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045834A - 離合器裝置 - Google Patents

離合器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045834A
TW202045834A TW109113814A TW109113814A TW202045834A TW 202045834 A TW202045834 A TW 202045834A TW 109113814 A TW109113814 A TW 109113814A TW 109113814 A TW109113814 A TW 109113814A TW 202045834 A TW202045834 A TW 202045834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lutch
pressure plate
center
plate
protruding teeth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138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846866B (zh
Inventor
小林佑樹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F C C 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F C C 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F C C 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458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458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468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46866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13/00Friction clutches
    • F16D13/58Details
    • F16D13/60Clutching el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13/00Friction clutches
    • F16D13/58Details
    • F16D13/70Pressure members, e.g. pressure plates, for clutch-plates or lamellae; Guiding arrangements for pressure memb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Operated Clutches (AREA)

Abstract

[課題]提供一種離合器裝置,能提升離合器油的流通性。[解決手段]一種離合器裝置100具備:離合器中樞105以及離合器壓盤113,保持與原動軸所旋轉驅動的摩擦片103對向配置的離合器片104。離合器中樞105具備嵌合離合器片104之內齒的中樞側嵌合部108,同時在中樞側嵌合部108具備中樞側突出齒110與中樞側退避部111。離合器壓盤113具備嵌合離合器片104之內齒的壓盤側嵌合部117,同時在壓盤側嵌合部117具備延伸至中樞側退避部111上的壓盤側突出齒120與位在中樞側突出齒110之內側的壓盤側退避部121。

Description

離合器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離合器裝置,其將由原動機所旋轉驅動之原動軸的旋轉驅動力對驅動被動體之從動軸進行傳遞與斷開。
自以往,在雙輪機動車與四輪汽車等的車輛中,為了將原動機的旋轉驅動力對被動體進行傳遞與斷開係使用配置在引擎等的原動機與車輪等的被動體之間的離合器裝置。一般而言,離合器裝置是將由原動機的旋轉驅動力所旋轉的多個摩擦片與連結至被動體的多個離合器片彼此對向配置,同時藉由使這些摩擦片與離合器片密接與分開,而能任意地進行旋轉驅動力的傳遞與斷開。
舉例而言,在下述專利文獻1係揭露一種離合器裝置,藉由將彼此嵌合的凸部與凹部設置在彼此靠近或分開之離合器中樞與壓板中各自保持離合器板的齒槽狀部分的端面,而防止在離合器中樞與壓板彼此分離時離合器板的脫落。 [習知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0-236653號公報。
然而,在上述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離合器裝置中,因為離合器中樞與壓板各自保持離合器板的齒槽狀部分的端面整體會突出而形成凸部,所以具有流向離合器板的離合器油的流通性不佳的問題。
