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003979A - 扣合式鋼板與固定座 - Google Patents

扣合式鋼板與固定座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003979A
TW202003979A TW107119361A TW107119361A TW202003979A TW 202003979 A TW202003979 A TW 202003979A TW 107119361 A TW107119361 A TW 107119361A TW 107119361 A TW107119361 A TW 107119361A TW 202003979 A TW202003979 A TW 202003979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teel plate
peak
fastening
fastening end
flang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193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91638B (zh
Inventor
蘇睿豪
Original Assignee
蘇睿豪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蘇睿豪 filed Critical 蘇睿豪
Priority to TW10711936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91638B/zh
Publication of TW2020039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039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916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91638B/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Plat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為一種扣合式鋼板,至少包含鋼板,設板面,位於板面二側分別設有第一結合部與第二結合部,讓鋼板得利用第一結合部對應於另一鋼板的第二結合部可互為扣固結合,該第一結合部與第二結合部並形成第一扣合端與第二扣合端,讓相鄰鋼板之間的扣固應力,達到抗風壓之效益;前述固定座係設置第一元件與第二元件,該第一元件與第二元件並分別形成第一扣固端與第二扣固端,前述固定座的第一扣固端係扣合於鋼板的第一扣合端,固定座的第二扣固端係扣合於鋼板的第二扣合端,再以栓設元件栓固,即可讓固定座與鋼板穩固結合,該固定座係設置上結合面,該上結合面可設置太陽能板,以達到綠能發電之功效。

Description

扣合式鋼板
本發明係藉由相鄰鋼板互為結合後產生第一扣合端與第二扣合端,再以固定座的第一扣固端以扣合於鋼板的第一扣合端,及固定座的第二扣固端扣合於鋼板的第二扣合端,再以栓設元件栓固,即可讓固定座與鋼板穩固結合,再藉由前述固定座的上結合面設置固定太陽能板,讓該類扣合式鋼板可配合施作太陽能板,作為綠色發電之結構創新。
按目前要讓相鄰鋼板(為業界之統稱,實際上係包括各種材質製成之金屬板件)之間的結合產生一定之結構應力,常見絞合式結構,如新型第M348804號「隱藏絞合式一體成型鋼板」是鋼板、公屋面鋼板、母屋面鋼板、固定座組成,係將鋼板的公屋面鋼板及母屋面鋼板銜接處經由固定座定位,再由螺絲、螺帽鎖緊公屋面鋼板及母屋面鋼板銜接處,之後,再以外力絞合成形。亦即,前述第一種習知技術,該類鋼板為讓螺絲螺帽隱藏,或提升結合應力,必須以加工設備逐一絞合,始能達成。施工上程序繁複,成本高,且未必能達到增加結合應力之目的,為其缺點。
新型第M539529號,係於浪板鋪設時,將相鄰鋼板依序互相搭接結合;再以浪板安全支架的二夾持結構夾固於相對應且互相搭接之浪板之第一結合結構與第二結合結構,且夾持結構設對接之第一夾持板與一第二夾持板,再由自該第一夾持板頂部一側延伸一連接片,之後再以一橫桿兩端分別固接於兩互相對應的連接片,以達成強化互為搭接的浪板之結構。惟該習知技術的浪板互為搭接後所形成的第一結合結構與第二結合結構的結合應力不足,如無該浪板安全支架的夾合固定,恐怕無法承受正常風壓,即自行分離。而浪板安全支架須由二夾持結構及橫桿組成,結構複雜, 安裝不易為其缺點。
