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72875B - 電連接器及具有該電連接器的電連接器組合 - Google Patents

電連接器及具有該電連接器的電連接器組合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72875B
TWI672875B TW107147211A TW107147211A TWI672875B TW I672875 B TWI672875 B TW I672875B TW 107147211 A TW107147211 A TW 107147211A TW 107147211 A TW107147211 A TW 107147211A TW I672875 B TWI672875 B TW I67287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al connector
holding portion
mating
disposed
mount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472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025571A (zh
Inventor
洪永熾
Original Assignee
凡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凡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凡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714721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72875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728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72875B/zh
Publication of TW2020255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25571A/zh

Link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電連接器及具有該電連接器的電連接器組合,前述 電連接器包括絕緣本體及固定於絕緣本體之複數導電端子,絕緣本體具有用以安裝至第一電路板上之安裝面,複數導電端子成對設置以供對接端子插入於其間,前述導電端子彼此獨立,且每兩個導電端子構成供同一對接端子插接之端子對,每一導電端子具有與絕緣本體相固定之固持部、自固持部延伸出之接觸臂及焊腳,前述固持部具有第一固持部及自第一固持部彎折延伸形成之第二固持部,於前述絕緣本體之安裝方向上,第一固持部之頂端到第二固持部之底面之間的距離不大於1mm。

Description

電連接器及具有該電連接器的電連接器組合
本發明涉及一種電連接器及具有該電連接器的電連接器組合。
傳統電連接器組合包括相互配對之電連接器與對接連接器,然當電連接器需要滿足低構型、小型化之使用需求時,其導電端子與絕緣本體之間的保持力往往不夠。
有鑒於此,確有必要對傳統電連接器及具有該電連接器的電連接器組合作進一步改進,以解決上述問題。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高度較低且其導電端子與絕緣本體之間具有較佳保持力之電連接器及具有該電連接器之電連接器組合。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電連接器,用以安裝於第一電路板上,其包括絕緣本體及固定於前述絕緣本體之複數導電端子,前述絕緣本體具有用以安裝至第一電路板上之安裝面,前述複數導電端子成對設置以供對接端子插入於其間,其中前述導電端子彼此獨立,且每兩個導電端子構成供同一對接端子插接之端子對,每一前述導電端子具有與絕緣本體相固定之固持部、自前述固持部延伸出之接觸臂及焊腳,前述固持部具有第一固持部及自前述第一固持部彎折延伸形成之第二固持部,於前述絕緣本體之安裝方向上,前 述第一固持部之頂端到第二固持部之底面之間的距離不大於1mm,前述固持部具有分置於前述焊腳於前後方向上兩側之至少一對前述第二固持部。
