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014431A - 介白素-2突變形成之蛋白質與第i型干擾素所構成之融合蛋白質 - Google Patents

介白素-2突變形成之蛋白質與第i型干擾素所構成之融合蛋白質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014431A
TW202014431A TW108115578A TW108115578A TW202014431A TW 202014431 A TW202014431 A TW 202014431A TW 108115578 A TW108115578 A TW 108115578A TW 108115578 A TW108115578 A TW 108115578A TW 202014431 A TW202014431 A TW 20201443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usion protein
seq
patent application
ifnα
cell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155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821287B (zh
Inventor
泰斯 赫南茲格薩
莫拉 拉巴柴迪亞
凱利特 李昂孟孫
西爾斯 梅莎帕迪洛
路易斯 弗南德茲莫里納
吉塞爾 海薇亞赫南茲
Original Assignee
古巴商分子免疫學中心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古巴商分子免疫學中心 filed Critical 古巴商分子免疫學中心
Publication of TW2020144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144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212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21287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14/00Peptides having more than 20 amino acids; Gastrins; Somatostatins; Melanotropins; Derivatives thereof
    • C07K14/435Peptides having more than 20 amino acids; Gastrins; Somatostatins; Melanotropins; Derivatives thereof from animals; from humans
    • C07K14/52Cytokines; Lymphokines; Interferons
    • C07K14/555Interferons [IFN]
    • C07K14/56IFN-alpha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14/00Peptides having more than 20 amino acids; Gastrins; Somatostatins; Melanotropins; Derivatives thereof
    • C07K14/435Peptides having more than 20 amino acids; Gastrins; Somatostatins; Melanotropins; Derivatives thereof from animals; from humans
    • C07K14/52Cytokines; Lymphokines; Interferons
    • C07K14/54Interleukins [IL]
    • C07K14/55IL-2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15/00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DNA or RNA concerning genetic engineering, vectors, e.g. plasmids, or their isolation, preparation or purification; Use of hosts therefor
    • C12N15/09Recombinant DNA-technology
    • C12N15/11DNA or RNA fragments; Modified forms thereof; Non-coding nucleic acids having a biological activity
