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021880A - 承載盤及承載盤堆疊組件 - Google Patents

承載盤及承載盤堆疊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021880A
TW202021880A TW107144386A TW107144386A TW202021880A TW 202021880 A TW202021880 A TW 202021880A TW 107144386 A TW107144386 A TW 107144386A TW 107144386 A TW107144386 A TW 107144386A TW 202021880 A TW202021880 A TW 20202188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plate
structures
side wall
carrier
support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443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79155B (zh
Inventor
陳昭旭
周鴻霖
高珮齡
詹誌銘
Original Assignee
瑞儀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瑞儀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瑞儀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714438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79155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791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79155B/zh
Publication of TW2020218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21880A/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ackable Containers (AREA)

Abstract

一種承載盤及承載盤堆疊組件。承載盤包含底板、側壁、承載部、側板部以及複數個限位結構。底板具有頂面以及相對頂面之底面。側壁立設於底板上。側壁與底板的頂面共同形成容置空間。承載部從側壁的上端沿著第一方向延伸而出。第一方向是遠離容置空間的方向。側板部從承載部向下延伸。每一個限位結構包含凹陷部以及至少一凸出結構。凹陷部凹入側板部。凸出結構是沿著第二方向凸出於凹陷部上靠近開口處。第二方向不同於第一方向。

