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105833A - 顯示裝置 - Google Patents

顯示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105833A
TW202105833A TW109112427A TW109112427A TW202105833A TW 202105833 A TW202105833 A TW 202105833A TW 109112427 A TW109112427 A TW 109112427A TW 109112427 A TW109112427 A TW 109112427A TW 202105833 A TW202105833 A TW 202105833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antenna
antenna element
display device
power suppl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124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黒崎壽文
文寅烈
森本祥平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日寫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日寫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日寫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058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05833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01Q1/24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44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using equipment having another main function to serve additionally as an antenna, e.g. means for giving an antenna an aesthetic aspec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3/00Waveguide horns or mouths; Slot antennas; Leaky-waveguide antennas; Equivalent structures causing radiation alo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of a guided wave
    • H01Q13/08Radiating ends of two-conductor microwave transmission lines, e.g. of coaxial lines, of microstrip lin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3/00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 H01Q3/26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varying the relative phase or relative amplitude of energis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varying the distribution of energy across a radiating aperture

Landscapes

  • Details Of Aerials (AREA)
  • Waveguide Aerials (AREA)
  • Support Of Aerials (AREA)
  • Variable-Direction Aerials And Aerial Array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旨在於顯示裝置中,對天線賦予配置空間。顯示裝置1包含:顯示器5、觸控感測器7、基板3、天線構造31及周邊電路39。顯示器5具有第1面5a及第2面5b。觸控感測器7配置於顯示器5的第1面5a側。基板3配置於顯示器5的第2面5b側。天線構造31具有:天線元件33,於疊層方向上,配置於顯示器5的第1面5a側;接地電極35,係從天線元件33往顯示器5側分離而對向配置;及供電線路37,配置於顯示器5的第2面5b側。周邊電路39連接於供電線路37。

