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010776A - 透明樹脂膜之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透明樹脂膜之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202010776A TW202010776A TW108121546A TW108121546A TW202010776A TW 202010776 A TW202010776 A TW 202010776A TW 108121546 A TW108121546 A TW 108121546A TW 108121546 A TW108121546 A TW 108121546A TW 202010776 A TW202010776 A TW 202010776A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resin film
- film
- transparent resin
- manufacturing
- polyimide
- Prior art dat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71/00—After-treatment of articles without altering their shape;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71/02—Thermal after-treatment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5/00—Manufacture of articles or shaped materials contain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5/18—Manufacture of films or sheet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6—DRYING
- F26B—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REMOVING LIQUID THEREFROM
- F26B25/00—Detail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not covered by group F26B21/00 or F26B23/00
- F26B25/001—Handling, e.g. loading or unloading arrangements
- F26B25/003—Handling, e.g. loading or unloading arrangements for article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84—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G01N21/88—Investigating the presence of flaws or contamination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K—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B29B, B29C OR B29D, RELATING TO MOULDING MATERIALS OR TO MATERIALS FOR MOULDS, REINFORCEMENTS, FILLERS OR PREFORMED PARTS, e.g. INSERTS
- B29K2077/00—Use of PA, i.e. polyamides, e.g. polyesteramide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as moulding material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K—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B29B, B29C OR B29D, RELATING TO MOULDING MATERIALS OR TO MATERIALS FOR MOULDS, REINFORCEMENTS, FILLERS OR PREFORMED PARTS, e.g. INSERTS
- B29K2079/00—Use of polymers having nitrogen, with or without oxygen or carbon only, in the main chain,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B29K2061/00 - B29K2077/00, as moulding material
- B29K2079/08—PI, i.e. polyimide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L—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 B29C, RELATING TO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07/00—Flat articles, e.g. films or sheets
- B29L2007/002—Panels; Plates; Sheet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377/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olyamide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amide link in the main chai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379/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a linkage containing nitrogen with or without oxygen, or carbon only,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C08J2361/00 - C08J2377/00
- C08J2379/04—Polycondensates having nitrogen-containing heterocyclic rings in the main chain; Polyhydrazides; Polyamide acids or similar polyimide precursors
- C08J2379/08—Polyimides; Polyester-imides; Polyamide-imides; Polyamide acids or similar polyimide precursor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2—Flexible digitiser, i.e. constructional details for allowing the whole digitising part of a device to be flexed or rolled like a sheet of pap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e Of Macromolecular Shaped Articles (AREA)
- Shaping By String And By Release Of Stress In Plastics And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即便進行熱處理亦具有良好之品質的包含選自由聚醯亞胺系樹脂及聚醯胺系樹脂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1種樹脂的透明樹脂膜之製造方法。
本發明之透明樹脂膜之製造方法係針對包含選自由聚醯亞胺系樹脂及聚醯胺系樹脂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1種樹脂與相對於透明樹脂膜之質量為0.1~30質量%之有機溶劑而成之長條帶狀之透明樹脂膜,
