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016598A - 晶圓層級光學結構及其形成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晶圓層級光學結構及其形成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016598A
TW202016598A TW108105418A TW108105418A TW202016598A TW 202016598 A TW202016598 A TW 202016598A TW 108105418 A TW108105418 A TW 108105418A TW 108105418 A TW108105418 A TW 108105418A TW 202016598 A TW202016598 A TW 20201659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wafer
optically transparent
optical lens
lens groups
spac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054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96009B (zh
Inventor
張志聖
黃騰德
許書豪
詹竣宇
Original Assignee
奇景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奇景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奇景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165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165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960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96009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 H01L27/144Devices controlled by radiation
    • H01L27/146Imager structures
    • H01L27/14601Structural or fun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H01L27/14632Wafer-level processed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 H01L27/144Devices controlled by radiation
    • H01L27/146Imager structures
    • H01L27/14601Structural or fun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H01L27/1462Coatings
    • H01L27/14621Colour filter arrang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5/00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e.g. relating to primers
    • C09J5/08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e.g. relating to primers using foamed adhesiv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 H01L27/144Devices controlled by radiation
    • H01L27/146Imager structures
    • H01L27/14601Structural or fun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H01L27/14625Optical elements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the device
    • H01L27/14627Microlens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 H01L27/144Devices controlled by radiation
    • H01L27/146Imager structures
    • H01L27/14683Processes or apparatus peculiar to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these devices or parts thereof
    • H01L27/14687Wafer level process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5Optical pa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Mounting thereof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Abstract

一種晶圓層級光學結構,包括至少兩個設置在光學上透明的晶圓上的光學透鏡組、至少一個位在兩個相鄰的光學透鏡組之間的溝槽,用以分隔相鄰的兩個光學透鏡組、至少一枚設置在兩個相鄰的光學透鏡組之間的間隔片,以對應地部分位在溝槽中、以及位在溝槽內的黏合劑。

Description

晶圓層級光學結構及其形成的方法
本發明大致上關於一種晶圓層級光學結構,以及形成晶圓層級光學結構的方法。特別地,本發明係針對一種沒有溢流問題或是沒有溢膠問題的晶圓層級的光學結構,好克服現行技藝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本發明還針對一種不會發生溢流的問題或是不會發生溢膠的問題的情況下,形成晶圓層級光學結構的方法,來克服現行技藝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除了需要獨立地組裝大量的個別元件來製造光學透鏡組之外,也有可能藉助於傳統的半導體製造程序,在光學玻璃的晶圓上同時製造出大面積的光學透鏡組。這種頂級的技術即稱為「晶圓層級的光學透鏡組」。例如,這種的光學透鏡組可以應用在3D感應器中。
