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002928A - 吸收性物品的包裝體、及吸收性物品的包裝體的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吸收性物品的包裝體、及吸收性物品的包裝體的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002928A
TW202002928A TW108119432A TW108119432A TW202002928A TW 202002928 A TW202002928 A TW 202002928A TW 108119432 A TW108119432 A TW 108119432A TW 108119432 A TW108119432 A TW 108119432A TW 202002928 A TW202002928 A TW 20200292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heet
absorbent article
packaging
edge
rear direc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194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801593B (zh
Inventor
小森菜緒子
北川雅史
黒田賢一郎
石川青
野田祐樹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優你 嬌美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優你 嬌美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優你 嬌美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029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029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015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01593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4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 A61F13/47Sanitary towels, incontinence pads or napki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51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outer layers
    • A61F13/514Backsheet, i.e. the impermeable cover or layer furthest from the ski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551Packaging before or after us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56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85/00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rticles or materials
    • B65D85/07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rticles or materials for compressible or flexible articl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Dermatolog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bsorbent Articles And Supports Therefor (AREA)
  • Packaging Of Annular Or Rod-Shaped Articles, Wearing Apparel, Cassettes, Or The Like (AREA)
  • Packages (AREA)

Abstract

包裝體(110)具有:被配置在較裏面薄片(20)更靠非肌膚對置面側的後處理用的帶片構件(200)、以及被配置在較帶片構件(200)更靠非肌膚對置面側的包裝薄片(100)。吸收性物品(1)具有:作為前後方向(L)的一方的端緣的第1物品端緣(1R)、以及作為前後方向(L)的另一方的端緣的第2物品端緣(1F)。前述包裝薄片(100)具有:作為前後方向(L)的一方的端緣的第1包裝端緣(100R)、以及作為前後方向(L)的另一方的端緣的第2包裝端緣(100F)。第1物品端緣(1R)被配置在較第1包裝端緣(100R)更靠前後方向(L)的外側。吸收性物品(1)具有朝寬邊方向(W)延伸的至少2個折痕。至少2個折痕具有:至少2個折痕中,在前後方向(L)最接近第1物品端緣(1R)的第1折痕(FL1)、以及第1折痕(FL1)的下一個接近第1物品端緣(1R)的第2折痕(FL2)。包裝體(110)具有:藉由較第2折痕(FL2)更靠第1物品端緣(1R)側的吸收性物品(1)與較第2折痕(FL2)更靠第1包裝端緣(100R)側的包裝薄片(100)所構成的第1部分(P1);以及藉由較第2折痕(FL2)更靠第2物品端緣側(1F)的吸收性物品(1)與較第2折痕(FL2)更靠第2包裝端緣(100F)側的包裝薄片(100)所構成的第2部分(P2)。第2部分(P2),是在吸收性物品(1)以第1折痕(FL1)為起點,將表面薄片(10)朝向內側折疊之後,以第2折痕(FL2)為起點,將表面薄片(10)朝向內側與包裝薄片(1)一起被折疊後的折疊狀態下,在厚度方向(T)與第1部分(P1)中至少較第1包裝端緣(100R)更靠前後方向(L)的外側的部分重疊。帶片構件(200)具有:被配置在較第1包裝端緣(100R)更靠前後方向(L)的內側的重複部分(201);以及被配置在較第1包裝端緣(100R)更靠前後方向(L)的外側的非重複部分(202)。

Description

吸收性物品的包裝體、及吸收性物品的包裝體的製造方法
本發明是關於藉由包裝薄片將吸收性物品作個別包裝的包裝體、及包裝體的製造方法。
在專利文獻1揭示具有在長邊方向折疊側翼而形成的翼片層積部,並密封加工該翼片層積部的吸收性物品。藉由密封加工翼片層積部,可維持肌膚抵接面不會露出到外部地被折疊的狀態。
又,在專利文獻1揭示有後處理用的帶片構件。使用該帶片構件,可將使用後的吸收性物品以肌膚抵接面不會露出的方式團化後的狀態下作固定,而可衛生地處分吸收性物品。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 日本特開2007-29351號公報
然而,專利文獻1的吸收性物品,是在非肌膚抵接面設置後處理用的帶片構件。因此,在吸收性物品的使用前,會有後處理用的帶片構件汙損、或破損的不良情況發生的情況。為了抑制該不良情況,可考慮藉由包裝薄片將吸收性物品個別包裝,來藉由包裝薄片覆蓋帶片構件。
然而,因為用包裝薄片覆蓋帶片構件,所以使用者在開封包裝薄片之前不易識別帶片構件。因此,在吸收性物品的使用時,從吸收性物品剝下包裝薄片的時候,會有與包裝薄片一起誤將帶片構件處分掉、或不使用帶片構件就處分掉吸收性物品的顧慮。
於此,藉由包裝薄片將吸收性物品作個別包裝的包裝體中,期望能有即使邊保護帶片構件,使用者也可容易識別帶片構件的包裝體、及包裝體的製造方法。
本發明的吸收性物品的包裝體,係藉由包裝薄片將吸收性物品作個別包裝吸收性物品的包裝體。前述吸收性物品具有:前後方向、和前述前後方向正交的寬邊方向、以及和前述前後方向及前述寬邊方向正交的厚度方向;吸收芯;位在較前述吸收芯更靠肌膚對置面側的表面薄片;以及位在較前述吸收芯更靠非肌膚對置面側的裏面薄片,前述包裝體意具有:配置在較前述裏面薄片更靠非肌膚對置面側的後處理用的帶片構件、以及配置在較前述帶片構更靠非肌膚對置面側的前述包裝薄片,前述吸收性物品具有:作為前述前後方向的一方的端緣的第1物品端緣、以及作為前述前後方向的另一方的端緣的第2物品端緣,前述包裝薄片具有:作為前述前後方向的一方的端緣的第1包裝端緣、以及作為前述前後方向的另一方的端緣的第2包裝端緣,前述第1物品端緣被配置在較前述第1包裝端緣更靠前述前後方向的外側,前述吸收性物品具有朝前述寬邊方向延伸的至少2個折痕,前述至少2個折痕,是具有前述至少2個折痕中,在前後方向最接近前述第1物品端緣的第1折痕、以及前述第1折痕的下一個接近前述第1物品端緣的第2折痕,前述包裝體具有:藉由較前述第2折痕更靠前述第1物品端緣側的前述吸收性物品與較前述第2折痕更靠前述第1包裝端緣側的前述包裝薄片所構成的第1部分;以及藉由較前述第2折痕更靠前述第2物品端緣側的前述吸收性物品與較前述第2折痕更靠前述第2包裝端緣側的前述包裝薄片所構成的第2部分,第2部分,是在前述吸收性物品以前述第1折痕為起點,將前述表面薄片朝向內側摺疊之後,以前述第2折痕為起點,將前述表面薄片朝向內側與前述包裝薄片一起折疊的折疊狀態下,在前述厚度方向與前述第1部分中至少較前述第1包裝端緣更靠前述前後方向的外側的部分重疊,帶片構件具有:被配置在較前述第1包裝端緣更靠前述前後方向的內側的重複部分、以及被配置在較前述第1包裝端緣更靠前述前後方向的外側的非重複部分。