本發明為解決上述問題而完成者,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離合器裝置,能提升離合器油的流通性。
為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的特徵在於,一種離合器裝置,將原動軸的旋轉驅動力對從動軸進行傳遞與斷開,離合器裝置具備:多個離合器片,由分別與藉由所述原動軸的旋轉驅動而旋轉驅動之多個摩擦片對向配置的環狀的平板所構成,同時在該平板的內周部具有內齒;離合器中樞,具有嵌合離合器片之內齒的外齒並連結從動軸;以及離合器壓盤,具有嵌合離合器片之內齒的外齒,並相對於離合器中樞可分別往靠近與分開的方向位移地相鄰配置,並推壓摩擦片或離合器片;其中,離合器中樞與離合器壓盤是彼此相互對向的各自端面無凹凸且平坦地形成,同時各自的外齒形成為彼此相同的齒頂圓,且離合器中樞與離合器壓盤分別具備:中樞側退避部與壓盤側退避部,係部分地省略離合器中樞與離合器壓盤各自的外齒中的齒;以及中樞側突出齒與壓盤側突出齒,係各自的外齒中至少一個齒分別突出並沿伸至中樞側退避部與壓盤側退避部。
若根據像這樣構成的本發明的特徵,離合器裝置因為離合器中樞與離合器壓盤中彼此相互對向的各自端面是無凹凸且平坦地形成,並只有壓盤側突出齒與中樞側突出齒分別形成為往中樞側退避部與壓盤側退避部側突出,所以能防止摩擦片及/或離合器片的脫落且減少阻礙離合器油的流動,從而能提升流通性。在此情況,中樞側退避部與壓盤側退避部只要形成為高度與形成在中樞側退避部與壓盤側退避部之外齒的齒根相同即可,換言之,只要形成在齒根表面的假想延長面以下即可。
又,本發明的其他特徵在於,在所述離合器裝置中,壓盤側突出齒與中樞側突出齒是形成為後述長度:在離合器壓盤相對於離合器中樞為分開最遠時,於離合器中樞與離合器壓盤的圓周方向彼此在軸方向重疊。
若根據像這樣構成的本發明的其他特徵,離合器裝置即使在離合器壓盤相對於離合器中樞為分開最遠的情況,壓盤側突出齒與中樞側突出齒各自的長度是形成為後述長度:在離合器中樞與離合器壓盤的圓周方向彼此在軸方向重疊。藉此,離合器裝置因為能始終維持摩擦片及/或離合器片對於壓盤側突出齒與中樞側突出齒為完全嵌合的狀態,所以能穩定地保持摩擦片及/或離合器片。
又,本發明的其他特徵在於,在所述離合器裝置中,壓盤側突出齒與中樞側突出齒是形成為後述長度:在離合器壓盤相對於離合器中樞為分開最遠時,於離合器中樞與離合器壓盤的圓周方向彼此的前端部在軸方向成為同一平面。
若根據像這樣構成的本發明的其他特徵,離合器裝置即使在離合器壓盤相對於離合器中樞為分開最遠的情況,壓盤側突出齒與中樞側突出齒各自的長度是形成為後述長度:於離合器中樞與離合器壓盤的圓周方向在軸方向成為同一平面。藉此,離合器裝置因為能始終維持摩擦片及/或離合器片對於壓盤側突出齒與中樞側突出齒為完全嵌合的狀態,同時能最大化在壓盤側突出齒上與在中樞側突出齒上往軸方向的可位移範圍,所以能提升離合器油的流通性同時能降低拖曳轉矩。
又,本發明的其他特徵在於,在所述離合器裝置中,壓盤側突出齒與中樞側突出齒是形成為後述長度:在離合器壓盤相對於離合器中樞為分開最遠時,於離合器中樞與離合器壓盤的圓周方向上彼此的前端部是在軸方向以未達離合器片的厚度之寬度而分開。
若根據像這樣構成的本發明的其他特徵,離合器裝置即使在離合器壓盤相對於離合器中樞為分開最遠的情況,壓盤側突出齒與中樞側突出齒各自的長度是形成為後述長度:在離合器中樞與離合器壓盤的圓周方向上,彼此的前端部是在軸方向以未達離合器片的厚度之寬度而分開。藉此,離合器裝置因為能防止分別嵌合於壓盤側突出齒與中樞側突出齒的離合器片的脫落,且能最大化在壓盤側突出齒上與在中樞側突出齒上往軸方向的可位移範圍,所以能提升離合器油的流通性同時能降低拖曳轉矩。
又,本發明的其他特徵在於,在所述離合器裝置中,壓盤側突出齒與中樞側突出齒是分別形成為朝向前端部而外形變細。
若根據像這樣構成的本發明的其他特徵,離合器裝置因為壓盤側突出齒與中樞側突出齒是分別形成為朝向前端部而外形(例如齒厚及/或全齒深)變細,所以能更進一步提升離合器油的流通性。
又,本發明的其他特徵在於,在所述離合器裝置中,壓盤側突出齒與中樞側突出齒是沿著離合器中樞與離合器壓盤的圓周方向而交互地形成。
若根據像這樣構成的本發明的其他特徵,離合器裝置因為壓盤側突出齒與中樞側突出齒是沿著離合器中樞與離合器壓盤的圓周方向而交互地形成,所以能一邊抑制離合器油流動的偏差一邊穩定地保持離合器片。
以下,針對本發明的離合器裝置的一實施方式一邊參照圖式一邊進行說明。圖1係表示本發明的離合器裝置100的整體構成的概略的剖面圖。附帶一提的是,在本說明書中所參照的各圖為了容易理解本發明是將一部分的構成要素做誇大表示等示意地表示。因此,各構成要素之間的尺寸或比例等會有相異的情況。此離合器裝置100為用以將雙輪機動車(摩托車)中原動機之引擎(未圖示)的驅動力對被動體之車輪(未圖示)進行傳遞與斷開的機械裝置,且為配置在該引擎與變速機(變速箱)(未圖示)之間者。
(離合器裝置100的構成) 離合器裝置100具備離合器外殼101。離合器外殼101為用以保持摩擦片103同時用以將來自引擎的驅動力傳遞至此摩擦片103的零件,並構成為將鋁合金材成形為有底圓筒狀。更具體而言,在離合器外殼101的筒狀部是形成有內齒齒輪狀的齒槽,而在此齒槽,多片(在本實施方式中為5片)摩擦片103可沿著離合器外殼101的軸線方向位移,且以可與該離合器外殼101一體旋轉的狀態進行齒槽嵌合並被保持。
