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110402A - 聽診器 - Google Patents

聽診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110402A
TW202110402A TW109124368A TW109124368A TW202110402A TW 202110402 A TW202110402 A TW 202110402A TW 109124368 A TW109124368 A TW 109124368A TW 109124368 A TW109124368 A TW 109124368A TW 202110402 A TW202110402 A TW 202110402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tethoscope
contact surface
contact
rubber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243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佐佐木勉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富士軟片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富士軟片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富士軟片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104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10402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7/00Instruments for auscultation
    • A61B7/02Stethoscopes
    • A61B7/04Electric stethoscop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24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bioelectric or biomagnetic signals of the body or parts thereof
    • A61B5/25Bioelectric electrodes therefor
    • A61B5/279Bioelectric electrodes therefor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uses
    • A61B5/28Bioelectric electrodes therefor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uses for electrocardiography [ECG]
    • A61B5/282Holders for multiple electrod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24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bioelectric or biomagnetic signals of the body or parts thereof
    • A61B5/316Modalities, i.e. specific diagnostic methods
    • A61B5/318Heart-related electrical modalities, e.g. electrocardiography [ECG]
    • A61B5/33Heart-related electrical modalities, e.g. electrocardiography [ECG]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operation with other devic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24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bioelectric or biomagnetic signals of the body or parts thereof
    • A61B5/316Modalities, i.e. specific diagnostic methods
    • A61B5/318Heart-related electrical modalities, e.g. electrocardiography [ECG]
    • A61B5/332Portable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46Special adaptations for use as contact microphones, e.g. on musical instrument, on stethoscop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24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bioelectric or biomagnetic signals of the body or parts thereof
    • A61B5/25Bioelectric electrodes therefor
