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105704A - 攝像裝置及電子機器 - Google Patents

攝像裝置及電子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105704A
TW202105704A TW109121768A TW109121768A TW202105704A TW 202105704 A TW202105704 A TW 202105704A TW 109121768 A TW109121768 A TW 109121768A TW 109121768 A TW109121768 A TW 109121768A TW 202105704 A TW202105704 A TW 202105704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transistor
layer
wiring
insulating lay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217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根来雄介
米田誠一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半導體能源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半導體能源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半導體能源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057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05704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 H01L27/144Devices controlled by radiation
    • H01L27/146Imager structures
    • H01L27/14601Structural or fun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H01L27/14636Interconnect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 H01L27/144Devices controlled by radiation
    • H01L27/146Imager structures
    • H01L27/14601Structural or fun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H01L27/14603Special geometry or disposition of pixel-elements, address-lines or gate-electrodes
    • H01L27/14605Structural or functional details relating to the position of the pixel elements, e.g. smaller pixel elements in the center of the imager compared to pixel elements at the peripher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 H01L27/144Devices controlled by radiation
    • H01L27/146Imager structures
    • H01L27/14601Structural or fun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H01L27/14603Special geometry or disposition of pixel-elements, address-lines or gate-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7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olid 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or of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of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77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olid state components or integrated circui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1/78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olid state components or integrated circui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with subsequent division of the substrate into plural individual devices
    • H01L21/8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olid state components or integrated circui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with subsequent division of the substrate into plural individual devices to produce devices, e.g. integrated circuits, each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components
    • H01L21/82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olid state components or integrated circui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with subsequent division of the substrate into plural individual devices to produce devices, e.g. integrated circuits, each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components the substrate being a semiconductor, using silicon technology
    • H01L21/8232Field-effect technology
    • H01L21/8234MIS technology, i.e. integration processes of 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of the conductor-insulator-semiconductor typ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0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01L27/0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a semiconductor body
    • H01L27/06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a semiconductor body including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components in a non-repetitive configura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0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01L27/0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a semiconductor body
    • H01L27/08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a semiconductor body including only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of a single kind
    • H01L27/085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a semiconductor body including only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of a single kind including field-effect components only
    • H01L27/088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a semiconductor body including only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of a single kind including field-effect components only the components being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with insulated gat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 H01L27/144Devices controlled by radiation
    • H01L27/146Imager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 H01L27/144Devices controlled by radiation
    • H01L27/146Imager structures
    • H01L27/14601Structural or fun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H01L27/14609Pixel-elements with integrated switching, control, storage or amplification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 H01L27/144Devices controlled by radiation
    • H01L27/146Imager structures
    • H01L27/14601Structural or fun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H01L27/14609Pixel-elements with integrated switching, control, storage or amplification elements
    • H01L27/14612Pixel-elements with integrated switching, control, storage or amplification elements involving a transisto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 H01L27/144Devices controlled by radiation
    • H01L27/146Imager structures
    • H01L27/14601Structural or fun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H01L27/14618Contain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 H01L27/144Devices controlled by radiation