Description

顯示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顯示裝置,特別係具有天線及觸控感測器的顯示裝置。
觸控面板被用作為智慧手機、手機、平板終端等設備的輸入部。又,此等設備具有無線通訊(例如,WiFi、GPS、Bluetooth(註冊商標;藍牙)、3G、LTE(Long Term Evolution;長期演進技術)等)的發送接收用天線(例如,參考專利文獻1)。
於目前推行實用化的5G系統中,5G用的天線(驅動頻率:28GHz)要求需具有波束成形(波束控制)性能。作為5G用的天線的一種,有將複數個(1×4、2×4或8×8等)貼片天線排列而成的貼片陣列天線。貼片天線的電極材料係Cu或Ag等金屬或其合金、含有樹脂的金屬油墨(Ag膠體)等。貼片天線的1邊的尺寸,例如,為λ/2=5mm(28GHz)左右。
於可將貼片天線與RFIC(radio frequency integrated circuit;射頻積體電路)等周邊電路配置於相同平面上的情形時,貼片天線係採用2層構造。 於無法將貼片天線與周邊電路放置於相同平面上的情形、或欲增加頻寬寛度的情形時,則採用非接觸供電(Aperture coupled feed;隙孔耦合饋入)構造,藉由電容性耦合使貼片天線與供電線路連接。又,亦可為非接觸供電(Proximity coupled Feed;鄰近耦合饋入)構造。此等情形時,5G用天線成為3層的多層構造。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5-79399號公報
[發明欲解決之課題]
將複數個貼片天線配置於基板(主機板)上的空間不足,係5G天線的問題。此係由於目前行動終端機的小型化・薄型化・高性能化・天線的多搭載化日益進展所致。 又,天線因受到周圍的構造物(特別是金屬構造物)的影響而使得特性劣化,故為了消除如此的影響,希望於周邊沒有金屬構造物。因此,於將天線設於主機板上的情形時,必須於基板上的天線周邊設置金屬開口部。
本發明的課題在於,於顯示裝置中,找出適用於天線的配置空間。 [解決課題之方法]
以下,說明複數之態樣以作為解決問題之方法。此等態樣可依所需任意組合。
依本發明之一觀點的顯示裝置,包含:顯示器、觸控感測器、基板、天線構造及周邊電路。 顯示器具有第1面和第2面。 觸控感測器配置於顯示器的第1面側。 基板係配置於顯示器的第2面側。 天線構造具有:天線元件,於疊層方向上配置於顯示器的第1面側;接地電極,從天線元件往顯示器側分離而對向配置;及供電線路,配置於顯示器的第2面側。 周邊電路連接於供電線路。
於此裝置中,可得到以下的效果。 第1,於配置場所受限的顯示裝置中,對天線元件賦予配置空間。 第2,因天線元件於疊層方向上係配置顯示器的第1面側,故天線元件不易受到金屬構造物的影響,可得到良好的天線特性。 第3,藉由使用非接觸供電,針對天線構造和RFIC等周邊電路的連接,可於抑制組件增加或因安裝所伴隨的成本之同時,成為連接部分不會產生劣化・耗損的強固設計。又,可抑制因同軸電連接器或同軸電纜的電力損失所造成的效率下降。
天線元件,亦可設於觸控感測器之與顯示器為相反之側。 於此裝置中,天線元件不易受到金屬構造物的影響,可得到良好的天線特性。
顯示裝置亦可更包含配置於天線元件與接地電極之間的空氣層。 於此裝置中,可以簡單的構造,實現利用電磁耦合的供電。
顯示裝置亦可更包含配置於天線元件與接地電極之間的介電體層。 於此裝置中,因藉由介電體層使天線元件與接地電極間的距離固定,故可實現所期望的天線特性(共振頻率、Return Loss(回波損耗)、放射效率等)。
供電線路與周邊電路,亦可設於對基板而言為與顯示器相反之側的面。
供電線路與周邊電路,亦可設於對顯示器而言為與觸控感測器相反之側的面。 [發明效果]
藉由本發明的顯示裝置,可賦予天線用的配置空間。
1.第1實施形態 (1)基本構成 使用圖1及圖2,說明顯示裝置1(顯示裝置的一例)。 圖1係第1實施形態的顯示裝置的示意俯視圖。圖2係第1實施形態的顯示裝置的示意剖面圖。 如圖2所示,顯示裝置1具有:基板3、顯示器5、觸控感測器7及蓋構件9。此等構件依上述順序從圖2下側往上側疊層。
(2)基板 基板3(基板的一例)係形成為平板狀的主機板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刷電路板)。基板3具有:圖2上側的第1面3a及圖2下側的第2面3b。基板3係配置於顯示器5之與觸控感測器7為相反之側。
(3)顯示器 顯示器5(顯示器的一例)為例如液晶顯示器、有機EL顯示器。顯示器5對操作者顯示各種資訊。 顯示器5具有:圖2上側的第1面5a及圖2下側的第2面5b。顯示器5係從基板3往圖上方分離而配置。亦即,基板3係配置於顯示器5的第2面5b側。
