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116209A - 編織拉鏈牙鏈帶、拉鏈鏈條以及編織拉鏈牙鏈帶的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編織拉鏈牙鏈帶、拉鏈鏈條以及編織拉鏈牙鏈帶的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116209A
TW202116209A TW109113132A TW109113132A TW202116209A TW 202116209 A TW202116209 A TW 202116209A TW 109113132 A TW109113132 A TW 109113132A TW 109113132 A TW109113132 A TW 109113132A TW 202116209 A TW202116209 A TW 202116209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astener
tape
zipper
thread
chai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131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42620B (zh
Inventor
魚住典央
齋藤崇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Ykk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Ykk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Ykk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162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162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426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42620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9/00Slide fasteners
    • A44B19/24Details
    • A44B19/34Stringer tapes; Flaps secured to stringers for covering the interlocking members
    • A44B19/343Knitted stringer tap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9/00Slide fasteners
    • A44B19/42Making by processes not fully provided for in one other class, e.g. B21D53/50, B21F45/18, B22D17/16, B29D5/00
    • A44B19/52Securing the interlocking members to stringer tapes while making the latter
    • A44B19/56Securing the interlocking members to stringer tapes while making the latter while knitting the stringer tape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21/00Warp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21/14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corporation by knitting, in one or more thread, fleece, or fabric layers, of reinforcing, binding, or decorative threads; Fabrics incorporating small auxiliary elements, e.g. for decorative purposes
    • D04B21/16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corporation by knitting, in one or more thread, fleece, or fabric layers, of reinforcing, binding, or decorative threads; Fabrics incorporating small auxiliary elements, e.g. for decorative purposes incorporating synthetic threads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403/00Details of fabric structure established in the fabric forming process
    • D10B2403/01Surface features
    • D10B2403/011Dissimilar front and back faces
    • D10B2403/0112One smooth surface, e.g. laminated or coated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501/00Wearing apparel
    • D10B2501/06Details of garments
    • D10B2501/063Fasteners