    • H01L27/146Imager structures
    • H01L27/14601Structural or fun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H01L27/1462Coatings
    • H01L27/14621Colour filter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 H01L27/144Devices controlled by radiation
    • H01L27/146Imager structures
    • H01L27/14601Structural or fun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H01L27/1462Coatings
    • H01L27/14623Optical shield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 H01L27/144Devices controlled by radiation
    • H01L27/146Imager structures
    • H01L27/14601Structural or fun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H01L27/14625Optical elements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the device
    • H01L27/14627Microlens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 H01L27/144Devices controlled by radiation
    • H01L27/146Imager structures
    • H01L27/14601Structural or fun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H01L27/1463Pixel isolation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 H01L27/144Devices controlled by radiation
    • H01L27/146Imager structures
    • H01L27/14601Structural or fun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H01L27/14634Assemblies, i.e. Hybrid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 H01L27/144Devices controlled by radiation
    • H01L27/146Imager structures
    • H01L27/14643Photodiode arrays; MOS imag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 H01L27/144Devices controlled by radiation
    • H01L27/146Imager structures
    • H01L27/14683Processes or apparatus peculiar to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these devices or parts thereof
    • H01L27/14687Wafer level process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 H01L27/144Devices controlled by radiation
    • H01L27/146Imager structures
    • H01L27/14683Processes or apparatus peculiar to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these devices or parts thereof
    • H01L27/14689MOS based technolog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6Type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8Type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ontrollable by only the electric current supplied, or only the electric potential applied, to an electrode which does not carry the current to be rectified, amplified or switched
    • H01L29/76Unipolar devices, e.g. 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772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78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with field effect produced by an insulated gate
    • H01L29/786Thin film transistors, i.e. transistors with a channel being at least partly a thin fil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5/00Circuitry of solid-state image sensors [SSIS]; Control thereof
    • H04N25/70SSIS architectures; Circuits associated therewith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BELECTRONIC MEMORY DEVICES
    • H10B12/00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 [DRAM]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Thin Film Transistor (AREA)
  • Metal-Oxide And Bipolar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s (AREA)
  • Solid State Image Pick-Up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種可以以較少製程製造的高功能的攝像裝置。形成在包括Si電晶體的電路上疊層有包括在通道形成區域包含金屬氧化物的電晶體(以下,稱為OS電晶體)的電路的第一疊層體,形成在Si光電二極體上設置有OS電晶體的第二疊層體,將第一疊層體及第二疊層體的設置有OS電晶體的層彼此貼合而得到電路間的電連接。藉由採用上述結構,即使使用層疊多個功能不同的電路等的結構也減少拋光製程、貼合製程,而可以提高良率。

Description

攝像裝置及電子機器
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係關於一種攝像裝置。
注意,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不侷限於上述技術領域。本說明書等所公開的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技術領域係關於一種物體、方法或製造方法。另外,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係關於一種製程(process)、機器(machine)、產品(manufacture)或者組合物(composition of matter)。因此,更明確而言,作為本說明書所公開的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技術領域的例子,可以舉出半導體裝置、顯示裝置、液晶顯示裝置、發光裝置、照明設備、蓄電裝置、記憶體裝置、攝像裝置、它們的驅動方法或者它們的製造方法。
注意,在本說明書等中,半導體裝置是指能夠藉由利用半導體特性而工作的所有裝置。電晶體、半導體電路為半導體裝置的一個實施方式。另外,記憶體裝置、顯示裝置、攝像裝置、電子機器有時包含半導體裝置。
使用形成在基板上的氧化物半導體薄膜構成電晶體的技術受到關注。例如,專利文獻1公開了將包括氧化物半導體的關態電流非常低的電晶體用於像素電路的結構的攝像裝置。
[專利文獻1] 日本專利申請公開第2011-119711號公報
隨著技術的發展,在包括CMOS影像感測器等攝像裝置中,能夠容易拍攝高品質的影像。需要在下一代攝像裝置中還安裝更高功能。
另一方面,攝像裝置組裝於各種設備,所以也被要求小型化。因此,也在附加功能的情況下感測器晶片被要求小型化。由此,較佳為層疊對攝像裝置附加功能的組件。
然而,在層疊多個使用矽半導體的器件(以下,稱為Si器件)等時,需要進行多次的拋光製程及貼合製程等。因此,仍有良率的提高的課題。
因此,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種高功能的攝像裝置。另外,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種小型的攝像裝置。另外,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種能夠進行高速工作的攝像裝置等。另外,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種可靠性高的攝像裝置。另外,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種新穎的攝像裝置等。另外,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種上述攝像裝置的驅動方法。另外,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種新穎的半導體裝置等。
注意,這些課題的記載不妨礙其他課題的存在。注意,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並不需要實現所有上述課題。上述課題以外的課題可以顯而易見地從說明書、圖式、申請專利範圍等的描述中看出,並且可以從該描述中抽取上述課題以外的課題。
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係關於一種具有疊層結構的攝像裝置。
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是一種攝像裝置,包括第一電路、第二電路、第三電路、光電轉換器件、第一絕緣層、第二絕緣層、第三絕緣層、第四絕緣層、第一導電層、第二導電層,其中第一電路具有隔著第一絕緣層及第二電路與第二絕緣層重疊的區域,第一絕緣層設置在第一電路與第二電路間,第一導電層具有埋設於第二絕緣層的區域,光電轉換器件具有隔著第三絕緣層及第三電路與第四絕緣層重疊的區域,第三絕緣層設置在光電轉換器件與第三電路間,第二導電層具有埋設於第四絕緣層的區域,第一導電層與第一電路電連接,第一電路與第二電路電連接,第二導電層與第三電路電連接,第三電路與光電轉換器件電連接,第一導電層與第二導電層直接接合,第二絕緣層與第四絕緣層直接接合。
較佳的是,第一電路包括在通道形成區域包含矽的電晶體,第二電路及第三電路包括在通道形成區域包含金屬氧化物的電晶體,光電轉換器件是在光電轉換層包含矽的光電二極體。金屬氧化物較佳為包含In、Zn、M(M為Al、Ti、Ga、Ge、Sn、Y、Zr、La、Ce、Nd和Hf中的一種或多種)。
較佳的是,第一導電層及第二導電層由同一金屬材料構成,第二絕緣層及第四絕緣層由同一絕緣材料構成。
第三電路及光電轉換器件可以具有像素電路的功能,第一電路可以具有像素電路的讀出電路的功能。
另外,攝像裝置還可以包括遮光層。遮光層可以設置在光電轉換器件與第三電路間。
另外,攝像裝置還可以包括第四電路及第五電路,其中第四電路及第五電路設置在與第一電路相同的基板上,第四電路與第二電路電連接,第五電路與第二電路電連接。
第四電路及第五電路較佳為包括在通道形成區域包含矽的電晶體。
第二電路可以具有記憶體電路的功能,第四電路可以具有驅動記憶體電路的列驅動器的功能,第五電路可以具有驅動記憶體電路的行驅動器的功能。
