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006299A - 可裝附放電裝置的機器 - Google Patents

可裝附放電裝置的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006299A
TW202006299A TW108124765A TW108124765A TW202006299A TW 202006299 A TW202006299 A TW 202006299A TW 108124765 A TW108124765 A TW 108124765A TW 108124765 A TW108124765 A TW 108124765A TW 202006299 A TW202006299 A TW 202006299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discharge
positive
partition plate
negativ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247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98467B (zh
Inventor
岡野哲之
江崎哲也
大江信之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夏普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夏普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夏普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062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062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984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98467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7/00Ventila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L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IN GENERAL;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CHEMICAL ASPECTS OF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 A61L9/00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 A61L9/16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using physical phenomena
    • A61L9/22Ionis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71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with means for purifying supplied air
    • F24F1/0076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with means for purifying supplied air by electric means, e.g. ionisers or electrostatic separ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8/0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 F24F8/3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by ionisa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TSPARK GAPS; OVERVOLTAGE ARRESTERS USING SPARK GAPS; SPARKING PLUGS; CORONA DEVICES; GENERATING IONS TO BE INTRODUCED INTO NON-ENCLOSED GASES
    • H01T19/00Devices providing for corona discharge
    • H01T19/04Devices providing for corona discharge having pointed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FSTATIC ELECTRICITY; NATURALLY-OCCURRING ELECTRICITY
    • H05F3/00Carrying-off electrostatic charges
    • H05F3/04Carrying-off electrostatic charges by means of spark gaps or other discharge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AREA)
  • Bidet-Like Cleaning Device And Other Flush Toilet Accessories (AREA)