作為本發明之進一步改進,其中前述第一固持部與前述安裝面垂直,並且其於前後方向上之兩側分別設置有與前述絕緣本體相固定之干涉部,前述第二固持部與前述安裝面平行。
作為本發明之進一步改進,其中前述接觸臂之中心線與前述安裝面之間呈角度設置。
作為本發明之進一步改進,其中每一前述導電端子之接觸臂具有朝向相對設置之另一導電端子突出形成之接觸部,前述接觸部位於前述導電端子之對接側,前述接觸臂之自由末端於其對接側設有位於其外周緣上之導向面。
作為本發明之進一步改進,其中前述絕緣本體包括與前述固持部相卡固之主體部及自主體部向下延伸以供安裝於第一電路板上之腿部,於前述安裝方向上,前述主體部之高度不高於3.5mm。
作為本發明之進一步改進,其中前述固持部還具有自前述第一固持部之頂端向上延伸形成之第三固持部,前述第三固持部與前述第一固持部平行設置,且具有位於其前後方向上兩側之倒刺。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電連接器組合,其中前述電連接器組合包括前述電連接器及與該電連接器相插接之對接連接器,前述對接連接器用以安裝於第二電路板上且具有對接本體及固定於對接本體之複數對接端子,每一前述對接端子插入電連接器之相應端子對並與之機械及電性接觸。
作為本發明之進一步改進,其中前述對接端子具有與對接本體相固定之固定部、自前述固定部延伸出之接觸片及焊接部,前述接觸片於其外周緣上設置有引導面,前述引導面至少設置於前述接觸片上相鄰之兩側緣。
作為本發明之進一步改進,其中前述對接連接器至少可沿第一方向及與第一方向不同之第二方向插接至前述電連接器,前述第一方向為與前述安裝面垂直之高度方向,前述第二方向為與前述安裝面呈傾斜角度設置之斜向方向。
相較於現有技術,本發明電連接器及電連接器組合之高度較低,可滿足低構型的使用需求,其通過將導電端子的第一固持部的頂端到第二固持部的底面之間的距離t設置為不大於1mm,利用自第一固持部彎折延伸的第二固持部與絕緣本體配合來進一步加強兩者之間的保持力。
100、100'‧‧‧電連接器
11、11'‧‧‧絕緣本體
101‧‧‧對接部
102‧‧‧側端緣
110‧‧‧安裝面
111‧‧‧主體部
1112‧‧‧插槽
1113‧‧‧間隔壁
1114‧‧‧插孔
112‧‧‧腿部
113、限位槽113'‧‧‧限位槽
114‧‧‧樞轉孔
115‧‧‧缺槽
116'‧‧‧卡扣臂
1161'‧‧‧卡扣部
117'‧‧‧通槽
12‧‧‧導電端子
121‧‧‧固持部
1211‧‧‧第一固持部
12112‧‧‧干涉部
12113‧‧‧縱向部
12114‧‧‧直立部
1212‧‧‧第二固持部
12120‧‧‧底面
1213‧‧‧第三固持部
12131‧‧‧倒刺
122‧‧‧接觸臂
1221‧‧‧接觸部
1223‧‧‧導向面
123‧‧‧焊腳
13‧‧‧第一保持部
200、200'‧‧‧對接連接器
21、21'‧‧‧對接本體
211‧‧‧主體部
212、212'‧‧‧突伸臂
2122'‧‧‧凸塊
2123'‧‧‧凸肋
2121‧‧‧樞轉部
213‧‧‧限位臂
22‧‧‧對接端子
221‧‧‧固定部
2211‧‧‧第一固定部
2212‧‧‧第二固定部
223‧‧‧接觸片
2231‧‧‧引導面
224‧‧‧焊接部
23‧‧‧第二保持部
3‧‧‧第一電路板
4‧‧‧第二電路板
第一圖係本發明電連接器組合之第一較佳實施例中,其電連接器和對接連接器安裝於電路板後相互插接於第一狀態下之立體組裝圖。
第二圖係本發明電連接器組合之第一較佳實施例中,其電連接器和對接連接器安裝於電路板後相互插接於第二狀態下之立體組裝圖。
第三圖係第一圖所示電連接器組合未安裝於電路板上時之插接示意圖。
第四圖係第三圖所示電連接器組合之電連接器和對接連接器未插接時之立體圖。
第五圖係第三圖所示電連接器組合之部分分解圖。
第六圖係第四圖所示電連接器之立體分解圖。
第七圖係第四圖所示對接連接器之立體分解圖。
第八圖係第四圖所示電連接器組合之導電端子與對接端子之立體示意圖。
第九圖係第八圖所示導電端子之立體圖。
第十圖係第九圖所示導電端子之正視圖。
第十一圖係本發明電連接器之絕緣本體另一實施方式之示意圖。
第十二圖係第一圖所示電連接器組合中之對接連接器沿第一方向插接到電連接器之立體示意圖。
第十三圖係第二圖所示電連接器組合中之對接連接器沿第一方向插接到電連接器之立體示意圖。
第十四圖係第一圖所示電連接器組合中之對接連接器沿第二方向插接到電連接器之立體示意圖。
