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122423A - 抗cd73抗體及組合物 - Google Patents

抗cd73抗體及組合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122423A
TW202122423A TW109130508A TW109130508A TW202122423A TW 202122423 A TW202122423 A TW 202122423A TW 109130508 A TW109130508 A TW 109130508A TW 109130508 A TW109130508 A TW 109130508A TW 202122423 A TW202122423 A TW 202122423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ntibody
seq
amino acid
acid sequence
antige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305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麥可 夢拉德 甘道爾
拖賓 吉傑汀
約漢 蘭投
傑可柏森 傑納斯 秀
韓森 蘭迪 威斯
卡蜜拉 佛若利奇
Original Assignee
丹麥商賽門弗鎮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丹麥商賽門弗鎮公司 filed Critical 丹麥商賽門弗鎮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224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22423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16/00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 C07K16/18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 C07K16/28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against receptors, cell surface antigens or cell surface determinants
    • C07K16/2896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against receptors, cell surface antigens or cell surface determinants against molecules with a "CD"-designation,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45/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ctive ingredi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A61K31/00 - A61K41/00
    • A61K45/06Mixtures of active ingredients without chemical characterisation, e.g. antiphlogistics and cardiaca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5/00Antineoplastic ag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16/00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 C07K16/40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enzym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YENZYMES
    • C12Y301/00Hydrolases acting on ester bonds (3.1)
    • C12Y301/03Phosphoric monoester hydrolases (3.1.3)
    • C12Y301/030055'-Nucleotidase (3.1.3.5)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ntigens or antibodies
    • A61K2039/505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ntigens or antibodies comprising antibodi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2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taxonomic origin
    • C07K2317/21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taxonomic origin from primates, e.g. ma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3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aspects of specificity or valency
    • C07K2317/31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aspects of specificity or valency multispecific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3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aspects of specificity or valency
    • C07K2317/34Identification of a linear epitope shorter than 20 amino acid residues or of a conformational epitope defined by amino acid residu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5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immunoglobulin fragments
    • C07K2317/56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immunoglobulin fragments variable (Fv) region, i.e. VH and/or VL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5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immunoglobulin fragments
    • C07K2317/56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immunoglobulin fragments variable (Fv) region, i.e. VH and/or VL
    • C07K2317/565Complementarity determining region [CD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7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effect upon binding to a cell or to an antigen
    • C07K2317/76Antagonist effect on antigen, e.g. neutralization or inhibition of bind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9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pharmaco)kinetic aspects or by stability of the immunoglobulin
    • C07K2317/92Affinity (KD), association rate (Ka), dissociation rate (Kd) or EC50 value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Proteomics, Peptides & Aminoacids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Zoology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Antibodies Or Antigens For Use As Internal Diagnostic Agents (AREA)
  • Peptides Or Proteins (AREA)
  • 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By Using Micro-Organisms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 Medicines That Contain Protein Lipid Enzymes And Other Medicin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關於抗CD73抗體及使用其治療與CD73活性相關之疾病及病症(例如,癌症)之方法。

Description

抗CD73抗體及組合物
腫瘤細胞係由影響腫瘤形成之各步驟之複雜微環境(腫瘤微環境或TME)包圍。在TME中,免疫調節因子(諸如腺苷)之增加之濃度幫助腫瘤細胞克服宿主抗腫瘤免疫反應。
腺苷結合至表現於各種免疫細胞(諸如CD4+ 及CD8+ T細胞及自然殺傷(NK)細胞)上之四種不同受體(AR)。此等嘌呤型G蛋白偶合受體A1R、A2AR、A2BR及A3R各顯示獨特之特性及細胞及組織分佈。腺苷對AR之結合抑制T細胞及NK細胞之抗腫瘤反應,及亦促進免疫抑制細胞(諸如調節T細胞(Treg)及髓樣衍生之抑制細胞(MDSC))之發展及活化,因此促進癌症進展。除腺苷受體之免疫調節作用外,其等傳訊亦可直接影響癌細胞存活及增殖。
腺苷在TME中之積聚係由細胞表面酶CD73及CD39介導,其等以將胞外ATP轉化為腺苷之途徑起作用。CD73 (亦稱為5'-NT)係由兩個65 kD亞基經由α-螺旋連接子連接成同二聚體構成之胞外酶。由許多癌細胞過表現,CD73尤其在腫瘤低氧條件下介導5'-AMP水解為腺苷。研究已顯示CD73之高表現導致各種癌症諸如三陰性乳癌、肺癌、卵巢癌、腎癌、胃癌及黑色素瘤之較差預後。CD73之抑制可為癌症療法之有效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靶向CD73之新穎重組抗體,及包含此等抗體中之一或多者之醫藥組合物,及該等抗體及醫藥組合物於治療癌症之用途。相較於針對此等癌症之目前可用之治療,包括抗體治療,審慎考慮本文描述之抗體及組合物可單獨或與另一癌症治療劑組合提供極佳之臨床反應。
在一些態樣中,本發明提供抗CD73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其中該抗體與包含以下之抗體結合至人類CD73之相同抗原決定基: a)     包含SEQ ID NO: 9及41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HC)及包含SEQ ID NO: 13及42之胺基酸序列之輕鏈(LC); b)     包含SEQ ID NO: 10及41之胺基酸序列之HC及包含SEQ ID NO: 14及42之胺基酸序列之LC; c)     包含SEQ ID NO: 11及41之胺基酸序列之HC及包含SEQ ID NO: 15及42之胺基酸序列之LC;或 d)     包含SEQ ID NO: 12及41之胺基酸序列之HC及包含SEQ ID NO: 16及42之胺基酸序列之LC。
在某些實施例中,該抗體之重鏈包含: i) 分別包含SEQ ID NO: 17至19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互補決定區(H-CDR)-1-3; ii)     包含與SEQ ID NO: 9之胺基酸序列至少90%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可變域(VH); iii)    包含SEQ ID NO: 9之胺基酸序列之VH;或 iv)    包含SEQ ID NO: 9及41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HC); 及該抗體之輕鏈包含: i) 分別包含SEQ ID NO: 20至22之胺基酸序列之輕鏈互補決定區(L-CDR)-1-3; ii)     包含與SEQ ID NO: 13之胺基酸序列至少90%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之輕鏈可變域(VL); iii)    包含SEQ ID NO: 13之胺基酸序列之VL;或 iv)    包含SEQ ID NO: 13及42之胺基酸序列之輕鏈(LC)。
在某些實施例中,該抗體之重鏈包含: i) 分別包含SEQ ID NO: 23至25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互補決定區(H-CDR)-1-3; ii)     包含與SEQ ID NO: 10之胺基酸序列至少90%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可變域(VH); iii)    包含SEQ ID NO: 10之胺基酸序列之VH;或 iv)    包含SEQ ID NO: 10及41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HC); 及該抗體之輕鏈包含: i) 分別包含SEQ ID NO: 26至28之胺基酸序列之輕鏈互補決定區(L-CDR)-1-3; ii)     包含與SEQ ID NO: 14之胺基酸序列至少90%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之輕鏈可變域(VL); iii)    包含SEQ ID NO: 14之胺基酸序列之VL;或 iv)    包含SEQ ID NO: 14及42之胺基酸序列之輕鏈(LC)。
在某些實施例中,該抗體之重鏈包含: i) 分別包含SEQ ID NO: 29至31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互補決定區(H-CDR)-1-3; ii)     包含與SEQ ID NO: 11之胺基酸序列至少90%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可變域(VH); iii)    包含SEQ ID NO: 11之胺基酸序列之VH;或 iv)    包含SEQ ID NO: 11及41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HC); 及該抗體之輕鏈包含: i) 分別包含SEQ ID NO: 32至34之胺基酸序列之輕鏈互補決定區(L-CDR)-1-3; ii)     包含與SEQ ID NO: 15之胺基酸序列至少90%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之輕鏈可變域(VL); iii)    包含SEQ ID NO: 15之胺基酸序列之VL;或 iv)    包含SEQ ID NO: 15及42之胺基酸序列之輕鏈(LC)。
在某些實施例中,該抗體之重鏈包含: i) 分別包含SEQ ID NO: 35至37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互補決定區(H-CDR)-1-3; ii)     包含與SEQ ID NO: 12之胺基酸序列至少90%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可變域(VH); iii)    包含SEQ ID NO: 12之胺基酸序列之VH;或 iv)    包含SEQ ID NO: 12及41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HC); 及該抗體之輕鏈包含: i) 分別包含SEQ ID NO: 38至40之胺基酸序列之輕鏈互補決定區(L-CDR)-1-3; ii)     包含與SEQ ID NO: 16之胺基酸序列至少90%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之輕鏈可變域(VL); iii)    包含SEQ ID NO: 16之胺基酸序列之VL;或 iv)    包含SEQ ID NO: 16及42之胺基酸序列之輕鏈(LC)。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發明提供抗CD73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其中該抗體包含以下之H-CDR1-3及L-CDR1-3胺基酸序列: a)     分別SEQ ID NO: 17至22; b)     分別SEQ ID NO: 23至28; c)     分別SEQ ID NO: 29至34;或 d)     分別SEQ ID NO: 35至40。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發明提供抗CD73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其中該抗體包含與以下之胺基酸序列至少90%一致性之重鏈可變域胺基酸序列及輕鏈可變域胺基酸序列: a)     分別SEQ ID NO: 9及13; b)     分別SEQ ID NO: 10及14; c)     分別SEQ ID NO: 11及15;或 d)     分別SEQ ID NO: 12及16。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發明提供抗CD73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其中該抗體包含包括以下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可變域及輕鏈可變域: a)     分別SEQ ID NO: 9及13; b)     分別SEQ ID NO: 10及14; c)     分別SEQ ID NO: 11及15;或 d)     分別SEQ ID NO: 12及16。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發明提供包含以下之抗CD73抗體: a)     包含SEQ ID NO: 9及41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HC)及包含SEQ ID NO: 13及42之胺基酸序列之輕鏈(LC); b)     包含SEQ ID NO: 10及41之胺基酸序列之HC及包含SEQ ID NO: 14及42之胺基酸序列之LC; c)     包含SEQ ID NO: 11及41之胺基酸序列之HC及包含SEQ ID NO: 15及42之胺基酸序列之LC;或 d)     包含SEQ ID NO: 12及41之胺基酸序列之HC及包含SEQ ID NO: 16及42之胺基酸序列之LC。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發明提供結合至人類CD73上之抗原決定基之抗CD73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該抗原決定基包含: a)     SEQ ID NO: 43之胺基酸殘基R73、R109及D168; b)     SEQ ID NO: 43之胺基酸殘基R109;或 c)     SEQ ID NO: 43之胺基酸殘基I301、S302及H304。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發明提供結合至人類CD73上之抗原決定基之抗CD73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該抗原決定基包含: a)     SEQ ID NO: 43之胺基酸殘基27至31、61至75及161至170; b)     SEQ ID NO: 43之胺基酸殘基61至70及161至170;或 c)     SEQ ID NO: 43之胺基酸殘基27至31、266至270及291至305。
在某些實施例中,本文描述之抗CD73抗體或抗原結合部分具有選自以下之至少一種性質: a)     活體外抑制可溶性CD73之活性; b)     活體外抑制Calu-6細胞上之CD73之活性; c)     活體外抑制H292細胞上之CD73之活性; d)     特異性結合至表現於CHO-S細胞上之人類及食蟹猴CD73; e)     以藉由SPR量測之1 nM或更小之KD 結合至人類CD73之ECD; f) 以藉由SPR量測之0.7 nM或更小之KD 結合至食蟹猴CD73之ECD; g)     不與歐樂利尤單抗(oleclumab)、CPX006及/或11E1結合至CD73之相同抗原決定基; h)     以產生1:1複合物之方式結合CD73同二聚體上之抗原決定基; i) 比歐樂利尤單抗更有效活體外抑制可溶性CD73活性; j) 活體外抑制Calu-6、H292及Cynom-K1細胞上之CD73活性; k)     活體外抑制Calu-6、NCI-H1775、KYSE-30及Capan-2細胞上之CD73活性; l) 活體外抑制MDA-MB-231及MDA-MB-468細胞之存活及/或增殖; m)    活體外抑制初級CD4+ 及CD8+ T細胞及CD19+ B細胞上之CD73活性; n)     活體外恢復CD4+ T細胞之增殖; o)     活體外活化CD4+ 及CD8+ T細胞; p)     與抗PD-1抗體組合,在單向混合淋巴細胞反應(MLR)中,在AMP之存在下恢復T細胞增殖; q)     與抗PD-1抗體組合,在單向MLR中,在AMP之存在下增強T細胞活化; r) 於活體外不會刺激B細胞活化; s) 於活體外不會使H292細胞中之CD73濃度下降25%以上; t) 在從植入A375細胞之PBMC人類化小鼠獲得之腫瘤中抑制CD73活性; u)     在植入MDA-MB-231細胞之NOD-scid小鼠中於活體內抑制腫瘤生長; v)在植入Calu-6細胞之PBMC人類化小鼠中於活體內抑制腫瘤生長;及 w)在植入A375細胞之PBMC人類化小鼠中於活體內抑制腫瘤生長。 在特定實施例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部分具有該等性質中之至少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或所有23種。
在某些實施例中,本文描述之抗CD73抗體或抗原結合部分係IgG,諸如IgG1 。該抗體可包含至少一個突變於FC 區中。例如,該抗體可為IgG1 且包含突變於重鏈胺基酸位置234及235之一或多者中,重鏈胺基酸位置234及235係根據IMGT® 編號方案編號。在特定實施例中,於位置234及235之胺基酸殘基中之一或兩者係自Leu突變至Ala。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發明提供包含本文描述之抗CD73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及醫藥上可接受之賦形劑之醫藥組合物。在某些實施例中,該醫藥組合物可進一步包含免疫刺激劑、疫苗、化學治療劑、抗腫瘤藥、抗血管生成劑、酪胺酸激酶抑制劑及CD73路徑抑制劑中之一或多者。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發明提供經分離之核酸分子,其包含編碼本文描述之抗CD73抗體或抗原結合部分之重鏈或其抗原結合部分之核苷酸序列,或編碼本文描述之抗CD73抗體或抗原結合部分之輕鏈或其抗原結合部分之核苷酸序列或兩者。在某些實施例中,該核酸分子可包含SEQ ID NO: 1至8中任何一者之核苷酸序列。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發明提供載體,其包含本文描述之經分離之核酸分子,其中該載體進一步包含表現控制序列。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發明提供宿主細胞,其包含編碼本文描述之抗CD73抗體或抗原結合部分之重鏈或其抗原結合部分之核苷酸序列,及編碼本文描述之抗CD73抗體或抗原結合部分之輕鏈或其抗原結合部分之核苷酸序列。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發明提供用於產生抗CD73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之方法,其包括提供本文描述之宿主細胞,在適用於表現該抗體或部分之條件下培養該宿主細胞,及分離所得抗體或部分。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發明提供雙特異性結合分子,其包含一或兩種不同之本文描述之抗CD73抗體之抗原結合部分。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發明提供用於降低有需要之病患之CD73活性之方法,其包括向該病患投與治療有效量之本文描述之抗CD73抗體或抗原結合部分、醫藥組合物或雙特異性結合分子。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發明提供用於增加有需要之病患之CD4+ T細胞增殖之方法,其包括向該病患投與治療有效量之本文描述之抗CD73抗體或抗原結合部分、醫藥組合物或雙特異性結合分子。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發明提供用於刺激有需要之病患之免疫系統之方法,其包括向該病患投與治療有效量之本文描述之抗CD73抗體或抗原結合部分、醫藥組合物或雙特異性結合分子。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發明提供用於治療病患之癌症之方法,其包括向該病患投與治療有效量之本文描述之抗CD73抗體或抗原結合部分、醫藥組合物或雙特異性結合分子。在某些實施例中,該癌症起源於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之組織:皮膚、肺、腸、結腸、卵巢、腦、前列腺、腎、軟組織、造血系統、頭頸、肝、骨、膀胱、乳房、胃、子宮、子宮頸及胰臟。在某些實施例中,該癌症係黑色素瘤、頭頸癌、乳癌、膀胱癌、非小細胞肺癌、胰臟癌、卵巢癌、腎細胞癌、前列腺癌、結腸直腸癌、膽管癌、甲狀腺癌或睪丸癌。
