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946832A - 不對稱自行車鏈條內鏈節、自行車鏈條外鏈節及具有至少一此鏈節之自行車鏈條 - Google Patents

不對稱自行車鏈條內鏈節、自行車鏈條外鏈節及具有至少一此鏈節之自行車鏈條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946832A
TW201946832A TW108112364A TW108112364A TW201946832A TW 201946832 A TW201946832 A TW 201946832A TW 108112364 A TW108112364 A TW 108112364A TW 108112364 A TW108112364 A TW 108112364A TW 201946832 A TW201946832 A TW 201946832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nk
inner link
bicycle chain
distance
chai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123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811332B (zh
Inventor
派特羅 M 鈕豆珊多斯
迪爾戈 D 索瑞斯達希爾瓦
Original Assignee
德商矢倫德國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德商矢倫德國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德商矢倫德國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468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468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113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11332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9/00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GBELTS, CABLES, OR ROPES, PREDOMINANTLY USED FOR DRIVING PURPOSES; CHAINS; FITTINGS PREDOMINANTLY USED THEREFOR
    • F16G13/00Chains
    • F16G13/02Driving-chains
    • F16G13/06Driving-chains with links connected by parallel driving-pins with or without rollers so called open link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GBELTS, CABLES, OR ROPES, PREDOMINANTLY USED FOR DRIVING PURPOSES; CHAINS; FITTINGS PREDOMINANTLY USED THEREFOR
    • F16G15/00Chain couplings, Shackles; Chain joints; Chain links; Chain bushes
    • F16G15/12Chain link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642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ontrol members or indication devices for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 B60H1/0065Control members, e.g. levers or knob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9/00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2009/005Details of transmission chai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icy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Gears, Cams (AREA)
  • Transmissions By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AREA)
  • Devices For Conveying Motion By Means Of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AREA)
  • Steering Devices For Bicycles And Motorcycles (AREA)
  • Axle Suspensions And Sidecars For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不對稱自行車鏈條內鏈節,其具有兩個連接開口,該等連接開口彼此相距一定距離而形成、在該內鏈節的厚度方向上穿過該內鏈節,且各自經設計用於收納一連接組件以便將該內鏈節連接至另一內鏈節以便形成一自行車鏈條之一內鏈節部件,其中連接該等連接開口之各別中心軸線之一連接直線界定該內鏈節之一縱向方向,且其中相對於該縱向方向且亦相對於該厚度方向正交之一方向為該內鏈節之一寬度方向,其中該內鏈節在其在一自行車鏈條之完全安裝狀態下面向同一內鏈節部件之該另一內鏈節的內側上具有兩個平坦表面,該等兩個平坦表面在該內鏈節之該縱向方向上彼此相距一定距離而設置且由一凹陷區域分開,該凹陷區域在該縱向方向上置放在該等兩個平坦表面之間,且每一平坦表面圍繞該等連接開口中之另一者,其中該凹陷區域相對於該等平坦表面朝向該內鏈節的與該內側相對之一外側縮回,其中將沿著該縱向方向量測的在該等平坦表面之間的一距離以如下方式改變:位於分別具有較大距離值且具有最小但有限大的最小距離值之兩個距離區域之間的一位置在該寬度方向上位於遠離該連接直線一定距離處。

Description

不對稱自行車鏈條內鏈節、自行車鏈條外鏈節及具有至少一此鏈節之自行車鏈條
發明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自行車鏈條內鏈節,其具有兩個連接開口,該等連接開口彼此相距一定距離而形成、在內鏈節的厚度方向上穿過內鏈節,且各自經設計用於收納連接組件以便將內鏈節連接至另一內鏈節以便形成自行車鏈條之內鏈節部件,其中連接連接開口之各別中心軸線之連接直線界定內鏈節之縱向方向,且其中相對於縱向方向且亦相對於厚度方向正交之方向為內鏈節之寬度方向,其中內鏈節在其在自行車鏈條之完全安裝狀態下面向同一內鏈節部件之另一內鏈節的內側上具有兩個平坦表面,該等兩個平坦表面在內鏈節之縱向方向上彼此相距一定距離而設置且由凹陷區域分開,該凹陷區域在縱向方向上置放在該等兩個平坦表面之間,且每一平坦表面圍繞連接開口中之另一者,其中凹陷區域相對於平坦表面朝向內鏈節的與內側相對之外側縮回。
發明背景
此種自行車鏈條內鏈節自EP 2 535 616 A或US 4 265 134 A中已知。自此等文獻中已知之自行車鏈條內鏈節(在下文亦僅稱為「內鏈節」)分別形成為相對於在其該縱向中心中與連接直線正交相交之對稱表面且相對於含有該連接直線且在厚度方向上延行之對稱表面鏡像對稱,此促進該等自行車鏈條內鏈節之可安裝性。此係因為僅僅注意內鏈節之不同組配之內側及外側即足夠,而當內鏈節之內側與外側正判定向時,在鏈條之安裝期間內鏈節之定向錯誤係不可能的。
圍繞內鏈節內側上之連接開口之上述平坦表面設計為用於鏈條滾輪之端側接觸之接觸表面。一個鏈條滾輪分別可旋轉地容納在每一連接組件上,該連接組件連接兩個相對之內鏈節以形成內鏈節部件。此種連接組件可為例如連接銷或連接鉚釘或多零件連接組件。
當自行車鏈條在自行車上以操作即緒狀態配置時,由後輪轂之軸線界定之軸向方向平行於鏈條鏈節之厚度方向。因此,此等兩個方向細節係等效的。為了避免誤解,為了描述自行車鏈條與後輪小齒輪配置之組配關係,使用內鏈節之正交座標系統,該系統在開始時引入,由縱向方向、厚度方向及寬度方向組成。
隨著幾十年來自行車工程中用於增大後輪轂上之小齒輪數目之舊趨勢,為了獲得盡可能精細之自踏板曲柄至後輪轂之扭矩傳遞之漸變,相鄰小齒輪之間的小齒輪距離已變得較小,小齒輪變得較薄,且鏈條變得較窄。上述凹陷區域例如為自行車鏈條在內鏈節之厚度方向上變得愈來愈窄之結果。此係因為,至少在內鏈節中間空間之區域中,小齒輪齒進入該區域以便與自行車鏈條之內鏈節部件產生嚙合嚙合,鏈節距離將在藉由凹陷區域,在相互相對之內鏈節之平坦表面之間的區域中之鏈節距離,局部地增大內鏈節之內側之間的厚度方向。此便於小齒輪進入內鏈節中間空間。內鏈節中間空間在此藉由內鏈節部件在縱向方向上彼此相繼之兩個鏈條滾輪在內鏈節部件之縱向方向上界定,且藉由兩個內鏈節在厚度方向上界定,內鏈節部件,鏈節滾輪配置在內鏈節之間。