於將具有固持該透明樹脂膜之端部之樹脂膜固持部、藉由金屬製鏈輪而驅動之驅動金屬鏈條部、及沿著金屬製軌道改變樹脂膜固持部之位置之金屬製軸承部之構件設為夾具鏈條時,於透明樹脂膜之兩端部分別具有包含複數個夾具鏈條之夾具鏈條群之拉幅式乾燥機中,一面搬送上述透明樹脂膜一面進行熱處理之膜之製造方法,
對該等金屬零件之接觸部使用40℃下之動黏度為100 mm2
/s以上800 mm2
/s以下之潤滑油使之潤滑。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透明樹脂膜之製造方法。
於可撓性顯示元件(device)中,尋求代替玻璃之透明樹脂膜。作為此種透明樹脂膜之材料,已知有聚醯亞胺系樹脂或聚醯胺系樹脂等具有透明性與機械強度之材料。
於此種透明樹脂膜之製造中,為了獲得所需之品質,存在進行樹脂膜之熱處理之情況,例如存在使用拉幅式乾燥裝置進行熱處理之情況。
另外,於進行此種熱處理時為了降低乾燥機中使用之金屬零件間之摩擦,存在使用潤滑油之情況(例如專利文獻1等)。
專利文獻1中記載之發明中揭示有使用聚烷基醚系化合物作為不發生水解而熱穩定性優異且與樹脂膜之親和性較高之潤滑油。然而,於實施例中,並未具體揭示使用溫度。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14-137123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本發明係鑒於此種情況而提出者,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即便進行熱處理亦具有良好之品質之包含選自由聚醯亞胺系樹脂及聚醯胺系樹脂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1種樹脂之透明樹脂膜之製造方法。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即,本發明提供以下。
[1]一種透明樹脂膜之製造方法,其係針對包含選自由聚醯亞胺系樹脂及聚醯胺系樹脂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1種樹脂與相對於透明樹脂膜之質量為0.1~30質量%之有機溶劑而成之長條帶狀之透明樹脂膜,
於將具有固持該透明樹脂膜之端部之樹脂膜固持部、藉由金屬製鏈輪而驅動之驅動金屬鏈條部、及沿著金屬製軌道改變樹脂膜固持部之位置之金屬製軸承部之構件設為夾具鏈條時,對應於透明樹脂膜之兩端部而具有包含複數個夾具鏈條之夾具鏈條群之拉幅式乾燥機中,一面搬送上述透明樹脂膜一面進行熱處理之膜之製造方法,
對該等金屬零件之接觸部使用40℃下之動黏度為100 mm2
/s以上800 mm2
/s以下之潤滑油使之潤滑。
[2]如[1]中記載之製造方法,其中上述動黏度為100 mm2
/s以上且未達800 mm2
。
[3]如[1]或[2]中記載之製造方法,其中上述動黏度為400 mm2
/s以上500 mm2
以下。
[4]如[1]至[3]中任一項記載之製造方法,其中熱處理之溫度為50~350℃。
[5]如[1]至[4]中任一項記載之製造方法,其中透明樹脂膜之搬送速度為0.1~15 m/min。
[6]一種樹脂膜,其以放倒20~70°之角度對樹脂膜面照射光,自與樹脂膜面呈90°之角度進行視認,特定出污染部位,進行該污染部位之IR測定,所使用之潤滑油之檢測出之個數為0個/m2
或1~5個/m2
。
[7]一種可撓性顯示裝置,其具備如[6]中記載之樹脂膜。
[8]如[7]中記載之可撓性顯示裝置,其進而具備觸控感測器。
[9]如[7]或[8]中記載之可撓性顯示裝置,其進而具備偏光板。
[發明之效果]
如以上所述般,本發明提供一種可獲得均質之透明樹脂膜之透明樹脂膜之製造方法。
於以下之說明中例示之材料、尺寸等為一例,本發明未必限定於其等,可於不變更其主旨之範圍內適當變更而實施。
本發明提供一種透明樹脂膜之製造方法,其係針對包含選自由聚醯亞胺系樹脂及聚醯胺系樹脂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1種樹脂與相對於透明樹脂膜之質量為0.1~30質量%之有機溶劑而成之長條帶狀之透明樹脂膜,
於將具有固持該透明樹脂膜之端部之樹脂膜固持部、藉由金屬製鏈輪而驅動之驅動金屬鏈條部、及沿著金屬製軌道改變樹脂膜固持部之位置之金屬製軸承部之構件設為夾具鏈條時,對應於透明樹脂膜之兩端部而具有包含複數個夾具鏈條之夾具鏈條群之拉幅式乾燥機中,一面搬送上述透明樹脂膜一面進行熱處理之膜之製造方法,
對該等金屬零件之接觸部使用40℃下之動黏度為100 mm2
/s以上800 mm2
/s以下之潤滑油使之潤滑。
[聚醯亞胺系樹脂、聚醯胺系樹脂]
本發明之透明樹脂膜包含選自由聚醯亞胺系樹脂及聚醯胺系樹脂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1種樹脂。所謂聚醯亞胺系樹脂,表示選自由含有包含醯亞胺基之重複結構單元之聚合物(以下有時記載為聚醯亞胺)、以及含有包含醯亞胺基及醯胺基之兩者之重複結構單元之聚合物(以下有時記載為聚醯胺醯亞胺)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1種聚合物。又,所謂聚醯胺系樹脂,表示含有包含醯胺基之重複結構單元之聚合物。
聚醯亞胺系樹脂較佳為具有式(10)所表示之重複結構單元。此處,G為4價之有機基,A為2價之有機基。聚醯亞胺系樹脂亦可包含G及/或A不同之2種以上之式(10)所表示之重複結構單元。
聚醯亞胺系樹脂亦可於不損及透明樹脂膜之各種物性之範圍內包含選自由式(11)、式(12)及式(13)所表示之重複結構單元所組成之群中之1種以上。
於式(10)及式(11)中,G及G1
分別獨立為4價之有機基,較佳為可經烴基或經氟取代之烴基取代之有機基。作為G及G1
,可例示式(20)、式(21)、式(22)、式(23)、式(24)、式(25)、式(26)、式(27)、式(28)或式(29)所表示之基以及4價之碳數6以下之鏈式烴基。就容易抑制透明樹脂膜之黃度(YI值)之方面而言,其中較佳為式(20)、式(21)、式(22)、式(23)、式(24)、式(25)、式(26)或式(27)所表示之基。
於式(20)~式(29)中,
*表示鍵結鍵,
Z表示單鍵、-O-、-CH2
-、-CH2
-CH2
-、-CH(CH3
)-、-C(CH3
)2
-、-C(CF3
)2
-、-Ar-、-SO2
-、-CO-、-O-Ar-O-、-Ar-O-Ar-、-Ar-CH2
-Ar-、-Ar-C(CH3
)2
-Ar-或-Ar-SO2
-Ar-。Ar表示可經氟原子取代之碳數6~20之伸芳基,作為具體例,可列舉伸苯基。
於式(12)中,G2
為3價之有機基,較佳為可經烴基或經氟取代之烴基取代之有機基。作為G2
,可例示式(20)、式(21)、式(22)、式(23)、式(24)、式(25)、式(26)、式(27)、式(28)或式(29)所表示之基之鍵結鍵之任一個被取代為氫原子之基以及3價之碳數6以下之鏈式烴基。
於式(13)中,G3
為2價之有機基,較佳為可經烴基或經氟取代之烴基取代之有機基。作為G3
,可例示式(20)、式(21)、式(22)、式(23)、式(24)、式(25)、式(26)、式(27)、式(28)或式(29)所表示之基之鍵結鍵中不鄰接之2個被取代為氫原子之基及碳數6以下之鏈式烴基。
於式(10)~式(13)中,A、A1
、A2
及A3
分別獨立為2價之有機基,較佳為可經烴基或經氟取代之烴基取代之有機基。作為A、A1
、A2
及A3
,可例示:式(30)、式(31)、式(32)、式(33)、式(34)、式(35)、式(36)、式(37)或式(38)所表示之基;其等經甲基、氟基、氯基或三氟甲基取代而成之基;以及碳數6以下之鏈式烴基。
於式(30)~式(38)中,
*表示鍵結鍵,
Z1
、Z2
及Z3
分別獨立地表示單鍵、-O-、-CH2
-、-CH2
-CH2
-、-CH(CH3
)-、-C(CH3
)2
-、-C(CF3
)2
-、-SO2
-或-CO-。
一例係Z1
及Z3
為-O-,且Z2
為-CH2
-、-C(CH3
)2
-、-C(CF3
)2
-或-SO2
-。Z1
與Z2
之相對於各環之鍵結位置、及Z2
與Z3
之相對於各環之鍵結位置分別較佳為相對於各環為間位或對位。
就容易提高視認性之觀點而言,聚醯亞胺系樹脂較佳為至少具有式(10)所表示之重複結構單元與式(13)所表示之重複結構單元之聚醯胺醯亞胺。又,聚醯胺系樹脂較佳為至少具有式(13)所表示之重複結構單元。
於本發明之一實施態樣中,聚醯亞胺系樹脂係使二胺及四羧酸化合物(醯氯化合物、四羧酸二酐等四羧酸化合物相關物)、以及視需要之二羧酸化合物(醯氯化合物等二羧酸化合物相關物)、三羧酸化合物(醯氯化合物、三羧酸酐等三羧酸化合物相關物)等進行反應(縮聚)所得之縮合型高分子。式(10)或式(11)所表示之重複結構單元通常由二胺及四羧酸化合物衍生。式(12)所表示之重複結構單元通常由二胺及三羧酸化合物衍生。式(13)所表示之重複結構單元通常由二胺及二羧酸化合物衍生。
於本發明之一實施態樣中,聚醯胺系樹脂係使二胺與二羧酸化合物進行反應(縮聚)所得之縮合型高分子。即,式(13)所表示之重複結構單元通常由二胺及二羧酸化合物衍生。
作為四羧酸化合物,可列舉:芳香族四羧酸二酐等芳香族四羧酸化合物;及脂肪族四羧酸二酐等脂肪族四羧酸化合物。四羧酸化合物可單獨使用,亦可併用2種以上。四羧酸化合物除了二酐以外,亦可為醯氯化合物等四羧酸化合物相關物。