在某些實施例中,本文描述之治療進一步包括向病患投與免疫刺激劑、疫苗、化學治療劑、抗腫瘤藥、抗血管生成劑、酪胺酸激酶抑制劑、CD73路徑抑制劑或放射療法。
在一些態樣中,本發明提供本文描述之抗CD73抗體或抗原結合部分、醫藥組合物或雙特異性結合分子之用途,其用於製造用於以下之藥劑: a)     降低病患之CD73活性; b)     增加病患之CD4+ T細胞增殖; c)     刺激病患之免疫系統;或 d)     治療病患之癌症。
在一些態樣中,本發明提供本文描述之抗CD73抗體或抗原結合部分、醫藥組合物或雙特異性結合分子,其用於: a)降低病患之CD73活性; b)增加病患之CD4+ T細胞增殖; c)刺激病患之免疫系統;或 d)     治療病患之癌症。
在下文之實施方式中,本發明之其他特徵、目的及優點係顯而易見的。然而,應瞭解該實施方式儘管指示本發明之實施例及態樣,但僅藉助於闡述而非限制給定。熟習此項技術者自該實施方式將明白於本發明之範圍內之各種變化及修飾。
相關申請案之交叉參考
本申請案主張2019年9月6日申請之美國臨時專利申請案62/896,908之優先權,其揭示內容係以全文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 序列表
本申請案含有已以ASCII形式電子提交及係以全文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之序列表。該序列表之電子副本,於2020年9月1日創建,命名為022675_WO055_SL.txt及大小為30,355字節。
本發明提供可用於抑制病患(諸如癌症病患)中之CD73活性之新穎抗人類CD73抗體。除非本文另有規定,否則如本文使用,「CD73」係指人類CD73。如下文顯示,人類CD73多肽序列可在UniProt登錄編號P21589(5NTD_HUMAN) (SEQ ID NO: 43)下獲得:
Figure 02_image001
如本文使用,術語「抗體」 (Ab)或「免疫球蛋白」 (Ig)係指包含由雙硫鍵相互連接之兩個重(H)鏈(約50至70 kDa)及兩個輕(L)鏈(約25 kDa)之四聚體。各重鏈包含重鏈可變域(VH)及重鏈恆定區(CH)。各輕鏈包含輕鏈可變域(VL)及輕鏈恆定區(CL)。該等VH及VL域可進一步細分為高變區,稱為「互補決定區」 (CDR),穿插更保守之區域,稱為「框架區」 (FR)。各VH及VL包含三個CDR (H-CDR在本文中指來自重鏈之CDR;及L-CDR在本文中指來自輕鏈之CDR)及四個FR,自胺基端至羧基端以下列順序排列:FR1、CDR1、FR2、CDR2、FR3、CDR3、FR4。胺基酸編號及FR及CDR區在重鏈或輕鏈中之分配可根據IMGT® 定義(EU編號;Lefranc等人,Dev Comp Immunol 27(1):55-77 (2003));或Kabat之定義,S equences o f Proteins of immunological Interest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Bethesda, MD (1987及1991));Chothia & Lesk, J. Mol. Biol. 196:901-917 (1987);Chothia等人,Nature 342:878-883 (1989);MacCallum等人,J. Mol. Biol. 262:732-745 (1996);或Honegger及Plückthun, J. Mol. Biol. 309(3):657-70 (2001)。
術語「重組抗體」係指自包含編碼抗體之核苷酸序列之細胞或細胞系表現之抗體,其中該(等)核苷酸序列係不與該細胞天然相關聯。
術語「經分離之蛋白」、「經分離之多肽」或「經分離之抗體」係指以下之蛋白質、多肽或抗體:由於其衍生起源或來源(1)不與以其天然狀態伴隨其之天然相關聯之組分天然相關聯,(2)不含來自相同物種之其他蛋白質,(3)由來自不同物種之細胞表現及/或(4)不存在自然中。因此,於不同於來自其天然起源之細胞之細胞系統中化學合成或合成之多肽將「分離」自其天然相關聯之組分。蛋白質亦可藉由使用此項技術中熟知的蛋白質純化技術分離而呈現大體上不含天然相關聯之組分。
術語「親和力」係指抗原與抗體之間的吸引力之量度。抗體針對抗原之內在吸引力係通常表示為特定抗體-抗原相互作用之結合親和力平衡常數(KD )。當KD 係≤1 mM,較佳≤ 100 nM時,據認為抗體特異性結合至抗原。KD 結合親和力常數可(例如)藉由表面電漿子共振(BIAcoreTM )或生物層干涉術,例如使用來自IBIS Technologies之IBIS MX96 SPR系統或來自ForteBio之OctetTM 系統量測。
如本文使用之術語「抗原決定基」係指特異性結合至抗體或相關分子(諸如雙特異性結合分子)之抗原之一部分(決定子)。抗原決定性決定子一般由分子(諸如胺基酸或醣或糖側鏈)之化學活性表面基團構成,且一般具有特定三維結構特性,及特定電荷特性。抗原決定基可為「線性」或「構象」。在線性抗原決定基中,蛋白質(例如,抗原)與相互作用之分子(諸如抗體)之間的所有相互作用點沿該蛋白質之一級胺基酸序列線性發生。在構象抗原決定基中,相互作用點之發生跨越一級胺基酸序列中彼此分離之蛋白質上之胺基酸殘基。判定抗原上之所需抗原決定基後,可使用此項技術中熟知的技術產生該抗原決定基之抗體。例如,線性抗原決定基之抗體可(例如)藉由使用具有線性抗原決定基之胺基酸殘基之肽免疫動物產生。構象抗原決定基之抗體可(例如)藉由使用含有該構象抗原決定基之相關胺基酸殘基之微域免疫動物產生。特定抗原決定基之抗體亦可(例如)藉由使用受關注之靶分子(例如,CD73)或其相關部分免疫動物產生,然後針對與該抗原決定基之結合篩選。
吾人可藉由使用此項技術中已知的方法判定抗體是否與本發明之抗CD73抗體結合至相同抗原決定基或競爭結合,該等方法包括(但不限於)競爭分析、抗原決定基分倉及丙胺酸掃描。在一些實施例中,吾人容許本發明之抗CD73抗體在飽和條件下結合至CD73,及然後量測測試抗體結合至CD73之能力。若測試抗體可與參考抗CD73抗體同時結合至CD73,則相較於該參考抗CD73抗體,該測試抗體結合至不同抗原決定基。然而,若測試抗體無法同時結合至CD73,則該測試抗體結合至相同抗原決定基、重疊之抗原決定基或非常接近本發明之抗CD73抗體結合之抗原決定基之抗原決定基。此實驗可使用(例如) ELISA、RIA、BIACORETM 、SPR、生物層干涉術或流式細胞分析技術進行。為測試抗CD73抗體是否與另一抗CD73抗體交叉競爭,吾人可在兩個方向上使用上文描述之競爭方法,即,判定已知抗體是否阻斷測試抗體且反之亦然。此等交叉競爭實驗可(例如)使用IBIS MX96 SPR儀器或OctetTM 系統進行。
術語「人類抗體」係指其中可變域及恆定區序列係自人類序列衍生之抗體。該術語包含具有自類基因衍生但已經修飾,例如以降低免疫原性、增加親和力及/或增加穩定性之序列之抗體。此外,該術語包含在非人類細胞中重組產生之抗體,其等可賦予人類細胞非典型之醣化。該術語亦包含在具有人類抗體基因之轉基因非人類生物體(例如,OmniRat® 大鼠)中產生之抗體。
如本文使用,術語抗體之「抗原結合部分」 (或簡稱「抗體部分」)係指保留特異性結合至抗原(例如,人類CD73或其部分)之能力之抗體之一或多個部分或片段。已顯示全長抗體之某些片段可進行該抗體之抗原結合功能。術語「抗原結合部分」內包含之結合片段之實例包括(i) Fab片段:由VL、VH、CL及CH1域構成之單價片段;(ii) F(ab')2片段:包含兩個Fab片段由雙硫鍵在鉸鏈區連接之二價片段;(iii)由VH及CH1域構成之Fd片段;(iv)由抗體之單臂之VL及VH域構成之Fv片段,(v)由VH域構成之dAb片段;及(vi)可特異性結合至抗原之分離互補決定區(CDR)。此外,儘管Fv片段之兩個域VL及VH係由不同基因編碼,但其等可使用重組方法由合成連接子連接,該合成連接子使得其等可製備成其中該等VL及VH域配對以形成單價分子(稱為單鏈Fv (scFv)之單蛋白鏈。包含VH及/或VL之抗原-結合分子亦於本發明內。在VH之情況下,該分子亦可包含CH1、鉸鏈、CH2或CH3區中之一或多者。此等單鏈抗體亦意欲包含於術語抗體之「抗原結合部分」內。亦包含單鏈抗體之其他形式(諸如雙功能抗體)。雙功能抗體係其中VH及VL域表現於單多肽鏈上,但使用連接子之二價雙特異性抗體,該連接子太短以至於不容許在相同鏈上之兩個域之間配對,藉此迫使該等域與另一鏈之互補域配對及產生兩個抗原-結合位點。
抗體部分(諸如Fab及F(ab')2 片段)可使用習知技術(諸如全抗體之木瓜蛋白酶或胃蛋白酶消化)自全抗體製備。此外,抗體、抗體部分及免疫黏附分子可使用標準重組DNA技術(例如,如本文描述之技術)獲得。
抗CD73抗體之類別(同型)及子類可藉由此項技術中已知的任何方法判定。一般而言,抗體之類別及子類可使用對抗體之特定類別及子類具特異性之抗體判定。此等抗體係市售。該類別及子類可藉由ELISA或西方墨點轉漬法及其他技術判定。或者,該類別及子類可藉由定序該等抗體之重鏈及/或輕鏈之恆定區之所有或一部分,將其等胺基酸序列與免疫球蛋白之各種類別及子類之已知胺基酸序列比較,及判定該等抗體之類別及子類來判定。
除非本文另有指示,否則本發明中提及之所有抗體胺基酸殘基編號係彼等在IMGT® 編號方案(EU編號)下者。 抗CD73抗體
本發明提供針對CD73之抗體及其抗原結合部分。在一特定實施例中,本文揭示之抗體係自可產生由重排人類抗體基因編碼之抗體之轉基因動物(例如,大鼠)產生之人類抗體。在某些實施例中,該等人類抗體可含有某些突變,例如,以改變引子衍生之突變使其突變回種系序列(參見,例如,表1中之「Symplex校正之」變體序列)。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發明之抗CD73抗體在Fc區中具有「LALA」突變(L234A/L235A)。此等突變減弱該等抗體對人類FcγR (Fc γ受體)之結合。此等抗體係有利的,因為其等具有低程度之次級效應物功能且不耗盡效應物T細胞或靶向其他非惡性細胞。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CD73抗體或抗原結合部分與包含以下之抗體競爭或交叉競爭結合至人類CD73,或結合至人類CD73之相同抗原決定基: a)     具有 SEQ ID NO: 9及41之胺基酸序列之HC及具有SEQ ID NO: 13及42之胺基酸序列之LC; b)     具有SEQ ID NO: 10及41之胺基酸序列之HC及具有SEQ ID NO: 14及42之胺基酸序列之LC; c)     具有SEQ ID NO: 11及41之胺基酸序列之HC及具有SEQ ID NO: 15及42之胺基酸序列之LC;或 d)     具有SEQ ID NO: 12及41之胺基酸序列之HC及具有SEQ ID NO: 16及42之胺基酸序列之LC。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CD73抗體或抗原結合部分具有SEQ ID NO: 19、25、31或37之重鏈CDR3 (H-CDR3)胺基酸序列。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CD73抗體或抗原結合部分具有分別包含SEQ ID NO: 17至19、23至25、29至31或35至37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CDR1-3 (H-CDR1-3)。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CD73抗體或抗原結合部分具有與SEQ ID NO: 9至12中之任何一者之胺基酸序列至少90%、92%、95%、96%、97%、98%或99%一致性之重鏈可變域(VH)胺基酸序列。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CD73抗體或抗原結合部分具有包含SEQ ID NO: 9至12中之任何一者之胺基酸序列之VH。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CD73抗體具有與SEQ ID NO: 9至12中之任何一者之胺基酸序列至少90%、92%、95%、96%、97%、98%或99%一致性之VH胺基酸序列;及與SEQ ID NO: 41之胺基酸序列至少90%、92%、95%、96%、97%、98%或99%一致性之重鏈恆定區胺基酸序列。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CD73抗體包含SEQ ID NO: 9至12中之任何一者之VH胺基酸序列及SEQ ID NO: 41之重鏈恆定區胺基酸序列。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CD73抗體或抗原結合部分具有SEQ ID NO: 22、28、34或40之輕鏈CDR3 (L-CDR3)胺基酸序列。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CD73抗體或抗原結合部分具有分別包含SEQ ID NO: 20至22、26至28、32至34或38至40之胺基酸序列之輕鏈CDR1-3 (L-CDR1-3)。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CD73抗體或抗原結合部分具有與SEQ ID NO: 13至16中之任何一者之胺基酸序列至少90%、92%、95%、96%、97%、98%或99%一致性之輕鏈可變域(VL)胺基酸序列。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CD73抗體或抗原結合部分具有包含SEQ ID NO: 13至16中之任何一者之胺基酸序列之VL。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CD73抗體具有與SEQ ID NO: 13至16中之任何一者之胺基酸序列至少90%、92%、95%、96%、97%、98%或99%一致性之VL胺基酸序列;及與SEQ ID NO: 42之胺基酸序列至少90%、92%、95%、96%、97%、98%或99%一致性之輕鏈恆定區胺基酸序列。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CD73抗體包含SEQ ID NO: 13至16中之任何一者之VL胺基酸序列及SEQ ID NO: 42之輕鏈恆定區胺基酸序列。
在某些實施例中,該抗CD73抗體包含上文描述之重鏈中之任何一者及上文描述之輕鏈中之任何一者。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發明之抗CD73抗體或抗原結合部分包含以下之H-CDR1-3及L-CDR1-3胺基酸序列: a)     分別SEQ ID NO: 17至22; b)     分別SEQ ID NO: 23至28; c)     分別SEQ ID NO: 29至34;或 d)     分別SEQ ID NO: 35至40。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發明之抗CD73抗體或抗原結合部分包含與以下之胺基酸序列相同80%、85%、90%、91%、92%、93%、94%、95%、96%、97%、98%或99%之VH及VL: a)     分別SEQ ID NO: 9及13; b)     分別SEQ ID NO: 10及14; c)     分別SEQ ID NO: 11及15;或 d)     分別SEQ ID NO: 12及16。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發明之抗CD73抗體或抗原結合部分包含包括以下之胺基酸序列之VH及VL: a)     分別SEQ ID NO: 9及13; b)     分別SEQ ID NO: 10及14; c)     分別SEQ ID NO: 11及15;或 d)     分別SEQ ID NO: 12及16。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發明之抗CD73抗體包含: a)     具有SEQ ID NO: 9及41之胺基酸序列之HC及具有SEQ ID NO: 13及42之胺基酸序列之LC; b)     具有SEQ ID NO: 10及41之胺基酸序列之HC及具有SEQ ID NO: 14及42之胺基酸序列之LC; c)     具有SEQ ID NO: 11及41之胺基酸序列之HC及具有SEQ ID NO: 15及42之胺基酸序列之LC;或 d)     具有SEQ ID NO: 12及41之胺基酸序列之HC及具有SEQ ID NO: 16及42之胺基酸序列之LC。
本發明亦提供與抗體21028、21046、21127或21163競爭或交叉競爭結合,或結合至相同抗原決定基之抗CD73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發明之抗CD73抗體或抗原結合部分包含抗體21028、21046、21127或21163之H-CDR1-3及L-CDR1-3胺基酸序列。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發明之抗CD73抗體或抗原結合部分包含胺基酸序列分別與抗體21028、21046、21127或21163之VH及VL至少90%一致性之VH及VL。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發明之抗CD73抗體或抗原結合部分包含分別為抗體21028、21046、21127或21163之VH及VL之VH及VL。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發明之抗CD73抗體係抗體21028、21046、21127或21163,或與該抗體具有相同胺基酸序列之抗體。
藉由本文描述之方法獲得之抗CD73抗體之類別可以另一類別或子類改變或轉換。在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中,編碼VL或VH之核酸分子係使用此項技術中熟知的方法分離,使得其不包括分別編碼CL或CH之核酸序列。然後將編碼VL或VH之核酸分子以操作方式連接至編碼來自不同類別之免疫球蛋白分子之分別CL或CH之核酸序列。如上文描述,此可使用包含CL或CH序列之載體或核酸分子達成。例如,最初為IgM之抗CD73抗體可類別轉換為IgG。此外,該類別轉換可用於將一種IgG子類轉化為另一種,例如,自IgG1 轉化為IgG2 。可將κ輕鏈恆定區改變(例如)為λ輕鏈恆定區,或反之亦然。用於產生具有所需Ig同型之本發明之抗體之例示性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分離編碼抗CD73抗體之重鏈之核酸分子及編碼抗CD73抗體之輕鏈之核酸分子,獲得該重鏈之可變域,將重鏈之可變域之編碼序列與所需同型之重鏈之恆定區之編碼序列拼接,在細胞中表現由拼接序列編碼之輕鏈及重鏈,及收集具有所需同型之抗CD73抗體。
本發明之抗CD73抗體可為IgG、IgM、IgE、IgA或IgD分子,但通常為IgG同型,例如,IgG子類IgG1 、IgG2 a或IgG2 b、IgG3 或IgG4 之抗體。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為同型子類IgG1 之抗體。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為同型子類IgG2 之抗體。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CD73抗體在Fc區中可包含至少一個突變。已知許多不同之Fc突變,其中此等突變改變該抗體之效應物功能。例如,在許多情況下,需減少或消除效應物功能,例如,其中配體/受體相互作用係非所需或在抗體-藥物結合物之情況下。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CD73抗體在Fc區中包含減少效應物功能之至少一個突變,例如,於位置228、233、234及235中之一或多者之突變,其中胺基酸位置係根據IMGT® 編號方案編號。
在一些實施例中,例如,在抗體為IgG1 子類之抗體之情況下,於位置234及235之胺基酸殘基中之一或兩者可經突變,例如自Leu突變至Ala (L234A/L235A)。此等突變減少IgG1 抗體之Fc區之效應物功能。胺基酸位置係根據IMGT® 編號方案編號。
在一些實施例中,例如,在抗體為IgG4 子類之抗體之情況下,其可包含突變S228P,其中胺基酸位置係根據IMGT® 編號方案編號。已知此突變減少非所需之Fab臂交換。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發明之抗CD73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結合至CD73之抗原決定基,其包括SEQ ID NO: 43之以下殘基中之至少一者(例如,至少一者、至少二者、至少三者、至少四者或至少五者):R73、R109、D168、I301、S302及H304。在某些實施例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部分結合至CD73之抗原決定基,其包含殘基R73、R109及D168 (諸如抗體21127)或由殘基R73、R109及D168 (諸如抗體21127)構成。在某些實施例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部分結合至CD73之抗原決定基,其包含殘基R109 (諸如抗體21163)或由殘基R109 (諸如抗體21163)構成。在某些實施例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部分結合至CD73之抗原決定基,其包含殘基I301、S302及H304 (諸如抗體21046)或由殘基I301、S302及H304 (諸如抗體21046)構成。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發明之抗CD73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結合至CD73之抗原決定基,其包含SEQ ID NO: 43之殘基27至31、61至70、61至75、161至170、266至270及/或291至305。在某些實施例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部分結合至CD73之抗原決定基,其包含殘基27至31、61至75及161至170 (諸如抗體21127)或由殘基27至31、61至75及161至170 (諸如抗體21127)構成。在某些實施例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部分結合至CD73之抗原決定基,其包含殘基61至70及161至170 (諸如抗體21163)或由殘基61至70及161至170 (諸如抗體21163)構成。在某些實施例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部分結合至CD73之抗原決定基,其包含殘基27至31、266至270及291至305 (諸如抗體21046)或由殘基27至31、266至270及291至305 (諸如抗體21046)構成。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或部分結合至包含SEQ ID NO: 43 (諸如抗體21127及21046)之殘基27至31 (或其片段,諸如1、2、3或4個殘基片段)之抗原決定基。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或部分結合至包含SEQ ID NO: 43 (諸如抗體21127及21163)之殘基61至75 (或其片段,諸如1、2、3、4、5、6、7、8、9、10、11、12、13或14個殘基片段,例如,殘基61至70)之抗原決定基。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或部分結合至包含SEQ ID NO: 43 (諸如抗體21127及21163)之殘基161至170 (或其片段,諸如1、2、3、4、5、6、7、8或9個殘基片段)之抗原決定基。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或部分結合至包含SEQ ID NO: 43 (諸如抗體21046)之殘基266至270 (或其片段,諸如1、2、3或4個殘基片段)之抗原決定基。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或部分結合至包含SEQ ID NO: 43 (諸如抗體21046)之殘基291至305 (或其片段,諸如1、2、3、4、5、6、7、8、9、10、11、12、13或14個殘基片段)之抗原決定基。
具有上文殘基或表9中顯示之殘基之任何組合之抗原決定基亦經審慎考慮。
在一些實施例中,包含本文描述之CD73抗原決定基之胺基酸序列可用作免疫原(例如,向動物投與或作為抗原用於篩選抗體庫)以產生或識別結合至該抗原決定基之抗CD73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
在一些實施例中(例如,在10 µg/mL之濃度下),本文描述之抗CD73抗體或抗原結合部分抑制可溶性CD73之活性達至少40%、50%、60%、70%、80%、90%或100% (例如,至少40%)。在一些實施例中,在1、2、3、4、5、7、10、15、20、30、40、50或100 µg/mL之濃度下,本文描述之抗CD73抗體或抗原結合部分抑制可溶性CD73之活性達至少90%。
在一些實施例中(例如,在10 µg/mL之濃度下),本文描述之抗CD73抗體或抗原結合部分抑制Calu-6細胞上之CD73之活性達至少70%、75%、80%、85%、90%、95%或100% (例如,至少75%)。
