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103628A - 視覺焦距檢測輔助裝置,及使用該檢測輔助裝置之自覺式瞳孔間距量測裝置 - Google Patents
視覺焦距檢測輔助裝置,及使用該檢測輔助裝置之自覺式瞳孔間距量測裝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202103628A TW202103628A TW109115095A TW109115095A TW202103628A TW 202103628 A TW202103628 A TW 202103628A TW 109115095 A TW109115095 A TW 109115095A TW 109115095 A TW109115095 A TW 109115095A TW 202103628 A TW202103628 A TW 202103628A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frame
- focal length
- binocular vision
- sight
- auxiliary device
- Prior art dat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ye Examination Apparatus (AREA)
- Telescopes (AREA)
Abstract
一種雙眼視覺焦距檢測輔助裝置,其係為一具有裂孔的板體,當作雙眼視覺檢測時,此板體設置於被檢測者眼睛前面,被檢測者雙眼視覺透過裂孔三維移動,雙眼同時看到前方的視標,並將所看到視標的狀況自主或傳達於檢測者調整輔助裝置,藉以獲得被檢測者眼睛對焦能力的訊息者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有關一種雙眼視覺焦距檢測輔助裝置,及使用該雙眼視覺焦距檢測輔助裝置之自覺式瞳孔間距量測裝置,尤指一種具有裂孔的板體,當作雙眼視覺檢測時,此板體設置於被檢測者眼睛前面,被檢測者雙眼視覺透過裂孔三維移動,雙眼同時看到前方的視標,並將所看到視標的狀況自主或傳達於檢測者調整輔助裝置,藉以獲得被檢測者眼睛對焦能力的訊息者
目前眼鏡之配鏡驗光,主要以相關之驗光設備,配合合格驗光師之經驗進行驗光,然而,驗光過程使用之驗光設備及試戴鏡架,跟配戴者最後實際配戴之眼鏡,其光學角度設計不同,無法完整預期是否符合配戴者之實際光學矯正參數。
最重要的是,驗光中之瞳孔距離(Pupillary Distance,簡稱PD)是使用儀器快速量測,量測當下若配戴
者視線稍有偏動,驗光師可能不會發現,則量測數據即可能會有偏差。至於鏡架之兩幾何中心距離(Frame PD,簡稱FPD)通常是依配戴者自行挑選的鏡框而定,有可能影響配戴者之視覺感受。
其次,不舒適的眼鏡廣義因素有二,其一是瞳孔距離(PD)與鏡片光學中心不同軸,誘發稜鏡(prism)效應;其二是鏡框彎弧調整不當,使鏡片光軸(optical axis)與眼睛視軸(visual axis)不同時誘發畸變(distortion)像差效應。而這兩部分,由於引導式驗光的過程短暫,加上不是由配戴者自覺式的視線感受,可能無法被檢驗出來,以致造成配鏡後的視覺不適。
有鑑於此,本發明人乃開始進行研究,經長時研究改進,終於開發出得可解決上述習用缺點之本發明產生。
因此,本發明旨在提供一種雙眼視覺焦距檢測輔助裝置,其係為一具有裂孔的板體,當作雙眼視覺檢測時,此板體設置於被檢測者眼睛前面,被檢測者雙眼視覺透過裂孔三維移動,雙眼同時看到前方的視標,並將所看到視標的狀況自主或傳達於檢測者調整輔助裝置,藉以獲得被檢測者眼睛對焦能力的訊息者
本發明進一步提供使用該雙眼視覺焦距檢測輔助裝置之自覺式瞳孔間距量測裝置,其兼具自覺式瞳孔間距量測,較符合實際視覺感受,不需高昂設備,成本低,及可計算出眼球旋轉中心距離等優點者。
依本發明之使用該雙眼視覺焦距檢測輔助裝置之自覺式瞳孔間距量測裝置,得解決經由傳統驗光設備的配戴者,其最後實際配戴之眼鏡,因為光學角度設計不同,加上引導式驗光的過程短暫,可能造成配鏡後瞳孔距離與鏡片光學中心不同軸,誘發稜鏡效應,再則鏡框彎弧調整不當,使鏡片光軸與眼睛視軸不同時誘發畸變像差效應,以致造成配鏡後的視覺不適等問題,為本發明之次一目的。