(4)觸控感測器 觸控感測器7(觸控感測器的一例)疊層於顯示器5。藉由觸控感測器7,使操作者能進行各種輸入操作。觸控感測器7具有:圖2上側的第1面7a及圖2下側的第2面7b。 觸控感測器7隔著第1黏接層6而疊層於顯示器5的第1面5a上。 觸控感測器7係例如靜電電容式。
(5)蓋構件 蓋構件9疊層於觸控感測器7上。蓋構件9係例如蓋玻璃。蓋構件9具有:圖2上側的第1面9a及圖2下側的第2面9b。 蓋構件9隔著第2黏接層8而疊層於觸控感測器7上。 如圖1所示,蓋構件9於俯視觀察下,具有顯示區9c及框緣區9d。顯示區9c係對應於包含顯示器5的顯示部和觸控感測器7的複數電極之操作區。框緣區9d係對應於顯示器5的框緣部和觸控感測器7的框緣部,且位於顯示區9c的周緣部。
(6)貼片陣列天線 顯示裝置1具有例如2個天線構造31(天線構造的一例)。各天線構造31係例如5G用天線。天線構造31係由2個以上的天線元件所成的相位陣列天線。藉此,可實現波束成形性能,亦即可進行指向性及放射方向的控制。又,天線元件的數目不限於2個。
再者,5G用天線所使用的頻段有下述2個。 1)sub6:6GHz以下(特別是日本正在研討3.48~4.2GHz、4.4~4.9GHz) 2)mmWave:25~80GHz(特別是日本正在研討43.5GHz以下) 又,5G用天線的1個元件,一般係以一邊為λ/2為標準的尺寸。 天線構造31採用非接觸供電(aperture coupled feed)構造(後述)。
如圖1所示,天線構造31於俯視觀察下,係配置於與蓋構件9的框緣區9d對應的位置。於此實施形態中,天線構造31通常係對可見光不透明。此係因天線構造31係配置於蓋構件9的框緣區,故無設為對可見光透明之必要性。
(6-1)天線構造 使用圖3,詳細說明天線構造31。圖3係天線構造的基本構造的示意分解圖。 如圖1及圖3所示,天線構造31具有複數之天線元件33(天線元件之一例)。如圖3所示,天線元件33的平面形狀為圓形,但亦可形成為如各種多角形、橢圓形等任意形狀。天線元件33係由導電性糊膏(例如由金屬粒子和黏結劑樹脂所成的糊膏)、銅薄膜等加以製作。 從複數之天線元件33輸出電波。又,對於從複數之天線元件33所放射的電波,適當調整彼此的相位、振幅等。藉此,天線構造31可主動調整電波的放射方向。 天線元件33形成為例如2行3列的矩陣狀,合計為6個。又,天線元件33的個數或配置可適當設定。又,天線元件33不限於2次元的矩陣狀,亦可排成1次元的直列狀。
其次,使用圖2,說明天線元件33的疊層方向位置。天線元件33係配置於顯示器5的第1面5a側(亦即,觸控感測器7側)。具體而言,天線元件33係設於對觸控感測器7而言為與顯示器5相反之側。於此情形時,天線元件33不易受到金屬構造物的影響,可得到良好的天線特性。更具體而言,天線元件33係形成於觸控感測器7的第1面7a(與顯示器5為相反之側的面)。
天線構造31具有接地電極35(接地電極的一例)。接地電極35用作為天線元件33的接地面。 其次,使用圖2,說明接地電極35的疊層方向位置。接地電極35係從天線元件33往顯示器5側分離而對向配置。具體而言,接地電極35形成於基板3的第1面3a(顯示器5側之面),且於天線元件33與接地電極35之間形成空氣層38。空氣層38的疊層方向位置與顯示器5相同。亦即,顯示器5成為於一部分有缺口的狀態,而形成空氣層38。又,空氣層38亦可藉由例如相較於觸控感測器7或蓋構件9使顯示器5的任一邊變短藉以縮小面積而形成。 又,如圖3所示,於接地電極35形成開口部35a。
天線構造31具有供電線路37(供電線路的一例)。供電線路37配置於顯示器5的第2面5b側(亦即,與觸控感測器7為相反之側)。亦即,供電線路37形成於與接地電極35不同之疊層方向位置。具體而言,供電線路37形成於基板3的第2面3b(與顯示器5為相反之側的面)。 供電線路37為例如微帶傳輸線路,對天線元件33供給射頻信號RF。如圖3所示,供電線路37通過接地電極35的開口部35a藉由電容性耦合與天線元件33連接。
顯示裝置1具有周邊電路39(周邊電路的一例)。周邊電路39連接於供電線路37。具體而言,供電線路37與周邊電路39設於相同平面,亦即基板3的第2面3b。
(6-2)實施形態的效果 第1,於配置場所受限的顯示裝置1中,可對天線構造31賦予配置空間。 第2,因天線元件33對於顯示器5而言係配置於觸控感測器7側,故天線元件33不易受到金屬構造物的影響,可得到良好的天線特性。 第3,藉由使用非接觸供電,針對天線元件33與RFIC等的周邊電路39的連接,可於抑制因組件增加或安裝所伴隨的成本之同時,成為連接部分不會產生劣化・耗損的強固設計。又,可抑制因同軸電連接器或同軸電纜的電力損失所造成的效率下降。 作為追加的效果,天線元件33可與觸控感測器7的電極或配線同時製造。因此,可降低價格。
2.第2實施形態 於第1實施形態中,天線元件33係形成於觸控感測器7的第1面7a,但天線元件33只要形成於對觸控感測器7而言為與顯示器5相反之側即可,若為該範圍則天線元件33亦可設於與第1實施形態不同的位置。此係因若滿足上述條件,則可獲得天線元件33不易受到金屬構造物的影響之效果。