  • Inject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Separation, Recovery Or Treatment Of Waste Materials Containing Plastic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抑制起因於第一及第二放電電極的放電生成物的減少。 空氣清淨機(61)在吹出風路(23)具備裝附離子產生裝置(71)的裝置裝附部(81)。裝置裝附部(81),具有:裝置裝附孔(82),使正側及負側放電電極(11、12)以在與該風的流動方向交叉的方向排列的方式向吹出風路(23)內突出;分隔部件(83),風的流動的上游側端部位於較裝置裝附孔(82)靠上游側。

Description

可裝附放電裝置的機器
本發明關於裝附放電裝置的空氣調和機等的可裝附放電裝置的機器。
以往,作為放電裝置,已知有進行室內的空氣的淨化、殺菌或除臭等的離子產生裝置。離子產生裝置,對針狀或刷狀的放電電極施加高電壓,在放電電極的前端與感應電極之間使電暈放電產生而藉此產生離子。如此的離子產生裝置,通常安裝於吹送出空氣調和機的空氣的風路。
離子產生裝置,如專利文獻1所揭示,通常產生正離子及負離子。因此,離子產生裝置係具備:作為放電電極,使正離子產生的正側的放電電極、及使負離子產生的負側的放電電極。
具體而言,離子產生裝置藉由在正側的放電電極與感應電極之間施加正的高電壓則電暈放電而產生正離子,藉由在負側的放電電極與感應電極之間施加負的高電壓則電暈放電而產生負離子。
又,已產生的正離子與負離子互相接觸,則電性被中和,而減少離子量。因此,在專利文獻2,為了將正離子與負離子變得難以混合,在具有正側的放電電極的正離子產生元件與具有負側的放電電極的負離子產生元件之間設置分隔板。分隔板為與在風路的風的流動方向平行。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0-044917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09-66029號公報。
然而,分隔板將已產生的正離子和負離子變得難以混合,在另一方面,也具有已產生的正離子及負離子附著於分隔板,並使離子量減少的作用。因此,如專利文獻2所揭示,在正離子產生元件與負離子產生元件之間僅單純地設置分隔板的構成,相反地具有離子量減少之虞的問題點。
本發明的一態樣,其目的在於提供可裝附放電裝置的機器,該放電裝置是在裝附了放電裝置的情況下,能夠抑制起因於放電裝置的第一放電電極的放電生成物、及起因於第二放電電極的放電生成物的減少。
本發明的一態樣的可裝附放電裝置的機器,具備:具有向機外的吹口的風路、及在該風路吹送風的送風裝置;其中在該風路具備裝置裝附部,該裝置裝附部裝附有放電裝置,該放電裝置藉由第一及第二放電電極與第三電極之間的放電而產生第一及第二放電生成物;該裝置裝附部具有:裝置裝附孔,使該第一及第二放電裝置以在與該風的流動方向交叉的方向排列的方式向該風路內突出;及分隔部件,與該風的流動方向平行地延伸,該風的流動的上游側端部在該第一及第二放電電極的排列方向位於該第一及第二放電電極之間,較該風路內的該裝置裝附孔靠上游側。
根據本發明的一態樣,能夠抑制在裝附了放電裝置的情況下,起因於放電裝置的第一放電電極的放電生成物與起因於第二放電電極的放電生成物的混合而減少的事態。
[實施形態一] (離子產生裝置1的構成) (離子產生裝置1的構成概要) 以下,基於圖式以下說明本發明的實施形態。圖1是表示作為本實施形態的放電裝置的離子產生裝置1的構成的立體圖。圖2的(a)是上述離子產生裝置1的前視圖,圖2的(b)是上述離子產生裝置1的俯視圖,圖2的(c)是上述離子產生裝置1的在圖2的(b)中的A方向側面圖,圖2的(d)是上述離子產生裝置1的在圖2的(b)中的B-B剖面圖,圖2的(e)是上述離子產生裝置1的在圖2的(b)中的C方向側面圖。圖3是表示上述離子產生裝置1的正側放電電極11、分隔板14及感應電極16的位置關係的說明圖。
如圖1至圖3所示,離子產生裝置1具有正側放電電極(第一放電電極)11、負側放電電極(第二放電電極)12、殼體部13、分隔板14、電極保護部15、感應電極16(第三電極,參照圖3)及電極基板17(參照圖3)。
殼體部13以絕緣體的樹脂而形成,例如為箱形狀。殼體部13在內部收容電極基板17及未圖示的電路基板等。在電極基板17,相對於上表面於法線方向設置正側及負側放電電極11、12(參照圖3)。又,在電極基板17的上表面中的正側及負側放電電極11、12的周圍,設置有感應電極16。感應電極16的上表面,即電極基板17的上表面,由樹脂層18覆蓋。此外,在圖3僅表示正側放電電極11。
電路基板具有產生正負的高壓電等的放電電壓供給電路。放電電壓供給電路產生的電壓向正側及負側放電電極11、12以及感應電極16供給。具體而言,放電電壓供給電路,對正側放電電極11施加高壓的正的脈衝,對負側放電電極12施加高壓的負的脈衝,對感應電極16施加由感應電極16與正側放電電極11及負側放電電極12之間使放電產生的電壓。
正側及負側放電電極11、12,在本實施形態中前端部為刷形狀的電極。這些正側及負側放電電極11、12,從殼體部13的上表面突出至相同高度的位置,成為隔出間隔而排列的狀態。
感應電極16與正側及負側放電電極11、12絕緣,設置於正側及負側放電電極11、12的周圍。
此外,雖然在離子產生裝置1作為逐各具有一根正側及負側放電電極11、12的構成,但是也可以具有複數根。在此方面也與以下所示的其他產生裝置中相同。
(分隔板14) 分隔板14以樹脂形成,以區分正側放電電極11與負側放電電極12之間的空間的方式,設置於正側放電電極11與負側放電電極12之間。分隔板14的高度,成為較正側及負側放電電極11、12的上端部的高度更高。
在此,離子產生裝置1,在吹出空氣調和機的風的風路中,與正側放電電極11與負側放電電極12的排列方向交叉的方向,優選為以在正交的方向流過風的方式安裝。在圖1及圖2的(b),以箭號表示風的流動方向。因此,分隔板14與在風路的風的流動方向為平行。
又,在風的流動方向中,相較於感應電極16的下游側端部,分隔板14的風的流動的下游側端部(以下,僅稱為下游側端部)係成為不存在於下游側。即,分隔板14的下游側端部存在於:與感應電極16的下游側端部相同的位置或相較於感應電極16的下游側端部靠上游側。此外,在圖1~圖3的例子,分隔板14的下游側端部,係成為與感應電極16的下游側端部相同的位置。
又,藉由正側及負側放電電極11、12與感應電極16的位置關係,相較於感應電極16的下游側端部,正側及負側放電電極11、12的下游側端部存在於下流側的情況如以下所述。即,分隔板14的下游側端部存在於:與正側及負側放電電極11、12的下游側端部相同的位置或相較於正側及負側放電電極11、12的下游側端部靠上游側。