    • A61B5/251Means for maintaining electrode contact with the bod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02Casings; Cabinets ; Supports therefor; Mountings therein
    • H04R1/021Casings; Cabinets ; Supports therefor; Mountings therein incorporating only one transduc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08Mouthpieces; Microphon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H04R1/083Special constructions of mouthpieces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聽診器,其具備:支撐座,具有與被測物接觸之第1接觸面,劃分前述第1接觸面之邊中的至少一部分的3個第1連接邊分別為內藏前述第1接觸面之三角形的各邊中的至少一部分;具有彈性之3個彈性構件,分別具有與前述第1接觸面所成之角為鈍角且與前述被測物接觸之第2接觸面,在劃分前述第2接觸面之邊中與前述第1連接邊相同長度的第2連接邊上與各前述第1連接邊連接;及3個心電電極,分別配置於前述第2接觸面,並檢測前述被測物的心電。

Description

聽診器
本發明係有關一種聽診器。尤其有關一種電子聽診器,其具備檢測被測物的心電之心電電極且能夠將所檢測之聲音及心電作為資料輸出。
以往,關於聽診器,已知有以下技術,前述聽診器能夠對產生於生物體內部之心音及血流音等聲音(以下,稱為生物體聲音)進行放大來聽取且具備檢測被測物的心電之心電電極。
例如,在日本特開2012-055354號公報中記載有一種電子聽診器,其具有用於記錄心音波形之麥克風和用於記錄心電圖之固定電極及安裝在旋轉臂上的可動電極。
在日本特開2017-170112號公報中記載有一種聽診器,其具有由聽診頭及麥克風構成之聽診器部、在與聽診頭的和人體的接觸面相同或自該接觸面稍微離開人體的一側形成有和人體接觸的面之心電圖測定用電極。
在日本特開2012-055354號公報中記載有一種診斷裝置,其具有:檢測身體聲音之聽音檢測部、一端與聽音檢測部連通且從另一端聽診身體聲音之聽管、設置於聽音檢測部並檢測伴隨心臟搏動之電位之心電檢測部、將藉由心電檢測部檢測出的電位轉換成無線訊號來發送之控制單元。
心電電極有時包括功能不同的3個心電電極。此時,藉由各個心電電極具有規定的面積且將3個心電電極充分隔開配置,能夠排除被測物的肌電的影響,並能夠以高SN比(Signal to Noise ratio:訊噪比)檢測心電。
然而,在上述各日本特開2012-055354號公報、日本特開2017-170112號公報及日本特開2012-055354號公報中記載之聽診器中,若增加心電電極的面積,加大3個心電電極之間的距離,則聽診器本身的大小亦會變大而使用者的操作性降低。
本發明提供一種聽診器,其能夠抑制使用者的操作性降低的同時以高SN比檢測心電。
本發明的第1態樣係聽診器,其具備:支撐座,具有與被測物接觸之第1接觸面,劃分第1接觸面之邊中的至少一部分的3個第1連接邊分別為內藏第1接觸面之三角形的各邊中的至少一部分;具有彈性之3個彈性構件,分別具有與第1接觸面所成之角為鈍角且與被測物接觸之第2接觸面,在劃分第2接觸面之邊中與第1連接邊相同長度的第2連接邊上與各第1連接邊連接;3個心電電極,分別配置於第2接觸面,並檢測被測物的心電。
關於本發明的第2態樣,在上述第1態樣中,支撐座在第1接觸面具有開口部,並可以進一具備檢測部,上述檢測部以表面的一部分從開口部露出之狀態被支撐於支撐座且檢測藉由自被測物發出之聲音產生之振動。
本發明的第3態樣可以為,在上述態樣中,各第2接觸面的面積為100mm2 以上。
本發明的第4態樣可以為,在上述態樣中,彈性構件的厚度為0.5mm以上且50mm以下。
本發明的第5態樣可以為,在上述態樣中,彈性構件的楊氏模數為0.2MPa以上且50MPa以下。
本發明的第6態樣可以為,在上述態樣中,彈性構件構成為包括彈性體材料、矽酮樹脂、矽酮橡膠、胺甲酸乙酯橡膠、天然橡膠、苯乙烯丁二烯橡膠、氯丁二烯橡膠、丙烯腈橡膠、丁基橡膠、乙烯丙烯橡膠、氟橡膠及氯磺化聚乙烯橡膠中的任一種。
本發明的第7態樣可以為,在上述態樣中,支撐座由比彈性構件更硬的構件構成。
本發明的第8態樣可以為,在上述態樣中,彈性構件為前端朝向遠離第2連接邊之方向變細的形狀。
本發明的第9態樣可以為,在上述態樣中,構成為藉由施加將第1接觸面按壓在被測物之按壓力,第1接觸面和各第2接觸面在同一面內延伸。
本發明的第10態樣可以為,在上述態樣中,3個心電電極分別為正電極、負電極及測定基準位準之參考電極。 [發明效果]
根據上述態樣,本發明的聽診器能夠抑制使用者的操作性降低的同時以高SN比檢測心電。
以下,參考附圖,對用於實施本發明的技術之形態例進行詳細說明。以下,將生物體12用作被測物的一例,將生物體聲音用作從被測物產生之聲音的一例來進行說明。作為生物體聲音,例如,可舉出心跳、呼吸音、血流音及腸音等。又,以下,將壓電薄膜30用作檢測部的一例。
[第1例示性實施形態] 首先,參考圖1~圖3,對本例示性實施形態之聽診器10的結構進行說明。如圖1~圖3所示,聽診器10具備支撐座20、壓電薄膜30、作為心電電極的一例的分別配置有正電極50P、負電極50M及參考電極50R之彈性構件52P、52M、52R。
支撐座20具有開口部22、沿開口部22的周圍延伸且與生物體12接觸之第1接觸面24、設置於與第1接觸面24相反的一側之背面26、與第1接觸面24和背面26連接之側面25。又,支撐座20在側面25具有直徑比第1接觸面24及背面26更小的頸部28。又,支撐座20由比後述彈性構件52更硬的構件構成。
支撐座20在側面25具有輸出端子80。輸出端子80係用於輸出表示生物體聲音之訊號(後述之調整訊號S3)之端子。輸出端子80例如包括耳機塞孔,連接有用於聽取藉由聽診器10獲取之生物體聲音之耳機14的端子。輸出端子80配置於比側面25的頸部28更靠近背面26的一側為較佳。藉由設為該種結構,使用者用手握持頸部28時,連接於輸出端子80之耳機14的端子不會與手干涉,藉此能夠提高操作性。
