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104952A - 影像生成系統用光學薄膜之組合件 - Google Patents

影像生成系統用光學薄膜之組合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104952A
TW202104952A TW109119341A TW109119341A TW202104952A TW 202104952 A TW202104952 A TW 202104952A TW 109119341 A TW109119341 A TW 109119341A TW 109119341 A TW109119341 A TW 109119341A TW 202104952 A TW202104952 A TW 202104952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olarizer
plate
image
generation system
phase differen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193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麻野井祥明
伊崎章典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日東電工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日東電工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日東電工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049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04952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9/00Details of colour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9/64Circuits for processing colour signals
    • H04N9/74Circuits for processing colour signals for obtaining special effects
    • H04N9/75Chroma ke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5Optical pa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Mounting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222Studio circuitry; Studio devices; Studio equipment
    • H04N5/262Studio circuits, e.g. for mixing, switching-over, change of character of image, other special effects ; Camera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electronic generation of special effects
    • H04N5/272Means for inserting a foreground image in a background image, i.e. inlay, outlay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2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 G02B5/3033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 G02B5/3041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comprising multiple thin layers, e.g. multilayer stack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83Birefringent or phase retarding eleme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5/00Image enhancement or restoration
    • G06T5/50Image enhancement or restoration using two or more images, e.g. averaging or subtra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1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ased on recognised objects