    • C12N15/62DNA sequences coding for fusion protei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8/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peptid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9/00Fusion polypeptide
    • C07K2319/30Non-immunoglobulin-derived peptide or protein having an immunoglobulin constant or Fc region, or a fragment thereof, attached thereto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phys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Proteomics, Peptides & Aminoacids (AREA)
  •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Toxic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Plant Pathology (AREA)
  • Medicines That Contain Protein Lipid Enzymes And Other Medicines (AREA)
  • Peptides Or Protein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描述基於細胞介素(cytokine)的融合蛋白質,稱為雙細胞介素(bi-cytokine,BC),具體是藉由結合IL2促效劑突變形成之蛋白質與第I型干擾素(IFN),藉由突變體人類IgG1的Fc區域與連接胜肽連接而形成。IL2促效劑突變形成之蛋白質與第I型IFN在雙細胞介素之結構中的組合為這些分子提供令人驚訝的免疫調節特性質,並且比親代的(parental)細胞介素或其組合具有更好的治療效果,這使得它們成為用於癌症治療之具吸引力且新穎的分子。本申請案亦描述包括本專利之融合蛋白質目標作為活性成分的醫藥組成物。

Description

介白素-2突變形成之蛋白質與第I型干擾素所構成之融合蛋白質
本發明是關於生物技術與免疫腫瘤學的領域,特別是關於基於細胞介素之融合蛋白質的發展。特別地,其描述藉由結合第I型干擾素(interferon,IFN)至介白素2(interleukin 2,IL2)促效劑突變形成之蛋白質所構成的融合蛋白質。
儘管在與細胞介素之使用相關的癌症免疫治療領域數十年的努力,目前所獲得的結果已是適度的。這些分子的高毒性和降低的半衰期以及受益患者的低百分比使得有必要創建增強其抗腫瘤性質的創新策略,這將轉化為癌症患者之更好的品質與更長壽命。破壞細胞介素治療功效的機制之一是調節T細胞的誘導,其抑制細胞毒性CD8+ T細胞在腫瘤微環境中的反應(Ovens and Naugler (2012) Theoretical Biology and Medical Modeling, 9: 44)。
傳統上,經由共同施用可溶性分子或產生通常稱為融合介素(fusokine)的融合蛋白之組合已成為旨在優化細胞介素在癌症治療中的治療用途的策略之一。與使用後者相關的優點不僅是其生產的可行性,亦有在不同藥理學性質的分子之間建立化學計量關係的可能性。此外,已經顯示一些融合介素(fusokine)相較於個別親代的(parental)細胞介素具有較優異的治療效果,甚至與其組合相比也是如此(Stagg J. et al (2004) Cancer Research, 64: 8795-8799; Acres B. (2005) Cancer Research, 65: 9536-9546);US 2011/0150828。最近在融合介素研究中描述的治療策略之一是腫瘤內投予編碼基於第1型IFN和TGFβ受體胞外結構域(ectodomain)的融合蛋白之mRNA,其顯示抗腫瘤效果。mRNA的腫瘤內轉移技術是一種高度通用、可再現的、簡易且適應性強的治療工具,非常適合臨床狀況(Van der Jeught et al (2015), OncoImmunology, 4: 5)。
與抗腫瘤治療相關的兩種細胞介素為第1型干擾素:IFNα以及IL2,它們是治療癌症所需的T輔助細胞1反應模式(T helper 1 response pattern)之有效誘導物。先前已經描述了IFNα對惡性細胞的直接抗腫瘤作用。它與細胞生長抑制(cytostatic)、抗增生作用和細胞外基質蛋白酶量(level)降低有關,它們涉及侵襲和轉移的過程,並與疾病的預後較差有關。另一方面,此細胞介素促進抗原呈現細胞的成熟與遷移、誘導αCD8樹突細胞中的交叉呈現(cross-presentation)以及淋巴細胞活化(Chikkala et al (1990) Cancer Research, 50: 1176-1182)。它已描述IFNα保護T細胞免於抗原媒介之活化所造成的線粒體依賴性細胞凋亡,因而以經調節的方式有利於克隆擴增(clonal expansion)的過程(Dondi et al (2004)The Journal of Immunology, 173 (6): 3740-3747)。
