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103607A - 架支撐樑及使用架支撐樑之棚架單元 - Google Patents
架支撐樑及使用架支撐樑之棚架單元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202103607A TW202103607A TW109113539A TW109113539A TW202103607A TW 202103607 A TW202103607 A TW 202103607A TW 109113539 A TW109113539 A TW 109113539A TW 109113539 A TW109113539 A TW 109113539A TW 202103607 A TW202103607 A TW 202103607A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support beam
- frame
- section
- web
- inches
- Prior art dat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B—TABLES; DESKS; OFFICE FURNITURE; CABINETS; DRAWERS; GENERAL DETAILS OF FURNITURE
- A47B47/00—Cabinets, racks or shelf units,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related to dismountability or building-up from elements
- A47B47/0083—Cabinets, racks or shelf units,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related to dismountability or building-up from elements with four vertical upright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B—TABLES; DESKS; OFFICE FURNITURE; CABINETS; DRAWERS; GENERAL DETAILS OF FURNITURE
- A47B47/00—Cabinets, racks or shelf units,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related to dismountability or building-up from elements
- A47B47/02—Cabinets, racks or shelf units,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related to dismountability or building-up from elements made of metal only
- A47B47/021—Racks or shelf units
- A47B47/027—Racks or shelf units with frames only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B—TABLES; DESKS; OFFICE FURNITURE; CABINETS; DRAWERS; GENERAL DETAILS OF FURNITURE
- A47B47/00—Cabinets, racks or shelf units,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related to dismountability or building-up from elements
- A47B47/02—Cabinets, racks or shelf units,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related to dismountability or building-up from elements made of metal only
- A47B47/021—Racks or shelf units
- A47B47/028—Racks or shelf units with crossbar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B—TABLES; DESKS; OFFICE FURNITURE; CABINETS; DRAWERS; GENERAL DETAILS OF FURNITURE
- A47B96/00—Details of cabinets, racks or shelf unit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A47B43/00 - A47B95/00; General details of furniture
- A47B96/02—Shelves
- A47B96/021—Structural features of shelf base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B—TABLES; DESKS; OFFICE FURNITURE; CABINETS; DRAWERS; GENERAL DETAILS OF FURNITURE
- A47B96/00—Details of cabinets, racks or shelf unit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A47B43/00 - A47B95/00; General details of furniture
- A47B96/14—Bars, uprights, struts, or like supports, for cabinets, brackets, or the like
- A47B96/1441—Horizontal strut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B—TABLES; DESKS; OFFICE FURNITURE; CABINETS; DRAWERS; GENERAL DETAILS OF FURNITURE
- A47B47/00—Cabinets, racks or shelf units,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related to dismountability or building-up from elements
- A47B47/0058—Horizontal connecting members without panels
Landscapes
- Warehouses Or Storage Devices (AREA)
- Assembled Shelves (AREA)
- Rod-Shaped Construction Members (AREA)
Abstract
