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104702A - 具有用於使針板相對於針筒偏移之系統之圓編機 - Google Patents

具有用於使針板相對於針筒偏移之系統之圓編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104702A
TW202104702A TW109120614A TW109120614A TW202104702A TW 202104702 A TW202104702 A TW 202104702A TW 109120614 A TW109120614 A TW 109120614A TW 109120614 A TW109120614 A TW 109120614A TW 202104702 A TW202104702 A TW 202104702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needle
outlet
rotation
bel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206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馬可 安德雷奧里
安德利亞 隆那汀
瑟吉歐 葛塔
Original Assignee
義大利商聖東尼股份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義大利商聖東尼股份公司 filed Critical 義大利商聖東尼股份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047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04702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9/00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 D04B9/42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duc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 D04B9/46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duc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stockings, or portions thereof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5/00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weft knitting machines, restricted to machines of this kind
    • D04B15/94Driving-gear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5/00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weft knitting machines, restricted to machines of this kind
    • D04B15/14Needle cylinders
    • D04B15/16Driving devices for reciprocatory action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5/00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weft knitting machines, restricted to machines of this kind
    • D04B15/18Dial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5/00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weft knitting machines, restricted to machines of this kind
    • D04B15/32Cam systems or assemblies for operating knitting instruments
    • D04B15/34Cam systems or assemblies for operating knitting instruments for di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Knitting Machines (AREA)
  • Nonwoven Fabrics (AREA)
  • Preliminary Treatment Of Fibers (AREA)

Abstract

一種用於針織物或針織襪類之圓編機,包含:一支撐結構;一針固持筒,其可圍繞一旋轉軸線旋轉且支撐為了生產一針織織物可移動之多個圓筒針;一針盤總成,其配置於該筒上方,且包含圍繞該旋轉軸線旋轉之一針固持板,且支撐為了生產一針織織物可移動之多個平型針。該機器包含:運動產生元件,以便圍繞該旋轉軸線旋轉該針固持筒;及運動傳輸元件,其經組配用於形成能夠相對於該筒同時地將由該等運動產生元件產生之該旋轉傳輸至該板之一運動傳輸鏈。該等運動傳輸元件包含:一第一帶齒輪,其接收該等運動產生元件之該旋轉運動;一第二帶齒輪,其與該針固持板同軸地安裝;一偏移裝置,其位於該第一帶齒輪與該第二帶齒輪之間,且包含與該第一帶齒輪嚙合之一入口齒輪及與該第二帶齒輪嚙合之一出口齒輪。該入口齒輪與該出口齒輪相互同軸地安裝,且可由一致動器平移,以便改變該入口齒輪與該第一帶齒輪之該嚙合及/或該出口齒輪與該第二帶齒輪之該嚙合。

Description

具有用於使針板相對於針筒偏移之系統之圓編機
發明領域
本發明之目標為一種圓編機。特別是,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用於針織襪類或針織物之圓編機,其具備允許針板相對於針筒偏移之一系統。
本發明處於用於針織襪類、用於針織物、「無縫」類型之針織物及類似者的圓編機之技術領域。
發明背景
在本文中,關於術語「針織機」,其一般意欲為一種適於生產紡織物品且具備至少一個針固持元件或針固持筒之圓編機,該針固持元件或針固持筒可迴轉地安裝於該機器之一支撐結構中,且在合適之滑動座(或針座)中支撐平行於針固持筒之一旋轉軸線以便生產一針織織物之多個可移動針。
此外,該針織機具備將紗線供應至機器之針的線饋入點或線「饋入部」中之一或多者。圓編機可包含可變數目個饋入部,例如,1、2、4、6、8或更多個線饋入部。
該針織機可例如屬於雙針床類型。
具體言之,本發明特別但不排他性地意欲用於圓編機,除了前述針筒之外,該圓編機亦包含一針板,亦即,亦可迴轉地安裝於機器之支撐結構上且在各別合適滑動間(或針座)中支撐多個各別針(被稱為平型針)之一元件。
將針板置放於針筒上方且與其同軸:此表示筒及板皆圍繞相同旋轉軸線旋轉。平型針可在與前述旋轉軸線正交之一平面上且沿著相對於該旋轉軸線為徑向之方向在各別座中移動,具有接近旋轉軸線及遠離該旋轉軸線移動之一平移運動。
該等平型針與圓筒針在針織衣之形成中合作。典型地,在筒及板之旋轉期間,基於由針之驅動構件(凸輪、選擇元件等)賦予之移動,按使得可垂直移動的圓筒針之頭部與可水平移動的平型針之頭部相交之一方式定位筒與板。
按用於針織襪類之針織機之領域之行話,此機器類型被稱為「在板中具有針之單筒」圓編機,亦即,具備一針固持筒且具備一板(具備其額外針)之一針織機,該等額外針與圓筒針在針織衣之形成中相互合作,從而允許特定紡織物結構之獲得。平型針因此支撐圓筒針,且此機器與雙針床機器(具有既在筒上又在板上之針)相當。
在此類型之針織機中,典型地存在比圓筒針低的數目個平型針。舉例而言,可存在等於圓筒針一半的數目個平型針,其中一個平型針位於筒之兩個鄰近針之間。