    • D10B2501/0631Slide fasten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Slide Fastener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的編織拉鏈牙鏈帶(10)具有如下特徵:配置於鏈牙安裝部(22)的最遠離帶本體部(21)的最內緣的經圈(W1)的鏈狀編織線(31)為用於拉鏈帶(20)的所有鏈狀編織線(31)中最粗的線。藉此,於組合兩個編織拉鏈牙鏈帶形成拉鏈時,可使形成於左右的拉鏈帶間的間隙的間隔變小。

Description

編織拉鏈牙鏈帶、拉鏈鏈條以及編織拉鏈牙鏈帶的製造方法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將拉鏈鏈牙編織於拉鏈帶的編織拉鏈牙鏈帶、包括該編織拉鏈牙鏈帶的拉鏈鏈條、及製造該編織拉鏈牙鏈帶的方法。
作為拉鏈用拉鏈牙鏈帶之一,已知編織拉鏈牙鏈帶。編織拉鏈牙鏈帶中,由合成樹脂製的單絲形成的連續的多個拉鏈鏈牙編織於拉鏈帶的帶側緣部。
於該情況下,被編織拉鏈帶的拉鏈鏈牙的部分稱為鏈牙安裝部。編織拉鏈牙鏈帶例如藉由以下方式製造:使用具有兩排針床的雙針床經編機,一面編成拉鏈帶,一面將連續的拉鏈鏈牙編織於拉鏈帶的鏈牙安裝部。
編織拉鏈牙鏈帶的一例例如記載於國際公開第2011/077568號(專利文獻1)及國際公開第2013/011559號(專利文獻2)等。 專利文獻1的編織拉鏈牙鏈帶中,拉鏈帶的鏈牙安裝部的底組織是藉由鏈狀編織線、經編織線、及雙針跡編織線以單組織編成。藉由該鏈牙安裝部的底組織、及以單組織編織的固定用鏈狀編織線夾持固定各拉鏈鏈牙。
專利文獻2的編織拉鏈牙鏈帶中,鏈牙安裝部的底組織是藉由鏈狀編織線、雙針跡編織線或經編織線、及呈鋸齒狀地插入兩個經圈的引緯線以單組織編成。又,固定拉鏈鏈牙的固定用鏈狀編織線是以形成纏繞於底組織的針織圈的第一針織圈、及按壓拉鏈鏈牙的第二針織圈的雙組織編織。
編織拉鏈牙鏈帶是於具有經編組織的拉鏈帶直接編織拉鏈鏈牙形成。因此,使用編織拉鏈牙鏈帶製造的拉鏈厚度薄,柔軟性優異,故而較佳用於如內衣或布料薄的上衣的衣料品等。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國際公開第2011/077568號 專利文獻2:國際公開第2013/011559號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近年來,包含衣料品等衣類的各種製品正不斷根據各自的用途改善性質,或藉由賦予各種功能提高附加價值。例如於日常使用的衣料品等的情形時,多追求輕量化、柔軟性的提昇、良好的肌膚觸感、及良好的穿著舒適度等。
因此,對於安裝於衣料品的拉鏈,亦出現了各種期望。例如對於包括編織拉鏈牙鏈帶的拉鏈,希望使拉鏈更薄、進一步提高柔軟性、使肌膚觸感更佳、或提高拉鏈帶的帶強度等。
然,作為拉鏈的形態之一,已知所謂背面使用類型的拉鏈,即將拉鏈鏈牙安裝於拉鏈帶的帶背面側,使其於拉鏈閉鏈時隱藏。於使用編織拉鏈牙鏈帶製造此種背面使用類型的拉鏈的情形時,例如與於織組織的拉鏈帶縫合拉鏈鏈牙的一般背面使用類型的拉鏈相比,於拉鏈閉鏈時,左右的拉鏈帶間容易形成間隙。其結果為,於包括編織拉鏈牙鏈帶的背面使用類型的拉鏈的情形時,以隱藏在拉鏈帶的背側的方式配置的拉鏈鏈牙的一部分可能容易從左右的拉鏈帶間的間隙觀察到。
進而,於背面使用類型的拉鏈的情形時,於拉鏈帶貼附合成樹脂製的膜構件,並且對拉鏈帶實施撥水處理,藉此可使拉鏈具有止水性,於拉鏈閉鏈時,使水等液體不易從拉鏈帶的一帶面側滲入另一帶面側。此種具備止水性的拉鏈一般稱為止水性拉鏈。
然而,於包括編織拉鏈牙鏈帶的背面使用類型的拉鏈的情形時,因於左右的拉鏈帶間形成如上所述的間隙,故而於拉鏈帶貼附合成樹脂製的膜構件時,存在膜構件從拉鏈帶突出而配置於拉鏈帶間的間隙之上的情況。其結果為,膜構件從拉鏈帶突出的部分看上去像沿著帶長度方向的直線狀白線,因此有導致拉鏈的外觀品質下降之虞。又,考慮到若於左右的拉鏈帶間形成如上所述的間隙,則會導致拉鏈的止水性下降。因此,背面使用類型的止水性拉鏈幾乎不使用編織拉鏈牙鏈帶。
本發明是鑒於所述現有課題而成,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使拉鏈閉鏈時形成於左右的拉鏈帶間的間隙變小的編織拉鏈牙鏈帶、包括該編織拉鏈牙鏈帶的拉鏈鏈條、及製造該編織拉鏈牙鏈帶的方法。 [解決課題之手段]
為了達成所述目的,由本發明提供的編織拉鏈牙鏈帶包括具有經編組織的拉鏈帶、及由合成樹脂製的單絲形成的多個拉鏈鏈牙,所述拉鏈帶包括帶本體部、及從所述帶本體部的一個側緣部向帶寬方向延伸並且被編織所述拉鏈鏈牙的一部分的鏈牙安裝部,所述拉鏈帶包括沿經圈方向將多個針織圈形成為鏈狀的多個鏈狀編織線,所述編織拉鏈牙鏈帶的特徵在於:配置於所述鏈牙安裝部的最遠離所述帶本體部的最內緣的經圈的所述鏈狀編織線是用於所述拉鏈帶的所有所述鏈狀編織線中最粗的線。
本發明的編織拉鏈牙鏈帶中,較佳為所述拉鏈帶包括底組織,所述底組織是藉由所述鏈狀編織線、於配置於相互分開三行的位置的兩個經圈交替形成針織圈的單緞紋編織線、及遍及多個經圈呈鋸齒狀插入的引緯線,以單組織編成,所述拉鏈鏈牙插入並編織於所述拉鏈帶的所述底組織與以單組織編織的固定用鏈狀編織線之間。
於該情況下,較佳為於成為所述帶本體部與所述鏈牙安裝部的邊界部的經圈間,至少三根所述單緞紋編織線與至少兩根所述引緯線配置於相互交叉的方向。
又,較佳為所述單緞紋編織線包括:第一單緞紋編織線,於所述鏈牙安裝部的經圈與所述帶本體部的經圈交替地形成針織圈;及第二單緞紋編織線,於所述帶本體部中的兩個經圈交替地形成針織圈;且所述第一單緞紋編織線是較所述第二單緞紋編織線更粗的線。
進而,較佳為形成所述帶本體部的最外緣的經圈的針織圈僅包括所述鏈狀編織線的針織圈,所述帶本體部的最外緣的經圈配置於所述帶本體部的最遠離所述鏈牙安裝部的位置,形成所述帶本體部的所述最外緣的經圈以外的經圈的針織圈包括所述鏈狀編織線的針織圈、及所述單緞紋編織線的針織圈。
其次,由本發明提供的拉鏈鏈條的特徵在於包括包含所述形態的兩個所述編織拉鏈牙鏈帶。 本發明的拉鏈鏈條中,較佳為兩個所述拉鏈帶間的間隔為0.35 mm以下。
又,所述拉鏈帶包括被編織所述拉鏈鏈牙的一側的第一帶面、及所述第一帶面的相反側的第二帶面,且於所述拉鏈帶的所述第二帶面,附著有合成樹脂製的膜構件。
其次,由本發明提供的編織拉鏈牙鏈帶的製造方法中,所述編織拉鏈牙鏈帶包括具有經編組織的拉鏈帶、及由合成樹脂製的單絲形成的多個拉鏈鏈牙,所述拉鏈帶包括帶本體部、及從所述帶本體部的一個側緣部向帶寬方向延伸並且被編織所述拉鏈鏈牙的一部分的鏈牙安裝部,所述拉鏈帶包括沿經圈方向將多個針織圈形成為鏈狀的多個鏈狀編織線,且所述編織拉鏈牙鏈帶的製造方法的特徵在於:將用於所述拉鏈帶的所有所述鏈狀編織線中最粗的線用作所述鏈狀編織線,所述鏈狀編織線配置於所述鏈牙安裝部的最遠離所述帶本體部的最內緣的經圈。
