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008651A - 同軸連接器 - Google Patents

同軸連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008651A
TW202008651A TW108118797A TW108118797A TW202008651A TW 202008651 A TW202008651 A TW 202008651A TW 108118797 A TW108118797 A TW 108118797A TW 108118797 A TW108118797 A TW 108118797A TW 202008651 A TW202008651 A TW 20200865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coaxial
coaxial connector
center
centra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187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15985B (zh
Inventor
土屋博崇
笹木仁人
高野龍太郎
芹澤勝久
田口典英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Smk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Smk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Smk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086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086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159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15985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38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having concentrically or coaxially arranged contacts
    • H01R24/4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having concentrically or coaxially arranged contac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igh frequency
    • H01R24/42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having concentrically or coaxially arranged contac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igh frequency comprising impedance matching means or electrical components, e.g. filters or switches
    • H01R24/44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having concentrically or coaxially arranged contac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igh frequency comprising impedance matching means or electrical components, e.g. filters or switches comprising impedance match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01R13/6581Shield structure
    • H01R13/6585Shielding material individually surrounding or interposed between mutually spaced contacts
    • H01R13/6588Shielding material individually surrounding or interposed between mutually spaced contacts with through openings for individual contac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6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specially adapted for high-frequency, e.g. structures providing an impedance match or phase match
    • H01R13/6473Impedance matching
    • H01R13/6474Impedance matching by variation of conductive properties, e.g. by dimension variations
    • H01R13/6476Impedance matching by variation of conductive properties, e.g. by dimension variations by making an aperture, e.g. a hol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9/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e.g. terminal strips or terminal blocks; Terminals or binding posts mounted upon a base or in a case; Bases therefor
    • H01R9/03Connectors arranged to contact a plurality of the conductors of a multiconductor cable, e.g. tapping connections
    • H01R9/05Connectors arranged to contact a plurality of the conductors of a multiconductor cable, e.g. tapping connections for coaxial cables
    • H01R9/0518Connection to outer conductor by crimping or by crimping ferrule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同軸連接器,其能使外形小型化並且能抑制流過同軸連接器的高頻訊號的損耗。在進行小型化而使直徑變小的筒狀殼體的內側同軸配置的中心接觸件的筒狀的連結部形成有開口。由於形成開口的部位處的電容降低,特性阻抗接近同軸線路的特性阻抗,因此,即使將同軸連接器小型化,也能抑制高頻訊號的損耗。

Description

同軸連接器
本發明關於連接於同軸線路的末端並與對方側同軸連接器嵌合連接的同軸連接器,更詳細而言,關於使與對方側同軸連接器連接的連接部的特性阻抗接近同軸線路的特性阻抗的同軸連接器。
傳統,使用作為同軸線路的同軸電纜來作為在電子設備間傳輸高頻訊號的傳輸線路,在經由同軸電纜進行的電子設備間的佈線中,預先將同軸連接器連接於同軸電纜的末端,而作為使該同軸連接器與電子設備側的對方側同軸連接器嵌合連接的構造,將同軸電纜裝卸自如地佈線至電子設備。
一般而言,同軸電纜在中心導體的周圍從內側向外側同軸狀地層疊形成有介電層、包含編織線的外部導體、以及作為外部包覆的外皮。將介電層的相對介電常數設為ε,將外部導體的內徑設為D,將中心導體的外徑設 為d,則該同軸電纜的特性阻抗Z0
Figure 108118797-A0202-12-0001-1
來表示,構成同軸電纜的各部分形成為同一厚度、同一形狀,使得沿著同軸電纜的任意位置具有同樣的特性阻抗Z0
連接於該同軸電纜的末端的同軸連接器具備:中心接觸件,連接於中心導體;筒狀殼體,連接於外部導體;以及絕緣體,繞中心接觸件的中 心軸對筒狀殼體進行同軸支承,在中心接觸件與對方側同軸連接器的對方側中心接觸件接觸的插入位置,使筒狀殼體與對方側同軸連接器的外部接觸件嵌合,從而嵌合連接於對方側同軸連接器。
雖然以使同軸連接器的特性阻抗Zc與同軸電纜的上述特性阻抗Z0匹配的方式設計了各構成部件,使得同軸連接器即使連接了同軸電纜的末端也不會產生高頻訊號的傳輸損耗,但是,近年來正謀求同軸連接器、對方側同軸連接器的小型化,同軸連接器的筒狀殼體的內徑小,由此,同軸連接器的特性阻抗Zc降低,與同軸電纜的特性阻抗Z0不匹配。
即,將傳輸路徑的每單位長度的電感設為L0,並將每單位長度 的電容設為C0,則同軸連接器的傳輸路徑上的特性阻抗Zc
Figure 108118797-A0202-12-0002-3
來表示,因此,當筒狀殼體的直徑小時,與中心接觸件的距離接近而每單位長度的電容C0上升,特性阻抗Zc降低,與同軸電纜的特性阻抗Z0不匹配。
因此,如圖10所示,在專利文獻1前述的同軸連接器100中,在筒狀殼體101的頂端的彈性接觸片101a貫穿設置開口部102,提高同軸連接器的特性阻抗Zc而使其接近同軸電纜110的特性阻抗Z0
