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043018A - 塑料熔接夾持設備 - Google Patents

塑料熔接夾持設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043018A
TW202043018A TW108117090A TW108117090A TW202043018A TW 202043018 A TW202043018 A TW 202043018A TW 108117090 A TW108117090 A TW 108117090A TW 108117090 A TW108117090 A TW 108117090A TW 202043018 A TW202043018 A TW 20204301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lastic
plastic object
clamping
welding
groov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170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育菁
李學岳
陳志發
潘世棟
Original Assignee
凱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凱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凱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81170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202043018A/zh
Publication of TW2020430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43018A/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n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塑料熔接夾持設備,用以熔接第一塑料物件的第一端面以及第二塑料物件的第二端面。塑料熔接夾持設備包含工作平台、第一夾持組件以及第二夾持組件。第一夾持組件可動地設置於工作平台,第一夾持組件係用以夾持第一塑料物件並帶動第一塑料物件一起運動。第二夾持組件相對於第一夾持組件並且可動地設置於工作平台,第二夾持組件係用以夾持第一塑料物件並帶動第一塑料物件一起運動。其中,第一夾持組件及第二夾持組件互相靠近帶動第一塑料物件及第二塑料物件接近,至使第一端面及第二端面互相接觸以供熔接。

Description

塑料熔接夾持設備
本發明關於一種塑料熔接夾持設備,並且特別地,關於一種可避免夾傷塑料物件並且可保持良好的熔接效益之塑料熔接夾持設備。
隨著工業生產的快速發展,塑膠以重量輕、耐腐蝕、易加工等優點廣泛地應用於生活中的各個領域。而塑膠的高可塑性也使得塑膠可藉由多種成型的方式生產其產品,例如:射出成型、押出成型、吹氣成型等。然而,當產品太過複雜或尺寸太大而無法一次就加工成型時,必須將產品分成數個零件,並且分別製造出各個零件後再將零件拼接成產品。而常見的拼接塑膠零件的方法為粘接與熔接。
一般來說,塑膠的粘接工藝係以黏著劑將各塑膠零件拼接成產品。然而,黏著劑會因長時間而硬化或脆化或是受到溫度的影響,使得塑膠零件之間的連接能力變差導致分離。此外,許多的黏著劑含有一定的毒性,也容易引起環境汙染以及危害健康的不良後果。因此,塑膠的熔接工藝也逐漸成為連接塑膠零件的主要方法之一。
在習知的技術中,首先,固定各塑膠零件並且將欲連接的端面互相接觸,接著再加熱塑膠至熔融軟化的狀態以使塑膠零件的兩端面合併,最後再冷卻塑膠使其再次凝固。然而,在固定塑膠零件時,通常會使 用虎鉗或單點夾合的機構,又塑膠零件的硬度低,因此,塑膠零件很容易受到單點受力而產生變形,進而影響外觀。
因此,有必要研發一種熔接設備,可避免夾傷塑膠零件以及維持良好的熔接效果,以解決先前技術之問題。
