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039893A - 成膜裝置及成膜方法 - Google Patents

成膜裝置及成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039893A
TW202039893A TW109102772A TW109102772A TW202039893A TW 202039893 A TW202039893 A TW 202039893A TW 109102772 A TW109102772 A TW 109102772A TW 109102772 A TW109102772 A TW 109102772A TW 202039893 A TW202039893 A TW 202039893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arget
partition
substrate
film forming
oxidizing ga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027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今北健一
小野一修
北田亨
佐藤圭祐
五味淳
橫原宏行
曾根浩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東京威力科創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東京威力科創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東京威力科創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398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39893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3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CHEMICAL SURFACE TREATMENT; DIFFUSION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INHIBITING CORROSION OF METALLIC MATERIAL OR INCRUSTATION IN GENERAL
    • C23C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SURFACE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BY DIFFUSION INTO THE SURFACE, BY CHEMICAL CONVERSION OR SUBSTITUTION;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 C23C14/00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or by ion implantation of the coating forming material
    • C23C14/0021Reactive sputtering or evaporation
    • C23C14/0036Reactive sputtering
    • C23C14/0068Reactive sputtering characterised by means for confinement of gases or sputtered material, e.g. screens, baffl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3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CHEMICAL SURFACE TREATMENT; DIFFUSION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INHIBITING CORROSION OF METALLIC MATERIAL OR INCRUSTATION IN GENERAL
    • C23C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SURFACE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BY DIFFUSION INTO THE SURFACE, BY CHEMICAL CONVERSION OR SUBSTITUTION;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 C23C14/00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or by ion implantation of the coating forming material
    • C23C14/0021Reactive sputtering or evaporation
    • C23C14/0036Reactive sputter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3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CHEMICAL SURFACE TREATMENT; DIFFUSION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INHIBITING CORROSION OF METALLIC MATERIAL OR INCRUSTATION IN GENERAL
    • C23C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SURFACE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BY DIFFUSION INTO THE SURFACE, BY CHEMICAL CONVERSION OR SUBSTITUTION;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 C23C14/00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or by ion implantation of the coating forming material
    • C23C14/0021Reactive sputtering or evaporation
    • C23C14/0036Reactive sputtering
    • C23C14/0073Reactive sputtering by exposing the substrates to reactive gases intermittently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3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CHEMICAL SURFACE TREATMENT; DIFFUSION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INHIBITING CORROSION OF METALLIC MATERIAL OR INCRUSTATION IN GENERAL
