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117398A - 頭戴式顯示裝置及調整方法 - Google Patents

頭戴式顯示裝置及調整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117398A
TW202117398A TW109135820A TW109135820A TW202117398A TW 202117398 A TW202117398 A TW 202117398A TW 109135820 A TW109135820 A TW 109135820A TW 109135820 A TW109135820 A TW 109135820A TW 202117398 A TW202117398 A TW 20211739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air
control system
housing
brackets
fix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358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97488B (zh
Inventor
曾健治
劉長學
陳聖文
曾孟鈺
Original Assignee
宏達國際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宏達國際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宏達國際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173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173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974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97488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12Adjusting pupillary distance of binocular pai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1Head-up displays
    • G02B27/017Head mounted
    • G02B27/0176Head mounted characterised by mechanical featur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21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for more than one le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7/00Image analysis
    • G06T7/70Determining position or orientation of objects or camera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1/0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 H02K11/2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for measuring, monitoring, testing, protecting or switching
    • H02K11/21Devices for sensing speed or position, or actuated thereby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0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e.g.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driving motors or auxiliary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6Means for converting reciprocating motion into rotary motion or vice versa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0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e.g.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driving motors or auxiliary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10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clutches, brakes, gears, pulleys or mechanical starters
    • H02K7/116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clutches, brakes, gears, pulleys or mechanical starters with gea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19/00Gearings comprising essentially only toothed gears or friction members and not capable of conveying indefinitely-continuing rotary motion
    • F16H19/02Gearings comprising essentially only toothed gears or friction members and not capable of conveying indefinitely-continuing rotary motion for interconverting rotary or oscillating motion and reciprocating motion