在本文中,關於表達「針盤總成」,意欲其為配置於針固持筒上方且攜載針之前述板的針織機之部分。此總成具備適於與平型針及與饋入部中存在之線合作以便允許針織依之生產的元件及裝置。
在圓編機之領域中,已知用於獲得針盤總成及連接至其之裝置的不同模式。一般而言,針盤總成典型地具備有一固定支撐環,其具有安裝於支撐環外以便能夠圍繞支撐環旋轉之一線輸送及切割元件(在該領域中藉由術語「線修剪刀」指示),且具備定位於支撐環上之多個氣動裝置。
此等多個氣動裝置通常包含:用於驅動針之至少一個總成,其具備能夠與平型針相互作用之一或多個驅動凸輪;及多個夾鉗總成,例如,其數目等於機器之饋入部;各夾鉗總成包含能夠留持或阻擋供應至針織機之針的一線之一或多個可移動夾鉗,及移動此等夾鉗之氣動致動器。
針盤總成亦可包含切割裝置,或「線修剪刀」,各具備能夠與前述刀合作之一切割元件,以便執行由刀自身輸送的線之切割。此外,該針盤總成可包含線抽吸裝置或「線抽吸管」,其抽吸一或多個饋入部之線及相對軟毛。
實質上,針盤總成在其內部包含眾多裝置之一分群,一些裝置針對各饋入部以模方式重複,其他在多個饋入部間共用或個別地存在。
該針盤總成亦包含攜載其各別多個針之前述針板。此板係以使得能夠圍繞與針固持筒之旋轉軸線重合的一旋轉軸線旋轉之一方式安裝於支撐環上。前述刀亦與板成整體,且與其一起旋轉。
前述驅動凸輪與平型針相互作用,以便基於由凸輪之構型界定之一具體運動定律,在板之旋轉期間將接近旋轉軸線或遠離旋轉軸線移動的在各別座內之一徑向移動傳輸至平型針。以此方式,按願望移動平型針,使得其以所要的方式與圓筒針相互作用,用於針織衣之形成。
總體上,驅動凸輪界定一「圓形」凸輪構型,亦即,作為圍繞旋轉軸線之一環延伸,平型針之驅動根部依序與該環相互作用。
已知針織機亦包含用於傳輸旋轉之構件,其進行將在針盤總成中旋轉傳輸至針固持板之功能,該旋轉由針固持筒產生。實際上,若針固持板係相對於針固持筒獨立地致動,則其旋轉運動可相對於針固持筒之旋轉運動導致非同步或可變(以一不可預測方式),同時為了以正確方式獲得針織衣,有必要在按同步旋轉工作期間移動板及筒。因此,前述傳輸構件典型地包含成對之滑輪、傳輸帶及輔助軸桿,其形成一剛性運動鏈且相對於筒同步地將由移動針固持筒之馬達產生的旋轉傳輸至針固持板。實質上,致動針固持筒之同一馬達經由合適傳輸構件將相同旋轉提供至針固持板:由此得出,針固持筒之角度旋轉與針固持板之相同角度旋轉對應。
已知針織機即使在其提供針固持筒與針固持板之同步且恆定旋轉之工作期間,仍需要針盤總成之針固持板可相對於針固持筒偏移,以便獲得具體紡織物加工。更詳細地,以上描述類型之針織機(在板中有針)可典型地在兩個工作組配中操作: -一第一(正常工作)組配,其中筒及板形成正常針織衣,亦即,所謂的「肋」針織衣; -一第二組配,其中存在自平型針至筒之鄰近針的針織衣針步之轉移。
在第一組配中,當形成正常針織衣時,平型針(其如上所指示定位,其中其頭部在筒之兩個下伏鄰近針之間)必須在此等兩個圓筒針上居中。關於「居中」,意欲藉由自俯視圖觀測該等針,平型針在筒之兩個鄰近針之間的中間,且在角度上與兩個鄰近針等距離。
取而代之,當進行轉移時,平型針不能保持在兩個圓筒針上居中,此係關於將不可能將針織衣自平型針轉移至圓筒針;有必要使平型針靠近圓筒針。因此,為了達到第二組配,有必要使針固持板之位置相對於針固持筒之位置(相對於第一位置)有角度地偏移,但當然,此係藉由維持板與筒之間的旋轉同步(即使偏移)來進行,此繼續完成相同數目個繞轉之旋轉。
已知機器因此包含用於使板之位置相對於筒之位置偏移的裝置,亦即,以便管理以上說明之第一與第二組配之間的過道。
實質上,假定在板上具有一參考凹口且在筒上具有一各別參考凹口(或兩個參考針),當機器處於第一組配中時,此等凹口相對於彼此同相且無偏差地一起旋轉,而偏移裝置之干預確保兩個凹口可彼此有角度地偏移,以便導致第二組配。
一已知解決方案提供藉由移動全部針盤總成之氣動致動在兩個位置之間有角度地移動平型針(亦即,針固持板之位移係藉由移動全部針盤總成來獲得)。平型針之兩個位置分別對應於第一及第二操作組配。此氣動致動在沿著形成剛性運動鏈之前述傳輸構件連續置放之一齒輪集合上係有效的,該剛性運動鏈將由移動筒之馬達產生的旋轉傳輸至板。此中間齒輪集合包含具有一系列閒置輪之一板,該等輪嚙合一主輪:藉由相對於平行於針織機之軸線的一軸線一起旋轉該齒輪集合,吾人獲得嚙合之一側向偏移。
一第二已知解決方案提供將針固持板之旋轉軸桿(其自傳輸構件接收自筒之馬達的旋轉)劃分成兩個半軸桿,且在其間插入一變速箱,該變速箱藉由旋轉使下部半軸桿相對於上部半軸桿偏移。此箱全部自外部旋轉(作為一單一區塊),例如,藉由一氣動活塞,以便獲得軸桿之間的偏移。
本申請者已驗證已知解決方案並非無缺點,且關於各種態樣,可加以改良。
首先,已知裝置在其帶來偏移且自第一組配轉至第二組配時,必然引起傳輸鏈之齒輪之間的嚙合之部分之損失,且因此帶來齒輪之間的間隙及撞擊,此涉及磨損及增大之噪音之現象,以及至針固持板之旋轉運動之不精確傳輸。
此外,已知解決方案可帶來筒之旋轉與板之旋轉之間的同步性之誤差,或歸因於運動之不精確傳輸的兩個旋轉之週期性改變。
一般而言,已知解決方案具有結構複雜及/或經受故障之現象及/或操作者難以管理及/或成本高及/或難以在針織機上實施之缺點。
一般而言,自結構觀點看,已知解決方案係複雜的,且在引起定相與偏移組配之間的通過時緩慢。
此外,氣動類型之已知解決方案僅提供定相與偏移之兩個組配之間的通過。
發明概要
在此情形中,在本發明(在其各種態樣及/或實施例中)下之目標為提供一種圓編機,其能夠克服以上提到的缺點中之一或多者。
本發明之另外目標為提供一種圓編機,其中有可能按較大靈活性來管理針固持板相對於針固持筒之偏移,從而維持板與筒之旋轉之同步性。
本發明之另外目標為提供一種圓編機,其能夠精確地且在各操作組配中將由針固持筒之馬達產生的旋轉運動傳輸至針固持板,從而確保筒與板之同步旋轉。
本發明之另外目標為提供一種圓編機,其在至針固持板的旋轉之傳輸鏈中不具有不精確嚙合。
本發明之另外目標為提供一種圓編機,其中有可能與執行之操作無關,由針盤總成或針固持筒之另外裝置同時使針固持板偏移。
本發明之另外目標為提供一種圓編機,其中有可能按較大精確度、在不同操作條件中且基於紡織物要求管理在於針筒上及於針板上形成針織衣期間對線之吸收。
本發明之另外目標為提供一種圓編機,其允許將形成的針織衣之品質最佳化,例如,藉由將由平型針生產的針織衣之列相對於由圓筒針生產的針織衣之列對準或不對準。
本發明之再一目標為提供一種圓編機,其由一高度操作可靠性及/或由對失效及故障之一較低傾向表徵。
本發明之再一目標為提供一種圓編機,其由(特別是,其針盤總成之)一簡單且合理結構表徵。
本發明之再一目標為提供一種圓編機,其增大基於不同紡織物要求界定可獲得之針織衣結構之可能性。
本發明之再一目標為提供一種圓編機,其由相對於提供之效能及品質之一有限獲得成本表徵。
本發明之再一目標為在製造圓編機時創造相對於先前技術之替代解決方案,及/或打開新設計領域。
本發明之再一目標為提供一種圓編機,其能夠允許用於將來自產生針固持筒之旋轉的馬達之運動傳輸至針固持板的裝置之新設計。
本發明之再一目標為提供一種圓編機,其由相對於先前技術創新之一結構及一組配表徵。
將在以下描述之過程中更清晰之此等目標及可能其他目標實質上藉由根據所附申請專利範圍中之一或多者之一種圓編機達成,其中之各者經單獨(無相對依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或按與其他申請專利範圍之任何組合來考慮,以及根據以下態樣及/或實施例,亦與前述申請專利範圍以不同方式組合。
在本描述中且在所附申請專利範圍中,術語「上部」、「在……上方」、「下部」、「在……下方」、「垂直」、「垂直地」、「水平」、「水平地」、「徑向」、「徑向地」係關於在正常操作中的機器之定位,其中中心旋轉軸線垂直地置放,圓筒針垂直地配置,其中頭部引向上,且平型針水平地配置,其中各別頭部引向針固持板之外。
下文列出本發明之態樣。
在其第一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用於針織物或針織襪類之圓編機,包含: -一支撐結構; -至少一個針固持筒,其可迴轉地安裝於該支撐結構中且可選擇性地圍繞該針織機之一旋轉軸線旋轉; -多個圓筒針,其由該針固持筒支撐且可在該筒之各別滑動座中移動以便生產一針織織物; -一針盤總成或針盤總成,其配置於該針固持筒上方,且包含。
在一個態樣中,該針盤總成包含: -一支撐環,其與該支撐結構成整體且與該針固持筒同軸; -一針固持板,其可迴轉地安裝於該支撐環上,以便能夠圍繞與該針織機之該旋轉軸線重合的一各別旋轉軸線旋轉; -多個平型針,其由該針固持板支撐且可在該板之各別滑動座中移動以便生產一針織織物。