    • C23C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SURFACE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BY DIFFUSION INTO THE SURFACE, BY CHEMICAL CONVERSION OR SUBSTITUTION;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 C23C14/00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or by ion implantation of the coating forming material
    • C23C14/06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or by ion implantation of the coating forming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coating material
    • C23C14/08Oxid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3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CHEMICAL SURFACE TREATMENT; DIFFUSION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INHIBITING CORROSION OF METALLIC MATERIAL OR INCRUSTATION IN GENERAL
    • C23C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SURFACE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BY DIFFUSION INTO THE SURFACE, BY CHEMICAL CONVERSION OR SUBSTITUTION;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 C23C14/00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or by ion implantation of the coating forming material
    • C23C14/22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or by ion implantation of the coating forming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cess of coating
    • C23C14/34Sputter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3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CHEMICAL SURFACE TREATMENT; DIFFUSION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INHIBITING CORROSION OF METALLIC MATERIAL OR INCRUSTATION IN GENERAL
    • C23C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SURFACE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BY DIFFUSION INTO THE SURFACE, BY CHEMICAL CONVERSION OR SUBSTITUTION;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 C23C14/00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or by ion implantation of the coating forming material
    • C23C14/22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or by ion implantation of the coating forming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cess of coating
    • C23C14/50Substrate holders
    • C23C14/505Substrate holders for rotation of the substra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3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CHEMICAL SURFACE TREATMENT; DIFFUSION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INHIBITING CORROSION OF METALLIC MATERIAL OR INCRUSTATION IN GENERAL
    • C23C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SURFACE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BY DIFFUSION INTO THE SURFACE, BY CHEMICAL CONVERSION OR SUBSTITUTION;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 C23C14/00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or by ion implantation of the coating forming material
    • C23C14/22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or by ion implantation of the coating forming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cess of coating
    • C23C14/56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inuous coating; Arrangements for maintaining the vacuum, e.g. vacuum lock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37/00Discharge tubes with provision for introducing objects or material to be exposed to the discharge, e.g. for the purpose of examination or processing thereof
