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101858A - 三相馬達的電樞構造 - Google Patents
三相馬達的電樞構造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202101858A TW202101858A TW108147329A TW108147329A TW202101858A TW 202101858 A TW202101858 A TW 202101858A TW 108147329 A TW108147329 A TW 108147329A TW 108147329 A TW108147329 A TW 108147329A TW 202101858 A TW202101858 A TW 202101858A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magnetic pole
- coil
- auxiliary
- outer circumferential
- main magnetic
- Prior art dat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12—Stationary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14—Stator cores with salient poles
- H02K1/146—Stator cores with salient poles consisting of a generally annular yoke with salient pole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22—Rotating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26—Rotor cores with slots for winding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12—Stationary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14—Stator cores with salient pole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9/00—Synchronous motors or generators
- H02K19/02—Synchronous motors
- H02K19/10—Synchronous motors for multi-phase current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1/00—Synchronous mo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Synchronous genera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 H02K21/12—Synchronous mo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Synchronous genera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with stationary armatures and rotating magnets
- H02K21/14—Synchronous mo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Synchronous genera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with stationary armatures and rotating magnets with magnets rotating within the armatures
- H02K21/16—Synchronous mo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Synchronous genera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with stationary armatures and rotating magnets with magnets rotating within the armatures having annular armature cores with salient pole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04—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or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e.g. with bar conductors
- H02K3/18—Windings for salient pole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04—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or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e.g. with bar conductors
- H02K3/18—Windings for salient poles
- H02K3/20—Windings for salient poles for auxiliary purposes, e.g. damping or commutating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46—Fastening of windings on the stator or rotor structure
- H02K3/48—Fastening of windings on the stator or rotor structure in slot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46—Fastening of windings on the stator or rotor structure
- H02K3/52—Fastening salient pole winding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 H02K3/521—Fastening salient pole winding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applicable to stators only
- H02K3/522—Fastening salient pole winding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applicable to stators only for generally annular cores with salient pole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203/00—Specific aspect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relating to the windings
- H02K2203/12—Machines characterised by the bobbins for supporting the winding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9/00—Motors or generators having non-mechanical commutating devices, e.g. discharge tubes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 H02K29/03—Motors or generators having non-mechanical commutating devices, e.g. discharge tubes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a magnetic circui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voiding torque ripples or self-starting probl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Iron Core Of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s (AREA)
