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007128A - 控制方法、程式、行動終端及電子鎖控制系統 - Google Patents
控制方法、程式、行動終端及電子鎖控制系統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202007128A TW202007128A TW108124096A TW108124096A TW202007128A TW 202007128 A TW202007128 A TW 202007128A TW 108124096 A TW108124096 A TW 108124096A TW 108124096 A TW108124096 A TW 108124096A TW 202007128 A TW202007128 A TW 202007128A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mobile terminal
- electronic lock
- key
- signal
- control
- Prior art dat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41/00—Locks with visible indication as to whether the lock is locked or unlocked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49/00—Electric permutation locks; Circuits therefor ; Mechanical aspects of electronic locks; Mechanical keys therefo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9/00—Arrangements in telecontrol or telemetry systems for selectively calling a substation from a main station, in which substation desired apparatus is selected for applying a control signal thereto or for obtaining measured values therefro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 Selective Calling Equipment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謀求不必要之通信資料之通信量之減少。控制方法係行動終端(1)之控制方法。控制方法包含密鑰發送步驟及歷程通知步驟。於密鑰發送步驟中,將至少包含密鑰資料之密鑰信號(K1)發送至進行關於電子鎖(3)之上鎖或開鎖控制之密鑰資料認證的認證系統(2)。於歷程通知步驟中,伴隨對認證系統(2)執行請求上鎖或開鎖控制之指示,而將歷程資料通知至特定之對象機器(5)。歷程資料包含關於與上述控制對應之電子鎖(3)側之狀態及狀態變化中之至少一者的資料。
Description
本發明一般而言係關於一種控制方法、程式、行動終端及電子鎖控制系統。本發明更詳細而言係關於一種行動終端之控制方法、程式、行動終端及電子鎖控制系統。
於JP2015-149608A(以下,稱為「文獻1」)中記載有歷程資料通知系統。該歷程資料通知系統具備:移動終端,其記憶有密鑰資料;及認證裝置,其對藉由與移動終端之間之近距離通信所獲取之密鑰資料進行認證。認證裝置係由基於密鑰資料之認證結果例如對鎖電性地進行上鎖開鎖控制之電子鎖系統、或對門之開閉電性地進行控制而管理門之進出之進出管理裝置等構成。移動終端將密鑰資料之認證時之歷程資料經由郵件伺服器而郵件發送至預先登錄之目的地之通知對象機器。
然,文獻1所記載之移動終端將密鑰資料之認證時之歷程資料郵件發送至通知對象機器。換言之,郵件發送歷程資料之基準為密鑰資料之認證。因此,例如存在如下可能性:即便使用者無對鎖進行上鎖或開鎖之意圖,亦因偶然使行動終端進入至移動終端(行動終端)與認證裝置(認證系統)能夠通信之區域內而郵件發送不必要之歷程資料。
本發明係鑒於上述緣由而完成,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能夠謀求不必要之通信資料之通信量之減少的控制方法、程式、行動終端及電子鎖控制系統。
本發明之一態樣之控制方法係行動終端之控制方法。上述控制方法包括密鑰發送步驟及歷程通知步驟。於上述密鑰發送步驟中,將至少包含上述密鑰資料之密鑰信號發送至進行關於電子鎖之上鎖或開鎖控制之密鑰資料認證的認證系統。於上述歷程通知步驟中,伴隨對上述認證系統執行請求上述控制之指示,而將歷程資料通知至特定之對象機器。上述歷程資料包含關於與上述控制對應之上述電子鎖側之狀態及狀態變化中之至少一者的資料。
本發明之一態樣之程式係用以使電腦系統執行上述控制方法之程式。
本發明之一態樣之行動終端具備密鑰發送部及歷程通知部。上述密鑰發送部將至少包含上述密鑰資料之密鑰信號發送至進行關於電子鎖之上鎖或開鎖控制之密鑰資料認證的認證系統。上述歷程通知部伴隨對上述認證系統執行請求上述控制之指示,而將歷程資料通知至特定之對象機器。上述歷程資料包含關於與上述控制對應之上述電子鎖側之狀態及狀態變化中之至少一者的資料。
本發明之一態樣之電子鎖控制系統具備1個或複數個上述行動終端及上述認證系統。上述認證系統自上述行動終端接收上述密鑰信號,進行上述密鑰資料之認證。上述認證系統係當上述認證成功且受理請求上述控制之指示時,對上述電子鎖進行與上述指示對應之控制。
(1)概要
以下實施形態中所說明之圖1~4係模式性圖,圖1~4中之各構成要素之大小及厚度各自之比未必反映實際之尺寸比。
如圖1所示,本實施形態之行動終端(密鑰裝置)1具備密鑰發送部101及歷程通知部102。密鑰發送部101將至少包含密鑰資料之密鑰信號K1發送至進行關於電子鎖3之上鎖或開鎖控制之密鑰資料認證的認證系統2。歷程通知部102伴隨對認證系統2執行請求上述控制之指示,將歷程資料通知至特定之對象機器5。歷程資料包含關於與控制對應之電子鎖3側之狀態及狀態變化中之至少一者的資料。
電子鎖3例如對將建築物7(參照圖2)之開口部70開閉之門(開閉構件)71進行上鎖或開鎖。以下,作為一例,建築物7為單戶獨立住宅,門71如圖2所示般假定為正門。但,建築物7並不限定於單戶獨立住宅,例如,亦可為具有複數個住宅單位(dwelling unit)之集合住宅。於該情形時,門71既可為隔開各個住宅單位之內側與外側之門,亦可為大廳正門之門。或者,建築物7並不限於住宅,亦可為租戶建築、辦公大樓、公共設施、學校、醫院或工廠等非住宅。
此處所謂之「請求控制之」請求源(使用者操作之受理源)既可為行動終端1,亦可為設置於門71或其附近之操作裝置8(參照圖2)。又,針對控制之請求,實際地向認證系統2發出「指示」之指示源(向認證系統2發送指示信號R1之發送源)亦既可為行動終端1,亦可為操作裝置8。例如,既可請求源及指示源之兩者為行動終端1,亦可請求源為操作裝置8且指示源為行動終端1,還可請求源及指示源之兩者為操作裝置8。
又,所謂「伴隨」執行指示,並非意指時間上之「同時」,而是意指「成為起點」。換言之,只要不執行指示,則歷程通知部102不通知歷程資料。進而,所謂「電子鎖3側」之狀態可為電子鎖3本身之上鎖開鎖狀態,亦可為設置有電子鎖3之門71之開閉狀態。