    • H01J37/32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 H01J37/32431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reactor
    • H01J37/3244Gas supply mea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37/00Discharge tubes with provision for introducing objects or material to be exposed to the discharge, e.g. for the purpose of examination or processing thereof
    • H01J37/32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 H01J37/34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operating with cathodic sputtering
    • H01J37/3411Constructional aspects of the reactor
    • H01J37/3414Targe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37/00Discharge tubes with provision for introducing objects or material to be exposed to the discharge, e.g. for the purpose of examination or processing thereof
    • H01J37/32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 H01J37/34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operating with cathodic sputtering
    • H01J37/3411Constructional aspects of the reactor
    • H01J37/3447Collimators, shutters, aper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37/00Discharge tubes with provision for introducing objects or material to be exposed to the discharge, e.g. for the purpose of examination or processing thereof
    • H01J37/32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 H01J37/34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operating with cathodic sputtering
    • H01J37/3488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particle beam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rangement, mounting, housing, environment; special provisions for cleaning or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N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N50/00Galvanomagnetic devices
    • H10N50/01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N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N50/00Galvanomagnetic devices
    • H10N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N50/85Magnetic active material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etallurg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hysical Vapour Deposition (AREA)
  • Formation Of Insulating Films (AREA)
  • Hall/Mr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課題為在相同的處理容器內進行金屬膜的沉積與所沉積之金屬膜的氧化處理時會抑制金屬靶材的氧化。
一種成膜裝置,係具備處理容器、在處理容器內保持基板之基板保持部、配置於基板保持部的上方來保持金屬所構成的靶材並將來自電源的電力供電至靶材之靶材電極、將氧化氣體供應至基板之氧化氣體導入機構、以及將非活性氣體供應至靶材配置空間之氣體供應部。從靶材來將其構成金屬作為濺射粒子而釋放出,以於基板上沉積金屬膜,並藉由從氧化氣體導入機構而被導入之氧化氣體來讓金屬膜氧化而成膜有金屬氧化膜。氣體供應部在氧化氣體被導入之際,會將非活性氣體供應至靶材配置空間而較處理空間的壓力會成為正壓。

Description

成膜裝置及成膜方法
本揭示係關於一種成膜裝置及成膜方法。
MRAM(Magnetoresistive Random Access Memory)或HDD(hard disk drive)等磁性元件係使用磁性膜與金屬氧化膜所構成的磁性電阻元件。作為成膜出上述般金屬氧化膜之成膜裝置,專利文獻1中記載一種具有處理容器、在處理容器內保持被處理體的保持部、金屬靶材、以及朝保持部供應氧氣的導入部之裝置。專利文獻1之成膜裝置由於可在一個處理容器內進行濺射所致之金屬膜的沉積及金屬膜的氧化.結晶化,故可以短時間來進行金屬氧化膜的成膜。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6-33244號公報
本揭示係提供一種在相同的處理容器內進行金屬膜的沉積與所沉積之金屬膜的氧化處理時,能夠抑制金屬靶材的氧化之成膜裝置及成膜方法。
本揭示一樣態相關之成膜裝置係於基板成膜出氧化膜之成膜裝置,具備:處理容器;基板保持部,係在該處理容器內保持基板;靶材電極,係配置於該基板保持部的上方來保持金屬所構成的靶材,並將來自電源的電力供電至該靶材;氧化氣體導入機構,係將氧化氣體供應至該基板保持部所保持之基板;以及氣體供應部,係將非活性氣體供應至配置有該靶材之靶材配置空間;從透過該靶材電極而被供電之該靶材來將其構成金屬作為濺射粒子而釋放出,以於該基板上沉積金屬膜,並藉由從該氧化氣體導入 機構而被導入之該氧化氣體來讓該金屬膜氧化而成膜有金屬氧化膜;該氣體供應部在該氧化氣體被導入之際,會將該非活性氣體供應至該靶材配置空間,並使該靶材配置空間的壓力較配置有該基板之處理空間的壓力而成為正壓之方式來導入該非活性氣體。
依據本揭示,便可提供一種在相同的處理容器內進行金屬膜的沉積與所沉積之金屬膜的氧化處理時,能夠抑制金屬靶材的氧化之成膜裝置及成膜方法。
1:成膜裝置
10:處理容器
10a:容器本體
10b:蓋體
20:基板保持部
30a、30b:靶材電極
31a、31b:靶材
33a、33b:電源
40:氣體供應部(氧化氣體到達抑制機構)
41:氣體供應源
42:氣體供應配管
43:流量控制器
44:氣體導入組件
50:氧化氣體導入機構
51:頭部
57:氧化氣體供應部
60:區隔部
61:第1區隔板
62:第2區隔板
65:遮蔽組件
