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116598A - 具有傾斜鎖的可傾斜式機動車輛 - Google Patents

具有傾斜鎖的可傾斜式機動車輛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116598A
TW202116598A TW109131348A TW109131348A TW202116598A TW 202116598 A TW202116598 A TW 202116598A TW 109131348 A TW109131348 A TW 109131348A TW 109131348 A TW109131348 A TW 109131348A TW 202116598 A TW202116598 A TW 20211659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rod
parts
rotation
axis
movemen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313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安德利亞 拉法埃利
Original Assignee
義大利商比雅久&C 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義大利商比雅久&C 公司 filed Critical 義大利商比雅久&C 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165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16598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5/00Cycles with handlebars, equipped with three or more main road wheels
    • B62K5/02Tricycles
    • B62K5/027Motorcycles with three whee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17/00Resilient suspensions having means for adjusting the spring or vibration-damper characteristics, for regulating the distance between a supporting surface and a sprung part of vehicle or for locking suspension during use to meet varying vehicular or surface conditions, e.g. due to speed or load
    • B60G17/005Suspension locking arrang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5/00Cycles with handlebars, equipped with three or more main road wheels
    • B62K5/08Cycles with handlebars, equipped with three or more main road wheels with steering devices acting on two or more whee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5/00Cycles with handlebars, equipped with three or more main road wheels
    • B62K5/10Cycles with handlebars, equipped with three or more main road wheels with means for inwardly inclining the vehicle body on ben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2204/00Indexing codes related to suspensions per se or to auxiliary parts
    • B60G2204/40Auxiliary suspension parts; Adjustment of suspensions
    • B60G2204/46Means for locking the suspens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2300/00Indexing codes relating to the type of vehicle
    • B60G2300/45Rolling frame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5/00Cycles with handlebars, equipped with three or more main road wheels
    • B62K2005/001Suspension details for cycles with three or more main road whee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5/00Cycles with handlebars, equipped with three or more main road wheels
    • B62K5/01Motorcycles with four or more whee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 Chairs For Special Purposes, Such As Reclining Chairs (AREA)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三輪或四輪可傾斜式機動車輛,且尤其係關於一種傾斜鎖定系統,其包括一互連元件(110),該互連元件連接兩個可傾斜式輪(10)且包含可旋轉並彼此對置之一第一部分(111)及一第二部分(112)。此類部分(111、112)經連接以便圍繞一縱向軸線在相對方向上旋轉。該傾斜鎖定系統包含鉸接構件,該等鉸接構件將該互連元件之該等部分(111、112)連接至前輪軸或後輪軸之兩個可傾斜式部件(81、82),該等可傾斜式部件兩者經受該等輪(10)之可傾斜式移動。該傾斜鎖定系統進一步包含驅動構件,該等驅動構件經調適以將該等輪(10)之一可傾斜式運動變換成該互連元件(110)之該等部分(111、112)之一旋轉運動,使得該等部分在存在該等輪(10)之可傾斜式移動的情況下圍繞該縱向軸線(X)在相對方向上旋轉。根據本發明,該等鉸接構件及該等驅動構件分別包含一第一連接桿(101)及一第二連接桿(201),其中該第一連接桿(101)連接至一各別可傾斜式部件(81、82)且連接至該互連元件(110)之一各別部分(111、112),而該第二連接桿(201)連接至該第一連接桿(101)且連接至該互連元件(110)之一各別部分(111、112),以便在該第一連接桿(101)之一可傾斜式移動時引起該互連元件(110)之該對應部分(111、112)圍繞該縱向軸線(X)之一旋轉。