在一些實施例中(例如,在10 µg/mL之濃度下),本文描述之抗CD73抗體或抗原結合部分抑制H292細胞上之CD73之活性達至少70%、75%、80%、85%、90%、95%或100% (例如,至少80%)。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描述之抗CD73抗體或抗原結合部分特異性結合至表現於CHO-S細胞上之人類CD73、食蟹猴CD73或兩者。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描述之抗CD73抗體或抗原結合部分以藉由表面電漿子共振(SPR)量測之1、0.9、0.8、0.7、0.6、0.5、0.4、0.3、0.2、0.1、0.09、0.08、0.07、0.06、0.05、0.04、0.03、0.02或0.01 nM或更小(例如,1 nM或更小)之KD 結合至人類CD73之胞外域(ECD)。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描述之抗CD73抗體或抗原結合部分以藉由表面電漿子共振(SPR)量測之1、0.9、0.8、0.7、0.6、0.5、0.4、0.3、0.2、0.1、0.09、0.08、0.07、0.06、0.05、0.04、0.03、0.02或0.01 nM或更小(例如,0.7 nM或更小)之KD 結合至食蟹猴CD73之胞外域(ECD)。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描述之抗CD73抗體或抗原結合部分不與歐樂利尤單抗、CPX006、11E1或其任何組合結合至CD73之相同抗原決定基。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描述之抗CD73抗體或抗原結合部分以產生1:1複合物之方式結合CD73同二聚體上之抗原決定基。在某些實施例中,該抗體/CD73結合僅產生1:1複合物。在某些實施例中,該抗體/CD73結合主要產生1:1複合物。在特定實施例中,抗體或抗原結合部分對CD73之結合產生獨立於CD73濃度之1:1複合物。
在一些實施例中,例如,在1、3、5、10、20、30、40、50、60、70、80、90或100 µg/mL或更小之濃度下(諸如在10 µg/mL或更小之濃度下),本文描述之抗CD73抗體或抗原結合部分抑制可溶性CD73活性。在某些實施例中(例如,在10 µg/mL之濃度下),抗CD73抗體或抗原結合部分比歐樂利尤單抗更有效抑制該CD73活性。在特定實施例中(例如,抗體或抗原結合部分在上文列舉之濃度中之一者下),CD73活性係經抑制至少10、20、30、40、50、60、70、80、90或100%。例如,在3 µg/mL之濃度下,該抗體或抗原結合部分可抑制CD73活性達100%。
在一些實施例中,例如,在1、2、3、4、5、6、7、8、9、10、15、20、25、30、40、50、75或100 µg/mL或更小之濃度下(諸如在3 µg/mL或更小之濃度下),本文描述之抗CD73抗體或抗原結合部分抑制Calu-6、H292、Cynom-K1細胞或其任何組合上之CD73活性。在某些實施例中,該抗CD73抗體或抗原結合部分比歐樂利尤單抗更有效抑制該CD73活性。在某些實施例中,在再培養3、6或24小時後,該抗CD73抗體或抗原結合部分仍比歐樂利尤單抗更有效。在特定實施例中(例如,抗體或抗原結合部分在上文列舉之濃度中之一者下),CD73活性係經抑制至少10、20、30、40、50、60、70、80、90或100%。
在一些實施例中(例如,在25 µg/mL之濃度下),本文描述之抗CD73抗體或抗原結合部分抑制表11中顯示之任何細胞系或細胞系之組合上之CD73活性。在某些實施例中,該抗CD73抗體或抗原結合部分抑制Calu-6、NCI-H1775細胞、KYSE-30細胞、Capan-2細胞或其任何組合上之CD73活性。在某些實施例中,該抗CD73抗體或抗原結合部分比歐樂利尤單抗更有效抑制該CD73活性。
在一些實施例中,例如,在0.01、0.05、0.1、0.5、1、5、10、15、20或25 µg/mL或更小之濃度下(諸如在0.01 µg/mL或更小之濃度下),本文描述之抗CD73抗體或抗原結合部分活體外抑制MDA-MB-231細胞、MDA-MB-468細胞或兩者之存活及/或增殖。在某些實施例中(例如,在0.5 µg/mL或更大之濃度下),該抗CD73抗體或抗原結合部分比歐樂利尤單抗更有效抑制該存活/增殖。在特定實施例中(例如,抗體或抗原結合部分在上文列舉之濃度中之一者下),活細胞之數量係減少至少10、20、30、40、50、60、70、80、90或100%。
在一些實施例中,例如,在0.01、0.05、0.1、0.5、1、5、10、15、20或25 µg/mL或更小之濃度下(諸如在0.1 µg/mL或更小之濃度下),本文描述之抗CD73抗體或抗原結合部分抑制初級CD4+ 細胞、CD8+ T細胞、CD19+ B細胞或其任何組合上之CD73活性。在特定實施例中(例如,抗體或抗原結合部分在上文列舉之濃度中之一者下),CD73活性係經抑制(例如)至少10、20、30、40、50、60、70、80、90或100%。
在一些實施例中,例如,在0.05、0.1、0.5或1 µg/mL或更小之濃度下(諸如在0.01 µg/mL或更小之濃度下),本文描述之抗CD73抗體或抗原結合部分恢復CD4+ T細胞之增殖。在一些實施例中,例如,在0.1、0.5、1、10、15、20、25、30、40、50或100 µg/mL或更小之濃度下(諸如在25 µg/mL或更小之濃度下),本文描述之抗CD73抗體或抗原結合部分將CD4+ T細胞之增殖恢復至100%。在一些實施例中(例如,在0.1 µg/mL或更大之濃度下),該抗CD73抗體或抗原結合部分比歐樂利尤單抗更有效恢復CD4+ T細胞之增殖。在某些實施例中(例如,抗體或抗原結合部分在上文列舉之濃度中之一者下),T細胞增殖恢復至至少10、20、30、40、50、60、70、80、90或100%。
在一些實施例中,例如,在0.001、0.005、0.01、0.05、1、5、10、15或25 µg/mL或更小之濃度下(諸如在1 µg/mL或更小之濃度下),本文描述之抗CD73抗體或抗原結合部分活化CD4+ 及CD8+ T細胞。在一些實施例中(例如,在0.1 µg/mL或更大之濃度下),該抗CD73抗體或抗原結合部分比歐樂利尤單抗更有效活化CD4+ 及CD8+ T細胞。
在一些實施例中,例如,在0.01、0.05、0.1、0.5、1、5或10 µg/mL或更小之濃度下(諸如在0.01 µg/mL或更小之濃度下),本文描述之抗CD73抗體或抗原結合部分與抗PD-1抗體之組合在單向混合淋巴細胞反應(MLR)中在AMP之存在下恢復T細胞增殖。在某些實施例中(例如,在1 µg/mL或更小之濃度下),該抗CD73抗體或抗原結合部分與抗PD-1抗體之組合完全恢復T細胞增殖。在某些實施例中(例如,在0.1 µg/mL或更大之濃度下),該抗CD73抗體或抗原結合部分與抗PD-1抗體之組合比歐樂利尤單抗更有效恢復T細胞增殖。在特定實施例中(例如,抗體或抗原結合部分在上文列舉之濃度中之一者下,與抗PD-1抗體組合),T細胞增殖恢復至至少10、20、30、40、50、60、70、80、90或100%。
在一些實施例中,例如,在0.5、1、5、10、15或25 µg/mL或更小之濃度下(諸如在1 µg/mL或更小之濃度下),本文描述之抗CD73抗體或抗原結合部分在單向MLR中在AMP之存在下增強T細胞活化。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CD73抗體或抗原結合部分與抗PD-1抗體(諸如12819)之組合在單向MLR中在AMP之存在下增強T細胞活化。
在一些實施例中(例如,在10 µg/mL之濃度下),本文描述之抗CD73抗體或抗原結合部分於活體外不會刺激B細胞活化。在一些實施例中(例如,在10 µg/mL之濃度下),本文描述之抗CD73抗體或抗原結合部分活體外刺激B細胞活化。B細胞活化可藉由觀測標誌物(諸如,例如,CD25、CD69及/或CD83)判定。
在一些實施例中(例如,在25 µg/mL之濃度下),本文描述之抗CD73抗體或抗原結合部分於活體外不會降低H292細胞中之CD73濃度。在一些實施例中(例如,在25 µg/mL之濃度下),相較於未處理之對照,本文描述之抗CD73抗體或抗原結合部分於活體外降低H292細胞中之CD73濃度,例如,不超過40%、50%、60%、70%、80%或90%。在一些實施例中(例如,在25 µg/mL之濃度下),本文描述之抗CD73抗體或抗原結合部分活體外僅適度降低H292細胞中之CD73濃度。例如,在某些實施例中,CD73濃度係降低不超過(例如) 5%、10%、15%、20%、25%、30%或35% (例如,25%)。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描述之抗CD73抗體或抗原結合部分在從植入A375細胞之PBMC人類化小鼠獲得之腫瘤中抑制CD73活性(例如,其中該等小鼠係在5 mg/kg、20 mg/kg或50 mg/kg下給藥該抗體或抗原結合部分,每週三次,歷時一或兩週)。在某些實施例中,在治療結束後,CD73活性之抑制係維持至少20、24、28、32、36、40、44、50、75、100、125、150、175或200天(例如,至少28天)。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描述之抗CD73抗體或抗原結合部分在植入MDA-MB-231細胞之NOD-scid小鼠中於活體內抑制腫瘤生長(例如,其中該等小鼠係在10 mg/kg下給藥該抗體或抗原結合部分,每週兩次,歷時總計16次治療)。在某些實施例中,在治療結束後,該腫瘤生長抑制係以腫瘤體積之有限增加(例如,小於10、20、30、40或50 mm3 )維持至少10、20、30、40、50、60、70、80、90、100、120、140、160、180或200天(例如,至少60天)。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描述之抗CD73抗體或抗原結合部分抑制植入Calu-6或A375細胞之PBMC人類化小鼠中之腫瘤生長(例如,其中該等小鼠係在10 mg/kg下給藥該抗體或抗原結合部分,每週三次,歷時總計六次治療)。
本發明亦審慎考慮具有上文性質之任何組合之抗CD73抗體或抗原結合部分。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描述之抗CD73抗體或抗原結合部分具有以下性質中之至少一者(例如,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或所有23): a)     活體外抑制可溶性CD73之活性; b)     活體外抑制Calu-6細胞上之CD73之活性; c)     活體外抑制H292細胞上之CD73之活性; d)     特異性結合至表現於CHO-S細胞上之人類及食蟹猴CD73; e)     以藉由SPR量測之1 nM或更小之KD 結合至人類CD73之ECD; f) 以藉由SPR量測之0.7 nM或更小之KD 結合至食蟹猴CD73之ECD; g)     不與歐樂利尤單抗、CPX006及/或11E1結合至CD73之相同抗原決定基; h)     以產生1:1複合物之方式結合CD73同二聚體上之抗原決定基; i) 於活體外比歐樂利尤單抗更有效抑制可溶性CD73活性; j) 活體外抑制Calu-6、H292及Cynom-K1細胞上之CD73活性; k)     活體外抑制Calu-6、NCI-H1775、KYSE-30及Capan-2細胞上之CD73活性; l) 活體外抑制MDA-MB-231及MDA-MB-468細胞之存活及/或增殖; m)    活體外抑制初級CD4+ 及CD8+ T細胞及CD19+ B細胞上之CD73活性; n)     活體外恢復CD4+ T細胞之增殖; o)     活體外活化CD4+ 及CD8+ T細胞; p)     與抗PD-1抗體組合,在單向混合淋巴細胞反應(MLR)中,在AMP之存在下恢復T細胞增殖; q)     與抗PD-1抗體組合,在單向MLR中,在AMP之存在下增強T細胞活化; r) 於活體外不會刺激B細胞活化; s) 於活體外不會使H292細胞中之CD73濃度下降25%以上; t) 在從植入A375細胞之PBMC人類化小鼠獲得之腫瘤中抑制CD73活性; u)     在植入MDA-MB-231細胞之NOD-scid小鼠中於活體內抑制腫瘤生長; v)     在植入Calu-6細胞之PBMC人類化小鼠中於活體內抑制腫瘤生長;及 w)在植入A375細胞之PBMC人類化小鼠中於活體內抑制腫瘤生長。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CD73抗體或抗原結合部分具有性質a)至w)中之所有。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CD73抗體或抗原結合部分具有至少性質a)至k)、n)及s)。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CD73抗體或抗原結合部分具有至少性質a)至g)、i)至k)及n)。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CD73抗體或抗原結合部分具有至少性質a)至d)、i)至k)、n)及s)。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描述之抗CD73抗體或抗原結合部分可活體內抑制腫瘤生長及/或引起腫瘤生長消退、可減緩或逆轉癌症病患中之轉移及/或可延長癌症病患之存活。上文性質之任何組合亦經審慎考慮。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描述之抗CD73抗體或抗原結合部分比目前在臨床試驗中之抗CD73抗體更有效增加T細胞增殖及/或降低CD73活性。例如,在某些實施例中,該抗CD73抗體或抗原結合部分具有以下性質中之至少一者: -  在0.1 µg/mL之濃度下,比具有包含以下之HC及LC胺基酸序列之抗體更多增加以100 µM AMP培養之經活化CD4+ T細胞之增殖: -  美國專利公開案2016/0129108之分別SEQ ID NO: 17及19; -  美國專利公開案2018/0009899之分別SEQ ID NO: 14及13;或 -  美國專利公開案2018/0030144之分別SEQ ID NO: 3及4; 及/或 -  在10 µg/mL或更高之濃度下,培養24小時後,比具有包含以下之HC及LC胺基酸序列之抗體更多降低H292細胞中之CD73活性: -  美國專利公開案2016/0129108之分別SEQ ID NO: 17及19; -  美國專利公開案2018/0009899之分別SEQ ID NO: 14及13;或 -  美國專利公開案2018/0030144之分別SEQ ID NO: 3及4。
在某些實施例中,本發明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可為藉由抗體或抗體部分與一或多個其他蛋白質或肽之共價或非共價結合形成之較大免疫黏附素分子之一部分。此等免疫黏附素分子之實例包括使用鏈黴親和素核心區以製造四聚體scFv分子(Kipriyanov等人,Human Antibodies and Hybridomas 6:93-101 (1995))及使用半胱胺酸殘基、標誌肽及C端聚組胺酸標籤以製造二價及生物素化scFv分子(Kipriyanov等人,Mol. Immunol. 31:1047-1058 (1994))。其他實例包括其中將來自抗體之一或多個CDR共價或非共價併入分子內以使其成為特異性結合至受關注之抗原之免疫黏附素。在此等實施例中,該等CDR可作為較大多肽鏈之一部分併入、可共價連接至另一多肽鏈或可非共價併入。
在一些實施例中,可製備包含連接至另一多肽之本發明之抗CD73抗體之所有或一部分之融合抗體或免疫黏附素。在某些實施例中,將該抗CD73抗體之僅可變域連接至該多肽。在某些實施例中,將抗CD73抗體之VH域連接至第一多肽,而將抗CD73抗體之VL域連接至第二多肽,該第二多肽係以使得該等VH及VL域可彼此相互作用以形成抗原-結合位點之方式與該第一多肽結合。在一些實施例中,該VH域係由連接子自該VL域分離使得該等VH及VL域可彼此相互作用(例如,單鏈抗體)。然後將VH-連接子-VL抗體連接至受關注之多肽。另外,可產生其中兩個(或更多個)單鏈抗體彼此連接之融合抗體。其適用於計畫在單多肽鏈上產生二價或多價抗體或計畫產生雙特異性抗體時。
為產生單鏈抗體(scFv),將編碼VH及VL之DNA片段以操作方式連接至編碼可撓性連接子(例如,編碼胺基酸序列(Gly4-Ser)3 (SEQ ID NO: 44))之另一片段,使得該等VH及VL序列可表現為連續之單鏈蛋白,及由該可撓性連接子連接該等VL及VH域。參見,例如,Bird等人,Science 242:423-426 (1988);Huston等人,Proc. Natl. Acad. Sci. USA 85:5879-5883 (1988);及McCafferty等人,Nature 348:552-554 (1990)。若僅使用單一VH及VL,則該單鏈抗體可為單價;若使用兩個VH及VL,則為二價;或若使用超過兩個VH及VL,則為多價。例如,可產生特異性結合至人類CD73及另一分子之雙特異性或多價抗體。
在其他實施例中,可使用編碼抗CD73抗體之核酸分子製備其他經修飾之抗體。例如,「κ體」 (Ill等人,Protein Eng. 10:949-57 (1997))、「微體」 (Martin等人,EMBO J. 13:5303-9 (1994))、「雙功能抗體」 (Holliger等人,Proc. Natl. Acad. Sci. USA 90:6444-6448 (1993))或「Janusin」 (Traunecker等人,EMBO J. 10:3655-3659 (1991)及Traunecker等人,Int. J. Cancer (增刊) 7:51-52 (1992))可使用標準分子生物技術遵循本說明書之教示製備。
本發明之抗CD73抗體或抗原結合部分可經衍化或連接至另一分子(例如,另一肽或蛋白質)。一般而言,該抗體或其部分係經衍化,使得CD73結合不受該衍化或標記不利影響。因此,本發明之抗體及抗體部分意欲包括本文描述之人類抗CD73抗體之完整及經修飾之形式。例如,本發明之抗體或抗體部分可功能上連接(藉由化學偶合、基因融合、非共價結合或其他)至一或多個其他分子實體,諸如另一抗體(例如,雙特異性抗體或雙功能抗體)、偵測劑、藥劑及/或蛋白質或肽,其等可介導該抗體或抗體部分與另一分子(諸如鏈黴親和素核心區或聚組胺酸標籤)之結合。
衍生抗體之一種類型係藉由交聯兩個或更多個抗體(相同類型或不同類型之抗體,例如,以產生雙特異性抗體)產生。合適之交聯劑包括彼等異雙功能,具有由適當之間隔基團分離之兩個明顯反應性基團(例如,間馬來醯亞胺基苯甲醯基-N-羥基琥珀醯亞胺酯)或同雙功能(例如,辛二酸二琥珀醯亞胺酯)者。此等連接子可(例如)自Pierce Chemical公司,Rockford, IL獲得。
抗CD73抗體或抗原結合部分亦可用化學基團諸如聚乙二醇(PEG)、甲基或乙基或醣基衍生。此等基團可適用於改善該抗體之生物特性,例如,以增加血清半衰期。
根據本發明之抗體或抗原結合部分亦可經標記。如本文使用,術語「標記」或「經標記」係指將另一分子併入該抗體內。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標記係可偵測標誌物,例如,併入放射性標記之胺基酸或結合至可由標誌之抗生物素蛋白偵測之生物素基部分之多肽(例如,可藉由光學或比色方法偵測之含有螢光標誌物或酶活性之鏈黴親和素)。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標記或標誌物可為治療劑,例如,藥物結合物或毒素。此項技術中已知及可使用標記多肽及醣蛋白之各種方法。用於多肽之標記之實例包括(但不限於)下列:放射性同位素或放射性核素(例如,3H、14C、15N、35S、90Y、99Tc、111In、125I、131I)、螢光標記(例如,FITC、玫瑰紅、鑭系元素螢光粉)、酶標記(例如,辣根過氧化物酶、β-半乳糖苷酶、螢光素酶、鹼性磷酸酶)、化學發光標誌物、生物素基團、由次級報導基因識別之預定多肽抗原決定基(例如,白胺酸拉鏈對序列、二級抗體之結合位點、金屬結合域、抗原決定基標籤)、磁性劑(諸如釓螯合物)、毒素(諸如百日咳毒素)、紫杉醇(taxol)、細胞鬆弛素B、短桿菌肽D、溴化乙錠、吐根鹼(emetine)、絲裂黴素、依託泊苷(etoposide)、替諾泊苷(tenoposide)、長春新鹼(vincristine)、長春花鹼(vinblastine)、秋水仙鹼(colchicine)、阿黴素(doxorubicin)、道諾黴素(daunorubicin)、二羥基蒽醌二酮、米托蒽醌(mitoxantrone)、絲光黴素(mithramycin)、放線菌素D (actinomycin D)、1-脫氫睪酮、糖皮質激素、普魯卡因(procaine)、丁卡因(tetracaine)、利多卡因(lidocaine)、心得安(propranolol)及嘌呤黴素(puromycin)及類似物或同源物。在一些實施例中,標記係由各種長度之間隔臂結合以減少潛在空間位阻。
在一些實施例中,根據本發明之抗體或抗原結合部分可結合至細胞毒性劑以形成免疫結合物。在一些實施例中,根據本發明之抗體或抗原結合部分可結合至放射性同位素。
在某些實施例中,本發明之抗體可以中性形式(包括兩性離子形式)存在或作為帶正電或帶負電物種存在。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等抗體可與相對離子複合以形成醫藥上可接受之鹽。
術語「醫藥上可接受之鹽」係指包含一或多個抗體及一或多個相對離子之複合物,其中該等相對離子係自醫藥上可接受之無機及有機酸及鹼衍生。 抗CD73抗體組合物
本發明亦提供組合療法(例如,組合物),其包含本文描述之抗CD73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中之一、二、三、四或更多者。在某些實施例中,該組合療法(例如,組合物)包含抗CD73抗體或抗原結合部分中之兩者。該組合療法可採取(例如)使用該等抗體或抗原結合部分或包含該等抗體或抗原結合部分之醫藥組合物之治療方法之形式。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發明提供包含第一抗CD73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及第二抗CD73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之組合物,其中:該等第一及第二抗體係: -  分別抗體21028及21046; -  分別抗體21028及21127; -  分別抗體21028及21163; -  分別抗體21046及21127; -  分別抗體21046及21163;或 -  分別抗體21127及21163。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組合物包含與該等第一及第二抗體結合至相同抗原決定基或該等第一及第二抗體競爭結合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組合物包含包括該第一抗體之H-CDR1-3及L-CDR1-3胺基酸序列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及包括該第二抗體之H-CDR1-3及L-CDR1-3胺基酸序列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組合物包含包括具有與該第一抗體之分別VH及VL胺基酸序列至少80%、85%、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之VH及VL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及包括具有與該第二抗體之分別VH及VL胺基酸序列至少80%、85%、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之VH及VL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組合物包含包括該第一抗體之VH及VL胺基酸序列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及包括該第二抗體之VH及VL胺基酸序列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組合物包含包括該第一抗體之HC及LC胺基酸序列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及包括該第二抗體之HC及LC胺基酸序列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
在某些實施例中,該組合物可包含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之一、二或更多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 a)     包含分別包含SEQ ID NO: 17至19、23至25、29至31或35至57之胺基酸序列之H-CDR1-3之抗體; b)     VH之序列與SEQ ID NO: 9、10、11或12之胺基酸序列至少90%一致性之抗體; c)     VH包含SEQ ID NO: 9、10、11或12之胺基酸序列之抗體; d)     HC包含SEQ ID NO: 9及41、10及41、11及41或12及41之胺基酸序列之抗體; e)     包含分別包含SEQ ID NO: 20至22、26至28、32至34或38至40之胺基酸序列之L-CDR1-3之抗體; f) VL之序列與SEQ ID NO: 13、14、15或16之胺基酸序列至少90%一致性之抗體; g)     VL包含SEQ ID NO: 13、14、15或16之胺基酸序列之抗體; h)     LC包含SEQ ID NO: 13及42、14及42、15及42或16及42之胺基酸序列之抗體; i) H-CDR1-3及L-CDR1-3分別包含SEQ ID NO: 17至22、23至28、29至34或35至40之胺基酸序列之抗體; j) 包含包括胺基酸序列分別與SEQ ID NO: 9及13、10及14、11及15或12及16之胺基酸序列至少90%一致性之VH及VL之抗體; k)     包含分別包含SEQ ID NO: 9及13、10及14、11及15或12及16之胺基酸序列之VH及VL之抗體;及 l) 包含分別包含SEQ ID NO: 9及41,及13及42;10及41,及14及42;11及41,及15及42;或12及41,及16及42之胺基酸序列之HC及LC之抗體。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描述之抗CD73抗體組合物可活體內抑制腫瘤生長及/或引起腫瘤生長消退、可減緩或逆轉癌症病患中之轉移及/或可延長癌症病患之存活。上文性質之任何組合亦經審慎考慮。
本發明亦提供用於產生本文描述之抗CD73抗體組合物之方法,其包括提供第一抗CD73抗體或抗原結合部分及第二抗CD73抗體或抗原結合部分,及混合該等兩種抗體或部分。 雙特異性結合分子
本發明亦提供具有本文描述之抗CD73抗體之結合特異性之雙特異性結合分子(例如,包含抗原結合部分,諸如六個CDR或VH及VL)。在一些實施例中,該雙特異性結合分子額外具有另一不同之抗CD73抗體(例如,本文描述之另一抗CD73抗體)或靶向不同蛋白質(諸如癌症抗原或活性介導諸如癌症之疾病病症之另一細胞表面分子)之抗體之結合特異性。此項技術中已知此等雙特異性結合分子,及本文別處給定不同類型之雙特異性結合分子之實例。在某些實施例中,該雙特異性結合分子可結合至CD73及PD-1、CD73及PD-L1或CD73及CTLA-4。 核酸分子及載體
本發明亦提供編碼本文描述之抗CD73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之核酸分子及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不同核酸分子編碼該抗CD73抗體或抗原結合部分之重鏈及輕鏈胺基酸序列。在其他實施例中,該相同核酸分子編碼該抗CD73抗體或抗原結合部分之重鏈及輕鏈胺基酸序列。
