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025001A - 無線標籤系統 - Google Patents

無線標籤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025001A
TW202025001A TW108140636A TW108140636A TW202025001A TW 202025001 A TW202025001 A TW 202025001A TW 108140636 A TW108140636 A TW 108140636A TW 108140636 A TW108140636 A TW 108140636A TW 202025001 A TW202025001 A TW 20202500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ion device
wireless
antenna
transmiss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406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36011B (zh
Inventor
岡山陽介
鴻巣光司
丸山健太郎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電裝威福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電裝威福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電裝威福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250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250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360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36011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 G06K7/10009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 G06K7/10198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setting parameters for the interrogator, e.g. programming parameters and operating m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0008General problems related to the reading of electronic memory record carriers, independent of its reading method, e.g. power transf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 G06K7/10009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 G06K7/10316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using at least one antenna particularly designed for interrogating the wireless record carriers
    • G06K7/10356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using at least one antenna particularly designed for interrogating the wireless record carriers using a plurality of antennas, e.g. configurations including means to resolve interference between the plurality of antenna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 G06K7/10009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 G06K7/10366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the interrogation device being adapted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 G06K7/10415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the interrogation device being adapted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the interrogation device being fixed in its position, such as an access control device for reading wireless access cards, or a wireless ATM
    • G06K7/10425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the interrogation device being adapted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the interrogation device being fixed in its position, such as an access control device for reading wireless access cards, or a wireless ATM the interrogation device being arranged for interrogation of record carriers passing by the interrogation devi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3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fic devices or networks
    • G06Q20/32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fic devices or networks using wireless devices
    • G06Q20/327Short range or proximity payments by means of M-devices
    • G06Q20/3278RFID or NFC payments by means of M-devices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GREGISTERING THE RECEIPT OF CASH, VALUABLES, OR TOKENS
    • G07G1/00Cash registers
    • G07G1/0036Checkout procedures
    • G07G1/0045Checkout procedures with a code reader for reading of an identifying code of the article to be registered, e.g. barcode reader or radio-frequency identity [RFID] reader
