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135109A - 開關裝置 - Google Patents

開關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135109A
TW202135109A TW109128614A TW109128614A TW202135109A TW 202135109 A TW202135109 A TW 202135109A TW 109128614 A TW109128614 A TW 109128614A TW 109128614 A TW109128614 A TW 109128614A TW 202135109 A TW202135109 A TW 202135109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contact piece
contact member
sliding
pie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286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841776B (zh
Inventor
冨永祐介
河原竜
青山祐二
花崎芳和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東洋電裝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東洋電裝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東洋電裝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351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351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417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41776B/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 Contact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開關裝置可抑制不良接觸或絕緣不足的發生。按鈕開關10包含第一接觸件17、第二接觸件18,以及當該第一接觸件17與該第二接觸件18相對地移動時,使該第一接觸件17與該第二接觸件18分隔的導引肋14b。該第一接觸件17具有:滑動部17a,係滑動至該導引肋14b而與該導引肋14b卡合;以及接觸部17b,係接觸該第二接觸件18。在該第一接觸件17中,該滑動部17a與該滑動部17b係於寬度方向彼此分隔配置,該寬度方向係正交於該第一接觸件17與該第二接觸件18相對地移動的軸方向。

Description

開關裝置
本發明關於一種開關裝置,其係於電流傳輸啟動狀態(current-carrying-on state)與電流傳輸關閉狀態(current-carrying-off state)之間進行切換。
已知有一種按鈕開關(push switch),其係作為開關裝置,且與使用者操作及/或桿的動作連動,而於電流傳輸啟動狀態與電流傳輸關閉狀態之間進行切換。先前存在的按鈕開關如圖12A和圖12B所示(例如,詳見日本早期公開(公開)專利公報第2005-78852號),係包含被收容在管狀外殼1中的基底2和可動接觸件3。基底2配置在外殼1的中央部,且可動接觸件3於側視中形成為U形,並配置成使得可動接觸件3夾住基底2。可動接觸件3由彈簧狀構件形成,並沿夾住基底2的方向被彈推(urged),並且,該基底2係由樹脂作成。按鈕開關包含按鈕4,該按鈕4有一部分被收容在外殼1中。按鈕4被配置在基底2上的回位彈簧5經由可動接觸件3所彈推,使得按鈕4從基底2分離,並從外殼1突出。