第十五圖係第二圖所示電連接器組合中之對接連接器沿第二方向插接到電連接器之立體示意圖。
第十六圖係第一圖所示電連接器組合中之電連接器沿第三方向插接到電連接器的立體示意圖。
第十七圖係第二圖所示電連接器組合中之電連接器沿第三方向插接到電連接器之立體示意圖。
第十八圖係本發明電連接器組合之第二較佳實施例中,電連接器和對接連接器相互插接後之立體示意圖。
第十九圖係第十八圖所示電連接器組合中電連接器和對接連接器未插接時之立體示意圖。
第二十圖係第十九圖所示電連接器組合另一視角之視圖。
第二十一圖係沿第十八圖中線XXI-XXI的剖視圖。
第二十二圖係第十九圖所示電連接器組合中對接連接器沿第一方向插接到電連接器之剖視示意圖。
第二十三圖係第十九圖所示電連接器組合中對接連接器沿第二方向插接到電連接器之剖視示意圖。
請參第一圖至第十六圖所示為本發明電連接器組合之第一較佳實施例,前述電連接器組合包括相互配對之電連接器100和對接連接器200,前述電連接器100和對接連接器200分別用以安裝於第一、第二電路板3、4。
請參第一圖及第二圖所示,分別為電連接器100與對接連接器200插接後之第一狀態和第二狀態,為了便於說明,下文在介紹電連接器組合時,均以第一圖、第二圖中電連接器100及第一電路板3之放置方向視為水平方向,也即不論處於第一狀態還是第二狀態下,電連接器100始終水平放置,在第一狀態下,前述對接連接器200也呈水平放置;在第二狀態下,前述對接連接器200與電連接器100垂直,也沿豎直方向放置。另,在介紹電連接器100時,均將電連接器100之對接端視為前端,與對接端相對設置之另一端視為後端。
請參第一圖至第九圖所示,前述電連接器100具有絕緣本體11及固定於前述絕緣本體11之複數導電端子12,前述絕緣本體11具有用以安裝至第一電路板3上之安裝面110,前述導電端子12成對設置。前述導電端子12沿橫向方向排列並固持於前述絕緣本體11。
請參第四圖至第六圖並結合第十二圖所示,前述絕緣本體11包括主體部111及自前述主體部111向下延伸以供安裝於第一電路板3上之腿部112,如 第十二圖所示,於前述絕緣本體11之安裝方向上,前述主體部111之高度h不高於3.5mm。
請參第一圖至第五圖並結合第七圖所示,前述對接連接器200用以安裝於第二電路板4上且具有對接本體21及固定於前述對接本體21之複數對接端子22,每一前述對接端子22插入成對設置之兩個導電端子12之間並與之機械及電性接觸。
請參第三圖至第十一圖所示,前述導電端子12彼此獨立設置,且每兩個導電端子12構成供同一根對接端子22插接之端子對。具體地,每一前述導電端子12具有與絕緣本體11相固定之固持部121、自前述固持部121延伸出之接觸臂122及焊腳123,其中前述固持部121與前述主體部111相卡固。
每一前述導電端子12具有相對設置之對接側和非對接側,於橫向方向上,前述導電端子12之接觸臂122朝向相對設置之另一個導電端子12傾斜延伸設置,於自後向前之方向上,同一端子對中之兩個前述導電端子12之接觸臂122朝向彼此靠攏延伸。另,前述接觸臂122向前延伸的同時且向上傾斜延伸,以使前述接觸臂122之中心線C-C'與前述安裝面110之間呈角度設置,如此以適應電連接器100與對接連接器200之間的多角度插接,分散插接時的應力,防止接觸臂122在插接過程中因插入力過大或強韌度不夠而造成之屈服變形;又,由於接觸臂122呈向上之傾斜狀態,可增大與對接端子22對接時之插拔力,且增大兩者之間的接觸面積。
進一步地,每一前述導電端子12之接觸臂122具有朝向相對設置之另一個導電端子12突出形成之接觸部1221,前述接觸部1221位於前述導電端子12之對接側,前述接觸臂122之自由末端於其對接側設有位於其外周緣上之導向 面1223。在本實施例中,前述導向面1223至少連續設置於前述接觸臂122之上側及前側,以使對接端子22自上側或前側均可在導向面1223之導引作用下順利插拔。
前述固持部121具有第一固持部1211及自前述第一固持部1211彎折延伸形成之第二固持部1212,如第十圖所示,於前述絕緣本體11之安裝方向上,前述第一固持部1211之頂端到第二固持部1212之底面12120之間的距離t不大於1mm。
進一步地,前述第一固持部1211與前述安裝面110垂直,並且其於前後方向上之兩側分別設置有與前述絕緣本體11相固定之干涉部12112,前述第二固持部1212與前述第一固持部1211垂直且與前述安裝面110平行,如此以使前述導電端子12之固持部121在不同方向上與絕緣本體11相結合,增強與絕緣本體11之間的保持力,防止單一方向上之配合所造成的結合力薄弱;另,不同方向延伸之第一、第二固持部1211、1212還可防止導電端子12成型時捲曲。優選地,前述固持部121具有分置於前述焊腳123於前後方向上兩側之至少一對前述第二固持部1212,如此可在焊腳123之前後兩側進行有效定位,防止導電端子12偏斜。
