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124600A - 光轉換層形成用噴墨墨水組成物、光轉換層及彩色濾光片 - Google Patents

光轉換層形成用噴墨墨水組成物、光轉換層及彩色濾光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124600A
TW202124600A TW109140812A TW109140812A TW202124600A TW 202124600 A TW202124600 A TW 202124600A TW 109140812 A TW109140812 A TW 109140812A TW 109140812 A TW109140812 A TW 109140812A TW 202124600 A TW202124600 A TW 20212460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ink composition
light
mass
group
luminescen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408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三木崇之
乙木栄志
利光麻里子
境駿希
城﨑丈雄
佐佐木博友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Dic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Dic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Dic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246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24600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5/00Duplicating or marking methods; Sheet materials for use therei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1/00Inks
    • C09D11/02Printing inks
    • C09D11/10Printing inks based on artificial resins
    • C09D11/101Ink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ing processes involving curing by wave energy or particle radiation, e.g. with UV-curing following the print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1/00Inks
    • C09D11/30Inkjet printing ink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1/00Inks
    • C09D11/30Inkjet printing inks
    • C09D11/32Inkjet printing inks characterised by colouring ag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1/00Inks
    • C09D11/30Inkjet printing inks
    • C09D11/32Inkjet printing inks characterised by colouring agents
    • C09D11/322Pigment ink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1/00Inks
    • C09D11/30Inkjet printing inks
    • C09D11/32Inkjet printing inks characterised by colouring agents
    • C09D11/324Inkjet printing inks characterised by colouring agents containing carbon black
    • C09D11/326Inkjet printing inks characterised by colouring agents containing carbon black characterised by the pigment dispersa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1/00Inks
    • C09D11/30Inkjet printing inks
    • C09D11/38Inkjet printing inks characterised by non-macromolecular additives other than solvents, pigments or dy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11/00Luminescent, e.g. electroluminescent, chemiluminescent materials
    • C09K11/08Luminescent, e.g. electroluminescent, chemiluminescent materials containing inorganic luminescent materia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11/00Luminescent, e.g. electroluminescent, chemiluminescent materials
    • C09K11/08Luminescent, e.g. electroluminescent, chemiluminescent materials containing inorganic luminescent materials
    • C09K11/70Luminescent, e.g. electroluminescent, chemiluminescent materials containing inorganic luminescent materials containing phosphoru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20Filter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nks, Pencil-Leads, Or Crayons (AREA)
  • Ink Jet Recording Methods And Recording Media Thereof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Luminescent Compositions (AREA)
  • Ink Jet (AREA)
  • Optical Filter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墨水組成物,其為增加發光性奈米晶粒量的噴墨墨水組成物,能夠形成具有優異的外部量子效率、且表面均勻性優異的彩色濾光片畫素部。一種墨水組成物,為光轉換層形成用噴墨墨水組成物,其包含:發光性奈米晶粒、使發光性奈米晶粒分散的有機配位體、光聚合性化合物、光散射性粒子、及高分子分散劑,且發光性奈米晶粒的含量以墨水組成物的總質量為基準為20質量%以上,光聚合性化合物含有至少兩種含甲基丙烯醯基的化合物。

Description

光轉換層形成用噴墨墨水組成物、光轉換層及彩色濾光片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光轉換層形成用噴墨墨水組成物、光轉換層及彩色濾光片。
先前,液晶顯示裝置等的顯示器中的彩色濾光片畫素部例如是使用含有紅色有機顏料粒子或綠色有機顏料粒子、與鹼可溶性樹脂及/或丙烯酸系單體的硬化性抗蝕劑材料,藉由光微影法來製造。
近年來,變得強烈需要顯示器的低耗電化,因此正在活躍地研究代替所述紅色有機顏料粒子或綠色有機顏料粒子,而使用例如量子點、量子棒、其他無機螢光體粒子等發光性奈米晶粒,來形成紅色畫素、綠色畫素之類的彩色濾光片畫素部的方法。
然而,在所述利用光微影法的彩色濾光片的製造方法中,由於其製造方法的特徵,存在會浪費包含相對昂貴的發光性奈米晶粒在內的畫素部以外的抗蝕劑材料的缺點。在此種狀況下,為了避免所述般的抗蝕劑材料的浪費,正在開始研究藉由噴墨法來形成光轉換基板畫素部(專利文獻1)。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國際公開第2008/001693號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對於彩色濾光片畫素部(以下亦簡稱為「畫素部」),就低耗電化等觀點而言,要求進一步提高外部量子效率(External Quantum Efficiency,EQE)。作為提高外部量子效率的方法,例如可考慮增加畫素部(光轉換層)中含有的發光性奈米晶粒的量,但本發明者等人的研究結果表明,若增加發光性奈米晶粒的含量,則畫素部(光轉換層)的表面均勻性會下降。
因此本發明的目的之一在於提供一種墨水組成物,其為增加發光性奈米晶粒量的噴墨墨水組成物,能夠形成具有優異的外部量子效率、且表面均勻性優異的彩色濾光片畫素部。 [解決課題之手段]
本發明的一方面是有關於一種墨水組成物,其為光轉換層形成用噴墨墨水組成物,且包含發光性奈米晶粒、使發光性奈米晶粒分散的有機配位體、光聚合性化合物、光散射性粒子、及高分子分散劑,且以墨水組成物的總質量為基準,發光性奈米晶粒的含量為20質量%以上,光聚合性化合物含有至少兩種含甲基丙烯醯基的化合物。
根據所述方面的墨水組成物,不僅可提高畫素部的外部量子效率,亦可提高畫素部的表面均勻性。
至少兩種含甲基丙烯醯基的化合物較佳為包含:具有一個甲基丙烯醯基的單官能含甲基丙烯醯基的化合物、及具有多個甲基丙烯醯基的多官能含甲基丙烯醯基的化合物。
至少兩種含甲基丙烯醯基的化合物較佳為包含:具有選自由芳香族結構及脂環族結構所組成的群組中的至少一種環狀結構的單官能含甲基丙烯醯基的化合物、及25℃下的黏度為6 mPa·s以下的單官能含甲基丙烯醯基的化合物。
墨水組成物較佳為含有與光聚合性化合物的漢森溶解度參數(Hansen solubility parameter,HSP)距離Δδ1 為2.0 Mpa0.5 ~7.0 Mpa0.5 的有機配位體。
墨水組成物較佳為含有與高分子分散劑的HSP距離Δδ2 為6.0 Mpa0.5 ~12.0 Mpa0.5 的有機配位體。
以墨水組成物的總質量為基準,光散射性粒子的含量可為10質量%以下。
墨水組成物可含有選自由硫醇化合物及抗氧化劑所組成的群組中的至少一種,可含有選自由硫醇化合物、磷系抗氧化劑及酚系抗氧化劑所組成的群組中的至少一種,可含有硫醇化合物及/或磷系抗氧化劑、及酚系抗氧化劑,可含有硫醇化合物。硫醇化合物較佳為分子內具有一個硫醇基的化合物。
本發明的另一方面是有關於一種光轉換層,其包括多個畫素部及設置在所述多個畫素部間的遮光部,多個畫素部包括包含所述墨水組成物的硬化物的發光性畫素部。
光轉換層可包括作為發光性畫素部的第一發光性畫素部及第二發光性畫素部,所述第一發光性畫素部含有吸收420 nm~480 nm的範圍的波長的光而發出在605 nm~665 nm的範圍具有發光峰值波長的光的發光性奈米晶粒,所述第二發光性畫素部含有吸收420 nm~480 nm的範圍的波長的光而發出在500 nm~560 nm的範圍具有發光峰值波長的光的發光性奈米晶粒。
光轉換層可更包括包含光散射性粒子的非發光性畫素部。
本發明的另一側面是有關於一種包括所述光轉換層的彩色濾光片。 [發明的效果]
根據本發明,可提供一種墨水組成物,其為增加發光性奈米晶粒量的噴墨墨水組成物,能夠形成具有優異的外部量子效率、且表面均勻性優異的彩色濾光片畫素部。
以下,詳細說明本發明的實施方式。再者,在本說明書中,使用「~」表示的數值範圍表示包含「~」前後記載的數值分別作為最小值及最大值的範圍。再者,本說明書中的「墨水組成物的硬化物」是指使墨水組成物(於墨水組成物含有溶劑的情況下,為乾燥後的墨水組成物)中的硬化性成分硬化而得者。乾燥後的墨水組成物的硬化物中可不含有溶劑。
<墨水組成物> 一實施方式的墨水組成物包含發光性奈米晶粒、有機配位體、光聚合性化合物、光散射性粒子、及高分子分散劑。以墨水組成物的總質量為基準,發光性奈米晶粒的含量為20質量%以上。光聚合性化合物含有至少兩種含甲基丙烯醯基的化合物。此處,「含甲基丙烯醯基的化合物」是指具有至少一個甲基丙烯醯基的化合物。
所述墨水組成物是噴墨法中使用的噴墨墨水組成物,即用於形成彩色濾光片等所具有的光轉換層的畫素部的、光轉換層形成用(例如彩色濾光片畫素部的形成用)的墨水組成物(光轉換層形成用噴墨墨水組成物)。根據所述墨水組成物,不僅可提高畫素部(光轉換層)的外部量子效率,亦可提高畫素部(光轉換層)的表面均勻性。
藉由所述墨水組成物獲得所述效果的理由尚不清楚,但本發明者等人推測如下。即,推測在增加發光性奈米晶粒的含量的情況下,用於硬化的照射光的一部分容易被發光性奈米晶粒吸收,根據發光性奈米晶粒的分佈,光聚合性化合物的硬化速度會產生差異。因此,推測在發光性奈米晶粒含量多的墨水組成物中,在光聚合性化合物的反應速度快的情況下,所述硬化速度的偏差變大,由於該偏差,獲得的畫素部的表面均勻性降低。另一方面,推測在所述墨水組成物中,藉由使用反應速度比較慢的含甲基丙烯醯基的化合物、及使用兩種以上該含甲基丙烯醯基的化合物,能夠降低基於發光性奈米晶粒的光吸收的影響,從而可獲得表面均勻性優異的畫素部。