一種架支撐樑(80、130、200),其供在一棚架單元(10)中使用以支撐一架(22)。一結構部件(82、132、202)具有一C形剖面。一樑腹(94、144、216)將一頂部凸緣(96、146、220)與一底部凸緣(112、162、234)分離。該頂部凸緣(96、146、220)經構形以支撐該架(22)。該樑腹(94、144、216)、該頂部凸緣(96、146、220)及該底部凸緣(112、162、234)界定該部件(82、132、202)之一通道(92、142、214)。該通道(92、142、214)界定一腔高度(C1、D1、E1)。該頂部凸緣(96、146、220)及該底部凸緣(112、162、234)分別界定一頂部凸緣寬度(C2、D2、E2)及一底部凸緣寬度(C3、D3、E3)。該腔高度(C1、D1、E1)對該頂部凸緣寬度(C2、D2、E2)與該底部凸緣寬度(C3、D3、E3)之一總和之一比率係大於1,係至少1.20,或係約1.40。該C形剖面具有大於0.40、大於0.45,或至少0.46之一慣性矩(98、148、238)。該頂部凸緣(96、146、220)包含由一側壁(106、156、230)分離之一升高部分(100、150、222),及一下部或架支撐部分(104、154、226)。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關於棚架單元,且更特定而言,係關於用以增加棚架單元之承載能力之架支撐樑。
棚架單元通常以一空間有效方式用於儲存各種物項。此等單元通常包含配置在一大體上矩形圖案之拐角處之四個垂直支撐柱。水平前及後架支撐樑延伸於兩個前角支撐柱之間及兩個後角支撐柱之間。較短水平架支撐樑通常定位於單元之對置側上並延伸於一前角支撐柱與一後角支撐柱之間。在一習用配置中,此等棚架單元使用金屬的角支撐柱及架支撐樑將多個架及支撐樑界定成一個在另一個上方。舉例而言,此等組件通常由金屬薄板或薄鋼板形成且結合架通常被稱為鋼棚架或儲存單元。
當諸如藉由將重型物項裝載至一架上而將負載施加至一棚架單元時,每一架可彎折或彎曲。彎折及彎曲超出一限制(特定而言,當彎折導致應變超出單元之能力時)可導致棚架失效。舉例而言,負載下之一棚架單元之過度彎折或彎曲可使架永久變形,從而允許拉動架遠離棚架單元之架支撐樑,藉此使得架及/或棚架單元無法操作供將來使用,或架可災難性地失效。
雖然金屬棚架單元通常成功用於其既定目的並保持有用,且受消費者、製造商喜愛,且其他提供者不斷地努力改良其設計及負載支承能力。就此而言,期望在不具有製造成本之一顯著增加,及/或不具有棚架單元之重量之一顯著增加之情形下顯著增加棚架單元之負載能力。
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藉由在不增加相關材料或製造成本之情形下相對於現有金屬棚架單元至少顯著地增加負載能力來處理習用金屬棚架單元中之此等及其他缺陷。在一項實施例中,供在一棚架單元中使用以支撐一架之一架支撐樑包含具有一C形剖面之一結構部件。在剖面中,一樑腹將一頂部凸緣與一底部凸緣分離。頂部凸緣經構形以支撐架。樑腹、頂部凸緣及底部凸緣界定一通道。通道界定一腔高度。且,頂部凸緣及底部凸緣分別界定一頂部凸緣寬度及一底部凸緣寬度。腔高度對頂部凸緣寬度與底部凸緣寬度之一總和之一比率大於1。
在一項實施例中,C形剖面具有大於0.40之一慣性矩。
在一項實施例中,C形剖面具有大於0.45之一慣性矩。
在一項實施例中,C形剖面具有至少0.46之一慣性矩。
在一項實施例中,頂部凸緣包含由一側壁分離之一升高部分及一下部或架支撐部分且具有一S形構形,其中架支撐部分經構形以支撐架,且側壁經構形以防止架朝向樑腹橫向運動。在架支撐部分與底部凸緣之間界定腔高度。
在一項實施例中,比率係至少1.20。
在一項實施例中,比率係約1.40。
在一項實施例中,腔高度大於2.50英吋(6.35公分)且小於5.375英吋(13.65公分)。
在一項實施例中,C形剖面具有一形心且該形心在樑腹之0.25英吋(0.635公分)內。
在一項實施例中,樑腹包含其中結構部件在一方向上偏移至通道中之一凹入區域。
在一項實施例中,凹入區域係結構部件之總體高度之至少50%。
在一項實施例中,凹入區域係在結構部件之總體高度之50%至70%之一範圍中。
在一項實施例中,凹入區域係結構部件之總體高度之至少70%。
在一項實施例中,樑腹包含其中結構部件在一方向上偏移至通道中之一凹入區域且其中C形剖面具有一形心且該形心在凹入區域之0.125英吋(0.3175公分)內。
在一項實施例中,凹入區域係結構部件之總體高度之至少50%。
在一項實施例中,凹入區域係在結構部件之總體高度之50%至70%之一範圍中。
在一項實施例中,凹入區域係結構部件之總體高度之至少70%。
在一項實施例中,C形剖面具有0.054英吋(0.1372公分)之一號規。
在一項實施例中,C形剖面具有5.735英吋(14.57公分)之一條帶寬度。
在一項實施例中,C形剖面具有0.054英吋(0.1372公分)之一條帶寬度。
在一項實施例中,一種棚架單元包含複數個柱;且上文所識別之實施例中之任一者之複數個架支撐樑附接至該複數個柱。一架擱置在架支撐樑上。
根據本發明之一項態樣,存在一種製造上文所識別之實施例中之任一者之一架支撐樑之方法。
在一實施例中,供在一棚架單元中使用以支撐一架之一架支撐樑包含具有一C形剖面之一結構部件。在剖面中,一樑腹將經構形以支撐架之一頂部凸緣與一底部凸緣分離。樑腹、頂部凸緣及底部凸緣界定一通道。C形剖面具有大於0.40之一慣性矩。
在一項實施例中,C形剖面具有大於2.977英吋(7.562公分)之一總體高度。
在一項實施例中,C形剖面具有大於0.45之一慣性矩。
在一項實施例中,C形剖面具有至少0.46之一慣性矩。
在一項實施例中,C形剖面具有5.735英吋(14.57公分)之一條帶寬度。
在一項實施例中,C形剖面具有0.054英吋(0.1372公分)之一號規。
在一項實施例中,頂部凸緣包含由一側壁分離之一升高部分及一下部或架支撐部分且具有一S形構形。架支撐部分經構形以支撐架,且側壁經構形以防止架朝向樑腹橫向運動。在架支撐部分與底部凸緣之間界定腔高度。
在一項實施例中,通道具有一腔高度,頂部凸緣及底部凸緣分別界定一頂部凸緣寬度及一底部凸緣寬度。腔高度對頂部凸緣寬度與底部凸緣寬度之一總和之一比率大於1。
在一項實施例中,比率係至少1.20。
在一項實施例中,比率係約1.40。
在一項實施例中,一種棚架單元包含複數個柱;上文所識別之實施例中之任一者之複數個架支撐樑附接至該複數個柱;且一架擱置在架支撐樑上。
根據本發明之一項態樣,存在一種製造上文所識別之實施例中之任一者之一架支撐樑之方法。
為此等及其他目的,在一項實施例中且參考圖1,一棚架單元10包含配置於一大體上矩形構形中之四個角柱12。一對前角柱12協作以支承一前水平架支撐樑14,且一對後角柱12協作以支承一後水平架支撐樑14。如下文中更詳細闡述,前及後架支撐樑14中之一者或兩者經構形以支承比現有支撐樑實質上更高之一負載。申請者發現,當架支撐樑14之一慣性矩經最大化時,架支撐樑14之偏轉經最小化(亦即,負載支承能力經最大化)。因此,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相對於現有水平架支撐樑,水平架支撐樑具有一經增加慣性矩。
繼續參考圖1,一或多個側軌18及/或對角撐條20將每一前角柱12與一對應後角柱12耦合。儘管未展示,但除了側軌18及/或對角撐條20之外或作為其之一替代物,角柱12可支承側水平架支撐樑。在此構形中,水平架支撐樑14將在棚架單元10之一個層面處形成一外部邊沿且因此延伸於每一柱12之間。僅藉由實例之方式,水平架支撐樑展示並闡述於2019年5月2日公開為美國公開案第2019/015077號之共同擁有之美國申請案第16/130,398號中,該申請案以全文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