    • G07G1/009Checkout procedures with a code reader for reading of an identifying code of the article to be registered, e.g. barcode reader or radio-frequency identity [RFID] reader the reader being an RFID read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 G06K7/10009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 G06K7/10118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the sensing being preceded by at least one preliminary step

Abstract

[課題]提供一種,藉由對無線通訊對象之無線標籤確實地進行送訊波所相應之電力供給而可實現穩定之無線通訊的構成。 [解決手段]第1無線通訊裝置(30)及第2無線通訊裝置(40),係在進行為了與所定之通訊區域(S)內的無線標籤(T)進行無線通訊所需之無線通訊處理之際,在頻率軸上彼此遠離一定量的不同頻道中,幾乎同時發送送訊波達一定時間以上。

Description

無線標籤系統
本發明係有關於無線標籤系統,其係具備:以存在於已被劃定之空間等之所定之通訊區域內的無線標籤為無線通訊對象的無線通訊裝置。
先前,將存在(或使其被存在)於商品的收納箱等之已被劃定之所定之通訊區域內的無線標籤以無線通訊進行讀取,是被頻繁地進行。在該讀取之際,會有因為周圍環境所致之電波之反射等導致電波無法收訊,產生空間性空白狀態的範圍(空白範圍)的情況。一旦發生此種事態,若在該空白範圍中配置無線標籤,則會有無法與該無線標籤進行穩定通訊的情況。存在於空白範圍的無線標籤,由於無法充分接收來自無線通訊裝置的送訊波,因此無法獲得作為無線標籤的動作所需之電力。
作為用來解決此問題所需的技術係有例如,下記專利文獻1中所揭露的標籤通訊裝置,已為人知。該標籤通訊裝置,係具備2個天線,藉由將從各個天線所被發送的電波之相位以所定之週期加以改變,以使得無法通訊領域的空間性位置(空白範圍)不會固定,藉此以抑制無法通訊的RFID標籤的發生。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1-193298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然而,如上述的將從2個天線所被發送之電波之相位以所定之週期加以改變的構成中,需要專用的送訊電路等因此不只會增加製造成本,天線的配置場所也會受到限制,具有如此問題。
本發明係為了解決上述課題而研發,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極力抑制製造成本的上升,極力避免電力供給用之天線的配置場所之限制,同時能夠對無線通訊對象的無線標籤確實進行送訊波所相應之電力供給,而可實現穩定的無線通訊之構成。 [用以解決課題之手段]
為了達成上記目的,若依據第1例示性的實施例,則 為一種無線標籤系統,係具備以所定之通訊區域(S)內的無線標籤(T、T1~T3)為無線通訊對象的2個以上之無線通訊裝置(30, 40)的無線標籤系統(10),其特徵為, 前記2個以上之無線通訊裝置,係在進行為了與前記無線標籤進行無線通訊所需之無線通訊處理之際,關於所使用的頻帶,是在彼此遠離一定量(例如一定之頻道數)的複數個頻道中,同時發送送訊波達一定時間以上。 此外,上記各括弧內的符號係用來表示,與後述的實施形態中所記載的具體手段之對應關係。 [發明效果]
在第1例示性的實施例中,2個以上之無線通訊裝置,係在進行為了與所定之通訊區域內的無線標籤進行無線通訊所需之無線通訊處理之際,關於所使用的頻帶(在頻率軸上),是在彼此遠離一定量(例如一定之頻道數)的複數個頻道中,同時發送送訊波達一定時間以上。藉此,於1個無線標籤中會有來自複數個無線通訊裝置的送訊波被接收,因此可容易獲得該無線標籤之動作所必須之電力。因此,可對無線通訊對象之無線標籤確實地進行送訊波所相應之電力供給,其結果為,可實現穩定的無線通訊。
在第2例示性的實施例中,2個以上之無線通訊裝置之其中至少一部分,係發送用來對無線標籤供給電力所需之無調變波,來作為送訊波。無調變波,係相較於為了承載訊號波而做了調變的調變波,其功率密度較高,因此對無線通訊對象之無線標籤可更確實地進行送訊波(無調變波)所相應之電力供給,可實現更加穩定的無線通訊。
在第3例示性的實施例中,2個以上之無線通訊裝置之中的任1者,係每次到了自己發送送訊波的送訊時序,就對剩餘之無線通訊裝置,進行送訊波之送訊所相關之送訊指示;剩餘之無線通訊裝置,係隨應於所接收到的上記送訊指示,來進行無線通訊處理。藉此,可容易控制各無線通訊裝置的頻道或送訊時間。尤其是,不需要用來控制各無線通訊裝置之每一者的上位機器,即使在特定之頻道變成無法使用的狀況的情況下,仍可控制各無線通訊裝置避免使用該頻道。
在第4例示性的實施例中,2個以上之無線通訊裝置之中的任1者,係對剩餘之無線通訊裝置發送至少將送訊波之頻道及送訊時間做了時間排程化的控制表;剩餘之無線通訊裝置,係隨應於所接收到的控制表,來進行無線通訊處理。藉此,可容易控制各無線通訊裝置的頻道或送訊時間。尤其是,不需要用來控制各無線通訊裝置之每一者的上位機器,不需要每次發送送訊波就與其他無線通訊裝置進行通訊,因此可降低裝置間的通訊頻繁度。
在第5例示性的實施例中,2個以上之無線通訊裝置之其中至少一部分,係具備用來測知其他無線通訊裝置中的送訊波之送訊狀況的測知部;在進行無線通訊處理之際,隨應於測知部所致之測知結果,而於與其他無線通訊裝置彼此遠離一定頻道數(或一定頻道數以上)的複數個頻道中,而同時發送送訊波達一定時間以上。藉此,可容易控制各無線通訊裝置的頻道或送訊時間。尤其是,不需要用來控制各無線通訊裝置之每一者的上位機器,也不需要用來控制其他無線通訊裝置所需之作為主機的無線通訊裝置。因此,即使在各無線通訊裝置之1台無法發送送訊波而故障等情況下,仍可持續進行穩定的無線通訊。
在第6例示性的實施例中,具備:控制裝置,係對2個以上之無線通訊裝置之每一者,進行送訊波之送訊所相關之送訊指示;2個以上之無線通訊裝置,係隨應於從控制裝置所接收到的送訊指示,來進行無線通訊處理。藉此,所有無線通訊裝置中的送訊波之送訊之相關控制,可於控制裝置中批次進行。尤其是,在特定之頻道變成無法使用的狀況的情況下,仍可控制各無線通訊裝置避免使用該頻道。
在第7例示性的實施例中,具備:控制裝置,係對2個以上之無線通訊裝置之每一者,發送至少將送訊波之頻道及送訊時間做了時間排程化的控制表;2個以上之無線通訊裝置,係隨應於從控制裝置所接收到的控制表,來進行無線通訊處理。藉此,所有無線通訊裝置中的送訊波之送訊之相關控制,可於控制裝置中批次進行。尤其是,不需要每次發送送訊波就與控制裝置進行通訊,因此可降低與控制裝置的通訊頻繁度。
在第8例示性的實施例中,係被設置有:外箱,係被形成為除了開口部以外無法讓電波通過;和內箱,可讓電波通過且透過開口部而被收容在外箱內;所定之通訊區域,係由被收容在外箱中的內箱之內部空間所構成。然後,第1無線通訊裝置的天線和第2無線通訊裝置的天線,係被配置在外箱的內面與內箱的外面之間。
藉此,可抑制從外箱往外部的送訊波之外洩,因此可對被配置在作為所定之通訊區域內的內箱之內部空間的無線標籤,確實地進行電力供給。尤其是,在外箱的內面附近起因於內面的電波反射而容易產生空白範圍,但由於被收容在外箱內的內箱之內部空間係成為所定之通訊區域,因此可使內箱之內部空間(所定之通訊區域)的無線標籤,遠離容易產生空白範圍的外箱的內面附近。因此,可對被配置在內箱之內部空間的無線標籤,確實地進行電力供給。
在第9例示性的實施例中,第1無線通訊裝置的天線,係被配置在外箱的內底面與內箱的外面之間,第2無線通訊裝置的天線,係被配置在4個內側面之任1者與內箱的外面之間。藉此,從第1無線通訊裝置的天線所被發送之送訊波的輸出方向與從第2無線通訊裝置的天線所被發送之送訊波的輸出方向係呈幾乎正交之狀態,因此可忽略被配置在內箱之內部空間的無線標籤的朝向,而對該無線標籤確實地進行電力供給。
在第10例示性的實施例中,第2無線通訊裝置的天線係被配置成,使得送訊波之輸出方向是相對於內側面而朝從開口部遠離之方向而傾斜。藉此,相較於第2無線通訊裝置的天線是相對於內側面而使得送訊波之輸出方向是往靠近開口部的方向而傾斜的情況,從天線所被發送之送訊波難以從開口部外洩,可抑制位於所定之通訊區域外的無線標籤之誤讀。
在第11例示性的實施例中,以使得第1無線通訊裝置之一方之天線與第2無線通訊裝置之一方之天線係呈對向,第1無線通訊裝置之他方之天線與第2無線通訊裝置之他方之天線係呈對向的方式,4個天線係被配置在外箱的內面與內箱的外面之間。然後,在第1無線通訊裝置及前記第2無線通訊裝置中,從第1無線通訊裝置之一方之天線所被發送之送訊波與從第2無線通訊裝置之一方之天線所被發送之送訊波是於彼此遠離一定頻道數的複數個頻道中同時進行無線通訊處理達一定時間以上,且從第1無線通訊裝置之他方之天線所被發送之送訊波與從第2無線通訊裝置之他方之天線所被發送之送訊波是於彼此遠離一定頻道數的複數個頻道中同時進行無線通訊處理達一定時間以上。