在另一方面,細胞介素IL2為自體分泌因子(autocrine factor),其促進抗原活化之T淋巴細胞的增生。然而,它以高於效應細胞(effector cell)的親和性而結合至調節T淋巴細胞,因而誘導其增生,從而對於抗腫瘤效果有負面影響(Chaput et al (2007).J Immunol, 179: 4969-4978)。改良此分子之治療效果的這些策略之一是開發基於合理設計的突變形成之蛋白質(mutein)。這是在分子免疫學中心產生的IL2促效劑突變蛋白質的情況,其無法與調節T細胞中表現的高親和力受體結合。在下文中,IL2促效劑突變蛋白質將稱為無α IL2(no alpha IL2)(US 9,206,243的SEQ ID NO 6)。由於其對野生型IL2的修飾,與調節T淋巴細胞相比,無α IL2優先擴增NK和記憶CD8T細胞的效應細胞群。亦描述了相較於野生型II2,此分子對健康組織的毒性較低(Carmenate et al (2013). of Immunology, 190: 6230-6238)。
從體外演化(遺傳工程)產生IL2的另一種促效劑變體。此種變體稱為IL2的超級介素(superkine)(H9)展現對IL2受體β鏈的結合親和力增加,並且刺激T淋巴細胞的強大增生,而與IL2受體的CD25 α鏈的表現無關。事實上,已經顯示相對於IL2,它能誘導細胞毒性T淋巴細胞的擴增增加、體內增強的抗腫瘤反應、調節T細胞的有限擴增、以及對IL2的毒性降低(Levin et al. (2012) Nature, 48: 529-535)。此變異在下文中將稱為H9。
一些研究建議在癌症治療中IL2和IFNα組合投予的協同作用。與單獨使用的細胞介素相比,使用IFNα和IL2的組合顯著增加BR55-2 MAb誘導的抗HT29結腸癌細胞株的抗體依賴性細胞毒性之能力(Flieger et al. (2000) Cytokine, 12: 756-761)。在2010年,Konjevic等人說明IL2和IFNα增加來自臨床IV期轉移性黑素瘤患者的周邊血液樣品的NK細胞之體外活性。兩種細胞介素(IL2與IFNα)皆能刺激NK細胞中NKG2D活化受體的表現,即使在具有CD16高表現的NK細胞亞群(subpopulation)中也是如此;藉由兩種細胞介素的NKG2D誘導與NK細胞活性的誘導相關(Konjevic et al (2010) Melanoma Research, 20: 459-67)。
在文獻中,有描述產生融合蛋白質(其組合兩種細胞介素:野生型IL2與人類IFNα2b)的報導。在此分子中,IL2直接連接至IFNα2b,且其抗腫瘤作用未與親代的細胞介素及其組合的抗腫瘤作用比較(He et al (1999) J Leukoc Biol, 125: 77-82),因此沒有證據表示其優於它們。
考量上述前因,本申請案的發明人產生幾種稱為雙細胞介素(bi-cytokines,BC)的雙功能融合蛋白質,用於癌症治療。得到兩種雙功能分子(其結合第I型IFN與IL2促效劑)用於癌症治療。為了得到它們,起始點是融合兩種突變形成之蛋白質(mutein):無α IL-2或H9以及IFNα。所提出的這些BC的設計,在下文中分別稱為BC2和BC3,由兩種細胞介素經由免疫球蛋白的Fc區域連接而與Fcγ受體的有限結合而組成。此Fc區域的存在可結合至新生的(neonatal)Fc受體,允許增加半衰期。這些組合與設計構成這類蛋白質開發的新元素。所得到的分子具有免疫調節作用,以及令人驚訝之體內抗腫瘤性質,它們優於投予各種親代的細胞介素(融合至相同的Fc區域)融合後觀察到的那些,甚至優於以等莫耳量的這些組合。
在一具體實施例中,本發明的主題是包括IL2突變形成之蛋白質經由連接子連接至第I型IFN的融合蛋白質。特別地,IL2突變形成之蛋白質(其為本發明之融合蛋白質的部分)的序列被描述於SEQ ID NO 1和2中。IFN (其為該融合蛋白質的結構的部分)是IFNα (SEQ ID NO 3)。
在特別具體實施例中,本發明之融合蛋白質的特徵在於連接子由突變的人類IgG1的Fc區域以及連接胜肽(connector peptide)組成,並且其序列如SEQ ID NO 5所示。
此外,本發明所描述之融合蛋白質的序列如SEQ ID NO 6和7所示,以及編碼它們的核酸序列分別如SEQ ID NO 10和11所示。
在另一具體實施例中,本發明是關於醫藥組成物,其包括SEQ ID NO 6和7所描述之融合蛋白質作為活性成分以及醫藥上可接受的載體。
在另一具體實施例中,本發明的主題是本文所述之融合蛋白質在癌症治療之用途;包含編碼該融合蛋白質之核酸分子的腫瘤內注射方法。
BC 的設計
本發明的融合蛋白質考量預期它們會造成的病理情況而設計。藉由無α IL-2突變形成之蛋白質(其序列如SEQ ID NO. 1(先前揭露於US 9,206,243 B2的SEQ ID No. 6)所示)與人類IFNα(其序列如本發明之圖1A與SEQ ID. NO 3所示)的融合而形成BC2。具有L234A L235A突變之突變的人類IgG1的Fc區域與參與免疫反應的受體之有限的活化能力相關(Hezareh et al (2001) J Virol., 75 (24): 12161-12168),並且和連接胜肽(Gly4 Ser)3 形成連接子元件(linker element)。IFNα分子結合在連接子片段的N-端尾部(Nt)以及在C-端尾部(Ct)的無αIL2分子。該連接子的序列描述在圖1B與SEQ ID. NO 5中。