水平架支撐樑14經構形以支撐一架22。在使用棚架單元10之正常過程中,可將物項(未展示)儲存在架22上。此等物項由於重力而在架支撐樑14中之每一者上產生轉移至柱12之一負載。棚架單元10之架22中之一或多者,且較佳地棚架單元10之架22中之每一者可構形為一金屬絲擱架。諸如固體架之其他架構形亦係可能的。
在一例示性實施例中,水平架支撐樑14經構形以經由全面地闡述於美國申請案第16/130,398號中之可釋放緊固構件選擇性地耦合至柱12。藉由實例之方式,水平架支撐樑14中之每一者可包含一或多個鎖定銷24,該一或多個鎖定銷經構形以接納於沿著角柱12之長度分佈之對應H形或V形鍵孔26中。水平架支撐樑14在鍵孔26處耦合至角柱12且可相對於柱12垂直地移動,使得可變化水平架支撐樑14之數目及其沿著柱12之各別高度。如所展示,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棚架單元10包含由架支撐樑14支撐之四個水平架22。然而,將瞭解,可使用任何數目個架22及對應水平架支撐樑14。
如上文所闡述,根據本發明之態樣,相對於現有支撐樑具有經增加負載支承能力之水平架支撐樑14可使用極少或不使用額外材料來生產。更特定而言,此等水平架支撐樑14可使用現有材料及現有資源來生產且可遵循現有製造技術來生產。因此,本發明之實施例在提供優異負載效能之同時不顯著添加棚架單元10之製造成本。為此等及其他目的,申請者發現,最大化一樑之一剖面之一慣性矩將相對於現有樑增加架支撐樑14之負載支承能力。
僅藉由比較之方式且參考圖2、圖3A、圖3B及圖4,展示一例示性現有樑28。現有架支撐樑28可用於諸如圖1中所圖解說明之彼棚架單元之一棚架單元中。現有架支撐樑28通常由形成為一大體上C形狀之一結構部件30組成。參考圖3A及圖3B,出於計算結構部件30之剖面之一慣性矩之目的,可將架支撐樑28之剖面視覺地分段為區段32、區段34及區段36。區段32將區段34與區段36分離以在其間界定一通道38。總體上,區段32、34、36之配置界定結構部件30之C形剖面構形且界定通道38。
在彼C形剖面構形中,區段32包含一樑腹40,該樑腹在使用期間形成結構部件30之一垂直部分。區段34界定一頂部凸緣42且經構形以接納一架。頂部凸緣42在一棚架單元(例如,圖1)中大體上向內延伸,且在一方向上遠離樑腹40。頂部凸緣42具有一S形構形,該S形構形具有界定一頂部邊緣46之一升高部分44及一下部部分50。一側壁52自升高部分44過渡至下部部分50,以提供S形構形。一架經支撐於下部部分50上,其中側壁52提供針對架在一棚架單元中於一向外方向上(亦即,朝向樑腹40)之橫向移動之一止動件。經定位於架之前及後側上的一對現有架支撐樑28將一架緊握於對置側壁52之間以防止架的非想要橫向移動。一般而言,頂部邊緣46與架支撐件50之間之一距離64可大致上係一架之一厚度。因此架與升高部分44,特定而言,與頂部邊緣46係大致上齊平。升高部分44可具有一圓形或弧形構形,且因此當結構部件30自頂部邊緣46過渡至樑腹40時顯現為一半圓。區段36界定一底部凸緣48,該底部凸緣在樑腹40之與頂部凸緣42相對之一端上連結樑腹40。如所展示,樑腹40在結構部件30過渡至頂部凸緣42及過渡至底部凸緣48之位置中之每一者處可係弧形的。樑腹40係界定於結構部件30中,自頂部凸緣42之一內部表面之表面曲率之一切線平行於在一端處之樑腹40之一內部表面之一位置,至底部凸緣48之一內部表面之表面曲率之一切線平行於在對置端處之樑腹40之內部表面之一位置。共同地,頂部凸緣42、樑腹40及底部凸緣48界定通道38。
參考圖3B,現有架支撐樑28之例示性尺寸係:
(1) 5.735英吋(14.57公分)之一條帶寬度(圖3A之剖面中之結構部件30之條帶寬度係自結構部件30之一端54至沿著結構部件30之另一端56的距離), (2) 6.8磅(3.084公斤)之一重量,重量係基於可用號規及被製成樑之條帶之尺寸變化之一近似值, (3) 一腔高度(A1) (圖3B)係2.352英吋(5.974公分)之下部部分50處之頂部凸緣42與底部凸緣48之間的內部尺寸, (4) 0.054英吋(0.1372公分)之一號規, (5) 1.385英吋(3.518公分)之一頂部凸緣寬度(A2) (如自端54至樑腹40之面向內表面所量測), (6) 1.250英吋(3.175公分)之一底部凸緣寬度(A3) (如自端56至樑腹40之面向內表面所量測), (7) 2.577英吋(6.546公分)之一樑腹高度(A4), (8) 2.977英吋(7.562公分)之一總體高度(A5),及 (9) 韋氏標度上為12之一硬度。
藉由判定剖面之一形心且接著將每一區段之慣性矩求和來針對樑28之每一區段32、34及36計算架支撐樑28之慣性矩。舉例而言,參考圖3A及圖3B,計算一形心60。形心60建立一中性軸62。中性軸62大體上與架支撐樑28之一縱向軸66 (圖2)正交,儘管兩個軸可不相交。根據以下公式,關於中性軸62計算區段32、34及36中之每一者之個別慣性矩Ix
:其中,係區段32 (亦即,)、區段34 (亦即,)或區段36 (亦即,)關於區段之形心之慣性矩。A係各別區段32、區段34或區段36之面積,且d係針對區段32、區段34或區段36中之每一者自各別形心(未展示)至中性軸62之垂直距離。此外,其中區段32、34、36藉由矩形來近似,則:其中,「b」對應於矩形之基底或寬度尺寸且「h」對應於矩形之高度尺寸。
將區段32、34及36視為矩形且參考圖3B,區段32由具有尺寸b1乘以h1之一矩形來近似,區段34由一矩形b2乘以h2來近似,且區段36由具有尺寸b3乘以h3之一矩形來近似。為了計算個別區段32、34及36之慣性矩Ix
,在SolidWorks 2015上開發樑之一3D CAD模型且每一區段由軟體來計算。慣性矩Ic
亦由軟體來計算。參考圖3A及圖3B,根據以下公式,剖面之慣性矩計算為每一區段32、34及36之個別慣性矩Ix
之總和(參見表1): 表 1.
區段 | (in4 ) | (in4 ) | (in4 ) |
32 | 0.09 | 0.002 | 0.092 |
34 | 0.02 | 0.130 | 0.150 |
36 | 0.01 | 0.151 | 0.161 |
0.403 |
在0.403之一經計算慣性矩處,現有架支撐樑28之理論能力藉由有限元素分析判定為1,734磅(786.5公斤)。在Ansys®工作臺軟體版本15.1上使用一靜態結構分析模組執行有限元素分析。預處理將A36結構鋼包含為一材料賦值及一線彈性機械性質。網格係四面體细網目。分析在圖2、圖3A、圖3B及圖4中展示為具有兩個托架(每一端上一個)之一樑之一CAD模型。此處遵守ANSI MH28.2-2012標準之拘限原理。使用一R等級及一個四點撓曲測試公式來完成測試,其中在具有固定支撐之一個四點負載下一偏轉限制係0.399英吋(1.013公分)。使用L/180之一公式計算偏轉限制,其中L係71.750英吋(192.405公分)之一樑跨度。後處理包含具有沿著寬度及沿著深度之一方向變形的總變形。
現參考圖5、圖6及圖7,在本發明之一項實施例中,相對於樑28,一架支撐樑80具有一較大慣性矩。架支撐樑80對應於圖1中所展示之架支撐樑14之一項實施例。
進一步就彼而言,架支撐樑80通常由形成為一大體上C形且具有一縱向軸88之一結構部件82組成。為了使用上文關於圖2及圖3之架支撐樑28所陳述之程序計算一慣性矩,可將例示性架支撐樑80視覺地分段為三個部分,亦即,區段84、區段86及區段90 (參見圖6)。區段84將區段86與區段90分離且界定一通道92。總體上,區段84、86、90之配置界定一C形剖面構形。