晶圓層級的製造,與多個微光學元件的整合,就成了一種有前景的替代解決方案。在此方案中,會將CMOS的影像感應器、已模塑到玻璃晶片上的多枚聚合物透鏡、多個來將多枚聚合物透鏡分隔開來的間隔片、以及覆蓋層組裝在一起。當間隔片附著到透鏡層上而固定在透鏡層上時,通常需要有黏合劑的幫助,來將間隔片牢牢地固定在透鏡層上。為此目的,通常是使用柔軟的、如液體般的黏合劑,來使得間隔片能牢牢地固定到透鏡層上。
在柔軟的、如液體般的黏合劑先被施加到透鏡層上後,再當柔軟的、如液體般的黏合劑被間隔片擠壓時,會引發嚴重的問題。由於由上而下的壓力,柔軟的、如液體般的黏合劑會溢流到鄰近區域,而引起溢膠的問題,並同時污染鄰近區域。具有溢流問題或是溢膠問題的晶圓層級的光學結構,明顯就會表現出糟糕的光學品質。
有鑑於上述的情況,所以仍然需要提出一種新穎的方法,來形成晶圓層級的光學結構,好避免溢流的問題或是避免溢膠的問題,來克服現行技藝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有鑑於現行技藝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本發明於是提出了一種新穎的晶圓層級光學結構,以及提出借由溝槽的協助來形成晶圓層級光學結構的新方法,以克服現行技藝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因為形成本發明的晶圓層級光學結構的新方法,是採用溝槽來容滯用於固定間隔片的黏合劑,所以被容滯的黏合劑,不會出現溢流的問題,或是又避免了溢膠的問題,好建構透鏡更佳的輪廓,並獲得更佳的產率。
因此,在本發明的第一方面,先提供了一種在溝槽的存在下,形成晶圓層級光學結構的新方法,以克服現行技藝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首先,提供一片光學上透明的晶圓。此光學上透明的晶圓,具有設置在此光學上透明的晶圓上的一層殘留層,並且還具有設置在殘留層上的至少兩枚透鏡,其中至少兩枚透鏡中的每一者,都分別與殘留層整合成一體。其次,部分地移除位在兩個相鄰的至少兩個透鏡之間的殘留層,以形成至少一條溝槽,並一併形成至少兩個光學透鏡組。至少兩個光學透鏡組中的每一者,都包括與殘留層整合成一體的透鏡。然後,以一黏合材料來填入至少一條溝槽中。接下來,提供至少一條溝槽一片間隔片,使得間隔片部分地容置在至少一條溝槽中,以分隔相鄰的至少兩個光學透鏡組中的兩者。繼續,進行一熟化步驟,以熟化黏合材料而成為一黏合劑。
在形成本發明的晶圓層級光學結構的方法的一個實施例中,使用雷射處理來移除殘留層。
在形成本發明的晶圓層級光學結構的方法的另一個實施例中,至少一條溝槽會暴露光學上透明的晶圓。
在形成本發明的晶圓層級光學結構的方法的另一個實施例中,黏合劑係選自由紫外光(UV)可熟化黏合劑、熱可熟化黏合劑以及壓感黏合劑(PSA)所組成之群組。
在形成本發明的晶圓層級光學結構的方法的另一個實施例中,移除殘留層時還會同時形成延伸肩部,並且此延伸肩部與此延伸肩部相鄰之至少兩個光學透鏡組之其中一者相連接。
在形成本發明的晶圓層級光學結構的方法的另一個實施例中,間隔片不與此延伸肩部直接接觸。
在形成本發明的晶圓層級光學結構的方法的另一個實施例中,更進一步包括:先將黏合材料施加到間隔片的頂表面上;再提供一片光學上透明的基板,並放置在間隔片的頂表面上;然後進行間隔片熟化步驟,以熟化位在間隔片與光學上透明的基板之間的黏合材料,而成為黏合劑。
在形成本發明的晶圓層級光學結構的方法的另一個實施例中,還有設置在光學上透明的基板上的至少兩個成像光學透鏡組,而分別對應於至少兩個光學透鏡組。
在形成本發明的晶圓層級光學結構的方法的另一個實施例中,還有設置在光學上透明的晶圓上的至少兩個底部光學透鏡組,其位於至少兩個光學透鏡組的下方、而分別對應於至少兩個光學透鏡組。
在本發明的第二方面,又提供了一種在溝槽的存在下,形成晶圓層級光學結構的新方法,以克服現行技藝中既有的一些問題。首先,提供一片光學上透明的晶圓,其具有設置在光學上透明的晶圓上的一層殘留層,並且還具有設置在殘留層上的至少兩枚透鏡,其中至少兩枚透鏡中的每一者都與殘留層整合成一體。其次,部分地移除位在相鄰的至少兩個透鏡的兩者之間的殘留層,以形成至少一條溝槽,並同時形成至少兩個光學透鏡組,其中至少兩個光學透鏡組中的每一者,都包括與殘留層整合成一體的至少兩枚透鏡中之一者。然後,以一黏合材料來填入至少一條溝槽中。接下來,提供具有至少一枚間隔片的一片光學上透明的基板。繼續,將光學上透明的基板與光學上透明的晶圓相結合,使得至少一片間隔片不但與黏合材料相接觸、還位在兩個相鄰的至少兩個光學透鏡組之間、又對應地部分容置於至少一條溝槽中,以分隔相鄰的至少兩個光學透鏡組中的兩者。之後,進行熟化步驟,以熟化黏合材料而成為一黏合劑。
在本發明的第三方面,又提供一種晶圓層級光學結構。本發明晶圓層級光學結構,包括一片光學上透明的晶圓、至少兩個光學透鏡組、至少一條溝槽、至少一間隔片、與黏合劑。至少兩個光學透鏡組,設置在光學上透明的晶圓上。至少兩個光學透鏡組中的每一者,都包括與殘留層整合成一體的一枚透鏡。至少一條溝槽位在光學上透明的晶圓上、又位在兩個相鄰的至少兩個光學透鏡組之間,以分隔相鄰的至少兩個光學透鏡組。設置在光學上透明的晶圓上的至少一間隔片、也位在相鄰的至少兩個光學透鏡組之間,以對應地部分位在至少一條溝槽之其中一者中。黏合劑位在至少一條溝槽之一者內,並與至少一枚間隔片之其中一者直接接觸。
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至少兩個光學透鏡組中的每一者,都還進一步包括延伸肩部(an extending shoulder),並且此延伸肩部並不與相鄰的至少一枚間隔片接觸。
在本發明的另一個實施例中,相鄰的延伸肩部中的兩者,界定至少一條溝槽中的其中一者。
在本發明的另一個實施例中,黏合劑與延伸肩部直接接觸。
在本發明的另一個實施例中,黏合劑與光學上透明的晶圓直接接觸。
在本發明的另一個實施例中,晶圓層級光學結構進一步包括複數條溝槽,且各溝槽具有可變的寬度。
在本發明的另一個實施例中,晶圓層級光學結構進一步包括設置在至少一枚間隔片上的一片光學上透明的基板。
在本發明的另一個實施例中,在藉助黏合劑的幫助之下,而將光學上透明的基板接合到至少一枚間隔片上。
在本發明的另一個實施例中,晶圓層級光學結構進一步包括至少兩個成像光學透鏡組。至少兩個成像光學透鏡組設置在光學上透明的基板上,並分別對應於至少兩個光學透鏡組。
在本發明的另一個實施例中,晶圓層級光學結構進一步包括至少兩個底部光學透鏡組。至少兩個底部光學透鏡組設置在光學上透明的晶圓上、位於至少兩個光學透鏡組的下方、並分別對應於至少兩個光學透鏡組。