較佳為本發明的編織拉鏈牙鏈帶的製造方法中,一面使用所述鏈狀編織線、於配置於相互分開三行的位置的兩個經圈交替形成針織圈的單緞紋編織線、及遍及多個經圈呈鋸齒狀地插入的引緯線,以單組織編成所述拉鏈帶的底組織,一面將所述拉鏈鏈牙插入並編織於所述拉鏈帶的所述底組織與以單組織編織的固定用鏈狀編織線之間。 [發明的效果]
本發明的編織拉鏈牙鏈帶中,於一方向形成為長條的帶狀的拉鏈帶包括多個鏈狀編織線。又,配置於鏈牙安裝部的最遠離帶本體部的最內緣的經圈的鏈狀編織線使用拉鏈帶所使用的所有鏈狀編織線中最粗的線。藉此,例如與使配置於最內緣的經圈的鏈狀編織線與其他鏈狀編織線粗細相同的情形相比,可使帶寬方向的最內緣的經圈的位置遠離拉鏈帶的帶本體部。藉此,於組合兩個編織拉鏈牙鏈帶形成拉鏈鏈條或拉鏈時,可使左右的拉鏈帶間形成的間隙的間隔變小,具體而言,可使該間隙的間隔變小至0.35 mm以下。
於本發明的編織拉鏈牙鏈帶中,拉鏈帶包括底組織,該底組織是使用鏈狀編織線、單緞紋編織線、及引緯線,以單組織編成。此處,單緞紋編織線是指於配置於相互分開三個經圈的位置的兩個經圈(換言之,於彼此間設置有兩個經圈的兩個經圈)交替地形成針織圈的編織線。該單緞紋編織線有時亦簡稱為緞紋編織線。本發明中,於編成此種拉鏈帶時,於拉鏈帶的單組織的底組織與單組織的固定用鏈狀編織線之間,逐個依序插入拉鏈鏈牙進行編織,所述單組織的固定用鏈狀編織線是以與底組織不同的針床編織。
於本發明的拉鏈帶的底組織未編織經編織線及雙針跡編織線,而編織所述單緞紋編織線。藉此,使形成於各單緞紋編織線的兩個經圈的針織圈相互適當分開,因此可使配置於該等分開的經圈的針織圈間的單緞紋編織線的沈降圈變長。其結果為,本發明的編織拉鏈牙鏈帶例如與專利文獻1及專利文獻2等的包括經編織線及雙針跡編織線的編織拉鏈牙鏈帶相比,可提高柔軟性。進而,本發明的編織拉鏈牙鏈帶例如與於編成的拉鏈帶(針織帶)藉由縫製加工另外安裝拉鏈鏈牙的拉鏈牙鏈帶(即非編織的拉鏈牙鏈帶)相比,亦具有更高的柔軟性。
又,本發明中,關於編織拉鏈牙鏈帶的肌膚觸感,新判明可獲得如下效果。即,本發明的編織拉鏈牙鏈帶中,單緞紋編織線的沈降圈於各緯圈間配置為於相對於緯圈方向傾斜的方向上長。藉由使拉鏈帶包括此種相對於緯圈方向傾斜的長沈降圈,可將拉鏈帶的沈降圈露出的一側的帶面形成為例如緞紋織物般的平滑面。因此,本發明的編織拉鏈牙鏈帶的拉鏈帶例如與專利文獻1及專利文獻2等的編織拉鏈牙鏈帶相比,可具有良好的肌膚觸感。
於此種本發明的編織拉鏈牙鏈帶中,於成為帶本體部與鏈牙安裝部的邊界部的經圈間,至少三根單緞紋編織線與至少兩根引緯線配置於相互交叉的方向。藉此,可有效地提高拉鏈帶的帶強度、尤其是拉鏈帶的帶本體部與鏈牙安裝部之間的帶強度。
本發明的單緞紋編織線包括於鏈牙安裝部的經圈與帶本體部的經圈交替形成針織圈的第一單緞紋編織線、及於帶本體部的兩個經圈交替形成針織圈的第二單緞紋編織線。又,第一單緞紋編織線是較第二單緞紋編織線更粗的線。藉此,可更有效地提昇拉鏈帶的鏈牙安裝部的帶強度、及帶本體部與鏈牙安裝部之間的帶強度。
於本發明的編織拉鏈牙鏈帶中,形成帶本體部的最外緣的經圈的針織圈僅包括鏈狀編織線的針織圈,所述帶本體部的最外緣的經圈的針織圈配置於帶本體部的最遠離鏈牙安裝部的位置。又,形成帶本體部的最外緣的經圈以外的經圈的針織圈包括鏈狀編織線的針織圈、及單緞紋編織線的針織圈。藉此,可確保拉鏈帶的適當的帶強度,並且使形成於拉鏈帶的最外緣的經圈的針織圈的數量最少,從而使拉鏈帶的與鏈牙安裝部相反一側的一個帶側端緣變薄。如此,藉由使拉鏈帶的一個帶側端緣變薄,當以手指觸摸拉鏈帶時,可容易使人感到拉鏈帶薄。
其次,由本發明提供的拉鏈鏈條包括包含所述形態的兩個編織拉鏈牙鏈帶。此種本發明的拉鏈鏈條可具有高柔軟性與良好的肌膚觸感。
又,本發明的拉鏈鏈條中,兩個拉鏈帶間的間隙的間隔變小至0.35 mm以下。藉此,使用本發明的拉鏈鏈條形成的背面使用類型的拉鏈例如與使用現有的拉鏈鏈條形成的背面使用類型的拉鏈相比,可使配置於拉鏈帶的背側的拉鏈鏈牙不易從兩個拉鏈帶間的間隙被觀察到。
又,當藉由於所述背面使用類型的拉鏈貼附合成樹脂製的膜構件並且實施撥水處理來製造止水性拉鏈時,可不易產生如現有的止水性拉鏈於左右的拉鏈帶間觀察到的白線(即,膜構件從拉鏈帶突出的部分)。
進而,本發明的拉鏈鏈條中,拉鏈帶包括被編織拉鏈鏈牙的一側的第一帶面、及第一帶面的相反側的第二帶面,於拉鏈帶的第二帶面附著有合成樹脂製的膜構件。藉此,例如可藉由對拉鏈鏈條實施撥水處理等,製造止水性拉鏈。
其次,由本發明提供的編織拉鏈牙鏈帶的製造方法中,配置於鏈牙安裝部的最遠離帶本體部的最內緣的經圈的鏈狀編織線使用拉鏈帶所使用的所有鏈狀編織線中最粗的線。藉此,可穩定地製造編織拉鏈牙鏈帶,該編織拉鏈牙鏈帶當將兩個編織拉鏈牙鏈帶組合形成拉鏈鏈條或拉鏈時,可使左右的拉鏈帶間形成的間隙的間隔變小。
又,本發明的編織拉鏈牙鏈帶的製造方法中,一面使用鏈狀編織線、單緞紋編織線、及引緯線,以單組織編成拉鏈帶的底組織,一面將拉鏈鏈牙插入並編織於拉鏈帶的底組織與以單組織編織的固定用鏈狀編織線之間。藉此,可穩定製造具有高柔軟性與良好的肌膚觸感的編織拉鏈牙鏈帶。
以下,一面參照圖式,一面對本發明的較佳實施形態進行詳細說明。再者,本發明並不受以下說明的實施形態任何限定,只要與本發明具有實質上相同的構成,且產生同樣的作用效果,則可進行多種變更。例如本發明中形成編織拉鏈牙鏈帶的拉鏈帶的各種編織線及引緯線的粗細並無特別限定,可視需要變更粗細。
圖1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實施形態的止水性拉鏈的俯視圖。圖2是表示本實施形態的編織拉鏈牙鏈帶的編織組織的組織圖,圖3是形成編織拉鏈牙鏈帶的各線的組織圖。再者,圖2及圖3中,為了使引緯線便於觀察,將其彎曲描繪使其不與組織圖的點重疊。
於以下說明中,前後方向是指與拉頭的滑動方向平行的拉鏈帶的帶長度方向,特別地,將拉頭以使左右的鏈牙列嚙合的方式滑動的方向(閉鏈方向)設為前方,以使左右的鏈牙列分離的方式滑動的方向(分離方向)設為後方。
左右方向是指拉鏈帶的帶寬方向,例如與拉頭的滑動方向正交且與拉鏈帶的正面(上表面)及背面(下表面)平行的方向。上下方向是指與前後方向及左右方向正交的方向,例如與拉鏈帶的正面及背面正交的帶正背方向。特別地,於以下實施例中,將對拉鏈帶配置拉頭的拉片的一側的方向設為上方,將其相反側的方向設為下方。 又,編織拉鏈牙鏈帶的編織組織中,將與拉鏈帶的長度方向平行的方向設為經圈方向,又,將與經圈方向正交的方向設為緯圈方向。