新型第M462771號,則是提供一種浪板夾具底座,並由固定座、活動座及螺固元件組成,該活動座與固定座係相對接合,螺固元件係穿設於活動座與固定座對應之穿孔內,該固定座係設一抵持板,該抵持板下方設扣持部,扣持部一側面上設有一上導板與一下導板,該活動座之一側面上亦設有一上導板及一下導板,該活動座之上導板係與該固定座之上導板互相貼靠,該活動座之下導板係與該固定座之下導板互相貼靠;以藉由該固定座與該活動座之上導板以及該固定座與該活動座之下導板的互相貼靠導引,即可平穩的滑移調整該活動座與該固定座之間距,並可穩固的夾摯於浪板之凸緣上。惟該習知者,夾持於浪板的峰部上方,固定座與活動座並無法充分夾固浪板的峰部,使得該夾具夾合峰部後的耐風壓不足,不適用於多颱風的環境。
為此,本案發明人,特針對前揭習知鋼板相鄰搭接的結構應力不足的問題,加以研究,乃發明本案。
本發明之目的,乃是藉由相鄰鋼板互為扣合後可產生高抗風壓的扣合應力,再以固定座的第一扣固端扣合於鋼板的第一扣合端,以固定座的第二扣固端扣合於鋼板的第二扣合端,之後,再以栓設元件將固定座的第一元件與第二元件互為栓設結合,即可讓固定座與鋼板穩固結合,再藉由前述固定座的上結合面設置固定太陽能板,讓該類扣合式鋼板可配合施作太陽能板,作為綠色發電之結構創新。
為達上述目的,本發明之扣合式鋼板,包含有板面,於前述板面兩側各自形成有高於板面之第一平面與第二平面,位於前述第一平面外側設第一結合部,位於前述第二平面外側設與第二結合部,讓相鄰的第一鋼板得以第一結合部對應於第二鋼板的第二結合部互為扣固結合,並形成第一扣合端與第二扣合端,讓相鄰鋼板之間的扣固應力,達到抗風壓之效益。
本發明之扣合式鋼板,前述第一結合部接近於第一平面的臨接處設第一扣槽,並於前述第一結合部的外側設第二扣槽,其中第一扣槽並稍微高於第二扣槽;前述第二結合部接近於第二平面的臨接處設第一扣緣,並於前述第二結合部的外側設第二扣緣,其中第二扣緣並稍微高於第一扣緣,如此,可藉由特殊空間設置的第一扣槽、第二扣槽、第一扣緣及第二扣緣,讓相鄰鋼板之第一鋼板得利用第一結合部對應於第二鋼板的第二結合部可互為扣固結合,並產生第一扣合端與的第二扣合端,讓相鄰鋼板之結合具備較佳的扣固應力,提升抗風壓之效益。
本發明之扣合式鋼板,得利用前述鋼板以與固定座結合,係藉由固定座的第一元件設第一扣固端,第二元件形成第二扣固端,得以前述固定座的第一扣固端扣合於鋼板的第一扣合端,第二扣固端扣合於鋼板的第二扣合端,並以栓設元件栓固,即可讓固定座與鋼板穩固結合,再以前述固定座的上結合面為太陽能板設置固定,即可作為綠色發電之創新結構。
為了更貴審查官更了解本發明,該最佳實施方式,可參閱圖1~15所示,至少包含:本發明至少包含有鋼板1及固定座2。
如圖1~4,前述鋼板1設板面10,前述板面10可設有複數強化突緣100(如圖2),或不設強化突緣(如圖3),亦無不可。於前述板面兩側各自形成有稍微高於板面的上表面之第一平面10a與第二平面10b,位於前述第一平面10a的外側設第一結合部11,前述第一結合部11接近於第一平面10a的臨接處設第一扣槽110,並於前述第一結合部11的外側設第二扣槽111,前述第一扣槽110稍高於第二扣槽111(自水平面觀察,參閱圖4),並於第一扣槽與第二扣槽之間形成有類三角形的第一高突部112,並於第二扣槽111的外側設延伸面13,以利栓設元件14栓設入鋼架中(參閱圖5以下)。位於前述第二平面10b的外側設第二結合部12,前述第二結合部12接近於第二平面10b的臨接處設第一扣緣120,並於前述第二結合部12的外側設第二扣緣121,其中第二扣緣121並稍微高於第一扣緣120(自水平面觀察,參閱圖4),並於第一扣緣120與第二扣緣121之間形成有類三角形的第二高突部122。且為讓強化第二扣緣121的剛性硬度與安全性,乃將鋼板之末端15向內彎折,形成雙層狀,且可防止末端割傷搬運或安裝施工人員。