以下,使用圖10和圖11對該現有的同軸連接器100進行說明。同軸連接器100由如下部件構成:筒狀殼體101,連接於同軸電纜110的外部導體111,並在相連地設置於頂端的彈性接觸片101a的基端側貫穿設置有開口部102;中心接觸件104,連接於同軸電纜110的未圖示的中心導體;以及絕緣體103,配設於中心接觸件104與筒狀殼體101之間,繞中心接觸件104的中心軸對筒狀殼體101進行同軸支承。筒狀殼體101的外徑與對方側同 軸連接器的外部接觸件122的內徑大致相等,在對方側同軸連接器的對方側中心接觸件121插入圓筒形的中心接觸件104內而相互接觸的位置,筒狀殼體101的頂端的彈性接觸片101a與外部接觸件122的內壁彈性接觸,對方側同軸連接器與同軸連接器100嵌合連接。
如圖11所示,若在同軸連接器100與對方側同軸連接器嵌合連接的連接位置未貫穿設置有開口部102,則隔著作為介電體的絕緣體103形成於中心接觸件104與彈性接觸片101a(筒狀殼體101)之間的電容C0’藉由貫穿設置有開口部102而達到比隔著作為介電體的絕緣體103和空氣層而形成於中心接觸件104與更加遠離彈性接觸片101a的外部接觸件122之間的電容C0’更大的電容C0。因此,根據該同軸連接器100,在形成有開口部102的位置,同軸連接器100的特性阻抗Zc提高而接近同軸電纜110的特性阻抗Z0,能防止傳輸損耗。
然而,在上述現有的同軸連接器100中,在筒狀殼體101的開口部102未被對方側同軸連接器的外部接觸件122覆蓋的狀態下,中心接觸件104穿過開口部102而向外部露出,因此,流過中心接觸件104的高頻訊號會發出無用輻射、雜訊,或者外部雜訊會流過中心接觸件104,恐怕會發生故障。
此外,由於在與對方側同軸連接器的外部接觸件122嵌合連接的筒狀殼體101的彈性接觸片101a上形成開口部102,因此,會產生外部接觸件122與彈性接觸片101a的連接的可靠性受損、或者外部接觸件122與筒狀殼體101之間的接觸電阻不穩定等問題。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6-318788號公報
本發明是考慮到了這樣的現有的問題而完成的發明,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能使外形小型化並且能抑制流過同軸連接器的高頻訊號的損耗的同軸連接器。
此外,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能完全遮罩中心接觸件的周圍並且能調整傳輸路徑的特性阻抗的同軸連接器。
為了實現上述的目的,本發明之態樣1的同軸連接器具備:中心接觸件,連接於同軸線路的中心導體;筒狀殼體,連接於同軸線路的外部導體;以及絕緣體,配設於中心接觸件與筒狀殼體之間,繞中心接觸件的中心軸對筒狀殼體進行同軸支承,前述同軸連接器使筒狀殼體和中心接觸件分別與要嵌合連接的對方側同軸連接器的外部接觸件和對方側中心接觸件接觸,其特徵在於,中心接觸件具有:中心導體連接部,在沿著中心軸的一側與同軸線路的中心導體連接;中心接觸部,在另一側與對方側中心接觸件接觸;以及筒狀的連結部,連結中心導體連接部和中心接觸部,中心接觸件的連結部的周圍隔著絕緣體被前述筒狀殼體覆蓋,在將導電金屬板繞中心軸折彎而形成為筒狀的連結部的接縫處,形成有使連結部的部位的特性阻抗上升而使其接近同軸線路的特性阻抗的開口。
藉由在連結部形成有開口,在形成有開口的連結部的部位對置的筒狀殼體與中心接觸件的連結部的距離變長,在兩者之間形成的每單位長度的電容C0降低,因此,特性阻抗上升。
由於開口形成於周圍被筒狀殼體覆蓋的中心接觸件,因此即使形成有開口,中心接觸件也會被筒狀殼體無洩漏地遮罩。
此外,由於開口形成於不會被對方側中心接觸件接觸的中心接觸件的連結部,因此不影響與對方側同軸連接器的連接。
在折彎成筒狀而成為連結部的接縫的導電金屬板的兩側邊形成對稱形狀的凹部,由此在連結部的接縫處形成開口。
本發明之態樣2的同軸連接器的特徵在於,在與以最短距離連接與同軸線路的中心導體的連接位置和與對方側中心接觸件的接觸位置的中心接觸件的訊號傳輸路徑不重疊的連結部的部位,形成開口。
由於流過中心接觸件的高頻訊號會流過連結部的最短的訊號傳輸路徑,因此,不會產生由於使開口迂回而導致的新的電感。
本發明之態樣3的同軸連接器的特徵在於,包含中心接觸件、筒狀殼體和絕緣體的多個同軸連接單元彼此絕緣地並列裝配於絕緣座體。
即使在同軸連接單元的中心接觸件形成有開口,其周圍也完全被筒狀殼體包圍,從其他的同軸連接單元遮罩開來。
根據本發明之態樣1的發明,即使將整體小型化,將連接於同軸線路的外部導體的筒狀殼體的直徑設置得小,也能藉由在中心接觸件形成開口的簡單的加工使特性阻抗上升而使其接近同軸線路的特性阻抗從而抑制訊號 損耗。
由於開口形成於周圍被筒狀殼體覆蓋的中心接觸件,因此,中心接觸件與外部被遮罩開來,能防止無用幅射、雜訊的進入。
此外,即使在中心接觸件形成開口,也不影響與對方側同軸連接器的連接。
不是對連結部進行沖孔而形成開口,而是藉由對作為筒狀的連結部的導電金屬板進行沖孔並將金屬板繞中心軸折彎成筒狀的工程,在連結部自然地形成開口。
