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036916A - 電子裝置與其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電子裝置與其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036916A
TW202036916A TW108110147A TW108110147A TW202036916A TW 202036916 A TW202036916 A TW 202036916A TW 108110147 A TW108110147 A TW 108110147A TW 108110147 A TW108110147 A TW 108110147A TW 202036916 A TW202036916 A TW 20203691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dimensional material
material layer
electronic device
phas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101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37973B (zh
Inventor
王鼎
林威廷
鄭君丞
侯拓宏
黃俊宏
林智斌
Original Assignee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81101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37973B/zh
Publication of TW2020369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369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379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37973B/zh

Links

Images

Abstract

一種電子裝置包含基板、閘極、二維材料層、閘極絕緣層、源極與汲極。閘極位於基板上方。二維材料層位於基板上方,二維材料層包含通道層以及位於通道層兩側的第一接觸端與第二接觸端,通道層包含第一多晶過渡金屬硫屬化合物。閘極絕緣層位於閘極與二維材料層之間。源極與汲極位於二維材料層兩側且分別電性連接二維材料層。

Description

電子裝置與其製造方法
本揭露是關於一種電子裝置與其製造方法。
在平面顯示器技術中,薄膜電晶體(thin film transistor,TFT)係一種被廣泛應用之半導體元件,例如應用在液晶顯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有機發光二極體(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顯示器及電子紙(electronic paper,E-paper)等平面顯示器中。薄膜電晶體係利用來提供電壓或電流的切換,以使得各種顯示器中的顯示畫素可呈現出亮、暗以及灰階的顯示效果。在顯示器中被大量使用到的薄膜電晶體,其結構設計或是材料的選擇更是會直接影響到產品的性能。
一般來說,薄膜電晶體至少具有閘極、源極、汲極以及通道層等構件,其中可透過控制閘極的電壓來改變通道層的導電性,以使源極與汲極之間形成導通(開)或絕緣(關)的狀態。此外,通常還會在通道層上形成一具有N型掺雜或P型掺雜的歐姆接觸層,以減少通道層與源極、或通道層與汲極間的接觸電阻。在習知的薄膜電晶體中,所使用的通道層材質大 多為非晶矽(amorphous silicon,a-Si)。然而,由於非晶矽薄膜電晶體的載子遷移率(carrier mobility)較低,且信賴性(reliability)不佳,因此非晶矽薄膜電晶體的應用範圍仍受到諸多限制。
本揭露之實施例提供一種電子裝置與其製造方法,透過具有高載子遷移率、低接觸電阻與高熱穩定性的第一結構相(例如1T’相)的接觸端,可有效提供低電阻歐姆接觸於主動元件的源極、汲極與通道層之間的接觸介面,而提升元件表現與熱穩定性。並透過採用非晶的二維材料層進行雷射與退火製程來得到分別具有不同結構相的多晶的接觸端與多晶的通道層並使其共存,具有製程彈性大的優點。甚至,可依產品需求來選擇需要表現半導體特性的通道層的位置,以及表現金屬特性的接觸端的位置。
於一實施例中,一種電子裝置包括基板、閘極、二維材料層、閘極絕緣層、源極與一汲極。閘極位於基板上方。二維材料層位於基板上方,二維材料層包括通道層以及位於通道層兩側的第一接觸端與第二接觸端,通道層包括第一多晶過渡金屬硫屬化合物。閘極絕緣層位於閘極與二維材料層之間。源極與汲極位於二維材料層兩側且分別電性連接二維材料層。