Description

具有傾斜鎖的可傾斜式機動車輛
本發明屬於混合可傾斜式機車之製造的範圍內,其中術語「混合」係關於一種三輪或四輪機動車輛(QUAD)。詳言之,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在前輪軸處及/或在後輪軸處具有傾斜鎖之可傾斜式機動車輛。
對混合機動車輛之需求正不斷增加,此係因為此等機動車輛在實用性方面將機車之特性與四輪車輛之穩定性進行組合。更常見的混合機動車輛,尤其是三輪車輛,裝配有在前部處之兩個轉向與可傾斜式輪(亦即,其可傾斜或側傾)及在後部處之固定輪軸驅動輪。後輪具有提供機器力矩且因此允許牽引之目的,而成對之前輪具有提供車輛之方向性的目的。較不常見的是在後輪軸處具有兩個輪並在前輪軸處具有單一輪之三輪車輛。
在輪於前輪軸處成對之解決方案中,該等輪可轉向以及側傾及傾斜。藉助於此解決方案,相對於在後輪軸處具有兩個輪之三輪機動車輛,在前輪軸處具有兩個輪之機動車輛等效於實際摩托車,此係因為:正如摩托車一樣,該機動車輛能夠使人屈身行駛。然而,相對於僅具有兩個輪之機動車輛,在前輪軸處具有成對之兩個輪的此類車輛具有藉由前輪在地面上之雙重支撐而確保的較大穩定性,類似於由汽車提供之穩定性。
前輪藉助於連桿組彼此運動地連接,該等連桿組確保前輪以同步及鏡像方式傾斜,例如藉由放入肢接四邊形物。此類機動車輛進一步裝配有兩個獨立懸架,兩個前輪中之每一者各有一個,該等懸架具備減震器,其亦係獨立的。三輪可傾斜式機動車輛因此旨在向使用者提供兩輪機車之實用性,且同時提供四輪機動車輛之穩定性及安全性。
眾所周知,三輪機動車輛之一些模型具備傾斜鎖定系統,該等傾斜鎖定系統可由使用者手動地及/或藉助於自動控制系統操作。此等傾斜鎖定系統之目標係:在特定駕駛條件下,例如在低速下或在停車及停止期間,防止車輛在不受控制或偶發的可傾斜式移動時倒下。
在過去幾年內,已提出各種可傾斜式系統,在該等可傾斜式系統當中,基於互連元件之使用之可傾斜式系統自車輛框架機械地拆卸,其目的係直接連接經受可傾斜式移動的輪之兩個部件。習知地,互連元件將兩個可傾斜式輪之轉軸彼此連接,其中術語輪之「轉軸 」意謂經設計以支撐輪之旋轉樞軸且將其運動地互連至懸架、轉向裝置及在三輪機車之特定情況下為可傾斜式連桿組的機械部件。轉軸因此可以具有輪樞軸之單一片件而製造,或其可機械地約束至輪樞軸以形成單一片件。替代地,轉軸可藉助於軸承樞轉地支撐輪樞軸,該輪樞軸代替地與輪自身成整體。
基於互連元件之使用的傾斜鎖定系統實現藉由獨佔地作用於此類互連元件來阻擋所有可傾斜式移動,亦包括藉由兩個可傾斜式輪之不對稱彈動而產生的移動。
此等系統之一實例描述於專利申請案WO 2018/116211中,其中互連元件為桿,該桿之兩個末端藉助於球形接頭連接至經受傾斜的車輛之部件。桿包含沿著縱向軸線彼此互連且經組態以圍繞同一縱向軸線彼此獨立地旋轉之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兩個部分中之每一者藉助於機械齒輪驅動構件運動地連接至球形接頭,該等機械齒輪驅動構件經組態以將球形接頭所經受之可傾斜式移動變換成各別桿部分圍繞其縱向軸線之旋轉。對於每一桿部分,第一齒輪與各別球形接頭成整體,以受可傾斜式移動影響,而與第一齒輪嚙合之第二齒輪與各別桿部分成整體。詳言之,驅動構件經組態使得在可傾斜式移動之後,第一桿部分圍繞該縱向軸線相對於第二桿部分在相對方向上旋轉。
描述於WO 2018/116211中之系統包含傾斜阻擋裝置,其由第一頭部元件及第二頭部元件組態,該第一頭部元件與該第一部分旋轉地成整體,該第二頭部元件與第二桿部分旋轉地成整體。第二頭部元件可分別在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之間沿著縱向延伸軸線移動,以用於與該第一頭部元件接合及脫離。詳言之,當接合兩個頭部元件時,兩個桿部分在圍繞縱向軸線之旋轉中相互阻擋。此引起驅動構件之阻擋且因此引起可傾斜式移動之阻擋。相反地,當頭部元件脫離時,兩個桿部分可圍繞縱向軸線以相對旋轉方向自由地旋轉,因此遵循可傾斜式移動。
第二頭部元件在兩個指示位置(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之間的移動由容納於桿內部之致動器判定。兩個頭部元件代替地經組態使得其接合係藉助於咬接離合器而進行,亦即,用矩形齒進行,此確保相對於尖齒之更穩定的接合,即使是在由互連元件之約束中之不平衡產生的可能錯配的情況下,傾向於打開嚙合。為此目的,兩個頭部元件經組態使得第二元件藉助於由致動器之啟動判定的直線移動在第一元件中接合。
儘管自功能觀點來看為有效的,但上文所描述之解決方案具有一些缺點,其中之第一缺點經識別為由所採用之技術解決方案判定的高製造成本。在此方面,齒輪,特別係斜齒輪之使用以將可傾斜式移動變換成兩個桿部分之旋轉,及前離合器之使用以接合兩個頭部元件必然在成本方面為不利解決方案。
在所使用之阻擋裝置之操作原理中亦注意另一缺點,亦即,在於用於阻擋兩個桿部分之旋轉的爪形離合器。實際上,在啟動致動器以便使第二頭部元件縱向移動時,兩個頭部元件可未對準,亦即,界定爪形離合器之兩組齒可處於未經調適以允許齒形耦接之角位中。因此,為了允許在任何情形下之接合,必須在桿內部提供合適構件以對準兩個齒形元件。在一些解決方案中,此類構件包括電動馬達以「相控 」兩個齒形元件。在其他解決方案中,彈簧包括在致動器與齒形元件之間。直至兩個齒形元件嚙合為止,彈簧經壓縮,僅在獲得兩個元件之嚙合時釋放自身。在任何情況下,提供確保齒形元件之嚙合的構件的需要在桿複雜度方面且因此在製造成本方面為另一關鍵因素。
上文所論述之已知解決方案的另一缺點發現於內部安置有致動器之桿的複雜內部結構中。除了界定用於致動器之外殼空間以外,桿亦必須具備允許沿著第二頭部元件之縱向軸線向第一頭部元件滑動的合適構件。
鑒於以上考慮因素,本發明之主要任務為藉由提供裝配有傾斜鎖定系統之可傾斜式機動車輛來克服或至少含有上文關於背景技術所指示的缺點,該傾斜鎖定系統允許將互連元件之使用與低製造成本及高可靠性組合。在此任務之範圍內,本發明之第一目標為提供一種可傾斜式機動車輛,其中傾斜鎖定系統包含簡單製造之阻擋裝置,該阻擋裝置允許互連元件之簡化結構。本發明之另一任務為提供一種可傾斜式機動車輛,其中傾斜鎖定系統為可靠的且易於以競爭性成本製造。
