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011644A - 電連接器 - Google Patents

電連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011644A
TW202011644A TW107131431A TW107131431A TW202011644A TW 202011644 A TW202011644 A TW 202011644A TW 107131431 A TW107131431 A TW 107131431A TW 107131431 A TW107131431 A TW 107131431A TW 202011644 A TW202011644 A TW 202011644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ference
electrical connector
limiting
connection
positioning pie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314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61616B (zh
Inventor
劉瑞紅
楊琇棉
彭小豐
洪永熾
Original Assignee
凡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凡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凡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713143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61616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616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61616B/zh
Publication of TW2020116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11644A/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電連接器,用以安裝於外部電路板上,其具有絕緣本體及至少一導電端子,前述導電端子組裝並固定於絕緣本體之端子槽,且包括用以與外部電路板相連之一對第一連接部、用以與外部線纜連接之第二連接部及中間連接部,前述中間連接部連接至前述一對第一連接部之頂端,第二連接部之一端與線纜相連、另一端具有向下延伸之插入部,中間連接部具有供插入部伸入之限位槽,至少部分限位槽與相應插入部分別設置有相互干涉配合之第一干涉部及第二干涉部,第一干涉部與第二干涉部之間干涉定位以使中間連接部與第二連接部之間干涉固定。

Description

電連接器
本發明涉及一種電連接器,尤其涉及一種結構穩固之電連接器。
電子設備需藉由線纜連接至外部電路板上,現有技術中通常採用相互配合之插頭連接器與插座連接器以實現線纜與外部電路板之連接,其不僅結構複雜且成本較高;而藉由同一個電連接器將外部電路板與線纜連接時,通常具有與電路板相連之第一連接部及與線纜連接之第二連接部,而第一連接部與第二連接部及其之間的輔助定位片在焊接之前,僅僅依靠治具簡單定位,三者之間的固持力不夠易導致在制程中彼此脫離。
有鑒於此,確有必要對傳統電連接器作進一步改進,以解決上述問題。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實現線纜與外部電路板可靠、簡易連接且于製程中結構穩固之電連接器。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電連接器,用以安裝於外部電路板上,其具有絕緣本體及至少一導電端子,前述絕緣本體具有至少一端子槽,前述導電端子組裝並固定於前述絕緣本體之端子槽,且包括用以與外部電路板相連之一對第一連接部、用以與外部線纜連接之第二連接部及將第一連接部與第二連接部相連之中間連接部,前述中間連接部連接至前述一對第一連接部之頂端,其中前述第二連接部之一端與線纜相連、另一端具有向下延伸之複數插入部,前述中間連接部具有供前述插入部伸入之限位槽,至少部分前述限位槽與相應之插入部分別設置有相互干涉配合之第一干涉部及第二干涉部,前述第一干涉部與第二干涉部之間干涉定位以使前述中間連接部與第二連接部之間干涉固定。
