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007906A - 加熱調理裝置 - Google Patents
加熱調理裝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202007906A TW202007906A TW108125509A TW108125509A TW202007906A TW 202007906 A TW202007906 A TW 202007906A TW 108125509 A TW108125509 A TW 108125509A TW 108125509 A TW108125509 A TW 108125509A TW 202007906 A TW202007906 A TW 202007906A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front door
- heating
- exhaust port
- conditioning device
- cover member
- Prior art dat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C—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 DETAILS OF 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4C15/00—Detail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C—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 DETAILS OF 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4C15/00—Details
- F24C15/02—Doo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ves or rang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C—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 DETAILS OF 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4C15/00—Details
- F24C15/34—Elements and arrangements for heat storage or insul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lectric Oven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能夠提升裝置主體的前面側中的隔熱性。加熱調理裝置(100)具備裝置主體(1)、前門(2)、蓋部件(23)、吸氣口(26)、和排氣口(27)。前門(2),配置於裝置主體(1)的前面側。蓋部件(23)配置於前門(2)的前面側。吸氣口(26),以空氣可流入至前門(2)和蓋部件(23)之間的第二間隙空間(A2)的方式形成。排氣口(27),以空氣可流出至第二間隙空間(A2)的外部的方式形成。
Description
本發明關於加熱調理裝置。
普及有藉由電磁波或水蒸氣而將食品急速地進行加熱的加熱調理裝置。又,揭示有抑制從加熱調理裝置的前門的散熱量的各種技術。
例如,在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加熱調理裝置,具備裝置主體和前門。裝置主體具有將食品進行加熱的加熱室。前門,配置於裝置主體的前面側,並相對於裝置主體自由開閉地裝附。前門,具有內窗和外窗。內窗和外窗之間的空間,由多個的隔熱空間層構成。多個的隔熱空間層的各個,被分割成空氣不對流的厚度。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0-65363號公報。
於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加熱調理裝置,能夠提升前門的隔熱性。然而,具有提升裝置主體的前面側中的隔熱性的餘地。
本發明是鑑於上述課題,其目的在於,提供可提升裝置主體的前面側中的隔熱性的加熱調理裝置。
本發明的加熱調理裝置,具備裝置主體、前門、蓋部件、吸氣口、和排氣口。該前門,配置於該裝置主體的前面側。該蓋部件,配置於該前門的前面側。該吸氣口,以在該前門和該蓋部件之間的間隙空間可流入空氣的方式而形成。該排氣口,以空氣可流出至該間隙空間的外部的方式而形成。
根據本發明的加熱調理裝置,能夠提升裝置主體的前面側中的隔熱性。