第三電路可以包括第一電晶體、第二電晶體、第三電晶體、第四電晶體、第五電晶體、電容器,第一電晶體的源極和汲極中的一方與光電轉換器件的一方電極電連接,第一電晶體的源極和汲極中的另一方與第二電晶體的源極和汲極中的一方及第三電晶體的源極和汲極中的一方電連接,第三電晶體的源極和汲極中的另一方與第四電晶體的閘極及電容器的一方電極電連接,第四電晶體的源極和汲極中的一方與第五電晶體的源極和汲極中的一方電連接。
第一電晶體、第二電晶體、第四電晶體及第五電晶體可以為在通道形成區域包含矽的電晶體,第三電晶體可以為在通道形成區域包含金屬氧化物的電晶體。金屬氧化物較佳為包含In、Zn、M(M為Al、Ti、Ga、Ge、Sn、Y、Zr、La、Ce、Nd和Hf中的一種或多種)。
藉由使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可以提供一種高功能的攝像裝置。藉由使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可以提供一種可以以較少製程製造的攝像裝置。另外,藉由使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可以提供一種可以以高良率製造的攝像裝置。另外,藉由使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可以提供一種小型的攝像裝置。另外,藉由使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可以提供一種能夠進行高速工作的攝像裝置等。另外,藉由使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可以提供一種可靠性高的攝像裝置。另外,藉由使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可以提供一種新穎的攝像裝置等。另外,藉由使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可以提供一種上述攝像裝置的驅動方法。另外,藉由使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可以提供一種新穎的半導體裝置等。
參照圖式對實施方式進行詳細說明。注意,本發明不侷限於下面說明,所屬技術領域的通常知識者可以很容易地理解一個事實就是其方式及詳細內容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及其範圍的情況下可以被變換為各種各樣的形式。因此,本發明不應該被解釋為僅限定在以下所示的實施方式所記載的內容中。另外,在下面所說明的發明的結構中,在不同的圖式中共同使用相同的元件符號來表示相同的部分或具有相同功能的部分,而省略其重複說明。另外,有時在不同的圖式中適當地省略或改變相同組件的陰影。
另外,即使在電路圖上為一個要素,如果在功能上沒有問題,該要素也可以使用多個要素構成。例如,有時被用作開關的多個電晶體可以串聯或並聯連接。此外,有時對電容器進行分割並將其配置在多個位置上。
此外,有時一個導電體具有佈線、電極及端子等多個功能,在本說明書中,有時對同一要素使用多個名稱。另外,即使在電路圖上示出要素之間直接連接的情況,有時實際上該要素之間透過一個或多個導電體連接,本說明書中這種結構也包括在直接連接的範疇內。
實施方式1 在本實施方式中,參照圖式說明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攝像裝置。
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是包括層疊有多個器件的攝像裝置。該攝像裝置藉由貼合層疊有多個器件的第一疊層體與層疊有多個器件的第二疊層體而形成。因此,即使使用層疊多個功能不同的電路等的結構也可以減少拋光製程、貼合製程,而可以提高良率。
例如,可以在第一疊層體中設置像素電路、像素的驅動電路等且在第二疊層體中設置像素電路的讀出電路、記憶體電路、記憶體電路的驅動電路等。藉由採用上述結構,可以形成小型攝像裝置。另外,藉由層疊各電路,可以抑制佈線延遲等,所以可以進行高速工作。
<疊層結構> 圖1是說明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攝像裝置的剖面立體圖。攝像裝置包括層201、層202、層203、層204及層205。
注意,在本實施方式中,為了便於說明,將攝像裝置分割為上述五個層進行說明,各層中的組件的種類、數量、位置不侷限於本実施的說明。例如,有時層與層的邊界附近的絕緣層、佈線及插頭等組件包括在與本實施方式中說明的不同的層中。另外,也可以在各層中包括與本實施方式中說明的組件不同的組件。
層201包括區域210。例如,可以在區域210設置像素電路的讀出電路、記憶體電路的驅動電路等。
層202包括區域220。例如,可以在區域220設置記憶體電路等。
層203包括區域230。例如,可以在區域230設置像素電路(光電轉換器件240除外)及像素電路的驅動電路等。
層204包括光電轉換器件240。作為光電轉換器件240,例如可以使用光電二極體等。光電轉換器件240是像素電路的組件。
層205包括光學轉換層250。作為光學轉換層250,例如可以使用濾色片等。另外,層205可以包括微透鏡陣列255。
如上所述,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攝像裝置包括光電轉換器件240、設置在區域230的像素電路及像素電路的驅動電路、設置在區域220的記憶體電路、設置在區域210的像素電路的讀出電路及記憶體電路的驅動電路等。
在此,光電轉換器件240較佳為對可見光具有靈敏度。例如,作為光電轉換器件240可以使用將矽用於光電轉換層的Si光電二極體。
作為像素電路及像素電路的驅動電路等的組件,較佳為使用在通道形成區域包含金屬氧化物的電晶體(以下,稱為OS電晶體)。OS電晶體的關態電流(off-state current)極小,可以抑制從像素電路流出過量資料。因此,可以使用簡單的電路結構進行在多個像素電路中一齊取得資料而依次讀出的全局快門方式工作。另外,像素的驅動電路可以藉由與像素電路相同的製程形成。
較佳為作為記憶體電路也使用OS電晶體。藉由作為記憶體電路的單元電晶體使用OS電晶體,可以抑制流出過量資料而可以抑制更新頻率。因此,可以抑制功耗。
像素電路的讀出電路及記憶體電路的驅動電路等被要求高速工作,所以較佳為使用移動率高的電晶體。例如,較佳為使用在通道形成區域包含矽的電晶體(以下,稱為Si電晶體)。作為Si電晶體,可以舉出包含非晶矽的電晶體、包含結晶矽(微晶矽、低溫多晶矽、單晶矽)的電晶體等。另外,像素電路的驅動電路也可以由Si電晶體形成。
在層疊多個Si器件時,需要進行多次的拋光製程、貼合製程。因此,製造成本高且有如下課題:製程數多、需要專用的裝置、良率低等。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中,藉由在Si器件上形成使用OS電晶體的電路,可以減少拋光製程及貼合製程。
OS電晶體可以隔著絕緣層在Si器件(Si電晶體、Si光電二極體)上形成而不需要貼合、凸塊接合等複雜的製程。
因此,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中,層201為包括矽基板的層,在區域210形成包括Si電晶體的電路。並且,如圖2A所示,在層201上形成層202。在層202的區域220形成包括OS電晶體的電路。
另外,層204為包含矽基板的層,在層204作為光電轉換器件240形成Si光電二極體。並且,如圖2B所示,在層204上形成層203。在層203的區域230形成包括OS電晶體的電路。
然後,如圖2C所示,藉由在面A貼合層202與層203,可以製造層201至層204彼此重疊的疊層結構。圖1示出在圖2C所示的疊層體的層204上還設置層205的結構。
在層疊Si器件的情況下,在層疊四層時拋光製程和貼合製程至少需要進行三次左右,但是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中,拋光製程可以進行一次或兩次且貼合製程可以進行一次。
<電路> 圖3A是說明層201至203所包括的組件的電連接的簡單的方塊圖。注意,層204所包括的光電轉換器件240在電路上包括在像素電路331(PIX),所以在此未圖示。
像素電路331以矩陣狀排列且透過佈線351與驅動電路332(Driver)電連接。驅動電路332可以進行像素電路331的取得資料工作及選擇工作等的控制。作為驅動電路332,例如可以使用移位暫存器等。
另外,像素電路331透過佈線352與讀出電路311(RC)電連接。讀出電路311具有去除雜訊的相關雙取樣電路(CDS電路)及將類比資料轉換為數位資料的A/D轉換器。
讀出電路311透過佈線353與記憶體電路321(MEM)電連接。記憶體電路321可以保持從讀出電路311輸出的數位資料。或者,也可以從讀出電路311直接向外部輸出數位資料。
記憶體電路321透過佈線354與行驅動器312(RD)電連接。另外,記憶體電路321透過佈線355與列驅動器313(CD)電連接。行驅動器312是記憶體電路321的驅動電路,可以控制資料的寫入及讀出。列驅動器313是記憶體電路321的驅動電路,可以控制資料的讀出。
使用圖3B的方塊圖說明像素電路331、讀出電路311及記憶體電路321的詳細的連接關係。讀出電路311的數量可以與像素電路331的數量相同,每一個讀出電路311透過佈線352與每一個像素電路331電連接。另外,讀出電路311與多個佈線353連接,佈線353的每一個與一個記憶單元321a電連接。另外,也可以在讀出電路311與記憶體電路321間設置資料保持電路。
讀出電路311所包括的A/D轉換器並列輸出相當於預定位元數的量的2值資料。因此,A/D轉換器連接到相當於該位元數的量的記憶單元321a。例如,在A/D轉換器的輸出是8位元時,連接到8個記憶單元321a。
藉由採用上述結構,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攝像裝置中可以並行進行在所有像素電路331中取得的類比資料的A/D轉換,而可以將所轉換了的數位資料直接寫入到記憶體電路321。換言之,可以以高速進行拍攝至向記憶體電路的儲存的工作。另外,也可以並行進行撮像工作、A/D轉換工作、讀出工作。
<像素電路> 圖4A是說明像素電路331的一個例子的電路圖。像素電路331可以包括光電轉換器件240、電晶體103、電晶體104、電晶體105、電晶體106及電容器108。另外,也可以不設置電容器108。
光電轉換器件240的一方電極(陰極)與電晶體103的源極和汲極中的一方電連接。電晶體103的源極和汲極中的另一方與電晶體104的源極和汲極中的一方電連接。電晶體104的源極和汲極中的一方與電容器108的一方電極電連接。電容器108的一方電極與電晶體105的閘極電連接。電晶體105的源極和汲極中的一方與電晶體106的源極和汲極中的一方電連接。
在此,將使電晶體103的源極和汲極中的另一方、電容器108的一方電極與電晶體105的閘極連接的佈線設為節點FD。節點FD可以被用作電荷檢測部。
光電轉換器件240的另一方電極(陽極)與佈線121電連接。電晶體103的閘極與佈線127電連接。電晶體104的源極和汲極中的另一方與佈線122電連接。電晶體105的源極和汲極中的另一方與佈線123電連接。電晶體104的閘極與佈線126電連接。電晶體106的閘極與佈線128電連接。電容器108的另一方電極例如與GND佈線等參考電位線電連接。電晶體106的源極和汲極中的另一方與佈線352電連接。
佈線127、126、128可以具有作為控制各電晶體的導通的信號線的功能。佈線352可以具有作為輸出線的功能。
佈線121、122、123可以具有作為電源線的功能。圖4A所示的結構是光電轉換器件240的陰極一側與電晶體103電連接且使節點FD重設到高電位而進行工作的結構,所以佈線122處於高電位(高於佈線121的電位)。
圖4A示出光電轉換器件240的陰極與節點FD電連接的結構,但是如圖4B所示,也可以採用光電轉換器件240的陽極一側與電晶體103的源極和汲極中的一方電連接的結構。
該結構是使節點FD重設到低電位而進行工作的結構,所以佈線122處於低電位(低於佈線121的電位)。
電晶體103具有控制節點FD的電位的功能。電晶體104具有使節點FD的電位重設的功能。電晶體105被用作源極隨耦電路的組件,可以將節點FD的電位作為影像資料輸出到佈線352。電晶體106具有選擇輸出影像資料的像素的功能。
像素電路331所包括的電晶體103至106較佳為使用OS電晶體。OS電晶體具有關態電流極低的特性。尤其是,藉由作為電晶體103、104使用關態電流低的電晶體,可以儘量延長能夠在節點FD中保持電荷的期間。因此,可以採用在所有像素中同時進行電荷的積累工作的全局快門方式而不使電路結構、工作方法複雜。
另外,像素電路331也可以具有圖4C所示的結構。圖4C所示的像素電路331具有對圖4A的結構追加電晶體107的結構。
電晶體107的源極和汲極中的一方與電晶體103的源極和汲極中的另一方及電晶體104的源極和汲極中的一方電連接。電晶體107的源極和汲極中的另一方與電晶體105的閘極及電容器108的一方電極電連接。電晶體107的閘極與佈線129電連接。佈線129可以具有作為控制電晶體的導通的信號線的功能。
將該結構中的使電晶體107的另一方電極、電晶體105的閘極及電容器108的一方電極連接的佈線設為節點FD。
電晶體107具有抑制節點FD的電荷的流出的功能。因此,作為電晶體107較佳為使用關態電流較低的OS電晶體。也可以說由電晶體107及電容器108構成記憶體電路MEM。
藉由採用該結構,即使作為電晶體103及電晶體104使用關態電流較高的Si電晶體也可以抑制電荷從節點FD流出。