Description

承載盤及承載盤堆疊組件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承載件及其應用,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承載盤及承載盤堆疊組件。
承載盤主要是用來承載產品,且承載盤可互相堆疊,以達到節省空間以及方便搬運之目的。然而,目前的承載盤承受的力有限,當承載盤承受太大的重量時,承載盤的側壁容易產生擴張或變形的問題。
因此,本發明之一目的是在提供一種承載盤及承載盤堆疊組件,利用承載盤之結構設計可使得承載盤在堆疊時具有良好的穩固性。
根據本發明之上述目的,提出一種承載盤。此承載盤包含底板、側壁、承載部、側板部以及複數個限位結構。底板具有頂面以及相對頂面之底面。側壁立設於底板上,其中側壁與底板的頂面共同形成容置空間。承載部從側壁的上端沿著第一方向延伸而出,其中第一方向是遠離容置 空間的方向。側板部從承載部向下延伸。每一個限位結構包含凹陷部以及至少一凸出結構。凹陷部凹入側板部,凸出結構是沿著第二方向凸出於凹陷部上靠近開口處。其中,第二方向不同於第一方向。
依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上述之側板部、承載部與側壁共同形成內部空間。凸出結構朝向內部空間之表面與側板部共同形成卡合空間。
依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上述之側板部與承載部及側壁共同形成內部空間。側板部設有複數個第一抵靠結構,每一個第一抵靠結構是從側板部的外表面朝向內部空間凹入,而在側板部的內表面形成之凸出結構。
依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上述之側板部與承載部及側壁共同形成內部空間。側壁設有複數個第二抵靠結構,每一個第二抵靠結構是從側壁的外表面朝向內部空間凸出。
依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上述之承載盤更包含複數個立柱結構。這些立柱結構分別設置在該些限位結構之複數個底面上。
依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上述之第一方向與第二方向垂直。
依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上述之開口連通該凹陷部,且該開口沿著第二方向的寬度小於該凹陷部沿著第二方向的寬度。
根據本發明之上述目的,另提出一種承載盤堆 疊組件。承載盤堆疊組件包含至少二個承載盤互相疊合。其中,每一個承載盤包含底板、側壁、承載部、側板部以及複數個限位結構。底板具有頂面以及相對頂面之底面。側壁立設於底板上,其中側壁與底板的頂面共同形成容置空間。承載部從側壁的上端沿著第一方向延伸而出,其中第一方向是遠離容置空間的方向。側板部從承載部向下延伸。每一個限位結構包含凹陷部以及至少一凸出結構。凹陷部凹入側板部,凸出結構是沿著第二方向凸出於凹陷部上靠近開口處。其中,第二方向不同於第一方向。其中,承載盤之其中一者的限位結構與相鄰之承載盤的限位結構對應套合,並限制相鄰之承載盤的該側板部沿著第一方向外擴。
依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上述之側板部與承載部及側壁共同形成內部空間。凸出結構朝向該內部空間之表面與側板部共同形成卡合空間。承載盤之其中一者的凸出結構是嵌入相鄰之承載盤的卡合空間中。
依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上述之側板部與承載部及側壁共同形成內部空間。每一個側板部設有複數個第一抵靠結構,每一個第一抵靠結構是從該側板部的一外表面朝向內部空間凹入,而在側板部的內表面形成之凸出結構。其中,承載盤之其中一者的第一抵靠結構是抵靠在相鄰之承載盤的承載部之表面上。
依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上述之側板部與承載部及側壁共同形成內部空間。每一個側壁設有複數個第二抵靠結構,每一個第二抵靠結構是從側壁的外表面朝向內部空 間凸出。承載盤之其中一者的第二抵靠結構是抵靠在相鄰之承載盤的承載部之表面上。
依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每一個承載盤更包含複數個立柱結構,分別設置在限位結構之底面上。承載盤之其中一者的立柱結構是抵頂在相鄰之承載盤的限位結構的底面。
依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上述之第一方向與第二方向垂直。
依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上述之開口連通該凹陷部,且該開口沿著該第二方向的寬度小於凹陷部沿著第二方向的寬度。
由前述可知,本發明之限位結構具有凹陷部與凸出結構的設計,當承載盤互相堆疊時,上方之承載盤的凸出結構可限制下方之承載盤的凸出結構因承受物件重量而產生變形,進而避免位於下方之承載盤的側壁產生外擴的問題。此外,分別設置在側板部與側壁上的第一抵靠結構與第二抵靠結構除了可幫助上方之承載盤穩固於下方之承載盤的承載部上以外,亦可加強側板部與側壁本身的結構強度。
100‧‧‧承載盤堆疊組件
200‧‧‧承載盤
210‧‧‧底板
211‧‧‧頂面
212‧‧‧底面
220‧‧‧側壁
230‧‧‧承載部
240‧‧‧側板部
250‧‧‧限位結構
251‧‧‧凹陷部