有鑑於此,本發明之一範疇在於提供一種塑料熔接夾持設備。根據本發明之一具體實施例,塑料熔接夾持設備係用以熔接第一塑料物件之第一端面以及第二塑料物件之第二端面。塑料熔接夾持設備包含工作平台、第一夾持組件以及第二夾持組件。第一夾持組件可動地設置於工作平台上。第一夾持組件係用以夾持第一塑料物件並帶動第一塑料物件一起運動。第一夾持組件進一步包含第一治具、複數個第一夾持器以及第一夾持板。第一治具包含第一凹槽以容置第一塑料物件。複數個第一夾持器設置於第一治具上。第一夾持板可分離地連接第一夾持器,並且第一夾持板係用以配合第一夾持器緊壓第一塑料物件。第二夾持組件相對於第一夾持組件而可動地設置於工作平台。第二夾持組件係用以夾持第二塑料物件並對動第二塑料物件一起運動。第二夾持組件進一步包含第二治具、複數個第二夾持器以第二夾持板。第二治具包含第二凹槽用以容置第二塑料物件。複數個第二夾持器設置於第二治具上。第二夾持板可分離地連接第二夾持器,並且第二夾持板係用以配合第二夾持器緊壓第二塑料物件。其中,第一夾持組件及第二夾持組件互相靠近帶動第一塑料物件及第二塑料物件接近,致使第一端面及第二端面互相接觸以供熔接。
其中,塑料熔接夾持設備進一步包含第一加壓裝置連接第一 夾持組件以及第二加壓裝置連接第二夾持組件。第一加壓裝置以及第二加壓裝置藉由加壓及洩壓的方式分別推動第一夾持組件以及第二夾持組件。
其中,當第一加壓裝置以及第二加壓裝置加壓時,第一夾持組件以及第二夾持組件以相對的方向移動,以使第一塑料物件之第一端面以及第二塑料物件之第二端面互相接觸。
其中,塑料熔接夾持設備進一步包含熔接組件,並且熔接組件包含第一熔接結構、第二熔接結構以及第三加壓裝置。第一熔接結構設置於工作平台上並且位於第一夾持組以及第二夾持組之間。第二熔接結構連接第三加壓裝置並且設置於第一熔接結構之上方,使得第一塑料物件以及第二塑料物件位於第一熔接結構以及第二熔接結構之間。
其中,當第三加壓裝置加壓時,第一塑料物件之第一端面以及第二塑料物件之第二端面夾合於第一熔接結構以及第二熔接結構之間。
其中,第一治具之第一凹槽以及第二治具之第二凹槽進一步包含複數個定位柱,並且第一塑料物件以及第二塑料物件進一步包含複數個定位孔,定位柱係分別用以穿過定位孔以將第一塑料物件及第二塑料物件分別定位於第一凹槽及第二凹槽中。
其中,第一夾持板以及第二夾持板進一步包含複數個定位孔,第一夾持板以及第二夾持板之定位孔分別套入第一治具之第一凹槽以及第二治具之第二凹槽之定位柱以靠附第一塑料物件以及第二塑料物件。
其中,第一凹槽之定位柱之位置及尺寸對應於第一塑料物件及第一夾持板之定位孔之位置及尺寸,並且第二凹槽之定位柱之位置及尺寸對應於第二塑料物件及第二夾持板之定位孔之位置及尺寸。
本發明之另一範疇在於提供一種熔接方法,用以熔接第一塑料物件及第二塑料物件,熔接方法包含以下步驟:分別放置第一塑料物件以及第二塑料物件於第一治具之第一凹槽以及第二治具之第二凹槽;以第一夾持板配合複數個第一夾持器固定第一塑料物件於第一凹槽,並且以第二夾持板配合複數個第二夾持器固定第二塑料物件於第二凹槽;推動第一治具以及第二治具帶動第一塑料物件之第一端面以及第二塑料物件之第二端面互相接觸;以及熔接第一塑料物件之第一端面以及第二塑料物件之第二端面。
其中,於分別放置第一塑料物件以及第二塑料物件於第一治具之第一凹槽以及第二治具之第二凹槽之步驟中,進一步包含以下步驟:將第一塑料物件以及第二塑料物件之複數個定位孔分別套入第一治具之第一凹槽以及第二治具之第二凹槽之複數個定位柱。
其中,熔接方法進一步包含以下步驟:將第一夾持板以及第二夾持板之複數個定位孔套入第一治具之第一凹槽以及第二治具之第二凹槽之複數個定位柱。
綜上述,本發明之塑料熔接夾持設備藉由夾持板配合夾持器以面夾持的方式固定塑料物件,並且藉由夾持板以及塑料物件的定位孔以及治具的定位柱將夾持板以及塑料物件定位於夾持組件上後以進行塑料物件的熔接,不僅可避免夾傷塑料物件之外,也可增加塑料物件的穩固性以保持良好的熔接效果。
1‧‧‧塑料熔接夾持設備
11‧‧‧工作平台
12、22‧‧‧第一夾持組件
121、221‧‧‧第一治具
1211、2211‧‧‧第一凹槽
1212、2212‧‧‧定位柱
122、222‧‧‧第一夾持器
123、223‧‧‧第一夾持板
2231、2331‧‧‧定位孔
13、23‧‧‧第二夾持組件
131、231‧‧‧第二治具
1311、2311‧‧‧第二凹槽
1312、2312‧‧‧定位柱
132、232‧‧‧第二夾持器
133、233‧‧‧第二夾持板
14‧‧‧第一加壓裝置
15‧‧‧第二加壓裝置
16‧‧‧熔接組件
161‧‧‧第一熔接結構
162‧‧‧第二熔拉結構
163‧‧‧第三加壓裝置
5‧‧‧第一塑料物件