- Insulation, Fastening Of Motor, Generator Windings (AREA)
Abstract
一種三相馬達的電樞構造,包含:6N(N為自然數)個槽、每1相3N個線圈、3N個主磁極、以及3N個輔助磁極;於前述主磁極,捲繞有被捲繞在被插入到前述槽的繞線線圈架之線圈;於前述輔助磁極,尚未捲繞前述線圈;前述主磁極與前述輔助磁極係交互配置;前述繞線線圈架,具有:胴體部、以及鍔部;前述胴體部係在前述槽內,抵接到前述主磁極的圓周方向側面;前述鍔部係在前述槽內,沿前述槽的第1外圓周側底部,從前述胴體部立起;於前述槽內,前述輔助磁極的圓周方向側面、前述線圈的外圓周面、以及前述槽的第2外圓周側底部劃定出不被線圈填充的間隙領域;前述第2外圓周底部係連續到前述第1外圓周側底部,而且,在與前述第1外圓周側底部交叉的方向上延伸存在。
Description
[對相關申請之相互參閱]
本申請案主張2018年12月25日申請之日本專利申請第2018-240710號優先權,其全部內容以引用方式併入本案。
本揭示有關三相馬達的電樞構造。
以往,具備永久磁體之三相同步馬達中,例如,如日本特開平11-234990號專利公報(專利文獻1)表示,揭示出具有6N個槽(N:自然數),及每1相3N個線圈之三相馬達的構造。
而且,日本專利第5253789號專利公報(專利文獻2)中,把尚未繞線的輔助磁極從途中開始傾斜成與主磁極平行,經此,在所設置的肩部,確保孔的空間。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根據專利文獻1記載的構造,有關線圈的形狀係沿圓弧狀的槽底部而繞線。亦即,一直到輔助磁極與繞線平行之前,是不繞線的。
從而,無法有效活用繞線空間,所以繞線佔空因數下降。其結果,對馬達的性能提升之繞線的貢獻是較少的。
而且,根據專利文獻2,繞線被填充在槽內而無間隙。為此,繞線佔空因數高,無法確保樹脂成型的流路。其結果,無法使樹脂的填充性能提升。而且,捲繞有埋住間隙的繞線的話,是無法實現力矩提升。更進一步,繞線隆起在軸方向的緣故,產生讓馬達的全長變長之問題。
本揭示其目的在於解決上述的課題。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有關本揭示的實施方式之三相馬達的電樞構造,係提供一種三相馬達的電樞構造,包含:6N(N為自然數)個槽、每1相3N個線圈、3N個主磁極、以及3N個輔助磁極;於前述主磁極,捲繞有被捲繞在被插入到前述槽的繞線線圈架之線圈;於前述輔助磁極,尚未捲繞前述線圈;前述主磁極與前述輔助磁極係交互配置;前述繞線線圈架,具有:胴體部、以及鍔部;前述胴體部係在前述槽內,抵接到前述主磁極的圓周方向側面;前述鍔部係在前述槽內,沿前述槽的第1外圓周側底部,從前述胴體部立起;於前述槽內,前述輔助磁極的圓周方向側面、前述線圈的外圓周面、以及前述槽的第2外圓周側底部劃定出不被線圈填充的間隙領域;前述第2外圓周底部係連續到前述第1外圓周側底部,而且,在與前述第1外圓周側底部交叉的方向上延伸存在。
根據本揭示的一觀點,是提供一種三相馬達的電樞構造,係馬達電樞的槽數為6N(N為自然數),每1相的線圈數為3N之三相馬達中,交互配置有被插入了捲繞有3N個線圈的繞線線圈架之主磁極、以及尚未捲繞線圈之輔助磁極;其特徵為:前述繞線線圈架具有:在前述槽內抵接到前述主磁極的圓周方向側面之胴體部、以及在前述槽內沿前述槽的第1外圓周側底部從前述胴體部立起之外圓周側的鍔部;前述槽內中,設置有尚未填充經由前述輔助磁極的圓周方向側面、捲繞在前述繞線線圈架之線圈的外圓周面、以及在與延續到前述槽的前述第1外圓周側底部之前述第1外圓周側底部交叉的方向上延伸存在之第2外圓周側底部所劃定出的線圈之間隙領域。
根據上述的三相馬達的電樞構造,在進行樹脂所致之模塑成型的情況下,形成在線圈與輔助磁極之間的間隙形成模塑樹脂通過的流路。樹脂可以通過該流路,到達相反側的線圈端部。為此,可以使樹脂填充性提升。
在前述主磁極與前述輔助磁極之芯片的內圓周側端部,較佳為,至少位置在軸方向端部的芯片具有連結部。
較佳為,位置在前述主磁極及前述輔助磁極的內圓周面之磁極末端部的圓弧的長度,係形成把相對於鐵心的外圓周圓的圓周長度具有規定比例的圓周長度之同心圓的圓弧的一部分來予以構成的形狀,而且,前述主磁極或是前述輔助磁極中的其中一方的末端部,係具有在圓周上延伸到兩側的鍔形狀部,前述主磁極或是前述輔助磁極中的另一方的末端部的圓弧的長度,係形成作為與前述主磁極端或是前述輔助磁極端的中的其中一方的前述鍔形狀部的圓弧長度相應,且其圓弧長度比前述主磁極或是前述輔助磁極中的另一方的末端部以外的部分的圓周方向寬度還小之末端細的推拔形狀部之。