如圖1所示,本實施形態之電子鎖控制系統A1具備1個或複數個(圖示例中為1個)行動終端1及認證系統2。認證系統2自行動終端1接收密鑰信號K1,進行密鑰資料之認證。認證系統2係當認證成功且受理(請求上鎖或開鎖之控制之)指示時,對電子鎖3進行與該指示對應之控制。
根據本實施形態之行動終端1及電子鎖控制系統A1之構成,由於伴隨對認證系統2執行請求之指示,而通知歷程資料,故而能夠降低通知不必要之歷程資料之可能性。因此,能夠謀求不必要之通信資料之通信量之減少。
再者,與上述行動終端1相同之功能亦可藉由控制方法、電腦程式或記錄有電腦程式之非暫時性記錄媒體等實現。
(2)詳細情況
其次,對本實施形態之電子鎖控制系統A1之整體構成更詳細地進行說明。電子鎖控制系統A1係與電子鎖3一併構成電子鎖系統B1(參照圖1)。以下,將作為單戶獨立住宅之建築物7之住戶中之一人且為行動終端1之所有者稱為使用者X1(參照圖2)。
(2.1)整體構成
本實施形態之電子鎖控制系統A1係如上述「(1)概要」之欄中所說明般具備行動終端1及認證系統2。此處,為了方便說明,行動終端1之數目如圖1所示般假定為1個,但行動終端1之數目並無特別限定,亦可為2個以上。
認證系統2具備電子鎖控制裝置4及操作裝置8。認證系統2係以當自行動終端1接收關於電子鎖3之上鎖或開鎖控制之密鑰資料時,進行密鑰資料之認證之方式構成。
(2.2)電子鎖
電子鎖3將門(開閉構件)71(此處為正門)進行開鎖或上鎖。電子鎖3具有輔助鎖(Deadbolt)、驅動部及驅動電路。驅動電路根據自電子鎖控制裝置4(之鎖控制部402)輸出之控制信號(開鎖信號或上鎖信號)製作驅動信號,並將該驅動信號輸出至驅動部。驅動部具備電動馬達及將電動馬達之驅動力傳遞至輔助鎖之傳遞機構。驅動部按照自驅動電路輸入之驅動信號對驅動馬達進行驅動。藉由驅動馬達之驅動力經由傳遞機構傳遞至輔助鎖,而輔助鎖移動至上鎖位置或開鎖位置。此處,於輔助鎖移動至上鎖位置之狀態下,輔助鎖之至少一部分插入至設置於支持基門71之門框之螺栓孔,於該狀態下門71以關閉之狀態被保持。亦即,門71變為上鎖之狀態。於輔助鎖移動至開鎖位置之狀態下,輔助鎖之整體移出至螺栓孔之外,於該狀態下能夠進行門71之開閉。亦即,門71變為被開鎖之狀態。
(2.3)電子鎖控制裝置
如圖1所示,電子鎖控制裝置4具備鎖側控制部40、鎖側通信部41及鎖側記憶部42。鎖側控制部40具有認證部401及鎖控制部402。換言之,鎖側控制部40具有作為認證部401之功能及作為鎖控制部402之功能。
電子鎖控制裝置4設置於建築物7之門71。鎖側控制部40、鎖側通信部41及鎖側記憶部42例如收容於1個殼體中,且嵌埋於門71之內部。電子鎖控制裝置4通過電源線(未圖示)接受電力供給並進行動作。又,電子鎖控制裝置4通過電線S1而與電子鎖3電性連接,進而通過電線S2而與操作裝置8電性連接(參照圖1)。
鎖側控制部40例如由以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處理單元)及記憶體為主構成之微控制器構成。而且,藉由CPU執行儲存於記憶體之程式,而微控制器作為鎖側控制部40發揮功能。CPU所執行之程式於此處預先記錄於微控制器之記憶體,但亦可記錄於記憶卡等非暫時性記錄媒體而提供,亦可通過網際網路等電氣通信線路而提供。鎖側控制部40控制鎖側通信部41及電子鎖3等。
鎖側通信部41例如具有天線及通信電路。鎖側通信部41係於與行動終端1之間進行以電波作為介質之無線通信。無線通信中使用之頻帶例如為420 MHz頻帶、920 MHz頻帶、2.4 GHz頻帶等。鎖側通信部41例如以依據BLE(Bluetooth(註冊商標) Low Energy,藍芽低能量)之標準進行近距離無線通信之方式構成。此處,所謂「BLE」係作為無線PAN(Personal Area Network,個人區域網路)技術之Bluetooth(註冊商標)之標準中之低耗電規格之稱呼。鎖側通信部41按照來自鎖側控制部40之指令,發送信標信號。又,鎖側通信部41接收信標應答。信標應答係由對信標信號進行應答之行動終端1之(下述)通信部13發送。亦即,鎖側通信部41具有信號之發送功能及接收功能,且以於與行動終端1之通信部13之間進行雙向通信之方式構成。
鎖側控制部40係以通過鎖側通信部41自行動終端1接收至少包含密鑰資料之密鑰信號K1(參照圖1及圖3)之方式構成。鎖側控制部40係當接收密鑰信號K1時,執行認證處理。又,鎖側控制部40係以監視來自行動終端1之信標應答之電波強度值(例如RSSI值: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ion,接收信號強度指標)之方式構成。該監視之開始時序例如為接收密鑰信號K1之後。具體而言,電子鎖控制裝置4係於接收密鑰信號K1之後,與行動終端1定期地進行通信,判定電波強度值是否超過閾值(換言之,行動終端1是否進入至特定之通信區域內)。若判定為電波強度值超過閾值,則鎖側控制部40通過鎖側通信部41將表示該意旨之閾值信號M1(參照圖3)發送至行動終端1。又,鎖側控制部40將表示關於所接收到之密鑰資料之認證結果之認證結果信號N1(參照圖3)發送至行動終端1。
又,鎖側控制部40係以通過鎖側通信部41自行動終端1接收包含請求電子鎖3之上鎖或開鎖控制之指示的指示信號R1(參照圖3)之方式構成。鎖側控制部40通過鎖側通信部41將指示應答信號R2(參照圖3)作為針對指示信號R1之回覆發送至行動終端1。指示應答信號R2係表示正常地接收指示信號R1並進行控制之情況之信號(控制結果信號)。
進而,鎖側控制部40係以通過鎖側通信部41自行動終端1接收請求關於歷程資料之資訊之請求信號V1(參照圖3)之方式構成。鎖側控制部40通過鎖側通信部41,將請求應答信號V2(參照圖3)作為針對請求信號V1之回覆發送至行動終端1。請求應答信號V2係以對來自行動終端1之關於歷程資料之資訊之請求進行應答之方式,例如包含執行上鎖或開鎖之控制時刻及關於控制結果後之當前之電子鎖3之狀態之資料等。
鎖側記憶部42例如由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電子可擦可程式化唯讀記憶體)、快閃記憶體等非揮發性記憶體構成。鎖側記憶部42能夠記憶複數個行動終端1之登錄資訊等。例如,於建築物7之住戶包含使用者X1在內為3人,且該3人攜帶各個行動終端1之情形時,該等行動終端1之登錄資訊被登錄於鎖側記憶部42。登錄資訊包含各行動終端1所固有之識別資訊及認證處理用「認證資訊」。認證資訊係與自行動終端1發送而來之密鑰資料一對一地對應。再者,鎖側記憶部42亦可為鎖側控制部40所具有之記憶體。
鎖側控制部40之認證部401係當鎖側通信部41自行動終端1接收到包含識別資訊及密鑰資料之密鑰信號K1時,自鎖側記憶部42讀出與所接收之識別資訊對應之認證資訊。然後,認證部401藉由進行接收到之密鑰資料與認證資訊之對照,而執行行動終端1之認證處理。具體而言,於與密鑰資料對應之認證資訊記憶於鎖側記憶部42之情形時,利用認證部401所進行之密鑰資料之認證成功。另一方面,於與密鑰資料對應之認證資訊未記憶於鎖側記憶部42之情形時,利用認證部401所進行之密鑰資料之認證失敗。鎖側控制部40理想為無關於認證是成功還是失敗,均將認證結果信號N1回覆給行動終端1。又,鎖側控制部40理想為即便於因通信錯誤等而無法正常地獲取密鑰資料之情形時,亦將表示該意旨之認證結果信號N1回覆給行動終端1。
鎖側控制部40之鎖控制部402係若於將表示認證成功之認證結果信號N1回覆給行動終端1之後,自行動終端1接收到指示信號R1時,與指示信號R1所表示之內容對應地控制電子鎖3而進行門71之上鎖或開鎖。具體而言,若認證部401對於密鑰資料之認證成功、例如鎖側通信部41自行動終端1接收到包含請求開鎖控制之指示之指示信號R1,則以使電子鎖3之上鎖狀態切換為開鎖狀態之方式控制電子鎖3。藉由以此方式利用認證部401進行認證處理,可抑制建築物7之安全性下降。