彙整在以上所示的分隔板14、感應電極16以及正側及負側放電電極11、12的位置關係如以下所示。即,分隔板14的下游側端部存在於:與在正側及負側放電電極11、12以及感應電極16的下游側端部中的最下游側存在的端部(以下,稱為電極最下游側端部)相同的位置或相較於電極最下游側端部靠上游側。在此所述的感應電極16的電極最下游側端部,不僅包含在正側及負側放電電極11、12周邊形成為大致圓形狀的部分,還包含連接部及分歧部。
(電極保護部15) 電極保護部15分別設置於與相對於正側放電電極11的分隔板14為相反側位置、及相對於負側放電電極12的分隔板14為相反側位置。電極保護部15與分隔板14相同,高度成為較正側及負側放電電極11、12的上端部的高度更高。
電極保護部15與分隔板14相同,成為與在風路的風的流動方向為平行。又,電極保護部15為四邊形的框形狀,內側成為開口部15a。具體而言,電極保護部15連接棒形狀的橫部件15b及棒形狀的縱部件15c而形成。縱部件15c,存在有風的流動的上游側的第一縱部件15c1與下游側的第二縱部件15c2。橫部件15b連結第一縱部件15c1與第二縱部件15c2的上端部的彼此。此外,電極保護部15的框形狀不限於四邊形。
(在空氣清淨機21的離子產生裝置1的配置狀態) 離子產生裝置1,安裝於吹送出各種空氣調和機的空氣的風路而使用。此在,空氣調和機包含空調、空氣清淨機、加濕器、或其他的具有送風功能的各種裝置。
圖4是作為安裝了離子產生裝置1的空氣調和機的空氣清淨機21的縱剖面圖。如圖4所示,空氣清淨機21具有在殼體22的內部的上下方向延伸的吹出風路23。吹出風路23的上端部為開口部,成為吹出口23a。
在吹出風路23的下部設置送風機24,送風機24例如經由後面板25、除臭過濾器26及集塵過濾器27而在吹出風路23吸入外部的空氣,將已吸入的空氣從吹出口23a吹送出。
(空氣清淨機21及離子產生裝置1的動作、以及優點) 在上述的構成中,空氣清淨機21係若送風機24旋轉,則將空氣清淨機21的外部的空氣,經由後面板25、除臭過濾器26及集塵過濾器27吸入至吹出風路23。已被吸入至吹出風路23的空氣,在吹出風路23內朝向吹出口23a流動,從吹出口23a被吹出。
又,若離子產生裝置1動作,則在正側放電電極11及負側放電電極12與感應電極16之間產生放電。由此,在正側放電電極11的前端部產生正離子,在負側放電電極12的前端部產生負離子。這些正及負離子,藉由送風機24產生的風,而與空氣一起從吹出口23a被吹出。
在此,若已產生的正及負離子互相混合則再結合而被中和並消滅。在此情況,吹出風路23中的離子濃度降低。然而,藉由在離子產生裝置1於正側放電電極11與負側放電電極12之間存在有分隔板14,從而難以互相混合已產生的正及負離子,能夠抑制正及負離子的離子濃度的降低。
又,在離子產生裝置1,如上述,藉由於正側放電電極11與負側放電電極12之間具有分隔板14,即使於正側放電電極11與負側放電電極12之間的間隔為窄的情況,也變成難以互相混合已產生的正及負離子。由此,離子產生裝置1,能夠將正側放電電極11與負側放電電極12的間隔變窄而小型化。
另一方面,在離子產生裝置1,由於正側及負側放電電極11、12的附近的分隔板14存在,因此已產生的正及負離子容易附著於分隔板14。若正及負離子附著於分隔板14,則離子濃度僅降低該部分。因此,分隔板14在風的流動的下游側越長,則起因於正及負離子附著於分隔板14的離子濃度的下降量越多。然而,在離子產生裝置1,分隔板14的下游側端部,存在於與電極最下游側端部(在正側及負側放電電極11、12以及感應電極16的下游側端部之中的最下游存在的端部)相同的位置或較電極最下游側端部靠上游側。即,在離子產生裝置1,分隔板14的下游側端部,盡可能地變短,而能夠抑制已產生的正及負離子附著於分隔板14從而離子濃度下降的事態。
又,由於電極保護部15係連結棒形狀的橫部件15b及棒形狀的縱部件15c而形成,由於不存在隔壁,且表面積變小,因此能夠抑制已產生的正及負離子附著於電極保護部15從而離子濃度下降的事態。
又,電極保護部15及分隔板14,以相對於正側及負側放電電極11、12,從風的流動的上游側及下游側以及從上方不與其他物體碰撞的方式,保護正側及負側放電電極11、12。又,電極保護部15,以正側及負側放電電極11、12從與風的流動交叉的方向不與其他物體碰撞的方式,保護正側及負側放電電極11、12。如此一來,分隔板14除了作為上述的分隔板14的功能以外,還具備對於正側及負側放電電極11、12的保護功能。
此外,在本實施形態,針對放電裝置為產生正負離子的離子產生裝置1的情況進行說明。然而,放電裝置不限於離子產生裝置1,也可以是藉由正側放電電極11與感應電極16之間的放電而產生第一放電生成物,藉由負側放電電極12與感應電極16之間的放電而產生第二放電生成物。此情況,放電裝置產生的第一及第二放電生成物,除了正負離子以外,也可以為帶正電或帶負電的水的微粒子(帶電微粒子水)、由帶電微粒子水與活性種構成的複合體。如此的放電裝置的構成,在以下的其他實施形態也相同。
[實施形態二] 基於圖式,針對本發明的其他實施形態在以下進行說明。此外,為了便於說明,針對與在上述實施形態已說明的部件具有相同功能的部件,標註相同符號,並且不重複其說明。
(離子產生裝置2) 圖5的(a)是本實施形態的離子產生裝置2的前視圖,圖5的(b)是離子產生裝置2的俯視圖。
如圖5所示,離子產生裝置2在分隔板14與正側放電電極11之間、及分隔板14與負側放電電極12之間也具有電極保護部15。即,正側及負側放電電極11、12,分別在與風的流動方向交叉的方向中,成為兩側被電極保護部15包圍的狀態。由此,離子產生裝置2係由電極保護部15的正側及負側放電電極11、12的保護功能成為較離子產生裝置1更高。
離子產生裝置2的其他構成與前述的離子產生裝置1相同。又,具備離子產生裝置2的空氣清淨機21及離子產生裝置2的動作、以及優點係與具備前述的離子產生裝置1的空氣清淨機21及離子產生裝置1相同。
〔實施形態三〕 基於圖式,以下說明本發明的進一步其他的實施形態。此外,為了便於說明,針對與在上述實施形態已說明的部件具有相同功能的部件,標註相同符號,並且不重複其說明。
(離子產生裝置3、分隔板14) 圖6是表示本實施形態的離子產生裝置3的正側放電電極11、分隔板14及感應電極16的位置關係的說明圖。
圖6是表示對正側放電電極11施加了高電壓的狀態。如圖6所示,正側放電電極11若施加高電壓則前端部成為已打開的形狀。這是由於形成刷的多根纖維彼此因電斥力而互相分離。
在離子產生裝置3,正側及負側放電電極11、12在施加了高電壓的狀態下,下游側端部存在於較感應電極16靠下游側。因此,在離子產生裝置3,分隔板14的下游側端部,存在於與電極最下游側端部相同位置、或較電極最下游側端部靠上游側。在取代離子產生裝置1而使用離子產生裝置3的情況,圖4所示的空氣清淨機21,取代離子產生裝置1而具備離子產生裝置3。