在區別出線圈的磁動勢集中的主磁極、以及輔助磁極的情況下,主磁極及輔助磁極中的至少任意其中一方的末端比磁極還狹小,經此,可以有效抑制漏磁通。
[發明之效果]
根據本揭示,於三相馬達,可以使繞線的佔空因數提升。而且,可以抑制繞線的溫度上升。
而且,被確保的間隙,係把繞線的軸方向的隆起抑制在最小限,而且,可以縮短馬達的全長。
更進一步,線圈端部對馬達的力矩沒有貢獻。為此,不把繞線捲繞到間隙,係對力矩沒有不良影響。亦即,可以提升力矩並減低齒隙轉矩。
在下列詳細說明中,為了解釋目的,會提到許多特定細節以便提供所揭示之實施態樣的深入理解。然而,應明白的是,可在未有這些特定細節下實施一或多個實施態樣。在其他不同的情況中,眾所公知的結構及裝置係示意性地示出以簡化圖式。
本說明書中所謂的線圈架,乃是具有捲繞在其周圍而形成線圈的電線之筒狀物。線圈架可以用絕緣性的材料來製作。而且,所謂空線圈架,乃是不具有捲繞其周圍的電線之線圈架。
而且,相對於旋轉軸C,在放射方向上,靠近旋轉軸C這一方的圓周稱為內圓周。遠離旋轉軸C這一方的圓周稱為外圓周。沿旋轉軸的方向稱為旋轉軸方向。以旋轉軸為中心放射狀延伸的方向稱為徑方向。而且,以旋轉軸為中心而旋轉的方向稱為圓周方向。以旋轉軸為中心靠近旋轉軸這一方稱為內圓周側。遠離旋轉軸這一方稱為外圓周側。內徑側的圓周稱為內圓周。外徑側的圓周稱為外圓周。以下,位置關係是以馬達的旋轉軸C為基準,進行說明。
以下,就有關具備本揭示的一實施方式所致之永久磁體之三相同步馬達的電樞構造,一邊參閱圖面一邊詳細說明。
旋轉機械中,繞線佔空因數的提升及鑄型或者是射出成形等的樹脂所致之繞線模塑係使電樞的溫度減低,關係到輸出的提升。為此,熱設計是非常重要一點。
(第1實施方式)
圖1A及1B為表示本實施方式所致之三相同步馬達的電樞構造X之剖視圖。圖1A為表示鐵芯剖面構造與線圈之從軸方向所見之剖視圖。圖1B為表示沿Ia-Ib線的鐵芯徑方向剖面構造之剖視圖。馬達的電樞例如是,配置在其內圓周側旋轉的轉子(可動件)之圓桶狀的電樞。
如圖1A表示,三相馬達的電樞構造X中,鐵芯1具有6N(N為自然數)個槽。另一方面,電樞構造X具有3N個線圈。線圈數為槽數的一半。線圈與槽係例如,交互配置。
鐵芯1被區別成主磁極1a、以及輔助磁極1b。主磁極1a被線圈3捲繞。亦即,線圈3被捲繞在被插入到與主磁極1a鄰接的槽S內之線圈架(繞線線圈架)2。相對於此,輔助磁極1b不被線圈3捲繞。根據主磁極1a及輔助磁極1b的根部(外徑側的端部)A、相對於主磁極1a的側面B1垂直的線(假想線,以下同樣)C1(第1假想線)、以及相對於輔助磁極1b垂直的線C2(第2假想線),劃定出槽S的底部的外圓周形狀(底部)。於圖1A,揭示出包含相互地連結之沿旋轉軸的圓周方向相鄰的磁極的內圓周側末端部之構造。
更具體說明的話,線圈架2具有:在槽S內抵接到主磁極1a之胴體部2a、在槽S內沿槽S的第1外圓周側底部(沿C1的底面)並從胴體部2a立起之內圓周側的鍔部2b、以及外圓周側的鍔部2c。胴體部2a沿線B1配置。外圓周側的鍔部2c沿線C1配置。亦即,在槽S內中的線圈架2的形狀中,外圓周側的鍔部2c繞圓周方向,而且,相對於胴體部2a略垂直地立設。
更進一步,於槽S內,形成延續槽S的第1外圓周側底部之第2外圓周側底部(沿C2的底面)。第2外圓周側底部,係延伸存在於與第1外圓周側底部交叉的方向。
接著,於槽S內,形成尚未填充線圈3的間隙領域4。間隙領域4係經由輔助磁極1b的圓周方向側面(沿線B2的側面)、被捲繞在線圈架2之線圈3的外圓周側面(沿線D1的側面)、以及第2外圓周側底部(沿C2的底面),被劃定出。
以圖1A的剖面構造為例,說明以上的構成。經由上述的線圈架2的構成,根據與線B1平行之沿線圈的外圓周之線D1、線B2、以及線C2所圍出的領域中,具有線D1、線B2、以及線C2分別交叉的角度。為此,在線圈3與輔助磁極1b之間,形成間隙領域4。
尚且,輔助磁極1b與其方向相合的線圈3的外圓周面之間最好是電性絕緣。例如,可以在輔助磁極1b與其方向相合的線圈3的外圓周面之間,插入絕緣體。或者是,輔助磁極1b與線圈3的外圓周面,係也可以僅單純空間上隔離。更進一步,也可以設置插入到與輔助磁極1b鄰接的槽S內之第2線圈架(尚未繞線的空線圈架)。
而且,與本實施方式有關的電樞構造的間隙領域4,係在進行了繞線組裝後,在清漆或者是樹脂等所致之鑄型或者是射出成型等的模塑作業的際,發揮了讓模塑樹脂通過的流路之任務。例如,在模塑作業中,於模塑金屬模具,從設置作為樹脂流入到成型品的入口之閘門,在圖1B的箭頭6方向,用樹脂填充的情況下,可以讓樹脂,通過形成在本實施方式的線圈3與輔助磁極1b之間之適度的間隙領域4,一直通到相反側的線圈端部。經此,可以提升樹脂的填充性。通常,填充處理也可以形成孔。但是,有關本實施方式的電樞構造,在樹脂直接接觸到繞線這一點,與通常的填充處理相異。為此,得到可以使繞線的熱更有效率散熱之優點。