在彼C形剖面構形中,區段84包含一樑腹94,該樑腹在使用期間形成結構部件82之一垂直部分。區段86界定一頂部凸緣96且經構形以接納架22。頂部凸緣96在棚架單元10 (例如,圖1)中大體上向內延伸,且因此在一方向上遠離樑腹94,且具有一S形構形,該S形構形具有界定一頂部邊緣102之一升高部分100及一下部部分104。一側壁106自升高部分100過渡至下部部分104以提供S形構形。架22支撐於下部部分104上,其中側壁106提供針對架在棚架單元10中在一向外方向上(亦即,朝向樑腹94)之橫向移動之一止動件。因此,棚架單元10之對置側上之一對對置架支撐樑80將架22緊握於側壁106之間。一般而言,頂部邊緣102與架支撐件104之間的一距離110可大致上係一架之一厚度。當結構部件82自頂部邊緣102過渡至樑腹94時,升高部分100可具有一圓形或弧形構形。
區段90界定一底部凸緣112,該底部凸緣在樑腹94之與頂部凸緣96相對之一端上連結樑腹94。如所展示,樑腹94在結構部件82過渡至頂部凸緣96及過渡至底部凸緣112之位置中之每一者處可係弧形的。樑腹94係界定為在結構部件82中自頂部凸緣96之一內部表面之表面曲率之一切線平行於在一端處之樑腹94之一內部表面之一位置至底部凸緣112之一內部表面之表面曲率之一切線平行於在對置端處之樑腹94之內部表面之一位置。共同地,頂部凸緣96、樑腹94及底部凸緣112界定通道92及一形心98,該形心與頂部凸緣96、樑腹94及底部凸緣112中之每一者間隔開。僅藉由實例之方式,形心98與結構部件82之最近部分間隔開小於0.25英吋(0.635公分)。
參考圖6,一例示性架支撐樑80之尺寸係:
(1) 5.735英吋(14.57公分)之一條帶寬度 (圖6之剖面中之結構部件82之條帶寬度係自結構部件82之一端114至沿著結構部件82之另一端116之距離), (2) 6.8磅(3.084公斤)之一重量,重量係基於可用號規及製成樑之條帶之尺寸變化之一近似值, (3) 2.801英吋(7.115公分)之一腔高度(C1) (下部部分104處之頂部凸緣96與底部凸緣112之間的內部尺寸), (4) 0.054英吋(0.1372公分)之一號規, (5) 1.278英吋(3.246公分)之一頂部凸緣寬度(C2) (如自端114至樑腹94之面向內表面所量測), (6) 1.024英吋(2.601公分)之一底部凸緣寬度(C3) (如自端116至樑腹94之面向內表面所量測), (7) 2.927英吋(7.435公分)之一樑腹高度(C4), (8) 3.314英吋(8.418公分)之一總體高度(C5),及 (9) 韋氏標度上為12之一硬度。
藉由判定每一區段之一形心且接著將每一區段之慣性矩求和(如上文關於架支撐樑28所闡述)來針對樑80之每一區段計算樑80之慣性矩。表 2
區段 | (in4 ) | (in4 ) | (in4 ) |
84 | 0.11 | 0.004 | 0.114 |
86 | 0.01 | 0.149 | 0.159 |
90 | 0.01 | 0.169 | 0.179 |
0.452 |
架支撐樑80之剖面之慣性矩大於0.4,藉由實例之方式,其係至少0.452。如在表2中所展示,慣性矩計算為0.452或比圖2之樑28大約12%。如此,相信例示性架支撐樑80之理論能力比圖2中所展示之樑大至少約15%。
如上文所闡述,架支撐樑80之尺寸不同於架支撐樑28,儘管條帶寬度係相同的。儘管係相等條帶寬度,但架支撐樑80之不同尺寸產生比架支撐樑28之慣性矩大之一慣性矩。藉由比較之方式,架支撐樑80之總體高度尺寸C5比樑28之總體高度尺寸A5大至少11%,且藉由其他實例之方式,總體高度C5大於3英吋(7.62公分)。在一項實施例中,架支撐樑80之總體高度C5係約3.30英吋(約8.382公分) (除非本文中另有指示,否則參考尺寸「約」意指所陳述尺寸之± 0.01之一尺寸) (例如,一例示性高度係3.314英吋(8.418 公分),其係約3.30英吋(約8.382公分))。然而,條帶寬度同樣地保持為5.735英吋(14.57公分)。對於相等條帶寬度,圖5、圖6及圖7中所展示之架支撐樑80具有比圖2至圖4之樑28大之一負載支承能力。
藉由進一步比較之方式,樑腹94之腔高度C1大於樑腹40之腔高度A1 (圖3)。僅藉由實例之方式,腔高度C1大於2.50英吋(6.35公分)。在條帶寬度對於架支撐樑28及80中之每一者保持不變之情況下,相對於樑腹40加長樑腹94以增加腔高度需要凸緣96及112中之一者或兩者之寬度尺寸之一減小。在例示性實施例中,且僅藉由實例之方式,與量測為1.385英吋(3.518公分) (A2)之頂部凸緣42相比,頂部凸緣96量測為1.278英吋(3.246公分) (C2)。在架支撐樑80中,與量測為1.250英吋(3.175公分) (A3)之底部凸緣48之尺寸相比,底部凸緣112量測為1.024英吋(2.601公分) (C3)。對於圖5至圖7中所展示之架支撐樑80,腔高度之尺寸相對於頂部凸緣與底部凸緣之寬度之一總和之一比率係約1.23 (參見圖6,例如,2.801英吋(7.115公分)之尺寸C1比1.024英吋(2.601公分)之尺寸C3加上1.278英吋(3.246公分)之尺寸C2 (總共2.302英吋(5.847公分))係1.217,其係約1.22)。
藉由比較,對於圖2至圖4之架支撐樑28,腔高度相對於頂部凸緣與底部凸緣之寬度之總和之一比率係約0.9 (參見圖3B,例如,2.352英吋(5.974公分)之尺寸A1比1.250英吋(3.175公分)之尺寸A3加上1.385英吋(3.518公分)之尺寸A2 (總共2.635英吋(6.693 公分))係0.893,其係約0.9)。
在本發明之一項實施例中,架支撐樑80具有大於1之腔高度對凸緣寬度之總和之一比率。亦即,樑腹高度大於凸緣寬度之總和。有利地,架支撐樑80可由與架支撐樑28相同的材料胚料生產,儘管架支撐樑80能夠支承較大負載。
現參考圖8、圖9及圖10,在本發明之一項實施例中,相對於樑28,一架支撐樑130具有一較大慣性矩。架支撐樑130係圖1中所展示之架支撐樑14之一項實施例。進一步就彼而言,架支撐樑130通常由形成為一大體上C形且具有一縱向軸138之一結構部件132組成。為了使用上文關於圖2及圖3之架支撐樑28所陳述之程序計算一慣性矩,可將例示性架支撐樑130視覺地分段為三個部分,亦即,區段134、區段136及區段140 (參見圖9)。區段134將區段136與區段140分離且界定一通道142。總體上,區段134、136及140之配置界定一C形剖面構形。
在彼C形剖面構形中,區段134包含一樑腹144,該樑腹在使用期間形成結構部件132之一垂直部分。區段134界定一頂部凸緣146且經構形以接納架22。頂部凸緣146在棚架單元10 (例如,圖1)中大體上向內延伸,且因此在一方向上遠離樑腹144,且具有一S形構形,該S形構形具有界定一頂部邊緣152之一升高部分150及一下部部分154。一側壁156自升高部分150過渡至下部部分154以提供S形構形。架22支撐於下部部分154上,其中側壁156提供針對架22在棚架單元10中在一向外方向上(亦即,朝向樑腹144)之橫向移動之一止動件。因此,棚架單元10之對置側上之一對對置架支撐樑130將架22緊握於側壁156之間。一般而言,頂部邊緣152與架支撐件154之間的一距離160可係大致上一架之一厚度。當結構部件132自頂部邊緣152過渡至樑腹144時,升高部分150可具有一圓形或弧形構形。
區段140界定一底部凸緣162,該底部凸緣在樑腹144之與頂部凸緣146相對之一端上連結樑腹144。如所展示,樑腹144在結構部件132過渡至頂部凸緣146及過渡至底部凸緣162之位置中之每一者處可係弧形的。在結構部件132中,自頂部凸緣146之一內部表面之表面曲率之一切線平行於在一端處之樑腹144之一內部表面之一位置至底部凸緣162之一內部表面之表面曲率之一切線平行於在對置端處之樑腹144之內部表面之一位置界定樑腹144。共同地,頂部凸緣146、樑腹144及底部凸緣162界定通道142及一形心148,該形心與頂部凸緣146、樑腹144及底部凸緣162中之每一者間隔開。藉由實例之方式,形心148可位於結構部件132且更特定而言樑腹144之0.25英吋(0.635公分)內。