    • F16H19/04Gearings comprising essentially only toothed gears or friction members and not capable of conveying indefinitely-continuing rotary motion for interconverting rotary or oscillating motion and reciprocating motion comprising a rack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5/00Gearings comprising primarily only cams, cam-followers and screw-and-nut mechanisms
    • F16H25/18Gearings comprising primarily only cams, cam-followers and screw-and-nut mechanisms for conveying or interconverting oscillating or reciprocating motions
    • F16H25/20Screw mechanisms
    • F16H2025/2046Screw mechanisms with gears arranged perpendicular to screw shaft axis, e.g. helical gears engaging tangentially the screw shaf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5/00Gearings comprising primarily only cams, cam-followers and screw-and-nut mechanisms
    • F16H25/18Gearings comprising primarily only cams, cam-followers and screw-and-nut mechanisms for conveying or interconverting oscillating or reciprocating motions
    • F16H25/20Screw mechanisms
    • F16H2025/2062Arrangements for driving the actuator
    • F16H2025/2081Parallel arrangement of drive motor to screw axi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5/00Gearings comprising primarily only cams, cam-followers and screw-and-nut mechanisms
    • F16H25/18Gearings comprising primarily only cams, cam-followers and screw-and-nut mechanisms for conveying or interconverting oscillating or reciprocating motions
    • F16H25/20Screw mechanism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Fittings On The Vehicle Exterior For Carrying Loads, And Device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AREA)
  • Led Device Packages (AREA)

Abstract

一種頭戴式顯示裝置包括一殼體、一對顯示模組、一對攝像頭、一驅動模組及一控制系統。殼體適於罩覆使用者的一對眼球。這對攝像頭分別固定至這對顯示模組,以分別擷取這對眼球的影像。驅動模組耦接至顯示模組,以相對於殼體來移動這對顯示模組。控制系統電連接至這對攝像頭與驅動模組。一種調整方法適用於上述的頭戴式顯示裝置。通過這對攝像頭之一來擷取對應的眼球的一影像。通過控制系統根據影像來計算對應的眼球的瞳孔的中心與對應的影像的中心之間的偏差。通過控制系統根據偏差控制驅動模組相對於殼體移動這對顯示模組。

Description

頭戴式顯示裝置及調整方法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顯示裝置,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頭戴式顯示裝置及調整方法。
頭戴式顯示裝置通常採用眼罩或頭盔的形式穿戴在使用者的頭部,並在近距離對使用者的眼球投射影像。當應用於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簡稱VR)時,頭戴式顯示裝置可對使用者的雙眼分別投射影像,以讓使用者有立體的視覺感受。由於人體構造的差異,使用者的瞳距(Inter-Pupillary Distance,簡稱IPD)不完全相同,所以使用者可通過手動調整頭戴式顯示裝置的一對鏡片來調整投射光路,以符合不同使用者的需求。
本發明提供一種頭戴式顯示裝置,用於取得使用者的瞳距並對應自動調整成對的顯示模組的投射光路。
本發明提供一種調整方法適用於頭戴式顯示裝置,用於取得使用者的瞳距並對應自動調整成對的顯示模組的投射光路。
本發明的頭戴式顯示裝置包括一殼體、一對顯示模組、一對攝像頭、一驅動模組及一控制系統。殼體適於罩覆使用者的一對眼球。這對顯示模組的每一個包括一托架、一顯示面板及一鏡片。托架可移動地連接至殼體。顯示面板固定至托架。鏡片固定至托架。這對攝像頭分別固定至這對托架,以分別擷取這對眼球的影像。驅動模組耦接至托架,以相對於殼體來移動這對托架。控制系統電連接至這對攝像頭與驅動模組。
本發明的調整方法適用於上述的頭戴式顯示裝置。調整方法包括下列步驟。通過這對攝像頭之一來擷取對應的眼球的一影像。通過控制系統根據影像來計算對應的眼球的瞳孔的中心與對應的影像的中心之間的偏差。通過控制系統根據偏差控制驅動模組相對於殼體移動這對托架。
基於上述,在本發明中,通過固接至顯示模組的攝影頭來取得眼球的影像並計算出偏差,並依照所計算出的偏差通過驅動模組來移動顯示模組,使得顯示模組對準使用者的眼球,因而達到自動調整的效果。
請參考圖1,在本實施例中,頭戴式顯示裝置100包括一殼體110及一對顯示模組120。殼體110適於罩覆使用者的一對眼球50(如圖2所示)。這對顯示模組120設置在殼體110內,並用於對使用者的雙眼分別投射影像,以讓使用者有立體的視覺感受。
請參考圖2,每個顯示模組120包括一托架122、一顯示面板124及一鏡片126。托架122可移動地連接至殼體110。顯示面板124固定至托架122。鏡片126固定至托架122。因此,當相對於殼體110移動托架122時,可以相對於殼體110移動對應的顯示面板124及鏡片126。
請參考圖2、圖3及圖4,頭戴式顯示裝置100還包括一對攝像頭130,其分別固定至這對托架122,以分別擷取這對眼球50的影像。瞳孔50a的中心與影像的中心之間的距離為P。