在一個態樣中,該針織機包含經組配用於圍繞該旋轉軸線旋轉該針固持筒之運動產生元件。
在一個態樣中,該針織機包含運動傳輸元件,其操作性地位於該等運動產生元件與該針盤總成之間,且經組配用於形成一運動傳輸鏈,該運動傳輸鏈能夠按使得該針固持筒與該針固持板同步旋轉之一方式(亦即,按使得該針固持筒之一具體角度旋轉與該針固持板之一相同角度旋轉對應之一方式)將由該等運動產生元件產生之該旋轉傳輸至該針固持板。
在一個態樣中,該等運動傳輸元件包含: -至少一個第一帶齒輪,其接收該等運動產生元件之該旋轉運動; -至少一個第二帶齒輪,其沿著該運動傳輸鏈置放於該第一帶齒輪之下游,且按使得該第二帶齒輪之一旋轉與該針固持板之一相同旋轉對應的一方式與該針固持板同軸安裝; -至少一個偏移裝置,其位於該第一帶齒輪與該第二帶齒輪之間。
在一個態樣中,該偏移裝置包含: -入口齒輪,其與該第一帶齒輪嚙合以便藉由該第一帶齒輪而置於旋轉中; -出口齒輪,其與該第二帶齒輪嚙合以便將該第二帶齒輪置於旋轉中。
在一個態樣中,該入口齒輪與該出口齒輪相互同軸地安裝,以便圍繞該偏移裝置之一軸線旋轉。
在一個態樣中,該偏移裝置包含一致動器,其作用於該入口齒輪及/或作用於該出口齒輪上,以便選擇性地且以一受控制之方式沿著該偏移裝置之該軸線移位該入口齒輪及該出口齒輪中之至少一者,以便改變該入口齒輪與該第一帶齒輪之該嚙合及/或該出口齒輪與該第二帶齒輪之該嚙合。
在一個態樣中,該入口齒輪與該出口齒輪相互成整體,且該致動器在該入口齒輪上及在該出口齒輪上皆在作用中,以便沿著該偏移裝置之該軸線整體將其移位,以便改變該入口齒輪與該第一帶齒輪之該嚙合及該出口齒輪與該第二帶齒輪之該嚙合。
在一個態樣中,該入口齒輪與該第一帶齒輪具有一相同第一齒連接,該第一齒連接由非線性齒構成,亦即,具有相對於平行於該偏移裝置之該軸線之方向的一橫向延伸部(有角度之齒)。
在一個態樣中,該第一齒連接由螺旋齒構成。
在一個態樣中,該出口齒輪與該第二帶齒輪具有一相同第二齒連接,該第二齒連接由非線性齒構成,亦即,具有相對於平行於該偏移裝置之該軸線之方向的一橫向延伸部(有角度之齒)。
在一個態樣中,該第二齒連接由螺旋齒構成。
在一個態樣中,該第一齒連接與該第二齒連接屬於同一類型,且該第一齒輪、該入口齒輪、該出口齒輪及該第二齒輪皆具有一幾何均勻齒連接。
在一個態樣中,該入口齒輪與該出口齒輪相互同軸地安裝於該偏移裝置中,且相對以便展現在相對方向上定向之齒連接,亦即,第一齒連接與第二齒連接為彼此相對於垂直於該偏移裝置之該軸線的一中央面之鏡面,且位於該入口齒輪與該出口齒輪之間。
在一個態樣中,該入口齒輪及該出口齒輪總體構成具有相對之整體輪的一雙齒輪。
在一個態樣中,該偏移裝置之該致動器在其控制該入口齒輪及/或該出口齒輪之該移位時: -帶來該出口齒輪與該第二帶齒輪之嚙合之一改變且保持該入口齒輪與該第一帶齒輪之該嚙合,該嚙合改變引起該第二帶齒輪當與該出口齒輪嚙合時相對於該旋轉方向的一有角度之向前或向後移動,從而維持該旋轉之一連續傳輸及由用於與該第二帶齒輪同軸之該針固持板之該等運動產生元件產生的該旋轉運動之該同步性;及/或 -帶來該入口齒輪與該第一帶齒輪之嚙合之一改變且保持該出口齒輪與該第二帶齒輪之該嚙合,該嚙合改變引起在該出口處的該第二帶齒輪相對於該旋轉方向的一有角度之向前或向後移動,從而維持該旋轉之一連續傳輸及由用於與該第二帶齒輪同軸之該針固持板之該等運動產生元件產生的該旋轉運動之該同步性。
在一個態樣中,該偏移裝置之該致動器在其控制該入口齒輪及該出口齒輪之整體移位時,帶來該出口齒輪與該第二帶齒輪之嚙合之一改變,從而維持該入口齒輪與該第一帶齒輪之該嚙合,此改變係歸因於該第一齒連接及該第二齒連接由非線性齒(較佳地,螺旋形)構成之事實,該嚙合改變引起該第二帶齒輪當與該出口齒輪嚙合時相對於該旋轉方向的一有角度之向前或向後移動,從而維持該旋轉之一連續傳輸及由用於與該第二帶齒輪同軸之該針固持板之該等運動產生元件產生的該旋轉運動之該同步性。
在一個態樣中,該偏移裝置經組配用於沿著該偏移裝置之該軸線至少在以下之間軸向移動該入口齒輪及該出口齒輪: -一第一操作位置,其中該出口齒輪及該第二帶齒輪在其間展現一第一嚙合,該第一嚙合在一第一操作組配中相對於該針固持筒定位該針固持板(兩者同時旋轉),在該第一操作組配中,各平型針位於該筒之兩個下伏鄰近針之間,處於距其特定角距離處; -一第二操作位置,其相對於該第一操作位置軸向移位,其中該出口齒輪及該第二帶齒輪在其間展現一第二嚙合,該第二嚙合在一第二操作組配中相對於該針固持筒定位該針固持板(兩者同時旋轉),在該第二操作組配中,各平型針位於該筒之兩個下伏鄰近針之間,在相對於在該第一操作組配中選取之該位置的一角度偏移位置中。
在一個態樣中,該偏移裝置操作性地作用於該入口齒輪及作用於該出口齒輪以便將其至少在以下之間軸向移動: -一定相位置,其中該出口齒輪與該第二帶齒輪之間的該嚙合定位與該針固持筒一起旋轉之該針固持板,其中該等平型針在該筒之兩個鄰近針上居中,亦即,其中各平型針實質上在該筒之兩個各別鄰近針之間的中間,且距其角度上等距離;及/或 -一延遲位置,其中該出口齒輪與該第二帶齒輪之間的該嚙合相對於該筒及該板之該旋轉方向定位與該針固持筒一起旋轉、相對於該定相位置向後有角度地移動之該針固持板,各平型針在該筒之該等兩個各別鄰近針中之該圓筒針附近,各平型針位於該等兩個各別鄰近針之間,沿著該筒之該旋轉方向在該圓筒針之後;及/或 -一提前位置,其中該出口齒輪與該第二帶齒輪之間的該嚙合相對於該筒及該板之該旋轉方向定位與該針固持筒一起旋轉、相對於該定相位置有角度地提前之該針固持板,各平型針在該筒之該等兩個各別鄰近針中之該圓筒針附近,各平型針位於該等兩個各別鄰近針之間,沿著該筒之該旋轉方向在該圓筒針之前。
在一個態樣中,該偏移裝置經組配用於將該入口齒輪及/或該出口齒輪向上軸向移動至一具體偏移位置,其中該出口齒輪與該第二帶齒輪之間的該嚙合及/或該入口齒輪與該第一帶齒輪之間的該嚙合定位與該針固持筒一起旋轉、相對於該定相位置有角度地提前或向後移動一角度量之該針固持板,使得各平型針相對於(該定相位置之)該筒之該等鄰近針偏移大於該筒之兩個鄰近針之間的角度距離及/或大於該筒之三個連續針之間的角度距離及/或大於該筒之多於三個連續針之間的角度距離之一角度。
實質上,由該偏移裝置帶來的該等平型針相對於該等圓筒針之該偏移可大於該筒之一針距(其中該針距為該筒之兩個鄰近針之間的該角度距離),或大於兩個針距,或大於三個針距,或更高,具有更大數目個針距。
在一個態樣中,該入口齒輪與該出口齒輪由該致動器同軸移動,以便覆蓋一軸向行程,該軸向行程之各軸向位置對應於一不同操作位置。
在一個態樣中,由該入口齒輪及該出口齒輪沿著該軸向行程選取之該延遲位置及該提前位置在相對於該定相位置之相對側上。
在一個態樣中,該延遲位置及該提前位置為出口齒輪與第二帶齒輪之間的該嚙合改變引起該等平型針相對於該等圓筒針的該位置之一偏移之位置。
在一個態樣中,該定相位置對應於該第一操作位置,且該延遲位置或該提前位置對應於該第二操作位置。
在一個態樣中,該提前位置對應於該第一操作位置且該延遲位置對應於該第二操作位置,該定相位置為該第一操作位置與該第二操作位置之間的一第三中間操作位置。
在一個態樣中,該第一操作位置及該第二操作位置沿著該軸向行程構成歸因於該偏移裝置之該致動器可由該入口齒輪及由該出口齒輪在其沿著該軸向行程之移動中到達之軸向端位置。
在一個態樣中,該偏移裝置操作性地作用於該入口齒輪及作用於該出口齒輪,相互成整體,以便選擇性地將其移動且係以一連續方式在多個操作位置之間,各操作位置由沿著該偏移裝置之該軸線的該等齒輪之一具體軸向定位表徵,且其中該嚙合改變以一連續方式在連續位置之間發生。
在一個態樣中,可以一連續方式在該等多個操作位置之間軸向移動該入口齒輪及該出口齒輪,以便在該等平型針之該等角度位置上引入相對於該等圓筒針的一漸增偏移,其中板與筒同時旋轉。
在一個態樣中,藉由該軸向行程可獲得的該等平型針相對於該等圓筒針之角度偏移寬度為至少0.01°,及/或至少0.1°,及/或至少0.5°,及/或至少1°,及/或至少2°,及/或至少4°,及/或至少12°,及/或至少20°,作為由該致動器賦予至該入口齒輪及該出口齒輪之平移運動之一結果,該等齒輪可移動該軸向行程。
在一個態樣中,該針盤總成包含較佳地安裝於該支撐環上的下列額外裝置中之一或多者: -一或多個夾鉗總成,各包含經組配用於留持或阻擋供應至該針織機之該等針的一線之一或多個可移動夾鉗,及移動此等夾鉗之致動器,較佳地,氣動式; -一或多個切割裝置,或「線修剪刀」,各具備經組配用於與該刀合作之一切割元件,以便執行由該刀自身輸送的該等線之切割; -一或多個線抽吸裝置,或「線抽吸管」,其經組配用於抽吸一或多個饋入部之該等線及相對軟毛。