依本發明之使用該雙眼視覺焦距檢測輔助裝置之自覺式瞳孔間距量測裝置,為解決上述問題之技術手段,係提供一種雙眼視覺焦距檢測輔助裝置,其包括:一光學主架,係選自試鏡架、一般眼鏡其中一者;當選自該試鏡架時,係具有二圓框部及四個鏡片卡合部;該四個鏡片卡合部分別設於該二圓框部上,而分別用以插置至少一鏡片;當選自該一般眼鏡時,係具有該二圓框部,該每一圓框部上係設該鏡片;該每一鏡片係用以對應配戴者之雙眼之視線的其中一者;一瞳孔視線測量框架,係對應該光學主架而設,該瞳孔視線測量框架係具有一本體部、二活
動框部、二雙眼視覺焦距檢測輔助裝置及二第一固定部;該本體部係對應該二活動框部,而具有至少一框槽,該每一活動框部係具有互呈背對之一插置端部及一調整端部,該插置端部係供該活動框部插設於該框槽,並可相對水平移動調整;該調整端部係供該雙眼視覺焦距檢測輔助裝置插入,並可相對移動,且可相對轉動,該雙眼視覺焦距檢測輔助裝置係具有一裂孔,其係對應該雙眼之該視線的其中一者,該每一第二固定部係螺設於該本體部,當相對應之該活動框部與該框槽相對水平移動調整至定位後,用以螺鎖固定該活動框部;複數個伸縮調整組件,係分別樞設於該光學主架與該瞳孔視線測量框架之間;該每一伸縮調整組件係隨該雙眼之該視線的其中一者,而用以獨立調整該光學主架與該瞳孔視線測量框架之間的距離;藉此,當該配戴者之該雙眼之該視線,分別經該至少二鏡片、該二裂孔,觀看一視標,係達成可透過相似三角形之推算而得到該雙眼之瞳孔距離及該二圓框部之兩幾何中心距離之結構。
至於本發明之詳細構成,應用原理,作用與功效,則請參照下列依附圖所作之說明即可得到完全了解。
1:光學主架
10A:試鏡架
10B:一般眼鏡
111:中央架體
11:圓框部
12:鏡片卡合部
20:瞳孔視線測量框架
21:本體部
211:框槽
22:活動框部
22A:插置端部
22B:調整端部
221:上凹槽
222:下凹槽
23:雙眼視覺焦距檢測輔助裝置
231:裂孔
24:第一固定部
30:伸縮調整組件
31:固定管部
32:伸縮桿部
33:第二固定部
40:眼鏡腳
50:驗光托架
51:固定框本體
52:下巴托桿
53:額頭抵桿
91:鏡片
92:雙眼
G:視標
G’:近方視標
X1、X2:視線
A、B:視線孔點位
A’、B’:近方視線孔點位
C、D:鏡軸點位
C’、D’:近方鏡軸點位
J、K:雙眼之中心點
H:視線孔距離
FPD:鏡軸距離
E、F:瞳孔點位
PD:瞳孔距離
M1:第一距離
M1’:近方第一距離
M2:第二距離
M3:第三距離
第1圖為本發明之裂孔板示意圖。
第2圖為本發明裂孔大小與視標大小對應示意圖。
第3圖為本發明雙眼視軸、生理瞳距及裂孔板相對位置示意圖。
第4圖為本發明測量距離與視標大小示意圖。
第5圖為本發明測量水平式視標示意圖。
第6圖為本發明測量垂直式視標示意圖。
第7圖為本發明使用垂直及水平裂孔板對應視標示意圖。
第8圖為本發明裂孔板在不同距離視野大小示意圖。
第9圖為本發明融像位移落差示意圖。
第10圖為本發明檢查現場擺設示意圖。
第11圖為本發明測試鏡架模組示意圖。
第12圖為本發明測試鏡架模組俯視圖。
第13圖為本發明固定支架之測試架示意圖。
第14圖為本發明自覺式PD與融像檢查流程圖。
第15圖係本發明雙眼視覺焦距檢測輔助裝置之分解示意圖。
第16A圖係本發明雙眼視覺焦距檢測輔助裝置之伸縮調整組件的局部剖視圖。
第16B圖係本發明雙眼視覺焦距檢測輔助裝置之瞳孔視線測量框架的局部剖視圖。
第17圖係本發明雙眼視覺焦距檢測輔助裝置之雙眼視線與鏡片軸心及裂孔之對應關係示意圖。
第18圖係本發明雙眼視覺焦距檢測輔助裝置之試鏡架第一實施例示意圖。
第19圖係本發明雙眼視覺焦距檢測輔助裝置之試鏡架第二實施例示意圖。
第20圖係本發明雙眼視覺焦距檢測輔助裝置之應用例示意圖。
第21圖係第20圖之各元件間之對應關係示意圖。
第22圖係本發明雙眼視覺焦距檢測輔助裝置之光學主架示意圖。
第23圖係本發明雙眼視覺焦距檢測輔助裝置之插置端部與框槽相對位置設置尺規量測相對水平移動調整距離之應用例示意圖。
第24圖係本發明雙眼視覺焦距檢測輔助裝置之伸縮桿部與固定管部相對位置設置尺規量測相對移動調整距離之應用例示意圖。
第25A圖係本發明雙眼視覺焦距檢測輔助裝置使用一般眼鏡之水平感測應用例示意圖。
第25B圖係第25A圖之其他角度之示意圖。
第26圖係本發明雙眼視覺焦距檢測輔助裝置使用一般眼鏡之前傾角感測應用例示意圖。
第27圖係本發明雙眼視覺焦距檢測輔助裝置之檢測眼球旋轉中心之應用例示意圖。
本發明之雙眼視覺焦距檢測輔助裝置,係採用具有裂孔的板體(以下稱裂孔板)旋轉至垂直、水平及水平位置,由被檢查者用自己的視覺來移動裂孔板位置,決定其視覺中心位置(如第1圖所示)。