使用圖4,說明如此之實施例以作為第2實施形態。圖4係第2實施形態的顯示裝置的示意剖面圖。 此實施形態的基本構造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 其相異點為:天線元件33A係形成於蓋構件9。具體而言,天線元件33A係設於蓋構件9的第2面9b。 藉由此實施形態,亦可得到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的效果。
3.第3實施形態 於第1實施形態及第2實施形態中,天線元件33係配置於對觸控感測器7而言為與顯示器5相反之側,但只要將貼片陣列天線相較於顯示器5更形成於觸控感測器7側,則天線元件33亦可設置於與第1實施形態及第2實施形態不同之位置。此係因若為此範圍,則可獲得例如對天線元件33賦予配置空間、或天線元件33不易受到金屬構造物的影響之效果。 使用圖5,說明如此之實施例以作為第3實施形態。圖5係第3實施形態的顯示裝置的示意剖面圖。
於此實施形態中,基本構造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 其相異點為:天線元件33B係形成於觸控感測器7的第2面7b(顯示器5側的面)。 藉由此實施形態,亦可得到與第1實施形態及第2實施形態相同的效果。
4.第4實施形態 於第1~第3實施形態中,於天線元件33與接地電極35之間,於與顯示器5相當的部分設置空氣層38,但因只要能得到適當的相對介電常數即可,故此處亦可使用空氣層以外的構成。 使用圖6,說明如此之實施例以作為第4實施形態。圖6係第4實施形態的顯示裝置的示意剖面圖。
顯示裝置1更包含配置於天線元件33與接地電極35之間的介電體層40。介電體層40的疊層方向位置與顯示器5相同。亦即,顯示器5成為於一部分有缺口的狀態,並將介電體層40填充至該部分。又,介電體層40所填充的空間,亦可藉由相較於觸控感測器7或蓋構件9使顯示器5的任一邊變短藉以縮小面積而形成。 介電體層40係塑膠薄膜或OCA(Optical Clear Adhesive,固態透明光學膠)等。於以薄膜等填充的情形時,因天線元件33與接地電極35之間的距離為固定,故可實現所期望的天線特性(共振頻率、Return Loss、放射效率等)。又,因相對介電常數>1(空氣),故藉由波長縮短效果可縮小天線元件33的尺寸。 介電體層40的相對介電常數一般為超過1.0且為2.5以下,宜為1.5以上2.5以下。若低介電常數層的相對介電常數位於此範圍,則可使天線元件33與供電線路37的電性耦合程度更為縮小。 又,於第1~第3實施形態亦可設置介電體層。
5.第5實施形態 於第1~第4實施形態中,形成有供電線路37和周邊電路39的基板為主機板,但上述基板亦可非為主機板。 使用圖7,說明如此之實施例以作為第5實施形態。圖7係第5實施形態的顯示裝置的示意剖面圖。 第5實施形態的基本構造與第1~第4實施形態相同。
顯示裝置1具有第1基板41及第2基板43,用以取代基板3。 第1基板41例如由PCB或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可撓性印刷電路板)所構成。於第1基板41,設有供電線路37及周邊電路39。
第2基板43係主機板,例如為PCB。第1基板41與第2基板43係電性連接。 於此實施形態中,於天線元件33與接地電極35之間,配置介電體層40A。介電體層40A與第4實施形態的介電體層40相同。 藉由此實施形態,亦可得到與第1~第4實施形態相同的效果。
6.第6實施形態 於第1~第5實施形態中,供電線路37與周邊電路39係設於基板,但亦可設於其他構件。 使用圖8,說明如此之實施例以作為第6實施形態。圖8係第6實施形態的顯示裝置的示意剖面圖。 第6實施形態的基本構造與第1~第5實施形態相同。 接地電極35係形成於顯示器5的第1面5a。因此,於此實施形態中,並未形成與顯示器5的疊層方向位置對應之空氣層或介電體層。 供電線路37與周邊電路39係設置於顯示器5的第2面5b(與觸控感測器7為相反之側的面)。
如上所述,利用顯示器5的電極,於顯示器5形成接地電極35與供電線路37。具體而言,於顯示器5的第1面5a形成接地電極35,於顯示器5的第2面5b形成供電線路37及周邊電路39。 供電線路37連接於周邊電路39。又,周邊電路39與基板3A係電性連接。 又,周邊電路亦可形成於與顯示器連接之FPC上。 藉由此實施形態,亦可得到與第1~第5實施形態相同的效果。
7.第7實施形態 說明針對天線的種類・形狀・配置的變形例。 使用圖9,說明如此之實施例以作為第7實施形態。圖9係第7實施形態的顯示裝置中之天線的位置的示意俯視圖。又,以下說明可應用於第1~第6實施形態,再者亦可應用於其他實施形態。 圖9中,天線元件33A係於俯視觀察下重疊於蓋構件9的框緣區9d而配置。於天線元件33A的尺寸L與W(將與供電線路平行的成分定義為L,將與供電線路垂直的成分定義為W)中,因L係決定共振頻率的重要尺寸,故調整幅度小。但是,針對W,可設為W<L。
於此實施形態中,供電線路37係對於蓋構件9的框緣區9d延伸的方向成水平地配置,並連接於天線元件33A。因此,可使天線元件33A的W縮小,進而例如即使於蓋構件9的框緣區9d的寛度狹窄的情形時,亦可設計效率良好的天線。 作為其他效果,藉由如上所述設定供電線路37的方向,例如可使蓋構件9的框緣區9d變窄。