163:旋轉.升降機構(氧化氣體到達抑制機構)
167:升降機構(氧化氣體到達抑制機構)
S:處理空間
W:基板
圖1係顯示第1實施型態相關之成膜裝置之剖面圖。
圖2係顯示可在第1實施型態相關之成膜裝置中來加以實施之一實施型態的成膜方法之流程圖。
圖3係顯示第1實施型態相關之成膜裝置之金屬膜沉積時的狀態之剖面圖。
圖4係顯示在圖3之狀態的第1實施型態相關之成膜裝置中,從靶材來釋放出濺射粒子的狀態之剖面圖。
圖5係用以說明在氧化氣體供應時,未供應非活性氣體之情況的氧化氣體流動之剖面圖。
圖6係用以說明在氧化氣體供應時,有供應非活性氣體之情況的狀態之剖面圖。
圖7係顯示針對第1實施型態中,在氧化處理之際,供應Ar氣體來作為非活性氣體所致之O2氣體的侵入防止效果來加以確認之實驗結果之圖式。
圖8係顯示針對第1實施型態中,在氧化處理之際,連同O2氣體亦一起供應Ar氣體之情況的效果來加以確認之實驗結果之圖式。
圖9係顯示第2實施型態相關之成膜裝置的一部分之剖面圖。
圖10係顯示在圖9之成膜裝置中,使區隔部(第1區隔板)上升後的狀態之圖式。
圖11係顯示可在第2實施型態相關之成膜裝置中來加以實施之一實施型態的成膜方法之流程圖。
圖12係顯示可在第2實施型態相關之成膜裝置中來加以實施之其他實施型態的成膜方法之流程圖。
圖13係用以說明圖12之成膜方法中的特徵部分之剖面圖。
圖14係顯示可在第2實施型態相關之成膜裝置中來加以實施之另一其他實施型態的成膜方法之流程圖。
圖15係顯示第2實施型態相關之成膜裝置的變形例之剖面圖。
以下,參見添附圖式來針對實施型態具體地說明。
<第1實施型態>
首先,針對第1實施型態加以說明。
圖1係顯示第1實施型態相關之成膜裝置之剖面圖。本實施型態之成膜裝置1係在藉由濺射來使金屬膜沉積在基板W上後,會進行氧化處理來成膜出金屬氧化膜。基板W雖可舉出例如AlTiC、Si、玻璃等所構成的晶圓,但並未侷限於此
成膜裝置1係具有處理容器10、基板保持部20、靶材電極30a、30b、氣體供應部40、氧化氣體導入機構50、區隔部60及控制部70。
處理容器10為例如鋁製,係區劃出會進行基板W的處理之處理室。處理容器10係連接於接地電位。處理容器10係具有上部呈開口之容器本體10a,以及封閉容器本體10a的上部開口般來加以設置之蓋體10b。蓋體10b係呈圓錐台狀。
處理容器10的底部係形成有排氣口11,排氣口11係連接有排氣裝置12。排氣裝置12係包含有壓力控制閥及真空幫浦,而藉由排氣裝置12來將處理容器10內真空排氣至特定真空度。
處理容器10的側壁係形成有用以在與相鄰接的搬送室(圖中未顯示)間進行基板W的搬出入之搬出入口13。搬出入口13係藉由閘閥14而被開閉。
基板保持部20係呈略圓板狀,且設置於處理容器10內的底部附近來水平地保持基板W。基板保持部20在本實施型態中係具有基底部21及靜電夾具22。基底部21係由例如鋁所構成。靜電夾具22係由介電體所構成,且內部設置有電極23。電極23係從直流電源(圖中未顯示)而被施加有直流電壓,並藉由因此而產生的靜電力來將基板W靜電吸附在靜電夾具22的表面。圖示之範例中,靜電夾具22雖為雙極型,但亦可為單極型。
又,基板保持部20的內部係設置有加熱器24。加熱器24係具有例如加熱電阻元件,會藉由從加熱器電源(圖中未顯示)被供電而發熱來加熱基板W。加熱器24係被使用來作為讓基板W表面所沉積的金屬膜氧化之際的第1加熱器。當金屬為Mg的情況,加熱器24會將基板W加熱至50~300℃之範圍內的溫度。圖1中,加熱器24雖係設置在靜電夾具22內,但亦可設置於基底部21。
基板保持部20係連接於驅動部25。驅動部25係具有驅動裝置26與支軸27。驅動裝置26係設置於處理容器10的下方。支軸27係從驅動裝置26貫穿處理容器10的底壁並延伸,其前端係連接於基板保持部20的底面中央。驅動裝置26係透過支軸27來旋轉及升降基板保持部20。支軸27與處理容器10的底壁之間係藉由密封組件28而被加以密封。藉由設置有密封組件28,便可在將處理容器10內保持為真空狀態下來讓支軸27進行旋轉及升降動作。作為密封組件28,可舉出例如磁性流體密封件。
靶材電極30a、30b係分別電連接於基板保持部20的上方所設置之靶材31a、31b,且會保持靶材31a、31b。靶材電極30a、30b係透過絕緣性組件32a、32b而相對於基板W被斜向地安裝在處理容器10之蓋體10b的傾斜面。靶材31a、31b係由會構成欲沉積的金屬膜之金屬所構成,可對應於欲成膜之金屬氧化膜的種類來適當地選擇,例如使用Mg或Al等。此外,雖係使靶材的個數為2個來加以說明,但並未侷限於此,而亦可為1個以上之任意個數,例如設置有4個。
靶材電極30a、30b係分別連接有電源33a、33b。本例中,電源33a、33b雖為直流電源,但亦可為交流電源。來自電源33a、33b的電力係透過靶材電極30a、30b而被供應至靶材31a、31b。靶材電極30a、30b之與靶 材31a、31b為相反側係分別設置有陰極磁石34a、34b。陰極磁石34a、34b係分別連接有磁體驅動部35a、35b。靶材31a、31b表面的外周部分係分別設置有會限制濺射粒子的釋放方向之環狀組件36a、36b。環狀組件36a、36b為接地狀態。
氣體供應部40在本實施型態中係具有氣體供應源41、自氣體供應源41延伸之氣體供應配管42、設置於氣體供應配管42之質流控制器般的流量控制器43、及氣體導入組件44。從氣體供應源41來將非活性氣體(例如Ar、He、Ne、Kr、He等稀有氣體)作為會處理容器10內被激發之氣體而透過氣體供應配管42及氣體導入組件44來供應至處理容器10內。
氣體供應部40係被使用來作為濺射氣體供應機構,且具有作為會抑制後述氧化氣體到達靶材31a、31b之氧化氣體到達抑制機構的功能。
當氣體供應部40具有作為濺射氣體供應機構的功能之情況,則來自氣體供應部40之氣體在藉由濺射來讓金屬膜沉積之際,便會作為濺射氣體而被供應至處理容器10內。所供應之氣體會因從電源33a、33b透過靶材電極30a、30b來對靶材31a、31b施加電壓而被激發並生成電漿。另一方面,當陰極磁石34a、34b因磁體驅動部35a、35b而被驅動後,靶材31a、31b的周圍便會產生磁場,藉此,電漿便會集中在靶材31a、31b的附近。然後,會因電漿中的正離子衝撞到靶材31a、31b,而從靶材31a、31b釋放出其構成金屬來作為濺射粒子,所釋放出之金屬會沉積在基板W上。
此外,亦可從電源33a、33b兩者來朝靶材31a、31b兩者施加電壓,以從靶材31a、31b兩者釋放出濺射粒子,抑或亦可僅對其中一者施加電壓來釋放出濺射粒子。
有關氣體供應部40係具有作為氧化氣體到達抑制機構的功能之情況的細節將詳述於後。
氧化氣體導入機構50係具有頭部51、移動機構52及氧化氣體供應部57。頭部51係呈略圓板狀。移動機構52係具有驅動裝置53與支軸54。驅動裝置53係設置於處理容器10的下方。支軸54係從驅動裝置53貫穿處理容器10的底壁並延伸,其前端係連接於連結部55的底部。連結部55係結合於頭部51。
支軸54與處理容器10的底壁之間係藉由密封組件54a而被加以密封。作為密封組件54a,可舉出例如磁性流體密封件。驅動裝置53可藉由讓支軸54旋轉,來使頭部51在基板保持部20正上方之處理空間S所存在的氧化處理位置與圖中以虛線所示之遠離處理空間S的退避位置之間旋轉。
頭部51的內部係形成有呈圓形的氣體擴散空間51a,以及從氣體擴散空間51a延伸至下方並開口之複數氣體噴出孔51b。支軸54及連結部55係形成有氣體管線56,氣體管線56的一端係連接於氣體擴散空間51a。氣體管線56的另一端則是連接有存在於處理容器10的下方之氧化氣體供應部57。氧化氣體供應部57係具有氣體供應源58、從氣體供應源58延伸且連接於氣體管線56之氣體供應配管59、以及設置於氣體供應配管59之質流控制器般的流量控制器59a。從氣體供應源58會供應氧化氣體,例如氧氣(O2氣體)。當基板保持部20位在氧化處理位置時,氧化氣體會透過氣體供應配管59、氣體管線56、氣體擴散空間51a及氣體噴出孔51b而被供應至基板保持部20所保持的基板W。