除非本文另有規定,否則對核苷酸序列之提及包含其補體。因此,應瞭解對具有特定序列之核酸之提及包含其互補股,及其互補序列。如本文提及之術語「多核苷酸」意謂長度為至少10個鹼基之核苷酸之聚合形式,核糖核苷酸或脫氧核苷酸或任何一種類型之核苷酸之經修飾之形式。該術語包括單股及雙股形式。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發明提供包含編碼本文描述之抗CD73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之重鏈或其抗原結合部分之核苷酸序列,或編碼本文描述之抗CD73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之輕鏈或其抗原結合部分之核苷酸序列或兩者之核酸分子。
本發明亦提供與本文列舉之一或多個核苷酸序列,例如,與選自由SEQ ID NO: 1至8組成之群之核苷酸序列,或與編碼選自由SEQ ID NO: 9至16組成之群之胺基酸序列之核苷酸序列,至少70%、75%、80%、85%、90%、95%、97%、98%或99%一致性之核苷酸序列。在核酸序列之內文中,術語「序列同一性百分比」係指兩個序列在針對最大對應進行比對時相同的殘基。序列同一性比較之長度可為超過一段至少約九個核苷酸,通常至少約18個核苷酸,更通常至少約24個核苷酸,通常至少約28個核苷酸,更通常至少約32個核苷酸,及較佳至少約36、48或更多個核苷酸。此項技術中已知可用於量測核苷酸序列同一性之許多不同演算法。例如,聚核苷酸序列可使用FASTA、Gap或Bestfit比較,其等為威斯康辛州軟體包版本10.0,遺傳學計算機組(GCG),麥迪遜,威斯康辛辛州中之程式。包括(例如)程式FASTA2及FASTA3之FASTA提供查詢與搜索序列間之最佳重疊之區域之比對及序列同一性百分比(參見,例如,Pearson, Methods Enzymol. 183:63-98 (1990);Pearson, Methods Mol. Biol. 132:185-219 (2000);Pearson, Methods Enzymol. 266:227至258 (1996);及Pearson, J. Mol. Biol. 276:71-84 (1998);以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除非本文另有規定,否則使用針對特定程式或演算法之默認參數。例如,核酸序列間之序列同一性百分比可使用FASTA及其默認參數(字長為6及評分矩陣之NOPAM因子)或使用如GCG版本6.1中提供之Gap及其默認參數測定,其等係以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發明提供包含選自由SEQ ID NO: 1至8組成之群之核苷酸序列之核酸分子。在某些實施例中,該核酸分子包含SEQ ID NO: 1及5、SEQ ID NO: 2及6、SEQ ID NO: 3及7或SEQ ID NO: 4及8之核苷酸序列。
在上文實施例之任何一者中,該等核酸分子可經分離。在本文中稱為「經分離」或「經純化」之核酸分子係(1)已自其等起源之基因體DNA或細胞RNA之核酸分離;及/或(2)天然中不存在之核酸。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發明提供適用於表現如本文描述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之鏈中之一者或兩者之載體。如本文使用,術語「載體」意謂可運輸另一核酸之核酸分子,該核酸分子已與該另一核酸連接。在一些實施例中,該載體係質體,即,其中可拼接額外DNA片段之環狀雙股DNA片段。在一些實施例中,該載體係病毒載體,其中額外DNA片段可拼接至病毒基因體內。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等載體可在併入其等之宿主細胞內自主複製(例如,細菌複製起源之細菌載體及游離型哺乳動物載體)。在其他實施例中,該等載體(例如,非游離型哺乳動物載體)一經引入宿主細胞內即可整合至該宿主細胞之基因體內,及藉此沿該宿主基因體複製。此外,某些載體可引導其等以操作方式連接之基因之表現。此等載體在本文中稱為「重組表現載體」 (或簡稱「表現載體」)。
本發明提供包含編碼如本文描述之抗CD73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之重鏈、輕鏈或重鏈及輕鏈兩者之核酸分子之載體。在某些實施例中,本發明之載體包含本文描述之核酸分子。本發明進一步提供包含編碼融合蛋白、經修飾之抗體、抗體片段及其探針之核酸分子之載體。該載體可進一步包含表現控制序列。
如本文使用之術語「表現控制序列」意謂影響其等拼接之編碼序列之表現及處理所必需之聚核苷酸序列。表現控制序列包括適當之轉錄起始、終止、啟動子及強化子序列;高效RNA處理信號諸如剪接及聚腺苷酸化信號;穩定胞質mRNA之序列;增強轉譯效率之序列(即,Kozak共有序列);增強蛋白質穩定性之序列;及視需要,增強蛋白質分泌之序列。此等控制序列之性質取決於宿主生物體而不同;在原核生物中,此等控制序列一般包括啟動子、核糖體結合位點及轉錄終止序列;在真核生物中,一般而言,此等控制序列包括啟動子及轉錄終止序列。術語「控制序列」意欲至少包括存在對於表現及處理而言必需之所有組分,及亦可包括存在係有利之額外組分,例如,前導序列及融合伴侶序列。
編碼如本文描述之抗CD73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之重鏈及/或輕鏈之核酸分子可自產生此抗體或部分之任何來源分離。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等核酸分子係自表現自經人類CD73抗原免疫之動物分離之抗CD73抗體之B細胞或自此B細胞產生之永生化細胞分離。此項技術中熟知分離編碼抗體之核酸之方法。可分離及使用mRNA以產生cDNA用於抗體基因之聚合酶鏈反應(PCR)或cDNA選殖中。在某些實施例中,可合成而非分離如本文描述之核酸分子。
在一些實施例中,如本文描述之核酸分子包含編碼來自如本文描述之抗CD73抗體或抗原結合部分之VH域之核苷酸序列框內連接至編碼來自任何來源之重鏈恆定區之核苷酸序列。同樣,如本文描述之核酸分子可包含編碼來自如本文描述之抗CD73抗體或抗原結合部分之VL域之核苷酸序列框內連接至編碼來自任何來源之輕鏈恆定區之核苷酸序列。
在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中,編碼VH及/或VL之核酸分子可「轉化」為全長抗體基因。在某些實施例中,編碼VH或VL域之核酸分子係藉由插入於已分別編碼重鏈恆定(CH)或輕鏈恆定(CL)區之表現載體內,使得該VH片段以操作方式連接至該載體內之CH片段及/或該VL片段以操作方式連接至該載體內之CL片段,轉化為全長抗體基因。在一些實施例中,編碼VH及/或VL域之核酸分子係係藉由使用標準分子生物技術將編碼VH及/或VL域之核酸分子連接(例如拼接)至編碼CH及/或CL區之核酸分子,轉化為全長抗體基因。然後,編碼全長重鏈及/或輕鏈之核酸分子可自其中已引入其等之細胞表現,及分離抗CD73抗體。
核酸分子可用於重組表現大量抗CD73抗體。如本文描述,該等核酸分子亦可用於產生嵌合抗體、雙特異性抗體、單鏈抗體、免疫黏附素、雙功能抗體、突變抗體及抗體衍生物。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發明之核酸分子係用作特定抗體序列之探針或PCR引子。例如,該核酸可作為探針用於診斷方法中或作為PCR引子用於擴增可尤其用於分離編碼抗CD73抗體之可變域之額外核酸分子之DNA區域。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等核酸分子係寡核苷酸。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等寡核苷酸係來自受關注之抗體之重鏈及輕鏈之高度可變域。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等寡核苷酸編碼如本文描述之本發明之抗CD73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之CDR中之一或多者之所有或一部分。
在一些實施例中,核酸分子及載體可用於製造經突變之抗CD73抗體。該等抗體可在重鏈及/或輕鏈之可變域中突變(例如)以改變該抗體之結合性質。例如,突變可在CDR之一或多者中作出以增加或降低該抗CD73抗體之KD 、增加或降低koff 或改變該抗體之結合特異性。在一些實施例中,一或多個突變係在已知相較於本發明之單株抗體中之種系變化之胺基酸殘基做出。突變可在可變域之CDR或框架區中或在恆定區中作出。在某些實施例中,突變係在可變域中作出。在特定實施例中,一或多個突變係在已知相較於本發明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之可變域之CDR或框架區中之種系變化之胺基酸殘基做出。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等)框架區係經突變使得所得框架區具有相應種系基因之胺基酸序列。突變可在框架區或恆定區中作出,例如,以增加該抗CD73抗體之半衰期。參見,例如,PCT公開案WO 00/09560。框架區或恆定區中之突變亦可經作出以改變該抗體之免疫原性及/或為共價或非共價結合至另一分子提供位點。根據本發明,抗體可在可變域之CDR或框架區之任何一者或多者中或在恆定區中具有突變。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發明之抗CD73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係藉由將如上文描述獲得之編碼部分或全長輕鏈及重鏈之DNA插入表現載體內使得將基因以操作方式連接至必需表現控制序列(諸如轉錄及轉譯控制序列)表現。表現載體包括質體、逆轉錄病毒、腺病毒、腺相關病毒(AAV)、植物病毒(諸如花椰菜花葉病毒、煙草花葉病毒)、黏接質體、YAC、EBV衍生之附加體及類似物。該抗體編碼序列可拼接至載體內,使得該載體內之轉錄及轉譯控制序列發揮其等調節該抗體編碼序列之轉錄及轉譯之預期功能。該等表現載體及表現控制序列可經選擇以可與使用之表現宿主細胞相容。抗體輕鏈編碼序列及抗體重鏈編碼序列可插入相同或不同載體內,及以操作方式連接至相同或不同表現控制序列(例如,啟動子)。在一些實施例中,兩種編碼序列均插入於相同表現載體內及以操作方式連接至相同表現控制序列(例如,共同啟動子),以操作方式連接至單獨相同表現控制序列(例如,啟動子),或以操作方式連接至不同表現控制序列(例如,啟動子)。該等抗體編碼序列可藉由標準方法插入於該表現載體內(例如,抗體基因片段及載體上之互補限制位點之拼接,或若不存在限制位點,則為平端拼接)。
如上文描述,便利之載體係編碼功能完整之人類CH或CL免疫球蛋白序列且適當之限制位點經改造使得任何VH或VL序列可容易插入及表現之載體。此等載體中之編碼HC及LC之基因可含有內含子序列,其等將藉由穩定相關mRNA導致增強之整體抗體蛋白產率。該等內含子序列兩側為剪接供體及剪接受體位點,其等決定RNA剪接將發生之位置。當使用多個內含子時,內含子序列之位置可在抗體鏈之可變區或恆定區中或在可變區及恆定區兩者中。聚腺苷酸化及轉錄終止可發生在編碼區下游之天然染色體位點。重組表現載體亦可編碼促進抗體鏈自宿主細胞分泌之信號肽。可將抗體鏈基因選殖至載體內使得將該信號肽框內連接至免疫球蛋白鏈之胺基端。該信號肽可為免疫球蛋白信號肽或異源信號肽(即,來自非免疫球蛋白之信號肽)。
除抗體鏈基因外,本發明之重組表現載體可攜載調節序列,其等控制該等抗體鏈基因在宿主細胞中之表現。熟習此項技術者應知曉表現載體之設計(包括調節序列之選擇)可取決於諸如待轉形之宿主細胞之選擇、所需蛋白質之表現程度等因素。用於哺乳動物宿主細胞表現之較佳調節序列包括在哺乳動物細胞中引導高程度蛋白質表現之病毒元件,諸如自以下衍生之啟動子及/或強化子:逆轉錄病毒LTR、巨細胞病毒(CMV) (諸如CMV啟動子/強化子)、猿猴病毒40 (SV40) (諸如SV40啟動子/強化子)、腺病毒(例如,腺病毒主要晚期啟動子(AdMLP))、多瘤病毒及強哺乳動物啟動子(諸如天然免疫球蛋白及肌動蛋白啟動子)。就病毒調節元件及其序列之進一步描述而言,參見,例如,美國專利5,168,062, 4,510,245及4,968,615。此項技術中已知用於在植物中表現抗體之方法,包括啟動子及載體之描述及植物之轉形。參見,例如,美國專利6,517,529。此項技術中亦熟知在細菌細胞或真菌細胞(例如,酵母細胞)中表現多肽之方法。
除抗體鏈基因及調節序列外,本發明之重組表現載體可攜載額外序列,諸如調節載體在宿主細胞中之複製之序列(例如,複製之起源)及可選擇之標誌物基因。可選擇之標誌物基因促進其中已引入載體之宿主細胞之選擇(參見,例如,美國專利4,399,216、4,634,665及5,179,017)。例如,通常,該可選擇之標誌物基因可對其中已引入載體之宿主細胞賦予對藥物(諸如G418、潮黴素或胺甲喋呤)之抗性。例如,可選擇之標誌物基因包括二氫葉酸還原酶(DHFR)基因(用於具有胺甲喋呤選擇/擴增之dhfr-宿主細胞中)、neo基因(用於G418選擇)及麩胺酸鹽合成酶基因。 宿主細胞及產生抗體及抗體組合物之方法
本發明亦提供用於產生本文描述之抗體組合物及抗體及其抗原結合部分之方法。在一些實施例中,本發明係關於用於產生如本文描述之抗CD73抗體或抗原結合部分之方法,其包括提供重組宿主細胞,其包含編碼本文描述之抗CD73抗體或抗原結合部分之重鏈或其抗原結合部分之核苷酸序列,及編碼本文描述之抗CD73抗體或抗原結合部分之輕鏈或其抗原結合部分之核苷酸序列;在適用於表現該抗體或抗原結合部分之條件下培養該宿主細胞;及分離所得抗體或抗原結合部分。在此等重組宿主細胞中由此表現產生之抗體或抗原結合部分在本文中稱為「重組」抗體或抗原結合部分。本發明亦提供此等宿主細胞之後代細胞,及由其產生之抗體或抗原結合部分。
如本文使用,術語「重組宿主細胞」 (或簡稱「宿主細胞」)意謂其中已引入重組表現載體之細胞。根據定義,重組宿主細胞不存在自然中。本發明提供可包含(例如)如本文描述之載體之宿主細胞。本發明亦提供包含(例如)編碼本文描述之抗CD73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之重鏈或其抗原結合部分之核苷酸序列、編碼本文描述之抗CD73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之輕鏈或其抗原結合部分之核苷酸序列或兩者之宿主細胞。應瞭解「重組宿主細胞」及「宿主細胞」意謂非僅特定之主體細胞但亦此細胞之後代。因為某些修飾由於突變或環境影響可在後代中出現,因此此後代可事實上與親代細胞不相同,但仍包括於如本文使用之術語「宿主細胞」之範圍內。
編碼抗CD73抗體及其抗原結合部分之核酸分子及包含此等核酸分子之載體可用於轉染合適之哺乳動物、植物、細菌或酵母宿主細胞。轉形可藉由用於將多核苷酸引入宿主細胞內之任何已知方法。用於將異源多核苷酸引入哺乳動物細胞內之方法係為此項技術中熟知及包括葡聚醣介導之轉染、磷酸鈣沈澱、聚凝胺介導之轉染、原生質體融合、電穿孔、多核苷酸囊封於脂質體中及將DNA直接顯微注射至細胞核內。另外,核酸分子可由病毒載體引入哺乳動物細胞內。此項技術中熟知轉形細胞之方法。參見,例如,美國專利4,399,216、4,912,040、4,740,461及4,959,455。此項技術中熟知轉形植物細胞之方法,包括(例如)農桿菌介導之轉形、基因槍轉形、直接注射、電穿孔及病毒轉形。此項技術中亦熟知轉形細菌及酵母細胞之方法。
可作為用於表現之宿主之哺乳動物細胞系為此項技術中熟知及包括可自美國典型培養物保藏中心(ATCC)獲得之許多永生化細胞系。其等包括(尤其)中國倉鼠卵巢(CHO)細胞、NS0細胞、SP2細胞、HEK-293T細胞、293 Freestyle細胞(Invitrogen)、NIH-3T3細胞、HeLa細胞、幼倉鼠腎(BHK)細胞、非洲綠猴腎細胞(COS)、人類肝細胞癌細胞(例如,Hep G2)、A549細胞及一些其他細胞系。特別較佳之細胞系係藉由判定哪些細胞系具有高表現程度來選擇。可使用之其他細胞系係昆蟲細胞系(諸如Sf9或Sf21細胞)。當將編碼抗體基因之重組表現載體引入哺乳動物宿主細胞內時,該等抗體係藉由將宿主細胞培養足以容許在該宿主細胞中表現該抗體之時間週期,或更佳地,將該抗體分泌至該等宿主細胞生長之培養基內產生。抗體可使用標準蛋白質純化方法自培養基回收。植物宿主細胞包括(例如)煙草屬(Nicotiana )、擬南芥屬(Arabidopsis )、浮萍、玉米、小麥、土豆等。細菌宿主細胞包括大腸桿菌(E. coli )及鏈黴菌屬(Streptomyce )物種。酵母宿主細胞包括粟酒裂殖酵母(Schizosaccharomyces pombe )、釀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及巴斯德畢赤酵母(Pichia pastoris )。
此外,本發明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自產生細胞系之表現可使用許多已知技術增強。例如,麩醯胺酸合成酶基因表現系統(GS系統)係用於在特定條件下增強表現之常用方法。該GS系統係結合EP專利0 216 846、0 256 055、0 323 997及0 338 841整體或部分討論。
由不同細胞系表現或在轉基因動物中表現之抗體很可能將具有彼此不同之醣化模式。然而,由本文提供之核酸分子編碼或包含本文提供之胺基酸序列之所有抗體係本發明之一部分,與該等抗體之醣化狀態無關,及更一般而言,與轉譯後修飾之存在或缺乏無關。 醫藥組合物
本發明之另一態樣係醫藥組合物,其包含本發明之抗CD73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雙特異性結合分子或抗體組合物作為活性成分(或作為唯一活性成分)。該醫藥組合物可另外包含醫藥上可接受之賦形劑。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等醫藥組合物旨在用於改善、預防及/或治療癌症(例如,本文描述之癌症)。在某些實施例中,該癌症係在諸如皮膚、肺、腸、結腸、卵巢、腦、前列腺、腎、軟組織、造血系統、頭頸、肝、骨、膀胱、乳房、胃、子宮、子宮頸及胰臟之組織中。在某些實施例中,該癌症係黑色素瘤、頭頸癌、乳癌(例如,三陰性乳癌)、膀胱癌、肺癌(例如,非小細胞肺癌)、胰臟癌(例如,胰導管腺癌)、卵巢癌、腎細胞癌、前列腺癌、結腸直腸癌、膽管癌、甲狀腺癌或睪丸癌。
本發明之醫藥組合物將包含一或多種本發明之抗CD73抗體、抗原結合部分、抗體組合物或雙特異性結合分子,例如,一或兩種抗CD73抗體、抗原結合部分或雙特異性結合分子。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組合物包含本發明之單一抗CD73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組合物包含兩種不同本發明之抗CD73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
在一些實施例中,醫藥組合物可包含至少一種本發明之抗CD73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例如,一種抗CD73抗體或部分,及靶向一或多個相關細胞表面受體(例如,一或多個癌症相關受體)之一或多種額外抗體。
一般而言,本發明之抗體、抗原結合部分及雙特異性結合分子適合作為與一或多種醫藥上可接受之賦形劑(例如,如下文描述之賦形劑)締合之調配物投與。
本文使用術語「賦形劑」以描述除本發明之化合物外之任何成分。賦形劑之選擇將較大程度上取決於諸如以下之因素:特定之投與模式、賦形劑對溶解性及穩定性之影響及劑型之性質。如本文使用,「醫藥上可接受之賦形劑」包括任何及所有溶劑、分散介質、包衣、抗菌劑及抗真菌劑、等滲劑及吸收延遲劑,及生理上可相容之類似物。醫藥上可接受之賦形劑之一些實例係水、鹽水、磷酸鹽緩衝鹽水、右旋糖、甘油、乙醇及類似物,及其組合。在許多情況下,較佳包括等滲劑,例如,糖、多元醇(諸如甘露醇)、山梨醇或氯化鈉於該組合物中。醫藥上可接受之物質之額外實例係潤濕劑或少量輔助物質諸如潤濕劑或乳化劑、防腐劑或緩衝劑,其等增強該抗體之架儲期或有效性。
本發明之醫藥組合物及其製備方法為熟習此項技術者容易明瞭。此等組合物及其製備方法可參見(例如)Remington’s Pharmaceutical Sciences,第19版(Mack出版公司,1995)。醫藥組合物係較佳在GMP (良好的製造實務)條件下製造。
本發明之醫藥組合物可作為單一單位劑量或作為複數個單一單位劑量製備、包裝或散裝出售。如本文使用,「單位劑量」係離散量之包含預定量活性成分之醫藥組合物。該活性成分之量係一般等於將向受試者投與之活性成分之劑量或此劑量之便利部分(諸如,例如,此劑量之一半或三分之一)。
適用於非經腸投與之醫藥組合物之調配物通常包含活性成分與醫藥上可接受之載劑(諸如無菌水或無菌等滲鹽水)之組合。此等調配物可以適用於推注投與或連續投與之形式製備、包裝或出售。可注射調配物可以單位劑型(諸如以安瓿或以含有防腐劑之多劑量容器)製備、包裝或出售。用於非經腸投與之調配物包括(但不限於)懸浮液、溶液、於油性或水性媒劑中之溶液、糊劑及類似物。此等調配物可進一步包含一或多種額外成分,其等包括(但不限於)懸浮劑、穩定劑或分散劑。在用於非經腸投與之調配物之一些實施例中,活性成分係以乾燥(即,粉末或顆粒)形式提供用於在非經腸投與復水組合物前以合適之媒劑(例如,無菌無熱原水)復水。非經腸調配物亦包括可含有賦形劑(諸如鹽、醣及緩衝劑)之水溶液(較佳pH為3至9),但就一些應用而言,其等可更適合調配成無菌非水溶液或調配成乾燥形式以結合合適之媒劑(諸如無菌、無熱原水)使用。例示性非經腸投與形式包括於無菌水溶液(例如,丙二醇或右旋糖水溶液)中之溶液或懸浮液。視需要,此等劑型可經適當地緩衝。其他有用之可非經腸投與之調配物包括彼等包含活性成分呈微晶形式或在脂質體製劑中者。用於非經腸投與之調配物可經調配以立即及/或修飾釋放。修飾釋放調配物包括延遲、持續、脈衝、控制、靶向及程式性釋放。
在一些實施例中,無菌可注射溶液可藉由將所需量之抗CD73抗體、其抗原結合部分、雙特異性結合分子或抗體組合物併入視需要具有上文枚舉之成分中之一者或組合之適當之溶劑內,接著過濾滅菌製備。一般而言,分散液係藉由將活性化合物併入含有鹼性分散介質及來自彼等上文枚舉者之所需其他成分之無菌媒劑內製備。在用於製備無菌可注射溶液之無菌粉末之情況下,較佳之製備方法係真空乾燥及冷凍乾燥,其產生活性成分之粉末加來自其預先無菌過濾之溶液之任何額外所需成分。溶液之適當流動性可(例如)藉由使用包衣(諸如卵磷脂)、在分散液之情況下藉由維持所需粒度及藉由使用表面活性劑維持。可注射組合物之延長吸收可藉由在該組合物中併入延遲吸收之藥劑(例如,單硬脂酸鹽或明膠),及/或藉由使用修飾釋放包衣(例如,緩釋包衣)實現。
本發明之抗體亦可鼻內或藉由吸入投與,通常呈來自乾燥粉末吸入器之乾燥粉末之形式(單獨,作為組合物或作為混合組分顆粒,例如,與合適之醫藥上可接受之賦形劑混合);呈來自加壓容器、泵、噴霧、霧化器(較佳使用電動流體力學以產生細霧之霧化器)或噴霧器之氣溶膠噴霧,使用或不使用合適之推進劑;或呈滴鼻劑。
本發明之抗體及抗體部分亦可經調配用於經口途徑投與。經口投與可涉及吞嚥,使得化合物進入胃腸道內及/或經頰、經舌或舌下投與,藉由該等投與,該化合物直接自口腔進入血流內。適用於經口投與之調配物包括固體、半固體及液體系統諸如錠劑;含有多顆粒或奈米顆粒、液體或粉末之軟質或硬質膠囊;菱形錠(包括液體填充之菱形錠);咀嚼物;凝膠;快速分散之劑型;薄膜;胚珠;噴霧劑;及經頰/黏膜黏附貼劑。液體調配物包括懸浮液、溶液、糖漿及酏劑。此等調配物可作為填料用於軟質或硬質膠囊(例如,由明膠或羥丙基甲基纖維素製得)中及通常包含載劑,例如,水、乙醇、聚乙二醇、丙二醇、甲基纖維素或合適之油,及一或多種乳化劑及/或懸浮劑。液體調配物亦可藉由(例如)自小袋復水固體製備。 本發明之抗體及組合物之治療用途
在一些實施例中,使用本發明之抗CD73抗體及其抗原結合部分、抗CD73組合物及雙特異性結合分子以降低有需要之哺乳動物(例如,人類)中之CD73活性。例如,醫師可藉由單獨或與其他治療劑(依序或同時)組合投與本發明之抗CD73抗體促進病患中之抗腫瘤活性。該抗CD73抗體降低CD73之活性,從而抑制壓制該病患之抗腫瘤反應之路徑。
在某些實施例中,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組合物或雙特異性結合分子係用於治療CD73陽性癌症。該癌症可在一或多個組織諸如皮膚、肺、腸、結腸、卵巢、腦、前列腺、腎、軟組織、造血系統、頭頸、肝、骨、膀胱、乳房、胃、子宮、子宮頸及胰臟中。
在一些實施例中,由本發明之抗CD73抗體、抗原結合部分、雙特異性結合分子及/或抗體組合物治療之癌症可包括(例如)黑色素瘤(例如,晚期或轉移性黑色素瘤)、皮膚基底細胞癌、膠質母細胞瘤、膠質瘤、膠質肉瘤、星形細胞瘤、腦膜瘤、成神經細胞瘤、腎上腺皮質癌、頭頸鱗狀細胞癌、口腔癌、唾液腺癌、鼻咽癌、乳癌、甲狀腺癌、肺癌(例如,非小細胞肺癌、小細胞肺癌及鱗狀細胞肺癌)、食道癌、胃食管連接癌、胃癌、胃腸道癌、原發性腹膜癌、肝癌、肝細胞癌、膽道癌、膽管癌、結腸癌、結腸直腸癌、卵巢癌、輸卵管癌、膀胱癌、上尿路癌、尿路上皮癌、腎細胞癌、腎癌、泌尿生殖系統癌症、宮頸癌、前列腺癌、睪丸癌、纖維肉瘤、脂肪肉瘤、橫紋肌肉瘤、骨肉瘤、組織細胞瘤、胰臟癌、子宮內膜癌、闌尾癌、晚期默克爾(Merkel)細胞癌、多發性骨髓瘤、肉瘤、絨毛膜癌、紅白血病、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急性單核細胞白血病、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急性粒細胞白血病、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肥大細胞白血病、小淋巴細胞淋巴瘤、伯奇氏淋巴瘤(Burkitt’s lymphoma)、何傑金氏淋巴瘤(Hodgkin’s lymphoma)、非何傑金氏淋巴瘤、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濾泡性淋巴瘤、單核細胞淋巴瘤、HTLV相關T細胞白血病/淋巴瘤、間皮瘤及實性瘤。該癌症可(例如)處於早期、中期、晚期、局部晚期或轉移階段,及對其他治療劑(例如,其他抗CD73治療劑)可復發或難治或可能不存在可用之標準療法。
在一些實施例中,由本發明之抗CD73抗體、抗原結合部分、組合物及/或雙特異性結合分子治療之癌症可包括(例如)黑色素瘤、頭頸癌、乳癌(例如,三陰性乳癌)、膀胱癌、肺癌(例如,非小細胞肺癌)、胰臟癌(例如,胰導管腺癌)、卵巢癌、腎細胞癌、前列腺癌、結腸直腸癌、膽管癌、甲狀腺癌及睪丸癌。
「治療(Treat、treating及treatment)」係指緩解或消除生物疾患及/或其伴隨症狀中之至少一者之方法。如本文使用,為「緩解」疾病、疾患或病症意謂降低該疾病、疾患或病症之症狀之嚴重性及/或發生頻率。此外,本文對「治療」之提及包括對治癒、姑息及預防治療之提及。
「治療有效量」係指投與之治療劑之量將在一定程度上減輕治療中之疾患之症狀中之一或多者。治療有效量之抗癌治療劑可(例如)導致延遲之腫瘤生長、腫瘤收縮、增加之存活、癌細胞之消除、減緩或減少之疾病進展、轉移之逆轉或專業醫護人員所需之其他臨床終點。
本文描述之抗CD73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抗體組合物或雙特異性結合分子可單獨或與一或多種其他藥物或抗體(或作為其任何組合)組合投與。因此,如下文詳細描述,本文描述之醫藥組合物、方法及用途亦包含具有其他活性劑之組合(共投與)之實施例。