請參考圖2,頭戴式顯示裝置100還包括一驅動模組140及一控制系統150。驅動模組140耦接至托架122,以相對於殼體110來移動這對托架122。控制系統150電連接至這對攝像頭130與驅動模組140。在本實施例中,控制系統150根據這對攝像頭130之一所擷取的對應的眼球50的影像來計算眼球50的瞳孔50a的中心與影像的中心之間的偏差,並根據偏差通過驅動模組140相對於殼體110來移動這對托架122。移動路徑不限於直線,也可以是曲線。在移動這對托架122的過程中,可以循環上述影像擷取、偏差計算及移動的步驟。通過多次的循環,可從較低的對位精準度逐漸達到較高的對位精準度,使得這對顯示模組120分別更對準使用者的這對眼球50的瞳孔50a。
請參考圖5、圖6A,各顯示模組120可滑設於圖2的殼體110內。驅動模組140包括一致動器142及一傳動機構144。致動器142設置於殼體110並電連接至控制系統150。傳動機構144設置於殼體110,並耦接至致動器142與這對托架122。因此,致動器142能通過傳動機構144來同時移動這對顯示模組120,使得這對顯示模組120彼此靠近或彼此遠離。在本實施例中,致動器142包括一馬達,例如步進馬達、伺服馬達等。傳動機構144包括一齒輪組144a及一對齒條144b。齒輪組144a包括多個齒輪,其樞設至殼體110內且彼此固接及彼此耦接。這對齒條144b分別固設於這對托架122。齒輪組144a耦接於馬達與這對齒條144b之間。致動器142所輸出的旋轉可通過齒輪組144a及這對齒條144b被轉換成線性的平移,以同時移動這對顯示模組120,即同動模式。這對顯示模組120彼此靠近或彼此遠離的狀態分別如圖6A及圖6B所示。
請參考圖7A,在另一實施例中,各顯示模組120可滑設於圖2的殼體110內。驅動模組140包括一對致動器142及一對傳動機構144。這對致動器142設置於殼體110並電連接至控制系統150。這對傳動機構144設置於殼體110,並分別耦接至這對致動器142與這對托架122。因此,各致動器142能通過對應的傳動機構144來移動對應的顯示模組120。在本實施例中,致動器142包括一馬達,例如步進馬達、伺服馬達等。傳動機構144包括一齒輪組144a及一對齒條144b。各齒輪組144a包括多個齒輪,其樞設至殼體110內且彼此固接及彼此耦接。各齒條144b固設於對應的托架122。各齒輪組144a耦接於對應的馬達與對應的齒條144b之間。各致動器142所輸出的旋轉可通過對應的齒輪組144a及對應的齒條144b被轉換成線性的平移,以移動對應的顯示模組120,即非同動模式。這對顯示模組120彼此靠近或彼此遠離的狀態分別如圖7A及圖7B所示。
請參考圖8A,在另一實施例中,各顯示模組120可滑設於圖2的殼體110內。在本實施例中,通過滑桿172及滑桿套筒174將各顯示模組120滑設於圖2的殼體110內。驅動模組140包括一致動器142及一傳動機構144。致動器142設置於殼體110並電連接至控制系統150。傳動機構144設置於殼體110,並耦接至致動器142與這對托架122。因此,致動器142能通過傳動機構144來同時移動這對顯示模組120,使得這對顯示模組120彼此靠近或彼此遠離。各顯示模組120可滑設於圖2的殼體110內。在本實施例中,致動器142包括一馬達,例如步進馬達、伺服馬達等。傳動機構144包括一齒輪組144a、一螺桿144c及一或多個螺桿套筒144d。齒輪組144a包括多個齒輪,其樞設至殼體110內且彼此耦接。螺桿套筒144d分別固設於這對托架122並耦接螺桿144c。齒輪組144a耦接於馬達與螺桿144c之間。致動器142所輸出的旋轉可通過齒輪組144a、螺桿144c及螺桿套筒144d被轉換成線性的平移,以同時移動這對顯示模組120,即同動模式。這對顯示模組120彼此靠近或彼此遠離的狀態分別如圖8A及圖8B所示。
請參考圖9A,在另一實施例中,各顯示模組120可滑設於圖2的殼體110內。在本實施例中,通過滑桿172及滑桿套筒174將各顯示模組120滑設於圖2的殼體110內。驅動模組140包括一對致動器142及一對傳動機構144。這對致動器142設置於殼體110並電連接至控制系統150。這對傳動機構144設置於殼體110,並分別耦接至這對致動器142與這對托架122。因此,各致動器142能通過對應的傳動機構144來移動對應的顯示模組120。在本實施例中,致動器142包括一馬達,例如步進馬達、伺服馬達等。各傳動機構144包括一齒輪組144a、一螺桿144c及一或多個螺桿套筒144d。齒輪組144a包括多個齒輪,其樞設至殼體110內且彼此耦接。螺桿套筒144d固設於對應的托架122並耦接對應的螺桿144c。齒輪組144a耦接於馬達與螺桿144c之間。各致動器142所輸出的旋轉可通過對應的齒輪組144a、對應的螺桿144c及對應的螺桿套筒144d被轉換成線性的平移,以移動對應的顯示模組120,即非同動模式。這對顯示模組120彼此靠近或彼此遠離的狀態分別如圖9A及圖9B所示。
請參考圖10A,在另一實施例中,各顯示模組120可滑設於圖2的殼體110內。在本實施例中,通過滑桿172及滑桿套筒174將各顯示模組120滑設於圖2的殼體110內。在本實施例中,驅動模組140包括一固定磁鐵146a、一棒狀磁鐵146b及一線圈146c。固定磁鐵146a固定至這對托架122之一。棒狀磁鐵146b的一端固定至這對托架122之另一,而棒狀磁鐵146b的另一端朝向固定磁鐵146a。線圈146c電連接至圖2的控制系統150並包圍棒狀磁鐵146b,以產生電磁場來驅動棒狀磁鐵146b相對於固定磁鐵146a移動。因此,可以通過固定磁鐵146a與棒狀磁鐵146b之間的磁吸力或磁斥力以及線圈146c通電時所產生的電磁場,以同時移動這對顯示模組120,即同動模式。這對顯示模組120彼此靠近或彼此遠離的狀態分別如圖10A及圖10B所示。
請參考圖11A,在另一實施例中,各顯示模組120可滑設於圖2的殼體110內。在本實施例中,通過滑桿172及滑桿套筒174將各顯示模組120滑設於圖2的殼體110內。在本實施例中,驅動模組140包括一對固定磁鐵146a、一棒狀磁鐵146b及一對線圈146c。這對固定磁鐵146a分別固定至這對托架122。棒狀磁鐵146b的兩端分別朝向這對固定磁鐵146a。這對線圈146c電連接至控制系統150並包圍棒狀磁鐵146b,以產生電磁場來驅動棒狀磁鐵146b的兩端分別相對於對固定磁鐵146a移動。因此,可以通過這對固定磁鐵146a與棒狀磁鐵146b的兩端之間的磁吸力或磁斥力以及這對線圈146c通電時所產生的電磁場,以分別移動這對顯示模組120,即非同動模式。這對顯示模組120彼此靠近或彼此遠離的狀態分別如圖11A及圖11B所示。
在同動模式的實施例(例如圖6A、8A、10A的實施例),圖2的控制系統150可根據這對攝像頭130所擷取的的兩眼球50的瞳孔中心的位置與兩顯示模組120的絕對中心的位置來計算兩組偏差,判斷並選取這兩組偏差之一(例如選取最小值或最大值),或經由演算法計算適當的權衡值,來下達指令給驅動模組140,以使驅動模組140調整這對顯示模組120的絕對中心至控制系統150運算後其與眼球50的瞳孔50a的相對位置。
在非同動模式的實施例(例如圖7A、9A、11A的實施例),圖2的控制系統150可根據這對攝像頭130所擷取的的兩眼球50的瞳孔中心的位置與兩顯示模組120的絕對中心的位置,來分別下達指令給這對驅動模組140,以使這對驅動模組140分別調整這對顯示模組120的絕對中心至對準兩眼球50的瞳孔50a的位置。非同動模式的實施例可以符合非對稱瞳距離(IPD)的使用者。