藉此,對於內箱之內部空間(所定之通訊區域內)的無線標籤,可以設有:藉由從第1無線通訊裝置之一方之天線所被發送之送訊波與從第2無線通訊裝置之一方之天線所被發送之送訊波而進行電力供給的期間、和藉由從第1無線通訊裝置之他方之天線所被發送之送訊波與從第2無線通訊裝置之他方之天線所被發送之送訊波而進行電力供給的期間。尤其是,從彼此面對面的兩天線同時發送送訊波達一定時間以上,因此電波容易彼此增強,可謀求對無線標籤的供給電力之增大。因此,即使為了抑制位於所定之通訊區域外的無線標籤之誤讀之目的,而降低各送訊波的電波強度,仍可對無線通訊對象之無線標籤,確實地進行送訊波所相應之電力供給。
在第12例示性的實施例中,以使得第1無線通訊裝置之一方之天線與他方之天線係呈對向,第2無線通訊裝置之一方之天線與他方之天線呈對向的方式,4個天線係被配置在外箱的內面與內箱的外面之間。然後,在第1無線通訊裝置及前記第2無線通訊裝置中,從第1無線通訊裝置之一方之天線所被發送之送訊波與從第2無線通訊裝置之一方之天線所被發送之送訊波是於彼此遠離一定頻道數的複數個頻道中同時進行無線通訊處理達一定時間以上,且從第1無線通訊裝置之他方之天線所被發送之送訊波與從第2無線通訊裝置之他方之天線所被發送之送訊波是於彼此遠離一定頻道數的複數個頻道中同時進行無線通訊處理達一定時間以上。
藉此,對於內箱之內部空間(所定之通訊區域內)的無線標籤,可以設有:藉由從第1無線通訊裝置之一方之天線所被發送之送訊波與從第2無線通訊裝置之一方之天線所被發送之送訊波而進行電力供給的期間、和藉由從第1無線通訊裝置之他方之天線所被發送之送訊波與從第2無線通訊裝置之他方之天線所被發送之送訊波而進行電力供給的期間。因此,即使為了抑制位於所定之通訊區域外的無線標籤之誤讀之目的,而降低各送訊波的電波強度,仍可對無線通訊對象之無線標籤,確實地進行送訊波所相應之電力供給。
在第13例示性的實施例中,2個以上之無線通訊裝置,係除了第1無線通訊裝置及第2無線通訊裝置以外,還具有第3無線通訊裝置。然後,本無線標籤系統,係具備:讀取部,係利用第1無線通訊裝置、第2無線通訊裝置及第3無線通訊裝置的無線通訊結果,而從內箱之內部空間內的所定之通訊區域內的無線標籤,讀取資訊。然後,第3無線通訊裝置的天線,係被配置在外箱之外側。
藉此,就可把不只第1無線通訊裝置及第2無線通訊裝置就連第3無線通訊裝置也能讀取到的無線標籤,判斷成位於所定之通訊區域外的可能性較高的無線標籤,因此可抑制位於所定之通訊區域外的無線標籤之誤讀。
在第14例示性的實施例中,第3無線通訊裝置的天線,係被配置在外箱之外側且為開口部之周圍,因此,關於位於所定之通訊區域外的開口部之周圍的面上的無線標籤,第3無線通訊裝置會比第1無線通訊裝置及第2無線通訊裝置更容易加以讀取之。藉此,可抑制因為位於開口部之周圍之面上的無線標籤被第1無線通訊裝置或第2無線通訊裝置所讀取所導致的誤讀。
在第15例示性的實施例中,第3無線通訊裝置的天線,係以使得送訊波之輸出方向會變成從開口部遠離之方向的方式,相對於沿著開口部之開口面之平面而呈傾斜而被配置。藉此,第3無線通訊裝置,係比較難以讀取位於所定之通訊區域內的無線標籤,因此可抑制因為第3無線通訊裝置之讀取結果所導致的誤讀。
在第16例示性的實施例中,讀取部,係利用收訊訊號強度(RSSI)來作為第1無線通訊裝置、第2無線通訊裝置及第3無線通訊裝置的無線通訊結果,而從內箱之內部空間內的所定之通訊區域內的無線標籤,讀取資訊。在第1無線通訊裝置或第2無線通訊裝置中,讀取所定之通訊區域內的無線標籤之際的收訊訊號強度會高於讀取所定之通訊區域外的無線標籤之際的收訊訊號強度,在第3無線通訊裝置中,讀取所定之通訊區域外的無線標籤之際的收訊訊號強度會高於讀取所定之通訊區域內的無線標籤之際的收訊訊號強度。因此,即使是在所有無線通訊裝置中都有讀取到無線標籤,仍可將在第1無線通訊裝置或第2無線通訊裝置上收訊訊號強度較高的無線標籤判定成所定之通訊區域內的無線標籤,將在第3無線通訊裝置上收訊訊號強度較高的無線標籤判定成所定之通訊區域外的無線標籤,藉此,可高精度地判定所讀取到的無線標籤是否在所定之通訊區域內。
第17例示性的實施例係為,第1無線通訊裝置及第2無線通訊裝置所致之無線通訊與第3無線通訊裝置所致之無線通訊,是被排他性地進行。藉此,相應於來自第1無線通訊裝置或第2無線通訊裝置的送訊波而於無線標籤中所被獲得的電力也不會在與第3無線通訊裝置之無線通訊時被利用,因此第3無線通訊裝置之無線通訊時所獲得的收訊訊號強度之測定精度係較高,因此可高精度地判定所讀取到的無線標籤是否在所定之通訊區域內。
[第1實施形態]
以下,針對本發明的無線標籤系統具體化的第1實施形態,參照圖式來說明之。 本實施形態所述之無線標籤系統10,係為在裝有商品的箱子等,具有以被配置在具有3維空間的通訊區域S(所定之通訊區域)內的1或2個以上之無線標籤(例如被動式標籤)作為無線通訊對象的2個以上之無線通訊裝置,而被構成的系統。具體而言,如圖1所示,無線標籤系統10,係具備:用來劃定所定之通訊區域S所需之收容箱20、和2個無線通訊裝置(以下亦稱為第1無線通訊裝置30及第2無線通訊裝置40)、和管理兩個無線通訊裝置的控制裝置50。 此外,所謂通訊區域係泛指,與無線標籤之通訊所被進行的,所被劃定之實體性的位置(場所、空間)。因此,通訊區域並不一定是箱體的內部空間,亦可為空間性有限的房間、局部性的空間等。
該無線標籤系統10,係被配置在商品販售用的POS收銀機之附近,以收容箱20內的無線標籤(例如被動型的RFID標籤)T為無線通訊對象,將藉由無線通訊而從無線標籤T所讀取到的商品關連資訊等,發送至POS收銀機等,係發揮如此機能。因此,POS收銀機等,係如圖2及圖3可知,藉由把放入1或2個以上貼有無線標籤T之商品的購物籃B,收容在收容箱20中,就可從無線標籤系統10取得商品關連資訊等。此外,在圖2及圖3中係例示了,貼有無線標籤T1的商品G1,與貼有無線標籤T2的商品G2,與貼有無線標籤T3的商品G3,被放入購物籃B中的狀態。
首先,針對收容箱20,參照圖式而加以詳述。 收容箱20,係由於其全體是被形成為箱狀,因此具有高度方向(上下方向),並且具有與該高度方向呈正交的橫方向及縱方向(或縱深方向)。此外,橫方向及縱方向(縱深方向),係為在圖1中從上方觀看收容箱20時的定義,但隨著觀看的方向,定義會有所不同。 收容箱20,係具備外箱21及內箱22和天板23。外箱21,係由藉由遮斷電波而無法讓電波通過的材質,例如金屬板所構成。該外箱21,係在高度方向(上下方向)的上方形成有開口部21a,作為其內面係具備:對向於該開口部21a的方形狀之內底面21b、和分別連接該內底面21b之四邊的4個內側面21c~21f。各內側面21c~21f,係以內側面21c與內側面21e呈對向且內側面21d與內側面21f呈對向的狀態,以其各者的上緣而構成了開口部21a。
內箱22,係為了收容從高度方向之上方插入的購物籃B而為朝上方開口的箱子,用來收容購物籃B所需之內部空間係構成上述的所定之通訊區域S。該內箱22,係由可讓電波通過的材質,例如合成樹脂所構成。內箱22,係在上方形成有可讓購物籃B插通的開口部22a,作為其外面,係具備有方形狀之外底面22b、和分別連接該外底面22b之四邊的4個外側面22c~22f,而被構成。各外側面22c~22f,係藉由各自的上緣而構成了開口部22a。如此所被構成的內箱22,係隔著所定之間隙而被收容在外箱21內,在其收容時,開口部22a與開口部21a係位於略同一平面上,外底面22b與內底面21b係呈對向,各外側面22c~22f與各內側面21c~21f係分別對向地而被形成。
天板23,係由藉由遮斷電波而無法讓電波通過的材質,例如金屬板所構成。該天板23,其方形狀之外緣是比外箱21的開口部21a還大,被設在中央附近的開口部23a係為與內箱22的開口部22a幾乎相同的方形狀,是以使得外箱21與被收容在該外箱21中之內箱22之間隙(從上方觀看的內箱22之周圍的四角環狀之間隙)予以閉塞的方式,而被安裝至外箱21及內箱22。
接著,針對第1無線通訊裝置30及第2無線通訊裝置40,參照圖式而詳述。 第1無線通訊裝置30,係具備第1控制部31和天線32。第1控制部31,係具備隨應於來自控制裝置50之指示等,以公知之電波方式進行傳輸的電路等而被構成,具有振盪器、調變器、增幅器、解調器等,透過纜線33而被連接至天線32。該第1控制部31係被構成為,例如將振盪器所生成的振盪訊號藉由調變器而予以調變,將該調變波透過天線32而作為送訊波(送訊電波)而予以輸出,一旦將來自無線標籤T的電波透過天線32而予以接收,就以解調器進行解調等,藉此就可取得被記錄在無線標籤T中的商品資訊等。
第2無線通訊裝置40,係具備:將與上述的第1控制部31及天線32具有同等機能的第2控制部41及天線42兩者予以連接的纜線43,隨應於來自控制裝置50之指示等,而作為與第1無線通訊裝置30具有同等機能的無線通訊裝置,而被構成。
如此所被構成的第1無線通訊裝置30的天線32,係在內底面21b之中央附近上,以使得送訊波之送訊方向(參照圖2的箭頭F1)會對外底面22b呈正交的方式,而被配置在內底面21b與外底面22b之間。又,第2無線通訊裝置40的天線42,係在內側面21c之中央附近上,以使得送訊波之送訊方向(參照圖2的箭頭F2)會對外側面22c呈正交的方式,而被配置在內側面21c與外側面22c之間。亦即,第1無線通訊裝置30的天線32與第2無線通訊裝置40的天線42,係以使得送訊波之送訊方向會呈彼此正交的方式,而被配置。
