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101743A - 攝像元件及攝像裝置 - Google Patents

攝像元件及攝像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101743A
TW202101743A TW109114805A TW109114805A TW202101743A TW 202101743 A TW202101743 A TW 202101743A TW 109114805 A TW109114805 A TW 109114805A TW 109114805 A TW109114805 A TW 109114805A TW 202101743 A TW202101743 A TW 202101743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hotoelectric conversion
imaging element
semiconductor substrate
light
forming memb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148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国武幸史
納土晉一郎
正垣敦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索尼半導體解決方案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索尼半導體解決方案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索尼半導體解決方案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017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01743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 H01L27/144Devices controlled by radiation
    • H01L27/146Imager structures
    • H01L27/14601Structural or fun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H01L27/1463Pixel isolation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 H01L27/144Devices controlled by radiation
    • H01L27/146Imager structures
    • H01L27/14643Photodiode arrays; MOS imag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 H01L27/144Devices controlled by radiation
    • H01L27/146Imager structures
    • H01L27/14601Structural or fun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H01L27/14603Special geometry or disposition of pixel-elements, address-lines or gate-electrodes
    • H01L27/14607Geometry of the photosensitive area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 H01L27/144Devices controlled by radiation
    • H01L27/146Imager structures
    • H01L27/14601Structural or fun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H01L27/14609Pixel-elements with integrated switching, control, storage or amplification elements
    • H01L27/14612Pixel-elements with integrated switching, control, storage or amplification elements involving a transistor
    • H01L27/14614Pixel-elements with integrated switching, control, storage or amplification elements involving a transistor having a special gate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 H01L27/144Devices controlled by radiation
    • H01L27/146Imager structures
    • H01L27/14601Structural or fun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H01L27/1462Coatings
    • H01L27/14621Colour filter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 H01L27/144Devices controlled by radiation
    • H01L27/146Imager structures
    • H01L27/14601Structural or fun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H01L27/1462Coatings
    • H01L27/14623Optical shield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 H01L27/144Devices controlled by radiation
    • H01L27/146Imager structures
    • H01L27/14601Structural or fun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H01L27/14625Optical elements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the device
    • H01L27/14629Reflec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 H01L27/144Devices controlled by radiation
    • H01L27/146Imager structures
    • H01L27/14601Structural or fun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H01L27/1464Back illuminated imager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 H01L27/144Devices controlled by radiation
    • H01L27/146Imager structures
    • H01L27/14601Structural or fun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H01L27/14625Optical elements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the device
    • H01L27/14627Microlens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Solid State Image Pick-Up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在背面照射型攝像元件中,降低入射光朝電荷保持部等漏洩。 本發明之攝像元件具備光電轉換部、反射部及反射部形成構件。光電轉換部形成於半導體基板,進行入射光之光電轉換。反射部配置於與供該入射光入射之面不同之面即該半導體基板之表面,將透過該光電轉換部之透過光朝該光電轉換部反射。反射部形成構件係底面與該半導體基板之表面鄰接地配置,且在側面形成該反射部。

Description

攝像元件及攝像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攝像元件及攝像裝置。詳細而言係關於一種背面照射型攝像元件及具備該攝像元件之攝像裝置。
先前,在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互補式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型攝像元件中,使用構成為背面照射型之攝像元件。該攝像元件係朝形成有各像素之進行入射光之光電轉換之光電轉換部之半導體基板之與供配線區域配置之表面側不同之側即背面側照射入射光之攝像元件。由於在不經由配線區域下,入射光朝半導體基板照射,故與朝半導體基板之表面側照射入射光之表面照射型攝像元件比較,可提高感度。
又,為了減少圖像之變形,而使用進行全域快門形式之攝像之攝像元件。該攝像元件就每一像素具備保持藉由光電轉換產生之電荷之電荷保持部。在該全域快門式之攝像中,藉由以下之步驟進行攝像。首先,在攝像元件之所有像素中,同時進行光電轉換(曝光)。其次,基於藉由光電轉換產生之電荷,就每一像素一面產生圖像信號一面傳送圖像信號。配置於攝像元件之複數個像素呈二維格子狀排列,該圖像信號之傳送就複數個像素之每一列依次執行。藉由光電轉換產生之電荷在曝光期間之結束後被傳送並保持於電荷保持部。該所保持之電荷在圖像信號之即將傳送前自電荷保持部被取出而供圖像信號產生用。在此全域快門式攝像元件中,若朝電荷保持部照射入射光之一部分,則在電荷保持部中發生光電轉換。因該光電轉換產生之電荷與所保持之電荷,而在圖像信號中產生雜訊。因而,畫質降低。