藉由人類IFNα(其序列如圖1A與SEQ ID. NO 3所示)融合至上述H9突變形成之蛋白質(其序列如SEQ ID NO. 2與圖2所示)而形成BC3。連接子元件由具有突變L234A L235A和參與免疫反應的受體之有限的活化能力之人類IgG1的Fc區域以及連接子胜肽(Gly4 Ser)3 構成。IFNα分子結合在連接子片段的Nt以及在Ct發現H9分子。該連接子的序列描述在圖1B與SEQ ID. NO 5中。
醫藥組成物
可發現本發明之BC物體(object)作為活性成分,形成適合的不同醫藥組成物的部分,以及醫藥上可接受的載體。該醫藥組成物中的活性成分之濃度是在從1 μg/ml至20 μg/ml的範圍內,較佳為從5 μg/ml至10 μg/ml。
醫藥上可接受的載體包含但不限於:鹽水溶液、磷酸鹽緩衝鹽水pH中性、以及類似配方。其他的緩衝劑、分散劑、以及適合投予至患者的非毒性鈍性物質可包含在本發明之組成物中。組成物可為適合投予的溶液,並且通常為無菌且沒有非所欲的粒子。
治療用途與處理
BC的新穎形式部分地歸因於組成它們的細胞介素之連接子元件中存在Fc區域。此Fc區域使得可能藉由蛋白質A親和性色層分析而將其純化,其允許藉由不同途徑(皮下、靜脈內、皮內、肌肉內、腹膜內)作為可溶性蛋白質投予,並且亦增加這些劑在循環中的半衰期,從而改良它們的治療效果。這允許使用較低劑量,因而降低毒性。另一種投予途徑是腫瘤內,與其他途徑相比為毒性較低。同樣地,與目前在臨床情況中使用的野生型IL2分子相比,無α IL2或H9的存在與降低的毒性有關。
此外,在本發明中用於這些BC的投予策略可包含藉由基於基因的治療方法而腫瘤內注射產物,例如腫瘤內注射mRNA並且轉導編碼它們的粒子。腫瘤或浸潤性腫瘤細胞的遺傳修飾,用於表現BC2或BC3,保證這些在腫瘤微環境中的存在,這使得其免疫調節作用以及對腫瘤本身的直接作用成為可能。腫瘤內注射編碼治療劑的核酸之多功能性和高再現性是適合用於治療不同類型腫瘤的平台。
鑑於這些分子的免疫調節性質,除了以非特異性方式原位增強抗腫瘤反應外,在未來的治療中,可考量藉由與具有各種類型癌症的患者中的標靶治療的可能組合來支持特異性抗原免疫反應的刺激。
在此方式中,前述BC旨在構成一種新的治療先鋒,其增強目前用於治療癌症的第I型IFN和IL2個體細胞介素的藥理作用。此作用與細胞毒性T細胞優先於調節T細胞的擴增有關,這導致更有效的抗腫瘤免疫反應,並因此導致腫瘤生長的延遲以及受治療個體的更大存活。除此之外,與野生型細胞介素治療相比,所使用的IL2突變形成之蛋白質的毒性程度較低,增加成功的可能性。所有這些反應皆可以轉化為所治療患者之更高的預期壽命和生活品質。
藉由以下實施例和圖式進一步詳細說明本發明。然而,這些實施例不應解釋為限制本發明的範圍。
實施例
實施例 1. 設計與獲得細胞介素的 BC 與單對照組
為了在小鼠中建立基於第I型IFN和IL2促效劑的BC之免疫調節和抗腫瘤作用的模式,產生SEQ ID NO 8中描述的BC2m。這是由以下所組成:第I型IFN(鼠類IFNα4 (SEQ. ID NO 4))經由SEQ ID NO 12所示之連接子片段而融合至SEQ ID NO 1描述之無α IL2突變形成之蛋白質(例如IL2促效劑),連接子片段由突變的鼠類IgG1之Fc區域結合至胜肽連接(Gly4 Ser)3 而組成。Fc區域中的D265A突變降低參與免疫反應的受體之活化能力(Becker J.C. et al (1996) PNAS, 93: 2702-2707)。無α IL2突變形成之蛋白質位在連接子片段的Ct端,而IFNα4位在此相同片段的Nt端。因此,BC2m是二聚體與四價分子。
單對照組被設計為含有各親代的細胞介素融合至突變的鼠類IgG1(D265A)的Fc區域並且保持各細胞介素在BC2m結構中之相對位置的分子。因此,在單IFNα對照組中,此細胞介素結合至上述Fc區域的Nt,而在無α IL2的單對照組中,此細胞介素位在上述Fc區域的Ct。因此,IFNα與無α IL2的單對照組為二聚體與二價分子。
將BC2m與單對照組IFNα-Fc和Fc-無α IL2基因選殖到pLV-CMV-IRES-Neo載體中,用於在較高細胞(higher cells)中進行短暫表現測定(transient expression assay)。得到的遺傳建構也用作轉移載體,用於獲得用在腫瘤細胞株之遺傳修飾的轉導粒子。藉由使用脂染胺(lipofectamine)的短暫轉染檢查該等基因在HEK293T細胞中的表現。藉由對鼠類Fc區域特異的ELISA進行上清液中不同重組分子的定量。
BC2 BC3 的產生
關於BC2與BC3人類BC的建構,使用人類 IFNα(SEQ ID NO 3與圖1A)以及SEQ ID NO. 1和2分別所述之促效劑突變形成之蛋白質無α IL2和H9。使用具有L234A L235A突變和參與免疫反應的受體之有限的活化能力之突變的人類IgG1的Fc區域以及連接子胜肽(Gly4 Ser)3 作為連接子;該連接子如SEQ ID NO. 5與圖1B所示。IFNα分子結合在連接子片段的Nt,且無α IL2或H9在連接子的Ct。