以下,一邊參照圖式(圖1~圖6)一邊針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進行說明。此外,針對圖中相同或相當部分標註相同的參照符號且不重複其說明。
<與第一實施方式~第三實施方式共通的構成>
首先,參照圖1~圖3,針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加熱調理裝置100的構成進行說明。圖1是加熱調理裝置100的構成的一例的側視圖。如圖1所示,加熱調理裝置100具備裝置主體1、前門2、和操作部3。
在圖1記載了彼此正交的X軸、Y軸、及Z軸。Z軸沿著鉛質方向延伸。X軸及Y軸的各個沿著水平方向延伸。Y軸與加熱調理裝置100的深度方向(前後方向)為平行。
裝置主體1收納加熱庫。在加熱庫配置食品。食品藉由電磁波、加熱器及水蒸氣的至少任一者而被加熱。裝置主體1自由開閉地支承前門2。
前門2,配置於裝置主體1的前面側。前門側表示Y軸的負方向側。前門2,自由開閉地配置於裝置主體1。前門2,限制向裝置主體1的前面側的熱的流出。
操作部3接受來自使用者的操作。操作部3自由旋轉地構成。使用者藉由旋轉操作部3,而例如選擇菜單。操作部3作為下壓按鈕開關而發揮功能。使用者藉由按下操作部3,而使電源導通及斷開。
此外,雖然在本發明的實施方式,藉由按下操作部3,而使電源導通及斷開,但是本發明不限於此。也可以藉由打開前門2而導通電源,藉由操作後或加熱後經過規定時間而斷開電源。
接著,參照圖1及圖2,針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加熱調理裝置100的構成進行說明。圖2是表示加熱調理裝置100的構成的一例的俯視圖。如圖2所示,加熱調理裝置100還具備下壓按鈕4。
下壓按鈕4,配置於前門2的上表面。具體而言,下壓按鈕4在前門2的上表面中,配置於X軸方向的中央部。又,按下壓鈕4在前門2的上表面中,配置於Y軸方向的正方向側。換言之,按下壓鈕4在前門2的上表面中,配置於與裝置主體1接近的側。下壓按鈕4,在將前門2從閉狀態變成開狀態的情況,藉由使用者被按下。下壓按鈕4,相當於「按鈕」的一例。
裝置主體1,具備配置於與前門2接近的側的第一卡合部件。前門2,具備配置於與裝置主體1接近的側的第二卡合部件。第二卡合部件,配置於與第一卡合部件對向的位置。在使用者將前門2從開狀態變成閉狀態的情況,第一卡合部件與第二卡合部件進行卡合,保持閉狀態。
在下壓按鈕4藉由使用者被按下的情況,第一卡合部件與第二卡合部件的卡合解除,前門2從閉狀態變成開狀態。
接著,參照圖1~圖3,針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加熱調理裝置100的構成進行說明。圖3是表示加熱調理裝置100的構成的一例的前視圖。如圖3所示,加熱調理裝置100還具備蓋部件23、吸氣口26、排氣口27、和顯示面板5。
蓋部件23配置於前門2的前面側。蓋部件23覆蓋前門2的整面。在前門2和蓋部件23之間,形成第二間隙空間。針對第二間隙空間,參照圖4進行詳細地說明。蓋部件23,例如由半透明的耐熱玻璃而形成。
吸氣口26,以空氣可流入至第二間隙空間的方式而形成。具體而言,吸氣口26形成於前門2的下端部。又,吸氣口26形成於蓋部件23的X軸方向的中央部。
排氣口27,以空氣可流出至第二間隙空間的外部的方式而形成。具體而言,排氣口27形成於前門2的上端部。又,排氣口27,具有第一排氣口271、和第二排氣口272。第一排氣口271,配置於蓋部件23的X軸方向的正方向側。第二排氣口272,配置於蓋部件23的X軸方向的負方向側。第一排氣口271和第二排氣口272,彼此分離地配置。
排氣口27的開口面積,較吸氣口26的開口面積更窄。具體而言,第一排氣口271的開口面積、與第二排氣口272的開口面積的和,小於吸氣口26的開口面積。從吸氣口26流入至第二間隙空間的空氣,如方向D所示,使第二間隙空間上升。並且,第二間隙空間的空氣,經由排氣口27,如方向D所示,向第二間隙空間的外部流出。方向D表示空氣的流動方向。
顯示面板5顯示各種資訊。例如,在顯示面板5的下部,顯示「煮飯、粥、飲品、魚類、蒸雞肉、肉類、豆類」般的食品種類。使用者,例如藉由旋轉操作操作部3,而能夠指定進行加熱的對象的食品的種類。又,在顯示面板5的中央部,顯示數字。數字,例如表示加熱時間。
顯示面板5例如具備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形成於蓋部件23的背面側(Y軸的負方向側)。
以上,如參照圖1~圖3而說明般,在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空氣從吸氣口26流入至第二間隙空間,空氣從排氣口27流出至第二間隙空間的外部。因此,能夠提升裝置主體1的前面側中的隔熱性。
又,在本發明的實施方式,吸氣口26形成於前門2的下端部,排氣口27形成於前門2的上端部。因此,已從吸氣口26流入的空氣,藉由來自加熱庫的輻射熱被加熱而上升,並從排氣口27流出。因此,能夠更加地提升裝置主體1的前面側中的隔熱性。