作為防止入射光朝此電荷保持部照射之攝像元件,業界曾提案在電荷保持部之周圍配置遮光部之攝像元件(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該遮光部由配置於電荷保持部之附近之半導體基板之背面側之蓋部、及被埋入光電轉換部及電荷保持部之間之半導體基板之埋入部構成,對入射光予以遮光。該埋入部自半導體基板之背面側朝向表面而形成。經由埋入部之端部與半導體基板之表面之間之半導體區域,光電轉換部之電荷被傳送至電荷保持部。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5-228510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在上述之先前技術中,存在無法防止入射光經由構成遮光部之埋入部之端部與半導體基板之表面之間之半導體區域漏洩之問題。朝光電轉換部照射之入射光中之無助於光電轉換且透過半導體基板之入射光由配置於配線區域之配線等反射,而成為反射光。該反射光經由埋入部之端部與半導體基板之表面之間之半導體區域朝電荷保持部並發生光電轉換,而成為雜訊。因而,在上述之先前技術中存在畫質降低之問題。
本發明係鑒於上述之問題點而完成者,目的在於減少入射光朝電荷保持部等漏洩。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本發明係為了解決上述之問題點而完成者,其第1態樣之攝像元件具備:光電轉換部,其形成於半導體基板,進行入射光之光電轉換;反射部,其配置於與供上述入射光入射之面不同之面即上述半導體基板之表面,將透過上述光電轉換部之透過光朝上述光電轉換部反射;及反射部形成構件,其底面與上述半導體基板之表面鄰接地配置,且在側面形成上述反射部。
又,在該第1態樣中,可更具備基於藉由上述光電轉換產生之電荷而產生圖像信號之圖像信號產生電路。
又,在該第1態樣中,上述反射部形成構件可與配置於上述圖像信號產生電路之MOS電晶體之閘極同時形成。
又,在該第1態樣中,上述反射部形成構件可由配置於上述圖像信號產生電路之MOS電晶體之閘極構成。
又,在該第1態樣中,可行的是,上述反射部形成構件在上述側面部分配置側壁絕緣膜,上述反射部與上述側壁絕緣膜相鄰地形成。
又,在該第1態樣中,上述反射部可配置於上述半導體基板之上述光電轉換部之邊界之附近。
又,在該第1態樣中,可更具備遮光膜,該遮光膜與上述反射部形成構件之與上述底面對向之面即上表面相鄰地形成,對上述透過光予以遮光。
又,在該第1態樣中,可更具備保持藉由上述光電轉換產生之電荷之電荷保持部。
又,在該第1態樣中,可更具備配置於上述半導體基板之上述光電轉換部及上述電荷保持部之間之遮光壁。
又,在該第1態樣中,可行的是,上述遮光壁在上述半導體基板之表面附近具備開口部,上述反射部配置於上述遮光壁之開口部之附近。
又,在該第1態樣中,上述反射部可自上述遮光壁之開口部朝往向上述電荷保持部之側挪移而配置。
又,在該第1態樣中,上述反射部形成構件可由複數個膜積層而構成。
又,在該第1態樣中,可行的是,更具備基於藉由上述光電轉換產生之電荷而產生圖像信號之圖像信號產生電路,且上述反射部形成構件之上述複數個膜之任一者與上述圖像信號產生電路之MOS電晶體之閘極同時形成。
又,在該第1態樣中,上述反射部形成構件可被施加偏壓電壓。
又,在該第1態樣中,上述反射部形成構件可構成為上述側面為曲面之形狀。
又,在該第1態樣中,上述反射部形成構件可具備剖面為錐形狀之側面。
又,在該第1態樣中,可行的是,更具備供特定之波長之入射光透過之彩色濾光器,且上述光電轉換部進行透過上述彩色濾光器之入射光之光電轉換。
又,在該第1態樣中,可行的是,具備上述光電轉換部及上述彩色濾光器之複數個像素,且上述複數個像素中之供配置供長波長之上述入射光透過之上述彩色濾光器之像素配置上述反射部及上述反射部形成構件。
又,在該第1態樣中,上述反射部可由金屬構成。
又,本發明之第2態樣之攝像裝置具備:光電轉換部,其形成於半導體基板,進行入射光之光電轉換;反射部,其配置於與供上述入射光入射之面不同之面即上述半導體基板之表面,將透過上述光電轉換部之透過光朝上述光電轉換部反射;反射部形成構件,其底面與上述半導體基板之表面鄰接地配置,且在側面形成上述反射部;及處理電路,其處理基於藉由上述光電轉換產生之電荷而產生之圖像信號。
藉由採用如以上之態樣,而帶來光電轉換部之透過光朝向光電轉換部反射之作用。設想為減少透過光自光電轉換部漏洩。
其次,參照圖式,說明用於實施本發明之形態(以下稱為實施形態)。在以下之圖式中,對於同一或類似之部分賦予同一或類似之符號。又,按照以下之順序進行實施形態之說明。 1.第1實施形態 2.第2實施形態 3.第3實施形態 4.第4實施形態 5.第5實施形態 6.第6實施形態 7.第7實施形態 8.第8實施形態 9.第9實施形態 10.第10實施形態 11.第11實施形態 12.第12實施形態 13.對於相機之應用例
<1.第1實施形態> [攝像元件之構成] 圖1係顯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攝像元件之構成例的圖。該圖之攝像元件1具備:像素陣列部10、垂直驅動部20、行信號處理部30、及控制部40。
像素陣列部10係像素100呈二維格子狀配置而構成者。此處,像素100係產生與所照射之光相應之圖像信號者。該像素100具有產生與所照射之光相應之電荷之光電轉換部。又,像素100更具有圖像信號產生電路。該圖像信號產生電路產生基於藉由光電轉換部產生之電荷之圖像信號。圖像信號之產生受藉由後述之垂直驅動部20產生之控制信號控制。在像素陣列部10中呈XY矩陣狀配置有信號線11及12。信號線11係傳遞像素100之圖像信號產生電路之控制信號之信號線,就像素陣列部10之每一列而配置,針對配置於各列之像素100而共通地配線。信號線12係傳遞由像素100之圖像信號產生電路產生之圖像信號之信號線,就像素陣列部10之每一行配置,且對於配置於各行之像素100共通地配線。該等光電轉換部及圖像信號產生電路形成於半導體基板。
垂直驅動部20係產生像素100之圖像信號產生電路之控制信號者。該垂直驅動部20經由該圖之信號線11將產生之控制信號傳遞至像素100。行信號處理部30係處理由像素100產生之圖像信號者。該行信號處理部30進行經由該圖之信號線12自像素100傳遞之圖像信號之處理。關於行信號處理部30之處理,例如,相當於將在像素100中產生之類比之圖像信號轉換為數位之圖像信號之類比數位轉換。由行信號處理部30處理之圖像信號作為攝像元件1之圖像信號被輸出。控制部40係控制攝像元件1之整體者。該控制部40藉由產生並輸出控制垂直驅動部20及行信號處理部30之控制信號,而進行攝像元件1之控制。由控制部40產生之控制信號藉由信號線41及42而對垂直驅動部20及行信號處理部30分別傳遞。此外,行信號處理部30係申請專利範圍所記載之處理電路之一例。
[像素之電路構成] 圖2係顯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像素之電路構成之一例的圖。該圖係顯示像素100之構成例之電路圖。該圖之像素100具備:光電轉換部101、第1電荷保持部103、第2電荷保持部102、及MOS電晶體104至109。又,在像素100配線有由信號線OFG、TX、TR、RST及SEL構成之信號線11及信號線12。構成信號線11之信號線OFG、TX、TR、RST及SEL係傳遞像素100之控制信號之信號線。該等信號線連接於MOS電晶體之閘極。藉由經由該等信號線將閘極及源極間之臨限值以上之電壓施加於MOS電晶體,而可使該MOS電晶體導通。另一方面,信號線12傳遞由像素100產生之圖像信號。又,在像素100配線有電源線Vdd,而被供給電源。
光電轉換部101之陽極被接地,陰極連接於MOS電晶體104及105各者之源極。MOS電晶體104之汲極連接於電源線Vdd,閘極連接於信號線OFG。MOS電晶體105之汲極連接於MOS電晶體106之源極及第2電荷保持部102之一端。第2電荷保持部102之另一端被接地。MOS電晶體105之閘極連接於信號線TX,MOS電晶體106之閘極連接於信號線TR。MOS電晶體106之汲極連接於MOS電晶體107之源極、MOS電晶體108之閘極及第1電荷保持部103之一端。第1電荷保持部103之另一端被接地。MOS電晶體107之閘極連接於信號線RST。MOS電晶體107及108之汲極共通地連接於電源線Vdd,MOS電晶體108之源極連接於MOS電晶體109之汲極。MOS電晶體109之源極連接於信號線12,閘極連接於信號線SEL。
光電轉換部101係如前述般產生並保持與所照射之光相應之電荷者。針對該光電轉換部101,可使用光電二極體。
MOS電晶體104係將光電轉換部101重置之電晶體。該MOS電晶體104藉由對光電轉換部101施加電源電壓,而將被保持於光電轉換部101之電荷朝電源線Vdd排出,而進行重置。MOS電晶體104對光電轉換部101之重置受由信號線OFG傳遞之信號控制。
MOS電晶體105係將藉由光電轉換部101之光電轉換產生之電荷傳送至第2電荷保持部102之電晶體。MOS電晶體105之電荷之傳送受由信號線TX傳遞之信號控制。
第2電荷保持部102係保持由MOS電晶體105傳送之電荷之電容器。
MOS電晶體106係將由第2電荷保持部102保持之電荷傳送至第1電荷保持部103之電晶體。MOS電晶體106之電荷之傳送受由信號線TR傳遞之信號控制。
MOS電晶體108係產生基於由第1電荷保持部103保持之電荷之信號之電晶體。MOS電晶體109係將由MOS電晶體108產生之信號作為圖像信號輸出至信號線12之電晶體。該MOS電晶體109受由信號線SEL傳遞之信號控制。
MOS電晶體107係藉由將由第1電荷保持部103保持之電荷排出至電源線Vdd而將第1電荷保持部103重置之電晶體。該MOS電晶體107之重置受由信號線RST傳遞之信號控制。
該圖之像素100之圖像信號之產生可如以下般進行。首先,使MOS電晶體104導通,將光電轉換部101重置。藉由該重置結束後之光電轉換產生之電荷蓄積於光電轉換部。在經過特定之時間後,使MOS電晶體106及107導通,將第2電荷保持部102重置。其次,使MOS電晶體105導通。藉此,在光電轉換部101中產生之電荷被傳送並保持於第2電荷保持部102。自該光電轉換部101之重置至MOS電晶體105對電荷之傳送之操作在配置於像素陣列部10之所有像素100中同時進行。亦即,執行所有像素100之同時重置即全域重置、及所有像素100之同時之電荷傳送。藉此,實現全域快門。此外,自光電轉換部101之重置至MOS電晶體105對電荷之傳送之期間相當於曝光期間。