本發明的吸收性物品的包裝體的製造方法,係將具有:前後方向、和前述前後方向正交的寬邊方向、和前述前後方向及前述寬邊方向正交的厚度方向、吸收芯、位在較前述吸收芯更靠肌膚對置面側的表面薄片、以及位在較前述吸收芯更靠非肌膚對置面側的裏面薄片之吸收性物品作個別包裝的包裝體的製造方法。前述製造方法具有:固定步驟,該步驟是將後處理用的帶片構件固定於前述裏面薄片的非肌膚對置面側;以及配置步驟,該步驟是從前述帶片構件的非肌膚對置面側配置包裝薄片。在前述配置步驟,是以前述帶片構件具有:被配置在作為較前述包裝薄片的前述前後方向的一方的端緣的第1包裝端緣更靠前述前後方向的內側的重複部分、以及被配置在較前述第1包裝端緣更靠前述前後方向的外側的非重複部分的方式配置前述包裝薄片。
(1)實施形態的概要 根據本說明書及添附圖面的記載,至少明白以下的事項。
一態樣的吸收性物品的包裝體,係藉由包裝薄片將吸收性物品作個別包裝的吸收性物品的包裝體。前述吸收性物品具有:前後方向、和前述前後方向正交的寬邊方向、以及和前述前後方向及前述寬邊方向正交的厚度方向;吸收芯;位在較前述吸收芯更靠肌膚對置面側的表面薄片;以及位在較前述吸收芯更靠非肌膚對置面側的裏面薄片,前述包裝體係具有:配置在較前述裏面薄片更靠非肌膚對置面側的後處理用的帶片構件、以及配置在較前述帶片構件更靠非肌膚對置面側的前述包裝薄片,前述吸收性物品具有:作為前述前後方向的一方的端緣的第1物品端緣、以及作為前述前後方向的另一方的端緣的第2物品端緣,前述包裝薄片具有:作為前述前後方向的一方的端緣的第1包裝端緣、以及作為前述前後方向的另一方的端緣的第2包裝端緣,前述第1物品端緣被配置在較前述第1包裝端緣更靠前述前後方向的外側,前述吸收性物品具有朝前述寬邊方向延伸的至少2個折痕,前述至少2個折痕,是具有前述至少2個折痕中,在前後方向最接近前述第1物品端緣的第1折痕、以及前述第1折痕的下一個接近前述第1物品端緣的第2折痕,前述包裝體具有:藉由較前述第2折痕更靠前述第1物品端緣側的前述吸收性物品與較前述第2折痕更靠前述第1包裝端緣側的前述包裝薄片所構成的第1部分;以及藉由較前述第2折痕更靠前述第2物品端緣側的前述吸收性物品與較前述第2折痕更靠前述第2包裝端緣側的前述包裝薄片所構成的第2部分,第2部分,是在前述吸收性物品以前述第1折痕為起點,將前述表面薄片朝向內側摺疊之後,以前述第2折痕為起點,將前述表面薄片朝向內側與前述包裝薄片一起折疊的折疊狀態下,在前述厚度方向與前述第1部分中至少較前述第1包裝端緣更靠前述前後方向的外側的部分重疊,帶片構件具有:被配置在較前述第1包裝端緣更靠前述前後方向的內側的重複部分、以及被配置在較前述第1包裝端緣更靠前述前後方向的外側的非重複部分。
根據本態樣,帶片構件的重複部分因為被配置在較第1包裝端緣更靠前後方向的內側,所以,藉由被配置在較帶片構件更靠非肌膚對置面側的包裝薄片被覆蓋。藉此,可藉由包裝薄片保護帶片構件。又,折疊吸收性物品及包裝薄片的狀態下,第2部分為第1部分中至少從第1包裝端緣與前後方向的外側的部分重疊。藉此,從第1包裝端緣被配置在前後方向的外側的帶片構件的非重複部分藉由第2部分被覆蓋。因此,在吸收性物品的使用前,可藉由第2部分保護帶片構件的非重複部分。因為帶片構件的非重複部分被配置在較第1包裝端緣更靠前後方向的外側,所以,不會與包裝薄片重疊並露出。因此,使用者在吸收性物品使用的時候,展開吸收性物品時,視認非重複部分,可識別帶片構件。
根據理想的一態樣,前述包裝體在前述折疊狀態下,在較前述吸收性物品更靠前述寬邊方向的一方的外側具有接合前述包裝薄片彼此的第1接合區域,前述第1接合區域在前述第1部分具有位在前述前後方向的最外側的外端緣,在前述前後方向,前述帶片構件的前述前後方向的內端緣位在較前述第1接合區域的前述外端緣更靠內側。
於此,使用者在包裝體的展開時,會因使用者的手誤勾到露出的帶片構件的前後方向的外端緣,會有朝向前後方向的內側的力施加於帶片構件,而使使用者不經意地剝下帶片構件的可能性。
根據本態樣,因為帶片構件的一部分(重複部分)被包裝薄片覆蓋,所以,剝下帶片構件的時候,也一起剝下包裝薄片的情況。然而,因為帶片構件的內端緣位在較第1接合區域的外端緣更靠內側,所以,從裏面薄片完全剝下帶片構件之前,第1接合區域中的接合力成為阻抗,可減低簡單剝下包裝薄片的情況。其結果,可減低帶片構件從裏面薄片完全被剝下的可能性,邊減低誤處分帶片構件的情況,邊可識別帶片構件。
根據理想的一態樣,前述包裝體在前述折疊狀態下,在較前述吸收性物品更靠前述寬邊方向的另一方的外側具有接合前述包裝薄片彼此的第2接合區域,前述第2接合區域在前述第1部分具有位在前述前後方向的最外側的外端緣,在前述前後方向,前述帶片構件的前述前後方向的內端緣位在較前述第2接合區域的前述外端緣更靠內側。
根據本態樣,不只有第1接合區域中的接合力,第2接合區域中的接合力也成為阻抗,邊進一步減低被簡單剝下包裝薄片的情況,邊可識別帶片構件。
根據理想的一態樣,前述帶片構件具有在前述裏面薄片可剝離地被接合的暫時固定部,在前述前後方向,前述暫時固定部的前述前後方向的內端緣位在較前述第1接合區域的前述前後方向的外端緣更靠內側,前述第1接合區域中的接合力大於前述暫時固定部的接合力。
根據本態樣,即使使用者誤將手勾到露出的帶片構件的前後方向的外端緣,而將剝下帶片構件的暫時固定部的力施加在帶片構件(暫時固定部),將暫時固定部從裏面薄片完全剝下前,第1接合區域中的接合力成為阻抗。因此,開封包裝體時,邊減低使用者不經意誤將帶片構件處分掉的情況,邊可識別帶片構件。
根據理想的一態樣、前述帶片構件至少跨前述第1折痕被配置。
根據本態樣,開封吸收性物品時,即使使用者誤將手勾到露出的帶片構件的前後方向的外端緣,而將朝向前後方向的內側的力施加在帶片構件,因為帶片構件以第1折痕為起點彎曲,所以,僅到第1折痕為止不能剝下的可能性高。因此,可減低帶片構件從裏面薄片完全被剝下的可能性,邊減低誤處分帶片構件的情況,邊可識別帶片構件。
根據理想的一態樣,前述帶片構件的剛性比接合前述表面薄片與前述裏面薄片的部分的剛性更低。
根據本態樣,因為帶片構件比接合表面薄片與裏面薄片的部分的剛性低,所以,即使跨第1折痕,也可保護不染上折疊習性。因為容易維持帶片構件不被折的延伸狀態,所以,廢棄吸收性物品時,使用者抓著帶片構件容易使用。
根據理想的一態樣,前述吸收性物品具有黏著部,其被配置在前述裏面薄片,將前述吸收性物品固定於穿著用物品,前述包裝薄片在包裝前述吸收性物品的包裝狀態包含:能從前述包裝體的外側視認的第1薄片、以及配置在前述第1薄片與前述黏著部之間的第2薄片,至少前述第2薄片被配置在較前述帶片構件更靠非肌膚對置面側。
根據本態樣,在包裝狀態,藉由從包裝體的外側能視認的第1薄片保護帶片構件,在展開狀態,至少藉由第2薄片保護帶片構件。因此,可進一步保護帶片構件。
根據理想的一態樣,前述裏面薄片具有與前述表面薄片一起朝前述厚度方向被壓榨的壓花部,前述帶片構件與前述壓花部在前述厚度方向沒有重疊,在前述前後方向,前述帶片構件的前述前後方向的外端緣較前述第1物品端緣更接近前述壓花部的前述前後方向的內端緣。
根據本態樣,帶片構件的外端緣因為接近壓花部的內端緣,所以,可感覺帶片構件與壓花部的觸感的感覺的差異。因為壓花部與帶片構件的觸感的感覺的差、和壓花部與非壓花部的觸感的感覺的差不同,所以,不僅視認帶片構件,觸感也可識別。
根據理想的一態樣,前述帶片構件與前述裏面薄片的色差ΔE在3.0以上。
根據本態樣,因為使用者容易識別帶片構件與裏面薄片的邊界,所以更可識別帶片構件。
根據理想的一態樣,前述帶片構件與前述包裝薄片的色差ΔE在3.0以上。
根據本態樣,因為使用者容易識別帶片構件與包裝薄片的邊界,所以更可識別帶片構件。
根據理想的一態樣,前述吸收性物品具有黏著部,其被配置在前述裏面薄片,將前述吸收性物品固定於穿著用物品,前述黏著部在前述寬邊方向夾著前述帶片構件被配置。
根據本態樣,在吸收性物品的裝用中,是利用帶片構件的寬邊方向的兩側,將吸收性物品固定於穿著用物品。因此,在吸收性物品的裝用中變的不易剝下帶片構件,可保護帶片構件。
根據理想的一態樣,前述帶片構件具有:被固定在前述裏面薄片的固定部、以及位於前述固定部的前述寬邊方向的外側,且沒有被固定在前述裏面薄片的非固定部。
根據本態樣,因為帶片構件在較固定部靠寬邊方向的外側具有沒有被固定在裏面薄片的非固定部,所以帶片構件相對於沿著寬邊方向的力容易捲曲。藉此,使用者可進一步識別帶片構件。
根據理想的一態樣,前述帶片構件經由前述包裝薄片可視認。
根據本態樣,因為使用者不僅可視認帶片構件的非重複部分,連帶片構件的重複部分也可視認,所以可進一步識別帶片構件。
根據理想的一態樣,前述帶片構件可伸長地被構成,前述帶片構件的最大伸長時的長度比前述吸收性物品的前述前後方向的長度更長。
根據本態樣,使用者開始將帶片構件捲繞於吸收性物品時,因為帶片構件不易隱藏於吸收性物品,所以容易捲繞帶片構件。
根據理想的一態樣,前述帶片構件具有:被固定到前述裏面薄片的固定部、以及在前述裏面薄片可剝離地被結合的暫時固定部,前述固定部被配置在較前述暫時固定部更靠前述前後方向的外側。
根據本態樣,使用者在開封包裝體時,即使對帶片構件施加朝向前後方向的內側的力,也因為固定部被配置在較暫時固定部更靠前後方向的外側,所以,只要不解開固定部,暫時固定部就不易被解開。因此,開封包裝體時,可抑制使用者不經意解開暫時固定部的情況。可抑制解開暫時固定部的帶片構件從吸收性物品垂下,在吸收性物品的裝用中髒掉的情況。
一態樣的吸收性物品的包裝體的製造方法,係將具有:前後方向、和前述前後方向正交的寬邊方向、和前述前後方向及前述寬邊方向正交的厚度方向、吸收芯、位在較前述吸收芯更靠肌膚對置面側的表面薄片、以及位在較前述吸收芯更靠非肌膚對置面側的裏面薄片之吸收性物品作個別包裝的包裝體的製造方法。該製造方法具有:固定步驟,該步驟是將後處理用的帶片構件固定於前述裏面薄片的非肌膚對置面側;以及配置步驟,該步驟是從前述帶片構件的非肌膚對置面側配置包裝薄片。在前述配置步驟,是以前述帶片構件具有:被配置在作為較前述包裝薄片的前述前後方向的一方的端緣的第1包裝端緣更靠前述前後方向的內側的重複部分、以及被配置在較前述第1包裝端緣更靠前述前後方向的外側的非重複部分的方式配置前述包裝薄片。