因此,US 4 265 134 A明確地揭示了自內鏈節之每一側邊緣朝向連接直線形成凹陷區域,其具有減小之縱向方向大小,即具有平行於連接直線之大小,以便由此獲得凹陷,在內鏈節之內側,凹陷漸縮至內鏈節中間空間。此旨在特別便於小齒輪進入內鏈節中間空間。
隨著小齒輪量之增大且因此各個自行車鏈條部件之鏈節之間的鏈節距離減小,由於自行車鏈條與後輪小齒輪盒的個別小齒輪之間的嚙合位置,因此需要在行駛模式中較精確地引導鏈條,其中小齒輪分配有單獨之傳動比,沿著後輪軸逐漸彼此接近。
發明概要
因此,本發明之目的係提供一種技術教導,即使具有交替方式之外鏈節部件及內鏈節部件之自行車鏈條具有非常窄之設計用於與後輪小齒輪配置(例如具有10個或更多個小齒輪)嚙合,亦能夠盡可能精確地引導自行車鏈條。
根據本發明,此目的藉由開始所述類型之自行車鏈條內鏈節達成,該自行車鏈條內鏈節被設計為不對稱之自行車鏈條內鏈節,且因此沿著縱向方向量測之平坦表面之間沿著寬度方向的距離改變,使得位於兩個距離區域之間的位置分別具有較大之距離值且具有最小但有限大之最小距離值,該位置在寬度方向上與連接直線相距一定距離。
在先前技術中,對於預期之驅動模式,自行車鏈條通常僅在結構上組配成與後輪小齒輪配置之小齒輪嚙合。可藉由後撥鏈器裝置之各個小齒輪之間的後撥鏈器換檔之自行車鏈條不僅與後輪小齒輪配置之小齒輪嚙合,而且與撥鏈器之滾輪嚙合,經常被忽視。詳言之,將自行車鏈條沿後輪軸定位之鏈條引導滾輪在此具有重要作用。
在自行車旋轉期間,自行車鏈條之內部連接,設計為形成鏈環且自含式方式旋轉,自前鏈輪開始,通常按照該順序到達變速器之所有張緊滾輪及鏈條引導滾輪,隨後為藉由變速器之定位選擇之嚙合小齒輪,最後再次為鏈輪。在此期間,鏈條引導滾輪及嚙合小齒輪在其不同側上嚙合在鏈環上。因此,在驅動模式中,鏈條引導滾輪之齒通常形成為具有比小齒輪之齒明顯較低之齒高,且嚙合小齒輪之齒自相對側進入內鏈節中間空間。
鏈條確實始終在相同之鏈條引導滾輪上運行且不必自後者轉移至另一鏈條引導滾輪,如在後輪小齒輪配置上之換檔操作期間之情況。然而,自行車鏈條大小變得愈來愈極端亦會導致鏈條引導滾輪與自行車鏈條之間的嚙合問題,此可能總體上不利地影響後輪轂上之換檔精度。
藉由上文呈現之內鏈節,非常有利地可最佳地設計內鏈節之內側,該內側在嚙合期間面向各別齒,兩者用於與通常具有上部小齒輪齒的小齒輪嚙合且用於與通常具有下部滾輪齒之鏈條引導滾輪嚙合。小齒輪齒及滾輪齒皆自其齒根朝向其齒尖漸縮。本文中小齒輪之齒高通常具有此大小,使得伸入內鏈節中間空間之小齒輪自內鏈節之寬度方向之一側邊緣開始突出,該側邊緣為其內鏈節之入口側,內鏈節或內鏈節部件超出連接直線。與此相反,鏈條引導滾輪之滾輪齒之齒高通常具有此小幅度,使得滾輪齒自另一相對之側邊緣開始伸入內鏈節中間空間,該另一側為用於滾輪齒不會沿寬度方向到達連接直線。因為,在所呈現之內鏈節上,平坦表面之間的縱向距離之最小距離值被置放在遠離寬度方向上之連接直線之一定距離處,且因為此外在平坦表面之間存在較大之距離,在最小距離值之位置之兩側之寬度方向上,所呈現之內鏈節考慮了小齒輪齒與滾輪齒之結構差異及由該齒產生之嚙合情況。此同樣適用於內鏈節部件,該內鏈節部件由兩個相同之內鏈節彼此鏡像對稱地相對形成。
鏈節通常在連接直線之縱向中心之區域中在寬度方向上收縮,即,鏈節在連接直線之縱向中心之區域中具有比在連接開口之區域中較小之寬度尺寸。以有利之方式,除了齒在內鏈節中間空間中之嚙合之外,內鏈節之側邊緣可穩定各別齒承載組件處之內鏈節,此係由於以下事實:在連接開口之間沿縱向方向延伸之內鏈節之彼等側邊緣部分在寬度方向上遠離連接直線之距離在連接直線之不同側上不同。
首先,由於小齒輪在寬度方向上比滾輪齒較深地伸入內鏈節中間空間,且由於自行車鏈條始終與相同之鏈條導向滾輪嚙合,但具有不同直徑之小齒輪,內鏈節之側邊緣與連接直線之縱向中心之距離較大,較佳為滾輪齒入口側之側邊緣。此意謂相對於連接直線之最小距離值之位置較佳地位於內鏈節之側邊緣部分遠離連接直線之距離較大之一側上。因此,即使對於齒高度較短之滾輪齒,亦可在內鏈節之內側設置與寬度方向上之滾輪齒重疊之壁部,該等壁部可靠地引導由內鏈環形成之內鏈及自行車鏈條,其在導滾輪上之厚度方向。因為與鏈條進入嚙合之小齒輪不同,鏈條引導滾輪之曲率半徑不會改變,滾輪齒入口側之側邊緣可此方式組配,即在嚙合期間如此,該側邊緣貼靠在鏈條引導滾輪之一個滾輪子主體之外表面上,且因此另外使自行車鏈條穩定在鏈條引導滾輪上,該自行車鏈條在該內鏈節之參與下形成。
由於藉由所提供之內鏈節形成之內鏈節部件之厚度方向上之盡可能穩定之橫向引導可達成在具有短齒高之滾輪齒上,因為側邊緣部分具有較大之距離遠離連接直線與後者直線平行地延行。接著,直線側邊緣部分可以穩定之方式位於與鏈條引導滾輪之例如雙圓錐形滾輪本體相切之位置。
與鏈條引導滾輪相比,徑向地位於小齒輪之齒內之小齒輪體不會有助於鏈條在小齒輪上之引導。另一方面,為了減輕重量,且為了在變速操作期間較容易地與小齒輪嚙合,較佳地,相對之側邊緣部分具有距連接之縱向中心較小之距離,因此,連接直線設計成使得其首先沿其縱向方向之輪廓接近連接直線接著再次遠離後者移動。此收縮使得有可能減小內鏈節之連接直線必須在小齒輪齒尖上升高之量,特別是在換檔操作至較大直徑之小齒輪上時,以使小齒輪齒尖移位,最初位於內鏈節部件外部之厚度方向上,位於兩個內鏈節之間的區域中。
藉由小齒輪齒及鏈條引導滾輪之滾輪齒之有利嚙合情況可藉由以下事實達成:最小距離值之位置在寬度方向上較之於連接直線較接近於內鏈節之側邊緣部分,該側邊緣部分在連接開口之間沿縱向方向延行。在有疑問之情況下,最小距離值之位置與側邊緣部分之間的距離應該在縱向方向上判定,其中側邊緣部分在寬度方向上最大程度地接近連接直線。
為了能夠使用內鏈節之凹陷區域作為齒之插入輔助進入內鏈節中間空間或/及作為已經引入至內鏈節中間空間中之齒之近似負面形式配合輪廓,在本發明之一個有利之改良方案中,在連接直線之兩側之寬度方向上,分別與最小距離值之位置相距一定距離,分別,可存在最大距離值之位置,在該位置處,在內鏈節之內側上之連接直線之各別側上發生且將在縱向方向上在兩個平坦表面之間量測的距離最大。為清楚起見,應強調,兩個最大距離值中之每一者在量方面皆大於最小距離值。由於存在於內鏈節之寬度方向上之該內鏈節之不對稱性,該最小距離值之位置遠離最大距離值之各別位置之距離較佳地在大小上不同。
凹陷區域較佳在寬度方向上完全穿過內鏈節。
最小距離值之位置可僅僅為在寬度方向上的虛擬點形位置,在寬度方向上不含明顯尺寸,或者其可為在寬度方向上延伸預定距離之最小距離值範圍。
原則上,在連接開口之間的區域中之平坦表面之邊緣可具有彎曲之輪廓,且鏈輪之徑向外邊緣位於其平坦表面之端側可具有彎曲的,即圓形之輪廓。在小齒輪或滾輪齒嚙合在內鏈節中間空間期間,對於由所提供之內鏈節形成之內鏈節部件之穩定性且因此具有此種內鏈節部件之自行車鏈條之穩定性總體上係有利的,若至少一個平坦表面在鏈條滾輪之圓柱形外表面上相對於中心軸線徑向突出,沿厚度方向延行,穿過連接開口。此使得有可能防止在齒及內鏈節部件之間的嚙合嚙合期間,齒尖之一部分穿過鏈條滾輪及內鏈節之間,因此可能在厚度方向上膨脹或甚至破壞內鏈節部件。在鏈條滾輪之上之平坦表面之該有利之局部徑向突出可藉由以下事實來提供:在位於連接開口之間的內鏈節之縱向區域中,至少一個平坦表面之邊緣至少在沿著環繞連接開口之表面部分直線延行或具有最大曲率半徑。由於所提到之原因,兩個平坦表面之邊緣較佳至少在若干部分中在內鏈節之縱向區域中之凹陷區域之兩側上之部分中直線延行。
無論何時,在該縱向區域中,兩個平坦表面之邊緣至少在若干部分中直線延行,所以平坦表面之邊緣之直線邊緣部分可至少在若干部分中彼此平行地延行。其中平坦表面之邊緣之直線邊緣部分延行之寬度部分接著較佳地形成上述最小距離值區域。此係有利的,例如,若與內鏈節相互作用之小齒輪配置具有許多不同齒高之小齒輪齒。接著,凹陷區域可繼續用作該不同小齒輪齒插入內鏈節中間空間之插入輔助件,且對於多個不同之小齒輪齒,在產生嚙合嚙合之後形成,用於該小齒輪齒在內部鏈接中間空間中之所界定配置。
無論何時,在該縱向區域中,兩個平坦表面之邊緣至少在若干部分中直線延行,內鏈節部件及因此藉由內鏈節藉由朝向齒尖漸縮之小齒輪齒之非常精確之引導可藉由以下事實提供:直線部分之待在縱向方向上恢復之距離至少在若干部分中自寬度方向上之平坦表面之邊緣減小,因為其接近最小距離之位置值。儘管此種減小亦可以逐步之方式進行,但對於小齒輪之輪廓而言,較佳地連續無級地減小該距離,而且滾輪齒亦進入內鏈節中間空間且暫時容納在該處。
為了與小齒輪齒嚙合且亦與最小距離值位置兩側之滾輪齒嚙合,可形成直線延行之平坦表面邊緣部分,其中該等部分之距離當其接近最小距離值之位置時沿縱向方向減小。
首先,為了能夠使平坦表面之輪廓適應於對應於其上之鏈條滾輪之組配,其次,為能夠提供平坦表面之邊緣,該邊緣盡可能無扭結或/及無跳躍且因此促進齒進入內鏈節中間空間,在內鏈節之位於連接開口之間的縱向區域中,至少一個平坦表面之邊緣可在寬度方向上以在相同方向上連續彎曲之方式延行。接著,平坦表面之邊緣之輪廓可特別容易地適應於輪廓,該輪廓朝向齒尖漸縮,特別是小齒輪,若平坦表面之邊緣之彎曲輪廓被指定為沿著寬度方向改變之曲率半徑。隨著距最小距離值之位置之距離增大,曲率半徑較佳地變小,即,各別邊緣部分之曲率變大。接著,此外,平坦表面之上述徑向突起亦可藉由彎曲之邊緣輪廓達成,該平坦表面在分配給與其接觸之平坦表面之鏈條滾輪之圓柱形圓周表面上。此較佳地適用於內鏈節之兩個平坦表面。
原則上,不應排除當觀察內鏈節內側時,凹陷區域在含有連接直線之寬度區域中具有突起彎曲之設計,例如圍繞平行於連接之曲率軸彎曲。然而,可利用凹陷區域獲得可用於收納齒之較大之內鏈節中間空間,該凹陷區域在含有連接直線之寬度區域中具有平坦表面區域。原則上,該平坦表面區域可為傾斜的。為了便於將齒引入內鏈節中間空間,傾斜(若存在)較佳地使得在厚度方向上量測之兩個內鏈節之平坦表面區域之鏈接距離為相對於彼此鏡像對稱,且相同之內鏈節部件在寬度方向上朝向遠離最小距離值之側邊緣變得較大。然而,相對於厚度方向正交之平坦表面區域較佳提供盡可能大之內鏈節中間空間之收納體積。