為避免被檢者本身屈光不正因素干擾測量結果,需有以下原則:
1.需在受測者完成驗光檢查,雙眼最佳視力最佳的正度數(maximum plus to maximum visual acuity,MPMVA)之後。
2.使用裂孔板前確定鏡片光學中心與瞳孔中心水平軸、垂直軸誤差不超過2mm的基礎定位,以利被檢查者可快速看到裂隙。
3.使用裂孔板時需能同步移動矯正之光學鏡片,鏡片之光學中心(OC)需能配合裂孔板上、下、左及右的調整。
4.裂孔板調整可由驗光人員協助引導,亦可以由受測者自行調整,希望確實由受測者自己的視覺判斷裂孔板最終位置。
裂孔板寬亦會影響其結果,遠中近視標應該搭配不同距離計算對應之裂孔大小與角視相同視標,使受測者在不同量測位置之視覺大小一致,協助被測者更明確之
判斷(如第2圖所示)。
視標距離、裂孔板位置可透過畢氏定理中的相似三角形推算受測者雙眼視軸、生理瞳距的位置(如第3圖所示)。兩三角形若為三個內角對應相等,其對應邊應成比例,公式為:
(GA/GC)=(AB/CD)=GH1/GH2
視標距離量測、裂孔板距離量測採用數位量測方法。現行全國各眼科、驗光所視力檢查距離因各場所受限,所以距離不盡相同,被測者因坐姿習慣亦有不同影響距離。為避免影響測量過程不適,不直接架設在檢查工具上。由檢者於檢查同時量測實際檢查距離。
本發明之雙眼視覺焦距檢測輔助裝置,其基本原理係:
視標與裂孔板測量距離(A)變換與視標高度(D)大小變換的關係,列舉經採用之距離換算,如表2.1及第4圖所示。
與距離換算公式及主要參數及代表定義如下:
1.測量距離。眼角膜頂點平面與視標之間的距離。
2.視標設定。以矯正後為正常視力範圍作為本研究開發對象,視標設定採用相對距離之0.6視標,如第4圖所示。給受測者雙眼能輕鬆聚焦觀看。美國醫學會(AMA)視力標準,視力大於0.63為正常。
3.視標大小:0.6視標大小為8.33分角(5”/0.6=8.33”)。
4.視標高度:A×tan(C/60)=D。
5.視標外框:採用2倍視標大小。水平裂孔板對應水平式視標(如第5圖所示)。垂直裂孔板對應垂直式視標(如第6圖所示)。
公式:(A)×tan(C×2/60)=(E)。
裂孔板設定。水平裂孔板對應水平式視標,垂直裂孔板對應垂直式視標(如第7圖所示)。
驗光時機檢查應用:
距離,裂孔板距離眼角膜頂點平面越近,視角
越大,測量誤差較大,裂孔板距離眼球越遠,視角越小,測量誤差較小。如表2.2所示。
測量時採用「拉遠法」,先放在近距離給測量者有較大視野,觀察到遠方視標,再逐漸近拉遠將視野縮小,達到測量精準度。最終視野期望值在3倍視標大小即25分角、2倍視標外框大小即16.67分角(如第8圖所示)。
誤差值設定。裂孔板拉遠至137.5mm時視角=25分角。
(視角25分角-視標16.67分角)/2=8.33分角/2。
誤差值:4.17分角,即0.12稜鏡。
使用裂孔板時,受測者可能因為個人情緒因素及雙眼視覺融像的問題干擾,或外部環境設定誤差,致使
受測者從裂孔板觀察時有些許視覺位移造成誤差問題產生(如表2.3及第9圖所示)
眼鏡裝配後應用
裝配方法及基本設定與表.2驗光檢查應用方法相同,但需要考量鏡片裝配至眼鏡上時鏡框彎弧(form,face)與光學中心位置的變數,利用本研究檢查方法,期望讓視軸與鏡片光軸重疊,達到眼鏡裝配後之配戴者獲得最佳舒適度。
本發明之雙眼視覺焦距檢測輔助裝置,其系統架構係:本研究可使用試鏡架或驗光全矯正後在光學眼鏡框架上加入可移動式裂孔板,透過受測者自己的視覺,驗證雙眼眼位及融像。
系統架構為在受測者眼前穿戴上試鏡架模組,受測者在進行瞳距PD量測之前必須完成驗光。系統包括受測者、測距儀模組、視標模組、測試鏡架模組及CCD攝影機等(如第10圖所示)。
系統模組包括:
試鏡架模組:具適合大眾使用及微調整瞳距(PD)旋鈕,亦可安插試鏡片矯正受測者之屈光不正,裂孔板可以貼近矯正光學系學中心(OC)需能配合裂孔板上、下、左及右的調整(如第11圖所示)。
裂孔板切換測試距離旋鈕:採用測試距離、裂孔板與瞳孔距離、雙眼裂孔板距離,用相似三角形公式計算雙眼瞳距(PD)與對應裂孔板距離,使裂孔板拉近及推遠時均能讓測試者的視軸與矯正鏡片的光軸在同一軸線上(如第12圖所示)。
視標模組:採用對應裂孔板方向及對應測距儀之大小。
測距模組:測量受測者與視標距離。
CCD攝影機:經過攝影協助驗光人員觀察受測者雙眼是否有依照期望指令步驟檢查。協助受測者快速進入受測的環境中。
本發明之雙眼視覺焦距檢測輔助裝置,其次系統包括:
一、瞳距換算系統:記錄測試距離及實際之瞳距(PD),並視需要換算之。