[發光性奈米晶粒] 發光性奈米晶粒是吸收激發光而發出螢光或磷光的奈米尺寸的晶體,例如是由透射型電子顯微鏡或掃描型電子顯微鏡測定的最大粒徑為100 nm以下的晶體。
發光性奈米晶粒例如藉由吸收規定波長的光,可發出與所吸收的波長不同波長的光(螢光或磷光)。發光性奈米晶粒可為發出在605 nm~665 nm的範圍具有發光峰值波長的光(紅色光)的紅色發光性的奈米晶粒(紅色發光性奈米晶粒),可為發出在500 nm~560 nm的範圍具有發光峰值波長的光(綠色光)的綠色發光性的奈米晶粒(綠色發光性奈米晶粒),亦可為發出在420 nm~480 nm的範圍具有發光峰值波長的光(藍色光)的藍色發光性的奈米晶粒(藍色發光性奈米晶粒)。墨水組成物較佳為包含該些發光性奈米晶粒中的至少一種。另外,發光性奈米晶粒吸收的光例如可為400 nm以上且不足500 nm的範圍(特別是420 nm~480 nm的範圍的波長的光)的波長的光(藍色光)、或者200 nm~400 nm的範圍的波長的光(紫外光)。再者,發光性奈米晶粒的發光峰值波長例如可在使用分光螢光光度計而測定的螢光光譜或磷光光譜中確認。
紅色發光性的奈米晶粒較佳為在665 nm以下、663 nm以下、660 nm以下、658 nm以下、655 nm以下、653 nm以下、651 nm以下、650 nm以下、647 nm以下、645 nm以下、643 nm以下、640 nm以下、637 nm以下、635 nm以下、632 nm以下或630 nm以下具有發光峰值波長,而且較佳為在628 nm以上、625 nm以上、623 nm以上、620 nm以上、615 nm以上、610 nm以上、607 nm以上或605 nm以上具有發光峰值波長。該些上限值及下限值可任意組合。再者,在以下的同樣的記載中,單獨記載的上限值及下限值亦可任意組合。
綠色發光性的奈米晶粒較佳為在560 nm以下、557 nm以下、555 nm以下、550 nm以下、547 nm以下、545 nm以下、543 nm以下、540 nm以下、537 nm以下、535 nm以下、532 nm以下或530 nm以下具有發光峰值波長,而且較佳為在528 nm以上、525 nm以上、523 nm以上、520 nm以上、515 nm以上、510 nm以上、507 nm以上、505 nm以上、503 nm以上或500 nm以上具有發光峰值波長。
藍色發光性的奈米晶粒較佳為在480 nm以下、477 nm以下、475 nm以下、470 nm以下、467 nm以下、465 nm以下、463 nm以下、460 nm以下、457 nm以下、455 nm以下、452 nm以下或450 nm以下具有發光峰值波長,而且較佳為在450 nm以上、445 nm以上、440 nm以上、435 nm以上、430 nm以上、428 nm以上、425 nm以上、422 nm以上或420 nm以上具有發光峰值波長。
根據阱型位勢模型的薛丁格波動方程式(Schrodinger wave equation)的解,發光性奈米晶粒所發出的光的波長(發光色)依賴於發光性奈米晶粒的尺寸(例如粒徑),但亦依賴於發光性奈米晶粒所具有的能隙。因此,可藉由改變所使用的發光性奈米晶粒的構成材料及尺寸來選擇發光色。
發光性奈米晶粒可為包含半導體材料的發光性奈米晶粒(發光性半導體奈米晶粒)。作為發光性半導體奈米晶粒,可列舉量子點、量子棒等。該些中,就容易控制發光光譜,確保了可靠性,並且可降低生產成本,提高批量生產性的觀點而言,較佳為量子點。
發光性半導體奈米晶粒可僅由包含第一半導體材料的核構成,亦可具有包含第一半導體材料的核、與包含與第一半導體材料不同的第二半導體材料並包覆所述核的至少一部分的殼。換言之,發光性半導體奈米晶粒的結構既可為僅由核構成的結構(核結構),亦可為包括核與殼的結構(核/殼結構)。而且,除了包含第二半導體材料的殼(第一殼)以外,發光性半導體奈米晶粒亦可更具有包含與第一半導體材料及第二半導體材料不同的第三半導體材料並包覆所述核的至少一部分的殼(第二殼)。換言之,發光性半導體奈米晶粒的結構可為包括核、第一殼與第二殼的結構(核/殼/殼結構)。核及殼分別可為包含2種以上半導體材料的混晶(例如CdSe+CdS、CIS+ZnS等)。
發光性奈米晶粒較佳為包含選自由II-VI族半導體、III-V族半導體、I-III-VI族半導體、IV族半導體及I-II-IV-VI族半導體所組成的群組中的至少一種半導體材料作為半導體材料。
作為具體的半導體材料,可列舉CdS、CdSe、CdTe、ZnS、ZnSe、ZnTe、ZnO、HgS、HgSe、HgTe、CdSeS、CdSeTe、CdSTe、ZnSeS、ZnSeTe、ZnSTe、HgSeS、HgSeTe、HgSTe、CdZnS、CdZnSe、CdZnTe、CdHgS、CdHgSe、CdHgTe、HgZnS、HgZnSe、CdHgZnTe、CdZnSeS、CdZnSeTe、CdZnSTe、CdHgSeS、CdHgSeTe、CdHgSTe、HgZnSeS、HgZnSeTe、HgZnSTe;GaN、GaP、GaAs、GaSb、AlN、AlP、AlAs、AlSb、InN、InP、InAs、InSb、GaNP、GaNAs、GaNSb、GaPAs、GaPSb、AlNP、AlNAs、AlNSb、AlPAs、AlPSb、InNP、InNAs、InNSb、InPAs、InPSb、GaAlNP、GaAlNAs、GaAlNSb、GaAlPAs、GaAlPSb、GaInNP、GaInNAs、GaInNSb、GaInPAs、GaInPSb、InAlNP、InAlNAs、InAlNSb、InAlPAs、InAlPSb;SnS、SnSe、SnTe、PbS、PbSe、PbTe、SnSeS、SnSeTe、SnSTe、PbSeS、PbSeTe、PbSTe、SnPbS、SnPbSe、SnPbTe、SnPbSSe、SnPbSeTe、SnPbSTe;Si、Ge、SiC、SiGe、AgInSe2 、CuGaSe2 、CuInS2 、CuGaS2 、CuInSe2 、AgInS2 、AgGaSe2 、AgGaS2 、C、Si及Ge。就容易控制發光光譜,確保了可靠性,並且可降低生產成本,提高批量生產性的觀點而言,發光性半導體奈米晶粒較佳為包含選自由CdS、CdSe、CdTe、ZnS、ZnSe、ZnTe、ZnO、HgS、HgSe、HgTe、InP、InAs、InSb、GaP、GaAs、GaSb、AgInS2 、AgInSe2 、AgInTe2 、AgGaS2 、AgGaSe2 、AgGaTe2 、CuInS2 、CuInSe2 、CuInTe2 、CuGaS2 、CuGaSe2 、CuGaTe2 、Si、C、Ge及Cu2 ZnSnS4 所組成的群組中的至少一種。
作為紅色發光性的半導體奈米晶粒,例如可列舉CdSe的奈米晶粒、具備核/殼結構且該殼部分為CdS、內側的核部為CdSe的奈米晶粒、具備核/殼結構且該殼部分為CdS、內側的核部為ZnSe的奈米晶粒、CdSe與ZnS的混晶的奈米晶粒、InP的奈米晶粒、具備核/殼結構且該殼部分為ZnS、內側的核部為InP的奈米晶粒、具備核/殼結構且該殼部分為ZnS與ZnSe的混晶、內側的核部為InP的奈米晶粒、CdSe與CdS的混晶的奈米晶粒、ZnSe與CdS的混晶的奈米晶粒、具備核/殼/殼結構且第一殼部分為ZnSe、第二殼部分為ZnSe、內側的核部為InP的奈米晶粒、具備核/殼/殼結構且第一殼部分為ZnS與ZnSe的混晶、第二殼部分為ZnS、內側的核部為InP的奈米晶粒等。
作為綠色發光性的半導體奈米晶粒,例如可列舉CdSe的奈米晶粒、CdSe與ZnS的混晶的奈米晶粒、具備核/殼結構且該殼部分為ZnS、內側的核部為InP的奈米晶粒、具備核/殼結構且該殼部分為ZnS與ZnSe的混晶、內側的核部為InP的奈米晶粒、具備核/殼/殼結構且第一殼部分為ZnSe、第二殼部分為ZnS、內側的核部為InP的奈米晶粒、具備核/殼/殼結構且第一殼部分為ZnS與ZnSe的混晶,第二殼部分為ZnS、內側的核部為InP的奈米晶粒等。
作為藍色發光性的半導體奈米晶粒,例如可列舉ZnSe的奈米晶粒、ZnS的奈米晶粒、具備核/殼結構且該殼部分為ZnSe、內側的核部為ZnS的奈米晶粒、CdS的奈米晶粒、具備核/殼結構且該殼部分為ZnS、內側的核部為InP的奈米晶粒、具備核/殼結構且該殼部分為ZnS與ZnSe的混晶、內側的核部為InP的奈米晶粒、具備核/殼/殼結構且第一殼部分為ZnSe、第二殼部分為ZnS、內側的核部為InP的奈米晶粒、具備核/殼/殼結構且第一殼部分為ZnS與ZnSe的混晶、第二殼部分為ZnS、內側的核部為InP的奈米晶粒等。
半導體奈米晶粒是相同的化學組成,藉由改變其自身的平均粒徑,可將自該粒子應發出的光的顏色改變為紅色或綠色。而且,半導體奈米晶粒較佳為使用就其自身而言對人體等的不良影響極低者。在將含有鎘、硒等的半導體奈米晶粒用作發光性奈米晶粒的情況下,較佳為選擇儘量不含所述元素(鎘、硒等)的半導體奈米晶粒來單獨使用,或者與其他發光性奈米晶粒組合來使用以儘量減少所述元素。
發光性奈米晶粒的形狀無特別限定,可為任意的幾何形狀,亦可為任意的不規則的形狀。發光性奈米晶粒的形狀例如可為球狀、橢圓體狀、角錐狀、盤狀、枝狀、網狀、棒狀等。但是,就進一步提高墨水組成物的均勻性及流動性的方面而言,作為發光性奈米晶粒,較佳為使用作為粒子形狀而方向性少的粒子(例如球狀、正四面體狀等的粒子)。
就容易獲得期望的波長的發光的觀點以及分散性及保存穩定性優異的觀點而言,發光性奈米晶粒的平均粒徑(體積平均徑)可為1 nm以上,可為1.5 nm以上,亦可為2 nm以上。就容易獲得期望的發光波長的觀點而言,可為40 nm以下,可為30 nm以下,亦可為20 nm以下。發光性奈米晶粒的平均粒徑(體積平均徑)藉由利用透射型電子顯微鏡或掃描型電子顯微鏡進行測定,並計算出體積平均徑而獲得。
就分散穩定性的觀點而言,發光性奈米晶粒在其表面具有後述的有機配位體。例如,發光性奈米晶粒的表面可被有機配位體鈍化。有機配位體可配位鍵結在發光性奈米晶粒的表面。
發光性奈米晶粒可在其表面具有後述的高分子分散劑。例如可藉由將鍵結於發光性奈米晶粒的表面的有機配位體與高分子分散劑交換,而在發光性奈米晶粒的表面鍵結高分子分散劑。但是,就形成噴墨墨水時的分散穩定性的觀點而言,較佳為對配位了有機配位體狀態的發光性奈米晶粒調配高分子分散劑。
作為發光性奈米晶粒,可使用在溶劑、光聚合性化合物等中以膠體形態分散者。處於分散狀態的發光性奈米晶粒的表面較佳為被後述的有機配位體鈍化。作為溶劑,例如可列舉環己烷、己烷、庚烷、氯仿、甲苯、辛烷、氯苯、四氫萘、二苯基醚、丙二醇單甲醚乙酸酯、丁基卡必醇乙酸酯、或該些的混合物。
作為發光性奈米晶粒,可使用市售品。作為發光性奈米晶粒的市售品,例如可列舉NN-實驗室(NN-Labs)公司的銦磷/硫化鋅、迪道陶(D-dots)、CuInS/ZnS、奧德里奇(Aldrich)公司的InP/ZnS等。
就進一步提高畫素部的外部量子效率的觀點而言,以墨水組成物的總質量為基準,發光性奈米晶粒的含量為20質量%以上,亦可為22質量%以上、24質量%以上或26質量%以上。就進一步提高噴出穩定性及畫素部的外部量子效率的觀點而言,以墨水組成物的總質量為基準,發光性奈米晶粒的含量較佳為80質量%以下,亦可為70質量%以下、60質量%以下、50質量%以下或40質量%以下。就該些觀點而言,以墨水組成物的總質量為基準,發光性奈米晶粒的含量例如可為20質量%~80質量%、22質量%~70質量%、24質量%~60質量%、24質量%~50質量%或26質量%~40質量%。再者,所述發光性奈米晶粒的含量不包含與發光性奈米晶粒鍵結的有機配位體的量。另外,本說明書中,「墨水組成物的總質量」可改稱為墨水組成物的硬化物中應含有的成分。即,在墨水組成物含有溶劑的情況下,是指墨水組成物中含有的溶劑以外的成分,除了特別說明的情況以外,溶劑的量不包含在墨水組成物的總質量中。「墨水組成物的總質量」例如是發光性奈米晶粒、有機配位體、光散射性粒子、高分子分散劑、光聚合性化合物的合計。
墨水組成物可包含紅色發光性奈米晶粒、綠色發光性奈米晶粒及藍色發光性奈米晶粒中的兩種以上作為發光性奈米晶粒,但較佳為僅包含該些粒子中的一種。在墨水組成物包含紅色發光性奈米晶粒的情況下,綠色發光性奈米晶粒的含量及藍色發光性奈米晶粒的含量以發光性奈米晶粒的總質量為基準,較佳為10質量%以下,更佳為0質量%。在墨水組成物包含綠色發光性奈米晶粒的情況下,紅色發光性奈米晶粒的含量及藍色發光性奈米晶粒的含量以發光性奈米晶粒的總質量為基準,較佳為10質量%以下,更佳為0質量%。
[有機配位體] 有機配位體存在於發光性奈米晶粒的表面附近,具有使發光性奈米晶粒分散的功能。有機配位體例如包含用於確保與光聚合性化合物、溶劑等的親和性的官能基(以下亦簡稱為「親和性基」)、以及能夠與發光性奈米晶粒鍵結的官能基(用於確保對發光性奈米晶粒的吸附性的官能基),藉由配位鍵結於發光性奈米晶粒的表面而存在於發光性奈米晶粒的表面附近。
作為親和性基,可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脂肪族烴基。該脂肪族烴基可為直鏈型亦可具有分支結構。而且,脂肪族烴基可具有不飽和鍵,亦可不具有不飽和鍵。經取代的脂肪族烴基可為脂肪族烴基的一部分碳原子被氧原子取代的基。經取代的脂肪族烴基例如可包括(聚)氧伸烷基。此處,「(聚)氧伸烷基」是指氧伸烷基、及兩個以上的伸烷基藉由醚鍵進行連結而成的聚氧伸烷基中的至少一種。
作為能夠與發光性奈米晶粒鍵結的官能基,例如可列舉羥基、胺基、羧基、硫醇基、磷酸基、膦酸基、膦基、氧化膦基及烷氧基矽烷基。該些中,在使用具有硫醇基的有機配位體的情況下,在以往的墨水組成物(例如使用具有丙烯醯基的化合物作為光聚合性化合物的墨水組成物)中,進行硫醇基與光聚合性化合物的反應,黏度上升,存在噴出穩定性下降的情況,而於本實施方式中,使用含甲基丙烯醯基的化合物作為光聚合性化合物,不易產生硫醇基與光聚合性化合物的反應,因此容易獲得充分的噴出穩定性。