本發明係基於克服技術問題且達成上文所指示之目標的一般考慮因素,藉由相對於背景技術變化將互連桿之每一末端連接至(前輪軸或後輪軸之)經受傾斜的各別部件的鉸接構件之組態,且藉由變化將可傾斜式移動變換成互連元件之兩個部件之對應旋轉的驅動構件之組態來進行。更精確而言,前述任務及目標係由機車之前輪軸來達成,其包含: - 至少一對輪,其由前輪軸或後輪軸框架部分承載且藉助於可傾斜式連桿組彼此運動地連接且連接至該框架部分,該等輪經由該可傾斜式連桿組以同步及鏡像方式旋轉; - 傾斜鎖定系統,其包含: - 互連元件,其識別縱向軸線且包含彼此對置之至少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 - 鉸接構件,其將該互連元件之該等部分連接至該前輪軸或後輪軸之兩個可傾斜式部件,該等可傾斜式部件兩者經受該等輪之可傾斜式移動; - 連接構件,其連接該互連元件之該等部分,使得每一部分相對於另一部分圍繞該縱向軸線自由地旋轉,且使得每一部分相對於另一部分沿著該縱向軸線自由地平移, - 驅動構件,其經調適以將該等輪之可傾斜式運動變換成該互連元件之該等部分之旋轉運動,使得該等部分在存在該等輪之可傾斜式移動的情況下圍繞該縱向軸線在相對方向上旋轉; - 阻擋裝置,其經調適以阻擋該互連元件相對於可傾斜式平面之旋轉角度,其中該阻擋裝置採用第一主動組態,對於該第一主動組態,該互連元件之該等部分圍繞該縱向軸線變成可旋轉整體,因此防止該等輪之可傾斜式移動;且該阻擋裝置採用第二被動組態,對於該第二被動組態,該互連元件之該等部分圍繞該縱向延伸軸線自由地旋轉。
機動車輛,且特別係傾斜鎖定系統,其特徵在於,對於互連元件之該等部分中之每一者,鉸接構件包含與該可傾斜式部件中之一各別者成整體之第一連接桿,其中該第一連接桿藉助於第一運動對連接至該等可傾斜式部件中之一各別者,且藉助於第二運動對連接至該互連元件之該等部分中之一各別者。
此外,根據本發明,對於互連元件之部分中之每一者,驅動構件包含第二連接桿,第二連接桿藉助於第一運動對連接至對應第一連接桿,以便在可傾斜式移動期間與第一連接桿自身成整體;該第二連接桿藉助於第二運動對連接至互連元件之各別部分,以便在該第一連接桿之可傾斜式移動時引起互連元件之對應部分圍繞縱向軸線之旋轉。
因此,傾斜鎖定系統基於兩對連接桿之使用,每一對將互連元件連接至對應可傾斜式部件且將可傾斜式運動變換成互連元件自身之各別旋轉部分之旋轉運動。連接桿之使用極其有利,此係因為其在結構上簡化互連元件之連接且同時使得成本降低及可靠性增加。
根據可能實施方式,將第一連接桿連接各別可傾斜式部件之第一運動對組態入射至可傾斜式平面之第一旋轉軸線且使得第一旋轉軸線在不存在傾斜的情況下平行於機動車輛之中平面。較佳地,此類第一運動對由鉸鏈界定,該鉸鏈包含圓柱形本體,該圓柱形本體與該各別可傾斜式部件成整體,該第一連接桿之桿形本體之圓柱形部分插入於該圓柱形本體中。
根據可能實施方式,將第一連接桿連接至互連元件之各別部分之第二運動對組態與互連元件之縱向軸線重合之至少一個第二旋轉軸線及與第二旋轉軸線正交之至少一個第三旋轉軸線。較佳地,第二運動對由樞軸界定,互連元件之各別部分可圍繞該樞軸旋轉。此類樞軸組態第二旋轉軸線且包含襯套形末端,該襯套形末端藉助於銷鉸接至該第一連接桿之桿形本體之對應叉形末端。
根據替代性實施方式,第二運動對包含萬向接頭,該萬向接頭經組態使得活塞銷之軸線與該第一旋轉軸線重合且與該第三旋轉軸線重合。
根據可能實施方式,該第二連接桿之第一運動對組態第一旋轉軸線,該第一旋轉軸線與由該第一連接桿之該第一運動對組態之該第一旋轉軸線正交。較佳地,該第二連接桿之該第一運動對由鉸接接頭界定,該鉸接接頭包含圓柱形本體,該圓柱形本體與各別第一連接桿之第二末端成整體,以便在可傾斜式移動中遵循後者。此類鉸接接頭包含位於與第一連接桿成整體的圓柱形本體內部之第二連接桿之第一圓柱形末端。根據可能實施方式,將該第二連接桿連接至該互連元件之該各別部分之第二運動對組態第二旋轉軸線及第三旋轉軸線。第二旋轉軸線平行於由第一連接桿之第二運動對組態之第二旋轉軸線。參考第二連接桿之第二旋轉軸線平行於參考第一連接桿之第二旋轉軸線。較佳地,第二運動對包含樞軸,該樞軸樞轉地插入於界定於互連元件之該等部分中之一各別者上的縱向支座中。此類樞軸界定參考第二運動對之第二旋轉軸線且包含襯套形末端,該襯套形末端經由銷鉸接至第二連接桿之桿形本體之對應叉形末端。
在替代性實施方式中,參考第二連接桿之第二運動對包含機械接頭,該機械接頭放入於第二連接桿之桿形本體之叉形末端與托架之間,該托架與互連元件之各別部分成整體。此類托架在相對於縱向軸線之偏心位置中發展,使得機械接頭置放在相對於縱向軸線自身之偏心位置中;此類機械接頭組態參考第二運動對之第二旋轉軸線及第三旋轉軸線。
根據可能實施方式,阻擋裝置經組態以便產生阻擋互連元件之部分之旋轉的制動力矩,使得該等部分變成單一本體。
根據互連元件之較佳實施方式,該互連元件包含放入於彼此對置之兩個部分之間的中間本體,該中間本體經由第一連接構件與彼此對置之該等部分中之一者旋轉地成整體,該等部分經由各別第一連接桿及各別第二連接桿連接至各別可傾斜式部件;該中間本體亦經由第二連接構件連接至該等部分中之另一者,該等第二連接構件經組態以允許中間本體相對於該等部分中之該另一者相對旋轉,且同時使中間本體在相對於該等部分中之該一者之相對平移移動中與該等中之該另一者成整體。
在可能實施方式中,阻擋裝置包含藉助於致動器啟動之爪式制動器,該致動器由中間本體外部地支撐。此類爪式制動器容納於在其壁上的該等部分中之該另一者之圓柱形空腔內部,在致動器啟動之後,制動器之爪自身起作用;在圍繞其縱向軸線之旋轉中,此類制動器與中間本體成整體。
參考前述圖,本發明因此係關於具備相對於背景技術改良之傾斜鎖定系統的機動車輛。出於本發明之目的,術語「機動車輛 」必須在廣泛意義上考慮,包含具有至少三個輪且尤其是經受傾斜之一對前輪或後輪的任何機車。因此,在前輪軸處具有兩個輪及在後輪軸處具有兩個輪之所謂的四輪車亦屬於機車之定義內。在描述之延續部分中以及在圖中,參考具有兩個前輪及一個後輪之三輪機車。然而,以下考慮因素仍然有效,經過必要修改,亦適用於在前輪軸處具有一個輪及在後輪軸處具有兩個輪之三輪車輛,以及適用於四輪車輛(QUAD)。
圖1至圖4展示包含根據本發明之由8整體上指示之前輪軸的機動車輛4之第一可能實施方式。前輪軸8支撐至少一對前輪10,而機動車輛4之後輪軸12支撐至少一個後輪14。更精確而言,前輪軸8包含框架16,該框架支撐彼此連接且藉助於可傾斜式連桿組20連接至框架16自身之兩個前輪10'、10''。後者允許輪10以同步及鏡像方式傾斜。出於本發明之目的,機動車輛4之框架16可採用任何形狀(例如,網格型、擺動彈跳型、具有單一或雙重支架等)且可以單一片件或以若干部分製造。前輪軸8包含由參考編號3整體上指示之傾斜鎖定系統,該傾斜鎖定系統包括識別縱向延伸軸線X(或縱向軸線X)之互連元件110。元件110包含彼此相對之第一部分111及第二部分112。兩個部分111、112經連接以使得其中之每一者可圍繞縱向軸線X相對於另一者在相對方向上旋轉。兩個部分111、112進一步彼此連接,以便允許每一部分沿著縱向軸線X相對於另一者相互平移。
前輪軸8進一步包含鉸接構件,該等鉸接構件將元件110之部分111、112中之每一者連接至前輪軸8之經受前輪10之可傾斜式移動的對應部件81、82。因此,藉助於此類構件,該元件110之第一部分111連接至經受傾斜之前輪軸8之第一部件81,且該元件110之該第二部分112連接至經受傾斜之前輪軸8之第二部件82。前輪軸8之此等兩個部件在下文中將亦稱作可傾斜式部件81、82。
如下文愈佳地指示,取決於車輛之組態,元件110之兩個旋轉部分111、112可連接至之可傾斜式部件81、82可取決於輪10'之懸架的情況及/或組態而變化。下文註釋之圖15及圖16展示例如對於相同懸架,如何介入於兩個不同部件(轉軸及曲柄)上以創建與各別旋轉部分111、112之連接係可能的。