雙功能(bifunctional)蛋白質BC2與BC3的最終設計分別如SEQ ID NO. 6與7所示。將BC2與BC3的基因選殖在轉移載體pLV-CMV-IRES-Neo中,用於在較高細胞中穩定表現。藉由在HEK293T細胞中用脂染胺( lipofectamine)進行短暫表現測定來檢查這些基因的功能,其中藉由對人類Fc區特異性的ELISA定量重組分子。
實施例 2. BC2m 表現為完整且有功能的蛋白質
一旦得到BC2m構築體與單對照組IFNα-Fc和Fc-無α IL2,對於HEK293T細胞進行短暫轉染測定,以評估這些分子設計的可行性。在培養72小時之後,移除上清液,並且進行對鼠類Fc區域有特異性的ELISA。為此,用對鼠類IgG分子特異性的抗體塗覆聚苯乙烯盤,並與用含有BC2m基因和單對照組的各種構築體轉染之細胞的上清液一起培養。最後,使用接合在酵素過氧化酶之對於鼠類IgG的Fc區域有特異性的抗體,進行偵測。從用鼠類IgG在標準曲線中的492nm處之吸光值的內插,計算重組蛋白質的濃度。藉由此測試,可偵測有興趣的三種蛋白質之表現,並檢查設計形式的功能性(圖3)。
同樣地,藉由進行對於細胞介素IFNα和IL2有特異性的西方墨點法測定,可檢查其在BC2m之結構中的存在(圖4A與B)。同樣地,經驗證,BC2m表現為蛋白質,在非還原和還原條件下,其電泳遷移分別對應於二聚體的理論大小為120k Da且單體為60kDa。在相應的單對照組IFNα-Fc和Fc-無α IL2中亦檢查這些細胞介素的鑑定,並且根據設計偵測到的電泳遷移對應於預期的大小(圖4A與4B)。
實施例 3. BC2m 保留對應於細胞介素 IFN α IL2 的生物活性
為了確定IFNα4和無α IL2突變形成之蛋白質的部分是否在BC2m和單對照組的結構中有活性,用對應的遺傳構築體轉染的HEK293T細胞的上清液並且使用等莫耳量的分子,進行體外實驗。將未轉染的HEK293T細胞的上清液作為負對照組。在類IFNα活性的情況下,藉由流式細胞儀評估在24小時期間用該上清液處理的MB16F10黑色素瘤細胞之表面上MHCI表現的增加。相對於使用負對照組所獲得的結果,含有BC2m或IFNα-Fc對照組的上清液可刺激經處理之腫瘤細胞中的MHCI之表現,其表示在BC2的結構中保留IFNα的活性功能性(圖5A)。
為了確定BC2m中存在的無α IL2和Fc-無α IL2對照組是否展現生物活性,用來自幼稚小鼠的脾細胞培養物進行CD8+淋巴細胞增生刺激測定。來自C57BL/6小鼠的脾細胞用CFSE試劑標記,並在含有BC2m或Fc-無α IL2對照組之轉染的HEK293T細胞的上清液存在下培養72小時。在實驗結束時,分析增生中CD8+ T淋巴細胞的百分比。使用以未轉染的HEK293T細胞的上清液培養的脾細胞作為負對照組,並且藉由分別除以對於以BC2m或Fc-無α IL2所處理之脾細胞的增生的CD8+ T細胞之百分比與對應於負對照組的值來計算CD8+ T淋巴細胞的增生比率( Proliferation Ratio,Pr)。
在圖5B中,含有BC2和Fc-無α IL2的上清液能誘導脾細胞增生,分別比負對照組多4倍和5倍。這些結果說明該融合蛋白質的結構中含有的無α IL2部分保留其生物性質。
實施例 4. 藉由慢病毒轉導 ( lentiviral transduction) 遺傳修飾的 4T1 腫瘤細胞分泌 BC2m
為了評估BC2m在體內的抗腫瘤活性,選擇轉導的腫瘤細胞的方法,使用4T1乳癌作為模式。用編碼BC2m和單對照組的慢病毒粒子轉導細胞。使用以空的pLV-CMV-IRES-Neo載體(模擬對照組)轉導的腫瘤細胞作為負對照組。將轉導的細胞維持在選擇性培養基(含有G-418抗生素)中10天,並且藉由ELISA測量上清液中重組分子的濃度,以偵測鼠類免疫球蛋白的Fc部分。藉由此技術在轉導的腫瘤細胞的上清液中偵測BC2m和單對照組(圖6A)。
此外,藉由夾心ELISA確認BC2m和單對照組中無α IL2部分和IFNα的存在。在它們中之一,將轉導的細胞之上清液在塗覆有抗-Fc抗體的盤上培養,並且以順序添加對IL2有特異性的兔抗體和接合至酵素過氧化酶的抗兔免疫球蛋白抗體檢測IL2部分。因此,在BC2m和單Fc-無α IL2對照組的結構中偵測到Fc-IL2部分(圖6B)。在另一測定中,將轉導細胞的上清液在塗覆抗-IFNα抗體的盤上培養,並用對於與酵素過氧化酶接合之鼠類IgG的Fc區域有特異性的抗體偵測Fc部分。在BC2m和單IFNα-Fc對照組中偵測到IFNα-Fc部分(圖6C)。
實施例 5. BC2m 顯示出優於個別細胞介素 IFNα -Fc Fc - α IL2 或其組合的對照組之抗腫瘤效果
為了比較BC2m相對於對照組的抗腫瘤效果,評估了來自分泌不同分子的4T1細胞的植入腫瘤之生長。構思了五組待治療的動物:其中三組接受4T1-模擬(4T1-Mock)、4T1-IFNα-Fc或4T1-Fc-無α IL2細胞,而其餘兩組接種無α 4T1-IFNα-Fc+4T1-FcIL2或4T1-BC2m細胞的組合。皮下投予100000個總細胞。考量轉導株表現不同量(level)的重組蛋白質,在一些情況下將它們與模擬細胞混合以確保分泌的蛋白質/總細胞比率在所有組中是相等的。
關於結果的分析,在實驗的第25天和第27天,藉由Fisher精確測試(Fisher's exact test),在不同組中進行具有與4T1-模擬組中發現的最小體積更小或相等體積的腫瘤之動物頻率的配對比較。