藉由如此的配置構成等,就可對由內箱22之內部空間所構成的所定之通訊區域S內的無線標籤T實現穩定的無線通訊,可提高無線標籤T的讀取成功率。在外箱21的內面附近起因於其內面的電波反射而容易產生空白範圍,但由於被收容在外箱21內的內箱22係成為所定之通訊區域S,因此可使內箱22內(所定之通訊區域S內)的無線標籤T,遠離容易產生空白範圍的外箱21的內面附近。又,藉由天板23,可抑制透過外箱21的開口部21a而朝外部的送訊波之外洩。
另一方面,控制裝置50,作為一例,是以微電腦為主體而被構成。具體而言,該控制裝置50,係具有:負責演算的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50A、作為工作區域的主記憶體50B、及未圖示的系統匯流排、輸出入介面等,連同記憶體51C一起構成了微電腦。CPU50A,係如後述,控制控制部之動作。記憶體51C(包含RAM(read-only memory)51Ca、ROM(random-access memory)51cb)中係預先儲存有,可藉由CPU50A來執行所述控制所需之所定之程式等。因此,記憶體51C,係作為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而發揮機能,事先決定之控制處理所涉及之程式的程序是以原始碼的方式而被儲存。程式,係藉由CPU50A,從主記憶體50B被讀出而被執行。主記憶體50B由RAM等之記憶體元件而被構成為可讀出及寫入。CPU50A,係為負責電腦系統之演算之中樞的要素,只要是保有相同機能者即可,即使稱呼不同也無妨(例如處理器、演算裝置)。此外,控制處理係亦可讀出至外部之記憶裝置而記憶之。 此外,關於被控制裝置50(亦即CPU50A)所執行的控制處理將於後述。
接著,已被收容在收容箱20的購物籃B內的無線標籤T進行讀取之際,基於控制裝置50(亦即CPU50A)的控制,而在第1無線通訊裝置30及第2無線通訊裝置40中所被進行的處理,參照圖式而加以說明。 控制裝置50,係一旦購物籃B變成被收容在收容箱20中的狀態,就對第1無線通訊裝置30及第2無線通訊裝置40之每一者,將用來開始無線通訊處理所需之指示(關於送訊波之送訊的送訊指示:圖15,步驟S11),以所定之間隔,在所定時間內重複進行之(圖15,步驟S12~S13)。
具體而言,控制裝置50,係若參照920MHz帶電子標籤系統等之頻道,則在23頻道(23CH:920.4MHz)中將用來發送送訊波達一定時間以上所需之送訊指示,對第1無線通訊裝置30進行輸出,並在不與該23頻道之電波彼此發生干擾的32頻道(32CH:922MHz)中,將用來發送送訊波達一定時間以上所需之送訊指示,對第2無線通訊裝置40進行輸出(圖15,步驟S11)。特別是,控制裝置50,係將對第1無線通訊裝置30的送訊指示與對第2無線通訊裝置40的送訊指示,予以同時進行。在本實施形態中,是將該23頻道與32頻道這2個頻帶不同的頻道,作為「在頻率軸上彼此遠離一定量的複數個頻道」而例示。若將該遠離的一定量以頻道數來表示,則「在頻率軸上彼此遠離一定量的複數個頻道」,在理想的例子中,可以說是「在頻率軸上遠離一定之頻道數或一定之頻道數以上(在有決定最小的量的情況下)的複數個頻道」。因此,上記複數個頻道係亦可為23頻道與24頻道,亦可為23頻道與26頻道。並不限定為一定是上述的23頻道與32頻道。該一定之頻道數,亦可用頻率軸上的頻率(例如載送頻率)的差來表示。該一定之頻道數(或一定之頻道數以上)或一定之頻率(或一定之頻率以上),亦即,頻率軸上的分離量,係考慮複數個送訊電波彼此的干擾程度及無線標籤所具有的收訊頻帶特性等之因子而決定。
此外,控制裝置50,係亦可利用被設在收容箱20中的感測器等來測知購物籃B已被收容在收容箱20中的狀態(圖16,步驟S10),藉此而自動進行上記送訊指示(圖16,步驟S11~S13),亦可隨應於在購物籃B被收容至收容箱20中之後的所定之操作等(圖16,步驟S10)而進行上記送訊指示(圖16,步驟S11~S13)。
第1無線通訊裝置30及第2無線通訊裝置40,係將隨應於來自控制裝置50之送訊指示而與所定之通訊區域S內的無線標籤T進行無線通訊所需之無線通訊處理,予以幾乎同時進行之。因此,第1無線通訊裝置30及第2無線通訊裝置40,係於彼此遠離一定以上的不同頻道中幾乎同時且為一定時間以上地,同時發送送訊波。此處,所謂「一定時間」係被定義為,無線標籤T接收雙方之頻道的送訊波,並從這些送訊波獲得電力所必須的必要最低限度之時間。該一定時間,作為一例係為數十msec~數百msec。
如此,關於在不同頻道中幾乎同時發送送訊波的理由,參照圖4來加以說明。圖4係說明在不同頻道中幾乎被同時發送之送訊波被無線標籤T接收之際所獲得的電力的說明圖,縱軸係表示無線標籤T所獲得的電力,橫軸係表示送訊波的頻率。
無線標籤T,係藉由從無線通訊裝置接收送訊波,而獲得作為無線標籤之動作所必須之電力。因此,如果只是單純從第1無線通訊裝置30發送送訊波,由於空白範圍之影響或電波之干擾等,而會有無線通訊對象之無線標籤T無法從送訊波獲得必要電力的情況。同樣地,如果只是單純從第2無線通訊裝置40發送送訊波,也會有無線通訊對象之無線標籤T無法從送訊波獲得必要電力的情況。
另一方面,若將來自第1無線通訊裝置30之送訊波與來自第2無線通訊裝置40之送訊波在不同頻道中幾乎同時地予以發送,則由於無線標籤T的頻寬係為廣範圍,因此無線標籤T係可將兩送訊波幾乎同時地予以接收。亦即,如圖4所示,因來自第1無線通訊裝置30之送訊波之收訊所致之電力供給(參照圖4的符號P1)與因來自第2無線通訊裝置40之送訊波之收訊所致之電力供給(參照圖4的符號P2)係會幾乎同時發生,因此無線標籤T係可確實地獲得作為無線標籤之動作所必須之電力。此情況下,無線標籤T,係對所接收之送訊波為較強的無線通訊裝置,將必要的資料等予以發送而進行回訊。
如以上說明,在本實施形態所述之無線標籤系統10中,第1無線通訊裝置30及第2無線通訊裝置40,係在進行與所定之通訊區域S內的無線標籤T進行無線通訊所需之無線通訊處理之際,是於在頻率軸上,彼此遠離一定之頻道數或一定之頻道數以上的複數個頻道中,幾乎同時地,一定時間以上地同時發送送訊波。
藉此,於1個無線標籤T中會有來自第1無線通訊裝置30及第2無線通訊裝置40的送訊波被接收,因此可容易獲得該無線標籤之動作所必須之電力。因此,可對無線通訊對象之無線標籤T確實地進行送訊波所相應之電力供給,其結果為,可實現穩定的無線通訊。
尤其是,無線標籤系統10,係具備控制裝置50,其係對第1無線通訊裝置30及第2無線通訊裝置40之每一者,進行關於送訊波之送訊的送訊指示;第1無線通訊裝置30及第2無線通訊裝置40,係隨應於從控制裝置50所接收到的送訊指示,來進行無線通訊處理。藉此,第1無線通訊裝置30及第2無線通訊裝置40中的送訊波之送訊之相關控制,可於控制裝置50中批次進行。尤其是,即使在特定之頻道變成無法使用的狀況的情況下,藉由控制裝置50來掌握該狀況,就可控制第1無線通訊裝置30及第2無線通訊裝置40使其避免使用該頻道。
又,在本實施形態所述之無線標籤系統10中,係被設置有:被形成為除了開口部21a以外無法讓電波通過的外箱21;和可讓電波通過且透過開口部21a而被收容在外箱21內的內箱22;所定之通訊區域S,係由被收容在外箱21中的內箱22之內部空間所構成。然後,第1無線通訊裝置30的天線32和第2無線通訊裝置40的天線42,係被配置在外箱21的內面與內箱22的外面之間。
藉此,可抑制從外箱21往外部的送訊波之外洩,因此可對被配置在作為所定之通訊區域S內的內箱22之內部空間的無線標籤T,確實地進行電力供給。尤其是,在外箱21的內面附近起因於內面的電波反射而容易產生空白範圍,但由於被收容在外箱21內的內箱22之內部空間係成為所定之通訊區域S,因此可使內箱22之內部空間(所定之通訊區域內)的無線標籤T,遠離容易產生空白範圍的外箱的內面附近。因此,可對被配置在內箱22之內部空間的無線標籤T,確實地進行電力供給。
尤其是,第1無線通訊裝置30的天線32,係被配置在外箱21的內底面21b與內箱22的外底面22b之間,第2無線通訊裝置40的天線42,係被配置在外箱21的內側面21c與內箱22的外側面22c之間。藉此,從第1無線通訊裝置30的天線32所被發送之送訊波的輸出方向與從第2無線通訊裝置40的天線42所被發送之送訊波的輸出方向係呈幾乎正交之狀態,因此可忽略被配置在內箱22之內部空間的無線標籤T的朝向,而對該無線標籤T確實地進行電力供給。
此外,第2無線通訊裝置40的天線42,係不限於被配置在外箱21的內側面21c與內箱22的外側面22c之間,亦可被配置在:外箱21的內側面21d與內箱22的外側面22d之間、外箱21的內側面21e與內箱22的外側面22e之間、外箱21的內側面21f與內箱22的外側面22f之間之任一者。又,第1無線通訊裝置30的天線32,係不限於被配置在外箱21的內底面21b與內箱22的外底面22b之間,亦可對天線42呈對向般地被配置在外箱21的內側面與內箱22的外側面之間,亦可使送訊波之輸出方向會對天線42呈正交般地被配置在外箱21的內側面與內箱22的外側面之間。