又,在本發明的實施方式,排氣口27的開口面積,窄於吸氣口26的開口面積。因此,已從吸氣口26流入的空氣,迅速地從排氣口27流出。因此,能夠更加地提升裝置主體1的前面側中的隔熱性,並且能夠抑制來自排氣口27的異物侵入。
又,在本發明的實施方式,下壓按鈕4,配置於前門2的上表面。因此,無需在前門2配置把手。因此,能夠提升加熱調理裝置100的內部的視覺辨認度。
又,在本發明的實施方式,下壓按鈕4配置於X軸方向的中央部,第一排氣口271配置於蓋部件23的X軸方向的正方向側,第二排氣口272配置於蓋部件23的X軸方向的負方向側。因此,能夠抑制從排氣口27排出的空氣接觸到操作下壓按鈕4的使用者的手。因此,能夠提升相對於下壓按鈕4的使用者的操作性。
又,在本發明的實施方式,顯示面板5配置於蓋部件23的下部。因此,能夠確保加熱調理裝置100的內部的視覺辨認度。
此外,雖然在本發明的實施方式,蓋部件23覆蓋前門2的整面,但是本發明不限於此。蓋部件23覆蓋前門2的至少一部分。蓋部件23若覆蓋前門2的至少一部分,則成為可在蓋部件23配置顯示面板5。
又,雖然在本發明的實施方式,排氣口27具有第一排氣口271、和第二排氣口272,但是本發明不限於此。加熱調理裝置100具有排氣口27即可。例如,加熱調理裝置100也可以僅具有一個排氣口27。又,例如,加熱調理裝置100也可以具有三個以上的排氣口27。
又,雖然在本發明的實施方式,吸氣口26形成於前門2的下端部,排氣口27形成於前門2的上端部,但是本發明不限於此。形成排氣口27和吸氣口26即可。例如,排氣口27也可以形成於前門2的上部側面,吸氣口26也可以形成於前門2的下端部。
又,雖然在本發明的實施方式,下壓按鈕4,配置於前門2的上表面,但是本發明不限於此。下壓按鈕4,配置於裝置主體1的上表面或前門2的上表面即可。例如,下壓按鈕4,也可以配置於裝置主體1的上表面。又,例如,下壓按鈕4,也可以配置於裝置主體1的側面。
又,雖然在本發明的實施方式,蓋部件23半透明地形成,但是本發明不限於此。蓋部件23,例如透明或半透明地形成。
<第一實施方式>
接著,參照圖1~圖4,針對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前門2和蓋部件23的構成進行進一步說明。圖4是表示第一實施方式的前門2和蓋部件23的構成的一例的IV-IV剖面圖。此外,IV-IV剖面的位置,表示於圖2。
如圖4所示,前門2具備第一板狀部件21、第二板狀部件22、第一框部25、及第二框部24。
第一板狀部件21,配置於前門2的裝置主體1側(Y軸的正方向側)。第一板狀部件21,與X-Z平面平行地配置。第一板狀部件21,例如由透明的耐熱玻璃而形成。
第二板狀部件22,配置於與前門2的裝置主體1分離的側(Y軸的負方向側)。第二板狀部件22,與第一板狀部件21平行地配置。即,第二板狀部件22,與X-Z平面平行地配置。第二板狀部件22,例如由透明的耐熱玻璃而形成。在第一板狀部件21和第二板狀部件22之間形成第一間隙空間A1。在第一間隙空間A1,空氣被密閉。第一間隙空間A1內的空氣,作為「空氣層」而發揮功能。
第一框部25,支承第一板狀部件21。第一框部25,配置於第一板狀部件21的周圍。第一框部25,直立設置在第二框部24的內周面。具體而言,第一框部25,支承第一板狀部件21的外周部。第一框部25,例如由鋼板而形成。
第二框部24,支承第一板狀部件21和第二板狀部件22。第二框部24,配置於第一板狀部件21和第二板狀部件22的周圍。第二框部24,例如由鋼板而形成。第二框部24的外周部,作為前門2的外周面而發揮功能。第二框部24,具有彎折部241。
彎折部241,支承第二板狀部件22。具體而言,彎折部241,支承第二板狀部件22的外周面。彎折部241,以朝向第一間隙空間A1(Y軸的正方向)突出的方式,剖面圓弧狀地彎折。
蓋部件23,與第二板狀部件22平行地配置。即,蓋部件23,與X-Z平面平行地配置。在蓋部件23和第二板狀部件22之間,形成第二間隙空間A2。蓋部件23,具有第一彎折部231及第二彎折部232。第二間隙空間A2,相當於「間隙空間」。
第一彎折部231,配置於蓋部件23的上端(Z軸的正方向端)。第一彎折部231,以朝向第二間隙空間A2分離的方向而突出的方式,剖面圓弧狀地彎折。在第一彎折部231和彎折部241之間,形成排氣口27。排氣口27,如圖3所示,缺口地形成蓋部件23。
第二彎折部232,配置於蓋部件23的下端(Z軸的負方向端)。第一彎折部231,以朝向第二間隙空間A2分離的方向而突出的方式,剖面圓弧狀地彎折。在第二彎折部232和彎折部241之間,形成吸氣口26。吸氣口26,如圖3所示,缺口地形成蓋部件23。
如圖4以方向D所示,空氣流動。方向D,表示空氣的流動方向。具體而言,經由吸氣口26,外部的空氣流入至第二間隙空間A2。並且,在第二間隙空間A2內,空氣在上方向(Z軸的正方向)上升。並且,第二間隙空間A2内的空氣,經由排氣口27,流出至外部。
彎折部241,以朝向第一間隙空間A1突出的方式,剖面圓弧狀地彎折。因此,第二間隙空間A2內的空氣,沿著彎折部241朝向Y軸的負方向側(前面側),經由排氣口27而流出。