支撐座20在背面26具有輸入部82、顯示部84及後述之用於對電池96進行充電之充電端子86。輸入部82係進行用於調整用耳機14聽取之生物體聲音的音量位準的操作之部分。輸入部82例如包括轉盤式的輸入元件。藉由將輸入部82設為轉盤式,相較於按鍵式,能夠抑制使用者的誤操作。顯示部84例如包括LED燈,並顯示電池96的殘量等。
彈性構件52P、52M、52R係分別具有與生物體12接觸的第2接觸面54P、54M、54R且分別與支撐座20的周圍連接的具有彈性之構件。以下,不區分彈性構件52P、52M、52R時,稱為彈性構件52。不區分第2接觸面54P、54M、54R時,稱為第2接觸面54。
彈性構件52例如可以構成為包含彈性體材料、矽酮樹脂、矽酮橡膠、胺甲酸乙酯橡膠、天然橡膠、苯乙烯丁二烯橡膠、氯丁二烯橡膠、丙烯腈橡膠、丁基橡膠、乙烯丙烯橡膠、氟橡膠及氯磺化聚乙烯橡膠中的任一種。包含該等材料而成之彈性構件52的厚度越厚,或楊氏模數越大,耐久性越提高,但柔軟性越降低。若柔軟性降低,則有時在將彈性構件52按壓在生物體12上時,會因硬度而產生不適感。
因此,彈性構件52的厚度為0.5mm以上且50mm以下為較佳。厚度為3mm以上且30mm以下為進一步較佳,厚度為5mm以上且20mm以下為最佳。又,彈性構件52的楊氏模數為0.2MPa以上且50MPa以下為較佳。楊氏模數為0.2MPa以上且10MPa以下為進一步較佳。藉由將彈性構件52設為上述範圍的厚度及楊氏模數,能夠設為具有適合用作聽診器的耐久性及柔軟性之構件。
正電極50P、負電極50M及測定基準位準之參考電極50R分別配置於第2接觸面54P、54M、54R。亦即,正電極50P、負電極50M及參考電極50R的3個心電電極分別配置於壓電薄膜30的周圍。以下,不區分正電極50P、負電極50M及參考電極50R時,稱為心電電極50。
心電電極50對彈性構件52可拆卸為較佳。例如,可以在心電電極50及彈性構件52設置成對的結合構件(例如,卡扣結合構件等)。又,例如,可以在心電電極50及彈性構件52中的至少一個的、各自接觸的面上設置可拆卸程度的黏著構件。由於心電電極50可拆卸,因此能夠適當地更換心電電極50。
作為心電電極50,能夠使用市售的一次性心電電極。心電電極50在與生物體12接觸之表面上具有黏著性為較佳。具體而言,利用以下測定方法測定之黏著力為0.25N/mm(3N/12mm)以下為較佳。
[180°剝離試驗] 將寬度12mm的試驗片的一端貼在試驗板的邊端上,並立即用按壓輥,以1mm/s的速度按壓的同時留下試驗片的另一端側作為拉伸部分。將試驗板設定於試驗機(AGS-X(SHIMADZU CORPORATION製)或ZTA(IMADA CO., LTD.製))上,並以10mm/s的速度從試驗板剝離試驗片,算出從測定值(N)穩定之後至剝離結束為止的的測定值的平均來作為黏著力的值。
關於藉由心電電極50檢測之心電及藉由壓電薄膜30(詳細將進行後述)檢測之生物體聲音,藉由使聽診器10接觸生物體12而一定時間不移動來檢測心電及生物體聲音。因此,藉由心電電極50在與生物體12接觸之表面上具有黏著性,能夠將聽診器10固定在生物體12上,並能夠抑制導致聽診器10容易移動的情況。亦即,藉由心電電極50具有黏著性,在使聽診器10與生物體12接觸時,能夠抑制心電及生物體聲音的檢測效率降低。
為了使心電電極50以足夠的精度檢測生物體12的心電,心電電極50具有規定的面積為較佳。因此,在配置有心電電極50之彈性構件52中,第2接觸面54的各面積為100mm2 以上為較佳。藉由將第2接觸面54的面積設為上述範圍的面積,能夠配置具有足夠的面積之心電電極50,並能夠以足夠的精度檢測心電。
在此,對本例示性實施形態之輸出端子80的位置進行說明。使心電電極50與生物體12接觸時,根據生物體12的心臟與正電極50P、負電極50M及參考電極50R之間的位置關係,所輸出的心電訊號S5(詳細將進行後述)朝向會發生變化。為了使心電訊號S5沿規定朝向輸出,例如,可假設要求以參考電極50R朝向生物體12的頭部側、正電極50P及負電極50M朝向生物體12的腳部側的方式確定心電電極50對生物體12的朝向。因此,期待使用者能夠容易判斷3個心電電極50係具有何種功能之電極。
如圖3所示,輸出端子80配置於穿過3個心電電極50中1個規定的心電電極50的中心及壓電薄膜30的中心之軸A-A上。在本例示性實施形態中,配置於軸A-A上之心電電極50係參考電極50R。又,正電極50P及負電極50M配置於壓電薄膜30的周圍且與軸A-A對稱的位置。
藉由設為該種構成,使用者根據輸出端子80的位置,能夠容易判斷哪一個心電電極50係參考電極50R。因此,能夠提高使用者的操作性。
另外,如圖3所示,輸出端子80並不限於隔著壓電薄膜30配置在與參考電極50R相向的位置。例如,輸出端子80可以配置於軸A-A之上且與參考電極50R最近的位置。
又,配置於軸A-A上之心電電極50不限於參考電極50R。藉由與輸出端子80的位置關係能夠區分3個心電電極50即可,作為配置於軸A-A上之心電電極50,可以使用正電極50P及負電極50M。
接著,參考圖3~圖5,對本例示性實施形態之支撐座20與彈性構件52的連接關係進行說明。圖4及圖5係圖3的A-A剖面圖,圖4表示未將聽診器10按壓在生物體12上的情況,圖5表示將聽診器10按壓在生物體12上的情況。
如上所述,為了使心電電極50以足夠的精度檢測生物體12的心電,心電電極50需要具有規定面積。除此以外,藉由將3個心電電極50充分隔開配置,能夠排除生物體12的肌電的影響,並能夠以高SN比檢測心電。
如圖3所示,支撐座20具有分別與彈性構件52P、52M、52R連接的3個第1連接邊27P、27M、27R作為劃分第1接觸面24之邊。第1連接邊27P、27M、27R各自構成內藏第1接觸面24之三角形58的各邊的至少一部分。以下,沒有特別區分第1連接邊27P、27M、27R時,稱為第1連接邊27。
彈性構件52P具有與支撐座20的第1連接邊27P連接的第2連接邊57P作為劃分第2接觸面54P之邊。第2連接邊57P的長度與第1連接邊27P的長度相同。同樣地,彈性構件52M具有與支撐座20的第1連接邊27M連接的第2連接邊57M作為劃分第2接觸面54M之邊。第2連接邊57M的長度與第1連接邊27M的長度相同。同樣地,彈性構件52R具有與支撐座20的第1連接邊27R連接的第2連接邊57R作為劃分第2接觸面54R之邊。第2連接邊57R的長度與第1連接邊27R的長度相同。以下,沒有特別區分第2連接邊57P、57M、57R時,稱為第2連接邊57。其中,第2連接邊57的長度為與第1連接邊27的長度“相同”的長度並不限於完全相同的情況,只要具有與第1連接邊27穩定地連接之程度的長度即可,例如可以具有±10%左右的差異。又,彈性構件52具有前端朝向遠離第2連接邊57的方向變細的形狀。