作為芳香族四羧酸二酐之具體例,可列舉:4,4'-氧二鄰苯二甲酸二酐、3,3',4,4'-二苯甲酮四羧酸二酐、2,2',3,3'-二苯甲酮四羧酸二酐、3,3',4,4'-聯苯四羧酸二酐、2,2',3,3'-聯苯四羧酸二酐、3,3',4,4'-二苯基碸四羧酸二酐、2,2-雙(3,4-二羧基苯基)丙烷二酐、2,2-雙(2,3-二羧基苯基)丙烷二酐、2,2-雙(3,4-二羧基苯氧基苯基)丙烷二酐、4,4'-(六氟亞異丙基)二鄰苯二甲酸二酐(6FDA)、1,2-雙(2,3-二羧基苯基)乙烷二酐、1,1-雙(2,3-二羧基苯基)乙烷二酐、1,2-雙(3,4-二羧基苯基)乙烷二酐、1,1-雙(3,4-二羧基苯基)乙烷二酐、雙(3,4-二羧基苯基)甲烷二酐、雙(2,3-二羧基苯基)甲烷二酐及4,4'-(對伸苯基二氧基)二鄰苯二甲酸二酐及4,4'-(間伸苯基二氧基)二鄰苯二甲酸二酐。該等可單獨使用或組合2種以上使用。
作為脂肪族四羧酸二酐,可列舉環式或非環式之脂肪族四羧酸二酐。所謂環式脂肪族四羧酸二酐,係具有脂環式烴結構之四羧酸二酐,作為其具體例,可列舉:1,2,4,5-環己烷四羧酸二酐、1,2,3,4-環丁烷四羧酸二酐、1,2,3,4-環戊烷四羧酸二酐等環烷烴四羧酸二酐、雙環[2.2.2]辛-7-烯-2,3,5,6-四羧酸二酐、二環己基-3,3',4,4'-四羧酸二酐及該等之位置異構物。該等可單獨使用或組合2種以上使用。作為非環式脂肪族四羧酸二酐之具體例,可列舉1,2,3,4-丁烷四羧酸二酐、1,2,3,4-戊烷四羧酸二酐等,該等可單獨使用或組合2種以上使用。又,亦可組合環式脂肪族四羧酸二酐及非環式脂肪族四羧酸二酐而使用。
於上述四羧酸二酐之中,就高透明性及低著色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1,2,4,5-環己烷四羧酸二酐、雙環[2.2.2]辛-7-烯-2,3,5,6-四羧酸二酐及4,4'-(六氟亞異丙基)二鄰苯二甲酸二酐、以及該等之混合物。又,作為四羧酸,亦可使用上述四羧酸化合物之酐之水加成物。
作為三羧酸化合物,可列舉芳香族三羧酸、脂肪族三羧酸及其等之相關物之醯氯化合物、酸酐等,亦可併用2種以上。
作為具體例,可列舉:1,2,4-苯三羧酸之酐;2,3,6-萘三羧酸-2,3-酐;鄰苯二甲酸酐與苯甲酸以單鍵、-CH2
-、-C(CH3
)2
-、-C(CF3
)2
-、-SO2
-或伸苯基進行連結而成之化合物。
作為二羧酸化合物,可列舉芳香族二羧酸、脂肪族二羧酸及其等之相關物之醯氯化合物、酸酐等,亦可將其等併用2種以上。
作為其等之具體例,可列舉:對苯二甲醯氯(terephthaloyl chloride(TPC));間苯二甲醯氯;萘二羧醯氯;4,4'-聯苯二羧醯氯;3,3'-聯苯二羧醯氯;4,4'-氧基雙(苯甲醯氯)(OBBC);碳數8以下之鏈式烴之二羧酸化合物及2個苯甲酸以單鍵、-CH2
-、-C(CH3
)2
-、-C(CF3
)2
-、-SO2
-或伸苯基進行連結而成之化合物。
作為二胺,例如可列舉脂肪族二胺、芳香族二胺或該等之混合物。再者,於本實施形態中,所謂「芳香族二胺」,表示胺基直接鍵結於芳香環之二胺,亦可於其結構之一部分包含脂肪族基或其他取代基。芳香環可為單環亦可為縮合環,可例示苯環、萘環、蒽環及茀環等,但不限定於該等。該等之中,較佳為芳香環為苯環。又,所謂「脂肪族二胺」,表示胺基直接鍵結於脂肪族基之二胺,亦可於其結構之一部分包含芳香環或其他取代基。
作為脂肪族二胺,例如可列舉:六亞甲基二胺等非環式脂肪族二胺及1,3-雙(胺基甲基)環己烷、1,4-雙(胺基甲基)環己烷、降𦯉烷二胺、4,4'-二胺基二環己基甲烷等環式脂肪族二胺等。該等可單獨使用或組合2種以上使用。
作為芳香族二胺,例如可列舉:對苯二胺、間苯二胺、2,4-甲苯二胺、間苯二甲胺、對苯二甲胺、1,5-二胺基萘、2,6-二胺基萘等具有1個芳香環之芳香族二胺;4,4'-二胺基二苯基甲烷、4,4'-二胺基二苯基丙烷、4,4'-二胺基二苯醚、3,4'-二胺基二苯醚、3,3'-二胺基二苯醚、4,4'-二胺基二苯基碸、3,4'-二胺基二苯基碸、3,3'-二胺基二苯基碸、1,4-雙(4-胺基苯氧基)苯、1,3-雙(4-胺基苯氧基)苯、4,4'-二胺基二苯基碸、雙[4-(4-胺基苯氧基)苯基]碸、雙[4-(3-胺基苯氧基)苯基]碸、2,2-雙[4-(4-胺基苯氧基)苯基]丙烷、2,2-雙[4-(3-胺基苯氧基)苯基]丙烷、2,2'-二甲基聯苯胺、2,2'-雙(三氟甲基)聯苯胺(2,2'-雙(三氟甲基)-4,4'-二胺基聯苯(TFMB))、4,4'-雙(4-胺基苯氧基)聯苯、4,4'-二胺基二苯醚、3,4'-二胺基二苯醚、4,4'-二胺基二苯基甲烷、9,9-雙(4-胺基苯基)茀、9,9-雙(4-胺基-3-甲基苯基)茀、9,9-雙(4-胺基-3-氯苯基)茀、9,9-雙(4-胺基-3-氟苯基)茀等具有2個以上之芳香環之芳香族二胺。該等可單獨使用或組合2種以上使用。
於上述二胺之中,就高透明性及低著色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使用選自由具有聯苯結構之芳香族二胺所組成之群中之1種以上,更佳為使用選自由2,2'-二甲基聯苯胺、2,2'-雙(三氟甲基)聯苯胺、4,4'-雙(4-胺基苯氧基)聯苯及4,4'-二胺基二苯醚所組成之群中之1種以上,進而較佳為使用2,2'-雙(三氟甲基)聯苯胺。
聚醯亞胺系樹脂可藉由將上述二胺、四羧酸化合物、三羧酸化合物、二羧酸化合物等各原料利用慣用之方法、例如攪拌等方法進行混合後,使所得之中間物於醯亞胺化觸媒及視需要之脫水劑之存在下進行醯亞胺化而獲得。聚醯胺系樹脂可藉由將上述二胺、二羧酸化合物等各原料利用慣用之方法、例如攪拌等方法進行混合而獲得。
作為於醯亞胺化步驟中使用之醯亞胺化觸媒,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列舉:三丙基胺、二丁基丙基胺、乙基二丁基胺等脂肪族胺;N-乙基哌啶、N-丙基哌啶、N-丁基吡咯啶、N-丁基哌啶、及N-丙基六氫氮呯等脂環式胺(單環式);氮雜雙環[2.2.1]庚烷、氮雜雙環[3.2.1]辛烷、氮雜雙環[2.2.2]辛烷、及氮雜雙環[3.2.2]壬烷等脂環式胺(多環式);以及2-甲基吡啶、3-甲基吡啶、4-甲基吡啶、2-乙基吡啶、3-乙基吡啶、4-乙基吡啶、2,4-二甲基吡啶、2,4,6-三甲基吡啶、3,4-環戊烯并吡啶、5,6,7,8-四氫異喹啉、及異喹啉等芳香族胺。
作為醯亞胺化步驟中使用之脫水劑,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列舉:乙酸酐、丙酸酐、異丁酸酐、特戊酸酐、丁酸酐、異戊酸酐等。
於各原料之混合及醯亞胺化步驟中,反應溫度並無特別限定,例如為15~350℃、較佳為20~100℃。反應時間亦無特別限定,例如為10分鐘~10小時左右。視需要可於惰性環境或減壓之條件下進行反應。又,反應可於溶劑中進行,作為該溶劑,例如可列舉作為於清漆之製備中使用之溶劑所例示者。反應後,對聚醯亞胺系樹脂或聚醯胺系樹脂進行純化。作為純化方法,例如可列舉向反應液中添加不良溶劑,藉由再沈澱法析出樹脂,進行乾燥而取出沈澱物,視需要利用甲醇等溶劑將沈澱物洗淨並進行乾燥之方法等。
再者,聚醯亞胺系樹脂之製造例如可參照日本專利特開2006-199945號公報或日本專利特開2008-163107號公報中記載之製造方法。又,聚醯亞胺系樹脂亦可使用市售品,作為其具體例,可列舉三菱瓦斯化學(股)製造之Neopulim(註冊商標)、河村產業(股)製造之KPI-MX300F等。
聚醯亞胺系樹脂或聚醯胺系樹脂之重量平均分子量較佳為200,000以上、更佳為250,000以上、進而較佳為300,000以上、進而更佳為350,000以上,且較佳為600,000以下、更佳為500,000以下、進而較佳為450,000以下。存在聚醯亞胺系樹脂或聚醯胺系樹脂之重量平均分子量越大,則越容易表現出膜化時之較高之耐彎曲性之傾向。因此,就提高透明樹脂膜之耐彎曲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重量平均分子量為上述下限以上。另一方面,存在聚醯亞胺系樹脂或聚醯胺系樹脂之重量平均分子量越小,則越容易降低清漆之黏度,越容易提高加工性之傾向。又,存在聚醯亞胺系樹脂或聚醯胺系樹脂之延伸性容易提高之傾向。因此,就加工性及延伸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重量平均分子量為上述上限以下。再者,於本案中,重量平均分子量可進行凝膠滲透層析法(GPC)測定,藉由標準聚苯乙烯換算而求出,例如可藉由實施例中記載之方法而算出。
聚醯亞胺系樹脂之醯亞胺化率較佳為95~100%、更佳為97~100%、進而較佳為98~100%、尤佳為100%。就清漆之穩定性、所得之透明樹脂膜之機械物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醯亞胺化率為上述下限以上。再者,醯亞胺化率可藉由IR法、NMR(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核磁共振)法等而求出。就上述觀點而言,較佳為清漆中所含之聚醯亞胺系樹脂之醯亞胺化率為上述範圍內。上述醯亞胺化率例如可藉由日本專利特願2018-007523號中記載之方法而求出。