請參考圖2及圖4,頭戴式顯示裝置100更可包括一位置感測器160。位置感測器160電連接至控制系統150,並能感測這對顯示模組120之一相對於殼體110的位置。位置感測器160感測這對顯示模組120之一相對於殼體110的位置,而控制系統150根據位置感測器160的感測數值計算這對顯示模組120的絕對中心之間的距離D(見圖2)。因此,可利用根據位置感測器160的感測數值所計算這對顯示模組120的絕對中心之間的距離D(見圖2)與眼球50的瞳孔50a的中心與影像的中心之間的偏差P(見圖4),其中左眼的偏差為PL,而右眼的偏差為PR,運算得知使用者之真實的瞳距IPD,其等於D與PL及PR的總和。在本實施例中,位置感測器160可固設於殼體110內,並耦接至驅動模組140(例如圖5及圖6A所示的傳動機構144的齒條144b),以感測齒條144b的移動。
請參考圖12,頭戴式顯示裝置100更可包括一對位置感測器160。這對位置感測器160電連接至控制系統150,並能分別感測這對顯示模組120相對於殼體110的位置。這對位置感測器160分別感測這對顯示模組120相對於殼體110的位置,而控制系統150根據這對位置感測器160的感測數值計算這對顯示模組120之間的距離D。因此,可利用根據位置感測器160的感測數值所計算這對顯示模組120的絕對中心之間的距離D(見圖12)與眼球50的瞳孔50a的中心與影像的中心之間的偏差P(見圖4),其中左眼的偏差為PL,而右眼的偏差為PR,運算得知使用者之真實的瞳距IPD,其等於D與PL及PR的總和。在本實施例中,這對位置感測器160可固設於殼體110內,且各位置感測器160耦接至對應的驅動模組140(例如圖7A所示的傳動機構144的齒條144b),以感測齒條144b的移動。
請參考圖2,本發明提出一種適用於圖2的實施例的調整方法。首先,通過這對攝像頭130之一來擷取對應的眼球50的一影像。接著,通過控制系統150根據影像來計算對應的眼球50的瞳孔50a的中心與對應的影像的中心之間的偏差。接著, 通過控制系統150根據偏差控制驅動模組140相對於殼體110移動這對托架122。
當上述調整方法應用於圖6A及圖8A的實施例(單致動器142及單傳動機構144)時,移動這對托架122的步驟包括通過控制系統150根據偏差控制致動器142來產生動力,以及通過傳動機構144轉換致動器142所產生的動力來移動這對托架122。
當上述調整方法應用於圖7A及圖9A的實施例(雙致動器142及雙傳動機構144)時,移動這對托架122的步驟包括通過控制系統150根據偏差控制這對致動器142來產生動力,以及通過這對傳動機構144分別轉換這對致動器142所產生的動力來分別移動這對托架122。
當上述調整方法應用於圖10A的實施例(同動模式的磁動總成)時,移動這對托架122的步驟包括通過線圈146c來產生電磁場,以驅動棒狀磁鐵146b相對於固定磁鐵146a移動。
當上述調整方法應用於圖11A的實施例(非同動模式的磁動總成)時,移動這對托架122的步驟包括通過這對線圈146c來產生電磁場,以驅動棒狀磁鐵146b的兩端分別相對於這對固定磁鐵146a移動。
當上述調整方法應用於圖2的實施例(單一位置感測器160)時,調整方法更包括通過控制系統150控制位置感測器160來感測這對顯示模組120之一相對於殼體110的位置,以及通過控制系統150根據位置感測器160的感測數值來計算這對顯示模組120之間的距離D。
當上述調整方法應用於圖12的實施例(成對位置感測器160)時,調整方法更包括通過控制系統150控制這對位置感測器160來分別感測這對顯示模組120相對於殼體110的位置,以及通過控制系統150根據這對位置感測器160的感測數值來計算這對顯示模組120之間的距離D。
基於同動模式的頭戴式顯示裝置100的實施例(例如圖6A、圖8A、圖10A的頭戴式顯示裝置100的實施例),可依照圖13所示的控制流程來操作。
請參考圖13,如步驟S100,開始事件。接著,執行步驟S102,取得瞳孔中心位置,即初始化頭戴式顯示裝置100的姿態及瞳孔中心位置。
接著,執行步驟S104,判斷是否水平(Horizontal level)小於裕度(tolerance)、傾角(Tilt angle)小於裕度(tolerance)且偏移(Shift)小於裕度(tolerance),即判斷頭戴式顯示裝置100與使用者頭部之間的水平(Horizontal level)、傾角(Tilt angle)與偏移(Shift)是否小於公差容許範圍。所述的水平是通過判讀眼睛的影像所獲得。所述的傾角是通過控制系統150的慣性量測單元(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 IMU)所獲得。所述的偏移可透過眼動追蹤(Eye-tracking)判讀眼睛的影像所獲得,或經由由磁場、超音波等相對位置感測器來得知人眼與頭盔的相對偏移。
若判斷為否,即頭戴式顯示裝置100與使用者頭部之間的水平(Horizontal level)、傾角(Tilt angle)或偏移(Shift)大於公差容許範圍,則執行步驟S106,要求使用者調整頭戴式顯示裝置100的配戴位置,再回到步驟S104。若判斷為是,即頭戴式顯示裝置100與使用者頭部之間的水平(Horizontal level)、傾角(Tilt angle)與偏移(Shift)小於公差容許範圍,則執行步驟S108,以眼動追蹤(Eye-tracking)功能來計算單眼瞳孔中心與鏡片中心之間的距離A。
接著,執行步驟S110,驅動步進馬達(即驅動模組140的致動器142)來達到距離A。
接著,執行步驟S112,判斷是否觸發邊界開關(boundary switch),其中邊界開關用於感測顯示模組120是否移動超出預設的移動範圍。若判斷為否,即邊界開關未被觸發,則執行步驟S114。若判斷為是,即邊界開關被觸發,則跳過步驟S114,而執行步驟S116。在步驟S114中,判斷是否達到距離A。若判斷為是,即已達到距離A,則執行步驟S116。若判斷為否,即尚未達到距離A,則回到步驟S112。
在步驟S116中,取得瞳孔中心位置,即取得另一眼球的瞳孔中心位置,或取得雙眼的瞳孔中心位置。
接著,執行步驟S118,回報瞳距數值至系統(例如電腦系統),以作為後續3D效果的校準用途。
基於非同動模式的頭戴式顯示裝置100的實施例(例如圖7A、圖9A、圖11A的頭戴式顯示裝置100的實施例),可依照圖14所示的控制流程來操作。
請參考圖14,如步驟S200,開始事件。接著,執行步驟S202,取得瞳孔中心位置,即初始化頭戴式顯示裝置100的姿態及瞳孔中心位置。接著,執行步驟S204,判斷是否水平(Horizontal level)小於裕度(tolerance)、傾角(Tilt angle)小於裕度(tolerance)且偏移(Shift)小於裕度(tolerance),即判斷頭戴式顯示裝置100與使用者頭部之間的水平(Horizontal level)、傾角(Tilt angle)與偏移(Shift)是否小於公差容許範圍。所述的偏移可透過眼動追蹤(Eye-tracking)判讀眼睛的影像所獲得,或經由由磁場、超音波等相對位置感測器來得知人眼與頭盔的相對偏移。
若判斷為否,即頭戴式顯示裝置100與使用者頭部之間的水平(Horizontal level)、傾角(Tilt angle)或偏移(Shift)大於公差容許範圍,則執行步驟S206,要求使用者調整頭戴式顯示裝置100的配戴位置,再回到步驟S204。若判斷為是,即頭戴式顯示裝置100與使用者頭部之間的水平(Horizontal level)、傾角(Tilt angle)與偏移(Shift)小於公差容許範圍,則執行步驟S208,以眼動追蹤(Eye-tracking)功能來計算右眼瞳孔中心與鏡片中心之間的距離B。
