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012388A - 吡啶酮化合物及以吡啶酮化合物作為有效成分的農園藝用殺菌劑 - Google Patents

吡啶酮化合物及以吡啶酮化合物作為有效成分的農園藝用殺菌劑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012388A
TW202012388A TW108126276A TW108126276A TW202012388A TW 202012388 A TW202012388 A TW 202012388A TW 108126276 A TW108126276 A TW 108126276A TW 108126276 A TW108126276 A TW 108126276A TW 202012388 A TW202012388 A TW 20201238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group
substituent
substituted
same meaning
appropriately substitut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262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828725B (zh
Inventor
梅谷豪毅
岡谷駿
內藤良平
福元健志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三井化學Agro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三井化學Agro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三井化學Agro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123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123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287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28725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43/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 A01N43/48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rings with two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 A01N43/561,2-Diazoles; Hydrogenated 1,2-diazol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401/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hetero rings, having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at least one ring being a six-membered ring with only one nitrogen atom
    • C07D401/0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hetero rings, having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at least one ring being a six-membered ring with only one nitrogen atom containing two hetero rings
    • C07D401/04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hetero rings, having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at least one ring being a six-membered ring with only one nitrogen atom containing two hetero rings directly linked by a ring-member-to-ring-member bond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43/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 A01N43/48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rings with two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 A01N43/501,3-Diazoles; Hydrogenated 1,3-diazole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Dent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gronomy & Crop Science (AREA)
  • Pest Control & Pesticides (AREA)
  • Plant Path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Zo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lural Heterocyclic Compounds (AREA)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 Hydrogenated Pyridin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課題係提供作為農園藝用殺菌劑有效之式(1)之化合物或其鹽。

Description

吡啶酮化合物及以吡啶酮化合物作為有效成分的農園藝用殺菌劑
本發明係關於以吡啶酮化合物及該化合物作為有效成分之農藥。
為了確保安定的農業生產,防除農園藝作物之病害係發揮重要作用。所以,使用了各式各樣的殺菌劑,但經年累月的使用殺菌劑會導致出現藥劑耐性菌,所以急切希望有不只對於藥劑感受性菌有效,對於藥劑耐性菌也有效的新穎殺菌劑。
已知有1,3,5,6-取代-2-吡啶酮化合物相關的先前技術。例如:就GABA alpha2/3配體而言,已有人揭示3位具有芳基或雜芳基之1,3,5,6-取代-2-吡啶酮化合物(例如參照國際公開第98/55480號)。就細菌性感染症之治療藥而言有人揭示3位具羧基之1,3,5,6-取代-2-吡啶酮化合物(例如參照歐洲專利第0308020號說明書)。再者,就抗HIV劑而言有人揭示1位導入了4,4-二甲基戊酸之1,3,5,6-取代-2-吡啶酮化合物(例如參照國際公開第2016/012913號)。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國際公開第98/55480號 [專利文獻2]歐洲專利第0308020號說明書 [專利文獻3]國際公開第2016/12913號
(發明欲解決之課題)
但是國際公開第98/55480號、歐洲專利第0308020號說明書及國際公開第2016/12913號記載之化合物之用途皆係醫藥相關,和本發明之農園藝用殺菌劑所屬技術領域不同。
本發明之課題在於提供作為農園藝用殺菌劑為有效的新穎化合物。 (解決課題之方式)
本案發明人等為了解決前述課題,針對1,3,5,6-取代-2-吡啶酮化合物群及1,5,6-取代-2-吡啶酮化合物群努力研究。其結果,發現該2-吡啶酮骨架中5位導入了如吡唑、咪唑之唑類的新穎化合物群,對於植物病害發揮優良的防除活性,乃完成本發明。
亦即本發明如下。 [1]一種式(1)表示之化合物、或其鹽, [化1]
Figure 02_image001
式中,R1表示 羥基、 氰基、 亦可經取代基A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基、 C1~C6之鹵烷基、 亦可經取代基A適當取代之C3~C8之環烷基、 亦可經取代基A適當取代之C2~C6之烯基、 C2~C6之鹵烯基、 亦可經取代基A適當取代之C2~C6之炔基、 C2~C6之鹵炔基、 亦可經取代基A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氧基、 C1~C6之鹵烷氧基、 亦可經取代基A適當取代之C3~C8之環烷氧基、 亦可經取代基A適當取代之C2~C6之烯氧基、 C2~C6之鹵烯氧基、 亦可經取代基A適當取代之C3~C6之炔氧基、 C3~C6之鹵炔氧基、 亦可經0~5個取代基A適當取代之芳烷氧基、 或RaRbN-,在此,Ra及Rb各自獨立地表示氫原子、亦可經取代基B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基、C1~C6之鹵烷基、或C3~C8之環烷基,或Ra及Rb和鍵結之氮原子一起形成氮丙啶基、四氫吖唉基(azetidinyl)、吡咯啶基、哌啶基、
Figure 108126276-A0304-12-01
啉基、高哌啶基、或氮雜環辛烷基(azocanyl); R2、R3及R4各自獨立地表示 氫原子、 鹵素原子、 羥基、 氰基、 硝基、 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基、 C1~C6之鹵烷基、 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3~C8之環烷基、 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2~C6之烯基、 C2~C6之鹵烯基、 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2~C6之炔基、 C2~C6之鹵炔基、 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氧基、 C1~C6之鹵烷氧基、 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3~C8之環烷氧基、 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2~C6之烯氧基、 C2~C6之鹵烯氧基、 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3~C6之炔氧基、 C3~C6之鹵炔氧基、 RdC(=O)-,在此,Rd表示氫原子、亦可經取代基B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基、C1~C6之鹵烷基、C3~C8之環烷基、C1~C6之烷氧基、C1~C6之鹵烷氧基、C3~C8之環烷氧基、或RaRbN-,在此,Ra及Rb和前述為相同含義、 RdC(=O)O-,在此,Rd和前述為相同含義、 Rc-L-,在此,Rc表示C1~C6之烷基或C1~C6之鹵烷基,L表示S、SO、或SO2 、 Rc-SO2 -O-,在此,Rc和前述為相同含義、 RaRbN-,在此,Ra及Rb和前述為相同含義、 或ReC(=O)N(Rf)-,在此,Re表示氫原子、亦可經取代基B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基、C1~C6之鹵烷基、C3~C8之環烷基、C1~C6之烷氧基、C1~C6之鹵烷氧基、C3~C8之環烷氧基、或RaRbN-,在此,Ra及Rb和前述為相同含義,Rf表示氫原子、亦可經取代基B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基、C1~C6之鹵烷基、或C3~C8之環烷基; R5表示 氫原子、 鹵素原子、 氰基、 硝基、 亦可經取代基A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基、 C1~C6之鹵烷基、 亦可經取代基A適當取代之C3~C8之環烷基、 亦可經取代基A適當取代之C2~C6之烯基、 C2~C6之鹵烯基、 亦可經取代基A適當取代之C2~C6之炔基、 C2~C6之鹵炔基、 亦可經取代基A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氧基、 C1~C6之鹵烷氧基、 亦可經取代基A適當取代之C3~C8之環烷氧基、 亦可經取代基A適當取代之C2~C6之烯氧基、 C2~C6之鹵烯氧基、 亦可經取代基A適當取代之C3~C6之炔氧基、 C3~C6之鹵炔氧基、 Rc-L-,在此,Rc及L和前述為相同含義、 RaRbN-,在此,Ra及Rb和前述為相同含義、 或RgC(=O)-,在此,Rg表示氫原子、羥基、亦可經取代基B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基、C1~C6之鹵烷基、C3~C8之環烷基、C1~C6之烷氧基、C1~C6之鹵烷氧基、C3~C8之環烷氧基、或RaRbN-,在此,Ra及Rb和前述為相同含義; X表示氧原子或硫原子; Y表示R8-C或氮原子; Z表示R9-C或氮原子; R6、R7、R8、及R9各自獨立地表示 氫原子、 鹵素原子、 羥基、 氰基、 硝基、 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基、 C1~C6之鹵烷基、 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3~C8之環烷基、 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2~C6之烯基、 C2~C6之鹵烯基、 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2~C6之炔基、 C2~C6之鹵炔基、 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氧基、 C1~C6之鹵烷氧基、 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3~C8之環烷氧基、 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2~C6之烯氧基、 C2~C6之鹵烯氧基、 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3~C6之炔氧基、 C3~C6之鹵炔氧基、 RdC(=O)-,在此,Rd和前述為相同含義、 RdC(=O)O-,在此,Rd和前述為相同含義、 Rc-L-,在此,Rc及L和前述為相同含義、 RaRbN-,在此,Ra及Rb和前述為相同含義、 或ReC(=O)N(Rf)-,在此,Re及Rf和前述為相同含義、 或R6與R7一起形成C2~C6之伸烷基且R8及R9與前述為同義; 含有虛線部之鍵結表示雙鍵、或單鍵; 取代基A,係選自由羥基、氰基、C3~C8之環烷基、C1~C6之烷氧基、C1~C6之鹵烷氧基、C3~C8之環烷氧基、RaRbN-、及Rc-L-構成之群組中之至少1種,在此,Ra及Rb和前述為相同含義,Rc及L和前述為相同含義; 取代基B,係選自由氰基、C1~C6之烷氧基、C1~C6之鹵烷氧基及C3~C8之環烷氧基構成之群組中之至少1種; 取代基C,係選自由羥基、氰基、C3~C8之環烷基、C1~C6之烷氧基、C1~C6之鹵烷氧基、C3~C8之環烷氧基、C2~C6之烷氧基烷氧基、RaRbN-、Rc-L-、RdC(=O)-、及含1~2個氧原子之3~6員環之基構成之群組中之至少1種,在此,Ra及Rb和前述為相同含義,Rc及L和前述為相同含義,Rd和前述為相同含義。 [2]如[1]之化合物、或其鹽,其中, R1表示 羥基、 亦可經取代基A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基、 C1~C6之鹵烷基、 亦可經取代基A適當取代之C2~C6之烯基、 C2~C6之鹵烯基、 亦可經取代基A適當取代之C2~C6之炔基、 亦可經取代基A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氧基、 C1~C6之鹵烷氧基、 亦可經取代基A適當取代之C2~C6之烯氧基、 亦可經取代基A適當取代之C3~C6之炔氧基、 亦可經0~5個取代基A適當取代之芳烷氧基、 或RaRbN-,在此,Ra及Rb各自獨立地表示氫原子、亦可經取代基B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基、C1~C6之鹵烷基、或C3~C8之環烷基、或Ra及Rb和鍵結之氮原子一起形成氮丙啶基、四氫吖唉基、吡咯啶基、哌啶基、
Figure 108126276-A0304-12-01
啉基、高哌啶基、或氮雜環辛烷基; R2、R3及R4各自獨立地表示 氫原子、 鹵素原子、 羥基、 氰基、 硝基、 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基、 C1~C6之鹵烷基、 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3~C8之環烷基、 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2~C6之烯基、 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2~C6之炔基、 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氧基、 C1~C6之鹵烷氧基、 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3~C8之環烷氧基、 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2~C6之烯氧基、 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3~C6之炔氧基、 RdC(=O)O-,在此,Rd表示氫原子、亦可經取代基B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基、C1~C6之鹵烷基、C3~C8之環烷基、C1~C6之烷氧基、C1~C6之鹵烷氧基、C3~C8之環烷氧基、或RaRbN-,在此,Ra及Rb和前述為相同含義、 Rc-L-,在此,Rc表示C1~C6之烷基或C1~C6之鹵烷基,L表示S、SO、或SO2 、 Rc-SO2 -O-,在此,Rc和前述為相同含義、 RaRbN-,在此,Ra及Rb和前述為相同含義、 或ReC(=O)N(Rf)-,在此,Re表示氫原子、亦可經取代基B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基、C1~C6之鹵烷基、C3~C8之環烷基、C1~C6之烷氧基、C1~C6之鹵烷氧基、C3~C8之環烷氧基、或RaRbN-,在此,Ra及Rb和前述為相同含義,Rf表示氫原子、亦可經取代基B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基、C1~C6之鹵烷基、或C3~C8之環烷基; R5表示 氫原子、 鹵素原子、 硝基、 亦可經取代基A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基、 C1~C6之鹵烷基、 亦可經取代基A適當取代之C2~C6之烯基、 亦可經取代基A適當取代之C2~C6之炔基、 亦可經取代基A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氧基、 RaRbN-,在此,Ra及Rb和前述為相同含義、 或RgC(=O)-,在此,Rg表示氫原子、羥基、亦可經取代基B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基、C1~C6之鹵烷基、C3~C8之環烷基、C1~C6之烷氧基、C1~C6之鹵烷氧基、C3~C8之環烷氧基、或RaRbN-,在此,Ra及Rb和前述為相同含義; R6、R7、R8、及R9各自獨立地表示 氫原子、 鹵素原子、 氰基、 硝基、 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基、 C1~C6之鹵烷基、 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3~C8之環烷基、 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2~C6之烯基、 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2~C6之炔基、 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氧基、 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2~C6之烯氧基、 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3~C6之炔氧基、 RdC(=O)-,在此,Rd和前述為相同含義、 Rc-L-,在此,Rc及L和前述為相同含義、 RaRbN-,在此,Ra及Rb和前述為相同含義、 或ReC(=O)N(Rf)-,在此,Re及Rf和前述為相同含義、 或R6與R7一起形成C2~C6之伸烷基且R8及R9與前述為同義。 [3]如[2]之化合物、或其鹽,其中, R1表示 羥基、 亦可經取代基A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基、 C1~C6之鹵烷基、 亦可經取代基A適當取代之C2~C6之烯基、 亦可經取代基A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氧基、 C1~C6之鹵烷氧基、 亦可經取代基A適當取代之C2~C6之烯氧基、 亦可經取代基A適當取代之C3~C6之炔氧基、 亦可經0~5個取代基A適當取代之芳烷氧基、 或RaRbN-,在此,Ra及Rb各自獨立地表示氫原子、亦可經取代基B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基、C1~C6之鹵烷基、或C3~C8之環烷基、或Ra及Rb和鍵結之氮原子一起形成氮丙啶基、四氫吖唉基、吡咯啶基、哌啶基、
Figure 108126276-A0304-12-01
啉基、高哌啶基、或氮雜環辛烷基; R2、R3及R4各自獨立地表示 氫原子、 鹵素原子、 羥基、 氰基、 硝基、 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基、 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3~C8之環烷基、 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2~C6之炔基、 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氧基、 C1~C6之鹵烷氧基、 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3~C6之炔氧基、 RdC(=O)O-,在此,Rd表示氫原子、亦可經取代基B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基、C1~C6之鹵烷基、C3~C8之環烷基、C1~C6之烷氧基、C1~C6之鹵烷氧基、C3~C8之環烷氧基、或RaRbN-,在此,Ra及Rb各自獨立地表示氫原子、亦可經取代基B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基、C1~C6之鹵烷基、或C3~C8之環烷基、或Ra及Rb和鍵結之氮原子一起形成氮丙啶基、四氫吖唉基、吡咯啶基、哌啶基、
Figure 108126276-A0304-12-01
啉基、高哌啶基、或氮雜環辛烷基、 Rc-SO2 -O-,在此,Rc表示C1~C6之烷基或C1~C6之鹵烷基,L表示S、SO、或SO2 、 RaRbN-,在此,Ra及Rb和前述為相同含義、 或ReC(=O)N(Rf)-,在此,Re表示氫原子、亦可經取代基B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基、C1~C6之鹵烷基、C3~C8之環烷基、C1~C6之烷氧基、C1~C6之鹵烷氧基、C3~C8之環烷氧基、或RaRbN-,在此,Ra及Rb和前述為相同含義,Rf表示氫原子、亦可經取代基B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基、C1~C6之鹵烷基、或C3~C8之環烷基; R5表示 氫原子、 鹵素原子、 硝基、 亦可經取代基A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基、 亦可經取代基A適當取代之C2~C6之烯基、 亦可經取代基A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氧基、 RaRbN-,在此,Ra及Rb和前述為相同含義、 或RgC(=O)-,在此,Rg表示氫原子、羥基、亦可經取代基B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基、C1~C6之鹵烷基、C3~C8之環烷基、C1~C6之烷氧基、C1~C6之鹵烷氧基、C3~C8之環烷氧基、或RaRbN-,在此,Ra及Rb和前述為相同含義; X表示氧原子; Y為R8-C時,Z表示氮原子,或Y為氮原子時,Z表示R9-C; R6、R7、R8、及R9各自獨立地表示 氫原子、 鹵素原子、 硝基、 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基、 C1~C6之鹵烷基、 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3~C8之環烷基、 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2~C6之烯基、 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2~C6之炔基、 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氧基、 RdC(=O)-,在此,Rd和前述為相同含義、 Rc-L-,在此,Rc及L和前述為相同含義、 或RaRbN-,在此,Ra及Rb和前述為相同含義、 或R6與R7一起形成C2~C6之伸烷基且R8及R9與前述為同義。 [4]一種式(2)表示之化合物、或其鹽, 式(2) [化2]
Figure 02_image004
式中, R2、R3及R4各自獨立地,表示 氫原子、 鹵素原子、 羥基、 氰基、 硝基、 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基、 C1~C6之鹵烷基、 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3~C8之環烷基、 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2~C6之烯基、 C2~C6之鹵烯基、 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2~C6之炔基、 C2~C6之鹵炔基、 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氧基、 C1~C6之鹵烷氧基、 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3~C8之環烷氧基、 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2~C6之烯氧基、 C2~C6之鹵烯氧基、 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3~C6之炔氧基、 C3~C6之鹵炔氧基、 RdC(=O)-,在此,Rd表示氫原子、亦可經取代基B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基、C1~C6之鹵烷基、C3~C8之環烷基、C1~C6之烷氧基、C1~C6之鹵烷氧基、C3~C8之環烷氧基、或RaRbN-,在此,Ra及Rb各自獨立地表示氫原子、亦可經取代基B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基、C1~C6之鹵烷基、或C3~C8之環烷基、或Ra及Rb和鍵結之氮原子一起形成氮丙啶基、四氫吖唉基、吡咯啶基、哌啶基、
Figure 108126276-A0304-12-01
啉基、高哌啶基、或氮雜環辛烷基、 RdC(=O)O-,在此,Rd和前述為相同含義、 Rc-L-,在此,Rc表示C1~C6之烷基或C1~C6之鹵烷基,L表示S、SO、或SO2 、 Rc-SO2 -O-,在此,Rc和前述為相同含義、 RaRbN-,在此,Ra及Rb和前述為相同含義、 或ReC(=O)N(Rf)-,在此,Re表示氫原子、亦可經取代基B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基、C1~C6之鹵烷基、C3~C8之環烷基、C1~C6之烷氧基、C1~C6之鹵烷氧基、C3~C8之環烷氧基、或RaRbN-,在此,Ra及Rb和前述為相同含義,Rf表示氫原子、亦可經取代基B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基、C1~C6之鹵烷基、或C3~C8之環烷基; R5表示 氫原子、 鹵素原子、 氰基、 硝基、 亦可經取代基A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基、 C1~C6之鹵烷基、 亦可經取代基A適當取代之C3~C8之環烷基、 亦可經取代基A適當取代之C2~C6之烯基、 C2~C6之鹵烯基、 亦可經取代基A適當取代之C2~C6之炔基、 C2~C6之鹵炔基、 亦可經取代基A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氧基、 C1~C6之鹵烷氧基、 亦可經取代基A適當取代之C3~C8之環烷氧基、 亦可經取代基A適當取代之C2~C6之烯氧基、 C2~C6之鹵烯氧基、 亦可經取代基A適當取代之C3~C6之炔氧基、 C3~C6之鹵炔氧基、 Rc-L-,在此,Rc及L和前述為相同含義、 RaRbN-,在此,Ra及Rb和前述為相同含義、 或RgC(=O)-,在此,Rg表示氫原子、羥基、亦可經取代基B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基、C1~C6之鹵烷基、C3~C8之環烷基、C1~C6之烷氧基、C1~C6之鹵烷氧基、C3~C8之環烷氧基、或RaRbN-,在此,Ra及Rb和前述為相同含義; X表示氧原子或硫原子; Y表示R8-C或氮原子; Z表示R9-C或氮原子; R6、R7、R8、及R9各自獨立地表示 氫原子、 鹵素原子、 羥基、 氰基、 硝基、 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基、 C1~C6之鹵烷基、 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3~C8之環烷基、 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2~C6之烯基、 C2~C6之鹵烯基、 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2~C6之炔基、 C2~C6之鹵炔基、 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氧基、 C1~C6之鹵烷氧基、 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3~C8之環烷氧基、 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2~C6之烯氧基、 C2~C6之鹵烯氧基、 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3~C6之炔氧基、 C3~C6之鹵炔氧基、 RdC(=O)-,在此,Rd和前述為相同含義、 RdC(=O)O-,在此,Rd和前述為相同含義、 Rc-L-,在此,Rc及L和前述為相同含義、 RaRbN-,在此,Ra及Rb和前述為相同含義、 或ReC(=O)N(Rf)-,在此,Re及Rf和前述為相同含義、 或R6與R7一起形成C2~C6之伸烷基且R8及R9與前述為同義; 且取代基A,係選自由羥基、氰基、C3~C8之環烷基、C1~C6之烷氧基、C1~C6之鹵烷氧基、C3~C8之環烷氧基、RaRbN-及Rc-L-構成之群組中之至少1種,在此,Ra及Rb和前述為相同含義,Rc及L和前述為相同含義; 取代基B,係選自由氰基、C1~C6之烷氧基、C1~C6之鹵烷氧基及C3~C8之環烷氧基構成之群組中之至少1種; 取代基C,係選自由羥基、氰基、C3~C8之環烷基、C1~C6之烷氧基、C1~C6之鹵烷氧基、C3~C8之環烷氧基、C2~C6之烷氧基烷氧基、RaRbN-、Rc-L-、RdC(=O)-及含1~2個氧原子之3~6員環之基構成之群組中之至少1種,在此,Ra及Rb和前述為相同含義,Rc及L和前述為相同含義,Rd和前述為相同含義。 [5]如[1]~[3]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其鹽,其中, R1為羥基、甲基、乙基、丙基、2-羥基乙基、2-氟乙基、2,2-二氟乙基、2,2,2-三氟乙基、1,1,2,2-四氟乙基、烯丙基、甲氧基、乙氧基、單氟甲氧基、二氟甲氧基、烯丙氧基、炔丙氧基、苄氧基、胺基、或甲胺基。 [6]如[1]~[5]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其鹽,其中, R2、R3及R4各自獨立,表示氫原子、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羥基、氰基、硝基、甲基、乙基、丙基、環丙基、乙炔基、甲氧基、甲氧基甲氧基、乙氧基、2-甲氧基乙氧基、二氟甲氧基、三氟甲氧基、2,2-二氟乙氧基、2,2,2-三氟乙氧基、炔丙氧基、乙醯氧基、甲烷磺醯氧基、胺基、甲胺基、二甲胺基、
Figure 108126276-A0304-12-01
啉基、哌啶-1-基、乙醯胺基、或N-甲基乙醯胺基。 [7]如[1]~[5]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其鹽,其中, 式(1)中之次結構之Ph [化3]
Figure 02_image006
係苯基、3-氟苯基、3-氯苯基、3-溴苯基、4-氟苯基、4-氯苯基、4-溴苯基、3-氯-4-氟苯基、4-氯-3-氟苯基、3-溴-4-氟苯基、3,4-二氟苯基、3,5-二氟苯基、3,4-二氯苯基、3,4,5-三氟苯基、4-氟-3-甲基苯基、4-氟-3-乙炔基苯基、4-羥基苯基、4-氰基苯基、4-硝基苯基、4-甲基苯基、4-乙基苯基、4-丙基苯基、4-環丙基苯基、3-乙炔基苯基、4-乙炔基苯基、4-甲氧基苯基、4-乙氧基苯基、4-(甲氧基甲氧基)苯基、4-(2-甲氧基乙氧基)苯基、4-二氟甲氧基苯基、4-三氟甲氧基苯基、4-(2,2-二氟乙氧基)苯基、4-(2,2,2-三氟乙氧基)苯基、4-炔丙苯基、4-乙醯氧基苯基、4-甲烷磺醯氧基苯基、4-胺基苯基、4-(甲胺基)苯基、4-(二甲胺基)苯基、4-(哌啶-1-基)-苯基、4-
Figure 108126276-A0304-12-01
啉代苯基、4-(乙醯胺)苯基、或4-(N-甲基乙醯胺)苯基。 [8]如[1]~[7]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其鹽,其中, R5為氫原子、氯原子、溴原子、碘原子、硝基、甲基、乙基、1-羥基乙基、乙烯基、甲氧基、胺基、甲胺基、二甲胺基、或乙醯基。 [9]如[1]~[2]及[4]~[8]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其鹽,其中, X為氧原子。 [10]如[1]~[9]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其鹽,其中, Y為R8-C且Z為氮原子。 [11]如[1]~[9]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其鹽,其中, Y為氮原子,Z為R9-C。 [12]如[1]~[11]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其鹽,其中, R6、R7、R8、及R9各自獨立,表示氫原子、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硝基、甲基、乙基、丙基、異丙基、第三丁基、羥基甲基、1-羥基乙基、1-羥基丙基、2-羥基丙烷-2-基、甲氧基甲基、一氯甲基、一溴甲基、二氟甲基、二溴甲基、三氟甲基、氯二氟甲基、溴二氟甲基、三氯甲基、1,1-二氟乙基、1,1,2,2-四氟乙基、五氟乙基、環丙基、乙烯基、乙炔基、炔丙基、1-羥基丙-2-炔-1-基、甲氧基、甲醯基、乙醯基、甲氧基羰基、乙氧基羰基、甲硫基、甲烷亞磺醯基、甲烷磺醯基、或胺基,或R6與R7一起形成伸丙基、或伸丁基,且R8及R9與前述為同義。 [13]如[1]~[11]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其鹽,其中, R6為氫原子、氯原子、溴原子、甲基、乙基、異丙基、第三丁基、二氟甲基、三氟甲基、氯二氟甲基、溴二氟甲基、三氯甲基、1,1-二氟乙基、1,1,2,2-四氟乙基、五氟乙基、環丙基、甲氧基、甲氧基羰基、甲硫基、甲烷亞磺醯基、或甲烷磺醯基。 [14]如[1]~[11]及[13]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其鹽,其中, R7為氫原子、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硝基、甲基、乙基、丙基、異丙基、甲氧基甲基、羥基甲基、1-羥基乙基、1-羥基丙基、2-羥基丙烷-2-基、一氯甲基、一溴甲基、二氟甲基、二溴甲基、乙烯基、乙炔基、炔丙基、1-羥基丙-2-炔-1-基、甲醯基、乙醯基、乙氧基羰基、或胺基。 [15]如[1]~[10]、[13]及[14]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其鹽,其中, R8為氫原子、氯原子、溴原子、甲基、乙基、或三氟甲基。 [16]如[1]~[9]、[11]、[13]~[15]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其鹽,其中, R9為氫原子、或氯原子。 [17]如[1]~[12]、[15]及[16]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其鹽,其中, R6與R7一起形成伸丙基、或伸丁基。 [18]如[1]~[9]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其鹽,其中, 式(1)中之次結構之Az [化4]
Figure 02_image008
係1H-吡唑-1-基、4-硝基-1H-吡唑-1-基、3,5-二乙基-1H-吡唑-1-基、3,5-二甲基-1H-吡唑-1-基、3-氯-4-甲基-1H-吡唑-1-基、3-溴-4-甲基-1H-吡唑-1-基、4-(乙氧基羰基)-1H-吡唑-1-基、4-(乙氧基羰基)-5-(三氟甲基)-1H-吡唑-1-基、4-(乙氧基羰基)-5-甲基-1H-吡唑-1-基、4-(溴甲基)-5-氯-1H-吡唑-1-基、4,5-二甲基-1H-吡唑-1-基、4-乙醯基-5-氯-1H-吡唑-1-基、4-胺基-1H-吡唑-1-基、4-胺基-5-氯-1H-吡唑-1-基、4-胺基-5-溴-1H-吡唑-1-基、4-氯-1H-吡唑-1-基、4-氟-5-甲基-1H-吡唑-1-基、4-溴-3,5-二甲基-1H-吡唑-1-基、4-甲醯基-5-甲基-1H-吡唑-1-基、4-甲基-1H-吡唑-1-基、4-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4-甲基-5-(1,1,2,2-四氟乙基)-1H-吡唑-1-基、4-甲基-5-(三氟甲基)-1H-吡唑-1-基、4-甲基-5-(五氟乙基)-1H-吡唑-1-基、4-甲基-5-(甲烷亞磺醯基)-1H-吡唑-1-基、4-甲基-5-(甲烷磺醯基)-1H-吡唑-1-基、4-甲基-5-(甲硫基)-1H-吡唑-1-基、5-(1,1-二氟乙基)-4-甲基-1H-吡唑-1-基、5-(第三丁基)-3-甲基-1H-吡唑-1-基、5-(第三丁基)-4-甲基-1H-吡唑-1-基、5-(乙氧基羰基)-4-甲基-1H-吡唑-1-基、5-(氯二氟甲基)-4-甲基-1H-吡唑-1-基、5-(二氟甲基)-4-甲基-1H-吡唑-1-基、5-(三氯甲基)-1H-吡唑-1-基、5-(三氟甲基)-1H-吡唑-1-基、5-(溴二氟甲基)-4-甲基-1H-吡唑-1-基、5,6-二環環戊并[c]吡唑-1(4H)-基、5-異丙基-3-甲基-1H-吡唑-1-基、5-異丙基-4-甲基-1H-吡唑-1-基、5-乙基-3-甲基-1H-吡唑-1-基、5-乙基-4-甲基-1H-吡唑-1-基、5-氯-1H-吡唑-1-基、5-氯-4-(1-羥基乙基)-1H-吡唑-1-基、5-氯-4-(1-羥基丙-2-炔-1-基)-1H-吡唑-1-基、5-氯-4-(1-羥基丙基)-1H-吡唑-1-基、5-氯-4-(2-羥基丙烷-2-基)-1H-吡唑-1-基、5-氯-4-(氯甲基)-1H-吡唑-1-基、5-氯-4-(二溴甲基)-1H-吡唑-1-基、5-氯-4-(二氟甲基)-1H-吡唑-1-基、5-氯-4-(羥基甲基)-1H-吡唑-1-基、5-氯-4-(甲氧基甲基)-1H-吡唑-1-基、5-氯-4-異丙基-1H-吡唑-1-基、5-氯-4-乙炔基-1H-吡唑-1-基、5-氯-4-乙基-1H-吡唑-1-基、5-氯-4-硝基-1H-吡唑-1-基、5-氯-4-乙烯基-1H-吡唑-1-基、5-氯-4-炔丙基-1H-吡唑-1-基、5-氯-4-丙基-1H-吡唑-1-基、5-氯-4-甲醯基-1H-吡唑-1-基、5-氯-4-甲基-1H-吡唑-1-基、5-環丙基-3-甲基-1H-吡唑-1-基、5-環丙基-4-甲基-1H-吡唑-1-基、5-溴-1H-吡唑-1-基、5-溴-4-硝基-1H-吡唑-1-基、5-溴-4-甲基-1H-吡唑-1-基、5-甲基-1H-吡唑-1-基、5-甲氧基-1H-吡唑-1-基、5-甲氧基-4-甲基-1H-吡唑-1-基、4,5,6,7-四氫-1H-吲唑-1-基、4,5-二氯-1H-咪唑-1-基、4,5-二甲基-1H-咪唑-1-基、或2,4,5-三氯-1H-咪唑-1-基。 [19]如[1]~[3]及[5]~[18]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其鹽,其中,包括虛線部之鍵結合為雙鍵。 [20]如[1]~[3]及[5]~[18]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其鹽,其中,包括虛線部之鍵結合為單鍵。 [21]一種農園藝用有害生物防除劑,含有如[1]~[3]及[5]~[20]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其鹽作為有效成分。 [22]一種農園藝用殺菌劑,含有如[1]~[3]及[5]~[20]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其鹽作為有效成分。 [23]一種防除植物病害之方法,包括將如[21]之農園藝用有害生物防除劑施用於植物、植物之種子、或栽培植物之土壤之步驟。 [24]一種防除植物病害之方法,包括將如[22]之農園藝用殺菌劑施用於植物、植物之種子、或栽培植物之土壤之步驟。 (發明之效果)
依照本發明可提供作為農園藝用殺菌劑有效之新穎化合物。
以下針對本實施方式詳細說明。
又,申請專利範圍及說明書中使用的各用語,若無特別指明,係依該技術領域一般使用的定義。
本說明書中,使用之簡稱說明如下。 DMF:N,N-二甲基甲醯胺、THF:四氫呋喃、Me:甲基、Et:乙基、Pr:丙基、Bu:丁基、Ac:乙醯基、Bn:苯甲基、i:異、sec:第二、t:第三、=:雙鍵、≡:參鍵。表之欄位內,關於Pr、Bu無接頭辭時,代表為正(normal)。
以下針對本說明書中使用之用語之定義說明。 Cx~Cy之記載,代表有x個至y個碳原子。在此,x及y表示整數,又理解為,x與y之間存在之全部整數也已個別地揭示。例如:C1~C6係指有1、2、3、4、5、或6個碳原子,C1~C5係指有1、2、3、4、或5個碳原子,C2~C6係指有2、3、4、5、或6個碳原子,C3~C8係指有3、4、5、6、7、或8個碳原子,C3~C6係指有3、4、5、或6個碳原子。
用語「亦可經適當取代」,係指經取代或無取代。使用此用語時,若未明示取代基之數目時,代表取代基之數為1。
C1~C6之烷基,可以為直鏈狀或分支狀,具體而言,可列舉甲基、乙基、丙基、異丙基、丁基、異丁基、第二丁基、第三丁基、戊基、異戊基、1-甲基丁基、2-甲基丁基、新戊基、1-乙基丙基、1,2-二甲基丙基、己基、1-甲基戊基、2-甲基戊基、3-甲基戊基、4-甲基戊基、1,1-二甲基丁基、2,2-二甲基丁基、3,3-二甲基丁基、1,2-二甲基丁基、1,3-二甲基丁基、2,3-二甲基丁基、2-乙基丁基、1-異丙基丙基、1,1,2-三甲基丙基、1,2,2-三甲基丙基等。
鹵素原子具體而言可列舉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碘原子等。
C1~C6之鹵烷基,係指前述C1~C6之烷基中之氫原子經1個或2個以上之鹵素原子任意取代而得者。經2個以上之鹵素原子取代時,此等鹵素原子可相同也可不同,其取代數只要能以取代基的形式存在即無特殊限制。C1~C6之鹵烷基之具體例,可列舉一氟甲基、二氟甲基、三氟甲基、一氯甲基、二氯甲基、一溴甲基、一碘甲基、二碘甲基、氯二氟甲基、溴二氟甲基、三氯甲基、1-氟乙基、2-氟乙基、1,1-二氟乙基、2,2-二氟乙基、2,2,2-三氟乙基、1,1,2,2-四氟乙基、五氟乙基、2,2,2-三氯乙基、3,3-二氟丙基、3,3,3-三氟丙基、七氟丙基、七氟異丙基、2,2,2-三氟-1-(三氟甲基)乙基、九氟丁基、九氟第二丁基、3,3,4,4,5,5,5-七氟戊基、十一氟戊基、十三氟己基等。
C3~C8之環烷基,具體而言可列舉環丙基、環丁基、環戊基、環己基、環庚基、環辛基等。
C2~C6之烯基,表示有1個或2個以上之雙鍵且為直鏈狀或分支狀不飽和烴基者。又,有幾何異構物時,為僅E體或Z體中之一者,或E體與Z體之任意比例之混合物,只要是指定碳數之範圍即無特殊限制。C2~C6之烯基之具體例,可列舉乙烯基、1-丙烯基、烯丙基、1-丁烯基、2-丁烯基、3-丁烯基、1-戊烯基、2-戊烯基、3-戊烯基、4-戊烯基、3-甲基-2-丁烯基、1-己烯基、2-己烯基、3-己烯基、4-己烯基、5-己烯基、4-甲基-3-戊烯基、3-甲基-2-戊烯基等。
C2~C6之鹵烯基,係指前述C2~C6之烯基中之氫原子經1個或2個以上之鹵素原子任意取代而得者。經2個以上之鹵素原子取代時,此等鹵素原子可相同也可不同,其取代數只要能以取代基的形式存在即無特殊限制。C2~C6之鹵烯基之具體例,可列舉2-氟乙烯基、2,2-二氟乙烯基、2,2-二氯乙烯基、3-氟烯丙基、3,3-二氟烯丙基、3,3-二氯烯丙基、4,4-二氟-3-丁烯基、5,5-二氟-4-戊烯基、6,6-二氟-5-己烯基等。
C2~C6之炔基,係指有1個或2個以上之參鍵,且為直鏈狀或分支狀不飽和烴基者。C2~C6之炔基之具體例,可列舉乙炔基、1-丙炔基、炔丙基、1-丁炔基、2-丁炔基、3-丁炔基、1-戊炔基、2-戊炔基、3-戊炔基、4-戊炔基、1,1-二甲基-2-丙炔基、1-己炔基、2-己炔基、3-己炔基、4-己炔基、5-己炔基等。
C2~C6之鹵炔基,係指前述C2~C6之炔基中之氫原子經1個或2個以上之鹵素原子任意取代而得者。經2個以上之鹵素原子取代時,此等鹵素原子可相同也可不同,其取代數只要能以取代基的形式存在即無特殊限制。C2~C6之鹵炔基之具體例可列舉2-氟乙炔基、2-氯乙炔基、2-溴乙炔基、2-碘乙炔基、3,3-二氟-1-丙炔基、3-氯-3,3-二氟-1-丙炔基、3-溴-3,3-二氟-1-丙炔基、3,3,3-三氟-1-丙炔基、4,4-二氟-1-丁炔基、4,4-二氟-2-丁炔基、4-氯-4,4-二氟-1-丁炔基、4-氯-4,4-二氟-2-丁炔基、4-溴-4,4-二氟-1-丁炔基、4-溴-4,4-二氟-2-丁炔基、4,4,4-三氟-1-丁炔基、4,4,4-三氟-2-丁炔基、5,5-二氟-3-戊炔基、5-氯-5,5-二氟-3-戊炔基、5-溴-5,5-二氟-3-戊炔基、5,5,5-三氟-3-戊炔基、6,6-二氟-4-己炔基、6-氯-6,6-二氟-4-己炔基、6-溴-6,6-二氟-4-己炔基、6,6,6-三氟-4-己炔基等。
C1~C6之烷氧基,係指前述C1~C6之烷基經由氧原子鍵結成者。C1~C6之烷氧基之具體例可列舉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異丙氧基、丁氧基、異丁氧基、第二丁氧基、第三丁氧基、戊氧基、異戊氧基、1-甲基丁氧基、2-甲基丁氧基、新戊氧基、1-乙基丙氧基、1,2-二甲基丙氧基、己氧基、1-甲基戊氧基、2-甲基戊氧基、3-甲基戊氧基、4-甲基戊氧基、1,1-二甲基丁氧基、2,2-二甲基丁氧基、3,3-二甲基丁氧基、1,2-二甲基丁氧基、1,3-二甲基丁氧基、2,3-二甲基丁氧基、2-乙基丁氧基、1-異丙基丙氧基、1,1,2-三甲基丙氧基、1,2,2-三甲基丙氧基等。
C1~C6之鹵烷氧基,係指前述C1~C6之烷氧基中之氫原子經1個或2個以上之鹵素原子任意取代而得者。經2個以上之鹵素原子取代時,此等鹵素原子可相同也可不同,其取代數只要能以取代基的形式存在即無特殊限制。C1~C6之鹵烷氧基之具體例可列舉一氟甲氧基、二氟甲氧基、三氟甲氧基、氯二氟甲氧基、溴二氟甲氧基、2-氟乙氧基、2,2-二氟乙氧基、2,2,2-三氟乙氧基、1,1,2,2-四氟乙氧基、五氟乙氧基、2,2,2-三氯乙氧基、3,3-二氟丙氧基、3,3,3-三氟丙氧基、七氟丙氧基、七氟異丙氧基、2,2,2-三氟-1-(三氟甲基)-乙氧基、九氟丁氧基、九氟-第二丁氧基、3,3,4,4,5,5,5-七氟戊氧基、十一氟戊氧基、十三氟己氧基等。
C3~C8之環烷氧基,係指前述C3~C8之環烷基經氧原子而鍵結成者。C3~C8之環烷氧基之具體例可列舉環丙氧基、環丁氧基、環戊氧基、環己氧基、環庚氧基、環辛氧基等。
C2~C6之烯氧基,係指前述C2~C6之烯基經氧原子鍵結而成者。又,有幾何異構物時,為僅E體或Z體中之一者,或E體與Z體之任意比例之混合物,只要是指定碳數之範圍即無特殊限制。C2~C6之烯氧基之具體例可列舉乙烯氧基、1-丙烯氧基、烯丙氧基、1-丁烯氧基、2-丁烯氧基、3-丁烯氧基、1-戊烯氧基、2-戊烯氧基、3-戊烯氧基、4-戊烯氧基、3-甲基-2-丁烯氧基、1-己烯氧基、2-己烯氧基、3-己烯氧基、4-己烯氧基、5-己烯氧基、3-甲基-2-戊烯氧基、4-甲基-3-戊烯氧基等。
C2~C6之鹵烯氧基,係指前述C2~C6之烯氧基中之氫原子經1個或2個以上之鹵素原子任意取代而得者。經2個以上之鹵素原子取代時,此等鹵素原子可相同也可不同,其取代數只要能以取代基的形式存在即無特殊限制。C2~C6之鹵烯氧基之具體例可以列舉2-氟乙烯氧基、2,2-二氟乙烯氧基、2,2-二氯乙烯氧基、3-氟烯丙氧基、3,3-二氟烯丙氧基、3,3-二氯烯丙氧基、4,4-二氟-3-丁烯氧基、5,5-二氟-4-戊烯氧基、6,6-二氟-5-己烯氧基等。
C3~C6之炔氧基,係指前述C2~C6之炔基之中,C3~C6之炔基經氧原子鍵結成者。C3~C6之炔氧基之具體例可列舉炔丙氧基、2-丁炔氧基、3-丁炔氧基、2-戊炔氧基、3-戊炔氧基、4-戊炔氧基、1,1-二甲基-2-丙炔氧基、2-己炔氧基、3-己炔氧基、4-己炔氧基、5-己炔氧基等。
C3~C6之鹵炔氧基,係指前述C3~C6之炔氧基中之氫原子經1個或2個以上之鹵素原子任意取代而得者。經2個以上之鹵素原子取代時,此等鹵素原子可相同也可不同,其取代數只要能以取代基的形式存在即無特殊限制。C3~C6之鹵炔氧基之具體例可列舉1,1-二氟-2-丙炔氧基、4,4-二氟-2-丁炔氧基、4-氯-4,4-二氟-2-丁炔氧基、4-溴-4,4-二氟-2-丁炔氧基、4,4,4-三氟-2-丁炔氧基、5,5-二氟-3-戊炔氧基、5-氯-5,5-二氟-3-戊炔氧基、5-溴-5,5-二氟-3-戊炔氧基、5,5,5-三氟-3-戊炔氧基、6,6-二氟-4-己炔氧基、6-氯-6,6-二氟-4-己炔氧基、6-溴-6,6-二氟-4-己炔氧基、6,6,6-三氟-4-己炔氧基等。
芳烷氧基,係指C1~C3之烷基中之氫原子經苯基、萘基等芳基取代而得的芳烷基經氧原子鍵結成者。芳烷氧基之具體例可列舉苄氧基、苯乙氧基、苯基丙氧基、萘基甲氧基、萘基乙氧基、萘基丙氧基等。
C2~C6之伸烷基具體而言可列舉伸乙基、伸丙基、伸丁基、伸戊基、伸己基等。
含有1~2個氧原子之3~6員環之基之具體例可列舉1,2-環氧乙烷基、環氧丙烷基、氧雜環戊烷基(oxolanyl)、氧雜環己烷基(oxanyl)、1,3-二氧雜環戊烷基、1,3-二氧雜環己烷基、1,4-二氧雜環己烷基等。
C2~C6之烷氧基烷氧基,係指前述C1~C6之烷氧基中之C1~C5之烷氧基中之氫原子經1個或2個以上之C1~C5烷氧基任意取代而成者。碳數之總和若為指定碳數之範圍則無特殊限制。C2~C6之烷氧基烷氧基之具體例可列舉甲氧基甲氧基、乙氧基甲氧基、丙氧基甲氧基、異丙氧基甲氧基、甲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丙氧基乙氧基、異丙氧基乙氧基、甲氧基丙氧基、乙氧基丙氧基、丙氧基丙氧基、異丙氧基丙氧基等。
本發明之吡啶酮化合物包含下式(1)表示之化合物及其鹽(以下也稱為「本發明化合物」)。 [化5]
Figure 02_image010
以下針對式(1)說明。
式(1)中之R1係指羥基、氰基、亦可經取代基A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基、C1~C6之鹵烷基、亦可經取代基A適當取代之C3~C8之環烷基、亦可經取代基A適當取代之C2~C6之烯基、C2~C6之鹵烯基、亦可經取代基A適當取代之C2~C6之炔基、C2~C6之鹵炔基、亦可經取代基A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氧基、C1~C6之鹵烷氧基、亦可經取代基A適當取代之C3~C8之環烷氧基、亦可經取代基A適當取代之C2~C6之烯氧基、C2~C6之鹵烯氧基、亦可經取代基A適當取代之C3~C6之炔氧基、C3~C6之鹵炔氧基、亦可經0~5個取代基A適當取代之芳烷氧基、或RaRbN-(在此,Ra及Rb各自獨立地表示氫原子、亦可經取代基B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基、C1~C6之鹵烷基、或C3~C8之環烷基,或Ra及Rb和鍵結之氮原子一起形成氮丙啶基、四氫吖唉基(azetidinyl)、吡咯啶基、哌啶基、
Figure 108126276-A0304-12-01
啉基、高哌啶基、或氮雜環辛烷基(azocanyl)。
其中R1宜為羥基、亦可經取代基A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基、C1~C6之鹵烷基、亦可經取代基A適當取代之C2~C6之烯基、C2~C6之鹵烯基、亦可經取代基A適當取代之C2~C6之炔基、亦可經取代基A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氧基、C1~C6之鹵烷氧基、亦可經取代基A適當取代之C2~C6之烯氧基、亦可經取代基A適當取代之C3~C6之炔氧基、亦可經0~5個取代基A適當取代之芳烷氧基、或RaRbN-(在此,Ra及Rb和前述為相同含義。)較理想。 尤其R1宜為羥基、亦可經取代基A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基、C1~C6之鹵烷基、亦可經取代基A適當取代之C2~C6之烯基、亦可經取代基A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氧基、C1~C6之鹵烷氧基、亦可經取代基A適當取代之C2~C6之烯氧基、亦可經取代基A適當取代之C3~C6之炔氧基、亦可經0~5個取代基A適當取代之芳烷氧基、或RaRbN-(在此,Ra及Rb和前述為相同含義。)為較佳。
式(1)之R1包括羥基、及氰基。 式(1)之R1中之「亦可經取代基A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基」之C1~C6之烷基和前述定義為同義,較佳為甲基、乙基、丙基、或丁基,更佳為甲基、乙基、或丙基。具取代基A時,C1~C6之烷基中之氫原子可經取代基A任意取代。
式(1)之R1中之「C1~C6之鹵烷基」和前述定義為相同含義,較佳為2-氟乙基、2,2-二氟乙基、2,2,2-三氟乙基、1,1,2,2-四氟乙基、五氟乙基、3,3-二氟丙基、或3,3,3-三氟丙基,更佳為2-氟乙基、2,2-二氟乙基、2,2,2-三氟乙基、1,1,2,2-四氟乙基、或五氟乙基。
式(1)之R1中之「亦可經取代基A適當取代之C3~C8之環烷基」之C3~C8之環烷基和前述定義為相同含義,較佳為環丙基、環丁基、環戊基、或環己基,更佳為環丙基、或環丁基。具取代基A時,C3~C8之環烷基之氫原子可經取代基A任意取代。
式(1)之R1中之「亦可經取代基A適當取代之C2~C6之烯基」之C2~C6之烯基和前述定義為相同含義,較佳為乙烯基、1-丙烯基、或烯丙基,更佳為乙烯基、或烯丙基。具取代基A時,C2~C6之烯基中之氫原子可經取代基A任意取代。
式(1)之R1中之「C2~C6之鹵烯基」和前述定義為相同含義,較佳為2-氟乙烯基、2,2-二氟乙烯基、3-氟烯丙基、或3,3-二氟烯丙基,更佳為2-氟乙烯基、或2,2-二氟乙烯基。
式(1)之R1中之「亦可經取代基A適當取代之C2~C6之炔基」之C2~C6之炔基和前述定義為相同含義,較佳為炔丙基、2-丁炔基、或3-丁炔基,更佳為炔丙基。具取代基A時,C2~C6之炔基中之氫原子可經取代基A任意取代。
式(1)之R1中之「C2~C6之鹵炔基」和前述定義為相同含義,較佳為4,4-二氟-2-丁炔基、4-氯-4,4-二氟-2-丁炔基、4-溴-4,4-二氟-2-丁炔基、或4,4,4-三氟-2-丁炔基,更佳為4,4-二氟-2-丁炔基、或4,4,4-三氟-2-丁炔基。
式(1)之R1中之「亦可經取代基A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氧基」之C1~C6之烷氧基和前述定義為相同含義,較佳為甲氧基、乙氧基、或丙氧基,更佳為甲氧基、或乙氧基。具取代基A時,C1~C6之烷氧基中之氫原子可經取代基A任意取代。
式(1)之R1中之「C1~C6之鹵烷氧基」和前述定義為相同含義,較佳為一氟甲氧基、二氟甲氧基、三氟甲氧基、2,2-二氟乙氧基、2,2,2-三氟乙氧基、3,3-二氟丙氧基、或3,3,3-三氟丙氧基,更佳為一氟甲氧基、二氟甲氧基、或三氟甲氧基。
式(1)之R1中之「亦可經取代基A適當取代之C3~C8之環烷氧基」之C3~C8之環烷氧基和前述定義為相同含義,較佳為環丙氧基、環丁氧基、環戊氧基、或環己氧基,更佳為環丙氧基、或環丁氧基。具取代基A時,C3~C8之環烷氧基中之氫原子可經取代基A任意取代。
式(1)之R1中之「亦可經取代基A適當取代之C2~C6之烯氧基」之C2~C6之烯氧基和前述定義為相同含義,較佳為乙烯氧基、1-丙烯氧基、或烯丙氧基,更佳為乙烯氧基、或烯丙氧基。具取代基A時,C2~C6之烯氧基中之氫原子可經取代基A任意取代。
式(1)之R1中之「C2~C6之鹵烯氧基」和前述定義為相同含義,較佳為2-氟乙烯氧基、2,2-二氟乙烯氧基、3-氟烯丙氧基、或3,3-二氟烯丙氧基,更佳為2-氟乙烯氧基、或2,2-二氟乙烯氧基。