在一個態樣中,容納該等圓筒針的該筒之該等滑動座為該針固持筒中之縱向凹槽,較佳地平行於該旋轉軸線,且容納該等平型針的該板之該等滑動座為該針固持板中之徑向凹槽,其在該旋轉軸線上居中。
在一個態樣中,該等圓筒針可平行於該旋轉軸線移動,亦即,垂直地移動,且該等平型針可相對於該旋轉軸線徑向移動,亦即,水平地移動。
在一個態樣中,該偏移裝置與該針織機之該支撐結構成整體,且當該針織機在使用中時固定(惟該致動器及該等兩個平移齒輪之該等可移動部分除外)。
在一個態樣中,在該入口齒輪及該出口齒輪上操作性地作用以便選擇性地在該等前述操作位置之間將其移動之該致動器較佳地為一電馬達。
在一個態樣中,該第一帶齒輪與該針織機之該支撐結構成整體,且在其圍繞該針織機之該軸線旋轉時經維持於固定位置中。
在一個態樣中,該第二帶齒輪經安裝於該針盤總成上,且在其圍繞該針織機之該旋轉軸線旋轉時經維持於固定位置中。
在一個態樣中,該出口齒輪之齒構成皆圍繞該齒輪自身分佈且與該第二帶齒輪之齒嚙合的多個凸輪,其係按使得該出口齒輪之一軸向移位引起由該等多個凸輪在該第二帶齒輪之該等齒上的一推動作用之一方式,該推動引起該第二帶齒輪之一角度前進或一角度後移,從而維持該出口齒輪與該第二帶齒輪之一正確嚙合。
在一個態樣中,該出口齒輪在一第一方向上沿著該偏移裝置之該軸線的一軸向移位與該第二帶齒輪之根據該旋轉方向的一角度前進對應,且該出口齒輪在與沿著該偏移裝置之該軸線的該第一方向相對之一第二方向上的一軸向移位與該第二帶齒輪之根據該旋轉方向的一角度後移對應。
在一個態樣中,該出口齒輪之該軸向移位愈大,則該第二帶齒輪之該角度偏移愈大。
在一個態樣中,該第二帶齒輪之該角度偏移成比例地改變,較佳地以一線性方式,隨該出口齒輪之軸向移位之值而變。
在一個態樣中,該出口齒輪之該等齒構成連續地與該第二帶齒輪之該等齒嚙合之多個凸輪,此允許維持亦遵循該出口齒輪相對於該第二帶齒輪之一軸向移位的一正確嚙合。
在一個態樣中,該入口齒輪之該等齒構成皆圍繞該齒輪自身分佈且與該第一帶齒輪之該等齒嚙合的多個凸輪,其係按使得該入口齒輪之一軸向移位引起由該等多個凸輪在該第一帶齒輪之該等齒上的一推動作用之一方式,該推動引起該第一帶齒輪之一角度前進或一角度後移,從而維持該入口齒輪與該第一帶齒輪之一正確嚙合。
在一個態樣中,該入口齒輪在一第一方向上沿著該偏移裝置之該軸線的一軸向移位與該第一帶齒輪之根據該旋轉方向的一角度前進對應,且該入口齒輪在與沿著該偏移裝置之該軸線的該第一方向相對之一第二方向上的一軸向移位與該第一帶齒輪之根據該旋轉方向的一角度後移對應。
在一個態樣中,該入口齒輪之該軸向移位愈大,則該第一帶齒輪之該角度偏移愈大。
在一個態樣中,該第一帶齒輪之該角度偏移成比例地改變,較佳地以一線性方式,隨該入口齒輪之軸向移位之值而變。
在一個態樣中,該入口齒輪之該等齒構成連續地與該第一帶齒輪之該等齒嚙合之多個凸輪,此允許維持亦遵循該入口齒輪相對於該第一帶齒輪之一軸向移位的一正確嚙合。
在一個態樣中,該入口齒輪、該出口齒輪、該第一帶齒輪及該第二帶齒輪之該等齒具有一圓形漸開線齒廓。
在一個態樣中,該偏移裝置實體位於該第一帶齒輪與該第二帶齒輪之間,且沿著該運動傳輸鏈與兩者嚙合,以便將一連續旋轉運動自該第一帶齒輪傳輸至該第二帶齒輪,具有與該針固持板同軸安裝的該第二帶齒輪之角度偏移之可能性。
在一個態樣中,該入口齒輪、該出口齒輪、該第一帶齒輪及該第二帶齒輪之該等齒皆具有一相同齒連接。
在一個態樣中,該入口齒輪、該出口齒輪、該第一帶齒輪及該第二帶齒輪皆為從動輪,其接收來自該等運動產生元件(例如,來自連接至主馬達之一驅動輪)之一旋轉運動,且沿著該傳輸鏈將其傳輸。
在一個態樣中,該偏移裝置之該軸線平行於該針織機之該旋轉軸線。
在一個態樣中,該第一帶齒輪及該第二帶齒輪之該旋轉軸線相互平行且平行於該偏移裝置之該軸線(且平行於該針織機之該旋轉軸線)。
在一個態樣中,該入口齒輪垂直疊加於該出口齒輪上。
在一個替代性態樣中,該出口齒輪垂直疊加於該入口齒輪上。
在一個態樣中,該針織機之該支撐結構包含一支撐框,該等運動傳輸元件之至少一個部分與該支撐框安裝在一起。
在一個態樣中,該入口齒輪與該出口齒輪在結構上彼此相同。
在一個態樣中,該針織機包含一控制單元,其經組配用於與該偏移裝置相互作用。
在一個態樣中,該控制單元經組配用於基於由該致動器25移位的該入口齒輪及/或該出口齒輪之軸向位置規劃及/或維持該針固持板與該針固持筒之間的一具體偏移,且合適地驅動該致動器之該位置。
在一個態樣中,該控制單元經組配用於達成該板相對於該筒之該位置的一回饋控制,動態且隨時間流逝以一連續方式藉由該致動器修改該入口齒輪及/或該出口齒輪之該軸向位置,以便維持該板與該筒之間的一相互定位。
在一個態樣中,該針織機包含多個饋入部或線饋入點,其中將該線供應至該機器之該等針,該等饋入部圍繞組件固持元件沿圓周定位且相互有角度地間隔。
在其一獨立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根據前述態樣及/或技術方案中之一或多者之偏移裝置,其意欲安裝於用於針織物或針織襪類之一圓編機中。
本發明之前述態樣中之各者可單獨地或結合技術方案或其他描述之態樣中之任一者來考慮。
較佳實施例之詳細說明
參看以上提到之圖,參考數字1總體指示根據本發明之一圓編機。一般而言,可能在其實施例變型中,相同參考數字用於相同元件或類似者。
圖1展示根據本發明的一針織機之一可能實施例,其中一些部分經移除。特別是,機器之圖示聚焦於針盤總成且聚焦於針固持筒,以便允許理解本發明。
在該等圖中未詳細展示針織機之基底、包含處理控制單元之區段、針織頭及針固持筒之另外組件、其用於產生針對針固持筒及針對針固持板之旋轉的元件及針織機之其他部分,此係由於其本身已知且屬於習知類型。自紡織物技術觀點看,全部針織機之操作(例如,針固持筒之操作、針與線之間的合作等)未詳細描述,此係由於其在本發明之技術領域中係已知的。
針織機1包含一支撐結構、可迴轉地安裝於該支撐結構中且可選擇性地圍繞該針織機之一旋轉軸線X旋轉之一針固持筒C及由針固持筒支撐且可在筒之各別滑動座2中移動以便生產針織織物之多個圓筒針N1。
針織機1亦包含配置於該針固持筒C上方之一針盤總成3。
針盤總成3包含與該支撐結構成整體且與針固持筒C同軸之一支撐環;支撐環構成針盤總成之一固定框,在針織機在使用中時,其保持停止。
針盤總成3包含: -一針固持板P,其可迴轉地安裝於該支撐環上,以便能夠圍繞與該針織機之該旋轉軸線X重合的一各別旋轉軸線旋轉; -多個平型針N2,其由針固持板P支撐,且可在該板P之各別滑動座5中移動,以便生產一針織織物。
較佳地,該針盤總成3包含用於輸送及切割線之一元件或「刀」,其安裝於支撐環之外且與針固持板P成整體,以便與其一起旋轉。
針織機1亦包含: -運動產生元件(未展示,例如,為已知類型),其經組配用於圍繞旋轉軸線X旋轉針固持筒C; -運動傳輸元件10,其操作性地位於該等運動產生元件與該針盤總成3之間,且經組配用於形成一運動傳輸鏈,該運動傳輸鏈能夠按使得該針固持筒C與該針固持板P同步旋轉之一方式(亦即,按使得該針固持筒C之一具體角度旋轉與該針固持板P之一相同角度旋轉對應之一方式)將由該等運動產生元件產生之該旋轉傳輸至該針固持板P。
該等運動產生元件典型地包含一電主馬達,其能夠將針固持筒置於旋轉中,且藉由該等運動產生元件,亦將針固持板置於旋轉中。
如上所指示,為了針織機之正確操作,有必要存在一剛性運動鏈,其相對於該筒同步地將由前述主馬達產生之旋轉傳輸至針固持板。
為此目的,針織機1之運動傳輸元件10包含: -一第一帶齒輪11,其接收運動產生元件之旋轉運動; -一第二帶齒輪12,其沿著該運動傳輸鏈置放於該第一帶齒輪11之下游,且按使得該第二帶齒輪12之一旋轉與該針固持板P之一相同旋轉對應的一方式與該針固持板P同軸安裝; -一偏移裝置20,其位於第一帶齒輪11與第二帶齒輪12之間,且包含: -一入口齒輪21,其與該第一帶齒輪11嚙合以便由此置於旋轉中; -一出口齒輪22,其與該第二帶齒輪12嚙合以便將其置於旋轉中。
如可在圖1及圖3中觀察到,該入口齒輪21與該出口齒輪22相互同軸地安裝,以便圍繞該偏移裝置之一軸線旋轉(此軸線經識別為Y)。 偏移裝置20亦包含一致動器25,其至少在入口齒輪與出口齒輪之間的一者上或較佳地在兩者上在作用中,以便選擇性地且以一受控制之方式沿著偏移裝置之軸線移位入口齒輪及/或出口齒輪。
以此方式,獲得入口齒輪21與第一帶齒輪11之嚙合及/或出口齒輪22與第二帶齒輪12之嚙合的改變。
較佳地,如在圖1及圖3中之一實例中展示,該入口齒輪21與該出口齒輪22相互成整體,且該致動器25同時且以相同方式在該入口齒輪21上及在該出口齒輪22上皆在作用中,以便沿著該偏移裝置20之軸線Y整體將其移位,以便改變該入口齒輪與第一帶齒輪之嚙合及該出口齒輪與第二帶齒輪之嚙合。
