方法並無特別限定。能夠應用:水中沉澱聚合、塊狀聚合、懸浮聚合、乳化聚合、溶液聚合等聚合方法。在樹脂合成的容易度、回收、精製等這樣的後處理的容易度等的觀點上,以水中沉澱聚合為佳。 以下詳細說明水中沉澱聚合。
-聚合起始劑- 在聚合起始效率等的觀點上,進行水中沉澱聚合時,聚合起始劑較佳是使用水溶性聚合起始劑。 水溶性聚合起始劑可舉例如:過硫酸銨、過硫酸鉀、過硫酸鈉等過硫酸鹽;過氧化氫等水溶性過氧化物;2,2’-偶氮雙(2-甲基丙脒鹽酸鹽)等水溶性偶氮化合物;將過硫酸鹽等氧化劑與亞硫酸氫鈉、亞硫酸氫銨、硫代硫酸鈉、硫氫化物等還原劑與硫酸、硫酸鐵、硫酸銅等聚合促進劑組合而成的氧化還原(redox)型等。 此等中,在樹脂合成的容易度等的觀點上,以過硫酸鹽、水溶性偶氮化合物等為佳。過硫酸鹽中,以過硫酸銨特佳。 再者,當選擇丙烯腈來作為含腈基的單體並選擇甲氧基聚(n=9)乙二醇丙烯酸酯來作為式(I)表示的單體來進行水中沉澱聚合時,因在單體的狀態下兩者皆為水溶性,因此水溶性聚合起始劑會有效地產生作用,而會順利地開始進行聚合。而且,由於聚合物會隨著聚合進行而逐漸析出,故反應系統會成為懸浮狀態,最後會以高產率來獲得未反應物較少的特定腈樹脂。 相對於合成特定腈樹脂時所使用的單體的總量,聚合起始劑例如:較佳是在0.001 mol%~5 mol%的範圍內使用,更佳是在0.003 mol%~2 mol%的範圍內使用。
-鏈轉移劑- 在進行水中沉澱聚合時,能夠為了調節分子量等的目的而使用鏈轉移劑。鏈轉移劑可舉例如:硫乙二醇等硫醇化合物、四氯化碳、α-甲基苯乙烯二聚物等。在臭氣較少等的觀點上,此等中,以α-甲基苯乙烯二聚物等為佳。
-溶劑- 在進行水中沉澱聚合時,亦能夠因應調節析出的樹脂的粒徑等需要來加入水以外的溶劑。 水以外的溶劑可舉例如:N-甲基-2-吡咯啶酮、N,N-二甲基乙醯胺、N,N-二甲基甲醯胺等醯胺類;N,N-二甲基伸乙脲、N,N-二甲基伸丙脲、四甲基脲等脲類;γ-丁內酯、γ-己內酯等內酯類;碳酸伸丙酯等碳酸酯類;丙酮、甲基乙基酮、甲基異丁基酮、環己酮等酮類;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乙酸正丁酯、丁基賽璐蘇乙酸酯、丁基卡必醇乙酸酯、乙基賽璐蘇乙酸酯、乙基卡必醇乙酸酯等酯類;二乙二醇二甲基醚、三乙二醇二甲基醚、四乙二醇二甲基醚等乙二醇二甲基醚類;甲苯、二甲苯、環己烷等烴類;二甲基亞碸等亞碸類;環丁碸等碸類;甲醇、異丙醇、正丁醇等醇類等。此等溶劑可單獨使用1種,亦可組合使用2種以上。
-聚合條件- 水中沉澱聚合是藉由例如下述方式來進行:將單體導入至溶劑中,並將聚合溫度設為較佳為0℃~100℃、更佳為30℃~90℃,且保持較佳為1小時~50小時、更佳為2小時~12小時。 若聚合溫度為0℃以上,則有會促進聚合反應的傾向。此外,若聚合溫度為100℃以下,則有即使使用水來作為溶劑仍不容易發生因水蒸發而無法進行聚合的情形的傾向。 特別是,由於有含腈基的單體的聚合熱較大的傾向,故較佳是一面將含腈基的單體滴入溶劑中一面進行聚合。
特定腈樹脂的重量平均分子量以10000~1000000為佳,以10000~800000較佳,以25000~700000更佳。 本案中,重量平均分子量是指藉由下述方法來測得的值。 使測定對象溶於N-甲基-2-吡咯啶酮中,並通過PTFE(聚四氟乙烯)製過濾器[倉敷紡績股份有限公司製,HPLC(高效液相層析法)前處理用,層析盤,型號:13N,孔徑:0.45 μm]來將不溶成分去除。使用GPC(氣相層析法)[泵:L6200 Pump(日立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製),偵測器:示差折射率偵測器L3300 RI Monitor(日立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製),管柱:將TSKgel-G5000HXL與TSKgel-G2000HXL(共2支)(皆為東曹股份有限公司製)串聯連接,管柱溫度:30℃,溶析液:N-甲基-2-吡咯啶酮,流速:1.0 mL/分鐘,標準物質:聚苯乙烯]來測定重量平均分子量。
特定腈樹脂的酸值以0 mgKOH/g~70 mgKOH/g為佳,以0 mgKOH/g~20 mgKOH/g較佳,以0 mgKOH/g~5 mgKOH/g更佳。 本案中,酸值是指藉由下述方法來測得的值。 首先,將測定對象1 g精秤後,在該測定對象中添加丙酮30 g,並使測定對象溶解。然後,在測定對象的溶液中添加適量的指示劑亦即酚酞,並使用0.1 N的KOH水溶液來進行滴定。然後,從滴定結果藉由下述式(A)來算出酸值(式(A)中,Vf表示酚酞的滴定量(mL),Wp表示測定對象的溶液的質量(g),I表示測定對象的溶液的非揮發成分的比例(質量%))。 酸值(mgKOH/g)=10×Vf×56.1/(Wp×I) (A) 再者,測定對象的溶液的非揮發成分是將測定對象的溶液量取約1 mL至鋁秤盤中,並在加熱至160℃的加熱板上乾燥15分鐘後,從殘渣重量算出。
本案的分散劑中,可殘留有合成特定腈樹脂時所使用的未反應的單體來作為特定腈樹脂以外的成分。本案的分散劑中所含的未反應的單體的含有率以10質量%以下為佳,以5質量%以下較佳,以3質量%以下更佳。
<能量元件用導電性碳材料分散液> 本案的能量元件用導電性碳材料分散液(以下有時僅稱為「分散液」)含有:導電性碳材料、本案的分散劑、及溶劑。
以下詳細說明用以構成本案的分散液的成分。
-導電性碳材料- 本案的分散液中所含的導電性碳材料只要會顯示導電性,則並無特別限定。 導電性碳材料能夠使用:碳黑、石墨、奈米碳管、碳纖維等。 碳黑可舉例如:乙炔黑、科琴黑、槽黑、爐黑、燈黑、熱碳黑等。石墨可舉例如:天然石墨、人造石墨等。 奈米碳管可舉例如:單層的奈米碳管、2層的奈米碳管、多層的奈米碳管等。 碳纖維可舉例如:瀝青系碳纖維、PAN(聚丙烯腈)系碳纖維、氣相法碳纖維(VGCF(註冊商標))等。 導電性碳材料以碳黑為佳。 導電性碳材料可單獨使用1種,亦可組合使用2種以上。
當使用碳黑、石墨等粒子狀的材料來作為導電性碳材料時,導電性碳材料的平均初級粒徑以50 nm以下為佳,以40 nm以下較佳,以30 nm以下更佳。導電性碳材料的平均初級粒徑可為10 nm以上。 本案中,所謂平均初級粒徑,是指數千個左右的初級粒子的直徑的平均值。
當使用碳黑、石墨等粒子狀的材料來作為導電性碳材料時,導電性碳材料的平均粒徑以0.3 μm~3 μm為佳,以0.3 μm~2 μm較佳,以0.5 μm~1.5 μm更佳,以0.8 μm~1.0 μm特佳。 所謂導電性碳材料的平均粒徑,是指在依據動態光散射法(光子相關法)來測定關於能量元件用導電性碳材料分散液的粒度分布而得的個數粒度分布中從粒徑較小者累計其個數比例時成為50%處的粒徑。依據動態光散射法(光子相關法)的測定裝置可舉例如:Zeta-potential & Particle size Analyzer,ELSZ(大塚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當使用奈米碳管、碳纖維等纖維狀的材料來作為導電性碳材料時,導電性碳材料的平均長度以1 μm~50 μm為佳,以2 μm~30 μm較佳,以3 μm~10 μm更佳。 當使用奈米碳管、碳纖維等纖維狀的材料來作為導電性碳材料時,導電性碳材料的平均直徑以1 nm~500 nm為佳,以5 nm~400 nm較佳,以10 nm~300 nm更佳。 導電性碳材料的平均長度能夠選擇任意的30支導電性碳材料,並測定其各自的長度後,將從最大側起算直到第5個為止的數值、及從最小側起算直到第5個為止的數值去除,並將中間的20個數值的平均值設為平均長度。再者,奈米碳管由於碳纖維等平均長度為數十μm以下而較短,故導電性碳材料的長度能夠大致近似於直線狀。因此,導電性碳材料的長度能夠設為將其兩端以直鏈來連結時的該直線的長度。 導電性碳材料的平均直徑能夠從電子顯微鏡(SEM(掃描式電子顯微鏡)、TEM(穿透式電子顯微鏡)等)相片進行分析。例如:只要選擇任意的30支導電性碳材料,並測定其各別的直徑後,將從最大側起算直到第5個為止的數值、及從最小側起算直到第5個為止的數值去除,並將中間的20個數值的平均值設為平均直徑即可。再者,所謂導電性碳材料的直徑,是指與導電性碳材料的長度方向垂直的方向的最大長度。