接著,執行步驟S210,驅動步進馬達(即驅動模組140的致動器142)來達到距離B。
接著,執行步驟S212,判斷是否觸發邊界開關(boundary switch),其中邊界開關用於感測顯示模組120是否移動超出預設的移動範圍。若判斷為否,即邊界開關未被觸發,則執行步驟S214。若判斷為是,即邊界開關被觸發,則跳過步驟S214,而執行步驟S216。在步驟S214中,判斷是否達到距離B。若判斷為是,即已達到距離B,則執行步驟S216。若判斷為否,即尚未達到距離B,則回到步驟S212。
在步驟S216中,以眼動追蹤(Eye-tracking)功能來計算左眼瞳孔中心與鏡片中心之間的距離C。
接著,執行步驟S218,驅動步進馬達(即驅動模組140的致動器142)來達到距離C。
接著,執行步驟S220,判斷是否觸發邊界開關(boundary switch),其中邊界開關用於感測顯示模組120是否移動超出預設的移動範圍。若判斷為否,即邊界開關未被觸發,則執行步驟S222。若判斷為是,即邊界開關被觸發,則跳過步驟S222,而執行步驟S224。在步驟S222中,判斷是否達到距離C。若判斷為是,即已達到距離C,則執行步驟S224。
在步驟S224中,取得瞳孔中心位置,即取得雙眼的瞳孔中心位置。
接著,執行步驟226,回報瞳距數值至系統(例如電腦系統),以作為後續3D效果的校準用途。
綜上所述,在本發明中,通過固接至顯示模組的攝影頭來取得眼球的影像並計算出偏差,並依照所計算出的偏差通過驅動模組來移動顯示模組,使得顯示模組對準使用者的眼球,因而達到自動調整的效果。
50:眼球 50a:瞳孔 100:頭戴式顯示裝置 110:殼體 120:顯示模組 122:托架 124:顯示面板 126:鏡片 130:攝像頭 140:驅動模組 142:致動器 144:傳動機構 144a:齒輪組 144b:齒條 144c:螺桿 144d:螺桿套筒 146a:固定磁鐵 146b:棒狀磁鐵 146c:線圈 150:控制系統 160:位置感測器 172:滑桿 174:滑桿套筒 D:距離 P:距離
圖1是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頭戴式顯示裝置的示意圖。 圖2是圖1的頭戴式顯示裝置與使用者眼球的構件分布圖。 圖3是圖1的顯示模組與使用者的眼球於另一視角的示意圖。 圖4是圖2的攝像頭所擷取的影像例。 圖5是圖1的顯示模組與驅動模組的示意圖。 圖6A是圖1的驅動模組相對移離這對顯示模組示意圖。 圖6B是圖6A的驅動模組相對移近這對顯示模組示意圖。 圖7A是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的頭戴式顯示裝置的驅動模組相對移離這對顯示模組示意圖。 圖7B是圖7A的驅動模組相對移近這對顯示模組示意圖。 圖8A是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的頭戴式顯示裝置的驅動模組相對移離這對顯示模組示意圖。 圖8B是圖8A的驅動模組相對移近這對顯示模組示意圖。 圖9A是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的頭戴式顯示裝置的驅動模組相對移離這對顯示模組示意圖。 圖9B是圖9A的驅動模組相對移近這對顯示模組示意圖。 圖10A是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的頭戴式顯示裝置的驅動模組相對移離這對顯示模組示意圖。 圖10B是圖10A的驅動模組相對移近這對顯示模組示意圖。 圖11A是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的頭戴式顯示裝置的驅動模組相對移離這對顯示模組示意圖。 圖11B是圖11A的驅動模組相對移近這對顯示模組示意圖。 圖12是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的頭戴式顯示裝置與使用者眼球的構件分布圖。 圖13是應用於圖2的頭戴式顯示裝置的一種控制流程圖。 圖14是應用於圖2的頭戴式顯示裝置的另一種控制流程圖。
50:眼球
50a:瞳孔
100:頭戴式顯示裝置
110:殼體
120:顯示模組
122:托架
124:顯示面板
126:鏡片
130:攝像頭
140:驅動模組
142:致動器
144:傳動機構
150:控制系統
160:位置感測器
D:距離

Claims (19)

  1. 一種頭戴式顯示裝置,包括: 一殼體,適於罩覆使用者的一對眼球; 一對顯示模組,該對顯示模組的每一個包括: 一托架,可移動地連接至該殼體; 一顯示面板,固定至該托架;以及 一鏡片,固定至該托架; 一對攝像頭,分別固定至該對托架,以分別擷取該對眼球的影像; 一驅動模組,耦接至該托架,以相對於該殼體來移動該對托架;以及 一控制系統,電連接至該對攝像頭與該驅動模組。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頭戴式顯示裝置,其中該控制系統根據該對攝像頭之一所擷取的該對應的眼球的該影像來計算該眼球的瞳孔的中心與該影像的中心之間的偏差,並根據該偏差通過該驅動模組相對於該殼體來移動該對托架。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頭戴式顯示裝置,其中該驅動模組包括: 一致動器,設置於該殼體並電連接至該控制系統;以及 一傳動機構,設置於該殼體,並耦接至該致動器與該對托架。
  4. 如請求項3所述的頭戴式顯示裝置,其中該致動器包括一馬達,而該傳動機構包括一齒輪組及一對齒條,該對齒條分別固設於該對托架,且該齒輪組耦接於該馬達與該對齒條之間。
  5. 如請求項3所述的頭戴式顯示裝置,其中該致動器包括一馬達,而該傳動機構包括一齒輪組、一螺桿及一螺桿套筒,該螺桿套筒分別固設於該對托架並耦接該螺桿,且該齒輪組耦接於該馬達與該螺桿之間。
  6. 如請求項1所述的頭戴式顯示裝置,其中該驅動模組包括: 一對致動器,設置於該殼體並電連接至該控制系統;以及 一對傳動機構,設置於該殼體,並分別耦接至該對致動器與該對托架。
  7. 如請求項6所述的頭戴式顯示裝置,其中該致動器包括一馬達,而該傳動機構包括一齒輪組及一齒條,該齒條固設於該對應的托架,且該齒輪組耦接於該對應的馬達與該對應的齒條之間。
  8. 如請求項6所述的頭戴式顯示裝置,其中該致動器包括一馬達,而該傳動機構包括一齒輪組、一螺桿及一螺桿套筒,該螺桿套筒固設於該對應的托架並耦接該對應的螺桿,且該齒輪組耦接於該馬達與該螺桿之間。
  9. 如請求項1所述的頭戴式顯示裝置,其中該驅動模組包括: 一固定磁鐵,固定至該對托架之一; 一棒狀磁鐵,該棒狀磁鐵的一端固定至該對托架之另一,而該棒狀磁鐵的另一端朝向該固定磁鐵;以及 一線圈,電連接至該控制系統並包圍該棒狀磁鐵,以產生電磁場來驅動該棒狀磁鐵相對於該固定磁鐵移動。
  10. 如請求項1所述的頭戴式顯示裝置,其中該驅動模組包括: 一對固定磁鐵,分別固定至該對托架; 一棒狀磁鐵,該棒狀磁鐵的兩端分別朝向該對固定磁鐵;以及 一對線圈,電連接至該控制系統並包圍該棒狀磁鐵,以產生電磁場來驅動該棒狀磁鐵的該兩端分別相對於該對固定磁鐵移動。