如圖5,當相鄰的第一鋼板1a與第二鋼板1b互相結合(以下簡稱結合鋼板1c),係可藉由特殊空間設置的第一扣槽110、第二扣槽111、第一扣緣120及第二扣緣121產生較佳的扣合效果(參閱圖1~4)。係以第一鋼板1a之第一結合部11為第二鋼板1b的第二結合部12包覆結合形成第一峰部16,亦即,前述第一峰部16係以第二鋼板1b的第二結合部12的類三角形的第二高突部122包覆於第一鋼板1a的第一結合部11的類三角形的第一高突部112外表面,並以第二鋼板1b的第二結合部12的第一扣緣120扣合於第一鋼板1a的第一結合部11的第一扣槽110之中,再以第二鋼板1b的第二扣緣121扣合於第一鋼板1a的第一結合部11的第二扣槽111之中,讓相鄰的第一鋼板1a與第二鋼板1b互為扣合產生的結合鋼板1c之第一峰部16具備極佳的扣固效果,非以特別破壞之方式,無法讓結合鋼板1c之第一峰部16分離,因而可提升鋼板的抗風壓效果。前述第一峰部16會產生第一扣合端160與的第二扣合端161,前述第一扣合端160為第二鋼板1b之第二結合部12的第一扣緣120之反向側,前述第二扣合端161為第二鋼板1b之第二結合部12的第二扣緣121之反向側,但因為前述第一扣合端160、第二扣合端161包含第二鋼板1b之第二結合部12與第一鋼板1a的第一扣緣120之結構,故而結合效果被特別強化可讓相鄰鋼板之結合具備較佳的扣固應力,以提升抗風壓之效益。
如圖6~17,為本發明利用前述扣合式鋼板,搭配各種可實施例的固定座,作為安裝太陽能板之施工結構,說明如下:
如圖6、6A及7之實施例,前述固定座2可以鋁擠型製成或以金屬板材加工成型,均無不可。前述固定座2設第一元件20,前述第一元件20設第一扣固端200,前述第一扣固端200設第一扣合突緣200a,位於前述第一扣合突緣200a上方設有第一扣合凹緣200b,以藉由前述第一扣合突緣200a扣合於鋼板的第一扣合端160,並以前述第一扣合凹緣200b可包覆於第一扣合端160上延伸面,產生包覆效果;前述第一扣固端200的下方設導水槽200c,以確保前述第一元件20與第二鋼板1b的接觸處不會含浸積存水份,或前述第一扣固端200的下方亦可不設導水槽200c(如圖8、11及14),前述第一扣固端200的外側設第一強化斜面200d,以增加第一扣合端與鋼板之接觸壓迫面積,並可提升第一元件20的結構強度,當然如第一元件20的結構強度足夠,前述第一扣固端200可不設第一強化斜面200d(如圖10及11);前述第一扣固端200往上延伸形成第一包覆面201,前述第一包覆面201的上方內側形成第一切面202,可以緊貼於第一峰部16接近上方左側的部分表面(如圖6A~14)或緊貼於第一峰部16左側部分或全部表面(如圖15)。前述第一包覆面201上方設第一穿孔面203,並於第一穿孔面203形成有穿孔或內螺孔203a,前述第一穿孔面203上方設第一置放面204,前述第一置放面204表面可設止滑紋路204a(如圖6~8、10及11),或不設止滑紋路(如圖9),均無不可。
如圖6、6A及7,前述固定座2設第二元件21,前述第二元件21設第二扣固端210,前述第二扣固端210設第二扣合突緣210a,位於前述第二扣合突緣210a上方設有第二扣合凹緣210b,以藉由前述第二扣合突緣210a扣合於鋼板的第二扣合端161,並以前述第二扣合凹緣210b包覆於第二扣合端161的上延伸面,以產生包覆效果,前述第二扣固端210的下方設導水槽210c,以確保前述第二元件20與第一鋼板1a的接觸處不會含浸積存水份,或前述第二扣固端210的下方亦可不設導水槽200c(如圖8、11及14),前述第二扣固端210的外側設第二強化斜面210d,以增加第二扣合端161與第一鋼板1a之接觸壓迫面積,並可提升第二元件21的結構強度,當然如第二元件21的結構強度足夠,前述第二扣固端210可不設第二強化斜面210d(如圖10及11);前述第二扣固端210往上延伸形成第二包覆面211,前述第二包覆面211的上方內側形成第二切面212,可以緊貼於第一峰部16接近上方右側的部分表面(如圖6A~14)或緊貼於第一峰部16右側的部分或全部表面(如圖15) 。前述第二包覆面211上方設第二穿孔面213,並於第二穿孔面213形成有穿孔或內螺孔213a,前述第二穿孔面213上方設第二置放面214,前述第二置放面214表面可設止滑紋路214a(如圖6~8、10及11),或不設止滑紋路(如圖9),均無不可。
如圖6A~15,前述固定座2藉由第一元件20與第二元件21結合成一體,並與結合鋼板1c的第一峰部16結合,並形成有第一扣固端200及第二扣固端210,前述第一扣固端200可扣合於第一峰部16的第一扣合端160,前述第二扣固端210可扣固於第一峰部16的的二扣合端161,產生至少二扣固定位包覆之效果。如圖6A~14,前述固定座2藉由第一元件20與第二元件21結合成一體,並與結合鋼板1c的第一峰部16結合,並形成有第一扣固端200及第二扣固端210,前述第一扣固端200可扣合於第一峰部16的第一扣合端160,前述第二扣固端210可扣固於第一峰部16的的二扣合端161,產生至少二扣固定位包覆之效果。