    • H04N23/611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ased on recognised objects where the recognised objects include parts of the human bod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222Studio circuitry; Studio devices; Studio equipmen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光學薄膜之組合件,該光學薄膜之組合件不需要大型拍攝空間、不需要多個多種照明器具且不需要照明技師之技術知識,便可抑制被攝體所不期望之著色,即便被攝體之顏色改變仍可輕易對應,且可利用來自後方之光,結果可用於可實現優異畫質之整體影像的影像生成系統。本發明之光學薄膜之組合件可用於影像生成系統。光學薄膜之組合件包含第1偏光板、第2偏光板、第1相位差板及第2相位差板。影像生成系統包含:依序配置拍攝裝置、第1偏光板、第1相位差板、被攝體、第2相位差板及第2偏光板。

Description

影像生成系統用光學薄膜之組合件
本發明涉及影像生成系統用光學薄膜之組合件。
在電視播送或電影等影像領域中廣泛使用影像合成技術。影像合成代表上係依以下程序進行:以膚色的互補色之藍色、綠色等布製背幕為背景,用相機等拍攝前景之人物等被攝體(以下僅稱為被攝體);利用色鍵裝置檢測上述藍色等拍攝影像訊號選出被攝體影像區域,並將背景影像之資訊作為去色訊號予以透明化後,將被攝體影像與其他背景影像進行影像合成。
在習知之影像合成技術中卻有如下之問題:(i)為了將背幕之藍色等均勻化,必須具備極精密之照明技術。(ii)受照明光反射之影響,被攝體之周緣部會被背幕之顏色(藍色、綠色等)染色。(iii)無法從背幕之後方接受光,故有合成影像之畫質不足之情形。結果,為了增大被攝體與背幕之距離而需要大型背幕(因此需要大型的拍攝空間),從而照明裝置之數量會增加且需要多種照明裝置,以及產生仰賴照明技師之力量、知識技術等之需求。(iv)需因應被攝體之顏色變更背幕的顏色,而須準備多個顏色的背幕,因應背拍物做替換。
為了解決如上述之問題,已在研討使用利用偏光板及相位差板進行之光學單色化技術的影像生成方法及影像合成方法。所述技術處於開發初始階段,尚有各種研討的空間。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02-232909號公報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表2015-530004號公報
發明欲解決之課題 本發明是為了解決上述以往的課題而成者,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光學薄膜之組合件,該光學薄膜之組合件不需要大型的拍攝空間、不需要多個多種照明器具且不需要照明技師之技術知識,便可抑制被攝體所不期望之著色,即便被攝體之顏色改變仍可輕易對應,且可利用來自後方之光,結果可用於可實現優異畫質之整體影像的影像生成系統。
用以解決課題之手段 本發明之光學薄膜之組合件可用於影像生成系統。光學薄膜之組合件包含第1偏光板、第2偏光板、第1相位差板及第2相位差板。該影像生成系統包含:依序配置拍攝裝置、該第1偏光板、該第1相位差板、被攝體、該第2相位差板及該第2偏光板。 在一實施形態中,上述第1相位差板之Re(590)為500nm以上,上述第2相位差板之Re(590)為50nm~300nm。 在一實施形態中,上述第1相位差板及上述第2相位差板在前述影像生成系統中配置成各自之慢軸實質上正交或平行。 在一實施形態中,上述第1偏光板及上述第2偏光板在上述影像生成系統中配置成各自之偏光件的吸收軸實質上正交或平行。 在一實施形態中,上述第1相位差板、上述第2相位差板、上述第1偏光板及上述第2偏光板於上述影像生成系統中,配置成該第1相位差板之慢軸與該第1偏光板之偏光件的吸收軸及/或該第2偏光板之偏光件的吸收軸構成之角度成為40°~50°或130°~140°,且該第2相位差板之慢軸與該第1偏光板之偏光件的吸收軸及/或該第2偏光板之偏光件的吸收軸構成之角度成為40°~50°或130°~140°。 在一實施形態中,上述影像生成系統包含:進一步於上述第1相位差板與上述第2相位差板之間配置照明裝置。
發明效果 根據本發明之實施形態,藉由在所謂色鍵技術中使用利用相位差板進行之光學性單色化技術來取代布製背幕,則不需要大型的拍攝空間、不需要多個多種照明器具且不需要照明技師之技術知識,便可抑制被攝體所不期望之著色,即便被攝體之顏色改變仍可輕易對應,且可利用來自後方之光,結果可實現可實現優異畫質之整體影像的影像生成系統。並且,組合2個分別具有特定構成之相位差板來使用且將該等配置於特定位置,藉此可於所得整體影像(合成影像)中顯著抑制照明光造成之洋紅色反射。
以下說明本發明之實施形態,惟本發明不受該等實施形態限定。
A.光學薄膜之組合件 本發明實施形態的光學薄膜之組合件可用於影像生成系統。光學薄膜之組合件包含第1偏光板、第2偏光板、第1相位差板及第2相位差板。影像生成系統包含:依序配置拍攝裝置、該第1偏光板、該第1相位差板、被攝體、該第2相位差板及該第2偏光板。本發明實施形態中,組合2個分別具有特定構成之相位差板來使用且將該等配置於特定位置,藉此可於所得整體影像(合成影像)中顯著抑制照明光造成之洋紅色反射。