參考圖9及圖10,樑腹144包含實質上(例如,80%或更多、90%或更多,及可能地大於95%)沿著如在圖8中所展示之架支撐樑130之整個縱向長度延續之一凹入區域164。此外,可對稱地定位相對於縱向長度具有小於整個縱向長度之一長度之凹入區域164的位置,其中凹入區域164之一中點與架支撐樑130之縱向長度之一中點對準。然而,本發明之實施例不限於一對稱定位之凹入區域164。在所展示例示性實施例中,凹入區域164係由一對面向外側壁166及170界定,該對面向外側壁係相對於界定樑腹144之一最外表面之一平面172成角度。對置側壁166及170與一基底表面180相交。
雖然,凹入區域164可減少架支撐樑130之總體高度(亦即,針對一相等條帶寬度,相對於圖5至圖7中所展示之架支撐樑80),但凹入區域164導致結構部件132沿著樑腹144之一部分在通道142之方向上之一偏移182。此偏移182使結構部件132之慣性矩增加之一程度大於歸因於樑腹144之總體高度尺寸之一減少之慣性矩之任何損失。雖然展示一小面型凹入區域164 (亦即,由平坦表面166、170、180界定),但凹入區域164可具有其他構形,諸如係圓形的,或可具有界定在一方向上自平面172偏移至通道142中且有效地減少通道142之深度之樑腹144之一部分的多個其他表面。在圖9中所展示之實施例中,樑腹144與形心148重疊於凹入區域164處,或凹入區域164可在形心148之0.125英吋(0.3175公分)內。
參考圖9及圖10,凹入區域164在174及176處將樑腹144劃分成間隔開之外部部分。間隔開之外部部分174及176界定平面172。在例示性實施例中,基底表面180大體上平行於平面172,其中對置側壁166及170中之每一者具有大致上相同的尺寸及角度。參考圖9,藉由實例之方式,基底表面180可係架支撐樑130之剖面之一總體高度的至少40%。藉由其他實例之方式,凹入區域164可大於剖面之總體高度的50%。凹入區域164可形成結構部件132之總體高度的約70%。
參考圖9,凹入區域164可顯現為圍繞凹入區域164之一中心線對稱。然而,本發明之實施例不限於一對稱凹入區域164。此外,凹入區域164無需對稱地定位於樑腹144內。儘管本發明之實施例不限於圖9中所展示間距,但凹入區域164相對於頂部凸緣146及底部凸緣162偏移,如由箭頭178所指示,其中凹入區域164定位為更接近底部凸緣162。有利地,架支撐樑130具有比圖2及圖3中所展示之架支撐樑28大之一慣性矩,如下文所陳述。
參考圖9,一例示性架支撐樑130之尺寸係:
(1) 5.735英吋(14.57公分)之一條帶寬度(圖9之剖面中之結構部件132之條帶寬度係自結構部件132之一端184至沿著結構部件132之另一端186之距離), (2) 6.8磅(3.084公斤)之一重量,重量係基於可用號規及製成樑之條帶之尺寸變化之一近似值, (3) 2.688英吋(6.828公分)之一腔高度(D1) (下部部分154處之頂部凸緣146與底部凸緣162之間的內部尺寸), (4) 0.054英吋(0.1372公分)之一號規, (5) 1.278英吋(3.246公分)之一頂部凸緣寬度(D2) (如自端184至樑腹144在174處之面向內表面所量測), (6) 1.024英吋(2.601公分)之一底部凸緣寬度(D3) (如自端186至樑腹144之面向內表面所量測), (7) 2.814英吋(7.148公分)之一樑腹高度(D4), (8) 3.201英吋(8.131公分)之一總體高度(D5), (9) 韋氏標度上為12之一硬度, (10) 基底表面(D6)量測為1.550英吋(3.937公分),其中對置側壁中之每一者量測為0.477英吋(1.212公分), (11) 間隔開之部分(D7)係0.727英吋(1.847公分),及 (12) 間隔開之部分(D8)係0.094英吋(0.2388公分)。
可藉由判定每一區段之一形心且接著將每一區段之慣性矩求和(如上文關於架支撐樑28所闡述)來針對樑130之每一區段計算樑130之一慣性矩。表 3
區段 | (in4 ) | (in4 ) | (in4 ) |
134 | 0.11 | 0.004 | 0.114 |
136 | 0.01 | 0.148 | 0.158 |
140 | 0.01 | 0.158 | 0.168 |
0.440 |
架支撐樑130之剖面之慣性矩大於0.403。如所展示,慣性矩係0.440或比樑28之慣性矩大約9%。如此,相信例示性架支撐樑130之理論能力比圖2中所展示之樑大至少約9%。
如上文所闡述,架支撐樑130之尺寸不同於架支撐樑28,儘管條帶寬度係相同的。儘管係相等條帶寬度,但具有凹入區域164之架支撐樑130之不同尺寸產生比架支撐樑28之慣性矩大之一慣性矩。
藉由比較之方式,架支撐樑130之總體高度尺寸比樑28之總體高度尺寸大至少7%。在一項實施例中,架支撐樑130之總體高度D5係約3.2英吋(約8.128公分)。然而,條帶寬度同樣地保持為5.735英吋(14.57公分)。對於相等條帶寬度,圖8至圖10中所展示之架支撐樑130具有比圖2及圖3之樑28大之一負載支承能力。
藉由進一步比較之方式,樑腹144之一腔高度D1 (圖9)大於樑腹40之腔高度A1 (圖3)。在條帶寬度對於架支撐樑28及130中之每一者保持不變之情況下,相對於樑腹40加長樑腹144以增加腔高度需要凸緣146及162中之一者或兩者之寬度尺寸之一減小。在例示性實施例中,且僅藉由實例之方式,與量測為1.385英吋(3.518公分)之架支撐樑28之頂部凸緣42相比,頂部凸緣146量測為1.278英吋(3.246公分),且與量測為1.253英吋(3.183公分)之底部凸緣48相比,底部凸緣162量測為1.024英吋(2.601公分)。對於圖8至10圖中所展示之架支撐樑130,腔高度之尺寸相對於頂部凸緣與底部凸緣之寬度之總和之一比率係約1.20 (參見圖9,例如,2.688英吋(6.828公分)之尺寸D1比1.024英吋(2.601公分)之尺寸D3加上1.278英吋(3.246公分)之尺寸D2 (總共2.297英吋(5.834公分))係1.170)。根據本發明之一項實施例,架支撐樑130具有大於1之腔高度對凸緣寬度之總和之一比率。有利地,架支撐樑130可由與架支撐樑28相同的材料胚料生產,儘管架支撐樑130能夠支承較大負載。
現參考圖11、圖12及圖13,在本發明之一項實施例中,相對於樑28,一架支撐樑200具有一較大慣性矩。架支撐樑200係圖1中所展示之架支撐樑14之一項實施例。進一步就彼而言,架支撐樑200通常由形成為一大體上C形狀且具有一縱向軸204之一結構部件202組成。為了使用上文關於圖2及圖3之架支撐樑28所陳述之程序計算一慣性矩,可將例示性架支撐樑200視覺地分段為三個部分,亦即,區段206、區段210及區段212 (最佳地展示於圖12中)。區段206將區段210與區段212分離且界定一通道214。總體上,區段206、210及212之配置界定一C形剖面構形。
在彼C形剖面構形中,區段206包含一樑腹216,該樑腹在使用期間形成結構部件202之一垂直部分。區段210界定一頂部凸緣220且經構形以接納架22。頂部凸緣220在棚架單元10 (例如,圖1)中大體上向內延伸,且因此在一方向上遠離樑腹216,且具有一S形構形,該S形構形具有界定一頂部表面224之一升高部分222及一下部部分226,不像頂部邊緣152 (例如,在圖10中所展示),該頂部表面係平坦的。一側壁230自升高部分222過渡至下部部分226以提供S形構形。架22支撐於下部部分226上,其中側壁230提供針對架22在棚架單元10中在一向外方向上(亦即,朝向樑腹216)之橫向移動之一止動件。因此,棚架單元10之對置側上之一對對置架支撐樑200將架22緊握於側壁230之間。一般而言,頂部表面224與架支撐件226之間的一距離232可大致上係一架之一厚度。當結構部件202自頂部表面224 (其係平坦)過渡至樑腹216時,升高部分222可具有一圓形或弧形構形,儘管彼半徑小於圖9中所展示之彼半徑。