頭部51係設置有加熱器51c。加熱器51c可應用電阻加熱、燈具加熱、感應加熱、微波加熱等各種加熱方式。加熱器51c係藉由從加熱器電源(圖中未顯示)被供電而發熱。加熱器51c係被使用來作為讓形成於基板的金屬氧化膜結晶化之際的第2加熱器。當金屬為Mg之情況,加熱器51c會將基板W加熱至250~400℃之範圍內的溫度。加熱器51c亦可應用於從頭部51來供應氧化氣體(例如O2氣體)之際會加熱該氧化氣體之用途。藉此,便可縮短金屬氧化所需的時間。
區隔部60係具有作為會遮蔽靶材31a、31b的遮蔽組件之功能,來將配置有靶材31a、31b之空間(靶材配置空間)與存在有基板之處理空間S加以區隔。區隔部60係具有第1區隔板61與設置於第1區隔板61的下方之第2區隔板62。第1區隔板61及第2區隔板62皆是呈現沿著處理容器10的蓋部10b之圓錐台狀,且係設置為會上下地重疊。第1區隔板61及第2區隔板62係形成有大小會對應於靶材31a、31b之開口部。又,第1區隔板61及第2區隔板62係可藉由旋轉機構63而分別獨立地旋轉。然後,第1區隔板61及第2區隔板62可藉由旋轉來採取開口部會成為對應於靶材31a、 31b的位置之打開狀態,與開口部會成為對應於靶材31a、31b的位置以外之位置之關閉狀態(區隔狀態)。當第1區隔板61及第2區隔板62為打開狀態時,會成為靶材31a、31b的中心與開口部的中心呈一致之狀態。當第1區隔板61及第2區隔板62成為打開狀態時,區隔部60所致之遮蔽會解除,便可藉由濺射來進行金屬膜的沉積。另一方面,當第1區隔板61及第2區隔板62成為關閉狀態時,則靶材配置空間與處理空間S便會被加以區隔。
此外,第2區隔板62在使第1區隔板61為打開狀態來將靶材31a、31b濺射洗淨時會成為關閉狀態,俾能夠在靶材靶材31a、31b的濺射洗淨之際會遮蔽濺射粒子來使其不會被放射至處理空間。
基板保持部20的上方係設置有從基板保持部20的上面外端部到達區隔部60的下端附近般之遮蔽組件65。遮蔽組件65係具有會抑制從氧化氣體導入機構50所供應的氧化氣體朝靶材31a、31b側擴散之功能。
控制部70係由電腦所構成,並具有會控制成膜裝置1的各構成部(例如電源33a、33b、排氣裝置12、驅動部25、氣體供應部40、氧化氣體導入機構50、區隔部60等)之CPU所構成的主控制部。又,除此之外,係具有鍵盤或滑鼠等輸入裝置、輸出裝置、顯示裝置、記憶裝置。控制部70的主控制部係藉由將記憶有處理配方之記憶媒體安裝在記憶裝置,而依據從記憶媒體所呼叫出的處理配方來讓成膜裝置1實施特定動作。
接下來,針對可在上述方式所構成的第1實施型態相關之成膜裝置中來加以實施之一實施型態的成膜方法,參見圖2之流程圖來加以說明。
圖2之成膜方法係包含有工序ST1、工序ST2、工序ST3及工序ST4。
首先,在實施成膜方法前會先打開閘閥14,並藉由搬送裝置(圖中未顯示)來將基板W從鄰接於處理容器10之搬送室(圖中未顯示)搬入至處理容器10內,並保持在基板保持部20。
工序ST1中,係藉由濺射來讓金屬膜(例如Mg膜、Al膜等)沉積在基板保持部20上的基板W上。此時,在金屬膜的沉積前,成膜裝置1中係如圖3所示般地使區隔部60成為打開狀態。具體來說,係使第1及第2區隔板61、62成為該等的開口部61a、62a會成為對應於靶材31a、31b的位置之 打開狀態(使得開口部61a、62a的中心與靶材31a、31b的中心為一致)。又,係使氧化氣體導入機構50的頭部51成為存在於退避位置之狀態。
工序ST1的濺射具體來說係依下述方式進行。首先,一邊藉由排氣裝置12來將處理容器10內調壓為特定壓力,並一邊從氣體供應部40來朝處理容器10內導入非活性氣體(例如Ar氣體)。接著,藉由從電源33a、33b透過靶材電極30a、30b來施加在靶材31a、31b以生成電漿,並驅動陰極磁石34a、34b來產生磁場。藉此,電漿中的正離子便會衝撞到靶材31a、31b,而如圖4所示般地從靶材31a、31b釋放出其構成金屬所構成的濺射粒子P。藉由所釋放出之濺射粒子P,則基板W上便會沉積有金屬膜。此外,此時,亦可如上所述般地從靶材31a、31b兩者釋放出濺射粒子,抑或亦可僅從任一者來釋放出濺射粒子。圖4中係顯示從靶材31a來釋放出濺射粒子P之狀態。工序ST1之壓力較佳為1×10-5~1×10-2Torr(1.3×10-3~1.3Pa)的範圍。
工序ST2中,係從氣體供應部40來將非活性氣體(例如Ar、He、Ne、Kr、He等稀有氣體)供應至配置有靶材31a、31b之靶材配置空間,並使靶材配置空間的壓力較基板W附近之處理空間S的壓力而成為正壓狀態。此時,係旋轉第1區隔板61及第2區隔板61來使區隔部60成為關閉狀態。
工序ST3中,係在將非活性氣體供應至靶材配置空間之情況下,來將氧化氣體(例如O2氣體)供應至基板保持部20所保持的基板W,以將基板W上所沉積的金屬膜氧化而成膜出金屬氧化膜。此時,係使氧化氣體導入機構50的頭部51移動至基板保持部20正上方的氧化處理位置,來從氧化氣體導入機構50的頭部51對基板W供應氧化氣體。又,藉由加熱器24來將基板W加熱至例如50~300℃的溫度。工序ST3中,亦可在氧化膜的形成後,藉由加熱器51c來將基板W進一步地加熱至例如250~400℃的溫度而讓金屬氧化膜結晶化。此外,工序ST3之際的壓力較佳為1×10-7~2×10-2Torr(1.3×10-5~2.6Pa)之範圍。
工序ST4中係藉由真空排氣來將工序ST2中所供應的非活性氣體與工序ST3中所供應的氧化氣體從處理容器10排出。
藉由將以上的工序ST1~ST4重複1次以上的特定次數,以成膜出所需膜厚的金屬氧化膜。
此外,亦可依需要而在工序ST1之金屬膜的沉積前,先使第1區隔板61成為打開狀態並使第2區隔板62成為關閉狀態,來對靶材31a、31b施加電壓以將靶材31a、31b濺射洗淨。藉此,靶材31a、31b表面的自然氧化膜便會被去除。此時,濺射粒子會沉積在第2區隔板62。在濺射洗淨結束後,藉由使區隔板62成為打開狀態來讓遮蔽部60成為打開狀態,以進行工序ST1之金屬膜的沉積。
依據本實施型態,由於可在一個處理容器內進行金屬膜的沉積與金屬膜的氧化處理,故可與專利文獻1之技術同樣地以短時間來進行金屬氧化膜的成膜。
但專利文獻1之技術中,由於是在相同處理容器內進行氧化處理,故如圖5所示般地在氧化處理之際,氧化氣體(O2氣體)會到達靶材31a、31b而導致靶材31a、31b的表面自然氧化。尤其是在周緣部分會容易發生局部性氧化。
若靶材31a、31b的表面形成有自然氧化膜,便會導致濺射速率降低。又,會因表面氧化而導致放電電壓發生變化,甚者,自然氧化膜與靶材31a、31b的表面或自然氧化膜與處理容器的內壁等之間會發生電弧放電,而亦造成金屬膜的厚度改變。其結果,若相對於複數片基板W來成膜出金屬氧化膜,則金屬氧化膜的厚度便會降低,而難以穩定地製造出具有相同特性的元件。
過去,已知若濺射的靶材存在有雜質的情況,則雜質的局部性帶電便會成為電弧產生的原因,本實施型態之情況亦是被認為會因氧化物部分的局部性帶電而產生微電弧。此情況下,已知藉由使得施加在靶材(陰極)的電壓成為暫時地被反轉之脈衝狀者,便可去除將電子暴露在靶材表面而蓄積的電荷,以抑制電弧產生。
但即便是能夠以上述般之方法來抑制電弧產生,而仍無法防止靶材表面的自然氧化,並未根本地解決。
因此,本實施型態中係在沉積金屬膜後,從氣體供應部40來將非活性氣體供應至靶材配置空間,並使靶材配置空間的壓力較基板W附近之處理 空間S的壓力而成為正壓狀態後才進行氧化處理。藉此,便可如圖6所示地抑制氧化氣體(O2氣體)到達靶材31a、31b。
於是,便可抑制靶材31a、31b表面的氧化,且在利用濺射來進行金屬膜的沉積之際,可抑制濺射速率降低或放電電壓發生變化及電弧放電的發生。又,亦可抑制金屬膜的厚度發生變化。其結果,便可穩定地製造出具有相同特性的元件。
接下來,針對第1實施型態相關之實驗例加以說明。
首先,確認在氧化處理之際供應Ar氣體來作為非活性氣體所致之O2氣體的侵入防止效果。此處係針對以1000sccm來僅供應O2氣體之情況、分別以1000sccm來供應O2氣體與Ar氣體之情況、以及以1000sccm來僅供應Ar氣體之情況,來調查自供應結束後的壓力變化。將其結果顯示於圖7。
如圖7所示,在僅供應O2氣體之情況,由於O2氣體會侵入至靶材附近,故若未真空排氣600sec以上的時間,則壓力便不會充分地降低(無法被充分地排出)。相對於此,藉由在供應O2氣體的期間亦一起供應Ar氣體,則排氣時間便會與僅供應Ar氣體的情況相同。基於以上所述,由此確認了藉由在供應O2氣體時亦供應Ar氣體,便可抑制O2氣體朝靶材附近侵入。