離子產生裝置3的其他構成與前述的離子產生裝置1相同。又,具備離子產生裝置3的空氣清淨機21及離子產生裝置3的動作、以及優點係與具備前述的離子產生裝置1的空氣清淨機21及離子產生裝置1的動作、以及優點相同。
(實施形態四) 基於圖式,以下說明本發明的進一步其他的實施形態。此外,為了便於說明,針對與在上述實施形態已說明的部件具有相同功能的部件,標註相同符號,並且不重複其說明。
(離子產生裝置4) 圖7是表示本實施形態的離子產生裝置4的正側放電電極11、分隔板14及感應電極16的位置關係的說明圖。
如圖7所示,離子產生裝置4取代圖3所示的刷形狀的正側放電電極11,而具備針形狀的正側放電電極11。此外,雖然在圖7未示出負側放電電極12,但是關於負側放電電極12也與正側放電電極11為相同的構成。
正側及負側放電電極11、12,能夠適宜選擇設為刷形狀或設為針形狀,進而,不限於刷形狀或針形狀。此點也與其他的實施形態的離子產生裝置中相同。
離子產生裝置4的其他構成與前述的離子產生裝置1相同。又,具備離子產生裝置4的空氣清淨機21及離子產生裝置4的動作、以及優點係與具備前述的離子產生裝置1的空氣清淨機21及離子產生裝置1相同。
[實施形態五] 基於圖式,以下說明本發明的進一步其他的實施形態。此外,為了便於說明,針對與在上述實施形態已說明的部件具有相同功能的部件,標註相同符號,並且不重複其說明。
(離子產生裝置5、電極保護部31的構成、優點) 圖8是表示作為本實施形態的離子產生裝置5的構成的立體圖。如圖8所示,離子產生裝置5取代圖1所示的電極保護部15而具有電極保護部31。
電極保護部31分別位於分隔板14的風的流動的上游側端部及下游側端部,連結棒形狀的兩對的縱部件31a及棒形狀的一對的橫部件31b而形成。
具體而言,上游側的電極保護部31在與相對於正側及負側放電電極11、12的分隔板14為相反側位置,具有上游側的縱部件31a即第一縱部件31a1。上游側的電極保護部31的橫部件31b即第一橫部件31b1,從正側放電電極11側的第一縱部件31a1的上端部延伸至負側放電電極12側的第一縱部件31a1的上端部為止。
相同地,下游側的電極保護部31,在與相對於正側及負側放電電極11、12的分隔板14為相反側位置,具有下游側的縱部件31a即第二縱部件31a2。下游側的電極保護部31的橫部件31b即第二橫部件31b2,從正側放電電極11側的第二縱部件31a2的上端部延伸至負側放電電極12側的第二縱部件31a2的上端部為止。第一橫部件31b1及第二橫部件31b2,在中間部中與分隔板14連結。
電極保護部31與分隔板14相同,高度成為較正側及負側放電電極11、12的上端部的高度更高。因此,電極保護部31及分隔板14與離子產生裝置1的電極保護部15及分隔板14相同,具備對正側及負側放電電極11、12的保護功能。此外,電極保護部31,由於具有橫部件31b,從風的流動的上游側及下游側的、以及從上方的對正側及負側放電電極11、12的其他的物體的防止碰撞功能,較電極保護部15更高。
又,兩個電極保護部31與分隔板14,在電極保護部31的橫部件31b中被連結。因此,與離子產生裝置1的電極保護部15及分隔板14相比,電極保護部31與分隔板14強度較高,因此對正側及負側放電電極11、12的保護功能也變高。
又,由於電極保護部31連結棒形狀的縱部件31a及棒形狀的橫部件31b而形成,因此藉由殼體部13的上表面、左右的縱部件31a及橫部件31b被包圍的區域(藉由左右的第一縱部件31a1與第一橫部件31b1而被包圍的區域、以及藉由左右的第二縱部件31a2與第二橫部件31b2而被包圍的區域)成為開口部31c1。由此,流過殼體部13的上表面的風,能夠不被電極保護部31打擾地流動。
又,在上游側的電極保護部31與下游側的電極保護部31之間,上游側的第一縱部件31a1與下游側的第二縱部件31a2之間、及上游側的第一橫部件31b1與下游側的第二橫部件31b2之間,成為開口部31c2。
如上述,由於電極保護部31不存在隔壁,因此能夠抑制已產生的正及負離子附著於電極保護部31從而離子濃度降低的事態。
離子產生裝置5的其他構成與前述的離子產生裝置1相同。又,具備離子產生裝置5的空氣清淨機21及離子產生裝置5的動作、以及離子產生裝置5的其他優點,與具備前述的離子產生裝置1的空氣清淨機21及離子產生裝置1相同。
[實施形態六] 基於圖式,以下說明本發明的進一步其他的實施形態。此外,為了便於說明,針對與在上述實施形態已說明的部件具有相同功能的部件,標註相同符號,並且不重複其說明。
(離子產生裝置6、電極保護部32的構成、優點) 圖9是表示作為本實施形態的離子產生裝置6的構成的立體圖。如圖9所示,離子產生裝置6除了圖1所示的電極保護部15以外還具有電極保護部32。
電極保護部32具有與分隔板14相同的長度,為從分隔板14的上端部向正側及負側放電電極11、12的方向在與殼體部13的上表面(樹脂層18的上表面)平行地突出的部件。電極保護部32具有複數個開口部32a。
由於除了電極保護部15以外還具有電極保護部32,與離子產生裝置1相比,離子產生裝置6對正側及負側放電電極11、12的保護功能變高。
離子產生裝置6的其他構成與前述的離子產生裝置1相同。又,具備離子產生裝置6的空氣清淨機21及離子產生裝置6的動作、以及離子產生裝置6的其他優點係與具備前述的離子產生裝置1的空氣清淨機21及離子產生裝置1相同。
[實施形態七] 基於圖式,以下說明本發明的進一步其他的實施形態。此外,為了便於說明,針對與在上述實施形態已說明的部件具有相同功能的部件,標註相同符號,並且不重複其說明。
(分隔板41) 圖10的(a)是本實施形態的離子產生裝置7的前視圖,圖10的(b)是圖10的(a)所示的離子產生裝置7的俯視圖。
離子產生裝置7,取代離子產生裝置1的分隔板14而具備有分隔板41。分隔板41係相對於將正側放電電極11的中心與負側放電電極12的中心連結的線而與分隔板41相交的位置(以下,稱為風流動方向放電電極位置),上游側部分變得較下游側部分更長。又,分隔板41係下游側部分變得較上游側部分的寬度更廣。
(離子產生裝置7的優點) 在上述的構成中,由於分隔板41係相對於風流動方向放電電極位置,相較於風的流動的下游側部分,上游側部分更長,因此能夠使吹送至正側及負側放電電極11、12的風的流動穩定化。由此,能夠抑制起因於風的亂流的正及負離子混合,從而離子濃度降低的事態。