如圖4所示,在未將第1接觸面24按壓於生物體12的狀態下,彈性構件52R中第2接觸面54R與第1接觸面24所成之角θ為鈍角。另外,關於彈性構件52P、52M,亦相同。
如圖5所示,聽診器10構成為藉由施加將支撐座20的第1接觸面24按壓在生物體12上的按壓力,第1接觸面24和各彈性構件52R的第2接觸面54R在同一面內延伸。另外,關於彈性構件52P、52M,亦相同。
如上所述,彈性構件52的楊氏模數為0.2MPa以上且50MPa以下,支撐座20由比彈性構件52更硬的構件構成。因此,彈性構件52能夠將第1連接邊27及第2連接邊57作為起點,彎曲成第1接觸面24和各第2接觸面54在同一面內延伸。此時,作用力沿將第2接觸面54按壓在生物體12上的方向發生作用,因此能夠使心電電極50與生物體12密接,並能夠以高SN比檢測心電。
另外,三角形58並不限於圖3所示之正三角形。例如,可以為在底邊配置有參考電極50R,在等邊配置有正電極50P及負電極50M之等腰三角形。
接著,參考圖4及圖6~圖11,對本例示性實施形態之壓電薄膜30及保護層40的結構進行說明。圖6係為了示出壓電薄膜30及保護層40的結構而將壓電薄膜30及保護層40的一部分放大之概略圖。
如圖4所示,壓電薄膜30以從開口部22露出的表面彎曲成凸狀的狀態,被支撐於支撐座20。又,壓電薄膜30的從開口部22露出的表面相對於第1接觸面24突出。
藉由壓電薄膜30的從開口部22露出的表面彎曲成凸狀,相較於壓電薄膜30設置成平面狀的情況,能夠使壓電薄膜30朝向面內方向的伸縮變大。亦即,藉由將壓電薄膜30以從開口部22露出的表面彎曲成凸狀的狀態被支撐於支撐座20,能夠使壓電薄膜30所檢測的電壓的振幅變大,並能夠以高SN比收集聲音。
另外,壓電薄膜30可以直接連接在支撐座20的一部分,亦可以例如經由接著劑等其他構件連接在支撐座20。又,壓電薄膜30具有按壓在生物體12上時不產生裂痕之程度的彈性及撓性。
在壓電薄膜30與支撐座20之間填充有緩衝材料38A,壓電薄膜30被緩衝材料38A支撐為彎曲成凸狀。緩衝材料38A具有適度的彈性,支撐壓電薄膜30,並且對壓電薄膜30的整個面施加一定的機械性偏壓。藉此,能夠將產生於壓電薄膜30之厚度方向的振動轉換為朝向壓電薄膜30的面內方向的伸縮運動,並能夠提高電荷的產生效率。又,藉由改變緩衝材料38A的填充密度,能夠實現具有適當排斥力之聽診器10。
緩衝材料38A的材料只要為具有適度的彈性且不妨礙在壓電薄膜30上產生振動而適當變形的材料即可。具體而言,例如,使用以矽酮為主原料的αGEL(註冊商標)(Taica Corporation製)、包含人造絲及聚對酞酸乙二酯(PET)等聚酯纖維之毛氈、玻璃棉等纖維材料、聚胺酯等發泡材料為較佳。另外,如圖6所示,可以填充氣體38B來代替緩衝材料38A。
如圖7所示,壓電薄膜30具備:壓電體層32,其具有生物體12一側的主表面亦即第1主表面32A及與生物體12一側相反的主表面亦即第2主表面32B作為彼此相向的2個主表面;第1電極34,其設置於第1主表面32A;第2電極36,其設置於第2主表面32B。
壓電體層32根據自生物體12發出之生物體聲音沿面內方向進行伸縮,並根據面內方向的伸縮在第1電極34與第2電極36之間產生電壓。在本例示性實施形態中,作為壓電體層32,可以使用藉由在由高分子材料構成之基質中分散壓電體粒子33而成之高分子複合壓電體。另外,壓電體粒子33可以在基質中有規則地均勻分散,亦可以不規則地分散。
關於基質,例如,氰乙基化聚乙烯醇(氰乙基化PVA)、聚乙酸乙烯酯、聚(偏二氯乙烯-CO-丙烯腈)、聚苯乙烯-乙烯基聚異戊二烯嵌段共聚物、聚乙烯甲基酮及聚丙烯酸丁酯等在常溫下具有粘彈性之高分子材料為較佳。
壓電體粒子33係壓電體的粒子,具有鈣鈦礦型晶體結構之陶瓷粒子為較佳。例如,可例示鋯鈦酸鉛、鋯鈦酸鑭鉛、鈦酸鋇及鈦酸鋇與鐵酸鉍的固溶體等。
如圖8所示,該種結構的壓電體層32沿壓電體層32的厚度方向上產生介電極化。如此,在產生介電極化之壓電體層32的情況下,將壓電體層32配置成在第2主表面32B一側產生正電荷,在第1主表面32A一側產生負電荷為較佳。已知生物體12通常帶正電的情況較多。因此,藉由將壓電體層32配置成在與生物體12接觸之一側的表面亦即第1主表面32A的一側產生負電荷,能夠有效地檢測生物體聲音。
另外,作為壓電體層32,可以使用聚偏二氟乙烯(PVDF)、亞乙烯-三氟乙烯共聚物(P(VDF-TrFE))及聚乳酸等有機壓電薄膜等。又,作為壓電體層32,亦可以使用日本特開2018-191394號公報、日本特開2014-233688號公報及日本特開2017-012270號公報中記載之以聚合物為主成分之聚合物駐極體材料等有機材料。例如,可舉出聚醯亞胺、聚四氟乙烯、聚丙烯及PTFE(聚四氟乙烯(4氟化))、PFA(聚四氟乙烯·全氟烷基乙烯基醚共聚物)、FEP(聚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4.6氟化))、AF(非晶質氟聚合物)等Teflon(註冊商標)、聚乙烯及COC(環烯烴聚合物)等。
然而,作為壓電體層32,使用不是高分子複合壓電體的PVDF時,介電極化在面內方向上產生。此時,相較於在厚度方向上產生介電極化之高分子複合壓電體,存在SN比變低的情況。
第1電極34及第2電極36檢測出產生於壓電體層32之面內方向的伸縮作為電壓。第1電極34及第2電極36的厚度並無特別限定,但為了確保壓電薄膜30的撓性,薄為較佳,例如,1μm以下為較佳。另外,第1電極34及第2電極36的厚度可以相同,亦可以不同。
為了確保壓電薄膜30的撓性,第1電極34及第2電極36的材料係藉由真空蒸鍍形成膜之銅(Cu)及鋁(Al)的薄膜、導電性聚合物等為較佳。