在各情況中,根據在本發明下之技術解決方案,嚙合各別帶齒輪11或12的兩個齒輪21或22中之一者可沿著軸線Y軸向平移且具備非線性齒;甚至在僅具有兩個可平移齒輪中之一者之情況下,吾人獲得嚙合之改變,如亦在下文繪示,該改變引起板相對於筒之偏移,從而維持一連續且同步旋轉。在此意義上,一旦識別了偏移發生之輪對(藉由在軸向移位後的嚙合之改變),傳輸元件之其餘輪亦可具有直齒。
較佳地,入口齒輪21與第一帶齒輪11具有一相同第一齒連接31,且此第一齒連接31由非線性齒構成,亦即,具有相對於平行於偏移裝置之軸線Y的方向之一橫向延伸部。換言之,第一齒連接31之齒較佳地為「有角度之」齒,亦即,不具有一垂直延伸部。
更佳地,第一齒連接31由螺旋齒構成。
較佳地,出口齒輪22與第二帶齒輪12具有一相同第二齒連接32,且此第二齒連接32由非線性齒構成,亦即,具有相對於平行於偏移裝置之軸線的方向之一橫向延伸部。換言之,第二齒連接32之齒較佳地為「有角度之」齒,亦即,不具有一垂直延伸部。
更佳地,第二齒連接32由螺旋齒構成。
在一個可能實施例中,如展示為圖中之一實例,第一齒連接31及第二齒連接32相互等效,且第一帶齒輪11、入口齒輪21、出口齒輪22及第二帶齒輪12皆具有相同類型之齒連接。
較佳地,該入口齒輪21與該出口齒輪22相互同軸地安裝於該偏移裝置20中,且相對以便展現在相對方向上定向之齒連接,亦即,第一齒連接31與第二齒連接32為彼此相對於垂直於偏移裝置之軸線Y的一中央面M之鏡面,且位於入口齒輪21與出口齒輪22之間。
以此方式,該入口齒輪21及該出口齒輪22總體製造具有相對之整體輪的一雙齒輪。
現將對入口齒輪21及出口齒輪22兩者為整體且歸因於致動器25一起平移之情況進行參考,如在圖中展示為一實例。
在此情況中,偏移裝置20之致動器25在其控制入口齒輪21及出口齒輪22之整體移位時,帶來出口齒輪22與第二帶齒輪12之嚙合之一改變,從而維持入口齒輪21與第一帶齒輪11之嚙合,此改變係歸因於第一齒連接31及第二齒連接32由非線性齒(較佳地,螺旋形)構成之事實,該嚙合改變引起第二帶齒輪12當與出口齒輪22嚙合時相對於旋轉方向的一有角度之向前或向後移動,從而維持旋轉之一連續傳輸及由用於與第二帶齒輪12同軸之針固持板P之該等運動產生元件產生的旋轉運動之同步性。
較佳地,該偏移裝置20經組配用於沿著偏移裝置之軸線Y至少在以下之間軸向移動該入口齒輪21及該出口齒輪22: -一第一操作位置,其中該出口齒輪22及該第二帶齒輪12在其間展現一第一嚙合,該第一嚙合在一第一操作組配中相對於該針固持筒C定位該針固持板P(兩者同時旋轉),在該第一操作組配中,板P之各針N2位於筒C之兩個下伏鄰近針N1之間,處於距其特定角距離處; -一第二操作位置,其相對於該第一操作位置軸向移位,其中該出口齒輪22及該第二帶齒輪12在其間展現一第二嚙合,該第二嚙合在一第二操作組配中相對於針固持筒C定位針固持板P(兩者同時旋轉),在該第二操作組配中,板P之各針N2位於筒C之兩個下伏鄰近針N1之間,在相對於在該第一操作組配中選取之位置的一角度偏移位置中。
較佳地,該偏移裝置20操作性地作用於該入口齒輪21及作用於該出口齒輪22以便將其至少在以下之間軸向移動: -一定相位置,其中該出口齒輪22與該第二帶齒輪12之間的嚙合定位與針固持筒C一起旋轉之針固持板P,其中該等平型針N2在該筒之兩個鄰近針N1上居中,亦即,其中板P之各針N2實質上在該筒C之兩個各別鄰近針N1之間的中間,且距其角度上等距離; -一延遲位置,其中該出口齒輪22與該第二帶齒輪12之間的嚙合相對於筒及板之旋轉方向定位與針固持筒C一起旋轉、相對於該定相位置向後有角度地移動之針固持板P,板P之各針N2位於筒C之針N1 (筒之兩個各別鄰近針中之針,針N2在該等兩個各別鄰近針之間)附近,沿著該筒之旋轉方向在針N1之後;及/或 -一提前位置,其中該出口齒輪22與該第二帶齒輪12之間的嚙合相對於筒及板之旋轉方向定位與針固持筒C一起旋轉、相對於該定相位置有角度地提前之針固持板P,板P之各針N2位於筒C之針N1 (筒之兩個各別鄰近針中之針,針N2在該等兩個各別鄰近針之間)附近,沿著該筒之旋轉方向在針N1之前。
觀察到,在筒C與板P之間的前述定相位置中,典型地,筒與板形成正常針織衣,亦即,所謂的「肋」針織衣(圖1及圖2)。在此等正常操作條件中,板P之針N2恰好位於(自上方觀察圖2之剖面)筒C之針N1之間的半途,在平型針與圓筒針之間具有一精確之交替。
亦觀察到,板P相對於筒C之前述提前位置典型地經嚙合以便執行針織衣針步自板P之一或多個針N2至筒C之各別鄰近針N1的一轉移(圖3及圖4)。
較佳地,該入口齒輪21與該出口齒輪22由該致動器25同軸移動,以便覆蓋一軸向行程,且此軸向行程之各軸向位置對應於一不同操作位置。
較佳地,由入口齒輪21及出口齒輪22沿著該軸向行程誘發之前述延遲位置及前述提前位置在相對於該定相位置之相對側上。
較佳地,該延遲位置及該提前位置為出口齒輪22與第二帶齒輪12之間的嚙合改變引起板P之針N2相對於筒C之針N1的位置之一偏移之位置。
較佳地,該定相位置對應於前述第一操作位置,且該延遲位置或該提前位置對應於前述第二操作位置。
在一個實施例中,該提前位置對應於該第一操作位置且該延遲位置對應於該第二操作位置,該定相位置為該第一操作位置與該第二操作位置之間的一第三中間操作位置。
該第一操作位置及該第二操作位置亦可沿著該軸向行程構成歸因於偏移裝置之致動器25可由該入口齒輪21及由該出口齒輪22在其沿著軸向行程之移動中到達之軸向端位置。
較佳地,偏移裝置20操作性地作用於入口齒輪21及作用於出口齒輪22,相互成整體,以便選擇性地將其移動且係以一連續方式在多個操作位置之間,各操作位置由沿著該偏移裝置之軸線Y的齒輪之一具體軸向定位表徵:在此情況中,該嚙合改變以一連續方式在連續位置之間發生。
較佳地,可以一連續方式在該等多個操作位置之間軸向移動該入口齒輪21及該出口齒輪22,以便在板P之針N2之角度位置上引入相對於筒C之針N1的一漸增偏移,其中板P與筒C同時旋轉。
較佳地,藉由軸向行程可獲得的板P之針N2相對於筒C之針N1的角度偏移寬度為至少0.01°,或至少0.1°,或至少1°,或至少2°,或至少4°,或至少12°,或至少20°,或更大角度,作為由致動器25賦予至入口齒輪21及/或出口齒輪22之平移運動之一結果,該等齒輪可移動該軸向行程。
較佳地,針盤總成3包含較佳地安裝於該支撐環上的下列額外裝置中之一或多者: -一或多個夾鉗總成,各包含經組配用於留持或阻擋供應至該針織機之該等針的一線之一或多個可移動夾鉗,及移動此等夾鉗之致動器,較佳地,氣動式; -一或多個切割裝置,或「線修剪刀」,各具備經組配用於與該刀合作之一切割元件,以便執行由該刀自身輸送的該等線之切割; -一或多個線抽吸裝置,或「線抽吸管」,其經組配用於抽吸一或多個饋入部之該等線及相對軟毛。
較佳地,容納筒之針N1的筒C之滑動座2為針固持筒C中之縱向凹槽,較佳地平行於旋轉軸線X,且容納平型針N2的板P之滑動座5為針固持板P中之徑向凹槽,其在旋轉軸線X上居中。
較佳地,筒C之針N1可平行於旋轉軸線X移動,亦即,垂直地移動,且板P之針N2可相對於旋轉軸線X徑向移動,亦即,水平地移動。
較佳地,該偏移裝置20與針織機之支撐結構成整體,且當該針織機在使用中時固定(惟該致動器25及該等兩個平移齒輪21及22之可移動部分除外)。
較佳地,在入口齒輪21及/或出口齒輪22上操作性地作用以便選擇性地在前述操作位置之間將其移動之該致動器25較佳地為一電馬達(作為一實例,步進馬達)。較佳地,該馬達具備一合適變速箱,其能夠將馬達之旋轉運動變換成齒輪之平移運動。
在一個可能實施例中,致動器包含耦接至入口齒輪21及出口齒輪22之一螺桿-螺帽螺桿變速箱;此變速箱接收來自(旋轉類型之)電馬達的一旋轉運動,且將一線性運動轉移至該等齒輪(沿著軸線Y)。
作為一實例,致動器可包含在齒輪21及22上作用之一線性電馬達,或氣動致動。
較佳地,第一帶齒輪11與針織機之支撐結構成整體,且在其圍繞針織機之軸線旋轉時經維持於固定位置中。較佳地,第二帶齒輪12經安裝於該針盤總成上,且在其圍繞針織機之旋轉軸線旋轉時經維持於一軸向固定位置中。
較佳地,出口齒輪22 (及/或入口齒輪21)之齒構成皆圍繞齒輪自身分佈且與第二帶齒輪12 (及/或第一帶齒輪11)之齒嚙合的多個凸輪50,其係按使得出口齒輪之一軸向移位引起由該等多個凸輪在第二帶齒輪之齒上的一推動作用之一方式,該推動引起第二帶齒輪之一角度前進或一角度後移,從而維持該出口齒輪與該第二帶齒輪之一正確嚙合。