在使用者未按壓按鈕4,而僅藉由回位彈簧5來做彈性彈推(spring-urged)時,如圖12A所示,屬於可動接觸件3的狹窄部之滑動部3a係被基底2的突出部2a強行擴大,結果,屬於可動接觸件3之端部的接觸部3b不會 與基底2上所設置的固定接觸件6接觸。如此,經由可動接觸件3與固定接觸件6之電流傳輸係被轉變為電流傳輸關閉狀態。
當按鈕4被使用者沿圖12A中以箭頭所示之方向按壓時,如圖12B所示,按鈕4使可動接觸件3移動,滑動部3a從突出部2a位移並變窄,接觸部3b靠近於基底2然後接觸到固定接觸件6。如此,經由可動接觸件3與固定接觸件6之電流傳輸係被轉變為電流傳輸開啟狀態。
在上述的按鈕開關中,當按鈕4被按壓時,滑動部3a會在移動中與基底2的突出部2a摩擦,有時會造成從滑動部3a或突出部2a產生摩擦粉粒7(friction powders)。摩擦粉粒7會被可動接觸件3推動並沿著可動接觸件3(按鈕4)的移動方向飛散。在上述的按鈕開關中,因為可動接觸件3的滑動部3a與接觸部3b係配置在於可動接觸件3的移動方向上的一直線上,所以,沿著可動接觸件3的移動方向飛散的摩擦粉粒7會進入接觸部3b與固定接觸件6之間,並妨礙接觸部3b與固定接觸件6之間的接觸,有時會造成不良接觸(faulty contact)(圖12B)。
在按鈕開關被用作為煞車燈的開關時,例如,會因為有大電流流經可動接觸件3而使得接觸部3b產生熱能。另一方面,當為了因應縮小按鈕開關之尺寸的要求而縮小可動接觸件3的尺寸時,滑動部3a會接近於接觸部3b,因而容易進行從接觸部3b到滑動部3a的熱傳導(heat transmission),以致於當滑動部3a接觸到固定接觸件6的突出部2a時,突出部2a有時會因為熱變形而崩壞。在此例子中,變形的突出部2a將不足以強行擴大滑動部3a,因此使得接觸部3b與固定接觸件6保持接觸,有時會造成絕緣不足(insufficient insulation)的發生。
本發明係提供一種可抑制不良接觸或是絕緣不足發生的開關裝置。
因此,本發明的一態樣係提供一開關裝置,其包含第一接觸件和第二接觸件,第一接觸件和第二接觸件彼此相對地移動而滑動,開關裝置包含:分隔部,係配置成當第一接觸件與第二接觸件相對地移動時,使第一接觸件與第二接觸件分隔。第一接觸件具有:滑動部,係配置成滑動至分隔部而與分隔部卡合;以及接觸部,係配置成接觸第二接觸件。在第一接觸件中,滑動部與接觸部係於第二方向彼此分隔配置,該第二方向正交於第一方向,第一接觸件與第二接觸件係相對地移動。
依據本發明,在第一接觸件中,滑動部與接觸部係於第二方向彼此分隔配置,該第二方向正交於第一接觸件與第二接觸件相對地移動的第一方向,因此,滑動部與接觸部並未配置在第一方向上的一直線上。如此,儘管由於滑動部與分隔部的滑動產生之摩擦粉粒沿著第一方向飛散,摩擦粉粒也很難進入第一接觸件與第二接觸件之間的接觸部。結果,可抑制不良接觸的發生。因為滑動部與接觸部於第二方向彼此分隔配置,接觸部的熱能不易傳導到滑動部,可抑制因為熱變形造成與滑動部卡合的分隔部之崩壞,也因此,還可防止第一接觸件的接觸部與第二接觸件保持接觸。結果,可抑制絕緣不足的發生。
可參考附圖,而從以下例示的實施例的說明明白本發明的進一步特徵。
1:外殼
2,13:基底
3:可動接觸件
3a:滑動部
3b:接觸部
4:按鈕
5:回位彈簧
6:固定接觸件
7:摩擦粉粒
10:按鈕開關
11:中心外殼
11a:卡扣部
12:前外殼
13a:固定部
14:軸
14a:突出部
14b:導引肋
15:橡膠密封
16:圓錐狀彈簧
17:第一接觸件
17a:滑動部
17b,18a:接觸部
18:第二接觸件
L:距離
圖1為立體圖,其係概略顯示根據本發明實施例之作為開關裝置的按鈕開關之外觀;
圖2A和2B為示意圖,其係概略顯示圖1的按鈕開關之結構移除中心外殼、前外殼以及橡膠密封的狀態;
圖3為示意圖,其係概略顯示圖1的按鈕開關之結構移除該中心外殼、該前外殼以及該橡膠密封的狀態;
圖4A至4C為流程圖,其係說明圖1所示之按鈕開關在電流傳輸啟動狀態與電流傳輸關閉狀態之間進行的切換;
圖5A至5C為流程圖,其係說明圖1所示之按鈕開關在該電流傳輸啟動狀態與該電流傳輸關閉狀態之間進行的該切換;