作為本發明之進一步改進,其中前述中間連接部具有沿橫向方向相對且間隔設置之兩排前述限位槽,每排前述限位槽中至少有一個限位槽內設有朝向其中心突伸形成之前述第一干涉部。
作為本發明之進一步改進,其中前述插入部分成與前述限位槽一一對應之兩排,每排前述插入部中至少有一個插入部具有與相應限位槽相定位之前述第二干涉部。
作為本發明之進一步改進,其中前述第二干涉部為前述插入部於橫向方向上一側凹設形成之卡扣槽。
作為本發明之進一步改進,其中前述第二連接部包括壓接部及將前述壓接部與插入部相連之基部,前述基部包括斜頂部及自斜頂部橫向方向上之兩側分別向下延伸形成之一對側部,前述插入部分別自對應之側部向下延伸形成,前述側部與前述斜頂部之間的夾角大於90度,以使前述插入部相較於豎直方向傾斜設置並形成為前述第二干涉部。
作為本發明之進一步改進,其中前述中間連接部包括沿導電端子安裝至外部電路板之安裝方向堆疊設置之限位凸板及定位片,前述限位凸板將前述一對第一連接部之頂端一體相連,前述定位片為水平設置之板狀結構,前述限位凸板及定位片均具有沿前述安裝方向將其貫穿之前述限位槽,且前述限位凸板與定位片上之限位槽分別沿高度方向對齊設置以供第二連接部之插入部依次伸入。
作為本發明之進一步改進,其中前述限位凸板與定位片均有部分限位槽設置有朝向其中心突伸形成之前述第一干涉部,前述限位凸板與定位片上之第一干涉部分別與對應之第二干涉部相配合。
作為本發明之進一步改進,其中前述限位凸板上設置前述第一干涉部之限位槽與前述定位片上設置前述第一干涉部之限位槽錯位設置。
作為本發明之進一步改進,其中僅前述限位凸板上之限位槽具有朝向其中心突伸形成之前述第一干涉部,前述定位片貼附於前述限位凸板下側並焊接於一體。
作為本發明之進一步改進,其中前述第一連接部之延伸方向與導電端子安裝至外部電路板之安裝方向一致,前述中間連接部之延伸方向與前述安裝方向垂直,前述中間連接部將前述一對第一連接部位於同側之端部相連。
相較於現有技術,本發明電連接器之導電端子具有與外部電路板相連之第一連接部及與外部線纜相連之第二連接部,藉由第一、第二連接部即可實現線纜與外部電路板之可靠、簡易連接,且第二連接部與中間連接部在焊接前先藉由相互干涉配合之第一、第二干涉部進行預定位,防止在焊接前彼此脫落,如此可保證在製造過程中組裝結構之穩固性。
請參第一圖至第八圖所示為本發明電連接器100之第一實施例,前述電連接器100用以安裝於外部電路板(未圖示)上,其具有絕緣本體11及至少一導電端子12。前述絕緣本體11具有至少一端子槽110,前述導電端子12組裝並固定於前述端子槽110。在本發明所展示之實施例中,均以絕緣本體11組裝有兩個導電端子12進行呈現,但導電端子12及對應端子槽110之數量並不以此為限,其也可僅為一個或者為多個。
請參第一圖至第三圖所示,前述絕緣本體11具有本體部112及自本體部112之頂面向上突伸形成之至少一定位部113,前述定位部113上設有傾斜延伸之定位面1131,前述定位面1131相對於水平面呈一定角度設置,且不垂直。在本實施例中,兩個前述定位部113分別設置於對應的端子槽110沿橫向方向上之一側,且前述定位面1131位於前述定位部113朝向前述端子槽110之一側。
前述本體部112具有沿高度方向將其貫穿形成之複數前述端子槽110,且在本實施例中,前述端子槽110之數量為四個,且分成沿前述橫向方向並排設置之兩組,每組端子槽110包括沿前後方向並排且間隔設置之兩個,每一端子槽110呈沿橫向方向延伸之狹長狀。
請參第一圖至第二圖及第四圖至第八圖所示,前述導電端子12包括用以與外部電路板相連之一對第一連接部121、用以與外部線纜(未圖示)連接之第二連接部122及將第一連接部121與第二連接部122相連之中間連接部123。其中前述第一連接部121之延伸方向與前述導電端子12安裝至前述外部電路板之安裝方向一致,前述中間連接部123之延伸方向與前述安裝方向垂直,並且前述中間連接部123將前述一對第一連接部121位於同側之端部相連。
在本實施例中,前述導電端子12沿高度方向安裝至前述絕緣本體11,也即前述安裝方向為前述高度方向,前述中間連接部123連接至前述一對第一連接部121之頂端。
在本實施例中,前述中間連接部123沿前後方向延伸以使其前後端分別與對應第一連接部121之頂端相連,前述中間連接部123與第二連接部122具有相互配合之定位結構。