區段212界定一底部凸緣234,該底部凸緣在樑腹216之與頂部凸緣220相對之一端上連結樑腹216。如所展示,樑腹216在結構部件202過渡至頂部凸緣220及過渡至底部凸緣234之位置中之每一者處可係弧形的。在結構部件202中,自頂部凸緣220之一內部表面之表面曲率之一切線平行於在一端處之樑腹216之一內部表面之一位置至底部凸緣234之一內部表面之表面曲率之一切線平行於在對置端處之樑腹216之內部表面之一位置界定樑腹216。共同地,頂部凸緣220、樑腹216及底部凸緣234界定結構部件202及一形心238。
參考圖12及圖13,樑腹216包含一凹入區域236,其大致上延續如在圖11中所展示之架支撐樑200之整個縱向長度(例如,80%或更多、90%或更多及可能地大於95%)。此外,可對稱地定位相對於縱向長度具有小於整個縱向長度之一長度之凹入區域236之位置,其中凹入區域236之一中點與架支撐樑200之縱向長度之一中點對準。然而,本發明之實施例不限於一對稱定位之凹入區域236。在所展示例示性實施例中,凹入區域236由一對面向外側壁240及242界定,該對面向外側壁相對於界定樑腹216之一最外表面之一平面244成角度。對置側壁240及242與一基底表面246相交。
雖然,凹入區域236可減少架支撐樑200之一總體高度(亦即,針對一相等條帶寬度,相對於圖5至圖7中所展示之架支撐樑80),但凹入區域236導致結構部件202沿著樑腹216之一部分在通道214之方向上之一偏移250。較之歸因於樑腹216之總體高度尺寸之一減少之慣性矩之任何損失,此偏移250使慣性矩增加一更大程度。雖然展示一小面型凹入區域236 (亦即,由平坦表面240、242、246界定),但凹入區域236可具有其他構形,諸如係圓形的,或可具有界定在一方向上自平面244偏移至通道214中且有效地減少通道214之深度之樑腹216之一部分之多個其他表面。在圖12中所展示之實施例中,樑腹216與形心238重疊於凹入區域236處,或凹入區域236可在形心238之0.125英吋(0.3175公分)內。
參考圖12及圖13,凹入區域236在252及254處將樑腹216劃分成間隔開之外部部分。間隔開之外部部分252及254界定平面244。在例示性實施例中,基底表面246大體上平行於平面244,其中對置側壁240及242中之每一者具有大致上相同尺寸及角度。凹入區域236可因此顯現為圍繞凹入區域236之一中心線對稱。本發明之實施例不限於一對稱凹入區域236。藉由實例之方式,基底表面246可係架支撐樑200之剖面之總體高度之至少40%。藉由其他實例之方式,凹入區域236可大於剖面之總體高度之50%。參考圖12,凹入區域236可形成結構部件202之總體高度之約70%。
此外,凹入區域236無需對稱地定位在樑腹216內。儘管本發明之實施例不限於圖12中所展示間距,但凹入區域236相對於頂部凸緣220及底部凸緣234偏移,如由箭頭256所指示,其中凹入區域236定位為更接近底部凸緣234。有利地,架支撐樑200具有比圖2及圖3中所展示之架支撐樑28大之一慣性矩。
圖11、圖12及圖13中所展示之樑200之例示性尺寸係:
(1) 5.735英吋(14.57公分)之一條帶寬度(圖12之剖面中之結構部件202之條帶寬度係自結構部件202之一端260至沿著結構部件202之另一端262之距離), (2) 7.4磅(3.357公斤)之一重量,重量係基於可用號規及製成樑之條帶之尺寸變化之一近似值, (3) 2.723英吋(6.916公分)之一腔高度(E1) (下部部分226處頂部凸緣220與底部凸緣234之間的內部尺寸), (4) 0.054英吋(0.1372公分)之一號規, (5) 1.056英吋(2.682公分)之一頂部凸緣寬度(E2) (如自端260至樑腹216在252處之面向內表面所量測), (6) 0.876英吋(2.225公分)之一底部凸緣寬度(E3) (如自端262至樑腹216在254處之面向內表面所量測), (7) 3.159英吋(8.024公分)之一樑腹高度(E4), (8) 3.347英吋(8.501公分)之一總體高度(E5), (9) 韋氏標度上為12之一硬度, (10) 基底表面寬度(E6)係1.550英吋(3.937公分),其中對置側壁中之每一者係0.477英吋(1.212公分), (11) 間隔開之部分(E7)係0.556英吋(1.412公分),及 (12) 間隔開之部分(E8)係0.083英吋(0.2108公分)。
藉由判定每一區段之一形心且接著將每一區段之慣性矩求和(如上文關於架支撐樑28所闡述)來針對樑200之每一區段計算架支撐樑200之慣性矩。表 4
區段 | (in4 ) | (in4 ) | (in4 ) |
206 | 0.15 | 0.0018 | 0.152 |
210 | 0.01 | 0.141 | 0.151 |
212 | 0.01 | 0.152 | 0.162 |
0.465 |
架支撐樑200之剖面之慣性矩大於0.400且小於0.500。藉由與樑28比較之方式,樑200之慣性矩比樑28之慣性矩大約15%。例示性架支撐樑200之理論能力藉由有限元素分析判定為2,566磅(1164公斤),與圖2至圖4之架支撐樑28相比,其係理論能力之約48%之一增加。在Ansys工作臺軟體上使用一靜態結構分析模組版本19.1執行有限元素分析。分析在圖2、圖3A、圖3B及圖4中展示為具有兩個托架(每一端上一個)之一樑之一CAD模型。此處遵守ANSI MH28.2標準之拘限原理。使用一R等級及一個四點撓曲測試公式來完成測試,其中在一個四點負載下一最大偏轉係0.399英吋(1.013公分)。使用L/180之一公式計算偏轉限制,其中L係71.750英吋(192.405公分)之一樑跨度。
如上文所闡述,架支撐樑200之尺寸不同於架支撐樑28,儘管條帶寬度係相同的。儘管係相等條帶寬度,但具有凹入區域236之架支撐樑200之不同尺寸產生比架支撐樑28之慣性矩大之一慣性矩。藉由比較之方式,架支撐樑28之剖面之慣性矩係0.403且架支撐樑200之剖面之慣性矩係0.465。因此,在相同條帶寬度之情形下,藉由改變剖面之構形增加慣性矩15%。關於不同尺寸,架支撐樑200之總體高度E5比樑28之總體高度A5大至少12%。在一項實施例中,架支撐樑200之總體高度E5係約3.35英吋(約8.509公分) (例如,3.347)。然而,條帶寬度同樣地保持為5.735英吋(14.57公分)。對於相等條帶寬度,在圖11至圖13中所展示之架支撐樑200具有比圖2及圖3之樑28大之一負載支承能力。
藉由進一步比較之方式,樑腹216之腔高度E1 (圖12)大於樑腹40之腔高度A1 (圖3B)。在條帶寬度對於架支撐樑28及200中之每一者保持不變之情況下,相對於樑腹40加長樑腹216 (以增加腔高度E1)需要凸緣220及234中之一者或兩者之寬度尺寸之一減小。在例示性實施例中,且僅藉由實例之方式,與量測為1.385英吋(3.518公分) (A2)之架支撐樑28之頂部凸緣42相比,頂部凸緣220量測為1.056英吋(2.682公分) (E2),且與量測為1.250英吋(3.175公分) (A3)之底部凸緣48相比,底部凸緣234量測為0.876英吋(2.225公分) (E3)。對於圖11至圖13中所展示之架支撐樑200,腔高度之尺寸E1相對於頂部凸緣E2與底部凸緣E3之寬度之總和之一比率係約1.4 (參見圖12,2.723英吋(6.916公分)之尺寸E1比0.876英吋(2.225公分)之尺寸E3加上1.056英吋(2.682公分)之尺寸E2 (總共1.932英吋(4.907公分))係1.409,其約為1.4)。根據本發明之一項實施例,架支撐樑200具有大於1之腔高度E1對凸緣寬度E2與E3之總和之一比率。有利地,架支撐樑200可由與架支撐樑28相同的材料胚料生產,儘管架支撐樑200能夠支承較大負載。