二、鏡腳長可伸縮設計:增加不同臉型配戴可能性。
三、鼻托可調整高低設計:增加不同臉型配戴可能性。
四、鏡腳末端可拉直或彎曲設計:增加不同臉型配戴可能性。
五、視線測量孔係為長條狀孔、針孔、光學測量孔或馬篤式鏡等。
本發明之雙眼視覺焦距檢測輔助裝置,其固定支架配合系統模組:為增加測試穩定度,本系統測試架可裝置於眼鏡型試鏡架、綜合驗光儀試及桌上型試鏡架並架設於固定座上(如第13圖所示)。
本發明之雙眼視覺焦距檢測輔助裝置,其實驗結果與分析:就研究動機與目的,依照驗光人員既有的驗光流程,在驗光方法完成或鏡片裝配後,經由本系統做自覺式的反向驗證,獲最終瞳距(PD)及鏡架兩幾何中心距離(FPD)數據,依此數據配戴,可增進雙眼視覺的融像,使受測者配戴後感受更舒適。
本發明之雙眼視覺焦距檢測輔助裝置,其測試步驟,實驗流程共分十個步驟,如第14圖所示,簡述如下:
一、開始,受測者己完成完整之驗光程序並己矯正屈光不
正,視力無法矯正至正常者無法接受本試驗。
二、受測者驗光後暫時給予試鏡架矯正屈光不正或受測者己配戴矯正屈光不正之眼鏡。
三、經由本研究系統架構,請受測者張開主利眼,並遮蓋輔助眼,因主利眼的神經衝動輸入大腦時要比輔助眼強,會減少檢查過中雙眼同視找不到視標的機率。
四、受測者主利眼視穿過裂孔板之裂孔,對準視標後並拉遠至135mm即25分角位置,此時確認受測仍可從裂孔中看到視標,並告知受測者即將移除輔助眼之遮蔽。
五、移除輔助眼之遮蔽,並使受測者輔助眼對準視標後,逐漸拉遠裂孔板至25分角位置,移動過中仍提醒受測者主利眼仍注視於視標上。
六、步驟五的檢查過程中,在主力眼注視視標要求下,請受測者輔助眼在裂孔板拉遠過程中,確認是否依然能從裂孔內看到視標,如果可以,進入步驟8;如不可以,代表預設FPD不符合受測者,進入步驟7。
七、上述狀況一之受測者,請受測者確認輔助眼偏移方向,偏移同側者,近視患者調小試鏡架之FPD,遠視患者調大鏡架FPD;偏移不同側者反之。如偏移量過大則代表步驟1驗光未確實或驗光最終雙眼平衡測試未完成。
八、即雙眼視覺同時穿過25分角之裂孔板對焦於視標,即驗證雙眼融像良好。
九、記錄測試距離及,並以最終之裂孔板間距,換算至正確所需之FPD及實際之瞳距(PD)
十、完成數據分析。
本發明使用雙眼視覺焦距檢測輔助裝置之自覺式瞳孔間距量測裝置,如第15圖、第16A圖、第16B圖及第17圖所示,其包括:
一光學主架1,係選自試鏡架10A、一般眼鏡10B(可參考第25A、第25B及第26圖)其中一者;
當選自該試鏡架10A時,係具有二圓框部11及四個鏡片卡合部12;該四個鏡片卡合部12分別設於該二圓框部11上,而分別用以插置至少一鏡片91;
當選自該一般眼鏡10B(可參考第22圖,其鏡腳係予省略未示,合先陳明)時,係具有該二圓框部11,該每一圓框部11上係設該鏡片91;該每一鏡片91係用以對應配戴者之雙眼92之視線X1、X2的其中一者。
一瞳孔視線測量框架20,係對應該光學主架1而設,該瞳孔視線測量框架20係具有一本體部21、二活動框部22、二雙眼視覺焦距檢測輔助裝置23及二第一固定部24。該本體部21係對應該二活動框部22,而具有至少一框槽211,該每一活動框部22係具有互呈背對之一插置端部22A及一調整端部22B,該插置端部22A係供該活動框部22插設於該框槽211,並可相對水平移動調整(如第
23圖所示,相對移動處可設置例如尺規…等易於判別調整距離者)。
該調整端部22B係供該雙眼視覺焦距檢測輔助裝置23插入,並可相對移動,且可相對轉動,該雙眼視覺焦距檢測輔助裝置23係具有一裂孔231,其係對應該雙眼92之該視線X1、X2的其中一者,該每一第二固定部24係螺設於該本體部21,當相對應之該活動框部22與該框槽211相對水平移動調整至定位後,用以螺鎖固定該活動框部22。
複數個伸縮調整組件30,係分別樞設於該光學主架1與該瞳孔視線測量框架20之間。該每一伸縮調整組件30係隨該雙眼92之該視線X1、X2的其中一者,而用以獨立調整該光學主架1與該瞳孔視線測量框架20之間的距離。
藉此,當該配戴者之該雙眼92之該視線X1、X2,分別經該至少二鏡片91、該二裂孔231,觀看一視標G(如第21圖所示),係達成可透過相似三角形之推算而得到該雙眼92之瞳孔距離(Pupillary Distance,簡稱PD)及該二圓框部11之幾何中心距離(FPD)之結構。
實務上,該試鏡架10A進一步又可包括一中央架體111,該二圓框部11之相對內側係分別插設於該中央架體111,並可分別相對移動調整(相對移動處可設置例如
尺規…等易於判別調整距離者,圖面未示,合先陳明)。