  11. 如請求項1所述的頭戴式顯示裝置,更包括: 一位置感測器,電連接至該控制系統,並能感測該對顯示模組之一相對於該殼體的位置,其中該位置感測器感測該對顯示模組之一相對於該殼體的位置,而該控制系統根據該位置感測器的感測數值計算該對顯示模組之間的距離。
  12. 如請求項1所述的頭戴式顯示裝置,更包括: 一對位置感測器,電連接至該控制系統,並能分別感測該對顯示模組相對於該殼體的位置, 其中該對位置感測器分別感測該對顯示模組相對於該殼體的位置,而該控制系統根據該對位置感測器的感測數值計算該對顯示模組之間的距離。
  13. 一種調整方法適用於一頭戴式顯示裝置,該頭戴式顯示裝置包括: 一殼體,適於罩覆使用者的一對眼球; 一對顯示模組,該對顯示模組的每一個包括: 一托架,可移動地連接至該殼體; 一顯示面板,固定至該托架;以及 一鏡片,固定至該托架; 一對攝像頭,分別固定至該對托架,以分別擷取該對眼球的影像; 一驅動模組,耦接至該托架,以相對於該殼體來移動該對托架;以及 一控制系統,電連接至該對攝像頭與該驅動模組, 其中該調整方法包括: 通過該對攝像頭之一來擷取該對應的眼球的一影像; 通過該控制系統根據該影像來計算該對應的眼球的瞳孔的中心與該對應的影像的中心之間的偏差;以及 通過該控制系統根據該偏差控制該驅動模組相對於該殼體移動該對托架。
  14. 如請求項13所述的調整方法,其中該驅動模組包括: 一致動器,設置於該殼體並電連接至該控制系統;以及 一傳動機構,設置於該殼體,並耦接至該致動器與該對托架, 其中在移動該對托架的步驟包括: 通過該控制系統根據該偏差控制該致動器來產生動力;以及 通過該傳動機構轉換該致動器所產生的動力來移動該對托架。
  15. 如請求項13所述的調整方法,其中該驅動模組包括: 一對致動器,設置於該殼體並電連接至該控制系統;以及 一對傳動機構,設置於該殼體,並分別耦接至該對致動器與該對托架, 其中在移動該對托架的步驟包括: 通過該控制系統根據該偏差控制該對致動器來產生動力;以及 通過該對傳動機構分別轉換該對致動器所產生的動力來分別移動該對托架。
  16. 如請求項13所述的調整方法,其中該驅動模組包括: 一固定磁鐵,固定至該對托架之一; 一棒狀磁鐵,該棒狀磁鐵的一端固定至該對托架之另一,而該棒狀磁鐵的另一端朝向該固定磁鐵;以及 一線圈,電連接至該控制系統並包圍該棒狀磁鐵, 其中在移動該對托架的步驟包括: 通過該線圈來產生電磁場,以驅動該棒狀磁鐵朝向該固定磁鐵或遠離該固定磁鐵來移動。
  17. 如請求項13所述的調整方法,其中該驅動模組包括: 一對固定磁鐵,分別固定至該對托架; 一棒狀磁鐵,該棒狀磁鐵的兩端分別朝向該對固定磁鐵;以及 一對線圈,電連接至該控制系統並包圍該棒狀磁鐵。 其中在移動該對托架的步驟包括: 通過該對線圈來產生電磁場,以驅動該棒狀磁鐵的該兩端分別相對於該對固定磁鐵移動。
  18. 如請求項13所述的調整方法,其中該頭戴式顯示裝置更包括: 一位置感測器,電連接至該控制系統,並能感測該對顯示模組之一相對於該殼體的位置, 其中該調整方法更包括: 通過該控制系統控制該位置感測器來感測該對顯示模組之一相對於該殼體的位置;以及 通過該控制系統根據該位置感測器的感測數值來計算該對顯示模組之間的距離。
  19. 如請求項13所述的調整方法,其中該頭戴式顯示裝置更包括: 一對位置感測器,電連接至該控制系統,並能分別感測該對顯示模組相對於該殼體的位置, 其中該調整方法更包括: 通過該控制系統控制該對位置感測器來分別感測該對顯示模組相對於該殼體的位置;以及 通過該控制系統根據該對位置感測器的感測數值來計算該對顯示模組之間的距離。
TW109135820A 2019-10-18 2020-10-16 頭戴式顯示裝置及調整方法 TWI79748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962916804P 2019-10-18 2019-10-18
US62/916,804 2019-10-1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17398A true TW202117398A (zh) 2021-05-01
TWI797488B TWI797488B (zh) 2023-04-01

Family

ID=747584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35820A TWI797488B (zh) 2019-10-18 2020-10-16 頭戴式顯示裝置及調整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487080B2 (zh)
EP (1) EP3809186B1 (zh)
CN (1) CN112684604A (zh)
TW (1) TWI797488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99999B (zh) * 2021-09-22 2023-04-21 緯創資通股份有限公司 頭戴式裝置
TWI816492B (zh) * 2022-03-22 2023-09-21 宏達國際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頭戴式顯示裝置與眼球追蹤模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617019B1 (ko) * 2021-06-09 2023-12-27 주식회사 피앤씨솔루션 랙과 피니언 방식으로 양안 렌즈가 동시에 움직여 동공 간 거리를 조정하는 머리 착용형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2619429B1 (ko) * 2021-06-23 2024-01-02 주식회사 피앤씨솔루션 시선 추적을 통해 동공 간 거리를 자동 조절하는 머리 착용형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2606863B1 (ko) * 2021-07-01 2023-11-29 주식회사 피앤씨솔루션 로터리 댐퍼를 사용해 양안 렌즈를 동시에 움직여 동공 간 거리를 조정하는 머리 착용형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17836699A (zh) * 2021-08-25 2024-04-05 苹果公司 具有部件安装结构的显示系统
KR102613391B1 (ko) * 2021-12-26 2023-12-13 주식회사 피앤씨솔루션 제스처를 이용해 동공 간 거리를 자동 조절하는 증강현실 글래스 장치 및 증강현실 글래스 장치를 위한 제스처를 이용한 동공 간 거리 자동 조절 방법
CN115524853B (zh) * 2022-11-24 2023-05-02 深圳市艾谛视控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能够自动追视的拼接显示屏