本發明形成晶圓層級光學結構的新方法,是建構出溝槽來容納支撐光學上透明的基板的間隔片,以及容滯用於永久固定間隔片的軟性黏合材料。如此一來,在熟化之前呈柔軟液狀的黏合材料,就能好好地容滯在溝槽內而不會溢流,於是就可以大大地改善,甚或完全解決現行技藝中溢流的問題或是溢膠的問題。
再者,黏合材料可以在無需熱處理的情況下熟化,即可消除光學上透明的晶圓與聚合物層不良的弓形畸變,和堆疊層不良的對準錯位,來克服現行技術中常發生的對準錯位問題。 因此,所獲得的新型晶圓層級光學結構,既沒有不期望的弓形畸變,也沒有不期望的堆疊層對準錯位,更沒有不期望的溢流問題和溢膠問題,就能表現出更好的產品品質和最佳光學性能。
為了消除不想要的弓形畸變、不想要的堆疊層對準錯位、或是不想要的溢流問題和溢膠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在晶圓層級的尺度上形成光學結構的新方法。本發明的新方法提出了一種解決方案,以容滯用於永久地固定間隔片的柔軟液體狀未熟化黏合材料,以改善未熟化黏合材料的溢流問題和溢膠的問題。此外,這樣的黏合材料可以在沒有熱處理的情況下熟化,又能消除光學上透明的晶圓與聚合物層不想要的弓形畸變,和堆疊層不想要的對準錯位,而展現出更加的產品品質、層間對準精度和光學性能。
第1圖至第6圖繪示形成本發明晶圓層級光學結構的新方法的第一實施例。請參閱第1圖,首先,提供光學上透明的晶圓110。光學上透明的晶圓110可以是由光學上透明的材料,例如玻璃或二氧化矽材料,所製成的玻璃晶圓,用作光學透鏡結構中的載體。較佳地,用於光學上透明的晶圓110的光學上透明的材料,可以是具有盡可能小的熱膨脹係數的玻璃。「光學上透明」乙詞,是指允許特定波長的光穿過此材料,而實質上又不會降低光強度的材料。
在光學上透明的晶圓110上,設置有多枚光學透鏡組120。例如,在光學上透明的晶圓110上設置至少有兩枚光學透鏡組120,並與光學上透明的晶圓110直接接觸。較佳地,在光學上透明的晶圓110上還可以設置有多個的光學透鏡組120,來形成陣列。
如第1圖所繪示,多個設置在光學上透明的晶圓110上的光學透鏡組120,包括與單一片的殘留層125整合成一體的多枚透鏡121。每枚光學透鏡組120包括與殘留層125整合成一體的單一枚透鏡121。多枚透鏡121和殘留層125都由相同的光學上透明的材料所製成,而作為光學透鏡組120之用。例如,光學上透明的材料可以是聚合物材料。每枚透鏡121的表面曲率,可以是正曲光率或是負曲光率。
較佳地,用於光學透鏡組120的聚合物材料,可以是丙烯酸酯類材料或甲基丙烯酸酯類材料。透鏡121和殘留層125為一體成形或單件式成形,使得透鏡121和殘留層125彼此整合成一體而且不可分離。例如,透鏡121和殘留層125可以經由在模板(未繪出)的存在下,聚合丙烯酸酯類材料或甲基丙烯酸酯類材料的單體或寡聚物的聚合來形成,以協助每枚透鏡121的表面曲率的形成。
其次,請參考第2圖,進行移除步驟,以移除直接位在兩個相鄰透鏡121之間的殘留層125。移除步驟用來分割多個彼此相互連接的光學透鏡組120,以同時形成多個獨立的光學透鏡組120,和多條溝槽128。每條溝槽128都夾置在兩個相鄰的光學透鏡組120之間,以分隔兩個相鄰的光學透鏡組120。特別是,還可以充分的或是深入地移除殘留層125,選擇性使得位在溝槽128下方的光學上透明的晶圓110會暴露出來或是不會暴露出來。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在光學上透明的晶圓110上可以有多條溝槽128,並且各溝槽128可以有可變寬度或是不同的寬度。
可以使用雷射來進行移除步驟。例如,可以在雷射的存在下來進行移除步驟,將殘留層125移除。較佳地,如第2圖所繪示,部分地移除殘留層125,使得每枚光學透鏡組120具有肩部126。第2圖繪示,在肩部126的存在下暴露出位在溝槽128下方的光學上透明的晶圓110。部分地去除殘留層125,使得每個光學透鏡組120都具有延伸肩部126。第2A圖繪示,在肩部126不存在下暴露出位在溝槽128下方的光學上透明的晶圓110。第2B圖繪示,在肩部126的存在下沒有暴露出位在溝槽128下方的光學上透明的晶圓110。第2C圖繪示,在肩部126不存在下又沒有暴露出位在溝槽128下方的光學上透明的晶圓110。
例如,每枚光學透鏡組120中的殘留層125,都比位於其上的透鏡121寬,而每枚光學透鏡組120中殘留層125較寬的區域,即作為光學透鏡組120的延伸肩部126(extending shoulder)。要不然如第2A圖所繪示,夾在兩個相鄰的光學透鏡組120之間的殘留層125被完全移除,使得每枚光學透鏡組120都沒有肩部。較寬的肩部126會使得溝槽128變窄,因此多條溝槽128可分別具有可變的寬度或是不同的寬度。在移除步驟之後,每枚光學透鏡組120都被孤立,並且彼此不接觸。每枚光學透鏡組120包括與殘留層120整合成一體的單一枚透鏡121,而可具有或不具有延伸肩部126。
第2D圖繪示第2圖的上視圖。溝槽128的尺寸是取決於光學透鏡組120的尺寸。例如,透鏡121的直徑可以是大約100μm(微米)。具有光學透鏡組120的肩部126的殘留層125的形狀,可以是尺寸大約是1.4 mm(公厘)×2.2 mm的矩形。兩個相鄰的光學透鏡組120(從一枚透鏡121的中心到另一個相鄰的透鏡121的中心)的間距,則大約為2.3 mm,又溝槽128的寬度可以大約為140μm。然而,上述元件的尺寸並不限於前述所列的數值。
接下來,請繼續參閱第3圖,在每條溝槽128中都填入一種黏合材料135。黏合材料135通常是柔軟,或如液體狀的膠。例如,黏合材料135可以是一種可熟化的黏合材料,例如是選自紫外光(UV)可熟化的黏合劑、熱可熟化的黏合劑、和壓敏黏合劑(PSA)所組成的群組。紫外光可熟化的黏合劑,可經由照射適合的紫外光曝光條件來進行熟化過程。熱可熟化的黏合劑,可經由適合的熱處理條件來進行可熱熟化的黏合劑的熟化過程,又壓敏黏合劑可經由施加足夠壓力的條件來進行壓敏黏合劑的熟化過程。在第3圖中,繪示柔軟的液體狀黏合材料135係由點膠裝置138來分配。
由於每條溝槽128都是由相鄰的各別光學透鏡組120所界定的,所以分配柔軟呈液狀的黏合材料135來部分地填充溝槽128時,柔軟呈液狀的黏合材料135就會好好地容滯在溝槽128內,而不會溢流,即在相鄰的區域不發生溢膠的現象。較佳來說,在分配柔軟的液體狀黏合材料135時,可以使得溝槽128成為大約半填充的狀態,來更有效地防止不想要的溢膠問題。第3圖繪示在肩部126的存在下,暴露出位在溝槽128下面的光學上透明的晶圓110,又第3A圖繪示在肩部126的存在下,但不暴露位在溝槽128下面的光學上透明的晶圓110。
在每條溝槽128中都填入足夠量的黏合材料135之後,請參閱第4圖所繪示,在光學上透明的晶圓110上提供至少一枚間隔片130。每枚間隔片130都位於對應的溝槽128中,使得每枚間隔片130都是部分地位於在對應的溝槽128中,並且與黏合材料135直接接觸。換句話說,每枚間隔片130都是位於兩個相鄰的光學透鏡組120之間,以隔離這兩個相鄰的光學透鏡組120。特別是,由於黏合材料135是夾置在光學上透明的晶圓110與間隔片130之間,所以每枚間隔片130都不與光學上透明的晶圓110直接接觸。再者,如第4圖所繪示,黏合材料135也會部分地包圍間隔片130。