根據本態樣,即使邊保護帶片構件,使用者也可容易識別帶片構件,並且,因為帶片構件的第1部分與包裝薄片在厚度方向重疊,所以,在吸收性物品的製造中,可抑制在搬送時帶片構件捲起的情況。
根據理想的一態樣,製造方法進一步具有將前述吸收性物品與前述包裝薄片以朝寬邊方向延伸的折痕為起點,將前述表面薄片朝向內側折疊的折疊步驟。在前述折疊步驟,是以前述帶片構件在前述厚度方向與前述折痕重疊的方式,折疊前述吸收性物品。
根據本態樣,因帶片構件存在,而可提高折痕部分的剛性。因為剛性高之側與剛性低之側比較,折痕容易附著,所以可更確實附著折痕。
(2)吸收性物品的結構 以下,參照圖面,針對實施形態的吸收性物品進行說明。吸收性物品可為生理用衛生棉、衛生護墊、失禁墊片、大便墊片這類的吸收性物品。吸收性物品為安裝在內褲這類的穿著用物品的內側被使用的物品即可。本實施形態的吸收性物品1,是夜用的生理用衛生棉,吸收性物品1的前後方向的長度在285mm以上。
此外,以下圖面的記載中,在同一或近似的部分標示同一或近似的符號。可是,圖面為示意者,必須留意各尺寸的比率等與現實者不同的情況。因此,具體的尺寸等必須參酌以下的說明進行判斷。又,即使在圖面相互間也包含有互相的尺寸的關係、比率不同的部分的情況。
圖1,是從肌膚對置面側觀看展開狀態中的包裝體的俯視圖。圖2,是從非肌膚對置面側觀看展開狀態中的包裝體的俯視圖。圖1及圖2所示的俯視圖為展開狀態的俯視圖。展開狀態為沒有折疊吸收性物品及包裝薄片的狀態,並將吸收性物品伸展到沒有形成防漏褶邊等所致的皺紋的狀態。於此,「肌膚對置面側」,是相當於使用中面向裝用者的肌膚之側。「非肌膚對置面側」,是相當於使用中朝向與裝用者的肌膚相反之側。
吸收性物品的包裝體110(以下稱包裝體)具有:吸收性物品1、以及將吸收性物品作個別包裝的包裝薄片100。包裝體110具有作為包裝體110的前後方向的外端緣的第1端緣與第2端緣。第1端緣,是如圖7所示,在被個別包裝的包裝狀態,位於包裝體的內側的端緣,第2端緣,是在包裝狀態位於包裝體的外側的端緣。包裝體的內側,是指包裝狀態的包裝體110中的厚度方向的內側。本實施形態的第1端緣為後端緣110R,第2端緣為前端緣110F。此外,其他的形態中,第1端緣為前端緣110F,第2端緣為後端緣110R亦可。又,包裝體110的前端緣110F也可由包裝薄片100的前端緣100F所構成,也可由吸收性物品1的前端緣1F所構成。同樣,包裝體110的後端緣110R也可由包裝薄片100的後端緣100R所構成,也可由吸收性物品1的後端緣1R所構成。本實施形態的包裝體110的前端緣110F,是由包裝薄片100的後端緣100F所構成,包裝體110的後端緣110R,是由吸收性物品1的後端緣1R所構成。
吸收性物品1具有:作為前後方向L的一方的端緣的第1物品端緣、以及作為前後方向L的另一方的端緣的第2物品端緣。在本實施形態,第1物品端緣為吸收性物品1的後端緣1R,第2物品端緣為吸收性物品1的前端緣1F。此外,其他的形態中,第1物品端緣為吸收性物品1的前端緣1F,第2物品端緣為吸收性物品1的後端緣1R。
包裝薄片100具有:作為前後方向L的一方的端緣的第1包裝端緣、以及作為前後方向L的另一方的端緣的第2包裝端緣。在本實施形態,第1包裝端緣,是作為包裝薄片100的後端緣100R,第2包裝端緣,是包裝薄片100的前端緣100F。此外,其他的形態中,第1包裝端緣,是作為包裝薄片100的後端緣100R,第2包裝端緣,是包裝薄片100的前端緣100F。
在以下,有稱為第1物品端緣1R、第2物品端緣1F、第1包裝端緣100R、第2包裝端緣100F的情況請留意。
吸收性物品1的後端緣1R被配置在較包裝薄片100的後端緣100R更靠前後方向L的外側。因此,吸收性物品1的裏面薄片具有沒有藉由包裝薄片100被覆蓋的露出部分ER。
吸收性物品1具有:前後方向L及寬邊方向W。前後方向L,是從裝用者的前側(腹側)朝後側(背側)延伸的方向,或從裝用者的後側朝前側延伸的方向。寬邊方向W,是與前後方向L正交的方向。吸收性物品具有朝肌膚對置面側T1與非肌膚對置面側T2延伸的厚度方向T。
吸收性物品1具有:中央域S3、前側域S1及後側域S2。中央域S3,是具有和裝用者的排泄口(例如陰道口)抵接的排泄口抵接部。吸收性物品安裝在內褲時,中央域S3位在內褲的胯下部。亦即,中央域,是被配置在裝用者的胯下,亦即被配置在裝用者的兩腿之間的區域。中央域S3,是在吸收性物品朝前側偏倚即可。更詳細的是,中央域S3的前後方向L的中心可較吸收性物品1的前後方向L的中心更位於前側即可。
前側域S1位於較中央域S3更靠前側。前側域S1的前端緣規定吸收性物品1的前端緣。後側域S2位在較中央域S3更靠後側。後側域S2的後端緣規定吸收性物品1的後端緣。後側域S2的前後方向L的長度較中央域S3的前後方向L的長度形成的更長。
吸收性物品1具有:本體部2、與翼部5。本體部2至少具有:吸收芯31、表面薄片及裏面薄片,且為縦長的形狀。翼部5較本體部2更朝寬邊方向的外側延伸出。翼部5較中央域S3中的吸收芯31的外側緣更朝寬邊方向W的外側延伸出即可。此外,本實施形態中的外側緣,是寬邊方向的外側的端緣,內側緣,是寬邊方向的內側的端緣。翼部5,是由翅膀3及臀翼4所構成即可。在本實施形態,翅膀3被設在中央域S3,臀翼4被設在後側域S2即可。翼部5位在較後述的第2折痕FL2更靠前側,以第2折痕FL2為基點展開包裝體110時,構成可展開。本實施形態的翼部5,是由翅膀3所構成。其他的形態中,臀翼4位在較第2折痕FL2更靠前側的形態,臀翼4也可構成本發明的翼部。
翅膀3,是在本體部2的寬邊方向的兩側呈一對被設置,臀翼4也是在本體部2的寬邊方向的兩側呈一對被設置。翅膀3及臀翼4,是由後述的側薄片15與裏面薄片20的層積所構成即可。翅膀3,是構成可朝裏面薄片20側翻折。翅膀3在使用時朝內褲的褲襠部的非肌膚對置面側被翻折。
臀翼4位在較翅膀3更靠後側,而被設在後側域S2。臀翼4在使用時不會被翻折,被配置在內褲與裝用者的臀部之間。本實施形態在臀翼4沒有設吸收材料。作為這個的替代,在臀翼4也可設吸收材料。
翅膀3的前端緣,是藉由翅膀3的根部被規定,且是相當於最朝寬邊方向W的內側凹陷的2個部分中位於前側的部分。翅膀3的前端緣也可規定中央域S3與前側域S1的邊界。翅膀3的後端緣,是藉由翅膀3的根部被規定,且是相當於最朝寬邊方向W的內側凹陷的2個部分中位於後側的部分。翅膀3的後端緣,是位在中央域S3與後側域S2之間即可。於此,將前後方向L中的翅膀3的前端緣與翅膀3的後端緣之間的區域稱為「翼片域」。本實施形態的翼片域因為與中央域一致,以下,作為中央域S3進行說明。
吸收性物品1,是藉由包裝薄片100作個別包裝而構成。包裝體110,是將吸收性物品1放置在包裝薄片100之上的展開狀態下,以翼片折痕FL5為基點,將翼部5朝本體部2的肌膚對置面側T1折疊。圖3,是從將翼部5朝本體部2的肌膚對置面側折疊的第1折狀態中的肌膚對置面側觀看的包裝體110的俯視圖。圖4,是從第1折狀態中的非肌膚對置面側觀看的包裝體110的俯視圖。本體部2與翼部5的邊界也可為翼片折痕FL5,也可為翼部5的根部(翅膀的根部)。翼片折痕FL5朝前後方向L延伸,也可和前後方向L平行。
吸收性物品1具有朝寬邊方向W延伸的至少2個折痕。在本實施形態,吸收性物品具有3個折痕(第1折痕FL1、第2折痕FL2、第3折痕FL3)。
第1折痕FL1,是在前後方向L最接近第1物品端緣的折痕。第2折痕FL2,是第1折痕的下一個接近第1物品端緣的折痕。第3折痕FL3,是第2折痕的下一個接近第1物品端緣的折痕。
包裝體110,是將翅膀3朝本體部2的肌膚對置面側T1折疊的第1折狀態下,以朝寬邊方向W延伸的第1折痕FL1為基點朝包裝體110的內側被折疊。包裝體110,是藉由第1折痕FL1被折疊的第2折狀態下,以第2折痕FL2為基點朝包裝體的內側被折疊。第2折痕FL2位在較第1折痕FL1更靠作為第2端緣的前端緣110F側。
此外,本實施形態的包裝體110,是藉由第2折痕FL2被折疊的第3折狀態下,以朝寬邊方向W延伸的第3折痕FL3為基點朝包裝體的內側被折疊。第3折痕FL3位在較第2折痕FL2更靠作為第2端緣的前端緣110F側。藉由第3折痕FL3被折疊的第4折狀態下,包裝薄片100的前端緣100F藉由標籤帶片102被固定在包裝薄片100的外面。如此,成為藉由包裝薄片100將吸收性物品1作個別包裝的包裝狀態(參照圖7)。此外,包裝薄片100的内面100T在展開狀態是位於吸收性物品1側的面,包裝薄片100的外面100B在展開狀態是位於與吸收性物品1相反側的面。本實施形態的吸收性物品1,是如圖1所示,在展開狀態具有:第1折痕FL1與包裝體的後端緣110R之間的第1區域R11、第1折痕FL1與第2折痕FL2之間的第2區域R12、第2折痕FL2與第3折痕FL3之間的第3區域、以及第3折痕FL3與包裝體的前端緣110F之間的第4區域R14。此外,其他的形態中,包裝體110沒有以第3折痕FL3為基點被折疊亦可。
如圖1等示,包裝體110具有第1部分P1與第2部分P2。第1部分P1,是由較第2折痕FL2更靠第1物品端緣(後端緣1R)側的吸收性物品1、以及較第2折痕FL2更靠第1包裝端緣(後端緣100R)側的包裝薄片100所構成。第2部分P2,是由較第2折痕FL2更靠第2物品端緣(前端緣1F)側的吸收性物品1、以及較第2折痕FL2更靠第1包裝端緣(前端緣10F)側的包裝薄片100所構成。
圖5,是沿著圖1所示的1A-1A線的剖視圖。圖5中,後述的固定部210被省略。圖6是沿著圖1所示的A-A線的放大剖視圖。吸收性物品1包含:朝向裝用者的肌膚的表面薄片10、朝向與裝用者的肌膚相反側的裏面薄片20、以及被配置在表面薄片10與裏面薄片20之間的吸收芯31。表面薄片10被配置在較吸收芯31更靠肌膚對置面側,使用中朝向裝用者的肌膚之方。裏面薄片20被配置在較吸收芯31更靠非肌膚對置面側,使用中朝向與裝用者的肌膚相反側。吸收芯31包含吸收體液的吸收材料,且沿著吸收性物品的前後方向L延伸。