作為有機配位體,例如可列舉三辛基膦(trioctylphosphine,TOP)、氧化三辛基膦(trioctylphosphine oxide,TOPO)、油酸、亞麻油酸、次亞麻油酸、蓖麻油酸、葡萄糖酸、16-羥基十六烷酸、12-羥基硬脂酸、N-月桂醯肌胺酸、N-油醯基肌胺酸、油胺、辛胺、三辛胺、十六烷基胺、辛烷硫醇、十二烷硫醇、己基膦酸(Hexylphosphonic Acid,HPA)、十四烷基膦酸(Tetradecylphosphonic Acid,TDPA)、苯基膦酸、及辛基膦酸(octyl phosphonic Acid,OPA)。
在一實施方式中,有機配位體可為下述式(1-1)所表示的有機配位體。 [化1]
Figure 02_image001
[式(1-1)中,p表示0~50的整數,q表示0~50的整數。]
於式(1-1)所表示的有機配位體中,較佳為p及q中的至少一者為1以上,更佳為p及q兩者為1以上。
有機配位體例如亦可為下述式(1-2)所表示的有機配位體。 [化2]
Figure 02_image003
式(1-2)中,A1 表示包含羧基的一價基,A2 表示包含羥基的一價基,R表示氫原子、甲基或乙基,L表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伸烷基,r表示0以上的整數。包含羧基的一價基中的羧基的數量可為2個以上,可為2個以上且4個以下,亦可為2個。L所表示的伸烷基的碳數例如可為1~10。L所表示的伸烷基中,碳原子的一部分可被雜原子取代,亦可被選自由氧原子、硫原子及氮原子所組成的群組中的至少一種雜原子取代。r例如可為1~100的整數,亦可為10~20的整數。
就畫素部(墨水組成物的硬化物)的外部量子效率優異的觀點而言,有機配位體可為下述式(1-2A)所表示的有機配位體。 [化3]
Figure 02_image004
式(1-2A)中,r與所述為相同含義。
在一實施方式中,有機配位體可為下述式(1-3)所表示的有機配位體。 [化4]
Figure 02_image006
式(1-3)中,n表示0~50的整數,m表示0~50的整數。n較佳為0~20,更佳為0~10。m較佳為0~20,更佳為0~10。較佳為n及m中的至少一者為1以上。即,n+m較佳為1以上。n+m可為10以下。Z表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伸烷基。伸烷基的碳數例如可為1~10。Z所表示的伸烷基中,碳原子的一部分可被雜原子取代,亦可被選自由氧原子、硫原子及氮原子所組成的群組中的至少一種雜原子取代。
在一實施方式中,有機配位體可為下述式(1-4)所表示的有機配位體。 [化5]
Figure 02_image007
[式(1-4)中,l表示1~50的整數。]
在式(1-4)所表示的有機配位體中,l可為1~20,可為3~15,可為5~10,亦可為7。
於本實施方式中,墨水組成物較佳為包含與光聚合性化合物的HSP距離Δδ1 為2.0 Mpa0.5 ~7.0 Mpa0.5 的有機配位體,較佳為包含與高分子分散劑的HSP距離Δδ2 為6.0 Mpa0.5 ~12.0 Mpa0.5 的有機配位體,較佳為包含與光聚合性化合物的HSP距離Δδ1 為2.0 Mpa0.5 ~7.0 Mpa0.5 且與高分子分散劑的HSP距離Δδ2 為6.0 Mpa0.5 ~12.0 Mpa0.5 的有機配位體。與光聚合性化合物的HSP距離Δδ1 為2.0 Mpa0.5 ~7.0 Mpa0.5 的有機配位體相對於光聚合性化合物具有高相溶性,但同時亦可維持存在於發光性奈米晶粒的表面附近的狀態。因此,墨水組成物含有此種有機配位體時,容易使發光性奈米晶粒更好地分散在光聚合性化合物中,容易得到更好的外部量子效率和更好的噴出穩定性。再者,與光聚合性化合物的HSP距離Δδ1 為2.0 Mpa0.5 ~7.0 Mpa0.5 的有機配位體相對於光聚合性化合物具有高相溶性,但同時亦可維持存在於發光性奈米晶粒的表面附近的狀態。因此,在墨水組成物含有此種有機配位體的情況下,容易使發光性奈米晶粒更良好地分散於光聚合性化合物中,而容易獲得更良好的外部量子效率與更良好的噴出穩定性。另外,與高分子分散劑的HSP距離Δδ2 為6.0 Mpa0.5 ~12.0 Mpa0.5 的有機配位體相對於高分子分散劑具有高的相溶性,但同時亦可維持存在於發光性奈米晶粒的表面附近的狀態。因此,於墨水組成物包含此種有機配位體的情況下,發光性奈米晶粒與光散射性粒子不凝聚而容易良好地分散,從而容易獲得更良好的外部量子效率及更良好的噴出穩定性。
此處,HSP距離Δδ是漢森溶解度參數(Hansen solubility parameter,HSP)的座標中的兩成分之間的距離,例如,在第一成分的HSP座標為(δd1 、δp1 、δh1 )、第二成分的HSP座標為(δd2 、δp2 、δh2 )的情況下,第一成分與第二成分的HSP距離Δδ藉由下式來定義。 Δδ=[4(δd1d22 +(δp1p22 +(δh1h22 ]1/2
於HSP距離Δδ1 及HSP距離Δδ2 的算出中,分別使用作為光聚合化合物整體的HSP值及作為高分子分散劑整體的HSP值。
作為光聚合化合物整體的HSP值可使用所包含的成分各自的HSP值及體積分率來求出。例如,將包含含甲基丙烯醯基的化合物A及含甲基丙烯醯基的化合物B的光聚合性化合物的HSP值(光聚合性化合物整體的HSP值)設為δmix (δdmix 、δpmix 、δhmix ),將含甲基丙烯醯基的化合物A與含甲基丙烯醯基的化合物B的體積比設為a:b(a+b=1)時,δmix 可由下式表示。 δmix (δdmix 、δpmix 、δhmix )=[(a*δdA +b*δdB ),(a*δpA +b*δpB ),(a*δhA +b*δhB )]/(a+b)
高分子分散劑整體的HSP值可使用漢森溶解球算出。選擇HSP值已知的任意溶媒標繪在HSP座標的三維空間中時,溶解高分子分散劑的溶媒聚集在類似的地方,該聚集的溶媒構成漢森溶解球。可將該漢森溶解球的中心點定為高分子分散劑的溶解度參數。
漢森溶解度參數值例如記載於由查爾斯M.漢森(Charles M.Hansen)著的「漢森溶解度參數:用戶手冊(Hansen Solubility Parameters:A Users Handbook)」等中,未記載的關於單體的漢森溶解度參數值、及用於求出高分子分散劑的HSP的漢森溶解球可使用計算機軟體(實踐中的漢森溶解度參數(Hansen Solubility Parameters in Practice,HSPiP))進行推算。
HSP距離Δδ1 較佳為3.0 Mpa0.5 以上,進而佳為4.0 Mpa0.5 以上。HSP距離Δδ1 更佳為6.5 Mpa0.5 以下,進而佳為6.0 Mpa0.5 以下。較佳為有機配位體(特別是鍵結在發光性奈米晶粒表面的有機配位體)的70質量%以上、更佳為75質量%以上、進而佳為80質量%以上為具有所述HSP距離Δδ1 的有機配位體。
HSP距離Δδ2 更佳為6.5 Mpa0.5 以上、進而佳為7.0 Mpa0.5 以上。HSP距離Δδ2 更佳為11.0 Mpa0.5 以下、進而佳為10.0 Mpa0.5 以下。較佳為有機配位體(特別是鍵結在發光性奈米晶粒表面的有機配位體)的70質量%以上、更佳為75質量%以上、進而佳為80質量%以上為具有所述HSP距離Δδ2 的有機配位體。
本實施方式中,作為有機配位體整體的HSP座標與作為光聚合性化合物整體的HSP座標的距離(有機配位體與光聚合性化合物的HSP距離)較佳為2.0 Mpa0.5 ~7.0 Mpa0.5 ,作為有機配位體整體的HSP座標與作為高分子分散劑整體的HSP座標的距離(有機配位體與高分子分散劑的HSP距離)較佳為6.0 Mpa0.5 ~12.0 Mpa0.5
就發光性奈米晶粒的分散穩定性的觀點及維持發光特性的觀點而言,墨水組成物中的有機配位體的含量相對於發光性奈米晶粒100質量份可為10質量份以上、20質量份以上、25質量份以上、30質量份以上、35質量份以上或40質量份以上。就容易將墨水組成物的黏度保持地低的觀點而言,墨水組成物中的有機配位體的含量相對於發光性奈米晶粒100質量份可為50質量份以下、45質量份以下、40質量份以下或30質量份以下。就該些觀點而言,有機配位體的含量相對於發光性奈米晶粒100質量份例如可為10質量份~50質量份、亦可為10質量份~15質量份。
[光聚合性化合物] 光聚合性化合物是藉由光的照射而聚合的化合物,基本上與光聚合起始劑一起使用。本實施方式中,光聚合性化合物含有至少兩種含甲基丙烯醯基的化合物。例如,光聚合性化合物可含有兩種含甲基丙烯醯基的化合物,亦可含有三種。
含甲基丙烯醯基的化合物可為單體亦可為寡聚物。含甲基丙烯醯基的化合物的分子量可為100以上,亦可為500以下。就容易兼顧作為噴墨墨水的黏度及噴出後的墨水的揮發性的觀點而言,含甲基丙烯醯基的化合物的分子量較佳為150~400,更佳為200~300。
含甲基丙烯醯基的化合物可為具有甲基丙烯醯氧基的化合物。含甲基丙烯醯基的化合物中的甲基丙烯醯基(或甲基丙烯醯氧基)的數量可為一個亦可為多個。即,含甲基丙烯醯基的化合物可為單官能含甲基丙烯醯基的化合物,亦可為多官能含甲基丙烯醯基的化合物。
作為單官能含甲基丙烯醯基的化合物,例如可列舉: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戊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辛酯、甲基丙烯酸壬酯、甲基丙烯酸十二烷基酯(甲基丙烯酸月桂基酯)、甲基丙烯酸十六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八烷基酯、甲基丙烯酸環己酯、甲基丙烯酸甲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丁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苯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壬基苯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縮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二甲基胺基乙酯、甲基丙烯酸二乙基胺基乙酯、甲基丙烯酸乙氧基乙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異冰片酯、甲基丙烯酸二環戊酯、甲基丙烯酸二環戊烯基酯、甲基丙烯酸二環戊烯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羥基-3-苯氧基丙酯、甲基丙烯酸四氫糠酯、甲基丙烯酸2-羥基乙酯、甲基丙烯酸苄酯、甲基丙烯酸苯基苄酯、琥珀酸單(2-甲基丙烯醯氧基乙基)酯、N-[2-(甲基丙烯醯氧基)乙基]鄰苯二甲醯亞胺、N-[2-(甲基丙烯醯氧基)乙基]四氫鄰苯二甲醯亞胺、甲基丙烯酸4-羥基丁酯、甲基丙烯酸2-羥基丙酯、甲基丙烯酸2-羥基乙酯、甲基丙烯醯胺、N-異丙基甲基丙烯醯胺、N,N-二甲基甲基丙烯醯胺、N,N-二乙基甲基丙烯醯胺、二丙酮甲基丙烯醯胺、4-甲基丙烯醯基嗎啉、N-第三丁基甲基丙烯醯胺、N-羥基甲基甲基丙烯醯胺、N-羥基乙基甲基丙烯醯胺、N-第三辛基甲基丙烯醯胺、N-丁氧基甲基甲基丙烯醯胺、N-苯基甲基丙烯醯胺、N-十二烷基甲基丙烯醯胺、丁氧基二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甲氧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等。
作為單官能含甲基丙烯醯基的化合物,較佳為將具有選自由芳香族結構及脂環族結構所組成的群組中的至少一種環狀結構的單官能含甲基丙烯醯基的化合物(以下亦稱為「第一單官能含甲基丙烯醯基的化合物」)、及25℃下黏度為6 mPa·s以下的單官能含甲基丙烯醯基的化合物(以下亦稱為「第二單官能含甲基丙烯醯基的化合物」)組合使用。於使用第一單官能含甲基丙烯醯基的化合物的情況下,由於可獲得具有比較高的Tg的聚合物,故能夠減少墨水組成物的硬化物表面的黏性(黏著性(tack))。即,硬化物表面的黏著性優異。另一方面,於單獨使用此種化合物的情況下,有時墨水組成物的黏度變高,噴出性降低,但藉由併用第二單官能含甲基丙烯醯基的化合物,變得容易兼顧噴出性與黏著性的降低。
芳香族結構例如可為具有碳數6~18的芳香環的結構。作為此種芳香環結構,可列舉苯環結構、萘環結構、菲環結構、蒽環結構等。脂環族結構例如可為具有碳數5~20的脂環的結構。作為此種脂環族結構,可列舉:環戊烷結構、環己烷結構、環庚烷結構、環辛烷結構等環烷烴結構,環戊烯結構、環己烯結構、環庚烯結構、環辛烯結構等環烯烴結構。脂環族結構可為雙環十一烷結構、十氫化萘結構、降冰片烯結構、降冰片二烯結構、異冰片基結構等稠環的脂環結構。
第一單官能含甲基丙烯醯基的化合物在25℃下的黏度典型而言大於6 mPa·s。第一單官能含甲基丙烯醯基的化合物在25℃下的黏度例如為7 mPa·s以上、10 mPa·s以下。再者,本說明書中,光聚合性化合物的黏度是藉由E型黏度計測定而得的黏度。
作為第一單官能含甲基丙烯醯基的化合物,較佳使用甲基丙烯酸苯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異冰片酯等。
第二單官能含甲基丙烯醯基的化合物在25℃下的黏度為6 mPa·s以下。第二單官能含甲基丙烯醯基的化合物在25℃下的黏度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為1 mPa·s以上。
第二單官能含甲基丙烯醯基的化合物例如是具有碳數8~18的烴基的化合物,較佳使用甲基丙烯酸十二烷基酯(甲基丙烯酸月桂基酯)等。另外,作為第二單官能含甲基丙烯醯基的化合物,亦較佳使用丁氧基二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等含有環氧乙烷鏈的化合物或含有環氧丙烷鏈的化合物。
多官能含甲基丙烯醯基的化合物可為具有兩個甲基丙烯醯基的化合物(二官能含甲基丙烯醯基的化合物),亦可為具有三個甲基丙烯醯基的化合物(三官能含甲基丙烯醯基的化合物)。