於一實施例中,一種電子裝置的製造方法包括下列步驟。沉積非晶二維材料層於基板上方。照射雷射於非晶二維材料層的第一部分,使第一部分包括晶種部及非晶部,晶種 部具有第一結構相,非晶二維材料層具有第二部分緊鄰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免於受到雷射照射。執行退火製程,使第一部分的晶種部及非晶部轉變為接觸端,並使第二部分轉變為通道層,接觸端具有第一結構相,通道層具有第二結構相,第一結構相的導電率高於第二結構相的導電率。
10、10a‧‧‧電子裝置
100‧‧‧基板
102‧‧‧緩衝層
104‧‧‧閘極
106‧‧‧閘極絕緣層
108‧‧‧二維材料層
108a‧‧‧第一部分
108a’‧‧‧接觸端
108b‧‧‧第二部分
108b’‧‧‧通道層
110‧‧‧保護層
112‧‧‧源極
114‧‧‧汲極
116‧‧‧主動元件
118‧‧‧無機保護層
120‧‧‧有機保護層
122‧‧‧畫素電極
124‧‧‧層間介電層
P1‧‧‧雷射
P2‧‧‧退火製程
T1、T1’、T2、T2’‧‧‧厚度
TH1‧‧‧畫素電極連通孔
TH2‧‧‧接觸洞
閱讀以下詳細敘述並搭配對應之圖式,可了解本揭露之多個樣態。需留意的是,圖式中的多個特徵並未依照該業界領域之標準作法繪製實際比例。事實上,所述之特徵的尺寸可以任意的增加或減少以利於討論的清晰性。
第1A圖至第1H圖為根據一實施例之電子裝置之製作流程的剖面示意圖;以及第2A圖至第2G圖為根據另一實施例之電子裝置之製作流程的剖面示意圖。
以下將以圖式及詳細說明清楚說明本揭露之精神,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瞭解本揭露之實施例後,當可由本揭露所教示之技術,加以改變及修飾,其並不脫離本揭露之精神與範圍。舉例而言,敘述「第一特徵形成於第二特徵上方或上」,於實施例中將包含第一特徵及第二特徵具有直接接觸;且也將包含第一特徵和第二特徵為非直接接觸,具有額外的特徵形成於第一特徵和第二特徵之間。此外, 本揭露在多個範例中將重複使用元件標號以和/或文字。重複的目的在於簡化與釐清,而其本身並不會決定多個實施例以和/或所討論的配置之間的關係。
此外,方位相對詞彙,如「在...之下」、「下面」、「下」、「上方」或「上」或類似詞彙,在本文中為用來便於描述繪示於圖式中的一個元件或特徵至另外的元件或特徵之關係。方位相對詞彙除了用來描述裝置在圖式中的方位外,其包含裝置於使用或操作下之不同的方位。當裝置被另外設置(旋轉90度或者其他面向的方位),本文所用的方位相對詞彙同樣可以相應地進行解釋。
第1A圖至第1H圖為根據一實施例之電子裝置10之製作流程的剖面示意圖。首先,參照第1A圖,提供基板100,在基板100上形成緩衝層102,並形成閘極104於緩衝層102上。基板100之材質例如是藍寶石、金屬箔、單晶矽、多晶矽、非晶矽、玻璃、石英、塑膠或陶瓷等等。緩衝層102之材質例如是氧化物。然而,本揭露不限於此。在本揭露的其他實施例中,亦可不包括緩衝層102,只要基板100可忍受後續的微影蝕刻製程即可。接著,在已形成緩衝層102的基板100上形成第一導電材料(未繪示),並圖案化第一導電材料,以形成閘極104。圖案化的方法例如是進行微影蝕刻製程。閘極104可以是單層結構或多層堆疊結構,其材質例如是鈦、鉬、鉻、銥、鋁、銅、銀、金或上述之任意組合或合金。
參照第1B圖,形成閘極絕緣層106於基板100上,並覆蓋住閘極104,接著,沉積二維材料於基板100上,且 覆蓋閘極絕緣層106,並隨之圖案化二維材料為二維材料層108。閘極絕緣層106的材質例如是無機材料(例如:氧化矽、氮化矽、氮氧化矽、矽鋁氧化物或上述至少二種材料的堆疊層)、有機材料或上述之組合。當然,本實施例不以此為限,凡是可以提供絕緣特性的材料都可以選擇性地應用於本實施例以製作閘極絕緣層106。二維材料層108為非晶二維材料層。二維材料層108的材質例如是過渡金屬硫屬化合物(Transition metal dichalcogenides;TMDs),例如為二硫化鉬(MoS2)、二碲化鉬(MoTe2)、二碲化鎢(WTe2)、類似物或以上之組合。具體而言,過渡金屬硫屬化合物包含至少一過渡金屬與至少一硫屬元素作為二維材料元素。所述過渡金屬為選自由鉬、鎢、鉻、釩、鈮、鉭、鉑、鈦、鉿、鋯、錸所組成的群組,且所述硫屬元素為選自由硫、硒、碲所組成的群組。
於一實施例中,二維材料可由物理氣相沉積法所形成,以過渡金屬與硫屬元素中所製成的二維材料為例,在非晶二維材料形成步驟中,可於具有上述兩類二維材料元素之靶材進行濺鍍或蒸鍍。於一實施例,可採用單一靶材,且靶材上的過渡金屬與硫屬元素具有當量比。在其他實施例,亦可視製程需求採用共濺鍍或共蒸鍍包含二維材料元素(例如過渡金屬與硫屬元素)的複數個靶材而形成非晶二維材料。於一實施例中,二維材料的沉積環境可通入惰性氣體(例如氬氣),舉例而言,通入流量為約15sccm至約25sccm的惰性氣體,並在工作壓力為約8mTorr至約12mTorr的條件下沉積約25秒至約35秒。