藉此,可分別對應調整該每一鏡片91對應該配戴者之該雙眼92之該視線X1、X2。
該試鏡架10A可為眼鏡型試鏡架、綜合驗光儀試鏡架、桌上型試鏡架其中至少一者。
當為眼鏡型試鏡架時,又包括一對眼鏡腳40,係由該試鏡架10A延伸出(如第18圖所示),與該複數個伸縮調整組件30互呈反向,該對眼鏡腳40供該配戴者配戴。
當為綜合驗光儀試鏡架時,即是將該試鏡架10A固定於習知之綜合驗光儀即可,固定方式不限。
當為桌上型試鏡架時,又包括一驗光托架50,係由該試鏡架10A延伸出(如第19圖所示,延伸或是固定方式不拘),與該複數個伸縮調整組件30互呈反向,該驗光托架50係包括固定框本體51、一下巴托桿52及一額頭抵桿53,該下巴托桿51及該額頭抵桿52係分別從該固定框51上延伸出,分別用以供該配戴者之下巴及頭部抵靠。
該框槽211可為單通道結構、二盲孔結構其中一者。
當框槽211為單通道結構,係對應該二活動框部22,而橫向貫穿該本體部21者(如第16B圖所示)。
當框槽211為盲孔結構,係對應該二活動框部22,而分別橫向內凹於該本體部21者。
該每一調整端部22B係具有相對應之一上凹槽221及一下凹槽222。該上、該下凹槽221及222係用以供該雙眼視覺焦距檢測輔助裝置23裝入定位。
該雙眼視覺焦距檢測輔助裝置23可為對應該上凹槽221及下凹槽222之圓形板件。
該雙眼視覺焦距檢測輔助裝置23可為馬篤氏鏡、任一同原理之驗光量測結構其中一者。
該瞳孔裂孔231可為長條狀孔、針孔、任一同原理之光學測量孔其中一者。
藉此,當受到一外力(例如以手指轉動),該雙眼視覺焦距檢測輔助裝置23係可原位旋轉至預定角度(圓形板件轉動為必可達成之公知技術,又相對轉動處可設置例如圓形尺規…等易於判別調整距離者,此為公知技術,圖面未示,合先陳明)。
該第一固定部24可為螺絲結構。
該每一伸縮調整組件30可具有一固定管部31、一伸縮桿部32及一第二固定部33。該每一固定管部31係一端樞接該光學主架1,該伸縮桿部32係一端可伸縮的插設於該固定管部31之另端,且該伸縮桿部32係另端樞接該本體部21之該二活動框部22其中一者。該第二固定部33係螺設於該固定管部31,當該伸縮桿部32與該固定管部31伸縮達定位後(如第24圖所示,相對移動處可設
置例如尺規…等易於判別調整距離者,此為公知技術,圖面未示,合先陳明),用以螺鎖固定該伸縮桿部32。
第二固定部33可為螺絲結構。
本發明之使用過程,假設該至少二鏡片91符合(或是相當接近,並可於測量後再微調度數)該雙眼92之度數。則由該配戴者配戴該雙眼視覺焦距檢測輔助裝置,在該雙眼92的該視線X1及X2(參閱第17圖、第18圖、第19圖及第20圖),先後透過該鏡片91及該裂孔231,朝一視標G觀看的過程中,開始進行自覺式瞳孔間距量測:
首先,遮蔽一眼,量測另一睜開之眼,再由配戴者自行轉動與睜開之眼相對應之該雙眼視覺焦距檢測輔助裝置23,轉動過程必需保持能透過該裂孔231看到該視標G,且至少要轉動到該裂孔231分別呈180度與呈90度(可配合角度標示)的兩個位置,當然,一開始可能因為位置略有偏差而看不到該視標G,此時可由相關之醫護或驗光人員協助進行下列其中至少一者調整:
[a]雙眼視覺焦距檢測輔助裝置調整。控制該雙眼視覺焦距檢測輔助裝置23與該調整端部22B相對移動或是相對轉動,如此先微調而使該雙眼視覺焦距檢測輔助裝置23移至該裂孔231位於該視線X1、X2其中之一上。
[b]瞳孔視線測量框架調整。旋鬆相對應之該第一固定部24,控制該活動框部22與該框槽211相對移
動,如此先微調而使該雙眼視覺焦距檢測輔助裝置23移至該裂孔231位於該視線X1、X2其中之一上。復旋緊該第一固定部24。
[b]伸縮調整組件調整。旋鬆相對應之該第二固定部33,控制該伸縮桿部32與該固定管部31相對伸縮至適當位置,復旋緊該第二固定部33。
藉由前述三個調整動作的至少其中一者後,該雙眼視覺焦距檢測輔助裝置23轉動至該裂孔231分別為180度(呈水平)與90度(呈垂直)兩個位置,皆應可看到該視標G。如此重覆同樣動作量測另一眼,當同時睜開該雙眼92,可達成兩視線X1及X2聚焦於該視標G(如第21圖所示)。這樣的過程,是由配戴者依自覺轉動、移動該雙眼視覺焦距檢測輔助裝置23,進而決定其視覺中心位置。
參閱第21圖,此時該二裂孔231分別具有一視線孔點位A及B,其間具有一視線孔距離H。該二鏡片91分別具有一鏡軸點位C及D,其間具有一鏡軸距離FPD(也可以說是該二圓框部11之幾何中心距離)。該二雙眼92分別具有一瞳孔點位E及F,其間具有一瞳孔距離PD。該視標G與該瞳孔視線測量框架20之間具有一第一距離M1,該瞳孔視線測量框架20與該光學主架1之間具有一第二距離M2,該光學主架1與該雙眼92之間具有一第三距離M3,再透過相似三角形之推算,產生下列關係:
GA:H=GC:FPD=GE:PD。
M1:H=(M1+M2):FPD=(M1+M2+M3):PD。
亦即,最後可推算而確認該瞳孔距離PD及該二圓框部11之兩幾何中心距離(即鏡軸距離FPD)。
而可再提高該雙眼92之融像,使配戴者視覺感受更舒適。
另外,本案還可以計算出眼球旋轉中心距離。請參閱第27圖,先定義雙眼之中心點J及K,假設該視標G為遠方視標(例如M1為500公分),經過前述之方法確定雙眼92之融像後,則可以將相關數據記錄下。
之後,再將原有視標G往配戴者移動成為一近方視標G',該近方視標G’與該瞳孔視線測量框架20之間具有一近方第一距離M1’(假設為250公分),再經過前述之方法確定雙眼92之融像後,則可以將相關數據記錄下。
利用三角形GJK及三角形G'JK之幾何關係,即可由已知的M1及AB得知GA與GB之夾角;同理,再由已知的M1'及近方視線孔點位A'及B'得知G'A'與G'B'之夾角(同理,由近方鏡軸點位C’及D’可得知G’C’與G'D'之夾角)。利用已知數學計算(公知技術,恕不贅述),即可解出三角形GJK及三角形G'JK之共同底邊JK(即眼球旋轉中心距離),因此,本案還兼具有可計算出眼球旋轉中心距離之功效。這個數據對驗光配鏡領域而言,非常
有幫助。
本發明之優點及功效係如下所述:
[1]自覺式瞳孔間距量測較符合配戴者實際視覺感受。本發明設置可調式的光學主架、瞳孔視線測量框架及伸縮調整組件,在經過各元件的調整後,配戴者以自己視線,於轉動過程中,能透過裂孔自覺式清楚的看到視標,再記錄各元件調整後的數據,配合進行鏡片裝設於鏡架及調整,較能呈現於驗光當時的各項數據,進而提高實際配戴眼鏡的舒適感。
[2]不需高昂設備,成本低。本發明係使用一般驗光設備(例如光學主架及鏡片)及簡單的支架結構(瞳孔視線測量框架及伸縮調整組件)構成,沒有複雜的電子設備,不需繁瑣的操作步驟,只要會驗光便能引導配戴者使用。
[3]可計算出眼球旋轉中心距離。只要進行兩次作業(一個較遠的視標及一近方視標),利用兩三角形之幾何關係,經過數學計算即可計算出眼球旋轉中心距離,對驗光配鏡領域而言,非常有幫助。
惟以上所述乃是本發明較佳具體的實施例,若依本發明之構想所作之改變,其產生之功能作用,仍未超出說明書與圖示所涵蓋之精神時,均應在本發明之範圍內,合予陳明。
Claims (6)
- 一種雙眼視覺焦距檢測輔助裝置,其係為一具有裂孔的板體,當在作視覺檢測時,將此板體設置於檢測者眼睛前,被檢測者可透過裂孔,看到前方的視標,並將所看到視標的狀況傳達於檢測者,藉以獲得被檢測者眼睛對焦能力的訊息者。
- 一種使用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雙眼視覺焦距檢測輔助裝置之自覺式瞳孔間距量測裝置,包括:一光學主架,係具有二圓框部,其圓框部可供放設鏡片;一瞳孔視線測量框架,係設有二活動框部;二雙眼視覺焦距檢測輔助裝置,係分別設於上述瞳孔視線測量框架之活動框部而可轉動,其具有一可對應配戴者視線之裂孔;至少一伸縮調整組件,係樞設於該光學主架與該瞳孔視線測量框架之間,可用於調整該光學主架與該瞳孔視線測量框架之間的距離;藉此,當配戴者配戴所述光學主架,其視線可透過所述鏡片及所述雙眼視覺焦距檢測輔助裝置之裂孔,觀看一視標,以透過相似三角形之推算而得到其雙眼之瞳孔距離及該二圓框部之兩幾何中心距離者。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自覺式瞳孔間距量測裝置,其中所述光學主架可於所述圓框部上設置鏡片卡合部,以該鏡片卡合部提供鏡片插置。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自覺式瞳孔間距量測裝置,其中所述瞳孔視線測量框架,進一步設有本體部及第一固定部;其本體部對應該二活動框部而具有框槽,該每一活動框部具有互呈背對之一插置端部及一調整端部,其插置端部提供該活動框部得插設於該框槽,並可相對水平移動調整;其調整端部提供該雙眼視覺焦距檢測輔助裝置插入後,得以相對移動或轉動;當相對應之該活動框部與該框槽相對水平移動調整至定位後,以該第一固定部固定。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自覺式瞳孔間距量測裝置,其中所述本體部之框槽可為單通道結構或二盲孔結構;其為單通道結構時,係對應該二活動框部,而橫向貫穿該本體部;其為二盲孔結構時,係對應該二活動框部,而分別橫向內凹於該本體部。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自覺式瞳孔間距量測裝置,其中所述活動框部之調整端部,係具有相對應之一上凹槽及一下凹槽;該上凹槽與該下凹槽係用以提供該雙眼視覺焦距檢測輔助裝置裝入定位;該雙眼視覺焦距檢測輔助裝置係為對應該上凹槽與該下凹槽之圓形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8125439 | 2019-07-18 | ||