如圖7中所觀察到的,在第25天和第27天,相較於單獨個別對照組及其組合,在接受4T1-BC2m細胞的組中,具有尺寸小於或等於模擬(Mock)對照組中觀察到之最低值的腫瘤的動物的頻率顯著較高(Fisher精確測試,p<0.05)。在接受4T1-IFNα-Fc+4T1-Fc無α IL2細胞之組合的組中,未觀察到這種現象,其中評估的頻率與用每種單一療法治療的組相比沒有差異(結果未顯示,Fisher精確測試,p>0.05)。
這些結果表示BC2m的治療優勢,由於它們指出IFNα與無α IL2的結合導致定性或定量不同的分子和細胞機制的活化,其發揮增強的抗腫瘤反應,高於共同投予細胞介素IFNα-Fc與無α IL2的單對照組或個別投予這些細胞介素所獲得的抗腫瘤反應。
實施例 6. 4T1 模型中,腫瘤內注射 BC2m 比單對照組 IFNα -Fc Fc -無αIL2 具有更大的抗腫瘤效果
將4T1細胞接種於BALB/c免疫活性鼠中。10天之後,腫瘤內注射等莫耳量的IFNα-Fc、Fc-無α IL2和BC2m,其包含在先前轉染的HEK293T細胞的上清液中。另一組接受注射含有IFNα-Fc和Fc-無α IL2的上清液混合物,從而確保每種細胞介素相對於單對照組和BC2m的等莫耳量(equimolarity)。使用未轉染的HEK293T細胞的上清液作為負對照組。以每天頻率注射上清液達4天。如圖8所示,在實驗的第17天,用BC2m處理的小鼠中100%具有腫瘤體積小於負對照組的平均值,這是在任何其他治療組中未觀察到的結果。在用BC2m治療的組中,具有腫瘤尺寸小於負對照組之平均值的動物之頻率高於接受個別療法IFNα-Fc或Fc-無α IL2的任何組(Fisher精確測試,p <0.05)。然而,在用IFNα-Fc和Fc-無α IL2之組合治療的組中,具有腫瘤尺寸小於負對照組之平均腫瘤尺寸的動物之頻率高於單控制組IFNα-Fc。相對地,此頻率相對於Fc-無α IL2對照組非較高,這表示需要在同一分子中結合IFNα和無α IL2細胞介素以達成更有效的保護效果。這可能是由於可能活化與兩種分子之受體同時刺激相關的分子和細胞機制。總而言之,關於親代的細胞介素(parental cytokine),這些證據支持在腫瘤中局部投予BC2m的優越治療價值。
圖1為(A)人類IFNα2b、(B)連接子片段的序列。
圖2為H9的序列。
圖3為藉由ELISA評估HEK293T細胞中BC2m和單對照組的短暫表現(transient expression)。
圖4為藉由西方墨點法(Western blot)對BC2m和單對照組進行免疫鑑定,其中以:(A)IFNα特異性抗體、(B)IL2特異性抗體。
圖5(A)為藉由用轉染的HEK293T細胞的上清液處理的MB16F10腫瘤細胞中MHCI表現的誘導測試所測量之BC2m和IFNα-Fc對照組的類IFNα活性(IFNα-like activity),(B)為藉由從用轉染的HEK293T細胞的上清液處理的幼稚小鼠的脾細胞培養測試T CD8+淋巴細胞的擴增所測量的BC2m和單對照組Fc-無α IL2的類IL2活性(IL2-like activity)。
圖6為藉由ELISA偵測轉導的4T1腫瘤細胞的上清液中的BC2m和單對照組,(A)Fc區域特異性,(B)Fc與IL2區域特異性,(C)Fc與IFNα區域特異性。
圖7為在實驗的第25天和第27天,藉由使用轉導的4T1腫瘤細胞評估BC2m的抗腫瘤作用。
圖8為在實驗的第17天評估腫瘤內注射BC2m的4T1模式中的治療效果。
Figure 12_A0101_SEQ_0001
Figure 12_A0101_SEQ_0002
Figure 12_A0101_SEQ_0003
Figure 12_A0101_SEQ_0004
Figure 12_A0101_SEQ_0005
Figure 12_A0101_SEQ_0006
Figure 12_A0101_SEQ_0007
Figure 12_A0101_SEQ_0008
Figure 12_A0101_SEQ_0009
Figure 12_A0101_SEQ_0010
Figure 12_A0101_SEQ_0011
Figure 12_A0101_SEQ_0012
Figure 12_A0101_SEQ_0013
Figure 12_A0101_SEQ_0014
Figure 12_A0101_SEQ_0015
Figure 12_A0101_SEQ_0016

Claims (16)

  1. 一種融合蛋白質,其包括連接至第I型干擾素(IFN)的IL2促效劑突變形成之蛋白質。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融合蛋白質,其中該IL2促效劑突變形成之蛋白質藉由連接子(linker)鍵結至該第I型IFN。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融合蛋白質,其中該IL2突變形成之蛋白質具有如SEQ ID NO 1所示之序列。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融合蛋白質,其中該IL2突變形成之蛋白質具有如SEQ ID NO 2所示之序列。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融合蛋白質,其中該第I型IFN是人類IFNα,其序列如SEQ ID NO 3所示。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融合蛋白質,其具有由突變的人類IgG1的Fc區域組成的該連接子,其連接至連接胜肽(connector peptide)。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融合蛋白質,其包含具有如SEQ ID NO 5所示之序列的該連接子。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融合蛋白質,其具有如SEQ ID NO 6所示之序列。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融合蛋白質,其具有如SEQ ID NO 7所示之序列。