因此,即使其他電晶體都是Si電晶體,只要電晶體107為OS電晶體,節點FD就呈現優良的保持特性。例如,在OS電晶體的洩漏電流為1zA、Si電晶體的洩漏電流為30fA、電容器108的電容為20fF時,估計為:在圖框頻率為60Hz的情況下,在沒有電晶體107時節點FD的電位下降25mV,在設有電晶體107時節點FD的電位下降0.83nV。
如此,藉由作為電晶體107使用OS電晶體,該結構的像素電路331可以提高像素中的資料的保持功能且適於全局快門方式的工作。另外,可以將Si電晶體用於電晶體107以外的電晶體,所以可以進行高速工作。
另外,如圖5A、圖5B所示,也可以採用在電晶體中設置背閘極的結構。圖5A示出背閘極與前閘極電連接的結構,具有提高通態電流的效果。圖5B示出背閘極與能夠供應恆電位的佈線電連接的結構,該結構可以控制電晶體的臨界電壓。
另外,也可以使各電晶體可以進行適當的工作,諸如組合圖5A、圖5B所示的電晶體的結構等。另外,像素電路331也可以包括不設置有背閘極的電晶體。注意,圖5A、圖5B示出在圖4A所示的像素電路331中設置背閘極的例子,但是也可以適用於圖4B、圖4C的像素電路331。
圖6A、圖6B是示出圖5B所示的像素電路331的佈局的一個例子的俯視圖。為了明確像素電路331的各組件,圖6A示出電容器108的到上部電極的層。另外,圖6B還追加示出使各組件間或各組件與驅動電路連接的佈線。圖6A、圖6B示出使電晶體尺寸設為W/L=60nm/60nm的例子,可以在1.2μm×1.3μm的區域安裝組件。
<讀出電路> 圖7是說明與像素電路331連接的讀出電路311的一個例子的圖,示出CDS電路400的電路圖及與CDS電路400電連接的A/D轉換器410的方塊圖。注意,圖7所示的CDS電路及A/D轉換器是一個例子,也可以採用其他結構。
CDS電路400可以採用包括電壓轉換用電晶體401、電容耦合用電容器402、供應電位V0 的電晶體403、保持供應到A/D轉換器410的電位的電晶體404、以及電位保持用電容器405的結構。CDS電路400的輸入電連接到像素電路331且輸出電連接到A/D轉換器410的比較器電路(COMP)。
在佈線352的電位為Vres +Vdata (重設電位+影像資料的電位)時,節點N(電晶體403、404與電容器402的連接點)的電位設為V0 。此外,在使節點N處於浮動狀態而將佈線352的電位設為Vres (重設電位)時,由於電容器402的電容耦合,對節點N追加佈線352的電位變化的量。因此,節點N的電位為V0 +((Vres +Vdata )-Vres ),在V0 =0時只殘留Vdata 的項。Vres 包括伴隨電晶體的工作的雜訊成分,所以可以去除該雜訊成分。
A/D轉換器410可以包括比較器電路(COMP)及計數電路(COUNTER)。在A/D轉換器410中,比較從CDS電路400輸入到比較器電路(COMP)的信號電位和被掃描的參考電位(RAMP)。此外,計數電路(COUNTER)根據比較器電路(COMP)的輸出進行工作而對多個佈線353輸出數位信號。
<記憶體電路> 圖8A是示出記憶體電路321所包括的記憶單元321a、行驅動器312與列驅動器313的連接關係的圖。作為構成記憶單元321a的電晶體可以使用OS電晶體。
記憶體電路321包括在一個列上m(m為1以上的整數)個且在一個行上n(n為1以上的整數)個,共m×n個的記憶單元321a,記憶單元321a以矩陣狀配置。圖8A也示出記憶單元321a的位址。例如,[1,1]表示位於第1行第1列的位址的記憶單元321a,[i,j](i為1以上且m以下的整數、j為1以上且n以下的整數)表示位於第i行第j列的位址的記憶單元321a。使記憶體電路321與行驅動器312連接的佈線的數量根據記憶單元321a的結構、一個列上的記憶單元321a的數量等而決定。另外,使記憶體電路321與列驅動器313連接的佈線的數量根據記憶單元321a的結構、一行上的記憶單元321a的數量等而決定。
圖8B至圖8E是說明能夠適用於記憶單元321a的記憶單元321aA至記憶單元321aD的圖。注意,在以下說明中,位元線類可以連接到列驅動器313。另外,字線類可以連接到行驅動器312。注意,位元線類也連接到讀出電路311,但是在此未圖示。
作為行驅動器312及列驅動器313,例如可以使用解碼器或移位暫存器。另外,也可以設置多個行驅動器312及多個列驅動器313。
[DOSRAM] 圖8B示出DRAM型的記憶單元321aA的電路結構例子。在本說明書等中,將使用OS電晶體的DRAM稱為DOSRAM(Dynamic Oxide Semiconductor Random Access Memory:動態氧化物半導體隨機存取記憶體)。記憶單元321aA包括電晶體M11及電容器Cs。
電晶體M11的第一端子與電容器Cs的第一端子連接,電晶體M11的第二端子與佈線BIL連接,電晶體M11的閘極與佈線WL連接,電晶體M11的背閘極與佈線BGL連接。電容器Cs的第二端子與佈線GNDL連接。佈線GNDL是供應低位準電位(也稱為參考電位)的佈線。
佈線BIL被用作位元線。佈線WL被用作字線。佈線BGL用作對電晶體M11的背閘極施加電位的佈線。藉由對佈線BGL施加任意電位,可以增減電晶體M11的臨界電壓。
資料的寫入及讀出藉由對佈線WL施加高位準電位使電晶體M11變為導通狀態而使佈線BIL與電容器Cs的第一端子電連接而進行。
作為電晶體M11較佳為使用OS電晶體。另外,OS電晶體的半導體層較佳為使用含有銦、元素M(元素M為鋁、鎵、釔和錫中的一個或多個)、鋅中的任意一個的氧化物半導體。尤其是,較佳為使用包含銦、鎵及鋅的氧化物半導體。
使用含有銦、鎵、鋅的氧化物半導體的OS電晶體具有關態電流極小的特性。藉由作為電晶體M11使用OS電晶體,可以使電晶體M11的洩漏電流非常低。也就是說,可以利用電晶體M11長時間地保持寫入資料,由此可以降低記憶單元的更新頻率。或者,可以無需進行記憶單元的更新工作。
[NOSRAM] 圖8C示出包括2個電晶體和1個電容器的增益單元型(也稱為“2Tr1C型”)的記憶單元321aB的電路結構例子。記憶單元321aB包括電晶體M11、電晶體M3及電容器Cs。
電晶體M11的第一端子與電容器Cs的第一端子連接,電晶體M11的第二端子與佈線WBL連接,電晶體M11的閘極與佈線WL連接,電晶體M11的背閘極與佈線BGL連接。電容器Cs的第二端子與佈線RL連接。電晶體M3的第一端子與佈線RBL連接,電晶體M3的第二端子與佈線SL連接,電晶體M3的閘極與電容器Cs的第一端子連接。
佈線WBL被用作寫入位元線。佈線RBL被用作讀出位元線。佈線WL被用作字線。佈線RL用作對電容器Cs的第二端子施加預定電位的佈線。資料寫入時、正在進行資料保持時,較佳為對佈線RL施加參考電位。
佈線BGL用作對電晶體M11的背閘極施加電位的佈線。藉由對佈線BGL施加任意電位,可以增減電晶體M11的臨界電壓。
資料的寫入藉由對佈線WL施加高位準電位使電晶體M11變為導通狀態以使佈線WBL與電容器Cs的第一端子電連接來進行。明確地說,在電晶體M11為導通狀態時,對佈線WBL施加對應於要記錄的資訊的電位來對電容器Cs的第一端子及電晶體M3的閘極寫入該電位。然後,對佈線WL施加低位準電位使電晶體M11變為非導通狀態,由此儲存電容器Cs的第一端子的電位及電晶體M3的閘極的電位。
資料的讀出藉由對佈線RL和佈線SL施加預定的電位來進行。由於電晶體M3的源極-汲極間流過的電流及電晶體M3的第一端子的電位由電晶體M3的閘極的電位及電晶體M3的第二端子的電位決定,所以藉由讀出與電晶體M3的第一端子連接的佈線RBL的電位,可以讀出電容器Cs的第一端子(或電晶體M3的閘極)所保持的電位。也就是說,可以從電容器Cs的第一端子(或電晶體M3的閘極)所保持的電位讀出該記憶單元中寫入的資訊。或者,可以知道該記憶單元是否被寫入資訊。
另外,如圖8D所示,也可以採用將佈線WBL與佈線RBL合為一個佈線BIL的結構。在圖8D所示的記憶單元321aC中,記憶單元321aB的佈線WBL與佈線RBL合為一個佈線BIL,電晶體M11的第二端子及電晶體M3的第一端子與佈線BIL連接。也就是說,記憶單元321aC將寫入位元線和讀出位元線合為一個佈線BIL工作。
另外,記憶單元321aB及記憶單元321aC的電晶體M11也較佳為使用OS電晶體。將使用記憶單元321aB及記憶單元321aC那樣的作為電晶體M11使用OS電晶體的2Tr1C型的記憶單元的記憶體裝置稱為NOSRAM(Non-volatile Oxide Semiconductor Random Access Memory:氧化物半導體非揮發性隨機存取記憶體)。
另外,圖8D示出3個電晶體1個電容器的增益單元型(也稱為“3Tr1C型”)的記憶單元321aD的電路結構例子。記憶單元321aD包括電晶體M11、電晶體M5、電晶體M6及電容器Cs。
電晶體M11的第一端子與電容器Cs的第一端子連接,電晶體M11的第二端子與佈線BIL連接,電晶體M11的閘極與佈線WL連接,電晶體M11的背閘極與佈線BGL電連接。電容器Cs的第二端子與電晶體M5的第一端子、佈線GNDL電連接。電晶體M5的第二端子與電晶體M6的第一端子連接,電晶體M5的閘極與電容器Cs的第一端子連接。電晶體M6的第二端子與佈線BIL連接,電晶體M6的閘極與佈線RL連接。
佈線BIL用作位元線,佈線WL用作寫入字線,佈線RL用作讀出字線。
佈線BGL用作對電晶體M11的背閘極施加電位的佈線。藉由對佈線BGL施加任意電位,可以增減電晶體M11的臨界電壓。
資料的寫入藉由對佈線WL施加高位準電位使電晶體M11變為導通狀態以使佈線BIL與電容器Cs的第一端子連接來進行。明確地說,在電晶體M11為導通狀態時,對佈線BIL施加對應於要記錄的資訊的電位來對電容器Cs的第一端子及電晶體M5的閘極寫入該電位。然後,對佈線WL施加低位準電位使電晶體M11變為非導通狀態,由此儲存電容器Cs的第一端子的電位及電晶體M5的閘極的電位。
資料的讀出藉由將佈線BIL預充電至預定的電位之後使佈線BIL變為電浮動狀態並對佈線RL施加高位準電位來進行。藉由使佈線RL變為高位準電位,電晶體M6變為導通狀態,佈線BIL與電晶體M5的第二端子變為電連接狀態。此時,電晶體M5的第二端子被施加佈線BIL的電位,但是電晶體M5的第二端子的電位及佈線BIL的電位會對應電容器Cs的第一端子(或電晶體M5的閘極)所保持的電位改變。這裡,可以藉由讀出佈線BIL的電位來讀出電容器Cs的第一端子(或電晶體M5的閘極)所保持的電位。也就是說,可以從電容器Cs的第一端子(或電晶體M5的閘極)所保持的電位讀出該記憶單元中寫入的資訊。或者,可以知道該記憶單元是否被寫入資訊。
另外,記憶單元321aD的電晶體M11也較佳為使用OS電晶體。作為電晶體M11使用了OS電晶體的3Tr1C型的記憶單元321aD是前面所述的NOSRAM的一個實施方式。記憶單元可以適當地改變其電路結構。
<攝像裝置的工作方式> 圖9A示意性地示出滾動式快門方式的工作方法,圖9B示意性地示出全局快門方式。En表示第n列(n為自然數)的曝光(積累工作)、Rn表示第n列的讀出工作。圖9A、圖9B示出第1行(Line[1])至第M行(Line[M],M為自然數)的工作。
滾動式快門方式是依次進行曝光及資料讀出的工作方法,其中一個行的讀出期間與其他行的曝光期間重疊。曝光後立刻進行讀出工作,所以即使使用資料的保持期間較短的電路結構也可以進行撮像。但是,由於由沒有撮像的同時性的資料構成1個圖框的影像,所以在拍攝動體時在影像中產生歪曲。
另一方面,全局快門方式是在所有像素中同時進行曝光而在各像素保持資料,按每個行讀出資料的工作方法。因此,在動體的撮像中也可以得到沒有歪曲的影像。
在作為像素電路使用Si電晶體等關態電流較高的電晶體時,電荷容易從電荷檢測部流出,所以多採用滾動式快門方式。為了使用Si電晶體實現全局快門方式,需要以高速進行複雜的工作,諸如另行將資料儲存於記憶體電路等。另一方面,在作為像素電路使用OS電晶體時,從電荷檢測部幾乎沒有流出資料電位,所以容易實現全局快門方式。另外,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攝像裝置可以藉由滾動式快門方式工作。
另外,像素電路331也可以採用任意地組合OS電晶體及Si電晶體的結構。或者,也可以作為所有電晶體使用Si電晶體。
<像素電路的工作>
接著,用圖10A的時序圖說明圖4A所示的像素電路331的工作的一個例子。在本說明書中的時序圖的說明中,以“H”表示高電位,以“L”表示低電位。對佈線121一直供應“L”且對佈線122、123一直供應“H”。
在期間T1,當佈線126的電位設為“H”、佈線127的電位設為“H”、佈線128的電位設為“L”時,電晶體103、104導通而對節點FD供應佈線122的電位“H”(重設工作)。
在期間T2,當佈線126的電位設為“L”、佈線127的電位設為“H”、佈線128的電位設為“L”時,電晶體104不導通而停止重設電位的供應。另外,節點FD的電位對應光電轉換器件240的工作下降(積累工作)。
在期間T3,當佈線126的電位設為“L”、佈線127的電位設為“L”、佈線128的電位設為“L”時,電晶體103不導通,節點FD的電位確定而被保持(保持工作)。此時,藉由作為連接到節點FD的電晶體103及電晶體104使用關態電流較低的OS電晶體,可以抑制從節點FD流出過量電荷,所以可以延長資料的保持時間。
在期間T4,當佈線126的電位設為“L”、佈線127的電位設為“L”、佈線128的電位設為“H”時,電晶體106導通,節點FD的電位根據電晶體105的源極隨耦工作被讀出到佈線352(讀出工作)。
以上是圖4A所示的像素電路331的工作的一個例子。
圖4B所示的像素電路331可以根據圖10B的時序圖進行工作。注意,對佈線121、123一直供應“H”且對佈線122一直供應“L”。基本工作與上述圖10A的時序圖的說明相同。
圖4C所示的像素電路331可以根據圖10C的時序圖進行工作。在圖4C的像素電路331中,藉由按每個行控制佈線129,可以容易進行CDS電路400中的讀出工作。因此,也說明CDS電路400的工作。注意,電晶體401(參照圖7)的閘極被供應適當的類比電位。