TW108125439A TWI693060B (zh) | 2019-07-18 | 2019-07-18 | 自覺式瞳孔間距量測裝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2103628A true TW202103628A (zh) | 2021-02-01 |
TWI772793B TWI772793B (zh) | 2022-08-01 |
Family
ID=7194840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8125439A TWI693060B (zh) | 2019-07-18 | 2019-07-18 | 自覺式瞳孔間距量測裝置 |
TW109115095A TWI772793B (zh) | 2019-07-18 | 2020-05-06 | 視覺焦距檢測輔助裝置,及使用該檢測輔助裝置之自覺式瞳孔間距量測裝置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8125439A TWI693060B (zh) | 2019-07-18 | 2019-07-18 | 自覺式瞳孔間距量測裝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TW (2) | TWI693060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824868B (zh) * | 2022-12-07 | 2023-12-01 | 張朝凱 | 視野範圍之檢測系統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374875B (zh) * | 2020-05-21 | 2024-08-06 | 上海市同济医院 | 一种用于缓解眼睑痉挛症状的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229234Y (zh) * | 1994-12-30 | 1996-06-19 | 郭少华 | 瞳距测量尺 |
JP2005103039A (ja) * | 2003-09-30 | 2005-04-21 | Pentax Corp | 瞳孔距離測定方法および測定器 |
JP2009148418A (ja) * | 2007-12-20 | 2009-07-09 | Hoya Corp | 眼鏡用測定具 |
TWI480021B (zh) * | 2012-04-27 | 2015-04-11 | Crystalvue Medical Corp | Assist in gaze focusing on the fundus detection device |
CN202981957U (zh) * | 2012-12-25 | 2013-06-12 | 上海展志光学仪器有限公司 | 瞳距瞳高测量仪 |
CN103735245B (zh) * | 2013-12-23 | 2016-05-11 | 关伟忠 | 瞳距瞳高测量仪 |
CN206026297U (zh) * | 2016-04-07 | 2017-03-22 | 王占祥 | 可调式单眼瞳孔直径测量仪与可调式双眼瞳孔直径测量仪 |
CN108392171A (zh) * | 2018-05-11 | 2018-08-14 | 童鹏翔 | 一种配镜前用于测量眼镜与眼睛、鼻子、耳朵之间距离的装置 |
-
2019
- 2019-07-18 TW TW108125439A patent/TWI693060B/zh active
-
2020
