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123419A - 微型元件結構與微型元件顯示裝置 - Google Patents

微型元件結構與微型元件顯示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123419A
TW202123419A TW108144006A TW108144006A TW202123419A TW 202123419 A TW202123419 A TW 202123419A TW 108144006 A TW108144006 A TW 108144006A TW 108144006 A TW108144006 A TW 108144006A TW 202123419 A TW202123419 A TW 202123419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micro device
micro
supporting layer
support lay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440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28583B (zh
Inventor
羅玉雲
吳柏威
梁勝傑
楊翔甯
Original Assignee
錼創顯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錼創顯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錼創顯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814400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28583B/zh
Priority to US16/819,195 priority patent/US11329202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285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28583B/zh
Publication of TW2021234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23419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48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y packages
    • H01L33/58Optical field-shaping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48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y packages
    • H01L33/52Encapsulations
    • H01L33/56Materials, e.g. epoxy or silicone resi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5/00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 H01L25/03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assemblies of rectifier diodes
    • H01L25/04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assemblies of rectifier diodes the devices not having separate containers
    • H01L25/075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assemblies of rectifier diodes the devices not having separate containers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group H01L33/00
    • H01L25/0753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assemblies of rectifier diodes the devices not having separate containers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group H01L33/00 the devices being arranged next to each oth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02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ies