以上,如參照圖1~圖4所說明般,在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排氣口27,以已從吸氣口26流入的空氣從排氣口27朝向加熱調理裝置100(蓋部件23)的前面側流出的方式而形成。另一方面,加熱調理裝置100的前面側以外的側(上表面側、下表面側、側面側、及背面側),藉由加熱調理裝置100配置的收納台而限制空氣的流動。因此,已從吸氣口26流入的空氣,從排氣口27平順地流出。因此,能夠更加地提升裝置主體1的前面側中的隔熱性。
又,在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吸氣口26及排氣口27的各者,缺口地形成蓋部件23。因此,能夠容易地形成吸氣口26及排氣口27的各者。
又,在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蓋部件23由於具有第一彎折部231及第二折部232,因此由透鏡效果,使用者能放大地看於裝置主體1的內部載置的食品。因此,能夠更加提升加熱調理裝置100的內部的視覺辨認度。
又,在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在前門2,在第一板狀部件21和第二板狀部件22之間形成空氣層。因此,能夠更加地提升裝置主體1的前面側中的隔熱性。
又,在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透明地形成第一板狀部件21和第二板狀部件22的各個,半透明地形成蓋部件23。因此,能夠確保加熱調理裝置100的內部的視覺辨認度。
又,在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由於蓋部件23覆蓋前門2的整面,半透明地形成蓋部件23,且蓋部件23具有第一彎折部231及第二折部232,因此能夠使使用者感受到加熱調理裝置100的高級感。
此外,雖然在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吸氣口26及排氣口27的各者,缺口地形成蓋部件23,但是本發明不限於此。吸氣口26及排氣口27的至少一方,缺口地形成蓋部件23即可。
又,雖然在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透明地形成第一板狀部件21和第二板狀部件22的各個,但是本發明不限於此。第一板狀部件21和第二板狀部件22的各個的至少一部分,透明或半透明地形成即可。
<第二實施方式>
接著,參照圖1~圖3及圖5,針對本發明的第二實施方式的前門2和蓋部件23的構成進一步說明。圖5是表示第二實施方式的前門2和蓋部件23的構成的一例的IV-IV剖面圖。此外,IV-IV剖面的位置,表示於圖2。
第二實施方式的前門2,如圖5所示,在第二框部24具有突出部件242的點,與第一實施方式的前門2不同。在以下,以在第二實施方式的前門2及蓋部件23中,以第一實施方式的前門2及蓋部件23不同的點為主進行說明。
如圖5所示,前門2的第二框部24具有彎折部241、突出部件242、和支承部243。蓋部件23,具有第一彎折部231。
彎折部241,支承第二板狀部件22的上端部(Z軸的正方向的端部)。彎折部241,以朝向第一間隙空間A1突出的方式,剖面圓弧狀地彎折。
支承部243,支承第二板狀部件22的下端部(Z軸的負方向的端部)。支承部243,相對於第二板狀部件22配置於Y軸的正方向側。
突出部件242和彎折部241,配置於第二框部24的前方側的端部(Y軸的負方向側的端部)。突出部件242,例如以第二框部24延伸至前方側(Y軸的負方向側)的方式形成。突出部件242,從第二框部24朝向前方(Y軸的負方向)突出。換言之,突出部件242,以覆蓋排氣口27的上方的方式形成。即,突出部件242,以覆蓋第一彎折部231的上方的方式形成。
如圖5以方向D所示,空氣流動。方向D,表示空氣的流動方向。具體而言,經由吸氣口26,外部的空氣流入至第二間隙空間A2。並且,在第二間隙空間A2內,空氣在上方向(Z軸的正方向)上升。並且,第二間隙空間的空氣,經由排氣口27流出至外部。
以上,如參照圖1~圖3及圖5所說明般,在本發明的第二實施方式,在排氣口27的上方,配置從前門2朝向前面突出的突出部件242。因此,經由排氣口27能夠抑制異物侵入至第二間隙空間A2內。
又,在本發明的第二實施方式,吸氣口26形成於第二板狀部件22的下端部和蓋部件23的下端部之間。即,未配置妨礙侵入至第二間隙空間A2內的異物從吸氣口26排出至第二間隙空間A2的外部的部件。因此,能夠容易地將侵入至第二間隙空間A2內的異物從吸氣口26排出至外部。
此外,雖然在本發明的第二實施方式,在排氣口27的上方,配置從前門2朝向前面突出的突出部件242,但是本發明不限於此。排氣口27,以從上方經由排氣口27而限制異物侵入至前門2和蓋部件23之間的方式形成即可。例如,排氣口27也可以以朝向斜下方的方式形成。即,從排氣口27排出的空氣,也可以在斜下方向被排出。在此情況下,能夠進一步地抑制圖2及圖3所示的從排氣口27排出的空氣接觸到操作下壓按鈕4的使用者的手。因此,能夠進一步地提升相對於下壓按鈕4的使用者的操作性。