式(1)之R1中之「亦可經取代基A適當取代之C3~C6之炔氧基」之C3~C6之炔氧基和前述定義為相同含義,較佳為炔丙氧基、2-丁炔氧基、或3-丁炔氧基,更佳為炔丙氧基。具取代基A時,C3~C6之炔氧基中之氫原子可經取代基A任意取代。
式(1)之R1中之「C3~C6之鹵炔氧基」和前述定義為相同含義,較佳為4,4-二氟-2-丁炔氧基、4-氯-4,4-二氟-2-丁炔氧基、4-溴-4,4-二氟-2-丁炔氧基、或4,4,4-三氟-2-丁炔氧基,更佳為4,4-二氟-2-丁炔氧基、或4,4,4-三氟-2-丁炔氧基。
式(1)之R1中之「亦可經0~5個取代基A適當取代之芳烷氧基」之芳烷氧基和前述定義為相同含義,較佳為苄氧基、苯乙氧基、或苯基丙氧基,更佳為苄氧基、或苯乙氧基。具取代基A時,芳烷氧基中之氫原子可經取代基A任意取代。惟有2取代以上之取代基A時,係各自獨立。
式(1)之R1中之「RaRbN-」(在此,Ra及Rb各自獨立地表示氫原子、亦可經取代基B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基、C1~C6之鹵烷基、或C3~C8之環烷基、或表示Ra及Rb和鍵結之氮原子一起形成氮丙啶基、四氫吖唉基、吡咯啶基、哌啶基、
Figure 108126276-A0304-12-01
啉基、高哌啶基、或氮雜環辛烷基)之各用語和前述定義為相同含義。又,針對「亦可經取代基B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基」,有取代基B時,C1~C6之烷基中之氫原子可經取代基B任意取代。Ra及Rb,較佳為氫原子、亦可經取代基B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基、或C1~C6之鹵烷基,更佳為氫原子、或亦可經取代基B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基。「RaRbN-」較佳為胺基、甲胺基、乙胺基、(甲氧基甲基)胺基、(2-甲氧基乙基)胺基、(氰基甲基)胺基、(2-氰基乙基)胺基、二甲胺基、乙基甲胺基、二乙胺基、(甲氧基甲基)甲胺基、(2-甲氧基乙基)甲胺基、(氰基甲基)甲胺基、(2-氰基乙基)甲胺基、2,2-二氟乙胺基、2,2,2-三氟乙胺基、環丙胺基、(環丙基)甲胺基、吡咯啶基、或哌啶基,更佳為胺基、甲胺基、或二甲胺基。
例如:理想之實施形態中,R1為羥基、甲基、乙基、丙基、2-羥基乙基、2-氟乙基、2,2-二氟乙基、2,2,2-三氟乙基、1,1,2,2-四氟乙基、烯丙基、甲氧基、乙氧基、一氟甲氧基、二氟甲氧基、烯丙氧基、炔丙氧基、苄氧基、胺基、或甲胺基。
式(1)中之R2、R3及R4各自獨立地表示氫原子、鹵素原子、羥基、氰基、硝基、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基、C1~C6之鹵烷基、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3~C8之環烷基、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2~C6之烯基、C2~C6之鹵烯基、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2~C6之炔基、C2~C6之鹵炔基、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氧基、C1~C6之鹵烷氧基、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3~C8之環烷氧基、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2~C6之烯氧基、C2~C6之鹵烯氧基、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3~C6之炔氧基、C3~C6之鹵炔氧基、RdC(=O)-(在此,Rd表示氫原子、亦可經取代基B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基、C1~C6之鹵烷基、C3~C8之環烷基、C1~C6之烷氧基、C1~C6之鹵烷氧基、C3~C8之環烷氧基、或RaRbN-(在此,Ra及Rb和前述為相同含義。)。)、RdC(=O)O-(在此,Rd和前述為相同含義。)、Rc-L-(在此,Rc表示C1~C6之烷基或C1~C6之鹵烷基,L表示S、SO、或SO2 。)、Rc-SO2 -O-(在此,Rc和前述為相同含義。)、RaRbN-(在此,Ra及Rb和前述為相同含義。)、或ReC(=O)N(Rf)-(在此,Re表示氫原子、亦可經取代基B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基、C1~C6之鹵烷基、C3~C8之環烷基、C1~C6之烷氧基、C1~C6之鹵烷氧基、C3~C8之環烷氧基、或RaRbN-(在此,Ra及Rb和前述為相同含義。),Rf表示氫原子、亦可經取代基B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基、C1~C6之鹵烷基、或C3~C8之環烷基)。
其中R2、R3及R4各自獨立地表示氫原子、鹵素原子、羥基、氰基、硝基、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基、C1~C6之鹵烷基、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3~C8之環烷基、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2~C6之烯基、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2~C6之炔基、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氧基、C1~C6之鹵烷氧基、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3~C8之環烷氧基、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2~C6之烯氧基、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3~C6之炔氧基、RdC(=O)O-(在此,Rd和前述為相同含義。)、Rc-L-(在此,Rc及L和前述為相同含義。)、Rc-SO2 -O-(在此,Rc和前述為相同含義。)、RaRbN-(在此,Ra及Rb和前述為相同含義。)、或ReC(=O)N(Rf)-(在此,Re及Rf和前述為相同含義。)較理想, 尤其R2、R3及R4各自獨立地表示氫原子、鹵素原子、羥基、氰基、硝基、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基、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3~C8之環烷基、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2~C6之炔基、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氧基、C1~C6之鹵烷氧基、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3~C6之炔氧基、RdC(=O)O-(在此,Rd和前述為相同含義。)、Rc-SO2 -O-(在此,Rc及L和前述為相同含義。)、RaRbN-(在此,Ra及Rb和前述為相同含義。)、或ReC(=O)N(Rf)-(在此,Re及Rf和前述為相同含義。)為較佳。
式(1)之R2包括氫原子、羥基、氰基、及硝基。 式(1)之R2之鹵素原子和前述定義為相同含義,較佳為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或碘原子。
式(1)中之R2之「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基」之C1~C6之烷基和前述定義為相同含義,較佳為甲基、乙基、丙基、異丙基、丁基、或異丁基,更佳為甲基、乙基、丙基、或異丙基。有取代基C時,C1~C6之烷基中之氫原子可經取代基C任意取代。
式(1)中之R2之「C1~C6之鹵烷基」和前述定義為相同含義,較佳為二氟甲基、三氟甲基、2,2-二氟乙基、或2,2,2-三氟乙基,更佳為二氟甲基、或三氟甲基。
式(1)中之R2之「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3~C8之環烷基」之C3~C8之環烷基和前述定義為相同含義,較佳為環丙基、環丁基、環戊基、或環己基,更佳為環丙基、或環丁基。有取代基C時,C3~C8之環烷基中之氫原子可經取代基C任意取代。
式(1)中之R2之「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2~C6之烯基」之C2~C6之烯基和前述定義為相同含義,較佳為乙烯基、1-丙烯基、烯丙基、1-丁烯基、2-丁烯基、或3-丁烯基,更佳為乙烯基、1-丙烯基、或烯丙基。有取代基C時,C2~C6之烯基中之氫原子可經取代基C任意取代。
式(1)中之R2之「C2~C6之鹵烯基」和前述定義為相同含義,較佳為2-氟乙烯基、2,2-二氟乙烯基、2,2-二氯乙烯基、3-氟烯丙基、3,3-二氟烯丙基、或3,3-二氯烯丙基,更佳為2-氟乙烯基、或2,2-二氟乙烯基。
式(1)中之R2之「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2~C6之炔基」之C2~C6之炔基和前述定義為相同含義,較佳為乙炔基、1-丙炔基、炔丙基、1-丁炔基、2-丁炔基、或3-丁炔基,更佳為乙炔基、1-丙炔基、或炔丙基。有取代基C時,C2~C6之炔基中之氫原子可經取代基C任意取代。
式(1)中之R2之「C2~C6之鹵炔基」和前述定義為相同含義,較佳為3,3-二氟-1-丙炔基、3,3,3-三氟-1-丙炔基、4,4-二氟-1-丁炔基、4,4-二氟-2-丁炔基、4,4,4-三氟-1-丁炔基、或4,4,4-三氟-2-丁炔基,更佳為3,3-二氟-1-丙炔基、或3,3,3-三氟-1-丙炔基。
式(1)中之R2之「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氧基」之C1~C6之烷氧基和前述定義為相同含義,較佳為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異丙氧基、丁氧基、異丁氧基、或戊氧基,更佳為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或異丙氧基。有取代基C時,C1~C6之烷氧基中之氫原子可經取代基C任意取代。
式(1)中之R2之「C1~C6之鹵烷氧基」和前述定義為相同含義,較佳為二氟甲氧基、三氟甲氧基、2,2-二氟乙氧基、2,2,2-三氟乙氧基、3,3-二氟丙氧基、或3,3,3-三氟丙氧基,更佳為二氟甲氧基、三氟甲氧基、2,2-二氟乙氧基、或2,2,2-三氟乙氧基。
式(1)中之R2之「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3~C8之環烷氧基」之C3~C8之環烷氧基和前述定義為相同含義,較佳為環丙氧基、環丁氧基、環戊氧基、或環己氧基,更佳為環丙氧基、或環丁氧基。有取代基C時,C3~C8之環烷氧基中之氫原子可經取代基C任意取代。
式(1)中之R2之「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2~C6之烯氧基」之C2~C6之烯氧基和前述定義為相同含義,較佳為乙烯氧基、1-丙烯氧基、烯丙氧基、1-丁烯氧基、2-丁烯氧基、或3-丁烯氧基,更佳為乙烯氧基、1-丙烯氧基、或烯丙氧基。有取代基C時,C2~C6之烯氧基中之氫原子可經取代基C任意取代。
式(1)中之R2之「C2~C6之鹵烯氧基」和前述定義為相同含義,較佳為2-氟乙烯氧基、2,2-二氟乙烯氧基、2,2-二氯乙烯氧基、3-氟烯丙氧基、3,3-二氟烯丙氧基、或3,3-二氯烯丙氧基,更佳為2-氟乙烯氧基、或2,2-二氟乙烯氧基。
式(1)中之R2之「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3~C6之炔氧基」之C3~C6之炔氧基和前述定義為相同含義,較佳為炔丙氧基、2-丁炔氧基、或3-丁炔氧基,更佳為炔丙氧基、或2-丁炔氧基。有取代基C時,C3~C6之炔氧基中之氫原子可經取代基C任意取代。
式(1)中之R2之「C3~C6之鹵炔氧基」和前述定義為相同含義,較佳為4,4-二氟-2-丁炔氧基、4-氯-4,4-二氟-2-丁炔氧基、4-溴-4,4-二氟-2-丁炔氧基、或4,4,4-三氟-2-丁炔氧基,更佳為4,4-二氟-2-丁炔氧基、或4,4,4-三氟-2-丁炔氧基。
式(1)中之R2之「RdC(=O)-」(在此,Rd表示氫原子、亦可經取代基B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基、C1~C6之鹵烷基、C3~C8之環烷基、C1~C6之烷氧基、C1~C6之鹵烷氧基、C3~C8之環烷氧基、或RaRbN-(在此,Ra及Rb和前述為相同含義))之各用語和前述定義為相同含義。又,針對「亦可經取代基B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基」,有取代基B時,C1~C6之烷基中之氫原子可經取代基B任意取代。Rd較佳為亦可經取代基B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基、或C1~C6之烷氧基,更佳為亦可經取代基B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基。「RdC(=O)-」較佳為甲醯基、乙醯基、甲氧基乙醯基、氰基乙醯基、丙醯基、二氟乙醯基、三氟乙醯基、環丙烷羰基、甲氧基羰基、乙氧基羰基、2,2-二氟乙氧基羰基、2,2,2-三氟乙氧基羰基、3,3,3-三氟丙氧基羰基、環丙氧基羰基、胺基羰基、甲胺基羰基、乙胺基羰基、(甲氧基甲基)胺基羰基、(2-甲氧基乙基)胺基羰基、(氰基甲基)胺基羰基、(2-氰基乙基)胺基羰基、二甲胺基羰基、乙基甲胺基羰基、二乙胺基羰基、(甲氧基甲基)甲胺基羰基、(2-甲氧基乙基)甲胺基羰基、(氰基甲基)甲胺基羰基、(2-氰基乙基)甲胺基羰基、2,2-二氟乙胺基羰基、2,2,2-三氟乙胺基羰基、環丙胺基羰基、(環丙基)甲胺基羰基、吡咯啶基羰基、或哌啶基羰基,更佳為乙醯基、甲氧基乙醯基、氰基乙醯基、丙醯基、甲氧基羰基、或乙氧基羰基。
式(1)中之R2之「RdC(=O)O-」之Rd和前述定義為相同含義。Rd較佳為亦可經取代基B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基、或C1~C6之烷氧基,更佳為亦可經取代基B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基。「RdC(=O)O-」較佳為甲醯氧基、乙醯氧基、甲氧基乙醯氧基、氰基乙醯氧基、丙醯氧基、二氟乙醯氧基、三氟乙醯氧基、環丙烷羰氧基、甲氧基羰氧基、乙氧基羰氧基、2,2-二氟乙氧基羰氧基、2,2,2-三氟乙氧基羰氧基、3,3,3-三氟丙氧基羰氧基、環丙氧基羰氧基、胺基羰氧基、甲胺基羰氧基、乙胺基羰氧基、(甲氧基甲基)胺基羰氧基、(2-甲氧基乙基)胺基羰氧基、(氰基甲基)胺基羰氧基、(2-氰基乙基)胺基羰氧基、二甲胺基羰氧基、乙基甲胺基羰氧基、二乙胺基羰氧基、(甲氧基甲基)甲胺基羰氧基、(2-甲氧基乙基)甲胺基羰氧基、(氰基甲基)甲胺基羰氧基、(2-氰基乙基)甲胺基羰氧基、2,2-二氟乙胺基羰氧基、2,2,2-三氟乙胺基羰氧基、環丙胺基羰氧基、(環丙基)甲胺基羰氧基、吡咯啶基羰氧基、或哌啶基羰氧基,更佳為乙醯氧基、甲氧基乙醯氧基、氰基乙醯氧基、或丙醯氧基。
式(1)中之R2之「Rc-L-」(在此,Rc表示C1~C6之烷基或C1~C6之鹵烷基,L表示S、SO、或SO2 )之各用語和前述定義為相同含義。「Rc-L-」較佳為甲硫基、甲烷亞磺醯基、甲烷磺醯基、乙基硫基、乙烷亞磺醯基、乙烷磺醯基、三氟甲硫基、三氟甲烷亞磺醯基、或三氟甲烷磺醯基,更佳為甲硫基、甲烷亞磺醯基、或甲烷磺醯基。
式(1)中之R2之「Rc-SO2 -O-」之Rc和前述定義為相同含義。Rc較佳為C1~C6之烷基。「Rc-SO2 -O-」較佳為甲烷磺醯氧基、乙烷磺醯氧基、或三氟甲烷磺醯氧基,更佳為甲烷磺醯氧基、或乙烷磺醯氧基。
式(1)中之R2之「RaRbN-」之Ra及Rb和前述為相同含義。Ra及Rb較佳為氫原子、亦可經取代基B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基、或C1~C6之鹵烷基、或Ra及Rb和鍵結之氮原子一起形成吡咯啶基、哌啶基、或
Figure 108126276-A0304-12-01
啉基,更佳為氫原子、或亦可經取代基B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基、或Ra及Rb和鍵結之氮原子一起形成吡咯啶基、哌啶基、或
Figure 108126276-A0304-12-01
啉基。「RaRbN-」較佳為胺基、甲胺基、乙胺基、(甲氧基甲基)胺基、(2-甲氧基乙基)胺基、(氰基甲基)胺基、(2-氰基乙基)胺基、二甲胺基、乙基甲胺基、二乙胺基、(甲氧基甲基)甲胺基、(2-甲氧基乙基)甲胺基、(氰基甲基)甲胺基、(2-氰基乙基)甲胺基、2,2-二氟乙胺基、2,2,2-三氟乙胺基、環丙胺基、(環丙基)甲胺基、吡咯啶基、哌啶基、或
Figure 108126276-A0304-12-01
啉基,更佳為胺基、甲胺基、乙胺基、二甲胺基、乙基甲胺基、二乙胺基、吡咯啶基、哌啶基、或
Figure 108126276-A0304-12-01
啉基。
式(1)中之R2之「ReC(=O)N(Rf)-」(在此,Re表示氫原子、亦可經取代基B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基、C1~C6之鹵烷基、C3~C8之環烷基、C1~C6之烷氧基、C1~C6之鹵烷氧基、C3~C8之環烷氧基、或RaRbN-(在此,Ra及Rb和前述為相同含義。),Rf表示氫原子、亦可經取代基B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基、C1~C6之鹵烷基、或C3~C8之環烷基。)之各用語和前述定義為相同含義。又,針對Re及Rf中之「亦可經取代基B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基」,有取代基B時,C1~C6之烷基中之氫原子可經取代基B任意取代。Re較佳為氫原子、亦可經取代基B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基、C1~C6之鹵烷基、C1~C6之烷氧基、或C1~C6之鹵烷氧基,更佳為亦可經取代基B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基。Re之理想具體例,宜為氫原子、甲基、甲氧基甲基、氰基甲基、乙基、二氟甲基、三氟甲基、環丙基、甲氧基、乙氧基、2,2-二氟乙氧基、2,2,2-三氟乙氧基、環丙氧基、胺基、甲胺基、乙胺基、(甲氧基甲基)胺基、(2-甲氧基乙基)胺基、(氰基甲基)胺基、(2-氰基乙基)胺基、二甲胺基、乙基甲胺基、二乙胺基、(甲氧基甲基)甲胺基、(2-甲氧基乙基)甲胺基、(氰基甲基)甲胺基、(2-氰基乙基)甲胺基、2,2-二氟乙胺基、2,2,2-三氟乙胺基、環丙胺基、(環丙基)甲胺基、吡咯啶基、或哌啶基,更佳為甲基、或乙基。又,Rf較佳為氫原子、亦可經取代基B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基、或C1~C6之鹵烷基,更佳為氫原子、或亦可經取代基B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基。Rf之理想具體例宜為氫原子、甲基、甲氧基甲基、乙氧基甲基、氰基甲基、乙基、2-甲氧基乙基、2-乙氧基乙基、2-氰基乙基、丙基、2,2-二氟乙基、2,2,2-三氟乙基、或環丙基,更佳為氫原子、甲基、或乙基。
式(1)中之R3和前述R2為相同含義。 式(1)中之R4和前述R2為相同含義。
式(1)中之R2、R3及R4各自獨立,可相同或不同,無特殊限制。
例如:理想的實施形態中,R2、R3及R4各自獨立地表示氫原子、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羥基、氰基、硝基、甲基、乙基、丙基、環丙基、乙炔基、甲氧基、甲氧基甲氧基、乙氧基、2-甲氧基乙氧基、二氟甲氧基、三氟甲氧基、2,2-二氟乙氧基、2,2,2-三氟乙氧基、炔丙氧基、乙醯氧基、甲烷磺醯氧基、胺基、甲胺基、二甲胺基、
Figure 108126276-A0304-12-01
啉基、哌啶-1-基、乙醯胺基、或N-甲基乙醯胺基。
例如:理想的實施形態中,式(1)之次結構之Ph, [化6]
Figure 02_image012
係苯基、為3-氟苯基、3-氯苯基、3-溴苯基、4-氟苯基、4-氯苯基、4-溴苯基、3-氯-4-氟苯基、4-氯-3-氟苯基、3-溴-4-氟苯基、3,4-二氟苯基、3,5-二氟苯基、3,4-二氯苯基、3,4,5-三氟苯基、4-氟-3-甲基苯基、4-氟-3-乙炔基苯基、4-羥基苯基、4-氰基苯基、4-硝基苯基、4-甲基苯基、4-乙基苯基、4-丙基苯基、4-環丙基苯基、3-乙炔基苯基、4-乙炔基苯基、4-甲氧基苯基、4-乙氧基苯基、4-(甲氧基甲氧基)苯基、4-(2-甲氧基乙氧基)苯基、4-二氟甲氧基苯基、4-三氟甲氧基苯基、4-(2,2-二氟乙氧基)苯基、4-(2,2,2-三氟乙氧基)苯基、4-炔丙基苯基、4-乙醯氧基苯基、4-甲烷磺醯氧基苯基、4-胺基苯基、4-(甲胺基)苯基、4-(二甲胺基)苯基、4-(哌啶-1-基)-苯基、4-
Figure 108126276-A0304-12-01
啉代苯基、4-(乙醯胺)苯基、或4-(N-甲基乙醯胺)苯基。
式(1)中之R5,表示氫原子、鹵素原子、氰基、硝基、亦可經取代基A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基、C1~C6之鹵烷基、亦可經取代基A適當取代之C3~C8之環烷基、亦可經取代基A適當取代之C2~C6之烯基、C2~C6之鹵烯基、亦可經取代基A適當取代之C2~C6之炔基、C2~C6之鹵炔基、亦可經取代基A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氧基、C1~C6之鹵烷氧基、亦可經取代基A適當取代之C3~C8之環烷氧基、亦可經取代基A適當取代之C2~C6之烯氧基、C2~C6之鹵烯氧基、亦可經取代基A適當取代之C3~C6之炔氧基、C3~C6之鹵炔氧基、Rc-L-(在此,Rc及L和前述為相同含義。)、RaRbN-(在此,Ra及Rb和前述為相同含義。)、或RgC(=O)-(在此,Rg表示氫原子、羥基、亦可經取代基B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基、C1~C6之鹵烷基、C3~C8之環烷基、C1~C6之烷氧基、C1~C6之鹵烷氧基、C3~C8之環烷氧基、或RaRbN-(在此,Ra及Rb和前述為相同含義)。
其中R5表示氫原子、鹵素原子、硝基、亦可經取代基A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基、C1~C6之鹵烷基、亦可經取代基A適當取代之C2~C6之烯基、亦可經取代基A適當取代之C2~C6之炔基、亦可經取代基A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氧基、RaRbN-(在此,Ra及Rb和前述為相同含義。)、或RgC(=O)-(在此,Rg與前述為同義。)較理想, 尤其R5為氫原子、鹵素原子、硝基、亦可經取代基A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基、亦可經取代基A適當取代之C2~C6之烯基、亦可經取代基A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氧基、RaRbN-(在此,Ra及Rb和前述為相同含義。)、或RgC(=O)-(在此,Rg與前述為同義。)較佳。
式(1)之R5包括氫原子、氰基、及硝基。 式(1)之R5之鹵素原子和前述定義為相同含義,較佳為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或碘原子。
式(1)之R5中之「亦可經取代基A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基」之C1~C6之烷基和前述定義為相同含義,較佳為甲基、乙基、丙基、異丙基、丁基、或異丁基,更佳為甲基、或乙基。具取代基A時,C1~C6之烷基中之氫原子可經取代基A任意取代。
式(1)之R5中之「C1~C6之鹵烷基」和前述定義為相同含義,較佳為二氟甲基、三氟甲基、2,2-二氟乙基、2,2,2-三氟乙基、3,3-二氟丙基、或3,3,3-三氟丙基,更佳為二氟甲基、或三氟甲基。
式(1)之R5中之「亦可經取代基A適當取代之C3~C8之環烷基」之C3~C8之環烷基和前述定義為相同含義,較佳為環丙基、環丁基、環戊基、或環己基,更佳為環丙基、或環丁基。具取代基A時,C3~C8之環烷基中之氫原子可經取代基A任意取代。
式(1)之R5中之「亦可經取代基A適當取代之C2~C6之烯基」之C2~C6之烯基和前述定義為相同含義,較佳為乙烯基、1-丙烯基、烯丙基、1-丁烯基、2-丁烯基、或3-丁烯基,更佳為乙烯基、1-丙烯基、或烯丙基。具取代基A時,C2~C6之烯基中之氫原子可經取代基A任意取代。
式(1)之R5中之「C2~C6之鹵烯基」和前述定義為相同含義,較佳為2-氟乙烯基、2,2-二氟乙烯基、2,2-二氯乙烯基、3-氟烯丙基、3,3-二氟烯丙基、或3,3-二氯烯丙基,更佳為2-氟乙烯基、或2,2-二氟乙烯基。
式(1)之R5中之「亦可經取代基A適當取代之C2~C6之炔基」之C2~C6之炔基和前述定義為相同含義,較佳為乙炔基、1-丙炔基、炔丙基、1-丁炔基、2-丁炔基、或3-丁炔基,更佳為乙炔基、1-丙炔基、或炔丙基。具取代基A時,C2~C6之炔基中之氫原子可經取代基A任意取代。
式(1)之R5中之「C2~C6之鹵炔基」和前述定義為相同含義,較佳為3,3-二氟-1-丙炔基、3,3,3-三氟-1-丙炔基、4,4-二氟-1-丁炔基、4,4-二氟-2-丁炔基、4,4,4-三氟-1-丁炔基、或4,4,4-三氟-2-丁炔基,更佳為3,3-二氟-1-丙炔基、或3,3,3-三氟-1-丙炔基。
式(1)之R5中之「亦可經取代基A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氧基」之C1~C6之烷氧基和前述定義為相同含義,較佳為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異丙氧基、丁氧基、或異丁氧基,更佳為甲氧基、或乙氧基。具取代基A時,C1~C6之烷氧基中之氫原子可經取代基A任意取代。
式(1)之R5中之「C1~C6之鹵烷氧基」和前述定義為相同含義,較佳為二氟甲氧基、三氟甲氧基、2,2-二氟乙氧基、2,2,2-三氟乙氧基、3,3-二氟丙氧基、或3,3,3-三氟丙氧基,更佳為二氟甲氧基、三氟甲氧基、2,2-二氟乙氧基、或2,2,2-三氟乙氧基。
式(1)之R5中之「亦可經取代基A適當取代之C3~C8之環烷氧基」之C3~C8之環烷氧基和前述定義為相同含義,較佳為環丙氧基、環丁氧基、環戊氧基、或環己氧基,更佳為環丙氧基、或環丁氧基。具取代基A時,C3~C8之環烷氧基中之氫原子可經取代基A任意取代。
式(1)之R5中之「亦可經取代基A適當取代之C2~C6之烯氧基」之C2~C6之烯氧基和前述定義為相同含義,較佳為乙烯氧基、1-丙烯氧基、烯丙氧基、1-丁烯氧基、2-丁烯氧基、或3-丁烯氧基,更佳為乙烯氧基、1-丙烯氧基、或烯丙氧基。具取代基A時,C2~C6之烯氧基中之氫原子可經取代基A任意取代。
式(1)之R5中之「C2~C6之鹵烯氧基」和前述定義為相同含義,2-氟乙烯氧基、2,2-二氟乙烯氧基、2,2-二氯乙烯氧基、3-氟烯丙氧基、3,3-二氟烯丙氧基、或3,3-二氯烯丙氧基,更佳為2-氟乙烯氧基、或2,2-二氟乙烯氧基。
式(1)之R5中之「亦可經取代基A適當取代之C3~C6之炔氧基」之C3~C6之炔氧基和前述定義為相同含義,較佳為炔丙氧基、2-丁炔氧基、或3-丁炔氧基,更佳為炔丙氧基。具取代基A時,C3~C6之炔氧基中之氫原子可經取代基A任意取代。
式(1)之R5中之「C3~C6之鹵炔氧基」和前述定義為相同含義,較佳為4,4-二氟-2-丁炔氧基、4-氯-4,4-二氟-2-丁炔氧基、4-溴-4,4-二氟-2-丁炔氧基、或4,4,4-三氟-2-丁炔氧基,更佳為4,4-二氟-2-丁炔氧基、或4,4,4-三氟-2-丁炔氧基。
式(1)之R5中之「Rc-L-」之Rc及L和前述為相同含義。「Rc-L-」較佳為甲硫基、甲烷亞磺醯基、甲烷磺醯基、乙基硫基、乙烷亞磺醯基、乙烷磺醯基、三氟甲硫基、三氟甲烷亞磺醯基、或三氟甲烷磺醯基,更佳為甲硫基、甲烷亞磺醯基、或甲烷磺醯基。
式(1)之R5中之「RaRbN-」之Ra及Rb和前述為相同含義。Ra及Rb較佳為氫原子、亦可經取代基B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基、或C1~C6之鹵烷基,更佳為氫原子、或亦可經取代基B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基。「RaRbN-」較佳為胺基、甲胺基、乙胺基、(甲氧基甲基)胺基、(2-甲氧基乙基)胺基、(氰基甲基)胺基、(2-氰基乙基)胺基、二甲胺基、乙基甲胺基、二乙胺基、(甲氧基甲基)甲胺基、(2-甲氧基乙基)甲胺基、(氰基甲基)甲胺基、(2-氰基乙基)甲胺基、2,2-二氟乙胺基、2,2,2-三氟乙胺基、環丙胺基、(環丙基)甲胺基、吡咯啶基、或哌啶基,更佳為胺基、甲胺基、二甲胺基、乙基甲胺基、或二乙胺基。
式(1)之R5中之「RgC(=O)-」(在此,Rg表示氫原子、羥基、亦可經取代基B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基、C1~C6之鹵烷基、C3~C8之環烷基、C1~C6之烷氧基、C1~C6之鹵烷氧基、C3~C8之環烷氧基、或RaRbN-(在此,Ra及Rb和前述為相同含義。)。)之各用語和前述定義為相同含義。又,針對「亦可經取代基B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基」,有取代基B時,C1~C6之烷基中之氫原子可經取代基B任意取代。Rg較佳為亦可經取代基B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基、或C1~C6之烷氧基,更佳為亦可經取代基B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基。「RgC(=O)-」較佳為甲醯基、羥基羰基、乙醯基、甲氧基乙醯基、氰基乙醯基、丙醯基、二氟乙醯基、三氟乙醯基、環丙烷羰基、甲氧基羰基、乙氧基羰基、2,2-二氟乙氧基羰基、2,2,2-三氟乙氧基羰基、3,3,3-三氟丙氧基羰基、環丙氧基羰基、胺基羰基、甲胺基羰基、乙胺基羰基、(甲氧基甲基)胺基羰基、(2-甲氧基乙基)胺基羰基、(氰基甲基)胺基羰基、(2-氰基乙基)胺基羰基、二甲胺基羰基、乙基甲胺基羰基、二乙胺基羰基、(甲氧基甲基)甲胺基羰基、(2-甲氧基乙基)甲胺基羰基、(氰基甲基)甲胺基羰基、(2-氰基乙基)甲胺基羰基、2,2-二氟乙胺基羰基、2,2,2-三氟乙胺基羰基、環丙胺基羰基、(環丙基)甲胺基羰基、吡咯啶基羰基、或哌啶基羰基,更佳為乙醯基、甲氧基乙醯基、氰基乙醯基、或丙醯基。
例如:理想的實施形態中,R5表示氫原子、氯原子、溴原子、碘原子、硝基、甲基、乙基、1-羥基乙基、乙烯基、甲氧基、胺基、甲胺基、二甲胺基、或乙醯基。
式(1)之X表示氧原子、或硫原子。理想的X為氧原子。
Y表示R8-C或氮原子,Z表示R9-C或氮原子。
其中,Y為R8-C時,Z表示氮原子,或Y為氮原子時,Z表示R9-C之組合為較佳。
Y為R8-C,Z為R9-C者,表示式(1-a)表示之化合物、或其鹽。 [化7]
Figure 02_image014
式中,R1、R2、R3、R4、R5、R6、R7、R8、R9、X及虛線部,和式(1)為相同含義。
Y為R8-C,Z為氮原子者,表示式(1-b)表示之化合物、或其鹽。 [化8]
Figure 02_image016
式中,R1、R2、R3、R4、R5、R6、R7、R8、X及虛線部和式(1)為相同含義。
Y為氮原子、Z為R9-C者,表示式(1-c)表示之化合物、或其鹽。 [化9]
Figure 02_image018
式中,R1、R2、R3、R4、R5、R6、R7、R9、X及虛線部和式(1)為相同含義。
Y及Z為氮原子者,表示式(1-d)表示之化合物、或其鹽。 [化10]
Figure 02_image020
式中,R1、R2、R3、R4、R5、R6、R7、X及虛線部和式(1)為相同含義。
式(1)中之R6,表示氫原子、鹵素原子、羥基、氰基、硝基、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基、C1~C6之鹵烷基、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3~C8之環烷基、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2~C6之烯基、C2~C6之鹵烯基、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2~C6之炔基、C2~C6之鹵炔基、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氧基、C1~C6之鹵烷氧基、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3~C8之環烷氧基、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2~C6之烯氧基、C2~C6之鹵烯氧基、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3~C6之炔氧基、C3~C6之鹵炔氧基、RdC(=O)-(在此,Rd和前述為相同含義。)、RdC(=O)O-(在此,Rd和前述為相同含義。)、Rc-L-(在此,Rc及L和前述為相同含義。)、RaRbN-(在此,Ra及Rb和前述為相同含義。)、或ReC(=O)N(Rf)-(在此,Re及Rf和前述為相同含義。)。
其中R6為氫原子、鹵素原子、氰基、硝基、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基、C1~C6之鹵烷基、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3~C8之環烷基、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2~C6之烯基、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2~C6之炔基、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氧基、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2~C6之烯氧基、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3~C6之炔氧基、RdC(=O)-(在此,Rd和前述為相同含義。)、Rc-L-(在此,Rc及L和前述為相同含義。)、RaRbN-(在此,Ra及Rb和前述為相同含義。)、或ReC(=O)N(Rf)-(在此,Re及Rf和前述為相同含義。)較理想, 尤其R6為氫原子、鹵素原子、硝基、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基、C1~C6之鹵烷基、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3~C8之環烷基、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2~C6之烯基、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2~C6之炔基、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氧基、RdC(=O)-(在此,Rd和前述為相同含義。)、Rc-L-(在此,Rc及L和前述為相同含義。)、或RaRbN-(在此,Ra及Rb和前述為相同含義。)較理想,進而R6為氫原子、鹵素原子、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基、C1~C6之鹵烷基、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3~C8之環烷基、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氧基、RdC(=O)-(在此,Rd和前述為相同含義。)、或Rc-L-(在此,Rc及L和前述為相同含義。)較佳。
式(1)之R6包括氫原子、羥基、氰基、及硝基。 式(1)之R6之鹵素原子和前述定義為相同含義,較佳為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或碘原子。
式(1)之R6中之「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基」之C1~C6之烷基和前述定義為相同含義,較佳為甲基、乙基、丙基、異丙基、丁基、異丁基、第二丁基、第三丁基、或戊基,更佳為甲基、乙基、丙基、異丙基、丁基、異丁基、第二丁基、或第三丁基。有取代基C時,C1~C6之烷基中之氫原子可經取代基C任意取代。
式(1)之R6中之「C1~C6之鹵烷基」和前述定義為相同含義,較佳為一氟甲基、一氯甲基、一溴甲基、二氟甲基、二溴甲基、三氟甲基、氯二氟甲基、溴二氟甲基、三氯甲基、1,1-二氟乙基、2,2-二氟乙基、2,2,2-三氟乙基、1,1,2,2-四氟乙基、五氟乙基、3,3-二氟丙基、或3,3,3-三氟丙基,更佳為二氟甲基、三氟甲基、氯二氟甲基、溴二氟甲基、三氯甲基、1,1-二氟乙基、1,1,2,2-四氟乙基、或五氟乙基。
式(1)之R6中之「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3~C8之環烷基」之C3~C8之環烷基和前述定義為相同含義,較佳為環丙基、環丁基、環戊基、或環己基,更佳為環丙基、或環丁基。有取代基C時,C3~C8之環烷基中之氫原子可經取代基C任意取代。
式(1)之R6中之「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2~C6之烯基」之C2~C6之烯基和前述定義為相同含義,較佳為乙烯基、1-丙烯基、或烯丙基,更佳為乙烯基。有取代基C時,C2~C6之烯基中之氫原子可經取代基C任意取代。
式(1)之R6中之「C2~C6之鹵烯基」和前述定義為相同含義,較佳為2-氟乙烯基、2,2-二氟乙烯基、2,2-二氯乙烯基、3-氟烯丙基、3,3-二氟烯丙基、或3,3-二氯烯丙基,更佳為2-氟乙烯基、或2,2-二氟乙烯基。
式(1)之R6中之「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2~C6之炔基」之C2~C6之炔基和前述定義為相同含義,較佳為乙炔基、1-丙炔基、炔丙基、1-丁炔基、2-丁炔基、或3-丁炔基,更佳為乙炔基、1-丙炔基、或炔丙基。有取代基C時,C2~C6之炔基中之氫原子可經取代基C任意取代。
式(1)之R6中之「C2~C6之鹵炔基」和前述定義為相同含義,較佳為3,3-二氟-1-丙炔基、3,3,3-三氟-1-丙炔基、4,4-二氟-1-丁炔基、4,4-二氟-2-丁炔基、4,4,4-三氟-1-丁炔基、或4,4,4-三氟-2-丁炔基,更佳為3,3-二氟-1-丙炔基、或3,3,3-三氟-1-丙炔基。
式(1)之R6中之「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氧基」之C1~C6之烷氧基和前述定義為相同含義,較佳為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或異丙氧基,更佳為甲氧基、或乙氧基。有取代基C時,C1~C6之烷氧基中之氫原子可經取代基C任意取代。
式(1)之R6中之「C1~C6之鹵烷氧基」和前述定義為相同含義,較佳為二氟甲氧基、三氟甲氧基、2,2-二氟乙氧基、2,2,2-三氟乙氧基、3,3-二氟丙氧基、或3,3,3-三氟丙氧基,更佳為二氟甲氧基、三氟甲氧基、2,2-二氟乙氧基、或2,2,2-三氟乙氧基 式(1)之R6中之「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3~C8之環烷氧基」之C3~C8之環烷氧基和前述定義為相同含義,較佳為環丙氧基、環丁氧基、環戊氧基、或環己氧基,更佳為環丙氧基、或環丁氧基。有取代基C時,C3~C8之環烷氧基中之氫原子可經取代基C任意取代。
式(1)之R6中之「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2~C6之烯氧基」之C2~C6之烯氧基和前述定義為相同含義,較佳為乙烯氧基、1-丙烯氧基、或烯丙氧基,更佳為乙烯氧基。有取代基C時,C2~C6之烯氧基中之氫原子可經取代基C任意取代。
式(1)之R6中之「C2~C6之鹵烯氧基」和前述定義為相同含義,較佳為2-氟乙烯氧基、2,2-二氟乙烯氧基、2,2-二氯乙烯氧基、3-氟烯丙氧基、3,3-二氟烯丙氧基、或3,3-二氯烯丙氧基,更佳為2-氟乙烯氧基、或2,2-二氟乙烯氧基。
式(1)之R6中之「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3~C6之炔氧基」之C3~C6之炔氧基和前述定義為相同含義,較佳為炔丙氧基、2-丁炔氧基、或3-丁炔氧基,更佳為炔丙氧基。有取代基C時,C3~C6之炔氧基中之氫原子可經取代基C任意取代。
式(1)之R6中之「C3~C6之鹵炔氧基」和前述定義為相同含義,較佳為4,4-二氟-2-丁炔氧基、4-氯-4,4-二氟-2-丁炔氧基、4-溴-4,4-二氟-2-丁炔氧基、或4,4,4-三氟-2-丁炔氧基,更佳為4,4-二氟-2-丁炔氧基、或4,4,4-三氟-2-丁炔氧基。
式(1)之R6中之「RdC(=O)-」之Rd和前述定義為相同含義。Rd較佳為亦可經取代基B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基、C1~C6之烷氧基、或C1~C6之鹵烷氧基,更佳為C1~C6之烷氧基。「RdC(=O)-」較佳為甲醯基、乙醯基、甲氧基乙醯基、氰基乙醯基、丙醯基、二氟乙醯基、三氟乙醯基、環丙烷羰基、甲氧基羰基、乙氧基羰基、2,2-二氟乙氧基羰基、2,2,2-三氟乙氧基羰基、3,3,3-三氟丙氧基羰基、環丙氧基羰基、胺基羰基、甲胺基羰基、乙胺基羰基、(甲氧基甲基)胺基羰基、(2-甲氧基乙基)胺基羰基、(氰基甲基)胺基羰基、(2-氰基乙基)胺基羰基、二甲胺基羰基、乙基甲胺基羰基、二乙胺基羰基、(甲氧基甲基)甲胺基羰基、(2-甲氧基乙基)甲胺基羰基、(氰基甲基)甲胺基羰基、(2-氰基乙基)甲胺基羰基、2,2-二氟乙胺基羰基、2,2,2-三氟乙胺基羰基、環丙胺基羰基、(環丙基)甲胺基羰基、吡咯啶基羰基、或哌啶基羰基,更佳為甲氧基羰基、乙氧基羰基、2,2-二氟乙氧基羰基、或2,2,2-三氟乙氧基羰基。
式(1)之R6中之「RdC(=O)O-」之Rd和前述定義為相同含義。「RdC(=O)O-」較佳為甲醯氧基、乙醯氧基、甲氧基乙醯氧基、氰基乙醯氧基、丙醯氧基、二氟乙醯氧基、三氟乙醯氧基、環丙烷羰氧基、甲氧基羰氧基、乙氧基羰氧基、2,2-二氟乙氧基羰氧基、2,2,2-三氟乙氧基羰氧基、3,3,3-三氟丙氧基羰氧基、環丙氧基羰氧基、胺基羰氧基、甲胺基羰氧基、乙胺基羰氧基、(甲氧基甲基)胺基羰氧基、(2-甲氧基乙基)胺基羰氧基、(氰基甲基)胺基羰氧基、(2-氰基乙基)胺基羰氧基、二甲胺基羰氧基、乙基甲胺基羰氧基、二乙胺基羰氧基、(甲氧基甲基)甲胺基羰氧基、(2-甲氧基乙基)甲胺基羰氧基、(氰基甲基)甲胺基羰氧基、(2-氰基乙基)甲胺基羰氧基、2,2-二氟乙胺基羰氧基、2,2,2-三氟乙胺基羰氧基、環丙胺基羰氧基、(環丙基)甲胺基羰氧基、吡咯啶基羰氧基、或哌啶基羰氧基,更佳為乙醯氧基、甲氧基乙醯氧基、氰基乙醯氧基、丙醯氧基、甲氧基羰氧基、或乙氧基羰氧基。
式(1)之R6中之「Rc-L-」之Rc及L和前述為相同含義。「Rc-L-」較佳為甲硫基、甲烷亞磺醯基、甲烷磺醯基、乙基硫基、乙烷亞磺醯基、乙烷磺醯基、三氟甲硫基、三氟甲烷亞磺醯基、或三氟甲烷磺醯基,更佳為甲硫基、甲烷亞磺醯基、或甲烷磺醯基。
式(1)之R6中之「RaRbN-」之Ra及Rb和前述為相同含義。Ra及Rb較佳為氫原子、亦可經取代基B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基、或C1~C6之鹵烷基,更佳為氫原子、或亦可經取代基B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基。「RaRbN-」較佳為胺基、甲胺基、乙胺基、(甲氧基甲基)胺基、(2-甲氧基乙基)胺基、(氰基甲基)胺基、(2-氰基乙基)胺基、二甲胺基、乙基甲胺基、二乙胺基、(甲氧基甲基)甲胺基、(2-甲氧基乙基)甲胺基、(氰基甲基)甲胺基、(2-氰基乙基)甲胺基、2,2-二氟乙胺基、2,2,2-三氟乙胺基、環丙胺基、(環丙基)甲胺基、吡咯啶基、或哌啶基,更佳為胺基、甲胺基、或二甲胺基。
式(1)之R6中之「ReC(=O)N(Rf)-」之Re及Rf和前述為相同含義。Re之理想具體例為氫原子、甲基、甲氧基甲基、氰基甲基、乙基、二氟甲基、三氟甲基、環丙基、甲氧基、乙氧基、2,2-二氟乙氧基、2,2,2-三氟乙氧基、環丙氧基、胺基、甲胺基、乙胺基、(甲氧基甲基)胺基、(2-甲氧基乙基)胺基、(氰基甲基)胺基、(2-氰基乙基)胺基、二甲胺基、乙基甲胺基、二乙胺基、(甲氧基甲基)甲胺基、(2-甲氧基乙基)甲胺基、(氰基甲基)甲胺基、(2-氰基乙基)甲胺基、2,2-二氟乙胺基、2,2,2-三氟乙胺基、環丙胺基、(環丙基)甲胺基、吡咯啶基、或哌啶基,更佳為甲基、或乙基。Rf之理想具體例為氫原子、甲基、甲氧基甲基、乙氧基甲基、氰基甲基、乙基、2-甲氧基乙基、2-乙氧基乙基、2-氰基乙基、丙基、2,2-二氟乙基、2,2,2-三氟乙基、或環丙基,更佳為氫原子、甲基、或乙基。
式(1)中之R7表示氫原子、鹵素原子、羥基、氰基、硝基、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基、C1~C6之鹵烷基、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3~C8之環烷基、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2~C6之烯基、C2~C6之鹵烯基、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2~C6之炔基、C2~C6之鹵炔基、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氧基、C1~C6之鹵烷氧基、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3~C8之環烷氧基、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2~C6之烯氧基、C2~C6之鹵烯氧基、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3~C6之炔氧基、C3~C6之鹵炔氧基、RdC(=O)-(在此,Rd和前述為相同含義。)、RdC(=O)O-(在此,Rd和前述為相同含義。)、Rc-L-(在此,Rc及L和前述為相同含義。)、RaRbN-(在此,Ra及Rb和前述為相同含義。)、或ReC(=O)N(Rf)-(在此,Re及Rf和前述為相同含義。)。
其中R7表示氫原子、鹵素原子、氰基、硝基、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基、C1~C6之鹵烷基、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3~C8之環烷基、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2~C6之烯基、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2~C6之炔基、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氧基、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2~C6之烯氧基、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3~C6之炔氧基、RdC(=O)-(在此,Rd和前述為相同含義。)、Rc-L-(在此,Rc及L和前述為相同含義。)、RaRbN-(在此,Ra及Rb和前述為相同含義。)、或ReC(=O)N(Rf)-(在此,Re及Rf和前述為相同含義。)較理想, 尤其R7為氫原子、鹵素原子、硝基、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基、C1~C6之鹵烷基、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3~C8之環烷基、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2~C6之烯基、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2~C6之炔基、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氧基、RdC(=O)-(在此,Rd和前述為相同含義。)、Rc-L-(在此,Rc及L和前述為相同含義。)、或RaRbN-(在此,Ra及Rb和前述為相同含義。)較理想, 進而R7為氫原子、鹵素原子、硝基、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基、C1~C6之鹵烷基、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2~C6之烯基、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2~C6之炔基、RdC(=O)-(在此,Rd和前述為相同含義。)、或RaRbN-(在此,Ra及Rb和前述為相同含義。)較佳。
式(1)之R7包括氫原子、羥基、氰基、及硝基。 式(1)之R7之鹵素原子和前述定義為相同含義,較佳為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或碘原子。
式(1)之R7中之「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基」之C1~C6之烷基和前述定義為相同含義,較佳為甲基、乙基、丙基、異丙基、丁基、異丁基、第二丁基、第三丁基、或戊基,更佳為甲基、乙基、丙基、異丙基、或丁基。有取代基C時,C1~C6之烷基中之氫原子可經取代基C任意取代。
式(1)之R7中之「C1~C6之鹵烷基」和前述定義為相同含義,較佳為一氟甲基、一氯甲基、一溴甲基、二氟甲基、二溴甲基、三氟甲基、2,2-二氟乙基、2,2,2-三氟乙基、3,3-二氟丙基、或3,3,3-三氟丙基,更佳為一氟甲基、一氯甲基、一溴甲基、二氟甲基、二溴甲基、或三氟甲基。
式(1)之R7中之「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3~C8之環烷基」之C3~C8之環烷基和前述定義為相同含義,較佳為環丙基、環丁基、環戊基、或環己基,更佳為環丙基、或環丁基。有取代基C時,C3~C8之環烷基中之氫原子可經取代基C任意取代。
式(1)之R7中之「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2~C6之烯基」之C2~C6之烯基和前述定義為相同含義,較佳為乙烯基、1-丙烯基、或烯丙基,更佳為乙烯基。有取代基C時,C2~C6之烯基中之氫原子可經取代基C任意取代。
式(1)之R7中之「C2~C6之鹵烯基」和前述定義為相同含義,較佳為2-氟乙烯基、2,2-二氟乙烯基、2,2-二氯乙烯基、3-氟烯丙基、3,3-二氟烯丙基、或3,3-二氯烯丙基,更佳為2-氟乙烯基、或2,2-二氟乙烯基。
式(1)之R7中之「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2~C6之炔基」之C2~C6之炔基和前述定義為相同含義,較佳為乙炔基、1-丙炔基、炔丙基、1-丁炔基、2-丁炔基、或3-丁炔基,更佳為乙炔基、1-丙炔基、或炔丙基。有取代基C時,C2~C6之炔基中之氫原子可經取代基C任意取代。
式(1)之R7中之「C2~C6之鹵炔基」和前述定義為相同含義,較佳為3,3-二氟-1-丙炔基、3,3,3-三氟-1-丙炔基、4,4-二氟-1-丁炔基、4,4-二氟-2-丁炔基、4,4,4-三氟-1-丁炔基、或4,4,4-三氟-2-丁炔基,更佳為3,3-二氟-1-丙炔基、或3,3,3-三氟-1-丙炔基。
式(1)之R7中之「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氧基」之C1~C6之烷氧基和前述定義為相同含義,較佳為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或異丙氧基,更佳為甲氧基、或乙氧基。有取代基C時,C1~C6之烷氧基中之氫原子可經取代基C任意取代。
式(1)之R7中之「C1~C6之鹵烷氧基」和前述定義為相同含義,較佳為二氟甲氧基、三氟甲氧基、2,2-二氟乙氧基、2,2,2-三氟乙氧基、3,3-二氟丙氧基、或3,3,3-三氟丙氧基,更佳為二氟甲氧基、三氟甲氧基、2,2-二氟乙氧基、或2,2,2-三氟乙氧基。 式(1)之R7中之「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3~C8之環烷氧基」之C3~C8之環烷氧基和前述定義為相同含義,較佳為環丙氧基、環丁氧基、環戊氧基、或環己氧基,更佳為環丙氧基、或環丁氧基。有取代基C時,C3~C8之環烷氧基中之氫原子可經取代基C任意取代。
式(1)之R7中之「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2~C6之烯氧基」之C2~C6之烯氧基和前述定義為相同含義,較佳為乙烯氧基、1-丙烯氧基、或烯丙氧基,更佳為乙烯氧基。有取代基C時,C2~C6之烯氧基中之氫原子可經取代基C任意取代。
式(1)之R7中之「C2~C6之鹵烯氧基」和前述定義為相同含義,較佳為2-氟乙烯氧基、2,2-二氟乙烯氧基、2,2-二氯乙烯氧基、3-氟烯丙氧基、3,3-二氟烯丙氧基、或3,3-二氯烯丙氧基,更佳為2-氟乙烯氧基、或2,2-二氟乙烯氧基。
式(1)之R7中之「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3~C6之炔氧基」之C3~C6之炔氧基和前述定義為相同含義,較佳為炔丙氧基、2-丁炔氧基、或3-丁炔氧基,更佳為炔丙氧基。有取代基C時,C3~C6之炔氧基中之氫原子可經取代基C任意取代。
式(1)之R7中之「C3~C6之鹵炔氧基」和前述定義為相同含義,較佳為4,4-二氟-2-丁炔氧基、4-氯-4,4-二氟-2-丁炔氧基、4-溴-4,4-二氟-2-丁炔氧基、或4,4,4-三氟-2-丁炔氧基,更佳為4,4-二氟-2-丁炔氧基、或4,4,4-三氟-2-丁炔氧基。
式(1)之R7中之「RdC(=O)-」之Rd和前述定義為相同含義。Rd較佳為氫原子、亦可經取代基B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基、C1~C6之鹵烷基、C1~C6之烷氧基、或C1~C6之鹵烷氧基,更佳為氫原子、亦可經取代基B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基、或C1~C6之烷氧基。「RdC(=O)-」較佳為甲醯基、乙醯基、甲氧基乙醯基、氰基乙醯基、丙醯基、二氟乙醯基、三氟乙醯基、環丙烷羰基、甲氧基羰基、乙氧基羰基、2,2-二氟乙氧基羰基、2,2,2-三氟乙氧基羰基、3,3,3-三氟丙氧基羰基、環丙氧基羰基、胺基羰基、甲胺基羰基、乙胺基羰基、(甲氧基甲基)胺基羰基、(2-甲氧基乙基)胺基羰基、(氰基甲基)胺基羰基、(2-氰基乙基)胺基羰基、二甲胺基羰基、乙基甲胺基羰基、二乙胺基羰基、(甲氧基甲基)甲胺基羰基、(2-甲氧基乙基)甲胺基羰基、(氰基甲基)甲胺基羰基、(2-氰基乙基)甲胺基羰基、2,2-二氟乙胺基羰基、2,2,2-三氟乙胺基羰基、環丙胺基羰基、(環丙基)甲胺基羰基、吡咯啶基羰基、或哌啶基羰基,更佳為甲醯基、乙醯基、丙醯基、甲氧基羰基、或乙氧基羰基。
式(1)之R7中之「RdC(=O)O-」之Rd和前述定義為相同含義。「RdC(=O)O-」較佳為甲醯氧基、乙醯氧基、甲氧基乙醯氧基、氰基乙醯氧基、丙醯氧基、二氟乙醯氧基、三氟乙醯氧基、環丙烷羰氧基、甲氧基羰氧基、乙氧基羰氧基、2,2-二氟乙氧基羰氧基、2,2,2-三氟乙氧基羰氧基、3,3,3-三氟丙氧基羰氧基、環丙氧基羰氧基、胺基羰氧基、甲胺基羰氧基、乙胺基羰氧基、(甲氧基甲基)胺基羰氧基、(2-甲氧基乙基)胺基羰氧基、(氰基甲基)胺基羰氧基、(2-氰基乙基)胺基羰氧基、二甲胺基羰氧基、乙基甲胺基羰氧基、二乙胺基羰氧基、(甲氧基甲基)甲胺基羰氧基、(2-甲氧基乙基)甲胺基羰氧基、(氰基甲基)甲胺基羰氧基、(2-氰基乙基)甲胺基羰氧基、2,2-二氟乙胺基羰氧基、2,2,2-三氟乙胺基羰氧基、環丙胺基羰氧基、(環丙基)甲胺基羰氧基、吡咯啶基羰氧基、或哌啶基羰氧基,更佳為乙醯氧基、甲氧基乙醯氧基、氰基乙醯氧基、丙醯氧基、甲氧基羰氧基、或乙氧基羰氧基。
式(1)之R7中之「Rc-L-」之Rc及L和前述為相同含義。「Rc-L-」較佳為甲硫基、甲烷亞磺醯基、甲烷磺醯基、乙基硫基、乙烷亞磺醯基、乙烷磺醯基、三氟甲硫基、三氟甲烷亞磺醯基、或三氟甲烷磺醯基,更佳為甲硫基、甲烷亞磺醯基、或甲烷磺醯基。
式(1)之R7中之「RaRbN-」之Ra及Rb和前述為相同含義。Ra及Rb較佳為氫原子、亦可經取代基B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基、或C1~C6之鹵烷基,更佳為氫原子、或亦可經取代基B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基。「RaRbN-」之理想具體例為胺基、甲胺基、乙胺基、(甲氧基甲基)胺基、(2-甲氧基乙基)胺基、(氰基甲基)胺基、(2-氰基乙基)胺基、二甲胺基、乙基甲胺基、二乙胺基、(甲氧基甲基)甲胺基、(2-甲氧基乙基)甲胺基、(氰基甲基)甲胺基、(2-氰基乙基)甲胺基、2,2-二氟乙胺基、2,2,2-三氟乙胺基、環丙胺基、(環丙基)甲胺基、吡咯啶基、或哌啶基,更佳為胺基、甲胺基、或二甲胺基。
式(1)之R7中之「ReC(=O)N(Rf)-」之Re及Rf和前述為相同含義。Re之理想具體例為氫原子、甲基、甲氧基甲基、氰基甲基、乙基、二氟甲基、三氟甲基、環丙基、甲氧基、乙氧基、2,2-二氟乙氧基、2,2,2-三氟乙氧基、環丙氧基、胺基、甲胺基、乙胺基、(甲氧基甲基)胺基、(2-甲氧基乙基)胺基、(氰基甲基)胺基、(2-氰基乙基)胺基、二甲胺基、乙基甲胺基、二乙胺基、(甲氧基甲基)甲胺基、(2-甲氧基乙基)甲胺基、(氰基甲基)甲胺基、(2-氰基乙基)甲胺基、2,2-二氟乙胺基、2,2,2-三氟乙胺基、環丙胺基、(環丙基)甲胺基、吡咯啶基、或哌啶基,更佳為甲基、或乙基。Rf之理想具體例為氫原子、甲基、甲氧基甲基、乙氧基甲基、氰基甲基、乙基、2-甲氧基乙基、2-乙氧基乙基、2-氰基乙基、丙基、2,2-二氟乙基、2,2,2-三氟乙基、或環丙基,更佳為氫原子、甲基、或乙基。