圖6為示意圖,其係說明軸之結構的變化;
圖7為示意圖,其係說明軸之結構的另一種變化的示意圖;
圖8A至8C為流程圖,其係說明使用第一接觸件之變化而在電流傳輸啟動狀態與電流傳輸關閉狀態之間進行的切換;
圖9A至9C為流程圖,其係說明使用該第一接觸件之變化而在該電流傳輸啟動狀態與該電流傳輸關閉狀態之間進行的切換;
圖10為示意圖,其係說明第一接觸件與導引肋之結構的變化的結構;
圖11為示意圖,其係說明第一接觸件與導引肋之結構的另一種變化的結構;以及
圖12A和12B為橫剖面圖,其係概略顯示先前存在的按鈕開關之 結構。
接下來,參考附圖詳細描述本發明的實施例。
圖1的為立體圖,其係概略顯示根據本實施例之作為開關裝置的按鈕開關之外觀。圖1中,按鈕開關10包含形成近似管狀的中心外殼11、形成近似管狀的前外殼12、形成近似圓柱狀的基底13,以及軸14。前外殼12以與中心外殼11同軸的方式配置,並配置在中心外殼11的一端。基底13以與中心外殼11同軸的方式配置,並配置成使得基底13從中心外殼11的另一端插入。軸14具有突出部14a,該突出部14a形成近似圓柱狀,其末端形成為半球狀。軸14以與中心外殼11同軸的方式配置,並且幾乎完全地被收容在中心外殼11與前外殼12中,使得突出部14a從前外殼12的端部突出。橡膠密封15形成為圓錐狀,並配置於突出部14a與前外殼12之間。
按鈕開關10之中,中心外殼11具有兩個卡扣(snap-fit)部11a,卡扣(snap-fit)部11a係從中心外殼11之側方朝與中心外殼11之中心軸方向(在下文中,簡稱為”軸方向”,其為第一方向)正交的方向(在下文中,稱為”寬度方向”,其為第二方向)突出。這些卡扣部11a係被插入於設置在車輛面板(vehicle panel)、框架,以及任何其他元件的安裝孔而進行卡合,藉此使按鈕開關10被安裝在例如車輛上。
圖2A、2B及3為示意圖,其係概略顯示按鈕開關10移除中心外殼11、前外殼12以及橡膠密封15之狀態的結構。圖2A為按鈕開關10的立體圖。圖2B為按鈕開關10的俯視圖。圖3為沿著圖2B的線III-III所得的橫剖面 圖。在圖2A、2B及3中,Y方向表示軸方向,X方向表示寬度方向,Z方向正交於軸方向與寬度方向兩者。
按鈕開關10之中,基底13與軸14係於軸方向彼此分隔配置,且在基底13與軸14之間,以與中心外殼11同軸的方式配置有圓錐狀彈簧16。圓錐狀彈簧16對於沿著軸方向被推壓而移動的軸14給予反作用力(reaction force),並將軸14推回。
一對第一接觸件17沿軸方向從基底13的一端突出,以使得該一對第一接觸件17夾住軸14。基底13具有固定部13a來固定第一接觸件17的基部,並在基底13內部使兩條安裝於按鈕開關10的導線(未標示)分別電性連結至第一接觸件17。第一接觸件17由具有彈性的導電性元件(例如銅)形成,且可於Z方向上翹曲。第一接觸件17在俯視中呈T形,在第一接觸件17的一端沿寬度方向擴展的兩個端部係各自形成滑動部17a。第一接觸件17中,在沿寬度方向擴展的部分與固定部13a之間之未沿寬度方向擴展的部分,係形成彎曲且向軸14突出的接觸部17b。因此,沿寬度方向擴展之部分的滑動部17a與接觸部17b係於軸方向彼此分隔配置。如上文所述,因為滑動部17a係相當於第一接觸件17中沿寬度方向擴展的部分的兩個端部,所以,形成在未沿寬度方向擴展的部分的接觸部17b與滑動部17a係於寬度方向彼此分隔配置,接觸部17b和滑動部17a並未配置在軸方向上的一直線上。
因為沿寬度方向擴展的部分是形成在第一接觸件17的一端,且接觸部17b係形成在沿寬度方向擴展的部分與固定部13a之間,所以,從基底13的固定部13a到第一接觸件17的滑動部17a的距離係比從固定部13a到接觸部17b的距離更長。
在一對第一接觸件17中,於無外力作用在任何一個第一接觸件17時,各接觸部17b的凸端之間之於Z方向的距離係設定為小於軸14之於Z方向的厚度。因此,在軸14被夾在第一接觸件17之間時,接觸部17b係抵接於軸14。