本案的分散液中所含的導電性碳材料的含有率例如:以1質量%~50質量%為佳,以5質量%~25質量%較佳,以5質量%~15質量%更佳。
-分散劑- 本案的分散液含有本案的分散劑。本案的分散液中所含的本案的分散劑的含有率例如:在特定態樣中,以0.1質量%~20質量%為佳,以0.5質量%~15質量%較佳,以1質量%~10質量%更佳。此外,在其它態樣中,以0.1質量%~10質量%為佳,以0.2質量%~8質量%較佳,以0.3質量%~6質量%更佳。
-溶劑- 本案的分散液中所含的溶劑只要能夠使導電性碳材料分散,則並無特別限定。 在分散劑的溶解性等的觀點上,溶劑以醯胺系溶劑、尿素系溶劑、內酯系溶劑或包含該等溶劑的混合溶劑為佳。以N-甲基-2-吡咯啶酮、γ-丁內酯或包含該等溶劑的混合溶劑較佳。此等溶劑可單獨使用1種,亦可組合使用2種以上。 此等中,溶劑較佳是包含N-甲基-2-吡咯啶酮及γ-丁內酯之中的至少一種。
-分散劑的黏度- 關於本案的分散液,25℃時的黏度以500 mPa・s~50000 mPa・s為佳,以1000 mPa・s~20000 mPa・s較佳,以2000 mPa・s~10000 mPa・s更佳。 再者,本案中,黏度是使用旋轉式剪切黏度計在25℃以剪切速度1.0 s-1 來進行測定。
-分散液的調製- 本案的分散液能夠以下述方式調製:將導電性碳材料與本案的分散劑與因應需要來使用的塗平(leveling)劑等其它成分與溶劑混合並攪拌。 調製分散液時所使用的分散機可舉例如:均勻混合器、高壓均勻混合器、分散器、高壓均質器、靜態混合器、膜乳化機、FILMIX(PRIMIX股份有限公司製)、超音波分散機等。此等中,以FILMIX為佳。 較佳是:使用均勻混合器等分散機來將調製分散液時所使用的各種成分預先攪拌後,使用FILMIX來攪拌。使用FILMIX即能夠在短時間內結束分散處理。使用FILMIX來攪拌時,條件無特別限定,能夠以慣用方法來進行,例如:以周速30 m/s來攪拌30秒,即能夠使導電性碳材料分散。使用FILMIX來攪拌時,攪拌時間可設為30秒~10分鐘的範圍。
<能量元件電極形成用組成物及其製造方法> 本案的能量元件電極形成用組成物(以下有時稱為電極形成用組成物)含有:黏合劑樹脂、活性物質、導電性碳材料、分散劑、及溶劑,該分散劑是用以使前述導電性碳材料分散,且分散劑包含本案的分散劑。
以下詳細說明用以構成本案的電極形成用組成物的成分。
-黏合劑樹脂- 本案的電極形成用組成物含有黏合劑樹脂。黏合劑樹脂的種類並無特別限定,可舉例如:聚乙酸乙烯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硝基纖維素、氟樹脂、包含源自含腈基的單體的結構單元的樹脂等。 此等中,以氟樹脂及包含源自含腈基的單體的結構單元的樹脂之中的至少一種為佳。
氟樹脂只要為主鏈中包含特定結構單元的樹脂,該特定結構單元是將聚乙烯骨架中的氫原子的一部分或全部取代為氟原子而成,則無特別限制。 氟樹脂可舉例如:聚四氟乙烯(PTFE)、聚偏二氟乙烯(PVDF)、聚氟乙烯(PVF)、聚氯三氟乙烯、(PCTFE)等均聚物;四氟乙烯-全氟丙烯共聚物(FEP)、四氟乙烯-全氟烷基乙烯基醚共聚物(PFA)、四氟乙烯-乙烯共聚物(ETFE)、氯三氟乙烯-乙烯共聚物等共聚物;以及以羧基來對此等進行改質而成的改質物等。從對溶劑的溶解性、對電解液的膨潤性、樹脂的柔軟性等的觀點來看,此等中,以PVDF為佳。此外,此等氟樹脂可單獨使用1種,亦可組合使用2種以上。
包含源自含腈基的單體的結構單元的樹脂可為前述特定腈樹脂。包含源自含腈基的單體的結構單元的樹脂可單獨使用1種,亦可組合使用2種以上。
黏合劑樹脂在本案的電極形成用組成物的固體成分中所佔的含有率以0.1質量%~10質量%為佳,以0.5質量%~5質量%較佳,以0.5質量%~3質量%更佳。 本案中,所謂「固體成分」,是指從用以構成電極形成用組成物的成分將溶劑去除後餘留的成分。
-活性物質- 本案的電極形成用組成物可含有活性物質。本案中所使用的活性物質只要例如能夠藉由能量元件亦即鋰離子二次電池的充放電來可逆地嵌入及釋放鋰離子,則無特別限制。再者,正極具有下述這樣的功能:在充電時會釋放鋰離子,且在放電時會接受鋰離子。另一方面,負極具有下述這樣的與正極相反的功能:在充電時會接受鋰離子,且在放電時會釋放鋰離子。因此,正極及負極中所使用的活性物質通常會配合各自具有的功能來使用不同的材料。
鋰離子二次電池的負極中所使用的活性物質(負極活性物質)為能夠吸附及釋放鋰離子的材料,並且能夠使用在鋰離子二次電池的領域中慣用的材料。負極活性物質可舉例如:金屬鋰、鋰合金、金屬間化合物、碳材料、金屬錯合物、有機高分子化合物等。負極活性物質可單獨使用1種,亦可組合使用2種以上。此等中,以碳材料為佳。碳材料可舉例如:天然石墨(鱗片狀石墨等)、人造石墨等石墨;乙炔黑、科琴黑、槽黑、爐黑、燈黑、熱碳黑等碳黑;碳纖維等。碳材料的平均粒徑以0.1 μm~60 μm為佳,以0.5 μm~30 μm較佳。此外,碳材料的BET比表面積以1 m2 /g~10 m2 /g為佳。 本案中,所謂導電性碳材料以外的粒子的平均粒徑,是設為:使樣品分散在包含界面活性劑的精製水中後,在使用雷射繞射式粒度分布測定裝置(例如島津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製SALD-3000J)來測定的體積基準的粒度分布中從小徑側累計成為50%時的值(中位徑(D50))。
從能夠更加提高電池特性的觀點來看,碳材料中,特佳為一種石墨,其X射線廣角繞射法中的碳六角平面的間隔(d002 )為3.35 Å~3.40 Å,c軸方向的結晶(Lc)為100 Å以上。 此外,從能夠更加提高循環特性及安全性的觀點來看,碳材料中,特佳為一種非晶質碳,其X射線廣角繞射法中的碳六角平面的間隔(d002 )為3.50 Å~3.95 Å。
BET比表面積能夠例如:依據JIS Z 8830:2013來從氮氣吸附能力進行測定。評估裝置能夠使用例如:QUANTACHROME公司製:AUTOSORB-1(商品名)。因我們認為吸附在樣品表面及結構中的水分會對氣體吸附能力造成影響,因此在進行BET比表面積的測定時較佳是:先進行藉由加熱來將水分去除的前處理。 在前處理中,是使用真空泵來將已投入0.05 g的測定樣品的測定用單元減壓至10 Pa以下後,在110℃加熱並保持3小時以上後,在保持減壓的狀態下直接自然冷卻直到常溫(25℃)為止。進行此前處理後,將評估溫度設為77 K,並將評估壓力範圍設為以相對壓力(相對於飽和蒸氣壓的平衡壓力)計未達1後進行測定。
另一方面,鋰離子二次電池的正極中所使用的活性物質(正極活性物質)能夠使用在此領域中慣用的材料,可舉例如:含鋰的金屬複合氧化物、橄欖石型鋰鹽、硫族元素(chalcogen)化合物、二氧化錳等。含鋰的金屬複合氧化物為一種金屬氧化物,其包含鋰及過渡金屬的金屬氧化物或該金屬氧化物中的過渡金屬的一部分經不同種元素所取代。此處,不同種元素可舉例如:Na、Mg、Sc、Y、Mn、Fe、Co、Ni、Cu、Zn、Al、Cr、Pb、Sb、V、B等,以Mn、Al、Co、Ni、Mg等為佳。不同種元素可單獨使用1種,亦可組合使用2種以上。