在所提出之內鏈節之不對稱之後,平坦表面區域較佳地配置成在寬度方向上相對於連接直線朝向側邊緣區域偏移。平坦表面區域較佳朝向較接近於最小距離值之位置之側邊緣區域偏移地配置,因此可在入口之側邊緣部分上設置在寬度方向上具有較大大小之插入斜面,用於小齒輪之側面比用於滾輪齒之入口側之側邊緣部分之側面,例如以倒角之形式。此促進將小齒輪引入內鏈節中間空間。
為了簡單但可靠地界定形成內鏈節部件之兩個內鏈節之間的距離,且亦作為可旋轉地收納鏈條滾輪之界定之軸組配,根據有利之改良,連接開口分別由套管部分在圍繞其平坦表面內徑向圍繞。套管部分在圍繞該套管部分之平坦表面上沿內鏈節之厚度方向突出。
為了獲得在形成鏈節之後在鏈節之厚度方向上盡可能細長之自行車鏈條,內鏈節之與內側相對之外側較佳具有平坦外表面,其均沿縱向方向延伸在連接開口之間,其中,在變速操作期間,藉由變速操作進入嚙合之小齒輪之小齒輪之側表面可進入接觸嚙合,且亦至少部分地圍繞連接開口,其中外鏈節之內側區域可與完全安裝之自行車鏈條接觸。平坦外表面較佳完全圍繞連接開口。
原則上,確實不排除內鏈節之外側除了平坦外表面之外亦具有另外之非平坦外表面。然而,為了獲得上述細長之自行車鏈條,較佳地,外側不含在厚度方向上突出於平坦外表面之突起。
相比之下,不僅不應排除,而且甚至較佳地,內鏈節之外側具有圍繞連接開口之中空部或凹陷,且外鏈節之內側上之各別突起可嚙合以便定位內鏈節與外鏈節相對於彼此鄰接。為了獲得居中效果,凹陷較佳形成為在遠離平坦外表面之方向上漸縮。舉例而言,凹陷可具有負截頭圓錐形組配。
對於所提出之內鏈節,若內側或/及外側,較佳地整個內鏈節相對於與連接直線正交之對稱平面鏡像對稱,則有利地對於在該內鏈節之參與下形成之自行車鏈條之延行方向無關緊要。
上述目的亦藉由具有兩個連接開口之自行車鏈條外鏈節達成,該等連接開口彼此相距一定距離而形成、在該外鏈節的厚度方向上穿過該外鏈節,且各自經設計用於收納一連接組件以便將該外鏈節連接至另一外鏈節以便形成一自行車鏈條之一外鏈節部件,其中連接該等連接開口之各別中心軸線之一連接直線界定該外鏈節之一縱向方向,且其中相對於該縱向方向且亦相對於該厚度方向正交之一方向為該外鏈節之一寬度方向,其中該外鏈節在其在一自行車鏈條之完全安裝狀態下面向同一外鏈節部件之該另一外鏈節的內側上具有兩個平坦表面,該等兩個平坦表面在該外鏈節之該縱向方向上彼此相距一定距離而設置且由一凹陷區域分開,該凹陷區域在該縱向方向上置放在該等兩個平坦表面之間,且每一平坦表面圍繞該等連接開口中之另一者,其中該凹陷區域相對於該等平坦表面朝向該外鏈節的與該內側相對之一外側縮回,其中在含有該連接直線且在該寬度方向上延伸之一最小距離區域中,將在該縱向方向上量測之在該等平坦表面之間的距離係最小的,其中 自該最小距離區域開始的在該等平坦表面之間的該距離在該寬度方向上朝向限定該外鏈節的兩個側邊緣中之一者變大。
此種外鏈節可便於將小齒輪引入外鏈節中間空間。外鏈節之在厚度方向上彼此相對且藉由連接組件連接以形成自行車鏈條之外鏈節部件之凹陷區域形成外鏈節部件上之區域,在該區域中外鏈節部件具有較大之在厚度方向上量測之鏈節距離,例如,在平坦表面之經設計用於與內鏈節之外側接觸之區域中。藉由在朝向沿寬度方向界定外鏈節之側邊緣之接近中擴展凹陷區域,凹陷區域可用作小齒輪齒之引入漏斗,且實際上自小齒輪齒尖之任何配置開始,外鏈節中間空間之入口區域可將小齒輪齒引導至該中間空間中。
關於內鏈節部件之連接組件在開始時已經陳述之內容適用於外鏈節部件之連接組件。
平坦表面之間的距離不必自側邊連續變小,直至最小距離區域。若平坦表面之間的距離之改變基本上發生在接近各別側邊緣之區域中,則完全係足夠的。結果,可獲得有利之剛性外鏈節。取決於各個平坦表面之邊緣如何在平坦表面在縱向方向上與凹陷區域相鄰之區域中延行,外鏈節既促進小齒輪進入外鏈節中間空間,亦可有利地獲得剛性,因為對於外鏈節之至少一個寬度區域,確保在鄰近於該等平坦表面之該凹陷區域的邊緣之間的一距離較之於在位置最接近於該連接直線之該寬度區域的寬度尺寸的30%、較佳40%、特別較佳50%內在位置最接近於該側邊緣之該縱向中心的該寬度區域之寬度尺寸的50%、較佳30%、特別較佳10%內改變較大。
外鏈節之該寬度區域自平行於寬度方向之連接直線延伸直至側邊緣之縱向中心。因此,外鏈節具有兩個寬度區域,在連接直線之每一側上有一個寬度區域。上述內容較佳適用於外鏈節之兩個寬度區域。
對於自行車鏈條,重要地,藉由連接組件以鉸接方式彼此連接之內部及外鏈節部件可安全地繞連接組件之軸線彎曲。由此可確保鏈條圍繞鏈輪、小齒輪及不同直徑之滾輪之整齊旋轉。此確保了自行車鏈條保持與各別之齒嚙合-承載自行車之組件且不傾斜,例如,自鏈輪或小齒輪上跳下。在增大之抗彎性之情況下自行車鏈條之不希望之加強之一個原因為顆粒穿透至彼此相對之內鏈節及外鏈節之表面部分之間的區域中。
外鏈節之組配促進小齒輪進入外鏈節中間空間且亦抵消內部及外鏈節之該等表面部分之間的顆粒進入可有利地藉由平坦表面之間的距離來達成,外鏈節之內側在參考平面之第一側上之一側邊緣之方向上在其縱向中心與連接直線正交之方向上比在參考平面之相對之第二側上較大地增大。結果,平坦表面之邊緣可與內鏈節之端部之外邊緣一致地延行,該端部靠著該平坦表面,且第二平坦表面之邊緣位於縱向方向之遠處,可相對於連接開口之中心軸線在厚度方向上延行,該連接開口由該平坦表面圍繞,徑向地在另一內鏈節之端部之外邊緣之上,該端部抵靠另一平坦表面。該徑向突起防止例如藉由污染之小齒輪齒尖夾帶之顆粒接近存在於外鏈節及內鏈節之間的間隙。
該徑向突起在在外鏈節之內側上第一個提到的平坦表面上不存在,或存在之範圍較小,且在內鏈節之端部位於其上。然而,即使在外鏈節內側之平坦表面及內鏈節外側之端部之全等邊緣之情況下,該等邊緣較佳無倒角,以便避免灰塵進入內鏈節及外鏈節之間的間隙,仍然可保持平坦表面及內鏈節之端部之間的窄間隙大小。此抵消了顆粒或甚至一部分齒尖進入間隙之過程。在全等設計之情況下,在該區域中,外鏈節內側之平坦表面之邊緣及內鏈節外側之相鄰端部之外邊緣較佳地以圓形方式形成,其中心軸線連接組件作為圓形結構之中心軸線。接著,邊緣部分之一致性保持在內鏈節及外鏈節之預定相對運動部分上,而不管外鏈節及內鏈節之相對旋轉。
該距離較佳地亦在不同之程度上在參考平面之不同側上朝向各別之另一側邊緣之相反方向上增大,特別較佳地在參考平面之第二側上比在其第一側上較大程度地增大。
在上述非鏡像對稱邊界條件下,可獲得自寬度方向上之側邊緣部分朝向連接直線漸縮之凹陷區域,且在與凹陷區域相鄰之區域中具有平坦表面之自由邊緣有利地無跳躍且無扭結之外鏈節,因為對於平坦表面,平坦表面之與凹陷區域相鄰之邊緣之區域在連接直線不同側之寬度方向上彎曲至不同之程度。此較佳適用於外鏈節內側之兩個平坦表面,此等平坦表面各自圍繞不同之連接開口。
可在連接直線之另一側上獲得在連接直線之一側上之平坦表面之徑向突起及平坦表面之邊緣之較小之徑向突起或輪廓,該輪廓與相鄰之內鏈節之外邊緣一致,因為對於平坦表面,確保平坦表面之與凹陷區域相鄰之邊緣區域在寬度方向上之一側上具有彎曲輪廓。此較佳適用於兩個平坦表面。此將使用鏈節之實例來解釋,該鏈節由外鏈節部件及內鏈節部件形成,該內鏈節部件連接至後者且在由自行車鏈條形成之鏈環之旋轉驅動方向上行進。由於在旋轉之驅動方向上之拖尾,鏈節之鏈條滾輪及可選地在寬度方向上將鏈條滾輪保持在其間的內鏈節之外邊緣區域永久地具有扭矩-在與小齒輪嚙合期間傳遞與小齒輪齒之接觸嚙合。有利地,在鏈節之面向小齒輪軸線之彼側,即位於小齒輪軸線之彼側,形成外鏈節內側之平坦表面,該平坦表面圍繞形成該鏈節之連接開口,徑向地位於鏈環之內側上,相對於位於其上之內鏈節外側之彼等端部區域之外邊緣具有高之徑向突起。相比之下,在鏈節之徑向位於鏈環外側之彼側,及在鏈節之彼側,其在旋轉之驅動方向上,位於相同之外鏈節部件上,徑向地在內側、機械上較小負載之邊緣因此亦不太大地曝露於污染之風險,平坦表面可形成有較小之徑向突起或與相鄰之內鏈節端部區域之外邊緣一致。因此,在相對於觀察到之外鏈節中間空間之前導鏈輪上,為鏈環之徑向內側上之小齒輪提供了進入中間空間之擴大之進入區域。
因此,外鏈節可根據上述說明設計,使得各別之另一平坦表面之彎曲邊緣區域部分與在縱向方向上之部分中為直線之邊緣區域部分相對。相反,較佳地,對於相同平坦表面之邊緣之彎曲區域亦係如此,即,另一平坦表面之邊緣之直線部分在縱向方向上與該彎曲區域相對。
原則上,為了較容易地將小齒輪引入外鏈節中間空間,有利地,在外鏈節之第一寬度區域中,該寬度區域自平行於寬度方向之連接直線延行直至在一側邊緣之縱向中心,與凹陷區域相鄰之平坦表面之邊緣部分之間的距離在一側邊緣之縱向中心之區域中最大。為了較容易地製造具有外鏈節中間空間之滾輪齒之嚙合,與滾輪齒相比,藉由與小齒輪相比,自寬度方向上之相反方向進入外鏈節中間空間,因此可為有利之若在外鏈節之第二寬度區域中,哪個寬度區域自平行於寬度方向之連接直線沿相反方向延伸直至另一側邊緣之縱向中心,則平坦表面之邊緣部分之間的距離與凹陷區域相鄰之凹陷區域在另一側邊緣之縱向區域中最大。為了便於在自行車鏈條之生產期間安裝此種外鏈節,第一及第二寬度區域中之最大距離在大小方面較佳相同。
為了便於在自行車鏈條之製造期間精確地安裝外鏈節及內鏈節,內側上之外鏈節之每一連接開口較佳地圍繞其平坦表面內徑向圍繞,該突起在厚度上突出各個平坦表面上之方向。在成品自行車鏈條上,該突起較佳地伸入內鏈節外側之上述凹陷中,從而界定外鏈節及內鏈節相對於其連接開口之相對位置,每一連接開口對齊以形成鏈節。突出部較佳地設計成在遠離各別之平坦表面之方向上漸縮,且因此特別是與在厚度方向上漸縮至內鏈節中之凹陷相互作用,該突出部可展開居中效果。突起較佳為截頭圓錐形。
每當外鏈節具有非鏡像對稱之凹陷區域時,為了便於安裝該外鏈節,較佳地提供以下情況,在內側或/及外側,較佳整個外鏈節,相對於對稱軸線點對稱,該對稱軸線在其縱向中心與連接直線相交且沿厚度方向延伸。外鏈節上存在之每一對稱性消除了在自行車鏈條上錯誤地配置外鏈節之可能性。
為了便於大大降低出錯風險之情況下安裝外鏈節,因此特別較佳地,內側或/及外側,較佳整個外鏈節,係相對於第一對稱平面鏡像對稱,該第一對稱平面在其縱向中心與連接直線正交,且相對於在厚度方向上延行且含有連接直線之第二對稱平面。