在期間T1,當佈線126的電位設為“L”、佈線127的電位設為“L”、佈線128的電位設為“L”、佈線129的電位設為“H”時,電晶體107導通。
接著,在期間T2,當佈線126的電位設為“H”、佈線127的電位設為“L”、佈線128的電位設為“L”、佈線129的電位設為“H”時,電晶體104導通而對節點FD供應佈線122的電位“H”(重設電位)(重設工作)。
接著,在期間T3,當佈線126的電位設為“L”、佈線127的電位設為“L”、佈線128的電位設為“L”、佈線129的電位設為“H”時,電晶體104不導通而節點FD保持為重設電位。
在期間T4,當佈線126的電位設為“L”、佈線127的電位設為“H”、佈線128的電位設為“L”、佈線129的電位設為“H”時,電晶體103導通而節點FD的電位對應光電轉換器件240的工作下降(轉送工作)。
在期間T5,當佈線126的電位設為“L”、佈線127的電位設為“L”、佈線128的電位設為“L”、佈線129的電位設為“H”時,電晶體103不導通而節點FD的電位確定。
在期間T6,當佈線126的電位設為“L”、佈線127的電位設為“L”、佈線128的電位設為“L”、佈線129的電位設為“L”時,電晶體107不導通而節點FD的電位被保持(保持工作)。此時,藉由作為連接到節點FD的電晶體107使用關態電流較低的OS電晶體,可以抑制從節點FD流出過量電荷,所以可以延長資料的保持時間。
在期間T7,當佈線126的電位設為“L”、佈線127的電位設為“L”、佈線128的電位設為“H”、佈線129的電位設為“L”、佈線431(參照圖7)的電位設為“H”時,電晶體106導通,節點FD的電位根據電晶體105的源極隨耦工作被讀出到佈線352(讀出工作)。
另外,在CDS電路400(參照圖7)中,電晶體403導通且節點N重設到佈線432的電位“Vr”。換言之,在與佈線352電連接的電容器402的一方電極的電位處於像素電路331輸出影像資料的狀態下,節點N(電容器402的另一方的電極)被初始化為電位“Vr”。
在期間T8,當佈線126的電位設為“L”、佈線127的電位設為“L”、佈線128的電位設為“H”、佈線129的電位設為“H”、佈線431的電位設為“L”時,電晶體107導通。另外,節點N的電位保持為電位“Vr”。
在期間T9,當佈線126的電位設為“H”、佈線127的電位設為“L”、佈線128的電位設為“H”、佈線129的電位設為“H”、佈線431的電位設為“L”時,電晶體104導通而對節點FD供應佈線122的電位“H”(重設電位)。
藉由在時刻T10佈線126的電位設為“L”且在時刻T11佈線129的電位設為“L”,使電晶體104及電晶體107不導通而將節點FD的電位保持為重設電位。
並且,藉由伴隨節點FD的電位變化的源極隨耦工作,電容器402的一方電極的電位變化而該變化Y由電容耦合追加到節點N的電位“Vr”。因此,節點N的電位成為“Vr+Y”。在此,Y是不包括重設電位成分的影像資料,讀出雜訊成分被去除的資料。
<疊層結構1> 接著,使用剖面圖說明攝像裝置的疊層結構。
圖11示出包括層201至層205且在層202與層203間具有接合平面的疊層體的剖面圖的一個例子。
<層201> 層201包括設置在矽基板211上的讀出電路311、行驅動器312及列驅動器313。在此,作為上述電路的一部分示出讀出電路311的CDS電路所包括的電容器402及電晶體403、讀出電路311的A/D轉換器所包括的電晶體115以及行驅動器312所包括的電晶體116。電容器402的一方電極與電晶體403的源極和汲極中的一方電連接。
在層201中設置絕緣層212、213、214、215、216、217、218。絕緣層212具有作為保護膜的功能。絕緣層212、213、214、217具有作為層間絕緣膜及平坦化膜的功能。絕緣層216具有作為電容器402的介電質層的功能。絕緣層218具有作為障壁膜的功能。
作為保護膜,例如可以使用氮化矽膜、氧化矽膜、氧化鋁膜等。作為層間絕緣膜及平坦化膜,例如可以使用氧化矽膜等的無機絕緣膜、丙烯酸樹脂、聚醯亞胺樹脂等的有機絕緣膜。作為電容器的介電質層,可以使用氮化矽膜、氧化矽膜、氧化鋁膜等。作為障壁膜,較佳為使用具有抑制氫的擴散的功能的膜。
在Si器件中,為了使懸空鍵終結需要氫,但是OS電晶體附近的氫成為在氧化物半導體層中產生載子的原因之一而降低可靠性。因此,在形成Si器件的層與形成OS電晶體的層間較佳為設置氫的障壁膜。
作為該障壁膜,例如可以使用氧化鋁、氧氮化鋁、氧化鎵、氧氮化鎵、氧化釔、氧氮化釔、氧化鉿、氧氮化鉿、釔安定氧化鋯(YSZ)等。
圖11所示的Si電晶體是在矽基板211具有通道形成區域的鰭型,圖12A示出通道寬度方向的剖面(圖11所示的A1-A2的剖面)。如圖12B所示,Si電晶體也可以為平面型。
另外,如圖12C所示,也可以採用包括矽薄膜的半導體層545的電晶體。例如,半導體層545可以使用在矽基板211上的絕緣層546上形成的單晶矽(SOI(Silicon on Insulator:絕緣層上覆矽))。
作為可以作為用於器件間的電連接的佈線、電極及插頭使用的導電體,適當地選擇選自鋁、鉻、銅、銀、金、鉑、鉭、鎳、鈦、鉬、鎢、鉿、釩、鈮、錳、鎂、鋯、鈹、銦、釕、銥、鍶和鑭等中的金屬元素、以上述金屬元素為成分的合金或者組合上述金屬元素的合金等而使用即可。該導電體既可以為單層又可以為由不同材料構成的多個層。
<層202> 層202形成在層201上。層202包括具有OS電晶體的記憶體電路321。在此,作為記憶體電路321的一部分示出記憶單元321a所包括的電晶體111及電容器112。
在層202中設置絕緣層221、222、223、224、225、226、227、228、229。另外,設置導電層131。
絕緣層221、224、225、227、228具有作為層間絕緣膜及平坦化膜的功能。絕緣層222具有作為閘極絕緣膜的功能。絕緣層223具有作為保護膜的功能,絕緣層226具有作為電容器的介電質層的功能。絕緣層229及導電層131具有作為貼合層的功能。
作為閘極絕緣膜可以使用氧化矽膜等。關於貼合層,在後面說明。
導電層131與層201的電容器402的另一方電極電連接。電晶體111的源極和汲極中的一方與層201的電晶體115的源極和汲極中的一方電連接。電晶體111的閘極與層201的電晶體116的源極和汲極中的一方電連接。電晶體111的源極和汲極中的另一方與電容器112的一方電極電連接。
圖13A示出詳細的OS電晶體。圖13A所示的OS電晶體具有藉由在氧化物半導體層及導電層的疊層上設置絕緣層而設置到達該氧化物半導體層的開口部來形成源極電極705及汲極電極706的自對準型的結構。
除了形成在氧化物半導體層的通道形成區域、源極區域703及汲極區域704以外,OS電晶體還可以包括閘極電極701、閘極絕緣膜702。在該開口部中至少設置閘極絕緣膜702及閘極電極701。在該槽中也可以還設置氧化物半導體層707。
如圖13B所示,OS電晶體也可以採用使用閘極電極701作為遮罩在半導體層形成源極區域703及汲極區域704的自對準型的結構。
或者,如圖13C所示,可以採用具有源極電極705或汲極電極706與閘極電極701重疊的區域的非自對準型的頂閘極型電晶體。
OS電晶體包括背閘極535,但也可以不包括背閘極。如圖13D所示的電晶體的通道寬度方向的剖面圖那樣,背閘極535也可以與相對的電晶體的前閘極電連接。作為一個例子,圖13D示出圖13A所示的B1-B2的剖面,其他結構的電晶體也是同樣的。另外,也可以採用能夠對背閘極535供應與前閘極不同的固定電位的結構。
作為用於OS電晶體的半導體材料,可以使用能隙為2eV以上,較佳為2.5eV以上,更佳為3eV以上的金屬氧化物。典型的有含有銦的氧化物半導體等,例如,可以使用後面提到的CAAC-OS或CAC-OS等。CAAC-OS中構成晶體的原子穩定,適用於重視可靠性的電晶體等。CAC-OS呈現高移動率特性,適用於進行高速驅動的電晶體等。
由於OS電晶體的半導體層具有大能隙,所以呈現極低的關態電流特性,僅為幾yA/μm(每通道寬度1μm的電流值)。與Si電晶體不同,OS電晶體不會發生碰撞電離、突崩潰、短通道效應等,因此能夠形成高耐壓性和高可靠性的電路。此外,Si電晶體所引起的起因於結晶性的不均勻的電特性不均勻不容易產生在OS電晶體中。
作為OS電晶體中的半導體層,例如可以採用包含銦、鋅及M(鋁、鈦、鎵、鍺、釔、鋯、鑭、鈰、錫、釹和鉿等金屬中的一個或多個)的以“In-M-Zn類氧化物”表示的膜。典型的是,In-M-Zn類氧化物可以藉由濺射法形成。或者,也可以藉由ALD(Atomic layer deposition:原子層沉積)法形成。
當利用濺射法形成In-M-Zn類氧化物膜時,較佳為用來形成In-M-Zn類氧化物膜的濺射靶材的金屬元素的原子數比滿足In≥M及Zn≥M。這種濺射靶材的金屬元素的原子數比較佳為In:M:Zn=1:1:1、In:M:Zn=1:1:1.2、In:M:Zn=3:1:2、In:M:Zn=4:2:3、In:M:Zn=4:2:4.1、In:M:Zn=5:1:6、In:M:Zn=5:1:7、In:M:Zn=5:1:8等。注意,所形成的半導體層的原子數比分別有可能在上述濺射靶材中的金屬元素的原子數比的±40%的範圍內變動。
作為半導體層,可以使用載子密度低的氧化物半導體。例如,作為半導體層可以使用載子密度為1×1017 /cm3 以下,較佳為1×1015 /cm3 以下,更佳為1×1013 /cm3 以下,進一步較佳為1×1011 /cm3 以下,更進一步較佳為小於1×1010 /cm3 ,1×10-9 /cm3 以上的氧化物半導體。將這樣的氧化物半導體稱為高純度本質或實質上高純度本質的氧化物半導體。該氧化物半導體的缺陷態密度低,因此可以說是具有穩定的特性的氧化物半導體。
注意,本發明不侷限於上述記載,可以根據所需的電晶體的半導體特性及電特性(場效移動率、臨界電壓等)來使用具有適當的組成的材料。另外,較佳為適當地設定半導體層的載子密度、雜質濃度、缺陷密度、金屬元素與氧的原子數比、原子間距離、密度等,以得到所需的電晶體的半導體特性。
當構成半導體層的氧化物半導體包含第14族元素之一的矽或碳時,氧空位增加,會使該半導體層變為n型。因此,將半導體層中的矽或碳的濃度(藉由二次離子質譜分析法測得的濃度)設定為2×1018 atoms/cm3 以下,較佳為2×1017 atoms/cm3 以下。
另外,有時當鹼金屬及鹼土金屬與氧化物半導體鍵合時生成載子,而使電晶體的關態電流增大。因此,將半導體層的鹼金屬或鹼土金屬的濃度(藉由二次離子質譜分析法測得的濃度)設定為1×1018 atoms/cm3 以下,較佳為2×1016 atoms/cm3 以下。
另外,當構成半導體層的氧化物半導體含有氮時生成作為載子的電子,載子密度增加而容易n型化。其結果是,使用含有氮的氧化物半導體的電晶體容易變為常開啟特性。因此,半導體層的氮濃度(藉由二次離子質譜分析法測得的濃度)較佳為5×1018 atoms/cm3 以下。
另外,當構成半導體層的氧化物半導體包含氫時,氫與鍵合於金屬原子的氧起反應生成水,因此有時在氧化物半導體中形成氧空位。在氧化物半導體中的通道形成區域包含氧空位的情況下,電晶體趨於具有常開啟特性。再者,有時氫進入氧空位中而成的缺陷被用作施體而生成作為載子的電子。此外,氫的一部分鍵合到與金屬原子鍵合的氧而生成作為載子的電子。因此,使用包含較多的氫的氧化物半導體的電晶體容易具有常開啟特性。
氫進入氧空位中的缺陷會被用作氧化物半導體的施體。然而,定量地評價該缺陷是困難的。於是,在氧化物半導體中,有時不是根據施體濃度而是根據載子濃度進行評價。由此,在本說明書等中,有時作為氧化物半導體的參數,不採用施體濃度而採用假定為不被施加電場的狀態的載子濃度。也就是說,本說明書等所記載的“載子濃度”有時可以稱為“施體濃度”。
由此,較佳為儘可能減少氧化物半導體中的氫。明確而言,在氧化物半導體膜中,利用二次離子質譜(SIMS:Secondary Ion Mass Spectrometry)測得的氫濃度低於1×1020 atoms/cm3 ,較佳為低於1×1019 atoms/cm3 ,更佳為低於5×1018 atoms/cm3 ,進一步較佳為低於1×1018 atoms/cm3 。藉由將氫等雜質被充分減少的氧化物半導體用於電晶體的通道形成區域,可以賦予穩定的電特性。
另外,半導體層例如也可以具有非單晶結構。非單晶結構例如包括具有c軸配向的結晶的CAAC-OS(C-Axis Aligned Crystalline Oxide Semiconductor)、多晶結構、微晶結構或非晶結構。在非單晶結構中,非晶結構的缺陷態密度最高,而CAAC-OS的缺陷態密度最低。
非晶結構的氧化物半導體膜例如具有無秩序的原子排列且不具有結晶成分。或者,非晶結構的氧化物膜例如是完全的非晶結構且不具有結晶部。
此外,半導體層也可以為具有非晶結構的區域、微晶結構的區域、多晶結構的區域、CAAC-OS的區域和單晶結構的區域中的兩種以上的混合膜。混合膜有時例如具有包括上述區域中的兩種以上的區域的單層結構或疊層結構。
下面,對非單晶半導體層的一個實施方式的CAC(Cloud-Aligned Composite)-OS的構成進行說明。
CAC-OS例如是指包含在氧化物半導體中的元素不均勻地分佈的構成,其中包含不均勻地分佈的元素的材料的尺寸為0.5nm以上且10nm以下,較佳為1nm以上且2nm以下或近似的尺寸。注意,在下面也將在氧化物半導體中一個或多個金屬元素不均勻地分佈且包含該金屬元素的區域以0.5nm以上且10nm以下,較佳為1nm以上且2nm以下或近似的尺寸混合的狀態稱為馬賽克(mosaic)狀或補丁(patch)狀。
氧化物半導體較佳為至少包含銦。尤其較佳為包含銦及鋅。除此之外,也可以還包含選自鋁、鎵、釔、銅、釩、鈹、硼、矽、鈦、鐵、鎳、鍺、鋯、鉬、鑭、鈰、釹、鉿、鉭、鎢和鎂等中的一種或多種。