含鋰的金屬複合氧化物可舉例如:Lix CoO2 、Lix NiO2 、Lix MnO2 、Lix Coy Ni1 y O2 、Lix Coy M1 1 y Oz (LixCoy M1 1 y Oz 中,M1 表示從由Na、Mg、Sc、Y、Mn、Fe、Cu、Zn、Al、Cr、Pb、Sb、V及B所組成的群組中選出的至少1種元素)、Lix Ni1 y M2 y Oz (Lix Ni1 y M2 y Oz 中,M2 表示從由Na、Mg、Sc、Y、Mn、Fe、Co、Cu、Zn、Al、Cr、Pb、Sb、V及B所組成的群組中選出的至少1種元素)、Lix Mn2 O4 、Lix Mn2 y M3 y O4 (Lix Mn2 y M3 y O4 中,M3 表示從由Na、Mg、Sc、Y、Fe、Co、Ni、Cu、Zn、Al、Cr、Pb、Sb、V及B所組成的群組中選出的至少1種元素)等。此處,x在0<x≦1.2的範圍內,y在0~0.9的範圍內,z在2.0~2.3的範圍內。此外,表示鋰的mol比的x值會因充放電而增減。 此外,橄欖石型鋰鹽可舉例如LiFePO4 等。硫族元素化合物可舉例如:二硫化鈦及二硫化鉬。此外,其它正極活性物質可舉例如:Li2 MPO4 F(Li2 MPO4 F中,M表示從由Na、Mg、Sc、Y、Mn、Fe、Co、Ni、Cu、Zn、Al、Cr、Pb、Sb、V及B所組成的群組中選出的至少1種元素)。正極活性物質可單獨使用1種,亦可組合使用2種以上。
正極活性物質的平均粒徑以0.1 μm~60 μm為佳,以0.5 μm~30 μm較佳。此外,正極活性物質的BET比表面積以1 m2 /g~10 m2 /g為佳。
-導電性碳材料- 本案的電極形成用組成物含有導電性碳材料。本案的電極形成用組成物中所含的導電性碳材料的具體例等是如前所述。 導電性碳材料在本案的電極形成用組成物的固體成分中所佔的含有率以0.1質量%~10質量%為佳,以0.5質量%~5質量%較佳,以1質量%~3質量%更佳。
-分散劑- 本案的電極形成用組成物含有分散劑。作為本案的電極形成用組成物中所含的分散劑,含有本案的分散劑。本案的電極形成用組成物可因應需要來含有本案的分散劑以外的其它分散劑。 其它分散劑可舉例如:聚乙烯吡咯啶酮、聚乙烯醇等。 分散劑在本案的電極形成用組成物的固體成分中所佔的含有率以0.1質量%~10質量%為佳,以0.2質量%~5質量%較佳,以0.3質量%~3質量%更佳。 此外,本案的分散劑在本案的電極形成用組成物中所含的分散劑中所佔的含有率以70質量%以上為佳,以80質量%以上較佳,以90質量%以上更佳,以100質量%特佳。
-溶劑- 本案的電極形成用組成物含有溶劑。溶劑可舉例如:水、醯胺系溶劑、尿素系溶劑、內酯系溶劑等、或包含該等的混合溶劑,在黏合劑樹脂的溶解性等的觀點上,以醯胺系溶劑、尿素系溶劑、內酯系溶劑等、或包含該等的混合溶劑為佳,以N-甲基-2-吡咯啶酮、γ-丁內酯、或包含該等的混合溶劑較佳。此等溶劑可單獨使用1種,亦可組合使用2種以上。
溶劑的含量只要為黏合劑樹脂在常溫(例如25℃)能夠保持溶解狀態的需要的最低限度的量以上,則無特別限制。再者,由於在製作能量元件的電極時的漿液調製步驟中通常會一面加入溶劑一面進行黏度調整,故較佳是設為不會過度稀釋成需要以上的任意的量。
-其它添加劑- 本案的電極形成用組成物中,亦能夠因應需要來調配下述這樣的各種添加劑等來作為其它材料:用以補足對電解液的耐膨潤性的交聯成分、用以補足電極的柔軟性及可撓性的橡膠成分、用以提高漿液的電極塗佈性的防沉積劑、消泡劑、塗平劑等。
-電極形成用組成物的物性- 本案的電極形成用組成物較佳是25℃時的黏度為500 mPa・s~50000 mPa・s,更佳為1000 mPa・s~20000 mPa・s,再更佳為2000 mPa・s~10000 mPa・s。
-電極形成用組成物的製造方法- 本案的電極形成用組成物的製造方法並無特別限定。 本案的電極形成用組成物的製造方法的一例可具有:將活性物質與本案的分散液混合來調製活性物質分散液的步驟;以及在前述活性物質分散液中添加黏合劑樹脂的步驟。 在調製活性物質分散液的步驟中是以下述方式調製活性物質分散液:將活性物質與本案的分散液與因應需要來使用的其它成分混合並攪拌。 混合及攪拌時所使用的裝置可舉例如:行星式混合機、均勻混合器、高壓均勻混合器、分散器、高壓均質器、靜態混合器、膜乳化機、超音波分散機等。
在在活性物質分散液中添加黏合劑樹脂的步驟中,藉由攪拌來將添加在活性物質分散液中的黏合劑樹脂混合,而獲得本案的電極形成用組成物。攪拌方法並無特別限定,可舉例如:使用在調製活性物質分散液的步驟中舉例的上述裝置的攪拌方法。
在在活性物質分散液中添加黏合劑樹脂的步驟中,為了調整導電性碳材料的含有率,可進一步添加粉體狀的導電性碳材料。 此外,本案的電極形成用組成物的製造方法可具有:在調製活性物質分散液的步驟中所得的活性物質分散液中添加導電性碳材料的步驟。
當本案的電極形成用組成物含有活性物質、黏合劑樹脂、導電性碳材料以外的其它成分時,其它成分可在調製活性物質分散液的步驟中添加,且亦可在在活性物質分散液中添加黏合劑樹脂的步驟中添加,且亦可在兩步驟中添加。
<能量元件電極> 本案的能量元件電極具有:集電體;及電極合劑層,其是設置於前述集電體的至少其中一表面上,且是使用能量元件電極形成用組成物來形成,該能量元件電極形成用組成物是藉由本案的能量元件電極形成用組成物的製造方法來製得。 本案的能量元件電極能夠作為下述物的電極使用:鋰離子二次電池、電雙層電容器、太陽能電池、燃料電池等。 以下詳細說明將本案的能量元件電極應用於鋰離子二次電池的電極的情形,但本案的能量元件電極並不受下述內容所限定。
-集電體- 本案中所使用的集電體並無特別限定,能夠使用在鋰離子二次電池的領域中慣用的集電體。 鋰離子二次電池的正極中所使用的集電體(正極集電體)可舉例如:含有不鏽鋼、鋁、鈦等的片材、箔等。 此等中,以含有鋁的片材或箔為佳。片材及箔的厚度無特別限定,從確保作為集電體所需的強度及加工性的觀點來看,例如:以1 μm~500 μm為佳,以2 μm~80 μm較佳,以5 μm~50 μm更佳。 鋰離子二次電池的負極中所使用的集電體(負極集電體)可舉例如:含有不鏽鋼、鎳、銅等的片材、箔等。 此等中,以含有銅的片材或箔為佳。片材及箔的厚度無特別限定,從確保作為集電體所需的強度及加工性的觀點來看,例如:以1 μm~500 μm為佳,以2 μm~100 μm較佳,以5 μm~50 μm更佳。
-電極合劑層- 鋰離子二次電池中所使用的電極合劑層能夠使用能量元件電極形成用組成物來形成,該能量元件電極形成用組成物包含活性物質、溶劑等。 使用包含正極活性物質的能量元件電極形成用組成物,即能夠形成正極合劑層。另一方面,使用包含負極活性物質的能量元件電極形成用組成物,即能夠形成負極合劑層。
電極合劑層能夠以下述方式形成:將能量元件電極形成用組成物的漿液塗佈於集電體的至少其中一表面上,然後將溶劑乾燥來去除後,因應需要來壓延,該能量元件電極形成用組成物是藉由本案的電極形成用組成物的製造方法來製得。 漿液的塗佈能夠例如:使用缺角輪(comma)塗佈器等來進行。塗佈較適合是:以在相對向的電極中使正極容量與負極容量的比例(負極容量/正極容量)成為1以上的方式進行。 漿液的塗佈量例如:較佳是電極合劑層的每個單面的乾燥質量為5 g/m2 ~500 g/m2 ,更佳為50 g/m2 ~300 g/m2 。 溶劑的去除是藉由例如下述方式來進行:在50℃~150℃、較佳為80℃~120℃乾燥1分鐘~20分鐘、較佳為3分鐘~10分鐘。 壓延是例如使用輥壓機來進行,當為負極的合劑層時,是以使合劑層的密度例如成為1 g/cm3 ~2 g/cm3 、較佳為1.2 g/cm3 ~1.8 g/cm3 的方式加壓,當為正極的合劑層時,是以使合劑層的密度例如成為2 g/cm3 ~5 g/cm3 、較佳為2 g/cm3 ~4 g/cm3 的方式加壓。 並且,為了將電極內的殘留溶劑、吸附水去除等,可例如在100℃~150℃真空乾燥1小時~20小時。