另外,作為第1電極34及第2電極36的材料,可以使用各種導電體。例如,可以使用C、Pd、Fe、Sn、Ni、Pt、Au、Ag、Cr及Mo,以及該等的合金等。又,可以使用氧化銦錫(ITO)、氧化銦鋅(IZO)、氧化錫及氧化鋅等透明導電膜。又,亦可以使用導電性聚合物等有機系的導電體等。關於電極的形成方法,亦無特別限定,可以利用基於真空蒸鍍及濺射等氣相沉積法(真空成膜法)之成膜、網版印刷、貼附由上述材料形成之箔之方法等各種公知的方法。
第1電極34及第2電極36中的至少一個的大小可以小於壓電體層32。尤其,如圖4所示,第1電極34僅設置於第1主表面32A的中央部為較佳。第1電極34除了檢測自生物體12發出的生物體聲音之功能以外,有時亦作為天線發揮功能而從外部引入電磁雜訊。為了抑制引入電磁雜訊,在不易引入電磁雜訊且能夠充分檢測生物體聲音之範圍內減小第1電極34的大小為較佳。藉由僅在與生物體12接觸之第1主表面32A的中央部設置第1電極34,能夠抑制引入電磁雜訊,並且能夠以高SN比收集聲音。
壓電薄膜30的從開口部22露出的表面彎曲成凸狀,且相對於第1接觸面24突出,因此相較於設置成平面狀之情況,直接與生物體12接觸時,容易導致破損。因此,將保護層40配置於壓電薄膜30的與生物體12接觸之一側的表面為較佳。藉由將保護層40配置於壓電薄膜30的與生物體12接觸之一側的表面,能夠防止壓電薄膜30的破損。
又,壓電薄膜30檢測生物體12的振動時,若每種物質固有的值亦即聲阻抗(單位MRayls=kg/m2 s)之差大,則會導致反射聲音而生物體聲音的檢測效率變低。亦即,導致雜訊的比率增加,SN比降低。因此,為了減少生物體12與壓電薄膜30之間的聲阻抗之差,保護層40具有生物體12的聲阻抗與壓電薄膜30的聲阻抗之間的聲阻抗為較佳。
圖9係改變保護層40的聲阻抗時,測定從聽診器10輸出的聲音訊號S2(詳細將進行後述)的SN比之曲線圖。圖9中,橫軸表示保護層40的聲阻抗(MRayls),縱軸表示聲音訊號S2的SN比(dB)。
已知生物體12的聲阻抗為1.3~1.5MRayls,壓電薄膜30的聲阻抗為5.0~10.0MRayls。在保護層40的聲阻抗為生物體12的聲阻抗與壓電薄膜30的聲阻抗之間的1.3MRayls以上且5.0MRayls以下時,如圖9所示,能夠將從聽診器10輸出的聲音訊號S2的SN比穩定地設為60dB以上。亦即,藉由設置在生物體12與壓電薄膜30之間完成了聲阻抗的匹配之保護層40,能夠抑制反射聲音,並能夠以高SN比收集聲音。
保護層40使用彈性體材料、矽酮樹脂、矽酮橡膠、胺甲酸乙酯橡膠、天然橡膠、苯乙烯丁二烯橡膠、氯丁二烯橡膠、丙烯腈橡膠、丁基橡膠、乙烯丙烯橡膠、氟橡膠及氯磺化聚乙烯橡膠中的任一種為較佳。保護層40由於直接按壓在生物體12上,因此期待其為不會使生物體12產生基於冰冷或硬度之不適感之材料。藉由使用上述材料,即使將保護層40按壓在生物體12上時,亦能夠抑制產生不適感。
保護層40由於直接按壓在生物體12上,因此期待具有耐磨耗性。因此,保護層40在使用符合ASTM D2240之A型硬度計之硬度試驗中的測定值為50以上且100以下為較佳。另外,藉由其他規格的硬度計及其他測定方法測定之硬度亦可以為表示與上述試驗方法中的硬度相同的硬度者。藉由將保護層40設為上述範圍的硬度,能夠具有用作聽診器時適當的耐摩耗性。
關於保護層40,若其剛性高,則會導致限制壓電體層32的伸縮,並使壓電薄膜30的振動變小。因此,具有上述材料及硬度之保護層40的厚度根據對壓電薄膜30要求的性能、操作性及機械強度等,適當設定即可。具體而言,500μm左右即可。
保護層40的生物體12接觸之表面被粗面化為較佳。保護層40由於直接按壓在生物體12上,因此期待容易從生物體12的皮膚剝離。關於粗面化處理的方法,並無特別限定,可以利用機械粗面化處理、電化學粗面化處理、化學粗面化處理等各種公知的方法。作為保護層40的與生物體12接觸之表面的粗面化的粗糙度,算術平均粗糙度Ra為0.1μm以上且100μm以下為較佳,0.1μm以上且10μm以下為進一步較佳。藉由將保護層40設為上述範圍的粗糙度,能夠容易從生物體12的皮膚剝離。
另外,保護層40可以為以越是與生物體12接觸之一側,聲阻抗變得越低的方式傾斜聲阻抗之層。又,保護層40亦可以由以越是與生物體12接觸之一側的層,聲阻抗變得越低的方式積層之複數個層構成。例如,如圖10所示,保護層40由4個層構成時,聲阻抗按照保護層41、42、43、44的順序變低即可。此時,複數個層的材料可以不同,使用由上述材料中的至少1中構成之材料即可。藉由將保護層40設為該種結構,能夠使相鄰之物質之間的聲阻抗之差變得更小,並能夠以更高的SN比收集聲音。
又,保護層40的生物體12接觸之表面由矽酮樹脂構成,該矽酮樹脂可以為將矽氧烷骨架作為主鏈骨架,作為疏水性側鏈具有甲基、乙烯基·甲基及苯基·甲基中的至少1個之樹脂。生物體12的表面有時會因汗等而潮濕。保護層40由於直接按壓在生物體12上,因此期待其為至少與生物體12接觸之表面為不會因水分而發生改質之材料。因此,例如,如圖11所示,保護層40可以由完成了聲阻抗的匹配之保護層46和與生物體12接觸之表面且由疏水性材料構成之保護層47構成。藉由與生物體12接觸之表面為疏水性,在將保護層40按壓在潮濕的生物體12上時,亦能夠抑制保護層40及壓電薄膜30發生改質。
接著,參考圖12,對本例示性實施形態之聽診器10的功能進行說明。如圖12所示,聽診器10具備壓電薄膜30、心電電極50、輸出端子80、輸入部82、顯示部84及充電端子86。又,聽診器10具備輸出部60、處理部90、通訊部92、電力單元94及電池96。輸出部60、處理部90、通訊部92、電力單元94及電池96可以容納於支撐座20所具有的空間亦即容納部29(參考圖4),亦可以位於支撐座20的外部。
壓電薄膜30檢測藉由自生物體12發出之生物體聲音產生之振動,並根據振動,將振動訊號S1輸出至輸出部60。具體而言,藉由自生物體12發出之生物體聲音而在生物體12的表面產生振動時,若使壓電薄膜30接觸生物體12,則壓電薄膜30亦會隨著該振動而振動。壓電薄膜30檢測振動作為產生於第1電極34及第2電極36之間的電壓,將所檢測的電壓作為振動訊號S1輸出至輸出部60。
輸入部82接收後述之從輸出部60輸出的聲音訊號S2的位準的調整輸入,並將所表示接收之調整輸入的資訊之調整輸入訊號S4輸出至輸出部60。
輸出部60根據振動訊號S1,將聲音訊號S2輸出至處理部90。又,輸出部60根據振動訊號S1的位準變化及調整輸入訊號S4,調整聲音訊號S2的位準,並作為調整訊號S3輸出至輸出端子80。輸出端子80將調整訊號S3輸出至外部。