在軸14上配置側視中形成為U形的第二接觸件18,以使得第二接觸件18夾住軸14。第二接觸件18由導電性元件(例如具有鍍銀之表面的銅)作成,且第二接觸件18之被夾在軸14與接觸部17b之間的部分係形成接觸部18a。軸14之與接觸部17b相對向之部分係分別形成沿著軸方向的平坦面,且接觸部18a各自配置在這些平坦面(在下文中,各自稱為“基表面(base surface)”)。
當接觸部17b接觸到接觸部18a時,第二接觸件18會與第一接觸件17彼此導通,進而將連結到第一接觸件17之導線彼此導通。在本實施例中,接觸部17b接觸到接觸部18a而導通導線的狀態係稱為電流傳輸啟動狀態。在接觸部17b與接觸部18a分隔的狀態,第二接觸件18與第一接觸件17之間未彼此導通,結果,會使導線彼此未導通,此時稱為電流傳輸關閉狀態。
軸14由絕緣件(例如樹脂)作成,且具有:導引肋14b(分隔部),係分別於Z方向突出而比第二接觸件18之接觸部18a更接近於第一接觸件17。在俯視中,導引肋14b配置成對應於第一接觸件17之各個滑動部17a,並沿軸方向延伸。各個導引肋14b係配置成使導引肋14b於軸方向上比第二接觸件18更遠離基底13,並具有形成在導引肋14b之Z方向的上方的平坦面(在下文中,簡稱為“頂部表面”(top surface))。各個導引肋14b更具有將連結軸14的基表面連結至導引肋14b的頂部表面的斜表面(sloping surface),且該斜表面沿著軸方向傾斜。
按鈕開關10之中,當接觸部17b與接觸部18a接觸時的各滑動部17a之間之於Z方向的距離,係設定為比各導引肋14b的頂部表面之間之於Z方向的距離更短。
按鈕開關10之中,軸14係沿軸方向移動而使導引肋14b與第一接觸件17之滑動部17a卡合,以從電流傳輸啟動狀態切換為電流傳輸關閉狀態。藉由例如使用桿而以機械方式沿軸方向推壓從前外殼12突出之軸14的突出部14a,使軸14沿軸方向移動。
圖4A至4C以及圖5A至5C為流程圖,係說明按鈕開關10中在電流傳輸啟動狀態與電流傳輸關閉狀態之間進行的切換。圖4A至4C顯示的例子,係於俯視中顯示按鈕開關10之與切換電流傳輸狀態相關的主要組件(沿著Z方向顯示主要組件),並且,圖5A至5C顯示的例子,係於側視中顯示按鈕開關10之與切換電流傳輸狀態相關的主要組件(沿著X方向顯示主要組件)。要注意的是,在圖4A至4C以及圖5A至5C中,與第一接觸件17、第二接觸件18以及導引肋14b相關的符號係為求簡化而標示在該等組件的一側。
按鈕開關10之中,於軸14之突出部14a未被沿軸方向推壓時(圖4A和5A),如圖4A和5A顯示,因為導引肋14b的斜表面未到達第一接觸件17之滑動部17a,所以,第一接觸件17沒有位移,而將軸14夾在第一接觸件17之間。因此,第一接觸件17的接觸部17b與第二接觸件18的接觸部18a保持接觸,按鈕開關10成為電流傳輸啟動狀態。
在那之後,軸14之突出部14a沿軸方向被推壓,更具體來說,係沿圖4A、4B、5A以及5B中的箭頭方向被推壓,而使軸14移動。如上文所述,按鈕開關10中,當接觸部17b分別與接觸部18a接觸時的各滑動部17a之間之 於Z方向的距離,係設定為比各導引肋14b的頂部表面之間之於Z方向的距離更短。因此,當軸14沿軸方向移動且導引肋14b的斜表面到達相對應的第一接觸件17之滑動部17a時,滑動部17a會滑上相對應的斜表面,且有一部分會滑上頂部表面(圖4B和5B)。此時,導引肋14b使第一接觸件17翹曲,而使得接觸部17b於Z方向上從軸14分離。結果,接觸部17b從接觸部18a分離,按鈕開關10被轉變為電流傳輸關閉狀態。
當繼續沿軸方向推壓突出部14a時,軸14沿軸方向進一步移動,滑動部17a完全地滑上相對應的頂部表面(圖4C、圖5C)。此時,藉由導引肋14b使得第一接觸件17翹曲而從軸14進一步分隔,而使接觸部17b之從接觸部18a起的分隔量達到最大,且使接觸部17b不與與接觸部18a相對向。如此,能確實地防止接觸部17b與接觸部18a之間的接觸,且使按鈕開關10的電流傳輸關閉狀態穩固地成立。按鈕開關10之中,導引肋14b從基表面起的突出量(高度)係設定為,接觸部17b之從接觸部18a分隔的Z方向的分隔量係至少0.1mm以上,更佳係至少0.2mm以上。為了使按鈕開關10的電流傳輸關閉狀態穩固地成立,當滑動部17a完全地滑上頂部表面時,第一接觸件17之接觸部17b係沿軸方向從接觸部18a分離至少0.1mm以上(例如,圖4C顯示的距離L係至少0.1mm以上)。