    • H01L33/2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ies with a particular shape, e.g. curved or truncated substrate
    • H01L33/24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ies with a particular shape, e.g. curved or truncated substrate of the light emitting region, e.g. non-planar junc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48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y packages
    • H01L33/52Encapsulations
    • H01L33/54Encapsulations having a particular shap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一種微型元件結構,包括一基板、一微型元件以及一固定結構。微型元件及固定結構配置於基板上。微型元件與基板具有一間距。固定結構包括一第一支撐層與一第二支撐層。微型元件透過固定結構連接至基板上。第一支撐層連接微型元件且位於第二支撐層與微型元件之間。第一支撐層的折射率大於第二支撐層的折射率。

Description

微型元件結構與微型元件顯示裝置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半導體結構,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微型元件結構。
目前微型發光二極體的轉移主要是透過靜電力或磁力等方式,將載體基板上的微型發光二極體轉板至接收基板上。一般來說,微型發光二極體會透過固定結構來固持而使微型發光二極體較容易自載體基板上拾取並運輸與轉移至接收基板上放置,且藉由固定結構來鞏固微型發光二極體於轉板時不會受到其他外因而影響品質。由於目前是使用感光型材料或單層介電質薄膜來製作固定結構,但因微型發光二極體的尺寸變小,而使得固定結構的寬度受限,進而使得固定結構的結構強度較脆弱。因此,如何讓固定結構可以暫時地固持微型發光二極體,且可以更輕易且更有效率地運輸與轉移微型發光二極體於載體基板與接收基板之間,已成為目前業界相當重視的課題之一。
本發明提供一種微型元件結構,其固定結構可具有較佳的結構強度。
本發明的微型元件結構,其包括一基板、一微型元件以及一固定結構。微型元件及固定結構配置於基板上。微型元件與基板具有一間距。固定結構包括一第一支撐層與一第二支撐層。微型元件透過固定結構連接至基板上。第一支撐層連接微型元件且位於第二支撐層與微型元件之間。第一支撐層的折射率大於第二支撐層的折射率。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支撐層於微型元件上的一第一正投影面積大於等於第二支撐層於微型元件上的一第二正投影面積。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二正投影面積與第一正投影面積的比值大於等於0.8且小於等於1。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支撐層於微型元件上的正投影形狀與第二支撐層於微型元件上的正投影形狀共形設置。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二支撐層的厚度大於第一支撐層的厚度。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二支撐層的厚度與第一支撐層的厚度的比值大於1且小於等於2。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固定結構的厚度為T,而第一支撐層的厚度為T1,則T=XT1+YCT1,且X與Y為奇數,而C為一大於1且小於等於2的常數。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支撐層的抗折強度大於第二支撐層的抗折強度。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支撐層的緻密度大於第二支撐層的緻密度。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支撐層的楊氏模量大於第二支撐層的楊氏模量。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微型元件的厚度與固定結構的厚度的比值大於1小於等於30。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支撐層與微型元件的一周圍表面的一夾角介於30度至80度。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固定結構還包括一第三支撐層。第二支撐層位於第三支撐層與第一支撐層之間,而第三支撐層的折射率大於1且小於第一支撐層的折射率與第二支撐層的折射率。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二支撐層於微型元件上的正投影面積大於等於第三支撐層於微型元件上的正投影面積。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支撐層與第二支撐層其中的一者為圖案化支撐層。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微型元件包括一絕緣層,而絕緣層至少覆蓋微型元件的一周圍表面以及部分一底表面。固定結構的第一支撐層直接接觸絕緣層,且絕緣層的折射率不同於第一支撐層的折射率。