參照第1C圖,照射雷射P1於二維材料層108的複數第一部分108a,使第一部分108a包括晶種部及非晶部,晶種部具有第一結構相。換言之,在雷射P1照射於二維材料層108的第一部分108a時,會有一部分的第一部分108a轉變成具有第一結構相之晶種(即晶種部),而剩餘部分的第一部分108a不會被轉變而維持非晶態(即非晶部)。第一部分108a位於閘極104兩側,換句話說,第一部分108a在基板100的垂直投影不重疊於閘極104在基板100的垂直投影,二維材料層108具有第二部分108b緊鄰第一部分108a,第二部分108b位於第一部分108a之間,且第二部分108b位於閘極104正上方,換句話說,第二部分108b在基板100的垂直投影重疊於閘極104在基板100的垂直投影。因為第二部分108b免於受到雷射P1照射,因此第二部分108b維持非晶態。於一實施例中,可以波長為約532奈米的雷射並在雷射功率為約15mW至約25mW,且光束大小為約1微米對第一部分108a照射。第一部分108a具有厚度T1,第二部分108b具有厚度T2,厚度T1實質上相同於厚度T2。於一實施例中,厚度T1與厚度T2介於約4奈米至約6奈米之間。
參照第1D圖,沉積保護層110於二維材料層108上方,以覆蓋第一部分108a與第二部分108b,保護層110包含至少一氧化物,舉例而言,保護層110可包含氧化矽。於其他實施例中,保護層110可包含氮化矽、氮氧化矽、矽鋁氧化物、類似物或以上之組合。保護層110可以防止二維材料層108中的二維材料元素(例如過渡金屬,像是鉬)在後續製程(例如第1E圖所示之退火製程P2)而損失,以提高二維材料層108的品質。
參照第1E圖,執行退火製程P2,使第一部分108a的晶種部及非晶部轉變為接觸端108a’,並使第二部分180b轉變為通道層108b’。於本實施例中,接觸端108a’具有第一結構相,通道層108b’具有第二結構項。於一實施例中,接觸端108a’具有多晶之第一結構相,通道層108b’具有多晶之第二結構相。於二維材料層108包括過渡金屬硫屬化合物的部分實施例中,通道層108b’包括具有第二結構相之第一多晶過渡金屬硫屬化合物,接觸端108a’包括具有第一結構相之第二多晶過渡金屬硫屬化合物。第一多晶過渡金屬硫屬化合物的組成元素與第二多晶過渡金屬硫屬化合物的組成元素相同。接觸端108a’具有厚度T1’。通道層108b’具有厚度T2’。於本實施例中,第二結構相不同於第一結構相。舉例而言,第一結構相的導電率高於第二結構相的導電率。於本實施例中,第一結構相為多晶1T’相,第二結構相為多晶2H相,1T’相表現金屬特性,舉例而言,1T’相具有高載子遷移率以及低接觸電阻,因此可有效提供低電阻歐姆接觸於主動元件的源極/汲極與通道層(例如第1G圖的源極112、汲極114與通道層108b’)之間的接觸介面,從而提升元件表現,且經由雷射P1及退火製程P2處理所得到之1T’相具有高熱穩定性,如此一來,可提升元件之熱穩定性。2H相具有半導體特性,因此,通道層108b’可作為主動元件的通道。
透過採用非晶的二維材料層108進行雷射P1與退火製程P2來得到分別具有不同結構相的多晶的接觸端108a’與多晶的通道層108b’並使其共存,具有製程彈性大的優點,舉 例而言,毋需準備單晶的二維材料,甚至,可依產品需求來選擇需要表現半導體特性的通道層108b’的位置,以及表現金屬特性的接觸端108a’的位置。
退火製程P2使得具有厚度T1的第一部分108a變成具有厚度T1’的接觸端108a’,厚度T1’介於約7奈米至約10奈米之間。退火製程P2使得具有厚度T2的第二部分108b變成具有厚度T2’的通道層108b’,厚度T2’介於約2奈米至約4奈米之間。其中退火製程P2使得接觸端108a’的厚度T1’大於通道層108b’的厚度T2’。
退火製程P2的方式例如可採用爐管退火、快速熱退火、雷射退火或微波退火。舉例而言,退火製程P2可為將二維材料層108置於退火環境為氣壓為約25Torr至約35Torr的惰性氣體(例如氮氣)中,以溫度範圍為約600℃至約700℃的條件下維持約20小時至約30小時進行退火。
參照第1F圖,以圖案化光阻層(未繪示)為罩幕對保護層110進行蝕刻以形成圖案化保護層110’,以露出位於通道層108b’兩側的接觸端108a’,並使得保護層110仍部分覆蓋鄰近於通道層108b’的接觸端108a’,換句話說,圖案化保護層110’完整覆蓋住通道層108b’與部分覆蓋住鄰近於通道層108b’的接觸端108a’。於其他實施方式中,在退火製程P2後可以完全移除保護層110,並使接觸端108a’與通道層108b’完全露出。
參照第1G圖,於通道層108b’兩側形成源極112與汲極114。具體而言,可以先在通道層108b’與接觸端108a’ 上形成第二導電層(未繪示),並隨之圖案化第二導電層,以形成源極112與汲極114。在本實施例中,第二導電層(或者說,源極112與汲極114)的材質可為鈦、鉬、鉻、銥、鋁、銅、銀、金或上述之任意組合或合金。第二導電層(或者說,源極112與汲極114)的形成方式可為物理氣相沉積法,例如濺鍍法。圖案化第二導電層的方式可為例如微影及蝕刻法。
在第1G圖的步驟完成後,閘極104、閘極絕緣層106、接觸端108a’、通道層108b’、源極112與汲極114共同構成主動元件116,於本實施例中,主動元件116為底閘型薄膜電晶體,但此並不限制本揭露,實際上主動元件116亦可為其他形式的主動元件,例如頂閘型薄膜電晶體,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應視實際需要,彈性選擇主動元件116的實施例。
接著參照第1H圖。依序形成無機保護層118、有機保護層120以及畫素電極122於源極112與汲極114之上。無機保護層118覆蓋主動元件116,無機保護層118的材質可為任何無機介電材料,例如:氮化矽、氧化矽、氮氧化矽或上述之任意組合。無機保護層118的形成方式可例如為化學氣相沉積法。