較佳地,該出口齒輪22在一第一方向上沿著偏移裝置之軸線Y的一軸向移位與第二帶齒輪12之相對於旋轉方向的一角度前進對應,且出口齒輪在與沿著偏移裝置之軸線Y的第一方向相對之一第二方向上的一軸向移位與第二帶齒輪之相對於旋轉方向的一角度後移對應。
較佳地,出口齒輪22之軸向移位愈大,則第二帶齒輪12之角度偏移愈大。
較佳地,第二帶齒輪12之角度偏移成比例地改變,較佳地以一線性方式,隨出口齒輪22之軸向移位之值而變。
自一機械且功能觀點,出口齒輪22 (及/或入口齒輪21)之齒構成連續與第二帶齒輪12之(及/或第一帶齒輪11之)齒嚙合的多個凸輪,該等多個凸輪允許維持亦遵循出口齒輪(分別地,入口齒輪)相對於第二帶齒輪(分別地,第一帶齒輪)之一軸向移位的一正確嚙合。
如上所說明,觀察到,取決於實施之實施例,齒輪之非線性齒與連續旋轉且嚙合之凸輪之間的類似性對於出口齒輪/第二帶齒輪對及對於入口齒輪/第一帶齒輪對皆有效。
亦觀察到,前述操作位置之間的穿過(例如,自定相位置至提前或延遲位置)按一偏移瞬時週期發生:此瞬時週期具有一簡短持續時間,例如,等於約一針織衣列,在針織衣之形成期間恢復,而不產生問題或帶來工作中之不精確。
作為一實例,如在圖中展示,該入口齒輪21、該出口齒輪22、該第一帶齒輪11及該第二帶齒輪12之該等齒具有一圓形漸開線齒廓。
較佳地,偏移裝置20實體位於第一帶齒輪11與第二帶齒輪12之間,且沿著前述運動傳輸鏈與兩者嚙合,以便將一連續旋轉運動自該第一帶齒輪11傳輸至該第二帶齒輪12,具有與該針固持板同軸安裝的第二帶齒輪之角度偏移之可能性。
作為一實例,入口齒輪21、出口齒輪22、第一帶齒輪11及第二帶齒輪12之該等齒皆具有一相同齒連接。
較佳地,入口齒輪21及第一帶齒輪11之齒屬於具有恆定間距之螺旋類型,且在幾何上彼此相同。
較佳地,出口齒輪22及第二帶齒輪12之齒屬於具有恆定間距之螺旋類型,且在幾何上彼此相同。
較佳地,入口齒輪21與出口齒輪22在結構上彼此相同。
較佳地,偏移裝置之軸線Y平行於針織機1之旋轉軸線X。較佳地,第一帶齒輪11及第二帶齒輪12之各別旋轉軸線相互平行且平行於該偏移裝置之軸線Y(且平行於針織機之旋轉軸線X)。
較佳地,入口齒輪21垂直地疊加於出口齒輪22上。替代地,出口齒輪22可垂直地疊加於入口齒輪21上。
較佳地,入口齒輪21、出口齒輪22、第一帶齒輪11及第二帶齒輪皆為從動輪,其接收該等運動產生元件(例如,來自連接至主馬達之一驅動輪)之一旋轉運動,且沿著前述傳輸鏈將其傳輸。
較佳地,運動傳輸元件10可包含另外帶齒輪或齒輪,以便正確地管理由主馬達產生之旋轉且將其轉移至針盤總成。
舉例而言,如在圖中展示,運動傳輸元件10可包含一第三帶齒輪13,其沿著運動傳輸鏈置放於第一帶齒輪11之上游;使得第三輪13接收運動產生元件之旋轉運動且將其傳輸至第一帶齒輪。典型地,第三輪13為一驅動輪。
另外帶齒輪或齒輪(例如,第三帶齒輪13)之存在可歸因於以下事實:有必要按使得筒C與板P不僅同步而且在相同旋轉方向上旋轉之一方式藉由在正確旋轉方向(順時針方向或逆時針方向)上引導之一運動來到達運動傳輸鏈之端部,亦即,針固持板P。由於各對嚙合輪在其傳輸運動時帶來旋轉方向之倒轉,因此可能有必要引入輔助閒置輪。另一原因可為需要藉由引入合適輔助輪來管理輪軸間間距、空白空間及齒輪之間的距離。
較佳地,針織機之支撐結構包含一支撐框T,該等運動傳輸元件10之至少一個部分與該支撐框T安裝在一起。圖1及圖3展示作為一實例之一支撐框T (與支撐結構成整體),下列各者與該支撐框T一起安裝:第一帶齒輪11、第三帶齒輪13、具有致動器25及齒輪21及22之移動裝置20、具有第二帶齒輪12之針盤總成3。
較佳地,針織機包含一控制單元(未展示,例如,為已知類型),其經組配用於與偏移裝置20相互作用。
較佳地,該控制單元經組配用於基於由該致動器25移位的該入口齒輪及/或該出口齒輪之軸向位置規劃及/或維持該針固持板P與該針固持筒C之間的一具體偏移,且合適地驅動致動器之位置。
較佳地,該控制單元經組配用於達成該板P相對於該筒C之位置的一回饋控制,動態且隨時間流逝以一連續方式藉由該致動器修改入口齒輪及/或出口齒輪之軸向位置,以便維持板與筒之間的一相互定位。
因此設想之本發明易於有眾多修改及變化,所有皆屬於本發明概念之範疇,且以上提到之組件易於有其他技術上等效元件。
本發明適於用於新針織機上及先存在之針織機上,在後者情況中,取代例如針盤總成之一些部分。
本發明就結構及功能兩者而言,獲得重要優勢。首先,本發明允許克服先前技術之缺點中之至少一者。
此外,本發明允許獲得一種圓編機,其中有可能選擇性地且相對於在針盤總成中存在的另外裝置獨立地管理針固持板之角度位置。此允許平型針之較大使用靈活性,而無已知解決方案典型之約束。本發明亦使與進行之操作無關藉由針盤總成之另外裝置同時移動針之板有可能。
本發明亦允許製造一種圓編機,其允許精確地調整及最佳化形成的針織衣之品質。舉例而言,有可能將由平型針生產的針織衣之列與由圓筒針生產的針織衣之列精確對準,從而使板至定相位置,其中平型針相對於兩個鄰近圓筒針以一等距方式定相。然而,藉由本發明之解決方案,目標仍然為改良針織衣之品質,亦有可能明確地帶來平型針與圓筒針之間的輕微偏移/不對準(可藉由偏移裝置獲得),以便補償與針織機之實際操作條件有關聯之若干變數,例如,使用的線之類型、正生產的針織衣之寬度等。
本發明亦允許在不同操作條件中且基於紡織物要求精確地管理在於針筒上及於針板上形成針織衣期間對線之吸收。
此外,有可能基於對於正形成之針織衣所需要之特性以使得平型針與鄰近圓筒針之間的相互位置同相或按一具體角度值偏移之一方式精確選擇(在多個操作位置當中,亦以一連續方式)板相對於筒之角度位置。
針固持板之位置可經選擇以便同相,或帶來所要的及受控制之偏移。
歸因於偏移裝置,本發明之解決方案允許恢復及維持平型針與圓筒針之間的定相恆定,即使存在帶來不當偏移(例如,在筒上及在板上的凸輪之位置之修改)之元件。
與已知解決方案不同,本發明允許獲得一種圓編機,其中有可能帶來並管理針固持板相對於針固持筒之漸增偏移,同時始終確保構成運動傳輸鏈之各種傳輸元件直至針固持板之間的充分且正確嚙合。
本發明亦允許製造一種圓編機,其中針固持板相對於針固持筒之偏移可以一連續方式在多個操作位置間且在各中間位置中發生。
本發明亦允許修改針固持板相對於針固持筒之偏移,甚至在針織機之操作期間,其中板與筒旋轉(以恆定速度且同步),不必使機器停下來。
總體上,本發明允許以一連續方式達到獲得板與筒之間的可規劃偏移之目標,且維持正確嚙合及旋轉之同步性兩者。
本發明亦允許獲得一種圓編機,其由特別是其針盤總成之簡單且合理結構表徵,且由相對於提供之效能及品質之一有限獲得成本表徵。
本發明之技術解決方案亦允許基於不同紡織物要求增大可藉由一圓編機獲得的針織衣結構之界定可能性。
1:圓編機,針織機 2,5:滑動座 3:針盤總成 10:運動傳輸元件 11:第一帶齒輪 12:第二帶齒輪 13:第三帶齒輪,第三輪 20:偏移裝置 21:入口齒輪 22:出口齒輪 25:致動器 31:第一齒連接 32:第二齒連接 50:凸輪 C:針固持筒,筒 M:中央面 N1:圓筒針,針 N2:平型針,針 P:針固持板,板 T:支撐框 X:針織機之旋轉軸線 Y:偏移裝置之軸線
另外特性及優勢將自若干實施例(亦包括一較佳實施例)之詳細描述更明顯,該等實施例經給定為根據本發明的圓編機之非排他性實例。下文將參看僅提供為非限制性實例之所附圖式闡述此描述,其中: 圖1展示根據本發明的一圓編機之一可能實施例之視圖,其中一些部分經移除且部分經切開(沿著穿過針固持筒及針固持板之旋轉軸線的一垂直平面);特別是,展示以下:具備針板之針盤總成、下伏針固持筒(部分)及用於將旋轉運動傳輸至針盤總成之元件;在圖1中,針板處於一第一操作組配中; 圖2為圖1之針織機的在垂直於旋轉軸線之II-II平面上作出之示意性剖面;特別是,展示平型針相對於圓筒針之配置,其中板在第一操作組配中; 圖3類似於圖1,展示圖1之圓編機之一視圖,其中一些部分經移除且經切開,且其中針板處於第二操作組配中; 圖4為圖3之針織機的在垂直於旋轉軸線之IV-IV平面上作出之示意性剖面;特別是,展示平型針相對於圓筒針之配置,其中板在第二操作組配中。
1:圓編機,針織機
3:針盤總成
10:運動傳輸元件
11:第一帶齒輪
12:第二帶齒輪
13:第三帶齒輪,第三輪
20:偏移裝置
21:入口齒輪
22:出口齒輪
25:致動器
31:第一齒連接
32:第二齒連接
50:凸輪
C:針固持筒,筒
N1:圓筒針,針
N2:平型針,針
P:針固持板,板
T:支撐框
X:針織機之旋轉軸線
Y:偏移裝置之軸線

Claims (12)