然,電子鎖控制裝置4係如圖1所示般與設置於門71之外側之操作裝置8電性連接。操作裝置8例如具有標記有0~9之數字及記號之複數個觸摸式鎖。當由使用者X1等人,通過複數個觸摸式鎖,輸入相當於密鑰資料之數字等時,該輸入資訊通過電線S2被發送至電子鎖控制裝置4。認證部401執行對於該輸入資訊之認證處理,若認證成功,則能夠進行對於電子鎖3之開鎖、上鎖。
或者,操作裝置8亦可具備用以藉由在認證部401對於自行動終端1發送而來之密鑰資料之認證成功之後由使用者X1以手指進行觸摸操作而進行開鎖或上鎖之簡易觸摸式鎖。於該情形時,請求電子鎖3之上鎖或開鎖控制之請求源(使用者操作之受理源)為操作裝置8。
操作裝置8亦可具有用以讀取記憶於IC(Integrated Circuit,積體電路)卡內之密鑰資料之讀卡機等以代替複數個觸摸式鎖、或者除了複數個觸摸式鎖以外還具有用以讀取記憶於IC卡內之密鑰資料之讀卡機等。又,操作裝置8亦可並非設置於門71之外側(室外),而是設置於門71之內側(室內)。
(2.4)行動終端
本實施形態之行動終端(密鑰裝置)1係假定為智慧型手機、平板終端等可攜帶之資訊終端。如圖1所示,行動終端1具備控制部10、顯示部12(操作部11)、通信部13及記憶部14。
控制部10例如由以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處理單元)及記憶體為主構成之微控制器構成。而且,藉由CPU執行儲存於記憶體之程式,而微控制器作為控制部10發揮功能。CPU所執行之程式於此處預先記錄於微控制器之記憶體,但亦可記錄於記憶卡等非暫時性記錄媒體來提供,亦可通過網際網路等電氣通信線路來提供。控制部10控制顯示部12及通信部13等。
通信部13例如具有天線及通信電路。通信部13係以於與鎖側通信部41之間例如依據BLE之規格進行近距離無線通信之方式構成。通信部13接收自鎖側通信部41發送而來之信標信號。又,通信部13當接收到信標信號時,將對所接收到之信標信號進行應答之信號發送至電子鎖控制裝置4。亦即,通信部13具有信號之發送功能及接收功能,且以於與鎖側通信部41之間進行雙向通信之方式構成。
又,如圖1所示,通信部13構成為能夠經由網際網路等通信網路60與郵件伺服器6進行通信,且為了將(下述)歷程資料通知至特定之對象機器5,而將電子郵件送出至郵件伺服器6。於圖1中,通信網路60上存在之郵件伺服器之數目為1個,但亦可為2個以上。例如亦可存在發送電子郵件之側之郵件伺服器、及接收電子郵件之側之郵件伺服器。
此處所謂之「特定之對象機器5」係假定為與使用者X1不同之使用者所攜帶之智慧型手機、平板終端等可攜帶之資訊終端。對象機器5可為與使用者X1所攜帶之行動終端1具有相同功能之行動終端。關於對象機器5之資訊(郵件位址資訊等)既可預先登錄於使用者X1之行動終端1之記憶部14,亦可包含於自電子鎖控制裝置4接收之請求應答信號V2。攜帶對象機器5之另一使用者例如可為使用者X1之家屬,亦可為孩子的使用者X1之父母。又,對象機器5並不限定於行動終端,亦可為固定型終端。
顯示部12例如為液晶顯示器、有機EL(Electro Luminescence,電致發光)顯示器等薄型顯示裝置。顯示部12係藉由控制部10而控制顯示內容。
操作部11例如具有受理使用者X1等人所進行之操作輸入(使用者操作)之功能。於本實施形態中,操作部11具有設置於構成顯示部12之顯示裝置之觸控面板。觸控面板具有靜電電容方式、感壓式等之觸控感測器。當使用者X1進行觸摸顯示部12之顯示裝置之操作(輕觸(tap)操作、滑移(swipe)操作等)時,操作部11將與操作對應之信號輸出至控制部10。總而言之,此處,顯示部12兼具作為操作部11之功能。再者,操作部11並不限定於具有觸控面板之構成,例如亦可由設置於行動終端1之殼體之按鈕開關構成,亦可由設置於行動終端1之殼體之撥桿構成。
記憶部14例如由EEPROM、快閃記憶體等非揮發性記憶體構成。記憶部14記憶被分配至行動終端1之個別之識別資訊、及自認證系統2賦予之密鑰資料等。又,記憶部14中記憶有行動終端1之電腦所執行之程式。該程式既可預先記憶於記憶體,亦可通過網際網路等電氣通信線路、或記錄於記憶卡等非暫時性記錄媒體來提供。又,如本實施形態般,若行動終端1為智慧型手機等資訊終端,則記憶部14中亦可記憶有使用者X1任意地安裝之各種應用程式。
如圖1所示,本實施形態之控制部10具備密鑰發送部101、歷程通知部102及接收部103。換言之,控制部10具有作為密鑰發送部101之功能、作為歷程通知部102之功能及作為接收部103之功能。
密鑰發送部101將至少包含密鑰資料之密鑰信號K1發送至進行密鑰資料認證的認證系統2。密鑰信號K1亦可除了密鑰資料以外,還包含被分配至行動終端1之個別之識別資訊等。密鑰發送部101經由通信部13,藉由與電子鎖控制裝置4之近距離無線通信來發送密鑰信號K1。
又,如圖3所示,控制部10係除了利用密鑰發送部101發送密鑰信號K1以外,還將包含請求電子鎖3之上鎖或開鎖控制之指示的指示信號R1、及請求關於歷程資料之資訊之請求信號V1發送至電子鎖控制裝置4。亦即,於本實施形態中,發出請求上鎖開鎖控制之指示(發送指示信號R1之)指示源為行動終端1。
接收部103係於密鑰信號K1之發送以後,自認證系統2接收關於控制之應答信號U1(參照圖1)。此處,作為一例,應答信號U1相當於閾值信號M1、認證結果信號N1、指示應答信號R2及請求應答信號V2之4個信號(參照圖3)。接收部103經由通信部13,藉由與電子鎖控制裝置4之近距離無線通信來接收該等應答信號U1。
歷程通知部102係伴隨對認證系統2執行請求(上鎖或開鎖之)控制之指示,而藉由例如電子郵件,將歷程資料通知至特定之對象機器5。此處,作為一例,與密鑰信號K1分開地發送指示信號R1,因此伴隨指示信號R1被發送至電子鎖控制裝置4,而歷程通知部102通知歷程資料。換言之,控制部10只要不發送指示信號R1,便不執行通知歷程資料之動作。
歷程資料包含關於與(上鎖或開鎖之)控制對應之電子鎖3側之狀態及狀態變化中之至少一者的資料。此處,假定「電子鎖3側」係指電子鎖3本身,且歷程資料包含關於電子鎖3之上鎖開鎖狀態之資料。電子鎖3之上鎖開鎖狀態例如指電子鎖控制裝置4自行動終端1接收到請求信號V1之時點之狀態(上鎖或開鎖)。再者,執行上鎖開鎖控制後之電子鎖3之狀態係與門71之開閉狀態不同,以變化為前提(若狀態不變化,則可謂發生了控制錯誤)。因此,關於通知電子鎖3之上鎖開鎖狀態,若不考慮控制錯誤等,則與通知電子鎖3之狀態變化大致等同。
歷程資料係除了電子鎖3之上鎖開鎖狀態以外,例如包含控制時刻、電子鎖3之名稱(亦可為固有之識別資訊)及實施了上鎖或開鎖之使用者X1之名稱等。請求應答信號V2如上所述般包含控制時刻及關於電子鎖3之上鎖開鎖狀態之資料。行動終端1亦可藉由請求應答信號V2自電子鎖控制裝置4獲取電子鎖3之名稱及使用者X1之名稱,該等資訊亦可預先記憶於行動終端1之記憶部14。
歷程通知部102亦可基於自電子鎖控制裝置4及自身之記憶部14獲得之資訊,製作例如「XX(例如孩子之名字)於18時30分將正門開鎖」之文字資訊,並作為歷程資料進行通知。或者,歷程通知部102亦可製作僅包含例如「已開鎖」等電子鎖3之上鎖開鎖狀態之文字資訊,並作為歷程資料進行通知。又,歷程通知部102亦可如「XX於18時30分回家」般將「開鎖」替換為「回家」之表達來進行通知。又,歷程通知部102亦可不僅將文字,例如還包含如可直觀地知曉表示正門之開鎖之情況般的圖像及記號等中之至少1者在內,作為歷程資料進行通知。