在本實施例中,有機保護層120覆蓋無機保護層118,但此並不限制本揭露,若主動元件116或無機保護層118上方具有其他疊層,例如其他介電層或阻障層,有機保護層120亦可覆蓋這些疊層。亦即,有機保護層120可直接或間接覆蓋無機保護層118。有機保護層120的材質可為任何有機介電材 料,例如:丙烯酸類聚合物(acrylic polymer)。有機保護層120的形成方式可為例如旋塗法。
畫素電極122電性連接主動元件116。具體而言,可先形成畫素電極連通孔TH1,此畫素電極連通孔TH1貫穿汲極114上方的疊層,讓汲極114暴露出來。在本實施例中,由於汲極114上方的疊層包含無機保護層118與有機保護層120,因此畫素電極連通孔TH1將貫穿無機保護層118與有機保護層120,讓汲極114暴露出來。
然後,形成第三導電層覆蓋有機保護層120與畫素電極連通孔TH1,並隨之圖案化第三導電層,以形成畫素電極122。所形成之畫素電極122將藉由畫素電極連通孔TH1,與汲極114電性連接。如此一來,電子裝置10製作完成。
上述之第三導電層(或者說,畫素電極122)的材質可為任何導電材料。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三導電層(或者說,畫素電極122)的材質可為透明導電材料,例如:氧化銦錫、氧化銦鋅、氧化鋅鋁或其他導電氧化物或上述任意之組合。或者,第三導電層(或者說,畫素電極122)的材質亦可為其他不透明的導電材料,例如:鈦、鉬、鉻、銥、鋁、銅、銀、金或上述之任意組合或合金。第三導電層的形成方式可為例如物理氣相沉積法或化學氣相沉積法。形成畫素電極連通孔TH1及圖案化第三導電層的方式可為例如微影及蝕刻法。
第2A圖至第2G圖為根據另一實施例之電子裝置10a之製作流程的剖面示意圖。首先,參照第2A圖,提供基板100,在基板100上形成緩衝層102,並形成二維材料層108於 緩衝層102上。基板100、緩衝層102與二維材料層108的材質與形成方法與第1A圖與第1B圖的實施例相同,因此不再重複贅述之。
參照第2B圖,形成閘極絕緣層106於基板100上,並覆蓋住二維材料層108,接著形成閘極104於閘極絕緣層106上。閘極絕緣層106與閘極104的材質與形成方法與第1A圖與第1B圖的實施例相同,因此不再重複贅述之。
參照第2C圖,照射雷射P1於二維材料層108的複數第一部分108a,使第一部分108a包括晶種部及非晶部,晶種部具有第一結構相。換言之,在雷射P1照射於二維材料層108的第一部分108a時,會有一部分的第一部分108a轉變成具有第一結構相之晶種(即晶種部),而剩餘部分的第一部分108a不會被轉變而維持非晶態(即非晶部)。第一部分108a位於閘極104兩側,換句話說,第一部分108a在基板100的垂直投影不重疊於閘極104在基板100的垂直投影,二維材料層108具有第二部分108b緊鄰第一部分108a,第二部分108b位於第一部分108a之間,且第二部分108b位於閘極104正上方,換句話說,第二部分108b在基板100的垂直投影重疊於閘極104在基板100的垂直投影。第二部分108b免於受到雷射P1照射。於其他實施例中,亦可照射雷射P1於整面基板100,因為閘極104為金屬材質,可以將雷射P1反射,使位於閘極104正下方的第二部分108b免於受到雷射P1的照射。可依照不同的雷射設備來選擇只照射第一部分108a或同時照射整面基板100,達到僅使第一部分108a受到雷射P1照射的效果,藉此達到製程彈性大的優點。
因為第二部分108b免於受到雷射P1照射,因此第二部分108b免於結晶化,換句話說,第二部分108b維持非晶態。照射雷射P1的方式與第1C圖的照射雷射P1的方式相同,於此不再重複贅述。
參照第2D圖,執行退火製程P2,使第一部分108a的晶種部及非晶部轉變為接觸端108a’,並使第二部分180b轉變為通道層108b’。於本實施例中,接觸端108a’具有第一結構相,通道層108b’具有第二結構項。於一實施例中,接觸端108a’具有多晶之第一結構相,通道層108b’具有多晶之第二結構相。於二維材料層108包括過渡金屬硫屬化合物的部分實施例中,通道層108b’包括具有第二結構相之第一多晶過渡金屬硫屬化合物,接觸端108a’包括具有第一結構相之第二多晶過渡金屬硫屬化合物。第一多晶過渡金屬硫屬化合物的組成元素與第二多晶過渡金屬硫屬化合物的組成元素相同。接觸端108a’具有厚度T1’通道層108b’具有厚度T2’。於本實施例中,第二結構相不同於第一結構相。舉例而言,第一結構相的導電率高於第二結構相的導電率。於本實施例中,第一結構相為多晶1T’相,第二結構相為多晶2H相,1T’相表現金屬特性,舉例而言,1T’相具有高載子遷移率以及低接觸電阻,因此可有效提供低電阻歐姆接觸於主動元件的源極/汲極與通道層(例如第1G圖的源極112、汲極114與通道層108b’)之間的接觸介面,從而提升元件表現,且經由雷射P1及退火製程P2處理所得到之1T’相具有高熱穩定性,如此一來,可提升元件之熱穩定性。2H相具有半導體特性,因此,通道層108b’可作為主動元件的通道。閘極 絕緣層106可以防止二維材料層108中的二維材料元素(例如過渡金屬,像是鉬)因退火製程P2而損失,以提高二維材料層108的品質。接觸端108a’和通道層108b’的厚度與結構相以及退火製程P2的方式和第1E圖的實施例相同,因此不再重複贅述之。