8.第8實施形態 於第7實施形態中,天線元件33A係貼片天線單體,但亦可係貼片陣列天線。 使用圖10,說明如此之實施例以作為第8實施形態。圖10係的第8實施形態之顯示裝置中之天線元件的位置之示意俯視圖。 於此實施形態中,複數之供電線路37亦係對於蓋構件9的框緣區9d的延伸方向成水平地配置,且各自連接於複數之天線元件33B。因此,天線元件33B可使W縮小,進而即使於蓋構件9的框緣區9d的寛度狹窄的情形時,亦可設計效率良好的天線。
9.第9實施形態 使用圖11,說明貼片陣列天線之其他實施例以作為第9實施形態。 圖11係第9實施形態之顯示裝置中之天線的位置的示意俯視圖。又,以下說明可應用於第1~第6實施形態,再者亦可應用於其他實施形態。 於此實施形態中,供電線路37係對於蓋構件9的框緣區9d垂直延伸,並連接於天線元件33C。於此情形時,於將天線元件33C形成為陣列狀的情形時可達到高積體化,又,由於天線元件33C間的距離的調整餘量增加,使得陣列化的設計自由度增加。
10.第10實施形態 天線元件33亦可配置於蓋構件9的顯示區9c。此情形時,天線元件33宜由以對可見光透明的導電膜加以製作。例如,天線元件33亦可由ITO(氧化銦・錫)、透明導電性油墨(例如奈米銀線油墨)所形成。
11.他的實施形態 以上,針對本發明的一實施形態加以說明,但本發明不限於上述實施形態,於未超出發明主旨的範圍內可進行各種變更。特別是,本說明書所記載的複數實施形態及變形例可依所需任意組合。 本發明亦可應用於靜電電容式的觸控面板以外,例如可於阻抗膜式的觸控面板中實施。 本發明亦可應用於5G用天線以外,可利用作為3G、4G、WiFi等其他通訊方式的天線。 [產業上的利用可能性]
本發明可廣泛應用於具有天線及觸控感測器的顯示裝置。
1:顯示裝置 3,3A:基板 3a:第1面 3b:第2面 5:顯示器 5a:第1面 5b:第2面 6:第1黏接層 7:觸控感測器 7a:第1面 7b:第2面 8:第2黏接層 9:蓋構件 9a:第1面 9b:第2面 9c:顯示區 9d:框緣區 31:天線構造 33,33A,33B,33C:天線元件 35:接地電極 35a:開口部 37:供電線路 38:空氣層 39:周邊電路 40:介電體層 41,40A:第1基板 43:第2基板
[圖1]第1實施形態的顯示裝置的示意俯視圖。 [圖2]第1實施形態的顯示裝置的示意剖面圖。 [圖3]天線構造的基本構造的示意分解圖。 [圖4]第2實施形態的顯示裝置的示意剖面圖。 [圖5]第3實施形態的顯示裝置的示意剖面圖。 [圖6]第4實施形態的顯示裝置的示意剖面圖。 [圖7]第5實施形態的顯示裝置的示意剖面圖。 [圖8]第6實施形態的顯示裝置的示意剖面圖。 [圖9]第7實施形態的顯示裝置中之天線元件的位置的示意俯視圖。 [圖10]第8實施形態的顯示裝置中之天線元件的位置的示意俯視圖。 [圖11]第9實施形態的顯示裝置中之天線元件的位置的示意俯視圖。
1:顯示裝置
3:基板
3a:第1面
3b:第2面
5:顯示器
5a:第1面
5b:第2面
6:第1黏接層
7:觸控感測器
7a:第1面
7b:第2面
8:第2黏接層
9:蓋構件
9a:第1面
9b:第2面
31:天線構造
33:天線元件
35:接地電極
37:供電線路
38:空氣層
39:周邊電路

Claims (6)

  1. 一種顯示裝置,包含: 顯示器,具有第1面及第2面; 觸控感測器,配置於該顯示器的該第1面側; 基板,配置於該顯示器的該第2面側; 天線構造,具有:天線元件,於疊層方向上配置於該顯示器的該第1面側;接地電極,從該天線元件往該顯示器側分離而對向配置;及供電線路,配置於該顯示器的該第2面側;及 周邊電路,連接於該供電線路。
  2. 如請求項1之顯示裝置,其中, 該天線元件係設於該觸控感測器之與該顯示器相反之側。
  3. 如請求項1或2之顯示裝置,更包含: 空氣層,配置於該天線元件與該接地電極之間。
  4. 如請求項1或2之顯示裝置,更包含: 介電體層,配置於該天線元件與該接地電極之間。
  5. 如請求項1~4中任一項之顯示裝置,其中, 該供電線路與該周邊電路,係設於該基板之與該顯示器相反之側的面。
  6. 如請求項1或2之顯示裝置,其中, 該供電線路與該周邊電路,係設於該顯示器的該第2面側。
TW109112427A 2019-04-17 2020-04-14 顯示裝置 TW20210583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78721 2019-04-17
JP2019078721A JP6902064B2 (ja) 2019-04-17 2019-04-17 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05833A true TW202105833A (zh) 2021-02-01

Family