本發明的微型元件顯示裝置包括一顯示基板以及至少一微型元件。微型元件配置於顯示基板上並電性連接顯示基板。微型元件包括一配置於顯示基板上的第一型半導體層、一第二型半導體層和一發光層。第一型半導體層上配置有一第一導光層和一第二導光層。第一導光層的折射率大於第二導光層的折射率。第一導光層於顯示基板上的正投影面積大於第二導光層於顯示基板上的正投影面積。
基於上述,在本發明的微型元件結構的設計中,固定結構包括連接微型元件的第一支撐層以及配置於第一支撐層上的第二支撐層。也就是說,本發明的固定結構至少包括二層結構層。藉此設計,可增強固定結構的結構強度。此外,由於連接微型元件的第一支撐層的折射率大於第二支撐層的折射率,後續轉移後因此可提升整體微型元件結構的亮度。
為讓本發明的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本發明的實施例描述微型元件(例如微型發光二極體(Micro LED)或微晶片)的結構,使之準備好拾取及轉移到接收基板。接收基板可例如為顯示基板、發光基板、具諸如電晶體或積體電路(ICs)等功能元件的基板或具其他具線路的基板,但不以此為限。雖然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特定於描述包含p-n二極體的微型發光二極體,但應理解本發明的實施例不限於此,某些實施例亦可應用到其他微型元件,該等元件依此一方式設計成控制執行預定電子功能(例如二極體、電晶體、積體電路)或光子功能(LED、雷射)。
圖1A繪示為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微型元件結構的俯視示意圖。圖1B繪示為圖1A的微型元件結構沿線A-A的剖面示意圖。圖1C繪示為圖1A的微型元件結構沿線B-B的剖面示意圖。請同時參考圖1A、圖1B與圖1C,在本實施例中,微型元件結構100a包括一基板110、一微型元件120a以及一固定結構130a。微型元件120a及固定結構130a皆配置於基板110上。微型元件120a與基板110具有一間距D。此處,微型元件120a與基板110之間的間距D具體化為一空氣間距,藉以調整後續轉移的轉移力。固定結構130a包括一第一支撐層132a與一第二支撐層134a。第一支撐層132a連接微型元件120a且位於第二支撐層134a與微型元件120a之間。特別是,第一支撐層132a的折射率大於第二支撐層134a的折射率。此處,從剖面觀之,微型元件結構100a的微型元件120a的形狀例如是倒梯形,但不以此為限。
詳細來說,第一支撐層132a的材質例如是氮化矽(折射率例如是2.03),而第二支撐層134a的材質例如是二氧化矽(折射率例如是1.46),但第二支撐層134a的材質也可以例如是一有機材料,例如光阻,但不以此為限。再者,本實施例的第一支撐層132a於微型元件120a上的一第一正投影面積A1大於等於第二支撐層134a於微型元件120a上的一第二正投影面積A2。較佳地,第二正投影面積A2與第一正投影面積A1的比值大於等於0.8且小於等於1。若上述的比值大於等於0.8,則可具有較佳的結構強度且轉移後整體的亮度能提升。如圖1A所示,第一支撐層132a於微型元件120a上的正投影面積A1大於第二支撐層134a於微型元件120a上的正投影面積A2,透過此設計增加特定區域正向的集中出光。
於另一微型元件結構100a’的實施例中,如圖1D所示,固定結構130a’的第一支撐層132a’於微型元件120a上的正投影形狀與第二支撐層134a’於微型元件120a上的正投影形狀呈共形設置,除了可以於同一製程中形成外,更可全面增加正向的出光。特別說明的是,第一支撐層132a’於微型元件120a上的正投影面積A1與微型元件120a表面面積的比值小於1大於等於0.8,可集中出光於正中心,避免於後續轉到顯示基板(未繪示)上時,彼此的側光會互相影響。
請再同時參考圖1B與圖1C,在本實施例中,第二支撐層134a的厚度T2大於第一支撐層132a的厚度T1,讓第二支撐層134a提供轉移時足夠的緩衝。較佳地,第二支撐層134a的厚度T2與第一支撐層132a的厚度T1的比值大於1且小於等於2。若上述的比值超過2會使轉移時的斷點較難控制。較佳地,第二支撐層134a的厚度T2與第一支撐層132a的厚度T1的比值為1.3至1.4。更進一步來說,微型元件120a的厚度T3與固定結構130a的厚度T的比值大於1小於等於30。另一方面,固定結構130a的厚度為T,而第一支撐層132a的厚度為T1,則T=XT1+YCT1,且X與Y為奇數,而C為大於1小於等於2的常數。也就是說,當X與Y分別為1時,固定結構130a可具有最薄的厚度。此處,C最佳可為1.3至1.4,可增強固定結構130a的結構強度,後續轉移後可因此提升整體微型元件結構100a的亮度。
於一實施例中,當微型元件120a發出藍光時,則微型元件120a的厚度T3與固定結構130a的厚度T的比值介於1.5至30之間,而微型元件120a的厚度T3與第一支撐層132a的厚度T1的比值介於2.5至55之間,且微型元件120a的厚度T3與第二支撐層134a的厚度T2的比值介於3.5至75之間。
於另一實施例中,當微型元件120a發出綠光時,則微型元件120a的厚度T3與固定結構130a的厚度T的比值介於1.3至30之間,而微型元件120a的厚度T3與第一支撐層132a的厚度T1的比值介於2至45之間,且微型元件120a的厚度T3與第二支撐層134a的厚度T2的比值介於3至65之間。