其次,使MOS電晶體107再次導通,將第1電荷保持部103重置。其次,使MOS電晶體106導通,使由第2電荷保持部102保持之電荷傳送並保持於第1電荷保持部103。藉此,MOS電晶體108產生與由第1電荷保持部103保持之電荷相應之圖像信號。其次,藉由使MOS電晶體109導通,而將由MOS電晶體108產生之圖像信號輸出至信號線12。該自第1電荷保持部103之重置至圖像信號之輸出之操作就配置於像素陣列部10之列之每一像素100依次進行。藉由輸出像素陣列部10之所有列之像素100之圖像信號,而產生1畫面份額之圖像信號即圖框,並自攝像元件1輸出。
藉由在上述之曝光期間平行地進行該像素100之圖像信號之產生及輸出,而可縮短攝像及圖像信號之傳送所需之時間。又,藉由在像素陣列部10之所有像素100中同時進行曝光,而可防止產生圖框之變形,提高畫質。如此,第2電荷保持部102係為了在進行全域快門時,暫時保持由光電轉換部101產生之電荷而使用。此外,像素電路係申請專利範圍所記載之圖像信號產生電路之一例。
[像素之構成] 圖3係顯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像素之構成例的圖。該圖係顯示像素100之構成例之平面圖,且係概略地顯示圖2中所說明之光電轉換部101等之元件之配置的圖。在該圖中,實線之矩形表示圖2中所說明之MOS電晶體104至109之閘極141至146。又,兩點鏈線之矩形表示形成於半導體基板(後述之半導體基板110)之半導體區域。又,虛線表示配置於半導體基板之遮光壁172及173。又,加斜線之陰影之矩形表示後述之虛擬閘極131。
該圖之像素100在中央部之半導體基板配置光電轉換部101之半導體區域111。在該半導體區域111之該圖之上側相鄰地配置第2電荷保持部102之半導體區域112。在半導體區域112之附近,配置圖2中所說明之MOS電晶體105之閘極142。MOS電晶體105係將半導體區域111及112分別設為源極區域及汲極區域之MOS電晶體。在半導體區域112之該圖之右側鄰接地配置MOS電晶體106之閘極143,與閘極143鄰接地配置第1電荷保持部103之半導體區域113。MOS電晶體106係將半導體區域112及113分別設為源極區域及汲極區域之MOS電晶體。
在半導體區域113之該圖之下側鄰接地配置MOS電晶體107之閘極144,與閘極144鄰接地配置半導體區域114。MOS電晶體107係將半導體區域113及114分別設為源極區域及汲極區域之MOS電晶體。在半導體區域114之該圖之下側鄰接地配置MOS電晶體108之閘極145,與閘極145鄰接地配置半導體區域115。MOS電晶體108係將半導體區域114及115分別設為汲極區域及源極區域之MOS電晶體。在半導體區域115之該圖之下側鄰接地配置MOS電晶體109之閘極146,與閘極146鄰接地配置半導體區域116。MOS電晶體109係將半導體區域115及116分別設為汲極區域及源極區域之MOS電晶體。
此外,半導體區域113與MOS電晶體108之閘極145藉由未圖示之配線連接。又,在半導體區域111之該圖之左側相鄰地配置MOS電晶體104之閘極141,在閘極141之下側鄰接地配置半導體區域117。MOS電晶體104係將半導體區域111及117分別設為源極區域及汲極區域之MOS電晶體。
遮光壁172係被埋入像素100之邊界之半導體基板,對來自相鄰之像素100之入射光予以遮光者。該遮光壁172形成為貫通半導體基板之形狀。遮光壁173係被埋入像素100之光電轉換部101及第2電荷保持部102之間之半導體基板,對自光電轉換部101朝向第2電荷保持部102之入射光予以遮光者。該遮光壁173係由貫通半導體基板之部分、及在半導體基板之表面附近具備開口部(後述之開口部174)之部分構成。該圖之遮光壁173之加虛線之網狀之部分表示該開口部。
虛擬閘極131係構成後述之反射部形成構件130之構件。該虛擬閘極131可由與MOS電晶體105等之閘極142同樣之構件構成。
此像素100呈二維格子狀配置,而構成像素陣列部10。此外,該圖之半導體區域113,係與在該圖之像素100之右側相鄰之像素100共用。該圖之閘極141及半導體區域117,係與在該圖之像素100之左側相鄰之像素100共用。此外,第2電荷保持部102係申請專利範圍所記載之電荷保持部之一例。
[像素之剖面之構成] 圖4係顯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像素之構成例的剖視圖。該圖係表示像素100之構成例之圖,且係沿圖3之像素100之a-a’線之剖視圖。該圖之像素100具備:半導體基板110、虛擬閘極131、配線區域160、遮光膜150及170、遮光壁172及173、絕緣膜180、彩色濾光器191、晶載透鏡195、及支持基板196。
半導體基板110係供如前述般配置於像素100之元件之半導體部分形成之半導體之基板。該半導體基板110例如可由矽(Si)構成。又,半導體基板110可構成為例如3 μm之厚度。元件之半導體部分配置於形成於半導體基板110之井區域。為了便於說明,而設想該圖之半導體基板110係構成為p型之井區域者。藉由在該p型之井區域配置n型之半導體區域,而可形成元件之半導體部分。在該圖中記載有光電轉換部101及第2電荷保持部102。
光電轉換部101係由該圖之n型之半導體區域111構成。具體而言,由n型之半導體區域111與n型之半導體區域111之周圍之p型之井區域之間之pn接面構成之光電二極體,係相當於光電轉換部101。自半導體基板110之背面入射之入射光,在n型之半導體區域111中被予以光電轉換。藉由該光電轉換產生之電荷中之電子,在曝光期間蓄積於n型之半導體區域111。
第2電荷保持部102係由該圖之n型之半導體區域112構成。在曝光期間蓄積於n型之半導體區域111之電子,在經過曝光期間後被傳送並保持於n型之半導體區域111。又,在半導體區域112之附近之半導體基板110之表面側配置閘極142。該閘極142構成上述之MOS電晶體105之閘極,且進行半導體區域112之電勢之控制。藉由在將蓄積於上述之半導體區域111之電子傳送至半導體區域112時,對閘極142施加正的電壓,而使半導體區域112之電勢較半導體區域111增深。藉此,可進行將蓄積於光電轉換部101之所有電荷,傳送至第2電荷保持部102之電荷之完全傳送。
該圖之閘極142例如可由多晶矽構成,可介隔著閘極氧化膜與半導體基板110相鄰地配置。又,可在閘極142之側面配置側壁絕緣膜149。該側壁絕緣膜149被稱為側壁,係構成為將夾於閘極142與半導體基板110之間之角隅部掩埋之形狀之絕緣物之膜。該側壁絕緣膜149係被用作雜質之離子佈植時之遮罩之絕緣膜。在半導體基板110形成成為較淺之汲極區域之n型之半導體區域,在形成閘極142及側壁絕緣膜149後進行離子佈植而形成成為較深之汲極區域之n型之半導體區域。藉此,可在半導體基板110形成低濃度雜質汲極(LDD:Lightly Doped Drain,輕摻雜汲極)等。
如該圖所示般,側壁絕緣膜149具有剖面為曲線狀之表面。側壁絕緣膜149例如可由氧化矽(SiO2 )構成,可藉由回蝕形成。具體而言,可藉由以覆蓋閘極142之方式形成SiO2 膜,並進行利用乾式蝕刻進行之各向異性蝕刻,將附著於閘極142之側面之SiO2 殘留,並去除其他之部分之SiO2 而形成。作為此時之乾式蝕刻之擋止件,亦可配置氮化矽(SiN)之膜。
又,在半導體基板110配置遮光壁172及173。該等遮光壁172及173係對第2電荷保持部102予以遮光且將光電轉換部101與第2電荷保持部102分離者。遮光壁172及173可藉由在形成於半導體基板110之槽配置金屬膜171而構成。如前述般,遮光壁172構成為自半導體基板110之背面貫通至表面之形狀。另一方面,遮光壁173之一部分構成為自半導體基板110之背面朝向表面之非貫通之形狀,在遮光壁173之端部形成開口部174。金屬膜171例如可由鎢(W)、鋁(Al)及銅(Cu)構成。
此外,可在金屬膜171與半導體基板110之槽之間配置固定電荷膜及絕緣膜。此處,固定電荷膜係由具有負的固定電荷之高介電體構成之膜。藉由配置該固定電荷膜,而可減輕形成於半導體基板110之界面附近之陷阱階之影響。針對該固定電荷膜,例如可使用氧化鉿之膜。又,絕緣膜係將金屬膜171絕緣之膜。針對該絕緣膜,例如可使用SiO2 之膜。
又,在半導體基板110之表面側,配置圖3中所說明之虛擬閘極131。該虛擬閘極131可配置於遮光膜173之開口部174之附近,且可配置於光電轉換部101及第2電荷保持部102之間。又,虛擬閘極131可配置於光電轉換部101之邊界之附近。在虛擬閘極131可配置側壁絕緣膜132。虛擬閘極131及側壁絕緣膜132各者可由與閘極142及側壁絕緣膜149相同之材料構成,且可與閘極142及側壁絕緣膜149同時形成。又,該圖之虛擬閘極131及側壁絕緣膜132構成反射部形成構件130。該反射部形成構件130之底面與半導體基板110之表面鄰接地配置,在側面形成後述之反射部301。此外,虛擬閘極131亦可由上述之多晶矽以外之材料、例如SiN構成。
配線區域160係配置於半導體基板110之表面側,由配線層161及絕緣層169構成之區域。配線層161係傳遞像素100等之元件之電信號之配線。該配線層161例如可由Cu構成。絕緣層169係將配線層161絕緣者。該絕緣層169例如可由SiO2 構成。絕緣層169及配線層161可設為多層構成。在該圖中顯示構成為2層之絕緣層169及配線層161之例。不同之層之配線層161彼此可藉由通孔插塞(未圖示)連接。此外,前述之MOS電晶體105之閘極142經由接觸插塞162連接於配線層161。該接觸插塞162例如可由W或Cu構成。
在配線區域160配置遮光膜150。該遮光膜150係配置於半導體基板110之表面側,對由配線層161反射之反射光予以遮光之膜。透過半導體基板110之入射光由配線層161反射而成為反射光,在朝第2電荷保持部102入射時,發生光電轉換,而成為圖像信號之雜訊之原因。遮光膜150防止該反射光朝第2電荷保持部102入射。遮光膜150例如可由Al、銀(Ag)、金(Au)、Cu、鉑(Pt)、鉬(Mo)、鉻(Cr)、鈦(Ti)、鎳(Ni)、W、鐵(Fe)等之金屬構成。又,遮光膜150可由Si、鍺(Ge)及碲(Te)等之半導體以及包含該等金屬等之合金構成。又,遮光膜150可構成為例如200 nm之厚度。該圖之遮光膜150介隔著絕緣物之膜(後述之絕緣膜122)與半導體基板110、閘極142及側壁絕緣膜149相鄰地配置。
又,遮光膜150可在光電轉換部101及第2電荷保持部102之間之區域延展。該圖之遮光膜150亦跟反射部形成構件130之側面之區域相鄰地配置。遮光膜150中之與反射部形成構件130之側面相鄰之部分構成反射部301。該反射部301係將入射光中之透過半導體基板110之透過光朝半導體區域111之方向反射者。藉由配置該反射部301,而可減少透過光朝第2電荷保持部102之入射。又,由於與反射部形成構件130之側面相鄰地形成,故反射部形成構件130之側面之形狀被轉印至轉印反射部301。該圖之反射部301構成為曲面之形狀之剖面,形成為將凹面鏡沿遮光壁173之開口部174拉長之形狀。此外,如該圖所示,遮光膜150可在構成光電轉換部101之半導體區域111之附近配置開口部311。