較佳來說,無論是在有沒有肩部126的情況下,間隔片130都不會與任何一個光學透鏡組120直接接觸。例如,間隔片130的寬度會小於溝槽128的寬度。第4圖繪示出了間隔片130位在兩個光學透鏡組120之間,和位在會暴露光學上透明的晶圓110的溝槽128中。第4A圖繪示出了間隔片130位在兩個光學透鏡組120之間,和位在不會暴露光學上透明的晶圓110的溝槽128中。
此外,在每枚間隔片130都正確地放置在對應的溝槽128中之後,執行熟化步驟,以熟化位在對應溝槽128中的黏合材料135,好形成黏合劑136。熟化步驟是刻意執行的,來使得容置在對應溝槽128內部中的黏合材料135會被適當地熟化,而成為黏合劑136,以便在所有間隔片130和光學上透明的晶圓110之間建構永久的固定。
用於熟化黏合材料135的適當熟化處理,取決於填充溝槽128的黏合材料135的類型而定。UV可熟化黏合劑,可根據UV可熟化黏合材料的種類,通過合適的UV光曝光條件來熟化。熱可熟化黏合劑,可以根據熱可熟化黏合材料的種類,通過合適的熱處理條件來熟化,又壓敏黏合劑可以根據壓敏可熟化黏合材料的種類,通過充分加壓的條件來熟化。請參考各種黏合材料的規格,以獲得正確熟化處理的方式。
隨後,請繼續參閱第5圖,將另一種黏合材料135分配在每枚間隔片130的頂表面上。視情況需要,這種分配在每枚間隔片130的頂表面上的黏合材料135,也可以是與填充溝槽128的黏合材料135相同的黏合材料,要不然,可以是不同的黏合材料。一般而言,會適當地分配黏合材料135,使得黏合材料135能夠穩定地停留在每枚間隔片130的頂表面上而不會流走。第5圖繪示出將黏合材料135分配在每枚間隔片130的頂表面上,同時溝槽128暴露出光學上透明的晶圓110,又第5A圖繪示出將黏合材料135分配在每枚間隔片130的頂表面上,但是溝槽128不會暴露光學上透明的晶圓110。
之後,請繼續參閱第6圖,首先使用一片光學上透明的基板140來覆蓋已有未熟化的黏合材料135的間隔片130、光學透鏡組120和光學上透明的晶圓110。光學上透明的基板140,可以像是具有多個光學透鏡組120的另一片光學上透明的晶圓110一般,或是一片來保護位於光學上透明的基板140最頂層上的成像光學透鏡組144的蓋玻璃。換句話說,可以有一片或多片具有多個光學透鏡組120的光學上透明的晶圓110,用來形成光學元件層的堆疊層。間隔片130和光學上透明的基板140兩者均可由相同的光學上透明的材料所製成,例如玻璃或是二氧化矽材料。較佳來說,用於光學上透明的基板140的光學上透明的材料,可以是熱膨脹係數盡可能小的玻璃。
例如,如第6B圖所繪示,首先提供一片光學上透明的基板140。有多個成像光學透鏡組144,例如,在光學上透明的基板140上形成至少兩個成像光學透鏡組144。溝槽148夾置在兩個相鄰的獨立成像光學透鏡組144之間。
每個成像光學透鏡組144都包括與殘留層145整合成一體的單一枚透鏡141,可以有或沒有延伸肩部146。每枚成像光學透鏡141的表面曲率不是正曲光率就是負曲光率。成像光學透鏡組144分別對應於光學透鏡組120。關於成像光學透鏡組144形成的細節,請參考光學透鏡組120的形成說明。
第6圖所繪示,光學上透明的基板140覆蓋間隔片130,同時溝槽128暴露光學上透明的晶圓110,又第6A圖繪示光學上透明的基板140覆蓋間隔片130,同時溝槽128不暴露光學上透明的晶圓110。
其次,此時光學上透明的基板140位在間隔片130上,但並與未熟化的黏合材料135直接接觸。到目前為止,光學上透明的基板140仍然暫時地連接到間隔片130上。
因為光學上透明的基板140目前仍然只是暫時地連接到間隔片130上,所以在後續的步驟中,進行另一次適當的熟化步驟,以熟化位在間隔片130和光學上透明的基板140之間的黏合材料135,以形成另一種黏合劑136,如第6圖所繪示,或第6A圖所繪示。另外,適當的熟化步驟,如同先前所述適當的熟化處理程序一般,用於熟化黏合材料135。用來熟化黏合材料135的適當熟化處理方式取決於黏合材料135的性質,例如用光來熟化UV可熟化黏合劑、用熱來熟化熱可熟化黏合劑、或是加壓熟化壓敏黏合劑(PSA)。請參考各種黏合材料的規格,以獲得正確熟化處理的方式。
視情況需要,第7圖所繪示,還可以有多個底部光學透鏡組150,例如,可以有設置在光學上透明的晶圓110上的至少兩個底部光學透鏡組150。底部光學透鏡組150位於光學透鏡組120下方,並且分別對應於光學透鏡組120。特別是,多個底部光學透鏡組150,與多個位於底部光學透鏡組150正上方的光學透鏡組120彼此恰好對準。無論有沒有延伸肩部156,每個底部光學透鏡組150都包括與殘留層155整合成一體的單枚透鏡151。單枚透鏡151的表面曲率不是正曲光率就是負曲光率。
多個底部光學透鏡組150,可以與光學透鏡組120形成時一起形成,或者在當間隔片130黏合到光學上透明的晶圓110之前先形成。第7圖繪示存在有延伸肩部126和156,同時溝槽128會暴露光學上透明的晶圓110,另外第7A圖繪示存在有延伸肩部126和156,同時溝槽128不會暴露光學上透明的晶圓110。請參考光學透鏡組120的形成過程,以便獲得底部光學透鏡組150的形成細節。請關於成像光學透鏡組144和底部光學透鏡組150的細節,還請參酌光學透鏡組120的敘述。
因為光學上透明的晶圓110,具有能夠容納柔軟、液體狀黏合材料135的溝槽128,所以黏合材料135並不容易會發生溢流的現象,也就是說,當溝槽128被柔軟、液體狀的黏合材料135半填滿時,即可以有效地防止不想要發生的溢膠問題。
本發明在第二方面,又提供了另一種形成晶圓層級光學結構的新方法,以克服先前技藝中的上述問題。第8圖至第10圖繪示形成本發明的晶圓層級光學結構的新方法的第二實施例。請參考第8圖。首先,提供光學上透明的晶圓110。光學上透明的晶圓110可以是由光學上透明的材料,例如玻璃或二氧化矽材料,所製成的玻璃晶圓。
在光學上透明的晶圓110上設置有多個光學透鏡組120。例如,在光學上透明的晶圓110上設置有至少兩個光學透鏡120組,並與光學上透明的晶圓110直接接觸。較佳來說,還可以有多個位在光學上透明的晶圓110上的光學透鏡組120,來形成陣列。
無論有或沒有延伸肩部126,每個光學透鏡組120都會包括與殘留層125整合成一體的單一枚透鏡121。透鏡121和殘留層125都可以由相同的光學上透明的材料所製成,而作為光學透鏡組120之用。例如,光學上透明的材料可以是聚合物材料。每枚透鏡121的表面曲率,可以是正曲光率或是負曲光率。
較佳來說,聚合物材料,可以是丙烯酸酯類材料或甲基丙烯酸酯類材料。透鏡121和殘留層125為一體成形或單件式成形,使得透鏡121和殘留層125彼此整合成一體而且不可分離。例如,透鏡121和殘留層125可以經由在模板(未繪出)的存在下,聚合丙烯酸酯類材料或甲基丙烯酸酯類材料的單體或寡聚物的聚合來形成,以協助每枚透鏡121的表面曲率的形成。