式(1)中之R8表示氫原子、鹵素原子、羥基、氰基、硝基、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基、C1~C6之鹵烷基、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3~C8之環烷基、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2~C6之烯基、C2~C6之鹵烯基、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2~C6之炔基、C2~C6之鹵炔基、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氧基、C1~C6之鹵烷氧基、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3~C8之環烷氧基、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2~C6之烯氧基、C2~C6之鹵烯氧基、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3~C6之炔氧基、C3~C6之鹵炔氧基、RdC(=O)-(在此,Rd和前述為相同含義。)、RdC(=O)O-(在此,Rd和前述為相同含義。)、Rc-L-(在此,Rc及L和前述為相同含義。)、RaRbN-(在此,Ra及Rb和前述為相同含義。)、或ReC(=O)N(Rf)-(在此,Re及Rf和前述為相同含義。)。
其中R8表示氫原子、鹵素原子、氰基、硝基、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基、C1~C6之鹵烷基、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3~C8之環烷基、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2~C6之烯基、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2~C6之炔基、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氧基、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2~C6之烯氧基、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3~C6之炔氧基、RdC(=O)-(在此,Rd和前述為相同含義。)、Rc-L-(在此,Rc及L和前述為相同含義。)、RaRbN-(在此,Ra及Rb和前述為相同含義。)、或ReC(=O)N(Rf)-(在此,Re及Rf和前述為相同含義。)較理想, 尤其R8表示氫原子、鹵素原子、硝基、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基、C1~C6之鹵烷基、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3~C8之環烷基、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2~C6之烯基、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2~C6之炔基、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氧基、RdC(=O)-(在此,Rd和前述為相同含義。)、Rc-L-(在此,Rc及L和前述為相同含義。)、或RaRbN-(在此,Ra及Rb和前述為相同含義。)較理想, 進而R8為氫原子、鹵素原子、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基、或C1~C6之鹵烷基較佳。
式(1)之R8包括氫原子、羥基、氰基、及硝基。
式(1)之R8之鹵素原子和前述定義為相同含義,較佳為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或碘原子。
式(1)之R8中之「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基」之C1~C6之烷基和前述定義為相同含義,較佳為甲基、乙基、丙基、異丙基、或丁基,更佳為甲基、或乙基。有取代基C時,C1~C6之烷基中之氫原子可經取代基C任意取代。
式(1)之R8中之「C1~C6之鹵烷基」和前述定義為相同含義,較佳為二氟甲基、二溴甲基、三氟甲基、2,2-二氟乙基、2,2,2-三氟乙基、3,3-二氟丙基、或3,3,3-三氟丙基,更佳為二氟甲基、或三氟甲基。
式(1)之R8中之「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3~C8之環烷基」之C3~C8之環烷基和前述定義為相同含義,較佳為環丙基、環丁基、環戊基、或環己基,更佳為環丙基、或環丁基。有取代基C時,C3~C8之環烷基中之氫原子可經取代基C任意取代。
式(1)之R8中之「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2~C6之烯基」之C2~C6之烯基和前述定義為相同含義,較佳為乙烯基、1-丙烯基、或烯丙基,更佳為乙烯基。有取代基C時,C2~C6之烯基中之氫原子可經取代基C任意取代。
式(1)之R8中之「C2~C6之鹵烯基」和前述定義為相同含義,較佳為2-氟乙烯基、2,2-二氟乙烯基、2,2-二氯乙烯基、3-氟烯丙基、3,3-二氟烯丙基、或3,3-二氯烯丙基,更佳為2-氟乙烯基、或2,2-二氟乙烯基。
式(1)之R8中之「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2~C6之炔基」之C2~C6之炔基和前述定義為相同含義,較佳為乙炔基、1-丙炔基、炔丙基、1-丁炔基、2-丁炔基、或3-丁炔基,更佳為乙炔基、1-丙炔基、或炔丙基。有取代基C時,C2~C6之炔基中之氫原子可經取代基C任意取代。
式(1)之R8中之「C2~C6之鹵炔基」和前述定義為相同含義,較佳為3,3-二氟-1-丙炔基、3,3,3-三氟-1-丙炔基、4,4-二氟-1-丁炔基、4,4-二氟-2-丁炔基、4,4,4-三氟-1-丁炔基、或4,4,4-三氟-2-丁炔基,更佳為3,3-二氟-1-丙炔基、或3,3,3-三氟-1-丙炔基。
式(1)之R8中之「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氧基」之C1~C6之烷氧基和前述定義為相同含義,較佳為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或異丙氧基,更佳為甲氧基、或乙氧基。有取代基C時,C1~C6之烷氧基中之氫原子可經取代基C任意取代。
式(1)之R8中之「C1~C6之鹵烷氧基」和前述定義為相同含義,較佳為二氟甲氧基、三氟甲氧基、2,2-二氟乙氧基、2,2,2-三氟乙氧基、3,3-二氟丙氧基、或3,3,3-三氟丙氧基,更佳為二氟甲氧基、三氟甲氧基、2,2-二氟乙氧基、或2,2,2-三氟乙氧基。
式(1)之R8中之「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3~C8之環烷氧基」之C3~C8之環烷氧基和前述定義為相同含義,較佳為環丙氧基、環丁氧基、環戊氧基、或環己氧基,更佳為環丙氧基、或環丁氧基。有取代基C時,C3~C8之環烷氧基中之氫原子可經取代基C任意取代。
式(1)之R8中之「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2~C6之烯氧基」之C2~C6之烯氧基和前述定義為相同含義,較佳為乙烯氧基、1-丙烯氧基、或烯丙氧基,更佳為乙烯氧基。有取代基C時,C2~C6之烯氧基中之氫原子可經取代基C任意取代。
式(1)之R8中之「C2~C6之鹵烯氧基」和前述定義為相同含義,較佳為2-氟乙烯氧基、2,2-二氟乙烯氧基、2,2-二氯乙烯氧基、3-氟烯丙氧基、3,3-二氟烯丙氧基、或3,3-二氯烯丙氧基,更佳為2-氟乙烯氧基、或2,2-二氟乙烯氧基。
式(1)之R8中之「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3~C6之炔氧基」之C3~C6之炔氧基和前述定義為相同含義,較佳為炔丙氧基、2-丁炔氧基、或3-丁炔氧基,更佳為炔丙氧基。有取代基C時,C3~C6之炔氧基中之氫原子可經取代基C任意取代。
式(1)之R8中之「C3~C6之鹵炔氧基」和前述定義為相同含義,較佳為4,4-二氟-2-丁炔氧基、4-氯-4,4-二氟-2-丁炔氧基、4-溴-4,4-二氟-2-丁炔氧基、或4,4,4-三氟-2-丁炔氧基,更佳為4,4-二氟-2-丁炔氧基、或4,4,4-三氟-2-丁炔氧基。
式(1)之R8中之「RdC(=O)-」之Rd和前述定義為相同含義。Rd較佳為氫原子、亦可經取代基B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基、C1~C6之鹵烷基、或C1~C6之烷氧基,更佳為氫原子、亦可經取代基B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基、或C1~C6之烷氧基。「RdC(=O)-」較佳為甲醯基、乙醯基、甲氧基乙醯基、氰基乙醯基、丙醯基、二氟乙醯基、三氟乙醯基、環丙烷羰基、甲氧基羰基、乙氧基羰基、2,2-二氟乙氧基羰基、2,2,2-三氟乙氧基羰基、3,3,3-三氟丙氧基羰基、環丙氧基羰基、胺基羰基、甲胺基羰基、乙胺基羰基、(甲氧基甲基)胺基羰基、(2-甲氧基乙基)胺基羰基、(氰基甲基)胺基羰基、(2-氰基乙基)胺基羰基、二甲胺基羰基、乙基甲胺基羰基、二乙胺基羰基、(甲氧基甲基)甲胺基羰基、(2-甲氧基乙基)甲胺基羰基、(氰基甲基)甲胺基羰基、(2-氰基乙基)甲胺基羰基、2,2-二氟乙胺基羰基、2,2,2-三氟乙胺基羰基、環丙胺基羰基、(環丙基)甲胺基羰基、吡咯啶基羰基、或哌啶基羰基,更佳為甲醯基、乙醯基、甲氧基乙醯基、氰基乙醯基、丙醯基、甲氧基羰氧基、或乙氧基羰氧基。
式(1)之R8中之「RdC(=O)O-」之Rd和前述定義為相同含義。「RdC(=O)O-」較佳為甲醯氧基、乙醯氧基、甲氧基乙醯氧基、氰基乙醯氧基、丙醯氧基、二氟乙醯氧基、三氟乙醯氧基、環丙烷羰氧基、甲氧基羰氧基、乙氧基羰氧基、2,2-二氟乙氧基羰氧基、2,2,2-三氟乙氧基羰氧基、3,3,3-三氟丙氧基羰氧基、環丙氧基羰氧基、胺基羰氧基、甲胺基羰氧基、乙胺基羰氧基、(甲氧基甲基)胺基羰氧基、(2-甲氧基乙基)胺基羰氧基、(氰基甲基)胺基羰氧基、(2-氰基乙基)胺基羰氧基、二甲胺基羰氧基、乙基甲胺基羰氧基、二乙胺基羰氧基、(甲氧基甲基)甲胺基羰氧基、(2-甲氧基乙基)甲胺基羰氧基、(氰基甲基)甲胺基羰氧基、(2-氰基乙基)甲胺基羰氧基、2,2-二氟乙胺基羰氧基、2,2,2-三氟乙胺基羰氧基、環丙胺基羰氧基、(環丙基)甲胺基羰氧基、吡咯啶基羰氧基、或哌啶基羰氧基,更佳為乙醯氧基、甲氧基乙醯氧基、氰基乙醯氧基、丙醯氧基、甲氧基羰氧基、或乙氧基羰氧基。
式(1)之R8中之「Rc-L-」之Rc及L和前述為相同含義。「Rc-L-」較佳為甲硫基、甲烷亞磺醯基、甲烷磺醯基、乙基硫基、乙烷亞磺醯基、乙烷磺醯基、三氟甲硫基、三氟甲烷亞磺醯基、或三氟甲烷磺醯基,更佳為甲硫基、甲烷亞磺醯基、或甲烷磺醯基。
式(1)之R8中之「RaRbN-」之Ra及Rb和前述為相同含義。Ra及Rb較佳為氫原子、亦可經取代基B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基、或C1~C6之鹵烷基,更佳為氫原子、或亦可經取代基B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基。「RaRbN-」較佳為胺基、甲胺基、乙胺基、(甲氧基甲基)胺基、(2-甲氧基乙基)胺基、(氰基甲基)胺基、(2-氰基乙基)胺基、二甲胺基、乙基甲胺基、二乙胺基、(甲氧基甲基)甲胺基、(2-甲氧基乙基)甲胺基、(氰基甲基)甲胺基、(2-氰基乙基)甲胺基、2,2-二氟乙胺基、2,2,2-三氟乙胺基、環丙胺基、(環丙基)甲胺基、吡咯啶基、或哌啶基,更佳為胺基、甲胺基、或二甲胺基。
式(1)之R8中之「ReC(=O)N(Rf)-」之Re及Rf和前述為相同含義。Re之理想具體例為氫原子、甲基、甲氧基甲基、氰基甲基、乙基、二氟甲基、三氟甲基、環丙基、甲氧基、乙氧基、2,2-二氟乙氧基、2,2,2-三氟乙氧基、環丙氧基、胺基、甲胺基、乙胺基、(甲氧基甲基)胺基、(2-甲氧基乙基)胺基、(氰基甲基)胺基、(2-氰基乙基)胺基、二甲胺基、乙基甲胺基、二乙胺基、(甲氧基甲基)甲胺基、(2-甲氧基乙基)甲胺基、(氰基甲基)甲胺基、(2-氰基乙基)甲胺基、2,2-二氟乙胺基、2,2,2-三氟乙胺基、環丙胺基、(環丙基)甲胺基、吡咯啶基、或哌啶基,更佳為甲基、或乙基。Rf之理想具體例為氫原子、甲基、甲氧基甲基、乙氧基甲基、氰基甲基、乙基、2-甲氧基乙基、2-乙氧基乙基、2-氰基乙基、丙基、2,2-二氟乙基、2,2,2-三氟乙基、或環丙基,更佳為氫原子、甲基、或乙基。
式(1)中之R9表示氫原子、鹵素原子、羥基、氰基、硝基、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基、C1~C6之鹵烷基、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3~C8之環烷基、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2~C6之烯基、C2~C6之鹵烯基、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2~C6之炔基、C2~C6之鹵炔基、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氧基、C1~C6之鹵烷氧基、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3~C8之環烷氧基、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2~C6之烯氧基、C2~C6之鹵烯氧基、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3~C6之炔氧基、C3~C6之鹵炔氧基、RdC(=O)-(在此,Rd和前述為相同含義。)、RdC(=O)O-(在此,Rd和前述為相同含義。)、Rc-L-(在此,Rc及L和前述為相同含義。)、RaRbN-(在此,Ra及Rb和前述為相同含義。)、或ReC(=O)N(Rf)-(在此,Re及Rf和前述為相同含義。)。
其中R9表示氫原子、鹵素原子、氰基、硝基、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基、C1~C6之鹵烷基、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3~C8之環烷基、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2~C6之烯基、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2~C6之炔基、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氧基、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2~C6之烯氧基、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3~C6之炔氧基、RdC(=O)-(在此,Rd和前述為相同含義。)、Rc-L-(在此,Rc及L和前述為相同含義。)、RaRbN-(在此,Ra及Rb和前述為相同含義。)、或ReC(=O)N(Rf)-(在此,Re及Rf和前述為相同含義。)較理想, 尤其R9表示氫原子、鹵素原子、硝基、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基、C1~C6之鹵烷基、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3~C8之環烷基、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2~C6之烯基、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2~C6之炔基、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氧基、RdC(=O)-(在此,Rd和前述為相同含義。)、Rc-L-(在此,Rc及L和前述為相同含義。)、或RaRbN-(在此,Ra及Rb和前述為相同含義。)較理想, 進而R9為氫原子、或鹵素原子較佳。
式(1)之R9包括氫原子、羥基、氰基、及硝基。
式(1)之R9之鹵素原子和前述定義為相同含義,較佳為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或碘原子。
式(1)之R9中之「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基」之C1~C6之烷基和前述定義為相同含義,較佳為甲基、乙基、丙基、異丙基、或丁基,更佳為甲基、或乙基。有取代基C時,C1~C6之烷基中之氫原子可經取代基C任意取代。
式(1)之R9中之「C1~C6之鹵烷基」和前述定義為相同含義,較佳為二氟甲基、二溴甲基、三氟甲基、2,2-二氟乙基、2,2,2-三氟乙基、3,3-二氟丙基、或3,3,3-三氟丙基,更佳為二氟甲基、三氟甲基、或三氯甲基。
式(1)之R9中之「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3~C8之環烷基」之C3~C8之環烷基和前述定義為相同含義,較佳為環丙基、環丁基、環戊基、或環己基,更佳為環丙基、或環丁基。有取代基C時,C3~C8之環烷基中之氫原子可經取代基C任意取代。
式(1)之R9中之「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2~C6之烯基」之C2~C6之烯基和前述定義為相同含義,較佳為乙烯基、1-丙烯基、或烯丙基,更佳為乙烯基。有取代基C時,C2~C6之烯基中之氫原子可經取代基C任意取代。
式(1)之R9中之「C2~C6之鹵烯基」和前述定義為相同含義,較佳為2-氟乙烯基、2,2-二氟乙烯基、2,2-二氯乙烯基、3-氟烯丙基、3,3-二氟烯丙基、或3,3-二氯烯丙基,更佳為2-氟乙烯基、或2,2-二氟乙烯基。
式(1)之R9中之「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2~C6之炔基」之C2~C6之炔基和前述定義為相同含義,較佳為乙炔基、1-丙炔基、炔丙基、1-丁炔基、2-丁炔基、或3-丁炔基,更佳為乙炔基、1-丙炔基、或炔丙基。有取代基C時,C2~C6之炔基中之氫原子可經取代基C任意取代。
式(1)之R9中之「C2~C6之鹵炔基」和前述定義為相同含義,較佳為3,3-二氟-1-丙炔基、3,3,3-三氟-1-丙炔基、4,4-二氟-1-丁炔基、4,4-二氟-2-丁炔基、4,4,4-三氟-1-丁炔基、或4,4,4-三氟-2-丁炔基,更佳為3,3-二氟-1-丙炔基、或3,3,3-三氟-1-丙炔基。
式(1)之R9中之「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氧基」之C1~C6之烷氧基和前述定義為相同含義,較佳為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或異丙氧基,更佳為甲氧基、或乙氧基。有取代基C時,C1~C6之烷氧基中之氫原子可經取代基C任意取代。
式(1)之R9中之「C1~C6之鹵烷氧基」和前述定義為相同含義,較佳為二氟甲氧基、三氟甲氧基、2,2-二氟乙氧基、2,2,2-三氟乙氧基、3,3-二氟丙氧基、或3,3,3-三氟丙氧基,更佳為二氟甲氧基、三氟甲氧基、2,2-二氟乙氧基、或2,2,2-三氟乙氧基。 式(1)之R9中之「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3~C8之環烷氧基」之C3~C8之環烷氧基和前述定義為相同含義,較佳為環丙氧基、環丁氧基、環戊氧基、或環己氧基,更佳為環丙氧基、或環丁氧基。有取代基C時,C3~C8之環烷氧基中之氫原子可經取代基C任意取代。
式(1)之R9中之「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2~C6之烯氧基」之C2~C6之烯氧基和前述定義為相同含義,較佳為乙烯氧基、1-丙烯氧基、或烯丙氧基,更佳為乙烯氧基。有取代基C時,C2~C6之烯氧基中之氫原子可經取代基C任意取代。
式(1)之R9中之「C2~C6之鹵烯氧基」和前述定義為相同含義,較佳為2-氟乙烯氧基、2,2-二氟乙烯氧基、2,2-二氯乙烯氧基、3-氟烯丙氧基、3,3-二氟烯丙氧基、或3,3-二氯烯丙氧基,更佳為2-氟乙烯氧基、或2,2-二氟乙烯氧基。
式(1)之R9中之「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3~C6之炔氧基」之C3~C6之炔氧基和前述定義為相同含義,較佳為炔丙氧基、2-丁炔氧基、或3-丁炔氧基,更佳為炔丙氧基。有取代基C時,C3~C6之炔氧基中之氫原子可經取代基C任意取代。
式(1)之R9中之「C3~C6之鹵炔氧基」和前述定義為相同含義,較佳為4,4-二氟-2-丁炔氧基、4-氯-4,4-二氟-2-丁炔氧基、4-溴-4,4-二氟-2-丁炔氧基、或4,4,4-三氟-2-丁炔氧基,更佳為4,4-二氟-2-丁炔氧基、或4,4,4-三氟-2-丁炔氧基。
式(1)之R9中之「RdC(=O)-」之Rd和前述定義為相同含義。Rd較佳為氫原子、亦可經取代基B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基、C1~C6之鹵烷基、或C1~C6之烷氧基,更佳為氫原子、亦可經取代基B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基、或C1~C6之烷氧基。「RdC(=O)-」較佳為甲醯基、乙醯基、甲氧基乙醯基、氰基乙醯基、丙醯基、二氟乙醯基、三氟乙醯基、環丙烷羰基、甲氧基羰基、乙氧基羰基、2,2-二氟乙氧基羰基、2,2,2-三氟乙氧基羰基、3,3,3-三氟丙氧基羰基、環丙氧基羰基、胺基羰基、甲胺基羰基、乙胺基羰基、(甲氧基甲基)胺基羰基、(2-甲氧基乙基)胺基羰基、(氰基甲基)胺基羰基、(2-氰基乙基)胺基羰基、二甲胺基羰基、乙基甲胺基羰基、二乙胺基羰基、(甲氧基甲基)甲胺基羰基、(2-甲氧基乙基)甲胺基羰基、(氰基甲基)甲胺基羰基、(2-氰基乙基)甲胺基羰基、2,2-二氟乙胺基羰基、2,2,2-三氟乙胺基羰基、環丙胺基羰基、(環丙基)甲胺基羰基、吡咯啶基羰基、或哌啶基羰基,更佳為甲醯基、乙醯基、甲氧基乙醯基、氰基乙醯基、丙醯基、甲氧基羰氧基、或乙氧基羰氧基。
式(1)之R9中之「RdC(=O)O-」之Rd和前述定義為相同含義。「RdC(=O)O-」較佳為甲醯氧基、乙醯氧基、甲氧基乙醯氧基、氰基乙醯氧基、丙醯氧基、二氟乙醯氧基、三氟乙醯氧基、環丙烷羰氧基、甲氧基羰氧基、乙氧基羰氧基、2,2-二氟乙氧基羰氧基、2,2,2-三氟乙氧基羰氧基、3,3,3-三氟丙氧基羰氧基、環丙氧基羰氧基、胺基羰氧基、甲胺基羰氧基、乙胺基羰氧基、(甲氧基甲基)胺基羰氧基、(2-甲氧基乙基)胺基羰氧基、(氰基甲基)胺基羰氧基、(2-氰基乙基)胺基羰氧基、二甲胺基羰氧基、乙基甲胺基羰氧基、二乙胺基羰氧基、(甲氧基甲基)甲胺基羰氧基、(2-甲氧基乙基)甲胺基羰氧基、(氰基甲基)甲胺基羰氧基、(2-氰基乙基)甲胺基羰氧基、2,2-二氟乙胺基羰氧基、2,2,2-三氟乙胺基羰氧基、環丙胺基羰氧基、(環丙基)甲胺基羰氧基、吡咯啶基羰氧基、或哌啶基羰氧基,更佳為乙醯氧基、甲氧基乙醯氧基、氰基乙醯氧基、丙醯氧基、甲氧基羰氧基、或乙氧基羰氧基。
式(1)之R9中之「Rc-L-」之Rc及L和前述為相同含義。「Rc-L-」較佳為甲硫基、甲烷亞磺醯基、甲烷磺醯基、乙基硫基、乙烷亞磺醯基、乙烷磺醯基、三氟甲硫基、三氟甲烷亞磺醯基、或三氟甲烷磺醯基,更佳為甲硫基、甲烷亞磺醯基、或甲烷磺醯基。
式(1)之R9中之「RaRbN-」之Ra及Rb和前述為相同含義。Ra及Rb較佳為氫原子、亦可經取代基B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基、或C1~C6之鹵烷基,更佳為氫原子、或亦可經取代基B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基。「RaRbN-」較佳為胺基、甲胺基、乙胺基、(甲氧基甲基)胺基、(2-甲氧基乙基)胺基、(氰基甲基)胺基、(2-氰基乙基)胺基、二甲胺基、乙基甲胺基、二乙胺基、(甲氧基甲基)甲胺基、(2-甲氧基乙基)甲胺基、(氰基甲基)甲胺基、(2-氰基乙基)甲胺基、2,2-二氟乙胺基、2,2,2-三氟乙胺基、環丙胺基、(環丙基)甲胺基、吡咯啶基、或哌啶基,更佳為胺基、甲胺基、或二甲胺基。
式(1)之R9中之「ReC(=O)N(Rf)-」之Re及Rf和前述為相同含義。Re之理想具體例為氫原子、甲基、甲氧基甲基、氰基甲基、乙基、二氟甲基、三氟甲基、環丙基、甲氧基、乙氧基、2,2-二氟乙氧基、2,2,2-三氟乙氧基、環丙氧基、胺基、甲胺基、乙胺基、(甲氧基甲基)胺基、(2-甲氧基乙基)胺基、(氰基甲基)胺基、(2-氰基乙基)胺基、二甲胺基、乙基甲胺基、二乙胺基、(甲氧基甲基)甲胺基、(2-甲氧基乙基)甲胺基、(氰基甲基)甲胺基、(2-氰基乙基)甲胺基、2,2-二氟乙胺基、2,2,2-三氟乙胺基、環丙胺基、(環丙基)甲胺基、吡咯啶基、或哌啶基,更佳為甲基、或乙基。Rf之理想具體例為氫原子、甲基、甲氧基甲基、乙氧基甲基、氰基甲基、乙基、2-甲氧基乙基、2-乙氧基乙基、2-氰基乙基、丙基、2,2-二氟乙基、2,2,2-三氟乙基、或環丙基,更佳為氫原子、甲基、或乙基。
式(1)之「R6與R7一起形成C2~C6之伸烷基且R8及R9與前述為同義者」之C2~C6之伸烷基和前述定義為相同含義,較佳為伸乙基、伸丙基、伸丁基、或伸戊基,更佳為伸丙基、或伸丁基。例如:R6與R7一起形成C2~C6之伸烷基者為伸丙基時,表示式(1-e)表示之化合物、或其鹽。 [化11]
Figure 02_image022
式中,R1、R2、R3、R4、R5、X、Y、Z及虛線部和式(1)為相同含義。
式(1)中之R6、R7、R8及R9各自獨立地表示可相同或不同,無特殊限制。
例如:理想的實施形態中,R6、R7、R8、及R9各自獨立地表示氫原子、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硝基、甲基、乙基、丙基、異丙基、第三丁基、羥基甲基、1-羥基乙基、1-羥基丙基、2-羥基丙烷-2-基、甲氧基甲基、一氯甲基、一溴甲基、二氟甲基、二溴甲基、三氟甲基、氯二氟甲基、溴二氟甲基、三氯甲基、1,1-二氟乙基、1,1,2,2-四氟乙基、五氟乙基、環丙基、乙烯基、乙炔基、炔丙基、1-羥基丙-2-炔-1-基、甲氧基、甲醯基、乙醯基、甲氧基羰基、乙氧基羰基、甲硫基、甲烷亞磺醯基、甲烷磺醯基、或胺基,或R6與R7一起形成伸丙基、或伸丁基且R8及R9與前述為同義。
例如:理想的實施形態中,R6為氫原子、氯原子、溴原子、甲基、乙基、異丙基、第三丁基、二氟甲基、三氟甲基、氯二氟甲基、溴二氟甲基、三氯甲基、1,1-二氟乙基、1,1,2,2-四氟乙基、五氟乙基、環丙基、甲氧基、甲氧基羰基、甲硫基、甲烷亞磺醯基、或甲烷磺醯基。
例如:理想的實施形態中,R7為氫原子、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硝基、甲基、乙基、丙基、異丙基、甲氧基甲基、羥基甲基、1-羥基乙基、1-羥基丙基、2-羥基丙烷-2-基、一氯甲基、一溴甲基、二氟甲基、二溴甲基、乙烯基、乙炔基、炔丙基、1-羥基丙-2-炔-1-基、甲醯基、乙醯基、乙氧基羰基、或胺基。
例如:理想的實施形態中,R8為氫原子、氯原子、溴原子、甲基、乙基、或三氟甲基。
例如:理想的實施形態中,R9為氫原子、或氯原子。
例如:理想的實施形態中,R6與R7一起形成伸丙基、或伸丁基。
例如:理想的實施形態中,式(1)中之次結構之Az, [化12]
Figure 02_image024
係1H-吡唑-1-基、4-硝基-1H-吡唑-1-基、3,5-二乙基-1H-吡唑-1-基、3,5-二甲基-1H-吡唑-1-基、3-氯-4-甲基-1H-吡唑-1-基、3-溴-4-甲基-1H-吡唑-1-基、4-(乙氧基羰基)-1H-吡唑-1-基、4-(乙氧基羰基)-5-(三氟甲基)-1H-吡唑-1-基、4-(乙氧基羰基)-5-甲基-1H-吡唑-1-基、4-(溴甲基)-5-氯-1H-吡唑-1-基、4,5-二甲基-1H-吡唑-1-基、4-乙醯基-5-氯-1H-吡唑-1-基、4-胺基-1H-吡唑-1-基、4-胺基-5-氯-1H-吡唑-1-基、4-胺基-5-溴-1H-吡唑-1-基、4-氯-1H-吡唑-1-基、4-氟-5-甲基-1H-吡唑-1-基、4-溴-3,5-二甲基-1H-吡唑-1-基、4-甲醯基-5-甲基-1H-吡唑-1-基、4-甲基-1H-吡唑-1-基、4-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4-甲基-5-(1,1,2,2-四氟乙基)-1H-吡唑-1-基、4-甲基-5-(三氟甲基)-1H-吡唑-1-基、4-甲基-5-(五氟乙基)-1H-吡唑-1-基、4-甲基-5-(甲烷亞磺醯基)-1H-吡唑-1-基、4-甲基-5-(甲烷磺醯基)-1H-吡唑-1-基、4-甲基-5-(甲硫基)-1H-吡唑-1-基、5-(1,1-二氟乙基)-4-甲基-1H-吡唑-1-基、5-(第三丁基)-3-甲基-1H-吡唑-1-基、5-(第三丁基)-4-甲基-1H-吡唑-1-基、5-(乙氧基羰基)-4-甲基-1H-吡唑-1-基、5-(氯二氟甲基)-4-甲基-1H-吡唑-1-基、5-(二氟甲基)-4-甲基-1H-吡唑-1-基、5-(三氯甲基)-1H-吡唑-1-基、5-(三氟甲基)-1H-吡唑-1-基、5-(溴二氟甲基)-4-甲基-1H-吡唑-1-基、5,6-二環環戊并[c]吡唑-1(4H)-基、5-異丙基-3-甲基-1H-吡唑-1-基、5-異丙基-4-甲基-1H-吡唑-1-基、5-乙基-3-甲基-1H-吡唑-1-基、5-乙基-4-甲基-1H-吡唑-1-基、5-氯-1H-吡唑-1-基、5-氯-4-(1-羥基乙基)-1H-吡唑-1-基、5-氯-4-(1-羥基丙-2-炔-1-基)-1H-吡唑-1-基、5-氯-4-(1-羥基丙基)-1H-吡唑-1-基、5-氯-4-(2-羥基丙烷-2-基)-1H-吡唑-1-基、5-氯-4-(氯甲基)-1H-吡唑-1-基、5-氯-4-(二溴甲基)-1H-吡唑-1-基、5-氯-4-(二氟甲基)-1H-吡唑-1-基、5-氯-4-(羥基甲基)-1H-吡唑-1-基、5-氯-4-(甲氧基甲基)-1H-吡唑-1-基、5-氯-4-異丙基-1H-吡唑-1-基、5-氯-4-乙炔基-1H-吡唑-1-基、5-氯-4-乙基-1H-吡唑-1-基、5-氯-4-硝基-1H-吡唑-1-基、5-氯-4-乙烯基-1H-吡唑-1-基、5-氯-4-炔丙基-1H-吡唑-1-基、5-氯-4-丙基-1H-吡唑-1-基、5-氯-4-甲醯基-1H-吡唑-1-基、5-氯-4-甲基-1H-吡唑-1-基、5-環丙基-3-甲基-1H-吡唑-1-基、5-環丙基-4-甲基-1H-吡唑-1-基、5-溴-1H-吡唑-1-基、5-溴-4-硝基-1H-吡唑-1-基、5-溴-4-甲基-1H-吡唑-1-基、5-甲基-1H-吡唑-1-基、5-甲氧基-1H-吡唑-1-基、5-甲氧基-4-甲基-1H-吡唑-1-基、4,5,6,7-四氫-1H-吲唑-1-基、4,5-二氯-1H-咪唑-1-基、4,5-二甲基-1H-咪唑-1-基、或2,4,5-三氯-1H-咪唑-1-基。
式(1)之包括虛線部之鍵結為雙鍵時,表示式(1a)表示之化合物、或其鹽。 [化13]
Figure 02_image026
式中,R1、R2、R3、R4、R5、R6、R7、X、Y、及Z和式(1)為相同含義。
式(1)之包括虛線部之鍵結為單鍵時,表示式(1b)表示之化合物、或其鹽。 [化14]
Figure 02_image028
式中,R1、R2、R3、R4、R5、R6、R7、X、Y、及Z和式(1)為相同含義。
式(1b)中之R5為氫以外之取代基時,係R體或S體中僅一者,或R體與S體之任意比例之混合物。
式(1)表示之化合物有時會有1個或2個軸向手性(axial chirality)異構物。此時之異構物比係單獨或任意之比例之混合比,無特殊限定。
式(1)表示之化合物有時含有不對稱原子。此時之異構物比係單獨或任意之比例之混合比,無特殊限定。
式(1)表示之化合物有時含有幾何異構物。此時之異構物比係單獨或任意之比例之混合比,無特殊限定。
式(1)表示之化合物有時能形成鹽。可列舉如鹽酸、硫酸、乙酸、富馬酸、馬來酸之酸鹽、如鈉、鉀、鈣之金屬鹽等,但只要能夠作為農園藝用殺菌劑使用,即無特殊限定。
式(1)之「取代基A」,表示選自由羥基、氰基、C3~C8之環烷基、C1~C6之烷氧基、C1~C6之鹵烷氧基、C3~C8之環烷氧基、RaRbN-(在此,Ra及Rb同前述含義。)及Rc-L-(在此,Rc及L同前述含義。)構成之群組中之至少1種。
其中取代基A宜為羥基、氰基、C1~C6之烷氧基或Rc-L-(在此,Rc及L和前述為相同含義。)較理想, 尤其取代基A為羥基、或C1~C6之烷氧基為較佳。
又,取代基A之各用語和前述定義為相同含義。
針對取代基A之理想具體例,可列舉羥基;氰基; 作為C3~C8之環烷基之環丙基、環丁基、環戊基、及環己基; 作為C1~C6之烷氧基之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及異丙氧基; 作為C1~C6之鹵烷氧基之二氟甲氧基、三氟甲氧基、2,2-二氟乙氧基、2,2,2-三氟乙氧基、3,3-二氟丙氧基、及3,3,3-三氟丙氧基; 作為C3~C8之環烷氧基之環丙氧基、環丁氧基、環戊氧基、及環己氧基; 作為RaRbN-(在此,Ra及Rb和前述為相同含義。)之胺基、甲胺基、乙胺基、(甲氧基甲基)胺基、(2-甲氧基乙基)胺基、(氰基甲基)胺基、(2-氰基乙基)胺基、二甲胺基、乙基甲胺基、二乙胺基、(甲氧基甲基)甲胺基、(2-甲氧基乙基)甲胺基、(氰基甲基)甲胺基、(2-氰基乙基)甲胺基、2,2-二氟乙胺基、2,2,2-三氟乙胺基、環丙胺基、(環丙基)甲胺基、吡咯啶基、及哌啶基; 及作為Rc-L-(在此,Rc及L和前述為相同含義。)之甲硫基、甲烷亞磺醯基、甲烷磺醯基、乙基硫基、乙烷亞磺醯基、乙烷磺醯基、三氟甲硫基、三氟甲烷亞磺醯基、及三氟甲烷磺醯基。
針對取代基A之更理想之具體例,可列舉羥基;氰基; 作為C3~C8之環烷基之環丙基、及環丁基; 作為C1~C6之烷氧基之甲氧基、及乙氧基; 作為C1~C6之鹵烷氧基之二氟甲氧基、三氟甲氧基、2,2-二氟乙氧基、及2,2,2-三氟乙氧基; 作為C3~C8之環烷氧基之環丙氧基、及環丁氧基; 作為RaRbN-(在此,Ra及Rb和前述為相同含義。)之二甲胺基、乙基甲胺基、及二乙胺基; 及作為Rc-L-(在此,Rc及L和前述為相同含義。)之甲硫基、甲烷亞磺醯基、及甲烷磺醯基。
式(1)之「取代基B」,表示選自由氰基、C1~C6之烷氧基、C1~C6之鹵烷氧基及C3~C8之環烷氧基構成之群組中之至少1種。
其中取代基B為氰基或C1~C6之烷氧基較佳。
又,取代基B之各用語和前述定義為相同含義。
針對取代基B之理想具體例,可列舉氰基; 作為C1~C6之烷氧基之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及異丙氧基; 作為C1~C6之鹵烷氧基之二氟甲氧基、三氟甲氧基、2,2-二氟乙氧基、2,2,2-三氟乙氧基、3,3-二氟丙氧基、及3,3,3-三氟丙氧基; 及作為C3~C8之環烷氧基之環丙氧基、環丁氧基、環戊氧基、及環己氧基。
針對取代基B之更理想之具體例,可列舉氰基; 作為C1~C6之烷氧基之甲氧基、及乙氧基; 作為C1~C6之鹵烷氧基之二氟甲氧基、三氟甲氧基、2,2-二氟乙氧基、及2,2,2-三氟乙氧基; 及作為C3~C8之環烷氧基之環丙氧基、及環丁氧基。
式(1)之「取代基C」,表示選自由羥基、氰基、C3~C8之環烷基、C1~C6之烷氧基、C1~C6之鹵烷氧基、C3~C8之環烷氧基、C2~C6之烷氧基烷氧基、RaRbN-(在此,Ra及Rb和前述為相同含義。)、Rc-L-(在此,Rc及L和前述為相同含義。)、RdC(=O)-(在此,Rd和前述為相同含義。)及含1~2個氧原子之3~6員環之基構成之群組中之至少1種, 其中取代基C為羥基、氰基、C3~C8之環烷基、C1~C6之烷氧基、C1~C6之鹵烷氧基、或Rc-L-(在此,Rc及L和前述為相同含義。)較理想, 尤其取代基C為羥基、或C1~C6之烷氧基為較佳。
又,取代基C之各用語和前述定義為相同含義。
針對取代基C之理想具體例,可列舉羥基;氰基; 作為C3~C8之環烷基之環丙基、環丁基、環戊基、及環己基; 作為C1~C6之烷氧基之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異丙氧基、丁氧基、異丁氧基、及第三丁氧基; 作為C1~C6之鹵烷氧基之二氟甲氧基、三氟甲氧基、2,2-二氟乙氧基、2,2,2-三氟乙氧基、3,3-二氟丙氧基、及3,3,3-三氟丙氧基; 作為C3~C8之環烷氧基之環丙氧基、環丁氧基、環戊氧基、及環己氧基; 作為C2~C6之烷氧基烷氧基之甲氧基甲氧基、乙氧基甲氧基、甲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及甲氧基丙氧基; RaRbN-(在此,Ra及Rb和前述為相同含義。)之胺基、甲胺基、乙胺基、(甲氧基甲基)胺基、(2-甲氧基乙基)胺基、(氰基甲基)胺基、(2-氰基乙基)胺基、二甲胺基、乙基甲胺基、二乙胺基、(甲氧基甲基)甲胺基、(2-甲氧基乙基)甲胺基、(氰基甲基)甲胺基、(2-氰基乙基)甲胺基、2,2-二氟乙胺基、2,2,2-三氟乙胺基、環丙胺基、(環丙基)甲胺基、吡咯啶基、哌啶基、及
Figure 108126276-A0304-12-01
啉基; 作為Rc-L-(在此,Rc及L和前述為相同含義。)之甲硫基、甲烷亞磺醯基、甲烷磺醯基、三氟甲硫基、三氟甲烷亞磺醯基、及三氟甲烷磺醯基; 作為RdC(=O)-(在此,Rd和前述為相同含義。)之甲醯基、乙醯基、甲氧基乙醯基、氰基乙醯基、丙醯基、二氟乙醯基、三氟乙醯基、環丙烷羰基、甲氧基羰基、乙氧基羰基、2,2-二氟乙氧基羰基、2,2,2-三氟乙氧基羰基、3,3,3-三氟丙氧基羰基、環丙氧基羰基、胺基羰基、甲胺基羰基、乙胺基羰基、(甲氧基甲基)胺基羰基、(2-甲氧基乙基)胺基羰基、(氰基甲基)胺基羰基、(2-氰基乙基)胺基羰基、二甲胺基羰基、乙基甲胺基羰基、二乙胺基羰基、(甲氧基甲基)甲胺基羰基、(2-甲氧基乙基)甲胺基羰基、(氰基甲基)甲胺基羰基、(2-氰基乙基)甲胺基羰基、2,2-二氟乙胺基羰基、2,2,2-三氟乙胺基羰基、環丙胺基羰基、(環丙基)甲胺基羰基、吡咯啶基羰基、及哌啶基羰基; 及作為含1~2個氧原子之3~6員環之基之氧雜環戊烷基(oxolanyl)基、氧雜環己烷基(oxanyl)、1,3-二氧雜環戊烷基、及1,3-二氧雜環己烷基。
針對取代基C之更理想之具體例,可列舉羥基;氰基; 作為C3~C8之環烷基之環丙基、及環丁基; 作為C1~C6之烷氧基之甲氧基、及乙氧基; 作為C1~C6之鹵烷氧基之二氟甲氧基、三氟甲氧基、2,2-二氟乙氧基、2,2,2-三氟乙氧基; 作為C3~C8之環烷氧基之環丙氧基、環丁氧基; C2~C6之烷氧基烷氧基之甲氧基甲氧基、乙氧基甲氧基、甲氧基乙氧基、及乙氧基乙氧基; 作為RaRbN-(在此,Ra及Rb和前述為相同含義。)之二甲胺基、乙基甲胺基、及二乙胺基; 作為Rc-L-(在此,Rc及L和前述為相同含義。)之甲硫基、甲烷亞磺醯基、及甲烷磺醯基; 作為RdC(=O)-(在此,Rd和前述為相同含義。)之乙醯基、甲氧基乙醯基、氰基乙醯基、二氟乙醯基、三氟乙醯基、甲氧基羰基、乙氧基羰基、胺基羰基、二甲胺基羰基、乙基甲胺基羰基、及二乙胺基羰基; 及作為含1~2個氧原子之3~6員環之基之1,3-二氧雜環戊烷基、及1,3-二氧雜環己烷基。
以上說明之R1、R2、R3、R4、R5、R6、R7、R8、R9、X、Y、Z、虛線部、取代基A、取代基B、及取代基C之理想範圍任意組合而獲得之全部的化合物之範圍,也作為本發明之式(1)表示之化合物之範圍,而作為本說明書記載者。
本發明也包括下式(2)表示之化合物及其鹽。 [化15]
Figure 02_image030
式中,R2、R3、R4、R5、R6、R7、R8、R9、X、Y、及Z和前述為相同含義。 式(2)表示之化合物,可成為獲得本發明之式(1)表示之化合物之有用的製造中間體。
然後本發明之具體的化合物,能以表1所示之結構式、表2所示之苯基上之取代基(R2、R3及R4)、及表3所示之唑基(R6、R7、Y及Z)之組合表示。又,表1之包括虛線部之鍵結代表雙鍵或單鍵,X代表氧原子或硫原子,Ph代表下列次結構, [化16]
Figure 02_image032
Az代表下列次結構 [化17]
Figure 02_image034
該等化合物係用於例示,本發明不限定於此等。
[表1-1]
Figure 02_image036
[表1-2] 接續表1
Figure 02_image038
[表1-3] 接續表1
Figure 02_image040
[表1-4] 接續表1
Figure 02_image042
[表1-5] 接續表1
Figure 02_image044
[表1-6] 接續表1
Figure 02_image046
[表1-7] 接續表1
Figure 02_image048
[表1-8] 接續表1
Figure 02_image050
[表1-9] 接續表1
Figure 02_image052
[表2-1]
Figure 02_image054
[表2-2] 接續表2
Figure 02_image056
[表2-3] 接續表2
Figure 02_image058
[表2-4] 接續表2
Figure 02_image060
[表3-1]
Figure 02_image062
[表3-2] 接續表3
Figure 02_image064
[表3-3] 接續表3
Figure 02_image066
[表3-4] 接續表3
Figure 02_image068
[表3-5] 接續表3
Figure 02_image070
[表3-6] 接續表3
Figure 02_image072
[表3-7] 接續表3
Figure 02_image074
[表3-8] 接續表3
Figure 02_image076
[表3-9] 接續表3
Figure 02_image078
[表3-10] 接續表3
Figure 02_image080
[表3-11] 接續表3
Figure 02_image082
[表3-12] 接續表3
Figure 02_image084
[表3-13] 接續表3
Figure 02_image086
[表3-14] 接續表3
Figure 02_image088
[表3-15] 接續表3
Figure 02_image090
[表3-16] 接續表3
Figure 02_image092
[表3-17] 接續表3
Figure 02_image094
[表3-18] 接續表3
Figure 02_image096
[表3-19] 接續表3
Figure 02_image098
[表3-20] 接續表3
Figure 02_image100
[表3-21] 接續表3
Figure 02_image102
[表3-22] 接續表3
Figure 02_image104
[表3-23] 接續表3
Figure 02_image106
[表3-24] 接續表3
Figure 02_image108
[表3-25] 接續表3
Figure 02_image110
[表3-26] 接續表3
Figure 02_image112
[表3-27] 接續表3
Figure 02_image114
[表3-28] 接續表3
Figure 02_image116
[表3-29] 接續表3
Figure 02_image118
[表3-30] 接續表3
Figure 02_image120
[表3-31] 接續表3
Figure 02_image122
[表3-32] 接續表3
Figure 02_image124
[表3-33] 接續表3
Figure 02_image126
[表3-34] 接續表3
Figure 02_image128
[表3-35] 接續表3
Figure 02_image130
[表3-36] 接續表3
Figure 02_image132
[表3-37] 接續表3
Figure 02_image134
[表3-38] 接續表3
Figure 02_image136
[表3-39] 接續表3
Figure 02_image138
[表3-40] 接續表3
Figure 02_image140
[表3-41] 接續表3
Figure 02_image142
[表3-42] 接續表3
Figure 02_image144
[表3-43] 接續表3
Figure 02_image146
[表3-44] 接續表3
Figure 02_image148
[表3-45] 接續表3
Figure 02_image150
[表3-46] 接續表3
Figure 02_image152
[表3-47] 接續表3
Figure 02_image154
[表3-48] 接續表3
Figure 02_image156
[表3-49] 接續表3
Figure 02_image158
[表3-50] 接續表3
Figure 02_image160
[表3-51] 接續表3
Figure 02_image162
[表3-52] 接續表3
Figure 02_image164
[表3-53] 接續表3
Figure 02_image166
[表3-54] 接續表3
Figure 02_image168
[表3-55] 接續表3
Figure 02_image170
[表3-56] 接續表3
Figure 02_image172
[表3-57] 接續表3
Figure 02_image174
[表3-58] 接續表3
Figure 02_image176
[表3-59] 接續表3
Figure 02_image178
[表3-60] 接續表3
Figure 02_image180
[表3-61] 接續表3
Figure 02_image182
[表3-62] 接續表3
Figure 02_image184
[表3-63] 接續表3
Figure 02_image186
[表3-64] 接續表3
Figure 02_image188
[表3-65] 接續表3
Figure 02_image190
[表3-66] 接續表3
Figure 02_image192
[表3-67] 接續表3
Figure 02_image194
[表3-68] 接續表3
Figure 02_image196
[表3-69] 接續表3
Figure 02_image198
[表3-70] 接續表3
Figure 02_image200
[表3-71] 接續表3
Figure 02_image202
以下例示式(1)表示之化合物或式(2)表示之化合物之製造方法を。本發明化合物之製造方法不限於製造方法A~製造方法AI。
[製造方法A] [化18]
Figure 02_image204
式中,R10表示氫原子、或C1~C6之烷基,R2、R3、R4、R5、R6、R7、X、Y及Z與前述為同義。
製造方法A,係式(5)表示之製造中間體之合成方法,包括使式(3)表示之化合物與式(4)表示之化合物,於鹼存在下在溶劑中反應之步驟。
本反應使用之式(3)表示之化合物可以按公知之方法、參考例合成。
本反應使用之式(4)表示之化合物可就市售品取得或按公知之方法製造。
本反應使用之式(4)表示之化合物之量,若相對於式(3)表示之化合物為1當量以上,在目的反應會進行之限度內無特殊限制,通常為1當量以上3當量以下。
本反應使用之鹼,為碳酸鈉、碳酸鉀、碳酸銫、磷酸三鉀等無機鹼類、甲醇鈉、乙醇鈉、第三丁醇鈉、第三丁醇鉀等金屬醇鹽類、三乙胺、三丁胺、1,8-二氮雜雙環[5.4.0]-7-十一烯、1,4-二氮雜雙環[2.2.2]辛烷之有機鹼等。
本反應使用之鹼之量能夠以觸媒量實施,在目的反應會進行之限度內無特殊限制,通常相對於式(3)表示之化合物為0.01當量以上3當量以下。
本反應使用之溶劑,可以列舉二乙醚、二異丙醚、甲基-第三丁醚、二甲氧基乙烷、四氫呋喃、二㗁烷等醚系溶劑、苯、甲苯、二甲苯、均三甲苯、氯苯、二氯苯等苯系溶劑、乙酸乙酯、乙酸異丙基、乙酸丁基等酯系溶劑、乙腈等腈系溶劑、N-甲基吡咯烷酮、N,N-二甲基甲醯胺、N,N-二甲基乙醯胺等醯胺系溶劑、1,3-二甲基-2-咪唑啶酮等脲系溶劑、二氯甲烷、二氯乙烷、氯仿、四氯化碳等鹵素系溶劑、二甲基亞碸、環丁碸等硫系溶劑、丙酮、甲乙酮、甲基異丁基酮等酮系溶劑等。該等溶劑可以單獨使用或將2種類以上以任意之比例混合使用。
本反應使用之溶劑量在目的反應會進行之限度內無特殊限制,通常相對於式(3)表示之化合物為3重量倍以上200重量倍以下。
實施本反應時之溫度,在目的反應會進行之限度內無特殊限制,通常為-50℃以上150℃以下或溶劑之沸點以下。
反應之後處理可藉由對反應混合物添加水或適當的水溶液以進行分液操作。使用水溶液時,可任意地使用溶解了鹽酸、硫酸、氯化銨等之酸性水溶液、溶解了氫氧化鉀、氫氧化鈉、碳酸鈉、碳酸鉀、碳酸氫鈉、碳酸氫鉀等之鹼水溶液、食鹽水等。分液操作時視需要可追加甲苯、二甲苯、苯、氯苯、二氯苯等苯系溶劑、乙酸乙酯、乙酸異丙酯、乙酸丁酯等酯系溶劑、二乙醚、二異丙醚、甲基-第三丁醚等醚系溶劑、二氯甲烷、二氯乙烷、氯仿、四氯化碳等鹵素系溶劑、己烷、庚烷、環己烷、甲基環己烷等烴系溶劑等和水不相溶之溶劑。又,該等溶劑可以單獨使用、也可將2種類以上以任意之比例混合。分液之次數無特殊限制,可以因應目的純度、產量來實施。
含有前述獲得之式(5)表示之化合物之反應混合物,可利用硫酸鈉、硫酸鎂等乾燥劑來去除水分但不是必要。
前述獲得之含式(5)表示之化合物之反應混合物,在化合物不分解之限度內,可以於減壓下將溶劑餾去。
溶劑餾去後,將獲得之含式(5)表示之化合物之反應混合物,可藉由適當的溶劑以洗淨、再沉澱、再結晶、管柱層析等進行精製。因應目的純度適當設定即可。
[製造方法B] [化19]
Figure 02_image206
式中,R10a表示C1~C6之烷基,R2、R3、R4、R5、R6、R7、X、Y及Z與前述為同義。
製造方法B,係式(5)表示之化合物中之式(5b)表示之製造中間體之製造方法,包括使式(5a)表示之化合物於酸性條件或鹼性條件下,於溶劑中反應之步驟。
首先針對酸性條件之反應說明。
本反應使用之酸可列舉鹽酸、氫溴酸、磷酸等無機酸類、乙酸、甲磺酸、對甲苯磺酸、三氟乙酸等有機酸類。目的反應會進行之限度內無特殊限制。
本反應使用之酸之量亦可為觸媒量,在目的反應會進行之限度內無特殊限制,通常相對於式(5a)表示之化合物為0.01當量以上。又,針對液體狀之酸,也可作為溶劑使用。
本反應使用之溶劑在目的反應會進行之限度內無特殊限制,可列舉水溶劑、乙酸、甲磺酸等酸性系溶劑、二乙醚、二異丙醚、甲基-第三丁醚、二甲氧基乙烷、四氫呋喃、二㗁烷等醚系溶劑、甲醇、乙醇、異丙醇等醇系溶劑、苯、甲苯、二甲苯、均三甲苯、氯苯、二氯苯等苯系溶劑、乙酸乙酯、乙酸異丙酯、乙酸丁酯等酯系溶劑、乙腈等腈系溶劑、N-甲基吡咯烷酮、N,N-二甲基甲醯胺、N,N-二甲基乙醯胺等醯胺系溶劑、1,3-二甲基-2-咪唑啶酮等脲系溶劑、二氯甲烷、二氯乙烷、氯仿、四氯化碳等鹵素系溶劑等。該等溶劑可以單獨使用或將2種類以上以任意之比例混合使用。
本反應使用之溶劑量為在目的反應會進行之限度內無特殊限制,通常相對於式(5a)表示之化合物為3重量倍以上200重量倍以下。
實施本反應時之溫度在目的反應會進行之限度內無特殊限制,通常為0℃以上180℃以下或溶劑之沸點以下。
然後針對鹼性條件之反應說明。
本反應使用之鹼可列舉氫氧化鋰、氫氧化鈉、氫氧化鉀等無機鹼類,在目的反應會進行之限度內無特殊限定。
本反應使用之鹼之量,相對於式(5a)表示之化合物若為1當量以上,在目的反應會進行之限度內無特殊限制,通常為1當量以上30當量以下。
本反應使用之溶劑在目的反應會進行之限度內無特殊限制,可列舉水溶劑、二乙醚、二異丙醚、甲基-第三丁醚、二甲氧基乙烷、四氫呋喃、二㗁烷等醚系溶劑、甲醇、乙醇、異丙醇等醇系溶劑、苯、甲苯、二甲苯、均三甲苯、氯苯、二氯苯等苯系溶劑、乙酸乙酯、乙酸異丙酯、乙酸丁酯等酯系溶劑、乙腈等腈系溶劑、N-甲基吡咯烷酮、N,N-二甲基甲醯胺、N,N-二甲基乙醯胺等醯胺系溶劑、1,3-二甲基-2-咪唑啶酮等脲系溶劑、二氯甲烷、二氯乙烷、氯仿、四氯化碳等鹵素系溶劑等。該等溶劑可以單獨使用或將2種類以上以任意之比例混合使用。
本反應使用之溶劑量為在目的反應會進行之限度內無特殊限制,通常相對於式(5a)表示之化合物為3重量倍以上200重量倍以下。
實施本反應時之溫度在目的反應會進行之限度內無特殊限制,通常為-20℃以上180℃以下或溶劑之沸點以下。
反應之後處理,於酸性條件之反應與鹼性條件之反應能夠以共通的方法進行。可藉由對反應混合物加入水或適當水溶液以進行分液操作。使用水溶液時,可任意使用溶解了鹽酸、硫酸、氯化銨等之酸性水溶液、溶解了氫氧化鉀、氫氧化鈉、碳酸鈉、碳酸鉀、碳酸氫鈉、碳酸氫鉀等之鹼水溶液、食鹽水等。分液操作時視需要可以追加甲苯、二甲苯、苯、氯苯、二氯苯等苯系溶劑、乙酸乙酯、乙酸異丙酯、乙酸丁酯等酯系溶劑、二乙醚、二異丙醚、甲基-第三丁醚等醚系溶劑、二氯甲烷、二氯乙烷、氯仿、四氯化碳等鹵素系溶劑、己烷、庚烷、環己烷、甲基環己烷等烴系溶劑等和水不相溶之溶劑。又,該等溶劑可以單獨使用、也可將2種類以上以任意之比例混合。分液之次數無特殊限制、可以因應目的純度、產量來實施。
前述獲得之含式(5b)表示之化合物之反應混合物,可利用硫酸鈉、硫酸鎂等乾燥劑來去除水分但不是必要。
前述獲得之含式(5b)表示之化合物之反應混合物,在化合物不分解之限度內,可以於減壓下將溶劑餾去。
溶劑餾去後,獲得之含有式(5b)表示之化合物之反應混合物,可藉由適當的溶劑以洗淨、再沉澱、再結晶、管柱層析等進行精製。因應目的純度適當設定即可。
式(5b)表示之化合物也包括式(5b’)表示之異構物。 [化20]
Figure 02_image208
式中,R2、R3、R4、R5、R6、R7、X、Y及Z與前述為同義。
式(5b’)表示之化合物,可和式(5b)表示之化合物同樣操作,可應用製造方法C。又,式(5b’)表示之化合物包括不對稱碳,其異構物混合比,可以單獨也可為任意之比例之混合物。再者,也可為式(5b)表示之化合物與式(5b’)表示之化合物と之混合物,其異構物混合比可以單獨也可為任意之比例之混合物。
[製造方法C] [化21]
Figure 02_image210
式中,R1a表示氫原子、羥基、氰基、亦可經取代基A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基、C1~C6之鹵烷基、亦可經取代基A適當取代之C3~C8之環烷基、亦可經取代基A適當取代之C2~C6之烯基、C2~C6之鹵烯基、亦可經取代基A適當取代之C2~C6之炔基、C2~C6之鹵炔基、亦可經取代基A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氧基、C1~C6之鹵烷氧基、亦可經取代基A適當取代之C3~C8之環烷氧基、亦可經取代基A適當取代之C2~C6之烯氧基、C2~C6之鹵烯氧基、亦可經取代基A適當取代之C3~C6之炔氧基、C3~C6之鹵炔氧基、或RaRbN-(在此,Ra及Rb和前述為相同含義。),R2、R3、R4、R5、R6、R7、R10、X、Y及Z與前述為同義。
製造方法C,係獲得包括本發明化合物及本發明化合物之製造中間體之式(2a)表示之化合物之方法,包括使式(5)表示之化合物與R1a-NH2 於酸存在下反應之步驟。
本反應使用之R1a-NH2 可就市售品取得或按公知之方法製造。R1a-NH2 ,可為形成了和如鹽酸、乙酸之酸性化合物之鹽者,在目的反應會進行之限度內無特殊限定。
本反應使用之R1a-NH2 ,相對於式(5)表示之化合物為1當量以上即可,在目的反應會進行之限度內無特殊限制,通常為1當量以上200當量以下。
本反應使用之酸可列舉鹽酸、硫酸等無機酸類、乙酸、甲磺酸、對甲苯磺酸等有機酸類,在目的反應會進行之限度內無特殊限定,較佳為乙酸。又,使用R1a-NH2 與酸性化合物之鹽時,酸之使用並非必要。
本反應使用之酸之量,相對於R1a-NH2 為1當量以上即可,在目的反應會進行之限度內無特殊限制,通常為1當量以上200當量以下。又,使用之酸為液體時也可作為溶劑使用。
本反應可使用溶劑,但並非必要。
本反應使用之溶劑在目的反應會進行之限度內無特殊限制,可列舉乙酸、甲磺酸等酸性系溶劑、二乙醚、二異丙醚、甲基-第三丁醚、二甲氧基乙烷、四氫呋喃、二㗁烷等醚系溶劑、甲醇、乙醇、異丙醇等醇系溶劑、苯、甲苯、二甲苯、均三甲苯、氯苯、二氯苯等苯系溶劑、乙酸乙酯、乙酸異丙酯、乙酸丁酯等酯系溶劑、乙腈等腈系溶劑、N-甲基吡咯烷酮、N,N-二甲基甲醯胺、N,N-二甲基乙醯胺等醯胺系溶劑、1,3-二甲基-2-咪唑啶酮等脲系溶劑、二氯甲烷、二氯乙烷、氯仿、四氯化碳等鹵素系溶劑等。該等溶劑可以單獨使用或將2種類以上以任意之比例混合使用。溶劑較佳可列舉酸性系溶劑,更佳可列舉乙酸。
本反應使用之溶劑量為在目的反應會進行之限度內無特殊限制,通常相對於式(5)表示之化合物為3重量倍以上200重量倍以下。
實施本反應時之溫度在目的反應會進行之限度內無特殊限制,通常為50℃以上180℃以下或溶劑之沸點以下。
作為反應之後處理,可藉由對反應混合物加入水或適當的水溶液以進行分液操作。使用水溶液時,可以任意使用溶解了鹽酸、硫酸、氯化銨等之酸性水溶液、溶解了氫氧化鉀、氫氧化鈉、碳酸鈉、碳酸鉀、碳酸氫鈉、碳酸氫鉀等之鹼水溶液、食鹽水等。分液操作時視需要可追加甲苯、二甲苯、苯、氯苯、二氯苯等苯系溶劑、乙酸乙酯、乙酸異丙酯、乙酸丁酯等酯系溶劑、二乙醚、二異丙醚、甲基-第三丁醚等醚系溶劑、二氯甲烷、二氯乙烷、氯仿、四氯化碳等鹵素系溶劑、己烷、庚烷、環己烷、甲基環己烷等烴系溶劑等和水不相溶之溶劑。又,該等溶劑可以單獨使用、也可將2種類以上以任意之比例混合。分液之次數無特殊限制,可以因應目的純度、產量來實施。
前述獲得之含式(2a)表示之化合物之反應混合物,可利用硫酸鈉、硫酸鎂等乾燥劑來去除水分但不是必要。
前述獲得之含式(2a)表示之化合物之反應混合物,在化合物不分解之限度內,可以於減壓下將溶劑餾去。
溶劑餾去後,獲得之含式(2a)表示之化合物之反應混合物,可藉由適當的溶劑以洗淨、再沉澱、再結晶、管柱層析等進行精製。因應目的純度適當設定即可。
依照製造方法C,式(2a)表示之化合物中之R1a表示氫原子時可製造之式(2)表示之化合物,可成為獲得本發明之式(1)表示之化合物之有用製造中間體。
式(2)表示之製造中間體之具體例,以表4所示之結構式、表2所示之苯基上之取代基(R2、R3及R4)、表3所示之唑基(R6、R7、Y及Z)、及氧原子或硫原子X之組合表示。該等化合物,係用於例示,本發明不限定於此等。
[表4]
Figure 02_image212
[製造方法D] [化22]
Figure 02_image214
式中,Lv表示甲烷磺醯基、三氟甲烷磺醯基、對甲苯磺醯基、鹵素原子等脫離基,R1、R2、R3、R4、R5、R6、R7、X、Y及Z和前述為相同含義。
製造方法D係獲得式(1b)表示之化合物之方法,包括使式(2)表示之製造中間體與R1-Lv,於鹼存在下於溶劑中反應之步驟。
本反應使用之R1-Lv可就市售品取得或按公知之方法製造。
本反應使用之R1-Lv之量,相對於式(2)表示之化合物為1當量以上即可,在目的反應會進行之限度內無特殊限制通常為1當量以上10當量以下。
本反應使用之鹼可例示氫氧化鈉、氫氧化鉀、碳酸鈉、碳酸鉀、碳酸銫、氫化鈉等無機鹼類,在目的反應會進行之限度內無特殊限定。
本反應使用之鹼之量,相對於式(2)表示之化合物為1當量以上即可,在目的反應會進行之限度內無特殊限制通常為1當量以上10當量以下。
本反應使用之溶劑在目的反應會進行之限度內無特殊限制,可列舉二乙醚、二異丙醚、甲基-第三丁醚、二甲氧基乙烷、四氫呋喃、二㗁烷等醚系溶劑、甲醇、乙醇、異丙醇等醇系溶劑、苯、甲苯、二甲苯、均三甲苯、氯苯、二氯苯等苯系溶劑、乙酸乙酯、乙酸異丙酯、乙酸丁酯等酯系溶劑、乙腈等腈系溶劑、N-甲基吡咯烷酮、N,N-二甲基甲醯胺、N,N-二甲基乙醯胺等醯胺系溶劑、1,3-二甲基-2-咪唑啶酮等脲系溶劑、二氯甲烷、二氯乙烷、氯仿、四氯化碳等鹵素系溶劑、二甲基亞碸、環丁碸等硫系溶劑、丙酮、甲乙酮、甲基異丁基酮等酮系溶劑等。該等溶劑可以單獨使用或將2種類以上以任意之比例混合使用。
本反應使用之溶劑量為在目的反應會進行之限度內無特殊限制,通常相對於式(2)表示之化合物為3重量倍以上200重量倍以下。
實施本反應時之溫度在目的反應會進行之限度內無特殊限制,通常為0℃以上150℃以下或溶劑之沸點以下。
作為反應之後處理,可藉由對反應混合物加入水或適當的水溶液以進行分液操作。使用水溶液時,可任意使用溶解了鹽酸、硫酸、氯化銨等之酸性水溶液、溶解了氫氧化鉀、氫氧化鈉、碳酸鈉、碳酸鉀、碳酸氫鈉、碳酸氫鉀等之鹼水溶液、溶解了硫代硫酸鈉、亞硫酸鈉等含硫原子之鹽之水溶液、食鹽水等。分液操作時視需要可追加甲苯、二甲苯、苯、氯苯、二氯苯等苯系溶劑、乙酸乙酯、乙酸異丙酯、乙酸丁酯等酯系溶劑、二乙醚、二異丙醚、甲基-第三丁醚等醚系溶劑、二氯甲烷、二氯乙烷、氯仿、四氯化碳等鹵素系溶劑、己烷、庚烷、環己烷、甲基環己烷等烴系溶劑等和水不相溶之溶劑。又,該等溶劑可以單獨使用、也可將2種類以上以任意之比例混合。分液之次數無特殊限制,可以因應目的純度、產量來實施。