前述一對第一連接部121沿前後方向間隔設置,每一前述第一連接部121均沿高度方向延伸,其中每一前述第一連接部121具有基板部1211、自前述基板部1211向下延伸之至少一端子腳1212及自前述基板部1211彎折突伸之固持部1213,至少一個前述第一連接部121插入前述端子槽110內且其端子腳1212電性連接至前述外部電路板。
在本實施例中,每一前述端子腳1212具有沿橫向方向向其兩側拱出之安裝部1214,該安裝部1214上設有沿前後方向將其貫穿之通孔1215,如此以形成魚眼結構,以便壓接至前述電路板。在其他實施例中,前述端子腳1212也可為直插式焊腳。
前述第二連接部122具有彼此相連之第一壓接部1221及第二壓接部1222,前述第一壓接部1221夾持於線纜之絕緣層(未圖示)外以將線纜紮緊固定,前述第二壓接部1222夾持於線纜之導體外以實現電性連接,前述第一壓接部1221和第二壓接部1222共同構成導電端子12之壓接部。在本實施例中,前述第二連接部122之整體延伸方向相較於水平面呈一定角度,且不垂直。
在本實施例中,前述第二連接部122之一端與線纜相連、另一端具有向下延伸之複數插入部1223。前述第二連接部122還具有將前述壓接部與插入部1223相連之基部1225,前述基部1225包括斜頂部1226及自前述斜頂部1226橫向方向上的兩側分別向下延伸形成的一對側部1227,前述插入部1223分別自對應之側部1227向下延伸形成。
前述中間連接部123具有供前述插入部1223伸入之限位槽1231,至少部分前述限位槽1231與相應之插入部1223分別設置有相互干涉配合之第一干涉部1232及第二干涉部1224,前述第一干涉部1232與第二干涉部1224之間干涉定位以使前述中間連接部123與第二連接部122之間干涉固定。
前述中間連接部123具有沿橫向方向相對且間隔設置之兩排前述限位槽1231,每排前述限位槽1231中至少有一個限位槽1231內設有朝向其中心突伸形成之前述第一干涉部1232。
前述插入部1223分成與前述限位槽1231一一對應之兩排,每排前述插入部1223中至少有一個插入部1223具有與相應限位槽1231相定位之前述第二干涉部1224。如第五圖所示,在本實施例中,前述第二干涉部1224為前述插入部1223於橫向方向上一側凹設形成之卡扣槽。
前述中間連接部123包括沿前述導電端子12安裝至外部電路板之安裝方向堆疊設置之限位凸板1233及定位片1234,前述限位凸板1233將前述一對第一連接部121之頂端一體相連,前述定位片1234為水平設置之板狀結構,前述限位凸板1233及定位片1234均具有沿前述安裝方向將其貫穿之前述限位槽1231,且前述限位凸板1233與定位片1234上之限位槽1231分別沿高度方向對齊設置以供第二連接部122之插入部1223依次伸入。
在本實施例中,前述限位凸板1233與定位片1234均有部分限位槽1231設置有朝向其中心突伸形成之前述第一干涉部1232,前述限位凸板1233與定位片1234上之第一干涉部1232分別與對應之第二干涉部1224相配合。
前述限位凸板1233上設置前述第一干涉部1232之限位槽1231與前述定位片1234上設置前述第一干涉部1232之限位槽1231錯位設置。
組裝時,前述第二連接部122之插入部1223向下插入前述限位凸板1233之對應限位槽1231內,前述第二連接部122與限位凸板1233藉由第一、第二干涉部1232、1224相定位,連接有料帶(未圖示)之前述定位片1234組裝並貼附於前述限位凸板1233下側,前述定位片1232藉由部分限位槽1231內之第一干涉部1232與第二連接部122之第二干涉部1224進行初步定位,以保證其在後續製程中組裝結構之穩定性,避免偏斜錯位而造成產品不良。前述限位槽1233內貼置錫膏後進入焊接設備,以將前述插入部1223焊接至前述限位槽1231內。將與前述定位片1234及限位凸板1233相連之料帶分別掰除後,將導電端子12之第二連接部122與線纜相連接,再將第一連接部121組裝入前述絕緣本體11內,最後導電端子12之端子腳1212插入外部電路板上之通孔內並與其固定。
請參第九圖至第十二圖所示,在本發明電連接器之第二實施例中,前述電連接器之絕緣本體21及導電端子22均與第一實施例中基本相同,前述導電端子22也具有第一連接部221、第二連接部222及中間連接部223,前述中間連接部223包括堆疊設置之限位凸板2233及定位片2234,且前述限位凸板2233與定位片2234均有部分限位槽2231設置有朝向其中心突伸形成之第一干涉部2232,前述限位凸板2233與定位片2234上之第一干涉部2232分別與第二連接部222上之第二干涉部2224相配合。