51‧‧‧第一端面
6‧‧‧第二塑料物件
61‧‧‧第二端面
52、62‧‧‧定位孔
S1~S5、S11‧‧‧步驟
圖1係繪示根據本發明之一具體實施例之塑料熔接夾持設備之示意圖。
圖2係繪示圖1之塑料熔接夾持設備之第一夾持組件之爆炸圖。
圖3係繪示圖1之塑料熔接夾持設備之第二夾持組件之爆炸圖。
圖4係繪示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具體實施例之塑料熔接夾持設備之第一夾持組件之爆炸圖。
圖5係繪示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具體實施例之塑料熔接夾持設備之第二夾持組件之爆炸圖。
圖6係繪示根據本發明之一具體實施例之熔接方法之步驟流程圖。
圖7係繪示根據本發明之一具體實施例之熔接方法之步驟流程圖。
圖8係繪示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具體實施例之熔接方法之步驟流程圖。
為了讓本發明的優點,精神與特徵可以更容易且明確地了解,後續將以具體實施例並參照所附圖式進行詳述與討論。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具體實施例僅為本發明代表性的具體實施例,其中所舉例的特定方法、裝置、條件、材質等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或對應的具體實施例。又,圖中各裝置僅係用於表達其相對位置且未按其實際比例繪述,合先敘明。
請參考圖1、圖2以及圖3,圖1係繪示根據本發明之一具體實施例之塑料熔接夾持設備1之示意圖,圖2係繪示圖1之塑料熔接夾持設備1之第一夾持組件12之爆炸圖,圖3係繪示圖1之塑料熔接夾持設備1之第二夾時組件13之爆炸圖。如圖1所示,塑料熔接夾持設備1可包含工作平台11、第一夾持組件12以及第二夾持組件13。第一夾持組件12可動地設置於工作 平台11,並且第二夾持組件13相對於第一夾持組件12而可動地設置於工作平台11。在本具體實施例中,第一夾持組件12以及第二夾持組件13可於工作平台11上相對地移動,,換言之,第一夾持組件12以及第二夾持組件13可互相靠近或互相遠離。於實務中,第一夾持組件12以及第二夾持組件13可藉由滑軌機構、螺桿機構或滑塊機構等方式配合於工作平台11上以進行直線移動。
如圖2以及圖3所示,第一夾持組件12包含第一治具121、複數個第一夾持器122以及第一夾持板123。第一治具121包含第一凹槽1211以容置第一塑料物件5。第一夾持器122可藉鎖附或卡扣方式設置於第一治具121上。第一夾持板123可分離地連接第一夾持器122,以配合第一夾持器122緊壓並固定第一塑料物件5於第一治具121之上。於實務中,第一凹槽1211的尺寸可配合第一塑料物件5的尺寸而設計,例如:寬度、厚度。此外,第一夾持板123的尺寸也可配合第一凹槽1211的尺寸,因此,第一治具121以及第一夾持板123可確實地夾合第一塑料物件5。而。在本具體實施例中,第一夾持器122的數量為四個並且施壓於第一夾持板123的端點位置,但於實務中不限於此,第一夾持器122的數量以及施壓位置可根據第一夾持板123的尺寸而調整。
而第二夾持組件13包含第二治具131、複數個第二夾持器132以及第二夾持板133。第二治具131包含第二凹槽1311以容置第二塑料物件6。第二夾持器132設置於第二治具131上。第二夾持板133可分離地連接第二夾持器132,第二夾持板133係用以配合第一夾持器132緊壓第二塑料物件6。請注意,第二夾持組件13中各單元的功能與第一夾持組12中相對應單元 的功能大致相同,故於此不再贅述。於實務中,第一塑料物件5以及第二塑料物件6可為相同的尺寸,也可為相同的材質,如:鐵弗龍(PTFE)、尼龍(Nylon)、ABS、聚氯乙烯(PVC)等工程塑膠。由於部份的工程塑膠係屬於軟性材質(如:PTFE),因此,板材的表面很容易受到壓力而產生凹陷或變形。相較於習知技術,本發明的塑料熔接夾持設備1係將夾持器施壓於夾持板以固定塑料物件,因此,夾持器所施加的壓力會均勻分佈至夾持板而不會集中在某一區域,進而避免夾傷板材。