此外,本發明涉及一種鏈環,其包含以一自含式方式旋轉且具有在旋轉方向上以一交替方式彼此跟隨之外鏈節部件及內鏈節部件之一自行車鏈條,其中該內鏈節部件由兩個不對稱之如上所述的內鏈節形成,或/及其中該等外鏈節部件由兩個如上所述設計之外鏈節形成。此種鏈環亦體現了與本發明相關之技術優點,且由於使用上述鏈節而達成了開始所述之目的。
如上文已經詳細描述,上述不對稱內鏈節尤其用於形成較佳之內鏈節部件,該內鏈節部件以其一側邊緣允許與後輪小齒輪盒之小齒輪非常有利地嚙合,且其側邊分別在寬度方向上相對,允許與變速器之鏈條引導滾輪特別有利地嚙合。由內鏈節構成之內鏈節部件設置在鏈環上,該內鏈節之兩個側邊緣部分與寬度方向上之連接直線之大小不同,以便獲得小齒輪及鏈條引導滾輪之有利之嚙合情況,使得與連接直線相距較大距離之側邊緣部分徑向地配置在鏈環之外側。此係因為,在自行車鏈條環旋轉期間,鏈環之徑向外側較接近於鏈條引導滾輪之主體,而在該旋轉期間,鏈環之徑向內側係位於後輪小齒輪配置之嚙合小齒輪之主體附近。
較佳實施例之詳細說明
在圖1中,自行車通常由10表示。自行車10包含具有前輪14、後輪16、車把18及車座20之自行車車架12。按照慣例,在自行車之情況下,扭矩可藉由踏板22及曲柄24將自行車10引入前鏈輪26,前鏈輪26藉由自行車鏈條30傳遞,自行車鏈條30以鏈環28形式自行旋轉,扭矩傳遞至後輪16上之多個小齒輪配置32。在向前行進期間,自行車鏈條30沿著旋轉之驅動方向沿圖1中之順時針方向旋轉。
後輪16上之多個小齒輪配置32之小齒輪分別與自行車鏈條30嚙合,可藉由可沿著後輪軸A移動之變速器34以本身已知之方式選擇。此不意謂變速器34只能沿後輪軸A移動。相反,其亦可沿後輪軸A移動。
變速器34包含鏈條張緊滾輪36,其較遠離小齒輪配置32且確保鏈環28不具有任何鬆弛。變速器34亦包括鏈條引導滾輪38,該鏈條引導滾輪38較接近於小齒輪配置32定位且使鏈條30或鏈環28相對於小齒輪配置32沿後輪軸A定位。
自行車鏈條30以本身已知之方式由多個外鏈節部件40形成,該多個外鏈節部件在鏈條之縱向方向L上彼此相繼且在其間配置有連接外鏈節部件40之各別內鏈節部件42。
在圖2中,前鏈輪26及鏈環28僅以大致示意性之形式說明。但,在圖1中較詳細地說明變速器34及小齒輪配置32。
在所示之實例中,小齒輪配置32為具有11個同軸小齒輪32之11倍小齒輪配置32-i,其中i = 1至11。在圖2中,自行車鏈條30與最大直徑小齒輪32-1嚙合。自每一小齒輪32-1,小齒輪齒33相對於後輪軸A徑向向外突出。滾輪齒39形成在鏈條引導滾輪38上,該等滾輪齒相對於鏈條引導滾輪38之旋轉軸線徑向突出。鏈條引導滾輪38之滾輪本體37與圖2之示意圖不同,小齒輪齒33之齒高可大於滾輪齒39之齒高。
旋轉鏈環28具有徑向內側28-1,且具有離鏈環28所圍繞之區域較遠的徑向外側28-2。如圖2中所見,前鏈輪26、小齒輪32-i及張緊滾輪36以此方式與旋轉鏈環28嚙合,使得其齒分別自鏈環28之徑向內側28-1嚙合在鏈節部件40及42之中間空間中。相比之下,鏈條引導滾輪38之齒39自徑向外側28-2進入鏈節部件40及42之中間空間。
為了進一步說明,圖3說明自行車鏈條30與前鏈輪26之嚙合嚙合。鏈輪26由騎車人經由踏板22及曲柄24在旋轉方向DD上驅動,結果為齒26-1及26-2連續地與外鏈節部件40及內鏈節部件42嚙合。齒26-1各自之形狀相同,齒26-2亦係如此。齒26-1比鏈輪26之齒26-2薄。因此,齒26-1用於嚙合在較窄之內鏈節中間空間中,且齒26-2用於嚙合在較寬之外鏈節中間空間中。
外鏈節部件40及內鏈節部件42各自藉由連接銷44彼此連接,其中藉由連接銷44彼此直接連接之鏈節部件40及42可圍繞連接銷44成角度且因此形成在鏈節44上之鏈節46處。在鏈節部件40及42或自行車鏈條30之厚度方向T上,鏈節46包含中心可旋轉之鏈輪48,其在厚度方向T上被各別內鏈節50之兩側圍繞。在厚度方向T上,在內鏈節部件42之兩個內鏈節50之背向鏈條滾輪48之一側上與外鏈節52相鄰。外鏈節部件40之兩個內鏈節52較佳地形成且配置成相對於與厚度方向T正交之鏡面鏡像對稱。類似地,內鏈節部件42之內鏈節50較佳地形成且配置成相對於該鏡面鏡像對稱。
圖3中所示之自行車鏈條30僅以大致示意性之形式再現該鏈節。在下文之附圖中解釋了鏈節50及52之組配之細節。
圖4A至圖4D說明本發明之內鏈節50之第一實施例。圖4A說明內側之俯視圖,當沿著厚度方向T觀察該內側時,該內側面向內鏈節部件42中之相對的相同之內鏈節50。圖4B說明當沿圖1之箭頭IV-B觀察形成鏈環28之徑向內側28-1之內鏈節50之彼側時,內鏈節50沿著寬度方向B之視圖。圖4C展示內鏈節50同樣沿寬度方向B之視圖,但自與圖4B中相反之方向,即當沿著圖1之箭頭IV-C觀察形成鏈環28之徑向外側28-2之內鏈節50之彼側時。圖4D說明在厚度方向T上與圖4A之內側相對之外側之透視圖。
圖4A展示兩個連接開口54及56,其在自行車鏈條30或鏈環28之完全安裝狀態下分別藉由連接銷44之例示性組配中之連接組件穿過。在中心穿過連接開口54及56且平行於厚度方向T延行之中心軸線分別由M54及M56表示。連接兩個中心軸線M54及M56且相對於兩個中心軸線M54及M56正交之連接直線V在內鏈節50之描述中形成參考直線。連接直線V界定內鏈節50之縱向方向L,在完全安裝之自行車鏈條30上之該縱向方向始終與自行車鏈條30之局部縱向方向L重合。
連接直線V自中心軸線M54延伸直至中心軸線M56。由於內鏈節50為關於在其縱向中心LM中與連接直線V正交之平坦表面SE之鏡像對稱設計,描述內鏈節50之一半即足夠。自該鏡像對稱之條件可看出各別之另一半。
每一連接開口54及56由套管樣套環58或60圍繞,其在成品內鏈節部件42上形成軸之一部分,該軸可旋轉地支撐分配給各別連接開口之鏈條滾輪48。每一套管樣套環58或60被平坦表面62或64圍繞,分配給各別連接開口54或56之鏈條滾輪48與較佳同樣平坦之端側對其或至少與該表面相對。
平坦表面62由邊緣66徑向向外界定,且平坦表面64由邊緣68界定。邊緣66及68可較之於內鏈節50之邊緣70分別較接近於各別之周圍連接開口54及56,此係由於倒角72可位於內鏈節50之邊緣70與平坦表面62及64之邊緣66及68之間。
在連接開口54與56之間,內鏈節邊緣70之側邊緣部分70-1在分配給徑向內邊緣28之徑向內側28-1的側上,且內鏈節邊緣70之側邊緣部分70-2在分配給徑向外邊緣28之經向外側28-2的側上延伸。
側邊緣部分70-1及70-2在寬度方向B上與連接直線V之距離不同。在有疑問之情況下,側邊緣部分之距離應判定為距連接直線V之縱向中心LM之距離。自後者,側邊緣部分70-1在觀察鏈環28之徑向內側28時為凹形,其距離連接直線V之縱向中心LM之距離「ab」較短。相反,相對之側邊緣部分70-2距離連接直線V之縱向中心LM之距離「AB」較大。
凹陷區域74形成在平坦表面62及64之間的區域中,該凹陷區域相對於平坦表面62及64朝向內鏈節50之外側縮回。相反,平坦表面62及64位於共同平面上。凹陷區域74與內鏈節部件42之相對之內鏈節50之凹陷區域74一起形成內鏈節中間空間之主要部分。
經過側邊緣部分70-1,小齒輪齒33在凹陷部分74之區域中進入內鏈節中間空間。經過側邊緣部分70-2,鏈條引導滾輪38之滾輪齒39在凹陷部分74之區域中進入內鏈節中間空間。獨立於在哪個小齒輪32-i上形成小齒輪齒33,後者通常具有比滾輪齒39較大之齒高。
即使在滾輪齒39之齒高較短之情況下,為了能夠容易地在引導滾輪38上引導內鏈節部件42 (儘管自行車鏈條30在厚度方向T上僅具有非常小之大小),鏈節之側邊緣部分70-2之實施例為直線設計且比相對之側邊緣部分70-1較遠離連接直線V。因此,即使在滾輪齒39之齒高較短之情況下,亦可達成滾輪齒39與內鏈節50之間在寬度方向B上之大重疊。另外,直線側邊緣部分70-2較佳平行於連接直線V,其可與鏈條引導滾輪38之通常係雙截頭圓錐形式的滾輪本體37之錐形側表面相切。此處,滾輪本體37通常自滾輪齒39之平面沿軸向朝向兩個相對側漸縮。形成內鏈節部件42之兩個內鏈節50中之每一側邊緣部分70-2因此可貼靠在滾輪主體37之另一截頭圓錐上。
附圖標記76表示平坦表面62及64之邊緣66及68之間在縱向方向L上之最小距離之位置。在兩個平坦表面62及64之邊緣66及68之間且因此在平坦表面62及64之間的最小距離值之該位置76沿寬度方向B較之於連接直線V較接近於側邊緣部分70-2。因此,自側邊緣部分70-1,具有較高齒高之小齒輪33可穿過內鏈節中間空間,該內鏈節中間空間基本上由凹陷區域74提供,且穿過其整個齒高,不僅被最佳地引導至內鏈節中間空間中,但實際上亦在內鏈節中間空間中以形式適配方式固持。因此,鏈條30非常容易地由小齒輪32-i上之內鏈節部件42引導,且可最佳地將力且因此將扭矩傳遞至小齒輪配置32且因此傳遞至後輪16。
在寬度方向B上,平坦表面62與64之間的縱向方向上之距離在平坦表面62與64之間的最小距離值之位置76之兩側再次增大。在所說明之實例中,平坦表面62及64在縱向方向L上彼此距離最大之位置分別存在於連接直線V之每一側,其中在縱向方向上延行之距離直線相對於兩個邊緣66及68直線相切。此係側邊緣部分70-1之側上的最大距離值之位置78及側邊緣部分70-1之側上的最大距離值之位置80。較佳地,位置78及80處之該等最大距離值在大小方面相同。類似地,寬度方向B上之最大距離值之位置78及80可與連接直線V相等地遠離。因此,最小距離值之位置76亦在距離最大距離值之位置78與80不同之距離處。此亦支援藉由小齒輪32-i上之內鏈節部件42及鏈條引導滾輪38上改良鏈條之引導。該內鏈節部件42在小齒輪32-i及鏈條引導滾輪38上之該改良之引導之成本為內鏈節50在寬度方向B上之不對稱性。
平坦表面62及64之邊緣66及邊緣68分別具有各別之直線部分66-1及68-1,由於內鏈節50之上述鏡面對稱性,因此其在縱向方向L上彼此相對。直線邊緣區域66-1及68-1自最小距離值之位置76朝向側邊緣部分70-1偏離。結果,凹陷區域44在其縱向方向及寬度方向上之範圍近似於小齒輪齒33之形狀,小齒輪齒33通常朝向齒尖漸縮。