作為二官能含甲基丙烯醯基的化合物,可列舉:1,3-丁二醇(butylene glycol)二甲基丙烯酸酯、1,4-丁二醇(butanediol)二甲基丙烯酸酯、1,5-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3-甲基-1,5-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8-辛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9-壬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環癸烷二甲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等)、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新戊二醇羥基新戊酸酯二甲基丙烯酸酯、三(2-羥基乙基)異氰脲酸酯的2個羥基被甲基丙烯醯氧基取代的二甲基丙烯酸酯、在1莫耳新戊二醇中加成4莫耳以上的環氧乙烷或環氧丙烷而獲得的二醇的2個羥基被甲基丙烯醯氧基取代的二甲基丙烯酸酯、在1莫耳雙酚A中加成2莫耳的環氧乙烷或環氧丙烷而獲得的二醇的2個羥基被甲基丙烯醯氧基取代的二甲基丙烯酸酯、在1莫耳三羥甲基丙烷中加成3莫耳以上的環氧乙烷或環氧丙烷而獲得的三醇的2個羥基被甲基丙烯醯氧基取代的二甲基丙烯酸酯、在1莫耳雙酚A中加成4莫耳以上的環氧乙烷或環氧丙烷而獲得的二醇的2個羥基被甲基丙烯醯氧基取代的二甲基丙烯酸酯、N,N'-亞甲基雙甲基丙烯醯胺、N,N'-伸乙基雙甲基丙烯醯胺等。該些中,可較佳地使用二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4-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
作為三官能含甲基丙烯醯基的化合物,可列舉甘油三甲基丙烯酸酯、三羥甲基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等。該些中,較佳使用甘油三甲基丙烯酸酯。
如上所述,光聚合性化合物可含有兩種以上單官能含甲基丙烯醯基的化合物。另外,光聚合性化合物亦可含有兩種以上多官能含甲基丙烯醯基的化合物。就能夠減少硬化物表面的黏著性的觀點及進一步提高畫素部的表面均勻性的觀點而言,光聚合性化合物較佳為含有至少一種單官能含甲基丙烯醯基的化合物及至少一種多官能含甲基丙烯醯基的化合物,更佳為含有所述第一單官能含甲基丙烯醯基的化合物及/或所述第二單官能含甲基丙烯醯基的化合物、及二官能含甲基丙烯醯基的化合物,進而佳為含有所述第一單官能含甲基丙烯醯基的化合物、所述第二單官能含甲基丙烯醯基的化合物、及二官能含甲基丙烯醯基的化合物。
就進一步提高畫素部的表面均勻性的觀點而言,光聚合性化合物中的單官能含甲基丙烯醯基的化合物的含量相對於光聚合性化合物的總量100質量份較佳為40質量份以上,更佳為50質量份以上,進而佳為60質量份以上。就可降低硬化物的表面的黏著性的觀點而言,光聚合性化合物中的單官能含甲基丙烯醯基的化合物的含量相對於光聚合性化合物的總量100質量份較佳為95質量份以下,亦可為90質量份以下或80質量份以下。
就可減少硬化物的表面黏著性的觀點而言,光聚合性化合物中的二官能含甲基丙烯醯基的化合物的含量相對於光聚合性化合物的總量100質量份較佳為5質量份以上,亦可為10質量份以上或20質量份以上。就進一步提高畫素部的表面均勻性的觀點而言,光聚合性化合物中的二官能含甲基丙烯醯基的化合物的含量相對於光聚合性化合物的總量100質量份較佳為60質量份以下,更佳為50質量份以下,進而佳為40質量份以下。
所述含甲基丙烯醯基的化合物較佳為不具有丙烯醯基。另外,光聚合性化合物可含有具有丙烯醯基的化合物等含甲基丙烯醯基的化合物以外的光聚合性化合物,但較佳為實質上僅含有含甲基丙烯醯基的化合物。含甲基丙烯醯基的化合物在光聚合性化合物的總量中所佔的比例較佳為90質量%以上,更佳為95質量%以上,進而佳為99質量%以上。
就容易獲得可靠性優異的畫素部(墨水組成物的硬化物)的觀點而言,光聚合性化合物可為鹼不溶性。本說明書中,光聚合性化合物為鹼不溶性是指25℃下的光聚合性化合物相對於1質量%的氫氧化鉀水溶液的溶解量以光聚合性化合物的總質量為基準為30質量%以下。光聚合性化合物的所述溶解量較佳為10質量%以下,更佳為3質量%以下。
就容易獲得作為噴墨墨水而言恰當的黏度的觀點、墨水組成物的硬化性變得良好的觀點、以及畫素部(墨水組成物的硬化物)的耐溶劑性及耐磨損性提高的觀點而言,光聚合性化合物的含量以墨水組成物的總質量為基準,可為10質量%以上,可為15質量%以上,亦可為20質量%以上。就容易獲得作為噴墨墨水而言恰當的黏度的觀點、以及獲得更優異的光學特性(例如外部量子效率)的觀點而言,光聚合性化合物的含量以墨水組成物的總質量為基準,可為60質量%以下,可為50質量%以下,可為40質量%以下,可為30質量%以下,亦可為20質量%以下。就該些觀點而言,光聚合性化合物的含量以墨水組成物的總質量為基準,例如可為10質量%~60質量%、15質量%~50質量%、20質量%~40質量%或20質量%~30質量%。
[光聚合起始劑] 作為墨水組成物中包含的光聚合起始劑,例如可列舉光自由基聚合起始劑。作為光自由基聚合起始劑,較佳為分子開裂型或脫氫型的光自由基聚合起始劑。
作為分子開裂型的光自由基聚合起始劑,可較佳地使用安息香異丁基醚、2,4-二乙基噻噸酮、2-異丙基噻噸酮、2,4,6-三甲基苯甲醯基二苯基氧化膦、2-苄基-2-二甲基胺基-1-(4-嗎啉基苯基)-丁烷-1-酮、雙(2,6-二甲氧基苯甲醯基)-2,4,4-三甲基戊基氧化膦、(2,4,6-三甲基苯甲醯基)乙氧基苯基氧化膦等。作為該些以外的分子開裂型的光自由基聚合起始劑,亦可併用1-羥基環己基苯基酮、安息香乙基醚、苄基二甲基縮酮、2-羥基-2-甲基-1-苯基丙烷-1-酮、1-(4-異丙基苯基)-2-羥基-2-甲基丙烷-1-酮及2-甲基-1-(4-甲硫基苯基)-2-嗎啉基丙烷-1-酮。
作為脫氫型的光自由基聚合起始劑,可列舉二苯甲酮、4-苯基二苯甲酮、間苯二甲酮、4-苯甲醯基-4'-甲基-二苯基硫醚等。亦可併用分子開裂型的光自由基聚合起始劑與脫氫型的光自由基聚合起始劑。
就墨水組成物的硬化性的觀點而言,光聚合起始劑的含量相對於光聚合性化合物100質量份,可為0.1質量份以上,可為0.5質量份以上,可為1質量份以上,可為3質量份以上,亦可為5質量份以上。就畫素部(墨水組成物的硬化物)的經時穩定性的觀點而言,光聚合起始劑的含量相對於光聚合性化合物100質量份可為40質量份以下,可為30質量份以下,可為20質量份以下,亦可為10質量份以下。就該些觀點而言,光聚合起始劑的含量相對於光聚合性化合物100質量份,例如可為0.1質量份~40質量份。
[光散射性粒子] 光散射性粒子例如是光學上不活潑的無機微粒。在墨水組成物含有光散射性粒子的情況下,可使照射至畫素部的來自光源的光散射,因此可獲得優異的光學特性(例如外部量子效率)。
作為構成光散射性粒子的材料,例如可列舉:鎢、鋯、鈦、鉑、鉍、銠、鈀、銀、錫、鉑金(platina)、金等單質金屬;二氧化矽、硫酸鋇、滑石、黏土、高嶺土、氧化鋁白、氧化鈦、氧化鎂、氧化鋇、氧化鋁、氧化鉍、氧化鋯、氧化鋅等金屬氧化物;碳酸鎂、碳酸鋇、次碳酸鉍、碳酸鈣等金屬碳酸鹽;氫氧化鋁等金屬氫氧化物;鋯酸鋇、鋯酸鈣、鈦酸鈣、鈦酸鋇、鈦酸鍶等複合氧化物;次硝酸鉍等金屬鹽等。自噴出穩定性優異的觀點及外部量子效率的提高效果更優異的觀點出發,光散射性粒子較佳為包含選自由氧化鈦、氧化鋁、氧化鋯、氧化鋅、碳酸鈣、硫酸鋇、鈦酸鋇及二氧化矽所組成的群組中的至少一種,更佳為包含選自由氧化鈦、氧化鋯、氧化鋅及鈦酸鋇所組成的群組中的至少一種。
光散射性粒子的形狀可為球狀、絲狀、不定形狀等。但是,作為光散射性粒子,就可進一步提高墨水組成物的均勻性、流動性及光散射性,可獲得優異的噴出穩定性的方面而言,較佳為使用作為粒子形狀而方向性少的粒子(例如球狀、正四面體狀等的粒子)。
就噴出穩定性優異的觀點及外部量子效率的提高效果更優異的觀點而言,墨水組成物中的光散射性粒子的平均粒徑(體積平均徑)可為0.05 μm(50 nm)以上,可為0.2 μm(200 nm)以上,亦可為0.3 μm(300 nm)以上。就噴出穩定性優異的觀點而言,墨水組成物中的光散射性粒子的平均粒徑(體積平均徑)可為1.0 μm(1000 nm)以下,可為0.6 μm(600 nm)以下,亦可為0.4 μm(400 nm)以下。墨水組成物中的光散射性粒子的平均粒徑(體積平均徑)可為0.05 μm~1.0 μm、0.05 μm~0.6 μm、0.05 μm~0.4 μm、0.2 μm~1.0 μm、0.2 μm~0.6 μm、0.2 μm~0.4 μm、0.3 μm~1.0 μm、0.3 μm~0.6 μm或0.3 μm~0.4 μm。就容易獲得此種平均粒徑(體積平均徑)的觀點而言,所使用的光散射性粒子的平均粒徑(體積平均徑)可為0.05 μm以上,而且可為1.0 μm以下。本說明書中,墨水組成物中的光散射性粒子的平均粒徑(體積平均徑)是藉由利用動態光散射式奈米陶拉庫(Nanotrac)粒度分佈計進行測定,並計算出體積平均徑而獲得。而且,所使用的光散射性粒子的平均粒徑(體積平均徑)例如可藉由利用透射型電子顯微鏡或掃描型電子顯微鏡測定各粒子的粒徑,並計算出體積平均徑而獲得。
就外部量子效率的提高效果更優異的觀點而言,墨水組成物中的光散射性粒子的含量以墨水組成物的總質量為基準,例如為0.1質量%以上,亦可為1質量%以上或2質量%以上。光散射性粒子的含量以墨水組成物的總質量為基準例如為60質量%以下。就噴出穩定性優異的觀點及外部量子效率的提高效果更優異的觀點而言,光散射性粒子的含量較佳為10質量%以下,更佳為7質量%以下,進而佳為5質量%以下。就該些觀點而言,光散射性粒子的含量以墨水組成物的總質量為基準,較佳為0.1質量%~10質量%。
就外部量子效率的提高效果優異的觀點而言,光散射性粒子的含量相對於發光性奈米晶粒的含量的質量比(光散射性粒子/發光性奈米晶粒)可為0.05以上,可為0.1以上,可為0.2以上,亦可為0.5以上。就外部量子效率的提高效果更優異,噴墨印刷時的連續噴出性(噴出穩定性)優異的觀點而言,質量比(光散射性粒子/發光性奈米晶粒)可為5.0以下,可為2.0以下,亦可為1.5以下。就該些觀點而言,質量比(光散射性粒子/發光性奈米晶粒)例如可為0.05~5.0。
[高分子分散劑] 高分子分散劑是具有750以上的重量平均分子量且具有對光散射性粒子具有親和性的官能基的高分子化合物。高分子分散劑具有使光散射性粒子分散的功能。高分子分散劑經由對光散射性粒子具有親和性的官能基而吸附(例如鍵結)在光散射性粒子上,藉由高分子分散劑彼此的靜電排斥及/或立體排斥,使光散射性粒子分散在墨水組成物中。高分子分散劑較佳為與光散射性粒子的表面鍵結而吸附於光散射性粒子,但亦可與發光性奈米晶粒的表面鍵結而吸附於發光性奈米晶粒,亦可游離於墨水組成物中。
作為對光散射性粒子具有親和性的官能基,可列舉酸性官能基、鹼性官能基以及非離子性官能基。酸性官能基具有解離性的質子,可被胺、氫氧化物離子等鹼中和,鹼性官能基亦可被有機酸、無機酸等酸中和。
作為酸性官能基,可列舉:羧基(-COOH)、磺基(-SO3 H)、硫酸基(-OSO3 H)、膦酸基(-PO(OH)3 )、磷酸基(-OPO(OH)3 )、次膦酸基(-PO(OH)-)、巰基(-SH)。
作為鹼性官能基,可列舉一級胺基、二級胺基及三級胺基、銨基、亞胺基以及吡啶、嘧啶、吡嗪、咪唑、三唑等含氮雜環基等。
作為非離子性官能基,可列舉羥基、醚基、硫醚基、亞磺醯基(-SO-)、磺醯基(-SO2 -)、羰基、甲醯基、酯基、碳酸酯基、醯胺基、胺基甲醯基、脲基、硫醯胺基、硫脲基、胺磺醯基、氰基、烯基、炔基、氧化膦基、硫化膦基。
高分子分散劑可為單一的單體的聚合物(均聚物),亦可為多種單體的共聚物(共聚物(copolymer))。而且,高分子分散劑可為無規共聚物、嵌段共聚物或接枝共聚物中的任一種。而且,在高分子分散劑為接枝共聚物的情況下,可為梳形的接枝共聚物,亦可為星形的接枝共聚物。高分子分散劑例如可為丙烯酸樹脂、聚酯樹脂、聚胺基甲酸酯樹脂、聚醯胺樹脂、聚醚、酚樹脂、矽酮樹脂、聚脲樹脂、胺基樹脂、環氧樹脂、聚乙烯亞胺及聚烯丙基胺等多胺、聚醯亞胺等。
作為高分子分散劑,亦可使用市售品,作為市售品,可使用味之素精細技術(Ajinomoto Fine-Techno)股份有限公司製造的阿吉斯帕(Ajisper)PB系列、BYK公司製造的迪斯帕畢克(DISPERBYK)系列及BYK-系列、巴斯夫(BASF)公司製造的Efka系列等。
在不妨礙本發明效果的範圍內,墨水組成物可更含有所述成分以外的成分。
墨水組成物例如可更含有溶劑。其中,在本實施方式的墨水組成物中,光聚合性化合物亦作為分散媒而發揮功能,因此能夠在無溶劑的情況下使光散射性粒子及發光性奈米晶粒分散。在該情況下,具有在形成畫素部時不需要藉由乾燥除去溶劑的步驟的優點。在墨水組成物包含溶劑的情況下,溶劑的含量以墨水組成物的總質量(包含溶劑)為基準,可為超過0質量%且5質量%以下。
墨水組成物較佳為更含有例如硫醇化合物作為添加劑。在墨水組成物含有硫醇化合物的情況下,容易抑制外部量子效率的降低,有獲得更優異的外部量子效率的維持性能的傾向。在以往的墨水組成物(例如使用具有丙烯醯基的化合物作為光聚合性化合物的墨水組成物)中含有硫醇化合物的情況下,有時進行該硫醇化合物的硫醇基與光聚合性化合物的反應,黏度上升,噴出穩定性降低,於本實施方式中,作為光聚合性化合物使用含甲基丙烯醯基的化合物,由於不易產生硫醇基與光聚合性化合物的反應,因此容易獲得充分的噴出穩定性。
硫醇化合物定義為具有一個以上硫醇基的化合物。硫醇化合物可為分子內具有多個硫醇基的化合物(多官能硫醇化合物),亦可為分子內具有一個硫醇基的化合物(單官能硫醇化合物)。就提高黏度穩定性的觀點而言,較佳為單官能硫醇化合物。另外,硫醇化合物除了用作所述添加劑以外,亦可作為所述有機配位體包含在墨水組成物中。硫醇化合物可單獨使用一種,亦可組合使用兩種以上。
作為多官能硫醇化合物,可列舉1,4-雙(3-巰基丁醯氧基)丁烷、季戊四醇四(3-巰基丁酸酯)、1,3,5-三(2-(3-磺醯基丁醯氧基)乙基)-1,3,5-三氮雜環己烷-2,4,6-三酮、三羥甲基丙烷三(3-巰基丁酸酯)、季戊四醇三丙硫醇、四乙二醇雙(3-巰基丙酸酯)等。