每個光學透鏡組120都還進一步包括圍繞殘留層125的延伸肩部126。由於溝槽128隔離的緣故,延伸肩部126都不會與相鄰光學透鏡組120的另一個延伸肩部126接觸。換句話說,溝槽128是夾在兩個相鄰的各別光學透鏡組120之間。
例如,每枚光學透鏡組120中的殘留層125,都會比位於其上的透鏡121寬,而每枚光學透鏡組120中殘留層125較寬的區域,即作為光學透鏡組120的延伸肩部126。較寬的肩部126會使得溝槽128變窄,因此多條溝槽128可分別具有可變的寬度,或是不同的寬度。要不然,如第8A圖所繪示,每個光學透鏡組120中都沒有肩部。請參考之前的敘述,例如第2D圖中,關於光學透鏡組120和光學上透明的晶圓110的細節。
再者,每條溝槽128都填有一種黏合材料135。黏合材料135通常是柔軟,或如液體狀的膠。例如,黏合材料135可以是一種可熟化的黏合材料,例如是選自紫外光可熟化的黏合劑、熱可熟化的黏合劑、和壓敏黏合劑所組成的群組。紫外光可熟化的黏合劑,可經由照射適合的紫外光曝光條件來進行熟化過程。熱可熟化的黏合劑,可經由適合的熱處理條件來進行可熱熟化的黏合劑的熟化過程,又壓敏黏合劑可經由施加足夠壓力的條件來進行壓敏黏合劑的熟化過程。在第8圖中或在第8A圖中,繪示柔軟、或如液體狀的黏合材料135係由點膠裝置138來分配。
由於每條溝槽128都是由相鄰的各別光學透鏡組120所界定的,所以將柔軟呈液狀的黏合材料135分配來部分地填充溝槽128時,柔軟呈液狀的黏合材料135就會好好地容滯在溝槽128內,而不會溢流,即不會在相鄰的區域發生溢膠的現象。較佳來說,分配柔軟的液體狀黏合材料135時,可以使得溝槽128成為大約半填充的狀態,來更有效地防止不想要發生的溢膠問題。第8圖繪示在有肩部126的存在下,暴露出位在溝槽128下面的光學上透明的晶圓110,又第8A圖繪示在沒有肩部126的存在下,但暴露位在溝槽128下面的光學上透明的晶圓110。
其次,請參考第9圖,提供光學上透明的基板140。可以存在有多枚間隔片130,例如,存在至少三枚間隔片130,和至少兩個成像光學透鏡組144,而一起設置在光學上透明的基板140上。光學上透明的基板140,可以像是具有多個光學透鏡組120的另一片光學上透明的晶圓110,或是一片用來保護位於光學上透明的基板140最頂層上的成像光學透鏡組144的蓋玻璃。換句話說,可以有一片或多片具有多個光學透鏡組120的光學上透明的晶圓110,用來形成光學元件層的堆疊層。較佳來說,間隔片130和光學上透明的基板140兩者均可由相同的光學上透明的材料所製成,例如玻璃或是二氧化矽材料。
每個成像光學透鏡組144都包括與殘留層145整合成一體的單一枚透鏡141,延伸肩部146則是可有可無。每枚成像光學透鏡141的表面曲率不是正曲光率就是負曲光率。成像光學透鏡組144分別對應於光學透鏡組120。關於成像光學透鏡組144形成的細節,請參考光學透鏡組120的形成說明。第9圖繪示溝槽148暴露光學上透明的基板140。而第9A圖則繪示出溝槽148不暴露光學上透明的基板140。
接下來,將光學上透明的基板140與光學上透明的晶圓120結合,使得光學上透明的晶圓120上的黏合材料135與間隔片130直接接合。此外,每枚間隔片130都是部分地位在溝槽128中。換句話說,每枚間隔片130都設置在兩個相鄰的光學透鏡組120之間,以隔離兩個相鄰的光學透鏡組。第10圖繪示出存在有延伸肩部126和146,同時溝槽128暴露光學上透明的晶圓110,又第10A圖繪示存在有延伸肩部126和146,但是溝槽128並不暴露光學上透明的晶圓110。
此外,請參考第10圖,還需要有熟化步驟來熟化相對應溝槽128中的黏合材料135,而在每枚間隔片130放在對應的溝槽128中之後,形成黏合劑136。熟化步驟是刻意執行的,來使得容置在對應溝槽128內部中的黏合材料135適當地熟化,而成為黏合劑136,以便在所有間隔片130和光學上透明的晶圓110之間建構永久的固定。視情況需要,熟化步驟還可以同時使得位在間隔片130和光學上透明的基板140之間的黏合材料135,適當地熟化而成為黏合劑136的安排成為可能,以便在所有間隔片130和片光學上透明的基板140之間建構永久的固定。
用於熟化黏合材料135的適當熟化處理,取決於黏合材料135的類型而定。UV可熟化黏合劑,可根據UV可熟化黏合材料的種類,通過合適的UV光曝光條件來熟化。熱可熟化黏合劑,可以根據熱可熟化黏合材料的種類,通過合適的熱處理條件來熟化,又壓敏黏合劑可以根據壓敏可熟化黏合材料的種類,通過充分加壓的條件來熟化。請參考各種黏合材料的規格,以獲得正確熟化處理的方式。
視情況需要,如第圖7所繪示,還可以有多個底部光學透鏡組150,例如,可以有設置在光學上透明的晶圓110上的至少兩個底部光學透鏡組150。底部光學透鏡組150位於光學透鏡組120下方,並且分別對應於光學透鏡組120。特別是,多個底部光學透鏡組150,與多個位於底部光學透鏡組150正上方的光學透鏡組120彼此恰好對準。無論有沒有延伸肩部156,每個底部光學透鏡組150都包括與殘留層155整合成一體的單枚透鏡151。底部光學透鏡組150中各單枚透鏡151的表面曲率,不是正曲光率就是負曲光率。
多個底部光學透鏡組150,可以與光學透鏡組120形成時一起形成,或者在當間隔片130黏合到光學上透明的晶圓110之前先形成。請參考光學透鏡組120的形成過程,以便獲得底部光學透鏡組150的形成細節。關於成像光學透鏡組144和底部光學透鏡組150的細節,還請參酌光學透鏡組120的敘述。
因為光學上透明的晶圓110,具有能夠容納柔軟、液體狀黏合材料135的溝槽128,所以黏合材料135並不會傾向於發生溢流的現象,也就是說,當溝槽128被柔軟、液體狀的黏合材料135半填滿時,即可以有效地防止不想要發生的溢膠問題。
在上述形成晶圓層級光學結構的各種方法之後,就可以獲得一種晶圓層級的光學結構。因此,本發明在第三方面還提供了一種新穎的晶圓層級的光學結構,而能免除了溢流的問題或是免除了溢膠的問題,即可以克服先前技藝中的各種問題。
請參照第6圖、第6A圖、第10圖、或第10A圖,分別繪示本發明新穎的晶圓層級的光學結構的多種可行的實施例。本發明的晶圓層級光學結構100至少包括光學上透明的晶圓110、多個光學透鏡組120、和多枚間隔片130。在本發明的晶圓層級光學結構100的一個實施例中,光學上透明的晶圓110可以是一種平板玻璃。
可以存在有覆蓋著間隔片130、光學透鏡組120、和光學上透明的晶圓110的光學上透明的基板140。在光學上透明的晶圓110上設置有多個光學透鏡組120,例如,在光學上透明的晶圓110上可以設置有至少有兩個光學透鏡組120。特別是,每個光學透鏡組120都包括位於殘留層125的頂部、並與殘留層125整合為一體的單一枚透鏡121。若光學透鏡組120還存在有延伸肩部126,則延伸肩部126還會與透鏡121一起形成“Ω(omega)”的形狀。如果沒有延伸肩部,則會形成子彈般的形狀。每枚透鏡121的表面曲率不是正曲光率就是負曲光率。