因此,在最小距離值之區域76中,平坦表面62及平坦表面64之徑向突起之區域82及84分別位於鏈條引導滾輪38之圓柱形外殼上,分別可獲得與平坦表面62及64相鄰之外殼。
自位於最接近於側邊緣部分70-1的具有邊緣66遠離平坦表面64 (其位於凹陷區域74之相對側上之縱向方向L上)之邊緣68之最大距離的位置79,直至位於最接近於側邊緣部分70-2的具有距邊緣68之最大距離處的位置81,較大曲率之邊緣區域(具有較小之曲率半徑)與較小曲率之邊緣區域(具有較大之曲率半徑)交替。本文中將直線區域視為曲率為0之邊緣區域,即具有無限大之曲率半徑。邊緣66在徑向突起之區域82中最大程度地彎曲,此允許徑向突起具有無臺階且無扭結之邊界。在點79及81處,邊緣66之曲率分別皆大於與凹陷區域74直接相鄰之邊緣區域中之曲率。自點79朝向直線區域66-1,首先係弱之彎曲區域66-3,接著為區域66-2,其較大程度地彎曲,且最終通向直線區域66-1。由於所提到之鏡面對稱性,邊緣68亦係如此。
如圖4D所示,內鏈節50之外側具有平坦表面86,該平坦表面首先在連接開口54與56之間的縱向部分中延伸且圍繞每一連接開口54及56。內鏈節50之外側上的平坦表面86較佳為連續地連接在一起之平坦表面86。在內鏈節50之外側上以直接圍繞各別之連接開口54及56之方式形成負截頭圓錐形之中空部或凹陷88及90。
在金屬板變形期間在凹陷88及90之區域中移位以形成內鏈節50之材料在此有利地用於形成套管樣軸環56及60。在成品自行車鏈條30上,凹陷88及90在外鏈節52之內側上收納對應突起,該等突起有利地以截頭圓錐形之方式設計,使連接開口居中,此等連接開口同樣存在於外鏈節52上用於相對於軸線M54及M56收納連接銷54。軸線M54及M56同時為由各別連接銷44形成之鏈條接點46之鉸接軸,且因此內鏈節50及外鏈節52相對於該等軸線M54及M56之居中係特別有利的。
在含有連接直線V之凹陷區域74-3中,凹陷區域74可組配成平坦且較佳地平行於外側之平坦表面86。相反,在分別朝向側邊緣部分70-1及70-2之相鄰寬度區域74-1及74-2中,凹陷區域74可形成為小齒輪齒33 (寬度區域74-1)或用於朝向各別側邊緣部分以倒角或球形突起彎曲之方式下降的滾輪齒39 (寬度區域74-2)之插入輔助件。由於可能之不同齒高,凹陷區域74中之寬度區域74-1分配給小齒輪齒33,因為在寬度方向B上之插入輔助件較佳地具有比分配給滾輪齒39作為插入輔助件之寬度區域74-2大之尺寸。
圖5說明當沿厚度方向T作為觀察方向觀察內側時本發明之內鏈節之第二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之內鏈節上相同及功能相同之組件及組件部分在圖5中具有相同之附圖標記,但增大了100。
下文將僅在與第一實施例之組配不同之程度上對圖5中之內鏈節150之第二實施例進行說明,將參考其其他描述來解釋第二實施例。
圖5中之內鏈節150之實施例對應於圖4A至圖4D之內鏈節50,除了一個細節:平坦表面162與164之間的縱向方向L上之距離最小之位置176不僅為在寬度方向B上之不含明顯寬度大小之點形座標,且為最小距離值不改變之區域176。該區域176在寬度方向B上延伸,使得其含有連接直線V,其中沿縱向方向L延行之平行區域邊緣距連接直線V之大小不同。較接近於側邊緣部分170-1之區域邊緣因此處於較之於較接近於相對側邊緣部分170-2之區域邊緣距連接直線V之距離短得多。距離可為1至2或較大,較佳1至3或較大。同樣在圖5之實施例中,兩個平坦表面162與164之間或其各自之邊緣166與168之間的最小距離值之位置因此延伸至距離連接直線V一定距離之位置。在最小距離值區域176之兩側之寬度方向B上,平坦表面162及164彼此之間的縱向距離大於在區域176中之距離。連接直線V之每側之最大距離值之位置178及180再次位於各別距離直線相對於邊緣166及168切向定位之點處。
在內鏈節150之第二實施例中,直線邊緣部分166-1及168-1在寬度方向B上彼此平行地延行超過區域176。在最小距離值區域176之寬度方向B上較接近於側邊緣部分170-2之末端比圖4A之內鏈節50之第一實施例之位置76的情況橫向遠離側邊緣170-2。與各別平坦表面162及164相對之鏈條滾輪148之圓柱形外表面上之徑向突起182及184之區域因此與圖4A之實施例中之區別不大。
如在圖4A之內鏈節50之實施例中已經可見,沿其輪廓具有不同曲率半徑之彎曲邊緣區域在寬度方向B上在兩側皆鄰接直線邊緣區域166-1及168—1。
圖6說明根據本發明之內鏈節之第三實施例。當在厚度方向T上觀察內鏈節250時,內鏈節250之內側之俯視圖可在圖6中看到,如圖4A及圖5中所示。
圖4A及圖5中之相同及功能相同之組件及組件部分在圖6中以相同之附圖標記提供,但增大了200或100。圖6之第三實施例將在下文僅在與其不同之程度上解釋,圖4A及圖5之相同透視圖之前述說明亦應明確地另外說明以解釋圖6。
首先,值得注意的是,平坦表面262及264完全被倒角272及凹陷區域274圍繞,且因此平坦表面262及264之區域不延伸至內鏈節250之邊緣270。然而,在此方面,平坦表面262及264可設計成與圖6之說明不同,類似於前述實施例之平坦表面62及64或162及164。
與內鏈節150之第二實施例不同且根據內鏈節50之第一實施例,平坦表面262及264在縱向方向L上彼此最大會聚之位置276為在寬度方向B上之特定座標而非在寬度方向B上具有顯著尺寸之延伸區域。由於平坦表面262及264之距離,如平坦表面62及64或162及164,與邊緣266與268在縱向方向L上彼此相鄰之距離同義,因此平坦表面262與264之間的最小距離值之位置276亦為邊緣266與268之間界定相對於各別中心軸線M254及M256在徑向外側的各別平坦表面262與264之最小距離值之位置。
與前述實施例不同,邊緣266及268之直線邊緣部分不與最小距離值之位置276相鄰。只要邊緣266及268與凹陷區域274直接相鄰,該等邊緣即以具有不同曲率半徑之彎曲輪廓延行。具體言之,在最小距離值之位置276處,各別邊緣266及168之曲率半徑相對於在位置276之兩側平行於寬度方向B之邊緣區域可為最大的。僅在接近於側邊緣部分270-2之區域中,遠離最小距離值之位置276,邊緣266或168之部分266-1或268-1直線延行。亦可在邊緣266及268之在縱向方向L上距凹陷區域174最遠之彼部分上形成截面為直線之輪廓。
凹陷區域274之中央部分274-3又可形成為平坦的或者可為彎曲之球形,即在圖6之頂視圖中圍繞平行於連接直線V之曲率軸凸出。在第三實施例中,倒角區域274-1及274-2沿寬度方向B之寬度尺寸大於前兩個實施例中之寬度尺寸。區域274-1或/及274-2又可為平坦設計,但較佳地在150處沿遠離連接直線V朝向內鏈節之外側之方向傾斜,或者同樣可為球形設計,圍繞平行於連接直線V之曲率軸彎曲,其中區域274-1或/及174-2之曲率半徑由此小於凹陷區域274之平坦中央部分274-3之曲率半徑。
圖7說明根據本發明之外鏈節52之第一實施例之內側。與圖4A、圖5及圖6之內鏈節50、150及250之內側一樣,圖7之外鏈節52之內側亦沿厚度方向T觀察。
與圖4A、圖5及圖6之內鏈節之內側相比,外鏈節52之相同且功能相同之組成部分由與圖4A中相同之附圖標記表示,但另外提供有小寫字母「a」。結合內鏈節50、150及250之該等組件部分之說明亦可應用,因為其與外鏈節52上之相同參考標記之組件部分之功能類似或/及設計類似。
外鏈節52亦具有連接開口54a及56a,每一連接開口分別由平坦表面62a及64a圍繞。分別藉由連接開口54a及56a在厚度方向T上居中之中心軸線M54a及M56a在完全安裝之自行車鏈條30上分別與內鏈節之連接開口56及54之各別中心軸線共線。外鏈節52之中心軸線M54a在本文中與內鏈節50之中心軸線M56共線。中心軸線M56a對應地與中心軸線M54共線。
每一連接開口54a及56a分別被截頭圓錐形突起55a及57a圍繞,該等截頭圓錐形突起分別在成品自行車鏈條30上突出至負錐形凹陷88及90中,且同軸地使外鏈節52及內鏈節50相對於其各自之中心軸線居中。
因此,內鏈節50之外側之平坦表面86之一部分分別與平坦表面62a及64a相對。較確切言之,另一內鏈節50之平坦表面86之一部分位於每一平坦表面62a及64a之對面。
在平坦表面62a與64a之間,凹陷區域74a亦形成在外鏈節52之內側上,該凹陷區域相對於較佳共面之平坦表面62a及64a朝向外鏈節52之相對外側偏離內側。
與內鏈節50之情況不同,外鏈節52之平坦表面62a及64a不被倒角圍繞,而是延伸直至外鏈節52之邊緣70a。位於連接開口54a及56a之間的側邊緣部分70a-1及70a-2與寬度方向B上之連接直線Va之縱向中心LMa之距離相同。
兩個平坦表面62a及64a或其邊緣66a及68a在縱向方向L上之最小會聚區域76a在寬度方向B上以有限之程度關於連接直線Va對稱地形成在外鏈節52上。在沿寬度方向B之兩個方向上,平坦表面62a及64a在縱向方向L上彼此之間的距離隨著遠離連接直線Va之距離之增大而增大。
外鏈節52在其內側上具有兩個寬度區域,即在連接直線Va之每一側上一個寬度區域。第一寬度區域BB1在連接直線Va處開始且在寬度方向B上延伸直至側邊緣部分70a-1,在完全安裝之鏈條30上,其位於鏈環28之徑向內側28-1上。第二寬度區域BB2同樣在連接直線Va處開始且沿寬度方向B延伸直至相對之側邊緣部分70a-2,其位於鏈環28之徑向外側28-2上。每一寬度區域BB1及BB2在該點X1及X2處較精確地終止,在該點處,在根據圖2之外鏈節52之內側之頂視圖中,側邊緣部分70a-1及70a-2與在其縱向中心LMa中與連接直線Va正交之平面P相交。每一寬度區域BB1及BB2之末端在圖7中用虛線表示。
對於第一寬度區域BB1,確保平坦表面64a之邊緣68a與平面P之距離隨著在寬度方向B上遠離連接直線Va之距離之增大而比在縱向方向L上相對邊緣66a之增大較大。