作為單官能硫醇化合物,可列舉:β-巰基丙酸、十二硫醇、3-巰基丙酸2-乙基己酯、正辛基-3-巰基丙酸酯、甲氧基丁基-3-巰基丙酸酯、硬脂基-3-巰基丙酸酯。
就更容易抑制外部量子效率降低的觀點而言,硫醇化合物的含量以墨水組成物的總質量為基準可為0.01質量%以上、可為0.1質量%以上、可為1質量%以上、可為5質量%以上。即使少量添加亦可更有效地抑制量子收率的降低,因此硫醇化合物的含量以墨水組成物的總質量為基準,較佳為10質量%以下,更佳為7質量%以下,進而佳為5質量%以下,進而更佳為3質量%以下。於硫醇化合物的含量為所述範圍內的情況下,在形成塗佈膜時能夠確保更良好的膜強度,此外能夠進一步抑制硫醇化合物滲出到表面上,且確保良好的光學特性。
墨水組成物較佳為更含有例如抗氧化劑。在墨水組成物含有抗氧化劑的情況下,容易抑制外部量子效率的降低,有獲得更優異的外部量子效率的維持性能的傾向。作為抗氧化劑,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使用酚系抗氧化劑、胺系抗氧化劑、磷系抗氧化劑等以往公知的抗氧化劑。抗氧化劑可單獨使用一種,亦可組合使用兩種以上。例如,亦可併用磷系抗氧化劑與酚系抗氧化劑。
在墨水組成物含有磷系抗氧化劑的情況下,有可獲得更優異的外部量子效率的傾向。作為磷系抗氧化劑,較佳為亞磷酸酯化合物。作為磷系抗氧化劑的具體例,例如可列舉:三苯基亞磷酸酯、2-乙基己基二苯基亞磷酸酯、2,2'-亞甲基雙(4,6-二-第三丁基-1-苯氧基)(2-乙基己基氧基)磷、三(2,4-二-第三丁基苯基)亞磷酸酯、3,9-雙(2,6-二-第三丁基-4-甲基苯氧基)-2,4,8,10-四氧雜-3,9-二磷雜螺[5.5]十一烷、O,O'-二烷基(C8~18)[或雙(烷基(C8~9)苯基)]季戊四醇二亞磷酸酯、三壬基苯基亞磷酸酯、烷醇(C12~C15)-4,4'-異亞丙基二酚-三苯基亞磷酸酯縮聚物、三異癸基亞磷酸酯、二苯基異癸基亞磷酸酯、三乙基亞磷酸酯、三(2-乙基己基)亞磷酸酯、十三烷基亞磷酸酯、三月桂基亞磷酸酯、三(十三烷基)亞磷酸酯、三油基亞磷酸酯、三硬脂基亞磷酸酯、二苯基單(2-乙基己基)亞磷酸酯、二苯基單癸基亞磷酸酯、二苯基單(十三烷基)亞磷酸酯、三月桂基三硫代亞磷酸酯、四(C12~C15烷基)-4,4'-異亞丙基二苯基二亞磷酸酯、4,4'-亞丁基雙(3-甲基-6-第三丁基苯基 二-十三烷基亞磷酸酯)、雙(癸基)季戊四醇二亞磷酸酯、雙(十三烷基)季戊四醇二亞磷酸酯、二硬脂基季戊四醇二亞磷酸酯等。就更進一步獲得外部量子效率的改善效果的觀點而言,該些中較佳為三乙基亞磷酸酯、三(2-乙基己基)亞磷酸酯、十三烷基亞磷酸酯、三月桂基亞磷酸酯、三(十三烷基)亞磷酸酯、三月桂基三硫代亞磷酸酯、雙(癸基)季戊四醇二亞磷酸酯及雙(十三烷基)季戊四醇二亞磷酸酯,更佳為雙(癸基)季戊四醇二亞磷酸酯及雙(十三烷基)季戊四醇二亞磷酸酯。
於墨水組成物含有酚系抗氧化劑的情況下,有墨水組成物的硬化物的耐熱性提高的傾向。因此,例如,在對含有酚系抗氧化劑的墨水組成物的硬化物進行耐熱試驗的情況下,有耐熱試驗後的外部量子效率變高的傾向。特別是在併用硫醇化合物及/或磷系抗氧化劑與酚系抗氧化劑的情況下,有墨水組成物的硬化物的耐熱性進一步提高的傾向。
酚系抗氧化劑可為受阻酚型,可為半受阻酚型,亦可為不受阻酚型。作為酚系抗氧化劑,例如可列舉2,4,6-三(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苄基)均三甲苯、2,4-雙-(正辛基硫代)-6-(4-羥基-3,5-二-第三丁基苯胺基)-1,3,5-三嗪、季戊四醇四[3-(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苯基)丙酸酯、2,6-二-第三丁基-4-壬基苯酚、硫代二乙烯雙[3-(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苯基)丙酸酯]、2,2'-亞甲基雙-(6-(1-甲基環己基)-對甲酚)、N,N-六亞甲基雙(3,5-二-第三丁基-4-羥基-氫化肉桂醯胺)、2,5-二-第三丁基氫醌、2,5-二-第三戊基-氫醌、2,4-二甲基-6-(1-甲基環己基)-苯酚、6-第三丁基-鄰甲酚、6-第三丁基-2,4-二甲酚、2,4-二甲基-6-(1-甲基十五烷基)苯酚、2,4-雙(辛基硫代甲基)-鄰甲酚、2,4-雙(十二烷基硫代甲基)-鄰甲酚、乙烯雙(氧乙烯)雙[3-(3-第三丁基-4-羥基-5-甲基苯基)丙酸酯]、3,9-雙[2-〔3-(第三丁基-4-羥基-5-甲基苯基)丙醯氧基〕-1,1-二甲基乙基]-2,4,8,10-四氧雜螺[5.5]十一烷、三乙二醇雙[3-(3-第三丁基-4-羥基-5-甲基苯基)丙酸酯、2-第三戊基苯酚、2-第三丁基苯酚、2,4-二-第三丁基苯酚、1,1,3-三-(2'-甲基-4'-羥基-5'-第三丁基苯基)-丁烷、4,4’-亞丁基-雙-(2-第三丁基-5-甲基苯酚)等。
作為市售品,可列舉:作為股份有限公司艾迪科(ADEKA)製的抗氧化劑的艾迪科斯塔波(Adekastab)AO-20、艾迪科斯塔波(Adekastab)AO-30、艾迪科斯塔波(Adekastab)AO-40、艾迪科斯塔波(Adekastab)AO-50、艾迪科斯塔波(Adekastab)AO-60、艾迪科斯塔波(Adekastab)AO-60G、艾迪科斯塔波(Adekastab)AO-70、艾迪科斯塔波(Adekastab)AO-80、艾迪科斯塔波(Adekastab)AO-330等;作為巴斯夫(BASF)公司製的抗氧化劑的易璐諾斯(Irganox)1010、易璐諾斯(Irganox)1010FF、易璐諾斯(Irganox)1035、易璐諾斯(Irganox)1035FF(W&C)、易璐諾斯(Irganox)1076、易璐諾斯(Irganox)1076FD、易璐諾斯(Irganox)1098、易璐諾斯(Irganox)1135、易璐諾斯(Irganox)1330、易璐諾斯(Irganox)1520L、易璐諾斯(Irganox)245、易璐諾斯(Irganox)245FF、易璐諾斯(Irganox)259、易璐諾斯(Irganox)3114等;作為住友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製造的抗氧化劑的西米利澤(SUMILIZER)GP、西米利澤(SUMILIZER)GS(F)、西米利澤(SUMILIZER)GM(F)、西米利澤(SUMILIZER)GA-80、西米利澤(SUMILIZER)MDP-S、西米利澤(SUMILIZER)WX-R、西米利澤(SUMILIZER)WX-RC等。
就更容易抑制外部量子效率降低的觀點而言,抗氧化劑的含量以墨水組成物的總質量為基準可為0.01質量%以上、可為0.1質量%以上、可為1質量%以上、可為5質量%以上。由於即使少量添加亦可更有效果地抑制量子收率的降低,因此抗氧化劑的含量以墨水組成物的總質量為基準,較佳為10質量%以下、更佳為7質量%以下、進而佳為5質量%以下、進而更佳為3質量%以下。於抗氧化劑的含量為所述範圍內的情況下,在形成塗佈膜時,能夠確保更良好的膜強度,此外能夠進一步抑制抗氧化劑滲出到表面上,且確保良好的光學特性。
就容易抑制外部量子效率的降低而獲得更優異的外部量子效率的保持性能的觀點而言,墨水組成物較佳為含有選自由硫醇化合物及抗氧化劑所組成的群組中的至少一種,更佳為含有選自由硫醇化合物、磷系抗氧化劑及酚系抗氧化劑所組成的群組中的至少一種。就改善墨水組成物的硬化物的耐熱性的觀點而言,墨水組成物較佳為包含硫醇化合物及/或抗氧化劑(其中酚系抗氧化劑除外)、及酚系抗氧化劑,更佳為含有硫醇化合物及/或磷系抗氧化劑、及酚系抗氧化劑。此處,「其中酚系抗氧化劑除外」是指自抗氧化劑中除去對應於酚系抗氧化劑的化合物。
就更容易抑制外部量子效率的降低的觀點而言,墨水組成物中的硫醇化合物的含量及抗氧化劑的含量的合計以墨水組成物的總質量為基準,可為0.01質量%以上、可為0.1質量%以上、可為1質量%以上、亦可為5質量%以上。由於即使少量添加亦可更有效果地抑制量子收率的降低,因此硫醇化合物的含量與抗氧化劑的含量的合計以墨水組成物的總質量為基準,較佳為10質量%以下,更佳為7質量%以下,進而佳為5質量%以下,進而更佳為3質量%以下。於硫醇化合物的含量與抗氧化劑的含量的合計在所述範圍內的情況下,在形成塗佈膜時,除了能夠確保更良好的膜強度之外,亦能夠進一步抑制硫醇化合物及抗氧化劑向表面的滲出,並且確保良好的光學特性。
在併用硫醇化合物及/或抗氧化劑(其中,酚系抗氧化劑除外)及酚系抗氧化劑的情況下,就容易獲得耐熱性的提高效果的觀點而言,酚系抗氧化劑的含量相對於硫醇化合物的含量與抗氧化劑(其中,酚系抗氧化劑除外)的含量的合計100質量份,可為5質量份以上、50質量份以上或90質量份以上,亦可為1000質量份以下、500質量份以下或110質量份以下。
以上說明的墨水組成物的黏度例如就噴墨印刷時的噴出穩定性的觀點而言,可為2 mPa·s以上、可為5 mPa·s以上、亦可為7 mPa·s以上。墨水組成物的黏度可為20 mPa·s以下、可為15 mPa·s以下、亦可為12 mPa·s以下。墨水組成物的黏度例如亦可為2 mPa·s~20 mPa·s、2 mPa·s~15 mPa·s、2 mPa·s~12 mPa·s、5 mPa·s~20 mPa·s、5 mPa·s~15 mPa·s、5 mPa·s~12 mPa·s、7 mPa·s~20 mPa·s、7 mPa·s~15 mPa·s或7 mPa·s~12 mPa·s。再者,所述黏度例如是實施噴墨印刷時的墨水溫度下的黏度,是利用E型黏度計測定的黏度。實施噴墨印刷時的墨水溫度較佳為25℃~60℃,更佳為30℃~55℃,進而佳為30℃~40℃。實施噴墨印刷時的墨水溫度藉由進行噴墨印刷時的噴墨頭溫度來調整。
當墨水組成物在噴墨印刷時的墨水溫度下的黏度為2 mPa・s以上時,噴頭的墨水噴出孔的前端的噴墨墨水的彎液面形狀穩定,因此噴墨墨水的噴出控制(例如噴出量及噴出的時機的控制)變得容易。另一方面,當墨水組成物在噴墨印刷時的墨水溫度下的黏度為20 mPa・s以下時,可自墨水噴出孔順利地噴出噴墨墨水。
墨水組成物的表面張力較佳為適合於噴墨方式的表面張力,具體而言,較佳為20 mN/m~40 mN/m的範圍,更佳為25 mN/m~35mN/m。藉由將表面張力設為該範圍,噴出控制(例如,噴出量及噴出的時機的控制)變得容易,並且可抑制飛行彎曲的產生。再者,飛行彎曲是指自墨水噴出孔噴出墨水組成物時,墨水組成物的著落位置相對於目標位置產生30 μm以上的偏移。在表面張力為40 mN/m以下的情況下,墨水噴出孔的前端的彎液面形狀穩定,因此墨水組成物的噴出控制(例如噴出量及噴出的時機的控制)變得容易。另一方面,在表面張力為20 mN/m以上的情況下,可防止噴墨墨水污染墨水噴出孔周邊部,因此可抑制飛行彎曲的發生。即,不會有如下情況,即:不正確地著落於應著落的畫素部形成區域而產生墨水組成物的填充不充分的畫素部,或者墨水組成物著落於與應著落的畫素部形成區域鄰接的畫素部形成區域(或畫素部)而顏色再現性降低。再者,本說明書中記載的表面張力是指在23℃下測定的表面張力,是指藉由圓環法(亦稱為輪環法)測定的張力。
於將本實施方式的墨水組成物用作噴墨方式用的墨水組成物的情況下,較佳為應用於基於使用壓電元件的機械性噴出機構的壓電噴射(Piezojet)方式的噴墨記錄裝置。在壓電噴射方式中,每次噴射時,不會有墨水組成物瞬間暴露在高溫下的情況。因此,發光性奈米晶粒不易發生變質,在畫素部(光轉換層)中更容易獲得期待的發光特性。
以上,對噴墨墨水組成物的一個實施方式進行了說明,但所述的實施方式的噴墨墨水組成物除了可使用噴墨方式以外,例如亦可使用光微影方式。在此種情況下,墨水組成物含有鹼可溶性樹脂作為黏合劑聚合物。
在以光微影方式使用墨水組成物的情況下,首先,將墨水組成物塗佈在基材上,進而使墨水組成物乾燥而形成塗佈膜。如此獲得的塗佈膜於鹼顯影液中為可溶性,藉由用鹼顯影液處理而形成圖案。此時,就顯影液的廢液處理的容易度等觀點而言,鹼顯影液中,水溶液佔大半部分,因此墨水組成物的塗佈膜利用水溶液進行處理。另一方面,在使用發光性奈米晶粒(量子點等)的墨水組成物的情況下,發光性奈米晶粒相對於水不穩定,發光性(例如螢光性)由於水分而受損。因此,在本實施方式中,較佳為不需要用鹼顯影液(水溶液)處理的噴墨方式。
另外,即使於不藉由鹼顯影液對墨水組成物的塗佈膜進行處理的情況下,在墨水組成物為鹼可溶性的情況下,墨水組成物的塗佈膜亦容易吸收大氣中的水分,因此隨著時間經過發光性奈米晶粒(量子點等)的發光性(例如螢光性)受損。就所述觀點而言,在本實施方式中,墨水組成物的塗佈膜較佳為鹼不溶性。即,本實施方式的墨水組成物較佳為能夠形成鹼不溶性的塗佈膜的墨水組成物。此種墨水組成物可藉由使用鹼不溶性的光聚合性化合物作為光聚合性化合物而獲得。墨水組成物的塗佈膜為鹼不溶性是指25℃下的墨水組成物的塗佈膜相對於1質量%的氫氧化鉀水溶液的溶解量以墨水組成物的塗佈膜的總質量為基準,為30質量%以下。墨水組成物的塗佈膜的所述溶解量較佳為10質量%以下,更佳為3質量%以下。再者,墨水組成物為能夠形成鹼不溶性的塗佈膜的墨水組成物這一內容可藉由對在基材上塗佈墨水組成物後,在80℃、3分鐘的條件下進行乾燥而獲得的厚度1 μm的塗佈膜的所述溶解量進行測定來確認。
<墨水組成物的製造方法> 所述實施方式的墨水組成物的製造方法例如包括混合所述墨水組成物的構成成分的步驟。墨水組成物的製造方法可更包括進行所述構成成分的混合物的分散處理的步驟。
墨水組成物的製造方法例如包括:第一步驟,準備含有光散射性粒子的光散射性粒子的分散體;以及第二步驟,混合光散射性粒子的分散體及發光性奈米晶粒。光散射性粒子的分散體可更含有高分子分散劑。在該方法中,光散射性粒子的分散體可更含有光聚合性化合物,在第二步驟中,可進而混合光聚合性化合物。根據所述方法,可使光散射性粒子充分分散。因此,可提高畫素部的光學特性(例如外部量子效率),並且可容易地獲得噴出穩定性優異的墨水組成物。