心電電極50檢測生物體12的心電。具體而言,藉由使心電電極50接觸生物體12的心臟附近,檢測生物體12的體表電位,並作為心電訊號S5輸出至處理部90。
處理部90對基於聲音訊號S2及心電訊號S5之資料實施規定的處理,並將結束處理的資料輸出至通訊部92。處理部90具備放大電路及濾波電路等,可以放大聲音訊號S2及心電訊號S5,或提取特定的頻率。又,基於聲音訊號S2及心電訊號S5之資料可以作為類比資料輸出,亦可以作為數位資料輸出。處理部90例如可以由包括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處理單元)60、ROM(Read Only Memory:唯讀記憶體)、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隨機存取記憶體)等之微電腦構成。
通訊部92具備有線或無線的通訊手段,並向外部裝置發送生物體聲音及心電的資料。通訊手段例如可以為Bluetooth(註冊商標)、紅外線通訊等,外部裝置例如可以為個人電腦、智慧型手機等。
電力單元94將從充電端子86供應的電力充進電池96中。又,電力單元94將充進電池96的電力供應至輸出部60、顯示部84、處理部90及通訊部92。
又,處理部90經由電力單元94獲取顯示電池96的電池殘量等之資訊,可以根據所獲取的資訊,進行使顯示部84的LED燈點燈、滅燈及點滅等控制。此時,使用者能夠根據LED燈的發光狀態掌握電池96的電池餘量。同樣地,能夠正常獲取聲音訊號S2及心電訊號S5時,亦可以控制顯示部84等。此時,使用者能夠根據顯示部84的顯示態樣掌握聲音訊號S2及心電訊號S5的獲取狀態。
接著,參考圖13,對輸出部60的功能進行說明。如圖13所示,輸出部60具備緩衝器61、濾波電路62、放大器63及65、ALC(Automatic Level Control:自動位準控制)電路64。
藉由壓電薄膜30檢測的振動訊號S1經由緩衝器61輸入至濾波電路62,在濾波電路62中去除雜訊之後,用放大器63放大,並作為聲音訊號S2輸出至處理部90及ALC電路64。濾波電路62例如為低通濾波器。
使聽診器10接觸生物體12之後,聽診後從生物體12移開聽診器10時,存在壓電薄膜30大幅振動且在振動訊號S1中混入陡峭的雜訊(尖峰雜訊)之情況。若將尖峰雜訊直接作為聲音訊號S2,從輸出端子80輸出,則會導致從與輸出端子80連接的耳機聽取的聲音變成刺耳的聲音。因此,期待藉由ALC電路64減少尖峰雜訊。
來自輸入部82的調整輸入訊號S4及聲音訊號S2輸入至ALC電路64。ALC電路64例如可以構成為包括用於從聲音訊號S2檢測尖峰雜訊的肖特基二極體、用於使聲音訊號S2平滑的電容器、檢測出尖峰雜訊時被驅動的MOSFET(Metal-Oxide-Semiconduct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電晶體)等。ALC電路64藉由該等元件,減少尖峰雜訊,並且根據調整輸入訊號S4調整聲音訊號S2的位準。
藉由ALC電路64減少尖峰雜訊且位準被調整之聲音訊號S2藉由放大器65被放大,並作為調整訊號S3輸出至輸出端子80。
如以上說明,根據本例示性實施形態之聽診器10,壓電薄膜30以從開口部22露出的表面彎曲成凸狀之狀態被支撐於支撐座20,在壓電薄膜30的與生物體12接觸之一側的表面設置有具有生物體12的聲阻抗與壓電薄膜30的聲阻抗之間的聲阻抗之保護層40。因此,能夠以高SN比檢測生物體聲音。
又,根據本例示性實施形態之聽診器10,輸出端子80配置於穿過3個心電電極50中1個規定的心電電極的中心及壓電薄膜30的中心之軸上。因此,能夠提高使用者的操作性。
又,根據本例示性實施形態之聽診器10,彈性構件52係與第1接觸面24所成之角為鈍角且在劃分第2接觸面54之邊中與第1連接邊27相同長度的第2連接邊57上連接有各個第1連接邊27之具有彈性之構件。因此,抑制聽診器10本身的大小變大的同時能夠使心電電極50具有規定的面積,且能夠將3個心電電極50充分隔開配置。亦即,能夠提高使用者的操作性的同時以高SN比檢測心電。
[第2例示性實施形態] 接著,參考圖14及圖15,對本例示性實施形態之聽診器10的結構進行說明。另外,在圖14及圖15中,關於與第1例示性實施形態中說明之元件相同的元件標註相同符號,並省略詳細說明。
如第1例示性實施形態之聽診器10,若壓電薄膜30以彎曲成凸狀之狀態被支撐於支撐座20,則在將聽診器10按壓在生物體12上時,有時會成為接近壓電薄膜30的外周之部分從生物體12的表面浮起之狀態。例如,在遠程醫療等中,在不具備專業技術之患者使用聽診器10的情況下等,有可能發生未能將聽診器10垂直按壓在生物體12上,或未能將聽診器10以足夠的壓力按壓在生物體12上的情況。在壓電薄膜30浮起的狀態下,壓電薄膜30容易將環境音及人聲等來自外部的聲音(以下,稱為外部聲音)檢測為雜訊,SN比會降低。
因此,如圖14所示,除了第1例示性實施形態之聽診器10的結構以外,本例示性實施形態之聽診器10進一步具備圍住壓電薄膜30的從開口部22露出的部分的外周且阻斷傳遞至壓電薄膜30之外部聲音之隔音構件70。又,隔音構件70的前端相對於壓電薄膜30的彎曲成凸狀之表面突出。隔音構件70的突出高度為1mm以上為較佳。
隔音構件70具有在將聽診器10垂直按壓在生物體12上時,能夠壓縮變形成使從開口部22露出的壓電薄膜30的表面整體可與生物體12接觸之程度的彈性。隔音構件70例如為玻璃棉之類的纖維系材料及胺甲酸乙酯泡沫之類的發泡材料等外部聲音的吸收效果高者為較佳。
圖15示出將本例示性實施形態之聽診器10按壓在生物體12上時的狀態。若將聽診器10按壓在生物體12上,則隔音構件70根據按壓之壓力被壓縮。例如,如圖15所示,將聽診器10斜向按壓在生物體12上時,在按壓力大的部位,隔音構件70的壓縮程度大,而在按壓力小的部位,隔音構件70的壓縮程度則小。藉由設為該種結構,即使在未將聽診器10垂直按壓在生物體12上或未將聽診器10以足夠的壓力按壓在生物體12上的情況下,亦能夠抑制壓電薄膜30檢測外部聲音的情況。
如以上說明,根據本例示性實施形態之聽診器10,進一步具備圍住壓電薄膜30的從開口部22露出的部分的外周且阻斷傳遞至壓電薄膜30之外部聲音之隔音構件70。因此,將聽診器10按壓在生物體12上時,能夠使壓電薄膜30被隔音構件70圍住,能夠抑制壓電薄膜30將外部聲音檢測為雜訊的情況,並能夠以高SN比檢測生物體聲音。