以下說明使用構成組合件的光學薄膜及使用該組合件的影像生成系統。首先,說明構成光學薄膜之組合件的第1偏光板、第2偏光板、第1相位差板及第2相位差板,接著說明影像生成系統。以下統整第1偏光板及第2偏光板以偏光板來說明。
A-1.偏光板 偏光板可採用任意適當之構成。偏光板代表上具有偏光件與配置於偏光件之單側或兩側的保護薄膜。
偏光件可採用任意適當的偏光件。形成偏光件之樹脂薄膜可為單層樹脂薄膜亦可使用二層以上之積層體來製作。
由單層樹脂薄膜構成之偏光件的具體例,可舉利用碘或二色性染料等二色性物質對聚乙烯醇(PVA)系樹脂薄膜、部分縮甲醛化PVA系樹脂薄膜、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系部分皂化薄膜等親水性高分子薄膜施予染色處理及延伸處理者;及,PVA之脫水處理物或聚氯乙烯之脫鹽酸處理物等多烯系定向薄膜等。從光學特性優異的觀點來看,宜使用以碘將PVA系樹脂薄膜染色並進行單軸延伸所得的偏光件。
上述利用碘進行之染色例如可將PVA系樹脂薄膜浸漬於碘水溶液中來進行。上述單軸延伸之延伸倍率宜為3~7倍。延伸可在染色處理後進行,亦可邊染色邊進行。又,亦可延伸後再染色。可因應需求對PVA系樹脂薄膜施行膨潤處理、交聯處理、洗淨處理、乾燥處理等。例如,在染色前將PVA系樹脂薄膜浸漬於水中進行水洗,不僅可洗淨PVA系樹脂薄膜表面的污垢或抗黏結劑,還可使PVA系樹脂薄膜膨潤,從而防止染色不均等情況。
使用積層體而獲得之偏光件的具體例,可舉出使用樹脂基材與積層在該樹脂基材之PVA系樹脂層(PVA系樹脂薄膜)的積層體,或者是使用樹脂基材與塗佈形成於該樹脂基材之PVA系樹脂層的積層體而獲得之偏光件。使用樹脂基材與塗佈形成於該樹脂基材之PVA系樹脂層的積層體而獲得之偏光件,例如可透過以下方式製作:將PVA系樹脂溶液塗佈於樹脂基材並使其乾燥,而於樹脂基材上形成PVA系樹脂層,從而獲得樹脂基材與PVA系樹脂層之積層體;及,將該積層體延伸及染色以將PVA系樹脂層製成偏光件。在本實施形態中,延伸在代表上包含使積層體浸漬於硼酸水溶液中並延伸。並且,視需要,延伸可更進一步包含在硼酸水溶液中進行延伸前在高溫(例如95℃以上)下將積層體進行空中延伸。可以直接使用所得樹脂基材/偏光件之積層體(即,可將樹脂基材作為偏光件之保護層),亦可從樹脂基材/偏光件之積層體剝離樹脂基材並於該剝離面視目的積層任意適當的保護層後來使用。所述偏光件之製造方法的詳細內容記載於例如日本專利特開2012-73580號公報。本說明書中係援用該公報整體之記載作為參考。
保護薄膜係由可作為偏光件之保護薄膜使用的任意適當之薄膜構成。成為該薄膜之主成分的材料之具體例可舉出:三醋酸纖維素(TAC)等之纖維素系樹脂、或是聚酯系、聚乙烯醇系、聚碳酸酯系、聚醯胺系、聚醯亞胺系、聚醚碸系、聚碸系、聚苯乙烯系、聚降莰烯系、聚烯烴系、環狀烯烴系、(甲基)丙烯酸系及乙酸酯系等之透明樹脂等。又,還可舉出(甲基)丙烯酸系、胺甲酸酯系、(甲基)丙烯酸胺甲酸酯系、環氧系、聚矽氧系等熱硬化型樹脂或紫外線硬化型樹脂等。其他還可舉出例如矽氧烷系聚合物等之玻璃質系聚合物。並且,亦可使用日本專利特開2001-343529號公報(WO01/37007)所記載之聚合物薄膜。作為該薄膜之材料,例如可以使用含有在側鏈具有取代或非取代之醯亞胺基的熱塑性樹脂與在側鏈具有取代或非取代之苯基以及腈基的熱塑性樹脂之樹脂組成物,例如可舉出具有由異丁烯與N-甲基馬來醯亞胺構成之交替共聚物及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之樹脂組成物。該聚合物薄膜例如可為上述樹脂組成物之擠製成形物。理想可使用(甲基)丙烯酸系樹脂、環狀烯烴系樹脂。
A-2.第1相位差板 第1相位差板其面內相位差Re(590)宜為500nm以上,較宜為500nm~1500nm,更宜為1100nm~1500nm。本說明書中「Re(λ)」係在23℃下以波長λnm之光測定之薄膜的面內相位差。因此,「Re(590)」係於23℃下以波長590nm之光測得之薄膜的面內相位差。Re(λ)係令薄膜之厚度為d(nm)時,利用式:Re(λ)=(nx-ny)×d求得。此處,「nx」為面內之折射率為最大方向(亦即慢軸方向)的折射率,「ny」為於面內與慢軸正交之方向(亦即快軸方向)的折射率。
第1相位差板如上述具有面內相位差,故具有nx>ny之關係。第1相位差板只要具有nx>ny之關係,便可展示任意適當的折射率橢圓體。較佳為第1相位差板之折射率橢圓體展示nx>ny≧nz之關係。
第1相位差板之波長分散特性Re(450)/Re(550)宜為0.9以上,更宜為0.95~1.2。只要第1相位差板之Re(450)/Re(550)在所述範圍內,藉由將面內相位差Re(590)設定在實際使用之範圍內,並與第2相位差板之組合,可在所得整體影像(合成影像)中顯著抑制照明光造成之洋紅色反射。
第1相位差板係以可滿足如上述之特性的樹脂薄膜(代表上為樹脂薄膜之延伸薄膜)構成。形成第1相位差板之樹脂的代表例可舉聚酯系樹脂(例如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酯)、聚碳酸酯系樹脂、聚醚系樹脂(例如聚醚酮酮)、聚苯乙烯系樹脂、環狀烯烴系樹脂。尤其聚酯系樹脂及聚碳酸酯系樹脂的固有雙折射大,即便延伸倍率較低或厚度較薄仍較容易獲得較大的面內相位差,因此可適宜使用。
第1相位差板可藉由將上述樹脂薄膜予以延伸而得。延伸可因應所期望之面內相位差(最後為背景色所期望的顏色)採用任意適當之延伸方法、延伸條件(例如延伸溫度、延伸倍率、延伸方向)。