在準備光散射性粒子的分散體的步驟中,可藉由將光散射性粒子與視情況的高分子分散劑以及光聚合性化合物混合並進行分散處理來製備光散射性粒子的分散體。混合及分散處理可使用珠磨機、塗料調節器(paint conditioner)、行星攪拌機、噴磨機等分散裝置來進行。就光散射性粒子的分散性變得良好,容易將光散射性粒子的平均粒徑調整到所期望的範圍的觀點而言,較佳為使用珠磨機或塗料調節器。藉由在混合發光性奈米晶粒與光散射性粒子之前混合光散射性粒子與高分子分散劑,可使光散射性粒子更充分地分散。因此,可更進一步容易地獲得優異的噴出穩定性及優異的外部量子效率。
墨水組成物的製造方法亦可在第二步驟之前,更包括準備含有發光性奈米晶粒與光聚合性化合物的發光性奈米晶粒的分散體的步驟。在該情況下,在第二步驟中,將光散射性粒子的分散體與發光性奈米晶粒的分散體混合。在準備發光性奈米晶粒的分散體的步驟中,可藉由將發光性奈米晶粒與光聚合性化合物混合並進行分散處理來製備發光性奈米晶粒分散體。作為發光性奈米晶粒,可使用在其表面具有有機配位體的發光性奈米晶粒。即,發光性奈米晶粒分散體可更含有有機配位體。混合及分散處理可使用電磁式攪拌器、三一馬達(three-one motor)等通常的攪拌裝置,或渦旋混合器、珠磨機、塗料調節器、行星攪拌機、噴磨機等分散裝置來進行。就不對發光性奈米晶粒施加過度的能量的觀點而言,較佳為使用電磁式攪拌器、三級馬達等通常的攪拌裝置或渦旋混合器。根據該方法,可不降低發光性奈米晶粒的性能,使其充分分散。因此,可提高畫素部的光學特性(例如外部量子效率),同時可容易地獲得噴出穩定性優異的墨水組成物。
<墨水組成物組> 一實施方式的墨水組成物組包括所述實施方式的墨水組成物。墨水組成物組除了所述實施方式的墨水組成物(發光性墨水組成物)以外,亦可包括不含有發光性奈米晶粒的墨水組成物(非發光性墨水組成物)。非發光性墨水組成物例如為硬化性的墨水組成物。非發光性墨水組成物可為先前公知的墨水組成物,除了不含發光性奈米晶粒以外,可為與所述實施方式的墨水組成物(發光性墨水組成物)相同的組成。
非發光性墨水組成物不含發光性奈米晶粒,因此在使光入射至由非發光性墨水組成物形成的畫素部(包含非發光性墨水組成物的硬化物的畫素部)的情況下,自畫素部出射的光具有與入射光大致相同的波長。因此,非發光性墨水組成物可較佳地用於形成與來自光源的光顏色相同的畫素部。例如,在來自光源的光為具有420 nm~480 nm的範圍的波長的光(藍色光)的情況下,由非發光性墨水組成物形成的畫素部可能成為藍色畫素部。
非發光性墨水組成物較佳為含有光散射性粒子。在非發光性墨水組成物含有光散射性粒子的情況下,藉由由該非發光性墨水組成物形成的畫素部,可使入射至畫素部的光散射,藉此可降低來自畫素部的出射光的視場角中的光強度差。
<光轉換層及彩色濾光片> 以下,參照圖式對使用所述實施方式的墨水組成物組而獲得的光轉換層及彩色濾光片的詳細情況進行說明。再者,在以下的說明中,對於相同或相當的要素使用相同的符號,省略重覆的說明。
圖1是一實施形態的彩色濾光片的示意剖面圖。如圖1所示,彩色濾光片100包括基材40、設置在基材40上的光轉換層30。光轉換層30包括多個畫素部10及遮光部20。
光轉換層30具有作為畫素部10的第一畫素部10a、第二畫素部10b及第三畫素部10c。第一畫素部10a、第二畫素部10b、第三畫素部10c以依該順序重覆的方式排列成格子狀。遮光部20設置於相鄰的畫素部之間、即第一畫素部10a與第二畫素部10b之間、第二畫素部10b與第三畫素部10c之間、第三畫素部10c與第一畫素部10a之間。換言之,該些相鄰的畫素部彼此被遮光部20分離。
第一畫素部10a及第二畫素部10b分別是包含所述實施方式的墨水組成物的硬化物的發光性的畫素部(發光性畫素部)。第一畫素部10a包含第一硬化成分13a與分別分散在第一硬化成分13a中的第一發光性奈米晶粒11a及第一光散射性粒子12a。同樣地,第二畫素部10b包含第二硬化成分13b與分別分散在第二硬化成分13b中的第二發光性奈米晶粒11b及第二光散射粒子12b。硬化成分是藉由光聚合性化合物的硬化(聚合)而獲得的成分,包含光聚合性化合物的聚合物。硬化成分中除了所述聚合物以外,亦可含有墨水組成物中含有的有機成分(有機配位體、高分子分散劑、未反應的聚合性化合物等)。在第一畫素部10a及第二畫素部10b中,第一硬化成分13a與第二硬化成分13b可相同亦可不同,第一光散射性粒子12a與第二光散射性粒子12b可相同亦可不同。
第一發光性奈米晶粒11a是吸收420 nm~480 nm的範圍的波長的光而發出在605 nm~665 nm的範圍具有發光峰值波長的光的紅色發光性的奈米晶粒。即,第一畫素部10a亦可稱為用於將藍色光轉換為紅色光的紅色畫素部。而且,第二發光性奈米晶粒11b是吸收420 nm~480 nm的範圍的波長的光而發出在500 nm~560 nm的範圍具有發光峰值波長的光的綠色發光性的奈米晶粒。即,第二畫素部10b亦可稱為用於將藍色光轉換為綠色光的綠色畫素部。
就外部量子效率的提高效果更優異的觀點及獲得優異的發光強度的觀點而言,發光性畫素部中的發光性奈米晶粒的含量以發光性墨水組成物的硬化物的總質量為基準,較佳為20質量%以上,亦可為22質量%以上、24質量%以上或26質量%以上。就畫素部的可靠性優異的觀點及獲得優異的發光強度的觀點而言,發光性奈米晶粒的含量以發光性墨水組成物的硬化物的總質量為基準,較佳為80質量%以下,亦可為70質量%以下、60質量%以下、50質量%以下或40質量%以下。
就外部量子效率的提高效果更優異的觀點而言,發光性畫素部中的光散射性粒子的含量以發光性墨水組成物的硬化物的總質量為基準,例如為0.1質量%以上,亦可為1質量%以上或2質量%以上。光散射性粒子的含量以發光性墨水組成物的硬化物的總質量為基準,例如為60質量%以下。就外部量子效率的提高效果更優異的觀點及畫素部的可靠性優異的觀點而言,光散射性粒子的含量以發光性墨水組成物的硬化物的總質量為基準,較佳為10質量%以下,更佳為7質量%以下,進而佳為5質量%以下。
第三畫素部10c是包含所述非發光性墨水組成物的硬化物的非發光性的畫素部(非發光性畫素部)。硬化物不含發光性奈米晶粒,而含有光散射性粒子與硬化成分。即,第三畫素部10c包含第三硬化成分13c與分散在第三硬化成分13c中的第三光散射性粒子12c。第三硬化成分13c是例如藉由聚合性化合物的聚合而獲得的成分,包含聚合性化合物的聚合物。第三光散射性粒子12c與第一光散射性粒子12a及第二光散射性粒子12b可相同亦可不同。
第三畫素部10c例如對於420 nm~480 nm的範圍的波長的光具有30%以上的透射率。因此,第三畫素部10c在使用發出420 nm~480 nm的範圍的波長的光的光源的情況下,作為藍色畫素部來發揮功能。再者,第三畫素部10c的透射率可藉由顯微分光裝置來測定。
就可進一步降低視場角中的光強度差的觀點而言,非發光性畫素部中的光散射性粒子的含量以非發光性墨水組成物的硬化物的總質量為基準,可為1質量%以上,可為5質量%以上,亦可為10質量%以上。就可進一步降低光反射的觀點而言,光散射性粒子的含量以非發光性墨水組成物的硬化物的總質量為基準,可為50質量%以下,可為30質量%以下,亦可為20質量%以下。
畫素部(第一畫素部10a、第二畫素部10b及第三畫素部10c)的厚度例如可為1 μm以上,可為2 μm以上,亦可為3 μm以上。畫素部(第一畫素部10a、第二畫素部10b及第三畫素部10c)的厚度例如可為30 μm以下,可為20 μm以下,亦可為15 μm以下。
遮光部20是出於分離相鄰的畫素部而防止混色的目的以及防止來自光源的光洩漏的目的而設置的所謂黑色矩陣。構成遮光部20的材料無特別限定,除了鉻等金屬以外,亦可使用在黏合劑聚合物中含有碳微粒、金屬氧化物、無機顏料、有機顏料等遮光性粒子的樹脂組成物的硬化物等。作為此處所使用的黏合劑聚合物,可使用聚醯亞胺樹脂、丙烯酸樹脂、環氧樹脂、聚丙烯醯胺、聚乙烯基醇、明膠、酪蛋白、纖維素等樹脂的1種或2種以上進行混合而成者、感光性樹脂、水包油(O/W)乳液(emulsion)型的樹脂組成物(例如,將反應性矽酮進行乳液化而成者)等。遮光部20的厚度例如可為0.5 μm以上,而且可為10 μm以下。
基材40是具有透光性的透明基材,例如可使用石英玻璃、派熱司(Pyrex)(註冊商標)玻璃、合成石英板等透明的玻璃基板、透明樹脂膜、光學用樹脂膜等透明的可撓性基材等。該些中,較佳為使用包括玻璃中不含鹼成分的無鹼玻璃的玻璃基板。具體而言,較佳為康寧(Corning)公司製造的「7059玻璃」、「1737玻璃」、「依古魯(EAGLE)200」及「依古魯XG(EAGLE XG)」、旭硝子公司製造的「AN100」、日本電氣硝子公司製造的「OA-10G」及「OA-11」。該些是熱膨脹率小的原材料,尺寸穩定性以及高溫加熱處理中的作業性優異。
具備以上的光轉換層30的彩色濾光片100可較佳地用於使用發出420 nm~480 nm的範圍的波長的光的光源的情況。
彩色濾光片100例如可藉由在基材40上將遮光部20形成為圖案狀後,在由基材40上的遮光部20劃分出的畫素部形成區域形成畫素部10來製造。畫素部10可藉由包括如下步驟的方法來形成,即,藉由噴墨方式將墨水組成物(噴墨墨水)選擇性地附著到基材40上的畫素部形成區域的步驟;藉由乾燥自墨水組成物中去除有機溶劑的步驟;以及對乾燥後的墨水組成物照射活性能量線(例如紫外線),使墨水組成物硬化來獲得發光性畫素部的步驟。藉由使用作為墨水組成物的所述發光性墨水組成物來獲得發光性畫素部,藉由使用非發光性墨水組成物來獲得非發光性畫素部。
形成遮光部20的方法可列舉在基材40的一面側的成為多個畫素部間的邊界的區域形成鉻等金屬薄膜、或者含有遮光性粒子的樹脂組成物的薄膜,並對該薄膜進行圖案化的方法等。金屬薄膜例如可藉由濺射法、真空蒸鍍法等形成,含有遮光性粒子的樹脂組成物的薄膜例如可藉由塗佈、印刷等方法形成。作為進行圖案化的方法,可列舉光微影法等。
作為噴墨方式,可列舉作為能量產生元件而使用了電熱轉換體的氣泡噴射(Bubble Jet)(註冊商標)方式、或者使用壓電元件的壓電噴射方式等。
在墨水組成物的乾燥中,去除有機溶劑的至少一部分即可,較佳為去除有機溶劑的全部。墨水組成物的乾燥方法較佳為藉由減壓進行的乾燥(減壓乾燥)。就控制墨水組成物組成的觀點而言,減壓乾燥通常在1.0 Pa~500 Pa的壓力下、在20℃~30℃下進行3~30分鐘。
墨水組成物的硬化例如可使用水銀燈、金屬鹵化物燈、氙燈、發光二極體(Light Emitting Diode,LED)等。所照射的光的波長例如可為200 nm以上,而且可為440 nm以下。曝光量例如可為10 mJ/cm2 以上,可為20000 mJ/cm2 以下。
以上,關於彩色濾光片及光轉換層以及該些的製造方法的一實施方式進行了說明,但是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所述實施形態。
例如,代替第三畫素部10c或在第三畫素部10c之外,光轉換層亦可包括:包含含有藍色發光性的奈米晶粒的發光性墨水組成物的硬化物的畫素部(藍色畫素部)。另外,光轉換層可包括:包含含有發出紅色、綠色、藍色以外的其他顏色的光的奈米晶粒的發光性墨水組成物的硬化物的畫素部(例如黃色畫素部)。在該些情況下,較佳為光轉換層的各畫素部中所含的發光性奈米晶粒分別在同一波長區域具有吸收極大波長。
另外,光轉換層的畫素部的至少一部分可包含含有發光性奈米晶粒以外的顏料的組成物的硬化物。
另外,彩色濾光片可在遮光部的圖案上包括寬度小於遮光部的包含具有斥墨性的材料的斥墨層。而且,亦可不設置斥墨層,而是在包含畫素部形成區域的區域,整面塗佈狀地形成作為潤濕性可變層的光觸媒含有層,之後,介隔光罩對該光觸媒含有層照射光而進行曝光,選擇性地增大畫素部形成區域的親墨性。作為光觸媒,可列舉氧化鈦、氧化鋅等。
另外,彩色濾光片可在基材與畫素部之間包括包含羥丙基纖維素、聚乙烯基醇、明膠等的墨水接受層。
另外,彩色濾光片可在畫素部上包括保護層。該保護層是為了使彩色濾光片平坦化,並且防止畫素部中所含的成分、或者畫素部中所含的成分及光觸媒含有層中所含的成分向液晶層溶出而設置。構成保護層的材料可使用作為公知的彩色濾光片用保護層來使用者。
另外,在彩色濾光片及光轉換層的製造中,亦可不採用噴墨方式,而採用光微影方式形成畫素部。此時,首先,在基材上將墨水組成物塗佈成層狀,形成墨水組成物層。繼而,將墨水組成物層曝光為圖案狀後,使用顯影液進行顯影。如此,形成包含墨水組成物的硬化物的畫素部。顯影液通常為鹼性,因此作為墨水組成物的材料使用鹼可溶性的材料。但是,就材料的使用效率的觀點而言,噴墨方式較光微影方式更優異。這是因為在光微影方式中,就其原理上而言,要去除材料的大致2/3以上,材料會浪費。因此,在本實施方式中,較佳為使用噴墨墨水,藉由噴墨方式形成畫素部。
另外,除了所述發光性奈米晶粒以外,本實施形態的光轉換層的畫素部可更含有與發光性奈米晶粒的發光色大致相同顏色的顏料。為了使畫素部含有顏料,可使墨水組成物含有顏料。
另外,亦可將本實施形態的光轉換層中的紅色畫素部(R)、綠色畫素部(G)以及藍色畫素部(B)中的1種或2種發光性畫素部形成為不含發光性奈米晶粒而含有色材的畫素部。作為此處可使用的色材,可使用公知的色材,例如,作為用於紅色畫素部(R)的色材,可列舉二酮基吡咯並吡咯顏料及/或陰離子性紅色有機染料。作為用於綠色畫素部(G)的色材,可列舉選自由鹵化銅酞菁顏料、酞菁系綠色染料、酞菁系藍色染料與偶氮系黃色有機染料的混合物所組成的群組中的至少一種。作為用於藍色畫素部(B)的色材,可列舉ε型銅酞菁顏料及/或陽離子性藍色有機染料。關於該些色材的使用量,當在光轉換層中含有時,自可防止透射率的降低的觀點出發,以畫素部(墨水組成物的硬化物)的總質量為基準,較佳為1質量%~5質量%。
另外,彩色濾光片可在基材與本實施方式的畫素部之間,包括不包含發光性奈米晶粒而包含所述色材的通常的彩色濾光片層。即,本實施方式的彩色濾光片可包括基材、設置在基材上的不包含發光性奈米晶粒而包含色材的彩色濾光片層、及設置在該彩色濾光片層上的本實施方式的畫素部。 [實施例]
以下,藉由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具體說明。但是,本發明並不僅限定於下述的實施例。再者,實施例中使用的材料全部使用了導入氬氣,將溶氧置換為氬氣而得者。關於氧化鈦,使用在混合前,在1 mmHg的減壓下,以175℃下加熱4小時,並在氬氣氣體環境下放置冷卻而得者。實施例中使用的液狀的材料是在混合前預先利用分子篩3A脫水48小時以上後使用。
<光聚合性化合物的準備> 準備了表1所示的光聚合性化合物。 [表1]
略稱 化合物名 產品名 製造商