又,由於分隔板41係下游側部分變得較上游側部分的寬度更廣,所以能夠抑制通過了正側及負側放電電極11、12的風在通過了分隔板41之後立刻匯合,因此使正及負離子混合從而離子濃度降低的位置移動至下游側,以結果而言能夠向室內供給高濃度的離子。
此外,離子產生裝置7的分隔板41的構成,對其他的離子產生裝置也相同地可適用。
(感應電極16的構成例) 接著,以下針對感應電極16的各種的構成例進行說明。
(構成例一) 圖11是表示感應電極16的第一構成例的俯視圖。圖11所示的感應電極16,例如為在圖1所示的離子產生裝置1中被使用者。感應電極16由電極基板17之上由導體(例如銅箔)形成。正側及負側放電電極11、12的周圍,導體被圓形地去除,成為非電極區域19。
正側及負側放電電極11、12的周圍的非電極區域19的直徑,例如在5~20mm的範圍。此外,即使感應電極16的表面係導體露出,也可以施加抗蝕層。此點在以下所示的其他的感應電極16的構成例中也相同。
(構成例二) 圖12是表示感應電極16的第二構成例的俯視圖。在圖12所示的構成例,非電極區域19並非完全的圓形,成為一部分切斷的狀態。即,感應電極16在非電極區域19的周圍中,成為一部分切斷的狀態。
(構成例三) 圖13是表示感應電極16的第三構成例的俯視圖。圖13所示的感應電極16,在正側及負側放電電極11、12的周圍,分別具有環形狀部16a,這些環形狀部16a互相地藉由連接部16c被連接。相對於連接部16c,分歧部16h從連接部16c例如垂直地分歧。
(構成例四) 圖14是表示感應電極16的第四構成例的俯視圖。圖14所示的感應電極16,在正側及負側放電電極11、12的周圍,分別具有環形狀部16b,這些環形狀部16b互相地藉由連接部16c被連接。相對於連接部16c,分歧部16h從連接部16c例如垂直地分歧。感應電極16並非完全的環形狀,而是成為一部分被切斷的狀態。
(構成例五) 圖15的(a)是表示具有感應電極16的第五構成例的俯視圖,圖15的(b)是圖15的(a)所示的感應電極16的俯視圖。
圖15所示的感應電極16,在正側及負側放電電極11、12的周圍,分別具有環形狀部16d,這些環形狀部16d藉由與環形狀部16d的直徑相當的寬度的連接部16e被互相連接。環形狀部16d及連接部16e為例如由導電性的金屬板形成。
在環形狀部16d之下設置腳部16f,腳部16f被固定於電極基板17上。因此,環形狀部16d及連接部16e,設置於較電極基板17的上表面高的位置。在如此的構成,正側及負側放電電極11、12的上端部與感應電極16之間的距離變近,變成易於產生正側及負側放電電極11、12的上端部與感應電極16之間的放電。
(構成例六) 圖16的(a)是表示感應電極16的第六構成例的俯視圖,圖16的(b)是圖16的(a)所示的感應電極16的俯視圖。
圖16所示的感應電極16是圖15所示的感應電極16中去除連接部16e的構成。 其他的構成,與圖15所示的感應電極16相同。
(構成例七) 圖17的(a)是表示感應電極16的第七構成例的俯視圖,圖17的(b)是圖17的(a)所示的感應電極16的俯視圖。
圖17所示的感應電極16,具有兩根正側放電電極11及兩根負側放電電極12,在各正側放電電極11的周圍及各負側放電電極12的周圍,分別具有環形狀部16d。正側放電電極11的周圍的環形狀部16d彼此、及負側放電電極12的周圍的環形狀部16d彼此,藉由與環形狀部16d的直徑相當的寬度的連接部16e被互相連接。在環形狀部16d之下設置腳部16f的方面等,本構成例的感應電極16的其他的構成,與圖15所示的感應電極16為相同。
(分隔板的效果的驗證) 接著,針對驗證分隔板的效果的結果進行說明。圖18的(a)是表示在分隔板的效果的驗證使用了的離子產生裝置8的俯視圖,圖18的(b)是離子產生裝置8的前視圖,圖18的(c)是離子產生裝置8的側面圖。圖19是表示用於分隔板的效果的驗證的離子濃度的測定狀態的說明圖。圖20的(a)是表示圖19所示的機器51中的離子產生裝置8的安裝狀態的前視圖,圖20的(b)是圖20的(a)中的D-D的剖面圖。
(離子濃度的測定條件) 如圖20的(a)、(b)所示,離子產生裝置8在機器51的風路51a內,以正側及負側放電電極11、12的排列方向與風路51a的方向為正交的方式安裝。離子濃度的測定點P,如圖19所示,設為從離子產生裝置8往下風側350mm的點。
離子產生裝置8,如圖18的(a)、(b)所示,具有與前述的離子產生裝置5相同的電極保護部31。在離子產生裝置8的分隔板,如圖20的(b)所示,使用了四種分隔板42a~42d。
分隔板42a係位於正側放電電極11與負側放電電極12之間,且電極保護部31的上游側部分與下游側部分之間的分隔板(以下,稱為電極橫的分隔板)。分隔板42a,相對於風流動方向放電電極位置的上風側和下風側的長度為相同。此外,風流動方向放電電極位置,如前述,係連結正側放電電極11的中心與負側放電電極12的中心的線與分隔板42a相交的位置。此外,分隔板42a的下游側端部,成為與離子產生裝置8的感應電極16的下游側端部大致相同的位置。
分隔板42b,是將分隔板42a(電極橫的分隔板)在下風側變長的分隔板(電極橫+下風的分隔板)。分隔板42c,是將分隔板42a(電極橫的分隔板)在上風側變長的分隔板(電極橫+上風的分隔板)。分隔板42d,是僅從分隔板42c(電極橫+上風的分隔板)去除了分隔板42a(電極橫的分隔板)的狀態的上風側的分隔板(上風的分隔板)。
(驗證結果) 圖21是表示分隔板的效果的驗證結果的說明圖。在圖21表示在離子產生裝置8中,將無分隔板的離子濃度設為基準,相對於無分隔板的離子濃度,具有分隔板42a、具有分隔板42b、具有分隔板42c、具有分隔板42d的各情況的離子濃度的比率。
如從圖21可知,在具有分隔板42a~42d的各情況,相較於無分隔板的情況,在測定點P的離子濃度(正負的離子濃度)上升。由此,得知在提升離子濃度的前提下,離子產生裝置8具有分隔板42a~42d的哪一者為有效。
又,在將具有分隔板42a的情況作為基準的情況,具有分隔板42b及具有分隔板42d的情況係離子濃度降低,具有分隔板42c的情況係離子濃度上升。由此,得知進而在提升離子濃度的前提下,將分隔板42a的上風側變長,即分隔板42c為有效。
[實施形態八] 基於圖式,以下進行本發明的進一步其他的實施形態。此外,為了便於說明,針對與在上述實施形態已說明的部件具有相同功能的部件,標註相同符號,並且不重複其說明。
圖22是表示作為本實施形態的空氣調和機的空氣清淨機61的構成的縱剖面圖。圖23是表示安裝在圖22所示的空氣清淨機61的離子產生裝置71的立體圖。