<能量元件> 本案的能量元件具備本案的能量元件電極。本案的能量元件可舉例如:鋰離子二次電池、電雙層電容器、太陽能電池、燃料電池等。 以下詳細說明能量元件為鋰離子二次電池的情形,但本案的能量元件並不受下述內容所限定。
鋰離子二次電池具備例如:正極、負極、隔離膜、及電解液,隔離膜是介於正極與負極之間。 正極及負極之中的至少一方是使用本案的能量元件電極。再者,當使用本案的能量元件電極以外的其它電極來作為正極或負極之中的一方時,其它電極可舉例如在能量元件的領域中慣用的電極。
-隔離膜- 隔離膜只要雖將正極與負極之間電性絕緣但仍具有離子穿透性且具備對正極側的氧化性及負極側的還原性的耐性,則無特別限制。滿足這樣的特性的隔離膜的材料(材質)能夠使用:樹脂、無機物等。
上述樹脂能夠使用:烯烴系聚合物、氟系聚合物、纖維素系聚合物、聚醯亞胺、耐綸等。具體而言,較佳是從對電解液為安定且液體保持性優異的材料之中選擇,較佳是使用:以聚乙烯、聚丙烯等聚烯烴作為原料的多孔性薄片、不織布等。
無機物能夠使用:氧化鋁、二氧化矽等氧化物類;氮化鋁、氮化矽等氮化物類;硫酸鋇、硫酸鈣等硫酸鹽類;玻璃等。能夠使用例如下述物來作為隔離膜:使纖維形狀或粒子形狀的上述無機物附著在不織布、織布、微多孔性薄膜等薄膜形狀的基材而成之物。 薄膜形狀的基材能夠合適地使用下述物:孔徑0.01 μm~1 μm、厚度5 μm~50 μm之物。此外,能夠使用例如下述物來作為隔離膜:使用樹脂等結著劑來將纖維形狀或粒子形狀的上述無機物設為複合多孔層而成之物。並且,可於正極或負極的表面形成此複合多孔層來設為隔離膜。或者,可於其它隔離膜的表面形成此複合多孔層來設為多層隔離膜。例如:可於正極的表面形成一種複合多孔層,其是將氟樹脂設為結著劑來使90%粒徑(D90)未達1 μm的氧化鋁粒子結著而成。
-電解液- 電解液包含溶質(支持鹽)及非水溶劑,且進一步因應需要來包含各種添加劑。溶質通常是溶於非水溶劑中。電解液是例如含浸於隔離膜中。
溶質能夠使用在此領域中慣用的溶質,可舉例如:LiClO4 、LiBF4 、LiPF6 、LiAlCl4 、LiSbF6 、LiSCN、LiCF3 SO3 、LiCF3 CO2 、LiAsF6 、LiB10 Cl10 、低級脂肪族羧酸鋰、LiCl、LiBr、LiI、氯硼烷鋰、硼酸鹽類、醯亞胺鹽類等。硼酸鹽類可舉例如:雙(1,2-苯二酚(2-)-O,O')硼酸鋰(lithium bis(1,2-benzenediolato(2-)-O,O')borate)、雙(2,3-萘二酚(2-)-O,O')硼酸鋰、雙(2,2’-聯苯二酚(2-)-O,O')硼酸鋰、雙(5-氟-2-酚-1-苯磺酸-O,O')硼酸鋰等。醯亞胺鹽類可舉例如:雙(三氟甲磺醯)亞胺鋰((CF3 SO2 )2 NLi)、(三氟甲磺醯)(九氟丁磺醯)亞胺鋰((CF3 SO2 )(C4 F9 SO2 )NLi)、雙(五氟乙磺醯)亞胺鋰((C2 F5 SO2 )2 NLi)等。溶質可單獨使用1種,亦可組合使用2種以上。溶質的對非水溶劑的溶解量較佳是設為0.5 mol/L~2 mol/L。
非水溶劑能夠使用在此領域中慣用的溶劑,可舉例如:環狀碳酸酯、鏈狀碳酸酯、環狀羧酸酯等。環狀碳酸酯可舉例如:碳酸伸丙酯(PC)、碳酸伸乙酯(EC)等。鏈狀碳酸酯可舉例如:碳酸二乙酯(DEC)、碳酸甲乙酯(EMC)、碳酸二甲酯(DMC)等。環狀羧酸酯可舉例如:γ-丁內酯(GBL)、γ-戊內酯(GVL)等。非水溶劑可單獨使用1種,亦可組合使用2種以上。
此外,從能夠更加提高電池特性的觀點來看,非水溶劑較佳是含有碳酸伸乙烯酯(VC)。
當含有碳酸伸乙烯酯(VC)時,相對於非水溶劑總量,含有率以0.1質量%~2質量%為佳,以0.2質量%~1.5質量%較佳。
以下說明將本案應用於積層型的鋰離子二次電池的實施形態。
積層型的鋰離子二次電池能夠例如以下述方式製作。首先,將正極及負極切割成方形,並將垂片(tab)熔接在各個電極,而製作正極端子及負極端子。使隔離膜介於正極與負極之間並積層,而製作電極積層體,並在該狀態下容置於鋁製的積層包裝內後,以使正極端子及負極端子露出至鋁積層包裝的外部的方式密封。然後,將電解液注入鋁積層包裝內後,將鋁積層包裝的開口部密封。藉此,獲得鋰離子二次電池。
然後,參照圖式來說明將本案應用於18650型的圓柱狀鋰離子二次電池的實施形態。
第1圖表示應用本案而得的鋰離子二次電池的剖面圖。 如第1圖所示,本案的鋰離子二次電池1具有經實施鍍鎳的鋼製且有底圓筒狀的電池容器6。電池容器6中容置有電極組5,該電極組5是將帶狀的正極板2及負極板3隔著隔離膜4來捲繞成剖面漩渦狀而成。隔離膜4是設定成例如:寬度為58 mm,厚度為30 μm。在電極組5的上端面經將鋁製且緞帶狀的正極垂片端子導出,該正極垂片端子經將一端部固定在正極板2。正極垂片端子的其它端部經以超音波熔接來接合在圓盤狀的電池蓋的下面,該圓盤狀的電池蓋是配置於電極組5的上側且會成為正極外部端子。另一方面,在電極組5的下端面經將銅製且緞帶狀的負極垂片端子導出,該負極垂片端子經將一端部固定在負極板3。負極垂片端子的其它端部經以電阻熔接來接合在電池容器6的內底面。因此,正極垂片端子及負極垂片端子分別經導出至電極組5的兩端面的相互為相反的側。再者,在電極組5的外周面整面經實施已省略圖示的絕緣覆蓋。電池蓋經隔著絕緣性的樹脂製襯墊來斂縫固定在電池容器6的上部。因此,鋰離子二次電池1的內部經密封。此外,在電池容器6內經注入未圖示的電解液。 [實施例]
以下藉由實施例來具體說明本案,但本發明並不受此等實施例所限定。
<實施例1> (特定腈樹脂的合成) 在安裝有攪拌機、溫度計、冷卻管及氮氣導入管的0.5 L的分離式燒瓶中加入精製水397.2 g,並以氮氣來將系統內置換後,升溫直到73.0℃為止。使過硫酸銨347.0 mg溶於精製水2.5 g中後,在系統內添加總量。然後,在系統內費時2小時來滴入作為單體的丙烯腈(含腈基的單體,以下有時記載為AN)38.1 g及甲氧基聚乙二醇丙烯酸酯(式(I)中所記載的單體,新中村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AM-90G,以下有時記載為AM-90G)5.2 g的混合物後,使其進行反應1小時。使過硫酸銨420.0 mg溶於精製水7.8 g中後,在系統內添加總量,並使其進行反應1小時。然後,將系統內的溫度升溫直到90.0℃為止,並費時1小時使其進行反應。上述步驟中,將系統內保持在氮氣環境中,並以250轉/分鐘來持續攪拌。冷卻至室溫(25℃)後,將反應液抽吸過濾,並將析出的樹脂過濾分離。以精製水1000.0 g來將經過濾分離的樹脂洗淨。使用設定成60℃、150 Pa的真空乾燥機來將經洗淨的樹脂乾燥24小時,而獲得特定腈樹脂。在安裝有攪拌機、溫度計及冷卻管的0.5 L的分離式燒瓶內加入N-甲基-2-吡咯啶酮(以下有時記載為NMP)423.0 g,並升溫至100℃後,加入特定腈樹脂的粉末27.0 g,並以300轉/分鐘來攪拌5小時,而設為特定腈樹脂的NMP溶液。
(能量元件用導電性碳材料分散液的製作) 在分散機(PRIMIX股份有限公司製,FILMIX FM-30L)的專用容器中加入碳黑(DENKA股份有限公司製,Li-435,初級粒徑23 nm(型錄值),以下有時記載為Li-435)1.0 g及特定腈樹脂的NMP溶液8.3 g,且進一步以使固體成分濃度成為12.0質量%的方式加入NMP(實施例1中為3.2 g)後,使用FILMIX FM-30L以周速30 m/s來攪拌30秒,而獲得能量元件用導電性碳材料分散液1。