在本實施例中,前述第一固持部1211大體呈L型,且包括沿前後方向延伸之縱向部12113及沿高度方向延伸之直立部12114,於前後方向上,前述直立部12114位於前述縱向部12113之後側。前述接觸臂122自前述直立部12114之前側靠上的位置向前傾斜並彎折延伸,且與前述縱向部12113之間形成一間隔。
另,前述固持部121還具有自前述第一固持部1211之頂端向上延伸形成之第三固持部1213,前述第三固持部1213與前述第一固持部1211平行設置,且具有位於其前後方向上兩側之倒刺12131。前述第三固持部1213與前述焊 腳123分置於前述第一固持部1211於高度方向上之兩側,並且於前後方向上,前述第三固持部1213位於前述接觸臂122之後側。進一步地,前述第三固持部1213自前述第一固持部1211平直地向上延伸,其沿前後方向上的寬度比第二固持部1212沿前後方向上之寬度小。
同一端子對中之兩個導電端子12之第二固持部1212朝向彼此延伸設置,以使其末端相互靠近,同一端子對中之兩個導電端子12之焊腳123面對面設置,且共同插入並焊接於第一電路板3上之同一個通孔(未圖示)內。
前述絕緣本體11具有複數沿橫向方向排列之插槽1112及將相鄰兩插槽1112隔開之間隔壁1113,同一端子對中之兩個導電端子12之接觸臂122收容並突露於同一插槽1112內。
另,前述絕緣本體11還具有供前述第三固持部1213插入之複數插孔1114,在本實施例中,前述插孔1114向上貫穿前述主體部111,每兩個插孔1114構成與一個端子對相對應的一組,且於橫向方向上,每組插孔1114位於相鄰之兩個插槽1112之間。
前述對接本體21具有主體部211及突設於前述主體部211之對接側外並形成第二保持部23之突伸臂212,當前述對接連接器200插接至前述電連接器100時,前述突伸臂212插入並相對定位於限位槽113內。
前述突伸臂212具有分別插入對應樞轉孔114內的一對樞轉部2121,前述對接本體21以樞轉部2121為轉軸相對於絕緣本體11轉動以適應對接連接器200多方向插接至電連接器100。
進一步地,在本實施例中,前述對接本體21具有沿前述橫向方向間隔設置之一對前述突伸臂212,一對前述突伸臂212遠離彼此之一側設置有前述 樞轉部2121。
前述對接端子22呈片狀,其具有與前述對接本體21相固定之固定部221、自前述固定部221延伸出之接觸片223及焊接部224,前述接觸片223於其外周緣上設置有引導面2231,前述引導面2231至少設置於前述接觸片223上相鄰之兩側緣。
前述固定部221包括沿前後方向延伸之第一固定部2211及自前述第一固定部2211向下延伸之一對第二固定部2212,前述一對第二固定部2212沿前後方向間隔設置。
前述電連接器100與對接連接器200具有將彼此相定位之保持機構,前述保持機構位於前述電連接器組合於橫向方向上之中部位置,以保證對接連接器200與電連接器100對插時的一致性。需要說明的是,在本發明所展示的實施例中,前述保持機構位於前述電連接器組合之正中間位置,也即保持機構之豎直中心面與電連接器組合之豎直中心面重疊。
如第十一圖所示為本發明電連接器之絕緣本體11的其他實施方式,其第一保持部13並非設置於絕緣本體11之正中間位置,也即前述保持機構之豎直中心面可與前述電連接器組合之豎直中心面不重疊,只要保持機構並非靠近電連接器組合於橫向方向上之兩側緣設置即可。
也就是說,前述電連接器組合之中部位置(設置保持機構之位置)並不僅僅指其橫向方向上之絕對中間位置,只要於橫向方向上,該中部位置之豎直中心面到電連接器組合之豎直中心面的距離L1小於到與該中部位置之豎直中心面鄰近之側端緣102的距離L2即可。
前述保持機構包括形成於前述電連接器100上之第一保持部13及 形成於前述對接連接器200上之前述第二保持部23,前述第二保持部23與前述第一保持部13相配合以實現電連接器100與對接連接器200間的定位。
在本實施例中,前述第一保持部13包括凹設於前述絕緣本體11在橫向方向上中部位置之前述限位槽113,前述絕緣本體11還具有分置於前述限位槽113於橫向方向上兩側之一對樞轉孔114,前述一對樞轉孔114與前述限位槽113相連通。
進一步地,前述絕緣本體11還具有設置於其橫向方向上兩側之一對缺槽115,前述一對缺槽115側向向外開放設置。