表面薄片10,是由不織布、織布、有孔塑膠薄片、網眼薄片等具有透過液體的構造的任意的薄片狀的材料所構成。就織布、不織布的素材來說,是天然纖維、化學纖維皆可使用。
裏面薄片20,是液不透過性的薄片。裏面薄片20可使用以聚乙烯薄片、聚丙烯等作為主體的層積不織布;通氣性的樹脂薄膜;在紡黏、或水針等的不織布接合有通氣性的樹脂薄膜的薄片等。
吸收芯31至少被配置在中央域S3與後側域S2。又,吸收體芯也可從中央域S3延伸到前側域S1。吸收芯31由吸收液體的吸收材料所構成即可。吸收芯31是藉由芯包層(未圖示)被包裹即可。芯包層只要至少在較吸收芯31更靠肌膚對置面側覆蓋吸收芯31即可。就具體的一例來說,芯包層具有:配置在較吸收芯31更靠肌膚對置面側、以及配置在較吸收芯31更靠非肌膚對置面側的薄片即可。
構成吸收芯31的吸收材料例如可由親水性纖維、紙漿、及高吸水性高分子(SAP)形成。芯包層例如可由不織布、薄紙薄片構成。構成芯包層的肌膚面側的薄片與非肌膚對置面側的薄片也可由同一薄片所構成。就變形例來說,吸收芯31也可沒有藉由芯包層被覆蓋。此時,吸收芯31只要藉由表面薄片10與裏面薄片20被覆蓋即可。
吸收芯31具有複數個基重不同的區域即可。吸收芯31至少具有:高基重部33、低基重部34、以及中基重部35即可。高基重部33的吸收材料(紙漿)的基重較中基重部35的吸收材料的基重更高,中基重部35的吸收材料(紙漿)的基重較低基重部34的吸收材料(紙漿)的基重更高。高基重部33較周圍的吸收芯31更厚,而構成中高部36。高基重部33具有在前後方向分開間隔被配置的第1高基重部331及第2高基重部332。第2高基重部332位在較第1高基重部331更靠後側。在第1高基重部331與第2高基重部332的前後方向L之間配置有低基重部34。
高基重部33在寬邊方向W被配置在吸收芯31的中央即可。高基重部33的外側緣位在較吸收芯31的外側緣31E更靠寬邊方向W的內側。高基重部(第1高基重部331及第2高基重部332)33的至少一部分被配置在中央域S3即可。高基重部33超過中央域S3朝前後方向L延伸亦可。高基重部33的前後方向L的中心可較吸收性物品1的前後方向L的中心更位於前側,可位在較中央域S3的前後方向的中心更靠前側。此外,高基重部33的前後方向L的中心成為第1高基重部331的前端緣與第2高基重部332的後端緣的前後方向的中心。
如圖5所示,在高基重部33從吸收性物品1的肌膚對置面到吸收芯31的非肌對置面形成有複數個朝厚度方向T貫穿的貫穿孔38即可。貫穿孔38在俯視觀看分開間隔新形成有複數個即可。藉由在高基重部33形成貫穿孔38,即使一次排泄出很多的經血、尿等的體液時,在吸收芯31內部吸入體液,而不易溢流。保持吸收性物品1的肌膚對置面的乾燥性,可有效果地保持貼合感及裝戴感的良好。
貫穿孔38被設在較高基重部33更靠後側亦可。容易藉由吸收體側拉入在睡覺姿勢因重力方向而傳到肌膚流動的體液。
在高基重部33的外側緣33E與吸收芯31的外側緣31E之間及高基重部33的前端緣與吸收芯31的前端緣之間配置有較高基重部33更基重低,且較低基重部34更基重高的中基重部35。中基重部35,是基重不同的區域中,配置在吸收芯31的外側緣及前端緣的區域。此外,在吸收芯31的外側緣31E設置有基重不同的區域的結構,是在外側緣31E佔據的比例最高的區域,在吸收芯31的前側緣設置基重不同的區域的結構,是在前端緣佔據的比例最高的區域。本實施形態的中基重部35的基重為300g/m2 ,且為低基重部34及高基重部33以外的部分,被配置在吸收芯31的外側緣31E的前後方向L的全域及吸收芯31的前端緣的寬邊方向的全域。
吸收性物品1具有配置在表面薄片10與吸收芯31之間的第二薄片(未圖示)即可。第二薄片是透過體液等的液體的液透過性的薄片即可。理想是,第二薄片的親水度較表面薄片10的親水度更高。第二薄片可由與表面薄片10同樣的材料構成。
吸收性物品1具有覆蓋表面薄片10的外側緣的側薄片15即可。側薄片15,是覆蓋寬邊方向W中的表面薄片10的外側緣,且較表面薄片10更朝寬邊方向W的外側延伸。此外,在本實施形態,吸收性物品1雖具有側薄片15,可是,吸收性物品1不具有側薄片15亦可。此時,表面薄片10覆蓋吸收芯整體亦可。此外,本發明的外側緣,是寬邊方向的外側端,內側緣,是寬邊方向的內側端。
側薄片15可由與表面薄片10同樣的材料構成。可是,為了防止附著在表面薄片10的體液越過側薄片15在寬邊方向W往吸收性物品1的外側漏出的情況,側薄片15具有疏水性或撥水性為理想。側薄片15可被配置在寬邊方向W中的吸收芯的外側緣、翅膀3及臀翼4。
吸收性物品1具有立起性的防漏褶邊60即可。防漏褶邊60,是構成位在表面薄片10的肌膚對置面側T1,裝用時可朝較表面薄片10更靠肌膚對置面側T1立起。
防漏褶邊60,是由側薄片15、與防漏彈性構件61所構成。防漏褶邊60具有:藉由防漏彈性構件61的收縮而立起的收縮部62、位在較收縮部62更靠寬邊方向W的外側,且成為收縮部的立起的基點的第1基點部63、以及位在較收縮部62更靠前後方向L的外側,且成為收縮部的立起的基點的第2基點部64。第2基點部64的內側緣64I位在較第1基點部63的內側緣63I更靠寬邊方向W的內側。第1基點部63的內側緣63I在較第2基點部64更靠前後方向L的內側的區域,被配置在較吸收芯31更靠寬邊方向W的外側。此外,在較第2基點部64更靠前後方向L的內側的區域含有中央域S3。第2基點部64的內側緣64I被配置在和吸收芯31重疊的區域。第1基點部63的外側緣63E位在較第2基點部64的外側緣64E更靠寬邊方向W的外側。此外,在第2基點部64,藉由在寬邊方向分開間隔被配置的2列的接著區域構成側薄片15與表面薄片10。如此藉由複數列的接著區域所構成的基點部的內側緣,是最位於寬邊方向的內側的列的接著區域的內側緣。又,藉由複數列的接著區域所構成的基點部的外側緣,是最位於寬邊方向的外側的列的接著區域的外側緣。
側薄片15在收縮部62的前端朝寬邊方向W的外側被翻折,而層積有2層,在該2層的側薄片15間配置有防漏彈性構件61。
如圖2等所示,吸收性物品1具有設在裏面薄片20的非肌膚對置面側T2的黏著部70。黏著部70,是設有將吸收性物品1固定在內褲等的穿著用物品的黏著劑的區域。黏著部70被配置於裏面薄片20,且用於將吸收性物品1固定於穿著用物品者。
黏著部70具有:本體黏著部71、翅膀黏著部72、以及臀翼黏著部73即可。翅膀黏著部72構成本發明的翼片黏著部。本體黏著部71具有配置在本體部2的非肌膚對置面側T2,將本體部2固定在內褲的黏著劑。本體黏著部71在吸收性物品1的厚度方向T,被設在與吸收芯31重疊的區域。本體黏著部71至少從中央域S3朝吸收性物品1的後方連續性或間斷性地延伸為理想。本體黏著部71朝前後方向L延伸,且在寬邊方向W分開間隔設置複數個。本實施形態的本體黏著部71,是從前側域S1到後側域S2連續地朝前後方向L延伸,並夾著本體部2的寬邊方向的中心,每4條被配置。
如圖2所示,配置於中央側的4條本體黏著部71比起被配置在寬邊方向W的外側的本體黏著部71,前後方向L的長度短。因此,本體黏著部71在寬邊方向W夾著後述的帶片構件200被配置。藉此,在吸收性物品1的裝用中,是利用帶片構件200的寬邊方向W的兩側,將吸收性物品1固定於穿著用物品。因此,在吸收性物品1的裝用中變得不易剝下帶片構件200,可保護帶片構件200。
本體黏著部71,是藉由本體剝離薄片75被覆蓋。本體剝離薄片75被配置在包裝薄片100與吸收性物品1之間。本體剝離薄片75經由本體固定部91被接合於包裝薄片100。本體黏著部71及本體剝離薄片75跨第1折痕FL1、第2折痕FL2及第3折痕FL3被配置。如圖2所示,本體固定部91在前後方向L分開間隔被配置複數個。本體固定部91具有:被設在第1區域R11的第1本體固定部911、配置在第2區域R12的第2本體固定部912、配置在第3區域的第3本體固定部913、以及配置在第4區域R14的第4本體固定部914。此外,本體固定部91只要至少具有第1本體固定部911即可。
此外,本說明書中,「包裝薄片」也可包含有:包裝薄片100(第1薄片)、與本體剝離薄片75(第2薄片)。包裝薄片100,在包裝著吸收性物品1的包裝狀態下,對應從包裝體110的外側能視認的第1薄片,本體剝離薄片75,是對應配置在第1薄片與本體黏著部71之間的第2薄片。本體剝離薄片75被配置在較後述的帶片構件200更靠非肌膚對置面側。藉此,在包裝狀態,可藉由從包裝體110的外側能視認的包裝薄片100(第1薄片)保護帶片構件200,在展開狀態,至少可藉由本體剝離薄片75保護帶片構件200。
翅膀黏著部72具有配置在翅膀3的非肌膚對置面側T2,將翅膀3固定在內褲的黏著劑。如圖2所示,翅膀黏著部72具有:第1翅膀黏著部721、以及第2翅膀黏著部722。第1翅膀黏著部721構成第1翼片黏著部,第2翅膀黏著部722構成第2翼片黏著部。第2翅膀黏著部722在吸收性物品1的展開狀態,位在較第1翅膀黏著部721更靠寬邊方向的內側(翅膀的根部側)。臀翼黏著部73具有:配置在臀翼4的非肌膚對置面側T2,將臀翼4固定在內褲的黏著劑。第1翅膀黏著部721的前端緣配置在較第2翅膀黏著部722的前端緣更靠後側。第1翅膀黏著部721的後端緣與第2翅膀黏著部722的前端緣在前後方向一致即可。
第1翅膀黏著部721的前後方向的長度較第2翅膀黏著部722的前後方向的長度更長即可。又,第1翅膀黏著部721的面積較第2翅膀黏著部722的面積更大。在包裝體的展開狀態,較翅膀3的寬邊方向W的中心更靠內側的區域中的翅膀黏著部72的面積大於較翅膀的寬邊方向的中心更靠外側的區域中的翅膀黏著部72的面積即可。較翅膀3的寬邊方向W的中心更靠內側的區域接近翼片折痕FL5,而容易發生翅膀3的彎折所致的皺紋、扭曲。藉由加大較翅膀3的寬邊方向W的中心更靠內側的區域中的翅膀黏著部72的面積,可抑制翼片折痕FL5的附近的皺紋、扭曲,而可抑制在翅膀黏著部72產生皺紋的情況。又,抑制翅膀3的扭曲,可抑制翅膀黏著部72彼此沾黏、或翅膀黏著部72沾黏到不想要的區域的不良情況。