對於第二寬度區域BB2亦係如此,平坦表面62a之邊緣66a與平面P之距離隨著在寬度方向B上遠離連接直線Va之距離增大而比邊緣68A之距離較大地增大。外鏈節52之內側較佳相對於對稱軸為點對稱,該對稱軸在其縱向中心LMa中與連接直線Va正交,且沿厚度方向T延行。
每一邊緣66a及68a在寬度區域BB1或BB2中具有直線部分66a-1及68a-1,其中該邊緣與平坦表面B之距離比各別之另一邊緣之距離增大小得多。直線邊緣部分較佳地平行於平面P。在另一寬度區域BB1或BB2中,分別,邊緣66a及68a各自分別具有部分圓形邊緣部分66a-2及68a-2。
在完全安裝之自行車鏈條上,部分圓形之邊緣部分66a-2及68a-2中所示之邊緣與內鏈節50之邊緣70之部分圓形部分係一致的。由於兩個邊緣之部分圓形設計,若內鏈節部件42及外鏈節部件40相對於彼此關於其鏈條節點46成角度,則該邊緣亦保持一致。在直線邊緣部分66a-1及68a-1之區域中,形成相對於各別中心軸線M54a及M56a在分配之內鏈節50之邊緣70上徑向突出之突起82a及84a,該等突起阻止污垢滲透至外鏈節52之內側與內鏈節50之外側之間的間隙空間中。
由於自行車鏈條50「推動」小齒輪齒33以將扭矩傳遞至後輪16,所以徑向突起82a較之於相對之側邊緣部分70a-2較接近於位於鏈環28之徑向內側28-1之側邊緣部分70a-1。在由外鏈節52形成之外鏈節部件40嚙合之情況下,徑向突起82a因此位於小齒輪齒33之齒根區域中,該小齒輪齒嚙合在基本上由凹陷區域74a形成的外鏈節中間空間中。
凹陷區域74a之中心區域74a-3 (含有連接直線Va)又可為平坦設計,特別較佳地平行於外鏈節52之平坦外側。自凹陷區域74a之中心區域74a-3延伸直至各別側邊緣部分70a-1及70a-2的區域74a-1及74a-2又可設計為小齒輪齒33插入外鏈節中間空間之插入斜面。
如圖7所示,較之於直接自每一寬度區域BB1及BB2之連接直線Va開始的最內側30%寬度尺寸,兩個邊緣66a及68a在縱向方向L上彼此之間的距離在寬度方向上最外側30%寬度尺寸(其含有各別之端點X1及X2)之兩個寬度區域BB1及BB2中改變得較大。邊緣66a及68a在寬度方向B上之一部分中沿縱向方向L彼此之距離之改變被界定為該部分之開始及結束處之距離之差除以在各別部分之開始處的距離。
圖8說明外鏈節之第二實施例,其中圖8展示當沿厚度方向T觀察時外鏈節之內側。與圖7中相同及功能相同之組件及組件部分在圖8中具有相同之附圖標記,但增大了100。圖8中之外鏈節152之第二實施例僅在與圖7中之外鏈節52之第一實施例不同之情況下描述,亦另外進行對參考之描述以解釋圖8之第二實施例。
與外鏈節52之點對稱內側相比,外鏈節152之第二實施例之內側相對於平面P且亦相對於在厚度方向T上延行且含有連接直線Va之平面係鏡像對稱的。因此,第二實施例之外鏈節152可以比圖7之情況安裝風險低,此係因為每一鏡像對稱性皆減少了在自行車鏈條30上錯誤配置鏈節之可能性。此外,外鏈節152可與自身相對,而外鏈節52需要相對於平行於圖7之平面的平面鏡像對稱之對應物,以便形成以鏡像反轉方式中在厚度方向T上限定之外鏈節中間空間。
在第二實施例中,中央區域176a (其中邊緣166a及168a在縱向方向L上彼此之間的距離最小)在寬度區域B中之尺寸大於第一實施例中之尺寸。直線邊緣區域166a-1及168a-1在縱向方向L上彼此直接相對。邊緣166a及168a彼此之間的距離沿著寬度方向B在最小縱向距離之區域176a之兩側增大,其中第二實施例中之改變或增大較之於在含有連接直線Va之寬度區域BB1之最內側50%寬度尺寸中在含有點X1之寬度區域BB1之最外側10%寬度尺寸中較大。對於寬度區域BB2,為相同情況,此係因為相對於含有連接直線Va且沿厚度方向T延行之對稱平面之該鏡面對稱性。
與圖8之說明不同,邊緣166a及168a在其與凹陷區域174a相鄰之位置處不能具有任何直線部分,而是自連接直線Va之縱向中心LMa觀察時各自皆可具有凸出組配。邊緣166a及168a在縱向方向L上具有距彼此之最小距離之位置176a由此與連接直線Va重合。
在圖8所說明之組配及前一段中描述之替代方案中,邊緣166a及168a之曲率之曲率半徑在邊緣166a及168a之彎曲邊緣部分中隨著距最小距離值之位置176a的增大的距離朝向半徑值變小而改變,較佳地直至到達外鏈節152之邊緣170a。
10‧‧‧自行車
12‧‧‧自行車車架
14‧‧‧前輪
16‧‧‧後輪
18‧‧‧車把
20‧‧‧車座
22‧‧‧踏板
24‧‧‧曲柄
26‧‧‧前鏈輪
26-1、26-2‧‧‧齒
28‧‧‧鏈環
28-1‧‧‧徑向內側
28-2‧‧‧徑向外側
30‧‧‧自行車鏈條
32‧‧‧小齒輪配置
32-1、32-i‧‧‧小齒輪
33‧‧‧小齒輪齒
34‧‧‧變速器
36‧‧‧鏈條張緊滾輪
37‧‧‧滾輪本體
38‧‧‧鏈條引導滾輪
39‧‧‧滾輪齒
40‧‧‧外鏈節部件
42‧‧‧內鏈節部件
44‧‧‧鏈節銷
46‧‧‧鏈條接點
48‧‧‧鏈條滾輪
50、150、250‧‧‧內鏈節
52、152‧‧‧外鏈節
54、54a、56、56a、154、154a、156、156a、254、256‧‧‧連接開口
55a、57a、155a、157a、82、82a、84、182、184‧‧‧突起
58、60、158、160、258、260‧‧‧套管部分
62、62a、64、64a、162、162a、164、164a、262、264‧‧‧平坦表面
66、66a、68、68a、70、166a、168、168a、170、170a、268、270‧‧‧邊緣
66-1、66a-1、66-2、66a-2、66-3、68-1、68a-1、166-3、166-1、166-2、166a-1、168-1、168a-1、266-1、266-2、266-3、268-1‧‧‧縱向區域
70-1、70a-1、70-2、70a-2、170-1、170-2、270-1、270-2‧‧‧側邊緣部分
72、172、272‧‧‧倒角
74、74a、174、174a、274‧‧‧凹陷區域
74-1、74a-1、174-1、174a-1、274-1‧‧‧倒角區域
74-2、74a-2、174-2、174a-2、274-2‧‧‧區域
74-3、74a-3、174-3、174a-3、274-3‧‧‧平坦表面區域/中心區域
76、76a、78、79、80、81、176、176a、178、180、276、280‧‧‧位置
86‧‧‧平坦外表面
88、90‧‧‧凹陷
ab、AB‧‧‧距離
BB1、BB2‧‧‧寬度區域
M54、M54a、M56、M56a、M154、M154a、M156、M156a、M254、M256‧‧‧中心軸線
B‧‧‧寬度方向
D、DD‧‧‧旋轉方向
L‧‧‧縱向方向
LM、LMa‧‧‧縱向中心
P、SE‧‧‧平面
T‧‧‧厚度方向
V、Va‧‧‧連接直線
X1、X2‧‧‧點
下文將參考附圖較詳細地解釋本發明,其中:
圖1說明具有本申請案之鏈環之自行車的示意性側視圖,該鏈環在平行於後輪軸之方向上使用本申請案之內鏈節或/及外鏈節,
圖2為自平行於後輪軸之方向看的由圖1中之鏈環、前鏈輪、後小齒輪配置及後撥鏈器組成之驅動組件之示意性側視圖,
圖3說明圖1及圖2之鏈環與前鏈輪嚙合之透視圖,
圖4A為沿平行於厚度方向T之方向觀察圖1至圖3之鏈環之內鏈節之內側的第一實施例之示意性正視圖,
圖4B說明沿圖4A中之箭頭IV-B之視圖中之圖4A之內鏈節之示意性仰視圖,
圖4C說明沿圖4A中之箭頭IV-C之視圖中之圖4A之內鏈節之示意性俯視圖,
圖4D說明圖4A之內鏈節外側之示意性透視圖,
圖5說明沿平行於厚度方向T之方向觀察圖1至圖3之鏈環之內鏈節之內側的第二實施例之示意性正視圖,
圖6說明沿平行於厚度方向T之方向觀察圖1至圖3之鏈環之內鏈節之內側的第三實施例之示意性正視圖,
圖7說明沿平行於厚度方向T之方向觀察圖1至圖3之鏈環之外鏈節之內側之第一實施例之示意性正視圖,且
圖8說明沿平行於厚度方向T之方向觀察圖1至圖3之鏈環之外鏈節之內側的第二實施例之示意性正視圖。

Claims (29)

  1. 一種不對稱自行車鏈條內鏈節,其具有兩個連接開口,該等連接開口彼此相距一定距離而形成、在該內鏈節的厚度方向上穿過該內鏈節,且各自經設計用於收納一連接組件以便將該內鏈節連接至另一內鏈節以便形成一自行車鏈條之一內鏈節部件,其中連接該等連接開口之各別中心軸線之一連接直線界定該內鏈節之一縱向方向,且其中相對於該縱向方向且亦相對於該厚度方向正交之一方向為該內鏈節之一寬度方向,其中該內鏈節在其在一自行車鏈條之完全安裝狀態下面向同一內鏈節部件之該另一內鏈節的內側上具有兩個平坦表面,該等兩個平坦表面在該內鏈節之該縱向方向上彼此相距一定距離而設置且由一凹陷區域分開,該凹陷區域在該縱向方向上置放在該等兩個平坦表面之間,且每一平坦表面圍繞該等連接開口中之另一者,其中該凹陷區域相對於該等平坦表面朝向該內鏈節的與該內側相對之一外側縮回,其中擬沿著該縱向方向量測的在該等平坦表面之間的一距離以如下方式改變:位於分別具有較大距離值且具有最小但有限大的最小距離值之兩個距離區域之間的一位置在該寬度方向上位於遠離該連接直線一定距離處。
  2. 如請求項1之不對稱自行車鏈條內鏈節,其中 ,在該連接直線之該縱向中心的區域中,該內鏈節之在該等連接開口之間在該縱向方向上延行之彼等側邊緣部分在該寬度方向遠離該連接直線之距離在該連接直線之不同側上之尺寸不同。
  3. 如請求項2之不對稱自行車鏈條內鏈節,其中 ,遠離該連接直線之該距離較大的該側邊緣部分與其連接直線平行地延行,且遠離該連接直線之該距離較小的相對側邊緣部分首先在該縱向方向上沿著其輪廓接近該連接直線,且接著再次移動遠離該連接直線。
  4.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不對稱自行車鏈條內鏈節,其中 ,具有最小距離值之該位置在該寬度方向上較之於該連接直線較接近於該內鏈節之一側邊緣部分,該側邊緣部分在該縱向方向在該等連接開口鏈節之間延行。
  5. 如請求項4之不對稱自行車鏈條內鏈節,其併有請求項2或3中之至少一項,其中 ,具有該最小距離值之該位置位於該連接直線之其中該側邊緣部分遠離該連接直線之該距離較大的同一側上。