第1相位差板可為單一樹脂薄膜(延伸薄膜),亦可為多層樹脂薄膜(延伸薄膜)積層而成之積層薄膜。單一薄膜具有容易製造且低成本之優點。積層薄膜具有易調整面內相位差之優點。
第1相位差板之厚度(為積層薄膜時為其合計厚度)可因應所期望之面內相位差、構成材料等適當設定。
第1相位差板可使用市售之相位差薄膜,亦可將市售之相位差薄膜進行二次加工(例如延伸)來使用,亦可將該等積層來使用。
A-3.第2相位差板 第2相位差板其面內相位差Re(590)宜為50nm~300nm,較宜為70nm~200nm,更宜為90nm~140nm。只要第2相位差板之面內相位差在所述範圍內,被被攝體反射之照明光會透射第2相位差板而著色會變少,結果可在所得整體影像(合成影像)中顯著抑制照明光造成之洋紅色反射。亦即,藉由設置第2相位差板,可減少被攝體因照明光之反射光之著色,而可抑制洋紅色反射。又,第2相位差板之面內相位差實質上不隨第1相位差板之面內相位差,只要為如上述之較佳範圍即可。
第2相位差板之折射率橢圓體、波長分散特性、構成材料及形成方法如關於第1相位差板在A-2項所說明。
B.影像生成系統 圖1係說明可使用本發明光學薄膜之組合件的影像生成系統之一例的概略圖。此外,為了便於觀看,圖式中之拍攝裝置、被攝體、第1偏光板、第2偏光板、第1相位差板及第2相位差板之尺寸以及該等尺寸的相互比例與實際不同。
影像生成系統包含:依序配置拍攝裝置10、第1偏光板20、第1相位差板51、被攝體30、第2相位差板52及第2偏光板40。更詳細而言,第1相位差板51配置於第1偏光板20與被攝體30之間,第2相位差板52配置於被攝體30與第2偏光板40之間。影像生成系統係藉由拍攝裝置(代表上為相機裝置)10拍攝被攝體30,該被攝體30係以第2偏光板40為背景來取代以第2偏光板40(實質上為與第2相位差板52之積層體)作為背幕。
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中,係藉由配置至少1個相位差板,將透過拍攝裝置10辨識(亦即顯示於拍攝裝置且被拍攝裝置拍攝之)第2偏光板40的顏色單色化成被攝體30之互補色。更具體而言,藉由將以下至少一者最佳化可將透過拍攝裝置10辨識之第2偏光板40的顏色單色化成被攝體30之互補色:至少1個相位差板之面內相位差Re(590)、至少1個相位差板之慢軸與第1偏光板所含偏光件之吸收軸的角度、至少1個相位差板之慢軸與第2偏光板所含偏光件之吸收軸的角度、以及第1偏光板所含偏光件之吸收軸與第2偏光板所含偏光件之吸收軸的角度。譬如當被攝體為人物時,被攝體的主要顏色為膚色,其互補色為綠色或藍色,較佳為綠色。此時,藉由進行如上述之最佳化,可使透過拍攝裝置10辨識之第2偏光板40的顏色成為綠色或藍色(較佳為綠色)。結果拍攝裝置可拍攝以綠色為背景之被攝體。所述綠色背景在色鍵技術中可與以往之背幕(譬如綠色的布)相同地發揮功能,且如後述可發揮比以往之背幕更加優異的效果。並且,本發明實施形態中,係組合上述A-2項所記載之第1相位差板與上述A-3項所記載之第2相位差板來使用,且將第1相位差板配置於第1偏光板與被攝體之間,並將第2相位差板配置於被攝體與第2偏光板之間,藉此可於所得整體影像(合成影像)中顯著抑制照明光造成之洋紅色反射。
在此,說明如上述將透過拍攝裝置辨識之第2偏光板的顏色予以單色化的優點。第2偏光板會被光學性著色,故除了拍攝裝置的被攝體之拍攝影像(顯示影像)整體會被單色化成極均勻之所期望的顏色。結果,在色鍵技術中透明化時之均勻性亦非常優異,故所得合成影像中的背景畫質亦佳。並且,相較於使用布製背幕之情況,所述光學化性單色化具有以下優點:(1)使用背幕(譬如綠色的布)時,用以使該背幕之顏色均勻化的照明光會被反射,該反射光會被映射到被攝體,因此被攝體之周緣部會被背幕之顏色(譬如綠色)著色。另一方面,根據本發明實施形態之光學性著色,因不需要用以使背景色均勻化的照明,故可實質上完全防止被攝體周緣部有不期望之著色。(2)如上述,因不需要用以使背景色均勻化的照明,故不需要設置多個多種照明器具。結果,因不需可設置照明器具及背幕的大型拍攝空間,故在成本上有利,且因在小空間(只要實質上可確保有設置第2偏光板即可)便可拍攝,故拍攝之選項更增加。並且,不需仰賴資深照明技師之力量、知識技術等,便可防止拍攝狀況(例如有無確保技術人員)造成之影像品質的參差。(3)背幕會遮蔽來自後方之光,故當與有來自後方之光照映進來之背景影像合成時,被攝體不會受到所述之光,結果在合成影像中會產生違和感。另一方面,根據本發明實施形態可利用來自後方之光。結果,在如上述與有來自後方之光照映進來之背景影像合成時,可獲得無違和感之合成影像。並且,藉由利用來自後方之光,可因應目的調整合成影像的畫質。結果,無需增大被攝體與背幕之距離,而不需要大型背幕,故可獲得與上述(2)相同之效果。因此,根據本發明實施形態,可簡便容易且低成本實現優異畫質之整體影像(合成影像)。
並且,根據如上述之光學性單色化,極易因應被攝體的顏色,使背景以其互補色在拍攝裝置中均勻顯示(最後為拍攝)。其係因藉由調整至少1個相位差板之面內相位差Re(590)、至少1個相位差板與第1偏光板及/或第2偏光板的軸角度等,可不需要大型拍攝空間、不需要龐大的裝置或器材,而可在拍攝裝置(實質上為拍攝裝置之顯示影像或拍攝影像)中光學性實現所期望之顏色。結果,不需準備多種顏色之背幕,且不需因應被攝體替換那麼多的背幕。
在一實施形態中,第1偏光板20及第2偏光板40係配置成第1偏光板之偏光件的吸收軸與第2偏光板之偏光件的吸收軸較佳為實質上正交或實質上平行。本說明書中,「實質上正交」及「大致正交」的表現包含2個方向構成之角度為90°±7°之情況,宜為90°±5°,更宜為90°±3°。「實質上平行」及「大致平行」的表現包含2個方向構成之角度為0°±7°的情況,宜為0°±5°,更宜為0°±3°。並且,本說明書中單純提到「正交」或「平行」時,係包含實質上正交或實質上平行的狀態。又,本說明書中提及角度時,係包含相對於基準方向之順時針及逆時針兩者。