另外,關於上述各例示性實施形態之聽診器10,被測物並不限於生物體12,被測物亦可以為機械及配管等。亦即,藉由檢測自機械及配管等發出之聲音作為自被測物發出之聲音,亦能夠用於機械及配管的異常檢測等。
另外,關於2019年7月26日申請之日本專利申請2019-138274的發明,將其整體藉由參考編入本說明書中。又,本說明書中記載之所有文獻、專利申請及技術規格與藉由參閱併入各個文獻、專利申請及技術規格之情況被具體且各個記入之情況相同程度地,藉由參考編入本說明書中。
10:聽診器 12:生物體 14:耳機 20:支撐座 22:開口部 24:第1接觸面 25:側面 26:背面 27、27M、27P、27R:第1連接邊 28:頸部 29:容納部 30:壓電薄膜 32:壓電體層 32A:第1主表面 32B:第2主表面 33:壓電體粒子 34:第1電極 36:第2電極 38A:緩衝材料 38B:填充氣體 40、41、42、43、44、46、47:保護層 50:心電電極 50M:負電極 50P:正電極 50R:參考電極 52、52M、52P、52R:彈性構件 54、54M、54P、54R:第2接觸面 57、57M、57P、57R:第2連接邊 58:三角形 60:輸出部 61:緩衝器 62:濾波電路 63、65:放大器 64:ALC電路 70:隔音構件 80:輸出端子 82:輸入部 84:顯示部 86:充電端子 90:處理部 92:通訊部 94:電力單元 96:電池 S1:振動訊號 S2:聲音訊號 S3:調整訊號 S4:調整輸入訊號 S5:心電訊號 θ:角
圖1係表示第1例示性實施形態之聽診器的背面側之立體圖。 圖2係表示第1例示性實施形態之聽診器的接觸面側之立體圖。 圖3係表示第1例示性實施形態之聽診器的接觸面之圖。 圖4係圖3的A-A剖面圖。 圖5係將第1例示性實施形態之聽診器按壓在生物體上時的圖3的A-A剖面圖。 圖6係填充有支撐壓電薄膜的氣體之聽診器的圖。 圖7係表示壓電薄膜及保護層的結構之概略圖。 圖8係用於說明壓電體層的極化作用之圖。 圖9係改變保護層的聲阻抗來測定SN比之曲線圖。 圖10係表示由複數個層構成之保護層的結構之概略圖。 圖11係表示表面由疏水性材料構成之保護層的結構之概略圖。 圖12係表示第1例示性實施形態之聽診器的結構之框圖。 圖13係表示第1例示性實施形態之輸出部的結構之框圖。 圖14係有關第2例示性實施形態之聽診器之圖3的A-A剖面圖。 圖15係將第2例示性實施形態之聽診器按壓在生物體上時的圖3的A-A剖面圖。
10:聽診器
20:支撐座
22:開口部
24:第1接觸面
26:背面
27、27M、27P、27R:第1連接邊
30:壓電薄膜
50:心電電極
50M:負電極
50P:正電極
50R:參考電極
52、52M、52P、52R:彈性構件
54、54M、54P、54R:第2接觸面
57、57M、57P、57R:第2連接邊
58:三角形
80:輸出端子

Claims (10)

  1. 一種聽診器,其係具備: 支撐座,其係具有與被測物接觸之第1接觸面,劃分前述第1接觸面之邊中的至少一部分的3個第1連接邊分別為內藏前述第1接觸面之三角形的各邊中的至少一部分; 具有彈性之3個彈性構件,其係分別具有與前述第1接觸面所成之角為鈍角且與前述被測物接觸之第2接觸面,在劃分前述第2接觸面之邊中與前述第1連接邊相同長度的第2連接邊上與各前述第1連接邊連接;及 3個心電電極,其係分別配置於前述第2接觸面,並檢測前述被測物的心電。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聽診器,其中 前述支撐座在前述第1接觸面具有開口部, 前述聽診器進一步具備:檢測部,其係以表面的一部分從前述開口部露出之狀態被支撐於前述支撐座且檢測藉由自前述被測物發出之聲音產生之振動。
  3. 如請求項1或請求項2所述之聽診器,其中 各前述第2接觸面的面積為100mm2 以上。
  4. 如請求項1或請求項2所述之聽診器,其中 前述彈性構件的厚度為0.5mm以上且50mm以下。
  5. 如請求項1或請求項2所述之聽診器,其中 前述彈性構件的楊氏模數為0.2MPa以上且50MPa以下。
  6. 如請求項1或請求項2所述之聽診器,其中 前述彈性構件構成為包括彈性體材料、矽酮樹脂、矽酮橡膠、胺甲酸乙酯橡膠、天然橡膠、苯乙烯丁二烯橡膠、氯丁二烯橡膠、丙烯腈橡膠、丁基橡膠、乙烯丙烯橡膠、氟橡膠及氯磺化聚乙烯橡膠中的任一種。
  7. 如請求項1或請求項2所述之聽診器,其中 前述支撐座由比前述彈性構件更硬的構件構成。
  8. 如請求項1或請求項2所述之聽診器,其中 前述彈性構件為前端朝向遠離前述第2連接邊之方向變細的形狀。
  9. 如請求項1或請求項2所述之聽診器,其係構成為藉由施加將前述第1接觸面按壓在前述被測物之按壓力,前述第1接觸面和各前述第2接觸面在同一面內延伸。
  10. 如請求項1或請求項2所述之聽診器,其中 前述3個心電電極分別為正電極、負電極及測定基準位準之參考電極。
TW109124368A 2019-07-26 2020-07-20 聽診器 TW20211040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38274 2019-07-26
JP2019-138274 2019-07-2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10402A true TW202110402A (zh) 2021-03-16

Family

ID=742291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24368A TW202110402A (zh) 2019-07-26 2020-07-20 聽診器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142604A1 (zh)
EP (1) EP4005489A4 (zh)
JP (1) JPWO2021020201A1 (zh)
CN (1) CN114206220A (zh)
TW (1) TW202110402A (zh)