<實施例2> 除了將使用FILMIX FM-30L的攪拌時間從30秒變更為1分鐘以外,其餘與實施例1同樣地進行,而獲得能量元件用導電性碳材料分散液2。
<實施例3> 除了將使用FILMIX FM-30L的攪拌時間從30秒變更為3分鐘以外,其餘與實施例1同樣地進行,而獲得能量元件用導電性碳材料分散液3。
<實施例4> 除了將使用FILMIX FM-30L的攪拌時間從30秒變更為5分鐘以外,其餘與實施例1同樣地進行,而獲得能量元件用導電性碳材料分散液4。
<實施例5> 除了將使用FILMIX FM-30L的攪拌時間從30秒變更為10分鐘以外,其餘與實施例1同樣地進行,而獲得能量元件用導電性碳材料分散液5。
<實施例6> 除了將Li-435設為1.0 g、將特定腈樹脂的NMP溶液設為2.3 g以外,其餘與實施例3同樣地進行,而獲得能量元件用導電性碳材料分散液6。
<實施例7> 除了將Li-435設為1.0 g、將特定腈樹脂的NMP溶液設為6.5 g以外,其餘與實施例3同樣地進行,而獲得能量元件用導電性碳材料分散液7。
<實施例8> 除了將Li-435設為0.8 g、將特定腈樹脂的NMP溶液設為9.6 g以外,其餘與實施例3同樣地進行,而獲得能量元件用導電性碳材料分散液8。
<實施例9> 除了在特定腈樹脂的合成中將反應溫度從73.0℃變更為75.0℃以外,其餘與實施例3同樣地進行,而獲得能量元件用導電性碳材料分散液9。
<實施例10> 除了在特定腈樹脂的合成中將反應溫度從73.0℃變更為76.0℃以外,其餘與實施例3同樣地進行,而獲得能量元件用導電性碳材料分散液10。
<實施例11> 除了在特定腈樹脂的合成中將單體變更為AN的37.2 g及AM-90G的6.1 g的混合物以外,其餘與實施例3同樣地進行,而獲得能量元件用導電性碳材料分散液11。
<實施例12> 除了在特定腈樹脂的合成中將單體變更為AN的39.0 g及AM-90G的4.3 g的混合物以外,其餘與實施例3同樣地進行,而獲得能量元件用導電性碳材料分散液12。
<實施例13> 除了在特定腈樹脂的合成中將單體變更為AN的39.8 g及AM-90G的3.5 g的混合物以外,其餘與實施例3同樣地進行,而獲得能量元件用導電性碳材料分散液13。
<實施例14> 除了在特定腈樹脂的合成中將單體變更為AN的40.7 g及AM-90G的2.6 g的混合物以外,其餘與實施例3同樣地進行,而獲得能量元件用導電性碳材料分散液14。
<實施例15> 除了在特定腈樹脂的合成中將單體變更為AN的42.0 g及AM-90G的1.3 g的混合物以外,其餘與實施例3同樣地進行,而獲得能量元件用導電性碳材料分散液15。
<實施例16> 除了在特定腈樹脂的合成中將單體變更為AN的43.3 g以外,其餘與實施例3同樣地進行,而獲得能量元件用導電性碳材料分散液16。
<實施例16-2> 除了將Li-435設為1.0 g、將特定腈樹脂的NMP溶液設為5.1 g以外,其餘與實施例3同樣地進行,而獲得能量元件用導電性碳材料分散液16-2。
<實施例16-3> 除了將Li-435設為0.8 g、將特定腈樹脂的NMP溶液設為8.0 g以外,其餘與實施例3同樣地進行,而獲得能量元件用導電性碳材料分散液16-3。
<實施例16-4> 除了將Li-435設為0.7 g、將特定腈樹脂的NMP溶液設為9.2 g以外,其餘與實施例3同樣地進行,而獲得能量元件用導電性碳材料分散液16-4。
<實施例16-5> 除了設為碳黑(DENKA股份有限公司製,Li-100,初級粒徑35 nm(型錄值),以下有時記載為Li-100)1.0 g取代Li-435、將特定腈樹脂的NMP溶液設為1.2 g以外,其餘與實施例3同樣地進行,而獲得能量元件用導電性碳材料分散液16-5。
<實施例16-6> 除了設為1.0 g的Li-100取代Li-435、將特定腈樹脂的NMP溶液設為2.4 g以外,其餘與實施例3同樣地進行,而獲得能量元件用導電性碳材料分散液16-6。
<實施例16-7> 除了設為1.0 g的Li-100取代Li-435、將特定腈樹脂的NMP溶液設為5.1 g以外,其餘與實施例3同樣地進行,而獲得能量元件用導電性碳材料分散液16-7。
<實施例16-8> 除了設為1.0 g的Li-100取代Li-435、將特定腈樹脂的NMP溶液設為6.6 g以外,其餘與實施例3同樣地進行,而獲得能量元件用導電性碳材料分散液16-8。
<實施例16-9> 除了設為碳黑(DENKA股份有限公司製,Li-400,初級粒徑48 nm(型錄值),以下有時記載為Li-400)1.5 g取代Li-435、將特定腈樹脂的NMP溶液設為0.9 g以外,其餘與實施例3同樣地進行,而獲得能量元件用導電性碳材料分散液16-9。
<實施例16-10> 除了設為1.0 g的Li-400取代Li-435、將特定腈樹脂的NMP溶液設為1.2 g以外,其餘與實施例3同樣地進行,而獲得能量元件用導電性碳材料分散液16-10。
<實施例16-11> 除了設為1.0 g的Li-400取代Li-435、將特定腈樹脂的NMP溶液設為2.4 g以外,其餘與實施例3同樣地進行,而獲得能量元件用導電性碳材料分散液16-11。
<實施例16-12> 除了設為1.0 g的Li-400取代Li-435、將特定腈樹脂的NMP溶液設為5.1 g以外,其餘與實施例3同樣地進行,而獲得能量元件用導電性碳材料分散液16-12。
<實施例16-13> 除了設為1.0 g的Li-400取代Li-435、將特定腈樹脂的NMP溶液設為6.6 g以外,其餘與實施例3同樣地進行,而獲得能量元件用導電性碳材料分散液16-13。
<實施例16-14> 除了設為氣相法碳纖維(昭和電工股份有限公司製,VGCF-H,平均長度6 μm,平均直徑150 nm,以下有時記載為VGCF-H)1.5 g取代Li-435、將特定腈樹脂的NMP溶液設為0.9 g以外,其餘與實施例3同樣地進行,而獲得能量元件用導電性碳材料分散液16-14。
<實施例16-15> 除了設為VGCF-H 1.0 g取代Li-435、將特定腈樹脂的NMP溶液設為1.2 g以外,其餘與實施例3同樣地進行,而獲得能量元件用導電性碳材料分散液16-15。
<實施例16-16> 除了設為VGCF-H 1.0 g取代Li-435、將特定腈樹脂的NMP溶液設為2.4 g以外,其餘與實施例3同樣地進行,而獲得能量元件用導電性碳材料分散液16-16。
<比較例1> 除了使用聚偏二氟乙烯(PVDF)取代特定腈樹脂以外,其餘與實施例1同樣地進行,而獲得能量元件用導電性碳材料分散液C1。
<比較例2> 除了使用聚偏二氟乙烯(PVDF)取代特定腈樹脂以外,其餘與實施例2同樣地進行,而獲得能量元件用導電性碳材料分散液C2。
<比較例3> 除了使用聚偏二氟乙烯(PVDF)取代特定腈樹脂以外,其餘與實施例3同樣地進行,而獲得能量元件用導電性碳材料分散液C3。
<比較例4> 除了使用聚偏二氟乙烯(PVDF)取代特定腈樹脂以外,其餘與實施例4同樣地進行,而獲得能量元件用導電性碳材料分散液C4。
<比較例5> 除了使用聚偏二氟乙烯(PVDF)取代特定腈樹脂以外,其餘與實施例5同樣地進行,而獲得能量元件用導電性碳材料分散液C5。
<比較例5-2> 除了使用聚偏二氟乙烯(PVDF)取代特定腈樹脂、使用Li-100取代Li-435以外,其餘與實施例3同樣地進行,而獲得能量元件用導電性碳材料分散液C5-2。
<比較例5-3> 除了使用聚偏二氟乙烯(PVDF)取代特定腈樹脂、使用Li-400取代Li-435以外,其餘與實施例3同樣地進行,而獲得能量元件用導電性碳材料分散液C5-3。