前述獲得之含式(1b)表示之化合物之反應混合物可利用硫酸鈉、硫酸鎂等乾燥劑來去除水分但不是必要。
前述獲得之含式(1b)表示之化合物之反應混合物,在化合物不分解之限度內,可以於減壓下將溶劑餾去。
溶劑餾去後,獲得之含式(1b)表示之化合物之反應混合物可藉由適當的溶劑以洗淨、再沉澱、再結晶、管柱層析等進行精製。因應目的純度適當設定即可。
[製造方法E] [化23]
Figure 02_image216
式中,SR表示硫化劑,R1、R2、R3、R4、R5、R6、Y及Z和前述為相同含義。
製造方法E,係獲得式(1b)表示之化合物中之式(1b-b)表示之化合物之製造方法,包括使式(1b-a)表示之化合物與硫化劑(SR)於溶劑中反應之步驟。
本反應使用之硫化劑可列舉勞森試藥(2,4-雙(4-甲氧基苯基)-1,3-二硫雜-2,4-二磷雜環丁烷-2,4-二硫醚)等。
本反應使用之硫化劑之量相對於式(1b-a)表示之化合物為0.5當量以上即可,在目的反應會進行之限度內無特殊限制,通常為1當量以上10當量以下。
本反應使用之溶劑在目的反應會進行之限度內無特殊限制,可列舉二乙醚、二異丙醚、甲基-第三丁醚、二甲氧基乙烷、四氫呋喃、二㗁烷等醚系溶劑、苯、甲苯、二甲苯、均三甲苯、氯苯、二氯苯等苯系溶劑等。該等溶劑可以單獨使用或將2種類以上以任意之比例混合使用。
本反應使用之溶劑量為在目的反應會進行之限度內無特殊限制,通常相對於式(1b-a)表示之化合物為3重量倍以上200重量倍以下。
實施本反應時之溫度在目的反應會進行之限度內無特殊限制,通常為50℃以上180℃以下或溶劑之沸點以下。
反應之後處理可藉由對反應混合物加入水或適當水溶液以進行分液操作。使用水溶液時,可任意使用溶解了鹽酸、硫酸、氯化銨等之酸性水溶液、溶解了氫氧化鉀、氫氧化鈉、碳酸鈉、碳酸鉀、碳酸氫鈉、碳酸氫鉀等之鹼水溶液、食鹽水等。分液操作時視需要可追加甲苯、二甲苯、苯、氯苯、二氯苯等苯系溶劑、乙酸乙酯、乙酸異丙酯、乙酸丁酯等酯系溶劑、二乙醚、二異丙醚、甲基-第三丁醚等醚系溶劑、二氯甲烷、二氯乙烷、氯仿、四氯化碳等鹵素系溶劑、己烷、庚烷、環己烷、甲基環己烷等烴系溶劑等和水不相溶之溶劑。又,該等溶劑可以單獨使用、也可將2種類以上以任意之比例混合。分液之次數無特殊限制,可以因應目的純度、產量來實施。又,本反應中,分液操作並非必要。
前述獲得之含式(1b-b)表示之化合物之反應混合物,可利用硫酸鈉、硫酸鎂等乾燥劑來去除水分但不是必要。
前述獲得之含式(1b-b)表示之化合物之反應混合物,在化合物不分解之限度內,可以於減壓下將溶劑餾去。
溶劑餾去後,獲得之含式(1b-b)表示之化合物之反應混合物可藉由適當的溶劑以洗淨、再沉澱、再結晶、管柱層析等進行精製。因應目的純度適當設定即可。
[製造方法F] [化24]
Figure 02_image218
式中,Ox表示氧化劑,R1、R2、R3、R4、R5、R6、R7、X、Y及Z和前述為相同含義。
製造方法F係獲得式(1a)表示之化合物之方法,包括使式(1b)表示之化合物與氧化劑(Ox)於溶劑中反應之步驟。
就本反應使用之氧化劑而言,可使用金屬氧化物類、苯醌類、組合了自由基起始劑與鹵化劑者等。
以下針對氧化劑為金屬氧化物類之方法說明。 本反應使用之金屬氧化物可列舉二氧化錳等。
本反應使用之氧化劑之量,相對於式(1b)表示之化合物為1當量以上即可,在目的反應會進行之限度內無特殊限制,通常為1當量以上200當量以下。
本反應使用之溶劑在目的反應會進行之限度內無特殊限制,可列舉苯、甲苯、二甲苯、均三甲苯、氯苯、二氯苯等苯系溶劑、二氯甲烷、二氯乙烷、氯仿、四氯化碳等鹵素系溶劑等。該等溶劑可以單獨使用或將2種類以上以任意之比例混合使用。
本反應使用之溶劑量為在目的反應會進行之限度內無特殊限制,通常相對於式(1b)表示之化合物為3重量倍以上200重量倍以下。
實施本反應時之溫度在目的反應會進行之限度內無特殊限制,通常為0℃以上150℃以下或溶劑之沸點以下。
作為反應之後處理,可藉由將不溶解之金屬類以過濾予以除去。再者,可藉由對反應混合物加入水或適當的水溶液以進行分液操作。使用水溶液時可任意使用溶解了鹽酸、硫酸、氯化銨等之酸性水溶液、溶解了氫氧化鉀、氫氧化鈉、碳酸鈉、碳酸鉀、碳酸氫鈉、碳酸氫鉀等之鹼水溶液、食鹽水等。分液操作時視需要可追加甲苯、二甲苯、苯、氯苯、二氯苯等苯系溶劑、乙酸乙酯、乙酸異丙酯、乙酸丁酯等酯系溶劑、二乙醚、二異丙醚、甲基-第三丁醚等醚系溶劑、二氯甲烷、二氯乙烷、氯仿、四氯化碳等鹵素系溶劑、己烷、庚烷、環己烷、甲基環己烷等烴系溶劑等和水不相溶之溶劑。又,該等溶劑可以單獨使用、也可將2種類以上以任意之比例混合。分液之次數無特殊限制,可以因應目的純度、產量來實施。又,本反應中,分液操作並非必要。
前述獲得之含式(1a)表示之化合物之反應混合物,可利用硫酸鈉、硫酸鎂等乾燥劑來去除水分但不是必要。
前述獲得之含式(1a)表示之化合物之反應混合物,在化合物不分解之限度內,可以於減壓下將溶劑餾去。
溶劑餾去後,獲得之含式(1a)表示之化合物之反應混合物可藉由適當的溶劑以洗淨、再沉澱、再結晶、管柱層析等進行精製。因應目的純度適當設定即可。
以下針對氧化劑為苯醌類之方法說明。
本反應使用之苯醌類可列舉2,3-二氯-5,6-二氰基對苯醌等。
本反應使用之氧化劑之量,若相對於式(1b)表示之化合物為1當量以上,在目的反應會進行之限度內無特殊限制,通常為1當量以上20當量以下。
本反應使用之溶劑在目的反應會進行之限度內無特殊限制,可列舉苯、甲苯、二甲苯、均三甲苯、氯苯、二氯苯等苯系溶劑、二氯甲烷、二氯乙烷、氯仿、四氯化碳等鹵素系溶劑等。該等溶劑可以單獨使用或將2種類以上以任意之比例混合使用。
本反應使用之溶劑量為在目的反應會進行之限度內無特殊限制,通常相對於式(1b)表示之化合物為3重量倍以上200重量倍以下。
實施本反應時之溫度在目的反應會進行之限度內無特殊限制,通常為0℃以上150℃以下或溶劑之沸點以下。
作為反應之後處理,可藉由對反應混合物加入水或適當的水溶液以進行分液操作。使用水溶液時,可任意使用溶解了鹽酸、硫酸、氯化銨等之酸性水溶液、溶解了氫氧化鉀、氫氧化鈉、碳酸鈉、碳酸鉀、碳酸氫鈉、碳酸氫鉀等之鹼水溶液、食鹽水等。分液操作時視需要可追加甲苯、二甲苯、苯、氯苯、二氯苯等苯系溶劑、乙酸乙酯、乙酸異丙酯、乙酸丁酯等酯系溶劑、二乙醚、二異丙醚、甲基-第三丁醚等醚系溶劑、二氯甲烷、二氯乙烷、氯仿、四氯化碳等鹵素系溶劑、己烷、庚烷、環己烷、甲基環己烷等烴系溶劑等和水不相溶之溶劑。又,該等溶劑可以單獨使用、也可將2種類以上以任意之比例混合。分液之次數無特殊限制,可以因應目的純度、產量來實施。又,本反應中,分液操作並非必要。
前述獲得之含式(1a)表示之化合物之反應混合物,可利用硫酸鈉、硫酸鎂等乾燥劑來去除水分但不是必要。
前述獲得之含式(1a)表示之化合物之反應混合物,在化合物不分解之限度內,可以於減壓下將溶劑餾去。
溶劑餾去後,獲得之含式(1a)表示之化合物之反應混合物,可藉由適當的溶劑以洗淨、再沉澱、再結晶、管柱層析等進行精製。因應目的純度適當設定即可。
以下針對氧化劑係自由基起始劑與鹵化劑之組合之方法說明。
本反應使用之自由基起始劑可列舉偶氮雙異丁腈、2,2’-偶氮雙(4-甲氧基-2,4-二甲基戊腈)、過氧化苯甲醯等。
本反應使用之自由基起始劑之量,相對於式(1b)表示之化合物若為0.01當量以上,在目的反應會進行之限度內無特殊限制,通常為0.01當量以上1當量以下。
本反應使用之鹵化劑可列舉N-氯琥珀醯亞胺、N-溴琥珀醯亞胺、N-碘琥珀醯亞胺、1,3-二氯-5,5-二甲基乙內醯脲、1,3-二溴-5,5-二甲基乙內醯脲、1,3-二碘-5,5-二甲基乙內醯脲等。
本反應使用之鹵化劑之量,若相對於式(1b)表示之化合物為1.0當量以上,在目的反應會進行之限度內無特殊限制,通常為1當量以上3當量以下。惟若含乙內醯脲之鹵化劑之量為0.5當量以上,在目的反應會進行之限度內無特殊限制通常為0.5當量以上1.5當量以下。
本反應使用之溶劑在目的反應會進行之限度內無特殊限制,可列舉氯苯、二氯苯等鹵化苯系溶劑、乙酸乙酯、乙酸異丙酯、乙酸丁酯等酯系溶劑、二氯甲烷、二氯乙烷、氯仿、四氯化碳等鹵素系溶劑、己烷、庚烷、環己烷、甲基環己烷等烴系溶劑等。該等溶劑可以單獨使用或將2種類以上以任意之比例混合使用。
本反應使用之溶劑量為在目的反應會進行之限度內無特殊限制,通常相對於式(1b)表示之化合物為3重量倍以上200重量倍以下。
實施本反應時之溫度在目的反應會進行之限度內無特殊限制,通常為20℃以上150℃以下或溶劑之沸點以下。
作為反應之後處理,可藉由對反應混合物加入水或適當的水溶液以進行分液操作。使用水溶液時可以任意使用溶解了鹽酸、硫酸、氯化銨等之酸性水溶液、溶解了氫氧化鉀、氫氧化鈉、碳酸鈉、碳酸鉀、碳酸氫鈉、碳酸氫鉀等之鹼水溶液、溶解了硫代硫酸鈉、亞硫酸鈉等含硫原子之鹽之水溶液、食鹽水等。分液操作時視需要可追加甲苯、二甲苯、苯、氯苯、二氯苯等苯系溶劑、乙酸乙酯、乙酸異丙酯、乙酸丁酯等酯系溶劑、二乙醚、二異丙醚、甲基-第三丁醚等醚系溶劑、二氯甲烷、二氯乙烷、氯仿等鹵素系溶劑、己烷、庚烷、環己烷、甲基環己烷等烴系溶劑等和水不相溶之溶劑。又,該等溶劑可以單獨使用、也可將2種類以上以任意之比例混合。分液之次數無特殊限制、可以因應目的純度、產量來實施。
前述獲得之含有式(1a)表示之化合物之反應混合物可利用硫酸鈉、硫酸鎂等乾燥劑來去除水分但不是必要。
前述獲得之含有式(1a)表示之化合物之反應混合物在化合物不分解之限度內,可以於減壓下將溶劑餾去。
溶劑餾去後,獲得之含有式(1a)表示之化合物之反應混合物可藉由適當的溶劑以洗淨、再沉澱、再結晶、管柱層析等進行精製。因應目的純度適當設定即可。
[製造方法G] [化25]
Figure 02_image220
式中,R5a表示鹵素原子,HalR表示鹵化劑,R1、R2、R3、R4、R6、R7、X、Y及Z與前述為同義。
製造方法G,係獲得式(1a)表示之化合物中之R5a表示鹵素原子之式(1a-b)表示之化合物之製造方法,包括使式(1a-a)表示之化合物與鹵化劑(HalR)於溶劑中反應之步驟。
本反應使用之鹵化劑可列舉Selectfluor(N-氟-N’-三乙二胺雙(四氟硼酸))、N-氯琥珀醯亞胺、N-溴琥珀醯亞胺、N-碘琥珀醯亞胺、1,3-二氯-5,5-二甲基乙內醯脲、1,3-二溴-5,5-二甲基乙內醯脲、1,3-二碘-5,5-二甲基乙內醯脲、溴、碘等。
本反應使用之鹵化劑之量,若相對於式(1a-a)表示之化合物為1當量以上,在目的反應會進行之限度內無特殊限制,通常為1當量以上10當量以下。惟含有乙內醯脲之鹵化劑之量若為0.5當量以上,則在目的反應會進行之限度內無特殊限制,通常為1當量以上5當量以下。
本反應使用之鹵化劑為碘化劑時,可加入如鹽酸、硫酸等無機酸類、乙酸、三氟乙酸、甲磺酸、三氟甲磺酸等有機酸類之酸。
本反應使用之鹵化劑為碘化劑時,使用之酸之量相對於式(1a-a)表示之化合物若為0.01當量以上,則在目的反應會進行之限度內無特殊限制,通常為0.1當量以上3當量以下。
本反應使用之溶劑在目的反應會進行之限度內無特殊限制,可列舉硫酸、乙酸、三氟乙酸、甲磺酸、三氟甲磺酸等酸性系溶劑、二乙醚、二異丙醚、甲基-第三丁醚、二甲氧基乙烷、四氫呋喃、二㗁烷等醚系溶劑、甲醇、乙醇、異丙醇等醇系溶劑、苯、甲苯、二甲苯、均三甲苯、氯苯、二氯苯等苯系溶劑、乙酸乙酯、乙酸異丙酯、乙酸丁酯等酯系溶劑、乙腈等腈系溶劑、N-甲基吡咯烷酮、N,N-二甲基甲醯胺、N,N-二甲基乙醯胺等醯胺系溶劑、1,3-二甲基-2-咪唑啶酮等脲系溶劑、二氯甲烷、二氯乙烷、氯仿、四氯化碳等鹵素系溶劑等。該等溶劑可以單獨使用或將2種類以上以任意之比例混合使用。
本反應使用之溶劑量為在目的反應會進行之限度內無特殊限制,通常相對於式(1a-a)表示之化合物為3重量倍以上200重量倍以下。
實施本反應時之溫度在目的反應會進行之限度內無特殊限制,通常為0℃以上150℃以下或溶劑之沸點以下。
作為反應之後處理,可藉由對反應混合物加入水或適當的水溶液以進行分液操作。使用水溶液時可任意使用溶解了鹽酸、硫酸、氯化銨等之酸性水溶液、溶解了氫氧化鉀、氫氧化鈉、碳酸鈉、碳酸鉀、碳酸氫鈉、碳酸氫鉀等之鹼水溶液、溶解了硫代硫酸鈉、亞硫酸鈉等含硫原子之鹽之水溶液、食鹽水等。分液操作時視需要可追加甲苯、二甲苯、苯、氯苯、二氯苯等苯系溶劑、乙酸乙酯、乙酸異丙酯、乙酸丁酯等酯系溶劑、二乙醚、二異丙醚、甲基-第三丁醚等醚系溶劑、二氯甲烷、二氯乙烷、氯仿、四氯化碳等鹵素系溶劑、己烷、庚烷、環己烷、甲基環己烷等烴系溶劑等和水不相溶之溶劑。又,該等溶劑可以單獨使用、也可將2種類以上以任意之比例混合。分液之次數無特殊限制,可以因應目的純度、產量來實施。
前述獲得之含式(1a-b)表示之化合物之反應混合物可利用硫酸鈉、硫酸鎂等乾燥劑來去除水分但不是必要。
前述獲得之含式(1a-b)表示之化合物之反應混合物在化合物不分解之限度內,可以於減壓下將溶劑餾去。
溶劑餾去後,獲得之含式(1a-b)表示之化合物之反應混合物可藉由適當的溶劑以洗淨、再沉澱、再結晶、管柱層析等進行精製。因應目的純度適當設定即可。
[製造方法H] [化26]
Figure 02_image222
式中,R5b表示鹵素原子、氰基、硝基、亦可經取代基A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基、C1~C6之鹵烷基、亦可經取代基A適當取代之C3~C8之環烷基、亦可經取代基A適當取代之C2~C6之烯基、C2~C6之鹵烯基、亦可經取代基A適當取代之C2~C6之炔基、C2~C6之鹵炔基、亦可經取代基A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氧基、C1~C6之鹵烷氧基、亦可經取代基A適當取代之C3~C8之環烷氧基、亦可經取代基A適當取代之C2~C6之烯氧基、C2~C6之鹵烯氧基、亦可經取代基A適當取代之C3~C6之炔氧基、C3~C6之鹵炔氧基、Rc-L-(在此,Rc及L和前述為相同含義。)、RaRbN-(在此,Ra及Rb和前述為相同含義。)、或RgC(=O)-(在此,Rg和前述為相同含義。),R6a表示鹵素原子,R1、R2、R3、R4、R7、R8、X及HalR與前述為同義。
製造方法H,係獲得式(1a)表示之化合物中之R6a表示鹵素原子之式(1a-d)表示之化合物之製造方法,包括使式(1a-c)表示之化合物與鹵化劑(HalR)在溶劑中反應之步驟。
本反應使用之鹵化劑可列舉Selectfluor(N-氟-N’-三乙二胺雙(四氟硼酸))、N-氯琥珀醯亞胺、N-溴琥珀醯亞胺、N-碘琥珀醯亞胺、1,3-二氯-5,5-二甲基乙內醯脲、1,3-二溴-5,5-二甲基乙內醯脲、1,3-二碘-5,5-二甲基乙內醯脲、溴、碘等。
本反應使用之鹵化劑之量,相對於式(1a-c)表示之化合物若為1當量以上,則在目的反應會進行之限度內無特殊限制,通常為1當量以上10當量以下。惟若含乙內醯脲之鹵化劑之量為0.5當量以上,則在目的反應會進行之限度內無特殊限制,通常為1當量以上5當量以下。
本反應使用之鹵化劑為碘化劑時,可以加入如鹽酸、硫酸等無機酸類、乙酸、三氟乙酸、甲磺酸、三氟甲磺酸等有機酸類之酸。
本反應使用之鹵化劑為碘化劑時,使用之酸之量相對於式(1a-c)表示之化合物若為0.01當量以上,在目的反應會進行之限度內無特殊限制,通常為0.1當量以上3當量以下。
為了順利進行本反應,可加入氯三甲基矽烷、溴三甲基矽烷等鹵代三烷基矽烷類。此時,選擇鹵化劑與鹵素原子成為相同之鹵代三烷基矽烷類即可。具體而言,實施氯化時可列舉氯三烷基矽烷類,實施溴化時可列舉溴三烷基矽烷類。惟鹵代三烷基矽烷類之添加並非必要。
本反應使用之鹵代三烷基矽烷類之量通常為1當量以上20當量以下。
本反應使用之溶劑在目的反應會進行之限度內無特殊限制,可列舉硫酸、乙酸、三氟乙酸、甲磺酸、三氟甲磺酸等酸性系溶劑、二乙醚、二異丙醚、甲基-第三丁醚、二甲氧基乙烷、四氫呋喃、二㗁烷等醚系溶劑、甲醇、乙醇、異丙醇等醇系溶劑、苯、甲苯、二甲苯、均三甲苯、氯苯、二氯苯等苯系溶劑、乙酸乙酯、乙酸異丙酯、乙酸丁酯等酯系溶劑、乙腈等腈系溶劑、N-甲基吡咯烷酮、N,N-二甲基甲醯胺、N,N-二甲基乙醯胺等醯胺系溶劑、1,3-二甲基-2-咪唑啶酮等脲系溶劑、二氯甲烷、二氯乙烷、氯仿、四氯化碳等鹵素系溶劑等。該等溶劑可以單獨使用或將2種類以上以任意之比例混合使用。
本反應使用之溶劑量為在目的反應會進行之限度內無特殊限制,通常相對於式(1a-c)表示之化合物為3重量倍以上200重量倍以下。
實施本反應時之溫度在目的反應會進行之限度內無特殊限制,通常為0℃以上150℃以下或溶劑之沸點以下。
作為反應之後處理,可藉由對反應混合物加入水或適當的水溶液以進行分液操作。使用水溶液時可任意使用溶解了鹽酸、硫酸、氯化銨等之酸性水溶液、溶解了氫氧化鉀、氫氧化鈉、碳酸鈉、碳酸鉀、碳酸氫鈉、碳酸氫鉀等之鹼水溶液、溶解了硫代硫酸鈉、亞硫酸鈉等含硫原子之鹽之水溶液、食鹽水等。分液操作時視需要可追加甲苯、二甲苯、苯、氯苯、二氯苯等苯系溶劑、乙酸乙酯、乙酸異丙酯、乙酸丁酯等酯系溶劑、二乙醚、二異丙醚、甲基-第三丁醚等醚系溶劑、二氯甲烷、二氯乙烷、氯仿、四氯化碳等鹵素系溶劑、己烷、庚烷、環己烷、甲基環己烷等烴系溶劑等和水不相溶之溶劑。又,該等溶劑可以單獨使用、也可將2種類以上以任意之比例混合。分液之次數無特殊限制,可以因應目的純度、產量來實施。
前述獲得之含式(1a-d)表示之化合物之反應混合物可利用硫酸鈉、硫酸鎂等乾燥劑來去除水分但不是必要。
前述獲得之含式(1a-d)表示之化合物之反應混合物,在化合物不分解之限度內,可以於減壓下將溶劑餾去。
溶劑餾去後,獲得之含式(1a-d)表示之化合物之反應混合物可藉由適當的溶劑以洗淨、再沉澱、再結晶、管柱層析等進行精製。因應目的純度適當設定即可。
製造方法G中,鹵化劑可使用鹵化乙烷類。以下說明使用鹵化乙烷類之別法。
就本反應使用之鹵化劑而言,可列舉六氯乙烷、1,2-二溴-1,1,2,2-四氯乙烷等鹵化乙烷類。
本反應使用之鹵化劑之量,相對於式(1a-c)表示之化合物若為1當量以上,在目的反應會進行之限度內無特殊限制,通常為1當量以上10當量以下。
實施本反應時,鹼為必要。
本反應使用之鹼可列舉氫化鈉等金屬氫化物類、甲基鋰、丁基鋰、第二丁基鋰、第三丁基鋰、己基鋰等有機鋰類、二異丙基胺基鋰、六甲基二矽氮烷鋰、六甲基二矽氮烷鈉、六甲基二矽氮烷鉀等金屬胺化物類。
本反應使用之鹼之量,相對於式(1a-c)表示之化合物若為1當量以上,在目的反應會進行之限度內無特殊限制,通常為1當量以上10當量以下。
本反應使用之溶劑在目的反應會進行之限度內無特殊限制,可列舉二乙醚、二異丙醚、甲基-第三丁醚、二甲氧基乙烷、四氫呋喃、二㗁烷等醚系溶劑、苯、甲苯、二甲苯、均三甲苯、氯苯、二氯苯等苯系溶劑、己烷、庚烷、環己烷、甲基環己烷等烴系溶劑等。該等溶劑可以單獨使用或將2種類以上以任意之比例混合使用。
本反應使用之溶劑量為在目的反應會進行之限度內無特殊限制,通常相對於式(1a-c)表示之化合物為3重量倍以上200重量倍以下。
實施本反應時之溫度在目的反應會進行之限度內無特殊限制,通常為-80℃以上100℃以下或溶劑之沸點以下。
作為反應之後處理可藉由對反應混合物加入水或適當的水溶液以進行分液操作。使用水溶液時,可任意使用溶解了鹽酸、硫酸、氯化銨等之酸性水溶液、溶解了氫氧化鉀、氫氧化鈉、碳酸鈉、碳酸鉀、碳酸氫鈉、碳酸氫鉀等之鹼水溶液、溶解了硫代硫酸鈉、亞硫酸鈉等含硫原子之鹽之水溶液、食鹽水等。分液操作時視需要可追加甲苯、二甲苯、苯、氯苯、二氯苯等苯系溶劑、乙酸乙酯、乙酸異丙酯、乙酸丁酯等酯系溶劑、二乙醚、二異丙醚、甲基-第三丁醚等醚系溶劑、二氯甲烷、二氯乙烷、氯仿、四氯化碳等鹵素系溶劑、己烷、庚烷、環己烷、甲基環己烷等烴系溶劑等和水不相溶之溶劑。又,該等溶劑可以單獨使用、也可將2種類以上以任意之比例混合。分液之次數無特殊限制,可以因應目的純度、產量來實施。
前述獲得之含式(1a-d)表示之化合物之反應混合物可利用硫酸鈉、硫酸鎂等乾燥劑來去除水分但不是必要。
前述獲得之含式(1a-d)表示之化合物之反應混合物在化合物不分解之限度內,可以於減壓下將溶劑餾去。
溶劑餾去後,獲得之含式(1a-d)表示之化合物之反應混合物可藉由適當的溶劑以洗淨、再沉澱、再結晶、管柱層析等進行精製。因應目的純度適當設定即可。
[製造方法I] [化27]
Figure 02_image224
式中,R1、R2、R3、R4、R5a、R7、R8、X及HalR與前述為同義。
製造方法I,係獲得式(1a)表示之化合物中之R5a表示鹵素原子之式(1a-f)表示之化合物之製造方法,包括使式(1a-e)表示之化合物與鹵化劑(HalR)在溶劑中反應之步驟。
本反應使用之鹵化劑可列舉Selectfluor(N-氟-N’-三乙二胺雙(四氟硼酸))、N-氯琥珀醯亞胺、N-溴琥珀醯亞胺、N-碘琥珀醯亞胺、1,3-二氯-5,5-二甲基乙內醯脲、1,3-二溴-5,5-二甲基乙內醯脲、1,3-二碘-5,5-二甲基乙內醯脲、溴、碘等。
本反應使用之鹵化劑之量,相對於式(1a-e)表示之化合物若為2當量以上,在目的反應會進行之限度內無特殊限制,通常為2當量以上10當量以下。惟含乙內醯脲之鹵化劑之量若為1當量以上,在目的反應會進行之限度內無特殊限制,通常為1當量以上5當量以下。
本反應使用之鹵化劑為碘化劑時,可加入如鹽酸、硫酸等無機酸類、乙酸、三氟乙酸、甲磺酸、三氟甲磺酸等有機酸類之酸。
本反應使用之鹵化劑為碘化劑時,使用之酸之量相對於式(1a-e)表示之化合物若為0.01當量以上,在目的反應會進行之限度內無特殊限制,通常為0.1當量以上3當量以下。
為了順利進行本反應,可加入氯三甲基矽烷、溴三甲基矽烷等鹵代三烷基矽烷類。此時,選擇鹵化劑與鹵素原子成為相同之鹵代三烷基矽烷類即可。具體而言,實施氯化時可列舉氯三烷基矽烷類,實施溴化時可列舉溴三烷基矽烷類。惟鹵代三烷基矽烷類之添加並非必要。
本反應使用之鹵代三烷基矽烷類之量,通常為1當量以上20當量以下。
本反應使用之溶劑在目的反應會進行之限度內無特殊限制,可列舉硫酸、乙酸、三氟乙酸、甲磺酸、三氟甲磺酸等酸性系溶劑、二乙醚、二異丙醚、甲基-第三丁醚、二甲氧基乙烷、四氫呋喃、二㗁烷等醚系溶劑、甲醇、乙醇、異丙醇等醇系溶劑、苯、甲苯、二甲苯、均三甲苯、氯苯、二氯苯等苯系溶劑、乙酸乙酯、乙酸異丙酯、乙酸丁酯等酯系溶劑、乙腈等腈系溶劑、N-甲基吡咯烷酮、N,N-二甲基甲醯胺、N,N-二甲基乙醯胺等醯胺系溶劑、1,3-二甲基-2-咪唑啶酮等脲系溶劑、二氯甲烷、二氯乙烷、氯仿、四氯化碳等鹵素系溶劑等。該等溶劑可以單獨使用或將2種類以上以任意之比例混合使用。
本反應使用之溶劑量為在目的反應會進行之限度內無特殊限制,通常相對於式(1a-e)表示之化合物為3重量倍以上200重量倍以下。
實施本反應時之溫度在目的反應會進行之限度內無特殊限制,通常為0℃以上150℃以下或溶劑之沸點以下。
作為反應之後處理可藉由對反應混合物加入水或適當的水溶液以進行分液操作。使用水溶液時,可以任意使用溶解了鹽酸、硫酸、氯化銨等之酸性水溶液、溶解了氫氧化鉀、氫氧化鈉、碳酸鈉、碳酸鉀、碳酸氫鈉、碳酸氫鉀等之鹼水溶液、溶解了硫代硫酸鈉、亞硫酸鈉等含硫原子之鹽之水溶液、食鹽水等。分液操作時視需要可追加甲苯、二甲苯、苯、氯苯、二氯苯等苯系溶劑、乙酸乙酯、乙酸異丙酯、乙酸丁酯等酯系溶劑、二乙醚、二異丙醚、甲基-第三丁醚等醚系溶劑、二氯甲烷、二氯乙烷、氯仿、四氯化碳等鹵素系溶劑、己烷、庚烷、環己烷、甲基環己烷等烴系溶劑等和水不相溶之溶劑。又,該等溶劑可以單獨使用、也可將2種類以上以任意之比例混合。分液之次數無特殊限制,可以因應目的純度、產量來實施。
前述獲得之含式(1a-f)表示之化合物之反應混合物可利用硫酸鈉、硫酸鎂等乾燥劑來去除水分但不是必要。
前述獲得之含式(1a-f)表示之化合物之反應混合物在化合物不分解之限度內,可以於減壓下將溶劑餾去。
溶劑餾去後,含獲得之式(1a-f)表示之化合物之反應混合物可藉由適當的溶劑以洗淨、再沉澱、再結晶、管柱層析等進行精製。因應目的純度適當設定即可。
[製造方法J] [化28]
Figure 02_image226
式中,J表示氧原子或硫原子,J為氧原子時,R5c表示亦可經取代基A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基、C1~C6之鹵烷基、亦可經取代基A適當取代之C3~C8之環烷基、亦可經取代基A適當取代之C2~C6之烯基、C2~C6之鹵烯基、亦可經取代基A適當取代之C3~C6之炔基、或C3~C6之鹵炔基,J為硫原子時,R5c表示C1~C6之烷基或C1~C6之鹵烷基,Q表示氫原子或金屬,R1、R2、R3、R4、R5a、R6、R7、X、Y及Z與前述為同義。
製造方法J,係式(1a)表示之化合物中之J表示氧原子或硫原子且J為氧原子時,R5c表示亦可經取代基A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基、C1~C6之鹵烷基、亦可經取代基A適當取代之C3~C8之環烷基、亦可經取代基A適當取代之C2~C6之烯基、C2~C6之鹵烯基、亦可經取代基A適當取代之C3~C6之炔基、或C3~C6之鹵炔基,J為硫原子時,R5c表示C1~C6之烷基或C1~C6之鹵烷基之式(1a-g)表示之化合物之合成法,包括使式(1a-b)表示之化合物與R5c-J-Q於過渡金屬類存在下於溶劑中反應之偶聯反應而得之步驟。
式(1a-b)表示之化合物中,理想的R5a為氯原子、溴原子、或碘原子。
本反應使用之R5c-J-Q,可就市售品取得或依公知之方法製造。理想的Q為氫原子、或鈉、鉀等鹼金屬類。
本反應使用之R5c-J-Q之量,若相對於式(1a-b)表示之化合物為1當量以上,則在目的反應會進行之限度內無特殊限定。Q為氫原子時,亦可作為溶劑使用。
本反應使用之過渡金屬類也可以有配位子,有乙酸鈀、[1,1’-雙(二苯基膦基)二茂鐵]二氯鈀、參(二亞苄基丙酮)二鈀、肆(三苯基膦)鈀、雙(三苯基膦)二氯鈀等鈀類等。
本反應使用之過渡金屬類之量,相對於式(1a-b)表示之化合物為0.001當量以上1當量以下,在目的反應會進行之限度內無特殊限定。
為了使本反應有效率地進行,可以添加三苯基膦、1,1’-雙(二苯基膦基)二茂鐵、2-二環己基膦基-2’4’6’-三異丙基聯苯、2-二第三丁基膦基-2’4’6’-三異丙基聯苯等膦配位子。
本反應使用之膦配位子之量,相對於式(1a-b)表示之化合物為0.001當量以上1當量以下,在目的反應會進行之限度內無特殊限定。
本反應使用之鹼有如碳酸鈉、碳酸鉀、碳酸銫之無機鹼類、三乙胺、三丁胺、二異丙基乙胺等有機鹼類等。惟Q為鹼金屬類時,鹼並非必要。
本反應使用之鹼之量,相對於式(1a-b)表示之化合物若為1當量以上,在目的反應會進行之限度內無特殊限制,通常為1當量以上50當量以下。
本反應使用之溶劑在目的反應會進行之限度內無特殊限制,可列舉R5c-J-H(式中,R5c與前述為同義,J為氧原子。)表示之醇溶劑、二乙醚、二異丙醚、甲基-第三丁醚、二甲氧基乙烷、四氫呋喃、二㗁烷等醚系溶劑、苯、甲苯、二甲苯、均三甲苯、氯苯、二氯苯等苯系溶劑等。該等溶劑可以單獨使用或將2種類以上以任意之比例混合使用。
本反應使用之溶劑量為在目的反應會進行之限度內無特殊限制,通常相對於式(1a-b)表示之化合物為3重量倍以上200重量倍以下。
實施本反應時之溫度在目的反應會進行之限度內無特殊限制,通常為30℃以上200℃以下或溶劑之沸點以下。
作為反應之後處理可藉由對反應混合物加入水或適當的水溶液以進行分液操作。使用水溶液時,可以任意使用溶解了鹽酸、硫酸、氯化銨等之酸性水溶液、溶解了氫氧化鉀、氫氧化鈉、碳酸鈉、碳酸鉀、碳酸氫鈉、碳酸氫鉀等之鹼水溶液、食鹽水等。分液操作時視需要可以追加甲苯、二甲苯、苯、氯苯、二氯苯等苯系溶劑、乙酸乙酯、乙酸異丙酯、乙酸丁酯等酯系溶劑、二乙醚、二異丙醚、甲基-第三丁醚等醚系溶劑、二氯甲烷、二氯乙烷、氯仿、四氯化碳等鹵素系溶劑、己烷、庚烷、環己烷、甲基環己烷等烴系溶劑等和水不相溶之溶劑。又,該等溶劑可以單獨使用、也可將2種類以上以任意之比例混合。分液之次數無特殊限制,可以因應目的純度、產量來實施。又,藉由進行過濾操作可以去除不溶物但不是必要。
前述獲得之含式(1a-g)表示之化合物之反應混合物可利用硫酸鈉、硫酸鎂等乾燥劑來去除水分但不是必要。
前述獲得之含式(1a-g)表示之化合物之反應混合物在化合物不分解之限度內,可以於減壓下將溶劑餾去。
溶劑餾去後,獲得之含式(1a-g)表示之化合物之反應混合物可藉由適當的溶劑以洗淨、再沉澱、再結晶、管柱層析等進行精製。因應目的純度適當設定即可。
[製造方法K] [化29]
Figure 02_image228
式中,R5d表示亦可經取代基A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基、C1~C6之鹵烷基、亦可經取代基A適當取代之C3~C8之環烷基、亦可經取代基A適當取代之C2~C6之烯基、或C2~C6之鹵烯基,R5d-B表示有機硼酸類,R1、R2、R3、R4、R5a、R6、R7、X、Y及Z與前述為同義。
製造方法K,係式(1a)表示之化合物中之R5d表示亦可經取代基A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基、C1~C6之鹵烷基、亦可經取代基A適當取代之C3~C8之環烷基、亦可經取代基A適當取代之C2~C6之烯基、或C2~C6之鹵烯基之式(1a-h)表示之化合物之合成方法,包括使式(1a-b)表示之化合物與有機硼酸類(R5d-B)於過渡金屬類及鹼存在下,於溶劑中反應之鈴木-宮浦偶聯獲得之步驟。
式(1a-b)中,理想之R5a為氯原子、溴原子、或碘原子。
本反應使用之R5d-B,表示有機硼酸、有機硼酸酯等有機硼酸類,可就市售品取得或以公知之方法製造。
本反應使用之R5d-B之量,若相對於式(1a-b)表示之化合物為1當量以上,在目的反應會進行之限度內無特殊限制,通常為1當量以上10當量以下。
本反應使用之過渡金屬類為鈀、鎳、釕等,也可以有配位子。較佳為乙酸鈀、[1,1’-雙(二苯基膦基)二茂鐵]二氯鈀、參(二亞苄基丙酮)二鈀、肆(三苯基膦)鈀、雙(三苯基膦)二氯鈀等鈀類。
本反應使用之過渡金屬類之量,相對於式(1a-b)表示之化合物為0.001當量以上1當量以下,但在目的反應會進行之限度內無特殊限定。
為了使本反應有效率地進行,可以添加三苯基膦、三環己基膦等膦配位子。
本反應使用之膦配位子之量,相對於式(1a-b)表示之化合物為0.001當量以上1當量以下,但在目的反應會進行之限度內無特殊限定。
本反應使用之鹼,為如碳酸鈉、碳酸鉀、碳酸銫、磷酸三鉀之無機鹼類、甲醇鈉、乙醇鈉、第三丁醇鈉、第三丁醇鉀等金屬醇鹽類等。
本反應使用之鹼之量,若相對於式(1a-b)表示之化合物為1當量以上,在目的反應會進行之限度內無特殊限制,通常為1當量以上50當量以下。
本反應使用之溶劑在目的反應會進行之限度內無特殊限制,可列舉水溶劑、二乙醚、二異丙醚、甲基-第三丁醚、二甲氧基乙烷、四氫呋喃、二㗁烷等醚系溶劑、苯、甲苯、二甲苯、均三甲苯、氯苯、二氯苯等苯系溶劑等。該等溶劑可單獨使用或將2種類以上以任意比例混合使用。
本反應使用之溶劑量在目的反應會進行之限度內無特殊限制,通常相對於式(1a-b)表示之化合物為3重量倍以上200重量倍以下。
實施本反應時之溫度在目的反應會進行之限度內無特殊限制,通常為30℃以上200℃以下或溶劑之沸點以下。
作為反應之後處理可藉由對反應混合物加入水或適當的水溶液以進行分液操作。使用水溶液時,可任意使用溶解了鹽酸、硫酸、氯化銨等之酸性水溶液、溶解了氫氧化鉀、氫氧化鈉、碳酸鈉、碳酸鉀、碳酸氫鈉、碳酸氫鉀等之鹼水溶液、食鹽水等。分液操作時視需要可追加甲苯、二甲苯、苯、氯苯、二氯苯等苯系溶劑、乙酸乙酯、乙酸異丙酯、乙酸丁酯等酯系溶劑、二乙醚、二異丙醚、甲基-第三丁醚等醚系溶劑、二氯甲烷、二氯乙烷、氯仿、四氯化碳等鹵素系溶劑、己烷、庚烷、環己烷、甲基環己烷等烴系溶劑等和水不相溶之溶劑。又,該等溶劑可單獨使用也可將2種類以上以任意比例混合。分液之次數無特殊限制,可以因應目的純度、產量來實施。又,藉由進行過濾操作可以去除不溶物但不是必要。
前述獲得之含式(1a-h)表示之化合物之反應混合物可利用硫酸鈉、硫酸鎂等乾燥劑來去除水分但不是必要。
前述獲得之含式(1a-h)表示之化合物之反應混合物在化合物不分解之限度內,可以於減壓下將溶劑餾去。
溶劑餾去後,獲得之含式(1a-h)表示之化合物之反應混合物可藉由適當的溶劑以洗淨、再沉澱、再結晶、管柱層析等進行精製。因應目的純度適當設定即可。
[製造方法L] [化30]
Figure 02_image230
式中,R5e表示亦可經取代基A適當取代之C2~C6之炔基、或C2~C6之鹵炔基,R1、R2、R3、R4、R5a、R6、R7、X、Y及Z與前述為同義。
製造方法L,係式(1a)表示之化合物中之R5e表示亦可經取代基A適當取代之C2~C6之炔基、或C2~C6之鹵炔基之式(1a-i)表示之化合物之合成方法,包括使(1a-b)表示之化合物與末端炔化合物於過渡金屬類及鹼之存在下於溶劑中反應之薗頭偶聯而得之步驟。
式(1a-b)中,理想之R5a為氯原子、溴原子、或碘原子。
本反應使用之末端炔化合物可就市售品取得或按公知之方法製造。又,末端炔化合物也可使用三甲基矽基乙炔。此情形,對式(1a-b)表示之化合物導入三甲基矽基乙炔基後,需進行脫矽基化。針對脫矽基化,可以參考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第131卷、2號、634-643頁(2009)及Journal of Organometallic Chemistry、696卷、25號、4039-4045頁(2011)等非專利文獻進行。
本反應使用之末端炔化合物之量,若相對於式(1a-b)表示之化合物為1當量以上,在目的反應會進行之限度內無特殊限制,通常為1當量以上10當量以下。
本反應使用之過渡金屬類也可以有配位子,如乙酸鈀、[1,1’-雙(二苯基膦基)二茂鐵]二氯鈀、參(二亞苄基丙酮)二鈀、肆(三苯基膦)鈀、雙(三苯基膦)二氯鈀等鈀類等。又,亦可同時使用氯化銅、溴化銅、碘化銅等銅類。
本反應使用之過渡金屬類之量,鈀類等及銅類分別相對於式(1a-b)表示之化合物為0.001當量以上即可,在目的反應會進行之限度內無特殊限制。理想之量係兩者皆為0.001當量以上1當量以下。
本反應使用之鹼可列舉三乙胺、三丁胺、異丙胺、二乙胺、二異丙胺、二異丙基乙胺等有機胺類、碳酸鈉、碳酸鉀、碳酸銫等無機鹼類等。
本反應使用之鹼之量,若相對於式(1a-b)表示之化合物為1當量以上,在目的反應會進行之限度內無特殊限制,通常為1當量以上50當量以下。又,針對有機鹼為液體狀者,可作為溶劑使用。
為了使本反應有效率地進行,可添加三第三丁基膦、2-二環己基膦基-2’4’6’-三異丙基聯苯等膦配位子但非必要。
本反應使用之膦配位子之量,相對於式(1a-b)表示之化合物為0.001當量以上1當量以下但在目的反應會進行之限度內無特殊限定。
本反應使用之溶劑在目的反應會進行之限度內無特殊限制,可列舉二乙醚、二異丙醚、甲基-第三丁醚、二甲氧基乙烷、四氫呋喃、二㗁烷等醚系溶劑、苯、甲苯、二甲苯、均三甲苯、氯苯、二氯苯等苯系溶劑、乙酸乙酯、乙酸異丙酯、乙酸丁酯等酯系溶劑、乙腈等腈系溶劑、N-甲基吡咯烷酮、N,N-二甲基甲醯胺、N,N-二甲基乙醯胺等醯胺系溶劑、1,3-二甲基-2-咪唑啶酮等脲系溶劑、二氯甲烷、二氯乙烷、氯仿、四氯化碳等鹵素系溶劑、三乙胺、三丁胺、異丙胺、二乙胺、二異丙胺、二異丙基乙胺等有機胺溶劑等。該等溶劑可單獨使用或將2種類以上以任意比例混合使用。
本反應使用之溶劑量在目的反應會進行之限度內無特殊限制,通常相對於式(1a-b)表示之化合物為3重量倍以上200重量倍以下。
實施本反應時之溫度在目的反應會進行之限度內無特殊限制,通常為0℃以上150℃以下或溶劑之沸點以下。
作為反應之後處理可藉由對反應混合物加入水或適當的水溶液以進行分液操作。使用水溶液時,可以任意使用溶解了鹽酸、硫酸、氯化銨等之酸性水溶液、溶解了氫氧化鉀、氫氧化鈉、碳酸鈉、碳酸鉀、碳酸氫鈉、碳酸氫鉀等之鹼水溶液、食鹽水等。分液操作時視需要可追加甲苯、二甲苯、苯、氯苯、二氯苯等苯系溶劑、乙酸乙酯、乙酸異丙酯、乙酸丁酯等酯系溶劑、二乙醚、二異丙醚、甲基-第三丁醚等醚系溶劑、二氯甲烷、二氯乙烷、氯仿、四氯化碳等鹵素系溶劑、己烷、庚烷、環己烷、甲基環己烷等烴系溶劑等和水不相溶之溶劑。又,該等溶劑可單獨使用也可將2種類以上以任意比例混合。分液之次數無特殊限制,可以因應目的純度、產量來實施。又,藉由進行過濾操作可以去除不溶物但不是必要。
前述獲得之含式(1a-i)表示之化合物之反應混合物可利用硫酸鈉、硫酸鎂等乾燥劑來去除水分但不是必要。
前述獲得之含式(1a-i)表示之化合物之反應混合物在化合物不分解之限度內,可以於減壓下將溶劑餾去。
溶劑餾去後,獲得之含式(1a-i)表示之化合物之反應混合物可藉由適當的溶劑以洗淨、再沉澱、再結晶、管柱層析等進行精製。因應目的純度適當設定即可。
[製造方法M] [化31]
Figure 02_image232
式中,Rxa表示氫原子、羥基、氰基、硝基、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基、C1~C6之鹵烷基、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3~C8之環烷基、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2~C6之烯基、C2~C6之鹵烯基、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2~C6之炔基、C2~C6之鹵炔基、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氧基、C1~C6之鹵烷氧基、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3~C8之環烷氧基、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2~C6之烯氧基、C2~C6之鹵烯氧基、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3~C6之炔氧基、C3~C6之鹵炔氧基、RdC(=O)-(在此,Rd和前述為相同含義。)、RdC(=O)O-(在此,Rd和前述為相同含義。)、Rc-L-(在此,Rc及L和前述為相同含義。)、RaRbN-(在此,Ra及Rb和前述為相同含義。)、或ReC(=O)N(Rf)-(在此,Re及Rf和前述為相同含義。),Rxb表示鹵素原子,Rxc表示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基、C1~C6之鹵烷基、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3~C8之環烷基、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2~C6之烯基、或C2~C6之鹵烯基,Ya表示Rxa-C、Rxb-C(此時之Rxb-C代表反應前之基質之狀態。選擇Rxb-C時,則式(1)表示之化合物中之R6、R7、R9之位置不選擇Rxb)、或氮原子,Za表示Rxa-C、Rxb-C(此時之Rxb-C表示反應前之基質之狀態。選擇Rxb-C時,式(1)表示之化合物中之R6、R7、R8之位置不選擇Rxb。)、或氮原子,na表示1~3之整數(惟na為2以上時2以上之Rxa表示各自獨立的取代基,可相同也可不同。)、R1、R2、R3、R4、R5、X及虛線部與前述為同義。式(1-f)及式(1-g)表示之化合物中之Rxa、Rxb及Rxc,取代在式(1)表示之化合物中之R6、R7、R8或R9所該當之任一位置。
製造方法M,係式(1)表示之化合物中之Rxc表示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基、C1~C6之鹵烷基、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3~C8之環烷基、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2~C6之烯基、或C2~C6之鹵烯基之式(1-g)表示之化合物之合成方法,包括藉由使式(1-f)表示之化合物與有機硼酸類(Rxc-B)於過渡金屬類及鹼之存在下於溶劑中反應之鈴木-宮浦偶聯獲得之步驟。
式(1-g)表示之化合物中,理想之Rxb為氯原子、溴原子、或碘原子。
本反應使用之Rxc-B表示有機硼酸、有機硼酸酯等有機硼酸類,可以就市售品取得或以公知之方法製造。
製造方法K中之式(1a-b)表示之化合物與R5d-B,藉由分別替換為式(1-f)表示之化合物與Rxc-B,可依製造方法K實施製造方法M。
[製造方法N] [化32]
Figure 02_image234
式中,Rxd表示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2~C6之炔基、或C2~C6之鹵炔基,R1、R2、R3、R4、R5、Rxa、Rxb、X、Ya、Za、虛線部及na與前述為同義。式(1-f)及式(1-i)表示之化合物中之Rxa、Rxb及Rxd,取代在式(1)表示之化合物中之R6、R7、R8或R9所該當之任一位置。
製造方法N,係式(1)表示之化合物中之Rxd表示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2~C6之炔基、或C2~C6之鹵炔基之式(1-i)表示之化合物之合成方法,包括藉由使式(1-f)表示之化合物與末端炔化合物在過渡金屬類及鹼之存在下於溶劑中反應之薗頭偶聯獲得之步驟。
式(1-f)表示之化合物中,理想之Rxb為氯原子、溴原子、或碘原子。
本反應使用之末端炔化合物可以就市售品取得或以公知之方法製造。
可藉由將製造方法L中之式(1a-b)表示之化合物替換為使用式(1-f)表示之化合物,按製造方法L來實施製造方法N。
[製造方法O] [化33]
Figure 02_image236
式中,Rxe及Rxf各自獨立地表示氫原子、羥基、氰基、硝基、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基、C1~C6之鹵烷基、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3~C8之環烷基、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2~C6之烯基、C2~C6之鹵烯基、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2~C6之炔基、C2~C6之鹵炔基、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氧基、C1~C6之鹵烷氧基、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3~C8之環烷氧基、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2~C6之烯氧基、C2~C6之鹵烯氧基、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3~C6之炔氧基、C3~C6之鹵炔氧基、RdC(=O)-(在此,Rd和前述為相同含義。)、RdC(=O)O-(在此,Rd和前述為相同含義。)、Rc-L-(在此,Rc及L和前述為相同含義。)、Rc-SO2 -O-(在此,Rc和前述為相同含義。)、RaRbN-(在此,Ra及Rb和前述為相同含義。)、或ReC(=O)N(Rf)-(在此,Re及Rf和前述為相同含義。),J為氧原子時,Rxg表示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基、C1~C6之鹵烷基、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3~C8之環烷基、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2~C6之烯基、C2~C6之鹵烯基、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3~C6之炔基、或C3~C6之鹵炔基,J為硫原子時,Rxg表示C1~C6之烷基或C1~C6之鹵烷基,R1、R5、R6、R7、Rxb、J、X、Y、Z及虛線部與前述為同義。式(1-j)及式(1-k)表示之化合物中之Rxb、Rxe、Rxf及Rxg-J-,取代在式(1)表示之化合物中之R2、R3或R4所該當之任一位置。
製造方法O,係式(1)表示之化合物中之J表示氧原子或硫原子,且J為氧原子時,Rxg表示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基、C1~C6之鹵烷基、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3~C8之環烷基、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2~C6之烯基、C2~C6之鹵烯基、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3~C6之炔基、或C3~C6之鹵炔基,J為硫原子時,Rxg表示C1~C6之烷基或C1~C6之鹵烷基之式(1-k)表示之化合物之合成法,包括藉由使式(1-j)表示之化合物與Rxg-J-Q於過渡金屬類之存在下於溶劑中反應之偶聯反應來獲得之步驟。
式(1-j)表示之化合物中,理想之Rxb為氯原子、溴原子、或碘原子。
本反應使用之Rxg-J-Q可以就市售品取得或以公知之方法製造。
可藉由將製造方法J中之式(1a-b)表示之化合物與R5c-J-Q分別替換為使用式(1-j)表示之化合物與Rxg-J-Q,來按製造方法J實施製造方法O。
[製造方法P] [化34]
Figure 02_image238
式中,R1、R5、R6、R7、Rxb、Rxc、Rxe、Rxf、X、Y、Z及虛線部與前述為同義。式(1-j)及式(1-l)表示之化合物中之Rxb、Rxc、Rxe及Rxf,取代在式(1)表示之化合物中之R2、R3或R4所該當之任一位置。
製造方法P,係式(1)表示之化合物中之Rxc表示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基、C1~C6之鹵烷基、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3~C8之環烷基、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2~C6之烯基、或C2~C6之鹵烯基之式(1-l)表示之化合物之合成方法,包括藉由使式(1-j)表示之化合物與有機硼酸類(Rxc-B)於過渡金屬類及鹼之存在下於溶劑中反應之鈴木-宮浦偶聯而得之步驟。
式(1-j)表示之化合物中,理想之Rxb為氯原子、溴原子、或碘原子。
本反應使用之Rxc-B表示有機硼酸、有機硼酸酯等有機硼酸類,可以就市售品取得或以公知之方法製造。
可藉由將製造方法K中之式(1a-b)表示之化合物與R5d-B分別替換為使用式(1-j)表示之化合物與Rxc-B,來按製造方法K實施製造方法P。
[製造方法Q] [化35]
Figure 02_image240
式中,R1、R5、R6、R7、Rxb、Rxe、Rxf、Rxd、X、Y、Z及虛線部與前述為同義。式(1-j)及式(1-m)表示之化合物中之Rxb、Rxd、Rxe及Rxf取代在式(1)表示之化合物中之R2、R3或R4所該當之任一位置。
製造方法Q,係式(1)表示之化合物中之Rxd表示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2~C6之炔基、或C2~C6之鹵炔基之式(1-m)表示之化合物之合成方法,包括藉由使式(1-j)表示之化合物與末端炔化合物於過渡金屬類及鹼之存在下在溶劑中反應之薗頭偶聯獲得之步驟。
式(1-j)表示之化合物中,理想之Rxb為氯原子、溴原子、或碘原子。
本反應使用之末端炔化合物可以就市售品取得或以公知之方法製造。
可藉由將製造方法L中之式(1a-b)表示之化合物替換為使用式(1-j)表示之化合物,來按製造方法L實施製造方法Q。
[製造方法R] [化36]
Figure 02_image242
式中,Ry表示C1~C6之烷基。
製造方法R,係式(1)表示之化合物中,在R1、R2、R3、R4、R5、R7、R8及R9所該當之位置具有羥基之式(1-n)表示之化合物之合成方法,包括使式(1-m)表示之化合物與烷基硫醇於鹵化鋁存在下於溶劑中反應之步驟。
本反應使用之鹵化鋁可列舉氯化鋁等。 本反應使用之鹵化鋁之量,若相對於式(1-m)表示之化合物為1當量以上,在目的反應會進行之限度內無特殊限制,通常為1當量以上10當量以下。
本反應使用之烷基硫醇有甲烷硫醇、乙烷硫醇、1-丙烷硫醇、1-丁烷硫醇、1-辛烷硫醇、1-癸烷硫醇等。
本反應使用之烷基硫醇之量,若相對於式(1-m)表示之化合物為1當量以上,在目的反應會進行之限度內無特殊限制,通常為1當量以上10當量以下。
本反應使用之溶劑在目的反應會進行之限度內無特殊限制,可列舉苯、甲苯、二甲苯、均三甲苯、氯苯、二氯苯等苯系溶劑、二氯甲烷、二氯乙烷、氯仿、四氯化碳等鹵素系溶劑等。該等溶劑可單獨使用或將2種類以上以任意比例混合使用。
本反應使用之溶劑量在目的反應會進行之限度內無特殊限制,通常相對於式(1-m)表示之化合物為3重量倍以上200重量倍以下。
實施本反應時之溫度在目的反應會進行之限度內無特殊限制,通常為-10℃以上200℃以下或溶劑之沸點以下。
作為反應之後處理可藉由對反應混合物加入水或適當的水溶液以進行分液操作。使用水溶液時可任意使用溶解了鹽酸、硫酸、氯化銨等之酸性水溶液、溶解了氫氧化鉀、氫氧化鈉、碳酸鈉、碳酸鉀、碳酸氫鈉、碳酸氫鉀等之鹼水溶液、食鹽水等。分液操作時視需要可追加甲苯、二甲苯、苯、氯苯、二氯苯等苯系溶劑、乙酸乙酯、乙酸異丙酯、乙酸丁酯等酯系溶劑、二乙醚、二異丙醚、甲基-第三丁醚等醚系溶劑、二氯甲烷、二氯乙烷、氯仿、四氯化碳等鹵素系溶劑、己烷、庚烷、環己烷、甲基環己烷等烴系溶劑等和水不相溶之溶劑。又,該等溶劑可單獨使用也可將2種類以上以任意比例混合。分液之次數無特殊限制,可以因應目的純度、產量來實施。
前述獲得之含式(1-n)表示之化合物之反應混合物可利用硫酸鈉、硫酸鎂等乾燥劑來去除水分但不是必要。
前述獲得之含式(1-n)表示之化合物之反應混合物在化合物不分解之限度內,可以於減壓下將溶劑餾去。
溶劑餾去後,獲得之含有式(1-n)表示之化合物之反應混合物可藉由適當的溶劑以洗淨、再沉澱、再結晶、管柱層析等進行精製。因應目的純度適當設定即可。
式(1-m)表示之化合物可使用酸變換成式(1-n)表示之化合物。以下記載別法。
製造方法R,係式(1)表示之化合物中,R1、R2、R3、R4、R5、R7、R8及R9所該當之位置具羥基之式(1-n)表示之化合物之合成方法,包括使式(1-m)表示之化合物與酸於溶劑中反應之步驟。
本反應使用之酸有三氯化硼、三溴化硼等鹵化硼類等。
本反應使用之酸之量,相對於式(1-m)表示之化合物為1當量以上即可,在目的反應會進行之限度內無特殊限制,通常為1當量以上10當量以下。
本反應使用之溶劑在目的反應會進行之限度內無特殊限制,可列舉苯、甲苯、二甲苯、均三甲苯、氯苯、二氯苯等苯系溶劑、乙腈等腈系溶劑、二氯甲烷、二氯乙烷、氯仿、四氯化碳等鹵素系溶劑、己烷、庚烷、環己烷、甲基環己烷等烴系溶劑等。該等溶劑可單獨使用或將2種類以上以任意比例混合使用。
本反應使用之溶劑量在目的反應會進行之限度內無特殊限制,通常相對於式(1-m)表示之化合物為3重量倍以上200重量倍以下。
實施本反應時之溫度在目的反應會進行之限度內無特殊限制,通常為-80℃以上100℃以下或溶劑之沸點以下。
作為反應之後處理,可和前述使用烷基硫醇與鹵化鋁之方法同樣實施。
[製造方法S] [化37]
Figure 02_image244
式中,La表示S,Lb表示SO或SO2 ,Ox’表示氧化劑。
製造方法S,係式(1)表示之化合物中,R1、R2、R3、R4、R5、R6、R7、R8及R9中含有的Lb為SO或SO2 之式(Lb)表示之化合物之合成方法,包括使式(1)表示之化合物中,R1、R2、R3、R4、R5、R6、R7、R8及R9中含有的La為S之式(La)表示之化合物、與氧化劑(Ox’),於溶劑中反應之步驟。
本反應使用之氧化劑可列舉過氧化氫水、偏氯過苯甲酸等過氧化物類等。又,也可添加如鎢酸鈉之過渡金屬類。
本反應使用之氧化劑之量,相對於製造SO時式(La)表示之化合物,通常為1.0當量以上1.2當量以下,製造SO2 時通常為2當量以上10當量以下。又,添加過渡金屬類時通常為0.001當量以上1當量以下。
本反應使用之溶劑在目的反應會進行之限度內無特殊限制,可列舉水溶劑、乙酸等酸性系溶劑、苯、甲苯、二甲苯、均三甲苯、氯苯、二氯苯等苯系溶劑、乙腈等腈系溶劑、二氯甲烷、二氯乙烷、氯仿、四氯化碳等鹵素系溶劑等。該等溶劑可單獨使用或將2種類以上以任意比例混合使用。
本反應使用之溶劑量在目的反應會進行之限度內無特殊限制,通常相對於式(La)表示之化合物為3重量倍以上200重量倍以下。
實施本反應時之溫度在目的反應會進行之限度內無特殊限制,通常為-10℃以上120℃以下或溶劑之沸點以下。
作為反應之後處理可藉由對反應混合物加入水或適當的水溶液以進行分液操作。使用水溶液時,可任意使用溶解了鹽酸、硫酸、氯化銨等之酸性水溶液、溶解了氫氧化鉀、氫氧化鈉、碳酸鈉、碳酸鉀、碳酸氫鈉、碳酸氫鉀等之鹼水溶液、溶解了硫代硫酸鈉、亞硫酸鈉等含硫原子之鹽之水溶液、食鹽水等。分液操作時視需要可追加甲苯、二甲苯、苯、氯苯、二氯苯等苯系溶劑、乙酸乙酯、乙酸異丙酯、乙酸丁酯等酯系溶劑、二乙醚、二異丙醚、甲基-第三丁醚等醚系溶劑、二氯甲烷、二氯乙烷、氯仿、四氯化碳等鹵素系溶劑、己烷、庚烷、環己烷、甲基環己烷等烴系溶劑等和水不相溶之溶劑。又,該等溶劑可單獨使用也可將2種類以上以任意比例混合。分液之次數無特殊限制,可以因應目的純度、產量來實施。
前述獲得之含式(Lb)表示之化合物之反應混合物可利用硫酸鈉、硫酸鎂等乾燥劑來去除水分但不是必要。
前述獲得之含式(Lb)表示之化合物之反應混合物在化合物不分解之限度內,可以於減壓下將溶劑餾去。
溶劑餾去後,獲得之含有式(Lb)表示之化合物之反應混合物可藉由適當的溶劑以洗淨、再沉澱、再結晶、管柱層析等進行精製。因應目的純度適當設定即可。
[製造方法T] [化38]
Figure 02_image246
式中,Rxg表示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基、C1~C6之鹵烷基、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3~C8之環烷基、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2~C6之烯基、C2~C6之鹵烯基、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3~C6之炔基、C3~C6之鹵炔基、RdC(=O)-、或Rc-SO2 -O-(在此,Rc和前述為相同含義。),R1、R5、R6、R7、Rxe、Rxf、X、Y、Z、Lv及虛線部與前述為同義。式(1-o)及式(1-p)表示之化合物中之羥基、Rxe、Rxf及Rxg-O-,取代在式(1)表示之化合物中之R2、R3或R4所該當之任一位置。
製造方法T,係式(1)表示之化合物中之Rxg表示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基、C1~C6之鹵烷基、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3~C8之環烷基、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2~C6之烯基、C2~C6之鹵烯基、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3~C6之炔基、C3~C6之鹵炔基、或RdC(=O)-之式(1-p)表示之化合物之合成方法,包括使式(1-o)表示之化合物與Rxg-Lv於鹼存在下於溶劑中反應之步驟。
本反應使用之Rxg-Lv可就市售品取得或按公知之方法製造。
本反應使用之Rxg-Lv之量,相對於式(1-o)表示之化合物為1當量以上即可,在目的反應會進行之限度內無特殊限制,通常為1當量以上10當量以下。
本反應使用之鹼可列舉碳酸鈉、碳酸鉀、碳酸銫、氫化鈉等無機鹼類、三乙胺、三丁胺、二異丙基乙胺、吡啶、4-二甲胺基吡啶、柯林鹼、二甲基吡啶等有機鹼類,但在目的反應會進行之限度內無特殊限定。
本反應使用之鹼之量,相對於式(1-o)表示之化合物為1當量以上即可,在目的反應會進行之限度內無特殊限制,通常為1當量以上10當量以下。
本反應使用之溶劑在目的反應會進行之限度內無特殊限制,可列舉二乙醚、二異丙醚、甲基-第三丁醚、二甲氧基乙烷、四氫呋喃、二㗁烷等醚系溶劑、甲醇、乙醇、異丙醇等醇系溶劑、苯、甲苯、二甲苯、均三甲苯、氯苯、二氯苯等苯系溶劑、乙酸乙酯、乙酸異丙酯、乙酸丁酯等酯系溶劑、乙腈等腈系溶劑、N-甲基吡咯烷酮、N,N-二甲基甲醯胺、N,N-二甲基乙醯胺等醯胺系溶劑、1,3-二甲基-2-咪唑啶酮等脲系溶劑、二氯甲烷、二氯乙烷、氯仿、四氯化碳等鹵素系溶劑、二甲基亞碸、環丁碸等硫系溶劑、丙酮、甲乙酮、甲基異丁基酮等酮系溶劑等。該等溶劑可單獨使用或將2種類以上以任意比例混合使用。
本反應使用之溶劑量在目的反應會進行之限度內無特殊限制,通常相對於式(1-o)表示之化合物為3重量倍以上200重量倍以下。
實施本反應時之溫度在目的反應會進行之限度內無特殊限制,通常為-80℃以上150℃以下或溶劑之沸點以下。
作為反應之後處理可藉由對反應混合物加入水或適當的水溶液以進行分液操作。使用水溶液時,可任意使用溶解了鹽酸、硫酸、氯化銨等之酸性水溶液、溶解了氫氧化鉀、氫氧化鈉、碳酸鈉、碳酸鉀、碳酸氫鈉、碳酸氫鉀等之鹼水溶液、溶解了硫代硫酸鈉、亞硫酸鈉等含硫原子之鹽之水溶液、食鹽水等。分液操作時視需要可追加甲苯、二甲苯、苯、氯苯、二氯苯等苯系溶劑、乙酸乙酯、乙酸異丙酯、乙酸丁酯等酯系溶劑、二乙醚、二異丙醚、甲基-第三丁醚等醚系溶劑、二氯甲烷、二氯乙烷、氯仿、四氯化碳等鹵素系溶劑、己烷、庚烷、環己烷、甲基環己烷等烴系溶劑等和水不相溶之溶劑。又,該等溶劑可單獨使用也可將2種類以上以任意比例混合。分液之次數無特殊限制,可以因應目的純度、產量來實施。
前述獲得之含式(1-p)表示之化合物之反應混合物可利用硫酸鈉、硫酸鎂等乾燥劑來去除水分但不是必要。
前述獲得之含式(1-p)表示之化合物之反應混合物在化合物不分解之限度內,可以於減壓下將溶劑餾去。
溶劑餾去後,獲得之含式(1-p)表示之化合物之反應混合物,可利用適當溶劑,以洗淨、再沉澱、再結晶、管柱層析等精製。因應目的純度適當設定即可。
[製造方法U] [化39]
Figure 02_image248
式中,Rxj表示氫原子、鹵素原子、氰基、硝基、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基、C1~C6之鹵烷基、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3~C8之環烷基、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2~C6之烯基、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2~C6之炔基、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氧基、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2~C6之烯氧基、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3~C6之炔氧基、RdC(=O)-(在此,Rd和前述為相同含義。)、RaRbN-(在此,Ra及Rb和前述為相同含義。)、或ReC(=O)N(Rf)-(在此,Re及Rf和前述為相同含義。),Rxi表示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基、C1~C6之鹵烷基、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3~C8之環烷基、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2~C6之烯基、C2~C6之鹵烯基、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3~C6之炔基、C3~C6之鹵炔基、或RdC(=O)-,Yb表示Rxj-C、HO-C(此時之HO-C表示反應前之基質之狀態。選擇HO-C時,式(1)表示之化合物中之R6、R7、R9之位置不選擇羥基。)、或氮原子,Zb表示Rxj-C、HO-C(此時之HO-C表示反應前之基質之狀態。選擇HO-C時,式(1)表示之化合物中之R6、R7、R8之位置不選擇羥基)、或氮原子,R1、R2、R3、R4、R5、na、X、Lv、虛線部及na與前述為同義。式(1-q)及式(1-r)表示之化合物中,羥基、Rxa及Rxi-O-取代在式(1)表示之化合物中之R6、R7、R8或R9所該當之任一位置。
製造方法U,係式(1)表示之化合物中之Rxi表示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基、C1~C6之鹵烷基、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3~C8之環烷基、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2~C6之烯基、C2~C6之鹵烯基、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3~C6之炔基、C3~C6之鹵炔基、或RdC(=O)-之式(1-r)表示之化合物之合成方法,包括使式(1-q)表示之化合物與Rxi-Lv於鹼存在下在溶劑中反應之步驟。