參照第2E圖,接著利用閘極104作為蝕刻遮罩,並對閘極絕緣層106進行蝕刻製程以形成圖案化閘極絕緣層106’,使位於通道層108b’兩側的接觸端108a’露出。
參照第2F圖,形成層間介電層124於基板100上,形成複數接觸洞TH2貫穿層間介電層124,使位於通道層108b’兩側的接觸端108a’露出,並形成源極112與汲極114於層間介電層124上,分別經由不同接觸洞TH2與接觸端108a’接觸。源極112與汲極114的材質與形成方法與第1G圖的實施例相同,因此不再重複贅述之。
在第2F圖的步驟完成後,閘極104、閘極絕緣層106、接觸端108a’、通道層108b’、源極112與汲極114共同構成主動元件116,於本實施例中,主動元件116為頂閘型薄膜電晶體,但此並不限制本揭露,實際上主動元件116亦可為其他形式的主動元件,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應視實際需要,彈性選擇主動元件116的實施例。
接著參照第2G圖,依序形成無機保護層118、有機保護層120以及畫素電極122於源極112與汲極114之上。無機保護層118、有機保護層120以及畫素電極122的材質與形成方法與第1H圖的實施例相同,因此不再重複贅述之。
電子裝置10與10a透過具有高載子遷移率、低接 觸電阻與高熱穩定性的第一結構相(例如1T’相)的接觸端108a’,可有效提供低電阻歐姆接觸於主動元件的源極112、汲極114與通道層108b’之間的接觸介面,而提升元件表現與熱穩定性。並透過採用非晶的二維材料層108進行雷射P1與退火製程P2來得到分別具有不同結構相的多晶的接觸端108a’與多晶的通道層108b’並使其共存,具有製程彈性大的優點,舉例而言,毋需準備單晶的二維材料,甚至,可依產品需求來選擇需要表現半導體特性(例如:2H相)的通道層108b’的位置,以及表現金屬特性(例如:1T’相)的接觸端108a’的位置。
以上概述數個實施方式或實施例的特徵,使所屬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可以從各個方面更加瞭解本揭露。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應可理解,且可輕易地以本揭露為基礎來設計或修飾其他製程及結構,並以此達到相同的目的及/或達到在此介紹的實施方式或實施例相同之優點。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也應了解這些相等的結構並未背離本揭露的揭露精神與範圍。在不背離本揭露的精神與範圍之前提下,可對本揭露進行各種改變、置換或修改。
10‧‧‧電子裝置
100‧‧‧基板
102‧‧‧緩衝層
104‧‧‧閘極
106‧‧‧閘極絕緣層
108a’‧‧‧接觸端
108b’‧‧‧通道層
110’‧‧‧保護層
112‧‧‧源極
114‧‧‧汲極
116‧‧‧主動元件
118‧‧‧無機保護層
120‧‧‧有機保護層
122‧‧‧畫素電極
TH1‧‧‧畫素電極連通孔

Claims (15)

  1. 一種電子裝置,包含:一基板;一閘極,位於該基板上方;一二維材料層,位於該基板上方,該二維材料層包含一通道層以及位於該通道層兩側的一第一接觸端與一第二接觸端,該通道層包含一第一多晶過渡金屬硫屬化合物;一閘極絕緣層,位於該閘極與該二維材料層之間;以及一源極與一汲極,位於該二維材料層兩側且分別電性連接該二維材料層。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基板為藍寶石、金屬箔、單晶矽、非晶矽、多晶矽、玻璃、石英、塑膠或陶瓷。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接觸端與該第二接觸端包含一第二多晶過渡金屬硫屬化合物。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二多晶過渡金屬硫屬化合物具有一第一結構相,該第一多晶過渡金屬硫屬化合物具有一第二結構相,該第一結構相不同於該第二結構相。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結 構相的導電率高於該第二結構相的導電率。
  6. 如請求項4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結構相為1T’相,該第二結構相為2H相。
  7. 如請求項3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多晶過渡金屬硫屬化合物的組成元素與該第二多晶過渡金屬硫屬化合物的組成元素相同。
  8. 如請求項3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與該第二多晶過渡金屬硫屬化合物包含至少一過渡金屬與至少一硫屬元素,該過渡金屬為選自由鉬、鎢、鉻、釩、鈮、鉭、鉑、鈦、鉿、鋯、錸所組成的群組,該硫屬元素為選自由硫、硒、碲所組成的群組。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接觸端的厚度與該第二接觸端的厚度分別大於該通道層的厚度。