於本發明之較佳之一實施形態中,本發明之透明樹脂膜中所含之聚醯亞胺系樹脂或聚醯胺系樹脂可包含例如可藉由上述含氟取代基等而導入之氟原子等鹵素原子。於聚醯亞胺系樹脂或聚醯胺系樹脂包含鹵素原子之情形時,容易提高透明樹脂膜之彈性模數且降低黃度(YI值)。若透明樹脂膜之彈性模數較高,則容易抑制該膜中之損傷及皺褶等之產生,又,若透明樹脂膜之黃度較低,則容易提高該膜之透明性。鹵素原子較佳為氟原子。作為為了使聚醯亞胺系樹脂或聚醯胺系樹脂中含有氟原子而較佳之含氟取代基,例如可列舉氟基及三氟甲基。
聚醯亞胺系樹脂或聚醯胺系樹脂中之鹵素原子之含量相對於聚醯亞胺系樹脂或聚醯胺系樹脂之質量,較佳為1~40質量%、更佳為5~40質量%、進而較佳為5~30質量%。若鹵素原子之含量為1質量%以上,則容易進一步提高膜化時之彈性模數,降低吸水率,進一步降低黃度(YI值),進一步提高透明性。若鹵素原子之含量為40質量%以下,則存在容易合成之情形。
於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中,透明樹脂膜中之聚醯亞胺系樹脂及/或聚醯胺系樹脂之含量相對於透明樹脂膜之總質量,較佳為40質量%以上、更佳為50質量%以上、進而較佳為70質量%以上。聚醯亞胺系樹脂及/或聚醯胺系樹脂之含量為上述下限以上就容易提高耐彎曲性等之觀點而言較佳。再者,透明樹脂膜中之聚醯亞胺系樹脂及/或聚醯胺系樹脂之含量相對於透明樹脂膜之總質量,通常為100質量%以下。
[添加劑]
本發明之透明樹脂膜亦可進而包含添加劑。作為此種添加劑,例如可列舉二氧化矽粒子、紫外線吸收劑、增白劑、二氧化矽分散劑、抗氧化劑、pH值調整劑、及調平劑。
(二氧化矽粒子)
本發明之透明樹脂膜亦可進而包含作為添加劑之二氧化矽粒子。二氧化矽粒子之含量相對於該透明樹脂膜之總質量,較佳為1質量%以上、更佳為3質量%以上、進而較佳為5質量%以上。又,二氧化矽粒子之含量相對於該透明樹脂膜之總質量,較佳為60質量%以下、更佳為50質量%以下、進而較佳為45質量%以下。又,二氧化矽粒子之含量可於該等上限值及下限值中選擇任意之下限值與上限值而組合。若二氧化矽粒子之含量為上述上限值及/或下限值之數值範圍,則存在於本發明之透明樹脂膜中二氧化矽粒子不易凝聚,以一次粒子之狀態均一地分散之傾向,故而可抑制本發明中之透明樹脂膜之視認性之降低。
二氧化矽粒子之粒徑較佳為1 nm以上、更佳為3 nm以上、進而較佳為5 nm以上、尤佳為8 nm以上,且較佳為30 nm以下、更佳為28 nm以下、進而較佳為25 nm以下、尤佳為20 nm以下。二氧化矽粒子之粒徑可於該等上限值及下限值中選擇任意之下限值與上限值而組合。若二氧化矽粒子之含量為上述上限值及/或下限值之數值範圍,則於本發明中之透明樹脂膜中不易與白色光中之特定之波長之光相互作用,故而可抑制該透明樹脂膜之視認性之降低。於本說明書中,二氧化矽粒子之粒徑表示平均一次粒徑。透明樹脂膜內之二氧化矽粒子之粒徑可由使用穿透式電子顯微鏡(TEM)之拍攝進行測定。製作透明樹脂膜之前(例如添加至清漆中之前)之二氧化矽粒子之粒徑可藉由雷射繞射式粒度分佈計而測定。
作為二氧化矽粒子之形態,例如可列舉二氧化矽粒子分散於有機溶劑等中而成之二氧化矽溶膠、及利用氣相法而製備之二氧化矽粉末。該等之中,就作業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二氧化矽溶膠。
二氧化矽粒子亦可實施表面處理,例如亦可為自分散於水溶性醇之二氧化矽溶膠進行溶劑(更具體而言為γ-丁內酯等)置換而成之二氧化矽粒子。水溶性醇係於該1個水溶性醇分子中相對於每1個羥基之碳數為3以下之醇,可列舉甲醇、乙醇、1-丙醇、及2-丙醇等。雖取決於二氧化矽粒子與聚醯亞胺系樹脂之種類之配合性,但通常若對二氧化矽粒子進行表面處理,則存在與透明樹脂膜中所含之聚醯亞胺系樹脂之相溶性提高,二氧化矽粒子之分散性提高之傾向,故而可抑制本發明之視認性之降低。
(紫外線吸收劑)
本發明中之透明樹脂膜亦可進而包含紫外線吸收劑。例如可列舉:三𠯤系紫外線吸收劑、二苯甲酮系紫外線吸收劑、苯并三唑系紫外線吸收劑、苯甲酸酯系紫外線吸收劑、及氰基丙烯酸酯系紫外線吸收劑等。該等可單獨使用,亦可併用2種以上。作為較佳之市售之紫外線吸收劑,例如可列舉Sumika Chemtex(股)製造之Sumisorb(註冊商標)340、ADEKA(股)製造之Adekastab(註冊商標)LA-31、及BASF JAPAN(股)製造之TINUVIN(註冊商標)1577等。紫外線吸收劑之含量相對於本發明中之透明樹脂膜之質量,較佳為1 phr以上10 phr以下、更佳為3 phr以上6 phr以下。
(增白劑)
本發明中之透明樹脂膜亦可進而包含增白劑。增白劑例如可於添加有增白劑以外之添加劑之情形時為了調整色調而添加。作為增白劑,可列舉:單偶氮系染料、三芳基甲烷系染料、酞菁系染料、及蒽醌系染料。該等之中,較佳為蒽醌系染料。作為較佳之市售之增白劑,例如可列舉:Lanxess公司製造之Macrolex(註冊商標)Violet B、Sumika Chemtex(股)製造之Sumiplast(註冊商標)Violet B、及三菱化學(股)製造之Diaresin(註冊商標)Blue G等。該等可單獨使用,亦可併用2種以上。增白劑之含量相對於本發明中之透明樹脂膜之質量,較佳為5 ppm以上40 ppm以下。
本發明中之透明樹脂膜之用途並無特別限定,可用於各種用途。該透明樹脂膜可如上所述般為單層,亦可為積層體,可直接使用該透明樹脂膜,亦可進而作為與其他膜之積層體而使用。該透明樹脂膜具有優異之面品質,故而可用作圖像顯示裝置等中之透明樹脂膜。
本發明中之透明樹脂膜可用作圖像顯示裝置之前面板、尤其是可撓性顯示器之前面板(窗膜)。可撓性顯示器例如具有可撓性功能層與重疊於可撓性功能層而作為前面板發揮功能之上述聚醯亞胺系膜。即,可撓性顯示器之前面板配置於可撓性功能層之上之視認側。該前面板具有保護可撓性功能層之功能。
[透明樹脂膜之製造方法]
本發明中之透明樹脂膜並無特別限定,可藉由例如包含以下之步驟之方法而製造:
(a)製備包含上述樹脂及上述填料之溶液(以下有時記載為清漆)之步驟(清漆製備步驟)、
(b)將清漆塗佈於基材而形成塗膜之步驟(塗佈步驟)、及
(c)使所塗佈之溶液(塗膜)乾燥而形成透明樹脂膜之步驟(透明樹脂膜形成步驟)。
於清漆製備步驟中,將上述樹脂溶解於溶劑中,添加上述填料及視需要之其他添加劑,進行攪拌混合,藉此製備清漆。再者,於使用二氧化矽作為填料之情形時,亦可將以能夠溶解上述樹脂之溶劑、例如下述清漆之製備中使用之溶劑對包含二氧化矽之二氧化矽溶膠之分散液進行置換而成之二氧化矽溶膠添加至樹脂中。
清漆之製備中使用之溶劑只要能夠溶解上述樹脂則並無特別限定。作為該溶劑,例如可列舉:N,N-二甲基乙醯胺(DMAc)、N,N-二甲基甲醯胺等醯胺系溶劑;γ-丁內酯(GBL)、γ-戊內酯等內酯系溶劑;二甲基碸、二甲基亞碸、環丁碸等含硫系溶劑;碳酸乙二酯、碳酸丙二酯等碳酸酯系溶劑;及其等之組合。該等之中,較佳為醯胺系溶劑或內酯系溶劑。該等溶劑可單獨使用或組合二種以上使用。又,清漆中亦可包含水、醇系溶劑、酮系溶劑、非環狀酯系溶劑、醚系溶劑等。清漆之固形物成分濃度較佳為1~25質量%、更佳為5~20質量%。
於塗佈步驟中,藉由公知之塗佈方法於基材上塗佈清漆而形成塗膜。作為公知之塗佈方法,例如可列舉:線棒塗佈法、反向塗佈法、凹版塗佈法等輥式塗佈法、模嘴塗佈法、卡馬(comma)塗佈法、模唇塗佈法、網版塗佈法、噴注式塗佈法、噴霧法、流延成形法等。
於透明樹脂膜形成步驟中,將塗膜乾燥並自基材剝離,藉此可形成長條帶狀之透明樹脂膜。剝離後可進而進行將透明樹脂膜乾燥之熱處理步驟。塗膜之熱處理通常可於50~350℃、較佳為100~300℃之溫度下進行。可視需要於惰性環境或減壓之條件下進行塗膜之乾燥。
於熱處理中,分別固持長條帶狀之透明樹脂膜之兩端部,一面搬送所固持之膜,一面將所固持之膜之寬度設為特定之距離,例如一面於乾燥機內進行搬送,一面進行熱處理。此時,將熱處理後之膜之寬度相對於熱處理前之膜之寬度之比設為1.1以下,然後解除自乾燥機離開之樹脂膜之固持,藉此可進行透明樹脂膜之熱處理。
膜之固持例如藉由使用複數個夾具而進行。又,亦可使用銷代替夾具。
該複數個夾具可根據搬送裝置之大小,固定於特定之長度之無端環鏈上,該鏈條可以與膜相同之速度運動,於該鏈條之適當之位置設置有夾具,於進入至乾燥機之前固持透明樹脂膜,於自乾燥機離開之時間點解除固持。
該夾具及無端環鏈通常為金屬製,於該等金屬製零件接觸之部位使用潤滑油以減少摩擦等。潤滑油之動黏度於40℃下通常為100 mm2
/s以上800 mm2
/s以下、較佳為100 mm2
/s以上且未達800 mm2
/s、更佳為100 mm2
/s以上700 mm2
/s以下、進而較佳為100 mm2
/s以上且未達700 mm2
/s、進而更佳為150 mm2
/s以上600 mm2
/s以下、尤佳為150 mm2
/s以上且未達600 mm2
/s、尤其更佳為200 mm2
/s以上500 mm2
/s以下、尤其進而較佳為200 mm2
/s以上且未達500 mm2
/s。