實際上,根據本發明之前輪軸8之傾斜鎖定系統3並不取決於懸架或可傾斜式連桿組之可能組態,而僅需要前輪軸8之兩個部件81、82精確地「傾斜 」,亦即,經受各別輪10、10'經受之可傾斜式移動。在此方面,出於本發明之目的,表述「可傾斜式平面 」意謂與機動車輛之縱向方向Y橫切之平面,因此與車輛之中平面M-M(圖3及圖4中所指示)正交。僅僅出於本發明之目的,中平面M-M與參考平面T-T之間的傾角由「傾斜角 」指示,該傾角在傾斜期間始終平行於輪10之平面。因此,當兩個輪10平行及豎直時,如在圖1中(不傾斜),平面M-M與參考平面T-T重合。
傾斜鎖定系統3包含驅動構件,該等驅動構件經組態以將前輪10之可傾斜式運動變換成元件8之兩個部分111、112之可旋轉式運動,亦即,使得當發生可傾斜式移動時,相同部分圍繞縱向延伸軸線X相對於彼此旋轉。如上文已指示,元件8在任何情況下經組態以允許兩個部分111、112之相互軸向移動以便遵循前輪(亦即,在與中平面M-M正交且與可傾斜式平面正交之轉向平面上)之轉向移動。
傾斜鎖定系統包含阻擋裝置(500至550),該阻擋裝置經調適以阻擋互連元件110相對於可傾斜式平面之旋轉角度。此類阻擋裝置採用第一主動組態,對於該第一主動組態,元件110之部分圍繞縱向軸線變成可旋轉整體。此條件防止輪10之可傾斜式移動。裝置經組態以亦採用第二被動組態,對於該第二被動組態,互連元件110之部分圍繞縱向軸線自由地旋轉,以便在驅動時適應機車之可傾斜式移動。
根據本發明,對於元件110之兩個旋轉部分111、112中之每一者,鉸接構件包含各別連接桿101(在下文中稱作第一連接桿101),該連接桿與前輪軸8之可傾斜式部件81、82中之一各別者成整體。詳言之,第一連接桿101包含桿形本體300及第一運動對301,該第一連接桿對藉助於第一運動對301將該桿形本體300連接至各別可傾斜式部件81、82,且藉助於第二運動對302將該桿形本體300連接至元件110之各別旋轉部分111、112。
第一運動對301為鉸接接頭,以便遵循對應可傾斜式部件81、82之可傾斜式移動。「鉸鏈 」使得第一連接桿101與各別可傾斜式部件81、82成為平移整體,同時組態允許第一連接桿101相對於可傾斜式部件81、82旋轉之旋轉軸線。第二運動對302較佳為圓柱形,但其亦可為球形。
同樣根據本發明,對於元件110之兩個旋轉部分111、112中之每一者,驅動構件(具有當傾斜發生時旋轉部分111、112之目的)包含另一連接桿201(在下文中稱作第二連接桿201)。此包含桿形本體400,該桿形本體藉助於第一運動對401連接至鉸接構件之各別第一連接桿101。尤其,第一運動對401經組態使得第二連接桿201受各別第一連接桿101經受之可傾斜式移動影響。
第二連接桿201進一步包含第二運動對402,該第二運動對將該第二連接桿連接至元件110之各別部分111、112,使得在各別第一連接桿101經受之可傾斜式移動之後,第二連接桿201之移動引起該元件110之各別部分111、112圍繞縱向軸線X的旋轉。
出於本發明之目的,表述「連接桿 」整體上指示形狀如同在其末端具有兩個運動對的桿(具有任何直線或弧形形狀)的任何構件或本體,其允許該等運動對分別連接至第一本體及第二本體,使得藉助於此連接,兩個本體中之一者的移動引起另一本體之移動。
根據圖中所展示之本發明的較佳實施方式,對於旋轉部分111、112中之每一者,將第一連接桿101連接至各別可傾斜式部件81、82之第一運動對301組態第一旋轉軸線3010,該第一旋轉軸線入射至可傾斜式平面上且平行於上文所界定之參考平面T-T。在圖1至圖4中所展示之條件下,其中輪為豎直的且因此不存在傾斜,第一旋轉軸線3010因此平行於中平面M-M。
在圖中所展示(尤其在圖12中之分解視圖中所見)之實施方式中,第一運動對301由鉸鏈界定,該鉸鏈包含圓柱形本體301A,該圓柱形本體與各別可傾斜式部件81、82成整體,第一連接桿101之桿形本體300之圓柱形部分301B插入於該圓柱形本體中。
將第一連接桿101連接至元件110之各別部分111、112之第二運動對302代替地組態與元件110之縱向軸線重合之至少一個第二旋轉軸線3022及與該第二旋轉軸線3022正交之至少一個第三旋轉軸線3023。實質上,第二運動對302一方面允許元件110之各別部分111、112圍繞縱向軸線X旋轉。同時,第二運動對302藉由組態第三旋轉軸線3023允許元件110自身之實質上平行於可傾斜式平面之旋轉平移。
在圖中所展示(尤其是在圖12中之分解視圖中所見)之實施方式中,第二運動對302由樞軸305界定,元件110之對應部分111、112可圍繞該樞軸旋轉。樞軸305組態第二旋轉軸線3022。其第一襯套形末端305B經由樞軸306鉸接至第一連接桿101之桿形本體300之對應叉形末端301C。此鉸鏈連接組態上文所指示之第三旋轉軸線3023。樞軸305相對於元件110之各別部分111、112精確地同軸,使得第二旋轉軸線3022與縱向軸線X重合。
亦在此情況下,第二運動對302可採用不同組態。在可能實施方式中,第二運動對可包含萬向接頭(配置成90°),該萬向接頭經組態使得活塞銷之軸線與第一旋轉軸線3010重合且與第三旋轉軸線3023重合。替代地,可使用球體接頭,此係因為球形之額外自由度(3個旋轉而非由萬向接頭給定之兩個旋轉)將避免樞軸305之採用(及樞軸305與各別旋轉部分111、112之間的相對軸承)。然而,使用球形接頭,即使為運動地可能,似乎相對於使用萬向接頭及圖中所展示之較佳解決方案而建設性地更為困難。
根據圖中所展示之可能實施方式,對於元件110之部分111、112中之每一者,第二連接桿201之第一運動對401組態第一旋轉軸線4010,該第一旋轉軸線與由第一連接桿101之第一運動對301組態之第一旋轉軸線3010相交。
如圖中所展示(尤其是在圖12中之分解視圖中所見),第一運動對401可由鉸接接頭(401A至301D)界定,該鉸接接頭包含圓柱形本體401A,該圓柱形本體與各別第一連接桿101之第二末端301D成整體,以便在可傾斜式移動中遵循後者。鉸接接頭係由位於與第一連接桿101成整體的該圓柱形本體401A內部之第二連接桿201之第一圓柱形末端401B完成。
根據可能實施方式,對於元件110之部分111、112中之每一者,將第二連接桿201連接至元件110之各別部分111、112之第二運動對402組態第二旋轉軸線4022及第三旋轉軸線4023,其中該第二旋轉軸線4022平行於由第一連接桿101之第二運動對302組態之第二旋轉軸線3022。詳言之,參考第二連接桿201之此類第二旋轉軸線4020平行於參考第一連接桿101之第二旋轉軸線3022,但相對於第二旋轉軸線3022間隔開。參考第二連接桿201之第三旋轉軸線4023代替地相對於參考第二連接桿201自身之第二旋轉軸線4022正交。
如在圖6中或自圖12中之分解視圖可見,可以類似於參考第一連接桿101之第二運動對301的方式製得參考第二連接桿201之第二運動對402。詳言之,較佳地提供樞軸405,該樞軸樞轉地插入至界定於元件110之各別旋轉部分111、112上的縱向支座中。樞軸405界定參考第二連接桿201之第二旋轉軸線4022。樞軸405包含襯套形末端405B,該襯套形末端經由樞軸406鉸接至第二連接桿201之桿形本體400之對應叉形末端401C。