根據本發明之態樣2的發明,藉由形成開口,不會產生新的電感,僅藉由電容的變化就能調整特性阻抗。
根據本發明之態樣3的發明,由於各同軸連接單元的中心接觸件藉由包圍其周圍的筒狀殼體與其他的同軸連接單元遮罩開來,因此不會在多極的中心接觸件之間發生串擾。
1‧‧‧同軸連接器
2‧‧‧絕緣座體
3‧‧‧中心接觸件
4‧‧‧中心導體連接部
5‧‧‧連結部
5a‧‧‧接縫
6‧‧‧開口
7‧‧‧中心接觸部
11‧‧‧筒狀殼體
15‧‧‧絕緣體
50‧‧‧同軸電纜(同軸線路)
51‧‧‧中心導體
54‧‧‧外部導體
70‧‧‧對方側同軸連接器
72‧‧‧對方側中心接觸件(中心插針)
73‧‧‧外部接觸件
【圖1】是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同軸連接器1和與同軸連接器1嵌合連接的對方側同軸連接器70的立體圖。
【圖2】是表示構成同軸連接器1的同軸連接單元10的各部分的分解立體圖。
【圖3】的(a)是連接於同軸電纜50的中心導體51的中心接觸件3的從背面斜上方觀察的立體圖,圖3的(b)是連接於同軸電纜50的中心導體51的中心接觸件3的從正面斜上方觀察的立體圖。
【圖4】的(a)是中心接觸件3的主視圖,圖4的(b)是中心接觸件3的俯視圖,圖4(c)是中心接觸件3的後視圖。
【圖5】是同軸連接單元10的局部剖切分解立體圖。
【圖6】是同軸連接單元10的縱剖面圖。
【圖7】是與對方側同軸連接單元71連接的同軸連接單元10的縱剖面圖。
【圖8】是在連結部5的開口6處將同軸連接單元10剖開的剖面圖。
【圖9】是按照中心接觸件3的開口6的有無來進行比較的TDR測量圖。
【圖10】是現有的同軸連接器100的立體圖。
【圖11】是在與對方側同軸連接器連接的同軸連接器100的在開口部102處剖開的縱剖面圖。
以下,使用圖1至圖9對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的同軸連接器1進行說明。需要說明的是,在本說明書中,將圖4的(a)所圖示的面作為正面,將圖4的(c)所圖示的面作為背面,將圖4的(a)所圖示的上下方向作為豎直方向的上下方向,將左方作為水準方向的前方,並將右方作為後方,對各部分的構成進行說明。
如圖1和圖2所示,本實施方式的同軸連接器是使分別連接於四根作為同軸線路的同軸電纜50的末端的四根同軸連接單元10彼此絕緣地平行裝配於長方體狀的絕緣座體2的四極同軸連接器1,該同軸連接器1與安裝於未圖示的電路基板上的對方側同軸連接器70嵌合連接,並將四根同軸連接單元10與對方側同軸連接器70的四根對方側同軸連接單元71連接,將各同 軸電纜50與電路基板的高頻訊號圖案連接。
連接於同軸連接器1的各同軸電纜50在沿著圓筒形的線纜的中心軸佈線的中心導體51的周圍從內側開始依次同軸地層疊形成有中間介電體52、包含鋁箔的遮罩層53、包含編織線的外部導體54以及覆蓋外周的外皮55,隔著中間介電體52和中心導體51接地連接的遮罩層53與外部導體54隔開一定的距離進行配置,由此,此處的同軸電纜50的特性阻抗Z0達到了50Ω。
如圖2所示,各同軸連接單元10具備:中心接觸件3,連接於同軸電纜50的中心導體51,並與對方側同軸連接器70的連接單元71的中心插針72接觸;筒狀殼體11,連接於同軸電纜50的遮罩層53和外部導體54,並與連接單元71的外部接觸件73的外側嵌合接觸;絕緣體15,繞中心接觸件3的同軸對筒狀殼體11進行絕緣支承;以及套筒16。
中心接觸件3藉由對由磷青銅等構成的帶狀的導電金屬板進行衝壓加工來沖孔並按圖3、圖4所示的形狀折曲而形成,其由以下部分構成:中心導體連接部4,在後方壓接於同軸電纜50的中心導體51從而連接於中心導體51;圓筒狀的連結部5,一體地相連設置於中心導體連接部4的前方;以及中心接觸部7,從連結部5的前端的上下的位置朝向前方突出設置有一對板簧片。
其中,連結部5與中心導體連接部4同樣地以沖完孔的導電金屬板的中央作為正面並將其兩側朝向背面折彎成半圓筒形,並在背面的接縫5a處使兩側的端面對接,使得連結部5形成為在中心導體51的延長線上圍繞中心導體51的中心軸的圓筒狀。由此,連結部5在中心導體51的前方的延長方 向上與圍繞中心導體51的中心軸的同軸的圓筒狀的中心導體連接部4連接,與圍繞中心接觸件3的同軸配置的筒狀殼體11在同軸上隔開一定距離地配置,因此,特性阻抗不會在這些部位發生劇烈變化。
在對導電金屬板進行沖孔時,沿著對稱形狀的矩形凹部的輪郭對導電金屬板的構成接縫5a的兩邊進行沖孔,從而在折彎成半圓筒形而形成的連結部5的接縫5a處形成長方形的開口6。即,不是對導電金屬板進行沖孔而形成開口6,而是在對導電金屬板進行沖孔並藉由折彎加工而形成連結部5的工程中自然地形成開口6。
構成中心接觸部7的一對板簧片的前方的接觸部之間的間隔比對方側同軸連接器70的中心插針72的外徑短,與從前方插入上述接觸部之間的中心插針72彈性接觸。因此,圓筒狀的連結部5在後方的正面側與中心導體連接部4連接,並在前方的上下的位置與中心接觸部7接觸,高頻訊號流過其間的爬電距離最小的訊號傳輸路徑,開口6不形成於會阻擋該連結部5的訊號傳輸路徑的位置,因此,不會產生因形成開口6而導致的新的電感。