於又一實施例中,當微型元件120a發出紅光時,則微型元件120a的厚度T3與固定結構130a的厚度T的比值介於1.1至25之間,而微型元件120a的厚度T3與第一支撐層132a的厚度T1的比值介於1.5至40之間,且微型元件120a的厚度T3與第二支撐層134a的厚度T2的比值介於2.5至55之間。由於各種微型元件120a是由不同的磊晶材料和摻雜濃度而組成,透過不同微型元件120a配置不同厚度的固定結構130a,可提升整體微型元件結構100a的出光率。
此外,本實施例的第一支撐層132a的抗折強度大於第二支撐層134a的抗折強度,且第一支撐層132a的緻密度大於第二支撐層134a的緻密度。也就是說,相較於具有較大厚度T2的第二支撐層134a,具有較小厚度T1的第一支撐層132a較硬。換言之,第二支撐層134a相較於第一支撐層132a較柔軟。藉此設計,可使得與微型元件120a接觸的第一支撐層132a提供較佳的支撐力以供後續的轉移。於另一方面,第一支撐層132a的楊氏模量大於第二支撐層134a的楊氏模量,且第一支撐層132a的熱膨脹係數大於第二支撐層134a的熱膨脹係數。藉此設計,可使得後續與轉移裝置(未繪示) 接觸的第二支撐層134a在轉移過程中可提供微型元件120a較佳的緩衝,避免微型元件120a產生損傷。
請再參考圖1B,本實施例的第一支撐層132a與微型元件120a的一周圍表面121的一夾角α介於30度至80度。當夾角α小於30度時,固定結構130a的第一支撐層132a會過度接近接觸微型元件120a而造成後續轉移的困難度。當夾角α大於80度時,固定結構130a的第一支撐層132a會過度遠離微型元件120a而可能使支撐力不夠。
簡言之,在本實施例的微型元件結構100a的設計中,固定結構130a包括連接微型元件120a的第一支撐層132a以及配置於第一支撐層132a上的第二支撐層134a。也就是說,本實施例的固定結構130a至少包括二層結構層。藉此設計,可增強固定結構130a的結構強度。此外,由於連接微型元件120a的第一支撐層132a的折射率大於第二支撐層134a的折射率,後續轉移後因此可提升整體微型元件結構100a的亮度。
請參考圖7,本實施例的微型元件顯示裝置1是由多個微型元件120a會被轉移頭(未繪示)轉到一顯示基板10並電性連接顯示基板10,其中微型元件120a包括一配置於顯示基板10上的第一型半導體層122a、一第二型半導體層126a和一發光層124a。第一型半導體層122a上配置有一第一導光層132和一第二導光層134。換句話說,固定結構130a在轉移的過程中會留下於微型元件120a的部分而形成第一導光層132和一第二導光層134。此處,第一導光層132的折射率大於第二導光層134的折射率,且第一導光層132於顯示基板10上的正投影面積大於第二導光層134於顯示基板10上的正投影面積,可以避免微型元件120a內部的反射,增加特定區域的集中正向出光,不用再另外再做導光層。
在此必須說明的是,下述實施例沿用前述實施例的元件標號與部分內容,其中採用相同的標號來表示相同或近似的元件,並且省略了相同技術內容的說明。關於省略部分的說明可參照前述實施例,下述實施例不再重複贅述。
圖2繪示為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的一種微型元件結構的剖面示意圖。請同時參考圖1B與圖2,本實施例的微型元件結構100b與圖1B的微型元件結構100a相似,兩者的差異在於:從剖面觀之,微型元件結構100b的微型元件120b的形狀為具有階梯狀側壁的倒梯形。此處,固定結構130a配置於微型元件120b的部分側面。微型元件120b進一步包括一第一型半導體層122b,一發光層124b和一第二型半導體層126b。透過具有階梯狀側壁的倒梯形的設計,固定結構130a配置於微型元件120b的部分側面時,可不接觸發光層124b的側面,使固定結構130a在後續轉移時不會損害發光層124b,但又可以因為配置於部分側面而增加支撐力。
圖3A繪示為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的一種微型元件結構的俯視示意圖。圖3B繪示為圖3A的微型元件結構沿線C-C的剖面示意圖。請先同時參考圖1A與圖3A,本實施例的微型元件結構100c與圖1A的微型元件結構100a相似,兩者的差異在於:本實施例的固定結構130c包括一第一支撐層132c、一第二支撐層134c以及一第三支撐層136c,其中第二支撐層134c位於第三支撐層136c與第一支撐層132c之間。特別是,第三支撐層136c的折射率大於1(即大於空氣的折射率),且小於第一支撐層132c的折射率與第二支撐層134c的折射率。更佳的,第三支撐層136c的折射率小於第二支撐層134c,且第二支撐層134c的折射率小於第一支撐層132c的折射率,透過此設計,可以減少微型元件120a出光於內部產生全反射,增加出光效率。在本實施例中,固定結構130c的第一支撐層132c於微型元件120a上具有一第一正投影面積A1’。固定結構130c的第二支撐層134c於微型元件120a上具有一第二正投影面積A2’。固定結構130c的第三支撐層134c於微型元件120a上具有一第三正投影面積A3’。特別是,第一正投影面積A1’、第二正投影面積A2’及第三正投影面積A3’呈逐漸減小。也就是說,固定結構130c的支撐層面積由接近微型元件120a往遠離微型元件120a的方向逐漸減小,以集中提升正向出光。