如圖6A~15,前述固定座2,經由前述第一元件20的第一包覆面201對應於第二元件21的第二包覆面211並形成有包覆部22,前述包覆部22的內側設第一切面202與第二切面212,可以前述第一切面202緊貼於結合鋼板1c的第一峰部16的上方左側部分表面,或前述第一切面202可緊貼於結合鋼板1c的第一峰部16的左側部分或全部表面,以產生牴觸定位包覆之效果,再以前述第二切面212可緊貼於結合鋼板1c的第一峰部16的上方右側部分表面,或前述第二切面212可緊貼於結合鋼板1c的第一峰部16的右側部分或全部表面,以產生牴觸定位包覆面之效果,即可藉由固定座與結合鋼板1c的第一峰部的結合產生複數包覆之效果。
如圖6A~15,前述固定座2,第一元件20的第一穿孔面203與第二元件21的第二穿孔面213可互為併靠形成穿孔面23,前述穿孔面23可藉由第一元件20的第一穿孔面203與第二元件21的第二穿孔面213之間互為對應的凹、凸面產生初始結合(如圖6~11及15),或僅以平面併靠方式形成(如圖12~14),並於前述穿孔面23並藉由前述穿孔或內螺孔203a、213a的對稱以直線孔或內螺孔230,再以栓設元件3穿設鎖固(如圖7~9、11~15)。前述固定座2的第一元件20之第一置放面204與前述第二元件21之第二置放面214互為併靠後,即可形成較大面積的置放平面24,以為太陽能板4設置並固定,且前述置放平面24可形成止滑紋路(如圖6A~8、10~13及15),或亦可僅平滑面(如圖9及14),亦無不可。
如圖7~11、13~15,前述固定座2之穿孔面23的高度h1恰與栓設元件3的螺帽外徑相同或接近,如此,當栓設元件3穿過直線孔或內螺孔230後,前述螺帽受到穿孔面23的高度h1限制,無法轉動,此時,只要以適當扭力的手工具從栓設元件一側之螺帽加以轉動栓緊,即可達成鎖固功能,讓本發明之施工更為方便快速。
如圖6~11及12~14,前述固定座2的包覆部22所設之第一切面202與第二切面212,可以為大切面或弧形面(如圖6~11、15),可以前述第一切面202可緊貼於結合鋼板1c的第一峰部16的左側部分或全部表面,再以前述第二切面212可緊貼於結合鋼板1c的第一峰部16的右側部分或全部表面,以產生牴觸定位包覆之效果;或前述第一切面202與第二切面212可為小切面(如圖12~14),只要讓前述第一切面202可緊貼於結合鋼板1c的第一峰部16的上方左側部分表面,再以前述第二切面212緊貼於結合鋼板1c的第一峰部16的上方右側部分表面,即可產生牴觸定位包覆之效果,如此,可藉由固定座與結合鋼板1c的第一峰部的結合產生複數包覆之效果。或前述包覆部22內側的第一切面202與第二切面212可以配合結合鋼板1c之第一峰部的類三角形狀,讓包覆部可以完全包覆第一峰部的全部表面。
如圖16及17之實施例,係自前述圖6~15的實施例衍生而得,如圖16及17的固定座2之第一元件20的第一扣固端200設第一扣合突緣200a,位於前述第一扣合突緣200a上方設有第一扣合凹緣200b,以藉由前述第一扣合突緣200a扣合於結合鋼板1c的第一扣合端160,並以前述第一扣合凹緣200b可包覆於第一扣合端160上延伸面,產生包覆效果;前述第一扣固端200的第一扣合突緣200a下方設第一外折緣200e,以確保前述第一元件20得以牴觸於第二鋼板1b的部分表面,以產生定位強化之效果,或如圖17,前述第一扣固端200的第一扣合突緣200a下方不設第一外折緣200e,亦無不可;前述第一扣固端200往上延伸形成第一包覆面201,以緊貼於結合鋼板1c之第一峰部16接近上方左側的部分表面或緊貼於第一峰部16左側的部分或全部表面(可參圖15)。前述第一包覆面201上方設第一穿孔面203,並於第一穿孔面203形成有穿孔或內螺孔203a,前述第一穿孔面203上方設第一置放面204,係成ㄈ型狀,並預留有栓設元件3a之穿孔204b。
如圖16及17,前述固定座2設第二元件21,前述第二元件21設第二扣固端210,前述第二扣固端210設第二扣合突緣210a,位於前述第二扣合突緣210a上方設有第二扣合凹緣210b,以藉由前述第二扣合突緣210a扣合於結合鋼板1c的第二扣合端161,並以前述第二扣合凹緣210b包覆於第二扣合端161的上延伸面,以產生包覆效果;前述第二扣固端210的第二扣合突緣210a下方設第二外折緣210e,以確保前述第二元件21得以牴觸於第一鋼板1a的部分表面,產生定位強化之效果,或如圖17,前述第二扣固端210的第二扣合突緣210a下方不設第二外折緣210e,亦無不可;前述第二扣固端210往上延伸形成第二包覆面211,可藉由前述第二包覆面211緊貼於結合鋼板1c之第一峰部16接近上方右側的部分表面或緊貼於第一峰部16右側的部分或全部表面(可參圖15) 。前述第二包覆面211上方設第二穿孔面213,並於第二穿孔面213形成有穿孔或內螺孔213a,前述第二穿孔面213上方設第二置放面214,係成反向ㄈ型狀,以對應於前述第一元件20的第一置放面204的ㄈ形狀,可互相組合,前述第二置放面214並預留有栓設元件3a之穿槽214b,以容設栓設元件3a。