而且,如圖1B表示,經由抑制線圈端部的長度,可以縮短抑制馬達全長5的長度。
更進一步,被確保的間隙領域4可以把線圈3的軸方向的隆起抑制在最小限。為此,可以縮短馬達的全長。亦即,其構造並沒有特別限定。根據本實施方式的同步馬達的電樞構造,與捲繞線圈3一直到間隙領域4的部分為止的構造相比較,捲繞在主磁極1a的周圍的線圈的層數較少。為此,經由抑制線圈的長度,可以縮短馬達全長5。
而且,線圈端部對於馬達的力矩沒有貢獻。為此,不把繞線捲繞到間隙,係對力矩沒有不良影響。亦即,根據本實施方式,可以提升力矩與減低齒隙轉矩。
鐵芯1例如是利用層疊芯片所形成。
亦即,層疊芯片也可以具有連結沿旋轉軸的圓周方向相鄰的磁極的內圓周側末端部之連結部1c(構成1)。而且,層疊芯片也可以具有隔開沿旋轉軸的圓周方向相鄰的磁極的內圓周側末端部之非連結部1d(構成2)。
或者是,也可以層疊為了重疊連結部1c與非連結部1d而對位之構成1的芯片及構成2的芯片而形成鐵芯(構成3)。
較佳為,主磁極1a及輔助磁極1b的芯片中,至少位置在軸方向端部的芯片具有連結部。
圖1C為表示圖1A的變形例之圖。圖1C與圖1A之相異點係在圖1A中,主磁極1a與輔助磁極1b係在鐵芯1的內圓周側連繫,相對於此,在圖1C中,主磁極1a與輔助磁極1b係在鐵芯1的內圓周側不連結而相離這一點。亦即,在圖1C中,揭示出包含相互地離開之沿旋轉軸的圓周方向相鄰的磁極的內圓周側末端部之構造。
尚且,本揭示的電樞構造方面,也可以適用在連繫(連結)鐵芯1的磁極的內圓周側末端部之構成(構成1)、遠離(非連結)鐵芯1的磁極的內圓周側末端部之構成(構成2)、包含構成1與構成2之構成(構成3)的任意構成。另一方面,本揭示的電樞構造並沒有被限定在構成1至3中任一個者。
根據本實施方式,於三相馬達,可以使繞線的佔空因數提升。而且,可以抑制繞線的溫度上升。
而且,被確保的間隙,係把繞線的軸方向的隆起抑制在最小限,而且,可以縮短馬達的全長。
更進一步,線圈端部對馬達的力矩沒有貢獻。為此,不把繞線捲繞到間隙,係對力矩沒有不良影響。亦即,可以提升力矩並減低齒隙轉矩。
(第2實施方式)
本揭示的第2實施方式中,更進一步,不僅是第1實施方式所致之三相馬達的電樞構造之磁極的根部(外徑側的端部)的形狀,也在末端(內徑側的端部)的形狀下功夫。以此,可以兼顧提升力矩與減低齒隙轉矩。
以下,以圖1C的構成圍例進行說明。但是,圖1A構成可以適用到第2實施方式這一點是無需多言的。亦即,也可以使用上述構成1至3中任意的構成。亦即,第2實施方式係不相依於鐵芯1的內圓周側末端部的連結之有無。
圖2為表示具有末端非對稱構造的第1實施例之剖視圖。圖2乃是與圖1C對應之圖。如圖2表示,電樞構造X具備:捲繞有被捲繞在插入的線圈架2的線圈3之主磁極1a、以及尚未捲繞有線圈的輔助磁極1b。接著,主磁極1a的內圓周側末端部及輔助磁極1b的內圓周側末端部係形成為構成相對於鐵芯的外圓周圓的圓周長度而具有規定比例的圓周長度的同心圓的圓周的一部分之圓弧形狀。而且,輔助磁極1b的內圓周側末端部具有:在該同心圓周上延伸在兩側之鍔形狀部21。
主磁極1a的內圓周側末端部係形成作為末端細的推拔形狀部23。亦即,與輔助磁極1b端的鍔形狀部21的圓弧長度相應,主磁極1a的內圓周側末端部的圓弧長度,比主磁極1a的內圓周側末端部以外的部分的圓周方向寬度還小。例如,鍔形狀部21的圓周方向的寬度Δd2也可以與推拔形狀部23的圓周方向的寬度Δd1相同。
在馬達中,一般的磁極的末端相對於磁極的寬度為寬,經此,轉子更有效率的傳遞磁通。其結果,可以引出大的力矩。但是,根據鐵芯剖面的設計,與相鄰的磁極之距離變近。為此,發生電樞的磁通在磁極間短路之“漏磁通”,是有磁極末端的發散對力矩沒有貢獻的情況。
這樣的情況下,是有讓磁極末端的發散縮小的方向的設計的方法對力矩提升有貢獻之情況。特別是,如本實施方式般,在區別有線圈的磁動勢集中的主磁極1a、以及輔助磁極1b的情況下,讓主磁極1a的內圓周側末端部比磁極的他的部分還狹窄,經此,可以有效抑制漏磁通。
再加上,相鄰的磁極的內圓周側末端部的發散角度係決定齒隙轉矩。因此,經由做成與上述同樣的推拔形狀,也可以抑制齒隙轉矩。
如此,推拔型磁極所致之齒隙轉矩抑制的效果,係在鐵芯的外圓周與內圓周之尺寸比為內圓周/外圓周≦0.55的情況下,可以良好地發揮。
圖3為表示具有另一末端非對稱構造的第2實施例之圖。如圖3表示,與圖2的構造相反,電樞構造X具備:捲繞有被捲繞在插入的線圈架2的線圈3之主磁極1a、以及尚未捲繞有線圈的輔助磁極1b。主磁極1a的內圓周側末端部形成鍔形狀部31。也可以是為了輔助磁極1b的內圓周側末端部相對於磁極的另一部分的寬度為狹窄,而形成推拔形狀部33。
也於這樣的構造中,得到與圖2的構造同樣的效果。