翅膀黏著部72及臀翼黏著部73與翼片折痕FL5在寬邊方向W分開即可。翼片折痕FL5的附近,是容易發生翅膀3及臀翼4的彎折所致的皺紋、扭曲。藉由翅膀黏著部72及臀翼黏著部73在翼片折痕FL5與寬邊方向W分開,可藉由該皺紋等抑制翅膀黏著部72、臀翼黏著部73不經意接著的情況。又,抑制翅膀3等的扭曲,可抑制翅膀黏著部72彼此、臀翼黏著部73彼此沾黏、或翅膀黏著部72等沾黏到不想要的區域的不良情況。
在翅膀3沒有設置翅膀黏著部72的區域的剛性較設有翅膀黏著部72的區域的剛性更低。同樣,在臀翼4沒有設置臀翼黏著部73的區域的剛性較設有臀翼黏著部73的區域的剛性更低。在翅膀黏著部72與翼片折痕FL5之間及臀翼黏著部73與翼片折痕FL5之間,藉由設置比較剛性低的區域,在該區域吸收翼部3等的彎折所致的變形,可抑制在翅膀黏著部72、臀翼黏著部73皺紋等產生的情況。又,抑制翅膀3等的扭曲,可抑制翅膀黏著部72彼此、臀翼黏著部73彼此沾黏、或翅膀黏著部72等沾黏到不想要的區域的不良情況。
如圖3所示,將翅膀3及臀翼4朝本體部2的肌膚對置面側T1翻折的狀態,翅膀黏著部72及臀翼黏著部73被配置在吸收性物品1的表側(與朝向包裝薄片100的面相反側),而藉由翼片剝離薄片76被覆蓋。將翅膀3朝本體部2的肌膚對置面側T1翻折的狀態,一對的翅膀黏著部72互相分開。同樣,將臀翼4朝本體部2的肌膚對置面側T1翻折的狀態,一對的臀翼黏著部73互相分開。
翼片剝離薄片76覆蓋一對的翅膀黏著部72。又,翼片剝離薄片76跨第2折痕FL2被配置,而覆蓋翅膀黏著部72及臀翼黏著部73的兩方。此外,其他的形態中,翼片剝離薄片76也可配置成僅覆蓋翅膀黏著部72。翅膀黏著部72及翼片剝離薄片76的至少一部分被配置在較第2折痕FL2更靠包裝體的前端緣110F側即可。
包裝薄片100較第1折痕FL1更朝後端緣側延伸出,第3折狀態下,翼片剝離薄片76與包裝薄片100的外面100B對置。翼片剝離薄片76在第3折狀態,經由翼片固定部92被接合在包裝薄片100的外面100B。翼片固定部92被配置在較第2折痕FL2更靠包裝體110的前端緣110F側,在第3折狀態下,被配置在包裝薄片100與翼片剝離薄片76相向的區域。
包裝體110具有:被配置在較裏面薄片20更靠非肌膚對置面側的後處理用的帶片構件200、以及被配置在較帶片構件200更靠非肌膚對置面側的包裝薄片100。
帶片構件200具有:被配置在較第1包裝端緣100R更靠前後方向L的內側的重複部分201;以及被配置在較第1包裝端緣100R更靠前後方向L的外側的非重複部分202(參照圖6)。
帶片構件200至少跨第1折痕FL1被配置亦可。藉此,開封吸收性物品1時,即使使用者誤將手勾到露出的帶片構件200的前後方向的外端緣,而將朝向前後方向的內側的力施加在帶片構件200,因為帶片構件200以第1折痕FL1為起點彎曲,所以,僅能剝下到第1折痕FL1為止的可能性高。因此,可減低帶片構件200從裏面薄片20完全被剝下的可能性,邊減低誤處分帶片構件200的情況,邊可識別帶片構件200。
帶片構件200的剛性較接合表面薄片10與裏面薄片20的部分的剛性更低亦可。藉此,因為帶片構件200剛性低,所以,即使跨第1折痕FL1,也可保護不染上折疊習性。因為容易維持帶片構件200不被折的延伸狀態,所以,廢棄吸收性物品1時,使用者抓著帶片構件200容易使用。
此外,帶片構件200的剛性較重疊表面薄片10與裏面薄片20和吸收芯31的部分的剛性更低亦可。
此外,本說明書中的「剛性」也可是根據格利剛軟度所測量的值。格利剛軟度的測量可使用(股)安田精機製作所製的No311的格利式柔軟度試驗機,以JIS-L1096為依據進行測量。格利剛軟度的測量的樣本的寬邊方向的長度可設為30mm,前後方向的長度可設為25mm。此外,寬邊方向的長度為不足30mm的樣本時,除了規定樣本的最大寬度之外,以所規定的寬度的樣本比較所測量的格利剛軟度彼此。同樣,前後方向的長度為不足25mm的樣本時,除了規定樣本的最大長度之外,以所規定的長度的樣本比較所測量的格利剛軟度彼此。
如圖2等所示,裏面薄片20也可具有與表面薄片10一起朝厚度方向T被壓榨的壓花部400。壓花部400被配置在吸收性物品1的前後方向L的端部。於此,帶片構件200與壓花部400沒有在厚度方向重疊亦可。在前後方向L,帶片構件200的外端緣200eo比第1物品端緣1R更靠近壓花部400的前後方向L的內端緣。藉此,可感覺到帶片構件200與壓花部400的觸感的感覺的差。因為壓花部400與帶片構件200的觸感的感覺的差、和壓花部400與非壓花部(通常的裏面薄片20)的觸感的感覺的差不同,所以,不僅視認帶片構件200,觸感也可識別。
帶片構件200與裏面薄片20的色差ΔE在3.0以上亦可。藉此,因為使用者容易識別帶片構件200與裏面薄片20的邊界,所以更可識別帶片構件200。
帶片構件200與包裝薄片100的色差ΔE在3.0以上亦可。藉此,因為使用者容易識別帶片構件200與包裝薄片100的邊界,所以更可識別帶片構件200。
此外,帶片構件200、與裏面薄片20或包裝薄片100的色差ΔE,是使用市售的測色器針對成為測量對象的2點(2個區域)進行測色,並依據JIS Z 8729所規定的CIE1976(L*a*b*)色彩空間來比較數值化後的值而可求出。具體而言,作為測量對象的2點間的L*值的差為ΔL*,a*的差為Δa*,b*值的差為Δb*時,可依據色差ΔE= [(ΔL*)2 +(Δa*)2 +(Δb*)2 ]1/2作求取。
如圖2等所示,帶片構件200具有:被固定在裏面薄片20固定部210、以及位於固定部210的寬邊方向W的外側,且沒有被固定在裏面薄片20的非固定部。因此,固定部210僅位在帶片構件200的寬邊方向W的中央。亦即,固定部210沒有位在帶片構件200的寬邊方向W的端部。藉此,使用者在使用帶片構件200時,因為相對於沿著寬邊方向W的力,帶片構件200容易捲曲,所以,使用者更可識別帶片構件200。
帶片構件200經由包裝薄片100可視認亦可。帶片構件200被包裝薄片100覆蓋的狀態下,因為使用者不僅可視認帶片構件200的非重複部分202,連帶片構件200的重複部分201也可視認,所以可進一步識別帶片構件200。
此外,本說明書中「可視認」,是指在白天被白色(顏色溫度基準4600~5400 K(克耳文(Kelvin)))明亮地照亮的室內(基準:500~750 lx(勒克司)),在約30~50cm的距離,兩眼具有良好的視力(1.0以上)的被試驗者看到對象物時,可視認的情況。
帶片構件200構成可伸長亦可。於此,「伸長」,是包含「彈性變形」或「塑性變形」所致的伸長。就一例來說,帶片構件200可由伸縮性薄片、薄膜構成。又就其他的例子來說,帶片構件也可由摺疊成Z型的薄片所構成。此時,藉由使用者拉帶片構件200的前端展開被折疊的帶片構件200亦可。
帶片構件200的最大伸長時的長度較吸收性物品1的前後方向W的長度更長亦可。使用者開始將帶片構件200捲繞於吸收性物品1時,因為帶片構件200不易隱藏於吸收性物品1,所以容易捲繞帶片構件200。尤其,排泄物擴散到吸收性物品1的全域時,使用者盡可能不想碰觸吸收性物品1。因此,即使不將吸收性物品1團化,而使表面薄片10成為內側地將吸收性物品1對折的狀態下,也可沿著前後方向L用帶片構件200束縛吸收性物品1。
帶片構件200具有經由固定部210接合到裏面薄片20的帶片本體部205亦可。帶片本體部205具有:剛性高的部分、與剛性低的部分亦可。藉此,當帶片構件200構成可以伸縮時,使用者可階段性伸長帶片構件200。剛性低的部分也可為和固定部210隣接的非固定部的區域。該區域,是例如從與固定部210的前後方向Y的後端緣接觸的部分朝前後方向L的外側遠離到1mm之處的區域亦可。
包裝體110在後述的吸收性物品1被折疊的折疊狀態下,在較吸收性物品1更靠寬邊方向W的一方的外側具有接合包裝薄片100彼此的第1接合區域300A亦可。在本實施形態,第1接合區域300A為圖3的右側的區域。第1接合區域300A在第1部分P1具有位在前後方向L的最外側的外端緣300Ae。在前後方向L,帶片構件200的前後方向L的內端緣200ei位在較第1接合區域300A的外端緣300Ae更靠內側。於此,使用者在包裝體110的展開時,會因使用者的手誤勾到露出的帶片構件200的前後方向L的外端緣200eo,會有朝向前後方向L的內側的力施加於帶片構件200,而使使用者不經意地剝下帶片構件200的可能性。然而,在本實施形態,因為帶片構件200的一部分(重複部分201)被包裝薄片100覆蓋,所以,剝下帶片構件200的時候,也一起剝下包裝薄片100的情況。然而,因為帶片構件200的內端緣200ei位在較第1接合區域300A的外端緣300Ae更靠內側,所以,從裏面薄片20完全剝下帶片構件200之前,第1接合區域300A中的接合力成為阻抗,可減低簡單剝下包裝薄片100的情況。其結果,可減低帶片構件200從裏面薄片20完全被剝下的可能性,邊減低誤處分帶片構件200的情況,邊可識別帶片構件。
包裝體110在折疊狀態下,在較吸收性物品1更靠寬邊方向W的一方的外側具有接合包裝薄片100彼此的第2接合區域300B。在本實施形態,第2接合區域300B為圖3的右側的區域。第2接合區域300B在第1部分P1具有位在前後方向L的最外側的外端緣300Be。在前後方向L,帶片構件200的前後方向L的內端緣200ei位在較第2接合區域300B的外端緣300Be更靠內側。藉此,不只有第1接合區域300A中的接合力,因為第2接合區域300B中的接合力也成為阻抗,所以可進一步抑制簡單剝下包裝薄片100的情況。
第1接合區域300A及第2接合區域300B,是例如由熱熔型接著劑(HMA)、超音波密封、壓榨、嵌合等所構成即可。