  10. 一種核酸分子,其包括編碼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與第9項中任一項之該融合蛋白質的核苷酸序列。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之核酸分子,其具有如SEQ. ID NO 10所示之序列。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之核酸分子,其具有如SEQ. ID NO 11所示之序列。
  13. 一種mRNA分子,其編碼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與第9項中任一項之融合蛋白質。
  14. 一種醫藥組成物,其包括濃度範圍從1 μg/ml至20 μg/ ml的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與第9項中任一項之融合蛋白質作為活性成分,以及醫藥上可接受的載體。
  15. 一種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與第9項中任一項之融合蛋白質在癌症治療中之用途。
  16. 一種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與第11項中任一項之核酸分子於腫瘤內注射之用途。
TW108115578A 2018-05-07 2019-05-06 介白素-2突變形成之蛋白質與第i型干擾素所構成之融合蛋白質 TWI82128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UCU-2018-000039 2018-05-07
CU2018000039A CU24554B1 (es) 2018-05-07 2018-05-07 Proteínas de fusión compuestas por una muteína de interleucina 2 e interferón tipo 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14431A true TW202014431A (zh) 2020-04-16
TWI821287B TWI821287B (zh) 2023-11-11

Family

ID=684677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15578A TWI821287B (zh) 2018-05-07 2019-05-06 介白素-2突變形成之蛋白質與第i型干擾素所構成之融合蛋白質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1) US11926654B2 (zh)
EP (1) EP3792277A1 (zh)
JP (1) JP7423607B2 (zh)
CN (1) CN112218884A (zh)
AR (1) AR115083A1 (zh)
BR (1) BR112020022511A2 (zh)
CA (1) CA3098653A1 (zh)
CU (1) CU24554B1 (zh)
TW (1) TWI821287B (zh)
WO (1) WO201921475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460609B2 (ja) 2018-05-14 2024-04-02 ウェアウルフ セラピューティ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活性化可能なインターロイキン-2ポリペプチド及びその使用方法
AU2019271149B2 (en) 2018-05-14 2023-07-13 Werewolf Therapeutics, Inc. Activatable interleukin 12 polypeptides and methods of use thereof
WO2020069398A1 (en) 2018-09-27 2020-04-02 Akrevia Therapeutics Inc. Masked cytokine polypeptides
MX2021013766A (es) 2019-05-14 2022-02-21 Werewolf Therapeutics Inc Restos de separacion y metodos de uso de los mismos.