<第三實施方式>
接著,參照圖1~圖3及圖6,針對本發明的第三實施方式的前門2和蓋部件23的構成進一步說明。圖6是表示第三實施方式的前門2和蓋部件23的構成的一例的IV-IV剖視圖。此外,IV-IV剖面的位置,表示於圖2。
在第三實施方式的前門2具備開口244A及開口244B的點,與第一實施方式的前門2不同。在以下,以在第三實施方式的前門2及蓋部件23中,以第一實施方式的前門2及蓋部件23不同的點為主進行說明。
如圖6所示,前門2的第二框部24具有彎折部241、和突出部件244。蓋部件23具有第一彎折部231和第二彎折部232。
突出部件244,例如以第二框部24延伸至前方側(Y軸的負方向側)的方式形成。突出部件244的前端,各自被固定於蓋部件23的第一彎折部231及第二彎折部232。具體而言,配置於第二框部24的上端的突出部件244的前端,各自被固定於蓋部件23的第一彎折部231的上端部。又,配置於第二框部24的下端的突出部件244的前端,被固定於蓋部件23的第二彎折部232的下端部。
在配置於第二框部24的下端的突出部件244,形成開口244A。
開口244A,缺口地形成突出部件244。開口244A,作為吸氣口26而發揮功能。
在配置於第二框部24的上端的突出部件244,形成開口244B。開口244B,缺口地形成突出部件244。開口244B,作為排氣口27而發揮功能。
如圖6以方向D所示,空氣流動。方向D,表示空氣的流動方向。具體而言,經由吸氣口26,外部的空氣流入至第二間隙空間A2。並且,在第二間隙空間A2內,空氣在上方向(Z軸的正方向)上升。並且,第二間隙空間A2内的空氣,經由排氣口27流出至外部。
以上,如參照圖1~圖3及圖6所說明般,在本發明的第三實施方式,吸氣口26及排氣口27,缺口地形成前門2的第二框部24。因此,能夠容易地形成吸氣口26及排氣口27。
又,在本發明的第三實施方式,突出部件244的前端,被固定於蓋部件23的第一彎折部231及第二彎折部232。因此,能夠將蓋部件23堅固地固定於前門2。
此外,雖然在本發明的第三實施方式,吸氣口26及排氣口27的各者,缺口地形成前門2的第二框部24,但是本發明不限於此。吸氣口26及排氣口27的至少一方,缺口地形成前門2的第二框部24即可。
又,雖然在本發明的第三實施方式,吸氣口26及排氣口27的各者,缺口地形成前門2的第二框部24,但是本發明不限於此。吸氣口26及排氣口27的至少一方,也可以作為前門2和蓋部件23之間的間隙而形成。在吸氣口26及排氣口27的各者,作為前門2和蓋部件23之間的間隙而形成的情況下,能夠更加容易地形成吸氣口26及排氣口27。
以上,一邊參照圖式,一邊針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進行說明。但是,本發明不限於上述的實施方式,只要在不脫離其要旨的範圍內在各種的態樣中進行實施(例如,下述表示的(1)~(3))。圖式是為了易於理解,主要示意性地表示各個構成要素,圖示的各構成要素地厚度、長度、個數等,存在有為了配合圖式作成而與實際不同的情況。又,在上述的實施方式所示的各構成要素的形狀、尺寸等為一例,並非特別限定,只要在實質上不脫離本發明的構成的範圍內可進行各種的變更。
(1)雖然如參照圖1~圖3已說明般,在本發明的實施方式,加熱調理裝置100僅具備一個吸氣口26,但是本發明不限於此。加熱調理裝置100具備吸氣口26即可。例如,加熱調理裝置100也可以具有兩個以上的吸氣口26。
(2)雖然如參照圖1~圖3已說明般,在本發明的實施方式,加熱調理裝置100具備兩個排氣口(第一排氣口271及第二排氣口272),但是本發明不限於此。加熱調理裝置100具備排氣口27即可。例如,加熱調理裝置100也可以僅具備一個排氣口27。又,例如,加熱調理裝置100也可以具有三個以上的吸氣口27。
(3)雖然如參照圖1~圖3已說明般,在本發明的實施方式,在前門2的整面的前面側配置蓋部件23,但是本發明不限於此。在前門2的至少一部分的前面側配置蓋部件23即可。換言之,在使用者可能接觸的部分、與顯示面板5對應的位置配置蓋部件23即可。例如,也可以僅在前門2的下部的前面側配置蓋部件23。
本發明是有關加熱調理裝置,具有產業上的可利用性。
100‧‧‧加熱調理裝置
1‧‧‧裝置主體
2‧‧‧前門
21‧‧‧第一板狀部件
22‧‧‧第二板狀部件
23‧‧‧蓋部件
231‧‧‧第一彎折部
232‧‧‧第二彎折部
24‧‧‧第二框部
241‧‧‧彎折部
242‧‧‧突出部件
243‧‧‧支承部
244‧‧‧突出部件
244A、244B‧‧‧開口
25‧‧‧第一框部
26‧‧‧吸氣口
27‧‧‧排氣口
271‧‧‧第一排氣口
272‧‧‧第二排氣口
3‧‧‧操作部
4‧‧‧下壓按鈕(按鈕)
5‧‧‧顯示面板
D‧‧‧ 方向
A1‧‧‧第一間隙空間(空氣層)
A2‧‧‧第二間隙空間(間隙空間)