又,可在該圖之配線區域160配置接觸壁部167及蓋部168。接觸壁部167係構成為底部與遮光膜150鄰接且圍繞遮光膜150之開口部311之壁之形狀,且將透過光反射者。該接觸壁部167可由上述之遮光膜150相同之材料構成。在由與接觸插塞162相同之材料、例如W或Cu構成接觸壁部167之情形下,可將接觸壁部167與接觸插塞162同時形成,可將攝像元件1之製造工序簡略化。此時,可將用於提高密接性之Ti膜作為基底金屬而配置。又,蓋部168係構成為平板狀,且將透過光反射者。該蓋部168與接觸壁部167之端部鄰接地配置而將接觸壁部167之端部閉塞。蓋部168例如可由Cu構成,且可與配線層161同時形成。
藉由該等接觸壁部167及蓋部168,可防止透過光朝配線區域160擴散。又,藉由接觸壁部167及蓋部168,而透過光朝構成光電轉換部101之半導體區域111反射,有助於再次光電轉換。可提高像素100之效率。又,由於配置於與遮光膜150比較更遠離半導體基板110之界面之位置,故可減輕因該等成為材料之金屬之擴散所致之陷阱階之形成。
遮光膜170係配置於半導體基板110之背面側,對入射光予以遮光之膜。該遮光膜170對光電轉換部101以外之區域之入射光予以遮光。在構成光電轉換部101之半導體區域111之附近之遮光膜170配置開口部175。入射光經由該開口部175朝光電轉換部101照射。遮光膜170可由前述之金屬膜171構成。亦即,遮光膜170可與遮光壁172及173同時形成。
絕緣膜180係將半導體基板110之背面側絕緣之膜。又,絕緣膜180將形成有遮光膜170等之半導體基板110之背面側平坦化。針對該絕緣膜180之構成之細節於後文敘述。
彩色濾光器191係使入射光中之特定之波長之光透過之光學濾光器。作為該彩色濾光器191,可就每一像素100配置使紅色光、綠色光及藍色光之任一者透過之彩色濾光器191。又,除該等原色系之彩色濾光器191以外,還可使用使青色光、黃色光及洋紅色光之任一者透過之補色系之彩色濾光器191。又,亦可使用使紅外光透過之彩色濾光器191。
晶載透鏡195係將入射光集光之透鏡。該晶載透鏡195構成為半球形狀,就每一像素100配置,而將入射光集光至光電轉換部101之半導體區域111。該晶載透鏡195可由例如苯乙烯系樹脂、丙烯酸系樹脂、苯乙烯-丙烯酸系樹脂及矽氧烷系樹脂等之有機材料構成。又,亦可由SiN或氮氧化矽(SiON)等之無機材料構成。又,亦可使氧化鈦(TiO)粒子分散於上述之有機材料或聚醯亞胺系樹脂而構成。
支持基板196係與配線區域160鄰接地配置之基板。該支持基板196主要係在攝像元件1之製造工序中為了提高半導體基板110之強度而配置之基板。
[透過光之反射] 圖5係顯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透過光之反射之一例的圖。該圖係將半導體基板110之部分放大之剖視圖,且係說明反射部301之效果之圖。在該圖中,絕緣膜180係由第1絕緣膜181及第2絕緣膜182構成。第1絕緣膜181係配置於金屬膜171與半導體基板110之間之絕緣膜,且係由前述之固定電荷膜與由SiO2 等形成之絕緣物積層而構成之膜。又,第2絕緣膜182係在金屬膜171之配置後形成,將金屬膜171絕緣且進行平坦化之膜。又,虛擬閘極131介隔著閘極絕緣膜121配置於半導體基板110之表面。又,在遮光膜150之下層配置絕緣膜122。該絕緣膜122例如可由SiN構成。
該圖之A係顯示具備反射部301之情形下之例之圖。該圖之箭頭表示入射光。透過半導體基板110且到達遮光壁173之開口部174之附近之透過光藉由反射部301而朝半導體區域111之側反射。又,藉由反射部301之凹面鏡之形狀,而可將透過光集光至半導體區域111。藉此,可進行透過光之光電轉換,而可提高像素100之感度。又,在透過光被光電轉換且在半導體區域111中被吸收之情形下,自像素100出射之反射光減少。來自像素100之反射光朝相鄰之像素100之再次之入射可減少,而可減少雜散光或混色。
又,藉由反射部301,可減少透過光朝第2電荷保持部102之半導體區域112之入射。如前述般,在入射光自光電轉換部101朝第2電荷保持部102漏洩並發送光電轉換之情形下,產生雜訊。全域快門式攝像元件中之此朝電荷保持部之漏光作為寄生光敏度(Parasitic Light Sensitivity,PLS)受管理。藉由配置反射部301,而可改善PLS。又,由於在構成反射部301之遮光膜150與半導體基板110之間配置反射部形成構件130,故在與光電轉換部101之附近之半導體基板110離開之位置配置遮光膜150。可減輕遮光膜150對半導體基板110之影響。
相對於此,該圖之B係顯示省略反射部形成構件130及反射部301,且配置遮光膜501而取代遮光膜150之情形下之例之圖。遮光膜501亦配置於光電轉換部101之附近之半導體基板110之表面,對透過光予以遮光。可藉由該遮光膜501防止透過光朝配線區域160入射。然而,如該圖之B之箭頭所示般,到達開口部174之附近之透過光藉由遮光膜501而朝第2電荷保持部102之側反射。圖像信號之雜訊增加,且PLS增加。又,由於遮光膜501與光電轉換部101之附近之半導體基板110接近地配置,故對半導體基板110之影響變大。具體而言,半導體基板110之表面側之陷阱階增加,而暗電流增加。此處,所謂暗電流係基於無關於入射光而產生之電荷之電流,且係圖像信號之雜訊成分。電荷自半導體基板110之陷阱階之放出等成為暗電流之原因。
[攝像元件之製造方法] 圖6至圖11係顯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攝像元件之製造方法之一例的圖。圖6至11係顯示攝像元件1之製造工序之圖。首先,在半導體基板110形成p型之井區域以及n型之半導體區域111及112。其可藉由例如離子佈植而進行。其次,在半導體基板110之表面形成閘極絕緣膜121。其可藉由半導體基板110之熱氧化而進行。其次,形成閘極142及虛擬閘極131。其可藉由配置成為閘極142等之材料之多晶矽之膜並進行蝕刻而形成(圖6之A)。
其次,形成SiO2 之膜401(圖6之B)。其可藉由例如CVD(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化學汽相沈積)而進行。此外,亦可在膜401之下層配置成為蝕刻擋止件之SiN之膜。其次,進行膜401之蝕刻。該蝕刻可藉由各向異性之乾式蝕刻而進行。藉此,可在閘極142及虛擬閘極131之側面分別形成側壁絕緣膜149及132(圖6之C)。其次,在半導體基板110之表面配置絕緣膜122。其可藉由例如CVD而進行(圖6之D)。此外,該虛擬閘極131及側壁絕緣膜132之製造工序相當於反射部形成構件配置工序。
其次,將成為遮光膜150之材料之金屬膜403配置於半導體基板110之表面側。其可藉由例如CVD或濺鍍而進行(圖7之E)。其次,進行金屬膜403之蝕刻,形成開口部311。此時,在閘極142之附近之接觸插塞162之配置遮光膜150之區域形成開口部405。藉此,可形成遮光膜150,且可形成反射部301(圖7之F)。此外,該工序相當於反射部形成工序。
其次,配置成為配線區域160之絕緣層169之材料之絕緣膜406。其可藉由例如CVD而進行(圖7之G)。其次,在膜406之配置接觸插塞162及接觸壁部167之區域形成開口部407(圖8之H)。其次,配置成為接觸插塞162之材料之金屬膜408。此時,在開口部407亦配置金屬膜408。針對該金屬膜408,設想為Ti及W之積層膜。藉由將Ti膜藉由濺鍍成膜,將W膜藉由CVD成膜,並埋入開口部407,而可配置金屬膜408。該Ti膜可構成為例如30 nm之膜厚(圖8之I)。其次,去除表面之金屬膜408,而形成接觸插塞162及接觸壁部167。其可藉由使用例如化學機械研磨(CMP:Chemical Mechanical Polishing)研磨金屬膜408而進行(圖8之J)。
其次,配置成為絕緣層169之材料之絕緣膜409(圖9之K)。其次,進行膜409之蝕刻,在形成配線層161及蓋部168之區域形成開口部410(圖9之L)。其次,配置成為配線層161之材料之金屬膜411。金屬膜411可由Cu構成,可藉由鍍覆而形成(圖9之M)。在該金屬膜411之下層亦可配置障壁層及用於鍍覆之種晶層。其次,藉由CMP等研磨金屬膜411,而形成配線層161及蓋部168(圖10之N)。其次,在配線層161及蓋部168之表面配置絕緣膜,而形成絕緣層169(圖10之O)。藉由使此配線層161及絕緣膜之配置重複所需之次數,而可形成配線區域160。之後,將支持基板196(未圖示)接著於配線區域160。
其次,將半導體基板110之上下反轉並將其薄壁化。其次,對半導體基板110之配置遮光壁173及174之區域予以蝕刻,而形成開口部412(圖10之P)。其次,配置第1絕緣膜181(圖11之Q)。其次,在半導體基板110之背面配置成為遮光膜170以及遮光壁173及174之材料之金屬膜413。此時,將金屬膜413埋入開口部412(圖11之R)。藉此,可形成遮光壁173及174。其次,對金屬膜413予以蝕刻,而形成開口部175(圖11之S)。藉此,可形成金屬膜171,且形成遮光膜170。
之後,藉由配置第2絕緣膜182、彩色濾光器191及晶載透鏡195,而可製造攝像元件1。可利用側壁絕緣膜132之形狀,形成凹面鏡之形狀之反射部301。
如以上所說明般,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攝像元件1配置反射部301而將半導體基板110之透過光反射。藉此,減少透過光朝第2電荷保持部102漏洩。藉此,減少雜訊朝圖像信號混入,而可減輕畫質之降低。
<2.第2實施形態> 上述之第1實施形態之攝像元件1之反射部301配置於遮光壁173之開口部174之附近。相對於此,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之攝像元件1在將反射部朝接近第2電荷保持部102之位置挪移而配置之方面與上述之第1實施形態不同。
[像素之剖面之構成] 圖12係顯示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之像素之構成例的剖視圖。該圖係與圖4同樣地顯示像素100之構成例之圖。在虛擬閘極131靠近第2電荷保持部102而配置,且配置遮光膜151而取代遮光膜150之方面,與圖4中所說明之攝像元件1不同。
該圖之虛擬閘極131配置於半導體基板110之構成第2電荷保持部102之半導體區域112之位置,側壁絕緣膜132配置於接近閘極142之側壁絕緣膜149之位置。藉此,該圖之反射部302之端部配置於構成第2電荷保持部102之半導體區域112之附近。反射部302之曲面部分配置於遮光壁173之開口部174之正下方,與圖4中所說明之反射部301比較,可將更高之入射角度之透過光朝光電轉換部101之方向反射。