當滑動部17a滑上斜表面或是導引肋14b的頂部表面時,滑動部17a會在斜表面或頂部表面上滑動,因此,有時會從軸14之導引肋14b或第一接觸件17之滑動部17a產生摩擦粉粒。軸14會推動摩擦粉粒,並於軸14的移動方向(亦即,於軸方向)飛散。
然而,按鈕開關10之中,如上文所述,在第一接觸件17,接觸 部17b和滑動部17a係於寬度方向彼此分隔配置,並且接觸部17b和滑動部17a並未配置在軸方向上的一直線上。因此,儘管摩擦粉粒沿軸方向飛散,摩擦粉粒也很難進入第一接觸件17之接觸部17b與第二接觸件18之接觸部18a之間。結果,可抑制不良接觸的發生。
如上文所述,當滑動部17a完全地滑上導引肋14b的頂部表面時,接觸部17b之從接觸部18a分隔的Z方向的分隔量係至少0.1mm以上。然而,因為從導引肋14b或第一接觸件17之滑動部17a所產生之摩擦粉粒的尺寸最大約為0.1mm,故假使摩擦粉粒進入滑動部17a和接觸部18a之間,也不會被夾在第一接觸件17和第二接觸件18之間。如此,可防止摩擦粉粒殘留在滑動部17a和接觸部18a之間,以此方式,可確實地抑制不良接觸的發生。
再者,按鈕開關10之中,因為第一接觸件17中的滑動部17a和接觸部17b不只於軸方向分隔配置,而且也於寬度方向分隔配置,滑動部17a和接觸部17b之間的距離係比滑動部17a和接觸部17b配置在軸方向上的一直線上的例子更為延長。因此,接觸部17b的熱能不易傳導至滑動部17a,可抑制與滑動部17a卡合的導引肋14b因熱變形而崩壞,還可防止當滑動部17a滑上導引肋14b時,接觸部17b與接觸部18a保持接觸。結果,可抑制絕緣不足的發生。
假設,在滑動部17a和接觸部17b係配置在軸方向上的一直線上,為了不讓接觸部17b的熱能輕易的傳導到滑動部17a,必須於滑動部17a與接觸部17b之間設置長距離,結果,會造成第一接觸件17的尺寸增加,以至於造成按鈕開關10的尺寸增加。然而,如上文所述,按鈕開關10之中,為了於滑動部17a與接觸部17b之間設置長距離,滑動部17a與接觸部17b不只於軸方向分隔配置,而且也於寬度方向分隔配置。如此,可消除增加第一接觸件17的尺寸的 必要性,並可防止按鈕開關10的尺寸增加。
按鈕開關10之中,如上文所述,從基底13之固定部13a到第一接觸件17之滑動部17a的距離係比從固定部13a到接觸部17b的距離更長。亦即,關於第一接觸件17的彎曲,可使作為作用點的滑動部17a遠離作為支點的固定部13a,而使當滑動部17a被導引肋14b抬升且按鈕開關10轉至電流傳輸關閉狀態時所發生的第一接觸件17的彎應力(flexural stress)得以緩和,而可抑制第一接觸件17的疲勞。
如上文所述,已描述了本發明較佳的實施例。然而,本發明並不受限於前述實施例,且可以在其主旨範圍內做不同的修改。
舉例來說,在前述實施例中,第一接觸件17係固定且不移動者,且第二接觸件18係伴隨著軸14的移動而相對於第一接觸件17移動。然而,亦可提供一種結構,其中第二接觸件18係固定且不移動者,且讓基底13移動而使第一接觸件17相對於第二接觸件18移動。
舉例來說,如圖6所示,也可以在軸14的基表面與頂部表面之間設置R形表面(R-shaped surface)來連結兩者,而非於兩者之間設置斜表面。同時在本例子中,滑動部17a經由R形表面滑上頂部表面,因此,導引肋14b會使第一接觸件17翹曲,而使得接觸部17b從軸14分離,結果,會使接觸部17b從接觸部18a分離。
舉例來說,如圖7所示,軸14的基表面和頂部表面也可以形成為段差(step),而而不在軸14的基表面與頂部表面之間設置連結面來連結兩者。在本例子中,滑動部17a事先形成為使得滑動部17a於Z方向翹曲,且滑動部17a於Z方向上高於頂部表面。如此,當軸14往基底13移動時,滑動部17a的端部 不會被段差卡住,段差的角部會抵接於滑動部17a的底部表面,且段差會朝Z方向將滑動部17a向上推。結果,會使接觸部17b從接觸部18a分離。