[第2實施形態] 接著,針對本發明的第2實施形態所述之無線標籤系統,參照圖式來加以說明。 在本第2實施形態中,從1個無線通訊裝置發送無調變波來作為送訊波這點是主要與上記第1實施形態不同。因此,與第1實施形態實質相同的構成部分係標示同一符號並省略說明。
為了與無線標籤T進行無線通訊而被發送的送訊波,係為了承載訊號波而被調變,因此在電力供給面上來看,相對於無調變波,供給效率會變差。於是,在本實施形態中,為了容易提高電力供給效率,一方之無線通訊裝置,係將已被調變成無線通訊用的送訊波予以發送,他方之無線通訊裝置,係將用來對無線標籤T供給電力所需之無調變波,當作送訊波而予以發送。
這是因為,無調變波,係相較於為了承載訊號波而做了調變的調變波,其功率密度較高,因此對無線通訊對象之無線標籤T可更確實地進行無調變波所相應之電力供給,可實現更加穩定的無線通訊。
在本實施形態中,第2無線通訊裝置40係被構成為會發送無調變波。因此,無線標籤T,係如圖5可知,可以受到來自第1無線通訊裝置30之已被調變之送訊波之收訊所致之電力供給(參照圖5的符號P1)和來自第2無線通訊裝置40之無調變波之收訊所致之電力供給(參照圖5的符號P2)。
此外,發送無調變波的無線通訊裝置,係不限於如上述的第2無線通訊裝置40,亦可為第1無線通訊裝置30。
[第3實施形態] 接著,針對本發明的第3實施形態所述之無線標籤系統,參照圖式來加以說明。 在本第3實施形態中,是把第1無線通訊裝置30當作主機,把第2無線通訊裝置40當作副機而構成的這點,是主要與上記第1實施形態不同。因此,與第1實施形態實質相同的構成部分係標示同一符號並省略說明。
在本實施形態中,如圖6所示,第1無線通訊裝置30係為主機,第2無線通訊裝置40係為副機而被構成,從第1無線通訊裝置30對第2無線通訊裝置40進行上記送訊指示。亦即,從控制裝置50會有送訊指示被下達給第1無線通訊裝置30。藉此,第1無線通訊裝置30,係每次到了自己發送送訊波的送訊時序,就對第2無線通訊裝置40進行上記送訊指示,第2無線通訊裝置40,係隨應於所接收到的上記送訊指示,來進行無線通訊處理。此外,在本實施形態中,控制裝置50係被構成為,將第1無線通訊裝置30及第2無線通訊裝置40中的無線通訊處理所得的資料等,從第1無線通訊裝置30予以批次收訊。
即使如此設計,仍可容易控制第1無線通訊裝置30及第2無線通訊裝置40中的頻道或送訊時間。尤其是,不只不需要用來控制第1無線通訊裝置30及第2無線通訊裝置40之每一者的上位機器,即使在特定之頻道變成無法使用的狀況的情況下,藉由第1無線通訊裝置30來掌握該狀況,就可控制第1無線通訊裝置30及第2無線通訊裝置40使其避免使用該頻道。
作為本第3實施形態的第1變形例,亦可被構成為,在控制裝置50的送訊控制之下,第1無線通訊裝置30係對第2無線通訊裝置40發送至少將送訊波之頻道及送訊時間做了時間排程化的控制表,第2無線通訊裝置40係隨應於所接收到的控制表來進行無線通訊處理。即使如此設計,仍可容易控制第1無線通訊裝置30及第2無線通訊裝置40的頻道或送訊時間。尤其是,不需要用來控制第1無線通訊裝置30及第2無線通訊裝置40之每一者的上位機器,第1無線通訊裝置30和第2無線通訊裝置40不需要每次發送送訊波就進行通訊,因此可降低裝置間的通訊頻繁度。
此外,亦可將上記第3實施形態的第1變形例所涉及的特徵構成,適用於第1實施形態。亦即,作為上記第1實施形態的第1變形例,亦可被構成為,控制裝置50,係對第1無線通訊裝置30及第2無線通訊裝置40之每一者,發送至少將送訊波之頻道及送訊時間做了時間排程化的控制表,第1無線通訊裝置30及第2無線通訊裝置40,係隨應於從控制裝置50所接收到的控制表來進行無線通訊處理。藉此,第1無線通訊裝置30及第2無線通訊裝置40,係不需要每次發送送訊波就與控制裝置50進行通訊,因此可降低與控制裝置50的通訊頻繁度。
此外,亦可由第2無線通訊裝置40來當主機,由第1無線通訊裝置30來當副機,亦可將各無線通訊裝置之1者當作主機,其餘當作副機的本實施形態及變形例的特徵構成,係亦可對其他實施形態等做適用。
[第4實施形態] 接著,針對本發明的第4實施形態所述之無線標籤系統,參照圖式來加以說明。 本第4實施形態中,係由第1無線通訊裝置30來測知第2無線通訊裝置40中的送訊波之送訊狀況等而隨應於該測知結果來進行無線通訊處理這點,是主要與上記第1實施形態不同。因此,與第1實施形態實質相同的構成部分係標示同一符號並省略說明。
在本實施形態中,第1無線通訊裝置30的第1控制部31係被構成為,可將第2無線通訊裝置40中的送訊波之頻道等之送訊狀況,隨應於測知部所致之測知結果而予以測知。該測知部,係藉由將從第2無線通訊裝置40所被發送的送訊波予以接收並解析等,而測知上記送訊狀況。然後,第1無線通訊裝置30,係在進行無線通訊處理之際,隨應於測知部所致之測知結果,而於頻率軸上(頻帶上),與第2無線通訊裝置40彼此遠離一定頻道數或一定頻道數以上的複數個頻道中,同時發送送訊波達一定時間以上。
即使如此設計,仍可容易控制第1無線通訊裝置30及第2無線通訊裝置40的頻道或送訊時間。尤其是,不只可以不需要用來控制第1無線通訊裝置30及第2無線通訊裝置40之每一者的上位機器,也可不需要用來控制其他無線通訊裝置所需之作為主機的無線通訊裝置。此外,如後述,在採用3個以上之無線通訊裝置的情況下,藉由使至少一部分之無線通訊裝置具備上記測知部,就可使得即使在各無線通訊裝置之1台無法發送送訊波而故障等情況下,仍可持續進行穩定的無線通訊。
[第5實施形態] 接著,針對本發明的第5實施形態所述之無線標籤系統,參照圖式來加以說明。 在本第5實施形態中,是將被配置在外箱21的內側面與內箱22的外側面之間的天線做傾斜配置這點,是主要與上記第1實施形態不同。因此,與第1實施形態實質相同的構成部分係標示同一符號並省略說明。
收容箱20中,為了收容購物籃B而被形成有開口部23a,因此會有從該開口部23a有電波(送訊波)外洩的情況。尤其是,若送訊波是沿著天板23般地從開口部23a外洩,則有可能導致例如,誤讀到旁邊的POS收銀機中所正在處理的商品上所被黏貼的無線標籤(非無線通訊對象的無線標籤)。
於是,在本實施形態中,第2無線通訊裝置40的天線42係被配置成,使得送訊波之輸出方向是相對於內側面而朝從開口部23a遠離之方向而傾斜。具體而言,如圖7所示,天線42係被配置成,使得送訊波之輸出方向(參照圖7的箭頭F2)是相對於內側面21c而朝從開口部23a遠離之下方向而傾斜。
藉此,相較於第2無線通訊裝置40的天線42是相對於內側面而使得送訊波之輸出方向是往靠近開口部23a的方向而傾斜的情況,從天線42所被發送之送訊波難以從開口部23a沿著天板23而外洩,可抑制位於所定之通訊區域S外的無線標籤之誤讀。
此外,將被配置在外箱21的內側面與內箱22的外側面之間的天線做傾斜配置的本實施形態之特徵構成,係亦可對其他實施形態等做適用。
[第6實施形態] 接著,針對本發明的第6實施形態所述之無線標籤系統,參照圖式來加以說明。 在本第6實施形態中,係於橫方向及縱方向(縱深方向)上,在所定之通訊區域S之四方之每一者配置有天線這點,是主要與上記第1實施形態不同。因此,與第1實施形態實質相同的構成部分係標示同一符號並省略說明。
在本實施形態中,係如圖8及圖9所示,第1無線通訊裝置30,係具備2個天線32a、32b,第2無線通訊裝置40,係具備2個天線42a、42b而被構成。
具體而言,天線32a,係在內側面21e之中央附近上,以使得送訊波之送訊方向會對外側面22e呈正交的方式,而被配置在內側面21e與外側面22e之間。又,天線32b,係在內側面21d之中央附近上,以使得送訊波之送訊方向會對外側面22d呈正交的方式,而被配置在內側面21d與外側面22d之間。又,天線42a,係在內側面21c之中央附近上,以使得送訊波之送訊方向會對外側面22c呈正交的方式,而被配置在內側面21c與外側面22c之間。又,天線42b,係在內側面21f之中央附近上,以使得送訊波之送訊方向會對外側面22f呈正交的方式,而被配置在內側面21f與外側面22f之間。亦即,以使得天線32a與天線42a是於橫方向上呈對向,天線32b與天線42b是於縱方向上呈對向的方式,4個天線是被配置在外箱21的內側面與內箱22的外側面之間。此外,天線32a係可相當於「第1無線通訊裝置之一方之天線」之一例,天線32b係可相當於「第1無線通訊裝置之他方之天線」之一例。又,天線42a係可相當於「第2無線通訊裝置之一方之天線」之一例,天線42b係可相當於「第2無線通訊裝置之他方之天線」之一例。
然後,控制裝置50,係對第1無線通訊裝置30及第2無線通訊裝置40,同時進行利用了天線32a之送訊指示與利用了天線42a之送訊指示的處理,和同時進行利用了天線32b之送訊指示與利用了天線42b之送訊指示的處理,是以所定間隔而交互地重複進行。
第1無線通訊裝置30及第2無線通訊裝置40係為,從天線32a所被發送之送訊波與從天線42a所被發送之送訊波是於彼此遠離一定以上的不同頻道中同時進行無線通訊處理達一定時間以上,且從天線32b所被發送之送訊波與從天線42b所被發送之送訊波是於彼此遠離一定以上的不同頻道中同時進行無線通訊處理達一定時間以上。