CN115857174A (zh) * 2022-12-29 2023-03-28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头戴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3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82762A (ja) 1994-07-15 1996-03-26 Sega Enterp Ltd 頭部搭載型映像表示装置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映像表示システム
JPH0968670A (ja) 1995-08-31 1997-03-11 Olympus Optical Co Ltd 頭部装着型映像表示装置
JPH10161058A (ja) 1996-12-05 1998-06-19 Sony Corp 表示装置
US6529331B2 (en) 2001-04-20 2003-03-04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Head mounted display with full field of view and high resolution
US9696547B2 (en) 2012-06-25 2017-07-04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Mixed reality system learned input and functions
US10231614B2 (en) 2014-07-08 2019-03-19 Wesley W. O. Krueger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using virtual reality, augmented reality, and/or a synthetic 3-dimensional information for the measurement of human ocular performance
CN104750229B (zh) * 2013-12-27 2017-12-29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可穿戴智能设备的交互方法及穿戴智能设备系统
CN107076992A (zh) 2014-10-03 2017-08-18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适应于环境的头戴式显示装置
WO2016113951A1 (ja) * 2015-01-15 2016-07-21 株式会社ソニー・インタラクティブエンタテインメント 頭部装着型表示装置、及び映像表示システム
US10951882B2 (en) * 2015-06-19 2021-03-16 Maxell, Ltd. Head mounted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visual aid using same
US9983709B2 (en) 2015-11-02 2018-05-29 Oculus Vr, Llc Eye tracking using structured light
US10401625B2 (en) 2015-12-28 2019-09-03 Facebook Technologies, Llc Determining interpupillary distance and eye relief of a user wearing a head-mounted display
KR102576135B1 (ko) * 2016-09-13 2023-09-06 매직 립, 인코포레이티드 감각 안경류
TWI619967B (zh) 2016-09-26 2018-04-01 緯創資通股份有限公司 可調整顯示模組之可調式虛擬實境裝置
CN107506036B (zh) * 2017-08-23 2020-10-09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Vr瞳距调节方法和装置
JP6870109B2 (ja) * 2017-11-14 2021-05-12 マクセル株式会社 ヘッドアップディスプレイ装置およびその表示制御方法
CN108008535A (zh) * 2017-11-17 2018-05-08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 一种增强现实设备
TWI646355B (zh) 2017-12-26 2019-01-01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頭戴式顯示器與調整方法
CN109061883B (zh) * 2018-10-25 2020-12-04 杭州瞳创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测量瞳距的头戴式显示设备和方法
US11908156B2 (en) * 2019-01-09 2024-02-20 Trinamix Gmbh Detector for determining a position of at least one object
JP7385385B2 (ja) * 2019-07-19 2023-11-22 株式会社ソニー・インタラクティブエンタテインメント 画像配信システムおよび画像配信方法
WO2021066335A1 (ko) * 2019-09-30 2021-04-08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헤드 마운티드 디스플레이
GB2588441B (en) * 2019-10-24 2022-10-05 Sony Interactive Entertainment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estimating the geometry of a scene
CN113366374B (zh) * 2019-11-29 2024-05-14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
TWI724729B (zh) * 2020-01-02 2021-04-11 廣達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瞳距調整裝置以及頭戴式顯示設備
DE102020102011A1 (de) * 2020-01-28 2021-07-29 Carl Zeiss Meditec Ag Augenchirurgie-Operationssystem mit einer OCT-Einrichtung sowie Computerprogramm und computerimplementiertes Verfahren für das fortlaufende Ermitteln einer Lage eines Chirurgie-Gegenstands