此處,於本實施形態中,於密鑰發送部101執行密鑰信號K1之發送之後(密鑰發送步驟之執行後),控制部10僅於滿足特定之條件之情形時,將指示信號R1發送至認證系統2之電子鎖控制裝置4。作為一例,特定之條件係指對行動終端1進行特定之操作。具體而言,例如,當接收到表示密鑰資料之認證成功之意旨之認證結果信號N1時,控制部10於顯示部12(操作部11)中圖像顯示用以受理控制上鎖或開鎖之請求之標記為「上鎖」或「開鎖」之按鈕型操作區域。亦即,請求源(使用者操作之受理源)亦為行動終端1。然後,藉由使用者X1對顯示部12上之操作區域進行之觸摸操作等(特定之操作)而進行控制上鎖或開鎖之請求,藉此特定之條件得以滿足,而發送指示信號R1。控制部10理想為於自電子鎖控制裝置4接收到表示電波強度值超過閾值之閾值信號M1之前,不顯示上述操作區域。
總而言之,控制部10係只要不滿足特定之條件,便不發送指示信號R1,其結果,不會過渡至執行利用歷程通知部102將歷程資料通知至對象機器5之動作。因此,於利用行動終端1執行歷程通知之情形時,於發送密鑰信號K1之後當使用者X1有欲開鎖或欲上鎖之想法時對行動終端1進行特定操作之可能性較高。因此,能夠進一步降低通知不必要之歷程資料之可能性。
然,於行動終端1中,安裝有於行動終端1上動作之至少2個應用程式(通信應用程式軟體)。2個應用程式例如指用以與電子鎖控制裝置4進行依據BLE之標準之近距離無線通信之第1應用程式、及用以經由網際網路等通信網路60與郵件伺服器6進行通信之第2應用程式。
第1應用程式實現密鑰發送部101中之密鑰信號K1之發送功能(密鑰發送步驟)。第1應用程式除了密鑰信號K1之發送以外,還實現指示信號R1及請求信號V1等之發送功能、以及接收部103中之應答信號U1之接收功能。第1應用程式係於接通有行動終端1之電源之狀態下例如處於始終啟動之狀態,但亦可為通過使用者X1之操作而啟動者。
第2應用程式實現歷程通知部102中之歷程資料之通知功能(歷程通知步驟)。第2應用程式係以如下方式設定,即,使用使藉由2個以上之應用程式而實現之服務協作地將一連串之作業自動化之服務協作工具(service cooperation tool),預先與第1應用程式協作。服務協作工具例如為IFTTT(IF This Then That)。亦即,第2應用程式係以於第1應用程式之動作中,於執行通知歷程資料之歷程通知步驟時自動地啟動之方式設定。
以此方式,藉由以不同之應用程式實現密鑰信號K1之發送功能(密鑰發送步驟)及歷程資料之通知功能(歷程通知步驟),例如可容易地將歷程資料之發送機構替換為其他發送機構。
藉由使用者X1攜帶具有上述構成之行動終端1,而例如於回家時或外出時等,當靠近至距門71之電子鎖控制裝置4固定距離內時,行動終端1與電子鎖控制裝置4自動地進行通信。然後,於密鑰資料之認證成功後,使用者X1例如若通過對行動終端1之顯示部12(操作部11)進行之特定之觸摸操作進行開鎖或上鎖之控制請求,則可進行電子鎖3之開鎖或上鎖。
又,包含關於電子鎖3之上鎖開鎖狀態之資料之歷程資料藉由電子郵件而被通知至特定之對象機器5。因此,擁有對象機器5之另一使用者(例如使用者X1之父母)例如可於外地,通過電子郵件中所記載之電子鎖3之上鎖開鎖狀態,知曉使用者X1已回家(或已外出)。尤其是,於本實施形態中,由於伴隨對認證系統2執行請求上鎖或開鎖控制之指示,而通知歷程資料,故而能夠降低通知不必要之歷程資料之可能性。因此,能夠謀求不必要之通信資料之通信量之減少。
(2.5)動作之說明
以下,一面參照圖3,一面對具備上述電子鎖控制系統A1及電子鎖3之電子鎖系統B1之動作進行說明。此處,對攜帶行動終端1之使用者X1自外地返回至建築物7(住宅)之情形(亦即,電子鎖3自上鎖狀態切換為開鎖狀態之情形)進行說明。又,接通有行動終端1之電源,且第1應用程式處於後台啟動中。
首先,當攜帶行動終端1之使用者X1進入至能夠與電子鎖控制裝置4進行無線通信之第1通信區域內時,行動終端1將密鑰信號K1發送至電子鎖控制裝置4(ST1)。電子鎖控制裝置4當接收到密鑰信號K1時,執行對於密鑰信號K1內之密鑰資料之認證處理(ST2)。然後,電子鎖控制裝置4將表示關於接收到之密鑰資料之認證結果(成功、失敗、及通信錯誤等中之任一者)之認證結果信號N1回覆給行動終端1(ST3)。
又,電子鎖控制裝置4於接收密鑰信號K1之後,與行動終端1定期地進行通信,執行判定電波強度值是否超過閾值之閾值處理(ST4)。再者,於除密鑰資料之認證結果成功以外之情形時,電子鎖控制裝置4不執行閾值處理、或者亦可將執行中之閾值處理中止。若判定為電波強度值超過閾值、亦即若例如攜帶行動終端1之使用者X1進入至與上述第1通信區域相比範圍更窄之特定之第2通信區域內,則電子鎖控制裝置4將閾值信號M1發送至行動終端1(ST5)。
另一方面,行動終端1當所接收到之認證結果信號N1表示認證成功且接收到閾值信號M1時,圖像顯示用以受理開鎖或上鎖之請求之操作區域(ST6)。行動終端1若事先(例如於ST1~ST5之期間內)接收到關於當前之電子鎖3之上鎖開鎖狀態之資料,則亦可僅圖像顯示受理與該狀態相反之請求之操作區域。例如若當前之電子鎖3之狀態為上鎖狀態,則此時顯示部12所顯示之操作區域亦可為僅受理「開鎖」之請求者。或者,亦可顯示「開鎖」及「上鎖」之兩者之操作區域,亦可於供請求與當前之電子鎖3之狀態相同之狀態之操作區域被操作之情形時進行錯誤顯示。
再者,電子鎖控制裝置4於將閾值信號M1發送至行動終端1之後亦監視電波強度值,若電波強度值變為閾值以下(亦即,若使用者X1離開至上述第2通信區域之外),則將該意旨發送至行動終端1。於該情形時,行動終端1中止操作區域之圖像顯示。
當使用者X1對顯示部12所顯示之表示「開鎖」之操作區域進行觸摸操作(特定之操作)時,行動終端1將包含請求開鎖之指示之指示信號R1發送至電子鎖控制裝置4(ST7)。電子鎖控制裝置4若接收到指示信號R1,則按照所接收到之指示信號R1中之開鎖之請求,為了進行電子鎖3之開鎖控制而將控制信號發送至電子鎖3(ST8)。然後,電子鎖控制裝置4回覆表示已正常地接收指示信號R1並進行控制之指示應答信號R2(ST9)。其結果,電子鎖3之狀態自上鎖狀態切換為開鎖狀態(ST10)。此時,電子鎖控制裝置4於鎖側記憶部42中記憶將控制信號發送至電子鎖3之控制時刻。再者,圖3中雖省略圖示,但電子鎖控制裝置4理想為定期地監視電子鎖3之狀態。
然後,行動終端1例如當自發送指示信號R1起經過固定期間P1時,將請求關於歷程資料之資訊之請求信號V1發送至電子鎖控制裝置4(ST11)。行動終端1使用內置之計時器,對固定期間P1進行計時。再者,固定期間P1之開始亦可為指示應答信號R2之接收時點。或者,亦可無固定期間P1之設定,請求信號V1亦可與指示信號R1之發送連續地、或於接收指示應答信號R2之後立即發送。
電子鎖控制裝置4當接收到請求信號V1時,將包含執行上鎖之控制時刻、及關於控制結果後之當前之電子鎖3之狀態(於該情形時為開鎖狀態)之資料的請求應答信號V2回覆至行動終端1(ST12)。
電子鎖控制裝置4亦可於接收到請求信號V1時,將確認信號發送至電子鎖3,並於確認電子鎖3之狀態之後回覆請求應答信號V2。或者,電子鎖控制裝置4若於鎖側記憶部42中記憶有控制時刻以及關於電子鎖3之狀態(控制結果)之資訊,則亦可於讀入該記憶之資訊後回覆請求應答信號V2。但,於產生控制錯誤而未正常地自上鎖切換為開鎖之情形時,利用確認信號對電子鎖3確認狀態能夠將更準確之狀態之資訊發送至行動終端1。
另一方面,於行動終端1中,當接收到請求應答信號V2時,以與第1應用程式協作之方式設定之第2應用程式啟動(ST13)。然後,行動終端1於第2應用程式之動作之下,藉由電子郵件向對象機器5通知歷程資料(ST14)。行動終端1於請求應答信號V2所表示之電子鎖3之狀態無變化之情形時、亦即儘管指示了開鎖之請求但請求應答信號V2所表示之電子鎖3之狀態亦為上鎖狀態之情形時,於顯示部12顯示產生了控制錯誤之意旨。進而,行動終端1亦可將產生了控制錯誤之意旨通知至對象機器5。