此離合器外殼101是圖示左側側面透過轉矩阻尼(未圖示)並藉由鉚釘101a而組裝在輸入齒輪102。輸入齒輪102是咬合藉由引擎的驅動而旋轉驅動的未圖示的驅動齒輪而旋轉驅動的齒輪零件,並透過軸承102a而被說明書中後述的主軸112支撐為旋轉自如。亦即,離合器外殼101是在與主軸112同圓心的位置獨立於主軸112而與輸入齒輪102一體地旋轉驅動。
摩擦片103為按壓離合器片104的平板環狀的零件,並為環狀地打穿由鋁材所組成的薄板材而成形。在這些摩擦片103中各自的兩側面(正背面)貼附有由未圖示的多個紙片所組成的摩擦材,同時構成為在各摩擦材之間形成有未圖示的油槽。又,這些摩擦片103是分別形成為相同大小與形狀。
在離合器外殼101的內側,多片(在本實施方式中為4片)離合器片104是以被所述摩擦片103夾住的狀態而分別保持在離合器中樞105與離合器壓盤113。
離合器片104是按壓所述摩擦片103的平板環狀的零件,並為環狀地打穿由SPCC(冷軋鋼板)材所形成的薄板材而成形。在這些離合器片104中各自的兩側面(正背面)是形成有用以保持離合器油的深度為數μm~數十μm的未圖示的油槽,同時分別施以用於提升耐磨耗性的表面硬化處理。
又,在各離合器片104的內周部是分別形成有內齒齒輪狀的齒槽,該齒槽是分別齒槽嵌合在形成於離合器中樞105的中樞側嵌合部108與形成於離合器壓盤113的壓盤側嵌合部117。這些離合器片104是分別形成為相同大小與形狀。附帶一提的是,摩擦材亦可設在離合器片104來取代設在所述摩擦片103。
離合器中樞105如圖2所示,是分別保持所述離合器片104與離合器壓盤113同時用以將引擎的驅動力傳遞至變速機側的零件,並構成為將鋁合金材成形為略圓筒狀。更具體而言,離合器中樞105主要構成為一體地形成有連接部105a、中間部105b以及片保持部105c。
連接部105a是保持離合器壓盤113且連接主軸112的部分,並形成為圓筒狀。在此連接部105a的內周面,沿著離合器中樞105的軸線方向形成有內齒齒輪狀的齒槽,而主軸112則齒槽嵌合在此齒槽。亦即,離合器中樞105是在與離合器外殼101及主軸112同圓心的位置,一同與主軸112一體地旋轉。
中間部105b是形成在連接部105a與片保持部105c之間的部分,並構成為在圓周狀地配置的3個中樞側凸輪部106之間分別形成有3個支柱貫通孔107。3個中樞側凸輪部106是形成有中樞側凸輪輔助面106a與中樞側凸輪滑面106b的凸狀的部分,並為沿著離合器中樞105的圓周方向延伸而形成。在此情況,3個中樞側凸輪部106是沿著離合器中樞105的圓周方向均等地形成。然後,在各中樞側凸輪部106中離合器中樞105的圓周方向的兩端部分別形成有中樞側凸輪輔助面106a與中樞側凸輪滑面106b。
各中樞側凸輪輔助面106a是與後述的壓盤側凸輪輔助面114a協同作用而用以產生增強摩擦片103與離合器片104的壓接力之輔助力的部分,並分別是由沿著離合器中樞105的圓周方向而逐漸地往離合器壓盤113側突出的傾斜面所構成。
各中樞側凸輪滑面106b是與後述的壓盤側凸輪滑面114b協同作用而用以使摩擦片103與離合器片104盡早分開以轉移至半離合狀態的部分,並分別在與中樞側凸輪輔助面106a為圓周方向的相反側,以往與中樞側凸輪輔助面106a相同方向傾斜的傾斜面所構成。於此,半離合狀態為後述的不完全傳遞狀態:離合器裝置100中的摩擦片103與離合器片104為完全密接前的狀態時,引擎的驅動力的一部分傳遞至驅動輪側。
3個支柱貫通孔107是分別用以使後述的3個筒狀支柱115貫通的貫通孔。這3個支柱貫通孔107是在所述3個中樞側凸輪部106之間的位置沿著離合器中樞105的圓周方向均等地形成。
片保持部105c是保持所述多片離合器片104的一部分的部分並形成為圓筒狀,同時形成在此圓筒狀的部分的端部是突出並形成為凸緣狀。而在此片保持部105c中形成為所述圓筒狀的部分的外周面是形成有中樞側嵌合部108。
中樞側嵌合部108是將離合器片104保持為在夾住摩擦片103的狀態下可沿著離合器中樞105的軸線方向位移,且可與該離合器中樞105一體地旋轉的狀態的部分,並由外齒齒輪狀的齒槽所構成。又,中樞側嵌合部108在構成此中樞側嵌合部108的齒槽的一部分中分別形成有中樞側突出齒110與中樞側退避部111,同時除了對向於後述的壓盤側嵌合部117之中樞側端面108a中的中樞側突出齒110以外的部分,亦即較齒槽齒內周的部分是形成為無凹凸的平坦狀。
中樞側突出齒110如圖3所示,係用以防止離合器片104及/或摩擦片103脫落的部分,是構成中樞側嵌合部108的齒槽齒之一延伸形成為抵達離合器壓盤113中壓盤側嵌合部117的壓盤側退避部121上的長度。此中樞側突出齒110是分別相對於所述3個中樞側凸輪部106而形成在離合器中樞105的徑向外側的相鄰位置。亦即,中樞側突出齒110是沿著離合器中樞105的圓周方向而以均等配置的方式設置了3個。
這些各個中樞側突出齒110是形成為後述長度:在離合器壓盤113相對於離合器中樞105為分開最遠時,在離合器中樞105與離合器壓盤113的圓周方向上,前端部110a相對於後述的壓盤側突出齒120的前端部120a是在軸方向以未達所述離合器片104的厚度之寬度而分開。又,各中樞側突出齒110是以從中樞側嵌合部108突出的部分從片保持部105c側朝向前端部110a而齒厚些微變細之方式形成。