前述對接本體21還具有突設於前述主體部211之對接側外之一對限位臂213,前述一對限位臂213相對設置於前述主體部211於橫向方向上之兩端,前述絕緣本體11之一對缺槽115側向向外開放以收容並固定對應之限位臂213。在本實施例中,前述限位臂213之延伸方向與前述突伸臂212之延伸方向相同,以使兩者同步插接至絕緣本體11。
請參第一圖、第二圖及第十二圖至第十五圖所示,在本發明中,前述對接連接器200至少可沿第一方向及與第一方向不同的第二方向插接至前述電連接器100。進一步地,前述第一方向為與前述安裝面110垂直之高度方向,前述第二方向為與前述安裝面110呈傾斜角度設置之斜向方向。優選地,前述第二方向與前述安裝面110之間的夾角呈45度,以利於對接連接器200插接並限位於前述電連接器100。
也即,參第十二圖及第十三圖所示,不論對接連接器200處於第一狀態下或第二狀態下,其均可以自前述電連接器100之對接部101的正上方沿第一方向(如圖中箭頭所示方向)插接至前述電連接器100;參第十四圖及第十五 圖所示,不論對接連接器200處於第一狀態下或第二狀態下,其也均可以自前述電連接器100之斜上方沿沿第二方向(如圖中箭頭所示方向)插接至前述電連接器100。
請參第十六圖及第十七圖所示,在本發明之第一較佳實施例中,前述電連接器100還可沿與前述第一方向及橫向方向均垂直之第三方向插接至前述對接連接器200,在本實施例中,前述第三方向與前述安裝面110平行,也即呈水平方向。如第十六圖所示,當對接連接器200水平放置時,前述對接連接器200可自前述電連接器100的正前方沿第三方向(也即水平方向)插接至前述電連接器100;當對接連接器200豎直放置時,前述對接連接器200也可自前述電連接器100的正前方沿第三方向插接至前述電連接器100。
相較於傳統電連接器組合中相配對之一對連接器需要按照預定且單一之對接方向插接才可插入,本發明電連接器組合之電連接器和對接連接器可沿多個方向進行插接,不受應用環境之限制,可方便地適用於更多之應用環境,提升插拔之便利性。
請參照第十八圖至第二十二圖所示,為本發明電連接器組合之第二較佳實施例,在本實施例中,前述電連接器組合包括電連接器100'和對接連接器200',其中電連接器100'和對接連接器200'之基本結構及組裝關係均與第一較佳實施例中相同,且前述對接連接器200'也可沿第一方向及與第一方向不同之第二方向插接至前述電連接器100',前述第一方向為與前述電連接器100'之安裝面垂直之高度方向,前述第二方向為與前述安裝面呈傾斜角度設置之斜向方向;其他相同之結構參照對第一較佳實施例的說明,在此不再贅述,以下僅以兩者的不同之處加以說明。
前述電連接器100'之絕緣本體11'也具有位於其中部位置設置之限位槽113',前述絕緣本體11'還具有設置於前述限位槽113'內之卡扣臂116'及沿前述第一方向將其貫穿之通槽117',前述卡扣臂116'向上突伸設置且在其自由末端形成朝前突出之卡扣部1161',前述通槽117'與前述限位槽113'相連通,前述對接本體21'之突伸臂212'具有突伸入並固定於前述通槽117'內之凸塊2122'及與前述卡扣臂116'相扣合之凸肋2123',前述凸肋2123'向下或向斜下方運動插接並越過前述卡扣部1161',且與之鎖扣固定以防鬆脫。
本發明電連接器組合之電連接器100、100'和對接連接器200、200'藉由保持機構將彼此定位,且該保持機構設置於電連接器組合於橫向方向上之中部位置,以保證電連接器100、100'和對接連接器200、200'能夠穩定地插接定位,又保證導電端子與對接端子對接時之一致性。另,前述電連接器及其組合之高度較低,可滿足低構型之使用需求,其中電連接器100之絕緣本體11的主體部高度不高於3.5mm,其導電端子12之固持相對比較困難,本發明藉由將導電端子12之第一固持部1211之頂端到第二固持部1212之底面12120之間的距離t設置為不大於1mm,藉由自第一固持部1211彎折延伸之第二固持部1212與絕緣本體11配合來進一步加強兩者之間的保持力。
特別需要指出,對於本領域之普通技藝人員來說,在本發明之教導下所作之針對本發明之等效變化,仍應包含在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所主張之範圍中。

Claims (9)