如本文使用,涉及本發明之抗CD73抗體及其抗原結合部分、抗體組合物及雙特異性結合分子與一或多種其他治療劑之術語「共投與」、「經共投與」及「組合」意欲意謂及確實係指且包括下列: a)     當將此等組分調配成向有需要之病患大體上同時釋放該等組分之單一劑型時,向該病患同時投與本發明之抗體/抗原結合部分/抗體組合物/雙特異性結合分子及治療劑之此組合, b)     當將此等組分彼此分別調配成有需要之病患大體上同時服用,因此該等組分大體上同時向該病患釋放之單獨劑型時,向該病患大體上同時投與本發明之抗體/抗原結合部分/抗體組合物/雙特異性結合分子及治療劑之此組合, c)     當將此等組分彼此分別調配成有需要之病患在連續時間下服用且各投與之間存在顯著時間間隔,因此該等組分係在大體上不同之時間下向該病患釋放之單獨劑型時,向該病患依序投與本發明之抗體/抗原結合部分/抗體組合物/雙特異性結合分子及治療劑之此組合;及 d)     當將此等組分一起調配成以受控方式釋放該等組分,因此其等係在相同及/或不同時間下向有需要之病患同時、連續及/或重疊釋放,其中各部分可藉由相同或不同途徑投與之單一劑型時,向該病患依序投與本發明之抗體/抗原結合部分/抗體組合物/雙特異性結合分子及治療劑之此組合。
本發明之抗CD73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抗體組合物或雙特異性結合分子可經投與而無額外治療性治療,即,作為獨立療法(單一療法)。或者,使用本發明之抗CD73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抗體組合物或雙特異性結合分子之治療可包括至少一種額外治療性治療(組合療法),例如,免疫刺激劑、抗癌劑(例如,化學治療劑、抗腫瘤藥、抗血管生成劑或酪胺酸激酶抑制劑)或疫苗(例如,腫瘤疫苗)。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抗體組合物或雙特異性結合分子可與另一藥劑/藥物共投與或調配以治療癌症。該額外治療性治療可包含(例如)免疫刺激劑、疫苗、化學治療劑、抗腫瘤藥、抗血管生成劑、酪胺酸激酶抑制劑及/或放射療法。在一些實施例中,該額外治療性治療可包含不同抗癌抗體。
包含本文描述之抗CD73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抗體組合物或雙特異性結合分子及至少一種其他藥劑(例如,化學治療劑、抗腫瘤或抗血管生成劑)之醫藥用品可作為組合治療用於在癌症療法中同時、分別或連續投與。該另一藥劑可為適用於治療所述特定癌症之任何藥劑,例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之藥劑:烷化劑,例如,鉑衍生物,諸如順鉑(cisplatin)、卡鉑(carboplatin)及/或奧沙利鉑(oxaliplatin);植物生物鹼,例如,紫杉醇(paclitaxel)、多西他賽(docetaxel)及/或伊立替康(irinotecan);抗腫瘤抗生素,例如,阿黴素(亞德里亞黴素(adriamycin))、道諾黴素、表柔比星(epirubicin)、伊達比星(idarubicin)、米托蒽醌、放線菌素D (dactinomycin)、博來黴素(bleomycin)、放線菌素、黃體黴素(luteomycin)及/或絲裂黴素;拓撲異構酶抑制劑,諸如拓撲替康(topotecan);抗代謝物,例如,氟尿嘧啶(fluorouracil)及/或其他氟嘧啶;FOLFOX;奧西替尼(osimertinib);環磷醯胺(cyclophosphamide);蒽環黴素(anthracycline);達卡巴嗪(dacarbazine);吉西他濱(gemcitabine);或其任何組合。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描述之抗CD73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抗體組合物或雙特異性結合分子重建對另一藥劑之反應性。
本發明之D73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抗體組合物或雙特異性結合分子亦可與其他抗癌療法諸如疫苗、細胞介素、酶抑制劑、免疫刺激化合物及T細胞療法組合使用。在疫苗之情況下,其可為(例如)含有與治療中之癌症相關之一或多種抗原之蛋白質、肽或DNA疫苗或包含樹突細胞連同抗原一起之疫苗。合適之細胞介素包括(例如) IL-2、IFN-γ及GM-CSF。具有抗癌活性之酶抑制劑之類型之實例係吲哚胺-2,3-二氧酶(IDO)抑制劑,例如,1-甲基-D-色胺酸(1-D-MT)。過繼性T細胞療法係指涉及擴增或改造病患自身T細胞以識別及攻擊其腫瘤之各種免疫療法技術。
亦經審慎考慮本發明之抗CD73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抗體組合物或雙特異性結合分子可結合酪胺酸激酶抑制劑用於輔助療法中。此等為合成、主要喹唑啉衍生之低分子量分子,其等(例如)藉由競爭胞內Mg-ATP結合位點,與受體之胞內酪胺酸激酶域相互作用及抑制配體誘導之受體磷酸化。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抗體組合物或雙特異性結合分子可與介導免疫系統活化之藥劑/藥物組合使用,其等包括(但不限於)調節A2AR、A1AR、A2BR、A3AR、ADA、ALP、BTLA、B7-H3、B7-H4、CTLA-4、CD27、CD28、CD39、CD40、CD47、CD55、CD122、CD137、CD160、CGEN-15049、CHK1、CHK2、CTLA-3、CEACAM (例如,CEACAM-1及/或CEACAM-5)、GAL9、GITR、HVEM、LAG-3、LY108、LAIR1、ICOS、IDO、KIR、NKG2A、PAP、PD-1/PD-L1/PD-L2、OX40、TIGIT、TIM-3、TGFR-β、TNFR2、VISTA、LILRB2、CMTM6及/或2B4之表現或活性之藥劑。在一些實施例中,該藥劑調節CD39、NKG2A、LAG-3、TIM-3或TNFR2之表現。在某些實施例中,該藥劑係小分子抑制劑。在某些實施例中,該藥劑係結合至上文分子中之一者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在特定實施例中,該藥劑係抗PD-L1抗體(例如,杜魯伐單抗(durvalumab)或阿妥珠單抗(atezolizumab))、抗PD-1抗體或抗CTLA-4抗體。亦經審慎考慮本發明之抗CD73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抗體組合物或雙特異性結合分子可與細胞介素(例如,IL-1、IL-2、IL-12、IL-15或IL-21)、EGFR 抑制劑、VEGF抑制劑等組合使用。
在某些實施例中,本發明之抗體及抗原結合部分、抗體組合物或雙特異性結合分子可與腺苷能途徑之另一抑制劑組合投與,另一抑制劑可靶向(例如) CD73、CD39或CD38或選自A1R、A2AR、A2BR及/或A3R之腺苷受體。此等抑制劑包括(但不限於) AR1抑制劑(例如,DPCPX、SCH58261及FSPTP)、A2AR抑制劑(例如,PBF-509、CPI-444、AZD4635、ZM241385、AB928、伊曲茶鹼(istradefylline)、SYN-115、ANR94、PSB1115、PSB603及NIR178)、A2B抑制劑(例如,miR-128b、ATL801、胺茶鹼(aminophylline)、MRS1754、IPDX及PBF-1129)及A3R抑制劑(例如,MRS1191、MRS1220、MRS1523及CF-102)。此等抑制劑之其他實例包括其他抗CD73抗體及抗CD39及抗CD38抗體。在一些實施例中,本發明之抗CD73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雙特異性抗體或抗體組合物可與A001421、APCP、歐樂利尤單抗、CPX-006/CPI-006、CPX-016、NZV-930、BMS-986179、IPH53、PT199、杜魯伐單抗、阿妥珠單抗、達拉他單抗或伊沙妥昔單抗組合投與。
本發明亦審慎考慮使用本文描述之抗CD73抗體或抗原結合部分之序列(例如,六個CDR或VH及VL序列)以製備嵌合抗原受體,其可用於CAR-T技術中。
應瞭解本發明之抗體及其抗原結合部分、抗體組合物及雙特異性結合分子可用於如本文描述之治療方法中,可用於如本文描述之治療中、及/或可用於製造用於如本文描述之治療之藥劑。本發明亦提供包含本文描述之抗體及其抗原結合部分、抗體組合物及雙特異性結合分子之套組及製品。 劑量及投與途徑
本發明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抗體組合物或雙特異性結合分子可以投與有效量供治療所述病症,即,以達成所需結果所必需之劑量及時間週期投與。治療有效量可根據諸如以下之因素變化:所治療之特定病症、病患之年齡、性別及體重,及該等抗體係否作為獨立治療投與或與一或多種額外抗癌治療組合投與。
可以調整劑量方案,以提供最佳之所需反應。例如,可投與單次推注、可隨時間投與數個分開劑量、或可根據治療情況之緊急程度指示依比例減少或增加劑量。將非經腸組合物調配成劑量單位形式以便於劑量之投與及均勻性係尤其有利的。如本文使用,劑量單位形式係指適合作為單位劑量用於待治療之病患/受試者之物理離散單元;各單元含有經計算以產生與所需醫藥載劑相關聯之所需治療效應之預定量之活性化合物。針對本發明之劑量單位形式之說明書係一般由以下規定及直接取決於以下:(a)待達成之治療劑及特定治療劑之獨特特性或預防效應,及(b)化合此活性化合物以治療個體之敏感性之領域中固有之局限性。
因此,熟習技工應知曉基於本文提供之揭示內容,根據治療領域中熟知的方法調整劑量及給藥方案。即,可容易確立最大可耐受劑量,及亦可確定向病患提供可偵測治療益處之有效量,亦可確定用於投與各藥劑以向該病患提供可偵測治療益處之時間要求。因此,儘管本文例示某些劑量及投與方案,但此等實例不以任何方式限制可向病患提供以實踐本發明之劑量及投與方案。
應注意劑量值可隨待緩解之病症之類型及嚴重性變化,及可包括單劑量或多劑量。應進一步瞭解就任何特定受試者而言,具體劑量方案應根據個體需要及投與或監督組合物之投與者之專業判斷經時調整,及本文列舉之劑量範圍係僅例示性且無意限制具體化組合物之範圍或實務。此外,使用本發明之組合物之劑量方案可基於各種因素,包括疾病之類型、病患之年齡、重量、性別、醫學病症、該病症之嚴重性、投與途徑及採用之特定抗體。因此,該劑量方案可廣泛變化,但可使用標準方法例行性確定。例如,劑量可基於藥物動力學或藥效學參數加以調整,藥物動力學或藥效學參數可包括臨床效應諸如毒性效應及/或實驗室值。因此,本發明包含如由熟習技工確定之病患內劑量遞增。適當之劑量及方案之確定係相關領域中熟知且在提供本文揭示之教示後,將為熟習技工瞭解。
用於腫瘤療法之有效量可由其穩定病患之疾病進展及/或改善症狀,及較佳逆轉疾病進展(例如藉由減小腫瘤尺寸)之能力量測。本發明之抗體、抗原結合部分、抗體組合物或雙特異性結合分子抑制癌症之能力可由活體外分析(例如,如實例中描述之活體外分析),及在預測人類腫瘤中之效用之合適之動物模型中加以評估。將選擇合適之劑量方案以在各特定情況下提供最佳化治療反應,例如,作為單次推注或作為連續輸注投與,且可根據各情況之緊急程度規定調整劑量。
本發明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抗體組合物或雙特異性結合分子可藉由用於投與此項技術中接受之肽、蛋白質或抗體之任何方法投與,及通常適用於非經腸投與。如本文使用,「非經腸投與」包括特徵在於對受試者之組織進行物理破壞並通過該組織中之破口進行投與之任何投與途徑,因此一般導致直接投與至血流、肌肉或內部器官內。因此,非經腸投與包括(但不限於)藉由注射投與、藉由通過手術切口施用、藉由通過組織穿透性非手術傷口施用及類似物。特定言之,經審慎考慮非經腸投與包括(但不限於)皮下、腹膜內、肌內、胸骨內、腦池內、靜脈內、動脈內、鞘內、尿道內、顱內、腫瘤內及滑膜內注射或輸注。特定實施例包括靜脈內及皮下途徑。 診斷用途及組合物
本發明之抗體及抗原結合部分亦適用於診斷方法(例如,活體外、離體)中。例如,該等抗體及抗原結合部分可用於偵測及/或量測來自病患之樣本(例如,組織樣本或體液樣本,諸如發炎性滲出液、血液、血清、腸液、唾液或尿液)中之CD73濃度。合適之偵測及量測方法包括免疫學方法諸如流式細胞分析技術、酶聯免疫吸附分析(ELISA)、化學發光分析、放射免疫分析及免疫組織學。本發明進一步涵蓋包含本文描述之抗體及抗原結合部分之套組(例如,診斷套組)。 製品及套組
本發明亦提供製品,例如套組,其包含含有本文描述之抗CD73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組合物或雙特異性結合分子,視需要額外之生物活性分子(例如,另一治療劑)之醫藥組合物之一或多個容器(例如,單一使用容器或多次使用容器),及使用說明。抗體或抗原結合部分、組合物或雙特異性結合分子,及視需要之額外生物活性分子可分別包裝在合適之包裝諸如由非反應性玻璃或塑膠製成之小瓶或安瓿中。在某些實施例中,該小瓶或安瓿容納抗體或抗原結合部分、組合物或雙特異性結合分子及視需要生物活性分子之濃縮儲備液(例如2x、5x、10x或更大)。在某些實施例中,諸如套組之製品包括用於投與抗體或抗原結合部分、組合物或雙特異性結合分子及/或生物活性分子之醫療裝置(例如,注射器及針頭);及/或適當之稀釋劑(例如,無菌水及生理鹽水)。本發明亦包括用於製造該等製品之方法。
除非本文另有定義,否則結合本發明使用之科學及技術術語應具有一般技術者通常瞭解之含義。儘管類似或等同於彼等本文描述者之方法及材料亦可用於本發明之實務或測試中,但下文描述例示性方法及材料。在衝突之情況下,以本說明書(包括定義)為準。
一般而言,結合本文描述之細胞及組織培養、分子生物學、免疫學、微生物學、遺傳學、分析化學、合成有機化學、藥用及醫藥化學及蛋白質及核酸化學及雜交使用之命名法及技術係彼等此項技術中熟知及常用。如此項技術中通常完成或如本文描述,酶反應及純化技術係根據製造商之說明書進行。
此外,除非內文另有要求,否則單數術語應包括複數及複數術語應包括單數。在整個說明書及實施例中,詞語「具有(have)」及「包含(comprise)」或諸如「具有(has)」、「具有(having)」、「包含(comprises)」或「包含(comprising)」之變體應瞭解為暗示包括規定整數或整數組,但不排除任何其他整數或整數組。
本文提及之所有公開案及其他參考文獻係以全文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儘管本文引用一些文獻,但此引用不構成承認此等文獻中之任何一者形成此項技術中之一般常識之一部分。
為可更好地瞭解本發明,闡述下列實例。此等實例係僅用於闡述之目的且不應解釋為以任何方式限制本發明之範圍。 實例 實例1:自大鼠B細胞選殖抗CD73抗體材料及方法
自OmniRat® 大鼠衍生之抗體庫分離之抗人類CD73抗體(Osborn等人,J Immunol. 190(4):1481-90 (2013)),OmniRat® 大鼠為一種來自Ligand Pharmaceuticals Inc.之轉基因大鼠品系,其產生具有完全人類獨特型之抗體。自單細胞分選之分泌抗體之B細胞(ASC)選殖大鼠衍生之抗體基因係藉由Symplex™抗體發現技術進行(Meijer等人,J Mol Biol 358(3):764-72 (2006))。
將以IgG1 -LALA形式編碼完全人免疫球蛋白之抗體庫構築體(參見下文)轉染至HEK293細胞內。使用流式細胞分析技術以高通量形式篩選細胞上清液中與表現於CHO細胞之表面上之CD73之結合。藉由DNA定序分析CD73反應性純系並提取編碼抗體之DNA序列。選擇之抗體純系係如下文描述經功能上表現及測試。
將藉由在編碼抗體之cDNA片段之Symplex™選殖中使用簡併引子引入之重鏈及輕鏈之胺基末端之錯義突變校正回種系序列。表1顯示指定為21028、21046、21127及21163之種系抗體之重鏈及輕鏈可變域核苷酸序列。校正方法涉及種系之胺基末端序列校正及密碼子用法最佳化。與人類種系序列匹配之靶標係藉由blast同源搜索重鏈及輕鏈可變區識別。
抗體21028、21046、21127及21163之可變域、恆定區及互補決定區(CDR)之蛋白序列分別顯示於表2、表3及表4中。結果
表1顯示編碼抗體21028、21046、21127及21163之可變域之核苷酸序列。 表1:抗體21028、21046、21127及21163之可變域核苷酸序列:
   序列(5´至3´)
21028 VH SEQ ID NO: 1 GAGGTGCAGCTGGTGGAGTCTGGCGGCGGCCTGGTGCAGCCAGGCAGAAGCCTGAGACTGTCTTGTGCTGCCTCTGGCTTTTCCTTCGACGATTACGCTATGCACTGGGTGCGGCAGGCTCCTGGCAAGGGCCTGGAGTGGGTGTCTGGCATCAGCTGGCACTCCGATAACATCGGCTACGCTGATTCCGTGAAGGGCAGATTCACCATCTCCAGAGACAATGCCAAGAACTCCCTGTACCTGCAGATGAACTCCCTGAGAGCTGAGGATACCGCCTTTTACTATTGCGCCAAGGATGGCCCAAGATATAGGGGCTCCTATTACTACTTCGACTATTGGGGCCAGGGCACACTGGTGACAGTCTCGAGT
21046 VH SEQ ID NO: 2 GAGGTGCAGCTGGTGGAGAGCGGCGGCGGCCTGGTGCAGCCTGGCAGATCTCTGAGACTGTCTTGCGTGGCTTCTGGTTTTACTTTTGATGACTATGCCATGCACTGGGTGCGGCAGGCTCCAGGCAAGGGCCTGGAGTGGGTGTCTGGCATCAGCTGGAATTCCGGCTCTATCGGCTACGCTGACAGCGTGAAAGGCAGATTCACCATCTCCAGAGACAATGCCAAGAACAGCCTGTACCTGCAGATGAACTCCCTGAGAGCTGAGGATACCGCTTTCTATTACTGCGCTCAGGGCGGCTATGCTATCCTGACCGCCCTGGAGTACTGGGGCCAGGGCACCCTGGTGACAGTCTCGAGT
21127 VH SEQ ID NO: 3 GAGGTGCAGCTGGTGGAGTCTGGCGGCGGCCTGGTGCAACCAGGCAGAAGCCTGAGACTGTCTTGTGCTGCCTCCGGTTTTACTTTCGATGACTTCGCTATGCATTGGGTGCGGCAGGCCCCTGGCAAGGGCCTGGAGTGGGTGTCTGGCATCTCTTGGAATAGCGGCAACATCGGCTACGCCGACTCTGTGAAGGGCAGATTCACCATCTCCAGAGACAACGCCAAGAACTCCCTGTATCTCCAAATGAACTCCCTGAGAGCTGAGGATACCGCTCTGTACTATTGCGCCAAGGATAAGTCCGGCTCTCCTTACTATTACTACGGCATGGACGTGTGGGGCCAGGGCACAATGGTGACCGTCTCGAGT
21163 VH SEQ ID NO: 4 GAGGTGCAGCTGGTGGAGTCTGGCGGCGGCCTGGTGCAGCCAGGCGGCTCCCTGAGACTGTCTTGTGCTGCCTCCGGCTTTAGCTTCTCCACCTATTGGATGAACTGGGTGCGCCAGGCCCCAGGCAAGGGCCTGGAGTGGGTGGCCAATATCAAGCAGGATGGCTCCGAGAAGTACTATGTGGACTCCGTGAAGGGCAGATTCACCATCTCCAGAGACAATGCCAAGAACTCCCTGTATCTGCAGATGAACTCCCTGAGAGCCGAGGATACCGCCGTGTACTATTGTGCCAGGGATATCAGCTCCTCTTGGTTTTACTATTACGGCATGGACGTGTGGGGCCAGGGCACAACCGTGACCGTCTCGAGT
21028 VL SEQ ID NO: 5 GACATCCAGATGACCCAGAGCCCTTCTACACTGTCCGCCAGCGTGGGCGATAGGGTGACCATCACATGCCGGGCCTCTCAGTCCATCAGCAACTGGCTGGCTTGGTACCAGCAGAAGCCCGGCAAGGCCCCTAAGCTGCTGATCTATAAGGCTTCCAGCCTGGAGAGCGGCGTGCCATCTAGATTCTCTGGCTCCGGCAGCGGCACCGAGTTTACCCTGACAATCTCTTCCCTGCAGCCAGACGATTTCGCTACATACTATTGTCAGCAGTACAATTCTTATTCCCCCATCACCTTTGGCCAGGGCACACGCCTGGAGATCAAG
21046 VL SEQ ID NO: 6 GACATCCAGATGACCCAGTCCCCTTCCAGCCTGTCCGCCTCCGTGGGCGATAGGGTGACCATCACATGCCGGGCCTCTCAGGGCATCTCCAACTACCTGGCTTGGTTCCAGCAGAAGCCCGGCAAGGCCCCTAAGAGCCTGATCTATGCCGCTTCTAGCCTGCAAAGCGGCGTGCCATCTAAGTTCTCTGGCTCCGGCAGCGGCACCGACTTTACCCTGACAATCAGCTCTCTGCAGCCAGAGGATTTCGCCACATACTATTGTCAGCAGTACAATTCTTATCCCCTGACATTCGGCGGTGGAACTAAGGTGGAGATCAAG
21127 VL SEQ ID NO: 7 GACATCCAGATGACCCAGAGCCCCTCCTCCGTGTCCGCCTCCGTGGGCGATAGAGTGACCATCACATGCAGGGCTACACAGGGAATCTCTAGGCGGCTGGCTTGGTACCAGCAGAAGCCCGGCAAGGCCCCTAAGCTGCTGATCTATGCCGCTTCTAGCCTGCAATCTGGCGTGCCATCCAGGTTCTCTGGATCCGGAAGCGGAACCGACTTTACCCTGACAATCAGCTCTCTGCAGCCAGAGGATTTCGCCACATACTATTGTCAGCAGGCTAACTCCTTCCCCCTGACTTTCGGCGGTGGAACAAAAGTGGAGATCAAG
21163 VL SEQ ID NO: 8 GACATCCAGCTGACACAGAGCCCATCTTTCCTGTCCGCCTCCGTGGGCGATAGGGTGACCATCACATGCCGGGCCTCTCAGGGCATCTCCAGCTACCTGGCTTGGTATCAGCAGAAGCCAGGCAAGGCCCCCAAGCTGCTGATCTACGCTGCTTCTACCCTGCAGTCCGGAGTGCCTAGCAGGTTCTCTGGCTCCGGCAGCGGCACAGAGTTTACCCTGACAATCTCTAGCCTGCAACCAGAGGACTTCGCCACCTACTATTGTCAGCAGCTGAACTCCTATCCCCCTACATTCGGCGGTGGAACCAAAGTCGAAATCAAG
表2顯示抗體21028、21046、21127及21163之演繹胺基酸序列。CDR係經加粗/加底線。 表2:21028、21046、21127及21163之可變域胺基酸序列:
   序列(N端至C端)
21028 VH SEQ ID NO: 9 EVQLVESGGGLVQPGRSLRLSCAAS GFSFDDYA MHWVRQAPGKGLEWVSG ISWHSDNI GYADSVKGRFTISRDNAKNSLYLQMNSLRAEDTAFYY CAKDGPRYRGSYYYFDYW GQGTLVTVSS
21046 VH SEQ ID NO: 10 EVQLVESGGGLVQPGRSLRLSCVAS GFTFDDYA MHWVRQAPGKGLEWVSG ISWNSGSI GYADSVKGRFTISRDNAKNSLYLQMNSLRAEDTAFYY CAQGGYAILTALEYW GQGTLVTVSS
21127 VH SEQ ID NO: 11 EVQLVESGGGLVQPGRSLRLSCAAS GFTFDDFA MHWVRQAPGKGLEWVSG ISWNSGNI GYADSVKGRFTISRDNAKNSLYLQMNSLRAEDTALYY CAKDKSGSPYYYYGMDVW GQGTMVTVSS
21163 VH SEQ ID NO: 12 EVQLVESGGGLVQPGGSLRLSCAAS GFSFSTYW MNWVRQAPGKGLEWVAN IKQDGSEK YYVDSVKGRFTISRDNAKNSLYLQMNSLRAEDTAVYY CARDISSSWFYYYGMDVW GQGTTVTVSS
21028 VL SEQ ID NO: 13 DIQMTQSPSTLSASVGDRVTITCRAS QSISNW LAWYQQKPGKAPKLLIY KAS SLESGVPSRFSGSGSGTEFTLTISSLQPDDFATYY CQQYNSYSPITF GQGTRLEIK
21046 VL SEQ ID NO: 14 DIQMTQSPSSLSASVGDRVTITCRAS QGISNY LAWFQQKPGKAPKSLIY AAS SLQSGVPSKFSGSGSGTDFTLTISSLQPEDFATYY CQQYNSYPLTF GGGTKVEIK
21127 VL SEQ ID NO: 15 DIQMTQSPSSVSASVGDRVTITCRAT QGISRR LAWYQQKPGKAPKLLIY AAS SLQSGVPSRFSGSGSGTDFTLTISSLQPEDFATYY CQQANSFPLTF GGGTKVEIK
21163 VL SEQ ID NO: 16 DIQLTQSPSFLSASVGDRVTITCRAS QGISSY LAWYQQKPGKAPKLLIY AAS TLQSGVPSRFSGSGSGTEFTLTISSLQPEDFATYY CQQLNSYPPTF GGGTKVEIK
表3顯示重鏈及輕鏈恆定區胺基酸序列(分別CH及CL)。「IgG1 LALA」係指重鏈中存在「LALA」突變(L234A/L235A,根據Kabat編號方案編號),已知其等減少IgG1 抗體之Fc區之效應物功能(Hezareh等人,J Virol. 75(24):12161至68 (2001);Hessell等人,Nature 449(7158):101-04 (2007))。 表1:抗體21028、21046、21127及21163之恆定區胺基酸序列:
片段 序列(N端至C端)
添加至VH之IgG1 -LALA CH    SEQ ID NO: 41 ASTKGPSVFPLAPSSKSTSGGTAALGCLVKDYFPEPVTVSWNSGALTSGVHTFPAVLQSSGLYSLSSVVTVPSSSLGTQTYICNVNHKPSNTKVDKRVEPKSCDKTHTCPPCPAPEAAGGPSVFLFPPKPKDTLMISRTPEVTCVVVDVSHEDPEVKFNWYVDGVEVHNAKTKPREEQYNSTYRVVSVLTVLHQDWLNGKEYKCKVSNKALPAPIEKTISKAKGQPREPQVYTLPPSREEMTKNQVSLTCLVKGFYPSDIAVEWESNGQPENNYKTTPPVLDSDGSFFLYSKLTVDKSRWQQGNVFSCSVMHEALHNHYTQKSLSLSPGK
添加至VL之κ CL    SEQ ID NO: 42    RTVAAPSVFIFPPSDEQLKSGTASVVCLLNNFYPREAKVQWKVDNALQSGNSQESVTEQDSKDSTYSLSSTLTLSKADYEKHKVYACEVTHQGLSSPVTKSFNRGEC
表4顯示抗體21028、21046、21127及21163之重鏈及輕鏈CDR胺基酸序列,其中該等CDR係根據IMGT系統定義。 表2:抗體21028、21046、21127及21163之CDR胺基酸序列
名稱 序列(N端至C端)
   H-CDR1 H-CDR2 H-CDR3 L-CDR1 L-CDR2 L-CDR3
21028 GFSFDDYA SID 17 ISWHSDNI SID 18 CAKDGPRYRGSYYYFDYW SID 19 QSISNW SID 20 KAS SID 21 CQQYNSYSPITF SID 22
21046 GFTFDDYA SID 23 ISWNSGSI SID 24 CAQGGYAILTALEYW SID 25 QGISNY SID 26 AAS SID 27 CQQYNSYPLTF SID 28