藉此,對於內箱22之內部空間所構成的所定之通訊區域S內的無線標籤T,可反覆地設有:藉由從天線32a所被發送之送訊波與從天線42a所被發送之送訊波而進行電力供給的期間、與藉由從天線32b所被發送之送訊波與從天線42b所被發送之送訊波而進行電力供給的期間。尤其是,從彼此面對面的兩天線同時發送送訊波達一定時間以上,因此電波容易彼此增強,可謀求對無線標籤T的供給電力之增大。因此,即使為了抑制位於所定之通訊區域S外的無線標籤T之誤讀之目的,而降低各送訊波的電波強度,仍可對無線通訊對象之無線標籤T,確實地進行送訊波所相應之電力供給。
作為本實施形態的變形例,如圖10所示,亦可為,以使得天線32a與天線32b是呈對向,天線42a與天線42b是呈對向的方式,4個天線係被配置在外箱21的內側面與內箱22的外側面之間。即使如此設計,對於內箱22之內部空間所構成的所定之通訊區域S內的無線標籤T,仍可反覆地設有:藉由從天線32a所被發送之送訊波與從天線42a所被發送之送訊波而進行電力供給的期間、與藉由從天線32b所被發送之送訊波與從天線42b所被發送之送訊波而進行電力供給的期間。因此,即使為了抑制位於所定之通訊區域S外的無線標籤T之誤讀之目的,而降低各送訊波的電波強度,仍可對無線通訊對象之無線標籤T,確實地進行送訊波所相應之電力供給。
此外,在所定之通訊區域S之四方之每一者配置天線的本實施形態及變形例之特徵構成,係亦可對其他實施形態等做適用。
[第7實施形態] 接著,針對本發明的第7實施形態所述之無線標籤系統,參照圖式來加以說明。 在本第7實施形態中,係除了第1無線通訊裝置30及第2無線通訊裝置40以外還採用第3無線通訊裝置60的這點,是主要與上記第1實施形態不同。因此,與第1實施形態實質相同的構成部分係標示同一符號並省略說明。
在本實施形態中,如圖12所示,無線標籤系統10,係除了第1無線通訊裝置30及第2無線通訊裝置40以外,還新具備有第3無線通訊裝置60而被構成。第3無線通訊裝置60,係具備:將與上述的第1控制部31及天線32具有同等機能的第3控制部61及天線62a~62c兩者予以連接的纜線63,隨應於來自控制裝置50之指示等(參照圖15的送訊指示流程),而作為與第1無線通訊裝置30具有同等機能的無線通訊裝置,而被構成。
各天線62a~62c,係為了讀取位於所定之通訊區域S外的無線標籤T,而如圖13所示,被配置在外箱21之外側且為開口部21a之周圍的位置。具體而言,天線62a係被設在,將被貼有無線標籤T之商品放入內箱22內的使用者所站立之位置側的天板23的下面,被配置成使得送訊波之送訊方向會是朝上。又,天線62b、62c,係隔著開口部21a而呈對向般地被設在天板23的下面,被配置成使得送訊波之送訊方向會是分別朝上。
藉由如此配置各天線62a~62c,關於位於所定之通訊區域S外的開口部21a之周圍之面上的無線標籤(參照圖12的符號Ta),第3無線通訊裝置60會比第1無線通訊裝置30及第2無線通訊裝置40更容易加以讀取之。藉此,可抑制因為位於開口部21a之周圍之面上的無線標籤T(Ta)被第1無線通訊裝置30或第2無線通訊裝置40所讀取所導致的誤讀。
然後,在本實施形態中,控制裝置50係作為讀取部而發揮機能,其係利用收訊訊號強度(RSSI)來作為第1無線通訊裝置30、第2無線通訊裝置40及第3無線通訊裝置60的無線通訊結果,而從內箱22之內部空間內的所定之通訊區域S內的無線標籤T,讀取資訊。由於如上述般地配置各天線,因此在第1無線通訊裝置30或第2無線通訊裝置40中,讀取所定之通訊區域S內的無線標籤T(T1~T3)之際的收訊訊號強度會高於讀取所定之通訊區域S外的無線標籤T(Ta)之際的收訊訊號強度,在第3無線通訊裝置60中,讀取所定之通訊區域S外的無線標籤T(Ta)之際的收訊訊號強度會高於讀取所定之通訊區域S內的無線標籤T(T1~T3)之際的收訊訊號強度。
因此,即使是在所有無線通訊裝置中都被讀取到無線標籤T,可將在第1無線通訊裝置30或第2無線通訊裝置40上收訊訊號強度較高的無線標籤T判定成所定之通訊區域S內的無線標籤T,將在第3無線通訊裝置60上收訊訊號強度較高的無線標籤T判定成所定之通訊區域S外的無線標籤T,藉此,可高精度地判定所讀取到的無線標籤T是否為所定之通訊區域S內。
尤其是,藉由將第1無線通訊裝置30及第2無線通訊裝置40所致之無線通訊所被實施的時間帶與第3無線通訊裝置60所致之無線通訊所被實施的時間帶予以交互重複,第1無線通訊裝置30及第2無線通訊裝置40所致之無線通訊與第3無線通訊裝置60所致之無線通訊,就可排他性地進行。藉此,相應於來自第1無線通訊裝置30或第2無線通訊裝置40的送訊波而於無線標籤T中所被獲得的電力也不會在與第3無線通訊裝置60之無線通訊時被利用,因此第3無線通訊裝置60之無線通訊時所獲得的收訊訊號強度之測定精度係較高,因此可高精度地判定所讀取到的無線標籤T是否在所定之通訊區域S內。
此外,第3無線通訊裝置60,係不限於上述的具有天線62a~62c而被構成,亦可把1或2個以上之天線以使其較為難以讀取位於所定之通訊區域S內之無線標籤T的方式,配置在外箱21之外側而被構成。即使如此設計,仍可把不只第1無線通訊裝置30及第2無線通訊裝置40就連第3無線通訊裝置60也能讀取到的無線標籤T,判斷成位於所定之通訊區域S外的可能性較高的無線標籤T,因此可抑制位於所定之通訊區域S外的無線標籤T之誤讀。
具體而言,例如,亦可像是圖14所例示的本實施形態的變形例般地,第3無線通訊裝置60的天線62,係以使得送訊波之輸出方向會變成從開口部21a遠離之方向的方式,相對於沿著開口部21a之開口面之平面而呈傾斜而被配置。藉此,第3無線通訊裝置60,係比較難以讀取位於所定之通訊區域S內的無線標籤T,因此可抑制因為第3無線通訊裝置60之讀取結果所導致的誤讀。
此外,在新採用第3無線通訊裝置60的本實施形態及變形例之特徵構成,係亦可對其他實施形態等做適用。
此外,本發明係不限定於上記各實施形態等,例如,亦可如以下般地具體化。 (1)所定之通訊區域S,係不限於以開口部23a是朝上方開口的收容箱20所構成,亦可由其他面的至少一部分為開口的收容箱來構成。例如,亦可如圖11所例示,藉由從上方到側面一路都作為開口部24而開口的收容箱20a來構成。又,收容箱係不限於底面是被形成為方形狀,例如,亦可被形成為多角形狀或圓形狀等。又,所定之通訊區域S,係不限於由收容箱20、20a等,以壁面等明確劃定的內部空間所構成,亦可藉由未以壁面等明確劃定的空間之一部分來構成。
(2)本發明係不限於對具有2個無線通訊裝置30、40的無線標籤系統10做適用,亦可對具有3個以上之無線通訊裝置的無線標籤系統做適用。在此種構成中,各無線通訊裝置,係在進行與所定之通訊區域S內的無線標籤T進行無線通訊所需之無線通訊處理之際,是於彼此遠離一定之頻道數或一定之頻道數以上的不同之複數個頻道中,一定時間以上地同時發送送訊波。即使如此設計,於1個無線標籤T中會有來自複數個無線通訊裝置的送訊波被接收,因此可容易獲得該無線標籤之動作所必須之電力。因此,可對無線通訊對象之無線標籤T確實地進行送訊波所相應之電力供給,其結果為,可實現穩定的無線通訊。
(3)又,本發明係不限於對商品販售用的無線標籤系統做適用,亦可對以被設定成比較狹窄範圍的所定之通訊區域內的無線標籤為無線通訊對象的無線標籤系統做適用。
10:無線標籤系統 20,20a:收容箱 21:外箱 21a:開口部 21b:內底面 21c,21d,21e,21f:內側面 22:內箱 22a:開口部 22b:外底面 22c,22d,22e,22f:外側面 23:天板 23a:開口部 30:第1無線通訊裝置 31:第1控制部 32,32a,32b:天線 33:纜線 40:第2無線通訊裝置 41:第2控制部 42,42a,42b:天線 43:纜線 50:控制裝置 60:第3無線通訊裝置 61:第3控制部 62,62a~62c:天線 50A:CPU 50B:主記憶體 50C:記憶體 50Ca:RAM 50Cb:ROM B:購物籃 F1,F2:箭頭 G1~G3:商品 S:所定之通訊區域 T,T1~T3:無線標籤
[圖1]用來說明第1實施形態所述之無線標籤系統之概略構成的說明圖。 [圖2]將圖1的收容箱之部分以剖面加以表示的說明圖。 [圖3]將圖1的收容箱之部分以相對於圖2的剖面為正交的剖面來加以表示的說明圖。 [圖4]說明在不同頻道中幾乎被同時發送之送訊波,被無線標籤接收之際所獲得的電力的說明圖。 [圖5]說明於第2實施形態中,無調變波與已被調變之送訊波被無線標籤接收之際所獲得的電力的說明圖。 [圖6]用來說明第3實施形態所述之無線標籤系統之概略構成的說明圖。 [圖7]用來說明第5實施形態所述之無線標籤系統之概略構成的說明圖。 [圖8]用來說明第6實施形態所述之無線標籤系統之概略構成的說明圖。 [圖9]將圖8的收容箱之部分從開口部側觀看的平面圖。 [圖10]用來說明第6實施形態之變形例所述之無線標籤系統之概略構成的說明圖。 [圖11]用來說明收容箱之變形例的斜視圖。 [圖12]用來說明第7實施形態所述之無線標籤系統之概略構成的說明圖。 [圖13]將圖12的收容箱之部分從開口部側觀看的平面圖。 [圖14]用來說明第7實施形態之變形例所述之無線標籤系統之概略構成的說明圖。 [圖15]用來說明送訊控制之一例的部分性概略流程圖。 [圖16]用來說明送訊控制之另一例的部分性概略流程圖。

Claims (17)