另,前述限位凸板2233上設置前述第一干涉部之限位槽2231與前述定位片2234上設置前述第一干涉部2232之限位槽2231錯位設置。
同第一實施例類似地,前述第二連接部222包括壓接部及將前述壓接部與插入部2223相連之基部2225,前述基部2225包括斜頂部2226及自斜頂部2226橫向方向上之兩側分別向下延伸形成之一對側部2227,前述插入部2223分別自對應之側部2227向下延伸形成,其他相同之結構在此不再贅述,以下主要以兩個實施例的區別之處加以說明。在本實施例中,與第一實施例不同的是,前述側部2227與前述斜頂部2226之間的夾角大於90度,以使前述側部2227相較於豎直方向來看呈向外張開狀,進而前述插入部2223相較於豎直方向傾斜設置並形成為第二干涉部2224。
請參第十三圖及第十四圖所示,為本發明電連接器之第三、第四實施例之部分結構示意圖,其中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中電連接器之組成結構及組裝關係均與第一實施例基本相同,第四實施例中電連接器之組成結構及組裝關係均與第二實施例基本相同,在此不再贅述,僅以與第一、第二實施例之區別部分進行說明。
具體地,第三實施例中電連接器之絕緣本體及導電端子均與第一實施例中基本相同,且前述導電端子之第二連接部與第一實施例中之第二連接部122結構相同,也即第二連接部上之第二干涉部也為其插入部於橫向方向上一側凹設形成之卡扣槽。其他相似結構在此不再贅述,第三實施例中電連接器與第一實施例之區別請參第十三圖所示:
在第三實施例所展示的實施方式中,僅限位凸板3233上的限位槽3231具有朝向其中心突伸形成之前述第一干涉部3232,前述定位片3234上之限位槽3231不具有前述第一干涉部,且前述定位片3234貼附於前述限位凸板3233下側並焊接於一體。在其他實施方式中,前述定位片3234上之限位槽3231也可以同第一、第二實施例中一樣設置有前述第一干涉部,藉由第一干涉部與插入部干涉配合且前述定位片3234與限位凸板3233相焊接。
具體地,前述定位片3234可以在其與限位凸板3233相接觸之表面,進一步講,在兩排限位槽3231之間的間隔區域,藉由點焊的方式在預定焊接區3235直接進行焊接而將實現兩者之定位及連接;也可以在定位片3234或限位凸板3233朝向對方之表面上開設凹陷之焊接區,在該焊接區內對兩者進行焊接,以上方式都可以實現定位片3234與限位凸板3233之間的定位,進而實現包括定位片3234在內之中間連接部與第二連接部之連接固定。
第四實施例中電連接器的絕緣本體及導電端子的結構及組裝關係均與第二實施例中基本相同,特別來講,第四實施例中電連接器之第二干涉部的結構與第二實施例相同,也是利用側部4227外張來使插入部4223形成為第二干涉部;第四實施例中電連接器與第二實施例的區別請參第十四圖所示:在第十四圖所展示之實施方式中,前述定位片4234上之限位槽4231並不具有朝向其中心突伸形成之第一干涉部,僅限位凸板4233上之限位槽4231具有朝向其中心突伸形成之第一干涉部4232,前述定位片4234貼附於前述限位凸板4233下側並焊接於一體。與第三實施例類似地,在該第四實施例中之定位片4234藉由點焊之方式與限位凸板4233連接,進而實現與第二連接部之連接。同樣地,在其他實施方式中,前述定位片4234上之限位槽4231也可以設置有朝向其中心突出形成之第一干涉部,以與插入部4223形成干涉配合,且前述定位片4234與限位凸板4233相焊接。
本發明各實施例中電連接器之導電端子均具有與外部電路板相連之第一連接部及與外部線纜相連之第二連接部,藉由第一、第二連接部即可實現線纜與外部電路板之可靠、簡易連接,並且第二連接部與中間連接部在焊接前先藉由相互干涉配合之第一、第二干涉部進行預定位,防止在焊接前彼此脫落,如此可保證在製造過程中組裝結構之穩固性。
特別需要指出,對於本領域之普通技藝人員來說,在本發明之教導下所作之針對本發明之等效變化,仍應包含在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所主張之範圍中。