在前述實施例中,藉由將軸14往基底13沿軸方向推動,會使第一接觸件17之接觸部17b與第二接觸件18之接觸部18a分隔,而使按鈕開關10轉至電流傳輸關閉狀態。然而,只要滑動部17a可滑上導引肋14b的頂部表面,則用以達成軸14與基底13之間的相對移動的機構可為任何形式者。
按鈕開關10之中,在第一接觸件17,接觸部17b與滑動部17a不只於寬度方向分隔配置,而且也於軸方向分隔配置。然而,接觸部17b與滑動部17a的分隔,只須至少於寬度方向彼此分隔,接觸部17b與滑動部17a不須於軸方向彼此分隔。
圖8A至8C及圖9A至9C為流程圖,係說明接觸部17b和滑動部17a未於軸方向彼此分隔的變化例之按鈕開關,其在電流傳輸啟動狀態與電流傳輸關閉狀態之間進行的切換。圖8A至8C顯示的例子,係於俯視中顯示變化例之按鈕開關之與切換電流傳輸狀態相關的主要組件,圖9A至9C顯示的例子,係於側視中顯示變化例之按鈕開關之與切換電流傳輸狀態相關的主要組件。
並且,在變化例之按鈕開關中,於軸14之突出部14a並未沿軸方向被推壓時(圖8A、圖9A),導引肋14b的斜表面未到達相對應的第一接觸件17之滑動部17a,第一接觸件17將軸14夾在第一接觸件17之間。因此,第一接觸件17之接觸部17b與第二接觸件18之接觸部18a保持接觸,按鈕開關10轉至電流傳輸啟動狀態。
在那之後,當軸14之突出部14a沿軸方向被推壓時,軸14會移動,使導引肋14b之斜表面到達相對應的第一接觸件17的滑動部17a,且相對 應的滑動部17a有一部分滑上到斜表面(圖8B及9B)。此時,接觸部17b與滑動部17a一起朝Z方向被抬升,使接觸部17b從接觸部18a分離。結果,按鈕開關10轉至電流傳輸關閉狀態。
當繼續沿軸方向推壓突出部14a時,軸14沿軸方向進一步移動,滑動部17a幾乎完全地滑上相對應的斜表面(圖8C、圖9C)。此時,接觸部17b與滑動部17a一起被抬升,接觸部17b之從接觸部18a起的Z方向的分隔量達到最大。如此,可確實地防止接觸部17b與接觸部18a之間的接觸。
然而,即使在變化例的按鈕開關中,因為滑動部17a與接觸部17b係於寬度方向彼此分隔配置,故滑動部17a與接觸部17b並未配置在軸方向上的一直線上。如此,儘管由於滑動部17a與導引肋14b的滑動產生之摩擦粉粒沿軸方向飛散,摩擦粉粒也很難進入接觸部17b與接觸部18a之間。
第二接觸件18的形式並未限制為於側視中呈U形,例如可呈平坦狀。本例子中,如圖10所示,一對第一接觸件17於寬度方向排列配置,導引肋14b沿軸方向移動。如此,第一接觸件17往同一方向翹曲,接觸部17b只須於Z方向與第二接觸件18分隔。
前述實施例中,描述了本發明應用於按鈕開關的情況。然而,本發明的應用不只可應用於導引肋14b與第一接觸件17於一直線上彼此相對地移動的按鈕開關中,還可應用於如圖11所示的旋轉式開關,其中,導引肋14b與第一接觸件17配置在圓的圓周上,並且沿著圓弧彼此相對地移動。亦即,本發明可應用於導引肋14b與第一接觸件17彼此相對地移動的任何一種開關裝置。並且,在旋轉式開關中,如圖10所示,亦可提供一種結構,其中第二接觸件18形成為平坦狀,一對第一接觸件17於寬度方向排列配置。
要注意的是,在前述實施例中,導引肋14b之從基表面起的高度係設定為,使得接觸部17b之從接觸部18a分隔的Z方向的分隔量係至少0.1mm以上。然而,考慮到因與滑動部17a的滑動所造成的磨損,導引肋14b從基表面的高度最好設定有裕度。
本申請案主張於2020年3月5日申請之日本專利申請案第2020-037572號的權益,其內容全部併入本文作為參考資料。
14b:導引肋
17b,18a:接觸部
L:距離

Claims (8)

  1. 一種開關裝置,係包含第一接觸件和第二接觸件,該第一接觸件與該第二接觸件彼此相對地移動而滑動,該開關裝置包括:
    分隔部,係配置成當該第一接觸件與該第二接觸件相對地移動時,使該第一接觸件與該第二接觸件分隔;其中,
    該第一接觸件具有:滑動部,係配置成滑動至該分隔部而與該分隔部卡合;以及接觸部,係配置成接觸該第二接觸件;
    在該第一接觸件中,該滑動部和該接觸部係於第二方向彼此分隔配置,該第二方向正交於第一方向,該第一接觸件與該第二接觸件係於該第一方向相對地移動。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開關裝置,其中,在該第一接觸件中,該滑動部與該接觸部係於該第一方向彼此分隔配置。