中樞側退避部111是用以防止後述的壓盤側突出齒120的物理性干擾的部分,並省略了一個構成中樞側嵌合部108的齒槽齒而以曲面所構成。更具體而言,中樞側退避部111是省略了壓盤側突出齒120所位於的中樞側嵌合部108上的一個齒槽齒,同時由與2個齒根直接連接成同一平面的無凹凸且平坦的圓弧面所構成;其中,2個齒根是相對於此省略的齒槽齒而分別在圓周方向的兩側相鄰。是以,中樞側退避部111是對應於3個壓盤側突出齒120而沿著離合器中樞105的圓周方向以均等配置的方式形成。在此情況,中樞側退避部111是在所述3個中樞側突出齒110的各個之間以均等的間隔形成。
主軸112是形成為中空狀的軸體,一側(圖示右側)的端部側是透過圓筒狀的軸承102a而將輸入齒輪102與離合器外殼101支撐為旋轉自如,同時透過螺帽112a而固定地支撐所述齒槽嵌合的離合器中樞105。此主軸112中另一側(圖示左側)的端部則連結雙輪機動車中未圖示的變速機。亦即,主軸112相當於本發明中的從動軸。
離合器壓盤113如圖1所示是藉由推壓摩擦片103而用以使此摩擦片103與離合器片104彼此密接的零件,並構成為將鋁合金材成形為外徑約略相同於離合器片104的外徑的大小的略圓盤狀。更具體而言,離合器壓盤113如圖4所示,主要構成為將內側圓盤部113a與片保持部113b一體地形成。
內側圓盤部113a是在圓周狀地配置的3個壓盤側凸輪部114之間分別具有3個筒狀支柱115,並以滑動自如的狀態嵌合在離合器中樞105中的連接部105a的外周面上。亦即,離合器壓盤113是在與離合器外殼101、離合器中樞105及主軸112同圓心的位置,獨立於離合器中樞105與主軸112而可旋轉地設置。
3個壓盤側凸輪部114是形成壓盤側凸輪輔助面114a與壓盤側凸輪滑面114b的凸狀的部分,並沿著離合器壓盤113的圓周方向延伸而形成。在此情況,3個壓盤側凸輪部114是沿著離合器壓盤113的圓周方向均等地形成。然後,在各壓盤側凸輪部114中離合器壓盤113的圓周方向的兩端部,分別形成有壓盤側凸輪輔助面114a與壓盤側凸輪滑面114b。
各壓盤側凸輪輔助面114a是滑動於所述離合器中樞105的中樞側凸輪輔助面106a上的部分,並由沿著離合器壓盤113的圓周方向而逐漸往離合器中樞105側突出的傾斜面所構成。亦即,藉由中樞側凸輪輔助面106a與壓盤側凸輪輔助面114a而構成了輔助機構。然後,藉由此輔助機構所產生的輔助力,從而能使用模數(彈性係數)較低的離合器彈簧116c。
各壓盤側凸輪滑面114b是滑動於所述中樞側凸輪滑面106b上的部分,並且是在與壓盤側凸輪輔助面114a為圓周方向的相反側,分別由往與壓盤側凸輪輔助面114a相同方向延伸的傾斜面所構成。亦即,藉由中樞側凸輪滑面106b與壓盤側凸輪滑面114b而構成了滑動機構。
3個筒狀支柱115是用以支撐升降板116a而往離合器中樞105的軸方向柱狀地延伸的圓筒狀的部分,並在其內周部形成有螺合組裝螺栓116b的內螺紋。這3個筒狀支柱115是沿著離合器壓盤113的圓周方向均等地形成。
升降板116a是用以與離合器中樞105的中間部105b將離合器彈簧116c夾在其間的零件,並由金屬製的板狀體所構成。在此升降板116a的中央部,透過軸承設有釋放銷116d。
離合器彈簧116c是藉由將離合器壓盤113推壓至離合器中樞105側而用以將離合器壓盤113的片保持部113b推壓至摩擦片103的彈性體,並由將彈性鋼捲繞成螺旋狀的線圈彈簧所構成。此離合器彈簧116c是分別配置在3個筒狀支柱115的各個之間。
釋放銷116d是在將離合器裝置100的旋轉驅動力的傳遞狀態令為斷開狀態時用以推壓升降板116a的棒狀零件,一側(圖示右側)的端部是連接未圖示的離合器釋放機構。於此,離合器釋放機構是藉由搭載有離合器裝置100的自行式車輛的駕駛員進行的離合器操作桿(未圖示)的操作,而將釋放銷116d推壓至主軸112側之機械裝置。
片保持部113b是保持所述多片離合器片104的其他部分的部分,形成為圓筒狀,同時形成在此圓筒狀的部分的端部是凸緣狀地突出而形成。在此片保持部113b中形成為所述圓筒狀的部分的外周面,則形成有壓盤側嵌合部117。
壓盤側嵌合部117是將離合器片104保持為在夾住摩擦片103的狀態下可沿著離合器壓盤113的軸線方向位移,且可與該離合器壓盤113一體地旋轉的狀態之部分,並由外齒齒輪狀的齒槽所構成。
在此情況,構成壓盤側嵌合部117的齒槽是由與構成中樞側嵌合部108的齒槽相同的齒頂圓、齒根圓以及齒厚所形成,同時是由比構成中樞側嵌合部108的齒槽齒還短的齒面寬所形成。在此情況,離合器壓盤113是設置在構成壓盤側嵌合部117的齒槽的相位相對於構成所述中樞側嵌合部的齒槽會錯開之位置。又,壓盤側嵌合部117是對向於中樞側嵌合部108的壓盤側端面117a形成為無凹凸的平坦狀,同時在構成壓盤側嵌合部117的齒槽的一部分分別形成有壓盤側突出齒120與壓盤側退避部121。
壓盤側突出齒120如圖3所示,係用以防止離合器片104及/或摩擦片103脫落的部分,是構成壓盤側嵌合部117的齒槽齒的一個延伸形成為抵達離合器中樞105中的中樞側嵌合部108的中樞側退避部111上的長度。此壓盤側突出齒120是分別相對於所述3個壓盤側凸輪部114而形成在離合器壓盤113的徑方向外側的相鄰位置。亦即,壓盤側突出齒120是沿著離合器壓盤113的圓周方向而以均等配置的方式設置了3個。