圖8至圖10展示鎖定系統3之替代性實施方式,該替代性實施方式不同於針對參考第二連接桿201之第二運動對402之不同組態的展示於圖5至圖7中之鎖定系統。詳言之,在此情況下,第二連接桿201之桿形本體400經由商業上稱為Uniball®之類型的機械接頭連接至元件110之對應部分111、112。特別係參考圖10中的截面視圖,接頭放入於第二連接桿201之桿形本體400之叉形末端與托架111A、112A之間,該托架與元件110之各別部分111、112成整體。尤其,托架111A、112A在相對於縱向軸線X偏心之位置中顯現,亦即,使得機械接頭置放在相對於縱向軸線X自身之偏心位置中。然而,機械接頭組態相對於彼此正交之兩個相互旋轉軸線4022、4023,其允許第二連接桿201在其移動期間相對於元件110之各別部分111、112振盪。
根據圖中所展示之較佳實施方式,對於元件110之部分111、112中之每一者,第二連接桿201之長度大於各別第一連接桿101之長度。表述「第一連接桿 101 之長度 」意謂由第一連接桿101、102自身之兩個運動對301、302組態的三條軸線3010、3022、3023之相交點(在圖5及圖9中由A指示)與由第二連接桿201之第一運動對401界定之第一旋轉軸線4010之間的最小距離L1。表述「最小距離 」意謂參考第一連接桿201之第一旋轉軸線3010上之點A與參考第二連接桿102之第一旋轉軸線4010上之凸起之間的距離。
代替地,表述「第二連接桿 201 之長度 」意謂由第二連接桿201之第二運動對402組態的第二旋轉軸線4020及第三旋轉軸線4030之相交點(在圖5及圖9中由B指示)與由第一運動對401界定之參考第二連接桿201自身的第一旋轉軸線4010之間的距離L2。在圖9中所展示之實施方式的情況下,相交點B與機械接頭之中心實質上重合。
兩個連接桿101、201之不同長度與其中第二旋轉軸線4020相對於縱向軸線X(亦即,相對於由第一連接桿1901之第二運動對302組態的第一旋轉軸線3010)定位(由叉形連接或由機械接頭組態)之偏心位置組合判定元件110之各別部分111、112在可傾斜式移動之後的旋轉。根據圖中所展示之較佳實施方式,傾斜鎖定系統3之阻擋裝置經組態以便產生阻擋兩個部分111、112之旋轉的制動力矩,使得其變成單一本體。
在此方面,圖11及圖12允許觀測元件110之可能實施方式,且因此亦觀測與其相關聯之阻擋裝置的可能實施方式。詳言之,在此實施方式中,元件110之兩個旋轉部分111、112有利地具有相同組態。中間本體115配置於兩個旋轉部分111、112之間。後者經由第一連接構件與第一部分111旋轉地成整體,該第一部分經由根據上文所陳述之目標之一對槓桿(第一連接桿101及第二連接桿201)連接至各別可傾斜式部件81。中心本體115亦藉助於第二連接構件連接至元件8之第二部分112。後者代替地經組態以允許中心本體115相對於第二部分112之相對旋轉,且同時使中間本體115與第二旋轉部分112在相對於第一旋轉部分111之相對平移移動(沿著縱向軸線X)中成整體。
因此,歸因於第一連接構件之影響,中間本體115與第一旋轉部分111一起旋轉,但在轉向步驟期間,例如,相對於第一旋轉部分111自身,中間本體115仍然與第二旋轉部分112一起自由地移動。
同樣參考圖11及圖12,爪式制動器500配置於中間本體115與第二部分112之間,該爪式制動器藉助於由中心本體115外部地支撐之致動器550啟動(致動器550未展示於圖1至圖4中)。詳言之,在啟動致動器500之後,制動器500容納在其壁上之第二部分112之圓柱形空腔112B內部,制動器自身之爪起作用。在任何情況下,制動器500與中間本體115成整體,亦即,其與第一部分111一起旋轉。
藉助於第二連接構件,制動器500始終維持相對於圓柱形空腔112B之沿著縱向軸線X之相同位置,以便始終維持相對於圓柱形空腔之相同軸向位置。藉此,可在任何時間啟動制動力矩。相反地,在機動車輛4之駕駛期間,歸因於與第一部分111之連接之影響,中間本體115圍繞縱向軸線X自由地旋轉。中間本體115亦使制動器500及其致動器550旋轉,此並不改變其相互位置。
根據圖11及圖12中所展示之可能實施方式,第一連接構件包含三個銷1150,該等銷與第一旋轉部分111成整體且較佳地圍繞縱向軸線以120度配置。三個銷1150在沿著中心本體115且具有平行於縱向軸線X之軸線界定之對應縱向空腔115B中滑動。第一連接構件亦包含支撐件1155,較佳地呈襯套或可傾斜軸承之形式,該等支撐件允許第一部分111與中心本體115同軸旋轉。此類支撐件1155經組態以便允許在對應空腔中之銷1150所允許之相同軸向滑動。在此方面,出於此目的,使用抗摩擦襯套顯得特別有利。
參考圖11,根據可能實施方式,第二連接構件包含放入於中間本體115與第二部分112之間的支撐件1125、1126(例如,球形軸承),以便使兩個部件(115至112)在圍繞縱向軸線X之旋轉期間獨立。詳言之,中間本體115之第一支撐件1125配置於第一連接桿101之第二運動對302的樞軸305與制動器500之間。第二支撐件1126代替地配置於樞軸305自身與元件110之第二部分112之間。中心樞軸305保持軸向地限制至第二部分112,從而阻擋制動器500相對於第二部分112自身之軸向位置。因此,中心樞軸305必定為上文所指示之第二連接構件之部分。
圖11中之截面視圖允許瞭解元件110之兩個部分111、112之縱向旋轉軸線X如何由樞軸305之對準界定,每一者相對於各別第一連接桿101之第二運動對302。
同樣參考圖11,可見,根據較佳實施方式,參考第二連接桿201,界定第三旋轉軸線3023之第二運動對302之襯套305B在樞軸305之末端經旋擰,從而界定第二旋轉軸線3022。藉此,建立樞軸305之軸向位置且因此建立制動器500相對於第二部分112之軸向位置。
恰好描述之互連元件110之結構僅為可能一個,且因此並非其唯一實施方式。在此方面,圖13及圖14展示互連元件110及阻擋裝置500至550之其他可能實施方式。參考例如圖13,元件110之兩個部分111、112及中間本體115可不同地成形,同時維持由致動器操作之滾筒制動器作為阻擋裝置。在圖13及圖14中,兩個旋轉部分111、112呈現與上文在圖11及圖12之註釋中所描述之組態不同的組態。在任何情況下,根據本發明之原理,其組態以便允許其中之每一者連接至各別對連接桿101、201。
在圖14中所展示之實施方式中,兩個旋轉部分111、112及中間本體115實質上具有圖13中所見之相同組態。相反地,阻擋裝置包含與兩個旋轉部分中之一者(第一部分111)成整體的圓盤形元件600及作用於此類圓盤形元件600以產生阻擋兩個部分111、112之旋轉的制動扭矩的制動卡鉗630。制動卡鉗始終藉助於始終由中間本體115支撐之致動器650啟動。
亦應注意,在另一可能實施方式中,互連元件110可採用文件WO 2018/116211中所描述之組態。換言之,一對連接桿101、201將每一旋轉部分111、112連接至對應可傾斜式部件81、82之使用獨立於阻擋裝置及元件8之內部結構之組態。