其以外之攝像元件1之構成由於與在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中所說明之攝像元件1之構成同樣,故省略說明。
如以上所說明般,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之攝像元件1藉由朝接近第2電荷保持部102之位置挪移而配置之反射部302,而將透過光反射。藉此,可將到達遮光壁173之開口部174之透過光中之更寬廣範圍之入射角度之透過光反射,可進一步減少透過光朝第2電荷保持部102漏洩。
<3.第3實施形態> 上述之第1實施形態之攝像元件1在虛擬閘極131配置有側壁絕緣膜132。相對於此,本發明之第3實施形態之攝像元件1在省略側壁絕緣膜之方面,與上述之第1實施形態不同。
[像素之剖面之構成] 圖13係顯示本發明之第3實施形態之像素之構成例的剖視圖。該圖係與圖4同樣地顯示像素100之構成例之圖。在分別配置虛擬閘極133及遮光膜152而取代虛擬閘極131及遮光膜150,且省略側壁絕緣膜132之方面,與圖4中所說明之攝像元件1不同。
該圖之虛擬閘極133可構成為側面為錐形狀之剖面之形狀。其可藉由例如將成為虛擬閘極133之材料之材料膜配置於半導體基板110之表面側且進行錐形蝕刻,而構成。此時,虛擬閘極133較佳為由適於錐形蝕刻之SiO2 等構成。藉由在該虛擬閘極133之側面配置遮光膜152,而可形成反射部303。如該圖所示般,反射部303係由相對於半導體基板110傾斜地配置之遮光膜152構成。此外,在該圖之攝像元件1中,虛擬閘極133相當於反射部形成構件。
其以外之攝像元件1之構成由於與在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中所說明之攝像元件1之構成同樣,故省略說明。
如以上所說明般,本發明之第3實施形態之攝像元件1可省略反射部形成構件之側壁絕緣膜。藉此,可將攝像元件1之構成簡略化。
<4.第4實施形態> 上述之第1實施形態之攝像元件1之反射部301配置於遮光壁173之開口部174之附近。相對於此,本發明之第4實施形態之攝像元件1在反射部配置於光電轉換部101之半導體區域111之周緣部之方面,與上述之第1實施形態不同。
[像素之構成] 圖14係顯示本發明之第4實施形態之像素之構成例的圖。該圖係與圖3同樣地顯示像素100之構成例之平面圖。該圖之像素100在配置虛擬閘極134而取代虛擬閘極131之方面,與圖3中所說明之攝像元件1不同。
虛擬閘極134構成為在中央部配置有開口部321之ロ字形狀,且構成為沿光電轉換部101之半導體區域111之周緣部之形狀。
[像素之剖面之構成] 圖15係顯示本發明之第4實施形態之像素之構成例的圖。該圖係與圖4同樣地顯示像素100之構成例之圖。在配置上述之虛擬閘極134而取代虛擬閘極131,且配置遮光膜153而取代遮光膜150之方面,與圖4中所說明之攝像元件1不同。
在該圖之虛擬閘極134配置側壁絕緣膜135。該側壁絕緣膜135形成於虛擬閘極134之外側之側面之全周。藉由該等虛擬閘極134及側壁絕緣膜135,而構成反射部形成構件130。又,該圖之遮光膜153延展至反射部形成構件130之側面之全周之位置。因而,該圖之反射部304構成為曲面之形狀之剖面,且構成為沿光電轉換部101之半導體區域111之周緣部之ロ字形狀。在光電轉換部101之半導體區域111之周緣部之全周配置凹面鏡之形狀之反射部304,更多之透過光被集光至光電轉換部101之半導體區域111。
此外,反射部形成構件130及反射部304之構成並不限定於該例。例如,在光電轉換部101之半導體區域111構成為圓筒形狀之情形下,可構成為圓環形狀。
其以外之攝像元件1之構成由於與在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中所說明之攝像元件1之構成同樣,故省略說明。
如以上所說明般,本發明之第4實施形態之攝像元件1具備構成為沿光電轉換部101之半導體區域111之周緣部之ロ字形狀之反射部304。藉此,可進一步提高像素100之感度。
<5.第5实施形态> 上述之第4實施形態之攝像元件1具備ロ字形狀之反射部形成構件130。相對於此,本發明之第5實施形態之攝像元件1在具備覆蓋光電轉換部101之半導體區域111之矩形形狀之反射部形成構件130之方面,與上述之第4實施形態不同。
[像素之構成] 圖16係顯示本發明之第5實施形態之像素之構成例的圖。該圖係與圖14同樣地顯示像素100之構成例之平面圖。該圖之攝像元件1在配置虛擬閘極136而取代虛擬閘極134之方面,與圖14中所說明之攝像元件1不同。
虛擬閘極136構成為矩形形狀,且構成為覆蓋光電轉換部101之半導體區域111之形狀。
[像素之剖面之構成] 圖17係顯示本發明之第5實施形態之像素之構成例的剖視圖。該圖係與圖15同樣地顯示像素100之構成例之圖。在配置上述之虛擬閘極136來取代虛擬閘極134,配置遮光膜154來取代遮光膜153,且省略接觸壁部167及蓋部168之點,與圖15中所說明之攝像元件1不同。
在該圖之虛擬閘極136,與前述之虛擬閘極134同樣地配置側壁絕緣膜135。該側壁絕緣膜135形成於虛擬閘極136之外側之側面之全周。藉由該等虛擬閘極136及側壁絕緣膜135,而構成反射部形成構件130。又,該圖之遮光膜154延展至覆蓋反射部形成構件130之與底面對向之面即上表面及側面之位置。亦即,遮光膜154構成為覆蓋供光電轉換部101之半導體區域111配置之半導體基板110之表面側之形狀。因而,半導體基板110之光電轉換部101之附近,藉由遮光膜154反射而被遮光。可省略配線區域160之接觸壁部167及蓋部168。
又,遮光膜154係由自反射部305之端部遍及虛擬閘極136之表面之區域連續之金屬之膜構成。因而,可緩和遮光膜154之反射部305之端部之反射光之光量之變化等。相對於此,在具有圖15中所說明之接觸壁部167及蓋部168之情形下,在接觸壁部167及蓋部168之角部處反射光之反射方向驟變,在反射光中產生不均。又,由於該遮光膜154藉由虛擬閘極136而與半導體基板110之表面隔開,故可減輕遮光膜154對半導體基板110之影響。又,該圖之反射部305與前述之反射部304同樣地構成為曲面之形狀之剖面,且構成為沿光電轉換部101之半導體區域111之周緣部之ロ字形狀。設想為集光至光電轉換部101之半導體區域111之反射光增加。
此外,反射部形成構件130及反射部304之構成並不限定於該例。例如,在光電轉換部101之半導體區域111構成為圓筒形狀之情形下,可與前述之反射部形成構件130及反射部304同樣地構成為圓環形狀。
其以外之攝像元件1之構成,由於與在本發明之第4實施形態中所說明之攝像元件1之構成同樣,故省略說明。
如以上所說明般,本發明之第5實施形態之攝像元件1,由於遮光膜154構成為覆蓋光電轉換部101之半導體區域111之附近之半導體基板110之形狀,故可將攝像元件1之構成簡略化。
<6.第6實施形態> 上述之第5實施形態之攝像元件1具備覆蓋光電轉換部101之半導體區域111之矩形形狀之虛擬閘極136。相對於此,本發明之第6實施形態之攝像元件1,在對虛擬閘極136施加偏壓電壓之點與上述之第5實施形態不同。
[像素之剖面之構成] 圖18係顯示本發明之第6實施形態之像素之構成例的剖視圖。該圖係與圖17同樣地顯示像素100之構成例之圖。在具備遮光膜155來取代遮光膜154,且進而具備連接於虛擬閘極136之接觸插塞164及配線層163之點,與圖17中所說明之攝像元件1不同。
虛擬閘極136經由接觸插塞164連接於配線層163。與閘極142同樣地,可對該虛擬閘極136施加特定之電壓之信號等。在對該虛擬閘極136經由配線層163等施加負極性之偏壓電壓之情形下,可使電洞積體於半導體基板110之表面側,可在半導體基板110之表面形成蓄積有電洞之區域即電洞蓄積區域。藉由該電洞蓄積區域之電洞,而半導體基板110之表側界面之陷阱階被釘紮,可減少基於陷阱階之暗電流。此外,遮光膜155係在遮光膜154形成用於配置接觸插塞164之開口部而構成者。
其以外之攝像元件1之構成由於與在本發明之第5實施形態中所說明之攝像元件1之構成同樣,故省略說明。
如以上所說明般,本發明之第6實施形態之攝像元件1可對覆蓋光電轉換部101之半導體區域111之附近之半導體基板110之形狀之虛擬閘極136施加偏壓電壓。藉此,可減少暗電流。
<7.第7實施形態> 上述之第1實施形態之攝像元件1具備虛擬閘極131。相對於此,本發明之第7實施形態之攝像元件1在省略虛擬閘極131之方面與上述之第1實施形態不同。
[像素之剖面之構成] 圖19係顯示本發明之第7實施形態之像素之構成例的剖視圖。該圖係與圖4同樣地顯示像素100之構成例之圖。該圖之攝像元件1在以下之方面與圖4中所說明之攝像元件1不同。虛擬閘極131、側壁絕緣膜132、接觸壁部167及蓋部168被省略。又,閘極142及側壁絕緣膜149配置於遮光壁173之開口部174之附近。又,配置遮光膜156而取代遮光膜150。
該圖之閘極142配置於光電轉換部101之半導體區域111及第2電荷保持部102之半導體區域112之間,且配置於遮光壁173之開口部174之附近。若經由接觸插塞162對閘極142施加電壓,則在半導體區域111及半導體區域112之間之井區域形成通道,光電轉換部101及第2電荷保持部102之間成為導通狀態。藉此,蓄積於光電轉換部101之電荷被傳送至第2電荷保持部102。在閘極142之側面配置側壁絕緣膜149,遮光膜156延展至側壁絕緣膜149之側面。藉此,形成反射部306。此外,該圖之閘極142及側壁絕緣膜149構成反射部形成構件130。
此外,攝像元件1之構成並不限定於該例。例如,亦可採用將接觸插塞162構成為與接觸壁部167同樣之圍繞半導體區域111之壁形狀,且配置蓋部168之構成。
其以外之攝像元件1之構成由於與在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中所說明之攝像元件1之構成同樣,故省略說明。
如以上所說明般,本發明之第7實施形態之攝像元件1可省略虛擬閘極131及側壁絕緣膜132,而可將攝像元件1之構成簡略化。
<8.第8實施形態> 上述之第1實施形態之攝像元件1具備虛擬閘極131。相對於此,本發明之第8實施形態之攝像元件1在更積層虛擬閘極之方面,與上述之第1實施形態不同。
[像素之剖面之構成] 圖20係顯示本發明之第8實施形態之像素之構成例的剖視圖。該圖係與圖4同樣地顯示像素100之構成例之圖。該圖之攝像元件1在更具備虛擬閘極137,且具備遮光膜157而取代遮光膜150之方面,與圖4中所說明之攝像元件1不同。
該圖之虛擬閘極137之一部分積層於虛擬閘極131而構成。具體而言,虛擬閘極137遍及半導體基板110之表面、側壁絕緣膜132及虛擬閘極131中之靠近第2電荷保持部102之部分而配置。虛擬閘極137由於積層於側壁絕緣膜132而配置,故側壁絕緣膜132之形狀被轉印,而構成為曲面之形狀之剖面。在該虛擬閘極137之側面配置遮光膜157,而形成反射部307。該圖之反射部形成構件130係由虛擬閘極137、虛擬閘極131及側壁絕緣膜132構成。