本反應使用之Rxi-Lv可就市售品取得或按公知之方法製造。
藉由將製造方法T中之式(1-o)表示之化合物與Rxg-Lv分別替換為使用式(1-q)表示之化合物與Rxi-Lv,可按製造方法T來實施製造方法U。
[製造方法V] [化40]
Figure 02_image250
式中,R11表示氫原子或甲氧基,Rya表示C1~C6之烷基或苄基,R1、R2、R3、R4、R5、X及虛線部與前述為同義。
製造方法V,係式(1-t)表示之製造中間體之合成方法,包括使式(1-s)表示之化合物與式(6)表示之化合物於鹼存在下在溶劑中反應之步驟。
本反應使用之式(1-s)表示之化合物可依參考例合成。
本反應使用之式(6)表示之化合物可以就市售品取得或以公知之方法製造。
本反應使用之式(6)表示之化合物之量,相對於式(1-s)表示之化合物若為1當量以上,在目的反應會進行之限度內無特殊限制,通常為1當量以上20當量以下。
本反應使用之鹼可列舉氫化鈉等金屬氫化物類、碳酸鈉、碳酸鉀、碳酸銫等無機鹼類、甲醇鈉、乙醇鈉、第三丁醇鈉、第三丁醇鉀等金屬醇鹽類、二異丙基胺基鋰、六甲基二矽氮烷鋰、六甲基二矽氮烷鈉、六甲基二矽氮烷鉀等金屬胺化物類。
本反應使用之鹼之量,相對於式(1-s)表示之化合物若為1當量以上,在目的反應會進行之限度內無特殊限制,通常為1當量以上20當量以下。
本反應使用之溶劑在目的反應會進行之限度內無特殊限制,可列舉二乙醚、二異丙醚、甲基-第三丁醚、二甲氧基乙烷、四氫呋喃、二㗁烷等醚系溶劑、N-甲基吡咯烷酮、N,N-二甲基甲醯胺、N,N-二甲基乙醯胺等醯胺系溶劑、1,3-二甲基-2-咪唑啶酮等脲系溶劑等。該等溶劑可以單獨使用或將2種類以上以任意之比例混合使用。
本反應使用之溶劑量為在目的反應會進行之限度內無特殊限制,通常,相對於式(1-s)表示之化合物為3重量倍以上200重量倍以下。
實施本反應時之溫度,在目的反應會進行之限度內無特殊限制,通常為-80℃以上150℃以下或溶劑之沸點以下。
作為反應之後處理可藉由對反應混合物加入水或適當的水溶液以進行分液操作。使用水溶液時可任意使用溶解了鹽酸、硫酸、氯化銨等之酸性水溶液、溶解了氫氧化鉀、氫氧化鈉、碳酸鈉、碳酸鉀、碳酸氫鈉、碳酸氫鉀等之鹼水溶液、溶解了硫代硫酸鈉、亞硫酸鈉等含硫原子之鹽之水溶液、食鹽水等。分液操作時視需要可追加甲苯、二甲苯、苯、氯苯、二氯苯等苯系溶劑、乙酸乙酯、乙酸異丙酯、乙酸丁酯等酯系溶劑、二乙醚、二異丙醚、甲基-第三丁醚等醚系溶劑、二氯甲烷、二氯乙烷、氯仿、四氯化碳等鹵素系溶劑、己烷、庚烷、環己烷、甲基環己烷等烴系溶劑等和水不相溶之溶劑。又,該等溶劑可以單獨使用、也可將2種類以上以任意之比例混合。分液之次數無特殊限制,可以因應目的純度、產量來實施。
前述獲得之含式(1-t)表示之化合物之反應混合物可利用硫酸鈉、硫酸鎂等乾燥劑來去除水分但不是必要。
前述獲得之含式(1-t)表示之化合物之反應混合物在化合物不分解之限度內,可以於減壓下將溶劑餾去。
溶劑餾去後,獲得之含式(1-t)表示之化合物之反應混合物,可利用適當的溶劑,以洗淨、再沉澱、再結晶、管柱層析等精製。因應目的純度適當設定即可。
[製造方法W] [化41]
Figure 02_image252
式中,R1、R2、R3、R4、R5、R6、R7、R8、Rya、X及虛線部與前述為同義。
製造方法W,係式(1)表示之化合物中之式(1-b)表示之化合物之合成方法,包括使式(1-t)表示之化合物與式(7)表示之化合物於酸存在下於溶劑中反應之步驟。
式(1-t)表示之化合物中,理想之Rya為第三丁氧基。 本反應使用之式(7)表示之化合物可以就市售品取得或以公知之方法製造。又,式(7)表示之化合物包括下式表示之反應等價體。 [化42]
Figure 02_image254
式中,nb表示1~4之整數,R6、R7、R8及Ry與前述為同義。 再者,R8表示氫原子時, [化43]
Figure 02_image256
式中,Ryc表示C1~C6之烷基,R6、R7、R8、Ry及nb與前述為同義。式中之波線表示幾何異構,為E體或Z體中任一者、或E體與Z體之任意之比例之混合物。
本反應使用之式(7)表示之化合物之量,相對於式(1-t)表示之化合物若為1當量以上,在目的反應會進行之限度內無特殊限制,通常為1當量以上10當量以下。
本反應使用之酸可列舉鹽酸、硫酸等無機酸類、乙酸、甲磺酸、對甲苯磺酸等有機酸類,在目的反應會進行之限度內無特殊限定。
本反應使用之酸之量,相對於式(1-t)表示之化合物為觸媒量即可,在目的反應會進行之限度內無特殊限制,通常為1當量以上20當量以下。
本反應使用之溶劑在目的反應會進行之限度內無特殊限制,可列舉二乙醚、二異丙醚、甲基-第三丁醚、二甲氧基乙烷、四氫呋喃、二㗁烷等醚系溶劑、甲醇、乙醇、異丙醇等醇系溶劑等。該等溶劑可以單獨使用或將2種類以上以任意之比例混合使用。
本反應使用之溶劑量為在目的反應會進行之限度內無特殊限制,通常相對於式(1-t)表示之化合物為3重量倍以上200重量倍以下。
實施本反應時之溫度,在目的反應會進行之限度內無特殊限制,通常為-80℃以上150℃以下或溶劑之沸點以下。
作為反應之後處理可藉由對反應混合物加入水或適當的水溶液以進行分液操作。使用水溶液時可任意使用溶解了鹽酸、硫酸、氯化銨等之酸性水溶液、溶解了氫氧化鉀、氫氧化鈉、碳酸鈉、碳酸鉀、碳酸氫鈉、碳酸氫鉀等之鹼水溶液、溶解了硫代硫酸鈉、亞硫酸鈉等含硫原子之鹽之水溶液、食鹽水等。分液操作時視需要可追加甲苯、二甲苯、苯、氯苯、二氯苯等苯系溶劑、乙酸乙酯、乙酸異丙酯、乙酸丁酯等酯系溶劑、二乙醚、二異丙醚、甲基-第三丁醚等醚系溶劑、二氯甲烷、二氯乙烷、氯仿、四氯化碳等鹵素系溶劑、己烷、庚烷、環己烷、甲基環己烷等烴系溶劑等和水不相溶之溶劑。又,該等溶劑可以單獨使用、也可將2種類以上以任意之比例混合。分液之次數無特殊限制,可以因應目的純度、產量來實施。
前述獲得之含式(1-b)表示之化合物之反應混合物可利用硫酸鈉、硫酸鎂等乾燥劑來去除水分但不是必要。
前述獲得之含式(1-b)表示之化合物之反應混合物在化合物不分解之限度內,可以於減壓下將溶劑餾去。
溶劑餾去後,獲得之含式(1-b)表示之化合物之反應混合物,可利用適當的溶劑以洗淨、再沉澱、再結晶、管柱層析等精製。因應目的純度適當設定即可。
[製造方法X] [化44]
Figure 02_image258
式中,Rxk表示氫原子、鹵素原子、羥基、氰基、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基、C1~C6之鹵烷基、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3~C8之環烷基、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2~C6之烯基、C2~C6之鹵烯基、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2~C6之炔基、C2~C6之鹵炔基、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氧基、C1~C6之鹵烷氧基、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3~C8之環烷氧基、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2~C6之烯氧基、C2~C6之鹵烯氧基、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3~C6之炔氧基、C3~C6之鹵炔氧基、RdC(=O)-(在此,Rd和前述為相同含義。)、RdC(=O)O-(在此,Rd和前述為相同含義。)、Rc-L-(在此,Rc及L和前述為相同含義。)、RaRbN-(在此,Ra及Rb和前述為相同含義。)、或ReC(=O)N(Rf)-(在此,Re及Rf和前述為相同含義。),Yc表示Rxk-C、O2 N-C(此時之O2 N-C表示反應前之基質之狀態。選擇O2 N-C時,在式(1)表示之化合物中之R6、R7、R9之位置不選擇硝基。)、或氮原子,Zc表示Rxk-C、O2 N-C(此時之O2 N-C表示反應前之基質之狀態。選擇O2 N-C時,在式(1)表示之化合物中之R6、R7、R8之位置不選擇硝基。)、或氮原子,R1、R2、R3、R4、R5、X、虛線部及na與前述為同義。式(1-u)及式(1-v)表示之化合物中之Rxk、硝基及胺基,取代在式(1)表示之化合物中之R6、R7、R8或R9所該當之任一位置。
製造方法X,係式(1)表示之化合物中之有胺基之式(1-v)表示之化合物之合成方法,包括使式(1-u)表示之化合物與還原劑在溶劑中反應之步驟。
本反應使用之還原劑,有氫與鈀、酸與錫等之組合,在目的反應會進行之限度內無特殊限制,在此,說明酸與鐵之組合。
本反應使用之鐵之量,相對於式(1-u)表示之化合物為3當量以上即可,在目的反應會進行之限度內無特殊限制,通常為3當量以上50當量以下。
本反應使用之酸可列舉鹽酸、氯化銨等無機酸。 本反應使用之酸之量,相對於式(1-u)表示之化合物為觸媒量即可,在目的反應會進行之限度內無特殊限制,通常為1當量以上20當量以下。
本反應使用之溶劑在目的反應會進行之限度內無特殊限制,可列舉水溶劑、甲醇、乙醇、異丙醇等醇系溶劑等。該等溶劑可以單獨使用或將2種類以上以任意之比例混合使用。
本反應使用之溶劑量為在目的反應會進行之限度內無特殊限制,通常相對於式(1-u)表示之化合物為3重量倍以上200重量倍以下。
實施本反應時之溫度在目的反應會進行之限度內無特殊限制,通常為0℃以上150℃以下或溶劑之沸點以下。
作為反應之後處理可藉由對反應混合物加入水或適當的水溶液以進行分液操作。使用水溶液時,可任意使用溶解了鹽酸、硫酸、氯化銨等之酸性水溶液、溶解了氫氧化鉀、氫氧化鈉、碳酸鈉、碳酸鉀、碳酸氫鈉、碳酸氫鉀等之鹼水溶液、溶解了硫代硫酸鈉、亞硫酸鈉等含硫原子之鹽之水溶液、食鹽水等。分液操作時視需要可追加甲苯、二甲苯、苯、氯苯、二氯苯等苯系溶劑、乙酸乙酯、乙酸異丙酯、乙酸丁酯等酯系溶劑、二乙醚、二異丙醚、甲基-第三丁醚等醚系溶劑、二氯甲烷、二氯乙烷、氯仿、四氯化碳等鹵素系溶劑、己烷、庚烷、環己烷、甲基環己烷等烴系溶劑等和水不相溶之溶劑。又,該等溶劑可以單獨使用、也可將2種類以上以任意之比例混合。分液之次數無特殊限制,可以因應目的純度、產量來實施。又,藉由進行過濾操作可以去除不溶物但不是必要。
前述獲得之含式(1-v)表示之化合物之反應混合物可利用硫酸鈉、硫酸鎂等乾燥劑來去除水分但不是必要。
前述獲得之含式(1-v)表示之化合物之反應混合物在化合物不分解之限度內,可以於減壓下將溶劑餾去。
溶劑餾去後,獲得之含式(1-v)表示之化合物之反應混合物可利用適當的溶劑以洗淨、再沉澱、再結晶、管柱層析等精製。因應目的純度適當設定即可。
[製造方法Y] [化45]
Figure 02_image260
式中,Rxl表示氫原子、鹵素原子、羥基或氰基,R1、R2、R3、R4、R5、Rxk、X、Yc、Zc虛線部及na與前述為同義。式(1-v)及式(1-w)表示之化合物中之Rxk、Rxl及胺基,取代在式(1)表示之化合物中之R6、R7、R8或R9所該當之任一位置。
製造方法Y,係式(1)表示之化合物中之式(1-w)表示之化合物之合成方法,包括使式(1-v)表示之化合物與亞硝酸類於溶劑中反應後,和親核試藥反應之桑德邁爾反應。
本反應使用之亞硝酸類,可列舉亞硝酸鈉等亞硝酸金屬鹽、亞硝酸異戊酯、亞硝酸第三丁酯等亞硝酸酯類。
本反應使用之亞硝酸類之量,相對於式(1-v)表示之化合物若為1當量以上,在目的反應會進行之限度內無特殊限制,通常為1當量以上10當量以下。
本反應使用之親核劑,因應欲導入之取代基適當設定即可,例如:氫原子時使用次磷酸、氯原子時使用氯化銅、溴原子時使用溴化銅、碘原子時使用碘化銅、羥基時使用水、氰基時使用氰化銅等。
本反應使用之親核劑之量,相對於式(1-v)表示之化合物若為1當量以上,在目的反應會進行之限度內無特殊限制。
本反應使用之溶劑在目的反應會進行之限度內無特殊限制,可列舉水溶劑、二乙醚、二異丙醚、甲基-第三丁醚、二甲氧基乙烷、四氫呋喃、二㗁烷等醚系溶劑、甲醇、乙醇、異丙醇等醇系溶劑、苯、甲苯、二甲苯、均三甲苯、氯苯、二氯苯等苯系溶劑、乙腈等腈系溶劑、N-甲基吡咯烷酮、N,N-二甲基甲醯胺、N,N-二甲基乙醯胺等醯胺系溶劑、1,3-二甲基-2-咪唑啶酮等脲系溶劑、二氯甲烷、二氯乙烷、氯仿、四氯化碳等鹵素系溶劑、二甲基亞碸、環丁碸等硫系溶劑等。該等溶劑可以單獨使用或將2種類以上以任意之比例混合使用。
本反應使用之溶劑量為在目的反應會進行之限度內無特殊限制,通常相對於式(1-v)表示之化合物為3重量倍以上200重量倍以下。
實施本反應時之溫度在目的反應會進行之限度內無特殊限制,通常為-20℃以上150℃以下或溶劑之沸點以下。
作為反應之後處理可藉由對反應混合物加入水或適當的水溶液以進行分液操作。使用水溶液時,可任意使用溶解了鹽酸、硫酸、氯化銨等之酸性水溶液、溶解了氫氧化鉀、氫氧化鈉、碳酸鈉、碳酸鉀、碳酸氫鈉、碳酸氫鉀等之鹼水溶液、溶解了硫代硫酸鈉、亞硫酸鈉等含硫原子之鹽之水溶液、食鹽水等。分液操作時視需要可追加甲苯、二甲苯、苯、氯苯、二氯苯等苯系溶劑、乙酸乙酯、乙酸異丙酯、乙酸丁酯等酯系溶劑、二乙醚、二異丙醚、甲基-第三丁醚等醚系溶劑、二氯甲烷、二氯乙烷、氯仿、四氯化碳等鹵素系溶劑、己烷、庚烷、環己烷、甲基環己烷等烴系溶劑等和水不相溶之溶劑。又,該等溶劑可以單獨使用、也可將2種類以上以任意之比例混合。分液之次數無特殊限制,可以因應目的純度、產量來實施。又,藉由進行過濾操作可以去除不溶物但不是必要。
前述獲得之含式(1-w)表示之化合物之反應混合物可利用硫酸鈉、硫酸鎂等乾燥劑來去除水分但不是必要。
前述獲得之含式(1-w)表示之化合物之反應混合物在化合物不分解之限度內,可以於減壓下將溶劑餾去。
溶劑餾去後,獲得之含式(1-w)表示之化合物之反應混合物可利用適當的溶劑以洗淨、再沉澱、再結晶、管柱層析等精製。因應目的純度適當設定即可。
[製造方法Z] [化46]
Figure 02_image262
式中,Rxm表示氫原子、鹵素原子、羥基、氰基、硝基、C1~C6之鹵烷基、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3~C8之環烷基、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2~C6之烯基、C2~C6之鹵烯基、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2~C6之炔基、C2~C6之鹵炔基、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氧基、C1~C6之鹵烷氧基、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3~C8之環烷氧基、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2~C6之烯氧基、C2~C6之鹵烯氧基、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3~C6之炔氧基、C3~C6之鹵炔氧基、RdC(=O)O-(在此,Rd和前述為相同含義。)、Rc-L-(在此,Rc及L和前述為相同含義。)、RaRbN-(在此,Ra及Rb和前述為相同含義。)、或ReC(=O)N(Rf)-(在此,Re及Rf和前述為相同含義。),Yd表示Rxm-C、Me-C(此時之Me-C表示反應前之基質之狀態。選擇Me-C時,式(1)表示之化合物中之R6、R7、R9之位置不選擇甲基。)、或氮原子,Zd表示Rxm-C、Me-C(此時之Me-C表示反應前之基質之狀態。選擇Me-C時,式(1)表示之化合物中之R6、R7、R8之位置不選擇甲基)、或氮原子,R1、R2、R3、R4、R5、X、HalR、虛線部及na與前述為同義。式(1-x)及式(1-y)表示之化合物中之Rxm、甲基及(Rxb)2 C-取代在式(1)表示之化合物中之R6、R7、R8或R9所該當之任一位置。
製造方法Z,係獲得式(1)表示之化合物中之Rxb為鹵素原子之式(1-y)表示之化合物之方法,包括使用自由基起始劑與鹵化劑(HalR),使式(1-x)表示之化合物於溶劑中反應之步驟。
式(1-y)中,理想之Rxb為氯原子、溴原子、或碘原子。
本反應使用之自由基起始劑可列舉偶氮雙異丁腈、2,2’-偶氮雙(4-甲氧基-2,4-二甲基戊腈)、過氧化苯甲醯等。
本反應使用之自由基起始劑之量為在目的反應會進行之限度內無特殊限制,通常相對於式(1-x)表示之化合物為0.01當量以上1.0當量以下。
本反應使用之鹵化劑可列舉N-氯琥珀醯亞胺、N-溴琥珀醯亞胺、N-碘琥珀醯亞胺、1,3-二氯-5,5-二甲基乙內醯脲、1,3-二溴-5,5-二甲基乙內醯脲、1,3-二碘-5,5-二甲基乙內醯脲等。
本反應使用之鹵化劑之量,相對於式(1-x)表示之化合物若為2當量以上,在目的反應會進行之限度內無特殊限制,通常為2當量以上2.8當量以下。惟含乙內醯脲之鹵化劑之量若為1當量以上,在目的反應會進行之限度內無特殊限制,通常為1當量以上1.4當量以下。
本反應使用之溶劑在目的反應會進行之限度內無特殊限制,可列舉氯苯、二氯苯等鹵化苯系溶劑、乙酸乙酯、乙酸異丙酯、乙酸丁酯等酯系溶劑、二氯甲烷、二氯乙烷、氯仿、四氯化碳等鹵素系溶劑、己烷、庚烷、環己烷、甲基環己烷等烴系溶劑等。該等溶劑可以單獨使用或將2種類以上以任意之比例混合使用。
本反應使用之溶劑量為在目的反應會進行之限度內無特殊限制,通常相對於式(1-x)表示之化合物為3重量倍以上200重量倍以下。
實施本反應時之溫度在目的反應會進行之限度內無特殊限制,通常為20℃以上150℃以下或溶劑之沸點以下。
作為反應之後處理可藉由對反應混合物加入水或適當的水溶液以進行分液操作。使用水溶液時可任意使用溶解了鹽酸、硫酸、氯化銨等之酸性水溶液、溶解了氫氧化鉀、氫氧化鈉、碳酸鈉、碳酸鉀、碳酸氫鈉、碳酸氫鉀等之鹼水溶液、溶解了硫代硫酸鈉、亞硫酸鈉等含硫原子之鹽之水溶液、食鹽水等。分液操作時視需要可追加甲苯、二甲苯、苯、氯苯、二氯苯等苯系溶劑、乙酸乙酯、乙酸異丙酯、乙酸丁酯等酯系溶劑、二乙醚、二異丙醚、甲基-第三丁醚等醚系溶劑、二氯甲烷、二氯乙烷、氯仿等鹵素系溶劑、己烷、庚烷、環己烷、甲基環己烷等烴系溶劑等和水不相溶之溶劑。又,該等溶劑可以單獨使用、也可將2種類以上以任意之比例混合。分液之次數無特殊限制,可以因應目的純度、產量來實施。
前述獲得之含式(1-y)表示之化合物之反應混合物可利用硫酸鈉、硫酸鎂等乾燥劑來去除水分但不是必要。
前述獲得之含式(1-y)表示之化合物之反應混合物在化合物不分解之限度內,可以於減壓下將溶劑餾去。
溶劑餾去後,獲得之含式(1-y)表示之化合物之反應混合物可利用適當的溶劑以洗淨、再沉澱、再結晶、管柱層析等精製。因應目的純度適當設定即可。
[製造方法AA] [化47]
Figure 02_image264
式中,R1、R2、R3、R4、R5、Rxb、Rxm、X、Yd、Zd、虛線部及na與前述為同義。式(1-y)及式(1-z)表示之化合物中之Rxm、甲醯基及(Rxb)2 C-,取代在式(1)表示之化合物中之R6、R7、R8或R9所該當之任一位置。
製造方法AA,係式(1)表示之化合物中之有甲醯基之式(1-z)表示之化合物之合成方法,包括使式(1-y)表示之化合物於水存在下於溶劑中水解之步驟。
式(1-y)中,理想之Rxb為氯原子、溴原子、或碘原子。 本反應中,水為必要。又,為了使本反應順利進行,可以使用硝酸銀。
本反應使用之水之量,相對於式(1-y)表示之化合物若為1當量以上,在目的反應會進行之限度內不限定。又,水可作為溶劑使用。
本反應使用之硝酸銀之量,相對於式(1-y)表示之化合物若為2當量以上,在目的反應會進行之限度內不限定,通常為2當量以上10當量以下。
本反應使用之溶劑在目的反應會進行之限度內無特殊限制,可列舉水溶劑、二乙醚、二異丙醚、甲基-第三丁醚、二甲氧基乙烷、四氫呋喃、二㗁烷等醚系溶劑、乙腈等腈系溶劑等。該等溶劑可以單獨使用或將2種類以上以任意之比例混合使用。
本反應使用之溶劑量為在目的反應會進行之限度內無特殊限制,通常相對於式(1-y)表示之化合物為3重量倍以上200重量倍以下。
實施本反應時之溫度在目的反應會進行之限度內無特殊限制,通常為-10℃以上100℃以下或溶劑之沸點以下。
就反應之後處理而言,可藉由將不溶解之金屬類以過濾除去。再者,可藉由對反應混合物加入水或適當的水溶液以進行分液操作。使用水溶液時,可任意使用溶解了鹽酸、硫酸、氯化銨等之酸性水溶液、溶解了氫氧化鉀、氫氧化鈉、碳酸鈉、碳酸鉀、碳酸氫鈉、碳酸氫鉀等之鹼水溶液、溶解了硫代硫酸鈉、亞硫酸鈉等含硫原子之鹽之水溶液、食鹽水等。分液操作時視需要可追加甲苯、二甲苯、苯、氯苯、二氯苯等苯系溶劑、乙酸乙酯、乙酸異丙酯、乙酸丁酯等酯系溶劑、二乙醚、二異丙醚、甲基-第三丁醚等醚系溶劑、二氯甲烷、二氯乙烷、氯仿、四氯化碳等鹵素系溶劑、己烷、庚烷、環己烷、甲基環己烷等烴系溶劑等和水不相溶之溶劑。又,該等溶劑可以單獨使用、也可將2種類以上以任意之比例混合。分液之次數無特殊限制,可以因應目的純度、產量來實施。
前述獲得之含式(1-z)表示之化合物之反應混合物可利用硫酸鈉、硫酸鎂等乾燥劑來去除水分但不是必要。
前述獲得之含式(1-z)表示之化合物之反應混合物在化合物不分解之限度內,可以於減壓下將溶劑餾去。
溶劑餾去後,獲得之含式(1-z)表示之化合物之反應混合物可利用適當的溶劑以洗淨、再沉澱、再結晶、管柱層析等精製。因應目的純度適當設定即可。
[製造方法AB] [化48]
Figure 02_image266
式中,R1、R2、R3、R4、R6、R7、X、Y及Z與前述為同義。
製造方法AB,係獲得式(1a)表示之化合物中之有硝基之式(1a-j)表示之化合物之合成方法,包括使式(1a-a)表示之化合物與硝酸銅於溶劑中反應之步驟。
本反應使用之硝酸銅也可使用如硝酸銅・3水合物之水合物。
本反應使用之硝酸銅之量,相對於式(1a-a)表示之化合物若為1當量以上,在目的反應會進行之限度內無特殊限制,較佳為1當量以上10當量以下。
本反應使用之溶劑宜為乙酸酐較佳。 本反應使用之溶劑量在目的反應會進行之限度內無特殊限制,通常相對於式(1a-a)表示之化合物為3重量倍以上200重量倍以下。
實施本反應時之溫度在目的反應會進行之限度內無特殊限制,通常為-10℃以上溶劑之沸點以下。
作為反應之後處理,可藉由對反應混合物加入水或適當的水溶液以進行分液操作。使用水溶液時可任意使用溶解了鹽酸、硫酸、氯化銨等之酸性水溶液、溶解了氫氧化鉀、氫氧化鈉、碳酸鈉、碳酸鉀、碳酸氫鈉、碳酸氫鉀等之鹼水溶液、溶解了硫代硫酸鈉、亞硫酸鈉等含硫原子之鹽之水溶液、食鹽水等。分液操作時視需要可追加甲苯、二甲苯、苯、氯苯、二氯苯等苯系溶劑、乙酸乙酯、乙酸異丙酯、乙酸丁酯等酯系溶劑、二乙醚、二異丙醚、甲基-第三丁醚等醚系溶劑、二氯甲烷、二氯乙烷、氯仿、四氯化碳等鹵素系溶劑、己烷、庚烷、環己烷、甲基環己烷等烴系溶劑等和水不相溶之溶劑。又,該等溶劑可以單獨使用、也可將2種類以上以任意之比例混合。分液之次數無特殊限制,可以因應目的純度、產量來實施。
前述獲得之含式(1a-j)表示之化合物之反應混合物可利用硫酸鈉、硫酸鎂等乾燥劑來去除水分但不是必要。
前述獲得之含式(1a-j)表示之化合物之反應混合物在化合物不分解之限度內,可以於減壓下將溶劑餾去。
溶劑餾去後,獲得之含式(1a-j)表示之化合物之反應混合物可利用適當的溶劑以洗淨、再沉澱、再結晶、管柱層析等精製。因應目的純度適當設定即可。
[製造方法AC] [化49]
Figure 02_image268
式中,R1、R2、R3、R4、R6、R7、X、Y及Z與前述為同義。
製造方法AC,係式(1a)表示之化合物中之有胺基之式(1a-k)表示之化合物之合成方法,包括使式(1a-j)表示之化合物與還原劑於溶劑中反應之步走。
藉由將製造方法X中之式(1-u)表示之化合物替換為使用式(1a-j)表示之化合物,可依製造方法X實施製造方法AC。
[製造方法AD] [化50]
Figure 02_image270
式中,R1、R2、R3、R4、R6、R7、Ra、Rb、X、Y及Z與前述為同義。
製造方法AD,係式(1a)表示之化合物中之有胺基之式(1a-l)表示之化合物之合成方法,包括使式(1a-k)表示之化合物與烷基化劑於鹼存在下於溶劑中反應之步驟。
本反應使用之烷基化劑可列舉Ra-Lv(在此,Ra及Lv和前述為相同含義。)及Rb-Lv(在此,Ra及Lv和前述為相同含義。)。又,Ra及Rb和所鍵結之氮原子一起形成氮丙啶基、四氫吖唉基、吡咯啶基、哌啶基、
Figure 108126276-A0304-12-01
啉基、高哌啶基、或氮雜環辛烷基時,烷基化劑可列舉Lv-Rh-Lv(在此,Rh表示伸乙基、伸丙基、伸丁基、伸戊基、伸己基、伸庚基、或-CH2 CH2 OCH2 CH2 -,Lv與前述為同義。)。該等烷基化劑可就市售品取得或按公知之方法製造。
本反應使用之烷基化劑之當量,於Rb表示氫原子時,相對於式(1a-k)表示之化合物,Ra-Lv為1當量以上即可,在目的反應會進行之限度內無特殊限制,通常為1當量以上1.5當量以下。又,Ra及Rb和所鍵結之氮原子一起形成氮丙啶基、四氫吖唉基、吡咯啶基、哌啶基、
Figure 108126276-A0304-12-01
啉基、高哌啶基、或氮雜環辛烷基時,相對於式(1a-k)表示之化合物,Lv-Rh-Lv為1當量以上即可,在目的反應會進行之限度內無特殊限制,通常為1當量以上10當量以下。Ra與Rb相同時,相對於式(1a-k)表示之化合物,Ra-Lv為2當量以上即可,在目的反應會進行之限度內無特殊限制,通常為2當量以上30當量以下。
本反應使用之鹼可例示碳酸鈉、碳酸鉀、碳酸銫、氫化鈉等無機鹼類,在目的反應會進行之限度內無特殊限定。
本反應使用之鹼之量,於製造有RaHN-之式(1a-l)表示之化合物時,相對於式(1a-k)表示之化合物為1當量以上即可,在目的反應會進行之限度內無特殊限制,通常為1當量以上10當量以下。於製造Ra與Rb相同之式(1a-l)表示之化合物、Ra及Rb和所鍵結之氮原子一起形成氮丙啶基、四氫吖唉基、吡咯啶基、哌啶基、
Figure 108126276-A0304-12-01
啉基、高哌啶基、或氮雜環辛烷基之式(1a-l)表示之化合物時,相對於式(1a-k)表示之化合物為2當量以上即可,在目的反應會進行之限度內無特殊限制,通常為2當量以上30當量以下。
本反應使用之溶劑在目的反應會進行之限度內無特殊限制,可列舉二乙醚、二異丙醚、甲基-第三丁醚、二甲氧基乙烷、四氫呋喃、二㗁烷等醚系溶劑、甲醇、乙醇、異丙醇等醇系溶劑、苯、甲苯、二甲苯、均三甲苯、氯苯、二氯苯等苯系溶劑、乙酸乙酯、乙酸異丙酯、乙酸丁酯等酯系溶劑、乙腈等腈系溶劑、N-甲基吡咯烷酮、N,N-二甲基甲醯胺、N,N-二甲基乙醯胺等醯胺系溶劑、1,3-二甲基-2-咪唑啶酮等脲系溶劑、二氯甲烷、二氯乙烷、氯仿、四氯化碳等鹵素系溶劑、二甲基亞碸、環丁碸等硫系溶劑、丙酮、甲乙酮、甲基異丁基酮等酮系溶劑等。該等溶劑可以單獨使用或將2種類以上以任意之比例混合使用。
本反應使用之溶劑量為在目的反應會進行之限度內無特殊限制,通常相對於式(1a-k)表示之化合物為3重量倍以上200重量倍以下。
實施本反應時之溫度,在目的反應會進行之限度內無特殊限制,通常為0℃以上150℃以下或溶劑之沸點以下。
作為反應之後處理可藉由對反應混合物加入水或適當的水溶液以進行分液操作。使用水溶液時可任意使用溶解了鹽酸、硫酸、氯化銨等之酸性水溶液、溶解了氫氧化鉀、氫氧化鈉、碳酸鈉、碳酸鉀、碳酸氫鈉、碳酸氫鉀等之鹼水溶液、溶解了硫代硫酸鈉、亞硫酸鈉等含硫原子之鹽之水溶液、食鹽水等。分液操作時視需要可追加甲苯、二甲苯、苯、氯苯、二氯苯等苯系溶劑、乙酸乙酯、乙酸異丙酯、乙酸丁酯等酯系溶劑、二乙醚、二異丙醚、甲基-第三丁醚等醚系溶劑、二氯甲烷、二氯乙烷、氯仿、四氯化碳等鹵素系溶劑、己烷、庚烷、環己烷、甲基環己烷等烴系溶劑等和水不相溶之溶劑。又,該等溶劑可以單獨使用、也可將2種類以上以任意之比例混合。分液之次數無特殊限制,可以因應目的純度、產量來實施。
前述獲得之含式(1a-l)表示之化合物之反應混合物可利用硫酸鈉、硫酸鎂等乾燥劑來去除水分但不是必要。
前述獲得之含式(1a-l)表示之化合物之反應混合物在化合物不分解之限度內,可以於減壓下將溶劑餾去。
溶劑餾去後,獲得之含式(1a-l)表示之化合物之反應混合物可利用適當的溶劑以洗淨、再沉澱、再結晶、管柱層析等精製。因應目的純度適當設定即可。
製造Ra與Rb相異且Ra及Rb不是氫原子之化合物時,首先,以上述方法製造有RaHN-之式(1a-l)表示之化合物。然後,將上述方法(1a-k)表示之化合物與Ra-Lv分別替換為有RaHN-之式(1a-l)表示之化合物與Rb-Lv,再度實施上述方法,可以製造有RaRbN-之式(1a-l)表示之化合物。
[製造方法AE] [化51]
Figure 02_image272
式中,R1b表示亦可經取代基A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基、C1~C6之鹵烷基、亦可經取代基A適當取代之C3~C8之環烷基、亦可經取代基A適當取代之C2~C6之烯基、C2~C6之鹵烯基、亦可經取代基A適當取代之C3~C6之炔基、或C2~C6之鹵炔基,波線代表幾何異構,R2、R3、R4、R5、R6、R7、X、Y及Z與前述為同義。
製造方法AE係式(5c)表示之製造中間體之合成方法,包括使式(5b)表示之化合物與R1b-O-NH2 於溶劑中反應之步驟。
式(5c)表示之化合物,表示E體或Z體中僅一者,或E體與Z體之任意之比例之混合物。
本反應使用之R1b-O-NH2 可就市售品取得或按公知之方法製造。R1b-O-NH2 亦可為會和如鹽酸、乙酸之酸性化合物形成鹽者,在目的反應會進行之限度內無特殊限定。惟使用R1b-O-NH2 與酸性化合物之鹽時,以鹼性物質脫鹽較佳。脫鹽時使用之鹼可列舉酸鈉、碳酸鉀、碳酸銫、氫化鈉等無機鹼類、三乙胺、三丁胺、二異丙基乙胺、吡啶、4-二甲胺基吡啶、柯林鹼、二甲基吡啶等有機鹼類,但在目的反應會進行之限度內無特殊限定。脫鹽時使用之鹼之量相對於R1b-O-NH2 為1當量以上即可,在目的反應會進行之限度內無特殊限制,通常為1當量以上10當量以下。
本反應使用之R1b-O-NH2 之量,相對於式(5b)表示之化合物為1當量以上即可,在目的反應會進行之限度內無特殊限制,通常為1當量以上10當量以下。
本反應使用之溶劑在目的反應會進行之限度內無特殊限制,可列舉二乙醚、二異丙醚、甲基-第三丁醚、二甲氧基乙烷、四氫呋喃、二㗁烷等醚系溶劑、甲醇、乙醇、異丙醇等醇系溶劑、苯、甲苯、二甲苯、均三甲苯、氯苯、二氯苯等苯系溶劑、乙酸乙酯、乙酸異丙酯、乙酸丁酯等酯系溶劑、乙腈等腈系溶劑、N-甲基吡咯烷酮、N,N-二甲基甲醯胺、N,N-二甲基乙醯胺等醯胺系溶劑、1,3-二甲基-2-咪唑啶酮等脲系溶劑、二氯甲烷、二氯乙烷、氯仿、四氯化碳等鹵素系溶劑、二甲基亞碸、環丁碸等硫系溶劑、丙酮、甲乙酮、甲基異丁基酮等酮系溶劑等。該等溶劑可以單獨使用或將2種類以上以任意之比例混合使用。
本反應使用之溶劑量為在目的反應會進行之限度內無特殊限制,通常相對於式(5b)表示之化合物為3重量倍以上200重量倍以下。
實施本反應時之溫度在目的反應會進行之限度內無特殊限制,通常為0℃以上150℃以下或溶劑之沸點以下。 作為反應之後處理可藉由對反應混合物加入水或適當的水溶液以進行分液操作。使用水溶液時,可任意使用溶解了鹽酸、硫酸、氯化銨等之酸性水溶液、溶解了氫氧化鉀、氫氧化鈉、碳酸鈉、碳酸鉀、碳酸氫鈉、碳酸氫鉀等之鹼水溶液、溶解了硫代硫酸鈉、亞硫酸鈉等含硫原子之鹽之水溶液、食鹽水等。分液操作時視需要可追加甲苯、二甲苯、苯、氯苯、二氯苯等苯系溶劑、乙酸乙酯、乙酸異丙酯、乙酸丁酯等酯系溶劑、二乙醚、二異丙醚、甲基-第三丁醚等醚系溶劑、二氯甲烷、二氯乙烷、氯仿、四氯化碳等鹵素系溶劑、己烷、庚烷、環己烷、甲基環己烷等烴系溶劑等和水不相溶之溶劑。又,該等溶劑可以單獨使用、也可將2種類以上以任意之比例混合。分液之次數無特殊限制,可以因應目的純度、產量來實施。
前述獲得之含式(5c)表示之化合物之反應混合物可利用硫酸鈉、硫酸鎂等乾燥劑來去除水分但不是必要。
前述獲得之含式(5c)表示之化合物之反應混合物在化合物不分解之限度內,可以於減壓下將溶劑餾去。
溶劑餾去後,獲得之含式(5c)表示之化合物之反應混合物可利用適當的溶劑以洗淨、再沉澱、再結晶、管柱層析等精製。因應目的純度適當設定即可。
[製造方法AF] [化52]
Figure 02_image274
式中,R1b、R2、R3、R4、R5、R6、R7、X、Y及Z與前述為同義。
製造方法AF,係式(1b)表示之化合物中之式(1b-c)表示之合成方法,包括使式(5c)表示之化合物與醯氯化劑於溶劑中反應之步驟。
本反應使用之醯氯化劑可列舉亞硫醯氯、羥基氯化磷、草醯氯等。
本反應使用之醯氯化劑之量,相對於式(5c)表示之化合物為1當量以上即可,在目的反應會進行之限度內無特殊限制,通常為1當量以上10當量以下。
為了使本反應順利進行,可添加N,N-二甲基甲醯胺但非必要。N,N-二甲基甲醯胺之量相對於醯氯化劑可為觸媒量,在目的反應會進行之限度內無特殊限制,通常為1當量以下。
本反應使用之溶劑並非必要,在目的反應會進行之限度內無特殊限制,可列舉二乙醚、二異丙醚、甲基-第三丁醚、二甲氧基乙烷、四氫呋喃、二㗁烷等醚系溶劑、苯、甲苯、二甲苯、均三甲苯、氯苯、二氯苯等苯系溶劑、乙酸乙酯、乙酸異丙酯、乙酸丁酯等酯系溶劑、乙腈等腈系溶劑、二氯甲烷、二氯乙烷、氯仿、四氯化碳等鹵素系溶劑、二甲基亞碸、環丁碸等硫系溶劑、丙酮、甲乙酮、甲基異丁基酮等酮系溶劑等。該等溶劑可以單獨使用或將2種類以上以任意之比例混合使用。
本反應使用之溶劑量為在目的反應會進行之限度內無特殊限制,通常相對於式(5c)表示之化合物為200重量倍以下。
實施本反應時之溫度在目的反應會進行之限度內無特殊限制,通常為-10℃以上150℃以下或溶劑之沸點以下。
作為反應之後處理可藉由對反應混合物加入水或適當的水溶液以進行分液操作。使用水溶液時,可任意使用溶解了鹽酸、硫酸、氯化銨等之酸性水溶液、溶解了氫氧化鉀、氫氧化鈉、碳酸鈉、碳酸鉀、碳酸氫鈉、碳酸氫鉀等之鹼水溶液、溶解了硫代硫酸鈉、亞硫酸鈉等含硫原子之鹽之水溶液、食鹽水等。分液操作時視需要可追加甲苯、二甲苯、苯、氯苯、二氯苯等苯系溶劑、乙酸乙酯、乙酸異丙酯、乙酸丁酯等酯系溶劑、二乙醚、二異丙醚、甲基-第三丁醚等醚系溶劑、二氯甲烷、二氯乙烷、氯仿、四氯化碳等鹵素系溶劑、己烷、庚烷、環己烷、甲基環己烷等烴系溶劑等和水不相溶之溶劑。又,該等溶劑可以單獨使用、也可將2種類以上以任意之比例混合。分液之次數無特殊限制,可以因應目的純度、產量來實施。
前述獲得之含式(1b-c)表示之化合物之反應混合物可利用硫酸鈉、硫酸鎂等乾燥劑來去除水分但不是必要。
前述獲得之含式(1b-c)表示之化合物之反應混合物在化合物不分解之限度內,可以於減壓下將溶劑餾去。
溶劑餾去後,獲得之含式(1b-c)表示之化合物之反應混合物可利用適當的溶劑以洗淨、再沉澱、再結晶、管柱層析等精製。因應目的純度適當設定即可。
[製造方法AG] [化53]
Figure 02_image276
式中,R2、R3、R4、R5、R6、R7、R10a、X、Y、Z及虛線部與前述為同義。
製造方法AG,係式(1)表示之化合物中之具二氟甲氧基之式(1-aa)表示之化合物之合成方法,包括使式(1-z)表示之化合物與式(8)表示之化合物於鹼存在下於溶劑中反應之步驟。
本反應使用之式(8)表示之化合物可以就市售品取得或以公知之方法製造。
本反應使用之式(8)表示之化合物之量,相對於式(1-z)表示之化合物若為1當量以上,在目的反應會進行之限度內無特殊限制,通常為1當量以上10當量以下。
本反應使用之鹼可例示氫氧化鋰、氫氧化鈉、氫氧化鉀等無機鹼類。
本反應使用之鹼之量,相對於式(1-z)表示之化合物若為2當量以上,在目的反應會進行之限度內無特殊限制,通常為2當量以上50當量以下。
本反應使用之溶劑在目的反應會進行之限度內無特殊限制,可列舉水溶劑、四氫呋喃、二㗁烷等醚系溶劑、乙腈等腈系溶劑等。該等溶劑可以單獨使用或將2種類以上以任意之比例混合使用。
本反應使用之溶劑量在目的反應會進行之限度內無特殊限制,通常相對於式(1-z)表示之化合物為3重量倍以上200重量倍以下。
實施本反應時之溫度在目的反應會進行之限度內無特殊限制,通常為-80℃以上150℃以下或溶劑之沸點以下。
作為反應之後處理可藉由對反應混合物加入水或適當的水溶液以進行分液操作。使用水溶液時,可任意使用溶解了鹽酸、硫酸、氯化銨等之酸性水溶液、溶解了氫氧化鉀、氫氧化鈉、碳酸鈉、碳酸鉀、碳酸氫鈉、碳酸氫鉀等之鹼水溶液、溶解了硫代硫酸鈉、亞硫酸鈉等含硫原子之鹽之水溶液、食鹽水等。分液操作時視需要可追加甲苯、二甲苯、苯、氯苯、二氯苯等苯系溶劑、乙酸乙酯、乙酸異丙酯、乙酸丁酯等酯系溶劑、二乙醚、二異丙醚、甲基-第三丁醚等醚系溶劑、二氯甲烷、二氯乙烷、氯仿、四氯化碳等鹵素系溶劑、己烷、庚烷、環己烷、甲基環己烷等烴系溶劑等和水不相溶之溶劑。又,該等溶劑可以單獨使用、也可將2種類以上以任意之比例混合。分液之次數無特殊限制,可以因應目的純度、產量來實施。又,藉由進行過濾操作可以去除不溶物但不是必要。
前述獲得之含式(1-aa)表示之化合物之反應混合物可利用硫酸鈉、硫酸鎂等乾燥劑來去除水分但不是必要。
前述獲得之含式(1-aa)表示之化合物之反應混合物在化合物不分解之限度內,可以於減壓下將溶劑餾去。
溶劑餾去後,獲得之含式(1-aa)表示之化合物之反應混合物可利用適當的溶劑以洗淨、再沉澱、再結晶、管柱層析等精製。因應目的純度適當設定即可。
[製造方法AH] [化54]
Figure 02_image278
式中,R2、R3、R4、R5、R6、R7、R11、X、Y、Z及虛線部與前述為同義。
製造方法AH,係式(1)表示之化合物中之式(1-ac)表示之化合物之合成方法,包括使式(1-ab)表示之化合物與式(6)表示之化合物於鹼存在下於溶劑中反應之步驟。
藉由將製造方法V中之式(1-s)表示化合物替換為使用式(1-ab)表示之化合物,可依製造方法V實施製造方法AH。
[製造方法AI] [化55]
Figure 02_image280
式中,R2、R3、R4、R5、R6、R7、X、Y及Z與前述為同義。
製造方法AI,係式(1a)表示之化合物中之有胺基之式(1-ad)表示之化合物之合成方法,包括使式(1-ac)表示之化合物與烷基化劑於鹼存在下於溶劑中反應之步驟。
藉由將製造方法AD中之式(1a-k)表示之化合物替換為使用式(1-ac)表示之化合物,可依製造方法AD實施製造方法AI。
可將以上所示之製造方法A~製造方法AI任意組合,而製造式(1)表示之化合物。或也可將公知之方法與製造方法A~製造方法AI任意組合,而製造式(1)表示之化合物。
本發明化合物因為能針對植物防除有害生物,可作為農藥,尤其作為農園藝用有害生物防除劑使用。具體而言,可列舉殺菌劑、殺蟲劑、除草劑、植物成長調整劑等。較佳為殺菌劑。
本發明化合物,為了防除植物病害,可以在旱地、水田、茶園、果樹園、牧草地、草地、森林、庭園、街路樹等作為農園藝用殺菌劑使用。
本發明中,植物病害係指引起農作物、花卉、花木、樹木等植物萎凋、立枯、黃化、萎縮、徒長等全身性異常的病症的症狀、或斑點、葉枯、鑲嵌、葉捲、枝枯、根部腐爛、根瘤、瘤等部分的病症的症狀。亦即,植物生病。引起植物病害的病原體主要可以列舉真菌類、細菌、螺原體(spiroplasma)、植物菌質體(phytoplasma)、病毒、類病毒、寄生性高等植物、線蟲等。本發明化合物對於菌類有效,但並非限於此。
因真菌類而引起的病害,主要是真菌類病。引起真菌類病的菌類(病原體)可列舉植物寄生黏菌(Phytomyxea)類、卵菌類、接合菌類、子囊菌類、擔子菌類及不完全菌類等。例如:植物寄生黏菌可列舉:根瘤病菌、馬鈴薯粉狀瘡痂病菌、甜菜叢根病菌、就卵菌類而言可列舉疫病菌、露菌病菌、Pythium屬菌、Aphanomyces屬菌、就接合菌類而言可列舉Rhizopus屬菌、就子囊菌類而言可列舉桃縮葉病菌、玉米芝麻葉枯病菌、稻熱病菌、白粉病菌、炭疽病菌、紅黴病菌、稻苗徒長病菌、菌核病菌、就擔子菌類而言可列舉銹病菌類、黑穂病菌類、紫紋羽病菌、餅病菌、紋枯病菌、就不完全菌類可列舉灰黴病菌、Alternaria屬菌、Fusarium屬菌、Penicillium屬菌、Rhizoctonia屬菌、白絹病菌等。
本發明化合物對於各種之植物病害有效。以下具體揭示病害名及其病原菌名之具體例。
稻熱病(Magnaporthe grisea)、紋枯病(Thanatephorus cucumeris)、褐色菌核病(Ceratobasidium setariae)、褐色小粒菌核病(Waitea circinata)、褐色紋枯病(Thanatephorus cucumeris)、球狀菌核病(Sclerotium hydrophilum)、紅色菌核病(Wairea circinata)、黑粉病(Entyloma dactylidis)、小球菌核病(Magnaporthe salvinii)、灰色菌核病(Ceratobasidium cornigerum)、芝麻葉枯病(Cochliobolus miyabeanus)、條葉枯病(Sphaerulina oryzina)、水稻苗徒長病(Gibberella fujikuroi)、苗立枯病(Pythium spp.、Fusarium spp.、Trichoderma spp.、Rhizopus spp.、Rhizoctonia solani、Mucor sp.、Phoma sp.)、苗腐病(Pythium spp.、Achlya spp.、Dictyuchus spp.)、稻曲病(Claviceps virens)、墨黑穗病(Tilletia barclayana)、褐色米(Curvularia spp.、Alternaria spp.)、黃化萎縮病(Sclerophthora macrospora)、白葉枯病(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ae)、褐條病(Acidovorax avenae subsp. avenae)、內頴褐變病(Erwinia ananas)、苗立枯細菌病(Burkholderia plantarii)、細菌性穀枯病(Burkholderia glumae)、葉鞘褐變病(Pseudomonas fuscovaginae)、水稻桿枯病(Pseudomonas syringae pv.oryzae)、株腐病(Erwinia chrysanthemi)、黃萎病(Phytoplasma oryzae)、條紋葉枯病(Rice stripe tenuivirus)、萎縮病(Rice dwarf reovirus); 麥類的白粉病(Blumeria graminis f.sp.hordei; f.sp.tritici)、銹病(Puccinia striiformis、 Puccinia graminis、Puccinia recondita、Puccinia hordei)、斑葉病(Pyrenophora graminea)、網斑病(Pyrenophora teres)、紅黴病(Gibberella zeae、Fusarium culmorum、Fusarium avenaceum、Monographella nivalis)、雪腐病(Typhula incarnata、Typhula ishikariensis、Monographella nivalis)、裸黑穗病(Ustilago nuda)、腥黑穗病(Tilletia caries、Tilletia controversa)、眼紋病(Pseudocercosporella herpotrichoides)、株腐病(Ceratobasidium gramineum)、雲形病(Rhynchosporium secalis)、葉枯病(Septoria tritici)、稃枯病(Phaeosphaeria nodorum)、苗立枯病(Fusarium spp.、Pythium spp.、Rhizoctonia spp.、Septoria spp.、Pyrenophora spp.)、立枯病(Gaeumannomyces graminis)、炭疽病(Colletotrichum graminicola)、麥角病(Claviceps purpurea)、斑點病(Cochliobolus sativus)、黑節病(Pseudomonas syringae pv. syringae); 玉米的紅黴病(Gibberella zeae等)、苗立枯病(Fusarium avenaceum、 Penicillium spp、 Pythium spp.、Rhizoctonia spp.)、銹病(Puccinia sorghi)、芝麻葉枯病(Cochliobolus heterostrophus)、黑穗病(Ustilago maydis)、炭疽病(Colletotrichum graminicola)、北方斑點病(Cochliobolus carbonum)、褐條病(Acidovorax avenae subsp. avenae)、條斑細菌病(Burkholderia andropogonis)、倒伏細菌病(Erwinia chrysanthemi pv. zeae)、萎凋細菌病(Erwinia stewartii);葡萄的露菌病(Plasmopara viticola)、銹病(Physopella ampelopsidis)、白粉病(Uncinula necator)、黑痘病(Elsinoe ampelina)、晩腐病(Glomerella cingulata、 Colletotrichum acutatum)、黑腐病(Guignardia bidwellii)、蔓割病(Phomopsis viticola)、煤斑病(Zygophiala jamaicensis)、灰黴病(Botrytis cinerea)、芽枯病(Diaporthe medusaea)、紫紋羽病(Helicobasidium mompa)、白紋羽病(Rosellinia necatrix)、根冠腫病(Agrobacterium vitis);蘋果的白粉病(Podosphaera leucotricha)、黑星病(Venturia inaequalis)、斑點落葉病(Alternaria mali)、紅星病(Gymnosporangium yamadae)、花腐病(Monilinia mali)、腐爛病(Valsa ceratosperma)、輪紋病(Botryosphaeria berengeriana)、炭疽病(Colletotrichum acutatum、Glomerella cingulata)、煤斑病(Zygophiala jamaicensis)、煤斑病(Gloeodes pomigena)、黑點病(Mycosphaerella pomi)、紫紋羽病(Helicobasidium mompa)、白紋羽病(Rosellinia necatrix)、胴枯病(Phomopsis mali、Diaporthe tanakae)、褐斑病(Diplocarpon mali)、蘋果的火傷病(Erwinia amylovora)、冠腫病(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毛根病(Agrobacterium rhizogenes); 梨的黑斑病(Alternaria kikuchiana)、黑星病(Venturia nashicola)、紅星病(Gymnosporangium asiaticum)、輪紋病(Botryosphaeria berengeriana f.sp. piricola)、胴枯病(Phomopsis fukushii)、枝枯細菌病(Erwinia sp.)、冠腫病(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銹色胴枯病(Erwinia chrysanthemi pv. chrysanthemi)、花腐細菌病(Pseudomonas syringae pv. syringae);西洋梨的疫病(Phytophthora cactorum、 Phytophthora syringae)、枝枯細菌病(Erwinia sp.);桃的黑星病(Cladosporium carpophilum)、擬莖點黴腐敗病(Phomopsis sp.)、疫病(Phytophthora sp.)、炭疽病(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縮葉病(Taphrina deformans)、穿孔細菌病(Xh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pruni)、冠腫病(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櫻桃之炭疽病(Glomerella cingulata)、幼果菌核病(Monilinia kusanoi)、灰星病(Monilinia fructicola)、冠腫病(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樹脂細菌病(Pseudomonas syringae pv. syringae);柿之炭疽病(Glomerella cingulata)、落葉病(Cercospora kaki; Mycosphaerella nawae)、白粉病(Phyllactinia kakikora)、冠腫病(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柑橘的黑點病(Diaporthe citri)、綠黴病(Penicillium digitatum)、青黴病(Penicillium italicum)、瘡痂病(Elsinoe fawcettii)、褐色腐敗病(Phytophthora citrophthora)、潰瘍病(Xh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citri)、褐斑細菌病(Pseudomonas syringae pv. syringae)、立枯病(Liberibactor asiaticus)、冠腫病(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番茄、胡瓜、豆類、草莓、馬鈴薯、高麗菜、茄、萵苣等灰黴病(Botrytis cinerea);番茄、胡瓜、豆類、草莓、馬鈴薯、菜籽、高麗菜、茄、萵苣等的菌核病(Sclerotinia sclerotiorum);番茄、胡瓜、豆類、白蘿蔔、西瓜、茄、菜籽、青椒、菠菜、甜菜等的各種蔬菜的苗立枯病(Rhizoctonia spp.、Pythium spp.、Fusarium spp.、Phythophthora spp.、Sclerotinia sclerotiorum等);茄科植物的青枯病(Ralstonia solanacearum);瓜類的露菌病(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白粉病(Sphaerotheca fuliginea)、炭疽病(Colletotrichum orbiculare)、蔓枯病(Didymella bryoniae)、蔓割病(Fusarium oxysporum)、疫病(Phytophthora parasitica、Phytophthora melonis、Phytophthora nicotianae、Phytophthora drechsleri、Phytophthora capsici等)、褐斑細菌病(Xhanthomonas campestris pv.cucurbitae)、軟腐病(Erwinia carotovora subsp. carotovora)、斑點細菌病(Pseudomonas syringae pv. lachrymans)、緣枯細菌病(Pseudomonas marginalis pv. marginalis)、癌腫病(Streptomyces sp.)、毛根病(Agrobacterium rhizogenes)、胡瓜鑲嵌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 番茄的輪紋病(Alternaria solani)、葉黴病(Fulvia fulva)、疫病(Phytophthora infestans)、萎凋病(Fusarium oxysporum)、根腐病(Pythium myriotylum、Pythium dissotocum)、炭疽病(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潰瘍病(Clavibacter michiganensis)、細菌性莖壞疽病(Pseudomonas corrugata)、黑斑細菌病(Pseudomonas viridiflava)、軟腐病(Erwinia carotovora subsp. carotovora)、葉瘤病(Crynebacterium sp.)、萎黃病(Phytoplasma asteris)、黃化萎縮病(Tobacco leaf curl subgroup III geminivirus);茄的白粉病(Sphaerotheca fuliginea等)、煤黴病(Mycovellosiella nattrassii)、疫病(Phytophthora infestans)、褐色腐敗病(Phytophthora capsici)、褐斑細菌病(Pseudomonas cichorii)、細菌性莖壞疽病(Pseudomonas corrugata)、莖腐細菌病(Erwinia chrysanthemi)、軟腐病(Erwinia carotovora subsp. carotovora)、斑點細菌病(Pseudomonas sp.);菜籽的黑斑病(Alternaria brassicae)、黑腐病(Xh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campestris)、黑斑細菌病(Pseudomonas syringae pv. maculicola)、軟腐病(Erwinia carotovora);十字花科蔬菜的黑斑病(Alternaria brassicae等)、白斑病(Cercosporella brassicae)、根朽病(Phoma lingam)、根瘤病(Plasmodiophora brassicae)、露菌病(Peronospora parasitica)、黑腐病(Xh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campestris)、黑斑細菌病(Pseudomonas syringae pv. maculicola)、軟腐病(Erwinia carotovora subsp. carotovora); 高麗菜的株腐病(Thanatephorus cucumeris)、萎黃病(Fusarium oxysporum)、黑煤病(Alternaria brassisicola);白菜的尻腐病(Rhizoctonia solani)、黃化病(Verticillium dahliae);蔥的銹病(Puccinia allii)、黑斑病(Alternaria porri)、白絹病(Sclerotium rolfsii)、白色疫病(Phytophthora porri)、黑腐菌核病(Sclerotium cepivorum);洋蔥的潰瘍病(Curtobacterium flaccumfaciens)、軟腐病(Erwinia carotovora subsp. carotovora)、斑點細菌病(Pseudomonas syringae pv. syringae)、腐敗病(Erwinia rhapontici)、鱗片腐敗病(Burkholderia gladioli)、萎黃病(Phytoplasma asteris);大蒜的軟腐病(Erwinia carotovora subsp. carotovora)、春腐病(Pseudomonas marginalis pv.marginalis);大豆的紫斑病(Cercospora kikuchii)、黑痘病(Elsinoe glycines)、黑點病(Diaporthe phaseolorum)、絲核菌根腐病(Rhizoctonia solani)、莖疫病(Phytophthora sojae)、露菌病(Peronospora manshurica)、銹病(Phakopsora pachyrhizi)、炭疽病(Colletotrichum truncatum等)、葉燒病(Xh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glycines)、斑點細菌病(Pseudomonas syringae pv. glycinea);菜豆的炭疽病(Colletotrichum lindemuthianum)、青枯病(Ralstonia solanacearum)、水稻桿枯病(Pseudomonas syringae pv. phaseolicola)、褐斑細菌病(Pseudomonas viridiflava)、葉燒病(Xh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phaseoli); 落花生的黑澀病(Mycosphaerella berkeleyi)、褐斑病(Mycosphaerella arachidis)、青枯病(Ralstonia solanacearum);豌豆的白粉病(Erysiphe pisi)、露菌病(Peronospora pisi)、蔓枯細菌病(Pseudomonas syringae pv.pisi)、蔓腐細菌病(Xh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pisi;蠶豆的露菌病(Peronospora viciae)、疫病(Phytophthora nicotianae);馬鈴薯的夏疫病(Alternaria solani)、黑痣病(Thanatephorus cucumeris)、疫病(Phytophthora infestans)、銀痂病(Helminthosporium solani)、乾腐病(Fusarium oxysporum、Fusarium solani)、粉狀瘡痂病(Spongospora subterranea)、青枯病(Ralstonia solanacearum)、黑腳病(Erwinia carotovora subsp. atroseptica)、瘡痂病(Streptomyces scabies、Streptomyces acidiscabies)、軟腐病(Erwinia carotovora subsp. carotovora)、黏性腐敗病(Crostridium spp.)、輪腐病(Clavibacter michiganensis subsp.sepedonicus);番薯的立枯病(Streptomyces ipomoeae);甜菜的褐斑病(Cercospora beticola)、露菌病(Peronospora schachtii)、黑根病(Aphanomyces cochioides)、蛇眼病(Phoma betae)、冠腫病(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瘡痂病(Streptomyces scabies)、斑點細菌病(Pseudomonas syringae pv. aptata); 紅蘿蔔的黑葉枯病(Alternaria dauci)、瘤病(Rhizobacter dauci)、冠腫病(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鏈黴菌瘡痂病(Streptomyces spp.)、軟腐病(Erwinia carotovora subsp. carotovora);草莓的白粉病(Sphaerotheca aphanis var. aphanis)、疫病(Phytophthora nicotianae等)、炭疽病(Glomerella cingulata等)、果實腐敗病(Pythium ultimum)、青枯病(Ralstonia solanacearum)、角斑細菌病(Xhanthomonas campestris)、芽枯細菌病(Pseudomonas marginalis pv. marginalis);茶的網餅病(Exobasidium reticulatum)、白星病(Elsinoe leucospila)、炭疽病(Colletotrichum theae-sinensis)、輪斑病(Pestalotiopsis longiseta)、紅燒病(Pseudomonas syringae pv.theae)、潰瘍病(Xh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theicola)、天狗巢病(Pseudomonas sp.);煙草的紅星病(Alternaria alternata)、白粉病(Erysiphe cichoracearum)、炭疽病(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疫病(Phytophthora nicotianae)、野火病(Pseudomonas syringae pv.tabaci)、黃色斑點病(Pseudomonas syringae pv.mellea)、空洞病(Erwinia carotovora subsp. carotovora)、立枯病(Ralstonia solanacearum)、煙草鑲嵌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 咖啡的銹病(Hemileia vastatrix);香蕉的黑條葉斑病(Mycosphaerella fijiensis)、巴拿馬病(Fusarium oxysporum f.sp cubense);棉花的立枯病(Fusarium oxysporum)、白黴病(Ramularia areola);向日葵的菌核病(Sclerotinia sclerotiorum)、角點病(Xhanthomonas campestris pv.malvacearum)、空洞病(Erwinia carotovora subsp. carotovora)、斑點細菌病(Pseudomonas syringae pv.helianthi);玫瑰的黑星病(Diplocarpon rosae)、白粉病(Sphaerotheca pannosa等)、疫病(Phytophthora megasperma)、露菌病(Peronospora sparsa)、冠腫病(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菊的褐斑病(Septoria obesa)、白銹病(Puccinia horiana)、疫病(Phytophthora cactorum)、斑點細菌病(Pseudomonas cichorii)、軟腐病(Erwinia carotovora subsp. carotovora)、冠腫病(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毛根病(Agrobacterium rhizogenes)、綠化病(Phytoplasma aurantifolia);草皮的褐斑病(Rhizoctonia solani)、錢斑病(Sclerotinia homoeocarpa)、彎孢黴葉枯病(Curvularia sp.)、銹病 (Puccinia zoysiae)、Helminthosporium葉枯病(Cochliobolus sp.)、雲形病(Rhynchosporium secalis)、立枯病(Gaeumannomyces graminis)、炭疽病(Colletotrichum sp.)、雪腐褐色小粒菌核病(Typhula incarnata)、雪腐黑色小粒菌核病(Typhula ishikariensis)、雪腐大粒菌核病(Myriosclerotinia borealis)、仙女環病(Marasmius oreades等)、Pythium病(Pythium aphanidermatum等)、熱病(Pyricularia grisea)等。