接下來,確認在氧化處理之際連同O2氣體亦一起供應Ar氣體之情況的效果。此處係使用Mg來作為靶材,並以供應電力:700W,Ar氣體流量:400sccm,時間:4sec的條件來將電漿點火而進行濺射,之後再進行氧化處理。氧化處理係使共通條件為O2氣體流量:2000sccm,時間:30sec,且以在氧化處理之際未供應Ar氣體之情況與以1000sccm來供應Ar氣體之情況的2種條件來進行。此外,係使處理時的壓力為2×10-2Torr,溫度為室溫。以上述般之條件來重複處理以掌握點火時放電電壓與微電弧的發生次數。將其結果顯示於圖8。
如圖8所示,在僅供應O2氣體之情況下,可見到點火時放電電壓會隨著點火循環的增加而上升之傾向,且關於微電弧會從點火循環為某次數起便急遽地上升。相對於此,確認了在供應O2氣體與Ar氣體兩者之情況下, 則靶材表面氧化會受到抑制,其結果為濺射時的放電電壓很穩定,且亦未見到微電弧有急遽上升。
<第2實施型態>
接下來,針對第2實施型態加以說明。
圖9係顯示第2實施型態相關之成膜裝置的一部分之剖面圖。第2實施型態相關之成膜裝置1'的基本構成雖與第1實施型態相關之成膜裝置相同,但僅有取代圖1的旋轉機構63而具有旋轉.升降機構163這一點不同。由於其他部分皆與第1實施型態相同,故省略說明。
旋轉.升降機構163會使區隔部60在打開狀態及關閉狀態之間做切換,且會使區隔部60升降來讓區隔部60接近或遠離靶材31a、31b。更詳細地說明,旋轉.升降機構163係具有與圖1之旋轉機構63相同構造的旋轉機構164,以及自旋轉機構164延伸來支撐第1區隔板61之螺桿所構成的旋轉軸165。又,係具有不同於旋轉軸165來支撐第2區隔板62之旋轉軸(圖中未顯示)。旋轉.升降機構163係以旋轉機構164來讓螺桿所構成的旋轉軸165旋轉,藉此使第1區隔板61旋轉而成為打開狀態或關閉狀態,同時讓第1區隔板61升降。亦可連同第1區隔板61而一起讓第2區隔板62升降。
藉由旋轉.升降機構163,便可使區隔部60接近靶材31a、31b。亦即,藉由使區隔部60的第1區隔板61上升,便可讓第1區隔板61接近靶材31a、31b。如此般地,藉由讓區隔部60(第1區隔板61)接近靶材31a、31b,便可使靶材31a、31b之氧化氣體的侵入路徑變得狹窄,從而可抑制氧化氣體到達靶材31a、31b。尤其是如圖10所示般地,若使第1區隔板61密著於環狀組件36a、36b,則靶材31a、31b、區隔板61及環狀組件36a、36b所圍繞之空間便會幾乎成為封閉空間。藉此,便可更有效地抑制氧化氣體朝靶材31a、31b表面侵入。又,藉由使用旋轉.升降機構163,便能夠以一次動作來進行從打開狀態朝關閉狀態之切換,以及區隔部60(區隔板61)朝靶材31a、31b之接近。
接下來,針對上述方式所構成之可在第2實施型態相關的成膜裝置中來加以實施之一實施型態的成膜方法,參見圖11之流程圖來加以說明。
圖11的成膜方法係包含有工序ST11、工序ST12、工序ST13、工序ST14、工序ST15及工序ST16。
首先,在實施成膜方法前會先打開閘閥14,並藉由搬送裝置(圖中未顯示)來將基板W從鄰接於處理容器10之搬送室(圖中未顯示)搬入至處理容器10內,並保持在基板保持部20。
工序ST11中,係使區隔部60成為打開狀態。具體來說,係使第1及第2區隔板61、62成為該等的開口部61a、62a會成為對應於靶材31a、31b的位置之打開狀態。在此狀態下,使得開口部61a、62a的中心與靶材31a、31b的中心為一致。此時,氧化氣體導入機構50的頭部51會成為存在於退避位置之狀態。
工序ST12中,係藉由濺射來使金屬膜(例如Mg膜、Al膜等)沉積在基板保持部20上的基板W上。此工序係與第1實施型態之工序ST1同樣地進行。
工序ST13中,係使區隔部60成為關閉狀態。具體而言,首先,使第2區隔板62旋轉而成為靶材關閉狀態,接著,使第1區隔板61旋轉而成為關閉狀態。
工序ST14中,係使區隔部60上升來讓區隔部60接近靶材31a、31b。具體而言,係藉由使第1區隔板61上升,來讓第1區隔板61接近靶材31a、31b。較佳宜如圖10所示般地使區隔部60(第1區隔板61)密著於環狀組件36a、36b。此時,可同時實施第1區隔板61的旋轉與上升。
工序ST15中,係將氧化氣體(例如O2氣體)供應至基板W,以將基板W上所沉積的金屬膜氧化而成膜出金屬氧化膜。此時,係使氧化氣體導入機構50的頭部51移動至基板保持部20正上方的氧化處理位置,來從氧化氣體導入機構50的頭部51對基板W供應氧化氣體。工序ST15的氧化處理係與第1實施型態之工序ST3同樣地進行。
工序ST16中,係藉由真空排氣來將工序ST3中所供應的氧化氣體從處理容器10排出。
藉由將以上的工序ST11~ST16重複1次以上的特定次數,以成膜出所需膜厚的金屬氧化膜。
依據本實施型態,由於可在一個處理容器內進行金屬膜的沉積與金屬膜的氧化處理,故可與專利文獻1之技術同樣地以短時間來進行金屬氧化膜的成膜。又,由於係使區隔部60(第1區隔板61)接近靶材31a、31b,故氧化氣體的侵入路徑會變得狹窄,則在氧化處理之際,便可抑制氧化氣體到達靶材31a、31b。尤其若使第1區隔板61密著於環狀組件36a、36b,則靶材31a、31b、區隔板61及環狀組件36a、36b所圍繞之空間便會幾乎成為封閉空間。藉此,便可更有效地抑制氧化氣體到達靶材31a、31b表面。
於是,便可抑制靶材31a、31b表面的氧化,且在利用濺射來進行金屬膜的沉積之際,可抑制濺射速率降低或放電電壓發生變化及電弧放電的發生。又,亦可抑制金屬膜的厚度發生變化。其結果,便可穩定地製造出具有相同特性的元件。
第2實施型態中,如圖12所示,亦可在工序ST14後且在工序ST15前先進行工序ST17。工序ST17中,如圖13所示,係從氣體供應部40來將非活性氣體(例如Ar、He、Ne、Kr、He等稀有氣體)供應至靶材配置空間,並使靶材配置空間的壓力較基板W附近之處理空間S的壓力而成為正壓狀態。藉此,便可更加抑制氧化氣體到達靶材31a、31b,從而可更有效地抑制靶材31a、31b表面的氧化。此情況下,在工序ST16的排氣工序中,除了氧化氣體以外,亦會從處理容器10來將非活性氣體排出。
又,第2實施型態中,如圖14所示,亦可在工序ST11前先進行工序ST18及工序ST19。工序ST18中,係使第1區隔板61成為打開狀態並使第2區隔板62成為關閉狀態。工序ST19中,係對靶材31a、31b施加電壓來將靶材31a、31b濺射洗淨。藉此,靶材31a、31b表面的自然氧化膜便會被去除。此時,濺射粒子會沉積在第2區隔板62而不會到達基板W。在工序ST19後,藉由使區隔板62成為打開狀態而成為工序S11的狀態。如此般地,藉由濺射去除靶材31a、31b的自然氧化膜,便可更加降低靶材31a、31b之自然氧化膜的影響。
作為使區隔部60接近靶材31a、31b之機構,亦可使用圖15所示者。圖15中,係使旋轉機構164的旋轉軸166成為未形成有螺絲者,且係另外設置有升降機構167,而藉由升降機構167來讓區隔部60(第1區隔板61) 升降。藉此,藉由升降機構167來讓區隔部60(第1區隔板61)上升,便可讓區隔部60(區隔板61)接近靶材31a、31b。
<其他應用>
以上,雖已針對實施型態來加以說明,但本說明書所揭示之實施型態應被認為所有要點僅為例示而非用以限制本發明之內容。上述實施型態可在未背離添附的申請專利範圍及其要旨之範圍內,而以各種型態來做省略、置換或變更。
例如,在上述實施型態中成膜出金屬膜之濺射方法僅為例示,而亦可為其他方法的濺射,抑或亦可藉由不同於本揭示之方法來釋放出濺射粒子。又,雖係從基板上方的頭部來將氧化氣體供應至基板,但並未侷限於此。
10:處理容器
10a:容器本體
10b:蓋體
20:基板保持部
30a:靶材電極
31a:靶材
40:氣體供應部(氧化氣體到達抑制機構)
41:氣體供應源
42:氣體供應配管
43:流量控制器
44:氣體導入組件
51:頭部
61:第1區隔板
62:第2區隔板
65:遮蔽組件
S:處理空間
W:基板

Claims (16)

  1. 一種成膜裝置,係於基板成膜出金屬氧化膜之成膜裝置,具備:
    處理容器;
    基板保持部,係在該處理容器內保持基板;