例如,In-Ga-Zn氧化物中的CAC-OS(在CAC-OS中,尤其可以將In-Ga-Zn氧化物稱為CAC-IGZO)是指材料分成銦氧化物(以下,稱為InOX1 (X1為大於0的實數))或銦鋅氧化物(以下,稱為InX2 ZnY2 OZ2 (X2、Y2及Z2為大於0的實數))以及鎵氧化物(以下,稱為GaOX3 (X3為大於0的實數))或鎵鋅氧化物(以下,稱為GaX4 ZnY4 OZ4 (X4、Y4及Z4為大於0的實數))等而成為馬賽克狀,且馬賽克狀的InOX1 或InX2 ZnY2 OZ2 均勻地分佈在膜中的構成(以下,也稱為雲狀)。
換言之,CAC-OS是具有以GaOX3 為主要成分的區域和以InX2 ZnY2 OZ2 或InOX1 為主要成分的區域混在一起的構成的複合氧化物半導體。在本說明書中,例如,當第一區域的In與元素M的原子數比大於第二區域的In與元素M的原子數比時,第一區域的In濃度高於第二區域。
注意,IGZO是通稱,有時是指包含In、Ga、Zn及O的化合物。作為典型例子,可以舉出以InGaO3 (ZnO)m1 (m1為自然數)或In 1 x0 Ga 1-x0 O3 (ZnO)m0 (-1≤ x0≤1,m0為任意數)表示的結晶性化合物。
上述結晶性化合物具有單晶結構、多晶結構或CAAC結構。CAAC結構是多個IGZO的奈米晶具有c軸配向性且在a-b面上以不配向的方式連接的結晶結構。
另一方面,CAC-OS與氧化物半導體的材料構成有關。CAC-OS是指如下構成:在包含In、Ga、Zn及O的材料構成中,一部分中觀察到以Ga為主要成分的奈米粒子狀區域,一部分中觀察到以In為主要成分的奈米粒子狀區域,並且,這些區域以馬賽克狀無規律地分散。因此,在CAC-OS中,結晶結構是次要因素。
CAC-OS不包含組成不同的兩種以上的膜的疊層結構。例如,不包含由以In為主要成分的膜與以Ga為主要成分的膜的兩層構成的結構。
注意,有時觀察不到以GaOX3 為主要成分的區域與以InX2 ZnY2 OZ2 或InOX1 為主要成分的區域之間的明確的邊界。
在CAC-OS中包含選自鋁、釔、銅、釩、鈹、硼、矽、鈦、鐵、鎳、鍺、鋯、鉬、鑭、鈰、釹、鉿、鉭、鎢和鎂等中的一種或多種以代替鎵的情況下,CAC-OS是指如下構成:一部分中觀察到以該金屬元素為主要成分的奈米粒子狀區域以及一部分中觀察到以In為主要成分的奈米粒子狀區域以馬賽克狀無規律地分散。
CAC-OS例如可以藉由在對基板不進行意圖性的加熱的條件下利用濺射法來形成。在利用濺射法形成CAC-OS的情況下,作為沉積氣體,可以使用選自惰性氣體(典型的是氬)、氧氣體和氮氣體中的一種或多種。另外,成膜時的沉積氣體的總流量中的氧氣體的流量比越低越好,例如,將氧氣體的流量比設定為0%以上且低於30%,較佳為0%以上且10%以下。
CAC-OS具有如下特徵:藉由根據X射線繞射(XRD:X-ray diffraction)測定法之一的out-of-plane法利用θ/2θ掃描進行測定時,觀察不到明確的峰值。也就是說,根據X射線繞射,可知在測定區域中沒有a-b面方向及c軸方向上的配向。
另外,在藉由照射束徑為1nm的電子束(也稱為奈米束)而取得的CAC-OS的電子繞射圖案中,觀察到環狀的亮度高的區域(環狀區域)以及在該環狀區域內的多個亮點。由此,根據電子繞射圖案,可知CAC-OS的結晶結構具有在平面方向及剖面方向上沒有配向的nc(nano-crystal)結構。
另外,例如在In-Ga-Zn氧化物的CAC-OS中,根據藉由能量色散型X射線分析法(EDX:Energy Dispersive X-ray spectroscopy)取得的EDX面分析影像(EDX-mapping),可確認到:具有以GaOX3 為主要成分的區域及以InX2 ZnY2 OZ2 或InOX1 為主要成分的區域不均勻地分佈而混合的構成。
CAC-OS的結構與金屬元素均勻地分佈的IGZO化合物不同,具有與IGZO化合物不同的性質。換言之,CAC-OS具有以GaOX3 等為主要成分的區域及以InX2 ZnY2 OZ2 或InOX1 為主要成分的區域互相分離且以各元素為主要成分的區域為馬賽克狀的構成。
在此,以InX2 ZnY2 OZ2 或InOX1 為主要成分的區域的導電性高於以GaOX3 等為主要成分的區域。換言之,當載子流過以InX2 ZnY2 OZ2 或InOX1 為主要成分的區域時,呈現氧化物半導體的導電性。因此,當以InX2 ZnY2 OZ2 或InOX1 為主要成分的區域在氧化物半導體中以雲狀分佈時,可以實現高場效移動率(μ)。
另一方面,以GaOX3 等為主要成分的區域的絕緣性高於以InX2 ZnY2 OZ2 或InOX1 為主要成分的區域。換言之,當以GaOX3 等為主要成分的區域在氧化物半導體中分佈時,可以抑制洩漏電流而實現良好的切換工作。
因此,當將CAC-OS用於半導體元件時,藉由起因於GaOX3 等的絕緣性及起因於InX2 ZnY2 OZ2 或InOX1 的導電性的互補作用可以實現高通態電流(Ion )及高場效移動率(μ)。
另外,使用CAC-OS的半導體元件具有高可靠性。因此,CAC-OS適用於各種半導體裝置的構成材料。
<層203> 層203形成在層202上。層203包括具有OS電晶體的像素電路331。在此,作為像素電路331的一部分示出電晶體103及電晶體104。
在層203中設置絕緣層231、232、233、234、235、236、237。另外,還設置導電層132。
絕緣層231及導電層132具有作為貼合層的功能。絕緣層232、233、234、237具有作為層間絕緣膜及平坦化膜的功能。絕緣層235具有作為保護膜的功能。絕緣層236具有作為閘極絕緣膜的功能。
導電層132與被用作像素電路331的輸出線的佈線352電連接。
<層204> 層204包括光電轉換器件240、絕緣層241、242、245。
光電轉換器件240是形成在矽基板上的pn接面型的光電二極體且具有p型區域243及n型區域244。光電轉換器件240是嵌入式光電二極體,可以由設置在n型區域244的表面一側(取出電流一側)的厚度較薄的p型區域243抑制暗電流而減少雜訊。
絕緣層241具有作為障壁層的功能。絕緣層242具有作為元件分離層的功能。絕緣層245具有抑制載子的流出的功能。
在矽基板設置使像素分離的槽,絕緣層245設置在矽基板頂面及該槽。藉由設置絕緣層245,可以抑制產生在光電轉換器件240內的載子流出到相鄰的像素。另外,絕緣層245還具有抑制雜散光的侵入的功能。因此,可以由絕緣層245抑制混色。另外,也可以在矽基板的頂面與絕緣層245間設置反射防止膜。
元件分離層可以使用LOCOS(LOCal Oxidation of Silicon:矽局部氧化)法或STI(Shallow Trench Isolation:淺溝槽隔離)法等形成。作為絕緣層245,例如可以使用氧化矽、氮化矽等無機絕緣膜、聚醯亞胺樹脂、丙烯酸樹脂等有機絕緣膜。絕緣層245也可以為多層。
光電轉換器件240的n型區域244(相當於陰極)與層203的電晶體103的源極和汲極中的一方電連接。p型區域243(陽極)與被用作電源線的層203的佈線121電連接。
<層205> 層205形成在層204上。層205包括遮光層251、光學轉換層250及微透鏡陣列255。
遮光層251可以抑制光入射到相鄰的像素。作為遮光層251可以使用鋁、鎢等的金屬層。另外,也可以層疊該金屬層與具有作為反射防止膜的功能的介電質膜。
作為光學轉換層250可以使用濾色片。藉由按每個像素使各濾色片具有R(紅色)、G(綠色)、B(藍色)、Y(黃色)、C(青色)和M(洋紅色)等的顏色,可以獲得彩色影像。
另外,在作為光學轉換層250使用波長截止濾波器時,可以實現能夠獲得各種波長區域的影像的攝像裝置。
例如,當作為光學轉換層250使用阻擋可見光線的波長以下的光的濾光片時,可以獲得紅外線攝像裝置。另外,藉由作為光學轉換層250使用阻擋近紅外線的波長以下的光的濾光片,可以形成遠紅外線攝像裝置。另外,藉由作為光學轉換層250使用阻擋可見光線的波長以上的光的濾光片,可以形成紫外線攝像裝置。
另外,藉由將閃爍體用於光學轉換層250,可以形成用於X射線攝像裝置等的獲得使輻射強度視覺化的影像的攝像裝置。當透過拍攝物件的X射線等輻射入射到閃爍體時,由於光致發光現象而轉換為可見光線或紫外光線等的光(螢光)。藉由由光電轉換器件240檢測該光來獲得影像資料。也可以將該結構的攝像裝置用於輻射探測器等。
閃爍體含有如下物質:當閃爍體被照射X射線或伽瑪射線等輻射時吸收輻射的能量而發射可見光或紫外線的物質。例如,可以使用將Gd2 O2 S:Tb、Gd2 O2 S:Pr、Gd2 O2 S:Eu、BaFCl:Eu、NaI、CsI、CaF2 、BaF2 、CeF3 、LiF、LiI、ZnO等分散到樹脂或陶瓷中的材料。
在光學轉換層250上設置微透鏡陣列255。透過微透鏡陣列255所包括的各透鏡的光穿過正下方的光學轉換層250而照射到光電轉換器件240。藉由設置微透鏡陣列255,可以將所集聚的光入射到光電轉換器件240,所以可以高效地進行光電轉換。微透鏡陣列255較佳為由對可見光具有高透光性的樹脂或玻璃等形成。
<貼合> 接著,說明層202與層203的貼合。
在層202設置絕緣層229及導電層131。導電層131具有埋設於絕緣層229的區域。另外,絕緣層229及導電層131的表面以高度彼此一致的方式被平坦化。
在層203設置絕緣層231及導電層132。導電層132具有埋設於絕緣層232的區域。另外,絕緣層231及導電層132的表面以高度彼此一致的方式被平坦化。
在此,導電層131及導電層132的主要成分較佳為相同的金屬元素。另外,絕緣層229及絕緣層231較佳為由相同的成分構成。
例如,作為導電層131、132可以使用Cu、Al、Sn、Zn、W、Ag、Pt或Au等。從接合的容易性的觀點來看,較佳為使用Cu、Al、W或Au。另外,絕緣層229、231可以使用氧化矽、氧氮化矽、氮氧化矽、氮化矽、氮化鈦等。
換言之,較佳的是,作為導電層131和導電層132都使用在上面所示的相同金屬材料。另外,較佳的是,作為絕緣層229及絕緣層231都使用與上述絕緣材料相同的絕緣材料。藉由採用上述結構,可以進行以層202和層203的邊界為貼合位置的貼合。
注意,導電層131及導電層132也可以具有多個層的多層結構,此時表面層(接合面)使用相同金屬材料即可。另外,絕緣層229及絕緣層231也可以具有多個層的多層結構,此時表面層(接合面)為相同的絕緣材料即可。
藉由進行該貼合,可以獲得導電層131與導電層132的電連接。另外,可以以足夠的機械強度使絕緣層229及絕緣層231連接。
當接合金屬層時,可以利用表面活化接合法。在該方法中,藉由濺射處理等去除表面的氧化膜及雜質吸附層等並使清潔化且活化了的表面接觸而接合。或者,可以利用並用溫度及壓力使表面接合的擴散接合法等。上述方法都可以發生原子級的結合,因此可以獲得電氣上和機械上都優異的接合。
另外,當接合絕緣層時,可以利用親水性接合法等。在該方法中,在藉由拋光等獲得高平坦性之後,使利用氧電漿等進行過親水性處理的表面接觸而暫時接合,利用熱處理進行脫水,由此進行正式接合。親水性接合法也發生原子級的結合,因此可以獲得機械上優異的接合。
在貼合層202與層203的情況下,由於在各接合面絕緣層與金屬層是混合的,所以,例如,組合表面活化接合法及親水性接合法即可。
例如,可以採用在進行拋光之後使表面清潔化,對金屬層的表面進行防氧處理,然後進行親水性處理來進行接合的方法等。另外,也可以作為金屬層的表面使用Au等難氧化性金屬,進行親水性處理。另外,也可以使用上述以外的接合方法。
藉由進行上述貼合,可以使層203所包括的像素電路331與層201所包括的讀出電路311電連接。
<疊層結構1的變形例子1> 圖14A示出層204的結構與圖11所示的疊層結構1不同的變形例子。在圖14A所示的變形例子1中,在層204所包括的絕緣層241與層203所包括的層237間設置遮光層300及用作層間絕緣膜的絕緣層246。注意,省略層201、202、205的圖示。
遮光層300可以由金屬等的導電膜形成。可以使用遮光層300阻擋光電轉換器件240不能吸收的光的向層203的照射。另外,可以使用在遮光層300反射的光提高光電轉換器件240的靈敏度。可以在設置有與光電轉換器件240連接的插頭等的區域設置開口部301。
光的向層203所包括的OS電晶體的照射成為關態電流的上升等雜訊的原因。因此,可以減少雜訊。另外,藉由使遮光層300的電位固定為GND電位等,可以用作電磁屏蔽。因此,可以進一步減少雜訊。
<疊層結構1的變形例子2> 另外,如圖14B所示,也可以將遮光層300作為光電轉換器件240的陰極使用。
<疊層結構1的變形例子3> 另外,如圖15A所示,也可以將遮光層300作為像素電路331所包括的電容器108的另一方電極使用。在此情況下,在層204設置用作電容器108的介電質層的絕緣層247。另外,在層203設置用作電容器108的一方電極的導電層238。
導電層238可以藉由與OS電晶體的背閘極相同的製程製造。另外,導電層238可以藉由插頭239a、連接電極239b及插頭239c與電晶體103及電晶體104電連接。插頭239c是在圖15A所示的剖面上不出現的位置與導電層238電連接的插頭。
在像素電路331所包括的OS電晶體的背閘極與遮光層300間形成寄生電容。因此,如圖15B所示,在與遮光層300的背閘極重疊的區域也可以設置開口部302。
<疊層結構1的變形例子4> 圖16示出層203及層204的結構與圖11所示的疊層結構1不同的變形例子。圖16所示的變形例子4是將像素電路331所包括的電晶體103設置在層204的結構。在層204中,電晶體103由Si電晶體形成。電晶體103的源極和汲極中的一方直接與光電轉換器件240連接,電晶體103的源極和汲極中的另一方被用作節點FD。
在此情況下,在層203設置電晶體103以外的構成像素電路331的電晶體。圖16示出電晶體104及電晶體105。
<疊層結構1的變形例子5> 圖17示出層201及層203的結構與圖11所示的疊層結構1不同的變形例子。圖17所示的變形例子5是將讀出電路311的組件的CDS電路400用於層203的結構。雖然圖17示出將CDS電路400層疊在像素電路331的結構,但是CDS電路400也可以設置在與像素電路331同一面上。