252‧‧‧凸出結構
310‧‧‧第一抵靠結構
320‧‧‧第二抵靠結構
400‧‧‧限位結構
410‧‧‧立柱結構
A1‧‧‧容置空間
A2‧‧‧內部空間
A3‧‧‧卡合空間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W1‧‧‧寬度
W2‧‧‧寬度
為了更完整了解實施例及其優點,現參照結合所附圖式所做之下列描述,其中: 〔圖1〕係繪示依照本發明之一實施方式之一種承載盤堆疊組件之結構示意圖;〔圖2〕係繪示沿著〔圖1〕之A-A剖面線剖切的剖面圖;〔圖3〕係繪示依照本發明之一實施方式之一種承載盤堆疊組件之局部剖示圖;〔圖4〕係繪示〔圖1〕之A部分放大示意圖;〔圖5〕係繪示沿著〔圖1〕之B-B剖面線剖切的剖面圖;以及〔圖6〕係繪示依照本發明之另一實施方式之一種限位結構之局部結構示意圖。
請同時參照圖1及圖2,圖1係繪示依照本發明之一實施方式之一種承載盤堆疊組件之結構示意圖,圖2係繪示沿著圖1之A-A剖面線剖切的剖面圖。本實施方式主要提供一種承載盤200,承載盤200主要是用來承載物件,且承載盤200可互相堆疊,形成承載盤堆疊組件100。承載盤200主要包含底板210、側壁220、承載部230、側板部240以及複數個限位結構250。
如圖1及圖2所示,底板210具有頂面211以及相對頂面211之底面212。側壁220立設於底板210上,且側壁220與底板210的頂面211共同形成容置空間A1,且此容置空間A1可用來容設物件。在本實施例中,側壁220與底板 210從剖面看起來為U形。承載部230從側壁220的上端沿著第一方向D1延伸而出,其中,第一方向D1是定義在朝向遠離容置空間A1的方向。側板部240是從承載部230遠離側壁220的一端向下延伸。藉此,側板部240、承載部230與側壁220共同形成內部空間A2。此內部空間A2主要是用來容納從側板部240凹入的第一抵靠結構310與從側壁220凸出的第二抵靠結構320(如圖3及圖5所示)。
具體而言,請參照圖1及圖3,其中圖3係繪示依照本發明之一實施方式之一種承載盤堆疊組件之局部剖示圖。第一抵靠結構310是從側板部240的外表面朝向內部空間A2凹入,而在側板部240的內表面形成之凸出結構。第二抵靠結構320是從側壁220的外表面朝向內部空間A2凸出,所形成之凸出結構。藉此,如圖3所示,當兩個承載盤200互相堆疊時,上方之承載盤200的第一抵靠結構310與第二抵靠結構320是抵靠在下方相鄰之承載盤200的承載部230上。也就是說,下方之承載盤200的承載部230具有支撐上方之承載盤200的功能。而且,透過第一抵靠結構310與第二抵靠結構320的設計,亦可增加側板部240與側壁220本身的結構強度。
另請一併參照圖1及圖4,其中圖4係繪示圖1之A部分放大示意圖。在本實施例中,每一個限位結構250包含凹陷部251以及至少一凸出結構252。凹陷部251凹入側板部240,且凹陷部251具有一開放端。凸出結構252是沿著第二方向D2凸出於凹陷部251靠近開放端的位置,使得凹 陷部251的開口251a沿著第二方向D2之寬度W1小於凹陷部251沿著第二方向D2之寬度W2。其中,第二方向D2不同於第一方向D1。在本實施例中,第二方向D2垂直於第一方向D1。也就是說,第二方向D2是定義在與遠離容置空間A1的方向垂直的方向。
請參照圖4及圖5,其中圖5係繪示沿著圖1之B-B剖面線剖切的剖面圖。在本實施例中,凸出結構252朝向內部空間A2之表面與側板部240共同形成卡合空間A3。當兩個承載盤200互相堆疊時,位於下方之承載盤200的凸出結構252是嵌入上方相鄰之承載盤200的卡合空間A3中。藉此,上方之承載盤200之限位結構250的凸出結構252可限制位於下方之承載盤200之限位結構250的凸出結構252因承受物件重量而產生變形,進而避免位於下方之承載盤200的側壁220沿著遠離容置空間A1的方向(也就是第一方向D1)外擴。具體而言,如圖5所示,因為位於下方之承載盤200的凸出結構252一部分是被上方之承載盤200的凸出結構252套住,故當下方之承載盤200受到較大的下壓力而使其側壁220即將發生外擴的情形時,上方之承載盤200的凸出結構252以及側壁220可同時阻擋下方承載盤200的側壁220外擴。
本發明之限位結構亦可有不同的設計。請參照圖6,其係繪示依照本發明之另一實施方式之一種限位結構之局部結構示意圖。本實施方式之限位結構400底面上設有立柱結構410。藉此,請一併參照圖1所示,當承載盤互相 堆疊時,位於下方之承載盤的立柱結構410是抵頂在位於上方相鄰之承載盤的限位結構400的底面,以達到提升堆疊的穩固性的目的。
由前述可知,本發明之限位結構具有凹陷部與凸出結構的設計,當承載盤互相堆疊時,上方之承載盤的凸出結構可限制下方之承載盤的凸出結構因承受物件重量而產生變形,進而避免位於下方之承載盤的側壁產生外擴的問題。此外,分別設置在側板部與側壁上的第一抵靠結構與第二抵靠結構除了可幫助上方之承載盤穩固於下方之承載盤的承載部上以外,亦可加強側板部與側壁本身的結構強度。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故本發明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承載盤堆疊組件
200‧‧‧承載盤
210‧‧‧底板
220‧‧‧側壁
230‧‧‧承載部
240‧‧‧側板部
250‧‧‧限位結構
251‧‧‧凹陷部
252‧‧‧凸出結構
310‧‧‧第一抵靠結構
A1‧‧‧容置空間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W1‧‧‧寬度
W2‧‧‧寬度