絕緣體15藉由絕緣樹脂一體地形成為包圍並保持整個中心接觸件3的圓筒狀,並在前表面開口有插入孔15a,該插入孔15a供對方側同軸連接器70的中心插針72插入並與中心接觸部7接觸。
如圖2所示,筒狀殼體11藉由導電性金屬形成為包圍整個絕緣體15的圓筒形,為了實現同軸連接器1整體的小型化,其外徑小到僅比所連接的同軸電纜5的外徑稍長的程度。筒狀殼體11的前方的外部接觸部12的內徑比外部接觸件73的外徑稍短,使得從前方插入的對方側同軸連接器70的外部接觸件73與內壁面彈性接觸,其後方的外殼主體14藉由絕緣體15的外側 面以同一內徑延續,使得該外殼主體14圍繞中心接觸件3的中心軸與中心接觸件3形成一定的間隔。
藉由將筒狀殼體11的內徑設置得小,筒狀殼體11與中心接觸件3的距離接近,同軸線路的特性阻抗會在筒狀殼體11的位置處降低,但如圖8所示,由於在背面對置的筒狀殼體11的內壁面與筒狀的中心接觸件3之間的距離會藉由開口6變長,因此,在形成有開口6的部位處的形成於兩者之間的每單位長度的電容C0會降低,特性阻抗會上升。
圖9是將以實線表示的由未形成開口6的中心接觸件3構成的同軸連接單元10的時域反射的測量結果、和以虛線表示由形成有開口6的中心接觸件3構成的同軸連接單元10的時域反射的測量結果進行比較的圖,示出了藉由形成開口6,該部位處的特性阻抗上升,接近同軸電纜5的特性阻抗即50Ω。
如後文所述,在外殼主體14的外側面,繞圓筒的軸凹設有將同軸連接單元10沿前後方向定位於絕緣座體2的凹環部17。此外,筒狀殼體11的後方的外部導體連接部13的輪廓錐形收縮,以便插入從後方連接的同軸電纜50的遮罩層53與外部導體54之間。在將外部導體連接部13插入遮罩層53與外部導體54之間後,藉由絕緣彈性體形成的圓筒狀的套筒16來從周圍緊固外部導體54,由此,筒狀殼體11與同軸電纜50的遮罩層53和外部導體54電連接。
如上所述,連接於同軸電纜50的中心導體51的中心接觸件3和連接於外部導體54的筒狀殼體11藉由配置於其間的絕緣體15而繞中心接觸件3的中心軸在同軸上配置,並且在前後方向上相互定位,組裝成一體的同 軸連接單元10。
如圖2所示,分別連接於四根同軸電纜50的末端的四組同軸連接單元10分別從後方插入沿前後方向貫通絕緣座體2而形成的接觸件容納孔8來進行安裝。在同軸連接器1的絕緣座體2貫穿設置有分別從正面和背面插通四根接觸件容納孔8的未圖示的插通孔,在分別裝配於正面和背面的定位板9突出設置有插通該插通孔的未圖示的定位杆9a。
在將四組同軸連接單元10從後方插入對應的接觸件容納孔8後,當將定位杆從正面和背面插入插通孔內時,定位杆9a會在接觸件容納孔8內卡合於外殼主體14的外側面的凹環部17,各同軸連接單元10沿前後方向被定位於絕緣座體2,組裝出四極同軸連接器1。
如圖1所示,與同軸連接器1嵌合連接的對方側同軸連接器70具備絕緣座體74,該絕緣座體74凹設有與絕緣座體2嵌合的嵌合凹部74a,在嵌合凹部74a內的與各接觸件容納孔8對應的部位,分別朝向後方突出設置有包含中心插針72和外部接觸件73的四組對方側同軸連接單元71。
由此,當將同軸連接器1和對方側同軸連接器70嵌合連接時,如圖7所示,對方側同軸連接單元71的外部接觸件73與同軸連接單元10的筒狀殼體11的內壁面接觸,並且中心插針72插通絕緣體15的插入孔15a而與中心接觸件3的中心接觸部7彈性接觸。
由於對方側同軸連接器70的中心插針72所彈性接觸的是形成有開口6的中心接觸件3的連結部5的前方的中心接觸部7,因此,不會因形成開口6而損害與對方側同軸連接器70的連接的可靠性。此外,即使在中心接觸件3形成有開口6,由於圍繞其中心軸的周圍被筒狀殼體11的外殼主體 14覆蓋,因此,能完全地遮罩。因此,即使像本實施方式這樣在絕緣座體2上平行地設置多個同軸連接單元10,流過中心接觸件3的高頻訊號也不會洩漏至其他同軸連接單元10的訊號傳輸路徑而發生串擾。
上述的實施方式是在單個絕緣座體2中配置了多組同軸連接單元10的多極同軸連接器1,但也可以是僅配置有一組同軸連接單元10的同軸連接器。
此外,形成於中心接觸件3的開口6的輪郭形狀並不限於上述的矩形,可以設為各種形狀,此外,形成開口6的位置除了前方的中心接觸部7和中心導體連接部4以外,還可以形成於其間的連結部5的任意位置。
此外,只要連結部5圍繞連接於同軸電纜50的中心軸的中心接觸件3的中心軸形成為筒狀,則不限於圓筒狀而可以是方筒狀等其他形狀。
【產業利用性】
本發明應用於連接於同軸線路的末端並進行了小型化的同軸連接器。
3‧‧‧中心接觸件
4‧‧‧中心導體連接部
5‧‧‧連結部
5a‧‧‧接縫
6‧‧‧開口
7‧‧‧中心接觸部
11‧‧‧筒狀殼體
51‧‧‧中心導體

Claims (3)