作為上述潤滑油,例如可列舉:BARRIERTA(註冊商標)J400V(NOK KLUBER(股)製造)、Daphne(註冊商標)Oil CO 100、150、220、260(出光興產(股)製造)、S-3101、S-3103、S-3105、S-3230(MORESCO(股)製造)、Unistar(註冊商標)H-481D、HR-170R、HR-200、H-609BR、C-3373A、C-400B、C-6910BE、TOE-500(日油(股)製造)等。
設置於膜之一端之複數個夾具係以其鄰接之夾具間之空間成為例如1~50 mm、較佳為3~25 mm、更佳為5~10 mmm之方式設置。
又,使與膜搬送軸正交之直線對準膜之一端之任意之夾具之固持部中央時,該直線與膜之另一端之交點、與最接近該交點之夾具之固持部中央之距離可成為較佳為3 mm以下、更佳為2 mm以下、進而較佳為1 mm以下。藉由使該距離處於上述範圍,可使膜之左右之例如光學性質變得均質。
膜之搬送速度較佳為0.1~15 m/min、更佳為0.1~10 m/min。若搬送速度處於上述範圍,則可使所得之膜之品質、例如面內均一性變得良好。
作為基材之例,若為金屬系,則可列舉SUS製之環帶,若為樹脂系,則可列舉長條帶狀之PET(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膜、PEN(polyethylene naphthalate,聚萘二甲酸乙二酯)膜、其他聚醯亞胺系樹脂或聚醯胺系樹脂膜、環烯烴系聚合物(COP)膜、丙烯酸系膜等。其中,就平滑性、耐熱性優異之觀點而言,較佳為PET膜、COP膜等,進而就與透明樹脂膜之密接性及成本之觀點而言,更佳為PET膜。
原料膜較佳為以藉由熱重量-示差熱測定(以下有時稱為「TG-DTA測定」)而求出之自120℃至250℃之重量減少率M成為較佳為1~40%左右、更佳為3~20%、進而較佳為5~15%、尤佳為5~12%之方式自上述清漆去除溶劑之一部分。原料膜之重量減少率M可使用市售之TG-DTA之測定裝置,藉由以下之方法而測定。作為TG-DTA之測定裝置,可使用Hitachi High-Tech Science(股)製造之TG/DTA6300。
首先,自原料膜取得約20 mg之試樣,將試樣以10℃/min之升溫速度自室溫升溫至120℃,於120℃下保持5分鐘後,一面於以10℃/min之升溫速度升溫至400℃之條件下進行加熱,一面測定試樣之重量變化。繼而,可根據TG-DTA測定之結果,藉由下述式算出自120℃至250℃之重量減少率M(%)。於下述式中,W0
表示於120℃下保持5分鐘後之試樣之重量,W1
表示250℃下之試樣之重量。
M(%)=100-(W1
/W0
)×100
若原料膜之重量減少率M某種程度地較大,則存在如下傾向:於將原料膜捲取為與基材或表面保護膜之積層體時,積層體之彎折等變形得到抑制,積層體之捲取性提高。
若原料膜之重量減少率M某種程度地較小,則存在如下傾向:於將原料膜捲取為與基材或表面保護膜之積層體時,原料膜不易黏附於基材或表面保護膜。因此,可一面維持原料膜之均一之透明性,一面容易地自捲筒捲出積層體。
<保護膜>
於本發明中,透明樹脂膜亦可包含貼合於該透明樹脂膜之保護膜而製成積層體。保護膜貼合於透明樹脂膜之無支持體之面。於將積層體捲取成卷狀時捲取性存在黏連等問題之情形時,亦可對上述進行追加,於支持體之與透明樹脂膜相反側之面貼合保護膜。貼合於透明樹脂膜之保護膜係用以暫時保護透明樹脂膜之表面之膜,只要為可保護透明樹脂膜之表面之能夠剝離之膜,則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列舉: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酯等聚酯系樹脂膜;聚乙烯、聚丙烯膜等聚烯烴系樹脂膜、丙烯酸系樹脂膜等,較佳為選自由聚烯烴系樹脂膜、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系樹脂膜及丙烯酸系樹脂膜所組成之群。於積層體之兩面貼合有保護膜之情形時,各面之保護膜可相互相同,亦可不同。
保護膜之厚度並無特別限定,通常為10~100 μm、較佳為10~80 μm。於積層體之兩面貼合有保護膜之情形時,各面之保護膜之厚度可相同,亦可不同。
積層體膜卷
於本發明中,將上述積層體(支持體、透明樹脂膜及視需要之保護膜)以卷狀捲繞於捲芯而成者稱為積層體膜卷。大多情形下積層體膜卷於連續製造中因空間及其他制約而暫時以膜卷之形式保管,積層體膜卷亦為其一。於積層體膜卷之形態中,由於積層體被更強有力地捲緊,故而支持體上之白濁原因物質容易轉印至透明樹脂膜上。然而,若使用本發明之具有特定之對水接觸角之支持體,則來自支持體之白濁物質難以轉印至透明樹脂膜,即便於積層體膜卷中被捲緊,亦難以產生白濁。
作為構成積層體膜卷之捲芯之材料,例如可列舉:聚乙烯樹脂、聚丙烯樹脂、聚氯乙烯樹脂、聚酯樹脂、環氧樹脂、酚樹脂、三聚氰胺樹脂、矽樹脂、聚胺基甲酸酯樹脂、聚碳酸酯樹脂、ABS(acrylonitrile-butadiene-styrene,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樹脂等合成樹脂;鋁等金屬;纖維強化塑膠(FRP:使塑膠中含有玻璃纖維等纖維而提高強度之複合材料)等。捲芯形成圓筒狀或圓柱狀等形狀,其直徑例如為80~170 mm。又,捲取成膜卷後之直徑並無特別限定,通常為200~800 mm。
又,可於將保護膜貼合於透明樹脂膜後,切割成(slit)所需之寬度。
<可撓性圖像顯示裝置>
本發明包含具備上述光學膜之可撓性顯示裝置。本發明之光學膜較佳為於可撓性圖像顯示裝置中用作前面板,該前面板有時被稱為窗膜。該可撓性圖像顯示裝置以能夠彎折之方式構成,其包含可撓性圖像顯示裝置用積層體、及有機EL顯示面板,相對於有機EL顯示面板於視認側配置可撓性圖像顯示裝置用積層體。作為可撓性圖像顯示裝置用積層體,可進而含有偏光板、觸控感測器,其等之積層順序為任意,較佳為自視認側依序積層窗膜、偏光板、觸控感測器、或窗膜、觸控感測器、偏光板。若偏光板存在於較觸控感測器更靠視認側,則難以視認觸控感測器之圖案,顯示圖像之視認性變好,故而較佳。各構件可使用接著劑、黏著劑等而積層。又,可具備形成於上述窗膜、偏光板、觸控感測器之任一層之至少一個面上之遮光圖案。
[偏光板]
本發明之可撓性顯示裝置如上所述具備偏光板、較佳為圓偏光板。圓偏光板係具有藉由對直線偏光板積層λ/4相位差板而僅使右或左圓偏光成分透過之功能之功能層。例如用於將外界光轉換成右圓偏光且將經有機EL面板反射而成為左圓偏光之外界光遮斷,僅使有機EL之發光成分透過,藉此抑制反射光之影響而使圖像容易觀察。為了達成圓偏光功能,直線偏光板之吸收軸與λ/4相位差板之遲相軸理論上必須為45°,但實用上為45±10°。直線偏光板與λ/4相位差板未必需要鄰接而積層,只要吸收軸與遲相軸之關係滿足上述範圍即可。較佳為於全波長中達成完全之圓偏光,但實用上未必需要如此,故而本發明中之圓偏光板亦包含橢圓偏光板。亦較佳為於直線偏光板之視認側進而積層λ/4相位差膜,將出射光變為圓偏光,藉此提高佩戴偏光太陽眼鏡之狀態下之視認性。
直線偏光板係具有使於透過軸方向振動之光通過,但將與其垂直之振動成分之偏光遮斷之功能之功能層。上述直線偏光板可單獨為直線偏光元件或為具備直線偏光元件及貼附於其至少一個面上之保護膜之構成。上述直線偏光板之厚度可為200 μm以下,較佳為0.5~100 μm。若直線偏光板之厚度處於上述範圍,則存在直線偏光板之柔軟性難以降低之傾向。
上述直線偏光元件可為藉由將聚乙烯醇(以下有時簡稱為PVA)系膜染色、延伸而製造之膜型偏光元件。使碘等二色性色素吸附於藉由延伸而配向之PVA系膜,或於吸附於PVA之狀態下延伸,藉此使二色性色素配向,發揮偏光性能。於上述膜型偏光元件之製造中,除此以外可具有膨潤、藉由硼酸進行之交聯、藉由水溶液進行之洗淨、乾燥等步驟。延伸或染色步驟可單獨對PVA系膜進行,亦可於與如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之其他膜積層之狀態下進行。所使用之PVA系膜之厚度較佳為10~100 μm,上述延伸倍率較佳為2~10倍。
進而,作為上述偏光元件之其他一例,可列舉塗佈液晶偏光組合物而形成之液晶塗佈型偏光元件。上述液晶偏光組合物可包含液晶性化合物及二色性色素化合物。上述液晶性化合物只要具有顯示液晶狀態之性質即可,尤其是若具有層列相等高次之配向狀態,則可發揮較高之偏光性能,故而較佳。又,液晶性化合物較佳為具有聚合性官能基。
上述二色性色素化合物係與上述液晶化合物一起配向且顯示二色性之色素,可具有聚合性官能基,又,二色性色素自身可具有液晶性。
液晶偏光組合物中所含之化合物之任一者具有聚合性官能基。上述液晶偏光組合物可進而包含起始劑、溶劑、分散劑、調平劑、穩定劑、界面活性劑、交聯劑、矽烷偶合劑等。
上述液晶偏光層藉由在配向膜上塗佈液晶偏光組合物形成液晶偏光層而製造。液晶偏光層可厚度薄於膜型偏光元件而形成,其厚度較佳為0.5~10 μm、更佳為1~5 μm。
上述配向膜例如藉由在基材上塗佈配向膜形成組合物並利用摩擦、偏光照射等賦予配向性而製造。上述配向膜形成組合物包含配向劑,可進而包含溶劑、交聯劑、起始劑、分散劑、調平劑、矽烷偶合劑等。作為上述配向劑,例如可列舉聚乙烯醇類、聚丙烯酸酯類、聚醯胺酸類、聚醯亞胺類。於使用藉由偏光照射賦予配向性之配向劑之情形時,較佳為使用包含肉桂酸酯基之配向劑。用作上述配向劑之高分子之重量平均分子量例如為10,000~1,000,000左右。上述配向膜之厚度較佳為5~10,000 nm,就充分表現配向規制力之方面而言,更佳為10~500 nm。