如圖16及17,前述固定座2藉由第一元件20與第二元件21結合成一體,並與結合鋼板1c的第一峰部16結合,並形成第一扣固端200及第二扣固端210,前述第一扣固端200可扣合於第一峰部16的第一扣合端160,前述第二扣固端210可扣固於第一峰部16的的二扣合端161,產生至少二扣固定位包覆之效果。如圖16及17,前述固定座2藉由第一元件20與第二元件21結合成一體,並與結合鋼板1c的第一峰部16結合,並形成有第一扣固端200及第二扣固端210,前述第一扣固端200可扣合於第一峰部16的第一扣合端160,前述第二扣固端210可扣固於第一峰部16的的二扣合端161,產生至少二扣固定位包覆之效果。
如圖16及17,前述固定座2,經由前述第一元件20的第一包覆面201對應於第二元件21的第二包覆面211並形成包覆部22,前述包覆部22的內側可緊貼於結合鋼板1c的第一峰部16的部分表面或全部表面,以產生牴觸定位包覆面之效果,即可藉由固定座與結合鋼板1c的第一峰部的結合產生複數包覆之效果。
如圖16及17,前述固定座2,經由前述第一元件20的第一置放面204與第二元件21的第二置放面214互相結合,即可形成立體狀之置放平面24a,讓栓設元件3a得以伸設入前述第一置放面204之穿孔204b,再容設於第二置放面214之穿槽214b,即可藉由該栓設元件3a栓固太陽能板4。
緣此,綜上指陳,本發明之扣合式鋼板可與固定座2為完整結合,藉由固定座2的第一元件20之第一扣固端以扣合於結合鋼板1c的第一峰部的第一扣合端160,再藉由固定座之第二元件21之第二扣固端以扣合於結合鋼板1c的第一峰部16的第二扣合端161,再以固定座的包覆部22之第一切面202可緊貼於結合鋼板1c的第一峰部16的上方左側部分表面,再以前述包覆部22之第二切面212緊貼於結合鋼板1c的第一峰部16的上方右側部分表面,得以產生緊固的結合效果,再以前述固定座的置放平面24為太陽能板4設置固定,即可作為綠色發電之創新結構。並可提昇本發明之抗風壓效能,增加金屬建築物的美感,為本案之組成。
前述實施例或圖式並非限定本發明之態樣、結構或使用方式,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之適當變化或修飾,皆應視為不脫離本發明之專利範疇。
1‧‧‧鋼板 10‧‧‧板面 100‧‧‧強化突緣 10a‧‧‧第一平面 10b‧‧‧第二平面 11‧‧‧第一結合部 110‧‧‧第一扣槽 111‧‧‧第二扣槽 112‧‧‧第一高突部 13‧‧‧延伸面 14‧‧‧栓設元件 12‧‧‧第二結合部 120‧‧‧第一扣緣 121‧‧‧第二扣緣 122‧‧‧第二高突部 15‧‧‧末端 1a‧‧‧第一鋼板 1b‧‧‧第二鋼板 1c‧‧‧結合鋼板 16‧‧‧第一峰部 160‧‧‧第一扣合端 161‧‧‧第二扣合端 2‧‧‧固定座 20‧‧‧第一元件 200‧‧‧第一扣固端 200a‧‧‧第一扣合突緣 200b‧‧‧第一扣合凹緣 200c‧‧‧導水槽 200d‧‧‧第一強化斜面 200e‧‧‧第一外折緣 201‧‧‧第一包覆面 202‧‧‧第一切面 203‧‧‧第一穿孔面 203a‧‧‧穿孔或內螺孔 204‧‧‧第一置放面 204b‧‧‧穿孔 204a‧‧‧止滑紋路 21‧‧‧第二元件 210‧‧‧第二扣固端 210a‧‧‧第二扣合突緣 210b‧‧‧第二扣合凹緣 210c‧‧‧導水槽 210d‧‧‧第二強化斜面 210e‧‧‧第二外折緣 211‧‧‧第二包覆面 212‧‧‧第二切面 213‧‧‧第二穿孔面 213a‧‧‧穿孔或內螺孔 214‧‧‧第二置放面 214a‧‧‧止滑紋路 214b‧‧‧穿槽 22‧‧‧包覆部 23‧‧‧穿孔面 230‧‧‧直線孔或內螺孔 24‧‧‧置放平面 24a‧‧‧置放平面 3‧‧‧栓設元件 4‧‧‧太陽能板 h1‧‧‧高度 3a‧‧‧栓設元件
圖1是本發明之鋼板實施例一之立體視圖。 圖2是本發明之鋼板實施例一之側視圖。 圖3是本發明之鋼板實施例二之側視圖。 圖4是本發明之鋼板部分放大視圖。 圖5本發明之相鄰鋼板之扣合示意圖。 圖6~17是本發明之鋼板與固定座各種可實施例的結合視圖。