類似地,亦應重申,第一連接桿101、102之使用獨立於前輪軸8之其實際上連接至之部件81、82,其限制條件為此類部件實際上為可傾斜式的。在此方面,圖15及圖16展示用於前輪軸8之相同組態之兩個不同可傾斜式部件,各別連接桿可連接至該兩個不同可傾斜式部件。詳言之,在兩個圖中,藉由水平線勾畫出之組件為輪之轉軸29(根據上文所指示之界定),而藉由豎直線勾畫出之組件為兩個曲柄28A-28B,其連同轉軸29一起根據本身自背景技術已知之技術解決方案構成四邊形懸架。在圖15中所展示之可能實施方式中,下部曲柄28B具有組態第一連接桿101之圓柱形部分301B插入至之圓柱形本體301A之一部分,以便組態上文所描述之第一運動對301。代替地,在圖16中所展示之實施方式中,圓柱形本體301A係由轉軸29之部分29B界定,而兩個曲柄28A、28B具有簡化形狀。在兩種情況下,第一連接桿101在任何情況下連接至可傾斜式部件81。根據所討論之兩個圖15及圖16,因此可注意到,取決於該情況,有可能變化轉軸29之構形或曲柄28A-28B之構形以連接第一連接桿101或界定其第一運動對301。所有這一切均不修改懸架佈局。
第一連接桿101、102之使用亦獨立於在其可傾斜式移動之後連接前輪10'之可傾斜式連桿組20。在此方面,圖17展示根據本發明之前輪軸之可能實施方式,其中可傾斜式連桿組20具有本身已知之具有雙重橫向搖臂之組態。對於熟習此項技術者,此類組態明顯地不同於圖1至圖4中所展示之同樣已知的組態,在圖1至圖4中之該組態在中,可傾斜式連桿組20包含一對肢接臂。
參考圖5至圖7及圖18至圖23,下文描述根據本發明之傾斜鎖定系統的操作原理。此類系統與圖1至圖4中之前輪軸8中所展示之系統對應。然而,在傾斜鎖定系統3之一或多個組件具有不同實施方式(例如,其他附圖中所展示之實施方式)的情況下,以下考慮因素亦被視為有效的。
圖5至圖7係指在與前輪10'豎直(亦即,無傾斜存在)之條件對應的第一位置中之鎖定系統。圖5展示為傾斜之典型的參考平面T-T。圖5及圖6展示運動對302、402在此條件下採用之位置,對於互連元件110之每一側,該等運動對將兩個連接桿101、201連接至對應旋轉部分111、112。詳言之,圖5展示第二連接桿201相對於第一連接桿101之較大長度,而圖6展示由第二旋轉軸線4022佔據之相對於縱向軸線X之偏心位置,該第二旋轉軸線由第二連接桿201之第二運動對402組態。
圖7中之截面視圖允許觀測在此條件下,對於第一連接桿101,由第一連接桿101組態之第一旋轉軸線3010如何實質上與縱向軸線X正交,此條件為典型不存在傾斜。
圖18至圖20代替地係關於在順時針方向上之可傾斜式移動之後(亦即,在始於圖5至圖7中所展示之條件的向可傾斜式部件之右邊的傾斜之後)由傾斜鎖定系統3採用之第二組態。傾角係由平面T-T相對於圖5至圖7中所提及之起始位置所採用之位置之間的角度識別。可傾斜式移動判定第一連接桿101之第一旋轉軸線3010相對於縱向軸線X之傾角,如圖20中所展示。此係因為其在與第一連接桿101之可傾斜式移動期間為整體,所以第二連接桿201亦傾斜,從而引起互連元件110之各別旋轉部分111、112之旋轉。在此方面,圖18允許觀測兩個部分111、112如何圍繞縱向軸線X在相對方向上旋轉(右邊部分逆時針旋轉且左邊部分順時針旋轉)。由兩個連接桿101、201之不同長度且由第二連接桿201與各別旋轉部分111、112之間的連接之偏心位置來判定每一部分111、112之旋轉。
圖21至圖23展示在以角度β為特徵之可傾斜式移動之後由傾斜鎖定系統3採用之第三組態,該角度β大於圖18至圖20中之條件的典型角度α。根據圖18及圖21之比較以及根據圖19及圖22之比較可見,隨著第一連接桿101之傾斜角增加,兩個旋轉部分111、112之旋轉角度因此歸因於由第一連接桿101所經受之可傾斜式運動驅動的第二連接桿201之較大旋轉之影響而增加(在相對方向上)。根據圖7、圖20及圖23之比較,有可能觀測到可傾斜式移動如何引起互連元件110之中間本體115之旋轉。根據上文所陳述之原理,中間本體115實際上可由第一部分111旋轉地驅動,該中間本體藉助於上文所提及之第一連接構件與該第一部分成整體。同時,中間本體115並不改變其相對於第二部分112之軸向位置,在沿著軸線之對置移動期間該中間本體保持與第二部分112成整體。
上文所描述之技術解決方案允許滿足設置之任務及目標。詳言之,使用連接桿以將可傾斜式運動變換成互連元件之兩個部分之旋轉為高度有利的解決方案,尤其在成本方面,同時仍保證高度可靠性。此外,根據本發明之傾斜鎖定系統之組態有利地允許僅阻擋車輛之傾斜角,而不影響俯仰。實際上,傾斜鎖定系統不阻擋車輛自身之懸架,而僅強加兩個輪之相同的彈簧衝程。此允許例如在制動的情況下,當啟動傾斜鎖定時,車輛可「消除 」俯仰而不傾斜。
本發明之其他特徵及優勢將自對以下藉助於非限制性實例所揭示之機車之一些較佳但並非唯一的實施方式之詳細描述的論述中變得更顯而易見,參考附圖,其中: - [圖1至圖4]展示根據本發明之機動車輛之前輪軸的第一可能實施方式之來自不同觀測點之圖解視圖; - [圖5及圖6]為根據本發明之前輪軸之傾斜鎖定系統的可能實施方式之來自不同觀測點之圖解視圖; - [圖7]展示根據圖6中之截面平面VII-VII之視圖; - [圖8及圖9]展示根據本發明之前輪軸之傾斜鎖定系統的另一可能實施方式之來自不同觀測點之圖解視圖; - [圖10]展示根據圖9中之截面平面X-X之視圖; - [圖11]展示根據圖5中之截面平面XI-XI之視圖; - [圖12]展示圖8及圖9中之傾斜鎖定系統之分解圖; - [圖13及圖14]展示根據本發明之前輪軸之傾斜鎖定系統的其他可能實施方式之視圖; - [圖15、圖16及圖17]展示根據本發明之前輪軸之可能實施方式的視圖; - [圖18及圖19]展示在不同組態中之來自圖5及圖6中所展示之傾斜鎖定系統的觀測點之視圖; - [圖20]展示根據圖19中之截面平面XX-XX之視圖; - [圖21及圖22]展示在另一組態中之來自圖5及圖6中所展示之傾斜鎖定系統的觀測點之視圖; - [圖23]展示根據圖22中之截面平面XXMI-XXMI之視圖;
圖中之相同附圖標號及字母識別相同元件或組件。

Claims (15)

  1. 一種三輪或四輪可傾斜式機動車輛,其包含: 至少一對輪(10),其由一前輪軸或後輪軸框架部分(16)承載且藉助於允許該等輪(10)傾斜及/或轉向之一可傾斜式連桿組(20)彼此運動地連接且連接至該框架部分(16); 一傾斜鎖定系統(3),其包含: 一互連元件(110),其識別一縱向軸線(X)且包含彼此對置之至少一第一部分(111)及一第二部分(112); 鉸接構件,其將該互連元件(110)之該等部分(111、112)連接至該前輪軸或後輪軸之兩個可傾斜式部件(81、82),該等可傾斜式部件兩者經受該等輪(10)之可傾斜式移動; 連接構件,其連接該互連元件(110)之該等部分(111、112),使得每一部分(111、112)相對於另一部分圍繞該縱向軸線(X)自由地旋轉,且使得每一部分(111、112)相對於另一部分沿著該縱向軸線(X)自由地平移, 驅動構件,其經調適以將該等輪(10)之一可傾斜式運動變換成該互連元件(110)之該等部分(111、112)之一旋轉運動,使得該等部分在存在該等輪(10)之可傾斜式移動的情況下圍繞該縱向軸線(X)在相對方向上旋轉; 一阻擋裝置,其經調適以阻擋該互連元件(110)相對於一可傾斜式平面之旋轉角度,其中該阻擋裝置採用一第一主動組態,對於該第一主動組態,該元件(110)之該等部分(111、112)在圍繞該縱向軸線(X)之該旋轉期間變成整體,因此防止該等輪(10)之可傾斜式移動;且該阻擋裝置採用一第二被動組態,對於該第二被動組態,該互連元件(110)之該等部分(111、112)圍繞該縱向延伸軸線(X)自由地旋轉, 其特徵在於,對於該互連元件(110)之該等部分(111、112)中之每一者,該等鉸接構件包含一第一連接桿(101),該第一連接桿藉助於一第一運動對(301)連接至該等可傾斜式部件(81、82)中之該各別者,且藉助於一第二運動對(302)連接至該互連元件(110)之該等部分(111、112)中之一各別者, 且其特徵在於,對於該互連元件(110)之該等部分(111、1112)中之每一者,該等驅動構件包含一第二連接桿(102),該第二連接桿藉助於一第一運動對(401)連接至一對應之該第一連接桿(101),以便在該可傾斜式移動期間與該第一連接桿(101)成整體,該第二連接桿(102)藉助於一第二運動對(402)連接至該互連元件(110)之一各別部分(111、112),以便在該第一連接桿(101)之一可傾斜式移動時引起該互連元件(110)之該對應部分(111、112)圍繞該縱向軸線(X)之一旋轉。