- 2020-05-06 TW TW109115095A patent/TWI772793B/zh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824868B (zh) * | 2022-12-07 | 2023-12-01 | 張朝凱 | 視野範圍之檢測系統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I693060B (zh) | 2020-05-11 |
TWI772793B (zh) | 2022-08-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684526B2 (en) | Compact binocular adaptive optics phoropter | |
US7891812B2 (en) | Aberrometer provided with a visual acuity testing system | |
US9895058B2 (en) | Heads-up vision analyzer | |
US7275823B2 (en) | Optometric device | |
CN104010561B (zh) | 用于根据多个凝视方向来确定受试者的至少一个客观眼睛折射参数的装置和方法 | |
JP6556133B2 (ja) | 自覚屈折力を測定する装置及び方法 | |
US10383513B2 (en) | Objective phoropter | |
ES2932157T3 (es) | Determinación de un error de refracción de un ojo | |
CN110367924B (zh) | 一种主客观一体式精准验光装置及验光方法 | |
US11789259B2 (en) | Vision inspection and correction method, together with the system apparatus thereof | |
JP2004535881A (ja) | 人の眼の屈折特性の測定 | |
BR112017009973B1 (pt) | Produção ou preparação ou cálculo ou seleção de um dispositivo de correção óptico, método implementado por computador para determinar uma parametrização desejada do efeito dióptrico | |
US8915594B2 (en) | Refraction system for facilitating contact lens fitting | |
CN110476108B (zh) | 用于设计一副眼科透镜的方法和用于光学测量的设备 | |
TWI772793B (zh) | 視覺焦距檢測輔助裝置,及使用該檢測輔助裝置之自覺式瞳孔間距量測裝置 | |
WO2021031538A1 (zh) | 一种主客观一体式精准验光装置及验光方法 | |
CN113208554A (zh) | 一种具备离焦和散光精准矫正功能的验光装置及验光方法 | |
WO2020064747A1 (en) | Method for determining at least one geometrico-morphological parameter of a subject | |
CN112294250B (zh) | 自觉式瞳孔间距测量装置 | |
Chang et al. | Binocular 3D Vision Fusion Measurement Technique | |
CN215584101U (zh) | 具有双眼自动定位跟踪机构的主客观一体式精准验光装置 | |
Henley et al. | Accuracy and Precision of Fitting Measurements with the Zeiss i. Terminal 2 | |
KR20190112364A (ko) | 타각식 검안장치 | |
DE102005009310A1 (de) | Universaluntersuchungsgerät und Methode zur Ermittlung subjektiver und objektiver Meßwerte des Aug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