圖4繪示為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的一種微型元件結構的俯視示意圖。請同時參考圖3A與圖4,本實施例的微型元件結構100d與圖3A的微型元件結構100c相似,兩者的差異在於:此處,第一支撐層132d於微型元件120a上的正投影形狀、第二支撐層134d於微型元件120a上的正投影形狀以及第三支撐層136d於微型元件120a上的正投影形狀呈共形設置。換句話說,第一支撐層132d於微型元件120a上的正投影形狀、第二支撐層134d於微型元件120a上的正投影形狀以及第三支撐層136d於微型元件120a上的正投影形狀呈正投影面積重疊,除了可以於同一製程中形成增加製程良率外,後續轉移後更可以全面提升正向出光。
圖5繪示為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的一種微型元件結構的剖面示意圖。請同時參考圖1C與圖5,本實施例的微型元件結構100e與圖1C的微型元件結構100a相似,兩者的差異在於:本實施例的固定結構130e的第二支撐層134e具體化為圖案化支撐層,其中第二支撐層134e暴露出部分第一支撐層132e。由於第二支撐層134e和第一支撐層132e之間具有空隙,可以轉移過程中可以提供更佳的緩衝空間。於其他未繪示的實施例中,亦可以是固定結構的第一支撐層為圖案化支撐層。也就是說,只要固定結構的第一支撐層與第二支撐層其中的一者為圖案化支撐層,皆屬於本發明所欲保護的範圍。
圖6繪示為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的一種微型元件結構的剖面示意圖。請同時參考圖1B與圖6,本實施例的微型元件結構100f與圖1B的微型元件結構100a相似,兩者的差異在於:本實施例的微型元件120c包括一絕緣層128c,而絕緣層128c至少覆蓋該微型元件120c的一周圍表面123c以及部分一底表面125c。固定結構130a的第一支撐層132a直接接觸絕緣層128c,且絕緣層128c的折射率不同於第一支撐層132a的折射率,可以透過折射率的不同獲得更加的出光。更佳的,絕緣層128c的折射率大於固定結構130a的折射率,以有更佳出光,但並不以此為限。此處,第一支撐層132a的緻密度、抗折強度和楊氏模量大於絕緣層128c,可以提供轉移時更好的支撐。
於另一實施例中,亦可以是絕緣層128c的折射率小於固定結構130a的第一支撐層132a的折射率,而第一支撐層132a的折射率大於第二支撐層134a的折射率,使微型元件結構100f具有更佳的出光效率。
綜上所述,在本發明的微型元件結構的設計中,固定結構包括連接微型元件的第一支撐層以及配置於第一支撐層上的第二支撐層。也就是說,本發明的固定結構至少包括二層結構層。藉此設計,可增強固定結構的結構強度。此外,由於連接微型元件的第一支撐層的折射率大於第二支撐層的折射率,因此可提升整體微型元件結構的亮度。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故本發明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微型元件顯示裝置 10:顯示基板 100a、100a’、100b、100c、100d、100e、100f:微型元件結構 110:基板 120a、120b、120c:微型元件 121:周圍表面 122a、122b:第一型半導體層 123c:周圍表面 124a、124b:微型元件 125c:底表面 126、126b:第二型半導體層 128c:絕緣層 130a、130a’、130c、130d、130e:固定結構 132:第一導光層 132a、132a’、132c、132d、132e:第一支撐層 134:第二導光層 134a、134a’、134c、134d、134e:第二支撐層 136c、136d:第三支撐層 140:緩衝結構層 A1、A1’:第一正投影面積 A2、A2’:第二正投影面積 A3:第三正投影面積 D:間距 T、T1、T2、T3:厚度 α:角度
圖1A繪示為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微型元件結構的俯視示意圖。 圖1B繪示為圖1A的微型元件結構沿線A-A的剖面示意圖。 圖1C繪示為圖1A的微型元件結構沿線B-B的剖面示意圖。 圖1D繪示為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的一種微型元件結構的俯視示意圖。 圖2繪示為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的一種微型元件結構的剖面示意圖。 圖3A繪示為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的一種微型元件結構的俯視示意圖。 圖3B繪示為圖3A的微型元件結構沿線C-C的剖面示意圖。 圖4繪示為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的一種微型元件結構的俯視示意圖。 圖5繪示為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的一種微型元件結構的剖面示意圖。 圖6繪示為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的一種微型元件結構的剖面示意圖。 圖7繪示為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微型元件顯示裝置的剖面示意圖。
100a:微型元件結構
110:基板
120a:微型元件
130a:固定結構
132a:第一支撐層
134a:第二支撐層
A1:第一正投影面積
A2:第二正投影面積

Claims (17)