  10.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子裝置,更包含:一畫素電極,位於該二維材料層上方並電性連接該汲極。
  11. 一種電子裝置的製造方法,包含:沉積一非晶二維材料層於一基板上方; 照射雷射於該非晶二維材料層的一第一部分,使該第一部分包含一晶種部及一非晶部,其中該晶種部具有一第一結構相,該非晶二維材料層具有一第二部分緊鄰該第一部分,該第二部分免於受到該雷射照射;以及執行一退火製程,使該第一部分的該晶種部及該非晶部轉變為一接觸端,並使該第二部分轉變為一通道層,該接觸端具有該第一結構相,該通道層具有一第二結構相,其中該第一結構相的導電率高於該第二結構相的導電率。
  12. 如請求項11所述之方法,其中該退火製程為爐管退火、快速熱退火、雷射退火或微波退火。
  13. 如請求項11所述之方法,其中在該退火製程後,該接觸端具有多晶之該第一結構相。
  14. 如請求項11所述之方法,其中在該照射雷射前,該第一部分具有一第一厚度,該第二部分具有一第二厚度,該退火製程使得該第一厚度大於該第二厚度。
  15. 如請求項11所述之方法,更包含:在該退火製程之前,沉積一保護層於該非晶二維材料層上方,以覆蓋該第一部分與該第二部分,其中該保護層包含氮化矽、氮氧化矽、矽鋁氧化物或以上之組合。
TW108110147A 2019-03-22 2019-03-22 電子裝置與其製造方法 TWI73797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110147A TWI737973B (zh) 2019-03-22 2019-03-22 電子裝置與其製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110147A TWI737973B (zh) 2019-03-22 2019-03-22 電子裝置與其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36916A true TW202036916A (zh) 2020-10-01
TWI737973B TWI737973B (zh) 2021-09-01

Family

ID=740912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10147A TWI737973B (zh) 2019-03-22 2019-03-22 電子裝置與其製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737973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71392A (zh) * 2021-11-17 2022-03-11 北京大学 一种制备大面积高性能n型二维碲化钼场效应晶体管阵列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465353B1 (ko) * 2015-12-02 2022-11-1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계 효과 트랜지스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반도체 소자
KR102460937B1 (ko) * 2015-12-31 2022-10-31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티브층, 이를 포함하는 박막트랜지스터 어레이 기판 및 표시장치
KR102573690B1 (ko) * 2016-09-30 2023-09-04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박막트랜지스터 어레이 기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장치
CN107452631A (zh) * 2017-05-08 2017-12-08 北京大学 一种利用金属性过渡金属硫属化合物制备电子器件电极的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71392A (zh) * 2021-11-17 2022-03-11 北京大学 一种制备大面积高性能n型二维碲化钼场效应晶体管阵列的方法
CN114171392B (zh) * 2021-11-17 2024-03-15 北京大学 一种制备大面积高性能n型二维碲化钼场效应晶体管阵列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37973B (zh) 2021-09-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446711B2 (en) Thin film transistor array substrat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8686426B2 (en) Thin film transistor having plural semiconductive oxides, thin film transistor arr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hin film transistor