WO (1) WO202102020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53592A1 (ja) * 2021-09-29 2023-04-06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生体情報取得デバイス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299294A (ja) * 1995-05-09 1996-11-19 Nippon Sogo Igaku Kenkyusho:Kk 人体接着用電極体
EP0836419B1 (de) * 1995-07-06 2000-01-26 CADItec AG Elektronisches stethoskop
JP2004305686A (ja) * 2003-04-09 2004-11-04 Kita Kyushu Biophysics Kenkyusho:Kk 心電計用電極及び装着方法
CN2621603Y (zh) * 2003-05-08 2004-06-30 张伟 可视心电监测听诊器
JP2005027992A (ja) * 2003-07-10 2005-02-03 Nippon Sogo Igaku Kenkyusho:Kk 身体装着用心電図記録装置
JP2006136405A (ja) * 2004-11-10 2006-06-01 Harada Denshi Kogyo Kk 装着型無線伝送式心電計
US8185199B2 (en) * 2005-02-10 2012-05-22 Zoll Medical Corporation Monitoring physiological signals during exter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
CN1846626A (zh) * 2005-04-05 2006-10-18 合世生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能避免听诊时杂音干扰的接触式电子听诊器
CN201139576Y (zh) * 2007-12-11 2008-10-29 西安蓝港数字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心电听诊器
JP2010259679A (ja) * 2009-05-09 2010-11-18 Rie:Kk 心電波形計測センサ
JP2012055354A (ja) 2010-09-06 2012-03-22 Univ Of Tsukuba 診断装置
JP5759208B2 (ja) * 2011-03-03 2015-08-05 フクダ電子株式会社 生体電極
JP2014233688A (ja) 2013-06-04 2014-12-15 東洋紡株式会社 エレクトレットフィルター
US10117635B2 (en) * 2014-06-05 2018-11-06 Guangren CHEN Electronic acoustic stethoscope with ECG
JP6520470B2 (ja) 2015-06-29 2019-05-29 富士通株式会社 フィルム型圧力センサ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363158B2 (ja) * 2016-03-18 2018-09-05 Ami株式会社 聴診器
JP6915367B2 (ja) 2017-04-28 2021-08-04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発電デバイス
JP6557372B1 (ja) 2018-02-15 2019-08-0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消音器ユニット
CN209032351U (zh) * 2018-02-26 2019-06-28 河南善仁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心电心音传感器一体式敷贴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06220A (zh) 2022-03-18
WO2021020201A1 (ja) 2021-02-04
JPWO2021020201A1 (zh) 2021-02-04
EP4005489A1 (en) 2022-06-01
EP4005489A4 (en) 2022-08-17
US20220142604A1 (en) 2022-05-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10244379A1 (en) Stethoscope and electronic auscultation apparatus
KR101327603B1 (ko) 가중 생체 음향 센서 및 이를 사용하는 방법
CN101321497B (zh) 悬臂式生物声学传感器及其使用方法
US20220142602A1 (en) Stethoscope
US20070049837A1 (en) Acoustic sensor
TW201347728A (zh) 生理訊號感測結構及包括所述生理訊號感測結構的聽診器及其製造方法
US20220142604A1 (en) Stethoscope
US20220142603A1 (en) Stethoscope
EP3809956B1 (en) Disposable health and vital signs monitoring patch
JP6675897B2 (ja) 電子聴診器
EP4154820A1 (en) Stethoscope
JP3187112U (ja) 生体モニター装置
JP2023150319A (ja) 電子聴診器
US20230412970A1 (en) Impedance-matched acoustic transducer
CN116849696A (zh) 一种呼吸音监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