請再次參考圖1。塑料熔接夾持設備1進一步包含第一加壓裝置14以及第二加壓裝置15。第一加壓裝置14連接第一夾持組件12,並且第二加壓裝置15連接第二夾持組件13。在本具體實施例中,第一加壓裝置14相對於第二加壓裝置15而設置。當第一加壓裝置14以及第二加壓裝置15加壓時,第一加壓裝置14推動的方向與第二加壓裝置15推動的方向相反,因此,第一夾持組件12及第二夾持組件13互相靠近,進而帶動第一塑料物件5及第二塑料物件6接近,使得第一塑料物件5的第一端面51接觸第二塑料物件6的第二端面61。於實務中,第一加壓裝置14以及第二加壓裝置15可為氣壓缸、油壓缸或彈簧,並且第一加壓裝置14以及第二加壓裝置15的推動部可藉由其他構件連接或直接鎖附的方式分別組合於第一夾持組件12以及第二夾持組件13。
此外,塑料熔接夾持設備1進一步包含熔接組件16。熔接組件16包含第一熔接結構161、第二熔接結構162以及第三加壓裝置163。在本具體實施例中,第一熔接結構161固定於工作平台11,並且位於第一夾持組件12以及第二夾持組件13之間。而第二熔接結構162連接第三加壓裝置163 並且設置於第一熔接結構162之上方。於實務中,第一熔接結構161以及第二熔接結構162可為含有加熱元件的結構,例如:加熱板、加熱棒等,而第三加壓163裝置可為氣壓缸、油壓缸。此外,第一熔接結構161以及第二熔接結構162可藉由溫度控制系統並且根據第一塑料物件5以及第二塑料物件6的材質調整熔接溫度,溫度控制系統可為分別安裝在第一熔接結構161以及第二熔接結構162的測溫器(如:K Type),以及由PLC程式控制的溫度控制器。而在本具體實施例中,第一熔接結構161的尺寸與第二熔接結構162的尺寸相同。當第一夾持組件12以及第二夾持組件13互相靠近使得第一塑料物件5及第二塑料物件6接觸時,第三加壓裝置163可加壓時以推動第二熔接結構162朝第一熔接結構161靠近,致使第一熔接結構161與第二熔接結構162夾合第一塑料物件5以及第二塑料物件6,以均勻加熱並且熔接第一塑料物件5的第一端面51以及第二塑料物件6的第二端面61。
在本具體實施例中,第一熔接結構161係固定於工作平台11上。當第一夾持組件12以及第二夾持組件13互相靠近使得第一塑料物件5及第二塑料物件6接觸時,第一塑料物件5以及第二塑料物件6同時也接觸第一熔接結構161,此時,塑料熔接夾持設備1係藉由第二熔接結構162下壓以夾合並且熔接第一塑料物件5以及第二塑料物件6。在實務中,塑料熔接夾持設備1的熔接方式不限於此,熔接組件16中的第一熔接結構161以及第二熔接結構162可相互靠近的方式以夾合並且熔接第一塑料物件5以及第二塑料物件6,或由第一熔接結構161向上移動的方式以夾合並且熔接第一塑料物件5以及第二塑料物件6。
請再次參考圖2以及圖3。前述的第一治具121的第一凹槽 1211以及第二治具131的第二凹槽1311進一步包含複數個定位柱1212、1312,而第一塑料物件5以及第二塑料物件6也進一步設置複數個定位孔52、62。在本具體實施例中,第一塑料物件5的定位孔52的位置及尺寸對應於第一治具121的第一凹槽1211的定位柱1212的位置及尺寸,並且第二塑料物件6的定位孔62的位置及尺寸對應於第二治具131的第二凹槽1311的定位柱1312的位置及尺寸。於實務中,第一凹槽1211的定位柱1212以及第二凹槽1311的定位柱1312可藉由加工的方式或預先鑽孔再嵌入定位銷的方式形成,而第一塑料物件5以及第二塑料物件6的定位孔52、62根據定位柱1212、1312的位置藉由加工或鑽孔的方式而形成。因此,第一塑料物件5以及第二塑料物件6可藉由定位孔52、62分別套入第一凹槽1211的定位柱1212以及第二凹槽1311的定位柱1312以固定於第一治具121以及第二治具131上。
由於加壓裝置的安裝誤差、連接於加壓裝置的配置不相等,皆有可能會造成第一加壓裝置14以及第二加壓裝置15推動的力量不相同,又因夾持器的安裝誤差及品質不一而造成施壓於第一塑料物件5以及第二塑料物件6的力量不同,因此,當第一夾持組件12以及第二夾持組件13互相靠近,致使第一塑料物件5的第一端面51以及第二塑料物件6的第二端面61接觸時,第一塑料物件5與第二塑料物件6有可能會受到互相擠壓而產生滑動或錯位,若更嚴重時,可能會導致彎曲或破裂,而影響熔接效果。因此,第一塑料物件5以及第二塑料物件6藉由定位孔52、62分別套入第一凹槽1211的定位柱1212以及第二凹槽1311的定位柱1312,可防止第一塑料物件5以及第二塑料物件6移位,進而維持良好的接觸效果。