    靶材電極,係配置於該基板保持部的上方來保持金屬所構成的靶材,並將來自電源的電力供電至該靶材;
    氧化氣體導入機構,係將氧化氣體供應至該基板保持部所保持之基板;以及
    氣體供應部,係將非活性氣體供應至配置有該靶材之靶材配置空間;
    從透過該靶材電極而被供電之該靶材來將其構成金屬作為濺射粒子而釋放出,以於該基板上沉積金屬膜,並藉由從該氧化氣體導入機構而被導入之該氧化氣體來讓該金屬膜氧化而成膜有金屬氧化膜;
    該氣體供應部在該氧化氣體被導入之際,會將該非活性氣體供應至該靶材配置空間,並使該靶材配置空間的壓力較配置有該基板之處理空間的壓力而成為正壓之方式來供應該非活性氣體。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成膜裝置,其另具備:
    區隔部,係設置於該靶材配置空間與該處理空間之間,在該氧化氣體被導入之際,會成為將該靶材配置空間與該處理空間加以區隔之關閉狀態,而在沉積該金屬膜之際則是會成為打開狀態;以及
    開閉機構,係使該區隔部成為打開狀態或關閉狀態。
  3. 一種成膜裝置,係於基板成膜出氧化膜之成膜裝置,具備:
    處理容器;
    基板保持部,係在該處理容器內保持基板;
    靶材電極,係配置於該基板保持部的上方來保持金屬所構成的靶材,並將來自電源的電力供電至該靶材;
    氧化氣體導入機構,係將氧化氣體供應至該基板保持部所保持之基板;
    區隔部,係設置於配置有該靶材之靶材配置空間與配置有該基板之處理空間之間,在該氧化氣體被導入之際,會成為將該靶材配置空間與該處理空間加以區隔之關閉狀態,而在沉積該金屬膜之際則是會成為打開狀態;
    開閉機構,係使該區隔部成為打開狀態或關閉狀態;以及
    移動機構,係使該區隔部相對於該靶材而移動;
    從透過該靶材電極而被供電之該靶材來將其構成金屬作為濺射粒子而釋放出,以於該基板上沉積金屬膜,並藉由從該氧化氣體導入機構而被導入之該氧化氣體來讓該金屬膜氧化而成膜有金屬氧化膜;
    該移動機構在該氧化氣體被導入之際,會使該區隔部接近該靶材。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成膜裝置,其中該靶材表面的外周部分係設置有環狀組件;該移動機構在該氧化氣體被導入之際,會使該區隔部密著於該環狀組件。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或4項之成膜裝置,其中該區隔部係具有對應於該靶材之開口部;該開閉機構係藉由讓該區隔部旋轉來成為該開口部會成為對應於該靶材的位置之打開狀態,或成為該開口部會成為未對應於該靶材的位置之關閉狀態;該移動機構係藉由使該區隔部升降來讓該區隔部接近或遠離該靶材。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成膜裝置,其係具有使該開閉機構及該移動機構成為一體的旋轉.升降機構;該旋轉.升降機構係具有被安裝在該區隔部之螺桿所構成的旋轉軸,以及會讓該旋轉軸旋轉之旋轉機構;藉由該旋轉機構來讓該旋轉軸旋轉,藉此使該區隔部旋轉,同時做升降。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或6項之成膜裝置,其中該區隔部係具有設置為上下重疊且可分別獨立地旋轉之該靶材側的第1區隔板及該處理空間側的第2區隔板;該第1區隔板及該第2區隔板係具有對應於該靶材之開口部;該開閉機構係藉由讓該第1區隔板及該第2區隔板旋轉,來使該第1區隔板及該第2區隔板成為該開口部會成為對應於該靶材的位置之打開狀態,或成為該開口部會成為未對應於該靶材的位置之關閉狀態;
    當該第1區隔板及該第2區隔板皆為打開狀態時,該基板上會進行該金屬膜的沉積,當該第1區隔板及該第2區隔板皆為關閉狀態時,會進行該金屬膜的氧化;
    當該第1區隔板為打開狀態且該第2區隔板為關閉狀態時,係透過該靶材電極來對該靶材供電,藉此進行該靶材表面的濺射洗淨。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至7項中任一項之成膜裝置,其另具備氣體供應部,係將非活性氣體供應至配置有該靶材之靶材配置空間;
    該氣體供應部在該氧化氣體被導入之際,會將非活性氣體供應至該靶材配置空間,並以使得該靶材配置空間的壓力會較配置有該基板之該處理空間的壓力而成為正壓之方式來導入該非活性氣體。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8項中任一項之成膜裝置,其中該氧化氣體導入機構係具有頭部;該頭部係設置為可在存在於該處理空間之氧化處理位置與遠離該處理空間之退避位置之間移動,當位在該氧化處理位置時,會將該氧化氣體供應至該基板。
  10. 一種成膜方法,係藉由成膜裝置來於基板成膜出金屬氧化膜之成膜方法;
    該成膜裝置具備有:
    處理容器;
    基板保持部,係在該處理容器內保持基板;
    靶材電極,係配置於該基板保持部的上方來保持金屬所構成的靶材,並將來自電源的電力供電至該靶材;
    氧化氣體導入機構,係將氧化氣體供應至該基板保持部所保持之基板;以及
    氣體供應部,係將非活性氣體供應至配置有該靶材之靶材配置空間;
    該成膜方法包含以下工序:
    對被保持在該靶材電極之該靶材進行供電,並從該靶材將其構成金屬作為濺射粒子而釋放出,以使金屬膜沉積在該基板之工序;
    從該氣體供應部來將非活性氣體供應至該靶材配置空間,並使該靶材配置空間的壓力會較配置有該基板之處理空間的壓力而成為正壓之工序;
    將該靶材配置空間保持在正壓下,從該氧化氣體導入機構來將該氧化氣體供應至該基板以使該金屬膜氧化之工序;以及
    將該非活性氣體與該氧化氣體從該處理容器排出之工序;
    實施1次或重複複數次該等工序。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之成膜方法,其中該成膜裝置另具備區隔部,該區隔部係設置於該靶材配置空間與該處理空間之間,在該氧化氣體被導入之際,會成為將該靶材配置空間與該處理空間加以區隔之關閉狀態,而在沉積該金屬膜之際則是會成為打開狀態;
    該區隔部在使該金屬膜沉積之工序之際會成為打開狀態,而在使該金屬膜氧化之工序之際則是成為關閉狀態。
  12. 一種成膜方法,係藉由成膜裝置來於基板成膜出金屬氧化膜之成膜方法;
    該成膜裝置具備有:
    處理容器;
    基板保持部,係在該處理容器內保持基板;
    靶材電極,係配置於該基板保持部的上方來保持金屬所構成的靶材,並將來自電源的電力供電至該靶材;
    氧化氣體導入機構,係將氧化氣體供應至該基板保持部所保持之基板;
    區隔部,係設置於配置有該靶材之靶材配置空間與配置有該基板之處理空間之間,在該氧化氣體被導入之際,會成為將該靶材配置空間與該處理空間加以區隔之關閉狀態,而在沉積該金屬膜之際則是會成為打開狀態;
    該成膜方法包含以下工序:
    使該區隔部成為打開狀態之工序;
    對被保持在該靶材電極之該靶材進行供電,並從該靶材將其構成金屬作為濺射粒子而釋放出,以使金屬膜沉積在該基板之工序;
    使該區隔部成為關閉狀態之工序;
    使該區隔部接近該靶材之工序;
    從該氧化氣體導入機構來將該氧化氣體供應至該基板以使該金屬膜氧化之工序;以及
    將該氧化氣體從該處理容器排出之工序;
    實施1次或重複複數次該等工序。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之成膜方法,其中該成膜裝置係於該靶材表面的外周部分設置有環狀組件;使該區隔部接近該靶材之工序係使該區隔部密著於該環狀組件。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或13項之成膜方法,其中該區隔部係具有對應於該靶材之開口部;藉由讓該區隔部旋轉,來成為該開口部會成為對應於該靶材的位置之打開狀態,或成為該開口部會成為未對應於該靶材的位置之關閉狀態;藉由讓該區隔部上升來使該區隔部接近該靶材。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之成膜方法,其中該區隔部係具有設置為上下重疊,且可分別獨立地旋轉之該靶材側的第1區隔板及該處理空間側的第2區隔板;該第1區隔板及該第2區隔板係具有對應於該靶材之開口部;