  2. 如請求項1之機車(4),其中將該第一連接桿(101)連接至該各別可傾斜式部件(81、82)之該第一運動對(301)組態入射於該可傾斜式平面上之一第一旋轉軸線(3010)且使得該第一旋轉軸線(3010)在不存在傾斜的情況下平行於該機動車輛(4)之一中平面(M-M)。
  3. 如請求項2之機車(4),其中該第一運動對(301)由一鉸鏈界定,該鉸鏈包含一圓柱形本體(301A),該圓柱形本體與該各別可傾斜式部件(81、82)成整體,該第一連接桿(101)之一桿形本體(300)之一圓柱形部分(301B)插入於該圓柱形本體中。
  4.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機車(4),其中將該第一連接桿(101)連接至該互連元件(110)之該各別部分(111、112)之該第二運動對(302)組態與該互連元件(110)之該縱向軸線(X)重合之至少一第二旋轉軸線(3022)及與該第二旋轉軸線(3022)正交之至少一第三旋轉軸線(3023)。
  5. 如請求項4之機車(4),其中該第二運動對(302)由一樞軸(305)界定,該互連元件(110)之該各別部分(111、112)可圍繞該樞軸旋轉,該樞軸(305)組態該第二旋轉軸線(3022),該樞軸(305)包含一襯套形末端(305B),該襯套形末端經由一銷(306)鉸接至該第一連接桿(101)之一桿形本體(300)之一對應叉形末端(301C)。
  6. 如請求項4之機車(4),其中該第二運動對(302)包含一萬向接頭,該萬向接頭經組態使得活塞銷之軸線與該第一旋轉軸線(3010)重合且與該第三旋轉軸線(3023)重合。
  7. 如請求項2至6中任一項之機車(4),其中該第二連接桿(201)之該第一運動對(401)組態一第一旋轉軸線(4010),該第一旋轉軸線與由該第一連接桿(101)之該第一運動對(301)組態之該第一旋轉軸線(3010)正交。
  8. 如請求項7之機車(4),其中該第二連接桿(201)之該第一運動對(401)由一鉸接接頭(401A至301D)界定,該鉸接接頭包含一圓柱形本體(401A),該圓柱形本體與一各別第一連接桿(101)之一第二末端(301D)成整體,以便在該可傾斜式移動中遵循該後者,該鉸接接頭包含置放於與該第一連接桿(101)成整體的該圓柱形本體(401A)內之該第二連接桿(201)之一第一圓柱形末端(401B)。
  9. 如請求項2至8中任一項之機車(4),其中將該第二連接桿(201)連接至該互連元件(110)之該各別部分(111、112)之該第二運動對(402)組態一第二旋轉軸線(4022)及一第三旋轉軸線(4023),其中該第二旋轉軸線(4022)平行於由該第一連接桿(101)之該第二運動對(302)組態之該第二旋轉軸線(3022),參考該第二連接桿(201)之該第二旋轉軸線(4022)平行於參考該第一連接桿(101)之該第二旋轉軸線(3022)。
  10. 如請求項9之機車(4),其中該第二運動對(201)包含一樞軸(405),該樞軸樞轉地插入至界定於該互連元件(110)之該等部分(111、112)中之一各別者上的一縱向支座中,其中該樞軸(405)界定參考該第二運動對之該第二旋轉軸線(4022),該銷(405)包含一襯套形末端(405B),該襯套形末端經由一銷(406)鉸接至該第二連接桿(201)之一桿形本體(400)之一對應叉形末端(401C)。
  11. 如請求項9之機車(4),其中參考該第二連接桿(201)之該第二運動對(402)包含一機械接頭,該機械接頭放入於該第二連接桿(201)之一桿形本體(400)之一叉形末端與一托架(111A、112A)之間,該托架與該互連元件(110)之一各別部分(111、112)成整體,該托架(111A、112A)在相對於該縱向軸線(X)之一偏心位置中延伸,使得該機械接頭置放在相對於該同一縱向軸線(X)之一偏心位置中,該機械接頭組態參考該第二運動對(402)之該第二旋轉軸線(4022)及該第三旋轉軸線(4023),該第二旋轉軸線與該第三旋轉軸線彼此正交。
  12. 如請求項4至11中任一項之機車(4),其中該第二連接桿(201)之長度大於該各別第一連接桿(101)之長度,其中該第一連接桿(101)之該長度為由該第一連接桿(101)之該等運動對(301、302)組態的該三條軸線(3010、3022、3023)之相交點與由該第二連接桿(201)之該第一運動對(401)界定之該第一旋轉軸線(4010)之間的最小距離(L1),且其中該第二連接桿(201)之該長度為由該第二連接桿(201)之該第二運動對(402)組態的該第二旋轉軸線(4022)及該第三旋轉軸線(4023)之相交點與由該第二連接桿(201)之該第一運動對(401)界定之該第一旋轉軸線(4010)之間的距離(L2)。
  13. 如請求項1至12中任一項之機車(4),其中該阻擋裝置經組態以便產生一制動力矩,該制動力矩阻擋該互連元件(110)之該等部分(111、112)之該旋轉,使得該等部分變成一單一本體。
  14. 如請求項1至13中任一項之機車(4),其中該互連元件(110)包含放入於該等部分(111、112)之間的一中間本體(115),該中間本體經由連接構件與該等部分(111、112)中之一者旋轉地成整體,該等部分經由一各別第一連接桿(101)及一各別第二連接桿(201)連接至一各別可傾斜式部件(81、82),其中該中間本體(115)經由第二連接構件連接至該等部分(111、112)中之另一者,該等第二連接構件經組態以允許該中間本體(115)相對於該部分(111、112)中之該另一者之相對旋轉,且同時使該中間本體(115)在相對於該等部分(111、112)中之該一者之相對平移移動中與該等部分(111、112)中之該另一者成整體。
  15. 如請求項14之機車(4),其中該阻擋裝置包含藉助於一致動器(550)啟動之一蹄式制動器(500),該致動器由該中間本體(115)外部地支撐,該蹄式制動器(500)容納於壁上的該等部分(112)中之該另一者之一圓柱形空腔(112B)中,在該等壁上該制動器自身之蹄片作用於該致動器(500)之致動,在圍繞該縱向軸線(X)之該旋轉期間該制動器(500)與該中間本體(115)成整體。
TW109131348A 2019-09-13 2020-09-11 具有傾斜鎖的可傾斜式機動車輛 TW20211659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IT102019000016241A IT201900016241A1 (it) 2019-09-13 2019-09-13 Motoveicolo rollante con blocco di rollio