US11435503B2 (en) * 2020-01-31 2022-09-06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Head mounted display device with double faceted optics
WO2021195266A1 (en) * 2020-03-24 2021-09-30 Magic Leap,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virtual and augmented reality
US11263729B2 (en) * 2020-05-26 2022-03-01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Reprojection and wobulation at head-mounted display device
CN111638601B (zh) * 2020-06-30 2022-08-0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眼镜
US11417052B2 (en) * 2020-06-30 2022-08-16 Snap Inc. Generating ground truth datasets for virtual reality experiences
US11681113B2 (en) * 2020-09-25 2023-06-20 Htc Corporation Head mounted display
US11914762B2 (en) * 2020-12-28 2024-02-27 Meta Platforms Technologies, Llc Controller position tracking using 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s and machine learning
CN116635769A (zh) * 2021-01-18 2023-08-22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包括微型相机的可穿戴的电子装置
JP2022110751A (ja) * 2021-01-19 2022-07-2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14938418A (zh) * 2021-02-04 2022-08-23 佳能株式会社 具有视线检测功能的取景器单元、摄像设备和附接配件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99999B (zh) * 2021-09-22 2023-04-21 緯創資通股份有限公司 頭戴式裝置
TWI816492B (zh) * 2022-03-22 2023-09-21 宏達國際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頭戴式顯示裝置與眼球追蹤模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809186B1 (en) 2022-12-07
CN112684604A (zh) 2021-04-20
US11487080B2 (en) 2022-11-01
TWI797488B (zh) 2023-04-01
US20210149151A1 (en) 2021-05-20
EP3809186A1 (en) 2021-04-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97488B (zh) 頭戴式顯示裝置及調整方法
JP6339239B2 (ja) 頭部装着型表示装置、及び映像表示システム
JP6378781B2 (ja) 頭部装着型表示装置、及び映像表示システム
US10871627B1 (en) Head-mounted display device with direct-current (DC) motors for moving displays
JP4233270B2 (ja) 適応型自動立体表示システム
KR100519864B1 (ko) 화상정보입력장치및그방법
JP6018055B2 (ja) スチール写真用の可変三次元カメラアセンブリ
US10610775B1 (en) Actuation for a focus adjusting head mounted display
US9807366B2 (en) Two-channel reflector based single-lens 2D/3D camera with disparity and convergence angle control
US11982862B1 (en) Head-mounted display device with stepper motors for moving displays
CN110879469A (zh) 一种头戴式显示设备
US20110141241A1 (en) Module for three-dimensional camera
JP2003186411A (ja) 表示装置及びその位置決め方法
JP5807056B2 (ja) 立体映像撮影用レンズシステム
KR100622042B1 (ko) 양안식 스테레오 카메라 시스템의 카메라 구동장치 및 제어방법
JPWO2019176035A1 (ja) 画像生成装置、画像生成システム、および画像生成方法
KR20170142896A (ko) 컨버전스 매칭을 이용한 개인용 3차원 영상 제공 방법 및 장치
KR101459213B1 (ko) 입체 카메라 리그 제어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US20130201295A1 (en) Stereo 3d filming
TW201809799A (zh) 頭戴式顯示裝置及頭戴式顯示裝置之雙眼視覺影像定位方法
CN113934003A (zh) 光学系统镜片距离调节方法、装置及虚拟头显设备
WO2023069745A1 (en) Controlling a repositionable structure system based on a geometric relationship between an operator and a computer-assisted device
TWI477885B (zh) 三維成像系統及方法
Yordanov et al. Auto-positioning mount system for Stereoscopic imaging on variable distances
JP2016033566A (ja) 立体撮影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