再者,於以上動作說明中列舉了請求「開鎖」之情形為例,但於請求「上鎖」之情形時亦同樣地,當由行動終端1接收到請求應答信號V2時,第2應用程式啟動而進行歷程資料之通知。
如此,對於攜帶對象機器5之使用者而言,可藉由接收包含關於電子鎖3之上鎖開鎖之資料之歷程資料之通知(ST15),而掌握(遠距離監視)電子鎖3之情況。又,由於伴隨對認證系統2執行請求上鎖或開鎖控制之指示,而通知歷程資料,故而例如能夠降低即便使用者X1無意圖進行上鎖或開鎖亦通知不必要之歷程資料之可能性。因此,能夠謀求不必要之通信資料之通信量之減少。
尤其是,可自行動終端1藉由電子郵件直接通知至對象機器5。因此,例如無需自行動終端1將歷程資料發送至電子鎖控制裝置4或HEMS(Home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家庭能源管理系統),並利用連接於網路之閘道器將歷程資料發送至對象機器5。總而言之,即便於建築物7中未配備IOT(Internet of Things,物聯網),亦能夠容易地實現自行動終端1向對象機器5之通知(能夠容易地實現利用對象機器5所進行之遠距離監視)。
然,上述第1通信區域係相當於能夠發送密鑰信號K1之區域、亦即能夠進行密鑰資料之認證之區域,且為相對較廣之區域。例如,第1通信區域為以電子鎖控制裝置4為中心亦包含建築物7用地之外側之區域。另一方面,上述第2通信區域係相當於電波強度值能夠超過閾值之區域、亦即能夠受理上鎖開鎖之請求之區域,且為與第1通信區域相比範圍更窄之區域。例如,第2通信區域為以電子鎖控制裝置4為中心僅包含建築物7用地內之門71之周邊之區域。於如本實施形態般設定有複數個通信區域之情形時,若假設以密鑰資料之認證為基準通知歷程資料,則會變為僅因攜帶行動終端1之使用者X1偶然地進入至第1通信區域內便通知歷程資料。關於該方面,於本實施形態中,由於伴隨對認證系統2執行請求上鎖或開鎖控制之指示而通知歷程資料,故而能夠降低即便使用者X1無意圖進行上鎖或開鎖亦通知不必要之歷程資料之可能性。換言之,能夠一面減少不必要之歷程資料之通知,一面將第1通信區域之範圍設定為更廣。
(3)變化例
上述實施形態僅為本發明之各種實施形態之一。上述實施形態只要能夠達成本發明之目的,則可根據設計等而進行各種變更。又,與上述實施形態之行動終端1相同之功能亦可藉由行動終端1之控制方法、電腦程式、或記錄有電腦程式之非暫時性記錄媒體等而實現。
以下,列舉上述實施形態之變化例。以下說明之變化例可適當組合而應用。再者,以下,有時亦將上述實施形態稱為「基本例」。
本發明中之行動終端1包含電腦系統。電腦系統係以作為硬體之處理器及記憶體作為主構成。藉由使處理器執行電腦系統之記憶體中所記錄之程式,而實現作為本發明中之行動終端1之功能。程式可預先記錄於電腦系統之記憶體,亦可通過電氣通信線路來提供,亦可記錄於能夠藉由電腦系統讀取之記憶卡、光碟、硬碟驅動器等非暫時性記錄媒體來提供。電腦系統之處理器係由包含半導體積體電路(IC)或大規模積體電路(LSI)之1個或複數個電子電路構成。此處所謂之IC或LSI等積體電路係根據集成之程度而稱呼不同,包含被稱為系統LSI、VLSI(Very Large Scale Integration,超大型積體電路)、或ULSI(Ultra Large Scale Integration,極超大型積體電路)之積體電路。進而,亦可採用製造LSI之後編程之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場可程式化閘陣列)、或能夠進行LSI內部之接合關係之再構成或LSI內部之電路區塊之再構成之邏輯裝置作為處理器。複數個電子電路可彙集於1個晶片,亦可分散地設置於複數個晶片。複數個晶片可彙集於1個裝置,亦可分散地設置於複數個裝置。
又,將行動終端1及電子鎖控制裝置4各自之複數個功能彙集於1個殼體並非行動終端1及電子鎖控制裝置4所必需之構成。例如,行動終端1及電子鎖控制裝置4各自之構成要素亦可分散地設置於複數個殼體。進而,控制部10等行動終端1中之至少一部分功能例如亦可藉由雲(cloud)(雲端計算(cloud computing))等而實現。相反地,亦可如上述實施形態般,將行動終端1之全部功能彙集於1個殼體。同樣地,電子鎖控制裝置4之至少一部分功能例如亦可藉由雲等而實現。
(3.1)變化例1
以下,一面參照圖4,一面對本變化例(變化例1)之電子鎖控制系統A1進行說明。圖4係對變化例1之電子鎖控制系統A1之動作進行說明之序列圖。再者,為了方便說明,圖4僅表示相對於基本例之圖3之序列圖不同之主要部分。
於基本例中,於密鑰發送部101執行密鑰信號K1之發送之後(密鑰發送步驟之執行後),用以將指示信號R1發送至認證系統2之電子鎖控制裝置4之特定條件係對行動終端1進行特定之操作。但是,於變化例1中,特定條件係指於執行密鑰信號K1之發送以後(自密鑰發送步驟起)經過規定時間T1(參照圖4)。行動終端1使用內置之計時器對規定時間T1進行計時。
於變化例1中,規定時間T1之開始時序例如設為密鑰資料之認證完成(成功)之時序。換言之,規定時間T1之開始時序係設為接收到表示認證成功之認證結果信號N1之時序。但,規定時間T1之開始時序亦可並非接收到認證結果信號N1之時序,而是例如為發送密鑰信號K1之時序。
變化例1之行動終端1顯示受理開鎖或上鎖之請求之操作區域(ST6),例如若於使用者X1對操作區域進行觸摸操作之時點已經過規定時間T1,則直接發送指示信號R1(ST7)。另一方面,若於使用者X1對該操作區域進行觸摸操作之時點未經過規定時間T1,則行動終端1保留指示信號R1之發送直至經過規定時間T1為止。然後,行動終端1於經過規定時間T1之時點發送指示信號R1。
根據該構成,與未設定規定時間T1而是將密鑰信號K1與指示信號R1連續地發送之情形相比,能夠進一步降低通知不必要之歷程資料之可能性。
(3.2)變化例2
或者,用以將指示信號R1發送至認證系統2之電子鎖控制裝置4之特定條件亦可為行動終端1自認證系統2接收「特定之信號」。特定之信號例如亦可為基本例中之表示電波強度值超過閾值之閾值信號M1。
又,於基本例中,行動終端1之控制部10於自電子鎖控制裝置4接收閾值信號M1之前,不顯示受理開鎖或上鎖之請求之操作區域。但是,亦可於密鑰信號K1之發送後,不受閾值信號M1之接收影響地顯示操作區域。
作為替代,本變化例(變化例2)之行動終端1係於自電子鎖控制裝置4接收閾值信號M1之前,不發送指示信號R1。總而言之,例如若於使用者X1對操作區域進行觸摸操作之時點已經接收到閾值信號M1,則直接發送指示信號R1。另一方面,若於使用者X1對該操作區域進行觸摸操作之時點未接收閾值信號M1,則行動終端1保留指示信號R1之發送直至接收到閾值信號M1為止。然後,行動終端1於接收到閾值信號M1之時點發送指示信號R1。但,於該情形時,行動終端1理想為於顯示部12顯示提醒靠近電子鎖控制裝置4所在之門71之意旨。
根據該構成,於接收到特定之信號(例如閾值信號M1)之情形時,將指示信號R1發送至認證系統2,因此能夠進一步降低通知不必要之歷程資料之可能性。
然,於基本例中,藉由使用者X1對行動終端1之顯示部12所顯示之操作區域進行觸摸操作,而行動終端1受理開鎖或上鎖之請求並發出指示。但是,亦可為行動終端1進行密鑰信號K1之發送,另一方面,藉由對於設置於門71之外側之操作裝置8進行之操作而受理開鎖或上鎖之請求。於該情形時,自認證系統2接收之「特定之信號」亦可為自操作裝置8藉由無線通信直接由行動終端1接收且包含開鎖或上鎖之請求之操作信號。行動終端1亦可基於自操作裝置8接收之操作信號,將指示信號R1發送至電子鎖控制裝置4。於該情形時,請求源為操作裝置8,指示源為行動終端1。再者,自操作裝置8輸出之操作信號亦可暫時經由電子鎖控制裝置4而自電子鎖控制裝置4發送至行動終端1。