在一實施形態中,第2偏光板40可配置成其吸收軸方向成為鉛直方向(其透射軸為水平方向)。若為所述構成,便可顯著抑制被攝體之著色。此時,第1偏光板20代表上可配置成其吸收軸成為水平方向(其透射軸為鉛直方向)。
在一實施形態中,第1相位差板51及第2相位差板52配置成彼此之慢軸較佳為實質上正交或實質上平行。
在一實施形態中,第1相位差板51係配置成第1相位差板之慢軸與第1偏光板20之偏光件的吸收軸及/或第2偏光板40之偏光件的吸收軸構成之角度較佳為40°~50°或130°~140°。同樣地,第2相位差板52係配置成第2相位差板之慢軸與第1偏光板20之偏光件的吸收軸及/或第2偏光板40之偏光件的吸收軸構成之角度較佳為40°~50°或130°~140°。該角度分別宜為42°~48°或132°~138°,較宜為43°~47°或133°~137°,更宜為約45°或約135°。
第1相位差板51及第2相位差板52之面內相位差Re(590)及波長分散特性分別如上述A-2項及A-3項所說明。藉由組合上述第1及第2偏光板以及第1相位差板之軸角度的調整,來將第1相位差板之面內相位差及波長分散特性依上述適當調整,可使拍攝裝置中之第2偏光板的顏色(背景色)成為所期望之顏色。尤其可實現深綠色。並且,藉由將第2相位差板配置於預定位置,可於所得整體影像(合成影像)中顯著抑制照明光造成之洋紅色反射。
將第1偏光板之偏光件的吸收軸與第2偏光板之偏光件的吸收軸之角度(以下有時稱為吸收軸角度)、第1相位差板之慢軸與第1偏光板之偏光件的吸收軸之角度(以下有時稱為慢軸角度)、以及第1相位差板之面內相位差Re(590)與拍攝裝置中之第2偏光板的顏色(背景色)之關係的諸例表示如下:(a)當吸收軸角度正交或平行,慢軸為45°或135°,且面內相位差Re(590)為600nm~900nm時,藉由令Re(450)/Re(550)為1.0~1.2,背景色會變成深綠色;(b)當吸收軸角度正交或平行,慢軸角度為45°或135°,且面內相位差Re(590)為1150nm~1450nm時,藉由令Re(450)/Re(550)為0.95~1.15,背景色會變成深綠色;(c)當吸收軸角度正交或平行,慢軸角度為45°或135°,且面內相位差Re(590)為1700nm~2000nm時,藉由令Re(450)/Re(550)為0.9~1.1,背景色會變成深綠色。另,藉由適當設定組合,可實現綠色以外的背景色。具體例如下述:(d)當吸收軸角度正交,慢軸角度為45°,且面內相位差Re(590)為500nm~600nm時,背景色會變成藍色;(e)當吸收軸角度平行,慢軸角度為45°,且面內相位差Re(590)為500nm~600nm時,背景色會變成橙色;(f)當吸收軸角度正交,慢軸角度為45°,且面內相位差Re(590)為400nm~500nm時,背景色會變成黃色;(g)當吸收軸角度正交,慢軸角度為45°,且面內相位差Re(590)為200nm~400nm時,背景色會變成紫色;(h)當吸收軸角度平行,慢軸角度為45°,且面內相位差Re(590)為400nm~500nm時,背景色會變成紺色;(i)當吸收軸角度正交,慢軸角度為45°,且面內相位差Re(590)為1500nm~1600nm時,背景色會變成洋紅色。如此一來,藉由組合吸收軸角度、慢軸角度及第1相位差板之面內相位差Re(590)並適當調整,可使背景色變成所期望之顏色。而且,所述吸收軸角度、慢軸角度及面內相位差Re(590)之調整亦不需複雜裝置且不需龐大的設備,故可因應被拍、所期望之合成影像、拍攝現場之狀況等獲得所期望之背景色。並且,藉由調整第1及/或第2相位差板之面內相位差Re(590),可微調整背景色。不論為任一情況下,藉由將第2相位差板配置於預定位置,可於所得整體影像(合成影像)中顯著抑制照明光造成之洋紅色反射。
針對吸收軸角度及慢軸角度之調整進行說明。圖3係說明吸收軸角度及慢軸角度之調整方法之一例的概略分解立體圖。如圖3所示,第1偏光板20可透過摺疊器22在拍攝裝置(圖式例中為相機裝置之透鏡的前端部)上安裝成可旋轉。並且,第1相位差板51可透過摺疊器53安裝成可對第1偏光板之摺疊器22相對地旋轉。藉由使摺疊器22旋轉,可設定第1偏光板之吸收軸的方向。並且,上述藉由摺疊器22之旋轉來進行吸收軸方向之調整可以非常小的角度(例如1°)單位來進行,故可微調整背景色。同樣地,藉由使摺疊器53對摺疊器22相對地旋轉,可設定慢軸角度。慢軸角度之設定亦可以非常小的角度(譬如1°)單位來進行,故可微調整背景色。慢軸角度之設定可使摺疊器53旋轉來進行,可使摺疊器22旋轉來進行,亦可使兩者旋轉來進行。實際使用上,慢軸角度的設定係藉由固定疊器22(固定第1偏光板之吸收軸之方向),使摺疊器53旋轉來進行。只要為如上述之方式,便可將第2偏光板之偏光件的吸收軸方向固定在預定方向上,以非常小的角度單位調整第1偏光板之偏光件的吸收軸方向及第1相位差板的慢軸方向。
亦可因應需要,在第2偏光板40之表面(實質上為積層於第2偏光板之第2相位差板52的表面)設置防眩層及/或抗反射層。藉由設置防眩層及/或抗反射層,可更抑制第2偏光板之反射及眩光、以及第2偏光板之外光的倒映,故可獲得良質的背景色。另,關於防眩層及抗反射層可採用本業界周知之構成,故省略詳細說明。