  1. 一種電連接器,用以安裝於第一電路板上,其包括絕緣本體及固定於前述絕緣本體之複數導電端子,前述絕緣本體具有用以安裝至第一電路板上之安裝面,前述複數導電端子成對設置以供對接端子插入於其間,其中前述導電端子彼此獨立,且每兩個導電端子構成供同一對接端子插接之端子對,每一前述導電端子具有與絕緣本體相固定之固持部、自前述固持部延伸出之接觸臂及焊腳,前述固持部具有第一固持部及自前述第一固持部彎折延伸形成之第二固持部,於前述絕緣本體之安裝方向上,前述第一固持部之頂端到第二固持部之底面之間的距離不大於1mm,前述固持部具有分置於前述焊腳於前後方向上兩側之至少一對前述第二固持部。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前述第一固持部與前述安裝面垂直,並且其於前後方向上之兩側分別設置有與前述絕緣本體相固定之干涉部,前述第二固持部與前述安裝面平行。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前述接觸臂之中心線與前述安裝面之間呈角度設置。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每一前述導電端子之接觸臂具有朝向相對設置之另一導電端子突出形成之接觸部,前述接觸部位於前述導電端子之對接側,前述接觸臂之自由末端於其對接側設有位於其外周緣上之導向面。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前述絕緣本體包括與前述固持部相卡固之主體部及自主體部向下延伸以供安裝於第一電路板上之腿部,於前述安裝方向上,前述主體部之高度不高於3.5mm。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前述固持部還具有自前述第一固持部之頂端向上延伸形成之第三固持部,前述第三固持部與前述第一固持部平行設置,且具有位於其前後方向上兩側之倒刺。
  7. 一種電連接器組合,其中前述電連接器組合包括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6項中任一項所述的電連接器及與該電連接器相插接之對接連接器,前述對接連接器用以安裝於第二電路板上且具有對接本體及固定於對接本體之複數對接端子,每一前述對接端子插入電連接器之相應端子對並與之機械及電性接觸。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電連接器組合,其中前述對接端子具有與對接本體相固定之固定部、自前述固定部延伸出之接觸片及焊接部,前述接觸片於其外周緣上設置有引導面,前述引導面至少設置於前述接觸片上相鄰之兩側緣。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至8中任一項所述之電連接器組合,其中前述對接連接器至少可沿第一方向及與第一方向不同之第二方向插接至前述電連接器,前述第一方向為與前述安裝面垂直之高度方向,前述第二方向為與前述安裝面呈傾斜角度設置之斜向方向。
TW107147211A 2018-12-26 2018-12-26 電連接器及具有該電連接器的電連接器組合 TWI67287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147211A TWI672875B (zh) 2018-12-26 2018-12-26 電連接器及具有該電連接器的電連接器組合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147211A TWI672875B (zh) 2018-12-26 2018-12-26 電連接器及具有該電連接器的電連接器組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72875B true TWI672875B (zh) 2019-09-21
TW202025571A TW202025571A (zh) 2020-07-01

Family

ID=686191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47211A TWI672875B (zh) 2018-12-26 2018-12-26 電連接器及具有該電連接器的電連接器組合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672875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045055A1 (en) * 2006-08-15 2008-02-21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ground contacts