JP2023510115A (ja) * 2019-12-20 2023-03-13 リジェネロン・ファーマシューティカルズ・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新規il2アゴニストおよびそれらの使用方法
TWI815194B (zh) 2020-10-22 2023-09-11 美商基利科學股份有限公司 介白素2-Fc融合蛋白及使用方法
US20230303650A1 (en) * 2022-01-21 2023-09-28 Aetio Biotherapy, Inc. Immunoconjugates of Interlukin-2 Mutant Polypeptides with Antibodies
CN114853909A (zh) * 2022-05-13 2022-08-05 南京吉盛澳玛生物医药有限公司 新型IL-2与INFα和Fc融合蛋白的设计、制备及用途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610830B1 (en) * 1980-07-01 2003-08-26 Hoffman-La Roche Inc. Microbial production of mature human leukocyte interferons
DE60035871T2 (de) * 1999-05-19 2008-06-05 Merck Patent Gmbh Expression und export von interferon-alpha proteinen als fc fusionsproteine
CA2380331C (en) * 1999-08-09 2012-11-20 Lexigen Pharmaceuticals Corp. Multiple cytokine-antibody complexes
TWI353991B (en) 2003-05-06 2011-12-11 Syntonix Pharmaceuticals Inc Immunoglobulin chimeric monomer-dimer hybrids
WO2009152610A1 (en) 2008-06-20 2009-12-23 The Royal Institu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Learning/Mcgill University Interleukin-2/soluble tgf-beta type ii receptor b conjugates and methods and uses thereof
CN102041263B (zh) * 2010-02-08 2013-01-09 河南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鸡α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嵌合基因
CU23923B1 (es) 2010-11-12 2013-07-31 Ct De Inmunología Molecular Polipéptidos derivados de la il-2 con actividad agonista
CA2860170C (en) * 2010-12-22 2022-06-14 The Board Of Trustees Of The Leland Stanford Junior University Superagonists and antagonists of interleukin-2
TW201315742A (zh) * 2011-09-26 2013-04-16 Novartis Ag 治療代謝病症之雙功能蛋白質
WO2014100014A1 (en) * 2012-12-17 2014-06-26 The Board Of Trustees Of The Leland Stanford Junior University Super-2 complexes with antibody to augment il-2 therapy
CN104877029A (zh) * 2015-04-24 2015-09-02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Vimentin-Fc融合蛋白及其应用
CN106397607A (zh) * 2016-09-13 2017-02-15 河南师范大学 重组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融合蛋白及其在制备治疗代谢疾病药物中的应用
CN107245108A (zh) 2017-08-09 2017-10-13 芜湖英特菲尔生物制品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牛白蛋白‑干扰素α‑白介素2融合蛋白、制备方法及其编码基因、一种牛长效干扰素
CN107286254A (zh) 2017-08-09 2017-10-24 芜湖英特菲尔生物制品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犬白蛋白‑干扰素α‑白介素2融合蛋白、制备方法及其编码基因、一种犬长效干扰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926654B2 (en) 2024-03-12
CU20180039A7 (es) 2019-12-03
JP7423607B2 (ja) 2024-01-29
BR112020022511A2 (pt) 2021-02-09
CU24554B1 (es) 2021-11-04
CN112218884A (zh) 2021-01-12
EP3792277A1 (en) 2021-03-17
TWI821287B (zh) 2023-11-11
AR115083A1 (es) 2020-11-25
WO2019214757A1 (es) 2019-11-14
JP2021522861A (ja) 2021-09-02
US20210238246A1 (en) 2021-08-05
CA3098653A1 (en) 2019-11-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821287B (zh) 介白素-2突變形成之蛋白質與第i型干擾素所構成之融合蛋白質
Han et al. IL-15: IL-15 receptor alpha superagonist complex: high-level co-expression in recombinant mammalian cells, pur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RU2689717C2 (ru) Гетеродимерный белок il-15 и его применения
RU2711979C2 (ru) Белковый комплекс интерлейкина 15 и его применение
CN110724200B (zh) 嵌合细胞因子受体
RU2263118C2 (ru) Комплексы антител с несколькими цитокинами
Gillies et al. Antibody-targeted interleukin 2 stimulates T-cell killing of autologous tumor cells.
WO2019201161A1 (zh) 一种ifn与抗pd-l1抗体的融合蛋白及其应用
JPH07223968A (ja) 免疫抱合体
Kim et al. Cancer immunotherapy with T-cell targeting cytokines: IL-2 and IL-7
JP2022512942A (ja) 癌を治療するためのプラスミド構築体および使用方法
WO2020097946A1 (zh) 一种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0融合蛋白及其应用
WO2022089601A1 (zh) 一种il-2与抗体亚单位构成的双功能融合蛋白
WO2022086988A1 (en) Multi-functional and multi-valent interleukin-tgf-beta receptor fusion polypeptides
CN115551543A (zh) 方法
EP1731531B1 (en) Multiple cytokine-antibody complexes
AU2022283277A1 (en) T cell receptors targeting ras mutations and uses thereof
EP4232466A1 (en) Multi-functional and multi-valent interleukin-tgf-beta receptor fusion polypeptides
WO2023143308A1 (zh) 一种pd1抗体与白介素2融合的双功能分子
KR20230167026A (ko) Cxcr2 및 gpc3에 대한 star를 공동-발현하는 t 세포, 및 이의 용도
TW202110462A (zh) T細胞受體及其使用方法
TW202118778A (zh) T細胞受體及其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