IT102019000016241 2019-09-1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16598A true TW202116598A (zh) 2021-05-01

Family

ID=693757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31348A TW202116598A (zh) 2019-09-13 2020-09-11 具有傾斜鎖的可傾斜式機動車輛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EP (1) EP4028314A1 (zh)
JP (1) JP2022547133A (zh)
CN (1) CN114364602A (zh)
IT (1) IT201900016241A1 (zh)
TW (1) TW202116598A (zh)
WO (1) WO2021048800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310785A (ja) * 2000-04-27 2001-11-06 Yamaha Motor Co Ltd 鞍乗型車両における後車輪支承部構造
JP4563840B2 (ja) * 2004-05-24 2010-10-1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
DE102008008731A1 (de) * 2008-02-11 2009-08-13 Kochlik, Klaus, Dipl.-Ing. Dreirädriges Fahrzeug mit Neigevorrichtung
CN102336238B (zh) * 2010-07-19 2015-04-08 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两前轮车辆的转向装置
CN202414056U (zh) * 2012-01-14 2012-09-05 于金君 一种能够倾斜车体的倒三轮摩托车
FR2995869B1 (fr) * 2012-09-27 2015-07-31 Venturi Automobiles Véhicule inclinable.
FR2995868B1 (fr) * 2012-09-27 2015-07-31 Venturi Automobiles Vehicule inclinable
JP6127076B2 (ja) * 2015-02-10 2017-05-1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揺動型車両
MA43334A (fr) * 2015-07-29 2018-06-06 Piaggio & C Spa Suspension avant pour véhicule à moteur
MA43333A (fr) * 2015-07-29 2018-06-06 Piaggio & C Spa Suspension avant de véhicule à moteur
CH711724A2 (de) * 2015-11-04 2017-05-15 Armec Mech Ag Hinterradaufhängung für ein in der Kurve neigbares Fahrzeug.
ITUB20159521A1 (it) * 2015-12-28 2017-06-28 Piaggio & C Spa Motoveicolo rollante con controllo di rollio
IT201600129489A1 (it) 2016-12-21 2018-06-21 Piaggio & C Spa Avantreno di motoveicolo rollante con blocco di rollio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IT201900016241A1 (it) 2021-03-13
WO2021048800A1 (en) 2021-03-18
CN114364602A (zh) 2022-04-15
JP2022547133A (ja) 2022-11-10
EP4028314A1 (en) 2022-07-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622816B2 (ja) 傾斜車両
TWI729055B (zh) 傾斜式機動車輛及其前導向架
TWI729251B (zh) 具有滾動阻動系統之滾動驅動車輛的前車架
WO2017082425A1 (ja) 傾斜車両
WO2015016059A1 (ja)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車両
TWI732080B (zh) 具有抗滾動系統之滾動驅動車輛的前車架
JP6335486B2 (ja) 車両
JP7440502B2 (ja) 二つの前側操舵輪と、二つのサスペンションを含む四節リンクを備えた車両
TW201834910A (zh) 前車架、車輛、阻止驅動車輛的滾動運動的方法、及滾動防止系統
ITRM20000366A1 (it) Sospensione per autoveicoli.
TW202116598A (zh) 具有傾斜鎖的可傾斜式機動車輛
TWI819164B (zh) 用於雙前轉向輪車輛的前車架,以及包括該前車架的機動車輛
JP2015151011A (ja) 車両及び走行モードの切り替え方法
TWI737898B (zh) 具有兩個前轉向輪以及改進的轉向機構之機動車輛
WO2015050190A1 (ja)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TW201524831A (zh) 同相動力摩托車傳動及包括該傳動的摩托車
JP6382544B2 (ja) 走行モードの切り替え制御方法及び車両
WO2017137923A1 (en) Dual arm single-shock-absorber assembly for a pair of wheels of a velocipede
CN113840773B (zh) 具有倾斜锁定装置的倾斜机动车辆
TWI799213B (zh) 車輛裝置及其機構方法
WO2012176489A1 (ja) 三輪自動車
RU2032570C1 (ru) Рулевой привод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JP2022547174A (ja) チェビシェフ四節リンクを用いたサスペンションを有する車両
TW202023876A (zh) 用於機動車輛之具有兩個前轉向輪、雙轉向桿的前導向架及包括該前導向架的機動車輛
JPH03148315A (ja) 車輪支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