這些各壓盤側突出齒120是形成為後述長度:在離合器壓盤113相對於離合器中樞105為分開最遠時,在離合器中樞105與離合器壓盤113的圓周方向上,前端部120a相對於中樞側突出齒110的前端部110a是在軸方向以未達所述離合器片的厚度之寬度而分開。又,各壓盤側突出齒120是以從壓盤側嵌合部117突出的部分為從片保持部113b側朝向前端部120a而齒厚些微變細之方式形成。
壓盤側退避部121是用以防止所述中樞側突出齒110的物理性干擾的部分,並省略了一個構成壓盤側嵌合部117的齒槽齒而以曲面所構成。更具體而言,壓盤側退避部121是省略了中樞側突出齒110所位於的壓盤側嵌合部117上的一個齒槽齒,同時由與2個齒根直接連接成同一平面的無凹凸且平坦的圓弧面所構成;其中,2個齒根是相對於此省略的齒槽齒而分別在圓周方向的兩側相鄰。是以,壓盤側退避部121是對應於3個中樞側突出齒110而沿著離合器壓盤113的圓周方向以均等配置的方式形成。
然後,在此離合器裝置100內填充有預定量的離合器油(未圖示)。離合器油主要是供給至摩擦片103與離合器片104之間並吸收在這些之間所產生的摩擦熱與防止摩擦材的磨耗。亦即,此離合器裝置100是所謂的溼式多板摩擦離合器裝置。
(離合器裝置100的運作) 接著,針對如上述構成的離合器裝置100的運作進行說明。此離合器裝置100如所述般是配置在車輛中引擎與變速機之間者,並藉由車輛的駕駛員進行的離合器操作桿的操作而將引擎的驅動力對變速機進行傳遞與斷開。
具體而言,離合器裝置100如圖1所示,在車輛的駕駛員(未圖示)沒有操作離合器操作桿(未圖示)的情況時,因為離合器釋放機構(未圖示)沒有推壓釋放銷116d,所以離合器壓盤113會藉由離合器彈簧116c的彈性力而推壓摩擦片103。藉此,離合器中樞105成為摩擦片103與離合器片104彼此按壓而摩擦連結的狀態並旋轉驅動。亦即,原動機的旋轉驅動力係傳遞至離合器中樞105從而主軸112會旋轉驅動。附帶一提的是,在此情況,離合器壓盤113是被輔助機構以強力推抵在離合器中樞105。
在像這樣的離合器ON狀態中,如圖5所示,離合器中樞105中形成於片保持部105c的中樞側突出齒110,是位在離合器壓盤113中形成於壓盤側嵌合部117的壓盤側退避部121上並彼此重疊。又,離合器壓盤113中形成於片保持部113b的壓盤側突出齒120則位在離合器中樞105中形成於中樞側嵌合部108的中樞側退避部111上並彼此重疊。因此,存在於中樞側嵌合部108與壓盤側嵌合部117的邊界部分之摩擦片103及/或離合器片104是藉由中樞側突出齒110與壓盤側突出齒120而不會分別從片保持部105c、113b脫落。
又,於離合器ON狀態中,在因駕駛員對變速機進行的換低速檔的操作等而導致驅動輪側的旋轉數高於引擎側的旋轉數的情況,會有主軸112的旋轉數高於輸入齒輪102的旋轉數從而倒退轉矩作用在離合器裝置100的情況。在此情況,離合器裝置100因形成在離合器壓盤113的壓盤側凸輪滑面114b爬上至形成在離合器中樞105的中樞側凸輪滑面106b之凸輪作用,導致離合器壓盤113相對於離合器中樞105一邊相對旋轉一邊往分開的方向位移,從而推壓力急遽變弱的滑動功能會發揮作用。
在此滑動功能發揮作用的情況中,中樞側突出齒110會相對於離合器壓盤113相對地旋轉位移,惟因為在離合器壓盤113的壓盤側嵌合部117中壓盤側退避部121與鄰接的齒在同一平面一體地連接而形成,所以不會有對構成壓盤側嵌合部117的齒槽齒產生衝突等的物理性干涉。又,關於壓盤側突出齒120亦與中樞側突出齒110相同,因為在離合器中樞105的中樞側嵌合部108是中樞側退避部111與鄰接的齒根在同一平面一體地連接而形成,所以不會有對構成中樞側嵌合部108的齒槽齒產生衝突等的物理性干涉。
另一方面,離合器裝置100分別如圖6與圖7所示,在車輛的駕駛員操作離合器操作桿的情況時,因為離合器釋放機構(未圖示)推壓釋放銷116d,所以離合器壓盤113會抵抗離合器彈簧116c的彈性力而往從離合器中樞105分開的方向位移。藉此,離合器中樞105由於成為摩擦片103與離合器片104的摩擦連結解除的狀態,因此會成為旋轉驅動減弱或旋轉驅動停止的狀態。亦即,原動機的旋轉驅動力係相對於離合器中樞105被斷開。
然後,在此離合器OFF狀態中,如圖8所示,離合器中樞105中形成於片保持部105c的中樞側突出齒110,是位在不重疊於離合器壓盤113中形成於壓盤側嵌合部117的壓盤側退避部121上的分開位置,且是位在中樞側嵌合部108的中樞側端面108a與壓盤側嵌合部117的壓盤側端面117a之間分開的間隙上。因此,先前存在於中樞側嵌合部108與壓盤側嵌合部117的邊界部分之摩擦片103及/或離合器片104是藉由中樞側突出齒110而不會從片保持部105c、113b脫落。
又,離合器壓盤113中形成於片保持部113b的壓盤側突出齒120,是位在不重疊於離合器中樞105中形成於中樞側嵌合部108之中樞側退避部111上的分開位置,且位在壓盤側嵌合部117的壓盤側端面117a與中樞側嵌合部108的中樞側端面108a之間分開的間隙上。因此,先前存在於壓盤側嵌合部117與中樞側嵌合部108的邊界部分之摩擦片103及/或離合器片104是藉由壓盤側突出齒120而不會從片保持部105c、113b脫落。