ID=728377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12427A TW202105833A (zh) 2019-04-17 2020-04-14 顯示裝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902064B2 (zh)
TW (1) TW202105833A (zh)
WO (1) WO2020213403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94277B2 (ja) * 2014-10-24 2018-09-26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アンテナ装置
KR102399741B1 (ko) * 2015-05-22 2022-05-2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모듈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102484740B1 (ko) * 2016-01-21 2023-01-05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안테나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KR102666192B1 (ko) * 2016-07-28 2024-05-1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902064B2 (ja) 2021-07-14
WO2020213403A1 (ja) 2020-10-22
JP2020178217A (ja) 2020-10-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628275B (zh) 具有探针馈电的电介质谐振器天线的电子设备
CN110785893B (zh) 天线模块和通信装置
EP3114728B1 (en) Antenna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the antenna device
US20220247083A1 (en) Antenna structure, antenna array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CN109698406B (zh) 多天线模块以及移动终端
DE202017003830U1 (de) Elektronische Vorrichtung mit Millimeterwellenantennen auf gedruckten Schaltungen
KR102263283B1 (ko) 안테나 병설 터치패널
US10367570B2 (en) Electronic devices having printed circuits for antennas
US11682828B2 (en) Integrated millimeter wave antenna modules
CN217114774U (zh) 天线元件、包含其的天线装置和显示装置
KR102549921B1 (ko) 칩 안테나 모듈
WO2021251169A1 (ja) ディスプレイモジュール
WO2022143777A1 (zh) 贴片天线及电子设备
US20230063968A1 (en) Transparent antenna, antenna array, and display module
CN113889764A (zh) 电介质谐振器天线模块
CN215869800U (zh) 天线装置和包括该天线装置的显示装置
CN216958485U (zh) 天线阵列、天线装置和显示装置
WO2022045084A1 (ja) 透明アンテナ及びディスプレイモジュール
WO2020213403A1 (ja) 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CN116014434A (zh)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CN112736434B (zh) 天线结构体、包括该天线结构体的天线阵列及显示装置
US20140227969A1 (en) Indium tin oxide loop antenna for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CN114498053A (zh) 毫米波超材料混合透明天线及使用其的显示单元
CN113540788B (zh) 一种电子设备
JP2023535899A (ja) アンテナ素子及びそれを含むディスプレ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