  1. 一種同軸連接器,具備:中心接觸件,連接於同軸線路的中心導體;筒狀殼體,連接於前述同軸線路的外部導體;以及絕緣體,配設於前述中心接觸件與前述筒狀殼體之間,繞前述中心接觸件的中心軸對前述筒狀殼體進行同軸支承,前述同軸連接器使前述筒狀殼體和前述中心接觸件分別與要嵌合連接的對方側同軸連接器的外部接觸件和對方側中心接觸件接觸,前述同軸連接器的特徵在於,前述中心接觸件具有:中心導體連接部,在沿著前述中心軸的一側與前述同軸線路的中心導體連接;中心接觸部,在另一側與對方側中心接觸件接觸;以及筒狀的連結部,連結前述中心導體連接部和前述中心接觸部,前述中心接觸件的前述連結部的周圍隔著前述絕緣體被前述筒狀殼體覆蓋,在將導電金屬板繞前述中心軸折彎而形成為筒狀的前述連結部的接縫處,形成有使前述連結部的部位的特性阻抗上升而使其接近前述同軸線路的特性阻抗的開口。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的同軸連接器,其中,在與以最短距離連接與前述同軸線路的中心導體的連接位置、和與前述對方側中心接觸件的接觸位置的前述中心接觸件的訊號傳輸路徑不重疊的前述連結部的部位,形成前述開口。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記載之同軸連接器,其中,包含前述中心接觸件、前述筒狀殼體和前述絕緣體的多個同軸連接單元彼此絕緣地並列裝配於絕緣座體。
TW108118797A 2018-08-07 2019-05-30 同軸連接器 TWI71598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48400A JP6551764B1 (ja) 2018-08-07 2018-08-07 同軸コネクタ
JP2018-148400 2018-08-0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08651A true TW202008651A (zh) 2020-02-16
TWI715985B TWI715985B (zh) 2021-01-11

Family

ID=674733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18797A TWI715985B (zh) 2018-08-07 2019-05-30 同軸連接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551764B1 (zh)
CN (1) CN110829127B (zh)
DE (1) DE102019121329B4 (zh)
TW (1) TWI715985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64571B (zh) * 2020-05-26 2022-05-11 日商阿德潘鐵斯特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同軸連接器之接線板以及電子元件測試裝置以及同軸連接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296464B2 (en) 2020-02-14 2022-04-05 TE Connectivity Services Gmbh Impedance control connector
JP7435338B2 (ja) * 2020-07-27 2024-02-21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シールド電線の端末構造およびスリーブ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539976A (en) * 1968-01-04 1970-11-10 Amp Inc Coaxial connector with controlled characteristic impedance
US3660805A (en) * 1970-08-05 1972-05-02 Molex Inc Shielded cable connector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GB2255863B (en) * 1991-05-17 1995-05-03 Minnesota Mining & Mfg Connector for coaxial cables
US5738546A (en) * 1994-12-01 1998-04-14 Adc Telecommunications, Inc. Printed circuit board mounted jack
US6015315A (en) * 1998-11-16 2000-01-18 Itt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Inc. Impedance improved coax connector
US7021963B2 (en) * 2002-08-15 2006-04-04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Electrical contact
JP2005108510A (ja) * 2003-09-29 2005-04-21 Clarion Co Ltd 多極型高周波同軸コネクタ
JP2006318788A (ja) 2005-05-13 2006-11-24 Auto Network Gijutsu Kenkyusho:Kk シールドコネクタ