如以上,根據本實施方式,經由具備永久磁體之同步馬達之把電樞槽形狀做成非對稱的方式,可以使繞線的佔空因數提升。與此同時,所設置的鑄型樹脂可以實現繞線的溫度減低。更進一步,經由把磁極的內圓周側末端部的形狀做成非對稱的方式,可以使力矩提升與齒隙轉矩減低。
上述的實施方式並不被限制在圖示的構成等。在可以發揮本實施方式的效果之範圍內,是可以酌情變更該構成。其他,也可以是適用不逸脫本實施方式的目的的範圍下,酌情變更之構成之實施方式。
而且,本實施方式的各個構成要件係可以任意取捨選擇。具備取捨選擇過的構成之實施方式也包含在本實施方式。
本揭示可以利用到同步馬達的電樞構造。
有關本揭示的實施方式之三相馬達的電樞構造也可以是以下的第1~3三相馬達的電樞構造。
上述第1三相馬達的電樞構造,係馬達電樞的槽數為6N(N為自然數),每1相的線圈數為3N之三相馬達中,交互配置有被插入了捲繞有3N個線圈的繞線線圈架之主磁極、以及尚未捲繞線圈之輔助磁極;其特徵為:前述繞線線圈架具有:在前述槽內抵接到前述主磁極的圓周方向側面之胴體部、以及在前述槽內沿前述槽的第1外圓周側底部從前述胴體部立起之外圓周側的鍔部;前述槽內中,設置有尚未填充經由前述輔助磁極的圓周方向側面、捲繞在前述繞線線圈架之線圈的外圓周面、以及在與延續到前述槽的前述第1外圓周側底部之前述第1外圓周側底部交叉的方向上延伸存在之第2外圓周側底部所劃定出的線圈之間隙領域。
上述第2三相馬達的電樞構造,乃是前述主磁極與前述輔助磁極的內圓周側端部係至少位置在軸方向端部的芯片具有連結部之上述第1三相馬達的電樞構造。
上述第3三相馬達的電樞構造,乃是位置在前述主磁極及前述輔助磁極的內圓周面之磁極末端部的圓弧的長度,係形成把相對於鐵心的外圓周圓的圓周長度具有規定比例的圓周長度之同心圓的圓弧的一部分來予以構成的形狀,而且,前述主磁極或是前述輔助磁極中的其中一方的末端部,係具有在圓周上延伸到兩側的鍔形狀部,前述主磁極或是前述輔助磁極中的另一方的末端部的圓弧的長度,係形成作為與前述主磁極端或是前述輔助磁極端的中的其中一方的前述鍔形狀部的圓弧長度相應,且其圓弧長度比前述主磁極或是前述輔助磁極中的另一方的末端部以外的部分的圓周方向寬度還小之末端細的推拔形狀部之上述第1或是2的三相馬達的電樞構造。
[產業上的可利用性]
為繪示及描述之目的,已呈現上述詳細說明。可依上述教示有許多修飾及變體。並非意欲窮盡本文中所述之發明標的物或將本文中所述之發明標的限制在所揭示之特定精確形式。雖然該發明標的已對特定結構特徵及/或方法行為之用語而描述,但應了解的是,後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之發明標的並不必然被限定在上述之特定特徵或行為。相反地,上述之特定特徵及行為係揭示作為實施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的實施例形式。
1:鐵芯
2:線圈架(繞線線圈架)
3:線圈
4:間隙領域
5:馬達全長
6:箭頭
21:鍔形狀部
23:推拔形狀部
31:鍔形狀部
33:推拔形狀部
1a:主磁極
1b:輔助磁極
1c:連結部
1d:非連結部
2a:胴體部
2b:鍔部
2c:鍔部
A:根部
B1:側面
B2:線
C:旋轉軸
C1:第1假想線
C2:第2假想線
S:槽
X:電樞構造
[圖1A及1B] 為表示本揭示的一實施方式所致之三相同步馬達的電樞構造之剖視圖。圖1A為表示鐵芯剖面構造與線圈之從軸方向所見之剖視圖。圖1B為沿圖1A的Ia-Ib線之剖視圖。
[圖1C] 為表示圖1A的變形例之圖。
[圖2] 為表示末端非對稱構造的第1實施例,而且是與圖1C對應之剖視圖。
[圖3] 為表示末端非對稱構造的第2實施例之剖視圖。
1:鐵芯
1a:主磁極
1b:輔助磁極
1c:連結部
2:線圈架(繞線線圈架)
2a:胴體部
2b:鍔部
2c:鍔部
3:線圈
4:間隙領域
A:根部
B1:側面
B2:線
C:旋轉軸
C1:第1假想線
C2:第2假想線
D1:外圓周之線
S:槽
X:電樞構造
Claims (3)
- 一種三相馬達的電樞構造,包含:6N(N為自然數)個槽、每1相3N個線圈、3N個主磁極、以及3N個輔助磁極; 於前述主磁極,捲繞有被捲繞在被插入到前述槽的繞線線圈架之線圈; 於前述輔助磁極,尚未捲繞前述線圈; 前述主磁極與前述輔助磁極係交互配置; 前述繞線線圈架,具有:胴體部、以及鍔部; 前述胴體部係在前述槽內,抵接到前述主磁極的圓周方向側面; 前述鍔部係在前述槽內,沿前述槽的第1外圓周側底部,從前述胴體部立起; 於前述槽內,前述輔助磁極的圓周方向側面、前述線圈的外圓周面、以及前述槽的第2外圓周側底部劃定出不被線圈填充的間隙領域; 前述第2外圓周側底部係連續到前述第1外圓周側底部,而且,在與前述第1外圓周側底部交叉的方向上延伸存在。
- 如請求項1的三相馬達的電樞構造,其中, 包含前述主磁極與前述輔助磁極之芯片中,在於至少位置在軸方向端部的前述芯片所包含的前述主磁極及前述輔助磁極之位置在內圓周面的磁極末端部,設有連結部。