類似地,也會有多個設置在光學上透明的基板140上、並且分別對應於光學透鏡組120的成像光學透鏡組144。特別是,每個光學透鏡組144都包括位於殘留層145的頂部、並與殘留層145整合為一體的單枚透鏡141。若光學透鏡組144還存在有延伸肩部146,則延伸肩部146還會與透鏡141一起形成“Ω(omega)”的形狀。如果沒有延伸肩部,則會形成子彈般的形狀。成像光學透鏡組144中每枚透鏡141的表面曲率不是正曲光率就是負曲光率。另外,成像光學透鏡組144中的每個殘留層145,則可以有延伸肩部146,或是沒有延伸肩部。
光學上透明的晶圓110、間隔片130、和光學上透明的基板140可以由光學上透明的材料所製成,例如玻璃或是二氧化矽材料。例如,光學上透明的材料可以是具有盡可能小的熱膨脹係數的玻璃。較佳來說,光學上透明的晶圓110、間隔片130、和光學上透明的基板140都可以由相同的光學上透明的材料所製成。
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視情況需要的光學上透明的基板140,可以類似於具有多個光學透鏡組120的任一片光學上透明的晶圓110,或者是用於保護光學上透明的晶圓110的最頂層上的光學透鏡組120的蓋玻璃。換句話說,可以有一片或是多片具有多個光學透鏡組120的光學上透明的晶圓110,而一起形成光學元件層的堆疊層。
此外,在光學透鏡組120之間還有多條溝槽128。每條溝槽128都可以視為由兩個相鄰的個別光學透鏡組120所界定的。例如,每條溝槽128都是夾至於兩個相鄰的個別光學透鏡組120之間,而隔離了兩個相鄰的光學透鏡組120。此外,溝槽128還可以夠深,以暴露位於下方的光學上透明的晶圓110。特別是,光學透鏡組120較寬的肩部126會使得溝槽128變窄,因此多條溝槽128各自可以具有可變的寬度,或是不同的寬度。
在光學上透明的晶圓110上,還設置有多枚間隔片130,並且每枚間隔片130都位在光學上透明的晶圓130和光學上透明的基板140之間。特別是,每枚間隔片130都位在兩個相鄰的光學透鏡組120之間,並且還部分地容置在對應的溝槽128內,用於隔離兩個單獨又相鄰的光學透鏡組120。但是,無論如何,延伸肩部126都不會與相鄰的間隔片130直接接觸。
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由於黏合劑136的緣故,間隔片130會被固定到光學上透明的晶圓110上。類似地,由於黏合劑136的緣故,間隔片130也會被固定到光學上透明的基板140上。
間隔片130的尺寸,取決於光學透鏡組120的尺寸和溝槽128的尺寸。關於各元件尺寸大小的詳細描述,請參考第2D圖的說明部分。
視情況需要,如第7圖所繪示,可以有多個底部光學透鏡組150。例如,可以有至少兩個底部光學透鏡組150,設置在光學上透明的晶圓110上。底部光學透鏡組150,位於光學透鏡組120下方,並且分別對應於光學透鏡組120。特別是,多個底部光學透鏡組150,與多個位於底部光學透鏡組150正上方的光學透鏡組120彼此恰好對準。無論有沒有延伸肩部156,每個底部光學透鏡組150都包括與殘留層155整合成一體的單枚透鏡151。底部光學透鏡組150中各單枚透鏡151的表面曲率,不是正曲光率就是負曲光率。
多個底部光學透鏡組150,可以與光學透鏡組120形成時一起形成,或者在當間隔片130黏合到光學上透明的晶圓110之前先形成。請參考光學透鏡組120的形成過程,以便獲得底部光學透鏡組150的形成細節。關於成像光學透鏡組144和底部光學透鏡組150的細節,還請參酌光學透鏡組120的敘述。
本發明的晶圓層級光學結構100,設計有能夠容納黏合劑136用的溝槽128,所以本發明的晶圓層級光學結構100,不會表現出溢流的問題,或是不會發生溢膠的問題,就可以消除光學上透明的晶圓與聚合物層在一起時會發生不希望的弓形畸變,還有不希望堆疊層發生的對準錯位問題,以表現出更好的產品品質,層間對準精度和光學性能。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所做之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發明之涵蓋範圍。
100:晶圓層級光學結構 110:晶圓 120:光學透鏡組 121:透鏡 125:殘留層 126:肩部 128:溝槽 130:間隔片 135:黏合材料 136:黏合劑 138:點膠裝置 140:基板 141:透鏡 144:成像光學透鏡組 145:殘留層 146:肩部 148:溝槽 150:底部光學透鏡組 151:透鏡 155:殘留層 156:肩部
第1圖至第6圖繪示形成本發明晶圓層級光學結構的新方法的第一實施例。 第2圖繪示進行移除步驟,以移除直接位在兩個相鄰透鏡之間的殘留層。 第2A圖繪示在肩部不存在下,暴露出位在溝槽下方的光學上透明的晶圓。 第2B圖繪示在肩部的存在下,沒有暴露出位在溝槽下方的光學上透明的晶圓。 第2C圖繪示在肩部不存在下,又沒有暴露出位在溝槽下方的光學上透明的晶圓。 第2D圖繪示第2圖的上視圖。 第3圖繪示在每條溝槽中都填入一種黏合材料。 第3A圖繪示在肩部的存在下,每條溝槽中都填入一種黏合材料,但不暴露位在溝槽下面的光學上透明的晶圓。 第4圖繪示在光學上透明的晶圓上提供至少一枚間隔片。 第4A圖繪示出了間隔片位在兩個光學透鏡組之間,和位在不會暴露光學上透明的晶圓的溝槽中。 第5圖繪示將黏合材料分配在每枚間隔片的頂表面上。 第5A圖繪示出將黏合材料分配在每枚間隔片的頂表面上,但是溝槽不會暴露光學上透明的晶圓。 第6A圖繪示光學上透明的基板覆蓋間隔片,同時溝槽不暴露光學上透明的晶圓。 第6B圖繪示提供光學上透明的基板。 第7圖繪示底部光學透鏡組存在有延伸肩部,同時溝槽會暴露光學上透明的晶圓。 第7A圖繪示底部光學透鏡組存在有延伸肩部,同時溝槽不會暴露光學上透明的晶圓。 第8圖至第10圖繪示形成本發明的晶圓層級光學結構的新方法的第二實施例。 第8A圖繪示在沒有肩部的存在下,但暴露位在溝槽下面的光學上透明的晶圓。 第9圖繪示溝槽暴露光學上透明的基板。 第9A圖繪示出溝槽不暴露光學上透明的基板。 第10A圖繪示存在有延伸肩部,但是溝槽並不暴露光學上透明的晶圓。
100:晶圓層級光學結構
110:晶圓
120:光學透鏡組
121:透鏡
125:殘留層
126:肩部
128:溝槽
130:間隔片
136:黏合劑
140:基板
141:透鏡
144:成像光學透鏡組
145:殘留層
146:肩部
148:溝槽

Claims (20)