100:電連接器 11、21:絕緣本體 110:端子槽 112:本體部 113:定位部 1131:定位面 12、22:導電端子 121、221:第一連接部 1211:基板部 1212:端子腳 1213:固持部 1214:安裝部 1215:通孔 122、222:第二連接部 1221:第一壓接部 1222:第二壓接部 1223、2223、4223:插入部 1224、2224:第二干涉部 1225、2225:基部 1226、2226:斜頂部 1227、2227、4227:側部 123、223:中間連接部 1231、2231、3231、4231:限位槽 1232、2232、3232、4232:第一干涉部 1233、2233、3233、4233:限位凸板 1234、2234、3234、4234:定位片 3235:焊接區
第一圖係本發明電連接器第一實施例之立體組裝圖。 第二圖係第一圖所示電連接器之立體分解圖。 第三圖係第一圖所示電連接器之絕緣本體之立體示意圖。 第四圖係第一圖所示電連接器之導電端子之立體示意圖。 第五圖係第四圖所示導電端子之第二連接部之立體示意圖。 第六圖至第七圖係第四圖所示導電端子將第二連接部移除後之示意圖。 第八圖係第一圖所示電連接器之剖視示意圖。 第九圖係本發明電連接器第二實施例之導電端子之立體組裝圖。 第十圖係第九圖所示導電端子之第一連接部之示意圖。 第十一圖係本發明電連接器第二實施例之部分結構之剖視示意圖。 第十二圖係第九圖所示導電端子將第二連接部移除後之示意圖。 第十三圖係本發明電連接器第三實施例之第一連接部及中間連接部之立體示意圖。 第十四圖係本發明電連接器第四實施例之導電端子之示意圖。
11:絕緣本體
1212:端子腳
1223:插入部
1224:第二干涉部
1225:基部

Claims (10)

  1. 一種電連接器,用以安裝於外部電路板上,其具有絕緣本體及至少一導電端子,前述絕緣本體具有至少一端子槽,前述導電端子組裝並固定於前述絕緣本體之端子槽,且包括用以與外部電路板相連之一對第一連接部、用以與外部線纜連接之第二連接部及將第一連接部與第二連接部相連之中間連接部,前述中間連接部連接至前述一對第一連接部之頂端,其中前述第二連接部之一端與線纜相連、另一端具有向下延伸之複數插入部,前述中間連接部具有供前述插入部伸入之限位槽,至少部分前述限位槽與相應之插入部分別設置有相互干涉配合之第一干涉部及第二干涉部,前述第一干涉部與第二干涉部之間干涉定位以使前述中間連接部與第二連接部之間干涉固定。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前述中間連接部具有沿橫向方向相對且間隔設置之兩排前述限位槽,每排前述限位槽中至少有一個限位槽內設有朝向其中心突伸形成之前述第一干涉部。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前述插入部分成與前述限位槽一一對應之兩排,每排前述插入部中至少有一個插入部具有與相應限位槽相定位之前述第二干涉部。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前述第二干涉部為前述插入部於橫向方向上一側凹設形成之卡扣槽。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前述第二連接部包括壓接部及將前述壓接部與插入部相連之基部,前述基部包括斜頂部及自斜頂部橫向方向上之兩側分別向下延伸形成之一對側部,前述插入部分別自對應之側部向下延伸形成,前述側部與前述斜頂部之間的夾角大於90度,以使前述插入部相較於豎直方向傾斜設置並形成為前述第二干涉部。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或5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前述中間連接部包括沿導電端子安裝至外部電路板之安裝方向堆疊設置之限位凸板及定位片,前述限位凸板將前述一對第一連接部之頂端一體相連,前述定位片為水平設置之板狀結構,前述限位凸板及定位片均具有沿前述安裝方向將其貫穿之前述限位槽,且前述限位凸板與定位片上之限位槽分別沿高度方向對齊設置以供第二連接部之插入部依次伸入。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前述限位凸板與定位片均有部分限位槽設置有朝向其中心突伸形成之前述第一干涉部,前述限位凸板與定位片上之第一干涉部分別與對應之第二干涉部相配合。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前述限位凸板上設置前述第一干涉部之限位槽與前述定位片上設置前述第一干涉部之限位槽錯位設置。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僅前述限位凸板上之限位槽具有朝向其中心突伸形成之前述第一干涉部,前述定位片貼附於前述限位凸板下側並焊接於一體。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前述第一連接部之延伸方向與導電端子安裝至外部電路板之安裝方向一致,前述中間連接部之延伸方向與前述安裝方向垂直,前述中間連接部將前述一對第一連接部位於同側之端部相連。