- 如請求項1或是2的三相馬達的電樞構造,其中, 前述主磁極及前述輔助磁極之位置在內圓周面的磁極末端部的圓弧的長度,係形成為構成相對於鐵芯的外圓周圓的圓周長度而具有規定比例的圓周長度的同心圓的圓周的一部分之圓弧形狀; 前述主磁極及前述輔助磁極中的其中一方,係在前述磁極末端部,具有在前述同心圓周上於兩側延伸的鍔形狀部; 前述主磁極及前述輔助磁極中的另一方的前述磁極末端部的圓弧的長度,係與前述鍔形狀部的圓弧長度相應,而且,比前述另一方的前述磁極末端部以外的部分的圓周方向寬度還小。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8-240710 | 2018-12-25 | ||
JP2018240710A JP6764921B2 (ja) | 2018-12-25 | 2018-12-25 | 3相モータの電機子構造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2101858A true TW202101858A (zh) | 2021-01-01 |
TWI851639B TWI851639B (zh) | 2024-08-11 |
Family
I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3675327A1 (en) | 2020-07-01 |
US11218035B2 (en) | 2022-01-04 |
JP2020102984A (ja) | 2020-07-02 |
KR20200079431A (ko) | 2020-07-03 |
CN111384793A (zh) | 2020-07-07 |
US20200204015A1 (en) | 2020-06-25 |
JP6764921B2 (ja) | 2020-10-0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1185353B1 (ko) | 모터의 스테이터 및 그 제조방법 | |
US10720818B2 (en) | Synchronous reluctance type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 |
JP6294465B2 (ja) | アキシャルエアギャップ型電動機及び電動機用ボビン | |
JP6832935B2 (ja) | コンシクエントポール型の回転子、電動機および空気調和機 | |
JP5831775B2 (ja) | 回転電機及び回転電機の製造方法 | |
US20110258840A1 (en) |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stator | |
JP2007089346A (ja) | 回転電機の固定子 | |
JP2017060394A (ja) | 単相永久磁石モータ | |
JP6626514B2 (ja) | 回転電機 | |
JP2016208745A (ja) | 回転電機、回転電機の製造方法、固定子コイル、コイル樹脂構造体 | |
JP2008061368A (ja) | 回転電機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US20220263356A1 (en) | Motor | |
JP6815872B2 (ja) | モータおよびモータの製造方法 | |
TW202101858A (zh) | 三相馬達的電樞構造 | |
US11223246B2 (en) | Stator | |
JP2017028963A (ja) | 回転電機、回転電機の製造方法、固定子コイル、コイル樹脂構造体 | |
JP5884463B2 (ja) | 回転電機 | |
TWI851639B (zh) | 三相馬達的電樞構造 | |
TWI841653B (zh) | 電樞的線圈架構造 | |
JP2009100490A (ja) | 回転機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
JP2023047885A (ja) | 回転電機 | |
JP6200854B2 (ja) | 回転電機のステータ | |
US11245300B2 (en) | Electric machine | |
JP4926192B2 (ja) | 電動機の固定子 | |
JP6769120B2 (ja) | 集中巻回転電機のステータ構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