  1. 一種晶圓層級光學結構,包括: 一片光學上透明的晶圓; 設置在該光學上透明的晶圓上的至少兩個光學透鏡組,其中該至少兩個光學透鏡組中的每一者,都包括與一殘留層(residual layer)整合成一體的一枚透鏡(lens); 位在該光學上透明的晶圓上的至少一條溝槽,其中該至少一條溝槽位在兩個相鄰的該至少兩個光學透鏡組之間,以分隔相鄰的該至少兩個光學透鏡組; 設置在該光學上透明的晶圓上的至少一間隔片(spacer),其中該至少一枚間隔片設置在相鄰的該至少兩個光學透鏡組之間,以對應地部分位在該至少一條溝槽之一者中;以及 位在該至少一條溝槽之一者內的一黏合劑,並與該至少一枚間隔片之一者直接接觸。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晶圓層級光學結構,其中該至少兩個光學透鏡組中的每一者,都還進一步包括一延伸肩部(an extending shoulder),並且該延伸肩部不與相鄰的該至少一枚間隔片接觸。
  3. 如請求項2所述的晶圓層級光學結構,其中相鄰的該延伸肩部中的兩者,界定該至少一條溝槽中的一者。
  4. 如請求項2所述的晶圓層級光學結構,其中該黏合劑與該延伸肩部直接接觸。
  5. 如請求項1所述的晶圓層級光學結構,其中該黏合劑與該光學上透明的晶圓直接接觸。
  6. 如請求項1所述的晶圓層級光學結構,進一步包括: 複數個該溝槽,且該些溝槽具有可變的寬度。
  7. 如請求項1所述的晶圓層級光學結構,進一步包括: 一片光學上透明的基板,設置在該至少一枚間隔片上。
  8. 如請求項7所述的晶圓層級光學結構,其中在藉助該黏合劑的幫助之下,將該光學上透明的基板接合到該至少一枚間隔片上。
  9. 如請求項7所述的晶圓層級光學結構,進一步包括: 至少兩個成像光學透鏡組,其設置在該光學上透明的基板上,並分別對應於該至少兩個光學透鏡組。
  10. 如請求項1所述的晶圓層級光學結構,進一步包括: 至少兩個底部光學透鏡組,其設置在該光學上透明的晶圓上、位於該至少兩個光學透鏡組的下方、並分別對應於該至少兩個光學透鏡組。
  11. 一種形成晶圓層級光學結構的方法,包括: 提供一片光學上透明的晶圓,其具有設置在該光學上透明的晶圓上的一層殘留層,並且具有設置在該殘留層上的至少兩枚透鏡,其中該至少兩枚透鏡中的每一者,都分別與該殘留層整合成一體; 部分地移除位在兩個相鄰的該至少兩個透鏡之間的該殘留層,以形成至少一條溝槽,並一併形成至少兩個光學透鏡組,其中該至少兩個光學透鏡組中的每一者,都包括與該殘留層整合成一體的該透鏡; 以一黏合材料來填入該至少一條溝槽中; 提供該至少一條溝槽一片間隔片,使得該間隔片部分地容置在該至少一條溝槽中,以分隔相鄰的該至少兩個光學透鏡組中的兩者;以及 進行一熟化步驟,以熟化該黏合材料而成為一黏合劑。
  12. 如請求項11所述的形成晶圓層級光學結構的方法,其中使用一雷射處理來移除該殘留層。
  13. 如請求項11所述的形成晶圓層級光學結構的方法,其中該至少一條溝槽暴露該光學上透明的晶圓。
  14. 如請求項11所述的形成晶圓層級光學結構的方法,其中該黏合劑係選自由一紫外光(UV)可熟化黏合劑、一熱可熟化黏合劑以及一壓感黏合劑(PSA)所組成之一群組。
  15. 如請求項11所述的形成晶圓層級光學結構的方法,其中移除該殘留層時同時形成一延伸肩部,並且該延伸肩部連接於與該延伸肩部相鄰之該至少兩個光學透鏡組中之其中一者。
  16. 如請求項15所述的形成晶圓層級光學結構的方法,其中該間隔片不與該延伸肩部直接接觸。
  17. 如請求項11所述的形成晶圓層級光學結構的方法,進一步包括: 將該黏合材料施加到該間隔片的一頂表面上; 提供一片光學上透明的基板,並放置在該間隔片的該頂表面上;以及 進行一間隔片熟化步驟,以熟化位在該間隔片與該光學上透明的基板之間的該黏合材料,而成為該黏合劑。
  18. 如請求項17所述的形成晶圓層級光學結構的方法,其中還有至少兩個成像光學透鏡組設置在該光學上透明的基板上,並分別對應於該至少兩個光學透鏡組。
  19. 如請求項11所述的形成晶圓層級光學結構的方法,其中在該光學上透明的晶圓上設置有至少兩個底部光學透鏡組,其位於該至少兩個光學透鏡組下方、並分別對應於該至少兩個光學透鏡組。
  20. 一種形成晶圓層級光學結構的方法,包括: 提供一片光學上透明的晶圓,其具有設置在該光學上透明的晶圓上的一層殘留層,並且具有設置在該殘留層上的至少兩枚透鏡,其中該至少兩枚透鏡中的每一者都與該殘留層整合成一體; 部分地移除位在相鄰的該至少兩個透鏡中兩者之間的該殘留層,以形成至少一條溝槽,並同時形成至少兩個光學透鏡組,其中該至少兩個光學透鏡組中的每一者,都包括與該殘留層整合成一體的該至少兩枚透鏡中之一者; 以一黏合材料來填入該至少一條溝槽中; 提供一片光學上透明的基板有至少一枚間隔片; 將該光學上透明的基板與該光學上透明的晶圓結合,使得該至少一片間隔片與該黏合材料接觸、並位在兩個相鄰的該至少兩個光學透鏡組之間、又對應地部分容置於該至少一條溝槽中,以分隔相鄰的該至少兩個光學透鏡組中的兩者;以及 進行一熟化步驟,以熟化該黏合材料而成為一黏合劑。
TW108105418A 2018-10-24 2019-02-19 晶圓層級光學結構及其形成的方法 TWI69600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6/170,021 US10636829B1 (en) 2018-10-24 2018-10-24 Wafer-level optical structure
US16/170,021 2018-10-2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16598A true TW202016598A (zh) 2020-05-01
TWI696009B TWI696009B (zh) 2020-06-11

Family

ID=703273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05418A TWI696009B (zh) 2018-10-24 2019-02-19 晶圓層級光學結構及其形成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636829B1 (zh)
CN (1) CN111090135A (zh)
TW (1) TWI69600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220051470A (ko) * 2020-10-19 2022-04-2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반도체 패키지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CN112882175B (zh) * 2021-01-20 2022-04-29 拾斛科技(南京)有限公司 晶圆级镜头模组阵列组装结构、镜头模组及其生产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196373A (ja) 2000-01-13 2001-07-1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半導体装置