TWM363142U (en) * 2008-09-22 2009-08-1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Receptacle connector and plug connector mating with the same
TWM374683U (en) * 2009-10-09 2010-02-21 Suyin Corp Electrical connector
CN201498721U (zh) * 2009-08-05 2010-06-02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TWM427699U (en) * 2011-09-19 2012-04-2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045055A1 (en) * 2006-08-15 2008-02-21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ground contacts
TWM363142U (en) * 2008-09-22 2009-08-1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Receptacle connector and plug connector mating with the same
CN201498721U (zh) * 2009-08-05 2010-06-02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TWM374683U (en) * 2009-10-09 2010-02-21 Suyin Corp Electrical connector
TWM427699U (en) * 2011-09-19 2012-04-2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25571A (zh) 2020-07-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258484B (zh) 电连接器及其组合
US8172591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low profile and processor with cone pins
TWI394327B (zh) 電連接器
TWI758340B (zh) 插座連接器
US8979551B2 (en) Low-profile mezzanine connector
TWM518826U (zh) 插頭電連接器與插座電連接器
TW201401671A (zh) 電連接器組合
TWI312212B (en) Low insertion force socket
TWM332974U (en) Electric connecter
TWM506398U (zh) 插頭連接器及電連接器組合
TWI672875B (zh) 電連接器及具有該電連接器的電連接器組合
US8574009B2 (en) Compact electrical connector
TWM481507U (zh) 插座及其電連接器組合
TWI593178B (zh) 插座連接器
CN210111175U (zh) 电连接器
TWM249331U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improved contacts
TW202027349A (zh) 電連接器組件及其對接連接器組件
CN216529472U (zh) 电连接器组及其公端连接器
TWI661616B (zh) 電連接器
TW201438354A (zh) 電連接器
TWI672866B (zh) 電連接器
TWM561341U (zh) 卡緣連接器
WO2019153336A1 (zh) 电连接器
TWM496279U (zh) 插座連接器
TWI450449B (zh) 電連接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