在採用上述結構的情況下,在層201設置讀出電路311的另一組件的A/D轉換器410。圖17示出用作A/D轉換器410的輸入電晶體的電晶體117。電晶體117的閘極與層202所包括的導電層131電連接。
除了像素電路331以外,層203還包括CDS電路400。在此,示出CDS電路400的組件的電容器402、電晶體403、404。電晶體403、404可以由OS電晶體形成。另外,在層203設置絕緣層421、422、423、424、425、426、427。
絕緣層421、423、424、427具有作為層間絕緣膜及平坦化膜的功能。絕緣層422具有作為電容器402的介電質層的功能。絕緣層425具有作為保護膜的功能。絕緣層426具有作為閘極絕緣膜的功能。
連接有像素電路331的佈線352與電容器402的另一方電極電連接,電容器402的一方電極與電晶體403的源極和汲極中的一方及電晶體404的源極和汲極中的一方電連接。並且,電晶體404的源極和汲極中的另一方與導電層132連接。藉由貼合導電層132與層202所包括的導電層131,可以使CDS電路400與A/D轉換器410電連接。
<疊層結構2> 在疊層結構1及其變形例子中,示出貼合層202與層203的結構,但是也可以使用其他層進行貼合。圖18所示的疊層結構2是在層203與層204間具有接合平面的結構。
在此情況下,在層203設置與電晶體103的源極和汲極中的一方電連接的導電層135。另外,還設置與佈線121電連接的導電層136。導電層135、136具有埋設於絕緣層231的區域。另外,絕緣層231及導電層135、136的表面以各高度一致的方式被平坦化。
在層204設置與光電轉換器件240的n型區域244(相當於陰極)電連接的導電層133。另外,還設置與p型區域243(陽極)電連接的導電層134。另外,在絕緣層246上設置絕緣層249。導電層133、134具有埋設於絕緣層249的區域。另外,絕緣層249及導電層133、134的表面以各高度一致的方式被平坦化。
在此,導電層133、134、135、136是與上述導電層131、132相同的貼合層。另外,絕緣層249是與上述絕緣層229、231相同的貼合層。
因此,藉由貼合導電層133與導電層135,可以使光電轉換器件的n型區域244(相當於陰極)與電晶體103的源極和汲極中的一方電連接。另外,藉由貼合導電層134與導電層136,可以使光電轉換器件的p型區域243(相當於陽極)與佈線121電連接。另外,藉由貼合絕緣層231與絕緣層249,可以進行層203與層204的電接合及機械接合。
<疊層結構3> 圖19所示的疊層結構2是在層201與層202間具有接合平面的結構。
在此情況下,在層201設置與電容器402的另一方電極電連接的導電層141。另外,還設置與電晶體115的源極和汲極中的一方電連接的導電層142。另外,電連接有與電晶體116的源極和汲極中的一方電連接的導電層143。另外,在絕緣層218上設置絕緣層219。導電層141、142、143具有埋設於絕緣層219的區域。另外,絕緣層219及導電層141、142、143的表面以各高度一致的方式被平坦化。
在層202設置與層203所包括的佈線352電連接的導電層137。另外,還設置與層202所包括的電晶體111的源極和汲極中的一方電連接的導電層138。另外,還設置與電晶體111的閘極電連接的導電層139。導電層137、138、139具有埋設於絕緣層229的區域。另外,絕緣層229及導電層137、138、139的表面以各高度一致的方式被平坦化。
在此,導電層137、138、139、141、142、143是與上述導電層131、132相同的貼合層。另外,絕緣層219是與上述絕緣層229、231相同的貼合層。
因此,藉由貼合導電層137與導電層141,可以使讀出電路311與像素電路331電連接。另外,藉由貼合導電層138與導電層142,可以使列驅動器313與記憶體電路321電連接。另外,藉由貼合導電層139與導電層143,可以使行驅動器312與記憶體電路321電連接。
注意,在本實施方式中說明在層201設置像素電路的讀出電路及記憶體電路的驅動電路且在層202設置記憶體電路的結構,但不侷限於此。例如,也可以在層201、層202設置像素電路的驅動電路、神經網路、通訊電路、CPU等。
可以使用OS電晶體及Si電晶體實現常關閉CPU(也稱為“Noff-CPU”)。Noff-CPU是指包括即使閘極電壓為0V也處於非導通狀態(也稱為關閉狀態)的常關閉型電晶體的積體電路。
在Noff-CPU中,可以停止向Noff-CPU中的不需要工作的電路的供電,使該電路處於待機狀態。在供電停止而處於待機狀態的電路中,沒有電力消耗。因此,Noff-CPU可以將用電量抑制到最小限度。另外,即使供電停止,Noff-CPU也可以長時間保持設定條件等工作所需要的資訊。當從待機狀態恢復時,只要再次開始向該電路的供電即可,而不需要設定條件等的再次寫入。就是說,可以高速從待機狀態恢復。如此,Noff-CPU可以降低功耗,而無需大幅度降低工作速度。
<疊層結構4> 另外,當在圖4C所示的像素電路331中電晶體107為OS電晶體且其他電晶體為Si電晶體時,可以採用圖20A所示的結構。圖20A示出在層204設置Si電晶體的電晶體103、104、105、106且在層203設置OS電晶體的電晶體107的結構。圖20A所示的層203可以與其他疊層結構同樣地連接於層202所包括的電路。或者,也可以與層201所包括的電路連接而不設置層202。
另外,圖4C所示的像素電路331也可以具有圖20B所示的疊層結構。圖20B所示的疊層結構是從佈線一側向光電轉換器件240照射光的結構。該結構的光的利用效率較低但具有製程彈性高的優點。圖20B所示的結構為在層203的上層疊有層205的結構。
另外,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也可以具有圖21所示的疊層結構。圖21所示的疊層結構示出圖4C所示的像素電路331及設置在像素陣列的外側的驅動電路332。作為驅動電路332示出包括Si電晶體及OS電晶體的結構,也可以由Si電晶體和OS電晶體中的任一個構成。在該結構中,可以不使用貼合製程。
<有機光電轉換器件> 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中,作為光電轉換器件可以使用有機光電轉換器件以代替Si光電二極體。圖22所示的光電轉換器件240是有機光電導膜的一個例子,其中層567a是下部電極,層567e是具有透光性的上部電極,層567b、567c、567d相當於光電轉換部。
光電轉換部的層567b、567d中的任一個可以為電洞傳輸層、另一個為電子傳輸層。另外,層567c可以為光電轉換層。
作為電洞傳輸層,例如可以使用氧化鉬等。作為電子傳輸層,例如可以使用C60 、C70 等的富勒烯或其衍生物等。
作為光電轉換層,可以使用n型有機半導體和p型有機半導體的混合層(本體異質接面結構)。
圖22示出圖4C所示的像素電路331的結構,此時電晶體103、104、105、106可以設置在層206所包括的矽基板上。在該結構中,可以不使用貼合製程。
本實施方式可以與其他實施方式或實施例的記載適當地組合而實施。
實施方式2 在本實施方式中,說明收納影像感測器晶片的封裝及相機模組的一個例子。作為該影像感測器晶片可以使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攝像裝置的結構。
圖23A1是收納影像感測器晶片的封裝的頂面一側的外觀立體圖。該封裝包括使影像感測器晶片650固定的封裝基板610、玻璃蓋板620及貼合它們的黏合劑630等。
圖23A2是該封裝的底面一側的外觀立體圖。在封裝的底面包括以焊球為凸塊640的BGA(Ball grid array:球柵陣列)。注意,不侷限於BGA,也可以包括LGA(Land grid array:地柵陣列)、PGA(Pin Grid Array:針柵陣列)等。
圖23A3是省略玻璃蓋板620及黏合劑630的一部分而圖示的封裝的立體圖。在封裝基板610上形成電極焊盤660,電極焊盤660透過通孔與凸塊640電連接。電極焊盤660透過引線670與影像感測器晶片650電連接。
另外,圖23B1是將影像感測器晶片收納在透鏡一體型封裝的相機模組的頂面一側的外觀立體圖。該相機模組包括使影像感測器晶片651固定的封裝基板611、透鏡蓋621及透鏡635等。另外,在封裝基板611與影像感測器晶片651之間設置有具有攝像裝置的驅動電路及信號轉換電路等的功能的IC晶片690,具有作為SiP(System in package:系統封裝)的結構。
圖23B2是該相機模組的底面一側的外觀立體圖。封裝基板611的底面及側面具有設置有收納用連接盤641的QFN(Quad flat no-lead package:四側無引腳扁平封裝)的結構。注意,該結構是一個例子,也可以設置QFP(Quad flat package:四面扁平封裝)或上述BGA。
圖23B3是省略透鏡蓋621及透鏡635的一部分而圖示的模組的立體圖。連接盤641與電極焊盤661電連接,電極焊盤661透過引線671與影像感測器晶片651或IC晶片690電連接。
藉由將影像感測器晶片收納在上述那樣的方式的封裝,容易安裝在印刷電路板等,由此可以將影像感測器晶片組裝在各種半導體裝置、電子機器。
本實施方式可以與其他實施方式或實施例的記載適當地組合。
實施方式3 作為可以使用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攝像裝置的電子機器,可以舉出顯示裝置、個人電腦、具備儲存媒體的影像記憶體裝置及影像再現裝置、行動電話機、包括可攜式的遊戲機、可攜式資料終端、電子書閱讀器、拍攝裝置諸如視頻攝影機或數碼照相機等、護目鏡型顯示器(頭戴式顯示器)、導航系統、音頻再生裝置(汽車音響系統、數位聲訊播放機等)、影印機、傳真機、印表機、多功能印表機、自動櫃員機(ATM)以及自動販賣機等。圖24A至圖24F示出這些電子機器的具體例子。
圖24A是行動電話機的一個例子,該行動電話機包括外殼981、顯示部982、操作按鈕983、外部連接介面984、揚聲器985、麥克風986、攝像頭987等。該行動電話機在顯示部982具有觸控感測器。藉由用手指或觸控筆等觸摸顯示部982可以進行打電話或輸入文字等各種操作。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攝像裝置及其工作方法可以適用於在該行動電話機中用來獲取影像的組件。
圖24B是可攜式資料終端,該可攜式資料終端包括外殼911、顯示部912、揚聲器913、攝像頭919等。藉由顯示部912所具有的觸控面板功能可以輸入且輸出資訊。另外,可以從由攝像頭919獲取的影像中識別出文字等,並可以使用揚聲器913以語音輸出該文字。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攝像裝置及其工作方法可以適用於在該可攜式資料終端中用來獲取影像的組件。
圖24C是監控攝影機,該監控攝影機包括支架951、照相單元952及保護罩953等。在照相單元952中設置旋轉機構等,藉由設置在天花板可以拍攝周圍。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攝像裝置及其工作方法可以適用於在該照相單元中用來獲取影像的組件。注意,“監控攝影機”是一般名稱,不侷限於其用途。例如,具有作為監控攝影機的功能的裝置被稱為攝影機或視頻攝影機。
圖24D是視頻攝影機,該視頻攝影機包括第一外殼971、第二外殼972、顯示部973、操作鍵974、透鏡975、連接部976、揚聲器977、麥克風978等。操作鍵974及透鏡975設置在第一外殼971中,顯示部973設置在第二外殼972中。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攝像裝置及其工作方法可以適用於在該視頻攝影機中用來獲取影像的組件。
圖24E是數碼照相機,該數碼照相機包括外殼961、快門按鈕962、麥克風963、發光部967以及透鏡965等。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攝像裝置及其工作方法可以適用於在該數碼照相機中用來獲取影像的組件。
圖24F是手錶型資訊終端,該手錶型資訊終端包括顯示部932、外殼兼腕帶933以及攝像頭939等。顯示部932也可以包括用來進行資訊終端的操作的觸控面板。顯示部932及外殼兼腕帶933具有撓性,並且適合佩戴於身體。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攝像裝置及其工作方法可以適用於在該資訊終端中用來獲取影像的組件。
本實施方式可以與其他實施方式或實施例的記載適當地組合。