帶片構件200具有後述的暫時固定部220亦可。在前後方向L,暫時固定部220的前後方向的內端緣位在較第1接合區域300A的前後方向L的外端緣300Ae更靠內側。第1接合區域300A中的接合力也可較暫時固定部220的接合力更大。藉此,即使使用者誤將手勾到露出的帶片構件200的前後方向L的外端緣200eo,而將剝下帶片構件200的暫時固定部220的力施加在帶片構件200(暫時固定部220),將暫時固定部220從裏面薄片20完全剝下前,第1接合區域300A中的接合力成為阻抗。因此,開封包裝體110時,可抑制使用者不經意解開暫時固定部220的情況。可抑制解開暫時固定部220的帶片構件200從吸收性物品1垂下,在吸收性物品1的裝用中髒掉的情況。
同樣,暫時固定部220的前後方向的內端緣位在較第2接合區域300B的前後方向L的外端緣300Be更靠內側亦可。第2接合區域300B中的接合力也可較暫時固定部220的接合力更大。
此外,接合力,是可用拉伸試驗機(日本英斯特朗有限公司製,型式5543)進行測量。例如,接合力,是如以下進行測量。首先,在拉伸試驗機的上部接合部及下部接合部接合帶片構件200的試驗片與裏面薄片20的試驗片。接合在上部接合部及下部接合部的試驗片,是寬度設為10mm。接合在上部接合部的試驗片與接合在下部接合部的試驗片之間,形成相當於暫時固定部220的接合面。將拉伸試驗機的上部接合部與下部接合部的相對位移速度設定成100mm/分,將剝離各接合部之間的最大荷重點設為接合力(接著強度)。此外,帶片構件200具有沒有被固定在裏面薄片20的非固定部時,將非固定部、與裏面薄片20的試驗片分別用夾具夾著,可剝離各接合部。帶片構件200不具有非固定部時,亦即,用暫時固定部220與固定部210覆蓋帶片構件100的非肌膚面側的時候,將暫時固定部220打開3mm左右,用夾具夾著打開之處,可剝離各接合部。如此可測量暫時固定部220的接合力。同樣,在拉伸試驗機的上部接合部及下部接合部接合包裝薄片100的試驗片與包裝薄片100的試驗片。在接合於包裝薄片100上部接合部的試驗片與接合於下部接合部的試驗片之間,形成有接合面。與上述同樣進行測量,可測量第1接合區域300A(及第2接合區域300B)的接合力。此外,試驗片的寬度不足10mm的樣本時,除了規定樣本的最大寬度之外,以所規定的寬度的樣本比較所測量的接合力彼此。
圖7,是包裝狀態中的包裝體110的立體圖。圖8,是沿著圖7所示的11A-A線的剖視圖。在圖7及圖8所示的包裝狀態,包裝薄片100的外面100B經由翼片固定部92被接合在翼片剝離薄片76,包裝薄片100的外面100T經由本體固定部91被接合在本體剝離薄片75。本體固定部91與翼片固定部92在厚度方向T重疊。本體固定部91的至少一部分、與翼片固定部92的至少一部分只要有重疊即可。
此外,本實施形態的翼片剝離薄片76雖跨一對的翅膀黏著部72被配置,可是,在其他的形態中,翼片剝離薄片76在寬邊方向分開,而配置成覆蓋各翅膀黏著部72亦可。翼片剝離薄片76覆蓋各翅膀黏著部72的結構中,翼片固定部92設在各翼片剝離薄片76亦可。
本體固定部91所致的包裝薄片100與本體剝離薄片75的接合強度比本體黏著部71所致的本體剝離薄片75與吸收性物品的接合強度更高。因此,使用時,經由包裝薄片拉本體剝離薄片75時,包裝薄片100與本體剝離薄片75不會剝離,而使本體剝離薄片75從吸收性物品1及本體黏著部71分離。
同樣,翼片固定部92所致的包裝薄片100與翼片剝離薄片76的接合強度比翅膀黏著部72所致的翼片剝離薄片76與吸收性物品1的接合強度更高。因此,使用時,經由包裝薄片拉翼片剝離薄片76時,包裝薄片100與翼片剝離薄片76不會剝離,而使翼片剝離薄片76從吸收性物品及本體黏著部71分離。
又,標籤帶片102與包裝薄片100的接合強度比接合包裝薄片100與本體剝離薄片75的本體固定部91的強度更高即可。因此,不會有接合包裝薄片100與本體剝離薄片75的本體固定部91的破損,拿著標籤帶片102的狀態下,可展開包裝體110。
標籤帶片102與包裝薄片100的接合強度比本體剝離薄片75與本體黏著部71的接合強度更高即可。又,標籤帶片102與包裝薄片100的接合強度比翼片剝離薄片76與翅膀黏著部72的接合強度更高即可。如後述,根據本實施形態的包裝體,使用者拿著標籤帶片102附近的包裝體110與吸收性物品1的前端緣附近開始展開直到展開完成不會改變手的拿法,而可將包裝薄片100與吸收性物品分離。此時,藉由標籤帶片102與包裝薄片100的接合強度比本體剝離薄片75與本體黏著部71的接合強度更高,邊維持標籤膠帶102與包裝薄片100的接合,可邊經由包裝薄片100將本體黏著部71與本體剝離薄片75剝離。同樣,藉由標籤帶片102與包裝薄片100的接合強度比翼片剝離薄片76與翅膀黏著部72的接合強度更高,邊維持標籤膠帶102與包裝薄片100的接合,可邊經由包裝薄片100將翅膀黏著部72與翼片剝離薄片76剝離。
如圖8所示,吸收性物品1以第1折痕FL1為起點,將表面薄片10朝向內側被折疊。在本實施形態,吸收性物品1,是以第1折痕FL1為起點,與包裝薄片100一起被折疊。此外,在其他的形態,包裝薄片100也可沒有以第1折痕FL1為起點被折疊。亦即,圖1等中,包裝薄片100沒有跨第1折痕FL1時,包裝薄片100沒有以第1折痕FL1為起點被折疊亦可。之後,吸收性物品1,是以第2折痕FL2為起點,與包裝薄片100朝向內側摺疊表面薄片10。在本實施形態,吸收性物品1,是以第3折痕FL3為起點,與包裝薄片100朝向內側摺疊表面薄片10。
如此,在折疊吸收性物品1的折疊狀態,第2部分P2在厚度方向T與第1部分P1中至少較第1包裝端緣100R更靠前後方向L的外側的部分(亦即,露出部分ER)重疊。藉此,即使帶片構件200露出,在吸收性物品1的使用前,可藉由第2部分P2保護帶片構件200的非重複部分202。
接著,針對包裝體110的製造方法進行說明。圖9是說明包裝體110的製造方法用的圖。此外,藉由表面薄片10、裏面薄片20及吸收芯31形成吸收性物品1、或折疊翼部、或配置翼片剝離薄片76的工程因為與過去同樣,故省略說明。
第1,在裏面薄片20的非肌膚對置面側固定帶片構件200。在裏面薄片20配置固定部210亦可,在帶片構件200上配置固定部210亦可。利用裏面薄片20與帶片構件200夾著固定部210,可固定帶片構件200。此外,裏面薄片20是連續體亦可。
帶片構件200的固定部210例如藉由接著劑、壓花加工、熱熔著及超音波熔接被固定在裏面薄片20。
第2,將本體黏著部71配置在裏面薄片20,在這之上配置本體剝離薄片75。本體黏著部71,是在固定帶片構件200之前被配置亦可。
配置本體剝離薄片75之後,在本體剝離薄片75上配置本體固定部91。
第3,從帶片構件200的非肌膚對置面側配置包裝薄片100。帶片構件200,是以具有重複部分201與非重複部分202的方式配置包裝薄片100。亦即,可以包裝薄片100覆蓋帶片構件200的一部分的方式配置包裝薄片100。
包裝薄片100經由本體固定部91與本體剝離薄片75接合。藉此,形成在工程S10所示的吸收性物品1及包裝薄片100。此外,在吸收性物品1及包裝薄片100在寬邊方向W對應的方向搬送吸收性物品1及包裝薄片100。因為藉由包裝薄片100覆蓋帶片構件200的一部分,所以,搬送時可抑制帶片構件200捲起的情況。
在工程S10,吸收性物品1及包裝薄片100以第1折痕FL1為起點,將表面薄片10朝向內側被折疊。吸收性物品1及包裝薄片100,是例如可藉由導板折疊。在本實施形態,讓第1物品端緣1R及第1包裝端緣100R朝表面薄片10側移動而被折疊。
於此,也可以帶片構件200在厚度方向T與第1折痕FL1重疊的方式折疊吸收性物品1。藉此,可跨第1折痕FL1配置帶片構件200。因此,以第1折痕FL1為起點被折疊的狀態下,可視認帶片構件200的一部分(參照工程S20)。因此,即使在完全展開吸收性物品1之前,使用者可識別帶片構件200。又,以帶片構件200與第1折痕FL1重疊的方式,折疊吸收性物品1,帶片構件存在的量可提高第1折痕FL1部分的剛性。因為剛性高之側與剛性低之側比較,折痕容易附著,所以可更確實附著第1折痕FL1。
在工程S20,吸收性物品1及包裝薄片100以第2折痕FL2為起點,將表面薄片10朝向內側被折疊。在本實施形態,是讓第1部分P1朝表面薄片10側移動而被折疊。
帶片構件200經由包裝薄片100可視認,且帶片構件200跨第1折痕FL1被配置時,即使以第2折痕FL2為起點被折疊的狀態,也可視認帶片構件200的一部分(參照工程S30)。因此,即使在完全展開吸收性物品1之前,使用者可識別帶片構件200。
在工程S30,吸收性物品1及包裝薄片100以第3折痕FL3為起點,將表面薄片10朝向內側被折疊。在本實施形態,讓第2物品端緣1F及第2包裝端緣100F朝表面薄片10側移動而被折疊(參照工程S40)。
在工程S40,也可接合包裝薄片100的前後方向W(和搬送方向MD正交的方向)的端部與包裝薄片100,使第1包裝端緣100R在搬送中不會打開。進一步安裝標籤帶片102亦可。
(3)其他的實施形態 以上,雖使用上述的實施形態針對本發明進行詳細的說明,可是對於該業者來說,本發明顯然不限定於在本說明書中所說明的實施形態。本發明,是在不偏離由申請專利範圍的記載所制定的本發明的意思及範圍可作為修正及變更態樣加以實施。因此,本說明書的記載是以例示說明作為目的者,並沒有任何對本發明限制的意思者。
例如。如圖10所示,帶片構件200具有固定部210與暫時固定部220亦可。圖10,是其他的實施形態的吸收性物品1的一部分剖視圖。暫時固定部210可剝離地接合在裏面薄片20。固定部210被配置在較暫時固定部220更靠前後方向L的外側亦可。藉此,使用者在開封包裝體110時,即使對帶片構件200施加朝向前後方向L的內側的力,也因為固定部210被配置在較暫時固定部220更靠前後方向的外側,所以,只要不解開固定部210,暫時固定部220就不易被解開。因此,開封包裝體110時,可抑制使用者不經意解開暫時固定部220的情況。
又,如圖2所示,帶片構件200具有固定部210與暫時固定部220時,固定部210被配置在較暫時固定部220更靠前後方向L的內側。因為藉由暫時固定部220被固定,所以,與沒有暫時固定部220的情況比較,製造時,可抑制在搬送中帶片構件200捲起的情況。