US7422962B2 (en) 2004-10-27 2008-09-09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Method of singulating electronic devices
WO2010032511A1 (ja) * 2008-09-22 2010-03-25 コニカミノルタオプト株式会社 ウエハレンズの製造方法
US20100123260A1 (en) * 2008-11-19 2010-05-20 Jacques Duparre Stamp with mask pattern for discrete lens replication
DE102008055155A1 (de) 2008-12-23 2010-07-01 Thin Materials Ag Trennverfahren für ein Schichtsystem umfassend einen Wafer
JPWO2010137368A1 (ja) * 2009-05-29 2012-11-12 コニカミノルタアドバンストレイヤー株式会社 ウエハレンズの製造方法及びウエハレンズ積層体の製造方法並びに製造装置
US8422138B2 (en) * 2009-07-02 2013-04-16 Digitaloptics Corporation East Wafer level optical elements and applications thereof
CN103620468A (zh) * 2011-06-17 2014-03-05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晶片透镜的制造方法及晶片透镜、透镜单元的制造方法及透镜单元
US20130075607A1 (en) 2011-09-22 2013-03-28 Manoj Bikumandla Image sensors having stacked photodetector arrays
KR102107575B1 (ko) * 2012-05-17 2020-05-08 헵타곤 마이크로 옵틱스 피티이. 리미티드 웨이퍼 스택 조립
WO2014098075A1 (ja) * 2012-12-18 2014-06-26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積層レンズアレイ、積層レンズアレイの製造方法、及び積層レンズの製造方法
CN103489885B (zh) 2013-09-30 2016-05-11 格科微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图像传感器芯片的晶圆级封装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90135A (zh) 2020-05-01
US20200135788A1 (en) 2020-04-30
US10636829B1 (en) 2020-04-28
TWI696009B (zh) 2020-06-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081369B1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lens
US8520137B2 (en) Wafer-level lens module and image pickup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TWI449007B (zh) 可撓性顯示裝置的製造方法
EP2193911B1 (en) Micro lens,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micro lens, and camera module including micro lens
TWI403779B (zh) 鏡頭組及其形成方法
TWI577003B (zh) 用於相機製造之晶圓級接合方法
TWI590472B (zh) 凹口間隔式相機模組及其製造方法
US8828174B2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plurality of optical devices
US7646539B2 (en) Optical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TWI696009B (zh) 晶圓層級光學結構及其形成的方法
JP2009229749A (ja) ウエハ状光学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電子素子ウエハモジュール、センサウエハモジュール、電子素子モジュール、センサモジュール、電子情報機器
CN109564335B (zh) 层叠透镜结构、相机模块和层叠透镜结构的制造方法
JPH11211902A (ja) 平板型マイクロレンズアレイ
JP2009251249A (ja) ウエハ状光学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電子素子ウエハモジュール、センサウエハモジュール、電子素子モジュール、センサモジュール、電子情報機器
JP2006295481A (ja) 半導体撮像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444023B2 (ja) マイクロレンズアレイ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0954976B (zh) 晶圆层级匀相接合的光学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JP2016039335A (ja) 固体撮像装置の製造方法
TWI524408B (zh) 晶圓封裝方法
JPH09197110A (ja) マイクロプリズムを備えた貼り合わせ基板の製造方法
JP2005001313A (ja) 間隙制御のための突起物を持った光学素子の製造方法
JP2008083355A (ja) 光学素子並びにマイクロレンズの固定方法
JPS5846187B2 (ja) 固体撮像素子の製造方法
KR20120054981A (ko) 관통홀이 형성된 광학렌즈, 관통홀이 형성된 렌즈 광학계, 가이드 핀이 구비된 광학렌즈 제조장치, 가이드 핀이 구비된 렌즈 광학계 제조장치, 광학렌즈 제조방법 및 렌즈 광학계 제조방법
KR20100127511A (ko) 섀도 마스크 기능을 구비한 마이크로렌즈 어레이의 제조 방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