  1. 一種微型元件結構,包括: 一基板; 一微型元件,配置於該基板上且與該基板具有一間距;以及 一固定結構,配置於該基板上,且包括一第一支撐層與一第二支撐層,其中該微型元件透過該固定結構連接至該基板上,該第一支撐層連接該微型元件且位於該第二支撐層與該微型元件之間,而該第一支撐層的折射率大於該第二支撐層的折射率。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微型元件結構,其中該第一支撐層於該微型元件上的一第一正投影面積大於等於該第二支撐層於該微型元件上的一第二正投影面積。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微型元件結構,其中該第二正投影面積與該第一正投影面積的比值大於等於0.8且小於等於1。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微型元件結構,其中該第一支撐層於該微型元件上的正投影形狀與該第二支撐層於該微型元件上的正投影形狀共形設置。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微型元件結構,其中該第二支撐層的厚度大於該第一支撐層的厚度。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微型元件結構,其中該第二支撐層的厚度與該第一支撐層的厚度的比值大於1且小於等於2。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微型元件結構,其中該固定結構的厚度為T,而該第一支撐層的厚度為T1,則T=XT1+YCT1,且X與Y為奇數,而C為一大於1且小於等於2的常數。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微型元件結構,其中該第一支撐層的抗折強度大於該第二支撐層的抗折強度。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微型元件結構,其中該第一支撐層的緻密度大於該第二支撐層的緻密度。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微型元件結構,其中該第一支撐層的楊氏模量大於該第二支撐層的楊氏模量。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微型元件結構,其中該微型元件的厚度與該固定結構的厚度的比值大於1小於等於30。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微型元件結構,其中該第一支撐層與該微型元件的一周圍表面的一夾角介於30度至80度。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微型元件結構,其中該固定結構還包括一第三支撐層,該第二支撐層位於該第三支撐層與該第一支撐層之間,而該第三支撐層的折射率大於1且小於該第一支撐層的折射率與該第二支撐層的折射率。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的微型元件結構,其中該第二支撐層於該微型元件上的正投影面積大於等於該第三支撐層於該微型元件上的正投影面積。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微型元件結構,其中該第一支撐層與該第二支撐層其中的一者為圖案化支撐層。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微型元件結構,其中該微型元件包括一絕緣層,而該絕緣層至少覆蓋該微型元件的一周圍表面以及部分一底表面,而該固定結構的該第一支撐層直接接觸該絕緣層,且該絕緣層的折射率不同於該第一支撐層的折射率。
  17. 一種微型元件顯示裝置,包括: 一顯示基板;以及 一微型元件,配置於該顯示基板上,並電性連接該顯示基板,該微型元件包括配置於該顯示基板上的一第一型半導體層、一第二型半導體層和一發光層,該第一型半導體層上配置有一第一導光層和一第二導光層,其中該第一導光層的折射率大於該第二導光層的折射率,且該第一導光層於該顯示基板上的正投影面積大於該第二導光層於該顯示基板上的正投影面積。
TW108144006A 2019-12-03 2019-12-03 微型元件結構與微型元件顯示裝置 TWI72858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144006A TWI728583B (zh) 2019-12-03 2019-12-03 微型元件結構與微型元件顯示裝置
US16/819,195 US11329202B2 (en) 2019-12-03 2020-03-16 Micro component structure and micro component display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144006A TWI728583B (zh) 2019-12-03 2019-12-03 微型元件結構與微型元件顯示裝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28583B TWI728583B (zh) 2021-05-21
TW202123419A true TW202123419A (zh) 2021-06-16

Family

ID=760911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44006A TWI728583B (zh) 2019-12-03 2019-12-03 微型元件結構與微型元件顯示裝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1329202B2 (zh)