又,在上述,帶片構件200雖被配置在較本體剝離薄片75更靠肌膚對置面側,可是不限於此。帶片構件200配置在較本體剝離薄片75更靠肌膚對置面側亦可。藉此,即使本體剝離薄片75存在,也可經由包裝薄片100容易視認帶片構件200。
此時,帶片構件200在與本體剝離薄片75不重複的部分,藉由固定部210被固定在裏面薄片20亦可。或者,在與本體剝離薄片75重複的部分,藉由固定部210不是固定在裏面薄片20,而是固定在本體剝離薄片75亦可。此時,使用吸收性物品1之後,在與新的吸收性物品1作交換時,使用固定在新的吸收性物品1的本體剝離薄片75的帶片構件200作固定可使使用完畢的吸收性物品1不會露出肌膚抵接面。此外,用新的吸收性物品1的本體剝離薄片75覆蓋使用完畢的吸收性物品1的表面薄片10的狀態下作團化,也可使使用完畢的表面薄片10的肌膚抵接面更不會露出。
帶片構件200,具有在為了固定吸收性物品1的後處理用時使用的接合部。此時,即使本體黏著部71等不存在的時候,也可藉由接合部在將吸收性物品1團化後的狀態下作固定。接合部例如具有與本體黏著部71同樣的結構亦可。
帶片構件200也可被固定在包裝薄片100的肌膚抵接面側。與上述同樣,用新的吸收性物品1的包裝薄片100覆蓋使用完畢的吸收性物品1的表面薄片10的狀態下作團化,也可使使用完畢的表面薄片10的肌膚抵接面更不會露出。
在上述的實施形態,包裝體110雖具有本體剝離薄片75,可是不限於此。包裝體110也可不含本體剝離薄片75。
在上述的實施形態,包裝體110雖具有3個折痕,可是不限於此。包裝體110也可僅具有2個折痕(第1折痕FL1及第2折痕FL2)。包裝體110也可具有4個以上折痕。即使是此時,以露出部分ER位在包裝體110的內側的方式,摺疊吸收性物品1及包裝薄片100,藉此,因為露出部分ER,亦即帶片構件200的非重複部分202位在包裝體110的內側,所以,在使用前可保護帶片構件200的非重複部分。
在上述的實施形態,雖以包裝薄片100覆蓋帶片構件200的一部分的方式配置包裝薄片100,可是不限於此。在所謂抑制搬送時的帶片構件200捲起的情況的觀點,也可以包裝薄片100覆蓋帶片構件200的全部的方式配置包裝薄片100。此時,帶片構件200僅具有重複部分201。此時,因為帶片構件200沒有露出,所以,可進一步抑制搬送時的帶片構件200捲起的情況。
此外,經由參照而將說明書2018年6月5日所申請的日本國特許申請第2018-108175號的全內容加入到本說明書。 [產業上的可利用性]
可提供藉由包裝薄片將吸收性物品作個別包裝的包裝體,其是邊保護帶片構件,使用者也可容易識別帶片構件的包裝體。
1‧‧‧吸收性物品 1F‧‧‧第2物品端緣(前端緣) 1R‧‧‧第1物品端緣(後端緣) 2‧‧‧本體部 3‧‧‧翼片 4‧‧‧臀翼 5‧‧‧翼部 10‧‧‧表面薄片 10F‧‧‧前端緣 15‧‧‧側薄片 20‧‧‧裏面薄片 31‧‧‧吸收芯 31E‧‧‧外側緣 33‧‧‧高基重部 33E‧‧‧外側緣 34‧‧‧低基重部 35‧‧‧中基重部 36‧‧‧中高部 38‧‧‧貫穿孔 60‧‧‧防漏褶邊 61‧‧‧防漏彈性構件 62‧‧‧收縮部 63‧‧‧第1基點部 63E‧‧‧外側緣 63I‧‧‧內側緣 64‧‧‧第2基點部 64E‧‧‧外側緣 64I‧‧‧內側緣 70‧‧‧黏著部 71‧‧‧本體黏著部 72‧‧‧翼片黏著部 73‧‧‧臀翼黏著部 75‧‧‧本體剝離薄片 76‧‧‧翼片剝離薄片 91‧‧‧本體固定部 92‧‧‧翼片固定部 100‧‧‧包裝薄片 100B‧‧‧外面 100F‧‧‧第2包裝端緣(前端緣) 100R‧‧‧第1包裝端緣(後端緣) 100T‧‧‧內面 102‧‧‧標籤帶片 110‧‧‧包裝體 110F‧‧‧前端緣 110R‧‧‧後端緣 200‧‧‧帶片構件 200ei‧‧‧內端緣 200eo‧‧‧外端緣 201‧‧‧重複部分 202‧‧‧非重複部分 205‧‧‧帶片本體部 210‧‧‧固定部 220‧‧‧暫時固定部 300A‧‧‧第1接合區域 300Ae‧‧‧外端緣 300B‧‧‧第2接合區域 300Be‧‧‧外端緣 331‧‧‧第1高基重部 332‧‧‧第2高基重部 400‧‧‧壓花部 721‧‧‧第1翼片黏著部 722‧‧‧第2翼片黏著部 911‧‧‧第1本體固定部 912‧‧‧第2本體固定部 913‧‧‧第3本體固定部 914‧‧‧第4本體固定部 S1‧‧‧前側域 S2‧‧‧後側域 S3‧‧‧中央域 FL1‧‧‧第1折痕 FL2‧‧‧第2折痕 FL3‧‧‧第3折痕 L‧‧‧前後方向 W‧‧‧寬邊方向 P1‧‧‧第1部分 P2‧‧‧第2部分 R11‧‧‧第1區域 R12‧‧‧第2區域 R13‧‧‧第3區域 R14‧‧‧第4區域
圖1,是從肌膚對置面側觀看展開狀態中的包裝體的俯視圖。 圖2,是從非肌膚對置面側觀看展開狀態中的包裝體的俯視圖。 圖3,是從將翼部朝本體部的肌膚對置面側折疊的第1折狀態中的肌膚對置面側觀看的包裝體的俯視圖。 圖4,是從第1折狀態中的非肌膚對置面側觀看的包裝體的俯視圖。 圖5,是沿著圖1所示的A-A線的剖視圖。 圖6,是沿著圖1所示的A-A線的放大剖視圖。 圖7,是包裝狀態中的包裝體的立體圖。 圖8,是沿著圖7所示的11A-11A線的剖視圖。 圖9,是說明製造方法用的圖。 圖10,是其他實施形態的吸收性物品的一部分剖視圖。
1‧‧‧吸收性物品
1F‧‧‧第2物品端緣(前端緣)
1R‧‧‧第1物品端緣(後端緣)
2‧‧‧本體部
3‧‧‧翼片
4‧‧‧臀翼
10‧‧‧表面薄片
15‧‧‧側薄片
31‧‧‧吸收芯
60‧‧‧防漏褶邊
61‧‧‧防漏彈性構件
62‧‧‧收縮部
63‧‧‧第1基點部
63E‧‧‧外側緣
63I‧‧‧內側緣
64‧‧‧第2基點部
64E‧‧‧外側緣
64I‧‧‧內側緣
91‧‧‧本體固定部
92‧‧‧翼片固定部
100‧‧‧包裝薄片
100F‧‧‧第2包裝端緣(前端緣)
100R‧‧‧第1包裝端緣(後端緣)
100T‧‧‧內面
110‧‧‧包裝體
110F‧‧‧前端緣
110R‧‧‧後端緣
400‧‧‧壓花部
FL1‧‧‧第1折痕
FL2‧‧‧第2折痕
FL3‧‧‧第3折痕
L‧‧‧前後方向
P1‧‧‧第1部分
P2‧‧‧第2部分
R11‧‧‧第1區域
R12‧‧‧第2區域
R13‧‧‧第3區域
R14‧‧‧第4區域
S1‧‧‧前側域
S2‧‧‧後側域
S3‧‧‧中央域
W‧‧‧寬邊方向

Claims (17)

  1. 一種吸收性物品的包裝體,係藉由包裝薄片將吸收性物品作個別包裝的吸收性物品的包裝體,其特徵為: 前述吸收性物品具有: 前後方向、和前述前後方向正交的寬邊方向、以及和前述前後方向及前述寬邊方向正交的厚度方向; 吸收芯; 位在較前述吸收芯更靠肌膚對置面側的表面薄片;以及 位在較前述吸收芯更靠非肌膚對置面側的裏面薄片, 前述包裝體係具有:配置在較前述裏面薄片更靠非肌膚對置面側的後處理用的帶片構件、以及配置在較前述帶片構更靠非肌膚對置面側的前述包裝薄片, 前述吸收性物品具有:作為前述前後方向的一方的端緣的第1物品端緣、以及作為前述前後方向的另一方的端緣的第2物品端緣, 前述包裝薄片具有:作為前述前後方向的一方的端緣的第1包裝端緣、以及作為前述前後方向的另一方的端緣的第2包裝端緣, 前述第1物品端緣被配置在較前述第1包裝端緣更靠前述前後方向的外側, 前述吸收性物品具有朝前述寬邊方向延伸的至少2個折痕, 前述至少2個折痕,是具有前述至少2個折痕中,在前後方向最接近前述第1物品端緣的第1折痕、以及前述第1折痕的下一個接近前述第1物品端緣的第2折痕, 前述包裝體具有:藉由較前述第2折痕更靠前述第1物品端緣側的前述吸收性物品與較前述第2折痕更靠前述第1包裝端緣側的前述包裝薄片所構成的第1部分;以及藉由較前述第2折痕更靠前述第2物品端緣側的前述吸收性物品與較前述第2折痕更靠前述第2包裝端緣側的前述包裝薄片所構成的第2部分, 第2部分,是在前述吸收性物品以前述第1折痕為起點,將前述表面薄片朝向內側摺疊之後,以前述第2折痕為起點,將前述表面薄片朝向內側與前述包裝薄片一起折疊的折疊狀態下,在前述厚度方向與前述第1部分中至少較前述第1包裝端緣更靠前述前後方向的外側的部分重疊, 帶片構件具有:被配置在較前述第1包裝端緣更靠前述前後方向的內側的重複部分、以及被配置在較前述第1包裝端緣更靠前述前後方向的外側的非重複部分。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記載的吸收性物品的包裝體,其中,前述包裝體在前述折疊狀態下,在較前述吸收性物品更靠前述寬邊方向的一方的外側具有接合前述包裝薄片彼此的第1接合區域, 前述第1接合區域在前述第1部分具有位在前述前後方向的最外側的外端緣, 在前述前後方向,前述帶片構件的前述前後方向的內端緣位在較前述第1接合區域的前述外端緣更靠內側。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記載的吸收性物品的包裝體,其中,前述包裝體在前述折疊狀態下,在較前述吸收性物品更靠前述寬邊方向的另一方的外側具有接合前述包裝薄片彼此的第2接合區域, 前述第2接合區域在前述第1部分具有位在前述前後方向的最外側的外端緣, 在前述前後方向,前述帶片構件的前述前後方向的內端緣位在較前述第2接合區域的前述外端緣更靠內側。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或第3項記載的吸收性物品的包裝體,其中,前述帶片構件具有在前述裏面薄片可剝離地被接合的暫時固定部, 在前述前後方向,前述暫時固定部的前述前後方向的內端緣位在較前述第1接合區域的前述前後方向的外端緣更靠內側, 前述第1接合區域中的接合力大於前述暫時固定部的接合力。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任一項記載的吸收性物品的包裝體,其中,前述帶片構件至少跨前述第1折痕被配置。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記載的吸收性物品的包裝體,其中,前述帶片構件的剛性比接合前述表面薄片與前述裏面薄片的部分的剛性更低。