該反射部形成構件130係由複數個膜即虛擬閘極131及137積層而構成。藉此,可將反射部形成構件130構成為較厚之膜厚,且構成為較大之曲率之側面。藉由在該反射部形成構件130之側面形成反射部307,而與圖4之反射部301比較,可增大反射部307之尺寸。可將更多之透過光反射。又,反射部307之端部形成於虛擬閘極137之表面側。由於反射部307形成於遠離半導體基板110之表面之位置,故可削減半導體基板110之表面之用於形成反射部之區域。具體而言,可將閘極142及側壁絕緣膜149延展至與虛擬閘極137之側壁絕緣膜相接之區域。可設為擴寬閘極142而覆蓋第2電荷保持部102之半導體區域112之寬廣之範圍之構成。
此外,虛擬閘極131及虛擬閘極137之任一者可與閘極142同時形成。
其以外之攝像元件1之構成由於與在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中所說明之攝像元件1之構成同樣,故省略說明。
如以上所說明般,本發明之第8實施形態之攝像元件1在複數個虛擬閘極積層而構成之反射部形成構件130之側面形成反射部307。藉此,可增大反射部307之尺寸,可將更多之透過光朝光電轉換部101之半導體區域111反射。可進一步提高像素100之感度。
<9.第9實施形態> 上述之第8實施形態之攝像元件1具備閘極142及虛擬閘極137。相對於此,本發明之第9實施形態之攝像元件1在具備將閘極142及虛擬閘極137結合之閘極方面,與上述之第8實施形態不同。
[像素之剖面之構成] 圖21係顯示本發明之第9實施形態之像素之構成例的剖視圖。該圖係與圖20同樣地顯示像素100之構成例之圖。該圖之攝像元件1在具備閘極148而取代閘極142及虛擬閘極137之方面,與圖20中所說明之攝像元件1不同。
該圖之閘極148係構成為將圖20之閘極142延展至虛擬閘極131中之靠近第2電荷保持部102之部分之形狀之閘極。該閘極148可進行第2電荷保持部102之電勢調整、及光電轉換部101之半導體區域111及第2電荷保持部102之半導體區域112之間之通道之形成。藉由對閘極148施加正極性之電壓,而可使光電轉換部101及第2電荷保持部102之間導通,且加深第2電荷保持部102之半導體區域112之電勢。可實現電荷自光電轉換部101朝第2電荷保持部102之完全傳送。
又,該圖之反射部形成構件130係由複數個膜即虛擬閘極131及閘極148積層而構成。根據該圖可明確得知,在形成虛擬閘極131及側壁絕緣膜132後,形成閘極148。藉由在該形成之反射部形成構件130,配置圖20中所說明之遮光膜157,而可形成反射部307。
其以外之攝像元件1之構成由於與在本發明之第8實施形態中所說明之攝像元件1之構成同樣,故省略說明。
如以上所說明般,本發明之第9實施形態之攝像元件1配置在光電轉換部101及第2電荷保持部102之間之區域延展而構成之閘極148,而構成反射部形成構件130。藉此,可將攝像元件1之構成簡略化。
<10.第10實施形態> 上述之第9實施形態之攝像元件1在形成虛擬閘極131及側壁絕緣膜132後,積層第2電荷保持部102之閘極148,而形成反射部形成構件130。相對於此,本發明之第10實施形態之攝像元件1於在形成第2電荷保持部102之閘極後,形成虛擬閘極及側壁絕緣膜之方面,與上述之第9實施形態不同。
[像素之剖面之構成] 圖22係顯示本發明之第10實施形態之像素之構成例的剖視圖。該圖係與圖21同樣地顯示像素100之構成例之圖。在具備閘極147、虛擬閘極138及側壁絕緣膜139而取代閘極148、虛擬閘極131及側壁絕緣膜132之方面,與圖21中所說明之攝像元件1不同。
該圖之閘極147與圖21之閘極148同樣地為配置於自光電轉換部101之附近以至第2電荷保持部102之區域之閘極。在該閘極147積層虛擬閘極138及側壁絕緣膜139。由該等閘極147、虛擬閘極138及側壁絕緣膜139構成反射部形成構件130。藉由在該反射部形成構件130配置遮光膜157,而可形成反射部307。由於在配置閘極147後,配置虛擬閘極138及側壁絕緣膜139,故可在對閘極147之形狀不造成影響下配置虛擬閘極138及側壁絕緣膜139。
其以外之攝像元件1之構成由於與在本發明之第9實施形態中所說明之攝像元件1之構成同樣,故省略說明。
如以上所說明般,本發明之第10實施形態之攝像元件1在閘極147之形成後,積層虛擬閘極138及側壁絕緣膜139。因而,可將虛擬閘極138配置於光電轉換部101及第2電荷保持部102之間之任意之位置,而可容易進行反射部307之位置之調整。
<11.第11實施形態> 上述之第1實施形態之攝像元件1具備第2電荷保持部102,進行全域快門式攝像。相對於此,本發明之第11實施形態之攝像元件1在省略第2電荷保持部102之方面,與上述之第1實施形態不同。
[像素之電路構成] 圖23係顯示本發明之第11實施形態之像素之電路構成之一例的圖。該圖係與圖2同樣地顯示像素100之構成之電路圖。在省略第2電荷保持部102及MOS電晶體104及105之方面,與圖2之像素100不同。該圖之信號線12係由信號線TR、RST及SEL構成。光電轉換部101之陰極連接於MOS電晶體103之源極。其以外之接線由於與圖2中所說明之像素100同樣,故省略說明。
該圖之像素100之圖像信號之產生可如以下般進行。首先,使MOS電晶體106及107導通,將光電轉換部101及第1電荷保持部103重置。在經過特定之曝光期間後,使MOS電晶體106導通,使在光電轉換部101中產生之電荷傳送並保持於第1電荷保持部103。藉此,MOS電晶體108產生與由第1電荷保持部103保持之電荷相應之圖像信號。其次,藉由使MOS電晶體109導通,而可使由MOS電晶體108產生之圖像信號輸出至信號線12。就像素陣列部10之每一列依次進行該曝光之開始至圖像信號之輸出之處理。此時,藉由使圖像信號之輸出之時序就每一列錯開地進行,而可輸出1個圖框之圖像信號。
此攝像方式被稱為捲簾快門方式。由於曝光之時序就每一列不同,故產生圖框之變形(焦平面變形),與全域快門方式比較,畫質降低。然而,可省略第2電荷保持部102,而可將像素100之構成簡略化。
[像素之剖面之構成] 圖24係顯示本發明之第11實施形態之像素之構成例的圖。該圖係與圖4同樣地顯示像素100之構成例之圖。在省略第2電荷保持部102,具備遮光膜179而取代遮光壁173及174以及遮光膜170,且具備遮光膜158而取代遮光膜150之方面,與圖4中所說明之攝像元件1不同。
該圖之像素100由於無須具備第2電荷保持部102,故可提高像素100之光電轉換部101之比率。遮光膜179係配置於像素100之邊界之半導體基板110及絕緣膜180之間,對入射光予以遮光之膜。可在半導體基板110之表面側,配置由圖17中所說明之虛擬閘極136及側壁絕緣膜135構成之反射部形成構件130。藉由與該虛擬閘極136及側壁絕緣膜135相鄰地配置遮光膜158,而可形成反射部308。該反射部308配置於光電轉換部101之邊界之附近。
此外,像素100之構成並不限定於該例。例如,亦可採用與圖18中所說明之虛擬閘極136同樣地配置接觸插塞164並施加偏壓電壓之構成。又,亦可採用具備圖15中所說明之虛擬閘極134、接觸壁部167及蓋部168之構成。
其以外之攝像元件1之構成由於與在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中所說明之攝像元件1之構成同樣,故省略說明。
如以上所說明般,本發明之第11實施形態之攝像元件1藉由省略第2電荷保持部102,而可將像素100之構成簡略化。
<12.第12實施形態> 上述之第11實施形態之攝像元件1在所有像素100配置反射部形成構件130及反射部308。相對於此,本發明之第12實施形態之攝像元件1於在與長波長之入射光對應之像素100配置反射部形成構件130及反射部之方面,與上述之第11實施形態不同。
[像素之剖面之構成] 圖25係顯示本發明之第12實施形態之像素之構成例的剖視圖。該圖係與圖24同樣地顯示像素100之構成例之圖。在除具備像素100以外,還具備像素200之方面,與圖24之攝像元件1不同。
該圖之像素100與圖24中所說明之像素100同樣地具備反射部形成構件130及反射部309。又,該圖之像素100配置供長波長之入射光透過之彩色濾光器191。具體而言,在該圖之像素100中,配置供紅色光或紅外光透過之彩色濾光器191。此較長之波長之光到達半導體基板110之深部,且透過光量增加。因而,藉由配置反射部309,而可防止感度之降低等。
另一方面,該圖之像素200配置供波長比較短之入射光透過之彩色濾光器191。具體而言,配置供綠色光或藍色光透過之彩色濾光器191。該等光在半導體基板110之比較淺之區域被吸收。因而,可省略反射部。
此外,像素100之構成並不限定於該例。例如,亦可採用配置接觸插塞164之構成、或具備虛擬閘極134、接觸壁部167及蓋部168之構成。
其以外之攝像元件1之構成由於與在本發明之第11實施形態中所說明之攝像元件1之構成同樣,故省略說明。
如以上所說明般,本發明之第12實施形態之攝像元件1藉由省略與比較短之波長之光對應之像素之反射部形成構件130及反射部309,而可將攝像元件1之構成簡略化。
此外,本發明之第3實施形態之虛擬閘極之形狀可應用於其他之實施形態。具體而言,圖13中所說明之虛擬閘極133之形狀可應用於圖15、17、18、20、21、22、24及25之虛擬閘極。
<13.對於相機之應用例> 本發明之技術(本發明)可應用於各種產品。例如,本技術可作為搭載於相機等之攝像裝置之攝像元件而實現。
圖26係顯示作為可應用本發明之攝像裝置之一例之相機之概略構成例的方塊圖。該圖之相機1000具備:透鏡1001、攝像元件1002、攝像控制部1003、透鏡驅動部1004、圖像處理部1005、操作輸入部1006、圖框記憶體1007、顯示部1008、及記錄部1009。
透鏡1001為相機1000之攝影透鏡。該透鏡1001將來自被攝體之光集光,朝後述之攝像元件1002入射而使被攝體成像。
攝像元件1002係拍攝由透鏡1001集光之來自被攝體之光之半導體元件。該攝像元件1002產生與所照射之光相應之類比之圖像信號,並轉換為數位之圖像信號而輸出。
攝像控制部1003係控制攝像元件1002之攝像者。該攝像控制部1003藉由產生控制信號並對攝像元件1002輸出,而進行攝像元件1002之控制。又,攝像控制部1003可基於自攝像元件1002輸出之圖像信號進行相機1000之自動對焦。此處,所謂自動對焦係檢測透鏡1001之焦點位置,並自動地調整之系統。作為該自動對焦,可使用藉由配置於攝像元件1002之相位差像素檢測像面相位差而檢測焦點位置之方式(像面相位差自動對焦)。又,亦可應用將圖像之對比度變為最高之位置檢測為焦點位置之方式(對比度自動對焦)。攝像控制部1003基於檢測出之焦點位置經由透鏡驅動部1004調整透鏡1001之位置,而進行自動對焦。再者,攝像控制部1003例如可由搭載韌體之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數位信號處理器)構成。