上述液晶偏光層可自基材剝離進行轉印而積層,亦可直接積層上述基材。亦較佳為上述基材發揮作為保護膜或相位差板、窗膜之透明基材之作用。
作為上述保護膜,只要為透明之高分子膜即可,可使用與上述窗膜之透明基材中使用之材料或添加劑相同者。又,可為塗佈環氧樹脂等陽離子硬化組合物或丙烯酸酯等自由基硬化組合物並使之硬化而獲得之塗佈型之保護膜。該保護膜視需要可包含塑化劑、紫外線吸收劑、紅外線吸收劑、如顏料或染料之著色劑、螢光增白劑、分散劑、熱穩定劑、光穩定劑、抗靜電劑、抗氧化劑、潤滑劑、溶劑等。該保護膜之厚度較佳為200 μm以下、更佳為1~100 μm。若保護膜之厚度處於上述範圍,則存在該膜之柔軟性難以降低之傾向。
上述λ/4相位差板係對與入射光之行進方向正交之方向(膜之面內方向)賦予λ/4之相位差之膜。上述λ/4相位差板可為藉由使纖維素系膜、烯烴系膜、聚碳酸酯系膜等高分子膜延伸而製造之延伸型相位差板。上述λ/4相位差板視需要可包含相位差調整劑、塑化劑、紫外線吸收劑、紅外線吸收劑、如顏料或染料之著色劑、螢光增白劑、分散劑、熱穩定劑、光穩定劑、抗靜電劑、抗氧化劑、潤滑劑、溶劑等。
上述延伸型相位差板之厚度較佳為200 μm以下、更佳為1~100 μm。若延伸型相位差板之厚度處於上述範圍,則存在該延伸型相位差板之柔軟性難以降低之傾向。
進而,作為上述λ/4相位差板之其他一例,可列舉塗佈液晶組合物而形成之液晶塗佈型相位差板。
上述液晶組合物包含顯示向列相、膽固醇相、層列相等液晶狀態之液晶性化合物。上述液晶性化合物具有聚合性官能基。
上述液晶組合物可進而包含起始劑、溶劑、分散劑、調平劑、穩定劑、界面活性劑、交聯劑、矽烷偶合劑等。
上述液晶塗佈型相位差板可與上述液晶偏光層同樣地將液晶組合物塗佈於基底上並使之硬化形成液晶相位差層而製造。液晶塗佈型相位差板可厚度薄於延伸型相位差板而形成。上述液晶偏光層之厚度較佳為0.5~10 μm、更佳為1~5 μm。
上述液晶塗佈型相位差板可自基材剝離進行轉印而積層,亦可直接積層上述基材。亦較佳為上述基材發揮作為保護膜或相位差板、窗膜之透明基材之作用。
一般而言,波長越短則雙折射越大而波長越長則顯示越小之雙折射之材料較多。於該情形時,由於無法於全可見光區域達成λ/4之相位差,故而以視感度較高之560 nm附近成為λ/4之方式將面內相位差設計為較佳為100~180 nm、更佳為130~150 nm。使用具有與通常相反之雙折射率波長分散特性之材料之逆分散λ/4相位差板就視認性變得良好之方面而言較佳。作為此種材料,例如延伸型相位差板可使用日本專利特開2007-232873號公報等中記載者,液晶塗佈型相位差板可使用日本專利特開2010-30979號公報等中記載者。
又,作為其他方法,亦已知藉由與λ/2相位差板組合而獲得寬頻帶λ/4相位差板之技術(例如日本專利特開平10-90521號公報等)。λ/2相位差板亦藉由與λ/4相位差板同樣之材料方法而製造。延伸型相位差板與液晶塗佈型相位差板之組合為任意,任意組合均可藉由使用液晶塗佈型相位差板而使厚度變薄。
已知對上述圓偏光板積層正之C板以提高斜方向之視認性之方法(例如日本專利特開2014-224837號公報等)。正之C板可為液晶塗佈型相位差板亦可為延伸型相位差板。該相位差板之厚度方向之相位差較佳為-200~-20 nm、更佳為-140~-40 nm。
[觸控感測器]
本發明之可撓性顯示裝置如上所述較佳為具備觸控感測器。觸控感測器被用作輸入機構。作為觸控感測器,可列舉電阻膜方式、表面聲波方式、紅外線方式、電磁感應方式、靜電電容方式等各種樣式,較佳為列舉靜電電容方式。
靜電電容方式觸控感測器被區分為活性區域及位於上述活性區域之外廓部之非活性區域。活性區域係與顯示面板中顯示畫面之區域(顯示部)對應之區域,係感知使用者之觸控之區域,非活性區域係與顯示裝置中未顯示畫面之區域(非顯示部)對應之區域。觸控感測器可包含具有可撓性之特性之基板、形成於上述基板之活性區域之感知圖案、及形成於上述基板之非活性區域且用以經由上述感知圖案及焊墊部而與外部之驅動電路連接之各感測線。作為具有可撓性之特性之基板,可使用與上述窗膜之透明基板同樣之材料。
上述感知圖案可具備形成於第1方向之第1圖案及形成於第2方向之第2圖案。第1圖案與第2圖案配置於互不相同之方向。第1圖案及第2圖案形成於同一層,為了感知觸控之部位,必須使各自之圖案電性連接。第1圖案係複數個單元圖案經由接頭相互連接之形態,第2圖案成為複數個單元圖案相互分離為島嶼形態之結構,故而為了電性連接第2圖案,必需另外之橋接電極。用於第2圖案之連接之電極可應用周知之透明電極。作為該透明電極之素材,例如可列舉:銦錫氧化物(ITO)、銦鋅氧化物(IZO)、鋅氧化物(ZnO)、銦鋅錫氧化物(IZTO)、銦鎵鋅氧化物(IGZO)、鎘錫氧化物(CTO)、PEDOT(poly(3,4-ethylenedioxythiophene),聚(3,4-乙二氧基噻吩))、碳奈米管(CNT)、石墨烯、金屬線等,較佳為列舉ITO。該等可單獨使用或混合2種以上使用。金屬線中所使用之金屬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列舉:銀、金、鋁、銅、鐵、鎳、鈦、硒、鉻等,該等可單獨使用或混合2種以上使用。
橋接電極可於感知圖案上部介隔絕緣層形成於上述絕緣層上部,可於基板上形成橋接電極,並於其上形成絕緣層及感知圖案。上述橋接電極可藉由與感知圖案相同之素材形成,亦可藉由鉬、銀、鋁、銅、鈀、金、鉑、鋅、錫、鈦或該等中之2種以上之合金而形成。
由於第1圖案與第2圖案必須電性絕緣,故而於感知圖案與橋接電極之間形成絕緣層。該絕緣層亦可僅形成於第1圖案之接頭與橋接電極之間、或形成為覆蓋感知圖案整體之層。於為覆蓋感知圖案整體之層之情形時,橋接電極可經由形成於絕緣層之接觸孔連接第2圖案。
上述觸控感測器可於基板與電極之間進而包含光學調節層作為用以適當補償形成有感知圖案之圖案區域與未形成感知圖案之非圖案區域之間之透過率之差、具體為因該等區域中之折射率之差所誘發之光透過率之差之機構。該光學調節層可包含無機絕緣物質或有機絕緣物質。光學調節層可將包含光硬化性有機黏合劑及溶劑之光硬化組合物塗佈於基板上而形成。上述光硬化組合物可進而包含無機粒子。藉由上述無機粒子可提高光學調節層之折射率。
上述光硬化性有機黏合劑可於不損及本發明之效果之範圍內例如包含丙烯酸酯系單體、苯乙烯系單體、羧酸系單體等各單體之共聚物。上述光硬化性有機黏合劑例如可為包含含有環氧基之重複單元、丙烯酸酯重複單元、羧酸重複單元等互不相同之各重複單元之共聚物。
作為上述無機粒子,例如可列舉氧化鋯粒子、氧化鈦粒子、氧化鋁粒子等。
上述光硬化組合物亦可進而包含光聚合起始劑、聚合性單體、硬化輔助劑等各添加劑。
[接著層]
形成上述可撓性圖像顯示裝置用積層體之各層(窗膜、圓偏光板、觸控感測器)以及構成各層之膜構件(直線偏光板、λ/4相位差板等)可藉由接著劑而接合。作為該接著劑,可使用水系接著劑、水系溶劑揮發型接著劑、有機溶劑系、無溶劑系接著劑、固體接著劑、溶劑揮散型接著劑、濕氣硬化型接著劑、加熱硬化型接著劑、厭氧硬化型、活性能量線硬化型接著劑、硬化劑混合型接著劑、熱熔融型接著劑、感壓型接著劑(黏著劑)、再濕型接著劑等通常使用之接著劑等,較佳為可使用水系溶劑揮散型接著劑、活性能量線硬化型接著劑、黏著劑。接著劑層之厚度可根據所要求之接著力等適當調節,較佳為0.01~500 μm、更佳為0.1~300 μm。上述可撓性圖像顯示裝置用積層體中存在複數個接著層,各自之厚度或種類可相同亦可不同。
作為上述水系溶劑揮散型接著劑,可使用聚乙烯醇系聚合物、澱粉等水溶性聚合物、乙烯-乙酸乙烯酯系乳液、苯乙烯-丁二烯系乳液等水分散狀態之聚合物作為主劑聚合物。除了上述主劑聚合物與水以外,亦可調配交聯劑、矽烷系化合物、離子性化合物、交聯觸媒、抗氧化劑、染料、顏料、無機填料、有機溶劑等。於藉由上述水系溶劑揮散型接著劑而接著之情形時,將上述水系溶劑揮散型接著劑注入至被接著層間而貼合被接著層後進行乾燥,藉此可賦予接著性。於使用上述水系溶劑揮散型接著劑之情形時,其接著層之厚度較佳為0.01~10 μm、更佳為0.1~1 μm。於將上述水系溶劑揮散型接著劑用於複數層之情形時,各層之厚度或種類可相同亦可不同。
上述活性能量線硬化型接著劑可藉由照射活性能量線形成接著劑層之包含反應性材料之活性能量線硬化組合物之硬化而形成。上述活性能量線硬化組合物可含有與硬塗組合物中所含者同樣之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及陽離子聚合性化合物之至少1種之聚合物。上述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可使用與硬塗組合物中之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相同之化合物。
上述陽離子聚合性化合物可使用與硬塗組合物中之陽離子聚合性化合物相同之化合物。
作為活性能量線硬化組合物中使用之陽離子聚合性化合物,尤佳為環氧化合物。為了降低作為接著劑組合物之黏度,亦較佳為包含單官能之化合物作為反應性稀釋劑。
活性能量線組合物可為了降低黏度而包含單官能之化合物。作為該單官能之化合物,可列舉於1分子中具有1個(甲基)丙烯醯基之丙烯酸酯系單體、或於1分子中具有1個環氧基或氧雜環丁基之化合物、例如(甲基)丙烯酸縮水甘油酯等。