在此情況,中樞側突出齒110與壓盤側突出齒120如圖8所示是位在彼此相異的圓周方向上的位置,惟中樞側突出齒110的前端部110a的圓周方向的軌跡與壓盤側突出齒120的前端部120a的圓周方向的軌跡之間的間隙S是由未達離合器片104的厚度之寬度所形成。藉此,離合器裝置100因為能防止分別嵌合在中樞側突出齒110與壓盤側突出齒120的離合器片104的脫落,且能最大化在中樞側突出齒110上與在壓盤側突出齒120上往軸方向的可位移範圍,所以能提升離合器油的流通性同時能降低拖曳轉矩。
附帶一提的是,圖6係在離合器OFF狀態時,摩擦片103與離合器片104以最多片數偏向離合器中樞105側之狀態。又,圖7係表示在離合器OFF狀態時,摩擦片103與離合器片104以最多片數偏向離合器壓盤113側之狀態。亦即,本發明的離合器裝置100在離合器OFF時,即使在摩擦片103與離合器片104偏向離合器中樞105側或離合器壓盤113側的情況,摩擦片與離合器片也不會從片保持部105c、113b脫落。
又,圖5與圖8係為了明確中樞側突出齒110與壓盤側突出齒120的位置關係的示意圖,並省略了配置在2個離合器片104之間的摩擦片103的圖示。
之後,離合器裝置100即使在因車輛的駕駛員進行的離合器操作桿的操作而再次轉移至離合器ON狀態的情況,中樞側突出齒110仍不會對壓盤側嵌合部117產生物理性干涉,同時先前存在於中樞側嵌合部108與壓盤側嵌合部117的邊界部分之摩擦片103及/或離合器片104是藉由中樞側突出齒110與壓盤側突出齒120而不會從片保持部105c、113b脫落。
從上述運作說明同樣可理解,若根據上述實施方式,離合器裝置100因為離合器中樞105與離合器壓盤113中彼此相互對向的各自的端面,即中樞側端面108a與壓盤側端面117a,分別是無凹凸且平坦地形成,並只有壓盤側突出齒120與中樞側突出齒110是分別形成為往中樞側退避部111側與壓盤側退避部側121側突出,所以能防止摩擦片103及/或離合器片104的脫落且減少阻礙離合器油的流動,從而能提升流通性。
更進一步,在本發明的實施上並非限定為上述實施方式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目的下能做各種變更。附帶一提的是,在下述內容所示的各變化例中,對於與上述實施方式中的離合器裝置100相同的構成部分是賦予相同於離合器裝置100的符號,並省略其說明。
舉例而言,在上述實施方式中,構成壓盤側嵌合部117的齒槽是由與構成中樞側嵌合部108的齒槽相同的齒頂圓、齒根圓以及齒厚所形成,同時是由比構成中樞側嵌合部108的齒槽齒還短的齒面寬所形成。但是,構成中樞側嵌合部108的齒槽與構成壓盤側嵌合部117的齒槽只要至少彼此由相同的齒頂圓所形成並彼此對向配置即可。藉此,能將多個離合器片104全部由相同大小與形狀所構成。另一方面,構成壓盤側嵌合部117的齒槽則例如也能由比構成中樞側嵌合部108的齒槽小的齒根圓或長的齒厚所形成。
又,在上述實施方式中,中樞側突出齒110與壓盤側突出齒120是沿著中樞側嵌合部108與壓盤側嵌合部117各自的圓周方向以均等配置的方式設置了3個。但是,中樞側突出齒110與壓盤側突出齒120可在中樞側嵌合部108與壓盤側嵌合部117各別至少設置1個,亦可設置2個、3個或4個以上。又,中樞側突出齒110與壓盤側突出齒120沒有必要一定得交互地設置,亦沒有必要沿著圓周方向以均等的間隔設置。
又,在上述實施方式中,中樞側突出齒110與壓盤側突出齒120是分別形成為後述的長度:中樞側突出齒110的前端部110a的圓周方向的軌跡與壓盤側突出齒120的前端部120a的圓周方向的軌跡之間的間隙S是由未達離合器片104的厚度之寬度所形成。但是,中樞側突出齒110與壓盤側突出齒120只要形成為後述的長度即可:在離合器OFF時,彼此的前端部110a與前端部120a之間成為未達離合器片104的厚度之間隙。
是以,中樞側突出齒110與壓盤側突出齒120例如圖9所示能形成為後述的長度:在離合器壓盤113相對於離合器中樞105為分開最遠時,於離合器中樞105與離合器壓盤113的圓周方向上形成有在軸方向彼此重疊的交疊部R。若根據此構成,離合器裝置100因為能始終維持摩擦片103及/或離合器片104相對於中樞側突出齒110與壓盤側突出齒120為完全嵌合的狀態,所以能穩定地保持摩擦片103及/或離合器片104。
又,中樞側突出齒110與壓盤側突出齒120例如圖10所示能形成為後述的長度:在離合器壓盤113相對於離合器中樞105為分開最遠時,於離合器中樞105與離合器壓盤113的圓周方向上前端部110a與前端部120a在軸方向成同一平面。若根據此構成,離合器裝置100因為能始終維持摩擦片103及/或離合器片104相對於中樞側突出齒110與壓盤側突出齒120為完全嵌合的狀態,同時能最大化在中樞側突出齒110上與在壓盤側突出齒120上往軸方向的可位移範圍,所以能提升離合器油的流通性同時能降低拖曳轉矩。
又,圖9與圖10係用以明確中樞側突出齒110與壓盤側突出齒120的位置關係的示意圖,並省略了配置在2個離合器片104之間的摩擦片103的圖示。