TW107131431A 2018-09-07 2018-09-07 電連接器 TWI66161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131431A TWI661616B (zh) 2018-09-07 2018-09-07 電連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131431A TWI661616B (zh) 2018-09-07 2018-09-07 電連接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61616B TWI661616B (zh) 2019-06-01
TW202011644A true TW202011644A (zh) 2020-03-16

Family

ID=677643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31431A TWI661616B (zh) 2018-09-07 2018-09-07 電連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661616B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61616B (zh) 2019-06-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58389B (zh) 電連接器及其組合
CN107978902B (zh) 插座连接器
CN104078780B (zh) 电缆连接器组件和包括电缆连接器组件的电连接器系统
US9660361B2 (en) Connector with secure wafer retention
US7775828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improved grounding member
KR102173544B1 (ko) 와이어-기판 연결용 단자
JP4938746B2 (ja) 電気コネクタ
US8096836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contacts having tail portions with a different pitch than or discrete from contact portions of the contacts
US20140148022A1 (en) Low-profile mezzanine connector
US8974236B2 (en) Low profile electrical connector
US7402066B2 (en) Low insertion force socket with lead-in mechanism background of the invention
JP2001217025A (ja) Pcbの終端アダプタ
TWI790569B (zh) 電連接器
JP3127884U (ja) 電気コネクタ
TW202011644A (zh) 電連接器
KR200473302Y1 (ko) 커넥터
TW202130050A (zh) 電連接器
CN109216974B (zh) 电连接器
TWI672866B (zh) 電連接器
CN214589342U (zh) 电连接器
CN110073552B (zh) 电连接器
US20220368048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EP3542420A1 (en) Press-fit circuit board connector
TWI672875B (zh) 電連接器及具有該電連接器的電連接器組合
TW202010188A (zh) 車用連接器組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