雖然,已藉由本發明之各種實施例之說明來圖解說明本發明,且雖然已相當詳細地闡述了該等實施例,但並不意欲限制或以任何方式將隨附申請專利範圍之範疇限於該細節。因此,本文中所論述之各種特徵可單獨或以任一組合使用。熟習此項技術者將易於明瞭額外優勢及修改。因此,本發明在其更廣泛態樣中並不限於所展示及所闡述之特定細節及說明性實例。因此,可在不背離一般發明性概念之範疇之情形下自此等細節做出背離。
3A-3A:線
4-4:線
6-6:剖面線/線
7-7:線
9-9:剖面線
10-10:線
12-12:剖面線
13-13:線
10:棚架單元
12:角柱/前角柱/後角柱/柱
14:前水平架支撐樑/後水平架支撐樑/前及後架支撐樑/架支撐樑/水平架支撐樑
18:側軌
20:對角撐條
22:架/水平架
24:鎖定銷
26:鍵孔
28:例示性現有樑/現有架支撐樑/架支撐樑/樑
30:結構部件
32:區段
34:區段
36:區段
38:通道
40:樑腹
42:頂部凸緣
44:升高部分
46:頂部邊緣
48:底部凸緣
50:下部部分/架支撐件
52:側壁
54:端
56:另一端/端
60:形心
62:中性軸
64:距離
66:縱向軸
80:架支撐樑/例示性架支撐樑/樑
82:結構部件/部件
84:區段
86:區段
88:縱向軸
90:區段
92:通道
94:樑腹
96:頂部凸緣/凸緣
98:形心
100:升高部分
102:頂部邊緣
104:下部部分/架支撐件/架支撐部分
106:側壁
110:距離
112:底部凸緣/凸緣
114:端
116:另一端/端
130:架支撐樑/例示性架支撐樑/樑
132:結構部件/部件
134:區段
136:區段
138:縱向軸
140:區段
142:通道
144:樑腹
146:頂部凸緣/凸緣
148:形心
150:升高部分
152:頂部邊緣
154:下部部分/架支撐件/架支撐部分
156:側壁
160:距離
162:底部凸緣/凸緣
164:凹入區域/對稱凹入區域
166:面向外側壁/平坦表面
170:面向外側壁/平坦表面
172:平面
174:間隔開之外部部分
176:間隔開之外部部分
178:箭頭
180:基底表面/平坦表面
182:偏移
184:端
186:另一端/端
200:架支撐樑/樑
202:結構部件/部件
204:縱向軸
206:區段
210:區段
212:區段
214:通道
216:樑腹
220:頂部凸緣/凸緣
222:升高部分
224:頂部表面
226:下部部分/架支撐件/架支撐部分
230:側壁
232:距離
234:底部凸緣/凸緣
236:凹入區域/小面型凹入區域/對稱凹入區域
238:形心
240:面向外側壁/平坦表面
242:面向外側壁/平坦表面
244:平面
246:基底表面/平坦表面
250:偏移
252:間隔開之外部部分
254:間隔開之外部部分
256:箭頭
260:端
262:另一端/端
A1:腔高度/尺寸
A2:頂部凸緣寬度/尺寸
A3:底部凸緣寬度/尺寸
A4:樑腹高度
A5:總體高度/總體高度尺寸
b1:尺寸
b2:尺寸
b3:尺寸
C1:腔高度/尺寸
C2:頂部凸緣寬度/尺寸
C3:底部凸緣寬度/尺寸
C4:樑腹高度
C5:總體高度/總體高度尺寸
D1:腔高度/尺寸
D2:頂部凸緣寬度/尺寸
D3:底部凸緣寬度/尺寸
D4:樑腹高度
D5:總體高度
D6:基底表面
D7:間隔開之部分
D8:間隔開之部分
E1:腔高度/尺寸
E2:頂部凸緣寬度/頂部凸緣/尺寸/凸緣寬度
E3:底部凸緣寬度/底部凸緣/尺寸/凸緣寬度
E4:樑腹高度
E5:總體高度
E6:基底表面寬度
E7:間隔開之部分
E8:間隔開之部分
h1:尺寸
h2:尺寸
h3:尺寸
熟習此項技術者在審閱連同附圖一起做出之一或多項說明性實施例之以下詳細說明後,將旋即明瞭本發明之各種額外特徵及優點。併入本說明書中並構成本說明書之一部分之附圖圖解說明本發明之一或多項實施例,且與下文所給出之詳細說明一起用於解釋本發明之一或多項實施例。
圖1係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一例示性棚架單元之一等角視圖;
圖2係一架支撐樑之一透視圖;
圖3A及圖3B係沿著圖2之線3A-3A截取之一架支撐樑之剖視圖;
圖4係沿著圖2之線4-4截取之展示本發明之一項實施例之一部分之一等角剖視詳細視圖;
圖5係根據本發明之一項實施例之一架支撐樑之一透視圖;
圖6係沿著剖面線6-6截取之圖5之架支撐樑之一剖視圖;
圖7係沿著圖5之線7-7截取之展示本發明之一項實施例之一部分之一等角剖視詳細視圖;
圖8係根據本發明之一項實施例之圖1之一架支撐樑之一透視圖;
圖9係沿著剖面線9-9截取之圖8之一架支撐樑之一剖視圖;
圖10係沿著圖8之線10-10截取之展示本發明之一項實施例之一部分之一等角剖視詳細視圖;
圖11係根據本發明之一項實施例之圖1之一架支撐樑之一透視圖;
圖12係沿著圖11之剖面線12-12截取之圖11之一架支撐樑之一剖視圖;
圖13係沿著圖11之線13-13截取之展示本發明之一項實施例之一部分之一等角剖視詳細視圖。
10:棚架單元
12:角柱/前角柱/後角柱/柱
14:前水平架支撐樑/後水平架支撐樑/前及後架支撐樑/架支撐樑/水平架支撐樑
18:側軌
20:對角撐條
22:架/水平架
24:鎖定銷
26:鍵孔
Claims (34)
- 一種供在一棚架單元中使用以支撐一架之架支撐樑,該架支撐樑包括: 一結構部件,其具有一C形剖面且包含一樑腹,該樑腹將經構形以支撐該架之一頂部凸緣與一底部凸緣分離,該樑腹、該頂部凸緣及該底部凸緣界定一通道, 其中該通道、該頂部凸緣及該底部凸緣分別界定一腔高度、一頂部凸緣寬度及一底部凸緣寬度,且 其中該腔高度對該頂部凸緣寬度與該底部凸緣寬度之一總和之一比率係大於1。
- 如請求項1之架支撐樑,其中該C形剖面具有大於0.40之一慣性矩。
- 如請求項1之架支撐樑,其中該C形剖面具有大於0.45之一慣性矩。
- 如請求項1之架支撐樑,其中該C形剖面具有至少0.46之一慣性矩。
- 如請求項1之架支撐樑,其中該頂部凸緣包含由一側壁分離之一升高部分及一架支撐部分,且具有一S形構形,其中該架支撐部分經構形以支撐該架,且該側壁經構形以防止該架朝向該樑腹之橫向運動,且其中在該架支撐部分與該底部凸緣之間界定該腔高度。
-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之架支撐樑,其中該比率係至少1.20。
-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之架支撐樑,其中該比率係約1.40。
-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之架支撐樑,其中該腔高度大於2.50英吋(6.35公分)且小於5.375英吋(13.65公分)。
-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之架支撐樑,其中該C形剖面具有一形心,且該形心係在該樑腹之0.25英吋(0.635公分)內。
-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之架支撐樑,其中該樑腹包含其中該結構部件在一方向上偏移至該通道中之一凹入區域。