圖1所示的本實施形態的拉鏈1包括左右一對編織拉鏈牙鏈帶10、及安裝於設置於編織拉鏈牙鏈帶10的左右的鏈牙列11的拉頭40。於該情況下,藉由使左右的編織拉鏈牙鏈帶10的鏈牙列11遍及長度方向整體相互嚙合,形成拉鏈鏈條。
於本實施形態的拉鏈1中,編織拉鏈牙鏈帶10的拉鏈帶20包括成為露出至外部側的面的帶正面(第一帶面)、及配置於其相反側的帶背面(第二帶面)。鏈牙列11設置於拉鏈帶20的帶背面側。因此,本實施形態的拉鏈1形成為所謂背面使用類型的拉鏈,閉合拉鏈1時鏈牙列11隱藏於拉鏈帶20的背側而無法觀察到或不易觀察到。
本實施形態的拉頭40與現有的背面使用類型的拉鏈使用的拉頭實質上同樣地形成。因此,於本實施形態中,省略拉頭40的詳細說明。
左右的各編織拉鏈牙鏈帶10包括包含帶本體部21及鏈牙安裝部22的拉鏈帶20、以及編織於鏈牙安裝部22的多個螺旋狀連續的拉鏈鏈牙12。於該情況下,藉由編織於拉鏈帶20的多個拉鏈鏈牙12,沿拉鏈帶20的長度方向形成鏈牙列11。
於該拉鏈帶20的帶正面,藉由接著附著有未圖示的合成樹脂製的膜構件。進而,對包括膜構件的拉鏈帶20實施撥水處理。藉此,拉鏈1具備止水性。再者,本發明的編織拉鏈牙鏈帶亦可藉由不實施撥水處理而形成為不具備止水性的通常類型的編織拉鏈牙鏈帶。又,本發明的編織拉鏈牙鏈帶亦可不於拉鏈帶20貼附膜構件地形成。
本實施形態的各編織拉鏈1藉由包括包含後排B與前排F的兩排針床的經編機(例如雙拉舍爾編機)編成。針床的後排B及前排F亦分別稱為後針排及前針排。
本實施形態的拉鏈鏈牙12由一根合成樹脂製的單絲形成,與現有的編織拉鏈牙鏈帶使用的一般拉鏈鏈牙實質上具有同樣的形態。簡單說明,本實施形態的各拉鏈鏈牙12包括嚙合頭部、從嚙合頭部的上端部向帶寬方向延伸的上腳部、從嚙合頭部的下端部向帶寬方向延伸的下腳部、及將帶長度方向相鄰的拉鏈鏈牙12間連結的連結部(亦稱為反轉部)。
拉鏈鏈牙12與編成拉鏈帶20同時地,使嚙合頭部從拉鏈帶20的鏈牙安裝部22側的帶側緣向外方突出,將上腳部及下腳部編織固定於鏈牙安裝部22。再者,本發明中,將拉鏈帶20的鏈牙安裝部22側的帶側緣設為帶內側緣,將其相反側的帶側緣設為帶外側緣。於該情況下,拉鏈帶20的帶內側緣為與嚙合對象的編織拉鏈牙鏈帶10的拉鏈帶20相向的相向側緣。
本實施形態的拉鏈帶20包括藉由所述經編機編成的經編組織。該拉鏈帶20從帶內側緣至帶外側緣包括第一經圈W1至第十四經圈W14的十四行經圈。於該情況下,將拉鏈帶20的配置於最靠帶內側緣的經圈設為第一經圈W1,從該第一經圈W1朝向帶外側緣依序於緯圈方向形成第二經圈W2至第十四經圈W14。再者,於本發明中,形成於拉鏈帶20的經圈的行數並無特別限定,可根據編織拉鏈牙鏈帶10的用途等增減經圈的行數。
拉鏈帶20包括帶本體部21、及從帶本體部21的內側的側緣部朝向嚙合對象側於帶寬方向延伸的鏈牙安裝部22。於該情況下,拉鏈帶20的鏈牙安裝部22藉由第一經圈W1至第三經圈W3的三行經圈形成。帶本體部21藉由第四經圈W4至第十四經圈W14的十一行經圈形成。又,藉由配置於帶本體部21靠帶外側緣的三行第十二經圈W12至第十四經圈W14,形成拉鏈帶20的耳部。
拉鏈帶20的底組織(即帶本體部21的底組織與鏈牙安裝部22的底組織)是藉由經編機的後排B以單組織編成。配置於鏈牙安裝部22的後述固定用鏈狀編織線34是藉由經編機的前排F以單組織纏繞於鏈牙安裝部22的底組織編織。
拉鏈帶20的底組織是使用鏈狀編織線31、單緞紋編織線32、及引緯線33的三種線編成。 鏈狀編織線31是以(0-1/1-1/1-0/0-0)的編織組織編織,配置於第一經圈W1至第十四經圈W14的各經圈。各經圈的鏈狀編織線31包括形成於各緯圈的開口圈的針織圈、及連接於經圈方向鄰接的針織圈的沈降圈,各經圈中,多個針織圈藉由沈降圈連結沿經圈方向形成為鏈狀。
本實施形態的編織拉鏈牙鏈帶10中,作為配置於帶內側緣的第一經圈W1的鏈狀編織線31a,配置配設於第一經圈W1至第十四經圈W14的鏈狀編織線31中最粗的線。例如於本實施形態的情形時,配置於第一經圈W1的鏈狀編織線31a具有配置於鏈牙安裝部22的其他鏈狀編織線31b(本實施形態的情形時為配置於第二經圈W2及第三經圈W3的鏈狀編織線31b)的1.5倍以上4倍以下的粗細、較佳為3倍的粗細。具體而言,配置於第一經圈W1的鏈狀編織線31a具有310分特克斯的粗細,配置於第二經圈W2及第三經圈W3的鏈狀編織線31b具有110分特克斯的粗細。
藉此,例如即便不使配置於實際固定拉鏈鏈牙12的第二經圈W2及第三經圈W3的鏈狀編織線31b變粗,亦可容易地確保拉鏈帶20的鏈牙安裝部22與帶本體部21的邊界部23至鏈牙安裝部22的帶內側緣的帶寬方向的尺寸(寬度尺寸)大。其結果為,於拉鏈1的閉鏈狀態下,可使形成於左右的拉鏈帶20間的間隙的間隔變小至0.35 mm以下、較佳為0.30 mm以下。
又,於本實施形態中,配置於形成帶本體部21的耳部的第十二經圈W12至第十四經圈W14的鏈狀編織線31c形成為較配置於帶本體部21的耳部以外的鏈狀編織線31d(本實施形態的情形時,為配置於第四經圈W4至第十一經圈W11的鏈狀編織線31d)更粗。
例如於本實施形態的情形時,配置於第四經圈W4至第十一經圈W11的鏈狀編織線31d具有110分特克斯的粗細,配置於第十二經圈W12至第十四經圈W14的鏈狀編織線31c是將兩根具有110分特克斯的粗細的線並線形成。即,配置於第十二經圈W12至第十四經圈W14的鏈狀編織線31c具有220分特克斯的粗細。如此,藉由將粗線用作配置於耳部的鏈狀編織線31c,可穩定維持拉鏈帶20的細長帶狀的形態。
單緞紋編織線32是以(1-0/2-2/3-4/2-2)的編織組織編織。各單緞紋編織線32遍及相鄰的四行經圈配置。又,單緞紋編織線32交替形成於四行中成為左右兩端的兩行經圈的閉口圈的針織圈、及將兩端的經圈的針織圈間連結的沈降圈。
單緞紋編織線32的針織圈於經圈方向上交替形成於配置在相互於緯圈方向分開三行的位置的兩行經圈。因此,形成單緞紋編織線32的針織圈的兩個經圈間,視該單緞紋編織線32,配置有未形成針織圈的兩個經圈。
單緞紋編織線32的沈降圈將形成於一個經圈的針織圈與形成於另一個經圈的針織圈連結。因此,單緞紋編織線32的沈降圈於各緯圈間,以跨兩經圈的方式遍及三針間的距離長長地配置。於本實施形態中,單緞紋編織線32的沈降圈於拉鏈帶20的帶背面(未貼附膜構件一側的帶面)露出。