21127 GFTFDDFA SID 29 ISWNSGNI SID 30 CAKDKSGSPYYYYGMDVW SID 31 QGISRR SID 32 AAS SID 33 CQQANSFPLTF SID 34
21163 GFSFSTYW SID 35 IKQDGSEK SID 36 CARDISSSWFYYYGMDVW SID 37 QGISSY SID 38 AAS SID 39 CQQLNSYPPTF SID 40
SID: SEQ ID NO:
表5顯示抗體21028、21046、21127及21163之SEQ ID NO資訊。除非本文另有規定,否則該等序列為胺基酸序列。 表5:抗體21028、21046、21127及21163之SEQ ID NO
名稱 VH nt VL nt VH aa VL aa H-CDR1 H-CDR2 H-CDR3 L-CDR1 L-CDR2 L-CDR3
21028 1 5 9 13 17 18 19 20 21 22
21046 2 6 10 14 23 24 25 26 27 28
21127 3 7 11 15 29 30 31 32 33 34
21163 4 8 12 16 35 36 37 38 39 40
nt:核苷酸 aa:胺基酸 實例2:在可溶性CD73活性分析中篩選抗CD73抗體
評估一組抗CD73抗體抑制可溶性重組CD73之酶活性之能力。在37℃下以重組CD73 (SinoBiological Incorporated)、AMP及ATP將抗CD73抗體以10 µg/mL之濃度培養30分鐘。CD73活性係藉由使用CellTiter-Glo® 2.0 (Promega公司)量測ATP偵測之AMP抑制加以研究,如Sachsenmeier等人,Journal of Biomolecular Screening 17(7):993-998 (2012)中描述。
使用抗CD73抗體處理後之CD73酶活性之抑制參見圖1。顯然,使用不同抗CD73抗體處理後之CD73活性變化很大,顯示一些抗體在此分析中無功能性,而其他抗體則有力抑制CD73活性。 實例3:在基於細胞之CD73活性分析中篩選抗CD73抗體
評估一組抗CD73抗體對表現在癌細胞系上之CD73之活性之抑制能力。由抗CD73抗體在10 µg/mL之濃度下,與表現CD73之細胞系在37℃下培養30分鐘,接著添加CD73受質AMP,及在37℃下再培養3小時。探討CD73活性時,添加ATP至上清液,使用CellTiter-Glo® 2.0 (Promega公司)量測ATP偵測之AMP抑制性,如Sachsenmeier等人(同上)中描述。
使用抗CD73抗體處理後,表現在兩種不同癌細胞系上之CD73之活性示於圖2中。顯然,使用不同抗CD73抗體處理後之CD73活性變化很大;一些抗體在此分析中無功能性,而其他抗體強力抑制CD73活性。應注意,相同的十種抗體在兩種細胞系中均顯示最大活性。 實例4:抗CD73參考抗體類似物之選殖材料及方法
表6中編碼抗體類似物之重鏈及輕鏈可變域之胺基酸序列係得自本文列舉之專利或專利申請案。使用人類密碼子,將蛋白質序列反向翻譯為DNA序列。相應之DNA序列係經基因合成,及將其選殖至含有人類重鏈或輕鏈恆定區之表現載體內,導致全長抗體鏈之表現。選擇用於表現之人類抗體同型係在適用時與引入Fc區內之額外突變一起列舉在抗體形式欄中。使用標準蛋白質表現系統,以所得表現質體轉染CHO細胞。相應之抗體上清液係使用標準蛋白質A純化管柱層析術純化。 表6:基因合成之抗體類似物及相應抗體形式之列表
抗體 抗體形式 來源
MEDI9447 (歐樂利尤單抗,MedImmune) IgG1 -TM (效應物功能衰減之三重突變體L234F、L235E及P331S) 美國專利公開案2016/0129108 A1 (SEQ ID NO: 17及19)
CPX006 (Corvus) IgG1 -N297Q (非醣化) 美國專利公開案2018/0009899 A1 (SEQ ID NO: 14及13)
11E1 (Innate Pharma) IgG1 -LALA 美國專利公開案2018/0030144 A1 (SEQ ID NO: 3及4)
實例5:抗CD73抗體對經人類或食蟹猴CD73蛋白轉染之CHO-S細胞之直接結合
評估抗CD73抗體21028、21046、21127及21163對表現於CHO-S細胞上之人類或食蟹猴CD73蛋白之結合,並與歐樂利尤單抗類似物之結合進行比較。
在4℃下以瞬時表現人類或食蟹猴CD73之倉鼠CHO-S細胞系將抗CD73抗體培養30分鐘。將該等細胞清洗兩次及接著以結合AF647之二級抗人類IgG (H+L)抗體再培養20分鐘。清洗步驟後,抗體結合係使用高通量流式細胞分析技術iQue Screener PLUS(Sartorius)量測各孔中AF647信號之幾何平均值來偵測。一式三份分析每種濃度及針對各抗體產生12點滴定曲線。
抗體對表現於細胞上之人類或食蟹猴CD73之結合曲線係顯示於圖3中。經分析之抗體以不同之效價及效用結合至細胞顯示之人類及食蟹猴CD73蛋白。特定言之,mAb 21127以測試抗體之最高效價結合至人類及食蟹猴CD73。 實例6:對人類及食蟹猴CD73胞外域(ECD)之抗體及Fab片段親和力之量測
此實例證實如藉由表面電漿子共振(SPR)量測,抗CD73 Fab片段及抗體對重組人類及食蟹猴CD73胞外域(ECD)之結合。材料及方法
抗CD73 mAb及Fab片段之動力學結合分析係藉由表面等離子體共振(SPR),使用連續流動微量點樣儀(CFM, Wasatch Microfluidics, Salt Lake City, US)與IBIS MX96 SPR儀器(IBIS Technologies, The Netherlands)之組合進行。合成編碼人類及食蟹猴CD73之胞外域之CD73 cDNA及將其各選殖至含有CMV啟動子及帶His標籤之CD73 ECD之C端6x組胺酸序列(SEQ ID NO:45)或人類IgG1 Fc序列(AA P101-K330)之載體內,導致IgG1 Fc C端融合至經選殖之CD73 ECD。帶His標籤及Fc融合構築體係使用ExpiCHOTM 表現系統瞬時表現及分別藉由標準Ni-NTA層析術或標準MabSelectTM SuReTM 程序純化。抗CD73 Fab片段係藉由以GingisKHAN酶消化全長IgG1抗體,使用由Genovis (Sweden)提供之套組產生。Fab片段之親和力係藉由使用CFM捕獲帶Fc標籤之抗原於G-a-hu-IgG Fc SensEye® 上15分鐘量測。點樣後,將SensEye® 放置於IBIS MX96生物感測器中及由SensEye FixIt套組固定固定化抗原。動力學分析係藉由注射濃度自0.8 nM增加至300 nM之單體Fab片段進行。在Fab片段注射之各週期後,表面係由10 mM甘胺酸pH 3,10%甘油再生。Fab結合進行15分鐘及抗原解離進行15分鐘。全長單株抗體(mAb)之親和力係藉由使用連續流動微量點樣儀(CFM, Wasatch Microfluidics, Salt Lake City, US),捕獲mAb於G-a-hu-IgG Fc SensEye® (Ssens BV, The Netherlands)上15分鐘量測。點樣後,將SensEye停駐於IBIS MX96中及由SensEye FixIt套組(Ssens BV, The Netherlands)固定經點樣之mAb。動力學分析係藉由施加呈2倍稀釋液之自0.16 nM增加至10 nM之動力學滴定系列注射濃度之帶His標籤之抗原進行。在下一週期之食蟹猴抗原注射前由100 mM H3 PO4 ,pH 3再生表面。MAb結合進行15分鐘及抗原解離進行45分鐘。將記錄之結合反應擬合至簡單朗繆爾(Langmuir) 1:1結合模型,使用Scrubber 2.0軟體以計算結合速率(kon 或ka )、解離速率(koff 或kd )及親和力(KD )常數。結合動力學參數係作為六個獨立量測點之平均值量測。結果
抗CD73 Fab片段及全長抗體之結合親和力及動力學參數係分別顯示於表7及表8中。全長抗體以亞奈莫耳範圍內之高親和力結合人類CD73。所有抗體均以與堪比參考抗體(11E1、歐樂利尤單抗及CPX006之類似物)之結合動力學識別人類及食蟹猴CD73。所有抗體之特徵在於非常緩慢之解離速率常數,有助於量測之高親和力。Fab片段之單價結合親和力比相應全長抗體之單價結合親和力弱20至245倍。解離速率(kd)受形式變化之強烈影響,及Fab片段顯示比完整抗體快得多的自CD73解離。
完整抗體及Fab片段之結合動力學之差異表明抗體結合CD73同二聚體及針對全長抗體量測之高親和力係由於結合性效應。已知CD73作為非共價同二聚體存在(Knapp等人,Structure 20(12): 2161-2173 (2012)),及先前已發現11E1及歐樂利尤單抗類似物之結合取決於對如本文描述之全長抗體與Fab片段間之結合動力學具有類似差異之CD73同二聚體之二價結合(Perrot, Cell Reports 27(8):2411-2425 (2019))。
抗CD73抗體及Fab片段之SPR分析顯示抗CD73抗體取決於對二聚體CD73之二價結合,及當結合至CD73同二聚體時,本文例示之全長抗體之結合親和力堪比參考mAb之結合親和力。 表7:如藉由SPR量測,抗CD73 Fab片段對人類(Hs)及食蟹猴(Cy) CD73 ECD之結合動力學
Fab片段 CD73 ECD ka (M−1 s−1 ) kd (s-1 ) KD (nM)
21127 Hs 2.9E+05 1.6E-02 54.6
Cy 3.1E+05 1.7E-02 55.3
21163 Hs 2.0E+05 1.5E-02 78.3
Cy 2.0E+05 1.6E-02 77.6
21046 Hs 6.1E+05 5.0E-04 0.8
Cy 6.2E+05 5.2E-04 0.8
11E1類似物 Hs 2.9E+05 2.8E-03 9.8
Cy 3.2E+05 2.8E-03 8.7
歐樂利尤單抗類似物 Hs 5.6E+05 3.4E-05 0.06
Cy 5.8E+05 4.3E-05 0.07
CPX006類似物 Hs 6.6E+03 5.3E-04 80.3
Cy 6.7E+03 4.8E-04 71.6
表8:如藉由SPR量測,抗CD73抗體對人類(Hs)及食蟹猴(Cy) CD73 ECD之結合動力學
mAb CD73 ECD ka (M-1 s-1 ) kd (s-1 ) KD (nM)
21127 Hs 3.2E+05 7.0E-05 0.22
Cy 3.8E+05 9.0E-05 0.24
21163 Hs 6.5E+04 5.5E-05 0.91
Cy 1.0E+05 6.2E-05 0.66
21046 Hs 1.9E+05 8.3E-06 0.04
Cy 2.1E+05 1.1E-05 0.05
11E1類似物 Hs 5.7E+04 5.6E-06 0.10
Cy 8.4E+04 1.3E-05 0.14
歐樂利尤單抗類似物 Hs 1.1E+05 2.5E-06 0.02
Cy 1.4E+05 6.6E-06 0.06
CPX006類似物 Hs 1.7E+05 2.4E-06 0.02
Cy 2.8E+04 1.4E-05 0.33
實例7:抗CD73抗體之抗原決定基分倉(binning)
此實例描述基於成對競爭模式將抗CD73抗體分組為抗原決定基倉。屬於不同抗原決定基倉之抗體識別CD73之ECD上之不同抗原決定基。材料及方法
成對抗體競爭之研究係藉由SPR使用IBIS-MX96儀器(IBIS, Netherlands)進行。將抗CD73抗體在PBS中稀釋至3 µg/mL及藉由使用連續流動微量點樣儀捕獲15分鐘,接著由赫賽汀(Herceptin) (曲妥珠單抗)阻斷殘餘之結合位點及由SensEye FixIt套組(IBIS, Netherlands)化學交聯點樣至G-a-hu-IgG Fc SensEye® 上。準備感測器後,使用經典的夾心分析進行抗體競爭分析。將CD73-His ECD抗原稀釋於PBS、0.05% Tween 20及200 nM赫賽汀運行緩衝劑中,然後以10 nM濃度注射及用抗CD73抗體之偶合陣列捕獲。接著,進行在運行緩衝劑中分別稀釋至100 nM之各CD73抗體之個別注射以建立抗體競爭模式。資料係藉由抗原決定基分倉2.0 (Wasatch, USA)分析。結果
16種抗CD73抗體之競爭模式係顯示於圖4中。測試之抗CD73抗體分組為四種重疊之主要抗原決定基倉:1、2、3及4。倉1包括歐樂利尤單抗及11E1類似物,其等彼此交叉阻斷。歐樂利尤單抗及11E1抗體已顯示在N端域之頂部及CD73之催化位點對面處結合重疊之抗原決定基(Geoghegan等人,MABS 8(3):454-467 (2016)及Perrot等人,Cell Reports 27:2411-2425 (2019))。倉1中之所有抗體交叉阻斷分組於倉2中之抗體。倉2包括抗體21385、21127及21163,其等顯示相當之競爭模式,表明該等抗體結合類似抗原決定基。倉2中之抗體交叉阻斷除倉4中之抗體外之所有測試抗體。倉4抗體可分為兩個亞倉;與倉3中之一或多種抗體競爭之倉4a及4b。抗體21046 (倉4a)及CPX006類似物(倉4b)與倉3中之不同抗體競爭,顯示兩種抗體具有密切相關但不相同之結合抗原決定基。
總之,抗體21127及21163 (倉2)結合CD73之唯一抗原決定基,該等抗原決定基與11E1及歐樂利尤單抗類似物之抗原決定基(倉1)有一些重疊。抗體21127及21163之抗原決定基不同於CPX006類似物之抗原決定基(倉4)。抗體21046 (倉4a)結合與CPX006類似物抗原決定基(倉4b)類似,但不同於抗體21127及21163之抗原決定基(倉2)及11E1及歐樂利尤單抗類似物之抗原決定基(倉1)之抗原決定基。 實例8:藉由CD73誘變之抗CD73抗體之抗原決定基定位
此實例闡述瞭如何藉由量測對94種不同CD73突變體之結合親和力及動力學,將抗體21127、21163及21046之結合抗原決基分為線性抗原決定基及個別接觸殘基。材料及方法
人類及大鼠(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 )) CD73之蛋白序列係自UniProt (登錄編號分別為P21589及P21588)下載。食蟹猴(食蟹獼猴(Macaca fascicularis ))及雞(原雞(Gallus gallus )) CD73之全長蛋白序列係自NCBI (分別為XP_005552488.1及XP_004940453.1)下載。公開可獲得之CD73結構PDB 4H2F (開放)、4H2G (開放)及4H2I (關閉)係用於定位表面曝露之胺基酸殘基。在人類與大鼠CD73間不同之表面曝露之殘基位置係經突變為丙胺酸。為定位線性抗體抗原決定基,產生CD73嵌合蛋白,其中人類CD73 ECD序列中之10個胺基酸按重疊5個胺基酸之片段依序交換為雞序列。
合成編碼人類CD73胞外域之cDNA及將其選殖至含有CMV啟動子及人類Ig Fc序列(殘基P101至K330)之載體內,導致Ig Fc C端融合至經選殖之CD73 ECD。野生型(wt)及經突變之人類CD73 Fc融合構築體係藉由標準基因合成技術產生及蛋白質係使用ExpiCHO™表現系統在2 mL培養物中瞬時表現。
收穫人類CD73 Fc融合構築體後,藉由表面電漿子共振(SPR)測試上清液中對抗CD73 Fab之結合。使用連續流動微量點樣儀(CFM, Wasatch Microfluidics, Salt Lake City, US)將含有CD73融合蛋白之培養物上清液固定在G-a-hu-lgG Fc SensEye® (Ssens BV, The Netherlands)上15分鐘。點樣後,將SensEye® 放置於IBIS MX96生物感測器中及使用FixIT套組(Ssens BV, The Netherlands)將捕獲之蛋白質固定在表面上。動力學分析係藉由施加動力學滴定系列進行,其中本發明之抗體之單體Fab片段係以自0.8 nM增加至500 nM之濃度注射。在Fab片段注射之各週期後,表面係由10 mM甘胺酸pH 3,10%甘油再生。Fab結合進行15分鐘及抗原解離進行15分鐘。將記錄之結合反應擬合至簡單朗繆爾1:1結合模型,使用Scrubber 2軟體以計算結合速率(kon 或ka )、解離速率(koff 或kd )及親和力(KD )常數。結果
由抗體21127、21163及21046及11E1、歐樂利尤單抗及CPX006類似物識別之CD73之抗原決定基係使用嵌合受體構築體定位,其中人類CD73序列之10個胺基酸片段係經雞序列置換;或藉由丙胺酸掃描,其中在人類與大鼠CD73間不同之表面曝露之胺基酸係經突變為丙胺酸。抗體對野生型CD73及突變體之結合親和力係藉由SPR量測,及相較於wt降低或偏離1:1結合模型至少5倍親和力之截止值係用於發現顯著損失對抗CD73抗體之結合之構築體(表9)。 表9:抗體21127、21163及21046及11E1、歐樂利尤單抗及CPX006類似物之結合特異性之總結
抗體 線性抗原決定基 接觸殘基
21127 27至31、61至75、161至170 R73、R109、D168
21163 61至70、161至170 R109
21046 27至31、266至270、291至305 I301、S302、H304
11E1類似物 126至135、156至170 E129、K133、E134
歐樂利尤單抗類似物 161至170、206至215 V170、K206、N211
CPX006類似物 206至210、231至235、266至270、296至305 R297、I301
識別之線性抗原決定基及接觸殘基係以其開放狀態定位在CD73同二聚體之晶體結構上(圖5)。發現由抗體21127、21163及21046及11E1、歐樂利尤單抗及CPX006類似物識別之抗原決定基均在CD73之N端域上(圖5)。發現抗體21127及21163及11E1及歐樂利尤單抗類似物之抗原決定基位於與CD73同二聚體之二聚化界面垂直之表面上及相對於催化中心位於相對側(圖5,A圖、B圖、D圖及E圖)。發現四種抗體之抗原決定基之不同之處在於結合不同之接觸殘基及線性抗原決定基。結合至CD73之頂部之表面之抗體可藉由將酶鎖定在開放、非活性構象,防止轉變為封閉之活性狀態來阻斷酶活性(Perrot等人,Cell Reports 27:2411-2425 (2019))。
發現抗體21046及CPX006類似物之抗原決定基在N端域之前面,正好在CD73之催化中心上方(圖5,C圖及F圖)。兩種抗體就識別之線性抗原決定基及接觸殘基而言係不同的。
總而言之,在單一胺基酸解析度下之抗原決定基定位顯示例示性抗CD73抗體各具有不同之結合抗原決定基。抗體21127及21163結合至CD73 N端域之頂部上之類似抗原決定基;此等抗原決定基不同於11E1、歐樂利尤單抗及CPX006類似物之抗原決定基。抗體21046及CPX006類似物結合CD73 N端域前面之重疊但仍不同之抗原決定基。 實例9:溶液中形成之抗體/CD73複合物之化學計量
此實例描述藉由SEC-MALS量測之在溶液中形成之抗體/CD73ECD複合物之大小。材料及方法
以不同之比率及個別分析抗CD73抗體及帶His標籤之CD73,以分析在CD73同二聚體與抗CD73抗體間形成之複合物之大小。樣本係藉由將900 pmol CD73-His與900、450、90或0 pmol稀釋於PBS, pH 7.4內之抗體混合製備。在室溫下將樣本培養30 min,接著使用UHPLC UltiMate 3000 (Thermo Scientific)及SEC X-Bridge管柱(Waters)以1.2 mL/min之流動速率分離。樣本運行緩衝劑為0.01 M檸檬酸鹽、250 mM L-精胺酸HCl,pH 6.0。HPLC分離後,所有樣本係使用MiniDAWN TREOS MALS偵測器(Wyatt)及Optilab T-rEX折射率偵測器(Wyatt)分析。資料圖係使用GraphPad Prism產生。結果
抗體對CD73同二聚體之二價結合可將酶鎖定在非活性構象(Geoghegan等人,MABS 8(3):454-467 (2016)及Perrot等人,Cell Reports 27:2411-2425 (2019))。阻斷機制可為通過CD73同二聚體之交聯或藉由在非活性狀態下結合單一CD73二聚體。為表徵溶液中形成之抗體/CD73同二聚體複合物之化學計量,蛋白質複合物之大小係藉由SEC-MALS測定。1:1抗體/CD73同二聚體複合物之大小係在270至280 kDa之範圍內,如自抗體及CD73同二聚體之個別分子量(分別約150及125 kDa)計算。圖6A及6B及表10顯示針對在各種分子比率下結合至CD73同二聚體之抗體21127、21163及21046及11E1、歐樂利尤單抗及CPX006類似物形成之複合物之SEC-MALS概況及大小。CD73及抗體中之各者之個別運行顯示與蛋白質之預期大小匹配之單分散峰及確認不存在積聚物(圖6A及6B,虛線)。結合至CD73之抗體21127之SEC-MALS概況顯示一個主峰(峰2),平均大小為276 kDa,對應於預測之1:1 21127:CD73同二聚體複合物之大小,及一個較小峰(峰1),對應於過量之21127或CD73二聚體。抗體21163及11E1及CPX006類似物主要形成1:1複合物,但傾向於在最高抗體:CD73比率(1:1)下形成更高階複合物。就CPX006及11E1類似物而言,多分散之更高階複合物係最明顯的。抗體21046及歐樂利尤單抗類似物形成大複合物,指示此等抗體主要交聯不同之CD73二聚體,其亦已針對歐樂利尤單抗(MEDI9447)顯示(Geoghegan等人,MABS 8(3):454-467 (2016))。 表10:如藉由SEC-MALS量測,當在各種比率下混合CD73及抗CD73抗體時形成之複合物之分子質量(MW,kDa)
蛋白質 比率mAb:CD73 (n:n) 峰1 (MW,kDa) 峰2 (MW,kDa) 峰3 (MW,kDa) 峰4 (MW,kDa)
CD73 0:1 124  -  -  -
抗體 1:0 151  -  -  -
21127 1:1 144 269  -  -
0.5:1 140 277  -  -
0.1:1 128 282  -  -
21163 1:1 197 280 606 -
0.5:1 143 278 464 -
0.1:1 129 279  - -
21046 1:1 194 382 552 863
0.5:1 97 199 521 794
0.1:1 137 969 480 815
11E1類似物 1:1 116 270 511 802
0.5:1 127 277 566 3372
0.1:1 123 265 704 11848
歐樂利尤單抗類似物 1:1 116 389 682 1039
0.5:1 127 870 559 1007
0.1:1 123 194 432 821
CPX006類似物 1:1 124 148 246 363
0.5:1 118 143 245 349
0.1:1 120 121 236 339
如自右至左計數,表10中之峰對應於圖6A及6B中之層析圖上可見之峰1至4。峰1對應於未結合/過量之CD73同二聚體(~125 kDa)或未結合/過量之抗體(~150 kDa)。峰2至4對應於各種大小及化學計量之mAb:CD73複合物,其中~275 kDa之複合物大小表示1:1之化學計量。
如表10及圖6A及6B顯示,抗體21127以獨立於CD73濃度產生1:1複合物之方式結合CD73同二聚體上之抗原決定基。抗體21163及11E1及CPX006類似物主要與該CD73二聚體結合成1:1複合物,但亦顯示在各種程度下形成更高階複合物之趨勢。抗體21046及歐樂利尤單抗類似物與CD73同二聚體僅結合成低聚物複合物,指示多個CD73二聚體之交聯。 實例10:抗CD73抗體在可溶性CD73活性分析中之功能性
在可溶性CD73活性分析中更詳細評估抗CD73抗體21028、21046、21127及21163抑制可溶性重組CD73之酶活性之能力,並與歐樂利尤單抗類似物進行比較。在37℃下以重組CD73、AMP及ATP將抗CD73抗體培養2小時。CD73活性係藉由使用CellTiter-Glo® 2.0 (Promega公司)量測ATP偵測之AMP抑制加以研究,如Sachsenmeier等人(同上)中描述。
使用指示濃度之抗CD73抗體或歐樂利尤單抗類似物治療後之CD73酶活性之抑制係顯示於圖7中。顯然,抗CD73抗體之抑制功能係濃度依賴性的,及儘管效價及效用不同,但所有抗CD73抗體均抑制CD73活性。此外,該歐樂利尤單抗類似物在較高抗體濃度下不太有效抑制CD73酶活性。MedImmune已針對歐樂利尤單抗(原名MEDI9447)公開類似結果(Geoghegan等人,MABS 8(3):454-467 (2016))。相較於中間濃度,抗體21028及21046在較高濃度下亦略微不足地抑制CD73酶活性。相反,在高於約3 µg/mL之所有濃度下,抗體21127及21163顯示對CD73酶活性之最大抑制。 實例11:抗CD73抗體在基於細胞之CD73活性分析中之功能性
更詳細評估抗CD73抗體21028、21046、21127及21163抑制表現於細胞上之CD73之活性之能力,並與歐樂利尤單抗類似物進行比較。在37℃下以表現CD73之人類細胞系(Calu-6及H292)或表現CD73之食蟹猴細胞系(Cynom-K1)將抗CD73抗體培養30分鐘,接著添加CD73受質AMP及在37℃下再培養3小時。CD73活性係藉由將ATP添加至上清液及使用CellTiter-Glo® 2.0 (Promega公司)量測ATP偵測之AMP抑制加以研究,如Sachsenmeier等人(同上)中描述。
使用不同之抗CD73抗體之治療後之CD73活性之抑制係顯示於圖8中。顯然,抗CD73抗體之抑制功能係濃度依賴性的,及儘管效價及效用不同,但所有抗體均抑制人類及食蟹猴CD73活性。抗體21127及21163在兩種人類細胞系Calu-6及H292中均顯示最高效用,但在所有三種細胞系中,所有四種測試抗體均明顯優於歐樂利尤單抗類似物。 實例12:抗CD73抗體在長期基於細胞之CD73活性分析中之功能性
在長期基於細胞之分析中更詳細評估抗CD73抗體21028、21046、21127及21163抑制表現於細胞系上之CD73之活性之能力,並與歐樂利尤單抗類似物進行比較。在37℃下以表現CD73之人類細胞系H292將抗CD73抗體培養30分鐘,接著添加CD73受質AMP及在37℃下再培養3、6或24小時。CD73活性係係藉由將ATP添加至上清液及使用CellTiter-Glo® 2.0 (Promega公司)量測ATP偵測之AMP抑制加以研究,如Sachsenmeier等人(同上)中描述。
使用不同之抗CD73抗體之治療後之CD73活性之抑制係顯示於圖9中。顯然,抗CD73抗體之抑制功能係濃度依賴性的,及儘管效價及效用不同,但所有抗體均抑制CD73活性。應注意,以抗體將細胞培養長達24小時進一步區分抗體21127及21163與歐樂利尤單抗類似物(及測試之其他兩種抗CD73抗體)。 實例13:抗CD73抗體對癌細胞系之效用
評估抗CD73抗體21127、21046、21163抑制表現於表示寬範圍之CD73表現及活性程度之一大組癌細胞系上之CD73之活性之能力。如表11中描述,該細胞組跨越多個起源組織之數種癌症適應症。材料及方法
在37℃下以表現CD73之細胞系將抗CD73抗體以25 µg/mL之濃度培養30分鐘,接著添加CD73受質AMP及在37℃下再培養3小時。細胞CD73活性係藉由將ATP添加至上清液及使用CellTiter-Glo® 2.0 (Promega公司)量測ATP偵測之AMP抑制加以評估,如Sachsenmeier等人(同上)中描述。CD73活性係經由發光偵測。結果
抗CD73抗體對表現於20種不同之癌細胞系上之CD73之活性之影響係顯示在圖10中。顯然,使用不同之抗CD73抗體之治療後之CD73活性變化。在(例如) Calu-6、NCI-H1775、KYSE-30及Capan-2細胞系中可見,一些抗體(21046及歐樂利尤單抗類似物)在較低細胞CD73活性程度下顯示一定之抑制CD73之能力,但在最高活性程度下卻無法抑制酶,而其他抗體(21127及21163)即使在最高活性程度下亦強烈抑制CD73活性。 表11:細胞系及起源組織之列表
細胞系 適應症,疾病亞型(適用時)
A375 皮膚癌,癌
A549 非小細胞肺癌,腺癌
ASPC-1 胰臟癌,外分泌腺癌