  1. 一種用於針織物或針織襪類之圓編機,包含: 一支撐結構; 至少一個針固持筒,其可迴轉地安裝於該支撐結構中且可選擇性地繞該針織機之一旋轉軸線旋轉; 多個圓筒針,其由該針固持筒支撐且可在該筒之各別滑動座中移動以便生產一針織織物; 一針盤總成,其配置於該針固持筒上方,且包含: 一支撐環,其與該支撐結構成整體且與該針固持筒同軸; 一針固持板,其可迴轉地安裝於該支撐環上,以便能夠繞對應於該針織機之該旋轉軸線的一各別旋轉軸線旋轉; 多個平型針,其由該針固持板支撐且可在該板之各別滑動座中移動以便生產一針織織物; 運動產生元件,其經組配用於將該針固持筒置於繞該旋轉軸線之旋轉中; 運動傳輸元件,其操作性地位於該等運動產生元件與該針盤總成之間,且經組配用於創造一運動傳輸鏈,該運動傳輸鏈能夠將由該等運動產生元件產生之該旋轉傳輸至該針固持板,使得該針固持筒與該針固持板同步旋轉,亦即,使得該針固持筒之一特定角度旋轉對應於該針固持板之一相同角度旋轉; 該等運動傳輸元件包含: 至少一個第一帶齒輪,其接收來自該等運動產生元件之該旋轉運動; 至少一個第二帶齒輪,其沿著該運動傳輸鏈置放於該第一帶齒輪之下游,且與該針固持板同軸地安裝,使得該第二帶齒輪之一旋轉對應於該針固持板之一相同旋轉; 至少一個偏移裝置,其位於該第一帶齒輪與該第二帶齒輪之間,且包含: 一入口齒輪,其與該第一帶齒輪嚙合以便藉由該第一帶齒輪而置於旋轉中; 一出口齒輪,其與該第二帶齒輪嚙合以便將該第二帶齒輪置於旋轉中; 其中該入口齒輪與該出口齒輪相互同軸地安裝,以便繞該偏移裝置之一軸線旋轉; 一致動器,其作用於該入口齒輪及/或作用於該出口齒輪,以便選擇性地且以一受控制之方式沿著該偏移裝置之該軸線移位該入口齒輪及/或該出口齒輪,以便改變該入口齒輪與該第一帶齒輪之該嚙合及/或該出口齒輪與該第二帶齒輪之該嚙合。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圓編機,其中該入口齒輪與該出口齒輪相互成整體,且該致動器作用於該入口齒輪及作用於該出口齒輪,以便沿著該偏移裝置之該軸線整體將其移位,以便改變該入口齒輪與該第一帶齒輪之該嚙合及/或該出口齒輪與該第二帶齒輪之該嚙合。
  3. 如請求項1或2所述之圓編機,其中該入口齒輪及該第一帶齒輪展現一相同第一齒連接,該第一齒連接由非線性齒組成,亦即,具有相對於平行於該偏移裝置之該軸線的方向之一橫向延伸部,及/或其中該第一齒連接由螺旋齒組成,及/或其中該出口齒輪及該第二帶齒輪展現一相同第二齒連接,該第二齒連接由非線性齒組成,亦即,具有相對於平行於該偏移裝置之該軸線的方向之一橫向延伸部,及/或其中該第二齒連接由螺旋齒組成。
  4.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所述之圓編機,其中該第一齒連接及該第二齒連接在幾何上相互等效,及/或其中該入口齒輪與該出口齒輪相互同軸地安裝於該偏移裝置中,且相對立以便展現定向在相對方向上之齒連接,亦即,該第一齒連接與該第二齒連接相對於垂直於該偏移裝置之該軸線的一中央面彼此是鏡面的,且位於該入口齒輪與該出口齒輪之間,及/或其中該入口齒輪與該出口齒輪總體形成具有相對立整體輪之一雙齒輪。
  5.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所述之圓編機,其中該偏移裝置之該致動器在其控制該入口齒輪及/或該出口齒輪之該移位時: 帶來該出口齒輪與該第二帶齒輪之嚙合之一改變且保持該入口齒輪與該第一帶齒輪之該嚙合,該嚙合改變引起該第二帶齒輪當與該出口齒輪嚙合時相對於該旋轉方向的一有角度之向前或向後移動,從而在該針固持板與該第二帶齒輪同軸之狀態下保持該旋轉之一連續傳輸以及由該等運動產生元件產生的同步的旋轉運動;及/或 帶來該入口齒輪與該第一帶齒輪之嚙合之一改變且保持該出口齒輪與該第二帶齒輪之該嚙合,該嚙合之改變引起該第二帶齒輪相對於該旋轉方向的一有角度之向前或向後移動,從而在該針固持板與該第二帶齒輪同軸之狀態下保持該旋轉之一連續傳輸以及由該等運動產生元件產生的同步的旋轉運動。
  6.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所述之圓編機,其中該偏移裝置經組配用於沿著該偏移裝置之該軸線至少在以下各者之間軸向地移動該入口齒輪及該出口齒輪: 一第一操作位置,在其中該出口齒輪及該第二帶齒輪彼此間展現一第一嚙合,該第一嚙合係相對於該針固持筒來定位該針固持板於一第一操作配置,兩者同步旋轉,在該第一操作配置中,該板之各針位於該筒之兩個下伏鄰近針之間,處於距其特定之角距離處; 一第二操作位置,其相對於該第一操作位置軸向地移位,在其中該出口齒輪及該第二帶齒輪彼此間展現一第二嚙合,該第二嚙合係相對於該針固持筒來定位該針固持板於一第二操作配置,兩者同步旋轉,在該第二操作配置中,該板之各針位於該筒之兩個下伏鄰近針之間,在相對於在該第一操作組配中選取之該位置的一角度偏移位置中。
  7. 如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所述之圓編機,其中該移動裝置操作性地作用於該入口齒輪及作用於該出口齒輪,以便將其至少在以下各者之間軸向地移動: 一定相位置,其中該出口裝置與該第二帶齒輪之間的該嚙合定位與該針固持筒一起旋轉之該針固持板,其中該等平型針在該筒之兩個鄰近針上居中,亦即,其中各平型針基本上在該筒之兩個各別鄰近針之間的中間,且距其角度上等距離;及/或 一延遲位置,其中該出口齒輪與該第二帶齒輪之間的該嚙合相對於該筒及該板之該旋轉方向來定位與該針固持筒一起旋轉、相對於該定相位置向後有角度地移動之該針固持板,各平型針在該筒之該等兩個各別鄰近針中之該圓筒針附近,各平型針位於該等兩個各別鄰近針之間,沿著該筒之該旋轉方向在該圓筒針之後;及/或 一提前位置,其中該出口齒輪與該第二帶齒輪之間的該嚙合相對於該筒及該板之該旋轉方向來定位與該針固持筒一起旋轉、相對於該定相位置向前有角度地移動之該針固持板,各平型針在該筒之該等兩個各別鄰近針中之該圓筒針附近,各平型針位於該等兩個各別鄰近針之間,沿著該筒之該旋轉方向在該圓筒針之前。
  8. 如請求項1至7中任一項所述之圓編機,其中該入口齒輪與該出口齒輪由該致動器同軸移動,以便覆蓋一軸向行程,該軸向行程之各軸向位置對應於一不同操作位置,及/或其中由該入口齒輪及由該出口齒輪沿著該軸向行程取得之該延遲位置及該提前位置位在相對於該定相位置之對置的側上, 及/或其中該延遲位置及該提前位置係為出口齒輪與第二帶齒輪之間的該嚙合改變引起該板之該等針相對於該筒之該等針的該位置之一偏移的位置,及/或其中該定相位置對應於該第一操作位置,且該延遲位置或該提前位置對應於該第二操作位置,及/或其中該提前位置對應於該第一操作位置且該延遲位置對應於該第二操作位置,該定相位置為該第一操作位置與該第二操作位置之間的一第三操作位置。
  9. 如請求項1至8中任一項所述之圓編機,其中該偏移裝置操作性地作用於該入口齒輪及作用於該出口齒輪,較佳地,相互成整體,以便選擇性地及以一連續方式將其移動於多個操作位置之間,各操作位置係以沿著該偏移裝置之該軸線的該等齒輪之一特定軸向定位為表徵,且其中該嚙合改變以一連續方式發生在相繼位置之間,及/或其中該入口齒輪及該出口齒輪可以一連續方式軸向移動於該等多個操作位置之間,以便在該板之該等針之該等角度位置上引入相對於該筒之該等針的一漸增偏移,板與筒同步旋轉。
  10. 如請求項1至9中任一項所述之圓編機,其中可藉由該軸向行程獲得的該板之該等針相對於該筒之該等針的角度偏移寬度為至少0.01°,或至少0.1°,或至少0.5°,或至少1°,或至少2°,或至少4°,該軸向行程係為該入口齒輪及該出口齒輪由於經由該致動器傳輸至其上之平移運動而可移動的軸向行程,及/或其中容納該等圓筒針的該筒之該等滑動座為該針固持筒中之縱向凹槽,較佳地,平行於該旋轉軸線,且容納該等平型針的該板之該等滑動座為該針固持板中之徑向凹槽,其在該旋轉軸線上居中,且其中該筒之該等針可平行於該旋轉軸線移動,亦即,垂直地移動,且該板之該等針可相對於該旋轉軸線徑向移動,亦即,水平地移動,及/或其中該致動器較佳地為一電氣馬達。
  11. 如請求項1至10中任一項所述之圓編機,其中該出口齒輪之齒形成皆圍繞該齒輪自身分佈且與該第二帶齒輪之齒嚙合的多個凸輪,使得該出口齒輪之一軸向移位引起由該等多個凸輪在該第二帶齒輪之該等齒上的一推動作用,該推動引起該第二帶齒輪之一角度向前移動或一角度向後移動,從而保持該出口齒輪與該第二帶齒輪之一正確嚙合,且其中該出口齒輪在一第一方向上沿著該偏移裝置之該軸線的一軸向移位與該第二帶齒輪之根據該旋轉方向的一角度向前移動對應,且該出口齒輪在與沿著該偏移裝置之該軸線的該第一方向相對之一第二方向上的一軸向移位與該第二帶齒輪之根據該旋轉方向的一角度向後移動對應,及/或其中該出口齒輪之該軸向移位愈大,則該第二帶齒輪之該角度偏移愈大,及/或其中該第二帶齒輪之該角度偏移係隨該出口齒輪之軸向移位之值而成比例地改變,較佳地以一線性方式改變。