活性能量線組合物可進而包含聚合起始劑。作為該聚合起始劑,可列舉自由基聚合起始劑、陽離子聚合起始劑、自由基及陽離子聚合起始劑等,該等可適當選擇而使用。該等聚合起始劑係藉由活性能量線照射及加熱之至少一種而分解,產生自由基或陽離子而進行自由基聚合與陽離子聚合者。可使用於硬塗組合物之記載中可藉由活性能量線照射而開始自由基聚合或陽離子聚合中之至少任一者之起始劑。
上述活性能量線硬化組合物可進而包含離子捕捉劑、抗氧化劑、鏈轉移劑、密接賦予劑、熱塑性樹脂、填充劑、流動黏度調整劑、塑化劑、消泡劑溶劑、添加劑、溶劑。於藉由上述活性能量線硬化型接著劑而接著2個被接著層之情形時,將上述活性能量線硬化組合物塗佈於被接著層之任一者或兩者後進行貼合,對任一者之被接著層或兩者之被接著層照射活性能量線使之硬化,藉此可進行接著。於使用上述活性能量線硬化型接著劑之情形時,其接著層之厚度較佳為0.01~20 μm、更佳為0.1~10 μm。於將上述活性能量線硬化型接著劑用於形成複數個接著層之情形時,各層之厚度或種類可相同亦可不同。
作為上述黏著劑,根據主劑聚合物而分類為丙烯酸系黏著劑、胺基甲酸酯系黏著劑、橡膠系黏著劑、聚矽氧系黏著劑等,可使用任一種。於黏著劑中,除了主劑聚合物以外,亦可調配交聯劑、矽烷系化合物、離子性化合物、交聯觸媒、抗氧化劑、黏著賦予劑、塑化劑、染料、顏料、無機填料等。使構成上述黏著劑之各成分溶解、分散於溶劑中而獲得黏著劑組合物,將該黏著劑組合物塗佈於基材上之後使之乾燥,藉此形成黏著劑層接著層。黏著層可直接形成,亦可轉印另外形成於基材者。為了覆蓋接著前之黏著面,亦較佳為使用脫模膜。於使用上述活性能量線硬化型接著劑之情形時,其接著層之厚度較佳為0.1~500 μm、更佳為1~300 μm。於將上述黏著劑用於複數層之情形時,各層之厚度或種類可相同亦可不同。
[遮光圖案]
上述遮光圖案可用作上述可撓性圖像顯示裝置之邊框或殼體之至少一部分。藉由遮光圖案將配置於上述可撓性圖像顯示裝置之邊緣部之配線隱藏而使之難以視認,藉此提高圖像之視認性。上述遮光圖案可為單層或複層之形態。遮光圖案之顏色並無特別限制,可為黑色、白色、金屬色等多種顏色。遮光圖案可以用以實現顏色之顏料、及丙烯酸系樹脂、酯系樹脂、環氧系樹脂、聚胺基甲酸酯、聚矽氧等高分子而形成。該等可單獨使用或亦可使用2種以上之混合物。上述遮光圖案可藉由印刷、微影術、噴墨等各種方法而形成。遮光圖案之厚度較佳為1~100 μm、更佳為2~50 μm。又,亦較佳為對遮光圖案之厚度方向賦予傾斜等形狀。
[實施例]
以下,藉由實施例進一步明確本發明之效果。再者,本發明並不限定於以下之實施例,可於不變更其主旨之範圍內進行適當變更而實施。
<製造例1:聚醯亞胺系樹脂(1)之製造>
準備於可分離式燒瓶安裝有矽膠管、攪拌裝置及溫度計之燒瓶、及油浴。向該燒瓶內投入4,4'-(六氟亞異丙基)二鄰苯二甲酸酐(6FDA)75.6 g、2,2'-雙(三氟甲基)-4,4'-二胺基聯苯(TFMB)54.5 g。一面以400 rpm對其進行攪拌,一面添加N,N-二甲基乙醯胺(DMAc)530 g,持續攪拌直至燒瓶之內容物成為均一之溶液為止。繼而,一面使用油浴將容器內溫度調整成為20~30℃之範圍,一面進而持續20小時之攪拌,使之反應而生成聚醯胺酸。於30分鐘後,將攪拌速度變更為100 rpm。攪拌20小時後,將反應系溫度恢復至室溫,添加DMAc 650 g,將聚合物濃度調整成為10質量%。進而,添加吡啶32.3 g、乙酸酐41.7 g,於室溫下攪拌10.5小時進行醯亞胺化。自反應容器取出聚醯亞胺清漆。將所得之聚醯亞胺清漆滴加至甲醇中進行再沈澱,對所得之粉體進行加熱乾燥而將溶劑去除,以固形物成分之形式獲得聚醯亞胺系樹脂(1)。對所得之聚醯亞胺系樹脂(1)進行GPC測定,結果重量平均分子量為365,000。又,聚醯亞胺系樹脂(1)之醯亞胺化率為99.0%。以同樣之方式大量獲得聚醯亞胺系樹脂(1)。
<醯亞胺化率之測定>
上述所得之聚醯亞胺樹脂之醯亞胺化率係著眼於來自下述式(化XXX)所示之部分結構之訊號,根據1
H-NMR測定結果而算出。測定條件及算出方法如下所述。
(NMR之測定條件)
測定裝置:Bruker製造之600 MHz NMR裝置 AVANCE600
試樣溫度:303 K
測定方法:1
H-NMR、HSQC
(聚醯亞胺樹脂之醯亞胺化率之算出方法)
於以包含聚醯亞胺樹脂之溶液作為測定試樣而獲得之1
H-NMR圖譜中,將來自上述式(XXX)中之質子(A)之訊號之積分值設為IntA
、將來自質子(B)之訊號之積分值設為IntB
。藉由以下之式(NMR-1),由該等值求出醯亞胺化率(%)。
<製造例2:聚醯亞胺系樹脂(2)之製造)
於氮氣環境下,向具備攪拌翼之1 L可分離式燒瓶中添加TFMB 45 g(140.52 mmol)及DMAc 768.55 g,一面於室溫下進行攪拌,一面使TFMB溶解於DMAc中。繼而,向燒瓶中添加6FDA 18.92 g(42.58 mmol),於室溫下攪拌3小時。其後,向燒瓶中添加4,4'-氧基雙(苯甲醯氯)(OBBC)4.19 g(14.19 mmol),繼而,向燒瓶中添加對苯二甲醯氯(TPC)17.29 g(85.16 mmol),於室溫下攪拌1小時。繼而,向燒瓶中添加4-甲基吡啶4.63 g(49.68 mmol)與乙酸酐13.04 g(127.75 mmol),於室溫下攪拌30分鐘後,使用油浴升溫至70℃,進而攪拌3.5小時,獲得反應液。
將所得之反應液冷卻至室溫,以絲狀投入至大量之甲醇中,取出析出之沈澱物,於甲醇中浸漬6小時後,利用甲醇洗淨。繼而,於100℃下進行沈澱物之減壓乾燥,獲得聚醯亞胺系樹脂(2)。聚醯亞胺系樹脂(2)之重量平均分子量為455,000。又,聚醯亞胺系樹脂(2)之醯亞胺化率為98.9%。以同樣之方式大量獲得聚醯亞胺系樹脂(2)。
<製造例3:分散液1之製造>
將分散於甲醇中之有機化處理二氧化矽(利用BET法測定之平均一次粒徑:27 nm)置換為γ-丁內酯(GBL),獲得分散於GBL之有機化處理二氧化矽(固形物成分30.3質量%)。將該分散液設為分散液1。
<製造例4:清漆(1)之製造>
關於清漆1,以表1所示之組成,於溶劑中溶解聚合物,獲得由添加量算出之固形物成分為15.5%,25℃下之黏度為36,500之清漆(1)。
<製造例5:清漆(2)之製造>
清漆2係於室溫下將聚合物與填料以組成比成為60:40之方式混合於GBL溶劑中,將Sumisorb 340(UVA)、Sumiplast Violet B(BA)以相對於聚合物與二氧化矽之合計質量成為5.7 phr或35 ppm之方式添加於其中,進行攪拌直至變均一為止。獲得固形物成分為10.3質量%、25℃下之黏度為38,500之清漆(2)。
<製造例6:原料膜(1)之製膜>
藉由流延成形使清漆(1)於PET(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膜(東洋紡(股)製造之「COSMOSHINE(註冊商標)A4100」,膜厚188 μm,膜厚分佈±2 μm)上成形為塗膜。此時,線速為0.4 m/min,於以下之條件下對塗膜進行乾燥:於70℃下加熱8分鐘後,於100℃下加熱10分鐘,繼而於90℃下加熱8分鐘,最後於80℃下加熱8分鐘。其後,自PET膜將塗膜剝離,獲得厚度86 μm、寬度700 mm之原料膜1。原料膜1之質量減少率M為9.6%。
<製造例7:原料膜(2)之製膜>
藉由流延成形使清漆(2)於PET(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膜(東洋紡(股)製造之「COSMOSHINE A4100」,膜厚188 μm,膜厚分佈±2 μm)上成形為塗膜。此時,線速為0.3 m/min。又,於以下之條件下對塗膜進行乾燥:於80℃下加熱10分鐘後,於100℃下加熱10分鐘,繼而於90℃下加熱10分鐘,最後於80℃下加熱10分鐘。其後,自PET膜將塗膜剝離,獲得厚度58 μm、寬度700 mm之原料膜2。原料膜2之質量減少率M為9.2%。
<實施例1:樹脂膜之製作>
利用使用夾具作為固持器具之拉幅式乾燥機(1~6室構成),對製造例6中所得之原料膜1去除溶劑,獲得厚度79 μm之聚醯亞胺膜1。此時,將乾燥機內之溫度設定為200℃,將夾具固持寬度設為25 mm、膜之搬送速度設為1.1 m/min、乾燥機入口之膜寬(夾具間距離)與乾燥機出口之膜寬之比設為1.0,進而對拉幅機之膜搬送用軌道使用作為潤滑油之NOK KLUBER(股)製造之BARRIERTA J400V,進行加工。使膜自夾具脫離後,切割(slit)夾具部,於該膜貼合PET系保護膜,捲取於ABS製之6英吋捲芯,獲得卷膜。將自拉幅式乾燥機離開後之膜之外觀及所得之聚醯亞胺膜之殘留溶劑量示於表2。
<動黏度測定>
動黏度係藉由JIS Z 8803:2011中記載之方法,於40℃下測定。
<飛散距離測定>
自600 mm之高度,自5 cc之點滴器向PET膜上滴落5次1滴潤滑油,測定掉落點中央部至油飛散最遠之液滴之中央部之距離,算出其平均距離。
<膜之潤滑油污染>
自流動方向(即縱方向)對所得之膜之表面照射Polarion Light[Polarion公司製造之「PS-X1」](3,400流明)。此時,以放倒20~70°左右之角度對膜面進行照射。視認方向係自所評價之樹脂膜之面之大致正上方(與樹脂膜面呈90°之角度),以人眼進行評價,特定出污染部位。進行該污染部位之IR測定,將所使用之潤滑油之檢測出之個數為0個/m2