BFTC-905 膀胱癌,移行細胞癌
BT-474 乳癌,癌
Calu-3 非小細胞肺癌,腺癌
Calu-6 非小細胞肺癌
Capan-2 胰臟癌,外分泌腺癌
Detroit 562 頭頸癌,鱗狀細胞癌,咽
DU145 前列腺癌,腺癌
H292 非小細胞肺癌,黏液表皮樣癌
H441 肺癌,乳頭狀腺癌
HCT-116 結腸直腸癌,腺癌
KYSE-30 食道癌,鱗狀細胞癌
MCF-7 乳癌,癌
MDA-MB-468 乳癌,癌
NCI-H1975 非小細胞肺癌,腺癌
SKBR-3 乳癌,癌
T47D 乳癌,導管癌
實例14:抗CD73抗體活性在基於細胞之存活率分析中之活體外測試
此實例描述在存活率分析中,使用在300 µM AMP之存在下生長之兩種癌細胞系之抗體21127之活體外功能表徵。材料及方法
活體外評估抗體直接抑制三陰性乳癌細胞系MDA-MB-231及MDA-MB-468之存活率(存活及/或增殖)之能力。將細胞以1000個細胞/孔接種於384孔盤中之補充2% FBS及1% P/S之RPMI 1640 Glutamax (MDA-MB-231)或DMEM (MDA-MB-468)培養基中,及在37℃下在加濕培養器中在300 µM AMP (單磷酸腺苷,Sigma-Aldrich)之存在下以自25 µg/mL滴定之抗體培養四天。按照製造商之說明書,使用WST-1細胞增殖試劑(Roche)定量細胞存活率。結果
顯然,21127及歐樂利尤單抗類似物關於功能讀數不同(圖11)。抗體21127對兩種細胞系均顯示明顯之影響,相較於未處理之細胞,MBA-MB-231減少至約60%活細胞,及MBA-MB-468減少至0%活細胞(即,相對於中間背景無可量測活細胞)。歐樂利尤單抗類似物對MBA-MB-231細胞系之存活率未顯示顯著之影響,而MBA-MB-468在一定程度上受影響,活細胞數相較於未處理之細胞減少至約70至80%。
在源自其他組織之癌細胞系中可預期類似效應。 實例15:由抗CD73抗體抑制表現於來自健康人類供體之初級CD4+ 及CD8+ T細胞及CD19+ B細胞上之CD73
評估抗CD73抗體抑制表現於來自健康人類供體之初級CD4+ 及CD8+ T細胞及CD19+ B細胞上之CD73之活性之能力。材料及方法
初級CD4+ 及CD8+ T細胞及CD19+ B細胞係根據製造商之使用說明書(Miltenyi Biotec),使用具有相關特異性之磁性(MACS)珠自血沈棕黃層之PBMC (外周血單核細胞)分離。在37℃下以經分離之初級細胞將50至0.003 µg/mL之濃度之抗CD73抗體之四倍稀釋滴定液培養30分鐘,接著添加CD73受質AMP,及在37℃下再培養20小時(CD19+ B細胞)或40小時(CD4+ 及CD8+ T細胞)。CD73活性係藉由將ATP添加至上清液及使用CellTiter-Glo® 2.0 (Promega公司)量測ATP偵測之AMP抑制加以評估,如Sachsenmeier等人(同上)中描述。結果
使用抗CD73抗體處理後之表現於初級CD4+ 及CD8+ T細胞及CD19+ B細胞上之CD73之活性係顯示於圖12中。顯然,使用抗體21127及歐樂利尤單抗類似物治療後之CD73活性差異很大。較高濃度之抗體21127在所有初級細胞類型中均顯示證實CD73活性之幾乎完全抑制,而歐樂利尤單抗類似物顯示CD19+ B細胞及CD8+ T細胞中之CD73活性之非常有限抑制,及CD4+ T細胞中之僅部分抑制。歐樂利尤單抗類似物抑制CD73活性之能力與CD73表現之程度相關,因為來自健康供體之外周血CD4+ T細胞平均具有有限之CD73表現,而CD19+ B細胞平均表現高程度之CD73及CD8+ T細胞平均表現中間程度(Allard等人,Immunol Rev 276(1):121-144 (2017))。 實例16:抗CD73抗體在T細胞增殖分析中之功能性
在活體外分析中評估抗CD73抗體21028、21046、21127及21163抑制表現於CD4+ T細胞上之CD73之活性之能力,並與歐樂利尤單抗類似物進行比較。自健康供體分離CD4+ T細胞並以抗CD3/CD28珠(Thermo Fisher Scientific)、AMP及抗CD73抗體活化48小時,接著添加3H-胸苷(PerkinElmer公司),再歷時24小時。T細胞增殖係量測為3H-胸苷併入並標準化為未經AMP處理之對照。
使用不同之抗CD73抗體處理後之T細胞增殖係顯示於圖13中。顯然,抗CD73抗體對T細胞增殖之刺激功能係濃度依賴性的,儘管效價及效用不同,但所有抗體均刺激T細胞增殖。除歐樂利尤單抗類似物外,所有抗體均完全恢復T細胞增殖,及抗體21127對此具有最高效價。 實例17:抗CD73抗體在T細胞活化分析中之功能性
在活體外分析中評估抗CD73抗體抑制表現於CD4+ 及CD8+ T細胞上之CD73之活性之能力,並與歐樂利尤單抗類似物進行比較。
自健康供體分離CD4+ 及CD8+ T細胞及以抗CD3/CD28珠(Thermo Fisher Scientific)、AMP及抗CD73抗體活化72小時,接著收穫上清液。T細胞活化係使用ELISA (Thermo Fisher Scientific)量測為上清液中之IFN-γ濃度。
在使用不同之抗CD73抗體之治療後之T細胞活化係顯示於圖14中。顯然,抗體21127對T細胞活化之刺激功能係濃度依賴性的,及21127導致比相較於歐樂利尤單抗類似物更高之IFN-γ濃度。 實例18:抗CD73抗體在單向MLR分析中之功能性
在活體外分析中評估抗CD73抗體抑制CD73在單向混合淋巴細胞反應(MLR)中之活性之能力,並與歐樂利尤單抗類似物進行比較。
將自兩個不同之健康供體分離之樹突細胞(DC)及CD4+ T細胞共培養以誘導同種異體抗原特異性反應,導致細胞介素產生及T細胞活化及/或增殖。DC係藉由以20 ng/mL粒細胞-巨噬細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及20 ng/mL介白素4 (IL-4)培養7天而自CD14+ 單核細胞分化,及與來自健康供體材料之外周血單核細胞(PBMC)之CD4+ T細胞以1:10比率混合。單向MLR係以25 µg/mL抗PD-1抗體(12819;參見PCT專利公開案WO 2017/055547)、50 µM AMP及指示濃度之抗CD73抗體培養48小時,接著添加3H-胸苷(PerkinElmer公司),再歷時24小時。增殖係量測為3H-胸苷併入並標準化為未經AMP處理之對照。
使用不同之抗CD73抗體之治療後之T細胞增殖係顯示於圖15中。顯然,抗CD73抗體對增殖之刺激功能係濃度依賴性的,及抗體21127及歐樂利尤單抗類似物兩者均刺激T細胞增殖。然而,僅抗體21127完全恢復增殖。 實例19:抗CD73抗體及抗PD-1抗體在單向MLR分析中之組合
此實例檢查抗PD-1抗體(12819)及抗CD73抗體(21127)之組合在單向混合淋巴細胞反應(MLR)中增強T細胞活化之能力。
將自兩個不同之健康供體分離之樹突細胞(DC)及CD4+ T細胞共培養以誘導同種異體抗原特異性反應,導致細胞介素產生及T細胞活化及/或增殖。DC係藉由以20 ng/mL粒細胞-巨噬細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及20 ng/mL介白素4 (IL-4)培養7天而自CD14+ 單核細胞分化,及與來自健康供體材料之外周血單核細胞(PBMC)之CD4+ T細胞以1:10比率混合。單向MLR係在有或無50 µM AMP之情況下及以抗CD73抗體21127及/或抗PD-1抗體(12819;參見PCT專利公開案WO 2017/055547)培養72小時,接著收穫上清液。抗CD73抗體21127及抗PD-1抗體12819之組合係以兩種抗體1:1比率添加。T細胞活化係藉由使用ELISA (Thermo Fisher Scientific)定量上清液中之IFN-γ濃度量測,及標準化為未經AMP處理之對照。
使用抗體12819及/或21127之治療後之單向MLR中藉由IFN-γ濃度量測之T細胞活化係顯示於圖16中。顯然,抗PD-1抗體12819在無AMP及在有及無以抗體21127同時培養之情況下均強烈活化單向MLR (上圖)。當將AMP添加至單向MLR時,抗PD-1抗體對單向MLR之活化明顯較少(下圖)。然而,將該抗PD-1抗體及抗CD73抗體21127組合至少部分恢復強T細胞活化,突出該抗PD-1抗體/抗CD73抗體組合之益處。 實例20:抗CD73抗體在B細胞活化分析中之功能性
在活體外B細胞活化分析中評估抗體21046及21127刺激B細胞活化之能力。來自健康供體之PBMC以21046、21127或歐樂利尤單抗類似物(10 µg/mL)及CD40配體(0.5 µg/mL)刺激整夜。流式細胞分析技術分析係以對B細胞(CD20+ )進行門控進行及將B細胞活化評估為B細胞活化標誌物CD25、CD69及CD83之上調。
如圖17A及17B中顯示,抗體21046刺激B細胞活化標誌物CD25、CD69及CD83之強烈上調,而抗體21127及歐樂利尤單抗類似物對B細胞活化具有有限之影響。 實例21:抗CD73抗體誘導之H292細胞之CD73濃度之降低
評估抗CD73抗體21127、21028、21046及21163調節細胞系中之CD73濃度之能力,並與歐樂利尤單抗類似物進行比較。在37℃下以人類細胞系H292將抗CD73抗體以25 µg/mL培養24小時,接著細胞裂解及使用簡單西方技術(ProteinSimple)評估CD73濃度。
圖18顯示使用抗體21127、21028、21046或21163或歐樂利尤單抗類似物治療後之CD73濃度。使用抗CD73抗體21046或歐樂利尤單抗類似物之培養導致一些CD73下調,而其他抗CD73抗體具有(若有)對CD73濃度之適度影響。 實例22:抗CD73抗體在人類腫瘤異種移植模型中之功能性
此實例證實抗CD73抗體21127抑制表現於自人類腫瘤異種移植物分離之細胞上之CD73之酶活性之能力。材料及方法
將人類黑素瘤細胞系A375皮下接種至6至8週齡雌性NOG或NOD-scid小鼠之腹側內。在一個實例(圖19,上圖)中,在腫瘤細胞接種後一天腹膜內注射人類PBMC。藉由卡尺在兩個維度上每週三次量測腫瘤,及根據以下公式計算腫瘤體積(以mm3 計):(寬度)2 x長度x 0.5。藉由腹膜內注射媒劑緩衝劑或(1)抗體21127、(2)歐樂利尤單抗類似物或(3)抗體21127與抗小鼠CD73抗體TY/23 (BioXcell)之組合每週三次治療小鼠。不同於歐樂利尤單抗類似物,抗體21127對小鼠CD73不為交叉反應性的。因此,為比較CD73活性在腫瘤塊中之抑制,該腫瘤塊亦含有表現CD73之鼠科細胞(內皮細胞及基質細胞),將抗體21127與抗小鼠CD73抗體TY/23組合。該等抗體係以5 mg/kg、20 mg/kg或50 mg/kg給藥。在停藥後之不同時間點,收穫腫瘤及使用腫瘤解離套組及gentleMACS Octo解離器(Miltenyi)分離。所得細胞懸浮液係以CD73受質AMP在37℃下培養3小時。CD73活性係藉由將ATP添加至上清液及藉由CellTiter-Glo® 2.0 (Promega公司)量測ATP偵測之AMP抑制加以研究,如Sachsenmeier等人(同上)中描述。結果
在重複給藥兩週後,抗體21127顯示CD73活性在自植入A375人類黑素瘤細胞系之PBMC人類化小鼠收穫之腫瘤中之劑量依賴性抑制(圖19,上圖)。亦發現對CD73酶活性之影響在停藥後仍持續延長之時間週期。
如圖19中顯示(下圖),歐樂利尤單抗類似物在治療後抑制CD73活性達16天及酶活性在治療後第28天完全恢復。相比之下,抗體21127單獨或與TY/23組合顯示在停藥後持續抑制CD73活性達28天。 實例23:抗CD73抗體在無免疫細胞之人類異種移植腫瘤模型中之活體內效用
此實例證實瞭抗CD73抗體在人類三陰性乳癌異種移植模型中抑制腫瘤生長之能力。
將人類MDA-MB-231三陰性乳癌細胞皮下接種至6至8週齡雌性NOD-scid小鼠之腹側內。藉由卡尺在兩個維度上每週三次量測腫瘤,及根據以下公式計算腫瘤體積(以mm3 計):(寬度)2 x長度x 0.5。藉由腹膜內注射媒劑緩衝劑、抗體21127或歐樂利尤單抗類似物,每週兩次治療小鼠,總計16次治療,接著觀測週期。抗體係以10 mg/kg給藥。施用使用Bonferroni之多重比較測試之雙向ANOVA比較治療組之間在各時間點下之腫瘤體積。統計分析係使用GraphPad Prism 5.0版(GraphPad軟體,Inc.)進行。
在治療期間,抗體21127及歐樂利尤單抗類似物顯示明顯之腫瘤抑制作用(圖20)。在停藥後,觀測到經歐樂利尤單抗類似物治療之腫瘤之再生長。相比之下,在治療期間,經抗體21127治療之小鼠有效地控制腫瘤生長,及治療後60天腫瘤大小有限增加。 實例24:抗CD73抗體在以人類PBMC重構之小鼠中之人類異種移植腫瘤模型中之活體內效用
此實例證實抗CD73抗體21127在植入人類肺癌細胞或人類黑素瘤細胞之PBMC人類化小鼠中之活體內效用。
在腹膜內注射人類PBMC前一天,將來自人類肺癌細胞系Calu-6或人類A375黑色素瘤細胞系之細胞皮下植入NOG小鼠內。治療係在PBMC注射當天開始,及藉由以10 mg/kg (n = 10/組)腹膜內注射媒劑緩衝劑或抗CD73抗體21127,每週三次治療小鼠,總計六次治療。藉由卡尺在兩個維度上每週三次量測腫瘤,及根據以下公式計算腫瘤體積(以mm3 計):(寬度)2 x長度x 0.5。施用使用Bonferroni之多重比較測試之雙向ANOVA比較治療組之間在各時間點下之腫瘤體積。統計分析係使用GraphPad Prism 5.0版(GraphPad軟體,Inc.)進行。
如圖21中顯示,在以人類PBMC重構之小鼠中,在兩種人類腫瘤異種移植模型(Calu-6及A375)中,使用抗體21127之治療導致顯著之腫瘤生長延遲(相比於媒劑對照,P<0.05)。圖21中之各圖表示一個人類PBMC供體。
圖1係顯示使用指示之抗CD73抗體處理後之可溶性CD73之活性之圖。將資料標準化為未處理之對照及表示為平均值± SEM。
圖2係顯示使用指示之抗CD73抗體處理後之表現於Calu-6細胞(上圖)或H292細胞(下圖)上之CD73之活性之一對圖。將資料標準化為未處理之對照及表示為平均值± SEM。
圖3係顯示指示之抗CD73抗體及參考抗體(歐樂利尤單抗)類似物對表現於CHO-S細胞上之人類及食蟹猴CD73之結合之一組圖。模擬轉染之CHO-S細胞係用作陰性對照。「對照Ab」係非CD73特異性FcγR缺陷型IgG1 -LALA同型抗體。資料係表示為平均值± SEM。
圖4係顯示針對指示之抗CD73抗體識別之競爭模式及抗原決定基倉之示意圖。連接黑線指示交叉阻斷活性。連接虛線指示僅在一個方向上阻斷之抗體。抗體根據競爭模式與其他抗CD73抗體進行分組。
圖5繪示定位在CD73二聚體(4H2G)呈開放狀態之晶體結構上之抗體21127 (A圖)、21163 (B圖)、21046 (C圖)、11E1類似物(D圖)、歐樂利尤單抗類似物(E圖)及CPX006類似物(F圖)之結合抗原決定基。該等結構顯示為表面表示,及N端域為淺灰色及C端域為灰色。腺苷顯示為白色棒狀物(由箭頭指示)。線性抗原決定基顯示為深灰色及接觸殘基顯示為黑色。
圖6A及6B係以比率mAb:CD73 1:1 (黑線)、0.5:1 (深灰色線)、0.1:1 (淺灰色線)、0:1 (灰色虛線)及1:0 (黑色虛線)與CD73混合之抗體21127、21163、21046及11E1、歐樂利尤單抗及CPX006類似物之一系列SEC-MALS概況。不同峰之計算大小係顯示於表10中。
圖7係顯示使用指示之抗CD73抗體及參考抗體(歐樂利尤單抗)類似物治療後之可溶性CD73之活性之圖。「對照Ab」係非CD73特異性FcγR缺陷型IgG1 -LALA同型抗體。將資料標準化為未處理之對照及表示為平均值± SEM。垂直虛線指示與可溶性重組CD73等莫耳之抗體濃度。
圖8係顯示使用指示之抗CD73抗體及參考抗體(歐樂利尤單抗)類似物治療後之表現於Calu-6細胞(上圖)、H292細胞(中圖)及Cynom-K1細胞(下圖)上之CD73之活性之一組圖。「對照Ab」係非CD73特異性FcγR缺陷型IgG1 -LALA同型抗體。將資料標準化為未處理之對照及表示為平均值± SEM。
圖9係顯示在使用指示之抗CD73抗體及參考抗體類似物(歐樂利尤單抗)治療3小時(上圖)、6小時(中圖)或24小時(下圖)後,表現於H292細胞上之CD73之活性一組圖。將資料標準化為未處理之對照及表示為平均值± SEM。
圖10係顯示如藉由CellTiter-Glo分析量測,在指示之抗體之存在下,由20種不同癌細胞系表現之CD73之活性之圖。「對照Ab」係非CD73特異性FcγR缺陷型IgG1-LALA同型抗體。各資料點表示三個技術重複之平均值。
圖11係顯示阻斷CD73活性對在300 µM AMP之存在下生長之兩個三陰性乳癌細胞系MBA-MB-231 (上圖)及MBA-MB-468 (下圖)之存活率之影響之一對圖。「對照Ab」係非CD73特異性FcγR缺陷型IgG1-LALA同型抗體。將所有計數標準化為未處理之細胞,及將資料表示為三個技術重複之平均值± SEM。
圖12係顯示如藉由CellTiter-Glo分析量測,在指示之抗體之存在下,由來自健康人類供體之初級CD4+ 及CD8+ T細胞及CD19+ B細胞表現之CD73之活性之一組圖。將活性標準化為未處理之細胞(100%)。「對照Ab」係非CD73特異性FcγR缺陷型IgG1-LALA同型抗體。將資料表示為三個技術重複之平均值± SEM。
圖13係顯示使用抗CD3/CD28珠、AMP,及指示之抗CD73抗體及參考抗體(歐樂利尤單抗)類似物治療之CD4+ T細胞之增殖之圖。將資料標準化為未經AMP處理之對照及表示為平均值± SEM。
圖14係顯示使用抗CD3/CD28珠、AMP及21127或參考抗體(歐樂利尤單抗)類似物治療之CD4+ (上圖)及CD8+ (下圖) T細胞之活化之一對圖。「對照Ab」係非CD73特異性FcγR缺陷型IgG1-LALA同型抗體。將資料表示為平均值± SEM。
圖15係顯示經抗PD-1抗體(12819)、AMP及指示之抗CD73抗體或參考抗體(歐樂利尤單抗)類似物培養後,單向混合之淋巴細胞反應(MLR)中之T細胞增殖之圖。「對照Ab」係非CD73特異性FcγR缺陷型IgG1-LALA同型抗體。將資料標準化為未經AMP處理之對照及表示為平均值± SEM。
圖16係顯示經(下圖)或不經(上圖) AMP及指示濃度之抗PD-1及/或抗CD73抗體培養後,單向MLR中之T細胞增殖之一對圖。12819 + 21127組合係兩種抗體之1:1混合物,及指示濃度顯示該混合物之總濃度。「對照Ab」係非CD73特異性FcγR缺陷型IgG1-LALA同型抗體。將資料標準化為未經AMP處理之對照及表示為平均值± SEM。
圖17A及17B繪示在來自以指示之抗體(10 µg/mL)及CD40配體(0.5 µg/mL)刺激整夜之健康供體之PBMC中之B細胞活化。圖17A係顯示CD69在B細胞(CD20+ )上之濃度之一系列圖。圖17B係顯示B細胞活化標誌物CD25、CD69及CD83之抗體染色之平均螢光強度(MFI)之一系列圖。「IgG1-LALA對照」係非CD73特異性FcγR缺陷型IgG1-LALA同型抗體。資料係自一個供體複製及表示為平均值± SEM。
圖18係顯示在使用指示之抗CD73抗體或參考抗體(歐樂利尤單抗)類似物治療24小時後,表現於H292細胞中之CD73之濃度之圖。將資料標準化為未處理之對照及表示為平均值± SEM。
圖19係顯示使用指示之抗體處理後,CD73在人類異種移植黑素瘤模型A375中之活性之一對圖。上圖:植入A375之PBMC人類化小鼠每週三次次接受不同劑量之21127,歷時兩週。最後一劑後一天收穫腫瘤並分析CD73活性。下圖:皮下植入A375之NOD-scid小鼠每週三次經指示之抗體或組合治療,歷時一週。最後一次治療後第3、7、10、17及29天收穫腫瘤並分析CD73活性。將資料標準化為未處理之對照及表示為平均值± SEM。
圖20係顯示皮下植入人類三陰性乳癌細胞系MDA-MB-231之NOD-scid小鼠中之腫瘤生長之圖。該等小鼠係每週兩次經10 mg/kg抗體21127或參考抗體(歐樂利尤單抗)類似物治療。灰色區域表示治療週期。將資料表示為平均值± SEM。
圖21係顯示使用抗CD73抗體21127或媒劑之治療對植入Calu-6或A375腫瘤細胞之PBMC人類化小鼠中之腫瘤生長之影響之一對圖。灰色區域表示治療週期。將資料表示為平均值± SEM。* P <0.05。
 
Figure 12_A0101_SEQ_0001
Figure 12_A0101_SEQ_0002
Figure 12_A0101_SEQ_0003
Figure 12_A0101_SEQ_0004
Figure 12_A0101_SEQ_0005
Figure 12_A0101_SEQ_0006
Figure 12_A0101_SEQ_0007
Figure 12_A0101_SEQ_0008
Figure 12_A0101_SEQ_0009
Figure 12_A0101_SEQ_0010
Figure 12_A0101_SEQ_0011
Figure 12_A0101_SEQ_0012
Figure 12_A0101_SEQ_0013
Figure 12_A0101_SEQ_0014
Figure 12_A0101_SEQ_0015
Figure 12_A0101_SEQ_0016
Figure 12_A0101_SEQ_0017
Figure 12_A0101_SEQ_0018
Figure 12_A0101_SEQ_0019
Figure 12_A0101_SEQ_0020
Figure 12_A0101_SEQ_0021
Figure 12_A0101_SEQ_0022
Figure 12_A0101_SEQ_0023
Figure 12_A0101_SEQ_0024
Figure 12_A0101_SEQ_0025

Claims (35)

  1. 一種抗CD73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其中該抗體與包含以下之抗體結合至人類CD73之相同抗原決定基: a)     包含SEQ ID NO: 9及41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HC)及包含SEQ ID NO: 13及42之胺基酸序列之輕鏈(LC); b)     包含SEQ ID NO: 10及41之胺基酸序列之HC及包含SEQ ID NO: 14及42之胺基酸序列之LC; c)     包含SEQ ID NO: 11及41之胺基酸序列之HC及包含SEQ ID NO: 15及42之胺基酸序列之LC;或 d)     包含SEQ ID NO: 12及41之胺基酸序列之HC及包含SEQ ID NO: 16及42之胺基酸序列之LC。
  2. 如請求項1之抗CD73抗體或抗原結合部分,其中: a)     該抗體之重鏈包含: i) 分別包含SEQ ID NO: 17至19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互補決定區(H-CDR)-1-3; ii)     包含與SEQ ID NO: 9之胺基酸序列至少90%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可變域(VH); iii)    包含SEQ ID NO: 9之胺基酸序列之VH;或 iv)    包含SEQ ID NO: 9及41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HC);及 b)     該抗體之輕鏈包含: i) 分別包含SEQ ID NO: 20至22之胺基酸序列之輕鏈互補決定區(L-CDR)-1-3; ii)     包含與SEQ ID NO: 13之胺基酸序列至少90%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之輕鏈可變域(VL); iii)    包含SEQ ID NO: 13之胺基酸序列之VL;或 iv)    包含SEQ ID NO: 13及42之胺基酸序列之輕鏈(LC)。
  3. 如請求項1之抗CD73抗體或抗原結合部分,其中: a)     該抗體之重鏈包含: i) 分別包含SEQ ID NO: 23至25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互補決定區(H-CDR)-1-3; ii)     包含與SEQ ID NO: 10之胺基酸序列至少90%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可變域(VH); iii)    包含SEQ ID NO: 10之胺基酸序列之VH;或 iv)    包含SEQ ID NO: 10及41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HC);及 b)     該抗體之輕鏈包含: i) 分別包含SEQ ID NO: 26至28之胺基酸序列之輕鏈互補決定區(L-CDR)-1-3; ii)     包含與SEQ ID NO: 14之胺基酸序列至少90%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之輕鏈可變域(VL); iii)    包含SEQ ID NO: 14之胺基酸序列之VL;或 iv)    包含SEQ ID NO: 14及42之胺基酸序列之輕鏈(LC)。
  4. 如請求項1之抗CD73抗體或抗原結合部分,其中: a)     該抗體之重鏈包含: i) 分別包含SEQ ID NO: 29至31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互補決定區(H-CDR)-1-3; ii)     包含與SEQ ID NO: 11之胺基酸序列至少90%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可變域(VH); iii)    包含SEQ ID NO: 11之胺基酸序列之VH;或 iv)    包含SEQ ID NO: 11及41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HC);及 b)     該抗體之輕鏈包含: i) 分別包含SEQ ID NO: 32至34之胺基酸序列之輕鏈互補決定區(L-CDR)-1-3; ii)     包含與SEQ ID NO: 15之胺基酸序列至少90%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之輕鏈可變域(VL); iii)    包含SEQ ID NO: 15之胺基酸序列之VL;或 iv)    包含SEQ ID NO: 15及42之胺基酸序列之輕鏈(LC)。
  5. 如請求項1之抗CD73抗體或抗原結合部分,其中: a)     該抗體之重鏈包含: i)      分別包含SEQ ID NO: 35至37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互補決定區(H-CDR)-1-3; ii)     包含與SEQ ID NO: 12之胺基酸序列至少90%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可變域(VH); iii)    包含SEQ ID NO: 12之胺基酸序列之VH;或 iv)    包含SEQ ID NO: 12及41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HC);及 b)     該抗體之輕鏈包含: i)      分別包含SEQ ID NO: 38至40之胺基酸序列之輕鏈互補決定區(L-CDR)-1-3; ii)     包含與SEQ ID NO: 16之胺基酸序列至少90%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之輕鏈可變域(VL); iii)    包含SEQ ID NO: 16之胺基酸序列之VL;或 iv)    包含SEQ ID NO: 16及42之胺基酸序列之輕鏈(LC)。