如上述,根據本發明實施形態可利用來自後方之光。因此,在一實施形態中,亦可於第2偏光板40之後方配置照明裝置(未圖示)。後方之照明裝置的照明角度相對於連結從上方觀看之拍攝裝置10與被攝體30的直線,在包含該直線之水平面內宜為38°以上,更宜為41°以上。照明角度的上限例如為75°。只要照明角度為所述範圍,便可顯著抑制被攝體之著色。
在一實施形態中,亦可於第1相位差板51與第2相位差板52之間配置照明裝置(未圖示)。此時,照明裝置較佳可配置於被攝體30之上方。此時本發明效果很明顯。亦即,根據本發明,可於所得整體影像(合成影像)中顯著抑制來自上方之照明光造成之洋紅色反射。此外,照明裝置可配置於被攝體之實質上之正上方,可配置於被攝體之前方(拍攝裝置側)之上方,亦可配置於被攝體之後方(第2偏光板側)之上方。
可使用本發明光學薄膜之組合件的影像生成系統包含:於將包含依上述方式生成之被攝體與經單色化之背景部分的影像之背景影像部分合成其他影像。圖3(a)~圖3(c)係說明影像合成之一例的概略圖。首先,依上述方式,如圖3(a)所示生成包含被攝體30與經單色化之背景部分70的影像。背景部分70如上述係在拍攝裝置之顯示影像(拍攝影像)中第2偏光板40被光學性著色者。將該背景部分的顏色資訊用預定之影像合成技術做成Key訊號予以透明化。另一方面,如圖3(b)所示,準備要做為最後之背景影像的另一影像80。將該另一影像80之資訊導入經透明化的背景部分70,藉此可如圖3(c)所示,獲得包含被攝體30與另一影像(最後之背景影像)80的合成影像。 實施例
以下,以實施例來具體說明本發明,惟本發明不受該等實施例限定。
<實施例1> 於TV拍攝用相機之透鏡的前端部自透鏡側起依序安裝了偏光板(第1偏光板)與相位差板(第1相位差板)。第1偏光板係使用市售之偏光板(自日東電工公司製之製品名「SEG1425GU」去除了黏著劑之物)。第1相位差板係使用使市售之環烯烴樹脂相位差薄膜(Kaneka公司製,製品名「UTZ-FILM#270」,面內相位差Re(590)=270nm)5片與市售之環烯烴樹脂相位差薄膜(Kaneka公司製,製品名「UTZ-FILM#110」,面內相位差Re(590)=110nm)1片之彼此之慢軸平行而積層而成者。第1相位差板(積層體)之面內相位差Re(590)為1460nm。將第1偏光板之偏光件的吸收軸方向設定成鉛直方向,並將第1相位差板之慢軸方向設定成自第1相位差板側看去相對於鉛直方向逆時針45°之方向。以下,在實施例及比較例中,係設鉛直方向為90°,設水平方向為0°,並設自第1相位差板側看去相對於鉛直方向逆時針之方向為「+(正)方向」(例如,135°係自第1相位差板側看去相對於鉛直方向逆時針45°之方向)。接著,於預定位置設置了市售之偏光板(第2偏光板)。此時,第2偏光板之偏光件的吸收軸設定成0°。並於第2偏光板之被攝體側配置第2相位差板。第2相位差板使用市售之環烯烴樹脂相位差薄膜(Kaneka公司製,製品名「UTZ-FILM #110」,面內相位差Re(590)=110nm)。第2相位差板係配置成其慢軸與第1相位差板之慢軸正交。以該第2偏光板(實質上為與第2相位差板之積層體)為背景,使用安裝有上述第1偏光板及第1相位差板之TV拍攝用相機拍攝被攝體(人物)。拍攝時,係從被攝體之實質上之正上方照明被攝體。拍攝影像中之背景(第2偏光板)為均勻的綠色。
接下來,利用常法將上述拍攝影像之背景部分的顏色資訊做成Key訊號予以透明化。並將另一影像(風景影像)之資訊導入經透明化之部分而獲得合成影像。合成影像中,無確認到照明光造成之洋紅色反射。
<比較例1> 除了未使用第2相位差板外,依與實施例1相同方式而獲得拍攝影像及合成影像。拍攝影像中之背景(第2偏光板)為均勻的綠色。合成影像中,有確認到照明光造成之洋紅色反射。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本發明實施形態的光學薄膜之組合件可用於影像生成系統。影像生成系統可適宜用於電視播送或電影等影像領域。
10:拍攝裝置 20:第1偏光板 22:摺疊器 30:被攝體 40:第2偏光板 50:相位差板 51:第1相位差板 52:第2相位差板 53:摺疊器 70:背景部分 80:另一影像
圖1係說明可使用本發明光學薄膜之組合件的影像生成系統之一例的概略構成圖。 圖2係概略分解立體圖,其說明可使用本發明光學薄膜之組合件的影像生成系統中,第1偏光板之偏光件的吸收軸與第1相位差板之慢軸的軸角度調整方法之一例。 圖3(a)~(c)係說明可使用本發明光學薄膜之組合件的影像生成系統之合成影像之一例的概略圖。
10:拍攝裝置
20:第1偏光板
30:被攝體
40:第2偏光板
51:第1相位差板
52:第2相位差板

Claims (6)

  1. 一種影像生成系統用光學薄膜之組合件,包含第1偏光板、第2偏光板、第1相位差板及第2相位差板; 該影像生成系統包含:依序配置拍攝裝置、該第1偏光板、該第1相位差板、被攝體、該第2相位差板及該第2偏光板。
  2. 如請求項1之影像生成系統用光學薄膜之組合件,其中前述第1相位差板之Re(590)為500nm以上,前述第2相位差板之Re(590)為50nm~300nm。
  3. 如請求項1或2之影像生成系統用光學薄膜之組合件,其中前述第1相位差板及前述第2相位差板在前述影像生成系統中配置成各自之慢軸實質上正交或平行。
  4.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影像生成系統用光學薄膜之組合件,其中前述第1偏光板及前述第2偏光板在前述影像生成系統中配置成各自之偏光件的吸收軸實質上正交或平行。