(3.3)變化例3
用以發送指示信號R1之特定條件亦可為認證系統2之電子鎖控制裝置4所接收到之行動終端1之電波強度值超過閾值。其亦包含如基本例及變化例2般接收閾值信號M1之情形,但不僅如此,亦包含執行閾值處理之裝置不限定於電子鎖控制裝置4之含義。
亦即,於基本例及變化例2中,電子鎖控制裝置4對行動終端1之電波強度值進行計測,進而,電子鎖控制裝置4亦進行與閾值進行比較之閾值處理(圖3之ST4)。但是,閾值處理亦可由行動終端1進行。進行比較之閾值可預先記憶於行動終端1之記憶部14。總而言之,由電子鎖控制裝置4發送至行動終端1之閾值信號M1亦可包含計測出之電波強度值,而並非電波強度值超過閾值之判定結果。於該情形時,電子鎖控制裝置4理想為於密鑰信號K1之接收以後,繼續發送閾值信號M1。
又,特定條件亦可為行動終端1所接收到之電子鎖控制裝置4之電波強度值超過閾值。亦即,亦可由行動終端1對電子鎖控制裝置4之電波強度值進行計測,進而,行動終端1亦進行與閾值進行比較之閾值處理。
(3.4)其他變化例
於基本例中,行動終端1為智慧型手機、平板終端等可攜帶之資訊終端,但亦可不是資訊終端。行動終端1例如亦可為可收容或安裝於使用者X1所持之包等之電子標籤等。
於行動終端1為電子標籤等之情形時,亦可如變化例2中所說明般,藉由對設置於門71之外側之操作裝置8進行之操作輸入等而受理開鎖或上鎖之請求。
於基本例中,歷程資料係假定包含關於電子鎖3之上鎖開鎖狀態之資料。但是,歷程資料亦可包含關於電子鎖3之上鎖開鎖之狀態變化之資料,而並非上鎖開鎖之狀態。總而言之,歷程資料亦可僅於電子鎖3之狀態自上鎖變為開鎖時、或自開鎖變為上鎖時被通知。於該情形時,例如,若儘管指示了開鎖之請求,但因控制錯誤等,而電子鎖3之狀態未變為開鎖,則行動終端1不通知歷程資料。
又,歷程資料亦可不僅包含電子鎖3之上鎖開鎖狀態或狀態變化,而且包含關於電子鎖3、電子鎖控制裝置4、或作為密鑰發揮功能之行動終端1之狀態或狀態變化。具體而言,歷程資料例如亦可包含關於行動終端1之密鑰資訊或郵件位址資訊等之重新登錄、登錄內容之變更(亦包含刪除)之資訊。又,歷程資料亦可包含電子鎖3、電子鎖控制裝置4及行動終端1等之電源狀態或電源狀態之變化、其等中產生之異常之有無、異常之內容等。
於基本例中,「電子鎖3側之狀態」係指電子鎖3本身之狀態。但是,「電子鎖3側之狀態」亦可相當於門71之開閉狀態或開閉之狀態變化,而並非電子鎖3之上鎖開鎖狀態。於該情形時,電子鎖控制系統A1例如理想為進而具備對門71之開閉狀態進行監視之開閉感測器(未圖示)。電子鎖控制裝置4係與開閉感測器電性連接,基於自開閉感測器接收之關於開閉狀態(或狀態變化)之信號,將關於門71之開閉狀態(或狀態變化)之資訊及其時刻包含於請求應答信號V2而進行發送。而且,由行動終端1通知至對象機器5之歷程資料包含關於門71之開閉狀態(或狀態變化)之資料。
又,於歷程資料包含門71之開閉狀態或狀態變化之情形時,亦可進而包含電子鎖3之上鎖開鎖狀態或狀態變化。具體而言,歷程資料亦可包含複數個資料。歷程資料例如亦可包含「18時30分00秒:正門之鎖被開鎖」之第1資料及「18時30分10秒:正門被打開」之第2資料。第1資料與第2資料既可藉由1封電子郵件發送,亦可藉由不同之2封電子郵件依序發送。
於基本例之行動終端1中,於發送密鑰信號K1之後,發送指示信號R1。但是,該順序亦可相反,亦可先發送指示信號R1之後,發送密鑰信號K1。於該情形時,電子鎖控制裝置4即便接收到指示信號R1,亦收集該請求,並於接收密鑰信號K1且密鑰資料之認證成功之後,遵循所收集之指示信號R1之請求。
於基本例中,行動終端1係受理開鎖或上鎖之請求並發出指示者(請求源及指示源為行動終端1)。又,於變化例2中,對請求源為操作裝置8且指示源為行動終端1之情形進行了說明。但是,亦可為行動終端1進行密鑰信號K1之發送,另一方面,開鎖或上鎖之請求係藉由對於操作裝置8進行之操作而受理,指示(指示信號)亦由操作裝置8直接發出至電子鎖控制裝置4。亦即,亦可請求源及指示源之兩者為操作裝置8。
於基本例之行動終端1中,指示信號R1與請求信號V1相互分開地被發送。但是,指示信號R1之發送不僅可用作請求上鎖或開鎖控制之指示,亦可用作關於歷程資料之資訊之請求。於該情形時,電子鎖控制裝置4藉由接收指示信號R1,而於電子鎖3之控制後,發送亦用於發送關於歷程資料之資訊的指示應答信號R2。
又,於行動終端1中,將關於歷程資料之資訊請求並接收至電子鎖控制裝置4之構成本身亦並非必須之構成。亦即,於行動終端1之側,於發送指示信號R1之時點,可推定上鎖開鎖之狀態改變,因此行動終端1亦可基於所發送之指示信號R1之內容產生歷程資料,並通知至對象機器5。又,行動終端1亦可將預先保持之歷程資料通知至對象機器5。
於基本例中,電子鎖控制裝置4係以密鑰信號K1之接收為觸發進行閾值處理,但亦可與密鑰信號K1之接收無關地開始閾值處理。
於基本例中,電子鎖控制裝置4與操作裝置8分開,但亦可相互成為一體。即,認證系統2亦可為於1個殼體內包含電子鎖控制裝置4及操作裝置8之功能之認證裝置。
又,於基本例中,電子鎖控制裝置4進行密鑰資料之認證處理及電子鎖3之上鎖開鎖控制之兩者。但是,認證處理亦可藉由與電子鎖控制裝置4分開地設置且能夠與電子鎖控制裝置4進行通信之認證伺服器裝置進行。
於基本例中,歷程資料係藉由電子郵件而通知至對象機器5。但是,歷程資料例如亦可藉由無需攜帶對象機器5之使用者主動進行操作而通知資訊之推送(push)型資訊配發、所謂之「推送通知」進行通知,而並非限於電子郵件。
(4)優點
如以上所說明,第1態樣之控制方法係行動終端(1)之控制方法。控制方法包括密鑰發送步驟及歷程通知步驟。於密鑰發送步驟中,將至少包含密鑰資料之密鑰信號(K1)發送至進行關於電子鎖(3)之上鎖或開鎖控制之密鑰資料認證的認證系統(2)。於歷程通知步驟中,伴隨對認證系統(2)執行請求上述控制之指示,而將歷程資料通知至特定之對象機器(5)。歷程資料包含關於與上述控制對應之電子鎖(3)側之狀態及狀態變化中之至少一者的資料。根據第1態樣,由於伴隨對認證系統(2)執行請求上述控制之指示,而通知歷程資料,故而能夠降低通知不必要之歷程資料之可能性。因此,可提供一種能夠謀求不必要之通信資料之通信量之減少之控制方法。
關於第2態樣之控制方法,較佳為於第1態樣中,進而包括將包含上述指示之指示信號(R1)發送至認證系統(2)之指示發送步驟。根據第2態樣,由於伴隨將指示信號(R1)發送至認證系統(2),而通知歷程資料,故而能夠進一步降低通知不必要之歷程資料之可能性。
關於第3態樣之控制方法,較佳為於第2態樣中,於指示發送步驟中,在執行密鑰發送步驟之後,僅於滿足特定條件之情形時發送指示信號(R1)。根據第3態樣,由於僅於滿足特定條件之情形時將指示信號(R1)發送至認證系統(2),故而能夠進一步降低通知不必要之歷程資料之可能性。
關於第4態樣之控制方法,較佳為於第3態樣中,特定條件係指對行動終端(1)進行特定之操作。根據第4態樣,由於在對行動終端(1)進行特定之操作之情形時,將指示信號(R1)發送至認證系統(2),故而能夠進一步降低通知不必要之歷程資料之可能性。
關於第5態樣之控制方法,較佳為於第3態樣中,特定條件係指自密鑰發送步驟起經過規定時間(T1)。根據第5態樣,與未設定規定時間(T1)而將密鑰信號(K1)與指示信號(R1)連續發送之情形相比,能夠進一步降低通知不必要之歷程資料之可能性。
關於第6態樣之控制方法,較佳為於第3態樣中,特定條件係指認證系統(2)所接收到之行動終端(1)之電波強度值超過閾值。根據第6態樣,由於在電波強度值超過閾值之情形時,將指示信號(R1)發送至認證系統(2),故而能夠進一步降低通知不必要之歷程資料之可能性。
關於第7態樣之控制方法,較佳為於第3態樣中,特定條件係指行動終端(1)所接收到之認證系統(2)之電波強度值超過閾值。根據第7態樣,由於在電波強度值超過閾值之情形時,將指示信號(R1)發送至認證系統(2),故而能夠進一步降低通知不必要之歷程資料之可能性。