Claims (14)

  1. 一種承載盤,包含:一底板,具有一頂面以及相對該頂面之一底面;一側壁,立設於該底板上,其中該側壁與該底板的該頂面共同形成一容置空間;一承載部,從該側壁的上端沿著一第一方向延伸而出,其中該第一方向是遠離該容置空間的方向;一側板部,從該承載部向下延伸;以及複數個限位結構,其中每一該些限位結構包含一凹陷部以及至少一凸出結構,其中該凹陷部凹入該側板部,該凸出結構是沿著一第二方向凸出於該凹陷部上靠近一開口處,其中該第二方向不同於該第一方向。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承載盤,其中該側板部、該承載部與該側壁共同形成一內部空間;以及該凸出結構朝向該內部空間之一表面與該側板部共同形成一卡合空間。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承載盤,其中該側板部與該承載部及該側壁共同形成一內部空間;以及 該側板部設有複數個第一抵靠結構,每一該些第一抵靠結構是從該側板部的一外表面朝向該內部空間凹入,而在該側板部的一內表面形成之凸出結構。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承載盤,其中該側板部與該承載部及該側壁共同形成一內部空間;以及該側壁設有複數個第二抵靠結構,每一該些第二抵靠結構是從該側壁的一外表面朝向該內部空間凸出。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承載盤,更包含複數個立柱結構,分別設置在該些限位結構之複數個底面上。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承載盤,其中該第一方向與該第二方向垂直。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承載盤,其中該開口連通該凹陷部,且該開口沿著該第二方向的寬度小於該凹陷部沿著該第二方向的寬度。
  8. 一種承載盤堆疊組件,包含:至少二個承載盤互相疊合,其中每一該些承載盤包 含:一底板,具有一頂面以及相對該頂面之一底面;一側壁,立設於該底板上,其中該側壁與該底板的該頂面共同形成一容置空間;一承載部,從該側壁的上端沿著一第一方向延伸而出,其中該第一方向是遠離該容置空間的方向;一側板部,從該承載部向下延伸;以及複數個限位結構,其中每一該些限位結構包含一凹陷部以及至少一凸出結構,其中該凹陷部凹入該側板部,該凸出結構是沿著一第二方向凸出於該凹陷部上靠近一開口處,其中該第二方向不同於該第一方向;其中,該些承載盤之其中一者的該些限位結構與相鄰之該承載盤的該些限位結構對應套合,並限制相鄰之該承載盤的該側板部沿著該第一方向外擴。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承載盤堆疊組件,其中該側板部與該承載部及該側壁共同形成一內部空間;該凸出結構朝向該內部空間之一表面與該側板部共同形成一卡合空間;以及該些承載盤之其中一者的該凸出結構是嵌入相鄰之該承載盤的該卡合空間中。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承載盤堆疊組件,其中該側板部與該承載部及該側壁共同形成一內部空間;每一該些側板部設有複數個第一抵靠結構,每一該些第一抵靠結構是從該側板部的一外表面朝向該內部空間凹入,而在該側板部的一內表面形成之凸出結構;以及其中,該些承載盤之其中一者的該些第一抵靠結構是抵靠在相鄰之該承載盤的該承載部之表面上。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承載盤堆疊組件,其中該側板部與該承載部及該側壁共同形成一內部空間;每一該些側壁設有複數個第二抵靠結構,每一該些第二抵靠結構是從該側壁的一外表面朝向該內部空間凸出;以及該些承載盤之其中一者的該些第二抵靠結構是抵靠在相鄰之該承載盤的該承載部之表面上。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承載盤堆疊組件,其中每一該些承載盤更包含複數個立柱結構,分別設置在該些限位結構之複數個底面上;以及該些承載盤之其中一者的該些立柱結構是抵頂在相鄰之該承載盤的該些限位結構的該些底面。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承載盤堆疊組件,其中該第一方向與該第二方向垂直。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承載盤堆疊組件,其中該開口連通該凹陷部,且該開口沿著該第二方向的寬度小於該凹陷部沿著該第二方向的寬度。
TW107144386A 2018-12-10 2018-12-10 承載盤及承載盤堆疊組件 TWI67915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144386A TWI679155B (zh) 2018-12-10 2018-12-10 承載盤及承載盤堆疊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144386A TWI679155B (zh) 2018-12-10 2018-12-10 承載盤及承載盤堆疊組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79155B TWI679155B (zh) 2019-12-11
TW202021880A true TW202021880A (zh) 2020-06-16

Family

ID=695825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44386A TWI679155B (zh) 2018-12-10 2018-12-10 承載盤及承載盤堆疊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679155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53804B (zh) * 2021-03-03 2022-01-21 瑞儀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承載盤及承載盤堆疊組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38726A (en) * 1974-06-20 1976-02-17 Mobil Oil Corporation Nesting insulated hot-or-cold food tray
ATE189665T1 (de) * 1994-12-02 2000-02-15 De La Rue Giori Sa Stapelbrett zur ablage eines bogenstapels und handhabungsautomat für derartige stapelbretter
DE20318709U1 (de) * 2003-12-03 2004-02-26 BSH Bosch und Siemens Hausgeräte GmbH Eierträger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53804B (zh) * 2021-03-03 2022-01-21 瑞儀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承載盤及承載盤堆疊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79155B (zh) 2019-12-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951978B2 (ja) 収納トレー
US20130140319A1 (en) Innovative end caps for ic tray
WO2012128459A3 (ko) 솔라웨이퍼 카세트
EP1886932B1 (en) Tray for brittle columnar body
TW202021880A (zh) 承載盤及承載盤堆疊組件
US20150344174A1 (en) Pallet and packaging case
US20160221711A1 (en) Packaging box
JP2008044636A (ja) 収納用トレー
US20060053725A1 (en) Carrier
KR101632828B1 (ko) 반도체 칩 트레이
TWI586593B (zh) 包裝緩衝結構
JP5164113B2 (ja) 蓋体セット及びコンテナ
JP6890809B2 (ja) トレー
JPWO2021157648A5 (zh)
KR20190066168A (ko) 적재 트레이 및 적재 트레이 모듈
JP2010235128A (ja) バンド緊締用パレット装置、該装置に用いられるパレットおよび天板部材
KR101177654B1 (ko) 절삭인서트 및 그 절삭인서트가 설치되는 절삭공구
CN111284814A (zh) 承载盘及承载盘堆叠组件
KR101658306B1 (ko) 반도체 칩 트레이
TWI829419B (zh) 托盤
JP6155160B2 (ja) 蓋部材
TWI597217B (zh) 包裝緩衝結構
TWI447054B (zh) 箱體及裝載顯示面板的箱體
JP2019199287A (ja) トレイ及びトレイのブランク
TWI663103B (zh) 包裝箱的連接層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