  3. 如請求項1或2所述之開關裝置,更包括:
    固定部,係配置成固定該第一接觸件;其中,
    從該固定部到該滑動部的距離係比從該固定部到該接觸部的距離更長。
  4. 如請求項1或2所述之開關裝置,其中,該第一接觸件係固定者,且該第二接觸件係相對於該第一接觸件移動。
  5. 如請求項1或2所述之開關裝置,其中,該第二接觸件係固定者,且該第一接觸件相對於該第二接觸件移動。
  6. 如請求項1或2所述之開關裝置,其中,該分隔部具有沿著該第一方向傾斜的斜表面,且該滑動部會滑上該斜表面。
  7. 如請求項1或2所述之開關裝置,其中,藉由該分隔部而使該第一接觸件與該第二接觸件分隔的分隔量係至少0.1mm以上。
  8. 如請求項7所述之開關裝置,其中,當該分隔部使該第一接觸件與該第二接觸件分隔時,該第一接觸件與該第二接觸件係沿該第一方向彼此分隔至少0.1mm以上。
TW109128614A 2020-03-05 2020-08-21 開關裝置 TWI84177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37572 2020-03-05
JP2020037572A JP7385501B2 (ja) 2020-03-05 2020-03-05 スイッチ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35109A true TW202135109A (zh) 2021-09-16
TWI841776B TWI841776B (zh) 2024-05-11

Family

I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1140939A (ja) 2021-09-16
JP7385501B2 (ja) 2023-11-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004411B (zh) 多触点连接器
TWI259628B (en) Switch exhibiting non-unidirectional displacement
JP6660364B2 (ja) アクチュエータおよびアクチュエータの製造方法
WO2020071226A1 (ja) 雌端子
JP2831507B2 (ja) 押釦スイッチ
US10707615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6797905B1 (en) Rocker switch
EP2743951B1 (en) Push-switch
TW202135109A (zh) 開關裝置
JPH11306950A (ja) 回路遮断器
TWI841776B (zh) 開關裝置
KR20130103596A (ko) 스위치 장치
US20190355531A1 (en) Push switch
US7504603B2 (en) Sheet and sheet switch
JP4023884B2 (ja) スイッチ装置の接点開閉機構
US6480090B1 (en) Universal device for safety switches
US10796872B1 (en) Vehicle circuit breaker
JP7271287B2 (ja) スイッチ装置
CN221040859U (zh) 用于开关装置的静触头机构及开关装置
JP7386656B2 (ja) 接続装置
WO2023007818A1 (ja) 電気接続部品およびスイッチ装置
JP6741200B2 (ja) コンタクト及びそれを使用したコネクタ
JP2008047317A (ja) スイッチ
JP2007305458A (ja) スイッチ
JP2002050439A (ja) スイッチ機能付きコネク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