10a‧‧‧第一平面
10b‧‧‧第二平面
13‧‧‧延伸面
14‧‧‧栓設元件
15‧‧‧末端
1a‧‧‧第一鋼板
1b‧‧‧第二鋼板
1c‧‧‧結合鋼板
16‧‧‧第一峰部
160‧‧‧第一扣合端
161‧‧‧第二扣合端
2‧‧‧固定座
20‧‧‧第一元件
200‧‧‧第一扣固端
200a‧‧‧第一扣合突緣
200b‧‧‧第一扣合凹緣
200c‧‧‧導水槽
200d‧‧‧第一強化斜面
201‧‧‧第一包覆面
202‧‧‧第一切面
203‧‧‧第一穿孔面
203a‧‧‧穿孔或內螺孔
204‧‧‧第一置放面
204a‧‧‧止滑紋路
21‧‧‧第二元件
210‧‧‧第二扣固端
210a‧‧‧第二扣合突緣
210b‧‧‧第二扣合凹緣
210c‧‧‧導水槽
210d‧‧‧第二強化斜面
211‧‧‧第二包覆面
213‧‧‧第二穿孔面
213a‧‧‧穿孔或內螺孔
214‧‧‧第二置放面
214a‧‧‧止滑紋路

Claims (16)

  1. 一種扣合式鋼板,至少包含:鋼板,設板面,於前述板面兩側各自形成有高於板面之第一平面與第二平面,位於前述第一平面外側設第一結合部,位於前述第二平面外側設與第二結合部,讓相鄰的鋼板得互為扣固結合以形成結合鋼板,並產生扣固應力,達到抗風壓之效益。
  2. 根據請求項1所述之扣合式鋼板,前述鋼板的第一結合部接近於第一平面的臨接處設第一扣槽,並於前述第一結合部的外側設第二扣槽,前述第一扣槽稍高於第二扣槽,並於第一扣槽與第二扣槽之間形成有類三角形的第一高突部,前述第二扣槽的外側設延伸面,以利栓設元件栓設入鋼架中;前述鋼板的第二結合部接近於第二平面的臨接處設第一扣緣,並於前述第二結合部的外側設第二扣緣,該第二扣緣稍微高於第一扣緣,並於第一扣緣與第二扣緣之間形成有類三角形的第二高突部。
  3. 根據請求項2所述之扣合式鋼板,前述第二扣緣之末端並向內彎折,以形成雙層狀,且可防止末端割傷搬運或安裝施工人員。
  4. 一種利用請求項1所述之扣合式鋼板之施工,至少包含:前述鋼板,以相鄰的第一鋼板與第二鋼板互相結合形成結合鋼板,係以前述第一鋼板之第一結合部為前述第二鋼板的第二結合部包覆結合形成結合鋼板之第一峰部,前述第一峰部係以第二鋼板的第二結合部的類三角形的第二高突部包覆於第一鋼板的第一結合部的類三角形的第一高突部外表面,並以前述第二鋼板的第二結合部的第一扣緣扣合於前述第一鋼板的第一結合部的第一扣槽之中,再以前述第二鋼板的第二扣緣扣合於前述第一鋼板的第一結合部的第二扣槽之中,讓前述結合鋼板的第一峰部具備極佳的扣固效果。
  5. 依請求項4所述之一種利用請求項1所述之扣合式鋼板之施工,其中前述結合鋼板之第一峰部的第一扣合端為前述第二鋼板之第二結合部的第一扣緣之反向側,前述第二扣合端為前述第二鋼板之第二結合部的第二扣緣之反向側,讓結合鋼板具備較佳的扣固應力,以提升抗風壓之效益。
  6. 一種利用請求項4所述之扣合式鋼板與固定座之施工,至少包含:請求項4之結合鋼板,可藉由相鄰的第一鋼板之第一結合部為第二鋼板的第二結合部包覆結合形成第一峰部,並於前述第一峰部設有第一扣合端與第二扣合端; 固定座,係由第一元件與第二元件組合成一體,前述固定座並形成有第一扣固端及第二扣固端,前述第一扣固端可扣合於第一峰部的第一扣合端,前述第二扣固端可扣固於第一峰部的的第二扣合端,產生至少二扣固定位包覆之效果;前述固定座設包覆部,並於前述包覆部內側設第一切面與第二切面,讓前述第一切面可緊貼於結合鋼板的第一峰部的上方左側部分表面,產生牴觸定位包覆之效果,再以前述第二切面緊貼於結合鋼板的第一峰部的上方右側部分表面,產生牴觸定位包覆之效果,即可藉由固定座與結合鋼板的第一峰部的結合產生複數包覆之效果,前述固定座設穿孔面,前述穿孔面設直線孔或內螺孔,可為栓設元件穿設鎖固;前述固定座設置放平面,以為太陽能板設置並固定。
  7. 依請求項6所述之一種利用請求項4所述之扣合式鋼板與固定座之施工,其中固定座之包覆部,係由鋼板之第一元件的第一包覆面與第二元件之第二包覆面組合而成。
  8. 依請求項7所述之一種利用請求項4所述之扣合式鋼板與固定座之施工,前述固定座的包覆部內側所設之第一切面與第二切面,可為小切面或大切面,可以前述第一切面可緊貼於結合鋼板的第一峰部的上方左側部分表面或可緊貼於結合鋼板的第一峰部的左側部分或全部表面,再以前述第二切面可緊貼於結合鋼板的第一峰部的上方右側部分表面或可緊貼於結合鋼板的第一峰部的右側部分或全部表面,以產生牴觸定位包覆之效果。
  9. 依請求項8所述之一種利用請求項4所述之扣合式鋼板與固定座之施工,其中前述包覆部內側的第一切面與第二切面可配合結合鋼板之第一峰部的類三角形狀,讓前述包覆部可以完全包覆前述第一峰部的全部表面。