請參考圖4以及圖5,圖4係繪示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具體實施 例之塑料熔接夾持設備2之第一夾持組件22之爆炸圖,圖5係會示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具體實施例之塑料熔接夾持設備2之第二夾持組件23之爆炸圖。如圖所示,本具體實施例與上一具體實施例不同處,在於本具體實施例的第一夾持板223以及第二夾持板233進一步包含複數個定位孔2231、2331。第一夾持板223的定位孔2231以及第二夾持板的定位孔233分別套入第一凹槽2211的定位柱2212以及第二凹槽2311的定位柱2312以靠附於第一塑料物件5以及第二塑料物件6。於實務中,第一夾持板223的定位孔2231與第一塑料物件5的定位孔52的尺寸、形狀、位置可為相同,並且第二夾持板233的定位孔2331與第二塑料物件6的定位孔62的尺寸、形狀、位置也可為相同。因此,除了第一塑料物件5以及第二塑料物件6可藉由第一凹槽2211與第二凹槽2311的定位柱2212、2312固定於第一治具221以及第二治具231之外,第一夾持板223以及第二夾持板233的定位孔2231、2331也可透過第一凹槽2211與第二凹槽2311的定位柱2212、2312更穩定地固定於第一治具221以及第二治具231,以增加第一夾持組件22以及第二夾持組件23的加壓效益。
請參考圖,圖6係繪示根據本發明之一具體實施例之熔接方法之步驟流程圖。請注意,圖6所表示的熔接方法可透過圖1、圖2以及圖3的塑料熔接夾持設備1達成。如圖6所示,本具體實施例之熔接方法可用以熔接第一塑料物件及第二塑料物件,其包含以下步驟:步驟S1,分別放置第一塑料物件5以及第二塑料物件6於第一治具121的第一凹槽1211以及第二治具131的第二凹槽1311;步驟S2,以第一夾持板123配合複數個第一夾持器122固定第一塑料物件5於第一凹槽1211,並以第二夾持板133配合複數個第二夾持器132固定第二塑料物件6於第二凹槽1311;步驟S3,推動第一 治具121以及第二治具131帶動第一塑料物件5的第一端面51以及第二塑料物件6的第二端面61互相接觸;以及步驟S4,熔接第一塑料物件5的第一端面51以及第二塑料物件6的第二端面61。
請參考圖,圖7係繪示根據本發明之一具體實施例之熔接方法的步驟流程圖。請注意,圖7所表示的熔接方法可透過圖1、圖2以及圖3的塑料熔接夾持設備1達成。如圖7所示,在於分別放置第一塑料物件5以及第二塑料物件6於第一治具121的第一凹槽1211以及第二治具131的第二凹槽1311(步驟S1)的步驟中,進一步為以下步驟:步驟S11,將第一塑料物件5以及第二塑料物件6的複數個定位孔52、62分別套入第一治具121的第一凹槽1211以及第二治具131的第二凹槽1311的複數個定位柱1212、1312。
請參考圖,圖8係繪示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具體實施例之熔接方法的步驟流程圖。請注意,圖8所表示的熔接方法可透過圖1、圖4以及圖5的塑料熔接夾持設備1達成。如圖8所示,本具體實施例與前述具體實施例不同處,在於熔接方法進一步包含以下步驟:步驟S5,將第一夾持板223以及第二夾持板233的複數個定位孔2231、2331分別套入第一治具221的第一凹槽2211以及第二治具231的第二凹槽2311的複數個定位柱2212、2312。請注意,於圖6至圖8之具體實施例中所提及的單元的功能與前述實施例的相對應單元的功能大致相同,故於此不再贅述。
綜上所述,本發明之塑料熔接夾持設備藉由夾持板配合夾持器以面夾持的方式固定塑料物件,並且藉由夾持板以及塑料物件的定位孔以及治具的定位柱將夾持板以及塑料物件定位於夾持組件上後以進行塑料物件的熔接,不僅可避免夾傷塑料物件之外,也可增加塑料物件的穩固性 以保持良好的熔接效果。
藉由以上較佳具體實施例之詳述,係希望能更加清楚描述本發明之特徵與精神,而並非以上述所揭露的較佳具體實施例來對本發明之範疇加以限制。相反地,其目的是希望能涵蓋各種改變及具相等性的安排於本發明所欲申請之專利範圍的範疇內。因此,本發明所申請之專利範圍的範疇應根據上述的說明作最寬廣的解釋,以致使其涵蓋所有可能的改變以及具相等性的安排。
1‧‧‧塑料熔接夾持設備
11‧‧‧工作平台
12‧‧‧第一夾持組件
13‧‧‧第二夾持組件
14‧‧‧第一加壓裝置
15‧‧‧第二加壓裝置
16‧‧‧熔接組件
161‧‧‧第一熔接結構
162‧‧‧第二熔接結構
163‧‧‧第三加壓裝置
5‧‧‧第一塑料物件
6‧‧‧第二塑料物件

Claims (11)