(離子產生裝置71的構成) 如圖22所示,空氣清淨機(可裝附放電裝置的機器)61,在吹出風路23安裝離子產生裝置71。離子產生裝置71,如圖23所示,是在圖1所示的離子產生裝置1中去除了分隔板14的構成。離子產生裝置71的其他構成,與離子產生裝置1相同。此外,離子產生裝置71不限於從離子產生裝置1去除了分隔板14的構成,也可以是從離子產生裝置2~6去除了分隔板14的構成,或者從離子產生裝置7去除了分隔板41的構成的任一者。此點,在以下的其他實施形態中也相同。
(空氣清淨機61的構成) 圖24是表示在空氣清淨機61的吹出風路23安裝了離子產生裝置71的狀態的立體圖。圖25的(a)是圖24的狀態的俯視圖,圖25的(b)是圖25的(a)所示的吹出風路23的裝置裝附部81的構成的俯視圖。
如圖25的(b)所示,空氣清淨機61的吹出風路23具有裝置裝附部81。裝置裝附部81,具有裝置裝附孔82及分隔板(分隔部件)83。裝置裝附孔82貫通吹出風路23的側壁(周壁)而開口。
在裝置裝附孔82,如圖24及圖25的(a)所示,從吹出風路23的背面裝附離子產生裝置71。具體而言,在裝置裝附孔82裝附離子產生裝置71的電極保護部15以及正側及負側放電電極11、12的部分。由此,電極保護部15以及正側及負側放電電極11、12,在於吹出風路23裝附離子產生裝置71的狀態中,在吹出風路23內突出。
分隔板83設置於裝置裝附孔82的上風側位置。分隔板83較正側及負側放電電極11、12更高,長邊方向為與在吹出風路23的風的流動方向平行的板狀部件。分隔板83,寬度方向的中心位於裝附於裝置裝附孔82的離子產生裝置71的正側放電電極11與負側放電電極12的中間。分隔板83係風的流動的下游側部分的寬度成為較上游側部分的寬度廣。又,分隔板83係風的流動的下游側端部延伸至裝置裝附孔82的上游側端部附近。空氣清淨機61的其他構成與空氣清淨機21相同。
(空氣清淨機61的動作及優點) 在上述的構成中,空氣清淨機61的基本的動作,與前述的空氣清淨機21為相同。
空氣清淨機61具有裝置裝附部81,在裝置裝附部81可拆裝離子產生裝置71。由此,空氣清淨機61,在裝附於裝置裝附部81的離子產生裝置71的功能降低的情況下或離子產生裝置71故障的情況下,在有需要離子產生裝置71的保養維修的情況下,可容易地作業。
又,空氣清淨機61在裝置裝附部81具有分隔板83。由此,離子產生裝置71,沒有具有分隔板83之必要,能夠使結構簡素化。
又,由於分隔板83在裝置裝附部81裝附了離子產生裝置71的狀態下,延伸至相對於正側及負側放電電極11、12的風的流動的上游側,因此能夠將吹送至正側及負側放電電極11、12的風的流動穩定化。由此,能夠抑制起因於風的亂流的正及負離子混合,從而離子濃度降低的事態。
進而,由於分隔板83成為風的流動的下游側部分較上游側部分寬度變廣,因此促進吹送至正側及負側放電電極11、12的風的流動的穩定化。
又,分隔板83的下游側端部,延伸至裝置裝附孔82的上游側端部附近為止,位於較正側及負側放電電極11、12靠上游側。由此,能夠抑制從正側及負側放電電極11、12已產生的正及負離子在分隔板83離子濃度降低的事態。
此外,在本實施形態的空氣清淨機61,設為將離子產生裝置71直接裝附於吹出風路23的裝置裝附部81的構成。然而,也可以是空氣清淨機61具備裝附輔助具,將離子產生裝置71裝附於該裝附輔助具,將已裝附離子產生裝置71的裝附輔助具裝附於吹出風路23的構成。此情況,裝附輔助具具備具有裝置裝附孔82及分隔板83的裝置裝附部81的構成,在吹出風路23設置裝附裝附輔助具的開口部。此點在以下的其他實施形態中也相同。
[實施形態九] 基於圖式,以下說明本發明的進一步其他的實施形態。此外,為了便於說明,針對與在上述實施形態已說明的部件具有相同功能的部件,標註相同符號,並且不重複其說明。
(空氣清淨機62的構成) 圖26是表示作為本實施形態的空氣調和機的空氣清淨機62中的吹出風路23的裝置裝附部82的構成的俯視圖。
本實施形態的離子產生裝置62,取代前述的裝置裝附部81而具有裝置裝附部84。裝置裝附部84具有取代前述裝置裝附孔82及前述分隔板83的分隔板(分隔部件)85。
分隔板85的風的流動的下游側端部,在將離子產生裝置71裝附於裝置裝附部84的狀態中,較正側放電電極11與負側放電電極12之間靠下游側延伸。具體而言,分隔板85與分隔板14相同,位於正側放電電極11與負側放電電極12之間,分隔板85的下游側端部,存在於與電極最下游側端部(在正側及負側放電電極11、12以及感應電極16的下游側端部之中最下游存在的端部)相同的位置或較電極最下游側端部靠上游側。
分隔板85及裝置裝附部84的其他構成與分隔板83及裝置裝附部81相同,空氣清淨機62的其他構成與空氣清淨機61相同。
(空氣清淨機62的動作及優點) 在上述的構成中,空氣清淨機62的基本的動作,與前述的空氣清淨機21相同。
在空氣清淨機62,分隔板85的下游側端部,存在於與正側及負側放電電極11、12以及感應電極16的下游側端部之中最下游側的電極最下游側端部相同的位置或較前述電極最下游側端部靠上游側。起因於此的空氣清淨機62的優點,如下述,與起因於如此的構成的分隔板14的優點為相同。
即,在空氣清淨機62,正側放電電極11與負側放電電極12之間存在分隔板85,藉此難以互相混合已產生的正及負離子,從而能夠抑制正及負離子的離子濃度的降低。
又,在空氣清淨機62,正側放電電極11與負側放電電極12之間存在分隔板85,藉此將使用的離子產生裝置71的正側放電電極11與負側放電電極12的間隔變窄而能夠將離子產生裝置71小型化。
又,在空氣清淨機62,由於分隔板85的下游側端部存在於與電極最下游側端部相同的位置或較電極最下游側端部靠上游側,因此能夠抑制已產生的正及負離子附著於分隔板85從而離子濃度降低的事態。空氣清淨機62的其他優點,與前述的空氣清淨機61相同。
〔總結〕 本發明的態樣一的可裝附放電裝置的機器,具備:具有向機外的吹口的風路、及在該風路吹送風的送風裝置,其中在該風路具備裝置裝附部,該裝置裝附部裝附有放電裝置,該放電裝置藉由第一及第二放電電極與第三電極之間的放電而產生第一及第二放電生成物;該裝置裝附部具有:裝置裝附孔,使該第一及第二放電裝置以在與該風的流動方向交叉的方向排列的方式向該風路內突出;及分隔部件,與該風的流動方向平行地延伸,該風的流動的上游側端部在該第一及第二放電電極的排列方向位於該第一及第二放電電極之間,且位於較該風路內的該裝置裝附孔靠上游側。
本發明的態樣二的可裝附放電裝置的機器,也可以是在上述態樣一中,該分隔部件係該風的流動的下游側部分較上游側部分寬度成為廣。
本發明的態樣三的可裝附放電裝置的機器,也可以是在上述態樣一或二中,該分隔部件,係該風的流動的下游側端部位於較該裝置裝附孔靠上游側。