關於第8態樣之控制方法,較佳為於第3態樣中,特定條件係指行動終端(1)自認證系統(2)接收特定之信號。根據第8態樣,由於在行動終端(1)接收到特定之信號之情形時,將指示信號(R1)發送至認證系統(2),故而能夠進一步降低通知不必要之歷程資料之可能性。
關於第9態樣之控制方法,較佳為於第1態樣中,上述指示根據對於認證系統(2)所具備之操作裝置(8)進行之操作而執行。根據第9態樣,由於伴隨執行對操作裝置(8)進行之操作,而通知歷程資料,故而能夠降低通知不必要之歷程資料之可能性。
關於第10態樣之控制方法,較佳為於第1~第9態樣中之任一者中,於歷程通知步驟中,藉由電子郵件將歷程資料通知至特定之對象機器(5)。根據第10態樣,雖為簡易之構成,但能夠實現歷程資料之通知。
關於第11態樣之控制方法,較佳為於第1~第10態樣中之任一者中,密鑰發送步驟中之密鑰信號(K1)藉由於行動終端(1)上動作之第1應用程式而發送。又,歷程通知步驟中之歷程資料較佳為藉由與第1應用程式不同且於行動終端(1)上動作之第2應用程式而通知。根據第11態樣,由於密鑰發送步驟及歷程通知步驟中應用程式不同,故而例如可將歷程資料之發送機構容易地替換為其他發送機構。
第12態樣之程式係用以使電腦系統執行第1~第11態樣中之任一者之控制方法之程式。根據第12態樣,可提供能夠謀求不必要之通信資料之通信量之減少之功能。再者,亦可為,非暫時性電腦可讀媒體記憶上述程式,於利用電腦系統之執行時,使該電腦系統執行第1~第11態樣中之任一者之控制方法。
第13態樣之行動終端(1)具備密鑰發送部(101)及歷程通知部(102)。密鑰發送部(101)將至少包含密鑰資料之密鑰信號(K1)發送至進行關於電子鎖(3)之上鎖或開鎖控制之密鑰資料認證的認證系統(2)。歷程通知部(102)伴隨對認證系統(2)執行請求上述控制之指示,而將歷程資料通知至特定之對象機器(5)。歷程資料包含關於與上述控制對應之電子鎖(3)側之狀態及狀態變化中之至少一者的資料。根據第13態樣,能夠謀求不必要之通信資料之通信量之減少。
第14態樣之電子鎖控制系統(A1)具備1個或複數個第13態樣中之行動終端(1)及認證系統(2)。認證系統(2)自行動終端(1)接收密鑰信號(K1),並對密鑰資料進行認證。認證系統(2)當認證成功且受理請求上述控制之指示時,對電子鎖(3)進行與指示對應之控制。根據第14態樣,可提供一種能夠謀求不必要之通信資料之通信量之減少之電子鎖控制系統(A1)。
關於第2~11態樣之構成,並非行動終端(1)之控制方法所必須之構成,可適當省略。
1‧‧‧行動終端
2‧‧‧認證系統
3‧‧‧電子鎖
4‧‧‧電子鎖控制裝置
5‧‧‧對象機器
6‧‧‧郵件伺服器
7‧‧‧建築物
8‧‧‧操作裝置
10‧‧‧控制部
11‧‧‧操作部
12‧‧‧顯示部
13‧‧‧通信部
14‧‧‧記憶部
40‧‧‧鎖側控制部
41‧‧‧鎖側通信部
42‧‧‧鎖側記憶部
60‧‧‧通信網路
70‧‧‧開口部
71‧‧‧門(開閉構件)
101‧‧‧密鑰發送部
102‧‧‧歷程通知部
103‧‧‧接收部
401‧‧‧認證部
402‧‧‧鎖控制部
A1‧‧‧電子鎖控制系統
B1‧‧‧電子鎖系統
K1‧‧‧密鑰信號
M1‧‧‧閾值信號
N1‧‧‧認證結果信號
P1‧‧‧固定期間
R1‧‧‧指示信號
R2‧‧‧指示應答信號
S1‧‧‧電線
S2‧‧‧電線
T1‧‧‧規定時間
U1‧‧‧應答信號
V1‧‧‧請求信號
V2‧‧‧請求應答信號
X1‧‧‧使用者
圖1係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行動終端及具備其之電子鎖控制系統之系統構成圖。
圖2係表示同上之電子鎖控制系統之使用例之概略圖。
圖3係對同上之電子鎖控制系統之動作進行說明之序列圖。
圖4係對同上之電子鎖控制系統之變化例1之動作進行說明之序列圖。
1‧‧‧行動終端
2‧‧‧認證系統
3‧‧‧電子鎖
4‧‧‧電子鎖控制裝置
5‧‧‧對象機器
K1‧‧‧密鑰信號
M1‧‧‧閾值信號
N1‧‧‧認證結果信號
P1‧‧‧固定期間
R1‧‧‧指示信號
R2‧‧‧指示應答信號
V1‧‧‧請求信號
V2‧‧‧請求應答信號
Claims (14)
- 一種控制方法,其係行動終端之控制方法,且包括: 密鑰發送步驟,其係將至少包含上述密鑰資料之密鑰信號發送至進行關於電子鎖之上鎖或開鎖控制之密鑰資料認證的認證系統;及 歷程通知步驟,其係伴隨對上述認證系統執行請求上述控制之指示,而將歷程資料通知至特定之對象機器;且 上述歷程資料包含關於與上述控制對應之上述電子鎖側之狀態及狀態變化中之至少一者的資料。
- 如請求項1之控制方法,其進而包括指示發送步驟,該指示發送步驟將包含上述指示之指示信號發送至上述認證系統。
- 如請求項2之控制方法,其中於上述指示發送步驟中,於執行上述密鑰發送步驟之後,僅於滿足特定條件之情形時發送上述指示信號。
- 如請求項3之控制方法,其中上述特定條件係指對上述行動終端進行特定之操作。
- 如請求項3之控制方法,其中上述特定條件係指自上述密鑰發送步驟起經過規定時間。
- 如請求項3之控制方法,其中上述特定條件係指上述認證系統所接收到之上述行動終端之電波強度值超過閾值。
- 如請求項3之控制方法,其中上述特定條件係指上述行動終端所接收到之上述認證系統之電波強度值超過閾值。
- 如請求項3之控制方法,其中上述特定條件係指上述行動終端自上述認證系統接收特定之信號。
- 如請求項1之控制方法,其中上述指示係根據對上述認證系統所具備之操作裝置的操作而執行。
- 如請求項1至9中任一項之控制方法,其中於上述歷程通知步驟中,藉由電子郵件將上述歷程資料通知至上述特定之對象機器。
- 如請求項1至9中任一項之控制方法,其中上述密鑰發送步驟中之上述密鑰信號係藉由於上述行動終端上動作之第1應用程式而發送, 上述歷程通知步驟中之上述歷程資料係藉由與上述第1應用程式不同且於上述行動終端上動作之第2應用程式而通知。
- 一種程式,其係用以使電腦系統執行如請求項1至11中任一項之控制方法。
- 一種行動終端,其具備: 密鑰發送部,其將至少包含上述密鑰資料之密鑰信號發送至進行關於電子鎖之上鎖或開鎖控制之密鑰資料認證的認證系統;及 歷程通知部,其伴隨對上述認證系統執行請求上述控制之指示,而將歷程資料通知至特定之對象機器;且 上述歷程資料包含關於與上述控制對應之上述電子鎖側之狀態及狀態變化中之至少一者的資料。
- 一種電子鎖控制系統,其具備: 1個或複數個如請求項13之行動終端;及 上述認證系統,其自上述行動終端接收上述密鑰信號,並進行上述密鑰資料之認證;且 上述認證系統係當上述認證成功且受理請求上述控制之指示時,對上述電子鎖進行與上述指示對應之控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8-131085 | 2018-07-10 | ||
JP2018131085A JP7190672B2 (ja) | 2018-07-10 | 2018-07-10 | 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携帯端末、及び電気錠制御システム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2007128A true TW202007128A (zh) | 2020-02-01 |
Family
ID=691418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8124096A TW202007128A (zh) | 2018-07-10 | 2019-07-09 | 控制方法、程式、行動終端及電子鎖控制系統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7190672B2 (zh) |