102:電晶體 103:電晶體 104:電晶體 105:電晶體 106:電晶體 107:電晶體 108:電容器 111:電晶體 112:電容器 115:電晶體 116:電晶體 117:電晶體 121:佈線 122:佈線 123:佈線 126:佈線 127:佈線 128:佈線 129:佈線 131:導電層 132:導電層 133:導電層 134:導電層 135:導電層 136:導電層 137:導電層 138:導電層 139:導電層 141:導電層 142:導電層 143:導電層 201:層 202:層 203:層 204:層 205:層 206:層 210:區域 211:矽基板 212:絕緣層 213:絕緣層 214:絕緣層 215:絕緣層 216:絕緣層 217:絕緣層 218:絕緣層 219:絕緣層 220:區域 221:絕緣層 222:絕緣層 223:絕緣層 224:絕緣層 225:絕緣層 226:絕緣層 227:絕緣層 228:絕緣層 229:絕緣層 230:區域 231:絕緣層 232:絕緣層 233:絕緣層 234:絕緣層 235:絕緣層 236:絕緣層 237:層 238:導電層 239a:插頭 239b:連接電極 239c:插頭 240:光電轉換器件 241:絕緣層 242:絕緣層 243:p型區域 244:n型區域 245:絕緣層 246:絕緣層 247:絕緣層 249:絕緣層 250:光學轉換層 251:遮光層 255:微透鏡陣列 300:遮光層 301:開口部 302:開口部 311:電路 312:行驅動器 313:列驅動器 321:記憶體電路 321a:記憶單元 321aA:記憶單元 321aB:記憶單元 321aC:記憶單元 321aD:記憶單元 331:像素電路 332:驅動電路 351:佈線 352:佈線 353:佈線 354:佈線 355:佈線 400:CDS電路 401:電晶體 402:電容器 403:電晶體 404:電晶體 405:電容器 410:A/D轉換器 421:絕緣層 422:絕緣層 423:絕緣層 424:絕緣層 425:絕緣層 426:絕緣層 427:絕緣層 431:佈線 432:佈線 535:背閘極 545:半導體層 546:絕緣層 567a:層 567b:層 567c:層 567d:層 567e:層 610:封裝基板 611:封裝基板 620:玻璃蓋板 621:透鏡蓋 630:黏合劑 635:透鏡 640:凸塊 641:連接盤 650:影像感測器晶片 651:影像感測器晶片 660:電極焊盤 661:電極焊盤 670:引線 671:引線 690:IC晶片 701:閘極電極 702:閘極絕緣膜 703:源極區域 704:汲極區域 705:源極電極 706:汲極電極 707:氧化物半導體層 911:外殼 912:顯示部 913:揚聲器 919:攝像頭 932:顯示部 933:外殼兼腕帶 939:攝像頭 951:支架 952:照相單元 953:保護罩 961:外殼 962:快門按鈕 963:麥克風 965:透鏡 967:發光部 971:外殼 972:外殼 973:顯示部 974:操作鍵 975:透鏡 976:連接部 977:揚聲器 978:麥克風 981:外殼 982:顯示部 983:操作按鈕 984:外部連接埠 985:揚聲器 986:麥克風 987:攝像頭
在圖式中: [圖1]是說明攝像裝置的剖面立體圖。 [圖2A至圖2C]是說明疊層體的製造方法的圖。 [圖3A、圖3B]是說明攝像裝置的方塊圖。 [圖4A至圖4C]是說明像素電路的電路圖。 [圖5A、圖5B]是說明像素電路的電路圖。 [圖6A、圖6B]是說明像素電路的佈局的圖。 [圖7]是說明讀出電路的電路圖及方塊圖。 [圖8A]是說明記憶體電路的方塊圖,[圖8B至圖8E]是說明記憶單元的電路圖。 [圖9A]是說明滾動式快門方式的工作的圖,[圖9B]是說明全局快門方式的工作的圖。 [圖10A至圖10C]是說明像素電路的工作的時序圖。 [圖11]是說明像素的剖面圖。 [圖12A至圖12C]是說明Si電晶體的圖。 [圖13A至圖13D]是說明OS電晶體的圖。 [圖14A、圖14B]是說明像素的剖面圖。 [圖15A、圖15B]是說明像素的剖面圖。 [圖16]是說明像素的剖面圖。 [圖17]是說明像素的剖面圖。 [圖18]是說明像素的剖面圖。 [圖19]是說明像素的剖面圖。 [圖20A、圖20B]是說明像素的剖面圖。 [圖21]是說明像素的剖面圖。 [圖22]是說明像素的剖面圖。 [圖23A1至圖23A3]、[圖23B1至圖23B3]是安裝有攝像裝置的封裝、模組的立體圖。 [圖24A至圖24F]是說明電子機器的圖。
201:層
202:層
203:層
204:層
205:層
210:區域
220:區域
230:區域
240:光電轉換器件
250:光學轉換層
255:微透鏡陣列

Claims (13)

  1. 一種攝像裝置,包括: 第一電路; 第二電路; 第三電路; 光電轉換器件; 第一絕緣層; 第二絕緣層; 第三絕緣層; 第四絕緣層; 第一導電層;以及 第二導電層, 其中,該第一電路具有隔著該第一絕緣層及該第二電路與該第二絕緣層重疊的區域, 該第一絕緣層設置在該第一電路與該第二電路間, 該第一導電層具有埋設於該第二絕緣層的區域, 該光電轉換器件具有隔著該第三絕緣層及該第三電路與該第四絕緣層重疊的區域, 該第三絕緣層設置在該光電轉換器件與該第三電路間, 該第二導電層具有埋設於該第四絕緣層的區域, 該第一導電層與該第一電路電連接, 該第一電路與該第二電路電連接, 該第二導電層與該第三電路電連接, 該第三電路與該光電轉換器件電連接, 該第一導電層與該第二導電層直接接合, 並且,該第二絕緣層與該第四絕緣層直接接合。
  2. 根據請求項1之攝像裝置, 其中該第一電路包括在通道形成區域包含矽的電晶體, 該第二電路及該第三電路包括在通道形成區域包含金屬氧化物的電晶體, 並且該光電轉換器件是在光電轉換層包含矽的光電二極體。
  3. 根據請求項2之攝像裝置, 其中該金屬氧化物包含In、Zn、M,該M為Al、Ti、Ga、Ge、Sn、Y、Zr、La、Ce、Nd和Hf中的一種或多種。
  4. 根據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攝像裝置, 其中該第一導電層及該第二導電層由同一金屬材料構成, 並且該第二絕緣層及該第四絕緣層由同一絕緣材料構成。
  5. 根據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攝像裝置, 其中該第三電路及該光電轉換器件具有像素電路的功能, 並且該第一電路具有讀出電路的功能。
  6. 根據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之攝像裝置,還包括: 遮光層, 其中該遮光層設置在該光電轉換器件與該第三電路間。
  7. 根據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之攝像裝置,還包括: 第四電路;以及 第五電路, 其中該第四電路及該第五電路設置在與該第一電路相同的基板上, 該第四電路與該第二電路電連接, 並且該第五電路與該第二電路電連接。
  8. 根據請求項7之攝像裝置, 其中該第四電路及該第五電路包括在通道形成區域包含矽的電晶體。
  9. 根據請求項7或8之攝像裝置, 其中該第二電路具有記憶體電路的功能, 該第四電路具有驅動該記憶體電路的列驅動器的功能, 並且該第五電路具有驅動該記憶體電路的行驅動器的功能。
  10. 根據請求項1至9中任一項之攝像裝置, 其中該第三電路包括第一電晶體、第二電晶體、第三電晶體、第四電晶體、第五電晶體、電容器, 該第一電晶體的源極和汲極中的一方與該光電轉換器件的一方電極電連接, 該第一電晶體的源極和汲極中的另一方與該第二電晶體的源極和汲極中的一方及該第三電晶體的源極和汲極中的一方電連接, 該第三電晶體的源極和汲極中的另一方與該第四電晶體的閘極及該電容器的一方電極電連接, 並且該第四電晶體的源極和汲極中的一方與該第五電晶體的源極和汲極中的一方電連接。
  11. 根據請求項10之攝像裝置, 其中該第一電晶體、該第二電晶體、該第四電晶體及該第五電晶體為在通道形成區域包含矽的電晶體, 並且該第三電晶體為在通道形成區域包含金屬氧化物的電晶體。
  12. 根據請求項11之攝像裝置, 其中該金屬氧化物包含In、Zn、M,該M為Al、Ti、Ga、Ge、Sn、Y、Zr、La、Ce、Nd和Hf中的一種或多種。
  13. 一種電子機器,包括: 根據請求項1至12中任一項之攝像裝置;以及 顯示部, 其中該顯示部能夠顯示該攝像裝置所拍攝的影像。
TW109121768A 2019-07-04 2020-06-29 攝像裝置及電子機器 TW20210570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25092 2019-07-04
JP2019-125092 2019-07-04
JP2019165155 2019-09-11
JP2019-165155 2019-09-1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05704A true TW202105704A (zh) 2021-02-01

Family

ID=741002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21768A TW202105704A (zh) 2019-07-04 2020-06-29 攝像裝置及電子機器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320172A1 (zh)
JP (1) JPWO2021001719A1 (zh)
KR (1) KR20220028008A (zh)
CN (1) CN114008784A (zh)
TW (1) TW202105704A (zh)
WO (1) WO2021001719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543356B2 (en) * 2009-03-10 2017-01-10 Globalfoundries Inc. Pixel sensor cell including light shield
KR101824123B1 (ko) 2009-11-06 2018-02-01 가부시키가이샤 한도오따이 에네루기 켄큐쇼 반도체 장치
US9356061B2 (en) * 2013-08-05 2016-05-31 Apple Inc. Image sensor with buried light shield and vertical gate
KR102367787B1 (ko) * 2016-06-30 2022-02-24 가부시키가이샤 한도오따이 에네루기 켄큐쇼 반도체 장치 및 반도체 장치의 동작 방법
JP2018101699A (ja) * 2016-12-20 2018-06-28 ソニーセミコンダクタ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固体撮像装置、固体撮像装置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電子機器
KR20200024151A (ko) * 2017-07-14 2020-03-06 가부시키가이샤 한도오따이 에네루기 켄큐쇼 촬상 장치 및 전자 기기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08784A (zh) 2022-02-01
KR20220028008A (ko) 2022-03-08
JPWO2021001719A1 (zh) 2021-01-07
WO2021001719A1 (ja) 2021-01-07
US20220320172A1 (en) 2022-10-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302736B2 (en) Imag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11917318B2 (en) Imaging device, operation method thereof, and electronic device
JP2021100025A (ja) 撮像装置、撮像装置の駆動方法
WO2021001719A1 (ja) 撮像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WO2019243949A1 (ja) 撮像装置の動作方法
WO2021048676A1 (ja) 撮像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US11956570B2 (en) Imaging system and electronic device
JP7480137B2 (ja) 撮像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WO2021130590A1 (ja) 撮像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WO2022263967A1 (ja) 撮像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WO2022064317A1 (ja) 撮像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WO2022064307A1 (ja) 撮像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WO2022018561A1 (ja) 撮像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US11948959B2 (en) Imaging device comprising first circuit and second circuit
WO2021209868A1 (ja) 撮像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US20220279140A1 (en) Imaging device or imaging system
CN112534802A (zh) 摄像装置的工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