US9202896B2 (en) TFT,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TFT,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TFT
US10707236B2 (en) Array substrate,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and display device
US10692975B2 (en) Thin-film transistor array substrate
US9553201B2 (en) Thin film transistor, thin film transistor array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hin film transistor
CN109148482B (zh) 显示背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US20150137113A1 (en) Motft with un-patterned etch-stop
US20230371309A1 (en) Transistor array panel,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CN102447074A (zh)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US9698278B2 (en) Thin film transisto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rray substrate, display device
TW201513369A (zh) 薄膜電晶體及其製造方法
US9704998B2 (en) Thin film transisto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displ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apparatus
US9070597B2 (en) Thin film transistor, display substrat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thin film transistor
CN103094305A (zh) 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有机发光显示器
EP3252802B1 (en) Thin film transistor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array substrate manufacturing method
KR20150074825A (ko) 산화물 반도체를 적용한 박막 트랜지스터 어레이 기판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2623624B1 (ko) 트랜지스터 표시판 및 그 제조 방법
WO2016123979A1 (zh) 薄膜晶体管及其制备方法、阵列基板和显示装置
TWI737973B (zh) 電子裝置與其製造方法
KR20110058356A (ko) 어레이 기판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US20150048360A1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semiconductor device manufacturing method
US9437622B2 (en) Thin film transisto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rr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US20150108468A1 (en) Thin film transisto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10283533B2 (en) Transistor array panel including transistor with top electrode being electrically connected to source electrod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