  10. 依請求項6所述之一種利用請求項4所述之扣合式鋼板與固定座之施工,其中固定座之穿孔面,係由第一元件的第一穿孔面與第二元件的第二穿孔面互為併靠形成,前述穿孔面可藉由第一元件的第一穿孔面與第二元件的第二穿孔面之間互為對應的凹、凸面產生初始結合,或僅以平面併靠形成;前述穿孔面的高度與栓設元件的螺帽外徑相同或接近,當栓設元件穿過直線孔或內螺孔後,前述螺帽受到穿孔面的高度限制,而不會轉動,讓本發明之施工更為方便快速。
  11. 依請求項6所述之一種利用請求項4所述之扣合式鋼板與固定座之施工,其中固定座之置放平面係由第一元件之第一置放面與第二元件之第二置放面併靠組成,前述置放平面表面可設止滑紋路或僅為平滑面。
  12. 一種如請求項6所述之固定座,至少包含:第一元件,設第一扣固端;前述第一扣固端往上延伸形成第一包覆面,前述第一包覆面的內側形成第一切面,可以緊貼於第一峰部接近上方左側的部分表面或緊貼於結合鋼板之第一峰部左側的部分或全部表面;前述第一包覆面上方設第一穿孔面,並於第一穿孔面形成有穿孔或內螺孔,前述第一穿孔面上方設第一置放面,前述第一置放面表面可設止滑紋路或不設止滑紋路; 第二元件,設第二扣固端;前述第二扣固端往上延伸形成第二包覆面,前述第二包覆面內側形成第二切面,可以緊貼於結合鋼板之第一峰部接近上方右側的部分表面或緊貼於第一峰部左側的部分或全部表面;前述第二包覆面上方設第二穿孔面,並於該第二穿孔面形成有穿孔或內螺孔,前述第二穿孔面上方設第二置放面,前述第二置放面表面可設止滑紋路或不設止滑紋路。
  13. 依請求項12所述之一 種如請求項6所述之固定座,其中前述第一元件的第一扣固端設第一扣合突緣,位於前述第一扣合突緣上方設第一扣合凹緣,藉由前述第一扣合突緣扣合於結合鋼板的第一峰部之第一扣合端,並以前述第一扣合凹緣包覆於前述第一扣合端之上延伸面,產生包覆效果;前述第一扣固端下方設導水槽,以確保前述第一元件與第二鋼板的接觸處不會含浸積存水份,或前述第一扣固端下方不設導水槽;前述第一扣固端外側設第一強化斜面,以增加第一扣合端與鋼板之接觸壓迫面積,並可提升第一元件的結構強度,或前述第一扣固端不設第一強化斜面;前述固定座之第二元件的第二扣固端設第二扣合突緣,位於前述第二扣合突緣上方設第二扣合凹緣,藉由前述第二扣合突緣扣合於結合鋼板的第一峰部之第二扣合端,並以前述第二扣合凹緣包覆於第二扣合端的上延伸面,以產生包覆效果,前述第二扣固端的下方設導水槽,以確保前述第二元件與第一鋼板的接觸處不會含浸積存水份,或前述第二扣固端的下方不設導水槽;前述第二扣固端外側設第二強化斜面,以增加第二扣合端與第一鋼板之接觸壓迫面積,並可提升第二元件的結構強度,或前述第二扣固端不設第二強化斜面。
  14. 依請求項12所述之一 種如請求項6所述之固定座,前述固定座之第一元件的第一扣固端設第一扣合突緣,位於前述第一扣合突緣上方設第一扣合凹緣,以藉由前述第一扣合突緣扣合於結合鋼板的第一扣合端,並以前述第一扣合凹緣包覆於第一扣合端上延伸面,產生包覆效果;前述第一扣固端的第一扣合突緣下方設第一外折緣或前述第一扣固端的第一扣合突緣下方不設第一外折緣;前述固定座之第二元件的第二扣固端設第二扣合突緣,位於前述第二扣合突緣上方設第二扣合凹緣,以藉由前述第二扣合突緣扣合於結合鋼板的第二扣合端,並以前述第二扣合凹緣包覆於第二扣合端的上延伸面,以產生包覆效果;前述第二扣固端的第二扣合突緣下方設第二外折緣或前述第二扣固端的第二扣合突緣下方不設第二外折緣。
  15. 依請求項12所述之一 種如請求項6所述之固定座,前述固定座之第一扣固端往上延伸形成第一包覆面,可以緊貼於結合鋼板之第一峰部接近上方左側的部分表面或緊貼於前述第一峰部左側的部分或全部表面;前述固定座之第二扣固端往上延伸形成第二包覆面,可以緊貼於結合鋼板之第一峰部接近上方右側的部分表面或緊貼於前述第一峰部右側的部分或全部表面。
  16. 依請求項12所述之一 種如請求項6所述之固定座,其中固定座之第一置放面預留有栓設元件之穿孔,前述第一置放面可形成ㄈ型狀;前述固定座之第二置放面預留有栓設元件之穿槽,前述第二置放面為反向ㄈ形狀,以對應於前述第一元件的第一置放面的形狀,可互相組合形成置放平面;並藉由栓設元件穿過之第一置放面的穿孔,再容設於第二置放面之穿槽,即可將太陽能板固定。