<比較例5-4> 除了使用聚偏二氟乙烯(PVDF)取代特定腈樹脂、使用VGCF-H取代Li-435以外,其餘與實施例3同樣地進行,而獲得能量元件用導電性碳材料分散液C5-4。
(特定腈樹脂的重量平均分子量的測定) 將實施例1~16等中所使用的特定腈樹脂以使濃度成為0.1質量%的方式以NMP來稀釋,並使其通過PTFE(聚四氟乙烯)製過濾器[倉敷紡績股份有限公司製,HPLC(高效液相層析法)前處理用,層析盤,型號:13N,孔徑:0.45 μm]來將不溶成分去除。使用GPC[泵:L6200 Pump(日立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製),偵測器:示差折射率偵測器L3300 RI Monitor(日立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製),管柱:將TSKgel-G5000HXL與TSKgel-G2000HXL(共2支)(皆為東曹股份有限公司製)串聯連接,管柱溫度:30℃,溶析液:N-甲基-2-吡咯啶酮,流速:1.0 mL/分鐘,標準物質:聚苯乙烯]來測定重量平均分子量。結果是如表1~表3所示。
(能量元件用導電性碳材料分散液的分散性評估) 實施例1~16、實施例16-2~16-16、比較例1~5及比較例5-2~5-4中所記載的能量元件用導電性碳材料分散液的分散性是依照外觀觀察及分散粒徑來進行評估。以使能量元件用導電性碳材料分散液中的碳黑濃度或VGCF-H濃度成為1.0質量%的方式以NMP來稀釋。以肉眼來觀察稀釋液,確認有無凝集物。對於以肉眼未觀察到凝集物者,是評估分散粒徑。 對於使用碳黑亦即Li-435、Li-100或Li-400來作為導電性碳材料的實施例及比較例,在粒度分布測定器(大塚電子股份有限公司,Zeta-potential & Particle size Analyzer,ELSZ)中所附的玻璃光析管中,加入玻璃容量的8成左右的經調整的分散液後,設置於粒度分布測定器的測定部中,並實施累計次數70次的測定。在所得的個數粒度分布中,求出從粒徑較小者將其個數比例累計時成為50%處的粒徑(D50)。此粒徑(D50)相當於碳黑的分散粒徑。使用以肉眼來進行的外觀觀察及分散粒徑,以下述基準來評估分散性。再者,A表示分散性最優異,D表示分散性最差。 A:粒徑(D50)未達1.0 μm B:粒徑(D50)為1.0 μm以上且未達3.0 μm C:粒徑(D50)為3.0 μm以上 D:以肉眼觀察到有凝集物 對於使用VGCF-H來作為導電性碳材料的實施例及比較例,與碳黑的情形同樣地進行,而求出分散粒徑,並使用以肉眼來進行的外觀觀察及分散粒徑,以下述基準來評估分散性。再者,A表示分散性最優異,C表示分散性最差。 A:粒徑(D50)未達7.0 μm B:粒徑(D50)為7.0 μm以上且未達10.0 μm C:以肉眼觀察到有凝集物
[表1]
Figure 02_image006
[表2]
Figure 02_image008
[表3]
Figure 02_image010
[表4]
Figure 02_image012
[表5]
Figure 02_image014
[表6]
Figure 02_image015
[表7]
Figure 02_image016
實施例1~16、實施例16-2~16-13包含特定腈樹脂,比較例1~5、5-2或5-3包含PVDF,該PVDF為不含源自含腈基的單體的結構單元的樹脂,與比較例1~5、5-2或5-3相比,實施例1~16、實施例16-2~16-13的導電性碳材料亦即碳黑的分散性更優異。實施例3及實施例11~16雖經變更式(I)表示的單體的量,但任一實施例皆獲得良好的導電性碳材料的分散性,因此暗示導電性碳材料的分散性提高是由源自含腈基的單體的結構單元的效果所造成。 實施例16-14~16-16使用VGCF-H來作為導電性碳材料,比較例5-4包含PVDF,該PVDF為不含源自含腈基的單體的結構單元的樹脂,與比較例5-4相比,實施例16-14~16-16的VGCF-H的分散性更優異。由此可知,特定腈樹脂不僅對於碳黑,且對於氣相法碳纖維的分散亦有效。
<實施例17> (能量元件電極形成用組成物(能量元件用電極漿液)的製作) 將正極活性物質(Umicore Japan股份有限公司製,MX6,以下有時記載為NMC)及實施例3中所得的能量元件用導電性碳材料分散液3混合後,加入PVDF的NMP溶液及黏度調整用的NMP並混合,而獲得能量元件用電極漿液。再者,能量元件用電極漿液中的固體成分比例(正極活性物質:導電性碳材料:特定腈樹脂:PVDF)是以成為96質量%:2質量%:1質量%:1質量%的方式混合。
(能量元件電極的製作) 將所得的能量元件用電極漿液以使乾燥後塗佈量成為230 g/m2 的方式均等且均質地塗佈於厚度15 μm的鋁箔(集電體)的單面。然後,實施乾燥處理,並藉由加壓來以成為密度3.3 g/cm3 的方式壓延,而獲得能量元件電極。
(能量元件的製作) 在直徑2.00 cm的不鏽鋼製硬幣外裝容器中,依序積層切割成直徑1.50 cm的圓形的能量元件電極、及切割成直徑1.80 cm的圓形的厚度20 μm的由聚乙烯製微多孔膜所構成的隔離膜,並在不會溢出的程度內滴垂數滴電解液(含有1.20 M的LiPF6 的碳酸伸乙酯/碳酸甲乙酯/碳酸二甲酯=2/2/3(體積比)的混合溶液+碳酸伸乙烯酯0.80質量%)。並且,將切割成直徑1.60 cm的圓形的金屬鋰及作為間隔物的切割成直徑1.60 cm的圓形的厚度200 μm的不鏽鋼板依序重疊,並經由聚丙烯製的包裝物來將不鏽鋼製的蓋子覆蓋後,使用硬幣電池製作用的斂縫機來密封,而製作評估用的能量元件。
<實施例18> 除了使用實施例6中所得的能量元件用導電性碳材料分散液6、將能量元件用電極漿液中的固體成分比例(正極活性物質:導電性碳材料:特定腈樹脂:PVDF)變更為96質量%:2質量%:0.3質量%:1.7質量%以外,其餘與實施例17同樣地進行,而製作評估用的能量元件。
<實施例19> 除了使用實施例7中所得的能量元件用導電性碳材料分散液7、將能量元件用電極漿液中的固體成分比例(正極活性物質:導電性碳材料:特定腈樹脂:PVDF)變更為96質量%:2質量%:0.8質量%:1.2質量%以外,其餘與實施例17同樣地進行,而製作評估用的能量元件。
<實施例20> 除了使用實施例8中所得的能量元件用導電性碳材料分散液8、將能量元件用電極漿液中的固體成分比例(正極活性物質:導電性碳材料:特定腈樹脂:PVDF)變更為96質量%:2質量%:1.4質量%:0.6質量%以外,其餘與實施例17同樣地進行,而製作評估用的能量元件。
<實施例21> 除了使用實施例11中所得的能量元件用導電性碳材料分散液11以外,其餘與實施例18同樣地進行,而製作評估用的能量元件。
<實施例22> 除了使用實施例12中所得的能量元件用導電性碳材料分散液12以外,其餘與實施例18同樣地進行,而製作評估用的能量元件。
<實施例23> 除了使用實施例13中所得的能量元件用導電性碳材料分散液13以外,其餘與實施例18同樣地進行,而製作評估用的能量元件。
<實施例24> 除了使用實施例14中所得的能量元件用導電性碳材料分散液14以外,其餘與實施例18同樣地進行,而製作評估用的能量元件。
<實施例25> 除了使用實施例15中所得的能量元件用導電性碳材料分散液15以外,其餘與實施例18同樣地進行,而製作評估用的能量元件。
<實施例26> 除了使用實施例16中所得的能量元件用導電性碳材料分散液16以外,其餘與實施例18同樣地進行,而製作評估用的能量元件。