  1. 一種無線標籤系統,係為具備以所定之通訊區域內的無線標籤為無線通訊對象的2個以上之無線通訊裝置的無線標籤系統,其特徵為, 前記2個以上之無線通訊裝置,係在進行為了與前記無線標籤進行無線通訊所需之無線通訊處理之際,在頻率軸上彼此遠離一定量的複數個頻道中,同時發送送訊波達一定時間以上。
  2.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無線標籤系統,其中,前記2個以上之無線通訊裝置之其中至少一部分,係發送用來對前記無線標籤供給電力所需之無調變波,來作為前記送訊波。
  3. 如請求項1或2所記載之無線標籤系統,其中, 前記2個以上之無線通訊裝置之中的任1者,係每次到了自己發送前記送訊波的送訊時序,就對剩餘之無線通訊裝置,進行前記送訊波之送訊所相關之送訊指示; 前記剩餘之無線通訊裝置,係隨應於所接收到的前記送訊指示,來進行前記無線通訊處理。
  4. 如請求項1或2所記載之無線標籤系統,其中, 前記2個以上之無線通訊裝置之中的任1者,係對剩餘之無線通訊裝置發送至少將前記送訊波之頻道及送訊時間做了時間排程化的控制表; 前記剩餘之無線通訊裝置,係隨應於所接收到的前記控制表,來進行前記無線通訊處理。
  5. 如請求項1或2所記載之無線標籤系統,其中,前記2個以上之無線通訊裝置之其中至少一部分,係具備用來測知其他無線通訊裝置中的前記送訊波之送訊狀況的測知部;在進行前記無線通訊處理之際,隨應於前記測知部所致之測知結果,而使用與前記其他無線通訊裝置彼此遠離一定頻道數的不同之複數個頻道,而同時發送前記送訊波達一定時間以上。
  6. 如請求項1或2所記載之無線標籤系統,其中, 具備:控制裝置,係對前記2個以上之無線通訊裝置之每一者,進行前記送訊波之送訊所相關之送訊指示; 前記2個以上之無線通訊裝置,係隨應於從前記控制裝置所接收到的前記送訊指示,來進行前記無線通訊處理。
  7. 如請求項1或2所記載之無線標籤系統,其中, 具備:控制裝置,係對前記2個以上之無線通訊裝置之每一者,發送至少將前記送訊波之頻道及送訊時間做了時間排程化的控制表; 前記2個以上之無線通訊裝置,係隨應於從前記控制裝置所接收到的前記控制表,來進行前記無線通訊處理。
  8. 如請求項1或2所記載之無線標籤系統,其中, 具備: 外箱,係被形成為除了開口部以外無法讓電波通過;和 內箱,可讓電波通過且透過前記開口部而被收容在前記外箱內; 前記2個以上之無線通訊裝置,係由第1無線通訊裝置和第2無線通訊裝置所成; 前記所定之通訊區域,係由被收容在前記外箱中的前記內箱之內部空間所構成; 前記第1無線通訊裝置的天線和第2無線通訊裝置的天線,係被配置在前記外箱的內面與前記內箱的外面之間。
  9. 如請求項8所記載之無線標籤系統,其中, 前記外箱,作為前記內面係具備:對向於前記開口部的方形狀之內底面、和分別連接著前記內底面之四邊的4個內側面; 前記第1無線通訊裝置的天線,係被配置在前記內底面與前記內箱的外面之間,前記第2無線通訊裝置的天線,係被配置在前記4個內側面之任1者與前記內箱的外面之間。
  10. 如請求項9所記載之無線標籤系統,其中,前記第2無線通訊裝置的天線係被配置成,使得前記送訊波之輸出方向是相對於前記內側面而朝從前記開口部遠離之方向而傾斜。
  11. 如請求項8所記載之無線標籤系統,其中, 前記外箱,作為前記內面係具備:對向於前記開口部的方形狀之內底面、和分別連接著前記內底面之四邊的4個內側面; 前記第1無線通訊裝置及前記第2無線通訊裝置,係分別具備2個天線; 以使得前記第1無線通訊裝置之一方之天線與前記第2無線通訊裝置之一方之天線係呈對向,前記第1無線通訊裝置之他方之天線與前記第2無線通訊裝置之他方之天線係呈對向的方式,4個天線係被配置在前記外箱的內面與前記內箱的外面之間; 前記第1無線通訊裝置及前記第2無線通訊裝置,係從前記第1無線通訊裝置之一方之天線所被發送之送訊波與從前記第2無線通訊裝置之一方之天線所被發送之送訊波是於彼此遠離一定頻道數的複數個頻道中同時進行前記無線通訊處理達一定時間以上,且從前記第1無線通訊裝置之他方之天線所被發送之送訊波與從前記第2無線通訊裝置之他方之天線所被發送之送訊波是於彼此遠離一定頻道數的複數個頻道中同時進行前記無線通訊處理達一定時間以上。
  12. 如請求項8所記載之無線標籤系統,其中, 前記外箱,作為前記內面係具備:對向於前記開口部的方形狀之內底面、和分別連接著前記內底面之四邊的4個內側面; 前記第1無線通訊裝置及前記第2無線通訊裝置,係分別具備2個天線; 以使得前記第1無線通訊裝置之一方之天線與他方之天線係呈對向,前記第2無線通訊裝置之一方之天線與他方之天線係呈對向的方式,4個天線係被配置在前記外箱的內面與前記內箱的外面之間; 前記第1無線通訊裝置及前記第2無線通訊裝置,係從前記第1無線通訊裝置之一方之天線所被發送之送訊波與從前記第2無線通訊裝置之一方之天線所被發送之送訊波是於彼此遠離一定頻道數的複數個頻道中同時進行前記無線通訊處理達一定時間以上,且從前記第1無線通訊裝置之他方之天線所被發送之送訊波與從前記第2無線通訊裝置之他方之天線所被發送之送訊波是於彼此遠離一定頻道數的複數個頻道中同時進行前記無線通訊處理達一定時間以上。
  13. 如請求項8所記載之無線標籤系統,其中, 前記2個以上之無線通訊裝置,係除了前記第1無線通訊裝置及前記第2無線通訊裝置以外,還具有第3無線通訊裝置; 具備:讀取部,係利用前記第1無線通訊裝置、前記第2無線通訊裝置及前記第3無線通訊裝置的無線通訊結果,而從前記內箱之內部空間內的前記所定之通訊區域內的前記無線標籤,讀取資訊; 前記第3無線通訊裝置的天線,係被配置在前記外箱之外側。
  14. 如請求項13所記載之無線標籤系統,其中,前記第3無線通訊裝置的天線,係被配置在前記外箱之外側且為前記開口部之周圍。
  15. 如請求項14所記載之無線標籤系統,其中,前記第3無線通訊裝置的天線,係以使得前記送訊波之輸出方向會變成從前記開口部遠離之方向的方式,相對於沿著前記開口部之開口面之平面而呈傾斜而被配置。
  16. 如請求項13所記載之無線標籤系統,其中,前記讀取部,係利用收訊訊號強度來作為前記第1無線通訊裝置、前記第2無線通訊裝置及前記第3無線通訊裝置的無線通訊結果,而從前記內箱之內部空間內的前記所定之通訊區域內的前記無線標籤讀取資訊。
  17. 如請求項16所記載之無線標籤系統,其中,前記第1無線通訊裝置及前記第2無線通訊裝置所致之無線通訊與前記第3無線通訊裝置所致之無線通訊係為排他性地進行。
TW108140636A 2018-11-08 2019-11-08 無線標籤系統 TWI73601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210438 2018-11-08
JP2018-210438 2018-11-08
JP2019194512A JP7428871B2 (ja) 2018-11-08 2019-10-25 無線タグシステム
JP2019-194512 2019-10-2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25001A true TW202025001A (zh) 2020-07-01
TWI736011B TWI736011B (zh) 2021-08-11

Family

ID=707242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40636A TWI736011B (zh) 2018-11-08 2019-11-08 無線標籤系統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3879432A4 (zh)
JP (1) JP7428871B2 (zh)
CN (1) CN112997184A (zh)
TW (1) TWI73601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449057B2 (ja) * 2019-09-13 2024-03-13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無線タグ読取装置
JP2023015763A (ja) * 2021-07-20 2023-02-01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ウェーブ 情報読取装置
JPWO2023017827A1 (zh) * 2021-08-10 2023-02-16
JP7280583B1 (ja) * 2022-04-13 2023-05-24 俊宏 南 Rfタグ読取装置
JP7381032B1 (ja) * 2023-06-18 2023-11-15 俊宏 南 Rfタグ読取装置
JP7429399B1 (ja) 2023-10-20 2024-02-08 俊宏 南 Rfタグ読取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NZ314270A (en) * 1992-11-18 1998-06-26 British Tech Group Transponder identification system: interrogator transmits inhibiting signal to disable transponders