TW107119361A 2018-06-05 2018-06-05 扣合式鋼板與固定座 TWI69163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119361A TWI691638B (zh) 2018-06-05 2018-06-05 扣合式鋼板與固定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119361A TWI691638B (zh) 2018-06-05 2018-06-05 扣合式鋼板與固定座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03979A true TW202003979A (zh) 2020-01-16
TWI691638B TWI691638B (zh) 2020-04-21

Family

ID=699421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19361A TWI691638B (zh) 2018-06-05 2018-06-05 扣合式鋼板與固定座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691638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529025U (zh) * 2016-06-07 2016-09-21 Te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o Ltd 支撐連接裝置及其與浪板的組合體
IT201600069659A1 (it) * 2016-07-05 2018-01-05 Roof Planet S R L Pannello per il rivestimento di superfici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91638B (zh) 2020-04-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027301B2 (en) Advanced building envelope delivery system and method
US20140311082A1 (en) Modular wall stud brace
US9982426B2 (en) Enhanced deck assembly facilitation methods and systems
CN108560725A (zh) 一种集装箱房屋立柱及墙板体系
US11834835B2 (en) Interlocking laminated structural roofing panels
US20170338768A1 (en) Clamps for installation of photovoltaic modules to roofs
US11855580B2 (en) Interlocking structural roofing panels with integrated solar panels
US11927019B2 (en) Panelized roofing system
TWI691638B (zh) 扣合式鋼板與固定座
TWM573801U (zh) Fitting steel plate
JP5255384B2 (ja) 金属折板屋根におけるパネル支持構造
JP2011236710A (ja) 屋根構造
KR20090125228A (ko) 원형관 골조용 외장판넬 체결구
TWI471477B (zh) 隱藏式鋼板結構(一)
JP2018003340A (ja) 骨格材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建屋
JP2010174442A (ja) 建物の外装部及びその施工方法
JP2011052386A (ja)
TWI405892B (zh) 隱藏式鋼板結構
TW202001051A (zh) 雙層結構鋼板
JP2006037715A (ja) 取付構造及び外装構造
JP7536732B2 (ja) 建築用取付け金具
JP2930338B2 (ja) 建築用パネル
CN214739334U (zh) 防水屋面系统
CN212295177U (zh) 一种抗风揭节点结构及墙面围护系统
JP5981831B2 (ja) 外壁パネルの取付構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