<比較例6> 除了使用比較例1中所得的能量元件用導電性碳材料分散液C1、將能量元件用電極漿液中的固體成分比例(正極活性物質:導電性碳材料:PVDF)變更為96質量%:2質量%:2質量%以外,其餘與實施例17同樣地進行,而製作評估用的能量元件。
<比較例7> 除了使用比較例2中所得的能量元件用導電性碳材料分散液C2以外,其餘與比較例6同樣地進行,而製作評估用的能量元件。
<比較例8> 除了使用比較例3中所得的能量元件用導電性碳材料分散液C3以外,其餘與比較例6同樣地進行,而製作評估用的能量元件。
<比較例9> 除了使用比較例4中所得的能量元件用導電性碳材料分散液C4以外,其餘與比較例6同樣地進行,而製作評估用的能量元件。
<比較例10> 除了使用比較例5中所得的能量元件用導電性碳材料分散液C5以外,其餘與比較例6同樣地進行,而製作評估用的能量元件。
(評估用能量元件的初始化) 將製得的評估用的能量元件放入25.0℃的恆溫槽內,並連接至充放電裝置(東洋系統股份有限公司,TOSCAT-3200)。以0.10 C來定電流充電直到4.2 V後,以4.2 V來定電壓充電直到電流值成為0.01 C為止。然後,以0.10 C來定電流放電直到2.7 V為止。將此充放電反覆進行3次循環,而使評估用能量元件初始化。再者,單位「C」是意指”電流值(A)/電池容量(Ah)”。
(輸出特性的評估) 將經初始化的評估用能量元件放入25.0℃的恆溫槽內,並連接至充放電裝置(東洋系統股份有限公司,TOSCAT-3200)後,以下述(1)~(5)的順序來使其充放電。 (1)以0.20 C的電流值來定電流充電直到4.2 V後,以4.2 V來定電壓充電直到電流值成為0.01 C為止。以0.20 C的電流值來定電流放電直到2.7 V為止,測定放電容量。 (2)以0.20 C的電流值來定電流充電直到4.2 V後,以4.2 V來定電壓充電直到電流值成為0.01 C為止。以0.33 C的電流值來定電流放電直到2.7 V為止,測定放電容量。 (3)以0.20 C的電流值來定電流充電直到4.2 V後,以4.2 V來定電壓充電直到電流值成為0.01 C為止。以0.50 C的電流值來定電流放電直到2.7 V為止,測定放電容量。 (4)以0.20 C的電流值來定電流充電直到4.2 V後,以4.2 V來定電壓充電直到電流值成為0.01 C為止。以1.00 C的電流值來定電流放電直到2.7 V為止,測定放電容量。 (5)以0.20 C的電流值來定電流充電直到4.2 V後,以4.2 V來定電壓充電直到電流值成為0.01 C為止。以3.00 C的電流值來定電流放電直到2.7 V為止,測定放電容量。
使用以0.20 C來放電的放電容量及以3.00 C來放電的放電容量,以下式來算出維持率,並以下述基準來評估輸出特性。再者,A表示輸出特性最優異,D表示輸出特性最差。結果是如表5所示。 維持率=以3.00 C來放電的放電容量×100/以0.20 C來放電的放電容量 A:85%以上 B:80%以上且未達85% C:75%以上且未達80% D:未達75%
(直流電阻(DCR)的評估) 使用評估評估用能量元件的輸出特性後的結果,來評估直流電阻。將上述(1)~(5)的放電時的電流值標繪在橫軸,將放電前及放電開始5秒後的電壓差標繪在縱軸,並從其斜率算出直流電阻。
(循環特性的評估) 將經評估輸出特性的能量元件放入25.0℃的恆溫槽內,並連接至充放電裝置(東洋系統股份有限公司,TOSCAT-3200)。以0.10 C來定電流充電直到4.2 V後,以4.2 V來定電壓充電直到電流值成為0.01 C為止。以0.10 C來定電流放電直到2.7 V為止,測定放電容量。將此充放電重複進行20次。以上述方法來算出重複進行20次充放電後的評估用能量元件的直流電阻後,使用下式來算出DCR上升率,並以下述基準來評估循環特性。再者,A表示循環特性最優異,C表示循環特性最差。結果是如表2所示。 DCR上升率=重複進行充放電前的直流電阻×100/重複進行充放電後的直流電阻 A:未達180% B:180%以上且未達190% C:190%以上
[表8]
Figure 02_image017
[表9]
Figure 02_image019
藉由參照來將於2020年2月28日所申請的國際公開PCT/JP2020/008361的揭示內容整體援用於本說明書中。 本說明書中所記載的全部文獻、專利申請案及技術規格是藉由參照來將各個文獻、專利申請案及技術規格具體地且與分別記載的情形相同程度地援用於本說明書中。
1:鋰離子二次電池 2:正極板 3:負極板 4:隔離膜 5:電極組 6:電池容器
第1圖為應用本案而得的鋰離子二次電池的剖面圖。
國內寄存資訊(請依寄存機構、日期、號碼順序註記) 無 國外寄存資訊(請依寄存國家、機構、日期、號碼順序註記) 無

Claims (15)

  1. 一種能量元件用導電性碳材料分散劑,其含有特定樹脂,該特定樹脂包含源自含腈基的單體的結構單元。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能量元件用導電性碳材料分散劑,其中,前述樹脂進一步包含源自下述式(I)表示的單體的結構單元:
    Figure 03_image001
    式(I)中,R1 表示氫原子或甲基,R2 表示氫原子或1價烴基,n表示1~50的整數。
  3. 如請求項1或2所述的能量元件用導電性碳材料分散劑,其中,前述源自含腈基的單體的結構單元是包含在前述樹脂的主鏈中。
  4.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能量元件用導電性碳材料分散劑,其中,前述源自含腈基的單體的結構單元在前述樹脂中所佔的質量基準的比例為超過80質量%且100質量%以下。
  5. 一種能量元件用導電性碳材料分散液,其含有:導電性碳材料、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所述的能量元件用導電性碳材料分散劑、及溶劑。
  6. 如請求項5所述的能量元件用導電性碳材料分散液,其中,前述導電性碳材料的平均初級粒徑為50 nm以下。
  7. 如請求項5或6所述的能量元件用導電性碳材料分散液,其中,前述導電性碳材料包含碳黑。
  8. 如請求項5至7中任一項所述的能量元件用導電性碳材料分散液,其中,前述導電性碳材料的平均粒徑為0.3 μm~3 μm。
  9. 如請求項5所述的能量元件用導電性碳材料分散液,其中,前述導電性碳材料包含碳纖維。
  10. 如請求項5至9中任一項所述的能量元件用導電性碳材料分散液,其中,前述溶劑包含N-甲基-2-吡咯啶酮及γ-丁內酯之中的至少一種。
  11. 一種能量元件電極形成用組成物,其含有:黏合劑樹脂、活性物質、導電性碳材料、分散劑、及溶劑,該分散劑是用以使前述導電性碳材料分散,且前述分散劑包含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所述的能量元件用導電性碳材料分散劑。
  12. 一種能量元件電極形成用組成物的製造方法,其具有:將活性物質與請求項5至10中任一項所述的能量元件用導電性碳材料分散液混合來調製活性物質分散液的步驟;以及在前述活性物質分散液中添加黏合劑樹脂的步驟。
  13. 如請求項12所述的能量元件電極形成用組成物的製造方法,其具有:在前述活性物質分散液中添加導電性碳材料的步驟。
  14. 一種能量元件電極,其具有: 集電體;及 電極合劑層,其是設置於前述集電體的至少其中一表面上,且是使用能量元件電極形成用組成物來形成,該能量元件電極形成用組成物是藉由請求項12或13所述的能量元件電極形成用組成物的製造方法來製得。
  15. 一種能量元件,其具備請求項14所述的能量元件電極。