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任一項記載的吸收性物品的包裝體,其中,前述吸收性物品具有黏著部,其被配置在前述裏面薄片,將前述吸收性物品固定於穿著用物品, 前述包裝薄片在包裝前述吸收性物品的包裝狀態包含:能從前述包裝體的外側視認的第1薄片、以及配置在前述第1薄片與前述黏著部之間的第2薄片, 至少前述第2薄片被配置在較前述帶片構件更靠非肌膚對置面側。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任一項記載的吸收性物品的包裝體,其中,前述裏面薄片具有與前述表面薄片一起朝前述厚度方向被壓榨的壓花部, 前述帶片構件與前述壓花部在前述厚度方向沒有重疊, 在前述前後方向,前述帶片構件的前述前後方向的外端緣較前述第1物品端緣更接近前述壓花部的前述前後方向的內端緣。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任一項記載的吸收性物品的包裝體,其中,前述帶片構件與前述裏面薄片的色差ΔE在3.0以上。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任一項記載的吸收性物品的包裝體,其中,前述帶片構件與前述包裝薄片的色差ΔE在3.0以上。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任一項記載的吸收性物品的包裝體,其中,前述吸收性物品具有黏著部,其被配置在前述裏面薄片,將前述吸收性物品固定於穿著用物品, 前述黏著部在前述寬邊方向夾著前述帶片構件被配置。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任一項記載的吸收性物品的包裝體,其中,前述帶片構件具有:被固定在前述裏面薄片的固定部、以及在較前述固定部更靠前述寬邊方向的外側沒有被固定在前述裏面薄片的非固定部。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任一項記載的吸收性物品的包裝體,其中,前述帶片構件隔著前述包裝薄片可視認。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任一項記載的吸收性物品的包裝體,其中,前述帶片構件構成可伸長, 前述帶片構件的最大伸長時的長度比前述吸收性物品的前述前後方向的長度更長。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任一項記載的吸收性物品的包裝體,其中,前述帶片構件具有:被固定到前述裏面薄片的固定部、以及在前述裏面薄片可剝離地被結合的暫時固定部, 前述固定部被配置在較前述暫時固定部更靠前述前後方向的外側。
  16. 一種吸收性物品的包裝體的製造方法,係將具有:前後方向、和前述前後方向正交的寬邊方向、和前述前後方向及前述寬邊方向正交的厚度方向、吸收芯、位在較前述吸收芯更靠肌膚對置面側的表面薄片、以及位在較前述吸收芯更靠非肌膚對置面側的裏面薄片之吸收性物品作個別包裝的包裝體的製造方法,其特徵為,具有: 固定步驟,該步驟是將後處理用的帶片構件固定於前述裏面薄片的非肌膚對置面側;以及 配置步驟,該步驟是從前述帶片構件的非肌膚對置面側配置包裝薄片, 在前述配置步驟,是以前述帶片構件具有:被配置在作為較前述包裝薄片的前述前後方向的一方的端緣的第1包裝端緣更靠前述前後方向的內側的重複部分、以及被配置在較前述第1包裝端緣更靠前述前後方向的外側的非重複部分的方式配置前述包裝薄片。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記載的吸收性物品的包裝體的製造方法,其中,進一步具有將前述吸收性物品與前述包裝薄片以朝寬邊方向延伸的折痕為起點,將前述表面薄片朝向內側折疊的折疊步驟, 在前述折疊步驟,是以前述帶片構件在前述厚度方向與前述折痕重疊的方式,折疊前述吸收性物品。
TW108119432A 2018-06-05 2019-06-05 吸收性物品的包裝體 TWI80159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08175A JP7133991B2 (ja) 2018-06-05 2018-06-05 吸収性物品の包装体
JP2018-108175 2018-06-05
PCT/JP2019/021267 WO2019235316A1 (ja) 2018-06-05 2019-05-29 吸収性物品の包装体、及び吸収性物品の包装体の製造方法
WOPCT/JP2019/021267 2019-05-2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02928A true TW202002928A (zh) 2020-01-16
TWI801593B TWI801593B (zh) 2023-05-11

Family

ID=687701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19432A TWI801593B (zh) 2018-06-05 2019-06-05 吸收性物品的包裝體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7133991B2 (zh)
TW (1) TWI801593B (zh)
WO (1) WO201923531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386765B2 (ja) * 2020-07-10 2023-11-27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個包装体を製造する方法及び個包装体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862567B2 (ja) * 2002-01-09 2006-12-27 大王製紙株式会社 包装生理用ナプキン
EP2403450A4 (en) * 2009-03-06 2013-06-26 Sca Hygiene Prod Ab ABSORBENT ARTICLE COMPRISING A STIFFENER ELEMENT AND A DISPOSAL DEVICE
WO2010117314A1 (en) * 2009-04-09 2010-10-14 Sca Hygiene Products Ab Absorbent article with integrated tab in order to facilitate disposal
JP6311866B2 (ja) * 2014-03-17 2018-04-18 日本製紙クレシア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及び吸収性物品の包装構造
KR102289290B1 (ko) * 2016-06-24 2021-08-13 유니챰 가부시키가이샤 흡수성 물품
JP2019115588A (ja) * 2017-12-27 2019-07-18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KR20200103001A (ko) * 2017-12-27 2020-09-01 유니챰 가부시키가이샤 흡수성 물품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9208925A (ja) 2019-12-12
JP7133991B2 (ja) 2022-09-09
WO2019235316A1 (ja) 2019-12-12
TWI801593B (zh) 2023-05-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864733B2 (en) Folded incontinence article
JP5665858B2 (ja) 折り畳み式失禁用品
KR101246464B1 (ko) 일회용 기저귀
JP5933579B2 (ja) 折り畳み式失禁用品
JP6145483B2 (ja) 吸収性物品包装体
TWI700078B (zh) 吸收性物品的個別包裝體
JP5466328B1 (ja) 吸収性物品
JP5947597B2 (ja) 吸収性物品の包装体
WO2020217684A1 (ja) 吸収性物品
WO2013141078A1 (ja) 吸収性物品の包装体
WO2019123549A1 (ja) パンツ型着用物品
TW202002928A (zh) 吸收性物品的包裝體、及吸收性物品的包裝體的製造方法
KR100619552B1 (ko) 테이프 파스너를 구비한 일회용 착용 물품
JP5793382B2 (ja) 使い捨ておむつ
JP6412860B2 (ja) 吸収性物品
JP2017121386A (ja) パンツ型吸収性物品
JP6706992B2 (ja) 吸収性物品
WO2010109995A1 (ja) 体液吸収性物品の包装体
JP6316707B2 (ja) パンツ型吸収性物品
JP5567965B2 (ja) 個装吸収性物品
JP6495710B2 (ja) 使い捨て着用物品
JP6073436B1 (ja) 吸収性物品包装体
TW202011914A (zh) 吸收性物品的包裝體
JP2023035128A (ja) 吸収性物品包装体
JP6453145B2 (ja) 使い捨ての着用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