又,在上述實施方式中,中樞側突出齒110與壓盤側突出齒120分別是以朝向前端部110a、120a而齒厚變細之方式形成。藉由此構成,離合器裝置100在離合器OFF時理所當然能更進一步提升離合器ON時的離合器油的流通性。在此情況,中樞側突出齒110與壓盤側突出齒120能分別形成為朝向前端部110a、120a而全齒深變短來取代齒厚變細,或者除了齒厚變細之外還能形成為全齒深變短。亦即,中樞側突出齒110與壓盤側突出齒120能分別以朝向前端部110a、120a而外形變細之方式形成。但是,中樞側突出齒110與壓盤側突出齒120亦可分別由齒面寬方向上相同的粗度的外形所形成。
又,在上述實施方式中,中樞側退避部111與壓盤側退避部121是構成為與在圓周方向鄰接的齒根成同一平面。但是,中樞側退避部111與壓盤側退避部121因為只要形成為不會對壓盤側突出齒120與中樞側突出齒110產生衝突、相抵等的物理性干涉即可,所以只要形成為與在圓周方向鄰接的齒根相同的高度以下(換言之是相對於齒根的假想延長面在同一平面以下)即可。
又,在上述實施方式中,中樞側退避部111與壓盤側退避部121是形成為涵蓋構成中樞側嵌合部108與壓盤側嵌合部117的齒槽齒的齒面寬方向的全域。但是,中樞側退避部111與壓盤側退避部121因為只要形成為不會對壓盤側突出齒120與中樞側突出齒110產生物理性干涉即可,所以亦可構成為只形成在構成中樞側退避部111與壓盤側嵌合部117的齒槽齒的齒面寬方向的一部分,同時構成為在其他的一部分形成齒槽齒。
又,在上述實施方式中,離合器裝置100構成為具備輔助機構與滑動機構。但是,離合器裝置100亦可構成為不具備輔助機構與滑動機構中至少一者。
又,在上述實施方式中,離合器壓盤113構成為推壓摩擦片103。但是,離合器壓盤113只要構成為推壓摩擦片103或離合器片104從而使摩擦片103與離合器片104彼此密接即可。亦即,離合器壓盤113亦可構成為推壓離合器片104。舉例而言,可將上述實施方式中摩擦片103與離合器片104的配置位置交換而構成為離合器壓盤113推壓離合器片104。
S:在離合器OFF時中樞側突出齒110的前端部110a與壓盤側突出齒120的前端部120a之間的間隙 R:在離合器OFF時中樞側突出齒110的前端部110a與壓盤側突出齒120的前端部120a沿著軸方向重疊的交疊部 100:離合器裝置 101:離合器外殼 101a:鉚釘 102:輸入齒輪 102a:軸承 103:摩擦片 104:離合器片 105:離合器中樞 105a:連接部 105b:中間部 105c:片保持部 106:中樞側凸輪部 106a:中樞側凸輪輔助面 106b:中樞側凸輪滑面 107:支柱貫通孔 108:中樞側嵌合部 108a:中樞側端面 110:中樞側突出齒 110a:前端部 111:中樞側退避部 112:主軸 112a:螺帽 113:離合器壓盤 113a:內側圓盤部 113b:片保持部 114:壓盤側凸輪部 114a:壓盤側凸輪輔助面 114b:壓盤側凸輪滑面 115:筒狀支柱 116a:升降板 116b:組裝螺栓 116c:離合器彈簧 116d:釋放銷 117:壓盤側嵌合部 117a:壓盤側端面 120:壓盤側突出齒 120a:前端部 121:壓盤側退避部
圖1係表示本發明一實施方式的離合器裝置的整體構成的概略的剖面圖。 圖2係概略地表示組入至圖1所示的離合器裝置內的離合器中樞的外觀構成的立體圖。 圖3係概略地表示組合圖2所示的離合器中樞與圖4所示的離合器壓盤的狀態的外觀構成的立體圖。 圖4係概略地表示組入至圖1所示的離合器裝置內的離合器壓盤的外觀構成的立體圖。 圖5係示意地表示圖1所示的離合器裝置(離合器為ON狀態)中的中樞側突出齒與壓盤側突出齒的關係的說明圖。 圖6係表示在圖1所示的離合器裝置為離合器OFF狀態中,摩擦片與離合器片是以最多片數偏向離合器中樞側時的狀態之剖面圖。 圖7係表示在圖1所示的離合器裝置為離合器OFF狀態中,摩擦片與離合器片是以最多片數偏向離合器壓盤側時的狀態之剖面圖。 圖8係示意地表示圖1所示的離合器裝置為離合器OFF狀態時中樞側突出齒與壓盤側突出齒的關係的說明圖。 圖9係示意地表示本發明變化例的離合器裝置為離合器OFF狀態時中樞側突出齒與壓盤側突出齒的關係的說明圖。 圖10係示意地表示本發明其他變化例的離合器裝置為離合器斷開狀態時中樞側突出齒與壓盤側突出齒的關係的說明圖。
100:離合器裝置
101:離合器外殼
101a:鉚釘
102:輸入齒輪
102a:軸承
103:摩擦片
104:離合器片
105:離合器中樞
105a:連接部
105b:中間部
105c:片保持部
106:中樞側凸輪部
106b:中樞側凸輪滑面
107:支柱貫通孔
108:中樞側嵌合部
108a:中樞側端面
110:中樞側突出齒
110a:前端部
112:主軸
112a:螺帽
113:離合器壓盤
113b:片保持部
114:壓盤側凸輪部
114a:壓盤側凸輪輔助面
114b:壓盤側凸輪滑面
115:筒狀支柱
116a:升降板
116b:組裝螺栓
116c:離合器彈簧
116d:釋放銷
117:壓盤側嵌合部
117a:壓盤側端面
120:壓盤側突出齒
120a:前端部
121:壓盤側退避部

Claims (6)