於本實施形態中,以於第一經圈W1至第十三經圈W13的各經圈形成單緞紋編織線32的針織圈的方式配置有十根單緞紋編織線32。因此,形成第一經圈W1至第十三經圈W13的各經圈的針織圈包括鏈狀編織線31的針織圈及單緞紋編織線32的針織圈的兩個針織圈。尤其,於形成帶本體部21的第四經圈W4至第十三經圈W13的各經圈,於以後排B形成的所有針孔形成有鏈狀編織線31的針織圈與單緞紋編織線32的針織圈兩者。藉此,拉鏈帶20可穩定具有適當的帶強度。
於形成於拉鏈帶20的最外緣的第十四經圈W14未形成單緞紋編織線32的針織圈,僅形成有鏈狀編織線31的針織圈。藉此,可將拉鏈帶20的外緣部較薄地形成,因此於觀察編織拉鏈牙鏈帶10時,拉鏈帶20容易給人薄的印象或輕的印象。又,當以手指觸摸拉鏈帶20時,可容易感到拉鏈帶20薄。進而,藉由使形成於第十四經圈W14的針織圈的數量較帶本體部21的其他經圈少,可提昇拉鏈帶20的柔軟性。
本實施形態的單緞紋編織線32包括第一單緞紋編織線32a、及僅於帶本體部21的經圈形成針織圈的第二單緞紋編織線32b,所述第一單緞紋編織線32a於鏈牙安裝部22的經圈(第一經圈W1、第二經圈W2、或第三經圈W3)與帶本體部21的經圈(第四經圈W4、第五經圈W5、或第六經圈W6)交替地形成針織圈。
於該情況下,第一單緞紋編織線32a的沈降圈橫穿帶本體部21與鏈牙安裝部22的邊界部23配置。再者,帶本體部21與鏈牙安裝部22的邊界部23位於第三經圈W3與第四經圈W4之間。即,於本實施形態中,三根第一單緞紋編織線32a的沈降圈與兩根引緯線33於各緯圈間以橫穿帶本體部21與鏈牙安裝部22的邊界部23的方式配置。進而,於該情況下,如下所述,第一單緞紋編織線32a的沈降圈與兩根引緯線33於各緯圈間交叉。藉此,提高帶本體部21與鏈牙安裝部22的邊界部23的帶強度、及邊界部23附近部分的帶強度。
進而,於本實施形態中,橫穿邊界部23的第一單緞紋編織線32a形成為較第二單緞紋編織線32b粗。例如,第一單緞紋編織線32a具有第二單緞紋編織線32b的1.1倍以上2.0倍以下的粗細,較佳為1.4倍以上1.6倍以下的粗細。具體而言,本實施形態的第一單緞紋編織線32a具有167分特克斯的粗細,第二單緞紋編織線32b具有110分特克斯的粗細。
藉此,可更有效地提高帶本體部21與鏈牙安裝部22的邊界部23及其附近部分的帶強度。此種藉由第一單緞紋編織線32a提高帶強度的部分為拉鏈1中拉頭40的凸緣部容易接觸的部分。因此,藉由使拉鏈帶20包括第一單緞紋編織線32a,如上所述具有高帶強度,從而即便反覆進行拉頭40的滑動操作,亦可使拉鏈帶20不易產生損傷。
本實施形態的拉鏈帶20中,多根引緯線33插入至第一經圈W1至第十四經圈W14整體。各引緯線33分別遍及三個經圈呈鋸齒狀地插入。藉由以此種方式遍及三個經圈插入引緯線33,例如與遍及四個經圈插入引緯線的情形相比,可提高編成編織拉鏈鏈牙12的編成加工的速度,藉此,可實現拉鏈1的生產性及生產效率的提昇。
本實施形態的引緯線33於單緞紋編織線32的沈降圈與各緯圈間沿交叉的方向插入。此處,引緯線33與單緞紋編織線32的沈降圈於緯圈間交叉是指引緯線33於針織圈折返的朝向與單緞紋編織線32的沈降圈從針織圈延伸的朝向於經圈方向上各錯開一個緯圈的量。藉由將此種引緯線33插入拉鏈帶20,可適當保持拉鏈帶20的柔軟性及觸感,並加強拉鏈帶20。
於該情況下,於第一經圈W1折返的配置於最靠帶內側緣的引緯線33a較配置於拉鏈帶20的其他引緯線33形成得更細。藉此,可藉由該引緯線33a,弱化將配置於第一經圈W1的粗鏈狀編織線31a向靠近帶本體部21的方向拉的力(張力)。因此,容易確保邊界部23至鏈牙安裝部22的帶內側緣於帶寬方向的尺寸大,其結果為,可使形成於左右的拉鏈帶20間的間隙的間隔變小。
如上所述,固定用鏈狀編織線34是藉由經編機的前排F,以(0-0/0-1/1-1/1-0)的編織組織編織於鏈牙安裝部22的第二經圈W2及第三經圈W3。即,拉鏈帶20的底組織與固定用鏈狀編織線34的編成部分是藉由經編機的後排B與前排F,分別以不同單組織編成。藉此,可提高拉鏈帶20的柔軟性,並且實現編織拉鏈牙鏈帶10的輕量化及生產性的提昇。
拉鏈鏈牙12的上腳部及下腳部以被夾住的方式插入至鏈牙安裝部22的底組織與固定用鏈狀編織線34之間。又,固定用鏈狀編織線34的沈降圈與鏈牙安裝部22的底組織交叉纏繞。更具體而言,固定用鏈狀編織線34的沈降圈纏繞編織於形成底組織的鏈狀編織線31及單緞紋編織線32的至少一者的沈降圈。藉此,將固定用鏈狀編織線34與鏈牙安裝部22的底組織一體化。進而,拉鏈鏈牙12與固定用鏈狀編織線34共同編織於鏈牙安裝部22從而被牢固地固定。於該情況下,拉鏈鏈牙12是藉由利用固定用鏈狀編織線34與鏈牙安裝部22的底組織夾持拉鏈鏈牙12的上腳部及下腳部而被固定。
於本實施形態中,固定用鏈狀編織線34包括配置於第二經圈W2的靠帶內側緣的第一固定用鏈狀編織線34a、及配置於第三經圈W3的靠帶本體部21的第二固定用鏈狀編織線34b。第一固定用鏈狀編織線34a及第二固定用鏈狀編織線34b使用較形成拉鏈帶20的底組織的任一線均更粗的線。例如於本實施形態的情形時,第一固定用鏈狀編織線34a及第二固定用鏈狀編織線34b由具有220分特克斯的粗細的線兩根並線形成。藉此,可將拉鏈鏈牙12牢固地固定於拉鏈帶20的鏈牙安裝部22以使拉鏈鏈牙12的位置不偏移。
進而,本實施形態的第二固定用鏈狀編織線34b於進行如下所述的編成編織拉鏈牙鏈帶10的經編的編成加工時,是包含具有220分特克斯的粗細的兩根線及要去除的輔助纖維形成。該輔助纖維於編成加工結束後從拉鏈帶20抽出而不再存在。因此,所製造的編織拉鏈牙鏈帶10中,第二固定用鏈狀編織線34b是藉由具有220分特克斯的粗細的兩根線形成。再者,對於本實施形態的第一固定用鏈狀編織線34a,進行編織拉鏈牙鏈帶10的編成加工時不包含輔助纖維。
此種包括已去除輔助纖維的第二固定用鏈狀編織線34b的本實施形態的編織拉鏈牙鏈帶10中,可使利用第二固定用鏈狀編織線34b按壓拉鏈鏈牙12的力較利用第一固定用鏈狀編織線34a按壓拉鏈鏈牙12的力弱。藉此,於本實施形態的情形時,例如與進行編成加工時不使第一固定用鏈狀編織線34a及第二固定用鏈狀編織線34b包括要去除的纖維的情形相比,更容易允許編織於拉鏈帶20的各拉鏈鏈牙12的活動。其結果為,於本實施形態中,可更有效地提高編織拉鏈牙鏈帶10的柔軟性,又,可進一步提昇拉鏈1中的拉頭40的滑動性。
進而,於該情況下,編成編織拉鏈牙鏈帶10時第一固定用鏈狀編織線34a不包含輔助纖維,因此可將拉鏈鏈牙12穩定地固定於鏈牙安裝部22。藉此,可適當確保拉鏈鏈條的嚙合強度(橫拉強度)、及將拉鏈鏈條向帶正背方向彎折時的嚙合強度(彎折強度)。