  6.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之不對稱自行車鏈條內鏈節,其中 ,在該連接直線之兩側上在該寬度方向上,分別在距具有該最小距離值之該位置之一距離處,分別存在具有一最大距離值之一位置,在該位置處,在該等兩個平坦表面之間的出現在該連接直線之相應側上且擬在該縱向方向上量測的該距離最大,其中該等兩個最大距離值中之每一者之量大於該最小距離值,且其中具有該最小距離值之該位置遠離具有該等最大距離值之該等各別位置的該距離在尺寸上不同。
  7. 如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之不對稱自行車鏈條內鏈節,其中 ,在該內鏈節之一縱向區域中,該縱向區域位於該等連接開口之間,至少一個平坦表面之邊緣,較佳為該等兩個平坦表面之邊緣,在該寬度方向上至少在若干部分中直線延行。
  8. 如請求項7之不對稱自行車鏈條內鏈節,其中 ,在該縱向區域中,該等兩個平坦表面之該等邊緣至少在若干部分中直線延行,其中直線表面邊緣區域至少在若干部分中彼此平行地延行。
  9. 如請求項7或8之不對稱自行車鏈條內鏈節,其中 ,在該縱向區域中,該等兩個平坦表面之該等邊緣至少在若干部分中直線延行,其中該等直線表面邊緣區域之擬在該縱向方向上量測之距離隨著其接近於具有該最小距離值之該位置而在該寬度方向上至少在若干部分中減小,較佳連續減小。
  10. 如請求項1至9中任一項之不對稱自行車鏈條內鏈節,其中 ,在該內鏈節之一縱向區域中,該縱向區域位於該等連接開口之間,至少一個平坦表面之該邊緣,較佳為該等兩個平坦表面之該等邊緣,在該寬度方向上以在相同方向上連續彎曲之一方式延行,其中曲率半徑沿該寬度方向改變。
  11. 如請求項1至10中任一項之不對稱自行車鏈條內鏈節,其中 ,在含有該連接直線之一寬度區域中,該凹陷區域具有較佳相對於該厚度方向正交之一平坦表面區域。
  12. 如請求項11之不對稱自行車鏈條內鏈節,其中 ,該平坦表面區域配置成在該寬度方向上相對於該連接直線朝向一側邊緣區域偏移。
  13. 如請求項1至12中任一項之不對稱自行車鏈條內鏈節,其中 ,該等連接開口徑向圍繞在該等平坦表面內且其分別由套管部分圍繞,該等套管部分在該等內鏈節之該厚度方向上突出於圍繞該套管部分之該等平坦表面之上。
  14. 如請求項1至13中任一項之不對稱自行車鏈條內鏈節,其中 ,該內鏈節之與該內側相對之該外側具有一平坦外表面,該平坦外表面在該等連接開口之間延伸且亦至少部分地,較佳完全,圍繞該等連接開口。
  15. 如請求項14之不對稱自行車鏈條內鏈節,其中 ,該外側不含在該厚度方向上突出於該平坦外表面之上的突起。
  16. 如請求項14或15之不對稱自行車鏈條內鏈節,其中 ,該外側具有圍繞該等連接開口之凹陷,較佳為在遠離該平坦外表面之一方向上漸縮之凹陷。
  17. 如請求項1至16中任一項之不對稱自行車鏈條內鏈節,其中 ,該內側或/及該外側,較佳整個內鏈節,相對於與該連接直線正交之一對稱平面(SE)鏡像對稱。
  18. 一種自行車鏈條外鏈節,其具有兩個連接開口,該等連接開口彼此相距一定距離而形成、在該外鏈節的厚度方向上穿過該外鏈節,且各自經設計用於收納一連接組件以便將該外鏈節連接至另一外鏈節以便形成一自行車鏈條之一外鏈節部件,其中連接該等連接開口之各別中心軸線之一連接直線界定該外鏈節之一縱向方向,且其中相對於該縱向方向且亦相對於該厚度方向正交之一方向為該外鏈節之一寬度方向,其中該外鏈節在其在一自行車鏈條之完全安裝狀態下面向同一外鏈節部件之該另一外鏈節的內側上具有兩個平坦表面,該等兩個平坦表面在該外鏈節之該縱向方向上彼此相距一定距離而設置且由一凹陷區域分開,該凹陷區域在該縱向方向上置放在該等兩個平坦表面之間,且每一平坦表面圍繞該等連接開口中之另一者,其中該凹陷區域相對於該等平坦表面朝向該外鏈節的與該內側相對之一外側縮回,其中在含有該連接直線且在該寬度方向上延伸之一最小距離區域中,擬在該縱向方向上量測之在該等平坦表面之間的距離係最小的,其特徵在於 ,自該最小距離區域開始的在該等平坦表面之間的該距離在該寬度方向上朝向定界該外鏈節的兩個側邊緣中之一者變大。
  19. 如請求項18之自行車鏈條外鏈節,其中 ,對於該外鏈節之至少一個寬度區域,該寬度區域自該連接直線平行於該寬度方向一直延伸至一側邊緣之縱向中心,較佳對於兩個寬度區域,擬在該縱向方向上量測之在鄰近於該等平坦表面之該凹陷區域的邊緣之間的一距離較之於在位置最接近於該連接直線之該寬度區域的寬度尺寸的30%、較佳40%、特別較佳50%內,在位置最接近於該側邊緣之該縱向中心的該寬度區域之寬度尺寸的50%、較佳30%、特別較佳10%內改變較大。
  20. 如請求項18或19之自行車鏈條外鏈節,其中 ,在一參考平面之一第一側上的在其縱向中心上與該連接直線正交相交的該一個側邊緣之方向上之該距離比在該參考平面之相對第二側上增大得多,且其中在相反方向上朝向該參考平面之該第二側上的各別另一側邊緣之距離比在其該第一側上增大得多。
  21. 如請求項20之自行車鏈條外鏈節,其中 ,對於至少一個平坦表面,較佳對於兩個平坦表面,鄰近於該凹陷區域之該平坦表面的該邊緣之一區域在該寬度方向上在該連接直線之不同側上彎曲至一不同程度。
  22. 如請求項21之自行車鏈條外鏈節,其中 ,對於至少一個平坦表面,較佳對於兩個平坦表面,鄰近於該凹陷區域之該平坦表面的該邊緣之該區域在該寬度方向上在該連接直線之一側上之若干部分中具有一彎曲輪廓且在另一側上之若干部分中具有一直線輪廓。
  23. 如請求項22之自行車鏈條外鏈節,其中 ,該各別另一平坦表面之一彎曲邊緣區域部分與在該縱向方向上在若干部分中為直線的邊緣區域部分相對,且較佳反之亦然。
  24. 如請求項18至23中任一項之自行車鏈條外鏈節,其中 ,在該外鏈節之一第一寬度區域中,該寬度區域自該連接直線平行於該寬度方向延伸直至該一側邊緣之該縱向中心,鄰近於該凹陷區域之該等平坦表面之邊緣之間的該距離在該一側邊緣之該縱向中心處最大,且在該外鏈節之一第二寬度區域中,該寬度區域自該連接直線平行於該寬度方向在相反方向上延伸直至該另一側邊緣之該縱向中心,鄰近於該凹陷區域之該等平坦表面之邊緣之間的該距離在該另一側邊緣處最大,其中在該第一寬度區域及該第二寬度區域中之該等最大距離的尺寸在量上較佳相同。
  25. 如請求項18至24中任一項之自行車鏈條外鏈節,其中 ,該等連接開口中之每一者徑向圍繞於該平坦表面內且其等藉由在該厚度方向上突出於該各別平坦表面之上的一突起圍繞,尤其是在遠離該各別平坦表面之一方向上漸縮的一突起。
  26. 如請求項18至25中任一項之自行車鏈條外鏈節,其中 ,該內側或/及該外側,較佳該整個外鏈節,相對於在其該縱向中心中與該連接直線相交且在該厚度方向上延行之一對稱軸線點對稱。
  27. 如請求項18至25中任一項之自行車鏈條外鏈節,不併有請求項20至23,其中 ,該內側或/及該外側,較佳該整個外鏈節,相對於在其該縱向中心中與該連接直線正交相交之一第一對稱表面且相對於在該厚度方向上延行且含有該連接直線之一第二對稱表面鏡像對稱。
  28. 一種鏈環,其含有以一自含式方式旋轉且具有在旋轉方向上以一交替方式彼此跟隨之外鏈節部件及內鏈節部件之一自行車鏈條,其中該等內鏈節部件係由兩個不對稱之如請求項1至17中任一項之內鏈節形成,或/及其中該等外鏈節部件係由兩個如請求項18至27中任一項之外鏈節形成。
  29. 如請求項28之鏈環,其中 ,該等內鏈節部件係由兩個不對稱之如請求項2或如請求項3至17中任一項之內鏈節形成,其中在距該連接直線較大距離處之該等側邊緣部分徑向配置在該鏈環之外側。
TW108112364A 2018-05-11 2019-04-09 不對稱自行車鏈條內鏈節、自行車鏈條外鏈節及具有至少一此鏈節之自行車鏈條 TWI81133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8207361.9A DE102018207361A1 (de) 2018-05-11 2018-05-11 Asymmetrische Fahrradketten-Innenlasche, Fahrradketten-Außenlasche und Fahrradkette mit wenigstens einer derartigen Lasche
DE102018207361.9 2018-05-1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46832A true TW201946832A (zh) 2019-12-16
TWI811332B TWI811332B (zh) 2023-08-11

Family

ID=665541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12364A TWI811332B (zh) 2018-05-11 2019-04-09 不對稱自行車鏈條內鏈節、自行車鏈條外鏈節及具有至少一此鏈節之自行車鏈條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11174915B2 (zh)
EP (1) EP3567276B1 (zh)
CN (1) CN110466670B (zh)
DE (1) DE102018207361A1 (zh)
TW (1) TWI81133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42753B (zh) * 2019-03-27 2024-05-21 葡萄牙商米蘭達&艾爾茅公司 驅動鏈系統
DE102020211481A1 (de) * 2019-10-08 2021-04-08 Sram Deutschland Gmbh Fahrradkette mit partiell reduzierter aussenkontur der innenlasche