- 如請求項10之架支撐樑,其中該凹入區域係該結構部件之一總體高度的至少50%。
- 如請求項10之架支撐樑,其中該凹入區域係在該結構部件之一總體高度之50%至70%之一範圍內。
- 如請求項10之架支撐樑,其中該凹入區域係該結構部件之一總體高度的至少70%。
-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之架支撐樑,其中該樑腹包含其中該結構部件在一方向上偏移至該通道中之一凹入區域,且其中該C形剖面具有一形心,且該形心係在該凹入區域之0.125英吋(0.3175公分)內。
- 如請求項14之架支撐樑,其中該凹入區域係該結構部件之一總體高度的至少50%。
- 如請求項14之架支撐樑,其中該凹入區域係在該結構部件之一總體高度之50%至70%之一範圍中。
- 如請求項14之架支撐樑,其中該凹入區域係該結構部件之一總體高度的至少70%。
-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之架支撐樑,其中該C形剖面具有0.054英吋(0.1372公分)之一號規。
-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之架支撐樑,其中該C形剖面具有5.735英吋(14.57公分)之一條帶寬度。
- 如請求項18之架支撐樑,其中該C形剖面具有0.054英吋(0.1372公分)之一條帶寬度。
- 一種棚架單元,其包括: 複數個柱; 複數個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之架支撐樑,其經構形以待附接至該複數個柱中之兩個柱;且 該架經構形以在該架支撐樑被耦合至該兩個柱之後被支撐在該架支撐樑上。
- 一種製造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之架支撐樑之方法。
- 一種供在一棚架單元中使用以支撐一架之架支撐樑,該架支撐樑包括: 一結構部件,其具有一C形剖面且包含一樑腹,該樑腹將經構形以支撐該架之一頂部凸緣與一底部凸緣分離,該樑腹、該頂部凸緣及該底部凸緣界定一通道,其中該C形剖面具有大於0.40之一慣性矩。
- 如請求項23之架支撐樑,其中該C形剖面具有大於2.977英吋(7.562公分)之一總體高度。
- 如請求項23之架支撐樑,其中該慣性矩大於0.45。
- 如請求項23之架支撐樑,其中該慣性矩至少為0.46。
- 如請求項23至26中任一項之架支撐樑,其中該C形剖面具有5.735英吋(14.57公分)之一條帶寬度。
- 如請求項23至26中任一項之架支撐樑,其中該C形剖面具有0.054英吋(0.1372公分)之一號規。
- 如請求項23至26中任一項之架支撐樑,其中該頂部凸緣包含由一側壁分離之一升高部分及一架支撐部分且具有一S形構形,其中該架支撐部分經構形以支撐該架,且該側壁經構形以防止該架朝向該樑腹之橫向運動。
- 如請求項23至26中任一項之架支撐樑,其中該通道、該頂部凸緣及該底部凸緣分別界定一腔高度、一頂部凸緣寬度及一底部凸緣寬度,且 其中該腔高度對該頂部凸緣寬度與該底部凸緣寬度之一總和之一比率係大於1。
- 如請求項30之架支撐樑,其中該比率係至少1.20。
- 如請求項30之架支撐樑,其中該比率係約1.40。
- 一種棚架單元,其包括: 複數個柱; 複數個如請求項23至26中任一者之架支撐樑,其經構形以待附接至該複數個柱中之兩個柱;且 該架經構形以在該架支撐樑被耦合至該兩個柱之後被支撐在該架支撐樑上。
- 一種製造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之架支撐樑之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201962837221P | 2019-04-23 | 2019-04-23 | |
US62/837,221 | 2019-04-23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2103607A true TW202103607A (zh) | 2021-02-01 |
TWI858054B TWI858054B (zh) | 2024-10-11 |
Family
I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924028B (zh) | 2024-03-22 |
WO2020219500A1 (en) | 2020-10-29 |
CN113924028A (zh) | 2022-01-11 |
US11583073B2 (en) | 2023-02-21 |
US20220031066A1 (en) | 2022-02-0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583073B2 (en) | Shelf support beams and shelving units utilizing same | |
TW202045061A (zh) | 架支撐樑及使用架支撐樑之棚架單元 | |
US3602374A (en) | Cantilever rack | |
CA2451695C (en) | Pallet rack with camber beams | |
TWM575904U (zh) | 伺服器機箱 | |
US3726414A (en) | Storage rack and beam for use therein | |
TW562910B (en) | Shelving | |
RU162912U1 (ru) | Складской стеллаж | |
RU200986U1 (ru) | Металлический стеллаж | |
RU2527704C1 (ru) | Колодка обеспечения устойчивости стеллажа для хранения предметов | |
CN209559322U (zh) | 一种用于倒圆角秤盘支架的型材及倒圆角秤盘支架和秤台 | |
CN221059970U (zh) | 一种轻型货架 | |
JP5130096B2 (ja) | 棚板および該棚板を備えた収納棚 | |
RU162239U1 (ru) | Металлический каркас для складирования продукции | |
EP2664256A1 (en) | Reinforced metallic shelf for modular shelves structure | |
RU168437U1 (ru) | Стойка для легкого стеллажа | |
EP2140952A2 (en) | A method of roll-forming a pallet rack upright | |
CN219699507U (zh) | 一种转角阶梯展示架 | |
JP3036788U (ja) | 棚枠構造 | |
RU229253U1 (ru) | Составная ламель секции забора | |
RU229580U1 (ru) | Составная ламель секции забора | |
CN211006799U (zh) | 一种用于改进静载试验平台梁整体刚度的连接装置 | |
CN211154833U (zh) | 一种货架 | |
CN219183285U (zh) | 带挂板货架 | |
JP3860946B2 (ja) | 店舗用什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