其次,對製造本實施形態的編織拉鏈牙鏈帶10的方法進行說明。 首先,使用包括包含後排B與前排F的兩排針床的經編機,進行編成編織拉鏈牙鏈帶10的經編的編成加工。該編成加工中,一面藉由經編機的後排B以單組織編成拉鏈帶20的底組織,一面藉由前排F形成固定用鏈狀編織線34的針織圈,並且使固定用鏈狀編織線34的沈降圈纏繞於拉鏈帶20的底組織。又,同時將由單絲成形的拉鏈鏈牙12插入至拉鏈帶20的底組織與固定用鏈狀編織線34之間。
此時,拉鏈帶20的底組織是使用所述鏈狀編織線31、單緞紋編織線32、及引緯線33編成。又,作為固定用鏈狀編織線34,使用將具有220分特克斯的粗細的線兩根並線形成的第一固定用鏈狀編織線34a、及包括並線的220分特克斯的粗細的兩根線與輔助纖維的第二固定用鏈狀編織線34b,將拉鏈鏈牙12編織於拉鏈帶20。
藉此,編成於拉鏈帶20的鏈牙安裝部22以固定間隔編織有多個拉鏈鏈牙12的編織拉鏈牙鏈帶10。此時獲得的編織拉鏈牙鏈帶10具有如圖2及圖3所示的經編組織。再者,於該編成加工中,可連續製造一根編織拉鏈牙鏈帶10,或亦可於使左右的鏈牙列11嚙合的狀態下編成兩根編織拉鏈牙鏈帶10從而連續製造拉鏈鏈條。
其次,將所得的編織拉鏈牙鏈帶10兩個一組進行組合,形成拉鏈鏈條,抽出第二固定用鏈狀編織線34b包含的輔助纖維。然後,於該拉鏈鏈條的左右的拉鏈帶20的帶正面塗佈接著劑。繼而,於塗佈有接著劑的帶正面重合貼附合成樹脂製的一片膜構件。藉此,將膜構件接著於拉鏈帶20。
再者,於本發明中,接著膜構件的接著劑的種類及材質並無特別限定。又,將膜構件貼附於拉鏈帶20的方法及手段亦並無特別限定,亦可藉由接著以外的方法或手段將膜構件貼附於拉鏈帶20。
接著膜構件後,對附著有膜構件的拉鏈鏈條實施撥水處理。其後,藉由於左右的拉鏈帶20的邊界部沿拉鏈鏈條的長度方向切割膜構件,製造具備止水性的拉鏈鏈條。 進而,藉由於所製造的拉鏈鏈條的左右的鏈牙列11安裝拉頭40,製造圖1所示的具備止水性的拉鏈1。
以如上方式製造的本實施形態的止水性拉鏈1中,左右的拉鏈帶20的底組織是使用在各緯圈間長長地形成沈降圈的單緞紋編織線32編成。因此,左右的編織拉鏈牙鏈帶10具有高柔軟性。
又,於本實施形態中,於拉鏈帶20的被編織拉鏈鏈牙12的一側的帶背面(換言之,未貼附膜構件的一側的帶面),單緞紋編織線32的沈降圈於相對於拉鏈帶20的帶寬方向傾斜的方向上長長地露出。藉此,將拉鏈帶20的帶背面形成為獲得良好的肌膚觸感的平滑面。又,拉鏈帶20可藉由單緞紋編織線32具有良好的觸感。
進而,本實施形態的編織拉鏈牙鏈帶10中,如上所述,藉由三根粗的第一單緞紋編織線32a與兩根引緯線33提高拉鏈帶20的帶本體部21與鏈牙安裝部22的邊界部23及其附近的帶強度。藉此,可抑制因與拉鏈帶20的拉頭40摩擦等產生的損傷。
此種柔軟、肌膚觸感良好、進而具備適當帶強度的本實施形態的拉鏈1較佳用於如直接接觸肌膚的衣料品、或以薄布料形成的衣料品等。
又,於本實施形態中,藉由於第一經圈W1配置最粗的鏈狀編織線31a,可使拉鏈1閉鏈時形成的左右的拉鏈帶20間的間隙的間隔變小至0.35 mm以下,較佳為0.30 mm以下。藉此,即便從拉鏈帶20的帶正面側經由左右的拉鏈帶20間的間隙觀察,亦可不易觀察到嚙合的左右的鏈牙列11。
又,藉由使左右的拉鏈帶20間的間隙的間隔變小,可使接著於拉鏈帶20的膜構件從拉鏈帶20的內側緣向帶寬方向的嚙合頭部側延出膜構件的長度變短。藉此,可不易產生例如現有的止水性拉鏈中於左右的拉鏈帶間觀察到的如白線般的外觀上的不良情況。其結果為,可提昇止水性拉鏈1的外觀品質。進而,藉由使左右的拉鏈帶20間的間隙的間隔變小,可使拉鏈1穩定地具備良好的止水性。
再者,所述實施形態的編織拉鏈牙鏈帶10用於背面使用類型的拉鏈1,但本發明的編織拉鏈牙鏈帶亦可同樣應用於鏈牙列露出於外部的通常類型的拉鏈。
又,所述實施形態中,於進行編織拉鏈牙鏈帶10的編成加工時,僅使固定用鏈狀編織線34的第二固定用鏈狀編織線34b預先包含輔助纖維,於該編成加工後抽出去除輔助纖維。然而,本發明中,亦可於編織拉鏈牙鏈帶10的編成加工時,僅使固定用鏈狀編織線34的第一固定用鏈狀編織線34a包含輔助纖維,或亦可使第一固定用鏈狀編織線34a與第二固定用鏈狀編織線34b兩者包含輔助纖維。或者,進行編織拉鏈牙鏈帶10的編成加工亦可不包含輔助纖維。於該情況下,包括如下情況:例如使用水溶性纖維作為輔助纖維,藉由於編成加工後抽出纖維,以液體溶解水溶性纖維。
1:拉鏈 10:編織拉鏈牙鏈帶 11:鏈牙列 12:拉鏈鏈牙 20:拉鏈帶 21:帶本體部 22:鏈牙安裝部 23:帶本體部與鏈牙安裝部的邊界部 31:鏈狀編織線 31a:配置於第一經圈的鏈狀編織線 31b:配置於第二經圈及第三經圈的鏈狀編織線 31c:配置於第十二經圈至第十四經圈的鏈狀編織線 31d:配置於第四經圈至第十一經圈的鏈狀編織線 32:單緞紋編織線 32a:第一單緞紋編織線 32b:第二單緞紋編織線 33:引緯線 33a:最靠帶內側緣配置的引緯線 34:固定用鏈狀編織線 34a:第一固定用鏈狀編織線 34b:第二固定用鏈狀編織線 40:拉頭 B:針床的後排 F:針床的前排 W1~W14:第一經圈至第十四經圈
圖1是示意性地表示本發明的實施形態的止水性拉鏈的俯視圖。 圖2是表示圖1所示的止水性拉鏈所使用的編織拉鏈牙鏈帶的編織組織的組織圖。 圖3是形成編織拉鏈牙鏈帶的各線的組織圖。
10:編織拉鏈牙鏈帶
11:鏈牙列
12:拉鏈鏈牙
20:拉鏈帶
21:帶本體部
22:鏈牙安裝部
23:帶本體部與鏈牙安裝部的邊界部
31:鏈狀編織線
31a:配置於第一經圈的鏈狀編織線
31b:配置於第二經圈及第三經圈的鏈狀編織線
31c:配置於第十二經圈至第十四經圈的鏈狀編織線
31d:配置於第四經圈至第十一經圈的鏈狀編織線
32:單緞紋編織線
32a:第一單緞紋編織線
32b:第二單緞紋編織線
33:引緯線
33a:最靠帶內側緣配置的引緯線
34:固定用鏈狀編織線
34a:第一固定用鏈狀編織線
34b:第二固定用鏈狀編織線
B:針床的後排
F:針床的前排
W1~W14:第一經圈至第十四經圈

Claims (10)

  1. 一種編織拉鏈牙鏈帶, 其是編織拉鏈牙鏈帶(10),包括具有經編組織的拉鏈帶(20)、及由合成樹脂製單絲形成的多個拉鏈鏈牙(12),所述拉鏈帶(20)包括帶本體部(21)、及從所述帶本體部(21)的一個側緣部向帶寬方向延伸並且被編織所述拉鏈鏈牙(12)的一部分的鏈牙安裝部(22),所述拉鏈帶(20)包括沿經圈方向將多個針織圈形成為鏈狀的多個鏈狀編織線(31),且所述編織拉鏈牙鏈帶(10)的特徵在於: 配置於所述鏈牙安裝部(22)的最遠離所述帶本體部(21)的最內緣的經圈(W1)的所述鏈狀編織線(31)是用於所述拉鏈帶(20)的所有所述鏈狀編織線(31)中最粗的線。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編織拉鏈牙鏈帶,其中 所述拉鏈帶(20)包括底組織,所述底組織是藉由所述鏈狀編織線(31)、於配置於相互分開三行的位置的兩個經圈交替地形成針織圈的單緞紋編織線(32)、及遍及多個經圈呈鋸齒狀地插入的引緯線(33),以單組織編成,且 所述拉鏈鏈牙(12)插入並編織於所述拉鏈帶(20)的所述底組織與以單組織編織的固定用鏈狀編織線(34)之間。