JP2009099266A (ja) * 2007-10-12 2009-05-07 Yazaki Corp 同軸ケーブル用シールド端子
ATE542269T1 (de) * 2008-04-08 2012-02-15 Huber+Suhner Ag Mehrfachkoaxialverbinder
JP5419512B2 (ja) * 2009-03-27 2014-02-19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スリーブを用いた同軸ケーブルとシールド端子の接続構造
JP2012009229A (ja) 2010-06-23 2012-01-12 Jst Mfg Co Ltd 同軸ケーブル用コンタクト及び端末処理方法
TWI425719B (zh) * 2010-11-16 2014-02-01 Compal Electronics Inc 連接埠
JP2013089399A (ja) * 2011-10-17 2013-05-13 Hosiden Corp 高密度コネクタ
JP5833436B2 (ja) * 2011-12-28 2015-12-16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シールドコネクタ
JP2018063893A (ja) * 2016-10-14 2018-04-19 日本圧着端子製造株式会社 同軸ケーブル用コネクタ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64571B (zh) * 2020-05-26 2022-05-11 日商阿德潘鐵斯特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同軸連接器之接線板以及電子元件測試裝置以及同軸連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551764B1 (ja) 2019-07-31
CN110829127A (zh) 2020-02-21
JP2020024844A (ja) 2020-02-13
TWI715985B (zh) 2021-01-11
CN110829127B (zh) 2021-06-15
DE102019121329A1 (de) 2020-02-13
DE102019121329B4 (de) 2023-05-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97501B (zh) Probe
US3980382A (en) Matched impedance coaxial cable to printed circuit board terminator
TWI715985B (zh) 同軸連接器
TWI540805B (zh) 插座連接器及用於其之端子
JP2012064338A (ja) 同軸ケーブルの端末構造、コネクタ及び基板ユニット
TW201608768A (zh) 線纜端接結構
US9894769B2 (en) Board and cable connection board
TW201814969A (zh) 同軸纜線用連接器
JP2003317882A (ja) 同軸コネクタ
JP5419512B2 (ja) スリーブを用いた同軸ケーブルとシールド端子の接続構造
TWI648929B (zh) 同軸連接器之安裝構造
CN107959146B (zh) 同轴连接器
JPWO2020153347A1 (ja) 信号ケーブル
US11978993B2 (en) Connector cable that prevents both increase in impedance and a short circuit in a connector cable that connects a connector and a shielded cable via a relay substrate
US11227705B2 (en) Circuit board assembly and cable
WO2021215334A1 (ja) 検査用コネクタ及び検査用ユニット
JP7103545B1 (ja) 電気コネクタ
KR102513227B1 (ko) 리셉터클 커넥터에 결합되는 플러그 커넥터
WO2019183143A1 (en) Split quadrax interconnect
JP3244720U (ja) ケーブルコネクタ
US20030096511A1 (en) Electrical pin contact
TWI730805B (zh) 用於傳輸超高頻訊號之同軸纜線公連接器
KR20110125922A (ko) 임피던스 매칭에 적합한 구조를 갖는 동축케이블용 커넥터
KR100921223B1 (ko) 전선 연결 장치
KR20240067000A (ko) 커넥터, 케이블이 부착된 커넥터 및 커넥터 장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