本發明的態樣四的可裝附放電裝置的機器,也可以是在上述態樣一或二中,該分隔部件,係相較於該上流側端部,下流側部分更位於該第一放電電極及該第二放電電極之間。
本發明的態樣四的可裝附放電裝置的機器,也可以是在上述態樣一、二、四任一者中,該分隔部件,係該風的流動的下游側端部存在於:與存在於該第一及第二放電電極以及該第三電極的下游側端部中最下游側的最下游側端部相同的位置、或較該最下游側端部靠上游側。
1~7‧‧‧離子產生裝置(放電裝置) 11‧‧‧正側放電電極(第一放電電極) 12‧‧‧負側放電電極(第二放電電極) 13‧‧‧殼體部 14、41‧‧‧分隔板 15、31、32‧‧‧電極保護部 15a、31c‧‧‧開口部 15b、31b‧‧‧橫部件 15c、31a‧‧‧橫部件 15c1、31a1‧‧‧第一縱部件 15c2、31a2‧‧‧第二縱部件 16‧‧‧感應電極(第三電極) 21‧‧‧空氣清淨機 22‧‧‧殼體 23‧‧‧吹出風路(風路) 23a‧‧‧吹出口 24‧‧‧送風機 31b1‧‧‧第一橫部件 31b2‧‧‧第二橫部件 51‧‧‧機器 61、62‧‧‧空氣清淨機(可裝附放電裝置的機器) 71‧‧‧離子產生裝置 81、84‧‧‧裝置裝附部 82‧‧‧裝置裝附孔 83、85‧‧‧分隔板(分隔部件)
圖1是表示作為本發明的實施形態的放電裝置的離子產生裝置的構成的立體圖。 圖2的(a)是上述離子產生裝置的前視圖,圖2的(b)是上述離子產生裝置的俯視圖,圖2的(c)是上述離子產生裝置的在圖2的(b)中的A方向側面圖,圖2的(d)是上述離子產生裝置的在圖2的(b)中的B-B剖面圖,圖2的(e)是上述離子產生裝置1的在圖2的(b)中的C方向側面圖。 圖3是表示上述離子產生裝置的正側放電電極、分隔板及感應電極的位置關係的說明圖。 圖4是作為安裝上述離子產生裝置的空氣調和機的空氣清淨機的縱剖面圖。 圖5的(a)是本發明的其他實施形態的離子產生裝置的前視圖,圖5的(b)是圖5的(a)的離子產生裝置2的俯視圖。 圖6是表示本發明的進一步其他的實施形態的離子產生裝置的正側放電電極、分隔板及感應電極的位置關係的說明圖。 圖7是表示本發明的進一步其他的實施形態的離子產生裝置的正側放電電極、分隔板及感應電極的位置關係的說明圖。 圖8是表示本發明的進一步其他的實施形態的離子產生裝置的構成的立體圖。 圖9是表示本發明的進一步其他的實施形態的離子產生裝置的構成的立體圖。 圖10的(a)是本發明的進一步其他的實施形態的離子產生裝置的前視圖,圖10的(b)是圖10的(a)所示的離子產生裝置的俯視圖。 圖11是表示本發明的實施形態的離子產生裝置所具有的感應電極的第一構成例的俯視圖。 圖12是表示上述離子產生裝置所具有的感應電極的第二構成例的俯視圖。 圖13是表示上述離子產生裝置所具有的感應電極的第三構成例的俯視圖。 圖14是表示上述離子產生裝置所具有的感應電極的第四構成例的俯視圖。 圖15的(a)是表示上述離子產生裝置所具有的感應電極的第五構成例的俯視圖,圖15的(b)是圖15的(a)所示的感應電極的俯視圖。 圖16的(a)是表示上述離子產生裝置所具有的感應電極的第六構成例的俯視圖,圖16的(b)是圖16的(a)所示的感應電極的俯視圖。 圖17的(a)是表示上述離子產生裝置所具有的感應電極的第七構成例的俯視圖,圖17的(b)是圖17的(a)所示的感應電極的俯視圖。 圖18的(a)是表示在本發明的實施形態的離子產生裝置所具有的分隔板的效果的驗證使用了的離子產生裝置的俯視圖,圖18的(b)是圖18的(a)所示的離子產生裝置8的前視圖,圖18的(c)是圖18的(a)所示的離子產生裝置的側面圖。 圖19是表示用於本發明的實施形態的離子產生裝置所具有的分隔板的效果的驗證的離子濃度的測定狀態的說明圖。 圖20的(a)是表示圖19所示的機器中的離子產生裝置的安裝狀態的前視圖,圖20的(b)是表示圖20的(a)中的D-D的剖面圖。 圖21是表示本發明的實施形態的離子產生裝置所具有的分隔板的效果的驗證結果的說明圖。 圖22是表示作為本發明的本實施形態的空氣調和機的空氣清淨機的構成的縱剖面圖。 圖23是表示安裝在圖22所示的空氣清淨機的離子產生裝置的立體圖。 圖24是表示在圖22所示的空氣清淨機的吹出風路安裝離子產生裝置的狀態的立體圖。 圖25的(a)是表示圖24的狀態的俯視圖,圖25的(b)是圖25的(a)所示的吹出風路的裝置裝附部的構成的俯視圖。 圖26是表示作為本發明的其他實施形態的空氣調和機的空氣清淨機中的吹出風路的裝置裝附部的構成的俯視圖。
11‧‧‧正側放電電極(第一放電電極)
12‧‧‧負側放電電極(第二放電電極)
13‧‧‧殼體部
15‧‧‧電極保護部
23‧‧‧吹出風路(風路)
61‧‧‧空氣清淨機(可裝附放電裝置的機器)
71‧‧‧離子產生裝置
81‧‧‧裝置裝附部
82‧‧‧裝置裝附孔
83‧‧‧分隔板(分隔部件)

Claims (5)

  1. 一種可裝附放電裝置的機器,其具備:具有向機外的吹口的風路、及在該風路吹送風的送風裝置;其中 在該風路具備裝置裝附部,該裝置裝附部裝附有放電裝置,該放電裝置藉由第一及第二放電電極與第三電極之間的放電而產生第一及第二放電生成物; 該裝置裝附部具有: 裝置裝附孔,使該第一及第二放電裝置以在與該風的流動方向交叉的方向排列的方式向該風路內突出;及 分隔部件,與該風的流動方向平行地延伸,該風的流動的上游側端部在該第一及第二放電電極的排列方向位於該第一及第二放電電極之間,且位於較該風路內的該裝置裝附孔靠上游側。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可裝附放電裝置的機器,其中,該分隔部件,係該風的流動的下游側部分較上游側部分寬度成為較廣。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的可裝附放電裝置的機器,其中,該分隔部件,係該風的流動的下游側端部位於較該裝置裝附孔靠上游側。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的可裝附放電裝置的機器,其中,該分隔部件,相對於該第一放電電極及該第二放電電極連結的線,較該上流側端部接近下流側端部。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4中任一項的可裝附放電裝置的機器,其中,該分隔部件,係該風的流動的下游側端部存在於:與存在於該第一及第二放電電極以及該第三電極的下游側端部中最下游側的最下游側端部相同的位置、或較該最下游側端部靠上游側。