PhEM 苯氧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 萊特愛思特(Light Ester)P0 共榮社化學公司製造
LM 月桂基甲基丙烯酸酯 萊特愛思特(Light Ester)L 共榮社化學公司製造
HDDMA 1,6-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 萊特愛思特(Light Ester)1.6HX 共榮社化學公司製造
IBOM 異冰片基甲基丙烯酸酯 萊特愛思特(Light Ester)IB—X 共榮社化學公司製造
HDDA 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 比斯克(Viscoat)#230 大阪有機化學工業公司製造
PhEA 苯氧基乙基丙烯酸酯 比斯克(Viscoat)#192 大阪有機化學工業公司製造
<高分子分散劑的準備> 準備了表2所示的高分子分散劑。 [表2]
  略稱 產品名 製造商
高分子分散劑1 PB-821 阿吉斯帕(Ajisper)PB-821 味之素精細技術(Ajinomoto Fine-Techno)
高分子分散劑2 BYK2157 迪斯珀畢(DISPERBYK)-2157 畢克(BYK)
高分子分散劑3 BYK180 迪斯珀畢(DISPERBYK)-180 畢克(BYK)
高分子分散劑4 SS33000 索斯珀斯(Solsperse)33000 路博潤(Lubrizol)
<光散射性粒子分散體的準備> 在充滿氬氣的容器內,混合氧化鈦(商品名:CR-60-2,石原產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平均粒徑(體積平均徑):210 nm)5.23 g、0.27 g高分子分散劑1、及以45質量%/20質量%/35質量%的比混合PhEM、LM、HDDMA而得的混合單體4.5 g後,在獲得的混合物中加入氧化鋯珠(直徑:1.25 mm),使用塗料調節器振盪2小時,藉此對混合物進行分散處理,並利用聚酯網過濾器除去氧化鋯珠,藉此獲得光散射性粒子分散體1(氧化鈦含量:55質量%)。
除了將高分子分散劑1變更為高分子分散劑2~高分子分散劑3以外,與所述同樣地獲得光散射性粒子分散體2~光散射性粒子分散體3。
除了將高分子分散劑1變更為高分子分散劑4,將混合單體變更為以94質量%/6質量%的比混合IBOM及HDDMA而獲得的混合單體以外,與所述同樣地獲得光散射性粒子分散體4。
除了將混合單體變更為以50質量%/50質量%的比混合PhEM及LM而獲得的混合單體以外,與所述同樣地獲得光散射性粒子分散體5。
除了將混合單體變更為以50質量%/50質量%的比混合PhEM及HDDMA而獲得的混合單體以外,與所述同樣地獲得光散射性粒子分散體6。
除了代替混合單體而僅使用HDDA以外,與所述同樣地獲得光散射性粒子分散體7。
除了代替混合單體而僅使用HDDMA以外,與所述同樣地獲得光散射性粒子分散體8。
除了將混合單體變更為以70質量%/30質量%的比混合HDDA及PhEA而獲得的混合單體以外,與所述同樣地獲得光散射性粒子分散體9。
<帶有機配位體的量子點(Quantum Dot,QD)粒子(QD粉體)的準備> (QD粉體1的準備) [有機配位體1的合成] 將聚乙二醇|average Mn350|(|平均 Mn350|)(西格瑪奧瑞奇(Sigma-Aldrich)公司製造)投入至燒瓶後,一邊在氮氣環境下攪拌,一邊在其中添加與聚乙二醇|average Mn350|等莫耳量的琥珀酸酐(西格瑪奧瑞奇(Sigma-Aldrich)公司製造)。將燒瓶的內溫升溫至80℃,攪拌8小時,藉此獲得作為淡黃色的黏稠的油狀物的下述式(A)所表示的有機配位體1。 [化6]
Figure 02_image008
[藉由配位體交換的QD粉體2的製作] 向奈米系統(Nanosys)公司製的InP奈米結晶分散體(庚烷紅InP QD中的InP QD(InP QD in Heptane Red InP QD)、QD粒子(發光性奈米晶粒)濃度為30%,有機位配位體:油酸)中加入2.0倍量的PGMEA及相當於QD粒子量(不包括有機配位體量)的40質量%的有機配位體1,並在80℃下攪拌1小時來進行配位體交換。藉由向該溶液中加入四倍量的庚烷使QD粒子凝聚並藉由離心分離而沈澱,然後藉由上清液的傾析分離QD粒子。藉由真空乾燥器乾燥所獲得的QD粒子以獲得QD粉體1(QD粒子/有機配位體=70質量%/30質量%)。
(QD粉體2的準備) 向奈米系統(Nanosys)公司製造的InP奈米結晶分散體(庚烷紅InP QD中的InP QD(InP QD in Heptane Red InP QD)、QD粒子(發光性奈米晶粒)濃度30%、有機配位體:油酸),添加4倍量的乙醇,藉此使QD粒子凝聚並藉由離心分離而沈澱,然後藉由上清液的傾析分離QD粒子。藉由真空乾燥器乾燥所獲得的QD粒子以獲得QD粉體2(QD粒子/有機配位體=80質量%/20質量%)。
(QD粉體3的準備) [有機配位體2的合成] 參考日本專利特開2002-121549號公報,合成了下述式(B)所表示的有機配位體2(3-巰基丙酸的三乙二醇單甲醚酯(三乙二醇單甲醚巰基丙酸酯,TEGMEMP))。 [化7]
Figure 02_image009
[藉由配位體交換的QD粉體3的製作] 向奈米系統(Nanosys)公司製的InP奈米結晶分散體(庚烷綠InP QD中的InP QD(InP QD in Heptane Green InP QD)、QD粒子(發光性奈米晶粒)濃度為30%,有機位配位體:油酸)中加入2.0倍量的PGMEA及相當於QD粒子量(不包括有機配位體量)40質量%的有機配位體2,並在80℃下攪拌1小時來進行配位體交換。藉由向該溶液中加入四倍量的庚烷使QD粒子凝聚並藉由離心分離而沈澱,然後藉由上清液的傾析分離QD粒子。藉由真空乾燥器乾燥所獲得的QD粒子以獲得QD粉體3(QD粒子/有機配位體=70質量%/30質量%)。
<墨水組成物的製備> (實施例1) 調配3.43 g QD粉體1、0.73 g光散射性粒子分散體1、0.4 g光聚合起始劑(苯基(2,4,6-三甲基苯甲醯基-二苯基-氧化膦(IGM樹脂(IGM resin)公司製造、商品名:歐米萊德(Omnirad)TPO))、5.34 g光聚合性化合物(PhEM:LM:HDDMA=45:20:35(質量比))及0.1 g作為硫醇化合物的EHMP(3-巰基丙酸2-乙基己酯、SC有機化學製造、商品名),在充滿氬氣的容器內均勻混合後,在手套箱內將混合物利用孔徑5 μm的過濾器進行過濾。進而,將氬氣導入至放入有所獲得的過濾物的容器內,利用氬氣使容器內飽和。繼而,進行減壓而除去氬氣,藉此獲得實施例1的墨水組成物(噴墨墨水)。發光性奈米晶粒的含量(不包含有機配位體的量)以墨水組成物的總質量為基準為24質量%。光聚合性化合物的含量以墨水組成物的總質量為基準為57質量%。光聚合起始劑的含量以墨水組成物的總質量為基準為4.0質量%。光散射性粒子的含量以墨水組成物的總質量為基準為3.8質量%。高分子分散劑的含量以墨水組成物的總質量為基準為0.2質量%。硫醇化合物的含量以墨水組成物的總質量為基準為1.0質量%。有機配位體1與光聚合性化合物的HSP距離Δδ1 為5.6,與高分子分散劑的HSP距離Δδ2 為7.3。
(實施例2~實施例8及比較例1~比較例3) 除了以成為表3或表4中記載的含量的方式變更(或不調配)各成分的調配量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獲得實施例2~實施例8及比較例1~比較例3的墨水組成物。再者,在使用多個光聚合性化合物的實施例及比較例中,作為光聚合性化合物,使用了將表3或表4中記載的化合物以表3或表4中記載的調配比率混合而得的混合單體。另外,表3中,實施例5中的HSP距離Δδ1 及Δδ2 是與油酸的HSP距離,實施例6中的HSP距離Δδ1 及Δδ2 是與有機配位體2的HSP距離。
(實施例9) 除了追加0.1 g易璐諾斯(Irganox)1010(季戊四醇四[3-(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苯基)丙酸酯、巴斯夫(BASF)公司製造、商品名)作為酚系抗氧化劑之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獲得實施例9的墨水組成物。
(實施例10) 代替硫醇化合物(EHMP),追加0.1 g作為磷系抗氧化劑的JPE-10(雙(癸基)季戊四醇二亞磷酸酯、城北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商品名)及0.1 g作為酚系抗氧化劑的易璐諾斯(Irganox)1010,除此之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獲得實施例10的墨水組成物。
(實施例11) 除了使用0.1 g作為酚系抗氧化劑的易璐諾斯(Irganox)1010代替硫醇化合物(EHMP)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獲得實施例11的墨水組成物。 (實施例12) 除了使用0.1 g作為磷系抗氧化劑的JPE-10代替硫醇化合物(EHMP)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獲得實施例12的墨水組成物。
<墨水物性評價> (黏度評價) 實施例及比較例的墨水組成物的黏度的評價是藉由使用E型黏度計測定40℃下的黏度來實施。
(噴出性評價) 將墨水組成物調製後,在23℃、50%RH環境下保管1周。對於保管後的墨水組成物,使用噴墨打印機(富士膠片德麥特克斯(Dimatix)公司製造、商品名「DMP-2850」)實施了噴出試驗。在噴出試驗中,在室溫下連續噴出墨水組成物10分鐘。再者,在本噴墨打印機的噴出墨水的頭部形成有16個噴嘴,每一個噴嘴噴出一次的墨水組成物的使用量設為10 pL。用以下標準評價實施例及比較例的墨水組成物的噴出性。 A:連續噴出性非常優異(16個噴嘴中、15個噴嘴以上能夠連續噴出) B:連續噴出性優異(16個噴嘴中、能夠連續噴出的噴嘴數為9個噴嘴以上) C:連續噴出性差(16個噴嘴中、能夠連續噴出的噴嘴數為8個噴嘴以下) D:無法噴出
(分散穩定性評價) 使用LUM GmbH製的離心沈降式分散穩定性分析裝置即LUMiFuge測定氧化鈦的自然沈降速度,作為分散穩定性的指標。將轉速設為4000 rpm使用865 nm的雷射進行測定,求出的氧化鈦的沈降速度除以相對離心加速度,作為自然沈降速度。
<塗膜物性評價> 用旋塗機在大氣中以膜厚成為15 μm的方式將墨水組成物塗佈在玻璃基板上。在氮氣氛下,用使用了主波長395 nm的LED燈的UV照射裝置對塗佈膜以累計光量達到10000 mJ/cm2 的方式照射UV使其硬化,在玻璃基板上形成了包含墨水組成物的硬化物的層(光轉換層)。藉此,獲得了評價用試樣。
(表面均勻性評價) 使用菱化系統的沃特斯肯(Vert Scan)3.0 R4300測定了硬化物表面的Sa值。
<外部量子效率(EQE)的評價> 作為面發光光源,使用CCS股份有限公司製造的藍色LED(峰值發光波長:450 nm)。測定裝置是在大塚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製造的放射分光光度計(商品名「MCPD-9800」)上連接積分球,在藍色LED的上側設置積分球。在藍色LED與積分球之間,插入製作的評價用試樣,測定點亮藍色LED而觀測到的光譜、各波長下的照度。
根據由所述測定裝置測定的光譜及照度,如下所述求出外部量子效率。外部量子效率是表示入射到光轉換層上的光(光子)中多少比例作為螢光被放射到觀測者側的值。因此,該值越大越表示光轉換層的發光特性優異,是重要的評價指標。 EQE(%)=[P1(紅)或P2(綠)]/E(藍)×100
此處,E(藍)、P1(紅)及P2(綠)分別表示以下內容。 E(藍):表示380 nm~490 nm的波長區域中的「照度×波長÷hc」的合計值。 P1(紅):表示590 nm~780 nm波長區域中的「照度×波長÷hc」的合計值。 P2(綠):表示500 nm~650 nm波長區域中的「照度×波長÷hc」的合計值。 該些是相當於觀測到的光子數的值。再者,h表示浦朗克常數(Planck’s constant),c表示光速。
(黏著性評價) 藉由用手指觸摸硬化物表面,調查了表面的黏著性。觸摸硬化物時表面發黏的情況設為B,感覺不到發黏感的情況設為A。
(耐熱試驗) 對實施例1、實施例9、實施例10、實施例11及實施例12的墨水組成物的硬化物進行耐熱試驗。具體而言,將形成有墨水組成物的硬化物的玻璃基板放在加熱到180℃的加熱板上,30分鐘後取出。然後,用所述方法測定了EQE。該耐熱試驗後的EQE越高,表示耐熱性越高。
[表3]
  實施例1 實施例2 實施例3 實施例4 實施例5 實施例6 實施例7 實施例8 實施例9 實施例10 實施例11 實施例12
調配 QD粉體 種類 1 1 1 1 2 3 1 1 1 1 1 1
光散射性粒子分散體 種類 1 1 2 3 4 1 5 6 1 1 1 1
光聚合性化合物 種類 化合物1 PhEM PhEM PhEM PhEM IBOM PhEM PhEM PhEM PhEM PhEM PhEM PhEM
化合物2 LM LM LM LM HDDMA LM LM HDDMA LM LM LM LM
化合物3 HDDMA HDDMA HDDMA HDDMA - HDDMA - - HDDMA HDDMA HDDMA HDDMA
含量 (質量%) QD 24 24 24 24 28 27 24 24 23.8 23.8 24 24
光聚合性化合物 57 57 57 57 56 52 57 57 56.1 56.1 57 57
聚合起始劑 4.0 4.0 4.0 4.0 4.0 4.0 4.0 4.0 4.0 4.0 4.0 4.0
光散射性粒子 3.8 3.8 3.8 3.8 3.8 3.8 3.8 3.8 3.8 3.8 3.8 3.8
高分子分散劑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硫醇化合物 1.0 0.0 1.0 1.0 1.0 1.0 1.0 1.0 1.0 - - -