  1. 一種塑料熔接夾持設備,用以熔接一第一塑料物件之第一端面以及一第二塑料物件之第二端面,該塑料熔接夾持設備包含:一工作平台;一第一夾持組件,可動地設置於該工作平台上,該第一夾持組件係用以夾持該第一塑料物件並帶動該第一塑料物件一起運動,該第一夾持組件進一步包含:一第一治具,包含一第一凹槽以容置該第一塑料物件;複數個第一夾持器,設置於該第一治具上;以及一第一夾持板,可分離地連接該等第一夾持器,該第一夾持板係用以配合該等第一夾持器緊壓該第一塑料物件;以及一第二夾持組件,相對於該第一夾持組件而可動地設置於該工作平台,該第二夾持組件係用以夾持該第二塑料物件並帶動該第二塑料物件一起運動,該第二夾持組件進一步包含:一第二治具,包含一第二凹槽用以容置該第二塑料物件;複數個第二夾持器,設置於該第二治具上;以及一第二夾持板,可分離地連接該等第二夾持器,該第二夾持板係用以配合該等第二夾持器緊壓該第二塑料物件;其中,該第一夾持組件及該第二夾持組件互相靠近帶動該第一塑料物件及該第二塑料物件接近,致使該第一端 面及該第二端面互相接觸以供熔接。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塑料熔接夾持設備,進一步包含一第一加壓裝置連接該第一夾持組件以及一第二加壓裝置連接該第二夾持組件,該第一加壓裝置以及該第二加壓裝置藉由加壓及洩壓的方式分別推動該第一夾持組件以及該第二夾持組件。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塑料熔接夾持設備,其中當該第一加壓裝置以及第二加壓裝置加壓時,該第一夾持組件以及該第二夾持組件以相對的方向移動,以使該第一塑料物件之該第一端面以及該第二塑料物件之該第二端面互相接觸。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塑料熔接夾持設備,進一步包含一熔接組件,該熔接組件包含一第一熔接結構、一第二熔接結構以及一第三加壓裝置,該第一熔接結構設置於該工作平台上並且位於該第一夾持組以及該第二夾持組之間,該第二熔接結構連接該第三加壓裝置並且設置於該第一熔接結構之上方,使得該第一塑料物件以及該第二塑料物件位於該第一熔接結構以及該第二熔接結構之間。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塑料熔接夾持設備,其中當該第三加壓裝置加壓時,該第一塑料物件之該第一端面以及該第二塑料物件之該第二端面夾合於該第一熔接結構以及該第二熔接結構之間。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塑料熔接夾持設備,其中該第一治具之該第一凹槽以及該第二治具之該第二凹槽進一步包含複數個定位柱,並且該第一塑料物件以及該第二塑料物件進一步包含複數個定位孔,該等定位柱係分別用以穿過該等定位孔以將該第一塑料物件及該 第二塑料物件分別定位於該第一凹槽及該第二凹槽中。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塑料熔接夾持設備,其中該第一夾持板以及該第二夾持板進一步包含複數個定位孔,該第一夾持板以及該第二夾持板之該等定位孔分別套入該第一治具之該第一凹槽以及該第二治具之該第二凹槽之該等定位柱以靠附該第一塑料物件以及第二塑料物件。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塑料熔接夾持設備,其中該第一凹槽之該等定位柱之位置及尺寸對應於該第一塑料物件及該第一夾持板之該等定位孔之位置及尺寸,並且該第二凹槽之該等定位柱之位置及尺寸對應於該第二塑料物件及該第二夾持板之該等定位孔之位置及尺寸
  9. 一種熔接方法,用以熔接一第一塑料物件及一第二塑料物件,該方法包含以下步驟:分別放置該第一塑料物件以及該第二塑料物件於一第一治具之一第一凹槽以及一第二治具之一第二凹槽;以一第一夾持板配合複數個第一夾持器固定該第一塑料物件於該第一凹槽,並以一第二夾持板配合複數個第二夾持器固定該第二塑料物件於該第二凹槽;推動該第一夾持組件以及該第二夾持組件帶動該第一塑料物件之一第一端面以及該第二塑料物件之一第二端面互相接觸;以及熔接該第一塑料物件之一第一端面以及該第二塑料物件之一第二端面。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熔接方法,其中於分別放置該第一塑料物件以及該第二塑料物件於該第一治具 之該第一凹槽以及該第二治具之該第二凹槽之步驟中,進一步包含以下步驟:將該第一塑料物件以及該第二塑料物件之複數個定位孔分別套入該第一治具之該第一凹槽之以及該第二治具之該第二凹槽之複數個定位柱。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熔接方法,進一步包含以下步驟:將該第一夾持板以及該第二夾持板之複數個定位孔套入該第一治具之該第一凹槽以及該第二治具之該第二凹槽之複數個定位柱。