本發明化合物能以本化合物單體形態使用,較佳為和固體擔體、液體擔體、氣體擔體、界面活性劑、固着劑、分散劑、安定劑等混合,並以粉劑、水合劑、顆粒水合劑、水溶劑、顆粒水溶劑、粒劑、乳劑、液劑、微乳劑、水性懸浮製劑、水性乳懸製劑、懸乳劑製劑等的組成物的形式使用。只要能夠發揮效果,不限於此等組成物。
以下揭示具體的製劑化例,但不限定於此等。
[製劑例1  水懸劑] 將本發明化合物(10質量份)、萘磺酸的甲醛縮合物鈉鹽(5質量份)、聚氧乙烯芳基苯醚(1質量份)、丙二醇(5質量份)、矽系消泡劑(0.1質量份)、黃原膠(0.2質量份)、離子交換水(78.7質量份)混合,製成漿液,再以DYNO-MILL KDL,使用直徑1.0mm之玻璃珠粒進行濕式粉碎,獲得水懸劑。
[製劑例2  乳劑] 將本發明化合物(5質量份)溶於二甲苯(40質量份)與環己烷(35質量份)之混合溶液,於此溶液添加Tween20(20質量份)並混合,獲得乳劑。
[製劑例3  水合劑] 將本發明化合物(10質量份)、白碳(10質量份)、聚乙烯醇(2質量份)、二辛基磺基琥珀酸鈉鹽(0.5質量份)、烷基苯磺酸鈉鹽(5質量份)、煅燒矽藻土(10質量份)及高嶺石黏土(62.5質量份)充分混合,以氣銑粉碎,獲得水合劑。
本發明包括防除植物病害之方法,該方法包括將上述記載之農園藝用有害生物防除劑施用於植物、植物之種子、或栽培植物之土壤的步驟。又,本發明包括防除植物病害之方法,該方法包括將上述記載之農園藝用殺菌劑施用於植物、植物之種子、或栽培植物之土壤的步驟。
以下針對含有本發明化合物之組成物(農園藝用有害生物防除劑、農園藝用殺菌劑等)之施用說明。
就含有本發明化合物之組成物之施用方法而言,可列舉使其接觸植物體或種子之方法、或使其含於栽培土壤,並使其接觸植物的根或地下莖的方法。具體例可以列舉組成物對於植物個體的莖葉散布處理、注入處理、苗箱處理、穴盤處理、對於植物種子之噴吹處理、對於植物種子的塗沫處理、對於植物種子的浸漬處理、對於植物種子的包衣處理、對於土壤表面的散布處理、對於土壤表面的散布處理後之土壤混合、對於土壤中的注入處理、於土壤中之注入處理後之土壤混合、土壤灌注處理、土壤灌注處理後之土壤混合等。通常,即使使用該技術領域中有通常知識者會利用的各種施用方法亦能發揮充分的效力。
本發明中,「植物」係指會行光合成,不運動地生活者。具體例可列舉稻、小麥、大麥、玉米、咖啡、香蕉、葡萄、蘋果、梨、桃、櫻桃、柿、柑橘、大豆,菜豆、棉花、草莓、馬鈴薯、高麗菜、萵苣、番茄、胡瓜、茄、西瓜、甜菜、菠菜、莢豌豆、南瓜、甘蔗、煙草、青椒、甘藷、芋頭、蒟篛、棉花、向日葵、玫瑰、鬱金香、菊花、草坪等及它們的F1品種等。又,也包括將基因予以人工操作所生出,原本自然界不存在的基因重組作物,例如:賦予了除草劑耐性的大豆、玉米、綿等、適應了寒冷地帶的稻、煙草等、賦予了殺蟲物質生產能的玉米、綿等農園藝作物等。再者,可列舉松樹、梣樹、銀杏、楓樹、橡樹、楊樹、櫸樹等樹木等。又,本發明中,「植物體」係構成前述植物個體之全部位的總稱,例如:莖、葉、根、種子、花、果實等。
本發明中,「種子」係指儲存了幼植物發芽用的營養,農業上可使用於繁殖者。具體例可列舉玉米、大豆、綿、稻、甜菜、小麥、大麥、向日葵、番茄、胡瓜、茄、菠菜、莢豌豆、南瓜、甘蔗、煙草、青椒、西洋油菜等的種子、此等的F1品種等種子、芋頭、馬鈴薯、甘薯、蒟蒻等的種芋、食用百合、鬱金香等的球根、薤等的種球、及基因重組作物之種子以及塊莖等。
含有本發明化合物之組成物之施用量及施用濃度,取決於對象作物、對象病害、病害的發生程度、化合物的劑型、施用方法及各種環境條件等而變動,但是散布或灌注時,就有效成分量而言,每公頃宜為0.1~10,000g較適當,較佳為每公頃10~1,000g。又,種子處理時之使用量,就有效成分量而言,較佳為種子每1kg為0.0001~1000g,較佳為0.001~100g。含有本發明化合物之組成物使用在對於植物個體之莖葉散布處理、對於土壤表面之散布處理、對於土壤中之注入處理或對於土壤灌注處理時,能以適當的濃度在適當的擔體中稀釋後,進行處理。當含有本發明化合物之組成物接觸植物種子時,亦可稀釋成適當的濃度後,對於植物種子實施浸漬、包衣、噴吹或塗沫處理後使用。實施浸漬、包衣、噴吹或塗沫處理時之組成物使用量,通常就有效成分量而言,為乾燥植物種子重量之約0.05~50%,較佳為0.1~30%,但視組成物之形態、成為處理對象之植物種子之種類適當設定即可,並不限於此等範圍內。
本發明化合物,視需要可以與其他農藥,例如:殺菌劑、殺蟲劑(包括殺蟎劑及殺線蟲劑)、除草劑、微生物資材等及植物成長調節劑等農藥、以核酸作為有效成分之病害防除劑(國際公開第2014/062775號)、土壤改良劑或肥效物質等混合後使用。本發明化合物與其他農藥混合使用的方法可列舉:將本發明化合物與其他農藥製劑成一劑型並使用之方法、將分別製劑成個別劑型的兩者於使用前混合使用的方法、將分別製劑成個別劑型的兩者同時使用之方法、或針對分別製劑成個別劑型的兩者,使用其中任一者後再使用另一者的方法。
能夠和本發明化合物混合使用的殺菌劑中含有的具體的成分,可列舉下列群b,包括該等的鹽、異構物及N-氧化物體。惟公知之殺菌劑不限定於此等。
群b: b-1:苯基醯胺系殺菌劑 苯基醯胺系殺菌劑可列舉[b-1.1]:苯霜靈(benalaxyl)、[b-1.2]苯霜靈M或精苯霜靈(benalaxyl-M或kiralaxyl)、[b-1.3]呋霜靈(furalaxyl)、[b-1.4]甲霜靈(metalaxyl)、[b-1.5]甲霜靈M或精甲霜靈(metalaxyl-M或mefenoxam)、[b-1.6]惡霜靈(oxadixyl)、[b-1.7]呋醯胺(ofurace)等。
b-2:有絲核分裂及細胞分裂抑制劑 有絲核分裂及細胞分裂抑制劑可列舉[b-2.1]免賴得(benomyl)、[b-2.2]多菌靈(carbendazim)、[b-2.3]麥穗寧(fuberidazole)、[b-2.4]噻菌靈(thiabendazole)、[b-2.5]多保淨(thiophanate)、[b-2.6]多保淨甲基(thiophanate-methyl)、[b-2.7]乙黴威(diethofencarb)、[b-2,8]苯醯菌胺(zoxamide)、[b-2.9]噻唑菌胺(ethaboxam)、[b-2.10]戊菌隆(pencycuron)、[b-2.11]氟吡菌胺(fluopicolide)、[b-2.12]氰烯菌酯(phenamacril)等。
b-3:琥珀酸脫氫酵素抑制劑(SDHI劑) 就琥珀酸脫氫酵素抑制劑(SDHI劑)而言,可列舉[b-3.1]麥銹靈(benodanil)、[b-3.2]苯并烯氟菌唑(benzovindiflupyr)、[b-3.3]氟唑菌醯胺(bixafen)、[b-3.4]啶醯菌胺(boscalid)、[b-3.5]萎銹靈(carboxin)、[b-3.6]甲呋醯胺(fenfuram)、[b-3.7]氟吡菌醯胺(fluopyram)、[b-3.8]氟醯胺(flutolanil)、[b-3.9]氟唑菌醯胺(fluxapyroxad)、[b-3.10]呋吡菌胺(furametpyr)、[b-3.11]異丙噻菌胺(isofetamid)、[b-3.12]吡唑萘菌胺(isopyrazam)、[b-3.13]滅普寧(mepronil)、[b-3.14]嘉保信(oxycarboxin)、[b-3.15]吡噻菌胺(penthiopyrad)、[b-3.16]penflufen(penflufen)、[b-3.17]pydiflumetofen(pydiflumetofen)、[b-3.18]氟唑環菌胺(sedaxane)、[b-3.19]噻呋醯胺(thifluzamide)、[b-3.20]pyraziflumid(pyraziflumid)等。
b-4:醌外部抑制劑(QoI劑) 作為醌外部抑制劑(QoI劑),可列舉:[b-4.1]嘧菌酯(azoxystrobin)、[b-4.2]丁香菌酯(coumoxystrobin)、[b-4.3]醚菌胺(dimoxystrobin)、[b-4.4]烯肟菌酯(enoxastrobin)、[b-4.5]噁唑菌酮(famoxadone)、[b-4.6]咪唑菌酮(fenamidone)、[b-4.7]烯肟菌胺(fenaminstrobin)、[b-4.8]氟菌蟎酯(flufenoxystrobin)、[b-4.9]氟嘧菌酯(fluoxastrobin)、[b-4.10]克收欣(kresoxim-methyl)、[b-4.11]mandestrobin(mandestrobin)、[b-4.12]苯氧菌胺(metominostrobin)、[b-4.13]肟醚菌胺(orysastrobin)、[b-4.14]啶氧菌酯(picoxystrobin)、[b-4.15]吡唑醚菌酯(pyraclostrobin)、[b-4.16]唑胺菌酯(pyrametostrobin)、[b-4.17]唑菌酯(pyraoxystrobin)、[b-4.18]吡菌苯威(pyribencarb)、[b-4.19]氯啶菌酯(triclopyricarb)、[b-4.20]肟菌酯(trifloxystrobin)等。
b-5:醌內部抑制劑(QiI劑) 就醌內部抑制劑(QiI劑)而言,可列舉[b-5.1]氰霜唑(cyazofamid)、[b-5.2]安美速(amisulbrom)等。
b-6:氧化的磷酸化脫共軛抑制劑 就氧化的磷酸化脫共軛抑制劑而言,可列舉[b-6.1]樂殺蟎(binapacryl)、[b-6.2]硝苯菌酯(meptyldinocap)、[b-6.3]敵蟎普(dinocap)、[b-6.4]氟啶胺(fluazinam)等。
b-7:醌外部stigmatellin鍵結次部位抑制劑(QoSI劑) 就醌外部stigmatellin鍵結次部位抑制劑(QoSI劑)而言可列舉[b-7.1]唑嘧菌胺(ametoctradin)等。
b-8:胺基酸生合成抑制劑 就胺基酸生合成抑制劑而言,可列舉[b-8.1]嘧菌環胺(cyprodinil)、[b-8.2]滅派林(mepanipyrim)、[b-8.3]嘧黴胺(pyrimethanil)等。
b-9:蛋白質生合成抑制劑 就蛋白質生合成抑制劑而言,可列舉[b-9.1]鏈黴素(streptomycin)、[b-9.2]滅瘟素S(blasticidin-S)、[b-9.3]春日黴素(kasugamycin)、[b-9.4]土黴素(oxytetracycline)等。
b-10:信息傳遞抑制劑 就信息傳遞抑制劑而言,可列舉[b-10.1]拌種咯(fenpiclonil)、[b-10.2]護汰寧(fludioxonil)、[b-10.3]快諾芬(quinoxyfen)、[b-10.4]丙氧喹啉(proquinazid)、[b-10.5]乙菌利(chlozolinate)、[b-10.6]菌核淨(dimethachlone)、[b-10.7]依普同(iprodione)、[b-10.8]撲滅寧(procymidone)、[b-10.9]免克寧(vinclozolin)等。
b-11:脂質及細胞膜生合成抑制劑 作為脂質及細胞膜生合成抑制劑,可列舉[b-11.1]護粒松(edifenphos)、[b-11.2]丙基喜樂松(iprobenfos)、[b-11.3]白粉松(pyrazophos)、[b-11.4]亞賜圃(isoprothiolane)、[b-11.5]聯苯(biphenyl)、[b-11.6]二氯甲氧苯(chloroneb)、[b-11.7]大克爛(dicloran)、[b-11.8]五氯硝苯(quintozene)、[b-11.9]四氯硝基苯(tecnazene)、[b-11.10]脫克松(tolclofos-methyl)、[b-11.11]依得利(echlomezol或etridiazole)、[b-11.12]iodocarb(iodocarb)、[b-11.13]普拔克(propamocarb)、[b-11.14]硫菌威(prothiocarb)等。
b-12:脫甲基化抑制劑(DMI劑) 作為脫甲基化抑制劑(DMI劑),可以列舉[b-12.1]azaconazole(azaconazole)、[b-12.2]比多農(bitertanol)、[b-12.3]溴克座(bromuconazole)、[b-12.4]環克座(cyproconazole)、[b-12.5]待克利(difenoconazole)、[b-12.6]達克利(diniconazole)、[b-12.7]達克利M(diniconazole-M)、[b-12.8]依普座(epoxiconazole)、[b-12.9]乙環唑(etaconazole)、[b-12.10]芬瑞莫(fenarimol)、[b-12.11]腈苯唑(fenbuconazole)、[b-12.12]氟喹唑(fluquinconazole)、[b-12.13]硝酸咪康唑(quinconazole)、[b-12.14]氟矽唑(flusilazole)、[b-12.15]護汰芬(flutriafol)、[b-12.16]己唑醇(hexaconazole)、[b-12.17]依滅列(imazalil)、[b-12.18]易胺座(imibenconazole)、[b-12.19]種菌唑(ipconazole)、[b-12.20]滅特座(metconazole)、[b-12.21]邁克尼(myclobutanil)、[b-12.22]nuarimol(nuarimol)、[b-12.23]惡咪唑(oxpoconazole)、[b-12.24]惡咪唑富馬酸鹽(oxpoconazole fumarate)、[b-12.25]披扶座(pefurazoate)、[b-12.26]平克座(penconazole)、[b-12.27]撲克拉(prochloraz)、[b-12.28]普克利(propiconazole)、[b-12.29]丙硫唑(prothioconazole)、[b-12.30]比芬諾(pyrifenox)、[b-12.31]pyrisoxazole(pyrisoxazole)、[b-12.32]矽氟唑(simeconazole)、[b-12.33]戊唑醇(tebuconazole)、[b-12.34]四克利(tetraconazole)、[b-12.35]三泰芬(triadimefon)、[b-12.36]三泰隆(triadimenol)、[b-12.37]賽福座(triflumizole)、[b-12.38]賽福寧(triforine)、[b-12.39]滅菌唑(triticonazole)[b-12.40]mefentrifluconazole(mefentrifluconazole)、[b-12.41]ipfentrifluconazole(ipfentrifluconazole)等。
b-13:胺系殺菌劑 作為胺系殺菌劑,可列舉[b-13.1]aldimorph(aldimorph)、[b-13.2]嗎菌靈(dodemorph)、[b-13.3]fenpropimorph(fenpropimorph)、[b-13.4]三得芬(tridemorph)、[b-13.5]苯銹定(fenpropidin)、[b-13.6]粉病靈(piperalin)、[b-13.7]螺環菌胺(spiroxamine)等。
b-14:固醇生合成之C4位脫甲基化之3-酮基還原酵素抑制劑 作為固醇生合成之C4位脫甲基化之3-酮基還原酵素抑制劑,可列舉[b-14.1]環醯菌胺(fenhexamid)、[b-14.2]胺苯吡菌酮(fenpyrazamine)等。
b-15:固醇生合成之角鯊烯環氧酶抑制劑 作為固醇生合成之角鯊烯環氧酶抑制劑,可列舉[b-15.1]稗草畏(pyributicarb)、[b-15.2]naftifine(naftifine)、[b-15.3]特比奈芬(terbinafine)等。
b-16:細胞壁生合成抑制劑 作為細胞壁生合成抑制劑,可列舉[b-16.1]保粒素類(polyoxins)、[b-16.2]達滅芬(dimethomorph)、[b-16.3]flumorph(flumorph)、[b-16.4]pyrimorph(pyrimorph)、[b-16.5]苯噻菌胺(benthiavalicarb)、[b-16.6]異丙基苯噻菌胺(benthivalicarb-isopropyl)、[b-16.7]丙森辛(iprovalicarb)、[b-16.8]曼普胺(mandipropamid)、[b-17.9]valifenalate(valifenalate)等。
b-17:黑色素生合成抑制劑 作為黑色素生合成抑制劑,可以列舉[b-17.1]鄰苯二甲內酯(phthalide或fthalide)、[b-17.2]咯喹酮(pyroquilone)、[b-17.3]三賽唑(tricyclazole)、[b-17.4]環丙醯菌胺(carpropamid)、[b-17.5]雙氯氰菌胺(diclocymet)、[b-17.6]氰菌胺(fenoxanil)、[b-17.7]tolprocarb(tolprocarb)等。
b-18:寄主植物抵抗性誘導劑 作為寄主植物抵抗性誘導劑,可列舉[b-18.1]S甲基acibenzolar(acibenzolar-S-methyl)、[b-18.2]撲殺熱(probenazole)、[b-18.3]噻醯菌胺(tiadinil)、[b-18.4]亞汰尼(isotianil)、[b-18.5]laminarin(laminarin)等。
b-19:二硫胺甲酸酯系殺菌劑 作為二硫胺甲酸酯系殺菌劑,可列舉[b-19.1]鋅錳乃浦或代森錳鋅(mancozeb或manzeb)、[b-19.2]錳乃浦(maneb)、[b-19.3]免得爛(metiram)、[b-19.4]甲基鋅乃浦(propineb)、[b-19.5]得恩地(thiram)、[b-19.6]鋅乃浦(zineb)、[b-19.7]福美鋅(ziram)、[b-19.8]富爾邦(ferbam)等。
b-20:鄰苯二甲醯亞胺系殺菌劑 作為鄰苯二甲醯亞胺系殺菌劑,可以列舉[b-20.1]蓋普丹(captan)、[b-20.2]四氯丹(captafol)、[b-20.3]福爾培(folpet)、[b-20.4]氟代福爾培(fluorofolpet)等。
b-21:胍系殺菌劑 作為胍系殺菌劑,可以列舉[b-21.1]雙胍辛胺(guazatine)、[b-21.2]克熱淨(iminoctadine)、[b-21.3]克熱淨烷苯磺酸鹽(iminoctadine albesilate)、[b-21.4]克熱淨三乙酸鹽(iminoctadine triacetate)等。
b-22:多作用點接觸活性型殺菌劑 作為多作用點接觸活性型殺菌劑,可列舉[b-22.1]鹼性氯化銅(copper oxychloride)、[b-22.2]氫氧化銅(II)(copper(II) hydroxide)、[b-22.3]鹼性硫酸銅(copper hydroxide sulfate)、[b-22.4]有機銅化合物(organocopper compound)、[b-22.5]十二基苯磺酸雙乙二胺銅錯鹽[II](Dodecylbenzenesulphonic acid bisethylenediamine copper [II] salt、DBEDC)、[b-22.6]硫(sulphur)、[b-22.7]氟醯亞胺(fluoroimide)、[b-22.8]四氯異苯腈(chlorothalonil)、[b-22.9]益發靈(dichlofluanid)、[b-22.10]tolylfluanid(tolylfluanid)、[b-22.11]敵菌靈(anilazine)、[b-22.12]腈硫醌(dithianon)、[b-22.13]蟎離丹(chinomethionat或quinomethionate)、[b-22.14]來自羽扇豆苗木的子葉的萃取物(BLAD)等。
b-23:其他殺菌劑 作為其他殺菌劑,可以列舉[b-23.1]dichlobentiazox(dichlobentiazox)、[b-23.2]fenpicoxamid(fenpicoxamid)、[b-23.3]dipymetitrone(dipymetitrone)、[b-23.4]bupirimate(bupirimate)、[b-23.5]dimethirimol(dimethirimol)、[b-23.6]依瑞莫(ethirimol)、[b-23.7]乙酸三苯基錫(fentin acetate)、[b-23.8]氯化三苯基錫(fentin chloride)、[b-23.9]氫氧化三苯基錫(fentin hydroxide)、[b-23.10]歐索林酸(oxolinic acid)、[b-23.11]殺紋寧(hymexazol)、[b-23.12]辛噻酮(octhilinone)、[b-23.13]福賽(fosetyl)、[b-23.14]亞磷酸(phosphorous acid)、[b-23.15]亞磷酸的鈉鹽(sodium phosphite)、[b-23.16]亞磷酸的銨鹽(ammonium phosphite)、[b-23.17]亞磷酸的鉀鹽(potassium phosphite)、[b-23.18]克枯爛(tecloftalam)、[b-23.19]三挫磷(triazoxide)、[b-23.20]氟硫滅(flusulfamide)、[b-23.21]達滅淨(diclomezine)、[b-23.22]矽噻菌胺(silthiofam)、[b-23.23]二氟林(diflumetorim)、[b-23.24]磺菌威(methasulfocarb)、[b-23.25]環氟菌胺(cyflufenamid)、[b-23.26]滅芬農(metrafenone)、[b-23.27]pyriofenone(pyriofenone)、[b-23.28]多寧(dodine)、[b-23.29]flutianil(flutianil)、[b-23.30]嘧菌腙(ferimzone)、[b-23.31]氟噻唑吡乙酮(oxathiapiprolin)、[b-23.32]tebufloquin(tebufloquin)、[b-23.33]picarbutrazox(picarbutrazox)、[b-23.34]維利黴素(validamycins)、[b-23.35]克絕(cymoxanil)、[b-23.36]quinofumelin(quinofumelin)、
[b-23.37]式(s1)表示之化合物(參照國際公開第98/046607號) [化56]
Figure 02_image282
[b-23.38]式(s2)表示之化合物(參照國際公開第08/148570號) [化57]
Figure 02_image284
[b-23.39]式(s3)表示之化合物(參照國際公開第92/012970號) [化58]
Figure 02_image286
[b-23.40]式(s4)表示之化合物(參照國際公開第12/084812號) [化59]
Figure 02_image288
[b-23.41]式(s5)表示之化合物(gougerotin) [化60]
Figure 02_image290
[b-23.42]式(s6)表示之化合物(ningnanmycin) [化61]
Figure 02_image292
[b-23.43]式(s7)表示之化合物(參照國際公開第10/136475號) [化62]
Figure 02_image294
[b-23.44]式(s8)表示之化合物(參照國際公開第14/010737號) [化63]
Figure 02_image296
[b-23.45]式(s9)表示之化合物(參照國際公開第11/085084號) [化64]
Figure 02_image298
[b-23.46]式(s10)表示之化合物(參照國際公開第11/137002號) [化65]
Figure 02_image300
[b-23.47]式(s11)表示之化合物(參照國際公開第13/162072號) [化66]
Figure 02_image302
[b-23.48]式(s12)表示之化合物(參照國際公開第08/110313號) [化67]
Figure 02_image304
[b-23.49]式(s13)表示之化合物(參照國際公開第09/156098號) [化68]
Figure 02_image306
[b-23.50]式(s14)表示之化合物(參照國際公開第12/025557號) [化69]
Figure 02_image308
[b-23.51]式(s15)表示之化合物(參照國際公開第14/006945號) [化70]
Figure 02_image310
[b-23.52]式(s16)表示之化合物(參照國際公開第14/095675號) [化71]
Figure 02_image312
[式中,A3表示氫原子、鹵素原子、C1~C6之烷基、C1~C6之鹵烷基、或氰基,A4表示氫原子、C1~C6之烷基、C1~C6之鹵烷基、或C3~C8之環烷基。]、
[b-23.53]式(s17)表示之化合物(參照國際公開第09/137538號、國際公報第09/137651號) [化72]
Figure 02_image314
[式中,m1表示0~3之整數,A5及A6各自獨立地表示鹵素原子、或C1~C6之烷基,A7及A8各自獨立地表示鹵素原子、或C1~C6之烷氧基,m1為2以上時,2個以上之A7表示各自獨立的取代基,可相同也可不同。]、
[b-23.54]式(s18)表示之化合物(參照國際公開第12/031061號) [化73]
Figure 02_image316
[式中,A9及A10各自獨立地表示氫原子、或鹵素原子,A11表示鹵素原子,A12表示鹵素原子、或C1~C6之烷基,A13表示鹵素原子、氰基、C1~C6之烷基、或C1~C6之烷氧基]、
[b-23.55]式(s19)表示之化合物(參照國際公開第05/121104號) [化74]
Figure 02_image318
[式中,m2表示0~6之整數,A14及A15各自獨立地表示鹵素原子、氰基、或C1~C6之烷基,A16表示氫原子、鹵素原子、或C1~C6之烷氧基,A17表示鹵素原子、或C1~C6之烷氧基,m2為2以上時,2個以上之A17表示各自獨立的取代基,可相同也可不同。]、
[b-23.56]式(s20)表示之化合物(參照國際公開第07/066601號) [化75]
Figure 02_image320
[式中,A18及A19各自獨立地表示鹵素原子、氰基、或C1~C6之烷基,A20、A21及A22各自獨立地表示氫原子、鹵素原子、或C1~C6之烷氧基。]、
[b-23.57]式(s21)表示之化合物(參照國際公開第07/087906號、國際公報第09/016220號、國際公報第10/130767號) [化76]
Figure 02_image322
[式中,A23及A24各自獨立地表示氫原子、鹵素原子、C1~C6之烷基、或C3~C8之環烷基,X表示氧原子或硫原子。]、
[b-23.58]式(s22)表示之化合物(參照國際公開第13/092224號) [化77]
Figure 02_image324
[式中,m3表示0~5之整數,A25表示鹵素原子、C1~C6之烷基、C1~C6之鹵烷基、C1~C6之烷氧基、C1~C6之鹵烷氧基、或C3~C8之環烷基,m3為2以上時,2個以上之A25表示各自獨立的取代基,可相同也可不同。]、
[b-23.59]式(s23)表示之化合物(參照國際公開第12/025450號) [化78]
Figure 02_image326
[式中,A26表示氫原子、或鹵素原子,V1及V2各自獨立地表示氧原子、或硫原子。]、
[b-23.60]式(s24)或式(s25)表示之化合物(參照國際公開第13/037717號) [化79]
Figure 02_image328
[式中,m4表示0~5之整數,A27表示C1~C6之烷基,A28表示鹵素原子、氰基、C1~C6之烷基、或C1~C6之鹵烷基,m4為2以上時,2個以上之A28表示各自獨立的取代基為相同或不同,A29表示C1~C6之烷基、C2~C6之烯基、或C3~C6之炔基。]、
[b-23.61]式(s26)或式(s27)表示之化合物(參照國際公開第13/037717號) [化80]
Figure 02_image330
[式中,m5表示0~5之整數,A30表示C1~C6之烷基,A31表示鹵素原子、氰基、C1~C6之烷基、或C1~C6之鹵烷基,m5為2以上時,2個以上之A31表示各自獨立的取代基為相同或不同,A32表示C1~C6之烷基、C2~C6之烯基、或C3~C6之炔基。]、
[b-23.62]式(s28)表示之化合物(參照國際公開第06/031631號、國際公報第10/069882號) [化81]
Figure 02_image332
[式中,A33、A34、A35及A36各自獨立地表示氫原子、或鹵素原子,A37表示氫原子、乙醯基、或苯甲醯基。]、
[b-23.63]式(s29)表示之化合物(參照國際公開第14/043376號) [化82]
Figure 02_image334
[式中,A38表示C1~C6之烷基、或C1~C6之鹵烷基,A39及A40各自獨立地表示氫原子、或鹵素原子。]、
[b-23.64]式(s30)表示之化合物(參照國際公開第09/077443號) [化83]
Figure 02_image336
[式中,A41表示氫原子、巰基(-SH)、硫氰酸基(-SCN)、或C1~C6之烷基硫基,A42、A43、A44及A45各自獨立地表示氫原子、或鹵素原子。]、
[b-23.65]式(s31)或式(s32)表示之化合物(參照國際公開第11/070771號) [化84]
Figure 02_image338
[式中,A46表示氫原子、或鹵素原子,A47表示C1~C6之烷基,A48表示鹵素原子。]、
[b-23.66]式(s33)表示之化合物(參照國際公開第11/081174號)等 [化85]
Figure 02_image340
[式中,A49、A50及A51各自獨立地表示氫原子、或鹵素原子。]。
可以和本發明化合物混合使用的殺蟲劑中含有的具體的成分,可列舉以下群c,包括該等的鹽、異構物及N-氧化物體。惟公知之殺蟲劑不限定於此等。
群c: c-1:胺甲酸酯系乙醯基膽鹼酯酶(AChE)抑制劑 就胺甲酸酯系乙醯基膽鹼酯酶(AChE)抑制劑而言,可列舉[c-1.1]磷蟲威(phosphocarb)、[c-1.2]棉鈴威(alanycarb)、[c-1.3]丁酮威(butocarboxim)、[c-1.4]丁酮碸威(butoxycarboxim)、[c-1.5]硫敵克(thiodicarb)、[c-1.6]thiofanox(thiofanox)、[c-1.7]得滅克(aldicarb)、[c-1.8]免敵克(bendiocarb)、[c-1.9]免扶克(benfuracarb)、[c-1.10]加保利(carbaryl)、[c-1.11]加保扶(carbofuran)、[c-1.12]丁基加保扶(carbosulfan)、[c-1.13]乙硫苯威(ethiofencarb)、[c-1.14]丁基滅必蝨(fenobucarb)、[c-1.15]覆滅蟎(formetanate)、[c-1.16]呋線威(furathiocarb)、[c-1.17]葉蟬散(isoprocarb)、[c-1.18]滅賜克(methiocarb)、[c-1.19]納乃得(methomyl)、[c-1.20]毆殺滅(oxamyl)、[c-1.21]比加普(pirimicarb)、[c-1.22]安丹(propoxur)、[c-1.23]混殺威(trimethacarb)、[c-1.24]XMC(3,5-xylyl methylcarbamate)、[c-1.25]除蟲威(allyxycarb)、[c-1.26]涕滅碸威(aldoxycarb)、[c-1.27]必克蝨(bufencarb)、[c-1.28]畜蟲威(butacarb)、[c-1.29]氯滅殺威(carbanolate)、[c-1.30]速滅威(metolcarb)、[c-1.31]滅殺威(xylylcarb)、[c-1.32]苯硫威(fenothiocarb)、[c-1.33]滅殺威(xylylcarb)、[c-1.34]免敵克(bendiocarb)等。
c-2:有機磷系乙醯基膽鹼酯酶(AChE)抑制劑 就有機磷系乙醯基膽鹼酯酶(AChE)抑制劑而言可列舉[c-2.1]毆殺松(acephate)、[c-2.2]甲基吡啶磷(azamethiphos)、[c-2.3]谷速松(azinphos-methyl)、[c-2.4]乙基谷硫磷(azinphos-ethyl)、[c-2.5]益收生長素(ethephon)、[c-2.6]硫線磷(cadusafos)、[c-2.7]氯氧磷(chlorethoxyfos)、[c-2.8]毒蟲畏(chlorfenvinphos)、[c-2.9]chlormephos(chlormephos)、[c-2.10]毒死蜱(chlorpyrifos)、[c-2.11]甲基毒死蜱(chlorpyrifos-methyl)、[c-2.12]蠅毒磷(coumaphos)、[c-2.13]殺螟腈(cyanophos)、[c-2.14]滅賜松(demeton-S-methyl)、[c-2.15]二嗪農(diazinon)、[c-2.16]dichlofenthion(dichlofenthion)、[c-2.17]二氯松(dichlorvos)、[c-2.18]雙特松(dicrotophos)、[c-2.19]大滅松(dimethoate)、[c-2.20]甲基毒蟲畏(dimethylvinphos)、[c-2.21]二硫松(disulfoton)、[c-2.22]O-乙基 O-4-硝基苯基 苯基硫代膦酸酯(O-ethyl O-4-nitrophenyl phenylphosphonothioate)、[c-2.23]愛殺松(ethion)、[c-2.24]普伏瑞松(ethoprophos)、[c-2.25]氨磺磷(famphur)、[c-2.26]芬滅松(fenamiphos)、[c-2.27]撲滅松(fenitrothion)、[c-2.28]芬殺松(fenthion)、[c-2.29]福賽絕(fosthiazate)、[c-2.30]庚蟲磷(heptenophos)、[c-2.31]甲基亞芬松(isofenphos-methyl)、[c-2.32]Isocarbophos(Isocarbophos)、[c-2.33]加福松(isoxathion)、[c-2.34]馬拉松(malathion)、[c-2.35]滅加松(mecarbam)、[c-2.36]達馬松(methamidophos)、[c-2.37]滅大松(methidathion)、[c-2.38]美文松(mevinphos)、[c-2.39]亞素靈(monocrotophos)、[c-2.40]乃力松(naled)、[c-2.41]毆滅松(omethoate)、[c-2.42]滅多松(oxydemeton-methyl)、[c-2.43]對硫磷(parathions)、[c-2.44]巴拉松-甲基(parathion-methyl)、[c-2.45]賽達松(phenthoate)、[c-2.46]福瑞松(phorate)、[c-2.47]裕必松(phosalone)、[c-2.48]益滅松(phosmet)、[c-2.49]福賜米松(phosphamidon)、[c-2.50]巴賽松(phoxim)、[c-2.51]甲基亞特松(pirimiphos-methyl)、[c-2.52]丙溴磷(profenofos)、[c-2.53]烯蟲磷(propetamphos)、[c-2.54]普硫松(prothiofos)、[c-2.55]白克松(pyraclofos)、[c-2.56]必芬松(pyridaphenthion)、[c-2.57]拜裕松(quinalphos)、[c-2.58]硫特普(sulfotep)、[c-2.59]丁基嘧啶磷(tebupirimfos)、[c-2.60]雙硫磷(temephos)、[c-2.61]托福松(terbufos)、[c-2.62]硫滅松(thiometon)、[c-2.63]三落松(triazophos)、[c-2.64]敵百蟲(trichlorfon)、[c-2.65]蚜滅多(vamidothion)、[c-2.66]氯硫磷(chlorothion)、[c-2.67]溴苯烯磷(bromfenvinfos)、[c-2.68]溴硫磷(bromophos)、[c-2.69]溴硫磷-乙基(bromophos-ethyl)、[c-2.70]特嘧硫磷(butathiofos)、[c-2.71]加芬松(carbophenothion)、[c-2.72]氯腈肟磷(chlorphoxim)、[c-2.73]sulprofos(sulprofos)、[c-2.74]diamidafos(diamidafos)、[c-2.75]殺蟲畏(tetrachlorvinphos)、[c-2.76]丙蟲磷(propaphos)、[c-2.77]倍硫磷亞碸(mesulfenfos)、[c-2.78]蔬果磷(dioxabenzofos)、[c-2.79]益多松(etrimfos)、[c-2.80]異亞碸磷(oxydeprofos)、[c-2.81]福木松(formothion)、[c-2.82]豐索磷(fensulfothion)、[c-2.83]氯唑磷(isazofos)、[c-2.84]新煙磷(imicyafos)、[c-2.85]isamidofos(isamidofos)、[c-2.86]硫磷嗪(thionazin)、[c-2.87]丁硫環磷(fosthietan)等。
c-3:GABA作動性氯離子通道阻斷劑 作為GABA作動性氯離子通道阻斷劑可列舉[c-3.1]可氯丹(chlordane)、[c-3.2]安殺番(endosulfan)、[c-3.3]靈丹(lindane)、[c-3.4]除蟎靈(dienochlor)、[c-3.5]乙蟲腈(ethiprole)、[c-3.6]氟蟲腈(fipronil)、[c-3.7]乙醯蟲腈(acetoprole)等。
c-4:鈉通道調節劑 就鈉通道調節劑而言可列舉[c-4.1]阿納寧(acrinathrin)、[c-4.2]亞列寧[(1R)-異構物](allethrin[(1R)-isomer])、[c-4.3]畢芬寧(bifenthrin)、[c-4.4]二丙烯除蟲菊酯(bioallethrin)、[c-4.5]二丙烯除蟲菊酯S-環戊烯基異構物(bioallethrin S-cyclopentenyl isomer)、[c-4.6]生物芐呋菊酯(bioresmethrin)、[c-4.7]乙氰菊酯(cycloprothrin)、[c-4.8]賽扶寧(cyfluthrin)、[c-4.9]beta-賽扶寧(beta-cyfluthrin)、[c-4.10]賽洛寧(cyhalothrin)、[c-4.11]gamma-賽洛寧(gamma-cyhalothrin)、[c-4.12]lambda-賽洛寧(lambda-cyhalothrin)、[c-4.13]賽滅寧(cypermethrin)、[c-4.14]alpha-賽滅寧(alpha-cypermethrin)、[c-4.15]beta-賽滅寧(beta-cypermethrin)、[c-4.16]theta-賽滅寧(theta-cypermethrin)、[c-4.17]zeta-賽滅寧(zeta-cypermethrin)、[c-4.18]賽酚寧[(1R)-反式-異構物](cyphenothrin[(1R)-trans-isomer])、[c-4.19]溴氰菊酯(deltamethrin)、[c-4.20]拜富寧[(EZ)-(1R)-異構物](empenthrin[(EZ)-(1R)-isomer])、[c-4.21]高氰戊菊酯(esfenvalerate)、[c-4.22]醚菊酯(ethofenprox)、[c-4.23]甲氰菊酯(fenpropathrin)、[c-4.24]氰戊菊酯(fenvalerate)、[c-4.25]氟氰戊菊酯(flucythrinate)、[c-4.26]氟氯苯菊酯(flumethrin)、[c-4.27]氟胺氰菊酯(tau-fluvalinate)、[c-4.28]合芬寧(halfenprox)、[c-4.29]依普寧(imiprothrin)、[c-4.30]甲醚菊酯(methothrin)、[c-4.31]美特寧(metofluthrin)、[c-4.32]epsilon-美特寧(epsilon-metofluthrin)、[c-4.33]momfluorothrin(momfluorothrin)、[c-4.34]epsilon-momfluorothrin (epsilon-momfluorothrin)、[c-4.35]百滅寧(permethrin)、[c-4.36]醚菊酯[(1R)-反式-異構物](phenothrin[(1R)-trans-isomer])、[c-4.37]普亞列寧(prallethrin)、[c-4.38]呋菊酯(resmethrin)、[c-4.39]噻嗯菊酯(kadethrin)、[c-4.40]矽護芬(silafluofen)、[c-4.41]七氟菊酯(tefluthrin)、[c-4.42]治滅寧(tetramethrin)、[c-4.43]治滅寧[(1R)-異構物](tetramethrin[(1R)-isomer])、[c-4.44]四溴菊酯(tralomethrin)、[c-4.45]四氟苯菊酯(transfluthrin)、[c-4.46]ZXI8901(3-(4-bromophenoxy)phenyl]-cyanomethyl 4-(difluoromethoxy)-α-(1-methylethyl)benzeneacetate)、[c-4.47]生物氯菊酯(biopermethrin)、[c-4.48]炔呋菊酯(furamethrin)、[c-4.49]氯菊酯(profluthrin)、[c-4.50]溴氟菊酯(flubrocythrinate)、[c-4.51]四氟甲醚菊酯(dimefluthrin)、[c-4.52]DDT(dichloro-diphenyl-trichloroethane)、[c-4.53]甲氧氯(methoxychlor)、[c-4.54]苯醚菊酯(phenothrin)、[c-4.55]福化利(fluvalinate)等。
c-5:煙鹼性乙醯基膽鹼受體(nAChR)競爭性調節劑 就煙鹼性乙醯基膽鹼受體(nAChR)競爭性調節劑而言可列舉[c-5.1]亞滅培(acetamiprid)、[c-5.2]可尼丁(clothianidin)、[c-5.3]達特南(dinotefuran)、[c-5.4]益達胺(imidacloprid)、[c-5.5]烯啶蟲胺(nitenpyram)、[c-5.6]噻蟲啉(thiacloprid)、[c-5.7]賽速安,(thiamethoxam)、[c-5.8]煙鹼(nicotine)、[c-5.9]煙鹼硫酸鹽(nicotine sulfate)、[c-5.10]氟啶蟲胺腈(sulfoxaflor)、[c-5.11]氟吡呋喃酮(flupyradifurone)、[c-5.12]三氟苯嘧啶(triflumezopyrim)等。
c-6:煙鹼性乙醯基膽鹼受體(nAChR)別位調節劑 就煙鹼性乙醯基膽鹼受體(nAChR)別位調節劑而言可列舉[c-6.1]多殺黴素(spinosad)、[c-6.2]賜諾特(spinetoram)等。
c-7:麩胺酸作動性氯離子通道(GluCl)別位調節劑 就麩胺酸作動性氯離子通道(GluCl)別位調節劑而言,可列舉[c-7.1]阿維菌素(abamectin)、[c-7.2]甲胺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emamectin benzoate)、[c-7.3]雷皮菌素(lepimectin)、[c-7.4]密滅汀(milbemectin)等。
c-8:保幼激素類似劑 就保幼激素類似劑而言可列舉[c-8.1]烯蟲乙酯(hydroprene)、[c-8.2]烯蟲炔酯(kinoprene)、[c-8.3]烯蟲酯(methoprene)、[c-8.4]苯氧威(fenoxycarb)、[c-8.5]吡丙醚(pyriproxyfen)等。
c-9:非專一性(多部位)抑制劑 就非專一性(多部位)抑制劑而言,可列舉[c-9.1]溴化甲烷(methyl bromide)、[c-9.2]氯化苦(chloropicrin)、[c-9.3]冰晶石(cryolite)、[c-9.4]硫醯氟(sulfuryl fluoride)、[c-9.5]硼砂(borax)、[c-9.6]硼酸(boric acid)、[c-9.7]八硼酸二鈉鹽(disodium octaborate)、[c-9.8]偏硼酸鈉鹽(sodium metaborate)[c-9.9]吐酒石(tartar emetic)、[c-9.10]棉隆(dazomet)、[c-9.11]斯美地(metam)、[c-9.12]威百畝鈉鹽(metham sodium)等。
c-10:弦音器官TRPV通道調節劑 作為弦音器官TRPV通道調節劑可列舉[c-10.1]吡蚜酮(pymetrozine)、[c-10.2]pyrifluquinazon(pyrifluquinazon)等。
c-11:蟎類成長抑制劑 作為蟎類成長抑制劑可以列舉[c-11.1]克芬蟎(clofentezine)、[c-11.2]diflovidazin(diflovidazin)、[c-11.3]合賽多(hexythiazox)、[c-11.4]依殺蟎(etoxazole)等。
c-12:粒線體ATP合成酵素抑制劑 粒線體ATP合成酵素抑制劑可以列舉[c-12.1]汰芬隆(diafenthiuron)、[c-12.2]亞環錫(azocyclotin)、[c-12.3]錫蟎丹(cyhexatin)、[c-12.4]苯丁錫(fenbutatin oxide)、「c-12.5」克蟎特(propargite)、「c-12.6」得脫蟎(tetradifon)等。
c-13:擾亂質子梯度的氧化的磷酸化脫共軛劑 擾亂質子梯度的氧化的磷酸化脫共軛劑,可列舉[c-13.1]溴蟲腈(chlorfenapyl)、[c-13.2]DNOC(dinitro-ortho-cresol)、[c-13.3]樂殺蟎(binapacryl)、[c-13.4]氟蟲胺(sulfluramid)等。
c-14:煙鹼性乙醯基膽鹼受體(nAChR)通道阻斷劑 煙鹼性乙醯基膽鹼受體(nAChR)通道阻斷劑可以列舉[c-14.1]免速達(bensultap)、[c-14.2]培丹(cartap hydrochloride)、[c-14.3]硫賜安(thiocyclam)、[c-14.4]殺蟲丹(monosultap)等。
c-15:幾丁質生合成抑制劑第0類 幾丁質生合成抑制劑第0類可列舉[c-15.1]bistrifluron(bistrifluron)、[c-15.2]克福隆(chlorfluazuron)、[c-15.3]二福隆(diflubenzuron)、[c-15.4]氟環脲(flucycloxuron)、[c-15.5]氟芬隆(flufenoxuron)、[c-15.6]氟鈴脲(hexaflumuron)、[c-15.7]祿芬隆(lufenuron)、[c-15.8]諾伐隆(novaluron)、[c-15.9]多氟脲(noviflumuron)、[c-15.10]teflubenzuron(teflubenzuron)、[c-15.11]triflumuron (triflumuron)等。
c-16:幾丁質生合成抑制劑第1類 幾丁質生合成抑制劑第1類可列舉[c-16.1]布芬淨(buprofezin)等。
c-17:雙翅目昆蟲脫皮抑制劑 雙翅目昆蟲脫皮抑制劑可列舉[c-17.1]費滅淨(cyromazine)等。
c-18:脫皮激素(Ecdysone)受體促效劑 脫皮激素(Ecdysone)受體促效劑可列舉[c-18.1]可芬諾(chromafenozide)、[c-18.2]氯蟲醯肼(halofenozide)、[c-18.3]甲氧蟲醯肼(methoxyfenozide)、[c-18.4]得芬諾(tebufenozide)等。
c-19:章魚胺受體促效劑 章魚胺受體促效劑可列舉[c-19.1]三亞蟎(amitraz)等。
c-20:粒線體電子傳遞鏈複合體III抑制劑 粒線體電子傳遞鏈複合體III抑制劑可列舉[c-20.1]愛美松(hydramethylnon)、[c-20.2]亞醌蟎(acequinocyl)、[c-20.3]嘧蟎酯(fluacrypyrim)、[c-20.4]必芬蟎(bifenazate)等。
c-21:粒線體電子傳遞鏈複合體I抑制劑(METI) 粒線體電子傳遞鏈複合體I抑制劑(METI)可以列舉[c-21.1]芬殺蟎(fenazaquin)、[c-21.2]芬普蟎(fenpyroximate)、[c-21.3]畢達本(pyridaben)、[c-21.4]pylimidifen(pylimidifen)、[c-21.5]得芬瑞(tebufenpyrad)、[c-21.6]脫芬瑞(tolfenpyrad)、[c-21.7]魚藤精(rotenone)等。
c-22:電位依存性鈉通道阻斷劑 電位依存性鈉通道阻斷劑可列舉[c-22.1]因得克(indoxacarb)、[c-22.2]美氟綜(metaflumizone)等。
c-23:乙醯基CoA羧酶抑制劑 乙醯基CoA羧酶抑制劑可列舉[c-23.1]賜派芬(spirodiclofen)、[c-23.2]螺甲蟎(spiromesifen)、[c-23.3]賜派滅(spirotetramat)等。
c-24:粒線體電子傳遞鏈複合體IV抑制劑 粒線體電子傳遞鏈複合體IV抑制劑可列舉[c-24.1]磷化鋁(aluminum phosphide)、[c-24.2]磷化鈣(calcium phosphide)、[c-24.3]磷化氫(phosphine)、[c-24.4]磷化鋅(zinc phosphide)、[c-24.5]氰化鈣(calcium cyanide)、[c-24.6]氰化鈉(potassium cyanide)、[c-24.7]氰化鉀(sodium cyanide)等。
c-25:粒線體電子傳遞鏈複合體II抑制劑 粒線體電子傳遞鏈複合體II抑制劑可列舉[c-25.1]cyenopyrafen (cyenopyrafen)、[c-25.2]賽芬蟎(cyflumetofen)、[c-25.3]pyflubumide(pyflubumide)等。
c-26:魚尼丁(ryanodine)受體調節劑 魚尼丁受體調節劑可列舉[c-26.1]剋安勃(chlorantraniliprole)、[c-26.2]cyantraniliprol(cyantraniliprole)、[c-26.3]氟大滅(flubendiamide)等。
c-27:標的部位未特定的弦音器官調節劑 標的部位未特定的弦音器官調節劑可列舉[c-27.1]氟尼胺(flonicamid)等。
c-28:其他殺蟲劑 其他殺蟲劑可列舉[c-28.1]印楝素(azadirachtin)、[c-28.2]西脫蟎(benzoximate)、[c-28.3]溴蟎酯(phenisobromolate)、[c-28.4]蟎離丹(chinomethionat)、[c-28.5]大克蟎(dicofol)、[c-28.6]三氟甲吡醚(pyridalyl)、[c-28.7]溴蟎酯(bromopropylate)、[c-28.8]唑蚜威(triazamate)、[c-28.9]dicyclanil (dicyclanil)、[c-28.10]大脫蟎(dinobuton)、[c-28.11]敵蟎普(dinocap)、[c-28.12]氰化氫(hydrogen cyanide)、[c-28.13]碘甲烷(methyl iodide)、[c-28.14]karanjin(karanjin)、[c-28.15]氯化汞(mercury chloride)、[c-28.16]異硫氰酸甲酯(methyl isothiocyanate)、[c-28.17]五氯苯酚(pentachlorophenol)、[c-28.18]膦(phosphine)、[c-28.19]楜椒基丁醚 (piperonyl butoxide)、[c-28.20]polynactin複合體(polynactins)、[c-28.21]sabadilla(sabadilla)、[c-28.22]sulcofuron鈉鹽(sulcofuron-sodium))、[c-28.23]脫葉磷(tribufos)、[c-28.24]阿特靈(aldrin)、[c-28.25]amidithion(amidithion)、[c-28.26]amidothioate(amidothioate)、[c-28.27]滅害威(aminocarb)、[c-28.28]胺吸磷(amiton)、[c-28.29]aramite(aramite)、[c-28.30]athidathion(athidathion)、[c-28.31]偶氮磷(azothoate)、[c-28.32]聚硫醚鋇(barium polysulphide)、[c-28.33]benclothiaz(benclothiaz)、[c-28.34]5-(1,3-苯并二惡茂-5-基)-3-己基環己-2-烯酮(5-(1,3-benzodioxole-5-yl)-3-hexylcyclohexa-2-enone)、[c-28.35]1,1-雙(4-氯苯基)-2-乙氧基乙醇(1,1-bis(4-chlorophenyl)-2-ethoxyethanol)、[c-28.36]butonate(butonate)、[c-28.37]butopyronoxyl(butopyronoxyl)、[c-28.38]2-(2-丁氧基乙氧基)硫氰酸乙酯(2-(2-butoxyethoxy)ethyl thiocyanate)、[c-28.39]毒殺芬(camphechlor)、[c-28.40]chlorbenside(chlorbenside)、[c-28.41]十氯酮(chlordecone)、[c-28.42]殺蟲脒(chlordimeform)、[c-28.43]敵蟎(chlorfenethol)、[c-28.44]蟎卵酯(chlorfenson)、[c-28.45]啶蜱脲(fluazuron)、[c-28.46]聚乙醛(metaldehyde)、[c-28.47]雙丙氨膦(bialaphos)、[c-28.48]levamisol(levamisol)、[c-28.49]amidoflumet(amidoflumet)、[c-28.50]pyrafluprole(pyrafluprole)、[c-28.51]皮瑞普(pyriprole)、[c-28.52]曲洛比利(tralopyril)、[c-28.53]吡氟硫磷(flupyrazofos)、[c-28.54]苯蟲醚(diofenolan)、[c-28.55]克氯苯(chlorobenzilate)、[c-28.56]氟奮乃靜(flufenzine)、[c-28.57]苯螨特(benzomate)、[c-28.58]flufenerim(flufenerim)、[c-28.59]丙硫咪唑(albendazole)、[c-28.60]奧苯達唑(oxibendazole)、[c-28.61]芬苯達唑(fenbendazole)、[c-28.62]metam-sodium(metam-sodium)、[c-28.63]1,3-二氯丙烯(1,3-dichloropropene)、[c-28.64]flometoquin(flometoquin)、[c-28.65]cyclaniliprole(cyclaniliprole)、[c-28.66]tetraniliprole(tetraniliprole)、[c-28.67]broflanilide(broflanilide)、[c-28.68]dicloromezotiaz(dicloromezotiaz)、[c-28.69]二溴乙烯(ethylene dibromide)、[c-28.70]丙烯腈(acrylonitrile)、[c-28.71]雙(2-氯乙基)醚(bis(2-chloroethyl)ether)、[c-28.72]1-溴-2-氯乙烷(1-bromo-2-chloroethane)、[c-28.73]3-溴-1-氯丙-1-烯(3-bromo-1-chloroprop-1-ene)、[c-28.74]bromocyclen(bromocyclen)、[c-28.75]二硫化碳(carbon disulfide)、[c-28.76]四氯化碳(tetrachloromethane)、[c-28.77]nemadectin(nemadectin)、[c-28.78]cymiazole(cymiazole)[c-28.79]聚硫醚鈣(calcium polysulfide)、[c-28.80]細胞分裂素(cytokinin)、[c-28.81]2-(辛基硫)乙醇、[c-28.82]油酸鉀(potassium oleate)、[c-28.83]油酸鈉(sodium oleate)、[c-28.84]機械油(machine oil)、[c-28.85]焦油(tar oil)、[c-28.86]毒藜鹼(anabasine)、[c-28.87]酒石酸甲噻嘧啶(morantel tartrate)、[c-28.88]除蟲菊(pyrethrum))、[c-28.89]菜籽油(rape seed oil)、[c-28.90]大豆卵磷脂(soybean lecithin)、[c-28.91]澱粉(starch)、[c-28.92]羥基丙基澱粉(hydroxypropylstarch)、[c-28.93]脂肪酸甘油酯(decanoyloctanoylglycerol)、[c-28.94]丙二醇單脂肪酸酯(propylene glycol fatty acid ester)、[c-28.95]diatomite(diatomite)、[c-28.96]afoxolaner(afoxolaner)、[c-28.97]fluazaindolizine(fluazaindolizine)、[c-28.98]afidopyropen(afidopyropen)、[c-28.99]cyhalodiamide(cyhalodiamide)、[c-28.100]tioxazafen(tioxazafen)、[c-28.101]fluhexafon(fluhexafon)、[c-28.102]fluralaner(fluralaner)、[c-28.103]fluxametamide(fluxametamide)、[c-28.104]tetrachlorantraniliprole (tetrachlorantraniliprole)、[c-28.105]sarolaner(sarolaner)、[c-28.106]lotilaner (lotilaner)、[c-28.107]環氧蟲啶(cycloxaprid)、[c-28.108]聯氟碸(fluensulfone)、[c-28.109]TPIC(tripropyl isocyanurate)、[c-28.110]D-D(1,3-Dichloropropene)、[c-28.111]過氧碳酸(peroxocarbonate)、[c-28.112]MB-599(verbutin)、[c-28.113]雙(2,3,3,3-四氯丙基)醚(bis(2,3,3,3-tetrachloropropyl) ether)、[c-28.114]DCIP(bis(2-chloro-1-methylethyl)ether)、[c-28.115]ENT-8184 (N-(2-Ethylhexyl)bicyclo[2.2.1]hept-5-ene-2,3-dicarboximide)、[c-28.116]Bayer 22408(O,O-diethyl O-naphthalimido phosphorothioate)、[c-28.117]Bayer 32394(tris(1-dodecyl-3-methyl-2-phenylbenzimidazolium)hexacyanoferrate)、