  1. 一種離合器裝置,將原動軸的旋轉驅動力對從動軸進行傳遞與斷開,其特徵在於,所述離合器裝置具備: 多個離合器片,由分別與藉由所述原動軸的旋轉驅動而旋轉驅動之多個摩擦片對向配置的環狀的平板所構成,同時在該平板的內周部具有內齒; 離合器中樞,具有嵌合所述離合器片之所述內齒的外齒並連結所述從動軸;以及 離合器壓盤,具有嵌合所述離合器片之所述內齒的外齒,並相對於所述離合器中樞可分別往靠近與分開的方向位移地相鄰配置,並推壓所述摩擦片或所述離合器片; 其中,所述離合器中樞與所述離合器壓盤是彼此相互對向的各自端面無凹凸且平坦地形成,同時各自的所述外齒形成為彼此相同的齒頂圓,且所述離合器中樞與所述離合器壓盤分別具備: 中樞側退避部與壓盤側退避部,係部分地省略所述離合器中樞與所述離合器壓盤各自的所述外齒中的齒;以及 中樞側突出齒與壓盤側突出齒,係各自的所述外齒中至少一個齒分別突出並沿伸至所述中樞側退避部與所述壓盤側退避部。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離合器裝置,其中, 所述壓盤側突出齒與所述中樞側突出齒是形成為後述長度:在所述離合器壓盤相對於所述離合器中樞為分開最遠時,於所述離合器中樞與所述離合器壓盤的圓周方向彼此在軸方向重疊。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離合器裝置,其中, 所述壓盤側突出齒與所述中樞側突出齒是形成為後述長度:在所述離合器壓盤相對於所述離合器中樞為分開最遠時,於所述離合器中樞與所述離合器壓盤的圓周方向彼此的前端部在軸方向成為同一平面。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離合器裝置,其中, 所述壓盤側突出齒與所述中樞側突出齒是形成為後述長度:在所述離合器壓盤相對於所述離合器中樞為分開最遠時,於所述離合器中樞與所述離合器壓盤的圓周方向上彼此的前端部是在軸方向以未達所述離合器片的厚度之寬度而分開。
  5.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所述之離合器裝置,其中, 所述壓盤側突出齒與所述中樞側突出齒是分別形成為朝向前端部而外形變細。
  6.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所述之離合器裝置,其中, 所述壓盤側突出齒與所述中樞側突出齒是沿著所述離合器中樞與所述離合器壓盤的圓周方向而交互地形成。
TW109113814A 2019-06-06 2020-04-24 離合器裝置 TWI84686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05822 2019-06-06
JP2019105822A JP7429484B2 (ja) 2019-06-06 2019-06-06 クラッチ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45834A true TW202045834A (zh) 2020-12-16
TWI846866B TWI846866B (zh) 2024-07-01

Family

I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BR112021021358A2 (pt) 2021-12-14
JP2020200842A (ja) 2020-12-17
CN113811697A (zh) 2021-12-17
WO2020246429A1 (ja) 2020-12-10
CN113811697B (zh) 2023-08-22
JP7429484B2 (ja) 2024-02-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148917B (zh) 离合器装置
EP2781781B1 (en) Clutch device
TWI768038B (zh) 離合器裝置
JP5272089B1 (ja) モータサイクル用クラッチ装置
JP6596180B2 (ja) クラッチ装置
WO2019176537A1 (ja) クラッチ装置
US8967340B2 (en) Plate element, and friction clutch device and brake device provided with the plate element
CN113811697B (zh) 离合器装置
JP6961427B2 (ja) 動力伝達装置
JP6502443B2 (ja) 動力伝達装置
US11879504B1 (en) Clutch device and motorcycle
TW201837332A (zh) 離合器摩擦片以及離合器裝置
JP5155825B2 (ja) 筒状体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る摩擦係合装置
US11940013B1 (en) Clutch device and motorcycle
US11859674B1 (en) Clutch device and motorcycle
US11841054B1 (en) Clutch device
US20240084857A1 (en) Clutch device and motorcycle
JPS5822823Y2 (ja) ノ−スピン型差動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