TW110107147A 2020-02-28 2021-02-26 能量元件用導電性碳材料分散劑、能量元件用導電性碳材料分散液、能量元件電極形成用組成物及其製造方法、能量元件電極、以及能量元件 TW20213761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WOPCT/JP2020/008361 2020-02-28
PCT/JP2020/008361 WO2021171568A1 (ja) 2020-02-28 2020-02-28 エネルギーデバイス用導電性炭素材料分散剤、エネルギーデバイス用導電性炭素材料分散液、エネルギーデバイス電極形成用組成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エネルギーデバイス電極、並びに、エネルギーデバイス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37615A true TW202137615A (zh) 2021-10-01

Family

ID=774904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07147A TW202137615A (zh) 2020-02-28 2021-02-26 能量元件用導電性碳材料分散劑、能量元件用導電性碳材料分散液、能量元件電極形成用組成物及其製造方法、能量元件電極、以及能量元件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WO2021172560A1 (zh)
TW (1) TW202137615A (zh)
WO (2) WO2021171568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079386B2 (ja) * 2013-04-02 2017-02-15 東洋インキSc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二次電池電極形成用組成物、その製造方法、二次電池電極、及び二次電池
JP6266341B2 (ja) * 2013-12-27 2018-01-24 花王株式会社 水性導電性ペースト
JP6645040B2 (ja) * 2014-06-19 2020-02-12 日本ゼオン株式会社 電気化学素子用導電材分散液、電気化学素子正極用スラリー、電気化学素子用正極および電気化学素子
JP6320887B2 (ja) * 2014-09-25 2018-05-09 第一工業製薬株式会社 炭素材料用分散剤
KR101954430B1 (ko) * 2015-10-28 2019-03-05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도전재 분산액 및 이를 이용하여 제조한 리튬 이차전지
EP3355393B8 (en) * 2015-12-10 2020-09-09 LG Chem, Ltd. Conductive material dispersed liquid and lithium secondary battery manufactured using same
CN108140841B (zh) * 2016-03-24 2021-10-15 株式会社Lg化学 导电材料分散液和使用其制造的二次电池
KR102143953B1 (ko) * 2016-03-24 2020-08-12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이차전지의 양극 형성용 조성물 및 이를 이용하여 제조한 이차전지용 양극 및 이차전지
KR102408332B1 (ko) * 2016-07-28 2022-06-13 덴카 주식회사 전극용 도전성 수지 조성물 및 전극 조성물과 이를 이용한 전극 및 리튬 이온 전지
JP2018067406A (ja) * 2016-10-18 2018-04-26 松本油脂製薬株式会社 二次電池スラリー用分散剤組成物及びその利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171568A1 (ja) 2021-09-02
JPWO2021172560A1 (zh) 2021-09-02
WO2021172560A1 (ja) 2021-09-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406363B2 (ja)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用正極、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用電極、及び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
JP4988967B2 (ja) 二次電池用水系電極バインダー
JP6658733B2 (ja) バインダ樹脂組成物、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用電極、及び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
WO2018038122A1 (ja)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
JP5854867B2 (ja) 電極組成物の製造方法
JP6789498B2 (ja) エネルギーデバイス電極形成用組成物、エネルギーデバイス用正極及びエネルギーデバイス
TWI774732B (zh) 能源裝置電極用樹脂、能源裝置電極形成用組成物、能源裝置電極及能源裝置
TW201842702A (zh) 能源裝置電極形成用組成物、能源裝置用正極及能源裝置
JP6885411B2 (ja) エネルギーデバイス用電極及びエネルギーデバイス
JP6061563B2 (ja) 二次電池用水系電極バインダー
TW202137615A (zh) 能量元件用導電性碳材料分散劑、能量元件用導電性碳材料分散液、能量元件電極形成用組成物及其製造方法、能量元件電極、以及能量元件
WO2017138537A1 (ja) バインダ樹脂組成物、バインダ樹脂組成物の製造方法、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電極形成用組成物、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電極形成用組成物の製造方法、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用電極、及び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
WO2024096099A1 (ja) 電極材料、正極材料、負極材料、正極、負極、及び電池
WO2018087897A1 (ja) エネルギーデバイス電極用樹脂、エネルギーデバイス電極形成用組成物、エネルギーデバイス電極及びエネルギーデバイス
JP2018120674A (ja) エネルギーデバイス用電極及びエネルギーデバイ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