[c-28.118]式(s34)表示之化合物(參照國際公開第10/051926號) [化86]
Figure 02_image342
[c-28.119]式(s35)表示之化合物(參照國際公開第13/115391號) [化87]
Figure 02_image344
[c-28.120]式(s36)表示之化合物(參照國際公開第12/029672號) [化88]
Figure 02_image346
[c-28.121]式(s37)表示之化合物(參照國際公開第06/056108號) [化89]
Figure 02_image348
[c-28.122]式(s38)表示之化合物(參照國際公開第14/053450號、國際公報第15/144683號) [化90]
Figure 02_image350
[c-28.123]式(s39)表示之化合物(參照國際公開第14/053450號、國際公報第15/144683號) [化91]
Figure 02_image352
[c-28.124]式(s40)表示之化合物(參照國際公開第14/053450號、國際公報第15/144683號) [化92]
Figure 02_image354
[c-28.125]式(s41)表示之化合物(參照國際公開第10/129497號) [化93]
Figure 02_image356
[式中,m6表示0~2之整數。]、
[c-28.126]式(s42)表示之化合物(參照國際公開第11/152320號) [化94]
Figure 02_image358
[式中,m7表示0~2之整數。]、
[c-28.127]式(s43)表示之化合物(參照日本特開平27-160813號公報) [化95]
Figure 02_image360
[式中,m8表示0~2之整數。]、
[c-28.128]式(s44)表示之化合物(參照國際公開第11/134964號、國際公報第14/005982號) [化96]
Figure 02_image362
[式中,A52表示氫原子、或氟原子。]、
[c-28.129]式(s45)表示之化合物(參照國際公開第15/025826號) [化97]
Figure 02_image364
[式中,m9表示0~2之整數,A53表示氟原子、或氯原子。]、
[c-28.130]式(s46)表示之化合物(參照國際公開第11/134964號、國際公開第14/005982號) [化98]
Figure 02_image366
[式中,V3表示氮原子、碳原子、或C-F,V4及V5各自獨立地表示氮原子、或碳原子。]、
[c-28.131]式(s47)表示之化合物(參照國際公開第09/049851號) [化99]
Figure 02_image368
[式中,A54表示氫原子、甲基、甲氧基、或乙氧基,A55表示氯原子、或甲基,A56表示甲基、或乙基。]、
[c-28.132]式(s48)表示之化合物(參照國際公開第11/067272號) [化100]
Figure 02_image370
[式中,A57表示氫原子、氟原子、或氯原子,A58選自表示下列構成之群組中之1種次結構 [化101]
Figure 02_image372
。]、
[c-28.133]式(s49)表示之化合物(參照國際公開第10/090344號) [化102]
Figure 02_image374
[式中,A59表示氫原子、氟原子、或氯原子,A60表示選自下列構成之群組中之次結構 [化103]
Figure 02_image376
。]、
[c-28.134]式(s50)表示之化合物(參照國際公開第14/104407號) [化104]
Figure 02_image378
[式中,m10表示0~2之整數,A61表示三氟甲基、三氟甲硫基、三氟甲基亞磺醯基、或三氟甲基磺醯基,A62表示氫原子、或三氟甲基,V6表示氮原子、或碳原子,V7表示氧原子、或N-甲基。]、
[c-28.135]式(s51)表示之化合物(參照國際公開第15/038503號、國際公報第16/144351號、國際公報第16/144678號) [化105]
Figure 02_image380
[式中,A63表示氫原子、或氟原子,醯胺基鍵結在4位、或5位,A64表示選自下列構成之群組中之次結構 [化106]
Figure 02_image382
。]、
[c-28.136]式(s52)表示之化合物(參照國際公開第12/143317號、國際公報第16/016369號) [化107]
Figure 02_image384
[式中,A65表示氫原子、C1~C6之烷基、或C1~C6之鹵烷基,A66表示氫原子、鹵素原子、或C1~C6之烷基,A67及A68各自獨立地表示氫原子、亦可經氰基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基、亦可經甲氧基適當取代之烷基、亦可經乙氧基適當取代之烷基、或C3~C8之環烷基,A69表示氫原子、氰基、亦可經氰基適當取代之C1~C6之鹵烷基、C1~C6之烷基、或C3~C8之環烷基。]、
[c-28.137]式(s53)或式(s54)表示之化合物(參照國際公開第14/167084號、國際公報第16/055431號) [化108]
Figure 02_image386
[式中,A70表示甲基、乙基、異丙基、2,2,2-三氟乙基、或苯基,A71表示選自由下列構成之群組中之次結構, [化109]
Figure 02_image388
A72表示選自由下列構成之群組中之次結構, [化110]
Figure 02_image390
V8表示氧原子、硫原子、-CH2 -、或-CH2 CH2 -。]、
[c-28.138]式(s55)表示之化合物(參照國際公開第13/024009號) [化111]
Figure 02_image392
[式中,m11表示0~1之整數,A73表示氯原子、溴原子、甲基、或三氟甲基,A74表示氫原子、氯原子、溴原子、氰基、或三氟甲基,A75表示氫原子、氯原子或溴原子,A76及A77各自獨立地表示C1~C6之烷基、或C3~C8之環烷基,A78表示氯原子、溴原子、氰基、硝基、二氟甲基、或三氟甲基。]、
[c-28.139]式(s56)表示之化合物(參照國際公開第12/027521號) [化112]
Figure 02_image394
[式中,A79、A80、A81及A82各自獨立地表示氫原子、鹵素原子、C1~C6之烷基、C1~C6之鹵烷基、C1~C6之烷氧基、或C3~C8之環烷氧基。]、
[c-28.140]式(s57)表示之化合物(參照國際公開第13/162715號) [化113]
Figure 02_image396
[式中,m12表示0~2之整數,A83表示氫原子、或氟原子,A84表示選自由下列構成之群組中之次結構 [化114]
Figure 02_image398
。]、
[c-28.141]acynonapyr(acynonapyr)、
[c-28.142]式(s59)表示之化合物(參照國際公開第12/164698號)等 [化115]
Figure 02_image400
[A90表示鹵素原子、C1~C6之烷基、或C1~C6之鹵烷基,A91表示C1~C6之鹵烷基,A92及A93各自獨立地表示氫原子、C1~C6之烷基、乙醯基、丙醯基、甲烷磺醯基乙基、甲氧基羰基、或乙氧基羰基,A94及A95各自獨立地表示氫原子、C1~C6之烷基、或C1~C6之鹵烷基。]。
本發明化合物與前述視需要可混合使用之其他農藥之混合比,只要能發揮效果即可,無特殊限制,通常相對於本發明化合物,其他農藥,按重量比計,為0.001~1000之比率,較佳為0.01~100之比率。 [實施例]
以下舉合成例、參考例、及試驗例對本發明更詳細揭示,但本發明不限定於此等。
[合成例1] 6-(4-甲氧基苯基)-5-(4-甲基-1H-吡唑-1-基)-3,4-二氫吡啶-2(1H)-酮之合成 [化116]
Figure 02_image402
將參考例2獲得之5-(4-甲氧基苯基)-4-(4-甲基-1H-吡唑-1-基)-5-側氧基戊酸乙酯5.57g與含乙酸銨38.9g之乙酸溶液28ml於120℃攪拌5小時。冷卻到室溫後,於反應混合物加入乙酸乙酯與水並分液。於獲得之有機層中加水,加入碳酸鉀直到不再發泡為止後分液。其次將有機層以飽和食鹽水洗淨並以硫酸鈉乾燥。於減壓下進行溶劑餾去後以二異丙醚將析出物洗淨。獲得之褐色固體係標題之化合物,為1.31g。
1 H-NMR(CDCl3 )δ:7.39(1H,s),6.99(2H,dt,J=9.4,2.6Hz),6.80(2H,dt,J=9.4,2.6Hz),6.74-6.72(2H,m),3.79(3H,s),2.96-2.94(2H,m),2.81-2.77(2H,m),1.93(3H,s)
[合成例2] 1-乙基-6-(4-甲氧基苯基)-5-(4-甲基-1H-吡唑-1-基)-3,4-二氫吡啶-2(1H)-酮之合成 [化117]
Figure 02_image404
於含有6-(4-甲氧基苯基)-5-(4-甲基-1H-吡唑-1-基)-3,4-二氫吡啶-2(1H)-酮745mg之DMF溶液7ml中加入碘化乙烷315μl與碳酸銫1.29g,於50℃攪拌2小時。冷卻到室溫後於反應混合物中加入飽和氯化銨水溶液與乙酸乙酯並分液。將獲得之有機層按順序以硫代硫酸鈉水溶液及飽和食鹽水洗淨並以硫酸鈉乾燥。於減壓下將溶劑餾去後將獲得之殘渣以矽膠管柱層析精製。獲得596mg之標題化合物之褐色固體。
1 H-NMR(CDCl3 )δ:7.29(1H,s),7.05(2H,dt,J=9.3,2.4Hz),6.83(2H,dt,J=9.3,2.4Hz),6.57(1H,s),3.81(3H,s),3.45(2H,q,J=7.0Hz),2.84-2.83(2H,m),2.77-2.75(2H,m),1.87(3H,s),0.93(3H,t,J=7.0Hz)
[合成例3] 1-乙基-6-(4-甲氧基苯基)-5-(4-甲基-1H-吡唑-1-基)吡啶-2(1H)-酮之合成(化合物編號:PY-036) [化118]
Figure 02_image406
於含有1-乙基-6-(4-甲氧基苯基)-5-(4-甲基-1H-吡唑-1-基)-3,4-二氫吡啶-2(1H)-酮596mg之四氯化碳溶液12ml中加入N-溴琥珀醯亞胺409mg與2,2’-偶氮雙(4-甲氧基-2,4-二甲基戊腈)89mg,於40℃攪拌50分鐘。再者,追加N-溴琥珀醯亞胺68mg與2,2’-偶氮雙(4-甲氧基-2,4-二甲基戊腈)30mg,攪拌15分鐘。冷卻到室溫後於反應混合物加入乙酸乙酯與水並分液。將獲得之有機層按順序以硫代硫酸鈉水溶液及飽和食鹽水洗淨並以硫酸鈉乾燥。於減壓下將溶劑餾去後將獲得之殘渣以矽膠管柱層析精製。獲得為無色透明油狀物之標題化合物336mg。
[合成例4] 3-氯-5-(5-氯-4-甲基-1H-吡唑-1-基)-1-乙基-6-(4-甲氧基苯基)吡啶-2(1H)-酮之合成(化合物編號:PY-018) [化119]
Figure 02_image408
將含有1-乙基-6-(4-甲氧基苯基)-5-(4-甲基-1H-吡唑-1-基)吡啶-2(1H)-酮150mg及N-氯琥珀醯亞胺155mg之乙腈溶液3ml於80℃攪拌20分鐘。冷卻到室溫後於反應混合物中加入水與乙酸乙酯並分液。獲得之有機層以硫代硫酸鈉水溶液及飽和食鹽水按順序洗淨後以硫酸鈉乾燥。於減壓下將溶劑餾去後將獲得之殘渣以矽膠管柱層析精製。獲得為白色固體之標題化合物68mg。
[合成例5] 1-(2,2-二氟乙基)-6-(4-甲氧基苯基)-5-(4-甲基-1H-吡唑-1-基)-3,4-二氫吡啶-2(1H)-酮之合成 [化120]
Figure 02_image410
將含有6-(4-甲氧基苯基)-5-(4-甲基-1H-吡唑-1-基)-3,4-二氫吡啶-2(1H)-酮803mg、對甲苯磺酸2,2-二氟乙酯2.01g及碳酸銫2.77g之DMF溶液8ml於60℃攪拌1小時。冷卻到室溫後,於反應混合物中加入飽和氯化銨水溶液與乙酸乙酯並分液。將獲得之有機層以飽和食鹽水洗淨並以硫酸鈉乾燥。於減壓下將溶劑餾去後將獲得之殘渣以矽膠管柱層析精製。獲得為褐色固體之標題化合物528mg。
1 H-NMR(CDCl3 )δ:7.29(1H,s),7.04(2H,dt,J=9.4,2.5Hz),6.86(2H,dt,J=9.4,2.5Hz),6.60(1H,s),5.88(1H,tt,J=56.7,4.5Hz),3.82(3H,s),3.72(2H,td,J=13.4,4.5Hz),2.92-2.90(2H,m),2.85-2.80(2H,m),1.87(3H,s).
[合成例6] 1-(2,2-二氟乙基)-6-(4-甲氧基苯基)-5-(4-甲基-1H-吡唑-1-基)吡啶-2(1H)-酮之合成(化合物編號:PY-031) [化121]
Figure 02_image412
於含有1-(2,2-二氟乙基)-6-(4-甲氧基苯基)-5-(4-甲基-1H-吡唑-1-基)-3,4-二氫吡啶-2(1H)-酮528mg之四氯化碳溶液10ml中加入N-溴琥珀醯亞胺325mg及2,2’-偶氮雙(4-甲氧基-2,4-二甲基戊腈)70mg,於40℃攪拌50分鐘。冷卻到室溫後、於反應混合物加入乙酸乙酯與水並分液。將獲得之有機層按順序以硫代硫酸鈉水溶液及飽和食鹽水洗淨並以硫酸鈉乾燥。於減壓下將溶劑餾去後將獲得之殘渣以矽膠管柱層析精製。獲得319mg之為無色透明油狀物質之標題化合物。
[合成例7] 3-氯-5-(5-氯-4-甲基-1H-吡唑-1-基)-1-(2,2-二氟乙基)-6-(4-甲氧基苯基)吡啶-2(1H)-酮之合成(化合物編號:PY-032) [化122]
Figure 02_image414
將含有1-(2,2-二氟乙基)-6-(4-甲氧基苯基)-5-(4-甲基-1H-吡唑-1-基)吡啶-2(1H)-酮106mg、N-氯琥珀醯亞胺90mg、及三甲基氯矽烷85μl之乙腈溶液3ml於60℃攪拌15分鐘。冷卻到室溫後,於反應混合物中加入飽和碳酸氫鈉水溶液與乙酸乙酯並分液。將獲得之有機層按順序以硫代硫酸鈉水溶液及飽和食鹽水洗淨後,以硫酸鈉乾燥。於減壓下將溶劑餾去後將獲得之殘渣以矽膠管柱層析精製。獲得72mg之為白色非晶質之標題化合物。
[合成例8] 3-氯-5-(5-氯-4-甲基-1H-吡唑-1-基)-1-乙基-6-(4-羥基苯基)吡啶-2(1H)-酮之合成(化合物編號:PY-041) [化123]
Figure 02_image416
將含有3-氯-5-(5-氯-4-甲基-1H-吡唑-1-基)-1-乙基-6-(4-甲氧基苯基)吡啶-2(1H)-酮751mg、氯化鋁794mg、及1-十二烷硫醇1.42ml之二氯乙烷溶液8ml於70℃攪拌15分鐘。冷卻到室溫後,於反應混合物中加入水與乙酸乙酯並分液。將獲得之有機層以飽和食鹽水洗淨並以硫酸鈉乾燥。於減壓下將溶劑餾去後將獲得之殘渣以矽膠管柱層析精製。獲得720mg之為白色非晶質之標題化合物。
[合成例9] 3-氯-5-(5-氯-4-甲基-1H-吡唑-1-基)-6-(4-(2,2-二氟乙氧基)苯基)-1-乙基吡啶-2(1H)-酮之合成(化合物編號:PY-046) [化124]
Figure 02_image418
將含有3-氯-5-(5-氯-4-甲基-1H-吡唑-1-基)-1-乙基-6-(4-羥基苯基)吡啶-2(1H)-酮94mg、對甲苯磺酸2,2-二氟乙酯122mg、及碳酸銫168mg之乙腈溶液3ml於80℃攪拌20分鐘。冷卻到室溫後於反應混合物中加入飽和氯化銨水溶液與乙酸乙酯並分液。將獲得之有機層以飽和食鹽水洗淨並以硫酸鈉乾燥。於減壓下將溶劑餾去後將獲得之殘渣以矽膠管柱層析精製。獲得100mg之為白色非晶質之標題化合物。
[合成例10] 3-氯-1-乙基-6-(4-氟苯基)-5-(5-(三氟甲基)-1H-吡唑-1-基)吡啶-2(1H)-酮之合成(化合物編號:PY-90) [化125]
Figure 02_image420
於含有1-(5-氯-1-乙基-2-(4-氟苯基)-6-側氧基-1,6-二氫吡啶-3-基)聯胺-1-羧酸第三丁酯99mg與4-乙氧基-1,1,1-三氟-3-丁烯-2-酮74μl之乙醇溶液3ml中加入4N的氯化氫的二㗁烷溶液65μl,於90℃攪拌80分鐘。冷卻到室溫後,於反應混合物中加入飽和碳酸氫鈉水溶液與乙酸乙酯並分液。獲得之有機層以飽和食鹽水洗淨後,以硫酸鈉乾燥。於減壓下將溶劑餾去後將獲得之殘渣以矽膠管柱層析精製。獲得59mg之為白色固體之標題化合物。
[合成例11] 6-(4-氟苯基)-5-(4-硝基-1H-吡唑-1-基)-3,4-二氫吡啶-2(1H)-酮之合成 [化126]
Figure 02_image422
將含有參考例14獲得之5-(4-氟苯基)-4-(4-硝基-1H-吡唑-1-基)-5-側氧基戊酸乙酯15.9g與乙酸銨66.8g之乙酸溶液75ml於120℃攪拌4小時。進一步追加乙酸銨33.4g,於120℃攪拌4小時。冷卻到室溫後、於反應混合物加入乙酸乙酯與水並分液。於獲得之有機層中加水、加入碳酸鉀直到不再發泡為止後分液。其次將有機層以飽和食鹽水洗淨並以硫酸鈉乾燥。於減壓下進行溶劑餾去後,利用乙酸乙酯與二異丙醚之混合溶劑將析出物洗淨。獲得之褐色固體係標題之化合物,5.94g。
1 H-NMR(CDCl3 )δ:8.14(1H,s),7.69(1H,s),7.14-7.12(2H,m),7.08-7.03(2H,m),6.94(1H,br s),3.02-2.98(2H,m),2.87-2.84(2H,m)
[合成例12] 1-乙基-6-(4-氟苯基)-5-(4-硝基-1H-吡唑-1-基)-3,4-二氫吡啶-2(1H)-酮之合成 [化127]
Figure 02_image424
於含有6-(4-氟苯基)-5-(4-硝基-1H-吡唑-1-基)-3,4-二氫吡啶-2(1H)-酮1.82g之DMF溶液18ml中加入碘化乙烷963μl與碳酸銫3.92g,於50℃攪拌2小時。冷卻到室溫後於反應混合物中加入飽和氯化銨水溶液與乙酸乙酯並分液。將獲得之有機層按順序以硫代硫酸鈉水溶液及飽和食鹽水洗淨並以硫酸鈉乾燥。於減壓下將溶劑餾去後將獲得之殘渣以矽膠管柱層析精製。獲得1.46g之為黃色固體之標題化合物。
1 H-NMR(CDCl3 )δ:8.03(1H,s),7.58(1H,s),7.17-7.16(2H,m),7.08-7.06(2H,m),3.44(2H,q,J=7.0Hz),2.90-2.83(4H,m),0.95(3H,t,J=7.0Hz)
[合成例13] 1-乙基-6-(4-氟苯基)-5-(4-硝基-1H-吡唑-1-基)吡啶-2(1H)-酮之合成 [化128]
Figure 02_image426
於含有1-乙基-6-(4-氟苯基)-5-(4-硝基-1H-吡唑-1-基)-3,4-二氫吡啶-2(1H)-酮1.46g之四氯化碳溶液30ml中加入N-溴琥珀醯亞胺826mg與偶氮雙異丁腈36mg,於90℃攪拌1小時。冷卻到室溫後於反應混合物中加入二氯甲烷與水並分液。獲得之有機層以硫代硫酸鈉水溶液洗淨並以硫酸鈉乾燥。於減壓下將溶劑餾去後將獲得之殘渣以矽膠管柱層析精製。獲得0.90g之為白色固體之標題化合物。
1 H-NMR(CDCl3 )δ:8.00(1H,d,J=0.6Hz),7.79(1H,d,J=0.6Hz),7.44(1H,d,J=9.8Hz),7.27-7.24(2H,m),7.13-7.12(2H,m),6.72(1H,d,J=9.8Hz),3.88(2H,q,J=7.0Hz),1.16(3H,t,J=7.0Hz)
[合成例14] 3-氯-1-乙基-6-(4-氟乙基)-5-(4-硝基-1H-吡唑-1-基)吡啶-2(1H)-酮之合成 [化129]
Figure 02_image428
將含有1-乙基-6-(4-氟苯基)-5-(4-硝基-1H-吡唑-1-基)吡啶-2(1H)-酮902mg與N-氯琥珀醯亞胺550mg之DMF溶液9ml於70℃攪拌1小時。冷卻到室溫後於反應混合物中加入水與乙酸乙酯並分液。獲得之有機層按順序以硫代硫酸鈉水溶液與飽和食鹽水洗淨並以硫酸鈉乾燥。於減壓下將溶劑餾去後,將獲得之殘渣以矽膠管柱層析精製。獲得955mg之為白色非晶質之標題化合物。
1 H-NMR(CDCl3 )δ:8.01(1H,s),7.78(1H,s),7.70(1H,s),7.26-7.23(2H,m), 7.16-7.12(2H,m),3.94(2H,q,J=7.0Hz),1.19(3H,t,J=7.0Hz)
[合成例15] 3-氯-5-(5-氯-4-硝基-1H-吡唑-1-基)-1-乙基-6-(4-氟苯基)吡啶-2(1H)-酮之合成 [化130]
Figure 02_image430
於含有3-氯-1-乙基-6-(4-氟乙基)-5-(4-硝基-1H-吡唑-1-基)吡啶-2(1H)-酮311mg之THF溶液3ml中,於-78℃滴加1.3mol/L之六甲基二矽氮烷鋰之THF溶液857μl並攪拌10分鐘。其次於-78℃滴加含六氯乙烷264mg之THF溶液3ml並攪拌10分鐘。於反應混合物中加入飽和氯化銨水溶液與乙酸乙酯並分液。獲得之有機層以飽和食鹽水洗淨並以硫酸鈉乾燥。於減壓下將溶劑餾去後將獲得之殘渣以矽膠管柱層析精製。獲得279mg之為白色非晶質之標題化合物。
1 H-NMR(CDCl3 )δ:8.07(1H,s),7.53(1H,s),7.26-7.24(2H,m),7.12-7.10(2H,m),3.95-3.93(2H,brm),1.20(3H,t,J=7.0Hz)
[合成例16] 5-(4-胺基-5-氯-1H-吡唑-1-基)-3-氯-1-乙基-6-(4-氟苯基)吡啶-2(1H)-酮之合成 [化131]
Figure 02_image432
將含有3-氯-5-(5-氯-4-硝基-1H-吡唑-1-基)-1-乙基-6-(4-氟苯基)吡啶-2(1H)-酮290mg、鐵122mg、及氯化銨39mg之乙醇4.5ml、水1.5ml之混合溶劑,於80℃攪拌80分鐘。冷卻到室溫後將反應混合物進行矽藻土過濾,加入飽和碳酸氫鈉水溶液與乙酸乙酯並分液。獲得之有機層以飽和食鹽水洗淨並以硫酸鈉乾燥。於減壓下將溶劑餾去後將獲得之殘渣以矽膠管柱層析精製。獲得241mg之為白色非晶質之標題化合物。
1 H-NMR(CDCl3 )δ:7.52(1H,s),7.26-7.23(2H,m),7.13(1H,s),7.05-7.03(2H,m),3.93(2H,q,J=7.0Hz). 2.80(2H,br s),1.17(3H,t,J=7.0Hz)
[合成例17] 3-氯-5-(5-氯-1H-吡唑-1-基)-1-乙基-6-(4-氟苯基)吡啶-2(1H)-酮之合成(化合物編號:PY-104) [化132]
Figure 02_image434
將含有5-(4-胺基-5-氯-1H-吡唑-1-基)-3-氯-1-乙基-6-(4-氟苯基)吡啶-2(1H)-酮241mg、亞硝酸第三丁酯86μl、及50%次磷酸水溶液1.50ml之乙醇溶液3ml於40℃攪拌15分鐘。冷卻到室溫後,於反應混合物中加入水與乙酸乙酯並分液。獲得之有機層以飽和食鹽水洗淨並以硫酸鈉乾燥。於減壓下將溶劑餾去後,將獲得之殘渣以矽膠管柱層析精製。獲得162mg之為白色非晶質之標題化合物。
[合成例18] 5-(4,5-二氯-1H-咪唑-1-基)-6-苯基-3,4-二氫吡啶-2(1H)-酮之合成 [化133]
Figure 02_image436
將含有參考例16獲得之4-(4,5-二氯-1H-咪唑-1-基)-5-側氧基-5-苯基戊酸乙酯3.20g與乙酸銨13.9g之乙酸溶液32ml於120℃攪拌2小時。冷卻到室溫後於反應混合物加入乙酸乙酯與水並分液。於獲得之有機層中加水,加入碳酸鉀直到不再發泡為止後分液。其次將有機層以飽和食鹽水洗淨並以硫酸鈉乾燥。於減壓下將溶劑餾去後將獲得之殘渣以矽膠管柱層析精製。獲得1.93g之為褐色固體之標題化合物。
1 H-NMR(CDCl3 )δ:7.36-7.31(3H,m),7.11-7.10(2H,m),7.04(1H,s),6.93(1H,br s),2.85-2.82(4H,brm)
[合成例19] 5-(4,5-二氯-1H-咪唑-1-基)-1-乙基-6-苯基-3,4-二氫吡啶-2(1H)-酮之合成 [化134]
Figure 02_image438
於含有5-(4,5-二氯-1H-咪唑-1-基)-6-苯基-3,4-二氫吡啶-2(1H)-酮500mg之DMF溶液5ml中,加入碘化乙烷195μl與碳酸銫793mg,於50℃攪拌1小時。冷卻到室溫後,於反應混合物中加入飽和氯化銨水溶液與乙酸乙酯並分液。將獲得之有機層按順序以硫代硫酸鈉水溶液及飽和食鹽水洗淨並以硫酸鈉乾燥。於減壓下將溶劑餾去後將獲得之殘渣以矽膠管柱層析精製。獲得498mg之為褐色固體之標題化合物。
1 H-NMR(CDCl3 )δ:7.32-7.31(3H,m),7.13-7.12(2H,m),7.01(1H,s),3.43-3.41(2H,brm),2.86-2.84(2H,m),2.70-2.68(2H,brm),0.97(3H,t,J=7.1Hz)
[合成例20] 5-(4,5-二氯-1H-咪唑-1-基)-1-乙基-6-苯基吡啶-2(1H)-酮之合成(化合物編號:IM-001) [化135]
Figure 02_image440
於含有5-(4,5-二氯-1H-咪唑-1-基)-1-乙基-6-苯基-3,4-二氫吡啶-2(1H)-酮498mg之四氯化碳溶液10ml中加入N-溴琥珀醯亞胺277mg與偶氮雙異丁腈24mg,於90℃攪拌30分鐘。冷卻到室溫後、於反應混合物加入乙酸乙酯與水並分液。獲得之有機層以硫代硫酸鈉水溶液洗淨並以硫酸鈉乾燥。於減壓下將溶劑餾去後將獲得之殘渣以矽膠管柱層析精製。獲得380mg之為白色非晶質之標題化合物。
[合成例21] 3-氯-5-(4,5-二氯-1H-咪唑-1-基)-1-乙基-6-苯基吡啶-2(1H)-酮之合成(化合物編號:IM-003) [化136]
Figure 02_image442
將含有5-(4,5-二氯-1H-咪唑-1-基)-1-乙基-6-苯基吡啶-2(1H)-酮188mg與N-氯琥珀醯亞胺98mg之DMF溶液2ml於70℃攪拌45分鐘。冷卻到室溫後,於反應混合物中加入水與乙酸乙酯並分液。獲得之有機層按順序以硫代硫酸鈉水溶液與飽和食鹽水洗淨並以硫酸鈉乾燥。於減壓下將溶劑餾去後將獲得之殘渣以矽膠管柱層析精製。獲得124mg之為白色非晶質之標題化合物。
[合成例22] 6-(4-氟苯基)-1-甲氧基-5-(4-甲基-1H-吡唑-1-基)-3,4-二氫吡啶-2(1H)-酮之合成 [化137]
Figure 02_image444
於含有參考例17獲得之5-(4-氟苯基)-5-(甲氧基亞胺基)-4-(4-甲基-1H-吡唑-1-基)戊酸2.3g之二氯甲烷溶劑20ml中,於冰冷下滴加亞硫醯氯644μl後,升溫到室溫並攪拌5小時。將該反應混合物小心地注入到飽和氫氧化鈉水溶液後,加入乙酸乙酯並分液。獲得之有機層以飽和食鹽水洗淨並以硫酸鈉乾燥。於減壓下將溶劑餾去後將獲得之殘渣以矽膠管柱層析精製。獲得1.24g之為白色固體之標題化合物。
1 H-NMR(CDCl3 )δ:7.34(1H,s),7.21-7.19(2H,m),7.02-6.99(2H,m),6.59-6.57(1H,m),3.48(3H,s),2.97-2.94(2H,m),2.87-2.83(2H,m),1.88(3H,s)
[合成例23] 6-(4-氟苯基)-1-甲氧基-5-(4-甲基-1H-吡唑-1-基)吡啶-2(1H)-酮之合成(化合物編號:PY-374) [化138]
Figure 02_image446
於含有6-(4-氟苯基)-1-甲氧基-5-(4-甲基-1H-吡唑-1-基)-3,4-二氫吡啶-2(1H)-酮1.13g之四氯化碳溶液20ml中加入N-溴琥珀醯亞胺701mg與偶氮雙異丁腈62mg,於80℃攪拌2小時。冷卻到室溫後於反應混合物加入乙酸乙酯與水並分液。獲得之有機層以硫代硫酸鈉水溶液洗淨並以硫酸鈉乾燥。於減壓下將溶劑餾去後將獲得之殘渣以矽膠管柱層析精製。獲得492mg之為白色固體之標題化合物。
[合成例24] 3-溴-6-(4-氟苯基)-1-甲氧基-5-(4-甲基-1H-吡唑-1-基)吡啶-2(1H)-酮之合成(化合物編號:PY-381) [化139]
Figure 02_image448
將含有6-(4-氟苯基)-1-甲氧基-5-(4-甲基-1H-吡唑-1-基)吡啶-2(1H)-酮240mg與N-溴琥珀醯亞胺186mg之DMF溶液3ml於70℃攪拌1小時。冷卻到室溫後於反應混合物中加入水與乙酸乙酯並分液。獲得之有機層按順序以硫代硫酸鈉水溶液與飽和食鹽水洗淨並以硫酸鈉乾燥。於減壓下將溶劑餾去後將獲得之殘渣以矽膠管柱層析精製。獲得241mg之為白色固體之標題化合物。
[合成例25] 3-溴-5-(5-氯-4-甲基-1H-吡唑-1-基)-6-(4-氟苯基)-1-甲氧基吡啶-2(1H)-酮之合成(化合物編號:PY-382) [化140]
Figure 02_image450
將含有3-溴-6-(4-氟苯基)-1-甲氧基-5-(4-甲基-1H-吡唑-1-基)吡啶-2(1H)-酮198mg、N-氯琥珀醯亞胺75mg、與三甲基氯矽烷71μl之乙腈溶液2ml於40℃攪拌1小時。冷卻到室溫後於反應混合物中加入飽和碳酸氫鈉水溶液與乙酸乙酯並分液。獲得之有機層按順序以硫代硫酸鈉水溶液及飽和食鹽水洗淨後以硫酸鈉乾燥。於減壓下將溶劑餾去後將獲得之殘渣以矽膠管柱層析精製。獲得173mg之為白色固體之標題化合物。
[參考例1] 1-(4-甲氧基苯基)-2-(4-甲基-1H-吡唑-1-基)乙-1-酮之合成 [化141]
Figure 02_image452
將含有2-溴-1-(4-甲氧基苯基)乙-1-酮10.7g、4-甲基-1H-吡唑4.60g、與三乙胺7.88ml之乙酸乙酯溶液50ml於80℃攪拌1小時。冷卻到室溫後,於反應混合物中加入1N鹽酸與乙酸乙酯並分液。獲得之有機層按順序以飽和碳酸氫鈉溶液及飽和食鹽水洗淨後以硫酸鈉乾燥。於減壓下將溶劑餾去後,以二異丙醚洗淨析出物。獲得3.89g之為褐色固體之標題化合物。
1 H-NMR(CDCl3 )δ:7.97(2H,dt,J=9.6,2.4Hz),7.38(1H,s),7.27(1H,s),6.97(2H,dt,J=9.6,2.4Hz),5.48(2H,s),3.89(3H,s),2.11(3H,s)
[參考例2] 5-(4-甲氧基苯基)-4-(4-甲基-1H-吡唑-1-基)-5-側氧基戊酸乙酯之合成 [化142]
Figure 02_image454
於含有1-(4-甲氧基苯基)-2-(4-甲基-1H-吡唑-1-基)乙-1-酮3.89g之THF溶液38ml中加入第三丁醇鉀379mg與丙烯酸乙酯1.93ml,於室溫攪拌10分鐘。於其中加入飽和氯化銨溶液與乙酸乙酯並分液後,將獲得之有機層以飽和食鹽水洗淨並以硫酸鈉乾燥。於減壓下將溶劑餾去後,獲得含標題化合物之5.57g之褐色油狀物質。不進一步精製而使用在其次之反應。
1 H-NMR(CDCl3 )δ:8.05(2H,dd,J=7.0,2.1Hz),7.31(2H,br s),6.93(2H,dd,J=7.0,2.1Hz),5.97(1H,dd,J=9.8,4.9Hz),4.14(2H,q,J=7.2Hz),3.86(3H,s),2.46-2.23(4H,m),2.05(3H,s),1.25(3H,t,J=7.2Hz)
[參考例3] [化143]
Figure 02_image456
步驟1:5-(4-氟苯基)-4-甲基-5-側氧基戊酸乙酯之合成
於含有4-氟苯丙酮25.0g之THF溶液250ml中,加入第三丁醇鉀3.69g與丙烯酸乙酯17.27g,於冰冷下攪拌3小時。於其中加入飽和氯化銨水溶液與乙酸乙酯並分液後,將獲得之有機層以飽和食鹽水洗淨並以硫酸鈉乾燥。於減壓下將溶劑餾去,獲得41.5g之為黃色油狀物質之標題化合物。不進一步精製而使用在下一反應。
1 H-NMR(CDCl3 )δ:8.01-8.00(2H,m),7.17-7.11(2H,m),4.11(2H,q,J=7.2Hz),3.55-3.53(1H,m),2.42-2.27(1H,m),2.19-2.12(1H,m),1.78-1.74(1H,m),1.23(3H,t,J=7.2Hz),1.21(3H,d,J=7.0Hz)
步驟2:5-(4-氟苯基)-4-甲基-5-側氧基戊酸之合成
於步驟1獲得之5-(4-氟苯基)-4-甲基-5-側氧基戊酸乙酯41.5g中加入THF200ml與水100ml後,加入氫氧化鋰1水合物20.71g,於60℃攪拌3小時。冷卻到室溫後,將反應混合物中之THF於減壓下餾去。於其中加入水與二乙醚並分液,於獲得之水層中加入12N鹽酸與乙酸乙酯並分液。獲得之有機層以飽和食鹽水洗淨並以硫酸鈉乾燥。於減壓下將溶劑餾去後,獲得34.0g之為褐色油狀物質之標題化合物。
1 H-NMR(CDCl3 )δ:8.02-7.98(2H,m),7.16-7.13(2H,m),3.56-3.53(1H,m),2.49-2.33(2H,m),2.18-2.15(1H,m),1.79-1.77(1H,m),1.22(3H,d,J=7.0Hz)
[參考例4] 6-(4-氟苯基)-5-甲基-3,4-二氫吡啶-2(1H)-酮之合成 [化144]
Figure 02_image458
將5-(4-氟苯基)-4-甲基-5-側氧基戊酸34.0g與乙酸銨233.7g之乙酸溶液340ml於90℃攪拌3小時後,再於120℃攪拌5小時。冷卻到室溫後於反應混合物加入乙酸乙酯與水並分液。獲得之有機層以飽和食鹽水洗淨並以硫酸鈉乾燥。於減壓下進行溶劑餾去後以二異丙醚將析出物洗淨。獲得之褐色固體17.8g為標題化合物。
1 H-NMR(CDCl3 )δ:7.29-7.25(2H,m),7.11-7.06(2H,m),6.77(1H,s),2.58-2.55(2H,m),2.43-2.41(2H,m),1.73(3H,t,J=0.9Hz)
[參考例5] 1-乙基-6-(4-氟苯基)-5-甲基-3,4-二氫吡啶-2(1H)-酮之合成 [化145]
Figure 02_image460
於含有6-(4-氟苯基)-5-甲基-3,4-二氫吡啶-2(1H)-酮17.3g之DMF溶液173ml中加入碘化乙烷20.17ml與碳酸銫82.16g,於70℃攪拌3小時後,於90℃攪拌8小時。冷卻到室溫後於反應混合物中加入水與乙酸乙酯並分液。獲得之有機層按順序以水及飽和食鹽水洗淨,以硫酸鎂乾燥。於減壓下將溶劑餾去後將獲得之殘渣以矽膠管柱層析精製。獲得8.11g之為淡黃色油狀物質之標題化合物。
1 H-NMR(CDCl3 )δ:7.19-7.16(2H,m),7.12-7.07(2H,m),3.33(2H,q,J=7.0Hz),2.59-2.54(2H,m),2.33-2.30(2H,m),1.60(3H,s),0.89(3H,t,J=7.0Hz)
[參考例6] 1-乙基-6-(4-氟苯基)-5-甲基吡啶-2(1H)-酮之合成 [化146]
Figure 02_image462
將含有1-乙基-6-(4-氟苯基)-5-甲基-3,4-二氫吡啶-2(1H)-酮8.11g與2,3-二氯-5,6-二氰基對苯醌15.79g之甲苯溶液130ml於90℃攪拌4小時。冷卻到室溫後將反應混合物過濾以去除不溶物。將濾液於減壓下將溶劑餾去後將獲得之殘渣以矽膠管柱層析精製。獲得6.30g之為黃色固體物質之標題化合物。
1 H-NMR(CDCl3 )δ:7.25-7.18(5H,m),6.58(1H,d,J=9.3Hz),3.79(2H,q,J=7.1Hz),1.73(3H,s),1.09(3H,t,J=7.1Hz)
[參考例7] 3-氯-1-乙基-6-(4-氟苯基)-5-甲基吡啶-2(1H)-酮之合成 [化147]
Figure 02_image464
將含有1-乙基-6-(4-氟苯基)-5-甲基吡啶-2(1H)-酮6.30g與N-氯琥珀醯亞胺4.00g之DMF溶液63ml於70℃攪拌3小時。冷卻到室溫後於反應混合物加入乙酸乙酯與水並分液。將獲得之有機層按順序以硫代硫酸鈉水溶液及飽和食鹽水洗淨並以硫酸鈉乾燥。於減壓下將溶劑餾去後將獲得之殘渣以矽膠管柱層析精製。獲得6.25g之為褐色固體之標題化合物。
1 H-NMR(CDCl3 )δ:7.47(1H,s),7.23-7.21(4H,m),3.84(2H,q,J=7.1Hz),1.75(3H,s),1.11(3H,t,J=7.1Hz)
[參考例8] 3-氯-5-(二溴甲基)-1-乙基-6-(4-氟苯基)吡啶-2(1H)-酮之合成 [化148]
Figure 02_image466
於含有3-氯-1-乙基-6-(4-氟苯基)-5-甲基吡啶-2(1H)-酮5.17g之氯苯溶液100ml加入N-溴琥珀醯亞胺7.25g與偶氮雙異丁腈318mg,於90℃攪拌4小時。冷卻到室溫後於反應混合物中加水與二氯甲烷並分液。獲得之有機層以硫代硫酸鈉水溶液洗淨並以硫酸鈉乾燥。於減壓下將溶劑餾去後,將獲得之固體以異丙醚洗淨。獲得7.37g之為褐色固體之標題化合物。
1 H-NMR(CDCl3 )δ:8.09(1H,s),7.35-7.29(4H,m),5.86(1H,s),3.78(2H,q,J=7.0Hz),1.11(3H,t,J=7.0Hz)
[參考例9] 5-氯-1-乙基-2-(4-氟苯基)-6-側氧基-1,6-二氫吡啶-3-甲醛之合成 [化149]
Figure 02_image468
於含有3-氯-5-(二溴甲基)-1-乙基-6-(4-氟苯基)吡啶-2(1H)-酮8.67g之乙腈130ml中加入含有硝酸銀10.41g之水溶液65ml,於室溫攪拌3小時。將獲得之反應混合物過濾以去除不溶物。濾液於減壓下將溶劑餾去後,加入水與乙酸乙酯並分液。獲得之有機層以1N鹽酸與飽和食鹽水洗淨並以硫酸鈉乾燥。於減壓下將溶劑餾去後將獲得之固體以異丙醚洗淨。獲得5.01g之為黃色固體之標題化合物。
1 H-NMR(CDCl3 )δ:9.09(1H,s),8.11(1H,s),7.40-7.39(2H,m),7.31-7.29(2H,m),3.90(2H,q,J=7.1Hz),1.18(3H,t,J=7.1Hz)
[參考例10] 5-氯-1-乙基-2-(4-氟苯基)-6-側氧基-1,6-二氫吡啶-3-羧酸之合成 [化150]
Figure 02_image470
於含有5-氯-1-乙基-2-(4-氟苯基)-6-側氧基-1,6-二氫吡啶-3-甲醛1.5g、2-甲基-2-丁烯2.43ml及磷酸2氫鈉2水合物795mg之水7.5ml、THF22.5ml及第三丁醇22.5ml之混合溶液中,加入80重量%之亞氯酸鈉1.72g,於室溫攪拌3小時。於反應混合物中加入水與乙酸乙酯並分液後,將獲得之有機層按順序以硫代硫酸鈉水溶液及飽和食鹽水洗淨並以硫酸鈉乾燥。於減壓下將溶劑餾去後,將獲得之固體以異丙醚洗淨。獲得1.00g之為黃色固體之標題化合物。
1 H-NMR(CDCl3 )δ:8.17(1H,s),7.25-7.17(4H,m),3.86(2H,q,J=7.1Hz),1.13(3H,t,J=7.1Hz)
[參考例11] (5-氯-1-乙基-2-(4-氟苯基)-6-側氧基-1,6-二氫吡啶-3-基)胺甲酸第三丁酯 [化151]
Figure 02_image472
於含有5-氯-1-乙基-2-(4-氟苯基)-6-側氧基-1,6-二氫吡啶-3-羧酸1.64g之第三丁醇20ml中,加入二苯基磷酸疊氮化物1.82g與三乙胺0.92ml,於室溫攪拌1小時,再於80℃攪拌2小時。冷卻到室溫後,於反應混合物加入水與乙酸乙酯並分液。獲得之有機層以飽和食鹽水洗淨後,以硫酸鈉乾燥。於減壓下將溶劑餾去後將獲得之殘渣以矽膠管柱層析精製。獲得0.63g之為淡黃色固體之標題化合物。
1 H-NMR(CDCl3 )δ:7.91(1H,br s),7.35-7.21(4H,m),5.37(1H,br s),3.83(2H,q,J=7.0Hz),1.38(9H,s),1.11(3H,t,J=7.0Hz)
[參考例12] 1-(5-氯-1-乙基-2-(4-氟苯基)-6-側氧基-1,6-二氫吡啶-3-基)聯胺-1-羧酸第三丁酯之合成 [化152]
Figure 02_image474
於含有60%氫化鈉(分散在流動石蠟)311mg之DMF溶液20ml中,於冰冷下滴加含有(5-氯-1-乙基-2-(4-氟苯基)-6-側氧基-1,6-二氫吡啶-3-基)胺甲酸第三丁酯1.90g之DMF溶液20ml,攪拌10分鐘。其次加入O-(二苯基氧膦基)羥胺1.57g後,從冰冷升溫到室溫,攪拌20分鐘。再度將反應混合物冰冷,加入飽和氯化銨溶液與乙酸乙酯並分液。獲得之有機層以飽和食鹽水洗淨並以硫酸鈉乾燥。於減壓下將溶劑餾去後將獲得之殘渣以矽膠管柱層析精製。獲得1.90g之為白色固體之標題化合物。
1 H-NMR(CDCl3 )δ:7.46(1H,s),7.38-7.36(2H,brm),7.19-7.17(2H,m),3.97(2H,br s),3.84-3.82(2H,brm),1.37(9H,s),1.13(3H,t,J=7.0Hz)
[參考例13] 1-(4-氟苯基)-2-(4-硝基-1H-吡唑-1-基)乙-1-酮之合成 [化153]
Figure 02_image476
於含有60%氫化鈉(分散在流動石蠟)3.50g之DMF溶液40ml中,於冰冷下滴加含4-硝基吡唑8.25g之DMF溶液20ml,攪拌15分鐘。其次於冰冷下滴加含2-溴-4-氟苯乙酮19.0g之DMF溶液20ml,攪拌20分鐘。於該反應混合物中加入飽和氯化銨水溶液與乙酸乙酯並分液。獲得之有機層以飽和食鹽水洗淨後以硫酸鈉乾燥。於減壓下將溶劑餾去後將獲得之殘渣以矽膠管柱層析精製。獲得10.8g之為黃色固體之標題化合物。
1 H-NMR(CDCl3 )δ:8.29(1H,s),8.14(1H,s),8.04-8.03(2H,m),7.26-7.22(2H,m),5.63(2H,s)
[參考例14] 5-(4-氟苯基)-4-(4-硝基-1H-吡唑-1-基)-5-側氧基戊酸乙酯之合成 [化154]
Figure 02_image478
於含有1-(4-氟苯基)-2-(4-硝基-1H-吡唑-1-基)乙-1-酮10.8g之THF100ml中加入1,8-二氮雜雙環[5.4.0]-7-十一烯1.29ml與丙烯酸乙酯4.95ml,於室溫攪拌35分鐘。於其中加入飽和氯化銨溶液與乙酸乙酯並分液後,將獲得之有機層以飽和食鹽水洗淨並以硫酸鈉乾燥。於減壓下將溶劑餾去後,獲得含標題化合物之15.9g之黃色油狀物質。不進一步精製而使用在其次之反應。
1 H-NMR(CDCl3 )δ:8.44(1H,d,J=0.6Hz),8.20-8.18(2H,m),8.09(1H,d,J=0.6Hz),7.25-7.20(2H,m),6.27-6.23(1H,m),4.19(2H,q,J=7.2Hz),2.62-2.55(1H,m),2.46-2.44(1H,m),2.29-2.18(2H,m),1.28(3H,t,J=7.2Hz)
[參考例15] 2-(4,5-二氯-1H-咪唑-1-基)-1-苯基乙-1-酮之合成 [化155]
Figure 02_image480
將含有苯甲醯甲基氯3.00g、4,5-二氯咪唑4.13g、及三乙胺2.12ml之乙酸乙酯溶液30ml於回流下攪拌1小時。冷卻到室溫後,於反應混合物加入1N鹽酸並分液。獲得之有機層以飽和食鹽水洗淨並以硫酸鈉乾燥。於減壓下進行溶劑餾去後,利用乙酸乙酯與二異丙醚之混合溶劑將析出物洗淨。獲得之白色固體係標題之化合物,2.79g。
1 H-NMR(CDCl3 )δ:8.01-8.00(2H,m),7.72-7.68(1H,m),7.58-7.56(2H,m),7.44(1H,s),5.36(2H,s)
[參考例16] 4-(4,5-二氯-1H-咪唑-1-基)-5-側氧基-5-苯基戊酸乙酯之合成 [化156]
Figure 02_image482
於含有2-(4,5-二氯-1H-咪唑-1-基)-1-苯基乙-1-酮2.30g之THF溶液23ml中加入第三丁醇鉀607mg與丙烯酸乙酯1.03ml,於室溫攪拌20分鐘。於其中加入飽和氯化銨溶液與乙酸乙酯並分液後,將獲得之有機層以飽和食鹽水洗淨並以硫酸鈉乾燥。於減壓下將溶劑餾去後,獲得含有標題化合物之3.20g之黃色油狀物質。不進一步精製而使用在其次之反應。
1 H-NMR(CDCl3 )δ:8.10-8.07(2H,m),7.68-7.64(2H,m),7.56-7.54(2H,m),6.08(1H,dd,J=10.7,4.3Hz),4.21-4.16(2H,m),2.65-2.56(1H,m),2.45-2.42(1H,m),2.37-2.14(2H,m),1.28(3H,t,J=7.0Hz)
[參考例17] [化157]
Figure 02_image484
步驟1:5-(4-氟苯基)-4-(4-甲基-1H-吡唑-1-基)-5-側氧基戊酸之合成 於參照參考例1及2實施而獲得之5-(4-氟苯基)-4-(4-甲基-1H-吡唑-1-基)-5-側氧基戊酸乙酯2.92g中加入乙醇30ml與水7.5ml後,加入氫氧化鋰1水合物1.92g,於60℃攪拌30分鐘。冷卻至室溫後,將反應混合物中之溶劑於減壓下餾去。於其中加入水與二乙醚並分液,於獲得之水層中加入12N鹽酸與乙酸乙酯並分液。獲得之有機層以飽和食鹽水洗淨並以硫酸鈉乾燥。於減壓下將溶劑餾去後,獲得2.25g之為褐色油狀物質之標題化合物。不進一步精製而使用在下一反應。
步驟2:5-(4-氟苯基)-5-(甲氧基亞胺基)-4-(4-甲基-1H-吡唑-1-基)戊酸之合成 於步驟1獲得之含有5-(4-氟苯基)-4-(4-甲基-1H-吡唑-1-基)-5-側氧基戊酸2.25g之乙醇溶液23ml中加入甲氧胺之鹽酸鹽0.71g與吡啶1.38ml,於90℃攪拌2.5小時。冷卻至室溫,將反應混合物中之乙醇於減壓下餾去後,於反應混合物加入飽和氯化銨溶液與乙酸乙酯並分液。獲得之有機層以飽和食鹽水洗淨並以硫酸鈉乾燥。於減壓下進行溶劑餾去後,獲得2.30g之為褐色油狀物質之標題化合物。不進一步精製而使用在下一反應。
表5與6揭示按前述實施例合成之化合物,但本發明不限定於此等。
表5中,結構式中之A如以下所示。 [化158]
Figure 02_image486
表5中,結構式中之B如以下所示。 [化159]
Figure 02_image488
表6中,結構式中之C如以下所示。 [化160]
Figure 02_image490
[表5-1]
Figure 02_image492
[表5-2]
Figure 02_image494
[表5-3]
Figure 02_image496
[表5-4]
Figure 02_image498
[表5-5]
Figure 02_image500
[表5-6]
Figure 02_image502
[表5-7]
Figure 02_image504
[表5-8]
Figure 02_image506
[表5-9]
Figure 02_image508
[表5-10]
Figure 02_image510
[表5-11]
Figure 02_image512
[表5-12]
Figure 02_image514
[表5-13]
Figure 02_image516
[表5-14]
Figure 02_image518
[表5-15]
Figure 02_image520
[表5-16]
Figure 02_image522
[表5-17]
Figure 02_image524
[表5-18]
Figure 02_image526
[表5-19]
Figure 02_image528
[表5-20]
Figure 02_image530
[表6]
Figure 02_image532
其次針對表7記載之化合物,表7揭示它們的1H-NMR數據。
[表7-1]
Figure 02_image534
[表7-2]
Figure 02_image536
[表7-3]
Figure 02_image538
[表7-4]
Figure 02_image540
[表7-5]
Figure 02_image542
[表7-6]
Figure 02_image544
[表7-7]
Figure 02_image546
[表7-8]
Figure 02_image548
[表7-9]
Figure 02_image550
[表7-10]
Figure 02_image552
[表7-11]
Figure 02_image554
[表7-12]
Figure 02_image556
[表7-13]
Figure 02_image558
[表7-14]
Figure 02_image560
[表7-15]
Figure 02_image562
[表7-16]
Figure 02_image564
[表7-17]
Figure 02_image566
[表7-18]
Figure 02_image568
[表7-19]
Figure 02_image570
[表7-20]
Figure 02_image572
[表7-21]
Figure 02_image574
[表7-22]
Figure 02_image576
[表7-23]
Figure 02_image578
[表7-24]
Figure 02_image580
[表7-25]
Figure 02_image582
[表7-26]
Figure 02_image584
[表7-27]
Figure 02_image586
[表7-28]
Figure 02_image588
[表7-29]
Figure 02_image590
[表7-30]
Figure 02_image592
[表7-31]
Figure 02_image594
[表7-32]
Figure 02_image596
[表7-33]
Figure 02_image598
[表7-34]
Figure 02_image600
以下具體揭示本發明化合物對於植物病害有效,但不限定於該等例。
針對以下所示之試驗例之發病程度,將無發病之植物之發病程度評為0,藥劑無處理區之植物之發病程度評為3,以每0.05為一級評價發病程度。又,從發病程度依以下之計算式算出防除價。 <防除價> 防除價=100{1-(n/3)} n=各藥劑處理區之發病程度
[試驗例A]  稻熱病 將供試植物(稻品種:幸風)之種子播種後,栽培直到第2葉展開為止。試驗中,將本發明化合物溶於二甲基亞碸-甲醇混合溶液(容積比:9/1),並以井水稀釋使濃度成為250ppm,獲得藥液。將獲得之藥液散布在供試植物(2.5ml/盆)。對於藥液已乾燥後之植物,噴霧接種1~2×105 個/ml的稻熱病菌(Magnaporthe grisea)的分生胞子懸浮液。接種後在室溫20~23℃的濕室放置約24小時,促進發病。調查接種6~10日後之發病程度,評價藥液之效果。
其結果,以下所示之化合物顯示大於50%之防除價。 化合物編號:PY-001、PY-005、PY-011、PY-012、PY-013、PY-014、PY-016、PY-017、PY-018、PY-020、PY-021、PY-022、PY-023、PY-028、PY-032、PY-034、PY-035、PY-039、PY-041、PY-042、PY-043、PY-044、PY-046、PY-047、PY-048、PY-052、PY-054、PY-056、PY-061、PY-062、PY-063、PY-064、PY-070、PY-071、PY-073、PY-074、PY-075、PY-079、PY-082、PY-083、PY-085、PY-088、PY-089、PY-090、PY-091、PY-094、PY-097、PY-099、PY-100、PY-101、PY-102、PY-103、PY-104、PY-105、PY-106、PY-107、PY-111、PY-113、PY-114、PY-119、PY-122、PY-124、PY-125、PY-129、PY-130、PY-131、PY-138、PY-139、PY-154、PY-155、PY-156、PY-157、PY-158、PY-161、PY-163、PY-164、PY-167、PY-168、PY-170、PY-171、PY-174、PY-175、PY-180、PY-181、PY-194、PY-197、PY-199、PY-210、PY-212、PY-213、PY-220、PY-222、PY-223、PY-224、PY-225、PY-227、PY-229、PY-230、PY-231、PY-232、PY-233、PY-234、PY-235、PY-236、PY-238、PY-239、PY-240、PY-243、PY-249、PY-251、PY-253、PY-256、PY-257、PY-261、PY-262、PY-264、PY-265、PY-267、PY-276、PY-278、PY-282、PY-288、PY-289、PY-290、PY-292、PY-296、PY-297、PY-298、PY-299、PY-301、PY-306、PY-308、PY-310、PY-311、PY-312、PY-316、PY-317、PY-318、PY-320、PY-321、PY-324、PY-325、PY-326、PY-327、PY-328、PY-330、PY-331、PY-334、PY-335、PY-336、PY-337、PY-339、PY-343、PY-348、PY-349、PY-351、PY-352、PY-353、PY-354、PY-355、PY-359、PY-360、PY-361、PY-362、PY-363、PY-364、PY-373、PY-376、PY-377、PY-382、PY-383、PY-387、PY-393、PY-396、PY-404、PY-412、PY-415、IM-001、IM-002、IM-003、IM-004、IM-005、IM-006、IM-007
[試驗例B]  番茄灰黴病 將供試植物(番茄品種:大型福壽)之種子播種後,栽培直到本葉展開3~5片。試驗中,本發明化合物溶於二甲基亞碸-甲醇混合溶液(容積比:9/1),並以井水稀釋使濃度成為250ppm,獲得藥液。獲得之藥液對於供試植物散布(2.5ml/盆)。對於藥液已乾燥後之植物,噴霧接種4~8×105 個/ml之灰黴病菌(Botrytis cinerea)之分生胞子懸浮液。接種後在室溫為20~23℃的濕室中放置約48小時,促進發病。調查接種2~3日後之發病程度,並評價藥液之效果。
其結果顯示以下所示之化合物有大於50%的防除價。 化合物編號:PY-005、PY-010、PY-011、PY-012、PY-014、PY-016、PY-018、PY-019、PY-020、PY-021、PY-022、PY-023、PY-025、PY-027、PY-028、PY-029、PY-032、PY-033、PY-034、PY-037、PY-039、PY-041、PY-042、PY-043、PY-044、PY-046、PY-047、PY-048、PY-049、PY-065、PY-066、PY-070、PY-071、PY-075、PY-082、PY-083、PY-085、PY-086、PY-088、PY-089、PY-090、PY-091、PY-094、PY-095、PY-100、PY-103、PY-105、PY-106、PY-107、PY-109、PY-110、PY-111、PY-112、PY-113、PY-114、PY-115、PY-119、PY-122、PY-123、PY-124、PY-125、PY-129、PY-130、PY-131、PY-134、PY-136、PY-137、PY-138、PY-139、PY-146、PY-148、PY-149、PY-155、PY-157、PY-161、PY-163、PY-171、PY-175、PY-179、PY-180、PY-186、PY-188、PY-193、PY-198、PY-199、PY-200、PY-201、PY-202、PY-203、PY-204、PY-208、PY-213、PY-216、PY-218、PY-221、PY-222、PY-224、PY-229、PY-232、PY-234、PY-242、PY-244、PY-251、PY-252、PY-254、PY-256、PY-257、PY-260、PY-262、PY-263、PY-265、PY-270、PY-276、PY-280、PY-282、PY-283、PY-284、PY-285、PY-292、PY-305、PY-308、PY-309、PY-317、PY-318、PY-321、PY-322、PY-325、PY-326、PY-327、PY-328、PY-329、PY-331、PY-334、PY-335、PY-336、PY-339、PY-340、PY-343、PY-345、PY-346、PY-348、PY-349、PY-351、PY-352、PY-353、PY-354、PY-355、PY-356、PY-358、PY-361、PY-362、PY-363、PY-368、PY-372、PY-373、PY-376、PY-377、PY-378、PY-383、PY-384、PY-387、PY-397、PY-400、PY-406、PY-408、PY-409、PY-411、PY-413、IM-001、IM-002、IM-003、IM-004、IM-005、IM-007
[試驗例C]  高麗菜黑煤病 將供試植物(高麗菜品種:四季穫)之種子播種後,栽培直到子葉展開。試驗中,將本發明化合物溶於二甲基亞碸-甲醇混合溶液(容積比:9/1),以井水稀釋使濃度成為250ppm,獲得藥液。獲得之藥液對於供試植物散布(2.5ml/盆)。對於藥液已乾燥後之植物,噴霧接種4~8×105 個/ml之高麗菜黑煤病菌(Alternaia brassicicola)之分生胞子懸浮液。接種後,在室溫為20~23℃的濕室中放置約48小時,促進發病。調查接種2~3日後之發病程度並評價藥液之效果。
其結果顯示以下所示之化合物有大於50%的防除價。 化合物編號:PY-001、PY-002、PY-003、PY-004、PY-005、PY-006、PY-007、PY-010、PY-011、PY-012、PY-013、PY-014、PY-015、PY-016、PY-017、PY-018、PY-019、PY-020、PY-021、PY-022、PY-023、PY-024、PY-025、PY-027、PY-028、PY-029、PY-030、PY-031、PY-032、PY-033、PY-034、PY-036、PY-037、PY-039、PY-041、PY-042、PY-043、PY-044、PY-045、PY-046、PY-047、PY-048、PY-049、PY-051、PY-052、PY-053、PY-055、PY-057、PY-059、PY-060、PY-064、PY-065、PY-066、PY-067、PY-070、PY-071、PY-072、PY-074、PY-075、PY-076、PY-079、PY-082、PY-083、PY-084、PY-085、PY-086、PY-087、PY-088、PY-089、PY-090、PY-091、PY-094、PY-095、PY-096、PY-097、PY-099、PY-100、PY-102、PY-103、PY-104、PY-105、PY-106、PY-107、PY-113、PY-114、PY-115、PY-116、PY-117、PY-118、PY-119、PY-120、PY-121、PY-122、PY-123、PY-124、PY-125、PY-127、PY-128、PY-129、PY-130、PY-131、PY-132、PY-133、PY-135、PY-137、PY-138、PY-139、PY-140、PY-141、PY-142、PY-144、PY-145、PY-146、PY-147、PY-148、PY-149、PY-151、PY-152、PY-153、PY-154、PY-155、PY-157、PY-159、PY-160、PY-161、PY-164、PY-165、PY-168、PY-169、PY-171、PY-172、PY-173、PY-175、PY-177、PY-178、PY-179、PY-180、PY-181、PY-184、PY-186、PY-187、PY-189、PY-191、PY-192、PY-193、PY-194、PY-195、PY-199、PY-205、PY-206、PY-207、PY-212、PY-214、PY-215、PY-216、PY-217、PY-221、PY-222、PY-224、PY-229、PY-232、PY-233、PY-234、PY-235、PY-237、PY-238、PY-244、PY-246、PY-247、PY-248、PY-249、PY-250、PY-251、PY-252、PY-254、PY-255、PY-256、PY-257、PY-259、PY-262、PY-264、PY-265、PY-269、PY-273、PY-274、PY-275、PY-276、PY-277、PY-278、PY-279、PY-280、PY-282、PY-285、PY-286、PY-287、PY-288、PY-289、PY-290、PY-291、PY-292、PY-295、PY-296、PY-297、PY-298、PY-299、PY-300、PY-301、PY-302、PY-304、PY-306、PY-307、PY-308、PY-310、PY-312、PY-313、PY-314、PY-315、PY-318、PY-319、PY-320、PY-321、PY-322、PY-325、PY-328、PY-329、PY-332、PY-335、PY-339、PY-342、PY-343、PY-344、PY-345、PY-346、PY-348、PY-349、PY-350、PY-351、PY-352、PY-353、PY-354、PY-355、PY-356、PY-357、PY-358、PY-359、PY-360、PY-361、PY-362、PY-363、PY-364、PY-368、PY-370、PY-372、PY-373、PY-374、PY-375、PY-376、PY-377、PY-378、PY-379、PY-381、PY-382、PY-383、PY-384、PY-385、PY-386、PY-387、PY-388、PY-389、PY-390、PY-393、PY-395、PY-396、PY-397、PY-398、PY-399、PY-402、PY-403、PY-404、PY-405、PY-406、PY-407、PY-408、PY-409、PY-410、PY-411、PY-412、PY-413、PY-414、PY-416、IM-001、IM-003、IM-004、IM-005、IM-007