TW (1) TWI72858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658621B1 (ko) * 2018-12-18 2024-04-1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발광 소자 및 발광 소자의 제조 방법
WO2023039712A1 (zh) * 2021-09-14 2023-03-23 厦门三安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微发光组件、微发光二极管及其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051159C2 (de) * 2000-10-16 2002-09-19 Osram Opto Semiconductors Gmbh LED-Modul, z.B. Weißlichtquelle
US8928021B1 (en) 2013-06-18 2015-01-06 LuxVue Technology Corporation LED light pipe
TWI641128B (zh) * 2017-07-10 2018-11-11 英屬開曼群島商錼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裝置
CN107424524B (zh) 2017-07-25 2020-10-02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微型led显示面板
TWI632694B (zh) * 2017-10-16 2018-08-11 錼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微型發光元件結構
TWI660448B (zh) 2017-12-19 2019-05-21 英屬開曼群島商錼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微型元件結構
US11515456B2 (en) * 2019-02-21 2022-11-29 Innolux Corporation LED with light adjusting layer extending past the LED
CN110277053B (zh) 2019-06-25 2020-12-0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28583B (zh) 2021-05-21
US11329202B2 (en) 2022-05-10
US20210167261A1 (en) 2021-06-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60448B (zh) 微型元件結構
JP2008514027A5 (zh)
TWI686962B (zh) 微型發光元件、結構及其顯示裝置
JP6457713B2 (ja) 発光素子パッケージ
US11404397B2 (en) Display panel
US20110254036A1 (en) Light emitting device,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light emitting device package, and lighting system
TWI728583B (zh) 微型元件結構與微型元件顯示裝置
CN102097563B (zh) 发光器件和发光器件封装
JP2011119739A (ja) 発光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TWI711192B (zh) 發光二極體封裝結構及其製作方法
US20190189495A1 (en) Structure with micro device
TWI455357B (zh) 發光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JP6285573B2 (ja) 発光素子
JP2011091402A (ja) 発光素子、発光素子の製造方法
CN110739378B (zh) 微型元件结构及其显示装置
US20200411739A1 (en) Micro device and micro device display apparatus
KR101039974B1 (ko) 발광소자, 발광 소자 제조방법 및 발광 소자 패키지
TWI813764B (zh) 顯示裝置
TW202040838A (zh) 微型元件及其結構
WO2015080416A1 (ko) 측면 발광 다이오드, 면광원 및 그 제조 방법
TW202042415A (zh) 微型元件
JP5444816B2 (ja) 線状光源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バックライト装置
TW202232749A (zh) 微型發光二極體晶片以及微型發光二極體顯示器
KR102175335B1 (ko) 발광소자
TWI793768B (zh) 微型發光二極體封裝結構與微型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