TW108124765A 2018-07-12 2019-07-12 可裝附放電裝置的機器 TWI79846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32528 2018-07-12
JP2018-132528 2018-07-1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06299A true TW202006299A (zh) 2020-02-01
TWI798467B TWI798467B (zh) 2023-04-11

Family

ID=691416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24765A TWI798467B (zh) 2018-07-12 2019-07-12 可裝附放電裝置的機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7225235B2 (zh)
CN (1) CN115943734A (zh)
TW (1) TWI798467B (zh)
WO (1) WO202001314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10008B (zh) * 2021-06-07 2022-09-06 何育林 一种设置有负离子净化装置的路灯
CN114992763A (zh) * 2022-04-25 2022-09-02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负离子发生装置及空气净化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066029A (ja) * 2007-09-11 2009-04-02 Panasonic Corp 衣類乾燥機
JP4701435B2 (ja) * 2008-08-11 2011-06-1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イオン発生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電気機器
JP5364471B2 (ja) * 2009-06-30 2013-12-11 パナソニック デバイスSunx株式会社 除電装置
JP5809009B2 (ja) * 2011-10-13 2015-11-1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イオン発生機能付き送風装置
JP6195487B2 (ja) * 2013-08-05 2017-09-1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イオン発生装置および電気機器
JP6723682B2 (ja) * 2014-11-07 2020-07-15 レルテック医療器株式会社 マイナスイオン発生装置
JP6591823B2 (ja) * 2015-08-05 2019-10-1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イオン発生装置および電気機器
CN106129815B (zh) * 2016-07-12 2017-08-22 上海沃壹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负离子发生装置的离子产生效率增强器
JP6527977B2 (ja) * 2018-03-02 2019-06-1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イオン発生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98467B (zh) 2023-04-11
JP7225235B2 (ja) 2023-02-20
WO2020013144A1 (ja) 2020-01-16
JPWO2020013144A1 (ja) 2021-08-05
CN115943734A (zh) 2023-04-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7022255A1 (ja) イオン発生装置および電気機器
WO2012157391A1 (ja) イオン発生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電気機器
JP6289162B2 (ja) イオン発生装置および電気機器
TW202006299A (zh) 可裝附放電裝置的機器
KR20140134167A (ko) 이온발생기 및 이를 갖는 공기조화기
TWI645141B (zh) 放電裝置及電氣機器
TW202007036A (zh) 放電裝置
JP6591823B2 (ja) イオン発生装置および電気機器
JP6550167B2 (ja) イオン発生装置および電気機器
JP5696718B2 (ja) 放電ユニット及び空気清浄機
JP2001074266A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ユニット
JP5273733B2 (ja) イオン発生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電気機器
JP2007203183A (ja) 集塵装置
JP6334152B2 (ja) イオン発生装置
JPWO2018055783A1 (ja) 放電装置および電気機器
JP6041615B2 (ja) 送風機器
JP4810780B2 (ja) 空気清浄機
WO2015019641A1 (ja) イオン発生装置および電気機器
JP4488836B2 (ja) 空気調節装置
JP2016091714A (ja) イオン発生装置
JP5293774B2 (ja) 空気調和機
JP2013152910A (ja) イオン発生方法と、イオン発生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電気機器
JP6016497B2 (ja) イオン発生装置および電気機器
JP2007061668A (ja) 空気調和機
JP2007194181A (ja) 除電方式及び除電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