[試驗例D]  大麥白粉病 將供試植物(大麥品種:紅神力)之種子播種後,栽培直到第1葉展開。試驗中,將本發明化合物溶於二甲基亞碸-甲醇混合溶液(容積比:9/1),以井水稀釋使濃度成為250ppm,獲得藥液。獲得之藥液對於供試植物散布(2.5ml/盆)。將大麥白粉病菌(Blumeria graminis f.sp.hordei)之分生胞子敲落並接種到藥液已乾燥後之植物。接種後調查6~10日後之發病程度並評價其效果。
其結果顯示以下所示之化合物有大於50%的防除價。 化合物編號:PY-011、PY-012、PY-013、PY-014、PY-015、PY-016、PY-018、PY-020、PY-021、PY-022、PY-028、PY-029、PY-030、PY-031、PY-032、PY-033、PY-034、PY-037、PY-039、PY-043、PY-053、PY-059、PY-075、PY-082、PY-083、PY-085、PY-086、PY-087、PY-088、PY-089、PY-090、PY-091、PY-094、PY-098、PY-100、PY-101、PY-104、PY-105、PY-106、PY-107、PY-108、PY-114、PY-115、PY-124、PY-125、PY-126、PY-127、PY-128、PY-129、PY-130、PY-131、PY-154、PY-155、PY-180、PY-186、PY-199、PY-221、PY-222、PY-224、PY-229、PY-232、PY-233、PY-234、PY-235、PY-238、PY-241、PY-248、PY-250、PY-251、PY-252、PY-254、PY-256、PY-262、PY-265、PY-271、PY-272、PY-275、PY-277、PY-280、PY-281、PY-282、PY-285、PY-287、PY-290、PY-291、PY-292、PY-295、PY-296、PY-297、PY-299、PY-301、PY-302、PY-308、PY-324、PY-326、PY-328、PY-329、PY-334、PY-335、PY-336、PY-338、PY-339、PY-343、PY-348、PY-349、PY-351、PY-352、PY-353、PY-358、PY-362、PY-369、PY-371、PY-372、PY-373、PY-377、PY-378、PY-379、PY-383、PY-384、PY-387、PY-394、PY-395、IM-007
[試驗例E]  小麥紅銹病 將供試植物(小麥品種:農林61號)之種子播種後,栽培直到第1葉展開。試驗中,將本發明化合物溶於二甲基亞碸-甲醇混合溶液(容積比:9/1),以井水稀釋使濃度成為250ppm,獲得藥液。獲得之藥液對於供試植物散布(2.5ml/盆)。對於藥液乾燥後之植物,噴霧接種1~2×105 個/ml之小麥紅銹病菌(Puccinia recondita)之夏胞子懸浮液。接種後在室溫為20~23℃的濕室放置約24小時,促進發病。調查接種7~10日後之發病程度,評價藥液之效果。
其結果顯示以下所示之化合物有大於50%的防除價。 化合物編號:PY-004、PY-005、PY-010、PY-011、PY-012、PY-013、PY-014、PY-015、PY-016、PY-017、PY-018、PY-019、PY-020、PY-021、PY-022、PY-023、PY-024、PY-025、PY-027、PY-028、PY-029、PY-032、PY-033、PY-034、PY-037、PY-039、PY-040、PY-041、PY-042、PY-043、PY-044、PY-046、PY-048、PY-049、PY-067、PY-069、PY-070、PY-071、PY-075、PY-076、PY-078、PY-082、PY-083、PY-085、PY-086、PY-087、PY-088、PY-089、PY-090、PY-091、PY-094、PY-095、PY-097、PY-099、PY-100、PY-101、PY-102、PY-103、PY-104、PY-105、PY-106、PY-107、PY-109、PY-113、PY-114、PY-115、PY-119、PY-123、PY-124、PY-125、PY-127、PY-129、PY-130、PY-134、PY-138、PY-139、PY-142、PY-143、PY-149、PY-154、PY-155、PY-170、PY-171、PY-175、PY-180、PY-186、PY-193、PY-199、PY-202、PY-211、PY-212、PY-213、PY-216、PY-219、PY-222、PY-223、PY-224、PY-228、PY-229、PY-232、PY-233、PY-234、PY-235、PY-238、PY-251、PY-252、PY-262、PY-276、PY-277、PY-278、PY-280、PY-282、PY-285、PY-287、PY-292、PY-295、PY-296、PY-297、PY-299、PY-301、PY-306、PY-308、PY-310、PY-321、PY-324、PY-325、PY-326、PY-328、PY-329、PY-331、PY-334、PY-335、PY-336、PY-337、PY-339、PY-341、PY-343、PY-346、PY-348、PY-351、PY-352、PY-353、PY-354、PY-356、PY-358、PY-360、PY-362、PY-363、PY-368、PY-371、PY-372、PY-373、PY-376、PY-377、PY-382、PY-383、PY-384、PY-387、PY-391、PY-392、PY-393、PY-399、PY-401、PY-408、PY-409、IM-001、IM-003、IM-004、IM-005、IM-006、IM-007
[試驗例F]  番茄疫病 將供試植物(番茄品種:大型福壽)之種子播種後,栽培直到本葉展開3~5片。試驗係將本發明化合物溶於二甲基亞碸-甲醇混合溶液(容積比:9/1),以井水稀釋使濃度成為250ppm,獲得藥液。獲得之藥液對於供試植物散布(2.5ml/盆)。對於藥液乾燥後之植物,噴霧接種4~8×103 個/ml之番茄疫病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之遊走子囊懸浮液。接種後於室溫20℃的濕室放置約24小時,促進發病。調查接種5~10日後之發病程度,評價藥液之效果。
其結果顯示以下所示之化合物有大於50%的防除價。 化合物編號:PY-067、PY-068、PY-123、PY-125、PY-127、PY-130、PY-132、PY-135、PY-180、PY-185、PY-192、PY-194、PY-220、PY-222、PY-266、PY-268
[試驗例G]  葡萄露菌病 將供試植物(葡萄品種:neomuscat)之種子播種後,栽培直到本葉展開3~4片。試驗係將本發明化合物溶於二甲基亞碸-甲醇混合溶液(容積比:9/1),以井水稀釋使濃度成為250ppm,獲得藥液。獲得之藥液對於供試植物散布(2.5ml/盆)。對於藥液乾燥後之植物,噴霧接種1~2×104 個/ml之葡萄露菌病菌(Plasmopara viticola)之遊走子囊懸浮液。接種後於室溫為20℃的濕室放置約24小時,促進發病。調查接種7~10日後之發病程度,並評價藥液之效果。
其結果顯示以下所示之化合物有大於50%的防除價。 化合物編號:PY-001、PY-008、PY-031、PY-032、PY-034、PY-035、PY-036、PY-037、PY-038、PY-039、PY-040、PY-041、PY-042、PY-043、PY-044、PY-045、PY-046、PY-047、PY-065、PY-077、PY-080、PY-082、PY-104、PY-114、PY-120、PY-180、PY-181、PY-187、PY-189、PY-192、PY-193、PY-194、PY-195、PY-201、PY-202、PY-222、PY-229、PY-237、PY-256、PY-292、PY-297、PY-299、PY-329、PY-334、PY-342、PY-354、PY-358、PY-360、PY-367、PY-368、PY-400、IM-003、IM-008
[試驗例H]  胡瓜炭疽病 將供試植物(胡瓜品種:相模半白)之種子播種後,栽培直到本葉展開1片。試驗係將本發明化合物溶於二甲基亞碸-甲醇混合溶液(容積比:9/1),以井水稀釋使濃度250ppm,獲得藥液。獲得之藥液對於供試植物散布(2.5ml/盆)。對於藥液乾燥後之植物,噴霧接種2~4×105 個/ml之胡瓜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orbiculare)之分生胞子懸浮液。接種後於室溫為20~23℃的濕室放置約24小時,促進發病。調查接種6~10日後之發病程度,評價藥液之效果。
其結果顯示以下所示之化合物有大於50%的防除價。 化合物編號:PY-003、PY-009、PY-011、PY-012、PY-013、PY-014、PY-016、PY-017、PY-018、PY-020、PY-022、PY-023、PY-026、PY-028、PY-030、PY-032、PY-034、PY-035、PY-036、PY-037、PY-038、PY-039、PY-040、PY-042、PY-043、PY-044、PY-047、PY-050、PY-055、PY-058、PY-061、PY-062、PY-065、PY-070、PY-071、PY-073、PY-074、PY-075、PY-078、PY-079、PY-081、PY-082、PY-083、PY-085、PY-086、PY-088、PY-089、PY-090、PY-091、PY-092、PY-093、PY-094、PY-095、PY-099、PY-100、PY-103、PY-104、PY-105、PY-106、PY-107、PY-108、PY-112、PY-113、PY-114、PY-122、PY-124、PY-129、PY-130、PY-131、PY-139、PY-144、PY-149、PY-150、PY-154、PY-155、PY-157、PY-158、PY-159、PY-160、PY-161、PY-162、PY-163、PY-165、PY-166、PY-169、PY-171、PY-172、PY-175、PY-176、PY-180、PY-182、PY-183、PY-184、PY-190、PY-191、PY-192、PY-193、PY-194、PY-195、PY-196、PY-199、PY-200、PY-202、PY-203、PY-204、PY-207、PY-208、PY-209、PY-211、PY-214、PY-215、PY-216、PY-217、PY-218、PY-220、PY-222、PY-223、PY-224、PY-225、PY-226、PY-227、PY-229、PY-232、PY-234、PY-237、PY-239、PY-245、PY-250、PY-251、PY-254、PY-256、PY-257、PY-258、PY-260、PY-266、PY-274、PY-278、PY-290、PY-291、PY-292、PY-293、PY-294、PY-296、PY-297、PY-299、PY-300、PY-301、PY-303、PY-310、PY-315、PY-318、PY-321、PY-323、PY-325、PY-326、PY-328、PY-333、PY-335、PY-336、PY-339、PY-343、PY-346、PY-347、PY-348、PY-349、PY-351、PY-352、PY-353、PY-354、PY-355、PY-358、PY-360、PY-361、PY-362、PY-363、PY-365、PY-366、PY-367、PY-368、PY-370、PY-372、PY-373、PY-376、PY-377、PY-378、PY-380、PY-381、PY-382、PY-383、PY-384、PY-387、PY-390、PY-393、PY-396、PY-415、IM-001、IM-003、IM-004、IM-005、IM-007 [產業利用性]
本發明化合物為新穎化合物,能夠防除植物病害,所以作為農藥,例如:作為農園藝用有害生物防除劑,尤其農園藝用殺菌劑有利用價值。
日本專利申請案2018-139462號(提申日:2018年7月25日)之揭示的全體納入到本說明書作為參照。
本說明書記載的全部文獻、專利申請案、及技術規格,係與各個文獻、專利申請案、及技術規格作為參照納入時具體且各別記載時為同程度地納入於本說明書作為參照。
Figure 108126276-A0101-11-0001-1

Claims (8)

  1. 一種式(1)表示之化合物、或其鹽,
    Figure 03_image001
    式中,R1表示 羥基、 氰基、 亦可經取代基A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基、 C1~C6之鹵烷基、 亦可經取代基A適當取代之C3~C8之環烷基、 亦可經取代基A適當取代之C2~C6之烯基、 C2~C6之鹵烯基、 亦可經取代基A適當取代之C2~C6之炔基、 C2~C6之鹵炔基、 亦可經取代基A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氧基、 C1~C6之鹵烷氧基、 亦可經取代基A適當取代之C3~C8之環烷氧基、 亦可經取代基A適當取代之C2~C6之烯氧基、 C2~C6之鹵烯氧基、 亦可經取代基A適當取代之C3~C6之炔氧基、 C3~C6之鹵炔氧基、 亦可經0~5個取代基A適當取代之芳烷氧基、 或RaRbN-,在此,Ra及Rb各自獨立地表示氫原子、亦可經取代基B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基、C1~C6之鹵烷基、或C3~C8之環烷基,或Ra及Rb和鍵結之氮原子一起形成氮丙啶基、四氫吖唉基(azetidinyl)、吡咯啶基、哌啶基、
    Figure 108126276-A0304-12-01
    啉基、高哌啶基、或氮雜環辛烷基(azocanyl); R2、R3及R4各自獨立地表示 氫原子、 鹵素原子、 羥基、 氰基、 硝基、 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基、 C1~C6之鹵烷基、 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3~C8之環烷基、 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2~C6之烯基、 C2~C6之鹵烯基、 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2~C6之炔基、 C2~C6之鹵炔基、 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氧基、 C1~C6之鹵烷氧基、 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3~C8之環烷氧基、 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2~C6之烯氧基、 C2~C6之鹵烯氧基、 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3~C6之炔氧基、 C3~C6之鹵炔氧基、 RdC(=O)-,在此,Rd表示氫原子、亦可經取代基B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基、C1~C6之鹵烷基、C3~C8之環烷基、C1~C6之烷氧基、C1~C6之鹵烷氧基、C3~C8之環烷氧基、或RaRbN-,在此,Ra及Rb和前述為相同含義、 RdC(=O)O-,在此,Rd和前述為相同含義、 Rc-L-,在此,Rc表示C1~C6之烷基或C1~C6之鹵烷基,L表示S、SO、或SO2 、 Rc-SO2 -O-,在此,Rc和前述為相同含義、 RaRbN-,在此,Ra及Rb和前述為相同含義、 或ReC(=O)N(Rf)-,在此,Re表示氫原子、亦可經取代基B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基、C1~C6之鹵烷基、C3~C8之環烷基、C1~C6之烷氧基、C1~C6之鹵烷氧基、C3~C8之環烷氧基、或RaRbN-,在此,Ra及Rb和前述為相同含義,Rf表示氫原子、亦可經取代基B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基、C1~C6之鹵烷基、或C3~C8之環烷基; R5表示 氫原子、 鹵素原子、 氰基、 硝基、 亦可經取代基A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基、 C1~C6之鹵烷基、 亦可經取代基A適當取代之C3~C8之環烷基、 亦可經取代基A適當取代之C2~C6之烯基、 C2~C6之鹵烯基、 亦可經取代基A適當取代之C2~C6之炔基、 C2~C6之鹵炔基、 亦可經取代基A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氧基、 C1~C6之鹵烷氧基、 亦可經取代基A適當取代之C3~C8之環烷氧基、 亦可經取代基A適當取代之C2~C6之烯氧基、 C2~C6之鹵烯氧基、 亦可經取代基A適當取代之C3~C6之炔氧基、 C3~C6之鹵炔氧基、 Rc-L-,在此,Rc及L和前述為相同含義、 RaRbN-,在此,Ra及Rb和前述為相同含義、 或RgC(=O)-,在此,Rg表示氫原子、羥基、亦可經取代基B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基、C1~C6之鹵烷基、C3~C8之環烷基、C1~C6之烷氧基、C1~C6之鹵烷氧基、C3~C8之環烷氧基、或RaRbN-,在此,Ra及Rb和前述為相同含義; X表示氧原子或硫原子; Y表示R8-C或氮原子; Z表示R9-C或氮原子; R6、R7、R8、及R9各自獨立地表示 氫原子、 鹵素原子、 羥基、 氰基、 硝基、 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基、 C1~C6之鹵烷基、 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3~C8之環烷基、 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2~C6之烯基、 C2~C6之鹵烯基、 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2~C6之炔基、 C2~C6之鹵炔基、 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氧基、 C1~C6之鹵烷氧基、 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3~C8之環烷氧基、 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2~C6之烯氧基、 C2~C6之鹵烯氧基、 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3~C6之炔氧基、 C3~C6之鹵炔氧基、 RdC(=O)-,在此,Rd和前述為相同含義、 RdC(=O)O-,在此,Rd和前述為相同含義、 Rc-L-,在此,Rc及L和前述為相同含義、 RaRbN-,在此,Ra及Rb和前述為相同含義、 或ReC(=O)N(Rf)-,在此,Re及Rf和前述為相同含義、 或R6與R7一起形成C2~C6之伸烷基且R8及R9與前述為同義; 含有虛線部之鍵結表示雙鍵、或單鍵; 取代基A,係選自由羥基、氰基、C3~C8之環烷基、C1~C6之烷氧基、C1~C6之鹵烷氧基、C3~C8之環烷氧基、RaRbN-、及Rc-L-構成之群組中之至少1種,在此,Ra及Rb和前述為相同含義,Rc及L和前述為相同含義; 取代基B,係選自由氰基、C1~C6之烷氧基、C1~C6之鹵烷氧基及C3~C8之環烷氧基構成之群組中之至少1種; 取代基C,係選自由羥基、氰基、C3~C8之環烷基、C1~C6之烷氧基、C1~C6之鹵烷氧基、C3~C8之環烷氧基、C2~C6之烷氧基烷氧基、RaRbN-、Rc-L-、RdC(=O)-、及含1~2個氧原子之3~6員環之基構成之群組中之至少1種,在此,Ra及Rb和前述為相同含義,Rc及L和前述為相同含義,Rd和前述為相同含義。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化合物、或其鹽,其中, R1表示 羥基、 亦可經取代基A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基、 C1~C6之鹵烷基、 亦可經取代基A適當取代之C2~C6之烯基、 C2~C6之鹵烯基、 亦可經取代基A適當取代之C2~C6之炔基、 亦可經取代基A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氧基、 C1~C6之鹵烷氧基、 亦可經取代基A適當取代之C2~C6之烯氧基、 亦可經取代基A適當取代之C3~C6之炔氧基、 亦可經0~5個取代基A適當取代之芳烷氧基、 或RaRbN-,在此,Ra及Rb各自獨立地表示氫原子、亦可經取代基B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基、C1~C6之鹵烷基、或C3~C8之環烷基、或Ra及Rb和鍵結之氮原子一起形成氮丙啶基、四氫吖唉基、吡咯啶基、哌啶基、
    Figure 108126276-A0304-12-01
    啉基、高哌啶基、或氮雜環辛烷基; R2、R3及R4各自獨立地表示 氫原子、 鹵素原子、 羥基、 氰基、 硝基、 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基、 C1~C6之鹵烷基、 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3~C8之環烷基、 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2~C6之烯基、 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2~C6之炔基、 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氧基、 C1~C6之鹵烷氧基、 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3~C8之環烷氧基、 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2~C6之烯氧基、 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3~C6之炔氧基、 RdC(=O)O-,在此,Rd表示氫原子、亦可經取代基B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基、C1~C6之鹵烷基、C3~C8之環烷基、C1~C6之烷氧基、C1~C6之鹵烷氧基、C3~C8之環烷氧基、或RaRbN-,在此,Ra及Rb和前述為相同含義、 Rc-L-,在此,Rc表示C1~C6之烷基或C1~C6之鹵烷基,L表示S、SO、或SO2 、 Rc-SO2 -O-,在此,Rc和前述為相同含義、 RaRbN-,在此,Ra及Rb和前述為相同含義、 或ReC(=O)N(Rf)-,在此,Re表示氫原子、亦可經取代基B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基、C1~C6之鹵烷基、C3~C8之環烷基、C1~C6之烷氧基、C1~C6之鹵烷氧基、C3~C8之環烷氧基、或RaRbN-,在此,Ra及Rb和前述為相同含義,Rf表示氫原子、亦可經取代基B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基、C1~C6之鹵烷基、或C3~C8之環烷基; R5表示 氫原子、 鹵素原子、 硝基、 亦可經取代基A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基、 C1~C6之鹵烷基、 亦可經取代基A適當取代之C2~C6之烯基、 亦可經取代基A適當取代之C2~C6之炔基、 亦可經取代基A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氧基、 RaRbN-,在此,Ra及Rb和前述為相同含義、 或RgC(=O)-,在此,Rg表示氫原子、羥基、亦可經取代基B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基、C1~C6之鹵烷基、C3~C8之環烷基、C1~C6之烷氧基、C1~C6之鹵烷氧基、C3~C8之環烷氧基、或RaRbN-,在此,Ra及Rb和前述為相同含義; R6、R7、R8、及R9各自獨立地表示 氫原子、 鹵素原子、 氰基、 硝基、 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基、 C1~C6之鹵烷基、 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3~C8之環烷基、 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2~C6之烯基、 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2~C6之炔基、 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氧基、 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2~C6之烯氧基、 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3~C6之炔氧基、 RdC(=O)-,在此,Rd和前述為相同含義、 Rc-L-,在此,Rc及L和前述為相同含義、 RaRbN-,在此,Ra及Rb和前述為相同含義、 或ReC(=O)N(Rf)-,在此,Re及Rf和前述為相同含義、 或R6與R7一起形成C2~C6之伸烷基且R8及R9與前述為同義。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化合物、或其鹽,其中, R1表示 羥基、 亦可經取代基A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基、 C1~C6之鹵烷基、 亦可經取代基A適當取代之C2~C6之烯基、 亦可經取代基A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氧基、 C1~C6之鹵烷氧基、 亦可經取代基A適當取代之C2~C6之烯氧基、 亦可經取代基A適當取代之C3~C6之炔氧基、 亦可經0~5個取代基A適當取代之芳烷氧基、 或RaRbN-,在此,Ra及Rb各自獨立地表示氫原子、亦可經取代基B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基、C1~C6之鹵烷基、或C3~C8之環烷基、或Ra及Rb和鍵結之氮原子一起形成氮丙啶基、四氫吖唉基、吡咯啶基、哌啶基、
    Figure 108126276-A0304-12-01
    啉基、高哌啶基、或氮雜環辛烷基; R2、R3及R4各自獨立地表示 氫原子、 鹵素原子、 羥基、 氰基、 硝基、 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基、 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3~C8之環烷基、 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2~C6之炔基、 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氧基、 C1~C6之鹵烷氧基、 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3~C6之炔氧基、 RdC(=O)O-,在此,Rd表示氫原子、亦可經取代基B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基、C1~C6之鹵烷基、C3~C8之環烷基、C1~C6之烷氧基、C1~C6之鹵烷氧基、C3~C8之環烷氧基、或RaRbN-,在此,Ra及Rb各自獨立地表示氫原子、亦可經取代基B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基、C1~C6之鹵烷基、或C3~C8之環烷基、或Ra及Rb和鍵結之氮原子一起形成氮丙啶基、四氫吖唉基、吡咯啶基、哌啶基、
    Figure 108126276-A0304-12-01
    啉基、高哌啶基、或氮雜環辛烷基、 Rc-SO2 -O-,在此,Rc表示C1~C6之烷基或C1~C6之鹵烷基,L表示S、SO、或SO2 、 RaRbN-,在此,Ra及Rb和前述為相同含義、 或ReC(=O)N(Rf)-,在此,Re表示氫原子、亦可經取代基B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基、C1~C6之鹵烷基、C3~C8之環烷基、C1~C6之烷氧基、C1~C6之鹵烷氧基、C3~C8之環烷氧基、或RaRbN-,在此,Ra及Rb和前述為相同含義,Rf表示氫原子、亦可經取代基B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基、C1~C6之鹵烷基、或C3~C8之環烷基; R5表示 氫原子、 鹵素原子、 硝基、 亦可經取代基A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基、 亦可經取代基A適當取代之C2~C6之烯基、 亦可經取代基A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氧基、 RaRbN-,在此,Ra及Rb和前述為相同含義、 或RgC(=O)-,在此,Rg表示氫原子、羥基、亦可經取代基B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基、C1~C6之鹵烷基、C3~C8之環烷基、C1~C6之烷氧基、C1~C6之鹵烷氧基、C3~C8之環烷氧基、或RaRbN-,在此,Ra及Rb和前述為相同含義; X表示氧原子; Y為R8-C時,Z表示氮原子,或Y為氮原子時,Z表示R9-C; R6、R7、R8、及R9各自獨立地表示 氫原子、 鹵素原子、 硝基、 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基、 C1~C6之鹵烷基、 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3~C8之環烷基、 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2~C6之烯基、 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2~C6之炔基、 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氧基、 RdC(=O)-,在此,Rd和前述為相同含義、 Rc-L-,在此,Rc及L和前述為相同含義、 或RaRbN-,在此,Ra及Rb和前述為相同含義、 或R6與R7一起形成C2~C6之伸烷基且R8及R9與前述為同義。
  4. 一種式(2)表示之化合物、或其鹽,
    Figure 03_image004
    式中, R2、R3及R4各自獨立地,表示 氫原子、 鹵素原子、 羥基、 氰基、 硝基、 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基、 C1~C6之鹵烷基、 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3~C8之環烷基、 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2~C6之烯基、 C2~C6之鹵烯基、 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2~C6之炔基、 C2~C6之鹵炔基、 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氧基、 C1~C6之鹵烷氧基、 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3~C8之環烷氧基、 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2~C6之烯氧基、 C2~C6之鹵烯氧基、 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3~C6之炔氧基、 C3~C6之鹵炔氧基、 RdC(=O)-,在此,Rd表示氫原子、亦可經取代基B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基、C1~C6之鹵烷基、C3~C8之環烷基、C1~C6之烷氧基、C1~C6之鹵烷氧基、C3~C8之環烷氧基、或RaRbN-,在此,Ra及Rb各自獨立地表示氫原子、亦可經取代基B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基、C1~C6之鹵烷基、或C3~C8之環烷基、或Ra及Rb和鍵結之氮原子一起形成氮丙啶基、四氫吖唉基、吡咯啶基、哌啶基、
    Figure 108126276-A0304-12-01
    啉基、高哌啶基、或氮雜環辛烷基、 RdC(=O)O-,在此,Rd和前述為相同含義、 Rc-L-,在此,Rc表示C1~C6之烷基或C1~C6之鹵烷基,L表示S、SO、或SO2 、 Rc-SO2 -O-,在此,Rc和前述為相同含義、 RaRbN-,在此,Ra及Rb和前述為相同含義、 或ReC(=O)N(Rf)-,在此,Re表示氫原子、亦可經取代基B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基、C1~C6之鹵烷基、C3~C8之環烷基、C1~C6之烷氧基、C1~C6之鹵烷氧基、C3~C8之環烷氧基、或RaRbN-,在此,Ra及Rb和前述為相同含義,Rf表示氫原子、亦可經取代基B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基、C1~C6之鹵烷基、或C3~C8之環烷基; R5表示 氫原子、 鹵素原子、 氰基、 硝基、 亦可經取代基A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基、 C1~C6之鹵烷基、 亦可經取代基A適當取代之C3~C8之環烷基、 亦可經取代基A適當取代之C2~C6之烯基、 C2~C6之鹵烯基、 亦可經取代基A適當取代之C2~C6之炔基、 C2~C6之鹵炔基、 亦可經取代基A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氧基、 C1~C6之鹵烷氧基、 亦可經取代基A適當取代之C3~C8之環烷氧基、 亦可經取代基A適當取代之C2~C6之烯氧基、 C2~C6之鹵烯氧基、 亦可經取代基A適當取代之C3~C6之炔氧基、 C3~C6之鹵炔氧基、 Rc-L-,在此,Rc及L和前述為相同含義、 RaRbN-,在此,Ra及Rb和前述為相同含義、 或RgC(=O)-,在此,Rg表示氫原子、羥基、亦可經取代基B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基、C1~C6之鹵烷基、C3~C8之環烷基、C1~C6之烷氧基、C1~C6之鹵烷氧基、C3~C8之環烷氧基、或RaRbN-,在此,Ra及Rb和前述為相同含義; X表示氧原子或硫原子; Y表示R8-C或氮原子; Z表示R9-C或氮原子; R6、R7、R8、及R9各自獨立地表示 氫原子、 鹵素原子、 羥基、 氰基、 硝基、 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基、 C1~C6之鹵烷基、 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3~C8之環烷基、 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2~C6之烯基、 C2~C6之鹵烯基、 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2~C6之炔基、 C2~C6之鹵炔基、 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1~C6之烷氧基、 C1~C6之鹵烷氧基、 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3~C8之環烷氧基、 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2~C6之烯氧基、 C2~C6之鹵烯氧基、 亦可經取代基C適當取代之C3~C6之炔氧基、 C3~C6之鹵炔氧基、 RdC(=O)-,在此,Rd和前述為相同含義、 RdC(=O)O-,在此,Rd和前述為相同含義、 Rc-L-,在此,Rc及L和前述為相同含義、 RaRbN-,在此,Ra及Rb和前述為相同含義、 或ReC(=O)N(Rf)-,在此,Re及Rf和前述為相同含義、 或R6與R7一起形成C2~C6之伸烷基且R8及R9與前述為同義; 且取代基A,係選自由羥基、氰基、C3~C8之環烷基、C1~C6之烷氧基、C1~C6之鹵烷氧基、C3~C8之環烷氧基、RaRbN-及Rc-L-構成之群組中之至少1種,在此,Ra及Rb和前述為相同含義,Rc及L和前述為相同含義; 取代基B,係選自由氰基、C1~C6之烷氧基、C1~C6之鹵烷氧基及C3~C8之環烷氧基構成之群組中之至少1種; 取代基C,係選自由羥基、氰基、C3~C8之環烷基、C1~C6之烷氧基、C1~C6之鹵烷氧基、C3~C8之環烷氧基、C2~C6之烷氧基烷氧基、RaRbN-、Rc-L-、RdC(=O)-及含1~2個氧原子之3~6員環之基構成之群組中之至少1種,在此,Ra及Rb和前述為相同含義,Rc及L和前述為相同含義,Rd和前述為相同含義。
  5. 一種農園藝用有害生物防除劑,含有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化合物、或其鹽作為有效成分。
  6. 一種農園藝用殺菌劑,含有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化合物、或其鹽作為有效成分。
  7. 一種防除植物病害之方法,包括將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農園藝用有害生物防除劑施用於植物、植物之種子、或栽培植物之土壤之步驟。
  8. 一種防除植物病害之方法,包括將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農園藝用殺菌劑施用於植物、植物之種子、或栽培植物之土壤之步驟。
TW108126276A 2018-07-25 2019-07-25 吡啶酮化合物及以吡啶酮化合物作為有效成分的農園藝用殺菌劑 TWI82872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39462 2018-07-25
JP2018139462 2018-07-2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12388A true TW202012388A (zh) 2020-04-01
TWI828725B TWI828725B (zh) 2024-01-11

Family

ID=691817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26276A TWI828725B (zh) 2018-07-25 2019-07-25 吡啶酮化合物及以吡啶酮化合物作為有效成分的農園藝用殺菌劑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267202A1 (zh)
EP (1) EP3828177B1 (zh)
JP (1) JP7291143B2 (zh)
AR (1) AR115844A1 (zh)
CA (1) CA3104048A1 (zh)
TW (1) TWI828725B (zh)
WO (1) WO2020022412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308020A3 (en) * 1987-09-18 1990-12-05 Merck & Co. Inc. 5-(aryl and heteroaryl)-6-(aryl and heteroaryl)-1,2-dihydro-2-oxo 3-pyridinecarboxylic acids and derivatives thereof
KR0143081B1 (ko) 1988-08-23 1998-07-15 죠셉 에이. 벡크맨 열가소성 폴리에스테르 수지용 올레핀계 내충격성 개질제, 이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열가소성 폴리에스테르 수지 조성물
JPH02121970A (ja) * 1988-10-28 1990-05-09 Sumitomo Chem Co Ltd アクリル酸誘導体、その製造法、その用途および中間体
US5093347A (en) 1991-01-28 1992-03-03 Monsanto Company 3-difluoromethylpyrazolecarboxamide fungicides, compositions and use
TWI252231B (en) 1997-04-14 2006-04-01 American Cyanamid Co Fungicidal trifluorophenyl-triazolopyrimidines
GB9711753D0 (en) 1997-06-06 1997-08-06 Merck Sharp & Dohme Therapeutic agents
WO2005121104A1 (ja) 2004-06-09 2005-12-22 Sumitomo Chemical Company, Limited ピリダジン化合物及びその用途
AU2005285130B2 (en) 2004-09-10 2011-09-15 Syngenta Limited Substituted isoxazoles as fungicides
CN1295228C (zh) 2004-11-23 2007-01-17 华东理工大学 硝基亚甲基衍生物及其用途
DE602006020330D1 (de) 2005-12-07 2011-04-07 Sumitomo Chemical Co Pyridazinverbindung und deren verwendung
AR056882A1 (es) 2006-02-01 2007-10-31 Bayer Cropscience Sa Derivados del fungicida n- cicloalquil- bencil- amida
EP1969930A1 (de) 2007-03-12 2008-09-17 Bayer CropScience AG Phenoxyphenylamidine und deren Verwendung als Fungizide
CL2008001647A1 (es) 2007-06-08 2008-10-10 Syngenta Participations Ag Compuestos derivados de feniletil-amida de acido-1h-pirazol-4-carboxilico; compuestos derivados de (feniletil)amina; metodo para controlar o prevenir la infestacion de plantas por parte de microorganismos fitopatogenos; y composicion para el control
DE602008005320D1 (de) 2007-07-31 2011-04-14 Bayer Cropscience Ag Fungizide n-cycloalkyl-benzyl-thiocarboxamide oder n-cycloalkyl-benzyl-n'-substituierte amidin-derivate
GB0720126D0 (en) 2007-10-15 2007-11-28 Syngenta Participations Ag Chemical compounds
EA201000950A1 (ru) 2007-12-19 2011-02-28 Басф Се Азолилметилоксираны, их применение, а также содержащие их средства
PE20091953A1 (es) 2008-05-08 2010-01-09 Du Pont Azoles sustituidos como fungicidas
CA2729432A1 (en) 2008-06-27 2009-12-30 Bayer Cropscience Ag Thiadiazolyloxyphenylamidines and use thereof as fungicides
EP2184273A1 (de) 2008-11-05 2010-05-12 Bayer CropScience AG Halogen-substituierte Verbindungen als Pestizide
GB0823002D0 (en) 2008-12-17 2009-01-28 Syngenta Participations Ag Isoxazoles derivatives with plant growth regulating properties
JP5747440B2 (ja) 2009-02-06 2015-07-15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ヒドラジド化合物及びその有害生物防除用途
UA107791C2 (en) 2009-05-05 2015-02-25 Dow Agrosciences Llc Pesticidal compositions
AR076839A1 (es) 2009-05-15 2011-07-13 Bayer Cropscience Ag Derivados fungicidas de pirazol carboxamidas
US20120129875A1 (en) 2009-05-29 2012-05-24 Syngenta Crop Protection, Llc Substituted quinazolines as fungicides
TWI487486B (zh) 2009-12-01 2015-06-11 Syngenta Participations Ag 以異唑啉衍生物為主之殺蟲化合物
UA108867C2 (uk) 2009-12-08 2015-06-25 Похідні азолу, спосіб їх одержання (варіанти), проміжні продукти, засіб для сільського господарства і садівництва
CA2786089C (en) 2010-01-04 2014-04-15 Nippon Soda Co., Ltd. Nitrogen-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 and agricultural fungicide
MX2012007954A (es) 2010-01-07 2012-08-03 Dow Agrosciences Llc Tiazolo [5, 4-d] pirimidinas y su uso como agroquimicos.
ME02530B (me) 2010-04-26 2017-02-20 Adama Makhteshim Ltd N3-supstituisani derivati n1-sulfonil- 5- fluorpirimidinona
EP2382865A1 (de) 2010-04-28 2011-11-02 Bayer CropScience AG Synergistische Wirkstoffkombinationen
MX2012014019A (es) 2010-06-01 2013-01-24 Kumiai Chemical Industry Co Compuesto de triazol que tiene actividades plaguicidas,.
JP5613461B2 (ja) * 2010-06-02 2014-10-22 日本農薬株式会社 ピリミジン誘導体及び該誘導体を含有する農園芸用殺虫剤並びにその使用方法
ITMI20101564A1 (it) 2010-08-23 2012-02-24 Isagro Ricerca Srl Fenilammidine ad elevata attivita' fungicida e relativo uso
US8759527B2 (en) 2010-08-25 2014-06-24 Bayer Cropscience Ag Heteroarylpiperidine and -piperazine derivatives as fungicides
RU2566189C2 (ru) 2010-08-26 2015-10-20 ДАУ АГРОСАЙЕНСИЗ ЭлЭлСи Пестицидные композиции
UA109149C2 (xx) 2010-08-31 2015-07-27 Засіб боротьби зі шкідниками
TWI504350B (zh) 2010-09-01 2015-10-21 Du Pont 殺真菌吡唑及其混合物
IT1403275B1 (it) 2010-12-20 2013-10-17 Isagro Ricerca Srl Indanilanilidi ad elevata attività fungicida e loro composizioni fitosanitarie
PT2699563T (pt) 2011-04-21 2016-07-14 Basf Se Novos compostos pesticidas de pirazol
WO2012164698A1 (ja) 2011-06-01 2012-12-06 アグロカネショウ株式会社 3-アミノオキサリルアミノベンズアミド誘導体及びこれを有効成分とする殺虫、殺ダニ剤
EP2742037B1 (en) 2011-08-12 2015-10-14 Basf Se N-thio-anthranilamide compounds and their use as pesticides
CN103874681B (zh) 2011-09-12 2017-01-18 拜耳知识产权有限责任公司 杀真菌性4‑取代的‑3‑{苯基[(杂环基甲氧基)亚氨基]甲基}‑1,2,4‑噁二唑‑5(4h)‑酮衍生物
CA2856954C (en) 2011-12-21 2020-09-22 Basf Se Use of strobilurin type compounds for combating phytopathogenic fungi resistant to qo inhibitors
TWI566701B (zh) 2012-02-01 2017-01-21 日本農藥股份有限公司 芳烷氧基嘧啶衍生物及包含該衍生物作為有效成分的農園藝用殺蟲劑及其使用方法
JP6463670B2 (ja) 2012-04-27 2019-02-06 ダウ アグロサイエンシィズ エルエルシー 農薬組成物およびそれらに関する方法
JP6107377B2 (ja) 2012-04-27 2017-04-05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テトラゾリノン化合物及びその用途
KR101629767B1 (ko) 2012-07-04 2016-06-13 아구로카네쇼 가부시키가이샤 2-아미노니코틴산에스테르 유도체 및 이를 유효 성분으로 하는 살균제
WO2014005982A1 (de) 2012-07-05 2014-01-09 Bayer Cropscience Ag Insektizide und fungizide wirkstoffkombinationen
JP6083436B2 (ja) 2012-07-12 2017-02-22 日産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オキシム置換アミド化合物及び有害生物防除剤
WO2014043376A1 (en) 2012-09-12 2014-03-20 Dow Agrosciences Llc Metalloenzyme inhibitor compounds
MX2015004275A (es) 2012-10-02 2015-08-14 Bayer Cropscience Ag Compuestos heterociclicos como plaguicidas.
BR112015008593A2 (pt) 2012-10-16 2017-08-22 Monsanto Technology Llc Métodos de tratamento ou prevenção de infecção por tospovírus e geminivírus em planta e métodos de redução da expressão de gene de tospovírus e geminivírus, bem como composições de aplicação em planta
CN104995171B (zh) 2012-12-19 2018-02-06 拜耳作物科学股份公司 作为杀真菌剂的二氟甲基‑烟碱‑茚满基甲酰胺
RU2649388C2 (ru) 2012-12-27 2018-04-03 Сумитомо Кемикал Компани, Лимитед Конденсированные оксазольные соединения и их применение для борьбы с вредителями
AR096022A1 (es) 2013-04-11 2015-12-02 Basf Se Compuestos de pirimidinio sustituido, útiles para combatir plagas de animales
WO2015025826A1 (ja) 2013-08-21 2015-02-26 北興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置換フェニルエーテル化合物および有害生物防除剤
TWI652014B (zh) 2013-09-13 2019-03-01 美商艾佛艾姆希公司 雜環取代之雙環唑殺蟲劑
US20170188581A1 (en) 2014-03-27 2017-07-06 Bayer Cropscience Aktiengesellschaft Insecticidal and nematocidal active ingredient combinations
CA2954724A1 (en) 2014-07-21 2016-01-28 Viiv Healthcare Uk Limited Phenyl and tertbutylacetic acid substituted pyridinones having anti-hiv effects
JP6625610B2 (ja) 2014-07-31 2019-12-25 ビーエーエスエフ ソシエタス・ヨーロピアBasf Se ピラゾールの調製方法
EP3204390B1 (en) 2014-10-06 2019-06-05 Basf Se Substituted pyrimidinium compounds for combating animal pests
CN107635984B (zh) 2015-03-11 2021-04-13 Fmc公司 杂环取代的二环唑杀有害生物剂
JP6740239B2 (ja) 2015-03-12 2020-08-12 エフ エム シー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Fmc Corporation 複素環置換二環式アゾール殺有害生物剤
WO2017061525A1 (ja) * 2015-10-09 2017-04-13 三井化学アグロ株式会社 ピリドン化合物およびそれを有効成分とする農園芸用殺菌剤
MX2019012174A (es) * 2017-04-11 2019-11-25 Mitsui Chemicals Agro Inc Compuestos de piridona y fungicidas agricolas y horticolas que contienen los mismos como ingredientes activo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828177B1 (en) 2023-11-29
JP7291143B2 (ja) 2023-06-14
CA3104048A1 (en) 2020-01-30
TWI828725B (zh) 2024-01-11
US20210267202A1 (en) 2021-09-02
EP3828177A1 (en) 2021-06-02
JPWO2020022412A1 (ja) 2021-08-19
WO2020022412A1 (ja) 2020-01-30
EP3828177A4 (en) 2022-03-16
AR115844A1 (es) 2021-03-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60428B (zh) 吡啶酮化合物及以吡啶酮化合物作為有效成分的農園藝用殺菌劑
TWI771402B (zh) 吡啶酮化合物及以吡啶酮化合物作為有效成分的農園藝用殺菌劑
JP7157738B2 (ja) ピリドン化合物およびそれを有効成分とする農園芸用殺菌剤
WO2019059161A1 (ja) ピリドン化合物およびそれを有効成分とする農園芸用殺菌剤
TWI793113B (zh) 吡啶酮化合物及以吡啶酮化合物作為有效成分的農園藝用殺菌劑
JP7397800B2 (ja) ピリドン化合物およびそれを有効成分とする農園芸用殺菌剤
JP7118961B2 (ja) ピリドン化合物およびそれを有効成分とする農園芸用殺菌剤
TWI828725B (zh) 吡啶酮化合物及以吡啶酮化合物作為有效成分的農園藝用殺菌劑
JP7168556B2 (ja) ピリドン化合物およびそれを有効成分とする農園芸用殺菌剤
JP7370998B2 (ja) ピリドン化合物およびそれを有効成分とする農園芸用殺菌剤
JP7291151B2 (ja) ピリドン化合物およびそれを有効成分とする農園芸用殺菌剤
JP7328222B2 (ja) ピリドン化合物およびそれを有効成分とする農園芸用殺菌剤
WO2018190349A1 (ja) ピリドン化合物およびそれを有効成分とする農園芸用殺菌剤
JP7110190B2 (ja) 含窒素複素環化合物ならびにそれを有効成分とする農園芸用殺菌剤
JP7153645B2 (ja) ピリドン化合物およびそれを有効成分とする農園芸用殺菌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