    藉由讓該第1區隔板及該第2區隔板旋轉,來使該第1區隔板及該第2區隔板成為該開口部會成為對應於該靶材的位置之打開狀態,或成為該開口部會成為未對應於該靶材的位置之關閉狀態;
    在使該區隔部成為打開狀態之工序中,係使該第1區隔板及該第2區隔板皆為打開狀態;
    在使該區隔部成為關閉狀態之工序中,係使該第1區隔板及該第2區隔板皆為關閉狀態;
    另具有以下工序:
    在使該區隔部成為打開狀態之工序前會先進行,來使該該第1區隔板成為打開狀態且使該第2區隔板成為關閉狀態之工序;以及
    透過該靶材電極來對該靶材進行供電,以進行該靶材表面的濺射洗淨之工序。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至15項中任一項之成膜方法,其中該成膜裝置係另具備將非活性氣體供應至配置有該靶材的靶材配置空間之氣體供應部;
    另具有以下工序:係在使該區隔部接近該靶材之工序,以及從該氧化氣體導入部來將該氧化氣體供應至該基板以使該金屬膜氧化之工序之間進行,會從該氣體供應部來將非活性氣體供應至該靶材配置空間,並使該靶材配置空間的壓力會較配置有該基板之該處理空間的壓力而成為正壓。
TW109102772A 2019-02-08 2020-01-30 成膜裝置及成膜方法 TW20203989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21298 2019-02-08
JP2019021298A JP7134112B2 (ja) 2019-02-08 2019-02-08 成膜装置および成膜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39893A true TW202039893A (zh) 2020-11-01

Family

ID=719475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02772A TW202039893A (zh) 2019-02-08 2020-01-30 成膜裝置及成膜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098717A1 (zh)
JP (1) JP7134112B2 (zh)
KR (1) KR20210118157A (zh)
CN (1) CN113366139A (zh)
TW (1) TW202039893A (zh)
WO (1) WO2020161957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15700B2 (ja) * 1977-07-19 1985-04-20 富士通株式会社 スパツタ装置
JPH06101019A (ja) * 1992-09-18 1994-04-12 Fujitsu Ltd アルミナ膜形成方法
JP4584356B2 (ja) 2008-12-26 2010-11-17 キヤノンアネルバ株式会社 基板処理方法、基板処理装置、mos−fetの製造方法、不揮発メモリ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読み取り可能な記録媒体
WO2012033198A1 (ja) * 2010-09-10 2012-03-15 株式会社 アルバック スパッタ装置
WO2013001714A1 (ja) * 2011-06-30 2013-01-03 キヤノンアネルバ株式会社 成膜装置
JP5998654B2 (ja) 2012-05-31 2016-09-28 東京エレクトロン株式会社 真空処理装置、真空処理方法及び記憶媒体
JP6101019B2 (ja) 2012-08-27 2017-03-22 国立研究開発法人 海上・港湾・航空技術研究所 土質系変形追随性遮水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14167615A1 (ja) * 2013-04-10 2014-10-16 キヤノンアネルバ株式会社 スパッタリング装置
JP6405314B2 (ja) * 2013-10-30 2018-10-17 東京エレクトロン株式会社 成膜装置及び成膜方法
JP2015086438A (ja) * 2013-10-31 2015-05-07 東京エレクトロン株式会社 成膜装置
JP6305864B2 (ja) * 2014-07-31 2018-04-04 東京エレクトロン株式会社 成膜装置及び成膜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134112B2 (ja) 2022-09-09
KR20210118157A (ko) 2021-09-29
WO2020161957A1 (ja) 2020-08-13
CN113366139A (zh) 2021-09-07
JP2020128571A (ja) 2020-08-27
US20220098717A1 (en) 2022-03-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633839B2 (en) Methods for depositing dielectric films via physical vapor deposition processes
JP5480290B2 (ja) スパッタリング装置、及び電子デバイスの製造方法
JP4344019B2 (ja) イオン化スパッタ方法
KR20100105453A (ko) 탑재대 구조물 및 플라즈마 성막장치
KR102022762B1 (ko) 플라즈마 처리 방법
CN109868456B (zh) 物理气相沉积处理方法和物理气相沉积处理装置
JP6007070B2 (ja) スパッタリング方法及びスパッタリング装置
JP2016111347A (ja) Cu配線の形成方法および成膜システム、記憶媒体
TW201537624A (zh) 成膜裝置及成膜方法
JP2009531545A (ja) コーティング装置
JP2001335927A (ja) スパッタリング装置
JP7361497B2 (ja) 成膜装置
TW202039893A (zh) 成膜裝置及成膜方法
JP5719212B2 (ja) 成膜方法およびリスパッタ方法、ならびに成膜装置
JP6088780B2 (ja) プラズマ処理方法及びプラズマ処理装置
US20170346001A1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magnetoresistive device and magnetoresistive device manufacturing system
JP4167749B2 (ja) スパッタリング方法及びスパッタリング装置
JP3905584B2 (ja) スパッタ装置及びコリメータ付着物の処理方法
JP4099328B2 (ja) スパッタリング装置におけるパーティクル発生防止方法、スパッタリング方法、スパッタリング装置及び被覆用部材
US20180073150A1 (en) Single oxide metal deposition chamber
JP7325278B2 (ja) スパッタ方法およびスパッタ装置
JP2018204061A (ja) スパッタリング装置
JP2024056319A (ja) 成膜装置および成膜方法
TW200836250A (en) Method for forming thin film and multilayer structure of thin fil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