  6. 一種抗CD73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其中該抗體包含以下之H-CDR1-3及L-CDR1-3胺基酸序列: a)     分別SEQ ID NO: 17至22; b)分別SEQ ID NO: 23至28; c)     分別SEQ ID NO: 29至34;或 d)     分別SEQ ID NO: 35至40。
  7. 一種抗CD73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其中該抗體包含與以下之胺基酸序列至少90%一致性之重鏈可變域胺基酸序列及輕鏈可變域胺基酸序列: a)     分別SEQ ID NO: 9及13; b)     分別SEQ ID NO: 10及14; c)     分別SEQ ID NO: 11及15;或 d)     分別SEQ ID NO: 12及16。
  8. 一種抗CD73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其中該抗體包含包括以下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可變域及輕鏈可變域: a)     分別SEQ ID NO: 9及13; b)     分別SEQ ID NO: 10及14; c)     分別SEQ ID NO: 11及15;或 d)     分別SEQ ID NO: 12及16。
  9. 一種抗CD73抗體,其包含: a)     包含SEQ ID NO: 9及41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HC)及包含SEQ ID NO: 13及42之胺基酸序列之輕鏈(LC); b)     包含SEQ ID NO: 10及41之胺基酸序列之HC及包含SEQ ID NO: 14及42之胺基酸序列之LC; c)     包含SEQ ID NO: 11及41之胺基酸序列之HC及包含SEQ ID NO: 15及42之胺基酸序列之LC;或 d)     包含SEQ ID NO: 12及41之胺基酸序列之HC及包含SEQ ID NO: 16及42之胺基酸序列之LC。
  10. 一種結合至人類CD73上之抗原決定基之抗CD73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該抗原決定基包含: a)     SEQ ID NO: 43之胺基酸殘基R73、R109及D168; b)     SEQ ID NO: 43之胺基酸殘基R109;或 c)     SEQ ID NO: 43之胺基酸殘基I301、S302及H304。
  11. 一種結合至人類CD73上之抗原決定基之抗CD73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該抗原決定基包含: a)     SEQ ID NO: 43之胺基酸殘基27至31、61至75及161至170; b)     SEQ ID NO: 43之胺基酸殘基61至70及161至170;或 c)     SEQ ID NO: 43之基酸殘基27至31、266至270及291至305。
  12. 如請求項1至11中任一項之抗CD73抗體或抗原結合部分,其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部分具有選自以下之至少一種性質: a)     於活體外抑制可溶性CD73之活性; b)     於活體外抑制Calu-6細胞上之CD73之活性; c)     於活體外抑制H292細胞上之CD73之活性; d)     特異性結合至表現於CHO-S細胞上之人類及食蟹猴CD73; e)     以由SPR所量測之1 nM或更小之KD 結合至人類CD73之ECD; f) 以由SPR所量測之0.7 nM或更小之KD 結合至食蟹猴CD73之ECD; g)     不與歐樂利尤單抗(oleclumab)、CPX006及/或11E1結合至CD73之相同抗原決定基; h)     以產生1:1複合物之方式結合在CD73同二聚體上之抗原決定基; i) 於活體外比歐樂利尤單抗更有效抑制可溶性CD73活性; j) 於活體外抑制Calu-6、H292及Cynom-K1細胞上之CD73活性; k)     於活體外抑制Calu-6、NCI-H1775、KYSE-30及Capan-2細胞上之CD73活性; l) 於活體外抑制MDA-MB-231及MDA-MB-468細胞之增殖; m)於活體外抑制初級CD4+ 及CD8+ T細胞及CD19+ B細胞上之CD73活性; n)     於活體外恢復CD4+ T細胞之增殖; o)於活體外活化CD4+ 及CD8+ T細胞; p)     與抗PD-1抗體組合,在單向混合淋巴細胞反應(MLR)中,在AMP之存在下恢復T細胞增殖; q)     與抗PD-1抗體組合,在單向MLR中,在AMP之存在下增強T細胞活化; r) 於活體外不會刺激B細胞活化; s) 於活體外不會使H292細胞中之CD73濃度下降25%以上; t) 在從植入A375細胞之PBMC人類化小鼠獲得之腫瘤中抑制CD73活性; u)     在植入MDA-MB-231細胞之NOD-scid小鼠中於活體內抑制腫瘤生長; v)在植入Calu-6細胞之PBMC人類化小鼠中於活體內抑制腫瘤生長;及 w)在植入A375細胞之PBMC人類化小鼠中於活體內抑制腫瘤生長。
  13. 如請求項12之抗CD73抗體或抗原結合部分,其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部分具有該等性質中之至少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或所有23種。
  14. 如請求項1至13中任一項之抗CD73抗體,其中該抗體係IgG。
  15. 如請求項14之抗CD73抗體,其中該抗體係IgG1
  16. 如請求項1至15中任一項之抗CD73抗體,其中該抗體於FC 區中包含至少一個突變。
  17. 如請求項1至16中任一項之抗CD73抗體,其中該抗體係IgG1 且於重鏈胺基酸位置234及235之一或多者包含突變,其等係根據IMGT® 編號方案編號。
  18. 如請求項17之抗CD73抗體,其中於位置234及235之胺基酸殘基中之一或兩者係自Leu突變至Ala。
  19. 一種醫藥組合物,其包含如請求項1至18中任一項之抗CD73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及醫藥上可接受之賦形劑。
  20. 如請求項19之醫藥組合物,其進一步包含免疫刺激劑、疫苗、化學治療劑、抗腫瘤藥、抗血管生成劑、酪胺酸激酶抑制劑或CD73路徑抑制劑。
  21. 一種經分離之核酸分子,其包含編碼如請求項1至18中任一項之抗CD73抗體之重鏈或其抗原結合部分之核苷酸序列,或編碼如請求項1至18中任一項之抗CD73抗體之輕鏈或其抗原結合部分之核苷酸序列或兩者。
  22. 如請求項21之經分離之核酸分子,其中該核酸分子包含SEQ ID NO: 1至8中任一者之核苷酸序列。
  23. 一種載體,其包含如請求項21或22之經分離之核酸分子,其中該載體進一步包含表現控制序列。
  24. 一種宿主細胞,其包含編碼如請求項1至18中任一項之抗CD73抗體之重鏈或其抗原結合部分之核苷酸序列,及編碼如請求項1至18中任一項之抗CD73抗體之輕鏈或其抗原結合部分之核苷酸序列。
  25. 一種產生抗CD73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之方法,其包括提供如請求項24之宿主細胞,在適合表現該抗體或部分之條件下培養該宿主細胞,及分離所得抗體或部分。
  26. 一種雙特異性結合分子,其包含一或兩種不同之如請求項1至18中任一項之抗CD73抗體之抗原結合部分。
  27. 一種為有需要之病患降低CD73活性之方法,其包括向該病患投與治療有效量之如請求項1至18中任一項之抗CD73抗體或抗原結合部分、如請求項19或20之醫藥組合物或如請求項26之雙特異性結合分子。
  28. 一種為有需要之病患增加CD4+ T細胞增殖之方法,其包括向該病患投與治療有效量之如請求項1至18中任一項之抗CD73抗體或抗原結合部分、如請求項19或20之醫藥組合物或如請求項26之雙特異性結合分子。
  29. 一種為有需要之病患刺激免疫系統之方法,其包括向該病患投與治療有效量之如請求項1至18中任一項之抗CD73抗體或抗原結合部分、如請求項19或20之醫藥組合物或如請求項26之雙特異性結合分子。
  30. 一種治療病患之癌症之方法,其包括向該病患投與治療有效量之如請求項1至18中任一項之抗CD73抗體或抗原結合部分、如請求項19或20之醫藥組合物或如請求項26之雙特異性結合分子。
  31. 如請求項30之方法,其中該癌症起源於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之組織:皮膚、肺、腸、結腸、卵巢、腦、前列腺、腎、軟組織、造血系統、頭及頸、肝、骨、膀胱、乳房、胃、子宮、子宮頸及胰臟。
  32. 如請求項30之方法,其中該癌症係黑色素瘤、頭頸癌、乳癌、膀胱癌、非小細胞肺癌、胰臟癌、卵巢癌、腎細胞癌、前列腺癌、結腸直腸癌、膽管癌、甲狀腺癌或睪丸癌。
  33. 如請求項27至32中任一項之方法,其進一步包括向該病患投與免疫刺激劑、疫苗、化學治療劑、抗腫瘤藥、抗血管生成劑、酪胺酸激酶抑制劑、CD73路徑抑制劑或放射療法。
  34. 一種如請求項1至18中任一項之抗CD73抗體或抗原結合部分、如請求項19或20之醫藥組合物或如請求項26之雙特異性結合分子之用途,其用於製造用於以下之藥劑: a)降低病患之CD73活性; b)增加病患之CD4+ T細胞增殖; c)刺激病患之免疫系統;或 d)     治療病患之癌症。
  35. 如請求項1至18中任一項之抗體或抗原結合部分、如請求項19或20之醫藥組合物或如請求項26之雙特異性結合分子,其用於: a)降低病患之CD73活性; b)增加病患之CD4+ T細胞增殖; c)刺激病患之免疫系統;或 d)     治療病患之癌症。
TW109130508A 2019-09-06 2020-09-04 抗cd73抗體及組合物 TW20212242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962896908P 2019-09-06 2019-09-06
US62/896,908 2019-09-0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22423A true TW202122423A (zh) 2021-06-16

Family

ID=725172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30508A TW202122423A (zh) 2019-09-06 2020-09-04 抗cd73抗體及組合物

Country Status (14)

Country Link
US (2) US11634500B2 (zh)
EP (1) EP4025605A1 (zh)
JP (1) JP2022547081A (zh)
KR (1) KR20220057558A (zh)
CN (1) CN115023439A (zh)
AU (1) AU2020342778A1 (zh)
BR (1) BR112022003956A2 (zh)
CA (1) CA3153213A1 (zh)
CO (1) CO2022002622A2 (zh)
IL (1) IL291068A (zh)
MX (1) MX2022002682A (zh)
PE (1) PE20220708A1 (zh)
TW (1) TW202122423A (zh)
WO (1) WO202104400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3166533A1 (en) 2020-01-03 2021-07-08 Incyte Corporation Anti-cd73 antibodies and uses thereof
EP4169948A1 (en) * 2020-06-22 2023-04-26 Innovent Biologics (Suzhou) Co., Ltd. Anti-cd73 antibody and use thereof
GB202105110D0 (en) * 2021-04-09 2021-05-26 Cancer Research Tech Ltd Anti-CD73 antibodies
WO2023201267A1 (en) 2022-04-13 2023-10-19 Gilead Sciences, Inc. Combination therapy for treating trop-2 expressing cancers
CN117304316A (zh) * 2022-06-22 2023-12-29 复旦大学 靶向cd73的纳米抗体及纳米抗体-药物偶联物、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WO2024040195A1 (en) 2022-08-17 2024-02-22 Capstan Therapeutics, Inc. Conditioning for in vivo immune cell engineering
CN116178546B (zh) * 2022-10-13 2024-06-18 深圳市百士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重组抗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Family Cites Families (4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23997A (en) 1885-08-11 Machine-gun
US338841A (en) 1886-03-30 herden
US256055A (en) 1882-04-04 Compound engine
US4399216A (en) 1980-02-25 1983-08-16 The Trustees Of Columbia University Processes for inserting DNA into eucaryotic cells and for producing proteinaceous materials
US4634665A (en) 1980-02-25 1987-01-06 The Trustees Of Columbia University In The City Of New York Processes for inserting DNA into eucaryotic cells and for producing proteinaceous materials
US5179017A (en) 1980-02-25 1993-01-12 The Trustees Of Columbia University In The City Of New York Processes for inserting DNA into eucaryotic cells and for producing proteinaceous materials
US4510245A (en) 1982-11-18 1985-04-09 Chiron Corporation Adenovirus promoter system
US4740461A (en) 1983-12-27 1988-04-26 Genetics Institute, Inc. Vectors and methods for transformation of eucaryotic cells
US5168062A (en) 1985-01-30 1992-12-01 University Of Iowa Research Foundation Transfer vectors and microorganisms containing human cytomegalovirus immediate-early promoter-regulatory DNA sequence
JP2532858B2 (ja) 1985-04-01 1996-09-11 セルテツク リミテツド 形質転換したミエロ―マ細胞系
US4968615A (en) 1985-12-18 1990-11-06 Ciba-Geigy Corporation Deoxyribonucleic acid segment from a virus
US4959455A (en) 1986-07-14 1990-09-25 Genetics Institute, Inc. Primate hematopoietic growth factors IL-3 and 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s
US4912040A (en) 1986-11-14 1990-03-27 Genetics Institute, Inc. Eucaryotic expression system
CA2341029A1 (en) 1998-08-17 2000-02-24 Abgenix, Inc. Generation of modified molecules with increased serum half-lives
EP1637160A3 (en) 1999-05-07 2006-05-03 Genentech, Inc. Treatment of autoimmune diseases with antagonists which bind to B cell surface markers
US6517529B1 (en) 1999-11-24 2003-02-11 Radius International Limited Partnership Hemodialysis catheter
US20020009444A1 (en) 2000-04-25 2002-01-24 Idec Pharmaceuticals Corporation Intrathecal administration of rituximab for treatment of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s
WO2004079013A1 (en) 2003-03-03 2004-09-16 Arizona Board Of Regents On Behalf Of The University Of Arizona Ecto-5’-nucleotidase (cd73) used in the diagnosis and the treatment of pancreatic cancer
ES2322267T3 (es) 2003-04-09 2009-06-18 Genentech, Inc. Terapia de una enfermedad autoinmunologica en un paciente que presenta una respuesta inadecuada a un inhibidor de tnf-alfa.
WO2006113181A2 (en) 2005-04-08 2006-10-26 University Of Florida Research Foundation, Inc. Stem-like cells in bone sarcomas
RU2007142523A (ru) 2005-05-18 2009-06-27 БИОГЕН ИДЕК Инк. (US) Способы лечения фиброзных состояний
AU2006318539B2 (en) 2005-11-23 2012-09-13 Genentech, Inc. Methods and compositions related to B cell assays
US8975081B2 (en) 2007-10-24 2015-03-10 Faron Pharmaceuticals Oy Biomarker for monitoring development of diseases and assessing the efficacy of therapies
WO2012009704A2 (en) * 2010-07-16 2012-01-19 Avantgen, Inc. Novel peptides and uses thereof
WO2014153424A1 (en) 2013-03-19 2014-09-25 La Jolla Institute For Allergy And Immunology Reducing diabetes in patients receiving hmg-coa reductase inhibitors (statins)
KR20160131073A (ko) * 2014-03-12 2016-11-15 프로테나 바이오사이언시즈 리미티드 Lg4-5에 대해 특이적인 항-라미닌4 항체
EP3736294A3 (en) 2014-10-10 2021-02-17 Innate Pharma Cd73 blockade
US20180030144A1 (en) 2014-10-10 2018-02-01 Innate Pharma Cd73 blockade
RS62003B1 (sr) 2014-11-10 2021-07-30 Medimmune Ltd Vezujući molekuli specifični za cd73 i njihove upotrebe
EP3789403A1 (en) 2014-11-11 2021-03-10 MedImmune Limited Therapeutic combinations comprising anti-cd73 antibodies and a2a receptor inhibitor and uses thereof
NZ731633A (en) 2014-11-21 2022-01-28 Bristol Myers Squibb Co Antibodies against cd73 and uses thereof
EP3302548A4 (en) 2015-06-03 2019-01-02 Dana Farber Cancer Institute, Inc. Methods to induce conversion of regulatory t cells into effector t cells for cancer immunotherapy
JOP20160154B1 (ar) * 2015-07-31 2021-08-17 Regeneron Pharma أجسام ضادة مضاد لل psma، وجزيئات رابطة لمستضد ثنائي النوعية الذي يربط psma و cd3، واستخداماتها
KR20180053752A (ko) * 2015-10-02 2018-05-23 심포젠 에이/에스 항-pd-1 항체 및 조성물
EP3362475B1 (en) 2015-10-12 2023-08-30 Innate Pharma Cd73 blocking agents
JP7391510B2 (ja) 2015-12-09 2023-12-05 コーバス・ファーマシューティカルズ・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ヒト化抗cd73抗体
US20200232974A1 (en) 2016-03-30 2020-07-23 Centre Léon-Bérard Lymphocytes expressing cd73 in cancerous patient dictates therapy
EP3481869A4 (en) 2016-07-11 2020-02-26 Corvus Pharmaceuticals, Inc. ANTI-CD73 ANTIBODY
MX2019004241A (es) * 2016-10-13 2019-08-05 Symphogen As Composiciones y anticuerpos anti-gen 3 de activacion de linfocitos (lag-3).
UA126571C2 (uk) 2017-01-24 2022-11-02 Ай-Маб Байофарма Юес Лімітед Антитіло до cd73 та його застосування
EP3606962A4 (en) 2017-04-04 2020-12-23 Corvus Pharmaceuticals, Inc. TREATMENT METHODS FOR HIGH CD73 TUMORS
CA3063344A1 (en) 2017-05-23 2018-11-29 Helmholtz Zentrum Munchen - Deutsches Forschungszentrum Fur Gesundheit Und Umwelt (Gmbh) Novel cd73 antibody, preparation and uses thereof
PE20200717A1 (es) 2017-06-22 2020-07-21 Novartis Ag Moleculas de anticuerpo que se unen a cd73 y usos de las mismas
MX2020009394A (es) 2018-03-09 2021-01-15 Agenus Inc Anticuerpos anti-cd73 y métodos de uso de los mismo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220057558A (ko) 2022-05-09
IL291068A (en) 2022-05-01
EP4025605A1 (en) 2022-07-13
CA3153213A1 (en) 2021-03-11
US11634500B2 (en) 2023-04-25
JP2022547081A (ja) 2022-11-10
US20230227573A1 (en) 2023-07-20
BR112022003956A2 (pt) 2022-05-24
PE20220708A1 (es) 2022-05-04
MX2022002682A (es) 2022-04-07
US20210070876A1 (en) 2021-03-11
WO2021044005A1 (en) 2021-03-11
CN115023439A (zh) 2022-09-06
CO2022002622A2 (es) 2022-04-08
AU2020342778A1 (en) 2022-03-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488323B2 (ja) 抗lag-3抗体および組成物
JP6875385B2 (ja) 抗pd−1抗体および組成物
TWI752950B (zh) 抗tim-3抗體及組成物
JP7178999B2 (ja) 抗pd-1抗体および組成物
US11634500B2 (en) Anti-CD73 antibodies and compositions
US12030942B2 (en) Anti-PD-1 antibodies and compositions
US20210284734A1 (en) Anti-pd-1 antibodies and compositions
EA046220B1 (ru) Анти-lag-3 антитела и их композици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