圖1是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加熱調理裝置的構成的一例的側視圖。
圖2是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加熱調理裝置的構成的一例的俯視圖。
圖3是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加熱調理裝置的構成的一例的前視圖。
圖4是表示第一實施方式的前門和蓋部件的構成的一例的IV-IV剖面圖。
圖5是表示第二實施方式的前門和蓋部件的構成的一例的IV-IV剖面圖。
圖6是表示第三實施方式的前門和蓋部件的構成的一例的IV-IV剖面圖。
100‧‧‧加熱調理裝置
1‧‧‧裝置主體
2‧‧‧前門
23‧‧‧蓋部件
26‧‧‧吸氣口
27‧‧‧排氣口
271‧‧‧第一排氣口
272‧‧‧第二排氣口
3‧‧‧操作部
4‧‧‧下壓按鈕(按鈕)
5‧‧‧顯示面板
Claims (14)
- 一種加熱調理裝置,其包括: 裝置主體; 前門,配置於該裝置主體的前面側; 蓋部件,配置於該前門的前面側; 吸氣口,以空氣可流入該前門和該蓋部件之間的間隙空間的方式形成;及 排氣口,以該空氣可流出至該間隙空間的外部的方式形成。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加熱調理裝置,其中,該吸氣口形成於該前門的下部,該排氣口形成於該前門的上部。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的加熱調理裝置,其中,該排氣口的開口面積,較該吸氣口的開口面積更窄。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中任一項的加熱調理裝置,其中,該排氣口以該空氣從該排氣口朝向該蓋部件的前面側而流出的方式而形成。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中任一項的加熱調理裝置,其中,該排氣口以從上方經由該排氣口而限制異物侵入至該前門和該蓋部件之間的方式形成。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的加熱調理裝置,其中,在該排氣口的上方,配置從該前門朝向前面突出的突出部件。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6中任一項的加熱調理裝置,其中,該吸氣口及該排氣口的至少一方,缺口地形成該蓋部件。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7中任一項的加熱調理裝置,其中,該吸氣口及該排氣口的至少一方,作為該前門和該蓋部件之間的間隙而形成。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8中任一項的加熱調理裝置,其中,該吸氣口及該排氣口的至少一方,缺口地形成該前門的框部。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9中任一項的加熱調理裝置,其中,該蓋部件覆蓋該前門的至少一部分。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10中任一項的加熱調理裝置,其還包含為了將該前門從閉狀態變成開狀態的下壓按鈕; 該按鈕配置於該裝置主體的上表面或該前門的上表面。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11中任一項的加熱調理裝置,其還包含顯示該加熱調理裝置的狀態的顯示面板; 該顯示面板,配置於該蓋部件的下部。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12中任一項的加熱調理裝置,其中,該前門包含第一板狀部件、和與該第一板狀部件平行配置的第二板狀部件; 在該第一板狀部件和第二板狀部件之間形成空氣層。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的加熱調理裝置,其中,該蓋部件、該第一板狀部件及該第二板狀部件的各個的至少一部分,透明或半透明地形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8-141286 | 2018-07-27 | ||
JP2018141286 | 2018-07-27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2007906A true TW202007906A (zh) | 2020-02-16 |
Family
ID=691821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8125509A TW202007906A (zh) | 2018-07-27 | 2019-07-18 | 加熱調理裝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TW (1) | TW202007906A (zh) |