  5.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影像生成系統用光學薄膜之組合件,其中前述第1相位差板、前述第2相位差板、前述第1偏光板及前述第2偏光板於前述影像生成系統中,配置成該第1相位差板之慢軸與該第1偏光板之偏光件的吸收軸及/或該第2偏光板之偏光件的吸收軸構成之角度成為40°~50°或130°~140°,且該第2相位差板之慢軸與該第1偏光板之偏光件的吸收軸及/或該第2偏光板之偏光件的吸收軸構成之角度成為40°~50°或130°~140°。
  6.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影像生成系統用光學薄膜之組合件,其中前述影像生成系統包含:進一步於前述第1相位差板與前述第2相位差板之間配置照明裝置。
TW109119341A 2019-06-20 2020-06-09 影像生成系統用光學薄膜之組合件 TW20210495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14487A JP7267123B2 (ja) 2019-06-20 2019-06-20 画像生成システム用光学フィルムのセット
JP2019-114487 2019-06-2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04952A true TW202104952A (zh) 2021-02-01

Family

ID=739953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19341A TW202104952A (zh) 2019-06-20 2020-06-09 影像生成系統用光學薄膜之組合件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247901A1 (zh)
JP (1) JP7267123B2 (zh)
KR (1) KR20220023976A (zh)
CN (1) CN114009011A (zh)
TW (1) TW202104952A (zh)
WO (1) WO202025565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10266427A1 (en) * 2020-02-25 2021-08-26 Michael Kidakarn Chair and chroma key photography backdrop assembly thereof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052152A (en) * 1959-03-27 1962-09-04 American Optical Corp Optical compensating system
JPH0483480A (ja) * 1990-07-26 1992-03-17 Nippon Hoso Kyokai <Nhk> 偏光キー方式画像合成装置
JPH06153211A (ja) * 1992-11-13 1994-05-3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光情報検出装置
EP1118885B1 (en) * 1999-07-29 2004-03-03 Teijin Limited Phase difference film, phase difference film composit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JP2001166142A (ja) * 1999-12-09 2001-06-22 Narimasa Saruwatari カメラのフィルター
JP2002166142A (ja) * 2000-11-29 2002-06-11 Fuji Photo Film Co Ltd フィルター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ろ過方法
JP2002232909A (ja) * 2001-02-05 2002-08-16 For-A Co Ltd クロマキー撮影装置
JP4033006B2 (ja) * 2003-03-12 2008-01-16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JP2006091374A (ja) * 2004-09-22 2006-04-06 Fuji Photo Film Co Ltd 偏光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06106180A (ja) * 2004-10-01 2006-04-20 Nitto Denko Corp 光学フィルム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4426992B2 (ja) * 2005-03-25 2010-03-03 日本放送協会 合成映像撮影装置
JP2007114233A (ja) * 2005-10-18 2007-05-10 Intec Web & Genome Informatics Corp 撮影方法と装置
US7609327B2 (en) * 2006-04-19 2009-10-27 Mitsubishi Electric Research Laboratories, Inc. Polarization difference matting using a screen configured to reflect polarized light