US20060103533A1 (en) * 2004-11-15 2006-05-18 Kourosh Pahlavan Radio frequency tag and reader with asymmetric communication bandwidth
JP4639857B2 (ja) * 2005-03-07 2011-02-23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Rfidタグが取り付けられた物品を収納する収納箱、その配置方法、通信方法、通信確認方法および包装構造。
JP2007303972A (ja) * 2006-05-11 2007-11-22 Aruze Corp 無線icタグの位置特定システム、並びに位置特定装置
JP4681506B2 (ja) * 2006-05-30 2011-05-11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Icタグ
JP4219944B2 (ja) * 2006-07-07 2009-02-04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Rfidシステム及びリーダライタ
JP5096102B2 (ja) * 2007-10-17 2012-12-12 株式会社ユニバーサルエンターテインメント 無線通信タグ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JP5058951B2 (ja) * 2007-11-22 2012-10-24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無線方式読取装置
EP2230771B1 (en) * 2008-01-08 2018-02-07 Omron Corporation Tag communication device, tag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tag communication method
US9396367B2 (en) * 2013-02-05 2016-07-19 Amtech Systems,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synchronizing RFID readers utilizing RF or modulation signals
TW201528183A (zh) * 2013-10-11 2015-07-16 Powa Technologies Ltd 用於資料處理的裝置、系統及方法
TWI535229B (zh) * 2014-08-04 2016-05-21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method, computer 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US20160131328A1 (en) * 2014-11-07 2016-05-12 Lighthouse Technologies Limited Indoor smd led equipped for outdoor usage
JP2018120367A (ja) * 2017-01-24 2018-08-02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買物支援システム
JP6911429B2 (ja) * 2017-03-22 2021-07-28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ウェーブ 無線タグ通過判断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428871B2 (ja) 2024-02-07
JP2020077408A (ja) 2020-05-21
EP3879432A1 (en) 2021-09-15
TWI736011B (zh) 2021-08-11
CN112997184A (zh) 2021-06-18
EP3879432A4 (en) 2021-12-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36011B (zh) 無線標籤系統
JP4265694B2 (ja) 距離測定装置、距離測定方法、反射体、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US8937531B2 (en) RFID system with multiple tag transmit frequencies
JP6256465B2 (ja) 物品管理システム、物品管理方法及び物品管理プログラム
JP5712680B2 (ja) 交信処理装置および交信処理装置における距離計測方法
US20100237995A1 (en) Tag associating system, tag associating method, and tag moving direction detection system
US8922346B2 (en) Masked container RFID tag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20140015642A1 (en) Communicating with rfid tags on masked containers
JP6197870B2 (ja) 物品管理システム、物品管理方法及び物品管理プログラム
US20120098643A1 (en) rfid reading apparatus and a reading and association method
JP5020783B2 (ja) Rfidタグからの無線周波数識別方法及び無線周波数識別装置
US11132876B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of using multiple RFID devices to implement in-store point-of-sale buy-zones and related articles of manufacture
JP2007312177A (ja) Rfidシステム
US20110199190A1 (en) Rf tag reader and rf tag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method
Liang et al. {RF-Chord}: Towards deployable {RFID} localization system for logistic networks
US20190180062A1 (en) Wireless tag reading apparatus and wireless tag reading method
US20130342319A1 (en) Rfid system with multiple reader transmit frequencies
WO2021161921A1 (ja) 物品登録装置、そのデータ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9323965B2 (en) Method for choosing RFID communication mode and RFID device which supports near-field and far-field communication
JP4789064B2 (ja) 無線タグ通信装置
JP2008257500A (ja) タグ情報処理装置、タグ情報処理方法、プログラム、梱包材、および梱包材セット
US8937532B2 (en) Reading RFID tag using antenna within enclosure
WO2020096034A1 (ja) 無線タグシステム
US20200136678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and control program
Hattori et al. Tag-antenna-based presence sensing using near-field traveling-wave reader anten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