判定為良好而設為〇,將1~5個/m2
判定為稍微良好而設為△,將6個以上/m2
判定為不良而設為×。
<實施例2:樹脂膜之製作>
使用製造例7中所得之原料膜2,將膜搬送速度設為2.7 m/min、乾燥機入口之膜寬(夾具間距離)與乾燥機出口之膜寬之比設為0.98而進行,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同樣之方式獲得厚度49.5 μm之聚醯胺醯亞胺系膜1。此時,將自拉幅式乾燥機離開後之膜之外觀及所得之聚醯胺醯亞胺系膜1之殘留溶劑量示於表2。
<比較例1:樹脂膜之製作>
將潤滑油變更為BARRIERTA J100V(NOK KLUBER(股)製造),以及將搬送速度變更為0.9 m/min,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2同樣之方式由原料膜2獲得厚度49 μm之聚醯胺醯亞胺系膜2。此時,將自拉幅式乾燥機離開後之膜之外觀及所得之聚醯胺醯亞胺系膜2之殘留溶劑量示於表2。
<比較例2:樹脂膜之製作>
將潤滑油變更為UCON(註冊商標)50HB-5100(Dow Chemical製造),除此以外,以與比較例1同樣之方式由原料膜2獲得厚度50 μm之聚醯胺醯亞胺系膜2。此時,將自拉幅式乾燥機離開後之膜之外觀及所得之聚醯胺醯亞胺系膜3之殘留溶劑量示於表2。由於潤滑油之黏度較高,故而潤滑油發熱,產生黏度降低,而確認到膜污染。
<實施例3:樹脂膜之製作>
使用Unistar(註冊商標)H-609BR(日油(股)製造)作為潤滑油,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2同樣之方式獲得聚醯胺醯亞胺系膜4。此時,將自拉幅式乾燥機離開後之膜之外觀及所得之聚醯胺醯亞胺系膜4之殘留溶劑量示於表2。
(1):1室
(2):2室
(3):3室
(4):4室
(5):5室
(6):6室
(a):側視圖
(b):俯視圖
圖1表示與本發明之透明樹脂膜之製造相關之熱處理爐之例。將膜自紙面左側向右側搬送。(a)表示爐之側視圖,中央之線表示搬送膜之狀況。(b)表示爐之俯視圖,中央之四角表示被搬送之膜。
(1):1室
(2):2室
(3):3室
(4):4室
(5):5室
(6):6室
(a):側視圖
(b):俯視圖
Claims (11)
- 一種透明樹脂膜之製造方法,其係針對包含選自由聚醯亞胺系樹脂及聚醯胺系樹脂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1種樹脂與相對於透明樹脂膜之質量為0.1~30質量%之有機溶劑而成之長條帶狀之透明樹脂膜, 於將具有固持該透明樹脂膜之端部之樹脂膜固持部、藉由金屬製鏈輪而驅動之驅動金屬鏈條部、及沿著金屬製軌道改變樹脂膜固持部之位置之金屬製軸承部之構件設為夾具鏈條時,於透明樹脂膜之兩端部分別具有包含複數個夾具鏈條之夾具鏈條群之拉幅式乾燥機中,一面搬送上述透明樹脂膜一面進行熱處理之膜之製造方法, 對該等金屬零件之接觸部使用40℃下之動黏度為100 mm2 /s以上800 mm2 /s以下之潤滑油使之潤滑。
- 如請求項1之製造方法,其中上述動黏度為100 mm2 /s以上且未達800 mm2 。
- 如請求項1之製造方法,其中上述動黏度為400 mm2 /s以上500 mm2 以下。
- 如請求項2之製造方法,其中上述動黏度為400 mm2 /s以上500 mm2 以下。
-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製造方法,其中熱處理之溫度為50~350℃。
-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製造方法,其中透明樹脂膜之搬送速度為0.1~15 m/min。
- 如請求項5之製造方法,其中透明樹脂膜之搬送速度為0.1~15 m/min。
- 一種樹脂膜,其以放倒20~70°之角度對樹脂膜面照射光,自與樹脂膜面呈90°之角度進行視認,特定出污染部位,進行該污染部位之IR測定,所使用之潤滑油之檢測出之個數為0個/m2 或1~5個/m2 。
- 一種可撓性顯示裝置,其具備如請求項8之樹脂膜。
- 如請求項9之可撓性顯示裝置,其進而具備觸控感測器。
- 如請求項9或10之可撓性顯示裝置,其進而具備偏光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8-118551 | 2018-06-22 | ||
JP2018118551 | 2018-06-22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2010776A true TW202010776A (zh) | 2020-03-16 |
Family
ID=690982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8121546A TW202010776A (zh) | 2018-06-22 | 2019-06-20 | 透明樹脂膜之製造方法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2020001380A (zh) |
KR (1) | KR20200000813A (zh) |
TW (1) | TW202010776A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240125784A (ko) * | 2023-02-10 | 2024-08-20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표시모듈 및 표시모듈의 제조방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674923B (zh) * | 2007-05-24 | 2013-01-09 |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 无色透明树脂薄膜的制备方法及制备装置 |
JP5960031B2 (ja) * | 2012-11-08 | 2016-08-02 | Jxエネルギー株式会社 | 潤滑油組成物及び製造ラインの管理方法 |
JP6135140B2 (ja) * | 2013-01-18 | 2017-05-31 | 東レ株式会社 | ベアリング部を潤滑する方法、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樹脂フィルム製造方法 |
-
2019
- 2019-05-28 JP JP2019099149A patent/JP2020001380A/ja active Pending
- 2019-06-20 TW TW108121546A patent/TW202010776A/zh unknown
- 2019-06-20 KR KR1020190073556A patent/KR20200000813A/ko unknow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KR20200000813A (ko) | 2020-01-03 |
JP2020001380A (ja) | 2020-01-0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6896787B2 (ja) | 光学フィルム、光学積層体及びフレキシブル画像表示装置 | |
TW202016182A (zh) | 樹脂膜及其製造方法 | |
CN112041707B (zh) | 光学膜、光学层叠体及柔性图像显示装置 | |
JP6771525B2 (ja) | 光学積層体 | |
JP6738946B1 (ja) | 光学フィルム | |
JP6722325B2 (ja) | 光学フィルム | |
KR102095457B1 (ko) | 광학 필름 | |
CN112817069A (zh) | 光学膜及柔性显示装置 | |
JP2020055953A (ja) | 光学フィルム、フレキシブル表示装置及び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 |
TW202003256A (zh) | 光學膜 | |
JP6670967B1 (ja) | 光学フィルム | |
CN110969941B (zh) | 光学膜 | |
TW202010776A (zh) | 透明樹脂膜之製造方法 | |
JP2022096910A (ja) | 積層体及びそれを備える表示装置 | |
JP2020050864A (ja) | 組成物 | |
TW202007712A (zh) | 聚醯亞胺系樹脂粉體及聚醯亞胺系樹脂粉體之製造方法 | |
JP2020055994A (ja) | 光学フィルム、フレキシブル表示装置及び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 |
TW202003651A (zh) | 光學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