JP4726148B2 (ja) * 2007-11-20 2011-07-20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液晶パネル、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PE20140057A1 (es) * 2010-09-20 2014-03-01 Fraunhofer Ges Forschung Metodo para diferenciar entre el fondo y el frente del escenario y tambien metodo para reemplazar un fondo en las imagenes de un decorado
EP2876545A4 (en) 2012-07-20 2016-02-24 Feng-Chia Wu IMAGE GENERATING METHOD
CN117908178A (zh) * 2015-11-30 2024-04-19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带相位差层的偏振片及图像显示装置
JP6877945B2 (ja) * 2015-11-30 2021-05-26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位相差層付偏光板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WO2017099755A1 (en) * 2015-12-09 2017-06-15 Board Of Regents,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System Spectrally-encoded high-extinction polarization microscope and methods of use
JP6779649B2 (ja) * 2016-04-12 2020-11-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撮像装置、画像処理方法、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JP6855368B2 (ja) * 2017-12-26 2021-04-07 関西テレビ放送株式会社 画像生成方法および画像合成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20247901A1 (en) 2022-08-04
JP7267123B2 (ja) 2023-05-01
CN114009011A (zh) 2022-02-01
WO2020255653A1 (ja) 2020-12-24
KR20220023976A (ko) 2022-03-03
JP2021001934A (ja) 2021-01-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88569B (zh) A liquid crystal panel, and a laminate of a polarizer and a retardation layer
US10466398B2 (en) Optical stack including reflecting-absorbing polarizer
TW200428042A (en) Optical element, polarization element, and illuminating devic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nit
US20140293198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TWI778201B (zh) 圖像生成方法及圖像合成方法
WO2022039078A1 (ja) 意匠性フィルムおよび意匠性成形体
TW202104952A (zh) 影像生成系統用光學薄膜之組合件
JP2001091736A (ja) 偏光フィルム及び偏光板
TWI797319B (zh) 寬頻帶波長薄膜及其製造方法,以及圓偏光薄膜的製造方法
KR20200110182A (ko) 화상 표시 장치 및 상기 화상 표시 장치에 사용되는 원편광판
WO2022071060A1 (ja) 加飾フィルムおよび光学デバイス
TW202130164A (zh) 影像生成系統用光學薄膜之組合件
JP6712161B2 (ja) 光学補償層付偏光板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有機elパネル
JP2024022338A (ja) 光学フィルムセットおよび画像生成システム
KR102659448B1 (ko) 편광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광학표시장치
TW202407401A (zh) 於影像顯示面板下具有照相機之影像顯示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