  12. 如請求項1至11中任一項所述之圓編機,其中該出口齒輪之該等齒形成一個接一個地與該第二帶齒輪之該等齒嚙合的多個凸輪,該等多個凸輪即便由於該出口齒輪相對於該第二帶齒輪之一軸向移位也允許保持一正確嚙合,及/或其中該偏移裝置實體位於該第一帶齒輪與該第二帶齒輪之間,且沿著該運動傳輸鏈與兩者嚙合,以便在同軸地安裝於該針固持板上的該第二帶齒輪具有角度偏移之可能性下將一連續旋轉運動自該第一帶齒輪傳輸至該第二帶齒輪。
TW109120614A 2019-06-19 2020-06-18 具有用於使針板相對於針筒偏移之系統之圓編機 TW20210470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IT102019000009495A IT201900009495A1 (it) 2019-06-19 2019-06-19 Macchina tessile circolare con sistema di sfasamento del piatto degli aghi rispetto al cilindro degli aghi
IT102019000009495 2019-06-1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04702A true TW202104702A (zh) 2021-02-01

Family

ID=684266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20614A TW202104702A (zh) 2019-06-19 2020-06-18 具有用於使針板相對於針筒偏移之系統之圓編機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2024803B2 (zh)
EP (1) EP3987098B1 (zh)
CN (1) CN113994038B (zh)
IT (1) IT201900009495A1 (zh)
TW (1) TW202104702A (zh)
WO (1) WO202025495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374920B (zh) * 2024-06-21 2024-09-06 浙江高腾机电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圆机针筒与针盘双伺服驱动控制同步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BE636724A (zh) * 1962-08-31
US3491556A (en) * 1967-04-11 1970-01-27 Singer Co Dial support for a cylinder and dial knitting machine
US3440837A (en) * 1967-07-03 1969-04-29 Singer Co Knitting machine drive apparatus
IT1007256B (it) * 1974-02-06 1976-10-30 Lonati Cost Mecc Macchina circolare per calze par ticolarmente per la fabbricazione di calze chiuse in punta diretta mente sulla macchina
FR2326515A1 (fr) * 1975-10-01 1977-04-29 Asa Sa Dispositif d'entrainement et de positionnement des fontures d'un metier a tricoter circulaire
US4030318A (en) * 1975-10-15 1977-06-21 Morris Philip Dial and cylinder connection
JPS6221848A (ja) * 1985-07-16 1987-01-30 グンゼ株式会社 丸編機における釜の変位方法
DE4128372A1 (de) * 1991-08-27 1993-03-04 Sipra Patent Beteiligung Rundstrickmaschine mit einem nadelzylinder und einer rippscheibe
IT1391070B1 (it) * 2008-09-29 2011-11-18 Rumi S R L Macchina circolare per maglieria e calzetteria
IT1396192B1 (it) * 2009-10-07 2012-11-16 Santoni Spa Macchina circolare per maglieria per la produzione di capi di abbigliamento del tipo "seamless", a funzionalita' ncrementata.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987098A1 (en) 2022-04-27
IT201900009495A1 (it) 2020-12-19
US12024803B2 (en) 2024-07-02
EP3987098B1 (en) 2024-07-24
CN113994038B (zh) 2024-04-16
WO2020254959A1 (en) 2020-12-24
CN113994038A (zh) 2022-01-28
US20220333282A1 (en) 2022-10-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080113B2 (ja) 直線編機
EP1840254B1 (en) Control device for thread-guide bars of flat warp knitting machines
TW202104702A (zh) 具有用於使針板相對於針筒偏移之系統之圓編機
JP6893618B2 (ja) ダブルバー経編機
KR20070066910A (ko) 사이 공간을 구비한 편성물 제조 장치
JP6001424B2 (ja) ミシン
JP5859302B2 (ja) ミシン
EP3225729B1 (en) Linking device and machine comprising said device
WO2009033846A1 (en) Straight linking machine for knitted articles, with highly versatile use
ITMI20111696A1 (it) Macchina per maglieria, particolarmente ad elevata finezza, con camme di azionamento degli aghi perfezionate.
SK61699A3 (en) Method and machine for the production of knitted garments comprising a body section and legs, in a single production stage and in a single piece
JPH03227439A (ja) 編機のプランジャ針制御装置
CN114080476B (zh) 具有用于针板的成圈三角的偏置系统的圆形针织机
US408181A (en) Circular-knitting machine
US311172A (en) Knitting-machine
US559831A (en) Island
TWI551746B (zh) 旋轉式沉降片、編織機及編織方法
US248795A (en) sanborn
JPH0364557A (ja) タフテイングマシーンのステップ作動機構と糸フィード機構
JPH0118177B2 (z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