TW (1) | TW202007128A (zh) |
WO (1) | WO2020013149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24094974A (ja) * | 2022-12-28 | 2024-07-10 | 株式会社ビットキー | 端末装置、プログラム及び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4257072A (ja) | 2003-02-25 | 2004-09-16 | Tokyo Gas Co Ltd | 施錠状態確認制御システム |
JP2015149608A (ja) | 2014-02-06 | 2015-08-20 | 美和ロック株式会社 | 履歴データ通知システム |
JP2015148512A (ja) | 2014-02-06 | 2015-08-20 | 美和ロック株式会社 | 時刻修正システム |
JP2015185002A (ja) | 2014-03-25 | 2015-10-22 | 美和ロック株式会社 | 履歴データ通知システム |
JP2016191281A (ja) | 2015-03-31 | 2016-11-10 | 美和ロック株式会社 | 電子鍵管理装置、電子鍵管理プログラム、携帯無線端末装置の制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電子鍵管理システム |
JP2017106296A (ja) | 2015-12-03 | 2017-06-15 | 株式会社東芝 | 鍵管理プログラム、及び鍵管理装置 |
JP2017187937A (ja) | 2016-04-06 | 2017-10-12 | 株式会社ユーエムイー | 不動産内見支援システム、不動産内見支援サーバ、不動産内見支援プログラム、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可読な記憶媒体 |
-
2018
- 2018-07-10 JP JP2018131085A patent/JP7190672B2/ja active Active
-
2019
- 2019-07-09 TW TW108124096A patent/TW202007128A/zh unknown
- 2019-07-09 WO PCT/JP2019/027065 patent/WO2020013149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20007828A (ja) | 2020-01-16 |
WO2020013149A1 (ja) | 2020-01-16 |
JP7190672B2 (ja) | 2022-12-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249121B2 (en) | Real estate wireless lockbox | |
US10158968B2 (en) |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system | |
US9122302B2 (en) | Automatic garage door automatic monitoring and controlling system based on the internet of things concept and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NFC) technology | |
US20060164205A1 (en) | Proximity wake-up activation of electronic circuits | |
US20150091704A1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Initiating a Function in an Electronic Device | |
CN207761449U (zh) | 一种电子密码锁具系统 | |
TW202007128A (zh) | 控制方法、程式、行動終端及電子鎖控制系統 | |
TWM505524U (zh) | 智慧鎖控制系統、開鎖裝置及電子鎖 | |
TW202019142A (zh) | 控制方法、程式、行動終端及電子鎖控制系統 | |
JP6956378B2 (ja) | 電気錠制御システム | |
EP3677743A1 (en) | Electronic lock control system, electronic lock system, control method for electronic lock control systems, and program | |
TWI737755B (zh) | 被動式無線射頻識別門鎖、電子門鎖系統及其操作方法 | |
JP7054784B2 (ja) | 電気錠制御システム、通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
JP2018071227A (ja) | 電気錠システム、電気錠装置、及び電気錠用プログラム | |
TW202007125A (zh) | 通信裝置、通信系統、資訊終端之控制方法及資訊終端用程式 | |
JP6890273B2 (ja) | 電気錠制御システム、電気錠システム、登録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
TWI628627B (zh) | 基於短程通訊裝置與遠端系統整合之門禁系統 | |
JP2019031834A (ja) | 電気錠制御システム、電気錠システム、及びプログラム | |
JP2019035230A (ja) | 電気錠制御システム、鍵装置、電気錠システム、電気錠制御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鍵装置の制御方法、電気錠制御システム用プログラム、及び鍵装置用プログラム | |
Mills et al. | Multifamily Complex Smart Locks for Property Management and Tenant Security | |
Ibrahim et al. | Comparison on approaches of home automation | |
JP6617961B2 (ja) | 位置確認システム、機器管理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 |
JP2019044379A (ja) | 情報端末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電気錠制御システム | |
TWM519774U (zh) | 基於短程通訊裝置與遠端系統整合之門禁系統 | |
EP3050001A1 (en) | A method and system for initiating a function in an electronic devic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