酚系抗氧化劑 - - - - - - - - 1.0 1.0 1.0 -
磷酸系抗氧化劑 - - - - - - - - - 1.0 - 1.0
光聚合性化合物 含有比率 (質量%) 化合物1 45 45 45 45 94 45 50 50 45 45 45 45
化合物2 20 20 20 20 6 20 50 50 20 20 20 20
化合物3 35 35 35 35 - 35 - - 35 35 35 35
HSP距離 Δδ1 (Mpa)0.5 5.6 5.6 5.6 5.6 4.2 5.1 5.4 5.8 5.6 5.6 5.6 5.6
Δδ2 (Mpa)0.5 7.3 7.3 4.7 15.7 8.4 7.3 7.3 7.3 7.3 7.3 7.3 7.3
墨水物性 黏度(cP) 9.5 9.5 9.5 9.5 9.0 10.5 11.3 13.2 9.5 9.5 9.5 9.5
噴出性 A A C C A A A B A A A A
分散穩定性 沈降速度(um/min.) 0.067 0. 065 0.143 0.157 0.112 0.052 0.066 0.055 0.067 0.067 0.067 0.067
塗膜物性 Sa <0.1um <0.1um <0.1um <0.1um <0.1um <0.1um <0.1um <0.1um <0.1um <0.1um <0.1um <0.1um
EQE 37% 32% 37% 37% 36% 35% 36% 36% 38% 40% 37% 39%
耐熱試驗後的EQE 20% - - - - - - - 30% 33% 28% 21%
黏著性 A A A A A A B A A A A A
[表4]
  比較例1 比較例2 比較例3
調配 QD粉體 種類 1 1 1
光散射性粒子分散體 種類 7 8 9
光聚合性化合物 種類 化合物1 HDDA HDDMA HDDA
化合物2 - - PhEA
化合物3 - - -
含量 (質量%) QD 24 24 24
光聚合性化合物 57 57 57
聚合起始劑 4.0 4.0 4.0
光散射性粒子 3.8 3.8 3.8
高分子分散劑 0.2 0.2 0.2
硫醇化合物 0.0 1.0 1.0
光聚合性化合物 含有比率 (質量%) 化合物1 100 100 70
化合物2 - - 30
化合物3 - - -
HSP距離 Δδ1 (Mpa)0.5 5.4 6.5 5.2
Δδ2 (Mpa)0.5 7.3 7.3 7.3
墨水物性 黏度(cP) 11.3 10.1 13.1
噴出性 A A B
分散穩定性 沈降速度(um/min.) 0.063 0.069 0.068
塗膜物性 Sa 1 μm 1 μm 1 μm
EQE 33% 35% 35%
耐熱試驗後的EQE - - -
黏著性 A A A
10:畫素部 10a:第一畫素部 10b:第二畫素部 10c:第三畫素部 11a:第一發光性奈米晶粒 11b:第二發光性奈米晶粒 12a:第一光散射性粒子 12b:第二光散射性粒子 12c:第三光散射性粒子 13a:第一硬化成分 13b:第二硬化成分 13c:第三硬化成分 20:遮光部 30:光轉換層 40:基材 100:彩色濾光片
圖1是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的彩色濾光片的示意剖面圖。
10:畫素部
10a:第一畫素部
10b:第二畫素部
10c:第三畫素部
11a:第一發光性奈米晶粒
11b:第二發光性奈米晶粒
12a:第一光散射性粒子
12b:第二光散射性粒子
12c:第三光散射性粒子
13a:第一硬化成分
13b:第二硬化成分
13c:第三硬化成分
20:遮光部
30:光轉換層
40:基材
100:彩色濾光片

Claims (15)

  1. 一種墨水組成物,是光轉換層形成用噴墨墨水組成物,其包含: 發光性奈米晶粒、使所述發光性奈米晶粒分散的有機配位體、光聚合性化合物、光散射性粒子、及高分子分散劑,且 所述發光性奈米晶粒的含量以所述墨水組成物的總質量為基準為20質量%以上, 所述光聚合性化合物含有至少兩種含甲基丙烯醯基的化合物。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墨水組成物,其中所述至少兩種含甲基丙烯醯基的化合物包含:具有一個甲基丙烯醯基的單官能含甲基丙烯醯基的化合物、及具有多個甲基丙烯醯基的多官能含甲基丙烯醯基的化合物。
  3. 如請求項1或請求項2所述的墨水組成物,其中所述至少兩種含甲基丙烯醯基的化合物包含: 具有選自由芳香族結構及脂環族結構所組成的群組中的至少一種環狀結構的單官能含甲基丙烯醯基的化合物;以及 25℃下的黏度為6 mPa·s以下的單官能含甲基丙烯醯基的化合物。
  4. 如請求項1至請求項3中任一項所述的墨水組成物,其包含與所述光聚合性化合物的漢森溶解度參數距離Δδ1 為2.0 Mpa0.5 ~7.0 Mpa0.5 的有機配位體。
  5. 如請求項1至請求項4中任一項所述的墨水組成物,其包含與所述高分子分散劑的漢森溶解度參數距離Δδ2 為6.0 Mpa0.5 ~12.0 Mpa0.5 的有機配位體。
  6. 如請求項1至請求項5中任一項所述的墨水組成物,其中以所述墨水組成物的總質量為基準,所述光散射性粒子的含量為10質量%以下。
  7. 如請求項1至請求項6中任一項所述的墨水組成物,其包含選自由硫醇化合物及抗氧化劑所組成的群組中的至少一種。
  8. 如請求項1至請求項7中任一項所述的墨水組成物,其包含選自由硫醇化合物、磷系抗氧化劑及酚系抗氧化劑所組成的群組中的至少一種。
  9. 如請求項1至請求項8中任一項所述的墨水組成物,其包含硫醇化合物及/或磷系抗氧化劑、及酚系抗氧化劑。
  10. 如請求項1至請求項9中任一項所述的墨水組成物,其包含硫醇化合物。
  11. 如請求項7至請求項10中任一項所述的墨水組成物,其中所述硫醇化合物是分子內具有一個硫醇基的化合物。
  12. 一種光轉換層,包括多個畫素部及設置在所述多個畫素部間的遮光部, 所述多個畫素部包括包含如請求項1至請求項11中任一項所述的墨水組成物的硬化物的發光性畫素部。
  13. 如請求項12所述的光轉換層,其包括作為所述發光性畫素部的、 第一發光性畫素部,含有吸收420 nm~480 nm的範圍的波長的光而發出在605 nm~665 nm的範圍具有發光峰值波長的光的發光性奈米晶粒;以及 第二發光性畫素部,含有吸收420 nm~480 nm的範圍的波長的光而發出在500 nm~560 nm的範圍具有發光峰值波長的光的發光性奈米晶粒。
  14. 如請求項12或請求項13所述的光轉換層,其更包括含有光散射性粒子的非發光性畫素部。
  15. 一種彩色濾光片,包括如請求項12至請求項14中任一項所述的光轉換層。
TW109140812A 2019-12-05 2020-11-20 光轉換層形成用噴墨墨水組成物、光轉換層及彩色濾光片 TW20212460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220433 2019-12-05
JP2019220433 2019-12-05
JP2020-025545 2020-02-18
JP2020025545 2020-02-1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24600A true TW202124600A (zh) 2021-07-01

Family

ID=762220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40812A TW202124600A (zh) 2019-12-05 2020-11-20 光轉換層形成用噴墨墨水組成物、光轉換層及彩色濾光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904503B1 (zh)
TW (1) TW202124600A (zh)
WO (1) WO202111188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91080B (zh) * 2021-06-18 2023-08-29 苏州星烁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光转换层油墨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光转换层及滤色器
WO2023021051A1 (en) * 2021-08-20 2023-02-23 Merck Patent Gmbh Composition
WO2023245624A1 (zh) * 2022-06-24 2023-12-28 深圳市邦得凌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 纳米银线光阻剂、触控结构和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027673A1 (en) * 2012-07-25 2014-01-30 Qd Vision, Inc. Method of making components including quantum dots, methods, and products
US9927556B2 (en) * 2015-03-13 2018-03-27 The Board Of Trustees Of The University Of Illinois Nanostructure material methods and devices
KR20180049102A (ko) * 2015-09-24 2018-05-10 쓰리엠 이노베이티브 프로퍼티즈 컴파니 양자점 물품을 위한 매트릭스
CN109803925B (zh) * 2016-10-12 2022-08-09 科迪华公司 利用量子点的显示器件及其喷墨印刷技术
WO2019093140A1 (ja) * 2017-11-10 2019-05-16 Dic株式会社 インク組成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光変換層及びカラーフィルタ
JP7196392B2 (ja) * 2017-11-10 2022-12-27 Dic株式会社 カラーフィルタ用インクジェットインク、光変換層及びカラーフィルタ
CN109021702A (zh) * 2018-07-13 2018-12-18 苏州星烁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量子点墨水以及量子点膜
CN109796812B (zh) * 2018-12-29 2023-01-17 苏州星烁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喷墨打印的量子点分散液以及彩膜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111886A1 (ja) 2021-06-10
JP6904503B1 (ja) 2021-07-14
JPWO2021111886A1 (ja) 2021-1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18109141A (ja) インク組成物、光変換層及びカラーフィルタ
WO2019093140A1 (ja) インク組成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光変換層及びカラーフィルタ
TW202124600A (zh) 光轉換層形成用噴墨墨水組成物、光轉換層及彩色濾光片
JP6838691B2 (ja) インク組成物、光変換層、及びカラーフィルタ
WO2021215254A1 (ja) 光変換層形成用のインク組成物、光変換層及びカラーフィルタ
JP7024383B2 (ja) インク組成物、光変換層及びカラーフィルタ
JP2019086745A (ja) インク組成物、光変換層及びカラーフィルタ
JP7040072B2 (ja) インク組成物、光変換層及びカラーフィルタ
JP7087797B2 (ja) インク組成物、光変換層及びカラーフィルタ
JP7087775B2 (ja) インク組成物、光変換層及びカラーフィルタ
TWI782061B (zh) 墨水組成物及其製造方法、光轉換層及濾色器
JP7331452B2 (ja) 硬化性インク組成物、光変換層及びカラーフィルタ
TW202039711A (zh) 彩色濾光片用噴墨墨水、光轉換層及彩色濾光片
JP2019052242A (ja) インク組成物、光変換層及びカラーフィルタ
JP7367894B2 (ja) インク組成物、光変換層、カラーフィルタおよび光変換フィルム
JP7035400B2 (ja) インク組成物、光変換層及びカラーフィルタ
CN116783267A (zh) 无溶剂量子点组合物、其制备方法以及包含其的固化膜、彩色滤光片和显示装置
TWI839429B (zh) 油墨組成物、光轉換層及濾色器
JP7238445B2 (ja) インク組成物、光変換層、カラーフィルタ及び発光性画素部の形成方法
JP7020014B2 (ja) インク組成物、光変換層及びカラーフィルタ
JP2024049408A (ja) カラーフィルタ用インクジェットインク組成物、硬化物、光変換層、及びカラーフィルタ
TW202235517A (zh) 白色油墨組成物、硬化物、光擴散層及濾色器
TW202146595A (zh) 墨水組成物、硬化物、光轉換層、及彩色濾光片
TW202202581A (zh) 光轉換層形成用油墨組成物之印刷方法、光轉換層之形成方法及洗淨液
JP2020021033A (ja) インク組成物及びその硬化物、光変換層、並びにカラーフィル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