透鏡驅動部1004係基於攝像控制部1003之控制而將透鏡1001驅動者。該透鏡驅動部1004可藉由使用內置之馬達變更透鏡1001之位置而將透鏡1001驅動。
圖像處理部1005係處理由攝像元件1002產生之圖像信號者。關於該處理,例如,相當於產生與每一像素之紅色、綠色及藍色相對應之圖像信號中之不足之色之圖像信號的解馬賽克、去除圖像信號之雜訊之雜訊降低及圖像信號之編碼等。圖像處理部1005例如可由搭載韌體之微電腦構成。
操作輸入部1006係受理來自相機1000之使用者之操作輸入者。針對該操作輸入部1006,例如使用按壓按鈕或觸控面板。由操作輸入部1006受理之操作輸入朝攝像控制部1003或圖像處理部1005傳遞。其後,啟動與操作輸入相應之處理,例如被攝體之攝像等之處理。
圖框記憶體1007係記憶1畫面份額之圖像信號即圖框之記憶體。該圖框記憶體1007受圖像處理部1005控制,進行圖像處理之過程中之圖框之保持。
顯示部1008係顯示經圖像處理部1005處理之圖像者。針對該顯示部1008,例如可使用液晶面板。
記錄部1009係記錄經圖像處理部1005處理之圖像者。針對該記錄部1009,例如可使用記憶卡或硬碟。
以上,對於可應用本發明之相機進行了說明。本發明在以上所說明之構成中,可應用於攝像元件1002。具體而言,圖1中所說明之攝像元件1可應用於攝像元件1002。藉由將攝像元件1應用於攝像元件1002,而可減輕像素之反射光之影響,防止由相機1000產生之圖像之畫質之降低。此外,圖像處理部1005係申請專利範圍所記載之處理電路之一例。相機1000係申請專利範圍所記載之攝像裝置之一例。
此外,此處,作為一例而針對相機進行了說明,但本發明之技術亦可應用於其他、例如監視裝置等。又,本發明除了相機等電子機器以外,還可應用於半導體模組之形式之半導體裝置。具體而言,可將本發明之技術應用於將圖26之攝像元件1002及攝像控制部1003封入1個封裝體之半導體模組即攝像模組。
最後,上述之各實施形態之說明係本發明之一例,本發明並不限定於上述之實施形態。因而,毋庸置疑,即便在上述之各實施形態以外,只要在不脫離本發明之技術性思想之範圍內,相應於設計等即可進行各種變更。
又,上述之實施形態之圖式係示意性圖式,各部分之尺寸之比率等不一定與現實一致。又,毋庸置疑,在圖式相互間亦含有彼此之尺寸之關係或比率不同之部分之情形。
此外,本發明亦可採取如以下之構成。 (1)一種攝像元件,其具備: 光電轉換部,其形成於半導體基板,進行入射光之光電轉換; 反射部,其配置於與供前述入射光入射之面不同之面即前述半導體基板之表面,將透過前述光電轉換部之透過光朝前述光電轉換部反射;及 反射部形成構件,其底面與前述半導體基板之表面鄰接地配置,且在側面形成前述反射部。 (2)如前述(1)之攝像元件,其更具備基於藉由前述光電轉換產生之電荷而產生圖像信號之圖像信號產生電路。 (3)如前述(2)之攝像元件,其中前述反射部形成構件與配置於前述圖像信號產生電路之MOS電晶體之閘極同時形成。 (4)如前述(2)之攝像元件,其中前述反射部形成構件係由配置於前述圖像信號產生電路之MOS電晶體之閘極構成。 (5)如前述(1)至(4)中任一項之攝像元件,其中前述反射部形成構件在前述側面部分配置側壁絕緣膜;且 前述反射部與前述側壁絕緣膜相鄰地形成。 (6)如前述(1)至(5)中任一項之攝像元件,其中前述反射部配置於前述半導體基板之前述光電轉換部之邊界之附近。 (7)如前述(6)之攝像元件,其更具備遮光膜,該遮光膜與前述反射部形成構件之與前述底面對向之面即上表面相鄰地形成,對前述透過光予以遮光。 (8)如前述(1)至(7)中任一項之攝像元件,其更具備保持藉由前述光電轉換產生之電荷之電荷保持部。 (9)如前述(8)之攝像元件,其更具備配置於前述半導體基板之前述光電轉換部及前述電荷保持部之間之遮光壁。 (10)如前述(9)之攝像元件,其中前述遮光壁在前述半導體基板之表面附近具備開口部;且 前述反射部配置於前述遮光壁之開口部之附近。 (11)如前述(10)之攝像元件,其中前述反射部自前述遮光壁之開口部朝往向前述電荷保持部之側挪移而配置。 (12)如前述(1)至(11)中任一項之攝像元件,其中前述反射部形成構件由複數個膜積層而構成。 (13)如前述(12)之攝像元件,其更具備基於藉由前述光電轉換產生之電荷而產生圖像信號之圖像信號產生電路;且 前述反射部形成構件之前述複數個膜之任一者與前述圖像信號產生電路之MOS電晶體之閘極同時形成。 (14)如前述(1)至(13)中任一項之攝像元件,其中前述反射部形成構件被施加偏壓電壓。 (15)如前述(1)至(14)中任一項之攝像元件,其中前述反射部形成構件構成為前述側面為曲面之形狀。 (16)如前述(1)至(14)中任一項之攝像元件,其中前述反射部形成構件具備剖面為錐形狀之側面。 (17)如前述(1)至(16)中任一項之攝像元件,其更具備供特定之波長之入射光透過之彩色濾光器;且 前述光電轉換部進行透過前述彩色濾光器之入射光之光電轉換。 (18)如前述(17)之攝像元件,其具備具有前述光電轉換部及前述彩色濾光器之複數個像素;且 前述複數個像素中之供配置供長波長之前述入射光透過之前述彩色濾光器之像素配置前述反射部及前述反射部形成構件。 (19)如前述(1)至(18)中任一項之攝像元件,其中前述反射部由金屬構成。 (20)一種攝像裝置,其具備: 光電轉換部,其形成於半導體基板,進行入射光之光電轉換; 反射部,其配置於與供前述入射光入射之面不同之面即前述半導體基板之表面,將透過前述光電轉換部之透過光朝前述光電轉換部反射;及 反射部形成構件,其底面與前述半導體基板之表面鄰接地配置,且在側面形成前述反射部;及 處理電路,其處理基於藉由前述光電轉換產生之電荷而產生之圖像信號。
1:攝像元件 10:像素陣列部 11, 12, 41, 42:信號線 20:垂直驅動部 30:行信號處理部 40:控制部 100, 200:像素 101:光電轉換部 102:第2電荷保持部 103:第1電荷保持部 104~109: MOS電晶體 110:半導體基板 111~117:半導體區域 121:閘極絕緣膜 122,180:絕緣膜 130:反射部形成構件 131, 133, 134, 136~138:虛擬閘極 132, 135, 139, 149:側壁絕緣膜 141~148:閘極 150, 151, 152~158, 170, 179, 501:遮光膜 169:絕緣層 160:配線區域 161, 163:配線層 162, 164:接觸插塞 167:接觸壁部 168:蓋部 171, 403, 408, 411, 413:金屬膜 172, 173:遮光壁 174, 175, 311, 321, 405, 407, 410, 412:開口部 181:第1絕緣膜 182:第2絕緣膜 191:彩色濾光器 195:晶載透鏡 196:支持基板 301~309:反射部 401:膜 406, 409:絕緣膜/膜 1000:相機 1001:透鏡 1002:攝像元件 1003:攝像控制部 1004:透鏡驅動部 1005:圖像處理部 1006:操作輸入部 1007:圖框記憶體 1008:顯示部 1009:記錄部 a-a’:線 OFG, RST, SEL, TR, TX:信號線 Vdd:電源線
圖1係顯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攝像元件之構成例的圖。 圖2係顯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像素之電路構成之一例的圖。 圖3係顯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像素之構成例的圖。 圖4係顯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像素之構成例的剖視圖。 圖5係顯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透過光之反射之一例的圖。 圖6係顯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攝像元件之製造方法之一例的圖。 圖7係顯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攝像元件之製造方法之一例的圖。 圖8係顯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攝像元件之製造方法之一例的圖。 圖9係顯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攝像元件之製造方法之一例的圖。 圖10係顯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攝像元件之製造方法之一例的圖。 圖11係顯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攝像元件之製造方法之一例的圖。 圖12係顯示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之像素之構成例的圖。 圖13係顯示本發明之第3實施形態之像素之構成例的圖。 圖14係顯示本發明之第4實施形態之像素之構成例的圖。 圖15係顯示本發明之第4實施形態之像素之構成例的剖視圖。 圖16係顯示本發明之第5實施形態之像素之構成例的圖。 圖17係顯示本發明之第5實施形態之像素之構成例的剖視圖。 圖18係顯示本發明之第6實施形態之像素之構成例的剖視圖。 圖19係顯示本發明之第7實施形態之像素之構成例的剖視圖。 圖20係顯示本發明之第8實施形態之像素之構成例的剖視圖。 圖21係顯示本發明之第9實施形態之像素之構成例的剖視圖。 圖22係顯示本發明之第10實施形態之像素之構成例的剖視圖。 圖23係顯示本發明之第11實施形態之像素之電路構成之一例的圖。 圖24係顯示本發明之第11實施形態之像素之構成例的剖視圖。 圖25係顯示本發明之第12實施形態之像素之構成例的剖視圖。 圖26係顯示作為可應用本發明之攝像裝置之一例之相機之概略構成例的方塊圖。
100:像素
110:半導體基板
111,112:半導體區域
130:反射部形成構件
131:虛擬閘極
132:側壁絕緣膜
142:閘極
149:側壁絕緣膜
150,170:遮光膜
160:配線區域
161:配線層
162:接觸插塞
167:接觸壁部
168:蓋部
169:絕緣層
171:金屬膜
172,173:遮光壁
174,175,311:開口部
180:絕緣膜
191:彩色濾光器
195:晶載透鏡
196:支持基板
301:反射部

Claims (20)

  1. 一種攝像元件,其包含: 光電轉換部,其形成於半導體基板,進行入射光之光電轉換; 反射部,其配置於與供前述入射光入射之面不同之面即前述半導體基板之表面,將透過前述光電轉換部之透過光朝前述光電轉換部反射;及 反射部形成構件,其底面與前述半導體基板之表面鄰接地配置,且在側面形成前述反射部。