TW108117090A 2019-05-17 2019-05-17 塑料熔接夾持設備 TW20204301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117090A TW202043018A (zh) 2019-05-17 2019-05-17 塑料熔接夾持設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117090A TW202043018A (zh) 2019-05-17 2019-05-17 塑料熔接夾持設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43018A true TW202043018A (zh) 2020-12-01

Family

ID=746681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17090A TW202043018A (zh) 2019-05-17 2019-05-17 塑料熔接夾持設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202043018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945202B2 (en) Curved surface lamination device
CN104369368B (zh) 一种多滚轮式激光透射焊接夹紧装置
WO2022088206A1 (zh) 一种用于汽车配件加工的夹持装置
US9174424B2 (en) Positioning mechanism and bonding device using the same
KR101517570B1 (ko) 합성수지 안경다리의 힌지부재 결합장치
TW202043018A (zh) 塑料熔接夾持設備
CN105690825A (zh) 一种热塑性蜂窝板的封边方法及装置
KR101507284B1 (ko) 구조 개선된 플라스틱 관 이음부 연결용 클램프 제조장치 및 제조방법
CA3036995C (en) Sidewall bonder and method for bonding sidewalls to thermoplastic belts
JP2019219235A (ja) 二軸圧縮引張試験用治具及び二軸圧縮引張試験方法
JPH0443020A (ja) 積層基板圧着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07009177A (zh) 一种工字型钢构件加工固定装置
JP2018008294A (ja) 円筒加工物の製造方法
TW202017829A (zh) 輸送裝置之定位機構及其應用之作業設備
CN211717956U (zh) 塑料可调节拉伸夹具
WO2012098679A1 (ja) ワーク貼り合わせ装置及びプレス硬化装置
CN112945677A (zh) 一种可控制粘接厚度的复合材料单搭接试件定位夹具
US5026267A (en) Apparatus for forming thermoplastic material
Birton et al.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 Vacuum Forming Machine
CN211564111U (zh) 一种柔性电路板弯折机
CN216554830U (zh) 一种适用于无热awg芯片铝块组装夹具
CN215358068U (zh) 一种气动夹具
CN217371141U (zh) 一种超声推车立柱焊接设备
JP7314860B2 (ja) せん断引張試験機、試験片のチャック装置及びチャック方法
CN217728779U (zh) 一种可快速调整二次定位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