  3. 如請求項2所述的編織拉鏈牙鏈帶,其中 於成為所述帶本體部(21)與所述鏈牙安裝部(22)的邊界部(23)的經圈間,至少三根所述單緞紋編織線(32)與至少兩根所述引緯線(33)配置於相互交叉的方向。
  4. 如請求項2或請求項3所述的編織拉鏈牙鏈帶,其中 所述單緞紋編織線(32)包括:第一單緞紋編織線(32a),於所述鏈牙安裝部(22)的經圈與所述帶本體部(21)的經圈交替地形成針織圈;及第二單緞紋編織線(32b),於所述帶本體部(21)中的兩個經圈交替地形成針織圈,且 所述第一單緞紋編織線(32a)是較所述第二單緞紋編織線(32b)更粗的線。
  5. 如請求項2或請求項3所述的編織拉鏈牙鏈帶,其中 形成所述帶本體部(21)的最外緣的經圈的針織圈僅包括所述鏈狀編織線(31)的針織圈,所述最外緣的經圈配置於所述帶本體部(21)的最遠離所述鏈牙安裝部(22)的位置,且 形成所述帶本體部(21)的所述最外緣的經圈以外的經圈的針織圈包括所述鏈狀編織線(31)的針織圈、及所述單緞紋編織線(32)的針織圈。
  6. 一種拉鏈鏈條,其特徵在於:包括如請求項1至請求項5中任一項所述的兩個所述編織拉鏈牙鏈帶(10)。
  7. 如請求項6所述的拉鏈鏈條,其中 兩個所述拉鏈帶(20)間的間隔為0.35 mm以下。
  8. 如請求項6或請求項7所述的拉鏈鏈條,其中 所述拉鏈帶(20)包括被編織所述拉鏈鏈牙(12)的一側的第一帶面、及所述第一帶面的相反側的第二帶面,且 於所述拉鏈帶(20)的所述第二帶面,附著有合成樹脂製的膜構件。
  9. 一種編織拉鏈牙鏈帶的製造方法,其是編織拉鏈牙鏈帶(10)的製造方法,所述編織拉鏈牙鏈帶(10)包括具有經編組織的拉鏈帶(20)、及由合成樹脂製的單絲形成的多個拉鏈鏈牙(12),所述拉鏈帶(20)包括帶本體部(21)、及從所述帶本體部(21)的一個側緣部向帶寬方向延伸並且被編織所述拉鏈鏈牙(12)的一部分的鏈牙安裝部(22),所述拉鏈帶(20)包括沿經圈方向將多個針織圈形成為鏈狀的多個鏈狀編織線(31),且所述編織拉鏈牙鏈帶的製造方法的特徵在於: 將用於所述拉鏈帶(20)的所有所述鏈狀編織線(31)中最粗的線用作所述鏈狀編織線(31),所述鏈狀編織線(31)配置於所述鏈牙安裝部(22)的最遠離所述帶本體部(21)的最內緣的經圈(W1)。
  10. 如請求項9所述的編織拉鏈牙鏈帶的製造方法,其中 一面使用所述鏈狀編織線(31)、於配置於相互分開三行的位置的兩個經圈交替形成針織圈的單緞紋編織線(32)、及遍及多個經圈呈鋸齒狀地插入的引緯線(33),以單組織編成所述拉鏈帶(20)的底組織,一面將所述拉鏈鏈牙(12)插入並編織於所述拉鏈帶(20)的所述底組織與以單組織編織的固定用鏈狀編織線(34)之間。
TW109113132A 2019-10-16 2020-04-20 編織拉鏈牙鏈帶、拉鏈鏈條以及編織拉鏈牙鏈帶的製造方法 TWI74262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9/040625 WO2021074992A1 (ja) 2019-10-16 2019-10-16 編込みファスナーストリンガー、ファスナーチェーン、及び編込みファスナーストリンガーの製造方法
WOPCT/JP2019/040625 2019-10-1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16209A true TW202116209A (zh) 2021-05-01
TWI742620B TWI742620B (zh) 2021-10-11

Family

ID=755375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13132A TWI742620B (zh) 2019-10-16 2020-04-20 編織拉鏈牙鏈帶、拉鏈鏈條以及編織拉鏈牙鏈帶的製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386747A1 (zh)
EP (1) EP4046524A4 (zh)
JP (1) JP7191499B2 (zh)
CN (1) CN114554902B (zh)
TW (1) TWI742620B (zh)
WO (1) WO2021074992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46940B2 (zh) * 1971-08-18 1979-04-02
JPS5952909U (ja) * 1982-09-29 1984-04-07 ワイケイケイ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フアスナ−
JP3396335B2 (ja) * 1995-05-12 2003-04-14 ワイケイケイ株式会社 編込み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JP3526390B2 (ja) * 1997-05-02 2004-05-10 Ykk株式会社 反射性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経編テープ
JP3580725B2 (ja) * 1999-04-30 2004-10-27 Ykk株式会社 防水性を有する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の製造方法
JP2002360315A (ja) * 2001-06-07 2002-12-17 Ykk Corp 編込み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JP3966826B2 (ja) * 2003-02-28 2007-08-29 Ykk株式会社 吸水性ファスナー