CN113137455A (zh) * 2020-01-17 2021-07-20 桂盟链条(深圳)有限公司 内链片
CN114718989A (zh) * 2020-12-22 2022-07-08 株式会社椿本链条 链条
DE102021116279A1 (de) * 2021-06-23 2022-12-29 Shimano Inc. Innengliedplatte für eine Kette eines vom Menschen angetriebenen Fahrzeugs
TWI848623B (zh) * 2023-03-20 2024-07-11 雅邦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高強度鏈片構造

Family Cites Families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396897A1 (fr) * 1977-07-06 1979-02-02 Sedis Transmissions Mec Chaine de transmission
FR2568651B1 (fr) * 1984-08-03 1989-04-28 Sedis Transmissions Mec Chaine de transmission
JPH04128997U (ja) * 1991-05-16 1992-11-25 大同工業株式会社 自転車用チエーン
US5098349A (en) * 1991-06-27 1992-03-24 Wu Chia L Chain
US5203745A (en) * 1992-05-08 1993-04-20 Wang Wen B Inner and outer chain plates for bicycle having multiple wheels
GB2277138A (en) * 1993-04-15 1994-10-19 Nah Bang Ind Co Ltd Bicycle chain
US5346006A (en) * 1993-09-03 1994-09-13 Kmc Chain Industrial Co., Ltd. Outer chain plate of a bicycle drive chain
IT1285011B1 (it) * 1996-03-18 1998-06-03 Campagnolo Srl Catena di trasmissione, particolarmente per bicicletta.
EP1486699A1 (en) * 2003-06-12 2004-12-15 Campagnolo S.r.l. Chain link for a bicycle and related chain
DE102004011572A1 (de) * 2004-03-10 2005-09-29 Sram Deutschland Gmbh Fahrradkette mit ausgebauchten Außen- und außen angefasten Innenlaschen
US7325391B1 (en) * 2007-03-02 2008-02-05 Shimano Inc. Bicycle chain
US8734280B2 (en) * 2011-06-15 2014-05-27 Shimano Inc. Inner link plate for bicycle chain
US9303725B2 (en) * 2013-09-27 2016-04-05 Shimano Inc. Bicycle chain
US9255624B2 (en) * 2013-09-27 2016-02-09 Shimano Inc. Bicycle chain
US9303726B2 (en) * 2013-09-27 2016-04-05 Shimano Inc. Bicycle chain
CN105579742A (zh) * 2013-10-10 2016-05-11 博格华纳公司 用于减少摩擦的轻质量链节和组件
US10190659B2 (en) * 2014-04-10 2019-01-29 Shimano Inc. Bicycle chain
US10295019B2 (en) * 2014-04-28 2019-05-21 Shimano Inc. Bicycle chain
US9541159B2 (en) * 2014-12-01 2017-01-10 Wen-Pin Wang Chain plate structure
DE102016009814A1 (de) * 2015-09-09 2017-03-09 Sram Deutschland Gmbh Rollenketten-Innenlasche
US10125846B2 (en) * 2015-09-07 2018-11-13 Shimano Inc. Bicycle chain
ITUB20154794A1 (it) * 2015-11-06 2017-05-06 Campagnolo Srl Catena per bicicletta e sistema di trasmissione del moto comprendente tale catena
US10060507B2 (en) * 2016-04-26 2018-08-28 Shimano Inc. Bicycle chain
US9939045B2 (en) * 2016-07-15 2018-04-10 Shimano Inc. Link plates for bicycle chain
TWI753930B (zh) * 2016-08-01 2022-02-01 德商矢倫德國股份有限公司 鏈條封閉鏈結
DE102017009632A1 (de) * 2016-11-03 2018-05-03 Sram Deutschland Gmbh Rollenketten für Fahrräder
EP3318335B1 (de) * 2016-11-03 2023-11-29 SRAM Deutschland GmbH Rollenketten für fahrräder
US10352397B2 (en) * 2017-03-01 2019-07-16 Shimano Inc. Bicycle chai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90346020A1 (en) 2019-11-14
TWI811332B (zh) 2023-08-11
EP3567276A1 (de) 2019-11-13
US11867256B2 (en) 2024-01-09
US11174915B2 (en) 2021-11-16
US20220056984A1 (en) 2022-02-24
EP3567276B1 (de) 2021-07-28
DE102018207361A1 (de) 2019-11-14
CN110466670A (zh) 2019-11-19
CN110466670B (zh) 2022-08-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946832A (zh) 不對稱自行車鏈條內鏈節、自行車鏈條外鏈節及具有至少一此鏈節之自行車鏈條
TWI710720B (zh) 滾輪鏈條內板
ES2254384T3 (es) Union para herramienta.
JP5250190B2 (ja) 自転車の伝動装置の歯車
TWI654385B (zh) 諧波產生器及諧波齒輪裝置
KR101960098B1 (ko) 휠 허브의 내부 링 상에 전방 치부를 성형하는 방법
BRPI0707301B1 (pt) montagem de engrenagem diferencial
CN109723790A (zh) 差动装置
CN101166911A (zh) 车轮轴承装置的轮毂
CN101210608A (zh) 注射成型树脂锥齿轮
US5090266A (en) Ball circulation path in rotation transmitter using balls
KR20200004306A (ko) 드릴 보디 및 드릴
KR102022724B1 (ko) 휠 허브의 내부 링 상에 전방 치부를 성형하는 방법, 업셋 칼라 및 이에 따라 형성된 전방 치부를 갖는 휠 허브
TWI774859B (zh) 杯型的諧波齒輪裝置
JP2019038515A (ja) 自転車のクランクセットの歯付きクラウン
CN100458212C (zh) 平衡配重和用于辐条车轮的平衡校正结构
JP7441000B2 (ja) プロペラシャフ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TWM592928U (zh) 內鏈片
JP4995028B2 (ja) スプライン、スプライン連結構造、動力伝達軸及び等速自在継手
JP2007040320A (ja) 冷間鍛造傘歯車軸
US7791000B2 (en) Method for welding a rotationally symmetrical part of a hub part
JP6813625B2 (ja) 無段変速機用金属ベルトの刻印方法
IT202100002249A1 (it) Attrezzatura e metodo di formatura per una dentatura frontale su un anello interno di un mozzo ruota
CN108426027A (zh) 具有包括保持构件的差速器组件的传动系统部件
JP3617172B2 (ja) 遠心分離機用ロータおよび遠心機