  2. 如請求項1之攝像元件,其進而包含圖像信號產生電路,該圖像信號產生電路基於藉由前述光電轉換產生之電荷來產生圖像信號。
  3. 如請求項2之攝像元件,其中前述反射部形成構件係與配置於前述圖像信號產生電路之MOS電晶體之閘極同時形成。
  4. 如請求項2之攝像元件,其中前述反射部形成構件係由配置於前述圖像信號產生電路之MOS電晶體之閘極構成。
  5. 如請求項1之攝像元件,其中前述反射部形成構件在前述側面部分配置側壁絕緣膜;且 前述反射部與前述側壁絕緣膜相鄰地形成。
  6. 如請求項1之攝像元件,其中前述反射部配置於前述半導體基板之前述光電轉換部之邊界之附近。
  7. 如請求項6之攝像元件,其進而包含遮光膜,該遮光膜與前述反射部形成構件之與前述底面對向之面即上表面相鄰地形成,對前述透過光予以遮光。
  8. 如請求項1之攝像元件,其進而包含保持藉由前述光電轉換產生之電荷之電荷保持部。
  9. 如請求項8之攝像元件,其進而包含配置於前述半導體基板之前述光電轉換部及前述電荷保持部之間之遮光壁。
  10. 如請求項9之攝像元件,其中前述遮光壁在前述半導體基板之表面附近包含開口部;且 前述反射部配置於前述遮光壁之開口部之附近。
  11. 如請求項10之攝像元件,其中將前述反射部挪移至自前述遮光壁之開口部朝往向前述電荷保持部之側而配置。
  12. 如請求項1之攝像元件,其中前述反射部形成構件由複數個膜積層而構成。
  13. 如請求項12之攝像元件,其進而包含圖像信號產生電路,該圖像信號產生電路基於藉由前述光電轉換產生之電荷來產生圖像信號;且 前述反射部形成構件之前述複數個膜之任一者,與前述圖像信號產生電路之MOS電晶體之閘極同時形成。
  14. 如請求項1之攝像元件,其中前述反射部形成構件被施加偏壓電壓。
  15. 如請求項1之攝像元件,其中前述反射部形成構件構成為前述側面為曲面之形狀。
  16. 如請求項1之攝像元件,其中前述反射部形成構件具備剖面為錐形狀之側面。
  17. 如請求項1之攝像元件,其進而包含供特定之波長之入射光透過之彩色濾光器;且 前述光電轉換部進行透過前述彩色濾光器之入射光之光電轉換。
  18. 如請求項17之攝像元件,其進而包含具有前述光電轉換部及前述彩色濾光器之複數個像素;且 前述複數個像素中之配置有長波長之前述入射光透過之前述彩色濾光器之像素,配置前述反射部及前述反射部形成構件。
  19. 如請求項1之攝像元件,其中前述反射部由金屬構成。
  20. 一種攝像裝置,其包含: 光電轉換部,其形成於半導體基板,進行入射光之光電轉換; 反射部,其配置於與供前述入射光入射之面不同之面即前述半導體基板之表面,將透過前述光電轉換部之透過光朝前述光電轉換部反射; 反射部形成構件,其底面與前述半導體基板之表面鄰接地配置,且在側面形成前述反射部;及 處理電路,其處理基於藉由前述光電轉換產生之電荷而產生之圖像信號。
TW109114805A 2019-06-07 2020-05-04 攝像元件及攝像裝置 TW20210174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06639 2019-06-07
JP2019106639 2019-06-0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01743A true TW202101743A (zh) 2021-01-01

Family

ID=736531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14805A TW202101743A (zh) 2019-06-07 2020-05-04 攝像元件及攝像裝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246666A1 (zh)
EP (1) EP3982411A4 (zh)
JP (1) JPWO2020246133A1 (zh)
CN (1) CN113811999A (zh)
TW (1) TW202101743A (zh)
WO (1) WO202024613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3100926A1 (fr) * 2019-09-18 2021-03-19 Commissariat A L'energie Atomique Et Aux Energies Alternatives Capteur d'images réalisé en technologie 3D séquentielle
WO2023119840A1 (ja) * 2021-12-20 2023-06-29 ソニーセミコンダクタ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撮像素子、撮像素子の製造方法、電子機器
TWI799057B (zh) * 2022-01-04 2023-04-11 力晶積成電子製造股份有限公司 影像感測器積體晶片及其形成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474589B2 (ja) * 1992-04-17 2003-12-08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相補型misトランジスタ装置
KR100870821B1 (ko) * 2007-06-29 2008-11-27 매그나칩 반도체 유한회사 후면 조사 이미지 센서
JP5794068B2 (ja) * 2011-09-16 2015-10-14 ソニー株式会社 固体撮像素子および製造方法、並びに電子機器
JP2013069718A (ja) * 2011-09-20 2013-04-18 Toshiba Corp 固体撮像装置
JP6161258B2 (ja) * 2012-11-12 2017-07-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固体撮像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カメラ
JP2016082133A (ja) * 2014-10-20 2016-05-16 ソニー株式会社 固体撮像素子及び電子機器
JP2018186211A (ja) * 2017-04-27 2018-11-22 ルネサス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半導体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DE112018004413T5 (de) * 2017-10-03 2020-05-20 Sony Semiconductor Solutions Corporation Festkörper-bildaufnahmeelement,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festkörper-bildaufnahmeelements und elektronische vorrichtu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20246666A1 (en) 2022-08-04
EP3982411A1 (en) 2022-04-13
EP3982411A4 (en) 2022-08-17
CN113811999A (zh) 2021-12-17
WO2020246133A1 (ja) 2020-12-10
JPWO2020246133A1 (zh) 2020-12-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861964B1 (ko) 고체 촬상 장치, 고체 촬상 장치의 신호 처리 방법, 및, 전자 기기
JP5468133B2 (ja) 固体撮像装置
US8477223B2 (en) Solid-state imaging device,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JP4621719B2 (ja) 裏面照射型撮像素子
JP4599417B2 (ja) 裏面照射型固体撮像素子
KR102651181B1 (ko) 촬상 소자 및 촬상 장치
JP4751865B2 (ja) 裏面照射型固体撮像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TW201618289A (zh) 固體攝像元件及其製造方法以及電子機器
JP2015065270A (ja) 固体撮像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電子機器
JP2012169530A (ja) 固体撮像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電子機器
WO2020246133A1 (ja) 撮像素子および撮像装置
JP2012204402A (ja) 固体撮像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2234968A (ja) 固体撮像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電子情報機器
JP6663887B2 (ja) 固体撮像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電子機器
WO2021251010A1 (ja) 撮像素子
WO2021149350A1 (ja) 撮像素子および撮像装置
TWI813643B (zh) 攝像元件及攝像裝置
JP6176313B2 (ja) 固体撮像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電子機器
JP6048483B2 (ja) 固体撮像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電子機器
TWI806991B (zh) 攝像元件及攝像元件之製造方法
WO2022131041A1 (ja) 撮像素子及び撮像装置
JP2023128745A (ja) 光検出装置、その製造方法、及び電子機器
JP2011066685A (ja) 固体撮像素子及びその駆動方法並びに撮像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