DE60330811D1 (de) * 2003-06-02 2010-02-11 Ykk Corp Gewirke-/gewebeverdeckter reissverschluss
JP4046699B2 (ja) 2004-02-17 2008-02-13 Ykk株式会社 編込み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JP4450758B2 (ja) * 2005-03-25 2010-04-14 Ykk株式会社 編込み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JP4731378B2 (ja) * 2006-03-31 2011-07-20 Ykk株式会社 ファスナーテープ及びファスナーストリンガー
US7739887B2 (en) * 2007-06-08 2010-06-22 Da-An Hung Knitted band for zipper
WO2009128140A1 (ja) * 2008-04-15 2009-10-22 Ykk株式会社 編込み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ファスナーストリンガー
WO2011007411A1 (ja) * 2009-07-13 2011-01-20 Ykk株式会社 編込みファスナーストリンガー
WO2011077568A1 (ja) 2009-12-25 2011-06-30 Ykk株式会社 編込み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WO2011121702A1 (ja) * 2010-03-29 2011-10-06 Ykk株式会社 ファスナーテープ及びファスナーストリンガー
WO2012042616A1 (ja) * 2010-09-29 2012-04-05 Ykk株式会社 編物製テープを備えたファスナーストリンガー
JP5459273B2 (ja) * 2011-06-30 2014-04-02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雨滴検出装置
JPWO2013011559A1 (ja) * 2011-07-19 2015-02-23 Ykk株式会社 編込みファスナーストリンガー
WO2013011559A1 (ja) 2011-07-19 2013-01-24 Ykk株式会社 編込みファスナーストリンガー
KR101594269B1 (ko) * 2011-10-19 2016-02-15 와이케이케이 가부시끼가이샤 슬라이드 파스너 및 은폐 슬라이드 파스너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54902B (zh) 2024-03-15
EP4046524A1 (en) 2022-08-24
WO2021074992A1 (ja) 2021-04-22
US20220386747A1 (en) 2022-12-08
JPWO2021074992A1 (zh) 2021-04-22
TWI742620B (zh) 2021-10-11
CN114554902A (zh) 2022-05-27
EP4046524A4 (en) 2022-10-12
JP7191499B2 (ja) 2022-12-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387124B2 (ja)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テープと同テープを使った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ストリンガー
TWI250860B (en) Knitted slide fastener
TWI389651B (zh) Invisible zipper with the chain
KR101583911B1 (ko) 편성 면 파스너
JP4731378B2 (ja) ファスナーテープ及びファスナーストリンガー
US20170135842A1 (en) Supporter
JP3552947B2 (ja) 編込み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JP3930440B2 (ja)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経編テープ
TWI403284B (zh) Woven into the chain
KR900004875B1 (ko) 연신 슬라이드 파스너
WO2018012008A1 (ja) 編込みファスナーストリンガー
JP4225987B2 (ja) 経編ファスナーテープ製造機
TWI411409B (zh) Zipper chain and zipper chain
JPH08299034A (ja) 編込み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TWI742620B (zh) 編織拉鏈牙鏈帶、拉鏈鏈條以及編織拉鏈牙鏈帶的製造方法
TWI473579B (zh) Woven into the chain
TWI410225B (zh) A zipper chain, and a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fastener tape
TWI400046B (zh) Woven into the zipper
WO2009128140A1 (ja) 編込み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ファスナーストリンガー
JP7496003B2 (ja) ファスナーストリンガー及びファスナーストリンガーの製造方法
WO2022168239A1 (ja) ファスナーストリンガー及びファスナーストリンガーの製造方法
CN112654272B (zh) 拉链牙链带及拉链
TWM508937U (zh) 針織經編隱形拉鍊帶
JP2022030892A (ja) 編込みファスナーストリンガー及びカバー部材
KR100761572B1 (ko) 편직입 숨김 슬라이드 고정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