WO (1) | WO2020022335A1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910254A (en) * | 1973-11-28 | 1975-10-07 | Dearborn Glass Co. | Oven door construction |
JPS5828206U (ja) * | 1981-08-19 | 1983-02-23 | 株式会社東芝 | 高周波加熱装置 |
JP2720522B2 (ja) * | 1989-06-09 | 1998-03-04 |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 加熱装置 |
JP2692308B2 (ja) * | 1989-11-17 | 1997-12-17 |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 開閉扉装置及び開閉扉装置の緩衝機構 |
FR2732097B1 (fr) * | 1995-03-24 | 1997-05-23 | Seb Sa | Porte de four simplifiee avec module amovible |
KR102019260B1 (ko) * | 2013-02-28 | 2019-09-06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조리 기기의 도어 |
KR102219929B1 (ko) * | 2014-08-01 | 2021-02-25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오븐 및 이에 적용되는 도어 어셈블리 |
-
2019
- 2019-07-18 TW TW108125509A patent/TW202007906A/zh unknown
- 2019-07-23 WO PCT/JP2019/028856 patent/WO2020022335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0022335A1 (ja) | 2020-01-3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9388990B2 (en) | Metal panel,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cooking device using the metal panel | |
US20060027230A1 (en) | Oven door of electric oven | |
JP5446164B2 (ja) | 加熱調理器 | |
JP6162538B2 (ja) | 加熱調理器 | |
TW202007906A (zh) | 加熱調理裝置 | |
KR200390573Y1 (ko) | 전기오븐의 하부히터챔버 고정구조 | |
JP6049553B2 (ja) | 加熱調理器 | |
KR20090064611A (ko) | 오븐 도어 | |
JP7391068B2 (ja) | 加熱調理器 | |
JP6410665B2 (ja) | 加熱調理器 | |
JP5542540B2 (ja) | 加熱調理器 | |
JP2020153570A (ja) | 天板、及び加熱調理器 | |
CN216439032U (zh) | 盖体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 |
JP2012054146A (ja) | 加熱調理器及び排気口カバー | |
JP7370169B2 (ja) | 加熱調理器 | |
KR100716253B1 (ko) | 오븐 레인지와 오븐 레인지용 도어 | |
JP2003272818A (ja) | 加熱調理器 | |
KR200380333Y1 (ko) | 전기오븐의 탑버너부 유동방지구조 | |
JP5235744B2 (ja) | 加熱調理器 | |
KR100697459B1 (ko) | 전기오븐의 탑버너부 구조 | |
JP6342736B2 (ja) | コンロ | |
KR200377058Y1 (ko) | 전기오븐의 오븐랙 장착구조 | |
KR100693526B1 (ko) | 전기오븐의 오븐캐비티 구조 | |
KR20120066518A (ko) | 빌트인 타입 가스오븐레인지 | |
KR20110053628A (ko) | 조리기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